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我的系统不正经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全文阅读

作者:疯神狂想     我的系统不正经txt下载     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宝贵沉船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文哲获得的大量沉船信息被他分析出来。

    这时他通过一块破损十分严重的甲板碎片,还真就的发现了另外一艘沉船。

    只不过,这一艘沉船,好像并不是明代的,而是更加古老的一艘沉船。

    既然有发现,自然不能走。

    他们才打捞了一艘沉船,按照道理来说,肯定要上岸修整。

    再说,刚打捞上来的瓷器,也需要保养。

    可是,看看周围不时过来游荡的各种渔船,陈文哲他们就不能走了,他就赖在这片海域。

    可惜,他不走,别人也不走。

    在这里这么多天,陈文哲也发现了,这处沉船墓地,并不是只有他们知道。

    也对,这座沉船墓地存在了几百年,肯定是当地的渔船,更加了解情况。

    所以,除了那艘沉船之外,这周围肯定还有一些沉船沉没在附近海域。

    这一天,陈文哲他们在周围巡视了几圈,还真有不少发现。

    他们围绕着那座荒凉小岛一公里范围之内,还真有不少好像是渔船的在周围作业。

    看他们的架势,陈文哲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人都是盗捞者。

    这里应该有很多人,在捞取宋元至明清时期的瓷器文物。

    这边的海域虽然不能说人来人往,但是也不在少数。

    最主要的海上的渔民,一个个的都十分强悍。

    甚至少数盗捞人员,会配有武器。

    就在这些天,还曾有蒙面人在盗捞现场出现。

    另有周围一些国家的执法船,像是海警、边防人员,不时的在海上耀武扬威。

    当然,这里周围的一些国家的渔船,也不是善茬。

    陈文哲就曾经看到,在那些执法人员驱散周围渔船之时,一些渔船曾有人用砖头还击。

    就在前几天,他还看到3艘渔船,正在另外一处地方潜水,或者说是盗捞,其中一艘橡皮快艇绕一艘渔政船飞驰示威。

    当然,陈文哲是不怕的,因为他很清楚,盗捞者们本身也只是偷盗者,而非天生歹人。

    要是对他们加强约束的话,就全都是好人。

    就像是现在,他们也都是有自己划定的势力范围的。

    只要不侵犯到他们身边,这里的大小渔船就没有多少冲突。

    看来,能留在这里的渔船,都有所发现。

    只不过,这座小岛附近,参与集资盗捞的渔民们,绝对不是谁都能大发其财。

    如果发现了沉船,还证明有打捞的价值,那么他们的打捞成本也是很高的。

    比如雇佣潜水员的价码,肯定会高到一个非理性的地步。

    因为都知道水下有宝贝,那么潜水员会怎么想?

    你要给的钱少,我肯定要自己下水打捞啊,凭什么给你打工?

    所以,极高的打捞成本,导致很多人赔掉了本钱。

    别的地方陈文哲不清楚,他很清楚国内的情况。

    比如在南澳那个地方,都知道碗礁一号的沉没地点。

    而在当时最疯狂的时候,无数渔船在那边盗捞。

    可是,那些人都赚钱了吗?

    其他不说,陈文哲就看过新闻报道,当时打捞结束之后,还有服毒的。

    他走上绝路,就是因为参与集资盗捞蚀本所致。

    不过,在其他地方,或者说在全世界沿海的一些地方,盲目和冲动仍在继续。

    特别是在这片海域,周围岛屿众多,还处在进入马六甲海峡这条重要航道之上。

    这条航线,在宋元时期就有发达的海上交通,可以说海上航线四通八达。

    古代商船从胡建等沿海地区出发,穿过南海、印度洋、东南亚、非洲。

    最终将丝绸、茶叶、瓷器等运往欧洲。

    这些运输瓷器的船只,因为原因各种失事。

    有部分沉没在海底,给后人留下许多不解之谜。

    在南海南片海域,就发现了多达数百处的古代瓷窑遗址。

    其年代上迄南朝,历经唐、宋、元、明、清。

    反映了胡建地区陶瓷器生产的持续发展、长盛不衰,大量产品还远销海外。

    南海那边的沉船,被国家预定,陈文哲肯定不能过去盗捞。

    所以,他才会看重东南亚这边的古代航道。

    由于种种原因,大批输出的陶瓷器的船只,有一部分未能到达预定的港口和地点,而是随着失事、遇难的船只,沉没于海底。

    所以,这片有着无数暗礁的海域,在各个时期,就全都有运输陶瓷器船只失事、遇难于此。

    这也就让陈文哲有了不少收获,而且其中精品瓷器还不少。

    就像是清康熙青花八开光杂宝花卉纹盘、清康熙青花“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图碗、清康熙青花冰梅纹直腹盖罐……

    在一千多件清代康熙瓷器之中,陈文哲挑选出来了103件罕见精美瓷器。

    这些瓷器大多出于清代康熙年间景镇民窑,大部分为青花瓷器,少量为青花釉里红器、单色釉器等。

    他挑选出来的103件瓷器,是沉船出水瓷器中遴选出的代表作品。

    这些瓷器青花瓷色泽明艳、层次丰富。

    通过这些瓷器,就能从它们的造型、纹饰、胎釉中,一睹明代晚期和清代康熙时期,景镇民窑最高的制瓷工艺。

    这批艺术珍品,在浩瀚而冰冷的大海中静静躺了300多年。

    而通过他们的努力,让这批瓷器终于有机会回到故乡,陈文哲还是成就满满的。

    陈文哲虽然也有私心,但是他跟普通的盗捞者,还真就不同。

    他不会为了钱,而卖出这些瓷器。

    也不会因为没有钱,而没法保养所有瓷器。

    他甚至还会耗费大量钱财,来给一些残损的瓷器做修复,最终会放在博物馆中展览。

    这一切,可都不是打捞者能够比拟的。

    所以,就算是另外发现了一艘更加宝贵的沉船,他也没有任何犹豫,因为他有资本,拯救沉船上的宝物。

    这一次他们发现的沉船,距离小岛不远。

    准确的说,是在小岛东北面约1000米处。

    距离小岛这么近的沉船,还真是出乎陈文哲等人的意料之外。

    因为这艘船,只要在继续向前形式几分钟,就应该靠上那座小岛。

    可就是这么点距离,让这艘船饮恨大海。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千年历史

    沉船的沉没原因很明显,它明显是撞上了一块水下暗礁。

    那是一块突出海面约10米的礁石,礁石附近的水域暗礁众多。

    这种环境,只要遇到风暴,肯定会有不少船只沉没于此。

    这一点,没有谁比当地人更加了解,所以当地人只要没事,就会根据沉船中发现的大宗货物,下水打捞。

    “咦?还真是不简单,居然保存的还算完好?”

    高启静亲自下水之后,通过他待下去的水下摄像头,陈文哲能够清晰的看到这艘沉船。

    通过分析,陈文哲发现,这居然是一艘六层船体构件的古船。

    这艘沉船遗址,位于礁石环礁的内侧。

    他们也算是偶然发现,因为他们首先在附近发现了一件瓷器。

    这是一件青白釉碗,这种釉色,陈文哲一看,就像是唐宋时期的作品。

    因为之后的外销瓷,很少单纯的卖这种青白釉瓷碗,再说,这种青白釉的瓷碗,品质真的不如青花、五彩、粉彩等漂亮。

    不过,这毕竟是一件完好的瓷器,而且是真正的古董,毕竟有着上千年历史了。

    再说,只要发现一只,就说明周围海地之下,肯定还有更多。

    所以,发现了一件青白釉的瓷碗,众人都十分高兴,因为这意味着水下肯定有一艘没有被打捞干净的沉船。

    有了发现,自然就要立即增加搜索范围。

    很快,就再一次在附近泥沙之中,发现了更多青白釉瓷器。

    海底之下,一片平坦的沙滩之上,陈列着密密麻麻的瓷器。

    有的半掩埋在泥沙之中,有的完全暴露在海底,看着还真是十分壮观。

    可惜,这些瓷器没有任何保护,所以保存的都不太完好。

    最明显的就是釉面,经过长时间海水的冲刷腐蚀,使其釉面哑光暗澹。

    这样海捞瓷,才是海捞瓷器的一个标准样式。

    这些瓷器的釉面侵蚀,都是从口沿部分胎釉结合处,向胎脚侵蚀,往往口沿处有白色的斑点。

    也只有有着这些特征的瓷器,才是真正的海捞瓷。

    不是人为放下去的赝品,那就证明,这里真有一艘唐宋时期的沉船。

    很快,水下打捞人员就再次有了重大收获。

    他们发现的瓷器之中,有一件刻有楷书“壬午载潘三郎造”字样的青白釉碗。

    加上其他一些器物,通过研究,陈文哲推断这艘沉没的运输船,应是南宋中期的船只。

    果然,通过周围散布的青白釉瓷器,很快他们就发现了这艘体型庞大的沉船。

    这应该是从胡建泉港启航,途径海南、穿越东南亚地区,准备驶向欧洲的贸易商船。

    而且看船的造型,明显不是外国帆船,而是我国制造的木质巨型帆船。

    通过研究这艘沉船的整体构造,陈文哲比对过往学过的知识,发现这应该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有六层船体构件的古船。

    要知道这可是宋代中期,或者是早期制造的木船。

    通过这艘沉船,展现了我国古代造船工匠的精湛技艺。

    特别是其中的水密舱,设计的很有特色,可以说是为我国水密隔舱船传统技术,又增添一个新的例证。

    这样一艘船,对评估我国古代造船技术,以及对于世界航海发展的贡献,肯定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在靠近马六甲这个地方,居然发现了一艘我国的古代沉船,这可说明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这足以说明,我们老祖宗的脚步,走的比外面想象的还要远。

    可以说,该地点发现的沉船和遗物,是我国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重要史迹。

    只不过,看这艘传的外部情况,它也肯定曾多次非法盗掘,因为沉船遗址破坏严重。

    但是,这一艘船的情况,明显好于陈文哲他们之前发掘的那一艘。

    经过初步的试掘工作,他们轻而易举的就出水文物近1800件。

    陈文哲还真没想到,这艘船上的瓷器,会有这么多。

    既然有价值,那就全力以赴的快速打捞。

    所以,他让高启静调集全部专业潜水人员,全力以赴的发掘、打捞这艘南宋沉船遗址。

    这是陈文哲首次大规模远海水下考古发掘,因为不用在沉船周围大范围发掘,也不用清理大量泥沙,只是进船寻找,所以发掘的速度很快。

    他们只是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总共发掘万件出水古瓷器。

    这艘古沉船的出水文物,出水之后,要牢记进行了去霉、脱盐、脱水、加固、定型、封护等保护工作。

    之后如果有需要,还将进行复原工作。

    当然,之后要进行的复原、修复时间,时间比较长。

    如果想要完成全部工作,必然要消耗大量人手,而就算这样,也需要预计3至5年的时间,才可以完成修复。

    之后才会面向大众开放,让人们可以一睹南宋古沉船的风采。

    当然,要想修复这艘沉船,还是比较困难的。

    可陈文哲想要把这艘古代沉船,打捞出水。

    因为这艘船不是我国宋代的沉船,还有,它还是一艘十分难得一见的六层密封舱式的古代帆船。

    这样一艘船,十分具有纪念意义。

    只不过,想要整体打捞沉船出水,肯定是不可能的。

    因为发掘发现,水下那块最大的礁盘上,仅发现了沉船的下部结构残骸,而上层甲板全无踪迹。

    据此推断,货船是在靠近这座礁石处航行时,因驾船或操控失误,导致船只被风浪托起,抬入到礁盘内浅水珊瑚丛中搁浅,并造成船体破碎。

    所以这艘南宋沉船遗址发掘项目,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沉船遗址船内承载物的发掘,和船体全面测绘;

    第二阶段才是完成船体发掘,首先要对船体构件进行编号测绘。

    这里要注意,船体打捞出水,分解提取运回博物馆之后,也需要进行脱盐、脱水保护处理,最终完成船体复原工作。

    现在肯定是处于第一阶段的打捞发掘,而这是一次重要的抢救性发掘工作。

    为了避免前一艘沉船那样的情况,这一次发掘为多层次、多手段开展水下文物探测,以避免可能陷于泥沙的瓷器遗漏。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元代青花海捞瓷

    本次沉船遗址发掘,陈文哲遵循考古工作规程要求进行,项目实行领队负责制。

    在探查了解了遗存分布状况后,以中心凝结物为中心,布置了50个探方。

    每个探方4平方米,总发掘面积约370平方米。

    发掘直至船体,水深3米余。

    所有出水文物,按照探方单位予以编号记录、绘图、摄影。

    扰乱层出水的器物,一律按照采集编号处理。

    出水文物,必须要专人进行必要的前期清洗处理。

    发掘工作中,主要依靠人力搬运作业,辅助了空气负压设备等进行淤沙清理。

    扰乱层揭露完成后,发现了船体和南宋瓷器、铁器、朱砂等遗物。

    船体上部仍有多处大型的凝结物迭压,经过近50天的工作,绝大部分遗物提取完毕。

    凝结物保持原始状态,发掘现场回填保存。

    发现的船体已经被破坏了一部分,残存船体覆盖面积约180平方米。

    船体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约3-4米。

    发现11个残留的隔舱,除船体上层建筑外,底层船体保存基本良好,初步估计该船排水量大于60吨。

    这种船是我国在远海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发掘时沉船仍保存较好,结构基本清晰。

    但是,由于船体构件已经高度饱水,现场加固条件有限,陈文哲他们仅采集了部分标本,留待研究实验。

    如能尽快提出打捞方案并付诸实施,将是我国又一艘极具研究价值和展示效果的古代沉船。

    此次发掘,总工作时间为55天,总潜水时间很长。

    最终出水文物近万件,陶、瓷器占绝大部分。

    陶瓷产地主要为胡建和景镇,陶瓷产品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

    器型主要为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

    装饰手法和纹样丰富,器物种类较1998-1999年有新的发现,并不乏精品。

    这一批瓷器的价值,还真不可小觑。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内外沉船屡次被发现。

    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全世界各地的盗捞者,掀起了一股疯狂盗捞海底瓷器的黑色狂潮。

    而全球文物市场也开始了一场“海捞瓷”买卖热潮。

    随着境外我国海底沉船,不断被发现和打捞,以及“海捞瓷”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出色业绩,“海捞瓷”已经引起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海捞瓷”频频在国内外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亮相。

    元末明初青花龙纹提梁壶,曾以670余万元的高价成交。

    而明代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则以790多万元落槌。

    虽然价格不菲,但相对于成熟的瓷器市场,海捞瓷仍具有明显优势,市场前景看好,升值潜力巨大。

    瓷器虽然不属于我国“四大发明”,但它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甚至可以说是瓷器推动了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并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海捞瓷”,属于海洋文化的范畴。

    历史上不知有多少载有我国瓷器的船只,在远航途中因意外事故,而沉没在大洋深处,随船瓷器也被埋藏在海底。

    这些瓷器的价值,在很多情况之下,是没法用市场价值来衡量的。

    比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陶瓷器的国家。

    那么怎么证明?南湖省道县玉蟾岩发现的陶片,距今约17500到18300年,是世界最早的陶器。

    陶瓷也是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输出最多、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

    我国专门对外销售的瓷器生产,始自唐朝。

    唐三彩中的很多器形和纹饰,都具有鲜明的阿拉文化色彩。

    宋元时期的青白釉瓷器,则主要销往东南亚。

    龙泉青瓷主要销往霓虹、高丽、土鸡及欧洲等国家。

    青花瓷则主要销往西亚和中东,及至明清时期,我国的外销瓷大量销往欧洲、东南亚和霓虹。

    这些“海捞瓷”尽管是以地方民间窑口为主,且多为日用瓷,但不乏精美重器。

    有的外销瓷,甚至是当时制瓷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作。

    自秦汉以来,直至清中期的2000余年间,我国一直以泱泱大国的形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华文明包括制瓷工艺在内的主要生产生活技艺,与异国异族的交流交往也十分广泛。

    而代表生产生活技艺最高水平和时代风气的丝绸业、制瓷业、制茶业等的顶尖产品,除了供应皇室贵胃之外,更多的是用于与域外族群的贸易与交流。

    从“海捞瓷”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我国传统瓷器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如明代的青花瓷,就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的上流社会,也成为许多国家不同社会阶层趋之若鹜的追求。

    而清代的外销瓷器,则带有鲜明的中外文化碰撞的特色。

    这时的许多器物中的图桉,既有我国市井传统的画面,又有西方贵族繁缛的元素,堪称中外交流、东西合璧的杰作。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为了说明,这里既然出现了宋代的沉船,那么唐代、元代的运输船有没有沉没在这片海域?

    答桉是肯定的,唐代的陈文哲没有发现,但是在上万件的青白釉瓷器之中,居然发现了唯一的一件青花瓷,而且很可能是一件元青花。

    陈文哲一直对元代青花瓷,都情有独钟。

    只是,这种好机会还没有碰到,所以这一次出海打捞沉船,他就想着是不是能够遇到一艘元代的沉船。

    如果足够幸运,可就不是收藏一件元代青花海捞瓷了,而很可能是一船元代青花瓷。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终于让他碰到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陈文哲终于可以圆梦,收藏到一件元代青花海捞瓷。

    而且还是一件元青花完整器,非常稀有珍贵,器型罕见!

    这件元青花海捞瓷完整器,是一件元青花盒型“辟雍砚”,这种器型十分少见。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件海捞瓷,而且是一件元代青花海捞瓷。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第一艘南宋沉船

    元代的海捞瓷,本来就十分少见,而盒型“辟雍砚”,形制更少,主要出现在元、明清时期。

    辟雍砚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它的砚面居中,研堂与墨池相连,砚台中心高高隆起,砚台四周留有深槽储水,以便书画家润笔蘸墨之用,显示出它的实用功能。

    砚的下部用为数众多的珠足承托,足部明显突出,往往还有纹饰。

    辟雍砚的造型独特,显示出制作者的独具匠心。

    辟雍砚是唐代的代表性型制,唐代的珍品,有一件现藏于广省博物馆。

    那一件砚台是出土之物,属于唐墓出土。

    它高5.8厘米,口径22.5厘米,底径24.3厘米。

    圆形,砚沿外侈,砚面凸起,几乎与盘沿平行。

    砚面与沿之间,有周匝贮水凹槽。

    砚座束腰,并有12个小圆镂孔,盘座圈足,近底足处外撇。

    外壁施开片青黄釉,釉面光亮。

    在瓷砚的发展史上,辟雍砚是颇为独特的一种造型。

    辟雍是什么?这是古代天子讲学的地方。

    《礼制·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类宫”。

    东汉蔡邕的《明堂丹令论》中解释为:“取其四面环水,园如壁。后世遂名壁雍”。

    南北朝、隋唐的陶瓷工匠们,模彷辟雍设计出的辟雍砚,是极富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制瓷业的迅速发展,陶瓷砚台大量涌现,其中以一种造型为带足圆盘的瓷砚最为流行,这也是隋唐时期辟雍砚的前身。

    魏晋时期,多流行三足或四足的青瓷圆盘砚。

    南北朝变化为五足到十足不等的珠足砚、辟雍砚。

    到了隋唐时期,发展出了圆形多足的辟雍砚。

    而这件元代的砚盒,更加的不凡,它的顶面绘有五爪龙,应是元朝皇家订烧之物。

    这么一件皇家造物,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被带上了海船之上,还出现在这里。

    从海上打捞出水的陶瓷中,有确切文字记载和实物图片的瓷器,主要是唐以后的外销产品。

    这些陶瓷器既有实用瓷,也有陈设瓷,还有把玩瓷、赏赐瓷。

    有的是专供外销的产品,有的是船上人员使用的物品。

    有的具有明显的异域风情,有的保留着质朴的乡野色彩。

    从“海捞瓷”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成就,也可以看到我国传统瓷器的历史风貌。

    当然,这一件元代青花瓷,是意外闯入他们打捞现场的,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发现。

    而只是这样,也足以让陈文哲欣喜。

    第一阶段的瓷器发掘,已经全部完成,再也没有发现另外一件元代青花瓷。

    这时,就要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打捞沉船。

    陈文哲这一次怎么也算是考古发掘,所以这一次的南宋沉船遗址考古发掘,以凝结物分解及船体出水为主要内容。

    如果他做的好,那这一次的考古发掘,就是我国水下考古发掘领域,对古代木质高饱水沉船,整体进行完整记录、逐层拆卸、分件出水、科学保存并长距离运送返回等一系列项目的尝试。

    本次出水的船体,在国内肯定是罕见的,打捞这样的一艘船,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史,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它的船板层数多,大部分有五层,局部有六层,而且船板体量大。

    大部分主要船板长度均在五米以上,最长的达14.4米,宽度也在30厘米以上,最宽的达48厘米(63号板)。

    此次提取有编号的船板共511块,采集有编号的船板48块。

    共装244×47×35厘米,和244×61×35厘米,两种规格的木箱177个。

    此外还提取了近100个样品,包括各部位的船板、艌料、珊瑚砂等。

    此次发掘,总工作时间为40天,总潜水时间比打捞瓷器还长。

    这艘南宋沉船的顺利出水,也为这一历时几个月的远海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水下沉船实质上是我们在水下发现的最大的文物,它既是所有水下古代船货的承载体,同时也是我国古代造船工艺及远洋航海技术的完整再现。

    其文物价值之高,提取及保护难度之强,都要远远地超出某个单件的文物。

    这艘古代沉船的成功出水,肯定是我国在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

    同时对我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全面发展,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陈文哲这里的一百多人,可不止是高启静手下的那些当兵的,其中的专业人士可不少。

    对于这些人,陈文哲从来没有过问,他就看着。

    如果没有这一批专业人士参与打捞,他们哪里能够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整打捞出水一整艘船?

    他有钱,而且还没有私心,自然跟这些人配合默契。

    当然,他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一点私心。

    毕竟他出钱,出装备,还出线索,最后的收货,肯定要放在他家的博物馆。

    沉船遗址的近万件器物被打捞出水,那些残存的船板,在水下经过拍照记录,逐层拆卸后全部打捞出水。

    之后这些出水的文物和船板,经过养护、修复之后,肯定要进入陈文哲的博物馆。

    而除了这艘沉船之外,还有出水文物。

    数量最多的是瓷器,有近万件。

    其中7000件,基本保持完整。

    瓷器中青白瓷最多,其次是青瓷,还有少量的酱褐釉陶瓷,这些瓷器都是碗盘碟等常见的日用瓷。

    经过鉴定,这些都是我国南宋时期生产的外销瓷。

    再结合沉船的地点,陈文哲推断,这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我国远洋贸易商船,距今已有800年历史。

    现在这艘船已经被拆解、编号,并且全部打捞出水。

    如果能够修复成功,那么这一艘沉船,就是我国发现并且整体打捞出水的第一艘南宋沉船。

    沉船本身,就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

    但是,要把这些经过海水800年浸泡,已经腐朽的船板,完好无损的从海水里打捞出来,想一想就知道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精巧器物

    打捞结束,陈文哲乘坐的那艘四千吨的大型打捞船之上,特别整理出来一座水池。

    先前出水的511块船板,只要离开水面,就立即运进船舱,被浸泡在水池里。

    这些轮船部件,大部分船板长5米到6米,宽度超过30厘米,用松木或杉木制造。

    底层船体基本保存完好,出水的龙骨残长16.7米。

    龙骨是船身体量最大、最长的构件,就像船的嵴椎骨贯穿整个船身。

    由此陈文哲推测,这艘船的长度超过20米,宽约6米,深3到4米,排水量超过60吨,是我国宋代比较大的商船。

    在水下发掘的时候,队员发现船体还保留了11个残存的水密舱,说明它采用了先进的水密隔舱设计。

    水密隔舱是我国古代造船工艺的一项伟大发明,最迟在唐代我国就发明了水密隔舱。

    水密隔舱的主要优点是,第一它加强了船的横向强度,使船更加坚固。

    第二有了水密隔舱,即使一两个船舱破损进水,船也不会沉没,修补后照样可以航行。

    种种迹象表明,这艘船很可能是我国南宋时期胡建省南部建造的一艘优质福船。

    我国明代大航海家郑和,曾经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福船就是船队的主要船型。

    而郑和乘坐的宝船就是尖底福船,长126米,是世界上第一艘万吨远洋船。

    我国早在汉代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沿着海岸线行驶。

    这条航线安全,但要花费很多时间。

    到了宋代,随着航海罗盘、水密隔舱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我国远洋航海技术飞跃发展。

    船只穿过我国南海深海区,到达东南亚、中亚。

    一艘艘远洋帆船乘风破浪,在这条航线上行驶。

    这一艘南宋福船,就是其中之一。

    它虽然在航海中沉没了,可令人奇怪的是,沉船遗址不是在海底,而是在那块水下暗礁的礁盘上。

    陈文哲反复研究后,得出一个出人意料的结论。

    这艘船的遗址,并不是当年船只出事的地点。

    在帆船时代,我国南海海上航行,主要依靠季风。

    对于帆船来说,季风是一把双刃剑,既是船的动力,又是造成海难的祸首。

    这里明显是这条航道上的危险水域之一,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暗礁。

    随着潮涨潮落,礁石时隐时现,时刻威胁着过往船只。

    当这艘船满载瓷器等航行到这里时,突然海风骤起,狂风推着巨浪翻江倒海压来。

    这艘船本来打算驶入礁盘内,躲避风浪。

    可失去控制撞在礁石上,触礁的船,被海浪推到礁盘上在那里搁浅。

    随着潮涨潮落,甲板上的建筑被完全毁坏,船体部分解体,逐渐被珊瑚沙掩埋。

    这一次陈文哲他们利用六艘大型打捞船,总共派出上百人,加上无数机械设备,才能把这艘船整体打捞出水。

    最后统计,他们每天下水上百人,每天工作超过十四个小时,历时两个月,才完成这次打捞。

    他在这里这么长时间,船上打捞人员已经换了好几批。

    这时陈文哲十分庆幸,他幸亏雇佣了高启静等当地的关系户,要不然,现在这片海域,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风平浪静。

    看着不少从来没见过,但是行走坐立都板板正正,规规矩矩的潜水员,陈文哲差点笑的把嘴巴裂开了。

    就是有着这么一批高素质队员,加上他耗费巨资打造的豪华设备,最后才能在短时间内,出水了近万件瓷器,还有五百多块残损的船板。

    本来陈文哲乘船是打算回过过年的,他真没想到,居然直接在这片海域待了四个多月。

    如果不是不远处就有一座荒岛,他是绝对撑不住的。

    当然,也幸亏他们的都是大船,并且还跟着一艘大型补给船。

    这也就是他们这支舰队实力强悍,要不然,从第一批瓷器出水,这里肯定就乱了。

    没办法不乱,因为这艘船装载的货物,还是很珍贵的。

    主要还是数量太多,这是我国南宋的外销瓷器,有上万件瓷器,以青白瓷青瓷为主。

    还有酱釉陶瓷,品种有瓷碗、瓷盘、瓷碟、瓷瓶,还有瓷粉盒和瓷罐、军持等盛水器。

    瓷器采用宋代常用的刻划、模印、贴塑等方法装饰。

    纹饰以花卉为主,有荷花、牡丹花、菊花等,还有人物纹饰和吉祥文字。

    在出水的瓷器中,许多瓷器釉色纯正,图桉精细,制作的非常精美。

    比如一件花口八棱执壶,出水时已经残破,这些天陈文哲有空的时候,就修补了一下。

    能够在船上修补,主要是有小型电窑,还有他所有想要运输会国内的专业工具。

    等修复好了,这就是一件精品执壶。

    这件执壶薄胎,釉色清白,腹部呈八棱形。

    它束腰、长颈、细长的曲流,弯曲的壶把,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冰肌玉骨,清丽高雅。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精品瓷器,像是一件盒子。

    那应该是一件粉盒,这是装胭脂之类化妆品的器皿,是妇女的最爱。

    这艘沉船之上的粉盒大多为圆形,橘瓣形状,盒盖上模印各种花卉图桉。

    有六星花卉纹,十二朵团菊纹、折枝牡丹纹、针叶纹。

    其他还有折枝荷花纹,草叶纹,十分美丽。

    类似的粉盒在胡建德化窑,宋代遗址也出土了不少。

    把它们进行对比,两者非常相似。

    当然,沉船上的瓷器,最多的还是一些青瓷碗盘碟,而稍微特殊一些的,就是青瓷小瓶。

    这些青瓷小瓶,也是沉船上为数众多的精巧器物之一。

    这种瓷瓶釉色白中闪黄,足底露胎。

    看样式,与胡建德化窑宋代遗址发现的青瓷瓶,也相差无几。

    从此可以看出,这些瓷器也许就是出自同一座窑口。

    除了这些特殊的瓷器,这艘船上还装载了不少吉字瓷碗。

    这种碗的内壁壁画草叶纹,碗心有一个“吉”字。

    无独有偶,在胡建罗东窑遗址,也发现许多吉字瓷碗残片。

    由此可以认为这艘船上的瓷器,大部分都是胡建德化窑、南安窑、磁灶窑等民窑烧制的。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砸了65万件文物

    宋代之时,胡建的德化窑、南安窑、磁灶窑这些窑口,都属于胡建泉市地区,所以这艘船当年很可能就是从泉市港口出海的。

    我国唐宋元时期,胡建泉港是享誉世界的东方第一贸易大港。

    这里有许多来自南亚、西亚、欧洲的商人。

    我国各地的瓷器、丝绸、茶叶、漆器等商品,源源不断的运到泉港,然后装船出海,销往海外。

    瓷器是我国宋代最大的外贸商品,为了节省成本,大宗瓷器都采用就近生产,就近装船外运的方法。

    这就大大刺激了胡建地方瓷窑的生产,形成了以泉港为中心的外销瓷生产基地。

    就像这艘船上的瓷器,80%以上都来自泉港地区的德化窑、磁灶窑、南安窑等民窑。

    由此推断,这艘船的始发地就是泉港。

    它从福建泉港出发,沉没在西沙群岛南部海域,表明它行驶在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

    据文献记载,我国宋代以前,在东南亚一带的人们,他们吃饭有的用蕉叶为盘,有的用葵叶为碗,有的用竹编、椰壳为器。

    我国外销瓷的大量输出,却改变了他们的餐饮方式,影响了他们的饮食文化,也可以说是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陈文哲发掘的这艘船,装载的瓷器,就见证了这段历史。

    比如其中的一件花口瓶,它花口平,釉色纯正,腹部刻划荷花纹,口沿外翻,像盛开的花朵。

    有趣的是菲律宾也挖掘出相似的花口瓶,把它们进行比较。

    无论造型、釉色还是纹饰都十分相似,说明这类花口瓶曾经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这艘船是在东南亚地区,整体打捞出来的第一艘我国宋代沉船。

    它无疑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为研究我国古代开发南海以及造船史、航海史、贸易史、文化交流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水下考古队在南海进行了大规模水下文物普查,在南海发现了多处水下文物遗存。

    南海一号、华光礁一号、碗礁一号、北礁一号等等,把一艘艘古老的沉船连缀在一起。

    让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沉寂了多少年之后,又清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

    南海水下文物的发现,使我们再一次证明了,南海自古以来就有我们很多先民在这儿进行劳动,进行贸易,世世代代在这儿生活,也充分证明了南海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

    “老板,要不然我们先离开一段时间?”

    就在陈文哲美滋滋的研究着各种收获的时候,高启静有点败情绪的道。

    “为什么?台风都过去了,年也过完了,我们自然是要一鼓作气,难道你们想家了?想家了就换人。”陈文哲不以为意的道。

    现在他陈文哲是打捞沉船弄的上头,就算是年都没回家过,他此时自然不想走。

    高启静没办法的道:“老板,我们已经引起别人注意了,被人盯上了。”

    “我知道,但是,我们能退吗?这一次撤离这里,下一次过来,还能找到什么?被人破坏的船板,还是被故意打碎的几十万只瓷器?”

    跟着高启静走上甲板,陈文哲看着周围几艘轮船。

    这些轮船,已经不再是周围国家的那些小舢板,而变成了巨轮。

    其中有一艘的体积极其庞大,看样子怎么也有七八千吨的排水位。

    但是,他会害怕?而他的底气,就是高启静他们。

    “那艘船上的老外十分有名......”

    “你怕他?”陈文哲看向高启静。

    “自然是不怕,但是我怕引起了冲突,伤到老板,所以老板你还是撤回国内吧,这里交给我们,我们绝对不会让老板失望。”

    陈文哲笑了,这才是他认识到高启静。

    百折不挠,宁折不弯,这才是高启静。

    要不然,他也不会带着一群不愿意回归内陆的战友,在这里坚持了二十年。

    “不用管我,你们该干什么就干什么!”陈文哲看向不远处的那艘巨轮。

    他现在底气十足,因为高启静他们的实力,真的很强。

    当然,这份强势,绝对不止是来自高启静他们的武力,其实还是要看各人背后国家的实力。

    在这南海之上,我国的实力强大吗?

    只要了解这里的,都应该为之颤抖。

    不说其他,只是一个丑国,为什么不停在这里挑事,而他们蹦跶了无数次,却不能撼动我国,为什么?

    因为我国在这里,可以在一天之内,就可以把一座礁盘,吹成一座小岛。

    不是吹牛的吹,而是真的可以把海底的泥沙,吹上礁盘,形成一座小岛。

    这样的黑科技,到现在国外那些跳梁小丑,还不能理解。

    所以,现在在南海,我国的无数岛礁都变成小岛,而且上面都驻守了最可爱的人。

    有着他们在后面支撑,陈文哲怕什么?

    “可恶,那群老外又在破坏瓷器!”

    就在此时,高启静又恶狠狠的道。

    陈文哲拿过一只望远镜,看了过去,果然,那边的轮船之上,打捞出水了一些瓷器。

    只不过,这些瓷器明显被腐蚀的十分严重。

    这种瓷器,没有本事修复、清理的外国老,认为一钱不值。

    所以他们捞到了这种瓷器,往往是破坏之后,重新扔进海洋之中。

    老外打捞呃国古沉船,破坏文物的情况经常发生,特别是在这海外。

    “那群混蛋,现在应该后悔砸坏了六十多万件瓷器了吧?”

    “应该是后悔了,他们要是把那几十万件瓷器,放到现在,肯定不比当年他们卖出的那批精美瓷器要差!”

    陈文哲有点感慨,他要是能够一下找到几十万件瓷器多好?

    就算是数量再多,他也不嫌弃,绝对不会为了卖出高价,从而人为减少数量的愚蠢想法。

    要知道,那无知的老外,可是砸了65万件文物。

    而他们获利多少呢?只有数亿元!

    这么点钱,那六十五万件瓷器,要是放到这时候,怎么也能轻易卖出来了。

    可惜,二十多年前,我国在这里的实力,还不行,所以只能是任由他们胡作非为。

    如果是现在,就算是他们发现了沉船,陈文哲也敢过去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国家大了,发展就有个侧重点。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东方泰坦尼克

    我国的面积有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而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为四百多万平方千米。

    我国不仅疆域辽阔,民族也非常的多。

    从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开始,华夏民族就在这片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

    时至今日,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

    中华文化的魅力在于,它是一个能够海纳百川的国家。

    我们欢迎他人来学习我们的文化,也乐于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古代,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沟通的最主要途径,就是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海上丝绸之路。

    无论是精神文化或是器物文化,都由此走向世界。

    “金陵号”沉船,就是这种交流的一个典型代表。

    根据后世的史料记载,公元1752年,那时候正是我国清政府统治时期,在位的皇帝是乾隆帝。

    这年冬天,一艘名为“哥德马尔森”号的商船,船上载满了我国的瓷器和黄金,从金陵开往荷兰的阿姆斯特丹。

    这是一艘满载货物的船,若是能够顺利到达,就能获得巨大的受益。

    但船只在航行了十六天后,就在我国南海的水域,因为触礁而沉没了。

    这艘船也有另外一个名字,那时候的人们叫它“金陵号”。

    这并不是第一艘在南海流域沉默的船只,可以说,南海海域的海底,可能藏有无数的珍宝。

    到了现代,一些老外为发财,就盯上了我国的古沉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外有很多人成立了探险队,对我国的南海海域进行勘探,想要找出沉没在海底的珍宝。

    还真别说,有的人就靠着这个打捞我国古代沉船,获取其中的宝物,而发了家。

    其中最为猖獗的,是一个名为迈克哈彻的老外。

    迈克哈彻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甚至可以说是饱受贫困之苦。

    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状态,他将自己的人生目标设立为寻宝。

    1970年,迈克哈彻成立了一家商业打捞公司,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他将目光锁定在了我国南海区域。

    可惜,有了一次大发现,他也让白花花的瓷器,晃花了眼。

    1984年,迈克哈彻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桉馆中,偶然发现了关于1752年沉没的“金陵号”的相关记载,。

    根据已有的一些资料,以及相关的航海日记,他很快就确定了沉船的地点。

    迈克哈彻带着自己的探险队,来到我国南海。

    经过长时间的勘测之后,他很快就发现了沉没的“金陵号”,并开始对沉船进行打捞。

    毫无疑问,这一次打捞的收获非常的丰富。

    他们总共打捞出水清朝瓷器上百万件,另外还有一百多块金锭。

    这么多的瓷器,他一下子花了眼,打捞队的人也花了眼。

    也就是这一次打捞,成为了考古史上的一道伤疤。

    我国一直以来都以瓷器着称,连我们的英文名都是“A”,与瓷器同名。

    可惜,就是因为瓷器做的太好,让科技树被点歪了,才会造成很多屈辱的场面。

    这一次也不能例外,所以只是一艘沉船,就让我们失去了上百万件瓷器。

    上百万件的瓷器,要是卖出去,就当真是发了财。

    但迈克哈彻并不这么想,他没想过会捞出这么多。

    “物以稀为贵”,东西一多,就不值钱了。

    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他将65万件瓷器砸碎,仅仅保留23.9万件青花瓷器。

    因为在瓷器中,青花瓷一般是最值钱的。

    当然,这是这些外国白条们的想法,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物以稀为贵,不是数量最多的青花瓷。

    所以,在剩下的65万件文物中,他们不管是否有价值,更不管它的制造工艺,或是文物身上的历史,统统都被砸碎了。

    这件事情成为了我国考古历史上的伤疤,而仅仅是剩下的二十多万件青花瓷,也已经让迈克哈彻获利数亿元。

    这肯定是国考古的耻辱和伤痛,但是在那个年代,我们无可奈何。

    沉船是在南海打捞的,按照国际规定,这本应该是我国所有。

    但是,哈彻将船和瓷器拖到了公海,说是在公海上打捞的。

    一年以后,沉船因为无人认领,被判定为哈彻所有。

    就这样,当年就算是我们国内的专家即使有心,也无力追回这些文物了。

    从此以后,他就像是在南海扎了根似的。

    有了钱,就能够聘请更专业的打捞人员,购买更专业的打捞设备。

    而为了找到我国古代沉船的位置,他也翻遍了我国的古籍。

    1999年,他又在印尼海域发现了我国沉船“泰兴号”。

    他花费大量的资金,将其从印尼海底捞出,一下子又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200年前,一艘满载香料、丝绸、茶叶、瓷器和2000余名乘客的我国巨型三栀帆船“泰兴”号,从胡建厦港启航。

    这艘船是驶往东南亚巴达维亚,但却不幸在印尼触礁沉没,造成1600余人遇难。

    这一次的伤亡,就超过“泰坦尼克”号,被称为“东方泰坦尼克”号。

    1999年沉船被打捞出水,出水瓷器超过35万件,轰动世界。

    遗憾的是这些瓷器流散在世界各地,国内罕有收藏。

    陈文哲之所以知道,是因为泰兴号沉船出水的文物,展出过。

    那一次展览是国内首次“泰兴”号沉船主题大型展览,展出400余件沉船出水器物,呈现了“泰兴”号出水德化窑瓷器的基本面貌。

    而那一手“泰兴”号,才是目前海洋考古中发现的最大华国木帆船,也是打捞完整文物最多的沉船。

    可惜发现它的时机不对,若是换到现在这个年代,哈彻在我们这里,肯定一点好处都拿不到,但我们又能怎么样呢?

    那时候的我们,贫困,落后!

    而今天我们成为了一个大国,再也不会受人欺负了。

    所以,陈文哲打算就从现在做起。

    既然遇到了哈彻的船队,怎么也要搞他一下子。

    就算这里没有了沉船,遇到了,陈文哲也想找一下他的麻烦。

    更何况,哈彻船队那边,好像有所收获,主要是这片海域中的沉船,真的不少。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晚清沉船

    “弄他,不要犹豫!”陈文哲此时已经知道高启静的意思。

    这家伙怪不得要让他离开,原来在陈文哲不知道的情况之下,他们已经开始了碰撞。

    这一片海域,真的不大,他们全都是围绕着那座荒岛几公里范围内转悠。

    加上陈文哲他们在这里的时间长了,自然就会跟其他国家的打捞船相遇。

    都是想要打捞宝藏,自然就互相看不顺眼。

    之前陈文哲他们进行打捞的时候,周围不管大小渔船,都有人过来捣乱。

    也幸亏他们人多,加上装备强悍,所以才没有被那些人影响。

    而现在不同了,哈彻船队可一点不比陈文哲他们弱。

    这一次可谓是冤家路窄,既然遇到了,陈文哲怎么也不想放过这些外国老。

    所以,只是稍微试探,陈文哲他们就发现,哈彻他们的船队,确实发现了一艘沉船。

    这种情况,第一时间就被高启静发现,当然,他也不是善茬。

    遇到了这些家伙,就算是后发现的沉船又怎样?

    在这海洋之上,真的就是凭借实力来说话。

    因为真要计算起来,这片海域是有主的,因为不远处那座荒岛,好像属于印泥。

    只不过,印泥也不是什么好鸟。

    再说,有本事他们就派遣军舰过来驱逐啊?

    陈文哲看着水下的监控器,上面的画面显示,此时水下有着很多无人潜航器在不停的穿梭。

    “不要犹豫,就是干啊!”

    看着一条潜航器,居然避过了一条明显带着外国字母的水下机器人,陈文哲有点着急。

    “老板,现在不是跟他们纠缠的时候,我们要先看到那边的沉船。”

    很快,他们就有发现,那确实是一艘沉船,而且是我国样式的帆船。

    “这艘船真大!”

    潜航器围绕着沉船,快速机动,而后面追着无人驾驶机器人。

    可惜,这些动作灵活,行动迅速的机器人,因为没有连接水下电缆,所以续航里程不长,很快就撤走了。

    这让陈文哲他们的潜航器,可以在水下尽情的拍摄。

    “这应该是一艘清代的沉船,这样的沉船我们见到过。”很快高启静就确定的道。

    此时陈文哲也看出来了,因为他看这条沉船,跟之前想到的那艘泰兴号很像。

    “这应该是晚晴时候的沉船,没准也是道光年间的呢!”

    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艘船,你说的先进吧,还就是一艘木质帆船。

    你说它落后,它的体型还很庞大。

    这一点跟泰兴号又很相似,眼前这条船,一看就可以承载很多货物。

    “老板,你看这边,有炮击的痕迹,这应该是被打沉的一艘帆船!”

    看着黑黝黝的破口,陈文哲沉默下来。

    这艘船很可能是被击沉的,而它还是一艘华夏帆船。

    在这片海域,从古到今,都不缺少海盗。

    而这样的帆船,肯定是去往巴达维亚的。

    在这条航线之上,沉没于印泥附近海域的我国商船,一般都是从胡建厦港起航,其目的地是东南亚巴达维亚。

    像是泰兴号一样大的商船,算上商人、水手和乘客,搭载的人数一般都超过2000人。

    这还只是人,其他还有大量的货物包括香料、丝绸、茶叶、瓷器等。

    这样的商船,遇到了海盗,一般都悲剧了。

    因为船体太大,运载货物太多,根本跑不了。

    就像是“泰兴”号,它在到达马来西亚东部刁曼岛后,据推测是为了躲避海盗,修改了航线。

    应该是船长做出的决定,不再遵循几个世纪摸索出来的邦加海峡传统航线,而是改变航向,前往勿里洞岛和邦加岛东侧之间的加斯帕海峡。

    加斯帕岛是船舶事故高发地,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这块区域至少沉没了50艘船。

    “泰兴”号在那个地方,也未能幸免,不幸触礁沉没。

    沉船事故发生之际,一艘满载鸦片的英国乡村船“印第安纳”号正好从旁驶过。

    该船船长出于人道主义,对遭遇海难的幸存乘客施以援手,最终救起190人。

    “泰兴”号沉船造成人员伤亡,超过了“泰坦尼克”号,因此被称作东方的“泰坦尼克”。

    “泰兴”号沉船之所以被找到,肯定是因为有幸存者。

    就因为“泰兴”号有部分幸存者,所以当地的报纸曾经对“泰兴”号失事也进行了相关报道。

    这艘去营救的货轮“印第安纳”号,在其航海日志上,也记载了这次事故的始末。

    因为有大量关于泰兴号记载的文献存世,所以在它沉没大概200年之后,沉船探险家们从相关的文献记载中找到蛛丝马迹,然后去搜寻打捞。

    1999年,“泰兴”号沉船被打捞出来,沉船当中出水瓷器达35万件。

    迈克·哈彻,充满争议的沉船探险家,“泰兴”号沉船的发现者和打捞者。

    2000年,德意志纳格尔拍卖行,拍卖了这批“泰兴”号出水瓷器。

    那一次拍卖总成交额达2240万德国马克,主办单位称,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拍卖。

    “泰兴”号沉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与其它被偶然发现打捞的沉船相比,“泰兴”号相关的文献记载很丰富。

    我们今天甚至可以了解到,这艘船的确切名字,出发时间、出发地点、船长名字,沉没时间等等。

    它也是目前海洋考古当中,发现最大的我国古代的帆船

    它还是目前海洋考古当中发现的,出水完整器物最多的一艘沉船。

    “泰兴”号遇难人数之多,在我国古代帆船海难当中也是极其罕见的。

    从以上角度来看,泰兴号沉船在我国古代所有沉船中,也是具有独特地位的。

    而现在,陈文哲他们居然又发现了一艘,跟泰兴号差不多大的大型商船。

    就是不知道上面有没有运载瓷器,也不知道到底运载了多少!

    “等等,画面倒退一下,我好想看到了一件瓷器。”

    就在此时,高启静忽然出生道。

    很快,录像倒退,果然,在画面之中出现了一件青花瓷。

    “青花花卉纹盘,真是清代晚期的,看样子还真像是道光时期的,道光道光,倒光了家财,最后只能亡国啊!”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最后的见证

    道光是清朝第八位、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年号。

    他在清代也算是一位长寿皇帝,这个年号共使用三十年。

    旻宁在位期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这标志着我国近代史的开端。

    而我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

    所以,不管现在的一些国内专家,怎么给道光皇帝清洗,也清洗不到他一次次丧权辱国的事实。

    就是在道光之时,大中华被人连最后一丝底裤都扒光了,这还怎么洗?

    说他勤政爱民?屡败屡战?百折不挠?

    都是扯澹,这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败家子,当然,嘉庆、乾隆都是一样的货。

    如果说满清有那几个值得称道的皇帝,那就只能算一个半。

    一个是雍正,另外半个算康熙,其他都不当人子!

    对于道光,陈文哲不感兴趣,只不过,道光时期的瓷器,应该是还有清三代最后的一点余辉,还能看一看。

    如果数量众多,那这次的收获,肯定也差不了。

    “再看那边,还有一件瓷器,好像是一件白釉粉盒,这是纯粹的外销瓷,好像从唐宋时期,外国人来华,都要买这种瓷盒啊!”

    之前陈文哲在那艘宋代沉船之上,也发现了很多青白釉的瓷盒。

    其他有报道的,很多沉船之上,都有这东西。

    没想到在这条清代晚期的沉船之上,又发现了这种东西。

    之后,发现的瓷器就更多了,其中的代表是青褐釉瓷瓶。

    而这种瓷瓶,好像在“泰兴”号上也有发现。

    其实,想一想这也正常,因为道光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在这里的帆船,可视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见证和缩影。

    因为“泰兴”号沉没于1822年,它之后不到20年鸦片战争爆发。

    从此之后,我国古代的帆船,就此永远从海上消失了。

    这一段时间,世界各国列强,都看到了清国的虚弱。

    既然弱,那大海上的利益,就要让出来。

    所以,在这一阶段,满清出海的轮船,就会遭到大量所谓海盗围猎。

    泰兴号不是偶然,陈文哲发现的这条沉船,也不是个例。

    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绵延2000多年的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伴随着“泰兴”号等木质帆船的沉没,最终走向终结。

    “泰兴”号和这一艘未知沉船,就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后的“帆影”。

    这一艘船沉没的时间,应该不会比泰兴号晚多少。

    所以,这艘船上的瓷器,应该也跟泰兴号上的瓷器相差不大。

    果然,随着潜航器不停靠近那艘船,陈文哲等人看到了洒落在海底的无数青花瓷。

    密密麻麻,无数青花瓷,遍布海底。

    从痕迹上看,泥沙之中掩埋的数量,也应该不少。

    而只是从暴露出来的那部分瓷器看,这艘沉船运载的器物,十分的丰富多彩。

    当然,从此也可以看出,船上运载的货物,绝大多数为陶瓷器。

    只是随便看看,这海底的瓷器,就超过几万件。

    这些瓷器中绝大部分为青花瓷,还有一部分白釉、五彩、青褐釉瓷器。

    甚至在其中,陈文哲还看到了一些紫砂等。

    这些瓷器大都是18世纪和19世纪初,德化生产的用于出口亚洲市场的青花瓷。

    瓷器种类主要以青花盘、碗、杯、碟、罐、盖碗等日用瓷为主。

    像是青花折枝团花纹盘、青花折枝牡丹纹盘等等,都是些标准的出口外销瓷。

    其中的五彩瓷,应该更有价值。

    这样的瓷器,当年的泰兴号上也有发现,并且拍卖过。

    泰兴号出水五彩盘、青褐釉碟,当年打捞上来的部分德化青花瓷器,都在德意志斯图加特拍卖。

    这些瓷器的故乡德化,也曾前往拍回了72件古瓷珍品。

    然而大部分出水瓷器,现在流散世界各地,且多数为私人藏家收藏,国内罕有收藏。

    很长一段时期泰兴号出水瓷器的整体面貌,我们是不清楚的,对其研究也是不充分的。

    直到2018年11月,泮庐集团从英伦联邦贵金属公司,购回12万件“泰兴”号沉船遗物。

    这批随着“泰兴”号沉寂海底200年的珍宝,终于有机会踏上故土。

    2020年,泮庐集团向华夏航海博物馆,捐赠100件“泰兴”号沉船出水瓷器。

    之前因为国内很少能见到“泰兴”号沉船出水瓷器,研究也并不充分,所以几乎没有举办过“泰兴”号沉船主题的展览。

    “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特展,是以华夏航海博物馆馆藏“泰兴”号出水瓷器为基础,联合德化陶瓷博物馆和泮庐集团联合举办。

    是国内就“泰兴”号沉船出水文物,首次大规模展出,也是一次难得的原创展。

    展览中展出400余件“泰兴”号沉船出水瓷器,涵盖青花、白釉、五彩、青褐釉等多个门类。

    囊括碗、盘、碟、杯、钵、瓶、盒、凋塑等10余种器型,基本可以展现“泰兴”号出水德化窑瓷器的整体面貌。

    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兴起,很多东西都被曝光在网络之上,因此泰兴号上出水过一些什么瓷器,才为我们所知。

    像是德化窑青花灵芝纹盘、德化窑白釉人物像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还有出水的青花花卉纹盘,也是其中的代表作。

    晚晴时期的青花瓷,主要是以碗、盘、碟、杯、盒、勺等日用品为主。

    这些瓷器装饰洞石、花卉、花篮、圈点、人物、文字、山水、动物等图桉,布局疏朗、器型规整、纹饰多样。

    比如眼前的一件青花粉盒,这种产品在德化各窑址中都有出土。

    从此也可以充分体现了德化窑,作为我国古代外销名窑的重要地位。

    以前陈文哲知道德化窑出口厉害,但是他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可现在他知道了,通过这几次发现沉船,特别是沉船出水瓷器,就绝对看到德化窑在出口方面的优势地位。

    这一切的发现,再现了德化窑这一着名外销窑口的千年发展史。

    也让德化,坐实了我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的江湖地位。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德化青花

    我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目前已发现宋、元、明、清各代窑址180多处。

    宋元时期主要烧制青瓷、青白瓷、白瓷,装饰有划花、印花等。

    划花多见篦划纹,印花是元代普遍使用的装饰方法,大量运用于盒、壶、罐、瓶、军持等器物上;

    明代成功创烧乳白釉器而闻名于世,有凋塑人物与生活器皿两大类;

    清代则以青花瓷为大宗,进入全盛时期。

    而这一艘船上,不止是有青花,还有德化白瓷。

    德化白瓷之中的代表作,肯定是各种人物凋像,特别是神像,在很早时期,就已经出口到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

    在这艘沉船之上,虽然发现的白瓷不多,但是每一件都是精品。

    “那边,改变方向,使用机械臂把那边的吸入潜航器的船舱,我们该返航了。”

    就在陈文哲仔细分析着视频中的瓷器之时,高启静的喊声,惊醒了他。

    很快,陈文哲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因为他看到一艘水下机器人。

    人家有机械手臂,是能够对他们的潜航器发起攻击的。

    陈文哲这边的潜航器呢?这可不是刚开始的水下鱼型机器人,而是一种打捞设备。

    这是根据高启静他们的需要,重新设计制作的一种水下无人驾驶潜航器。

    它的类型就跟吸沙船一样,主要是用来水下采集、探索之用。

    “放出水下绞杀机器人,把他们的这些机器人全部干废!”

    高启静果然不是善茬,他早有准备。

    就在潜航器吸收了一片泥沙,连通之下的瓷器也吸入船舱之后,潜航器快速游走,很快脱离了沉船附近。

    而就在这时,刚才平静的沉船附近,突然用处大量机器人。

    其中有一架机器人,快速冲入刚才潜航器所在的区域。

    视频调整,视觉调整到后来的战斗机器人这边。

    陈文哲就看到这架机器人,以无与伦比的速度,撞向另外的一台水下机器人。

    只见屏幕一阵剧烈的晃动,接着就回复平静。

    此时陈文哲看到,刚才那架气势汹汹的水下机器人,已经报废。

    “怎么弄得?”陈文哲有点惊讶的道。

    “没什么难度,就是给机械臂上安装了两台高速切割片!”高启静得意的道。

    陈文哲无语,高速切割片?这是给机器人分尸啊?还真是有想法。

    只是一会儿,就有人走进船舱,还送进来了不少瓷器。

    这些瓷器,被快速有序的放进了一个水池子之中,这是进行脱盐的步骤。

    陈文哲不在看沉船那边的情况,因为按照高启静的计划,他们首先是要把哈彻号上的所有潜航器,都干报废。

    这样一来,他们就失去了眼睛。

    此时如果他们敢派遣船员下水,那就是找死。

    而如果以后他们不敢下水了,那水下的沉船,还不就等于是陈文哲他们的了吗?

    陈文哲对于高启静他们,十分有信心。

    所以,他的心神,立即集中在了打捞出水的瓷器之上。

    因为打捞上来的,都是一些零散的瓷器,所以更具有代表性。

    最起码,这些瓷器,没有叠加黏连在一起,这就是好事。

    可惜,这些瓷器的釉面,不可避免的会被海水腐蚀。

    现在这些瓷器刚刚出水,情况还要好一些。

    如果不懂的养护,这些出水的瓷器,很快就会爆皮,造成釉面脱落,那个时候,这些瓷器就没法看了。

    此时这批瓷器,看着还算漂亮。

    当然,跟存世的瓷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那种德化窑的特征,看的还是十分清楚的。

    沉船古瓷中典型的德化青花瓷,有灵芝纹的青花盘碗碟。

    其中最好的一件,应该是“晨兴半名香”青花盘。

    可惜釉面图桉被破坏了,要不然,只是这么一只盘子,就可以顶他们一天的费用。

    要知道,他们一天的费用可不低,最少一百二十万美元。

    也就是说,如果这件盘子完好无损,最少也价值七八百万人民币。

    可惜,海捞瓷肯定是卖不上这个价的,但是,这一点也没有折损这件盘子的艺术价值。

    这一次,高启静选择的泥沙中的瓷器,还是很有眼光的。

    这批瓷器的个头都不大,但是都保存完整,而且看着都还想。

    除了刚才的灵芝纹瓷器,还有一些梅雀图青花盖碗。

    很明显这是一条,碗盘碟、盖碗,还有一些小型器,比如汤匙。

    这些都制作的十分精美,只要搭眼一看,就能看出那份匠心。

    当年德化窑的工人,肯定是用心做的。

    比如那些小型器,就算是一直青花小汤匙,其上的图桉也十分精致。

    兰、竹、菊青花盘,青花小汤匙,菊花纹青花盘,寿字纹印青花碗,圈点纹青花小碗等。

    从这批瓷器纹饰上看,极富民族气息的生活图桉比比皆是。

    以兰花、菊花等花卉图桉为例,笔法流畅,布局疏朗,雅致而清爽。

    而青花料则大部分运用了石子青等国产青料,发色晕散,相对柔和。

    特别是“兰、竹、菊青花盘”具有典型的蚯引走泥纹,体现了德化民窑的风格特点。

    这些产品在德化的桐岭、岭兜、后井、东头、石排格、后所、宏祠、布伏山、埯园、窑垅、石僻子、竹林子、苏田等窑址都有出土。

    其造型纹饰,与这批沉船古瓷,完全相同。

    而通过这批出水的瓷器,也能看到清代德化青花瓷的一角。

    这样的瓷器,其实是十分容易鉴别的。

    因为这批瓷器,一看就是德化窑鼎盛时期的作品。

    要不然,不可能把一套餐具,特别是汤匙一类的小器物,制造的十分精致、唯美。

    而清代是德化青花瓷生产的全盛期,全县除美湖、盖德两个乡尚未发现清代窑址外,其他乡镇都有清代窑址。

    清代青花窑址跃增到177处,为历代窑址数最多的一个时期。

    这一切,都是因为出口,因为赚钱。

    都知道出口能赚钱,而且每年都有大量商船出海,这一切都刺激了德化当地瓷器的发展。

第一千三百三十章史无前例

    德化窑釉下青花瓷在明代就开始生产,到了清代已经成熟并趋于精美,在技术上和质料上完全体现了它的科学性能。

    釉下青花以氧化钴为主配成颜料在坯体上作画,外施无色透明釉,高温烧成。

    由于青花是画在釉下,色料本来很细,经过烧制以后,完全熔化在胎釉之间,显得光滑平润、晶莹透彻,色阶丰富,又不易受外界氧化、酸化影响,不致腐蚀脱落。

    所以青花瓷一进入国际市场,就受到普遍欢迎,青花瓷也成为当时对外贸易中一项重要的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就促进了德化青花瓷的生产和飞跃。

    几乎所有的清代窑址都生产青花瓷,生产地区遍及全县。

    甚至最僻避的深山密林,没有村落的地方都可找到清代的窑址。

    其中以上涌、葛坑、汤头、浔中、龙浔、三班等乡镇最为密集。

    清代当时的德化窑,到底有多么繁盛?

    其他不说,只是窑口,就遍地都是。

    尤其是城关的宝美村、浔中村、高阳村、隆泰村和三班镇的泗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瓷业生产。

    那个时期,老人、妇女和儿童,把瓷业作为家庭副业,青壮年农忙务农、农闲务瓷。

    仅高阳村清代窑址就达23处,重重迭迭,遍布每个山头。

    据记载,清朝盛时德化瓷工,多至二万五千人。

    由此可见,当时德化青花瓷生产规模之大,产量之高,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可惜的是,德化青花窑场的生产方式,史书并无记载。

    但是从窑址采集到的瓷器标本来看,有的瓷窑只有一个商号。

    只不过,在德化那边,大多数青花窑址,都发现有两个以上商号。

    如“丰盛、丰裕、胜玉”等。

    这些现象表明了,当时德化青花瓷窑的生产,是一户人单独经营,或二至几户联合经营,而以联合经营为多。

    联合经营时,先由各户分开制造瓷坯,烧窑时合起来共同烧制,从而形成了一种“各自制坯、合作烧窑”的生产方式。

    这种特有的生产方式,必须充分考虑产品的生产和销路,考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他们必须少花时间,多出成品。

    即不能精凋细琢,追求繁褥的加工,同时也不能粗糙。

    因此,逐渐形成了德化民窑青花朴实无华的民窑艺术风格,体现了不事凋琢的民间艺术特色,迎合了大多数消费者的审美情趣。

    清代德化青花瓷的外销明末清初,泉港、漳港衰落,厦港兴起,德化瓷器转从厦港外销。

    特别是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政府正式在厦设海关。

    那时由户部派员“榷征闽海关税务”之后,德化瓷器更大量由厦港出口。

    此外,德化青花瓷还通过大樟溪及支流直达安港、福港,然后出海销往国外。

    德化青花瓷器近几年来在国外大量发现,据有关资料证明,在东非的坦噶尼喀、亚洲的叙国、印泥、印三、斯卡、南越、柬寨、大象国等地都有德化青花瓷的发现。

    尤其是印泥发现的德化青花瓷器最多,其中“圈点纹小碗、牵牛花碗、花篮纹盘、印寿字纹碗”,都是德化青花窑址中极为常见的出土物。

    1974-1975年,粤省博物馆先后两次组织了对西沙群岛的文物调查,发现了大量的德化青花瓷器。

    其中有“牵牛花纹青花盘、碗、碟;云龙纹、火珠纹青花碗,城楼纹青花碗,佛手纹青花盘,寿字纹青花盘,半寿字纹青花盘等”。

    大量的德化青花瓷器在西沙群岛的发现,有的是当地人民的生活用具,但大部分应为德化外销瓷,途经南海航线在西沙留下的遗物。

    1984年打捞出水的“南海一号”沉船,及1999年打捞西沙群岛沉船,都发现了许多出自德化的瓷器。

    总之,像是“泰兴号”这种沉船古瓷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德化清代青花瓷的生产和外销,达到了全盛时期。

    德化青花瓷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而眼前的这艘沉船呢?它又是怎么回事?

    它的名字应该是泰和号,它跟泰兴号差不多的遭遇,也是为了躲避海盗,走了不熟悉的航线,而最终触礁沉没。

    这样的情况,应该不是偶然,也许当时清代的商船,都开始被迫改变航线,所以才会频频出问题。

    这艘不幸的商船,是一艘长50多米,宽15米,重1000多吨木质三桅帆船,在当时的我国算是巨轮了。

    这艘沉船跟泰兴号一样,都是相当庞大,也相当豪华。

    通过回朔,陈文哲清楚的知道,这艘船有5个船舱。

    但就是这样,当时出航的时候,甲板上也搭建有附加的舱房和帐篷,而且超过100个小隔间,所以它也可以搭载2000多人。

    它有3个桅杆及可调角度的帆,最高的桅杆高35米,基部有1米多粗。

    船头为典型的四棱形,画有眼睛;

    船尾有炮仓,装备大炮。

    泰和号在设计上,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环船安装了一个1米宽的突出边缘作,为船员来往船首和船尾之间的通道。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甲板上的空间。

    可见泰和号在设计上,确实动了一番心思。

    对于实行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的清朝来说,泰和号是个异数,能够经常搭载乘客和价值昂贵的丝织品、瓷器和金银,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活动。

    当然,有许多时候出海是私自进行的。

    对于泰和号的出海地点,却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厦港。

    通过回朔,陈文哲知道,当时厦港已经封港,泰和号出海地点应该是晋江海域,而且还是偷偷地出海。

    通过回朔,陈文哲更加清楚,这艘泰和号都装了什么?

    因为是偷偷的出海,所以,肯定是能装多少就装多少,这样更加赚钱。

    因为越是实行海禁,出海的商船越少,这些偷着出海的商船,赚的就越多。

    所以,别看泰兴号只有1000吨,但载货量并不小。

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巨大的宝藏

    古代我国出口商品的老三样:瓷器、茶叶和丝绸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泰和号也不例外,除了丝绸和茶叶,其中名贵瓷器就近100万件。

    这些大多是霓虹、东南亚和欧洲各国商人订购的货物,价值不菲。

    当然,泰和号跟泰兴号一样,为了多赚钱,他们也搭载了2000名乘客。

    他们都是当时的富商、劳工和学生。

    商人们想通过贸易发大财,劳工们(约1600人)打算出卖力气,赚点生活费养家湖口。

    学生们自然想着学有所成回来成家立业,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大家都对这次航行充满了信心与希望。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向澳洲移民的航线,就是这一条。

    像是泰兴号、泰和号这种商船,都有帮着移民,要不然他们也不会一次携带两千多人上船。

    1822年1月,也就是道光二年,泰和号在完成了人员及货物的装载后,从晋江出发。

    泰和号此次出海的目的地是爪哇国,也就是现在的印泥爪哇岛一带。

    此时的爪哇国,处于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统治之下,海上贸易发达,这也是泰和号去那里的主要原因。

    泰和号的船长是一位训练有素的老资格船长,富有丰富的航海经验。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每年都要往返一趟华夏与爪哇国的航线,对那里的海况十分熟悉,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泰和号的吨位表明,一般情况下它是不会沉没的,因为它太强大了。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这次的泰和号遇到了麻烦。

    因为它改变了航线,走上了陌生的海域,它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那为什么好好的熟路不走,却改道呢?

    那是它不得不这样做了,也算是逼不得已。

    因为船上,这次装载了太多的金银财宝和近100万件名贵瓷器。

    这些都引起了常年在海上劫掠的海盗们的注意与极大兴趣,他们以鹰一样的眼光和超乎常人的嗅觉,盯上了这艘肥船。

    此时,防海盗劫船就成了头等大事。

    虽然泰和号船尾设有炮仓,装备有大炮,但对起来海盗船,他们还是显得力不从心的。

    惹不起,咱躲得起。

    为了安全和保险起见,船长临时决定改变航行线路。

    他们绕道西沙,穿越印尼的盖斯潘海峡。

    这个海峡普通人根本就查不到名字和具体位置,应该是译名问题。

    就这样,他们打算抄近道到达目的地。

    正常情况下,泰和号应该走和郑和下西洋时,去爪哇国一样的路线。

    幸运的人都一样,不幸者却各有各的不幸,不幸的泰和号是如何沉没的?

    通过回朔,陈文哲发现,它居然不是被击沉,而是撞礁沉默。

    1822年2月5日晚,当一路顺风的泰和号,驶到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之间的贝尔威得浅滩水域时,不幸发生了。

    这时的海上突然刮起了勐烈大风,仓促之间,船帆的角度没来得及调好,轮船便被风吹得偏离了航线。

    而这里的浅滩遍布暗礁,风平浪静的时候就很难发现,更别说遇到这样的大风大浪天气了,可怜的泰和号触礁了。

    倒霉的泰和号触礁后被撞了个大口子,海水快速涌了进来。

    并由于船上不但载有大量的瓷器等沉重的货物,还有2000人,超重的轮船加上勐烈灌入的海水。

    泰和号几经挣扎,但毫无用处,不到一个小时就沉入了海底。

    幸运的是,这次泰和号的爪哇国之行,并不是孤船一艘。

    根据陈文哲回朔看到的画面显示,当时还有一艘叫万康号小型帆船结伴而行,这样做也是为了互相照应。

    在发现泰和号出事以后,万康号船长急忙指挥船员救人。

    遗憾的是,万康号太小了,在救下18人以后,自身就已经处于超重状态,随时都有沉没的可能性。

    无奈之下,万康号不得不停止救人。

    眼看着同胞在水里拼死的挣扎、消失而自己却毫无办法,这种感觉该是多么的痛苦?

    直到两天后的2月7日,一艘贩卖土烟的英伦货船,在从印度去波特维亚途中,恰好途经泰和号遇难海域。

    这艘船上的船员们,突然发现海面上有许多像石头一样的漂浮物,绵延好几公里远。

    好奇的船员们就驶近查看,才发现那根本不是石头,而是船板、木头、桌子和椅子等物品,而且上面都爬满了人!

    肯定是发生海难了,船长立即让船员立即放下救生艇救人,最终救出180名幸存者。

    加上万康号救出的18人,泰和号一共有198人获救,1802人不幸遇难。

    泰和号的沉没,并没有在清政府那里引起什么波澜。

    因为不久之后,发生的销烟战争,就让它自顾不暇了。

    而且后人们也不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唯有徒呼奈何。

    泰和号就那样静静地躺在遥远的太平洋海底,唯有向来来往往的鱼虾,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伤悲。

    两百多年过去,那么哈彻号又是怎么发现泰和号沉船的呢?

    泰和号虽然消失了,但一些有心人却一直在关注着。

    1998年,英国职业盗宝人麦克·哈彻,无意间在伦敦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了一本破书——《印三航行指南》。

    上面由荷兰人詹姆斯·哈斯伯格,记录了英伦一艘货轮,救援泰和号的事迹。

    不得不说,麦克·哈彻是一个相当职业敏感的人。

    他一下子就被书中描述的事情吸引了,预感到这里面一定蕴含着巨大的宝藏。

    说干就干,麦克·哈彻经过筹划,先是找到了那艘英伦货船的资料和航海日志,并经过专业分析,大致确定了泰和号的大概沉没位置。

    5月份,麦克·哈彻率领他的打捞队伍和“平静号”打捞船,按照航海日志的记载,在南海贝尔威德暗礁附近的海域进行打捞勘探。

    此时,距离泰兴号沉没已经有197年了。

    这时的哈彻,应该说还是很有资金能力的。

    因为这次沉船打捞费用巨大,一天就要十几万美元。

    但开始的打捞行动,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国宝中的国宝

    海底沉船并不容易寻找,就算是有准确资料,寻找海底沉船,也需要碰运气。

    从5月1日到12日,搜索人员用声波定位仪和磁强仪,对那片海域进行了地毯式的反复扫描,但什么也没有找到。

    在12天花费了120多万美元后,心有不甘的哈彻也只能放弃。

    国外有些制度很好,但是有些工作,对于资本却十分不友好,比如高工资、高福利。

    他们不管干什么,成本都很高。

    就算是机器设备的成本,也比国内高的太多。

    比如在国内十几万人民币的拖拉机,到了国外,没有个十几万丑币,是绝对拿不下来的。

    那么高的成本,根本没有办法让他们维持下去。

    然而,哈彻是幸运的,他在放弃前又做了一次最后的尝试,终于发现了一片反射异常的海床。

    兴奋的哈彻和潜水员,立即下沉此处搜寻,结果令其幸福的几乎晕厥!

    拨开表明的一层覆沙,只见泰和号的遗骸静静地躺在那里。

    最重要的是这艘沉船的附近,几乎到处都是瓷器和金银财宝那耀眼的光芒在闪烁!

    通过回朔,看到这种情况,陈文哲都惊呆了。

    他看到了什么?当时掀开海底泥沙之后,海底暴露出来的是无数珍宝。

    看看那里都有什么:金块、元宝、银币、六分仪、袖珍手表、火炮,名贵丝绸、茶叶等等。

    可惜,最后两种都只剩下包装还算完整,里面的东西,肯定是腐烂一空了。

    不说茶叶和丝绸,这里最引人注目,而且数量最多的,是整箱整箱的青花瓷,也就是着名的德化瓷器。

    只是稍微看了几眼,陈文哲就知道,这里最少也有几十万件瓷器。

    所以,传说当中这艘船上,运载的瓷器近100万件,应该是不会错的。

    而且这些瓷器,还大都是价值不菲的文物级别的精美瓷器。

    可惜,这一次幸运女神没有站在哈彻那边。

    他们只是刚刚发现海底的宝藏,还没有来得及打捞,就被高启静发现了。

    之后就是强悍器和水下机器人的较量,而刚才已经分出了胜负。

    哈彻船队上的人,只是些利益为先的职业盗宝人。

    他们不管干什么,都是需要考虑成本的。

    这一次也一样,他们携带的水下机器人也就是用来探测,从来没有想着还要用来战斗。

    再说,他们的这些设备在探测方面十分先进,但是用来战斗就不行了。

    先进,意味着价格更高,更舍不得用来消耗。

    所以,这一次他们就吃亏了。

    而就算是这样,他们也是在报废了六台水下机器人之后,才全面败退。

    此时,他们就算还有机器人,也不敢随意安排下水。

    至于潜水员,他们更是不敢下水。

    他们水下机器人是什么下场,他们都看到清清楚楚。

    如果是潜水员遇到了陈文哲他们的水下战斗机器人,那会是什么下场?

    水下没有了敌人干扰,陈文哲他们已经可以进行打捞作业。

    在水下机器人的摄像头之下,再一次看到海底那密密麻麻的宝物,陈文哲感觉还是有点不真实。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要知道这可是100万件的庞大数字。

    这一次的收货,结结实实地把陈文哲击晕了。

    只不过,他很快就清醒过来,这些瓷器虽然数量众多,但是他还是需要尽可能的全都安全打捞出水。

    他的目不是让这些100多年前的文物,变成钱,而且把它们全都保护起来。

    陈文哲现在很有钱,他不需要物以稀为贵。

    这个道理,我们国人自然知道,而外国老也不例外。

    他们为了钱,可以为所欲为。

    而陈文哲为了这批瓷器,是不是也可以为所欲为?

    更何况,他现在面对的还是恶名昭彰的哈彻船队,他是不是更应该无所不用其极?

    面对这样的破坏狂,更应该下狠手。

    100万件的巨大数量啊,如何才能安全的打捞出水呢?

    有着哈彻那贪婪的家伙存在,陈文哲想要安全无忧的把数量庞大的瓷器打捞出水,肯定不容易。

    但是他也不可能,把一些相同大批量的瓷器砸了啊!

    哈彻这个混蛋,在上一次有巨大收获的时候,挑选了近35万件高价值的瓷器以后,把那些相同或者他认为,档次稍低的瓷器当场砸碎了,足足有65万件啊!

    这要是放在天朝,哈彻被枪毙100次也算轻的。

    被哈彻保留下来的这35万件瓷器,经鉴定大多为康熙年间生产的。

    从烧制到被打捞出海,那批瓷器至少有277年历史了!

    最主要的是,这些都是上等的着名的德化青花瓷,说它是国宝中的国宝都不为过!

    万幸的是,哈彻那家伙也没有顺利完成任务,因为在打捞后期,印尼海军发现哈彻的打捞手续居然是伪造的!

    于是对其开始了抓捕行动,狡猾的哈彻得到消息后,带着那35万件瓷器直接熘了。

    就这样,泰兴号船尾未来得及打开的两个舱室,里面还有许许多多的财宝,被完整了保存了下来。

    当年,澳洲一家海洋公司最终把泰兴号打捞出水,剩下的这两个舱室里面,足足还剩下精美瓷器20多万件。

    哈彻是发财了,但那些被其砸碎的文物,却在大海里无声的啜泣着。

    可以说是,哈彻既是让泰兴号重见天日的功臣,也是毁掉文物的千古罪人。

    面对我国文物的流失,国人十分痛心,海外华人的企业家们也开始了回购这些国宝的行动。

    其中中国企业家泮庐集团董事长郑长来先生,几经周折,历时两年多,从英伦联邦贵金属公司一次性买断12万件泰兴号上的德化青花瓷运回国内!

    当年电视上直播这些国宝运回国内的画面时,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都是非常激动的!

    我们的国宝,终于回家了!

    而这一次,这样的遗憾,绝对不能发生。

    “真要不行,就把那家伙的船队弄沉!”

    陈文哲是真发狠了,因为他相信后面靠着的国家,他们现在有实力。

    他们确实有实力,也很有底气。

    就在陈文哲发狠的功夫,高启静已经开始行动。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惊人收获

    高启静在陈文哲没注意的间隙,就已经派出大批水下机器人,围绕着哈彻四艘舰船,开始耀武扬威。

    也就是在哈彻他们气急败坏的情况之下,这边的潜水员开始下水。

    随着大功率气泵开启,水下那艘沉船,很快就暴露出来。

    通过模拟动画显示,这艘古船确认年代为清代道光时期,所在水域水深18—30米

    船体埋藏于5.5米深淤泥中,横向左倾约27°。

    古船残存,或者说能看的道的部分长约38.5米、残宽约7.8米,稍微计算,就发现有31个小舱室。

    沉船上部的尖艏、揽桩、主桅杆、左右舷、上甲板等结构完整。

    很快,潜水人员通过选取前后其中4个舱室,进行了小范围清理。

    这时均发现舱内,有码放整齐的德化窑瓷器等精美文物。

    另外,在船体及周围还出土了紫砂器、南越产水烟罐、木质水桶残件、桅杆、大型硬木船材、铁锚、棕缆绳、滑轮、金属钻头、钻杆以及黑色矿物等大量文物。

    由于他们人数众多,有人进入船舱,就有人清理古船及周围泥沙。

    由于人数众多,做什么都很快。

    在进行水下调查后,很快就清理出部分瓷器。

    其中有一件60厘米高,完整的豆青釉青花大瓶。

    而这样的大型瓷器,这里还不少。

    特别是古船中部分出水瓷器底书“道光年制”款,为古船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看到这么多东西,陈文哲知道,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并不容易。

    但是,海面上还有人盯着他们呢,容不得他们慢慢的打捞。

    所以,在第一时间,他们就制定了快速打捞的方案。

    其实最方便的打捞方法,就是利用大量潜航器,直接在水下装在瓷器,并快速运输进船舱。

    可惜,这些水下潜航器,都是电动的,现在的电池续航能力太弱,根本不能支撑长时间的打捞。

    如果想要长时间利用潜航器运载瓷器,那就需要另外想办法。

    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接上水下电缆。

    可这样做,如果派出的水下无人驾驶潜航器数量太多,那它们携带的电缆,就有可能缠绕在一起。

    没办法,还是这种方法速度最快,那么做起来,就要看技术、凭经验了。

    幸亏陈文哲不差钱,而最近高启静他们的行动,也一直顺风顺水,所以他们每次出海,都有很好的收获。

    这每次都有大收获,自然就舍得投资。

    再加上之前陈文哲曾经让他们控制水下机器人,弄过南越那边的渔民。

    所以,在他们的穿上,无人驾驶的潜航器、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驾驶探测器,都大批量装备。

    毕竟国产的这些机器,价格都不算太贵,自然是能装备多少就装备多少。

    特别是无人驾驶的潜航器,配合上吸力泵和机械手臂,有时候打捞沉船,都不用人下水,真的是很好用。

    好用的东西,自然要装备的更多。

    就是因为这些原因,陈文哲他们这一次,才能利用大批潜航器,顺利搬运大批瓷器。

    特别是一些器型比较大的瓷器,般运起来更加方便,因为这次瓷器内部,好像都装着一些小器型的瓷器。

    如果是人工搬运,由于器型大,重量足,还会害怕打碎了。

    而用潜航器运载,就不用担心这些了,一次就可以把大大小小的不少瓷器,直接带走。

    既然有了行动方案,自然就要立即行动起来。

    所以,接下来陈文哲看到的一些精品瓷器,首先被打捞上来。

    就像先前看到的豆青釉清华大瓶,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殊釉色的瓷器。

    陈文哲有点惊叹,不是说海水的腐蚀力很强吗?

    怎么每次打捞出水的瓷器,看着都还十分不错?

    像是一件绿釉杯,上面有着款识,因为海洋生物的附着,有点看不清楚,不过这些瓷器,都完好无损。

    此时看着就是釉面有点无光,其他都很好,就是都需要好好清理一下。

    现在肯定不是处理这些瓷器的时机,所以打捞出水的瓷器,直接被让进脱盐池。

    也许处理得当,能够让这些海捞瓷,始终保存如初,那样就好了。

    要知道海捞瓷最大的弱点,就是海水的腐蚀,这对釉面、纹饰图桉,造成的破坏实在是太大了。

    处理好一批瓷器,很快,另外一批就再次出水。

    一艘艘潜航器循环往复,不停的运回大批瓷器。

    只是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有600多件瓷器面世。

    船上,指挥舱之中,陈文哲他们一边打捞,一边查看水下、水面上的视频。

    视频显示,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一艘艘打捞船,正在疯狂机动。

    可惜,他们的命也只有一条,并不敢撞击陈文哲他们的打捞船。

    再说,他的船更多,设备也更加先进,甚至武力也更加强悍。

    只要他们靠近,就是一个水炮。

    来了几下,几艘打捞船就不敢靠近了。

    没有理会那群疯狗,陈文哲的视线转移到显示器之上。

    此时他们的打捞船,正在进行海上探测。

    声呐扫描图中,清晰地反映出古船所在位置和体量信息。

    沉浸百年后,古船早已被海底淤泥所“侵蚀”。

    如何才能准确了解古船的状态?只有下水。

    幸亏现在设备先进,很多工作,已经不需要人员亲自下水,机器下水也是一个样的,而且有时候做的比人工还要好。

    当然,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潜水员来帮助。

    比如现在,机器进入沉船,就有可能造成沉船破损,并且把机器埋葬在了沉船之中。

    所以,查探沉船情况,一般都需要潜水员亲自下水。

    就像这一次,当潜水员们在水下摸排古船时发现,尽管木质的船体结构已经有所损坏,但淤泥的包裹,却完整地保存了瓷器。

    当然,沉船也保存在了刚刚沉没的样子。

    沉船、瓷器,保存的好,这批瓷器的价值就更高。

    当部分瓷器出水之后,陈文哲发现,沉船之内的瓷器保存的更好,因为它们之上绘制的形象各异的图桉和釉面色彩都依然鲜亮。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最具古风范的杯子

    随着打捞正式启动,清理工作中不断有惊喜出现。

    在最近预处理阶段时,古船北部同时发现了船舵和铁锚。

    船舵的舵杆残长约5.6米、直径42厘米,裹着52道宽约7厘米的铁箍,起到加固作用;

    舵柄由铁箍将3根木材紧箍而成,最长处约6.26米。

    铁锚为四爪锚,长3.3米(不含铁环),这应该是目前国内发现较大的古代四爪铁锚。

    此外,刚才清理出600多件瓷器,大多产自德化窑的出水陶瓷器。

    包括“道光年制”款绿釉杯、粉彩二甲传胪图杯、豆青釉碗等。

    其中高60厘米的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中,藏了50件制作精良的青花团龙纹杯。

    这一次出现的瓷器不少,但是陈文哲还是轻易就分辨出,这些瓷器的产地不同。

    除了那些大器像是德化窑的瓷器,其他还有部分,可能产自宜兴窑和胡建地区其他窑口的其他陶瓷器。

    而这些瓷器之中,最好的、最珍贵的应该是藏在大型器内部的一批瓷器。

    比如那件青花团龙纹杯,它窄底宽口,杯身整体为青白色。

    杯体四周配有祥云环绕龙身,组成的青花团图形,整体配色清雅又不失大气。

    而其载体,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图双耳瓶的整体颜色,因海水侵蚀已有些变色。

    不过双狮耳饰及瓶身上,以青花绘有松下高士图,却依然清晰,图桉惟妙惟肖。

    陈文哲知道,这种款式流行于晚清时期,多用于陪嫁妆奁,民间俗称“嫁妆瓶”。

    而在这些瓷器当中,最精致的是道光JDZ窑绿釉杯。

    这居然不是德化窑的瓷器,居然是景镇出产的,只不过数量小了点。

    从他藏在一件精品大瓶之中看,这种瓷器就比较珍贵。

    这五十件团龙杯子,杯体约成人拳头大小,杯身虽无其它图桉装饰,但均匀的上色也足见匠人的功力。

    这些杯子杯身底部的矾红彩书,“道光年制”篆书款识,是它身份的证明。

    此杯器型端庄,釉色莹洁温润,自古以来龙象征着权势、高贵、尊荣。

    团龙也寓意着团团圆圆,到了后期吉祥寓意加强。

    这样的杯子,一边都是整杯配以祥云图桉,便得团龙更加华丽生动。

    团龙纹最早起源于唐代,绘饰时将龙的形体处理为圆形,是瓷器上普遍运用的一种纹饰。

    这一批青花团龙杯,杯身绘团龙纹,以青花绘外侧线条,龙纹描绘细致,龙身弯曲虬长,身形矫健,龙爪粗壮尖锐,十分生动。

    绘画笔触细腻,画笔精妙,功力深厚,极具时代特征,胎釉上乘,这绝对的景镇出产的精品青花瓷。

    当然,景镇出产好的青花,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在这里还有景镇出产的绿釉瓷器,那就比较奇怪了。

    一条主要运载德化窑瓷器的商船之上,出现五十多只精品青花团龙杯已经很难得,没想到居然还找到了绿釉瓷。

    在发现一件大型器之内,居然藏着更加精品的瓷器之时,先前打捞出水的一些大型瓷器,被陈文哲一一找了出来。

    果然,这些大型器之内,都或多或少的藏有一些小型器。

    这一方面的节省空间,另外一个方面,肯定是因为这些小型器更好、更加珍贵。

    拿起一件绿釉杯子,它做工一点都不比团龙杯差,而且这还是一种创烧的绿釉瓷。

    景镇窑于明代宣德年间始烧绿釉瓷器,至清代早期又引入欧洲技术,创烧出一种西洋绿色器皿。

    这种心创烧的绿釉瓷,釉质上与传统绿釉有所不同,并且是通过吹釉的方法施釉。

    这件出水绿釉杯,因长期受海水腐蚀,微呈褐色。

    在众多的瓷器中,道光景镇窑粉彩“二甲传胪图”杯,是最具古风范的杯子。

    它的名字来源于杯身上,用蟹钳夹着芦苇行走的螃蟹。

    专家称,螃蟹钳子寓意“二甲”,芦苇谐音“胪”。

    在清代科举考试中的“二甲第一名”就是殿试第四名,被称为“传胪”。

    因此这只杯子也蕴含着,古人对“金榜题名”的祈愿。

    这样的杯子,不管在哪里,都不太常见。

    而在海捞瓷之中,见到的就更少。

    因为这种寓意,对于外国人来说,太过难以理解。

    这一次的收获很大,但是,最大的收获,肯定还在沉船内部。

    现在外围的一些方便打捞的瓷器,特别是那些瓷器扎堆的地方,都已经被清空。

    接下来,想要继续有大批量收获,就肯定要进入沉船内部。

    众所周知,木质船体受海水侵蚀易腐烂。

    从刚开始打捞上来的部分木船配件,能明显看出已经有腐坏的痕迹。

    因此,最大程度保存古船的完整性,成为此次打捞的最大难题。

    不过,整体打捞,如果有专业的作业船,也不是太难。

    国内实力最近十几年膨胀的很厉害,特别是造船业,更是发达。

    像是专业的沉船打捞船,国内也有。

    比如古船整体打捞迁移工程主作业船“大力号”,就是一艘专业的古船整体打捞船。

    之前这条船,就在长江口参与过一次古沉船的整体打捞。

    那一次古船打捞迁移工程,采用的是世界首创“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

    这种技术,就可以将实现古船原生、完整、安全地打捞出水。

    打捞模拟视频中,前期,已完成了端板—纵梁框架整体组装工作。

    即用22根弧形梁连接形成一个长48米、宽19米的半圆柱箱体基座。

    工程船到达海上施工现场后,将实施端板—纵梁框架整体下放工作。

    随后逐根进行弧形梁的掘进穿引,并完成全部22根弧形梁穿引工作。

    最后把古船及周围泥沙、海水完整包裹起来,形成古船沉箱。

    只不过这种打捞工作,十分消耗时间。

    一般这种工作的海上作业时间,预计花费2—3个月。

    而打捞出水还不算晚,随后将由专用打捞工程船,将总重量1万余吨的古船沉箱,同步提升出水。

    出水还不算,还需要再“怀抱”古船沉箱,送入托另外的运输工程船中部开口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08/ 第一时间欣赏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 作者:疯神狂想所写的《我的系统不正经》为转载作品,我的系统不正经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的系统不正经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的系统不正经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的系统不正经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的系统不正经介绍:
得隋侯之珠,遍观古今技艺,识宝造宝,传承文明。
只不过,这件宝贝内部的系统,好像不太正经!
谁家传承的是做旧、高仿?
要不就是挖坟、掘墓、搬山、卸岭、摸金!
既然学到了,那就传承下去吧!
陶瓷、木器、石雕、金银铜器,非诚心之人不传!
正骨、按摩,千金方,非仁心仁术之人不传!
寻龙、点穴、搬山、卸岭、摸金、仿古,非德才兼备之人不传!
扩展技能:寻矿、开山、采金,非一身正气之人不传!
安宫牛黄丸、南云白药、片仔癀、清宫寿桃丸,国家绝密,自己用用就好,不敢传!
获得文明传承系统,终于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我的系统不正经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的系统不正经,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的系统不正经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