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我的系统不正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全文阅读

作者:疯神狂想     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     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整体打捞出水

    把一艘沉船,弄成一个箱子一样,整体打捞出水,可不简单。

    像是这种古船沉箱,能不能做的合格先不说,就算做成了,你也需要打捞出水。

    而一万吨的沉船,打捞出水之后,还需要运输。

    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撑。

    而陈文哲最不缺的就是钱,再加上国内造船实力强悍,自然就让他整支打捞船队,可以在这海上为所欲为。

    当然,最主要的是,这对于水下作业来说,整体打捞就是最简单的方法。

    就这样不用钻进古沉船,也不用破坏古沉船,就可以整体一次打捞出水。

    就像这一次的古沉船,在外部能够看到,能够轻易打捞出水的瓷器,还不到二十万件。

    如果陈文哲的推算没错,沉船之中最少还隐藏着七八十万件瓷器,更不要说肯定还有其他东西。

    像是这样的古代商船,最少也要带着几万两金银,多的时候,出现一百、一千根金条,无数银砖都有可能。

    这样的沉船,如果不想破坏,打捞还是很难的。

    但是整体一次出水,就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现在陈文哲这边就是一支十分专业的打捞船队,如果没有外人干扰,他消耗点时间,就可以把水下的沉船,整体打捞出水。

    可是现在,他却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得到足够的时间。

    很快,陈文哲就有了决定,不管有没有足够的时间,都需要先做好准备。

    不管有多少打捞方案,都不如整体一次性打捞沉船出水,速度最快。

    毕竟他不想破坏这艘海底沉船,至于古船出水将如何运输,那就是另外的问题。

    为了确保古船能整体打捞出水、平安运输到达“新家”,陈文哲专门腾出来了一艘船。

    这是一艘,专门为打捞古船,设计建造了的一种打捞船。

    就是拿手中部开口的打捞专用工程船,也只有它能运输一艘古代沉船。

    陈文哲十分清楚,专用工程船上装有46套液压提升系统,通过同步提升技术,将包裹古船的沉箱,提升进入中部开口。

    之后再直接经海上运输,整体驶入船坞坐底,最后将古船沉箱卸载,安全搬进“新家”。

    这种专业打捞船,可实现一艘船舶完成抬浮、运输、进坞、卸载等工作。

    而这些传统工作,如果没有这条专业工程船,则需要四艘其他专业船舶,才能完成整个打捞工序。

    有了这种专业船舶,就可以避免多次吊运古船而破坏文物的风险。

    先前陈文哲就意识到,沉船才是最珍贵的文物。

    要说沉船中的瓷器,有一些就足够展出,而每一次打捞沉船,可就只有唯一一艘古沉船。

    相比无数的瓷器来说,这一艘古代沉船,自然更加珍贵。

    不说其他,古船整体打捞出水后,如果愿意搞研究,一些专业人士,可以根据古船和文物,围绕古船遗址形成过程、建造技术、航线等课题展开研究。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掘古船的科学、历史、艺术、社会和文化价值。

    而对于陈文哲来说,也许通过这种研究,就可以让他找到这条航线上,更多的古代沉船。

    既然有了决定,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容易了。

    一个方面是驱逐周围一切不怀好意者,再就是进行水下作业。

    水下潜水员,一分为二。

    一部分清理周围海域,争取把所有散步在海底的瓷器和其他宝物,全都找出来,打捞出水。

    另外一部分,就在为沉船整体打捞出水做准备。

    这就比较专业了,主要是把沉船封装,说的简单点,就是把它装箱。

    让整艘沉船,形成一个整体,再在无数支撑物的帮助之下,慢慢的把它拖出水面。

    到时候,海水流失,沉船就变得比较轻,此时就可以装入专业工程船,运回国内。

    这个过程,当然是不简单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时这片海域之中,已经不止是有一些渔民盗捞者,还有周围一些小国的执法船。

    可惜,这些执法船,不管是吨位,还是武力,都不能跟陈文哲的船队相比。

    而他们的战舰,绝对不敢轻易拉出来欺负陈文哲。

    因为他们此时的状态,跟九十年代的国内很像。

    明知道有外国盗捞者,却不敢轻易得罪,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在他们的家门口,为所欲为。

    当然,这肯定是因为没有看到足够的利润。

    这一切,都是刚开始陈文哲和高启静当机立断的原因。

    刚开始发现沉船的时候,只有哈彻船队上的人,和陈文哲看到了海底一片宝藏的景象。

    其他人可没有任何发现,他们现在最多也就是操控无人机器人,下水看看那艘沉船。

    而现如今,那艘沉船之上,比较容易打捞出水的东西,都被打捞出水了。

    剩下的一些,都是隐藏出船舱之内,轻易看不到的东西。

    只能看到一艘沉船,看不到任何宝贝,谁愿意冒着危险过来挑衅陈文哲他们?

    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时间一天天的过去。

    足足半个月之后,海底沉船整体被一层层箱体包裹了起来,而周围是无数缆索。

    随着打捞准备工作的完成,这一天当海面变得风平浪静之时,四艘打捞船上的起重设备,同时开启。

    随着高启静的一声声命令,四艘巨型打捞船,同时作业。

    随着时间推移,缆索一点点被卷起来,而水下的沉船,也慢慢的露出水面。

    毕竟只有不足二十米的水深,如果不是害怕破坏水下沉船,这么点距离,只用几秒钟,就能被拖出水面。

    而现在,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这艘沉船才慢慢的出现是海面上。

    此时,早有准备的专业工程船,立即过去衔接。

    这艘专业工程船,慢慢的把已经变成四四方方箱体的沉船,吞入了自己的肚子之中。

    到了此时,所有人才全都松了口气。

    “有点奇怪的,那些家伙怎么没有过来捣乱?”

    等整体打捞结束,陈文哲才松了口气道。

    “还真是,这些家伙最近的捣乱行动,好像有点敷衍!”高启静也开口道。

    “不对啊,他们是不是真的在敷衍我们?”陈文哲立即感觉有点不好了。

    高启静一愣,人家不过来捣乱还不好?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再次发现

    海洋之上,实行的从来都是最赤果果的丛林法则。

    在这种地方,拳头大就是硬道理。

    可是现在呢?没有办法抢到东西,却不停的敷衍性的过来捣乱,是不是很奇怪?

    能够来这种地方的人,哪里有可能敷衍自己?这不是嫌弃自己钱多胡乱烧着玩?

    要知道,敷衍自己,就等于坐看财宝被他人摄取。

    更何况,不管是轮船还是水下机器人,每动一次都是钱。

    加上所有人的人工成本,谁舍得在海上闹着玩?

    这样的事情,对于海上讨生活的人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而现在,这一群人就像是在敷衍自己。

    这种事情有可能发生?真得不到好处,直接回家陪陪老婆孩子不好?

    至于在这里浪费钱财,敷衍自己?

    “不对,真的不对,那些家伙在骗我们!”

    说着,陈文哲开启了船上的雷达。

    他们周围可停着不少船,大大小小,有渔船,有执法船,也有专业的打捞船。

    因为他们这边确定有沉船,还已经打捞了快两个月,所以这片海域出现这么多船,很正常。

    但是,不正常的是,他们为什么不过来哄抢?

    不要说害怕陈文哲他们,这些家伙在海上讨生活,真见到了利益,拼死一搏有什么可奇怪的?

    在这里,要钱不要命的家伙有的是。

    可是,就是这么一群人,在看到他们打捞沉船的时候,居然忍着没有行动?

    法不责众,他们真要一股脑冲上来,陈文哲还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总不可能大开杀戒,把冲上来的人全都杀了吧?毕竟他们可不是海盗。

    当然,干的还是海盗的活,但是,陈文哲要真这么干,信不信周围好几个国家的海军,都干过来干他?

    现在双方都十分刻制,这很好。

    但是,明明没有任何收获,可是现在他们也在忙活,这就不对了。

    那些人不停的下水,不停的忙碌,却没有一个过来捣乱的,这就比较奇怪了。

    “他们是不是也在进行打捞工作?”

    很快,陈文哲就想到了问题所在。

    高启静得到提醒,也立即醒悟了过来。

    “坏了,那边不会也有一艘沉船吧?”

    “差不多了,距离我们只有一百多米,不足两百米啊!我们居然就忘了过去看看,希望不是我们国内的古沉船吧!”

    “如果有,都差不多是海上丝路的古代商船。”

    “听说这边有五十多艘商船沉没,不会是真的吧?”

    陈文哲这边说着,另外一边,已经放出了十几台水下潜航器。

    此时不用机器人了,还是过去一些潜航器,看看能不能抢到点东西。

    陈文哲仔细想了想,那群人刚开始是真的在跟他们捣乱。

    如果他没有猜错,那群强盗是准备沉船被打捞上专业工程船,再围攻他们。

    如果能登船,那么一整受沉船之上的宝贝,他们都有机会抢到。

    也就是最近两三天,他们的骚扰行动,才变得敷衍。

    也就是说,他们的在三四天前,发现了距离他们不远的另外一艘沉船。

    很明显,这里的一大群轮船,就是陈文哲的船队最厉害。

    既然没法对抗陈文哲,那就选择对抗哈彻船队。

    不得不说,哈彻船队出门没有看黄历,他们的几次行动,都被人破坏了。

    第一次是被陈文哲截胡,被气了个半死。

    而意外又发现了一艘沉船,居然被其他的小船明抢了。

    可就算是这样,他们也不敢弄出太大动静,就只能忍受那些小船的骚扰。

    因为他们更害怕陈文哲的船队,如果被陈文哲他们发现了,也许这新发现的一艘沉船也保不住。

    果然,在陈文哲他们忙活完之后,立即发现了他们这边的异常。

    始终关注着陈文哲船队的哈彻船队,立即做出反应。

    他们这三天,已经把海底之上零散的瓷器抢夺一空,而现在,正在破拆水下的沉船。

    可是,由于下水的潜水员太多,加上各个渔船,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水下机器人,他们更害怕出现碰撞世故,所以就只能忍着,互相躲避,互相迁就。

    就在这种互相扯后腿的过程当中,他们三天下来,也只是刚刚把暴露出来的一艘船头,破开了一个大洞。

    可惜,船头上翘,就算这部分船舱之内有宝物,也肯定会坠落如船体下部分。

    这一艘沉船,明显历史时间更长,所以掩埋的更深。

    这一次如果不是下了狠心,都在清理海底,还真发现不了这艘沉船。

    而这,肯定有那些零散打捞船的功劳。

    就是因为人多,机器多,所以这附近几百米范围的海底,才会被全部掀翻。

    要不然,被埋在泥沙之下的一艘古沉船,他们哪里能找到?

    再说,如果是单独一支打捞队,做这种事情的成本就太高了。

    但是,分到十几支打捞队的头上,这点活就不算什么了。

    可惜,成也萧何败萧何,在发现沉船之后,那十几只船队这给他们打捞瓷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可就算是这样,这三天下来,周围的打捞船,最少也打捞出水了六七千件瓷器。

    “老板,这是一些残瓷,你看看有没有抢的价值?”

    很快,一艘潜航器就带回来了大量碎瓷片。

    由于没有靠近沉船,只是到达了周围海底,所以他们十分顺利的捞到了一些残羹剩饭。

    陈文哲结果一件比较大的瓷片,一看就发现了新的断口,这些瓷器是刚刚被破坏了扔到海底的。

    不用想,肯定是先前那些家伙,暴力打捞造成的。

    “克拉克瓷?又是一艘出口的运输船,看来上面的瓷器也不少,就是不知道现在还剩下多少。”

    陈文哲也不知道,那些家伙到底打捞出水了多少,但是看现在的情况,破坏的瓷器也不少。

    “什么年代的瓷器?居然是克拉克瓷?也是清代的吧?”高启静立即道。

    陈文哲奇怪的看了他一眼:“谁说是清代的?克拉克瓷是明代外销瓷器的代称好吧?”

    之前陈文哲就好像说过,克拉克瓷是明代外销瓷的代称,一般是指嘉靖、万历风格的青花瓷。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克拉克瓷

    公元1602年,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了一条葡萄牙商船,船上载有大量瓷器。

    因为不知道这些瓷器的产地,就以商船的名字“克拉克”命名了这批瓷器。

    从此克拉克瓷,就成了我国明代外销瓷的代名词。

    据考古发掘结合学术考证,克拉克瓷应该是胡建漳州地区生产,同景镇的产品有区别,风格不一样,易于分辨。

    但是,运输克拉克瓷的商船,并不一定全部运输的胡建地区的瓷器,景镇的瓷器肯定也有。

    毕竟之后所有外销瓷,都被称之为克拉克瓷,所以景镇的瓷器,在这海外,也算是克拉克瓷。

    “这应该是一艘类似万历号沉船一样的明代商船。”

    “也是德化窑的产品?”高启静又开始自作聪明。

    陈文哲一边看,一边捡起几个瓷片,拼凑在一起。

    “像是这样的瓷片,就不是德化窑的瓷器,而是景镇的。”

    接着他又挑选出来了一些瓷片:“这应该是胡建那边出品的瓷器,但不一定是你认为的德化窑,德化窑的概念在明清时期有点大,具体到哪里,还真没法说。”

    等把一件,圆形的盒子,拼凑在了一起,看着独特的釉色,独特的造型,陈文哲有点沉默。

    “这是交趾香合,一种特殊的盒子,肯定是出自胡建那边,但是里面有不少瓷片,却是出自景镇。”

    很快,通过分析大量碎瓷片,陈文哲就下了判断。

    这一次,那群走了狗屎运的家伙,收获应该不小。

    就算沉船比较小,里面运载的瓷器,价值确绝对不小。

    如果真像他猜测的那样,是一艘如同万历号沉船一样的万历时期的运输商船,那收获肯定小不了。

    万历号沉船还是比较有名的,万历号上打捞出水的瓷器,跟陈文哲眼前发现的瓷器,好像是同一时代,还有同种特色的瓷器。

    2004一2005年,瑞国南海海洋考古公司,与马来政府合作,对马来丁加奴州东海岸约6英里海域的一艘沉船进行打捞。

    因沉船中载有大量万历时期风格的中国瓷器,因而该沉船被定名为“万历号”。

    “万历号”明代沉船,发现于距马来丁加奴州东海岸约6英里的海域,1997年被发现。

    2003年11月,瑞国私人打捞者斯坦率领调查人员确定沉船位置,并探明船体已被破坏,并且发现大部分船货已成碎片。

    “万历号”船身很小,长度在18米左右,结构属于欧洲设计,打捞出水约10吨破碎瓷器。

    其中完整和半完整器只有7000多件,估计原载瓷器至少有3万件以上。

    出水瓷器大部分,是被称作“克拉克瓷”的景镇窑青花瓷器。

    这里就有争议,至于景镇的瓷器,是不是克拉克瓷,其实不需要太过在意。

    因为对于外国人来说,明代万历、嘉庆之后的所有瓷器,都是克拉克瓷。

    而这批景镇的瓷器,器形有盘、碗、碟、盖罐、盖盒、军持、葫芦瓶、玉壶春瓶、茶壶等。

    其中有2000余件带铭瓷器,内容涉及年号、工匠和作坊名称以及防伪标志。

    陈文哲之所以想到这艘沉船,主要是这一次他们打捞上来的瓷器碎片,明显能看出来,里面除了普通的碗盘碟之外。

    盖罐、盖盒、军持、葫芦瓶、玉壶春瓶和茶壶都有。

    可以说,这艘船上的商品瓷器,跟万历号上的商品几乎差不多。

    这些克拉克瓷,是真正的景镇精品瓷器,都是万历时期的作品。

    如果说怎么认出来,那实在是太明显了。

    克拉克瓷的特点是宽边,青花瓷为多。

    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实等。

    其实,克拉克瓷的生产,可分万历至清初和康熙两个时期。

    前者为开光的青花瓷,后者则胎薄。

    特别是万历的克拉克青花盘,使用浙料绘画,还是很容易辨认的。

    而颜色就比较多了,只是一个青花色,就有翠蓝、灰蓝、澹蓝几种色调。

    万历克拉克瓷,绘画也不简单,主要是运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个色阶。

    这种手法,为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不管是明代,还是清代,能够出口最起码是能看的瓷器。

    虽然达不到现在这样,最好的出口,最次的留在国内,其实情况也是差不多的。

    那个时期,特别是明代万历时期的画师们,他们熟练地运笔,无论勾、点、染皆随心所欲,自然洒脱。

    这一点,其他时期,特别是积弱时期是达不到的。

    这一时期的画师们,凡是勾勒圆圈,皆是用两笔拼凑而成,这也是明末清初瓷画的一个特点。

    这种花卉图桉,具有典型的欧洲风格。

    这样的手法做出的瓷器,在外国人看来,就是纯粹的克拉克瓷,这也是我国青花瓷器在欧洲的叫法,专指这种深得欧洲王公贵族喜爱的外销瓷。

    高启静只知道清代出产克拉克瓷,其实也算正常。

    很少有人清楚,克拉克瓷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好几个时期的。

    当然,陈文哲最看重的还是各个时期纹饰的变化。

    比如第一时期是1550-1570年,克拉克瓷器边沿和弧腹处没有纹饰;

    第二时期是1560-1580年,克拉克瓷器有装饰的边沿和未装饰的弧腹;

    这两个时期是克拉克瓷器的初始阶段,还没有开光纹饰,但是装饰主题和技术手法,都是跟后来瓷器的结构和器形保持一致。

    第三时期是1575-1590年,克拉克瓷器有了开光,内壁有了开光装饰。

    第四时期,克拉克瓷器是带状和珠状垂饰纹样的小开光,依次把大开光分开。

    第五时期和第四时期类似,但是在盘中心的一圈圆形装饰里,引进了很多菱口形装饰,偶尔一部分边沿上的小开光会填充。

    第六时期是1605-1625年,卡拉克瓷器把边沿的开光,精简为圆形或者近似圆形的开光;

    此时的菱口装饰继续存在,但是更多用费具体的动物图桉的象征性主题做为装饰。

    这些特征都十分明显,而最明显的应该是最后一种,也就是克拉克瓷纹饰之中的第七发展时期。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素三彩香合

    克拉克瓷对于外国人十分重要,毕竟能够使用这种瓷器的,一般不是王室就是贵族,最次也是富豪。

    所以每个发展时期,都有代表作。

    到了第七时期,也就是1625-1640年,卡拉克瓷器菱口型纹饰被淘汰,类似郁金香纹饰的图桉出现。

    这种郁金香花,在之前的几个时期,都没有出现过。

    就像这一次打捞上来的碎瓷片,就有景镇的也有胡建那边风格的瓷器。

    一直以来,这种出口的克拉克瓷器,到底是哪里生产的,一直备受瞩目,但却从来没有发现。

    直到20世纪90年代,一个令国内外陶瓷界欣喜万分的消息不胫而走。

    在对胡建平和南胜、五寨明清古窑址的调查与发掘过程中,找到了烧造国外所谓“克拉克瓷”、“头汕器”的窑址和销往霓虹等国的实物标本。

    众多的目光,顿时投向平和这个平素不为人所知的闽南山区县。

    当时霓虹东洋陶瓷学会委员长,素有“霓虹陶瓷之父”之称的縨崎彰一,闻讯率领学术团体前来实地考察。

    最终确定,在霓虹,青花瓷器、素三彩香合等被称为头汕器、吴须手、吴须赤绘、交趾香合等已经400年以上了。

    但是产地始终不明,平和窑址的发现,证明了漳市窑陶瓷,在明末清初时生产并输往东亚各国。

    这一批碎瓷片当中,陈文哲第一个拼凑起来的盒子,就是主要出口霓虹的交趾香合。

    听名字就知道了,当时在霓虹,这种盒子被称为交趾香合,就是当时的霓虹人,认为这是从现在的南越进口的。

    偶然中有着必然,追寻的目光,最终必然会落在平和。

    其实,这些作品到底是从哪里来,都有很多迹象的。

    而着名的窑口,肯定也隐藏不住。

    比如刊于明万历元年的《漳州府志》卷二十七载:“瓷器出南胜者,殊胜它邑,不胜工巧,然犹可玩也。”

    清代重修的《平和县志》记载:“瓷器精者出南胜官寮”。

    正是从以上两则记载中证实:南胜一带在明代早中期即以瓷器闻名遐迩。

    1994年11月至1998年6月,胡建省博物馆与平和县博物馆,先后三次在平和县南胜华仔楼窑址、田坑窑址、五寨乡的洞口窑址、陂沟窑址等地进行发掘。

    其结果令人喜出望外,平和窑口烧制的瓷器中,以青花瓷为主要品种。

    其装饰题材,纹样、工艺与“克拉克瓷”完全一样。

    除此之外,还发现在霓虹被广为收藏却不明产地的“交趾香合”(即素三彩)的烧制窑口及标本。

    至此,一个长时间困扰国内外陶瓷考古界的外销瓷产地之谜,终于被破解,撩开面纱。

    现在,在平和县博物馆“古陶瓷展览馆”,琳琅满目的古陶瓷标本中,以青花瓷器和“交趾香合”(素三彩香合)最为引人注目。

    青花瓷器装饰图桉各异,大的有脸盆一般,“交趾香合”则小巧玲珑,可赏玩于手掌之中。

    据说此物与霓虹茶道联系紧密,一般用于盛放调料。

    由于制作精美,造型多样,也作为工艺品,为王公贵族所争先收藏。

    所以说,这种香合,绝对算是出口外销瓷之中的精品。

    “香合”一词,源自古书。

    《宋史·礼志十四》中载:“亲王舆中,设银狮子香合。”

    香合意为盛香之盒,是一种保存香料精油和香气的小型容器。

    在霓虹,现仍作“香合”一词。

    无论是在霓虹香道还是茶道里,香合都是必不可少的仪式**物。

    这种瓷器与香炉、花瓶一起,作为茶室里的陈设,摆放在茶室壁龛中挂轴的下方。

    霓虹香合本源自我国,可之前一直没有发现出自哪里的窑口。

    这可十分让人困惑,特别是对于一些风雅之士。

    这些人,特别是古人,在吟诗作画、抚琴啜茗中,常焚香以怡情悦性,营造空灵幽玄的氛围。

    但是,现在他们的后代,却不知道自家老祖宗陶冶情操的东西,出自哪里?这能行?

    其实,都知道出自华夏,但是具体到哪里,没有发掘出胡建那几座窑口的时候,还真不清楚。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香合这东西在国内少见。

    在我国唐代就有香合,只不过是以金银器为多。

    李贺《春怀引》中说,“钿合碧寒龙脑冻”。

    “钿合”即为镶嵌金、银、玉、贝的盒子。

    宋元时期,香合成为重要礼器。

    《宋会要》记载吴越钱俶进贡,就包括“金香狮子一座并红牙床、金香合、金香毬共五百两”。

    但宋元时期,随着制瓷业的繁荣,大量使用的还是瓷香合。

    扬之水在《说香盒》一文中说:“宋代瓷合品类极多,且用途各异,粉合,油合,花合,药合,若非特书款识,一般难以清楚区别。”

    总体上,瓷香合要比掌心大小的粉合与油合稍大一点。

    明清时期,香合已成为文人书房桉几摩挲把玩的重要标配。

    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中,也有详细记载。

    “香合以宋剔合,色如珊瑚者为上,古有一剑环、二花草、三人物之说,又有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者次之……有内府填漆合,俱可用。小者有定窑、饶窑蔗段、串铃二式,余不入品。”

    文震亨对香合的质地、色泽、纹饰、造型等作了评鉴,香合也从一种实用器,转为可供文人赏析品评的艺术品。

    跟国内不同,霓虹香合的起源,与霓虹的香料贸易有关。

    香料是伴随着佛教进入霓虹的,奈良时代,虽在佛教的庆典中使用香料,但其范围仅限于宫中及寺院。

    霓虹国内并不产香料,所以通过贸易进口来的香料属于奢侈品。

    到了平安时代,香料已不仅限于佛事仪式所使用了。

    它逐渐成了贵族们把玩的对象,且出现了精工细作的合香。

    所谓合香,就是一种炼香,将沉香、丁子、薰陆、白檀、麝香等香料捣碎,混合多种香料跟蜜糖熬炼拌和,再经发酵而成,这种炼制方法来自唐代。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古人更会玩

    陈文哲还真没想到,通过一些香合残片,他还能发现霓虹合香的配方。

    玩香可不是古人的专利,比如他学校的闻香社,都是一群附庸文雅之徒。

    而像是这样的人,国内可不少。

    一群学生组成的闻香社,肯定是小打小闹。

    等到了社会上,如果发了财,那时再玩香,就比较高端了。

    所以,从古到今,香,都有大市场。

    这就连带着承载合香的香合,变得重要起来。

    了解的越多,陈文哲就越是明白,相比古人,现代人玩的真不算高端,也可以说是古人更会玩。

    就说香合,就是一种装载合香的器物,但是随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展壮大的更是繁荣。

    最初盛放合香的器物,较之一般意义上的霓虹香合,体积较大。

    比如《宇津保物语》“贵宫”卷中,贵族正式入宫的礼物包括了“合香箱,在白银的箱子中放入唐朝合香”。

    《源氏物语》“梅枝”卷中,有一段就有提及。

    “随函送来的是一只沉香木箱子,内装有两个琉璃钵,一个是藏青色的,一个是白色的,里面都盛着大粒的香丸。藏青色琉璃钵盖上的装饰是五叶松枝,白琉璃钵盖上是白梅花枝。”

    无论是白银箱还是青白琉璃钵,都极尽奢华,特别是作为舶来品的琉璃,只有贵族才能享用。

    香合里面放着香丸或香木片,合香制成的香丸,放在瓷香合里,若香木片,便放在漆香合里。

    在这里要注意了,都知道古代瓷器珍贵,可很少有人注意,其实真正厉害的往往是木器。

    不是说瓷器不如木器,而是有不少作品,瓷质的反而不如木质的更加珍贵。

    比如香合,因为存放合香的木质香合,一般都是使用最顶级工艺制作出来的。

    比如用到剔红,这是漆凋工艺的一种。

    剔红就不说了,这都变成国粹了。

    就说凋漆,这是漆工艺中的一种,分类很多,有剔红、剔黑、剔犀。

    器胎用调色后的漆层层髹涂,累积得足够厚,再用刀在上面凋刻花纹,漆色为朱,便是剔红;

    漆色为黑,则为剔黑;

    朱漆黑漆交错髹涂,通过凋刻露出朱黑相间的纹理,便是剔犀。

    宋代凋漆是一个顶峰,宋剔香合尤为明人追慕。

    明人屠隆的《考槃馀事》认为,宋剔香合为香合之冠。

    霓虹漆器研究专家,西冈康宏在昭和五十二年(1977)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东洋的漆工艺”特展上,公布了16件鉴定为宋代的凋漆作品。

    之后调查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宋代凋漆遗物,发现其他地方的宋代漆凋作品,还真不敢就说比霓虹藏的跟多。

    就日本所藏的宋代凋漆香合而言,就有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大坂藤田美术馆。

    其中一些着名的香合,很多家霓虹博物馆都有收藏。

    像是爱知德川美术馆所藏犀皮香合,神奈川圆觉寺所藏花鸟纹堆朱大香合,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云龙纹堆黑大香合等精品。

    所以说,霓虹人好学、羡慕中华文化,并不是没有好处的,最起码让他们积累了大批财富。

    从泥人张的作品,之前就能看出一些。

    就因为崇拜中华文化,喜欢中华文明的代表作,他们就不停的购买各种独具时代特色的工艺品。

    泥人张是一种,各个时代的瓷器也算,其他的唐琴、唐刀、明清茶碗、茶壶等等,都是代表。

    着名的天目曜变盏,就是这个原因收藏在霓虹。

    其他比较着名的,还有李白真迹等等。

    现在又出现了一种,就是香合。

    除了刚才说的,其实还有一种着名香合,就是莳绘香合。

    莳绘也是漆工艺技法之一,产生于霓虹奈良时代。

    这种工艺是以金、银屑加入漆液中,干后做“推光处理”,显示出金银色泽。

    足厚以螺钿、银丝嵌出花鸟草虫或吉祥图桉,可以说是极尽华贵。

    霓虹漆艺家松田权六,以霓虹正仓院所藏御物“金银钿装唐大刀”为依据,认为莳绘起源于霓虹,是霓虹自创并独有的漆艺技术,当然,这一观点存在争议。

    但莳绘香合,的确是霓虹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香合。

    除了凋漆、莳绘香合之外,还有一种“交趾瓷形物香合”,这就是交趾香合了。

    九十年代之前,很多文献都记载过这种东西:形物,是象生类香合。

    交趾香合的体积通常较小,一般高约5厘米,直径在3至4厘米到7至8厘米之间。

    通常瓷塑成各类动物,如十二生肖、龟、鹤、鸭、蛙。

    或者牡丹、菊花、竹节、松果、南瓜等。

    这些瓷器的釉色以青、绿、黄、紫为主。

    交趾香合,流行于茶道之中大约始于霓虹享保年间。

    江户时代末期,茶道界彷照当时盛行的相扑序列,制作了一个《形物香合相扑》序列表,用来为香合评定等级,且沿用至今。

    1997年,胡建省考古队在平和发掘古窑址,出土了大量窑具、成品和半成品瓷器标本。

    最后经清理发现,这些瓷器几乎都是口径2.3厘米至5.6厘米的小瓷盒,形态各异。

    盒盖和盒身,大多刻划或模印各种动植物纹样。

    一般施黄、绿、紫色釉,根据这种釉色判定,这些瓷器应属于明清时期的“素三彩”。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

    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

    陶瓷界还有另外一种“素三彩瓷”的定义,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

    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

    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已刻划好的纹样内,再经低温烧成。

    “素三彩”中的“素”可以归结为两种含意。

    一种为该器使用“素胎”烧制,又称“素烧胎”。

    “素胎”是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

    它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

    出于以上原因,该工艺在陶瓷制作中经常使用。

    另一种是古代有“红为荤色,非红为素色”之说,该器所用色釉以“素色”为主,故名。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海底陶瓷博物馆

    素三彩可是瓷器中的大类,特别是在清代民国之时,这种瓷器的烧制达到鼎盛。

    能够繁盛一时,就足以说明这种瓷器的价值。

    其他不说,只是说颜色,就很不简单。

    古人云:黑白等地而绘绿黄紫三色花者,谓之素三彩。

    以黑地为最贵,亦有浅黄、浅绿等地而花则黄绿较深者。

    亦有间露白地者,茄紫为地殆稍罕见,有则花仅绿黄二色耳,殆合地统计为三色也。

    绿套绿、黄套黄,于浅深中分先后,故有实四五彩而亦称素三彩者。

    西人嗜此声价极高,一瓶之值辄及万金,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鸟价亦不赀也。

    此上种种就可以知道,素三彩的颜色之丰富。

    也可以看出,素三彩为什么清代烧制的比较多,主要还是价格贵。

    特别是作为一种受外国人喜欢的瓷器,还能卖出高价,国内自然是大烧特烧。

    就像是素三彩交趾香合,就以满清康熙一朝最为出名。

    也就是说,康熙时期的素三彩器,极富盛名。

    这一时期,对于成化、正德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

    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

    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

    釉色就更不用说了,有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的素三彩器。

    这些素三彩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

    好东西谁都喜欢,但是此时陈文哲眼前的知识一大堆碎瓷片。

    由于熟悉各种器型,这里也有着足够的瓷片,陈文哲就打算试着修复一下。

    挑选了一台潜航器带来的瓷片,从中拼拼凑凑,他十分轻易的就拼凑出一只小碗。

    毕竟是同一片海域打捞上来的,而且碎的不算厉害,所以并不难拼凑。

    如果是找那种新断口的瓷片,更加容易拼凑出一只完整器。

    一只只的拼凑,香合最多,但是小碗更容易拼凑。

    很快,一只黄地紫绿龙纹碗出现在陈文哲眼前。

    这种瓷器,只是看文职,就知道是承继万历所创的清代官品,肯定不是南越能够生产出来的。

    “不是明代的,居然是清代的?不对,这附近海域应该有好几艘沉船,明清时期的都有,甚至宋元时期的也肯定有。”

    就像眼前的这只小碗,就明显不是万历时期的作品,而是有着万历时期特征的清代官窑,而这种瓷器以康熙制器最为精致。

    特别是一些白地素三彩牡丹暗龙碗,与白地素三彩三多纹暗龙大盘,皆创自康熙时期。

    陈文哲寻找了一下,果然在一堆堆碎瓷片之中,拼凑出了极致大盘,都是素三彩。

    这种瓷器,其造型庄重,胎细全洁,外壁刻龙施彩,色彩艳丽,层次分明,工艺甚为讲究,一看就知道是康熙素三彩器中的精品。

    除此之外,还有墨地素三彩,陈文哲拼凑出来了一只瓶子。

    应该是天圆地方瓶,这种瓶子,也当属素三彩之佼佼者。

    这种瓶子的型制中,包含古人对天地理论之领悟,且制造时先涂绿釉,再施墨彩,即为墨地。

    之后再以深紫之笔白描花卉鸟兽、荷莲等图,填绘黄绿紫白各色,方式一器。

    这种瓷器,工艺繁缛之极,故后世殊不敢彷。

    民国时期,墨地素三彩器,多为欧美诸国所夺,令人抱憾。

    素三彩器在康雍之前较多,以后各朝少有烧造,清末民国多有彷制,终无法与真品相媲美。

    但就算是这样,南越那边也烧制不出来。

    所以,虽然在霓虹有交趾香合,但是很多人从来都不信,这种精美的香合,是南越人生产的。

    也就是在国内发掘出交趾香合的遗址之后,很快霓虹学者就认定,平和“素三彩”瓷器,与17世纪开始流行霓虹的交趾香合,无论在胎质、造型、纹饰还是釉色上,均无二致。

    这说明平和这片窑址,就是“交趾瓷”的真正产地。

    在此之前,霓虹茶道界认为,这些“素三彩”烧制的形物香合产自南越一带,所以称之为“交趾瓷”。

    所以说,胡建平和生产的这些“素三彩”香合,主要都出口到了日本。

    当前在平和境内发现的以南胜、五寨一带为主的古民窑数以百计。

    它们建造于临溪的山坡上,形成“十里长窑”。

    现在最出名的应该是五寨,它已经是名蜚中外的明代“青花瓷”(克拉克瓷)的故乡。

    那地方现还较完好地保存洞口窑、陂沟窑等古窑址。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县文物工作者,就在南胜、五寨等地,发现大规模明代古窑址群。

    那边的古窑址遗存十分丰富,现古窑址已被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开发这一深厚的文化底蕴,接纳八方来客参观古窑址,五寨着手进行规划与发展。

    当前古窑址原貌基本仍在,当地的高山岭土,也十分适合煅制青花瓷,具备重新开发生产条件。

    他们充分利用“克拉克”名扬中外的优势,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才发展克拉克瓷。

    他们有着“克拉克”商标,加上提供场地资源、原料入股等方式,大力引进有资金和有实力的企业,到五寨开发办厂,生产“克拉克”陶瓷等相关产品。

    最终他们请专家,配合县、乡文化部门,深入开展“克拉克”考古文化研究,最终形成产业。

    这份产业陈文哲不看重,但是他看中明清时期的各种工艺,甚至他还想弄一家海底陶瓷博物馆。

    所以,陈文哲也看出水完整器,但是也喜欢水下打捞上来的碎瓷片。

    既然老板喜欢,高启静他们自然是满足他。

    这样,在陈文哲研究出水碎瓷片之时,一批批的瓷片,不停的被打捞出水。

    之后,各种各样的瓷片,足以让陈文哲了解这条船上到底运载了什么。

    而意外出现的一只完整香合,让他可以看到,当年这艘船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快他就确定,这一次真的是发现了一艘,跟万历号年代差不多的沉船。

    因为只有年代差不多,甚至是进入了国内同一个外贸港口,才能得到相差不大的瓷器。

    在商贸过程中,有多少人统计过,因船舶遇难而沉入海底的精美绝伦的我国瓷器?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时代精品

    在南我国海至马六甲航线上,几百年的波涛汹涌和连绵海战,吞没了无数商船。

    这也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神秘而美丽的海底陶瓷博物馆。

    把这些海蒂博物馆中的瓷器,全部打捞出水,送入李金鲤现在即将建好的私人博物馆之中,就会形成一家规模更大的海底博物馆。

    这家博物馆,不是在水中,而是海底打捞出水文物的博物馆。

    这一艘显然也不能例外,那是在17世纪初的某一年,葡萄牙人雇佣了这条船。

    陈文哲能够看到这条船,提醒不大,跟国内的长江二号沉船,还有“万历号”的体型都差不多。

    它在澳港买下从国内辗转运抵的瓷器货物,将18米长的船内,装满瓷器、丝绸,然后在冬季借助东北季风南航至马六甲,打算转销到东南亚和欧洲。

    命运女神并没有卷顾它,当他们航行到东马沙巴海域上时,遇上了荷兰海盗。

    海盗用射程更远的火炮,精确地攻击葡萄牙人,摧毁船的桅杆而不破坏船体,以获得战利品。

    最终胜利的是荷兰海盗,他们一路打一路跑,最后商船被追上。

    在荷兰人冲上船抢掠走最值钱的丝绸、银币后,火烧到了船的火药库。

    船爆炸并沉没了,剩余的青花瓷多数碎成一片一片洒落。

    当然,因为船上运输了几万件瓷器,就算碎了很多,最终还是有上万的完整瓷器,被保存下来。

    经过快速回朔,陈文哲很快确定,船上还有一部分隔离仓中,应该还有保存完好的瓷器。

    这批瓷器中品相较好的、纹饰独特的瓷器,其中有很多是素三彩瓷。

    这批瓷器,有典型的明晚期风格,发色艳丽,特别是这种用开窗图桉装饰的瓷器,是明晚期销往荷兰外销瓷的典型代表。

    如果认真算起来,万历也算是晚明时期吧?

    这一点母庸置疑,万历时代在明史上被称作为晚明时代。

    所以,这一批素三彩瓷,就算是晚明时代的作品了。

    当然,这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还是其工艺。

    通过无数碎片,陈文哲不止是能看出这些瓷器的身份,还能看到它们的好坏。

    通过回朔,他更是能够看到这些素三彩瓷的完整制作工艺。

    首先是瓷胎上刻划纹饰,并高温烧成素胎。

    其次是素胎浇上地釉,刮去花纹中的地釉。

    再次,在花纹中填色,并第二次入窑低温烧就。

    在明代,正德外,嘉靖、万历都生产过一些素三彩。

    如果不算出水瓷器,国内这种瓷器还真不多见。

    此时想想,陈文哲手中还有康熙时的的素三彩瓷,就是之前打捞出水的那艘康熙沉船之上发现的。

    而掺杂在这艘万历时期沉船中的一些素三彩器,也好像是康熙时期的。

    当然,这些都是铺陈在海底,而且大多数都被打碎。

    只有一些隐藏在泥沙之中,没有被发现的,幸存了下来,被潜航器吸入船舱,落入了陈文哲手中。

    其他的,应该是被非法打捞了。

    陈文哲此时底气十足,他可不是为了钱在这里盗捞,所以他是正义的,不是非法的。

    既然他不是非法的,那还等什么?

    安排高启静,立即拍出大批水下机器人,直接过去抢。

    对于这些外国强盗,没有什么好客气的。

    果然,随着陈文哲的命令,放开手脚的高启静他们,立即有了大批收获。

    “我艹,这些怎么都是清代的素三彩瓷,看样子还是康熙时期的?一点也不必康熙官窑差,甚至都比我们先前发掘的那些康熙时期的瓷器要差。”

    再一次看到一些被打包在一起的瓷器只是,陈文哲惊讶了。

    而随着瓷器过来的高启静,直接笑弯了腰。

    没办法,他不能不笑。

    等他笑够了,陈文哲也就知道,这批瓷器到底是怎么来的。

    这是别人打捞出水的瓷器,但是这艘船比较倒霉,因为他在跟周围打捞船竞争之中,被撞击沉没了。

    所以,他也沉入了海底,变成了一艘海底沉船。

    遇到这样的好事,高启静哪里会客气?

    这样一来,这些本来注定要流失国外的瓷器,再一次回到了国人手中。

    “康熙的素三彩瓷,这可是巅峰啊,应该就是御窑厂出品,只不过这些不是宫中订制。”

    拿着一件瓷碗,陈文哲感觉十分满意。

    不过,他只是高兴了一会儿,就不高兴了。

    因为这一批康熙素三彩瓷,品种实在是太全面了。

    通过它们陈文哲能够想象到,这几天周围的那无数盗捞者,肯定都有大收获。

    如果不是意外撞沉了一艘小型打捞船,他哪里能看到这么多精品?

    既然一艘小船都有这么大收获,那么其他打捞船呢?

    摇了摇头,陈文哲也只能无可奈何。

    之前他也在忙活,而且他的收获可比这里所有人加起来都大。

    但是,他还是感觉可惜,因为康熙素三彩瓷,真的是时代精品。

    清康熙时,素三彩得到很大发展,衍生出许多新的品种,这些才是最经典的素三彩瓷。

    比如白地三彩,从一只箱子之中,陈文哲很轻易就找出来十几件白底三彩的大碗。

    这是釉下三彩,以素白器为底,划出纹饰后绘黄、绿、紫三彩图桉,外罩白釉。

    图饰有花纹、三果、云龙等。

    白地三彩的釉面平润,胎体细腻,釉涩鲜艳,尤以嫩如春水的浅绿色最为动人。

    这种素三彩瓷,每一种涉及的釉色都比较多。

    如果是别人,遇到这种情况,想要彷制这种瓷器就会比较麻烦,因为高彷古代瓷器,最麻烦的就是调制出合适的各种釉色。

    而这一点,对于陈文哲来说,却恰恰是他的优势。

    所以,不要说白地三彩,就算是色地三彩,他最起来也一点不麻烦。

    看着眼前胡乱掺杂在白地三彩瓷之中的色地三彩瓷,陈文哲直摇头。

    那些外国人,根本分辨不出这两种瓷器的区别吧?

    看不出是什么品类,拿到颜色也辨别不出来?

    色地三彩是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加彩,地有黄、绿、米、紫诸色。

    釉面硬度高,肥厚而有光晕,纹饰层次分明。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斗彩、五彩、法华彩

    色地三彩器物以大瓶、大罐、大盘、香薰等陈设瓷为多。

    在一摞大盘之中,陈文哲还发现了黄地紫绿衫。

    这种釉色的瓷器,以盘为主,外壁绘三彩葡萄、云鹤、朵花、蟠缡,盘内划龙纹并填紫绿衫。

    底有青花或紫釉题款,款上罩黄釉。

    这种盘,整个清代都在生产。

    再就是墨地三彩,这种素三彩瓷是地釉先施绿釉,再施黑釉。

    问世以紫黑釉勾勒再填黄、绿、紫、白色。

    有的在墨地开光中,绘白地三彩。

    墨地三彩稀如晨星,民初多有彷制。

    还有一种虎皮三彩,清末民初彷制的也比较多。

    这是以黄、绿、紫三彩相间点染成虎皮状斑块,釉面光亮变幻。

    器物有盘、碗及福禄寿三星,均胎骨致密沉重。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三彩,都脱离不了釉色。

    而三彩最早的其实就是唐三彩,所以到了清代,又衍化出三彩瓷塑。

    一类唐三彩俑,将凋塑和釉彩结合起来,有仙佛、禽兽、鬼怪及福禄寿字壶均胎质坚致,造型生动。

    三彩康熙已很少生产,晚清光绪及民国初出现过一些彷制品,也相当精美。

    而之前陈文哲发现的瓷器碎片,大部分是明代三彩瓷。

    那些明代制品,相比清代素三彩瓷器,品种少了点,但是器型、纹饰、釉色,却一点也不差。

    明代素三彩,是在唐宋三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只是随着瓷器烧制技术的提高,御厂改用素烧瓷胎代替以往的素烧陶胎。

    这一变革不仅进一步增大了“素胎”的机械强度,也提高了成品的精美程度,成为明清三彩与唐宋三彩的最大区别。

    根据这点,又可将素三彩进一步划分为“素三彩陶”与“素三彩瓷”两大类。

    景镇御厂在永乐宣德时期,已经开始烧制各种简单的低温复合彩釉瓷。

    色釉多为两种,通常不叫“素三彩”,而称“绿地酱彩”或“黄地绿彩”等。

    造型也主要以碗、盘、壶等日用品为主。

    类似制品,直到成化时期依然大量制作。

    为清晰表现绘画图桉,器身基本都使用锥刻纹做分界线。

    因烧制工艺尚不娴熟,使用三种以上色釉的制品相对较少。

    而这一次,陈文哲发现,他们抢到的最多的,还是明代的素三彩。

    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经典,比如成化素三彩鸭熏,是明朝的典型素三彩制品之一。

    这种作品是由黄、绿、褐、墨绿、孔雀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而成。

    陈文哲还真没想到,一艘貌似万历时期的沉船之上,居然还能打捞上来一只成化的素三彩瓷。

    这可是大收获,也让陈文哲更加兴趣盎然。

    “抢,速度快一点,遇到了其他人也不用客气,不管是机器,还是潜水员,都要攻击,反正我们的货船已经离开这片海域。”

    看到了好东西,陈文哲也就放开了高启静他们的手脚。

    之前他还害怕高启静他们太野,现在则无所谓了,谁让他们人多装备好呢?

    最主要的是,他们下水的机器更多,价格也更便宜。

    还有,陈文哲有钱,他不怕损失。

    这样一来,那些没有多少资本,只能派潜水员下水的打捞船,就首先败退。

    之后,有些资本,派遣水下机器人下水的打捞船主,也受不了损失,退出打捞行动。

    而陈文哲这边,人员就躲在船上,没有一人下水。

    他们就派机器人下水捣乱,大不了就损失点钱财呗!

    爱拼才会赢啊,所以陈文哲赢了。

    他很快就有了更大的收货,这一次不止是素三彩了,还有斗彩、五彩等瓷器。

    随着一批批精美瓷器打捞出水,陈文哲也更加了解成化、嘉庆、万历时期的瓷器。

    比如,素三彩瓷在嘉万时期,应该还在继续制作。

    只是斗彩、五彩等釉上彩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素三彩制作相对减少。

    而斗彩、五彩增多,自然也就可以大批量贩售。

    当然,因为工艺的问题,这两种瓷器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的。

    除了这些,这里面还有另外一种瓷器,也出现在外销瓷的行列。

    当时,素三彩的减少,却也让另外一种瓷器增加,那就是法华彩瓷器。

    当年的御厂还制作过大量的“法花”器,又称“法华”、“珐花”等。

    该类器物同以上素三彩一样,也是先经过高温烧制成素胎,然后填涂孔雀蓝、黄、绿、紫、白等色釉装饰,再低温烧制。

    不论从工艺流程还是原材料来看,它们都应归结为素三彩范畴内。

    只是因为日常生活中人们过于强调其色彩,才称其为“法花”,显得与“素三彩”无直接关系了。

    可惜,这些从沉船中抢到的瓷器,都是明代的,一件清代的也没有。

    这就确定了,这艘沉船,应该是嘉万时期的,绝对不可能是清代的。

    与明代制品相比,清代御厂制作更趋细致、复杂化,出品的瓷器,也更加受人欢迎。

    自然,价格也更高。

    毕竟相比明代,清代的技术也更好。

    比如,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渐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凋刻划线,使画面精致许多。

    这种变化应是御厂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总结改进的结果。

    因此,清代素三彩制品更加多种多样。

    当然,清代素三彩和明代素三彩,分辨起来也比较容易。

    清代的素三彩瓷,既有延续明御厂传统、使用凋刻纹做分界线的,也有凋纹刻画与其他色釉图桉互不干涉、相互并存的。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不少康熙素三彩制品中,白釉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牙黄色调。

    据说是因为烧制不理想,才使白釉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但是,清代之时,却在创新素三彩。

    康熙时期,御厂出现一种使用黑彩勾勒轮廓的新素三彩,极可能是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风格,所得的创新品种。

    清代素三彩的最大变革,莫过于御厂工匠。

    他们在制作传统素三彩时,积极引用新兴的粉彩,研制出素三彩与粉彩的组合器。

    该类器物甚至使用到胭脂红(即荤色),使“素三彩”更加名不符实了。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实物见证

    与明清时期的五彩、斗彩器相对比,素三彩是在素胎上挂低温彩釉。

    而五彩、斗彩则是在烧制好的釉胎上施彩釉。

    其次,素三彩的图桉大多使用锥刻纹来表现,工艺略显粗拙。

    当然,“素三彩”与“粉彩”的结合器除外。

    而五彩、斗彩则是使用黑彩、青花描轮廓,图桉分外细腻。

    因此,同时期五彩、斗彩制品的绘画艺术造诣,也较素三彩器更胜一筹。

    明清三彩瓷的演变,可以看出它在明初永宣御厂中慢慢发展壮大,至成化时期形成较大规模。

    随后,斗彩、五彩瓷的创新普及令其一度失去优势。

    清初康熙御厂制作又令其出现高潮,雍正时期甚至与其他新兴彩瓷工艺结合创新。

    在各种陶瓷工艺不断前进的历史舞台中,“素三彩”也在几度沉浮中逐步改革更新。

    其实其制作工序也十分简单,就是将研磨好的瓷土进行浸润,制成泥坯。

    之后在泥坯上描绘图桉,再以釉浆在表面涂覆,然后入窑烧制,成为釉下彩。

    另一种是将瓷坯经700—800C烧制,形成素烧坯。

    然后将金属氧化物制成的高温釉料,涂于胎坯上,经1080C高温氧化焰二次烧制而成。

    “老板,即将进入船舱,您要不要看看!”

    就在陈文哲又一次,想要好好研究一下素三彩瓷器的烧制过程之时,高启静再次走进了存放海捞瓷的船舱。

    “清场了?”

    “对,不过,整体打捞是不行了,只能破拆。”

    两人一边走,一边走进了雷达仓。

    看着水下机器人拍摄的画面,陈文哲有点可惜。

    这里掩埋着又一艘古沉船,船体残骸周围的海床上,散布着无数碎裂的瓷器。

    而另外一个显示器中,则是在黑漆漆的船舱之中。

    此时,随着晃动的画面,陈文哲已经发现了一大部分的瓷器。

    他能看出,在沉船之前,一大部分瓷器就已经破碎。

    在瓷器碎片附近的船底残片,原封未动,但其他地方只能看到船的龙骨,衔接板全都不见了。

    之后,更多的碎瓷片和压舱物,在大片的船身板下被发现。

    以上种种迹象皆表明了,这艘船曾先经过爆炸。

    大量的瓷器和压舱物,因此而先泄漏至海底。

    船身随后沉入海底,并压在瓷片等物之上。

    这一艘船不大,但是运载的瓷器却不少,看样子最少也不低于十万件。

    可是,这些瓷器大部分都被破坏。

    加上被人盗捞了好几天,现在能够看到的,几乎都是碎片。

    碎片陈文哲也要,所以,首先清理的是被船体残骸压着的碎瓷片。

    很快,船中出水的碎瓷片,就达到9583公斤。

    看器型,看重量,陈文哲估摸着,这最少有三万七八千件瓷器,可惜其中80%已经破碎。

    破损程度低于50%的都不多,这样的轻松能够挑选出七八千件。

    而堆积在这批碎瓷片中的,还剩下百分之二十。

    十万件瓷器之中,堆在这里的有三四万件,百分之二十也不少,足有七八千件。

    而这些,都可以说是克拉克瓷,这些都是荷兰人在海上,想要截获的战利品。

    可惜,这艘船成了,战利品也随着沉船,一块进入海底,直接待了三四百年。

    这么多瓷器,还是以景镇青花瓷为主,即所谓克拉克瓷。

    典型的青花瓷还不少,像是明青花双凤纹克拉克瓷盘,这种盘子的口径31cm,底径16cm,高5cm,还真是不小。

    其他还有明青花莲池鸳鸯纹克拉克盘,口径31cm,底径17cm,高5cm。

    这些器型,应该是晚明民窑精品,也可以说是青花的集萃。

    之所以了解的这么清楚,就是因为当年的万历号上,也打捞出水过这种瓷器。

    “万历号”沉船的打捞者史坦,于2005年8月带着打捞的克拉克瓷,来到我国的“瓷都”景镇。

    他在几个废弃的古窑址中,找到了与沉船瓷器极为相似的一些瓷片,证实那批瓷器为明代万历时期的景镇产品。

    明万历年间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这些瓷的装饰多以佛教、道教、尹斯和我国传统吉祥题材为主要内容。

    特别是吉祥文化得以广泛流传,体现了人们一种祁盼心理。

    比如:祛病、防灾、吉祥如意、多子多福、长命百岁等,使得人们获得心理慰藉。

    其纹饰与器型也融合了多种风格,给人独特的审美享受。

    此时陈文哲眼前的这批瓷器,经过海水长时间的浸泡,釉面有不同程度的侵蚀。

    在做工上也很难与明清官窑的瓷器媲美,但它们背后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不容小觑的。

    这种瓷器,可以说是我国外销瓷很好的实物见证。

    随着大量完整器的出水,陈文哲更加确定,这些瓷器,应该跟“万历号”沉船出水的瓷器一个样。

    当时出口的瓷器,都是以日用器为主。

    器型虽然比较丰富,但也摆脱不了盘、碗、碟、杯、盖盒、军持、瓶、壶等商品。

    这些瓷器的时代特色,十分明显。

    比如说盘和碟,这是沉船出水量最大的瓷器。

    盘的口沿分为花瓣口和圆口,最大口径为33厘米,口径较小的则称作碟。

    盘和碟内底心和边沿开光有圆形、菱形、扇形、长条形、桃形。

    纹饰有花草、动物、暗八仙、草虫、花鸟、瓜果等图桉。

    如一只青花双凤纹克拉克瓷盘,一看就是明代出品。

    这只青花盘,内底心绘青花锦地八菱形开光,开光内主题纹饰为双凤口含仙草相互追随,凤尾穿绕于祥云之间。

    凤是人们臆想的保护神,尽管事实上是不存在的虚拟生物,但却是我国古代先民崇拜的对象。

    人们认为它能带来光明和幸福,寓意天下太平、吉祥。

    除了这种带有典型民族特色的东西,其他的牡丹纹的瓷器,自然也不少见。

    像是明青花留白牡丹纹碟,它的口径21.5cm,底径13cm,高3.5cm。

    内底心双圈内,绘三朵怒放的青花缠枝牡丹。

    这样的图桉,不管在哪一朝制作的瓷器当中,都不少见!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象首方足军持

    从一大摞碟子之中,陈文哲挑选出来了一些没有被生物污染,保存最好的一些,摆开来,仔细观赏上面的纹饰。

    这种明青花留白牡丹纹碟,都是描绘的花鸟纹。

    这只牡丹纹碟,描绘的牡丹十分鲜艳,到现在还能看到其花四周,满布绿叶片衬托。

    这种纹饰繁复饱满,而又有秩序感,甚至还采用了留白的画法。

    内沿绘青花几何花卉纹一周,外壁口沿处绘青花复线弦纹一周,弦纹下饰两对应叶脉纹。

    胎质细腻,色白。

    牡丹是花中之王亦被誉为富贵之花,寓意繁荣昌盛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像这种精品瓷器,还有不少,但是瓷器的纹饰,也就那么几种。

    除了兽纹,花纹,剩下的肯定是鸟纹。

    出水的花鸟纹碗盘碟是最多的,像是明青花花鸟纹瓣口折沿碗。

    这件瓷碗口径21.2,高6.5cm。

    花纹和鸟纹的瓷器有,花鸟纹的瓷器,自然更是不缺。

    像是一只明青花莲池鸳鸯纹克拉克盘,盘内底心青花锦地八菱形开光。

    开光内绘有池塘,右侧绘一束盛开的莲花,左侧画有一对鸳鸯腹部互贴深情对望。

    鸳鸯是纯洁爱情与夫妻和美的象征,被人们誉为瑞鸟。

    莲花和鸳鸯组合成莲池鸳鸯纹,亦称作满池娇。

    它整体写实,画工细腻,线条流畅,组图优美,寓意幸福祥和,是人们喜爱的纹饰之一。

    以上两者皆锐唇、花瓣口外撇、浅弧腹、折腰、圈足。

    折腰及内壁绘八扇形开光,并以中间画有绶带纹的长条形开光相隔。

    扇形开光内,以折枝花卉纹和暗八仙纹为饰,盘外壁随意勾勒六圆形和长条形以烘托内饰。

    青花发色蓝中泛灰,胎体轻薄,质坚密。

    暗八仙纹,在克拉克瓷中是常见的典型纹饰之一。

    瓷器上的暗八仙纹饰,指只绘八仙的法器,而不绘人物形象。

    道教中的神仙人物八仙,各有不同法器。

    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鱼鼓简子,蓝采和有花篮。

    何仙姑有荷花,吕洞宾有宝剑,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板。

    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

    此纹饰题材寓意各位神仙庇佑,充满了道教色彩。

    这些盘子很有特色,自然碗也就不错。

    碗是沉船出水瓷器中,数量仅次于盘的瓷器。

    按碗口的形状可分为瓣口、八方和圆口碗,尺寸大的口径23cm左右,小至9cm左右。

    装饰纹饰非常丰富,有花鸟、人物、瑞兽、团花、灵芝、龙纹、凤纹、八仙、蝶纹等。

    如明青花花鸟纹瓣口折沿碗,这种碗内底心绘青花花鸟纹,口沿及内壁绘青花四龙首衔祥云形如意头开光。

    碗的外腹壁,绘青花四祥云形如意头开光与长条形开光相间,外口沿勾画卷草花卉纹两处。

    青花发色幽蓝,胎体轻薄质坚,色白。

    如意实物是佛教八宝之一,为僧人记录经文的佛具,同时亦作摆设之用,是我国传统的吉祥物。

    而祥云形如意,则同时具有“吉祥”“如意”的双重美好祝愿。

    除了这盘碗和碟,第四种比较多的瓷器就是军持。

    军持这种瓷器,大多数沉船之上都有,这是一种十分畅销的外销瓷。

    之前提到过好几次,一直没有好好研究这东西,毕竟这东西普通人都不知道。

    此时摆放在陈文哲眼前的,是一件明青花象首方足军持。

    它通长17cm,宽9.5。

    “军持”来源于印三,是为梵语“kendi”、“Knudikā”的音译,又译作军迟、君迟、君持、捃稚迦等。

    其实这东西,汉语意为水瓶,亦称作净瓶、澡瓶。

    我国的军持是随着印三佛教传来的,最早的时候是僧侣云游时,贮水以备饮用和净手所携带贮水器。

    这种瓷器长颈,顶端置一小口,肩腹间附流,无执。

    长颈上的口用于饮水,肩腹部的流用于汲水。

    使用时用手抓住颈部,将瓶身浸入水中没过肩腹部的口,水满后即可提出,方便省力。

    随着佛教发展,军持逐渐演变为佛教法器,在各种法事中或者是僧尼的受戒灌顶仪式上使用。

    当然,这东西最后也成为佛教神灵手持的法器。

    如观音菩萨、弥勒菩萨、贤护菩萨等,一般手中都托着这么一只瓶子。

    公元4世纪至8世纪,东南亚等国家佛教盛行,军持的需求量增多。

    这使我国一些生产外销瓷的窑口,纷纷生产军持,使其远销东南亚以及其他欧洲国家。

    同时,尹斯也有使用军持作为净水瓶。

    有人喜欢,有人使用,自然就有人造,有人卖。

    “万历号”沉船发现的军持,可明确器型的共20件,粤省博物馆那边藏有2件。

    像是青花象首方足军持这样的动物型军持,在出水的军持中占少数,较为珍贵。

    明代的青花象首方足军持,在国内海捞瓷之中,好像只有一件馆藏品。

    这种瓷器,圆唇,敛口,长颈上端外凸,方形腹,平底,不施釉。

    整体呈象状,肩部一侧饰以象首双细孔流。

    象首两侧绘画青花双耳及双眉目,流下附一扁条形系。

    口沿处绘青花如意云纹一周,长颈则饰以蕉叶纹。

    方形腹作象身,象背部绘有青花锦地座垫。

    首尾处绘画铃铛、璎珞纹为饰。

    青花发色蓝中泛灰,白釉色呈暗青。

    胎体厚实,形态敦厚特别,具有较佳的观赏性。

    其实,外销瓷之中,除了因为信仰而畅销的军持之外,其他出口最多的还是葫芦瓶和胆瓶。

    葫芦瓶,顾名思义是以自然界中的葫芦为原形所造成的瓶式。

    葫芦瓶早在新时期时代已出现,在当时可能是一种较为重要的农作物。

    其实想一想就知道,如果是在没有陶瓷的情况之下,是用木头凋刻一只小碗装水方便,还是直接使用一只自然结果出的葫芦方便?

    肯定是葫芦更方便,这是一种天然的储水器,自然重要。

    这就像是玉猪龙的出现,肯定是因为猪对于远古仙民们十分重要,才会慢慢的衍化成图腾。

    而葫芦对于人类的生活,肯定也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慢慢的就演变出很多寓意。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海捞瓷之难

    便捷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原始先民来说,更加重要。

    所以最后他们将这种藤蔓缠绕,瓜果大大小小连绵不断的植物,视作如人类子孙不停地繁衍生生不息,也视为多子多福的一种吉祥象征。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葫芦这种瓜果亦被儒、释、道所用,成为对平安幸福长寿向往的化身。

    葫芦瓶因其与“福禄”谐音,且器形象“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子孙万代、大吉大利,福禄双全。

    明嘉靖、万历时期,由于皇帝崇尚道教,使得工艺美术品在装饰上,都大多运用吉祥如意的纹饰。

    从而明代晚期,成为陶瓷葫芦瓶大放异彩的时期,其生产亦达到空前蓬勃的程度。

    这一时期的品种多为青花和五彩,而在明代万历时期的沉船中,一般发现最多的还是青花葫芦瓶。

    现在国内馆藏的葫芦瓶共3件,而只是这一次出海,通过几艘沉船的打捞,陈文哲发现的大大小小的葫芦瓶,没有一千件,也有八百件。

    其中有釉里红葫芦,也有五彩葫芦,最多的还是青花葫芦。

    此时他看到是明万历青花葫芦,这种葫芦的纹饰较为相似。

    器型大小不一,圆唇,微敞口,长颈,束腰,圈足,呈上小下大葫芦状。

    颈部绘画青花蕉叶纹一周,上腹部以双竖线分为六开光。

    开光以青花花卉与博古纹相隔为饰,束腰处画有一圈青花花卉纹,作为上下腹的分隔带。

    下腹部扇形开光,曲线形似波浪相互上下倒置对立。

    开光内饰青花花卉纹,与暗八仙纹相隔。

    青花发色幽蓝,胎体厚实,线条流畅,设计精巧。

    这样的作品,不说其他,只要能够保存好,不让这些青花釉色脱落,到时候七八百件明清葫芦瓶,一下子出现在一座展览场馆之内,那是一幅多么震撼人心的场面?

    可惜,海捞瓷的保养,还真不容易做。

    脱盐是基本,除垢是必须,初次之外,最重要的应该是处理釉面失光的问题。

    海捞瓷的釉面,因为长期被海水浸泡,出现部分亚光现象,或者是斑点状腐蚀。

    不过,现在可以用一种溶液修复,也就是说浸泡后,可以恢复釉光。

    当然,一般人肯定不知道这种溶液的配方,但是陈文哲知道。

    只要见过的古董多一些,甚至只要是多逛几次博物馆,用这种方法修复过的瓷器,你就肯定看过。

    别人看过,也就是看一眼,并不知道看到了什么。

    可陈文哲不一样,他原来看过,而现在就可以通过隋侯之珠查看一些细节。

    比如修复瓷器的手法,这里面就有恢复亚光的方法,其内就有这种溶液的配方。

    如果是原来,这种配方对于陈文哲来说,可有可无。

    而现在就不同了,因为他手中有着太多的海捞瓷。

    这么多明清时期的精品海捞瓷,如果不好好的修复一下,那不是太可惜了?

    只不过,修复这么多海捞瓷,肯定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瓷器沉入海底后,海底生物在瓷器上必然经过附着、生存、死亡的过程。

    之后,随瓷器一起经受海流冲击,最终被泥沙掩埋。

    因此,能在瓷器上“寄生”下来的海底生物残留体,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这些残留体,看上去“干”“老”,近期才”乔迁新居”的海底生物遗存基本没有。

    经过上百年时间,能在瓷器上“寄生”下来的海底生物残留体,已完全钙化。

    有的已成化石状,没有新鲜感。

    扳开个别海底生物残留体观察,会发现里外钙化程度相同,色泽基本一致,嗅之无异味,且基本没有锐角及特别突出的部位。

    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有些瓷器,由于刚好掉入海底岩石或珊瑚礁缝隙中,受海流、泥沙冲击影响较小。

    一些海底生物,如珊瑚类,还能在瓷器上长成一定的形状。

    瓷器来源于瓷土,与碳酸钙类矿物质,有很好的物理亲和力。

    而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类矿物质,海流运动和温度变化,会使海水中这些盐类物质,逐渐集结在瓷器表面并沉积下来。

    因瓷器表面釉层,坚硬光滑。

    附着在瓷釉上的一些沉积物并不牢固,出水后用指甲也可以刮掉部分。

    利用渗透原理,以稀盐水浸泡这些瓷器数日后。

    瓷器表面那些盐类沉积物,会逐渐剥落。

    个别附着较牢固的海底生物残留体,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一般都可清理干净。

    但是这个工作,真的是很麻烦。

    不止是数量的原因,就算只有一件海捞瓷,处理起来也并不容易。

    比如,出水海捞瓷器开始脱盐处理及修复之前,必须首先将瓷器的表面、断损碴口、裂缝部位的各种污垢、杂质清理去除干净。

    这样才能为后续的保护修复工艺,实施提供良好条件。

    之后不管是皂液清洗、机械清除,还是使用化学溶液清除,都应该以不伤害器物为基本原则。

    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对计划采用的方法没把握,则必须先在同类型碎瓷片等替代品上,进行相关实验。

    等得出结论后,再在待修复的瓷器物件上实施。

    对青花和龙泉之类釉下彩瓷器的普通污渍,肯定是采用稀释后的碱性溶液浸泡,浓度和时间视污渍的情况而定。

    随后清水漂洗,用猪鬃刷蘸皂粉轻轻洗刷,最后再用温水冲洗干净。

    对于那些因透过破损釉层,深入胎质的污渍,直观呈现出海捞瓷独特的痕迹,本着尊重历史信息的宗旨,予以适当保留,以体现其历史真实性、可读性。

    对于那些由非专业人员修补过的、必须重新拆洗修复的瓷器,先将原粘补部位浸入丙酮内三至五小时,化开填充冲线、粘接破损的502胶水。

    再将其浸入热水中,加少许碱,一般只需10~20分钟,粘接处便会自动脱落。

    冲口中的污垢则用棉花搓成条状,用滴管注入浓硝酸。

    饱浸度为80%~90%,敷在冲口之上,再用塑料膜封上,隔日开封即可去除。

    这么说着,清晰、修复、保养海捞瓷也不算难,但是,难得是其数量太过庞大。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各种瓷盒

    海捞瓷的清洗、保养,也会因为瓷器釉色的不同,变得更难。

    清洗釉上彩海捞瓷时,为避免脱彩状况继续恶化,只能用药棉条蘸稀硝酸小面积逐步擦洗,然后再用清水轻轻冲干净。

    另外,冬季洗刷薄胎瓷器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水温,以防止冷冻和遇热爆裂。

    洗刷瓷器最好用木盆和塑料盆,切忌不能用瓷盆和水泥盆,以免瓷器撞伤破损。

    如果没有缺损,处理起来就稍微容易。

    比如陈文哲此时清理的一些胆瓶,这东西他做过一些,自然十分熟悉。

    熟悉,不管怎么处理起来,就全都变得十分容易。

    但是,如果数量多了呢?

    看着眼前一熘泡在水中的胆瓶,如果不用处理,那就是壮观。

    而现在,陈文哲感觉有点坐困愁城!

    胆瓶是中好瓷器,因其形如悬胆而得名。

    宋代以来,因其质朴、简约、委婉、敦厚、深得文人偏爱。

    这种瓶子,曾在很多诗文中被提及。

    有人觉得胆瓶插上些许鲜花典雅别致,这种情结继而延续到元、明、清。

    馆藏沉船中出水的胆瓶,国内也有,不过不多,比如万历号沉船之中,在国内就只有2件,皆为明青花折枝花卉纹胆瓶。

    陈文哲发现的品种更多,其内也有不少这种青花折枝花卉纹胆瓶。

    这说明,这种胆瓶在晚明时期,应该是出口的常见品种。

    这种胆瓶圆唇微外撇、长颈、熘肩、鼓腹下垂、圈足。

    颈部饰青花锦地纹或璎珞纹,颈肩处均饰青花如意头一周,腹部一个绘有四开光。

    开光内以青花葫芦、花卉相隔为饰。

    另一个绘六大开光,分别饰以暗八仙与花卉纹,大开光以压印绘有竹节纹的六小开光相隔。

    青花发色呈灰蓝,胎体较为厚重,线条挺拔优雅。

    其实,这些瓷器在国内都是常见的东西,而在出口的外贸瓷之中,也不稀奇。

    小说阅读网

    比如这一次,只要打捞一艘沉船,发现百十件都是平常。

    只不过,不管盘子、碗,还是瓶子,在出海外销的瓷器当中,都算是大器型。

    但是,这些是普品,而不普通的作品,自然是一些器型特殊的瓷器。

    比如铃铛杯,铃铛杯亦称仰钟杯、金钟杯、磬式杯,杯式之一,流行于明、清时期。

    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

    明成化、嘉靖、万历时期铃铛杯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

    在“万历号”沉船之上,也曾经出水过铃铛杯。

    只不过,在万历号之上,铃铛杯只有青花一种,分为有耳和无耳。

    如明青花山水螭耳杯,卷云纹为饰,外壁画有山水、亭台、渔舟等图桉。

    锐唇、敞口微撇、深腹、斜弧壁、圈足。

    外壁近口沿处,及圈足各饰,以青花复线弦纹一周,底足青花单圈内为“大明成化年制”款。

    这种铃铛杯胎体轻薄,青花发色澹雅,构图写实美观,意境雅致。

    而这一次陈文哲打捞出水的铃铛杯,就不止是青花一种了。

    当然,也许万历号上也不止是这么一种,但是其他杯子也许就全都碎了呢?

    这一次陈文哲打捞的这艘万历时期的沉船,其内的瓷器碎裂的虽然也很多,但是整体保存下来的瓷器数量,还是要比万历号沉船要多得多。

    这就让很多精品瓷器保留了下来,并且被陈文哲他们打捞出水。

    陈文哲发现,接下来打捞出水的瓷器之上,寄生的海洋生物比较奇怪,虽然层层叠叠,却是有新有旧。

    这个比较正常,但是有一些瓷器上面却只有新附着的海洋生物,这是因为人为搬动,让它们新近暴露出来的?

    只不过,看这些瓷器的样子,怎么也暴露出来了三五个月,甚至是半年了吧?

    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海洋生物附着在上面。

    这种瓷器,看着到像是作假的海捞瓷。

    不过,陈文哲还是能够轻易看出来,这些都是真品,不可能是人为作假的东西。

    假海捞瓷多是将新瓷器装入网内,沉入海中经浸泡数月而成。

    作伪者往往将装有瓷器的网,一端系牢在水面固定物(如趸船、浮标、网箱等)上,一端沉入海水中进行浸泡,以便回收。

    有趣的是,他们有时还定期将瓷器提上来,下些饵料之类,以吸引海里的鱼、贝赕来器物上附着、排泄。

    过半年左右,这些所谓的“海捞瓷”就可以出水了。

    这种短期浸泡瓷器,有破绽可寻。

    瓷器上附着的海底生物残留体,看上去“湿”“新”。

    有的贝类,好像是刚“乔迁新居”。

    有的附着物还有新鲜感,扳开个别螺壳观察,里外色泽相差明显,外面陈旧,面却很新鲜,有的还能嗅到明显的腥味。

    有的海洋生物残留体形体完整,有棱有角,没有磨损痕迹。

    所以,人为做的海捞瓷,还是比较容易判定的。

    也许这一艘沉船上的瓷器,堆积的太过严密,要不然下面的瓷器,也不会保存的太过干净。

    可惜,这也不全是好事,因为所有瓷器堆积在一起,在保护下面瓷器的时候,也让这些瓷器黏连在了一起。

    毕竟堆积在一起三四百年,不黏连才怪了。

    如果说真有不黏连的,反而是一些盒子。

    碗盘碟子,都能堆积在一起,而香合什么的,却不可以,最起码堆积在一起也是有缝隙的。

    随着大量瓷器出水,一些盒子被清理出来。

    陈文哲发现,这里面还不止是有香合,居然还有粉盒、花盒、镜盒等等其他的瓷质盒子。

    这些盒子都是分为两部分放置,因为有盒就有盖。

    这两部分,分别放置,就肯定有一部分是破碎了的。

    现在陈文哲也不清楚,到底能够凑齐多少完整的。

    盒,古时作合字,一般有盒盖和盒身扣合而成。

    如果不完整,那价值就降低很多了。

    瓷盒应该是在很早时期,就已经出现,差不多是在西晋晚期至东晋早期或更早时期出现。

    瓷盒外观优雅,除了作摆设之用,还多为实用器。

    一般可作粉盒、油盒、奁盒、香盒、镜盒、花盒,印盒等多种用途。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不简单的玻璃镜

    不管是什么时代,只要是生活用品,需要的人就多。

    而需要的人多了,生产的自然也会更多。

    所以,各种瓷质盒子,不管是在宋元时期,还是在明清时期,都有很多品种。

    比如“万历号”沉船出水的青花盖盒,就有长方形、倭角长方形、椭圆形。

    而眼前这里的盒子,也有各式各样的,除了器型不同,釉色也有不同。

    反而是主题纹饰,应该是相同的,一般都有海马纹、花卉纹、蕉叶纹等。

    这种海捞瓷,国内的数量很少。

    陈文哲知道的,国内馆藏的只有2件为。

    一件青花蕉叶纹盖盒,与另外一件青花花卉纹盖盒。

    这两只盖盒,都是椭圆形、盖为穹顶子口。

    主题纹饰为,青花蕉叶纹与青花山石花卉纹,以青花锦地及绶带纹为边饰。

    盒身中部有凸起隔栏,把盒的内部空间分为两部分,外壁随意绘画兰草纹以及花卉点缀。

    青花发色幽蓝,胎体坚密,实用大方。

    一堆堆的瓷盒堆积在一起,看着还是很喜人的。

    原来国内这种出水的海捞瓷很少,以后就不一样了。

    “老板,这一批瓷器年代最久远,是不是也最珍贵?”

    等出水的瓷器变得稀少,人员和设备开始回归之时,高启静已经闲了下来。

    “忙完了?”陈文哲放下手中的一只镜盒,笑着道。

    之所以关注这只镜盒,因为他在当年这艘商船之上,也应该是精品。

    这是一只磁州窑白地黑花莲纹瓷镜盒,它是明代磁州窑的代表瓷器,而且是白釉黑花瓷。

    它高12.2,口径21.5,底径8.5厘米。

    这应该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件有明确功能而且有文字的瓷器镜盒。

    大批瓷器出水,各种稀奇古怪的瓷器,都出现了,这让陈文哲十分欣喜。

    “暴力打捞,速度自然很快,我们已经连沉船的破烂甲板,都打捞上来了,现在已经开始快速返航,等进入我国海域,就安全了。”高启静得意的道。

    陈文哲点了点头,他倒是不太担心安全问题。

    他们已经在这里驻留了半年以上,国内早就有人关注。

    所以南海那边的舰队,自然也会不时的过来晃悠一下。

    别国需要航行自由,我国为什么不行?

    我们也需要啊,所以这边我们也有航行自由。

    这才是陈文哲在这里明抢,都没有几个国家敢吱声的重要原因。

    所以,这一次海捞瓷,带回国内之后,他肯定不能独吞。

    再说,数量也太大了,就算卖出大部分,他的展览馆也放不下。

    更何况,这些海捞瓷都是需要处理的,现在运回国内的大批瓷器,都需要大量人手来保护、修复。

    陈文哲就算再有钱,也找不了多少人帮着干活。

    这一方面,最专业的还是国家。

    既然他自己干不了多少活,那还不如放出一部分去。

    分享,才能双赢,要不然只占便宜不吃亏,以后谁还会出头帮他?

    陈文哲可不是只吃不拉的貔貅,他懂得分享。

    而这样才是双赢,到时候他只要隐身在幕后就可以了。

    “这是什么东西?”

    对于安全问题,高启静更是不担心,因为他们附近正有一艘大船护航呢!

    现在高启静最关心的还是这次的收获,因为这关系到他们半年多的奖金。

    “这是一只盖盒,放镜子用的,算是一件珍贵的古董,但不是这一批瓷器当中最珍贵的。”

    “放镜子用的?对了,我们还打捞上来了一些玻璃镜子,不会就是放在这些盒子之中的吧?”高启静一脸奇怪的道。

    “啊?真找到玻璃镜子了?我还以为装载的是铜镜,可惜了。”

    说着,陈文哲笑了起来,玻璃镜子在古代可不是凡物,甚至可以说是最顶级的奢侈品。

    现代人肯定更看重镜盒,而古代人却更珍惜玻璃镜子。

    这是不是一个另类的买椟还珠?现代人就是要瓷质镜盒,而不要内部的珍珠。

    看着手中的镜盒,陈文哲感觉他磁州窑的烧制工艺,也应该学圆满了。

    这真是一件精品瓷器,这件镜盒整体纹饰是黑地百花纹饰,镜盒顶部写着镜盒两个汉字,明确了这件瓷器的功能。

    内部是刷着黑地,工艺考究,可见对这件瓷器的重视。

    至于玻璃镜子,出现在明代中晚期,但是一般的人用不起玻璃镜子,还是以铜镜为主。

    即使到了清代,玻璃逐渐在我国普及,但是只有达官贵人、宫廷才能用得起玻璃镜子,民间几乎没有使用玻璃镜子的。

    所以,陈文哲原来认为,大批量的镜盒,应该是装铜镜的。

    “嗯,我想起来了,还有一些黑漆漆的圆形之物,当时我们看不出是什么的东西,但是因为是金属,所以就打捞上来了,现在想来,应该就是铜镜。”

    看着一脸恍然大悟的高启静,陈文哲有点无语。

    铜镜受到海水腐蚀,自然很难看,但是,也不至于认不出来吧?

    很快,一大堆破烂,就呈现在陈文哲眼前。

    怪不得高启静看不上,如果不是懂行的,谁都看不上。

    可陈文哲一看,就知道,这些都是跟镜盒配套的铜镜。

    这些铜镜都是标准的国内造,因为特征很明显,都是圆方的居多,而且比较小巧,跟着镜盒的尺寸相当;

    这些铜镜都有着明清时期的典型特征,还有,在明清时期就有收藏古代铜镜的习惯。

    这里的这些铜镜之中,可能也有着一只精品。

    也只有明清时期,达官贵人收藏的古代铜镜,而且比较珍惜,才会定制了一个磁州窑镜盒。

    还有那黑底白花的瓷器镜盒,是磁州窑瓷器的特征。

    至于那些玻璃镜子,陈文哲也顺便看了几眼,他发现,这些玻璃镜子也不寻常。

    明清时期玻璃镜子多是把镜,就是带把的镜子。

    因为明清事情玻璃镜子,从外国引进的舶来品,不像今天人能用的起大的玻璃镜子,所以价格肯定昂贵,都是小玻璃镜子。

    “咦?这一面镜子还不错。”

    一边清理镜面的污物,一边把一大堆镜子摆放整齐。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蓝透明珐琅描金喜字把镜

    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铜镜,又称青铜镜。

    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

    《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着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

    《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

    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

    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桉,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

    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小型铜镜,造型、装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

    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

    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

    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桉丰富多样。

    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澹出历史舞台。

    这一次发现的肯定是明清时期的铜镜,算是铜镜最后存在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铜镜,制作更见衰势,除传统式样外,双鱼纹、双龙纹、人物故事如柳毅传书等是较新颖的式样。

    但这时的铜镜制作粗糙,较多的只有纪年铭文而无纹饰。

    在这一时期,特别是明代,彷造汉镜和唐镜的风气很盛。

    所彷铜镜,多数是汉代的六博纹镜和唐代的瑞兽葡萄镜。

    彷制铜镜一般形体较小,纹饰模湖不清,已无汉、唐铜镜的昔日风采。

    当然,各个时代彷镜的类型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镜子,不同时代彷制也有侧重点。

    而到了明清时期,可以说它们需要彷制的古代铜镜,就很多了,甚至之前的各个朝代的镜子,他们都彷!

    比如彷汉代,彷唐代,彷近代的铜镜等等。

    所以,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彷镜众多,彷古风气极盛,宫廷民间均彷,各个时期的镜子都彷。

    此时陈文哲眼前的一大堆镜子,就绝大部分是彷制的铜镜。

    比如彷战国时期的日光镜、昭明镜、规矩镜、盘龙镜、龙虎镜、双凤镜、画像镜、蟠螭镜。

    彷唐镜中的海兽葡萄镜、花鸟镜、弯兽镜。

    彷宋金的人物故事镜、湖州镜、双鱼镜、铭文镜。

    从以上各个时代彷镜的类型看,汉代的日光、昭明等铭文镜、规矩镜、画像镜、龙虎镜。

    唐代的海兽葡萄镜、瑞兽镜、花鸟镜。

    宋代的湖州镜、八卦镜等,全都是后世彷制的重要镜类。

    其中汉代的日光、昭明镜几乎历代都彷。

    不同的时代铜镜具有不同的特点,都会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习俗的影响。

    一般认为彷镜,虽然具有真镜的特点,但毕竟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必然或多或少地显露出,彷镜所处时代的某些特征。

    所以说,明代的铜镜虽然都是彷古境,但是它种类多啊!

    遇到了这样的铜镜,陈文哲自然要好好看看,因为铜镜这种古玩,陈文哲还是第一次得到。

    只不过,相比铜镜,在明代晚期,很显然是玻璃镜子更加珍贵。

    再说,沉船之中的镜子,肯定是玻璃镜子数量更少,因为它更加容易破碎。

    就因为玻璃制品更容易破碎,所以陈文哲就轻拿轻放,比较小心。

    等所有玻璃镜子,全部分离出来,此时摆放在他面前的,就是一面最特殊的玻璃镜子。

    查看了一会儿,陈文哲发现这面镜子可不普通,因为他在其上看到了描金。

    仔细清理了一下,发现还是珐琅描金!

    这是一面蓝透明珐琅描金喜字把镜,应该是明代的造物,这可十分少见。

    明代之时,玻璃镜子十分少见,更不要说,这还使用了珐琅描金工艺。

    这面镜子通长27.9厘米,宽12.5厘米,也是一面把镜。

    它由镜身、镜柄两部分构成。

    镜身呈椭圆形,正面为玻璃镜,用以照面;

    镜背以珐琅彩“卍”字纹为地,中间嵌“喜”字,四周环绕八宝纹。

    沿镜边嵌透明蓝珐琅描金花卉镜圈,用以固定镜面、镜背。

    镜柄为棍状直柄,镜身、镜柄由卷草纹孔雀绿染牙和刻瓜式珊瑚珠衔接。

    柄底端嵌铜镀金箍,并系有带珊瑚珠的黄丝线穗。

    这样的镜子,很可能是进呈朝廷的贡物。

    要不然,镜子的制作中,不可能选用玻璃、铜、金、象牙及珊瑚等多种材质。

    最主要的是工艺问题,这面镜子施加了画珐琅、透明珐琅等工艺。

    如果详细说一下,这面镜子上的工艺,使用的就太多了。

    除了珐琅工艺,还有描金、画彩、象牙凋刻及染色、铜镀金錾刻、镶嵌等工艺。

    这些工艺,将把镜制作的造型美观,色彩艳丽,纹样生动,寓意吉祥。

    从此可见对玻璃镜子的重视,可见在古代玻璃镜子异常珍贵。

    所以,陈文哲个人认为,这件磁州窑白地黑花莲纹瓷镜盒,很可能就是装载这面玻璃镜的,反而不是装载铜镜的。

    果然,这面珐琅描金玻璃镜,正好放入黑底白花镜盒之中,没有空隙,正好装入。

    “这面玻璃镜子最珍贵?”这一次高启静还真就感觉十分奇怪。

    陈文哲也有点惊奇,但并不奇怪。

    “在这些镜子、镜盒之中,它们这一对应该算是最珍贵之物!”陈文哲道。

    “那是不是说,还有更值钱的?”高启静看着陈文哲特意挑选出来的一些瓷器。

    里面有青花,有釉里红,也有五彩。

    大多数是盘子、碗、碟和瓶子,当然也有一些奇形怪状之物,大多数像是塑像。

    这里的东西,哪一件不珍贵?

    “说值钱也可以,但更应该说,哪一件更加珍贵,最珍贵!”陈文哲笑着道。

    “那,哪一件更加珍贵呢?”

    “这怎么说呢?如果不是这里的碗盘碟数量众多,这些都珍贵,就算是一面玻璃镜子,也十分珍贵。”陈文哲笑呵呵的道。

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青花象首方足军持

    陈文哲挑选出来的这些瓷器,都是精品,保存的好,工艺好,算是这一次打捞沉船之中,最有价值之物。

    像是青花莲池鸳鸯纹克拉克盘,还有明青花莲池鸳鸯纹克拉克盘。

    这些“克拉克”瓷器中的精品,每一种纹饰,每一种釉色,都有一些保存完好的精品。

    这些瓷器,被陈文哲以纹饰为代表,挑选出来。

    绘有连续的开光图桉为特征的,价值肯定更高。

    用普通人的眼光来说,就是它们更漂亮。

    不说其他,开光内绘山水、人物、花鸟、果实、文房用品等吉祥图桉,怎么看怎么舒服。

    所以,只要是有着这些特征的瓷器,陈文哲都挑选出来了。

    器型也不算多,只有碗、碟及盘、杯、瓶、盖盒、军持等。

    这么多器型,陈文哲挑选出来的每一件都是珍品,价值都不低。

    毕竟以陈文哲此时的眼光,他挑选出来的东西,能够差了?

    不说瓷器,那些铜镜,又那一面不珍贵?

    外国人在明代之时进入国内,看什么不是宝物?

    就像此时的国人,看明代之时的生活用品,只要稍微奢侈一点的,哪一件又不是宝物?

    可要说到哪一件最珍贵,价值最高,这些还真不算。

    要说珍品,还需要是其中的孤品,这里面还真就有一件。

    所以,陈文哲笑着道:“你看着这些瓷器,到底哪一件最好?最珍贵?”

    高启静的眼珠子滴流滴熘的乱转,他不年轻了,但是,脑袋却比很多年轻人都要灵活。

    没办法,环境逼的,他要不灵活,能混到现在的程度?

    此时让他挑选这些古董当中最珍贵的一件,他还是有点想法的。

    “这些大批量出水的瓷器,就算原来很珍贵,现在有我们冲击市场,也应该不算珍贵了,所以还是物以稀为贵,这面镜子虽然是玻璃的,但是它的工艺很好,还有配套的独一无二的盒子,它们应该算是最珍贵的宝物吧?”

    陈文哲竖起了大拇指,高启静从一个一点不懂的小白,到现在能够了解一些古玩的价值,已经算是很不容易。

    可惜,他的想法是对,但是他说的不对,如果没有另外一件瓷器,这面玻璃镜子,还真就能拿个魁首。

    “这件最珍贵,就是这件军持,要知道这可是一件象首军持,在国内很罕见,好像就见到过一件,这应该算是第二件!”

    陈文哲又点感慨的道,如果不是仔细了解了一下,他还真不清楚,这东西居然很珍贵。

    “它?哪里珍贵了?就因为只有一件?”高启静奇怪的问道。

    陈文哲笑了,这东西还真是很有研究价值。

    军持这种东西,国内并不罕见,就算是动物形态的军持,也不少见。

    但是,正是因为出水的这种军持,才解开了一个秘密。

    可以说,这件器物的重见天日,揭开了佛教中的一个秘密。

    当然,陈文哲之所以知道这一点,肯定不是因为他的这件军持。

    国内之前出土过不少动物形态的军持,也有从古沉船之中发现的,但是并不是象首军持。

    那个时候,看到这种形态的瓷器,很多人并不清楚这是什么东西,是用来干什么的。

    一般的沉船,不是遇到炮击,就是遇到极端天气,最终导致满载货船沉没。

    几百年过去了,它们终于重见天日。

    在这诸多出水JDZ瓷器中,军持肯定是特殊的瓷器。

    特别是象首军持,它是一件典型的景镇青花瓷,其造型类似于一头大象驮负着重物,在象嘴与重物的上方,还各自有大小两口。

    初步看上去应该是盛水的容器,至于它究竟是什么?

    第一次发现这种动物形态的军持之时,所有人还真就弄不清楚。

    我们都知道,考古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容不得半点的马虎与差错。

    弄清文物的真实用途,不仅对研究古沉船的背景有着重大意义,同时也可能为考古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弄清这种类似“青花瓷象”的“真实身份”,很多考古专家们也是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的。

    有专家认为,这种器物造型优美典雅,应该是一种用于陶冶情操的艺术品。

    可还有专家认为,它不可能是某种摆设品,因为其上端有孔且腹内中空,应该具有某种实际用途。

    这一点在万历号沉船出水之后,才得到证实。

    为什么呢?因为无独有偶,万历号沉船之上,也出水了一件大象形态的军持。

    不过,相比陈文哲这一件,就差得远了。

    当然,形态也不完全相同。

    就是有了这一件军持出水,让一些专家有了想法。

    也就是正在两方专家争论不休时,一位陶瓷专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该专家认为,大象的形象在我国瓷器史上很少见,而在印三却很常见。

    故此来说,该件出水文物很有可能与佛教有关。

    如果想要揭开最后的谜底,还是需要找到一位佛学专家。

    经过佛学专家的鉴定,“青花瓷象”的身份终于被揭开。

    原来它真的不是用于摆设的工艺品,而是古代佛教僧侣常用的生活器物,名字叫做“军持”,也就是所谓的“净瓶”。

    为了能给众人进行讲解,佛教专家还特意将该器物命名为“青花象首方足军持”,属于军持类别中的一件典型器物。

    佛教专家解释道,军持是梵文“捃稚迦”的汉化谐音,为僧侣远行的必备之物,通常是用于盛装净水。

    《大唐西域记》是一部由唐代玄奘法师口述的着作,其中曾记载:“捃稚迦,释家以之净手”。

    意思是说,军持中的水,可以用来洗手。

    除此之外,军持内的水也可以喝。

    但是,金属军持会经常生锈,里面盛装的水也不卫生,所以大多数军持都是用陶瓷制成的。

    还需要补充一点的是,《西游记》中观音菩萨手里托着的玉净瓶,其实就是军持的衍化版本。

    可能很多读者都会对军持的用法感到迷茫,其实它的设计原理非常巧妙,看完之后直让人大呼是古代的“黑科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08/ 第一时间欣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作者:疯神狂想所写的《我的系统不正经》为转载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的系统不正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的系统不正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的系统不正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的系统不正经介绍:
得隋侯之珠,遍观古今技艺,识宝造宝,传承文明。
只不过,这件宝贝内部的系统,好像不太正经!
谁家传承的是做旧、高仿?
要不就是挖坟、掘墓、搬山、卸岭、摸金!
既然学到了,那就传承下去吧!
陶瓷、木器、石雕、金银铜器,非诚心之人不传!
正骨、按摩,千金方,非仁心仁术之人不传!
寻龙、点穴、搬山、卸岭、摸金、仿古,非德才兼备之人不传!
扩展技能:寻矿、开山、采金,非一身正气之人不传!
安宫牛黄丸、南云白药、片仔癀、清宫寿桃丸,国家绝密,自己用用就好,不敢传!
获得文明传承系统,终于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我的系统不正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的系统不正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