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六十九章以有备攻无备

    在舰队进攻炮台的同时,陆军方面的特种部队已经在此之前乘坐着运输船悄悄在沿海滩涂悄悄泅渡上岸。

    他们将抢占印度河口的海德拉巴海港,协助陆军快速登陆,如果陆军能从这里登陆,可以直接攻击莫卧儿在印度河内的海军基地。

    特别是如果海军进攻遇阻的情况下,如果陆军直接袭击对方的基地,那么足够把莫卧儿的海军击沉在港口内。

    这次负责突袭的是陆军第四师特战千户所。

    整个千户所下辖五个总旗,每个总旗十个小旗,每小旗五个人,所以总人数为三百人左右。

    这次第四师特种部队是倾巢而出,对于第四师特种千户所来说,这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牛得草是特战队的观察手,也是一个优秀的弩手,放下手里的望远镜默默看了一眼手里的怀表。

    按照上面的规定,只要听到炮响,他们这边就立刻行动,不惜一切代价占领并守住港口,接应第四师一团登陆。

    对于这个任务牛得草有百分之一百二十的信心,看着码头上围拢在一起聊天玩乐的莫卧儿士卒,牛得草觉得一个手雷就可以解决大半。

    所有战斗绝对能在半刻钟内解决,这是第四师的扬名之战,容不得半分马虎!

    这些年看着其他部队纷纷立功授勋,第四师只能默默的承担维稳任务,一干就是三四年,谁心里都不服气。

    大家训练的都是一样的,甚至有的时候第四师在军演中还有优秀的发挥。凭啥人家吃肉他们连汤都喝不到。

    尤其是去年的大退伍,不少老战士都哭的眼泪汪汪的,人家回乡都是县里的总巡检,预备役总旗官百户官啥的。

    第四师因为没有战事,回乡的时候只能是乡里的预备役教官或者县里的小旗官,不仅官位底一个档次,就连薪水也少不少。

    更何况这又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皇上不给他们变现的机会啊!

    等啊等盼啊盼,请战书一封接着一封,今年终于迎来的转机。

    小旗官都已经打点好行囊,含泪准备离开军营,结果上面的文件下来了,因为战事紧急,今年的退伍延后,具体延后多久要看战斗的进程来定。

    小旗官高兴的像个孩子,终于守的云开见月明了!

    全军开拔之后漂洋过海,牛得草第一次见到了大海,第一次见到了巨大的海船战舰,第一次领略了异域风情。

    晕船是不可能晕船的作为特战精英,他们在微山湖,在黄河可是没少适应水上训练和泅渡训练。

    虽然还的距离远一点,但是船还更平稳一点呢。

    不过第四师不少士兵确实是旱鸭子,虽然进行了短暂的适应性训练,但是船队到达锡兰的时候还是有三百多人因为实在适应不了晕船被留在路上。

    还有第三团的一个士卒,因为硬坚持最后牺牲在路上。

    在锡兰修整了两个月,士兵状态才恢复过来,这次又是几千里的海运,不知道那些士卒状态有没有好一点。

    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时间快速的流逝,按照约定海军会在五点四十分发动进攻,不过按照参谋们的说法,如果敌人提前发现大明舰队,那么战都会提前打响。

    当牛得草听见一声炮响之后,果断摸出手雷点燃扔进那一堆聊天的莫卧儿士卒中间,他们实在太适合来一发手雷了,牛得草都有点控制不住自己。

    扔出手雷之后快速的解决了望塔上的士兵,整个战斗打响。枪声爆豆般想起,手雷伴随着迫击炮轰隆作响。

    这个时代的特种部队并没有什么先进的武器,只不过是枪炮上配置的比起一般步兵更好。

    每个小旗有一个狙击手,一个观察手兼任弩手,一个爆破手,两个火力手。

    狙击手自然不用说,带弹道的米尼弹枪,乃是军工厂优中选优,每十把枪才选出一支。

    观察手手持弓弩,处置一些需要悄悄解决的敌人,也配合狙击手解决敌人。爆破手随身带着各种爆炸物和引火装置,随时准备搞破坏。

    火力手则手持转轮火枪,能保证一次装弹连续射击六枪。

    大明虽然还没有造出雷汞等发射药,但是转轮原理并不是后世的发明,实际上宋朝就有人提出,只不过因为密封性问题一直威力有限。

    大明的转轮火枪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因为米尼弹和膛线的应用,再加上钟表级的密封工艺,大规模列装不现实,但是专门生产给小规模战斗还是可以的。

    而且火枪研究所那边考虑到换弹药的时候转轮六发纸弹会延长六倍的换弹时间,创新的采用换转轮的工艺。

    当六发纸弹射击完成,火力手只需要把转轮处的紧固保险扳开,把枪对折,然后取出转轮,换上新的传转,就可以继续进行射击。

    这样的换弹比起传统的换装纸弹慢不了多少。

    所以两个火力手可以用来当十个士卒来使用,如果加上爆破手和观察手四个人同时使用转轮枪,那么持续的火力基本上可以应对四倍以上的敌人并且战而胜之。

    所以特种部队的枪声是爆豆一般持续不断,这个码头有两百多人的莫卧儿士卒值守,攻击的第一时间就有四分之一的人挂掉。

    其中就有牛得草的一发手榴弹干掉六个的战绩,之后的一百个呼吸间,整个码头上的莫卧儿士卒剩余的人员数量已经不足八十,他们龟缩在各个角落要么负隅顽抗,要么瑟瑟发抖。

    这个时候可不是心疼弹药的时候,遇到不明情况直接手雷开路,原本计划半刻钟解决的战斗,因为顺利基本上不到五分钟就解决了。

    整整提前了两分多钟的时间,占领码头之后一面安排人在码头等待接应,一面在码头外布置防线,防止反应过来的莫卧儿援军。

    实际上因为特种部队这边行动太快,而印度河入海口的战况太过激烈,所以莫卧儿人根本没有来得及顾及这边码头的情况。

    大明舰队的火炮连续想起,一个个的敲掉两边岸防炮台上的火炮。

    莫卧儿海军还在慌忙升帆,或者有的还在从岸上朝着船上跑,有的人慌得裤子都没有穿。

    到了码头也没有能立刻出港,因为海军这边已经派出他们的特种兵泅渡入港,点燃爆破了不少船只。

    统计大明

第八百七十章突破口北路

    新军上下完全遵行朱慈烺的战术,以泰山压顶狮子搏兔般的全力一击,所谓试探是因为对敌人不清楚。

    而在大明军队的观念中,对敌人不清楚那是因为情报工作没有做到位,大明有锦衣卫,有军部自己的哨探,所以不存在不清楚敌情的情况。

    拂晓时分的攻击让莫卧儿军措手不及,炮声在睡梦中响起,等醒来的时候仿佛各处都在战斗。

    炮位上士卒们慌忙寻找用于发炮的各种零件,炮长努力回忆着去年演练的时候的操作步骤,究竟是先放石球还是先放药包来着。

    大明舰队轰击了两刻钟,岸防炮才想起第一声,之后断断续续的炮声仿佛给明军指引方向,吴大海的命令就是,哪个炮想就先打哪个。

    海军炮击炮台的同时,海军陆战队开始抢滩登陆,因为看到对方岸防人员的缺失,陆战队想提前占据炮台。

    莫卧儿这边在半个时辰之后开始逐渐有了像样的指挥,炮台护卫人员姗姗来迟,还没有来得及组织队列就被舰炮一阵轰击,然后溃散。

    海军陆战第一旅比预计的快了一个时辰登上滩头,驱赶着炮台护卫兵力,迅速占领了右岸炮台。

    左岸那边好像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将军,正依托炮台跟岸防旅近战。

    两面炮台纷纷陷落,莫卧儿海军才处置完自己港口里的烂摊子,升帆出港,不过这些船被明军集火之后迅速丧失战斗力,尤其是开花弹,一炸一个大窟窿。

    刚到午饭时间,大明就已经取得了入海口的控制权,在陆军占领了莫卧儿帝国印度河海军港口之后,海军分出三等战列舰分队开始北上。

    其余的运输船一半继续乘船往上游进发另一部分下船跟随海军舰队攻击沿河港口城市,扫清路上的障碍。

    莫卧儿这边跑死了十几匹马终于在六天之后得到消息,沙贾汗气的想把信使都砍了,可惜信使直接透支了体力挂了。

    看着下面惶恐的众将沙贾汗突然哈哈大笑:“明人果然愚蠢!中了我的妙计了!

    你们是不是担心明人会进攻到德里?大可以放心,这次我们只带出来八十万军队,德里附近还有五十万士兵驻扎!

    明军跨海能来多少?情报上说一二十万人而已,一二十万怎么能打得过我们五十万大军!

    而且明军若是集中所有兵力一路从恒河而上,我们还要烦恼一些,但是他们同时从两个方向进攻,以少量兵力进攻我们莫卧儿的两百万大军的帝国,集中全力都不是我们的对手,明人还敢分兵!

    由此可见明人的统帅一点都不懂军事!这一战我们必胜!”

    沙贾汗一通忽悠稳定了军心,接着慌忙调兵遣将堵截明军在印度河的行动,说的好听背后还有五十万大军,但是沙贾汗自己都知道,他已经调动了国内所有的精锐,剩下的老弱病残别说抵挡住了,能拖延时间就不错了。

    沙贾汗眼红的看着对面的明军阵地,如果不能速胜,首都就保不住了!

    前几日的炮战沙贾汗并没有占到便宜,但是不代表沙贾汗就没有办法了,要知道除了陆地上运送的火炮之外,在恒河的战舰上,沙贾汗还有不少火炮呢!

    原本因为大明的铁索横江,沙贾汗必须先解决两岸的堡垒才能顺利让船只通过,现在既然岸上不能取得突破,沙贾汗只有从水上试试了。

    开战第八天,沙贾汗集中了大小船只数百,试图冲击大明的水上防线。

    在沙贾汗看来,明军铁索横江能挡住大船但是挡不住竹筏,能挡住船确挡不住人。

    只要他运送几支军队过去,从背后突袭明军的防线,必然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除了运人过去之外,大船上的舰炮还打算轰击大明的堡垒,企图利用军舰火炮压制大明岸上的堡垒。

    同时还派出敢死队驾驶小船上面带着火炉,企图烧红之后砸断铁索。

    周遇吉站在远处放下望远镜:“他们为什么不用炸药炸?一船炸药嘭的一声,这钢索不就断了么?

    铁索横江都破不了?这些人是傻子么?”

    一边的李岩笑笑:“他们可能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将军准备的后手可能就用不上了。”

    两方一开始就进入最激烈的交火阶段,一方亡命突破,另一方全力阻挡。

    大明莫卧儿战区三分之二的战舰都集中到印度河去了,剩下的三分之一都在这,周遇吉还打算来一次海军大战呢,不过看到莫卧儿这边对付铁链的方式感觉指望不上。

    周遇吉叹口气:“这沙贾汗也太抠门了,就这么一两万人,还不够浪费火油的,算了,慢慢打吧,这么多火油总要烧一波大的。”

    周遇吉也不求跟吴大海似的一把火一烧,烧灭一国,怎么的也要等到风向改变了来一个火烧赤壁的效果吧。

    当然如果这次沙贾汗要是肯派出十万人以上的军队周遇吉也不介意提前发动火攻。

    周遇吉看看天:“你说谁要是有诸葛亮的本事多好!”

    李岩摸摸鼻子:“这里的气候很怪,夏天的时候吹的都是西北风,冬天吹的都是东南风,恐怕这东风不好借啊!”

    周遇吉哼哼道:“借的到就借,借不到咱们就从上往下烧,这么多火油可不能浪费了,我肯定要把他们战船都给烧了!”

    李岩对于周遇吉的执念不做评价,至于这一战的战略,参谋部早就推演完成,参谋部从来没有寄希望于某次天气突变的运气。

    周遇吉坐镇中路防线,北路山第一师正在尼泊尔的山林里穿行,尼泊尔作为莫卧儿的属国,自然不会坐视大明轻松的从山林里过去。

    所以他们一边打小报告给沙贾汗,一边站的远远的看,反正他们没有打算亲自动手,这一仗谁打赢了就是他们的新老大。

    所以山地第一师拼的是速度,而不是潜行的效率,潜行上千里的突袭目前大明军队还做不到,即使像山地第一师这种几十里的潜行都难以做到不被发现,毕竟这是战场,该有多傻才会一点防备没有?

    山地第一师的任务是突袭北路军的后方,占领关键节点,即截断北路军的后勤,又威胁北路军的背后,逼迫沙贾汗的北路军不得不撤退保护自己的菊花。

第八百七十一章一切尽在掌握

    沙贾汗绝对不相信,他得到印度河河口失手的消息比起朱慈烺还要晚半天,几乎跟京城百姓同时知道的。

    当京城的鞭炮声响起,当茶馆里一群茶客在那指点江山纷纷表示这跟自己当初想的一样的时候。

    朱慈烺再次把目光集中在东线。

    周遇吉不甘心做一个陪衬,朱慈烺没有给他补充兵力的时候他都敢计划吃掉东线沙贾汗的主力。

    现在给他补充了二十多万兵力,周遇吉当然会再搞事情。

    按照周遇吉的割草计划,北线将会是战役的关键,如果山地第一师能够顺利切断沙贾汗北路军的退路,并且拖到新年之后,那么莫卧儿的北路军一定会因为粮草不济而崩溃。

    而这仅仅是东线战役的开始,之后周遇吉会放弃城墙,甚至丢失一部分堡垒放沙贾汗的中路主力突进,然后北路军则迅速南下包夹沙贾汗的中路军。

    沙贾汗以为大明北路只有五万士兵,实际上周遇吉在北路放置了十五万。

    到时候沙贾汗要么为了避免被包围后撤中被周遇吉追击直至崩溃,要么就固守在那里等着弹尽粮绝被大明俘虏。

    而周遇吉的北路军就像镰刀割草一样收割战场,所以整个计划被称为割草计划。

    这个计划的关键就是山地第一师能不能守住,能不能把沙贾汗的北路军拖的失去战斗力。

    因为河流即挡住了沙贾汗的军队东进,同时也挡住了明军过河作战,天险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只有北路军无暇顾及河岸,明军才能顺利渡河。

    而高原上的两个师,此时还在等待,按照沙贾汗的调兵效率,他们最早都要在年后才能发动进攻。

    如果下山的早了,说不定沙贾汗那边兵都没来得及调走!那么突袭的意义也就没有了。

    大明现在所有的事情都为战争让道,就连今年的预算决算都进度慢了下来,而且明年的财政支出内阁还在观望,赛伯温等人很怕战事拖延的久了,内阁确把钱花完了。

    到时候难不成还走上加税的老路?

    不过军部找内阁商谈了几次,内阁是多一分钱都不愿意拨,理由很简单,当初陛下承诺了不超过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这个只会少不会多。

    复兴四年的最后一个月,每一天都像一年一样,整个京城都看着皇宫的方向,期待着前线的好消息。

    印度河那边倒是一路高歌猛进,三天挺近三百里,攻下四座城市,击溃四万多前来堵截的莫卧儿军队。

    并且跟信德人的复国军取得联系,大明承诺允许信德人在立下功劳之后成立自己的藩国,所以不少信德人选择倒戈,信德人的复国军迅速膨胀到一万多人。

    而东线打来打去还是那样,周遇吉紧守防线,他倒是想放水,但是沙贾汗这边攻击实在太疲软,让周遇吉放水都没得放起。

    沙贾汗也很郁闷,莫卧儿最引以为傲的是骑兵,但是大明偏偏选择跟他打阵地战攻防战,他的精锐骑兵总不能下马来攻城吧!

    沙贾汗显然不愿意用骑兵攻城,但是步兵那些贱民临时组织的军队几乎没啥战斗力。

    往往一窝蜂上去了,死了几十个然后一窝蜂的又退下来了。

    当沙贾汗正在烦闷的时候,他的将军提出诱敌深入,然后以骑兵包围歼灭对方的建议。

    沙贾汗也很心动,但是对面的明军根本没有进攻他们的欲望,总不能他们自己退吧?

    正想着呢,契机来了,北路军后勤道路被小股明人军队堵住了,北路军正在调派兵力打通,希望沙贾汗能组织兵力从另一个方向也进攻一下。

    因为流串过来的小股明军战斗力还挺强。

    沙贾汗立刻命令大军后撤,然后派出军队驰援北线,静静的等着对面的明军进攻,他好假装推却。

    周遇吉也有点着急了,怎么打着打着后退了?这要是跑了,那自己辛辛苦苦搞得割草计划不就白费了么!

    周遇吉甚至怀疑沙贾汗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不过进攻是不可能进攻的,周遇吉非常清楚,东线战场的主要任务就是吸引拖住沙贾汗的主力,要是真的一路撵着沙贾汗回首都固防,那大明的所有计划都白费了。

    所以周遇吉再等。

    沙贾汗也在等。

    沙贾汗等了三天见明人根本没有进攻的意思他就等不急了,明人等的起他可不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线的坏消息一条接着一条,明军西线已经前进了五百里。

    沙贾汗觉得对面的明人意思很清楚,就是拖住他,等着西线的捷报。

    所以沙贾汗只能再次发起进攻!这次沙贾汗已经下定决心,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一定要击破明军防线。

    北线那边打了三天北路军竟然还没有打通道路,不过沙贾汗也不担心,支援已经在路上,相信就是这两天北线的后勤道路一定会再次打通。

    这次打通之后沙贾汗已经决定斥责尼泊尔的不作为,等到大战胜利之后,要一举把尼泊尔吞并!

    这三天的修整,沙贾汗这边也想了不少的办法,包括木盾盾车,神牛铁车,多层棉被的土坦克等等。

    这一次进攻并没有在盲目的派兵对射,而是依靠各种防护凑近之后再打,甚至还依靠盾车的防护在后面填土。

    防象沟渐渐被填平,沙贾汗果断派出骑兵!大明缓坡式设计的战壕断绝了对面利用战壕和后面士卒对射的可能,但确给沙贾汗骑兵的进攻提供了便利!

    靖安军虽然士气渐渐上来了,不过面对骑兵强袭,三条战壕还是迅速丢失,沙贾汗的军队终于第一次摸到了城墙。

    战事在城墙下焦灼,沙贾汗一面把大炮抵近城墙射击,一面准备炸药包挖坑打算炸塌大明的城墙。

    城墙上防守的广岛国藩国军也拼命抵抗,他们的家人要么在国内享受最高待遇,要么就已经迁移到恒河口的平原上当上了地主。

    所以他们不能退,也不敢退,再加上他们比靖安军成军可早的多了,是打过硬仗的!

    终于轰隆一声巨响,城墙还是被炸出了一个巨大的豁口。

    广岛国军组织精锐企图堵住缺口,沙贾汗派出仅存的精锐步兵想要扩大战果。

    广岛国启动火墙,阻断莫卧儿的援军,剩下的这些冲到城墙缺口的终于还是在四面夹击下被歼灭。

第八百七十二章决战将至

    尽管成功击退了沙贾汗的军队,但是大家都能看出,明军的防线已经不是牢不可破的了。

    晚上检查伤亡的时候,沙贾汗这边又战损了三万八千余人,其中步兵战损一万三千,而骑兵战损二万五千余人。

    大明这边也不太乐观,靖安军这边有四万六千余人死伤,广岛国军有八千余死伤。

    最关键的是,指挥靖安军的明军指挥团死伤了一千余人,广岛国这边城墙上的明军观察员也死伤了一百多人。

    明军这一千多人的损失主要是沙贾汗的骑兵靠近之后城墙下靖安军的慌乱造成的,被骑兵近身的步兵本来就比较吃亏,更何况这些人又完全丧失了斗志。

    这四万六千余人的损失中正面战场的损失不到两万,剩下的都死伤于骑兵的追击,也就是背后中刀的反而比身前中刀的要多得多。

    不过和沙贾汗那边伤员哀嚎中等待死去不一样,大明这边野战医院正在高强度的工作,为每一个受伤的人进行救治。

    大明派出了大量的外科医生和实习外科军医,甚至去年刚入学的医学生都被安排到战场上在学习。

    八千人的军医团紧紧中路就安排了四千,哪怕靖安军都得到了实习外科医生的救治。

    大战是最好的学校,是最锻炼医生的地方,紧紧二十天不到的战斗,不少实习外科医生都已经熟练的掌握伤口缝合处理消毒等等工序。

    关键是这个心态的培养,如果在战场上都能做到从容应对,那么以后还有什么样的危机能让他们畏惧呢!

    所以看着大明这边伤亡比例高于沙贾汗那边,但是实际上,沙贾汗死伤四万多人,其中最后死亡的至少能达到三万多。

    而大明这边,看着是伤亡了五万四千多,但是最后真正死亡的可能都不到两万。

    毕竟为了让所有的医学生都能做到敬畏生命,哪怕是救治靖安军以要求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存活率。而广岛国这边更是按照大明新军的待遇进行全力救治。

    所以城外的防线失守靖安军的士气下降的有限,不过大明这边开始匆忙布置拒马桩铁丝网等物以应对接下来的决战。

    北线战场上,马祥麟带兵又打退了一波进攻之后回到师部:“娘……将军,对方又退了,第一团请求追击!”

    秦良玉摇摇头:“不准,一切按照计划行事!”

    马祥麟无奈的叹气:“这些人脑子里都在想什么?派个几千人谁便攻一下,然后死个几百就匆忙退走,这是打仗还是闹着玩呢?”

    秦良玉微微一笑:“他们是在等,等着别人帮忙。”

    马祥麟不解:“那他就不怕真的后援断绝?毕竟饿死的又不是别人,是他们自己!”

    秦良玉端坐着:“这不是还没有饿死么,放心吧,后边他们意识到别人靠不住会自己拼命的!”

    马祥麟比划着地图:“将军,既然敌人那么弱,我们为何不从这里穿插一下,在切割他们一部分,然后吃掉这一部,等反攻的时候压力不就更小了么?”

    秦良玉摇摇头:“不能打草惊蛇,战区参谋部的意思很明确,给敌人以希望,不要让他们觉得无路可走,那么这些人就真的要拼命了。”

    马祥麟感觉到憋屈,阻敌之功哪有歼敌的功劳大,谁还不想当个将军不是,但是战区参谋部只让他们守,不要暴露自己的实力,看着军功就在眼前确不能吃,真他娘的憋屈!

    山地第一师守卫的地方是一个叫做琴恰尓布尔的地方,按理说恒河平原上不应该有这样的战略要地。毕竟地是平的走哪不是走。

    但是琴恰尓布尔这个地方是两河交汇之处,也是河流上码头和航运的交点,这里不但切断了莫卧儿后勤运输的路线,还切断了中路军和北路军的联系。

    后勤如果从北面过,那么山地第一师随时可以出击截断,况且想要从新规划新的后勤路线,没有半个月以上的准备很难完成,而前面十几天的耽误已经让新路线规划来不及了。

    毕竟北路军没想到明人来了就不走了,也没有想到他们会打不下这么一座小城。

    而一直比较安静的南线战场这两天也开始蠢蠢欲动了,大明想从北面快速歼灭沙贾汗的军队,沙贾汗还想着从南面挥舞镰刀反包围明军呢。

    大明虽然守住了那些山口地形,但是整个南方并不是只有那些山口可以通过。

    早在开战之初,沙贾汗就安排了三十万军队来防御沿海,这些军队是可以从德干高原绕道进攻大明后方的。

    至少整个恒河南岸都在对方的攻击范围内。

    一开始沙贾汗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攻不破大明的防线,所以并没有调动沿海的力量,后来发现正面难啃,沙贾汗就把防御沿海的三十万军队一分为二,十五万去支援印度河那边,另外一半从高原绕道进攻南路。

    算算时间,南路的军队也快到了。

    大明军队这边周遇吉早就意识到依靠手里这些有限的军队处处设防会导致兵力分散最终被莫卧儿消磨光,所以一开始德干高原方向就没有安排防御。

    周遇吉的目标很简单,以空间换时间,只要恒河防线不破,即使南路沙贾汗的军队从新进入了坎德尔省,大明依旧能从容包围中路军。

    而南路那边因为大明在坎德尔省大城的那些驻军,使得对方的南路军必须要先拔出这些钉子才能全力北上。

    而论起城市防御作战,大明这方面可是专家中的专家。

    周遇吉觉得只要他比对方快,那么先被歼灭的肯定是沙贾汗的中路军。

    只要中路和北路被破,那么南路军那边自然不攻自破。

    印度河上,大明的舰队横行了上千里之后终于无法继续北上,莫卧儿人虽然反应慢,但是看着明军舰队长驱直入了这么久,也终于反应过来要堵塞航道了。

    而且经过十多天的聚拢,在印度河的中部,终于组织了一支像样的军队,十几万人依靠城市和河流设防企图阻挡明军的进攻。

    为了削弱明军舰队的优势,他们在印度河里凿沉了几十艘装满石头的货船,使得大明的舰炮够不到他们的防线。

    虽然办法笨了一点,但是确成功的拖延了明军的时间,对于印度河上的明军来说,时间就是一切。

第八百七十三章复兴三年决算

    在沙贾汗看来,一切都在像好的方面转变,虽然明人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等他反应过来之后从容应对,很容易就稳定了形式。

    不仅仅是稳定了形式,无论是中路还是南路军,沙贾汗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只要跨过这条防线,那么后方的土地都将任由沙贾汗的骑兵驰骋!

    沙贾汗有信心在三个月内把明军赶回他们的老家,并且在明年新年到来之前自己能坐在明人的京城里享受明帝国皇帝的美酒和美人。

    莫卧儿的新年是十月低,也就是说沙贾汗已经在心里规划九个月灭亡大明的计划。

    而大明这边周遇吉总览整个战场,所有的战场形势都在按照参谋部的作战计划稳步推进,北线所有的一切准备就绪,中线和南线的莫卧儿帝国军也比预计的晚了十多天才到达预定位置。

    而印度河战场上,虽然突进被阻断,但是下船之后,新军将会以每天五十里左右的速度朝德里进发,最快将在一个半月内到达德里城下。

    如果周遇吉能批准他们的骑兵突进计划,那么他们有信心在一个月内到达德里城下。

    当然周遇吉是不会批准的,他们进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动德里城内和莫卧儿北方邦的驻军,从目前来看效果是非常突出的。

    经过印度河军团的突进,目前德里城的驻军已经下降到一万人,而北方邦抵御中亚入侵的军队也已经只剩下最前线的那十几万,剩下的就是空虚的内部。

    按照参谋部的计算东线战场的决战将在复兴四年一月一日打响,而高原两个师将在一月十日南下。

    只要东线北路军的进攻速度足够快,在高原师到达德里城下之前,东线就能完成对沙贾汗的包围。

    到时候自己被围困,首都陷落的双重打击之下,沙贾汗的中路军战力将会降到最低,很可能会崩溃。

    而一旦沙贾汗死亡或者战败,那么整个莫卧儿都将会迅速崩溃灭亡。

    即使沙贾汗侥幸逃脱,失去了绝大多数主力和整个恒河印度河平原之后也不过是苟延残喘,在大明的追击下几个月内就会败亡。

    就算高原师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到达德里,印度河那边也会在一月底到二月初到达德里城下,沙贾汗的中路军在一月底也被包围了半个月即将弹尽粮绝。

    周遇吉稳坐中军,参谋部两三百人在不断的收集分析着战场上的情报,防止一切失误的可能。

    京城内朱慈烺正在翻阅着统计部对于复兴三年的最后统计和复兴四年的预算案。

    从数据上来看,大明复兴三年的财税收入达到了两亿零八百万两的预计,略有超出。不过因为对西北战争债券的销售,民间投资在第四季度出现了显着下滑。

    所有复兴四年的财税收入从以前的两亿五千万两白银的预估调整为两亿四千万两。

    其实战争债券的销售不仅影响到了投资的增长,就连百姓的储蓄都有一定的降低。

    所以战争债券短期内能够解决军费不足的问题,但对于经济的伤害也是巨大的,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轻易动用,特别是这么大规模的债券发行。

    不过正因为战争债券的发行,大明纸币存量又一次降低,因为莫卧儿战事超发的纸币再次被收回,大明的货币再次回归稳定。

    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朱慈烺不得不改变了皇明商号的投资方向。

    复兴三年突然发生的对莫卧儿战争和明年计划中的西北战争,和军队相关的投资明显增加。

    这可是三四亿两白银的大生意,就算皇明商号赚取了大部分利润,剩下的那些边边角角也够大家发一笔小财。

    从复兴三年开始,皇明商号把重心向着重工业、军事工业和能源等方面倾斜,而对粮食加工、纺织业、皮革毛料等行业从加工改为销售机器和管理模式等。

    看着一切都不错,但是朱慈烺大概估算了一下,这个时候的大明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只是万历八年到十八年这一时期的一倍左右。

    以前有人预估过,万历时期大明的国内生产总值大概在九百七十亿霉元左右,折合华夏币六千五百亿元左右。占据世界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三十。

    以目前大明粮食价格一两一石来计算,二百斤米值一两,那么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应该在三百元到四百元之间。

    已知大明税收比例为百分之十,今年税收两亿两,那么可以预估全年大明国内生产总值为三十亿两白银左右。

    也就是九千亿元到一万两千亿左右。

    看着挺多,实际上所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值并没有增长多少,因为这半个世纪,欧罗巴那边经济爆炸式增长,至少翻了三到四翻。

    所以大明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据世界总的比例只是维持住了这个比值而已。

    而维持稳定的大明每年的增长率大概是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之间,当然这要除去战争红利。

    例如如果大明顺利的那道莫卧儿帝国,那么大明的经济总量将迅速飙升到占据世界百分之五十左右。

    这些不是正常的增长,可以看做是抢劫所得而已。

    在朱慈烺看来这个比例并不高,就算皇明商号今年预估收入三亿两左右,大明财政总收入约为五亿两左右。

    占据的比例为百分之十六到十七之间。不说后世英法的百分之四十以上,霉国的百分之三十几,就是后世的自己也有百分之二十八左右。

    所以朱慈烺看着今年的统计报告,并没有觉得大明经济出现了什么问题,不过大明经济潜力还很大。

    要知道现在大明的国土面积至少是万历时期的五六倍,但是经济只是两倍左右,可以证明大明工业化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近有人说大明目前的税收收入已经是万历时期的七八倍,这还是不算皇明商号的掠夺民财行为,如果算上之后大明现在的税收已经是万历时期的十五六倍。

    说这样的税收让商户苦不堪言,不得不把税收转嫁给商品最后税收转嫁给百姓,这才是现在百姓生活困苦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样的论调朱慈烺当然嗤之以鼻,就连普通百姓都不买账,不说其他,以前丰年都吃不饱,现在即使大灾之年大家都能吃饱穿暖,你说生活困苦?逗呢!

    统计大明

第八百七十四章继续聊预算

    朱慈烺为了促进大明商人的迅速壮大,鼓励大家成立商会,效果是显着的。

    但是经过初期的发展之后,坏处也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商人富裕起来之后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开始寻找表达的方向。

    资本的根本目的就是逐利,为了利益可以践踏法律扭曲人性,更不要说去申诉税收过高了。

    在有些商人的眼里皇明商号就是大明最大的商会,既然皇明商号可以不交税,为啥他们就必须交?

    他们完全忽略了皇明商号承担了大明大部分军费还有赈灾的全部这一事实。

    对于这样贪得无厌的人,朱慈烺绝不姑息,必须给这些人套上枷锁,时刻鞭策才不能让他们知道乖巧。

    仅仅复兴三年因为偷税漏税被砍头的商人和官员就达到三百七十多人。被流放的更是十倍于这个数字。

    现在税收是大明的基础,谁试图动摇税收,就是动摇大明的根基。

    这也是明明外面战争这么激烈朱慈烺还要保证国内驻扎着超过一半的军队的原因,一旦内部空虚了,这人心的贪欲就滋生了,野心也开始疯长。

    从今年的决算来看,农业部和交通部花了最多的钱,其中为了抗击蝗灾,今年很多工程都被延期。

    翻看明年的预算,农业部认为明年北方旱灾可能会缓解,但是洪涝发生的几率增加,所以黄河以北防涝黄河以南防旱,只有秦岭淮河以南可能正常。

    所以明年旱灾波及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陕西山西南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中都省北部地区等地。

    尤其是河南地区,旱灾已经持续五年之久,土地干裂,经常卷起沙尘暴,行数十里不见人烟。

    不过随着水利工程的修建,打井和蒸汽抽水机等等的使用,旱灾地区粮食自给率已经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加上其他区域灾情的缓和。

    预计明年中原地区受灾人口将降低到三千万以下,后年将会逐步好转。

    朱慈烺当然知道,后年就是崇祯十六年了,大后年崇祯就要上吊歪脖子树了,明朝灭亡旱灾结束,这个时间点很准。

    不仅旱灾结束了后面天气还回暖了,粮食也丰收了,你说气不气!朱慈烺不自觉的看了一眼玉泉宫的方向。

    受灾人数在减少,粮食产量在增加,明年即使不依靠海外,自己的粮食也能实现自给自足。

    所以今年过年朱慈烺就取消了禁酒令,粮食多了起来酿酒喂养牲畜又成为了可能。

    吃饱了又可以谈环保了,为了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让新大陆和南大陆等地的动物不至于因为大明的捕杀而灭绝。

    明年的新年法令里将有一条结束大规模围捕野生动物的行动。捕鲸业也不再肆意扩张,而是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科学捕杀。

    当然停止大规模捕杀不代表不捕杀,只是减少了捕杀的数量,至少军队不再参与,各垦殖公司也回到自己以垦殖为主的正轨上,不再以捕杀野生动物为主业。

    交通部因为大量劳工的参与三横三纵路网已经初具雏形,但是随着旱灾的缩小,需要修路的地方缺劳动力,路已经修好的地方还在大规模旱灾中。

    所以交通部明年申请成立新的建设兵团,把这些受灾百姓的松散管理改为军事化管理,以达到远距离迁移上工的目的。

    建设兵团这个射计在大明都不是新鲜玩意,因为崇祯八年和九年的时候为了改革京营编练新军,那个时候已经开始组建建设兵团。

    不过那个时候的建设兵团是以京营的士卒为基础,承担的任务也都是新城建设,京津地区道路修建河道疏浚等工作。

    一直到现在这群人的工作范围还没有离开北直隶地区,不过说道效率,也就那样吧,还不如给商人承包施工效率高。

    但是在人员管理上,确实比起其他形式的工程要安全的多,军事化管理更方便。

    至于为了方便管理成立建设兵团的问题,朱慈烺已经批准了,因为这些交通工程往南还好人员密集,不担心啥,往北之后沙漠戈壁,原始森林,草原沼泽等等都有,千里无人烟那都不是夸张。

    这样的地方为了工人的安全还是不要让他们乱跑的好。

    所以在新一年的交通部预算里,这一块的费用占据大头,特别是从西安到嘉峪关的交通,更是重点中的重点。

    交通部在军部的要求下,准备四月之前完成全部工程,并留下一支精锐工程队,在需要的时候跟随军队西进铺路架桥。

    第三块就是教育和考试,明年又是一个大考年,大明需要大量的人才来经营新占领的土地,可以预见整个莫卧儿地区至少缺少一万名以上的官员。

    更不要说明年下半年可能发动的叶尔羌战役了。

    所以明明朱慈烺不想让大家在学儒家八股,但是以现在的形式来看,儒家的人当官的比例虽然降低了,但是数量确又增加了。

    特别是朱慈烺允许孔家到莫卧儿传教……教学之后,那边至少对学政和讲师这一类职业的需求暴增。

    以至于明年的大明国考对于为官的最低要求已经降低到秀才以上都可以报考。

    从目前的预计来看这个通过比例还不会底,毕竟到莫卧儿帝国那边为官在不少人看来比被发配还惨。

    除了儒家之外,新学经过七年的普及,不少人已经完成了五年初等教育,而崇祯半年九年的那一批人都即将完成中等教育了。

    按照西学的模式,这个时候应该准备高等教育学府的衔接了。

    而大明没有这样的学校也没有办学经验,所以参照讲武堂的办法,教育部规划明年建立两所大学。

    因为在中等教育阶段已经把大部分能学到的知识学完,所以大学的主要目标就是科研。

    前两天教育部的上报过奏章,还希望皇家科学院能够配合科研,让学校里的大学生能尽快熟悉大明最先进的科学知识。

    朱慈烺闻到了阴谋的味道,皇家科学院那可是朱慈烺的心血,为了这个先后投资了数亿两白银,集中了大明最优秀的工匠和最善于学习的学生。

    教育部显然是觊觎朱慈烺的研究成果,从蒸汽机这以项目的成功看到了皇家科学院的重要性。

    朱慈烺直接批复,大学优秀学员可以加入皇家科学院,但是大学不应该限制他们的研究方向,应该鼓励他们探索前人之未知。

    统计大明

第八百七十五明年牛顿出生

    大明不少研究走在了世界的前面,但是并不代表大明已经全面超越了西方世界,至少基础科学研究上大明还没有形成系统。

    而且大明也没有出一位大师或者科学巨匠。

    要知道今年伽利略死了,但是明年牛顿出生了,伽利略和牛顿代表不了科学的全部,但是确是西方科学的代表。

    大明能有今天的成就还不是因为朱慈烺一路开挂,一路选择正确的方向,避免了很多摸索的时间。

    大明科学院里,那些工匠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验,谁能学的更好谁才能上位。

    而跟随他们的那些学徒,都是初小完成之后就跟随研究,也一样是一边研究一边学习。

    这些都是朱慈烺寻找的富有创造性和学习能力最快的孩子,是学校教育的不健全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大明有完整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体系,那么朱慈烺绝对会让这些孩子坐在教室里接受最系统的教育,然后完成之后在进入皇家科学院。

    那样的话他们的未来一定比现在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的快乐,至少他们将来可以选择他们真正喜欢的。

    朱慈烺一直强调教育为的就是这个目的,建立培养人才的体系,完善大明的基础科学体系,让孩子打好基础,这才是教育部该做的事情。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研究着从皇家科学院里搞一些先进技术,目的是什么?动机不纯吧?

    教育如果掺杂了利益,那么还怎么保证其纯粹性?

    锦衣卫正在调查,朱慈烺希望把那些心理藏着小九九的人揪出来,看看到底是贪欲作祟还是真的为国为民?

    朱慈烺很讨厌这样的官场,每天勾心斗角的算计,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从皇上手里抠出来点东西就是为国为民了?

    朱慈烺自认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没有欠任何人的,手里得到的一切都用在其该用的地方,没有他大明这个时候早就在流民遍地,流寇肆虐加上建奴入侵中做最后挣扎了。

    为什么这些人总是看不到他的努力,看不到他的苦心?

    要是还是崇祯朝旧臣也就算了,偏偏这个内阁还是他一手缔造的!

    这就是仓促军变的恶果!朱慈烺手里没有这么多人才的时候强行接管政权,为了平稳过度不得不任用旧官员。

    在新旧掺杂中,难免相互之间影响。如果朱慈烺手下的人心智坚定有理想有抱负还好,关键是这群人本来就是从皇明商号内部提拔。

    他们自己都没有做好接管国家政权的心里准备,面对的是新问题无所适从的时候自然要问以前是怎么做的。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前官员逐渐掌握了实权,朱慈烺也不能因为他们不是嫡系就有功不赏吧。

    关键是朱慈烺手里的这些官场萌新还竞争不过这些老油条,尽管朱慈烺不断给他们作弊,可是这种老臣再次登上高位的现象屡见不鲜。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孙传庭了,这位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最高做过五省剿匪总督,陕西督师等等。

    但是朱慈烺执政之后选择雪藏,把他派到学校教学,本来后半生朱慈烺都不打算重用了。

    可惜理想很美好,赛伯温之后朱慈烺面临很现实的问题,无首辅可用,吴启晨才能平庸,其余的更是难以服众。

    赛伯温做了这一任首相朱慈烺就已经感觉到了他的才华不足,内阁中他就算不是第一个被影响的也是头一批。

    从复兴二年开始,他就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他觉得自己是在为天下百姓,想法设法的从朱慈烺的产业里扣钱。

    实际上他只不过是被周围影响,不自觉的改变了自己的立场,屁股坐着坐着就歪了。

    而且赛伯温不过是一个算命先生出身,执政能力也就那样,担任首相以来只能做一些萧规曹随的事情,或者朱慈烺安排下去的事情他去执行。

    这根朱慈烺想象的首相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所以朱慈烺决定五年任期一满就换人。

    结果呢手下每人可用了,最后不得已才启用孙传庭,期待这位文武全才能给出一份亮眼的操作。

    毕竟当官要知道变通,现在是跟着他朱慈烺混,要是不知道变通,朱慈烺就打算继续让他教书去!

    其余的旧官员都是这种考验之后知道变通上位的,知道变通不代表就是认同了朱慈烺的观点,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而已。

    所以尽管朱慈烺很厌恶也不能做到根除,甚至连不用都做不到,大明膨胀的太快了,官员缺口太大了。

    教育部新年规划中大篇幅的增加了汉化教育的拨款,随着大明文明国家联盟的建立,各国对于自己是不是能纳入文明国家行列变得看中。

    大明也在推进汉化教育,所以藩国中汉话汉字和汉文学的教育需求暴涨,还有莫卧儿那边的学校,都需要老师,而这些远渡重洋的老师自然要给足了补贴才能鼓动。

    这两年的旱灾促进了大明基础教育的普及,去年和今年的时候孩子送到学校不仅免学费一天管三顿饭,还发粮票补贴。

    虽然没有直接发钱,但是在这个特殊时期粮票就等于钱。

    而明年因为粮票将会在新年取消,所以新的补贴政策是送文具送校服,就差直接送钱了。

    华夏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但是几千年的官本位教育制度让大多数百姓看来,上学就是为了当官,而赤贫者阶层中教育改变命运的观念还没有形成。

    加上儒生在后面的鼓吹和推波助澜,导致新学教育被老百姓误解,这些都需要时间扭转,而朱慈烺不愿意花费这个时间,所以只有花钱了。

    看完教育的问题,朱慈烺继续翻看,今年大明终于健全了医疗体系,尤其是从孕产妇到新生儿出生再到六岁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普及到每个乡镇。

    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合格的产房,合格的婴儿护理人员以及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产妇急救医生。

    大明人口急缺,所以新生儿的出生率,成活率就是必须提高到最高的地方。

    这个时代,大明是不缺愿意生孩子的家庭的,只不过这个时代新生儿的成活率还不到百分之三十。朱慈烺努力了这么久现在已经增加到百分之六七十。也就是生三个活两个。

    统计大明

第八百七十六章任重而道远

    卫生部统计复兴三年纳入统计的婴儿出生了三百八十一万多人,其中成活下来的有三百二十多万,有六十多万婴儿没有活过半年。

    朱慈烺看到这个数字脸色很阴郁,六十万婴儿,血粼粼的数字,比起一年战死的都多得多,大明的基础卫生任重而道远。

    妇女面临的不仅是缺衣少药,有时候传统观念,谣言迷信等等都是导致婴儿成活率底的原因。

    前几天大明民报上就报道了这样一个骇人听闻的神婆杀婴事件。

    山东蒙阴山区一些人家生孩子容易夭折,当地传说这是被恶婴盯上,其趁着妇女肚子大的时候附体,吞食婴儿的生魂。

    等婴儿出身之后享尽这一家的富贵和关爱之后,在突然离开,让这家人一无所有。

    对待这样的婴儿要尽早请神婆做法斩草除根。

    后来调查发现,这些谣言都是神婆传播,所谓做法斩草除根其实就是把新出生的婴儿烧死!

    山区百姓医疗条件差,本来婴儿成活率就不高,连死两三个都是常有的事情,神婆就利用人们的这种心里,骗钱害人。

    最后经过统计这些年死在她手里的婴儿有超过三百之数,具体多少她自己都记不清了。

    最后本来判处的是斩立决,但是朱慈烺觉得性质非常恶劣,手段骇人听闻,决定满门抄斩然后九族流放。

    之所以用重典也是为后来者戒!

    杀她全家是因为她全家人都使用了这沾满婴儿鲜血的钱吃喝,既然用了就要付出代价。

    至于九族流放,正是这些人的冷眼旁观和不作为才使得这样的人那么猖狂。

    这件事登报之后,着重讲了这一条刑法,让那些人都知道,如果身边的亲属有这样的人尽早举报,不作为就会连累到你。

    果然上报纸之后,大批的巫婆神汉还有那些装神弄鬼的人要么被举报要么被驱逐出家族,要么就宣布以后再也不干了。

    虽然对于这个家族来说不公平,不过看到效果朱慈烺还是觉得值得的。

    因为这些人干的不止这一种,例如把新生儿黄疸说成饿死鬼投胎要家破人亡,把新生儿早慧说成妖邪等等。

    除了这种巫婆神汉对于妇女婴儿的迫害,还有一种就是重男轻女的性别选择。

    大明故事会曾经刊登过这样一个鬼故事,十一连坟,在中都省临泉县有这么一家人,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不愿意要女儿一直想生儿子。

    家中妻子连续生了八个孩子,都是女孩,家里的男人就把九个新生婴儿溺死,然后埋在斜路的地头。

    等到第九个孩子出生,因为半夜油灯光线暗,生下来男人都没有细看,顺手丢进尿缸。

    等第二天看到的时候才看到是个男孩,女人终于受不了刺激上吊死了,男人也精神恍惚掉河里淹死了。

    一家人十一座坟沿着斜路排成一排,据附近的村民说经常走那条斜路看到一家人大人牵着孩子在那嬉戏。

    也有人半夜走在那里看到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拉住他问:“我的孩子呢?你有没有看见我的孩子?”

    那女子舌头有三四尺长眼珠子外翻突出,看到的人三五天就死。

    这虽然只是一个神怪故事,不过细线其背后确是血粼粼的现实,在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因为是女孩或者家里经济供养不过来,导致的杀婴,溺婴想象非常普遍。

    尽管朱慈烺曾经立法杀婴儿也为犯罪,但是如果传统观念不改变,没人举报,官府也不会知道。

    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心里的观念就像一座大山一样难以撼动。

    朱慈烺成立了抚幼院,收留那些孤儿或者被父母遗弃的婴儿,一年能收容数万。

    敲着桌子沉吟,在卫生部的预算案上写下:继续推进乡镇妇产科医生健全,对村级产婆培训,要在一年内做到十里内必有专业培训过的产婆。

    这方面的预算翻倍,取消接生收费,改为活产之后由卫生部补贴产婆奖励。

    这么做虽然可能导致一些冒领伪造事件,可浪费钱总比产婆不积极接生导致婴儿死亡的代价要小。

    朱慈烺看了一眼贵喜:“抚幼院现在是谁负责?”

    贵喜想了想:“是刘若愚刘公公,自从江南是了之后他就不在负责商号经营,自请负责了孤老院和抚幼院的职事。”

    刘若愚朱慈烺自然记得,是他初期的肱骨之臣,当初朱慈烺从锦衣卫诏狱里把他要出来之后一直就负责皇明商号的运营。

    后来江南谋逆案发,他更是被安排到江南处置逆案资产,维持江南稳定。

    到了现在七八年过去了,年龄也大了,想要隐退,朱慈烺考虑到人才难得,手里又缺可用的人,安排他做这方面的事情。

    无论是抚育婴幼孤老,还是地方上的救济粮库,遇到灾害之后的赈灾等等事物,朱慈烺都是自己揽下来的。

    除了方便内阁制定预算之外,也是想把这些能落下好名声的活都交给皇家,皇家需要名声。

    朱慈烺开口说道:“吩咐刘若愚,抚幼院继续加大建设力度,每个县至少有一家。

    除了建好之外,锦衣卫也要重点监察,发现残害、虐待、殴打婴幼儿的事件绝不姑息!”

    贵喜躬身:“是!”

    卫生部除了抚幼院的事情,还提到外科医生缺口的问题,今年因为战事紧急,各医学院和军中的外科医生都被抽调到莫卧儿战场。

    这一下子就导致民间的外科医生数量不足,而民间外科医生技术比军中的差很多,所以卫生部希望军医能和民医进行交流互换。

    因为外科的特殊性,不少病患都是重伤来不及长途跋涉,所以除了外科医生培养,对乡镇村级的卫生人员进行简单的止血伤口处理等等技术培养,能减少意外死亡数量。

    还有就是医学研究拨款,和草药种植推广等等。

    大明因为医疗的迅速普及药材缺口也越来越大,依靠传统的上山采药供应渐渐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卫生部这几年一直在鼓励草药种植养殖。

    这个需要研究推广。

    医疗研究拨款中主要是对古方的整理实验和拓展,新药研发全靠运气,大明也没有那种化工能力。

    不过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那么多中草药和古方要是能研究透足够解决绝大多数病症,研究的过程就是发扬光大的过程。

第八百七十七章内阁预算案完

    处理了卫生部的决算和预算之后,剩下的部门中预算增长最明显的就是税务部了,随着新航线的不断开辟,大明征税和税务监察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而进入远海之后,这些人逃税成本降低而且更加丧心病狂,甚至开炮威胁税务人员和稽查人员。

    而税务人员使用的船只也都是福船沙船这种慢船,有时候竟然追不上对方的货船。

    所以税务部计划分批采购飞鱼快船,装载舰炮的海军用型号,不过和海军的动辄三四十门火炮的战舰相比,税务部的船型选用的是专门设计的十二门火炮的船型。

    朱慈烺敲着桌子思考,税务部的需求合理,不过缉私查处偷税漏税武装的军队化有没有什么风险。

    朱慈烺觉得税务部的这个战舰性能已经跟藩国的炮舰性能相当了,甚至还要好一点。毕竟税务部是朱慈烺的亲儿子也是内阁的心头肉,用的武器装备自然要最好,藩国那些肯定不能比。

    虽然战力上比起海军战舰差一点,但是数量多啊,税务部打算在全球全球范围内征税缉私,所以要求建造的数量达到一千艘。

    海军现在炮舰才维持三四百的规模,加上主力战列舰也没有到一千艘,税务部直接超过海军总数。

    而且还有很现实的问题,兵员从哪里来?造船容易,这种一千多吨的缉私征税船大明几百家船厂都能批量制造。

    甚至都不用一年就能全部完工。

    但是一千多艘船,每条船每个炮组五人,十二个就是六十人,再加上指挥操帆掌舵跳梆手等等一百二十人的配置是最少了。

    一下子就十二万兵员需求,税务部的意思是,明年计划先造一百艘,以后逐渐增加。边造船边培养,边训练,力争三到五年的时间完成部署。

    这又衍生了新的问题,这些人到底是算军队还是算吏员,这批士卒是从增兵走还是走税务部招募路线?

    如果算征兵那么内阁岂不是就掌握了部分军权?这会不会引起权利的争夺?

    如果不算征兵而是内阁自己招募,那么以后有了海上征税缉私武装,如果内阁在以此为例要求陆上也成立缉私总团?税警总队什么的怎么办?

    这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海上偷税漏税猖獗,陆地上关外千里无人烟,那些偷税漏税也不比海上好多少。

    职位怎么定?升迁依照那些条例?遇到战事优先级如何?什么样的抗税行为才能使用火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盘旋在朱慈烺的脑海。

    内阁愿意为这个项目拨款六百万两,每条船造价加上舾装火炮等等要近四万两银子,如果一千条全部到位预计总花费要超过五千万两白银,以后每年维持费用也要过千万。

    足见内阁对这支征税缉私舰队寄予厚望。

    朱慈烺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准了,毕竟税收是国本,只有税收能稳定的收取,大明才能继续强大下去。

    继续翻下去,邮驿部提出恢复大明驿站体系,利用皇明商号掌管的驿站系统完善大明驿传。

    朱慈烺翻了翻白眼,驳回!想蹭他皇明驿站体系的好处,当初你们信誓旦旦的同意撤销三品一下使用驿站,大量裁撤驿卒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驿站的好处?

    再说了,让这些人经营驿站,指不定又给他搞成官员亲属们的福利院呢!

    朱慈烺为了完善皇明驿站系统付出了多少心血,赔进去多少钱,好不容易有收支平衡的希望,这些人又想来摘果子,门也没有!

    关内的驿站还好大部分线路都能挣钱,通过送信,送递包裹,或者信鸽急传,还有接待过往行商等等,依靠着关内密集的人口,驿站最次也能自负盈亏。

    但是到了关外情况就比较差了,人员稀少,驿站又是五十里一个,联通各个垦殖公司和驻军,来往的信件包裹极少,而关内迁移的移民又都是穷人,基本上都是吃哪种最便宜的饭,睡大通铺。

    还不是每天都有,所以整个驿站系统是用关内挣的钱补贴关外。

    这些人估计是看到关内寄递业务的繁荣,以为有利可图,所以想分一杯羹,又不愿意自己出钱建立驿站,所以想蹭皇明驿站。

    再往下翻,外交部和理藩院都有一些增建计划,因为是大明的脸面,所以每一个大使馆和理藩院建的时候规格都比较高,动辄十几万几十万两白银。

    一个两个还好,这数量一多总造价也过了百万,这些都是小事。批准了!

    最后翻到工业部这边,希望成立示范工厂,朱慈烺对此不怎么感冒,不管是官办经营还是官督商办,最后都会证明没有商人自己搞效益好,甚至可能亏钱。

    官办的坏处不必细说,单说官办往往要承担社会责任,各种福利要拉满,而商人自己搞,恨不得工资都给你扣光,一年恨不得让你干三百六十五天,根本不关心员工死活,这些都是官办没法搞的。

    你包袱比别人重,怎么跟别人比?所以这个示范工厂搞不好最后就会成为笑话。

    朱慈烺都不敢搞的事情,内阁拾起来,真是不知死活。

    朱慈烺为什么把轻工业这一块逐渐从直接办厂转变为卖机器为主,除了让利之外也是知道自己经营不过这些商人。

    皇明商号依靠的一个是品牌一个是垄断,当然主要还是靠垄断贸易才能一直这么挣钱。

    随着蒸汽机的逐渐普及,办工厂的商人越来越多,朱慈烺会逐渐退出一些和百姓竞争的行业,结果朱慈烺这边一退内阁确看到了机会凑了上来。

    朱慈烺想了想最后还是批复了,有些人不撞的头破血流就不知道悔改,反正不管谁买机器最后都是皇明商号挣钱,工业部愿意搞就搞去。

    商务部计划明年主要梳理藩国关税,这个也准了,现在各藩国都在模仿大明成立海关,但是税收上因为各自考量互不相同,这不利于商品流通,特别是大明商人对于各地的高税收怨声载道。

    他们恨不得一分钱不交才好,不过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商务部的目标就是跟各国协商一个合理的关税额度。

    先从藩国开始,以后再考虑跟其余非大明藩国的国家协商关税。

    朱慈烺很满意,总算有一个干正事的衙门了!

第八百七十八章世界局势

    刚看完内阁决算预算案,李若琏从外面进来:“陛下,这是莫卧儿最新战报。”

    朱慈烺看到的战报是五天前的战况,首先最大的好消息是印度河那边不仅稳定了登陆场而且已经开始往深处推进。

    第二战场的开辟大明需要付出代价莫卧儿帝国也是一样,至少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沙贾汗不能集中全力动员兵力朝东线。

    当然是前提是战争会进入相持阶段。

    朱慈烺可是看过论持久战的进入相持阶段的后果朱慈烺比谁都清楚,所以大明才一开始就投入了这么大的力量。

    朱慈烺的目的就是快速解决战斗。

    虽然说封建时代的动员能力和工业时代的动员能力不能比,莫卧儿也未必有能力动员几百万大军跟大明相持。

    不过大明同样也没有进入工业时代,现在的一百五十万左右的军队几乎已经耗尽了朱慈烺的内库。

    要是战事再次扩大,大明也没有余力继续增兵了,除非财政继续大量赤字,加印纸币。

    打仗朱慈烺按照必胜的准备去投入战争,但是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复兴三年就要过去了,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扛过了灾害最严重的两年,后面两年灾害会明显减轻。

    不过坏消息也不是没有,奥斯曼那边,这一年经过几次战役失利,其国内想和沙俄和谈的势力开始抬头。

    十月份的时候有人提出和沙俄共同开发运河,以换取和平,理由也很充分,没有沙俄参与的顿河伏尔加运河,其只不过连通了里海和黑海,作用非常有限。

    只有和沙俄合作,奥斯曼才能把生意做到整个东欧。

    这个势头一起,奥斯曼和沙俄可能很快就进入和谈阶段,这对大明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沙俄可能又要回来了。

    难得北线清净了一年,如果沙俄腾出手来,北线战场又会热闹起来。

    而且腾出手来的沙俄未必不会插手中亚战场,如果有沙俄撑腰,准噶尔人一定跳的更欢,大明对叶尔羌的战争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而且奥斯曼那边对于他们和沙俄作战期间大明的不作为表示不满,没有按照承诺开辟新战场就算了,连北线都消极防御。

    这些人试图把自己失败的责任退给大明,这导致了奥斯曼国内对大明的怨气加重。

    英国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已经进入白热化,国王虽然还掌握着大量的军队,但是没能迅速扑灭资产阶级控制的城市给予了对方喘息之机。

    按照历史走向今年之后攻守之势就会逆转,资产阶级方面克伦威尔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击败国王的军队。

    英国正式进入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时期。

    当然英伦本来就没有多大,一个岛上的仗打三四年也不算短了。

    这件事之所以朱慈烺能记得清,因为历史书上说它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革命的成功使得英国进入稳定时期,资产阶级工业迅速发展,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基矗

    总之评价很高,也是必考能容,朱慈烺当然记得清楚。

    这样一场战争朱慈烺怎么能不关注,如果不能参与其中搞点破坏,岂不是给自己培养敌人。

    当然朱慈烺也知道资本主义大兴是这些年欧洲资本积累的必然,就算大明能捣乱英国革命,但是欧洲搞不好按下葫芦浮起瓢。

    所以大明最后还是要靠强大自己,只要自己足够强大就无惧任何挑战。

    大明现在在非洲东海岸已经站稳脚跟,明年的计划是到达南非,然后绕过好望角继续往欧洲挺近。

    本来今年就该完成的任务终究因为跟莫卧儿的战事耽搁了进度。

    明年如果能把手伸到直布罗陀海峡附近,那么大明插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成为了可能。

    如果想要绕过整个非洲那么就必须尽快结束和莫卧儿帝国的战事,如果战事真的进入相持,那么大明的很多计划都将被打乱。

    随着大明对莫卧儿帝国的战事开始,整个世界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东方最强大的两个帝国的交战,胜利者将左右世界形式。

    在这样庞大的帝国面前,欧罗巴那些所谓强国和帝国全部都是弟弟。

    两个帝国各投入了百万兵力,双方两百万人以上在一个相当于欧罗巴整体面积的大陆上作战。

    这对于欧罗巴来说是不可描述不可想象的,法兰西号称欧洲陆军霸主,陆军规模也不过十五万左右。

    即使到一个半世纪以后的拿破仑时期,其组织的阵俄大军也不过六十多万人而已。

    对于这两个常备兵一百五十万以上的帝国的战争,欧罗巴人只能仰望。

    参与?他们在莫卧儿堡垒里的那一千或者几百人的军队可能还不够人家随便一支偏师塞牙缝的。

    现在战争形式不够明朗,很多人都不看好大明的这次跨海远征,把百万兵力投送到万里之外,无论谁看都是不能长久。

    但是战争会在什么时候结束,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各国都在等待。

    当然也有等不了了,西班牙和沙俄就是,他们期待着两个帝国的共同衰退,尤其是明帝国,这几年的突然崛起打了世界一个措手不及。

    明帝国的新皇帝非常具有侵略性,其领土已经横跨从非洲一直往东直到新大陆,但是他依旧没有满足。

    他企图吞噬世界上所有的领土!

    所以如果明帝国战败,这两国都期待从中分一杯羹。

    沙俄这边,跟大明已经是老邻居了,打仗都打了三四年了,他们期待明帝国战败,能让他们拿回丢失的国土,最好能从明人身上割下一块肉来,明帝国的不冻港让他们垂涎三尺。

    不过可惜作为农奴制国家,沙俄的常备军兵力并不强,战时征召农奴作战,短时间虽然能够大量暴兵,但是不能持久。

    持久的后果是农田荒芜,所以沙俄在跟奥斯曼打了一年之后,需要修养生息,然后静待大明和莫卧儿的作战结果。

    一旦战败的消息传来,沙俄不介意再次组建大军给明人背后再来一刀,好好的给他放放血!

    西班牙的目的就更简单了,明帝国的殖民地边界村已经抵近到西班牙殖民地的边缘,明人几乎占领了所有无主土地,这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造成了困扰。

    统计大明

第八百七十九章最后的宁静

    莫卧儿帝国东线中路战场,沙贾汗激动的双眼通红的看着明军被破开的防线,浪费了这么多时间,终于还是突破了防线。

    开战二十天,沙贾汗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对印度河那边战事的担忧尽去,沙贾汗很想畅饮一番庆祝这次胜利。

    明军见城墙终不可守,开始有序的朝着两边的堡垒退却,沙贾汗派出骑兵冲到了明军防线的后方,企图切割包围明军。

    不过城墙后面还有壕沟,骑兵被阻,沙贾汗慌忙又调步兵去填战壕,大明这边靖安军和藩国军轮番抵抗,面对城墙上,壕沟对面的前后夹击,步兵的进度很慢。

    过来城墙沙贾汗自然不会让人再退出来,这一战一直焦灼了两天,沙贾汗终于趁着夜色再次突破大明城墙后面的壕沟防线。

    大明也让出了中段城墙,沙贾汗想趁机拔出大明恒河岸的堡垒可惜付出大量伤亡之后没有成功。

    大量莫卧儿士卒越过大明防线之后开始反向包围明军城墙堡垒,沙贾汗也开始水陆并进重点目标放在了恒河北岸的堡垒上。

    这个堡垒对于沙贾汗来说是可以投入最大兵力的地方,四面被围三路陆路一路水路,如果这个都不能拔出,那么其他堡垒更是免谈。

    一旦这个堡垒拔出,那么明人对于恒河的封锁也就宣告破产,只要莫卧儿的海军过了堡垒防线,那么明军的整条防线都会崩溃。

    而东线崩溃之后印度河那边独木难支,要么乖乖撤出,要么就等着被赶下大海吧!

    北线战场上,秦良玉喊来各位团长:“决战开始,各位除了第五团防守南面之外,其余五个团都投入到对北线的进攻!

    现在开始对表,总攻时间夜里十二点整,一切按照参谋部下发的作战计划执行1

    大家都激动的摸出怀表,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今天,盼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终于开战了!

    马祥麟看着自己的作战计划,中路穿插分割,如果能顺利的击破正面的敌军,那么就迅速朝河边运动建立防线接应大军过河。

    如果不能击穿也要最大限度的吸引对方,给渡河部队创造条件。

    马祥麟对于这个信心十足,对面的莫卧儿军队,连一线部队都不是,在马祥麟看来,水平也就是比起卫所强一点。

    不要说击穿了,就是击溃对方马祥麟都有信心。

    秦良玉说是一视同仁,但是真的到了面前,她还是给自己的儿子争取了一个立功的好机会。

    对表结束,个团下去分派作战计划,这根传统的升帐聚将完全不同,传统的升帐聚将,首先是表决心,然后说战略,再点将分派任务,最后就是开战。

    现在是直接聚集一块,对对表,发发作战任务,然后各部按照自己的作战任务指示行事。

    除了效率更高了之外,也降低了战略战术泄露的风险,即使泄露那也只会泄露一部分,不会谁便一个小将都知道完整的作战规划布防图啥的。

    这是山地第一师自成立以来的第一场硬仗,以前虽然也打过其他土司,山地第一师的前身白杆兵也参加过不少大战。

    但是新编之后,全火器化之后,山地第一师这还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大战。

    对面的敌人有十几万,而山地师只有三万人,以三万攻十几万,不仅全师官兵有信心,参谋部也觉得是必胜。

    对岸的防线上三个师的兵力在北线聚集,静静的对表,今晚他们将渡河歼灭当面之敌,然后迅速南下,把沙贾汗包围在蒙兀儿附近。

    十二点山地师那边会发动进攻,他们这边开始搭建浮桥,这边已经提前收集了渔船,第一条浮桥会以渔船用铁索相连铺上木板制成。

    船上的木板已经铺好,一旦时间到达只需要把这些船用铁索相连就可以完成。

    这样的浮桥只能过人和轻武器,能过大炮的浮桥还要等部队在对岸建立稳固阵地之后才开始修建。

    参谋部要求在天亮以前至少要让三万人以上过桥。而明天一个白天至少要确保三个师主力部队全部过桥。

    所以这样的浮桥准备了三架。

    在浮桥之前,三个师各派出五百人的敢死队泅渡过河,再对岸建立滩头基地,如果战事紧急那么这个敢死队人数还会继续增加。

    当然这边的天气跟大明不一样,就算是冬天,夜里的气温也都在十度以上,所以泅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不过确需要相应的技术。

    黑夜来临,莫卧儿士卒又结束了一天的进攻,开始回营地吃饭,这两天的咖喱酱越来越稀了,米饭等主食的供应也在减少。

    据说仅有的这一点食物还是后勤部们从当地百姓家里抢出来的。

    这一点是明军没有预料到的,明军算到他们粮食会吃光,但是没想到他们回去百姓家抢粮。

    虽然这里已经是前线,不过这里的百姓并没有全部撤离,十多万大军也不是聚集在一个村子里。

    实际上他们铺展开的战线有两府之地,所以即使缺粮,从百姓手里抢一部分也不会饿死他们。

    所以大明期待因为缺粮崩溃捡现成的时机并没有出现。

    莫卧儿士卒吃着饭,聊着一天的战事,今天又是毫无收获的一天,士兵们打仗就像是在应付差事。

    一开始放枪还找找对方的人影在估摸个差不多的位置再开枪,现在直接是躲在石头后面连头都不露,直接对着对方的阵地放。

    有的人甚至连对方的阵地都不看了,直接对着天空放枪!

    他们丝毫没有被包围的觉悟,总有一种最后胜利一定会属于他们的迷之自信。

    吃完饭将军们草草的安排了值夜的士卒,回去找姑娘们聊天去了,最近这两天征粮行动,下面的人可是献上来不少好看的姑娘。

    虽然这些贱民的女人可能玷污了他们高贵的身份,但是吃大鱼大肉吃腻了之后,偶尔吃点野菜也别有一番风味不是。

    整个营地迅速进入祥和状态,包头的阿三开始卸下自己的包头布,这可是个繁琐的事,往往包头和卸下包头巾这一件事都能浪费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

    但是他们依旧乐此不疲,这代表着他们的信仰和尊贵的身份,也有人开始做睡前祷告,更多的是直接倒头就睡。

第八百八十章胜局一定

    沙贾汗一直在疑惑,大明的骑兵在那里?大明在这边有一个暂编第四骑兵师,还有几个师进行改革之后加入了骑兵团。

    而各藩国也贡献了两三万骑兵员额,按照估计大明应该有八万骑兵存在。

    但是东线这边一直没有看到大明骑兵的动向,印度河那边大明也没有使用骑兵,那么骑兵究竟在哪里?

    当山地第一师开始攻击之后,河面上明军也开始搭建浮桥,对面也没有傻到正面战场不派一兵一卒看守。

    不过看守归看守,消息传到后方,后方在调兵过来,大明这边还有泅渡过来的士卒守着,后面还有坐船过来的持续补充。

    双方一开战就进入了白热化,莫卧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只摧毁了一座浮桥,另外两个浮桥的明军开始过河。

    新的固定式浮桥也开始搭建,士兵正在把木桩打进河里,这样的浮桥用来渡过大部队、火炮、后勤物资和骑兵部队。

    远处的临时码头,炮兵正在把火炮朝渡船上转移,渡船最多可以运送一千斤以下的火炮,加上炮弹,一条船可以运送一个炮组。

    运送一个炮组过河所用的时间是步兵的四倍到五倍,在运力紧张的时候这个运输是不被允许的。

    也就是浮桥建好,滩头阵地稳固的时候,才能开始强渡小炮。

    真正的重炮要等固定浮桥搭好才能缓慢运输,第一天明军这边努力运送步兵过去建立阵地,到了第二天白天,明军又搭建了两条软浮桥,骑兵开始下马缓慢渡河。

    到了这个时候大局已定,莫卧儿人如果第一时间没有堵住,那么后面就不可能堵住。

    天明时分马祥麟终于打穿了莫卧儿防线,不过河边人家防线已经建成,不再需要他了,马祥麟转身分割莫卧儿人。

    骑兵渡河一个时辰大概能过一千到两千匹,等到半上午的时候大明第一个骑兵团集结完成投入战场,莫卧儿人就再次被分割开始逐渐崩溃。

    到了下午,更多的明军投入战场,莫卧儿人已经没有了成建制的抵抗,大规模的投降开始出现。

    到了夜里抵抗变得稀疏,明军开始一边打扫战场一边清缴残敌。到了第二天大部分明军已经开始撤出战场南下,剩下的打扫工作交给靖安军来做。

    靖安军因为都是当地人在搜查隐藏在百姓中的莫卧儿士卒上更有优势。

    北线的迅速崩溃在第二天就传到沙贾汗这边,看着自己好不容易突破的防线,沙贾汗陷入纠结,撤退一切成果付诸东流,不撤退万一被包围截断了后路,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正在犹豫的时候,中路的明军打的也激烈起来,意思很明显,拖住他!如果他敢跑必然会被追击,很可能会很快崩溃。

    沙贾汗派出一部分兵力北上堵截,第四天堵截军被击溃,明军成功完成了绕后,沙贾汗被反包围。

    高原上两个高原师也挥师拿下,这次高原师投入五万兵力,留下一万人防守战略要地,其余的全部出动。

    面对五万人的军队,整个莫卧儿西北方已经没有部队能够抵挡,高原师以一天六十到八十里的速度朝着德里方向挺近。

    从高原一路南下距离德里大概有一千里左右的距离跟大明京城到山海关的距离差不多。

    也就是说十多天之后就能到德里城下,沙贾汗收到消息的时候明军高原师都走完一半饿路程了,等到调兵命令发出到相应部队手里,估计高原师都到德里城下了。

    印度河那边的明军也开始进攻,因为对方采用沿河防御的方式防守,明军果断放弃依靠运河便利运输的策略改为直线奔向德里。

    果然莫卧儿士卒一看立刻调兵企图追击堵截,谁知道明军立刻回身打了一场反击,一下子把莫卧儿好不容易聚集的十几万士卒击溃。

    战争的形式已经完全朝着有利于大明的方向转变,所有战场都在按照自己的计划取得突破。

    沙贾汗这个时候才见识到真正的明军,才见识到明军的强大,原来面对靖安军还能五五开,面对藩国军都有点撑不住。

    现在面对比藩国军还要强大的大明新军,那简直就是血虐。

    原来沙贾汗手里有几十万军队打的有来有往,甚至还能主动进攻攻破对方防线。

    现在大明真正反击,让他一下子发现,好像自己带领的几十万士卒就是几十万头猪送上去排着队让明军杀的。

    北线崩溃,中线被围,南线那边立刻朝着这边靠拢想要过恒河救援。结果大明海军主力舰队回来了!

    大明海军主力舰队送完印度河的明军之后留下一部分往上游之后,主力舰队就已经来事回返,终于赶上这次决战,横江铁索沉底,大明舰队再次出击。

    沙贾汗完全没有想到明军海军竟然还会发动进攻,他也没有想到这个横江铁索是可以活动的。

    仓促集结的海军船小炮少被明军战舰压着打,

    想要跳梆又够不到,飞抓攀爬又被大明用散弹炮扫射,更何况明军每条船上还准备了火枪手。

    所以沙贾汗的舰队迅速被击溃,只有少数得以逃脱。

    周遇吉最终也没有实现自己火烧连营的伟大畅想,因为印度的西南风实在是太稳定了,一吹就是半年。

    朱慈烺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是嗤笑他没有诸葛亮本事确喜欢做诸葛亮的梦。

    高原师汇报元宵节之前能进入德里城,周遇吉说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他就能给陛下报喜全歼沙贾汗中路军。

    西面印度河那边黄得功更是直接,好消息已经奉上,击溃了这十几万之后,沙贾汗在印度河流域已经再无一支军队能够抗衡他。

    不过他接下来的任务也不再是往德里进攻,参谋部要求他派出一部兵力往西挺近,接管莫卧儿和萨菲王朝的边界。

    还有西北的中亚方向,那里也需要去接管,不提前准备,搞不好被人有机可乘一把。

    胜利已成定局,大明自然要做战后的安排,这是一块复杂的土地,不过好在这里的百姓对于反抗的事情并不擅长,习惯了逆来顺受之后,明军对他们统治就变得容易的多了。

    大明百姓再一次有了谈资,有些在世活诸葛声称,当初他就大胆的提出从高原派出一支偏师直捣黄龙,看看,皇上跟他想的一样。

第八百八十一章刘全称帝事件

    过年之后,各报纸的销量都暴增了一大截,尤其是皇字号开头的几个,销量更是翻了两番。

    很多百姓每天天一亮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从门缝里塞进来的报纸,观看大明最新的战绩。

    然后揣着报纸上街,越三五个好友或者茶馆,或者晒太阳下棋,畅谈这场大胜还有接下来的战争走向。

    这讨论比起前几天大明新年圣旨的讨论都要热烈。

    复兴四年,大明继续实行免农税的政策,除此之外,讨论最多的就是刘全称帝事件,和因为这件事使得大明流放政策的调整。

    刘全称帝事件,之所以只是一个事件而不是一次战争,因为这本来就是一次上不了台面的闹剧,一船锦衣卫就解决了刘全皇帝。

    事情的起因要从锦衣卫巡查流放犯人说起,本来大明没有这样的巡查,但是随着流放荒岛的犯人越来越多,而海岛鸟粪这种战略资源的需求旺盛。

    所以朱慈烺就要求锦衣卫对所有流放囚犯的岛屿进行巡查,如果岛上发现鸟粪、硫磺等等矿石,可以组织开采,到时候皇明商号会派出船只前往收购。

    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一次锦衣卫巡查确发现一个岛上有些怪异,对方竟然悬挂了黄色的旗帜,并且岛上的家族也举止怪异。

    登岛搜查的时候,锦衣卫发现这些人竟然在岛上建立了金銮殿,还刻了正大光明的匾额,虽然宫殿和匾额都是原木制成的,但是谋逆罪是铁定的了。

    所以船队的锦衣卫迅速登岛对岛上的刘氏族人进行抓捕审问,这件刘全称帝事件才浮出水面。

    根据其家装交代,刘全本是这一族的族长之子,因为老族长不堪长途海运和家族的遭遇在登岛不久就郁郁而终,把位置传给刘全。

    刘家是因为当初从逆被发配的,刘全当上族长之后,在这荒岛上就成了土皇帝,对于岛上的事情完全是一言而决。

    因为没有监督,所以野心逐渐膨胀,在同族和家里的下人窜唆下,竟然生出了称帝的心思,反正这里没人管每人问,他们只当是玩玩。

    到锦衣卫发现的时候,这位刘全帝已经称帝三年了,家族里王爷丞相将军封了一大堆。

    虽然只是闹剧,但是锦衣卫可不敢怠慢,立刻上报,也不知道是为了表功还是恶心军部或者别的心思,这次也算是锦衣卫独立完成的灭国之战吧。

    所以这个刘全称帝事件被宣传了出去,还上了报纸。

    朱慈烺看完之后也是无语,这些人是闲的么?活着不好么?

    不过从这件事朱慈烺也发现,流放荒岛,把一族流放一到确实也有点不近人情,最起码近亲通婚导致婴儿畸形这个事情就无法避免。

    而且一个家族在一起,按照这个时期的族长权威,对于族长这些阶层来说,未必是什么惩罚,搞不好他们还觉得自己升官了。

    更关键的是,如果一个岛上只有一家,将来这些人会不会觉得这个岛就应该是他们一家所有?

    懂事的还好,承认自己是大明百姓,要是不懂事的,直接跟这个刘全似的来个建国称帝,那朱慈烺辛辛苦苦占领这么多岛岂不是给别人做嫁衣。

    所以今年开始,流放政策调整,一族一岛改为每岛至少要保证三个姓氏以上,不仅新流放的要遵从,这几年已经流放的也要进行迁岛安置。

    锦衣卫巡查还发现,有些岛屿因为当初没有仔细探查,根本不适合人长期生存,有些岛屿相聚较为近的,人们开始朝大岛迁移等等情况。

    还有些因为食物不足,饿死人的,还有全族造船出逃不知所踪的等等。

    为了加强管理,新的流放政策改全面占领为重点占领,那些比较小的资源不丰富的岛屿都要被废弃,人员开始集中安置。

    以前朱慈烺是贪多,但是随着大明越来越强大,已经没有人敢轻易锊大明的虎须,所以朱慈烺的对外政策上也越来越自信。

    相信只要大明宣布占领划定了势力范围,这些人没有一个敢在找事的!

    当然百姓高兴是觉得,大明连一两百万军队的莫卧儿都能击败对付叶尔羌汗国那不是没有一点难度,就像财富在向他们招手一样。

    胜局已定之后,大明和朱慈烺都要好好的思考,大明下一步到底该怎样!

    这一战虽然赢得漂亮,震慑了宵小,但是好像震慑的有点过了,把其他国家吓尿裤子了!

    可以预见未来因对大明,这些国家一定会渐渐走向联合。

    大明和奥斯曼之间现在只隔着一个莎菲王朝了,伊朗人曾经也阔绰过,但是现在并不是,无论是大明还是奥斯曼都只是把它当成一个缓冲区。

    如果大明在拿下叶尔羌开始插手中亚事务,那么奥斯曼和大明之间的矛盾终究会突显出来。

    除非不动,一动就会触动别人的利益。

    而大明又不可能不动,只要再进一步就能统治世界了,朱慈烺怎么可能拒绝这个诱惑。

    奥斯曼帝国和欧洲的矛盾看似不可调和,宗教加上经济利益双重问题。

    但是如果奥斯曼帮欧洲挡住了一只打老虎呢?欧罗巴人是不是愿意坐下来好好的谈一谈?

    下一步大明必须小心谨慎,稍有不慎可能就是让对方迅速联合,大明和其他国家成为完全对立的两个阵营,世界大战瞬间到来。

    复兴四年正月初十,朱慈烺收到消息,东线战场周遇吉完成了对沙贾汗中路军的包围,只等着海军击败对方仅剩的那些内河舰船,沙贾汗就插翅难逃!

    高原师那边也有好消息,五天挺近了四百多里,预计十二号能到德里城下,德里城也收到了明军自高原而下的消息。

    慌乱也没有用,除了一万老弱病残之外,德里也开始招募城内的百姓登上城墙守城。

    不过几天的时间,也只够分发好武器,安排好各自的防御城段了,别说训练战术战技了,就连很多守城器械都来不及教大家怎么使用。

    沙贾汗得到消息之后,气的摔了酒杯,苦等的救援迟迟不到,突围又被明军骑兵阻挡,不仅没有突围成功反而被对方越围越紧。

    原本引以为傲的骑兵在面对大明骑兵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优势,大明从蒙古招募的这些小伙,使用了‘曼古歹’战术给搞得打败,让同样以成吉思汗子孙自居的沙贾汗丢了大脸,也丢了人心。

第八百八十二章沙贾汗求和

    人在临时之前都会想些什么?如果生命中还有遗憾,那这种遗憾就会无限扩大吧?

    沙贾汗这两天喝醉之后总会想到没有完工的泰姬陵,他还准备在河对岸给自己修一座黑色的陵园,死了之后跟自己的皇后埋在一起隔河相望呢!

    尽管大明高原上下来的只有五万人,但是沙贾汗知道这五万人足够要了他的命,总结他的帝国。

    年轻人怎么不按套路出牌!上来就要打灭国决战,沙贾汗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手下有人建议让他带着骑兵不顾一切的冲出去,沙贾汗手里还有十几万骑兵,只要冲出包围圈足够改变战局。

    也有人建议他和谈,如果能拖延十天半月,莫卧儿就能调整完成,到时候胜负之数必然逆转。

    因为他们看的明白,大明运送近百万士卒到万里之外,靠的是积累,只要耗光了对方的积累,明人很快就会成为强弩之末。

    沙贾汗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眼看首都不保,莫卧儿就如崩散的海滩沙堡。

    他是可以跑,但是人心再难聚集。

    再说了,大明又不是没有骑兵,对方不需要战胜他们,只要堵住,沙贾汗就跑不了。

    明人的骑兵在骑术等上面不比沙贾汗的精锐差,装备上也更精良,同样悍不畏死,沙贾汗带十几万骑兵突围,最后未必能有几万人突围成功。

    突围之后他能去哪,德里丢了,整个西北丢了,恒河流域也丢了,难道要往南?

    明人会给他重整旗鼓的机会么?被对方的骑兵追击能逃脱么?

    更关键的是,恒河怎么过?明人的海军实在太强了,整个恒河已经被全面封锁,至少几百里上千里内没有能渡河的渡口。

    和谈?作为一个国家的皇帝,沙贾汗比谁都清楚,谈判是需要筹码的,沙贾汗还有多少筹码?

    沙贾汗到今天也没有想明白,为啥明明是明人那边旱灾缺粮食,为啥被灭国的确是他?

    这不就跟去看热闹,人家那边打架的没事确转过头把他打死了。

    不过事情不会因为沙贾汗的逃避和犹豫得到解决,几次突围失败,沙贾汗不得不收缩兵力。

    以防止被明军切割包围然后被吃掉。

    复兴四年一月十日,高原师已经到达德里外围,莫卧儿首都的守军在外围并没有建立任何防线,两天之内高原师将抵达德里城下。

    沙贾汗终于决定派人跟大明谈判,沙贾汗愿意割让恒河三角洲地区给大明换取和平。

    当周遇吉听到消息的时候面色古怪:“这家伙到这个时候还死鸭子嘴硬?拿大明已经吃下的东西给大明谈判?咋的他觉得大明会把其他地方还给他咋的?”

    李岩摇摇头:“他们预计十五号或者十六号收到德里城破的消息,咱们才会发动总攻,要不然让外交部那帮人去玩玩?”

    周遇吉叹了口气:“怕就怕他们真的谈成了!到时候咱们辛辛苦苦打仗,他们摘果子,凭啥?”

    李岩想了想:“陛下要的沙贾汗应该给不起吧?谈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反正咱们又不能阻止,要不然这些文臣又该弹劾您了。”

    周遇吉敲着桌子:“反正不管怎么样,只要陛下不宣布停战,咱们总攻时间不变!

    到时候外交部谈着谈着咱们把沙贾汗带回来了,你说那帮人该是什么表情,哈哈1

    李岩看了一样地图:“现在最麻烦的就是对方的骑兵,要是沙贾汗真一心要跑未必没有机会。”

    周遇吉也看着地图沉思了一会:“陛下曾经说过,对付骑兵最好的办法还是骑兵,在重机枪没有出来之前,步兵面对骑兵都是处于劣势的。

    咱们又在平原上,除了用骑兵看着他们的骑兵之外别无他法。”

    李岩好奇的问道:“重机枪是什么?”

    周遇吉看了看李岩:“你升级之后没有回去进修,否则你是有权限知道这些的。

    重机枪是新军下一次变革的核心项目之一,一种能连续发射的火枪。”

    李岩不理解:“就像特种部队使用的那种换转轮的步枪那种么?”

    周遇吉摇摇头:“有点一样也有点不一样,下一代新军武器将会进入后装枪时代,重机枪是一种压制火力,陛下的描述是要达到六十息的时间能射出六百发到一千二百发子弹的效率。

    一把这样的重机枪相当于一百个以上的士卒全力射击状态,如果一个百户所增加一挺这样的重机枪,火力密度瞬间就增加了一倍。”

    李岩点点头:“要是真的有这种武器出来,那么只要部署得当确实能对抗骑兵。

    参谋部已经发了文书,等这一战结束我就会去皇家军事大学学习进修,将军这么一说,我对下一代新军武器越来越期待了。”

    周遇吉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学,未来还是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挑起大梁,这一战之后估计我也会去皇家军事大学任教,到时候你可以找我。”

    李岩奇怪的问道:“难道参谋部不安排你镇守这里么?莫卧儿这么重要!这里不仅关系到东西方的交流要道,即使是中亚的战事也需要有个人坐镇指挥……”

    周遇吉呵呵一笑:“我这一生,跟着陛下虽然只有八九年,但是所履历已经足够丰富耀眼。

    无论是当初灭建奴,平内乱,还是这次的灭莫卧儿,都是我指挥的。

    两个帝国在我手中覆灭,建奴只是伪称僭越,但是莫卧儿这个可是实打实的帝国。

    一辈子能指挥一次这样规模的战争也值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几个帝国,一大堆人都眼巴巴等着呢。

    我就不凑热闹了,回去教教书,帮陛下出出主意,陛下是个念旧的人,养老金肯定给够的1

    李岩听出了周遇吉话里的潜台词,周遇吉已经快要赏无可赏了,这一战回去至少也要封一个国公和上将了。

    再往上只有大将、元帅和几级国公的区别。

    周遇吉还活着,要给陛下留下一点封赏的空间,也给其他人留一条路,否则功高震主不会有好结果。

    李岩拱拱手:“到了学校末将想拜您为师,学习您的作战韬略……”

    周遇吉点点头他:“你若是真的顾念情谊,咱们就君子之交就是,我不会收什么关门弟子,你也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第八百八十三炮击德里

    高原师这边两个师不分先后抵达,作为同时编成的两个师,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并不是一个名号顺序就能让人同意的。

    这不像陆军第一师,人家一直都是嫡系中的嫡系,是最有战功最功勋卓着的老牌部队,没有人会不服气。

    但是两个高原师就不一样了,高原第二师非常不服气这个高原第一师师长李明诚的。

    但是人家李明诚在皇太极攻辽西的时候就已经是总兵级的人物,那个时候他还在云南不知道新军是咋回事呢。

    后来因为扩军两人一起申请训练高原师,满心以为终于落了个大仗打,结果大军一路开拔,高原上虽然有不满,但是愣是没有人敢吭声。

    那几个汗国见他俩进驻高原占据了整个河谷之后,都乖乖的接受了改编成为了土司官。

    两人记得当初四十年前他们的父辈带着十万大军打下高原建立汗国是何等荣光。

    虽然因为内斗分裂了,虽然元气大伤了,但是五六万兵力还是能凑够的,咋就屁都不放一个的就投降了呢!

    后来驻扎在这边久了,两人发现,原来大家都信佛了,原来这个地方佛教才是最大的。

    两人逐渐后悔,高原师带着高原两个字,那就是说,这两个师可能要常驻这边了,这对于两人来说不是啥好消息。

    驻扎任务有啥用?又没有战功可拿。

    好在高原还没有被完全占据,还有葱岭地区,那里是唐时故土,按照陛下的性格,肯定是要拿回那里的。

    葱岭也就是后世的帕米尔高压,作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那里不仅海拔高,而且位置非常重要,是连接南亚和中亚的门户。

    大明不可能坐看这样的地方落入敌手!

    两个师等着盼着,没有等来进攻葱岭的消息,确等来了朝德里方向集结的命令,并且以高原第一师四章赵明诚为指挥。

    两个师除各留下五千人驻扎战略要地之外其余的全部准备拿下直袭莫卧儿首都德里。

    两人差点被这个意外的惊喜砸晕,周遇吉在那边打生打死的忙活了两三年,结果攻破德里的任务竟然落在他们头上!

    这不就是跟天上落馅饼一样。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沙贾汗去搞什么亲征了,这样他们贡献德里的功劳显得就不完美了!

    两位师长各自拿着望远镜观察德里城墙,还有城头上紧张的德里守军。

    李明诚陷入沉思,第一次指挥这种进攻敌对国家帝都的战事,怎样才能表现的很熟悉的样子?

    一边沐天波也放下了望远镜,看了一眼赵明诚,赵明诚摸着下巴:“你说咱们要是直接派敢死队带着炸药包炸城墙怎么样?

    一鼓作气攻入城中,不给对方一个反应的机会,一下子击垮对方的意志1

    沐天波撇撇嘴:“你有那么多参谋,自己瞎出什么主意。

    我这边参谋说了,咱们虽然带的炮不多,但是压制城头上的守军是足够了,因为沙贾汗连续三次抽调了德里城的火炮,现在对方城头上火炮还不到一百门。

    只要做好步炮协同,完全压制对方的火力,然后炸开城墙,这样就能攻破城池。”

    李明诚拱拱手:“公爷这么有自信,不如我们一人攻一边,看谁先入城如何?”

    沐天波眼睛一亮:“正有此意!那你左我右,准备两个时辰,两个时辰之后开始攻城1

    沐天波是唯一的以国公之生还在一线带兵的旧臣了,朱慈烺记得这位黔国公后来跟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逃到缅甸,被缅甸兵挟持,夺刀而死。

    朱慈烺要的就是他这一份赤胆忠心,所以当对方要求离开云南外出带兵的时候,朱慈烺就让他从当地招募青壮组建了高原第二师。

    李明诚之所以要分开攻,一个是因为对方以国公身份,黔国公受封世代镇守云南,早就是大明百姓心中的云南王。

    虽然李明诚觉得自己如果真下军令,对方也不会不遵守,但是大家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尤其是子孙后代将来都要在一个学校学习的!

    对李明诚也是贵族,他还给儿子挣下了一个伯爵爵位,将来他的儿子出身就获得去皇家军事大学进修的机会。

    所以一路上两人基本上都是各干各的,当然作为大明唯二的高原师,两方人马经常比试演习。

    所以平时火药味很足,李明诚也渐渐知道了,这位黔国公其实还是很好说话的。

    当然水平也就一般般了,还好能听劝,知道遇事不决问参谋,所以这次明明沐天波的爵位更高,但是领军的确是李明诚。

    不仅仅是因为他是高原一师师长,更是因为皇上知道,自己手里的这个黔国公忠心是有,但是水平真的不行。

    刚刚听到沐国公能够完整的参谋部的意见复述一遍李明诚也就放心了。

    这样的破城也就是一鼓而下的料而已,李明诚就是怕这位沐国公脑子一抽风,搞出什么不靠谱的作战计划。

    两个时辰的时间足够准备了,实际上高原师也不是全装陆军师,不过跟山地师又不一样。

    山地师是连枪管都是截短的,火炮都是可拆卸的。基本上没有五百斤以上的火炮。

    高原师为了达到快速行军的目的,也没有重炮,但是千斤以下的火炮还是不缺的。

    火枪使用的也是跟普通陆军同款,后来有了高原马之后,装备又再一次加强,两千斤以下的火炮都有了。

    并且还组建了高原骑兵团,战力并不比一般的陆军师差多少。

    战士们的脸上都有点高原红,按照命令有序的准备,中午十点之后,明军已经完全准备好。

    随着校炮弹开炮,确认了距离之后,整个明军开始炮击。

    两个师分的左右并不是左右两个城门,而是北面城墙以门为界的左右两边。

    德里守军显然没有守城经验,连最基本的避炮都没有安排,明军炮击开始之后,整个城墙都乱了。

    明军可是有开花弹的,跟他们的实行炮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一炸就是一小片,这些初征召的民夫哪里见过死亡,在明军的炮击下都成了无头苍蝇乱撞。

    统计大明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