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孙传庭回京

    十七世纪是欧罗巴现代科学的奠基之时,很多著名的人物都出生生活在这个时候,例如数学家费马、笛卡儿、罗贝瓦尔、德扎格。

    还有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这时候还在上小学。

    而这个时候的大明只有流寇,只有闯王,还有后面的满清文字狱。

    即使有了朱慈烺的作弊,大明也不能做到科技碾压欧罗巴州,就像微积分,就像数学还有很多机械学物理学化学等等的知识,高中课本学的只是基础,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欧罗巴这个时期已经有人在做了。

    大明一面阻挡其前进的脚步,一面还要想办法把他们先进的知识抄回来。

    大明军事情报部现在负责的是所有大明以外的事务,所以这个任务也都是军事情报部在做。

    情报人员对于科学这种东西能懂多少?怎么分辨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

    这就需要大明真正的科学工作者去分辨,军事情报部采用了一个取巧的办法,就是在各国办各种学术期刊,给予高额的发表津贴。

    只要有科学家投稿被刊登,那么这个科学家就会被大明军事情报部重点关注,然后评定威胁等级,评估能不能收买迁移到大明去。

    如果可以就把他和他的家人迁往大明,如果不可以,又对大明有较大的威胁,那么就会出现意外死亡的情况。

    为了防止被人发现跟学术期刊的关系,这样的学术期刊大明军事情报部办了很多,然后出现意外死亡的人员,也会随机找一些其他的人员进行刺杀,然后在嫁祸给敌对势力。

    对于大明来说,不一定要限制多死,只要能拖延对方的科研进度,拖延到大明进攻开始,拖延到世界大同之后,再有这样的科学家,那都可以邀请到大明皇家科学院工作了。

    上小学的牛顿一直被人重点关注着,根据情报,母亲改嫁之后牛顿跟随姥姥生活,两年前被送去读书,现在还在上小学。

    小学的牛顿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的天赋,不过其爱读书爱动手的特点已经凸显。

    为了找到牛顿,锦衣卫可是费了老大劲了,因为朱慈烺根本不记得牛顿的因为名字拼写,只知道他叫艾萨克牛顿,这个是音译。

    然后老家林肯郡,早产,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改嫁,嫁给了牧师,他跟姥姥生活,至于其他的人名地名一概不知道。

    锦衣卫花了数年的时间一点点筛查最后才找到各方面都符合的牛顿,上报的朱慈烺这里的时候,牛顿已经要上小学了,母亲也改嫁了。

    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朱慈烺给锦衣卫交代了想办法把牛顿搞过来的任务,世界上可以失去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只要不在大明,不是大明的科学家,学识再高都没用用。

    不过这个时候正是锦衣卫和军事情报部分家的时候,所以很多工作因为交接而停滞。

    等再次启动计划的时候,李若琏仔细看了计划的经过,决定修改计划,派出军事情报人员给牛顿的继父投毒,让牛顿的母亲再次陷入困顿。

    然后再派出情报员接近追求牛顿的母亲,使得牛顿的母亲再次改嫁,最后让牛顿的母亲带着牛顿前往大明。

    这个计划执行起来难度比较大,不过对于大明来说是最安全的,这样牛顿的抵触情绪才会降低到最低。

    朱慈烺听完李若琏的计划之后,觉得也挺有趣,就同意了,至于牛顿继父的死活大家都选择性的忽视了。

    这个计划耗时非常长,通过偶遇相识,通过接触一步步的走进汉娜的生活,中间还要讨好牛顿让他不要有抵触情绪。

    还要给牛顿讲述大明的美好,让他心生向往。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努力,总算开花结果,汉娜答应了吴驰仁的求婚,一家人坐上前往大明的商船,他们将在吴驰仁的老家举办婚礼。

    朱慈烺曾经问过李若琏,如果这个吴驰仁只是为了任务,被迫跟汉娜在一起的,那么是不是就毁了汉娜的幸福向往?

    女人因爱生恨是很可怕的,而且会不会让牛顿觉得大明是在欺骗他,最后走上跟大明对立的道路?

    可是如果强迫吴驰仁一直跟汉娜在一起,那是不是对吴驰仁是不公平的,跟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那怎么会幸福?

    李若琏当时笑着回到:“吴驰仁,名字就是谐音,无此人,如果吴驰仁愿意,那么到了大明他们将会组建新的家庭,吴驰仁也会得到一份文书的工作,加上军事情报部的补贴,足够他养家糊口,把牛顿培养成材。

    如果他不愿意,那么一两年之后等汉娜和牛顿适应大明的生活之后,在安排吴驰仁出外勤任务,然后真的变成无此人,或者殉职。”

    不过从目前来看,两个人真的产生了感情,这也是皆大欢喜的局面。

    这个任务挑在大明进攻之前完成就是怕等战争结束之后因为战争的原因大明和欧罗巴这些人产生了对立情绪,导致他们不再愿意投靠大明。

    一般人投靠不投靠无所谓了,但是像牛顿这样的大科学,能够改变时代进程的科学家,还是很有必要提前布局的。

    朱慈烺只是看到一个简报,这件事就略过了,因为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来了。

    孙传庭回京了!

    孙传庭可是实打实的经过一次环球旅行才回来的,本来朱慈烺还急招孙传庭回京的,不过后来奥斯曼帝国那边的问题解决了,孙传庭回来不回来都没啥关系了。

    所以朱慈烺就让他继续去旅行吧,看看他能不能通过这次环球旅行悟出什么大道理,或者产生什么新想法。

    孙传庭可是前内阁首相,又是军事大家,到欧罗巴各国各地,自然都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争相宴请。

    孙传庭也表示自己喜欢游览名山大川还有人文古迹,所以欧罗巴各国没有怀疑他是来勘探地形的。

    至于到大明的非洲和新大陆还有南大陆的辖地,那要是能发现啥问题给出啥改进意见对于大明还是好事呢!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君臣问对

    孙传庭今年五十八岁了,不过长期的在外面活动,使得老孙的身体黝黑而硬朗,看着这个健硕的老头,其实这个年纪当首相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五十八岁干到六十八退休。

    这个年纪已经过了血气之勇,也没有等死的暮气沉沉,是最希望做好生前事留好身后名的年纪。

    孙传庭当初跟卢象升的一场推演能在绝境下奋起反击,不仅使得大明的战略计划破产还差点让大明跌入失败的深渊,当真是战略上有一手。

    只是可惜这么一个能臣被儒家荼毒太深,朱慈烺不想用也不敢用。

    孙传庭行礼之后也是一阵感慨:“臣走了这一圈才知道陛下担心的那些事情真的会成为大明的心腹之患。

    臣见识了奥斯曼帝国那边的宗教疯狂,这样的控制人心手段确实不能让他跟大明同存,大明要跟奥斯曼既分生死也分对错。

    臣见识了欧罗巴人的学习能力,如果不是陛下锐意改革,臣觉得欧罗巴不要百年就能远远的把大明甩在身后,甚至两百年之后,欧罗巴单独一国都能挑战大明。

    欧罗巴人的学习氛围实在太可怕了,即使战乱发生,那些学生依旧在学堂读书。

    臣还去了法兰西,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那些欧罗巴人野蛮粗鄙,对当地百姓进行惨无人道的迫害压迫和奴役。

    那些人简直不能称之为人,以虐杀为乐,以杀人为赛,简直比禽兽更让人憎恶。

    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应当为世界带去文明和秩序,让世界百姓都有平等生活的权力。”

    朱慈烺敲着桌子:“那么你认为大明应该怎样完成这次战争?”

    孙传庭躬身:“臣走了一圈之后发现,大明固然强大,但是欧罗巴和奥斯曼帝国等的实力若是联合确实是大明的一大挑战,甚至有和大明相当的实力。

    再回头看大明参谋部制定的战略战术,臣还是觉得太激进了。

    臣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应该像陛下做的这样,蚕食鲸吞,先去其羽翼枝干,最后在拿掉其根本。

    而军部计划确都是直奔欧罗巴,企图通过一次次灭国战争来实现对这些国家的控制。

    在臣看来,大明不如想拿下新大陆,然后拿下非洲,还有世界上所有的欧罗巴殖民据点,把欧罗巴人限制在欧罗巴洲。

    之后在通过不断的蚕食,一步步把对方逼入绝境。

    这样虽然耗时长一点,但确是对大明影响最小的方式。

    而且通过这样的连续不断的进攻,消耗欧罗巴地区的国力人力,最后让欧罗巴人彻底的失去人力又是和国力优势,甚至让欧罗巴人丧胆,再也没有勇气跟大明对抗。

    这样等全球统一之后大明才真正消灭了这个心头之患,欧罗巴国力民力的倒退让他们无力跟大明竞争世界的中心。

    而欧罗巴百姓的丧胆必然导致他们能够更快更彻底的融入大明。

    至于战役方面,臣以为以海为主,切断海路,然后把欧罗巴跟世界分隔,袭击沿岸的造船厂和战舰,限制其商船出海,则二十三年之后其百姓不知有海。

    这就像陛下说的,这样就限制了其整个造船工业的崛起和发展,等二三十年之后大明的战舰又更新一代,而欧罗巴人连像样的帆船都造不出来,到时候这些欧罗巴国家自然犹如笼中鸟一样任大明摆布。

    欧罗巴大陆有几个重要的战略节点,一个就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撒哈拉大沙漠和北大西洋形成的第一条战略环带。

    目前大明已经突破乌拉尔河,算是在这条战略带的北端打开一个缺口。

    但是这条环还是很坚固的,大明想要依靠这一点突破使得整个战略环崩溃难度太大,即使铁路修通,大明从那里发起进攻都不是好的选择。

    第二环战略带就是英格兰爱尔兰岛,西班牙葡萄牙所在的半岛北部的比利牛斯山脉,意大利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巴尔干半岛的海岸山脉,以及东欧平原的河流和寒冷的冬季气候。

    第二环战略带已经形成不了一个完整的防线,不过大明想要进入东欧平原必须突破苏伊士运河,黑河和地中海之间的海峡阻隔这两道关口,也就等于突破两道防线。

    二道防线突破一点欧罗巴基本上就全线崩溃,当然战争如果打到欧罗巴本土,对方肯定是无力跟大明抗争,投降只是早晚的问题。”

    朱慈烺没有对这个进行评价,作为皇帝不能轻易对这种大事发表意见,因为一旦朱慈烺发话了,那么大家就认为大明的战略方向就定了,就没有人在沿着这个思路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畅想了。

    大明需要更多的思想,需要更多的战略战术以丰富参谋们的视野,孙传庭还是很有本事的一个人,他说的这些应该让参谋部好好参考一下。

    朱慈烺继续问道:“那苏伊士运河的事情呢?你这次回来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

    孙传庭拱手:“回陛下,如果大明采用这种慢战略,那么苏伊士运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甚至大明可以从红海再开凿一条运河然后从尼罗河入地中海。

    但是陛下要是坚持这种快速突破的战略,从目前来看,大明应该不惜兵力,全力一战,以最快的速度突破其防御,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敲碎敌人的保护壳,这样反而是损失最小的战术。

    对付这种战略节点的问题,臣想不到什么取巧的办法,这样的地方就像虎牢关山海关一样,之所以称为天下雄关,正是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

    这个地利就是大明最大的障碍,也是它称为战略节点的原因,与其想要战略上迂回,臣还是建议应该多考虑如果突破对方的堡垒的战法。”

    朱慈烺当然知道这些,确实像苏伊士运河这样的点,陆地上没啥,但是对于海军来说,他就是咽喉,给你卡的死死的,想再多的办法船也不能飞过去,这据点还是要破!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大明的三个大敌

    朱慈烺每天盼着有奇谋出现,只可惜最后军部推演那些奇谋要么只能在特定的场合成功,要么就只是一厢情愿。

    孙传庭继续躬身说道:“陛下,臣觉得大明进攻欧罗巴洲有三个大敌不得不防。

    第一乃是气候,欧罗巴洲沙俄、芬兰瑞典等国冬季寒冷,滴水成冰,比之北疆不逞多让。

    但是跟大明北疆不同的是,欧罗巴的北方瑞典王朝和沙俄都是强国,代甲之士数十万,更是锐意改革强军强国。

    大明目前极地师仅有三个,十万人不到,即使后面努力训练也不过五十万之数而已。

    但是这沙俄和瑞典国土广大,若是不能短时间打赢,恐怕大明军队会陷入持续消耗,这将不利于大明。

    其二乃是文化,欧罗巴有三个教派,奥斯曼帝国也有教派,但是他们都是有信奉的,大明虽有信奉佛道,但是佛道不干涉百姓生活。

    欧罗巴和奥斯曼帝国那边就不一样了,他们的信奉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有狂信者把生命都愿意献出,而且这些狂信者还不少。

    所以大明进攻欧罗巴,信奉问题不得不防,不仅要重视,这个东西甚至比灭国还要困难,灭国灭的是有型的东西,但是信奉这个东西确实无形的。

    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很难,比起杀光他们更难,请陛下慎之又慎。

    第三点就是民心了,欧罗巴百姓跟大明百姓的思考问题方式是不一样的,大明百姓都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是欧罗巴人确不这样认为,他们相信阳光法则,他们认为他们的神是公平的,神的恩赐就像太阳一样照耀每一个人,不会应为你的高贵多照耀一点,也不会因为你的卑贱而减少一分。

    他们还相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哪怕是国王都不能毫无理由的掠夺他们的财富,他们相信一切东西都是有价的,以商业为中心思想,只要你愿意给出足够的好处他们甚至自己的父母妻儿都可以等价交换。

    这种差异会导致大明进入欧罗巴之后很难融入进去,而且在统治占领区的时候很可能应为一些不注意的失误或者理念的差异爆发冲突。

    这种差异会让欧罗巴人空前团结起来,再加上信奉的力量,大明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大明陷入一种非常被动的局面。

    可能会因此不得民心,到处都是防抗的暴民,甚至普通百姓都会支持这些叛乱。

    到时候大明即使驻军两百万三百万也很难扭转民心。

    以上三点还请陛下慎之又慎,不可轻忽,灭国易,灭人心难。”

    朱慈烺听完之后不得不惊叹,孙传庭确实有两把刷子啊,这三点无疑切中了要害,首先这气候问题,拿破仑吃过亏,小胡子也吃过亏,就是毛子自己面对更冷的芬兰也是吃过亏的。

    气候不可怕,但是寒冷的地区生过着一群彪悍的人就可怕了,如果这些彪悍的人再有先进的武器先进的作战思想,那简直是进攻方的噩梦了!

    朱慈烺虽然一直在培养大明百姓的耐寒能力,甚至不惜重奖愿意去北疆定居的汉人还有异族。

    不过,就像孙传庭说的那样,真的要征兵,大明能适应这种严寒气候的士卒能有五十万就不错了。

    五十万士卒想要打下沙俄的首都容易,但是想要占领整个欧罗巴洲的北疆极寒地区,那就人数不够了。

    要是在碰上游击战,那更是完蛋。

    再有信奉的问题,大明百姓虽然信佛信道,但是大明百姓求人保佑神要是保佑了才会信任你,你要是不保佑,那对不起,立马香火断绝。

    可以这么说,大明的神仙,那都是竞聘上岗的,从古代到现在,大明的神仙是一茬接着一茬的换,从盘古女娲,到九天玄女,再到五岳大帝,玉皇大帝,后来无生老母,如来佛祖,再后来妈祖等等。

    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谁灵验谁的香火就忘,谁要是不灵了,那就对不起了,你下岗了,换个能办事的来!

    所以大明这边虽然有神,但是没有谁能统治百姓的思想,大明百姓最信奉的还是人最后还是要靠自己。

    但是欧罗巴那边不是如此,不管哪个派别,最后人家新的都是椰树(就是你理解的),包括奥斯曼帝国那边,这些都是思想被统治的。

    这要是一旦开战,那么很明显,要是宗教发话了,那么大明基本上就很难在扭转百姓的思想让他向着大明。

    这些问题看似都很简单,一眼就看破的东西,但是如果生活在这个时代,紧紧出去走一圈就能总结出这么深刻的东西,谁敢说孙传庭不行。

    敲着桌子朱慈烺最后下定决心:“朕决定封爱卿为顾问参谋,加封太子少师,为大明继续出谋划策,爱卿可愿意?”

    孙传庭听完之后,眼睛一亮,虽然这个职位听着就没有实权,不过能回到朝堂,那么一切不都是好的开始么。

    再没有实权,那也总比自己告老还乡之后钓鱼养花的机会大吧。

    走了这一圈之后,孙传庭对于权谋和复兴儒家这事看的也淡了,帝王平衡之道,儒家已经统治了朝廷这么多年也该有人来压一压了。

    否则就跟陛下说的,如今的儒家已经不是过去的儒家了,已经走向僵化固话自我灭亡的道路。

    这次是对儒家的打击,但是何尝又不是儒家深刻反省,锐意改革自己,涅槃重生的好机会呢!

    再说了,陛下也承诺了,儒家不会灭,那自己还担心个什么,只不过是多一些人争权夺利罢了,自己何必趟这个浑水。

    有生之年能为陛下为大明开辟万世不易的基业,顺便著书立说,把儒家的弊端好好革新一下。

    一直以来他们都陷入了一个误区,一直把儒家当成朝堂,朝堂就是儒家,好像丢失了朝堂上丢失了官位儒家就完了一样。

    实际上儒家不止是朝廷,圣人有言,齐家治国平天下,既然不能治国平天下,为何不能好好齐家呢?

    大明盛世天下太平,不正是大家埋头做学问的好时候么!

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大明最大的危机

    朱慈烺看着孙传庭已经心动,高兴的站起来:“那么最后朕在问你大明有什么问题,或者隐忧。”

    朱慈烺迫切想听听孙传庭是怎么看待今日大明的,如果真的能说出一些问题,朱慈烺自然希望改正。

    孙传庭犹豫了一下,然后毅然说道:“请恕臣失礼之罪,陛下重武而轻文,藩镇之祸不远。”

    朱慈烺眉头扬起:“哦?说说你的观点,朕恕你无罪。”

    孙传庭继续说道:“自唐以后送重文抑武,大明以文统武,皆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何也?

    此事皆因安史之乱而起,当年安史之乱葬送了大唐开元盛世,但仅仅是葬送了盛世么?

    臣读史书,每每读到万国来朝,天可汗,异族争相以成唐人为骄傲,长安城内十万异族生活。

    这些事迹,都证明大唐那个时候是开放的,是包容的,是四夷宾服的。

    但是这一切都因为安史之乱而改变,汉人开始不信任异族,以至于赵宋仅仅偏暗长城以内,甚至长城以内都没有完全收服都不愿意在往外征战。

    皆因为那时的汉人,觉得域外之地皆蛮族,得之除了空耗国力之外没有任何益处。

    这一切都是藩镇之祸,盛唐开拓疆域,以武功封侯,天下广设节度使,征战四方之后导致兵力不足,不得不以蛮夷为兵。

    而蛮夷异族为兵为将,野心滋生,安禄山之流,突然谋反,让大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究其原因,皆因大唐四处用兵,关内之地几无可用之兵。

    陛下您励精图治,试图恢复汉唐功业,甚至以陛下今日之功绩已经远迈汉唐前人,堪称名垂千古。

    但是臣确觉得,今日之大明跟盛唐之何其相似?

    臣记得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对江南东林复社等就说过‘强大就是他最大的软肋’,今日之大明也已经强大到以一己之力对抗世界的地步,但是这何尝又不是大明的软肋呢?

    虽然陛下尽力避免异族为兵,甚至陛下征兵之处明确异族不得为兵为将。

    但是陛下从组建新军到今年已经十五年时间,您在回头看,当初的的防备和今天的情况?

    首先收拢蒙古族单独组建一师,第二不停的放宽异族加入大明籍的条件,以前是不许非汉人参军,现在已经改成非公民不得参军。

    而且当初那莫卧儿帝国的六十多万靖安军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完全裁撤。

    臣觉得大明只会越来越强,大明的百姓也会越来越富足,尤其是汉人百姓,生来衣食无忧,过着上等人的生活。

    而当兵确是一件苦差事,即辛苦,有冒着生命危险。

    战争年代因为升迁因为战争的缘故,大家尚且能忍受,但是一旦大明进入承平之世呢?

    到时候军队升迁之路困难,战功几乎不可能获得,那么又有多少汉人百姓干这种苦活累活呢?

    到时候,兵还是要有的,如果大明已经统治全球,那么必然要有足够的兵力镇压全球,否则历朝历代只有长城之内都造反不断,何况他日大明控制全球这么大的地盘。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大明的汉人百姓不愿意当兵,大明又需要足够的兵力控制并且镇压世界,兵从何处来?

    那必然是要从新加入大明公民籍的异族百姓中来,他们无钱无势自然愿意用生命拼搏一个未来,因为以前就吃惯了苦,当兵的苦自然也不再话下。

    未来吸引他们从军,大明甚至给出一点优惠政策,例如当兵多少年获得大明公民籍等等。

    如此长久之后,大明军队中虽然还都是公民为主,但是确已经不是汉人为主,这跟当年的大唐是何其相似。

    那个时候要是再有一二有异心者挑动,大明最精锐的军队反叛,甚至都不用进攻大明关内,只要据一地割据,那么天下各族不满大明的那些一心想恢复故国的势力必然纷纷追随闹事。

    这个又跟秦末乱世一样,到时候大明疲于奔命,为了迅速平叛,陛下不得不出面许诺这些异族故国一些好处。

    若是平叛成功,则陛下辛苦打下的大同世界再次陷入割据,若是平叛失败,大明汉人此时遍布世界各地,那将会是他们最佳的泄愤工具。

    这些陛下不可不防,如果真的发生这等事,那么大明的悲剧不会比安史之乱和秦末之乱低,甚至会超过那些百倍。”

    朱慈烺被说的悚然而惊,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推理,其实历史已经有了明证,例如罗马帝国的覆灭,还有盛唐的覆灭,后世历史上法兰西最后也不是只能依靠雇佣军办事了么?

    丑国也是,当兵拿绿卡,这不是正朝这条路上走着呢!最后结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是历史是个好老师,如果你没有记住,她就会一遍一遍的帮你重复。

    如果大明不注意这些问题,那么必然也会导致这样的覆辙。

    不过这一切有让孙传庭跟文武之争扯上了关系,朱慈烺就不认同了,这事关文武之争何事?这个事情难道不应该是义务兵役制和募兵制的冲突么?

    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难道不应该是一直给予军人应有的待遇,让全大明人人想参军,人人以参军为荣才能避免么!

    为啥到了孙传庭嘴里,这个就要抑制?军人不靠谱就防备?咋的你们文官就靠谱了?

    朱慈烺抬头好奇的问道:“如果你是叛军,你当怎么集结实力,怎样开始谋逆,怎样成功?如果你们说服朕,朕就考虑你的建议!”

    孙传庭犹豫了一下拱手:“陛下乃是万年难遇的帅才,臣不是陛下对手,有陛下在大明坚若磐石,就像秦皇汉武一样。

    但是强如秦始皇,在其驾崩之后已经天下皆反,陛下确实比秦始皇还厉害,但是您的个人威望越高,大家越怕你,那么最后大明没有您之后肯定动小心思的人会更多了!”

    朱慈烺眯着眼:“没事,朕就是让你试试,看看有什么地方可以查漏补缺,如果真的让你打赢了,那也是大明的大幸,提前解决了隐患,当赏!”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朱慈烺急了

    孙传庭沉思了一会:“若是我为一镇总兵,首先要做的就是养寇,因为陛下把军火生产都放在京城附近,边镇根本没有多少军火。

    但是只有有了贼寇,那么大明的军火供应,后勤物资,还有兵力都会往这边倾斜,敌人越强大,那么我手里统领的军队也越多。

    甚至我会让我自己的人假扮贼寇,好积攒力量。”

    朱慈烺好奇的问道:“那边镇总兵五年一换怎么逃过?”

    孙传庭拱手:“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只要我一直保持着跟贼寇打的有来有往,胜多败少,那么五年一换就可以完美避过。”

    这个确实有理,打仗的事情,不能把前线指挥的人换来换去,当然大明从朱慈烺登基到现在目前来看还没有打过超过五年的战争。

    若是遇到,朱慈烺还真的不会临阵换帅,毕竟内阁首辅和军部总参不爽朱慈烺都不会轻易换掉,极力避免走上崇祯的老路,因为频繁换人导致崩盘。

    朱慈烺又提出第二个疑问:“那怎么避过锦衣卫的探查呢?”

    孙传庭自信的说道:“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拉拢,拉拢成功则锦衣卫为我所用,一旦拉拢不成就跟锦衣卫制造矛盾,而且是大矛盾。

    这样一来,就算锦衣卫弹劾我谋反,陛下也只会觉得这是因为双方矛盾引起,而不是我真的要反。”

    朱慈烺倒吸一口凉气,这个主意确实够损,不过孙传庭又这么聪明?朱慈烺记得孙传庭最后是被逼着不得不出兵,然后太监高起潜见死不救,孙传庭最后兵败。

    这要是有这么聪明早干嘛去了?咋不给高起潜搞点阴谋,咋不给崇祯搞点阴谋?怎么到自己手里,这军事也行了,阴谋也行了?

    确实要是真的两方有矛盾之后,锦衣卫在搞孙传庭谋反,那朱慈烺肯定不会听信一面之词,但是朱慈烺又觉得不对:

    “以朕的性格,就算觉得锦衣卫说的有可能是因为矛盾,不会听信一面之词,但朕也会派出其余的人去调查,例如军事情报部。”

    孙传庭摇摇头:“陛下,军事情报部是主外情报机构,如果对内查探,其祸患比起东厂锦衣卫还要严重,陛下一定会慎之又慎的,

    所以陛下可能会派太监查探,但是太监贪财,很容易忽悠,臣在花钱贿赂京城官员或者太监引为助力,再假装打一两个胜仗,到时候危机自解。

    就算因此陛下起疑心,认为我有问题,把我换掉,但是军中还有我的旧部。

    这人想要帮人成事那是难上加难,但是要是想要坏别人的事情,那可能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以我的心腹为内应。

    到时候把重要消息透露给反贼,那么这位新换来的将领必然无功而返,甚至大败亏输。

    如果这个时候我在重金贿赂朝臣和太监,帮自己说话,那么别人上不行,只有我上能解决问题,最后陛下即使怀疑,也不得不用。

    然后我再趁机打几个胜仗,陛下疑虑就会消失,然后朝廷会继续委我以重任。”

    朱慈烺:“……”

    这些虽然办法很脏,但确实非常有效,一个将领要是真的有心谋反,暗地里培养心腹,换帅之后搞事成功的概率确实很大。

    这要是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可能朱慈烺也会真的中计。

    而且朱慈烺知道自己的性格,喜欢以狮子搏兔的姿态打仗,要是贼寇数年没有被消灭,那么他肯定会持续加码,那么孙传庭手里的兵力肯定也会越来越多。

    但是朱慈烺还是不死心:“若是多年没有结果,朕肯定会有所察觉,即使不能察觉,朕也会再派军队联合进攻,你这个也拖不了多久啊?”

    孙传庭幽幽的说道:“陛下,安禄山天宝元年担任平卢节度使,天宝三年加范阳节度使,天宝十年加河东节度使,天宝十四年反,算算时间也不过十四年而已。

    而且一开始他未必有反心,若是臣拖了七八年陛下也不会怀疑吧?

    安禄山只有十五万军队就能造成大唐盛世中断,大明一镇总兵,打了这么多年仗,那只会比这多,不会比这少吧?

    以大明兵力的分散程度,要想集结兵力平叛不容易吧?”

    朱慈烺笑了:“朕有京营禁卫军二十万,足够平叛,禁卫军战力天下第一!未有能当者。”

    孙传庭也笑了:“可是要是臣据天险而守,占据的是中亚或者东欧这样的不利于海军增援,陆军进攻又消耗巨大的地方呢?

    如果我用的是流寇战术,打一仗就换一个地方以战养战呢?

    如果我到一地就鼓动当地的异族建国独立,不求成功但求给大明不断制造麻烦呢?”

    朱慈烺笑不出来了:“大唐平叛八年才评定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昏招连出,杀了高仙芝和封常青。

    本来两人在大唐内部空虚的时候招洛阳市井之人六万为兵被打的退守潼关,只要守住潼关等天下勤王之军就行,硬是被唐玄宗杀了,又逼哥舒翰带着这些市井之徒和流民组成的军队出潼关迎战安禄山。

    然后丢长安逃亡蜀地之后,又碰上孝顺儿子自立,这才导致安史之乱八年多才平定。

    你老拿这个跟朕比,是不是觉得朕跟那唐玄宗一样昏庸?

    你要是不进攻大明关内,那是取死之道,你要是进攻,那死的更快,大明士卒三百万,只要有半年时间调整,朕就能碾死任何敌人!

    而你想半年攻入关内那是不可能的,大明关内之地固若金汤,各重镇中原重要关口朕都有驻兵,况且朕设置二十万禁卫军防备的就是乱臣贼子。”

    看着有些急眼的皇上,孙传庭并没有退缩,眼珠子转了转:“可是陛下,要是臣恰好还有一支海军跟着叛乱了呢?这乱匪可不止是陆地上有,海上也不少啊!”

    朱慈烺呵呵一笑:“那又如何,大明最强的就是禁卫海军,不要说一地叛乱,就算是三五个六七个点都叛乱,那也动摇不了禁卫海军!

    你对海战不懂,大明禁卫海军跟普通平叛用的海军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大明禁卫海军生来就是打国战灭国用的,一般的叛乱根本不会出动也不配出动!”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近漠堡之危

    近漠堡是非洲中部沙哈拉沙漠南部边缘的一个堡垒,这里曾经是沿着撒哈拉沙漠南边缘最近的贸易线,沟通着非洲的东西贸易通道。

    这里在大明到来的时候生活着两个国家分别是巴吉米尔王国、瓦达伊王国。

    没错哪怕这里都是土著,实际上土著也不是说都是生活在部落里的野人,实际上这里也有文明存在,而且文明比起各大洲都要久远,甚至被誉为世界人类的起源之地。

    当然这个起源之地有争议,某个棒子国觉得,宇宙的起源都是从他们那里开始的,所以非洲这边他们是不承认的。

    所以这里有贸易,有国家,并不是只有一片荒芜茹毛饮血的土著。

    之所以最后非洲只剩下土著,没有了文明的踪迹,那自然要感谢那些伟大的欧罗巴航海家了。

    近漠堡这里甚至诞生过一个帝国,加涅姆帝国,位置就是在非洲的中部,国土包括现今的利比亚与乍得等地。

    当然这个帝国也就是在非洲能称为帝国了,在大明这样的势力只能算一个诸侯王级别的而已。

    近漠堡是大明修建,这里的两个王国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也被大明消灭,残部被驱赶逃进了撒哈拉沙漠之中。

    不过对方并不死心,经常跳出沙漠烧杀抢掠,甚至是进攻大明的商队堡垒和防线,导致原本热闹的贸易线路逐渐萧条。

    之后大明也无意去跟一群躲在沙子里的土匪进行较劲,大明的重心是往南,是穿过中非大陆到达南非。

    朱慈烺的目标是南非的黄金和钻石,而不是沙漠里的沙子。

    所以当大明在南部开辟新的商路,又修整了道路之后,这个沿着沙漠的贸易线路就彻底荒废了。

    到了复兴十年的时候,这里三个月都看不到一个商队路过。

    尤其是近漠堡这里,因为沙漠中的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残部的不断袭扰,所以这里已经廖无人烟,成为了几百里的无人区。

    大明在这里放置近漠堡,为的就是防御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的残部越过近漠堡袭击大明的中部公路,所以这个近漠堡的位置非常险要。

    位置就是沙漠边缘的洛贡和沙里两河汇合处东北侧,控制了这里,即阶段了东西交通又截断了南北交通,让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的残部再也难以获得一点贸易上的收入。

    大明的战略很简单,逼迫对方走出沙漠投降,大明懒得派出大股兵力进入沙漠追击,反正无所谓,看谁耗过谁。

    撒哈拉沙漠虽然广大,但是并不是生命的禁区,也可以说不全是生命的禁区。

    阿拉伯人从七世纪半的时候,就已经把骆驼广泛的应用于贸易之中,到了八世纪,阿拉伯人已经掌握了大规模繁殖骆驼的技术。

    而为了贸易的需要,阿拉伯人在摩洛哥南部的德拉河流域放牧骆驼,那里就成为了盛产骆驼的基地。

    骆驼号称沙漠之舟,即使驮着二百公斤的重物,在沙漠之中一天也能行进四十多公里,也就是八十多里。而且几天甚至半个月月补充一次水分都行。

    而且骆驼的寿命达到四十多年,活的长的甚至能到五十年,这比起马的三十多年,驴的三十年更加的经济实惠,尤其是在沙漠地区,这种优势就更大了。

    有了足够数量的骆驼,然后在有了沙漠中的绿洲分布图,那么大型骆驼商队穿越撒哈拉的条件就全部具备了。在巅峰时期穿越撒哈拉的商路多达一千四百条。

    甚至到了近代火车出现之前,这里依旧是靠着骆驼作为运输的主力。

    也就是说,近漠堡这里不仅是东西贸易线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南北穿越撒哈拉沙漠贸易线路中线的南线终点。

    而大明为了限制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残部通过贸易获得补充,所以干脆关闭了这个贸易通道。

    本来这没有什么,大明的强大非洲没有一个国家敢说个不字,何况是隔着一个撒哈拉沙漠对面的地中海沿岸非洲还真的拿大明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撒哈拉沙漠虽然商队可以过,但是大军想要过来,那就难了,何况还有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残部也未必愿意别人染指呢。

    只不过这种平衡因为大明的藩国对葡萄牙宣战,这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

    在南洋的据点,在南大陆的据点,葡萄牙确实鞭长莫及,想要保护费劲,但是你大明也不是没有缺点。

    本着搞不死你也恶心死你的目的,葡萄牙人在非洲的北部找到了一群唯利是图的商人,目标很简单,支持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残部武器,让他们继续反抗大明的侵略。

    而对于这些近漠堡确一无所知,这是大明复兴历十年的腊月,军部为了抚慰边关将士,不管再远不管在荒僻的地方只要有大明军队驻扎,都要有年夜饭,都要能包上饺子吃上饺子过年。

    所以赶着过年之前,后勤部为近漠堡送来了复兴十年的最后一批物资。

    因为地处偏远,按照惯例,这一批物资足够近漠堡三个月之用,加上过年的物资,下一批物资将会在复兴十一年四月初送到。

    近漠堡高高兴兴的过起了年,而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残部在葡萄牙的支持下,决心趁着这大明过年的空档,打下近漠堡,然后以此为据点袭击大明的中非公路,截断大明非洲东西海岸北部的联系。

    所以趁着除夕夜,两国集结了所有军队,突袭近漠堡。

    而近漠堡这边则是大明陆军第十六师,三团四营的两个连,两百人驻守,按照大明非洲总兵的规划,这两个连平时一个出堡巡视,一个就在堡垒内防守,只不过因为过年,除了留下必要的哨兵之外,其余的全部都回了近漠堡。

    也幸亏全都回来了,所以当两国集结起三万大军包围近漠堡的时候,近漠堡里足足有一百八十名士卒。

    而放哨的二十名士卒因为被突然袭击,只跑回来十三个,剩下的七个战死。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留下来吧

    三万人围困一百九十三人防守的一个堡垒,在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的将士眼里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再说了现在他们已经不是当初拿着弯刀的土著了,他们也有火枪了,还有欧罗巴的军事教官指导他们如何使用火枪。

    所以巴吉米尔王国国王放出豪言,当天晚上就要在近漠堡里吃上烤肉!

    得意的土著们把七个战死的大明士卒的人头斩下,挑在旗帜上,然后呼喊着围着近漠堡叫嚣,逼迫大明这边投降。

    大明这边守堡垒的两个连队自然不会惯着他们,当进攻开始之后他们就知道了,大家虽然都是拿着火枪战斗,但是你得火枪在大明的火枪面前那只能是烧火棍!

    战场上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的勇士们在一股血气之勇之后,被大明打的抱头鼠窜,这让他们想起为啥近漠堡只有区区两个连就能压制他们在沙漠中不敢露头。

    感觉丢了面子的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两国国王,把获得的七颗大明士卒的人头高高悬起,用长杆挑着摆成一排。

    城内一连长王恬面色冷漠,看着这群土著犹如死人,而二连长刘威确叫嚣着要把自己的兄弟接回来!

    王恬看着逐渐西斜的落日,挡住刘威:“我知道你的心情,但是我想告诉你,这可能是一个陷阱,你们若是去了,可能只是给他们的功劳簿上在添一笔。

    甚至让更多的兄弟的人头摆在那里,死后不得安宁。他们已经走了,难道你还想让更多的兄弟因此丧命么!”

    刘威猛地冲上来:“那执勤的不是你的兄弟,你当然说的轻巧,别忘了陛下说的,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袍泽尸骨被这样侮辱!

    你若是不愿去我不怪你,但是不要拦我,一切罪责我刘威担了!”

    王恬拦住他:“你拿什么担?”

    刘威猛推王恬,一把将他推到指了指自己的头:“拿我这颗脑袋担!”

    王恬站起来:“混账!你的脑袋值多少钱!你别忘了!你的这些袍泽兄弟还等着你回去给他们赡养父母,告诉他们的父母他们是多勇敢呢!

    再死了兄弟,你有何脸面见他们的父母!”

    下面的士卒鼓噪:“连长,为救袍泽而死,我们死而无憾!”

    本来刘威的意志是坚定的,但是当一个个士卒嚷嚷着愿意赴死的时候,他动摇了,大家愿意为迎回袍泽尸体而死战,并不是他能以此不顾士卒生命的理由。

    刘威想起在军事学院集训的时候的课上,老师的话,身为军官最大的荣耀就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功绩,即使无功,只要保全了士卒的生命那也是一个好将领,如果以巨大的伤亡去换取功劳,哪怕功劳再大也会被唾弃。

    王恬制止了士卒的鼓噪:“我王恬也没有说不救,但是我们不能就这么傻傻的冲过去中敌人的圈套,我们要讲究方法,以最小的代价完成这件事,最好不死一人全身而退!”

    刘威终于正视王恬:“你有什么办法?”

    王恬指着营外:“办法很简单,声东击西再击东!

    简单来说,就是你先带人上去假装想抢回尸体和头颅,对方要是有埋伏肯定会发动,我这边趁机从另一面带着大半军队强袭对方的军营,最好烧了对方的粮草。

    然后等我这边敌军乱起之后,你再去抢夺尸体,这样敌人肯定料不到。”

    刘威有点震惊:“烧毁粮草?烧毁了敌人的粮草,那他们就回不去沙漠里的绿洲了,那敌人还不拼死一战,我们再无退路?”

    王恬朝着刘威笑笑:“我们只要拖住这股敌人,让他们最后人困马乏弹尽粮绝,那么以后整个非洲中部地区就再也没有骚扰。

    大明甚至可以开通中非穿过撒哈拉沙漠的商路,为将来的战争做打算。”

    刘威有点不自信:“就凭借我们两百人?谁去突围求救?怎么突围成功?这可是三万人的包围!”

    王恬眨眨眼:“我们不用求救,只需要耐心等待,信鸽已经放出,总兵官那里一定会很快增援的。”

    刘威想了想郑重的点点头:“那么我需要一个班的士卒,谁愿意跟我抢回兄弟们的尸体?”

    刘威这边安排好,王恬那边也开始准备,要说两百人防守这近漠堡,对于大明军队来说真的没有难度,即使敌人有三万,王恬和刘威也有信心守个三五个月。

    只不过王恬显然不想就这么憋屈的守着,大明非洲的贸易线路一直受到两国的袭扰,他们视大明为眼中钉肉中刺,大明何尝不是时刻想扫平这股沙鼠。

    这一次好不容易等到这两国倾尽全力来进攻,王恬觉得他有必要把对方留下。

    就像大家平时研究的战略一样,如果大明能够重开中非穿越撒哈拉的贸易线路,那么这岂不是为大明进入地中海地区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就像巴吉米尔王国和瓦达伊王国残部一样,就算大明重兵无法穿越,但是士卒轻装上阵,到达海岸还是没有问题的,不要多,只要过去一万到两万。

    那么突然袭击之下,不管是东面的苏伊士运河还是西面的直布罗陀海峡,到时候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处!

    前提就是这两国被彻底消灭彻底收服!

    虽然底层的士卒不知道五年后的宣战计划,但是下面的士卒确知道,大明要渗透进地中海,一直都在想着惦记着这个事情。

    虽然从陆路到达不能让海军发挥作用,但陆军为啥要给海军发挥的机会?陆军自己通过陆路的两面夹击或者闪电攻击南下重要战略节点,然后让海军那帮人只能打扫战场岂不快哉。

    两人商定好计划,刘威趁着夜色出了城门,而对面的两国营地果然安排了人一直盯着,见到明军真的试图出城抢人,立刻来的精神。

    刘威出城之后迅速在城门附近潜伏,然后派出士卒携带手雷开始制造声响,果然一听到响动,两国埋伏的军队以为出击的命令以下,立刻都跳出来,刘威立刻往城门后撤。

    无弹窗

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兵力不足

    王恬趁着这个时候也出了另一侧的门,外面的土著心思都想着怎么勾引大明上钩呢,这边的人压根没有想到大明会从这边出手偷袭他们。

    三万人包围他们,他们就区区两百人不到竟然还敢出城偷袭?在土著的认知里从来没有人敢这么干。

    但是王恬就敢,所以当王恬的军队突击入营的时候,土著的军队立刻乱了,不知道情况的情况下被王恬打的节节后退。

    王恬没有恋战,四处防火,找到物资一把大火焚毁,四门的土著立刻就看到了城外的火光,在纷乱之中,土著慌乱朝火光方向前去救援。

    刘威这边也松了一口气,王恬带人回来:“还能动的跟着二连去抢回战友的尸体再杀他一个来回给兄弟们报仇了!”

    再次从另一侧出城,这时土著围着尸体的人已经没有人,明军冲出,土著少许的人员立刻被吓得逃窜,王恬眯着眼睛:“再烧了这边的粮草土著就完蛋了!兄弟们跟我杀!”

    当这边的粮草也燃起大火的时候,土著立刻就变成了无头的苍蝇。

    可惜一夜两个方向冲杀,王恬和刘威这边也已经到了体力的极限,否则再杀一轮说不定土著就被打散了!

    刘威看着城外的火光哈哈大小:“没想到你王甜甜起个名字娘娘唧唧的,打起仗来还像个爷们!”

    王恬瞪眼:“在叫我王甜甜我弄死你!没文化,我这个恬是淡薄安静的意思,是秦朝大将蒙恬的那个恬,你懂个屁!”

    刘威不屑的撇撇嘴:“知道知道,就是跟公子扶苏一起被骗服毒自杀那个,要我说,你选偶像也选一个像样的,被骗喝药死的也值得尊敬。”

    王恬瞪着他:“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手握三十万雄兵甘愿赴死,我敬佩的是他的忠义,欣赏的是他能够把胡人驱赶出中原的英勇,你懂个蛋蛋!”

    刘威呵呵笑着:“所以小甜甜,下面咱们怎么办?”

    王恬翻翻白眼,上去就是用脚踹:“滚!”

    刘威躲过:“好了,不开玩笑了,我去收拾遗骸,守城就先交给你了。”

    王恬嗯了一声:“没事,今天一天这些土著都别想攻城了。”

    刘威脚步一顿:“你说,他们要是知道回沙漠无望,那他们会不会直接南下去袭击商路?”

    王恬摇摇头:“那样他们只会死的更快,我们就一点都不用担心了。”

    刘威想想:“不对!不能让他们南下!如果袭击了商路,商路上可是有大明百姓,要是因此让百姓受难咱们可是大罪!”

    王恬也反应过来,然后沉默了:“那就放出信鸽,让那边的人注意一下吧。”

    刘威摸摸下巴:“要是第二批信鸽也放出去了,那后面要是有什么变化咱们可是连求援的机会都没有了。”

    王恬呵呵一笑:“我们不用求援,只要守在这里,大明是不会放着我们不管的,咱们只要耐心等待就是。

    果然后面三天对面的土著都没有集结兵力进攻,只不过土著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粮食被烧完了,他们走不了了!

    第四天走不了的土著陷入疯狂,开始新一轮的进攻,果然没有饭吃的土著一个个咬牙切齿,有人一度冲上城墙又被打下去。

    激战了大半天,土著们又放弃了,这个城太难攻了,血气之勇之后,下面的战斗让土著无力再组织像样的进攻。

    不过土著也不是没有想办法,开始截断明军的水源,然后派出人出去收集粮食物资。

    王恬冷笑着看挖河的土著:“这帮家伙一定没有看过大明的军备条例,像这种堡垒大明怎么可能不准备预备水源,就算没有水源也会建立专门的预备水窖,想断我们的水,搞笑!”

    刘威看着远去找吃的东西的土著:“这帮土著还着的以为吃定了咱们,把咱们围死了,谁给的他们的勇气?”

    王恬走下城墙:“让他们有个念想也好,这样才能聚集不散,给后面的军队争取足够的时间。”

    刘威想了想:“那你觉得上面什么时候会派兵增援我们?”

    王恬伸出一跟手指:“一个月吧,救我们十天就能集结几千人来救了,但是这对于这些土著来说被收拾的还不够。

    一个月的时间,让这帮土著到极限,然后咱们这边也能集结更多的军队毕其功于一役。

    而且这帮人显然去四周劫掠了,咱们的人还要分出一部分去防守商道还有各个居民点呢,这个时间短不了。”

    第二天进攻受挫的土著开始挖沟掘进,显然是想通过躲在沟里突然杀出然后攻城,要不是这里的土地都是沙土,这帮人估计还想挖地道呢!

    看着掘进的地道,王恬哈哈一笑:“这不是锻炼的精准投弹不就用上了,先不要管他们,等他们掘进到五十步的时候咱们再用手榴弹招呼他们就是了。”

    刘威瞄着那边的地道:“只怕炸了几次这帮人就会顶着盾牌掘进,那怎么办?”

    王恬拍了拍身边的迫击炮:“咱们不是有这个,还有炸药包,他们的那种木盾牌还能挡的住?实在不行不是还有燃烧弹呢么。”

    刘威有点遗憾:“可惜了,那五十米以外其实杀伤的敌军也不少,他们这么一搞,这五十米之外就打不到人了。”

    王恬摇摇头:“对方就挖了七八个掘进壕沟,根本不可能全员躲在壕沟里,再说了攻城梯总不能也在沟里转运吧,上面总要留人的,你耐心等着就是。”

    王恬和刘威讨论的时候,这边的边境堡垒被袭击的消息已经上报了营部和团部,这边本来一条商道就只有一个师防守,尤其是中间这段,不过一个团而已。

    一个团防守两千多里的防线,而这条防线光这样的重要堡垒就有二十多个,小一点的堡垒有五十多个。

    这一个团有四千人都在各地的堡垒防守,看完王恬的大胆计划,团长都有点惊了,他也想支持,可是兵不够啊!

    无弹窗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燕九燕青

    虽然兵力不足,但救援近漠堡的能力还是有的,虽然手里只有一千的可用兵力,不过土著的两三万人,在大明眼里,一千人对方根本挡不住。

    刚做好准备,对面的信鸽又来了,团长还以为出事了要救援呢,结果对方竟然偷袭土著的粮草成功了。

    而且王恬还大言不惭的说自己能守至少三个月,希望师部能够派出得力兵马,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歼灭这两股骚扰大明边境的势力。

    团长还能怎么办,赶紧上报吧,这一下这王恬和刘威算是捅了马蜂窝了,土著急眼了,一面加紧进攻,一面派出人马到各地抢掠。

    对于大明来说,凡是纳入大明国土的百姓,那都是大明的臣民,虽然不是公民,但是也不是异族外国可以随便屠戮的。

    既然王恬表示能守住,那团长还是抓紧加强商道和聚集地的保护吧,这要是真的让大明的公民被土著给袭击了,他们都要倒霉了。

    第十六师有三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其中一个步兵团还有炮兵团和骑兵团在几内亚湾负责几内亚湾的防御。

    这里是大明的江河四湾之一,是大明重点建设的区域自然不容有失。

    一个团在中部防御,一个在东海岸防御。

    第十六师的师长是燕青,也就是当年第一批进入讲武堂的宁晋伯府上的添头燕九。

    这一路走来,燕青从一个宁晋伯府的卖身奴仆走到现在的大明将军,可谓是传奇了。

    据说这次军改之后,军部正在申请把非洲划为三个战区,而燕青就是计划的三个战区的总兵官之一,升任了总兵官,已经是大明目前最高的常备军职了,再升就只能升军衔和军饷了。

    燕青这个名字是宁晋伯赐予的,说是为了效仿当初大汉的卫青和宋朝的狄青,可是燕青这个名字让人一听就想起水浒传。

    而且三个带青的武将,燕青姑且算梁山的武将吧,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出身都不怎么好。

    卫青是馆陶公主家的奴隶,狄青也是刺字的配军,燕青是个孤儿卢俊义家的奴仆,而他燕九的出身也是宁晋伯家的奴仆。

    不过宁晋伯是个人精,当初派燕九进入讲武堂的时候,为了笼络燕九就把燕九的奴仆契约作废了。

    那个时候大明还没有全面禁止奴仆制度,能有这个觉悟,燕九自然是感激的。

    所以这么多年,刘光溥和刘光宗两个兄弟在军中燕九没少照顾,而宁晋伯后来介绍的伯爵府的旁支进入军事学校,最后实习都是放在燕九的军队中。

    刘光溥被证明没有什么军事才华,最后转到了后勤,现在也是军部后勤的高官,负责的是军部跟藩国的后勤协调。

    左右就是吃吃饭喝喝酒,跟藩国的高官贵族们协调协调感情。

    还别说这个还真的就是他擅长的,干的也是乐在其中,反正他最后干的好坏都是要回家继承爵位的虽然现在这种复兴以前的伯爵已经不吃香,不过算上刘光溥的功劳,宁晋伯终于不用再被降爵位。

    刘光宗是宁晋伯的长子,但是确不是嫡出,乃是宁晋伯和婢女生的儿子,后来那次西山煤矿事件,朱慈烺给了宁晋伯府三个入讲武堂的名额,宁晋伯就把其中一个给了长子刘光宗。

    并不是宁晋伯心中有什么补偿或者念旧情的原因,二十宁晋伯府就刘光宗是合适的年纪。

    长子进入讲武堂之后,一直很努力,而年少的时候因为经常被嫡母欺负而宁晋伯只是听之任之,导致他对宁晋伯府没有什么好感。

    现在已经独立了户口,算是另开一支。

    而作为最早进入讲武堂的那一批学生,刘光宗很努力,但是天分不足,最后只能转到军人事务部,负责的是退伍军人安置和伤残军人安置的事情。

    所以宁晋伯府上有心投身军旅的后辈,只能走燕九的门路,在十六师实习。

    为了照顾这些后辈,燕九把人都安排在几内亚湾这边,一个是这边的环境更好一点,而来这边也有机会参与剿灭沙匪的战斗,或者是跟欧罗巴那边的殖民地的小规模摩擦。

    当燕九收到近漠堡这边的信之后,非常赞同王恬的观点,身在前线确干着防守剿匪的事情一直是燕九的遗憾。

    这次要是能搞定这两国的残军,那么大明从中部进入撒哈拉沙漠的道路就再也没有阻碍了。

    如果能探索一条横穿沙漠的道路,那么他将会成为大明第一个到达地中海边缘的师。

    作为高级官员他自然知道大明的进攻计划,如果他能在进攻苏伊士运河或者直布罗陀海峡的战斗中立下奇功,那么将来博一个超越宁晋伯的爵位就不是不可能的了。

    收到第一封信的时候,燕九就在调派兵力,初步计划炮兵不带,只带骑兵三千步兵两千,汇合了中部团之后组建一支七八千人的军队一举围歼包围近漠堡的土著。

    当收到第二封信的时候,燕九高兴的差点蹦起来,这次是稳了!

    燕九果断调整了计划,骑兵增加了一千到四千人,步兵两千开始征集骆驼。

    大明在几内亚湾专门建设了骆驼牧区,派出专人养殖,虽然海路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但是面对撒哈拉沙漠,大明陆军还是要准备足够的骆驼,否则就像现在这样,每天都要应对从沙漠里跳出来的沙匪。

    好在在特意的训练之下,第十六师能骑骆驼的士兵不在少数,这两千士卒是用来追击逃进沙漠的残敌的。

    既然王恬表示自己守三个月都没有问题,燕九这边也不打算急行军了,这一段距离可不算进,如果不急行军,预计要半个月才能赶到。

    当然半个月多以三个月来说那还是足够的富余的。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燕九还请空军的飞艇配合,每天去观察一下近漠堡的情况。

    虽然这样有暴露大明意图的危险,但既然敌人已经没有本事逃跑还怕个屁啊!

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沙尘暴来袭

    王恬那边,虽然被包围着不方便,但是只要想到自己每拖一天对面的土著就抓狂一天大家就很开心,就是喜欢这种敌人恨自己恨的牙痒痒确干不掉自己的样子。

    土著们着急了,虽然挖了壕沟,但是进攻之后效果并不好,大明这边要是真的全力防守,土著那边还真的没有啥好办法。

    有时候人多不一定能够都挤在城墙下,进攻的队伍太密集,那大明那边的火炮还有手雷就会一个炸一片。

    要是人员太松散那就是进攻断断续续,大明近漠堡上的火枪就像挨个给他们点名一样。

    当伤亡超过三千人之后,土著那边的进攻节奏明显不如前几天快了,显然虽然真的围上来三万人,但大部分应该都是那种裹挟的绿洲百姓。

    这种临时裹挟的士卒,打打顺风仗还行,你要是想让他们攻坚攻城,对方不直接逃散就已经很给面子了。

    精锐伤亡太大,两国残部也不愿意在拼命了,这些精锐才是他们的本钱,跟流寇一个道理,只要老营在,那剩下的就是裹挟百姓的事情了,要是老营的精锐没有了,那才是真的完蛋了。

    而且粮食被偷袭之后,两国都优先保证自己的精锐的吃食,而其余的都靠着这些裹挟的百姓自己到处找吃的。

    本来这就是战场上的常见行为,但是在饿肚子面前,这种不公导致两股势力进一步割裂,土著们为了镇压这些裹挟的百姓不得不分出更多的人力去看守,这无形中又减少了攻城的力量。

    到了半个月之后,土著们攻城感觉就像是上班走过场一样,嗷嗷叫的冲锋,嗷嗷叫的声音倒是不小,但是冲锋的步伐那叫一个慢啊,恨不得迈着小碎步前进,只要明军那边火炮一响,这边立刻后撤。

    而从近漠堡的城墙上刘威和王恬看到土著们为了吃饭继续围困,已经开始杀骆驼了。

    刘威可惜的说道:“这么好的牲口,说杀就杀了,你说这些人是不是脑子不好使?要是我都打成这个吊样子了,守在这还有什么意义?这不是找死么?”

    王恬摇摇头:“说不定对方还有什么后招绝招没有使用,又或者对方存粹就是想报仇呢!

    而且怎么会没有意义,如果他们拆毁了近漠堡,那么方圆几百里的草原就像他们敞开了怀抱,他们就不用每天躲在沙漠里吃沙子了。”

    刘威噗嗤笑了:“他们还真的感想!对了我想起了当初在军校的时候老师将的,当年东汉的时候十三勇士归玉门,还有唐朝的白发老兵守孤城,我感觉咱们的功绩应该能跟着两个比较了!

    坐困孤城,虽千万人围困毅然不惧,只为了汉家领土一寸不失,说的我都有点感动了,你说陛下到时候会不会亲自下旨来表彰咱们?”

    王恬:“……你这是在想屁吃,咱们撑死了也就守三个月而已,人家要么是一年,要么是一辈子,你还想跟人家比?

    再说了,你这才哪到哪?咱们的援军可是随时能来,我估计咱们最多在守半个月,到时候燕师长的援军就到了。

    咱们也别想着名垂青史啥的,只要能混一个集体一等功那就值了!”

    刘威看着北方:“真想到沙漠里去看一看,你说要是沙漠里的商路通了,你是继续守在这里还是去沙漠中守卫绿洲?”

    王恬没有畅想:“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到时候哪自然是上面安排咱们在哪里咱们就守哪里,哪还有自己选地方的道理。

    咦你看那北方的天?那是不是沙暴要来了?要坏事了!戒备!全军戒备!”

    如果是平时的时候,这样的沙尘暴,那自然是躲在屋里等着风过去了,但是现在这里是战场,一旦沙尘暴来了遮天蔽日,对于守军来说,火炮等远程武器只能瞎打。

    沙尘暴厉害的时候十米之内都看不到人影,火枪也被限制了。

    怪不得这帮土著明明已经没有进攻能力了还赖在城下不走,原来他们知道有一场沙尘暴要来。

    王恬有点后悔,他竟然忽略了,每年的这个季节近漠堡这边都会有几场沙尘暴,大小烈度不定,但是肯定会有。

    以前没有在意是没有谁趁着沙尘暴的时候进攻近漠堡,现在突然被对方利用,王恬也没有相关的经验。

    果然看到沙尘暴来了,土著们先是固定好骆驼,然后开始笑着跳着朝着城墙围上来。

    近漠堡这边大家都走上城墙,紧张的等着沙尘暴席卷过来。

    沙尘暴这个东西,快的规模小的几个小时就过去了,但是要是碰上规模大的,那可能吹上几天,近漠堡这边危险了。

    当沙尘暴来临,整个世界都陷入一片昏暗,不要说几十米之外了,就是十米之内都伸手不见五指。

    而且沙子太多,吹的大家根本睁不开眼张不开嘴,大家只能躲在城墙上面趴着避风。

    而城墙下,土著们也是趴在地上用布包着头往城墙方向爬来,王恬紧张的看着城下,不时的探头看看。

    刘威着急的说道:“这个时候咱们只能靠手榴弹了,火枪都不好装填,药池的火药根本留不住,老王,不要在节省了,每人先发十个,先过了这一关再说吧!”

    王恬虽然有点不舍得:“好,我在这守着,你喊一个排下去搬手榴弹,还有吩咐士卒检查一下刺刀,搞不好这次咱们要肉搏了!”

    刘威点头去了,王恬再次伸头往下看看,按照土著正常的速度,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到城墙下了,但是王恬往下并没有看到,想来应该是沙尘暴对这些土著也有影响。

    又等了一刻钟,王恬还没有看到人头,远处的士卒吆喝着敌袭!兄弟们扔手雷!

    王恬再往下看,果然看到了远处的人影,然后战争开始了,在这种大风天气,燧发枪装填变得非常困难,主要是药池引火这一段经常被风吹散导致发火率下降的厉害,明军只能依靠手榴弹防守。

    好在对于土著来说,沙城暴中一样睁不开眼,驾梯子和爬梯子的效率都显著下降。

    无弹窗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土著南下

    沙尘暴不仅挡住了进攻方和防守方的眼睛,也挡住了土著们的恐惧,前几天看到前面的人不停的倒下所以大家都很恐惧。

    但是沙尘暴一起,那么前面的人到底是登上城墙了还是战死了,那是完全看不到了,所以后面的人不会因此犹豫。

    当然也有聪明的躲在队伍里摸鱼,但是在后面督战队的驱赶下,整个土著队伍整体还是在朝着城墙靠近的。

    近漠堡这边守了一个小时都是在优势位置,但是当一个小时之后,敌人就开始不断有人爬上城墙。

    虽然很快被挑了下去,但这也极大的打乱了防守方的节奏,让近漠堡这边的空当越来越多,当然离攻破还有不少距离。

    只不过城墙上出现了伤亡,不再像前一阵子那么轻松。

    进攻了两个小时,城墙下的土著有点毛了,一开始这种未知增加了大家的信心,但是当一段时间之后,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消失在沙暴里,然后没有一点效果,后面的人就开始对未知恐惧了。

    而且两个小时的进攻,已经让进攻方的体力消耗的差不多了,队形也完全乱了,土著们见没有攻下,只得收兵后撤,打算整顿一下之后再进攻。

    王恬也喘着粗气,正打算休息一会,刘威跑了过来:“王恬!这么守下去不是办法啊!这场沙尘暴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结束,这要刮个两三天咱们的近漠堡就丢了!”

    王恬抬头:“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刘威指了指外面:“咱们现在要置之死地而后生,不能跟着敌人的节奏走,咱们要主动出击,打乱敌人的进攻节奏。

    正好这沙尘暴这么大,咱们可以趁着大家视线都不好主动出击,敌人的中军就在这个方向,我带人攻过去,就算不能击破对方中军,那至少也能打乱敌人的进攻节奏!”

    王恬眼睛一亮:“好,你守城!我去!”

    刘威不乐意了:“凭啥,这计划是我想出来的,我去,你带人守城,防止对方突然偷袭!”

    王恬还想争辩看着刘威态度坚决:“那好吧,我在调一个排给你,你不要恋战,免得被敌人包围了,能打就打,不能打立刻就退回来!”

    刘威召集人手悄悄的出城了,王恬在城上一边统计伤亡一边补充着物资,这一场沙尘暴来的太突然,近漠堡毫无准备。

    但是这并不是说大明没有应对这种情况的预案,近漠堡里面还有专门为了应对这种沙尘暴准备的纱巾头罩呢,趁着敌人进攻的间隙终于可以发给大家了,刚刚刘威出发的时候已经翻找出来了。

    王恬等了没有几分钟突然就听到对面土著军队方向发生爆炸和喊杀声,声音还不王恬紧张的等着结果,可是等了半个小时对面的喊杀声渐渐远去,刘威等人也没有回来。

    王恬有点担心,莫不是刘威被围了,失去了方向?越突围越远?

    现在王恬手里的人不多了,也不敢派人出去。

    一直等了一个小时,突然城楼下影影绰绰的出现人影,王恬把手榴弹攥在手里,突然刘威哈哈大笑的声音传来:“痛快!痛快,王恬!快开门!”

    王恬把城门打开,只见刘威等人腰间悬挂着人头大摇大摆的走进来,王恬眉头一挑:“你这些是谁的头?”

    刘威把人头带到城墙上:“这是对方中军那些大官的,我杀上去的时候,他们正在那围着一堆吵架呢,我一顿乱杀之后他们就乱了。

    然后我追杀了一阵子,发现对方越来越乱,可惜这鬼天气也看不清敌人朝那跑,我杀了一阵就回来了!

    你放心,就这个方向,估计今天就别想进攻了,我估计只要沙暴不结束,这帮人连大营都找不到。”

    王恬也满意的笑笑:“这就好,让这帮龟孙搞偷袭!你也快点休息休息,估计一会对方另外三个方向还是会尝试进攻一下。”

    王恬显然高估了对方,自从刘威出去杀了一阵之后,当天土著再也没有进攻,夜里刘威和王恬轮流值班,敌人依旧没有来。

    第二天沙尘暴小了一点,能见度恢复到五十米左右,王恬和刘威都松了一口气,再看城墙下,怎一个乱字了得。

    刘威摸着下巴:“要不我再去看看?这帮家伙别趁着沙尘暴跑路了,这从昨天到今天怎么一次进攻也没有?”

    王恬也怀疑:“确实要侦察一下,不过你亲自去就不必了。”

    安排哨骑查看,果然近漠堡外面大股的土著已经没有了,王恬站在原地转起圈来:“首先这帮人肯定不是回沙漠去了,这么大的沙尘暴伸手不见五指,近沙漠简直就是找死,在熟悉道路也不行。

    那么他们肯定是南下了,现在南边也被沙尘暴覆盖,一个不小心要是被这些土著袭击了,那麻烦就大了!”

    刘威无所谓:“那咱们也没有办法啊,信鸽放完了,再说了,这个天气就是有信鸽也放不出去啊,要是去报信,这信还没有报到敌人就已经到他们城下了吧!

    咱们只能祈求大家都按照规定好好巡逻好好执勤了,这要是因此被攻破了堡垒,那可就丢人丢大了!”

    王恬暗暗着急确没有办法,土著那边也是逼不得已南下,在守在近漠堡,不仅是攻不下来,没有吃的还是会饿死人的,回沙漠一个是沙暴天气回不去,二也是食物不够在沙漠可比这边还惨,这边最起码还能吃草根野菜,在沙漠那只有吃沙子了。

    虽然明知道越往南越危险,但为了活命为了有口吃的,他们又不得不往南寻找生机。

    燕九这边,当看到沙尘暴的时候心里也咯噔一下,他自然也想到了沙尘暴对于防守的不利,不过确也没有办法,大明的战马还真的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沙尘暴。

    这个天气出击,马匹根本认不得路,人也看不起,步行的化等到军队到达,那只能是给边境堡垒那边收尸了。

    风那么大热气球也出动不了了,当然燕九也知道这个天气敌人不可能逃跑,甚至不会逃跑还会趁机南下呢!

有点忙

    作者社区医疗工作者,回乡的人有点多,做核酸检测,太累了,今天不更了,抱歉了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沙漠师的对错

    一直到第三天沙尘暴强度降低能见度大于七十米,燕九这边的包围部队才出发,燕九也担心近漠堡那边别因为沙尘暴的关系被突袭撑不住了。

    结果走出几十里,前面探子就来报告,发现大批土著军队,燕九有点愣了,这是什么操作?这边连忙调派兵力进行合围。

    土著那边看到大明这边的哨骑一开始没有在意,但是当哨骑越来越多的时候,土著也开始慌了,这明显是大军过境才有的哨骑规模。

    他们停在原地犹豫着是继续前进还是改变方向,燕九那边可没打算给他们犹豫的时间,直接两面穿插包围中路突破。

    土著也看不起对面到底有多少军队,但是看到大明骑兵从沙尘暴中窜出的一瞬间,他们就崩溃了,剩下的就是杀戮和追击。

    等近漠堡得到消息之后,骑兵团已经开到城堡下了,把伤员还有战死的战友的尸体带上,王恬和刘威的两个连被换防。

    之后就是上报功绩。

    朱慈烺更孙传庭聊天的时候,上报功绩的奏章正好到了,朱慈烺正听着孙传庭关于文武平衡之论,翻看的正是这个战争简报。

    看到这样的战报,看到军人在前线浴血奋战,后方的文人确嚷嚷着要文武平衡,朱慈烺终于失望了。

    这孙传庭注定是跟他不是一路人,就像当初的孙承宗一样,名声是足够大了,本事也是足够大,但最后都是因为理念的问题分道扬镳。

    方法错了可以改,但是一个人的思想都是错的怎么改?甚至朱慈烺都懒得跟孙传庭争辩了,这是一个有自己完整思想体系的一个人,不是朱慈烺三两句话就能摧毁。

    朱慈烺一直觉得自己的政策并不是重武轻文的,首先内阁和军部还有锦衣卫的检察权三者分立。

    再次大明每年的国库收入五分之一归军方,五分之四归内阁自己使用,军部的军费即使加上内库的补贴总量也没有内阁的多。

    军队不得干涉地方治理,军队不得骚扰百姓,等等限制,怎么就成为了文武不平衡?

    朱慈烺虽然更关心军事一点,这不正是因为内阁那边能做好,军队这边没有他事情就会失控,这帮人恨不得把月亮太阳都打下来。

    所以在朱慈烺看来,他管理军部并不是为了鼓励武事,反而是限制武将的权利,限制他们胡乱打仗,朱慈烺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否决了军部多少不靠谱的计划。

    反而是内阁那边,放权之后,除非是关系重大的事件,一般的朱慈烺都很少插手,这帮人竟然还不知足?怎么的?非得搞个以文御武他们才觉得是正常的才觉得是爽快的?

    朱慈烺拿起这份奏报:“孙爱卿觉得这件事情怎么样?”

    孙传庭接过奏报大概看了一遍:“陛下,这一战打的不错,这个王恬和刘威能够坚守城堡,燕九能够根据形势准确的判断并且在合适的时机出击,这些都非常不错。

    这次消灭了撒哈拉沙漠里的两国残余之后,非洲中部北方的压力大减,甚至大明还可以探索北进的道路。

    臣路过那里的时候,曾经听说,这撒哈拉沙漠虽然浩瀚无边,但是内里确有不少绿洲和地下河,只要有地图和合适大向导,穿越沙漠的危险就大大降低,这里将来或许可以埋伏一支奇兵。”

    朱慈烺呵呵一笑,虽然看孙传庭不顺眼,但是不得不说孙传庭的作战眼光还是有的:“朕也觉得如此,所以朕打算在这里成立一个沙漠师,这个师以骆驼为主要坐具和运输工具,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沙漠作战。

    除了在这里成立一个沙漠师之外,朕还打算在也门阿曼这个位置,还有埃及这里,还有里海南边缘都成立一个沙漠师。

    你觉得这个主意如何?”

    孙传庭皱起眉头:“陛下,这是不是太多了,也没有必要,大明的敌人在地中海边上,在欧罗巴,包括奥斯曼帝国虽然有沙漠,但是并不是主战场。

    大明只需要沿着海岸线前进,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进而击败敌人的沿海部队占领重要港口和战略要地,那么剩下的地方就不足为虑。

    大明不可能统治每一个城市和每一个乡村,如果那样大明即使再征兵一千万也不够,臣觉得这一战争夺的重点在要塞,在重要港口,在战略要点。

    只要把敌人分割成一个个相互不连接的个体,那么大明就能利于不败之地。而不是到处驻军,那样只会让大明空耗物资疲于奔命。”

    朱慈烺沉吟了一番:“如果有四个沙漠师把沙漠里的敌人消灭,那么大明就不用派出大量的兵力看住沙漠的边缘,这也是节省了不少的物资和兵力,这岂不是更好?”

    孙传庭摇摇头:“可是陛下,就算有沙漠师,那就一定能消灭沙漠里的敌人么?

    就像撒哈拉这样的大沙漠,不要说一个两个沙漠师,就算大明组建五个十个沙漠师就一定能在沙漠里消灭光敌人么?

    臣觉得人多了,反而会因为一次意外造成巨大的损失。

    臣觉得其实对付沙漠里的敌人,只需要截断对方的补给线就足够限制了。

    臣看着沙漠里的绿洲就像是海上的岛屿一样,而沙漠里的那些敌人就像划着小船的船夫,他们必须到这绿洲岛上补充水,否则他们就走不出沙漠。

    骆驼最多能饮用十五天的水,一天走九十里,这是有极限的,只要大明在这些绿洲上找到重要节点,守住那里,那么敌人要么攻破这个节点获得水的补给,要么就只能拼着渴死的风险前往下一个绿洲。

    但是谁又知道下一个绿洲里的水能不能喝到?或者是被大明占领,或者被破坏,这种有去无回的风险想必那些敌人不敢轻易尝试。

    所以防守沙漠的敌人不必驻扎重兵,只需要驻守好关键的绿洲就足够了。”

    朱慈烺张了张嘴,确实孙传庭说的很有道理,沙漠太大了,即使招募了沙漠师,也不一定能够消灭敌人,而只要守住绿洲节点,敌人就无法越过这些绿洲大规模进兵。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儒家孙传庭

    最后朱慈烺综合考虑,决定先组建两个沙漠师,孙传庭也终于可以回家了,到家门口,一帮下人和夫人儿孙都围在门口。

    孙传庭冲着他们笑笑:“上屋里说吧!”

    孙氏走上来:“老爷,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其他人也都期待的看着他,生怕他说出的不是他们期待的答案。

    孙传庭嗯了一声:“不走了,陛下让我当他的顾问。”

    大家都开心起来拍手叫好,孙氏看着孙传庭:“黑了,也瘦了,老爷,别怪我多嘴,咱们少说点触怒陛下的话不行么?”

    孙传庭感慨了一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孙氏脸色都变了:“老爷,慎言!此等话千万不要再说。”

    孙传庭也知道因为自己这张破嘴这次可是不止被贬了八千里,这次可是直接绕着地球一圈这是八万里也有了。

    想想这一路孙传庭感慨的笑笑:“哈哈,无妨无妨,这一路行来,不说其他,比起唐僧孙悟空走的路还要多,这一路向西十万八千里竟然没有到什么极乐世界,反而回到大明!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大明就是极乐世界!

    这次回来,我也没有什么职务了,这个顾问也是个闲职,我打算在家整理以前的文稿,再把这一路的见闻写成一本书,年岁快要花甲,是时候著书立说,想想自己的身后事了!”

    孙氏也感慨的抽泣:“老爷,你这一生宦海沉浮,家人都引你受累,你要是能安下心来好好的著书立说,族内也少点担惊受怕的。

    你不知道,你们孙家因为你的事情,多少人都去公正脱离宗族,生怕因为你牵连他们流配荒岛了。

    你儿子更是去学习荒岛求生技能,说早晚能用得到……”

    孙传庭看看远处低着头的儿子:“要不你也去学学怎么造棺材?这个肯定能用得到!”

    孙传庭的儿子灿灿的笑笑:“父亲勿怪,主要是风言风语太多,大家心里也没有底,好在您平安归来。”

    孙传庭谈了一口气:“儒家的时代已经落幕了,告诉族内,以后的儿孙想要学什么不要在管,不想学儒的,不再强制要求,新学才是以后的根本。

    儒家即使有所恢复,也再难有当初的盛况。”

    孙氏翻翻白眼:“你走的第二年族学就撤销了,族内的孩子都送去了新学读书,这个事情就不用你说了,现在除非那些固执迂腐的腐儒,还有几人强逼子孙学习儒学的。

    不过陛下也没有赶尽杀绝,甚至在大学里面专门开设了儒学课程,让愿意学些的人去研究。”

    孙传庭听完呵呵一笑,笑的有点凄凉,一个孩子三百千开始,然后是笠翁对韵学习韵脚,论语学习圣贤书,然后学礼学诗书。

    十年寒窗无人问,甚至二十年寒窗三十年寒窗才有机会一举登科,就这还只不过是入了儒门,而真正的鸿儒大儒,那可是一辈子的事情。

    陛下看着是把儒家列入了大学课程,实际上那不过是一个安慰而已,一个孩子,幼儿三年,小学六年中学六年,最后才走入大学,这个时候已经十八岁乃至十九二十了。

    二十岁学儒,后面是结婚生子,是家庭琐事,是工作生活重压,又有几人能够真的学好学精,又有几人能够潜心学习。

    但是孙传庭不想管了,儒家的事情他都不想管了,天下道路千万条,并非只有儒家才能救大明,当初的法家于大秦,道家于大汉,还有异族无学无派全靠一兵统治一方。

    这些都不是儒家掌权,但是大秦一同中原,大汉文景之治甚至汉武帝其实都不是儒家的功劳。

    孙传庭在门口的一翻言论当晚就呈现在朱慈烺面前,朱慈烺并没有因为孙传庭引用韩语的诗而不悦,非要跟一个臣子争是非对错那没有多大意义。

    况且谁又知道朱慈烺走的路就一定是对的?

    大明现在走的路,是一条前无古人的路,而且也后无来者,军事集权加上内政放权,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朱慈烺自己也都不知道。

    像自己这样的强势帝王,自然是内阁不敢找事。

    但当有一天皇明商号的盈利不再那么丰厚了,或者内阁的收入不停的增长,军费大半由内阁支付的时候,军部还会像现在这样忠于皇室么?

    权利这个东西会让人沉迷,谁知道这帮内阁大臣会生出什么样的心思?

    还有锦衣卫,朱慈烺为了限制锦衣卫的权利,特意把对外的部分划给了军事情报部,

    但是对内这一块锦衣卫依旧是一只庞然大物,犹如怪兽一般的存在。

    情报能吞噬一切,有几人能保证自己的屁股底下是干净的?尤其是内阁这种,政客往往都是肮脏比烂的地方,他们逃不过锦衣卫的监视。

    一旦某一个锦衣卫发现自己掌握的这些小辫子足够多,生出了野心,那么大明一样会陷入混乱。

    朱慈烺一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制定一个框架才能让他们相互制衡相互协作,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让皇家能够置身事外。

    每一种观点都是一种尝试,大明还远远没有到那种强大到毫无破绽不用听取任何意见的地步,所以孙传庭还是有用的。

    老实说,崇祯治理国家只能说是一个菜鸟级的新手,所以朱慈烺能从崇祯手里学到的东西有限。

    看了那么多电视剧,朱慈烺以为帝王心术最重要的就两个字‘平衡’,可是当了十年皇帝之后,朱慈烺逐渐发现,除了平衡之外,帝王还要懂得‘妥协’。

    其实妥协的目的也是为了平衡,但是平衡两个字确不能完全概括妥协,因为平衡只是对臣子的平衡,而妥协确包含着皇权的妥协退让。

    皇上并不是说金口玉言出口成宪就可以为所欲为,想怎样就怎样的,即使依旧会反对。

    就像现在儒家看着已经被击倒了被击溃了,但是大明并不是没有儒家了,朱慈烺如果忽视了儒家的声音开始对儒家为所欲为,那么那些剩下的儒家人就会教大家知道他们的声音。

    孙传庭虽然不再帮儒家说话,但是他确不能否认他依旧代表着儒家。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开放机械加工领域

    吴启晨递上奏本:“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大明从事机械加工的工匠已经超过八十万人,到了今年六月新的一批学徒毕业大明大明的机械加工工匠人数将达到三百万左右。

    除了能够满足皇明商号各工坊自用之外,应该有不少富余。

    而欧罗巴洲研究的蒸汽机也已经到了大明二代的水平。

    大明想要在生产力上持续领先,臣觉得,首先就是开放民营蒸汽机制造厂限制,再有就是开放机械加工厂机床购买的限制。

    这样的好处有三个,一个提高了大明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效率,可以用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市场来甩开欧罗巴的追赶步伐。

    第二个好处就是增加了收入,这个收入的增加是全方位的,首先就是增加皇明商号的收入,无论是技术工人培训还是蒸汽机制造的生产线,还有机床生产,这些都是皇明商号在做。

    出售机器的收入一直都是大头,尤其是生产线,一条几万两几十万两都是正常的。

    再次是增加了商户的收入,商户通过开办新工厂,革新了机器,自然就增加了收入,而劳动生产效率的增加肯定能带动价格的降低,使得百姓获得实惠。

    最后是内阁的税收收入增加,大明这两年对外战争减少,去年底虽然拿下了准噶尔汗国,但是那边的人口太少,交通又差,依靠人驼马背的市场并不能让大明的税收暴增。

    以后大明税收的增加应该依靠这种生产力的革新,使得商户的收入增加来实现税收的增长。

    所以对于内阁来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为了自己为了大明的好事,以后臣打算把这个事情当做大事要事来办。

    这是第二块增加收入的好处,第三个好处就是机器数量的增加也有利于以后工业转向军工之后大明的战争潜力的增加。

    民间商户手里如果有了足够的机床和产业工人之后,那么不少订单实际上都可以转为民间生产,即使军工要求比较高,那皇明商号转向主要经营军工生产之后,空出来的市场也需要民间的工厂来承接。

    有这三个好处,这就是臣提出的降低蒸汽机和机床保密等级的计划原因。”

    朱慈烺翻看了一下内阁统计上报的各项数据:“其实就算内阁不提出,今年朕也打算放开这一块了,以前没有放开,那是因为大明没有足够的产业工人。

    朕记得复兴一年的时候,整个大明只有几千人名机床工人,蒸汽机更是只存在于实验室中。

    后来朕要求每个机床工人最少要带三个徒弟,有天分的多学两年,没有天分的一年出徒毕业成为生产线工人,后来甚至专门开办机械加工课程在大学里培养更高级的工匠。

    算算到了今年八十万人一人三个徒弟,这就二百四十万了,加上原本的八十万就是三百二十万确实很多了!”

    吴启晨提醒道:“陛下,这个也是臣想说的,明年开始大明就有三百多万机械加工工人了。

    如果大明的政策不变,那么以后每年大明都会增加三百万,甚至一千万,三千万的机械加工工人。

    要不了几年这个产业的工匠就会过剩,大明的工匠培养计划可以缓一缓了,这个培养计划也可以降低数量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确实,那就从明年开始大明不再强制要求培养三名工匠,改为每年至少带一个徒弟吧。”

    吴启晨计算了一下:“陛下,即使这样,大明以后的机械加工工匠数量也会过亿,对于大明的人口结构来说,大明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机械加工工匠。

    臣建议从明年开始师傅收徒最少三年一个,当然大明这种普通技工数量足够用了,但是高级技术工匠还是不够,所以需要高级师傅带徒弟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工匠。”

    在朱慈烺看来,这就是幸福的烦恼吧,大明的工业化还只是初级阶段,几百万机械加工工匠对于大明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机械加工并不是技工的全部,这些人取代的是铁匠的一部分工作,当然更多的是蒸汽机出现后新出现的行业和工作。

    大明的机床现在是蒸汽动力机床,结构还很简单,一年的时间足够学会,但是想要学的精就不是一年能办到的了。

    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床受到蒸汽机本身稳定性的影响,所以动力不稳定,机械加工的过程中震动大误差大,需要经验和技术才能弥补这一块的短板,高级技工跟初级技工之间的差距那可是能达到一个小数点的精度。

    新一代的电动机机床正在研制,但是电机这个东西一个是水力发电一个是火力发电,水力发电虽然稳定但是建设难度大,大明目前还没有在大江大河建设水电站的计划。

    而火力发电这一块,依旧受到蒸汽机功率的影响,大明现在还在积累稳定供电的经验,而发电机和电动机整个体系还在实验室阶段,尤其是稳压升压降压这些变电设备,研究的并不顺利。

    变压器的原理很简单,电磁感应原理,上学的时候学过,但是进出电压的测量,变压器的稳定,变压器本身的产热散热,变压器的电阻功率等等这些。

    这些东西高中课本上就没有了,材料学的事情目前以大明的科学能力,只能是不断的实验。

    朱慈烺又本事把大明强行推进到蒸汽时代,但是要是强行推进到电气时代那就不是一个机器一个产业的进步能做到了,更不要说以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了。

    吴启晨说的很对,现在欧罗巴既然已经出现蒸汽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大明这边更快的普及,更快的提高自己的生产效率。

    大明现在已经是用机器生产机器的时代,要论起增长速度那肯定不如欧罗巴高,不过大明的体量在这放着呢,大明增加百分之十的收入,那就是几十亿两白银,欧罗巴即使增加百分之五十,那也不过是几千万两白银而已。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