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朱姬润的计划

    朱姬润简单的计算了一下,大明金库中仅仅金银锭和储备的金银币就已经有四十五亿两了,再加上各种金器古董等等整个金库存银价值有五十亿两。

    而大明发行的纸币数量是六十七亿两,目前货币超发十七亿两,相当于皇明商号一年的收入,大明目前的运行稳定,所以货币超发没有对百姓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不得不佩服陛下的高瞻远瞩思虑深远,大明收天下之金而藏之,那么天下经济就被陛下牢牢掌控,如果谁要是想要造反闹事,第一关这钱就是个大问题,没钱闹个啥。

    就算将来天下大乱,大明哪里闹事哪里的纸币废除,直接让当地崩溃。

    而把金银藏在国库,那些百姓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把金银藏在地窖里了,因为纸币每过几年就会革新,老版纸币就会作废。

    本来朱姬润感觉陛下欠了一屁股的债,他每天都替陛下担心怕债主上门,怕陛下玩脱了影响民心导致大明生乱。

    现在看完金库之后,朱姬润觉得其实欠十几亿也没有啥,他甚至觉得还能再多借一点,有钱膨胀!

    当然朱姬润的主要工作还是增加皇明商号的收入,这半年来他做的最多的就是开源,而增加收入除了开源之外还可以节流。

    从皇上成立皇明商号以来,皇明商号都是在快速膨胀的状态,涉足的每个行业要么是暴利,要么是垄断,所以在利润丰厚的情况下,各种人力物力的浪费就没有人在意了。

    长此以往,就形成很多工厂臃肿管理僵化人浮于事的情况。

    现在这还只是开始,皇明商号算上今年也不够成立十五年,可以预见在过十五年等第一批人员年龄增长到了退休的年纪,开始发放养老金,这种情况就会更加明显而且是越来越明显。

    很多工厂和生意到时候可能利润都被这些人员和物资成本吃掉。

    朱姬润虽然砍掉了一部分不赚钱的项目,但是对那些盈利的项目的管理还没有认真去做。

    陛下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现在新的生意成立了,这不是正好可以着手解决一部分人员臃肿问题。

    朱姬润的第一步还是交通,皇明商号的后勤运输体系那简直是乱七八糟。

    首先各个商号自己有自己的运输队,内阁还有军部经常也会借用商号的运输队运送一些物资,甚至还出现了负责运输的人搭车销售的情况。

    这种搭车销售可以说是顽疾,从漕运开始,船上的船员带些货用槽船运输,这些都是约定成俗的潜规则。

    所以当皇明商号大量招募运输行业人员之后,以前漕运的那些坏毛病也被跟着带了过来。

    运输系统的混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导致皇明商号利润的流失和机构的臃肿,因为有些工厂成立运输队可能一个月也用不上三四回,有的确堆着一仓库的货物找不到车运送。

    这一次朱姬润打算把这些负责运输的人都集中起来,整合成一个高效的系统,而多出来的人则分到各保险公司,这些人至少也是有经验的从业人员。

    虽然保险公司搞的是保护任务,但是朱姬润感觉实际上保险公司还可以搞一些武装押运任务,也就是帮人送货不用人自己出面。

    这个跟驿站系统又不同,驿站主要是给军队提供后勤保障,给过往的官员还有移民百姓提供基本的住宿吃饭需求。

    跟快递也不一样,快递主要是运送大明内部线路,而且快递也没有什么安保力量,只是在安全的地区运送。

    而保险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大明以外的地方还有海上运输线路,这些是快递公司没法经营的。

    而皇明运输改革之后,采用的是快递物流的经营模式,所有货物运输都要收钱要有利润,所有的运输资源集中调配集中使用,合理安排线路和运输力量。

    贷款来的三千万有一半是用来干这个的。

    要是这些钱都用来造保险船,那估计能造三百多艘,这还只是皇明商号出的钱,皇明商号又不打算占股多少。

    参照垦殖公司的惯例,朱姬润计划的是皇明商号占股百分之二十,其中技术占股百分之十,资金占股百分之十。

    然后军部和赏金猎人公会再各自占技术和管理股百分之十。也就是说要从民间再募集六倍的钱。

    朱姬润这边出一千万,民间就要募集六千万,这也就够了,毕竟这么多钱都能造七百艘保险船了,就算不全部用来造船,初期阶段也够用了。

    剩下的两千万两,朱姬润打算用于采购车辆,规划线路,调整人员等等开销。

    朱姬润简单的算过,这一次改革完成之后,皇明商号体系每年能节省的运输开销超过六千万两。而且效率还能提高一倍。

    花两千万省六千万怎么算都划算不是!

    有了这次运输改革的基础,那么下一步的后勤仓储改革就要简单的多了,后勤物资仓储这些最后考验的不还是运输能力。

    只要运输能力充足了,那么仓储的物资就不必一次存三个月半年了,那么各个生产环节都减少了仓储数量皇明商号能省下多少物资成本和仓储成本。

    而解决了运输跟后勤物资之后,省下的就是生产和销售这些了,相比于后勤和运输的复杂,生产一直一来大明采用的都是计件制为主,销售采用的则是基本工资加上销售提成。

    从一开始朱慈烺就怕这皇明商号搞成大锅饭那种模式,所以一开始对生产和销售就是按照多劳多得的模式来的。

    所以十几年皇明商号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是确还能源源不断的产生利润。

    这两块主要调整的是数值问题,有些人拿到的太多,有些人拿到的太少。

    全部梳理完成之后就是对账目系统进行动手,这样整个皇明商号体系内部就变得清晰明了

    朱姬润按照自己的设想把整个计划完善,然后把收集到的各种数据汇总,上交给皇上过目。

    无弹窗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负增长了呢?

    朱慈烺看到朱姬润的改革计划的时候也很意外,不是成立保险公司而已么?怎么跟皇明商号改革又扯到了一起了?

    而且这生意竟然是贷款来搞,皇明商号难道连三千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朱慈烺把朱姬润喊来:“朕最近对皇明商号管理的较少,这次是什么情况,怎么皇明商号连三千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朱姬润抬头看看朱慈烺:“陛下,这钱都是有数的,有来有回,加上去年大明和准噶尔战争的花销,今年以来这善后工作的花销。

    在没有加印纸币的情况下皇明商号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经实属不易了!”

    朱慈烺摸摸鼻子,确实要是以前打仗,皇明商号拿不出钱的时候一般都是开动印钞机先用着。

    当然一开始大明也不是这么搞的,就像对叶尔羌作战,朱慈烺甚至不惜发行战争债券然后再用收益抵偿债券。

    不过从长远来看,这样的生意对于皇室是非常不划算的,整个西北因为商人的介入开发虽然顺利,但是确跟大明其它地区都不一样了。

    其它地区关内的开发主要是内阁负责,而关外地区的开发一般都是皇明商号主导。

    西北则不是,西北地区皇室从那里收不到多少钱,因为土地牧场什么的都私有了,而内阁虽然能收到税,但是那里是关外,内阁也不愿意出钱开发。

    朱慈烺挣不到钱自然不愿意大笔的投资搞开发,反正大明疆域范围内等着开发的地方多了去了,随便一个沿江沿海港口的开发不仅耗费的钱更少挣的还更多。

    而商人自己又是短视的,他们只顾眼前利益,根本不愿意出钱搞什么开发。

    朱慈烺只需要那里的铁路和公路能够畅通到达边疆就好,至于更精细化的规划完全没有。

    而且现在大明已经占领了准格尔在内的中亚大片地方,西北地区连边疆都不算了,以前为了经营边疆的投资现在也减少了。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西北地区把土地出售私有化的行为是错误的,当初朱慈烺是觉得以后打仗的机会多,所以培养大家购买战争债券的积极性。

    后来发现与其出售战争债券还不如直接印钱划算,得到的土地只要用心经营,要不了几年就能回本了,再把印钱的窟窿堵上就是了。

    只是每天念叨着补窟窿而每次窟窿都是越补越大,现在大明货币还超发十七亿两,这些钱都是这些年欠下的亏空。

    朱慈烺看过军部的报告,这一次对准噶尔作战加上战后的各种善后等等,总共花了三亿五千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朱姬润在没有借外债没有超发货币的情况下帮朱慈烺搞出了三亿多两银子的钱出来。

    尤其是在朱慈烺都做好货币超发的准备,朱姬润还能顶住压力做到这一步当真是非常不易了。

    朱慈烺沉吟了一下:“上次出售产业的时候,你已经说过要对皇明商号进行改革,裁剪臃肿商行,拿出更多的钱投入更赚钱的行业和新行业。

    朕已经决定支持,这次的改革从计划上来看阻力会相当大,朕还是支持你!

    不过支持归支持,做事要讲究方法,不能把人都得罪了,这改革计划说到底大家图的就是自己那点利益。

    你要是平白无故让对方的利益受损,谁都会不满,所以要多想办法利益交换,而不是把别人的路子堵死让别人无路可走,无路可走的人会做什么?还有什么是不敢做的?

    自古以来改革者没有几个善终的,像商鞅王安石等人。

    为何会如此?皆是因为其得罪了太多人,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所以大家都恨他们。

    你这次想要借着保险公司成立的机会来做改革的突破口,这个想法就很好。

    大明现在正在朝工业化过度,很多行业都面临着用人短缺的情况,咱们要一边裁人一边安置好,不要让大家因为被裁撤而失去生活来源铤而走险了。

    尤其是那些年纪大了的,很多人为皇明商号已经工作了十年,甚至十年以上,你不能因为改革就把人赶走了,眼看就要到拿养老金的年纪了,再裁撤人家能不跟你急?

    如果确实不合适的,可以办理病退,或者提前退休,再或者一次性发放一大笔补偿,让他们不至于短期内生活困难,有缓冲的余地,还有退休金这一块也不能停。

    退休金确实是一笔负担,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谁都有老的时候,并不是谁都能跟你一样不用养老发愁。

    人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了几十年,兢兢业业,除了工作除了工资再也没有别的,你把养老金停了,他们老了靠什么生活?”

    朱姬润眉头深深的皱起:“可是陛下,如果裁人的时候不裁养老金,那将来企业的负担并不会降低多少,只不过是减缓了发作的时间而已。

    一个工厂除了养活当前的工人之外,可能还要养活同等数量的退休人员,这可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朱慈烺点点头:“所以咱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朕记得初掌东宫的时候,京城雇工不过一两银子左右,募兵军饷也不过每月一两还要漂没三分之一以上。

    出了京城,每月做工领五六钱银子的都有,要是管饭的,甚至只给三四钱银子。

    十五年后的今天,大明京城高级技工一个月的收入已经有七八两银子,普通工人的工资也达到了一月四两左右,新军月俸已经平均十几两。

    即使是偏远乡村,雇佣一个工人也要二两左右的银子。

    那个时候国库里穷的连老鼠都养不活,大明一年的税收收入只有不到五百万两白银,加上征三响的收入每年也不过两千万两不到。

    但是现在呢?去年大明税收总额达到近二十亿两,增长了一百倍。

    人还是那些人,为什么大家都挣的多了,大明的国库也越来越富裕了?

    这全都是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加上机器生产的功劳,以后大明的机器只会越来越多,效率也会越来越高,以后养老的负担可以用发展来抵充。只要人口一直在增长,那么这些都不是问题。”

    朱姬润抬起头:“那要是人口不增长了呢?负增长了呢?”

    无弹窗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朕可以抢

    这个问题朱慈烺还真的没有解决的办法,因为后世不少发达国家都陷入这样的泥潭无法自拔,朱慈烺没得参考也不敢轻易下结论。

    见皇上陷入沉思,朱姬润继续问道:“臣记得陛下在跟准噶尔开战的时候曾经和臣说过,大明的货币要采用超发的模式才能适应大明本身的发展。

    可是最近臣研究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自身产生的白银并不多,大明的白银主要依靠从倭国地区的矿区和西班牙的美洲矿区进口。

    其中倭国矿区的开采量只占大明每年白银入关数量的百分之二十二左右。

    一直以来因为大明采用白银作为货币,所以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白银的生意一直是呈现增长状态的。

    而大明最近采用了金银复合本位制度,限定了官方金银比价为一比十,又暂停了用白银和纸币兑换黄金的业务,导致大明现在黄金流入大大减少。

    原因就是因为世界上其他国家黄金是在增值的,而白银确在不停贬值,臣听说黑市上金银比价已经炒到一比十三到十四了。

    而且随着蒸汽机的使用,黄金和白银的开采效率一定会提升很多,开采成本的降低产量的增加,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件东西的价格也会跟着降低。

    但是大明确规定了白银的兑换价格,那么肯定会导致黄金白银的大量流入。

    黄金白银不值钱了,大家都拿着钱来跟陛下换大明的物资工业品,最后是不是就会导致大明得到一堆无用的金银而百姓辛辛苦苦生产的物资确被别人拿走?

    这个问题大明不得不防。”

    朱慈烺眉头一挑,这个问题朱慈烺自然知道,按照历史的走向,工业革命之后白银的开采量暴增,各国纷纷就停止了银本位制度,改为金本位制度。

    后来南非发现巨型金矿,各国又纷纷废除金本位制度。

    大明的工业革命刚刚开始,欧罗巴的工业革命还在萌芽阶段,朱慈烺并不担心这个问题。

    大明已经着手抢夺南非这个黄金产地,而白银产地在不远的将来也将是囊中之物。

    当这种产量暴增如果是别人暴增那自然是个问题,但要是这个白银产量暴增是自己家的白银产量暴增呢?那还担心个什么?

    不过朱姬润能想到这个朱慈烺还是很开心的,证明大明确实有聪明人能想到大明面临的问题,那至少不用朱慈烺担心以后因为发展太快自己抄未来的作业没得抄之后大明失去方向。

    朱慈烺抬头问道:“那你有什么想法呢?”

    朱姬润拱手:“臣觉得,陛下应该改金银本位制度为生产力指数供应货币,金银本位制度已经开始逐渐变得不能适应大明的发展需求了,早做改变大明将会因此收益。”

    朱慈烺敲着桌子:“大明发行纸币到现在不过十二年的时间吧?十二年前,大明百姓交易只要还是依靠白银和铜钱,甚至乡镇集市上以物易物都很常见。

    大明发展虽然很快了,看着已经到了实行生产力指数供应货币的阶段。

    但是你不要忘记一个问题,百姓还是那些百姓,并不会因为他们现在能吃饱了,兜里有点钱了就变得聪明变得有文化了。

    这一两的纸币能换一两银子,这就是大家朴素的认知,这就是货币的价值。

    可是突然有一天,你告诉他,这纸币不能换银子了,只能用来买卖东西,他是跟什么生产力挂钩。

    那么他们第一反应是什么?绝对不是国家这个政策的目的,政策的效果,还有有什么科学依据。

    他们只会想,不能换银子了,钱就不值钱了,那要赶快花掉,甚至吃点亏也要花掉!

    他们会围着银行闹事,为啥说好的一两换一两,现在说话不算话了?我不管你什么货币制度,我就是要我的银子。

    如果求告无果,那么他们就会从市面上从黑市上用纸币换白银换黄金,很快就导致大明的纸币疯狂贬值,导致纸币交易体系崩溃。

    大明能够应对这样的冲击么?尤其是现在这个将要开战的关键时刻,大明有这个精力进行这么复杂的货币改革么?”

    朱姬润不说话了,这个他也只是一个设想,具体怎么实施会遇到什么问题他还真的没有深入想过。

    朱慈烺继续说道:“好在大明有皇明商号,只要皇明商号坚持货币价格,只要大明有足够的商品供应稳定币值,那么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

    但这需要朝廷不停的宣传,需要更多的人理解货币的意义和本质,需要大家对于大明对朕有强大的信心,不担心自己手里的钱变成废纸。

    改革是必须的,但是绝对不是现在,现在改革,百姓会觉得皇上就是没钱了,想骗我们的钱去打仗!

    到时候别好心办坏事了弄巧成拙。

    至于金银本位吃亏的问题你更不用担心,战争一旦开始这些地方自然就会纳入大明的版图,到时候金矿银矿都在大明手里,谁也别想占大明的便宜。”

    朱姬润站在商业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确实是问题,但是朱姬润没想想到陛下是站在国家的层面。我商业上竞争不过你我可以打你,把你打服气了,把你的变成我的,到时候我一样赢了。

    虽然说有点无赖,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哪有那么多是非对错善恶之分,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百姓为了自己的人民生活的更好。

    至于有些圣母站在全人类饿角度让大家和谐相处,那就是另说了,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你多占一分别人就少占一分,你多吃一口别人就少吃一口。

    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的生活的权力也是社会不断前进的原动力,人口的增长,需求的增长必然导致资源的争夺,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如果大明有这样的圣母敢在朱慈烺面前哔哔。

    朱慈烺会立刻满足他的愿望,先让他跟那些非洲缺水缺食物缺衣服的部落平均一下,你那么圣母为啥不把自己的钱自己的房子都捐给那些需要的人!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三省吾身

    聊着聊着朱姬润就发现聊跑题了,一开始聊的是什么来着?对了,聊得是改革的事情:“陛下同意臣对皇明商号的改革么?”

    朱慈烺呵呵一笑:“好像话题扯得有点远,这件事容后再议,那么咱们聊聊改革的事情,你这个交通体系设计的是以铁路为骨干,以公路为血管通达整个大明的交通网络。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想要完全建成这个运输网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皇明商号能承受么?”

    朱姬润拱手:“回陛下,这个设想并不是一次性建成,我们可以分批分阶段的建造,总体来说有了计划有了规划整个皇明商号的运输体系只会越来越好,不会越来越差的。”

    朱慈烺拿起红笔在朱姬润的奏章上打了一个对号,这就表示朱慈烺已经同意了,然后贵喜会拿过去用印,这样一份奏章再下发下去,形成文件就算完成了。

    拿着贵喜用印之后的奏章朱姬润高兴的笑着:“陛下,有了高效的运输体系,皇明商号不仅仅能满足自己的运输需求,以后战争期间还能帮助军部后勤部运送一些物资。”

    朱慈烺也跟着笑了:“那你可要努力了,大明的后勤部运转效率可比皇明商号高的多了,你想要抢他们的生意可不容易。”

    大明的后勤部的前身是东宫典运司,后来新军数次改革之后才单独并入军部成为后勤部,大明后勤部从一开始就是为战争而生,战争讲究的就是一个效率。

    谁能更快的把人力和物力运送到战场上,那么谁就能获得战争的主动权,进而赢的战争。

    朱慈烺记得一句话,打仗就是打后勤,就是看谁能用最高的效率把人和后勤物资集中的战场上,那么谁就赢的了战争。

    所以朱慈烺每年对大明后勤部投入巨资,例如大明每五十里必有的驿站体系,关外地区还有很多棱堡,这些就是后勤部陆上运输的基石。

    后勤部一开始使用的是人力拉车,后来改为骡子和驴,后来又是马车,一直到现在的火车运输。

    随着大明科技的进步,交通的进步后勤部每一次都是最先享受到进步成果的。

    而海上运输主要依靠的就是船只,后勤部一开始依靠的是二手的福船沙船,后来天津造船厂自己建造新式福船,在后来就是各种快速帆船,一直到现在的蒸汽船。

    后勤部不仅有陆路运输和海上运输,还有自己的空中运输能力,大明专门研制了用于运输和投弹的巨型飞艇,后勤部也是率先享受。

    除了工具的先进,后勤部的管理理念也是先进的,例如装备预制,战略储备仓库和常用仓库的结合,军民运输的结合,不仅是陆地上的马车征集体系,还有海上的载货商船军用化改造等等。

    新技术研制上也有很多都是专门为后勤开设,例如重型挽马的培育,还有载重四轮马车的制造和内燃机动力货车的研制等等。

    军队追求的是效率,只要效率高哪怕贵一点代价大一点都是可以承受的,而皇明商号追求的是性价比,为了利润运输需要找到最合适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朱姬润竟然想跟军部抢生意,他要是真的能把皇明商号的运输体系改的比参谋部的运输效率还高,那朱慈烺就把后勤部的改革也交给他全权负责!

    至少朱慈烺觉得皇明商号不能跟后勤部比,其实朱慈烺能不知道高效运输的好处么,为啥当初皇明商号建立之初不采用高效运输呢?

    这个可能就是思维惯性的原因吧,一开始大明的后勤体系受到交通运输条件的限制,所谓的大路有很多甚至连基本的三合土化都没有做到,交通运输主要靠的还是河流和海洋。

    没有那个条件何来改革交通运输?

    后来皇明商号越发展越大,朱慈烺也就没有功夫一点点的去经营去管理了,他只能保证大体上复合他的设想,至于下面的具体事物那完全就靠那些管理者自己去发挥了。

    后来交通的逐渐发展,后勤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不过朱慈烺已经习惯了,皇明商号的人也已经习惯了,没有人提出自然也就谈不上改革。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引入了朱姬润这个局外人,他就能敏锐的发现皇明商号的各种问题。

    习惯的力量是可怕的,就像一个新家新房,你第一次去的时候打扫的非常干净,并且还能维持一段时间,甚至看到污垢杂乱都无法忍受。

    但是你居住一段时间之后,十年二十年之后,大多数家庭都会出现乱堆乱放,也出现了卫生死角,甚至地板洗漱台都有点发黄,厨房的油渍都发黑了你都不会觉得有啥。

    这个时候的你还是刚住进来的你,人还是同一个人,当初不能忍受的东西,为啥后来就习以为常了,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朱慈烺从朱姬润提出的后勤改革的事情也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确实这些年大明发展的太顺了,导致很多问题都在发展中被掩盖,一些污秽在暗地里滋生而朱慈烺已经习以为常了。

    确实需要掀开盖子好好的打扫打扫了,现在的大明已经和当初朱慈烺规划的大明大不相同了。

    首先内阁延伸到整个官僚体系上,朱慈烺当初的计划是什么?进行从上到下的彻底改造,把各自的责权全部明晰,打造高效廉洁的内阁和官员体系。

    但是回过头再去看,改革只进行了一半,虽然这些年朱慈烺还在努力的改革,但更多的是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打补丁而已。

    县令依旧是县令,衙役虽然独立了出来,但是很多地方还是跟县令在一个屋檐下办公,税收虽然全部上缴内阁了,但是朱慈烺有多久没有亲自审计一下地方财政了?

    就算是内阁每年的预算朱慈烺也只是简单的过一遍而已,甚至都懒得动一下算盘,懒得去计算一下这些开支是否合理。

    当初朱慈烺可是一遍一遍的算,生怕多花一两银子。

    现在内阁税收每年递增百分之十以上,在没有大规模增加人力的情况下,每年的内阁收入除去军费挣多少花多少,每个部门都在增长,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唯武器论

    很多问题不是没有,只不过是因为时间长了,习惯了,所以就觉得理所当然了,现在回想起来,确实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忘初心这话真的不应该只是口号。

    除了内阁军部也是问题一大堆,武器不断革新之后军部的唯武器论思想越来越严重了,忘记了当初敢打敢拼的精神。

    还有就是大明军部那种怕牺牲士卒生命的心理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朱慈烺当初的目的是让大家不要为了战功漠视士卒的生命。

    所以大明才有了只要有士卒战死就必须上级去士兵家里慰问的要求。

    但是朱慈烺也没有说不能死人啊,就算是当初导致士卒战死最多的赵安东现在一样当着新大陆北地总兵官呢。

    还有军部后勤动员体系还不够完善,军事训练进校园忠君爱国思想教育还不够成功。

    锦衣卫也是,尽管把锦衣卫和军事情报部进行了内外区分,但是锦衣卫依旧有着权力过大的忧虑,虽然缇骑司也被限制了使用,可很多时候大明内部的问题根本用不到缇骑。

    两个普通的锦衣卫士卒就能把人抓回来,他有审讯权,有监视权,又有抓捕权,甚至掌握了锦衣卫暗卫和蜚卫等等。

    皇家科学院这几年又开始飘了,准确来说是朱慈烺又飘了,现在大明都已经开始研究弹道导弹了,在没有卫星没有任何导航能力的前提下这个项目真的就是跟闹着玩一样。

    除了弹道导弹,大明还有计算机项目,还不是机械计算机而是电子管计算机,这个时代大明对于电子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朱慈烺画的原子核外电子分布图阶段,让他们搞计算机?是不是太超前了。

    核物理研究室,人造卫星研究室,还有喷气式飞机研究室,这些朱慈烺现在想想大明真的有能力搞出来么?

    还有就是大明目前的疆域范围已经超过地球陆地面积的一半了,但是大明真正利用起来发挥作用的地方有多少呢?

    像非洲这样的地方大明花费了巨大的力气去争夺,可是结果大明移民还不到两百万,占据整个非洲总人数的百分之二而已。

    就算是早就再开发的新大陆,大明占领区依旧是地广人稀,纳入管理的印第安人都算上也不过刚过两千万而已,而真正的大明百姓不过八百多万。

    像南大陆这样的地方,已经成为大后方成为了偏远地区,当初为了保证粮食供应确实移民了一大批人,包括新几内亚岛那边总人口过千万。

    南洋地区总人口过千万,东北地区过千万,北疆过四百万,西北过百万,南亚地区过五百万。

    大明不断的堆高关内地区的福利待遇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公民的待遇,使得这些年关内百姓移民热情显著降低,有些偏远苦寒地区甚至出现了移民回流的想象。

    这还不是极个别的想象,而是不少地区都是。

    当初大明为了移民花费了多少精力用了多少代价才有了今日的成果,但是从如今的情况来看,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朱慈烺预期的那样。

    通过朱姬润的这次改革皇明商号,朱慈烺深刻自省之后发现大明好像真的走在了岔路上,大明不能跟狗熊掰玉米式的管理,光顾前面不顾身后。

    这么多的问题因为习惯了,所以就觉得理所当然,现在回头想想,原来大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把自己想到的问题都写下了,朱慈烺看了半天,没啥好担心的,没有啥解决不了的事情,只看你愿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八了!

    万事总有一个开头,朱慈烺打算第一步先解决军部的问题:“贵喜,去把周遇吉喊来,还有李若琏也一起……算了,通知军部五部下午召开部长级大会,朕有事情宣布。”

    朱慈烺很少召开这样的大会,当周遇吉接到圣旨的时候有些摸不着头脑。

    下午朱慈烺来到军部会议室的时候,八位部长加上军事学院副院长全部站在那里等着。

    至于为啥军事学院来的是副院长,因为朱慈烺自己还担任着军事学院的院长职务呢。

    示意大家就坐之后朱慈烺直接开口:“最近皇明商号那边朱姬润正在搞改革,列举了皇明商号的一大堆问题。

    原本朕跟你们一样,觉得皇明商号那么挣钱,养活着那么多的人,提供那么多的军费,每年收入都在增长,能有什么问题?

    可是当这些问题都一一列举出来的时候,朕才觉得触目惊心,原来这一件件发生在朕身边的事情都因为习以为常而忽视了。

    朕觉得大明的问题绝对不止朱姬润列举的这些,也不止有皇明商号有问题,所以朕把大明的方方面面排查了一遍发现了很多问题。

    有问题不可怕,我们只要敢于动手解决就不是问题,一天解决不了就两天,一年不行就两年,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努力做出改变,朕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现在朕先说说朕发现的军部的四个问题,第一就是唯武器思想再次抬头,第二就是惜命到怯战,第三个就是大明的动员体系还不够完善,第四个问题就是忠君爱国教育还不够深入人心。

    咱们先说说第一个,唯武器论,朕问你们只要武器比别人先进比别人精良那就一定能大胜仗么?

    打仗要真的那么简单,那也就不用打了,大家打仗之前把武器亮出来比一比,看谁的武器先进谁就硬了就好了嘛!

    唯武器论这个问题,朕记得打叶尔羌之前的时候朕就跟军部说过这个问题,朕还记得,当时骑兵觉得没有后勤补给,没有枪炮,感觉没有安全感,拼命的向后勤部要物资,没有物资就不打仗。

    现在大明又一次出现了这种情况,大家排着队削尖脑袋的想要提前换装,好像不换上新武器就不会打仗了,就打不赢仗了。

    海军也是,不停的追求武器的先进,甚至为了更先进的舰船宁远手里的军舰不够的时候不用也要等最好的军舰造出来。

    大家习以为常的时候觉得好像就该这样,但是真的就该这样么?大明不说蒸汽船,就是风帆战列舰难道不比欧罗巴先进么?为什么你们依旧打不赢?”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调整功勋制度

    这个问题问的军方一众大佬都很尴尬,特别是首当其冲的陆军总参谋长和海军总参谋长都有点面红耳赤。

    空军这边倒是没有被提及,所以空军总参谋长面上露出笑意。

    朱慈烺正好看到:“空军没有提并不是空军做的多好,相反,空军问题是最严重的,因为空军不仅没有先进的武器,还没有致胜的把握。

    自从空军成立以来,天空只有大明一家,所以不需要考虑防御,不需要考虑空中的敌人。

    但是随着热气球技术的普及,欧罗巴也开始尝试制造各种热气球,天空已经不是大明一家的天空,但是空军做好打一场空战的准备了么?

    朕记得陆军部有计划研制一种白磷弹专门对付热气球的,研制成功了么?”

    装备部部长连忙点头:“已经研制成功了除了枪用的还有炮用的都有,射高能达到两千五百米。”

    朱慈烺转头问空军:“遇到这样的问题空军有没有解决办法?如果敌人把这种武器装上热气球你们又该怎么办?”

    空军总参谋长立刻站起来:“回禀陛下,我们的办法是也装备同样的武器,先敌发现,用更远的射程击败敌人。

    至于地面上的防空火力点,因为其位置固定,所以空军可以进行精准投弹,炸毁敌人的阵地。”

    朱慈烺眉头一挑:“那你的意思是说你们空军已经没有问题了是吧?”

    空军参谋长立刻流出冷汗:“不是,空军有很多问题,例如通讯不便,例如定位不便,例如对环境对风速要求高不能全天候作战等等。”

    朱慈烺先放过他,继续下一个问题:“那么现在再说说这个伤亡问题,首先,当初制定规定的时候,自己的袍泽战死沙场,你们是不是有义务回去看看他们的父母,告诉他们自己的孩子的英勇事迹?

    如果战友的家人需要帮助,你们就算是没有规定是不是也会伸出援手?

    朕让你们珍惜士卒的生命,不是让你们怕死,从军部制定进攻苏伊士运河的计划朕就看出来了,军部上层都因为伤亡问题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那么底层军官到底是个什么状态朕不用去前线看都知道!

    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军部都是如此的时候底下还不为了保全战士的生命更加不敢打仗?

    大明即使没有新式武器,那大明的燧发枪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定装纸弹,螺纹膛线,密封弹头技术,这些欧罗巴即使能学也没有本事大规模生产装备军队。

    而且大明有三百万军队,规模世界第一,甚至一度是其他国家军队数量的总和。

    但是这样一支武器最先进人数最多的军队,这些年在边境作战上确罕有建树,很少有拿得出手的硬仗。

    就像上次区区一个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的近漠堡防守战,都要上报的军部上报到朕这里,当然朕不是说他们的功劳不够不是说他们不够勇敢。

    朕的意思是大明应该有更多的这种事迹上报上来,让这样的事迹成为正常的,成为大明军魂的一部分。

    军人怎么能怕死?为将者怎么能害怕承担责任?

    这个问题必须改变了!朕是这么想的,修订大明军队军功制度,修改奖惩条例,明确各种情况下战死士卒军官承担的责任。

    以后打仗的伤亡比例不再是考核军功的绝对指标,而只是一个影响因素。

    当然朕要强调一点,大明的军人不怕死,但要死的有意义,放松不意味着放任,自己心里要有敬畏!

    第三个问题就是大明的动员体系还不够完善,从这次对准噶尔汗国的作战情况来看,后勤动员问题多多。

    首先就是人是集中够了,但是物资运送能力呢?能不能及时投送到战场需要的地方?

    再有就是后勤动员能力实验了,大明的预备役动员能力实验过没有?

    大明一直在准备打仗,准备打大仗,一直计划着动员千万以上的兵力,但是真的动员千万的时候,军部有没有这个能力组织好?你们演练过么?

    总不能这边都要上战场了,那边才发现有问题,才觉得有准备不充分的地方,再去改?还来得及么?

    所以预备役动员计划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也不能只在办公室里做一下规划,拍拍脑袋想当然的就成了!

    朕打算从今年开始进行分批动员演练,检验大明战时动员能力有没有达到预期。

    总参这边要做好计划,就按照每年十分之一预备役的规模分区域进行动员演练,时间不用太久,一个月吧。

    朕觉得十年的时间浪费一个月这不算劳民伤财吧?”

    周遇吉拱手:“回陛下,如果进行这种级别的动员演练,需要给一定的补贴一次十分之一,一个月,也就是一百万人一个月的时间,预计每次花费应该在五百万以下,军部没有问题。

    不过因为这种动员导致的生产停滞等影响有多大,臣就不知道了。”

    朱慈烺想了想:“当初制定动员计划的时候,就是考虑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的情况下,现在如果在演练的时候发现真的影响到了生产生活,这不仅不是坏事还是好事。

    这证明咱们的动员体系还有漏洞,还需要继续调整规划。”

    周遇吉:“那臣就没有问题了。”

    看着周遇吉坐下,朱慈烺继续下一个问题:“那就说说第四个问题,忠君爱国教育,一直以来新学中有语文课,有思想品德课,还有体育课和军事教育课。

    这些课程或多或少的都包涵一部分忠君爱国教育,但是确不成体系不成系统,忠君爱国看着跟军部好像没有关系,但是这其中的体育老师和军事教育老师都是从军部退伍军人中挑选的!

    所以朕打算以后专门在教育部成立一个忠君爱国教育司,由军部和内阁协调教学内容,让广大学生更多的接受这方面的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的问题,军队中的忠君爱国教育也要加强,有军魂有军队才有战斗力,如果他们连自己为谁而战都不知道,那么你怎么能指望他们悍不畏死?”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继续反思

    听完三个问题,军方大佬都松了一口气,虽然陛下说的问题军部确实都存在,但这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

    至少这板子不会落到某一个人的身上,而是大家一起挨训,然后协同解决。

    而且陛下也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向,军部要做的就是按照陛下的设想去实现就行了。

    朱慈烺说完四个问题之后,并没有结束会议:“现在朕就在这里看着你们,你们也在这好好反省一下,说出自己的部门存在的三个问题,然后再说一个其他部门一直存在的问题。

    先从总参谋部开始吧,不要急着回答,先好好想想认真反思一下,朕就在这等着。”

    这个提议让大家都吸了一口凉气,要坏事啊,这么搞大家都别想有好日子过了!

    周遇吉也是脑子有点蒙,自我反思,现场提出自己部门的三个问题还有其他部门的一个问题?这个还真的不好想。

    周遇吉作战那里纠结了半天才抬头:“第一个问题就是参谋部升迁制度不够规范,虽然一直提倡能者上庸者下,但是怎样算能者怎么算庸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

    还有就是参谋部人员到各部队实习参谋的问题,一直以来这种实习安排没有一个专门的规范,导致军部出现了请托走后门的现象,甚至一个家族的人员出现在一支军队里。

    这样长此以往之后,大明新军可能就成为某家军而不是大明的军队和陛下的军队了。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参谋部保密工作还需要加强,准确的说是整个军部的保密意识都要进行加强再培训。

    如果不是大明京城禁止非大明公民逗留,恐怕大明的世界大战计划早就泄露到全世界去了。

    现在虽然没有泄露到全世界,但是这个计划在街头巷尾已经出现传闻,如果这些传闻被欧罗巴乃至奥斯曼帝国那边得知,那么这将使得对方提前知道甚至提前做准备,这对大明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事情!

    至于其他部门的问题,我觉得后勤部管理审查工作应该从严,不能只让他们自查自纠,应该进行联合督查。

    战争大事,不能寄希望于某些后勤军官的节操上,而应该依靠完善的制度去管理人。”

    朱慈烺敲着桌子听着,听完之后非常满意,周遇吉算是为大家开了一个好头,提出的问题即尖锐又重要,直指要害。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规范的问题,缺乏的就去制定,军队就是要条理清晰,让大家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至于保密工作,大明确实要再次加强,最近这几年提的少了,不少人心中的那根线开始松懈了,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后勤部们一直有自己的巡查制度,目前来看没有出现过什么纰漏,不过周总参说的对,这个不能只依靠他们自查自纠,不能即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这样吧,以后后勤部的检查引入督军处和锦衣卫进行联合检查,确保大明后勤没有贪腐问题,发现一个严查一个!”

    后勤部部长脸色发苦:“是,臣遵旨。”

    朱慈烺点了一下他:“那下一个就你来说说吧!”

    后勤部长看看周遇吉:“其实臣刚才也想说这个后勤检查的问题来着,结果被周总参说过了。

    那么臣就说一些其他的吧,第一个就是后勤物资不够系统,这极大的浪费了后勤资源还有调配的难度。

    就拿一个最简单的枪来说,大明有最新的水冷式轮式重机枪,有水冷式固定位重机枪、复兴五年式步枪、复兴六年式狙击枪、复兴六年式骑枪、复兴六年式手枪、崇祯十年式燧发枪,崇祯十年式狙击枪,崇祯十年式手枪、崇祯十年式骑枪、崇祯九年式燧发枪、崇祯九年式骑枪。

    总共十二种,其中换装过的军队一种,没有换装的一种,靖安军一种,至于赏金猎人用的武器更杂,军校使用的武器,还有各地的预备役更是有什么用什么。

    再有军刀有四个系列十三种,军靴有三十九种,除了换代之外还有不同地区不同军种的区别,仅仅一个水壶就有九种之多。

    火炮更是多达一百三十余种,还有军粮不仅种类多,而且按照不同军队的需求不用营养不同口味不同,成分也分数百种之多。

    这一个复杂的供应体系对于后勤工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现在没有打仗还好,一旦真的打大仗,到时候后勤可能是想要的送不上去,不想要的送了一大堆。

    第二个问题是后勤军待遇和军功问题,陛下一直在强调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打胜仗后勤部当为首功。

    但是真的打完仗后勤部反而是功劳最小的,升迁也是最慢的,干活还是最多的,不少军人都觉得搞后勤的都不能算军人。

    臣觉得这个问题也不能忽视,否则以后怎么提高后勤人员的积极性?

    第三个问题还是统一后勤的问题,目前后勤部用的船有崇祯九年十年造的福船,有后来跟谁风帆战列舰等军舰一起建造的新式快速运输船,后来又有飞鱼型运输船。

    再后来就是蒸汽运输船,现在蒸汽机不停的升级换代蒸汽船也越造越大,越来越快。

    所以后勤部的船可以说是从最原始的人力划动的风帆动力的一直到最蒸汽动力的都有,这些船的装载量速度后勤保障维修等等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也为后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至于其他部门的,我说一个军事院校那边的吧,军事院校学科开设不合理,对于后勤运输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的话说完了。”

    朱慈烺摸摸鼻子,后勤部提出的是问题么?这是诉苦要钱的吧,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而且反复被提及,现在后勤部长拿出来说,这不是避重就轻么?

    没有看到等后勤部长说完之后三军的总参眼睛都亮了么!这些事情他们熟悉啊!还有周遇吉也是一种知道的太晚的感觉!一副跃跃欲试想要从说一遍的模样。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互相伤害啊

    朱慈烺咳嗽一声:“这些问题确实一直存在,这是大明新军发展过快的必然结果,从新军成立到现在只不过短短的十五个年头,就拿最早造的福船来说,其设计使用寿命是二十年,实际上修修补补用个三十年乃至四十年也不是不行。

    朕就听说过不少民间的海商一条船用得好都能用五十年用两代人的!

    武器装备也是一样,大明的武器发展太快但是并不意味着大明军队淘汰的武器已经过时了,他依旧可以在其他地方发挥他们的余热。

    至于后勤部说的导致的后勤压力,这些确实存在,不过真的打仗的时候,大明肯定会尽量统一武器方便后勤运输。

    就像军部现在军部进行的换装,这不正是为后勤一统工作做得努力么!

    以后等武器统一了,那些燧发枪只会出现在藩国的军队中和赏金猎人的武器中,这些人使用武器都是要钱的,自然不用说什么后勤压力。

    这两条军部已经反复讨论过很多次了,这个不能算你自己想出来的,第二条勉强算,后勤部军功应该跟一线作战人员同等待遇,但是如果战事紧急你们后勤人员也是要上前线的!

    自己的问题再想两条,再这样敷衍你今年的奖金津贴就没有了!谁一会要是在反思敷衍了事朕直接扣除奖金津贴,并且消减明年的军费预算!”

    后勤部长脑袋一缩,讪讪的笑笑,其余的人也熄灭了有样学样的心情。

    后勤部长皱眉思考着,坐了半天后勤部长抬头:“回陛下,臣第二个问题说一下后勤采购吧,采购这种事情一直是贪腐的重灾区。

    每年后勤部都有不少人因为采购贪腐问题被查被枪毙,臣非常痛心,那么可不可以搞一种军队自己生产物资不从外面采购来避免这种贪腐出现呢?”

    朱慈烺摇摇头:“这个要求不合理,你说的这种情况不就是当年的军户制度么?军队是可以为了方便后勤还有解决一些自己的消耗搞一点三产。

    例如粪便种菜,剩饭养猪,再或者军医闲着的时候到医院坐诊到学校讲课这些。

    但是也仅仅只限定这些,军队就要存粹一点,只研究打仗!

    军户制度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失败的制度,就算改革之后的垦殖公司时间久了也会存在各种僵化各种问题,最后肯定会导致兼并或者资不抵债,投身于其中的军户甚至吃不上饭都有可能发生。

    所以采购是必须的,军队不能什么都自己干,那岂不是成为国中之国了?”

    朱慈烺一直最求的就是军队的存粹,如果军队自己什么都干,那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体系了,外人就插手不进去了,那他们还不想干啥就干啥?甚至连钱都不需要了!

    朱慈烺说完之后继续说道:“当然这确实是一个问题,除了招标采购之外,可以让多部门协助一个是查招标过程,一个是查物品质量。”

    也就只能这样了,反正就算招标,后世大家熟悉招标流程之后各种作弊各种贪腐问题还不是屡见不鲜。

    制度就是要不断的改进不断革新的,没有用之万年不易的铁律,因为管理的是人,又是大明百姓这种聪明人。

    就像后勤部长抱怨的这样,现在就算搞招标都有贪腐,皇明商号也是,搞复试记账,现在大家熟悉了之后,依旧有各种人才作假账也能把账做平了。

    这可是领先了几百年的记账法,一样被大明聪明人破解,不要说区区招标法了。

    后勤部长继续挠头,想了半天说道:“那臣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后勤储备预置装备这一块了。

    陛下当初为了方便战争预置四个师的装备在船上停泊港口,以备战争时候的快速反应。

    现在大明的军制在改革,武器再改革,可是预置的四个师的武器装备还是上一代的,而且真正大战来临的时候四个师的装备好像也不够,甚至都不够解决一个方面的敌人。

    臣觉得大明有必要好好的考虑从新设计一个预置方案了。”

    朱慈烺听到这个才想起来,大明确实搞了这个,当初抢粮食作战的时候大明还用了一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只是后来海军就没有再打过这么急的仗了,所以预置方案一直也就闲置了下来。

    朱慈烺点点头:“这个确实是一个问题,总参仔细研究一下,给出一个预置方案吧,这次大明已经在一些陆地上取得了基地,所以这次的预置可以不局限在海上了,一些战场上除了储备弹药粮食之外,也可以预置一部分装备,方便军队到达的时候直接使用。”

    周遇吉想了想说道:“可是陛下,以现在的换装计划,新武器的生产连供应现在军队换装都不够哪有多余的预置?

    而且这种级别的作战预置的武器岂不是要以百万计乃至千万计,这个钱军部也出不起。”

    朱慈烺瞪了他一眼:“所以朕才要让你们研究!要拿出一个合理的方案!要是什么都按照理想状态来,那还需要你们讨论研究么!”

    周遇吉哦了一声陷入沉思。

    朱慈烺继续说道:“至于大学增加后勤专业的事情这个也很有必要,军校这边改进一下吧,那下一个就军校这边来说吧!”

    军校总长显然想了有一会了,听到朱慈烺问军校总长就直接开口:“回禀陛下,军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军校选址不够合理,上次军校选址的时候选的都是关内的地方。

    而现在大明的领土范围内,关内地区的驻军还不到五十万,而关外的军队确有两百多万。

    一些低级军官的培养完全不必要让他们跋山涉水的前往关内,就像非洲和新大陆南大陆这些地方,来一趟一两个月,一来一回三四个月就没有,而整个训练周期才半年。

    再有就是不仅仅是后勤部课程设计不合理,军部很多专业设计的都不合理,例如陛下要成立沙漠师,但是大明研究沙漠作战的这些军官可能连撒哈拉沙漠长啥样子都没有见过,研究热带雨林作战的,根本不知道亚马逊雨林跟西南的山林有啥区别。”

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问题一大堆

    军校的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的不止是军官培养的科学性的问题,更是一个忠诚问题,朱慈烺自然知道军官培养肯定是离部队驻地越近越方便。

    但是军官培养更要考虑忠诚度的问题,就像沙漠师,你一直在撒哈拉沙漠训练,从底层的士兵到初级军官都是在当地完成的训练,那么你怎么知道他们心里是不是装着皇上装着大明?

    这要是高级将领有点私信夹带点自己的东西进军校里面,那么到时候军校里的基层军官都不稳了,还谈什么部队的忠诚。

    朱慈烺敲着桌子:“军校的问题确实是个问题,技战术培养可以在当地的环境设立一个分校,而军官的培养还是要放到关内来做!

    而来回的效率低将来随着铁路、蒸汽船还有热气球的普及这些问题都会慢慢的得到解决。

    以前来回一趟确实需要两三个月甚至风向不好还要等风向,但是现在用蒸汽船是可以缩短到两个月以内甚至更短的。

    至于做热气球那就更快了,交通不是制约,但是军官培养不能放松,不能为了图省事就安排到当地。

    今天为了省事就把军官培养放在当地,明天是不是招兵也放在外面?后年是不是要把武器生产放在外面,那干脆让他们独立算了,那更省事!

    军队就不是一个为了省事建立的机构,他的目的就是面对麻烦解决麻烦!”

    军校总长拱手:“是,臣知道了,第二个问题就是现在大明的实战机会太少,军官培养实操课太少了,很多军官训练的时候一个学期甚至都碰不到一场真正的战斗。

    臣担心这样长此以往是不是导致军校就成了纸上谈兵的地方,到时候战争真正打起来,这些人到底能不能适应战场?

    这样的军队有没有战斗力,这些都是问题。”

    这个问题还真的不好解决,大明目前有摩擦的地区也就是南非和北非这两个地方,现在就算加上藩国和葡萄牙的作战仅仅三个战场而已。

    其中南非和北非那边都是敌烈度的争夺,双方都比较克制,尼德兰人也不敢把大明惹急了。

    至于藩国和葡萄牙的战争,这个战争烈度也不高,大部分作战都是海战然后兵力围城,敲掉那些乌龟壳,这种战争对于海军和攻城战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但是对于其他战法确没啥用。

    当然了大明也不能为了给学生练手就专门开一场战争吧。

    那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朱慈烺看看大家陷入沉思,周遇吉这个时候突然说道:“陛下,其实这些学习参谋的学生能不能安排他么进入赏金猎人团或者新成立的保险公司去进行实习呢?

    赏金猎人团虽然不是正规军,但是遇到的作战行动和各种保护任务还是挺多的,非常能锻炼人。

    而且让军事学生去协助他们能够让赏金猎人团和保险公司更加的正规化,也方便他们以后承担更重要的任务。”

    朱慈烺听完之后直接眼睛一亮,这个确实是一个新的解决途径,从这一个在发散思维,那岂不是各垦殖公司的保安员也可以安排一批军校学生!

    这些组织都是游离在大明核心之外的武力团队,其忠诚爱国这方面都不是那么牢固,而军校学生恰恰的忠君爱国教育做的最好的人。

    让军校生到这些地方实习也可以影响并监视这些人的行为改变他们的思想!

    朱慈烺点点头:“那就尝试一下吧,把一部分学生分派到赏金猎人团还有垦殖公司保安团里面实习,他们即是学习,也要教会他们一些基本的军事知识和素养,还有多宣传爱国思想。”

    军校总长松了一口气:“那第三个问题就是编制后勤问题,大明军校系统每年都有新生入学,还有基层的士卒通过军功或者推荐前来进修。

    这些人长则学习数年,短则半个月,一直以来军校的费用都是从军部直接划拨的。所以各部基本没有负担每年都是顶着限制的最高人数送进来。

    按照陛下当初成立军校的初衷,军校是军官升迁之前学习新的作战技术新的战争思想的地方,也就是回去之后就要调任新岗位,或者直接升迁。

    以前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但是现在大明基本没有什么战事,军队扩编也陷入停滞甚至缩减编制。

    所以就没有那么多的岗位提供给这些受过训的军官,臣每次到参谋部都可以看到很多学生排着长长的队伍递交表格等着被安置。

    军校里面甚至有的学生在学校等了三个月也没有被安置好。

    臣觉得这个问题要解决,否则这不是浪费军事资源么,而且这样问题也容易滋生腐败,这职位少求的人多,肯定有人就动了歪心思。”

    朱慈烺眉头一挑看向周遇吉:“这个问题参谋部没有安排好么?”

    周遇吉拱拱手:“这个问题臣也不方便过问,而且最近军改有很多没有见过新武器新战法的军官都要去军校受训所以挤压的人可能有点多。”

    朱慈烺嗯了一声:“培养军官是好事,如果大明的三百万军队有一半都是接受过军官培训的,那么大明就可以在三个月之内扩军到一千五百万以上。

    当然这个安置问题也不能轻忽,如果岗位不够可以先升军衔和军饷嘛,继续回原部队当兵,等到有足够的位置的时候在进行安置就是了。”

    军校总长继续说道:“要是说其他的部门的问题,那臣就说一个总装备部吧,总装备部对于军校训练装备需求不够重视。

    就像海军学校那边都是拿退役的风帆炮舰充数,臣跑了很多趟他们也就给了一艘小蒸汽炮舰,这还是当初天津造船厂实验用的。

    这样怎么让部队学习新式武器的使用?”

    装备总长苦笑一声:“陛下,实在是船不够用啊,海军这些人恨不得带着铺盖卷睡在我的办公室里面找我要新船,各种需求太多了,臣只能哪里紧抓哪里了,现在大明最大的问题就是海军舰艇不够用。

    所以臣就主要先顾及海军那边,至于军校这个不是可以去海军进行实操训练么?”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这是个大问题

    朱慈烺沉吟一声:“海军学院的训练也不能松懈,总装要重视训练装备的研究,行了,你说说你的问题吧。”

    总装站起来拱拱手:“回陛下,总装这边主要的工作就是武器的设计定型研制还有量产的评估等等。

    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总装的设计能力并不强,其中陆军武器主要由皇明枪炮厂等在做,而海军舰船等等则是皇明造船在做。

    总装备部主要设计一些不重要的东西或者是皇明商号看不上的东西,例如军用水壶,军用仪刀等等。

    而新武器的研发又被皇家科学院把持,总装备空有其名,其实不过是个传声筒而已。

    臣觉得总装备部的模式跟当初陛下设想的建军思想是背道而驰的,总装备应该有自己的武器装备研究单位,对于皇明商号的武器研究这一块也要更深入一点。

    第二个问题就是大明军备采购不够透明,据臣所知,大明一支新式步枪的军方采购价是一只三十八两白银。

    但是总装拆解分析之后发现步枪无论是用料还是加工难度其实成本应该只有十两银子左右。

    这不只是步枪的问题,所有的军方采购武器价格都是虚高,臣建议改革采购方式,至少要让总装的人进入生产各个环节评估皇明商号的军备生产成本,最后按照成本定价。

    第三个问题就是总装武器生产缺乏体系,准确来说是没有根据作战思想来研制武器,大明的武器研制一直是按照陛下的智慧来进行推进,往往是研制什么新武器之后军方在拿着看看怎么用。

    臣觉得真正的好武器应该是解决军人之所需的,应该是战场上需要什么样的武器,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然后反馈给总装,总装在根据前线的需求来生产武器。

    现在大明的武器虽然一直在推陈出新,但是确违背了这个宗旨,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倒果为因的行为,臣认为非常不妥。”

    朱慈烺直呼好家伙,这想吃瓜结果吃到自己头上来了,总装缺乏科研能力,还有军部采购武器价格过高其实都是朱慈烺有意为之。

    皇明商号主抓研发和生产,军部主抓使用,这是朱慈烺对军队的另一种控制。

    而武器价格虚高这个事情,其实也没有高多少,也就是成本价的三倍吧,其实这个价格真的不贵,要知道军火一直是暴利行业,你要是不从皇明商号买,从其他国家买,你出一百两人家也不卖你吧!

    朱慈烺这么标武器价格并不是为了赚军部的钱,只是为了降低军费开支而已。

    大明军费开支中每年有三点六亿是发响的,这个不能动,后勤给养开支主要是靠招标采购的,为了保证质量这个也不能动。

    加上衣服鞋袜,吃穿日用等等,每年平均每个士兵要消耗掉三十多两,每年又是一个亿扔出去了。

    剩下的就是武器采购和战争消耗这一块了,账面上每年武器采购开支很高,尤其是这两年军改换装还有海军的造舰计划,每年开支有四五亿用于这方面。

    当然实际上朱慈烺付出的成本只有一亿多两。

    这样做第一个目的当然是为了让士卒知道陛下为他们花钱了,让他们知道忠君爱国,第二个目的就是让军部知道自己每年花的钱多,不要张嘴闭嘴就要钱。

    最后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堵住内阁的嘴,内阁这两年对于每年投入百分之二十的税收给军部当军费早就不满了。

    要是让他们知道大明的实际军费开支只有六亿多,而他们承担了四亿的时候,他们肯定炸毛,觉得自己被骗了,觉得自己应该能对军队提出一些要求,毕竟大钱是他们花的。

    现在就不一样了,按照这个涨价的军火价格,大明每年军费开支近十亿,内阁只出了四亿,大头是皇上出的,那皇上管军部一点毛病没有不是!

    朱慈烺咳嗽一声:“以前大明没有那么多的科研人员,也没有那么多的工匠,所以只能集中力量干大事,把所有的人力智慧还有物力都集中在一起研制新武器。

    现在随着十四年的新学教育,大明以后有源源不断的技校生大学生高级技工等等投入到工作岗位上。

    总装要是有自己成立研究实验室的想法完全可以写入下一个年度的军费预算内。

    至于武器价格问题,皇明商号那边不仅要计算物料成本和加工成本,生产成本还包括很多,例如机器折旧成本。

    加工武器的机器可不是凭空变出来的,他们生产出来被使用,时间久了会坏用多少年之后精度不够了就要换新的,这个成本要计算吧?

    还有科研成本,这些武器研究皇家科学院还有皇明商号投入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有的成果,这些成本是不是要计算进去?

    还有新武器的开发,这些科研最终还不是军部收益,为了打赢下一代战争,这科研成本自然也要计算在武器成本里面!

    至于第三个问题,你说的很对,总装要在武器研制上发挥作用,要多听一线的声音,看看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才是武器研制应该有的样子。

    好了你说说其他部门的问题吧。”

    总装心中叹了一口气,陛下显然是否决了他第二个问题,军费问题一直是军部非常纠结的问题,底下的人不知道,但是上层决策者,尤其是他这种直接参与武器研制和采购的人自然知道这里面的深浅。

    当然陛下的理由也没有毛病,完全解释的通,不理解也没有办法,这个钱陛下想挣,喜欢左兜右兜的来回倒换他们也没有办法!

    总装看看军人事务部和陆军海军空军部长,剩下的就他们四个没有说了,那就挑一个吧!

    总装拱手说道:“那臣就说一个军人事务部的问题吧,大明军人事务部对于退役士卒处理的挺好,但是对于军队内的军人事务好像处理的就不是特别好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我同县的一个士卒,探亲回家,家里给找了个婆娘,趁着探亲就完婚了。

    然后这次回家之后两年再也没有回去过,他婆娘就去部队找他,结果部队不让进,住处也不给安排,甚至还不给通报,那婆娘就在营门口守了三天一直等到那士卒同营的人告诉他才出来找到媳妇。

    这个事情臣觉得应该是个大问题。”

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故意为之

    军人事务部长头顶一凉,这算不算公报私仇?总装说的那事确实闹的沸沸扬扬,自己还亲自过问了,并且给那对夫妇道歉了,怎么现在总装还拿出来说说?

    军人事务部长连忙站起来:“臣这方面做得确实不够好,当时这个事情是因为两人只是在家举办了简单的仪式,并没有到官府登记婚姻关系。

    然后该女子出门之后村里给开的婚姻凭证又搞丢了,加上那个部门是个保密单位,几个问题结合在一起才让这事发生。

    后来我们已经改进了制度,对于那个死板教条,不知变通不知汇报的士卒进行了批评和警告处分,对于上级军官的漠视巡查不力进行通报批评,我也对两人进行道歉取得了两人的原谅。

    不过总装说的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大明现役军人因为大部分部队服役驻扎都是在关外地区,而且驻扎地点机密,家人很难获得有效通讯地主更不要谈找上门来了。

    一般有消息或者物品钱财需要转交都是通过当地兵站进行安排。

    这件事情之后臣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只是还没有拿出可行的方案,臣觉得军队是保密部门不适合探亲。”

    朱慈烺也有些挠头,现在可是战争年代,哪怕是后世军队接待家属也是不提倡也不反对而已,当然来了亲属还是要热情接待的,不过家属不得逗留超过七天。

    但是这个事情放在大明就有点不合适了,最大的制约因素还是交通,来回一趟不便,大明军队在外驻扎,总不能让家属个个都做热气球去探亲吧?

    要是不用热气球,这车船马来回,来去一趟那都是两三个月,结果就让人家住三五天,显然是不近人情了。

    要是逗留时间长了,这肯定是容易出问题的。

    朱慈烺摇摇头:“这件事就暂时定为不支持也不反对,但是要是真的有探亲的需求,当地部队也要热情接待,不能怠慢了家属。

    原则上家属在驻地居住不能超过十天,来回的时候可以允许士兵前去接站送站。”

    军人事务部部长心里也松了一口气,陛下并没有因此怪罪:“是,臣回去就安排此事,至于现役军人的事务,我部也在积极处置,如果家里有急事,军人事务部都会尽量提供帮助。

    其实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只不过不是跟其他几部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显得我们碌碌无为了。

    说句不好听的,有时候我们军事情报部自己人都喜欢称呼我们为奶妈,更不要说别人了。”

    朱慈烺听到奶妈也是呵呵的笑了:“军人事务部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为所有军人解决后顾之忧,只有军人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才能一往无前。

    行了这件事先这么办吧,你来说说你发现的问题吧!”

    这个军人事务部的部长哪里都好,就是有点胆小怕事,当然正是因为他胆小心存畏惧,而且心细所以才让他来担任这军人事务部的部长。

    军人事务部部长王志远擦擦额头的汗,他已经当了一届军人事务部部长了,现在是第二届,在军部每次换届之后能够再次坐上这个位置,在他看来这完全就是同行的衬托。

    因为在他中间干这个的那位做的确实不怎么样。

    王志远站起来拱拱手:“陛下,各位部长,我们军人事务部事情比较繁杂,处理的也都是关系到每一个士卒的小事情。

    所以我们的问题没有那么高端,也没有那么急迫。

    这第一个就是这战死的军属后裔的安排,按照大明新军成立之初的规定,凡事士兵战死,大明一次补偿六百两白银作为抚恤金,然后给予耕地五十亩,牛一头。

    如果子女有志继续从军可以获得一个进入军校学习的名额,如果是独生子女则赡养其父母,如果有兄弟姐妹,每年给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赡养补贴。

    子女如果正常读书十八岁之前,其抚养人也能拿到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抚养补贴,其妻子如果不改嫁,则由军人事务部安排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朱慈烺摆摆手:“行了,没有让你普及大明的军人伤亡待遇,这个在座的谁不知道?你直接说你的问题就行了。”

    王志远哦了一声:“那臣就直接说了,第一个就是给钱贬值了,按照目前大明的军队士卒军饷来说,平均每个士兵每年能拿到饷银是一百二十两,六百两只相当于士兵五年的饷银。

    当初制定计划的时候士卒的军饷才不过三两银子一个月,每年三十六两,相当于十六年半的军饷。

    而且当时的物价只是现在的三分之一,现在物价已经涨了这么多,但是这个待遇确没有跟着涨这个有点不合理。

    第二个就是给地没人种,大明现在土地已经没有当初值钱了,而且这五十亩土地很难找到那种连片就近的,如果一个地块位置离这个军人家乡较远,那么很多人都不愿意为了五十亩地背井离乡去种。

    但是当初为了保障军人烈属的生活,这些地又是禁止出售的,所以这个优抚方案已经变成一种累赘。

    第三个就是军人事务部和整个军部自己直属的工厂并不是很多,也不能说很少,那简直就是稀有。

    安置军属工作这个事情一直都需要协调配合,而这种协调往往都是几方一件不一致,无论是内阁还是皇明商号,经常以各种理由推脱。

    民营企业安置又没有什么意义,人家自己找说不定找的很好,这就导致很多问题,臣请陛下提高这个安置工作的优先级,这样才能保证安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朱慈烺敲着桌子没有第一时间表态,军人待遇这个事情,说句真心话,当初是真的给高了,可以预见到,以后大明这最后一战战死的士卒将最低不少于一百万。

    而每人六百两九十六亿两白银,每人五十亩地就是三千万亩,再加上几百万赡养抚养义务人口,每年开支掉的前又是上亿两白银。

    这个开支可能持续十几年到几十年。

    而且这万一伤亡人数超过百万呢?

    所以增加是不可能增加的,大明到时候可能赔不起,这抚恤一直没有涨可以说是朱慈烺故意为之的。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不科学啊

    至于军人事务部的第二个问题,那也是故意的,大明缺人种地,准确的说是缺汉人对大明关外土地资产管理和利用。

    所以各种政策尤其是赏赐土地就成为大明的一个重要传统,基本上能赏赐土地的就赏赐土地,实在不行再给钱。

    朱慈烺咳嗽一声:“说的有道理,既然钱给的不够,而土地给的太少不值当背井离乡去耕种,那就给更多的土地不就行了。

    五十亩不够那就给两百亩,甚至五百亩都可以,这都够建立一个农场了,这样的赏赐够了么?”

    朱慈烺都想夸自己机智,这不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一起解决了。

    至于第三个这不是刚才跟总装说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么,朱慈烺想了想:“军事单位还是不要参与过多的企业经营的事情吧。

    优先级还是可以给的,这样吧,以后各地官府还有皇明商号把安排退役军人,伤残军人和军属为第一优先级,如果这些人没有安排好,那么任何人任何职位都不得再招募新员工。

    这个处理你可满意?”

    王志远咧嘴笑了:“这个就太满意了,这样一来臣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安置问题了,陛下圣明。”

    朱慈烺示意他坐下:“你接着说一个其他部门的问题。”

    王志远尴尬的咧咧嘴,剩下的海陆空三军大佬,虽然都是他的晚辈,不过论及位高权重比起他这个军人事务部可要强上一点。

    犹豫半晌王志远硬着头皮说道:“那臣就说一个陆军部的问题吧,陆军部每年因为训练还有伤病减员的人员太多,尤其是极地师每年都有人因为训练或者站岗放哨等等被冻伤冻死。

    这种非战斗减员让人痛心,希望陆军部能够合理安排训练和巡逻,避免这种事情发生。”

    对于这个指控孙应元表示无关紧要,训练和巡逻减员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北疆太冷了,训练就是要贴近实战,要是怕着怕那,干脆就不用打仗了,都回家带孩子去吧!

    孙应元能升任陆军总长除了靠着周遇吉的关系之外,还有自己的老资历,所以这种无关痛痒的问题根本不能让他害怕。

    看到陛下和各位部长的眼睛看过来,孙应元拱拱手:“陛下,北疆地区最冷的时候有零下四十多度,人在室外露出的部位超过一刻钟就会冻伤,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这边境总要值守。

    至于训练伤亡,打仗的事情又不是过家家,经管我们极力避免,充分考虑,但时常还是会有意外发生。

    臣回去之后一定多想办法,多注意力求改进避免。”

    朱慈烺心中也是无奈:“如果陆军平时训练巡逻都会产生非战斗减员,这要是真的打仗的时候,北疆军真的能上战场么?

    不会最后真的没有被敌人击败而被天气击败吧?”

    孙应元并没有拍胸脯打包票,而是也跟着陛下忧虑的说道:“回陛下,从目前的形式来看,大明北疆最多只能支持二十到三十万人规模的战斗。

    再多就需要从关内征集后勤人员运送物资了。

    如果是地区级别的小规模冲突,这些兵力也就足够了,但是要是打大规模的决战,臣也不建议大明军队在冬天深入北方作战,这将是大明难以承受的灾难。”

    朱慈烺嗯了一声:“好在大明已经占有了中亚和伏尔加河流域的一部分,即使不通过北疆也能够到东欧地区。

    不过这北疆问题始终要解决,今天不解决问题,明天问题就会解决你,军部有什么好计划么?”

    陆军部并不能代表军部,孙应元看看周遇吉,周遇吉拱拱手:“目前军部正在计划对北疆各国进行渗透,进行诱降、教唆、鼓动、滋事,让各国之间产生间隙,让各族之间充满矛盾。

    等战争开始的时候,臣打算启动凛冬计划,计划的核心思想就是破坏敌人的生产能力,让北疆的那些人即使在夏秋也难以从事生产,而冬春的时候对方只能躲在屋子里更无法获得物资。

    使得对方丧失对外作战的能力,最后在合适的时机出兵歼灭对方即可。”

    朱慈烺也算听明白了,也就是说打不过先不打了,先抑制对方发展,让对方没有机会南下,等自己这边腾出手来在好好收拾北疆这些国家。

    原则上没有毛病,既然扛不了冬天,那我就夏秋去打仗,冬春再撤回来,一直就这么耗着,看谁耗得过谁。

    当然今天不是军部战略讨论会,朱慈烺问完之后继续问孙应元:“说一说你的问题吧。”

    孙应元站起来:“回禀陛下,陆军部主要问题有三个,第一是兵员素质在下降,第二是技术兵种技术并不够,第三就是后勤保障不够科学。

    首先说兵员素质,因为陛下开放了军功换户籍制度还有降低了入籍大明公民的门槛,这导致大明有很多新加入大明的种族参军积极性很高。

    反观大明原本的汉人公民,因为百姓能吃饱穿暖,平时又生活富足导致吃苦很少,所以汉人公民当兵欲望在降低,而且兵员质量一直在下降。

    第二个是技术兵种技术不够,这其中表现的最明显的就是炮兵了,陆军作战中,火炮是主要力量,能够精准的计算射击弹道,能够熟练的知道装药多少,知道火炮的保养维修知识。

    这些都需要专业的计算能力,至少也要上过初中及以上吧,但是大明目前很多参军的新兵只上过六年小学,根本不能快速的学会这种计算。

    这等于是军部招募了一个小学生再手把手教他初中高中知识,等他学会了整个服役年限也就过去三分之一了。

    这要是更复杂的,那学习的时间更长,这种现象一直是军部头疼的问题。

    第三个就是后勤保障不够科学了,臣这个后勤指的不是后勤部那个后勤,而是指的陆军部之中师团以下对于下一级作战单位的后勤保障不够科学。

    以前的新军每个师驻扎的地域有百万平方公里甚至更多,现在虽然军改那也有几十万,即使参谋部把后勤送到各师各师还是要安排人员送到各团各营,甚至各连。

    这个距离有时候都有上千里了,这个距离可能气候环境都不一样了,但是后勤部确实按照师级进行配置,很难说科学合理。”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兵役制度

    其他人听完孙应元的话都有些坐不住了,不是,你这陆军部干脆以后不要叫陆军部了,干脆叫甩锅部算了。

    你这第一个问题说的是兵员素质下降,那是陆军部的问题么?征兵那是总参的事情好吧,包括军人事务部也有一定的责任。

    大明地方府县和下面的乡一般都是军部的分部,其中有总参的招兵专员,有后勤统筹专员,也有军人事务处置专员。

    征兵征的不好肯定不怪后勤部了,总参宣传不到位,军人事务部没有做好军人后续事务导致百姓不愿意配合征兵,这板子肯定打到他俩头上。

    第二个问题说的是技术兵种不够,技术兵种不够就是军事教育部长设置的课程不合理呗,还能怪到他自己头上?

    至于最后一个那更是过分了,说事不关后勤部的事情,但是你这最后还不是怪后勤部没有安排好后勤物资。

    虽然师级以下的物资都是由师部自己负责运送分发,但是陆军部这边完全就是怪罪他们配发的东西不合理呗!

    朱慈烺听完也跟着乐了,他就喜欢这样的,只有相互拆台才能听到最真实的问题,只有他们相互之间才能最了解自己。

    孙应元完全没有害怕得罪人的觉悟:“至于其他部门的问题,我就不特别说哪个部门了,总之在坐的各位,都应该自查自纠一下你们在铁血商会的投资行为有没有给商会开绿灯提供方便。”

    其他人都开始吸气了,整个屋子里的气温都下降了几度,这次孙应元是玩真的了!好好的军部会议,你竟然说铁血商会的事情,这不是让大家都跟着倒霉么!

    朱慈烺不动声色,看来这里面的侍寝并不是那么简单啊!示意孙应元:“应元,你只管放心大胆的说,朕想听听这铁血商会有什么问题。”

    孙应元拱拱手:“陛下,铁血商会是复兴三年成立的,到今天不过七年多的时间。

    成立之初,这个商会的目的是给那些手里有钱没处投资的军人和军官一个挣钱的门路,然后给大明的那些军人家属一个稳定的工作。

    七年的发展,铁血商会生产的东西已经涉及到军需方面所以允许民间经营的所有门类,甚至部分武器零件订单都有铁血商会加工。

    刚刚军人事务部说没有足够的岗位安排军属,我觉得这完全是危言耸听,安排不下卫生么不在铁血商会安排?

    还有后勤部抱怨武器采购价格高,那也没有见铁血商会的物资采购价格降低啊?

    所以臣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陛下应该重视,为什么那么多商会那么多人做生意最后都竞争不过铁血商会?

    还有军部各部门是不是因为是自己的商会就给予了什么方便?

    臣觉得这是不是就是陛下说的经济渗透军事,渗透政治?长此以往是不是会形成那种以经济掌握军队权利的新式‘权贵’?

    这些问题臣觉得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朱慈烺一下子没有接上话,这个问题还真的不好直接给出意见,这孙应元竟然在这个场合当着那么多军方大佬的面把这件事捅出来,这已经不是没脑子了,这是要自绝退路了。

    而且孙应元提出的四个问题都不是什么好解决的问题,首先这兵员素质下降,这个问题并不新鲜,一直以来也是困扰朱慈烺的心病。

    朱慈烺前几个月还为了这个问题思考过,只不过总不能为了获得好的兵员就不让百姓追求幸福生活吧?

    而新价格大明公民的百姓,或者是为了高军饷,或者为了军队立功的机会,获得是为了自己的亲人更容易获得公民身份,又或者是对大明的认同感,他们毅然投入参军的行列。

    可是原本的大明公民,因为工作好找,家里有了一定的积蓄改变生活质量的愿望不那么迫切。

    而且大明的增兵并不像后世那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说白了,大家都是为了皇上打工的,宣传上自然不如后世那么踊跃,忠君爱国这个概念不好树立。

    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方法,一个是提高军人待遇,二十加大宣传力度,三就是改募兵制为义务兵役制了。

    大明现在采用的依旧是募兵制,但是大明确进行了义务兵兵员训练的普及。

    从小学体育课开始就已经开始传授基本的队列知识,然后初中开始开军事课进行军事基础的培训,初中三年结束的时候这些学生基本上会挖掘战壕,会安营扎寨,会行军,甚至枪械保养都学过。

    如果有机会上高中这个军事学习还会加入一部分指挥学的东西,因为大明的高中生已经算是高学历了,即使加入军队一般也都是往军官培养。

    到了大学更是有专门的军事大学进行培养,如果不是专门的军事大学,则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

    基本上可以说经过十年之后,大明第一批参加工作的适龄青年已经到了可以进行义务兵役制履约的年龄了。

    因为大明人口基数大,从这么多人口中选兵,那自然能优中选优,而不会像现在这样要从那些愿意当兵里的人中选择。

    只不过兵役制度的改革可不是小事,首先是需要准备,军队的准备,百姓的准备,其次是需要宣传,大家的服徭役历史还没有结束几年,现在要是搞义务兵役制度,会有人觉得这是徭役复活了。

    军队要准备的就是这个事情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需要对适龄人员登记造册,需要从中挑选。

    百姓要准备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原本的计划,既然搞义务兵役制了,那就不可能因为你的梦想是唱歌就可以拒绝,也不能说想回家继承家产就放弃。

    最后既然有挑选,那么就有人为主观因素,一旦涉及人的主观因素,那么就会有贪腐。

    当然改兵役制度也是必然的事情,就算现在不改随着战争的进行也会暴露出这个问题,到时候一样要改。

    朱慈烺看了一眼周遇吉:“对于陆军部的第一个问题,你可有解决办法?”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招募还是义务

    周遇吉心里正嘀咕铁血商会的事情呢,见朱慈烺突然问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他愣了十几秒才反应过来:“启禀陛下,这个问题臣觉得可以通过严格招兵准入门槛来解决。

    例如招兵的时候,这些新加入的公民必须要加入公民期满一年或者两年,有担保人签字才能申请当兵。

    这样这些新公民能够在大明接受更多的大明文化的洗礼,对大明也更有归属感。

    第二个就是在军队中禁止使用方言民族语言交流,军营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必须说大明官话。

    第三就是强化军队内部的再教育课堂,让新融入的民族能够更快的适应自己公民的身份。

    至于大明公民不愿意当兵这个事情,臣觉得这个并不是普遍现象,臣发现百姓生活越富足的地方,百姓当兵的欲望越低。

    但是大明并不是个个地方都富裕,有些地方招兵的时候确实报名的人数少,优秀兵员不足,但是有些地方当兵还是很踊跃的,甚至几十个人抢一个名额都时常有发生。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陛下只需要取消征兵平均分配给各地招兵名额改为愿意当兵的人多的地方多给,愿意当兵的人数少的地方少给,或者不给。

    而出好兵的地方更是可以多选,这样进行从新分配兵员素质既然就迅速提高了。”

    朱慈烺觉得周遇吉说的这些治标的办法都还是不错的,除了最后那个提议取消富足地区募兵名额这个事情朱慈烺是反对的。

    当初为什么要平均给各地分配当兵的名额?还不是怕如果征兵一地兵员过多,会出现抱团找麻烦和山头主义的情况。

    大明又不是平均分配财富,自然有的地方穷一点有的地方就富一点了。

    穷的地方愿意当兵的多,有钱的地方愿意当兵的人少。要是光从那些地方招兵,时间久了,那军队中还不是都是那种贫穷地方来的人?

    那样的后果就是军队跟有钱人的彻底割裂,而且你让一群穷人去保护一群有钱人的财产不受侵害,那么长此以往,这肯定会出事的!

    朱慈烺敲着桌子:“如果大明该募兵制为义务兵役制,义务兵役制就是说每一个成年大明公民都有当兵保家卫国的义务。

    而每次大明需要士卒的时候,这些适龄的青年就需要到各地的兵站进行体检,方便军队优中选优,合理不合理,有没有什么问题?”

    周遇吉眉头扬起,然后用手摸着下巴的胡子:“陛下,这个有点像徭役吧?又有点像军户制度,百姓心里不会换嘀咕?

    而且当初的军户制度不就是义务兵役制了,所有军户都有出人当兵的义务,最后看现在的结果,显然这军户制度并不合适。

    而陛下这个不就是把大明一部分军户改为整个大明的所有百姓都是军户了,最后结果怎样臣难以预料,说以臣觉得现在大明应该以稳为主。

    毕竟战争已经迫在眉睫大明不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这件事上,况且这种事情还会引起军队的动荡。”

    后勤部长也站了起来:“陛下,如果每年招募新兵的时候就给大明所有适龄的青年都进行一遍检查,那么耗费的人力物力支援都是动辄过亿的。

    而且大明每年招兵两次,是不是每年都要检查两次?臣也觉得有点不好弄。”

    军人事务部部长看看两位大佬都反对了,一时拿不定主意,后面学部部长拱手:“陛下,臣觉得这个应该没有必要,民间有一个说法,叫强扭的瓜不甜。

    要是大明使用这种办法,那么可能结果就是违背了新兵的意愿,当一个人明明不愿意干这个事情结果你非要他干这个,他肯定是没有什么激情的。

    一个没有激情和勇气的军队还谈什么战斗力可言?”

    总装部长倒是有不同意见:“我倒是觉得陛下的提议很好,首先各位不要忘了,大明现在的军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拿着弓箭长刀靠着体力和肉搏去战胜敌人的军队了。

    现在的大明武器靠着是火枪,是火炮,是重机枪这些,军队也不再是依靠个人勇武来打赢敌人。

    现在靠的是一个整体,组成一个完整的机器,每一个士卒就是这个机器上的一个零件,通过协作完成作战。

    所以这样的军队,对于个体的性格意愿什么要求的并不高,我们只需要他们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事情就好。

    第二个就是大明的军队以后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要招募的是多少军队?这个东西大家难道都没有想过么?

    现在招募三百万军队那么麻烦,那么将来要是招募八百万呢,要是招募一千万呢,甚至更多的时候,那该怎么办?”

    至于军人事务部的第二个问题,那也是故意的,大明缺人种地,准确的说是缺汉人对大明关外土地资产管理和利用。

    所以各种政策尤其是赏赐土地就成为大明的一个重要传统,基本上能赏赐土地的就赏赐土地,实在不行再给钱。

    朱慈烺咳嗽一声:“说的有道理,既然钱给的不够,而土地给的太少不值当背井离乡去耕种,那就给更多的土地不就行了。

    五十亩不够那就给两百亩,甚至五百亩都可以,这都够建立一个农场了,这样的赏赐够了么?”

    朱慈烺都想夸自己机智,这不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一起解决了。

    至于第三个这不是刚才跟总装说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么,朱慈烺想了想:“军事单位还是不要参与过多的企业经营的事情吧。

    优先级还是可以给的,这样吧,以后各地官府还有皇明商号把安排退役军人,伤残军人和军属为第一优先级,如果这些人没有安排好,那么任何人任何职位都不得再招募新员工。

    这个处理你可满意?”

    王志远咧嘴笑了:“这个就太满意了,这样一来臣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安置问题了,陛下圣明。”

    朱慈烺示意他坐下:“你接着说一个其他部门的问题。”

    王志远尴尬的咧咧嘴,剩下的海陆空三军大佬,虽然都是他的晚辈,不过论及位高权重比起他这个军人事务部可要强上一点。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大明股票交易所的开端

    朱慈烺看来一眼军校总长:“军校生当然算军人的一部分,大明辛辛苦苦,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去办军事院校,可不是用来浪费的。

    再说了,这些人入学本身不就是一次精选过程么?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参谋部拟定一个可行的方案,然后拿到大朝会上由大朝会上讨论之后颁布天下。

    至于第二个问题,技术兵种不够,可以从学校里招募嘛,或者招募一批有教育基础的士卒入伍。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发现好苗子有天分的士卒可以送到军校里面去专项培养嘛!

    一直以来军队推荐往军校培养的只是指挥人才,这是不对的,以后军校可以开设这种专门培养军队推荐的技术人才的专业,让更多的士卒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技术兵种的事情不能轻视,现在只是三百万的士卒就跟不上培养速度,那要是以后扩军岂不是更加不足?那岂不是乱套了。

    搞义务兵役制度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个问题,可以让一部分在校适龄学生先服役,等服役期满之后再去上学或者工作。”

    总装有点担心的问道:“这样是不是耽误了学生的学业,这当兵三年还不把学到的知识忘的差不多了?”

    朱慈烺看了看他:“你们把学生招募进来,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当大头兵么?刚刚还在说自己没有科研能力,现在把学生送到你手里你却要把他们送到前线?”

    总装一拍脑袋:“哎呀,我这笨的,臣谢陛下厚爱,这样一来总装的问题也跟着解决了,谢陛下。”

    朱慈烺继续说着:“至于后勤的问题,还是交给后勤部来解决吧,当然除了后勤配置多元化之外,总参也要注意这种情况,把军队驻扎的时候的气候改变也考虑进去。”

    周遇吉和后勤都站起来拱手应是。

    然后大家都沉默了,下面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铁血商会的事情了,大家都是既得利益者,都不好张嘴说好话,当然也不至于张嘴说坏话,那回头还不被下面的人骂死,可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孙应元这么头铁。

    朱慈烺也在敲着桌子,半天才开口:“大明商会制度创立于崇祯八年底,到今年不过是十五年的时间。

    朕也没有想到大明的商会制度会发展的那么快,会这么快就形成这么多的垄断行会。

    其实这个问题不只是铁血商会的问题,资本生来就是追求利润,为了利润他们能够出卖一切,就像欧罗巴那样的资本社会,他们的父母妻儿乃至良知都可以作价销售。

    他们的朝廷被资本裹挟,甚至成为资本的附庸。

    朕知道大明以后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朕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样快。

    这一切朕一直在权衡,现在确实到了下决心的时候了。

    当然,你们也不用担心,朕不是针对任何一个人,也不是针对铁血商会,朕打算推行大明的反垄断法。

    简单来说,任何人和任何组织都不能对某个行业或者某个生意进行垄断经营。

    垄断会导致贪婪的暴利,会导致管理僵化不思进取,垄断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会排除异己,打压一切可能给自己带来威胁的新生力量,这对于大明,对于所有百姓都不是好事。

    就像铁血商会,他有着垄断军队相关商业的趋势,如果一旦形成绝对的垄断,这就像孙应元说的,军队想要用什么东西那就不是军队想要什么了,而是看他想提供什么,军队都要看他们的脸色。

    如果大明的武器也由他们生产,那么他们为了自己的利润,拒绝为新的武器和新的生产线投资,拒绝武器更新换代,因为现有的武器生产线就能源源不断的产生利润。

    以后这种有垄断趋势的商行商会还有个人都要拆分,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公司强行分成两个以上的公司,然后每个公司都要发行一部分股票引入新的资本。

    第一批除了铁血商会之外还有丝绸商会,茶叶商会,瓷器商会,造船商会,海运商会,棉纺织商会,贵族商会和扬州商会等等。”

    贵族商会一般指的就是以朝廷新贵族和投入到朱慈烺麾下的老贵族集合在一起成立的商会,后来吸收了一部分高官的资本。

    如果说铁血商会是试图垄断军方的采购贸易的话,那么贵族商会就是在试图垄断内阁的所有生意。

    每年经手内阁的钱可是十几亿两银子,就算这个利润只有百分之十,那一年也是一点几亿的利润。

    内阁每年要开工多少项目,公路、桥梁、堤坝、码头、海港、城市建设等等,这些项目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至于扬州商会,这个协会并没有形成什么行业垄断,只不过朱慈烺为了防患于未然绝对把扬州商会也给分割了。

    在朱慈烺眼里所谓的王爷啥的也就是养在扬州的一群亲戚而已,但是对于下面的百姓来说,王爵,那可是他们需要仰望的,大明最尊贵的爵位了。

    民间嫁女嫁入王府,那就等于跟皇上粘了亲戚,做生意的话能跟扬州商会搞生意,那也是变相的生意做到了皇家。

    扬州商会那边,朱慈烺那些亲戚可都有不少的家底,所以这些年商会发展的不错。

    得益于运河,长江和沿海的三重优势,扬州一直以来贸易和运输行业做的都不错。

    又是整个运河淮河流域范围内最近的出海位置,所以海贸虽然比不上杭州松江,但是在长江沿岸,那也是仅次于金陵的存在。

    所有人听完朱慈烺的话也都松了一口气,虽然被分割了,但是要说谁吃亏,那还真的没有,分家也好,只要以后还能赚钱管他以后商会是个什么模式。

    这些军方的大佬还没有反应过来,其实朱慈烺这里说的引入股份制,也就代表着大明要开设股票交易所了。

    一直以来大明没有股票交易,现阶段也只有期货交易和债券交易两种,加入股票交易之后,大明就开始正式的试水金融行业了。

    不说其他,朱慈烺就觉得股票交易所这个监督财报体系就挺好,股东大会也能限制这些商会只想着挣钱的事情,而不会想着其他。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