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统计大明TXT下载统计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统计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怕起重复     统计大明txt下载     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四百零六章各方准备

    东三省这边接到命令的极地二师开始集结,按照参谋部的要求,重装备打包走水路,所有人员轻装做热气球前往奴儿干都司城。

    极地二师目前还没有换装,不是因为不想换,而是大明的新式步枪并不适合极地作战,越复杂的武器在极地表现越差,极地这种地方就需要那种简单皮实的装备。

    所以燧发枪反而比后装步枪更能适应寒冷天气。

    另一个原因就是北疆无战事,目前大明跟沙俄签订合约之后,两国边境就安静下来,所以两个极地师的换装就不那么迫切了。

    对于极地二师来说,热气球这种东西也就是听过见过,坐过的人是极少数,为了这次北上,空军转门派人培训相意事项。

    空军这边,因为上次准噶尔之战没有派上大用场,导致空军用于大行作战的首秀草草收尾,空军一直憋着一股气。

    空军这边侯总参正在大会议室里给下面的师团营长开会:“诸位,一支强军,一直让人佩服的军队,不是他的武器又多高科技,也不是他能争取到多少军费,又或者有多好的伙食多高的待遇!

    唯有战争,唯有战胜强敌你才能骄傲的站在敌人的尸体上说一句,我比你强!

    空军虽然单独成立了一军,但是一直以来陆军视我们如后勤部队,海军视我们为瞭望哨甚至大多数时候觉得我们是累赘!

    为什么他们敢小看我们?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他们觉得我们空军不行!

    我们深受皇恩,皇上器重,给我们最好的饮食最高的军饷,军费方面也是有求必应,今天使我们报国的时候到了!”

    下面的一个团长不解的问道:“不是,总参,我看命令不是让我们运送极地二师前往奴儿干都司城么?

    这就是普通的运送任务吧?怎么还牵扯到我们空军的荣耀了么?

    您该不会是想要搞事情吧?这事我可不参与,我可不想跟小曹将军一样提前退伍。”

    侯总参瞪了他一眼,然后扬了扬手里的命令:“我刚刚太激动了,你们接到的命令是开会之前下发的。

    我手里这一份是我又跟陛下申请的,经过我的申请,陛下已经同意出动禁卫军空降第一团配合这次作战任务!

    这是我们的机会,极地二师就算到了奴儿干都司城,那也要找人行军,安排防务,等武器装备到位等等。

    而我们的空降团只要一旦发现敌人的位置立刻可以快速赶到实施空降作战,一举歼灭敌寇!”

    这话一说下面的人都开心了起来,这个确实是一个好机会啊!空降团虽然组建的时间短,那也有三千人的兵力,别看跟这次叛军的规模相当,但是武器装备上那可是最精良的,对付一伙叛军还不是跟砍瓜切菜一样!

    倒是空降团团长眉头皱起:“总参,我们必须在寒冬到来之前完成作战,我们的空降团士卒没有极寒天气作战的经验。…

    如果天气恶劣,我们还是要撤回京城这边等开春再行动。”

    总参得意的说道:“这次陛下让军事情报部汇合锦衣卫一同寻找这伙叛贼的踪迹,还在赏金猎人公会发下悬赏,相信不久就会找到他们。

    咱们只需要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那边消息一到我们就出发给他来一个神兵天将!一举消灭他们,放心用不了多长时间!”

    空军这边如火如荼的准备,叛军这边也开始往金矿那边靠拢。

    因为有空军的帮忙,基地第二师第十二天就到达了奴儿干都司城,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半个月。

    当极地第二师到达之后,住在城里的伊万诺维奇心里就咯噔一下,大明军队来的太快了,而且竟然采用这种方式到来,一路上不知的观察哨都没有起到作用。

    现在他手下的人都撒出去了,想要去通知叛军只有他亲自行动了,不过大明这边的锦衣卫头子好像换了,整个锦衣卫又活跃了起来,伊万诺维奇也不敢轻易尝试无故出城。

    好在他在这生活了这么多年,早就熟悉了这个城市,也熟悉了这里的人。

    他每个月都会有几天出城给城外的村庄看病,一开始对于他这个洋大夫大家都不怎么信任,不过伊万诺维奇虽然是洋大夫,使用的确是皇仁堂的成药,大家才慢慢的接受。

    现在不仅大明普遍使用皇仁堂的成药,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欧罗巴那边都逐渐淘汰了放血疗法,改用大明的皇仁堂成药治病。

    所以伊万诺维奇会使用皇仁堂的成药并不奇怪。

    他坚持每个月去给周围的村子看病,名义上是为了宣传教义,是为了慈善,实际上就是为了给他出城搞事打掩护。

    伊万诺维奇觉得自己这个行为已经持续了这么多年,风雪无阻,应该不会被那些锦衣卫怀疑,等到城外再想办法给叛军送信。

    叛军昼伏夜出,不断的靠近这金矿,金矿里对于这帮叛军的靠近一无所知,当然就算知道他们也不会多害怕。

    毕竟他们这里可是看管着几千人的囚犯,驻守的矿监也有几百人,加上普通的矿工的帮助,守住矿场完全没有问题。

    前一阵子有人来通知他们说奴儿干都司城出现叛军让他们小心警戒,金矿这边根本没有当回事,依旧不停的开矿,大明现在对于金银可谓是无限的渴求。

    对于金银矿的开采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而他们开采的这个金铜矿正是北疆少有的大矿厂,也是黄明矿业每年总要的铜矿来源之一,每停下一天的损耗他们都承担不起。

    当然为了表示重视,矿场管事还是给所有矿监配发了枪支,外围也派出了护矿队对周围的山林进行巡视。

    矿场没有想到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不是矿场而是袭击转运物资的后勤队。

    后勤队这边也没有想到,不过因为极地师到来了,奴儿干都司城不缺兵了,这次后勤运输,极地二师给派了一个连的士卒武装押运,并且给运输队所有人也都配发了武器,以防止意外情况。

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叛乱过程

    叛军首领叫曼谷逮,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这些年一直参加赏金猎人混饭吃。

    因为他敢打敢拼,性格狂野好斗一直是赏金猎人团的主力干将,一手不错的骑术加上部落里的几十个年轻人的跟随让他在赏金猎人团一直有很大的话语权。

    四年前,大明跟沙俄进入边界谈判,老团长见北疆战事停止赏金任务数量减少,这些年也攒了一些钱,加上天天刨冰卧雪落下一身病,所以就有意把赏金猎人团团长让出来,自己回家或者种地或者搞个小生意坐坐。

    老团长一走,那些跟着他出来的人也走了大半,剩下的就剩下曼谷逮和他的部落里的人占据了主导。

    获得赏金猎人团的控制权之后,曼谷逮大力招募附近的部族,因为都是同族,天然有亲近感,一些不喜欢受汉人剥削的部落里出来的赏金猎人都投入到了他的麾下。

    很快他的赏金猎人团队就扩大到五百人,然后就被伊万诺维奇看中,暗中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本来因为任务不多曼谷逮已经无法维持这么多人的开销,没想到还有人白送钱粮让他招募人手的。

    所以他继续扩大规模六百人,七百人,一直到九百人才停止下来,不是不想招募了,而是一千人是一道坎。

    大明规定凡是一千人以上的赏金猎人团,都要接受锦衣卫和军部的双重审查,而且要求汉人的比例必须超过百分之六十,异族中同部落的不能超过百分之三。

    还有就是要交一大笔保证金,还要被派遣军部参谋和锦衣卫进行跟谁监视控制。

    然后还有很多繁琐的规矩,曼谷逮的赏金猎人团这些条件肯定是都达不到的。

    既然不能继续再扩大,曼谷逮就采用了两个办法,一个是把自己赏金猎人团内不听话的和汉人都赶走。

    继续招募同族,并且把这些同族招募之后再吞并他们的部落,当然对他们说是合并大家相互有个照应。

    除了这个办法之外,曼谷逮还派手下得力的人成立新的赏金猎人团,既然一个团不能超过一千人,那我就成立两个团,每个团九百人,这样不就突破了这个限制。

    然后整个奴儿干都司附近曼谷逮就成为了最大的势力,这边的锦衣卫因为被伊万诺维奇用美人计加上金钱迷惑,一直觉得曼谷逮是一个忠于大明的人。

    本来伊万诺维奇给予的支持并不是很多,仅仅够曼谷逮维持这些人的日常饮食的。

    但是从去年大明进攻准噶尔汗国之后,伊万诺维奇能够给予的支持就突然增加了,等大明跟沙俄谈判成功之后,这边的支持更多了。

    到了冬天,除了给予金钱的支持,沙俄也结束跟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的战争,开始有余力给予曼谷逮武器装备上的支援了。

    曼谷逮看着是不缺武器,但是赏金猎人购买武器也是有限制的,例如只能一人一把长武器,短武器也是没人限购两把。

    如果武器损坏或者需要更换的时候,需要上缴旧武器然后才能购买新的。

    要是武器丢失,那么需要赏金猎人团团长开具证明和保单才能让这位赏金猎人购买新武器。

    而且不仅武器限制,弹药的配发也有限额。

    锦衣卫和军部,每年都会根据这些赏金猎人团的任务情况还有人员数量,对他们的弹药消耗进行审计,一旦出现不正常的情况就会被审查。

    这种制度下,曼谷逮要是只想依靠这些赏金猎人搞事情那武器也是够了,但是想要办大事这一千多人怎么够,武器不够弹药也不够。

    现在伊万诺维奇给他带来了支援,这让曼谷逮的野心急速膨胀了起来。

    最近在伊万诺维奇的鼓动下还有给予支援的承诺下,曼谷逮也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首先就是快要入冬了,大明根本无力调兵对付他,第二个就是奴儿干都司整个省,乃至方圆三千里都没有大明正规军驻军。

    而奴儿干都司城内只有一千左右的东江垦殖公司保安团协防。

    只要他拿下奴儿干都司城,然后趁着冬天之前招募人手训练新兵,等冬天之后大明就没办法进兵了。

    到了开春,春暖花开的时候,他的兵也练好了,伊万诺维奇的新支援也到了,正是自己大展身手的时候。

    只要在拖上一年,以空间换时间,再次来到冬天那么就可以打赢大明那些扛不住冰雪的南人。

    然后挟大胜之威还有奴儿干都司地区的汉人性命相威胁,肯定能逼迫大明皇帝承认他的渤海国!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他连那个儿子继承他的皇位都想好了,结果真的实施的时候确连城墙都攻不破,甚至城墙都没有接近。

    一帮子只会在野地里打打猎的赏金猎人,还有一群住帐篷的土著那里有什么攻城经验,哪怕奴儿干都司城的城墙只有区区三米。

    大明关内地区确实已经取消建城墙的行为,但是关外并没有取消,就像非洲的近漠堡那种,大明关外有很多。

    而当年明军初到奴儿干都司城就在当地土著手里吃了一个大亏,所以新的奴儿干都司城建城的时候特意修建了这个三米高的城墙用来防御偷袭。

    也多亏了东江垦殖公司的这位营长是军校新毕业的,人比较轴,哪怕只是到垦殖公司保安团实习,他也要求士卒像临战一样做准备。

    结果他的准备竟然都用上了,曼谷逮就像演练好的一样撞在他的枪口上,城内的伊万诺维奇也没有料到大明的区区保安团反应会这么迅速。

    烧了几间房就有锦衣卫缇骑和保安团上街维持秩序了,接着衙役组织救火。

    他没有想到看着防御空虚的奴儿干都司城真的到了战时瞬间就有两三千人可以组织起来,后面更是不停的有预备役被集合。

    见事不可为,伊万诺维奇也打消了冲击城门的计划,让曼谷逮在城外熬到天亮也没有等到里应外合。

    所以这一次曼谷逮虽然相信了伊万诺维奇说的这个金矿的位置,但是确不相信他说的里面的情况,在小心接近的同时也派人前去打探了。

第一千四百零八章敌袭

    谁也没有料到奴儿干都司今年的这场暴风雪会来的这么快这么早,当飞艇运送第二批极地二师的士卒到达奴儿干都司城的时候,暴风雪就来了。

    迫降的时候,空军遇到了很大的难题,最后还有一艘飞艇因为暴风雪失踪,另外几个被迫返航停靠在了海参崴港。

    第一批运达的极地二师士卒只有一个团而已,剩下的人要么就走陆路要么就只能等暴风雪之后才能成行了。

    曼谷逮看到暴风雪来了,感觉自己一定是得到了长生天的眷顾!多好的机会!连老天爷都想让他成功啊!

    后勤补给这边担心暴风雪之后天气回越来越恶劣,所以即使风雪天也要前往运送补给。

    而且后勤补给部队也不认为叛军会袭击他们,因为叛军既然失败了,还不找个深山老林待着天天祈祷着大明锦衣卫和军事情报部不要找到他们的踪迹!

    袭击他们,这跟找死有什么区别,这边他们只要一被袭击,明军很快就能锁定他们的位置,迎接他们的就是无尽的追缴,一直到被彻底剿灭为止!

    曼谷逮偏偏就敢了,在他看来与其躲在山林里等死,还不如拼一把,说不定成功之后自己的棋盘又活了呢!

    可以说如果不是生错了时代,曼谷逮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取得超过‘成鸡思汉’和忽必烈等人的功绩!

    皇明商号的后勤人员在风雪中前行,曼谷逮带着族中的精锐两千人埋伏在后勤部队的必经之路上。

    这里是一片针叶林,扒开雪堆下面是厚厚的松针,上面在覆盖上一层皮裘,躲在雪窝里,上面在盖上一块白布。

    就算是大晴天十米之内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有人何况是这种暴风雪天气。

    后勤部队跟随的连长担心的来回巡视,风雪中赶路是大忌,一怕被偷袭,二怕迷失方向,三怕失温,坐在马车上不知不觉就被冻死了。

    尽管他们准备充分不至于因为失温而死,但是迷失方向和北偷袭的风险还是非常大。

    连长再次找到领队:“方向对么?有没有什么异常?”

    领队拍拍身上的雪:“你只管放心,这条路我一年要走几十次,走了五年了,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地方!

    翻过前面的那道山沟就能看到金铜矿的烟筒里的黑烟了。”

    连长眉头一皱:“前面有一道山沟?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我要派人去探查一下!”

    领队拉住连长:“哎,老弟,你干嘛那么紧张,不是跟你说了,这条路我们走了几百次,这里的一草一木我都非常熟悉,我大眼一瞅就知道会不会有问题。

    再说了这么大的风雪,你何必要让手下的兄弟受苦呢,你看看给一个个小伙累的。”

    连长摇摇头:“那不行,职责所在,我必须派人去看看,你们到山谷外的时候要稍等片刻,等我的人传回安全的饿消息之后你们在前行!”

    领队的摇摇头,这些军人都是死脑筋,这样的任务还有啥好紧张的,不过这些军人紧张也好,他们一忙那领队自己这边就轻松了。

    连长吩咐了两个班去左右两侧的山坡去查看。

    队伍继续前行,曼谷逮的人躲在山谷的中段,所以两个班刚到山上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而后勤物资队伍也在十多分钟之后到达山谷外面,但是领队并没有听连长的话停下,而是继续向前。

    能在天黑之前进矿场,哪怕是天黑之后赶一段夜路去矿场都可以接受,只要到了矿场就舒服了,谁愿意在这野地里挨饿受冻。

    一个几千人的大矿自然不会只有矿工,矿工虽然挣的是辛苦钱,但只要有钱就有人愿意为他们提供服务。

    所以在矿场休息区有一条小商业街,上面各种生活设施都有,那边还有两家窑子生意还都不错。

    领队正盼着到了之后美美的泡一泡澡然后再找几个瑶姐舒服一下解解乏呢,怎么会听连长的。

    连长看到队伍没有停下,立刻急了,从后面往前吆喝:“停下!停下!”

    一直跑到队伍前面看着领队:“你怎么没有让队伍停下?我们的人还没有从前面回来呢!”

    领队的也不耐烦了:“我们运送物资要求按时送达,路上耽搁了时间那边还急着要呢!奴儿干都司城的船队还等着货物好南下呢!

    要是影响了正常交割时间,等江面结冰动不了了,耽误了收获南下,你承担这个责任还是我承担?”

    连长皱着眉头:“我不管你什么日期不日期的,军事行动安全为先,在我的人查探没有回来之前你不能进山谷,你敢违抗军令么!”

    领队的乐了:“你要搞清楚,军令是让你保护我们,不是让你监视我们!你只是随行,不是押送,我们怎么走为啥要听你的?”

    连长瞪着眼咬着牙:“如果因此产生一切后果你要负全责!”

    领队的不屑的撇撇嘴:“负责就负责,这么多次运输还不都是我负责,我躲了么!”

    连长越想越气,什么狗屁事这都是!不过还是吩咐人小心警戒着。

    两个班的士卒查探两座山,那也就只能两两一组的谁便看看,曼谷逮很紧张,他能隐隐约约的看到明军顶着风雪再朝这边靠近,一旦被发现,伏击战就变成遭遇战了。

    如果给了后勤队伍以准备的时间,他们想要达到突袭的效果就难了。

    明军已经有四个士兵走进了他们的族人埋伏点的中间,不过确没有发现,曼谷逮随时准备着,好运气不会一直有。

    曼谷逮现在是能多拖延一分钟是一分钟,只要明军这边一发现一示警,那么进攻就开始,赌的就是运气!

    明军四个士卒走在山坡上,总感觉这些雪地有点不对劲,但是到底哪里不对劲也说不上来,直到突然左边几十米外的雪堆突然动了一下。

    那个战士慌忙举枪朝那边冲了过去,离的近了看到雪地上一个人形的印记士卒喝到:“站起来,你是干什么的?有敌人!快示警!”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意外的战局

    突袭来的突如其来,领队意识到被偷袭的时候怎个人都是慌的,为什么这个一年走过十几次的山沟今天会藏着这么多人?

    在他脑子空白的时候,连长冲了上来:“你快带人尽量把物资围城圆阵,我带人阻挡一会。”

    极地二师还没有改编,所以一个连的人数有一百八十人。

    一百八十人迅速结成三段线,打算阻挡叛军的冲击。

    看到慌乱的明军,曼谷逮带着人疯狂的冲击,前面只有那一百多个明军还在抵抗,只要击败了这一百多个明军那么后面的运输物资的人就会像砍瓜切菜一样任由他们蹂躏了!

    连长冷静应对,老实说这种规模的实战他也是第一次经历,以前有过剿匪任务,有过堵截探险队的任务,那些人不过一两百人而已。

    这一次对面两千人漫山遍野的冲过来,他感觉他的三段线就像一条企图挡住大象的绳索。

    说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连长想起军事院校的培训,教官告诉他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遇到被包围或者被数倍敌人攻击的时候。

    只要指挥官保持冷静沉着应对,那么下面的士卒就不会害怕慌乱,就能死中求生。

    你不要指望逃跑能够活命,经过统计,战场上的尸体百分之八十乃至九十都是逃跑的敌人留下的。

    就算你能顺利逃出战场,那么后面等着你的还有军事法庭,你的妻儿老小还有所有亲族都会因此蒙羞,你的家人享受的所有有待都会被收回。

    唯有死战乃至战死才是一个指挥官最好的归宿。

    连长眼神坚定的看着叛军冲来:“第一排,放!装弹!第二排放!,装弹,第三排放!装弹,第一排放!”

    当火枪声想起的时候曼谷逮就看出了大明正规军和保安团的差距了,保安团能做到每十五息一枪,而且枪声还不整齐,而正规军确可以做到十二息一枪,枪声整齐划一。

    除了枪声之外,正规军的火枪射程竟然到了一百五十步之多,怎么能射这么远?难道不应该只能射八十米么!

    当伤亡超过一百的时候,看着已经慢下来的冲锋队伍,曼谷逮心里咯噔一下,他们不会被大明区区一个连的军队挡住吧?

    怎么会!这绝对不是真的!

    曼谷逮拔出腰刀:“所有的族人给我冲啊,谁先冲进敌阵赏赐一千两白银还有女人两个!”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冲锋再次加快了节奏。

    不过对面的明军也站稳了脚跟,他们看到对面的叛军竟然这么弱?这不会是疑兵吧?忽悠我们用的?

    当冲锋再次发起,明军的火枪再次发威,这一次比上次退的更快,只丢下几十具尸体就退下来了。

    曼谷逮想到了所有的可能性,制定了很多的应对计划,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会被明军区区一百多人给挡住。

    后面的领队趁着这个时间终于也勉强把物资围成了几十个小圈,因为地形限制,无法围成一个大圈。

    再看前面的战况,好家伙,对方这么多人声势这么浩大,竟然连明军的一条线都冲不破,除了吓人一跳还能干嘛?

    虽然曼谷逮没有学过士气一而胜,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但是两次冲击失败之后曼谷逮就知道要坏事。

    既然冲不破明军的防线,那能不能绕过明军去袭击后面的物资,然后逼迫明军回援然后在运动的时候寻找明军的弱点呢?

    曼谷逮让人分成四个部分,开始尝试绕过明军的防线袭击后面,明军的一百多人形成的三段线,长度也就是几十米,当对方试图绕过的时候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过争取了这么多时间,后面的车队应该也完成防御准备了吧?

    没有改革之前的明军是严禁分兵的,尤其是这种敌人占据多数的情况,燧发枪只有集中在一起使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连长记得一句话,不管敌人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当敌人四分之后,连长就盯着那个怀疑是敌人统帅的那一股打。

    曼谷逮的心情就像日了狗了一样,对面的明军完全不按照套路出牌,这个时候难道不应该分兵保护后面的物资么?

    为啥老是盯着他打,他虽然手里还有六百人,但是也看不住明军的进攻啊!

    被打的节节败退的曼谷逮根本没有功夫去管其他三股进攻的情况。

    而其他三股人进攻的情况并不乐观,明朝的后勤人员依托马车防御,冷枪不断,离的近了还被扔手榴弹,即使爬上马车,也会被对方的短枪击毙。

    皇明商号可是武器生产单位,对于关外地区运输队的防御一直都是很重视的。

    不要说对方只有区区三四百人,就是千人规模的敌人也休想短时间冲破他们的防御阵型。

    大家都经过训练,也明白只要被攻破那就是一个死字,所以更加的同心同力。

    这乱战一直持续到天将黑的时候,曼谷逮被追了两三里,连长才带着人回来,曼谷逮看看眼下的情况,再战下去已经没有丝毫意义,还不如趁着夜色赶快跑,跑的越远越好,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吹响撤退的号角之后,曼谷逮的人迅速的后撤消失在山林里,领队跑过来:“那个王连长,你怎么不带人去追?”

    连长转头:“我的任务是保护你们的安全,再说万一敌人是诱敌之计呢?我们还是先就地防守等天明再说吧!”

    领队的不乐意了:“别啊!这多好的机会,诱敌深入个屁啊,对方总共就三千人,这次出来的都两千了,那一千肯定是在看家呢。

    这伙叛军滑溜着呢,你现在不跟上去,这明天天明可就不好找了,要是跟丢了,你们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大明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抓住他们?

    你看我们的防御圈已经搭建好了,我们就守在这里哪里也不去敌人就算再来人也不能拿我怎么样,我们在这等着明天来人支援,你还是去追吧!

    多好的立功机会,错过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

第一千四百一十章用力过猛

    连长最后还是没有抵御住立功的诱惑,当即带着人追了上去。

    领队看到这里也是松了一口气,他也没有啥坏心思,只不过是想将功补过而已,毕竟这要是仔细追究下来,他没有按照连长的要求等待探查结果就进入危险地区,责任可大可小。

    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朱慈烺看着下面的周遇吉、李若琏还有王之谦:“所以说咱们商量了这么久,被一个连就解决了?”

    周遇吉擦擦汗:“主要是通讯中断没有判断清楚敌情,当时奴儿干都司城内有一千多的保安军。

    能够平安守住军部觉得可能是借着城墙的掩护,考虑地方是异族,又有那么就的赏金猎人经验,战力评估是超过保安团的,现在看来对方的水平应该只比流寇强那么一点点。

    所以面对正规军的时候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朱慈烺敲着桌子:“大明因为他们动员了三个陆军师还有一个空军师,花费了上千万两银子,结果就这!这不是浪费钱么!”

    朱慈烺打量着周遇吉还有李若琏,这个钱该让谁出呢?

    周遇吉也没有想到这几千人的叛乱竟然被一个连追着跑,除了浪费钱之外,因为暴风雪紧急迫降还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这个事情追究起来李若琏的军事情报部还有大明的情报传递系统都应该担责吧?

    朱慈烺沉吟半晌:“现在最关键的还是先抓住叛军首领,极地二师已经出动新的军队追击了,空军那边也会在暴风雪停止之后派兵追击。

    这次事件是一个教训,至少暴露了三点问题,第一个就是有线电报容易被破坏,不能作为战场通讯的唯一依仗。

    第二个就是军情评估敌我认知这一块有待加强。

    最后就是军队防御部署有漏洞,这种攻击一省首府的叛乱还好是失败了,要是成功了对大明的军心士气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周遇吉拱手:“可是陛下,大明地方太大,如果各地都驻兵防御兵力可就又不足了。”

    朱慈烺敲着桌子:“也不用各地都防御着,但是对于这种赏金猎人团的监督要加强。

    除了赏金猎人团之外还有各地的保安团监督也要加强,这次还只是一个小型赏金猎人团,下次要是保安团叛变了呢?那会给大明造成多大的被动?”

    李若琏看了一样王之谦才拱手问道:“还请陛下明示,这监督赏金猎人团和保安团的工作是交给锦衣卫还是军事情报部呢?

    据臣所知,这次之所以没有监督到位正是因为军事情报部和锦衣卫责权不清晰,锦衣卫和军事情报部都没有重视这一块导致。”

    这还真的是一个问题,无论是交给军事情报部还是锦衣卫,这都会导致责权过大。

    要知道这赏金猎人团和保安团可是关外除了军队之外第二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保安团还延伸管理垦殖公司安全的部分职责。

    交给军事情报部,无疑就给了军部插手地方政务的借口。

    而交给锦衣卫,这又有违朱慈烺锦衣卫不干涉军事事物的初衷,尽管离关内还远,好像对皇帝对京城威胁不大。

    现在问题不就是天高皇帝远这些人以为有机可乘!

    要不再成立个情报机构?朱慈烺想了想还是算了,情报机构越多反而责权更混乱效率更低下管理也更难。

    想完之后朱慈烺开口:“赏金猎人团的监管继续交给军方,而保安团这一块交给锦衣卫负责,锦衣卫只负责监督是否有叛变行为,不得干涉保安团的日常行为,以暗中监视为主。”

    事情解决的差不多了,周遇吉问道:“陛下,那调动的军队是不是还撤回来?”

    朱慈烺想了想:“撤回吧,奴儿干都司那边极地二师调派暂停。”

    虽然这次的事件解决了,可是以后总不能都出了问题才让极地师去增援吧?要是分驻一部分过去,那极地师的修整又失去了意义。

    当初考虑到极地环境恶劣,尤其是北疆边防线,每年都有人冻伤冻残,而且北疆距离关内太远,即使休假士卒也回家一次时间也不够。

    所以制定的极地师轮休计划,极地师每在北疆驻扎一年就会回调沈阳轮休一年,这个时间大家可以修养一下身体,同时还可以让大家能轮流回家探亲。

    如果因为奴儿干都司的事情让一部分人去奴儿干都司城驻扎,那他们的轮休怎么办?探亲假怎么安排?

    朱慈烺想不到好办法:“适合极地使用的新武器还没有研制成功么?”

    周遇吉摇摇头:“目前新式步枪在北疆地区使用极易出现卡死,枪管变脆,发射之后枪管也容易炸裂,士卒使用枪之前需要把枪烤热或者给枪包一层厚厚的保护套,揣在怀里暖着。

    机枪冷却水下面还要加一个炉子,使用非常不便。”

    朱慈烺无奈:“还要多久能够成功?可以时间表?”

    周遇吉叹了口气:“臣也追问了多次,对方也不确定专用钢材什么时候能够研制成功。

    实在不行参谋部觉得极地师可以先更新编制,等武器研制成功在换装。”

    朱慈烺皱眉:“要是不换武器换编制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使用燧发枪的军队当初可是验证过这种大编制才是最合适的。”

    气氛再次沉默,如果新武器一直研究不出来,那么就无法对沙俄形成武器优势,本来就因为地广人稀面临着游击战的威胁,要是再没有武器优势这仗就难打了。

    一直没有办法,也不是现在待在屋里使劲想就能想到的,让几人下去忙自己的事情,朱慈烺则留在皇宫继续批阅奏章。

    时间进入了十月,眼看复兴十一年又到了年底,大明这一年一切好像都在改变,一切又像没有变。

    跟奥斯曼帝国的铁路合作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顿河伏尔加河运河主体工程也完成了四分之一的清理工作。

    大明的铁路还没有修到轮台,而轮台延伸往里海的铁路才延伸出五十里,离目标还非常遥远。

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土地换钱

    那个谁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大明能有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吃光了作弊的红利之后,大明唯有靠勤劳才能继续强大下去。

    明年为了增加军费,内阁跟军部已经有了争吵的迹象,在皇明商号不能无限提供军费的时候朱慈烺只有想办法从内阁税收里多拨付一部分给军部,这也符合接下来大战中的全民总动员的政策。

    可是高层通气了,底层的那些官员确不知道这里面的道理,天子承诺军费百分之二十不再增加,这是金口玉言,怎么能说变就变?

    大家都算着钱过日子,今年多少钱明年能增加多少,你告诉我明年钱不仅不会增加还会减少,凭啥?

    军部吃完内阁又回头吃内阁,这简直是一只喂不饱的怪兽,你越养越肥。

    一开始朱慈烺以为在大势面前,这些魑魅魍魉都会销声匿迹,就算敢跳出来那也会被迅速撵成渣滓。

    结果现在的状况是大明要缓慢过度到战争动员状态,既要骗过敌人又要骗过自己人,敌人还好对付,我不让你知道你敢哔哔小心揍你丫的!

    结果到了自己人这边,那是谈了又谈,说了又说,各种不满的声音还是在坊间不断流传。

    朱慈烺一直重视来自底层的声音,不要小看这些底层的抱怨,因为上层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轻易不会抱怨,因为有啥想法直接说了,要么就直接下手争了。

    但是底层不同,没有一个发声的渠道底层的声音就像一座随时会爆发的活火山,当积蓄到一定的时候,那喷发出来就是大事件。

    最新一次的军部会议上,吴启晨和朱姬润都列席会议。

    周遇吉率先发言:“经过计算明年想要完成初步的战争准备,需要增加至少一点二亿两军费,而且随后几年每年都会以百分之五十以上递增,一直到战争结束。

    而军事改革这一块和造舰计划的开支也进入高峰期,新武器除了给军队换装之外,还要保留一部分用作战略储备,为战争开始做准备。

    而造舰计划进入高峰期之后,这个时期一直会持续到战争开始,三年后这个造舰规模还会再扩大一倍。

    除非大明停止作战计划,否则这些钱都是省不了的,今天在这里省出来,将来就会在战场上或者是和谈的谈判桌上再花出去,甚至成倍的花出去。”

    吴启晨嘴角上翘:“没有新武器军部就打不了仗了?也就是说大明以前的军队都白养了?”

    周遇吉被怼的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一边的朱姬润开口道:“不管怎么说,皇明商号现在正在改革的关键阶段,皇明商号现在正在努力抹平以前的欠款,包括去年对准噶尔作战的消耗。

    如果这增加的一部分依旧让皇明商号承担,那么皇明商号可能撑不到开战就会破产,如果皇明商号破产你们应该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吴启晨也摇摇头:“内阁有一大把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等着落实呢,军费开支固然重要,但是这路修到一半总不能停工吧?

    既然军部有这样的计划,那为什么在五年计划里不体现出来,现在内阁按照五年计划很多工程都开工了,你才张嘴说要增加拨款,找干什么去了?”

    周遇吉看看两人:“军部自然是为了保密的需要,这一部分费用如果体现在五年计划上,那知道的人就太多了,不少聪明人甚至通过五年计划就能看出大明下一步的打算。”

    朱慈烺看着三人眼看就要吵起来抬手制止继续说话:“好了,不要吵架,各位的困难朕都知道,不过军事行动计划已经准备了这么多年,自然要以这个为重,你们务必挤出一部分经费给军部完成准备。”

    吴启晨苦笑摇头:“陛下,不是臣不想挤出来,只是这下面的反对声实在太大,臣有点扛不住啊,各部都不愿意自己的开支被挤压,内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啊!

    除非陛下下一道圣旨强制要求,我想就算下面就算会有不满那也会遵照执行的。”

    朱姬润也拱手说道:“陛下,皇明商号的情况您也是知道,这些年一直在增加亏空,就算是今年也仅仅是把去年对准噶尔汗国作战的开支抹平一半,全部抹平还要明年三四月份以后。

    这皇明商号前面还欠着一屁股债呢,再说了皇明商号问题多多,这个时候正是好好改革一下轻装上阵,为接下来大战积蓄力量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在行竭泽而渔的事情,那么以后皇明商号根本撑不到战争开始,如果大明失去了皇明商号调解货币体制,那么大明的纸币系统崩溃就在一瞬间。

    这将会是整个大明的灾难,大明根本赌不起。

    当然如果陛下下一道圣旨,臣一定会遵照执行,就算所有改革停滞继续加印钞票臣都绝无怨言。”

    朱慈烺摸摸鼻子,一个个都说让他下圣旨,他是皇帝,又不是大独裁者,什么都按照他的意志来运转。

    朱慈烺敲着桌子,现在军部有不得不增加军费的理由,皇明商号有不给钱的理由,看着只能从内阁搞一点了,但是内阁看着好欺负,但一谈到钱谁也不愿意轻易让步。

    如果不许诺足够的好处,说服内阁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不断的敲击桌面朱慈烺终于下定决心:“如果内阁承担了这一部分开支,那么从明年开始红河三角洲地区还有孟加拉湾区和缅甸区都划入关内地区。

    下一步南洋地区还有南大陆也会分十年逐渐划为关内,这样的条件能不能说服内阁同意增加军费?”

    一边的朱姬润嘴角抽了一下,最后还是没有说什么,关内关外对于皇明商号来说固然损失一部分利益,但是比起要出的这一笔钱来说,这点利益损失还是能够接受的。

    再说这些地区早晚是要划入关内的,现在陛下只是提前了几年把这里拿来换取了相应的利益其实算下来还是赚了。

    毕竟皇明商号最后还是要靠商业赚钱而不是靠管理地盘。

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向心力

    吴启晨想到的并不是有便宜可占,沉吟良久之后吴启晨皱眉摇头:“回陛下,现在把缅甸和孟加拉湾区划为关内并不是好时机。

    虽然一直以来大明关内关外的划分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但最起码也要大明公民数量占据一个很高的比例才行吧?

    这两个地区大明公民比例都不超过百分之十,如果划归关内,管理上会形成很大的冲突。”

    这个事情朱姬润还真的不知道,给好处还有不要的道理?关内不应该是越大越多越好么?好奇的问道:“为什么会冲突?”

    吴启晨见朱慈烺还在思考就跟朱姬润简单普及了一下:“关内地区的基础设施修建,例如公路、铁路、电报、学校、医院、堤坝等等这些都要按照高标准来。

    而且是不计成本的投入,例如县县通公路,不管这个县穷富,人口多寡,道路情况有多复杂,只要是关内就必须通。

    而关外地区的投资则要简单的多,除了军用战备需求,一切以收益情况和成本为核心,如果不划算,短时间收回不了成本,那么就不会投入。

    陛下一直强调关内地区的基础设施福利待遇问题,要形成向心力。

    如果像缅甸和孟加拉湾区这样的地方加入大明关内,那么就会出现大量的非公民享受到公民待遇,而因为地域的增加其余地区的投入必然下降,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朱姬润细细想了一下,好像还真的是这样,在看向朱慈烺,朱慈烺敲着桌子:“孟加拉湾区南亚各族人口合计超过三千万,其中当地土族人数最多达到八百万,缅甸也是一样。

    如果大明要在当地达到人口优势,要么让当地的各族人口下降,要么就让大明百姓增多。

    让人口下降是不明智的,孟加拉湾区经济这两年发展很快正是因为该地区的人口红利,驱赶人口肯定会导致经济活力下降。

    而增加大明人口,要么从关内迁移,要么就是对当地土族等人口的转化。

    因为该地区要经过西南高原,还有横断山脉的阻隔,陆上交通基础薄弱,只能从海上绕行,这对于百姓来说隔山隔海的迁移需要莫大的勇气。

    如果转化当地土族又因为汉人人口的不足,转化的也不能太多。

    你说的那种情况朕也考虑到了,想要破局自然不能按部就班的等,所以朕才有了把这些地方划归关内的计划。

    划为关内之后,第一就是限制关外地区的非公民人口流动,第二就是因为提高了基础设施等急,划为了关内,所以对于大明百姓的吸引力就增加了。

    而且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必然有很多商机还有工作机会,肯定能吸引一批关内百姓流向那里。

    一面是人口限制,一面是鼓励流动,等关内人口多了,又可以转化更多当地人成为公民,这样之后当地的人口结构就会慢慢扭转。

    扭转之后的人口结果,又能吸引更多的汉人百姓前往定居,从此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这样的扭转至少要三十年到五十年才行。”

    吴启晨想了一下:“但是那还是有这么多非公民享受到了基础设施的便利,这会不会对其余地区的非公民不公平?会不会因此抱怨?”

    朱慈烺呵呵一笑:“这个只能说他们运气好吧,欧罗巴人有一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人就出生在罗马’。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享受到了好处就给予限制,当然有些只面对公民开放的设施还是要限制的。

    但是像教育这种,教育的普及难道不正好降低了当地百姓申请公民的难度,增加的机会不就促进大明人口结构调整的用心?”

    吴启晨没有再说话,朱姬润对于这种区划调整的政治行为也没有啥发言权,他只是皇明商号管事,不能干涉内阁事务,乱说话可不是好习惯。

    朱慈烺站起来继续说道:“关内地区现在的出海口主要就集中在太平洋方向,这对于关内地区的均衡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东面沿海越来越富,西面内陆越来越穷的局面。

    所以缅甸和孟加拉湾区就是西南面向印度洋的出海口。

    将来大明还要规划一条从西北地区连通印度河到印度洋的出海口,以此来平衡东西经济差距。

    虽然这些地方因为地形阻隔打通这些通道非常困难,但大的战略方向要定好,只要找对了方向,那么剩下的就是遇到困难解决困难。”

    吴启晨感觉这个重大战略规划不应该在这么一个小会议上提出,当然有了陛下的这个指示,他也就知道了接下来内阁的努力方向了。

    只是这缅甸和孟加拉湾地区划为关内的理由还能理解,但是把南洋和南大陆也划为关内这又是为了什么?

    不懂就要问,吴启晨拱手:“陛下,那为何要把南洋和南大陆划为关内的,要知道这两个区域地广人稀,虽然当地的汉人人口占据人数优势,但是当地的基础设施几乎等于没有。

    而且地方实在太大,内阁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去建设?最后还可能收不回成本,这样的地区大家都不会乐意要吧?”

    朱慈烺站了起来:“看问题不能只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去考虑,大明为什么要开发南洋?因为那里是大明藩国的集中地。

    而且相比去高丽三国和倭六国积极融入大明的态度不同,那里的人,上到国王大臣,下到贩夫走卒,对于融入大明都不是那么积极。

    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影响不够,天高皇帝远,他们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加入大明的好处,甚至不知道大明关内是什么样的。

    这就要我们给他们树立一个榜样,一个身边的榜样,看得见摸得着。

    这样才能增加其向心力,让他们尽快融入大明的大家庭来。

    因为大明占领的南洋地区,很多都是南洋人自己都不愿意去的地方,贫困偏远,如果不把那里划为关内,大力开发,他们会觉得,大明的南洋还没有他们国内的条件好,那大明关内是不是就跟他们国内一样?

    那还谈什么羡慕大明?”

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洗儿

    这些东西吴启晨确实没有考虑到,见陛下已经有了主意并不是胡乱说的,心中也开始计划:“这个事情臣还要回去仔细斟酌谋划一下。

    但是臣并不擅长这些阴谋诡计的事情,这个还需要人帮忙。”

    吴启晨说完看了周遇吉一眼,周遇吉当场就不干了:“不是,我也不会啊,我可是好人,正人君子知道么!

    我那参谋部奉行的是谋略,是战术,是阳谋……好吧,我们不擅长你们内阁那一套勾心斗角,你想找人帮忙我们帮不上。”

    吴启晨又看向朱姬润,朱姬润也连忙摇头:“这个我也不擅长,要是说怎么赚钱,怎么搞商业竞争我还能给你出出主意。”

    吴启晨又看向王之谦,王之谦傻眼了:“我们也不会啊?”

    最后大家都看向朱慈烺,朱慈烺脸色又黑了:“朕也不擅长这个,不过朕知道一个人,对于这个应该有自己的办法,你可以去问问赛相,他应该有主意。”

    吴启晨也是眼睛一亮,立刻笑了:“谢陛下提点,臣也觉得赛相一定有办法。”

    会议暂时结束,吴启晨出宫坐上马车,本来陛下已经允许他的马车在宫内行走,也就是说他能坐着马车一直到陛下的寝宫门口。

    这是莫大的殊荣,也只有少数几个宠臣有这个待遇。

    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个是一个荣誉,真的敢这么干的人还真的没有,历史上有,那些人无不被打上跋扈的标签。

    陛下宠信的时候还好,要是有一天陛下厌恶了,你这种行为简直就是通往死亡的大道。

    所以吴启晨虽然有马车宫内行走的特权,他也一直在皇城城门口下车,然后步行入内,除非有什么重大事情才会使用这个特权。

    当然目前内阁还没有什么事情那么着急过。

    回到家里,吴启晨的夫人等在门口:“老爷怎么今天回来的比平时晚了一些?您不是最守时的么?”

    吴启晨嗯了一声:“今天陛下召见议事去了,你给我准备些礼物,派人去下拜帖,我今晚要去拜访赛相。”

    夫人愣了一下:“拜访赛相?这是为何?老爷,他可是前丞相?您私自拜访不好吧?”

    吴启晨摆摆手:“都是朝堂上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是陛下让我去的。”

    夫人哦了一声:“那礼物什么规格?”

    吴启晨想都没有想:“就按照会友规格吧,我们也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这次就当看看朋友。”

    夫人送上一壶茶下去准备,吴启晨家里各种事情都由各种规章制度,因为性格使然,所以他对于交际这些事情不是很懂。

    但是对于天才来说,我不懂并不是我学不会,我只是懒得在这些事情上花时间罢了。

    所以吴启晨就把家里府上的各种事情都列出了清单,各种事情都由相应的规章制度,就难这请客送礼这种事情来说。

    吴启晨家里婚丧嫁娶,走亲访友,拜访长辈,晚辈来访,等等事情送礼收礼都由相应的规章制度。

    吴启晨即不会多送,也不会允许家人多收,你跟吴启晨有多亲的关系就送多少东西,多了就被退回,如果少了吴启晨也不嫌弃。

    至于那些走后门托关系的,不在规章制度内,不是亲友册上的,想送也送不进来。

    再例如一年四季,大小节气节日,这花多少钱置办多少装饰,吃什么样的饭,过年封什么样的红包那都是定下了规矩的。

    可以说吴家的规矩比起皇宫的还要多还要细致。

    当然这并不代表吴启晨死板苛责家人,家里佣人工钱,妻妾的月例钱,儿女的零花钱,衣服吃穿用度,甚至月事巾的开销都是算的明明白白的支付。

    对于大明的首相来说,以自己的工资养活这么一大家人绰绰有余,更何况他还有京城商会的股份,以及一些产业的投资。

    吴启晨刚坐下,小儿子就从后院跑过来:“爹,你快看,我现在能解鸡兔同笼问题了!”

    吴启晨抱起儿子放在腿上:“是么,来我看看,小六真棒,这是谁教你的?”

    小六得意的笑着:“是四姐教的。”

    吴启晨摸摸小六的头:“学数学苦不苦?”

    小六摇摇头:“不苦,学好数学将来就能帮爹爹了,爹爹每天那么辛苦。”

    吴启晨抱起小六哈哈大笑:“很好!不过你不用帮爹,爹最多也就是在干个九年半就退休了,你到时候才十四岁多,帮不上啥忙,你啊,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

    吴夫人安排好礼物从外面进来:“你跟孩子说这个干嘛,他又不懂这些,给你准备了一坛十年的花雕还有一两西湖龙井春茶,你什么时候去?”

    吴启晨呵呵笑着:“这是事实嘛,我跟你们说,孩子愿意学什么就学什么,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整天强制着学这学那!

    我辛苦这么多年,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奉圣天子上位,不就是为了子孙后代能享福,享受富贵?”

    吴夫人连忙向四周看看:“老爷,这些事不要说,犯忌讳!你啊,平时不注意,小心祸从口出!”

    吴启晨摇摇头:“放心吧,这些事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你们小看了陛下的气量,我忠心为陛下办事,只要不逾矩,何来祸事?”

    吴夫人心惊胆颤的看着抱着小六子转圈的吴启晨,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个老爷什么都好,就是对于孩子骄纵。

    吴夫人忍不住说道:“老爷,常言说富不过三代,这孩子还是要好好教,谁不是盼望着孩子个个出类拔萃,你倒好,巴不得孩子吃喝玩乐。”

    吴启晨摇摇头:“吃喝玩乐有什么不好,富不过三代,但是我们是贵,只要大明还在,我们就是不朽的贵族。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吴启晨又不是没有学过历史,这几世高官显贵的望族多了去了,但是能传承千年的又有几个?

    很多开过功勋家族,很多不到三代就衰亡了,甚至一代就因为天子猜忌,不正是因为这个家族人才辈出人人如龙?

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双相会面

    吴启晨看看天色:“送拜帖的人走了有两刻钟没有?”

    吴夫人翻了个白眼:“哪有前脚拜帖刚到后脚就上门的道理?总要给主人准备的时间吧?如果主人有客人或者有事也有安排好不是?

    最好还是等送拜帖的家人回来,问清楚那边的回话在去为好。”

    吴启晨哦了一声嘀咕了一句:“那要是普通人家,没有拜帖,那还不是提着东西就上门了?怎么越大户人家搞得越麻烦?”

    吴夫人解释了一句:“主要是大户人家事情多,不像小门小户来了客人放下事情就接待了,迎来送往的多了总要安排个时间差不是,要不客人撞在一起岂不是接待一个得罪一个?”

    吴启晨一听就理解了:“既然如此那就等一等吧,眼看就要入冬了,家里过冬物资是否准备妥当?”

    吴夫人接过孩子:“小六,别缠着爹爹了,去后面找哥哥姐姐玩去吧!

    东西都在准备,按照您定下的规矩采买,你就放心吧,家里我在操心着呢!”

    吴启晨突然问道:“你说要是把一部分族人安顿到孟加拉湾区,有没有人愿意去?”

    吴夫人愣了一下:“为什么要安置那么远?有什么好处?还是你看那些族中事务烦心了?”

    吴启晨摇摇头:“我就是问问,你只告诉我有没有人愿意去?”

    吴夫人考虑了一会摇摇头:“除非你分族,然后给予足够的好处,否则山水相隔,这么远的距离有几个会主动去的?”

    吴启晨抚摸着椅子:“那要是专门成立一个公司,把这些人派往那边干活,约定五年或者十年允许回来呢?”

    吴夫人想想:“如果工钱给的高了,应该有人愿意去,只是工钱高了这生意还能赚钱么?”

    吴启晨对于这个道不担心:“那自然有能赚钱的生意才会安排人过去。”

    如果缅甸和孟加拉湾区划为关内,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以前不允许在那边搞得一些精密加工业,蒸汽机生产,机械加工行业,重工业工厂等等。

    这些都会陆续在那边投资建设新厂,例如蒸汽船制造,蒸汽机制造,钢铁厂,钢轨厂这些那都是暴利行业,派人过去自然赚钱的。

    孟加拉湾去靠近整个莫卧儿地区的两亿人的市场,往远了说又把东西方的距离拉进了上万里。

    最起码原本的纺织业都会迁移到这边,因为这边既靠近原料又有低价的工人,同时离销售市场也近了很多。

    如果能在横断山脉开一条铁路出来,把川蜀云贵连通往孟加拉湾,那么整个西南地区就真的活了!

    只是可惜,那边想要修铁路难度太大了,即使是速度降低到每小时二十里的低速铁路,造价和时间都要二十年往上。

    而且钻上凿洞绕路过河的地方极多,因为地形原因多点开工的难度也很大,二十年是往上,具体要往上多少还没有个头绪。

    不过这些都是科学家操心的事情,他只需要知道行还是不行。

    吴夫人嗅到了不一样的信息:“是不是朝廷对孟加拉湾要有什么大动作?”

    吴启晨点了一下头:“这个消息先不要传播,等我回来再说。”

    吴夫人奇怪:“这种事情难道不应该秘而不宣么?你这样在家里讨论不算是泄密么?”

    吴启晨嘴角翘起:“那边需要大量的投资,要是没有泄密,让那些商人自以为得到了内部消息,又怎么会大笔的投资过去。

    这件事明面上是藏着掖着,实际上是鼓励大家去投资,等第一批投资到了,后面跟风的才敢上去,要是朝廷秘而不发,到最后在突然宣布,大家肯定观望等朝廷的投资到了再进行自己的投资。

    那样就耽误了整个计划的时间,当然,我要去请教一下赛相,回来再跟你说。”

    吴启晨正跟夫人聊着呢,外面送拜帖的回来了:“老爷,赛相回话,他在家中恭候您。”

    吴启晨直接站起来:“那就走吧,马车准备好了么?”

    夫人帮着整理衣服:“早就准备好了,那你快去更衣吧,换身常服去吧,这丞相的官常服怕赛相看着不舒服。”

    官常服,就是官员平时办公穿的衣服,大明官员有三种衣服,一种是礼服,大礼仪的时候才会穿,一种是朝服,上朝还有出巡会见低层官员或者外藩来使的时候穿的,一种就是常服,常服也就是平时办公的时候穿的。

    礼服追求的是华丽,彰显身份和大明威仪,朝服追求的是中正实用华丽兼具,穿上既不影响正常的办公,又不能输了气势。

    最后一种官常服,就追求的是舒适方便了,所以吴启晨穿习惯之后平时都懒得在家来来回回的换衣服。

    见夫人这么说他有点奇怪:“为何赛相会不舒服?”

    夫人呵呵一笑:“一朝新人换旧人,他看到这身相服,肯定会想起自己曾经当首相的日子?

    要是心眼小的人看了,还会以为你是上门炫耀去的呢!”

    吴启晨眉头皱起:“这都什么,我不穿衣服就不是大明首相了?把衣服送给赛相他就是首相了?

    这些表面的东西都有啥用?行……行行,我现在去更衣,你去把礼物在检查一遍。”

    等吴启晨出来的时候,车夫和锦衣卫缇骑已经等在外面。

    以前大明官员出行,都是衙门里的专门人员护卫加上家丁保护相结合。

    不过从锦衣卫缇骑司改革之后,这一块的任务就由锦衣卫缇骑负责了,按照不同的职位不同的品级个爵位有不同数量的锦衣卫缇骑负责护卫工作。

    马车缓缓开动,吴启晨又检查了一遍礼物,然后闭上眼睛休息。

    到了赛伯温家门口的时候,赛伯温家已经中门大开,赛伯温的大儿子亲自等在门口:“伯父里面请,家父在后院菜地,说您要是来了,直接去那里找他。”

    赛信嗯了一声:“这是给你父亲带的茶叶和酒,我先去找他,你不用跟着了。”

    赛公子笑着接过:“多谢吴相,小侄就厚颜代家父手下了,您请,家父说要跟你小酌几杯,我去为你们准备酒菜。”

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人心不足

    吴启晨到后院的时候,赛伯温正在收拾大白菜,冬天里北方能种的菜不多,青萝卜、白菜、菠菜、香菜、蒜苗、到了下雪的时候基本上就只能等开春了。

    看到赛伯温在收拾白菜,吴启晨拔了一个青萝卜搓巴搓巴就啃了起来。

    赛伯温微笑看着,等吴启晨吃了一半了他才笑着说道:“也不知道洗洗,脏不脏!”

    吴启晨无所谓:“地里长的有啥脏的?别说,挺脆的!不愧是这皇城跟下种出来的菜,人家都说你家这菜地沾着龙气!”

    赛伯温看着吴启晨啃萝卜:“粘不粘龙气我不知道,不过我这粪水可是没少浇,你确定好吃?”

    吴启晨身子顿了一下,脸色怪异,然后开始剥皮打算继续吃。

    赛伯温哈哈一笑:“逗你呢,萝卜哪用施肥,就是用清水浇的,这种萝卜全靠浇水,水足萝卜就好吃。

    不过你听到这个竟然没有吐?你这人是真有意思。”

    吴启晨听到这个不剥皮了:“那就好,这青萝卜我就爱连着皮吃,吐能解决问题?吃到嘴里的东西,到了肚里不都是混在一起,还能吐干净了?”

    赛伯温眨眨眼:“不过底肥我可是没少上,什么鸟粪,猪粪,夜香搞了几十桶都在土里。”

    吴启晨呵呵一笑:“常言说,胃一下都是屎,有啥好介意的!”

    说着吴启晨又开始剥皮,赛伯温看着微笑。

    赛伯温到菜地边的水桶洗洗手,然后带着吴启晨到边上的亭子坐下,下人摆上酒菜,吴启晨也不客气的坐下。

    看着绿油油的菜地:“你倒是清闲,不过在内城种菜你也能想的出来?我可听人说,说你是心怀怨望,对陛下不满,自比诸葛亮,而陛下无识才之能。”

    赛伯温摇摇头:“那些人怎么想不重要,关键是陛下怎么想。我倒是想回家种地,可是咱们注定要陪着皇上身边一辈子的人,只能在这京城自娱自乐了。”

    吴启晨也是点点头:“但是你也不用在这种菜啊,一年菜钱才多少?陛下少了你的养老金了么?那你这不是说陛下薄待功臣么?”

    赛伯温哈哈笑了:“谁会觉得我吃不起菜才种的?这种人我何必要介意。”

    吴启晨撇撇嘴:“那你天天唱诸葛亮的戏又是怎么回事?”

    赛伯温端起酒杯:“就是想找躬耕南阳的感觉,我还颂陶渊明的诗呢,怎么我还不为五斗米折腰了?

    有时候还念李太白的诗呢,咋的?我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了?这都是什么逻辑!”

    吴启晨觉得赛伯温是在强词夺理,但是论抬杠诡辩,他肯定是不如赛伯温:“现在陛下有一件事让我来问你,你要是真的有本事就拉出来溜溜,说不定下一届你又是首相了。”

    赛伯温一脸感兴趣的看着吴启晨,吴启晨说道:“最近陛下有意在内阁增加军费比例,但是内阁反对阻力很大。

    陛下就打算以把孟加拉湾和缅甸划给内阁,以此平息内阁议论。

    但是人心这一块我不擅长,陛下就让我来找你,看看你有什么好办法。”

    赛伯温端着酒杯思考:“陛下要涨多少?”

    这个也没啥好隐瞒的:“经过初步核算,最少要涨百分之十二达到百分之三十二才能满足军部的需求。”

    赛伯温放下酒杯:“那这个简单,你和陛下放出分声,就说这次要涨百分之二十五,达到百分之四十五的军费,而且是强制推行。”

    吴启晨愣了一下:“军部不需要这么多啊?然后呢?”

    赛伯温笑着看着他:“然后你就据理力争,让陛下降低到百分之十二,然后内阁还是不答应,在让陛下把孟加拉湾区和缅甸划为关内,补偿内阁税收的损失。

    如此之后皆大欢喜。”

    吴启晨细细品味:“就这么简单?”

    赛伯温点点头:“就这么简单,这就是人心,不知足,一开始你要是把好处都摆给他们,他们即便是占了便宜还觉得自己吃亏。

    但是你一开始让他失去更多,然后在还给他们一点,他们就觉得自己好像没有吃亏。

    你要是再给点好处做补偿,他们就会觉得自己赚了便宜。”

    吴启晨不得不竖起大拇指:“还是你有办法,行,我这就回去回复陛下,只是这样拉锯最后陛下妥协,这样会不会影响陛下的威信?而且以后会让下面的人争相效仿?”

    赛伯温酒杯停下,陷入了思考,他光想着解决下面内阁的反对声音,确忘记了陛下这边,以陛下的性格,要是让内阁以后天天跟陛下杠起来,那陛下是会杀人的。

    吴启晨见赛伯温不吭声了,也愣了下来,他就是顺便问问,没想到这个问题确把赛伯温给难住了。

    一直思考了十多分钟,赛伯温还没有想好一个双方都不吃亏的方法。

    吴启晨挑眉问道:“那要不然就让周遇吉背这个黑锅,导演一场内阁跟军部扯皮的大戏,然后让陛下当裁判,这样就不会影响陛下的威望了。”

    赛伯温看了吴启晨一眼:“那岂不是会导致军部和内阁对立?这样的话以后作战的时候怎么配合?”

    吴启晨倒是不觉得有什么:“两部对立这又没有什么,本来两部的关系就不怎么好,陛下也希望两部之间相互制约。

    正因为战争,更需要有清醒的人时刻提醒着军部,以免他们因为胜利冲昏了头脑,你说对不?”

    赛伯温不得不承认,吴启晨这个说法确实是对的:“那你就这么回复陛下吧,就是不知道周遇吉愿不愿意背这个黑锅了。”

    吴启晨嘴角上翘:“他凭什么不背,这个钱难道不是他们军部要的,要不是为了军部,陛下何必要费那么大的事情?”

    赛伯温端起酒杯:“正事谈完,来咱们喝酒,这孟加拉湾和缅甸一划给内阁,大明形式将会大变啊,很多产业都会转移到那边,尤其是销售往莫卧儿地区、非洲和欧罗巴的货物,都会在那边就近生产。

    对于这些你是怎么打算的?”

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喝酒闲谈

    吴启晨嘴角上翘:“我准备安排一部分族人移居那边,把一部分生意转移到那边去,怎么你也有兴趣?”

    赛伯温摇摇头:“我没啥兴趣,现在所有的钱都投入封地建设了,没有多余的钱和精力在搞这个。

    不过我觉得关内市场也不能忽视,按照陛下的意思,这以后,大明关内地区,无论是人口还是富裕程度都不是其他地方可以比拟的。

    将来做好了关内市场利润可能比所有关外地区的收入都要高得多。

    与其这个时候跑马圈地贪多嚼不烂,不如深耕一地,把能吃到的先夹到碗里。

    这个就像行军打仗,你占据了中原富裕之地,那么其余地方还不是手到擒来?

    孟加拉湾虽好,但是那里的路况决定未来三十年乃至五十年那里和关内其他地区的发展都是无法比拟的。

    现在大明努力发展江河四湾,那是因为要对付欧罗巴,需要这些地方提供一定的物资。

    可是一旦战争结束了,大明取得了世界的军事霸权,按照陛下的设想,可以预见,这以后这些地区的开发只会排在关内之后。

    甚至为了突出关内的优势,抑制这些地区的发展都有可能?

    你真的觉得那些地区适合作为分族的理想所在?

    再说了,你不要忘了,将来你是要有封地的人,这个时候不把族人集中起来,到了封地分封之后,你想开发封地都凑不够人数才是真的麻烦!

    大家都说你不善于和人交流,但是论起经营之道,大明少有能跟你匹敌的。

    不过钱财这个东西,占的太多没有啥意义,只会带来负担,就像当初的我,把利益得失看得太重,导致最后跌了个大跟头。”

    吴启晨把酒杯放在嘴边久久没有说话,赛伯温说的这些都是未来问题,不过作为一个家族来说,几十年几百年之后的事情那肯定是要考虑好的。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吴启晨现在挣的钱,他就是活到两百岁也花不完,到了今天这一步,还不是为后人铺路为家族谋福而已么。

    吴启晨把杯中酒一饮而尽:“你说的有道理,那你知不知道陛下会把我的封地安排在哪?”

    赛伯温呵呵一笑用手指了指天上:“你问谁都不如问陛下,其他人都是猜,陛下是能给你准话的人。

    而且到了今天这个位置,以你跟陛下的关系,问一问也没有什么。”

    吴启晨点点头:“说的也是,明天我去问问陛下。”

    赛伯温看着吴启晨鬓角的白发忍不住感慨:“记得当初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如今已经年过四十,头发都有些白了。”

    吴启晨嗯了一声:“你也是,当初还是个四十岁的半仙,现在都是快六十的老头了,日子过得真快。”

    赛伯温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真不会说话,不过时间久了也习惯了,抬手倒了一杯酒,跟吴启晨碰了一下:“将来退下来之后有什么打算?”

    吴启晨摇摇头:“一开始想退下来之后专心经营自己的生意,不过刚才听你这么一说,想想也是,钱财乃是身外之物,给儿孙留下金山银海也有耗尽的一天。

    以后想干嘛还没有想好,也许去大学做个教书匠吧,一边教学生,一边继续研究数学,我发现统计学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仔细专研。

    现在的记账法虽然已经非常完善,但总有人能找到漏洞想要钻空子,我想补全统计学。”

    赛伯温呵呵一笑:“你是肚子里有真家伙,我给那些学生上课,没有几节课就被学生问倒了,后来干脆监督编了本教材躲在家里落清闲。”

    吴启晨倒是不这么认为:“其实你脑子里的那些东西,也都是真家伙,不过你那个叫什么来自?屠龙术,可能学了一辈子也用不上,甚至几辈子都用不上。

    而且那玩意真的看天分,会就是会,一点即通,不会就是不会,把书逐句逐字背下来也没有用。”

    赛伯温连忙摆手制止:“你不要瞎说,我会啥屠龙术,我说的是那些小计谋。”

    吴启晨奇怪的看了赛伯温一眼:“可是坊间都流传说你得了刘伯温的真传,有一身屠龙术。”

    赛伯温无奈的摊摊手:“坊间的话也能信?坊间还说咱们是天上的星宿下凡辅佐陛下成就千古帝业的呢!”

    吴启晨点点头:“那到也是,所以你到底有没有?”

    赛伯温坚决否认:“没有!绝对没有!什么屠龙术!都是瞎传的!”

    吴启晨掠过这个话题问道:“有人提议让陛下弄一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种东西,搞一个中兴名臣录,你觉得怎么样?”

    赛伯温吃着桌上的花生米:“不怎么样,这抬得越高摔的越狠,咱们自己什么水平自己知道,也就是跟着陛下,才能有今日的成就。

    要说有功那也是陛下的功劳,给活人立碑那不是好事,那折损阳寿的!”

    吴启晨没有想到赛伯温会这么反对,他还以为赛伯温会同意这事呢。

    赛伯温也问了一个自己关心的问题:“我听说北疆那边的政策可能因为这次叛乱有重大调整?这会不会影响咱们这些有封地的?”

    吴启晨认真思考了一下:“要说影响肯定也有,不过这次叛乱主要是暴露赏金猎人团的监督不严。

    陛下有意对赏金猎人团加强监督,也许下一步会禁止贵族和各王室还有军人投资赏金猎人团,等到战争结束之后,赏金猎人团也会取消吧。”

    赛伯温叹了一口气:“要说叛乱这事,历朝历代都时常发生,总有些人脑子不好,喜欢搞事情,翻开宋史,鲜有一年不生乱的。

    这次暴乱,明面上看是赏金猎人监督制度不严格的原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北方异族崛起的问题。

    大明想要开发北疆,但是汉人百姓不够用,只能依托北疆的异族,这异族一旦手里有了钱粮有了刀枪,肯定有人心中生出不该有的贪念。

    这个问题不止是北疆有,新大陆那边情况也应当提醒陛下注意。”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馊主意

    吴启晨皱眉思考:“新大陆?那边有什么事情?你是不是有什么发现?”

    赛伯温叹了一口气:“大明往新大陆移民不到三百万,而新大陆当地土著确有超过两千之多。

    当初大明初到的时候,奉行的就是同种同源共同对抗欧罗巴人侵略的基调,所以对当地的土著可谓是非常的宽容。

    不仅承认当地土著的土地私有,甚至矿山都是以赎买为主,而且同化政策最宽容。

    这些土著昨天还在部落里数蚂蚁,今天就能坐在教室里学习大明的诗书礼仪了,昨天还在为冬天的食物储藏不足担心,今天就不愁吃喝了。

    昨天还是被欧罗巴人撵的如伤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今日就能加入保安团跟欧罗巴人分庭抗礼了。

    这好东西来的太容易,人往往都不珍惜。

    大明在新大陆无论是开发还是种植,方方面面都要依靠当地土著,那里的情况比起北疆更甚一些。

    最起码北疆受过汉文化的熏陶,知道南面又一个强大的大明,威慑了绝大部分人。

    但是新大陆那边,对于大明这些漂洋过海的人,他们认知并不那么准确。

    大明在新大陆有四个师的驻军,新大陆北的极地师,西海岸的一个师,东海岸的两个师,这个四个师的兵力防守的地域比大明关内地区还要大。

    那里的兵力真空,比起北疆还有严重。

    而且北疆生乱,毕竟在大明内陆,欧罗巴人就算想插手,那也是鞭长莫及,但是新大陆就不同了,且不说法兰西和西班牙的殖民地跟大明相连。

    整个北大西洋的海域都控制在欧罗巴手里,敌人的船队能顺着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到新大陆的绝大部分地方,人家随时都能跟土著接触,鼓动叛乱。

    这些都是大明需要重视的,别战争还没有开始大明自己的后院先失火了。”

    吴启晨没有绕弯直接开口问:“既然你发现这些问题,那你为啥不自己跟陛下上个奏章说说,你跟我说有什么用?内阁又不管这个。”

    赛伯温摇头:“说也没用,你以为陛下不知道么?陛下清楚着呢,只不过陛下要关心的地方多了,所以只能哪里紧急先顾及哪里。

    北疆、中亚、新大陆、北非、南非、西亚、莫卧儿、南洋这些地方哪里不潜藏着危机,哪里不是汉人占据少数而异族占据多数?

    大明占据多数的地方才叫关内,这个是核心!是一切问题的关键!

    缅甸和孟加拉湾区划给关内容易,但是想要把那里变成关内就难了。

    三千万异族是什么概念?就算是统计整个大明关内,把这三千万异族算上,汉人的比例就能直接下降十个百分点!

    你从哪里搞三千万以上的公民填平这个差距?”

    吴启晨对于这个问题也很纠结,上哪找人填平?他没有办法,陛下也没有办法,虽然陛下提出了一面吸引公民定居,一面转化新的公民,但是十年的时间,汉人的比例能增加到百分之三十都难。

    更不要提超过百分之五十了。

    而且陛下还不许驱赶当地的土著,这就让这个比例扭转难上加难了。

    赛伯温给吴启晨夹了一块牛肉:“就像一个简单的吃牛肉,为了牛的问题,那边可是叛乱了两次了,这要是关内地区谁敢?

    那边又连接着西南,西南本来就稳定没多久,这两相连接,西南地区的山林可是一下子扩大了将近一倍,这不就等于动乱之源也扩大了一倍?

    别忘了当初缅甸是怎么没有的?不就是因为包庇西南地区的土司才被陛下灭的么?

    所以看着这缅甸和孟加拉湾是一块蜜糖,可要是内阁吃不好,消化不良了,那以后再想新划关内那可就难了!

    那南大陆和南洋最后只能成为画饼,看着近在眼前,结果就是吃不到。”

    吴启晨听着这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不看好内阁收缅甸和孟加拉湾,看着碗里的牛肉,吴启晨抬头问道:“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赛伯温微微笑着:“你这是请教问题的态度么?”

    吴启晨切了一声,然后站起来认认真真的行了一个礼:“还请先生教我!”

    赛伯温哈哈一笑:“孺子可教也!”

    吴启晨翻了个白眼:“快说,哪那么多废话!”

    赛伯温正了正身子:“我给你夹这块牛肉还不明白么?莫卧儿地区思想派别林立,思想冲突往往发展成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械斗。

    陛下当初又把儒家和道家放到那边,还有大明佛教也回传给莫卧儿,导致原本就混乱的思想冲突问题变得更加混乱。

    这孟加拉湾区有四个思想最强,一个就是伊派,一个就是佛,一个就是本土教,最后这个就是儒教。

    其中佛教和儒教受大明扶持,信众最少,但是发展最快,本土教因为大明的持续打压,虽然群众基础最好,但是形式最差。

    这地方就这么多,大家都想发展,你强他就弱,他想要反弹只能跟伊派进行争夺,这个才是思想冲突的根本原因。

    儒教和佛教有大明官府支持,跟这两家争,那只有吃亏的份,所以最后两派只能相互争,这才导致那边那么乱。

    想要稳定孟加拉湾区,就要拉弱克强,扶持一个打压一个,弱者只有依托大明的支持才能生存,只要当地有了偏向,那么弱者肯定很快就能投入大明的怀抱。

    而对其中一派的支持,肯定导致另一派的迁出,被支持者的迁入,总的人数不会变,但是心向大明的人就变多了。”

    吴启晨怎么听怎么不靠谱:“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陛下最讨厌的就是这些乱七八糟的思想,更不要说扶持一个打压一个了。

    你这样只会让一个地区的某个思想迅速做大,那就算他心向大明,这些人还是会以信仰为重,搞不好最后弄巧成拙了。”

    赛伯温眉头一挑:“那里不还有佛还有儒么,怎么会让你一家做大?

    而且投靠大明,大明自然扶持听话的,你忘了当初陛下修改佛家道家教义的事情了?”

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预算案通过

    朱慈烺看完两人的聊天内容,从字里行间都能看出赛伯温心中浓浓的不甘心,想要复出再当首相的心是迫切的。

    吴启晨知道自己的任期可能是这一个五年就要结束,也可能是下一个五年结束,这并不意外。

    不过朝堂上因为一直没有确定下一个五年计划编制的执行人,所以这下一任首相的人选一直没有确定。

    朱慈烺也在犹豫,很明显,下一届内阁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好大明的战争,太强势不行,没有能力也不行,最好还是那种即懂军事又能处理内阁事务的最好。

    新生代里面,能做到兼顾的并不多,也可能是大明的军事和内阁分离的政策让人没有发挥的空间。

    当吴启晨来吧赛伯温的话汇报一遍之后,朱慈烺直接点头:“那就按照这个办法办吧,至于利用那边的信仰,还是算了吧,这个事情稍微控制不好就会出乱子。

    短时间看着有点好处,但是后患无穷。”

    人口问题的制约对于大明来说除了利用时间几乎无解,不过这大部分地区都稳定了,就差欧罗巴那一块了,再乱还能乱到哪去?

    就算关外地区都乱了,那也未必是坏事。

    首先关外一直动乱才能显得关内地区的安宁的可贵。

    再有就是一个居安思危的意识,如果大明一统全球之后,全大明都会觉得既然没有战事了,那么是不是可以大规模裁军了?

    所谓的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那真的是军人懒惰了么?并不是,那是国家不给钱了,不拨款了,军人被裁撤回家种地了,所以刀枪才会入库。

    如何一直保佑一支强大的职业化的军队,是战争之后一个重要问题,想要保留就要证明他们还有用,否则还谈什么保留?

    北疆动乱会不会影响封地?这赛伯温也真会联想,朱慈烺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大明真的跑到封地的封爵也就郑芝龙自己。

    不过听说最近在封地也待腻了,想要回关内住一段时间,福建老家就不用想了,京城的宅子正在翻新,估计奏章要不多久就会送来。

    这些人在京城待着对封地进行遥控管辖,那里又没有啥人口,又离关内那么远,就是让你闹你能闹出什么花来?

    吴启晨得了命令不就,军部要增加军费比例的事情就被捅了出去,不说世人皆知吧,内阁中高层官员还是都知道的。

    对于军部的狮子大开口,内阁不满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大明各项事业正在高速发展的时候,你确要拿着宝贵的税收去生产武器?

    你修条路,大家能走,你挖一段河土地能灌溉,你造个大炮战舰百姓能得到啥实惠?

    大明今天还不够强么?军部每年花费的军费还不够多么!

    这里面既有公心也有私心,朱慈烺也不能因为人家反对增加军费就抓起来吧?这么搞也不用征求意见了。

    然后吴启晨代表着内阁跟军部进行疯狂的口水战,每天朱慈烺能收到相关的奏章都有三五车之多。

    这些奏章朱慈烺懒得批,也批阅不过来。

    看到这一车车拉来的奏章朱慈烺不禁感慨,怪不得以前只要一党争,皇上就把这些雪片一样的奏章留中不发。

    这玩意真的没法发,因为没有处理意见怎么发?想要写处理意见你最起码要看吧?这根本看不过来好吧!

    不是朱慈烺懒,实在是这些人太能说了!

    朱慈烺这边一留中不发,双方就知道,自己在这次争斗中都没有占据到优势,或者说没有在皇上心中有一锤定音的优势。

    这就导致这帮人奏章上的更勤了。

    等了七八天,终于快要到十一月的大朝会了,双方摩拳擦掌,准备在大朝会上好好的辩论一番,给对方以致命一击。

    十月末,朱慈烺想了想直接下旨,让双方各退一步商量一个可行的办法,不要因为这事耽误了大明正常的事情。

    而且给出了最后时间限制,要求在大朝会之前讨论出最后方案。

    对于内阁来说,这已经是败了,皇上曾经承诺过不增加军费比例,现在食言了,陛下让大家各退一步,那不就是军费是增加定了,但是增加多少你们可以商量一下。

    限时完成,这根本不是给军部的限时好吧,这是给内阁的限时,因为只要增加哪怕增加一文钱那都是军方的胜利。

    而且宫里传出消息,军部还提出了,在内阁预算的基础上,要实行特别预算案,用于应对突如其来的战争,还有各种意外军事对峙风险等等事情。

    这让内阁又不乐意,这个钱一直不都是陛下的内库出么?现在为啥要让内阁出?凭啥不是内库出?

    本来这里面没有朱姬润什么事,可是突然之间,不少人都指责是朱姬润代管内库之后,把皇上的钱都给私吞了,所以导致内库没钱了,才伸手找内阁要。

    对于要求彻查朱姬润的叫嚣,朱姬润自己是丝毫波澜不惊,他身正不怕影子斜。

    朱慈烺也没有当一回事,当然幸灾乐祸还是有的,这朱姬润搞钱确实是有一手,但是就是太理想化了,老想着还账,这还账急个啥,将来大明纸币可是要绑架全世界的,这才哪到哪?

    在朱慈烺的强压下,内阁终于跟军部坐下来好好的谈判了,这样的谈判高层是演戏,下面的人是较劲脑子的争辩。

    内阁的期望值也从一分不增加变成了能少增加一点,不要搞特别预算。

    最后在十月三十日,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军费增加到税收的百分之三十二,特别预算支出依旧有内库负担,并且军部必须保证军费比例不再增加,并且在十年后逐渐降低,每年降低不少于两个百分点,最后降到百分之十五以下等等。

    坊间还有传言,为了安抚内阁的情绪,陛下打算把孟加拉湾区和缅甸区划为关内,由内阁接管。

    十一月的大朝会上,听着吴启晨汇报了这件事之后,朱慈烺则大手一挥,真的把孟加拉湾区和缅甸区划为了关内,这下子内阁心里就平衡多了。

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崇祯回京

    奥斯曼那边,大明期待已久的奥斯曼帝国和沙俄的战争并没有打起来,双方都有所顾忌,尤其是作为进攻方的沙俄,冬天出兵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现在欧罗巴正在加速整合,法兰西终于解决了内乱,普鲁士也完成了德意志三分之二地区的统一,波兰和立陶宛联合王国正在休养生息,顺便联络波罗的海各国对沙俄进行新一轮的封锁。

    英格兰议会终于再次掌权,权利法案虽然没有出台,不过皇权已经被大幅度削弱。

    尼德兰人也走出了郁金香事件的阴霾,开始继续自己海上最大马车夫的野望,西班牙开始加强新大陆殖民地的管控和压榨,希望以此强化自己的统治,并且恢复他们的无敌舰队。

    葡萄牙人因为和大明藩国的战争已经打了三年,这个时候开始吃力,但是和谈的意愿还不强烈。

    奥斯曼帝国则是把目光瞄向了埃及,因为有人提出了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开罗地区再修一条铁路,过耶路撒冷大马士革最后到达黑海,把苏伊士运河跟帝国进行更加深度的捆绑。

    不过这条铁路没有大明的支持,加上第一条铁路刚刚开建,收益还不知道何年何月,所以动嘴的人多,真到动手的时候确没有人牵头。

    大明肯定不会支持了,这样一条陆上通道,对大明帮助不大,对奥斯曼帝国调兵那就太方便了。

    大明的百姓对于欧罗巴这样的偏远地区并不是很关心,他们的重要性甚至还不如大明的一场马球比赛。

    十一月底,崇祯终于绕了一大圈想到了回京城,从扬州下船之后,直接坐上了火车,一天一夜就到了京城。

    朱慈烺为了表示自己的孝心,特意到通州车站去接两人。

    下了火车,崇祯还感慨的绕着火车从车头看到车尾:“当真是奇迹啊!这玩意搞点煤进去竟然能一天一夜跑上几千里!真是神奇!”

    朱慈烺看着黝黑了一些但是很健朗的崇祯心里也很高兴:“父皇明年要是有兴趣,可以专门坐火车到各地看看。

    到了明年大明的火车往西就能通道轮台,往北能通到海参崴城,往东能通到釜山港,往南能通到赣州。”

    崇祯颇为意动:“这是个好主意,回去好好研究研究,这一去一年,孩子们可想我了?”

    朱慈烺打趣了一句:“搞不好都忘记您长什么样子了,弟弟妹妹都很好,儿臣在玉泉宫那边建了一所学校,专门让他们在那读书。”

    崇祯嗯了一声:“确实大的都十岁了,好好读书学习一下齐家之道也是好的。”

    玉泉宫那边一直有教书,只不过没有专门的学校,当初设计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孩子要上学不是。

    暂时用的两处宫殿不够用之后,朱慈烺这边的孩子也开始到了读书的年龄,皇城内也不够他们祸祸了。

    所以朱慈烺干脆在那边建了一个学校,打算把大部分孩子都放到那边读书。

    以前为了限制崇祯,玉泉宫那边管理的很严格,现在崇祯都放出来全国到处浪了,自然没有必要把玉泉宫卡的那么死了。

    朱慈烺把自己的一部分孩子移居过去也是为了告诉那些崇祯的嫔妃们,自己已经把他们当成一家人了。

    见崇祯回来,朱慈烺就顺便提了一下:“儿臣打算给玉泉宫里的那些人放放假,让一部分趁着过年回去探探亲,他们在玉泉宫一待十几年,也是时候回家一趟了。

    所以父皇回去的时候可能看到人少了一些,当然父皇要是想让谁也享受一下回家过年的乐趣也可以直接安排。

    以后这玉泉宫的出入都按照皇城标准,不再设限,宫女太监也都正常轮班不再卡死。”

    崇祯身子顿了一下,脸上的笑容更盛,感慨的看了一眼朱慈烺:“好,很好!你长大了,现在越来越像一个明君了。

    把大明的江山交给你我放心,你比我强的多了!

    这一路从塞外大漠到古长安,再到蜀地,沿江而下,再从扬州做火车回到京城,大明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人目不暇给。

    这一圈没有看到一地有人没饭吃,有些大城市甚至能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当真是太平盛世景象。”

    两人既是君臣也是父子,朱慈烺现在越来越自信,对崇祯的限制也越来越放松,这让崇祯心里的那根刺也越来越软化。

    这一次朱慈烺把玉泉宫解封,算是彻底的放开了对崇祯的限制,一句照皇城例是多少玉泉宫里的宫女太监甚至嫔妃的梦想。

    新的一列火车进站了,汽笛想去朱慈烺朝外面引了一下:“父皇,我们走吧,再不走又耽误下一班火车进站下客了。”

    为了皇上的安全,朱慈烺到站台的时候,整个火车站都是在停用的状态,禁卫军三步一岗的站着,就算火车进站也不允许上下乘客。

    这无疑影响了交通,让百姓赶到不便。

    崇祯点点头,一边朱慈烺的母后也从后面过来:“那咱们走吧,剩下的东西让下面的人收拾就是,那些礼物尽快运回去,孩子们还有玉泉宫里的妹妹们该等急了。”

    几人登上朱慈烺的新马车,崇祯好奇的打量了一番:“你这个是用哪个蒸汽机带的么?怎么没有马匹?”

    朱慈烺解释了一句:“这是皇家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内燃机汽车,烧的是汽油,一种从石油里面提炼的液体。

    现在这个技术还不成熟,造出来的这辆车也跑不快,每小时二十里的样子。”

    崇祯哦了一声:“那也很了不起。”

    汽车缓缓启动,崇祯好奇的问道:“既然有了蒸汽机为何又要研究这种内燃机的汽车?蒸汽机不好用么?”

    朱慈烺想了一下,该怎么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这个道理:“这蒸汽机要先烧水,然后用蒸汽推动飞轮运动,这中间烧水、蒸汽、金属传热等等消耗了大量的能量。

    内燃机不一样,它是直接通过燃烧推动飞轮运动,节省了很多的步骤,即节省能源又使得机器有更大的推力。”

第一千四百二十章平衡之道

    好在这车还很给面子,这一路从通州到京城竟然没有坏,这可谓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要不然朱慈烺虽然不至于感觉下不来台,丢脸那是肯定的。

    接崇祯来皇城,一个是为了准备过年事宜,第二就是商量一下建立分王城的事情。

    崇祯夫妇可是对这个非常关心,一度要提前回来问问这事,还好朱慈烺发电报让他们不用担心,等回京在说。

    这才没有直接赶回来。

    现在回京了也是时候讨论这个问题了。

    刚刚在外面,当着外人的面不适合聊这些家事,所以回到皇城朱慈烺的母后才忍不住问道:“皇儿,你前一阵子说的那个新王城计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些孩子只能圈禁在扬州城内就已经很苦了,现在又要把他们发配到那种荒僻之地,这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朱慈烺拉住太后的手:“母后,你不必着急,这些王城只是为了前线屯兵屯粮的战略欺骗,儿臣没有打算把任何一个王子发配到荒僻之地。

    大明有能容纳千万百姓的巨城,还能容纳不下区区几百个王室子弟?

    后来我跟内阁讨论了一下,既然扬州已经发展成几十里方圆的大城,那么就专门修几条城市内跑的铁路,现在趁着城市还没有建立高楼大厦还能走地上修建。

    这些铁路就叫地铁,几十里路以就是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来回,虽然新到的弟弟们还有朕的孩子分封的庄园离扬州城区远一点,但是肯定还是在扬州城内。

    而且扬州将来也会推行跟京城一样的区域中心城的概念,大家的大部分需求在这些区域中心就能解决。

    就算是这些家伙比较闲,也不至于天天逛街玩吧?就算他们乐意天天逛街,完全可以在主城区在购地建一栋别墅,用作临时住所嘛!”

    太后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真的是为了打仗?不分封出去?”

    朱慈烺点点头:“正是,当初父皇为了把这些王室都集中在扬州费了多大事,消耗了多大的精力才有今天。

    如果我因为皇室太多选择分封,那以后大明历代君主岂不是都有样学样,那若干年后,大明宗藩之乱岂不是又要重演。”

    崇祯突然问道:“大明不是一片歌舞升平,世界上也没有谁敢轻易挑动大明的威严,为何你还要准备打仗?”

    崇祯的信息来源主要靠看报纸,大明报纸上自然不会讨论什么战争准备,也不会在报纸上叫嚣一统世界。

    也没有人闲的没事跟崇祯聊这些军事机密,这不是找死的事情么,所以崇祯对于大明的认知也就是跟读报纸的普通百姓一个级别。

    朱慈烺摸摸鼻子:“大明要打一些该打的敌人,儿臣这一代把该打的仗都打完了,那后代之孙,都不用在为打仗操心了。”

    崇祯细细品味这句话,眼睛一瞪惊讶的问道:“你要对整个欧罗巴洲用兵?你要一统世界?”

    朱慈烺点点头:“有这个打算,现在正在按照计划实施。”

    崇祯站起来,来回的踱步:“真是太疯狂了,以前我也听你说过,我只当那是个远到的目标,毕竟咱们号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没想到你竟然把这个理想变成了现在的按照步骤实施的计划!

    现在仔细推演一下,大明还真的有这个实力做到,而且你有开始实施屯兵屯物资,也就是说离开战已经不远了?”

    朱慈烺嗯了一声:“按照计划还有四年的准备时间,四年之后大明就会动手,分步骤实施,打算用八到十年的时间完成世界一统!”

    崇祯听着不断的皱眉:“可是就算一统了世界,战争真的会停止么?华夏历史上多少强大的帝国最后分崩离析。

    这还是同文同种,全世界,这么多的种族,这么多的文明,他们语言不同文字不同甚至思想都不同。

    强行糅合在一起,必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打赢只是开始,要想完成真正的大一统,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吧?

    怕就怕大明因此深陷泥潭,这样规模的战争无法想象,大明要是消耗了巨大的国力民力最后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可能你二十年的努力成果顷刻都化为乌有!”

    太后激动的拉着朱慈烺:“皇儿,我听你父皇说的这个心里怎么这么慌?大明已经足够大了,你又何必去争那个虚名。

    我听说,我这下半辈子就是不听的去转悠也走不完大明所有的领土。

    就连现在的关内我跟你父皇也不过是走马观花的转了一圈而已,真的有必要继续打仗么?”

    朱慈烺笑着安慰了一句:“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放心吧,儿臣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儿臣也不是赌徒,不会一把把所有的身家性命和大明的基业都压上。

    整个战争过程是分步骤推进,如果中间遇到阻力,儿臣也会果断收手,先把能吃到的利益吃到手,在徐徐图之。”

    崇祯叹了一口气:“怕就怕到时候骑虎难下,这行军打仗非赢即输,大明砸下重注,你有怎么可能轻易抽身。

    还有你养着的这个军部,现在本来就已经跟内阁权利失衡,如果再打一场世界大一统战争,那军部权威还不继续加强?

    到时候失去制衡之后,他们会甘心战后解甲归田?”

    朱慈烺看出崇祯是真的担心自己,不过这些军国大事他并不想和崇祯多聊。

    崇祯绕了几圈看着一副信心满满的朱慈烺,无奈叹了一口气:“作为一个父亲,我自然希望你能得偿所愿,这不仅对你是好事,对大明也是好事。

    我能力有限,就不参合你这些事情了,之希望你要注意平衡之道,用兵切记一家独大,哪怕在信任的武将,他就算再忠心,那如果被黄袍加身,也会不得已而为了。”

    朱慈烺点点头:“儿臣记得父皇的教诲,一定谨慎应对,至于内阁和军部的平衡,儿臣也在做呢,明年孟加拉湾和缅甸区也会划归关内内阁管辖,父皇母后要是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1868/ 第一时间欣赏统计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怕起重复所写的《统计大明》为转载作品,统计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统计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统计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统计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统计大明介绍:
一个强大的帝国必须能提供至少2000项关于国家的统计数据。
如果崇祯对于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那他的结局一定是另一个模样。统计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统计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统计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