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四十八章不懂金融朱慈烺

    崇祯对于朱慈烺的回答很意外:“今年不是贷款给好几个工程?这些钱的缺口怎么解决的?”

    朱慈烺开心的笑笑:“儿臣不懂金融,所以这些贷款,皇明商号一旦筹措够了就立刻补上了。

    所以皇明银行的钱是充足的,不过因为一直准备推行新币改革,所以把钱都拿起铸造新币了。”

    崇祯听到朱慈烺说不懂金融,立刻怀疑的看着他,自己这个儿子要是不懂这些,那还有谁懂?

    听到朱慈烺提起新币崇祯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个事情。

    崇祯转圈问道:“原本你计划等军改完成之后再推行新币改革,现在突然把钱币发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朱慈烺无奈的摇摇头:“这个不好说,新币改革最大的阻力应该是动了各地火耗收入的钱袋子。

    其余方面新币只会有好处,没有坏处,当初儿臣想等军改之后在进行货币改革,一个是粮票发行时间太短,信用还没有稳固。

    二来也是怕货币改革动了某些人的钱袋子,引起他们的反弹。”

    崇祯摇摇头:“那你现在怎么看?”

    朱慈烺摊摊手:“现在情势危机,就看这一波挤兑能不能顺利压下了,如果不行只能提前发行货币,对于火耗这个问题咱们可以先不动。”

    崇祯眉头一挑:“常言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你呀!对这些事情还是太过谨慎了,对付这些人何必新军?一个锦衣卫缇骑就足以对付!

    要是朕说,直接就强力推行,敢反对的抓起来,敢异动的直接治个谋逆之罪就是。”

    朱慈烺沉思权衡了一番:“父皇,还是不要这么激烈,这不仅牵扯到那些官员,纸币发行还牵扯到信用问题,要是趁这个时候一次性改革,不确定性因素太多。

    这些文人还是在舆论上掌握不少话语权的,稍有不慎这两三年的成功就功亏一篑了。”

    不是朱慈烺胆小,如果大明经济崩溃,损失最大的就是他了,辛辛苦苦构建的大好局面没有了也就算了。

    估计那些文人巴不得因此换个太子。

    现在他的利益已经牢牢的跟皇明商号绑在一起,新军为筋骨,皇明商号为血肉,构筑了朱慈烺强大的话语权。

    对于朱慈烺来说经济就是他的命脉,是他地位的保证,拿这个冒险不值得!

    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日子还长,明明可以慢慢搞的事情,非要急功近利,最后搞得国破山河,隋炀帝的例子还在那放着呢!

    崇祯见朱慈烺没有同意,他也没有强求,毕竟经济上的东西他真的不懂,没看到太子那么厉害都说不懂,他一个外行就更不懂了。

    他现在能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全靠着太子操练的新军打仗,挣来的钱供应,回想当初那七年的岁月,简直不堪回首!

    崇祯又问道:“李若琏查的怎么样了?”

    朱慈烺拱手说道:“已经查清了,现在来看,刺客是倭国柳生新阴派忍者,而柳生新阴派则是德川家光近臣。

    所以这次刺杀应该是德川家不满我大明支持义民多采取的行动。”

    崇祯面色冷了下来:“小小倭国竟敢略大明虎须,朕必要灭德川家!”

    朱慈烺笑着说:“现在德川家已经不好过了,倭国九州岛已经沦陷,四国岛也沦陷过半,本州岛也有七八股义民活动。

    得到大明支持后,这些义民展现出强大的勇气,如果不是儿臣及时控制,恐怕德川家已经完蛋了。”

    崇祯看了一眼朱慈烺:“控制?为何要控制?”

    朱慈烺呵呵笑着:“正所谓狗咬狗一嘴毛,倭国内战损耗的自然是倭国国力,他们之所以对大明不敬不就是仗着距离大明山高路远自身实力强大么!

    现在大明新军旦夕可至,而生死皆掌握在大明手中,他才能知道大明是他惹不起的存在。”

    如果不出现这次刺杀事件,朱慈烺计划下一阶段扶持一下德川家来压一压乱民的气焰呢。

    但是现在,刺杀之事德川家就算不是主谋,那也脱不了干系,大明可没有被打脸还保持微笑的习惯,德川家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崇祯感兴趣的问道:“这次倭国武器出售赚了多少银子,你不是说要拿这个补充财政预算的窟窿么?怎么样?”

    朱慈烺得意的挑着眉毛:“也没有赚多少,就是黄金六十多万两而已。”

    崇祯手一哆嗦:“多少?怎么这么多黄金?”

    朱慈烺嘿嘿笑着:“父皇有所不知,大明金银兑换官方取一比十,民间甚至一比十二,但是倭国金银兑换比例确是一比三到五之间。

    德川家金银铜三货的公定相场规定:金1两等于银50匁等于京钱4贯文等于“永乐通宝”1贯文。

    其中10匁等于一两,也就是德川家规定的官方兑换。

    所以六十多万两黄金在倭国只值二百万两银子左右。”

    崇祯默默计算了一下:“二百万两的银子那你到底卖了多少武器?这些钱光买火枪都能买十万支了吧?”

    朱慈烺摇摇头:“父皇,卖给倭国的火枪仅有两万多支,其余的还有刀枪弓箭弩等等。

    这些钱有一部分是卖粮食和铜钱赚来的。”

    崇祯更加不解了:“卖粮食?铜钱也可以卖钱?”

    朱慈烺微笑着说道:“是啊,咱们大明的钱在倭国可是主要货币,咱们只需要买铜回来铸造成钱币然后拉到倭国换回黄金,就能获得几十倍的利润。

    您看咱们一千文钱相当于对方四千文,相当于银子五两,金子一两。

    也就是说咱们一千文钱可以在倭国换四两银子,换一两金子,简直是超级赚钱!

    至于粮食,都是从高丽越南占城等国运送过去的,倭国正缺粮食,送去往往都是三倍到五倍的利润,在换成黄金利润可达十倍以上。”

    崇祯掰着手算了算:“不对吧?要是一千文等于一两金子,那么黄金利润不应该是十倍么?怎么只有三到五倍?”

    朱慈烺连忙说道:“父皇,儿臣说的是纯利润,倭国的黄金杂质多,只能达到六成左右的金子,咱们要运输,要提炼,兑换的时候还有中间人的利润,所以最后只有三到五倍的利润了。”

    无弹窗

第四百四十九章阅兵宣旨

    看着崇祯一脸期待的表情朱慈烺连忙说道:“可惜要不是这次挤兑,咱们几年的压力就小得多了。

    这次挤兑风潮要是不能快速压下,那么咱们不少工程都要先停工了!”

    崇祯这才想起:“那必须尽快平复,你有什么办法?”

    朱慈烺一边皱眉一边摇头:“能想到的办法儿臣都已经让下面在做了,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幕后主使,只要把幕后揪出来,那么风波自然过去。

    要是幕后之人找不出来,那么咱们只能见招拆招了。”

    崇祯陷入沉思他突然问道:“你说,这挤兑会不是和刺杀案有什么关联?”

    朱慈烺摇摇头:“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两件事有关联,不过百姓恐慌应该是因儿臣遇刺而起,是有人推波助澜还是提前准备还无从得知。”

    崇祯冷哼着:“那就赶快查,让李若琏用心办事!莫要再出纰漏,还有皇儿最近不要出宫了。”

    朱慈烺安慰道:“父皇放心,要是有人故意操控,放流言这种事情不可能不露出马脚,李若琏已经去查了,相信很快就能出结果!”

    崇祯让朱慈烺下去,朱慈烺刚到外面,桂喜就匆匆过来:“殿下,京城又有新的流言,说您实际上已经重伤垂危,天子有意把皇明商号收归内库,听闻皇明银行和皇明粮仓遭到挤兑,准备废止粮票和银票。

    大家担心自己手里的粮票和银票成为废纸,所以今天皇明银行和皇明粮仓一开门,挤兑就更厉害了。”

    朱慈烺沉吟了一番:“走,回去,我要见父皇。”

    崇祯见朱慈烺刚出去又回来问道:“何事?”

    朱慈烺抱拳:“父皇,刚刚宫外传出新的流言,说儿臣生命垂危,说您要把皇明商号收归内库,并且废止粮票和银票,现在外面挤兑的更凶了。

    儿臣想跟父皇申请出宫,只要百姓看到儿臣到时候谣言自会破除。”

    崇祯摇摇头直接否定:“此事断然不可!你怎么知道,这不是那些刺客故意引诱你设下的圈套!

    至于挤兑,百姓担心银票粮票被废止,朕就下旨承认其价值就是!来人拟旨。”

    朱慈烺光想着挤兑的事,被崇祯一提醒才想起还真有这个可能,吓得一身冷汗。

    不一会崇祯开始拟旨,在朱慈烺的见一下内容变成了说粮票银票方便实用,大明不会禁止,并且为了保证币值,百姓可以用他交税,从官府购买东西,并且皇明银行皇明粮号准备充足,应兑尽兑。

    不一会圣旨拟好朱慈烺眼珠一转说道:“父皇,不如在皇城南门举行一次小型的阅兵,禁卫一师训练也有三个月,也是时候看看他们的训练成果。

    到时候您和儿臣都出现在城墙上,然后在宣读圣旨,让三万新军一起念诵,岂不是更有威势。”

    崇祯看了看朱慈烺,又想了一会:“可,王承恩,吩咐曹化淳尽快准备!”

    一个时辰之后曹化淳匆匆而来:“陛下,太子殿下,老奴已经准备好了,请陛下和太子移步城楼!”

    两人登上城楼之后,崇祯宣布阅兵开始。

    禁卫军第一师十人一列,百人一阵,浩浩荡荡整整齐齐的从长安街从东到西走过。

    路上喊着口号,踩着鼓点,震动半个京城,百姓纷纷立在街道南侧观看,北侧是皇城下,可没有人敢靠近。

    等所有军阵都过一遍,这些士卒再聚在那里,然后按照最新印刷的圣旨副本开始大声诵读。

    百姓这才知道这次是要干什么,在看到城楼上的皇帝和太子,京城洋溢着喜悦,大家心也放回了肚里。

    朱慈烺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的人群,他不相信在三万大军面前,还有哪个不开眼的敢来刺杀他。

    折腾了阅兵之后,果然京城流言一下子降低了很多,天子出口成宪,自然不会骗人的。

    流言减少,这传播流言的人就变得格外醒目。

    李若琏坐在南镇抚司衙门里,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从昨天夜里太子前往忠烈祠之前,他就开始安排布放。

    他把重点放在忠烈祠内和四周,确没有想到回程的路上还有人敢动手。

    二十个人不多,当时太子车队有锦衣卫一百多人,三千营五百人,这个规模岂是二十人能撼动的。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他们会在人群中发起决死冲锋,整个车队呈竖列,三千营分列前后,锦衣卫护卫两侧,身边担任礼仪仪仗。

    对方先是射出劲弩,然后扔手雷,最后决死冲锋,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

    还好太子车驾结实,这些人才没有得逞,有两个兄弟为了怕手雷惊扰太子或者伤及百姓甚至直接扑到手雷上被活活炸死。

    因为太子受惊,李若琏自己还戴罪之身,他也没法给兄弟请功。

    然后连夜提审抓住的俘虏,从死去的俘虏身上的兜裆布印子和木屐印子很容易判断出对方倭国人的身份。

    加上武器形状,刀剑上没有刻意抹去的标识,锦衣卫早就完成了倭国的布局,根据标识很容易查清了他们的来历。

    这些人有必死的勇气,但是惹怒了锦衣卫,就算是死人也要给我张嘴说话!

    现在一切还扑所迷离,太子怕自己三天内破不了案,到时候丢了官职。

    但那时太子的爱护,李若琏可不觉得他三天破不了这个案子!那是对他的侮辱,自己掌管锦衣卫南镇抚司这次脸可是丢大了。

    要是在这样拿人顶罪匆匆结案,那么他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李若琏正咬牙等待着结果,又灌下一大口浓茶,外面的档头提刀进来:“殿下,那乞丐招供了!”

    李若琏猛地起身:“哪里?”

    档头咬牙道:“北居贤坊柏林寺!”

    李若琏猛地站起:“走!抓人!”

    档头犹豫说道:“指挥使大人,不如让我去吧,您还一直没有休息……”

    李若琏瞪了他一眼:“不要废话!快点走!放跑了贼人你脱不了干系!”

    档头连忙领命,不敢在多说话。

    无弹窗

第四百五十章风姿卓群马士英

    北居贤坊就是大明京城最东北角的一个坊,大明的坊市虽然没有大唐那么严格,但是该有的还是有的。

    柏林寺,位于北居贤坊的西北角,占据两个街,是京城内少有的大寺,和国子监文庙一墙之隔。

    因为这个优势的地理位置,柏林寺把建了不少房舍租给这些国子监的监生居住,一年收入不少。

    因为学生多,所以这里聚集了不少小商小贩,鱼龙混杂确实是个藏人的好地方。

    但是李若琏确觉得对方住在跟国子监一街之隔的柏林寺,肯定不止是应为这里好藏人!

    锦衣卫大队人马包围柏林寺,国子监不少学子都出来观看,更有不少仗着学子的身份地位,前来驱赶锦衣卫。

    李若琏是来查谋逆的,哪有功夫惯着他们让他们秀存在感,指挥缇骑赶开围观者,大踏步朝寺内走去。

    前往房舍结果空无一人,问左右:“马士英何在?给我搜查!”

    跟锦衣卫牵扯哪有好事,又胆小的一下就说出来了,档头过来:“指挥使马士英在塔林跟主持论经去了。”

    李若琏跨步而走:“走!”

    人马杀到塔林,主持已经得到消息慌慌张张的跑出来,看到锦衣卫大队人马突然到来,吓得脸色都白了。

    李若琏握刀问道:“马士英何在!”

    主持望向塔林哆哆嗦嗦的说道:“马居士在塔林里面。”

    李若琏立刻往塔林内跑。

    塔林内一处小竹林,内有一个四角亭。名唤‘听涛阁’取听竹林涛涛之意。

    李若琏跑来的时候,一个四五十岁的文士正在那静静倒茶,对于迫近的锦衣卫不闻不问。

    李若琏眉头一挑:“你可是马士英?”

    马士英端起茶杯:“正是,吾乃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前宣府巡抚马士英。”

    李若琏见他想要喝茶上前一步把他踹倒:“唧唧歪歪,装什么样子,想服毒自杀!门也没有!”

    马士英其实只是正沉浸在辩经的氛围中,想装一装世外高人罢了,也表现一下自己不畏锦衣卫权势的高洁气质,让国子监这些监生为自己传名。

    没想到姿势正摆好渐入佳境,就被边上的锦衣卫踹了个大马趴,嘴还啃到了石地磕破皮出血。

    马士英当时就怒了:“我有功名在身,是朝廷命官,你们安敢辱我至此!我要上奏弹劾你!”

    李若琏不屑的又踹一脚:“马士英!你的事发了!还摆谱!带回诏狱!”

    马士英想挣扎但是确挣扎不开,李若琏看了一圈,看到被僧众夹着才能站稳的柏林寺主持。

    他幽幽的看着主持迫近,僧众和主持吓得慌忙后退,主持更是一个踉跄坐在地上。

    李若琏摸着刀把:“你刚刚和辩经来着?”

    主持快哭了:“就是辩辩经,随便聊聊,我不知道马居士有合适劳动锦衣卫。”

    李若琏看到这座寺庙的规模应该有不少钱,心思一动,反正太子特别讨厌和尚:“我怀疑他跟本案有关,把他也给我抓回去!把庙里的僧人都控制起来,庙里的东西都查封了!”

    主持吓得瘫软在地:“我不知道啊!贫僧就是辩辩经,我不知道啊!”

    李若琏冷笑:“不知道?到了诏狱你什么都说了!李琦马士英房间搜查的怎么样了?”

    李琦凑过来:“大人,屋子里很干净,但是我在烛台附近发现纸灰,马士英肯定有问题!”

    李若琏眯着眼:“派人守着那间屋子,咱们走!”

    马士英被绑在架子上还在挣扎:“你们凭什么抓我!我要弹劾你们……”

    诏狱里的锦衣卫听这个早就听得烦了,每一个进来的官都这么叫嚣一阵子,但是又有几个能活着走出诏狱的!

    锦衣卫领头的看着马士英:“指挥使要尽快审出结果,不用问了,看他中气挺足,先抽一顿鞭子把气焰打下去再说,记得蘸点盐水抽!”

    马士英愣住了一鞭子下去嗷嗷叫:“等等,我说!嗷!”

    一边的锦衣卫看看自己的领头:“这怎么办?”

    领头摸摸下巴:“才一鞭子就说,我估计多半是假消息,先抽,不管说什么,先去他半条命再说!”

    接着就是噼里啪啦的鞭子响,锦衣卫使用的是柳条鞭蘸着盐水,打不死人,但是配合其特殊手法,每一鞭都直击灵魂!

    马士英嚎叫一会声音渐渐弱了下去,最后锦衣卫问领头的:“已经昏迷了!”

    领头的拎起一瓢水猛地泼到马士英脸上,马士英被凉水一激立刻醒了。

    领头的接过鞭子:“说吧!”

    马士英愤怒的吼道:“你们想问什么!”

    领头的用鞭子挑了挑耳朵:“看着中气还是太足,在打一阵,这次不要蘸盐水了,蘸辣椒水,那个带劲!”

    马士英身子一抖:“你们不问我说什么!”

    领头的不屑的笑笑:“不用问,只要打到位,你自然会知道我们想要问什么!别闲着了,大人还等着结果呢!给我打!”

    马士英连忙快速说道:“等等,我说,那些乞丐是我找的,我听说太子遇刺,觉得朝廷政策可能大变,担心百姓钱财受损,所以提前通知百姓去兑换,我没有错!”

    领头的嘿嘿一笑:“吆喝,还是个硬骨头!看来咱们接了个大活!”

    接着就是对马士英又是一顿毒打:“我让你好心!我让你为了百姓!给我狠狠地打。”

    马士英感觉每以鞭子都火辣辣的疼,刚刚还能昏迷,但是现在鞭子蘸了辣椒水,打在身上都是火辣辣的疼,想昏迷都没有机会。

    终于马士英开口:“我是因为被罢官怀恨在心,所以趁着太子遇刺散步谣言,就是想要看到朝廷进退失据焦头烂额!以解心头只恨!

    该说的我都说了!你们不要在动刑了……”

    领头的摸摸下巴:“就这?”

    马士英虚弱的点点头:“就这些。”

    领头的朝一边的锦衣卫使了个眼色,锦衣卫会意立刻去汇报。

    领头的看看马士英:“看来你还是认不清自己的局势,真当没有你我们锦衣卫就查不出来,给你机会不知道珍惜!看来你是看不起我们锦衣卫了!

    来兄弟们给他看看我们的最新发明!”

第四百五十一章浮出水面

    大堂里李若琏正在翻看马士英以往的档案,看看能不能从其过往中看出谁是幕后主使。

    诏狱里的锦衣卫匆匆赶来:“大人,马士英招供了,他说,他是因为被贬心怀愿望,所以散播谣言,想要给太子一个难看。”

    李若琏抬头:“就这”

    锦衣卫连忙躬身:“我们还在问。”

    李若琏眼睛转了一转:“走!”

    等李若琏到的时候,马士英正在享受锦衣卫新项目,卧冰救友。

    简单来说,就是把他丢到冰块上,救友嘛,就是用自己的意志抵御寒冷,不出卖朋友的意思。

    李若琏看着冻的瑟瑟发抖的马士英咧嘴一笑:“吆喝,这大夏天的,马大人这是凉快上了!恭喜恭喜!

    听说马大人把所有罪名都担下了,李谋就是佩服马大人这样的英雄好汉!好!”

    马士英这时候已经摧残的有点迷糊:“是我传播的谣言,我都说了,你们为何还要这么对我!”

    李若琏嘿嘿笑着:“恭喜马大人,您就快解脱了,上面已经把挤兑案和谋逆案并为一案,您就要升天了!”

    马士英眼睛一瞪:“谋逆关我何事?我只是传播了一些流言,你怎么可以凭空污蔑!”

    李若琏像看傻子一样的看着他:“污蔑?我们锦衣卫污蔑的人还少么?也不多你一个!

    你也知道,皇上要我三天破案,我哪有那个本事,这不你既然愿意扛下来,对大家都好,我还要感谢你!

    到时候我一定给你家族所有死者每人上一炷香,也不知道你九族有多少人,你说我该准备多少香?

    听说你家是贵阳豪族!豪族好,钱多,这抄家之后锦衣卫又有一大批收入,说不定还能买几十个你的族里幼女玩……养着,这京城的歌妓又涨价了!好!”

    马士元脸色变换:“我只承认造谣之事,其余都跟我无关,你休想污蔑我!天理昭彰,朝中大人不会任由你胡来的!”

    李若琏呵呵一笑:“天理昭彰?您在搞笑么?反正您都要升天了,跟你说实话吧,这天理啊,全看咱们的技术,我说你有罪,你就是有罪!

    咱们锦衣卫办事怎么会不准备证据呢!我们已经从你屋里搜出了跟倭寇通信的证据,协助对方规划刺杀路线的图纸。

    这事啊就这么定了!马大人和您的家族就委屈一下了,等你家女人送到教坊司,你女儿孙女的生意我一定多多照顾!”

    马士英红着眼睛:“我知道你在吓我,我不认罪,你不能拿我怎么样!”

    李若琏微微一笑:“是啊!这不是一大帮人给你服务,帮您认罪呢!这天下还没有我们锦衣卫撬不开的嘴!”

    李若琏看着牢里的锦衣卫:“别愣着了,帮帮马大人吧!”

    说完李若琏就往外走,一边的锦衣卫配合的问道:“大人要是对方翻供招其他人怎么办?”

    李若琏摆摆手:“不用来,他的身份地位足够了,皇上太子急着要结果呢!在招人抓人三天时间都浪费了!

    我这就进宫结案,你们抓紧让他按照咱们准备好的供词背好,通知贵州锦衣卫缇骑,抓人吧!

    皇上正在气头上,估计今天就会下旨抄家灭族,到时候咱们人一杀,就搞定了!”

    李若琏说完就往外走,心里默默期待着,马士英神色变幻,看着李若琏淡定的往外走。

    终于想到自己亲人,想到自己接下来要受的痛苦:“李大人,我没有参与谋逆,我只是造谣挤兑,但是我知道谋逆的主使。”

    李若琏嘴角上翘,转回头又不耐烦的看着他:“你认了就是!别找麻烦!”

    马士英张嘴说道:“是阮大铖,是他提前安排我准备制造流言,他一定知道刺杀太子的事情。”

    李若琏皱起眉头:“他现在在哪?”

    马士英连忙说道:“在复社京城江南会馆。”

    李若琏立刻往外走:“留个活口,走,跟我去抓人!”

    所谓的复社江南会馆,就是以复社学报社为基础成立的一个江南文人聚会之地,因为想要投稿复社学报,必须要到这里。

    所以这里渐渐也就成为了江南文士汇聚交流之地,复社干脆出资扩建了学社,后来不少江南进京的士子都来此借宿。

    所以李若琏杀到之后,有点皱眉,这案子查的好,是功劳,要是查不好这封锁复社学报可就等于捅了马蜂窝。

    不过事涉谋逆,由不得他不拼进全力,反正国子监都已经得罪了,也不怕他一个江南士林,大不了以后做一个纯臣就是!

    包围之后,文士们立在门口群情激奋,李若琏愣哼一声:“今查复社学报牵涉谋逆案,在场诸位全部限制出入!

    来人,进去抓捕阮大铖!谁敢阻拦就视为谋逆共犯拿回诏狱审问。”

    士子们想上前阻拦,但是现在的锦衣卫可是训练有素的强兵,一番推攘隔开众人。

    阮大铖越众而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尔等颠倒黑白,就不怕遭到报应么!”

    李若琏冷眼看着他:“阮大铖你一个三姓家奴装什么正人君子!先依附东林党,在依附魏忠贤,现在又来捧复社的臭脚,当真是恬不知耻!”

    阮大铖气的直哆嗦,有道是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李若琏一下说到他的痛处,让他哑口无言。

    锦衣卫上前摁住他,他看看身边的士子听到他是阉党都目光躲闪,心里更加慌乱,在回头,那上面的两人也根本没有出来的意思。

    不禁心中一阵悲凉,被锦衣卫拉着拽走。

    诏狱内李若琏看着他:“马士英可是什么都说了,你主谋逆案,株连九族,说说吧,你是怎么联系那些浪人的?”

    阮大铖目光躲闪:“我完全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只是一个读书人,到复社也只是交流一下学术。”

    李若琏哼哼笑了:“交流学术!你也配称为读书人,代他看一样马士英的样子,要是不招,先给他也来一遍,然后再问!”

    李若琏才回大厅不到一刻钟,诏狱的锦衣卫欣喜来报告:“大人阮大铖只扛了十鞭子就招了!”

    李若琏眼睛一亮:“哦,招了什么?”

    锦衣卫回道:“所他只是提供银子,张溥和周延儒才是主谋!”

    李若琏听完就皱眉问道:“两人在何处?”

    锦衣卫开心的说道:“就在江南会馆内!”

    李若琏脸色一变:“坏了!快去江南会馆!”

第四百五十二议下江南

    李若琏再到江南会馆的时候,张溥和周延儒正在饮酒,李若琏松了一口气,又发现不对。

    两人太坦然了!就像当他们锦衣卫不存在一般,李若琏立刻招呼道:“快来人,准备洗胃,这俩可能服毒了!”

    两人皱眉,洗胃?那是什么操作?什么意思?

    还没等两人明白过来,一边的锦衣卫取来肥皂水,拿茶壶往嘴里灌,使劲灌,灌到两人从嘴里鼻子里朝外冒水。

    然后催吐,两人想要反抗,他们大概知道了,就是让他们把毒酒吐出来。

    李若琏见两人反抗冷笑一声:“不吐!取点屎尿粪水来灌进去!我看他们不吐!

    没有我们锦衣卫的允许,想死,门也没有!”

    很快下面的士卒照办,李若琏嫌弃味大退了出去。

    不一会锦衣卫里的用毒高手到了:“大人,两人服用的是鸩酒。”

    两人被折腾了一个多时辰,好在来的及时虽然都只剩下半条命,但是好歹算活过来。

    顺着两条线查下去两人本是师生关系,经过审讯同门,一切答案水落石出。

    李若琏连夜进宫,去见太子。

    朱慈烺听完汇报敲击着桌面:“也就是说,两人趁这倭国内乱说动德川家光派人,然后再在大明配合目的就是崩溃大明的经济,然后动摇内阁,扶周延儒上位?”

    李若琏愣着脸:“臣到江南会馆的时候两人已经服了鸩毒,好在洗胃及时,目前两人还在锦衣卫诏狱,一时半会还死不了。臣一定会让他们招供!”

    朱慈烺叹了一口气:“前有钱谦益,后有周廷儒,这些人为了上位还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若果把大明的摊子打烂了,他们哪来的信心能收拾好!”

    李若琏知道这话根本不是问他的,所以也不用回答。

    朱慈烺站在那里生气的说道:“此事绝对不能姑息!复社!好一个复社!孤是对江南这些人太仁慈了,他才会觉得孤是好欺负的!”

    朱慈烺转了两圈:“明早把消息送给父皇,你立刻从北方几省调动锦衣卫缇骑南下,这一次孤要让他们知道,这天下是姓朱的!”

    李若琏犹豫的看了一样朱慈烺:“太子殿下,调动锦衣卫跨省,是不是跟皇上报备一声,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朱慈烺哼了一声:“这不是你要操心的!先派人准备,等准备好圣旨就到了!”

    李若琏抱拳:“是,臣这就去准备!”

    朱慈烺坐在那里,江南啊!这是他一直避免的,朱慈烺一直想等到自己做好所有准备之后再跟江南好好的清算。

    没想到自己给对方时间,对方确不打算给自己这个机会。

    既然此战避无可避,那么就战吧!

    第二天崇祯把朱慈烺叫了过去:“此事皇儿怎么打算?”

    朱慈烺淡定的说道:“父皇,儿臣想下江南,处理此事!”

    崇祯愣了一下:“仅仅是几个逆贼而已,皇儿何必自己亲自涉嫌?”

    朱慈烺面无表情:“父皇,表面看,这仅仅是几个逆贼,但是实际上这是整个江南士林在和朝廷作对。

    复社是既东林党之后,又一个代表着江南所有文士的集团,所以这事绝对不是这两个人的事情。”

    朱慈烺拱手弯腰:“父皇,江南为大明财税重地,更是粮食产地,容不得半点差池。

    而且儿臣也想看一看,这些江南士林,这些江南商人是怎么偷税漏岁,让大明商税到如今无税可收的地步。”

    崇祯摇摇头:“江南太远,皇儿有锦衣卫信鸽系统,大可以遥控指挥!”

    朱慈烺长身而起:“父皇,就算锦衣卫有信鸽,但是消息一来一回就是六七天,错过了这个时间,很多小事就拖成了大事。

    而且人们常说眼见为实,若是不亲自监督儿臣担心被下面的人欺瞒。”

    崇祯转了两圈:“此事朕在考虑考虑。那倭国德川家光的事情皇儿有什么打算?”

    朱慈烺抱拳道:“这也是孩儿去江南的另一个目的,倭国商贸全是江南走私去的,儿臣这次下江南将会严查走私,阶段德川家光外购物资之路。

    倭国本身并不产煤铁,如果没有外购那么德川家光只会越大越弱,最后被赶下台!”

    崇祯皱眉问道:“这样固然是好,但是没有什么较快的报复措施么?其袭击大明太子,怎么能这么轻易算了!”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可以派军舰炮击倭国沿海,倭国房屋多木制,可用燃烧弹投射,到时候必能让德川家损失惨重!”

    崇祯高兴的笑笑:“好!就这么办!让他感受一下大明的怒火!”

    申请下江南也不是一天就能定下的事情,除了下江南,京城的挤兑风潮还没有过去,等着朱慈烺处理。

    因为抓住了流言制造者和背后的幕后黑手,京城已经逐渐趋于稳定,皇明银行和皇明商号里的银子粮食只见兑不见少,给了大家吃下定心丸。

    第三日排队的仅仅剩下几十个,剩下的人该干嘛干嘛,根本没有影响。

    但是报纸上和朝堂上弹劾锦衣卫胡乱抓人,残害士人的奏章满天飞。

    特别是朝堂上,不少江南出身的官员都有亲属同乡被锦衣卫关在柏林寺和江南会馆,逼迫锦衣卫放人的官司达到了朝堂上。

    特别是朝廷查封复社学报,被士林认为这是因言获罪的暴政。

    张溥虽然是复社学报的编辑,但是他之罪不应该怪罪的复社头上。

    这些人显然企图把复社跟张溥摘开,这样也能避免自己陷入逆案。

    崇祯的心思显然不在这上面,他还在分析太子请下江南的利弊,对于大明来说这可谓是从未有过的。

    但是大明偏偏有合适大条件,南直隶有六部备份,太子如果去南京监国,那么江南就可以迅速组成一个小六部协助朱慈烺把江南的事情办了。

    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如果太子被人怂恿,生出别的心思,会不会来个反靖难?

    这个事他也不方便问别人,自己在那瞎琢磨着。

    第五日突然江南传来消息,不少锦衣卫衙门遭到攻击,连带着皇明商号的商铺也被冲击,运往京城的粮食也被拦截。

第四百五十三章江南乱局

    比文士闹事更严重的是,鄱阳湖惊现白莲教暴乱,截断九江航运,使得赣州湖南湖北的水路运输都被阻断。

    南直隶这个时候也是刚刚得到消息,本来应该商量平乱的事情。但是他们确在吵闹朝廷关闭江南报馆的事情。

    因为报纸的时效性需求,大一点的报社都学习锦衣卫养殖了信鸽,所以江南三五天才能得到京城的消息。

    对于这种占着河湖之利的乱匪,一般都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不过却是最难剿灭的一种。

    鄱阳湖数百里的水面,河叉纵横,芦苇丛生,如果他们在没有个老巢而是住在船上,那么更是难以分辨。

    关键是显然江南是不吵出个子丑寅某来,根本没人关心鄱阳湖暴乱的事情。

    如果上游赣州和两湖的粮食运不出来,对于皇明商号来说是个大麻烦。

    江浙地区虽然也产粮食,但是他们紧急作为种的太多,粮食紧紧能维持江浙地区,少量外供。

    到了现在大明的主要产粮已经转移到赣州和两湖地区。

    这些事情还真的不是朱慈烺的安排,他也没有想到江南会这么快乱起来,也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真的敢抛开国事先吵架。

    最终江南的这种置国家大事于不顾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崇祯。

    朱慈烺又去御书房跟崇祯神谈了一番,最终崇祯被朱慈烺说动,允许他下江南。

    五月二十五日朝会上,崇祯下旨,太子代禁卫第一师,第三师,三千营,锦衣卫缇骑南下巡视江南。

    一下子朝野震动,江南人惊呼杀神来了,一个个惊慌的回乡下老家躲灾。

    两个师六万人,三千营骑兵一万,这样的兵力不要说他们一群文士,就是尽起江南之兵也挡不住啊!

    再说了江南还没有乱到士人可以调动军队对抗自立的地步,所以他们只能跑回家躲起来。

    圣旨一下之后,禁卫第一师和第三师立刻整军拿下,第一师走运河东岸直下南直隶,第三师走运河西往赣州。

    朱慈烺要准备几日之后,在六月一日启程南下,在三千营和锦衣卫缇骑的护卫下沿着运河南下。

    朱慈烺不想选六一这个时间,感觉自己跟去郊游的小朋友一样,但是礼部算了最近的吉日就是这一天,急着南下没得办法。

    朱慈烺南下之后刚过黄河,还没有到济南,李若琏就来汇报:“殿下,南面的锦衣卫已经准备妥当了!”

    朱慈烺点点头:“那别等了!该抓的抓!该杀的杀!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要冤枉一个好人!”

    李若琏抱拳道:“是,殿下,臣想先行南下处理此事,希望殿下恩准。”

    朱慈烺摇摇头:“不用,一群冢中枯骨土鸡瓦狗而已!咱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干!”

    李若琏疑惑:“殿下说的是鄱阳湖的白莲匪乱么?”

    朱慈烺邪邪的笑着:“那都是小事,这次之所以能南下成功,完全都是因为此事!”

    李若琏不解,朱慈烺问道:“知道支持东林和复社的都是什么人了么?”

    李若琏对这个倒是很清楚:“回殿下,复社自从和几社闹翻之后,松江府对其的支持大减,其主要依托的是其余地区的丝麻商人还有两淮盐商……”

    李若琏震惊的看着朱慈烺,朱慈烺点点头:“没错,这次我们第一站就是下扬州,北直隶和山东那边孤的盐厂早就建好,盐都屯的够大明百姓吃两年了,就因为这些人才一直没有卖掉。

    这次把他们和东林一并解决了,孤皇明盐号的盐要畅销整个大明!”

    李若琏震惊于朱慈烺的计划,要是动盐商,这次又不知道多少人头落地。

    朱慈烺望着南方说道:“你别看江南士林铁板一块,但是自从报纸出现之后咱们还不是给他掰开了么!

    其实江南现在已经开始分化,这第一块就是以南直隶为根基的官商派,他们往往拉着朝廷的虎皮,做自己的生意,得利润全靠从朝廷税收里面偷漏。

    第二块就是松江为中心的新织户,他们是工业产业萌芽,是依靠剥削织工,还有棉花种植户来盈利。

    第三块就是杭州到泉州温州这些地方,他们收入只要来自海贸。

    第四块就是扬州这边,扬州依靠淮盐之利,依靠运河商埠挣钱。

    第五块就是两广地区,这些不被江南所承认,但是他们也是江南,以往只有一个铁,现在孤给他们加了一个糖的生意。

    第六块是南直隶以西,这些地方依靠的则是种植加工等农业挣钱。

    因为不同的经济利益就有不同的诉求,之前之所以能柔和在一起,那是因为他们要共同对付江南以外的威胁,他们需要朝廷不征收他的税收,需要整个大明的市场为其开放,需要占据官场等等。

    但是自从报纸出现,几社自立,接着楚党做大独立,杭州以南的郑芝龙系也已经跟他们决裂,孤又稳抓两广的制糖和罐头,还有南直隶以西的粮食生意。

    所以现在的复社看似强大,但是已经外强中干,咱们只需要再打掉两淮的盐商,那么江南就再也没有什么复社。

    这可比你抓几个人灭一两伙乱匪要重要的多!”

    李若琏听了朱慈烺的分析,一下子对江南的形势犹如拨开浓雾一般豁然开朗。

    李若琏拱手:“臣知道怎么做了,怪不得殿下让臣集结这么多锦衣卫缇骑,还让第一师在扬州等着你。”

    朱慈烺呵呵笑着:“这你就又错了,扬州的事情何须一个师的兵力,之所以让他们在那等着我,是因为他们到江南之后要转运到各处。

    这次好不容易来一趟,怎么能只办一件事情?

    你这次行动只会有一个团的新军协助你,最多再有三千营。”

    李若琏连忙笑着说道:“那也够了,其实就算没有他们,我们锦衣卫也能办好!”

    朱慈烺看着他:“之所以跟你说这么多,就是要让你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你心里有个谱,对于敌人是谁要找的准确!

    这次下江南主要目标就是复社,除掉盐商之后还要清理江南财税!”

第四百五十四章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由于江苏海涂土质的分布差异,两淮盐场盐作技术长期存在南煎北晒的整体分布格局.淮北盐作自中大明叶废煎改晒,转为砖池结晶晒盐。

    而淮南地区,因为黄河改道的影响,黄河一度夺淮入海,造成沿海形成大量滩涂,淮河以南制盐又有移亭就卤的现象。

    虽然晒盐成本更低,利润更高,但是官府垄断经营,这点成本压力根本就不被他们看在眼里。

    故而虽然自大明中期之后淮北盐场出盐日渐增多,但是淮南盐场的煮盐确一直存在。

    海州临洪场地处淮河以北,就是一座晒盐场,五六月份正是天气逐渐转热的时候,也是盐田储水晒盐的季节。

    一大早两淮都转运盐使司淮安都转运使司的一众大老爷就来到临洪场,把一众盐户召集在一起,等待着过境的太子。

    不知道太子殿下发什么神经路过淮北突然对两淮的盐场感兴趣,非要来看看。

    别人不知道这些盐转运使还不知道,太子殿下已经掌握了天津的长芦盐场,并且北方五省以及口外的食盐生意都被太子殿下垄断。

    现在要看两淮盐场,怕不是没安好心,不过两淮盐场向来跟太子井水不犯河水,即使被抢了北方的生意,他们迫于太子的地位也没有争抢。

    现在莫不是太子这次南下把主意打到他们身上?

    也不怪他们乱想,这次逆案比起上次有过之而无不及,上次仅仅是一个太监和几百锦衣卫缇骑南下,抓的人也都是钱谦益等粮商。

    这次据说天子震怒,一连抽调了十多省的过半锦衣卫缇骑,加上南方几个省原本的锦衣卫。

    从两淮到江南一下子集结了近两万人的锦衣卫缇骑,更不要说还有太子带来的两千缇骑和七万新军了。

    这个架势怕不是要把江南复社一网打尽连根拔起!

    所以这次大家都怕牵扯进逆案,而作为复社钱袋子的盐商团体更是战战兢兢。

    好在江南士林一直鄙视盐商这个群体,觉得他们这群土豪上不了台面,虽然用着他们的钱但是羞于同他们为伍。

    故而这么重要的事件,他们走狗屎运竟然没有参与进去。

    而且锦衣卫抓人抓的厉害,丝毫没有动他们的意思,他们原本以为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三万新军驻扎扬州不走,朱慈烺又让新军跟他在此汇合,大家不由得心中大鼓。

    今天这群人聚在这里,一个是太子要来看两淮盐场,另一个也是想看看太子对他们这些盐商的态度。

    上午时分,打头的三千营和锦衣卫一部已经先行到达,他们到来之后要派出侦骑确定四周安全,在搜索盐场内部确认没有人藏匿。

    自从上次遇刺之后朱慈烺的安全等级再一次提升,这一次南下朱慈烺一直处于大军的护卫之下。

    而这种提前预警又是重中之重。

    下午朱慈烺到达临洪盐场,接受这群人迎接礼仪之后,挥退了他们朱慈烺宣布今天太累,不看晒盐了,明天一早再看。

    一众官员莫名其妙的听完这个命令,有些傻眼,他们也是走几十上百里才来到这的,太子不走他们也走不了啊!

    但是这边显然没有准备接待这么多人居住的地方。

    然后朱慈烺直接住进了临洪盐场盐课司大使的大宅,为了显示太子的体恤,朱慈烺让这些人住进锦衣卫腾出来的营帐。

    这又让一众官员胆战心惊的,平白无故的谁愿意和锦衣卫扯上关系,但是太子口谕,他们又不得不遵守。

    天色刚刚黑下来,朱慈烺就出了大营,这个时候的盐场一片安静,远处盐户居住的村庄中几缕炊烟升起。

    对于官员来说来了大官要认真对待,但是对于这些盐户盐丁来说,太子又如何,他们总要接着过日子。

    朱慈烺走进一家没有炊烟的人家,看到一个老汉坐在门前的台阶上忧心忡忡。

    朱慈烺笑着上前:“这位老汉,你们家为啥没有做饭?”

    那老汉抬头看看他,慌忙朝屋里走去:“你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说完就要关门,一边的锦衣卫上前用刀鞘卡住门一把推开,老汉被推开的门撞倒在地,朱慈烺皱眉看了看那个锦衣卫。

    锦衣卫吓得退到一边,朱慈烺上前扶起老汉:“我也什么没有问,你怎么就不知道了?还是你知道我要问什么?”

    老汉哎哟的叫着:“这位大人,您放过老汉吧,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老汉还有孙子要养活,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朱慈烺皱起眉头,显然这些人都被下了封口令,自己还没有问,就把百姓吓成这样。

    原本朱慈烺还指望通过这种走村串户的形式,了解一下这些盐户的真实生活状况。

    现在看来,也是自己想当然了,人们常说这当官的看到的世界跟老百姓生活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越大的官就越是如此,到了朱慈烺崇祯这个级别,如果不微服私访,仅仅依靠这种视察来了解民生。

    那么怕不是看到的天下处处都是黄土垫道,整洁肃穆,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大失所望的朱慈烺出了村子,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整个村子晚上有炊烟升起的人家不足三分之一,那么也就代表着,大部分是不吃晚饭的。

    他们不吃晚饭肯定不是为了减肥,那么也就是说,这里面不少盐户可能仅仅只能维持一天两顿饭,或者仅仅一顿饭的水平。

    盐是很值钱盐商也很赚钱,但是这些和这些普通的盐丁盐户确没有一点关系。

    他们被称为‘盐驴子’一个是说晒盐的辛苦干的活跟驴一样多,另一个也是说在这些官员和盐商的眼中,这些人跟驴子没有区别。

    锦衣卫的调查中,这些盐户为了从盐场偷盐,想出了汗盐这种方式,也就是在下工的时候,把随身携带的汗巾,还有衣服鞋子用盐卤浸透带回家,在拧出来晒干。积少成多的出售。

    这样收集比起海水中收集盐要省不少柴火。再说了官府严禁私自晒盐煮盐,发现了是要杀头的,但是这种办法虽然量少一点,但是没有风险。

    无弹窗

第四百五十五章太子需要见世面

    第二天因为没有问道有价值的信息,朱慈烺草草的看了一眼制盐过程就南下了。

    淮北晒盐技术基本上和长芦厂相仿了,长芦盐场虽然改进了很多的布局还有细节工具等,但是要说革命性的改变,恐怕只有精盐提纯技术了。

    朱慈烺使用木炭、海沙加上棉布三层过滤法制作的精盐洁白如雪,作为皇明商号销售的高端物品。

    当然这种盐一般只有有钱人食用或者漱口刷牙使用,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

    所以他虽然是盐销往整个大明确并没有引起盐商的不满。

    做垄断贸易做的久了,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进取心还有警觉性。

    朱慈烺看到他们一成不变的制盐方式,心里就放下了大半,无论如何,这些盐商都不足为俱。

    吸取了当年京西煤矿的教训,朱慈烺已经在长芦盐场囤积了足够大明两年食用的食盐,而且现在仅仅长芦一家所产之盐也足够整个大明食用。

    也就是说朱慈烺即使把这些盐商的饭碗都砸了,这个行业都砸了,大明百姓也不会缺盐吃。

    而且不仅不会缺盐,反而能吃到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的盐。

    因为经过改进的过滤工艺使得食盐中的杂质大幅度降低,至少普通民众也能吃到白色的食盐。

    而盐场的官员也松了一口气,太子殿下什么也没有说,显然仅仅只是好奇。

    最关键的是,当海军军舰到达之后,扬州的新军已经开始动了,第一批一个团的新军已经出发前往南直隶,而近卫第三师,在到达鄱阳湖之后开始分散驻扎。

    而原本闹的很凶的白莲教匪,在连续两次被新军抓住狠狠收拾了一顿,然后仿佛一下子销声匿迹,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而原本运河和长江上各种阻碍皇明商号运输,还有江南各地阻碍皇明商号生意的人都再也没有出现。

    大家都预料到太子南下,江南的动荡会消失,但是大家都没有想到太子人还没有到江南,江南这群人就已经吓得不敢吭声了。

    朱慈烺过来高邮湖,李若琏快马来回报,郑芝龙已经到了扬州,正在那里等着他。

    这一次谋逆案,郑芝龙虽然不知情,但是倭国刺客坐他家的船才来到大明确是事实。

    虽然是因为张溥等人想往他身上泼脏水,但是这次改革他的利益收到损失也是事实。

    不过朱慈烺现在不想收拾他,劝了崇祯一番之后,崇祯只是下旨斥责他一顿,让他好好统御下属等等。

    为了安定他的心,显示拉拢之意,这次宣旨朱慈烺特意选择了郑森,郑森自从跟随朱慈烺进入精武堂,已经有两年时间。

    无论眼界还是水平都有长足进步,最关键是胸怀,在朱慈烺的教育洗脑之下,他俨然是一个铁杆的太子狗腿。

    前年和去年过年都因为打仗所以郑森没有回家,这次宣旨正好也让他回家跟家人团聚。

    顺便要求郑芝龙派出船只协助朱慈烺扫平鄱阳湖区的白莲乱匪。

    朱慈烺也没有想到这些白莲乱匪会这么怂,仅仅两仗失败就当了缩头乌龟。

    不过他们躲起来朱慈烺可不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们,自古以来这些邪魔外道,假借神佛之名最会蛊惑骗人。

    不说作乱生事,就是骗人钱财往往都害的人倾家荡产,甚至灵符祛病多少人生病被耽搁。

    这种骗子朱慈烺一直是最讨厌的,何况最近锦衣卫清理这些车船店脚牙也发现了不少耸人听闻的江湖门派。

    这个白莲教就算这次不闹事,那么下一步这些河运海运帮派也会是朱慈烺打击的重点。

    对于郑芝龙能那么识趣的在扬州候着,朱慈烺还是很满意的,只要他乖乖听话,朱慈烺也并不是容不下他当一个富家翁。

    当然他要是愿意交出自己的违法所得,那么朱慈烺也不是不能给他一个封侯拜相的机会。

    等朱慈烺到扬州城外三十里,迎接的队伍已经高搭彩棚候在那里。

    不愧是扬州啊!朱慈烺还是第一次见为了迎接自己搭彩棚的,那匹一匹的上好丝绸随风摇摆,大红喜庆。

    不过他心里确已经给这些官员判了死刑,都说扬州豪奢之风盛行,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入城当晚,扬州知府、扬州漕运大使和两淮盐运使三家共同举办了接风宴会。

    本来朱慈烺是不打算去的,一个是累了,另一个实在是看不惯这些人的嘴脸。

    结果一边的李若琏面色古怪:“殿下,臣觉得您还是去看看比较好,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朱慈烺当时就震惊了:“你说什么?让我长见识?”

    李若琏嘿嘿笑着:“是的,殿下,为了这次宴会,这些人可是没少花心思,不仅扬州五大名楼的厨子在半个月以前都到了。而且他们仅仅只打下手!”

    李若琏这么一说,朱慈烺就来了兴致:“哦?主厨是谁?”

    李若琏面色古怪:“主厨是孔府的家厨,这次盐商可是花了大价钱才请动的,这位主厨可是相当厉害!”

    朱慈烺面色也古怪起来:“孔府的厨子?他们前一阵不是还在私下里表达对孤的不满么?怎么一转头又派厨子给孤做饭吃?他们不会准备下毒吧?”

    李若琏连忙摇摇头:“殿下说笑了,您就是南下路过曲阜附近没有去祭拜,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您有公务在身,不去也正常。

    他们也就敢在家小声说说,怎么敢有其他心思!

    这个厨子的事情完全是盐商的面子,据说淮北的某位盐商出了曲阜一百亩土地的地契,孔府才提供的厨子。”

    朱慈烺算了一下,大明田地不过十两银子左右一亩,一百亩地就是一千两银子,这个价格雇佣一个厨子,确实是高价了。

    朱慈烺好奇的问道:“这孔家厨子有何本事,能值一千两银子?”

    李若琏摇摇头:“这太子就不知道了,这其他地方的土地确实是十多两银子一亩,但是这曲阜可不是。

    曲阜的田地,一般中田都能卖到二三十两银子,还是有价无市,所以这一百亩土地绝对是少有的大手笔!”

    朱慈烺怀疑的看着他:“你是不是收这些盐商的钱了,这么帮他们说话?”

    李若琏笑嘻嘻的说:“收了,这不都在账本上记着呢么!

    曲阜的田地贵是因为曲阜卖地的少,因为曲阜绝大多数土地都属于孔家,或者跟孔家有关,孔家怎么会卖地,所以价格自然就高了!”

    无弹窗

第四百五十六章准备动手

    李若琏接着说道:“这扬州的‘官场菜’那可是享誉海内。而这次为了迎接殿下,扬州盐商又提前一个月准备。

    在官场菜的基础上有重金聘请了孔家大厨,用料中‘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齐备,当真是费尽心思。”

    朱慈烺一脸怀疑的看着李若琏,感觉李若琏在骗人,这所谓的山八珍、海八珍、禽八珍、草八珍明明是满汉全席的基础好吧,我可是看过满汉全席的介绍的。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满汉全席就是从扬州官场菜发展而来,这种大宴能看到满汉全席的影子也不奇怪。

    想了一下不要说后世,就是当太子这么多年自己确实也没有见过这么丰盛的宴会。

    李若琏说的没有错,自己确实该去见见世面!自己一个堂堂太子吃的还没有盐商好,嗯!很不错!

    得到朱慈烺的允许之后,那边就开始安排。

    朱慈烺到地方之后,首先看到大厅正中一个大圆桌,然后众人分席而坐,大概就是一种分餐模式。

    不过用自助,因为有下面的侍女伺候着,不过让朱慈烺脸色不悦的是,为啥伺候的侍女都是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朱慈烺怀疑有谁说了不该说的话,这些人莫不是觉得自己收了李香君和陈圆圆之后觉得自己喜欢……!

    当真是混账之极,一边的李若琏悄悄的说道:“殿下,这些侍女都是盐商们从扬州各画舫精挑细选买回来的。

    这些人为了争夺给太子端茶倒水的机会,还特意举办了一场比赛呢!

    扬州百姓称其为‘小花魁’赛,您看,伺候您这两位正是这次比赛的前两名。”

    朱慈烺当时脸就黑了!这他妹的全扬州都知道!那岂不是全大明都知道自己喜欢幼……

    不对,朱慈烺让自己冷静下来,自己现在仅仅是个十岁的孩子,喜欢同龄的女孩子应该不算变态,自己应该冷静!

    扬州画舫?又不是秦淮八……朱慈烺表示完全不感兴趣。

    上正菜之前,先上一盏绿阳春,扬州知府开口:“殿下,这个乃是扬州名茶,虽然比不上西湖龙井苏州碧螺春的名气大,但是口味也是一绝。”

    一边的小太监从侍女手中接过茶盏,往自己杯子里倒了一点,然后小心喝下。

    见无事才把茶盏递给朱慈烺,朱慈烺端起尝了尝,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接着上八份茶点,朱慈烺一看就不悦起来,冷冷的吩咐道:“撤去一半!”

    全场都瞬间安静,朱慈烺看着这些人:“大明自有定例,亲幡宗王自有定例,如此招待岂不是僭越!”

    扬州知府连忙挥手:“快,按照太子殿下的吩咐,撤去一半,吩咐下去,所有菜品都撤去一半。”

    朱慈烺坐定之后各种菜流水一般的放在中间的大桌子上,当然是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只是越看朱慈烺心里越生气,这些人如此明目张胆不知收敛,看来确实钱太多烧的慌啊!

    怪不得扬州如此繁荣。

    回到行宫。

    朱慈烺住的是扬州行宫偏殿,但是这行宫仅仅一座偏殿其规模气度精巧比起京城的太子东宫要高一个档次不止。

    而且为了讨好朱慈烺这些人甚至从苏州杭州等地请来能工巧匠设计园林花草,可以说一座偏殿集合了江南园林的精华。

    园林左侧的一座三仙湖,听说是工匠在太子到来前两天说这里有个湖效果更好。

    有一位刘姓盐商出资五万两连夜找了数千工匠挖掘整修而成,不是因为人工费贵,而是有些材料一时运送不过来,直接从现有的园林中购买拆除。

    扬州距离南直隶仅有一间之隔,不管是太子还是皇上就算下江南也仅仅会在这住一晚。

    为了住一晚的地方修一个行宫也就算了,竟然还极尽奢侈之能事,如此费尽心思。

    如果换做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例如隋炀帝,例如乾隆,那么一定会被夸奖。

    但是用这些事情讨好朱慈烺,那真是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朱慈烺淡淡的看着三仙湖:“李若琏,你说,这群盐商是不是在花我的钱请我吃饭?”

    李若琏一愣,瞬间反应过来,可不是么,太子已经决定对这些人抄家,这些人的钱可不就是太子的钱,那么他们用的不就是太子的钱!

    不过太子能想到这个也是思路清奇……

    朱慈烺转头问道:“郑芝龙在何处?”

    李若琏看看天色:“想必怕打扰殿下休息所以今天没有求见吧。”

    朱慈烺哼了一声:“让他来见我!”

    李若琏领命派人去传郑芝龙,朱慈烺想了想又问道:“黄得功在何处?让他来见我!”

    黄得功来的可比郑芝龙要快得多了,原来为了保护太子的安全,黄得功的师部就在扬州行宫旁边。

    朱慈烺看到他来了还是很欣慰的:“新兵磨合的怎么样了?”

    黄得功抱拳:“回太子,新兵训练已经近五个月,基本素质训练和战术训练都已经完成,现在就差实战训练。”

    朱慈烺呵呵一笑:“不仅是你们缺实战的机会,其他几个师也都抱怨没有实战,这次你们运气还不错能下江南动一动,剩下的四个还在京城窝着呢。”

    黄得功嘴角扯扯:“殿下,不是我看不起这些江南乱匪,孙应元刚到鄱阳湖这群乱匪就变缩头乌龟了,咱们到江南估计也就练练长途行军而已。”

    朱慈烺笑笑:“船只收集齐全没有?各部调配妥当没有?”

    黄得功摇摇头:“目前第一团已经到达南直隶,第二团还在江上预计明天到达苏州,第三团已经到达江阴,正在往杭州急进,第四团驻扎扬州不动,第五团留在徐州。

    炮团刚过淮安,到达扬州后会直接到南直隶,跟第一团汇合。”

    朱慈烺问道:“几天能布置妥当?”

    黄得功坚定的说道:“五天!太子殿下,五天足够!”

    朱慈烺嗯了一声:“孙应元那边呢?”

    黄得功抱拳道:“目前孙应元部第一团驻扎九江,第二团驻扎景德镇,第三团驻扎昌南,第四团驻扎安庆,师部设在庐州随时能支援两边。”

第四百五十七章 郑芝龙的建议

    两人正在聊天,外面李若琏进来:“殿下,郑芝龙和郑森到了。”

    黄得功自觉的站起来:“你臣就告辞了。”

    朱慈烺摆摆手:“不着急,既然来了,就跟我一起见见这个郑芝龙。你先坐吧。让他们进来吧。”

    不一会一个大汉踏步而来,朱慈烺特意看了一眼郑芝龙,根据野史记载,郑芝龙早期是靠当李旦的面首才混出头的。

    看着郑芝龙一脸面相,这李旦莫非是一个受?

    这样的谣言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李旦身为一个海商巨富,竟然没有儿女,死后家产白白便宜了郑芝龙这么一个外人。

    如果不是团伙火并胜出,那么就只能是甚为得宠才能有这样的机会。

    郑芝龙可不知道朱慈烺在心里编排他,进来之后立刻下跪行礼。

    在大明官员见皇帝都不一定要下跪行礼,更何况郑芝龙作为武将见的又是太子。

    不管其他这份态度就让朱慈烺心里的芥蒂消去大半。

    郑芝龙下跪:“臣郑芝龙叩见殿下,谢殿下救命之恩。”

    朱慈烺淡淡点头:“免礼。坐。”

    郑芝龙递上手里的礼单:“这次臣被小人诬陷,多谢太子殿下转圜,犬子又的太子殿下教育培养,臣无以为报,特备薄礼聊表寸心。”

    朱慈烺就喜欢这种直接送礼的,李若琏结果礼单递给朱慈烺。

    朱慈烺打开一看,这个礼单可是够厚重的:

    黄金二十万两、白银五百万两、珍珠十石、珊瑚树一百架、赤铜一万锭,五千料福船六条。

    朱慈烺满意的笑了,仅仅这些东西加起来价值就超过千万两了,其中赤铜一万锭,一百多斤也就是一石为一锭,一锭赤铜可以造铜钱二十贯,仅仅一万锭赤铜就价值二十万两银子。

    更不要说珍珠、珊瑚和福船等等了。

    接着往下看:玳瑁十石、象牙五十对、美女十名……

    看到这里朱慈烺脸黑了:“美女十名是何意?”

    郑芝龙小心的看了看太子的脸色才说道:“这是臣从江南收罗的擅长曲艺的年芳十五以下的未……的女子。”

    朱慈烺看了一眼郑芝龙对着李若琏说道:“传孤的命令,从今日起,再有人敢给孤找幼……找女子送给孤,一律按照拐卖人口治罪!”

    郑芝龙脸色一苦,暗道倒霉,不该听信别人谣传说太子好这一口,连忙看看儿子,只见儿子面无表情的坐着。

    李若琏犹豫了一下抱拳:“是!”

    接着他又像想起什么:“那太子殿下,扬州盐商送来的那两个怎么处置?”

    朱慈烺脸黑了:“什么时候扬州盐商送来两个?谁允许你接收的?”

    李若琏连忙请罪:“臣有罪,今日宴会上伺候太子的两位,正是扬州盐商们精选的……臣见当时殿下没有表示,所以就擅自做主让他们送到了行宫之中……”

    朱慈烺气的快炸了:“狗日的周奎害我!”

    刚骂完觉得自己失言,看了看厅内四人:“孤口误了,你不不准外传。”

    “是!”

    周奎好歹是他姥爷,自己这么骂可是大大不孝。

    朱慈烺调整了一下情绪:“此事暂时压下,等……事情过去,在一并处置。”

    看了一样郑芝龙:“把这次送来的也一并交给锦衣卫培养。”

    李若琏立刻领命,所谓交给锦衣卫培养的意思就是这些人都送给锦衣卫培养成间谍。

    郑芝龙乖乖站着,朱慈烺开口说道:“郑卿家有心了,这些礼物孤会上呈天子,郑家这次是无心之失,此事就此作罢。”

    郑芝龙大喜:“谢殿下!殿下之恩臣肝脑涂地以报。”

    朱慈烺沉吟说道:“原本让你带舰队来是因为鄱阳湖白莲乱匪作乱,想借卿家荡平贼寇,没想到这些乱匪一下子销声匿迹。

    这么着吧,郑卿派一部海军由郑森统领,驻扎九江,若有需要配合新军扫平白莲乱匪。”

    郑芝龙大喜抱拳拱手:“是,臣领命!”

    郑森也站起:“是,臣遵命!”

    朱慈烺打量了一番郑森:“你也在讲武堂学习两年是时候出来历练历练,理论结合实践,学以致用,然后才能知道自己缺少的,对以后学习更有利。”

    郑森拱手:“是!”

    朱慈烺继续跟郑芝龙聊天:“上次孤在天津阅兵,郑卿身体不适,有些问题没有当面问你,这次难得在江南又遇到,孤有几个问题想问郑卿。”

    郑芝龙脸色一遍:“臣惭愧,上次偶感风寒,劳太子挂念。”

    朱慈烺问道:“这次海军改制,郑卿可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

    郑芝龙连忙拱手:“皇上和太子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所做改革正和事宜,有大智慧,臣只有尊命奉行,用心学习,不敢有意见,更不要说有建议。”

    朱慈烺呵呵一笑:“孤是真心想找你问策,你是老海军了,几十年的海上经验,必然有一套自己的理解和建议。

    皇上和孤可都是连海船都没有坐过,所设想也不过是凭空臆想,你只管说。”

    郑芝龙犹豫的看着朱慈烺,朱慈烺再次一笑:“这次若是有好建议,孤就赏你,若是没有建议孤可是要罚你了!”

    郑芝龙想想说道:“要说建议也不算,只是臣在海上漂泊了半辈子,摸索出一点小窍门,也不知道能不能给太子一点启发。

    臣带领水师发觉啊,这水师打仗,海域管理,重点不是港口,而是航线。

    港口船只众多,兵力云集,天下虽大,敢袭击大明港口者有几人?

    但是航线就不一样了,可以说大明每一条航线上都有各种海匪活跃,掌握了港口并不代表掌握了大海。

    只有掌握了这些航线,确保了这些航线的安全运行,那才是真正的掌握海疆。

    当然臣行商习惯了,都是从商人的眼光看这个问题,殿下身兼家国天下,看问题的眼光高过臣万倍。

    这只是臣的一点浅见。”

    朱慈烺认真思考起来,郑芝龙虽然仅仅说了一个点,但是等于是把大明的海洋战略来了一个整体否定。

    他说的没有错,朱慈烺制定的大明海军战略就是以港口为锁,以航线为链,确保大明海疆的安全。

第四百五十八章吓一吓郑芝龙

    如果说朱慈烺的战略是锁链战略,那么郑芝龙的建议就是织网战略,依靠编织一个航线形成的贸易网来阻挡外部势力。

    不过朱慈烺确从郑芝龙的建议中读出了另外的信息。

    朱慈烺一副了解的问道:“怎么?东南航线有什么不稳么?还是那里的贸易出了问题?”

    郑芝龙尴尬的低着头,他没想到自己的这点小心思一下子就被太子殿下看出来了。

    果然太子确实如他儿子郑森说的那样聪慧过人。

    郑芝龙收起心思:“回殿下,从今年年初,大明就传出开海的消息,不仅东南海商个个蠢蠢欲动,就是那些欧罗巴人也对此事垂涎欲滴。

    殿下可能不太了解,欧罗巴有无数小国,情况就像咱们大明的春秋时期,这些国家都在做这海上贸易,实力有强有弱。

    目前能跟大明做贸易的就只有澳门的葡萄牙人还有大元的荷兰人,其余西夷一直想分一杯羹确没有机会。

    如果大明开海,他们就可以直接和大明官府联系,直接前往大明港口,不必在经过葡萄牙人和荷兰人的盘剥。”

    朱慈烺不动声色的看着郑芝龙,他不了解这些欧罗巴人?整个大明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欧罗巴。

    不过郑芝龙说的这个情况确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产生的新变化,看来自己这只蝴蝶带来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

    朱慈烺敲着桌子:“澳门并非法外之地,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做生意都是地方官府私自做主,等此间事了,孤会派人管理此地。”

    接着他看向郑芝龙:“你对大琉球的荷兰人了解多少?”

    郑芝龙愣了一下:“殿下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大琉球南部,在大员修筑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两城,驻防近两千人。”

    朱慈烺疑惑的问道:“大琉球为大明澎湖巡检司辖地,澎湖巡检司又是你的下属,为何大明的土地上有荷兰人建城?”

    郑芝龙连忙说道:“臣已经奋力驱逐,数次与其血战,但是荷兰海船之多不下十万,尤其炮舰火力凶猛。

    臣死伤惨重才收复大琉球一半国土,不过殿下放心只要我大明炮舰到位,臣一定尽心竭力为殿下拿下大琉球。”

    朱慈烺淡淡的说道:“根据锦衣卫密报,荷兰国内在一月份发生郁金香暴跌事件,不少家庭因此倾家荡产,国力锐减。

    此时正是夺回大员的最好时机,今年年底孤会让其他水师调派力量协助,你们一定要早日夺回大琉球。”

    郑芝龙心神巨震,锦衣卫竟然能探听到欧罗巴如此重要的消息,那岂不是说连欧罗巴都有大明的锦衣卫存在。

    锦衣卫恐怖如斯!!!

    朱慈烺接着说道:“至于你说的荷兰海船不下十万就有点夸张了,根据荷兰人自己的统计,在阿姆斯特丹登记的荷兰海船有一万五千艘。

    而且每年能同时开工建造几百条海船,比起现在的大明造船能力确实强大。

    但是也没有差到难以弥补的地步,目前天津水师造船厂能同时开工十条海船,扩建之后能有而是个船坞,将来还会扩建到一百个。

    除了天津水师造船厂之外,大明还会在金州、胶州、苏州、广州等地建立这样的大型造船厂。

    到时候大明仅仅战船就能同时开工五百艘以上,绝对不是他一个小小荷兰能比拟的!”

    朱慈烺之所以这么说,纯粹就是为了威慑郑芝龙了。

    五百艘战船同时开工,除非朱慈烺疯掉了。

    就算将来以这种规模扩大,那也是承接商船建造为主。

    但是郑芝龙可不是这么想的,同时开建几百艘果然吓住了郑芝龙,其实海船一条船仅仅价值十几万两而已。

    开工五百条所废钱也不过数千万两,不要说太子殿下,就是郑芝龙都出得起。

    当然郑芝龙缺的不是钱,他是缺少这么多的资源,造船又不是堆钱就行,这种规模的建造需要的各种物资都是天量的,郑芝龙积攒半生也不过几百条船而已。

    他还缺少建造、驾驶、作战等一系列的人员,没有人堆出这么多船是一点用都没有。

    最后他还缺少这个必要,对于他来说现在的战船控制现在的地盘已经足够,完全没有必要再造那么多的新船,他已经老了,没有了开拓进取之心。

    而他缺少的这些东西对于朱慈烺来说,对于大明来说都不是事,朱慈烺现在就缺钱,只要钱到位,他啥都能干。

    所以郑芝龙不认为朱慈烺是在忽悠他,反而因为听到这么宏大的计划心中生出无法抵抗的心思。

    朱慈烺继续说道:“等完全控制大琉球之后,大明要在那里改土归流,设置县府,迁移百姓,以此为跳板进攻吕宋,进而占领整个香料群岛!”

    郑芝龙额头冒起冷汗:“殿下,大琉球盘踞的是荷兰人,吕宋盘踞的是西班牙人,而香料群岛也是荷兰人控制……”

    朱慈烺点点头:“孤知道,孤还知道目前荷兰还被西班牙统治着,不过这不要紧,大明有足够的实力对抗整个欧罗巴州。”

    朱慈烺之所以说这些,依旧是想让郑芝龙明白,接下来的国家战争就不是他一个海盗头子能参与的了。

    老老实实还能生存,要是心里还有什么幻想,那么在这种规模的战争中,会轻易被碾成灰烬。

    郑芝龙擦擦汗:“臣一定尽心竭力辅佐殿下,完成此事。”

    朱慈烺满意的说道:“现阶段你的主要工作还是配合皇明粮号采购粮食,配合皇明银行收购铜锭,维护好辖区海上安全。”

    郑芝龙连忙领命,朱慈烺想了想又问道:“你曾经去过倭国,你觉得如果大明要出兵倭国,需要多少兵力能够击败对方?”

    郑芝龙想了想说道:“以德川幕府掌控的兵力不过十万,其余大名将军手里的兵力多则数万,少则几百。

    如果在算上足轻武士倭国全国兵力不过二十万有余,不过如今倭国各地暴乱四起,德川家和其余大名都损失惨重,能组织其十万人的军队都勉强。

    如果殿下想要征伐倭国只需一个师的兵力从京都附近登陆一战可定!”

    三千营不过江密卷泄露二十贯钱

第四百五十九章密卷泄露

    郑芝龙的话仅供参考,所谓的斩首行动虽然能快速取得胜利,但是确斩不断对方的斗志。

    所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而倭国更是如此,只有把他彻底打服气,打废他才会老实。

    说完这些郑芝龙就乖乖的退下了。

    朱慈烺想了想:“江南水网密集,三千营不必过江了,配合锦衣卫和统计司处理两淮盐事。”

    江南向来不适合骑兵机动,而且朱慈烺感觉这些盐商的作死水平突破了他认知的底线,江北需要好好清理一下了。

    外面锦衣卫匆匆进来:“殿下,李指挥使,锦衣卫京城密信。”

    李若琏接过展开看了一眼之后递给朱慈烺:“太子殿下,在倭国刺客住处搜出天工开物等定为密卷的书籍七本,还有工学医学幼儿课本三套。”

    朱慈烺一脸怒容接过,上面不仅写了泄露的书籍,根据这些书号显示,这些读本都是从苏州华亭泄露。

    所谓密卷也就是大明秘字开头的刊印书籍,按照最新规定,凡是带密字编号书籍不得出售、出借、传授、抄录给非大明籍者。

    而且这些书籍的传播也受到限制,一边非书馆学宫其余地方不得收藏,借阅也有身份限制。

    只可惜政策制定的很好,但是往往有些人不把这个当一回事,从华亭泄露的这些密卷和课本正是朱慈烺为了推广工学特意发往各县官学的样书。

    显然这些人不仅没有用来推广工学,还把他的课本卖了,如果只是课本卖了也就算了,毕竟一些加减乘除的基本知识而已。

    但是他们竟然把自己的密字号图书也给卖了!这些人是把国法当成儿戏了么!

    还是在他们眼里除了孔孟之学,这些所谓的工业密字书籍在他们眼里就是一文不值。

    朱慈烺呵呵冷笑一声:“正愁着这几天怎么拖延行程,这现成的借口就送上门来!

    传令各地严查密字号书籍保存情况以及课本保存使用情况,凡是弄丢的学政一律夺职,涉及倒卖者按照叛国罪论处!”

    李若琏确认的问道:“叛国罪?”

    这个叛国罪和汉奸罪可是朱慈烺新设的大明律补充条款,不是上次的修改,而是补充。

    如果涉及叛国罪,视情节处最低家产全部充公最高诛灭九族的刑法,也就是说这些人一旦把书丢了落到外国人手里,那最轻的罪责都是抄家。

    李若琏见朱慈烺确定,他立刻下去传令。

    从当晚行宫传出追查书籍丢失的事情,学政官员那是风声鹤唳,但是对于盐商和盐道官员来说那是松了一口气。

    一本小小的书籍能惹出多大的事情,他们又不读那种书。

    死道友不死贫道,有人顶缸就好。

    接下来朱慈烺特意去查了扬州官学,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重视。

    这些学政官员万万没有想到江南文教兴盛,最不可能被挑错的一个部门竟然因为一个小小的密本翻车。

    这不查不知道,查完被气笑!

    江南大部分官员对于朝廷下发的这些书籍根本不屑一顾,甚至羞于和孔孟书籍放在一起。

    随便扔在一个角落的那都是好待遇,更有激烈的学究直接视其为太子重奇技淫巧动摇社稷根本,干脆丢进粪坑,引火做饭烧了的比比皆是。

    而这种直接卖了的也不在少数,而且好多都是当废纸给卖掉了。

    三天之后华亭县调查结果送上来,倭国有一商人偶然从旧书店发现了这些书购买,而这一家旧书店的书就是华亭县官学一个杂役送来卖的。

    涉及此事的学政、杂役、书店全部被抓进锦衣卫大牢。

    朱慈烺淡淡的说道:“所有人抄没家产,全家流配荒岛五年,此事传往大明各报纸要求各报刊登为后来者戒。

    至于那些丢书的,找回来了就罚奉,找不回来的就夺职。孤给你们送书你们可以不看,但是绝对不能不敬。”

    原本朱慈烺觉得据说这个时候的江南资本主义已经萌芽,这么多工商业者肯定对新技术新知识无限渴求。

    但是没有想到自己送来的书竟然会是这个待遇,江南真是成也文风鼎盛败也文风鼎盛。

    这些人对于读书当官已经到了偏执的地步不是送几本书就能改变的。

    朱慈烺不禁想起一句话‘人心里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不过朱慈烺心里确在冷笑,现在可不是二十一世纪,现在是十七世纪,是工业的世纪,这个时间段里,工业才是世界的王者。

    而北方拥有丰富煤铁资源,本来就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新教育率先再在北方普及,那么南方可能会失去自己的经济地位。

    这对于大明来说无疑是南北再次回归平衡的一个好机会,对于大明整体是有利的。

    李若琏回来汇报:“殿下,统计司的人已经到了。”

    朱慈烺点点头:“让他们先休息两天,大后天开始行动。”

    这种规模的抄家怎么能没有统计司参与。

    按照乾隆年间江南盐商每次南巡盐商报效上千万两,这些人竟然没有破产计算,盐商之富可见一斑。

    按照后世相关书籍记载在扬州身价百万的盐商只能算小户,身价千万才能算大盐商。

    而明朝扬州城外大小园林数百座,美食数千总,戏曲荟萃京剧基础之徽班,满汉全席之扬州官宴接出自此处。

    后世只知道有苏州园林,但是在明清时期真正甲天下的并不是苏州园林,而是扬州园林。

    扬州园林兼具南方园林的山水灵秀和北方园林的大气磅礴,又因为盐商富甲天下,比起苏州园林来更加金碧辉煌穷奢极欲。

    所以朱慈烺觉得不说其他,仅仅是这些盐商的园林价值就不下千万两,更不要说他们广置宅田。

    据说徽商以盐起家者多,发家之后买地置房,导致徽州地价竟然与京郊土地价格相仿。

    所以朱慈烺猜测这次清洗盐商之后,可得财富可能超过亿两白银,当然对于扬州来说也是一个灾难。

    扬州有句俗语‘盐商半扬州’意思就是说整个扬州城内有一半人口都是跟盐有联系。

    那也就意味着如果处置了盐商,很可能扬州一半的人口受到牵连,税收等等也会下降极大,甚至数年乃至十数年都难以恢复今日之盛。

    无弹窗

第四百六十章国家正义

    第五天刘若愚到了,因为鄱阳湖白莲教乱匪和江南攻击皇明商号的行为,使得刘若愚奔忙各地。

    不过迎接太子这种事情他也不敢马虎,排除万难也要抽出时间来。

    朱慈烺看到刘若愚也是感慨万千,作为自己初掌控东宫的元老,朱慈烺一直视其为左膀右臂。

    刘若愚一直也不辜负他的期望,无论是皇明商号的开创,还是稳定江南,可谓是劳苦功高。

    不过毕竟年龄大了,朱慈烺看他花白的头发,感觉让这么一个老人为自己奔忙也于心不忍。

    朱慈烺考虑一下问道:“老刘,这次事情结束,你就随我回京吧。”

    刘若愚抱拳笑笑:“臣身子骨还硬朗,这次事件之后,江南可能还要动荡一阵子,臣帮殿下再看两年。

    过两年身子骨不行了,就在老家养老,不瞒殿下,臣本就是南直隶定远人,家中还有子侄。”

    朱慈烺沉吟一下:“既然如此,那就有劳老刘了。”

    刘若愚谢过:“谢殿下,这次江南本月账册,还请殿下过目。”

    朱慈烺接过放在一边:“你对江南之事怎么看?”

    刘若愚想想说道:“殿下,民间有句俗语‘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江南之地得水田之粮食,得织机造船之百工之业,得天下商贾汇聚之商道才有今日之繁荣。

    而朝廷所求无非粮和税两样,殿下只要确保粮食生产稳定,江南就不会乱,至于工商之事。

    臣觉得这就像韭菜,割了这一茬,不就就会长出下一茬。

    但是如果赋税要是定的过高,那么百业萧条,到时候会不会影响税收?”

    朱慈烺点点头:“若不是你提醒,孤还没有想起江南农事,江南田地半归工商之家,若是动荡难保江南粮食生产安稳。

    此事必须提前定下,安定百姓之心!”

    朱慈烺想了想问道:“盐商有没有什么最新动态?”

    刘若愚凝重的说道:“殿下,江南盐商自从殿下南下以来,不少人找到臣,送礼者有之,拉关系讲交情的有之,说靠山威胁者有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着实给臣带来不少麻烦。”

    朱慈烺冷笑着说道:“过了今夜,这些人就不会再是麻烦了!”

    刘若愚犹豫的想了想:“殿下,盐商非要一网打尽么?人分善恶,盐商也有好有坏,不少人修桥补路施粥礼佛造福一方,若是全部处置……”

    朱慈烺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孤此次的目的是梳理赋税,所以这次主要打击的是盐商偷税漏税的行为。

    你说的好坏只是个人的判断标准,那并不是国家正义!

    何为国家正义?大明的正义就是律令,遵守律令就是大明的好人,违反法律就是坏人。

    一个游侠,他做着劫富济贫的勾当,他真的济贫了,是百姓心中的万家生佛,但是他依旧是个劫匪,是个坏人!

    一个税吏为了按照朝廷的要求收税,不顾百姓家境贫寒,不管百姓无隔日之粮,他只是按照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他就是好人。

    拿盐商来说,偷税漏税就是坏人,不管他做过多少好事,修了多少桥补了多少路,施舍了多少粥,对于大明来说他都是坏人。

    相反照章纳税好人,即使他一生没有做过一件善事,没有给他人施舍过一个铜板,他也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

    如果有人能照章纳税并且能造福乡里,那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刘若愚不敢在劝解,何况太子殿下说的也有道理。大明的正义!

    朱慈烺说完之后叹了一口气:“我们的律法还不完善,对纳税的重要性宣传还不够,所以大明的正义和百姓心中的正义没有统一。

    税收是什么?为什么收税?收税用来干嘛?

    税收是用来养官员、修水利、赈饥荒、养军队、护民、护国的。

    哪怕在穷奢极欲的皇帝,一个人能花光国家的财税么?圣天子在位,财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若是人人都不收税,那么流寇肆虐无人问,建奴南下无人管,江河绝提各顾个,旱蝗灾害无赈济。

    那时才去后悔,有用么!”

    刘若愚连忙拱手:“殿下说的对,臣愚钝,不能理解殿下的苦心。”

    朱慈烺看向李若琏,李若琏也在思考,朱慈烺觉得他应该也听懂了。

    朱慈烺继续问道:“江南盐商若是被抓,盐价一定会上涨,各地商号有没有做好准备?”

    刘若愚摇摇头:“目前皇明商号最多设到县里,其实很多百姓一生也未到过县城,所以若是是盐商的渠道中断,那么很多百姓买盐都会不便。”

    朱慈烺早就料到这一点,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怎么会不慎重,皇明商号覆盖不到的地方朱慈烺自然也考虑到了。

    朱慈烺取出崇祯的圣旨:“皇上已经颁下圣旨,因为盐商偷税漏税,盐引制度混乱,从今日起废除盐引制度。

    今后废除食盐专卖,改为专产制度,凡是大明百姓商户皆可从皇明盐业购盐贩卖。

    商户贩卖食盐,百姓购盐吃盐不得在加收任何名目的赋税。”

    意思很简单,食盐只能由皇明盐业专门生产,然后不管是谁都可以从皇明盐业买盐再贩卖出去。

    从生产端收税,这是后世总结的经验,朱慈烺自然毫不客气的借用了。

    这样改革之后的效果就像后世,随便到一个小店杂货铺都能买到食盐,而且因为卖家众多不会形成垄断,价格除了受距离影响外吗,剩下的完全是看皇明盐业的定价。

    刘若愚听到圣旨心也放下大半,他自然很容易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放开了售卖限制,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盐商做大了。

    朱慈烺接着说道:“为了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皇明盐业出库盐全国五文一斤,让利于百姓。”

    大明盐价并不高,南直隶等产盐区价格不过八文到九文钱,偏远一点的地方也不过十几文而已。

    朱慈烺定价五文一斤可以说既给商户留够了利润也给百姓留下的实惠。

    而从灶户手里收上来的盐为四石盐换一石米,成本不过一点五文,这还是朱慈烺给的高,像是江北晒盐成本更低。

    无弹窗

第四百六十一章真实的大明盐价

    即使朱慈烺已经把价格压到如此之低,把盐户的收入提高了一半,免去了所有百姓的盐税,但是仅仅盐一项就能挣一千万两银子以上。

    而现在大明应收盐税是1328万两,实收才一百多万两而已。

    所以朱慈烺定价五文,盐价不仅没有升高,反而降低了不少。

    万历时期,袁世振曾讨论过水商的盐价,即食盐运输商购买食盐的价格。据称万历纲法以前,“每盐五百七十斤,卖与水商,取直三两二钱,此定价也”。经简单计算可知,当时盐每斤银0.005614两,即5.614文钱。

    所以朱慈烺仅仅把价格降低了一文钱而已。

    但是朱慈烺的改革有两个重点,第一就是打破地域限制,全国批发价相等,等于是朱慈烺把粮食运到州县,然后盐商从州县分发价格依旧是五文钱。

    而以前的六文钱盐价那是盐商的批发价,他们还要加上运输分销成本的。

    第二个就是改铺户为全部商户都可以销售。

    盐店商人是由官府指派的铺户。这些铺户,就是嘉靖四十年总理盐法都御史鄢懋卿口中的“土商”。

    鄢懋卿在提到运盐法则时说:

    “宜按地里远近,户口多寡,分上中下三则,某府几何,某县几何,派定成数,令各商运盐分投其地,有司责土商转卖。”

    也说:

    “佥选富民,为接盐铺户,听其承买转贩”。

    又称:

    “商盐到州,分发必由牙行、铺户,察其谨实而保举。”

    相当于分区销售,类似现在的烟草专卖的形式。

    不过这里面有几个问题,第一就是盐场的问题,首先盐场从盐户手里收上来的盐质量不等,盐户得钱多少也没有人认真执行规定。

    按照规定盐户按照要求生产的盐官府以四百斤盐兑换一石米收购,如果盐户手里还有多的余盐,那么则以二两的价格收购回来。以防止盐户手里的盐被私卖。

    这也就是官家五文钱的由来,以现在大明米价每石一两银子计算,盐户生产的正盐收购价2.5文钱一斤,余盐五文钱一斤。

    大明的“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银三两。以“圣德超千古,皇风廓九围”命名,未入纲者,无权经营盐业。

    也就是说二十万引,每引交税加上公使银共六两六钱四厘银子,共可以得税银1328万两。

    但是执行的过程中,不仅收购定产的盐给予的粮食分量不足质量差,盐户手里多余的盐也只是低价收购,甚至看你生产的多,干脆增加你的产量。

    再有就是煮盐需要木材煤炭,这些都是花钱买的,沿海生产盐这么久不要说离的近的木材,就是几十里内上百里都未必能找到合适的木材。

    这些成本官府又不管,这无疑又加重了盐户的负担。

    而官盐收上来之后,官府除了虚开盐引,一引多用之外,往往还会往盐里面掺沙子,反正用钱沙子换银子,钱不赚白不赚。

    盐商拿到盐之后,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利润,除了加价销售之外,还有就是也掺沙子。

    由此可以知道百姓手里拿到的所谓官盐质量有多感人。

    说道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大明每引盐收税就有六两六钱四厘,也就是说每斤盐仅仅税银就有二十文,再加上盐本身的成本价五文钱。

    那么盐商的盐到手价应该就达到了二十五文,但是卖确只卖十文钱,这些人是在做好人好事么?挥泪大甩卖?老板疯了?

    这也就是说盐引制度崩溃所致,盐引崩溃,一斤盐的税收成本降低到一文钱左右,盐上面在掺假,整体成本能降低到五文以内。

    朱慈烺取消了盐引制度,价格订到五文钱,基本跟盐商的进货价格相当,但是盐的质量提升了一个档次。也不在有任何掺假,这对于盐商和百姓都是非常有利的。

    而那些因为官盐质量差价格高而选择吃私盐的百姓,看到官盐价格降低了,而且质量也上来了,那么吃私盐的就会少很多。

    这也就是朱慈烺预计就算取消盐引,降低盐价格,每年依旧能有一千万两以上收入的原因。

    大明只有人吃盐就有这么多的利润,其实牲畜也是需要吃盐的,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百姓对肉食的需求也会增加,用粮食转化肉食成为可能之后,牲畜的数量也会急剧增加。

    所以这个一千万两只是最少估计。

    更何况除了大明内的粮食生意,还有蒙古西北等地还有高丽倭国等市场需要盐。

    去年朱慈烺仅仅从九边收取的盐税就超过了五百万两,那边虽然人不多,但是牲畜多!对待这些人朱慈烺可不会客气,一斤二十文的盐税一分都不能少,价格也是十文以上。

    而高丽和倭国虽然临海,但是两地盐产量都不高。

    晒盐需要高蒸发量的气候,要有专门的旱季,还要求海滩和沿岸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良好。倭国由于气候较为湿润,降水量较大,相对蒸发量较小,本土的优良盐场数量也较小。

    同时由于倭国的地形较为崎岖,缺乏适合做盐场的平整滩涂类型的地貌,盐类的自给率始终不高。

    而煮盐同样是消耗木材煤炭的产业,倭国根本没有煤炭资源,木材砍的多了,获取也是非常困难。

    所以倭国不仅盐价格贵,而且质量不高,而且需要外购。

    即使到了1937年时,倭国的本土盐产量只能满足本国四分之一的产量,另外四分之三都要依仗国外进口

    高丽人也是有着一样的窘迫,虽然北靠长白山,但是南部地区木材资源一样不丰富。

    所以整合大明的食盐生产之后,大明仅仅从盐上面的税收每年就能达到近三千万两银子。有望再次占据税收的半壁江山。

    朱慈烺也可以借此一举使得大明收支平衡,不再需要每年皇明商号输血。

    至于江南动荡其他商税减少,反正有盐商罚没的一个亿,足够弥补亏空。

    无弹窗

第四百六十二章狐大盗

    当涂县马山,狐大盗正坐在山寨里细细思考,现在当山匪是越来越难混了,他还好第一占得位置不是主要商路,第二他也很少干什么抢劫的勾当。

    狐大盗原名胡真用,本事当涂县一个读书人,十二岁童生,十三岁中秀才,又苦读三年中举。乃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一次文会上偶然认识了秦淮河边的一个清倌人晴雪,女子婉约动人色艺双绝,两人相约白首。

    胡真用家境一般,努力攒钱打算给晴雪姑娘赎身,只可惜老鸨贪财,把晴雪卖给了扬州的一个盐商。

    胡真用虽然是一个读书人,但是颇有侠义气概,得知消息之后乘船赶到扬州,在洞房之夜防火烧了盐商别院,盗走了晴雪姑娘。

    两人一路奔逃,盐商动了关系,胡真用成为了大盗,无处立身,当时大明正是混乱的时候,流寇遍地。

    胡真用投靠流寇是不愿意,所以干脆招募了几个家丁和流民在老家当涂附近的马山占山为王。

    官府通缉在身,他干脆自称狐大盗,所以才有了这狐大盗的名声。

    落草之后他不屑于为难普通百姓,又不肯做杀人夺财的勾当,一开始只是自耕自种。虽不富贵,但是也乐得逍遥。

    但是后来大明越来越乱,投靠的人越来越多,紧紧依靠耕种难以养活山上的人。

    想到自己被盐商所欺压,就干脆带着手下做起了私盐的买卖,反正当土匪都敢,贩卖个私盐又算啥!

    这私盐生意一做,这一伙土匪又慢慢的变成了私盐贩子,要是普通小商小贩,官府还敢抓,这种武装贩卖私盐,官府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狐大盗即不抢劫,也不为恶,紧紧贩卖个私盐,这两年几次锦衣卫大规模捕盗都被他躲过了。

    但是最近应为太子南下,江南各地也怕这些乱匪闹事,要是传到太子耳朵里,那可是要丢乌纱帽的。

    所以各地各种盘查哨卡增加了不少,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意,又因为鄱阳湖出了一个白莲教乱匪,新军南下,更是让他担心不已。

    胡真用可是读过书的人,每次手下外出他都会让其带回最新的报纸,所谓狐大盗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大明太子殿下编练的新军,能平乱匪、驱除建奴百战百胜,这样的战绩岂是他们这些土匪能去想象的。

    不要说这些新军来对付他,就是江南云集的锦衣卫缇骑都不是他们能抗衡的。

    如果是一半盗匪,碰到这种情况要么得过且过,要么干脆就惹不起躲的起,跑就是了。

    但是胡真用确不这么想,老实说,这些年当土匪他也当累了,正所谓圣天子在位,正是大有为之时,大丈夫岂能老死林泉!

    这些年贩卖私盐也挣了不少,这次他干脆派出手下心腹,去官府销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打算洗白上岸了。

    身后一个少妇款款走来,胡真用微微一笑:“你来啦,都有了身子,怎么还做这些事情,放着让小翠做就是了。”

    少妇一笑风情万种:“这两天看你一直操劳,妾身也帮不上什么忙,给你煮了莲子养心粥,来趁热喝了,我加了冰糖。”

    胡真用接过托盘笑着说道:“辛苦娘子了,咱们一起吃吧。娘子快点坐,莫动了胎气。”

    少妇轻轻一皱眉,胡真用紧张的问道:“怎么了?”

    晴雪摸摸肚子一脸慈爱:“小家伙踢我了……这么小就那么调皮肯定是个男孩。”

    胡真用期待的看着晴雪的肚子:“男孩好!男孩好!”

    晴雪担心的问道:“要是女孩怎么办?”

    胡真用握着晴雪的手:“女孩也没事,女孩会疼人,咱们在生就是了。”

    胡真用得意的说道:“凭我的本事,咱们要是女儿那也是知书达理,要是儿子那就让他读书考状元!”

    晴雪一听这个就眼圈发红:“相公,都是妾身不好,要不是因为我你怕是已经考上状元了,现在确因为我窝在这山窝里当土匪……”

    胡真用哈哈一笑:“我胡真用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那一夜,为了你什么都值得,如果没有你就算考上状元当上内阁大学士,我都不会开心!”

    晴雪脸色羞红:“相公如此说折煞妾身了,妾身……”

    胡真用怕她再想这伤心事:“我以安排谢玉文去当涂县,相信很快就能办妥,以后咱们这里就不叫马山寨了,改为马山胡家堡。

    我已经让谢玉文把这附近的几座山都买下来!在使银子把案子消了,到时候咱们就不再是土匪,而是正常人家,咱们的孩子以后也能读书考科举。”

    晴雪心里还是不甘心:“若是能恢复你的举人学籍才是真的好,你有状元之才,妾身……”

    胡真用握着她的手:“我不会中状元了,因为我的好运气已经用完了。”

    晴雪惊讶:“相公为什么这么说?”

    胡真用深情的看着晴雪:“因为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遇见了你啊。”

    晴雪闹了个大红脸,羞怯的说道:“相公就会作弄人家。”

    两人耳鬓厮磨,胡真用已经几个月没有那个自然有了反应:“娘子,晚上品萧可好?”

    晴雪羞怯的点点头:“嗯!叫上小翠一起伺候你吧。粥凉了,相公快喝粥吧。”

    当晚两人回房……省略一万字……

    第二天一早胡真用神清气爽的起来,刚来到大厅外面一阵骚动,等胡真用赶到的时候,一群人看着从北边江边回来猴子。

    胡真用皱眉问道:“何事喧哗!”

    猴子跑过来:“大当家,江上好多大船!一条船光火炮就十几门,怕是有一两百条,一路浩浩荡荡的朝上游去了。”

    胡真用沉默一会:“那你们激动啥!他们是打白莲教乱匪的,跟咱们有啥关系!”

    猴子尴尬的摸摸头:“就是没见过,可壮观了,这白莲教乱匪怕是要完蛋了!”

    胡真用点点头:“太平盛世造反,那是早死,脑子傻了才这么干!你们该干嘛去干嘛,听说新军已经驻扎在金陵,咱们这距离南京不过百多里,要随时警惕!”

    无弹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