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 八百零九章邀请大明出兵

    朱慈烺正在密集开会午休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君士坦丁堡,太阳还没有初升,杨嗣昌站在奥古公爵家城堡客房的窗前看着天上的明月。

    这是他在异乡过的第一个年,虽然元宵节都过去了,但是看着月亮总能想起李白那首静夜思。

    奥古公爵夫人慵懒的从天鹅绒被中醒来,摸着身边已经没有人,看向窗口杨嗣昌正穿着睡衣站在那里。

    她披上自己的狐裘坎肩和大明的丝绸睡衣起身,虽然冬天还没有过去,但是壁炉的暖气让整个屋子都温暖如春。

    丝绸纱衣并不能遮住她的内容,整个人走起来肉隐肉现,山峰隆起,芳草萋萋。

    这是她最喜欢的意见丝绸睡衣,据说万里之外的大明只有皇宫里的贵人才能用的上这种高档丝绸,也只有这样的睡衣才能配上她高贵的身份。

    雪白的脚丫踩在波斯地毯上,直到攀上杨嗣昌的腰肢,杨嗣昌才惊觉,奥古公爵夫人笑着问道:“亲爱的,威猛的杨,你在想什么?”

    杨嗣昌回头望向诱人的身段,呵呵一笑:“我在想,公爵大人在北方为奥斯曼作战,我却在他家帮他慰问家属,他军功中也有我一份功劳呢!”

    公爵夫人翻了一个白眼:“杨,你真不正经,我猜你是想家了,你们的使馆这一个月都在不停举行宴会庆祝你们的新年,你是在想你的夫人么?

    你的夫人跟我比起来,谁更美丽呢?”

    杨嗣昌沉吟了一番:“你比她年轻了二十多岁,她年轻的时候也跟你一样美丽,不过她确没有你那么开放以及拥有这么博大的胸怀。”

    两人一边聊天一边又滚在一起……(一万字)云雨之后,奥古夫人趴在杨嗣昌的胸口:“杨,你强壮的和一头公牛一样!”

    杨嗣昌眉头一挑:“拉曼侯爵家的夫人可是说我像一个雄狮一样!”

    奥古夫人脸色绯红:“公牛更强壮,也更大呢!”

    杨嗣昌哈哈一笑:“但是我喜欢狮子,因为狮子是食肉动物!”

    奥古夫人担心的问道:“听说北方的斯拉夫野蛮人,骁勇且恶毒,你说斯塔姆这次北征能顺利么?”

    杨嗣昌微微笑着:“没事,沙俄不愿意过度得罪奥斯曼帝国,因为如果奥斯曼不愿意,即使他们占领黑海沿岸,他们一样得不到出海口。”

    奥古夫人在杨嗣昌身上划着圈圈:“你说的这些我都不懂,我只想斯塔姆能平安归来,杨,你是大明皇家军事顾问,你一定知道这一战的结果吧!”

    杨嗣昌摇摇头:“战争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它涉及的东西很多,并不是人数多就一定胜利,历史上在全面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失败的例子也不是没有。

    人们总喜欢在事后总结成功失败的原因,但是那都是倒果为因,大明有一句话叫做事后诸葛亮!

    在战争进行中,没有谁能肯定这一战的胜败。”

    奥古夫人听着杨嗣昌的心跳突然问道:“杨,你们大明为什么要帮助我们?提议我们修运河,开通商贸,派驻您这样的智者,大明究竟是为了什么?”

    杨嗣昌一愣:“我们,不是为了友谊么?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敌人,共同的愿望,我们是天然的盟友……”

    奥古夫人摇摇头趴在杨嗣昌的身上认真的看着杨嗣昌:“我不要听这些官方的说法,我想听真话,你们为了什么?”

    杨嗣昌沉默了,认真的看着奥古夫人:“我们当然是为了使用你们的力量驱赶黏在我们身边的苍蝇。

    你要知道,我们的北方沙俄人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边疆,南面荷人葡人西人已经占领了我们的沿海和岛屿,大明需要借助你们的力量维护我们自己的安全。”

    奥古夫人听到这个就相信了一些,毕竟没有谁无缘无故的帮助别人,成年人的世界只讲利益,不讲友谊。

    奥古夫人继续问道:“那运河呢?我们奥古家可是在两条运河上都投入了不少钱,大明帮我们有什么好处?”

    杨嗣昌诡异的笑笑:“好处不是显而易见的么?只要运河修通,大明的商船也就能直航欧洲,这些贸易大明也能分一杯羹了。”

    奥古夫人不是第一个问这些问题的奥斯曼人,杨嗣昌也不是第一次回答这样的问题,光是在床上,杨嗣昌回答的都不下八遍。

    奥古夫人期待的看着杨嗣昌:“那么这次奥斯曼对沙俄的进攻,大明会提供帮助吧?”

    杨嗣昌点点头:“当然,我们的陆军将从东部边境进攻沙俄,我们的舰队也会在北方牵制沙俄。”

    奥古夫人摇摇头:“不,我们需要更切实的帮助,最好是大明的军队出现在我们的前线,让那些野蛮人知道他们已经同时得罪了东西方两个帝国。”

    杨嗣昌权衡了一番:“这个我可以为你们申请,但是具体的要看参谋部的意见。

    不过这么远的距离,这么长的补给线,大明即使派出军队,数量上也不会很多,而且需要贵国提供后勤支持。”

    杨嗣昌就知道这个觉不是白睡的,不过奥古公爵连老婆都贡献出来了,看来也是下了血本。

    看来他自己也知道这一战他们的胜率不高。

    所以奥古公爵夫人的问题,实际上也代表了奥古公爵的意思。

    大明出兵不出兵杨嗣昌说的不算,他也只能跟参谋部建议一下。

    不过他也觉得希望不大,补给问题就不说了,奥斯曼这种状况,大明出兵少了改变不了战争的结果,参与一场必败的战争对大明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想要改变战争的结果,那么大明要出兵多少?战争该谁说的算?对方显然不会听大明的指挥,但是大明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士卒听别人的,那不是把自己人当炮灰么。

    表现的太强大了也不好,那样会让奥斯曼警觉,他们国家又不是都是傻子,强大的大明也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太软弱也不好,软弱的大明,那不就是菜么,怎么跟对方平等对话?

    所以不管怎么样,出兵要比不出兵麻烦的多,如果是让杨嗣昌自己选,杨嗣昌宁愿不出兵,这样能减少一大半问题。

    第二天一早,杨嗣昌把情况做了汇报,请示参谋部,让参谋部做这个决定。

第八百一十章鼓动开战

    太阳初升的时候,杨嗣昌已经穿好了正装,参加一场军事讨论会。作为时间管理达人,杨嗣昌每天活跃在奥斯曼的各个场所。

    白天要么参与这样的研讨会,要么就是去哪里演讲,晚上则是晚宴或者舞会啥的。夜里要么就是在某位大人物情人那谈论人生,或者跟某位爵夫人谈谈理想。

    今天上午这个军事讨论会是一个青年军官组织对奥斯曼局势的讨论,在杨嗣昌看来也就是一群不得志的军官,或者没有上过战场的雏鸟纸上谈兵。

    他们的话题开场总是谁谁谁的指挥存在问题,要是我会怎么做,因为谁谁就是这么做赢的了战争的胜利。

    杨嗣昌能来参加其实就是这些军官们为了提升会议的逼格,毕竟作为大明的前军部高官,现在的大明帝国顾问,这样的高层参加,显得他们不是骗吃骗喝。

    杨嗣昌来的时候,一大帮人正在围着一份地图指手画脚,地图是一份奥斯曼全图,所有人都要给杨嗣昌面子站起来纷纷行礼。

    杨嗣昌微笑着跟大家打招呼:“看你们正在讨论的热火朝天,在聊什么?”

    一个老者上前:“能有幸请到大明帝国的皇家战略顾问真是我们的荣幸,亲爱的杨,不得不说您真是一个语言天才,现在不看面向已经听不出你跟我们的区别了。”

    杨嗣昌笑着眨眨眼:“大明有句话叫入乡随俗,再说我不能跟美女约会的时候还带着一个翻译吧?”

    老者哈哈一笑:“顾问大人说得对!来请就坐,他们正在讨论和沙俄的战事,作为一个战略家,您对这一战怎么看?”

    杨嗣昌跟大家打着招呼:“我怎么看改变不了什么,关键是你们的决心。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对于奥斯曼来说,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只有想不想打而已。”

    听到杨嗣昌的夸赞,所有人都与有荣焉,老者叹了一口气:“是啊!奥斯曼可以战胜一切敌人,但是确实有人不想打。

    杨,你真是一句话说道了问题的关键,那么你觉得我们该不该跟这帮斯拉夫人好好的打一仗?”

    杨嗣昌看看这帮人:“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这里有这么多青年才俊,他们的话才代表了奥斯曼帝国军人的意志和未来的声音。”

    其中一个军官忍不住上前:“顾问先生,您真是一位仁慈的智者,我们刚刚讨论觉得,斯拉夫人对于出海口和领土有一种偏执的渴望。

    奥斯曼早晚都要跟对方打仗,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我们认为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打一场我们认为最恰当的战争,拿到我们最想要的。”

    杨嗣昌笑着看看其他人:“没有人有其他意见么?”

    另外一个少年站起来:“顾问先生,我是黎曼侯爵家的斐乐黎曼,我认为沙俄人虽然需要出海口,但是仅仅依靠克里米亚,对方根本拿不到他们想要的。

    我觉得奥斯曼帝国的敌人是西班牙,是法兰西,是英吉利,是波兰是挪威等欧罗巴国家,现在西班牙在非洲跟我们争夺突尼斯地区,在巴尔干跟我们争夺希腊等地,在地中海跟我们打海战。

    这里才是帝国的前线,而沙俄跟波兰和挪威也正在打仗,为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沙俄愿意付出一切。

    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为什么不携手呢?这样沙俄能帮我们牵制住波兰和挪威,加上沙俄本身我们不就少了三个敌人?”

    老者微微一笑:“当年我也有这样的冲劲,认为世界就该都听到我们奥斯曼的声音,我们不畏强权,不怕牺牲。

    但是现在我老了,杨,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跟他们坐下来谈一谈,看看能不能维持一个稳定的战略态势。

    毕竟奥斯曼已经不是当初的奥斯曼,他四周都是敌人,巨人也会有疲惫的时候,我们需要休息。”

    这三个人的话代表了主战、主和派和妥协派的声音,杨嗣昌微笑着一个个听完。

    看着一脸期待的声音,杨嗣昌知道这些人并不是让他来当裁判的。

    站起来走到地图前:“首先,作为一个大明的官员,我自然希望你们跟沙俄作战,这样沙俄就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东边,我相信很多人都这么觉得,所以反对和沙俄作战。

    但是我们来看一看如果你们和沙俄讲和,你们首先要付出什么?沙俄要的是什么,第一位说的很对,黑海的出海口,顿河伏尔加运河的开凿运营权。

    这帮子斯拉夫人看着那些欧洲的表兄弟靠着航海一个个发了大财,他们自然忍不住,他们为了一个不冻港愿意付出所有。

    是战是和?关键就在这里,沙俄想要的,你们愿意愿意给呢?”

    一大帮子都知道了答案,奥斯曼不愿意给,至少这里有一半人买了运河股票,他们自然不愿意运河落入敌手。

    杨嗣昌呵呵一笑:“看来大家心里都有了答案。

    那么我们反过来问,如果奥斯曼给了,难道真的能换来和平么?沙俄会容忍奥斯曼扼住他出海的咽喉么?

    就像波罗的海,沙俄为什么和波兰和挪威不停的打仗,除了领土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两个国家都想扼住他的出海口。

    当然奥斯曼不会惧怕沙俄,但是众位想一想,如果沙俄控制力顿河伏尔加运河,由此获得了出海口,那么沙俄三分之二的国土繁华地带都依赖这两条河和一条运河连通。

    沙俄要不要在黑海设立造船厂建立海军,以保护自己的利益?为了防止奥斯曼扼住他们的海上咽喉,他们要不要谋求控制黑海海峡?

    一旦沙俄在黑海造船,那么沙俄距离奥斯曼首都只剩下六百公里的海路,这个距离需要一天还是两天?

    奥斯曼帝国自然不愿意首都在敌人的威胁之下,那么是不是要加强黑海舰队?黑海舰队从哪里来?当然是从地中海舰队抽调。

    也就是说,如果你们今天退一步,那么后面就要退无数步,甚至因为今天的退步引起将来对抗欧罗巴其他国家力量的不足。

    所以你们即使妥协也换不来和平,反而是给未来埋下祸根。

    既然对方想要的你们给不起,那么何来和平谈判?沙俄会在谈判桌上让步么?如果对方愿意让步,那就不会发动战争了。”

第八百一十一章大明战忽局

    杨嗣昌的分析,让人挑不出毛病,这种一步一步的分析最后让人看到自己其实没路走的情况,让一众军官都沉默了。

    老头也捋着胡子:“是啊,要是能谈判,谁还打仗呢!奥斯曼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杨嗣昌自信的笑笑:“奥斯曼帝国,处在三洲交汇之地,环顾四面皆敌,各国都垂涎奥斯曼的路,想从这里路过,但是确不肯让让道路的拥有者得利。

    北方是沙俄野蛮人南侵,东面是中亚的蒙古后裔和各种草原民族的西侵,西面是欧洲人欲除奥斯曼而后快,南面埃及人名为奥斯曼之臣实则早有异心。

    在汉人的历史上,也有一个这样的国家,他们跟奥斯曼的情况几乎是一样的,你知道他们后来怎么样了?”

    大家都被杨嗣昌提出的问题吸引了兴趣,一脸期待的看着杨嗣昌。

    杨嗣昌显然也没有卖关子:“这个国家叫做秦,那时候大秦的东面是比他强大一倍的晋国,比他们强大的国家超过五个!北面是崛起的突厥人,也就是奥斯曼人的先祖,西面也是胡人遍地经常入侵秦国。

    那时候秦国国都都几次被胡人攻破,那面则是崇山峻岭,如此四战之地,秦人一样横扫六合,用了六代人的时间一统了华夏,以弱胜强,成为一个光耀千古的大一统王朝。

    你们可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所有人都听得热血沸腾,不由的攥紧拳头,是啊!人家怎么做到的?为什么秦人能做得到,奥斯曼确做不到?

    不可能,奥斯曼帝国一定也能做得到!

    杨嗣昌成为了话题的中心,站在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奥斯曼有三大劣势,第一,四面受敌,第二地形多变而零散,第三土地多贫瘠不适合耕种。

    当时的秦国也一样,土地贫瘠,地形狭长,四战之地不适合作战。

    秦国首先兴修水利,改革农田水利增加粮食产量,积蓄力量的同时,先消灭周围的零星威胁,通过九次迁都,最后从西北偏远地区的一个小国成为争霸的主角。

    面对大国争霸战争积极改变策略,大秦通过‘远交近攻’‘合纵连横’两项国家战略,先后灭掉六个当初比他们还强大的国家,成为华夏的大一统王朝。”

    老年人很配合的问道:“何为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

    杨嗣昌端起一碗茶,喝了一口:“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是一个整体,简单来说,就是交好远处的国家,孤立近处的敌人,破坏敌人的联盟,尽可能拉拢更多的盟友来对付你的敌人。

    这样一来你们面对的敌人始终就是一个或者少量的几个,通过不断的远交近攻和合纵连横之策最终击败所有敌人。”

    老年人感叹:“大明不愧是东方文明之国,如果我不是因为年龄太大,都想去大明去留学一番,去见识一下东方智慧。

    各位,你们正直年轻,为什么不前往大明,去学习,去交流,去领略东方的智慧。”

    其中一个青年突然忍不住问道:“如果让顾问先生来制定奥斯曼的战略,顾问先生认为应该怎么来强大我们的国家?”

    杨嗣昌哈哈一笑:“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不正是强大奥斯曼帝国么?奥斯曼有三个劣势,但是换一种思路想,不正是三个优势么?

    第一奥斯曼四面受敌,但是正是因为四面受敌,所有锻炼了强大的奥斯曼军队,他不听的打仗,所以士卒个个都是百战精锐。

    第二地形多变而零散,这不仅让奥斯曼不方便,敌人不一样不方面么?广袤的国土,敌人不能通过一战或者两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奥斯曼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

    第三土地贫瘠,正是因为奥斯曼的土地贫瘠,所以奥斯曼从上到下,从百姓到国君,都对富饶的土地充满渴望,人人好战敢战,这不是奥斯曼用于如此广袤土地的原因么?

    现在奥斯曼帝国最缺什么?缺少的是一个把国力充分发挥,把所有的地盘串联并形成合力的道路。

    这个道路既包括陆路,也包括海路,从奥斯曼的地图可以看出,海军是奥斯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奥斯曼强大的关键。

    众位可以想象,如果奥斯曼失去了海洋,那么将会是一种局面?

    而现在制约奥斯曼的是印度洋上的海军和地中海的海军相互独立,相互支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导致奥斯曼必须同时建立两支海军,而作战的时候确只能用其中一支。

    这就像是两个成年人打架,一个人打仗只能用一半的力气,只能用一只手,那么这样岂不是要吃很大的亏?

    正因为这样奥斯曼在地中海海军虽然屡屡建立优势,但是确一直没有消灭敌人,导致敌人一次次的卷土重来。

    那么一切的关键在哪里?什么方法能让奥斯曼的海军形成合力?打仗的时候不再自缚双手?”

    这样一引导,这些人都想到了,这不就是苏伊士运河么?当初开挖苏伊士运河的时候,杨嗣昌就说过这个优势。

    现在旧观念重新再讲,大家都不得不承认,谁也看不出大明这样做对奥斯曼的坏处,大明因为自己的战略形成了一套学说,不断的提醒奥斯曼人苏伊士运河有多重要。

    虽然是新瓶装旧酒,但是确没有一个人反驳,苏伊士运河修通好处都是看的见的,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其中一个军官担心的说道:“可是最近那些埃及人捣乱的很多,很多人都担心会威胁运河工程的安全,将来就算运河修成,如果这些威胁不解除,运河也不会安全。”

    杨嗣昌自信的微笑着:“这些捣乱的人是谁支持的?是不是那些西方的欧罗巴国家?

    他们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支持这些人捣乱?这不正好证明了这里他们也知道很重要么?

    既然是敌人都在意的并且极力反对的事情,你们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去做呢?

    自己人支持你做的不一定是对的,但是敌人害怕你办成的事情,那肯定是对你最有利的。

    不过我认为这是好事,现在动乱,这不正好是给你们提醒,让你们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处理这件事情。

    如果欧罗巴选择隐忍,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才鼓动这些人破坏运河,那才是对奥斯曼伤害最大的,不是么?

第八百一十二章明城计划

    有人说谎话说了一千遍,就是真理,杨嗣昌的任务就是一遍遍的把大明的理念灌输给奥斯曼人。

    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也不求所有人都相信,只要成为主流观点,有人觉得是对的就好。

    杨嗣昌回到大使馆,新来的大使陈子龙正在办理留学文件,这是今年第一批奥斯曼帝国前往大明的留学生。

    去年开始,为了促进两国的交流,在史可法的运作下,两国已经同意互派留学生,去年试派了一批,今年打算在春季和秋季各派一批。

    为了显示大明的大国风度,大明给予了每年两批,每批一百个的免费留学名额,这一百个人只要达到条件,不仅免除学费,还免除来往的车费,甚至学习期间还有生活补助。

    当然想要获得这个名额也不是那么容易,要过汉语四级考试,要过大明律考试,并且在自己学校学习的时候获得优秀的评价,或者有突出的专长。

    陈子龙的工作就是审核这些档案的真实性,并且给这一百人进行面试。

    为什么史可法之后,大明会派陈子龙来负责奥斯曼帝国大使馆的工作,是因为陈子龙不是一个普通的官员。

    首先他是皇上的心腹官员,从皇上还在潜邸的时候,下江南就投靠了皇上。

    第二就是他主持建设了第一届皇明博览会,是大明最有办展会经验的官员。

    第三他是松江商会的会长,松江商会是大明十二家有外贸许可证的商会之一,主营松江布贸易。

    这样三重身份加持之下,他就是这次选派前来奥斯曼的最佳人选了。

    因为按照规划,大明要以办展会的名义在这里尝试修建明城。

    这个可以说是唐人街的进阶版,一条街道不足以隔绝窥视的目光,如果动乱来临,一条街道也起不到自保的目的。

    所以朱慈烺提出来这个‘明城计划’。

    也就是在世界各地,不是大明直接控制的地方,修建这种明城,当然规格上没有真正的城那样大的工程量。

    不过在防御上大明采用混凝土加上三合土,城墙壕沟护城河齐备,里面居住的大明百姓也都是经过预备役三个月以上的训练。

    并且这些明城建成之后常年都有大明武官和退役士兵作为安全管理保安。

    一旦有事,要求这些明城立刻召集城内的商户防御,要求至少能坚守一个月以上。

    目前大明计划在奥斯曼修建两座明城分别位于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和红海湾的苏伊士港,当然名义上是举办皇明博览会。

    所以陈子龙作为展会专家,商业专家,皇帝心腹官员,到这边专门负责此事。

    其实在杨嗣昌看来,皇上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搞,因为他觉得他自己完全能胜任这个工作。

    作为曾经的兵部尚书,建立一个完整防御的城池,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陈子龙忙完手里的活笑着跟杨嗣昌打了个招呼:“顾问大人又去参加聚会了?昨夜玩的可开心?”

    杨嗣昌也满意的点点头:“今天参加了一个年轻军官的会议,看来奥斯曼并不像咱们想象的那么不堪,还是有很多明白人的。”

    陈子龙笑着说道:“其实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才是最痛苦的,奥斯曼已经积重难返,如果没有大明插手,那么他还能坚持下去慢慢腐朽。

    大明的加入就像给他下了一剂猛药,导致他一下子回光返照般的奋起。

    今天他们前进的有多激进,将来被欧罗巴人打回来欺负的就有多惨。”

    杨嗣昌叹了一口气:“在这边待了两年,看着他们纸醉金迷,不由让人想起以前的大明,如果不是陛下,大明会不会跟奥斯曼一样?”

    陈子龙呵呵笑着:“陛下之功劳远超光武,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陛下乃是万古不出的一代大帝,奥斯曼不会有,整个世界也只有这么一个!”

    杨嗣昌:“……”

    杨嗣昌直接就无语了,话说这陈子龙这么拍马屁真的好么?这里距离大明这么远,皇上又看不到?

    就算锦衣卫的人听到了,还会把你的话发给皇帝听咋地?所以拍这种无用的马屁有意思么?

    不过看着陈子龙眼神里的狂热,还有目光中的坚定,杨嗣昌明智的选择闭嘴,这种杠他不敢抬。

    因为杨嗣昌在奥斯曼已经见过很多这样的人,这种人被称为狂信者,陈子龙跟他们简直一毛一样。

    没办法接话的杨嗣昌只得点头:“这是大明之幸也!这次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吗?”

    陈子龙看着地图说道:“目前巴士拉港那边的明城推进的还算顺利,但是苏伊士地区,因为叛军的骚扰,局势动荡。

    我们怀疑叛军已经渗透进奥斯曼运河建设公司征发的奴隶之中,锦衣卫收到线报,他们准备策划一场大行动。

    大明作为运河的发起者和主要参与方,会比会因此受到埃及人的憎恶?

    还有一旦出现大规模的骚乱,不仅运河建设收到影响,就是明城举办的博览会也会收到影响,进而可能影响这条商路的安全。

    杨大人作为皇上的顾问,您对这事怎么看?”

    杨嗣昌回想起最近他探听的奥斯曼各种情报:“首先,因为北方沙俄的战事和西面跟西班牙在巴尔干的争端牵扯了他们大量的精力。

    原本奥斯曼对于埃及就是晋绥的包税政策,只要税收能顺利收上来,这些埃及贵族怎么管理,奥斯曼一般不管。

    包税政策导致埃及贵族中不少人手里掌握了大量的资金,毕竟奥斯曼要的是有限的,他们则可以无限收税,他们还把高税收的责任都推给奥斯曼人。

    这就导致埃及上至贵族公卿下到贩夫走卒都对奥斯曼不满,这才是叛军能迅速壮大的原因。

    如果奥斯曼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埃及的动荡一直会持续,奥斯曼不肯能同时打三场战争,不仅国力不允许,奥斯曼自己也不是傻子。

    所以奥斯曼对待埃及政策依旧会是妥协为主。

    再看大明,虽然明城计划很重要,是大明国外商人和百姓的重要安全保障。

    但是大明的大战略上,明城计划的优先级并不高,可以这么说,埃及的动乱是大明的国家战略,是肢解奥斯曼计划的一部分,但是明城并不是非要建在那里不可。”

第八百一十三章死斗的三个原因

    陈子龙认真的听着,确实他这个只是乙级计划,是军部和外交部联合制定,由内阁派人执行的安全计划。

    而分裂奥斯曼帝国的计划,是大明最高战略计划地球唯一帝国战略的一部分,其优先级要比他负责的明城计划高两个量级。

    最近他满脑子都是明城计划,所以忽略了很多问题,经过杨嗣昌一提醒,他立刻清醒过来。

    陈子龙叹了一口气:“那就太可惜了,我觉得苏伊士是一个好地方,将来不是也能为运河计划提供支持么?”

    杨嗣昌点点头:“你说的有道理,根据参谋部的计划分裂奥斯曼为第一优先级,而动乱的埃及是这一计划的一部分。

    当然如果能在苏伊士运河上提前步子那也是极好的问题。

    你说要放弃建城,我确认为不需要,我反而觉得动乱是好事,更有利于你们建城的计划。”

    陈子龙一下子就迷糊了:“愿闻其详。”

    杨嗣昌笑了:“你想啊,那边动乱,你可以把城墙修的更牢固,更像战争堡垒的样子,理由都不用找,都给你准备好了,你不在这建城,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能有这样的机会?

    要知道做生意固然重要,但是建城也是大事,这里作为以后亚欧非大陆的枢纽,能在这里建城,就算一分钱不赚你都是大功一件!”

    陈子龙听完整个人豁然开朗:“对啊!看来最近我商业搞得太多,脑子都搞糊涂了,老是拿商业眼光去看待问题。

    说的对啊!这不正是个好时机!多谢大人解惑。”

    聊完苏伊士的问题,陈子龙突然拱手问道:“杨阁部,有一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还请大人为我解惑。”

    杨嗣昌坐下有些发愣,好久没有听到这个称呼了,这陈子龙果然势力啊,没给提意见的时候还是顾问的叫着,给他说了其中的关键,他就叫杨阁部了。

    咋的你终于想起我是兵部部长了?不过这个时候兵部都没有了你叫阁部确定不是恶心人么?

    杨嗣昌一副耐心听的样子,陈子龙悄声问道:“纵观整个世界,按照最新的世界地图,陛下把世界分为七块大陆。

    就算去掉最南端的南极大陆,剩下的也还有六个,为什么陛下一直关注的就是这些亚欧大陆这一块。

    世界这么大,有这么多的国家,陛下为什么只盯着这一块?甚至只把欧洲那几个国家当成大敌?

    我倒是觉得,这些国家甚至都不如奥斯曼和莫卧儿这样的国家强大。”

    杨嗣昌摸摸胡子:“你只看到了现在,确没有看到未来,陛下看到的是这些国家的潜力。

    就像现在,奥斯曼和莫卧儿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时候,积重难返,只会一步步被扯入深渊。

    但是欧罗巴这些国家不一样,他们新兴的力量正在崛起,就像现在的英国,现在他们正在进行的这场叛乱。

    表面上看是内部的教派冲突,实际上新兴的资产阶级和王室代表的贵族都参与其中,并且各占据一派。

    这只是开始,估计在今后的几十年里,欧罗巴那些从世界赚取了大量财富的资产阶级一定不会满足于现在的地位和利益。

    到时候这些欧罗巴国家会陆续走上自我革新的道路,最后变成新兴的国家。

    欧罗巴虽然一直在动乱状态,但是他们这些国家加在一起不论是人口、实力、土地面积等等都足够跟大明对抗。

    大明不怕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确怕他们团结起来,一起对抗大明。

    但是这种团结又是不可避免的大势所趋,当大明一步步走向强大,这些人总会认识到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无法对抗大明,他们必然会团结起来。

    以现在大明的进度,对付莫卧儿需要几年?乐观估计也要五年?占领中亚要几年,乐观一点也要十年的时间。

    然后萨菲王朝、奥斯曼、沙俄之后,才到达欧洲,就算速度再快,那也是三十年之后的事情。

    那个时候欧罗巴洲必然因为大明的强大压力结成联盟。而结盟的欧罗巴足够挑战大明的次序。

    而除了欧罗巴之外,这个世界上这么多大陆,又有哪儿还有足以挑战大明的敌人呢?

    大洋洲已经被大明纳入统治,新大陆的战争实际上不就是大明和欧罗巴的争夺么?

    包括接下来的非洲,欧罗巴人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大明在非洲占领土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都是欧罗巴和大明的战场。

    所以大明自然要关注这里,苏伊士运河以后将会是大明和欧罗巴争夺的关键,整个奥斯曼地区也是战争的最前沿。

    现在大明鼓动欧罗巴和奥斯曼战争,消弱奥斯曼帝国,等到消弱到一定阶段,大明一定会转身扶持他,让他顶在前面。

    所以大明需要和奥斯曼维持表面上的友好,你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才要隐蔽。”

    陈子龙有点怀疑,大明要三十年才能跟欧罗巴接战?陈子龙不信,按照陛下喜欢提前布局的性格,估计三十年之后大明到达欧罗巴,那么战局已经结束了。

    杨嗣昌跟陈子龙聊完之后,就把锦衣卫那边的负责人找来:“奥斯曼有意邀请大明一同出兵对抗沙俄,不是北线,而是直接出兵奥斯曼对抗沙俄。

    你直接上报,让参谋部决定是不是出兵,还有奥斯曼和西班牙都有意从巴尔干撤军,奥斯曼希望回身巩固其在阿拉伯世界的霸权,西班牙则希望维护他们在新大陆的利益并且在跟法兰西的争端中建立优势。

    所以我建议,在大明跟奥斯曼帝国的官方交流文件中,重新提出奥斯曼为‘罗马帝国的继任者’‘地中海之王’之类的字眼,以此来刺激欧罗巴人的神经,促使西班牙继续回到战场。”

    杨嗣昌的话并不是无的放矢,西班牙和奥斯曼都以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西班牙因为他们自己觉得自己已经是欧罗巴第一大帝国,并且在意大利取得了土地和势力范围,距离恢复罗马荣光仅有一步之遥。

    而奥斯曼,他们本身就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占据了北非大部和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

    可以说奥斯曼已经实际上恢复了罗马帝国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领土。

    在杨嗣昌看来,这种正统之争,加上宗教矛盾和经济利益,足够他们死斗下去!

第八百一十四章西亚远征军

    朱慈烺得到消息的时候也很纠结,其他先不说,派兵不派兵这个事情,还真的不好决定,看了一眼参谋部的意见,参谋部认为不需要派兵。

    理由又三,一个是奥斯曼并没有到依靠自己的实力打不过的地步,这个时候派兵并不能获得对方的感激,赢了他们会觉得是归功于自己,输了反而会怪罪大明新军不行。

    第二就是数量问题,经过分析,想要在这场战争中占据主动,大明需要至少派遣两个师以上的兵力。

    大明现在往莫卧儿运兵都已经很费劲了在往更远的奥斯曼北部,根本就不现实。

    第三就是指挥问题,尽管大明可以要求独立指挥,但是在指挥协调、后勤补给上大明总要受制于奥斯曼,把自己的部队命运交给别人,不符合大明的用兵理念。

    参谋部说的三条道理很中肯,但是这件事又不能这么简单的回绝,奥斯曼正和大明处于蜜月期,这个时候贸然回绝,可能损害两国关系。

    大明军队最大的问题就是武器装备和后勤弹药补给等等都是专用,必须要由京津地区生产运输。从京津地区运到黑海北岸,等到运到了,孩子都生出来了!

    那么有没有可能就近补给呢?大明的纸弹工艺是秘技,怎么可能轻易泄露,总不能让士兵一边打仗一边生产弹药吧?

    别小看一个小小的尼米弹工艺,有了这个大明的纸弹射程能比同时代的火器远一倍还多。

    如果想要解决补给,又不暴露自己的武器,那只有跟他们用一样的火绳枪加上火药弹丸分别装填的办法。

    但是这样的明军,还能战无不胜么?过大的伤亡朱慈烺可不愿意承受。

    朱慈烺看着地图发呆,要是派兵去奥斯曼只能派第一师前往了,第一师可是朱慈烺的嫡系中的嫡系,别说重大伤亡了,损失一个朱慈烺都心疼。

    再说莫卧儿战场还要第一师镇守,这些藩国……藩国……对啊!

    朱慈烺立刻笑了:“桂喜,传李通过来!”

    李通过来的时候,看到皇上正在微笑着看地图,他拱手行礼。

    朱慈烺看着他们:“朕决定出兵组建一个西亚远征军,前往奥斯曼参与对沙俄战争,这一战要打出我们的威势,让欧罗巴人看看大明的厉害!”

    李通苦笑的拱手:“臣谨遵陛下旨意,陛下打算派哪几只军队前往?臣建议派最近的第一师和临时骑兵第四师前往。

    按照杨顾问的情报,西亚和欧罗巴战场,步骑协同作战用的非常好,大明如果只派出步兵,可能吃亏……”

    朱慈烺点着地图:“确实要从莫卧儿战场抽调兵力,不过不是第一师,而是藩国联军,朕打算让八七个藩国加上锡兰共同出兵,每家出兵五千人,再从骑四师抽调一万人,组成西亚远征军。

    这支军队将使用奥斯曼火绳枪,方便就近补给弹药,粮食等后勤物资也由奥斯曼帮助协调,简单来说,咱们只出人,武器弹药和后勤补给都由奥斯曼提供。”

    李通当时就瞪大了眼睛,还可以这样玩?陛下这是把藩国这些士卒往死里用啊?

    不过话说回来,李通担心的问道:“陛下,所谓百战精兵,大明如此给藩国练兵机会,长此以往,这些藩国军队战力强悍,一旦生出二心,会不会尾大不掉?”

    朱慈烺敲着桌子:“咱们限制人数就是了,现在七国军力都是新军一万,垦殖军一万,下一步随着其他藩国派兵参战,这些藩国的军队数量就不许在增加。

    两万人还不至于让大明畏惧吧?

    再说了,难道大明军队堕落到只能指望着敌人比自己弱才能大胜仗么?藩国军在变强,大明军队就应该更强。

    现在藩国还停留在迫击炮,熟铁炮,火绳枪的阶段,大明已经在步骑协同改革,你怕什么?与其有空怕这个还不如好好研究军改!增强自己的实力。”

    李通躬身:“是,如果派出藩国军队加上骑四师,很多问题确实迎刃而解,不过据臣所知,奥斯曼帝国的火绳枪质量并不优秀,既然已经到了欧洲,臣倒是觉得不如使用欧罗巴人的燧发枪。

    这个也可以作为对藩国军队的一种奖赏,藩国军队对于大明燧发枪已经羡慕了很久,虽然大明不可以把自己的给藩国使用,但是欧式的燧发枪确没有问题。”

    朱慈烺想了想:“欧式燧发枪和大明燧发枪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还是在纸弹上,

    不过大明枪管已经开始全钢式,下一代步枪会改为膛线式。如果火药技术取得突破甚至直接改为后堂步枪。

    而由于受到大明的刺激,欧罗巴洲不少军队都开始燧发枪改革,纸弹也开始出现模仿,这个确实没有必要在进行限制。

    从今天开始允许二等以上藩国装备燧发枪一万支,不过纸弹只供应欧式纸弹,各国不许私造。”

    朱慈烺想到紧紧一个燧发枪加上纸弹,一年岂不是又是几百万两银子的利润,毕竟藩国有十几个,纸弹又是消耗品。

    李通接着问道:“那这次西亚远征军以谁为军长?八个国家的各五千人是不是再编制成师?”

    朱慈烺转了一圈想到:“军长就不用犹豫了,任命杨嗣昌为西亚远征军军长,李让为远征军军参谋长,由总参选派得力人员充实军指挥参谋部。

    命总装备部薛德备立刻调派武器弹药,用快船运往苏伊士和远征军汇合。”

    杨嗣昌的任命没有让人意外,不过李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突然一跃成为军参谋长确让李通意外,上次长崎国的解围之战李让表现确实亮眼。

    不过一下子从副师级提升到正军级,太不合常理了,虽然这支西亚远征军不是大明正规军,但是好歹是大明第二支军级编制,这个位置多少人不嫌弃的等着呢!

    李通抬头问道:“李让并无参谋经验,而且资历不足,是不是另外选派一位得力的,让李让当副职?”

    朱慈烺摇摇头:“李让一直以来都在负责藩国新军训练工作,从藩国新军的战斗力来看,他的工作做得是非常优秀的。

    除了上次的解围之战的战功之外,朕更看中的是他对藩国军队的协调能力,万里之外,八国军队,没有一个好的熟悉他们情况的参谋长,怎么能把他们拧在一起?就他吧!”

第八百一十五章前往玉泉宫

    处置完杨嗣昌的奏章,朱慈烺第二天就来到了玉泉宫,今天是大熊猫进京的日子,在朱慈烺的要求下,这次抓到的大熊猫有二十多只,足够形成一个种群。

    锦衣卫和军部废了很大的力气才抓到,得力于锦衣卫配置的麻药,否则这一次将会更麻烦。

    朱慈烺特意为这批熊猫在玉泉宫专门修了一个熊猫园,占地两百余亩,今天是熊猫入园的日子。

    后世谁不想自家养一只熊猫,朱慈烺以前认识一个四川的朋友,结果朱慈烺找他要一只熊猫都不肯给,过分!凭啥你们四川可以拥有全世界所有的熊猫!

    现在朱慈烺自己也有了,而且一下子就是二十多只!就是这么豪横!

    来到玉泉宫自然不能直奔熊猫馆,这里还住着太上皇和他的家人们呢!

    朱慈烺一年也难得来看几次崇祯,以前是为了孝道名声,还讲什么早晚请安,后来忙了,就以此为借口不去了。

    再后来没人敢说他了,自然就更不用去了,特别是这两年,父子之间没啥说的,再加上因为旱灾兴起的那些谣言,难免让崇祯和朱慈烺之间隔阂加深。

    来到正殿,崇祯和周皇后都作战那里,朱慈烺行礼问安之后,殿内再次陷入沉默。

    最后还是周皇后率先开口:“前几天你十六弟出生,本来差人去宫里给你报喜,回报的人说你在忙着开会,也没有给孩子定下名字和封号。

    今天你总算有闲时间,毕竟是自家兄弟,你看着封赏吧。”

    一边的刘贵妃,一脸期待忐忑的看着朱慈烺,孩子正是她生的,但是现在太上皇已经没有任何权势,不要说封赏一个皇子,就算是动一个太监都不能如自己的意。

    刘贵妃期待朱慈烺能念及兄弟情分,给她孩子一条活路,但是想到上次孩子出生,皇后差人讨封都没有讨到,不知道朱慈烺是对太上皇不待见,还是嫌弃她们生的太多?

    女人就是喜欢多想,实际上朱慈烺是真的忙忘了,不过看着崇祯有朝着李渊发展的趋势,朱慈烺也是有些无语。

    从迁居玉泉宫以来,崇祯先后给朱慈烺剩下了八个弟弟,十三个妹妹。尤其是去年几乎每月都有新的皇子公主降生。

    没事生孩子玩,崇祯成为朱慈烺鼓励生育的最坚定支持者!复兴三年正月皇十六弟降生,接着皇二十一公主降生。

    因为皇十六字降生,周皇后讨封赏没有讨到,所以二十一公主的生母连敢讨封赏都没有敢,这个时代生了闺女,就是有罪,还敢自己找事。

    朱慈烺微微一笑:“儿臣前几日确实开会繁忙忘了,为了以后不至于忙乱,以后但有朕的皇弟皇妹出生,宗人府根据相关规定给予亲王公主待遇,不必再等朕的首肯。

    以后宗人府每年建册时报备即可,皇弟年满十六岁之后立刻赐予扬州亲王级宅院一座迁居扬州,到大殿辞行时朕在视情况另有赠与。

    皇妹年满十六岁之后,可以出玉泉宫,遇到心仪之人,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可请朕赐婚。”

    朱慈烺并不要求他的妹妹一定要找个没当户对的,反正整个大明都没有他的门户高,也不用非要找个有钱的,反正整个大明都没有他有钱。

    所以皇妹出宫只要找到自己喜欢的,朱慈烺在查明对方人品之后就会赐婚,只要不是为了骗色骗势,穷一点都行。

    朱慈烺的话说完,玉泉宫正殿一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刚才那一会,不要说其他人包括崇祯都很紧张。

    毕竟这些孩子都是他的骨肉,谁不想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归宿呢,哪怕只能被圈禁在玉泉宫,哪怕将来只能被圈禁在扬州城,那也比现在这样忐忑,被君王所忌强。

    这几日崇祯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就是怕朱慈烺对他生孩子太多不满。

    要知道自己这个大儿子为了减少皇族数量,可是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眼看着藩王数量逐渐减少,自己这给他一年生十几个,减少的还没有增加的多!不知道太子会怎么想?

    现在一切尘埃落定,朱慈烺的意思很明显,爱生多少生多少,他不管了,只要宗人府每年年底登记造册的时候他看一眼就行了。

    皇女的出嫁问题,还有两年,不过听朱慈烺的意思,皇女十六岁可以出玉泉宫,找自己心仪的人?这一条怎么听都是怪怪的,皇女不是应该用来笼络勋贵武将,文臣门阀么?

    所以这个自己找心仪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崇祯正在思考的时候,几个贵妃都一边感谢,一边痛哭出声,她们太难了,悔让孩子出生在帝王家,现在陛下不管她们就是对她们最大的恩赐了。

    朱慈烺清清嗓子:“锦衣卫说今天有一批熊猫要送进熊猫园,大家要是无事,不如一起去看看?”

    对于这个所谓的国宝,崇祯在报纸上讲过,在餐桌上也吃过,但是活的还真没有见过。

    崇祯不理解朱慈烺为啥要把这种熊列为国宝?还不远数千里从四川把它们运过来?就不怕百姓说劳民伤财么?

    玉泉宫能有啥事,大白天的崇祯总不能说他要躲在屋里造小人玩吧?

    所以一大堆人浩浩荡荡的来到熊猫馆。

    这座熊猫馆借用了一个山谷的地形,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狭长洼地,周围一圈围墙,围墙上修建的栈道亭台,为了防止熊猫出逃栈道下面还有三层铁丝网。

    亭台之间还有军队驻扎防止熊猫越过铁丝网伤人,毕竟这玩意是熊!

    园子里有各种玩具水池,离围墙五十米内没有树木,防止熊猫逃跑,熊猫是会爬树的。

    最中间的位置是一片假山,采用的太湖石和各地的奇石造景,即漂亮又利于熊猫攀爬。

    大家第一次看到这种毛茸茸长着黑眼圈的奇怪生物,远远看去那憨态可掬的模样,引的皇子公主连连呼喊。

    唯有崇祯看着这个大院子沉默不语,朱慈烺看了一眼崇祯:“父皇有心事?”

    崇祯指了指园子中间的假山问道:“不如我们给中间的假山起一个名字如何?”

    朱慈烺奇怪,怎么突然要给假山起名字?朱慈烺微笑着:“但凭父皇做主就是。”

    崇祯指着假山淡淡的说道:“不如就叫艮岳吧1

    崇祯的话说完,场面为之一静,听懂的妃子都吓的脸色发白,太上皇这是何苦呢!

第八百一十六章随便聊聊

    说道艮岳朱慈烺也尴尬的摸摸鼻子。

    艮岳是什么?大家都看过水浒都知道杨志失落花石纲,宋徽宗酷爱奇石花鸟,蔡京等人为了讨好皇帝,收罗天下奇石,在汴京东北角建立新园。

    新园中天下奇石花鸟陈列供宋徽宗赏玩,此园占地广大,堆奇石成山,取名为“艮岳”

    江南方腊起义可以说正是借着花石纲扰民的名义。

    金兵到城下时,为了抵抗金兵,奇石都用来作为投石机用炮弹,最后北宋灭亡。

    在文人看来,宋徽宗任用奸臣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而艮岳的劳民伤财被认为是亡国之奢靡的见证。

    崇祯用这么一个名字来命名朱慈烺的熊猫园,讽刺意义已经很明显了。

    不过后世对北宋灭亡的研究这么多,光一个艮岳根本不能说明啥吧,说道北宋灭亡的原因,朱慈烺觉得他能跟崇祯好好说道说道!

    朱慈烺笑着说道:“多谢父皇提醒,儿臣必当谨记,不过说道艮岳,其实艮岳其无论规模和花费都不及我大明玉泉宫之十分之一。

    北宋年税收一度达到一点七亿贯之多,怎么会被一个园林拖垮?

    其实北宋灭亡主要原因有三,其一崩溃的财政,北宋缺铜,导致商人不得不用铁钱和交子来用于交易,这也是大明纸币的祖师。

    光有铁钱和纸币还不够,因为这是地方上为了解决钱荒不得已的地方策略并没有全国普及。

    蔡京为了应对这个局面开始发行当五钱,仅此一策,就导致朝廷收入暴增。

    宋徽宗有钱了之后连续发动战争,西夏跟北宋战了几代,宋神宗时期收复了北宋前几个君王都没有收复的河煌地区。

    大宋彻底在跟西夏的战争中占据了优势,到了宋徽宗时期,终于使得西夏接连失败只能求和。

    迫于辽国的压力大宋始终无法全灭西夏,这就导致大宋上下君臣把目光都集中在辽国身上。

    这个时候宋徽宗雄心勃勃,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又是北宋历代君王的夙愿,而金国的崛起让北宋看到了希望。开始走上联金灭辽之路。

    从始至终,北宋的财政收入增长不是来自于生产力的增长,而是靠超量发行货币,先后铸造了当五,当十钱。

    蔡京几度沉浮,看着好像是其手段高超,总能在逆境中起复,实际上不过是宋徽宗不用钱了,就作废当十然后贬斥蔡京,一旦财政危机又用蔡京铸币。

    如此饮鸩止渴之策,导致天下当十铜钱当十铁钱泛滥,百姓见有利可图也纷纷盗铸。

    当十钱只比小钱重三倍,价值确增加了十倍,百姓财富凭空被搜刮三分之二。

    以此来发动战争,如果胜了,好有收拾的余地,但是宋军屡战屡败,所以导致当十钱贬值,引起通货膨胀,物价暴涨,宋末出现了眼中的货币危机。

    这是北宋灭亡的经济原因。

    其二是军事原因,禁军数量暴涨,最高时一度达到惊人的一百二十万,除了禁军之外,北宋厢军多则数十万少则十多万。

    如此军队数量比之现在大明还要多,目前大明军队总数也不过一百一十万,每年消耗军费一点二亿两白银有余。

    可见北宋维持这样一支军队要消耗多少国力,北宋税收七成以上都用来养兵。

    如果养的是强军还好,结果养的军队毫无战力,宋徽宗时数次北征接连失败,军队损耗补充的庞大开支,加上金人南下各地勤王军队数百万人前往汴京,最终压垮了北宋的财政。

    这是北宋灭亡的军事原因。

    第三就是国力原因,北宋有三易回河,从宋仁宗时起,因为黄河改道北流入辽国地界,因为连年水灾,加上担心辽国利用黄河北流之机会河北半壁再无大河天险。

    所以决定把黄河改道到六塔河东流,宋仁宗把这个当做百年大计来干,最后改道失败,半个河北变成泽国淹成白地。

    这是第一次回河。

    神宗时,宋神宗继续命王安石继续回河,这次直接导致黄河夺淮入海,整个淮北变成泽国,良田被冲毁三十万倾,这个面积已经占据了北宋良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左右。

    神宗死哲宗即位,这位还是不接受前代教训,继续开展回河,这次更是导致河北、苏北和山东大部被大水冲为白地。

    三易回河,北宋通过三代人的不断作死,“哪里富庶就用洪水冲哪里”,最终成功把河北变成白地十室九空,把山东苏北等产量重地也变成赤贫之地。

    黄河水灾也因为没有得到系统性治理连年泛滥,一直到元末明初,咱们依旧在直河。

    在这种国力之下,宋徽宗还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所以接连失败,最后金军南下的时候都不愿意走河北,选择从山西南下,因为河北已经没啥可抢的了。

    这也是大宋到了最后竟然两省之地供应不起郭药师十万人的原因,汴京附近百万勤王军要吃粮,南方运来的粮食几乎被这些人消耗殆尽。

    而河北那是真没有粮食,连人都没有怎么种出来粮食?

    父皇还记得岳飞么?说书的说岳飞传,他不就是因为水灾他娘带着他乞讨。

    这也是为什么北宋迅速的丢掉了河北山东等广大地区之后,南宋还能坚持的原因之一,因为山东河北等淮河以北已经完全糜烂,根本不足以组织像样的抵抗。

    但是过了淮河,大宋江南无论人口还是国力还是能维持的。只要国力基础还在,哪怕蒙古人灭亡了整个欧亚大陆大半国家,南宋依旧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以上三条,就是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和这三件事相比,艮岳不过是小事,在历代修建的宫殿之中,艮岳也不过是一般而已。汉朝的长乐未央,唐朝的大明宫等等也没有见导致灭国。

    由此可见,皇上花点钱,不至于把国家花破产了,皇上能花多少。

    但是错误的国策才是国家灭亡的根本原因。

    皇帝不作为固然可恨,但是没有那个本事,胡乱作为,一样会导致灭国。

    如果宋徽宗能紧守国门,在辽国被金国痛揍的时候不是去选择凑热闹,或者是把西夏灭了占据了河套,金国别说南下灭宋,就是想要占据住燕云十六州都困难。

    所以努力不一定就是明君,也可能只是在瞎忙活,把事情变得更糟。”

    崇祯不乐意了,朕是在提醒你,在警醒你!你咋还讽刺上朕来了!过分!

第八百一十七章吵架没输过

    显然论历朝历代君王中,勤奋的崇祯能排到前几,这也一直是他的骄傲,现在朱慈烺借着评价宋徽宗等人,来了一句,没才能的瞎忙活,可能把事情变得越来越糟。

    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子么!是可忍孰不可忍!

    崇祯挑眉说道:“哦,皇儿说的确实有理,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北宋有三大失误,第一财政危机?

    朕记得,今年大明纸币发行也超过储备金了吧?超过了多少?皇儿可要小心,别学了故宋,成为笑柄。

    第二穷兵黩武?北宋还好吧,仅仅一百二十万兵,比起大明要少吧?今年皇儿不是又成立了骑兵第四师?海军也开始整编第三舰队,一年一点二亿以上?是一点四亿吧?

    大明的财政收入正好两亿两,这一点四亿不正是百分之七十么?

    而且故宋穷兵黩武,那也只是甘肃河北的用兵,皇儿这兵往北万里之外,往西数万里之外,往东又是数万里。

    论起用兵之多之广,皇儿远超历朝历代君主,汉武帝为了汗血宝马出征大宛,被骂了上千年,不知道皇儿以后会落个什么评价?

    再说第三,北宋仅仅是三省之地空虚,皇儿这是要搬空大明吧?把整个大明的百姓都迁居海外,北疆难道不是千里无鸡鸣?南大陆难道不是万里人踪灭?

    北宋灭亡因为这三条,大明竟然全都有,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皇儿这个历史学的不到家啊!”

    皇后拉了几次崇祯都没有拉住,崇祯还是把话说完了,这两年两人交流越来越少,矛盾反而更加尖锐,今天算是一个彻底的爆发吧。

    只不过崇祯不怕朱慈烺未必代表其他人不怕,她们被圈禁在这玉泉宫,吃喝都要看朱慈烺脸色,哪敢这么硬气。

    朱慈烺倒不至于因为崇祯说几句就生气,外面的人说的比这个难听的多了去了,崇祯这算啥。

    不过看到崇祯朱慈烺觉得自己不能输了气势:“父皇多虑了,大明虽然发行了纸币,不过大明流通的主要还是铜币,新铜币发行以来,大明现在已经铸造新铜币一千亿枚以上。

    但是这依旧只是总流通量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跟一万亿枚铜钱的流通量相比,十多亿两纸币并不足以冲垮大明经济,就算纸币完全退出,也不过是百姓财富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贬值罢了。

    比起父皇时大明宝钞等于废纸要好得多了。

    至于军事更不用担心,大明新军百战百胜,从京师往四方万里之内无战事,万里之外无一国可以和大明抗衡。

    现在大明虽然军费占比很高,内阁税收也确实只有两亿两,但是皇明商号体系,去年还净赚两亿多两。

    所以一点四亿的军费开支,仅仅占据大明总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三十五。不仅跟故宋比比例不高,就是跟父皇当政时比,也低了很多,毕竟那个时候,父皇已经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

    而且这几年大明财政收入每年都增长百分之十以上,这个比例每年都会降低三到五点,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军费超支问题。

    最后是国力,大明现在掌握的耕地已经是父皇当政的时候的三倍有余,每年仅仅收商税就超过当年之数十倍,跟故宋相比,大明不仅没有那么多专卖,还免去了农税,所以国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至于中原移民,正是因为中原移民,所以关内百姓人均耕地面积从以前的两亩,提升到现在的每人八亩的地步,佃户地租也从当年的每亩百分之六十五降低到现在的百分之三十。

    百姓仅仅种粮食收入都翻了数翻,更何况取消徭役之后,百姓还可以农闲时做工,这些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翻。

    就拿今年来说,大明关内一年销售的布匹近两千万匹,每人都能分到两丈布,足够做两件衣服。

    百姓从以前的几年未必添置的起一件衣服到现在每年平均可以添两件,这难道还不能说明百姓生活变好么。

    去年大明全年煤炭产量五千万吨,钢铁产量百万吨,煤炭产量是父皇当政的时候的八倍,钢铁产量是父皇当政时候的五倍。

    这无不说明,大明的国力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崇祯眯着眼睛,他拿大明跟故宋比是还留着面子呢!这龟儿子……不是,这个不孝子倒好,直接跟他比,而且样样都比他那个时候强!你说气不气!

    崇祯眯着眼,周皇后勉强笑笑:“一家人难得聚会,不要讨论国事了可好,你看这熊猫憨态可掬,蠢蠢的多可爱,它们平时就吃竹子么?不是叫食铁兽么?它们是不是还吃铁?”

    周皇后想引开话题,但是崇祯被连怼带讽刺的说了一大堆,岂能不还击:“听说今年大明关内粮食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还多,近五千万人没有粮食吃,去年也是一样吧?

    朕在位的时候,大明可没有这种规模的天灾,听说今年还有蝗灾?这又要多少人吃不上饭,朕在位的时候也没有!”

    虽然崇祯很想怼一句这都是你篡位导致的天谴!但是最后还是保留了理智,这事大家都知道,但是他确不能说,他不想活了,他还有老婆孩子呢,尤其是这些妃子肚子里还十几个呢!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一提粮食,所有人都变了脸色,天谴论一直都很有市场,特别是朱慈烺这还篡位,不少人都说李世民篡位的时候,全国爆发蝗灾,现在朱慈烺篡位又爆发蝗灾,这不正是上天示警么!

    朱慈烺这时候正在气头上,他倒是没有觉得崇祯这话不能说,不过既然是吵架,那自然要吵赢了:“是啊,还好父皇当政的时候没有,要不然大明早就亡了!

    当初陕西大旱,父皇发内帑七千两赈灾,是啊,连一万两都不到,结果赈灾赈出了闯王高祥迎、曹操罗汝才、八大王张献忠等等十几万流寇。

    那还只是一个省的旱灾,要是遇到这种,父皇该养出多少流寇?几百万?还是天下皆反?

    父皇又能发多少内帑?十万两?您凑的出来么?

    朕这次赈灾一年花费百信三亿余两,父皇要是遇到该怎么办?加税三亿两么?”

第八百一十八章你当吵着玩的

    朱慈烺怒气匆匆的走了,坐上马车,招手叫来李若琏:“你去查一下,谁在打扰太上皇修养,有些东西明显不是从报纸上就能听来的。”

    崇祯可能吵架吵急了,纸币发行量问题、大明军队编制和新军军费这些都是机密信息,不要说报纸上没有刊登,就算是级别不够的人都未必能知道具体数字。

    尤其是一点四亿两军费,这个人一定是军中高层或者是内典算局又或者统计部的高层,因为内阁不知道大明每年军费多少,他们只是拨付自己的百分之二十其余的无权过问。

    军费剩下的不足部分由内典算局拨付,能接触这个数据的只有这三个部门。

    这三个部门不管哪一个被渗透对于朱慈烺来说都是重大损失。要是给朱慈烺来一场夺门之变,那才是死的冤枉。

    所以看着只是一次普通的争吵,实际上朱慈烺用了心机,在崇祯生气的时候胡言乱语,收集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在这特大旱灾持续的日子,难免有人生出什么别样的心思,尤其是朱慈烺新内阁,损害了一大帮子旧城的利益。

    崇祯朝的那些尚书侍郎以上的高官能留任的没有几个,这些人要是心中有什么想法,搞不好真的会生事。

    朱慈烺回到皇宫的时候,李若琏就从外面匆匆回来:“回陛下,已经查明,内典算司统计处王文德,原本是王承恩掌管东厂时安排的密探为王承恩义子。”

    朱慈烺眯着眼:“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王承恩出不来,他也进不去玉泉宫,谁找的他,谁送的信,目的是什么,给朕好好的问问。”

    李若琏额头见汗:“王文德受刑不过,已经咬舌自尽了,臣正在追查相关人员。”

    朱慈烺敲着桌子:“命令禁卫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命令即刻起京城戒严宵禁三日,给朕好好的查!”

    李若琏慌忙退下,贵喜也跑去拟旨传令,朱慈烺敲着桌子,这里面一定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不小!

    突如其来的戒严命令和禁卫军战备,让整个京城都陷入人心惶惶的状态。

    这几年不要说戒严了,现在京城连宵禁都已经取消了,突然上街巡查的禁卫军和锦衣卫,让百姓一下子不适应了。

    有心人自然知道皇上今天去了玉泉宫看熊猫,回来就戒严宵禁,要么是皇上遇刺,要么就是收到不利的消息。

    等他们收到皇上跟太上皇吵架的消息的时候,整个京城所有城门已经关闭,所有人都禁止上街。

    心里有鬼的人更是躲在家里瑟瑟发抖,皇上真是下手太快了,行事太果决了。

    第一天,顺着王文德这条线没有什么进展,不过在审讯他的随行太监和外宅家丁之后得到消息,王文德随身侍卫王安经常到京西一家茶馆喝茶听曲听书。现在王安不知所踪。

    李若琏敏锐的感觉这个事情不这么简单,立刻前往那家茶馆抓捕,结果去到看到熊熊烈火,大火扑灭,茶馆一家连同伙计六人全部被杀然后焚尸。

    李若琏立刻知道,这件事开始扑朔迷离,找到王安成为最重要的任务。接过天还没有亮,王安就被吊死在城北一处荒宅。

    李若琏天明的时候给朱慈烺回话的时候,朱慈烺眉毛都拧在了一起,这件事越发的让人琢磨不透了。

    不过这么杀人不眨眼,急着毁尸灭迹,足以证明这帮人不仅所图甚大,而且手里的势力还不小。

    李若琏继续去查案,线索到这里就断了,排查到过茶馆里的老茶客,和原本茶馆的房东,都没有收获。

    第二天傍晚,李若琏申请调查禁卫军,因为如果想要进出玉泉宫,自然要过禁卫军的防区,这些人能在禁卫军眼皮底下传递消息,那么要么禁卫军布放有漏洞,要么有内应。

    听到李若琏的分析,朱慈烺有些沉默了,禁卫军是朱慈烺的心腹,一直没有想过禁卫军会有问题,如果这个时候调查禁卫军,岂不是表示自己不信任禁卫军了?

    朱慈烺敲着桌子:“最近当值玉泉宫的是禁卫军哪个团?”

    贵喜躬身:“是禁卫军第三师,第二团,团长燕九。”

    燕九朱慈烺自然知道,当初讲武堂成立的时候,借助西山收矿从宁晋伯家发掘的人才。

    想到宁晋伯,朱慈烺突然问道:“北疆之战,极地一师战死的那个营长是不是宁晋伯的嫡子叫刘光溥的?”

    所有人都愣住了,相互看看,李若琏立刻拱手:“臣,这就去查。”

    朱慈烺连忙伸手:“不要声张,莫要寒了功臣之心。”

    李若琏拱手:“臣遵命。”

    第三天一早李若琏回来禀告:“陛下,宁晋伯在少伯爷刘光溥战死的消息传回之后,曾经到军部大闹一场。

    后来赵安东登门道歉,宁晋伯曾指着赵安东骂:“我儿子战死了,为什么你还活着,你怎么不去死!”

    这一年多来,宁晋伯每日遛鸟斗狗,出入风月场所,终日宴饮,性格越来越乖张,臣觉得他有问题。”

    朱慈烺眉头紧锁:“宁晋伯府是不是还有一个刘光宗在第六师任团长之职?”

    李若琏拱手:“是,刘光宗乃是宁晋伯小妾所生,以前不受宁晋伯待见,后来刘光宗表现优异,导致兄弟矛盾加深,宁晋伯一直偏向幼子。

    最后刘光宗看不惯伯府勾心斗角,于两年前搬离伯府,在徐州城成家置业,跟生母在徐州生活。

    当时此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刘光宗接出生母的时候曾经在当庭广众中说‘以后和宁晋伯再无半点瓜葛’

    宁晋伯也当街宣布和刘光宗‘断绝父子关系’。”

    朱慈烺没有妄下断语:“有没有什么发现?”

    李若琏摇摇头:“时间太紧,还没有新发现,所以臣申请搜查宁晋伯府,问询燕九。”

    朱慈烺摇摇头:“没有切实证据,燕九和宁晋伯都不能轻动,你继续去追查,到明天早上如果再没有进展。

    朕到时候将会取消戒严和宵禁。”

    李若琏立刻拱手:“是,臣一定全力以赴。”

    李若琏下去之后,朱慈烺陷入沉默,当初宁晋伯非常识时务者,朱慈烺收拢西山矿权,宁晋伯立刻奉上地契,朱慈烺为了回报宁晋伯的大方,特许了三个进入讲武堂的名额。

第八百一十九章风声

    第二天,锦衣卫依旧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京城解除宵禁。

    宁晋伯刘天赐一早醒来就拿着一块绸布擦拭着伯爵府大门口的那一块‘英烈之家’的牌子。

    每一次擦拭刘天赐都要伤心流泪,回忆着自己儿子的点点滴滴,刘光溥从小就聪明,就是不爱学习,每天斗鸡遛狗,打架斗殴。不过勋贵之后都这样,刘天赐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还记得十二岁的时候,刘光溥被侍女引诱破了身子,为了教会儿子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可留恋床笫之欢的道理,刘天赐把那婢女发卖到青楼去了!

    谁知道这事并没有激起刘光溥的斗志,之后除了斗鸡遛狗,刘光溥又沾染上了寻花问柳的毛病。还养了外室,最后刘天赐才知道,儿子保养的外室还是那个侍女!

    刘天赐觉得,其他不说,至少自己的儿子是个有情有义的好男儿!就是不上进!

    原本刘天赐觉得自己儿子一辈子也就那样了,反正爵位还在,饿不死,不就是不成才么,自己年轻的时候不也是这样么,等成家立业了,慢慢就好了。

    可是崇祯八年,太子收拢西山煤矿矿权,这一切都改变了,刘光溥进了讲武堂,为了给儿子铺路,他先后安排了燕九和庶子刘光宗一同前往。

    刘光溥吃了多少苦,最后因为才华无人赏识起步比起燕九和刘光宗都要低,刘光溥也是个要强的孩子。

    所以听说北疆极地一师有战事,就主动前往,北疆多苦啊!尿尿都能把鸟冻掉,但是刘光溥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

    宁晋伯还记得儿子走的时候,骄傲的说着要把宁晋伯家的爵位保住,甚至还要往上升一升!

    可是没想到这一别竟然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听到儿子战死的消息,宁晋伯觉得天都要塌了!他去军部闹过。

    可是儿子再也回不来了!

    赵安东登门道歉的时候,宁晋伯还没有从悲伤中走出,他指着赵安东的鼻子骂:“我儿子战死了,为什么你还活着,你怎么不去死!”

    赵安东跪地痛哭:“侯爷若是怨恨,安东甘愿一死!”

    宁晋伯那一刻突然发现,儿子真的没有了,埋怨别人没有任何意义,将军上战场,马革裹尸还,这本来就是应有之意。

    赵安东站起来:“极地第一师第二团第一营,奉命渡河遇敌人截断河道被围,师长赵安东命令全军往西北山坡突围。

    第一营营长刘光溥主动请缨殿后,以一营之力阻挡对方五千余人进攻。

    在与敌人拼刺刀肉搏时,刺死一人刺刀卡在肋骨中,被偷袭,身中三刀,重伤不治,当场阵亡!

    刘光溥是一个优秀的营长,先后……。”

    再然后赵安东亲自为宁晋伯府订上这个牌子,这是孩子用生命换来的荣耀,宁晋伯每天都要小心的擦拭一遍。

    擦的一尘不染之后,回到府里,管家匆匆来报:“伯爷,吴七突然不见了?”

    管家急的脸上都是汗,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丢了,这不是没事找事么?

    刘天赐淡定的问道:“哦?自己失踪的还是被人抓起来了?”

    管家摇摇头:“不知道啊,昨晚还有人见他起夜,今天一早去催他喂鸟,人就没了。”

    刘天赐想了一下:“去鸟院去看看,他养的鸽子还在不在!”

    管家慌忙去看,一会脸色更白了:“没有了,全放飞了!老爷,吴七有问题!”

    刘天赐颓然坐在椅子上:“去顺天府报案,上报锦衣卫,这事咱们扛不起,也瞒不住!”

    正说着呢,外面府门猛地被人推开:“宁晋伯在家么?”

    刘天赐一看来的是锦衣卫百户,他心里一紧,连忙说道:“大人来的正好,我家去年新招募的喂鸟家丁吴七走私,他养的信鸽也失踪了,我怀疑他有问题……”

    锦衣卫百户淡定的看着刘天赐,上下打量着,一脸的怀疑:“侯爷家可否让我们参观参观?”

    管家上前:“我们这可是宁晋伯府……”

    刘天赐拦住管家:“大人若是不相信,您经管搜查,我身正不怕影子歪,相信陛下会还我公道!”

    锦衣卫百户连忙躬身:“伯爷言重了,我们哪敢无令搜查忠烈之家,就是谁便看看,您不介意吧?”

    刘天赐呵呵一笑:“忠烈之家……伯爵府的牌子难道还没有忠烈之家的牌子管用么?要不是没有忠烈之家的牌子,你们就随便搜是么?”

    锦衣卫百户嘿嘿一笑:“说句冒犯的话,此案干系重大,别说伯爵,就是国公宅邸我们都敢闯,但是您儿子是好样的,皇上说了‘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所以我们不搜查,只是简单的参观一下,伯爷要是不愿意,我们绝不强求!”

    刘天赐眼圈红红:“好!好啊!您请便,我也不想让我儿的名声有损!”

    百户打量一下说道:“那就先从吴七住的地方和喂信鸽的地方开始参观吧。”

    宁晋伯带着人来到后院:“我平时爱养鸟遛鸟,这鸟多了乱,所以去年专门把一个侧院改成鸟园,又雇佣了吴七专门负责养鸟。

    京城这几年一直有不少信鸽比赛,这吴七有几只鸽子,他自己说都是好品种的赛鸽,他也经常去跟别人比赛,所以我们也没有怀疑。

    每天都是吴七陪着我去鸟市逛逛,今天管家去喊人才发现人不见了,所以来报告,我一想这特殊时期,人消失了肯定有事,正要去顺天府和锦衣卫报案,你们就到了。

    这个就是鸟园。大人里面请。”

    百户打量着院子:“听说以前这里是刘光宗母亲住的院子?人还在,改成鸟园?您和刘光宗的母亲有什么矛盾至于闹到如此地步?”

    刘天赐尴尬的笑笑:“这家丑不可外扬,不过既然百户大人问了,我也据实相告就是。

    按照大明律,嫡长子可以继承伯爵爵位,我年轻的时候不懂事,醉酒和婢女生下了刘光宗,但是刘氏已经过门,所以嫡子之位就只能落在刘光溥身上。

    以前虽然两房偶有争端,但是还算和睦,但是自从光宗在新军中职位一直比光溥高一头之后,光宗之母就生出了夺嫡的心思。

    这家族延续,立嫡本就是祖训,所以我就惩罚了光宗之母,这才导致光宗跟我决裂。”

    两人正在聊天,锦衣卫其他兵丁进院子搜索,其中一个走到井边闻了闻,然后打了一桶水尝了一口脸色变了:“大人,这井水味道不对!井内有尸体!”

第八百二十章自杀还是他杀

    锦衣卫百户眯着眼看宁晋伯,宁晋伯眼中的错愕和惊慌不像是装的。

    百户挥手:“猴子下去捞。”

    不一会叫猴子的腰上绑着绳子手里提着一根绳子下去了,潜水下去之后,绳子晃动,拉绳子的几人开始回拽。

    先把猴子拽上来,然后猴子缓了几口气:“老大,下面有死人,已经系好了,记得加强,真他娘的晦气,狗子这鼻子也太灵了。”

    百户嗯了一声:“你先回去换衣服洗洗澡吧,这大冷天的别感冒了。还有狗子是用嘴尝出来的!别聊了,你们几个把人拽上来1

    说话的时候,外围的这几个锦衣卫手都没有离开刀把,防止宁晋伯发难。

    当人被拉出来的时候,看着绑着石头的武器,宁晋伯身子一晃荡,管家更是吓得脸色发白:“吴奇怎么会在这1

    百户仔细的翻看了吴奇身上的绳索和其他部位:“派人请刘仵作过来。”

    宁晋伯脸色变幻,心里闪过很多念头,是谁要害他?他跟谁有仇?尸体会不会是锦衣卫故意安排的?要不然他们怎么一来就找到了?

    百户还在从容下令:“李正,带着你的小旗保护好现场,王六搜一下这鸟园。宁晋伯,这位吴奇住在哪?”

    宁晋伯指了指边上的跨院:“那边那个小院,他的信鸽也都在那边养着。”

    百户带人去搜小院,一开吴奇的门,百户皱起眉头:“先不要进去,狗子,闻一闻这是不是有烧过东西的味道?”

    狗子凑上来嗅了两下:“是,昨晚烧的纸味道像生宣。”

    百户摸着下巴:“大眼泡子,过来!找找有没有纸灰。”

    大眼泡子凑上来观察了一圈,在火盆里观察一阵:“大人,火盆里有纸灰,还能模糊看到一点数字,好像是一种密码,不过大半都看不清了。”

    百户眼睛一亮:“抄下来,把这间屋子所有的书和带字的东西都送到密码室去,看看他们能不能破译。”

    这种破译基本不报啥希望,且不所纸灰保留的那些信息残片本来就不连贯,这屋子里也未必会有密码本,一个优秀的信息员怎么会把密码本遗失。

    打眼一看,这间屋子里东西摆放整齐有序,不像是杀人现常

    百户转过头:“你们昨晚有人看到他,谁看到的?把人喊来。还有离这里最近的厕所在哪?”

    宁晋伯看了看管家,管家哭丧着脸:“伯府每晚都会关门落锁,下人是不允许随意走动的,如果起夜大多都是在自己院子里的恭桶或者花池内解决。

    这个院子除了吴奇之外,还有麻六、唐十七两人,麻六夜里听到水声,看到吴奇在那小便,你看就是那!

    麻六接着就睡下了,这会应该在厨房劈柴,我这就让人去喊。”

    锦衣卫百户看看管家指的地方,仔细观察了一下,也不是案发现场,这里没有一点搏斗痕迹,不过小便痕迹确在。

    麻六来了,吓得直哆嗦:“我昨天夜里听到小便声,并没有起来,唐十七的门轴是坏的,开门会很响,所以我觉得是吴奇,我并没有看到。

    早上我把事情跟管家都汇报了,一点没漏,你看,那还有尿迹。”

    百户微微一笑:“不介意我们的人去你们屋里看看吧?”

    麻六摇头:“不,不介意,您随便,我真的什么都不知道。”

    百户疑惑的问道:“你听见了,那个唐十七为啥没有听见?”

    麻六吓得苦着脸:“我啥也不知道啊,唐十七睡得沉,我以前是门房,所以睡觉习惯闻声则醒”

    百户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别紧张,除了尿尿声,你还听到什么?例如噗通的落水声?”

    麻六眼神一下子惊恐:“大人,鸟园里面鸟比较多,夜里飞扑和鸣叫非常常见,所以我并没有关注那边的声音。”

    百户又把唐十七喊过来问问,直到刘仵作来了,查看着尸体:“尸体上无搏斗痕迹,头上无击伤,无淤血,从绳索勒痕和肺内积水判断,对方下井前是清醒的,而且是淹死的。

    具体更详细的信息,要带回去仔细查看。”

    百户点点头:“那就带回去吧1

    事件扑朔迷离,百户按按太阳穴,再次检查一遍现场,突然吴奇身上的石头和绳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看看这个院子,在看看旁边的院子,这两个院子里面根本没有石头存在。

    锦衣卫百户指着石头:“这块石头从哪里来?”

    宁晋伯看看摇头,管家也看了看疑惑:“喊花匠过来1

    花匠急冲冲的跑来,管家指着这块石头:“这块石头是哪里的?”

    花匠看着石头皱眉:“老爷,大人,这块石头好像是后花园假山东架上的,我要去看看才能确定。”

    百户点点头:“那我跟你一起去看看。”

    一大帮人穿过前院,穿过二道门,最后才来到花园,花匠找到假山旁边:“就是这里,以前有一个山架,我在这种过一株兰花,看兰花还在。”

    百户看了一圈,发现石头被搬动的痕迹还在:“谁最后还看见这块石头?”

    问了一圈也没有人找到,百户看假山,又看看前院的方向,这么远凶手专门跑到后院去搬一块石头?脑子有病吧?

    不一会一个侍女走过来,身子颤抖着:“前天我看见吴奇来搬这块石头,还跟我打招呼,说前院鸟园要用。”

    百户想了想突然问道:“这吴奇还有其他爱好么?平时最常去哪里?”

    管家皱眉想了想:“平时最常跟着老爷逛鸟市,然后就带着几只鸟去茶馆,就是最近那家被烧的茶馆1

    百户又问了一些信息,最后跟宁晋伯笑笑:“伯爷,这命案出了,伯府不安全了,我留一些兄弟看着,您最近也不要出门,我们要回去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东西。”

    宁晋伯叹气问道:“大人是怀疑我么?”

    百户笑笑:“这不会没结案呢么?现场无打斗痕迹,身上没有伤口,石头又是自己搬的,还有就是能毁灭证据发出消息。

    种种迹象表明其有时间从容布置,死亡不是临时起意,所以要么就是被逼死,要么就是自杀。

    伯爷暂时还无法洗脱嫌疑,而且人都快死了,为啥非要上个厕所?”

第八百二十一章朕不信

    朱慈烺如约结束了宵禁和戒严,京城关闭三天没有啥,但是要是超过了就要出问题了,因为有一部分京城百姓家里没有三日之粮。

    大明京城商品经济已经非常发达,不说有一部分人一天三顿都在外面吃,就算在家做饭,也不过存十天半月的粮食。

    戒严太久,粮食运不进来,百姓买不到粮食出乱子,再说各种生意税收也是一大损失。

    排查没有危险,即使案子没有查清,也要结束。

    现在摆在朱慈烺面前的就是李若琏搜集的证据,种种迹象表明,宁晋伯对这件事的参与很深,家里更是有家丁被沉井。

    虽然根据下面的判断,要么是故意自杀嫁祸,要么就是受逼迫宁晋伯逼死的。

    李若琏还在低着头汇报:“……该案犯吴奇以前经常出入被烧毁的茶馆,他又是宁晋伯贴身的长随,所以不排除宁晋伯的嫌疑。

    臣请对宁晋伯、燕九和刘光宗进行审查,这三人就算没有直接参与,至少也跟这件案子有脱不开的干系。”

    朱慈烺皱眉看着卷宗,这个时代没有指纹,没有检验,很多东西都很难找到足够的证据。

    不过人在宁晋伯家死的,又是他家的下人,宁晋伯嫌疑自然最大,按照以往朱慈烺有杀错没放过的性格,肯定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洗,然后抄家。

    所以对方一定是算准了一些东西,所以才设下了这个局?明眼人都知道,这里面扑所迷离,宁晋伯虽然有怨,但是他没有到颠覆朱慈烺统治的地步。

    就算他有这个想法,他也没有这个实力,看着好像一切都是合情合理,但是朱慈烺觉得这一切都是假象,两个团长虽然都跟宁晋伯有关,但是朱慈烺不信这些人会跟着宁晋伯造反。

    放下卷宗,朱慈烺淡定的说道:“排查所有当年太上皇的亲信,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凡事失踪或者在京人员一律重点排查!”

    李若琏脑子里迅速会议突然想到一事:“陛下,方正化!此人当初被流放到奥斯曼,但是去年在一次行动中坠河失踪,会不会跟本案有关。

    还有曹化淳,一直在通州老家,如果说有人熟悉并且能调动皇宫内的暗探,这两人是最有可能的了。”

    朱慈烺眯着眼睛:“如果方正化还活着,并且回到京城,他会在哪?曹化淳那边不是一直派人监视着么?会有问题?”

    李若琏苦笑:“陛下,这些人再锦衣卫眼皮底下传递消息,如果有问题那一定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臣现在毫无头绪,甚至觉得所有人都有问题。”

    朱慈烺敲着桌子:“数据不会骗人,如果这些人想谋事,其一要储备武器炸药之类,第二要有人!

    你从这方面入手,调查京城最近一年这些东西的信息,顺便看看谁家这一年增加了护卫,从多到少的查!”

    李若琏听完之后躬身下去,朱慈烺转了两圈:“桂喜,宣燕九过来。”

    桂喜愣了一下:“是,陛下。”

    说完之后他犹豫一下:“陛下,这个时候宣燕九是不是有些打草惊蛇的嫌疑?”

    朱慈烺摆摆手:“朕自有主张,你去宣人就是。”

    朱慈烺上午宣人,下午燕九才过来,毕竟玉泉宫在京城外,一路上快马也需要不少时间。

    燕九行了拜礼,军中行军礼,这种觐见自然要行躬身下拜之礼。

    朱慈烺看着燕九笑了:“燕九,成家没有?”

    燕九没有想到皇上叫自己过来第一个问题竟然是问这个,他慌忙行礼:“回陛下,已经成家了。”

    朱慈烺哈哈一笑:“好!成家立业好事,朕记得当初你们初来讲武堂的时候,你最刻苦,还帮着刘光溥和刘光宗兄弟洗衣服,后来听说你曾是宁晋伯的家奴。

    朕当时还发火,让他们挨个替你洗衣服还回来,你们那一批学员朕寄予厚望,都是朕的臣子怎么能是别人的家奴!”

    燕九躬身道:“其实,当时入学之前,宁晋伯已经消了臣的奴籍,只是臣觉得宁晋伯家待我有恩,所以自愿如此报答……”

    朱慈烺点点头:“是的,后来我也听说了,你是个有情有义的汉子,最近的宵禁你该知道吧?你可知道为何?”

    燕九摇摇头:“臣不知。”

    朱慈烺笑眯眯的看着燕九,燕九尴尬的躬身:“臣听说,是因为陛下跟太上皇吵架,然后觉得太上皇有所依仗,想看看有没有人想造反……”

    朱慈烺摇摇头:“其实情况是,朕跟太上皇聊天,发现他掌握了一些朝堂的机密信息,这些信息报纸上都不曾写过。

    所以朕觉得有人泄露了消息,这些人泄露这些消息显然不只是为了聊天这么简单,所以有人在私底下干一些坏事。”

    燕九愣了一下,接着冷汗下来:“陛下,臣有罪,是臣疏忽!”

    朱慈烺叹气:“恐怕这事不会这么简单,锦衣卫掌握一些证据,最后证据指向宁晋伯府,这些人是想离间我们君臣,所图甚大啊!

    他们恐怕不知道,当初是铁血会的骨干之一,所以误以为有这些事情朕就会怀疑你,还有刘光宗,你们都出自宁晋伯府,若是宁晋伯被抓,你们就算最后洗脱了嫌疑,咱们君臣隔阂也就产生了。”

    燕九愤怒的咬牙:“陛下,臣之忠心可诏日月,若是陛下不信可以调臣去前线,臣愿意为一小卒,替大明战死!”

    朱慈烺摆摆手:“若是朕不信你,为何要跟你说这么多?放心,朕心里有数,断然不会冤枉你。

    但是接下来,这些人肯定还有后手,你一定要小心,朕现在需要你上演苦肉计一出苦肉计看看能不能钓出幕后的黑手,你可愿配合?”

    燕九连忙立正:“愿为陛下效死!”

    朱慈烺上前拍拍他的肩膀:“李若琏进来吧!”

    李若琏进来之后看了看燕九,朱慈烺说道:“燕九即使没有参与,也有防守不力的责任跟此事脱不了干系,先下昭狱!

    查抄宁晋伯府,将宁晋伯全家下昭狱审查,严加看管!”

    李若琏躬身:“是!”

    外面的锦衣卫进来吧燕九带走,朱慈烺敲着桌子:“燕九这边注意保护他的家人,还有宁晋伯府,可以配合,但是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朕只给你十天时间,如果十天查不出结果……”

第八百二十二章玉泉宫有问题

    朱慈烺布置下的手段看着不成体系,完全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掌握情报,这次的敌人比以往都要难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死士很多。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锦衣卫看似远超以往的强大,其实适应习惯了之后,很多人还是能摸到漏洞。

    就像后世统计学不断发展,但是依旧有人能钻漏洞干一些贪污挪用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太多了,一个微小的漏洞他都能牟利,何况朱慈烺的制度已经运行了数年,不少人已经摸透了规则。

    当然这种规模的行动力和消除罪证的能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至少需要一个熟悉谍报工作和有实力培养死士的势力才能做到。

    又过去一天事情还是没有进展,李通、赛伯温、李若琏和桂喜都被朱慈烺找过来,吴启晨也有幸列席了这次大明最高层会议。

    这位统计部部长是朱慈烺计划的下一任内阁首辅,赛伯温的贪婪让朱慈烺非常不满,老是想把皇室的钱往内阁划拉。

    所以他干满五年之后,朱慈烺是不会让他再干一届了,从今年开始培养,不耽误后年年底顺利交接。

    为了推行五年计划制度,所有内阁首辅的换届也是定在五年,从明年开始吴启晨将负责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

    以后朱慈烺将会形成这样的惯例,下一届的内阁首辅,必然要亲自参与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这样将来执政的时候不会对国家的基本情况一点不了解,也不会对自己上台要干什么都搞不清楚。

    当然五年计划也是朱慈烺的意志的体现,制定五年计划更是知道陛下的意思的体现。

    赛伯温看着吴启晨前来开会并没有说什么,也许知道不说,也许不知道。

    五人听完李若琏的汇报,相互看看,赛伯温先开口说话:“陛下,大明京城防守固若金汤,禁卫军三个师都是陛下的心腹中的心腹,无人可以撼动。

    所以敌人要想搞事情,绝对不会是普通叛乱那样派出大军行事。

    陛下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无子嗣,若是陛下出现意外,那么整个大明只能交还给太上皇,就算我们在不愿意,大势所趋之下,也不得不顺势而为。

    所以他们的全部的计划都应该是围绕着陛下开战,这次陛下封城大索三日,已经打草惊蛇,有了防备之后,这些人就没有了机会。

    不过这些人犹如地沟里的老鼠,不能见光,久藏之下肯定会被锦衣卫揪出来,所以他们要么躲在角落里等死要么狗急跳墙拼死一搏。

    所以陛下现在应该加强防卫,严查身边的人事,确保皇城内的安全。

    除此之外,臣觉得陛下应该取消出巡天津参加皇明博览会的计划,毕竟这一路变数太多不利于安全。

    不过以后想要杜绝此类事情,陛下还是尽早立下皇后,早日诞下龙子,确保陛下之血脉延续方为正道。”

    朱慈烺捏捏眉头:“朕今年仅仅十四岁,元阳早泄对以后健康不利,朕决定在等两年,等到十六岁的时候在考虑这事,此事不在商议。”

    朱慈烺感觉这个时候赛伯温怎么跟个龟公似的,后世有人说,过早干那个长不高,损伤肾气啥的。再说自己定下十六岁的规矩,他自己岂能破。

    李通作为参谋长自然不是只会点头的庸才,听完汇报之后,他也有自己的思考。

    看了一眼李若琏之后李通拱手:“陛下,臣以为,这些人有谋逆之心,其必然有所求,或者有所不满。

    什么样的人会不满,那肯定是利益受到侵害的人,臣觉得排查一下以前的那些高官,他们即使没有直接参与,也都知道些什么。

    还有就是前些年因为几次逆案和贪污等,抄家了不少人,这些人是不是有人心怀不满,或者余孽没有除尽?

    再有这些年大明流放了这么多人,他们若是偷偷潜回,肯定会主动捣乱。

    这些人趁着流言聚在一起,只需要几个有手段有资本的人一统合就能形成一股黑暗势力。

    但是这些人都不是关键,有这个手段的人才是关键,会培养死士、会谍报、能把人安插进皇宫内,或者启用多年前的东厂暗探。

    所以臣觉得这个关键人物一定是东厂或者锦衣卫的高官。”

    李若琏也回看了李通一眼,但是没有说什么,毕竟这事锦衣卫的责任最大,何况李通分析的也有道理,懂谍报、暗杀、密码、死士这人一定和锦衣卫或者东厂有关系。

    李若琏想了一下说道:“臣觉得方正化和曹化淳的嫌疑最大,方正化如果潜回,这些能力他都具备。

    而曹化淳一直住在通州,人又是京津人士,又是当初的御马监掌印太监,深受太上皇信任,故旧非常之多。”

    朱慈烺陷入沉默,曹化淳的故旧当然多了,现在在莫卧儿帝国南边的周遇吉,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曹化淳的人。

    当初这个人可是朱慈烺从曹化淳的勇士营借调的。后来勇士营改编,不少人都进入新军体系,第八师的黄得功,第九师的孙元化,这两位当初更是崇祯禁卫军的两位师长。

    现在虽然被降为第八和第九师,不过那也是大明少有的将军级军官,更何况曹化淳当初可不止掌握勇士营。

    所以朱慈烺不相信曹化淳会有问题,如果有问题那么问题肯定不止这么简单,搞不好整个军部都会因为这事动荡,大批人员都将被排查。

    不相信归不相信,排查肯定还是要排查的,李若琏查了两天没有什么成果,但是也没有洗脱嫌疑。

    一直沉默的桂喜突然说道:“陛下,奴婢想着,这到底是谁能把消息送给太上皇,这些消息零零碎碎,也不是一次送的,肯定要分批一点点的送去。

    太上皇在玉泉宫静养,一般不许外人探视,更很少有人能跟太上皇单独相处。

    谁能反复出入玉泉宫,又能接触太上皇不被怀疑呢?

    这外面有禁卫军,内部有锦衣卫,最里面还有宫内的人盯着,里面的人不许出来,外面的人不许进去,而且锦衣卫和禁卫军都是交叉轮换的,同时收买三方的人,可能性应该不大。

    因为他刚收买了外面中间的人换了,收买了中间,里面的人又变了,里面收买好,外面的人又变了。

    所以奴婢觉得,这人应该不是收买了谁,或者只是依靠自己特殊的身份能经常出入玉泉宫呢?”

    桂喜的话一下子让大家打开了思路,确实!玉泉宫那边没有仔细追查呢!

第八百二十三章锦衣卫抓人

    朱慈烺看着李若琏,李若琏拱手:“臣这就去找往来人员名册。”

    不一会名册带来,大家一眼就看到最显眼的地方就是周国丈一年去了玉泉宫17次之多,其余的贵妃等人虽然偶尔有人请求探望,但是只是放下物品根本没有机会进去。

    朱慈烺捏捏眉头,这还用查个屁,秃子头上的跳蚤——明摆着呢么!合着自己干了几天都没有想到问题出在这里。

    这算什么?灯下黑么?白了一眼李若琏,不是让他排查玉泉宫么?你连朕的团长都怀疑,就是不怀疑周国丈?

    为什么周国丈能经常出入玉泉宫,这还是朱慈烺特许的,因为周国丈能给崇祯找秀女!再加上朱慈烺也怕皇后孤单,所以允许他探望。

    其他人都进不去,他是想进就能进,想想对方的人品,造反这事他是干不出来,但是估计人家给他几千两他都能把朱慈烺给卖了!

    现在所有人都望向朱慈烺,国事变家事,周国丈抓还是不抓,有没有参与一审就知道,但是万一没有呢?

    别忘了现在皇上宫里的几位贴身婢女还都是周国丈送进来的呢!恶了周国丈他们也没啥好果子吃。

    在座的也可能有人想到,但是为啥最后还是桂喜提出来?因为桂喜不怕周国丈,他又没有卵子,天天待在皇上身边,不怕报复!

    朱慈烺犹豫了一下,撕破脸就撕破脸了!这家伙后来可是拒绝自己进门来着!要是真参与,他一定完蛋了!周皇后都保不了他!

    朱慈烺哼了一声:“抓,立刻审讯,看看后面跟谁有牵扯!”

    李若琏拱手出去了,其他人相互看看,赛伯温率先打破尴尬:“陛下,我觉得周国丈可能不是幕后之人,他可能只是被利用,或者只是传递消息的。

    因为周国丈的动机不足,而且赎臣直言,周国丈也没有这个智计。”

    朱慈烺挥挥手:“这事先这样吧,出巡天津的事情到时候再说,如果能在出发前查清幕后黑手那行程不变,若是没有,那就派人代替朕参加吧。”

    说完之后朱慈烺看了一眼坐在那始终没有吭声的吴启晨:“吴启晨,你为什么一直没有说话?”

    吴启晨连忙拱手:“陛下,臣在算,如果把以前的官员都迁出京城,大明会有什么样的损失。”

    朱慈烺疑惑的看着他:“为什么要迁出去?如果因为这一件事就否定了所有人,这不公平!朕相信大部分人还是好的。”

    吴启晨没有争辩:“陛下说的是,其实若说因为陛下登基受到损失的官员,也不过三百多位而已,其中住在京城的只有八十四位,有这个财力谋划这个事情的只有十二个。

    这十二个人中有三人已经到了七十岁,有两人转为经商加资颇丰,有两人至亲在新军或者内阁占据高位。

    所以最后只有五人即有实力,又没有在新内阁或者新军获得好处,这五人从高到底依次排列洪承畴嫌疑最大、孙传庭次之、接着是……”

    朱慈烺眯着眼:“桂喜,通知李若琏严查这十二人!尤其是洪承畴!”

    朱慈烺一听这个名字就像汉奸,没啥说的!这家伙看着就像干坏事的。

    桂喜出去了,朱慈烺看着吴启晨:“爱卿既然有了怀疑对象为何一直没有说话?”

    吴启晨躬身:“陛下曾经说过,大明要采用无罪推论为法治核心思想,大明从来没有因为算出对方有罪就治罪的先例,况且臣觉得还可以用排除法再算一遍锁定最后的嫌疑人再上报,免得因此伤及无辜。”

    朱慈烺觉得自己可能高看这个吴启晨了,这脑子也太死板了吧?这样的人真的能做好首辅么?首辅最起码要圆滑能协调各部,吴启晨看来是学算学学傻了。

    吴启晨丝毫不知道他的首辅之路因为今天一次觐见就结束了,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圆滑的人,甚至说好有点情商低。

    能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第一是因为他的数学天赋!还有就是他足够听话,朱慈烺让干啥就干啥,只要是算学上的问题,他都能给出最合理的办法。

    他是数学上的天才,但是其他方面并不是,朱慈烺想推他上首辅,就是看中他的听话,还有作为统计部部长的威望。

    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明显是错误的,挥挥手让这些人退下,朱慈烺再次陷入沉思,如果吴启晨不合适,那么他手里谁能担此大任?

    洪承畴坐在后花园的凉亭里,望着天上的月色,突然外面火把照亮了街道,人呼狗吠乱做一团。

    洪承畴苦笑一声,从怀里摸出一包毒药倒进酒里,锦衣卫的昭狱他是不想进了,只希望他死后那些人能保全他的家人。

    想起这两年多的经历,一声最求功名利禄,到头来确去当什么教书先生,但是临时之前他才发现,其实在讲武堂教书这两年才是他最轻松的时光。

    但是他不甘心,凭啥那些庸庸碌碌之辈留在高位,他这个大才确无人欣赏。

    加入他们一开始只是为了谋取一丝机会,没想到机会没等到命要没了!何苦来哉!

    前院已经闹了起来,管家匆匆进来:“老爷,锦衣卫进来了!”

    洪承畴淡定的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上一杯,然后端起酒杯看着李若琏挎着腰刀进来,然后举杯对这李若琏示意,后一饮而尽!

    李若琏眯着眼:“听书听多了吧!上去抓住他,快点洗胃,让他活着!”

    洪承畴被几个壮汉制住,嘴里被插进去一支不知道什么什么东西做成的管子,他还有一大段慷慨陈词没有说呢!这灌得是什么东西,肥皂水?

    经过一番痛哭的蹂躏,洪承畴更痛哭的发现,他竟然还活着,李若琏眯着眼看着被按在地上的洪承畴:“落到锦衣卫手里,想死?经过我同意了么!代下去审问!”

    洪承畴这个时候满嘴是血,身体虚浮的被拖走。

    李若琏坐在洪家的客厅里,表面上沉稳,实际上内心非常焦急,线索千万不要从这再断了!这后面还有人!

    洪承畴知道的,一定比周国丈多的多,那家伙尽然为了区区几万两银子就甘当对方的送信人员,也不知道说他傻好,还是耍小聪明?

    就这智商还搞两头投机!最关键的是锦衣卫查了几天竟然都把他忽略了!脸往哪放?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