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一十三章陆战队统治权

    刘光宗的话说完,郑芝龙心里就有了谱,但是兵交给别人练,以后怎么指挥这个可要说清楚:

    “敢为刘参谋,这新军除了训练之外的事情是怎么安排?例如后勤还有军饷和以后的指挥这些参谋部是怎么安排的?”

    刘光宗挑起眉毛:“本来按照新军的规定,新军选拔是由兵站负责选兵,然后在训练营完成为期半年的新兵训练,然后在根据各部需要分配下去。

    考虑到福建水师特殊的情况,水师战斗有其独特的战法,来回调运时间上也来不及,加上同乡同语的方便。

    这才特许你们从内部自己选拔,然后在皮岛完成相应训练,怎么难道郑总兵觉得这五千新兵是你的私兵不成?”

    郑芝龙连忙摇头:“不敢,不敢,就是问问,刘参谋也说了,这些都是我的同乡兄弟,我从福建大老远的把大家带过来,自然希望给大家一个好出身,就是关心一下他的待遇。

    俺们这些大老粗也是被人欺负怕了,他们什么都不懂,怕冲撞了各位新军的官老爷,我的意思是不是我也派一部分军官约束他们?”

    刘光宗不这么说还好,以这么说,郑芝龙心里更没有谱了,自己辛辛苦苦找五千人,到最后训练完听新军的,那自己还落个啥?

    又舍人又舍地方,这种赔本的生意郑芝龙是坚决不干的,所以他眼睛一转就提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说是派人约束,其实心里面打的算盘还不是派人看着,怕新军真的把人抢走了!

    刘光宗听出了他的意思,不屑的说道:“郑总兵想多了,要论待遇,普天之下没有一支军队能跟我新军相比,就是皇家锦衣卫大汉将军的待遇也紧紧跟我新军相同。

    至于欺负,我们的教官来这里,只是为了练兵,把你们训练达标是他们的工作,工作完成他们就会撤走去下一个地方。

    他们即不会特别照顾你的人,自然也不会故意为难,况且我刚刚不是给了你一本训练选兵的纲要了么?

    我们所有的训练都按照新军操典进行,具体达到什么成绩训练纲要上都写的清清楚楚,你们完全可以进行监督,但是绝对不能打扰我们训练!”

    郑芝龙连忙拿起册子翻了一下,接着问道:“那待遇问题呢?具体我们这些人的待遇怎么算?”

    刘光宗自信的打量了在座的各位之后,才骄傲的说道:“自然参考新军一视同仁,所有后勤物资的拨付,军饷的供应都由总后勤部管理。”

    刘光宗的骄傲就是一旦由总后勤部统管,那么就是代表着是新军嫡系了,吃的是皇粮。

    郑芝龙心里也是一惊,这些小兵蛋子那里有什么节操情义,跟着他郑芝龙还不是混口饭吃。

    说的难听一点,还不是有奶就是娘,真要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总后勤部包里,那以后这些兵谁还认识他郑芝龙是谁?

    郑芝龙连忙问道:“那以后指挥呢?你一开始说的可是帮我们训练,怎么现在听着确是要接管这支军队?”

    刘光宗淡定的说道:“福建水师海军陆战队,自然归福建水师管辖,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新军就要有新军的样子,要是不进行训练,那我们还来干什么?干脆给你们发五千支枪让你们谁便发挥算了!

    我们会对这五千人进行严格的训练,同时建立新的军官、后勤、指挥、情报等系统,建立陆战队自己的参谋部。

    以后福建水师通过管理海军陆战队军官和参谋部来管理陆战队,这和我刚刚说的话并不矛盾。”

    郑芝龙总觉得这样好像不对,但是又不明白那里不对,这一大串新名目,新军种,给他搞得有点迷糊。

    郑芝龙打着哈哈:“众位原来是客,辛苦一路风尘仆仆,我们先准备酒宴给众位接风,具体事情明天再谈,来人,摆宴!”

    刘光宗虽然着急做事,但是想到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要跟郑芝龙打交道,也没有驳对方的面子。

    酒宴上郑芝龙好奇的问道:“这皇太极先后吃了这么大的亏,人都快死一半了,是谁给他的勇气,让他敢僭越称伪帝?”

    刘光宗放下酒杯淡淡的说道:“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其疯狂的行径,正是其灭亡的预兆。

    经过这一个冬天的攻势,建奴实力大损,皇太极的汗位受到了挑战,多尔衮手里的兵力现在已经达到了他的百分之七十。

    而且建奴之地,说他失德导致天罚,才降下瘟疫的流言已经深入人心,加上冬季战争失利,导致大家对于他失去了信心。

    为了挽回人心,他诈称获得传国玉玺,天命所归等,匆忙称伪帝,目的就是为了重拾人心。”

    一边的郑芝豹喝的嗨了,哈哈一笑:“我听小道消息说,这次的瘟疫是锦衣卫在辽东散布的,要不然怎么辽东有,蒙古有,大明和高丽就没有。”

    刘光宗看了他一眼:“小道消息不可信,小道消息不可传,锦衣卫无孔不入,小心你的话传到他们耳朵里,他们待你去喝喝茶!”

    郑芝豹尴尬的举起酒杯,提到锦衣卫,他的酒也醒了一半,现在的锦衣卫可不是以前,其威势无双,特别是他们这些出身不好的,更害怕。

    郑芝豹呵呵笑着:“玩笑,玩笑,下面乱传,回去我就骂他们,咱们不聊这个,喝酒喝酒。”

    郑芝豹说道瘟疫,郑芝龙倒是突然想起有个问题没有问清楚:“刘参谋,您也知道,我们这马上就要进攻辽东,但是辽东的瘟疫还没有过去。

    要是我们打过去惹上瘟疫怎么办?朝廷不是有防疫军么?为什么我们这边不派一点,还有药,我们这边也没有?”

    刘光宗微微一笑:“郑总兵不必担心,这些东宫都已经准备好,药品和医生到时候会跟随新军一同到皮岛。

    以前没有,不是你们没有直接参与对建奴的进攻么,众位放心,只要你们上前线,太子殿下会解决你们所有的后顾之忧的!”

第三百一十四章海权还是陆权

    京城里,朱慈烺念念不忘的马球和蹴鞠比赛终于开始举办,虽然说马上就要打仗,这个时候搞这个有点着急。

    但是现在要是不干,岂不是又要再等一年,鬼知道这一仗要打到什么时候。

    这个时候的建奴,就像是即将被关进笼子里的野兽,它会拼命的左冲又突,试着去挑战牢笼,期望能冲破牢笼再次回归自由。

    所以这个时间,能腾出一两个月的空闲都是难得了,而且因为是第一届朱慈烺也没有搞的太大。

    马球方面新军每一军派出一支代表队,凑出了七支代表队,锦衣卫代表队一支,东厂代表队一支,勋贵代表队一支,讲武堂代表队一支,东宫代表队一支。

    之后还有京营代表队,京城民间代表队,曹文诏的骑兵代表队,蒙古的额哲代表队。

    这十六支队伍角逐冠军,蹴鞠也是一样,到明年朱慈烺还打算组建各省队,皇亲队,藩国队等等。

    比赛场地方面因为京城内找不到这么大的空地,所以朱慈烺特意选了南城外划出场地。

    这样的比赛第一次举办,大家都是简单的熟悉了规则,然后训练了十几天之后就匆匆上场。

    可以说是一场菜鸡互啄之战,一打起来要么是靠着个人武勇,要么靠蛮力,要么就一拥而上。完全没有一点竞技体育的团队精神。

    不过对于京城百姓来说,这可是一场难得的盛会,都不用刻意宣传,每天观看的人都是人山人海。

    朱慈烺也没有建什么大型体育场,也没有搞什么观景台,那玩意万一站的人多了垮塌了,容易造成事故。

    而且像这种耗资巨大,消耗大量资源的东西,只能在和平年代搞,现在有点东西,都想用在战争上转化成战斗力。

    所以比赛场地采用的是堆土成丘围住四面,这样能最大程度上让更多人看到比赛的情况。

    朱慈烺自然不可能每场比赛都去,不过一些重要的比赛,朱慈烺还是便衣去看了,例如每次有东宫队的比赛,朱慈烺都会到场加油。

    东宫队当然是朱慈烺亲自挑选,亲自训练的队伍,队员选择的就是东宫个衙门各工坊里面会骑马会踢蹴鞠的人才。

    虽然朱慈烺对于足球的理解也是业余水平,但是俗话说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么!

    朱慈烺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指导一下这些连猪跑都没有见过的菜鸡,每次去看东宫的比赛,一个是给他们加油打气,另外一个也是制定相应的战法。

    今天东宫队马球对上曹文诏的骑兵,曹文诏的部下跟曹文诏一样,都是是敢打敢冲,一副彪悍的气势。

    骑术也是个顶个的优秀,左右腾挪,那叫一个帅气,但是帅不过一刻钟,在连丢两球之后,脸也黑了。

    他们也逐渐收起了对东宫队的轻视,但是战术上的失误不是重视就有用的,他们根本不管什么队形,一看到球就包围上去,结果等人冲到,球又飞远了。

    气的哇哇大叫,就是摸不到球,东宫队虽然马术上不如他们,但是依旧把他们耍的团团转。

    场地边上,朱慈烺坐在椅子上,微笑着看球,突然他转身问身边的郑森:“郑森,你爹最近有没有给你写信?”

    郑森有些不好意思:“写了,他根我问,新军指挥系统的问题,是为了……为了问……。”

    看郑森一副不好意思说的模样朱慈烺微笑着问:“是不是为了问参谋部是不是想夺他的军权?”

    郑森点点头:“是,臣惭愧!”

    朱慈烺笑着说道:“你惭愧什么,老子是老子儿子是儿子,再说你爹这样想也是人之常情,怎么样?你是怎么认为的?”

    郑森正色说道:“太子殿下,臣知道,殿下这么做,是为了军队好,是为了大明好,也是为了我爹好,我已经回信跟他说了,并且劝他不要贪恋权势……”

    朱慈烺点点头:“你是说了,但是你那些叔伯不听啊,郑森啊,你最近学海战,你对未来的海战有什么看法?”

    郑森想到:“就像太子殿下说的,未来的海战是属于巨舰大炮的时代,像以前那样搞点小舢板,用飞索用抓钩跳荡敌船的战法已经过时了。

    我们应该研究更大更快的船,造更好的火炮,这样才能取得海战的胜利,我爹的那一套已经过时了!”

    朱慈烺哈哈笑着:“你可不要小看你的父亲,当年他正是靠着这种狼群战术,把荷兰人赶出了南海。

    而且他并不是不知道变通,他也加强了福船的结构,尽量装更多的大炮,也试过订购欧罗巴人的新船,但是欧罗巴人不愿意卖罢了。”

    郑森点点头,这些以前他都不懂,但是回想起来,他爹确实做过很多尝试。

    朱慈烺接着说道:“那你觉得大明未来的战略应该是什么样的?”

    郑森直言到:“回殿下,我支持海权论派!”

    这个海权论派和陆权论派自然是讲武堂的新课题,在大航海时代刚刚开始这个时间段,海权论并没有形成。

    但是海权论又不是绝对正确的,世界上除了海权论之外,还有一种理论那就是陆权论。

    海权论就不用说了,谁统治了海洋,谁占领的航道节点,谁掌握了更多的贸易航线,那么谁就掌握了世界。

    这对于欧罗巴和美洲人来说,确实是正确的,欧罗巴国家更多,英、法、德、意等国国力相近,领土相当,很难以一国之力取得霸权。

    只有不断的对外扩张寻找更多的资源人力,最后才能脱颖而出,包括美洲也是一样,他们内部市场太小,两面临海,只有航行到世界的中心欧亚大陆,才能获得市场和资源。

    所以他们支持海泉论,但是大明就不一样了,大明一国之力可以横压世界,而且就在欧亚大陆,只要一路西进平推,就算不用海军,也能把整个世界中心纳入麾下,就像当年的蒙古人。

    所以支持海权还是支持陆权,这就变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通过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可以催生出很多的不同战略战法,极大的扩展这些讲武堂学子的思维。

第三百一十五章坐而论道

    当然思维是开拓了,但是每个人因为自己的人生阅历,生活方式和利益所在的不同,他们选择陆权还是海权都是有迹可循的。

    例如郑森,以为他老子是海军出身,他十多年的生活也跟海洋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他是海权论的坚定支持者。

    而像曹忠作为曹文诏家的族亲,他的亲人要么就是陆军强人,要么就是骑兵将领,他的少年时代一直生活在北方,见过最大的水也就是黄河绝提的时候。

    所以他坚定的认为,大明必然要走陆权之道,而且跟海权论不同,这个时候的海权还紧紧停留在理论上,所谓的欧洲强国在大明眼里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

    所以郑森以说他支持海权论,那么意思就很明显了。

    其实朱慈烺也在犹豫,大明到底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以朱慈烺自己的水平很难做出这样的重大战略抉择。

    比赛结束,东宫队以八比一大胜,成功晋级半决赛,曹文诏骑兵队唯一的一粒进球还是曹文诏手下大将曹三山依靠着自己的武勇硬突围而出得分的。

    下一场东宫队将对战额哲的蒙古队,又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朱慈烺估计整个第一届大明马球赛唯一能跟东宫队一争长短的也就只有讲武堂队了。

    虽然讲武堂队一开始也是一窝蜂,打的毫无章法,但是他们不愧自己的学生身份,在比赛中不断学习改进。

    特别是对于东宫队的学习,现在已经学的有模有样,毕竟东宫这些人也就比他们提前训练半个多月,优势还不是很明显。

    朱慈烺登上马车,掀开车帘问道:“讲武堂今天是不是有一场关于海权陆权的论道会?”

    郑森兴奋的说道:“正是,殿下,今天下午这场辩论我是海权派的第三席。”

    所谓的论道会有些类似欧罗巴的辩论会,但是又不一样,大明有自己的礼法系统,讲究的是坐而论道,畅所欲言。

    规则更随意,胜负不以得分等论,而是讲求一个理越辩越明,通过辩论开拓思维,最终以理服人。

    论道人数没有特别要求,可以一人舌战群儒,也可以来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更可以三方甚至四方辩论。

    发言模式可以是一正一反,也可以是一人畅所欲言,当然唯一的要求就会不能打断对方说话。

    反正朱慈烺没有制定强制性的规则,在他看来这种辩论就是思想上的碰撞,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能学到什么,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朱慈烺听说有论道会闲来无事正好去听听,说不定有新的启发呢:“去讲武堂,中午就在讲武堂吃饭吧。”

    马车直接转道往城西而去,一边的郑森拉过一批战马,飞身上马,动作潇洒,这是一年训练的成果。

    来京城之前,郑森是不会骑马的,因为年龄太小,不安全,用到的地方并不多,所以没有学。

    在现代人的观念之中好像骑马赶路是古人出远门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并不是,马匹是牲口但并不是机器。

    几十里之内的路程,马匹确实能加快出行速度,但是长途赶路,不仅人会疲惫,马匹也会疲惫掉膘。

    所以长途奔袭考验的不只是人的耐力,也是马匹的耐力,一般情况下都是骑马慢走,或者牵着马行军。

    要么就是配个三马呼唤,夏侯惇三日五百,六日一千,被称疾行将军.已经是较快的记录了。

    但是讲武堂不一样,将军不会骑马,那不是搞笑么,所以朱慈烺规每一个进讲武堂的学生骑马都是必修课。

    一手好看的马术也是耍帅的利器,骑马好看不好看暂且不论,这上下马的姿势一定要帅气,郑森可是专门练过的。

    中午到了讲武堂,里面的学子看到太子的车架,自动的立在道路两旁行弟子礼,朱慈烺并没有搞什么官兵一体那一套。

    上下尊卑是皇家统治的基础,要是没有了尊卑之别,皇家还有什么资格统治这个国家。

    当官不仅能出人头地高人一等,更能封妻荫子享受地位尊荣,这才是大家踊跃当官的动力。

    到了讲武堂教官餐厅,孙传庭带着一众教官正在那里躬身立着,朱慈烺跟大家打了招呼,这些教官虽然在行业里专精,但是很多人出身卑微。

    虽然一年来已经见了太子无数回,但是依旧是战战兢兢的,朱慈烺难得来一趟,自然要问一问最近学生的情况。

    孙传庭每天把今天的总结还有第二天的讲武堂的大事写成简报汇报到东宫,所以朱慈烺更想了解的是简报上没有列出来的。

    老规矩,朱慈烺坐下之后,贵喜下去监督着食堂把每样菜都打一份上来,朱慈烺要挨个品尝,发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绝对严惩。

    孙传庭陪在一旁,看着朱慈烺一样一样的品尝,最后满意的点点头,他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朱慈烺放下筷子:“最近新军选派到讲武堂那些军官学习的情况怎么样了?”

    孙传庭拱拱手:“按照教学进度有序展开,这些人训练都很刻苦,预计四月初能顺利结业。”

    这些新军选派的军官都是准百户,也就是因功劳可是升百户,但是按照规定没有在讲武堂接受训练所以没有实授。

    这次趁着战争间歇,把他们训练一下,本来这些人的训练要进行三个月以上的,因为战争形式,新军随时要再上战场,所以训练被压缩到一个半月。

    训练排的很满,从早到晚,早上从晨操开始就开始讲授,接着是上午,下午还有晚自习。

    好在能脱颖而出的都是优秀的士卒,这些人耐力优秀,但是具体能学会多少,那就完全看天分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把这一批学员的资料记好,等这次战役结束,要把他们重新召回来再训一次,百户可是新军的骨干,不能大意。”

    朱慈烺打量了一下孙传庭,这位进士出身的帅才,身上的书卷气很浓郁:“孙先生在讲武堂这一个月感觉如何?可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第三百一十六章孙传庭五问

    原本朱慈烺只是想客套客套,没想到孙传庭听到之后眉头一挑:“太子殿下,臣有五点不明,还请太子解惑。”

    朱慈烺也来了兴趣:“那你先一条一条说说。”

    孙传庭拱手:“这第一条就是,自古有言‘道不可轻传’紫阳真人三传非人三遭天罚,鬼谷子所传非人导致同门相残,太子殿下把兵家之学,如此轻传将来遗祸非小。”

    朱慈烺有些惊讶,作为孔子门徒,这孙传庭怎么会有这种观点:“孙先生,当年孔子要是觉得道不可轻传,请问儒家如何发展至今?”

    孙传庭连忙解释道:“殿下,儒家乃是显学,有导人向善之功,但是兵家之学确不是,兵家之学,重杀伐,重胜败,重得失,并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朱慈烺摸摸鼻子问道:“那孙先生觉得只要不学兵家,这些人就不会为恶了么?纵观历史上那些叛乱都是学过兵家之后才发生的么?”

    孙传庭摇摇头:“臣不是这个意思,臣是觉得,若是让恶人学了兵法,那么他作恶更甚,殿下选学子应该更注重人品。”

    朱慈烺点点头:“你说的不错,选人确实要以人品为重,但是孤确不认为兵家之学不适和大规模传授。

    兵家虽然能让恶人更恶,但是同样他也能让好人能力更强大,这个世上还是忠心为国的多,好人更多。

    只有更多的人学习了兵法,所以好人的绝对基数才会比恶人多得多,这样有一个恶人为恶,那么就有一大堆好人制裁他。

    相反要是道不轻传,一个师傅只收一两个徒弟,那么此人要是为恶,那谁来制裁?”

    孙传庭想了想,太子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孙传庭继续问第二个问题:“敢问太子殿下,既然太子殿下觉得有教无类,那么,为何讲武堂只收勋贵和新军,为何不给读书人一个机会?”

    朱慈烺愣了一下:“有这回事么?”

    孙传庭点点头:“殿下,有这事,讲武堂哪怕是一些文书学,后勤算学等科目也是从新军和勋贵之家或者是卫所推荐的人在那学习。确唯独没有士子一席之地。”

    朱慈烺哈哈一笑:“非孤不愿意给那些士子机会,只是恐怕我愿意招他们也不肯来吧?就像武举,有几人愿意应试?”

    孙传庭正色道:“殿下,非他们不愿,而是殿下没有开这个口子而已,那些举人进士可能不愿意到讲武堂,但是那些秀才童生还是有很多报国无门愿意投笔从戎的。”

    朱慈烺仔细的权衡了一番,好像说的也有道理,要是从秀才童生中招人,至少文化考试这一块不用操心了。

    唯一担心的是,这些人别学孔孟把脑子学坏掉了,到了军营还之乎者也,那岂不是把新军的风气都带坏了。

    然后朱慈烺就眯起眼睛,这孙传庭提这个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是不是文人集团想出的对付自己的新办法?

    先渗透进自己的内部,然后悄悄夺权,等自己发现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他们是不是想害朕!

    当然朱慈烺也不是迫害妄想症,压下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之后,朱慈烺继续分析,其实招一批文人进来也未尝不可。

    常言说军队是个大熔炉,文人中也不是个个都是腐儒,不少名将明帅不都是儒家出身么。

    当然讲武堂现在只是初创,不能招募太多的文人进来,可以一次先招一两百,等以后自身的风气形成了,在慢慢扩大规模。

    要是发现有问题立刻停掉就是了,说是投笔从戎挺好听的,但是还不是想着讲武堂毕业都是军官出身,虽然军官不好听,但是也是官不是。

    这些人为了当官节操都不要了,还有个屁的文人风骨,再说了,不管你从何处来,到了讲武堂都要接受军事训练,练不好就使劲练就是了。

    想到这些朱慈烺嗯了一声:“今年秋季开学的时候,先试一试发布公告招募两百名童生以上学历,年龄在十六岁以上的士子进入讲武堂学习。”

    孙传庭笑着说道:“殿下仁爱能对万民一视同仁才是仁主之风。”

    朱慈烺摆摆手:“这事就这样定了,那么你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

    孙传庭拱拱手:“第三个问题就是殿下对于这些学子的教育太偏向军事技术,而忽略了其道德,殿下为何不在讲武堂开设论语等学科?”

    朱慈烺有点不高兴了,第一条问题还算是为国着想,第二第三个问题,这完全是站在文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

    难道自己又找了一个白眼狼?又是以文人为中心的人物?

    朱慈烺不悦的说道:“孤设立讲武堂,教的是将领,不是秀才,文化课有三字经等识字,有忠孝故事就够了,他们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而不是学好八股去参加科举!”

    孙传庭拱手:“殿下说的是。”

    朱慈烺有点意外,原本以为孙传庭会据理力争,非要纠正朱慈烺的错误思想,没想到他这么轻易的就妥协了。

    孙传庭接着问道:“殿下,第四个问题就是学科安排上,既然讲武堂是为军队服务,那为何要招一些农人教人种田?这个臣有些不解?

    莫不是朝廷有意开展军屯?还是将来让他们回到卫所重整卫所田地?”

    朱慈烺不是很惊讶孙传庭能有这个分析判断能力,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物,能看到这个问题当然是正常的。

    朱慈烺点点头:“卫所制度崩坏,但是卫所士卒总要吃喝安置,朝廷有意收回辽东之地之后重新在那设置卫所屯田,所以讲武堂要开始相关科目培养人才。”

    孙传庭一个诡异的眼神瞟过来,显然他听出了太子话语中的敷衍之意,他又不瞎,那些人学习讨论的东西只有很少一部分是高寒地区农作物培育的。

    其余的什么高热环境,干旱环境,海岛种植什么乱七八糟的一大堆。这些辽东能用到个屁,但是太子不愿意说,他自己慢慢就看出来了。

第三百一十七章土办法就是当下最高科技成就

    朱慈烺丝毫没有理会孙传庭的眼神:“第五个问题是什么?”

    孙传庭拱拱手:“请殿下把军医学院的死囚实验改为用胡人,以减少杀孽。”

    朱慈烺奇怪的看着他:“为什么用胡人就能减少杀孽?”

    孙传庭淡定的说道:“殿下,胡人者,非人也!”

    听到这里,朱慈烺终于笑了,他喜欢这个说法,汉唐以来文人并不是只讲道义,他们也有大汉主意的骄傲,和身处世界中心的心里优势。

    朱慈烺微笑着说道:“你说的有道理,那以后要是非必要,就把军医学院的实验改用胡人。”

    虽然太子没有对自己的五个建议全部采纳,但是能部分采用,也证明太子是个能听进去劝的人。

    孙传庭来京城的时间还短,跟太子接触的也少,还不太了解太子的性格,不过从今天的五个问题来看。

    太子对于文人好像有点敌意,孙传庭觉得可能是去年的文人作死行为导致了太子的反感,信任需要重新建立。

    听完建议,朱慈烺继续吃饭,一碗米饭,配上十几份刚才试吃的菜,汤是鸡丝蛋花汤。

    按照讲武堂的标准,每一餐可以选一个花荤、两个素菜、一碗汤、米饭馒头管够每旬还能吃一次全荤的大菜。

    当然新军在驻扎的时候,也能有这样的伙食,不过要是新军在一地驻扎太久,地方上很容易出现肉蛋等供应不上的问题。

    参考后世的经验,新军各常住地都建立了类似的军用养殖厂,来供应部队肉食禽蛋等。

    当然新军是不可能派去养猪的,但是大明缺的就不是养猪的兵啊,无论是卫所还是京营,都有一大把养猪专业能手。

    反正只要给工钱,对于他们来说给某个官员勋贵干私活和给太子养猪没有本质的区别。

    不过这些军队三产刚刚成立没有多久,还处在发展阶段,没有优秀的防疫措施,没有足够的药品,朱慈烺也不敢搞大型养殖场。

    万一来一个猪流感,那损失可就太大了,所以一般一个养殖场仅有数百头猪,或者万只鸡鸭。

    京城附近的养殖场主要集中在卢沟河附近,卢沟河后世并为一条永定河,在并流之前它就叫卢沟河,所以他上面的桥才叫卢沟桥。

    因为整条河从城南流过,对于京城水质没有影响,至于沿河的百姓,朱慈烺只能给每个村子打井。

    好在单纯的养殖业对于这个时代的河流自净化能力来说压力不大。

    现在京城附近驻扎的京营只有最新训练的这四万,加上讲武堂的八千军校生,压力不大,养殖场能提供三分之一的供应量。

    朱慈烺自然不会去亲手教他们如何养猪,再说从大明以后,大家养猪技术已经逐渐成熟,骟猪又不是什么高科技。

    还有禽类养殖必备的孵蛋法,民间已经出现并且日趋成熟。

    宋元时期,家禽人工孵化技术上有“牛粪孵化法”、“火焙法”和“汤(火寻)法”。到了大明时期,家禽人工孵化技术已经形成并日臻成熟。

    这一时期的人工孵化方法有“秉火孵”、“稻糠孵”、“马粪孵”,进一步又发展成“炕孵法”、“缸孵法”和“桶孵”三大有代表性的人工孵化技术。

    为了解决种雏孵化运输方面的困难,继而发明了“嘌蛋法”,使种蛋孵化到达饲养地就地出壳育雏饲养。

    所以朱慈烺想开挂都没得开,大规模孵化不容易控制温度,反而是这种炕孵法的人工翻动更适合现在的养殖规模。

    朱慈烺只不过是把以前只有开春立秋两季孵蛋改为一年三季不间断孵蛋育雏,除了冬天建暖房成本太大,其余三季基本能保证有鸡鸭养。

    以前没人这么搞,不是没有技术,而是没有这么大的市场,养的不一定卖的掉,现在有了新军这个稳定的客户,京城附近出现了不少专门养殖的养殖户。

    当然大明还没有奢侈到一直拿粮食喂猪的程度,所以限制这些养殖户发展规模的是饲料的获得途径。

    全大明也只有太子东宫的养殖场才全部用粮食来喂猪,为了这事御史还弹劾过,朱慈烺还被崇祯单独叫去问过话。

    所以说肉这种东西不是你想吃就能吃,也不是说你派人去采购就能买回来,肉食的比例关系到你的粮食富裕程度。

    像讲武堂这样的军官培训基地也只能保证这些人每天有肉吃,新军条件更差一点,特别是外出作战的时候,能买到就有的吃,买不到大家也没有办法。

    就这对于其他军队来说,新军的待遇都是他们羡慕的对象,要知道京营和军队吃饭是要钱的!要从月响里扣除!

    而且还是限量供应,只有临战才让你吃顿饱饭,想吃肉?那得等到你拼命的时候。

    所以他们的伙食跟新军差了很多,从要钱、到免费、再到管饱、再次才上升到管好,为了解馋,有不少其余军队会购买新军的压缩干粮啃。

    因为那玩意有肉味,吃着像肉干一样,当然对于新军来说,那玩意也是高级食物,而且今年战争间隙,朱慈烺对于压缩干粮的品质来了一次升级。

    不再是又甜又咸,而是改成三种口味,甜、咸、辣,士卒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

    其实这些东西的价格并没有到东宫供应全军无法承受的地步,但是朱慈烺依旧只供应新军。

    就是要用这种差异话的待遇来告诉大家,新军才是东宫嫡系,不仅是给新军增强荣誉感,当大家都觉得新军是太子的自己人,那么新军就跟东宫牢牢的绑在一起。

    新军的战绩配得上他们的待遇,大家虽然不满,但是实力不如人,你能怎么办?

    再说了,大家都是当兵的,待遇又什么时候一样过,大家已经习惯了不平等待遇,即使新军待遇如何好,羡慕归羡慕,也没有人要求人人平等啥的。

    吃完饭孙传庭陪着朱慈烺来到兵棋推演室休息,因为立志要制作一个大明巨幅沙盘地图,还有世界地图,所以兵棋推演室就是讲武堂最大的室内建筑。

第三百一十八章海陆之争开始

    对于海权还是陆权的轮到会,无疑有世界沙盘地图的兵棋推演大厅才是最好的地方,因为大家能通过地图简单清晰明了的看到。

    而且兵棋推演本来就是为两方争辩准备的场地,所以更是合适。

    实在不行,大不了两方人直接来个兵棋推演,大家上场练练,一个负责世界上其他国家,一个负责大明,看谁最后取得胜利。

    原本朱慈烺以为这种推演,肯定是以海权派最终胜利而告终,后世就是海权论制霸世界的时代。

    到了二十一世纪,老美依然依靠制霸海洋来控制世界。

    毫无疑问海权论支持着取得优势的速度最快,相比陆权的后勤运输压力,海上运输的成本和时间无疑是快的多。

    但是海权论也不是万能的,在沿海一千里以内,海权论者制霸全球的时间用了不到一百年。

    但是要从一千里以内往内陆推进,海权论就遇到了重重阻碍,甚至一度作战失利,差点被反杀。

    相反陆权论支持者前期虽然进度缓慢,但是胜在稳步推进,在建立前进基地,获得粮食种植区之后,一直顺利的一路平推。

    最后推演结果竟然是陆权派比海权派统一世界的速度还要快一点。

    所以这也使得朱慈烺这个坚定的海权派都产生了动摇,这也是这次他打算来听一听论道会的原因。

    光看会议纪要,可没有这种亲临现场刺激,说不定哪句话就能让朱慈烺碰撞出灵感。

    看着仅仅完成一半不到的沙盘,朱慈烺也有没有办法,人才少,只能那里最需要就补充哪里。

    所以地图上只有九边防线、河南、北直隶等处最清楚,之后地图往北延伸,辽东的一些地方逐渐清晰。

    等了有半个时辰,两派的人才进入会场,先给太子行礼,之后双方坐定,朱慈烺看着双方不禁乐了。

    陆权这边领头的是曹家曹文诏的族亲,曹家现在可是太子手下第一勋贵大将,曹文诏领蒙古骑兵两万坐镇河套。

    曹变蛟领永平新军,先后参与了围歼建奴和围剿流寇两场重要战役,所以风头一时无两。

    没有亡国灭种的记忆,大家不懂得曹变蛟的攻击有多大,但是一门两总兵,而且曹变蛟也晋升了伯爵。

    讲武堂以后实习有不少人都要落到他手下。

    那么曹忠在学校里,自然就是受到大家格外尊重了。

    相比曹忠,海权派这边,为首的乃是戚继光之后辈戚国梁,老子是蒙荫世袭的锦衣卫俭事,实授的泉州港海防百户。

    得益于天津水师组建,他老子因为是名门之后被推荐往天津水师担任了千户官,所以他得到一个入讲武堂的名额。

    既然老子是天津水师将领,他自然就支持海权论了,虽然他老子官职上不如郑森老子大。

    不过一个郑森年龄小,不能排第一,否则人家会觉得海权派无人了,找一个娃娃撑场面。

    第二他老子虽然官职不高,但是祖辈显耀,戚继光的故事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可是讲武堂所有军人的楷模。

    所以他有资格带领海权派,两方人虽然是路线之争,但是很明显这也是海军和陆军之争。

    这可不是好现象,海军陆军稍微有点争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想想二战的时候倭国海陆之争的后果。

    朱慈烺感觉这种事情要引以为戒,至少不能出现那种极端的情况。

    但是军费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向海军倾泻就是像陆军倾斜,想要平息这种争端,只有快速的定下国家下一步的战略方向,一派压制另一派才能解决。

    双方坐定之后,曹忠站起来发言:“众位,纵观历史,无论强汉还是盛唐,其强盛都离不开对西域的控制。

    而没有经营西域的朝代如弱宋,即使经济在强大,百姓在富足,也比不上汉唐的功绩。

    那里不仅有源源不断的西域财富流入,更丰富我们的牧草,饲养我们的战马。

    所以大明夺得辽东之后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是恢复西域的安西都护府,之后在那里驻军屯田垦荒。

    等积蓄足够的力量之后吞并中亚地域,把那里变成我们的牧场良田,之后一路西进南征夺取世界。

    圣天子在位,正是我们大有为之时,我们上报君王,正应该助皇明千秋功业远迈汉唐。

    而想要获得远超汉唐的功业,就必须经营西域。”

    曹忠说完之后戚国梁也站起来:“我不同系曹兄的观点,强汉虽强,但是两晋也有西域,为何五胡乱华?

    盛唐虽盛,但是正是西域战争和北方战争的两线作战拖住了大唐军队的主力,使得内部空虚,被安禄山有机可乘导致盛唐衰落。

    我们看历史不能只看表面光鲜,更要看到深处的问题。

    学习汉唐我们发现,正是汉唐的后勤、人口、运输能力不能达到遥远的西域,才使得那里变成胡人的天堂。

    少量的汉人过去,仅仅给那些异族带去了先进的武器,武装了他们的四肢,确没有把文明装进他们的头脑。

    所以才导致五胡乱华,才有唐灭之后异族崛起压制大宋无法夺回长城。

    西域虽广,但是黄沙莽莽,戈壁纵横万里,拓土西域千里,不如用水师进攻沿海一城所得。

    而拓土西域千里要多少士卒?十万?多少物资?千万两也!

    而攻略沿海一城需要多少士卒?一千!多少物资!一条战船也!

    所以攻略西域劳民伤财,汉武帝虽然立下千秋功业,集三代之基业,文景之治世积累,不过落得穷兵黩武的骂名。

    唐明皇早年雄才大略,有圣君之像,最后为何会落得昏君骂名?盖因为他征伐西域无度耗空大唐国力,使民生怨也!

    所以曹兄说是为皇明考虑,在我等看来,只怕是居心不良,欲陷天子于如此境地也?”

    陆权派第二席站起说道:“谁说征伐西域就一定劳民伤财,班超可劳民伤财?蒙元以骑兵纵横亚欧,掠夺世界财富,何有劳民伤财?”

    戚国梁哈哈一笑:“说的好,班超以夷治夷,使汉之荣耀重新照耀西域,但是跟你们陆军有什么关系?”

    接着海权论者哄堂大笑,人家文人办的事情,陆军确往自己身上揽,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漏洞。

第三百一十九章对不起,打扰了!

    笑完之后戚国梁接着说道:“再说蒙元,蒙元虽然纵横欧亚大陆,但是其最终结果如何?分崩离析,被我大明追亡逐北!

    你拿一个失败者举例,怎么?在你眼里?我大明还不如你心里的蒙元伟大?”

    曹忠哼哼道:“你少在那大言不惭,我曹家忠心为国不是你能否定的!”

    这时郑森站了起来:“我海军海运优势巨大,物资消耗少,能为大明节省人力物力乃至国力。”

    对方站起一人:“可是你们腿短,只能运送到沿海沿江五百里之内。超过五百里你们的运送效率还不如我们陆军。”

    戚国不屑说道:“纵观各国,其主要的良田,和赋税重地不都在沿江沿海一千里之内?只要掌握了这一千米,那各国尽在掌握。”

    曹忠眉头一挑:“不见得吧?汉唐之中心在关中,蒙元之中心在草原,再有西域之国无江无海,你们腿短够不着啊!”

    海权第二席站起来:“那又如何,我们占领了富裕之地,那些贫瘠之地不要也罢!”

    陆权第二席哼了一声:“你没有读过太子殿下说的野蛮战胜文明原因解析么?你占领再多富裕的地方,又有何用?

    到最后敌从穷山恶水而来,敌从草原而来,你抢下来的财富不过是替别人做嫁衣,你们腿短就是错!”

    郑森站起来:“我们腿短,但是你们陆军腿也未必长到哪里去!你们还不是依赖后勤补给?

    只要我们也占领这些节点,然后扩大后勤补给队伍,我们一样能深入内陆!”

    曹忠笑了:“那是我陆军的打法,没想到这位兄弟是我们陆权派啊!你卧底多久了?哈哈!”

    曹忠说完之后,这次轮到陆权派哄堂大笑。

    曹忠总结道:“所以说你们海战打的再好,最后还不是要我们陆军给你们收拾战场,你们腿短,够不着,短小无力!”

    海权方第四席不干了:“你们总是腿短腿短,有没有本事说点别的?”

    曹忠沉默了一下:“你们攻城能力底下,你们战斗力底下,除了舰炮能够的着的城池之外,你们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戚国梁答道:“此言差矣,军队的战斗力来源于训练,你们陆军没有新军之前不是也被建奴撵的跟兔子似的!

    我们海军没有战绩是因为我们成军不久,训练才刚刚开始,等我们海军陆战队练成,我们也能攻城掠地。

    就像郑森说的那样,我们也可以加强后勤补给能力,还有我们不稀罕你们陆军帮忙,我们自己有海军陆战队,一样足够使用!”

    陆权派第五席一直没有机会说话,也许是逼急了,毕竟太子在台上坐着,他也想好好表现一把,引起太子注意。

    所以瞅准机会,趁着戚国梁刚说完,他就猛地站起来,结果站起来之后大脑确一片空白。

    他脸色涨红的站在那里,看着大家一同扫来的目光不知所措,最后他想起曹大哥在论道之前的交代。

    他昂着头说道:“你们海军腿短,够不着内陆!”

    说完他坐下了,还好曹大哥说过,想不起来说什么,就说海军腿短,一说一个准!果然,他话一说完对方就目瞪口呆了。

    曹忠有点挠头,自己这边的第五席,是新军新晋的百户李让,就是参加第一次崇祯校阅时鞋子掉进护城河那位。

    本来曹忠觉得他虽然出身低微,但是作战还是有点小聪明,有潜力,但是没想到这没读过书没见过大场面,一下子就怯场了。

    这样的问题都不用对面回答,自己这边都不应该问,好在比站起来说不出话要强,曹忠只好强颜欢笑给自己这边的一个鼓励的眼神。

    曹忠接过话题:“你说你们海军有陆战队,我们陆军还有漕运呢!我们更是可以自己开海运,那岂不是一样降低了损耗!”

    郑森不屑的说道:“你们什么都不懂就在那瞎说,漕运和海运相差巨大,简直就不是一种兵力,由漕运到海运,无异于重新建造一支海军!”

    曹忠呵呵一笑:“我们有的是时间,建立海军怎么了,当年郑和下西洋,所用船队不过几年就建成,就是你们海军天津水师不就才建立一年,这有什么!”

    这时李让也想到了:“就是,你们说我们不懂海军,那你们就懂陆军了么?你们的海军陆战队跟我们的陆军也是两码事,你们海军陆战队连骑兵都没有,你懂什么陆军。”

    李让刚说完,整个场地都为之一静,一副看傻子一样的目光看着他。

    戚国梁也挑起眉毛:“我不懂陆军?你知道我是谁么?”

    李让迷糊到:“你不是戚国梁么?”

    戚国梁呵呵笑着:“知道我是戚国梁,那你知道我祖上是谁么?”

    李让看看身边的人,身边的第四席悄声说道:“戚继光!”

    李让大喜:“你祖上是戚继光……戚少保?对不起,打扰了!我说错话了!”

    说完李让连忙尴尬的坐下,说戚继光的后人不懂得陆军,自己也是无知的厉害。

    主要是他来讲武堂学业压力比较重,一天四轮课,好不容易有点休息时间还想把学过的东西温习温习,对这些学校里的大佬了解不多。

    这次曹忠邀请他组队参加陆权海权之争,他也就中午简单的预习了一下,下午就上场了。

    李让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李让的问题不用回答,但是曹忠的话戚国梁还是要答的。

    “纵观海军发展,抗倭名将俞大猷适时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

    太子殿下总结前人经验提出,以后的时代,是巨舰大炮的时代,海军乃是一国国力的象征,也是一国工业实力的象征。

    就像我们的崇祯八年式炮舰,就是举大明能工巧匠之力研发,而其大小不过是当年郑和海船最大型号的十分之一。

    所以海军早就过了当初那种拉上一伙人随便训练几个月就能成军的日子,不论操船、控帆、开炮、导航、天气预报等都是高技术职业。”

第三百二十章你们把路走窄了

    戚国梁的话,大家都认同,讲武堂大部的教科书都是太子亲自编写的大纲,有些学科甚至是太子亲自参与编写。

    所以理论上来说,他们都是太子的学生,所以一个个对于太子的话引用起来非常顺溜。

    你说他是拍马屁吧,人家正好说到点子上,你说他不是吧,显然是强词夺理,嗯!这是一种高级的拍马屁技巧。

    这个时候引用太子的话,那么你想反驳就等于是要反驳太子的话,这就是不尊师重道!

    所以陆权论派陷入沉默,想要反驳只能绕开太子的话,要仔细思考一下。

    见陆权派没有直接说话,戚国梁接着说道:“就拿操炮来说,陆军炮手训练一年,登上战舰,他依旧要重新学习。

    无论是操作规范,还是保养技巧,或者射击技术都要重新学习,所以说陆军可以快速变成海军我不敢苟同。

    但是从海军变成陆军确不用那么麻烦,按照步兵操典,一个新兵只需要半年的训练就可以参加实战,所以,海军陆战队训练成陆军简单,但是陆军变海军困难。

    故而我们应该执行由海到陆的政策,要是真到了控制海军力量投射区域以外的地方,那么在把海军陆战队改为陆军也是一样。”

    曹忠呵呵一笑:“那按照你的说法,我们研究的是大明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的战略,即使海军在难练,我们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

    只要我们掌握了战略要地,取得了陆上环境的安全,我们有的是时间训练海军。

    但是你们海军就不行了,因为投送能力的限制,你们占领的都是低洼之地,随时在敌方的打击范围之内,连最基本的安全都无法保证,何来机会训练精兵?”

    郑森昂首道:“常言说百战精兵!精兵一个是靠练,一个是靠战,正因为我们身处战火,所以我们练兵才更容易。

    再说了,就算我们短期失利,那我们依旧可以退守海岛,编练军队,到时候在重新来过就是。

    而不像你们陆军,一旦战败就会后方空虚,亡国灭种之祸近在眼前!”

    曹忠呵呵冷笑:“你这个说法非常可笑,若是地方占领整个大陆,你被逼往海洋,那么你的敌人会多强大。

    到时候你依靠几个岛屿,怎么跟拥有整个陆地人口资源的国家争?

    说的好听是退守岛屿以图在来,实际是不过是苟延残喘,这是懦夫表现。”

    朱慈烺忍不住给曹忠点了一个攒,可以啊!这些人脑子好像很够数的样子,朱慈烺虽然没有这么强的眼光。

    但是他能看到未来,后来郑森不就是依靠岛屿想反攻陆地,结果努力了那么久,最后还不是屁结果没有。

    所以曹忠说的非常对,以一隅之地对抗大陆,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接下来就是没有营养的争吵了,好在大家见太子在表现的还比较克制。

    等所有人都发表了看法之后,朱慈烺站起来准备做总结性发言。

    朱慈烺想了一下说道:“你们能动脑子思考,这很好!但是有三点我要情调一下。

    第一,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海权和陆权之争,不是海军和陆军之争,你们看问题的格局小了。

    海权和陆权是指大明下一阶段,是更重视海洋,还是更重视陆地,但并不代表用海军之后,不用陆军,用陆军之后就不发展海军。

    大明不是小国,虽然调整侧重,但是一定在另一面也会关注。

    第二个问题就是,你们好像忘记了,大明现在并不是天下无敌,陆地上建奴、西南土司西北的蒙古残余都是强敌。

    而海上欧罗巴的舰船和殖民地已经到了大明的家门口,他们的实力都在大明海军之上。

    所以大明最重要的问题不是采用那种办法能一统世界,而是哪方面的威胁更为棘手,接下来一段时间哪方面的敌人是大明最大的敌人。

    第三个问题,坐而论道能开拓眼界,但是我看怎么说来说去都是你们指挥系的人在这说来说去?

    你们要学会务实,就像你们都用火枪,十年之后的火枪是什么样,二十年之后又变成什么样?你们认为什么样的火枪才是好火枪?

    还有火炮,现在的火炮既笨重,威力又小,现在火炮方面有什么最新的发明,以后火炮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你们不会觉得一两百年之后,战争还是这样,敌人都不会进步吧?

    所以说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一个优秀的战略家,不仅仅是能看到现在,更要看到未来。

    而你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应该有更长远的眼光,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曹忠忍不住问道:“那太子殿下觉得,下一阶段我们是应该更重视海权还是陆权?”

    朱慈烺微微一笑看着期待的众人:“下一阶段,可以说十年内,大明国力辐射范围内,都将成为汉土。

    还有,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当然是全都要!”

    见众人都认真倾听的样子,丝毫没有被自己的玩笑笑道,朱慈烺思考了一下说道:“这样吧,今天给你们上一堂公开课吧,半个时辰之后开始,在大会议室。”

    这些人连忙拱手施礼,之后匆匆往大会议室跑去,有的人则去喊自己的好友。

    其实这次辩论不少有时间有兴趣的学生都来了,何况又是太子亲至。聪明的都朝大会议室跑想去占个好位置。

    一边的孙传庭微微一笑:“臣也拜读过不少太子编写的教材,今天还是第一次听太子讲学。”

    朱慈烺呵呵一笑:“最近事情忙,现在讲武堂搬到城外来一趟也不方便了,以前在宫内的皇城的时候,我可没少给他们上课。”

    两人一边朝外走,一边聊天,整个讲武堂的人都开始朝大会议室跑去。大会议室能站下七八千人。

    但是站在后面的人除了能看到太子张嘴,基本上啥也听不到了。所以最好的位置就是前面几排。

    为了让更多人听到,整个舞台有一个往前伸出的讲桌,上面放着一个铁皮筒子,最近的人只站在讲桌前一尺之处。

    就这样也仅仅能保证一两千人能顺利听到。在音像设备没有出来之前,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第三百二十一章通往霸主之路

    朱慈烺上台,双手下压,整个会场都安静下来:

    “这节课我们讲一讲历史能带给我们的启示,大家都知道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那么春秋五霸为什么要称霸呢?

    第一自然是大家口号喊得最响亮的‘尊王攘夷’了。

    当时的华夏异族还生活在中原大地,周王室衰微,小国经常被夷狄袭扰甚至灭国。

    所以就需要有人带领大家站出来一起对抗夷狄的入侵。

    第二就是称霸能带来实际的利益,攘夷并不是免费的,各国要出钱出力,所以当霸主带来实际的实惠。

    第三就是称霸就可以当老大,也就是周天子封的‘伯’。有了老大的名声之后在指使别人,逼迫别人投靠,那么就变得简单了。

    所以春秋初期有国一百七十余个,到了春秋末期只有七十余个,这些国家都哪去了?当然是五霸得到的实惠最多。

    这也就奠定了他们战国时期征战逐鹿一统的实力。

    我们读历史就是要通过历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那么春秋争霸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

    我觉得最大的经验教训就是称霸是有好处的!不仅是名声的好处,还有实际的好处。

    现在世界的大探索大发现,让我们的眼界不在局限余中原这一小块,世界上国家如此之多,就像当初的春秋初年一样!

    这些国家因为宗教、文化、种族的不同,必然要有冲突,而世界资源有限,特别是像大明这样的大国。

    因为人口暴增,土地有限,所以更需要争夺更多的资源,而且就算我们不争,对方获得了全世界的资源之后,他们会放过大明独善其身么?

    显然是不会的!所以大明也面临着争霸的局面,不争就是把世界的资源拱手送人,等别人武装好之后在骑到你的头上。

    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来吸收经验,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春秋各位霸主到底是怎么争霸的。

    第一个春秋霸主就是齐桓公,通过任用管仲等贤臣,推行经济改革依靠渔盐之力,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最终成为霸主。

    我称这种制霸方式为以经济霸权为基础,获得军事霸权,称霸诸侯。

    春秋第二位霸主是晋文公,他也是通过修政治商强国,成就霸权。

    接着就是楚庄公,一样的对内修养生息,对外武力征伐。

    在后面有秦穆公,这位就是依靠自身的军事霸权登上霸主之位。

    而秦国最后为何能一统六国呢?除了军事之外,他们改革生产,发明新武器,提高生产效率,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推动国力的增强,这就是科技霸权。

    而周王室只有尺寸之地,在诸侯纷争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到独善其身,让诸侯们只敢争霸而不敢称王呢?

    因为他有大义名分,谁要是敢进攻周王室,那么就会受到诸侯的群起而攻。所以周王室仅仅依靠自身的文化霸权就渡过了整个春秋。

    所以我总结春秋战国历史,发现通往霸权之路的四个维度文化霸权、经济霸权、军事霸权、科技霸权。

    总结完之后,我们能不能用这四个霸权来解释历朝历代的兴衰呢?

    首先是秦,不用说,秦的强大建立在其军事霸权的基础上,然后车同轨,书同文,统一钱币统一度量衡等。

    再加上焚书坑儒,这些我们可以看成是秦在取得了军事霸权之后,企图获得文化上的认同,也就是文化霸权。

    接着就是汉,汉之霸权明着看是由汉武帝征讨四夷建立,但是文景之治才是汉武帝征讨的基础。

    所以汉的霸权应该是由经济强盛之后,推行的军事霸权之路。但是汉朝的经济霸权并不全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些就不用说了,他们并没有称霸的资格,隋朝太短,但是开皇之治为唐朝争霸建立了坚定基础。下一个就是大唐了。

    大唐的霸权也是从经济延伸到军事,最后万邦来朝靠的是文化霸权和经济霸权。

    宋朝也是一样,建立之初靠的是军事,但是后来靠的是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技术革新,印刷和指南针等等新技术层出不穷,所以大宋还拥有科技霸权。

    后来虽然失去了军事霸权,但是因为文化的发展,后来辽金虽然都想争夺中原正统,但是大宋确一直牢牢的把握着自己的文化霸权。

    这也是他在蒙元几乎征服世界的铁蹄下能够坚持那么久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四维霸权他至少占了三个。

    从这些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大明想要称霸世界,需要在这四个方面都建立霸权,而每一个霸权的失去,都将意味着衰落。

    而称霸不是目的,而是让我们大明强盛的手段,只有成为霸主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百姓才能生活的更幸福。

    即使现在的世界扩大了很多,但是资源并不是无限的,不足以让所有人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那么我们大明想要多一分,那么必然有人要少一分,所以我们不能退,我们让出一分,就等于让敌人强大一分。

    那大明应该如何获得这四个方面的霸权呢?首先从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单独依靠军事获得的霸权,是不能长久的。

    军事霸权需要经济霸权作为支撑,而文化霸权并不孤立存在,即使周天子,他的文化霸权也是建立在周朝曾经强大分封过诸侯的基础上的。

    所以周天子在春秋空有文化霸权,但是确再也没有复兴。故而文化霸权是经济霸权和军事霸权的延伸。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科技霸权,历史上科技的力量并没有凸显的那么重要,但是大明,大明新军就是这种科技力量最好的证明。

    大明新军之所以能战胜建奴,战胜流寇,除了科学的训练,还有就是我们手里有比建奴比流寇先进的武器,

    无论是我们手里的火铳、火炮甚至后勤补给等等,我们都优于别人所以才能取得胜利。

    但是大明的武器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了么?并不是!

第三百二十二章凡日月所照皆为明

    现在欧罗巴人已经发明了更先进的自生火铳,就是不用火绳,装药之后一扣扳机就能发射,火炮方面对方也有威力更大的。

    更不用说造船了,欧罗巴人的一等战列舰一艘足有一百门以上的重炮,已经远远领先大明。

    大明已经失去了科技上的霸权,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如果大明想称霸世界,那么我们必须夺回科技霸权。

    从这四大霸权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经济霸权是四大霸权的基础,军事霸权是四大霸权的外在表现。

    科技霸权是四大霸权的基石,是霸权延续的保证,而文化霸权是四大霸权的延伸。

    第一个经济霸权,经济霸权分为经济繁荣和金融霸权。经济繁荣就不用说了,强大自身经济是基础。

    而金融霸权的表现就是大家对你货币体系的认可,一千文通宝,大明规定它值一两银子,能买一石粮食。

    那么这一点点的铜才是钱,它才有价值,他就能流通各国,前往各国换取各种牛马、粮食、物资等等。

    要是大明没有金融霸权,那么这一点铜他就是一点铜而已,你想要换取物资,就要把这东西按照当地的物价换成当地的货币,然后在交易。”

    朱慈烺说到这里,看到台下那些人绝大部分都露出迷茫的表情,在他们的观念里,钱不就是钱么?一文钱到哪里不都应该值一文钱么?

    其实拿铜钱举例并不是最直观的,真要说金融霸权的重要,就应该拿银票和粮票举例。

    那东西就是一堆纸,正是大明规定了价值他才有价值,只要大明拥有金融霸权,那么大明就能用这些纸从外国换取各种物资。

    这个可以参考后世的老美的美刀,正是拥有金融霸权,他才可以用美刀洗劫全世界,他的危机全世界替他买单。

    朱慈烺的金融霸权目标自然是想跟老美一样,但是这是说出来要是传出去,那么就不好听了。

    既然听不懂,朱慈烺就换下一个话题:

    “那么我们再说说军事霸权,军事霸权有哪些表现呢?

    汉朝名将陈汤有言“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宣定胡碑有言:“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大汉之臣妾。”

    冉闵曾经说过“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赵匡胤说“卧榻之车,岂容他人酣睡!”

    我朝成祖有言“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军事霸权可以分出这么几个细节需求:威慑不臣、藩属纳贡、外无威胁、内无敌对。

    而这四个需求又是递进的关系,从内无敌对开始,再到外无威胁,接着藩属纳贡,最后威慑不臣。

    但是大明现在到了哪一步呢?第一对内流寇之乱没有肃清,西南土司之乱也还在持续。第二对外北有建奴之乱,南有欧罗巴人侵犯属国。

    所以大明想要建立军事霸权,现在才走到第一步的开始阶段。

    建立军事霸权有什么好处呢?首先他能促进经济霸权,推动文化霸权。

    没有军事霸权的经济,国民在外只能仰人鼻息,辛辛苦苦挣了一点钱,对方一句话就夺走了,甚至为了占有你的财富敢屠杀你海外的子民。

    而没有军事霸权就谈不上文化霸权,没有人愿意向弱者学习,没有人愿意去模仿失败者。

    一种文化要想有传播能力,他必须要有军事霸权为支撑,经济霸权为装饰,否则再好的文化在别人眼里也只是失败者的呻吟。

    就像你去参加一场讨论,人们只会倾听强者的声音!成功者的声音!那些失败者就没有想法么?

    大明有亿万百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那么有谁去关心过一个乞丐每天在想什么?

    所以文化霸权,要依靠军事霸权,甚至说,只要取得了军事霸权,那么你的文化就是对的!

    就有无数人去模仿你的成功,把你的制度奉为经典,把你的思想奉为楷模。

    最后我们来说说科技霸权,刚刚我说过,没有人比现在的大明更需要科技,科技是什么?是技术,是生产力,是生产方式,是你们手里的武器,脑子里的思想,行为的准则!

    还是以武器为例,炎黄之前,百姓刀耕火种,以石头为兵器,然后发现并使用青铜,之后是铁质武器,再之后是钢。

    从唐开始火器用于战争,到了我大明,火器已经发展到多种多样,这就是科技的演进。

    如果华夏科技没有发展,现在的大明还拿着石刀石斧,你们有信心面对那些侵略者么?有信心打败建奴那些蛮夷么?

    那么反过来想,要是有人拿着更先进的火铳,威力更大的火炮,更大的船来进攻大明,那么你们该怎么自保?

    依靠血肉之躯正面硬撼敌人来个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还是转进深山以空间换时间保全自己有用之身,把自己的父母妻儿还有同胞兄弟都送给敌人蹂躏?

    我们能做的就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想想蒙元的铁蹄下,我们先辈的血泪呻吟吧,想想五胡乱华的时候,汉人不如猪狗的悲惨命运吧!

    我们不自强,就会沦为别人的玩物,不自强就会沦为别人的猎物,大明的霸权之路并不是我父皇自己的事情。

    也是千千万万大明百姓的事,也是各位的责任,为万民之福祉,为民族之延续,你们要扛起自己的责任!

    经济、文化、科技这些都不用你们操心,但是军事方面,必须要你们抛头颅洒热血,为大明万民筑起血肉长城,要用你们手中的剑为大明百姓开路!

    愿我与诸君携手:

    皇明万世!凡日月所照皆为明!”

    朱慈烺的话讲完,下面立刻山呼海啸的跟随高喊:

    “皇明万世!凡日月所照皆为明!”

    “皇明万世!凡日月所照皆为明!……”

第三百二十三章李若琏的担心

    这一次演讲的效果非常好,口号喊了几十遍,场面依旧火热,就连一边的孙传庭都被感染,热情的跟着呼喊。

    孙传庭一开始听的时候,是惊讶的,也是担心的,惊讶太子殿下有如此远大的报复,担心太子对于历史的错误总结。

    还担心太子眼高手低,到了演讲的中段,孙传庭又担心太子穷兵黩武,会是一个暴君。

    随着太子对四大霸权的不停诠释,孙传庭才豁然开朗,也被深深的震撼。

    这是一种全新的解释方法,一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总结方式。

    文人们往往吹嘘三代之治,吹嘘汉唐功业,但是对于怎么达到三代之治,怎么创造汉唐一样的功业,确没有具体的办法。

    他们往往会说天子当行仁政,天子当任用贤臣,天子当远小人。

    但是这些显然都不足以诠释汉唐功业的全部,孙传庭觉得就算是自己上,也很难说出该怎么样追上汉唐。

    不用问,问就是天子要施行仁政,亲君子远小人!

    你没有达到汉唐的功业那一定是天子仁政施行的还不够,一定是天子用的君子不够,天子身边还有坏人!

    但是听完太子的演讲之后,孙传庭才第一次对汉唐功业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也意味着太子给大家指出了一条通往汉唐一样霸主的道路。

    而且只要按照太子说的方向走,不仅能达到汉唐这样的高度,甚至还能远超汉唐。

    如果说军事霸权要由这些军官来实现,那么经济和文化这一块责任就在他们这些文臣肩膀上了。

    只是孙传庭有点不舒服的就是太子说出的经济,应该是一种国家的综合实力。

    但是把国家的综合实力形容为经济之道,有些太片面了,也不符合他们这些文官的体面。

    太子跟大家招招手就走向了后台,礼堂里,这些学子久久不愿离去,大部分人干脆聚成一个个小堆就地聊起感想。

    畅想一下自己的未来还有大明的未来。

    后台孙传庭朝太子拱拱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太子今日对于霸权的阐述,让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佩服佩服。”

    朱慈烺微笑着说道:“能给孙先生启发,孤也很欣慰,天色不早了,孤也要回宫了,诸位告辞!”

    朱慈烺需要在关城门之前回到皇宫,这也是他从讲武堂搬迁之后很少来讲武堂的原因,实在太远了,一来一回浪费了大把的时间,根本干不了多少事。

    其实不止是讲武堂这样,大部分事情都是这样,出来视察是一种很浪费时间的行为,今天从早上就往城南,看了一场马球赛,下午往讲武堂听了一场论道,然后自己又即兴演讲了一场。

    时间就来不及了,要是不快点走,就要叫门了,虽然作为太子他有这个权利让城门官开门,不过这种破坏游戏规则的事情还是尽量少干。

    所以朱慈烺做的最多的就是坐在东宫里,通过批阅这些人送去的文书实现对他们的管理,或者通过召见不同的人来面议。

    这样一天能处理很多事情,但是要是出来挨个的去看,那么一天也只能去两三个地方。

    这还紧紧是看京城及京城周边的地方,就连最近的西山煤场,天津的水师炮舰,永平的铁矿这些地方朱慈烺都没有去过。

    去一趟浪费的时间太多,而且也给大家制造不必要的麻烦,很多中都是主角不停的到处浪就发生了很多事情,深刻的诠释不作死就不会死的道理。

    马车顺利入城,皇城那边朱慈烺已经打好招呼,那边会等着朱慈烺回来,路上朱慈烺掀开帘子:“李若琏,今天又没有什么急事?”

    李若琏想了想说道:“事情倒是有一件,有一股建奴皇太极的信使去了科尔沁,好像除了邀请蒙古人派代表参加皇太极称伪帝的大典之外还有别的目的。

    但是因为对方太警觉,锦衣卫一直没有查探到有用的东西。”

    朱慈烺嗯了一声:“现在建奴警戒了,锦衣卫查探消息越来越困难了,让大家注意安全,不要轻易冒险。”

    李若琏坐在马上拱手,谢谢殿下关爱,不过最近锦衣卫密探的死亡人数确实在增加,看来建奴对于情报的保护也越来越小心。

    现在机密情报,根本就不让汉人过手,机密回忆也不让汉臣参加,这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扰。

    不过我们一直在努力克服困难,相信不久就能发展出一批建奴籍的眼线。”

    朱慈烺点点头:“皇太极去找科尔沁人,无非就是三件事,让科尔沁人劝进,协助他登基,或者让科尔沁人帮他一起对付多尔衮,再或者让科尔沁人帮他对付蒙古方向的咱们。

    这些消息你送到参谋部就行了,自然会有人处理。”

    李若琏点头:“太子殿下说的是,不过今天殿下说的这四个霸权,不知道我们锦衣卫该干点什么?”

    朱慈烺微微笑着:“怎么这么问?”

    李若琏有点不好意思:“就是今天我听的也热血沸腾,恨不得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替大明的军事霸权出一份力。

    但是我们是搞情报的,好像跟我们关系不大,所以我就想问问殿下有没有我们能帮忙的地方。”

    朱慈烺哈哈笑着:“怎么会没有关系,没有你们的情报,军队不就变成了聋子和瞎子,国家的各种决策也离不开情报的支持。

    你们的作用贯穿始终,并且占有重要作用,不要担心,你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对大明最好的支持。”

    李若琏疑惑的问道:“可是我听说参谋部正在上奏打算成立自己的军事情报科。

    要是新军有了自己的情报系统,那不就用不到我们的锦衣卫了?”

    朱慈烺这才明白,原来李若琏说了一圈是在担心这个:“这个你不用担心,军事情报处的作用是为战场提供情报支持。

    他们更多的是整合斥候的力量,对敌人进行更深入的刺探,防止因为锦衣卫一方查探的有漏洞。

    但是涉及到战略的情报,并不是军事情报处能够完成,你们锦衣卫依旧是主导作用。”

第三百二十四章超级大国的行事风格

    回到内城,果然城门并没有关,只是王承恩确站在那里微笑的看着朱慈烺的马车。

    朱慈烺走下车打了个招呼:“大伴这是在等我?”

    王承恩拱手行礼:“太子殿下,我奉皇上旨意在这等着太子,皇上说,让您回宫之后即可去见他。”

    朱慈烺不解:“哦?为什么这么着急?出什么事情了么?”

    王承恩摇摇头:“那倒是没有,就是今天晚上皇上看了殿下的演讲,想必是有话想跟殿下说,看皇上的心情还不错呢!”

    朱慈烺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是自己演讲不仅让那些学子热血沸腾,这位宫里的热血青年也跃跃欲试了啊!

    朱慈烺邀请到:“那大伴不如给我一同乘车前去?”

    王承恩拱拱手:“谢殿下厚爱,奴婢跟着车驾就好,您先走着?莫要让皇上等急了。”

    朱慈烺点点头:“那咱们一会见。”

    等朱慈烺到承乾殿的时候,果然崇祯一见他就招手:“你快过来!”

    朱慈烺行礼完毕坐下,崇祯立刻问道:“你今天跟那些学生讲的课,怎么跟你上次跟朕说的不一样?”

    朱慈烺抬头:“上次?”

    崇祯提醒道:“就是上次你统计的那些汉唐等盛世的各项指标,怎么现在你又说出了超越汉唐称霸的四个霸权?这里面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朱慈烺这才想起这件事,去年朱慈烺确实给崇祯上交了一份盛世的统计指标,没想到崇祯竟然还记得。

    不过这事也没有什么,朱慈烺还是能够解释的:“父皇,上次的盛世指标,只是咱们大明的阶段性目标,您可以看做那是经济霸权的一部分。

    只要咱们达到了盛世的各项指标,那么咱们的经济就稳定了,儿臣这里说的经济并不是只指钱。

    这里的经济是指,生产创造各种物资,或者物资再加工形成的社会财富,通俗的讲就是家底。

    咱们追求经济霸权的本质就是让大明的家底更厚实,只有咱们的各种物资都比别人多,才能过的比别人好。

    到了跟别人打仗的时候,至少咱们不会应为没有钱所以打的畏首畏尾,或者因为物资不足追求速战。”

    这种事情实际上崇祯是没少干的,要是没有崇祯八年的胜利,这样的事情崇祯只会越干越多。

    这种简单的解释经济,崇祯一下子就明白了,但是崇祯拿起桌子上的纸又皱起眉头:“这怎么跟你今天讲的不一样?

    你今天讲的经济霸权可不是这样解释的!你现在说的只是经济繁荣这一块,但是这个金融霸权,你确没有详细解释。”

    朱慈烺摸摸鼻子:“父皇,今天听课的都是一些军官,他们对于经济问题根本不懂,我讲的太多,他们只会越听越糊涂,所以我就简单的讲了一点。”

    崇祯点点头:“嗯,你说的有道理,他们只要管好打仗的事情就好了,那你说的金融霸权究竟是什么呢?

    怪不得朕觉得你讲的跟你平时的行为有点不一样,现在说说吧。”

    朱慈烺嘿嘿笑着:“金融霸权嘛,简单来讲,就是货币霸权,说铜钱那可能是客气的讲法,实际上,这个霸权最终体现在纸币也就是现在的粮票上。

    推行纸币的国际化,让纸币的价值被诸国认可,那么大明就可以用白纸向各国购买物资,这岂不是非常赚钱的买卖!”

    崇祯皱眉问道:“就像以前的宝钞那样?但是最后不是沦为废纸,被百姓弃用了么?如果我们再发行将来不是也要面对这样的困境?”

    朱慈烺同意崇祯的说法:“如果依旧那么无节制的乱花,自然就会有那样的问题,但是我们要是有规律的印制,不让他的价值贬值,那么我们岂不就能源源不断的获得利益?”

    崇祯想了想问道:“以何种规律?”

    朱慈烺解释道:“例如现在的粮票,他是以大明的粮食库存作为保证,一张粮票等于一石粮食,这就是他的价值保证。

    而随着以后粮食生产的稳定,大明粮食储备充足之后,大明的粮票就会逐渐跟粮食脱钩,跟金银挂钩,大明的粮票就变成了银票。

    这个阶段一张银票就等于面额上的银子,这个时候政府就可以拿出一部分财富作为抵押,进行银票的增发。

    随着大明经济的繁荣,军事实力的增强,没有人会担心大明会被外族入侵,那么大明的货币币值就会无比稳定。

    到时候大明就可以以自己的社会财富,房子、金银、道路、税收、矿场、工坊等等作最后以大明财富的增长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则。

    这个时候各国要么发行自己的货币跟大明的银票挂钩,要么干脆直接用大明的银票作为货币。

    这些钱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我们印一两银票,那么花出去就会从别国购买一两银子的东西,这些东西就累积成大明的财富。

    所以到那个时候,就算大明适量多发纸币,也不会对纸币的价值造成影响,这就是金融霸权。

    那个时候咱们只要印钱,就可以从各国买回东西,买来的东西都会累积成咱们的财富,咱们获得的是物资,对方获得的只是一些纸张。

    到时候咱们自然会越来越强大,如果对方某一项产业威胁到大明,咱们根本不用打仗。

    只要多印一点纸币,把它们买回来就是了!”

    崇祯听着好像有一种骗子在骗人的感觉,但是这种前景又是那么的诱人,谁不想空手套白狼。

    但是崇祯还是敏锐的发现了这里面的问题:“那要是对方不跟大明的银票挂钩怎么办?还有就是对方获得了纸币在从大明买东西怎么办?”

    朱慈烺呵呵冷笑着:“谁敢不跟大明银票挂钩咱们就打谁!说他恐怖主义,说他欺压人民,说他不接受大明的文明教育,说他对大明不够友好!

    咱们有的是借口收拾他,到时候挨打之后,他一样要乖乖听话,不听话咱们就换一个听话的就是了!

    至于从大明再买东西,第一个如果银票币值稳定,那么他们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会持有一定的纸币,这些纸币就会一直在流通中,只要银票还在流通,那么咱们就是赚了!

    再有一个,要是他们卖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少,咱们可以提高关税,禁止他们畅销的东西进口,或者直接花钱把他们的产业买下来。

    再不行咱们打他一顿,他不就没有办法赚咱们的钱了么?”

第三百二十五章激进与保守

    经济的问题崇祯不太懂,反正自己儿子擅长这个,现在他有钱花,这就够了。

    他是皇帝,皇帝不必什么都会,只要会当皇帝就行,要是啥都要学,那还不累死。

    聊完经济崇祯继续问道:“我看讲武堂最近都在聊海权论还是陆权论的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朱慈烺微微有点皱眉,自己老子好像也被忽悠了啊:“父皇,其实无论海权还是陆权,都是根据大明的需要来的。”

    就像现在,大明的主要威胁是辽东的建奴和内部的流寇,所以发展陆军,就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

    等建奴威胁解除国内恢复安定的时候,大明就进入了迁移军户屯垦,获得海外殖民地的阶段。

    这个时候大明的主要利益从海洋上获取,危险也主要来自海洋,到时候就要强大海军应对威胁了。”

    崇祯显然有做过功课,接着问道:“那么汉唐开发西域得以繁荣,大明为何不开发西域?”

    朱慈烺听到这个呵呵一笑,解释道:“父皇,丝绸之路虽然获利不少,但是陆路运输成本大,还要穿越沙漠戈壁危险性也大。

    而且只能用骆驼马匹运输,运力有限,汉唐之所以选择陆上丝绸之路,是因为当时造船技术不成熟,海上航行风险大。

    现在经过发展大明的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海运风险降低,而且海运昼夜不停,运送量大,所以海上贸易更有优势。

    第二就是应为汉唐是关中才是天下中心,而丝绸之路的开发获利最大的就是关中之地。

    但是大明的中心是京城,经济最繁荣的是江南,这些地方都是海运便利但是陆运遥远之地。

    也许哪一天父皇准备开发关中了,到时候可以集中一部分兵力打通丝绸之路,富裕眼线的居民。”

    崇祯无奈的说道:“海运虽然成熟,但是大明禁海,到时朝堂上免不了有人说三道四。”

    朱慈烺微笑着:“那咱们就光做不说就是了,反正现在大家都是这么干的,特别是福建浙江沿海大家不都是这样干的么。”

    崇祯无语的摇摇头,朱慈烺嬉笑道:“反正皇明商号自己使用,又不是开海禁,那些官员就算知道又不能说什么。

    与其这些钱让那些海商赚取不交税,不如让皇明商号来赚,这样还能充实大明的国库内库”

    崇祯点点头:“算你说的有礼,对了,你最近是不是在高丽建立了皇明商号的分店?这种化外之地能赚到钱么?”

    在崇祯看来,大明是天朝上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余地方都是化外之地,居住的都是蛮夷,茹毛饮血。

    他甚至听说高丽人喜欢玩棍子,号称是棒子国,所以他对于朱慈烺去这样的地方做生意有些不解。在那卖什么?卖棒子么?

    朱慈烺眉毛一挑:“当然能赚钱,大明每年能从高丽买到二百万石以上的粮食,还有木材是造船急需的。

    而且高丽人并不贫穷,至少他们的贵族还是有点家底的,因为倭国盛产金银,高丽距离倭国最近。

    所以在以往的贸易中,高丽有些积蓄,预计高丽分店能给大明每年带来一百万两以上的收益。”

    崇祯点点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崇祯对于一百万两这个数字已经不那么激动了,记得去年他还在为几千两几万两从哪来操碎了心。

    那个时候陕西大旱,他扣扣索索从内库凑几千两赈灾,那样的日子跟现在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朱慈烺接着说道:“就在前几天陈玄就从高丽接了一笔大单子,高丽王室花钱购买了两万人的新军装备。价值两百万两。”

    说道这个崇祯就更加不解了:“我记得前一阵子不是说新军装备制造缓慢,又减缓了新军编练速度,为何大明自己的不练确要给高丽编练新军?”

    朱慈烺解释到:“父皇,新军装备两万人仅仅需要五十万两银子,要是我们卖给高丽两万份装备,所获得的利润大明就可以在装备六万。

    而且以后各种弹药、维修、训练、指导等等都需要大明来做,这个钱会源源不断的挣回来。

    训练出来的军队,也是用来打建奴,将来要是有其他需要也可以调派高丽军队,咱们岂不是等于不花一分钱白得了一直军队。

    而且多制造武器,咱们既锻炼了工匠,又降低了成本,还促进了工业的进步,解决了就业一举多得呢!”

    崇祯不解的问道:“哦?有这么多好处么?”

    朱慈烺点点头说道:“当然有了,父皇可能不知道,一开始火器火炮才开始造的时候,各种原料还没有规模化生产。

    那个时候两万军队武器的生产成本要达到一百万两银子往上,现在仅仅需要五十万两,这就是技术的进步了。

    而两万支火铳足够一千多火铳工匠,几十名木匠,几十个冶铁工人,几百个矿工辛苦一个月,这还不包括中间的运输开采煤矿等等人。

    也就是说这两万支火铳至少让大明三千名以上的工人一个月有饭吃,而这些工匠这一个月又锻炼了技术,学徒们也学习了知识。

    所以这个买卖是划算的,而且规定里写的明白,他们不得私自制造弹药,一旦他们有任何异动咱们只要一停止供应弹药,他们手里的武器就会威力大减!”

    崇祯皱眉:“威力大减?没有弹药他们不是应该不能用了么?”

    朱慈烺摇摇头:“那道不至于,咱们的纸弹和炮弹虽然技术先进一点,但是并不是不能仿制。

    就算不仿制,他采用原本的装填方法,这些武器还是能使用的,就是威力不如大明的纸弹大而已。”

    现在的前装滑膛枪技术早已经普及,高丽人又不是没有用过,所以不存在技术代差之类的。

    要是想完全卡死,那只有等后装枪时代,真正的机械化大生产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不供应你纸弹你的枪就变成烧火棍。

    崇祯想想自己只有十五万新军,怎么想怎么不安心,既然又挣了两百万崇祯就忍不住问道:“那咱们是不是再编练六万新军?”

第三百二十六章新港规划

    朱慈烺愣了一下,突然发现崇祯竟然这么没有安全感,要知道袁世凯依靠十万新军就能横扫全国了,您都十五万了,有啥好怕的。

    堆一大堆大兵在那用不上,那不是浪费人力浪费钱么,缓口气干点别的不香么!

    朱慈烺拱拱手:“父皇,这笔钱已经花出去了!”

    崇祯惊讶的瞪着眼:“花出去了?花哪里了?为什么朕不知道?”

    朱慈烺摸摸鼻子:“父皇,您知道的,儿臣给你上了折子,就是那个《请整备天津、威海卫、胶州港口码头船坞奏》您准了的!”

    崇祯看了一眼刚回来的王承恩:“去取来!”

    王承恩连忙去取,好在这些司礼监都有存档,不一会,奏章又送到崇祯面前。

    崇祯翻开看了看,没错,确实有这回事,当时自己确实批准了,只是没有注意。

    当时崇祯以为修建三个港口的码头船坞能要多少钱,再说朱慈烺又没有找他要钱,所以大笔一挥就批准了。

    现在再拿出来看有点晚了:“这三个码头的修建怎么要这么多钱?怎么回事?”

    朱慈烺解释道:“父皇,天津港有基础,码头船坞等都有,这次只是扩建一下,这不是炮舰已经海试了么,表现还不错。

    所以下一步,天津那边会加快建造,还要修建更大的船坞造更大的炮舰,天津水师也要增加相应的泊位。

    故而天津共拨款四十万两银子,主要是扩大船厂规模,整备码头,建造沿海沿河码头、深水码头和军用码头等。

    威海卫就是莱州府文登县的威海卫,卫治极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负山,形胜险要易守难攻。

    威海者取威震东海之意,此地北为庙岛群岛,再往北为辽东之金州,两地环抱扼守渤海之咽喉,为天津之屏藩,京城的海上锁匙。

    所以儿臣打算在这里建立天津水师军港,建成之后天津的安全就多了一层保障,也没有人敢绕过威海军港从海上袭击京城。”

    崇祯嗯了一声,这样的地方确实值得投资建立一个军港,只是这好像和登州港的作用有重叠。

    崇祯还没有问出朱慈烺就接着说道:“自从上次耿贼三人霍乱山东从登州夺船出海以来,登州水师名存而实亡。

    登州水师不要说出战了,就是派船巡防渤海缉捕海盗走私都力不从心。

    天津水师建立时,从登州抽调抽调两千水师都凑不齐,登州指挥使这才从沿海渔户中抽调良家子充数。

    所以建设威海卫军港之后,还可以起到威慑辽东,缉捕私通建奴之海商,从海上堵住建奴最后一条物资获取通道,彻底把建奴困死在辽东。”

    崇祯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前几年为了修复登州港朝廷也没少出钱征发徭役,光银子就从各地拆解了十几万两。

    怎么到了朱慈烺嘴里登州水师变得这么不堪?竟然连缉捕海盗打击走私都做不好?

    朱慈烺好像看出了崇祯的心思:“父皇,登州水师现在已经糜烂不堪用了,从三贼作乱到现在,没有添置一条新船,船台也被淤泥填平。

    所以儿臣觉得那里作为海运码头更合适一点。”

    其实历代之所以喜欢驻扎水师在登州,正是因为登州到大连这才是渤海最短的地方,而且登州北面就是庙岛群岛。

    那里才真的是渤海的咽喉,但是在朱慈烺看来那里防御是够用了,但是作为海军母港进攻性就不足了。

    它不像威海卫,深入东海之中,威慑高丽辽东。可以说驻扎海军在威海卫就等于控制了大明的整个北方海域。

    而且根据后世北洋水师就把威海卫作为母港来看,那里绝对适合停泊军舰的,既然鞑清能修的成,那么对于大明来说也没有啥难度。

    两个码头都没有问题,崇祯就继续问下一个:“那这个胶州港又是为何?此地有何特别之处么?”

    朱慈烺嗯了一声:“现阶段来说,胶州区有一处环形内海,海域面积广大,水深风浪小。非常适合船只驻泊。

    这里以后会发展成很好的海运码头,也是南方船只北上重要中转站,而且背靠山东腹地,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将来其将会是北方重要的港口。”

    崇祯听完之后之很满意,虽然两百万没有了,但是自己的儿子确实把钱花在了该花的地方。

    三个港口的修建,等于给以前没有大型海港的北方规划出了三个海港,无论是出于战争还是经济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朱慈烺继续说道:“三个港口都会修建大型船厂,而且利用其靠近辽东高丽的优势,最容易获得优质木材。

    将来这里将会建成北方的四大造船基地之三,有了这三个船厂大明就不用在担心没有足够的战船了。”

    崇祯疑惑的问道:“四大造船基地之三?还有一个是哪里?”

    朱慈烺呵呵一笑:“当然是金州卫这个地方了,现在虽然还在建奴手里,但是今年这个地方就会收复,到时候那里将会是大明另一个海军基地。

    只有威海卫和金州卫都驻扎上炮舰,那么渤海才能算固若金汤,那里也是三面环海,金州和复州有一狭窄之地相连。

    我们只需要筑一面城墙就能守好此地,等夺回来,咱们就在那里设置重炮,再建一个船厂。”

    崇祯也高兴了:“很好!参谋部的作战计划朕已经看过了,不错,有理有据,稳扎稳打,今年收复金州应该没有问题。”

    两百万没有了,崇祯再练新军的心思确没有熄灭:“现在按照参谋部的规划,高丽放两到四万新军,皮岛再放两万,金州两万,辽东两万到四万,京城留四万预备队。

    怎个防线缺口很大啊,北直隶宣府蓟州都没有新军驻扎,这是不是太危险了,而且一地仅有两万到四万人防守有余进攻能力确不够呀!

    是不是趁着战前在编练几万以备不时之需啊?朕觉得再编练四万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数字。

    有了这四万新军无论投入哪个战场都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嘛!皇儿觉得呢?”

第三百二十七章宁夏兵变

    朱慈烺正要跟崇祯解释一下练兵并不着急,突然外面东厂的方化正匆匆进来:“皇上,宁夏急报。”

    现在东厂依靠跟锦衣卫南镇府司的良好关系,建立了联合的信鸽情报网络。

    朱慈烺也有意把这部分交给东厂管辖,前一阵子朱慈烺突然发现,因为朝廷自己的驿递系统效率缓慢,崇祯的很多消息都是靠锦衣卫获得。

    准确的说是锦衣卫南镇府司的情报往,那么问题来了,以前南镇府司并没有情报网络,朱慈烺建立情报网是为自己服务的。

    但是没想到情报网这么优秀,一不小心做成了第一。

    按照锦衣卫南镇府司的情报上报流程,情报经过破译、汇总、分析之后会根据紧急程度递交给朱慈烺或直接封存。

    而崇祯获得情报的方法,主要看朱慈烺的心情,朱慈烺要是觉得这事应该让崇祯知道,那么情报就会给皇帝传抄一份,要是无所谓,那么就不会让皇帝知道。

    当朱慈烺惊觉自己这么干好像有闭塞崇祯帝的耳目的嫌疑之后,朱慈烺立刻对情报传递系统进行了改进。

    为了撇清自己的嫌疑,朱慈烺就联合了东厂一起共享情报传递路径,甚至共享了情报。

    这也是方正化来送消息的原因,要是朱慈烺没有在崇祯这里,而是在东宫那么他应该会跟崇祯一起获得这个消息。

    崇祯看了送来的急报之后,先是皱眉,后又大怒,接着拍案而起:“混账,一个个欲壑难填,竟然威胁官府进行兵变!

    镇压!一定要镇压,以儆效尤,来人传曹化淳来!”

    朱慈烺一惊:“兵变?严重到这个地步了?要调勇士营镇压?”

    崇祯看了朱慈烺一样,把奏报递给他:“宁夏卫指挥使上奏,卫所士兵因不满待遇,挪用运往蒙古的物资,被发现收缴之后不思悔改意图兵变威胁。”

    朱慈烺接过奏报皱眉看了起来,看到后面朱慈烺看出了问题:“父皇,这不对啊!”

    崇祯接过奏报:“哦?有什么不对?”

    朱慈烺想了想:“从去年开始为了维持河套地区的稳定,儿臣就不停在宁夏卫那里采购物资运往河套。

    为了激发当地卫所士卒的积极性,每一次运输都有奖赏,而且优先拨付了欠响,考虑到当地环境不好,今年儿臣又拨付了各种红薯土豆玉米良种去当地试种。

    为了安定人心,又拨付了粮食让他们不必为口粮担忧,如此优厚的待遇,这些士卒怎么会有不满?”

    崇祯看看奏报:“上面不是说了,因为不满蒙古人的待遇比他们好,所以挪用物资。”

    朱慈烺摇摇头:“那就更不对了,父皇可还记得,为了增加河套的汉人数量还有军事实力,您去年可是下过一道旨意:

    ‘凡是宁夏、山西和陕西之民有愿意到宁夏耕种者,发给口粮农具并每人田五亩,只要连续种植十年之后,这些田地都归个人所有。’

    而且为了鼓励军户到河套垦荒而不是加入流寇,特许军户也可以申请前往,各卫所要给军户开具证明,并提供口粮。

    如此优厚的条件,他们要是不满那边的人的待遇好,他们大可以自己去那边呀。

    再有蒙古人有什么好羡慕的,那些人现在不都是在给咱们打工,才混个温饱,朝廷又没有多给一点赏赐,他们为啥羡慕?羡慕对方干活累么?”

    朱慈烺这么一说,崇祯也发现了问题,确实这个奏报一开始看确实写的清楚明白,但是这仔细一推敲,立刻就问题多多了。

    崇祯冷冷的看了方正化一眼,方正化连忙躬身:“奴婢这就派人去查!”

    崇祯敲着桌子:“不,你自己亲自去,务必给朕把事情查清楚,朕不想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想放过一个坏人!”

    崇祯敲敲桌子说道:“兵变之事不可不防,命令曹文部做好准备,一旦宁夏有事立刻南下支援。

    命令洪承畴立刻派人安抚宁夏士卒,防止兵变扩大。命令锦衣卫协助调查,务必把事情查清楚。”

    自从崇祯登基以来,兵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不满调动兵变,上官被逮捕兵变,粮饷不按时发放兵变,大胜仗没有奖赏兵变,大败仗要被罚了兵变。

    甚至到后来发展成左良玉这种,以兵变为借口抢劫百姓,以兵变为借威胁朝廷的恶性事件。

    这种事情从左良玉达到高潮,也应为左良玉军的被清算陷入低谷,自从左良玉父子被凌迟之后,各地敢于兵变威胁朝廷的明显减少了。

    特别是新军逐渐强势之后,这些人发现朝廷并不是非他们不可,而且离开他们反而做的更好,他们也就变得有逼数多了。

    就像祖宽,明知道朝廷有意调他去西北,就是为了限制祖家,但是他还是乖乖的去了。

    这要是放在以前,老子要是不乐意,直接回东北老家去,到时候你朝廷想要请动我还是要花大价钱!

    现在他就不敢了,建奴都干不过新军他哪里敢乱来,从中原回辽东肯定要过河北,现在京城可是驻扎着大量的新军。

    他这五千人,人家随随便便的就给剿灭了,祖宽这样的骄兵悍将都怂了,其余的谁还敢乱来。

    就算有小规模的兵变,现在朝廷也腾出手了,不需要安抚了,直接调兵给你剿灭了!

    加上自从统计司掌握财权之后,军饷一直按时发放,各种欠响开始清理,军队的日子明显好过的多了。

    有吃有喝谁闲的没事去搞兵变?吃饱了撑的么!

    所以这个宁夏兵变肯定有大问题,这么优渥的条件,这些人搞兵变,那不是闲的么!

    因为兵变的事情,朱慈烺跟崇祯的谈话也就此终止了,朱慈烺告辞回到东宫。

    到东宫之后贵喜正在呈上今天的情报汇编,朱慈烺翻到宁夏的事情。

    锦衣卫的情报跟东厂的又不一样,东厂上报的是那些士卒不满待遇作乱,但是锦衣卫的情报确是监军伙同卫所军官贪污军饷,盗窃运往蒙古的物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