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九十三章悲剧还是喜剧

    朱慈烺继续说道:“尔等窃居澳岛,孤没有追究责任倒还罢了,你们今日又挑唆他人攻击大明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

    孤以令驱逐尔等出境,不得在大明境内逗留,今后各地方官府,若是再敢妄自批准外国人在大明国土上居住的一律严惩!

    你们竟然还妄称天朝子民!天朝子民需要有里正管辖,有文书造册,有完税明证,你等在澳岛私买土地,未在官府登记身份,经商偷税漏税,还不配做我天朝子民。”

    诺雷蒂没想到英国人太子都轻轻的放过了,为何他葡萄牙人只是借住大明太子确这么重的惩罚。

    诺雷蒂连忙躬身:“殿下,请可怜我们这些远来的人,我们已经居住在澳岛数代人,这里就是我们的家园,若是被赶走,我们就成了无家可归的人。

    这次英国人的进攻行动,我们也是收到了错误情报,并没有故意欺瞒,还请太子殿下怜悯。”

    朱慈烺沉吟一会说道:“大明只收留对大明有贡献的人,你等若是想继续留在大明,需要符合以下情况之一:

    第一,纳税超过一千两白银。

    第二,有一技之长,并且培养三名以上学徒。

    第三,以往对大明有突出贡献,并得到地方官府承认。

    第四,正在为大明工作,并取得优秀成果。

    第五,贡献物品、消息或者技术价值巨大的。

    除上述五条之外的其余人等一律在一个月内离境!”

    朱慈烺做出最后决定之后,挥手让他们退下,两人虽然都没有得到最满意的结果,但是还好都有转圜余地。

    太子坐在大殿上看着下面的大臣:“如今年关在即,皇上体恤老臣辛苦,凡事五十五岁以上老臣,都允许致仕回乡。

    以后凡事致仕官员每年可以享受最后在位期间职务薪俸的百分之七十,作为养老金,发放直至死亡,身死时朝廷亦有抚恤。”

    朱慈烺说完下面的金陵六部主要长官脸色都变了,能爬到这个位置,谁不是用了一生的时间。

    所以这六部官员大部分都已经过了年龄,就算不到五十五,那也快了,朱慈烺这话一出,等于是让他们自己滚蛋。

    至于薪俸,他们还真不在乎,这些年他们哪一个不是捞的脑满肠肥,家里的农田阡陌相连,一年的收入都有十几年薪俸都多。

    这些钱对于两袖清风的官员和那些底层没机会贪污的官员或许有吸引力,对他们简直就是讽刺。

    朱慈烺并没有给他们继续拖延的机会:“今年江南‘京查’将有统计司会同锦衣卫一同进行,所有未致仕官员都要接受检查。”

    这下下面的官员算是死心了,太子的话已经很明显了,偏偏这个时候把京查拿出来说事,意思就是不乖乖致仕我就查你!

    谁能抗住统计司和锦衣卫的检查?这些人自然为与其眷恋赖着不走最后被查个灰头土脸,还不如体面的致仕。

    所以接下来三天剩下的金陵六部官员都乖乖的递上‘乞骸骨’的折子,朱慈烺打包送往京城。

    自此金陵六部彻底不复存在。

    朱慈烺感觉自己这一年来之所以能敢为所欲为,还不是手握枪杆子。

    所以年底这段时间特意批准新军中战事不紧急的部队可以分批回家探亲。

    四川省眉州,山地师大营内,李长乐打点好行装,把肩章短火铳纸弹交给当值的军监保管,然后带着手铳和佩刀大踏步出营而去。

    按照新军军规,百户以上军官配手铳,出营可以携带,相比于担心军官出营误杀人,朱慈烺更担心的是自己手下的军官出门被人欺负。

    每一个军官都是财富,都是花了大力气培养的,带着火器关键时刻保命,也不至于在外面受了委屈。

    手铳射程不过五十步而已,这个距离,想打黑枪都不好跑,所以朱慈烺也不担心他们误作非为。

    而佩刀也是新军特许,大明只有书生可以佩剑出行的,但是现在只要经过讲武堂培训之后的,都会配发横刀,也叫指挥刀。

    这种刀类似与唐横刀,不过刀鞘是用加厚的钢卷制,所以刀可以反插入刀鞘作为开山刀劈砍。

    李长乐到大营门口出示离营假条,大踏步出营而去,营地外边十里亭,马友林李德才等六个人正等着他。

    七人是山西同县的人,是当初新军招募防疫军的时候加入的,这次回乡正好结伴,因为在不同的训练营,所以约定在这集合。

    等李长乐到了,大家不自觉的都站起来:“长官好!”

    李长乐摆摆手:“这次回家探亲可不是执行任务,不要讲啥军规了,你们叫我大哥吧,人到齐了么?”

    马友林连忙说道:“到齐了。”

    李长乐点点头:“好!那咱们出发!”

    几人快步往前,李德才突然问道:“长,大哥,你是第几次探亲了?”

    李长乐笑笑:“第一次,出来三年了,一直没有机会回家,这次不是没有战事才申请下来。”

    李德才算算说道:“那大哥这次不是可以休息三个月?”

    李长乐摇摇头:“没有,跟你们一样,就请假两个月,好一块回来,这一路山高路远,大家同去同回也好有个照应。”

    马友林笑着问道:“大哥今年怎么想回去了?是不是想嫂子了?”

    李长乐面色古怪:“三年没回家,本来今年也不打算回去的,打算攒够半年的假期在回去,多待两个月。

    这不是上个月家里来信,说我婆娘给我生了个大胖小子,这不着急回去看看。”

    几人听罢顿时停在那里,啥!三年没回家,媳妇生个大胖小子?这是啥情况?

    李长乐早就知道说出来会是这个情况,当即哈哈一笑:“怎么不走了?”

    几人虽然又开始赶路但是一副同情的样子看着李长乐。

    马友林担心的问道:“大哥你不上气么?你要想开点!”

    李长乐笑着说道:“有啥想不开的,又不是人家的错,这是怪我!当时咱们在关外不都写了遗书么,那时候我还是斥候队长,我可是抱着必死的决心,遗书写完就寄回去了!

    谁知道我爹也是急性子,一听说我死了,就说我不能绝后了呀,就让我婆娘跟我弟借种,等我知道的时候,都已经生了!”

第四百九十四章家事难断

    李长乐说完,其他人都面露古怪之色,这种事情是没有临到自己头上,所以只是觉得古怪。

    李长乐倒是看的开:“要说这女子也是个苦命的人,当初我不是寄钱回去么,我爹琢磨着有钱了,就先给我娶一房媳妇。

    我一直不回去,他干脆就让我弟替我拜的堂,所以我这婆娘虽然是娶回来了,但是我还没有看过一眼。

    这次回去就是看看,要是两个人性格合得来,就让她跟着我兄弟就是了,我时候我再娶就是了!”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几人表情还是透着古怪,都说军人都是直肠子,一路莽过去就是了。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这群人全都傻眼,怎么看都是不合适。

    大家给不了意见,只有沉默不说,出营赶到镇子上,然后几人一同出钱租了一辆马车,马车会直接送他们到成都,然后他们在找个商队坐车从成都做马车到剑阁,出汉中到西安,最后到运城。

    也正因为他们是运城人,说以才舍得请假回家,一路上少说要走二十日,一来一回大半时间都在路上。

    虽然耽误时间,但是大家有机会还是想回家看看。

    四川这边新军兵站都是刚刚建立,这次陆续回乡的有近千人,所以路上不断碰到其他部队的。

    虽然朱慈烺规定可以有三分之一的人可以回家,但是不少家在晋中晋北的根本来不及回去,所以山地师这边大多都是晋南地区的士卒回家。

    而山地师的不少士卒都是山西人,大家至少到西安之前都是一路的,大家路上相互帮忙,聊天逗趣,也不至于无聊。

    过来潼关之后,几人就相互道别,李长乐住在芮城县北的中条山五老峰村,在县城休息一晚,第二天起早赶了一天的路终于在太阳偏西的时候到了村子头。

    忐忑不安的看向村子,只见村口老槐树旁的磨盘上,自己的老娘正坐在那里,看到李长乐到了,老娘慌忙站起:“我的儿,你可回来了!快让我看看!”

    李长乐站在不动,老娘围着他转了一圈:“壮了!像个大人了!好!我儿子出息了!”

    李长乐眼圈红红:“娘,你咋老了这么多!”

    老娘拍拍李长乐身上并不存在的尘土:“你都这么大了,我能不老么!回家!家里都等着你呢!

    上次写信就说要回来,我这左等也不来,又等也不来,我闲的没事就坐在那等你,这不一等就等来了!”

    两人说着话朝里走李长乐娘开心的说:“我呀,就怕你找不到家门了,你这三年外出,隔几个月就给家里寄钱。

    这钱多了,咱家就买了地,还有剩下的就盖了三间大瓦房!一间厨房。可气派了,西厢呢,我跟你爹住着,这东厢房是你婆娘住着,你弟就住在旧房子那,我们俩琢磨着攒点钱给你弟把房子也修修。”

    李长乐一愣问道:“我寄回来的钱不够么?为啥不一起盖了?”

    李长乐娘摇摇头:“可不敢(能)用你的钱!我们老两口还能动换,你弟他也有手有脚,怎么能让你养活着!”

    李长乐没有吭声,不一会家就到了,李长乐娘咱在门口:“长乐他爹,长乐家的!你们快出来看那,长乐回来了!”

    屋里老汉两步跨出,然后愣愣的站在门边,不知道该说什么,厨房里正忙活的长乐媳妇呀的一声。

    长乐一惊连忙跑过去:“怎么了?”

    厨房里长乐媳妇抱着孩子正在烧锅,见李长乐进来连忙让过半个身子:“烫着手了!没事,你回来了?”

    长乐傻傻呆呆的点点头:“恩,回来了,孩子我抱抱吧?”

    长乐媳妇犹豫了一下,把孩子递过来,李长乐小心的抱起,结果孩子哇哇的哭了起来。

    长乐娘连忙去接:“你毛手毛脚的,看把孩子吓的,来乖孙子奶奶抱!”

    说着长乐娘接过孩子说道:“长乐家的,我抱着孩子,你赶快在炒俩菜,长乐回来了,一路上可是累坏了,要好好补补,长乐他爹,你别傻站着了,其田里把长欢喊来,活明天在干。”

    一家人被他都安排了活计,唯独长乐站在那里,看看孩子又看看自己媳妇,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不一会长乐弟弟长欢回来了,两人一碰面,先是欣喜,接着就是一脸尴尬的看着彼此,长欢不自觉的看了嫂子一眼,又迅速的把脸背过去。

    长乐娘见长欢回来了把孩子递过去:“你先抱一会孩子,我去厨房搭把手,咱们早点吃饭。”

    长欢连忙接过孩子,一边摇一边哄,李长乐摸摸鼻子。

    这时长乐他爹说了一句:“孩子见你弟见得多,你要是多待一阵子,孩子就认你了……”

    长乐恩了一声,没有接话,不一会饭菜上桌,一家五口坐在那里,李长乐看看其他三人说道:“爹,娘,弟,今天我回来,一个是看看孩子,一个是想把家事处理一下。”

    几人都忐忑的听着,李长乐笑笑说道:“我这常年在外边打仗,这次回来也顶多待上半个月,下次打仗估计就在更南边,五年十年都未必能回来一趟。

    所以家里面娶媳妇完全没有必要,我想,要么让我弟跟这位月娥一起过吧,咱们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孩子跟谁不是一样。房子也给我弟吧,我以后有钱在置办就是了……”

    刚说到这里,长乐媳妇呜呜的哭了起来,然后抱着孩子转身进屋,一家人也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该如何说话。

    李长欢脸色涨红:“哥,那事,我……,是我对不起你,你要是心里介意我就走了就是,邻村王麻子他们最近都去走西口了,我正好也想出去闯闯……”

    李长乐连忙说道:“不要瞎说,我是真心的,你走了谁照顾咱爹咱娘,我就是因为放心不下,才想给你安一个家。”

    正说着里屋晃荡一声,孩子哇哇的哭了,李长乐他娘连忙去看,接着惨叫一声:“快来人啊,月娥上吊了!”

    李长欢听完脸色巨变,一下子窜屋里,人救下来,不一会一大堆人围着顺气,掐人中,月娥算是醒了。

    李长乐他爹上去就给了李长乐一巴掌,把李长乐打的都蒙了:“事情是我让这么办的!你要怪就怪我,跟你弟你媳妇没有关系!”

第四百九十五章封建礼教

    当晚李长乐坐在屋里的凳子上发呆,孩子被母亲抱去照看了,李长乐婆娘则默默的坐在床边。

    虽然这事都因为自己误会而起,但是心里面总有芥蒂。

    红烛高燃,房内用的也是新婚的大红喜被,两人就这么座了半宿。

    月娥越想越气,越想越委屈,呜呜的哭了起来。

    李长乐慌乱起来:“你别哭啊!这事全怪我,你说我要是当初死在战场上,也不会有这糟心事!”

    月娥一愣怒道:“你瞎说什么!你死了,这一切不还是这样,既然入了你的门,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你在的时候我们母子还有个念想。”

    李长乐愣愣的苦笑说着:“是啊,怪谁呢?那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月娥心里别提多委屈了:“你若是容得下我,我自然住在这里,你若是容不下,就给我置办一两间草屋,每月给些粮米,够我们母子过活就行。

    我……你若是想要纳小,我也不拦你,但是孩子是随着你姓的,将来你定不要忘记他!”

    李长乐犹豫的问道:“那岂不是太委屈你了?”

    月娥摇摇头:“怪谁呢?这就是我们女人的命吧!”

    李长乐不乐意了:“我在讲武堂学习的时候,太子殿下说过,人不能信命!也不能认命!

    我等军人出生入死,就是要化不可能为可能,逆天改命!打破枷锁!跳出樊笼!在铸大明盛世!”

    月娥惊讶的看着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李长乐跟今天一天的样子都不一样,有一种自信的感觉,挺拔而伟岸。

    月娥又摇摇头目光坚定:“你说的这些大道理,我也听不懂,我出嫁的前,母亲就让我背女戒,讲三从四德:

    未嫁从听从父亲的安排、既嫁要从旁辅助丈夫、夫死从后抚养儿子。女子要修四德,妇德要高尚、妇言要体面、妇容要端庄、妇功要精深。

    今日嫁了你,我自然别无二心,若是你休了我,或者逼我改嫁他人,我不如死了算了。”

    李长乐丧气的坐在那里,月娥说完之后也放开了:“天色不早了,你赶路这么久也累了,早点睡吧。”

    说完月娥和衣躺在外面,把床里面的位置让出来。

    古代的时候女人是不能从男人身上跨过去的,所以睡觉都是男的在里面女的在外边。

    李长乐看着躺下的月娥,心里怒意翻腾,确不知道该怎么抒发。

    又坐了半响,李长乐开口说道:“我这次回来之后,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了,四川那边土司不服王化,朝廷有意全面改土归流。

    太子殿下说,要做好打上十年二十年的准备,要彻底把这些土司打服,我若是走了,你怎么办?”

    月娥翻身坐起:“我自然是教育孩子,孝敬爹娘,你若是一直不回来,只要经常来信就好,但是将来孩子娶亲你总要回来看一眼吧?”

    李长乐叹气忧虑到:“西南山林自古烟瘴之地,此去九死一生,若是我回不来,朝廷自然有补助,足够我兄弟奉养母亲,到时你把孩子交给我父母,回家也好,改嫁也罢,我都应允。”

    月娥看出李长乐心中似乎有死志,心里更是悲凉:“我说过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若是你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把孩子交给你父母,自己悬梁自尽。”

    李长乐挠挠头:“兵凶战危,你这又是何必,我……我总不至于自己找死,只是打仗的事情谁说的准呢!”

    两人又是一阵沉默,,李长乐还是不愿意上床,月娥躺在床上默默流泪。

    坐的久了,身子也冷了一转眼看到桌子下放着一坛酒,李长乐干脆坐那喝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李长乐醒来,发觉自己正躺在床上,而一旁的月娥正抱着自己睡得香甜。

    一股羞恼之气涌上心头,暗骂自己喝酒误事,不忍心打扰,望着床顶的帐布,心里想着心事。

    直到公鸡打鸣,月娥才睡醒,看着李长乐正惊慌失措的看着自己,不禁噗呲一笑:“我起来做饭了,你在睡一会吧。”

    李长乐讪讪不知道该说什么,直到月娥走了,才慌忙穿好衣服,伸头想看看外面有没有人,确看到爹娘都在堂屋微笑这逗弄小孩。

    正尴尬的不知道该怎么好,外面突然传来呼叫声:“李千户在家么?”

    李长乐奇怪,他昨天刚回来今天怎么有人知道?

    出门往外看,原来是杜里正提着几样东西候在门口。

    见李长乐出来连忙行礼:“昨日得知李千户回乡省亲,小的特地前来探望,略备薄礼不成敬意,还望笑纳……嘿嘿……笑纳!”

    李长乐嘴角扯扯:“杜里正屋里坐吧,客气了,请!”

    杜里正跨步进院子:“昨天我本来就要来的,但是想到大人刚回来,正是合家团聚的时候,就没有打扰,今天才登门,叨扰叨扰!”

    李长乐把人让进屋里:“什么大人不大人的,都是乡里乡亲的,叫我长乐就好。”

    杜里正看着李长乐腰间挎着长刀,配着火铳,哪里敢称呼名字:“大人说笑了,尊卑不可乱,大人请上座。”

    李长乐把腰刀解下放在桌子上坐定,杜里正才做好,看着李长乐做工精美的腰刀,心里一阵艳羡。

    李长乐看杜里正看刀微微一笑:“杜里正

    无弹窗

第四百九十六章征兵大事

    两人正聊天,外面月娥用托盘端了两碗茶进来。

    杜里正连忙站起:“怎敢劳夫人大驾,我自己来,谢谢,谢谢夫人!

    要我说,您也是官宦之家了,尊夫人这等琐事也亲力亲为,这可不好,我家有一个三丫头,算不上聪明伶俐,但是也能干点粗活,不若给夫人当个使唤丫头可好?”

    李长乐愣了一下:“里正的好意我心领了,怎敢劳令爱。”

    杜里正听李长乐拒绝,心里微微失望:“不妨事,能斥候大人是她的福分,这次大人回来要住多久?”

    李长乐想想说道:“大概半月时间吧,里正有事么?”

    杜里正不要意思的说道:“还不是我家那不成器的小子,这不刚刚成年,地里的活不愿做,整天瞎混。

    我想着李大人有门路这又乡里乡亲的有个照应,想让他跟你混个差事,不求大富大贵,只要去锻炼几年,回来也好安排个职事。

    这新军退伍回来,都是吃公家饭,能在县城当个公共安全督察也是好的。”

    李长乐听到这皱起眉头:“杜里正,我说句你不爱听的,这当兵可是要打仗死人的,您要是抱着让他混日子的心态去,我劝你还是息了这心思。

    我们山地第一师,可是大明第一支山地部队,将来西南地区少不了仗打,这要是总是不好的!”

    杜里正连忙摆手:“知道,我知道,这不是新军百战百胜,伤亡少,就算有个好歹,那也是他的造化。

    战死报效朝廷,总好过在相间厮混,哪天被锦衣卫抓去挖矿修路要好!”

    李长乐解释到:“新军招兵,并不能私人安排,就算去了当兵,也是在新兵营训练,将来训练完分到哪这可不一定。

    不过最近山地师还没有招够人手,去了倒是能当兵,各部咱们县里的同乡不少,总有个照应,你要是放心,半个月之后,让他和我一起去吧。”

    杜里正大喜:“那谢谢您唻,那我回去就跟他说,让他好好听你的话。那就不打扰你们了,告辞,告辞。”

    杜里正兴冲冲的回家,把儿子叫到身边:“你老爹拼着老脸给你谋了个前程,你可要珍惜。”

    杜晓武好奇的问道:“啥前程?”

    杜里正正色道:“当兵!当新军去!”

    杜晓武面上一喜:“你终于答应啦,正好我听说河北那边还在招兵,我现在就收拾行装……”

    杜里正连忙说道:“慢着!这次不是去北边,是去南边,李长乐知道吧?憨闷子他儿子!”

    杜晓武想了一下:“李长乐,我知道,我们还一起掏过鸟蛋呢!听说在新军当了百户官,怎么了?”

    杜里正羡慕的说道:“前一阵子听说他调到南方去了,升官了,现在是副千户了!好大的威风。

    回来时,配着宝刀和手铳,说是太子殿下亲手赏赐的,气度不凡,可了不得。”

    杜晓武不屑的说道:“我都是被你耽搁了,要不我早去一年说不定现在也混了个百户当当。”

    杜里正瞪了他一眼:“你懂个屁,那时候天下形式不明,新军到处救火,谁知道会有什么闪失。”

    杜晓武呵呵笑着:“那现在怎么又让去了?”

    杜里正眼睛泛着光:“这不是新军回乡都安排职司么,就像李长乐,要是回乡,那最少也是州府里的军官,或者公共安全部的一地长官。

    你跟着他就算将来在军队里混不出模样,将来回到县里,有他照应,后半生也能衣食无忧,咱家也拜托了这穷乡僻壤,混个官宦之家。”

    杜晓武点点头:“行,晓得了,什么时候出发?”

    杜里正摸摸胡子:“李长乐半月后出发,这几天,你勤快点,多去走动走动,多帮忙跑腿,打好关系。

    这里有二两银子,你拿好,别不舍得花,打好关系将来让他想办法把你调到他手下,随便招呼一声,你不就升上去了!”

    杜晓武哦了一声朝外走,杜里正问道:“你去干什么?”

    杜晓武招呼道:“我去跟几个朋友说说,这就要走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跟大家说说话,吃吃酒!”

    杜里正嘴角抽搐:“老子给你钱是让你花在长乐身上,谁让你请那些狐朋狗友吃饭!你是想气死我啊!”

    数着杜里正摸出门边的扫帚就要去打。

    杜晓武一边躲一边说道:“爹!你误会了,我这总不能舔着脸就上人家家去吧?我找几个同村的玩伴,大家一起宴请一下长乐,然后大家熟了,才好拉关系不是。”

    杜里正疑惑的看着他:“真的?”

    “真的!比金子都真!爹!你就放心吧,我比你都想去当兵,一定不会把事情办砸的,你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李长乐家的事情,有其特别的地方,但是对于大多数新军来说,这次回乡省亲,少不得被人高看一眼。

    以前被看不起的泥腿子,现在有钱买地盖房,只要出去两年以上的最少也是个总旗官了。

    这说媒的人踏破家门,不少人干脆趁机把婚给接了,当然像李长乐这样着急的也有,但也不是主流。

    而拉关系想要跟着投军的人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百姓历来喜欢扎堆,就算到了后世,出门打工,大家也愿意跟着同乡一起好有个照应。

    新年将近,大明各地悄然发生了变化,百姓们讨论的热点不再是谁家的哪个亲戚考了秀才,而是谁家的小子当兵回来了。

    军人从以前人人鄙视的贼配军,军户悄然变成了普通人家艳羡的目标,成为了适龄青年改变命运的出路。

    比起考状元那种虚无缥缈挤破头,拼智商,这当兵只要体格健壮,四肢健全都有机会。

    百姓不是不愿奋斗,封建社会把百姓锁死在土地上,阶级固化到永无出头之日。一人佃户,祖祖辈辈都是佃户,一人下人,祖祖辈辈都是下人。

    朱慈烺仅仅在这个囚笼上开了一个小口,百姓们透过这道光就开始蜂拥向前。

    崇祯十年冬,朱慈烺听到最多的消息就是征兵点爆满,请求增加征兵配额。

第四百九十七章逛秦淮河

    不过大明已经过了虚弱期,已经不需要来者不拒的招兵。

    按照原本的整编原则,新军占据三分之一,收拢当地军队卫所士卒,占据三分之一,最后三分之一才是新补充的士卒。

    而淘汰的士卒是军户的则编入军户之中,是民户的就直接遣散归乡。

    现在有跟多人投军,朱慈烺略微一思考直接就来了一个折中方案,选兵的时候,不分卫所士卒还是普通百姓。

    凡事报名者,皆一起参与选拔测试,按照名次高低录取。

    作为一个士卒,基本的身体素质要是连普通百姓都不如,那还不如干脆直接从百姓中选人。

    消息一出,各地眼巴巴等着改编的士兵都是心里一紧,以前他们不需要有多优秀,这要占据了军中的前一万名,那么就能稳稳的进入新军。

    但是现在让他们和各地百姓一起参与挑选,那排在自己前面的是个什么状态就不好猜了。

    所以那些想继续干下去的人,不得不加紧锻炼,生怕落选被迫回乡。

    朱慈烺今天难得得空闲时间,打算在金陵城里转转。

    其实一直都想出来走走,奈何杀人太多,朱慈烺也怕被报复,好在几个月江南还算稳定。

    虽然不少人因此抄家,但是动乱确是极少。

    朱慈烺在金陵皇宫里闷了几个月,实在无聊了。为了不给自己手下找麻烦,昨天就定下了要在应天府学院附近逛逛,好让他们早作安排。

    应天府学院也就是金陵夫子庙,此地历来都是金陵的热闹去处,又毗邻秦淮河,繁华可谓是江南之首。

    来金陵若是不游一游这秦淮河,当真是遗憾,但是朱慈烺身为太子,总不能张嘴就说我要去秦淮河逛逛。

    这一听就不是什么正经的太子。

    但是要是换一种说法,我想去看看应天府学宫,感受一下大明文人荟萃之地的气象,感受一下江南的文气。

    这事还是逛秦淮那点事情,但是一下子格调就上去了。

    朱慈烺到来的时候只带了十多个随从,在出发前已经有几百锦衣卫或明或暗的在应天学宫附近把守。

    江南自从东林书院崛起之后,应天书院一直只能屈居老二,但是随着东林复社接连取缔,这个老二再次登顶。

    无论是讲学的大儒,还是游学的学子,若是不来这应天书院刷刷存在感,那就像没有走过红毯的明星一样。总觉得欠缺点什么。

    而要是能在这里受到肯定或者褒奖,那就跟明星拿了影帝大奖一样,一定名声大振,乃至于名满江南。

    所以这秦淮河边才会文会不断,各种文人雅士汇聚,这古代,能读的起书的,那都是有点家底的。

    而能游学的起的,或者有点名望的,那更是银钱多多。

    文会这种事情,大家总要吟诗作赋,为了显示自己是‘财华’和才华集于一身的美男子,那请客自然要有面!

    请些戏曲歌姬,在诗会上表演一二,逐渐演变成士子风流,后来干脆在花船青楼请客,这才形成了花船青楼林立的独特景观。

    上青楼和逛花船是雅事,自然不是只为了船震的乐趣,大家一起吟诗、听每人唱曲、看曼妙舞姿当真是一大乐事。

    故而秦淮八艳才能声名远播,秦淮才能称为大明第一的风月场所。

    朱慈烺踩着石板路,听着叫卖,看着闲逛的人群,这里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士子大半,剩下的要么一副富贵打扮,要么就是低调的匆匆而行。

    北方的茶馆以京城最有特色,茶馆有的京韵十足,有的兼收并蓄,形式十分丰富。

    有经营日久、可吃茶点的大茶馆,有以卖茶为主,门外搭凉棚的清茶馆。

    茶馆里多是客商、民众歇脚或打发时光的场所,茶馆里多伴有京韵大鼓、评书、梆子戏等等,最近还流行起读报。

    大家喝酒聊天,聊一些趣闻野史,还有各种小道消息。

    常言说京城水深,你身边的某一位,就可能跟部里内阁的高官攀上亲戚,所以消息最是灵通。

    但是南方的茶馆和北方又大大不同。江南名茶多,文人雅士多,茶道兴盛。

    早在六朝时,江南的品茶清谈之风就已十分盛行,故而江南的茶馆被赋予了更多的文人色彩和雅致风趣。

    这类茶馆摆放的家具多做工讲究,装饰精致、富丽,讲究品茶的氛围,管理上更是严格有序。

    除了看泡茶的茶道功夫,也有听说书唱歌弹琴的,不过江南的弹唱确多是那种唱词唱曲,吴侬软语,地方戏曲等等。

    江南人也没有北方的豪爽,喝茶聊天都是轻声漫语,不喜被人打搅,也不愿打搅别人。

    所以朱慈烺坐在茶馆里细细品尝,听着一边叽里咕噜的聊天,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

    偶尔有高声喝彩叫好的也是几个文士品评谁的酸诗妙文。

    暗道一声晦气,直接在此跨步上街,想起无数书中主角逛街必有奇遇,入茶馆肯定能生出事端。

    偏偏他上茶馆,连个争抢座位的都没有遇到过。沿街而行,花船多沿着秦淮河停靠,姑娘们也累了一夜,白天正在休息。

    偶尔有起航的,上面也都是士子们人影幢幢,想必又是包船办文会的。

    朱慈烺立在岸边,望着十里秦淮久久不语,突然想起什么问身边的李若琏:“李香君和陈圆圆不都是这里的人么?

    她们有没有回来省亲?或者去见见旧识朋友?来了金陵几个月怎么没见两人提过?”

    李若琏一愣不知所措的看了一眼一旁的桂喜,他虽然是护卫,但是宫里的事情他还真的不清楚。

    桂喜笑着说道:“殿下,这宫中自有规矩,两个妮子跟了您,已经是天大的福缘,您偶尔让她们能出来逛逛,已经是恩典了,她们哪里敢提这种要求。”

    朱慈烺摆摆手:“想看就看吧,哪有到家门口不让人探亲的道理,这又是年关,轮流放半月的假期,让她们去省亲吧。

    哦对了,李若琏你派人跟着点,两人毕竟是我的近侍,莫要生出什么事端。”

    无弹窗

第四百九十八章金陵守备

    朱慈烺正在说话,突然听到身后的树后有人突然喊道:“我知道了!原来如此!”

    朱慈烺一惊,莫不是他们说话被人听到了?好奇看过去,只见那书生正拿着一本书手舞足蹈。

    接着指了指书上的内容:“王栋梁你看,这一题,已知一县城要赈济,库内有粮八百石,每日赈济消耗八十石,每日又可以接受乡绅捐赠三十石,问多久库内粮食耗尽。

    这一题只需要那赈济消耗的八十石,减去乡绅的三十石,也就是每天要消耗存粮五十石。

    这样十六天之后存粮耗尽!看我牛逼不!”

    另一边的王栋梁正看书看的挠头,下意识的回了一句:“不看!”

    书生:“……??!!!”

    王栋梁说完就觉得自己失言,连忙抬头:“你说看啥?”

    书生黑着脸:“就是这一题赈济问题,我已经会解了,你在看什么?若是不会可以问我!”

    王栋梁扬扬手:“没啥,就是鸡兔同笼问题。”

    书生一愣抱拳:“打扰了,告辞!”

    王栋梁放下书,叹口气:“我也看不懂!就是谁便看看,你说这题是不是神经病!你那个赈济问题还算实践,将来能用到,这鸡兔同笼问题,想知道有多少抓出来一数不就完了!

    还算个屁!简直是多此一举!没事找事!”

    书生摇摇头:“我知道,这是孙子算经上的题目,解法我也不会,我怎么感觉咱们考不过啊!”

    王栋梁叹口气:“没事,又不是只有你我不会,好多同窗现在连乘法口诀都没有背会呢!”

    书生羡慕的说道:“我听说,沈家花了大价钱请了司礼监的先生教学,你不是和沈三公子相交么?怎么不去他家听听。”

    王栋梁摇摇头:“沈三不过是个纨绔子弟,我与他也只是泛泛之交,平时他都很少去学堂,更不要说去学什么算学了,最近他正跟陈子龙争那个柳如是,他都不在我自然也不好独自去他家听课。”

    说道这是书生来了精神:“可是那愚蠢阁老的侍妾?”

    王栋梁翻翻白眼:“那可是周元公敦颐的后人,又任过内阁首辅,莫要取笑人家。”

    愚蠢阁老周道登,无论做官还是做事,此时的他都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能迈半步绝不迈一步。这样的性格使得谁都敢上前踹他一脚。

    说话做事又屡屡显得大失阁臣水准,所以被人讥笑。

    崇祯五年年过半百的周道登把十四岁的柳如是买入府中做侍妾,而周道登死后,其夫人容不下她,所以她又被发卖,重操旧业。

    不过得益于吴江故相宠妾的盛名,又才学出众,所以宾客纷至达来,不久她就攒够钱财替自己赎身。

    因为经常结交文士,就认识了陈子龙,本来两人已经看对眼,但是奈何陈子龙家中妻子得知消息后来大闹了一场,所以两人没有搞成功。

    而现在陈子龙因为投靠太子,一下子显贵起来,几社虽然不强,但是隐隐已经是苏州文坛领袖。

    加上家里有握着外贸许可证,可谓是真正的才子加财子。

    这人一掌权腰杆就硬了,‘睡服’家中母老虎之后,陈子龙跟柳如是旧情复燃,很快又碰到了一起。

    书生笑嘻嘻的问道:“这沈三还真是好胆,这陈家正是如日中天之时,他也敢掠其虎须!”

    王栋梁摇摇头:“他不过是仗着家里与抚宁侯朱国弼有亲,这朱国弼可是金陵守备,督金陵京营事。

    陈子龙现在虽然得势,但是毕竟没有得到重用,这次太子定下二十四司,他可是一个职位都没有捞到。

    所以大家都说他不过是靠着钱财,自然跟抚宁侯这样的实权武将不能比。”

    书生点点头:“说到这抚宁侯也是他走狗屎运,当初弹劾魏忠贤害的被停了薪俸,结果魏忠贤倒了,他倒是成了忠臣。

    接着又弹劾温体仁,被除爵,谁知道温体仁跟着也倒台,他又成了刚正不阿的人了!这才混了个金陵守备。

    不过太子在金陵只用新军,他这个金陵守备也没啥用处,说不定哪天就又回家养老了,他还敢蹦跶?”

    王栋梁摇摇头:“回家又如何,勋贵与国同休,人家回家也是侯爷,不是陈子龙一个商家子能得罪的起的。”

    书生八卦的问道:“那柳如是到底是更中意谁一点?”

    王栋梁眉毛一挑:“柳如是自然是更看中这陈子龙了,但是也不愿恶了沈家给陈子龙竖此强敌,所以现在正僵持了。沈三每日都回去坐坐,搞得人家不胜其烦。”

    书生羡慕的打量了一眼王栋梁:“我早就听说这柳如是色艺双绝,一直无缘得见,倒是兄弟好运,跟沈三相识!”

    王栋梁哼哼斥责到:“烟花女子,只会乱人心性,娶妻当娶淑女,而非艳俗!”

    书生连忙辩解的嘿嘿笑道:“这娶妻当然娶淑女,但是这纳妾嘛,谁不是图个美貌。

    再说烟花女子也不都是水性杨火朝三暮四之辈,例如那马湘兰。”

    马湘兰的爱情,用一生等候一个叫王稚登的男人。虽然也是秦淮八艳之一,但是她确早已经去世。

    王栋梁沉默不语,像马湘兰这样的好女子他也是向往的。朱慈烺躲在树后听两人聊了一段,没想到会有意外收获。

    陈子龙的事情朱慈烺自然知道,人家今年好歹是今年的进士,只不过今年背运,还没有到任继母病死,回家置办丧事去了。

    至于两人看到的所谓争斗,想来是陈子龙守孝期间不便纳妾,所以才没有娶柳如是。

    陈子龙可是朱慈烺的重要棋子,虽然没有在二十四司任命名单上,但是作为几社领袖,可是担任这帮朱慈烺搅乱江南文坛的重任。

    至于那朱国弼,朱慈烺心里冷笑,这个二五仔,朱慈烺可是记得清楚,携马步兵二十万投降建奴。

    而他的儿子在讲武堂,学业差劲,几乎快到了劝退的边缘,所以这次朱慈烺到金陵,接管了城防军营,他只能乖乖的缩在城外当孙子。

    朱慈烺不信他还敢在金陵跋扈,如果敢那就更好了,正准备找借口收拾他。

第四百九十章谁说无用

    朱慈烺正准备离开,远处突然热闹起来,只见岸边不断有人惊呼:“是横波先生,顾横波的船!

    快看有布幅出题,快看题目,若是能答出,就可以免费上船了。”

    朱慈烺一顿,顾横波不就是秦淮八艳之一那个么?有趣!

    随着人流朝那边走去,前面刚刚聊天的两位也兴冲冲的走在前面。

    到了地方,朱慈烺才看到,横幅上竟然出的是一道数学题:

    “昨日赏花会评选花王,投金银花定输赢,已知金花四两银子一朵,银花二两一朵,侍女粗心,没有记账,线在只知道总共卖了一百四十六两银子,四十五朵花。

    求各位公子帮忙算算,这次共卖了多少金花多少银花。”

    朱慈烺看着这体面面色古怪,在人群中找到王栋梁两人,两人也是抓耳挠腮,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王栋梁拍着头:“这题目好熟悉,我好像在哪见过?”

    边上的书生说道:“顾横波一直不是喜欢出一些对联或者诗词的题目么,这次怎么改出数学题目了?”

    王栋梁哼哼:“这还不是最近士子们都在研究这个,她们自然也要凑趣,要是不知时下最新的东西,怎么招揽顾客!”

    突然远处喊道:“我知道了!这是鸡兔同笼问题!快翻书,书上有解法!谁带书了,我出十两银子买!”

    王栋梁一愣,鸡兔同笼问题?他刚才不是还说这鸡兔同笼出题是脱了裤子放屁,完全浪费时间。

    结果立刻顾横波就出了这么一题打脸,这鸡兔同笼不仅有用,还有大用,答对了能上顾横波的花船,这可是往常几十两上百两不可得的机会。

    王栋梁连忙拉着书生走到一个背人的地方,把手里的书拿出来,翻到刚刚的鸡兔同笼问题,可惜他认得题目,题目不认得他,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讲的是啥。

    不过他眼珠子一转跑到人群中:“各位,在下不才,正好带着一本数学课本,但是本人没有本事解这鸡兔同笼问题,大家若是自认才子,可以把书买去,我也做个顺水人情!”

    接着有人喊道:“我出十两!”

    “我出十五两!”

    “我出二十两!”

    “二十一两!”

    “滚,二十一两也丢人现眼,我出三十两!”

    “你才傻子,买的是课本,又不是船票,你就是有课本会解题么!我出三十五两!”

    他也算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本摩拳擦掌的人一想,自己要是解不出来,那钱不是白花了么?

    喊价弱了下来,最后书被一个人四十两银子买走,王栋梁得意的收了四十两的皇明通宝纸币。

    暗道自己激灵,虽然没有机会上顾横波的船,但是自己也平白赚了三十九两又九百二十文钱,岂不是美滋滋。

    朱慈烺看到这王栋梁的骚操作,立刻大大的点了一个赞,示意李若琏把人喊过来。

    王栋梁见一人一副家丁打扮,拦住自己的去路,连忙摸了摸自己的荷包:“买定离手,你家公子莫不是想反悔?”

    李若琏翻翻白眼:“我不是买你书的人的家丁,我家公子想见你,就在那边?”

    王栋梁疑惑的看着边上冲自己点头的少年,十三四岁光景,这里人来人往,他也不怕有什么问题大大咧咧的走了过来。

    王栋梁拱拱手:“这位公子请了,不知找在下有何事?”

    朱慈烺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这个王栋梁:“你是怎么想到的把书喊价卖出去?”

    王栋梁尴尬的笑笑:“这不是手头紧,有人愿意要自然是价高者得!公子要是想买,前面走两里地,有一家书铺就有卖。

    他们也就是被色欲从昏了头脑,其实有书也未必能进,解了题又能如何?

    这不过是顾横波借此扬名,表明他已经学到此处,想要招揽恩客的手段罢了。”

    朱慈烺哈哈一乐,你倒是看的很开,我看你手里拿着这本书,是不是也准备参加太子的国考?

    虽然很多读书人拉不下脸,但是王栋梁确并不在此列:“是啊,太子广招天下贤才,我等正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朱慈烺饶有兴趣的问道:“那你对这次考试有什么看法和建议么?”

    王栋梁一愣再次打量了一下朱慈烺,接着眼睛一亮:“您是上面的?”

    王栋梁说着指了指天上,朱慈烺笑着点点头:“恩,挺激灵的,有话直说!”

    王栋梁连忙再次拱拱手:“太子不拘一格用才,我等自然是佩服万分,看法当然是好事,就像我紧紧是个秀才,得益于太子将格才有机会参加考试,也有为国所用之日。”

    朱慈烺问道:“那你有什么建议么?”

    王栋梁犹豫了一下问道:“要说建议还真有,就是这次太仓促,我们江南文风鼎盛,但是算学和新学确没有什么基础,太子为何不从北方借调人才对江南生员培训,这样大家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朱慈烺幽幽的看着他:“有时候,选择很重要,不是没有给你们机会,而是你们没有珍惜!

    给你们另开小灶,那当初鉴定跟随太子,一路不离不弃的人有该如何?

    再说了,岂止你们江南缺少讲师,那西北边陲,四川蜀地,云贵两广哪里不缺。

    你们还占着地利,他们来一趟既要耽误数月,学习也全靠路上琢磨,对他们可公平?”

    王栋梁连忙拱手:“学生受教,《论语·季氏》有云“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学生读到这里,每每只能纸面理解,做人做事要保持公心,今日听殿……听公子一席话茅塞顿开。

    公子真乃高瞻远瞩,统筹全局,用大智慧!大毅力!大勇气!做到真正的视天下……”

    朱慈烺摆摆手:“行了,拍马屁的话就不要说了,刚刚我看你能想出拍卖算是激灵。

    但是更难能可贵的是你敢立刻去做,这聪明人有很多,但是能拉下脸面,做下这等事情的确没有多少。

    东宫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我给你指条路吧,这南京会算学的不多,但是江对岸的扬州可是数百统计司的人在呢,也许花个几十两银子就能找人教你几个月。

    好好考,孤看好你!走了!”

第五百章帮人说媒

    这种小学生题目朱慈烺自然是会解,但是登上花船这种事情他可不干。

    一边的李若琏愣了一下才跟上,朱慈烺笑着问道:“你是想上船去么?

    我可以告诉你答案,银花十七支,金花二十八支。”

    李若琏有点不好意思:“跟您这么久了,这算学也学了不少,这种题目会解,就是觉得在白赚的便宜,不赚可惜了!”

    朱慈烺哈哈一笑:“那你去赚便宜去吧!我要回去了。”

    李若琏连忙跟上:“您说笑了,这种花魁之流,岂是我这粗人能染指的,人家喜欢的是文人雅士,咱就是一个粗人,还是不去丢人现眼了。”

    朱慈烺摇摇头:“你这就妄自菲薄了,你可是当当锦衣卫南镇抚司正三品的指挥使,朝廷大员,位高权重,这些花魁要是知道能攀附这样的贵人,那还不争着抢着。”

    朱慈烺登上不远的马车:“回去吧!今天出来玩的尽兴!”

    再次回到金陵皇宫,朱慈烺想了想说道:“传陈子龙来!”

    不大一会陈子龙到了,朱慈烺问道:“几社那边情况如何了?”

    陈子龙案首挺胸拱手:“臣已经劝说了几社学员,几社已经开始延请新学讲师在苏州地方普及新学,而社内学子也都努力学习准备这次国考。”

    朱慈烺嗯了一声:“博览会那边呢,有多少商品报名了?”

    陈子龙想了一下说道:“臣最近一直在金陵城,五天前已经有三千七百多种,按照殿下的要求,每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徽标。”

    朱慈烺心中一动:“数量不少嘛?种类呢?”

    陈子龙想了想说道:“其中有丝绸制品七百余种,瓷器八百余种,棉布一千二百余种,茶叶一百七十八种。除此之外还有漆器、锡器、绘画、金银首饰……等。”

    朱慈烺估算了一下问道:“商铺销售完了么?”

    陈子龙点点头:“已经全部售完,不少人已经准备装饰,二月二那天一定能顺利开市。”

    朱慈烺见他处理的不错,然后打量了一下陈子龙:“你一直在金陵干什么?”

    陈子龙被问了一个大红脸,摸摸鼻子说道:“臣……臣在金陵方便联络各地商家,还有就是金陵也有不少商品需要展示,臣怕出纰漏,素哟一盯着。”

    朱慈烺哦了一声,笑着说道:“我还以为你是为了逛秦淮河方便呢!”

    陈子龙尴尬的低头拱手:“臣有罪!”

    朱慈烺笑笑:“喜欢就要下定决心娶回去就是了,不要拖拖拉拉的,娶回去立刻回松江去,把那边盯紧了,这还有不到两个月了!莫要出什么纰漏!”

    陈子龙低头犹豫的问道:“可是礼法……,臣还为继母守孝呢!”

    朱慈烺摆摆手:“不是已经夺情了么!守孝本就是陋习,不值得提倡。”

    陈子龙拱手:“是臣领命。”

    等陈子龙下去了,朱慈烺又想了想说道:“传朱国弼来见我!”

    朱慈烺坐在那里等着,等了一个时辰,朱国弼才匆匆而来,行礼之后,朱慈烺赐座。

    朱慈烺沉吟一下说道:“金陵现在已经逐渐稳定,孤打算趁着江南有两师禁卫军在,顺道把军制改编也做了。

    孤给抚宁侯留了两个去处,一个是回家养老,抚宁侯爵位不变。

    另一个就是去京城讲武堂接受整训,整训合格之后担任新军军官,抚宁侯打算怎么选?”

    朱国弼身子抖了一抖,这一天他早就料到了,只是没有想到来的这么突然,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太子就突然提出军改?

    朱国弼拱手说道:“殿下,眼下年关在即,不若等年后在宣布军改之事,也好让将士们过个好年。”

    朱慈烺奇怪的问道:“孤挑年前军改,正是想让战士们过个好年呀!在军营里守岁,怎么比得上在家陪着家人舒服?

    早点改编完成,大家才能舒服的过年不是,怎么你有意见?”

    朱国弼连忙躬身行礼:“臣不敢,太子既然已经胸有成竹,臣听太子殿下吩咐就是。”

    朱慈烺继续问道:“那抚宁侯打算如何选择?”

    朱国弼犹豫了一下叹口气:“老臣年老体衰,怕是不能远行,当年臣斗阉党,受陷害停俸禄,斗温体仁被除爵,幸亏殿下拨乱反正,还天下朗朗乾坤,也还了臣清白之身。

    现在四海升平,海晏河清,正是大治之气象,臣也回乡好好享受盛世之荣耀……”

    朱慈烺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明天就写个折子送往京城吧。

    对了,还有,回去要好好约束一下族人族亲,大明勋贵虽然与国同休,但是若是触犯国法那一样是与庶民同罪的!

    看看你这亲戚,跟人挣个青楼女子闹的满城风雨,你要好好教训!记得勋贵的体面,下去吧!”

    朱国弼一惊连忙请罪:“老臣回去一定严加管束,最近臣在军营待的久了,家人疏于管教了。

    ……臣告辞。”

    朱慈烺也不答话,朱国弼识趣的告辞,结果出来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他来之前陈子龙已经来过。

    回家一问才知道是因为沈三,回去狠狠把沈家训斥了一顿,然后沈三更是被打了个半死关在府里禁足,什么时候太子走了,他才能出府。

    陈子龙听到消息也是相当无语,这事明明是太子自己说出来的,怎么跟是他告状的效果是的。

    心情郁闷,但是好消息是,上面有太子顶着,家里那个婆娘再也不敢阻止,找了个良辰吉日,雇了一顶小轿把柳如是接回家。

    第二天在柳如是的劝说下就代着柳如是朝着松江府而去。

    朱慈烺自然没有空管他们这点私情,不过想到历史上,两人都是宁死不降的勇士,又有情,朱慈烺顺手帮了一把而已。

    自从跟朱国弼说过之后,朱国弼第二天就上书请辞。

    朱慈烺立刻着手金陵地区军队的整编,江南地区承平日久,虽然也出过戚家军丹阳兵等强军,但是整体质量确实相当差。

    几万兵卒选拔,合格的还不足八千,这八千人直接送入新兵营,年后第二师开始整编的时候正好把这批人填进去。

第五百零一章侠以武犯禁

    朱慈烺正在审查金陵各卫所资产和遣散账务,外面突然混乱起来,朱慈烺听到有人呼叫有刺客。

    他立刻眉头一皱,好大的胆子,这都行刺到皇宫里来了,李若琏激动的拔出剑要出去。

    朱慈烺连忙喊道:“李若琏,你不要动,小心中了敌人调虎离山之计。”

    外面只闹了一会就平息下来,朱慈烺看着外面,不一会锦衣卫当值千户官王之谦匆匆进来。

    朱慈烺看他身上竟然有血迹,王之谦拱手:“殿下,刚刚有三名刺客扮作太监模样意图混入东宫,已经被格杀!”

    朱慈烺问道:“没有活口?”

    王之谦摇摇头:“三人都是死士,悍不畏死,为了保证安全只能击杀!”

    朱慈烺嗯了一声:“李若琏,派人去查查。”

    说完之后,朱慈烺继续看账目,他得罪的人太多了,想杀他的人恐怕从这里都能排到金陵城外。

    所以他根本不着急知道是谁,李若琏带人去了,朱慈烺突然笑了。

    江南卫所制度崩坏,但是江南卫所的家产当真是丰厚,水田、市镇、营房甚至还有矿山。

    这次遣散那些募兵那些人花了近百万两,紧紧收回的营房等卖掉都够抵消了。

    不过最让朱慈烺开心的是卫所的土地,只要把卫所腾出来,那些好田都能卖个好价钱。

    而江南开发正需要人手,特别是朱慈烺的皇明商号,白糖的批量化生产,价格迅速下降。这导致无论是大明内部还是外销,糖的需求量都在暴涨。

    而大明最好的产糖地自然是两广等靠近南方地区,大明这些地方开发的并不是很好。

    特别是广西云桂这些地方,更是山林密布,土司称王。

    江南的卫所正好南迁去这些地方种甘蔗,还有云贵的烟草质量高,也是一个重要财源。

    还有就是罐头,在这个交通不便的时代,罐头食品是难得的长期存储不变质有方便运输的食品。

    除了尝鲜之外,他也是食品的重要补充,江南零散的水果种植业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水果需求。

    所以朱慈烺打算在合适的地方开发一批蔬果种植园。

    看完报告之后,朱慈烺就决定把这些卫所全部编成生产兵团,开往各地开拓农场,而空出来的土地正好卖掉用来作为迁移和改造土地的费用。

    定下策略之后就开始制定方案,朱慈烺把主要的大方向定好,剩下的就交给下面完善实施细则去了。

    人口迁移是大事,目的地、路线、补给点、物资准备、到地方安排学习种植等等很多事情,朱慈烺不可能亲力亲为一点点的安排。

    这些人也不是集中到南京一起出发,所以这就需要专门的人来做,好在朱慈烺手下有一批人专门搞这个。

    无论是河套还是辽西走廊,或者金州的迁移,这些人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不过这事怎么也要年后在办了,遣散可以放到年前,让他们回乡过年,但是这迁移怎么也要等人家过完年再说了。

    安排下面制定计划,朱慈烺抬头看到李若琏回来奇怪的问道:“这么快就有结果了?”

    李若琏点点头:“这些人并没有隐藏的意思,他们都是扬州有名的游侠,跟扬州盐商多有交集。

    为首的孟菊乃是扬州东门快活林狗肉馆的东家,剩下两个都是他的好友平日里三人表面上开着狗肉铺,实际上却是贩卖私盐的。

    这次前来,正是为了报恩,所以出发前已经写下绝笔信。”

    朱慈烺抽了一下嘴,他这还成侠客想刺杀的反派了,想想后世武侠小说,昏君荒淫无道,江湖义士舍身刺杀。

    怎么自己明明是个好太子,这些人还是如此可恶!

    不过像刺杀朱慈烺,他们也是想瞎了心了,朱慈烺可是知道明朝皇帝是出了名的难混,所以对于自己的安全是格外小心。

    例如今天,那个王栋梁猜出他的身份之后,他就立刻回宫,怕的就是消息走漏给人可乘之机!

    而平时东宫进出不仅会严格搜身,进入东宫内院更是每天两换暗号,为了防止那些高来高去的刺客,朱慈烺还特意安排房顶每天都要有人值守,所以三个人想混进来杀他,怕是想屁吃!

    朱慈烺哼了一声:“还仗义每多屠狗背,本太子最讨厌的就是杀狗吃狗肉的。传令下去,以后所有公职人员禁止吃狗肉,特别是军犬警犬,杀害食用者处以重罪!”

    李若琏一愣,拱手下去传令,路上他再想,为啥刺客来刺杀,反而是狗肉馆遭殃?太子不应该清理游侠么?这是什么思路?

    朱慈烺自然知道要清理游侠,不过游侠文化岂是一道简单的命令就能消除的?

    游侠这种人一般都是好勇斗狠,帮人办事出头,调解纠纷等等游走在官府管不到的灰色地带。

    即使到了后世这种人也很难完全被消灭,不过随着国家的稳定,社会治安的好转,这些人的生存会越来越难。

    等李若琏回来,朱慈烺问道:“前面几次打击各种犯罪的时候,是不是抓了很多游侠?”

    李若琏拱手:“正是,游侠这种人,往往都是不务正业,没钱的时候靠威胁勒索和偷盗抢劫等维持生计。

    甚至有人为了钱肯替人杀人,所以上次被抓者有不少游侠。”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让王之谦、许贯中、刘子龙三人来见我!”

    这三个当初可以说是跟游侠是最接近的了,他们那一届的人有不少都是游侠出身,进入东宫以后做事也都认真忠臣。

    三人到了之后朱慈烺开口问道:“今日又江南游侠前来刺杀孤,你们都说说对江南游侠有什么看法?”

    三人相互看看,王之谦先拱手说道:“殿下,江南游侠跟北方游侠不同,江南水乡,百业繁盛,游侠多以经营那些灰色产业,或者收取保护费等营生。

    而北方游侠,则多是作为中介保人,或者打架斗殴等营生。臣到江南也碰到过几个所谓大侠,这些人都有产业手下,更喜欢拉帮结派。”

第五百零二章投鼠忌器

    朱慈烺看向另外两人,许贯中拱手道:“臣觉得江南游侠中以教派和盐帮为最大,所以要想管理江南游侠,必先解决教派和盐帮。”

    陈子龙拱手:“殿下,臣以为,此次裁军之后,不少募兵半生生活在军营,几乎不会别的营生,短时间内因为有遣散费,这些人可能还安静。

    但是时间久了,钱花光了,这些人怕是会成为新的动乱之源,而这次士卒比起游侠更是江南隐忧!”

    朱慈烺意外的看了陈子龙一眼,没想到这次问游侠的事情,竟然受到了这个意外消息。

    陈子龙看到朱慈烺看了他一眼不好意思的继续说道:“昨日从皇城回金陵城南镇抚司昭狱的时候,路过一家赌场,看到里面进出的有好几个曾经的金陵城防军。

    臣担心这些人一旦输光了手里的钱就会变成新的游侠……他们毕竟当过兵,恐怕危害更大。”

    朱慈烺满意的点点头:“不错,这两年多以来你们三个都有进步,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说出的话也都能切中要害。”

    朱慈烺首先问道:“说说盐帮和教派的事情吧。”

    许贯中开口说道:“臣主抓白莲教乱匪一案,经过调查发现,江南除白莲教以外还有众多教派,这些人好聚众,最易生乱。

    其中罗教在江南跟白莲教齐名,不过其教义跟白莲教不同并未鼓动百姓霍乱。

    其教众多有漕运船夫,底层织工等,若是有心为恶,其危害不下于白莲教。

    最近漕运船夫加入罗教者有增加的趋势,白莲教又因为叛乱被打击,所以罗教迅速发展壮大,现在声势在所有教派中最大,不可不防。

    而盐帮也就是私盐贩子,太子殿下改革盐政之后,贩卖私盐再也没有暴利,所以这些原本靠此生财的人很多都断了生计。

    他们以往就是好勇斗狠之徒,贩卖私盐铤而走险,不畏官府,不守律法,就像这次的刺杀,正是这些私盐贩子所为。”

    朱慈烺嗯了一声,当初张士诚不就是私盐贩子起兵的,还有黄巢,这些人确实是那种不安定因素。

    而教派邪神也是一大毒瘤,朱慈烺想了半天,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对付这些人。

    治国初期,大明千疮百孔,朱慈烺自然敢大刀阔斧,反正再坏也不能更坏,只要有兵有钱,打烂了在从建就是了。

    但是现在大明已经安定下来,朱慈烺总不能再继续等着打烂再从建吧?

    如何防患于未然,消灭这些动乱的诱因,这就是高深的统治技巧了,朱慈烺并没有什么好办法。

    想到教乱朱慈烺突然想到前几天批复的一个案子还没有审完,七八天了吧,饿死了就太便宜他了!

    朱慈烺问许贯中:“那个刘县令审过了么?”

    许贯中连忙说道:“审完了,已经都交代了,正等南镇抚司昭狱里关着一天一碗稀米粥吊着命。”

    朱慈烺目光转冷:“那就把他带过来,孤要问问他。”

    不一会刘县令带到,朱慈烺看着穿着囚衣带着镣铐的刘县令翻阅着他认罪的卷宗问道:“仅仅一万七千两银子?”

    许贯中抱拳:“是的,刘县令贪污挪用赈灾款,倒卖赈灾粮,加上贪污赈灾捐献合计一万七千余两。”

    朱慈烺生气的骂道:“畜生!为了这一万七千两银子,先后饿死一千八百多人,一个人命还不值十两银子!

    更是因此导致白莲教有机可乘迅速做大,先后导致鄱阳湖数千人因此丧命!”

    刘县令跪在地上失声痛哭,虚弱的说道:“殿下,臣也是被下面的胥吏蒙骗,还有那师爷,都是他们骗我!我真的不知道会出这种事情啊!”

    朱慈烺生气的看着他:“不知道!你是不想知道吧!怎么样现在知道挨饿的滋味了吧!

    你才饿了七天,你还活着,那些百姓确都饿死了,紧紧是孩子就饿死病死五六百人!不杀你怎么告慰他们在天之灵!”

    刘县令颤抖着:“殿下,臣愿意捐献所有家产,全部送给那些饿死的百姓,这次臣也是被蒙在鼓里,这都是复社的人有意为之,臣……”

    朱慈烺哼哼道:“别人有意为之?钱怎么到了你的口袋?

    就为了你这一万七千两银子,朝廷派出两个师南下,为了追捕白莲教乱匪先后动用十多万兵力人马,耗费银子一百多万两!

    不杀你孤心里不舒服,拉出去!拉到余干县城楼上,在那把他给我凌迟喽!”

    刘县令吓得瘫软,拉出去的时候地上一条水线,朱慈烺厌恶的看着太监们匆忙擦拭。

    这些教乱游侠盐贩之所以有生存土壤作乱的空间,都是因为有这些贪官污吏。

    朱慈烺也不求他们个个都是能吏,如果官员能个个安守本分,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那么现在就不用为这些事情担心了。

    不过陈子龙说的这个情况确实也值得担心,这些当兵的没有什么技能,有些连种地都不会,给一笔安置遣散费,顾家的可能置地回乡干活。

    但是像以前那种本来就吃喝嫖赌惯了的,肯定很快就把钱耗光,动乱他们倒是没有那个本事,但是总会生出不少治安问题。

    特别是这些募兵,当初都是为了解决流寇编练,这些人中不少还都参与过中原剿匪。

    朱慈烺摸着下巴,按照以前京营的经验,这些人还是集中起来搞一点生产的好,不过遣散都已经遣散了总不能再召回吧。

    朱慈烺计划着这里有三个问题根源,游荡不定的游侠、各种邪教、遣散的士卒。

    其中邪教主要是底层的漕运船夫和织工,这两年朱慈烺不断用海运取代漕运,但是漕运的生意反而更好了。

    因为京城需要的物资多了,特别是北方,各种工坊矿厂,对于货运需求都非常巨大。

    加上国家安定,商业逐渐繁荣,所以漕运船夫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渐增多。

    但是江南这边因为杀人杀的,经济萧条了很多,漕运船夫自然受到影响,加上白莲教活动减少,导致罗教迅速壮大。

    无弹窗

第五百零三章勉强解决问题

    朱慈烺也很奇怪,为什么在江南待了半年之后,杀了这么多人,反而有一种投鼠忌器深陷泥沼的感觉?

    现在问题来了,是等发现问题之后,在解决问题,还是把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消灭在萌芽阶段固然是好,但是现在的江南怕是在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这一年来,朱慈烺杀气过重,江南聚集了两三万锦衣卫,金陵城更是每条街上都有三到五个。

    这种感觉就像后世军统的白色恐怖一样。

    对游侠和遣散的军人出手还好,要是在那规模取缔邪教,其影响怕是比起杀盐商更大。

    毕竟盐商之事虽然闹的大,不过因为贫富差距和仇富心理,处置盐商,并没有引起底层百姓的不满。

    但是这次要是在动邪教,这些宗教参与的大部分可都是底层百姓,如果朝廷取缔他们,他们自然不会乖乖就范,到时候弄出乱子就会很麻烦。

    问题回到现实,大量的织工和漕丁加入教派,正是说明这两种底层百姓生活艰苦,迫切需要有人保护他们的利益,为他们撑腰站台,或者给予一些希望。

    最近因为新机器的使用,不少纺织作坊都在扩大生产,织工的待遇倒是慢慢的上升了。

    但是漕丁的问题朱慈烺还真的没有怎么关注过。

    看了看天色,朱慈烺突然说道:“李若琏,你去准备一下,孤现在要去金陵码头走走。”

    李若琏犹豫了一下:“殿下,这个时候金陵城门已经关闭,而且夜里更难发现潜伏的威胁,这刚刚发生刺杀的事情。

    殿下不如臣去准备一下,明天殿下再去?”

    朱慈烺沉吟一下说道:“那就明天再去吧,今晚先把漕运的情报整理一下,这是就由许贯中负责吧!”

    许贯中听完大喜:“谢殿下,臣这就回去准备。”

    朱慈烺敲着桌子说道:“游侠的事情王之谦负责,尽力安排暗探打入他们内部,防止他们做大,一旦有违法活动,立刻打击。

    以后朝廷对游侠的约束将会长期化,锦衣卫专门成立一个部门,对活跃在城乡的游侠、暴力社团、违法帮派等进行调查。

    一旦掌握罪证立刻予以打击。同时要积极引导这些游侠社团帮派走上正途,让他们明白‘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道理。”

    王之谦细细品味太子的话,这代表着以后,他就独当一面专门负责锦衣卫的一个部门了。

    朱慈烺看了看他:“你跟着孤也有两年多了,屡次立功,进步也很大,这次要好好做事。

    孤对你抱有很大期望,下去做事吧。”

    王之谦激动的拱手:“必不负殿下所托。”

    两人都走了,下面就剩下陈子龙,陈子龙回想三人提出的建议,自己是不是也要负责一项工作?

    不过锦衣卫管军队的事情?殿下最近好像一直在避免军队跟锦衣卫有牵扯?

    陈子龙正在胡思乱想,朱慈烺开口了:“陈子龙,这次你发现遣散士卒参与赌博的事情,确实值得注意。

    士卒安置自有退役军人事务部负责,但是赌博的问题确不能不查,今日孤打算在锦衣卫中设置禁赌司。

    不过太祖大明律惩罚过重,后成祖等屡次修例,但是相互冲突处罚轻重屡有冲突,导致地方断案随意性增大。

    所以以后但凡发现参与赌博者,总赌资超过一两则劳役一月,十两则一年,百两以上者组织者没收家产,参与者百倍罚金,并服劳役十年。

    总赌资一两以下者,亲朋好友们聚众嘻戏者不设处罚,但是一月内参与此类一两以下赌局则累计。

    累计方式为:一次总赌资除以人数,数次相加一月总赌本若超过一两,则依旧按照参与赌博定罪。”

    之所以把一两以下不定罪,也是考虑到大家坐在一起玩有这个需求,但是为了防止有人钻空子,把大赌分成小赌局。

    陈子龙听完之后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这个差事可不比王之谦负责的掌控游侠小。

    大喜之下陈子龙拱手抱拳:“是,臣定完成殿下交代,只是此事是不是要先对百姓公布,免得有人说殿下不教而诛。”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你说的有理,那么你去准备吧,孤会在报纸上刊登,腊月十五日开始,大明境内全面实行禁赌。”

    大明本来就是禁赌的,大明律对赌博者有清晰的认定“用财物赌赛以决胜负者也!”

    对于赌博的处罚也非常的重:‘学唱者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者斩其脚,范者必如法施行。’

    所以朱慈烺大规模禁赌并不算是乱用刑法,也不算是酷刑,毕竟朱慈烺也不过是抄家服徭役罢了。

    比起大明律上动不动断手断脚杀头来,处罚可是轻微的多了。

    赌博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是禁止的,只不过大多时候,都是嘴上说说,管严的时候少,加上上层都没有以身作则,下面自然上行下效。

    朱元璋叫嚣着禁赌,他不是照样跟徐达赌莫愁湖,宣德酷爱赌促织,神宗更是经常在内宫组织赌博为乐,所以上行下效,自然禁赌就不了了之。

    所以在朱慈烺看来赌博是致乱之源,不少人走上犯罪道路多少跟赌博都有关系。

    而所谓的游侠们,其聚众在一起,无非就是喝酒赌博而已,若果把赌博禁止了,那么这些游侠至少能少一半的聚会理由。

    安排好这事之后,朱慈烺传令退役军人事务部,要求严格江南预备役制度,对于遣散的士卒,要组织训练,保持一定战斗力。

    同时对于遣散的士卒要学会技能,除非已经有正经营生的,否则一律组织参与各种建设工程,挣得薪酬。

    在朱慈烺看来,这些人去赌博还不是闲的,江南最近工程可不少,既然你们找不到活干,那我帮你找!

    虽然挣钱不多,但是绝对让你能养家糊口,把大部分人的行为都规范住,剩下的极个别的那就影响不了大局了。

    勉强处理了三类人的问题,剩下的就是邪教的事情了,明天先去看看这些底层漕丁的生活,然后在想解决办法。

第五百零四章事必躬亲

    又设立了两个新部门,锦衣卫的权利越发的大了,朱慈烺觉得是时候对其进行拆分,免得最后尾大不掉。

    原本锦衣卫就有谍报、刺杀、监狱、执法、反贪、治乱、监军、监税、缇骑、安保等数项职务。

    现在又加入反黑和反赌两个部分,基本上大明的方方面面他们都能插上一手。

    锦衣卫缇骑数量达到三万,和一个正规师相当,已经足以威胁统治。

    朱慈烺默默思考着,首先锦衣卫要分为对内和对外两个部分。

    对外要演化成真正的情报机关。如果权力过于分散那么将会影响办事效率,况且主要针对国外,也不怕出乱子。

    所以谍报刺杀等权力通通给足了。

    而对内因为管理的事情太多,也不能完全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首先缇骑、治乱、安保这三块要独立,按照后世的经验,这些是协助军队维稳的关键。

    之后针对官员的反贪和昭狱这个就纯粹的反贪。

    接下来监军这一块要单独掌握,军队的事情不能轻忽,十万流寇乱民造成的危害和剿灭难度也不及一万乱军。

    历朝历代多少领兵大将造反最后成功改朝换代的。

    而税务监察这个更是要大力发展,以后大明税务监察要做到‘官府找不到的罪证他们找!锦衣卫查不了的人他们查,东厂抓不了的人他们抓。哪怕你避世于深山,斩断凡尘所有来往,也别想逃过税务监察!’

    有人说老美的税务监察之所以那么厉害是因为,他们是并不是忠于联邦政府而是为美联储背后的财团服务。

    在大明,税收一样不是为政府服务,这是为皇家服务!

    所以税监不仅要加强,还要从锦衣卫抽调精干力量的加强!

    所以算了一圈之后,锦衣卫竟然要一下子一分为六了。在加上反贪和反赌岂不是要一分为八。

    紧紧这些还不够,锦衣卫还有其他部门呢。

    例如纪律部门,以前南镇抚司的职责就是监察锦衣卫的纪律,朱慈烺接手之后这一块更是管的非常严格。

    再有以信鸽为主要的通信联络人员,朱慈烺在锦衣卫中大量使用信鸽通信,信鸽并不是养大之后朝天上一丢就去送信的。

    信鸽通信使用的是它的归巢认巢习性,而这种习性会在配对之后得到加强。

    所以信鸽的使用原理是在某地养殖一段时间,然后把其中一只带走,等到需要传递信息的时候,把信息绑在信鸽腿上,他就会回到那个养殖地。

    若果有母信鸽,这个过程能缩短,但是这种养殖携带搬迁都是必须的手段。

    所以,信鸽养殖、使用、转运在锦衣卫中是一个大部门,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门。

    再有后勤保障部,锦衣卫也要吃喝拉撒,人员服装,饷银等等,这些自然要成立一个部门。

    还有穿戴武器的需求,锦衣卫的很多特殊工具都需要特制,这不是随便找个铁匠铺就能搞出来的。所以锦衣卫有自己的制器监。

    这么算下来至少要十二个部门。

    所以朱慈烺最后定下锦衣卫十二处的规制,名字就不用改了,以前这些人都向李若琏负责,朱慈烺现在决定改为十二处地位相等。

    至于李若琏朱慈烺看了看他:“李若琏,来看看孤对锦衣卫改组的计划,你看看自己想管哪一块!”

    李若琏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一会太子写写画画是在做这个?为啥要改组锦衣卫?

    李若琏凑上去看了十二处的分工,然后皱起眉头,只能管一个么?

    朱慈烺看他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指了指说道:“孤希望你管着安全处,毕竟你做事认真仔细,在孤的身边最久,孤把安全事务交给你最放心。

    以后名义上你还是锦衣卫南镇抚司指挥使,但是以后锦衣卫十二处相互独立,有事随时可以跟孤报告。”

    李若琏拱手道:“谨遵太子殿下吩咐,殿下您好像还漏了一个。”

    朱慈烺看了看问道:“哦?漏了哪一个?”

    李若琏说道:“就是谍报培训研究处!”

    朱慈烺这才反应过来,确实,谍报培训研究处,是朱慈烺设立的专门培养谍报人才,设立密码系统,研究最新的锦衣卫使用技术的部门。

    这么重要的部门朱慈烺竟然忘了,提起笔朱慈烺写下了第十三处的名字。

    抬头看了看李若琏:“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么?”

    李若琏问道:“殿下,那么这土司问题,是算对内还是对外?还有大明属国的情报是算对内还是对外?”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土司的问题,对内吧,这些人该归谁管呢?算对外吧?他们又是在大明境内。

    朱慈烺写下了第十四个部门,内稳处,处理土司以及藩国事务。

    李若琏愣愣的看着这十四个部门,朱慈烺挑眉问道:“怎么还有什么问题?”

    李若琏摇摇头:“哦,没有了,就是没有想到,原来锦衣卫干了这么多工作,难怪臣每天都累的跟狗一样……”

    朱慈烺哈哈一笑挑眉问道:“你怎么知道狗累?”

    李若琏:“……”

    李若琏犹豫了一下说道:“殿下,现在东宫府有二十四司、东宫有六典、再加上锦衣卫十四处、还有军队的各师长、军队四部、讲武堂等等。

    殿下您现在直接管理的部门已经有近八十个,臣紧紧管理十四个就如此累,您管理这么多……您一定要注意身体,看您每天从早忙到晚,臣……”

    朱慈烺被李若琏这么一说也反应过来,确实啊,怪不得最近怎么感觉越来事情越多。

    自己竟然不知不觉的搞了这么多部门出来,揉了揉眉毛。

    朱慈烺庆幸自己没有搞什么会议,要不然自己啥都不用干了,天天参加会议都参加不完。

    看来还是要想办法把国事甩给内阁,要不然自己岂不是成了诸葛亮?

    李若琏的话让朱慈烺有了触动,想了想又写写画画,把一些能合并的合并,在十二处之上又设立四个监事,由监事负责向他汇报吧,别真把自己累死了。

第五百零五章出发前准备

    朱慈烺打算把锦衣卫分为外务、内务、后勤、监察是个部分。

    外务把对外和土司藩国都算在内,内务就是官民情报安全统管,后勤管理所有后勤事物。

    监察部除了纪律监察之外,那些对游侠、禁赌等等全部的监察部门归位一类。

    这样一来锦衣卫改组为一卫四监十四司的格局,而李若琏这个指挥使只负责内务部。

    内务部掌管缇骑,手下有反贪等权力,基本上回归了原本锦衣卫的职能。

    朱慈烺把这些担心还有改革的目的,以及新建的部门,管理的范围,这些部门设立的好处,机构的设置责权范围等全部写成一个奏章,上报给崇祯。

    锦衣卫毕竟是天子亲军,虽然现在主要掌握在朱慈烺手里,但是改组新设部门等事情,还是上报以下比较好。

    奏章送出,天色已经很晚,一天又愉快的过去。

    第二日一早朱慈烺刚起床,外边新的奏报就堆了七八份,翻开看看,第一份是军报。

    翻开军报上面是广东那边新军发来的,英国舰队已经上交了罪犯,并且签署了道歉书,缴纳了赔偿金,归还了火炮。

    而澳岛那边,按照殿下的最新要求,有一部分人正在申请居留权,有一本分已经开始搬迁。

    剩下的将会在最后期限到来的时候驱逐出境。

    看完之后,朱慈烺觉得没有什么问题,然后写下一个阅字放在一边。

    第二份是陈子龙送来的博览会进度汇报,上次因为追求柳如是在金陵赖着不走,被朱慈烺训了一顿。

    朱慈烺顺手又把他的情敌给解决了,又钦点了他们的事情,两人就欢天喜地的回松江府了。

    这次送信过来,陈子龙除了汇报建设进度情况之外,还提到一个新问题,因为博览会的消息已经放出去了。

    所以有不少外国人已经提前到了,陈子龙问是不予接待,还是先安排接待。

    还有就是博览会开始还有近两个月,这些人希望能提前进行参观。

    接待这边没有问题,现在已经有五分之一的店铺能开门营业,剩下的大半也会在年前陆续开业。

    但是要是这些人有订货需求之类的是提前允许还是等待二月二在允许他们交易?

    这一大串的问题提出来,朱慈烺也皱眉,原本朱慈烺计划的博览会是从二月二到三月三一个月。

    没想到这些人那么等不及,想了想之后,朱慈烺写下处理意见:

    允许这些商人在外滩居住,但是不得许可不许随意出博览会区域。

    博览会场地内允许他们参观,但是不允许交易,交易只能在二月二之后开始。

    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为了增加这个博览会的氛围,要是允许提前交易这些商人哪里会管你什么会不会的。

    什么会也没有他们挣钱重要,估计这边买完货那边他们就会走光。

    朱慈烺办这个博览会可是为了促进经济,还能推动消费旅游什么的。

    再说了大明堂堂天朝上国,对这些番邦岂能有求必应,让你们住下看看已经是恩赐了,还想不守规矩提前交易,你也太看得起自己了。

    第三份是锦衣卫奏报,有御史弹劾太子滥用刑法,馀干县刘县令虽然有贪污等罪行,但是应该交给有司治罪。

    刘县令虽有罪,但是罪不至于凌迟,该御史的奏报已经发出,在送往京城的路上。

    朱慈烺哼了一声,当时他确实非常生气,但是并不是因为贪污引发动乱等问题,而是因为一千多人因此饿死!

    所以想告就去告吧,朱慈烺就是要用这件事警告那些官员,谁要是在因为贪污赈济款导致有人饿死,那么刘县令就是他们的榜样。

    朱慈烺把这个放在一边继续看下一个,第四份是扬州送来的,扬州自从大批盐商被抓被杀之后,扬州市场萧条,商铺宅院土地大量被没收。

    为了防止大批抛售导致房价低价暴跌,朱慈烺当时没有急着出售,特别是商铺,为了稳定人心朱慈烺制定了租金加百分之二十,二十年之后店铺归承租人所有的制度。

    一方面是为了稳定租客,要是店铺将来会变成自己的,这些人自然会积极经营。

    而土地还好,只不过是地主由盐商变成了皇家,对佃户影响不大,甚至朱慈烺适当降低地租之后,还稳定了人心获得了好评。

    但是宅院园林就不一样了,特别是那种园林式宅院,那个都是需要人维护保养的,出现破损还要修缮。

    要是荒废着不管,要不了几个月,价值就能跌一半,一年不管那里面的花木都得完蛋,也别想卖什么好价钱了。

    朱慈烺当时考虑这个情况,就让那边挑几个大宅,然后改成收费公园供人参观游览,看看在大明这种模式能不能维持住开销。

    扬州这次送来的就是开园一个月的经营情况,虽然不错但是也就勉强维持,后世参观苏州园林大家看的是古迹是文化。

    这个时代看这些有钱人的园林,那纯粹就是为了见见世面了,再加上这个时代人口流动性远远不及后世。

    这光指望本地人参观,本地人一年还能来几次不成。

    不过这些参观活动倒是促进了园林宅院的销售,有还几个就是参观后被相中,现在有人愿意购买。

    这种小事朱慈烺也就是看看就扔在一边,能维持就是好事,也算一种尝试。

    要是能把皇宫开放估计愿意看的人很多,但是估计崇祯肯定是不干的。

    至于富商的宅院,还真没有什么大的吸引力。

    第六份是马鞍山那边铁矿已经开始开采,上游两湖地区和淮南淮北的煤矿都在寻找,高炉和平炉也架也已经开始。

    皇明矿业担心煤炭开采那边的进度过慢,到时候炉子架好确没有煤用,因为挖煤也需要建矿洞,还要建炼焦蒸馏炉等等。

    所以马鞍山矿这边申请先从北方调运,应急使用。

    本来这样的事情不需要上报朱慈烺,不过这比额外支出并没有列入预算,又正好赶上上报工程进度的时候,所以他们干脆提一提。

    朱慈烺在本子上写了一个准字。

第五百零六章金陵码头

    朱慈烺正打算加把劲把剩下两个看完在出发,外面贵喜又抱来七八个折子。

    朱慈烺拿起桌子上的两个折子:“都带上,咱们出发去码头!孤在马车上看。”

    马车缓缓启动,朱慈烺继续看他的折子。

    金陵城并不是像京城那样四四方方,不过弯曲环绕也并不是胡乱堆砌。

    城墙看似“不规则”的形状,其实有着非常严密的规则,其根据就是历代都城营造传统的“堪舆术”。

    金陵城根据星象中的三垣、二十八宿布局。围绕成城垣的样子。

    金陵的宫城,依照“紫微垣”布局。紫微垣“天帝坐也,天子之所居”,故而用紫宫来当宫城的名称,意为“以北极星为中心的紫微垣城”,又因宫廷之内门户有禁,故又被称为“紫禁城”。紫微垣内有华盖,位于北极的北面,南京故宫城内三大殿的中殿取名“华盖殿”。

    金陵城的皇城,依照“太微垣”布局。太微即“政府”之意,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南京皇城内与太微垣相对应中央官署的布局是:千步廊东西两侧均为大明帝国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端门为太微垣的南门,皇城内故亦设端门。

    金陵城的京城,依照“南斗星”与“北斗星”星宿聚合加之“天市垣”布局。金陵京城的13座城门分别对应“南斗六星”和“北斗七星”的十三颗星。南京城墙东南角的通济门至西北角钟阜门与仪凤门之间作一划分,南为南斗六星,北为北斗七星。南斗星的六颗星对应为聚宝门、三山门、清凉门、石城门、定淮门、仪凤门六座城门,北斗星的七颗星对应为通济门、正阳门、朝阳门、太平门、神策门、金川门和钟阜门七座城门。南京城墙呈“南斗”与“北斗”聚合形布局,与朱元璋陵墓明孝陵呈北斗星布局不是单纯的巧合,而是朱元璋在明朝初期建都金陵时,已经规划好的。

    而长江也并不是在金陵城的正北方,而是从西北一直流向东北方向。恰好形成江东江西两边。

    故而无颜见江东父老里面的江东才能带指江南。

    朱慈烺一行马车低调,锦衣卫也都是一般勋贵家丁打扮,一路出了金陵城,朱慈烺总算把所有的折子都看完处理好。

    金陵城墙距离江边并不远,外郭城更是筑到江边,这时已经半晌午,江边车水马龙,船只帆影相映一副热闹的景象。

    在离近了,码头装卸的地方,不少工人正在干的热火朝天,而朱慈烺发明的吊杆天平吊等等装卸手段在这边也有应用。

    朱慈烺并没有直接上码头,打量了一下拐进码头左近的一个工人聚集点,朱慈烺看到不少船上的人都在这边找船夫。

    朱慈烺刚接近过去,一个全衣全领的穿着体面的人赶上来:“这位公子可是要力夫?”

    朱慈烺看了看他:“你是谁?”

    那人拱拱手:“这位公子,我是这里的牙人,您要是有需要可以跟我接洽。”

    朱慈烺打量了他问道:“你是官府认定的牙人么?可有凭证?”

    那人嘿嘿一笑:“公子说笑了,我们是私牙,带着这些力夫混饭吃的。”

    朱慈烺问道:“怎么?不找你就不能用这些力夫么?”

    那人连忙摆摆手:“公子说笑了,我们就是挣个跑腿钱,您要是用的多,一个个找多麻烦,我呢帮公子找人,您赏我个跑腿钱。

    这帮兄弟大家在一起也是有个照应,我帮他们联系活,我保证他们安全,帮他们要干活的钱。

    我还要保着您的货物安全,用的人我心里有数,绝对不会偷东西什么的,有什么问题您都可以找我。

    您要是不想找我也可以自己去联系,我绝不阻拦。”

    朱慈烺嗯了一声示意李若琏:“你去选几个人出来,带到茶铺那边。”

    李若琏过去选人,朱慈烺到茶铺那边坐定,不一会人带过来,这些人有的神情木讷,有的躲躲闪闪,有的龟缩在后眼中透露着圆滑,有些人看着朱慈烺一行皱眉。

    朱慈烺开口说道:“我就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只要好好回答,每人二十文赏钱,都问完之后你们就可以回去了。”

    这些人还头回听说这种好事,一边跟着的统计司官员准备笔墨,朱慈烺先选了一个木讷的:“现在一天能挣多少钱?”

    这汉子想了想,不一定吧,要是活多,辛苦点,东家大方的,一天七八十文一百文也是有的,要是活不多,挣不到也是有的。

    显然这样的回答不能让朱慈烺满意:“那你说说最近十天挣的分别是多少。”

    那汉子回忆了一下:“昨天挣了四十八文,前天六十文,大前天五十四文……”

    朱慈烺简单一计算大概就是每天五十文的样子,这个收入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要知道现在一石米都要一两银子了,这一个月仅仅挣到一两半银子,只够买一石半米,这还是没有其他开销的情况下。

    朱慈烺开口问道:“你们平时吃的是什么?干活管饭么?”

    那汉子点点头:“要是活超过半天的东家一般都管一顿饭,要是连夜干的,还多一顿,在家吃米粥,家里用鱼篓捉杂鱼虾螃蟹等等凑合着吃。”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里人能挖野菜,这住在长江边,自然是靠吃鱼虾了。

    不过怎么算这些人不要说攒钱挣钱了,就是够吃吃饱都是奢侈的事情。

    朱慈烺继续问道:“去年这个时候你们收入怎么样?比今年多了还是少了?”

    汉子挠挠头:“少了吧,去年这个时候,金陵的船比这多,各种货物堆积如山,码头都摆不下了。

    今年比去年少了一大半,去年这腊月能挣到三五两银子呢,今年不行了。

    朱慈烺摸摸鼻子,看来因为自己的整治,江南的经济确实萧条了很多。

    接着朱慈烺问道:“你们那个牙人一趟活收你们多少钱?”

    汉子对于这个倒也没有隐瞒:“这个按照工钱来吧,大部分牙人都是逢十抽一,也有多的,也有少的。”

    这个价格也不算太黑心,人家干的就是这个,你要是自己有本事找活干人家也不是逼你非要这么干。

    无弹窗

第五百零七章不是花的多

    严格来说,金陵码头工人并不算漕丁,不过从这里码头工人的生活状况也就可以推测出其他地区漕丁的大概生活状况。

    如果是往年水平,年底挣三两银子,平时不多,二两左右,那么在金陵城维持一家开销也就够了。

    今年因为朱慈烺的关系导致金陵的生意不好干,所以连带着码头的活也不好找,工钱降低,已经影响到百姓生活。

    一两半银子,买好米是一两银子一石,如果买差一点再配点粗粮,也就是两石,四百多斤的样子。

    如果一家四口人,每人每天三斤粮食,看着是不少,实际上这个没有荤腥的时代大家饭量都很大。

    再加上你也不能全部买粮食啊,在金陵这样的地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钱,这点钱当真是勉强维持了。

    在问了几个人,情况都是大同小异,每人赏了二十文钱,让他们散去了。

    朱慈烺站在码头,看了看工人们装卸。这里并不是像朱慈烺想象的那么黑暗肮脏。

    其实在一个成熟的行业,其收入自然有其市场行情,如果干什么连饭都吃不饱,自然不会有人去干。

    只要不是大规模灾荒,就不会出现劳动力过渡贬值的情况。

    当然商人是为了挣钱,不会让你靠扛包发财,但是也绝对不会让你干一天活连吃饭都不够。

    大明已经进入稳定,没有大规模流民杀入,这些行业自有其市场规律。

    所以朱慈烺估计今年之所以这么多人加入那个什么罗教,估计是因为船只减少,导致这些人收入剧减,有一部分人确实影响到正常生活。

    这种不踏实感迫使大家抱团取暖,相信等博览会开始,大量订单到来,各地一定会迎来一波复苏。

    朱慈烺走在码头工人居住的窝棚区域,得益于朱慈烺对于环境卫生的强制要求,这些窝棚虽然简陋破败。

    有用芦席编制扎制的围墙,上面蒲草做顶,也有的是泥巴糊墙,以芦苇为骨,这样的墙更挡风一点。

    再好一点的就是那种土坯墙,瓦片盖顶的,这已经是最好的了。

    但是卫生还是不错,公共厕所等设施也有醒目标识,街道上也有环卫工人在打扫卫生。

    几家破落的窝棚处,正有人在门口垒的石灶,锅里炖着东西,朱慈烺走过去一看,正是小鱼碎虾加一点米熬得。

    朱慈烺见那妇人看火就蹲下来:“这位……问你一下,你这每天都吃这个么?”

    那妇人抬眼看看,见一个护卫带着一个少年,没有起身只是嘴上客气了一下:“公子有礼,嗯也不是天天吃,这也不是每天都能打到鱼。

    孩子们要是玩的疯了,就忘记了,那就熬点粥也就凑合了。公子有事么?”

    朱慈烺笑着问道:“我就是随便看看,看你们这做饭好奇,我想问一下,这一月之中那些地方花钱最多?”

    妇人奇怪的看了一样朱慈烺:“人都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花钱最多的自然是这七个了。

    我们贫困人家没有啥酱醋茶的花销,油也很少买,花钱最多的就是米,柴和盐了。”

    朱慈烺一挑眉毛,难道自己眼皮底下,还有人敢拿盐做文章?不动声色的问道:“哦?最近盐价不是降低了不少么?怎么吃盐还贵么?”

    妇人摇摇头:“八文十文的对你们大户人家自然不算多,但是对我们这些小户,那可是一笔大开销。”

    朱慈烺这才知道自己想差了,确实,这笔钱对于收入不多的贫困之家确实是一笔大开销。

    朱慈烺记得前世小的时候,家里住在偏远农村,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家里经常还有断盐的时候,那时候几毛钱都能买不少盐,但是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有时候几毛钱都凑不出。

    当然那个时候的几毛钱和现在的几毛钱不是一个概念,一个人工作一个月只有十几块钱,几毛钱的购买力跟现在的几十块相当吧。

    想明白之后,朱慈烺继续问道:“刚刚你说柴火也是一大消耗,怎么你们这边没有煤么?一个月要多少柴火?”

    那妇人抬头看看:“煤?煤炭么?那是大户人家用的,柴火啊,十文钱一担,一担能烧三五天吧,没有要七八十文钱在这上面。”

    这么算下来,这一个月开销的大头还是买粮食,朱慈烺看着院子里探出头的孩子问道:“孩子没有读书么?”

    妇人摇摇头:“哪有那个闲钱,孩子平日就在江边捉点鱼虾,或者在家里帮着做点家务,读书是你们贵人的事,我们世世代代都是这出力的命,学那个干嘛?”

    朱慈烺示意李若琏给了二十文钱出去,妇人连忙谢过,继续走了一圈朱慈烺看到远处有人在江里打水朝这边提。

    朱慈烺问道:“这边没有打井么?”

    李若琏四周看看,然后摇摇头:“没有看到,兴许是觉得离江近没有必要吧。”

    朱慈烺正要往回走,突然看到前面几个妇女正一人捧着一尊佛像一样的东西四散而走。

    朱慈烺连忙跟上一个:“这位大婶,你那手里是什么?”

    妇人连忙护着:“这是姚祖“天上弥勒”“无极圣祖”说了你也不懂,莫要挡住姚祖法驾。”

    朱慈烺看了一样李若琏,李若琏凑上来说道:“姚祖姚文宇五十八岁,自称是殷继南祖师转世,师从道士与罗教之师,法名普善,号称龙华会和老官斋。

    万历四十六年,金陵下令取缔罗教,崇祯六年数名信徒注释了罗教五部六册,并号召信众捐款,刊印此册,并改称华龙会。”

    朱慈烺本来想跟这个妇人打听一下消息,没想到李若琏竟然知道的这么清楚。

    也是靠他一个人碰运气都能有重大发现,那岂不是相当于他养了几万锦衣卫都是吃干饭的。

    那妇人显然急着把佛像请回家供奉,也不愿和人多说话,趁着李若琏跟朱慈烺耳语的功夫,绕过两人匆匆回家去了。

    朱慈烺眯着眼:“回去吧!”说着出了棚户区,登上马车回城。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