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二十四章东厂余孽

    洪承畴既然明知道自己扛不住选择服毒,那么他肯定是扛不住的,李若琏等了不到半个小时,千户官急匆匆的跑来:“老巢在西岳庙。”

    西岳庙供奉的并不是岳飞,岳飞的庙一般被称为岳王庙,而西岳庙则是五岳大帝庙,里面供奉的是五岳大帝。

    李若琏等人骑快马连夜出城,如果敌人在西岳庙,那么很多问题都说得通了,因为西岳庙正好在中官村旁边,也就是现在大明的太监养老院附近。

    而这个位置又是在玉泉宫的南面,这里因为靠近玉泉宫又是皇庄,所以这里的太监也会负担一部分玉泉宫的蔬菜供应。

    李若琏突然想到,看来对方除了指望周国丈之外,还有自己的计划,会不会借着送菜企图把太上皇偷出来?

    到了城门,前几天宵禁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散,夜里城门加强了守卫,看到李若琏大队锦衣卫而来,查验身份,立刻放行。

    刚出城门,突然李若琏听到扑棱棱的鸽子飞起的声音,立刻弯弓搭箭,可惜目标小又离得远射不中。

    李若琏喝到:“放鹰1

    一直跟随的两个锦衣卫立刻把肩膀上的海东青放飞出去指挥着追赶那只信鸽。

    海东青参与吉林黑龙江和更北方的奴儿干都司等地,不过从宋辽开始,这种猎鹰就成为了贵族打猎的玩物,金辽之战也和这种鸟有关。

    朱慈烺自从建立了信鸽体系之后,自然知道有一天会被人模仿,如何保护自己的通信道路又能斩断敌人的通信呢!

    信鸽飞的太高,目标人力很难捕捉,所以早在几年前锦衣卫就开始训鹰抓捕信鸽的技术。

    前一阶段这些人也就是欺负锦衣卫信息不对等,没有防备,现在李若琏带着大队锦衣卫精锐,还能让他在眼皮底下放信鸽!

    果然不多大一会,两只海东青撕扯着信鸽的尸体就回来了,取出腿上的信大队锦衣卫出城。

    李若琏连马都没有停:“分开,第一百户快马绕过,第二第三从南北夹击,其余人跟着我四个方向包围上去!不能放跑一个1

    当锦衣卫包围的时候,西岳庙的人还在熟睡,看到大队锦衣卫破门翻墙而入,除了少数几人拿起了兵器抵抗,其余的还都懵逼着。

    李若琏眯着眼离多远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方督主,好久不见。”

    方正化紧握腰刀:“我始终不明白,明明我们做的已经很隐秘,你是怎么发现的?”

    李若琏扯了扯嘴角:“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你们这些人做的已经很好了,但是你们跟错了主子,太上皇被几句激将的话就轻易把你们卖了1

    方正化看着围成一圈的锦衣卫有些无奈:“我们虽然藏身庙中,但是其他人都是无辜的,你可要仔细甄别。”

    李若琏嘴角上翘:“呵呵,你在做梦呢?今天这事,有谁是无辜的,就算无辜,怪只怪你们为何要牵连无辜?

    你也是干过东厂厂公的人,这种事情有杀错没放过,这可是你们教的习惯。”

    方化正看看周围:“各位听到了,无辜尚且不放过,你们还有机会活命?这个时候死了才是真正的解脱1

    李若琏一挥手:“上,抓活的1

    方正化等人边打边退,退到后院侧房,方正化扔出一个手雷喝到:“别过来,这屋里都是炸药,冲过来大家一起完蛋1

    李若琏眯着眼:“其他人退后,第一百户所上!死了官升三级,退后者死,三族流放荒岛!杀!

    第二百户所准备1

    方正化没想到李若琏这么果决,而这第一百户所真的悍不畏死的往前冲,其实屋子里还有暗门,只要拖住一两分钟他们就能有机会逃跑。

    无奈之下只能点燃炸药,李若琏趴在地上感受着剧烈的殉爆,眯起了眼睛,造反的罪过,这些主犯不仅要诛九族,还要被凌迟,求死才是真正的幸福。

    看来这里不仅是方正化的老巢,也是他存放生产炸药的窝点,只是这人都炸碎了,身份也就没法确认了,也算是牺牲了他们自己保全了其他人。

    等殉爆结束李若琏喝到:“第二百户所搜查,第三第四百户所准备救治伤员1

    这一次爆炸第一百户所炸死残疾重伤三十四人,其余人都不同程度的被波及,反正方正化是彻底的死亡了。

    不过从洪承畴到方正化,这条线索又断了,方正化可能是信息传递的中枢,也是这些人的组织者,但是这个组织并没有连根拔起。

    朱慈烺接到消息,沉默了半晌:“继续排查,把所有可能都排查一遍,周国丈那边有新收获么?”

    李若琏摇摇头:“传递消息的人很神秘,周国丈只是拿钱办事,对于其他一概不知。”

    朱慈烺捏捏眉头:“先关着吧,这事先不要宣扬,对外就说城外烟火爆竹厂爆竹。”

    李若琏拱手:“是,那陛下,天津还去么?”

    朱慈烺在原地转了两圈,他不能因为这小小的行刺事件就吓得不敢出门,要是这样,早晚有一天,他会被这些人限制在皇宫里,出宫就有危险!

    天津是必须去的,但是想想这些人的余孽没有清除,万一来个袭击,或者爆炸,那还真麻烦了!

    按照电视剧电影的逻辑,这个时候这些人不应该留下一本名册之类的东西,然后等着被查抄出来,然后展开轰轰烈烈的正邪之战么?

    怎么朱慈烺遇到的事情,没有名册,线索动不动就断?

    朱慈烺叹了一口气:“继续查吧,天津之行继续准备。”

    朱慈烺突然说道:“你说,太上皇那边会不会有一份投诚的人的名单,或者有人汇报给他都有哪些人参加了?

    毕竟这些人干这事又不是为了什么正义良知,肯定是为了成功后获得封赏,如果太上皇都不知道,他们干这个还有啥意义?”

    李若琏思考了一下:“可能有,陛下是想?”

    这个事情李若琏不仅不好开口,也不好操作,提审太上皇?对太上皇用刑?虽然太上皇未必能扛住锦衣卫的大刑伺候,但是用刑之后他是不是也要完蛋了?

    朱慈烺敲着桌子:“你说如果让周国丈带着一个人前去找太上皇汇报情况,就说这些人要在朕去天津的时候举事,但是有些人意志不太坚定,让太上皇许诺写好处,写下封赏,这样能不能在诈出一部分名单?”

第八百二十五章您,蠢材也!

    李若琏分析一下:“这还需要一个太上皇不会怀疑的人,例如洪承畴就不错,臣觉得安排周国丈带着他去,太上皇那边更容易放松警惕。”

    朱慈烺点点头:“那就废物利用,让他去也行,只是借口怎么找?”

    李若琏想想说道:“不如就以洪家秀女的爹的身份?”

    朱慈烺敲着桌子:“成不成尽管试试,反正又没有什么损失。”

    两天之后,周国丈带着洪承畴和洪承畴的孙女前往玉泉宫,他身子颤抖,来之前,皇上已经许诺他,只要这次他乖乖的配合,那么可以不治他谋逆之罪,全家送入玉泉宫圈禁。

    不管怎么说,或者比死了好,能在玉泉宫活着,那全看在自己闺女的面子上,也算是陛下仁至义尽了。

    至于洪承畴则面上淡然,戴罪立功,不知道多大的功劳才能赎罪,不过看着自己瑟瑟发抖的孙女,能给家人争取一线生机,能给自己争取一个痛快也就够了!

    马车经过细致的检查才进入玉泉宫,周国丈是这里的常客,而除了外围的禁卫军,里面的宫中之人丝毫不知道这些天外面发生的事情。

    马车到了玉泉宫,周皇后站在宫门口迎接自己的父亲,失去了权利之后,情亲反而更加融洽了。

    而崇祯则端坐在大殿,周国丈是这两年唯一进来的臣子了,崇祯也只能在他面前摆摆谱,周国丈照例行礼之后,崇祯看了新选的秀女。

    看各色美女和各色美女做游戏成为现在他唯一的乐趣,不过这个货色中规中矩,身上的大家闺秀气质看多了也有点厌烦。

    崇祯不悦的看着周国丈:“这位美人来自何处?”

    周国丈拱手:“回太上皇,此美人乃是洪家之女,唤作聘婷,书香门第。”

    崇祯感觉没啥就挥挥手:“国丈既然来了,就设一处家宴吧。”

    周国丈行礼之后,左手开始敲击右手食指,这是有话说的讯号,崇祯看到之后没有声张:“近日太子从四川运来一批猫熊,说是什么国宝,想必国丈没有见过吧,朕就陪着国丈前去看看!”

    周国丈受宠若惊:“谢太上皇,这次来洪家还有长辈前来送亲,太上皇若是不介意,臣想邀请他一起参观。”

    崇祯挥手:“准!”

    几人到了熊猫馆,洪承畴已经等在那里,来到熊猫旁边,三人聚在一起,其他的锦衣卫侍女自动远离。

    崇祯还没有说话,洪承畴凑上来:“陛下,臣以前是五省剿匪总督,监管五省军民事务的洪承畴。

    是方厂公让臣来联系陛下的,此事事关重大,所以臣亲自前来告知,最近太子要东巡天津,禁卫军第二师已经调往天津驻扎保护安全,第三师也前往沿途驻扎。

    这个时候进城只剩下一个禁卫师和少量锦衣卫,是最好的时机,我们已经准备妥当。”

    崇祯手猛地一顿:“太子怎么处理?”

    洪承畴悄声说道:“太子虽然心腹众多,但是并无子嗣,只要太子没了,那么皇位只有回到陛下手中。

    方大人早就有安排,按照惯例太子到天津必定参观那边的皇家博览会,博览会为了方便太子观看专门建了一座博览会塔。

    方大人派人渗透进砖厂,制作了一批空心砖,然后装填火药,留下引信,到时候只要点燃引信必定高塔倒塌。

    这边也正好这个时候发动,必定万无一失!”

    这个是锦衣卫最近排查时猎犬搜出来的,狗鼻子确实灵,皇上被层层保护之下,这些人想行刺应该很难,再看方正化屋里堆满了炸药,很容易联想这些人肯定会搞爆炸。

    在军犬的逐一排查之下,锦衣卫搜索发现了塔上的炸药砖,这个想法也是绝了,锦衣卫以前想到他们会埋设炸药,会挖地道,谁能想到砖头本身就是炸药!

    崇祯望着熊猫,眼圈泛红:“大明失去一栋梁也!”

    武则天曾经说过‘欲成大事者,至亲由可杀’对于皇家来说所谓兄弟父子,反目成仇的多了,光大明夺位之变就发生两回了,崇祯不介意发生第三回。

    上次被军变搞下台,他是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感觉自己对太子这么好,给予这么多信任,最后太子竟然做出这种事情!

    虽然崇祯肯定太子的功绩,但是他总有一种蜜汁自信,他觉得如果自己上也能做的好,甚至做的更好。

    因为很多计划都是他已经想到的,甚至有些地方他感觉太子处理的还不如他!所以栋梁一说,也就是说说。

    洪承畴自然也知道,但是想想自己的立场,现在他也不评论现在的陛下了,接着悄声说道:“陛下到时候这边驻扎的禁卫军应该只有两个营左右,这一千人虽然不多但是战斗力极强,臣需要派人许诺以好处,悄悄策反其中一个营长,再发动各参与者家里的家丁护卫才能接出太上皇。”

    崇祯开心的笑笑:“很好,朕许他一个师长又如何!所有有功之臣都有封赏。”

    洪承畴笑着感谢:“谢陛下,不过锦衣卫那边由方公公带人去阻挡,但是禁卫军剩下的人还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前去劝降,陛下还需要给予其权限。”

    崇祯大手一挥:“那就让张辅臣去,只要投降,朕既往不咎,并且官升一级……”

    洪承畴点点头:“张辅臣以前担任过兵部侍郎确实是一个良臣,那么六部是不是也要派人前去收服,免得到时候……”

    崇祯点点头:“那就让……”

    两人聊了一刻钟多,直到崇祯邹起眉头:“方化正给出的名单只有之十几人,其他的你们看着安排吧,只要事成,朕都会论功行赏。”

    洪承畴眯着眼笑着问道:“真的没有了么?太上皇再想想?”

    崇祯皱眉摇摇头:“没有了!”

    洪承畴再次确定:“太上皇,真的没有了?”

    崇祯这个时候终于反应过来,前面不是称陛下么,这个时候怎么改称太上皇了?这家伙有问题!糟了!

    当崇祯反应过来洪承畴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朝崇祯拱手:“多谢太上皇告知,另外,太上皇,臣临走前送您一句话‘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

    并不是我们无能,实在是太上皇您,蠢材也!”

第八百二十六章皇明博览会

    朱慈烺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一笑置之,洪承畴的骂声跟崇祯两年多之后吊死在煤山说的话何其相似。

    朕非亡国之君,尔等皆王国之臣!咋的?这些大臣不是你选的?一茬一茬的换也没见换一个满意的,德性!

    不过朱慈烺这个时候不会专门跑去玉泉宫去羞辱他,因为崇祯生病了,太医们说是忧郁成疾,也不知道是被洪承畴气的还是被朱慈烺气的。

    或者两样都有?或者干脆就是吓的?

    这些都不重要,一月底朱慈烺启程前往天津,这次的逆党被连根拔起,午门外和菜市口这些天砍人干固的血水都要清扫人员刷到半夜。

    大明现在很少有死刑了,但是谋逆依旧是重罪,三族之内杀绝,九族之内凡事受到庇护或者享受其官位职位带来好处的个个杀绝。

    本来这些人不少要发配到教坊司,不过朱慈烺大手一挥,全部发送到北疆给那些边疆地区的有功将士做妾了。

    凡事从崇祯嘴里过一遍的人都被凌迟了,洪承畴经过奋斗诛九族改为诛三族,然后九族全部被流配荒岛。而自己也落了个痛快。

    原本的贰臣竟然投机成为了忠臣,让朱慈烺也是唏嘘。

    天津皇明博览会跟松江博览会最大的不同就是设置了内贸区和外贸区。

    随着京津地区工业机械化的兴起,工业品成为了天津这次博览会的重点推荐项目,而工业机械按照大明法律,是不允许卖给外国的。

    不仅不许卖连看也不许这些人看,所以天津皇明博览会开辟了内贸区,必须是大明百姓并且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才能参观,当然保证金最后会退还。

    除此之外,天津皇明博览会尽显北方的豪放风格,面积大,展位多,马路宽,当初松江第一年二十万人都导致展会有点容纳不下。

    而这次天津博览会号称能同时接待两百万人!

    朱慈烺这次来除了庆贺博览会开幕,其实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给拍卖会站台,给这些参会的商行以承诺,让他们可以放心花钱。

    然后顺便参观大明第三舰队和皇明天津造船厂。

    朱慈烺已经来过几次天津,但是每一次都有新的体验,以前第一次来的时候天津城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天津卫的城池,一个是大沽口的港口。

    第二次的时候,大沽口和天津卫城逐渐拉伸,之间的郊区被填充,慢慢合成一体。

    而这一次,天津城更是形成了一条线,从大沽口到天津城再往京城方向延伸。

    城市已经完全脱离了城墙的束缚,往着有利益的方向发展。

    而天津皇明博览会就坐在落在大沽口和天津卫城中间偏南的地方。

    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皇帝,朱慈烺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博览会二月二号开始,朱慈烺到的时候刚好是二月一号。

    博览会塔已经被圈起来了,没办法,出了这么大纰漏朱慈烺还登高看个屁,朱慈烺已经决定以后出门能不登高尽量不登高,同时也不在确定一定会去什么地方下榻。

    要不然真的会有人天天琢磨着埋炸药挖地道啥的,别为了登高望远坐了土飞机。

    所以到了天津之后朱慈烺住在行宫中一个以前没有住过的地方,经过严格检查确定没有问题。

    朱慈烺一路风尘,早早的睡下,现在也没有人提醒他礼仪了,也没有人交代他明天的程序了。

    现在他最大,他说的话就是规矩,他的行为就是最高礼仪,谁还敢挑不是?

    朱慈烺当太子那几年就杀人抄家人头滚滚,登基之后,好像变得和善了许多,这次谋逆案让大家再次回忆起,那个喜欢杀人抄家的家伙没有变!

    这次谋逆案总共有九家人被诛九族,洪承畴被诛三族,合计杀了两千七百余人,流放发配人员三万余人。

    就连周皇后一家除了周国丈本人得以幸免被圈禁在玉泉宫,全族也都被流配荒岛了。

    大明现在发现的荒岛数量达到两万多个,但是这些年先后流放的人已经超过了一百万,所以小岛上三五十人,大岛都有几百人了。

    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丢到岛上自生自灭,锦衣卫二十支巡查队一圈可能都要五年到八年以上的时间,基本上到了岛上就全靠自己自力更生。

    想跑大海茫茫,几十上百人根本不可能造出大船,小舟横渡太平洋那只是开玩笑。

    更何况,跑了有啥用?被抓了还不是一样被遣送回来,大明户籍越来越珍贵,为了防止异族冒认大明户籍,所以管理越来越严格。

    出现在海外,又没有户籍,那些垦殖公司是不敢收的,收也只当做奴隶。

    至于商船什么的更是不要想,这些荒岛都不在主航道上,如果是主航道上的岛屿一般都交给垦殖公司经营了。

    这些荒岛上被流配的人没有金银,那一点物产只够自己吃的,谁愿意跟他们做生意?

    所以流配听着是活命的机会,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一代人基本上都别想回归大明了,至于子孙后代,那就看朱慈烺的心情了。

    也许哪一天心情好了,给他们一个晋升为平民的机会,到时候大明也强盛了,有没有人守岛也不怕敌人占领了,一些不重要的岛屿慌着也没人敢占了,朱慈烺会让他们转移到就近的大岛。

    而且谋逆流配没有年限,只有远近,有年限的一般都是流配到垦殖公司,等到年限到了直接入籍当地垦殖公司。

    这三次谋逆大案的人就是直接无限期流配,流配的又偏又远,岛屿资源也不会丰富。

    所以不死其实比死还要辛苦,这个才是朱慈烺把他们流配不怕起不到惩戒效果的原因。

    这次朱慈烺前来天津,参谋长李通伴驾,朱慈烺知道他的心思,还在为了帝国级战列舰的建造不死心,希望朱慈烺看到船台上的帝国号之后能够一开心在临时大笔一挥建造几条。

    或者这次要是拍卖会收入比预计的要高,那就再要一点军费。

    要知道上一次外贸许可证拍卖其中一大半都拿来为海军建造崇祯八年式战舰了,直接一下子就奠定了大明海军的基础。

    如果没有那一笔钱的投入,大明怎么可能短短七八年的时间建立一支世界一流海军?

第八百二十七章价格兜底

    李通住在城外的军营,而行宫内李若琏和朱慈烺还有桂喜正在对最后的准备工作进行商议。

    看着眼前一长串参加拍卖会的商会名单,朱慈烺问道:“抬价的都搞定没有?”

    李若琏点点头说着:“臣已经智慧忠义商会,松江府商会,天津商会,京师商会,扬州商会,郑家泉州商会和郑家广州商会七家遇到价格低于一千万两之后加价购买。”

    忠义商会就是大明新晋的爵爷们联合组成的商会,这些人有军中大佬,有内阁高官。

    当初朱慈烺还是太子的时候为了拉拢更多的人组成自己的小团体,就给这些人分享过不少皇明商号的利益,例如一些物资的采购,一些东西的生产等等。

    这些人一开始依附于皇明商号生存,随着皇明商号的壮大而壮大。

    因为跟朱慈烺关系最近,所以坚决支持朱慈烺的各种新政和各种新式工厂,几年的时间也形成了不小的规模。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以权谋私,为自己家族开绿灯,或者贪污受贿等等行为。

    为了防止高层和新的爵位阶层堕落,朱慈烺干脆把他们整个在一起,成立一个新的商会,既然避免不了这种弊端,那么不如把这些放在明面上。

    至少有了商会,大家就会以集团利益为重,按照股份分红拿钱,这些人就不会为了整体冒着杀头的危险搞以权谋私,最多也就是在审批上抬抬手。

    所以在皇权监管下,又是跟皇明商号走的最近的商会,自然是自己人,让自己人抬价,防止许可证被其他人故意压价。

    松江商会不用说,从陈子龙开始,松江商会就是太子党的铁杆支持,现在陈子龙虽然去了奥斯曼,但是这些年跟着皇上吃得饱吃得好的松江商会肯定是自己人。

    天津商会和京城商会是新工业的代表,工业化工厂化生产比起那些传统商会更需要海外市场,因为工业化大生产之后,无论是对原料还是对市场都是极度的渴求的。

    现在的大明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是疯狂掠夺资源的时期,无论是矿石,树木,棉花,胡椒,香料等等,这些东西源源不断的被运往大明。

    这时候的大明内部市场很大,完全可以消化掉大部分东西。

    等到工业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些资源也形成了稳定的供应渠道和供应关系,那么源源不断的工业品就生产了出来。

    到时候大明内部已经不能完全消化完,到时候就需要新的市场来销售这些工业品。

    所以在工业崛起的初级和中级阶段,这些工业商会离不开外贸,而因为离京城进,这两个商会一直很听话,甚至会长都是‘自己人’。

    扬州商会,现在扬州都是什么人?那都是皇亲国戚,这些人土地被置换,人口被迁移,一个个只能待在扬州城里。

    没有人是十成的傻瓜,大家都懂得不能坐吃山空的道理,所以扬州又迅速的繁荣起来,各种商铺被这些人陆续的开起来。

    不过一个扬州城可满足不了这些人的胃口,一些人的家底可比想象中还要厚实。

    例如福王系,身价两三千万两白银,再有一些老牌王系,身价千万的有十几个,五百万以上的有一半,百万以绝大多数都达到了。

    朱慈烺为了把他们的钱搞出来,所以成立了扬州商会,专门让他们参加,没啥条件,就是希望他们一个个把库房里的金银换成大明纸币,拿出来搞贸易。

    他们把金银换成纸币,一下子大明不又少了几千万两纸币的流通,朱慈烺的压力也就更小了。

    当然做生意可以自然要在锦衣卫和宗人府的监督下,所以扬州商会肯定要听朱慈烺的。

    最后两个是郑家两支商会,郑家最后还是分裂了,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当大家都觉得郑家是两支的时候,郑家慢慢就变成了两支。

    郑芝豹也忘记了当初信誓旦旦的说的分舰队不分家,一定维哥哥郑芝龙马首是瞻云云。

    大明海军膨胀实在太快了,海军战舰一艘接着一艘下水,国家机器的力量不是他么区区海盗能抗衡的。

    安南回归大明之后,郑芝龙就失去了最后的造船厂,当然造船厂还是他的,但是想要制造炮舰是没有希望了!

    而郑芝龙也看开了,只要能保住他的财富,给他儿子一个好前程,其实当一个富家翁也挺好。

    郑芝豹也受到哥哥的感染,在广州大肆圈地盖房子,不在管理舰队事务。

    两人都乖乖的卸任上岸当起了富家翁。郑家商会富可敌国,不过手里揣着大把纸币,在朱慈烺看来不过是纸面上的财富。

    郑芝龙成功的用他的财富收买了朱慈烺,让他不在对其戒备,并且郑森正式成为大明第三舰队的一名分舰队管带。

    有了这七个商会兜底,确保每一个许可证都不会卖到一千万以下,但是具体能卖多少还是要看桂喜这边的操作。

    当朱慈烺看向桂喜的时候,桂喜也连忙回答:“禀告陛下,皇明商号已经先后给四十多家商会提高了信贷额度,让他们手里有充足的资金用于争夺这次的许可证。”

    自己没有钱不要紧,朱慈烺有银行,银行可以借钱给你让你不必有报价的后顾之忧,虽然这样可能导致部门纸币回收计划延长时间。

    不过在朱慈烺看来,这样做提高许可证拍卖的价格那是肯定的!四十多个商会为了竞价贷款,只有二十张许可证参与拍卖,还有七家商会兜底,朱慈烺不相信这样价格都上不去。

    朱慈烺满意的点点头:“这笔钱关系到大明的货币稳定,所以不得不慎之又慎,这次拍卖会除了钱的问题,安全也很重要,台下做的可是大明的巨富,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影响会很恶劣。”

    其实朱慈烺想说还有朕,朕还要再开幕式上给大家鼓劲给大家演讲呢!要是出现安全问题怎么办?

    不过作为皇上,怕死可以,但是不能表现在明面上,要不然岂不是被其他人看不起?

    李若琏拱手低头:“已经安排妥当,除了进门有搜身工序之外,还安排了军犬对所有人进行检测,凡事身上有火药味的都会仔细检查。

    这些商会人员名单也进行了提前通报,到时候会有人进行单独审查。”

第八百二十八章拍卖会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朱慈烺一早就出现在博览会门口,虽然朱慈烺觉得自己来的已经很早,不过依旧有不少百姓连夜就过来了,等在门口。

    朱慈烺看着大家期待的眼神微微一笑:“开市吧!”

    下面铜锣响起:“吉时已到,开市!”

    安保人员迅速放开闸门,百姓鱼贯而入,上次松江府为了限流又是收费又是减慢速度,最后才堪堪挡住热情的人流。

    天津可不怕这个,百万以上的接待能力,就算天津城的人全来了也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到目前为止天津人口才刚刚突破六十万而已。

    当然除了城内的百姓,包括周围的永平、京城、往南的沧州等地都有不少百姓前来看热闹。

    除了百姓这里更是万商云集。

    开市刚五分钟,喜报就传来,已经突破五百万两的交易量!

    十分钟不到就突破一千万两,随着铜锣响,喜报传四方,商人的热情再次被激发。

    朱慈烺知道这些人为了促成这种繁荣提前已经联系好了很多商户要在第一时间完成交易。

    看到宣传效果不错,朱慈烺也没有打算追究这个事情。朱慈烺一直待了一个小时,人流流入达到最高峰。

    下面的人欣喜的汇报着:“截止五分钟以前,入博览会的人次已经突破六十万人,超过天津城的总人口。

    这次活动真的可谓是万人空巷,空前壮举!”

    朱慈烺看着人流感觉有一种过年逛庙会的感觉,看到一切运行顺畅,他也就放心了。

    另一边的打拍卖场,一个时辰前,参与的商会就开始陆续入场,因为检查程序非常繁琐,所以这些人提前进场,然后坐在那等着。

    今天在座的都是最有头有脸的商人了,不过一个个到了会场都是正襟危坐,连说话都格外小声。

    朱慈烺虽然提升了商人地位,但是全大明都知道,皇上最关心的人还是军人,最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打仗。

    连内阁部长想见皇上一面都难,这些商人更是别想。

    所以这种难得的能见到皇上的场合,回去足够吹一辈子的盛事,没有人不小心应对。

    其实来之前,这些人都接受了为期七天的礼仪训练,包括入场、出场、问答、行礼、餐饮、谢恩等等一大堆礼仪。

    没有人觉得没有必要,经管大多数知道他们未必有机会跟皇上说一句话。

    李若琏悄悄的跟朱慈烺说:“陛下,那边已经准备好了。”

    朱慈烺点点头:“那就走吧!”

    登上马车绕过专门准备的道路,不到一刻钟就来到了拍卖场,整个建筑呈一个圆形,跟天坛样式相仿,比起方形建筑,其内部更加的显得广阔,而且上面分层开天窗等等比起方形建筑更方便。

    朱慈烺到来,其他人自然要躬身行大礼,按照道理来说,这些商人是要行跪礼的,不过朱慈烺觉得没有必要就给否决了。

    朱慈烺登台,喊了一声免礼,赐坐,一众人谢恩之后才坐定。

    原本楼上还有雅间和儿臣礼台的,不过皇上来了,你们谁还敢比皇上高不成?皇上再上面站着你在雅间里看?你是想造反吧?

    再说二三百个参加的商会,也用不到这么多位置,这个可以容纳两三千人的拍卖场这次仅仅坐了一千人不到。

    朱慈烺看看四周的商人:“朕登基以来,大明商业持续繁荣,从崇祯八年的时候,每年商税不足百万两到去年一年商税近两亿两。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离不开在座的各位的支持,大明今天的强盛,有你们一份功劳。

    曾有人说,商人就是囤积居奇,就是低买高卖,不事生产,于国无益,不应该支持,应该打击。

    朕不这么看!朕觉得士农工商,为何不是士农工,三民而是四民?历代既然觉得商人不好为何没有消灭商人?

    因为商人是有用的,是大明百姓的一份子,更是总要的组成部分!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商人调运物资,百姓所缺由商人转运,才能获得。

    若是没有商人,你种地缺一把锄头,自己去上山开矿,去烧煤炼碳,去自己打铁最后终于获得一把锄头。

    一个书生想要写字,首先要去野地抓黄鼠狼,去竹林寻找竹竿,制作毛笔,然后用松木熏制墨锭,再用木麻秸秆造纸。

    等你东西造好,田也慌了,读书也耽误了?

    所以没有商人不行!但是为什么商人这么重要确被全社会憎恶,被上下不喜呢?

    就拿这次旱灾来说,明明百姓已经很困难,有些人宁愿家里的粮食发霉发臭,喂了老鼠都不肯低价卖给百姓,就等着涨价了赚钱。

    有些商人以次充好,欺诈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赚那些黑心钱。

    还有些人压榨百姓劳工,恨不得别人日夜不停的为他劳作挣钱。

    更有些人一毛不拔,偷税漏税,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钱都是自己赚的,朝廷收税就是扒皮喝血!

    你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当然朕相信在座的大多数商人都是好的,今天我们首先要表扬的就是在这次旱灾中表现最好的三家商会。

    胶州商会、泉州商会,金陵商会。三个商会不畏万里之远,不畏风浪之急,从海外运回粮食,八百万石,七百万石,六百五十万石。

    靠着三家的努力大明有超过五百万百姓因此活命,为了奖励他们的功绩,朕决定新的一次外贸许可证评定,首先给三家颁发。”

    胶州商会靠着离高丽和倭六国近的机会,主要从七国收集粮食,加上从辽东等地的垦殖公司高价购粮,还有新大陆地区的西班牙等地收购夺得了这次运粮的第一名。

    算是黑马中的黑马,不过他们每石粮食的代价超过三两银子,但是卖给朝廷只获得了二两,也就是说八百万石粮食他们不仅没有赚钱还亏了近千万两。

    很多人都觉得他们傻,其实也是有苦难言,胶州商会不被陛下说喜,准确来说是孔家不被皇上所喜,所以胶州商会只能花钱买乖。

    要知道按照惯例,新皇登基,为了表示自己重视文教,一般都会对孔家进行封赏,孔家的爵位已经封无可封,所以后来的皇帝一般都以封赏土地为主。

第八百二十九章酬功

    第二个就是各种大儒文士都是孔子门生自居,路过曲阜怎么能不拜孔子,祭孔子,而祭拜总不能空着手,要么献上文房四宝,要么就是土地投献,直接给钱的反而不多。

    第三就是土地投献,孔家可是真真切切的超级家族,把土地投献孔家,不仅免税,而且孔家要脸面不会逼迫太甚,百姓都愿意投献。

    这才是导致孔家土地数量膨胀到数州之内遍布孔家之地的地步。

    就像当初朱慈烺刚到扬州的时候,扬州人请朱慈烺吃饭,还要从孔家借厨子去做饭!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孔家的奢华。

    毕竟孔子也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以孔府菜才是华夏美食的极致,包括满汉全席都是由孔府菜演变而来。

    但是一切到了朱慈烺这边就不一样了,不仅朱慈烺自己没有丝毫祭拜孔子的意思,底下的人提出祭孔的要求也都被朱慈烺给否决了。

    孔家传承几千年,靠的是什么,是诗书传家么?当然不是,靠的是统治阶级需要他们,需要他们当门面,他们才能有今天的地位。

    现在作为统治者的朱慈烺不再爱他们了,他们能不慌么?

    如何重新获得朱慈烺的宠爱就成为摆在孔家的头等大事,新学建立以来,儒家现在已经开始逐渐显露颓势。

    明眼人都知道,皇上要打压儒家,要扶持新学,孔家能不慌么?

    而且朱慈烺几次迁移垦殖公司,辽东的垦殖公司有一半都是从山东调遣的。

    此时的山东已经没有一个卫所存在,所有的军户都去了辽东,随着那边生活稳定,土地多到种不完的消息传回,更是吸引了一大波又一大波的人渡海去辽东投奔。

    反正距离近,船票还便宜,到那边就分地,京城周边的百姓还矜持一点,毕竟可以进厂打工,觉得自己天子脚下,不愿意去那些偏远的地方。

    但是山东就不一样了,本来就偏远,去辽东虽然冷一点,但是有饭吃有地种。

    再加上去年旱灾波及到山东,孔家的地也受到影响,朱慈烺干脆大量迁移山东百姓到辽东开荒。

    现在大明地租最便宜的地方就包括曲阜附近,已经降到三成五,依旧找不到人种。

    其实朱慈烺只是为了疏散中原百姓,让大家都有地种,有饭吃,但是孔家确不这么想啊?

    在他们的一亩三分地上,在他们的眼里世界就是曲阜这一片,就算地球是圆的,曲阜也是世界的中心。

    所以皇上的一切政策方针都是围绕着孔家转的,要么就是对孔家有利,要么就是为了对付孔家。

    而无论是迁移卫所,后来的引导百姓往辽东,到现在的直接迁移百姓,这都是对孔家不满的表现。

    再加上不愿意祭祀孔子,不愿意给他们封赏,这是失宠了?上次他们自信满满的以为外贸许可证必有他们一份,毕竟太子也需要孔家也需要儒家的支持。

    结果啥也没有捞到,从那个时候其孔家就觉得风向不对了!

    现在新的内阁,儒家已经没有几人,那些人虽然也读过圣贤书,但是没有人再以儒家自居,因为皇上不喜欢这个。

    内阁成员纷纷学习新学,有的根本就是皇上培养的新学学员。更过份的是,现在的科举儒家的存在一直在降低。

    下面的儒生都被不断增加的录取数量迷惑了,他们完全不在乎儒生的比例一直在降低,现在大明开科举一次招录数千甚至一万人。

    而儒生紧紧占据五分之一只有两千人左右,虽然比起当初的两榜进士多的多,但是和新学的四千不能比,紧紧只是和算学、刑律的数量相当。

    当初可是天下官员出儒家的,现在儒家已经开始式微,孔家的有识之士一直担心朱慈烺哪一天地位稳固了,觉得儒家不再可怕了,那么会不会不再招募儒家的人为官?

    如果想要彻底打断儒家的脊梁,那么有什么比砍倒孔家这杆大旗更有效果呢?

    反正孔家的屁股又不干净,经不起查,欺行霸市,欺男霸女,横行乡里,霸占土地,囤积居奇,等等都很容易找到证据。

    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孔家很清楚,如果一旦失宠还成为统治者的羁绊,那么被一脚踢开的时候那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所以孔家开战了轰轰烈烈的自救道路,皇上喜欢什么他们就做什么,皇上需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

    这次皇上需要粮食孔家不仅贡献了自己所有的粮库,还卖掉土地,搬出库房里生锈的金银,大量收购粮食。

    孔家没有自己成立省行,他们依托于胶州商行,胶州商行又依托京津商行,最后间接获得了外贸许可证。

    这才有机会到海外搞粮食,而且不惜成本的搞,甚至买空了高丽和倭六国的粮食,导致这些国家没有发生灾害确出现了饥荒。

    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农民暴乱,最后朱慈烺发话买粮食要给当地百姓留下口粮,说的就是胶州商会。

    他们买粮食加上高丽官府为了讨好大明再次征收粮食,导致了国内发生重大暴乱。

    对此朱慈烺只是提了一句,甚至这句话连批评都不算,孔家觉得他们摸清了皇上的脾气。

    只要是帮皇上办事,办有利于大明的事情,哪怕惹得别国洪水滔天皇上都不会怎么着你!本来导致暴乱这是铁定要追责的重罪,结果屁事没有。

    孔家之后更加疯狂,除了高丽倭国和辽东,他们甚至跑到新大陆,跟印第安人买粮食,跟西班牙人买粮食。

    直到赔了一千万才罢休!最终成为所有商会的第一名。

    朱慈烺对于这种知错能改的行为也是无可奈何,他是准备收拾孔家,只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人家现在这么乖怎么收拾?

    现在人家是楷模,是榜样!不仅不能收拾,还要给予有待,有道是千金买马骨,就算孔家以前再不是东西,朱慈烺现在也只能捏着鼻子夸奖!

    朱慈烺微笑着说道:“这次筹粮第一的胶东商会朕亲书对联一副‘诗书传家久,忠厚继事长’作为勉力。第二名亲书牌匾忠义仁勇,第三名获得忠义商会匾额。

    当然紧紧三个牌匾和外贸许可证还不足以酬谢三位的功绩,三家商会为了筹备粮食,付出了辛劳汗水和金钱利益,朕不会亏待任何人!

    特赐胶州商会孔家莫卧儿战区国学泰斗称号,允许在当地开设学宫学校教书育人!”

第八百三十章封赏建城

    莫卧儿帝国国学泰斗,孔家的脸有点黑,他们那边有国学么?去个秀才都是泰斗好吧?

    朱慈烺当然不只是奖励这一个,他微笑着说道:“朕已经决定在莫卧儿推行科举制度,考试科目为策论、诗词和四书五经理解。

    凡事当地非汉族百姓为官,统一采用科举考试,这就是孔家的奖励。”

    朱慈烺的目的很简单,这些地方需要汉化,而大明本土宗教道教太废,佛教本来就是从这边传过去的,所以只能让儒家上。

    派孔家打前站,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儒生到那边,毕竟这几年朱慈烺打压儒家,但是儒家还在呢,孔家的号召力还在呢!

    谁也没有想到紧紧是一个运粮第一名朱慈烺那么舍得赏赐,这也算是给孔家指了一条明路,孔家的钱没有白花!

    第二名的泉州商会一脸期待,第一名这么丰厚的奖励,那么第二名呢?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泉州商会依靠离南洋最近的优势,加上大琉球岛稳定的粮食产量,还有吕宋等地的粮食,稳定的占据第二名。

    朱慈烺开口说道:“第二名的泉州商会特赏赐莫卧儿帝国东南部的圣乔治堡附近土地建立垦殖公司和贸易新城命名为新泉州,并且泉州商会将获得该城五十年的经营权。”

    圣乔治堡是朱慈烺从英国手里夺来,163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古沃姆河北岸建立贸易站,次年又建圣乔治堡,堡垒刚建好就落入了大明的手里。

    准确来说这里是莫卧儿帝国的属国波利加的领土,不过自从去年莫卧儿都只顾不暇之后,波利加也开始减少了对大明的敌对。

    毕竟大明很可能成为他们新的老大,他也要考虑跟大明对抗的后果。

    去年随着粮食贸易的开启,波利加放弃了对圣乔治堡周围地区的索取要求,并且在大明支付了十万两的租借费用之后,又把那里租借给了大明。

    尽管朱慈烺知道那里将来会发展成印度的第四大城市金奈,不过大明现在摊子铺开的太大,实在无力经营。

    朱慈烺干脆把那里作为赏赐发了下去,泉州商会拥有了这个属于自己的落脚点,那还不用心经营,五十年之后朝廷再收回,说不定已经是一个大城市了。

    再说经营权又不是不管了,只是说泉州商会可以自己规划建造城市,自己任命官员,但是税收,驻军外交等等还是归大明管的。

    泉州商会听到奖赏很激动,谁都能看到大明现在正在全力向西,往奥斯曼帝国的商路已经打通,那么位于这条航线上的所有城市都将获益。

    而莫卧儿帝国作为一个拥有人口超过一点五亿的国家,其能产生的财富是惊人的。

    其他不说,那里每年生产的棉花和粮食都是惊人的数量。

    下面的商会羡慕的眼都红了,当初要是知道有这么丰厚的奖赏,当初倾家荡产也要夺个前三啊!

    不过今年应该还有机会,虽然高价收粮计划取消了,但是收粮没有取消,说不定今年前几名还有奖励呢!

    第一第二都拿到了想要的奖励,作为第三名的金陵商会,这个时候也是一脸期待。

    朱慈烺看着他们笑笑:“金陵商会作为第三名,自然也不能不赏,特赐南大陆南端金矿湾部分土地建立新金陵府。”

    南大陆金矿湾就是后世的墨尔本,这座城市虽然因为金矿兴起,但是地理环境上来说已经算不错的了。

    是南大陆少数适合耕种的地方之一,当然这里更适合搞畜牧业和毛纺织业。

    同样大明无力开发,留给金陵商会,让他们自己开发吧!

    当然金矿朱慈烺肯定不舍得给的,现在黄金开采已经关乎大明的国运,朱慈烺是谁都不会给的!

    三个商会第一个获得了整个莫卧儿帝国的建立学校的权利,虽然看着没有第二第三的实惠,但是在场的商人没有一个觉得孔家吃亏了。

    因为这个奖励和当官挂钩了,挣钱再多,能有当官重要,虽然只是土官,但是孔家至少地位保住了。

    颁布完三份奖励,朱慈烺继续鼓动到:“朕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功之臣,筹粮前十名的商会都会赐予一片临海土地建立自己的垦殖点,允许在当地建立城市,获得二十年的经营权。

    今年虽然取消了每石粮食二两的高价,但是只要运粮入大明的前三名,明年依旧会有奖励!

    下面就是许可证拍卖,这次的许可证,为了防止恶性竞争,除了正常贸易之外,凡事持有许可证的商会都可以获得一个地区的特许经营权和特产特许收购权。

    简单来说,某个地区的某一样东西只能你买或者你来卖,当然这样可不是为了让你们谋取暴利之后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朕希望由此培养打造一批大明强大的产业,将来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

    其实说到底还是为了增加许可证的含金量,五年的时间这些人有了先发优势,等真的全面开放外贸之后,这些人已经成为巨无霸,这个应该有不少人明白。

    朱慈烺看了看在座的:“诸位也都听说了,这次许可证拍卖之后,将禁止挂靠现象再发生,所有商会以去年年底上缴的商会人员名单为准,不得相互挂靠。

    无许可证的商会禁止从事海外贸易。”

    这并不能完全杜绝,不过加了限制之后,你再想从事这样的贸易,那么你就要去求人了,比起当初求着挂靠还要惨,会被剥削的更多。

    这样一来各商会自然就更希望拥有自己的许可证。

    说完之后朱慈烺挥挥手:“行了,就这样吧!”

    朱慈烺挥挥手走了,这种拍卖会还能皇上亲自主持不成,能来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离开拍卖会,外面李若琏提醒道:“皇上两个时辰,天津博览会已经成交四千万两白银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表示知道,问身边的桂喜:“下一站去哪?”

    桂喜躬身:“陛下,下一站参观天津造船厂,然后去大沽口炮台。”

    朱慈烺点点头:“那么走吧!李通是不是在那边等着?”

    桂喜笑了:“可不是,李参谋长连博览会这边都没有来,一大早就去了船厂,说是要在那边接驾!”

第八百三十一章蒸汽船

    来到船厂,李通带着一大帮人站在厂门口欢迎,朱慈烺下了马车笑着看看他:“朕以前来都没有让他们停工列队欢迎过!”

    李通呵呵一笑:“陛下考虑的是不耽误工时,但是臣觉得,礼不可废,陛下就应该有陛下的威严。”

    朱慈烺没有在这个问题上争辩,因为礼确实不可废,作为大明的统治者,如果不是用礼仪和阶级去固化百姓的观念,百姓凭什么觉得你比他高贵?

    李通希望朱慈烺直接去看帝国号的建造,但是朱慈烺更关心的是大明第一艘蒸汽船的情况。

    朱慈烺看着管事:“蒸汽船准备好了么?”

    管事的上前:“回陛下,已经预热了锅炉,您现在要是想看,最多半刻钟就能跑起来,最多一刻钟就能达到最大速度。”

    朱慈烺点点头:“那走吧,朕去看看。”

    这只是一只试验用的五百吨货轮,而且不是新建的,是用一条福船改造而来。本来其实在京城就能搞,不过京城那边没有造船能力,总不能为了朱慈烺看着方便把这船厂再搬到京城吧。

    李通知道这个项目,不过现在只是实验阶段,他不太理解为什么陛下先要看这个。

    一大堆人前呼后拥的来到系泊区,远远的就看到一条船跟其他的不一样,船身中后部,一个大黑烟筒冒着滚滚黑烟。

    朱慈烺眉头一挑:“为什么不用焦炭或者无烟煤?这个烟这么大?”

    管事的解释了一句:“这个煤是就近买的,便宜点,无烟煤价格高,焦炭价格更贵,臣觉得商船不需要这么好的煤吧?”

    朱慈烺没有吭声,商船确实不需要,但是战舰需要,被敌人晚发现一点就多一分生存力。

    码头那边工匠正在进行装煤生火,管事结果下面的人递上的实验数据呈报给朱慈烺,朱慈烺翻看了一下,看到行速已经到了每个时辰十五里左右,还开心了一下。

    这个速度已经是福船满帆时速度的一半了,李通凑上来:“陛下,这船有啥用?跑的慢,还烧煤,要是路上煤烧完了怎么办?

    感觉没啥用啊,总不能打仗的时候还要专门安排一条船带着煤跟着吧?”

    朱慈烺看看他,还别说,后世可不是打仗的时候派煤船跟着,沙俄就这么干过,输的老惨了。

    朱慈烺看着船说道:“急什么,蒸汽机刚刚研制出来,功率还低,总有一天,蒸汽机只会越来越厉害,到时候这船会比帆船快。

    至于煤你更不用担心,大明环球建立港口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方便补给么?

    一旦速度一样了,到时候这船就厉害了,没风能跑,逆风也能跑,舰队航行再也不用走之字,一路往前岂不是节省了一半的路程。

    如果蒸汽机更厉害,速度更快,那么原本三五个月的航程一个月就到了,能节省多少时间!”

    李通邹眉看着船上冒烟:“但是没有帆看着不踏实,听说蒸汽机好坏,还会爆炸,这在陆地上还好,要是在海上,蒸汽机坏了修不好,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怎么办?总不能再海上饿死吧?

    还有就是这船上载重量就有限,弄个蒸汽机几千斤,在带半船煤,那火炮放哪?弹药放哪?官兵放哪?食物补给放哪?

    哪有帆好,只要吃风就能航行,不用补给,不用消耗,就算帆破了补一补不就能用了?我觉得这个没啥看头,不如咱们去看帝国号吧!”

    朱慈烺惊讶的看着他:“这是你的观点还是参谋部所有人都是这个观点?”

    李通呵呵一笑:“这个不还是绝密呢么,参谋部知道的人也不多,是我的观点,陛下是不是觉得有什么不妥?”

    朱慈烺翻翻白眼:“没啥不妥,只是觉得要是参谋部都是这观点,那参谋部就可以解散了!”

    李通被怼的无话可说,朱慈烺问一边的管事:“现在蒸汽机可以正常运行多久了?”

    管事的看着总参谋长被怼在一百年不敢说话,见皇上问起连忙回答:“经过几次改进之后,现在已经可以正常运行三天以上。”

    朱慈烺笑了:“一个时辰十五里,一天十二个时辰就是一百八十里,三天就是五百四十里。

    李通,你知道蒸汽机刚刚造出来那会能运行多少时间么?

    第一次实验运行不到二十息,现在几年的时间已经可以稳定运行三天了,那么几年后呢?

    再说了,谁告诉你一条船上只能装一台蒸汽机了?就像那三四千吨的帝国号,装七八个大型蒸汽机都没有问题。

    坏一个有啥事?修就是了!三天都跑了五百里以上了,只要不是再大洋上远航,大明的海船很少五百里以上都没有停靠补给吧?

    你光想着烧煤炉子占用空间重量,那船帆桅杆不是重量,煤炭占用空间,那船上那么多操帆手就不占用空间补给了?

    科学是在不断进步的,机器也是在不断进步的,蒸汽机正在一代又一代的研制,总有一天蒸汽船速度会超过帆船。

    这一条不会太远,就以二十年为期,二十年内,大明一定会生产出可用的船用蒸汽机,到时候生产出真正的蒸汽战舰!”

    李通点点头:“陛下说的是,但是这不是还需要时间么,现在大明最强大的战舰还是帝国号,陛下不如去看看?看看有什么可以指导的?”

    朱慈烺翻翻白眼,合着他说了这么多这家伙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巨舰大炮谁都喜欢,不过显然李通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巨舰大炮!

    两人正聊天呢,蒸汽船终于开了起来,先是慢慢的离开码头,接着越跑越快,在码头附近转起圈来。

    李通也不急着去看大船了:“陛下说的也是,这船没有了帆目标也变小了,只要不击中蒸汽机,这船想让他停下来还就难了!

    不过万一击中蒸汽机了呢?这船不就废了?”

    朱慈烺看看他:“那就多安排几台蒸汽机!等蒸汽机越来越厉害,可以给船包上铁甲,甚至直接用钢铁造船,把锅炉室加厚,放在水线以下,还怕被击中么?

    碰到新鲜事物不要急着去否定,要用于接受,你这正当年的年纪怎么老气横秋的!”

    李通惊讶的问道:“全钢铁的战舰?不会沉么?”

    朱慈烺哼哼道:“没有生活常识么?脸盆放水里沉了么?”

第八百三十二章另谋出路

    大明提前了一百五十年实现了可实用的蒸汽船,虽然这种船速度只有风帆的一半,但是并不代表它一无是处。

    要知道有些地方并不是帆船就好。

    例如渡口,特别是那种小渡口,河面本来就没有多宽,你还能来来回回的升帆落帆咋地。

    再有狭窄的河道或者运河,调帆需要技术,有时候为了借助风力船只还需要不断的调转方向,但是河道不宽或者运河你咋调转?

    再有就是逆风的时候,夏天的西南风,冬天的东北风,一刮就是几个月,你逆风的时候怎么用帆?所以蒸汽船突突的跑,能有这个速度,离实用已经不远了。

    下面就是优化结构,即优化船只结构,又要优化蒸汽机的结构,还有船上螺旋桨的结构这些都是高深的急速。

    窝在实验室里试验是一种科学进步的办法,实用也是一种办法,就像蒸汽机一样,蒸汽研究院窝在实验室研究了四五年的成果还不如这一年实践的成果多。

    因为机器多了参与的人多了,不断的新想法提出来,不断的发现新问题被解决,三个臭裨将等于一个诸葛亮,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朱慈烺大手一挥:“尽快推出合用的轮渡和运河用的漕船,朕看蒸汽机挺适合川江航道,特别是三峡段,有了这个纤夫能省不少力气!”

    管事的指着远处的那个船说道:“陛下请看,那边就是为了装备蒸汽机专门设计的船只,这是一艘货船,蒸汽机设计在中后部……”

    朱慈烺很高兴:“很好,这是朕这次来看到的最好的东西,这是大明的未来!你们要用心去做!”

    李通在一边很幽怨,这就是最好的了?那他的大船肯定没希望了。

    朱慈烺看完蒸汽船继续参观了新运粮船,管事的介绍:“这个新船跟旧船最大的改变就是增加了卸货口,在传送带的支持下,海船可以直接从卸货口倾泻粮食,用传送带送上码头的货仓。

    这样装载减少了打包计重等等流程,只需要根据容积计算就可以运送,到了码头也不用安排力工装卸,节省了人力和时间。”

    朱慈烺并不觉得新奇,甚至觉得这种人力驱动的传送带一点都不高科技,但是这已经是一种创新,它除了装卸工具的创新之外,更是一种装卸体系的创新。

    朱慈烺相信以后随着大明科技的进步,集装箱出现是早晚的事情,其实现在集装箱的雏形已经出现了。

    因为大明税收要求货物装箱标准化有利于计税,所以很多港口就出现了专门用于装卸这种标准税务箱的工具,只不过受技术和驱动力的限制,现在这种装卸还做不到后世那种大集装箱装运。

    朱慈烺问道:“有没有什么困难和需求?”

    管事的连忙说道:“我们需要更多的蒸汽机,现在据木厂、铁匠厂、轧木厂,蒸汽船研究组,还有这边的装卸机械研究等都想要蒸汽机,但是蒸汽机厂那边一年只给几台机器根本不够分。”

    朱慈烺考虑了一下:“现在抗旱为第一要务,先保证吃饱饭吧,不过今年蒸汽机厂会扩产,产量提高了三倍,他们也会等比例提高你们的蒸汽机赔给。

    等旱灾过去了,你们就不愁蒸汽机用了。”

    管事的看看朱慈烺小心的问道:“那旱灾什么时候会结束?”

    朱慈烺自信的说道:“钦天监说明年灾害就会减轻,后年就会结束。明年蒸汽机厂还会扩大一次,你不用担心,会越来越好的。”

    其实钦天监根本没有说话,啥也不敢说,一个个瑟瑟发抖生怕被皇上迁怒说他们不作为,被砍了祭天。

    说以这一年多的时间,朱慈烺大部分接着钦天监的口说的灾害预计,其实都是根据后世的历史记忆。

    希望一切都会在崇祯十七年也就是复兴五年结束,要不然为了安抚民心,杀人到不至于,不过这钦天监真的要解散了。

    朱慈烺一直有意把钦天监改成天文学院,钦天监整天又是帝星又是将星的忽悠,朱慈烺一点都不信,除非钦天监能看出他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连这都看不出来冒充啥玄学大师。

    只不过华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又涉及到他皇帝的正统性问题,所以钦天监不可轻动。

    果然朱慈烺把钦天监抬出来说灾害会在后年结束,管事的也就松了一口气信了。

    老实说这次天灾不仅造成了大面积的饥荒,对于大明的民心士气打击也非常大,朱慈烺虽然能镇压舆论,但是他镇压不了老百姓的思想。

    上天示警这样的言论还是很有市场的,就算有人不信,那心里也是毛毛的。

    地里不收粮食,家里没有余粮干什么都觉得不踏实,就算朱慈烺能搞来粮食,但是买来的又不是地里种的,吃着就怕没有了。

    朱慈烺看了一眼管事的:“你家中也有田地?”

    管事的嘿嘿笑笑:“陛下厚赏,臣每年岁入数千两,在天津附近也置办了几亩薄田,前些日子官府出文告让除蝗。

    臣就想起崇祯三年的时候徐阁老主政天津等地时号召百姓除蝗,那一次蝗虫遮天蔽日,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提前解决。

    臣趁着休息的时候也回家看了,按照告示在沟槛荒地确实筛出了大量虫卵。

    臣一直在督造粮船,心里就想着要是灾害一直持续,大明是不是需要另外找一条出路。”

    朱慈烺奇怪的看着他:“另外一条出路?此言何意?”

    管事的小心的说道:“既然已经知道爆发蝗灾导致多地颗粒无收,那何必再布置蒸汽抽水机,到时候种出庄稼也是被蝗虫祸祸。

    不如把蒸汽机都交给我们,让我们多造点船,或者把可能发生蝗灾的地区的蒸汽机交给我们。

    我们多造船,多运粮食回来,到时候就算蝗灾来了,大家也不至于饿肚子。”

    朱慈烺呵呵一笑:“你倒是会想,蝗虫又不是什么都吃,还有很多种作物它们是不吃的,例如土豆它们就不吃,还有一些其他的农作物蝗虫也不吃。

    所以又不是颗粒无收,哪来的放弃一说。

    再说了,别光想着要东西,你要先会用才能多要,你们现在实验才刚刚开始,船都没有造好就要蒸汽机,急个什么!”

第八百三十三章人力资源不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只要不是恶意,朱慈烺自然允许他们有自己的理解,虽然他不赞同管事的观点,但是他给管事说话的权利。

    在李通的殷切期盼中,朱慈烺终于来到了帝国号的船坞,看着巨大的船龙骨和忙着拼接木板的工人,朱慈烺忍不住问道:“如果把蒸汽机装入这艘船,这船能跑多快?”

    管事的疑惑然后茫然,他怎么知道,蒸汽机只是新生事物,好多东西都需要实验,这么大的船要装几个,怎么装,都需要实验。

    李通脸都绿了:“陛下,这个是大明的体面,是大明最大最强的战舰,不能用来实验,蒸汽机还不成熟,如果贸然装上去,这条船会成为世界的笑柄的。”

    朱慈烺看看他:“急什么,朕只是设想一下,又不是现在就要改。

    催着朕过来,就一个龙骨连船壳都没有,有啥好看的?你不会指望几根龙骨就忽悠朕给你拨款接着再造吧?”

    李通无奈:“可是龙骨也很大,陛下难道不想看到大明这样的战舰扬威四海到时万国来朝么?”

    朱慈烺摇摇头:“不想!”

    李通:“……”

    朱慈烺看着忙碌的工人:“朕不是不给你们造舰,你看这天津船厂新船坞挖掘可曾停过?

    还有那胶州船厂,金州船厂,那边不都在扩大船坞,还有奴儿干那边的巨木一刻不停的往渤海运送,这些将来不都是为造舰造大舰准备的么?

    你们为什么非要争这一时,缓过这三年,一切不都又回到正轨上了么!”

    李通看了看巨大的龙骨,然后回身对着朱慈烺认真的说道:“陛下,大明现在正是大变革时期,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机遇,陛下开创了历代没有的基业。

    这份成绩来之不易,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

    以前我们的眼中只有大明关内然后加上建奴和蒙古,认为那就是世界的全部了。

    我们固步自封,我们狂妄自大,认为世界就是大明,大明就是世界。

    自从陛下开海运,征万国之后,我们才看到,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多的土地这么多的国家。

    大明也不是地球上唯一的大帝国,能跟大明分庭抗礼的帝国还有好几个。

    各国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武器装备层出不穷,新的更大更强的战舰一艘接着一艘的下水。

    大明的敌人正在一分一秒的强大,如果大明稍微懈怠就可能被对方甩开。

    大明现在战舰数量不是世界最多,战舰质量也不是世界最好,操船水平跟他们也有差距,甚至连火炮射击技术都不如对方。

    大明本就落后,这个时候不更应该奋起直追,争取追少超越对手。

    所以这个时候大明不能停,既然参与了全球竞争,那么就不能在退回。

    就像陛下说的,这个世界虽然很大,但是容不下两个霸主。

    如果大明不取得先发优势,那么迟早有一天,别人会统合世界资源来对付大明。

    大明现在虽然在经历灾害,但是臣觉得,这不正是大明放下一切奋起争夺的好时机么。

    咱们没有粮食,别人有啊!咱们这边旱灾,其他地方又没有旱灾,大明完全可以把灾害转化成动力,让更多的百姓投入到军事上。

    陛下既然愿意开工那么多的道路、堤坝、桥梁等等工程,为什么不能把一部分人员和资金用来建造战舰?

    如果大明建造更多的战舰,那么回报率肯定比修建更多的堤坝要高!”

    朱慈烺微笑着听着,等李通说完,朱慈烺点点头:“有危机意识这是好事,不过不必危言耸听,大明虽然不是无敌,但是也不是谁都能欺负的。

    战舰要造,但是不能不顾国力民力的疯狂建造。

    帝国号建造一艘三百万,需要士卒一千五百人,一年军饷开支二十万两,一年补给开支十万两,维护开支三千两,每三年大修一次一万两,每年训练弹药消耗十万两有余。

    合计约五十万两左右,大明造十艘耗费三千万两白银,每年维持成本五百万两。

    除此之外二等战列舰二十艘,一条维护成本四十万左右,共八百万两,三等战列舰六十艘每条维持成本三十万,共一千八百万,炮舰维持二百艘,每艘维持成本十万,二百艘就是两千万。

    如果造舰计划完成,大明紧紧主力作战舰队维持成本高达五千一百万两银子。

    这后面还有后勤、补给、学校、募兵、退伍、战损等等开支,一年再给你加两千万不多吧?

    一年七千万,你们养的起么?”

    李通尴尬的说道:“陛下,虽然看着养军的开支增加了,但是大明因为军力的增强,获得的利益也增加了。

    只要大明的舰队纵横大洋无敌,那么大明的商人就能在世界各地做生意,能挣到更多的钱收到更多的税……”

    朱慈烺无奈:“那也要有这么多商船有那么多商人,生产出来这么多货物才行啊!

    你该不会以为,这些船只要造出来在海上跑一圈,就能拉着银子回来了吧?”

    李通看着船坞里一条条的新船:“这些不都是船么?这么多呢!”

    朱慈烺翻翻白眼:“你真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这么跟你说吧,水手可不是天生的,你来说训练一个合格的水手要多久?”

    李通挠挠头:“一年到一年半吧?”

    朱慈烺叹了口气:“是啊!要一年到一年半,现在大明在册商船超过两万条,平均每条船上有两百到三百名水手。

    也就是说这么多的商船要四百万到六百万水手。

    现在大明每年造新船超过两千艘,每年需要新水手四十万到六十万人,海军这几年也在快速膨胀,每年海军学校都在扩大招生。

    现在新船招募水手,条件已经降低到会水就行,各种有远洋经验的水手更是月薪达到八到十两银子。

    出海一年挣银子百两轻轻松松,这也是大明海军军饷越来越高的原因,军饷要是低了,海军就招不到人留不住人了!

    现在大明从事造船、海运等相关行业的人口已经超过千万,占据大明总人口的十五分之一左右,而这些人都是壮年劳动力。

    所以准确来说造船和海贸已经用掉了大明壮年劳动力的五分之一以上。”

第八百三十四章大沽炮台

    李通更加不解了:“那也是整个造船行业消耗的人力,只消减海军的额度吧?”

    朱慈烺微笑着看着他:“这些商船敢出海还不是海军撑腰,要是让你们海军称霸全球,那大明百姓还不全都下海!

    到时候谁来种粮食,谁来织布,谁来做工?”

    李通沮丧:“那欧罗巴人为何能在全球航行,确不用担心人力不足?他们只有七八千万人口。”

    朱慈烺笑着说道:“那是因为他们经过了改革和这么多年发展以海运为中心的贸易,已经适应了以海运为中心的生活。

    但是大明的海外贸易大规模开展只开始了五年,大明还没有适应,这需要时间,需要调整,最后达到一种平衡。

    朕是大明的皇帝,不只是海军的皇帝,也不只是你们军队的皇帝,农业、工业、军事和商业都需要人口和劳动力,大明现在劳动力分配并不均衡。

    朕需要时间去调整,你们要理解。”

    李通看了看大船有点不舍:“陛下,那什么产业消耗的人口最多?哪里还能抽调出人口呢?”

    朱慈烺很高兴自己的参谋长终于开始关心战争以外的事情了:“那当然是农业了,大明依赖土地依靠种植生活的百姓还是占据主流。

    哪怕这些耕地紧紧能够他们一家人果腹,哪怕城里的工坊开出的工钱几个月都够他们家一年的粮食吃,他们依旧愿意守着土地。

    大明经过这几年的移民,让人口压力减轻,百姓种植土地的收获变大,降低了百姓的负担。

    但是同样,种地变得有利可图,使得更多人被土地束缚,不愿意在进城务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耕牛和耕马的普及,原本一个人只能耕种五亩地,一家人一年最多耕地十几亩。

    但是有了耕牛,一家人一年就能耕种三十亩到五十亩,加上轮作就能照顾一百亩地。

    这样原本七八家才能耕完的地,实际上只需要一家人就行。

    现在大明六成以上的百姓被束缚在土地上,导致其他行业只能在这剩下的三成百姓中争夺,所以显得人力资源捉襟见肘。”

    李通眯着眼邹起眉头,这好像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总不能为了获得劳动力把这些农民都赶进城市吧?或者降低种粮的收入,让百姓吃不上饭不得不做工?

    感觉自己要是提出这样的计策感觉会被千夫所指吧?

    李通看看朱慈烺:“那陛下有解决的办法了么?”

    朱慈烺呵呵一笑:“这不是已经在解决了么?现在大明粮食勉强够吃,但是如果过两年灾害过去了,大明粮食依旧是这个数量会怎么样?”

    李通想了想:“那就多出了五千万人以上的口粮?”

    朱慈烺点点头:“聪明,大明可不仅会多处五千万人的口粮,要知道中原地区虽然粮食消耗量大,但是每年产出的粮食除了自己食用还是有富余的。

    趁着这次天灾,大明广修水利,把贫瘠之地变成良田。

    再有中原百姓的迁出也会减少粮食的消耗。

    到时候粮食继续增长,一年多出一两千万人的口粮是没有问题的。

    海外地区还在继续开荒,新的移民还在继续到达,三年之后大明的粮食将会更多。

    到时候大明粮食多的吃不完,即使战略储备库,也只会储备一年的存粮,而且还是每次只收购五千万人口左右的存粮进行调换,三年之后陈粮出库。

    所以等灾害之后大明的收粮政策将会发生变化,皇明粮号不再会无上限的收购粮食,除了不收劣质粮食,不收偏远地区的粮食之外,即使平原地区也是限量收购。

    百姓粮食卖不出去,家里存着几年吃不完的粮食,又卖不出去,家里等着用钱怎么办?”

    李通眼睛一亮:“他们会入城打工,反正家里粮食吃不完,种地就不用一直守着了,多收一点少收一点无所谓!”

    朱慈烺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百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是孩子上学要钱、看病要钱、柴米油盐酱醋,等等都要花钱。

    而且大明的耕牛数量再稳步提升,咱们有广阔的牧场,中原地区人口的迁出也让养牛成本降低。

    如果家家都有一头牛,那么即使家里的壮劳力出去打工,家里的老人和妇人也能操持好农田。

    百姓放下地里的农活,来到城里挣钱打工,这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不就缓解了么!

    所以你看到朕修水利,把蒸汽机调往各处农田水利,你觉得跟你们没有关系。

    实际上都是在为将来铺路,民以食为天,通过这次灾害你还想不明白么?只有解决了百姓的吃喝,百姓才能有心思干别的,饭都吃不饱跟你造战舰,造出来也把你轰喽!”

    李通望着远处的龙骨陷入沉默,朱慈烺也看着这条巨舰在一点点成型充满了期待。

    大明才刚刚开始,五年虽然改变了很多,但是很多东西都还没有改变。

    看了一会朱慈烺一挥手:“走吧,咱们去看看大沽口炮台,京城门户,可要守好喽!”

    天津这个地方一溜的平地,你要是想建一个完整的要塞防御体系,那难度相当于再建一座新城。

    当然海滩这种地方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用来打登陆战的,登陆需要快速的把自己的兵力运送上岸,后面包括物资弹药甚至火炮等等都要快速上岸。

    尤其是大炮,那玩意沉,人还能靠小船转运,大炮这家伙,你大船不停稳,你大炮就上不了岸。

    所以战舰如果入侵,他必须找到一个水深足够,而且海滩地区最好有码头的地方登陆。

    所以海岸线长也不是处处都要设防,码头港口区要有炮台,而作为天津最重要的海河入海口,那更是要重点防御。

    因为海河连通运河,运河直达通州,而且天津城就在海河旁边,如果不守住海河入海口大沽口,那么对方军舰不仅能直接攻破天津城更是能快速直达通州,威胁京城安全。

    大沽口炮台起到的就是这个守护京城门户的作用,毕竟陆战炮比起海军船上的炮,那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大沽口炮台是堆土筑城墙而建,为了保护大炮的安全,抬高炮位,修城墙是必须的。就是工程量有点大。

    从崇祯十年明英战争开始启动的工程,到了今年才算彻底完工。

第八百三十五章

    除了看炮台之外,朱慈烺还是为了看一看这里的要塞炮,这里的大炮可是代表了大明大炮铸造的最高水平!

    登上炮台高处,整个天津码头港口区域全都尽收眼底,下面繁忙的人群,来来往往的船只,杂乱而有序的往来。

    尤其是那些外国船只,全都把大炮盖上炮衣,垂下炮口,悬挂着交易旗入港。

    这个工程为什么这个时候完工,就是让这些外国人看看,大明的京师固若金汤,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强大和不可战胜!

    巨大的炮口,雄壮的军威,繁华的城市,尽显天朝气度。

    看着这个炮台朱慈烺感慨万千,清末的时候,列强多少次从这里打进京城,英法联军,倭寇还有八国联军,这里见证了多少华夏的屈辱。

    这样一个地方明明朱慈烺紧紧五年的努力就可以把这里变得固若金汤,为什么满清用了五年都没有做到?

    朱慈烺看看一边的炮台驻守旅旅长:“你是第一期炮兵学院吧?我记得你叫宋志成?”

    旅长敬礼:“是,感谢陛下还记得!”

    朱慈烺拍拍他的肩膀:“干的不错,炮台还有什么不足么?对工程还满意么?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么?”

    宋志成高声说道:“满意!报告陛下,臣觉得还可以加上横江铁索,防止有人急袭码头区域。”

    朱慈烺看看码头来往的船只:“铁索横江?有必要么?大明再次驻扎了这多军舰,要是再被人偷袭了码头,那要海军还有何用?”

    宋志成高声说道:“禀告陛下,天津海防空虚,根本没有多少军舰再次驻扎,这里只有海军学院试验新舰。

    混编第一和第二舰队的时候,已经把海军舰船抽调的差不多了,去年和今年又有维护粮道的任务,海军很多舰船都去护航。

    天津炮台虽然固若金汤,但是天津并没有足够的军舰驻守。

    这次陛下成立第三舰队,也要调往印度洋,如果敌人突袭天津港口我等必定死战,但是设置横江铁索可保万无一失。”

    朱慈烺摸摸鼻子:“海军已经到了没有军舰守卫渤海的地步了么?”

    李通看了看宋志成尴尬的说道:“回禀陛下,军舰确实少,但是没有到防御不住的地步,宋旅长应该是担心海军发展,忧心忡忡,所以心情急切了些。”

    宋志成在一边奇怪,这些话不是李通让他说的么?不是之前都说好了么,让他提一提海军舰船不足,鼓动皇上启动造舰计划么?

    怎么现在就自己说话,李通反而一副不知情的样子,是不是自己说错话了?

    看着李通朝自己使眼色,他一下子明白了,应该是时机不对。

    李通接着解释道:“渤海防御体系是以天津、金州和威海卫三个要塞为支点,以庙岛群岛为链条的一个综合防御体系。

    海军舰队主要巡游庙岛群岛地区,所以天津的军舰就少了一些。

    这不是考虑到第三舰队还没有调防么,等到第三舰队调防之后,这边会派其他军舰驻防,天津防御一定不会出现问题。”

    朱慈烺没有深究此事,看了看这些大炮,海防大炮并不是一个炮筒子伸出城墙垛子就行了,这是一个体系。

    既然是一个永固性工事,所以整个炮台上的重要炮位都有厚厚的水泥和花岗石墙,大炮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炮筒,他是有跑车,有绞盘,有高低机的一个复杂东西。

    复杂到朱慈烺一眼都看不出有些零件是干嘛用的。

    参观完炮台,接着又去天津军港检阅第三舰队,第三舰队是最近半年内下水的军舰组成的舰队。

    因为大规模消减了造舰计划,所以这些船普遍都是三等战列舰和飞鱼炮舰。

    飞鱼炮舰就是在崇祯八年式加上飞鱼快船的基础上综合两者的有点发展来的一种新型军舰,在保证速度足够快的前提下,火力有不会降低很多。

    尤其是把当年的熟铁炮和青铜炮改为现在的钢炮之后,火力上增加了,总量上降低了,省下来的吨位对重点部位进行了加固。

    大明海战经验确实不足,直到去年才有人提出来,对海军军舰重点部位加固的概念,也是没有吃过弹药殉爆的亏。

    前面虽然跟荷兰人交过手,但是荷兰人也没有实力击沉大明的军舰。

    所以海军战舰采用的还是全部都一样厚薄的船壳。

    不过随着欧洲新造船理念的陆路翻译运回,大明吸收了这些先进知识之后开始补齐自己的短板。

    军舰设计上正在进行新一轮的革新。

    朱慈烺也是把这事抛在脑后,能记住船的外贸就不错了,一些细节的东西,以也不能指望他后世看几张图片就能记住不是。

    舰队停泊在港口,朱慈烺登上其中一条,海军整齐的站在甲板上列队欢迎。

    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脸,年轻又阳光,这些人都是海军学校毕业,大明海军人才急缺,这些学生有些还是在实习阶段就被迫进行远航!

    莫卧儿帝国那边,正在集结他们的舰队,正在建造新的战舰,一副要在海上跟大明决一死战的模样。

    大明不能使用添油战术,不能等下去,必须一举击溃对方的海军,击毁他们所有的造船厂和造船设施。

    否则大明迎来的将是灾难性后果,莫卧儿太大了,他们三角形的半岛延伸进大洋,到处都是海岸线。

    大明如果陷入添油战术

    在19世纪,强制种痘已经在西方国家展开,而医疗卫生设备也在这些地方普及开来,西方国家人口增长速度也不断上升。英国的人口更是每五十年便翻一番。1801年,英国有830万人;在1901年,人口增加到3,050万人;而在2006年,则有超过六千万人。美国的人口也从1800年的530万增长到1920年的1.06亿。

    在2010年,美国已经有超过3.07亿人。

    二十世纪初和中叶的苏联人口经历了较大起伏。由于持续不断的战争,截止到1945年二战结束,苏联丧失了约九千万人。随后苏联的人口平稳增长,但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人口又陷入停滞。2012年俄罗斯有1.43亿,比1991年的1.48亿有所减少,如果人口发展形势不变,到了2050年,更会降到1.07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进入相对和平的时期,科技、医疗水平持续改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十分迅速。这些国家主要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以中国为例,1850年的清朝约有4.3亿人,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有5.8亿人。尽管战争不断,一百多年间人口还是增长了1.5亿。从五十年代起,中国的人口也迅猛增长,1982年人口普查显示中国人口超过十亿;现今,中国有超过13亿人口,庞大的人口数迫使中国政府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以减缓人口增长。世界第二多人口的印度在1750年约有1.25亿人,1941年达到3.89亿;而当前印度已经有超过12亿人口。印尼爪哇地区的人口从1815年的五百万人升到当前的1.3亿人。墨西哥的人口从1900年的1,300万增长到2009年的1.12亿。非洲的肯尼亚人口也从1920年的290万增长到当前超过3,700万。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许多发

第八百三十六章改变世界的发现

    第二天朱慈烺参观了码头区的鸟粪石堆矿场,在没有人工合成技术的时代,天然化肥中,除了农户自家堆肥之外,鸟粪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肥料来源。

    大明自从开发太平洋开始就陆续发现了很多这样的鸟粪岛和硫磺岛,尤其是大明缺粮的环境下,鸟粪肥开发就成为重要的增产手段。

    朱慈烺在很多上听说过这种东西,但是见到实物还是第一次,白色中伴有黑色斑点,当一个工作人员企图拿着一块给朱慈烺看的时候,被贵喜驱散。

    就算化成矿石,这以前也是鸟粪,你想让皇上摸大粪!这家伙也是心大。

    贵喜拿起一个捧在手心给朱慈烺看看,朱慈烺点点头:“现在开采顺利么?”

    运输队主官紧张的看着一堆人围着擦着汗:“顺利,棉花屿、猫屿、草屿、太平岛与东沙岛这些地方都有不少,现在主要是流放囚徒在开采……”

    朱慈烺嗯了一声:“运输和贩售的时候是怎么处置的?”

    主官有些不理解,理所当然的说道:“跟卖煤一样露天堆放,论斤秤着卖,每斤一文钱。”

    朱慈烺还以为至少要用个麻包装一下,但是麻包还要钱呢!现在的物资还没有那么富余,后世,后世那是过度包装!

    朱慈烺嗯了一声:“注意防嗮防止雨淋。”

    当然天津这边的只是试用而已,真正大规模使用的是江南的水稻田,这种鸟粪肥能让江南地区的水稻田亩产从一石两石一季增加到三石以上,也就是从以前的三四百斤增长到六七百斤之多。

    一亩地施肥一百多斤,增产三百斤以上,增产的粮食价值一千五百文以上,一百多斤鸟粪肥价值仅仅一百多文而已。

    百姓用着划算,但是开采运输的事情确变得无利可图了,一文钱一斤,这还是到港价格。

    一条载重两千吨的大船能载出售价格四千两左右的鸟粪,看着也不少,但是要是除去开采人工,运输成本等等,净利润就很低了。

    就算运粮食以一石一两计算,一条两千吨的大船,能拉来的粮食价值就是近两万两,何况大明还抬价收购,一条船来回一趟,粮食价值四万两,即使粮价上涨净利润也超过两万两。

    拉一船鸟粪赚两千两,拉一船粮食两万两,傻子才去拉鸟粪。

    所以这样的活只有国家出面了,朱慈烺专门成立了一个皇明肥料开发。

    好在皇明商号使用流放的囚徒加上黑奴来采矿,采矿成本极低,然后矿石又不要钱,所以一船能大概赚到三千两银子。

    船离得近的一个月可以往返三五趟,离得远的矿区,一条船一年也能十多个来回。

    参与鸟粪运输的船有一百多艘,去年一年大概载回了两千船的鸟粪,净利润突破六百万!

    没错,没想到区区一个鸟粪利润竟然如此惊人,今年皇明肥料增加了三倍的船只,优化了航线。

    不仅大明江南种稻,在红河地区,新几内亚岛等地,也都有鸟粪肥的需求。

    所以今年鸟粪肥产量能增加到七千多船次,净利润将达到两千万两白银。

    这也是朱慈烺为啥跑到天津港专门来看鸟粪的原因,这玩意赚钱啊!不仅开采出来就能拉住,拉到地方就能出售,北方还没有开始推广,南边那可是疯抢。

    毕竟拿一百多文钱换一千五百文钱以上,谁都知道这钱挣得容易。

    除了挣钱之外,增产的粮食也是促使朱慈烺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一百多斤肥料使得水稻增产三百多斤,也就是说拉回来两千吨鸟粪等于间接拉回来六千吨粮食。

    今年的七千船鸟粪最少能让大明粮食增产六千万吨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呢?一吨粮食足够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食量。

    哪怕到了2019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也不过六亿吨左右,也就是只要这些鸟粪肥用来合理的地方,大明根本就不会存在缺粮食的问题,因为这增产的粮食就够大明全部百姓吃两年!

    当然其实还能开采更多的,但是用不完了!大明没有那么多百姓,没有那么多耕地需要了。

    目前大明发现的磷矿石预计可以这样开采一二十年,所以这个是个好东西,未来一二十年大明的农业都会因此而改变。

    不仅仅是农业,大明的各行各业都将被肥料的发现深深改变。

    所以不起眼的鸟粪,将会是大明走上快速发展道路,解决人口不足问题的关键核心一环。

    朱慈烺很重视,但是有些人确无所谓了,李通今天甚至连来都没有来。

    朱慈烺有点遗憾,这么好的倾诉者没来一肚子的话就没人听了,李通总是能问一些极其简单的东西,让朱慈烺升起大讲特讲的欲望,从李通崇拜的眼神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今天李通正在参加天津海军参谋部会议,听着下面汇报今年的计划,李通皱眉站起:“知道今天陛下去哪了么?

    去天津港看鸟粪肥去了?皇上做事岂会如此简单?岂会是就随便看看?陛下日理万机,在仅有的三天行程中专门抽一上午的时间去看鸟粪,我觉得其中必有深意。

    所以今天我去要了相关资料,你们也都看看,区区一个鸟粪,一百斤能让水稻亩产增产一倍。

    这种矿石的普及将带来江南粮食的翻倍增产,大明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不足!

    众位不会以为这跟咱们无关吧?鸟粪矿已经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国家命脉所在,生民福祉之所系!

    陛下高瞻远瞩,早在去年前就开始布局,占据海上岛屿,以前有人是不是觉得把罪犯流配荒岛,浪费了人口,占据那些岛屿没有用?

    现在在看看,那是何其愚蠢!陛下会做没有用的事情么?陛下做事向来是走一步看三步,甚至六步。

    这才有了今天,大明能有如此多的鸟粪矿可用!

    但是这还是不够,目前鸟粪矿的储备预计只能用十几年,大明还需要更多的鸟粪矿,维持大明粮食增产。

    不要什么事情等到陛下去催促去过问了你们才知道去做!

    既然岛屿这么重要,那保护岛屿巡航岛屿是不是要提上计划日程?一天天的不要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们是大明海军参谋部,计划要服务于大明,服务于陛下!”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地址: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地址:/read/118617/

    统计大明地址:

    统计大明手机阅读:/read/118617/

    改变世界的发现)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第八百三十七章薅秃了

    李通作为一个大明最聪明的一个团体的头头吗,他傻么?他不傻!不仅不傻反而非常聪明。

    但是他也深知为臣之道,当臣子的怎么能比皇上还聪明?皇上会怎么想?皇上会不会害怕你防着你?

    特别是他这种掌握军方大权的人,更害怕被皇上猜疑,李通现在已经成为军方的代言人,虽然大明采用的是军部四部制度。

    但是其他三个部一般只做自己的本职工作,军部真正出脑子处理特殊事情的还是靠参谋部。

    朱慈烺掌握调兵大权,但是朱慈烺并不直接参与调兵的安排,也不规划具体的作战。

    他只是在最后参谋部提交的计划上签字用印,一般参谋部的安排朱慈烺很少驳回,人员安排上他也不会过多干涉。

    所以李通的权力还是很大的,调动就意味这战功,战功就意味升迁,所以李通自然而然的升为大明军方头号人物。

    李通对陛下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好为人师,要说眼光,那确实是自己拍马难及,但是也不是没有缺点。

    例如吃软不吃硬,谁要是跟他硬钢,他能跟你钢到底!当然如果你的建议确实有礼,还是会接受的。

    所以他奏事的时候尽量委婉一点,如果跟陛下理念冲突,也多以学习的心态,一变听取陛下的意思,一边把自己的想法掺杂其中问出来。

    所以皇上今天参观鸟粪,今天的海军参谋会议上,竟然没有人提这个事情,李通自然要把这个列入海军计划里面。

    李通接着指着资料:“从目前来看,鸟粪矿主要集中在低纬度地区,也就是赤道附近的岛屿产出较多。

    而目前大明控制的海域,太平洋和印度洋上都有发现这样的岛屿,新的岛屿在发现,但是世界上还有大西洋非洲沿岸和加勒比海等地估计会有产出。

    控制鸟粪矿,粮食增产一倍,那么种植粮食的百姓数量岂不是就减少了一半?大明一点五亿人口。

    有一亿人以上在农村依靠土地过活,如果一半百姓不需要种地,那么大明就出多五千万的劳动力。

    众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

    这些人即使平均分配到各行各业,大明军部也能扩大一倍的兵力,现在一百二三十万军队显得不够用。

    要是大明在征兵一百二十万,总兵力达到二百四十万,你们还会感觉这么不够么?

    海军舰队现在军舰四百艘左右,只能同时应对一个方向的战争,如果人数和军舰扩大一倍呢?

    到时候即使同时面对两个大国,大明一样游刃有余!

    所以鸟粪肥,不仅是一种肥料这么简单,它对于大明的军部一样重要!众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军部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做这事,一个是保护现有资源不被侵占,另一个就是趁着敌人没有反应过来多占领这样的岛屿。

    陛下为什么在太平洋上没有强敌的时候先成立太平洋舰队?陛下的高瞻远瞩你们一定要理解领会!”

    海军这边一个个看完资料之后议论了一会,其中海军副参谋长开口:“李将军,我们也想把这些海域海岛纳入巡航范围,但是我们没有船啊!

    按照今年的军费,我们海军军舰造舰计划被砍掉很多,我们现在维持作战都不够,若是想巡航,还请总参增加拨款预算。

    我刚刚粗略的算了一下,我们需要成立十个分舰队对这些岛屿进行巡航,每个分舰队需要三条战舰和一条补给舰。

    当然巡航不需要大型战舰,只需要飞鱼炮舰就行,一艘十万两,如果参谋部给予四百万两拨款,我们一定能最短时间完成巡航线路规划。”

    李通翻翻白眼:“要钱你就别想了,这次陪着陛下到这边,我是好话说尽,也没能说服陛下增加拨款。

    不过这个事情也不是没有办法,当初建帝国号不就是没钱么,咱们卖了一部分炮舰筹钱建造了帝国号,顺便还更新了咱们的老炮舰。

    既然如此,海军可以考虑分批进行炮舰更新计划,把一些崇祯八年式炮舰出售,老式炮舰卖一艘可以造两艘飞鱼炮舰。

    也就是说你们卖四十条船,就能完成这个计划,最近随着莫卧儿那边战争的战线稳定,不少藩国都看到有利可图,自然愿意出钱购买战舰。

    而且藩国每买一艘,咱们的压力就减轻一分,护航的舰船不就抽调出来了?所以卖一艘等于得到三艘战舰。

    这个生意还是非常划算的。”

    海军总参谋长正在陪着吴大海在印度洋指挥大明舰队跟莫卧儿决战呢,所以海军这边现在是副参谋长主持。

    既然李通许诺了可以卖舰筹款,那他们还怕啥,副参谋长开口问道:“那这样会不会导致藩国海军实力增长太快?

    据我所知,高丽,长崎国和广岛国都以这次购买军舰的机会在国内修建了修船厂,三国还在仿造崇祯八年式生产他们自己更小的炮舰。

    到时候如果几国联手趁着大明海防空虚突袭,那怎么搞?尤其是大明正在跟莫卧儿海军决战的时候,或者其他海军决战的时候。

    这些人如果在后方捣乱,恐怕局面难以收拾。”

    李通皱眉思考:“那就不要老盯着这一个藩国去卖,大明现在藩国不是很多么!有炮舰需求的不少。

    例如锡兰,天天指望咱们帮他们赶走那些殖民者,为什么不让他自己出钱购买炮舰自己动手?

    还有苏禄国也是一样,

    大明不方便出面的时候,他们应该靠自己,一旦战争升级,大明可以作为宗主国为他们争取利益。

    不要老想着大明帮他们处理好一切坐享其成,自己不肯出力,完全指望大明帮他们复国。

    大明岂会给他们干白活?

    他们自己钱不够可以从皇明银行贷款啊!一条二十万两,这一条船光炮就七十二门,不比一个团的火力弱了。战力更是超过一个团。

    就像苏禄国和锡兰,他们只要下定决心买上八到十艘,那么不管是葡萄牙、荷兰还是西班牙都不是问题!”

    李通说了一大堆,但是不管是锡兰还是苏禄国,都欠着大明皇家银行一屁股债,他们国土本来就大半被殖民者侵占,剩下的地方都是偏远无产出和荒凉没价值的地方才能存在下去。

    现在李通又想鼓动他们买军舰,正是想把这几只羊给薅秃了。

第八百三十八章自我革新

    第二天下午,朱慈烺主要参观天津附近的工厂,天津虽然距离棉花产地和羊毛产地都不近,但是他离大明最大的消费市场近。

    加上其临海的海运便利,所以无论是棉花纺织还是毛纺织,这边都有工厂。

    而且永平那边钢铁厂多,但是贸易没有天津这边方便,所以天津这边轧钢和小五金工厂也有一些。

    不过今天下午的重点是天津的水泥厂蒸汽粉碎机的效果。

    一直以来制约大明水泥产量的始终是石灰石粉碎问题,无论是人力、畜力还是水利,粉碎效果都不高。

    烧水泥很简单,石灰石加黏土高温煅烧就行了,但是前提是石灰石和黏土要充分混合,这个充分,就要石灰石粉碎了。

    目前大明水泥产量仅仅能满足一部分军用堡垒的建设,民用上只有一些重点工程朱慈烺特批之后才能使用。

    从去年开始随着水利工程的修建,各地对水泥的需求剧增,已经影响到一些军用工程。

    朱慈烺在第一批蒸汽机下线的时候就挤出一台送到了这边,经过半年的试验,现在蒸汽粉碎机已经运转良好。

    水泥可是好东西,修桥、盖房、修路、修建堤坝等等都需要。没有高楼大厦朱慈烺始终觉得大明不够繁华。

    不过水泥厂就一点不好,烟尘实在太大了,朱慈烺远远看到那灰蒙蒙的厂房,心中就一阵无语。

    这种厂以后还是交给藩国那些打工者来干吧,太吓人了。

    带着口罩,简单的逛了一遍,朱慈烺问身边的管事:“产量怎么样?”

    管事的大声说道:“报告陛下,一台粉碎机一天能粉碎石料五十吨。”

    朱慈烺简单算一下,一年粉碎石料大概是一万八千吨,石灰石占据水泥原料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也就是全年生产水泥二万一两千吨的样子。

    这样的小厂,放在后世那是要捣毁的高污染企业,但是放在大明就是最高科技成就,大明的工业明星企业,大明的希望。

    而且朱慈烺这个水泥厂,不仅污染比后世大,原料消耗也比后世大,效率更是没法比。

    但是就是高科技!牛!

    一台蒸汽机一年能生产两万吨,搞他个十万台就达到了后世咱们的产量了,当然这也就是想想而已。

    十万台,大明现在一年的蒸汽机产量不过两三百台而已,即使扩产也不过一千,十万台,那岂不是要一百年才能生产。

    更不要说相关的煤炭黏土等等开采了,还有其他行业还排队等着蒸汽机用呢。

    不过朱慈烺难得的大方一回:“这次扩产之后,水泥厂上半年将分到十台,下半年也会分到十台。

    尽快把机器用于生产,大明现在急需水泥!”

    有了这些蒸汽机今年大明的水泥产量足够翻翻的增长。

    这个产量已经不少了,一年的产量都够修一座长江大桥了!当然修长江大桥大明还没有这个技术,不过一些以前没办法修桥的地方,有了水泥就可以修了。

    朱慈烺并未在水泥厂多做停留,因为这污染实在太严重了,但是这种重视程度可是显而易见的。

    像船厂哭着喊着要蒸汽机朱慈烺就只是按比例增加了一部分,水泥厂这边管事都没有吭声朱慈烺一年就给拨付了二十台。

    当然基础重工业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目前大明水泥一吨价值一两银子左右。现在生产主要是自用,以后产量提高出售一部分,将会是又一个千万两以上的产业。

    皇明商号以前主要依靠贸易挣钱,当然现在也是,以前是大明境内的贸易,现在是对外贸易。

    不过皇明商号的工业收入也在稳定增长,一吨钢材利润十两银子左右,皇明商号现在钢铁年产量已经突破五十万吨,年利润五百万两以上。

    而且皇明商号大部分钢铁都是加工成成品出售,那赚的更多。

    煤矿也是如此,一吨煤赚一两银子,千万吨煤就是千万两。

    尤其是以后蒸汽机普及以后,煤铁这些利润不仅稳步增加,而且那是生产多少卖多少!

    这些还只是重工业收入,在轻工业方面采盐为官营,收入稳定在千万两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是罐头食品、各种熏肉腌肉腌鱼,水果罐头,酒、精制茶。这些行业皇明商号也在经营,甚至有些都是开拓者。

    然后就是纺织业,棉纺织、毛纺织,皮革加工这些也都是皇明商号掌握着高端。

    皇明车马这个作为当初第一批建立的商号,其利润并不怎么样,但是朱慈烺对这个行业可是有很大的期许的。

    就算汽车遥不可及,但是火车肯定会在一二十年内给搞出来的。让造马车的直接造火车,这个也只有朱慈烺敢想。

    但是你又不得不说,大明对车马的理解,还真就没有人比他们更熟悉。

    所以现在皇明车马每年的利润全部投入了研发,朱慈烺甚至还会补贴一些。

    造纸和印制现在皇明商号处于垄断地位,当民间印刷厂还在琢磨基础印刷机的时候,皇明商号已经开始试制蒸汽印刷机。

    垄断了报纸印刷和课本印刷,还有大部分书籍出版业务也都是皇明印刷占据大头。

    因为捕鲸衍生的炼油,动物胶,鲸骨、肥皂等等日品制造,也在迅速增长,不过考虑到生态平衡问题,这个增长并不是无限的。

    玻璃制造现在已经不是皇明商号垄断,不过利润最高的平板玻璃制造,镜子制造和罐头容器用玻璃制造还都是皇明玻璃自己经营。

    还有钟表制造业,钟表代表着大明机床精度的顶峰,朱慈烺一直都很重视,随着钟表技师技术的成熟人才的稳定成长,大明制表终于也从高端玩具变成了一种产业。

    去年团级以上的军官都配备了怀表,今年营级以上都会有,民间一块怀表从一开始的百两银子到现在最低档的只需要三十多两,销量那是暴增!

    不过钟表精度问题依旧是个大麻烦,校表师稀缺,大明的钟表产量被校表速度制约着。

    这些工业朱慈烺自然不可能个个都看,当然有些也不是天津都有。不过皇明上商号每年的利润现在已经有一半是从自己的工厂产品中产生。

    所以参观工厂标志着皇明商号已经从传统商人开始朝着工业商人转变。利润来自于生产,这是皇明商号的自我革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