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七十九章筹钱渠道

    不过今天的议题又不是士官制度是否合理,而是李通又在哭穷,对于一等战列舰帝国号的建造朱慈烺早就知道了。

    作为大明造船工业的巅峰之作,大明国力的象征,见证大明战舰的发展,这条历时四年才完成设计的一等战列舰,不仅军部期待,朱慈烺也很期待。

    帝国号排水量四千二百吨,装备三层一百二十八门火炮,最小的火炮都是六寸口径,全船配备船员一千二到一千八百人,不仅是大明最大的战舰也是目前世界上以建成和在建的最大战列舰。

    之所以建造计划被搁置,除了缺钱的原因之外,蒸汽机的快速更新换代也让朱慈烺犹豫。

    因为旱灾的刺激蒸汽机工厂一边全力生产,一边积极改进,经过第三次改进之后的第三代蒸汽机,已经从原本的圆柱形锅炉改为火锅炉。

    以前蒸汽机的锅炉,就是一个锅和一个炉子,用炉子烧一口圆柱形的大锅,然后锅里产生蒸汽,蒸汽通过管道传送到放热室驱动活塞使得飞轮转动。

    这样的锅炉热量散失很大,热效率底下,浪费燃料。

    现在经过改进之后延长了水箱,使得炉火从以前的在锅炉底部燃烧变成在炉子中间燃烧,提高了热量使用效率。

    这种革新速度总给朱慈烺一总错觉,让他觉得只要再稍微改进改进,就能装到船上去了。

    如果蒸汽机上船,那么一夜之间所有的风帆战列舰都将变成过时货。

    现在花三百万造一艘几年后就要过时的风帆战列舰,是不是有点傻。

    当然考虑到研究技术培养工人的角度,少量建造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朱慈烺不想在加军费了,没钱了心累!

    但是显然军部也不想从自己的军费中挤出来钱干这个,最近是预算制定的最后阶段,朱慈烺不断的要求军部和内阁降低预算。

    内阁还好,收多少税花多少钱,朱慈烺只是让他们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

    军部完全就是一点收入没有,即使有收入也是被皇明典算监管着,所以更好欺负一点。

    再说军部花钱实在太多了!

    军部从内阁要到四千万之后,今年朱慈烺还要给他们再补贴九千二百万。大明军费总额竟然高达惊人的一点三亿还多二百万。

    朱慈烺的意见就是降到一亿以下,但是光士兵军饷加上基础后勤消耗这一块都快逼近一亿两了。

    剩下的三千二百万两是朱慈烺砍掉了大部分新装备采购计划之后的剩余。

    现在大明士卒的军饷已经到每人每月四两左右,然后加上装备、训练、衣、食、住、行等等花费,平均每个士卒逼尽百两。

    不是朱慈烺给的高,而是现在大明用工成本都快到一人二两了。

    这个很高么?其实也就那样吧,一个壮劳力一个月的工钱只够买四百斤大米。

    换算成后世按照米价两元也就是月薪八百而已。

    士卒的月薪一千六而已。

    一个月四两,加上各种福利和年底双薪一年到手的银子是五十多两,一杆火铳成本二两七军部采购价十两银子,子弹成本每百发一两银子军部采购价万发五百两。应急药包一个价值一两采购价五两。

    衣服鞋袜一年四套,吃饭每天见肉,每隔一天有一道全荤,还有各种特殊配置,例如极地师特有的军大衣,冻伤膏,南方特有的驱蚊包,花露水。

    等等这些都是要花钱买来的。

    即使不算这些装备消耗,一个士卒一年拿军饷五十多两,现在大明有一百一十万军队,就是近六千万两的开销,这还没有算军官的军饷更高。所以军饷开销有七千万。看着总数很多,其实分到每个人身上并不多。

    明明只有一百万军队为啥又多出十万?这个不就是新的三个禁卫师占据的名额么。

    今年还没有开始呢暂编骑兵第四师的计划已经提上日程了,如果军改开始骑兵的缺口将会增加,大明要为二十个师配备十万骑兵,军队人数将增加至一百二十万。

    也就是说沙贾汗还不知道,他的扩军计划才开始实施,大明军队人数就超过了一百一十万。

    大明自己养活这么多军队都困难,不知道财政收入还不如大明三分之一的沙贾汗是哪来的勇气扩建一支跟大明人数相当的军队。

    李通不掏钱,朱慈烺不禁不想掏钱给他造新军舰,甚至军费都想在砍一部分!这也是李通出此下策,打算把新军舰建造趁着朱慈烺高兴的时候提出来,搞成既成事实。

    没想到眼看着已经成功了,皇上还能反悔,诉苦皇上也根本不听。

    李通干脆抬头:“陛下,不如取消今年的阅兵计划,这样就能省出一百万两银子,作为战舰建造的启动资金。

    到了明年旱灾过去财政如果宽裕了,在拨付剩下的资金,如果形势没有变好,再取消明年的……”

    朱慈烺咬着牙点着他:“那你干脆把复兴五年大阅兵也取消掉算了!”

    李通嘿嘿的笑着,朱慈烺原地转圈,想了又想,最后看着地图突然来了灵感。

    朱慈烺摸摸下巴:“现在莫卧儿那边各国都移民多少了?”

    李通不知道皇上突然问这个,不过既然问了,他又不能不答:“回陛下,现在按照约定,第一批垦殖公司各国各一万,后面每个月都会有一批船队到达,运送一万人,现在每个国家至少也有三万人了。”

    朱慈烺指着地图:“你看,从高丽和倭国这么远的距离,这么长的海运路线,还有莫卧儿这边这么长的海岸线,光大明自己海军有些保护不过来呀!

    大明为啥不要求七国海军进行协防呢?”

    李通奇怪:“陛下,七国海军船小兵弱,不足以远洋,参战也用处不大!”

    朱慈烺笑了:“船小兵弱,不要紧,大明可以帮忙培训啊!没有船大明有啊,把你们手里多余的崇祯八年式卖给他们一些不就行了么?

    这么好的船,一条卖十万两不过分吧?当初船壳都花了两万呢!这么多大炮,多划算!

    只要卖三十条,你们的造船经费不就够了么!”

    李通终于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陛下,咱们自己的船还不够用呢,卖给他们,咱们用什么,大明的海岸线更长,需要面对的敌人更多……”

第七百八十章其心可诛

    朱慈烺点点他:“你傻啊,完全可以卖旧的造新的啊!我记得飞鱼级报价不才五万嘛,你们卖一艘换一艘,船也更新了,到时候造新船的钱也有了。”

    李通一想也是,但是一想又不对:“陛下,这不够啊!三十艘造新船就要一百五十万,这不还差一百五十万么?”

    朱慈烺叹了口气:“你可以明年再卖,明年需要船的更多,占城国,阮氏,郑氏还有真腊国这些不都要买船。

    明年安排他们也上战场,他们练兵都怎么样了?”

    李通叹了口气:“还在练队列,郑氏最近缺粮,国内军队都调去平乱了,阮氏那边进度比较快,占城那边多新兵训练起来最费事。

    真腊国那边还没有驯服,现在不太配合,新王表面恭顺其实背后对大明不满,毕竟没有挨揍,有点不老实。

    参谋部觉得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给他们训练新军,说不定将来会给自己制造麻烦。”

    郑氏缺粮是因为大明驱赶红河平原的安南百姓,所有安南百姓南下最后都要经过郑氏的领地。

    这些被驱赶的人,手里仅有少量的粮食,要么走哪吃哪,要么走哪抢到哪,给郑氏带来了极大的治安压力。

    郑氏为了稳定次序不得不派出所有兵力剿灭流寇,又一面施粥,总之乱作一团根本没有精力编练新军。

    阮氏作为稳定政权,其国内兵力雄厚,经过郑氏的缓冲之后,南下的百姓就少的多了,阮氏一面分发粮食安置百姓,一面把安置不了的百姓往南面引导。倒是没有出什么乱子。

    占城国在大明到来之前已经成为了阮氏的附庸名存实亡,大明帮他复国之后,其军队都是重新招募训练。

    本来这些人就比较南训练,又是这种狗屁不懂的新兵,更是难上加难。

    这些还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真腊国这边就有点让人头疼了。

    本来一切好好的,但是前真腊国王因为被大明压迫努力种粮食进贡,引起了国内的不满,毕竟战都没有战就拿自己的粮食送人。

    本来这就算了,不过大明极限征粮之下,真腊国出现了局部饥荒,百姓暴动之后更是给这些官员口实。

    官员闹事没啥,但是真腊国王的兄弟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直接发动政变,大明本来也想救,但是等理藩院派人去干涉的时候,这位前真腊国王已经变成一堆碎肉。

    新王立刻上表,说自己是如何无辜,说是不得已,说是下面的臣下推举,自己辞让再三才不得不接受。

    说他也是为了百姓,也是为了国家不至于动荡,要不然大明的粮食明年就没法供应了。

    是的!原本的国王因为供应粮食被干掉了,新王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承认大明的宗主国地位,并且答应继续供应粮食。

    所以朱慈烺有点看不懂,那么你们换一个国王是为了干啥?是为了撒气好玩么?

    这件事没发生多久,理藩院代表内阁的观点就是,既然他们还奉大明为主,并且承诺继续供应粮食,那么大明就不必妄动兵戈,须知夷狄之政一日三变,若是个个干涉大明岂不是忙死。

    但是参谋部确觉得,这位新王发动政变的借口就是大明,现在夺得王位,就算恭顺也是表面恭顺。

    大明应该趁他立足未稳,迅速出兵!消灭对方,其国家要么分裂,要么纳入大明版图。

    没有什么比现在更好的机会了,新王上位不得人心,大明完全可以打着为旧王复仇的旗号讨伐。

    到时候必定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反正两方为了这个争论不休,今天既然提起,朱慈烺就决定给这件事最后定下,免得以后再不停争吵浪费时间精力。

    朱慈烺敲着桌子:“真腊国之事,不仅关系到明年一千万石粮食能否稳定供应,更是关系到大明的威严和信义!

    真腊国原国王鹏和阿奴是因为什么才被叛乱残忍的杀害?

    是因为履行大明的命令,是为大明百姓筹粮才被叛乱杀害,所以他是为大明而死,为大明百姓而死。

    朕还记得当年鹏和阿奴的口号‘每人多耕一亩地,救助一个大明兄弟’多么质朴的愿望。

    如果这样的朋友被残忍杀害大明都不闻不问,那么谁还跟大明做朋友?大明以后还如何取信于藩国?

    就算退一步说,这种谋逆之举大明不过问,是鼓励这种行为么?其他藩国效仿怎么办?大明有人效仿怎么办?

    以前的朝臣都还知道驳斥,知道不承认,现在的内阁怎么想着直接承认了?其心可诛!其罪在不赦!

    朕以决定大明送鹏和阿奴的两个王子返回国内,出兵帮助他们扫平叛乱,并以湄公河为界让两位王子各立一国!”

    见朱慈烺终于支持了军部的观点,李通也很开心,前面的信义什么的都可以谈,但是当皇上把这个问题定性为谋逆之后,这个就变成了大不敬!

    谁在支持现在的真腊国国王,那就是纵容谋逆之举,皇上没有说清楚到底是谁其心可诛,其罪在不赦,就是要警告那些文臣,不可采这条红线!

    这一战稳了朱慈烺继续问道:“大城国那边还是没有消息么?”

    李通愣了一下:“参谋部没有收到最新消息,想必理藩院还在接触吧?”

    朱慈烺叹了口气:“看来他们还沉浸在四十年打败缅甸人的光环中无法自拔,觉得自己是东南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

    李通眼睛一亮:“陛下是想……”

    朱慈烺摇摇头:“暂时不用,他们又不是战略要点,咱们留在以后慢慢收拾,现在先稳住真腊国,在把缅甸的问题解决了,大城国还不手到擒来!”

    大城国就是后来的泰国的前身,真腊国也就是后世的柬埔寨范围。

    大城国并不是大明的属国,这个国家兴盛起来的时间比较晚,等他崛起的时候大明的郑和下西洋时代已经过去了。

    新生的国家没有赶上朝圣的好时机,后来大明就关闭了国门,百年不知道大明为何,他们又在四十年前击败了东南亚最强大的缅甸,摆脱了附属国的命运走向强盛。

    所以小伙子有点飘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想和大明平起平坐了!朱慈烺可不愿意跟别人平起平坐。所有敢自称帝国的都是他的敌人!

第七百八十一章好运兄弟

    给造舰计划的资金找到了,还批准了一项作战计划,虽然送真腊国王子回国估计最多动用两个师,但是能有仗打总是好事。

    李通屁颠屁颠的回到军部,军部众参谋一脸期待的看着他,李通正了正身子:“陛下有旨,真腊国伪新王,谋夺兄长之位,罪同谋逆!其心可诛!罪在不赦!

    令参谋部拟定计划送真腊国二位王子回国扫平叛逆遵二位为王,为显示大明恩泽万方之厚爱,特准其以二位以湄公河为界分别建国。”

    一众参谋都欣喜的躬身:“谨遵旨意。”

    说完之后李通安排到:“吴参谋,安排海军部那边照会高丽和倭六国,陛下特许,为表彰其功绩,大明将出售三十艘崇祯八年式战舰给七国,起价十万两,最多限购十艘。

    而出售的款项,除了用来更新舰队的一百五十万两之外,其余的都拨付给天津船厂,着令天津船厂‘帝国号’即可开工建造!”

    吴参谋上来:“参谋长,要是七国不买怎么办?”

    李通邪邪的笑笑:“不买简单,大明海军任务繁重,以后七国自己的移民船队大明将不再负责护航,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吧。”

    吴参谋不由得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不愧是总参谋长!”

    李通上去踹了他一脚:“快去干活去!费什么话!小李,去理藩院办理手续,缅甸二位王子军部接收了,他们现在不需要学之乎者也了,送到讲武堂去,教教他们小国侍大之道!”

    小李就是李凯旋,李通的副官,李凯旋立刻行礼:“是,我这就去拿文书调人。”

    李凯旋先去参谋部取了文书,然后就前往对面的理藩院办理交接,理藩院这边也已经领了圣旨,自然不会为难。

    开玩笑!陛下都说了,‘罪同谋逆!其心可诛!罪在不赦!’这个时候求情推诿,咋的?你也想谋逆?还是你认为谋逆是对的?

    关键就是其心可诛四个字,你有这个想法都是死罪!谁要是阻挠就是也有其心喽?

    这个时候的太学内,真腊国两位王子还未从父王母后等人被杀的影音里走出来,得到消息之后,两人一度哭晕过去,发誓立刻回国报仇。

    被同学苦苦相劝才留下,等待大明的决定,毕竟两个人回去势单力薄,如果没有大明的帮助想要复国更是无望。

    两人来大明已经有几个月时间,不仅汉话已经说的很好,还给自己起了汉语名字,朱姓是国姓不是皇上赐予不能随意更改。

    两人都听过大将军常遇春的故事,所以都决定改姓常,大哥就叫常威,老二叫常来福。

    两兄弟为自己的父母立了牌位,在宿舍守孝,正伤心的时候,外面突然两条大汉闯了进来,管家身上粘着血声嘶力竭的喊着:“大王子二王子快跑。他们是德王的部下。”

    两兄弟这才慌了,顺手抄起凳子蒲团朝对方身上招呼。

    两人显然也是杀手界的新手,被两兄弟一通乱打竟然没能近身,还被二位王子跑了。

    两兄弟一边跑一边声嘶力竭的喊着求救,太学内都是文弱书生,呐喊助威呵斥的多,但是能亲自动手的确没有。

    李凯旋刚跨进太学,就听到院子里声嘶力竭的喊着杀人,他当机立断,拔出腰间的配枪,扳开扳机:“谁都不许动!谁动打死谁!”

    两个王子听到终于有人过来,而且穿着大明的军服,立刻嗷嗷叫的跑过来。

    两个刺客看到大明军官出现更紧张了,其中一个犹豫,另一个咬牙要上前,李凯旋当即开枪,一枪打中对方胸膛,然后对方就在那抖动嚎叫。

    跟电视不一样,不是挨上一枪就死了,即使被腰斩的犯人都能痛苦嘶嚎很久,更何况只是一发铅弹。

    另一个见同伴被击倒,然后大明军官的枪又对准自己,立刻吓得脸色发白。

    学校的保安人员这时才姗姗来迟,把两个刺客带走,两位王子被安抚了一番过来谢过李凯旋。

    李凯旋看着两人:“常威和常来福?真腊国两位王子!大明皇帝陛下已经发布圣旨:

    真腊国伪新王,谋夺兄长之位,罪同谋逆!其心可诛!罪在不赦!

    令参谋部拟定计划送真腊国二位王子回国扫平叛逆遵二位为王,为显示大明恩泽万方之厚爱,特准其以二位以湄公河为界分别建国。

    我是参谋部二等参谋李凯旋,这是调令,从现在起,你将被参谋部接管,调去讲武堂上学,直到大明完成出兵准备。”

    常威和常来福激动的跪地痛哭:“感谢皇帝陛下,陛下之恩犹如再生之父母,我等肝脑涂地难报万一……”

    听完还要上学,常威小心的问道:“李将军,我们如果还要上学那么安全问题怎么办,我们的管家也被刺客所杀……”

    李凯旋摆摆手:“不要叫我将军,我不是将军,大明的将军不能乱叫,叫我李参谋就行,至于安全你们完全不用担心。

    大明皇家讲武堂你们应该听过吧?大明军队的最高学府,里面长期有数千名军官在里面学习。

    没有人能在那里刺杀你们!我们军方可比内阁靠谱多了!当然你们碰到的情况在大明也是第一次出现,相信内阁收到消息之后也会加强太学的防卫工作。

    毕竟这里不止有你们两位,还有不少藩国的王子和大明贵族子弟都在这里学习。”

    常威立刻拱手:“多谢李参谋,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走?”

    李凯旋看看天色:“你们回去收拾东西,委托太学帮你们给管家办个后事吧,如果时间来得及我今天就带你们去讲武堂报道。”

    两人连忙点头,然后回去收拾东西,回到宿舍这边,管家已经凉了,两人委托学校负责后勤事物的管事帮忙办理后事。

    学校也很尴尬,不停道歉,并且表示一定加强保护,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至于后事他们帮忙办了,毕竟人在学校死的,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两位王子怎么想不重要,这位管事更担心的是上面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会怎么斥责他!或者可能还要丢官去职。

    谁能想到这些人这么大胆,敢在太学行刺!就不怕大明以后报复么?不过也不用担心了,这些人没有以后了……

第七百八十二章为啥总有人说明军怕冷

    朱慈烺收到消息的时候对这李若琏说:“朕就说这家伙貌似忠良,其实心里面黑着呢!现在开战的理由又多一个!”

    李若琏拱手问道:“可需要锦衣卫安排人员防守太学?”

    朱慈烺摇摇头:“算了吧,你们去了,他们更不乐意,让内阁自己想办法吧,你们锦衣卫的名声,去了还以为太学怎么了犯了什么事呢!”

    李若琏没有接话,锦衣卫就是干这个的,还能说啥,本来一直名声都不好,他们早就习惯了。

    一开始当锦衣卫李若琏还有心思想维护自己的名声,至于现在,他就怕别人不怕他!名声?爱咋咋地吧!

    根据老锦衣卫的经验,锦衣卫的恶名才是对他最好的保护,才能体现他的忠臣。

    如果一个时刻站在阴暗面的人还想要好名声,那他所图的绝对不止名声那么简单!所以李若琏越是和文官不和,越是处处树敌,朱慈烺用着越放心。

    真腊国这种小事,不值得朱慈烺大费周章的关注,参谋部拟定计划之后自然会送给他批复,到时候一切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朱慈烺翻着军报叹了口气:“这帮子沙俄人身子都是铁打的么!这都快过年了都不消停!”

    李若琏对此也很赞同,大明自从跟沙俄争夺北疆以来,一直都是大明打夏天,沙俄打冬天,春秋天准备。

    大明虽然建设了极地师,但是极地师也只能保证冬天在工事和堡垒中能够抵御敌人,就这好时长有冻伤事故发生。

    大明极少在冬天发动攻势,一旦发动,冻死冻伤的都比战死的多,非常不划算。

    大明的士卒往往,里面穿着棉布内衣,中间穿着皮衣,外面在裹上大明特别制造的军大衣,手上还带着熊皮等皮毛制造的手套,才敢出门。

    这样的配置别说出去打仗了,走路都非常困难。

    但是沙俄那边就不一样了,在冬天的雪地里,他们往往只穿着棉衣皮衣就嗷嗷叫的在雪地里驾着雪橇奔驰。

    大明夏天夺得的土地,费劲千辛万苦才驱赶走沙俄人,到了冬天这帮人又回来了,他们要么袭击大明的哨所,要么偷袭大明的垦殖公司。

    有的甚至专门破坏,焚烧垦殖公司的设施,焚烧森林,一副把东西伯利亚变成白地也要跟大明死磕的架势。

    大明自己的士卒耐寒能力不强,在冬天只能雇佣赏金猎人应对沙俄人,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还是有不少少数民族生活的,他们跟沙俄人一样早就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再加上大明新的保暖办法。

    还有火绳枪和新式钢制马刀弓箭,这些人战力并不弱于沙俄人。

    不过今年情况有点特殊,朱慈烺为了把战线西移,跟沙俄争夺中西伯利亚地区,所以发布了很多中西伯利亚的赏金任务。

    导致很多赏金猎人团队都跑去中西伯利亚去了。

    但是沙俄人显然没有打算把中西伯利亚作为跟大明的战场,他们的人依旧选择一路东进,越过拿勒河,骚扰大明!

    也不知道他们是脑子不转圈,不知道战线拉长的后果。还是认清了事情的本质,只要让大明在东西伯利亚也站不稳,那么中西伯利亚就不会有事。

    赏金猎人团队西移,朱慈烺又回撤了两个师的兵力,导致整个北疆省防御再次空虚,比以前更空虚。

    所以沙俄人的活动又一次增加了。

    呈现给朱慈烺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沙俄活动加剧,每天都有新的垦殖公司或者部落被沙俄人袭击。

    垦殖公司还好,毕竟他们一直防着这事,这几年一直在加强冬天用的防御设施修建,就连前线坑道都带着顶子装上了壁炉。所以袭击的损失轻微。

    但是这些部落就倒霉了,沙俄人今年重点对这些部落进行袭击像是要多这些部落有人加入赏金猎人团进行报复。

    参谋部认为,沙俄的这种袭击显然是有预谋的,其目的就是让赏金猎人感受到后方不稳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回家保护自己的部落,以此来减轻中西伯利亚的压力!

    这个绝对是沙俄版本的围魏救赵!

    所以参谋部觉得,大明应该加强对这些部落的保护,明年可以对这些部落进行集中管理,改变他们的习惯,建立起游牧城镇。

    到了冬天让这些游牧部落几个或者十几个集中在一个城镇,相互照应,等到开春之后再出去游牧。

    或者更直接一点,让他们合并起来也成立垦殖公司,纳入大明管辖,这样一来大明就不需要专门抽调人力物力了,让他们自己出钱保护自己!

    这些就是朱慈烺看到的这一份文书的全部内容了,首先可以肯定一点,沙俄人的进攻不是临时起意。

    大明要想在西伯利亚站稳脚跟就要解决这种骚扰。

    后世拿破仑远征沙俄失败了,小胡子也倒在沙俄脚下,所以朱慈烺一直担心大明也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被沙俄拖死。

    其实在朱慈烺看来,天气因素并不是后世想象的那么可怕,拿破仑是觉得自己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结束战争,所以没有准备越冬物资,撤退的时候又不停被沙俄骚扰,据说军队内还发生了瘟疫。

    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最后战败。

    如果其他国家的人都无法适应沙俄的冬天,那二战的时候小胡子带着德军在沙俄打了三四年,也不是去了就冻死啊?

    所以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天气原因并不是不能克服,四一年的时候小胡子进攻,最后一次战略攻势是四三年,德军在沙俄过了俩冬天。

    所以天气不知绝对不能战胜的,就像汉武帝说的那样“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

    谁说大明百姓就不能适应严寒,后世还在南北极建立科考站了呢!脸不也在外面露着么?也没见都冻死了?

    这种大国难以征服的原因是其故土面积大,战略纵深长,战争潜力大。但是这些大明也具备,只要不是决战,大明也耗的起!

    所以朱慈烺觉得,大国不怕鲸吞,怕蚕食!这也是朱慈烺当初为啥制定百年计划的原因。

    就是要一点点的蚕食,最后吃掉沙俄这个大国。

    不过现在看来事情远比当初计划的还要复杂的多,人家也不是傻等着,按照你的计划走。

    人家不是没脑子你画个圈人家就往里面跳!

第七百八十三章又开了一条口子

    现在摆在朱慈烺面前的问题就是,对方出招了,大明是见招拆招,还是掀桌子干!

    以往朱慈烺擅长的就是掀桌子,你动我北疆我干你中西伯利亚,朱慈烺甚至都打算直接把军舰开到阿尔汉格尔斯克去威胁沙俄的北冰洋出海口!

    但是现在不是朱慈烺长大了,主要是手里没钱了。

    原本也不用这么纠结,这不是有奥斯曼帝国拖着沙俄的后退么!

    但是杨嗣昌最近写了一份分析报告,他觉得奥斯曼很可能再次输掉战争,失去顿河和伏尔加河的控制权。

    因为奥斯曼没有正视沙俄这个对手,战争准备并不充分。认为这只是一场普通的边境冲突。

    而沙俄再次失去这片土地之后一直意图拿回,而且沙俄对于出海口的渴望使得其上下一心,打算以倾国之力来打这场战争。

    而且大明描绘的顿河伏尔加河运河不仅吸引了奥斯曼,更是对沙皇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对于奥斯曼来说,这条运河只是一种赚钱的可能,但是对于沙俄来说,这将是沙俄的命脉!如果这条运河修成,那么将会改变沙俄的国运!

    尽管他多次建议奥斯曼重视这场战争,但是奥斯曼腐朽的贵族,堕落的军队已经不足以仪仗。

    所以杨嗣昌希望朱慈烺做好奥斯曼战败的准备。

    杨嗣昌认为如果奥斯曼赢了,这条运河只会是给腐朽的奥斯曼续命,这个并不是多严重的事情。

    甚至更多的财富还会加速奥斯曼的腐朽堕落。

    但是沙俄正在上升期,其对领土的渴望不下于大明,其国民已经尝到了领土扩张带来的红利全国上下闻战则喜。

    如果这条运河落入沙俄之手,很可能让这个国家补齐缺钱的短板,编练更多的军队,将会对大明的中亚战略和北疆战略都产生重大影响。

    杨嗣昌建议大明从北疆策应一下奥斯曼,吸引一下沙俄的注意力,使得奥斯曼增加一些胜利的可能。

    当然朱慈烺没有告诉杨嗣昌,实际上顿河和伏尔加运河,其实是朱慈烺臆想出来的,这条运河并不好修建,毛子们到一战之后才靠着强大的国力修成这条运河。

    而这个时代,这条运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朱慈烺当初提出这个运河计划就是蓄意挑起沙俄和奥斯曼的冲突。

    因为能修运河的这块地虽然两国都宣称占有,但是实际控制权确在沙俄手里。只不过那边是游牧区和荒漠,两国都没有重兵驻扎。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克里米亚汉国存在,所以这里可以说不止沙俄跟奥斯曼宣称占有。

    趁着这个空当朱慈烺安排人在君士坦丁堡忽悠奥斯曼人开发那里,造成了既成事实。

    果然大明的目的达到了,奥斯曼和沙俄果然因为这里掐起来了,大明是乐见其成的。

    就算修成又如何,相比于大明,如果沙俄掌握了这条运河最寝食难安的应该是奥斯曼人。

    不给奥斯曼找几个强敌,还让他朝中亚扩张咋地?

    对于沙俄来说,修通又能咋地,就算两条运河连接,沙俄的船一样出不了黑海,而不出黑海,这条运河就没有多少价值。

    奥斯曼虽然菜了一点,但是伊斯坦布尔是不会丢掉的,所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不过如果沙俄打输了这一战,以后几年估计都会跟奥斯曼互掐,如果打赢了,那么岂不是代表他能腾出手来找大明的麻烦?

    所以说这一战对大明没有一点影响也是不对的。

    朱慈烺倒是不怕沙俄叫嚣的决战,真要是一战决胜负那还简单了,但是这种不停骚扰确极大了拖延了大明垦殖的脚步。

    沙俄要跟大明决战?开玩笑,一百五十年之后拿破仑进攻沙俄,以六十万兵力一路打到莫斯科,沙俄不过集结了二十多万兵力应对。

    可见沙俄如果跟大明在远东决战顶天了也就这个规模的兵力,大明会怕?

    一百五十年之后国力肯定比现在强吧,还经过了彼得大帝改革,也就这样而已,跟大明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游击战!这帮子在森林里乱窜的毛子牵扯了大明大量的精力。

    沙俄前两年叫嚣派十万兵来跟大明决战,最后只来了两万,这次又叫嚣着派二十万,实际上回来多少四万?

    虽然派兵只来了两万,但是各种开拓队确来了有三四万人,如果这次沙俄在腾出手来,军队不可怕,要是再来个十万八万开拓队,大明该如何应对?

    现在这些开拓队还是各自为战,和小规模聚集。以垦殖公司的防御能力抵御五千到一万人的侵袭没有问题。

    也就欺负欺负小部落的水平。

    但是以后要是来个十万八万,改成大规模活动,那么垦殖公司可能自保都有点困难。

    而且垦殖公司也不能不发展不建设了吧,一直躲在同一个堡垒里猫冬,那怎么开辟新的土地村镇?

    所以参谋部的意见让那些少数民族纳入垦殖公司体系,让他们承担一部分防御责任,其实也是希望聚在一起的部落能有实力对这些人进行清缴。

    朱慈烺感觉这样还不够,这种见招拆招不是他的风格。

    对于这样的事情,朱慈烺觉得应该有正确的应对和解决方案,这个方案耗时可以久,计划进度可以缓慢,但是绝对不能像现在这样苟且着。

    为了应对这个状况,朱慈烺决定增加赏金,只要钱给的多,这些赏金猎人团一定会飞快扩大,并且爆发惊人的战斗力。

    除了激励赏金猎人之外,朱慈烺首次允许北疆的垦殖公司的安保人员也可以加入扫荡军,并且获得跟赏金猎人一样多的赏金。

    这是朱慈烺一直没有放开的限制,因为朱慈烺觉得,如果垦殖公司的保安能防御,还能主动发动进攻,那么他们跟军队还有什么区别?只是名称上的不一样罢了。

    而垦殖公司本身就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物资有物资,在要军队有军队,那不就是独立王国了。

    如果有野心家利用这样的机会谋逆,大明该怎么应对?这岂不是遗祸之举。

    但是现在面临的形式不得不让他做出妥协,要论实力,北疆除了大明军队之外最强的就是垦殖公司了。

    而且仅仅从数量来看,垦殖公司的人数比大明军队多得多!

第七百八十四章我来指挥

    朱慈烺在处理北疆的事务的时候,莫卧儿帝国的贾坎德邦坎德尔城外广岛国仓井一男正在和大明教官团团长李让争吵。

    仓井一男觉得自己被大明骗了,狗屁的天朝上国,眼看着他们被困,确根本不作为。

    这两天莫卧儿人加紧了攻势,虽然仓井一男勉力指挥,但是处处防御处处漏洞,总有一种随时会被攻破的感觉。

    仓井一男眼睛血红的看着大明军官团团长李让:“你们……不是说大明一定会来救我们么?

    我们已经在这个村子附近困了半个月,为何援军迟迟不来?你们是不是在骗我们?”

    李让毫不慌乱的跟仓井一男对视:“骗你我们有什么好处?如果你们被消灭,对方会单独放过我们么?”

    仓井一男脸色变了又变:“那援军呢?我要援军!再有十天,我们就要弹尽粮绝!如果大明再不来救,我们都得死!都得死!”

    李让呵呵笑了:“你现在就想一个愚夫愚妇一样等着盼着大明来救,有用么?不如我给将军讲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人进庙烧香拜佛,突然他看到一边拜观音像的人竟然跟观音一模一样?

    那人惊讶的问‘你不是观音么?你怎么也拜观音?’

    观音微笑着告诉他:‘你拜观音是求佛,我拜观音是求几,毕竟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李让觉得自己讲的不好,果然他还是不适合搞这种文绉绉的高士风范。

    仓井一男斜眼看着他:“你的意思是说大明的救兵没有了?”

    李让觉得自己装不了高人,只好抛弃原本的剧本,站起来说道:“首先,大明一定会救你们!但是不是救你们全部!”

    仓井一男眼神有点慌乱:“什么意思?”

    李让背着手:“大明不能容忍自己手下一国藩属被全歼,但是这个藩属国因为自己轻敌冒进,导致的损失大明是不会买单的。

    简单来说就是,大明会救你们,但是能救下来多少,大明完全不感兴趣,只要没有全部死完,只要最后大明救了,就行了!”

    仓井一男瘫坐在椅子上:“你们不能这样,我为大明立过功!我为大明流过血!……我……”

    李让走到仓井一男面前俯身凝视他:“你想不想做活下来的呢一个?”

    仓井一男这一刻感觉对面的李让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不自觉的点头:“想,李让君,请救我!我还不想死……”

    李让微微一笑:“想活,不如把指挥权交给我,我来带你们活着杀出去!”

    仓井一男这一刻才知道李让的目的:“大明说过,军官团不干涉藩国军队指挥,教官不干涉藩国内政军权以及人事任免……你这是逾距……”

    李让叹了口气:“我是不想干涩,但是你们是真不行啊!你看看你打的这什么仗?牵条狗扔根骨头过去,狗都能突围出去,你们确被困在这半个月!”

    仓井一男面色犹豫,交出指挥权,岂不是命运都不握在自己手里?这个大明军官到底可信么?

    李让站直了身子:“你可能不太了解我,我李让,崇祯八年加入防疫军,防疫军你知道吧,大明新军的前身的前身,是当今天子还是太子殿下的时候,亲自规划亲自编练的第一支军队。

    我们完成第一步初训之后,挑选一千名优秀士卒前往京城接受皇上和太子殿下检阅。

    而这一千人中就有我一个!

    检阅的时候我们闻鼓而进,面对护城河没有一个人犹豫,一排一排的走进护城河,这个也是新军训练的保留节目,广岛国新军成军之日你也见过,震撼吧?就是从我们开始的!

    那时候我不仅接受了太上皇和当今皇上的检阅,因为在护城河里我丢失了鞋子,当今圣上还亲自奖励了一双新鞋给我。

    后来防疫军改组为山西新军,山西新军改组为大明新军第一师,而我因为表现优异被派遣护送陈玄公公和理藩院史可法前往倭国上任。

    这也是你们德川家被灭亡的开始,知道倭国为什么被灭么?倭国王室不尊大明私自称帝,更妄称日出之国皇帝以天皇自居。

    大明皇帝自称天子,他称天皇,这是大不敬!

    这场对德川家和倭王的倒幕战争,正是在陛下和参谋部的谋划下,我跟陈公公具体实施的。

    倭国被灭之后我作为驻倭武官,六国新军训练总顾问留在倭国。

    今年跟着你们一起来到莫卧儿,作为你们的新军总顾问。

    但是你们确只是在训练上想到我,其实我打仗的时候,你们还在玩泥巴呢!”

    仓井一男神色惊恐,他根本不知道,他的军队里还隐藏着这样一个大魔王,为什么自己的王叔告诉他,不要跟大明军官有过多接触,因为会导致王上误会。

    要是找知道自己军中有这么厉害的人物,自己怎么会有今日之败?

    仓井一男看着李让:“李让君,您真的能带着我们杀出去。”

    李让自信的笑了笑:“你知道么,跟我同一批次的那些手下士卒,现在很多都是团长,营长,我作为他们的老长官,三次前往皇明讲武堂进修!

    现在大明很多军中的师长副师长,当初都是我的同学,我们一起参加辩论,一起讨论战争,一起受陛下召见,一起被授勋褒奖。

    不是我看不起你们,如果我都不行,你们这些人没有一个人能或者出去!”

    仓井一男鼓足了勇气跪坐在地:“那么一切都拜托了!李让君!请带着我们活着离开这里!”

    李让鼓掌笑到:“聪明的选择!你会为今天的选择骄傲一生!召集所有军官,宣布吧!”

    仓井一男连夜召集了所有军官,宣布了这个任命,当军官们听到由大明军官接管指挥权之后,他们又开心又心情复杂。

    但是确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仿佛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仿佛只要大明接手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一样。

    李让站在帅坐上:“后勤,军中还有多少粮食?”

    后勤部主官低头拱手:“还有五日粮草,若是节省一些,还够十日食用!”

    李让再问:“还有多少弹药。”

    后勤主官连忙说道:“每个士卒还有子弹二十到三十发左右,后勤部还备有子弹十万发,这些子弹是留着最后突围的时候使用。

    炮弹还有一千发,也是留着突围时使用。”

第七百八十五章破釜沉舟

    李让再看诸位将军:“诸位汇报一下手下士卒情况吧,我只要还能战的数字,不能战的就不用汇报了!”

    下面的倭国军官一个个汇报,最后得出数字,大概还剩八千余人。

    李让眯着眼:“从明天开始全军饱餐,把所有武器弹药分法给士卒。所有防线有序后撤,其中庄东突出部测到东南高地……”

    将军们面面相觑,李让威严的看着他们:“执行命令!”

    所有人都立正:“是!”

    等所有的倭国军官都走了,大明军官团看着李让:“李大校,这样真的行么?”

    李让自信的说道:“不管成不成,咱们不能坐以待毙,现在这些倭兵已经饿的腿脚发软,弹药也要消耗到警戒线以下。

    在守上三五日,就会弹药耗尽,到时候就算还有几天的粮食,也突围无望了!等个屁!”

    其中一个人自言自语道:“没有道理啊!大明不会看着广岛国被困而不救的,这对各藩国打击太大了,我一个小参谋都明白的道理,周将军不可能想不到。

    就算大明自己不出兵,也应该调集藩国军队来救啊,紧紧几万敌人而已,没道理冲不过来啊?”

    李让看着他:“不管怎么说,生死就在明晚,李百户,麻烦你今晚把所有的信鸽都放飞吧!明晚我们要么成功要么战死!”

    李百户就是锦衣卫的百户,负责监督广岛国军队和联络。见李让已经决定,他拱拱手出去了。

    第二天在李让的从容调度下,广岛国的防线不断缩小,但是确进退有序了很多,士卒也找到了打仗的节奏。

    比起对新军的使用,这些自以为已经完全掌握的倭国将军其实只是掌握了皮毛而已。

    晚上当所有人都饱餐了一顿,甚至碗里再次吃上肉干鱼干,当所有人都以为活下去的希望已经来临的时候,李让把大部分兵力都调到镇北。

    士卒们先看到的不是什么将领训话,而是一车车的物资。

    李让手里拿着火把,看着下面的士卒军官:“大明就在外面接应我们,今夜我们要么赢!要么死!焚烧物资,所有人列队目标敌营!杀!”

    倭国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让会来这么一手,所有人也没有想到今晚吃的一顿饭是他们最后一顿饭!

    要是知道的话就多吃点了,这剩下的粮食至少还够吃四五天的,就这么烧了?

    伴着燃起的火光,所有的倭国士卒面色变来变去。

    李让拔出腰间的佩刀,这个是第三次在讲武堂结业的时候皇上亲自交到他手上的。

    李让挥手:“今夜,要么赢!要么死!诸君随我冲!”

    仓井一男感觉自己又被坑了,这哪是什么突围啊!那里是莫卧儿人的大营啊!那里驻扎着几万莫卧儿人!他们区区八九千人冲过去,这是找死啊!

    所有的炮弹第一时间全部打光,打进对面莫卧儿人的军营。

    莫卧儿想到被包围的大明军队会突围,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准备随时去堵上缺口,但是他们可没有想到对方敢突袭他们的大营。

    而且最近大明的一系列动向让他们焦头烂额,先是西面的两个山口被堵住,接着南面北面都出现明军活动的痕迹。

    他们感觉到自己可能被包围了,尽管这个包围圈有点大,把他们包围在一个省里?大明都是这么打仗的么?

    一个省足够他们在任何地方任何一个城市防守,到处都是明军的坟墓!

    虽然觉得大明的战略有点傻,这几天他们还是加强了对围困的明军的剿灭。

    不能在吝啬伤亡了,他们的军队必须先解决眼前的敌人,然后才能从容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明军!

    是的,一直到现在莫卧儿人还是无法区分大明军队和大明藩国军队的区别,明明长得差不多,明明军装也差不多,他们总觉得这八个国家的军队来自同一个地方!

    为什么明明可以一战就歼灭面前的敌人,明明已经击溃了一半,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消灭剩下的一半呢?

    原因很简单,莫卧儿重骑兵遭遇了重大损失,这一战一万五千人的重骑兵战后只剩下了四千人。

    且不说伤亡的代价多大,仅仅剩下的四千重骑兵,莫卧儿的辛格将军已经没有信心击破对面明军的防线。

    从跟英、葡、西、荷的多年战争经验辛格知道,一旦不能用骑兵第一时间击破对方的阵线跟对方搅和在一起,那么他们冲上去多少都是送菜。

    而且没有了莫卧儿正规军的压制剩下的军队很有可能承受不了伤亡提前崩溃。

    而对面明军那看着同伴被杀不动如山的气势,确实吓住了辛格和所有莫卧儿帝国将军。

    所以当仓井一男带着人且战且退的时候,莫卧儿努力找寻对面明军的弱点,确一直没有找到。莫卧儿人一度以为,明军能就这样跑掉他们也无可奈何。

    最后还是仓井一男自己害怕了,看到一个有利地形之后才决定固守待援,这时候莫卧儿才发现,他们竟然被吓唬住了!

    当然经过十几天的试探,莫卧儿人也很庆幸,幸亏当初自己没有第一时间冲上去,对面的明军战斗力实在太强了!

    但是昨天,对面似乎产生了什么变化,不少以前反复拉锯的点,对面竟然守不住了,辛格觉得对面要么是要突围,要么就是确实已经乏力了。

    但是不管怎么一种情况,辛格也没有想到对面敢直冲大营而来!

    战争从第一时间就进入了最激烈的状态,广岛国士卒被李让激发出了所有的勇气,他们一往无前,死战不退。

    而毫无准备的莫卧儿人根本来不及集结成战阵,他们有的甚至找不到自己的衣服找不到自己的马。

    当然这种慌乱紧紧蔓延了莫卧儿军营的三分之一左右,更多的莫卧儿人正在集结,远处的兵力反应过来之后也在往这边支援。

    一时激发的血勇不能一直维持,特别是连他们的军官自己都不知道该往哪去,该打到什么地步的时候,这支军队随时都在崩溃的边缘。

    李让现在满脑子都是击破敌人中军,击溃敌人,但是莫卧儿人并不是部落联盟不会安营扎寨,他们的营寨内部各种隔断、鹿角、阑珊、还有各营之间的空地上集结起来的士卒都成为巨大的阻碍。

    每耽误一息时间,敌人就能集结的更多。

第七百八十六章决死冲锋

    辛格看着进攻速度越来越慢的明军,他松了一口气。

    只要不出现奇迹,今晚就是这伙明军的末日,以区区八千人进攻五万人的营寨,还是有所准备的营寨,这本身就是一件找死的事情。

    你以为写呢?关键时刻个锦囊,几点进攻几点撤退,劫营再反劫营,再回过头二次劫营?

    五万军队光出营入营整队都要一个小时以上,然后要列队有序进出,这个来回就又一个小时。还想来来回回几趟?除非拆围墙!

    还动不动搞一个什么派人在对方营地旁边敲锣大鼓,让人家不能睡觉,逼得人家全军出动一无所获?

    你认识字不,知道为啥哨探又叫‘夜不收’不?因为哨探夜里也是不收回的!还半夜摸到敌营附近?多近?

    辛格这边刚松了一口气,突然背后响起猛烈的炮击,原本有序的营地再一次喧嚣起来,炮击之后背面也出现了敌军。

    而且数量还不是一万两万,装备也更加精良,他们从炸开的营墙突入大营,后方脆弱的防线分本不堪一击。

    辛格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原来这七八千人的进攻只是为了乱他的军阵,现在光想着包围这八千人,各军编好一队就上去一队,哪还有组织可言?

    如果指挥他们进攻还能顺利指挥,但是一旦让某一部分后撤,那么整个进攻都被乱套。

    辛格一边继续指挥刚编练好的军队往外围去阻挡来敌,一面期待这边能快速歼灭或者击溃敌军。

    显然这一连串的炮火也激起了这边几千人的信念,为了求活,他们的进攻再次犀利尖锐起来。

    随着坏消息不断传来,辛格知道大势已去,这个时候要么带着心腹逃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从新建立防线收拢溃兵。

    要么就是乱战,期待敌人承受不住损失选择撤退。

    还没有等辛格做出决定,突然一阵炮火急袭了他站的地方,他这个时候才想起,为了方便指挥,大营的火把和帅旗可能暴露了他的位置。

    帅账被袭击之后莫卧儿人的指挥更加混乱,昏迷的辛格被手下的护卫扒拉出来,抬上担架迅速离开。

    然后莫卧儿人就崩溃了,不到天明就溃散四方,有些人挂念着家人只想回家,有些人想要找一个地势好的地方建立新的防线。

    有些人在等着元帅的命令好归队,有些人计划着占领某座城市等着朝廷想起他们在说。

    还有的人干脆打算拿下到边境去当土匪,带着这么多手下有人又有枪,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

    这并不是一场歼灭战,前来救援的军队只是高丽国的新军加上垦殖军一万人,他们的目标只是跟广岛国军汇合,要么救出对方,要么带着补给给予对方信心。

    显然这一战的结果超出了参谋部的预计,主要是参谋部没有想到广岛国能打的这么好,爆发这么强的潜力。

    而高丽炮兵的那一轮炮火急袭更是本战的点睛之笔。否则这次三万人对上五万,绝对不会赢得那么轻松。

    两方汇合之后,迅速收拢了军队朝着恒河边寻找舰队的庇护,毕竟对方只是被击溃,主力仍在,估计最后至少还能集结起四万以上的士卒。

    毕竟本营只有四万到五万人,还有两到三万左右游弋在四周,这些人只要一等到天亮摸清了战场形势就能一面对他们进行牵制一面收拢溃兵。

    如果对方从新建立了指挥系统,那么这一战胜负还未可知。

    李让这一战让广岛国见识到了什么叫破釜沉舟,狠人不管对敌人狠不狠,对自己人是真狠!这一战还好是赢了,要是没有突围出去,广岛国这群人只能要么等着饿死,要么投降。

    昨晚是求生之战还没有人觉得什么,现在活下来之后再看李让的所作所为,仓井一男觉得王叔说得对,这些大明教官还是离得远远的比较好。

    李让回到加尔各答之后,写了一份战报详细的讲述了他对于莫卧儿人的观察,还有对这一战的见解,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

    周遇吉倒是没有说什么,人在绝境之中为了自救做什么都是可以理解的,李让的夺权行为虽然违背了大明对于藩国的承诺,但是毕竟没有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

    而且藩国也没有要举报的意思,这件事也就大事化小了,毕竟李让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当初可是第一批新军中脱颖而出的人物。

    这样的人经过这些年的培养锻炼,个个都能独当一面。李让也不例外,作为藩国总教官,其几乎是所有藩国新军的缔造者。

    从七国新军的战力来看,其练兵确实是一把好手,广岛国新军这次能有这样的表现,就足以证明李让的优秀。

    尤其是垦殖军的表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在火器不全的情况下,在大明没有相关军队训练经验的情况下,李让能根据西班牙大方阵设计出七国垦殖军,这是一次非常不错的创新。

    这次广岛国垦殖军以自己损失八成的代价,重创了同样数量的莫卧儿骑兵,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虽然说广岛国垦殖军已经算崩溃了,但是新军确成建制的保存下来,并且能撤出战场。

    足见这些士卒的基本功之扎实。

    周遇吉甚至都想把李让要回到自己的第一师,这样的人当一个团长都够了。

    广岛国这一战之后损失了一万三千多人,最后能作战的只剩下六千人,虽然损失巨大,但是这一战也打出了自己的精气神和自信。

    这一战广岛国被救出包围圈,但是大明的包围圈确太大,包围圈里还有大小几十座城市,还有四五万的莫卧儿军队。

    准确来说这根本不算包围圈,只能算是大明占据了几个战略节点,但是莫卧儿军队一天没有被消灭,这里就不算安全。

    而缺少骑兵的大明军队也无力对这些奥斯曼轻骑进行追赶,人数的不足又不足以包围对方。

    所以战事再一次陷入僵持阶段。

    周遇吉还不知道暂编第四骑兵师的消息,不过考虑到骑兵军马问题,他也已经命令各军有意识的收集当地马匹。

    再看莫卧儿帝国这边,两座关口被敌人偷袭占领之后,傻家汗并没有着急,中亚和西亚方向的敌人牵扯了他大量的精力,在没有确认东部的辛格战败之前,他决定在等等。

第七百八十七章成立莫卧儿战区

    朱慈烺以为他的假期至少能维持到元宵节以后,大明的元宵节虽然没有以前宋朝的元宵灯会那么繁华,但是也很有自己的特色。

    总之到了大明虽然过年的意义提高了,但是也仅仅和元宵节相当。

    在民间甚至大部分百姓都觉得不过来二月二都不算过完年。

    但是正月初六的这场朝会他不得不参加。

    这一场朝会也是复兴三年的第一次大朝会。

    农业部部长紧张的站在大殿内,作为第一个发言的人,而且开年就报告坏消息,他还真怕陛下会迁怒与他。

    “总的来说,今年的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而且和去年相比,今年可能还要面临疫情复起和蝗灾的多重考验。

    根据钦天监的观测,今年旱灾依旧会波及数省,而农业部下面的蝗灾司观察,两畿、山东、河南、浙江、湖广一带,因为大旱,蝗虫在河坡荒地等产卵。

    今年春蝗如果不能及时扑灭,因为旱灾夏蝗恐怕更加难治。

    总数周知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如果不提前做准备,如果瘟疫在起到时候大明处境会更加艰难。”

    朱慈烺嗯了一声:“卫生部怎么说?”

    卫生部长魏昌盛站出来:“回禀陛下,根据皇仁堂的研究发现,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其实是因为大灾之后,因为人口死亡数量暴增之后,很多尸骨暴尸荒野,成为疫病滋生的源头。

    而蛇虫鼠疫在灾荒之年食物获得渠道变少,往往会选择这些死人作为食物来源,这就形成了传染渠道。

    最后大灾之后,流民往往扎堆聚集,百姓吃饭都成为奢望,也没有人在注意个人卫生,这就是爆发的原因。

    所以卫生部经过总结去年的经验,今年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排查。

    首先大明去年粮食供应充足,并没有造成饥荒死人,此乃陛下之功劳,除了人这个传染源之外,对于病死的家畜、老鼠、野外的动物等等,一律采用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的方法。

    第二就是灾区范围内除四害‘老鼠、蚊子、苍蝇和跳蚤’卓有成效,杜绝了传播途径。

    第三就是在各个工地普及健康知识,要求工人注意个人卫生,检查厕所,严谨随意堆放垃圾随意大小便等等。

    经过验证这些办法综合使用之后,去年大灾之后不仅没有产生大疫,反而各种传染病都减少了很多。”

    朱慈烺总算听到一个好消息:“除了这些之外,朕还有一条要提醒,注意水源保护问题!不仅水井要保护,各地对河流等水源的水源地保护也要派人巡查,如果发现漂浮人畜死尸立刻打捞处理。

    各地趁着这次干旱,好好的把村里的老井掏一掏,看看村子里的井里到底都有什么!

    去年一年,各地掏井,从旧井里捞出死尸,尸骨的事情屡屡发生,一年竟然达到惊人的七十多起,除了人之外,各地井里死猫死狗等等更是常见。

    朕记得江南有一种习俗,在水井里养鱼,朕觉得这个就很好,各地可以尝试是不是可以效仿,如果鱼能活着,至少证明这水没有毒。”

    说道这里,朱慈烺意识到好像跑题了,说完之后看了一眼一边没有说话的总后勤部王敢:“王敢,你来说说,今年大明的粮食够吃么?”

    以前这个问题都是问皇明战略储备司的人的,但是去年一年战略储备消耗殆尽,问他们也白问。

    王敢站出来:“去年为了应对粮食危机,大明除了从各地协调粮食,从各垦殖公司调运粮食之外,还从属国借调粮食。

    因为担心今年灾情持续,为被灾情波及的各地都在积极垦荒,而属国也在奋力开垦新的田地,今年大明的红河平原、大琉球、新几内亚岛、辽东平原将会是主要产粮区。

    而藩国中除了真腊国之外其余各国粮食产量稳中有升。

    而真腊国方便,军部正在加强调度,参谋部预计说三月之前能恢复粮食正常生产。

    粮食调度方面,去年各大船厂都全力开工,新造两千石以上大海船一千余条,加上今年预计下水的两千余艘和后勤部的海船,基本可以满足运输需要,并且不会耽误正常商贸货运。”

    朱慈烺又转向参谋长李通:“参谋部的真腊国计划制定的怎么样了?”

    李通出列:“真腊国行动已经基本准备就绪,这次出动的军队有山地一师和陆军第二师和南海舰队。

    按照计划三支队伍将会在正月底到位,到时会挑选适合的时间发动进攻,不日完整计划就会送到陛下面前。”

    朱慈烺看了看他:“对真腊国的行动涉及到千万石粮食的供应安全,绝对不能疏忽大意,即要快速战胜,又要快速恢复稳定。

    山地一师自从建立开始,还没有打过这种规模的战争,这一战朕看他们的表现!”

    李通连忙敬礼:“是,严格按照陛下的指示办事。”

    朱慈烺皱眉说道:“真腊国的事情朕倒是不怎么担心,但是今年莫卧儿帝国那边确让人放心不下。

    随着战争的深入,大明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已经到了丢不起的地步,但是大明投入的和莫卧儿拥有的相比还是太少。

    但是藩国不断引战之下,导致大明被动加入战争,如果有样学样,那大明岂不是要被拖入战争泥潭?

    今天他进攻受制大明去救,明天他被围攻大明也去救,大明成救火队了么?

    而且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我们的敌人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帝国,而咱们的藩国军确各自为战,这非常不利于接下来的战事规划。

    曾经朕说过,不会干涉藩国军事指挥权,军事教官和观察员不得干预藩国军政。周遇吉将军在莫卧儿的行动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随着那边的战事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不仅藩国之间的协调,大明下一步还会增派一个师及一个旅的兵力,海军也需要协调。

    所以朕决定成立莫卧儿帝国战区总指挥部,其直接对总参负责,协调调用整个西洋地区的军事力量。”

    突然听到这个消息,不仅内阁意外,就连军部也很意外,这事朱慈烺根本没有跟他们沟通啊。

    不过虽然在意料之外,想想也是情理之中,那边事务繁杂确实需要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机关。

第七百八十八章蝗神是来送粮食的

    朱慈烺继续说道:“莫卧儿战区总指挥部包括以下部分,海军第一舰队和海军第二舰队组成的海军部,大明陆军第一师、第八师和骑兵暂编第四师组成的大明暂编第一军。

    还有就是各国的新军师,以及在原有新军的基础上编练的垦殖师。

    任命吴大海为战区海军总指挥,任命周遇吉为战区陆军总指挥,卞天翔为战区总参谋长,战区各国每一万士卒可以派遣一名参谋参与总指挥部。

    各国部队受战区总指挥部节制。

    而大明陆军暂编第一军由周遇吉担任军长,卞天翔担任第一军总参谋长。”

    之所以在成立了战区总指挥部之后还要成立暂编第一军,为的就是周遇吉对其余两个师的调度方便。

    毕竟如果这两个师只受战区总指挥部节制,这种官僚机构的效率肯定不如周遇吉这个军长直接下令来的快。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成立战区是为了协调各国军队和制定正确的战略,成立暂编第一军是为了战术上的灵活性,这个并不相互冲突,也不多余。

    这样一改革之后,大明以后再指挥各国军队的时候自然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各国军队看似获得了每万人就可以获得一个进入战区总指挥部的门票,但是大明自己确并没有对自己进行限制。

    加上各国利益又不一致,各自之间相互还有间隙,根本不可能思想一致,最后还不是要听大明的。

    成立了战区总指挥部之后,朱慈烺继续宣布:“除了战区总指挥部之外,莫卧儿帝国加尔各答地区将设置临时总督。

    总督由史可法担任,负责在当地稳定局势,恢复生产,制定税收政策,帮助军部收集物资,以及设立各级临时官府,总督民政。”

    这种远距离疆土,设立总督是必须的,职权更大也是必须的,毕竟要是事事请示,那啥也不用干了。

    这个也是对军队的一种限制,如果军事民政一把抓,那岂不是形成军阀?

    以上的任命是朱慈烺在年前就想好的,这两年年底,朱慈烺都会把自己关在屋里几个时辰,仔细的想想,自己有没有可能被谁干掉?

    不是迫害妄想症,而是崇祯十二年的兵变给他的教训,除了平时注意之外,每年年底朱慈烺还会强制让自己好好的思考,到底哪些地方还有漏洞。

    然后在反推一遍,如果是自己想推翻自己,那该从哪里着手?

    今年的自省不仅发现了莫卧儿这个漏洞,还发现了垦殖公司和赏金猎人协会的一个大漏洞。

    朱慈烺说完莫卧儿的任命之后继续说道:“去年年底,大明放开了对北疆垦殖公司军事力量不许进攻的限制。

    又鼓励了赏金猎人团的发展,但是发展的过程中,有些垦殖公司和赏金猎人团只追求数量不追求质量。

    不把人命当一回事,火器的出现确实加快了士卒培养的过程,但是这不能成为你们忽视生命的理由。

    所以朕决定修改相应的规定,以后赏金猎人团的总人数不得超过五千人,而单个垦殖公司士卒数量不得超过一万人。

    而且在册的士卒和赏金猎人死亡,必须说明死因,并且如果伤亡超过百分之二十,将自动进入修整审查阶段。

    在审查结束之前不得再行动和招募新兵。更加精细的条款由参谋部制定完善,新法律将会在二月二号颁布实施。”

    李通连忙出列答应:“是。”

    完善了这两个漏洞之后,朱慈烺继续说粮食:“虽然瘟疫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了,但是不是代表没有,尤其是大明这两年建设投资加大,各地人员密集在建设工地。

    一旦瘟疫出现,极易造成扩散,卫生部要仔细监督,准备好应急药物。

    瘟疫可以预防,那么剩下的就是蝗虫问题,去年的干旱给蝗虫制造了大量适合产卵的地方,蝗虫产卵多选择植被稀疏,土面坚实,土壤湿度和含盐量适宜的向阳地带。夏蝗旱季多在水畔荒滩和低洼农田产卵,秋蝗在汛期多选择未被水淹的河畔海滩或附近高燥农田产卵。

    如果明年旱灾持续,大明这样的地方实在太多,各地各自想办法防治吧,如果有好办法要及时上报推广,官府也要加强宣传,多登报告知蝗虫的危害。

    皇家科学院农业科经过观察实验,发现飞蝗不吃番薯、马铃薯和麻类,正好这几种作物也耐旱产量大,各旱区今年全部改种这几种作物,断绝飞蝗食物来源。

    除此之外,家禽中鸡鸭鹅等也喜食蝗虫,各地可以根据口粮情况适当鼓励百姓饲养这些家禽。

    另外蝗虫也是一种高营养食物,它能把人们不能消化的青草转化成可以食用的肉食。

    朕觉得蝗虫并不是老天降下的灾害,而是老天看到大明百姓的饥苦,不忍百姓挨饿,所以特赐下的食物。

    朕觉得蝗虫之神不应该归为恶神,朕觉得他这种为了救百姓,以自己的子孙给百姓当粮食的行为是大仁大义大慈悲,各地可以宣传一下,莫要误会了神灵的本意。”

    各地拜蝗神的习俗和畏惧的心理一直都是困扰灭蝗的主要阻力,朱慈烺又不能说神灵是不存在的,那他这个天子岂不是也是假的。

    所以他干脆随便编了一个理由出来,改变一下蝗神的形象,至于百姓信不信,反正爱信不信,不信的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大明舆论喉舌的力量。

    朱慈烺还不相信了,在控制了报纸舆论之后,他还不能说什么就是什么!朕说蝗神是好的!是来送菜的他就是来送菜的!不服气让蝗神亲自来找朕就是!

    下面的官员都面面相觑,蝗神不再是恶神?来送吃的的?这个理由好像还真的挺新奇,只是他们都觉得不靠谱,百姓能接受么?

    朱慈烺叹了口气:“各位,此次大旱已经进入了第二个年头,灾害会持续多久?钦天监说,可能要持续到复兴五年左右。

    各地谣言四起,认为朕好大喜功,认为朕穷兵黩武,认为朕失德触怒了上天?所以才导致上天对大明降下灾害示警。

    朕认为,这些都是屁话!

    朕觉得,这是上天给你们的考验,是上天对朕的肯定!是上天在告诉你们朕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为了让你们乖乖闭嘴所以才降下的天灾示警!”

第七百八十九章罪己诏?没门!

    朱慈烺的话一下子引起了轩然大波,确实有不少人觉得朱慈烺应该下一份罪己诏。

    就算不是你的错,你为了天下百姓,下一份罪己诏试试也没有啥损失不是,万一有用了呢!那岂不是救万民于水火?

    结果没有人提这个,反而听到他们的皇上倒打一耙,竟然把责任完全推到他们身上!

    咋地?你让全体内阁一起致仕请辞咋地?

    朱慈烺确不这么认为,没用还好,万一要是有用了,那岂不是代表他真的有错,那更落人口实!

    朱慈烺认真的看着所有人:“众位可以好好的想一想,如果没有朕,没有朕细细苦苦的准备,遇到这样的天灾将会是什么样的一副光景?

    第一年,饿殍遍地,流民盈野,易子而食,然后数百万上千万人被饿死。

    第二年百姓以为可以喘口气,种上粮食的时候,再次旱灾,接着发生蝗灾,瘟疫又起。

    在这样一副光景之下,流寇还会远么?烽烟遍地之下,诸位谁能独善其身?

    如果持续到第三年第四年呢?又会是什么样?大明能承受么?天下百姓能承受么?

    正是因为朕外灭建奴,内平贼寇,种新粮,开贸易,充国库,然后大明王师四面开拓,垦殖四海之田供养大明之民。

    这才有了去年即使大旱之下确无人因为旱灾饿死。

    而今年垦殖的效果更加显现,大明不仅不惧怕灾难继续,更是能在灾难之时兴修水利,建设驰道,生产物资,贸易四海。

    大明没有被灾害打败,反而因为灾害更加团结,更加的积极进取,更加的斗志昂扬!

    所以这怎么可能是上天的惩罚呢?这明明是上天的肯定,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告诉世人,朕做的对!

    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检验朕这些年努力的成果,让你们好好看看朕的功劳。

    如果上天真的降罪,那么为何大明确没有事情?你们该不会认为老天爷就这么大本事,只能降下这么大的灾祸吧?

    如果他要是真的认为朕有罪,那么就降下更大的灾祸,如果没有,那么就证明朕是对的!你们这些人都是妄自窥视天意!胡乱臆想!”

    朱慈烺是豁出去了,反正大明灾害会持续几年,至于降下更大灾祸,还能怎么降?大明现在已经有稳定的粮食来源,朱慈烺反正是不怕了!

    如果没有朱慈烺今年是崇祯十四年,崇祯的悲剧从十三年开始,情况急转直下,越来越差。

    正是因为这场旱灾导致的,想想十三年之前,张献忠投降种地了,李自成被赶进山里了,跑的时候就剩十八人。

    全国恢复了稳定,甚至都有余力收拾建奴了。

    但是正因为这次旱灾,导致流寇越打越多,越打越强,大明这个烂屋子终于糊裱不住轰然倒塌。

    现在大明虽然灾害依旧,但是流寇没有了,流民没有了,建奴的威胁也没有了,最近的战争都发生在万里之外。

    他已经做得这么好了,不给他颁奖就算了,还想让他下罪己诏!做梦呢!

    赛伯温站出来:“陛下切莫如此,陛下开千古未有之功绩,单论此时大明的领土范围,陛下当为万古一帝。

    大明疆域之辽阔,从南到北,不下两万里,从东到西,也不止两万里。

    臣知道西方有一个称谓叫‘日不落帝国’,今日大明之疆域当可以此自称!”

    朱慈烺哈哈一笑:“当不得,当不得!朕算过了,冬天的时候,当太阳从锡兰落下的时候,新大陆的太阳并没有升起。

    如果想成为真正的日不落帝国,还需要在南非或者马达加斯加……

    朕岂会在乎那些虚名!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的未来,为了大明百姓生活的更美好!

    五年前你们谁想过,能给大明百姓每人分二十亩地?

    现在朕就做到了!只要百姓愿意,大明很多地方都愿意给二十亩地让他们迁移过去,甚至不少垦殖公司还给的更多!

    现在即使关内土地绝收,大明百姓依旧不会饿着!

    这都是新土地给大明带来的底气!如果墨守成规,不知进取,众位想想会是什么样的末世景象!

    就算现在没有,在不远的将来,大明人口暴增之后,这一天依旧会到来。”

    赛伯温已经在擦汗了,天地良心,刚刚他只是准备拍拍马屁,但是没想到皇上真有这样的想法!地点都选好了,南非?或者马达加斯加?

    这两个地方在哪?赛伯温感觉自己的思路都被打断了,对了,他刚刚想说啥来着?对了!是科考!

    赛伯温再次拱手:“陛下,正因为您不断的开疆拓土,所以大明不断的获得新土地,有土地就要有官员治理,特别是内阁接手了七城之后,大明官员缺口就近一步突显。

    所以臣觉得,大明不必在等到明年大比之年,今年可以完全在开一次恩科,招募更多的学子加入大明官员体系,为新大陆、南大陆和南亚地区输送合适的官员。”

    这个是应该的,去年一年光移民就多少,整个红河平原的官员体系等于是从建的,两省之地,数千官员吏员充任其中。

    还有即将要设立总督的南亚地区,都需要大量的官员,朱慈烺淡淡的点点头:“准!”

    赛伯温问道:“那不知道这次考试还是按照上次的模式,还是设立主考?”

    朱慈烺想了想:“这次不再设立主考之名义,改为成立试卷出题小组,从成立开始,一直到考试结束,凡是加入试卷出题小组的成员都不得离开,会由锦衣卫寻找一个山清水秀之地让他们疗养。”

    赛伯温听到这里,就彻底的熄灭了当主考的心思,几个月放下所有的工作,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疗养?

    这绝对不是他这个大明首相想要的生活,回来位置铁定没有了!

    朱慈烺继续说道:“出题小组完成出题之后,由所有人签署密押印信,然后交到内官监,由内官监在皇城内印刷,整个印刷过程和密封入库过程,由锦衣卫、内官监、内阁、军部各派人监督。

    然后一直到考试开始各考官验看密押无损之后再分发试卷!

    修改以往考试一旦开考不得离开的定例,此次考试不再在考房举行,而是在教室内间隔座次入座,由内阁、锦衣卫和军部各派员随机抽签之后组成监考小组,一组监视一间教室。

    考试时间改为每场两个时辰,考完离场,下午或者第二天在考第二场……”

第七百九十章外贸许可证拍卖会

    反正朱慈烺就是把后世高考的那一套拿出来使用,现在大明的考试制度,即不人道,也浪费时间,一天写不出来,给人家多关几天就写出来了?

    现在已经逐步降低了八股在进士科的比重,完全没有必要给他们留时间精心雕琢那一篇文章!

    赛伯温听完整个人都头昏脑涨的,这一套程序的复杂细致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其实他也是少见多怪,这是第一次使用,以后等大家熟悉了之后,朱慈烺还打算跟后世高考国考一样再各省甚至各市都设立考点,这样就能节省这些考生的不少时间。

    毕竟大明越来越大,总不能每次一考试就来京城,那要是人家在欧洲的想回来考试呢?要是在新大陆东海岸的想考试也回京城么?

    来回一年,考过了还好,没有考过,刚回到家就能开始准备出发去参加下一轮考试准备了!

    赛伯温先把这个恩科的事情揭过:“陛下,当初外贸许可证制度定制的时候,规定期限为五年,到今年十二张外贸许可证已经到期。

    这次是换证拍卖,还是普遍开放外贸许可?因为此事不少商会都人心惶惶,还请陛下尽早示下,以安民心。”

    朱慈烺看了看赛伯温,今年是复兴三年,等到复兴五年内阁换届的时候,朕非把你换掉不可!天天研究朕的钱!

    这个事情还用你说,朕的拍卖会场都选好盖好了!又想抢朕的钱!

    朱慈烺淡定的说道:“去年朕曾经下过旨,带回粮食最多的三家外贸商会,将获得新的外贸许可证,如果全面开放岂不是失信于人?

    朕已经决定,今年二月二日这一天将在天津大明外贸博览会拍卖场对新的外贸许可证进行拍卖,这次外贸许可证将增加到二十四张。

    这次拍卖所得款项,将全部用来购买粮食,增加大明战略储备粮库的粮食储量!”

    朱慈烺上来就把赛伯温的话给堵死了,又把钱全部用来买粮食,反正大明的粮食不够用,买多少都不嫌多,就算这二十一张许可证能拍卖到两亿两,全买粮食也不够大明百姓吃一年的。

    赛伯温失望的退下,这样一笔巨款内阁怎么可能不惦记,就算希望渺茫,但是还是想争取一下不是。

    买粮食也好,总比跟上次一样给军部买军舰强!

    今年没有人再提粮税的事情,好像这件事大家都已经认为约定成俗了,既然没有收粮税的任务,内阁自然也没有提供粮食的义务。

    大明的粮食都是皇明粮号花钱收来的,这个钱滚一圈,内阁也没有粘到一点便宜。

    是个人都能看出来,这次的外贸许可证争夺比起五年前肯定更加激烈,十二家商会的发展膨胀过程大家都看在眼里。

    现在十二家哪一家不是几百条商船活跃在海上。

    像郑家的两支商会,每一支都有三千条以上的商船。

    这样挣钱的生意多少商会都想参一脚,前几年,想加入十二家商会的简直挤破头,这些人不是官员,但是权势上确不输于任何官员,至少在商人眼中是这样。

    既然能加入,又何必再单独买呢?

    看着好像是这个道理,但是商会内部都有可能因为意见不合分道扬镳,更何况商会之间呢!尤其是不少商会要么是地域上的不同,要么是行业上的竞争关系,内部矛盾更大。

    所以这五年有不少商会商家利用商会章程,把人赶出商会引发的争端案件。

    现在新一轮的外贸许可证下发,不用说,以前的十二家肯定不会愿意被剔除,那么这些许可证可就一下子少了一半!

    剩下的十二张,不少当年差地点就拿到的商会,这一次不想一鼓作气拿下一个?

    首先徽商跟扬州商人之间隔阂就越来越大,尤其是南直隶被划片分区之后。

    扬州现在是什么地方,那是大明王爷最多的地方,一桌吃饭都可能碰上两个王爷,剩下的也都是奉国将军奉国中尉啥的。

    所以扬州商人现在都是为各王府办事,那叫一个眼高于顶,徽商完全仰其鼻息,做个生意跟施舍给他们的一样!

    尤其是这张许可证还是他们花钱买下来的!

    所以徽商打算这次不跟你们这些王府玩了,咱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更何况这里还有金陵商会的人参与事情更乱!其他地方也都是这样,还有当初啥都没有落到最后不得不加入别人的,例如晋陕商会,再例如山东商会,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成都的川蜀商会,那边还没来及派出代表,这边会都开完了。

    这一次他们怎么能缺席,除了这些之外,还有看着老勋贵商会挣钱眼红的新勋贵集团,这次他么怎么也要筹钱搞一张许可证,江山都是他们打下来的,总不能光看着别人挣钱吧!

    反正这次外贸许可证之争暗流涌动,各种势力之间的交易交锋一直在持续,很多人把口风都探到了朱慈烺这边。

    朱慈烺一直没有松口透露太多,就是为了防止他们串联,现在是一月初六,二月二好开始拍卖,离得远的,准备赶路都慌慌张张的,更不要说去联络串联了!

    没错朱慈烺预估这次的外贸许可证至少要涨价到千万两一张,利益摆在那里,你不愿意,有人愿意,未来五年大明的发展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

    只要在南亚站稳脚跟,大明将打通从西方的新商路!这份收益没有一个商人不心动。

    其实紧紧南亚的钱就让他们激动到颤抖了,新发现的锡兰竟然是一个宝石岛,岛上各种宝石矿密集,听说农民锄地的时候都能经常挖到宝石!

    还有莫卧儿各种金银宝藏的传说,以及那里的各种特产,都吸引着商人前往贸易。

    就算紧紧是收购倒卖战争物资,都是一笔不错的生意,预计未来五年大明和大明各藩国至少要在那里投入一百万人以上的军队,才能彻底击败莫卧儿人。

    想到一百万军队的开销,那是什么样一笔财富,再想想一百万人打下多少地盘,掠夺多少物资!

    那些士卒对于除了金钱和女人之外的东西不屑一顾,听说一件有不少商人在那边收购上好的紫檀家具,只要几文钱,上好的香料士卒都是论麻袋的出手。

第七百九十一章朝会继续

    讨论完外贸许可证的事情之后,接下来就是各部的重点工程。

    首先是农田水利:“去年一年大明共征发劳动力八千万人次,修整河道,深挖河床,修理沟渠无算,今年……”

    这个刚说道这里主力就伸手阻止了:“你们这里为什么是无算?为什么会无算?怎么没有一个准确数字?

    就算不是精确的个十,精确到百千也行,哪怕算到多少万里也算你算了,你整个无算是什么意思?”

    农田水利的立刻就懵了,无算不就是多的意思么?为什么皇上会揪着无算两个字在这提问?

    农田水利司还真没有仔细算,这个时候就抓瞎了。

    朱慈烺不悦的说道:“朕花出去两三亿两白银,你就给朕来一个无算么?要钱的时候怎么能算清楚了?

    统计司,农田水利司去年花了多少银子?”

    吴启晨站出来:“禀告陛下,去年农田水利司花去银子一点三亿两有余,开展大型水利工程五个。

    分别是治黄河、治长江、治淮河、治海河和关中平原沟渠再修复工程。

    五个项目分别投入一千三百万、七百万、九百万、一千四百万、六百万。

    除了五个重点大型工程之外,还有中型小型水利工程七百三十余处,部分已经完工,还有一部分正在进行当中。

    陛下其实农田水利司说无算并不是托词,他们那边工程太多,监督人员本就不够使用,更不要说统计人员。

    就算统计司因为工程太多,统计工作都受到影响。”

    朱慈烺嗯了一声:“交通部呢?去年进度如何?”

    交通部这边出列:“去年交通部紧急开工了连云港到嘉峪关的直道,从京城到松江府,从京城到广州府,从京城到西安府,从西安到成都府等等直道。

    除了陆上交通之外,长江三峡暗礁爆破航道修整计划,黄河九曲取直计划,京杭运河河道修整工程等等

    经过去年一年的建设,不少工程已经进程过半,有些甚至已经接近完工。

    不过也有西安到成都这样的线路因为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耽误时间。

    总体来看,开工项目稳定,百姓生活平稳。“

    这次旱灾给大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机会,在不惜工本的大量开工之下,原本规划五年的道路三年就搞定了。

    当然也不能这么说,其实前面已经开建了很多比较复杂和费时的工程,后面的工程量用人去堆,难度反而不大了。

    就像有些路经过某个山口,如果山上这一段和山口的宽度问题不解决,你其他地方修的在宽再好,到这一样拥堵。

    再有一些桥梁工程,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提前把桥修好,中间的路修通还不是要渡船。

    所以从大明三横三纵路网计划提出之后,交通部就已经有计划的开工这些耗时难度大的工程。

    这样的工程还有一个特点,不是人多就能解决问题,就像山口道路,你也顶多两头一起开工,你中间就算开再多点点,从中间也运不出砂石事倍功半。

    桥梁也是一样,这种工作可是技术工种,不是多派劳工速度就能上来的。

    有些工程已经开工三四年,到了收尾阶段,有些工程其实已经完工,只等着土方等需要征发劳力的工程。

    以前担心耽误农时,担心同时开工太多耗费太大,担心路修的太快,皇上又想着开战。

    现在这些问题都不用担心了,农时没有了,地里的庄稼都旱死了,还需要屁的农时?

    消耗太大?朱慈烺现在就怕百姓没钱买粮食别饿死了,所以不断的开工新工程,就是让百姓有事干。

    打仗这个更不用想了,皇上似乎已经进入贤者时间,已经学会忍让了,虽然真腊国那边又要开战,但是没有人觉得陛下为了保证粮食稳定供应打仗有啥不对。

    至于莫卧儿帝国那边,反正那边现在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大明损耗的只是一些武器弹药而已。

    而且那边打仗还涉及到很多复杂的事情,例如新商路的开辟,还有跟欧洲争夺市场等等。

    自从大明取消农业税之后,内阁的收入就完全依赖于各种商税,算算从半免农税到全免已经进行了五六年的时间了。

    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经过五六年也该学会那些是税收的关键,大明应该更关注什么。

    重新收农税是不可能了,想免掉容易,要是再提出来,谁提谁就会被千夫所指!

    更何况以现在大明的状况,也没得农业税可收,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受灾,收什么税!

    也幸好大明现在收入主要依靠商税,要是皇上没有改革,大明现在还依靠农税,那么会是什么样子?

    这些大臣不敢想,朱慈烺知道,而且比谁都清楚!

    复兴三年正月六日的这一次大朝会,依旧是围绕着粮食展开,经过一上午的讨论,基本上确定去年的赈灾计划是可行的是正确的。

    去年朱慈烺很少发下赈灾粮,甚至没有设置一个救济粥棚。

    除非那种家里完全失去劳动里的,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家庭,才能拿到救济。

    去年大明的赈灾主要依靠开工各种工程,让百姓有活干,干活挣钱之后在拿钱买粮食。

    如果粮食不够吃的,你可以又村里的里正村长作保之后到皇明粮号借粮食。

    朱慈烺觉得,如果普遍的救济只会造成懒惰和依赖性,而且各种以次充好各种腐败问题频发。

    更关键的是,给的少了吃不饱,给的多了吃的撑了就会胡思乱想。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大明养活着五千万无所事事的百姓,那会是多么恐怖的一个场面。

    不要说人心本来就复杂,就是没什么坏心眼也能给你整一堆事情出来。

    通过开工工程,朱慈烺先把钱和粮票发到他们手里,然后再让他们买粮食收回来,这样一个过程还培养了消费习惯,对于打破小农思想也有好处。

    重点是这些人为了吃饭就要参与劳动,天天干活有事干,就不会有人有闲心想这想那了。

    经过一年的运行,这一套被认为是可行的,而且效果不错。那么复兴三年依旧要开工大量工程。

    去年全年一共有五百多万百姓被迁移出大明关内,今年将会加大迁移力度,朱慈烺计划今年再迁移一千万!

第七百九十二章治蝗之误

    这对于不少地主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这些年因为持续的移民,特别是各种垦殖公司的迁出空出了大量的土地。

    所以不少地方的土地矛盾已经没有那么尖锐了,以往有地不愁每人哭着喊着求着种,现在变成你下手晚了可能招不够佃户。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地主估计就要降地租招揽佃户了。

    目前河南的地租已经从以前的六成到六成五降低到现在的五成到五成五了。

    如果今年继续迁移百姓,那么这个比例还会继续降低,以前哪怕是荒年百姓也不敢丢掉租种的土地。

    因为地主老财会威胁今年丢掉,明年也不租给你!

    地主通过这种方式转移了灾荒年的税收,有些狠的甚至还能在灾年收到地租。在税吏和地租的联合坑害下,卖田卖宅卖儿卖女交税还租金。

    然后灾荒年,你没有吃的的时候,再从地主家借一笔高利贷,到时候驴打滚三五年还不清。

    所以每次灾荒都是地主家的一场盛宴,你以为地主家都没有余粮了,实际上人家的资产膨胀了数倍乃至十倍。

    但是现在这些地主们不仅没有获得任何好处,连地租都收不到,因为地多了,百姓选择多了,明知道没有收成谁还去租地。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不用交农税了。

    不少地租家一开始囤积了不少余粮,打算的粮价暴涨的时候大赚一笔,粮价确实涨了,朝廷以两倍市价收购余粮。

    但是这个跟地主们期待的数字还有差距,如果不涨到四两以上银子怎么能算暴涨。

    所以大多数地主都选择了观望,朝廷的粮食是有限的,不可能救的了所有人,等到朝廷粮食消耗完之后,这些百姓还不是要求着他们买粮食。

    但是左等右等,等了一年,粮价还是那个样子,大明缺粮食的情况依旧没有出现,市场粮价依旧维持着一两一石。

    在市场卖还不如卖给朝廷,而且新粮食放成陈粮,那是越放越不值钱的!

    本来日子就不好过,现在朱慈烺还要继续移民,这对于地主来说又是更大的打击。

    不过对于大明来说,用两三年的时间完成以前十年八年才能完成的计划,这也是一个机遇。

    危机危机,危难之中孕育着机会。

    通过一年的掠夺式移民,大明完全占据了红河平原,要知道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大灾,朱慈烺这种驱赶别人的百姓安置自己百姓的行为,不要说别国的意见,就是大明内部也会有不少反对。

    但是这件事在去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这件事得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支持,就算有稍微不满,在这个时间也没有人敢说出口。

    对于南洋的这两担稻谷朱慈烺是觊觎已久,但是历史已经证明已经离心离德的安南人已经成为喂不熟的白眼狼。

    占领容易,但是不能解决当地人的反明情绪,那么带给大明的只有无穷无尽的麻烦。

    现在这个麻烦没有了,因为当地没有异族存在了!

    朱慈烺以前就规划过,在这里有铁有煤有粮食,足够成为一个完整的工业区。

    唯一限制这里发展的就是他们跟大明不一心,朱慈烺也怕发展的太好,这帮子白眼狼再用大明的东西对付大明。

    所以趁着去年痛下决心,大明只要地不要人!

    去年除了红河平原开发加快之外,对新几内亚岛和南大陆东大陆的开发都前进了一大步。

    运粮船去的时候运送的都是移民,回来的时候带回当地狩猎的各种粮食肉干。

    目前大明在新几内亚岛人口已经超过百万,南大陆也已经有数十万,而新大陆那边更是突破了两百万。

    有了这些人口基础,大明以后做事就方便的多了。

    今年再移民一千万,加快这些地方开发。为下一步的世界格局之争布局。

    散朝之后朱慈烺刚回到后堂贵喜一脸面色古怪的进来:“陛下,农业部灾害司司正梁为岗求见。”

    朱慈烺愣了一下,他来干什么么?怎么对朕的话有不满?:“宣。”

    不一会梁为岗躬身进来:“臣,农业部灾害司司正梁为岗拜见陛下。”

    朱慈烺看着他:“免礼,爱卿还有何事?”

    梁为岗站起来:“陛下!今日您在朝堂说蝗神是来送粮食的,这个并不准确,蝗虫并不是都可以吃的,还请陛下吩咐各地的时候提醒各地进行甄别。”

    朱慈烺一愣:“会有这种事情?”

    梁为岗拱手:“陛下,臣查阅史料,南宋的时候《救灾活民书》有言蝗虫在未成灾之前可食用。

    但是一旦聚集成群,其身上纯色就会转化为灾纹花点,其状如病,其容貌可憎,性格凶悍不可食用,生食数十可致人死亡,即使煮熟磨碎之后多食也会中毒。

    所以臣请陛下给百姓说清楚,捕捉蝗虫要趁早,趁他没有成群之前捕捉,如果一旦成灾,不建议食用,就算是喂鸡喂鸭,也会导致家畜中毒。”

    朱慈烺愣在那里,这完全到了他的知识盲区了,后世的人有多少见过蝗灾?

    反正朱慈烺是没有见过,只在书上或者新闻上看到哪里发生蝗灾,听着就新鲜。

    他根本不知道蝗虫成群之后会产生变异。

    不过梁为岗选择这个时候来说,而不是在朝堂上直接反对,显然是一个有心人,如果当庭反对,必然搞得朱慈烺下不来台。

    而且导致朱慈烺的整个宣传策略崩塌,那岂不是跟朱慈烺作对?

    现在就不一样了,单独说出来,还有转圜余地。

    梁为岗接着说道:“而且蝗虫一旦成灾,数量少则数十亿多则遮天蔽日,依靠百姓捕食根本无济于事。”

    朱慈烺哦了一声:“那以前都是如何治蝗?”

    梁为岗拱手:“从汉唐以来,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蝗灾,从唐朝开始,为了鼓励百姓捕捉蝗虫,唐朝把蝗虫每石价格设定为跟米价相同。

    经过历代总结,治蝗之法无外乎五种,第一是趋使百姓打捕,打捕发又分为两种,虫子小或者小范围的时候,可以采用围三缺一,三个方向驱赶把蝗虫驱赶到一处再用网罩兜住。

    如果成灾,则百姓以被单渔网张开漫天都是,随意捉拿。

    不过一旦泛滥成灾,人工打捕效果很差,可谓杯水车薪。

    第二种是燃火诱杀发,蝗虫有喜光喜火的特点,而且蝗灾一旦选定方向,蝗虫飞行目标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可以设置火线,烧死路过的蝗虫。

    但是这种办法也容易引起火灾,而且百姓吃饭皆依赖薪柴,若是烧的多了,地里庄稼又绝收没有新的薪柴秸秆,百姓连吃饭的柴火都没有了,也不是长法。”

第七百九十三章想占朕的便宜

    朱慈烺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古人的智慧,原本以为蝗虫趋光性用火灭蝗是后世科学研究的发现。

    没想到古代百姓已经发现了这个特点并且投入实用,并且发现了优缺点。

    确实大规模的烧荒容易引起火灾,特别是干旱的季节,天干物燥,本来就要小心火烛,结果你这边一点火可不整个森林都给你烧没有了。

    平原地区百姓做饭其实主要靠农作物秸秆和少量的树枝杂草,所以烧东西都没得烧,把秸秆烧了,那煮饭用啥?吃生的的啊?

    朱慈烺继续听着,梁为岗继续说道:“第三种就是挖沟掩埋法,这个也是治理蝗灾的主要方法。

    利用的同样是蝗虫不知转向的特性,在蝗虫将要到达之前,在地上掘沟,沟宽两尺以上,对设门板阻挡。

    将蝗虫赶入沟渠,然后在覆土掩埋,此法虽然耗费人力,但是确是灭蝗最有效的办法。

    从以往经验来看,只要用人得力,官员百姓用命,一般蝗灾至少能下降数等。

    当然有些时候此法也跟火烧法共用,收效也很好。

    第四种就是排除虫卵法,就像陛下说的那样,蝗虫喜欢落在慌田或者河床产卵,因为这些地方水草丰富,可供幼虫取食。

    可以命人跟踪查找飞蝗飞落之地,然后掘除虫卵,此法虽然看似繁复,但是一旦掘除一枚,则相当于消灭上百飞蝗。

    可令官绅遣人专办,当年徐阁老有言官绅各管其地,有蝗虫落而捕灭不及已至成灾者地主杖一百。

    第五就是陛下说的以鸡鸭等治蝗虫之法,鸡鸭喜食蝗虫,一日吃数百,而且母鸡母鸭吃蝗虫可两日产三蛋,鸡鸭肥硕,确实既能解决蝗虫又能让百姓有一笔收入。

    有此无法共用,只要官员不玩忽职守,那么蝗虫就不会成灾,即使成灾也不会危害波及广大。

    蝗虫初为蝻,初生如栗,数日大如蝇,旋即跳跃生翅飞翔,而后产子,子十八日复为蝻,如此往复,一月陡增数百倍,数月之后方灾大不可治。

    如果蝗灾初起就积极灭蝗,杀一只等一杀一千,不仅更容易防灾,而且所废人力物力最少。”

    朱慈烺听完之后满意的点点头:“看来用你来当这个灾害司的司正是用对人了,这些办法综合来用,只要有效就要推广。

    另外你只说蝗虫聚集成灾之后有毒,到底多大的族群有毒?哪些蝗虫有毒?还是所有蝗虫都会有毒?这些都要仔细研究。

    在没有研究清楚之前多派人观察提醒,确保百姓不因误食而导致生病。

    你说的徐阁老的除蝗疏朕也看过,其中徐阁老说他在天津时,也遇到过蝗灾,并且他也捕食,百姓也都捕食为粮食,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由此看来这个并不是绝对,你们还需要仔细观察实验。”

    梁为岗拱手:“确实如此,蝗虫初发的时候,只要没有成群,都没有毒,只有成群之后才会产生毒素。

    成群之后这些蝗虫不仅有毒,而且味道也变得难以下咽,百姓中都流传花蝗不可食,就是这个原因。”

    朱慈烺叹了口气:“你拟定一个奏本朕准了此事,你还有其他事情没有?”

    梁为岗拱手:“陛下,臣以为从二月起各地就应该有蝗灾征兆的奏报,到时还请陛下吩咐当地停止一些工程,做到以防蝗灾为第一要务。

    只有提前防治才能把灾害灭杀在萌芽状态。”

    朱慈烺嗯了一声:“这个也准了,蝗灾不可轻忽,今年不治明年复起,传旨,各地若发现蝗灾之兆,当优先以治蝗为第一要务,各地必须遵照执行。”

    梁为岗还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朱慈烺看着他:“还有何事?”

    梁为岗不好意思的笑笑:“陛下,这个赈灾灭蝗资金从哪里出?”

    朱慈烺皱起眉头:“内阁没有预备这个资金么?”

    梁为岗拱拱手:“陛下,内阁预备有治蝗资金,但是年前内阁也不知道蝗灾会如此之大,各地会上报如此之多的蝗灾征兆,所以资金并不充足。

    而今年的预算已经批复,这个时候统计司也没有余钱,所以臣斗胆请陛下拨付特别资金用于灭蝗。”

    朱慈烺绝对不相信这些人提前不知道的,这些人肯定是想算计他的钱!但是蝗灾不治又不行。

    朱慈烺心疼的问道:“需要多少钱?”

    梁为岗欣喜的抬头:“目前内阁准备了三百万两白银,各地根据上报的灾情可能,臣觉得在准备七百万以备不时之需才好,若是不够还请陛下到时候不吝……”

    朱慈烺松了一口气,还好不多,七百万而已,蝗灾的危害远远不止一千万两银子,但是又不是所有的灾害处置都归灾害司管。

    就像这次蝗灾,出动人力,还有蝗虫吃掉的庄稼这些都不用过灾害司的手,停下的工程消耗的也不是这个钱。

    所以这些人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动不动就想从朱慈烺手里弄一点。

    不过这个和军部不一样,军部的造舰计划是可以晚一年两年不影响大局,所以朱慈烺才逼着他们自己想办法。

    但是这个蝗灾的事情是一天也不能晚,朱慈烺不想因为这个跟内阁扯皮,别推来推去把蝗灾给耽误了。

    咬了咬牙:“桂喜,先借钱给灾害司应急,这次内阁制定防灾计划竟然没有留够储备资金下旨申斥。

    这笔借款从明年的预算中扣除,如果下次再有这种情况,你们内阁直接去皇明银行抵押贷款去吧!”

    朱慈烺虽然出这个钱,但是他不想惯着内阁没钱就惦记着自己内库的坏习惯,没钱可以他借了,但是借钱嘛,自然是要还的!

    同时也堵住了下次借钱的可能,去皇明银行借钱不仅要还,还要涨利息,你们内阁要是愿意,朱慈烺还愿意多借一点!

    梁为岗面色微苦,果然陛下其他事情上比较随和,但是一旦涉及到钱上面,那是精明的很!

    陛下不愧是大明最会做生意的皇帝,当然从历史上来看,现在的这位皇上也是有史以来最会做生意的皇帝。

    皇明商号现在一年挣多少钱内阁是不知道,但是比大明税收总数高是肯定的。

    有人形容有钱,那人富可敌国,那是指他的钱跟国库一样多,但是自己这位皇帝自己金库里的钱比国库多就算了,挣得还比国库多!还这么抠门!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