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万千世界许愿系统TXT下载万千世界许愿系统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全文阅读

作者:上善若无水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txt下载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你知道什么是开无双吗

    王霄直接飞身跃上了内城的城头。

    他身边的是几个穿着做工精良,内衬铁片棉甲的真鞑。

    不远处还有头盔上顶着避雷针的军将。

    锦州城的内城城墙足有七八米高,而且非常厚实。

    当年祖大寿就在这里坚守了半年,守城的梅勒章京想着自己怎么也能守三个月。

    可一想到之前用剑划破城墙的身影,三个月瞬间被缩水到了三个时辰。

    内城还有千多号人马,大都是真鞑。

    就算城墙被切碎了,也可以和杀进来的关宁军打上几个时辰。

    而等到此时王霄纵身一跃就来到了城墙上的时候,这个梅勒章京突然感觉自己能坚守内城三炷香就算是祖宗保佑了。

    四周的鞑虏们都被王霄吓的不轻,纷纷下意识的后退,反倒是没人敢于主动上前厮杀。

    毕竟王霄是飞上来的,他居然会飞啊,太吓人了。

    “此剑名为轩辕。”

    王霄横剑在前“专斩蛮夷鞑虏!”

    真正的古剑可不是影视剧里面,那种又细又软的家伙。

    古剑虽然不长,可它大啊。

    不但宽大,而且非常坚硬。

    虽说只是青铜剑,可在冶炼与制作工艺方面都已经达到了青铜技术的巅峰。

    所以古剑可以说斩,而非说刺。

    强烈的杀气开始在空气之中弥漫,那城头上的梅勒章京,忍不住的对王霄喊“你究竟是何人?”

    鞑虏的情报系统做的非常不错,对于关宁军的渗透也是程度很深。

    可欢喜岭被烧与之后鞑虏的溃败发生的太快,那些内间根本就没有时间外送消息出来。

    所以直到此时,鞑虏的高层依旧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

    王霄并没有回应他的话,而是面露微笑的说“你知道什么叫做开无双吗?”

    鞑虏实际上都是熟女真,也就是说汉话习汉字的汉化女真。

    王霄说的话,他们自然是听得懂的。

    虽然听得懂,可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无双。

    听不懂无所谓,王霄亲自动手为他们演示,什么叫做真正的无双。

    剑气纵横,剑贯云霄,剑荡天下...

    在内城城墙外观战的那些关宁军眼中,他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漫天飞舞的有形剑气。

    等到王霄杀下城头,那就连剑气也看不到了。

    不过他们还有耳朵,通过倾听城内的惨叫也可以判断到了何种程度。

    各种发音不同,抑扬顿挫的惨叫声一直持续不断,关宁军的脸色也是越来越古怪。

    王霄是一个人杀进去的,若是他被砍了自然只有一种哀嚎。

    现在的话,很明显整个内城都被他给压制了。

    不少关宁军的目光都看向了吴三桂,无声的向着他诉说‘你的计划行不通呐。’

    吴三桂本打算王霄若是精通法术却身体孱弱的话,那就通过控制或者干脆杀掉其身躯的物理毁灭来解除威胁。

    可此时锦州内城那连绵不绝的惨叫声响,却是在左一下右一下的打着他的脸。

    王霄的身躯那是一点都不弱,而且还是以一敌千的超级加倍!

    “咱们现在怎么办?”

    面对身边人的询问,吴三桂毫不犹豫的说“还能怎么办,想尽办法讨章皇帝欢心,这才是唯一的活路!”

    大概也就是两炷香左右的时间,之前被关上的内城城门,在一阵凌厉的剑气之下化为了建筑垃圾,轰然摔落堆积在了城门口。

    手持轩辕剑的王霄,迈步从城内走了出来。

    他的周身满是煞气,哪怕是关宁军这些久经沙场,见惯了满地友军尸骸的老兵们,也是为气势所夺,不由自主的后退。

    功力运转之下,王霄身上溅染上的血渍很快就被蒸发,化作一层血雾在其周身环绕。

    这场景看上去,王霄不像是修行有成的剑仙,反倒是更像从地府走出来的罗刹阎王。

    血色雾气逐渐消散在了空气之中,只留下了浓郁的味道。

    城门外的关宁军们早已经跪满了一地,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恭恭敬敬的大声喊着讨喜的赞美之词。

    真实的吴三桂,并不是一个靠阿谀奉承在满清站稳脚跟,成为三藩之首的人。

    那样的读书人,可以在几十年之后的‘我大清’如鱼得水,宛如回到了自己家一样。

    可在这个刀光剑影的时代里,这种人通常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因为没有多余的粮食,能给这些人去浪费。

    吴三桂性格沉稳,赏罚公道,深得关宁军上下拥护。

    而且他会打仗,战功无数是用马刀砍出来的爵位。

    可惜,他砍的绝大部分都是华夏的。

    现在跪伏在王霄面前大唱赞歌什么的,这是他真的被王霄那骇人听闻的本事给吓到了。

    这内城之中少说也有数百上千的鞑虏,可却是被王霄直接给斩的没了惨叫声。

    这份本事,戏文里都没听过。

    出于对强者的敬畏,吴三桂说的都是真心话。

    “宁远团练总兵官。”

    王霄站在吴三桂的面前,居高临下的喊出了他的正式军职。

    “微臣在。”

    吴三桂小心翼翼的抬头,与王霄的目光对上的时候,心中不由自主的颤抖了一下。

    自认为自己不该被称为章皇帝,而应该是靓皇帝,靓宗的王霄,露出了一个帅气的微笑问他。

    “你知道什么叫做开无双吗?”

    “啊?”

    事后根据关宁军的统计,锦州内城的守军,从梅勒章京(明之副将)以下总计九百一十五人,全都是一剑毙命。

    绝大部分人都是死于凌厉的剑气,被绞成了众多碎块。

    只有极少部分人,是被王霄直接用剑给鲨了的。

    就像是那个梅勒章京,就是被王霄给一剑两断。

    这是动词,不是形容词。

    因为这个曾经数次入关烧杀淫掠的梅勒章京,半截身子在城墙上爬了许久,喉咙都喊破了喊不出声来。

    鞑虏入关之凶残暴虐灭绝人性,比之数百年之后的蝗军,也是不逞多让。

    关宁军的上层军将们,忧心忡忡的想尽办法去讨好王霄,生怕被王霄给绞了。

    而关宁军的普通士卒们,却是士气爆棚起来。

    他们与鞑虏对战这么多年,从未有过如此痛快的大胜。

    虽然入城之后折损了数百兄弟,可却歼灭了近五千鞑虏。

    而且王霄允许他们在城内劫掠,谁抢到了就是谁的,其士气之高简直难以想象。

    在王霄的眼中,这些欢天喜地去劫掠,满身都是包裹的关宁军,不过是一个个会移动的战利品运输工具而已。

    清理干净锦州城之后,王霄没留下守军,而是派出信使让山海关的崇祯,派遣一批新军过来驻守。

    至于关宁军,则是被王霄带走,去往下一座堡垒。

    老实说,袁崇焕这一套在辽西走廊疯狂建造城堡的抵抗手段,并不高明。

    首先建造这么多的城堡,耗费巨大。依照大明此时的国情,建造过程之中的贪墨更是难以计算。

    有这么一大笔钱,还不如招募训练一支强军出来。

    其次,分兵驻守各处堡垒,不但严重分散了军中力量。而且一旦鞑虏选择围点打援的战略,就会使明军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

    历史上的皇太极,就是用的围点打援的战略,一次次的击败吃掉明军精锐,直到松山之战明军再无力量出兵为止。

    皇太极虽然是鞑虏,可其战略眼光的确是非常出色。

    每当大明境内的流寇被围剿的式微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出击入关劫掠。

    一方面壮大自己打击大明,一方面为流寇解围。

    一内一外的这么配合十多年下来,曾经强大无匹的大明,此时终于是被放干了最后一滴血。

    不过现在皇太极已经死了,这让没办法亲自动手的王霄,感觉非常遗憾。

    当然了,这一连串的堡垒也并非完全没有用处。

    最起码这种结硬寨打呆仗的作战方略,死死堵住了最近的入关通道辽西走廊,在一定程度上拖住了鞑虏的兵马。

    如果不是袁崇焕鲨了毛文龙的话,两边一左一右的互相配合,鞑虏说不得真的没有发展起来的机会。

    王霄带着关宁军,一路攻打城堡收复失地。

    每次都是王霄出手摧毁城墙,然后由关宁军杀进去解决守军。

    在王霄的‘破城之后,财货任取’的许诺下,关宁军战意高涨。

    十多个城堡攻破下来,已经歼灭了万余鞑虏守军。

    当然,关宁军这里损失也不小。

    战死和受重伤的关宁军,已经是超过了三千人之多。

    要知道,此时的关宁军总兵力,撑死了也不过三四万人马。

    等到关宁军夺回大小凌河城堡之后,再往北边走就是浑河了。

    袁崇焕的宁锦防线,最北端也就是这大小凌河城堡。

    实际上在过了锦州之后,路上不但有鞑掳的守军,还有许多被劫掠而来的汉人在附近耕种。

    王霄带着关宁军杀过来,这些人只有少部分逃跑,大部分人都跑来求官军送他们回家。

    “先把那金钱鼠尾绞了。”

    看着这些人后脑勺上挂着的那节辫子,王霄的怒火就无法抑制的翻腾起来。

    堂堂华夏,华服章美。文明鼎盛,屹立于世界之巅!

    可就是因为这些恶心的鞑虏,结果却是使得数千年来都是世界巅峰的华夏,成为了被耻笑的落后之地。

    有关于辫子被嘲讽的故事,更是看了就让他心痛万分。

    没什么好多说的,绞辫子。

    不绞的话,那就鲨了你!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长枪如虹,人如龙!

    绞完了辫子,接着就是甄别。

    通过互相检举揭发,通过单独审问与交叉对质。

    将那些手中染过明人鲜血,死心塌地为主子卖命的奴才们甄别出来。

    “都埋了吧。”

    等到吴三桂将甄别出来的名单,送到在浑河岸边祭祀的王霄这里的时候,王霄只回应了这一句话。

    见惯了战场上友军尸山血海的吴三桂,也仅仅只是楞了一下就转身嘱咐亲兵回去通知办事。

    “平西伯。”

    “微臣惶恐。”吴三桂赶忙行礼“当陛下之面,微臣不敢称爵。”

    虽然年纪不算多大,可毕竟是有着丰富的战场经验。

    吴三桂能够从王霄的身上,感受到那种可怕的杀气。

    不是杀手的杀气,而是真正在无数战场上活着回来,从死人堆里打滚磨砺出来的杀气。

    眼前的这位章皇帝再世,可不是那些养在深宫妇人之手的废物们。

    身上杀气浓郁到他吴三桂都感觉心颤,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为何马上皇帝的时代里,吏治总是比较清明?

    那是因为首先,马上皇帝都不笨,想忽悠他们难度很高。

    其次,马上皇帝们是真的敢鲨呀。

    什么儒教教化,什么圣人倡导仁义,什么...

    所有的这些,在那些用手中刀枪打下江山的马上皇帝面前,都是个笑话。

    真要是拿谁开刀,那说鲨也就鲨了。

    王霄有鲨光关宁军的能力,也有随时可以灭光关宁军的心性。

    这才是吴三桂最为畏惧的地方。

    “知道这里是哪儿吗?”

    “知道,此乃浑河。”

    “你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知道,天启初年,我皇明大军曾在此处与鞑虏大战一场。”

    之前蹲在岸边的王霄,捡了块顺手的石头站起身来“是啊,浑河血战的时候,大明将士悍不畏死,以寡敌众却能死战到底。若是大明将士人人都能如石柱土司白杆兵,浙东义乌戚家军

    那样英勇无畏,大明何至于此。”

    王霄这话说的,吴三桂当即低下了脑袋。

    原因很简单,当初参与浑河血战的除了白杆兵和戚家军之外,数量最多的就是辽东兵马。也可以说是关宁军的一部分。

    当时增援沈阳的大军从辽阳出发,抵达浑河的时候得知沈阳已经因为间谍内应和叛徒们打开城门而被攻破。

    沈阳城高沟深,若是没有叛徒间谍打开城门,鞑虏根本就不可能破城。

    浑河岸边的援军之中,主战派想要收复沈阳,而主和派则是想要逃跑。

    主战的白杆兵非常悍勇,直接渡河在河对岸驻扎。

    浙东戚家军则是在浑河岸边列阵,通过浮桥与白杆兵联络。

    而数量之多的辽东大军,却是犹豫不决甚至等到白杆兵与浙东兵被围攻的时候,他们却是见死不救。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不救。

    的确是有部分辽东兵马主动出击去救援友军,可大部分的辽东主力,却是退回了辽阳城。

    此战被视为鞑虏起兵以来,损失最为惨重,战局最为危险的战斗。

    当时一旦人数更多的辽东兵马从背后掩杀,已经被川军和浙东军折腾的精疲力尽的鞑虏兵马,必然全军溃败。

    辽东军主力撤退之后,鞑虏们终于可以集中力量围攻川军和浙军。

    可哪怕付出了数千人当场阵亡的代价,依旧是冲不动川军和浙军的军阵。

    一直到他们将奸细叛徒们将沈阳城头的火炮运过来,这才硬生生的轰碎了川军和浙军的抵抗。

    后来辽阳随之失陷,辽东军残部逃亡辽西,成为了关宁军前身的一部分。

    “大明虽然有锦衣卫这样搞情报的机构,可在相关方面却是远远不如鞑虏。”

    王霄掂了掂手上的石块,随后侧身甩手打水漂的甩了出去。

    “鞑虏到哪都有奸细叛徒做内应开城门,晋商更是抽大明之血去喂养鞑虏。他们吃血馒头发家之后,还被人洗地说讲信誉,哪怕票号破产了也坚持归还储户财货。这话说的,这难道不

    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你凭什么不还!”

    石块在浑河水面上嗖嗖嗖的拉出一长串的水漂,看着很是漂亮。

    “三桂啊。”

    正在想晋商要倒霉了的吴三桂,听到王霄叫他,一个激灵之后急忙上前“陛下。”

    王霄背身站在岸边说“快到沈阳了,你说破城之后该怎么办?”

    “一切都凭陛下吩咐。”

    “我没有吩咐。”

    王霄直接摇头“我来开城墙,至于入城之后该如何做,你们关宁军自己决定。”

    他转过身来,抬手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别让我失望。”

    目送王霄离去之后,站起身来的吴三桂叹了口气。

    “说是什么都没吩咐,可之前说了那么多,还不就是两个字。”

    吴三桂明白,沈阳城作为鞑虏的老巢,此时除了数万兵马之外更是全民皆兵。

    就算是攻破城墙杀了进去,可抵抗必然非常激烈。

    而且很明显,王霄根本就没打算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

    所以,冲进城里的关宁军必然死伤无数。

    可他们关宁军,根本就没有别的选择。

    擅长野战的鞑虏,在明军进抵沈阳城下的时候,并没有死守城池。

    他们甚至主动出击,在城外与明军大战一场。试图以自己最为擅长的方式,再度击败明军。

    当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方阵,在连绵不绝的军号声响之中迈步压过来的时候,王霄单枪匹马出来了。

    他这次没用轩辕剑,而是手持一柄铁枪,孤身面对千军万马,没有丝毫犹豫的直接策马前冲。

    当年川军和浙军在辽东军坐视不理的情况下,依旧是能血战到底。

    此时王霄也不需要关宁军帮忙,他是来为川军和浙军报仇的!

    当年辽东军没帮川军和浙军,现在自然也不需要。

    在鞑虏这边看来,王霄就是个疯子。

    一个人直冲千军万马,根本就靠不近军阵,就会被射成刺猬。

    所以看到这一幕的鞑虏,以及城头上观战的那些鞑虏大佬们,对于王霄的动作仅仅只是感觉一瞬间的惊异,之后就不再去关注了。

    一个注定马上就会死了的傻瓜,有什么好关注的呢。

    鞑虏的军阵依旧是传统套路。

    中间是作为主力的步兵,两侧则是机动性高的骑兵。

    这就是以步兵为砧板,以骑兵为铁锤的冲击战术。

    天下间能够抗住这一套冲击的兵马,实在是太少了。

    同样是按照鞑虏的传统,步兵之中最前方的,是用来消耗敌军药子与箭矢的无甲兵,简称炮灰。

    这些人大都是掳掠而来的明人,还不是青壮的那种。

    他们带着紧张与畏惧,疯狂与渴望的神色,在督战队的刀锋之下,迈步前行。

    紧张和恐惧自然不必多说,手里不是拿着锄头就是粪叉,身上更是只有破布衣服。

    对面的可是真正的铁甲精锐,这就是典型的以卵击石。

    而疯狂与渴望,则是战前摄政王已经发下话来。

    此战之中,他们这些炮灰只要取明军甲士一枚首级,就算是一个前程。

    也就是说,只要能够取得一个甲士首级,他们就可以抬旗入籍成为旗丁!

    从此成为人上人,不再是累死就直接扔掉的奴隶。说不得子孙后代还会有额头上有什么纹的老格格可以嚣张跋扈,以为‘我大清’还在呢。

    鞑虏的爵位,从最基础的旗丁到一旗之主,也就是所谓的贝勒。总共是有二十四个阶段。

    一个阶段就是一个前程,而通常的赏赐都是半个前程,也就是说得立下两次的大功勋,才有提升一次爵位的机会。

    现在的话,则是鞑虏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灭国危机跟前。

    为了刺激士气,已经是什么都顾不得了。

    只要能够打赢,爵位银子土地财货妹子算个屁,要多少给多少。反正没有了再去抢就是了。

    对于这些人,王霄心中并无什么同情心。

    在他们选择放弃抵抗,被押解到辽东这里做奴隶开始,他们就已经放弃了自己了。

    对于主动放弃自己的人,王霄又能有什么好同情的。

    他又不是装模作样的某海盗后裔的环保妹子。

    距离炮灰们二百余步的时候,王霄开始策马加速。

    还有百余步的时候,王霄抬手落下了头盔上的狰狞面甲。

    ‘嗖嗖嗖~~~’

    炮灰阵中那些督战队的真鞑,漫不经心的对着王霄放出了步弓箭。

    在他们看来,王霄这种找死的人送他去死就是了。

    面对利箭,王霄看都没多看一眼。

    他的气场外放,包裹住了自己和胯下神驹,飞过来的利箭很是干脆的就折翻在地。

    最后二十步,王霄重重的吐出口浊气。

    ‘呔!!!’

    怒喝一声,手中铁枪横扫而出!

    宛若实质的枪芒,带着耀眼的光晕好似涛涛江水一般扫过人群。

    就像是那风吹倒伏的麦浪,王霄面前的炮灰们,齐刷刷的倒下了一大片。

    没有什么绚丽多彩的枪法,也没用上石家庄赵子龙的百鸟朝凤。

    就是最简单的左右横扫。

    凌厉的枪芒一波接着一波的向着身边扫出去。

    无论是那些麻木的炮灰,还是督战的真鞑。只要是挨上了,全都是同一个下场。

    不多会的功夫,他已经直接杀穿了这座足有数千人的大阵。

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你不要过来啊

    什么叫做枪出如龙,王霄现在就是了。

    说斗气化马什么的,不是做不到,而是化马多没意思啊。

    像是王霄这样的,直接出枪就是甩出一条龙形枪芒,甚至还有配乐能出清亢的龙吟之声。

    这并非是王霄带来了幕后制作团队,而是他在风云世界之中,得到轩辕皇帝剑的时候,也得到了龙骨。

    当时龙骨之中所附龙魂就直接跑他身躯里去了。

    开始的时候实力不足,除了与妹子们斗地主的时候,能够龙吟配乐之外,一直都没什么实际用处。

    不过随着获得的皇者之气急速增加,一直没啥反应的龙魂,也是越来越活跃起来。

    这可是真正的龙魂,跟轩辕皇帝待一起的龙魂。

    王霄以天子之气驱动龙魂,长枪所到之处,妹子...呸!是敌军纷纷抖腿。

    当你眼睁睁的看着龙形枪芒,带着清亢的配乐呼啸而来。

    无论是手中的刀枪盾牌,还是身上的棉甲铁甲,全都挡不住被这枪芒一分为二的时候,换你你也得抖腿。

    王霄的长枪长又长,甩出去的枪芒更长。

    轻轻松松就能扫个几十丈。

    这些几千人组成的军阵,哪里经得住他这样扫荡的。

    众多旗丁绝望的向着王霄放箭,可看似密集的箭雨,落在王霄身边的时候却是全都被弹飞。

    别说是王霄了,就连他胯下的马都屁事没有。

    跟在炮灰军阵后面的,是由鞑虏各旗余丁组成的军阵。

    所谓余丁,是指不在编制内的旗丁青壮。

    皇太极时期革新了旗务,一般出兵是每个牛录五抽一,大战的时候则是三抽一甚至二抽一。

    被抽中的,都是能战之精锐,是在军中有编制,能拿钱粮俸禄的。

    可每家每户,不可能只有一个男丁儿子,一般情况下兄弟姐妹都很多。

    毕竟这年代虽然医疗条件很差,可到了晚上除了上床造人之外,根本没有别的娱乐项目,所以孩子夭折的不少,可活下来的却是更多。

    这些没有编制的青壮,只能拿一份所谓铁杆庄稼,能饿不死的那种。这些人,就被称之为余丁。

    虽然训练,装备,战场经验什么的都远远不如那些有编制的。

    可毕竟这些年鞑虏通过劫掠,日子过的还不错。

    这些人日常劳作之后,还能抽时间训练一番,外加士气足够高,所以战斗力并不弱。

    欢喜岭上一把火,将多尔衮带去的精锐烧焦了大半。

    而辽西走廊上各处城堡庄园,被王霄轻松攻破城墙的消息传来,更是让鞑虏高层明白自己是遇上了无法理解,更加无法匹敌的存在。

    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之下,他们是把各处的余丁也都给拉上了战场。

    因为除了人数之外,他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王霄。

    佟琪就是镶白旗的一个余丁。

    之前被动员起来,发放了兵器甲胄还有钱粮的时候,他是非常兴奋的。

    因为从小到大都是听着八旗如何横行天下,一次又一次的击败大明的。

    现在虽说被大明鲨到了沈阳城外,可佟琪相信,总动员之下的八旗铁骑,必将再次击败自己的对手。

    他是抱着毕胜的信念,以及鲨敌立功挣到前程的心思上战场的。

    可当他亲眼见到王霄枪出如龙的时候,心中那份骄傲的信念,直接就彻底崩塌了。

    一道龙形枪芒扫过去,数十上百人顿时从身体各处不同部位一分为二。

    还有被斩断手脚的,那分的就更多了。

    有悍不畏死的巴图鲁想要拼命,可却是连王霄的身边都没办法靠近。

    佟琪亲眼看到本琪的某个勇士,身穿全套铁甲,双手高举重斧疾步冲向那白马银枪的身影。

    那勇士向来以力大无穷而著称,一斧头下去健牛也能别他劈成两半。

    可那勇士好不容易靠近了王霄的身边,高举的重斧还没有落下,王霄就已经是一脚踹了过去。

    勇士胸前足有三层的铁甲,被干脆利落的踹出了一个巨大的凹陷。

    可怕的冲击力顺着王霄的脚底板传导过来,直接将这个穿着数十斤重甲,本人也是高达近一百七十斤的壮汉给踢的飞了起来。

    是真的飞了起来。

    就像是一块被随意踢开的石子一样,直接飞向了半空,然后再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倒在地上的勇士,跟一滩烂泥没什么区别。

    除了身躯不断流淌鲜血之外,勇士已经没了丝毫的动静。

    佟琪收回呆滞的目光,随后就看到疾驰而来,距离自己不过三五十步的那个白马银枪的身影,向着自己这边横扫了一下长枪。

    龙形气刃从长枪上横扫而出,飞掠过一排排的身影。

    倒在地上的佟琪,因为剧痛而拼命嚎叫,双手死死扣着地面的泥土,眼泪鼻涕齐齐下落。

    生命力急速流逝的佟琪,拼命的想要活下去。一如那些死在鞑虏手中的大明百姓们。

    可惜这个时候,除非天神降临为他重塑身躯,否则的话最终的结果已经被注定。

    这一刻,佟琪的脑海之中早已经没有了鲨明军赚取前程的念头,只剩下了活下去。

    眼前的光线逐渐暗淡下来,佟琪脑海之中最后一个念头是‘早知道不来了...’

    王霄自然不会知道战场上一个炮灰的心思。

    他现在身体与战意都已经燃烧到兴奋状态,策马疾驰在鞑虏阵中开无双。

    枪芒所到之处,一斩两断。

    一路杀穿了数个军阵,直奔城外旗帜最多的地方。

    城头上响起了轰鸣声响,沉重的红衣大炮向着王霄猛轰,至于会不会误伤什么的,谁都顾不得了。

    这年头火炮的准头,那叫一个催人尿下。

    想要精确命中骑着马高速移动的王霄,那估计得将火炮轰击密度提高到马克沁的程度。

    就城头上这区区数十门的火炮,王霄站在那儿让鞑子们轰,他们都轰不到。

    当然了,凡是总有例外,也可以说是战场上的运气是一种非常奇妙,玄之又玄的东西。

    几十枚实心炮弹之中,还真有一枚落向了王霄的附近。

    这个时代的炮弹初速很低,属于那种肉眼可见的程度。

    王霄看到炮弹的轨迹,当即举枪一顺一挑将掠过身边的炮弹给兜住。

    用枪头玩弄炮弹转了个圈,随后反手就将炮弹向着城头扔了回去。

    炮弹带着凌厉的呼啸之声,在无数人的目光注视下,精确的命中了城头上的一处女墙。

    女墙毫无疑问的被击碎,纷飞的碎石轻松放倒了附近了几个鞑子。

    这一幕看的四周的鞑虏们眼皮直抽抽。

    妖怪啊~~~

    此时王霄已经接近城墙,再前边就是真正的鞑虏精锐所在。

    这些穿着厚甲的重步兵,是真正的鞑虏主力。

    不过此时看着策马而来的王霄,这些鞑虏的眼神都是一个意思。

    ‘你不要过来啊~~~’

    还是传统手艺,王霄上来就是一连串十几个枪芒扫过去,顿时放倒了足足数百人。

    随后王霄突破军阵,冲到了一面正红旗的将旗之下。

    将旗之下是一员头顶避雷针,骑着高头大马的鞑子将军。

    此人乃是正红旗的多罗贝勒勒克德浑,他此时真惊恐的勒着战马,试图逃回城里。

    王霄风驰电掣的冲过来,先是将勒克德浑身边的那些亲兵放翻,随后策马掠过勒克德浑的身边,一拳头过去就砸在了他的脑壳上。

    坚固的铁盔都被砸瘪了。

    从马背上摔下来的勒克德浑,从头盔里流淌出白的红的液体,看着很是渗人。

    直接杀穿了军阵的王霄,一直冲到了城墙外护城河畔,这才第一次停下了脚步。

    如果不是输送力量提供支持,他胯下的战马早就吐白沫完蛋了。

    王霄舒了口气,抬头看向城墙上的众人。

    同样顶着避雷针的多尔衮,也是站在城头上看向他。

    王霄微微点头,露出一个很有礼貌的微笑。

    然后他抬起手,在脖子上做出一个海盗们的通用问候手势。

    “鲨了你!”

    王霄就这么当着城上城下众多鞑子的面,拿出了水壶自顾自的喝水。

    还取出豆饼喂了胯下战马。

    漱了漱口,呸的一声将水吐进护城河里。

    王霄这才悠悠然的调转马头,向着不远处正在疯狂涌入城门的鞑虏群冲过去。

    那里还有一面大旗。

    旗帜是蓝色的,四周不带镶边。

    位于旗下正在指挥兵马入城的,是正蓝旗的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

    虽然因为母妃出身的原因,在鞑虏之中的地位一向不高。

    可阿巴泰却是打老了仗的老兵。

    多次与大明的激战他都有份参与,甚至还单独带兵破关烧杀淫掠过。

    死在他手中的明人,因为他而家破人亡的明人,根本无法计数。

    没什么可说的,王霄直接就是一个字。

    干!

    阿巴泰距离城墙很近,他其实可以自己先行入城。

    可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若是自己这个主将先行逃跑了,那城外的大军就真的完蛋了。

    所以阿巴泰就在城门外,指挥兵马溃退进入城中。

    他们总是认为,高大的城墙能够为他们带来安全感。哪怕听闻了王霄能够剑碎城墙,也是不大相信的。

    王霄冲过来的时候,阿巴泰面上闪过一抹绝望。

    他并没有逃跑,而是依旧坚定的守在了吊桥外。

    阿巴泰身边的摆牙喇精锐们,也是悍勇异常,纷纷举盾结阵试图阻挡王霄。

    影视剧之中动辄就是单对单的打,现实之中几乎不存在。

    冷兵器时期,军中结阵才是常态。

    一声轰响,数百摆牙喇亲兵所组成的盾墙,被王霄一枪击碎。

    他好似旋风一样卷过了阿巴泰的身边,抬手握拳砸在了其脖颈上。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君王不可长于妇人之手

    关宁军从未打过如此酣畅淋漓的胜仗。

    哪怕被调入关内去绞杀流寇的时候,有没有赢的这么轻松过。

    出城作战的鞑虏兵马,被王霄开天下无双给鲨的直接崩溃。

    阿巴泰的大旗倒下之后,全面崩溃的鞑虏们疯狂逃亡,想要逃入城中。

    关宁铁骑随后追杀,绕城鲨了一圈再去四散追捕那些往野外溃逃的鞑子。

    这下他们不用杀良冒功了,因为漫山遍野的到处都是功勋。

    城内的鞑虏也是被吓坏了,关宁军绕城追鲨的时候,他们只敢在城头开炮放箭,却是不敢开门放吊桥引溃兵入城。

    城墙下鞑虏哭嚎之声震动四野,一如他们入关屠城之时大明百姓们的惊恐与哀嚎。

    斩获无数的关宁军众将们,喜气洋洋的回到了营寨之中。

    一入大营,就看到了坐在小马扎上,正在吃干粮喝水的王霄。

    此时王霄的形象,与端着海碗蹲在门前吃饭的老农,除了颜值碾压之外没什么区别。

    可兴高采烈的关宁军众将,却是在看到他的瞬间没了声音。

    原因无他,王霄之前一人破万军的形象,实在是太过于震撼。

    这甚至比欢喜岭上降下天雷引发大火,一把火烧没了数万鞑虏更加直观,更加震撼。

    王霄所展现出来的力量,已经完全超出了吴三桂他们想象力的天花板。

    在这个没有网络没有水军没有万能的网友的时代里,实力超凡脱俗的王霄,在他们的眼中已经是无法仰视的存在。

    既然连仰视都不敢仰视了,那就只能是不看。

    吴三桂第一个噗通跪下,随后关宁军那些上至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千总等等全都跟着下跪。

    随后他们低着头不敢看向王霄,从大营门口,一路膝行来到了王霄面前。

    “陛下,我等追敌归来,特来复命。”

    曾经吃遍天下美食的王霄,现在对于食物并没有刻意的追求,因为已经没有那个必要了。

    有什么吃什么,绝对不挑剔。干粮就水,对他来说也无所谓。

    “战果如何?”

    “回陛下话。”吴三桂把脑壳贴在了草地上,恭敬的回话“现在战场还未打扫干净,大致阵斩当在四万以上。抓捕的溃兵已经有万人之多。”

    所谓阵斩自然不是王霄一个人干掉的,而且也不仅仅是战场上所杀。

    一般打扫战场的时候,遇到伤兵如果是自己人,要以伤势情况来区分。

    伤势不重的,可以带去伤兵营医治。

    而伤势沉重的,则是送兄弟上路,省的其多受痛楚。

    如果是敌军的伤兵的话,那自然都是一刀枭首作为战功。

    这些伤兵,也是被纳入阵斩的数字。

    此外还有军阵崩溃,全面逃亡的时候互相拥挤踩踏而死。以及在争夺入城道路的时候,干脆互相拔刀对砍的死伤,也会被计入阵斩之中。

    总之无论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只要是挂了的,都会被计算在战果之中。

    所以从下到上汇报的时候,各级都是习惯性的增加战果。

    万一有逃跑掉的敌人因为伤口感染挂了,或者是喝凉水的时候塞牙噎死了,那也算是他们的战果。

    战报注水吹大战功这种事情,古已有之。

    “抓了这么多?”王霄对俘虏数量如此之多感觉有些惊讶。

    “多是汉军旗与乌真超哈营的。”

    所谓汉军旗与乌真超哈营,自然都是二鞑子了。

    全军士气崩溃,畏惧王霄杀过来从而导致全面崩溃的时候,自然是真鞑子先逃跑入城。

    之后等到关宁军追杀上来,城内关闭城门留在外面的大都是倒霉的二鞑子和蒙兀人。

    蒙兀人还好些,他们有马匹可以往草原上跑。

    可汉军这边就惨了,守着一堆的火炮火枪跑都没地方跑。

    世界各国对待逃兵基本上都是一个待遇,那是因为逃亡的情绪会像是瘟疫一样,传染所有人从而导致无法抑制的大溃败。

    至于说抵抗什么的,全军崩溃的时候,个人的武勇已经毫无意义。

    除非是有王霄这样的强大的实力,以及能够让很多人看到的炫酷声光效果,从而稳定住军心。

    王霄喝了口水“孔有德他们呢?”

    “都跑进城里去了。”

    孔有德与耿仲明,尚可喜等人都是汉军统领。甚至可以说乌真超哈营都是他们一手建立的,并且在鞑虏屠戮大明的时候提供了巨大帮助。

    这样的人若是抓到...大明锦衣卫北镇抚司里,还是有几个有祖传手艺的老人的,据说他们的祖上曾经送过大太监刘瑾上路。

    “陛下。”吴三桂小声的询问“那些俘虏该如何处置?”

    他之所以这么上心俘虏,当然是有小心思的。

    俘虏之中的真鞑与蒙兀人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倒霉的汉军。

    而这些二鞑子们,很多都是之前的江东军,或者是历年来被抓走或是投降的关宁军。

    如果能把这些人补充进关宁军之中,那对于这段时间折损数千的关宁军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好时期。

    “这种事情还用问我?”

    王霄放下水壶看着头发油腻打结的吴三桂脑壳,不怎么的想着其身为平西王的光头脑壳拖猪尾巴辫子的模样。

    “从他们降了鞑虏,对大明百姓举起屠刀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是真的鞑子了。”

    摇了摇头,王霄平静的嘱咐“去甄别一下,如果是被掳掠而来耕地为奴的,可以集中起来送回关内去。谁要是在这事儿上动手脚,我不找别人就只找你吴三桂,送你去北镇抚司住上一

    个月,你要是能活着回来,那就当这事儿没发生过。”

    吴三桂心说,去北镇抚司的诏狱里住一个月,那是连骨头都出不来了。

    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严格把控,嘴上则是说“那剩下的那些...”

    “都埋了吧。”

    吴三桂心头猛然一颤。

    他倒不是害怕这种事情,上了战场这么多年,见过的各种凄惨之事数不胜数,埋了那些降兵压根不算什么。

    真正让吴三桂心惊的是,王霄对待大明降人的态度。

    这分明是一个不留的节奏啊。

    要知道他吴三桂的舅舅和表兄弟们一家,可都是在沈阳城里。

    到时候一旦破城,该如何去拯救才好。

    关宁军就在城外,逼着那些二鞑子们挖掘了大坑,然后把他们都给推了进去。

    凄厉的哭嚎声与眼泪鼻涕齐流的哀求声响彻四野,城头上的守军也是瑟瑟发抖。

    不过眼前的这一幕,也算是变相的增强了守军坚守的信心。

    外面的明军连那些投降的汉军都不放过,更何况是他们这些真鞑子。

    而孔有德等人也算是彻底断绝了投降的希望,加紧说服鼓动城内的汉军帮着守城。

    无论是真鞑子还是二鞑子,他们都很清楚一旦破城必死无疑。

    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后,守军的抵抗意志却是大幅度提升了。

    而王霄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最好守军和攻城的关宁军一起拼光光,那就最好不过了。

    “祖爷爷,这是不是有些...”

    得知王霄进抵沈阳城下的消息,崇祯再也坐不住了。

    他带着新军一路北上,紧赶慢赶的赶到了城外大营,没想到刚到这里就被拉过来看这么一处。

    “帝王不可长于深宫妇人之手。”

    王霄蹲在地上,手里摆弄着青草“身为帝王,要为万千百姓负责。要照料他们的衣食起居,还保护他们,还要为他们报仇。”

    侧头看向崇祯“你知道,有多少大明百姓死在这些人的手里吗。要不要让这些百姓们的冤魂去找你聊聊天?”

    崇祯被说的面红耳赤,很是狼狈。

    王霄看了他一眼就移开了目光“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最大残忍。朱由检,你先搞清楚你是哪边的。”

    “祖爷爷。”

    崇祯深深行礼“我错了。”

    王霄没搭理他,就让他保持着姿势直到那边关宁铁骑来回践踏完事。

    扔掉手中的青草,王霄站起身来走向营地“滚蛋吧。”

    等到王霄的身影走进大营,这边王承恩才敢快步上前搀扶着腰都快要断了的崇祯起身。

    “皇爷...”

    “朕没事。”

    崇祯摇摇头,揉着腰身看向远处人影晃动的沈阳城头“祖爷爷说的对,是朕太傻了。你立刻回京城去,把太子接过来。”

    “这...”

    “嗯?”

    “是。”

    跟着王霄在军中待了一段时日,崇祯也是逐渐威严起来。

    所以说明君多出于马上皇帝,这话并没有说错。

    因为见惯了生死的马上皇帝们,可以无惧儒家的废话,强力推行真正对天下有好处的事情。

    而那些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废物们,那就是真的废了。

    新军已经逐渐成长起来了,虽说因为时间的关系依旧是缺乏训练,可战斗意志上已经不比关宁差上分毫。

    他们过来之后,王霄安排新军驻守各处城门外,负责堵截逃敌。

    而关宁军则是被集中起来,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

    总攻发起之前,王霄将从城外各处庄园里缴获的牛羊猪都给处置掉,做成美味给关宁军大吃一顿。

    不但有肉有粮,还有大量的酒水也是毫不吝啬的发放下去。

    王霄自然不是真的对关宁军好,也不是在他们上路之前给顿好吃的。

    而是让他们吃饱喝足有力气,头晕晕的敢于和城内的鞑子们死拼到底。

    这样子打起来,才足够惨烈。

    酒足饭饱之后,王霄拿着铁皮喇叭走上了点将台。

    “废话不多说,进城之后城内财货任由尔等取之!”

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几位师傅,准备开工了

    关宁军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对于旧式军队来说,保家卫国什么的,他们是不懂。

    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家方圆百里之地,皇帝什么的也就是只听说过。

    而且绝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没有读过书,读书人鄙夷丘八更不可能来当兵。

    这种情况下,谁会懂什么叫做保家卫国。

    升官发财才是他们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必然是要有所追求才行。

    无论是追求信仰,追求财货,追求前途等等。

    总有一款适合自己。

    如果没有追求,那就和每天八小时,到点就下班的所谓‘职业’士兵们没有区别。

    对于关宁军来说,他们可是非常清楚城内有多么丰盛的财货。

    那可是鞑虏这几十年来不断劫掠再劫掠,从无数大明百姓的尸骸上抢走的财富。

    现在王霄直接允诺谁弄到就是谁的,可谓是彻底激发了关宁军的士气。

    以往他们也想要抢鞑虏,可惜打不过人家。

    然而现在王霄横空出世,用不属于人间的力量,横扫了曾经让关宁军畏惧胆寒的鞑虏。

    在榜样作用的刺激下,关宁军上下纷纷挥舞兵器,大声嘶吼。

    看着军心可用,王霄满意点头“走吧,送你们上路。”

    王霄的确是送关宁军上路,除了给城南一侧的城墙开了一个足有近二十丈长的巨大豁口之外,他并没有提供其他任何支援。

    垮塌的城墙在引力作用下轰然倒塌,浓密的烟尘散去之后,城墙下的护城河都被填满了大半。

    反手将轩辕剑插在了地上,王霄向着一旁看呆了的吴三桂点点头“小桂子,上。”

    关宁军动了。

    数千扛着装满泥土布袋的关宁军,在大批弓弩手和火枪兵的掩护下,快步上前冲到护城河畔,将肩膀上的布袋扔到河里去。

    其实真正的攻城并非是现在这样简单。

    后世总有人吹嘘西方的棱堡多么多么牛笔,华夏的城墙多么多么无用。

    跟这种人没必要去辩解,因为会降低自己的智商。

    华夏筑城打仗几千年了,攻城战无数。战略战术都发展到了极致的老祖宗们,难道不懂这些?

    真正设防坚固的城池,不仅仅是防御城墙,而是在城墙外也有着大量的防御设施。

    并且守城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城外设置军营,与城墙上的守军互相配合。

    现在沈阳城这里直接就能进抵到护城河下,是因为鞑虏们飘了。

    他们以为这里固若金汤,大明根本没有勇气也没有实力打到这里来。

    所以城外的各种防御设施,早些年就已经陆续被拆掉。

    至于为什么拆掉,自然是因为人口越来越多,城内住不下就在城外造房建院。

    尤其是各路勋贵们不停圈地修铺子赚钱,自然是要占据防御设施的地盘。

    王霄来的太快,鞑虏们根本就来不及重新设置。

    而且之前出城浪战,被王霄打的尿了裤子,更加不可能有作为犄角的城外兵营。

    现在的话,这片城墙被王霄斩塌,上面的守军自然是被埋了进去,而缺口两侧的守军则是陷入了巨大的慌乱之中。

    一直到关宁军把这段护城河都给填完了,两边断裂的城墙上,才有几个顶着避雷针的官佐带着甲兵出现。

    出现了也没办法,塌了二十多丈长的城墙。守军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是在豁口处不停的放箭。

    一条七八丈宽的通道被填出来之后,关宁军们大声欢呼,随后重甲兵就上前举盾开始往豁口里闯。

    守城用的工具很多,什么金汁灰瓶,什么雷石滚木,什么叉子拍子,什么热油石灰粉的。

    真要是强攻高大城墙,在这么多守城工具的打击下,必然会损失惨重。

    可王霄斩塌了这段城墙,什么样的守城工具都没了用处。

    甚至都到坍塌高点的时候,都能直接看到城内的众多建筑。

    士气大振的关宁军,当即嗷嗷叫的列阵冲了进去。

    王霄站在原地,默默的看着成百成千乃至成万的关宁军涌入城中。

    关宁军因为可以劫掠财货而士气高涨,可城内的守军却也没有放弃抵抗。

    因为王霄来的太快,而且鞑虏内部纷争的非常厉害,所以他们的主力被堵在了城内。

    多尔衮在欢喜岭惨败逃回,在鞑虏之中的威望大损。

    这也是为何之前出城作战的总指挥是阿巴泰,而不是他这位摄政王。

    豪哥等人乘机想要夺权,对于多尔衮提出的明军不可正面相对,必须要撤走去辽阳,甚至是撤到赫图阿拉去的提议,那叫一个冷嘲热讽。

    这要是可以理解的事情。

    毕竟他们没有亲眼看到王霄那宛如神迹的实力,而且这年来几乎都是顺风仗,打心底里瞧不起大明。

    吵闹夺权之间,王霄就带着关宁军过来了。

    出战浪战也是豪哥等人所坚持的,可等到亲眼见识到王霄那宛如神迹的实力之后,他们想跑都来不及。

    跑路这种事情,不是说上了马开城门出去就行了。

    谁家里不是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多少口人的,这些人怎么办,都扔给明军?

    还有这些年来的各种财货,无数的粮食,武库里的各种甲胄箭矢兵器火炮药子什么的,全都不带了?

    而且外面的是关宁军,有着大明数量最多也是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

    逃亡的时候被骑兵一路追杀,十个人里有九个都走不掉。

    当他们还在争论要不要走,该怎么走的时候,新军赶到封锁了城门城墙,想跑都跑不掉。

    自从皇太极死后,鞑虏就是去了一个能够一言定乾坤的掌舵者。

    多尔衮和他八哥比起来,那是差得远了。

    现在城墙被破,关宁军直接杀进了城里来,之前还在争吵的鞑虏勋贵们,终于是不吵了。

    已经被逼上了绝路,那就只能是拼死一搏。

    “等什么呢?”

    看到绝大部分的关宁军都已经入城,王霄侧头看向一旁的吴三桂等人“进去啊。”

    吴三桂闻言身子一颤。

    他能够察觉出来王霄那仅仅只是略微隐藏了一下的敌意。

    原本以为关宁军奋勇作战可以赎罪,可现在看来王霄根本就没有放过他们的打算。

    鞑虏绝大部分的人丁都集中在了这城内,加上城内的蒙兀人与汉军的话,能拿得动刀枪的起码也有近十万丁口。

    就凭他们这三万出头的关宁军...

    “嗯?”

    王霄挑了挑眉“等什么呢,要不要我送你们一程?”

    吴三桂打了个激灵,急忙应声“是,我等现在就入城。”

    说实话,吴三桂很害怕看到王霄对自己笑,因为那笑容看着真是心里发抖。

    尤其是王霄的那双眼睛,哪怕是面带笑容却是非常冷漠,宛如看着蝼蚁一般。

    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

    吴三桂等关宁军的将领们,带着各自的亲信家丁走进了城内。

    至于万一打不过怎么办,吴三桂暂时还没有想好。

    不过他却是打定了主意,说什么都不能和王霄起冲突。

    因为之前王霄战场上演无双的时候,他可是全程目睹的。

    跟这样的剑神枪神去打,那可就真的是脑子有问题。

    等到关宁军都进了城,王霄干脆就在原地坐了下来,默默的看着城内不断升起的浓烟与火光。

    关宁军是早上入的城,王霄一直坐到了吃晚饭。

    崇祯本来是要过来的,可却是被王承恩死活给抱住了。

    “皇爷。”

    锦衣卫都指挥使王国兴声泪俱下的劝说“章皇帝那是神仙降世,自然无所畏惧。可战场上刀枪无眼,流矢横飞。若是皇爷有个...我皇明可怎么办呐。”

    王霄就坐在距离护城河不远的地方,几乎可以说是直面缺口了。

    他是不害怕的,可崇祯过去的确是有风险。

    最后是王国兴端着酒菜过去,陪着王霄吃过了晚饭。

    “王指挥使。”

    吃饱喝足的王霄,放下了手中的碗筷“出京的时候,让你带来的人,现在在哪里?”

    “臣把他们都带来了,就在营中。”

    王霄微微点头“那几个人,手艺如何?”

    王国兴小声的回应“都是家中祖传的手艺,其中一人的祖上,还动手送刘瑾上路。”

    刘瑾,正德年间的大太监,正德皇帝的八虎之首。

    后来被同伙和外臣联手干掉,被判处凌迟之行,据说挨了三千三百多刀。

    王霄对这个数字持保留态度。

    正常情况下,人是扛不住这么多刀的。

    不过这都无所谓了,只要有专业人士就行。

    “我已经嘱咐过关宁军了,尽量抓获鞑虏的高层。等送出来之后,就在这里让那几位大师傅上手。”

    王国兴倒是没什么惊讶的,从王霄让他把那几位擅长玩小刀片的大师傅带过来的时候,他就知道是来做什么的。

    天空之中彻底被夜幕所笼罩。

    可眼前的城池之中却依旧是一片明亮。

    冲天的火光点亮了黑夜,尖叫声厮杀声怒吼声不绝于耳。

    王国兴带着锦衣卫在一旁设置好了台子,几位大师傅也是拿出了自己的成套工具开始用磨刀石轻轻磨着。

    等到戌时过半的时候,豁口这里终于是出现了人影。

    一个关宁军的千总,带着几十个军士押解着一个缺了条胳膊的身影走了过来。

    “这是哪个啊?”

    “此獠乃鞑子正蓝旗旗主豪格。”

    王霄满意点头,转身看向那几位大师傅“几位师傅,准备开工了。”

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心疼舅舅的吴三桂

    这一夜,豪格是第一个被送出来的,却不是最后一个被送出来的。

    王霄早在开打之前就开出过格赏,活捉的鞑虏地位越高,得到的奖赏也就越大。

    当然了,不是财货奖励,而是提升军职乃至于赐予爵位。

    明末的时候上升通道早已经固定,普通人想要提升阶级实在是太难了。

    别说科举,真正能够通过科举出人头地的贫寒子弟,能有几个?

    真正大部分过关的,都是从小就被家族投入巨资所培养的家族子弟。

    别以为科举的时候就没办法作弊,用句老话来说就是‘只要投资到位,办法总比困难多。’

    有钱有势的大家族,自然可以打通各种关节,为自己家的子弟出头铺平道路。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特定的字体和书写格式作为联络暗号。

    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当然是世家子弟中科举的可能性更大。

    连号称最为公平的科举都这样了,那向来是重灾区的军中自然更加无需多提。

    不是出身世家子弟,把总就是立下大功的普通士卒的天花板了。

    在往上的千总,都司,游击,参将,副将乃至总兵。那些都是被世家子弟所垄断,或者是被大人物所看重才有机会。

    至于爵位,区区小兵还敢奢望爵位?

    所以王霄开出了起步官升一级,到最高抓获多尔衮与多铎兄弟直接封一等伯爵位的高额奖赏,自然是极大的刺激了关宁生擒活捉鞑虏高层的动力。

    王霄说话算话,一口唾沫一口钉。说好了给升官给爵位,那就一定会给。

    嗯,前提是这些关宁军们能活着拿到这些奖励。

    至于为何多尔衮和多铎兄弟的格赏最高,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

    真正的原因在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是多尔衮提出来的,为此惨死的大明百姓,不计其数。

    而多铎,则是率领清军南下,造成包括‘扬州十日’在内诸多惨案的罪魁祸首。

    这兄弟俩个,不让他们比肩刘瑾,实在是对不起无数惨死其手的冤魂。

    至于一等伯的格赏看似不高,仅仅只是一个伯爵而已。

    可问题在于,大明的爵位是世袭罔替的。

    只要你不是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被除爵,又或者是没儿子绝嗣被除爵,那只要大明还在爵位就会一直在。

    对于关宁军的小兵们来说,抓到这兄弟俩,那就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了无尽的地位与富贵。

    这可比什么财货自取强上一万倍。

    所以此时城内血火滔天,很大程度上都是源于关宁军对鞑虏高层的执着。

    鞑虏高层身边的护卫力量是最强大的,自然两边都是要搏杀到死。

    “几位师傅,手上都稍微慢着点。”

    王霄的目光落在断了条手臂的豪格身上“让他活着看到多尔衮和多铎先走。”

    此时距离关宁军入城,已经过去了一天一夜。

    在巨额格赏刺激下的关宁军,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已然是基本摆平了城内的抵抗。

    城内的丁口数量虽然很多,也不乏拼死一战的勇气,可这些并不包括蒙兀人和汉军。

    蒙兀人是为了利益,是被打趴下之后才跟着鞑虏厮混的。

    现在眼看着鞑虏就要崩了,他们怎么可能会跟着陪葬。

    攻城开始没多久,大批蒙兀人就打开了城门,疯狂向着西边的草原逃亡。

    负责封堵的新军一路阻击追杀,不过依旧是有大批的蒙兀人逃亡出去。

    而汉军这里,除了一些知道不可能被赦免的铁杆之外,其他人大都选择投降或者逃亡。

    主子要完蛋的时候,愿意陪主子一起死的奴才可真心是不多。

    至于剩下的真鞑,内部也是分化严重。

    各旗都找各自的旗主贝勒们,有的想往外出城逃亡,有的想要死战到底,有的想要和谈,有的想要保护皇帝一起逃出去...

    心乱了,力量自然也就分散了。

    还是那句话,多尔衮没有皇太极的威望,无法将所有力量都给整合起来。

    所以各自为战的真鞑被各个击破乃至于主动出城逃亡之后,城内的战斗也就逐渐结束。

    多尔衮是在皇宫里被抓的,他是想要带着皇帝母子一起逃走。

    可皇宫肯定是重点攻击目标,被大群关宁军包围之后一番血战,最终谁都没能走得掉。

    而多铎可不是在去救援他亲哥的时候被抓的,他得知皇宫被包围之后,立马带着本旗兵马出城试图逃亡辽阳。

    然而运气太背,城外负责拦截的新军,用火铳打散了他的亲卫,还把他的马给打死了。

    训练一个优秀的弓箭手,需要以年作为单位来训练。

    而训练一个火枪兵,其时间甚至比弩手还要短。

    在新军之中,大部分都是火枪兵。

    这兄弟俩被活捉了之后,立刻就被送了过来。

    昏昏沉沉的豪格听到了王霄的话,他下意识的睁开了眼睛,果然是看到了身边不远处就是被捆在了木杆上的多尔衮兄弟。

    看着凄凄惨惨哀嚎的兄弟俩,浑身剧痛的豪格吐了口血沫,咧嘴一笑“你们也有今天。”

    多尔衮兄弟断了他的皇位,让他这个皇长子没能继承皇位,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甚至还要一起上路。

    豪格强撑着不死,就是想要看看自己的大仇人多尔衮比自己先死。

    在他看来,如果是自己上位的话,肯定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临死之前唯一的愿望,就是看着多尔衮比自己更惨!

    须发皆白的大师傅,端着一碗米粥走到了豪格的身边,用勺子喂他喝粥。

    “谢谢。”

    喝了几口粥的豪格,还有心思道谢。

    他对明人到没有多大的仇恨,毕竟两边本来就是生死仇敌,你死我活的那种。

    死在他手中的明人不知凡几,现在被明人报仇也是理所应当。

    他真正深恨的,只有多尔衮兄弟而已。

    现在能亲眼看着多尔衮兄弟比自己死的更早,这种感觉真的是很通透。

    “再坚持坚持。”

    喂完米粥之后,大师傅安抚豪格“等他们上路了,你也就能跟着走了。到时候也就不用再受这么大的罪了。”

    不远处的王霄听到这话,直接翻了个白眼。

    ‘你可是北镇抚司的大师傅,专门吃这口饭的。你这怜悯之心,用的可不是地方。这些年来惨死的大明冤魂们,此时都在天上看着呢。’

    王霄没兴趣和多尔衮他们说话,都是你死我活的死敌,哪里来的那么多废话说。

    他现在忙着的是督促关宁军,把整个城池都给仔细翻查一边。

    并非是所有的鞑子高层都被抓来捆在了杆子上,接受大师傅们的精湛手艺的洗礼。

    有不少人在抵抗之中被杀,还有一些人选择出头,剩下的则是四处躲藏了起来。

    人在危险的时候,求生本能爆发之下,逃亡是他们脑海之中的第一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陆陆续续的就有一批人被送了出来。

    除了真鞑之外,还有范文程,洪承畴等汉人也被押解出来,捆在了柱子上。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武将都已经在城内激战或者是突围的时候被打死。

    而这些投靠鞑子的文官们,却是一个个喊着冤枉,喊着我要见陛下被活着押解出来。

    明末文官虽然有一些很有风骨,可绝大部分都是这些无耻小人。

    这些人的下场,与早就在京师享受了大师傅手艺的孙之獬一样。

    孙之獬,主动提出剃发令的大汉奸。

    可惜此人人品虽然极差,但身体素质却一般般。

    仅仅只是一千多刀而已,人就已经扛不住了,真的是太烂了。

    王霄依旧是没有离开,他已经待在原地几天了。

    这几天大师傅们也是累的够呛,已经送走了不少人,可还有更多的人在尿频尿急的等着被绑上木杆。

    王霄不是心理变态想要在在这儿继续观摩,而是在等吴三桂的消息。

    他在等这位未来的平西王,把他舅舅一家给送出来,或者是脑袋也可以。

    如果不送出来,只说是没找到什么的,那木杆上就会有他吴三桂的一席之地。

    机会给了吴三桂了,就看他中不中用了。

    犹豫了足足三天的吴三桂,最终从城内走了出来。

    “陛下。”

    吴三桂行礼,将一口大箱子推了出来“此乃大明叛将祖大寿父子首级。”

    王霄没去看箱子,而是微笑着对吴三桂说“你倒是挺心疼你舅舅的。”

    吴三桂心中一抖,急忙再度行礼“微臣不敢。”

    他的确是心疼舅舅一家,否则的话就不是逼着舅舅一家自尽,而是给他们抓起来送过来。

    送过来是个什么样的下场,看看木杆上的那些人就知道。

    比起被捆在木杆上,还是让舅舅和表哥表弟们自尽来的更加痛快些。

    虽然舅舅他们也曾经苦苦哀求过,可吴三桂却是表示无可奈何。

    没办法,不是他不想帮忙拯救,而是实在救不了。

    城外的那位章皇帝,一旦发起火来,能把整个关宁军都给鲨了。

    王霄没再继续纠结这些事情,他关心的询问“城里的事情,都办妥当了?”

    吴三桂知道王霄问的是什么。

    他急忙点头,压低了声音“皇宫遭了兵刀又起火,没人逃出来。城内鞑子抵抗激烈,再封城几日,估计就没有男丁活口了。”

    王霄满意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城中女子择其青壮配属给关宁军和新军之中的将士们。”

    吴三桂再度颤抖了一下,随后重重行礼。

    “是。”

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说曹操,曹操到

    大明的军队,在鞑子的京城内外盘桓了一个多月,这才逐步开始撤离。

    并没有留下什么守军,只有一部分的负责清理废墟的。

    这座城池,经过关宁军长时间的摧残,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

    关宁军的伤亡极重,所以他们报复起来也是格外残酷。

    除了一些被带走的青壮女子之外,这座城池已经没什么人了。

    可这并不意味着,鞑子就没有了。

    除了这座城池之外,别的地方还有不少的鞑子。

    就像是王霄他们此时进抵的辽阳城,据说城内还有足足上万的鞑子。

    “人呢?”

    看着眼前空荡荡的街道,王霄目光睥睨的扫视吴三桂“你不是说这里有不少鞑子吗。”

    吴三桂也是尴尬,他恼怒的去看关宁军的哨骑。

    此时的关宁军,实际上已经没资格称之为军了。

    抛除战死的,重伤治不了的,失踪的以及莫名其妙就没了的。

    大战之后的关宁军,现在还能跟过来的只剩下了四千出头。

    这点人马,若是放在西方世界称呼军团都可以。

    但是在动辄数万,乃至于数十万规模大战的东方,实在是不够看。

    王霄本想把这些关宁军给送葬在辽阳城内的,没想到过来之后,看到的只是一座空城。

    城里的鞑子全都跑光了。

    吴三桂口称万死,连连请罪。

    王霄抽了抽鼻子“城里有很重的血腥味,时间上并不长。应该是鞑子们逃跑之前杀了所有的奴隶。这群畜生,吴三桂你带人追上去鲨了他们。”

    吴三桂当即行礼,大声高呼“关宁军哪怕战死最后一人,也绝对不放过这些真鞑!”

    他实际上早就看出来了,关宁军活着的人越少,自己活命的机会也就越大。

    所以为了自己能活下来,舅舅一家都给献祭出去了,还有什么不能舍弃的。

    ‘听说顾横波被收了,我家中小妾也是同样出身还貌美如花,也不知道这位章皇帝陛下能不能看上...’

    吴三桂带着仅剩的关宁军远去,王霄这才对崇祯说“关内的那些饥民,还有被抓获的流寇只要手上没有染过血,就迁徙到关外来。分田分地免除赋税。十年之后,关外必成大明重新屹立的基石之一。”

    经过几千年的开垦,关内的土地良田几乎都给开发完了。

    从最初的黄土高原,到之后关中大地。

    从河洛盆地,到华北盐碱地。

    从鱼米之乡的江南,到湖广养天下的湖广大开发。

    关内的田地,基本上能开垦的都开了。

    而关外的黑土地,则是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这里的土地是真的肥沃的攥上一把就能流油。

    在这个大航海时代里,人口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有了足够多的人口,就能填满海外各处地方。

    而想要爆人口,最重要的就是有足够多的土地来生产粮食。

    至于说新大陆上的玉米土豆番薯什么的,的确是有用处。

    可不懂脱毒和种子退化,会让这种用处大幅度的衰弱。

    把黑土地开发出来,就有足够多的粮食来养活人口,用以向外转移占据地盘。

    至于说不收赋税什么的,可以用钱去买啊。

    百姓们将粮食种出来,除了自己家吃用和留种之外,多余的粮食总得卖掉换钱用于生活开支。

    朝廷规定好最低和最高收购价,花钱从百姓手中购买粮食就是了。

    至于说大明末期缺钱的问题...

    走到哪里都是直接抄家,并且覆灭了鞑虏的大明,现在是完全不缺钱。

    而且之后会开海禁,大规模扶持商业发展,然后收取商税。

    到时候也不会有谁跳出来高喊什么‘不与民争利’了,因为那些坑死无数百姓的‘民’都已经坟头长草了。

    而且所谓的太祖爷厚待读书人,读书人名下可以有数量不等田亩免税什么的,也将被彻底取消。

    王霄已经开始督促崇祯,强行推广义务教育。

    哪怕是最初级的义务教育,也得推广起来。开启民智,而不是让知识被那些大头巾们所垄断,从而导致亡天下是必然的事情。

    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咬牙颁布‘所有未成年人,不分男女和贵贱,都必须接受教育的《义务教育规定》’。那大明这里同样可以。

    德二的崛起,与其说是几个强人带动的崛起,不如说是义务教育带来的崛起。

    只有教育,才是国家真正腾飞的基础。

    那些靠忽悠...的国家,也就只能是晚上去登陆太阳了。

    王霄这次已经打定了主意,必然是要把大明好好推上历史上所从未涉足过的高位去的。

    大航海时代由三宝太监开启,也将由大明来推向巅峰。

    后世那些白皮diao丝来到这边,就能轻而易举睡上几十个妹子的事情,坚决不允许发生。

    当然了,说这些还太早。

    此时的大明,真正能够掌控的地方,也就是北直隶和关外这一片。

    甚至于,关外还有大量的鞑子和蒙兀人存在没有被肃清。

    至于中原之地,现在是各路流寇与藩镇在互相厮杀,而江南那边则是因为王霄以崇祯名义发布的众多圣旨,而干脆的被士绅们认定为乱命,他们甚至开始策划拥立新君的事情。

    不过没关系,事情可以一点点的来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

    之后整个崇祯十七年里,王霄与崇祯以及上上下下几乎换了一遍的新大明朝廷,就驻留在了辽东这里。

    督促着新军和关宁军扫荡各处鞑虏部落,生生的将残余鞑虏们给逼回了深山老林之中。

    后世之中,有不少人有个错误的认知。

    那就是鞑虏们都是野人出身,以打猎为生。

    这种说法不能说是错的,只能说是片面了。

    鞑虏起家的部落,实际上是以耕地养马为主,说汉话学汉学,他们大佬年轻时候还给李成梁做过养马的。

    这些已经汉化了的鞑虏,叫做熟女真。

    与南方的熟苗,熟瑶什么的都是一个意思。

    那些深山老林里的,实际上叫做生女真。

    他们是真正打猎捕鱼采摘人参养海东青为生,是熟女真为了扩大人口数量,把他们打败了之后挖过来的。

    而之所以要极力扩充人口,那是因为在几十年前的成化年间,明宪宗朱见深发动了著名的成化犁庭战役。

    ‘固已犁其庭,扫其闾,郡县而置之。’

    这场战役是明军与朝鲜军,一起夹击建州女真。

    当时朱见深给出的命令是‘“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包括老奴五世祖在内的建州女真主力,几乎被一扫而空。

    在其后直到老奴起兵的数十年间,建州女真几乎都没有缓过劲来。

    而现在的话,在明军的强力打击之下。之前盘踞辽东的鞑虏,却是被彻底赶回了深山老林之中。

    这还不算完,王霄将所剩不多的关宁军,分成一支支的小队派遣进入那深山老林之中,继续搜捕鞑虏。

    他们的赏格很高,足足五十两一个。

    不仅仅是关宁军,在辽东这里分到了田地的各处村落百姓们,也是纷纷组建起来趁着农闲的时候进山搜捕。

    五十两一个,谁能不动心。

    深山老林听着好似旅游景点似的,可实际上却是极端的生活条件恶劣。

    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来说,都是极为的艰苦。

    生病了没有医生和中草药,只能是跳大神。

    带进山的战马要不了多久,就会病死在山林之中。

    那些铁甲铁制兵器,在山林的风雨潮湿环境下,也很快就会损坏。

    而最致命的地方,则是在于缺盐。

    人每天都需要补充盐份,哪怕数量不多可却是不能断。

    而深山之中哪里来的盐,除了动物们舔食的一些卤水盐矿之外,就只能是通过猎物血液稍微补充一点。

    卤水盐矿的盐份杂质太多,动物们都是勉强能用,人用了的话,时间长了必然死翘翘。

    王霄为了避免再出现晋商的事情,用大量锦衣卫严查试图进山的商队,只要抓到那都是和晋商们一样的结局。

    在这种强力的内外封锁之下,逃入深山之中的鞑虏们,要么是被活活困死,要么就是不断的往北再往北迁徙。

    鞑虏的事情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后续就是不停的追捕与驱赶就行。

    时间来到了崇祯十八年的仲夏时节,辽阔的黑土地上到处都是金灿灿的风景。

    去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将众多的流民们运转到了关外开开垦土地。

    王霄甚至还专门御剑飞行,去了一趟遥远的新大陆,弄到了一大批的苞米番薯土豆等农作物的种子。

    经过辛苦的培育,加上这一年除了天冷之外并没有遇到什么大的灾荒,如今终于是到了收获的季节。

    话说崇祯和他的新大明,的确是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关内移居过来的流民,外加从鞑虏手中解放的那些农奴们,足足有数百万人之多。

    安排这么多人的衣食住行,真的是一件非常考验人的事情。

    好在有从鞑虏手中缴获的海量粮食和农具牲畜打底,加上严刑峻法与新军作为根基威慑,整个过程还算是顺利。

    “现在手里有那么多的金银财货,等到收粮之后可以从农民这里敞开了收购作为军粮。”

    听了王霄的话,满脸喜悦之色的崇祯有些发愣“军粮?是要打仗了?蒙兀人,流寇,还是南下平定福王叛乱?”

    这个时候,王承恩急匆匆的跑了过来“皇爷,朝鲜的使臣来了...”

    王霄微微一笑“说曹操,曹操到。咱们先让朝鲜内附再说。”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大锅从天而降

    此时的朝鲜内部,正在激烈的内斗。

    之前他们瞧不起鞑虏,不过却是被鞑虏打的头破血流之下,不得不纳头便拜。

    坚定站在大明这边的,都被赶到了江华岛上去。

    那个时候掌控朝鲜的是投鞑派,简称投降派。

    不过当大明皇帝御驾亲征,一举彻底击溃鞑虏并且收复辽东之后,亲明派迅速反扑,与投降派打的不亦乐乎。

    只是因为亲明派之前被打压的太狠,所以一时之间陷入了僵局。

    直到此时,他们才勉强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先来向大皇帝请安再说。

    要知道朝鲜可是大明第一藩属,在大明的朝贡体系之中地位可是极高的存在。

    然而他们被鞑虏击败之后,居然选择了投降鞑虏。

    这种地位的背叛带来的伤害,自然也是极大。

    听到王霄有意征讨朝鲜,已经愈发稳重起来的崇祯,有些犹豫的说“朝鲜乃是首藩,而且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

    “他们投降鞑虏了。”王霄只有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

    崇祯闻言,立刻就闭上了嘴。

    无论是首藩还是不征之国,前提是你得是站在大明这边才行。

    可你们居然投降了鞑虏,不但为鞑虏提供了大量粮草物资,甚至还派遣兵马参与攻明作战。

    这样还算个屁的首藩,屁的不征之国。

    “汉之四郡,唐之都护府。”王霄背着双手,悠悠然的说“是时候拿回来了。你要记住,你是立志要超越汉武唐宗的。”

    被王霄狠狠灌了一碗毒鸡汤的崇祯,闻言顿时激动的颤抖起来。

    汉武帝穷兵黩武,用白鹿币空手套白狼逼的百姓们扯旗了。

    唐太宗上位是鲨兄弟逼父亲,之后还有篡改起居注的黑历史。

    可哪怕如此,他们依旧是被后世所推崇的顶级王者。

    至于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为华夏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功勋。

    汉武开西域,下南越,设四郡将华夏大地的疆域推展到了地理极致。

    而唐宗则是在时隔数百年的混乱之后,又将这些失去的地方全都夺了回来。

    弱怂一直被嘲讽,就是因为他们办不到这些,无力将失去的地方收回来。

    实际上大明也只是完成了大部分,像是西域那边也仅仅只是实际控制哈密卫,从而对那边形成影响力。

    当皇帝的,哪怕是昏君心里也有一个做天可汗的雄心壮志。

    在渡过了自挂东南枝的危机之后,崇祯的野望也是随着王霄不断提供的帮助而急速飞涨起来。

    “祖爷爷说的是。”

    崇祯连连点头“朝鲜之地本是汉之四郡,唐之安东都护府。太祖爷爷念其恭敬,让其为首藩还列为不征之国。可他们却不思报效大明天恩,反倒是投靠了鞑虏,出兵攻打我大明。如此

    叛逆之辈必当举义师讨之!”

    不远处低眉顺目的王承恩,听了这番话之后笑着颔首。

    皇爷跟着章皇帝身边这么久,总算是开窍学会要如何做皇帝了。

    皇帝想要兴兵,无论有理没理那都要先举起个大义名分出来。

    别说朝鲜现在满身都是黑水,怎么洗都洗不掉。

    就算他们干净的犹如面粉,也得引经据典的找出借口来。

    能办到这些,才算是真正的合格皇帝。

    “孺子可教也。”

    王霄也是满意的点头“叫那个使臣过来吧。”

    朝鲜这次派来的使臣名为崔呈秀,毫无疑问的出身两班名门的崔家。

    他实际上是属于投降派,或者说此时朝鲜绝大部分的大臣都是属于投降派。

    真正的亲明派,早就在鞑虏入侵以及历次的动荡之中被鲨的差不多了。

    至于说他们鄙夷鞑虏,一直用大明崇祯年号的事情。

    并非是说他们多么爱戴大明,而是因为他们自认正统,认为自己有机会继承大明的遗产。

    同时也是真的瞧不起鞑虏,毕竟朝鲜有着三千里江山,成为大明首藩的时候,鞑虏还在山林之中打猎呢。

    之所以现在又跑来向大明摇头摆尾,自然是因为之前软下去的大明,突然又硬了起来!

    对于这些藩属小国来说,中原王朝软的时候,他们张嘴就咬。

    而中原王朝硬的时候,立马服软各种体贴服侍,生怕爹爹生气一巴掌拍死他们。

    没办法,中原王朝实在是太强大了,强大到了让藩属们绝望的程度。

    现在听说之前把朝鲜打成了傻子的鞑虏,被大明干脆利落的给干掉了,这下投降派也立马变成了亲明派。

    经过一番内部的激烈争夺之后,安排好了各自家族的利益,这才派遣崔呈秀过来求大明爸爸允许他们再入家门。

    “朝鲜下臣崔呈秀,拜见大明大皇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崔呈秀很是正式的行了大礼,然后低着头举起了一份奏章“朝鲜亲王有奏本在此...”

    藩属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大明爸爸也不是随便喊喊的。

    在大明制度之下,朝鲜王就是亲王爵,而且更替都是要得到大明的允许才行。政治地位上,并不比那些被当猪来养的大明亲王们好上多少。

    “只有奏本,没带礼物?”

    听到有人问话,崔呈秀急忙又拿出了一个本本“回陛下话,礼册在此。”

    “拿过来看看。”

    这话说的不合礼制规矩,不过崔呈秀想当然的认为,这个时候能说话的肯定是大明皇帝,所以急忙起身低着头举着礼册走到了王霄的面前。

    之所以找到王霄这里,那是因为这边只有王霄是坐着的。

    ‘大明皇帝穿着便服,真是有失...嗯?’

    心中腹诽的崔呈秀,低着头的眼角余光突然看到王霄身边的身影。

    那身影只能看到下半身,可身上却是毫无疑问的龙袍。

    崔呈秀的脑海之中当场就死机了。

    穿龙袍的肯定是皇帝,可为什么皇帝是站着的?谁敢当着皇帝的面坐着?

    深受儒家思想所熏陶的崔呈秀,当场就煞笔了。

    这边王霄抬手就拿走了他手中的礼单,翻开看了看就耻笑起来。

    “黄纻布,麻布各十匹。黄花席,彩花席各十张。人参三十斤,黄毛笔十支?”

    王霄合上礼单,直接扔在了崔呈秀的胸口“就这些东西,我大明村里人家讨媳妇,出的彩礼都比你这多。你究竟是来送礼的,还是来羞辱我大明的?”

    他这话并不是胡扯,现在辽东移民的村落之中,讨媳妇的彩礼的确是越来越昂贵。

    原因很简单,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今年大家都丰收了,而且还免赋税。

    家家户户都收获了大量的粮食,而且朝廷也开出了今年的粮食收购价格,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有余钱。

    至于说人参三十斤什么的,虽然在江南那边价格的确昂贵。

    可这里是辽东啊,进林子里自己去挖就是了,还能缺得了这些东西。

    崔呈秀惊恐的抬起头,看到的就是王霄坐在椅子上,而身穿龙袍者则是侍立一旁。

    眼前如此古怪外加违背常理的一幕,彻底让他成了煞笔。

    颤颤巍巍的伸手指着“你你你...”

    “大胆。”

    王国兴过来,直接将其压倒在地“竟敢对陛下无礼?!”

    崔呈秀也是被吓傻了“这是陛下?那旁边之人是谁?居然胆敢身穿龙袍!”

    他能作为使者过来,相关方面的知识自然是不缺。

    龙袍是什么样,王爷穿的蟒袍又是什么样,自然是能分辨的清楚。

    崇祯身上穿着的,妥妥当当的是龙袍。如假包换的那种。

    “大胆!”

    王国兴再度怒喝,直接手上发力将崔呈秀的脑壳给压在了泥地里“竟敢对陛下无礼?!”

    “两个都是皇帝,两个都是陛下?”

    崔呈秀的脑壳里一片浆糊“大明有两个皇帝?”

    还是那句话,大明不是后世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

    而且之前双方还是敌对关系,自然不可能知道大明高层的变化。

    原本按照崇祯好面子的习惯,过来哭诉一番再说些恭维的好话,说不得就真的允诺他们重回朝贡体系,去做首藩长子去了。

    可现在王霄在这里,他的心性从来都是秦皇汉武那样的开拓进取,土地从来不嫌多,都是多多益善。

    “朝鲜使臣,君前失仪。”

    王霄一本正经的开始给朝鲜按罪名“贡品寒酸,疑似羞辱。此不忠!”

    “尔等之前投降鞑虏,背叛大明。此乃不孝!”

    “出粮出兵,随鞑虏攻打大明。此乃不仁!”

    “朝鲜诸臣未经大明允许,擅自废立大君。此乃不义!”

    王霄站起身来,目光平静的看着崔呈秀“尔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辈。岂可为大明首藩,岂可为不征之国?”

    “回去告诉你们那些叛臣贼子,收粮之后大明大军就当灭尔叛逆之辈朝食!滚蛋吧。”

    脑海之中昏沉沉的崔呈秀,在被拖走的时候,终于是忍不住的对着王霄大喊“你究竟是谁~~~”

    抬手止住了要动手的王国兴,王霄目光睥睨的看过去“我乃你们祖爷爷,大明章皇帝是也。”

    按照某些棒子们的说法,大明皇帝有不少朝鲜的后妃,甚至朱棣并非马皇后嫡出而是朝鲜妃子所出。

    所以大明历代皇帝,都是有朝鲜的血脉。

    既然他们这么说了,王霄当然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是你们祖爷爷’了。

    这可是你们自己都承认的事儿。

    秋收之后,大明起兵五万并民夫十余万出征朝鲜。

    不征之国的金身,祖训不可违的束缚就此被彻底打碎。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汉阳城下

    “中土的大军又来了~~~”

    这些时日内,朝鲜境内流传最为广泛的就是这句话。

    中原王朝曾经数次拯救朝鲜,可惜后世的棒子们并不领情。

    自大的棒子和自傲的猴子们,在各自的历史书上愣是把中原王朝给挤到了长江里漂了几千年。

    不过此时的朝鲜百姓,却是以大明为正宗。

    而且王霄他们每到一处,都是剿灭当地的门阀大地主,然后将土地分给随军的民夫与当地的贫苦百姓,自然是极大的获取了当地人的支持。

    大明土地兼并极为严重,甚至逼出了无数流寇,最终覆灭了大明。

    各方面几乎与大明没什么区别的朝鲜,在这方面也是有样学样。

    他们的土地兼并甚至比大明还要严重。

    之所以没有覆灭,那是因为之前万历年间鬼子入侵,大鲨特鲨了一波,稍稍缓解了这种耕者无其田的环境。

    再有就是,其国小力弱而且世家门阀大地主的实力相对百姓来说很强,想要发展都发展不起来。

    不过现在大明的大军开过来,那就完全不同了。

    剿灭当地的门阀地主之后,土地先分给随军的民夫,还将那些门阀地主家的女眷配属给他们。

    这次带来的十多万民夫,那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

    身强力壮那是基础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些民夫全都是光棍。

    天灾无数,兵祸横行的时代里,能够活下来的大都是青壮。

    现在新大明治下之地逐渐安稳下来,这些青壮讨不到媳妇的事情就得重点解决。

    这次讨伐朝鲜不臣,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把好的地块都分给大明民夫之后,剩下的才是分给当地百姓。

    大都是下等田,只有少部分的中等田。

    不过哪怕如此,当地百姓们也是感恩戴德愿为大皇帝效死力。

    因为当地人太穷了,祖祖辈辈都没有田地都是做佃户农奴。

    大明大皇帝给他们分发了田地还免赋税三年,以后的税率比起之前来说也是低的吓人。

    这种好事情,谁也不会拒绝。

    而且开诉苦会的时候,大明的随军宣讲员已经是讲的明明白白了。

    如果不能消灭那些不臣,等到大皇帝离开的时候,以往那些地主世家们回来,必然会抢走百姓们分到的田地,那时候不是被鲨就是又回到以往种一辈子地却从未吃过饱饭的日子里。

    任何地方的农民,其实都是很淳朴的。

    淳朴到为了保护自己刚刚分到的田地,数以十万计的当地百姓们被征集起来,组成了讨(炮)逆(灰)军。

    随着各路兵马快速推进,随军的民夫越来越少,因为逐步开始留在各地白天种地种粮食晚上耕地下种子。

    可大明的兵马数量却是宛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占据当地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们,在分田诉苦消灭门阀地主之后,几乎都坚定的站在了大明皇帝的旗帜之下。

    这一路上也曾经有各路门阀世家地主们,试图主动投效投降。

    可王霄这边一个都没有接纳。

    原因很简单,留下这些人就是留下了日后的隐患。

    王霄和崇祯不可能长时间留在这里,到时候他们一走鬼知道这些门阀世家大地主会弄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与其日后麻烦,不如现在快刀斩乱麻把所有的麻烦都消灭掉。

    不过三个多月的功夫,大明的大军已经快速膨胀到了惊人的三十多万人。

    这可不是为了恐吓敌人吹出来的数字,这是实实在在的人数。

    就这还是专门挑选出来了,否则的话各地的朝鲜百姓几乎都能跟来。

    没办法,王霄发布的通告就是,随军的管饱管吃饭不说,立下军功还能多分田地。

    对土地有着刻骨铭心追求的农民们,那真的是不惜一切。

    大军一路杀到了汉阳城下。

    这是朝鲜最大的城池,也是此时剩余世家门阀大地主们最集中的地方。

    “这写的都是什么玩意。”

    王霄随手将朝鲜国主送来的求饶信件,仍在了使者崔呈秀的身上。

    嗯,没错了。

    这次从汉阳城里出来送信做使者的,还是这位崔呈秀xi...或者君,桑什么都称呼可以。

    “大皇帝息怒。”

    崔呈秀以首触地,惶恐解释“朝鲜上下对大明忠心不二,从无违逆背叛之心,天日可昭啊!”

    “天日可昭?”

    王霄抬头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若是这时候天降大雨雷霆,是不是苍天在骂你说谎?”

    没有手机直播短视频的时代里,崔呈秀哪里会知道发生在大明的事情。

    虽然四周众人都在憋笑,神色极为古怪。可崔呈秀仔细打量了一会天色,然后一咬牙“自是如此!”

    王霄也懒得摆POSS,就是这么抬手指天“苍天在上,降下天雷惩罚这个撒谎精吧。”

    崔呈秀愣愣的看着王霄,心说‘这不是脑残吗。’

    这大白天的天上连朵云彩都没有,晴空霹雳也不是这么来的啊。

    然后,起风了。

    风起带来了云涌,崔呈秀凸着眼睛,眼睁睁的看着天空之中四面八方聚拢过来的乌云,几乎是遮天蔽日。

    ‘轰隆隆~~~’的声响之中,晴空霹雳真的出现了。

    看着漫天的乌云与雷霆闪电,感受着狂风细雨。

    一直瞪着眼睛的崔呈秀突然挺直了身子,喉咙之中咕噜噜的一声响,然后直挺挺的倒在了地上。

    王霄哼了一声“百无一用是书生。”

    王霄收了神通,天空再度晴朗起来。

    那边早已经做好了准备的讨逆军,在隆隆的炮声之中呼喝着上前开始攻城。

    朝鲜也是有城墙的,可他们的城墙与其说是城墙,不如说是土围子。

    就是土坯配石块的那种院墙。

    之前攻打各处的时候,都不需要什么炮火攻城,也不需要建造什么精密的攻城器械,就是单纯的扛着梯子去‘蚁附攻城’就行。

    眼前的这座汉阳城,算是整个朝鲜城墙最好的地方了。

    可哪怕如此,不过四米多高墙砖包裹坯土的城墙,依旧是顶多和大明的县城一个等级。

    之前一路上都没怎么用过的大炮,这次算是找到了用武之地。

    轰隆隆的炮声之下,城头上的守军更是连头都不敢露出来。

    没办法,朝鲜的军事力量太弱小了,其战斗力与不做军士很多年,只会耕地的大明卫所兵有的一拼。

    这是大头巾当道的朝代之中,必然会出现的事情。

    朝廷的钱粮就这么多,都给这些丘八们吃喝用掉了,文官们当然不愿意了。

    而没有钱粮用度,自然就没有强军。

    吃饭都吃不上,而且还衣不蔽体养活不了家人的士兵们,疯了才会为了守护那些勋贵大臣们去打仗。

    当炮轰终于停下,大批讨逆军举着加长梯子跑到城墙下,竖起梯子开始攀爬的时候,城头上总算是出现了人影。

    汉阳城之前也是有护城河的,不过前些年鞑虏打过来的时候,抓捕当地人把护城河直接就给填没了。

    这些年来两班大臣也想过要重新开挖,可互相争斗的实在是太厉害,无论谁提出来必然会有人用‘滥用民力’的大义之言驳斥反对。

    争斗到最后,什么事情都没能做成。

    “放箭!放箭!”

    城头上的守军,大喊大叫着向着下边射箭。

    朝鲜的普通军士的确很烂,不过他们也有类似家丁的存在。

    这些人被称之为武军,技战术不错,而箭术更是常年练习极为出色。

    后世棒子在射箭比赛上经常拿奖牌,也算是一种遗传。

    此时驻守汉阳城的,几乎没有普通的军士。

    因为那些人早就为了分田地而跑去投靠明军去了。

    留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世家门阀与大地主们的亲族,还有朝中武将与他们的家丁。

    这些人射箭极准,一波波的箭雨下来,由当地百姓组成的讨逆军损失惨重。

    看着成片的讨逆军倒在了城墙下边,前方甚至隐隐有即将崩溃的征兆。

    王霄的目光看向了不远处穿着金甲的崇祯,对他比划了一个打枪的姿势。

    崇祯点点头,当即下令让火枪兵们上前进行火力支援。

    王霄废除了奴籍,曾经那些在工部与兵仗局名下出工不出力的工匠们,都恢复了正式的民人身份。

    随后他们与工部和兵仗局重新签订了工作契约,计件赚取奖金。

    与之前爱怎样都无所谓不同,现在每一件枪炮兵器都有完整的记录,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以直接追溯到终端,倒逼着工匠们精心打造。

    因为奖金开的很高,所以工匠们都是非常投入与认真,再加上王霄提点的技术升级换代,大明的火器再度精良起来。

    其实这并非是王霄的首创。

    早在战国时期,秦国的工匠们就是用的这种方式。

    他们的名字会被刻在自己打造的兵器上,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就会被找到按照严酷的秦律来制裁。

    比起秦国来说,王霄添加了高额的奖金,而并非是用严刑峻法去威吓。

    现在新军火枪兵们使用的火枪,就是最新款的好东西。

    铁器经过水力锻造机锻造更加坚固,之后还有王霄弄出来的土法拉膛线。

    虽然在现代世界里依旧是属于古董级别,可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了不得的技术进步。

    需要艰苦训练三年起步才能培养出来的弓箭手,与数量远远多于他们,只需要三个月就能上战场的火枪兵对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轮轮的火枪齐射之后,城头上再也没有了敢于探身射箭的身影。

    士气大振的讨逆军们,蜂拥着爬上了城头。

    无数的当地百姓们,淹没了这座代表着权势的都城。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联谊宴

    “都注意点啊,别太过分了。”

    汉阳城外明军大营内,坐在马扎上的王霄,看着一车车送过来的粮食财货,还有一队队各大世家门阀送来的女眷,懒洋洋的喊了这么一句。

    一旁拿着账册盘点缴获的崇祯,先是应了一声是,然后他在心中嘀咕‘讨逆军杀进城里都三天了,这个时候才说什么别过分,城里的那帮子勋贵大臣们,还有谁能听得到。’

    此时已经是汉阳城破三天之后,那些之前温顺老实的当地百姓们,杀入城中之后就开始发泄心头世世代代累积下来的怒火。

    如果不是明军的执法队大举入城,那些世家门阀的女眷也必然下场凄惨。

    本想继续清查物资的崇祯,突然之间脑海之中闪过一抹灵光。

    ‘是了,城里的那些人必然不可留。可若是我大明亲自动手反倒是落了下成,现在由当地人处置掉,我大明顶多也就是个监督不利。不愧是祖爷爷,学到了。’

    王霄侧头,目光睥睨的看着崇祯“想什么呢?”

    回过神来的崇祯连忙摇头“无事。”

    “那还不快点安排人手进去清理。虽说现在天寒地冻的,可时间久了一样会有染瘟的风险。”

    “是是,现在就去办。”

    拿下了汉阳城之后,朝鲜这里成建制的抵抗就算是彻底被打垮。

    至于更南边的那些道,只需要一支明军偏师,带着规模庞大的讨逆军去平定即可。

    现在天寒地冻还下雪的,自然不适合大军远行。

    王霄没打算撤军,而是将主力兵马都集中在了汉阳城四周修整。

    他也没闲着,虽然暂时不打仗了,可政务上的事情却是更多。

    “之前的道什么的全部撤销。”

    汉阳城内,洗刷干净通风了多日之后没了异味的王宫内,王霄正在教授崇祯为君之道“这里设一行省即可,省制就设在这汉阳城。之后分设府县,按照大明的模式走就行。”

    “今后几十年里,教化上的事情最为重要。那什么正音坚决要废除,所有人都要行汉礼说汉话,要让他们知道从此之后世间只有大明,再无朝鲜大王。”

    崇祯认真听着,甚至还拿着炭笔在做笔记。

    炭笔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这玩意早就有了。

    毛笔写字的确好看,可要求较高而且长时间写毛笔字,会导致手腕酸痛。

    而稍微改良之后的炭笔,却是非常适合书写。

    讲了下大方针,王霄随后非常干脆的瘫在了椅子上“后面的事情该怎么做,你都知道了吧?”

    “是。”

    崇祯放下了纸笔,先是规规矩矩的行礼,之后才开口说话“检派随军的寒门士子与培训学堂出来的学生,分赴各处上任,推行教化。”

    “这是长期的事情,短期内的事情也要抓紧。”

    “是。如今分地之事快要进入尾声,基本上投效我大明的当地人,都已经分到了田地宅院。”

    成功拓土三千里的崇祯,明显情绪有些亢奋“各地缴获物资都已经陆续向着汉阳这里集中。最新统计数据,缴获各类粮食当在七百万石以上,金银财货当值千万两。此外还有大量的山

    参马匹布帛绸缎宅院古董字画等等没能完全统计出来。”

    王霄闭着眼睛,直接葛优瘫的靠在椅子上说话“嘿,这么多的世家门阀,号称百年乃是千年传承的积累,才这么点东西?”

    崇祯闻言也是有些感慨“朝鲜国库里穷的能让耗子搬家,朝鲜王的内帑也没多少财货。至于当地百姓,衣不蔽体吃树皮啃草叶者更是遍地都是。国中财富钱粮土地全都集中在了这些世

    家门阀的手中,真是该死!”

    王霄悠悠然的来了一句“大明也是这样。”

    崇祯目光坚定的抬手拍着桌子“祖爷爷说的对,这样的大明就该完蛋!一定要再造一个没有世家门阀,让百姓们能过上好日子的新大明!”

    睁开眼睛的王霄,看着陷入了自嗨之中的崇祯,没去打击他的信心。

    毕竟按照人的天性来说,百十年之后肯定还会逐渐出现问题。

    什么样的祖训,到了那个时候都成了摆设。

    ‘小伙子难得这么有干劲,就别给他泼冷水了。’

    王霄摇摇头,转而开始讲实际操作的事情。

    “粮食按照计算好的方式,分发给当地百姓,让他们能够坚持到明年收粮。”

    崇祯有些犹豫“七百余万石看似很多,可咱们还要留下部分做军粮,而且随军民夫和当地人这么多...”

    “粮食不够那就从辽东运粮过来,去年难得没有什么大的天灾收获很多,从百姓手中买粮就是了。”

    王霄坐直身子“再给他们分发番薯去种植,扛过这段时间就行。”

    “宅院都分掉,先把好的分给那些愿意留在这里的有功将士们,再把次一些的分给那些定居的民夫。剩下的那些发卖,卖给那些发了财的讨逆军们。”

    “马匹全部入军,其余牲口都分给咱们留下的人。古董字画都送宫里去,现在乱世战火纷飞的,也卖不出什么价来。留到日后可以给子孙多条后路。”

    王霄歇口气,端起一旁桌子上的茶水一口灌下,甚至就连从大内带来的茶叶,也是嚼吧嚼吧给吃了。

    这些都是顶级的贡茶好茶,不能浪费了。

    “布帛绸缎酒水什么的,全都作为奖赏分发给将士们。至于人参,让船队运到江南卖给那些有钱的大户们。”

    崇祯笑着说“可挑些顶级好参留给祖爷爷用。”

    “放屁。”

    王霄面色一沉“我是需要用参补身子的人吗?老子龙精虎猛,用不着这些玩意。”

    崇祯心念微动,想起了还在顶风冒雪在深山老林里追缴鞑虏的吴三桂送来的礼物“祖爷爷,今晚城内还有联谊之宴,要不要去看看?”

    王霄先是犹豫了一下“不好吧。”

    之后才熬不过崇祯那只有一句的劝说“好吧,就当是与民同乐。”

    所谓联谊之宴,不过是为了好听而已。

    实际上就是将那些世家门阀家里的妹子们,许配给愿意留下来的明军,以及那些随军民夫光棍们。

    取这么个好听些的名字,不过是崇祯还做不到抬手一抹脸,就能翻脸不认人的程度。

    他还想要些面子,可实际上做皇帝最不需要的就是面子。

    崇祯的皇帝教育进程,还是任重而道远。

    傍晚时分,寒风吹动城内军营校场上的无数火把。

    可猎猎作响的风声,却是掩盖不住校场内那喜气洋洋的气氛。

    王霄高据首位,崇祯则是坐在他的左手边。再往下就是各级军将们。

    不是大圆桌,而是分餐制的各自案席。

    校场四周是众多愿意留下来的军士们,以及民夫之中的那些单身汉。

    中间位置有约一米高的台子,那些参加联谊的当地妹子们,会按照百人一队的方式上台吃喝。

    之后明军这里由军士们先将自己看上的妹子带走,至于谁先上台则是按照功勋安排。

    若是功勋相同,那就抓阄。

    等到明军将士们选择完,再由民夫之中的单身汉们来选择。

    原则上一人只能选择一个,带回家是做正妻的。

    而实际上大明律的规定也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并且想要娶妾也是有着非常繁琐的手续,还有严格的年龄要求。

    虽然之前律法崩坏的时候,几乎没人管这些。

    可新大明这里,却是抓的很严格。

    令不能通,律不能行是亡国之兆,新大明这里当然是要严抓了。

    喝着酒的王霄,打量着眼前的这一幕,想着若是后世那些只想要好处,却不想付出义务的‘女拳师’们来到了这儿,岂不是全都得气抖冷。

    “祖爷爷。”

    崇祯探身过来,小声的说“可有看上眼的?可着人送去祖爷爷的寝宫。”

    王霄犹豫了一下,随后抬手抹了把脸。

    之前的犹豫之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威严与庄重“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我来这里是为了拯救天下百姓苍生的!岂能为美色所误!”

    崇祯低头撇了下嘴,随后立马换上笑容连连点头。

    “祖爷爷说的是。只不过祖爷爷为天下百姓苍生操劳辛苦,身边安排个端茶倒水的服侍之人,也是理所应当之事。”

    王霄想了想“你这么一说,听着也是有些道理。只不过这些还是算了。”

    崇祯面露恍然之色“祖爷爷既然瞧不上这些当地女子,那换一个如何?宁远团练总兵官吴三桂,进献了一名女子...”

    王霄神色古怪的看着崇祯,心说‘不会是哪个谁吧。’

    “此女名为陈圆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王霄笑了“果然。”

    野史上说,陈圆圆被田妃之父田弘遇抓到京城之后,献给了崇祯皇帝。

    这件事情那就真的是野史了。

    因为如果是真的话,那身为皇帝的女人,陈圆圆是绝对不可能之后又被转赠给了吴三桂的。

    崇祯虽然是个有干劲却没能力的昏君,可也是有以身殉国的骨气的。

    他可不是宋徽宗和宋钦宗那两个夫目前啥的,还被行牵羊礼的软蛋。

    所以如果王霄应下了,自然不是崇祯的同道中人。

    不过说到吴三桂的话...

    王霄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来的太晚了啊。’

    他要是崇祯初年就过来,那什么秦淮八大家是吧...

    “行了。”

    王霄摆了摆手“就让那陈圆圆去倒夜壶好了。至于吴三桂,调他去军屯地做军屯。”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你眼神不好,不懂看人

    面若粉霞,艳胜桃花。

    带着清冽之色的美目低垂,修长的身姿远不是当地女子特色服饰所能遮掩的。

    话说这个时代当地女子的特色服装,也就是所谓的韩服了。

    这种服装与后世的那种,有着极大的差别。

    具体介绍真不好说,容易招来神兽的瞩目。

    简单说下就是,跟小鬼子的特色服装一样,方便那啥那啥,尤其是在突出部分不舍得用布料,也不怕冬日里被寒风吹着着凉。

    而此时眼前的这个妹子,穿着的就是这种韩服。

    醉眼迷离的王霄斜靠在床榻上“你是本地人?”

    妹子恭敬行礼“小女子乃是姑苏人士。”

    “既然是姑苏人士,穿这衣服做甚?”王霄不满的哼着“换掉。”

    妹子心中一颤,没想到王霄这么直接。

    伤感于自己凄凉的身世,妹子默然无语抬手解衣。

    ‘哎哎哎。’

    王霄赶忙叫住她“搞什么,去屏风后面换去。”

    “是。”

    悄然松了口气的妹子,急忙捂着清凉的心口向着屏风后跑去。

    王霄闭着眼睛躺在床榻上休息。

    他心中的君子之心与渴望之心正在做着激烈的争斗。

    不过一个呼吸的时间而已,君子之心就已经被打的鼻青脸肿爬不起来,还被渴望之心给狠狠的踩啊踩。

    王霄翻了个身嘀咕‘联谊宴的时候我喝多了,喝醉了做啥我都不知道。’

    妹子换好汉服,从屏风后面出来。

    看到王霄已然躺下休息,心中悄然松了口气。

    自从被那负心人当做礼物送来此处,她就彻底绝望了。

    虽然明知道自己躲不过,可还是想着能躲一时是一时。

    “陈圆圆。”

    背对着妹子的王霄突然开口“你恨吴三桂吗。”

    妹子就是那位在野史戏文话本样板戏折子戏等等各种文艺作品之中,被认为是导致大明亡天下的罪魁祸首的陈圆圆。

    文人嘛,真让他们提刀去砍鞑子有没有那个胆量,想骂又害怕蚊子狱。

    还能怎么办呢,只能是把锅推到女人的身上呗。

    从褒姒到妲己,从杨玉环到陈圆圆。儒家文人的风骨历来如此。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那是因为关宁军没了辽饷,还被李自成出兵攻打。

    腹背受敌之下,为了能活下去做出的选择。

    为了陈圆圆?当数万关宁军手中的刀枪不利乎?

    陈圆圆先是楞了一下,随后垂下眼睑“圆圆不恨他,这都是命。”

    “命?说不恨,其实还是恨的牙痒痒,你这姑娘不实在。”

    王霄笑了“乱世飘萍,弱女子的确是命运多舛。不过前提在于,你眼神不好。”

    陈圆圆楞了神“此话何解?”

    “我听说你最先看上的是江南才子邹枢是吧?”

    王霄笑容愈盛“才子,还江南的。毫无疑问,除了会写诗,会嘴炮外加长的俊俏之外一无是处。邹枢的诗我也看过,十美记里把你写成了一个倒追他的傻帽,这是个优越感爆棚的凤凰

    男。你若是跟了他,三十岁之后就会被赶出家门。”

    陈圆圆默然不语。

    当年太年轻,只看到邹枢风流俊俏又是会写诗的大才子,就想着若是能跟他一辈子就好。

    可惜没想到,邹枢除了借用她的名气鼓吹自己之外,压根就没想过出银子把她从火坑之中赎出来。

    王霄平躺着睁开了眼睛“再后面是谁了?对了,江阴贡若甫。他倒是舍得出钱赎你,可惜你在他家被欺凌的时候,他却不敢出头帮你。你觉得他会对你有真情实意?”

    陈圆圆抹着眼泪“不过是垂涎圆圆美色罢了。”

    “现在倒是看的清楚了。”

    王霄双手枕在脑后,悠悠然的看着房顶“然后是那个冒辟疆,复社四公子的名头是挺大,可惜却是个只会嘴炮的废物。真想为大明出力,那就散尽家财招募兵马去和鞑虏流寇拼命去啊

    又没有这个胆子,只知道辱骂朝堂上的人。”

    叹了口气,王霄将话题转了回来“话说当时冒辟疆选择了董小宛而放弃了你,你是怎么想的?”

    陈圆圆低着头,紧紧攥着小拳头不说话。

    这是她这辈子最大的羞辱。

    冒辟疆选择了董小宛而放弃了她,让她在江南之地成为了笑柄。

    女人和女人竞争的时候落败,这份打击那真的是能记一辈子。

    “你不该恨吴三桂的,最起码他是坚持到了最终没办法,才选择了放弃你。不像是那些才子们,纯粹是把你当成了皮球踢。”

    陈圆圆依旧是没说话,因为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懂你的心思。”

    王霄随意一笑“无外乎就是吴三桂还有我这样的,都是无脑莽夫。哪里能与风流倜傥的江南才子们相提并论。不说相貌粗狂不懂礼节,就连唱诗吟对都不懂。”

    “圆圆绝无此意。”陈圆圆被抓到北方这两年来,已经不再是之前江南那个被才子们所追捧吹嘘的妹子了。

    听了王霄的话,急忙行礼辩解。

    哪怕心里真的是这么想的,也是不能承认。

    “所以说你眼神不好。”

    王霄干脆坐在了床榻边“现在是乱世,天灾兵祸横行无忌。遇到危险的时候,那些才子们怎么保护你?用嘴炮去骂鞑虏和流寇,还是写诗去骂他们?鞑虏和流寇只要钱粮和漂亮妹子,

    你觉得你若是落在了他们的手中,会是怎么样?”

    陈圆圆的娇躯颤抖了一下,她在北方也是听闻过很多消息的。

    一件件,一桩桩的惨事听着就让人浑身发寒,夜不能寐。

    “这年头,只有武夫才能护着你。江南才子,哼。”

    王霄起身走了过来,居高临下的看着陈圆圆“现在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

    “你若是想要回江南,明天就安排船送你回去。”

    “你若想继续跟着吴三桂,明天安排马车送你去军屯地。”

    陈圆圆抬起了头,美目对上了王霄的目光“圆圆愿意侍奉陛下。”

    她已经不是当年江南的那个只知道欣赏风流才子的小姑娘了。

    现在回江南能做什么?嫁为商人妇还是再找个才子?

    一想到自己回到江南,生活在被人指指点点的世界里,陈圆圆就感觉不寒而栗。

    至于说去找吴三桂,她可是知道军屯是个什么意思。

    那可是在极北之地开荒,甚至两个军屯点相距都在百里以上。

    到那边去做个村妇?陈圆圆是绝对不肯的。

    再说了,吴三桂主动把她送了出来,自己再回去岂不是上剑不练练下剑。

    至于眼前的这位再世章皇帝,陈圆圆一路上听了太多有关于他的传说。

    因为传的太过离奇,陈圆圆也不知道究竟是不是真的。

    不过无论这么说,跟着王霄总比跟着别人强。

    王霄的目光逐渐危险起来“真的吗?”

    陈圆圆再度行礼“圆圆愿为奴为婢,侍奉陛下左右。”

    “左右就算了,上下就行,前后也可。抬起头来,我给你检查一下牙口。”

    对于王霄身边多出一个侍女的事情,没人会多嘴哪怕一句。

    反倒是有不少人都很艳羡,艳羡陈圆圆能有如此机缘随侍在王霄身边。

    用他们私下里闲聊的话来说就是,这可是仙缘。

    王霄带着崇祯他们,一直在朝鲜境内待到了崇祯十九年的春天。

    等到设行省,分府县乃至于春耕结束之后,这才大军上船,一路渡海抵达天津卫。

    很多人都说,明朝用漕运而不用海运,浪费了大量的国力什么的。

    这里解释一下就是,海运不是没有,从唐时到宋元再到大明前期,海运都是有的。

    然而因为船只适航性,季节性台风以及对海况不明等原因,导致海难时有发生损失很大。

    等到刘大夏一把火烧掉了宝船图纸,开始全面海禁不许朝廷出海‘与民争利’的时候,海运就彻底完蛋了。

    原本最先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大明,却是被那帮子腐儒大头巾们给生生困死。

    别说曾经去过的非洲等地了,甚至就连南洋都给丢掉了。

    至于这种只许士绅们出海赚钱的结果,后面的几百年已经展示的淋漓尽致。

    大明的腐儒们,的的确确是罪无可赦。

    现在王霄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扭转这种局面。

    “祖爷爷。”

    马背上的崇祯,看着远处高大的京师城墙,急切的询问“咱们是不是该去打流寇了。”

    王霄与某位叫嚣‘先内后外...’‘机枪向左移动三十米’的微操大师不一样。

    他是先把关外的威胁都给铲平了,这才转头来收拾剩下的事情。

    两面作战是大忌,大明就是因为两线作战而崩溃。必须得先解决掉一方面才行。

    王霄侧头看着他“行军作战,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

    一瞬间,崇祯脑海之中涌现出了许多这两年苦读兵书所记下的字迹。

    可因为太多了,反倒是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下意识的看向了不远处的王承恩,这位大太监低着头抬手做了个吃饭的动作。

    崇祯恍然“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现在才过春耕,想打仗等收粮之后再说。”

    “可...”崇祯是个急性子,哪怕被王霄教育了这么久,这天生的性格也没太大的改变。

    “没什么可是的。”

    王霄的目光看向了西边“你要是实在急的受不了,可遣一支精锐西行入晋。”

    “夺回晋地?”

    “是去抓那些勾连鞑虏,赚染血银子的奸商!”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晋地事 (上)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被吓跑了之后,并没有在晋地停留。

    他是一路退回到了长安城,也是他之前登基的地方。

    而晋地原本属于望风而降,之前各地府县看到李自成势大,直接就是投了。

    不过等到李自成溃逃回长安,晋地立马就是重新打出了大明的旗号,各地皆反。

    可谁曾想,大明京师却是接连发生重大变故。

    皇帝也不知道是受到了什么刺激,居然自称反贼,还要重来靖难之役。

    之后就是一连串的圣旨发了过来。

    从释奴令到没收田产,从取消贱籍到废除读书人特权,从清查各卫所军户到命令抓捕晋商入京等等等等。

    这一连串的圣旨,让底层百姓们欢呼雀跃,可在中上层却是被视为‘此乃乱命!’

    晋商之中,人在京师的已经被抓,送进了北镇抚司给大师傅们磨砺手艺。

    而那些还在晋地的,一个个都有着巨大的能量与号召力。

    整个晋地都拒绝执行皇帝的圣旨,然后就陷入了一种左右不靠的尴尬境地。

    大明也不管他们,只是接送那些从晋地逃亡去北直隶的人。

    李自成那边得知晋地叛乱,自然不可能再重新收纳他们。

    一时之间,晋地反倒是成了没人要的不管之地。

    各处府县都是由当地士绅组建的民团把控,形成了一种实质性的割据藩镇。

    崇祯下令征收练饷,并且允许各地士绅自行组建地方武装,正是导致明末乱世的根源所在。

    至于各地官府,大明朝廷是流官制度,本地人不允许在本地为官。

    所以各地官府都是外地人,失去了朝廷大义之后,面对当地士绅毫无应对的办法。

    要么就是弃官回家,要么就是奔走京师长安,实在不行那就和当地士绅合流。

    这种畸形的古怪环境,却是在大明不管不问,李自成考虑留着这里作为缓冲带的关系,反而在乱世之中出现了难得的安宁。

    再加上这两年天灾逐渐减弱,晋地百姓至少能吃上饭了。

    当然了,这都是虚像。

    晋地的土地依旧是掌握在士绅们的手中,甚至直接对抗皇帝之后,他们干脆撕破脸把能抢的田地都给抢了。

    普通百姓们,依旧是做牛做马的奴隶,顶多是能多吃些糙米稀饭。

    在这种环境之下,时隔两年之后,朝廷的大军终于是来了。

    说的大军有些过了,实际上加上后勤辅兵也就是不到两万人马。

    不是王霄不舍得派兵,而是北地逐渐安顿下来,各地流民分田分房都要吃喝。

    在收粮之前,实在无力出动大规模的兵马。

    这支新军的统帅名为卫时春,乃是当代的宣城伯。

    宣城伯源于土木堡之变,当时于谦力主作战,调动各地备倭兵入京勤王。

    时任济南卫指挥使的卫颖就是被调动的兵马之一。

    之后他立下不少功勋,一路升至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在那场昏君打倒了明君的夺门之变的时候,卫颖站在了昏君这边,因此功而获封宣城伯的爵位。

    他们卫家的世袭爵位是伯爵,不过卫颖死的时候因功追封了侯爵,这个是荣誉爵位,不世袭的。

    还有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卫颖他爹是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名字叫做卫青。

    嗯,同名同姓的那个卫青。

    到了卫时春这里,已经是第八代了。

    此人在历史上,李自成破城崇祯上吊之后,带着全家一起投井而亡。是勋贵之中为数不多的殉国之人。

    之后王霄搞分田,搞释奴的时候,卫时春也是积极配合。

    所以王霄也比较看重他,打仗的时候带着他分领一路兵马磨砺,到现在已经是有了独自领兵的资格与能力。

    卫时春很清楚自己这次的任务,并非是收复晋地,而是抓捕那些私通鞑虏的晋商们。

    攻陷沈阳城之后,在城内查找到了许多有关这些晋商的记载。

    有互相之间交易的记录,有鞑虏给晋商们的赏赐与表扬信等等。

    所谓铁证如山,莫过于此。

    他卫时春要做的,就是按图索骥,一家家的去抄家抓人。

    可一路上的经过,却并非是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

    自从通过井径道入晋之后,卫时春就陷入了一种非常为难的处境。

    不是说到处都有人袭击,他的兵马打不过。

    而是一进晋地,就有无数百姓闻风而来,哭嚎拜地大喊陛下终于来拯救他们这些子民了。

    晋地多山少田,在各处矿产被挖掘出来之前,实在是难以养活如此之多的百姓。

    所以这两年有不少晋地百姓去了北直隶,然后在那边分田分地免税种粮。

    等到第一次的秋收过后,朝廷真的没有来收税抢粮食,反倒是拿着银钱来买粮,彻底安下心来的晋地百姓,急急忙忙的就回家接亲朋。

    很自然的,消息就在整个晋地风靡开来。

    一边是当佃户农奴,生死都操控在士绅之手,只能是勒着裤腰带喝粥度日。

    另外一边则是有自己的田地房舍,不但不收税,朝廷还高价买粮。

    对于淳朴的华夏百姓们来说,哪边才是自己想要的,自然是不言而喻。

    随着大量人口的流失,晋地的士绅们急忙行动起来,封锁道路禁止百姓离开。

    百姓们都跑了,谁来给他们家族种地干活,谁来服侍他们衣食起居倒马桶?

    面对高压,晋地百姓选择偷跑。

    被抓住鲨了,还连累家人。可这样却愈发激起了百姓们的怒火与不满。

    现在朝廷大军终于打回来了,自然是一入晋地就激起了连锁反应。

    而且,卫时春带来的这支兵马,本就是驻扎在北直隶南部地区,大部分都是从晋地来的百姓之中招募的。

    他们也想要帮助自己的家乡。

    军心不稳之下,无奈的卫时春只能是给京师送信,询问究竟该怎么办。

    接到军报的崇祯,几乎下意识的就要派遣援军去横扫晋地。

    可他毕竟是接受了王霄两年的培训,终究是在下令之前冷静下来。

    随后亲自策马出宫,跑去了王霄的行宫。

    所谓的行宫,实际上就是之前王霄强占的龚鼎孳宅邸。

    这种上了贰臣传的叛贼,没人会为他说话。

    马背上的崇祯,有些自我解嘲的想着‘朕策马行天下,也算是马上皇帝了。’

    守卫行宫的锦衣卫,看着马上英姿勃发,龙行虎步的皇帝,都是心生感慨‘大明终于有了武皇帝,大明有救了。’

    问了王承恩派来服侍的太监,得知王霄此时正在后花园,崇祯急忙就跑了过去。

    来到月亮门前,就听到里面有人抚琴,还有女声唱和。

    崇祯心头苦笑‘自己整天忙的脚不着地,可这位祖爷爷却是惬意的很呐。’

    想自然是这么想的,不过若是王霄真的跑去宫中占了他的位置,整天代替他处理各项政务,估计崇祯就得急眼了。

    “祖爷爷~~~”

    在外面喊了一嗓子,等到琴声与唱和之声都停了,崇祯这才整理了下衣袖,迈步走进了花园之中。

    “拜见陛下。”

    抚琴的是顾眉,唱和的是陈圆圆。

    她们见到皇帝走进来,急忙行礼。

    崇祯摆摆手,目不斜视的不看她们。

    不过此时崇祯心里却是在想‘真没想到,祖爷爷居然好这一口。这岂不是与那曹贼一样了?’

    他若是知道,王霄曾经在其他世界里做过曹贼的继承人,自然就不会感觉到惊奇。

    迈步走到躺在摇椅上,闭目嗮太阳的王霄身边,崇祯恭敬行礼说“见过祖爷爷。”

    “哦。”

    王霄睁开眼睛“你来了?何事?”

    他知道崇祯很勤劳,一回到京师就整日里埋首在文案政务之中。

    如果不是有重要的事情的话,不会在这个时候亲自跑来找自己。

    崇祯急忙将卫时春禀报的事情说了一遍。

    “这事简单。”

    王霄摆摆手说“无需给他派援军,也不用增调粮草物资。就让他就地剿灭逆贼,缴获田地直接分发给当地百姓,分田落户。”

    “缴获的种子耕牛,也分发下去。还有那些粮食布帛,棉衣棉被什么的全都发。免赋税什么的,都按照北直隶的模式来执行。”

    崇祯想了想说“不抓那些晋商了?”

    “当然抓了。”

    王霄打了个哈欠,接过顾眉递过来的茶碗喝上一口“顺路抓,让他把晋地各处府县都走一遍。你再从学堂里调遣一批速成培训班出来的过去接管政务。”

    所谓学堂,就是招募那些愿意投效新大明,认可分田分地废除读书人特权的人去进修。

    教导他们政务农事,再去各处实习一段时间,就可以上岗干活了。

    这些人的主要工作不是去做官,而是去各地为吏员。

    可别小看了吏员,古代各处都是皇权不下乡,真正掌握底层的都是这些吏员。

    当然了,该有的道德品质培训,以及大明律的学习都不会少。

    谁要是忍不住的伸手,各种处置违法吏员的刑场,这些学员们可都是去看过的。

    至于速成培训班,就是那种集中培训半年就毕业的速成班。

    “让孟兆祥去晋地做巡抚,掌控政务全局。”

    孟兆祥历史上也是殉国大臣,为官清廉并且赞同分地。

    崇祯却是有些犹豫“孟刑部乃是晋地人...”

    “你这种狭隘的地域观念要不得,他是大明的人。”

    王霄瞪了他一眼“还有没有事?没事就回去忙你的去,别耽误我听歌。”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晋地事 (下)

    孟兆祥是晋地泽州人,之前一直在刑部做事。

    王霄提供意见重编的新大明律,就是他带人给完善的。

    大明崩溃的原因有很多,律法成为了废纸就是其中之一。

    现在崇祯要打新靖难之役,北直隶关外等地逐渐安稳下来,律法就成了头等大事。

    大明除了通过速成学堂大批培训吏员之外,还有宣讲学堂,负责宣讲朝廷方针以及新的大明律。

    孟兆祥接到圣旨的时候,没去问为何自己是晋人却能去晋地做官,而是急匆匆的跑去了宣讲学堂。

    找到学堂的山长,任职太傅的张庆臻,当即问他“你这一期的毕业生有多少?”

    “四百余人,不过毕业还要等到下个月。”

    “等不了了。”孟兆祥当即就往档案室走“把他们的档案全都掉给我,所有人都跟我一起去晋地。”

    “这可不行啊。”张庆臻大吃一惊,连忙阻止“他们的分配去处都安排好了的,岂可让你都带走。”

    北直隶许多读书人深恨新大明,因为分了他们家的田地,而且没了科举想做官只能先从佐吏做起。

    而家中没什么田产的读书人,则是对此不怎么在乎。

    不过哪怕他们应征了做事,要么是去衙门里做吏员等待升迁,要么就是去学堂做老师。

    不教四书五经,只教识文断字。

    少数懂得几何物理的,则是去突击培训学生。

    这些从流民饥民之中挑选出来的学生,才是新大明未来的主力。

    他们上午学字,下午学几何物理,晚上还有夜校教授道德品质与大明律。

    紧急完成基础培训之后,就会被分流到政务学堂和宣讲学堂等处,做速成班进修。

    在进修的时候,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实际上就已经被逐步确定下来。

    因为之前的一切都被一扫而空,空白的纸张上急需这些年轻人去填补,所以每一个哪怕都是速成出来的,依旧是抢手的很。

    “老夫要去救家乡父老!”

    孟兆祥很杠,直接拉着张庆臻的胳膊“必须把人都给我!”

    “此事真的办不了。”

    张庆臻连连摇头“你去找陛下拿圣旨,有了圣旨什么都好说。”

    孟兆祥是天启二年出道的,可张庆臻却是早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承爵,出任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

    虽然是武职,虽然是虚职。可资格的确是比他老。

    一番争执之下怎么都说服不了,无奈的孟兆祥只能是离开,准备去找皇帝。

    抬头看着天边的火烧云,孟兆祥心想‘等我赶到皇宫,宫门都要落锁了。不如去找章皇帝,只要章皇帝点头,什么事情都好办。’

    孟兆祥并非是腐儒,家中也没什么万亩良田。

    他深知王霄所推行的分田之策,是解决困扰大明多年的土地兼并的最好办法。

    此时眼看着北直隶已经大治,百姓们可以安居乐业填饱肚子养活家人。

    再想想自己晋地的家乡父老,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急如焚的他不断催促车夫“快点,再快点。”

    等他赶到王霄行宫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

    通禀之后,孟兆祥得到了王霄的召见。

    “这么晚了还跑来找我,吃饭了没?”

    对于这种愿意以身殉国,并且个人操守还不错的大臣,王霄也是很欣赏的。所以言语之间,也都是很客气。

    “呜呜呜~~~”

    原本只是一句客气话,大家见面打招呼时候的‘吃了没’而已。

    可没想到,孟兆祥这里居然哭了起来。

    王霄也是郁闷了“这是作甚?”

    “臣虽还未吃饭,可想吃的话回家就有。然,晋地家乡父老乡亲,却还饥肠辘辘不知下顿果腹之食在何处。臣心中难受的很。”

    王霄经验多么丰富,一想到之前让孟兆祥去晋地做巡抚,立马就明白过来。

    “说吧,想要什么。”

    孟兆祥很快就止住了哭泣之声。

    他很清楚,眼前这位章皇帝再世,可不是宫里的那位。

    事情到位就好,若是过了反倒是不妙。

    “臣此次去晋地,想把这一期政务学堂与宣讲学堂的毕业生都带去。”

    “你的胃口可真大。”

    王霄也是乐了“关外各地,尤其是安东行省那边都在急等着他们过去呢。你都带去了,那边怎么办。”

    “还请陛下成全,请陛下可怜可怜晋地百姓。”

    打仗的事情不用他孟兆祥去管,可分地分宅分东西,安排各项事务等等都急需大量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越多,事情办理起来也就越快。

    他孟兆祥一个人过去有个屁用。

    孟兆祥很清楚,在王霄的面前讲理由是没用的。他就干脆扮可怜,直接硬上。

    “怕了你了。”

    王霄叹了口气“你可以各挑五十个人带过去。”

    这就叫漫天要价,落地还钱。

    孟兆祥张口就要打包所有人,实际上他也知道不可能。

    现在能弄到一百个人,也算是小有收获。

    “晋地府县众多,区区百人...”

    孟兆祥还想要讨价还价,可王霄这里却是直接开口“打住,别读书都读傻了。多想想诸子百家们会怎么做。”

    这话问的,孟兆祥也是摸不着头脑“诸子百家?”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包括你们儒家,都是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王霄继续指点他“当时他们刚创立学派的时候,撑死也就是三五个人,可后来却能左右天下大势。靠的是什么?”

    孟兆祥已经被吸引住了,下意识的询问“靠什么?”

    “当然是发展了。”

    王霄叹了口气“你现在一出场就有一百个专业人士,起点可比诸子百家强上太多。”

    “晋地那边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都打下来,你可以打下一地就立刻分田做事,再从分田的良家子之中挑选出色的年轻人,办一个临时的速成班随军教导。每到一地都这么办,等到晋地

    全都光复了,人手自然也是足够用了。”

    孟兆祥又不是傻子,听了这番话立马就是茅塞顿开。

    用这一百个专业人士作为种子,吸收晋地良家子作为弟子。

    一路干活增加经验同时学习不停,很快就能成长起来。

    到时候所谓的人才缺乏,很快就能得到缓解。

    “多谢陛下指点迷津。”

    王霄挥了挥手“去吧,记住,大明律的学习也不能停。谁要是敢随意伸手,可以把天津卫的事情让学员们好生学习一番。”

    所谓天津卫的事情,就是指天津卫的一批吏员,在海运粮草物资去朝鲜前线的时候,按照明末惯例搞三成漂没。

    这事情被捅到王霄那边的时候,直接就是按照新大明律执行。

    你们不是喜欢漂没吗,那就全都漂没到大海里去好了。

    不仅仅是这些吏员被漂没了,他们家中也是被处于十倍的罚款,并且家中直系三代不准出仕。

    好话坏坏都车轱辘的来回说,而且俸禄也是大幅度的提高,不但可以养活一家老小,还能有剩余。

    就这样还想要伸手,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孟兆祥心中凌然,应声之后告辞离开。

    半个多月之后,孟兆祥带着一大批人,浩浩荡荡的通过井径道抵达盂州。

    之后在这里,开启了整个晋地的再造之旅。

    卫时春的兵马攻破各处士绅们的邬堡城池,随后就是孟兆祥接受分发田地物资,宣讲新大明的各项政策。

    从分田的良家子之中挑选一批人进入临时学堂,再留下些人逐渐地方基干。

    之后就是继续向着下一个府县进发。

    就像是滚雪球一样,等到他们抵达太原府城的时候,临时学堂的学生已经高达上千之多。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将出任最基层的吏员,不过其中的佼佼者们,却是可以凭借功勋和能力升迁,成为真正的有品级的文官。

    大家都是从基层走出来,而非通过科举八股文一步登天。

    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说,这都是巨大的进步。

    晋地有四府二十州七十七个县,这才仅仅收复一个太原府而已。

    孟兆祥还带来的大量的番薯种子,虽然脱毒育种都很麻烦,可最起码能先解决掉眼前迫在眉睫的吃饭问题。

    民政方面如火如荼,因为士绅毕竟是少数,占据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们,得知朝廷大军来分田了,立马就会投靠过去。

    甚至有些地方,卫时春的大军还没开过去,当地百姓就主动起事,攻破了士绅的家宅,将其家族屠戮一空。然后派人联络朝廷的人,让他们赶紧的过来主持分田之事。

    这才是真正的民的力量,而不是那些朝堂上整天吹嘘的‘不可与民争利’的那个民。

    占据天下绝大多数的民一旦被发动起来,那各地士绅们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孟兆祥忙着救济晋地的父老乡亲,可卫时春却是牢牢记着自己的使命。

    他按照从鞑虏那儿收缴到的来往信件,一家家的去抓那些通虏的奸商。

    奸商们有钱有粮,甚至还买通了大同的边军相助。

    实际上他们私通鞑虏的事情,大同边军也是有份参与并且拿钱。

    否则的话,那么多的物资怎么可能在边军的眼皮子底下送出去。

    不过这些都没什么鸟用,卫时春带来的军士都是家中分田了的。

    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家的田地和家人不被士绅们反攻倒算,其战斗力与士气,远非那些饭都吃不饱的农奴兵所能比。

    一家接一家的奸商们,被举家送去了京师。

    没有什么无辜之人,他们的家人享用了那些沾染了无数大明百姓鲜血的银子!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新靖难之役 (上)

    王霄是来帮崇祯实现愿望的,并不是来帮他干活的。

    所以在教导了两三年之后,感觉这小伙子进步明显,王霄也就逐渐开始松手。

    在王霄的鞭策...是督促之下,崇祯做皇帝的业务能力提升的很快。

    王霄的放手,让崇祯有些羞愧。因为他暗地里的确是想过,王霄是否会夺权。

    现在看来,王霄真是一个好祖宗。

    也正是因为如此,崇祯就愈发的勤劳了。

    他经常忙碌到凌晨三四点,熬夜熬的都开始掉头发了,与后世那些扑街写手们都有的一拼。

    这天他看完秋粮收获的统计之后,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心急火燎的策马跑去找王霄。

    崇祯来这里,自然是不需要通传禀报。

    他拿着统计文案径直跑到了王霄的门外,然后就听到里面...

    “先按脚...”

    “用点力...”

    “全自动...”

    “...”

    门外的崇祯,面色很是精彩。

    他为了能尽快去解救那些活的生不如死的大明百姓们,熬白了头发不说,就连宫中佳丽都多日未曾相见。

    可自己的这位祖爷爷却是...

    无可奈何崇祯,实在是不想留在这边听屋内的靡靡之音。

    他叹了口气,转身去了前厅喝茶默默等待。

    原本王霄两刻钟的时间就能结束。

    别误会,不是他不行,而是妹子不行。

    毕竟全自动非常耗电,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就能长时间坚持下来的。

    可现在既然崇祯都来了,哪怕是为了维持自己在崇祯这名义上后人面前的面子,王霄也是足足挺到了一个时辰之后,这才慢悠悠的来到了前厅。

    “呦,你怎么来了?”

    听着王霄的假话,崇祯很想翻白眼。

    在军中的时候,崇祯可是亲眼见到过,王霄是如何连百步之外的落叶之声都能听的一清二楚。

    自己之前那么急促的脚步,怎么可能听不到。

    不过比起之前的暴躁性格,崇祯此时却是在王霄的巴掌教育之下,圆滑了许多。

    “祖爷爷,这是有急事。”

    王霄在椅子上坐下“说吧。”

    “祖爷爷请看。”

    崇祯拿出了文本递给王霄“秋粮已经收上来了,单单是各地军屯收获的粮食,就足有七百余万石之多。再花费些钱财从百姓们手中购买一批,就足够大军出征横扫流寇的了。”

    王霄看着文本,头也不抬的说“谁跟你说去打流寇的?”

    崇祯这下是真的愣神了“不打流寇?”

    “江南那边对圣旨全都封驳,说都是乱命。”

    王霄放下了手中的文本“福王已经登基为伪帝,还说你早就死了,现在的是冒充的。还说我是江湖骗子,会用妖法蛊惑人心。这些人,才是真正要讨伐的。”

    崇祯楞了一会,然后说“他们的确是该死,可流寇那边...”

    大明实际上可以算作是亡在了流寇之手,崇祯对于流寇的态度,一向都是极为强硬。

    甚至都已经被李自成兵临城下了,他也宁愿去煤山挂自己,也坚决不愿意和谈给李自成封王。

    王霄慢悠悠的问他“你知道流寇都是什么人吗。”

    “有吃不上饭的溃兵,有投机的野心家,有各地的青皮无赖。可最多的,还是那些因为天灾人祸而活不下去的人。”

    崇祯反驳着说“可他们都是反贼。”

    “因何而反?”王霄斜眼看着他“还不是因为你无能导致他们活不下去才反的。”

    崇祯感觉这么争辩下去没意思,干脆的说“敢问祖爷爷,流寇要如何处置?”

    “区别对待。”

    “那些罪大恶极的,坚决剿灭。至于被裹挟胁从者,既往不咎。”

    起身将文本扔回给崇祯“你先发圣旨给各地流寇们,让他们知道朝廷的态度。至于这次用兵,先把江南给扫平了再说。”

    “对了。”

    王霄跟着说“尽可能的收购百姓手中粮食,越多越好。”

    崇祯对此不解“这是为何?”

    大明现在很有钱。

    单单是之前清理京城的勋贵大臣们,就缴获了高达数千万两之多。

    之后在各地清理士绅,出关干掉鞑虏获得巨额财货,甚至在朝鲜那边也是收获巨大。

    可以说,此时的大明是二百多年来最为富裕有钱的时候。

    然而崇祯却是个穷怕了的。

    之前那么多年,大明朝廷的收入那叫一个凄凄惨惨。

    现在突然之间暴富,崇祯就像是个守财奴一样,说什么都不舍得乱花钱。

    此时新大明治下各处已经逐渐平静下来,粮价逐渐稳定。

    虽然不像是巅峰时期那恐怖的每石六七两那样恐怖,可米价每石七钱,粟每石五钱,番薯每石二钱是朝廷给的今年最低收购价。

    番薯虽便宜,可吃多了却是会让人反胃吐酸水。

    而且其储存与运输,都很不方便。

    如果按照王霄的要求去尽量收购的话,好不容易才有些积蓄的财政,必然会支出一大笔开支。

    王霄看他的目光犹如看傻子“你也算是随军出征过的人了,总不会以为出兵只要带够军粮就行了吧?”

    “你要再打一遍靖难之役,对手只有那些宗室勋贵大臣士绅们。沿途各地的百姓,他们才是你最为急需的财富。分田分地不是说分了就能有粮,你得带上足够多的粮食去喂饱他们。”

    崇祯这下算是明白了,不过却还是说“江南本是鱼米之乡...”

    “屁的鱼米之乡。”

    王霄不屑的说“江南各地都是在种经济作物,种的都是棉花桑树。那帮子士绅种这些弄外贸,银子赚的海了去了。可江南之地却是遍地饥荒,还要从湖广进口粮食。”

    崇祯这下算是彻底明白了。

    江南虽然也是民乱不断,而且粮食危机很重。

    可比起北边来说,依旧是仙境一样的存在。

    那边人口众多,想要养活这么多人一直到明年收粮,的的确确是需要尽可能的收集粮食带过去。

    “去做准备吧。”

    王霄抬手拍了拍崇祯的肩膀“准备好了,那就南下去再打一遍靖难之役。”

    崇祯干劲满满的大喊“祖爷爷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很好。”王霄满意点头“很有精神!”

    崇祯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做着南下的准备,可哪怕如此,依旧是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勉强完成了出兵的准备。

    毕竟这年头没有高速公路也没有高铁,物流运输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哪怕是动用了所有能用的海船,将大量的粮食从关外和朝鲜运过来,依旧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至于南下的线路,依旧是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

    不是说不知道海运的优势,只不过哪怕有王霄提供技术支持,新式海船的建造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了。

    别的不提,首先造海船的木材就需要长时间的晾晒才行。

    在没有钢铁巨舰的时代里,海船的建造材料就是木材。

    还是那种至少几人环抱的参天巨木。

    这种巨木在深山老林里有很多,只不过以往华夏的权贵们都是拿去建造宫殿,建造陵寝,建造棺椁去了。

    现在的话,各地的罪犯们都被发配去了山林之中,没日没夜的砍伐巨木为大规模的爆海船做准备。

    巨木作为建船材料,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然后长时间的晾晒,起码得花费几年的功夫。

    所以现在王霄这里,并没有太多的海船。

    不过好在大规模海运走不通,可大运河却是没问题的。

    整个北方的船只几乎都被集中到了大运河这里,那叫一个船帆云集,遮蔽了河面。

    十余万的民夫,以及海量的粮食都在船上,沿着大运河南下。

    而六万正兵,则是沿着大运河两岸夹着船队南下。

    祭拜祖庙天地的时候,崇祯对着朱棣的画像大喊“不孝子孙朱由检,愿效祖宗之策再造大明!”

    时隔二百余年之后,大明再度开启了一次从北向南的靖难之役。

    只不过这次,是从当初的王爷造反打皇帝,变成了皇帝造反打王爷。

    当然了,两次的目的地都一样,都是天下闻名的应天府。

    “百姓们能安居乐业,大明自然也就能安定下来。”

    船头上的崇祯,穿着金甲摆着POSS。目光巡视大运河两岸,看到沿途村镇升起的袅袅炊烟,心中很是感慨。

    他曾经看过大臣给他写的奏章,上面描述北地‘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曾经给他带去过深深的震撼。

    现在看到大运河两岸已经逐渐恢复了生机,他也是感觉自己这些时日的忙碌并没有白费。

    “这是肯定的。”

    一旁坐在摇椅上的王霄,眯着眼睛摇啊摇“华夏的百姓们是最能忍耐的,只要有一丝能过好日子的希望,他们就能好好的活下去。你可不能再一次辜负了这些百姓们的希望。”

    “不敢。”

    崇祯恭敬行礼“祖爷爷放心,朱由检今后必当以天下百姓为重!”

    “无所谓了。”

    王霄摆摆手“无论是你还是你的后人,若是再逼的百姓们揭竿而起,到时候可没有另外一个我来帮忙了。”

    靖难之役的南征大军,一路顺利的通过北直隶段,随后进入山东地界。

    到了这里,那就是另外一处荒凉末世的景象。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新靖难之役 (中)

    进入大运河山东段之后,崇祯脸上的笑容就逐渐消失。

    这里鞑子来肆虐过,流寇也来肆虐过,甚至当地的闻香教也都肆虐过。

    再加上大旱与蝗灾接连不断,当地百姓们甚至连树皮都吃不上。

    这一路行来,两岸满眼都是荒芜之地。

    除了生命力顽强的杂草与荆棘灌木之外,啥也看不到。

    曾经的良田早已经抛荒,水利设施更是已经毁坏殆尽。

    入目所见,只有杂草之中间或露出的白骨,向众人表明这可不是什么自然风景区!

    “其实天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

    王霄走到船头“大旱之年,若是能够修建足够多足够有用的水利设施,甚至挖掘出类似大运河这样的人工河道,将南方丰富的水资源引到这边来。再从其他地方调集粮食来支援,大旱

    并非完全没办法应对。”

    “至于蝗虫,若是百姓们家底殷实。家家户户都养着大量鸡鸭鹅等家禽,只要数量足够多,再多的蝗虫也只是饲料。”

    “大水就更不用多说了,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开始,老祖宗们早就说的明明白白,要治水。做好防备工作,哪怕有什么地方出口子,只要能及时填补上,真正造成的危害并没有想象之

    中的那么大。”

    王霄摊手说“除了天降陨石,地震与海啸这些之外。其实大部分的天灾都是可以应对的。”

    “皇爷爷说的是。”

    崇祯点头回应“大明之所以会是现在这样,主要还是在于人祸。朝廷没有力量赈灾,也没有那个心思。因为大头巾们在朝的时候就知道党政,争权夺势。回到家乡就成士绅,只知道兼

    并土地欺压百姓。大明之祸,全都是他们的责任。”

    这番话不能说错,可很明显还是有推卸责任的嫌疑。

    大明历代君王都不算数太差,除了土木堡战神,叫门天子之外,其他的帝王最起码的能力还是有的。

    哪怕是那位木匠皇帝,也知道用魏忠贤来制衡文臣。

    可崇祯这里,或许是因为个人性格,也或许是因为从小未曾接受过帝王教育。

    他的个人能力,以及各种胡乱指挥与操作,极大的加速了大明亡天下的进程。

    像是征三饷,像是给天下士绅各自组军的机会,像是重用太监为监军反而导致接连大败,像是裁撤驿站导致大明皇权无法抵达乡下等等等等。

    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他做了所有反贼和鞑虏们最希望他做的事情。’

    这跟着王霄混了两三年下来,崇祯不敢说是脱胎换骨,可最起码也是幡然醒悟。

    再回头看看自己往年间做过的事情,那真是脸上火辣辣的难受。

    作为一个能有决心殉国的皇帝,崇祯自然是非常要面子的。

    对于以往自己做过的事情,那是想方设法的去清洗。

    如果不是王霄还在,他甚至有可能去学唐宗,跑去修改史书记载。

    王霄也不去揭穿他“你说的对,都是文官士绅的错。”

    崇祯暗自松了口气,不过看了眼天色之后,下意识的问了句“祖爷爷今天怎么起来这么早?”

    这次崇祯御驾亲征南下打靖难之役,王霄不再掌权,而是以参谋的身份出场。

    他自然不是一个人来的,船舱里还有陈圆圆和顾横波在。

    因为什么事情都不管,所以通常王霄都是到了日上三竿才会出来。

    而且这艘御架龙舟虽然很大,可隔音效果也就一般。

    这些时日里,每天晚上崇祯都会被吵的难以入睡,只能是起床继续处理公务。

    王霄斜着眼看了过来,崇祯瞬间醒悟过来,自己说错话了。

    正犹豫着要如何解释,强行圆回来的时候,岸边跑来信骑对着龙舟不断挥舞旗帜。

    “祖爷爷,有紧急军情,我先去看看。”

    崇祯抓住机会,急忙借机遁走。

    军情的确是有,不过却并非是那么紧急。

    驻守在山东境内的总兵官高杰,派来了使者表示想要重归大明正统的大家庭。

    高杰此人,历史上最为出名的事情就是他给李自成戴上了一顶环保色的帽子,带着李自成的婆姨跑了投降大明朝廷。

    这事儿可比他其他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出名的多。

    当时李自成已经是闯王并且势力很大,能拉着他老婆跑路,足可见高杰此人无论是容貌身形还是能说会道,又或者是气大活好都必然有过人之处。

    历史上高杰在崇祯死后,是江北四藩镇之一。

    他拥立福王坚持抗鞑,最终却是在北伐的路上,倒在了投鞑的狗汉奸许定国的刀下。

    而现在的话,之前高杰在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在晋地战败,然后一路逃到了山东地界。

    之后北直隶一片混乱,传闻李自成入了京城,崇祯皇帝已经殉国。

    高杰就逗留在了大运河一线,依靠大运河过日子。

    大运河不仅仅是官方在使用,更是重要的民间交通要道。

    南来北往的船队,还有依托运河两岸生活的漕丁们,外加大旱的时候也没干枯的这条运河,之前被打垮了的高杰,倒是能勉强生存下来。

    因为拐跑了李自成的老婆,所以别人都能降李自成,可高杰却是不行。

    再后来,应天府那边派人送来了银两和粮食,很顺利的收编了高杰所部。

    可等到北直隶那边,皇帝不但没死还打跑了李自成,并且出关击垮了鞑虏的消息传来,高杰就麻爪了。

    之后他派遣信使去京城,可却是连大门都没进去。

    这不是在针对他,而是决心要再造大明的崇祯,在王霄的建议下对南方的一切联络示好全都不予回应。

    等到此时南征大军沿着大运河一路南下,首当其冲的高杰第一反应就是派人来商议归顺之事。

    “此等反复小人...”

    崇祯对高杰这种先做流寇反贼,之后又从流寇之中叛变而出,现在又投靠了江南伪帝的小人很是瞧不上。

    正想要下令将使者赶走的时候,却是看到王霄迈步走了进来。

    “祖爷爷。”

    崇祯的进步真的很大,此时笑容满面的迎上前去,将高杰的事情说了一遍“此事该如何处置为好?”

    “这个简单。”

    王霄干脆点头“你给高杰下圣旨,让他全军集中起来进行整编。之后封他一个三等伯的爵位,允他留下一半的家产。告诉他随军到应天府之后,可在江南繁华之地居住。以后不得再碰

    军政事务就行。”

    “跟他说清楚,若是不同意那就直接打过去,机会只有一次。”

    无论是旧明军,还是各处流寇。

    除了罪大恶极的那些之外,王霄给出的待遇要么是交出一切接受整编,要么就是被攻灭。

    明末的混乱之下,手中有兵的这些军将们,已经是成为实际上的藩镇。

    而他们手中的旧式兵马也是如出一辙,少部分的精锐家丁配上大部分的炮灰。

    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想要重造大明的王霄与崇祯所不能接受的。

    要么接受整编,要么全部消灭。没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两天之后,高杰亲自带领麾下数万大军,在大运河岸边恭迎大明皇帝。

    他选择了接受皇帝的圣旨,交出兵马去江南做一个有爵位的富家翁。

    高杰所部距离北直隶最近,这两三年来北直隶的消息,他是知道的最为清楚的。

    北地大治,钱粮充足。

    兵马更是凶悍,连关外的鞑虏都被灭掉了。

    高杰没有信心去抵抗,因为根本就打不赢。

    崇祯在船上接见了高杰,安抚了一番之后就让他离开。

    “等一下。”

    这个时候,王霄出声喊住了高杰。

    “你带兵去一趟睢州,拿下镇虏将军许定国。之后送他全家去上路。”

    许定国是一个坚定的降虏派,为虎作伥杀戮无数。

    他的儿子们许尔安,许尔吉等人也是鞑虏的功臣,还获得了鞑虏的爵位。

    这样的狗汉奸,必鲨之。

    高杰不认识王霄,下意识的看向了崇祯。

    “按祖爷爷的话去做。”

    高杰被吓了一跳,祖爷爷是个什么意思?!

    下船之后,他特意给王承恩送了份礼物,询问王霄的身份。

    得知王霄就是能呼风唤雨的再世章皇帝的时候,高杰的表情非常精彩。

    高杰所部看着有几万人马,可实际上真正有战斗力也就几百家丁。

    几万人马只挑出了不足千人加入民夫行列,其他人都移民到之前没了人烟的地方,分田分地去落户。

    之后南征兵马继续南下,进入了同为四藩镇之一的刘良佐驻地。

    而且他一家子都是投降派,其弟刘良臣甚至早在十多年前就投降了鞑虏。

    刘良佐此人与许定国一样,都是投降鞑虏屠戮大明百姓的刽子手。

    崇祯派出使者去招降他,开出的条件与高杰一样。

    可刘良佐自持有十万大军,还有江南供给的钱粮物资,压根就不愿意投降。

    崇祯询问王霄该怎么办,王霄回应他说“这样的人不投降其实更好,可以名正言顺的干掉他。”

    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刘良佐没敢出城浪战选择了守城。

    明军这边架设百余门火炮猛轰,轰垮了城墙之后大军杀入其中,众人高呼‘降者不鲨,分田分房。’

    大势已去的刘良佐,在数百家丁的护卫下开城门南逃。

    却是被封堵南城门的众多火枪兵们,给打成了筛子。

    南征大军即将抵达曲阜的时候,却是遇上了一支古怪的兵马。

    轻松击溃询问得知,这些人都是闻香教与白莲教的人。

    王霄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俘虏们,笑问他们“尔等拜神,可曾见过真正的神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110/ 第一时间欣赏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最新章节! 作者:上善若无水所写的《万千世界许愿系统》为转载作品,万千世界许愿系统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万千世界许愿系统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万千世界许愿系统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万千世界许愿系统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万千世界许愿系统介绍:
红楼梦里吟过诗,景阳冈上打过虎。
虎牢关前斗三英,西游记中战神佛。
观三国烽烟,破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林妹妹的痴,女儿国王的泪,貂蝉的悲,茂德的凄。
无尽的遗憾留下的唯有悲怆。
不一样的人生,从苍天派下许愿使者开始。
书友群:499189519万千世界许愿系统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万千世界许愿系统,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万千世界许愿系统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