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大明战舰训练海

    为了保密,朱慈烺特意拨款扩大了海参崴军港区的范围,所有的新式战舰的训练都在鲸海进行,鲸海就是后世的倭国海,不过这里从元朝就开始被称为鲸海所以朱慈烺自然不会使用沙俄人取的名字。

    不过因为海参崴冬天会封冻,所以大明又选择了高丽的釜山港作为大明新舰队的冬季泊地。

    而海参崴港和鲸海海域是大明未对外开放的海域,经过这里的只有大明自己的船只,所以只要保住鲸海不被敌对势力探测,那么这些欧罗巴只会知道大明在建造新军舰,但是具体建造了多少训练到了什么地步确不会泄露。

    鲸海的面积足够大明海军完成所有训练了,实在不行还有北面的更大的北鲸海可以用来训练,这一片区域自从被大明控制之后,鲜有外人到来。

    尤其是大明开通辽河和松花江运河之后,这里甚至连来往的商船都少了很多。

    目前这鲸海沿岸只有大明的海参崴港还算是一座大城,而北鲸海就是库页岛北面的那个黑龙江入海口那片海域沙俄给起了个名字叫鄂霍次克海,不过被朱慈烺改为北鲸海了。

    北鲸海也只有一个大城那就是奴儿干城,作为大明奴儿干省的首辅,是整个奴儿干唯一的大城。

    当然这两个大城也是跟该地区的其他城市比的,说是大城,海参崴的总人口不过十几万,而奴儿干城的总人口刚刚过八万。

    这里的环境太恶劣了,生活在这里的多是一些收购商人,他们把这边的皮毛、树木、野味、药材、矿物、渔货等等物资收购打包装箱然后依托海运南下。

    这里几乎没有什么工业企业,甚至轻工业工厂也只有一些皮毛加工厂和木材厂等等。

    不过随着大明投入巨资在这里修建军港,各种配套的设施也开始修建起来。

    首先就是海军停泊区,然后里面要有修船厂,要有船坞,要有炼铁厂,新式战舰因为都是蒸汽机驱动的,这里还要有一个蒸汽机大修厂。

    为了一个战略隐藏任务,这个原本在大明没有啥存在感的偏远城市突然成为了一个重要军港,各种配套工厂的修建,也让不少相关技术工人迁移到这里,使得海参崴的人口短时间突破二十万。

    而釜山港区因为被定为大明海军锚地,为了保密需要,所以方圆几十里内都被圈为禁区,这让本来就不宽裕的高丽地区百济国雪上加霜。

    失去了釜山港,百济国甚至连首都都要迁移一下,但是大明爸爸需要,百济国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为了安抚高丽,也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釜山港和海参崴港的作用,大明从辽东到釜山和海参崴港的铁路也开始动工,公路已经处于最后的修建阶段。

    而随着大明和高丽三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三国对大明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甚至有不少人选择偷渡大明的方式来获得留在大明的机会,甚至成为流民都在所不惜。

    尤其是整个东北被划为关内之后,大明的基建倾斜还有各种基础设施的投资,让高丽三国的百姓羡慕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明明只有一条河的距离,对面的人丰衣足食,孩子上学免费,青壮年可以做各种赚钱又轻松的工作,老年人可以在一起钓鱼闲谈。

    而他们确只能为了沉重的赋税每天起早贪黑的劳作,闲暇的时候慌忙捕鱼挖野菜充饥,孩子别说免费上学了,就算是想出钱上学都没有人愿意教。

    不过复兴十一年开始这种情况似乎有了改观,大明教育资源能够满足自身需求之后开始往临近的藩国进行倾斜。

    首先就是教师,大明每年会派出高中和大学里的自愿者前往这些藩国支教,当然紧紧限于文学,艺术,经济,文化等等学科。

    至于理工科,按照大明的说法,这种东西需要聪明的脑子,还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巨额的金钱投入,如果没有实力硬干,那只会舍本逐末,让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苦。

    为了证明这些话是对的,大明还专门研究出了这个理论并进行了论证,即使大明也有不少非常有钱的商会最后因为研究科技破产的。

    瀚海商会是一个每年的收入甚至都超过这些藩国一年的税收的庞然大物,但是就是因为想要研究蒸汽机装上汽车,最后没有成功损失巨大,导致破产。

    反正不管大明信不信,经过不断的宣传有不少藩国对此已经深信不疑了。

    就像高丽三国一样,他们现在对于表演歌舞这些已经非常有知名度,新罗婢已经成为各种青楼等娱乐场所必备的舞姬歌姬。

    高丽三国甚至为此还开发了男新罗婢这个特殊职业,每年都有几首歌几个风骚的舞蹈在大明各地成为流行。

    除了新罗婢之外,高丽还盛产长白山人参,当然这些已经不是当初的野山参了,而是高丽人人工种植的人参。

    还有就是造船业依托高丽天然林优势,高丽也有几家大型造船厂,现在已经能造一万吨的大型商船了,代价就是高丽这边的山林里几百年上千年的树木越来越少。

    鲸海的东面就是倭六国了,作为大明太平洋舰队重要锚地,还有新大陆和大明之间重要的中转站,倭六国每天来往的船只还是很频繁的。

    当然这种都是在濑户内海停泊之后直接南下往大明去了,尤其是那些欧罗巴人的商船,在修整补给之后都会立刻前往大明。

    总之很少有船只会前往鲸海,那边只会有高丽三国和倭六国的一些捕鱼船和捕鲸船活动。

    所以锦衣卫的工作并不是多繁重,因为来往的船只不多,所以锦衣卫只需要守住几个重要的港口节点,还有在舰队出港训练的时候提前做好警戒任务就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暴露。

    这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就等着新战舰舰队进驻了,大明将用五年以上的时间打造一支世界第一流的舰队,跨时代的舰队,不出手则已,一出手那就是碾压世界的力量!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魔高一尺

    大明有两个通州,北通州就是京城旁边的那个通州,而南通州也就是后来改名南通的那个,北通州一直以来都是大明进城的战备粮储备库,负责整个京城以及周边地区的粮食供应。

    而进入复兴历以来,大明更是加强了战备粮库的建设,尤其是京城以及天津等地的人口急速膨胀,这个粮库的存粮数量就关系到整个京津地区的百姓的肚子了。

    就目前而言,生活在大明京城,天津和永平地区的百姓总数已经突破三千万,几乎占据了大明公民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已经成为仅次于长三角的城市群。

    为了这里的粮食安全,每年这里都会有一次大抽查,由锦衣卫,内阁还有军部三方一起监督抽查,确保粮食数量和质量不出问题。

    复兴十一年三月,离夏粮入库还有两个月,大明开始陈粮出库工作,这个时候也是粮库大检查的月份,因为这种检查需要随机清库,而清库的粮食直接就装袋运走了。

    随机清库有三种清法,一个是从每个库选一到两个粮仓进行清理,把里面的粮食全部放出来,然后称量,看看有没有出现被盗卖或者空仓,粮食质量下降的情况。

    反正这帮粮仓管理人员每年都能想到新花样进行盗库,什么双层仓、夹心仓、酒桶仓、木箱仓,稻草仓等等各种规避检查的办法称出不穷。

    朱慈烺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了,那就采用最笨的办法,清库!一点点的全部给你量一遍,把里面搬空!这样看你怎么作弊?怎么作弊都没有用?

    也许你头铁,以为只是随机抽查,说不定抽到的正好有粮食,我少倒卖一点不就好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朱慈烺还有第二种清库方式,那就是清空整个仓库进行查验,北通州粮仓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仓库,根据区域不同,粮食品类不同等等,大大小小的分为三百多个仓库。

    每年朱慈烺都会选择几个仓库进行全面清库,反正等秋粮到了在补上就是了,清出一库粮食对于京津地区来说还是很容易消化掉的。

    第三种方式就是对举报和怀疑有亏空的仓库进行清库,只要举报有证据,或者统计部或者锦衣卫等等有某个仓库存在盗取粮食的行为,该仓库也会被清库盘点。

    这三种清库基本上杜绝了绝大多数的仓库贪腐行为,前些年每年因为盗取粮食被砍头流放的官员能有几百个,这些年这个数据逐渐下降,现在已经到了个位数。

    当然复兴十年是特例,有数百人因此被砍头或者流放。

    因为去年大明跟准噶尔汗国作战的时候,确出现了一个换牌倒仓案,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所以今年的清仓工作又换了新方式。

    换牌倒仓案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应对随机清仓查库,通州九号米仓把仓库的米仓的库号来回调换,例如今年随机抽到五号仓,五号仓是空仓,那么就把横向排列的仓号换成竖向排列。

    当然当初上面也想到了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说以各粮仓的粮库编号都是上报的,偏偏这个仓库的库管跟上面管理粮库粮仓编号的人认识,然后就两边一起串通。

    他们也没有想到战争来的那么突然,而且陛下会调运通州粮仓的粮食补充长安粮仓,这次可是想要作弊都来不及了,整个通州粮仓有三分之一的粮食都装上火车运往了长安,他们的这些小伎俩也很快被揭穿。

    这次调运行动,也暴露了一些其他的小聪明取巧的办法,例如连仓案。

    连仓案的作案手法就更隐秘了,也是规避这种随机清仓,这个仓库库管经过几年的随机清仓发现说是随机,其实清仓的号码很少出现连号的现象。

    而他管理的粮仓因为为了节省材料设计的时候有一面墙是两个两仓共用的,然后他就用一条管道把两个两仓连在一起,两仓出粮的时候,不管抽中哪一个,都可以从另外一个粮仓出粮食。

    这这一番操作下来,整个库区一百多个万石仓愣是被他掏空了一半,大明损失了五十多万石的粮食,最后追回的赃款仅有十多万两,这家伙盗卖粮食,六钱一石就卖了,得了三十多万石,给下面的人分了十多万,剩下的挥霍之后就剩这么点了。

    这家伙也是因为没有预判到突然到来的战争粮食被大规模调运,所以东窗事发。

    所以今年的清仓,锦衣卫,内阁和军部采用了到场临时抽签的方式进行清仓,而且为了避免再有倒换库牌的事情发生,三部对所有粮仓命名规则进行了规定,不管仓库大小,所有仓库号一律是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排序。

    杜绝了其临时改变仓号的可能。

    而对于两墙共用连仓,则规定了抽一查二的模式,也就是不管抽中哪一个,都是两边一起查!

    而且加大了调运清仓的范围,以前大明的粮食都是从各地采购然后就近入库,如果当地收购的粮食有富余,那就调往更远的仓库储备。

    现在看来,这帮硕鼠不是老实了,而是摸清了检查的套路,找到了新的应对方法。

    通过这次粮食紧急调运,既然发现了问题,那就多搞一些紧急调运,反正接下来的时间要往关外地区调运储备的粮食可不少,就像中亚地区,那边至少还要储备千万石粮食,运不到中亚,先运到轮台,等铁路修好在往西运输也是好的。

    朱慈烺已经打算好了,到时候采用随机调运的模式,从就近的几个大库一步一步的调运,虽然增加了人工成本,但也保证了粮食安全不是。

    简单来说就是长安库的粮食调运到嘉峪关,然后洛阳库的或者开封库的粮食补充长安库,然后再由徐州库或者通州库连云港库的粮食补充洛阳库或者开封库。

    通过这种阶梯调运,虽然增加了入库出库的麻烦,但也避免了这帮人以为只要不遇上大清库就高枕无忧了!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基础制度的缺失

    且不说粮库库管人人自危,复兴历以来大明从来没有一刻放松过对贪污受贿等等行为的打击,但是因为这么多年以来,整个大明朝堂贪污受贿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种风气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

    尽管这些年朱慈烺每年都狠抓贪腐问题,但是总有人铤而走险,这板子不打到自己身上有些人就不知道疼。

    对于朱慈烺来说,这些人只不过是把以前放在明面上的贪腐行为转移到了暗处,变得更隐秘更难以抓住了而已。

    锦衣卫现在一直处理的就两个大问题,一个是防止间谍渗透,一个就是对于各种贪腐行为不遗余力的打击。

    当然要说一点效果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记得一开始的时候,大明一年查处了近万人,后来几千到现在的每年一两千。

    有人说过水至清则无鱼,但是要是臭水沟那也不会有鱼不是,大明现在的情况就是水质得到初步净化,但是要说至清到无鱼的境界,那还差的远呢!

    大明之所以没有出现大问题,那完全就是因为发展把很多问题都掩盖了,因为发展的很快,蛋糕做大的速度足够快,这让大家都有的吃,即使有几个人偷偷的多吃两口,但是在大家都不怕饿着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去注意了。

    对于大明来说,从朱慈烺接手朝政以来,大明改革的重点都是高层,无论是内阁制度还是军部制度,其实对于底层的州县动的很少。

    即使后来改革持续进行,一步步的向下推进,那也不过是在以前的县衙的基础上独立了税务部门,独立的司法部门,独立了衙役体系,还增加了军部直属的军人事务部还有征兵办,民兵训练处还有后勤部的后勤补给处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县令的一部分权利是被拿出来了,但是令一部分权利确被加强了。

    而县衙里面可不止县令一个,官吏官吏,除了官员之外,大明还有吏这个阶层,而这些吏往往都是积年老吏,有的是世代都在公门做事,要么就是县乡有关系的人推荐的,代表着宗族乡绅势力。

    当初李亨为了平衡儒家,避免朝堂上儒家独大的局面,后来解除了官吏之间的阶级限制,吏员可以考官,官员可以降级为吏。

    这个制度当时确实是有益于大明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底层的吏员逐渐登上更高的位置,他们提拔起自己人排除异己方面可是比起那些只会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厉害多了。

    而且这些吏员往往带有一些底层的恶习,吃拿卡要,公然索贿等等这些人都干的出来,而且当初这些人之所以只能为吏那确实是文化水平和读书的能力差了那么一截,没有本事考一个进士举人啥的。

    所以进入更高官场之后,这帮人的能力平庸,不知道变通等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当然也有一些特别出众的,不过那确实是少数。

    尤其是十年后的今天,大明一批批的新学生开始从学校毕业,说句不客气的话,新学生的一个初中毕业生的能力也比那些举人和吏员要强。

    但是偏偏这种改革的红利已经消耗殆尽,以前官员急缺的时候,甚至只要识字小学毕业都能有机会参加考试当官。

    现在大明各种职位已经稳固下来,尤其是关内地区,基本上每年能提供的职位跟每年毕业的学生数量已经不成正比。

    而让这些学过新学的学生在此回家种地,到工地搬砖,这对于大明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所以朝堂上有人提出来取消这种吏员通过举荐当官的途径,所有的官员和底层的吏员都要通过考试来招募。

    吏员一直以来进入仕途的途径就是由地方举荐给当地的县令,然后县令决定是否任用,关键位置需要上报州府,而普通的职位也就是县令一句话的事情。

    而吏员进入官府之后又可以通过考试谋求更高更好的职务,这就等于是给了县令一个直接提报官员的权利。

    人手不足的时候,这种情况的弊端还不那么明显,因为考上去的官员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分配到关外地区,可能是南亚那样的繁华之地,也可能是非洲那样的贫瘠之地,甚至是南大陆那里的千里无人烟的地方。

    所以这些人有这个勇气,大明是鼓励的,但是现在不行了,大明已经开始官员过剩,再这么内部招募,官员队伍臃肿的问题就会越来越突出。

    并且堵塞了新人上升的通道,新学教育是一种普遍教育,不可能个个学生都有机会认识什么乡绅。

    这种争论上层的观点是禁止,下层当然就是反对了,开什么玩笑,这个权利每年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

    就算不要实际利益,这每年多少人情往来的好处,凭啥说没有就没有了。

    对于地方上的地主乡绅豪族来说这个也不是啥好消息,以前要是想让谁当官,那就是打个招呼的事情,这要是一取消,那不就等于他们失去了插手官府事务的权利。

    这样的纷争就导致大明的报纸每天都为这个吵的不可开交,而朱慈烺确没有定下最后的章程。

    首先这个全部统一考试并不是那么现实,大明实在太大了,大到从非洲到京城需要跨越两个半球还有赤道南北。

    这样庞大的领土还是在这种低效的交通系统之下,大明想要组织一场这种规模的考试集中在京城根本不可能。

    即使集中到各省的首府对于一些大省来说都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例如南大陆,一个大陆实际上就一个省,还有新大陆那边实际上也只有三个省级的单位。

    要是再把考试的权利下放,那就没办法搞试卷统一了,因为被泄题的可能性太大了,保密的成本也太高。

    而要是把出题的权利下放的州府,那其实也就是相当于把原本县令的权利上升了一级变成了州府可以安排人员,因为州府各自出题,那么泄题也很简单,忙活了大半天,就提高了一个层级,那还有啥意义?所以这个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无弹窗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全钢战舰

    复兴十一年四月,朱慈烺坐火车前往天津造船厂,这里将下水大明第一艘蒸汽铁甲舰。

    跟以往的木壳包铁的装甲舰不同,铁甲舰采用的是全钢制造,当然在焊接技术还没有普及的今天这种铁甲舰只能是铆接工艺为主。

    不过这依旧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代表着大明以后的发展方向,所以朱慈烺特意过来看看见证。

    这种工艺目前成熟度还不高,在铆接的基础上还要封胶填缝,还有防锈技术等等都还在摸索阶段。

    没有不锈钢的时候这种船只能通过上漆和抹油来防止锈蚀,海洋又是高盐环境,海洋中的贝类等等也喜欢寄生在船底加速船只的腐蚀等等,这些问题一直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当然这些问题是所有船都存在的,不只是只有铁甲舰才有这个问题。

    这艘铁甲舰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使用了中轴线主炮布局,还有半自动装填系统,使得主炮的射速达到了每一分钟一发。

    其技术标准简直直追欧罗巴十九世纪中后期的水平,世界上第一型的全钢战舰。

    天津造船厂管事得意的介绍着:“这条船的排水量达到了六千吨,其使用了三座双联装主炮,前二后一,炮塔可以实现二百七十度旋转。

    火炮口径一百零八毫米,倍经三十八,吃水三点八米,最大航速十七节。

    满载排水七千八百吨,吃水四点六米,因为采用了半自动炮塔还有快速副炮所以整个船的船员降低到七百二十人的规模。满载航速十四节。”

    这些数据竟然比起那些铁甲舰要好了百分之二十左右,确实采用全钢之后,至少在装甲重量还有各零部件的重量上能节省一大笔数值。

    在朱慈烺到来之前,整条战舰就已经开始锅炉预热,因为蒸汽机发动需要先烧热水储备足够的蒸汽才能开动船舶,以目前的技术能力这个时间大概是两个小时左右。

    当然一般情况下,战舰只要不是长时间停靠,进船坞大修或者蒸汽机损坏的情况下,都是使用的热启动模式。

    也就是蒸汽机一直在预热状态,火力比起全速航行小一点,但会一直烧着,蒸汽达到阈值就排掉一部分气,这样的话整个启动过程可以在半个小时内完成。

    而这条是停在码头舾装的新船,蒸汽机也就是装上的时候试机了一次,后面就一直没有开过,这次预热之后开始海试才是第二次启动。

    朱慈烺点点头,登上船长室:“走出去巡视一圈。”

    战舰拉响汽笛,然后起锚解揽,由拖船拖着往港外驶去,战舰自身有动力,但是在靠港之后,因为港内船只重多,而且船大调头困难,一般都不使用自己的动力而是由拖船拖着离港。

    这是大明的商船发展到万吨以上之后总结出来的新规律,朱慈烺以前也是见过,只不过没有想起来提醒。

    朱慈烺见过的东西多了,不可能事无巨细的都记得清楚,没有想到最后这些人还是发现了这个办法。

    船只出港之后,各拖船开始脱揽驶离,战舰也越来越快直到冒气黑烟向前。

    吴大海用湿毛巾插插手,然后伸出船舷:“这速度有十四节了吧!这船加速可够快的啊!”

    朱慈烺饶有兴趣的看着吴大海:“你这伸个手就能知道船速?”

    吴大海嘿嘿笑着:“这也是海上跑惯了,这一手是跟那些狙击手学的,很复杂,还要根据风速风向和手的湿度不同感受不同最后才能大致估算。”

    朱慈烺赞叹了一声:“不错!俗话说经验大了是学问,你这一手回来可以总结出经验来让其他人也学学。”

    吴大海哦了一声:“其实这个不用那么麻烦,船上装的都有测量工具,比我这准多了。”

    朱慈烺没有再纠结,这个东西说有用就有用,如果平常机器坏了还好,这东西真的能中用。

    但是说没用这个东西也没啥用,要是战争进行的激烈的时候打的机器损坏,那一个测量航速的办法也改变不了最后的战局不是。更何况还有最简单的抛绳计节法。

    管事的等在一边,朱慈烺望着远处的大海:“这船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前前后后花了五百八十多万两银子。”

    管事连忙说道:“陛下,这个是因为研究成本还有各种工具成本的原因,如果军部大量采购的话,这种战舰的成本能降低到三百五十万两左右。”

    朱慈烺呵呵一笑:“一艘三百五,十艘三千五,三十艘一个亿就没有了,海军是想要这种新式战舰还是按照造舰计划建造铁甲舰呢?

    还有这种全钢战舰建造速度是多少?多久能形成规模建造能力?”

    管事的估计也是提前做好了计划,立刻躬身回到:“陛下,目前第一条船的建设周期是三十二个月,如果进行大规模快速建造,那么建造速度应该是二十四个月到二十八个月之间。

    如果想要形成大规模建造能力,那么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船坞改造,配套工厂扩充,工人培训等等最快可以在两年的时间内准备充分,以后可以成倍扩充产能。”

    朱慈烺看了看吴大海:“也就是说,第一批军舰要四年之后才能建好,你们等不等?”

    吴大海挠挠头:“陛下,我们想全都要!”

    朱慈烺点点头:“这个想法不错,那就全都要吧!”

    吴大海立刻欣喜了起来,难道陛下要批准特别军费案?

    朱慈烺接着说道:“这样吧,海军造舰经费减半,匀出来的钱正好够前期建设,后面等船造出来,海军可以多等两年再上战场嘛!

    你们通知军部修改战争准备计划吧!”

    吴大海这哪里还不明白陛下说的是反话,硬着头皮问道:“可是陛下,这个船,这么好的战舰,要是研究出来不造,是不是太可惜了?”

    朱慈烺微笑着:“怎么不造,肯定要造啊!只不过这船技术还不成熟,这只是试试你就迫不及待了?装甲战列舰试验了多久才最终进行大规模生产你不是不知道吧?”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过时的福船

    大明蒸汽铁甲战列舰的概念从提出,到实现,再到去年制定大规模造舰计划,整整耗时十年的时间。

    别看全钢战舰也就是比铁甲舰换了一个材料而已,实际上这是在铁甲舰基础上的一次大胆创新,代表的是战列舰的最后标准,在航空母舰出来之前这种战列舰设计思路已经定型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了。

    大明因为有朱慈烺的作弊,所以在装甲战列舰的时候就开始尝试主炮中轴线布局的炮塔模式了。

    不过很多火炮设计理念还有火炮使用理念都是在变革中学习的过程,大明没有师傅可以借鉴,只能不断的自我突破。

    既然全钢战舰是对铁甲战列舰的突破,那么自然要在各方面的性能上实现碾压,这个才是武器革命。

    而目前的全钢战舰看着是比铁甲战列舰得数据好了百分之二十,不过这个只是因为战舰减重之后的数据,减重之后装甲的防护力没有提升,只是按照同等级的铁甲战列舰的装甲进行布置。

    蒸汽机使用的也是装甲战列舰常用的蒸汽机,主炮也是装甲战列舰的主炮。

    而真正的全面超越是要在装甲、主炮口径,航速等指标上的全面碾压。

    所以全钢战舰现在只不过是一个概念而已,这条船只是证明了这种战舰的好处,还有生产出来的可能。

    未来整个全钢战舰的各种新设计和新思路都要在这条船上实验,最后完成对现在战舰的一次超越,才能谈取代装甲战列舰。

    海军就像一个小孩一样,看到好东西就想要,但是这玩意离真的实用还早着呢!

    至于为啥明明只是换了一个船壳就花了五百多万呢?这是因为就算不是全钢的,造一艘排水量六千吨以上的装甲战列舰也要三百万两银子左右。

    多出来的二百万两,那是因为要进行各种实验,工厂要革新轧钢设备,要更新削切设备,要跟新机床刀具,还有船厂要试验新的材料的各种性能等等。

    而管事的想忽悠海军给他们的全钢战舰下订单,那存粹就是想让海军那边给他们掏研究经费了。

    朱姬润监管了皇家科学院之后,皇家科学院的资金审批就变得严格了,以前朱慈烺为了让大明早点取得科技上的突破,对于皇家科学院的投资那可是不遗余力的,只要是有用的项目,钱上面都没有卡过。

    朱姬润可不管你这些项目以后有多重要,只要是预算做的超出了实际需求,并且该实验的评级并不高,那么你的钱就会被消减甚至砍掉一大半,至于临时追加预算,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前几个月,朱姬润把整个皇家科学院的研究项目列了一个八百多项的评估表,然后根据他们的科研前景、研究难度、重要性、预计突破时间、花费的金钱数量、目前进度等等数据对所有项目进行了打分评级。

    然后交给朱慈烺,朱慈烺看了看,调整了几个重点研究的评级之后,其他的都按照评级进行执行了。

    天津造船厂除了蒸汽机研究和装甲战列舰设计建造被评为甲级研究之外,其余的都是乙级或者乙级一下。

    这个全钢战列舰因为投入资金大,耗时厂,急需性不高只获得了一个乙级的评价。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科研投入最高不会超过五百万两银子,而这些钱对于全钢战舰研究部来说,可是直接砍掉了一半还多。

    他们既要研究新式蒸汽机,又要研究新式装甲法案,还有新式火炮全自动火炮口径倍经,还有标准系统等等技术。

    所以才有了今天非要邀请朱慈烺前来,不过把皇上忽悠来还不保险,他们又打算顺便忽悠一下海军部,让海军出钱帮他们研究。

    朱慈烺的意思很明显,这个全钢战舰已经赶不上这次世界大战了,那么以后只能作为大明威慑世界的武力的一部分。

    而一旦世界大一统,那么全世界的军队都要解甲归田,到时候大明就不用维持这么大的军队规模了,海军自然也不用维持一只上千条战舰的舰队。

    到时候在进行全钢战舰的研究,军费也不用紧张了,建造的数量也不用那么多了,通过升级技术减少军舰数量这也是非常好的裁军办法。

    但是对于这些研究人员来说,大明等的起,他们等不起啊,谁不想自己的工作得到重视,凭啥全钢战舰就不被重视?就应为装甲战列舰已经无敌了么?

    可是无敌的装甲战列舰在全钢战列舰面前依旧不过是个弟弟而已,大明应该为了下一代武器投入更大的研发费用。

    海军这边对于这种提升实力的全钢战舰那是举双手同意的,但是你要是让他自己出钱进行工业升级,那海军就不干了。

    还不容易抠出一笔钱进行造舰计划,这计划刚开始你就要给我消减一半?那肯定是不行的!

    就算你质量再好,但对付敌人的时候我的铁甲战列舰已经够用了,完全没有必要花大价钱进行这种升级计划。

    海军现在需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要是陛下肯出钱帮他们造,那他们自然乐意要,那要是让他们自己出钱,那就算了!

    海上航行一圈,管事的看到陛下丝毫没有增加拨款的意思,海军那边也是没有订购的打算,脸色就发苦了:“陛下,您还看炮击试验么?”

    朱慈烺看着远处飘着的一条福船:“来都来了,看看吧,前面那条船就是靶船么?”

    管事的躬身:“回陛下,那个就是,那是后勤部退役的福船,我们够买之后进行改造成为了靶船,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朱慈烺接过望远镜:“是啊,我记得十年前的时候,这些福船可是后勤部运输的主力,大明就是靠着这些福船打赢了建奴,打赢了莫卧儿帝国。

    没想到十年之后,这些船竟然就成了废物。”

    管事的解释了一句:“陛下,这些船本来买来的时候就不是新船,能用这么久已经不错了,后勤部今年正在改用蒸汽船,所以这样的船就淘汰了。”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炮击结果

    第一轮射击之后,没有打中,双方距离十里,这个距离想要击中一艘船的目标并不容易,更何况又是新船新炮。

    管事的略微有点失望,这个事情虽然是赌运气的事情,但是谁不想运气超级好,一炮命中目标呢。

    早知道这船那么难打就换成攻击礁石了,毕竟礁石还是固定目标而且大小也可以挑一个比一条船大的不是。

    第二轮第三轮依旧没有命中,朱慈烺还没有着急,管事的确先急了汗哗哗的往下流:“陛下,这个海军炮击,这个距离命中率并不高”

    朱慈烺摆摆手:“这个朕知道,你不用担心,看火炮射击朕又不是只看是否命中,火炮的调度能力,火炮的装填速度,这些都是参考指标,你不用担心。

    这六门主炮在这个距离只要能在八轮射击中命中一发就算是合格了。”

    管事的松了一口气,射击开始,剩下的只能交给天意了,吴大海倒是也非常淡定:“陛下,我看着一发炮弹也打不沉福船,一会是不是再抵近射击几轮?”

    朱慈烺点点头:“命中之后开始抵近射击,一直到击沉为止。”

    管事的下去吩咐船长,朱慈烺继续看着,这种高身管比的主炮炮弹出膛威力还是很大的,只不过福船采用的是水密隔舱技术,即使三四个隔舱同时进水也难以击沉。

    海军测试的时候,新型主炮一般都要三十到八十炮之间才能击沉这样一条福船,如果是发射那种实心弹的,那最少也要三四百发炮弹才有可能。

    如果对方是欧罗巴军舰那种,估计中炮一百发以内也是很难有效击沉的,不过中炮二十发之后,地方基本上就丧失了过半的战力。

    如果运气不好击中弹药库引起殉爆,一发入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条船的运气不错,第六轮射击就命中了福船中后部,然后船只开始游弋着接近。过程中炮击不断,本来这个船就是在跑着,对面的福船也是满帆在海上睡意的漂流。

    所以火炮射击既要计算自己这边的行驶速度又要计算敌船的行驶速度,然后确认火炮仰角和炮塔旋转方向。

    这一过程中炮塔一直在移动,最考验炮组的组织能力和计算能力了。

    船上的炮组是海军派出的精锐,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火炮的性能,实际上这种炮也不是什么新东西,海军又不少人都用过。

    抵近八里的时候,又命中一炮,这一炮打中了船头部位,打掉了大量的碎屑,确对船只的速度和吃水有任何影响。

    六里之后,每三轮射击就能命中一发,也就是说这个距离命中率已经接近百分之二十了,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

    四里之后,命中率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二,三里之后命中率升到百分之四十五,基本上每一轮射击至少有两门到三门火炮命中。

    这比起以前的木帆船只能在五百米内对射来说简直是巨大的进步,当然三里就是一千五百米而已。

    而那边的福船在被连续命中之后也开始摇摇欲坠,在一发炮弹炸断桅杆之后,整个船失去速度,开始倾斜。

    这边又连续射击了五轮终于完成绝杀,福船开始倾覆,然后下沉,最后只剩下海面上的碎屑。

    看完射击之后,朱慈烺满意的点点头:“走吧,咱们回去吧!这条船还不错,要继续努力。”

    吴大海咧嘴说道:“陛下,要不要试试这条船的最高速度?不是说十七节么,我还没有坐过十七节的快船呢!”

    朱慈烺摆摆手:“那就去安排吧,测试一下全速前进的效果。”

    船只开始加速,渤海的海浪并不大,没法体验披荆斩浪的效果,不过当速度加上来之后,朱慈烺还是感觉到了非常强烈的满足感,可惜没有比较。

    吴大海看着朱慈烺:“陛下,这么好的船要是一条都不造是不是太可惜了,我倒是觉得这个可以作为破交舰来使用,他跑的时候没人追得上,他追的时候没人跑的掉。

    全钢的身躯,使得自身的自重降低,可以增加续航能力,可以加快速度,可以获得优秀的装甲保护。

    这样一条船即使被欧罗巴几十条风帆战列舰包围一样能全身而退!好船啊!”

    朱慈烺也同意了吴大海的观点:“确实是好船,你们海军这边就不能挤出一点钱用来采购新战舰?”

    吴大海无奈的摊摊手:“统计部太抠门了,他们算账的恨不得精确到一文钱。

    我们海军这边的造舰经费本来就抠抠搜搜的紧着要紧的船来造,现在要是突然造这种新船,因为未列入计划,所以海军部这边也拿不出这个钱来。

    要不陛下修改一下五年计划,把战舰建造的事情修正一下,这样咱们大明就可以建造这种全钢战舰了。”

    去年刚订好的计划,岂能说改就改,那治国岂不是就跟儿戏一样,朝令夕改一直是朱慈烺的大忌!

    当初一个接着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目的就是让内阁换届之后不会导致政因人息,现在要是随便改变五年计划,那五年计划岂不是成了一个破抹布谁想用谁用了?

    总之军部和海军部这帮人,挣钱的本事不显山不露水,但是花钱的时候一个个可都是高手,想要让他们掏计划外的钱,这帮人简直就是一毛不拔!

    回到码头,朱慈烺又去船厂看看造舰计划中正在建造的军舰的情况,目前来看,速度较快的已经开始下水舾装了,慢的还在船坞内布设船板,还有腾出来的空船坞再给新船铺设龙骨。

    看着这边繁忙的船厂朱慈烺很满意,这里集中了大明的造船精华,是大明造船技术最先进的地方。

    在造舰计划开始之后,这边就已经不再接海军以外的订单,而现有的商船会如期完工,所以每一个商船下水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等着奖金。

    然后就投入海军舰船的建设,海军的战船虽然没有奖金,不过海军的工资高,即使没有奖金大家也争先恐后的干。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热气球母舰

    科技的发展需要推动,需要时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这种不急需的进步,海军部不愿意出这个钱,朱慈烺也不愿意,尤其是这次进行了准噶尔汗国之战之后,大明虽然不至于财政危机,但是也需要缓一口气。

    朱慈烺现在算是明白了,为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法兰西和英格兰会掉队了,这玩意并不是你看到这个东西好就能下定决心投入全部身价去革新的。

    当时法兰西和英格兰两个国家瓜分了世界上最富饶的殖民地,占有大量的产品倾销地,工厂里又有大把的蒸汽机进行生产。

    要机械有机械,要市场有市场,这么多年的积累也是要钱有钱,凭啥要自己革自己的命,把一切推翻从来?

    大明现在的情况也一样,大明的铁甲战列舰已经是世界最强,有完善的工业企业,有完整的造船工人和产业链,有投入巨资研究完成的技术。

    凭啥这个计划刚刚开始,你现在告诉我有更好的,我就要把这些工业、工人和技术都作废掉跟你们再重新来一遍?

    又不是不能用?又不是打不赢,不仅省钱还省力,关键是能应急,你新战舰再好,等你研究完成等你开始进行工业化生产,这边战争都开始了,海军等着用船呢!

    再说了,这个新技术新装备那是革新不完的,你今天搞出了全钢战舰,那等全钢战舰技术成熟了,说不定大明又有新式战舰研究出来了呢?

    那到时候是不是还要继续革新,那全钢战舰的投入是不是又打水漂了?

    海军没有革新的动力,朱慈烺也觉得这个技术可以缓一缓,所以管事的带着朱慈烺和海军总参吴大海在海上绕了一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要到。

    朱慈烺特意去看了一下热气球母舰的建造情况,这个东西,后来的欧罗巴洲确实出现过,最先发明热气球母舰的国家是奥匈帝国,现在这个国家还不存在。

    现在对于大明乃至整个世界来说这个都是形式的舰船。

    不过热气球太依赖于风力,如果只是用于运输和定点轰炸这点时间和误差还是能够忍受的,但是要是想在海上,让热气球追上敌船,那必须要给这种热气球装上动力!

    当然蒸汽机肯定是不行了,可行的方案有三种,一个是人工,一个是喷气式发动机,一个是燃起式发动机。

    人工的就是在热气球上面设一个专门摇动手柄的人,优点是不用占用更多的热气球空间,只需要装一个传动轴,然后连上桨叶就能控制。

    缺点就是速度慢,人力是有限的,一段时间之后就会累。

    喷气式的速度够快,重量也可以做的轻一点,不过其大小不好掌握,而且非常消耗燃料,也不适合长距离运行。

    第三种就是家装燃料发动机了,这种发动机目前还是新技术,重量虽然比起蒸汽机要轻一点,但是要推动热气球的运动,那也是动辄一两百斤,加上油箱,那就直接奔着三四百斤去了。

    而且如果是安装了发动机的,那么就需要有个框架来保护,那么飞艇只有采用半固定的模式装船,体积占比很大,一条船能携带的飞艇数量就减少了。

    按照朱慈烺的计划,这个热气球除了甲板上可以放置一些已经填充气体随时准备飞行的之外,中间还可以跟后世的航空母舰一样设计一个飞艇仓库,把飞艇折叠放置。

    等战争的时候,可以一边把上层的放飞,一边把下层的送上来,然后充入热气放飞,这样一艘热气球母舰可以携带的热气球数量绝对超过十个,真的让这种东西变成实用的武器。

    项目负责的管事介绍着:“目前大明能制造的最大商船已经到了一万五千吨左右,而热气球母舰正是在这种商船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加固,加装基础防御武器之后的版本。

    这条热气球母舰的设计排水量达到一万八千吨,满载排水量两万六千吨,预装两台蒸汽机,最高速度十四节。

    船上可以携带四个纺锤式临飞热气球泊位,然后下层船舱按照最新的热气球设计可以携带十二个折叠热气球。

    甲班上设计可以同时为三个热气球进行起降作业,按照目前的进度再有七个月就能下水舾装,舾装完工的时间要根据新式热气球的研制生产进度才能确定。”

    朱慈烺对于这个已经很满意了,这要是舰队决战的时候,有十条这样的船,一下子放飞一百六十个热气球,不说能炸沉多少敌船,只要能阻止敌人抢占T字头,让敌人没办法集结成阵型,那么就是大功一件。

    不过这边的热气球航母已经快要下水了,但是那边的热气球研究确遇到了瓶颈,首先这个纺锤形的热气球比起圆形来说,其形状难以固定,抗风能力更差,而且内部空间容易受热不均匀导致下面的吊篮偏转。

    满载的时候还没有啥,因为吊篮装满之后重心就下来了,但是空载的时候就很麻烦。

    还有内燃机那边的研究还在继续,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尤其是轻量化设计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想要再有突破那必需从设计理念上面做出改变。

    按照皇家科学院的意思,那最好是专门研究一款专用的航空发动机,只不过这种新式发动机大家还没有什么好的思路,而海军那边又摧的紧,他们只能在现有发动机的基础上改出一款先用着。

    科研的事情朱慈烺现在已经完全插不上手了,就后世的航空发动机那种一圈一圈的扇叶,朱慈烺是不知道那一层一层的是干嘛的,也不知道该怎么排列,能搞出汽车发动机就已经是大运气了,这要是搞航空发动机,朱慈烺是做不到。

    这个热气球母舰可以说是大明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军舰了,一万八千吨的排水量,即使是同时代的商船也没有这么大的。

    而根据朱慈烺看到的后世的直升机母舰的设计图纸,这条船采用的是直通甲班设计,侧面舰塔烟筒设计,可谓是非常前卫了。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新帝国级铁甲战列舰

    老实说,其实朱慈烺自己都不知道这热气球母舰到底有没有用,在战场上到底能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

    不过朱慈烺觉得后世航空母舰既然能统治世界海洋一个世纪,那么大明从现在就开始研究航空母舰那肯定是没有错的。

    努力一把说不定在死之前还能看到大明的飞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呢!

    行程的最后,朱慈烺才参观天津的舰船研究所,这里存放着已经完成全部设计的大明一等装甲战列舰帝国级。

    设计研究所所长带着朱慈烺来到正在进行龙骨铺设的新帝国号旁边:“回禀陛下。

    按照设计,新帝国级一等战列舰帝国号采用双连装四炮塔设计,整个战舰有八门主炮,口径二百八十毫米,倍经三十八。

    设计排水量一万三千吨,满载排水量一万五千吨。

    主尺度水线长一百一十三米,全长一百二十五米,舰宽二十三米;平均吃水八点四米,最大吃水九米。

    除了八门主炮之外该船还装备了十四门八十毫米副炮。

    舰员六百五十名到七百八十名之间,空载航速十二点五节,满载航速十二节,是帆船最快速度的两倍。”

    朱慈烺对于这个船还是很期待的,这是最新的设计理念,装在这么一条船上效果如何,还有待实战检验。

    不过从参数上来看,这条船的设计参数已经只比前无畏级差了一代左右的样子。

    也就是相当于欧罗巴后世的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也就是1860年左右的水平。

    欧罗巴一七八五年左右改良出蒸汽机,到了一八六零年左右用了七十五年的时间才达到这个水平的蒸汽机。

    而大明从成立蒸汽机研究实验室到现在也不过十四年左右的时间,大明用十四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罗巴七十五年的路这个挂开的是非常大的。

    当然这离不开朱慈烺在基础教育上的重大作弊,就像电磁学,分子原子,元素周期表,还有各种公式定理,这些都是欧罗巴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数百年的研究成果。

    而对于大明来说,这些不过是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甚至连核武器的原理大学的课本上都能看到。

    朱慈烺这边只不过是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给他们一个方向让他们去研究,如果这样还要几十年才能出成果,那就显得大明人的智商太低了。

    当然蒸汽机上也许差距的不是一代,大明现在的蒸汽机只能把战舰的速度提升到十二节的水平,而前无畏舰时代的代表君权级,最低时速都有十七点五,最后的几艘因为技术突破都达到了十九节甚至二十节的水平。

    以大明现在的蒸汽机技术,这个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蒸汽机再革新一代,那也不过是十四节左右的速度,革新两代都未必能到十七节。

    而第五代蒸汽机已经难产数年了,想要再这个基础上在提升两代,那么这个时间可能要二十年以上。

    也就是说实际上欧罗巴九十年左右的发展,大明需要三十五年或者以上才能追上。

    反正对于朱慈烺来说,在等二十年也不是不可以忍受的事情,今年不过二十三岁而已,在等二十年不过四十三,也许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无畏级战列舰被淘汰呢!

    不过这个管事的不老实啊,朱慈烺皱眉问道:“我记得大明一等战列舰全速顺风的时候能达到八到九节吧,你区区十二节的航速怎么比别人快一倍的?”

    管事的尴尬的低头:“回禀陛下,我们这边取得是中间值,并不是拿风帆战列舰的最快速度做的比较。”

    朱慈烺呵呵一笑:“也就是说,你拿自己的最快速度跟别人的平均速度比较?你咋不跟人家最慢速度比较?那岂不是又能提升几倍的数据?

    你们这个最快航速又不是一直能这么跑,来,你告诉我,以最大速度行驶,你们的蒸汽机能撑多久?”

    管事的汗珠子爬满了额头:“这……回禀陛下,能跑半个小时,不过如果降低到十节左右可以续航七八个小时以上足够应对一场海战的需求。”

    朱慈烺点点他:“不要试图玩数据,这次罚奉三个月以示惩戒,如果再有下次,那就是欺君之罪了!懂了么?”

    管事的连忙下跪匍匐在地:“臣,知罪。”

    朱慈烺甩甩手走了,吴大海走在最后,看着还趴在第三的管事,上前扶起:“老刘啊,你呀糊涂,陛下是什么人?那是学究天人的水平,就你那点小伎俩还想瞒得住皇上?

    你们这些战舰设计,蒸汽机设计,火炮设计,陛下虽然没有亲自动手,但是都提出过很多方向性的建议,陛下懂!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忽悠我们这种外行!”

    管事脸色尴尬:“这不是想要报告一个好消息,然后好多要点经费么,结果谁想到经费没要到,这工资还被罚了三个月!”

    吴大海呵呵两声:“你就庆幸自己还有用吧!要不是你确实水平不错,你知道欺君之罪是什么后果么?陛下心情不好诛九族都不算过分。

    就算心情好,那也是九族流放。

    你这就罚奉三个月就轻轻揭过了,这可是圣眷!君恩似海,你呀!要知道珍惜!”

    管事的朝着朱慈烺走的方向行礼:“谢陛下!”

    吴大海拍拍他的肩膀追皇上去了,两个人也算是熟识,吴大海为了新战舰也没少朝这边的战舰研究所跑。

    这个时候提点一下这个老刘,也是出于这些年的交情。

    不过眼看着临走了出了这么一档子事情,那申请经费的事情岂不是都泡汤了?

    这请陛下来看一遍结果一根毛都没有拔下来,那岂不是显得他这个海军总参谋长很没有水平?

    朱慈烺出了造船厂,就前往天津炮厂,那边现在已经是大明最大的造炮厂,不仅海军战舰用炮,还有岸防炮和陆军重炮都是在这里制造。

    而朱慈烺现在最期待的就是对方能在速射炮上取得突破,虽然没有什么好消息,但去看看遇到了什么瓶颈也是好的,说不定朱慈烺就知道解决办法呢!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炮厂分家

    还别说,看了一圈之后,朱慈烺还真的想起了一个关键技术那就是身管自紧技术,这个朱慈烺知道三种,大明现在使用的是缠丝法,这个历史比较古老了。

    因为大明曾经用这个办法生产过火枪,所以大家对这个技术都不陌生。

    简单来说就是用钢丝缠绕炮管外壁,以此来增加膛压承受力,达到更大装药的目的。

    不过朱慈烺还知道另外两种身管自紧方法,一个是内芯水冷法,就是铸造火炮的时候,其内膛是空心的,里面注入循环的水,让整个炮管从内向外冷却。

    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身管向内冷却自然就让身管向内自紧了。

    第二种方法就是套筒法,也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准备两个炮管,加热外管之后把外管紧紧的套在内管上。

    等外管冷却的时候,就会紧紧的贴合在内管上,达到身管自紧的效果。

    这两个都是以目前的技术实力能够操作的,朱慈烺说完之后工匠立刻茅塞顿开。

    除了这两种之外,实际上还有一种,那就是冲压法,简单来说就是用冲压机把一根笔炮膛粗一点的芯硬怼进炮管里,炮管外面用模具包裹。

    这样内壁在被挤压之后就会变得更加致密,能够承受更高的膛压。

    不过这个办法需要大型冲压机,需要高精度机床,还有各种机械的研究改进,只能用作下一代技术的研究方向了。

    当然像什么电渣重溶技术啥的,朱慈烺只是听过名字,原理都不太清楚,更不要说实际操作了。

    对于大明来说,能把芯冷技术,还有套筒法研究明白,然后三种办法联合应用就足够应付航母时代以前的战争了。

    而这个时代的欧罗巴海军,说句不客气的话,大明就用现在的工艺,紧紧是缠丝法制造的主炮就能稳稳的收拾欧罗巴炮兵了。

    有了这两个新技术之后,大明就能生产更轻便威力更大的炮,承受膛压高,意味着出膛速度高,不仅射的更远,而且炮弹的威力也更大了。

    而炮管结构更稳定,那么就可以做的更薄,对于海军来说这点重量没啥,但是陆军炮就不一样了。

    给火炮工厂好好的上了一课之后,朱慈烺坐火车会京城,海军眼巴巴的等了半天,愣是一分钱都没有要到,这让吴大海很烦恼,确没有任何办法。

    回到京城,朱慈烺就琢磨着把海军铸炮厂和陆军铸炮厂分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军铸炮和陆军铸炮区别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海军追求的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快,威力越来越强。

    因为海军用的炮不是舰炮就是岸防炮,火炮越大威力越强,巨舰大炮的思想已经深入海军的灵魂。

    而陆军火炮追求的是越来越轻,越来越方面机动,越来越快,威力越来越强。

    对于陆军来说,火炮发展到一百二十毫米,一百五十毫米,这已经是陆军炮的极限了,这种火炮已经是陆军的战略级武器了。

    这不仅仅是火炮本身的极限,也是道路承受能力,后勤能力的极限。

    而且这种一百二十毫米和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还是战略级炮兵,装备的规模非常小,大明目前的战略炮兵只有一个师的编制,就是皇家禁卫军炮兵师。

    全师的火炮数量不过三百门而已,装备上,革新的动力自然不足。

    所以陆军主要研究方向是小炮,六十的,八十的,一百的,这些炮才是陆军的主力研究方向。

    怎么才能不降低威力的情况下减轻重量,怎么确保在机动中能够拥有优秀的越野能力,怎么保证战场上内快速转运,快速拆卸,快速修复等等。

    而且陆军火炮还向着快炮的方向演进,追求的是短时间的火力覆盖,至于准确性,这对于陆军炮来说都不是问题,陆军阵地那是稳定的。

    海军的火炮则追求的更大更准,他们在船上设计,每一毫米的波浪作用在炮上那都是几分的差距,到了射出的火炮上就是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误差。

    总之两方各方面的追求都出现了不同,所以双方分家也是势在必行。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明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只有永平具有造炮能力,那要是有个意外怎么办?

    为了迎合陆军的需求,朱慈烺打算在营口设立新的兵工厂,专门生产陆军火炮。

    为什么选择这里,首先大明的兵器制造不能离开渤海湾区,而京城附近并不适合放置炮厂这样的高污染企业。

    再说了,京城即不靠近煤炭也不靠近钢铁,只是为了安全就把厂区设立在京城,那就有点扯蛋了。

    而营口就不一样了,辽东不缺煤也不缺铁,营口港又是辽河口最大的港口,也是大明渤海湾除了天津之外第二重要的港口,关系着整个北疆的安全稳定。

    这些年随着运河的修通,营口港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都称其为小扬州,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说了,因为营口已经发展到不需要借任何人的名气来增强自己的牌面了。

    现在人家就是营口,渤海湾第二大港。

    有铁有煤有人,这样的地方又是在渤海湾内,自然是京津地区重工业转移的良好承接城市,现在那边有事关内,正需要不断的注入新产业。

    其实渤海湾还是有不少大城的,例如金州港,那里作为禁卫海军的锚地,渤海出开口两个门牙之一,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不过在铁路没有修通之前,那里只能是海上一个重要的休息站点,还不能成为整个辽东半岛的出海港口。

    登州港以前作为大明水师的重要驻地,不过随着威海卫和金州港的开发,登州港的重要性不断下降。

    除了这几个大港之外,渤海湾还有位于山海关的秦皇岛港,还有位于辽西走廊北端的葫芦岛港等一大串的港口。

    而且渤海湾作为大明最大的工业集中第,最发达的地区,科技的最前沿,京城所在地,各城市发展的都不错,人口都在增长状态。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陆军改革方案

    朱慈烺翻看着周遇吉递上来的陆军改革方案,心中也是感慨万千,新武器从试验装备到实用已经三年多了。

    陆军终于拿出了最终的陆军改革方案,这个计划比起朱慈烺预想的要晚了两年的时间。

    一开始朱慈烺以为,陆军新武器试验一年左右军改方案就该制定妥当了,没想到军部经过了这么久才最终制定出计划。

    朱慈烺问道:“一个师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取消骑兵团配置,改为骑兵营,增加警卫营,工兵营,通讯连,医务连,总兵力降低为三万二?”

    周遇吉躬身解释:“经过研究和多次试验之后军部觉得以前的五五制作战分组已经不适合新武器的作战方式。

    所以军部决定改为三四制,也就是一个战斗小组三人,一个班四个战斗小组加一个医务兵,一个通讯兵,班长工十五人。

    然后一个排四个班,四十五人。加上一个医务兵,一个通讯兵,排长副排长总共五十人。

    一个连四个排,加上一个迫击炮班,一个重机枪班,一个炊事后勤班。医务通讯班,加上连长副连长,连参谋副参谋等,总人数二百八十人。

    一个营四个战斗连队,一个七十毫米炮排,一个重机枪排,一个医务班,一个后勤工兵班,一个警卫排,一个炊事班……总人数在一千四百人左右。

    一个团有四个战斗营,加上一个七十毫米炮连,一个重机枪连,一个医务排,一个后勤工兵连,一个警卫连,一个炊事班,总人数在六千八百人左右。

    一个师有三个战斗团,加上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营,一个医务营,一个后勤工兵营,一个警卫营等等,总兵力维持在三万二左右。

    这样的兵力配置,既可以执行战略任务,每个团又能执行不同的战役任务,最小最站单位为连级。”

    朱慈烺直呼好家伙了,这样的兵力配置,一个机枪班是两个机枪组,一个机枪组是六个人,光是重机枪一个师就要配一百零八架了好吧!

    七十毫米炮配到营级,一个炮班正好是一门火炮,一个营四门,一个团就是三十二门了,因为除了四个营的十六门之外,军部还要给团级在配一个炮连,又是十六门火炮。

    至于师级的炮兵团,那更是直接要上一百毫米的,这种炮一个排能操作两门就不错了,一个连八门,一个营是三十二门,一个炮团是一百二十八门一百毫米重炮。

    这脸是有多大啊!敢张嘴要这种火力配置?这就算到了一战后期,各国才能有这么豪华的配置吧!

    记得后世看过,一战前期德意志一个师不过才二十四挺重机枪而已。

    至于火炮也就四个炮兵营,三个装备十八门七十七毫米野战炮,另一个装备十八门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全师共有七十二门火炮。

    军部这个计划机枪一百零八挺,火炮七十毫米口径的九十六门,一百毫米的,一百二十八门,一个师火炮两百二十四门,这还没有算连一下配备的榴弹炮呢!

    这简直就是恐怖,不要说一战了,就是二战这样的步兵师都不过时。

    不说其他,以这样一个师的火力,收拾那些欧罗巴国家,那真的是一个师一个小朋友的节奏了。

    但是这个前提是大明的工业能力得跟得上不是,后勤得跟得上不是。

    目前大明的重机枪生产一年也不过三百挺不到,要是照着这个标准进行改变,大明一年的重机枪产量还不够给三个师换装的。

    火炮就更不用说了,大明一年生产的陆军火炮合计一千门左右,看着是够四个师到五个师换装的。

    不过不要忘了,大明的军队换装那是以百为单位的,那一换装就是一百个师的规模,即使一年五个师,全部换装一遍,那也是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二十年之后黄花菜都凉了,大明说不定都已经研究出下一代武器了。

    不想拖延换装,那么就要把现在的军工生产能力提升五倍以上,提升五倍的军工生产能力,那军费还不要三四倍的增长?

    大明要是这么有钱,还用分批换装?一下子全员换装不香么?

    周遇吉淡定的看着皇上一副吓到的表情,军部这个计划确实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有些难以承受,但是要是大明能武装十个这样的师,那么世界上所谓的欧罗巴国家,那不过是一路横推的臭虫一样而已。

    朱慈烺敲着桌子:“这个计划要是想施行,我算了一下,大明要裁军啊!裁军两百四吧!大明保留六十万陆军,应该能做到这种换装。

    计划很好,正好要是有这么强大的军队,大明二十个师也足够横扫天下了。

    你们回去制定一个裁军计划跟这个换装计划一起送过来吧!”

    周遇吉脸色变了:“陛下,这个不好吧,大明有这样的二十个师确实够打仗了,但是要是想守住天下的地盘,二十个师肯定是不够的。”

    朱慈烺呵呵一笑:“你还知道要养那么多军队啊!这种编制一看就是不过脑子!

    你们军部的人难道都是白痴么!什么时候军部染上了坐地起价的恶习?朕每天指挥作战,敌人还没有多少心眼呢?先要跟你们这些自己人勾心斗角?嗯?”

    周遇吉低着头:“陛下,军部的军费一直不够啊!”

    朱慈烺笑了:“不够!不够!天天不够!多少是够!天下赋税都给你们够不够?真的国库搬空都给你们够不够?大明百姓都卡着脖子不吃饭了,省出来的钱都给你们够不够!”

    周遇吉慌忙跪下:“臣,惶恐……臣知罪。”

    朱慈烺站起来:“看看你们制定的什么破计划,军改军改,多大的事情!这关系到大明的战略走向,关系到大明作战的时候的后勤配置,关系到大明总动员的时候的工业产能分配。

    这更关系到大明数亿百姓的口粮还有基本生活供给!

    看看你们干的什么!拿这个当儿戏!当讨价还价的工具了!军国大事当做儿戏!谁给你们的胆子!”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飞艇航母的归属

    把周遇吉狠狠的骂了一顿,周遇吉尴尬的回去修改计划,再翻下一份报告,是空军送来的,想要搞一个导航设备。

    一直以来大明的热气球都是通过两种方式导航的,一个是地标性建筑和地标性的山林。这个方法白天比较好用,但是夜里嘛,黑窟窿咚的,啥也看不到,自然也没办法导航。

    第二种就是通过指南针加上对航向航速的计算,在地图上通过计算来导航了。等离目的地近了之后在通过望远镜寻找火堆等信号确定降落地点。

    这种模式对于陆地上的飞行是足够了,但是对于海上来说就不行了,首先就是飞艇是不停的飞行的,船也是在不停移动的,而且一旦开战,船的移动还不是恒定方向的。

    第二个就是飞艇在海上飞的久了,会分不清哪边是天哪边是海,虽然不至于正反方向都看不清,但是高度就没办法看清了。

    所以空军需要一总全新的信号体系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飞艇航母的位置。

    而靠着一个指南针,一个航速航向测量工具,本身就对驾驶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作战的时候,你追着敌船,不肯能一直还登记着速度和方向等等信息吧。

    想要做到,那驾驶组至少就要有两个人。这无疑给本就不宽裕的飞艇空间增加了重量。

    目前空军的意思是研制一种测量高度的高度表,还有在飞艇上使用机械六分仪,在回航的时候可以根据六分仪测量的数据回航。

    这样驾驶员就不必一直记录计算自己走了多远,而是等任务完成之后,算出自己的经纬度然后从最近的路线回去就行了。

    因为没有无线电通讯系统,所以回去找船的问题还没有办法解决,不过这个时代的船烧煤的,浓烟滚滚,飞艇母舰又不是单独行动,所以这黑烟离的很远都能看到,加上望远镜的辅助,想找到船也不是很难。

    不过现在的六分仪使用起来非常的复杂,空军希望通过一些机械装置,让这个仪器能调好之后直接显示结果而不用复杂的计算。

    高度表也是一样,眼睛有时候会骗人,但是机械不会,空军希望能有一种精度高,错误率低,最好不会出错的仪器来解决这个问题。

    空军的这些问题不由得让朱慈烺想起后世飞机上那一排排的仪表盘,现在大明的飞艇虽然没有那么多仪表盘,但是要关注的东西也不少了,也可以搞一些仪表化了。

    例如简单的油表,热气球内的温度表,发动机温度表,高度表,指南针,速度表,时钟。

    其实空军还有一种重要的仪表大明也没有,那就是陀螺仪,这玩意热气球用到的不多,因为热气器中心在底部货仓上,很少发生偏转或者歪斜的情况。

    朱慈烺把陀螺仪的研究也备注在空军的申请书上,这些都要搞出来。

    不过大明还真的没有这种专门研究仪表的科学机构,现在正好趁机成立一个,这个研究机构首先需要熟练的工匠能造精密零件的那种,可以从钟表厂调人。

    六分仪还需要地理学和天文学的专家,这个大明也不缺。

    还需要物理学方面的人才,这个可以从皇家科学院和大学里面找。

    还需要有仪器研究制造经验的大师,这个从温度计厂找人先用着吧。

    最后还需要空军方面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地勤人员的配合,还要有热气球和飞艇用来对这些仪表进行试验。

    这样一番操作之后,大明仪表研究院的框架就搭建好了,顺便在大学再开设一个这样的专业,培养人才吸收新鲜血液。

    首期经费朱慈烺直接给批了五百万两用于筹建,这个研究院还是要尽快出成果的,要不人飞艇航母都快下水了,总不能飞艇还没有定型吧。

    当然其实加装仪表对飞艇也没有多大的改进,只不过是增加一些设备的事情,外形上不需要大改,飞艇航母可以一边训练一边等待改进结果不是。

    不过从这件事情朱慈烺还看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飞艇母舰的归属问题,朱慈烺问身边的桂喜:“空军和海军有没有因为这飞艇母舰的问题吵过架?”

    桂喜躬身笑着说道:“回陛下,吵过,而且吵的还不是一次两次呢!空军觉得,在天上飞的,都应该算空军。

    而飞艇母舰只不过相当于飞艇的后勤停靠点,飞艇泊地一直在陆地上,也从来没有见陆军说那是他们的啊,所以飞艇母舰是空军装备。

    海军的人觉得,这飞艇是从船上飞出去的,飞的都是空军的?那炮弹子弹还都是天上飞的呢,你们空军咋不划拉进自己怀里?海军觉得这个飞艇也应该算海军装备。

    双方现在还没有看到实物,不过这个争夺控制权确一直再闹,军部那边也没有一个定论,现在还在争执不下。”

    果然,这个问题确实有的争论,不过按照后世的航母归宿可以看出,航母这种单位都属于海军航空兵。

    后世各国军队一直都是大海军的模式编制。海军不止有自己的空军飞机,还有海军陆战队这种半陆军编制,还有港口守备部队这种存陆军编制。

    而且海军航空兵不止有航母上的飞机,他们还有海岸机场海岸飞机,只要在海上作战的飞机都归他们管。

    大明现在确不是这种模式,目前看来大明是陆军最大,海军刚开始崛起,至于空军,那可是陛下手里的香饽饽,是新兴的势力,受到重点保护。

    就像今天这次申请经费,这要是换了陆军海军那是想都不要想,空军这边一说有需要朱慈烺就给批了。

    所以海军和空军才有这个争端,空军觉得自己受到陛下的青睐,那这种好事肯定是自己的,海军觉得自己现在正在高速发展,争宠它也可以争一争。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这飞艇母舰最终还是要跟随海军舰队作战的,所以没有必要非挂着空军编制,这也符合后世的经验,毕竟那是经过百年总结的,这样划分必然有他的道理。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朱慈烺的畅想

    处理完手头上的工作之后,朱慈烺再次拿起陆军的编制草案看了起来。

    指望军部自己发挥想要完成这次军改是没有可能了,这帮人不给他们画条线,他们都能飞到天上去。

    军队编制并不是越大越好,当初大明之所以选择三万人的大师级编制办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敌人是建奴。

    大明一个师的兵力正好能挡住建奴的进攻,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执行任务。

    而且排队枪毙的战术让陆军不得不结成方阵,方阵式军队四四编制就是最好的成阵编组,因为一个方阵就四个方向。

    所以大明的师级编制以四为单位,贯穿始终,然后又加上炮兵团,骑兵团,后勤团,最后师级达到三万五千人的规模。

    不过现在大明的敌人变了,欧罗巴军队现在普遍采用的都是兵团制度,一个兵团也就六千人左右,几个兵团合在一起安排一个军官指挥,这个规模也就一两万到两三万而已。

    如果集中了十几万的军队,那就是载入史册的重大战役了。

    而且消灭了准噶尔汗国之后,大明来自草原上的敌人已经没有了,除了哥萨克对大明还有点威胁。

    不过哥萨克骑兵那边的编制更小,一般都是六千人到八千人就是一个大编制了,对上大明陆军也许一个团就能对付。

    而如果对上大明的骑兵师,大明一个骑兵师就相当于哥萨克骑兵的过半军力了。

    敌人改变了,大明的军队编制自然要跟着变,要不然人家出战六千人你出三万五,人家出站一万人你也出三万五,这是极大的浪费。

    随着大明的领土继续扩大,大编制师的调动调防都变得非常不便,集结的时候也有很大的困扰。

    例如一个驻扎在徐州的师,其分开驻扎的时候,需要分别驻扎在十几个城市,对徐州周边进行防御,最南要到洪泽湖,最东到泰山莱芜,最北到黄河边,最西到沈丘等地。

    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分摊后勤压力,也能把一个师的兵力驻防范围发挥到极致。

    不过这样的驻防其实效果并不好,兵力还是过于集中,以徐州为中心,离得越远兵力越少。

    而一旦开战这些军队从新集结,那动辄都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这等于拖延了整个军队的行动速度。

    所以大明需要缩小师级编制,步兵师最好不超过一万五千人,骑兵师最好不超过一万人。

    新式武器确实再以五人战斗小组有点不适合,三人一个作战小组,一个班三个作战小组交替掩护,这样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兵力。

    而一个班,应该有正副班长,除了作战的时候避免因为班长阵亡导致指挥失灵,还方便军队扩军,一个副班长锻炼一段时间立刻就可以拿来当班长用,这样军队扩张起来就非常快。

    第二就是一个班必须要有一个狙击手吧,要有一个掷弹筒吧,在没有枪榴弹的时候,这种掷弹筒是比较好用的支援武器。

    这样的班既能有一定的攻坚能力,又能在防守的时候有一定的反击手段。一个掷弹筒需要两个人操作。最后才是通讯兵兼职卫生员。

    这样一个班十五个人才是合理配置。

    至于排级,一个排长管理三到五个排完全没有压力,但是具体多少,要看这个排级主要是用来干嘛的。

    大明的最小作战单位是连,一个连要应对的是一个小战场,这或许是一个高地的攻占或者防守,一个村庄的清缴或者防守,或者一个路口桥头的防守进攻任务。

    所以练级需要有自己的重火力,一个迫击炮班就刚好,需要有自己的压制火力,有一挺重机枪也不是不可以。然后再加上连长副连长,通讯兵,医务兵,禁卫员,参谋副参谋这些。

    然后按照实际需求,大明每二十五人左右就要有一个炊事员,所以炊事班要配置在连级。

    而根据支援兵力的情况,一个迫击炮班加上一挺重机枪想要支援四个五个排那就有点不够用了。

    所以排级的编制是三个班,一个连则三个战斗排,这样一个连的总人数能控制在两百人左右。

    往上的营级又是一个过渡,所以营不需要重火力支持,不需要配什么机枪排啥的,一个营三个连,炊事班已经安排在连级,所以营级也就营部需要安排个小炊事班,然后是后勤支援,通讯兵啥的。

    总人数应该在六百五左右。

    为啥营级是过渡,因为在大型战场上,一个连解决不了的问题,派一个营不可能完美的解决。

    不是说不能解决,而是不能完美解决,两百人打不赢,那么对方最少有三四百人吧,一个营就六七百,感觉不上不下的。

    朱慈烺觉得如果一个连解决不了,那就应该上一个团,要不是这个时代的通讯能力不行,朱慈烺都想砍掉一两级指挥系统,一个团直接管八九个连,或者一个师直接管八九个营,这样才更方便。

    总之不能把每一级都填满,这样只会让这个军队的结构变得臃肿不堪。

    团级是师以下的独立作战单位,一个团四个营,加上一些辅助的编制也就够用了,至于机枪连啥的完全没有必要,团级是指挥单位,不是让团长亲自上战场的。

    团长的作用是协调好首先的营,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团级设立医务排也是瞎搞,大病看不了,小病没必要,再说了大明的医疗资源还没有那么丰富呢,哪有那么多医生给军队这么挥霍!

    这样一个团的人数大概在三千人左右。

    最后才是师级,师级要配备三个这样的团,加上炮兵团一个,骑兵营一个,通讯警卫营一个,还有医务营,工兵营,再加上相应的后勤编制,一个师的人数控制在一万五以下。

    而骑兵师也改为一个师八千人到一万人之间,减少人数,增加编制数量才能更好的控制那么多的草原。

    而且在师以上大明还要有军一级,集团军一级,方面军一级,到时候真正的重火力可以安排在这些单位里。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铁路计划加快

    在军事方面,朱慈烺以前可能是个外行,但是十年的时间,朱慈烺大半的工作都是跟军队打交道,大半的时间都是军队,武器,装备,后勤这些问题。

    这个时间跨度,就是大学加上研究生加博士也读不了这么久,他说自己是专家谁敢不服气?

    当然朱慈烺也不是非要自己拍板把所有事情都定下来,朱慈烺虽然懂军事,但是也不是啥都懂,军事包涵的多了。

    首先给军部划一条线,一个师的总人数在一万五到一万八之间,火炮七十毫米的二十四门,九十毫米的十二门。

    重机枪方面,一个师给配三十六挺重机枪,迫击炮六十毫米的给配一百六十门,八十迫击炮配备八十门,一百毫米重型迫击炮三十六门,五十毫米的也就是掷弹筒了,给配六百门左右。

    轻武器方面主要就是步枪和手枪了,以大明现在的至少速度,给排长以上的军官配手枪还没什么难度。

    山地师取消重炮配置,增加迫击炮和掷弹筒的数量,高原师减少重炮配置,增加迫击炮,极地师、骑兵师和海军陆战队等都是以此为模板进行加减。

    改编之后大明陆军师变成一百个,人数一百八十万。

    高原师两个变成四个,人数不变,依旧是七万二千人左右。

    山地师由三个变成六个,总人数十万零八千。

    极地师由三个变成六个,总人数十万零八千。

    骑兵师由七个变成五十个,每个师的人数,暂时定在一万左右。

    为啥骑兵师突然变的这么多,主要是军改之后,陆军师不在下辖骑兵团,现在大明的一个骑兵团可是五千多人,那么大明就突然多出来二十多万骑兵。

    骑兵师改编之后将极大的缓解大明北疆和中亚地区防御力量不足的情况。

    当然五十个骑兵师也就是听着多而已,南亚放十个,非洲放五个,美洲放五个,北疆放五个,中亚地区就剩下二十个了。

    怼到伏尔加河边上,对上沙俄,怎么也要放十个骑兵师吧,南路对上萨菲王朝和奥斯曼帝国放五个也不多,剩下的五个北面要防守跟沙俄交界的西伯利亚,南面要防守给喀尔喀交界的地方,还有大片的领土要防守。

    在剩下的五个,西北要两个,河套要一个,京城北面也要放两个,其实也就是够用吧。

    当然这个够用是紧急情况下骑兵部队还是能出兵打一场中型灭国战争,足够威慑周围的沙俄、奥斯曼还有莎菲不敢轻举妄动。

    除了这些之外,原本的战略炮兵旅也改组为战略炮兵师,一次就是三个,一旦某个地方有大战,这种战略炮兵师就会抽调过去增援。

    还有原本的十个岸防旅,这次军改之后也升级为岸防师,进一步缩小了团的编制之后使得岸防师的驻防更加灵活。

    海军陆战队师级也都拆分成这种小师编制,增加其部署范围和快速反应能力。

    总之一旦军制改革完成,在每个师战斗力不下降甚至还上升了的情况下,大明相当于多出了一半的军队,很多原本存在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兵力不足也成为了过去式,到时候不仅不会兵力不足,还会有大量的富余。

    不说其他,军改之后,大明完全可以再不征兵的情况下收拾奥斯曼,而且收拾的妥妥的。

    军部这边周遇吉看到朱慈烺规划的编制情况之后,心中有些了然,怪不得被骂,自己的改编思想完全跟陛下的是背道而驰,怎么不会被骂。

    周遇吉的改革只想是把一个师当做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作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战略单位使用。

    而陛下的意思是,各师功能变得更加纯粹,大型战役不再是一个师出动就能解决的事情了,而是使用几个师进行联合作战。

    所以周遇吉走的是编制越来越大,朱慈烺的意思是越来越小。

    改变了思路之后,周遇吉这边的军改计划就重新制定了一遍,然后进行各种演练确定最优方案,顺便看看有什么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反正短时间是提交不上来了,朱慈烺等了几天,见军部那边还是没有下个定论,也就不着急这个事情了,复兴十一年,大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路,铁路修造速度要提速提速再提速。

    整个大明有三十多个铁路修造兵团,分布在十几条铁路线上,每天每个兵团能够修建一里的铁路,那一天也就是三十多里。

    一年的时间就能修筑一万里铁路,虽然还比不上丑国铁路大建设时期平均每年六千五百公里的规模,但也相差不多了。

    目前对于大明最重要的两条铁路就是东西南北的大动脉了,而东西铁路今年的目标是修到跟轮台那边的铁路对接。

    而从轮台往西的铁路,今年也要修到阿拉木图那里。

    朱慈烺希望大明能在五年内把铁路修到伏尔加河边,为了实现目标除了在轮台建造铁轨制造厂之外,朱慈烺还动用了驼队,专门运送铁轨,开启多段同时施工。

    而从京城往南的铁路现在已经快要跟广州往北的完成对接,而从广州往西的已经过红河三角洲,今天的目标是跟占城往北的连接,然后从占城往西的已经修到大城国境内,今年的目标是跟缅甸段连接。

    至于沿着恒河往印度河流域修建的铁路目前开了三个点,进度主要在赶两河之间不通行的那一段。

    先修好这一段,从孟加拉湾出发的货物就不用绕过南亚次大陆了,可以顺着恒河晚上再转铁路走印度河出海,能节省不少的距离,这样也能让两条河流紧密的连接在一起。

    从京城往北的铁路,以前是打算一直修到北疆城的,但是从北海往北都是常年的冻土带,修起来非常麻烦,进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

    而且现在大明已经前进到伏尔加河边了,这通往北疆的铁路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所以铁路修到北海之后,大明还是改道往西,打算先修到金山附近,至于下一步的走向是走金山南麓还是北麓就看下一步局势的发展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还捂得住

    除了主干线之外,还有京城往山海关追后通往海参崴和釜山港金州湾的铁路,还有从京城出张家口过大同到包头的铁路,还有从京城路过济南到松江府再到杭州泉州的铁路

    从济南到胶州的铁路,从长安到汉中再到蜀地的铁路,还有横穿非洲的铁路,纵向穿越非洲的铁路。

    新大陆那边也规划了从太平洋到密西西比河河口的铁路,从金山城到密西西比河中部的铁路,东海岸也有两条铁路朝西修建。

    不过因为法国弧形殖民地的阻挡,所以新大陆东海岸铁路跟西海岸铁路无法连接起来。

    这些铁路的建设消耗着大明的钢铁产能,使得大明现在每年过千万吨的钢铁产量都显得不足。

    所以第三个五年计划,大明计划把钢铁产量再翻两番达到五千万吨的规模,以满足铁路和造船新增加的需求。

    还好大明不鼓励建高层住宅,要不然这么点钢材产量可能连建筑用钢都不够。

    大明的蒸汽火车头已经革新到了第三代,使用的是第四带蒸汽机技术,因为第五代蒸汽机迟迟无法突破,所以蒸汽火车朝着水管蒸汽机和火管蒸汽机两个方向研究。

    目前进度都不理想,不过经过改进之后,目前大明的第四代蒸汽机已经能带着火车头跑出每小时八十里的告诉,也就是每小时可以跑四十公里。

    这已经完全超越了马车,如果中间不停留的话,一天一夜这一辆火车能跑两千里,从连云港到轮台县只需要三天半的时间。

    这比上一代火车头可是快了足足一半,也就是说如果大明修好从轮台到伏尔加河边的铁路,大明从连云港运输物资到伏尔加河边只需要不到十天的时间。

    这个效率已经足够应付这个时代的转运需求了,这也是大明为什么要加快铁路建设的原因,铁路运输真的是比马车强大了太多了。

    铁路不仅方便了战争,也沟通了南北东西,让大明的货运通道更加畅通,例如大同的优质无烟煤炭可以供应京城和永平等,使得京城百姓再也不用用烟煤取暖,这种低硫低磷的煤炭也使得钢铁冶炼的质量增加。

    再例如铁路修通,东海的海鲜可以一年四季的从铁路运到长安,装点水加点冰运到的时候还能是活的,就算不是活的也是新鲜的渔获。

    内地百姓吃海鲜再也不是只能吃腌制的咸鱼了。

    百姓从广州到京城,以前要一个月的路程,现在两天三天就到了。

    原本出关的亲戚,以为一辈子见不到一次面了,现在一年回家一趟都不是问题了。

    京城的工业品几天之后就能出现在湖广的市场里,湖广的莲藕,采摘出来三天内就能出现在京城的餐桌上。

    大明百姓的生活因为铁路,因为发展正在进行着一次深刻的变革,每天都有新想法新产业出现。

    大明的铁路还没有过剩,每一条线路都是黄金线路,哪怕是从京城到北海这样的冷门线路,每年运送的羊毛,羊肉,北海湖的渔获,北疆的丰富物产也能让铁路公司有不少盈利。

    而目前大明所有的铁路都是皇明商号负责修建和运营,钱自然也都是皇明商号自己在投资。

    整个铁路就呈现一种这钱快花钱更快的节奏之中,这也是为啥朱姬润想引进民间资本的原因。

    大明需要快速的铺开铁路建设,修铁路不仅是为了让皇明商号挣钱,这也会极大的促进大明的经济发展,更有利于军事调动。

    不过目前来看,朱慈烺只同意了从松江到金陵的铁路,毕竟这说话的人多了,事情也就多了。

    大明疯狂的修建铁路,欧罗巴那边自然也看在眼里,有人也提出了自己的修建铁路计划,不过大明目前的修路工人自己还不够用,哪有功夫给他们修路。

    虽然说提前修路确实有利于大明快速进军,但自己国内的都调动不灵便的时候去想着到国外怎么调兵,那不是闲的么?

    再说了,现在给敌人修路,那可不仅仅是方便了自己的进攻速度,人家防守的时候调兵速度也大大加快了不是!

    到时候别弄巧成拙,让别人增加了防守实力。

    而且火车目前是大明的高科技,是第四代蒸汽机的技术大成结晶,轻易的放到欧罗巴,这帮人要是偷师山寨了怎么办?

    想要修路也不是不可以,朱慈烺计划等两年,大明的修路队更多了,钢铁产业生产能力也跟上来了,到时候大明可以开工为他们修建铁路,正好建个两三年,还没有彻底建好,打仗了!

    大明停下工作打仗,等打到那个地方,把剩余的部门建好,然后铁路能用了,正好大明拿来用。

    这样岂不是最好的结局。

    当然欧罗巴人也有自己研究铁路的,欧罗巴已经点亮了蒸汽机技术,虽然能效没有大明的高,不过装再火车上也就是慢一点的事情而已。

    再慢也比马车快不是,一样是提高了运输效率,这种实验正有一帮人叨咕,不过主要研究的科学家因为一场大火死了,还有一部分重要研究员在一次锅炉爆炸中也死了。

    那些投资火车研究的,一看这么危险,立刻吓得不敢投资了。

    这使得他们的研究进度非常缓慢,按照估计,这帮人能在三年到五年内搞出成果就不错了。

    这种意外死亡事件不止是火车研究,欧罗这些年不少尖端技术的研究,例如电报,电池,蒸汽机,发电机等等,只要是抄袭大明的研究,危险性都非常大,各种实验意外屡见不鲜。

    当然也有聪敏人感觉到了里面的猫腻,开始偷偷的搞研究,有些人试图调查事情的真相,结果横死街头。

    当然这些事也瞒不了太久,暗杀这种事情一次两次还好,这种规模的暗杀,总会有失手的时候,军事情报部也随时做好了解释的准备。

    理由很多,例如这些人偷窃大明的知识产权了,或者是这些人盗取了大明的技术啦,再或者这些人不尊重大明的专利法啦等等,不过目前来看,还捂得住!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汉娜的爱情

    “嗨,汉娜女子,我太喜欢你们庄园的葡萄酒了,你一定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方,如果你生活在我们大明,仅仅凭借这个手艺,就能赚大钱!过上上流人的生活。”

    汉娜有些害羞:“吴先生客气了,我只不过是农家普通的工艺,要说有什么特殊,也就是在酿酒的时候我加入的是大明的霜糖而不是大家普遍采用的红糖。”

    吴驰仁点点头:“汉娜女士,您真的是太善良了,您怎么能把这么重要的秘密轻易的告诉我呢!如果我是一个坏人,一定会悄悄的记下来,然后自己生产。”

    汉娜眼睛闪闪:“吴,你是一个好人,是我见过最好的,最善良的人,感觉你在我最绝望的日子里,给与我以及我的家庭这么大的帮助。

    说真的,要不是你,我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生活了。”

    吴驰仁微微一笑:“锄强扶弱是每一个君子都应该有的品质,君子你知道吧,就像你们这里的骑士一样。”

    汉娜捂嘴笑笑:“当然,你给我讲过,你们的君子比我们的骑士精神更加的高尚,大明应该每一个人都像您一样谦逊有礼聪明智慧勤劳勇敢吧?”

    吴驰仁摇摇头:“不,大明的百姓确实聪明智慧,但是并不是个个都勤劳勇敢,我们也因为自己的懒惰而导致田地荒芜百姓衣食无忧过。

    后来我们伟大的皇帝陛下,带领我们改正自己的恶习,大家一起奋斗,这才有了今天大明的幸福生活。”

    汉娜好奇的问道:“吴先生,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我看您经常有时间到我这里逛一逛,当然我不是说您不能来,实际上我非常欢迎你来,你的到来让我非常高兴,我的意思您应该懂,就是好奇。”

    吴驰仁笑了:“我的工作就是收集各地的文化,诗歌,散文,医术,绘画,艺术等等,然后整理成册上报给皇家图书馆留档保存。

    至于为什么经常来你这里,那当然是被你的美丽的容貌,善良的品质所吸引。”

    汉娜害羞的低着头:“可是吴,吴先生,我配不上您的喜爱呢,我已经接过两次婚,两任丈夫都去世了,我是个不吉利的人。”

    吴驰仁站起来:“在我看来,这一切刚刚好,也许正是上帝感受到你的苦难经历,所以派我来拯救你脱离苦海。

    我们要相信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至于你的担心那完全是多余的,我在大明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高贵的家世,也没有什么丰富的财富,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能认识你,我觉得应该是这辈子最大的运气了。

    如果你不答应,我想我会孤独终老的,因为,认识你已经耗光了我这辈子的运气。”

    汉娜被感动的泪眼朦胧的:“可是,牛顿还只是个孩子,您不知道,他非常讨厌我的改嫁行为,他跟我上一任丈夫相处的并不好。

    他曾经说过,他要把他连同他的房子一起烧掉,如果嫁给你我要到万里之外的大明去生活,我担心我们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

    正说着呢,外面牛顿背着书包回来了:“母亲,我回来了,吴先生您来了,很高兴再次见到您。”

    吴驰仁笑着说道:“嗨,小牛顿放学了,听说你非常喜欢机械,我给你带来了这个,希望你会喜欢。”

    牛顿打开盒子,立刻眼睛瞪大的看着吴驰仁:“这是单摆自鸣钟!天啊!母亲,您看!这是自鸣钟,我们班艾克家里有一台,他炫耀了好久,让我们看的时候都不让我们去碰!

    吴先生,这个真的是送给我的么!母亲,我能拥有它么?”

    汉娜惊讶的看着吴驰仁:“吴先生,您这个礼物太贵重了,我,我们家拿不出同等的东西给你回礼,所以我们不能要。”

    吴驰仁笑着说道:“这个只不过是在欧罗巴卖的贵而已,实际上在大明这个只是家家户户的报时工具,我托朋友从大明带来,它的价格只值六两银子。

    实际上在我看来,汉娜女士就是世界上最绚丽的瑰宝,无价之宝。”

    汉娜有点慌乱的看着牛顿:“不是,你想的那样,吴先生只是……只是……”

    牛顿耸耸肩:“母亲,实际上我并不反对你跟吴先生结婚,实际上我也想到大明去看看,据说那里有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有实际上最大的皇家图书馆,而且只要大明公民都可以在里面尽情的阅读。

    奥对了,吴先生,我记得大明的习俗送钟表可不是什么美好的寓意,对吧!我们的汉文化老师给我们讲过。”

    吴驰仁竖起了大拇指:“牛顿,你真的很棒,确实,在大明送钟确实不是什么好的寓意,但是这个自鸣钟里面可是有等摆,齿轮,还有报时和日历等等功能,这里面的原理你难道你想看看么?

    我上次看到你制作的那个磨坊模型就非常棒,我就想要是给你一个这样复杂的座钟,你是不是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牛顿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我可以拆开它!”

    吴驰仁点点头:“当然,现在他是你的了!随你处置!”

    牛顿刚要高兴,汉娜连忙拦住牛顿:“不,你不能那样,这个东西太贵重了,他已经相当于我们半年的生活费,如果你搞坏了,我们根本赔偿不起!”

    牛顿摆摆手:“不,妈妈,这个,现在是我的了!吴先生已经送给我了,而且你们不是要结婚了么?等你们结婚了,吴先生就不会让我们赔偿了!

    妈妈,赶快结婚吧!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跟你去大明看看了!我想走了,你们好好谈谈!”

    汉娜有点尴尬:“吴先生,不好意思,牛顿他太调皮了。”

    吴驰仁笑着看着牛顿远去的方向:“不,我觉得牛顿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将来的成就一定非常伟大,这里已经成为他的束缚。

    汉娜,为了你,也为了孩子,为了牛顿有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施展他的才华,嫁给我!好么!”

    看着吴驰仁单膝跪地,汉娜有些手足无措,这个男人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改变,这个男人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

    而且来自大明,那个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面对这样的追求,汉娜怎么会不心动,只不过,这一切太美好了,让她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最后汉娜还是答应了,如果这一切是一场梦,那就让她在梦中永远都不要醒来吧。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