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九十九章教育和医疗

    朱慈烺话刚说完,赛伯温深深下拜,朱慈烺看到了制度完善,赛伯温确看到了利益。

    商品房经济,以后将会成为一个暴利行业,要知道现在在一座小城城市购买一个小院的价格也不过四五十两银子。

    若是自己购买地皮自建,那么价格可能仅仅花费三十多两就够了,而农村更是能低到十几两银子。

    要知道这些靠近工厂专门给非公民居住的地方肯定不会在城市中心的,估计大多选址都在工厂附近,而工厂附近的土地基本上都是郊区,所以土地成本极低。

    这样的房子卖一两一平,那绝对是暴利!即使只有一千万户购买,那这也是十亿两以上的生意。

    刚才陛下也说了,这个不仅皇明商号可以参与,内阁准许的商号都可以参与,这岂不是重大利好。

    当然最赚钱的还是皇明银行,这个贷款政策一退出,皇明银行就能坐收几十亿的利息。

    而且这种固定资产贷款,因为流动性差,还不用担心现金流入市场造成货币超发,甚至皇明银行都不用开动印钞机,只要动动笔杆子,这钱就赚到手了!堪称空手套白狼之最!

    陛下这次把那些非大明公民玩弄于股掌之间,这些人还要感恩戴德,对陛下称颂仁慈。

    朱慈烺的话还没有完:“对于非公民的教育也不能轻忽,这些人的孩子要完成初小教育,新生代的非大明公民若想成为大明公民必须要完成中级教育。

    所以在商品房区域要配套幼儿园,小学、中学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

    当然对这些孩子要求不要太高,要奉行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综合全面发展,多向着艺术方向发展,多学习音乐,体育,美术这些学科。

    所有非大明公民禁止考理工类学校,如果有特别出众的天才儿童可以赐予大明公民身份。

    这些教育有别于大明公民的免费教育,将实行收费教育。教师均必须使用大明公民。

    医疗也是一样,实行收费医疗!

    给予这些非大明公民上大学的机会!

    这样吧,从今年开始修改高校招生章程,大明公民报考文科、艺术、体育、美术等专业的名额消减一半,给予这些非大明公民接受教育的机会。

    为了补偿大明公民,所有理科类学校扩大招生规模。”

    学医救不了大明,学艺术、体育、美术和文学等等都救不了大明,所谓的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不过是一种骗局。

    大明公民必须以理科为重,只有多培养科学家和高级工匠,这些才是大明强大的基石。

    正好拿这些东西骗骗那些非公民,而大明百姓则进行严格的精英教育路线。

    当然这种明显的倾向性政策躲不过聪明人的眼睛,不过在聪明也没有用,没有工匠没有科学家,就算造反大明也不惧怕。

    赛伯温对于朱慈烺的限制认识的还不够深刻,大明有着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而且这种学还都是文科生。

    所以开放文科名额让赛伯温有点不解:“陛下,如果这些非公民学习了文科完成了大学学业,获得了大明公民身份,岂不是变向可以当官,剥夺大明公民当官的机会让给这些非公民是不是不妥?”

    朱慈烺微笑着问道:“既然成为了大明公民,那么当官的怎么会有非公民?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十几年的教育,这些人已经接受了大明的文化思想,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

    大明的官员体系文官不过是为了服务大明百姓,只要不是技术官员和军方官员,何来影响?”

    赛伯温这才发现,朱慈烺说了半天,对于军方岗位和军事学院可是一句没有提,显然朱慈烺也不打算开放军校给这些非公民。

    赛伯温接着问道:“由现在情况来看,招募非公民进厂,不仅劳动时间更长,而且薪资更低,那么会不会出现非公民抢夺公民工作机会的情况?”

    朱慈烺点点头:“你的担心完全有道理,新劳动法必须限制非公民参与技术岗位,各工厂必须招募一定比例的公民担任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中级以上技术岗位除非特例不得使用非公民。”

    高级技术再大学学不到,中级技术再工厂不让学,这些非公民只能学习一些初级技术或者从事一些流水线体力劳动,或者作为新的佃户为大明耕种。

    赛伯温感觉自己要回去好好消化一下,这次看似平常的一次讨论实际上确是大明的一次深刻变革,足以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

    具体哪里好哪里不好,这些政策制定之后会产生什么后果,这些问题都是未知的,赛伯温要好好的回去思考。

    朱慈烺说道这里把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废除了奴隶制度,以新的剥削制度取代,不仅让非公民有了认同感,因为剥削的隐秘,也避免了下层百姓的积怨。

    正要散会李通突然躬身问道:“陛下,既然非公民身份已经定下,那么军部这边非汉人和非公民军队的身份是不是也定下来?”

    朱慈烺听到这里看了一眼赛伯温,赛伯温知趣的躬身退下,军队的事情陛下显然不想让内阁参与。

    赛伯温走后,朱慈烺开口说道:“先说一下暂编第四骑兵师的事情吧,有功不能不赏,大明不会亏待为大明流过血的每一个士卒。

    暂编第四骑兵师正式更名为骑兵第四师,所有赏赐均按照正常标准进行,不过军部以后使用的时候要注意,第四师原则上不在关内使用,不对大明百姓使用。”

    现在大明的国土太大了,以后无论是中亚还是莫卧儿这边都需要大量的骑兵镇压,而汉人在骑兵上确实没有这些异族善长。

    朱慈烺敲着桌子说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后异族军队数量不得超过大明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这个是定例,而且所有异族不得部署关内,不得对大明百姓使用,加强监督,异族不得出任异族部队高级军官。”

    一连串的限制虽然说得很多,但是朱慈烺总算放开了这个口子,从以前非汉人不得当兵到现在不仅有第四骑兵师这样的蒙古骑兵,还有靖安军这样的莫卧儿人军队。

    朱慈烺接着说道:“靖安军所有战死者每家可以获得两个入籍名额,让家中两人获得大明公民身份。”

第九百章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聊完这个朱慈烺开口说道:“明天上午军部大会怎被的怎么样了?”

    李通开心的说道:“已经准备妥当,各师师长或者参谋长已经全部签到。”

    朱慈烺点点头:“明天除了表彰之外,朕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宣布,你回去准备吧。”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通过李通确传达,否则这些人就会成为权臣。

    就算是现在,基本上三品以上官员想要上报,朱慈烺都会接见,每月大朝会都会要求京城三品以上以及各部各司主官参加。

    军部会议召开的虽然不频繁,但是朱慈烺每天处理的军部文件占据工作的大半,小到营团主官任免,营级以上的调动。大到参谋部的每一个作战计划都需要朱慈烺亲自批阅。

    别看李通常来,只不过是他的工作需要经常汇报,自主权最少,其他几个部门不常来汇报是因为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

    第二天一早,军部召开表彰大会,这一次对莫卧儿帝国战役,周遇吉收获最大,作为战争的直接指挥着,周遇吉直接晋升上将军,封号镇远上将军,赐爵位锦候。

    周遇吉也算是朱慈烺登基以来所封爵位最高之人,锦候这个封号是县候,在万户侯之上,是第一等候。

    再往上就是公爵了,周遇吉觉得他的一生就到此为止了,但是朱慈烺确不这么认为,大明要打的仗还很多,所以要给他留够升级空间。

    除了周遇吉之外各级军官都有封赏荣升,一下子提拔将级军官二十七人,大明将军数量也不再是小猫两三只。

    表彰大会之后,所有人都看着朱慈烺,朱慈烺站直了身体,所有军官立刻立正,现在的朱慈烺已经长到成年人的身高。

    站在御座前,威势日重,当然在军部,更多的是狂热的崇拜。

    看着下面将星云集,朱慈烺也感慨万千:“大明能有今日之盛,各位功不可没!”

    下面的将军立刻跪地:“愿为陛下效死!愿为大明鞠躬尽瘁!”

    朱慈烺呵呵一笑:“很好,从去年到今年,大明集全国之力,战胜了莫卧儿帝国,这一战意义重大!因为莫卧儿跟大明很像,甚至比大明条件更好。

    北方的高原挡住了北方大明的窥视,西北的沙漠和山地难以逾越,三面环海使得他们只需要防守西北一线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一点五亿人口,三倍于大明的耕地,距离欧罗巴更近,融汇东西方文明,集百家之长。

    如果说地球上能有一个国家能跟大明一较长短,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莫卧儿!

    但是,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样重要的区位优势,这样璀璨的文明,偏偏就不堪一击,一次次被异族占据!沉沦!

    原因只有一个,这个国家上到贵族下到百姓,骨子里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态度让他们的今天成为必然!

    因为耕地的肥沃,位于赤道附近,一年三熟,即使剥削严重,他们的国民依旧可以吃饱饭,因为没有感受过饥饿,所以他们就不会想着贮藏,过了今天就不会考虑明天。

    因为四周没有强大的威胁,所以他们懈怠懒惰,最后一次次被消灭。

    反观我们大明,中原之地的繁华受到各方窥视,北方的草原养育了一波又一波的异族不断的南下袭扰,西北地区高原地区,都想从大明身上扯下一块肥肉。

    中原地区耕地紧缺,百姓不得不精耕细作以求温饱,即使如此每遇灾荒,依旧是饿殍遍地。

    所以大明百姓只能不断的去争,不争就活不下来,不争就会沦为异族食物。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老祖宗很早就领略到这个道理,大明不可有一日懈怠,懈怠了,莫卧儿的结局就在眼前!

    最近不少报纸都在盘点大明的收获,大明统治了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占据了世界四分之一的面积,已经是地球上最大的帝国。

    不少人觉得大明已经无敌了,剩下的小国只要天军到处必然纷纷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但是现实情况呢?有人来迎王师了么?大明真的无敌了么?

    东汉末年,曹操携一统北方之大势,大军南下要一统华夏,当时江东孙权刘备不过三五万兵力,两军交战与赤壁。

    三家之势,曹操可强于今天大明,孙刘可弱于剩余诸国?结果如何?赤壁之战胜了么?

    前秦苻坚八十万大军南下,和东晋战于肥水,东晋只有区区八万兵力,但是前秦必胜了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怎么来的?

    大明虽然统治了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但是这一半都跟大明一心么?都盼着大明富强么?大明若和别人开战,这些人是全力支持还是在后面拖后腿?

    大明空有世界一半人口能发挥出多少实力?能发挥一半的一半么?

    相反,剩下诸国,因为知道自己弱小,又是生死存亡之时,这些人怎么会不全心全力,到时候能发挥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实力!大明何来必胜之说?

    诸位,现在的大明就像一艘龙舟,仅仅划到一半,稍稍取得了一点领先优势,就觉得已经赢了可以庆祝胜利了。

    但是这里只是一半,稍有不注意就会被人超越,真正的胜利是终点,谁懈怠,谁就会被滚滚洪流淘汰!”

    朱慈烺之所以要敲打这些人,正是因为军队最近飘的厉害,整天为先打谁争论不休,甚至不少人觉得干脆一起打,一战尽全功!

    这该是脸多大才能想出这么豪横的打法,什么扩军三百万一统世界的口号都有人在喊。

    朱慈烺觉得这帮人是不想过了,一个个跟狗熊掰玉米似的,捡一个丢一个,最后肯定啥都捞不着。

    亚历山大帝国扩张够快吧,蒙古帝国扩张够快吧?用大明的一句话来形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后世无论是小胡子还是倭国不都是吃的亏,消化不良,最后被撑死了。

    大明现在就处在随时被撑死的边缘,这群不带脑子的还就知道吃吃吃,真当大明天下无敌了?

    朱慈烺的话一说完,下面的将领刚刚的兴奋劲一下子消停了,原本以为陛下是要宣布对叶尔羌汗国作战的安排呢!

    谁知道上来就劈头盖脸的说了一顿,大家高昂的头颅瞬间低了两度!

第九百零一章莫卧儿战区解散

    训完之后,事情还是要安排的,朱慈烺见下面的人都不看天花板了,才开始接着说话。

    “考虑到大明现在地域广大,总参谋部直接指挥作战非常影响作战效率,所以对现有各作战区域划定战区,同意管辖。

    首先取消莫卧儿军区,改为印东战区、印西战区和印南战区。印东战区统辖恒河平原部队,印西战区统辖印度河平原部队。印南战区统辖德干高原区部队。

    三个战区中,印东战区主要负责维稳确保恒河地区能持续稳定的生产粮食。”

    因为今年的战争影响,恒河上中游耽误了一季种植,其他地区或多或少的农业都受到一些影响,再加上当地商人地主囤积居奇,莫卧儿少部分地区出现了饥荒。

    朱慈烺虽然不喜欢这些阿三,但是也不希望这些人饿死,现在这些可都是大明的财富,饿死太可惜了。

    而恒河平原因为其优质的气候条件,不少地方都能种植水稻,只要恒河地区粮食产量稳定那么莫卧儿就不会有缺粮食的危机。

    所以印东战区主要是维稳,朱慈烺打算留下两个师的兵力加上十万靖安军驻扎。这里因为大明数十万军队过境,又是平原,收拾的很干净,所以任务比较轻。

    朱慈烺看了一圈:“印东战区下辖陆军第六第第十一师两个师,靖安军第三十一到第四十师,总兵官为秦良玉,擢升马祥麟为山地第一师师长。”

    山地第一师在这一战中变现的非常不错,这一把镰刀之所以挥动的如此顺利,山地第一师穿插之后吸引力东线战场北路军主力的功劳和后来的反击中的率先击破面前之敌等等功劳足够成为擢升秦良玉的理由。

    至于马祥麟,作为石柱土司继承人,在山地第一师中其威望仅次于秦良玉,这也算是一种安抚,方便调动。

    因为秦良玉虽然成为印东战区总兵官,但是山地第一师确不在印东战区,而是在印南战区,朱慈烺等于是把秦良玉和山地第一师隔绝了开来,如果不擢升马祥麟,肯定有人会觉得朱慈烺这是明升暗降。

    安排完印东战区之后,朱慈烺继续说道:“印南战区的主要职责是尽快扫平匪患,还印南地区以安宁。

    印南战区总兵官为李岩,下辖山地第一师、陆军第四师、陆军地五师,靖安军第十一到三十师。”

    三个师的明军加上二十万靖安军,这三十二万兵力就是李岩的直属兵力,除了这三十二万以外,实际上,这里还有十五个藩国新军师可供调遣。

    所以李岩能指挥的军队数量达到四十七万人之多,是所有军区中兵力最雄厚的。

    而李岩之所以能上位,得益于周遇吉的推荐,周遇吉卸任莫卧儿战区军长,唯一推荐的就是这个李岩,夸他有勇有谋,能成大事。

    朱慈烺对于这位介乎于真是和虚构之间的人物才能还是非常肯定的,如果这个李岩就是那个李岩,那么朱慈烺觉得他确实当得起这个推荐。

    而印南战区复杂的地区形势,正需要一个脑子灵光,能想办法的人才能处置得当,朱慈烺希望李岩能跟欧罗巴这些殖民者好好周旋一番。

    朱慈烺接着安排印西战区:“印西战区,以骑兵第四师,陆军第七师,陆军第八师,陆军第十二师四个师,靖安军第一到第十师十个师为战区部队,战区总兵官为孙应元。”

    对于这个任命,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作为勇士营三将,朱慈烺对他们格外偏爱,周遇吉黄得功和孙应元,都是从龙旧臣。

    即使当初黄得功没有第一时间表态支持朱慈烺,朱慈烺登基之后依旧对他信任有加。这位孙应元也是。

    印西战区直面中亚地区和莎菲王朝,莎菲王朝最强盛的时候曾经也以帝国自居,当然现在也是,不过他强盛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正是衰落期。

    在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和沙俄的三方夹击之下,其失去了伊拉克,失去了外高加索,失去了砍大哈。

    特别是和奥斯曼帝国两百年的教派战争,已经耗尽了国力,现在的莎菲王朝,恐怕十多万军队都凑不出来,根本不需要大明去倾力关注。

    他只配成为大明和奥斯曼之间的缓冲区,避免大明直接跟奥斯曼撕破脸。

    曾经这里作为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据点,莎菲王朝的商业和贸易非常发达。

    但是自从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贸易,欧罗巴开辟了新航路之后,莎菲王朝的衰落就无可避免,并且越来越沉沦下去。

    朱慈烺只要不去打他,他绝对不敢找大明的麻烦。

    唯一让朱慈烺不喜的是,莎菲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之间关系非常密切,双方曾缔结盟约共同对抗奥斯曼帝国,使得莎菲王朝一直和欧罗巴地区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按照欧罗巴人的习惯,这个时候一定会继续支持莎菲王朝,期待他能拖住大明的后退。

    朱慈烺倒是不觉得莎菲王朝能干点啥,不过如果他成为了欧罗巴统一阵线的粘合剂,大明下面的路会越走越艰难。

    孙应元放在那里,是应为他是一员老将,其气度沉稳不至于贸然生事。

    而印西战区面对中亚方向更是有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存在,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小心经营。

    帝国坟场可能只是一个谎言毕竟在大明之前这个地方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波斯人占据,也没有见波斯人怎么着。

    不过他让人蛋疼的位置确实成为了大明的一块绊脚石。

    最简单的一点,他的位置加上不周山和高原这一线完全切断了大明西北地区和莫卧儿地区之间的联系,使得两边驻守百万大军确不能共同作战,形同两个世界。

    这里被莎菲王朝统治,奥斯曼人的力量能投射到这里,沙俄的力量也能投射到这里,大明如果不能切断两个国家伸出来的触手,那么在阿富汗地区将会面临一场持久的消耗战。

    关键是,这里也是大明力量投射的极限之地,从西北,过昆仑天山之后,几千里的戈壁沙漠,最后到达阿富汗,运粮食的话,二十份都未必能保住一份。

    而从莫卧儿地区也是一样,山地戈壁沙漠限制了后勤投送。关键是就算占据了这里,大明也很难从这里向前进攻,因为很难筹备够进攻所需的物资。

第九百零二章战区划定完

    二十分之一的投送到达,意味着什么?假设十万骑兵规模的进攻,人马加在一起的消耗的粮食大概相当于二十万人。

    然后还要三十万人负责后勤,那么西安就要为这十万骑兵准备一千万人份的粮草。

    而十万人的兵力在中亚地区并不能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如果大明想要在中亚站稳脚跟怎么着也要维持三五十万骑兵。

    单靠从关内运输,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摆在大明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就就地征收粮食等物资,要么就期待铁路建成。

    这两条路大明都在尝试,中亚地区虽然荒凉一点,也不是没有人生存,阿富汗虽然山地纵横,但是那里一样生活着百万以上的原住民。

    中亚的咸海等地内流河的注入,使得河流两侧一样可以种植庄稼,不过这些地方现在要么在准噶尔手里,大明还没有准备好和对方一战。

    要么就在哈萨克手里,大明需要扶持对方用来抵挡沙俄的侵蚀,也不适合抢来自己种植。

    另一边铁路现在还在试验阶段,朱慈烺坚持一步到位修重轨,一里铁路消耗钢铁大概五十吨,从连云港到叶尔羌距离一万六千余里。

    总共要消耗钢铁八十万吨,这还是单线铁路,不包括车站,复线和机车消耗的钢铁。

    所以要是全算上之后怕是两百万吨铁都不一定够用。

    大明完成五年计划的目标是钢产量达到八十万吨。

    听着是差不了多少,但是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钢铁都适合做铁轨,大明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干别的地方钢铁都不用,全拿来修铁轨。

    所以这条铁路从规划到施工,再到完工时间跨度要超过二十年,铁路已经开始规划了,但是火车头还在研制。

    不仅仅是火车头,整个铁路运输是一个系统,从车站设计形式到装卸站点设定,再到客运站点的设计,车厢的规格,甚至一个铆钉的样式这些都要反复研究确定。

    还好朱慈烺对于这些都见到过,给了不少建议,所以进度比想象中要快一点。

    安排完莫卧儿的三个战区之后,朱慈烺接着定下嘉峪关战区:

    “嘉峪关战区,辖地为叶尔羌属地,下辖骑兵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第五师,第六师,陆军第三师,高原第一师。总兵官由曹文诏担任。

    负责发起和指挥对叶尔羌战役,各种资源优先调配。”

    七个师的兵力就是大明对叶尔羌作战的全部投入了,曹文诏终于还是坐上了总兵官的位置。

    说道骑兵作战,大明应该没有谁比曹文诏更熟悉了,而作为最早投效朱慈烺的老臣,朱慈烺怎么也要给他一个封侯的机会。

    至于杨嗣昌,中亚还很大,朱慈烺承诺的自然作数,再说了,杨嗣昌到奥斯曼交流定下的是五年的时间,明年期满之后才能回国。

    正好等他回来叶尔羌战役也就结束了,曹文诏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就可以乖乖回学校养老了,杨嗣昌正好接任新的西北战区总兵官。

    曹文诏听到这个任命很激动,尽管他预感到这一战会让他打,但是没有拿到圣旨整个人还都在忐忑。

    朱慈烺继续说道:“因为准噶尔的崛起,大明需要单独派兵应对,所以成立蒙西战区,目前配置有骑兵第七师,陆军第二师。

    等叶尔羌战役结束之后会将第三骑兵师和第五骑兵师会划归蒙西战区。战区总兵官曹变蛟。”

    准噶尔的崛起本来还要十多年之后开始,不过因为大明和沙俄的持续角力,沙俄开始扶持准噶尔对抗大明。

    锦衣卫在那边进展并不顺利,当地的准噶尔人天生对明朝仇视,这些自认为蒙古后裔的家伙们一直把大明视为死仇。

    包括现在的叶尔羌也是一样,这些家伙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投降,大明想要拉拢完全是热脸贴冷屁股。

    大明目前跟准噶尔接触地区主要是蒙西,因为大明在跟建奴的战争中反复扫荡了草原,所以蒙西地区成立真空地带。

    后来准噶尔人试图东迁,被大明河套地区的守备部队骚扰之后又缩了回去,现在大明想要重新占据这里,除了兵力之外还有各种防御设置的修建难题。

    准噶尔占据了阿尔泰山山麓的有利地形,大明这边一望无际的高原草地,没有天险可以依仗,所有的物资都要从河套往前线运输。

    没有稳固的防线意味着敌人随时都能袭击大明的运输线。

    而且兵力不足后勤朝着嘉峪关倾斜的情况下维持两个师的补给已经让后勤非常吃力,如果不是担心一个骑兵师扛不住,朱慈烺甚至想在这就放一个师。

    最后是北疆战区,朱慈烺开口:“北疆战区以极地一师、极地二师、陆军第八师,三个师为主,负责防御大明北疆防线,战区总兵官为赵安东。”

    赵安东能当上战区总兵官让不少人都有点小意外,这个运气不好的将军,指挥了两次损失最惨重的战斗。

    去年才完成对战死者的抚恤工作,今年刚上前线竟然升官了!

    对于朱慈烺来说,朱慈烺更看重的是他的防守能力,和临机应变能力,北疆战场兵力不足是接下来两三年的常态。

    大明这边兵力不足,但是沙俄那边确不会,所以大明需要一个能抗压善于防守的坐镇北疆,确保北疆不出现大的纰漏。

    毕竟战斗民族朱慈烺始终不敢轻视,如果不是兵力不足,朱慈烺绝对不会只放那么一点兵力在北疆的。

    就算如此朱慈烺为了防止意外情况特意从莫卧儿战区调回了陆军第一师,加上禁卫军三个师和禁卫骑兵第一师这五个师在京城附近作为总预备队。

    本来新大陆那边那么大的地方至少也要划两三个战区,但是考虑到那边只有陆军第九师一支部队驻扎,所以成立战区的意义就没有了。

    新大陆那边好歹有一个是,南大陆那边只驻扎了一个旅。

    完成部署之后,大明兵力已经使用到了极限,预计完成叶尔羌战役之后,大明短时间无力发起新的战役。

    除非等到莫卧儿地区稳定下来能抽调一部分兵力回来,否则,大明想要发动进攻,必然造成某地的兵力真空。

第九百零三章告御状的小女孩

    总兵官在大明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职位,管着三五千人也能称为总兵官,管着十万人也是总兵官。

    不过朱慈烺这个总兵官任命就有了特殊的意义,在朱慈烺看来总兵不就是总领一方之兵的意思呗。

    朱慈烺没有打算固定编组军级单位,在没有大战的情况下,一师之兵足够应对一般问题,如果碰上世界大战,不要说军级单位,集团军,集团军群,方面军这样的超大单位都很常见。

    所有的总兵官面对的都是关外地区,兵力占比中李岩最多,曹文诏第二,当然要论战斗力,曹文诏的嘉峪关战区的二十万军队才是大明战力除朱慈烺之外的之最。

    即使如此曹文诏手里的军队不过是大明总兵力的七分之一多而已。防止安禄山这样的军阀崛起一直是朱慈烺用兵的重要前提。

    周遇吉打完莫卧儿战役之后立刻被调回,曹文诏将来也是一样,当这些高级军官超越了师长之后,就不会再固定统辖一支军队了。

    大明不缺优秀的将领,即使将领不够优秀那不是还有参谋部么?

    朱慈烺始终相信优秀的军队不应该是靠一个军神之类的人物缆狂澜于既倒,优秀的军队就像是一个机器,每一个人每一支部队都是这上面的一个零件,大家协力滚滚向前。

    陆军安排妥当之后朱慈烺又开始整编海军,为了莫卧儿这一战,大明把百分之六七十的海军战舰集中在莫卧儿,战争结束了,这些军舰也要迅速归位。

    首先整个印度洋被分为两个部分西印度洋和东印度洋,以锡兰港为借,西印度洋舰队主要负责从锡兰到非洲大片地区的安全。

    而东印度洋海军则负责锡兰以东一直到马六甲这一地区的安全。

    为了不引起奥斯曼帝国和欧罗巴的紧张情绪,西印度洋舰队的主要泊地并没有前置到非洲去,而是放在锡兰。

    意思很明显,基地的位置决定了舰队主力的位置,大明无意争夺西印度洋海上霸权,只是为了保障自己的航线安全。

    而东印度洋海军的泊地则放在了恒河三角洲。这边要么是大明的领土要么就是大明的藩国,所以防御压力要小第一点。

    之后就是马六甲分舰队,大明目前跟荷兰争夺印尼群岛的控制权,荷兰占据了苏门答腊岛,爪哇等印尼群岛西部地区,大明则以新几内亚为基地占据了东部地区。

    西班牙控制了菲律宾,葡萄牙人占据了部分香料群岛,这些地方成为大明把南洋纳入内海的阻碍。

    而且这几个国家为了防止大明抢夺他们的殖民地,不仅增加了军舰数量还在把占领区要塞化,导致大明不得不派出对等的兵力因对。

    而大明的第一岛链内地区的四海已经完全成为内海,因为防线前置,这些地方的防御压力降低,所以舰队规模除了渤海舰队之外都进行了削弱。

    渤海舰队之所以被加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他守卫京畿,是大明的禁卫舰队,所以大明最先进最强大的军舰都驻扎在这里。

    第二个原因就是高丽和倭六国的海军崛起,让大明不得不加强军备,尤其是倭六国,要是朱慈烺忙着占领世界的时候被倭六国来一波偷家,那就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北太舰队辖区内,因为是新大陆航线,所以舰队主要以保护航线为主。

    尤其是大明发现了夏威夷群岛之后,对太平洋的控制力大大加强。

    新大陆这边直面西班牙,两国虽然没有开战,但是边境摩擦一直在持续,所以舰队规模也是比较大的。

    除了这些舰队之外,大明还成立了大西洋舰队,驻地在非洲西海岸。

    规模虽然不大,但代表着大明已经到达,距离完成环球航线打通仅有一步之遥。

    所以整个大明的舰队是以三个重点地区为核心,西印度洋、渤海和新大陆三个分舰队实力最强,一个次重要地点马六甲海峡舰队,剩下的区域都是小规模的分舰队。

    三年前,大明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海洋上,建造军舰成为了扩军的主要方向,不过随着莫卧儿地区战事逐渐扩大,大明的军队中心再次由海洋转向陆地。

    打完莫卧儿又要收拾叶尔羌,接着还要开启中亚争夺,这些都渐渐远离了海岸线,让海军无法支援。

    所以现在大明发展陆军变得比发展海军更重要。

    海军也搞不明白,为啥明明这次旱灾他们的功劳最大,但是忙活着忙活着,就变成了陆军摘桃子。

    朱慈烺安排完个舰队配置之后,海军并没有得到期待中的进攻方向指示,也没有新军舰建造计划,太平洋帝国计划被无限期搁置,海军觉得自己很受伤。

    完成这次整合之后,大明各地驻军又进一步优化,防御漏洞也被补全,进攻部队也已经就位,剩下的就是等着夏收结束之后找一个理由开战了!

    朱慈烺下午回到皇宫,李若琏见朱慈烺回来慌忙进来一脸便秘欲言又止状。

    朱慈烺奇怪的看着他:“有事就说,你这是干嘛呢?”

    李若琏抱拳:“真定通政司接到一份诉状,不敢擅自做主,已经呈报京城,内阁正在商议此事,臣觉得应当告知陛下。”

    朱慈烺一听通政司接到的状子,一下了就正式起来,因为通政司的职责就是: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

    如果有人递状子到通政司,那么就代表有冤案了,要是通政司不予受理,下一步就是击登闻鼓告御状了。

    朱慈烺沉声问道:“所告何人,所告何事?”

    李若琏拱手:“告的是臣,所告之事为,五月黄河决堤案,其主犯王思放现在正在锦衣卫昭狱,告状之人为王思放之女,年十二。

    告臣无故陷害忠良,屈打成招,胡乱下狱等事。”

    朱慈烺皱起眉头,把王思放下狱的命令是他下的,这小女孩明显是冲着他来的,所以这明着是告李若琏,其实是告他吧?

    朱慈烺最近也没有关注这件案子的进展,这个时候不免狐疑:“这件案子查的怎么样了?”

    李若琏拱手:“经查王思放等人修筑河堤时并未偷工减料,虽然小有贪污受贿,但是其罪只警戒训斥,最大不过丢官去职。

    至于黄河决口一事并不是因为河堤修筑不牢固,而是因为采沙。”

第九百零四章有线电报

    李若琏还要解释:“因为采砂的时候……”

    朱慈烺摆摆手:“采砂的危害朕懂,所以这家伙是被冤枉的了?”

    李若琏没有吭声,朱慈烺也能理解,毕竟是他亲自下令抓起来的,他没有发话,谁也不敢私自放人。

    朱慈烺敲着桌子:“既然案子审完了,你为什么不第一时间汇报?”

    李若琏躬身:“我也是听到这个女孩告状的消息,才去过问这事,最近因为莫卧儿、叶尔羌那边情报比较繁杂,又赶上情报科的毕业生安排……”

    朱慈烺柔了柔眉头:“安排放人吧,该怎么处置怎么处置,采砂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

    李若琏也不知道怎么回答:“采砂以前并没有立法,现在用水泥的基本都是皇明商号,采砂虽然不是皇明商号直接参与,但是确是供应皇明商号。”

    朱慈烺整个人都不好了,所以这次事件最后还是要怪到他的头上!

    还好堵口及时,最后有十几万人受灾,淹死失踪人员三千余人,天灾固然可恶,但是人祸更让人气愤,不过朱慈烺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李若琏看了看陛下的脸色:“臣觉得,此事首要怪采砂人疏忽破坏河堤,二怪监管不力,没有及时制止,皇明商号虽然有错,但是只是买卖关系。

    所以负有连带责任,臣以为,重惩采砂人,给予监管人员夺职,而皇明商号人员可以解雇。”

    朱慈烺敲着桌子:“既然以前没有规定不可以,那么采砂何罪之有?此事优抚受灾百姓吧,以后采砂要科学合理,令水利部监管此事!”

    要不然能咋地?朱慈烺难道还能下罪己诏不成,只能压下此事。

    李若琏小心的问道:“那这女子?”

    朱慈烺摆摆手:“案子都结案了,还闹个什么!”

    朱慈烺没有兴趣去接见什么小姑娘,当着小姑娘的面承认什么错误,搞什么千古佳话,事情解决了就行,不让这些人给自己加戏。

    处置完这个事情朱慈烺都忘了他本来要干什么了,仔细想了想,对了看一下有线电报的进度!

    有线电报是一个好东西,在知道了电磁感应原理之后,这种原始电报机的条件就已经具备了。

    这些年皇家科学院对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但是电池方面一直没有试制成功,所以有线电报一直没有普及。

    上个月,皇家科学院终于实现了铅酸电池的制造,主要是硫酸研究取得突破,三酸两碱是化学的基础。

    硫酸朱慈烺懂一点点,就是把硫磺燃烧之后把二氧化硫通入水中生成三氧化硫,继续把二氧化硫通入三氧化硫中,就能制造硫酸。

    原理是原理,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一直到上个月,硫酸制造过程才算稳定。

    有了硫酸,铅和二氧化铅就变得简单了,毕竟从青铜时代铅和锡就已经投入使用。

    有了电池,电报线路就可以架设了。

    电报的原理就是一个完整电路,电线绕成一个电磁线圈,上面绑定一个铁片,电路闭合铁片靠近电磁线圈,电路断开铁片弹开。就是这么简单。

    这里面只有两个难点,一个是电磁,一个是漆包绝缘线,现在两个问题都已经解决。

    朱慈烺来到皇家科学院的时候,一众人正在围着原理机,在那观看,看到朱慈烺来了纷纷行礼。

    管事上前:“陛下,这个原理机已经研究完成了,您看,这部分是电池,这部分是发报机,发报机采用螺圈弹簧卡扣设计,点压式,为了确认点压是否成功在发报机里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喇叭,电压成功它就会发出嘀的一声。”

    管事的说完轻轻的按下去,结果发出嘀的一声,线路另一边电路接通铁片吧嗒一声。

    管事的接着说道:“等到电路接通电磁线圈通电具有磁性,然后吸引铁片,铁片向下,为了让接收端能够不至于遗漏,铁片上有一支铅笔,每次铁片向下的时候铅笔就会在纸带上画一个向下的线。

    纸带上的小电动机连接着一个扭力弹簧,电机通电,带动齿轮旋转一格,弹簧就会带动纸带旋转一截,这里也有一个小音箱,也会发出嘀的一声。

    耗电方面因为不发报的时候电源是断开的不耗电,只有发报才会耗电,所以一组电池可以使用半月甚至更久。”

    朱慈烺满意的微笑,大明终于又有了一种高科技,信鸽传讯时代将成为过去!

    现在的大明实在太大了,从莫卧儿战场传回来的消息最快也要五到六天,一来一回就要十二天以上,还有北疆消息来回十天以上,新大陆和南大陆更是要将近半月之上。

    这样的距离使得朱慈烺的传讯变得效率非常低下,尤其是军事方面,常言说兵贵神速,有线电报对于军事的意义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有了电报,各战区之间联系紧密,战区请示变得方便之后朱慈烺也不用下放那么多权力,还能防止战区权力过大导致生出野心。

    如果大明铺开电报网,不仅军用,内阁和民间都将因此受益。

    至少皇宫内就不再用搞一个那么大的养鸽厂,朱慈烺也不用每天看着头顶鸽群飞来飞去,太监宫女也不用每天爬上宫殿顶去清理鸽子屎。

    以前半个月才能收到的消息,现在半个刻钟内就能看到,不要说其他,单单报纸就能收益多少。

    总之好处多多,朱慈烺问道:“既然原理已经搞定那么实验线路也可以开始架设了,第一条线路先架设京津线吧。”

    京津地区作为大明的腹心之地,是实验新科技的最好之处,而且其繁忙程度绝对能够检验这条线路的有效性。

    如果京津线路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接下来大明就要开始架设京莫线,京叶线,京北线,京广线,京松线这五条主干线。

    电器研究室的研究人员也都非常激动,终于有了一个实用的产品,终于能跟蒸汽研究室一样抖起来了!

    管事的高兴的继续报喜:“因为电池的成功,以前不能架设的音响话筒设备现在也变成可能,我们也制作了一台原型机,陛下要不要参观一下?”

    朱慈烺眼睛一亮,这个可是好东西,以后讲话再也不用提高嗓门还要让人复述了!

第九百零五章铁路才是根本解决方案

    话筒和喇叭用的和电报都是相似原理,话筒部分是一个电阻,根据声音的大小产生不同的电阻,使得通过的电流大小不一。

    喇叭也是一种电磁线圈,通过切割磁感线震动传声膜就能实现震动发声。

    原本电话应该是电报的进阶技术,大明走的不是寻常技术路线所以两样一起研究出来了。

    朱慈烺试验了一下,声音失真,杂音大,不过确实已经成功。

    朱慈烺笑着点头:“先做几套用着,然后在慢慢改进吧。”

    有了电池和电机技术,很多关于电的小发明应该会陆续出现,大明似乎走上了一条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并行的道路。

    当然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已经成熟正在如火如荼,电气革命还只是开始,处于最初级的阶段。

    参观完电实验室的两件东西,朱慈烺再次对蒸汽机那么着急起来,蒸汽火车到现在还没有成功,让朱慈烺非常着急。

    转到蒸汽实验室,远远的就看到一条铁轨围着蒸汽实验室,一群工匠在一个火车头样式的东西上来回拧动。

    看到朱慈烺来了,这些人纷纷停下手头的工作,朱慈烺问管事的:“怎么样了?”

    管事的擦擦汗:“目前卧式的应为密封性问题难以解决已经停止,现在主要在试验立式蒸汽机,这一台原型机试运行了半天就出现了故障,我们正在排查。”

    朱慈烺看着这个巨大的铁家伙:“蒸汽机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故障,现在工厂里的蒸汽机不都能安全运行一旬之久了么?”

    一旬是大明的常用单位,也就是十天,因为大明劳动法规定,大明公民工作每旬至少要休息两天,所以能安全运行一旬的蒸汽机,基本上就能满足工厂的日常使用,还能趁着工人休息的时候检修机器。

    但是朱慈烺不理解明明已经很成熟的机器安装到火车头上,就老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管事的见朱慈烺不耐烦脸上的汗就更密集了:“因为……蒸汽机齿轮传动系统……非常复杂,且……因为……牵引力大所以需要零件硬度、耐磨、耐高温等性能都比较特殊,需要……”

    朱慈烺摆摆手:“多久能完成?”

    管事的犹豫半晌咬咬牙:“最多一……八个月,八个月之后一定能完成可以运行三天以上的火车头。”

    朱慈烺点点头:“很好,另外,脑子不要那么死板,一个只能用半天,那就多准备几个就是了,沿途有火车站,大不了过半天换一个车头就是了。

    给你三个月,研制出能稳定运行一天的,试验铁轨也开始铺设,先铺一条从通州到京城的吧。”

    通州不仅是京杭大运河终点,天津来的货船运往京城的也都会从通州卸货,然后由马车运往京城。这段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四十里的路程既能满足实验需求又不至于花费太大。

    管事的松了口气,要是把运行稳定在一天,那么压力就小得多了,炼钢厂那边新一批的钢材就要运到,到时候在修改一些地方就能达到。

    换车头这个他不是没有想过,但是那是实际使用部门的操作,他作为实验人员,总不能随便搞个东西先糊弄着,人家说容易坏,你告诉人家说勤换就行。

    现在蒸汽火车拉上三百吨每小时能跑三十里左右,半天的时间就是一百八十里,从连云港到嘉峪关仅仅需要三天的时间换十二个车头就能到达。

    三百吨就是六十万斤,这一趟火车拉的就够十万人马一天吃的了。

    即使火车容易出故障,但是大明只需要保证两站之间只有一列火车运行,那么就不会发生事故。

    以连云港到嘉峪关为例,可以每百里设计一个车站,那么这段路程上就可以同时开行一百二辆以上的火车,以三个小时到达一辆计算,那么一天可以到站八辆火车。

    如果五十里设计一个站点,那么每天就可以到达十六辆火车。

    就算以现在每车三百吨的运力算,一天也能送往前线四千多吨的物资。以大明目前的战争需求,这些物资足够战争所需了。

    再加上从连云港到嘉峪关三四天就能到,如果运送士兵,这个效率,大明还怕个啥兵力不足!

    如果京城到通州线路确定没有问题,那么这条线将延伸到天津,然后南下到武汉广州组成京广线。

    从广州过广西云南,走缅甸到达莫卧儿最后一直通到印西边境的广莫线。

    北面从京城过山海关,到海参崴,再到奴儿干都司修建京奴线。然后京城到张家口赤峰,科尔沁,北海到北疆城的京北线。

    然后从连云港一直向西西出嘉峪关到叶尔羌地区的连叶线。

    这两横三竖的铁路大动脉修成,大明才算把现在占有领土连在一起,这还只是初步的连接。

    仅仅这五条大动脉朱慈烺估计最快也要二十五到三十年的时间,所费的钱财更是以亿记。

    不过一旦这些线路修成,大明就彻底的连接成一个整体,成就当世无可撼动的超级大国。

    除了这些核心线路之外,新大陆也需要一条铁路,南大陆也需要,京城到蒙古再到准噶尔也需要一条。

    还有广州到南越,再到占城、柬埔寨、泰国一直到龙牙港也需要一条铁路。

    京城到松江府需要,胶州要连接京松和京广线。

    一个庞大的铁路网需要朱慈烺用一生的时间去规划,朱慈烺估计到他退位的时候大明的铁路网都未必能修够。

    所以还等个屁啊,抓紧时间干活才是正事,这个五年计划结束大明钢产量突破一百万,下一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大明的钢产量至少要到三百万吨!

    大修铁路,先定下一个小目标,下一个五年计划先修它个一万里!后世霉国十年完成了二十万公里的铁路建设,现在大明用五年来修五千公里而已,应该可以吧?

    行不行试试才知道,朱慈烺开口说道:“实验铁路要多招募培养铁路工人,多派学生学习,为下一步铺开建设做好准备。

    工厂那边也要配合制造相关机械,确保大建设开始的时候,零件生产能够跟上建设的速度。

    包括机车这边,也要培养工人,一旦铁路试运行成功,那么机车至少需要一年上千台的产量!

第九百零六章盘点军队

    朱慈烺觉得世界上最操蛋的就是想干大事,确需要时间,无论是有线电报还是火车,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朱慈烺希望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也就是明年能完成所有的测试,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候进行全面建设。

    因为军队数量上涨了,其中陆军一百六十万人,陆军师禁卫第一师到第三师。禁卫骑兵第一师。

    陆军第一师到第十六师,骑兵第一到第六师。极地第一第二师。高原第一第二师,山地第一到第三师。岸防第一到第十旅。

    这些部队总数大概为一百二十八万左右,靖安军数量为三十万。

    除了这些陆军还有自己的后勤部队,人员四十万左右,合计二百万。

    海军方面,除了四个海军陆战队旅四万人外,炮舰三百条有九万余人,三等战列舰三十六艘两万余人,二等战列舰十八艘一万三千人。一等战列舰五艘五千人。还有帝国号需要配备船员一千一百人左右。

    也就是说海军作战人员已经到达了十七万余。

    但是这不是海军的全部,为了满足后勤需求,海军还有一支三千艘船的后勤舰队,人数大概三十八万人左右。

    所以海军的总人数是五十五万。

    大明现在士兵年军饷训练加上伙食消耗大概要一百两左右,其中军饷每月参训新兵四两左右,每增加一年兵龄会增加几百文钱的军饷。加上军官还有军衔补贴,兵龄补贴,职务津贴等等一月十几两几十两甚至数百上千都有。

    除了军饷开支之外,服装鞋袜肥皂牙膏牙刷等等一年四套,大概十两银子左右。

    剩下的主要就是吃饭了,大明还没有富裕到天天吃肉管饱的地步,所以所有士卒是两天一个全荤,每天都有花荤,馒头米饭管够。

    每个士卒每月大概能吃掉一两银子左右,一年就是十二两。

    剩下的就是训练,新兵训练每天至少五发纸弹,老兵每月三十发纸弹,炮弹更是金贵,每月能有十发实弹左右的训练机会。

    就这枪管磨损一年就要废掉一根枪管火炮训练两年也报废掉了,所以这一部分装备更新维护成本占据了大头。

    就这还没有算海军这一块高半级的待遇。

    所以每年仅仅军饷开支就要二点五亿两左右,这是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战争期间,所有补贴翻倍,每天都有肉吃。

    还有各种奖励、战功、战伤、战损、伤残补贴、物资消耗等等,这些都是单列开支另算。

    目前以朱慈烺的财力,基本上一打仗就赤字,整个莫卧儿战役,大明自身参战的兵力海陆军加在一起有八十万左右,历时一年以上。

    朱慈烺为这一战花了超过四点八亿两军费,去年回的那一口血基本上全吐出来了。

    为了防止货币超发引起纸币贬值朱慈烺不得不把对叶尔羌战争采用国债的形式进行。

    通过发行国债回收了民间过剩的纸币两亿两,这才不至于让物价暴涨。

    即使如此,大明去年平均物价还是上涨了百分之九左右。

    朱慈烺记得后世有人说过,物价上涨本身就是一种货币贬值,所以纸币还是贬值了。

    军队发饷就行了么?显然不是,实际上刨去战争预算单列,今年军部的预算达到三点八亿两白银。

    而今年内阁收入预计将为二点三亿两百姓,所以内阁实际支付军费四千六百万两,朱慈烺需要从内库拨付三点五亿两。

    如果不是今年整个莫卧儿都没有交给内阁管理,朱慈烺还真的撑不住。

    莫卧儿在沙贾汗执政期间每年的税收大概折合两千万两白银,免去农业税之后税收将会降低到一千一百万两。

    不过朱慈烺加强盐铁专营等等,皇明商号加入垄断了整个莫卧儿地区的外贸之后,预计可以给朱慈烺带来一年一亿两以上的收入。

    但这也仅仅能保证朱慈烺的收支平衡而已。

    所以没钱怎么修路?经过初步估算,修铁路每百里左右一站平均每里铁路需要一点五万两白银左右,如果五十里一站则需要两万两。若是双线,预算要达到三万两每里。

    如果下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是一万里铁路,那么五年大明需要为修路支付一点五亿到三亿两白银。

    每年投资三千两到六千万两,这个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朱慈烺只能等旱灾过去,减少基础设施修建和购买粮食的花费来抵充。

    别看朱慈烺一年要提供数千万人的粮食,但是花费并不是很大,因为百姓买粮食是要花钱的。

    一两一石的价格是售价,除了第一年的时候以高价购粮损失了一笔钱之外,剩下的粮价回落之后,算上运费一石粮食还略有盈余。

    朱慈烺花钱建基础设施,百姓得到工资,然后拿工资买粮食和各种消费促进经济,花不完的钱就存在银行里。

    所以看着大把撒钱,世界上一圈操作下来,财政压力不大。

    反过来说就是,这里面真的挤不出多少钱出来。

    以后大明注定很长一段时间把莫卧儿当成原料产地和商品输出地,不开发的情况下,这里的税收增长也是有限的。

    不过等军事战争结束,引入大明赋税制度之后,莫卧儿地区的税收会有一波增长,一亿两应该是能达到的,加上皇明商号的垄断,莫卧儿每年应该能给大明带来两亿两白银的收入。

    现在的问题是,内阁想要把莫卧儿纳入内阁体系管理,朱慈烺确想要把莫卧儿地区公司化纳入皇明商号体系。

    说到底还是为了争夺税收权。

    朱慈烺是不会轻易放手的,毕竟朱慈烺花了这么多钱,不收回成本大赚一笔怎么行。

    赛伯温明年就要退下来了,现在对于跟陛下争夺利益的事情已经不是那么热衷了,其他人又不够资格管。

    当然主要是朱慈烺没有交出来的意思,其他人也不敢来跟朱慈烺谈判。

    当然朱慈烺也占不了多久,因为朱慈烺不可能再立一个内阁。

    地盘变大了,收入增加了,开支也跟着增加,管理这么一个和大明相当的地区,可不是一天增加几份奏章,那是一天数百,还有各种政事要处理。

    所以朱慈烺现在考虑的是该把哪些利益攥在手里,哪些可以放手。

第九百零七章赛伯温内阁的倒计时

    赛伯温最近在做的主要工作就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收尾,哪些地方没有达标,为什么没有达标。

    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年底要提交预算,也就是说看着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如果年底不把明年的预算工作安排好,那么明年根本没钱在突击达标。

    按照陛下的意思,五年计划完成情况将是考核首相和整个内阁的关键指标,凡是没有完成预定计划的,需要进行述职检讨,如果确实是自己的能力问题,那么就直接辞职回家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因为超大规模的旱灾影响,部分计划任务因为财政的倾斜已经超额完成。

    例如农田水利这一块,不仅完成了以前河渠的修复整理,还新建了沟渠数十万里,新打灌溉水井数万眼。

    道路方面,大明四纵四横的路网规划关内段已经全部完工,正在朝着关外延伸。

    部分河道取值,运河清淤改道也如期完工,黄河分河也提前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

    农业方面虽然中原旱灾,但是大明其他地方粮食产量可都是爆发式增长,再加上旱灾一旦过去,中原完善的水利设施网络粮食增产已经是定局。

    钢铁煤炭这些更是不用说,大明造船业爆发增长,打仗一直没停,各种生产活动也都需要钢铁。

    尤其是从前年开始蒸汽机对钢铁的需求暴涨,导致工厂钢铁机器需求增加,所以钢铁厂和煤炭开采的扩张一直没有停过。

    但是也不是没有短板,例如大明路网还不够完善,每县至少有一条硬化道路的要求还没有做到。

    山区迁出任务还没有完成,部分黄土高原居民和西南等山区的百姓还没有迁出。

    航道清理工作没有想象中顺利,三峡航道依旧有大批暗礁急流险滩无法清除。

    随着城市的扩容,各种城市问题也集中爆发,脏乱差等问题尖锐,新入城的百姓居住条件简陋问题越发突出。

    因为人口的外流,各地人口不均问题也开始尖锐,随着天气进入回复期,中原地区佃户的缺乏导致地主收入下降,引起了很大的不满。

    虽然大明很多地方已经很富裕,大家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但是一些偏远地区依旧有人徘徊在温饱线一下,半年靠野菜充饥的还有不少。

    这部分人就是那些不愿意背井离乡的百姓,山区地少且贫瘠,但是他们都盼着别人走了把地留给自己。

    因为大明已经停止了大规模的强制移民,甚至移民宣传也停止了,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解决这些百姓的生计问题变成内阁比较头疼的事情。

    教育问题也很尖锐,新学缺老师,一直缺,非常缺,大明从来不缺学校,哪怕是把祖宗祠堂清理出来办学校大家都愿意。

    但是教师确不是谁上谁就行的,如果学新学的这些人都来当教师那自然是够了。

    但是各行各业都在抢人,工厂,研究所,皇明商号,军队,造船厂,垦殖公司,商会等等都在抢人。

    工厂需要人开动维修机器,操作机器的人不一定个个都是新学生,但是至少技师总要是的。

    研究所更不用说了,蒸汽研究所飞快扩张,给其他研究所树立了榜样。

    加上近些年大明各种基础科学的整理完善,各科学都在往深处探索推进需要人才。

    皇明商号就不用说了,他不止是一个商号,对于人才的需求一直没有中断。现在大明第一等的国考是内阁国考。

    第二等的就是皇明商号招考和军校招考,三个被视为前三的出身。

    军队开始从依靠个人天分转为依靠集体力量,所以对技术兵种需求旺盛。

    造船行业目前是大明第一大产业,靠着这个吃饭的人口超过千万,造船新船研究都是高技术行业,人才需求高,工钱高。

    当然要说财大气粗还是垦殖公司和商会,那些早期出去的垦殖公司现在已经混的风生水起,排在前十的其财力堪比一个小型藩国收入还高。

    商会更是如此,商人一旦发现某件东西或者某个人能给他带来利益,那么他们绝对不吝啬投资。

    正是商会和垦殖公司不断的抬高薪资待遇,导致愿意踏实投身教育的新学生减少,教育行业没有完成五年计划的进度。

    卫生部也是一个难题,去年的战争影响力教学进度,不少教师和学员都直接派往了战场,今年这些医生虽然回来一部分,莫卧儿那边还没有结束,叶尔羌那边又要开战。

    虽然学生上战场实践是好事,但也不能一直实践不学习理论啊,老师都被派到前线去了,总不能招生往前线送吧。

    加上皇上一直在催促让卫生部提高婴儿存活率,卫生部压力很大。

    听说下一个五年计划教育和卫生要普及到所有垦殖公司和莫卧儿地区,所以下一个五年这一块还是要加码。

    税收方面关内增长稳定,关外大片领土纳入大明版图,虽然税收没有上缴,但是地盘扩大肯定会促进关内经济的增长。

    所以税收增长不用担心,至于收回莫卧儿地区的税权,就留给继任者吧,赛伯温现在只想别出事,混个有始有终就好。

    赛伯温从刚当上首相的时候就知道他干不长,陛下已经明确规定,首相五年一届最多干两届。

    而且赛伯温这个首相虽然名声好听,但是权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他没有兼职。

    例如吴启晨继任首相,他很大的可能会继续兼任统计部部长,那就是掌握财权的首相。

    但是赛伯温不是,他是从海参崴港的建设工地上直接被召回的,他被召回的时候以为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协助太子建立自己的势力。

    没有想到回来之后直接遇上了军部的军变。

    赛伯温的才华并没有多高,出身算命先生的他能当上大明首相简直是一个传奇。

    他唯一做的正确的事情是提前预见到了皇上和太子的争权不可避免,然后果断投靠太子。

    虽然因此被太子不喜被流放了一段时间,不过等一切朝着他预计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太子果然对于他这个第一个提出这个看法的人印象深刻。

    而这个首相位置就是陛下对于他从龙之功的奖励!唯一可惜的是不知道退休的时候能不能混个爵位。

第九百零八章刘俊回乡

    “周家英服役于大明陆军第五师三团第四百户所一总旗五小旗,在蒙吉尔前线,在敌人企图自杀式爆炸袭击战壕的时候,用自己的身体扑倒敌人,光荣战死,成功挽救了全小旗士卒的生命。

    作为周家英的战友,我为他感到骄傲,我代表第五师全体官兵代表大明感谢您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子!

    同时为我没有保护好您的儿子,没有把他活着从战场上带回来深表歉意!”

    “……呜……呜……儿啊……我的儿啊……”

    “哥……”

    第五师师长刘俊字彦叔,抗倭名将大都督刘显之孙,万历第一猛将刘綎之子。

    当年其父亲刘綎在抗击后金军队的萨尔浒之战中,舞动120斤镔铁大刀奋战,左臂中箭仍战,右臂受伤仍鏖战不止。身负多伤,满身是血,从巳时战至酉时,激战8个小时,仍勇猛异常。混战之中,他面部中一刀,被砍掉半边脸,仍左右冲突,手中大刀砍死数十敌将,敌军乱箭齐射,他身中数箭,力竭战死。

    因为萨尔浒大明打了败仗,所以其父亲虽然勇烈,但是最后也没啥奖励顶多是没有定罪。

    刘俊回去只继承了附近南昌千户之职位。

    因为朱慈烺登基,萨尔浒战役被重新定义,刘綎也因为作战勇猛,被追封忠勇。

    刘俊倒不是靠着父亲的余荫混上的师长职位,他能有今天完全是朱慈烺一手提拔。

    他爹曾经先后参加过缅甸之战、罗雄之乱、朝鲜之战、播州之役、萨尔浒之战算是大明比较善战的将领。

    少年青年时期其一直跟着父亲驻扎四川等地,所以对川蜀和山地作战也很了解,其爷爷又是抗倭名将。

    所以朱慈烺在初建讲武堂的时候,征召了刘俊为讲师,因为其不错的表现,在编练新军的时候又回到军队,因功一路升迁到现在的第四师师长。

    现在作为第四师主官,他跟赵安东做着一样的事情,为烈士送行,看望慰问烈士家属,顺便看看家属有没有需要解决的生活困难。

    周家英的父母和小弟小妹看到一大帮军官来到心里就升起了不详的预感,所以刘俊讲完之后一家人哭做一团。

    县令、乡老和里正等人上前安抚准备灵堂事物,刘俊等人等周家英家人情绪稳定之后,递上用大明国旗的骨灰盒。

    “非常抱歉,因为爆炸剧烈,周家英的尸骨没有找全,为了周家英不至于因为不完整影响丧葬事宜。

    我师请雕刻大师用紫檀木补全身体缺失部分,请道士和尚念经祈福,最后以完整之态火化。

    为表彰周家英为大明捐躯的事迹,陛下特赐下大明国旗随葬,现在开始移交周家英生前遗物。

    ……”

    周家人一样一样接过,虽然有遗物清单,但是家人这个时候也没有心思查看。

    等移交完成,刘俊再次问道:“请问各位家属可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

    周家英父母摇着头抹眼泪,刘家英的弟弟突然问道:“我能参军么?”

    刘俊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的父母没有反对坚定的点点头:“大明有规定,烈士家属可以免试获得一个军事学院名额。

    如果你有意参军在完成初小教育之后年龄达到十六岁就可以前往军事学院就读。”

    周家人再次陷入长时间的沉默,刘俊深吸一口气:“如果你们有困难或者不懂的地方都可以到县里的军人事务部咨询寻求帮助。

    我们祭奠周家俊之后还要赶往下一家……”

    这一战第五师共战死三百七十一人,各师级团级除去留守之外,第五师师长刘俊、参谋长、副师长、各团长和团参谋长等十五人分批前往各处,每人要去二十家左右。

    根据规划路线基本上一个月的时间都在送骨灰盒。

    在这个过程中,刘俊也深刻的体会到了自己肩膀上的责任,古人有言‘一将功成万古枯’,但是大明并不信奉这些。

    这些士卒不仅仅是一串数字,他更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或者支柱。

    刘俊也体会到了陛下的深意,通过这样的活动让他们这些军官知道生命的可贵,谨慎用兵,不要用士卒的生命换取功勋。

    接下来的事情会有县令和军人事务部的人料理,减少了程序化的东西,朱慈烺虽然想让这些军官敬畏生命,但是也不能耽误作战训练。

    刘俊的第五师一直驻扎在徐州附近,自从他们开拔之后由第十四师接防,这些新兵满心的以为征募入伍之后就能参与大战,上莫卧儿战场。

    谁知道陛下并没有用他们,只是把他们留在关内,换防了那些前几号的师前往莫卧儿。

    虽然陛下觉得老兵更能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是没有错,但是这些新兵不羡慕那是假的,况且莫卧儿帝国那么菜,大家都觉得‘我上我也行。’

    刘俊走在路上感觉大明每天都有新变化,虽然旱灾持续,但是原野上确不缺绿色妆点,甚至不少地方庄稼长得郁郁葱葱,一副即将丰收的样子。

    远处冒着浓烟的想必就是蒸汽抽水机工作的地方吧,大明现在的大型蒸汽抽水机分为两种,一种是把河水提升上来灌溉沟渠的大型机,一种是用在抗旱井里的中型机。

    刘俊看到的就是一台中型机,每小时能将一千立方米的水送入沟渠,这样一套蒸汽机连续工作足够为数千亩土地解决干旱问题。

    听到报纸上谁钦天监预测明年大明的旱灾会进一步缓解,面积至少要再缩水一半,到时候大明都能回家好好种地了。

    自从复兴二年钦天监成功预测了旱灾之后现在钦天监已经成为了大明最具权威的灾害预警机构,当然以前也是。

    不过以前没人信啊,现在不一样了,钦天监说一次准一次,所以大家都觉得既然明年旱灾规模会收缩,那么肯定会收缩。

    刘俊记得当初旱灾初起的时候还有不少人指责这是陛下失德导致的上天预警,但是现在大明并没有因为灾害受到影响,反而越来越强大。

    而且成功抗过了旱灾,比起历朝历代抗灾做的都好,不知道那些说会民不聊生的人这一会脸疼不疼。

    这次回来刘俊还参加了表彰大会,最后没有捞到出战叶尔羌的机会,毕竟人家都安排好了。

第九百零九章吕宋矿

    菲律宾斑岩铜矿区,西拔牙矿监正在催促着当地土著加快开矿速度。

    大明那边又来了新的订单,这次需求量很大,导致铜锭的价格又上涨了百分之三。

    对于铜大明重来没有够过,不过这次突然增加的订单还是让西班牙人欣喜,毕竟大明现在能看上的西班牙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少,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拿出手里的真金白银。

    大明的殖民地比西班牙多,西班牙能提供的物产大明自己的殖民地也都有产出,至于工业品,大明才是现在的全球唯一工业强国。

    手工业那更不用说,西方人完全不能理解大明的审美,他们的工艺品大明百姓完全不感兴趣。

    所以他们要么拿真金白银来换,要么就是大明需要的矿场,这对于这一两百年一直掠夺世界的西班牙人来说是不可忍受的。

    不过大明战胜莫卧儿之后,西班牙那些叫嚣的声音纷纷停止了,他们对于强权学会了尊重。

    大明是不会告诉他这一批铜锭的订单是为了接下来的有线电报作准备。

    反正大明的订单洒下,从菲律宾到南美再到非洲全世界的铜矿都开始扩大生产。

    以前西班牙人把矿产和金银运往大明直接换取货物,现在大家干脆把货物运到大明换取大明纸币,反正大明纸币一直能正常使用。

    现在大明纸币不仅在大明境内可以流通,即使到了奥斯曼和欧罗巴只要搞外贸的生意都愿意接受大明纸币。

    从发行以来币值稳定坚挺,从来没有发生过贬值的事情。

    在戴夫看来大明国库里有花不完的金银,为了买粮食两亿两白银堆在码头的壮观景象至今是一个传说。

    据去过的大明京城的人说,每年大明都会邀请一批精英人士参观大明皇家银库,那里堆积的黄金白银能装满数十座宫殿。

    尤其是这些年大明一直越来越富有,纸币已经成为大明和大明藩国的通用货币,有些小国干脆取消了自己的货币把国库里的金银都运到大明换成大明纸币。

    所以渐渐地在东南亚和南亚的欧罗巴人也开始使用大明纸币。

    大明纸币印刷精美,使用携带方便,兑换点更是遍布大明境内和世界重要港口。不论是谁都可以随时去皇明银行把纸币呼唤面额或者兑换成金银。

    最近大明又开通了纸币兑换世界主要国家货币业务,当然现在承认的国家不多,目前只有法国,西班牙和奥斯曼等少数大国的货币被大明承认。

    戴夫作为西班牙人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很骄傲的,西班牙得到了大明的承认,那岂不是代表着西班牙就是世界前几的超级大国!

    戴夫从衣兜里摸出大明卷烟,要说烟草这个东西当初还是西班牙从拉丁美洲带回来,然后正是从菲律宾这里传入大明。

    但是谁能想到,大明把这种东西发扬广大,卷烟、水烟袋、鼻烟壶、旱烟袋……等等多种吸食方法。

    当然戴夫最喜欢的还是卷烟,因为吸大明产的卷烟在配上大明商号制造的打火机,显得特别高端。

    那打火机发出的清脆响声还有卷烟燃烧起的明灭火焰深深的吸上一口,所有烦恼和劳累顷刻间烟消云散。

    当戴夫开始吸烟的时候,矿工们都能得到片刻喘息,因为戴夫吸烟的时候喜欢看着天,好像看着他们会侮辱了高贵的香烟。

    实际上戴夫喜欢让大家看着他吸烟,当他忧郁的四十五度角看着天空的时候,他吸的不是香烟,是身份,是地位还有寂寞。

    所以他知道这时候矿工们会休息一会看着他吸烟,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这一批铜锭冶炼完成之后,戴夫将有机会跟随船队前往大明的天津港,据说那里是大明皇帝的渡口,是一个伟大的新兴城市,仅仅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人口就突破百万。

    而那里有专门给他们这些外国人修建的交易城市,其规模足以放下马德里所有的居民。

    为了这个机会,戴夫甚至偷偷学习了汉语,如果不是汉语实在太难了,他都想考一个汉语四级,到时候一定能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或者当翻译,或者坐在教室里当一个教师,或者给某个贵族当个私教,说不定还能认识贵族家的小姐或者夫人发生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

    可惜戴夫只是一个半文盲,出生在渔村的戴夫连西班牙语都不太认识,更何况是更难的汉语。

    实际上他报的那种班,不过是那种‘常用大明语一百句’这种突击班,老师连最基本的千字文都没有教他背。

    一根香烟燃尽,看着还剩下一段没法吸进嘴里,戴夫叹了口气,听说上层社会的贵族老爷们使用的是一种带过滤嘴的香烟。

    那样的香烟价格是这种没有带过滤嘴的香烟的一倍,好处是什么可以过滤有害物质之类的。

    不过在戴夫看来,过滤嘴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让他吸尽每一根香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害怕烫嘴要扔掉一段。

    矿工看到戴夫烟已经吸完,各自默默的上工,戴夫再次巡视一圈矿洞,朝着矿产出口走去,那里有一台风力抽水机坏了,现在矿洞里的积水还在上升。

    戴夫不得不把底层的矿工安排到上层堆在一起开采。

    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抽水机必须尽快修好,否则矿洞长时间泡水肯定会导致事故频发,到时候死去些猴子不打紧,要是导致矿洞废掉他损失可就大了。

    隔壁的卡尔的矿就是因为坍塌事故导致的破产。

    不过听说那边的矿被一个大明商人买下来,正在招募工人进行复产扩矿。

    现在菲律宾到处都能看到大明公民的身影,他们开矿、经商、开种植园、或者搞借贷业务。

    西班牙总督颁布了特别法令允许大明公民在菲律宾持枪,允许大明公民每人招募不多于两名的当地人为保镖。

    而当地一旦出现反华或者杀害大明公民的恶性案件,往往不用大明外交部发出照会,总督就已经残酷的镇压了。

    现在不少人都说菲律宾总督其实已经投靠了大明,成为了大明公民,甚至获得了大明国籍在大明的松江府有一栋房子,打算退休之后前往大明生活。

    戴夫也很怀疑,这样赚钱的矿为什么不交给西班牙人而是交给大明人。

第九百一十章扛着床单走天下

    李若琏今天正在审查一个案件,‘皇明大学借书偷学案’。

    这个案件非常简单,有倭长崎国留学生,长崎林下和长崎井边,贿赂皇明大学学生,让该学生借阅书籍给两人看。

    两人不仅偷学大明理工科知识,还把知识汇总记录,就是做了详细的笔记,案发的原因是因为两人找皇明大学学生询问一些问题的时候被学生发现,报告的锦衣卫。

    案卷不复杂,尤其是最近这两年,偷学大明理工科知识的学生被抓的已经有数十人,之所以这两个人被汇报给李若琏,是因为这两人出生于长崎国长崎家。

    长崎国这两年跟着大明在莫卧儿立下不少功劳,尤其是长崎家作为长崎国的大将军,更是跟大明走的非常近,下面的人感觉事涉藩国重臣需要慎重,所以报给李若琏。

    李若琏看完之后半天没有说话,敲了半天桌子:“去吧两人提审过来。”

    下面的锦衣卫一会把人提过来,两个学生瑟瑟发抖的看着锦衣卫明堂。

    说是明堂这里的光线并不明亮,在大明各处流行玻璃窗之后,锦衣卫明堂依旧是宣旨糊的窗户,阳光从外面的树影缝隙招进来。

    斑驳的阳光透过宣纸窗照进屋里,屋子里的光线忽明忽暗。

    而李若琏坐的位置正是阳光照射不到的那一片阴影,给人感觉桌案后面匍匐着一只随时要择人而噬的猛兽。

    这里是大明情报机构的正堂,传说中没有人能逃过大明锦衣卫的监视,两人早已知道他们这种偷学是大明明令禁止的,最好的结果都是终身监禁。

    李若琏翻看着他们记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很复杂,有弹道学、流体力学、钢铁冶炼、蒸汽机等数个学科的相关知识。

    其中弹道学和流体力学还是大明最前沿的研究科学,为大明的最高机密,钢铁演练和蒸汽机等等都是现阶段大明最好学科。

    李若琏最后看到学校老师的评估,认为两人相关领域的学习进度大概赶上大二的进度了,虽然不是大明最前沿的核心技术。

    但是两人储备的知识已经足够完成初级钢铁和蒸汽机验证机的制造。

    李若琏阴沉着脸,两人跪在地上身上有些伤口血液还没有干凅,看来锦衣卫已经好好招待他们了。

    看着两人的名字李若琏突然开口问道:“看你们的名字应该是你们出生的位置?”

    长崎林下和长崎井边低着头:“回大人,这个是我们母亲被父亲强那个的位置,母亲为了防止将来父亲忘记我们的身世由来,被父亲不喜,所以想以名字提醒父亲想起那段美好的回忆。”

    李若琏意外的点点头,这个习俗要是真的,那前几日看到两个人人名松下猪舍和濑户当街就比较有意思了,这些倭国人玩的是真开放,不愧是背后背着床单闯天下的女人!

    李若琏眯着眼:“为什么要偷学大明命令禁止的知识?”

    长崎林下匍匐在地:“我们长崎国希望能够学习大明先进的知识,在众多藩国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大明最重要的藩国。”

    李若琏敲着桌子,这件事情里面有多少野心在里面李若琏不知道,反正李若琏知道陛下对于倭国非常不喜。

    陛下曾经说过,大明强大的时候倭国就是大明最忠实的走狗,但是一旦大明虚弱,这只狗就化身为白眼狼,毫不犹豫的噬主。所以对倭国的防备不能松懈,对倭国的限制也不能松绑。

    以前李若琏还不信,但是通过这两年的情况来看,数百起偷学案件之中倭国占据的比例超过一半以上,这些家伙杀了还派人!个个前赴后继好像不怕死杀不完一样。

    再加上其熟练的汉语发音和相近的长相,普通百姓很难从长相和声音上分辨出倭国人和大明百姓的区别。

    考虑到莫卧儿那边战事正紧张的时候要团结这些藩国,锦衣卫这两年一直以来虽然抓的严格,但是也不过是抓一个杀一个,即没有祸及家人,也没有对倭国进行问责。

    现在看来这种不闻不问,让这些藩国变得有恃无恐变本加厉起来!

    想到这里李若琏起身,他要把这些事情跟陛下汇报一下,免得因为自己的疏忽出现什么纰漏!

    朱慈烺听完汇报之后,没有第一时间说话,知识的扩散性只能限制但是无法禁绝,归根结底掌握知识的还是人。

    大明虽然可以禁止他们看书,但是禁止不了口口相传,锦衣卫也没有本事把所有留学生脑子扒拉开看看到底有没有学习大明的理工知识。

    特别是大明现在正在全面建设,生产使用蒸汽机等的人数量已经非常可观,他们即使不从书本上、大学或者实验室里偷学从民间的那些工匠那里依旧能学到不少基础知识。

    所以这是一个难题,这些倭国当年往唐朝派遣留学生,是得了利了,所以现在一个个前赴后继的试图挑战大明的底线。

    如果是以前弹丸之地,朱慈烺只要一海禁,倭六国只能在其本岛上自生自灭,说让他们片板不得下海,他们就不能。

    但是随着大明把莫卧儿地区的土地分给这些藩国之后,倭六国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终极梦想,在大陆上有一块自己的领土。

    这两年,倭六国是往莫卧儿帝国移民最快最多的国家,其中广岛国长崎国和朝日国三个甚至把大将军府都搬到了莫卧儿,俨然把那里当做了新的国家。

    所以大明想要限制他们竟然变的困难起来。

    想到这里朱慈烺把李通喊过来,看着整个莫卧儿地图,朱慈烺决定对各藩国的疆域进行从新划定!

    莫卧儿地区地形非常特殊,

    北面有喜马拉雅山脉和高原,东面是大明的横断山脉,西面是兴都库什山脉。

    三条山脉把整个莫卧儿包围在南亚地区北上东进西进的道路都被堵死。

    那面的德干高原东面是东高止山脉,西面是西高止山脉,把整个德干高原包围成内陆高原。

    所以莫卧儿虽然看着海岸线漫长,但是适合发展沿海港口的地方只有恒河三角洲地区和印度河三角洲地区。

    后世印度就是这样被英国人阴了一手,你看着英国只是简单的这么一划分。

    但是实际上,把印度的两个重要出海口的划给巴国,然后印度虽然获得的地盘最大,但是能作为海港的地方并不多。

    巴国虽然获得了出海口,但是因为分到的地方要么荒漠隔壁要么洪水泛滥,最后东面还独立成为孟加拉国,也发展不起来。

第九百一十一章劝谏

    所以英国的手段对大明来说很有借鉴意义,大明目前占据了印度河和恒河的绝大多数地方,但是有一个地方确是和藩国共有的。

    那就是恒河三角洲地区。

    这里之所以和藩国共有原因就是前两年刚登陆的时候,大明没有想要迅速灭亡莫卧儿,所以和藩国分了恒河三角洲。

    原本的打算是以此激励鼓励藩国持续往这里派兵运人,节省大明的时间和财力。

    没有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大明快速的消灭了莫卧儿帝国导致一开始的安排,好事变成了负担和隐患。

    现在按照一开始的预想,朱慈烺打算把倭六国都迁移到南亚去,反正南亚二百多个民族也不在乎多他们几个。

    迁移之后,伊教和印度教再加上倭国的多神教交映生辉,让南亚的文化再添一抹亮色。

    而给他们安排的领土除了现在因功受赏之外剩下的朱慈烺打算一比一置换。

    原本这个计划朱慈烺打算过整个倭国的现有领土不过二十八万平方公里左右,随便从南亚掰下来一块就足够安置他们。

    现在朱慈烺觉得这一块还不能谁便掰下来了,朱慈烺打算把倭六国都安置在德干高原上。

    北面有大明看着,往南虽然靠海,但是出海口稀少,加上大明又占据了南洋的最南端,这六国之间又分开安置,想来也不会出现问题。

    倭国对于大明最大的威胁就是他在东亚,从北到南挡住了大明大片的出海口。

    如果大明把他们安置在南亚,即使有什么问题,他们也威胁不到大明本土,在把高丽收拾好,大明的第一岛链的安全保障不就稳了么!

    原本朱慈烺还决定这事可以慢慢来,但是经过这次偷学事件,朱慈烺决定此事要尽快实施,这帮子倭国人现在已经开始涉足造船业了。

    倭国造的炮舰虽然比大明的崇祯八年式还要小一号,但是这种按照条约规定的上限来造的行为让朱慈烺非常不舒服。

    而且倭国的中型渔船和中型以下商船依靠着比大明还要低的价格抢夺了一部分市场。

    最近大明海巡船还发现对方的中型渔船竟然偷偷捕鲸!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从朱慈烺手里抢钱的行为!大明百姓偷偷捕鲸都要严惩,更何况他们倭国,所以捕鲸的渔船被没收,人员也被送去开矿。

    一件一件事情连起来,倭六国这种挑战大明容忍度极限的行为不得不让朱慈烺警惕起来。

    现在六国主要军队还在南亚,大明在南亚也驻扎重兵,正好是一劳永逸解决对方的好时机!

    不一会李通来了,朱慈烺比划着地图:“如果我们命令倭六国全力迁移他们的人口到莫卧儿这边,你估计他们能不能在三年之内完成迁徙?”

    李通愣了一下:“回陛下,现在每月倭六国大概能迁移十万人左右到莫卧儿,如果只给三年的时间,那么大明必须给予协助才行。”

    朱慈烺敲着地图:“朕打算在德干高原这里给他们一比一置换他们倭三岛的土地,而置换回来的土地交给垦殖公司打理。”

    李通盘算了一下:“就怕有些人故土难离,不愿意迁徙。”

    朱慈烺点点头:“这正是我找你来的目的,这既是一项恩赐,又是一次命令,朕希望圣旨下之后,军部能协助倭六国完成迁徙,并且保护他们顺利迁移。

    至于那些故土难离的,倭国的金银矿那里矿工一直都处在不足的状态,等迁移完成之后对倭三岛进行情岛,凡事迁移令到期还留在岛上的人一律抓起来送到矿上服役。”

    李通计算了一番之后说道:“目前倭六国总人口在一千一百万左右,这三年通过不断的迁移,大约有三百万左右的倭国人已经登上了莫卧儿的领土。

    还有大约一百多万青年男女作为劳工加入了大明各垦殖公司,所以倭三岛目前还居住着大约七百万左右的人口。

    如果分为三年迁移的话,大明需要帮其运输大概一百五十万左右的人口才能如期完成。

    这对于军部的后勤也会造成一定压力,如果使用民间船只,那么船费该由谁来支付?

    还有迁移之后,这些人的土地分配该如何解决?虽然大明一比一给他们置换了领土,但是这些领土上并不是空无一物。

    如果把这些地方的百姓迁走,大明就平白多了上千万人要养活。

    要是不迁移,那么倭六国各国人口都至少瞬间扩展一倍有余,到时候六国都变成人口三百万以上的藩国。

    如果举国动员预计每国能动员三十万以上的军队参战,六国本就是同宗同源,若是联合,大明就需要面临一百八十万以上的叛军。

    这对于大明来说是灾难性的后果,除非大明一直在莫卧儿驻扎重兵才能扼制其野心。

    但是一旦大明在莫卧儿长期驻扎重兵,且不说划算不划算,其他战场必然因此受到拖累。

    更让人忧虑的是,倭国现在也开始使用鸟粪肥,这无疑会使得他们同样数量的耕地能养活的百姓数量达到一千万左右。

    也许五十年后,南亚就会拥有六个人口过千万,预备役过百万的大国,大明为了应对这六百万军队的威胁,又该以什么样的军力驻扎在那里?”

    李通的话让朱慈烺一下子眯起了眼睛,如果真是李通预料的那样,那么大明不仅会失去南亚,还会为自己培养出一个可怕的敌人!

    朱慈烺看了一眼乖乖躬身的李通,合着这家伙表面是在迎合自己的计划,实际上是反对的!

    朱慈烺开口问道:“那如果不动,就不会有事么?”

    李通知道朱慈烺已经听进去了劝开口说道:“虽然现在六国已经在莫卧儿地区占据不少领土,但是都是分开不连片的。

    这样的领土被大明和各藩国包夹,根本形成不了合力,遇到战事更是犹如一个个光秃秃的城堡。

    不形成连片的领土,其文化的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都不会强,在大明的教育下,这些一块块的小领土最后肯定都会融入大明的怀抱。

    其中心依旧是倭国。而倭三岛这个地方,只要大明限制其海军的发展,就算是他有再强大的陆军,最后也不能游过大海威胁大明,大明只需要一艘帝国级战列舰停泊京都湾他们就只能乖乖屈服!”

第九百一十二章是可忍孰不可忍

    经过李通这么一劝谏,朱慈烺也发现好像确实把这几个国家留在倭三岛比起把它们驱赶到南亚确实容易看管。

    审视自己,朱慈烺之所以想把他们赶走,是因为后世倭人带来的伤害,如果你被一件东西伤害你自然第一时间想的是把他扔掉,而且仍的越远越好。

    李通说的对,与其放人其在南亚野蛮生长,不如把他们留在眼皮底下看着。

    朱慈烺敲着桌子:“那就派舰队前去威慑,训斥长崎登国,加强倭二十一条的限制令执行。”

    李通松了一口气:“陛下英明,臣这就去安排。

    其实臣觉得,以后这样的事情可以采用罚没土地降低评级来约束他们。

    土地是他们最在乎的东西,也是大明最需要限制的东西,臣觉得只要有机会大明就罚没他们一点土地,保管他们乖乖听话。

    而降低评级,就意味着他们购买军火编练军队还有通商贸易等级都将被限制,到时候其发展可能就更慢。

    对方既然想要偷学技术,肯定是为了快速发展,如果因此会导致他们损失领土发展受限,对方自然就熄灭了这种心思。”

    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李若琏也开口说道:“其实陛下,知识虽然没办法检测,但是我们可以检测成品。

    无论是钢铁、造船还有蒸汽机,他们都不是一件小东西,也不是一个小作坊敲敲打打就能造出来的。

    大明虽然没有办法撬开他们的脑子,但是咱们只要禁止他们造出实物,禁止他们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到时候锦衣卫可以经常随机督查他们的所有地方,他们自然无法研究,即使研究出来,大明的蒸汽机等不经过大明授权,任何人不得使用。

    这样限制之后,就算对方真的取得一点小成功没有生产没有后续实验肯定会被大明甩的越来越远。”

    朱慈烺见平时不怎么参与政事的李若琏都开始反对,就彻底熄灭了这种心思。

    正要让两人下去的时候,外面传讯司的人匆匆进来:“陛下,莫卧儿急件。”

    朱慈烺接过来一看心里就惊了,莫卧儿出事了!

    …………

    拉贾蒙德里是莫卧儿安得拉邦东部戈达瓦里河三角洲顶端的城市。安德拉邦东部有一座品味不错的铜矿,这使得拉贾蒙德里成为莫卧儿的炼铜中心之一。

    大明正是缺铜的时候,所以对这里的占领,被列为第一序列目标之一。

    李岩派遣了一个团的大明陆军和三个团的靖安军六千人驻扎在拉贾蒙德里,为了加强防守,还安排了高丽垦殖师协防驻扎卡基纳达,互为犄角之势控制整个各达瓦里河。

    本来一切平静,半月之前,铜矿附近突然出现小股乱匪抢劫铜矿后勤补给队伍的事情。

    为了维护铜矿的补给线,拉贾蒙德里这个团派出了一个百户所带着两个营一千人的靖安军前往剿匪。

    这样的队伍对付小股匪患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谁知道对方所谓的小股部队竟然是钓鱼。

    一千一百人的队伍进山,被对方三千多人包围,贸然被袭击,两个营的靖安军直接崩溃,导致本来列队整齐的大明一个百户所被冲散队形。

    然后在对方的冲锋中,明军虽然殊死抵抗,但是最后还是全员战死。

    本来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这两个营的靖安军被俘虏之后,竟然当起了带路党,帮着骗开了两处城池,土匪进城烧杀抢掠一番破坏了铜矿大摇大摆的跑了。

    这一连串的失误之后,使得这支原本只有三千流民土匪组成的队伍一下子扩充到上万人。

    他们打出了光复莫卧儿的旗号跟大明进行钻山游击。并且对方还取得了马苏力帕塔姆的欧罗巴人支持,一万多人竟然有五千人装备了火枪。

    到南亚那边送来消息的时候,对方企图往西北方比贾布尔那股数千人的土匪汇合。

    李岩送来消息并不是因为没有兵马派没有战法应对,纯粹就是为了请罪。

    且不说一个百户所成建制的被消灭的责任,这一个百户所的大明士卒不仅被杀,还被虐尸。

    听说为了让那一千靖安军死心塌地,所以让这些人每人捅了一百人一刀。最后把捅烂的尸体丢进了山沟。

    这种事情性质非常恶劣,导致李岩都不敢擅自决定,只能前来请罪。

    朱慈烺看完之后把纸条丢在地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通小心的弓着身,朱慈烺指了指纸条:“你也看看!”

    李通捡起看了一偏也皱起眉头:“陛下,不必忧虑,以大明兵力,区区一万五千余残匪不足为虑,可以责令李岩尽快剿灭就是。”

    朱慈烺咬牙切齿的说道:“传朕旨意:斥责李岩疏忽之责,要求其尽快剿灭该乱匪,其师长团长一律降半级!

    该股土匪一律杀光,出此主意残害大明将士遗体者和参与者家人全部杀光!

    正要在那里筑京观!”

    李通没有劝谏盛怒中的朱慈烺,而同为军人,对于这种祸害大明士卒尸体的行为也很痛恨!

    反正不过是一万多人,就算加上家人也顶天杀个五六万,对于一点五亿的莫卧儿来说这点人口根本不算啥。

    至于筑京观,那就筑呗,前朝筑过,大明以前的武将也筑过,陛下要筑就筑。

    当年张辅征安南的时候就把安南人的首级筑过京观,所以李通没有觉得什么不妥。

    筑京观能震慑那些反抗者,用尸骨堆砌的高山更能让这些人对死亡有直观的感受。

    不过李通担心那些文人会怎么想?会不会说大明残暴之类的?

    朱慈烺敲着桌子说道:“从这件事,参谋部要接受教训,朕以前就说过,不要以为莫卧儿灭亡了仗就打完了。

    大明不是抢一把就走,要维护占领区的稳定,潜移默化的改变当地百姓让他们最终成为大明的一部分任重而道远。

    参谋部要拿出合适的方案,保证大明对当地的控制,一个铜矿不算什么,一股土匪也不算什么,最怕的是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吩咐李岩,加快剿匪进度,适当的时候震慑一下那些有异心者。”

    李通拱拱手应是,其实大明最大的问题还是兵力不足,听着李岩掌握了几十万军队,但是和他要管理的地区相比,即使每个城市驻扎一个千户所,都能把几十万军队耗光。更不要说还有人口更多的农村了。

第九百一十三章崇祯重病

    两人走后,朱慈烺一天的好心情彻底被败光,莫卧儿地区的情况朱慈烺很想自己亲自去看看,可惜走不开。

    军管不是长久之道,想要让当地快速恢复稳定,还是要建立完整的行政体系和官僚体系,然后再以保甲加上路引制度限制百姓流动。

    这样才能堵住流寇土匪的新人来源,解决屡屡剿灭不了的情况。

    这种局面总让朱慈烺忍不住想起倭寇侵华的事情,生怕自己也掉进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不过没道理啊,这完全不一样好吧,第一莫卧儿已经没有正规军的抵抗了,这些土匪叛乱都是区域性的可控制的,不至于越剿越多。

    再加上朱慈烺为了笼络人心,直接把粮税免了,莫卧儿老百姓没有道理在起来反抗啊。

    再说了,莫卧儿人不是历来逆来顺受承认阶级不可逆么!凭啥莫卧儿人能统治,大明就不能统治。

    想到这里朱慈烺突然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宗教。

    大明自从登陆以来,一直试图把当地的宗教改为由儒释道三教为主的信仰。

    所以大明虽然打赢了灭国战争,但是并没有打赢宗教战争,不仅没有打赢,这场战争大明还一直处于守势。

    在这种有信仰的过度,不能用朱慈烺那无神论的脑瓜子臆想,这些人可能不愿意为了国家而战,但是当大明企图动他们的信仰的时候,他们肯定会为了信仰而战。

    所以看似一切尽在掌控的局面,只不过是表面上的安定,随着大明宗教运动的推进,后面的反抗和宗教冲突可能会越来也多。

    尤其是伊教,不仅信仰坚定,进攻性还很强,背靠中亚和西亚这些教派发源地,朱慈烺想要打赢,那么就要做好跟这些国家掰手腕的准备!

    对了!还有就是欧罗巴人的支持,最近这些欧罗巴人对莫卧儿反抗势力的支持简直用丧心病狂来形容。

    朱慈烺也让锦衣卫查探了,一方面是因为担心大明快速崛起,如果稳定了莫卧儿,那么下一步胃口一定会越来越大!

    这种死亡威胁之下的应激反应让这些西方国家不顾一切的疯狂输出。

    另一个原因就是沙贾汗的订单刺激了欧罗巴的军火工业,虽然沙贾汗已经不再了,但是欧罗巴人制造的火器还没有卖完。

    这些叛军正是他们理想的武器倾销对象,欧罗巴人通过这种赠送加销售的模式拿下了这些订单,一部分是他们自己送的,一部分是欧罗巴各国政府采购。

    不管哪种采购模式,只要能卖掉都比他们不远万里再拉回欧罗巴要强的多。

    加上皇明商号垄断了莫卧儿的外贸,让欧罗巴商人非常不爽,对于资本家来说断他们的财路比杀他们父母都要严重,所以欧罗巴人才会这么不遗余力的支持莫卧儿。

    这两个方面若是单一的出现大明还能应对,如果是一同出现,甚至联合起来,那大明就麻烦了。

    还有一个坏消息,那就是沙俄和奥斯曼完成何解之后和立陶宛还有挪威都完成了何解。

    西班牙也正在和奥斯曼密谈,双方也有休战的打算。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国家虽然没有联合在一起,但是他们已经不打算相互拖后腿了。

    至少他们把离大明最近的两个国家给推上了前台,让他们抵御大明的进攻。

    欧罗巴人跟当初的大宋可不一样,否则朱慈烺还能搞一个联合西方瓜分奥斯曼和沙俄。

    欧罗巴人只要你愿意付钱,他们是老婆孩子爹娘都敢卖的主,现在既然不相互扯后退,虽然没有明面上全力支持,不过只要奥斯曼和沙俄愿意出钱,这些国家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物资出售。

    再加上他们还有海军,虽然欧罗巴任何一个单一国家都已经不敌大明海军,只要他们一联合,那么大明还真的就不能保证稳赢。

    如果大明海军败了,从陆路统治莫卧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到时候大明失去的可能不止莫卧儿,包括南大陆和新大陆都需要海军的支持才能完成统治。

    看着表面光鲜亮丽已经占据了世界一半的人口,占据了世界上最富裕的两个地方。

    实际上危机正在酝酿,这个就是过度扩张的后果。

    叶尔羌之战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就差夏收结束,就要开打,尤其是沙俄已经腾出手来的这个时候,快速消灭叶尔羌对大明更是具有战略意义。

    而打完叶尔羌之后,朱慈烺决定大明应该稳一手!必须要稳一手,要抚平这些欧罗巴人的恐惧,挑拨他们的关系,让其内部再次暴乱起来。

    而大明消化吸收了莫卧儿,完成了初步工业革命,再建造了新式战舰之后,大明在次出击一定能横扫世界。

    明年大明天灾就要过去了,是时候关注一波粮食和蔬菜了!

    正当朱慈烺算着日子的时候贵喜匆匆进来:“陛下,太上皇病重……”

    朱慈烺一惊:“怎么回事?太医可曾看过?”

    贵喜点头说道:“太医看过了,说太上皇肝气郁结,忧郁成疾,乃是心病,自从上次事情之后太上皇身体就每况愈下。

    最近听闻大明战胜了莫卧儿之后先是大笑,又是大哭,导致伤了心脉,最近贪凉又去玉泉湖里游水,导致现在的状况。”

    朱慈烺皱眉叹气,崇祯真的活不过崇祯十七年么?本来以为把煤山的树砍了,又拯救了大明,崇祯至少活个五六十岁看到以后的盛世大明没有问题。

    谁知道因为上次政变被识破,又被洪承畴骂了几句之后崇祯就落下了心病。

    朱慈烺也能理解崇祯为什么听闻莫卧儿被打败的消息之后先是大笑然后又大哭。

    这一战是大明的定鼎之战,报纸上讲的很明白,打赢了莫卧儿,大明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崇祯自然看的更明白,要是打输了,朱慈烺辛辛苦苦建立的权威都有可能被挑战,毕竟民间的天谴论虽然被禁,但是一直没有断绝。

    崇祯把这个看做是证明朱慈烺是不是一个好皇帝的机会,就算他再次登基无望,但是要是能证明他才是对的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高兴是替大明高兴,大哭是在替自己哭,哭自己确实不如儿子。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