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烟火TXT下载大明烟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烟火全文阅读

作者:阳光下写字     大明烟火txt下载     大明烟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惨败

    王元吉说的事情太特么吓人了,要知道王元吉所在的可是旧港啊!号称南洋双珠,天下所有总督府里面最繁华的总督府之一。可是就连这样的地方,王元吉竟然都还会被人行刺,甚至差点把命都丢在那里?那其他的总督府呢?岂不是更是不堪,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担任总督的确是能够发财,但若是有命挣没命花,那一众文官对于总督位置的热心程度瞬间就下降一大截。

    文官虽然大多数都贪财,但是显然他们更加惜命。

    齐泰一看众人的变化,心里暗道不好。连忙朝王元吉说道:“你也是书生出身吧,既然你都能够在旧港立足,那为何其他人不可言?”

    齐泰的话让一众文官顿时反应过来,对啊!王元吉也是从来没有带过兵的,既然他都可以在旧港当满五年总督,那他们为何不可以?

    王元吉笑了笑,说道:“本官的确是书生出身,但是本官有个好先生啊!本官跟在先生身边耳濡目染,也对行军打仗略知一二。”

    说罢,王元吉回头朝韩度眨巴眨巴眼睛。

    齐泰等人听了之后,顿时陷入沉默。他们虽然和韩度针锋相对,但是韩度海战本事,他们却不得不承认。整个大明,找不出能够在海战上与韩度比肩者,妥妥的天下第一!

    王元吉的神色却是越发的得意,心里想道:刚才你们不是以为先生是自己的软肋吗?现在知道后悔了吧?你们这些文官可没有像先生这样的兵法大家指点。

    见自己这边的人都被王元吉的话给压得气势全无,齐泰只好把目标转向皇上。

    只见他躬身朝皇上拜下,说道:“皇上,臣以为只要是大明的疆土,那么官员任命就必须要经过朝廷统一调配,绝对不能私相授受!不能以谁打下来的疆土,那就由谁去担任总督!”

    韩度轻蔑的一笑,“齐尚书这是没有本事打下一个总督府,才会说这样的话吧?”

    “韩度,你休要......”齐泰顿时咬牙切齿的想要指责韩度。

    可是韩度却根本不给他机会,直接朝朱标一拜,说道:“皇上明鉴,当初先皇为了体恤在万里之外为大明开疆拓土的将士。定下了,谁为大明开疆拓土,谁就可以担任第一任总督的规矩。此乃先皇明见万里,以鼓励将士用命奋力征伐。也正是得益于此,大明才会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面,便在海外拓土万里,打下六十余个总督府。

    若是都像齐大人这么小肚鸡肠,那恐怕到现在大明连一个总督府都没有。”

    “你!”齐泰被韩度气的说不出话来。他忘了,这个规矩不是韩度定下的,而是先皇定下的。原本想要给韩度挖的坑,没有想到结果却把他自己给陷在里面。

    朱标遵从孝道,对父皇非常的尊敬。若不是情非得已,他不会违背父皇的旨意。既然此规矩是父皇定下,他当然不会贸然更改。

    抬手摆了摆,朱标沉声说道:“既然是父皇定下的规矩,那此事便不用再提。”

    “就是!要是按照你们这么说,本王的封国也是本王打下来的,也是大明疆土。本王也不能在封国里面任命属官,也必须要经过你们的同意了?”秦王朱樉刚才一直没有说话,现在却忍不住插话道。

    朱标顿时笑容满面的看向朱樉,说道:“二弟的封国乃是二弟打下来的,自然由二弟说了算。”

    顿了顿,朱标又补充道:“开疆拓土者,可以担任第一任总督,此事不用在议,当着为定例!”

    “臣等遵旨!”见皇上金口一开,齐泰等人再不情愿,也只能够答应下来。

    朱樉反而毫不在意的摆摆手,说道:“皇上严重了,皇上有旨臣弟自当遵从,绝无怨言。”

    这句话让一众文官更加无地自容,朱樉的意思就是,“本王没有想要和皇上分庭抗礼的意思,刚才之所以那么说,就是单纯的看不惯这些文官的吃相。”

    朱标满意的点点头,随后看向众臣,说道:“天下总督关乎大明海外疆土和社稷稳固,不可轻视。因此,担任总督的人选必须要慎之又慎。众位爱卿,可有想法只管提出来,朕赦其无罪!”

    朱标的话音一落,韩度就立刻站出来,躬身拜道:“皇上,臣以为一动不如一静。还是以前怎么样,现在就怎么样,最为稳妥。”

    这个时候可不是和文官客气的时候啊,这个时候能够占据一丝一毫的先机,那也能够为勋贵武将守住极大的利益,韩度才不会蠢到将这样的良机白白拱手让人。

    齐泰刚才虽然被怼得很惨,但是涉及到利益,他还是强行打起精神站了出来。甚至愤恨打开看着韩度,后悔让对方占了先机。

    “皇上,臣以为正是因为总督一职如此举足轻重,才更加应该挑选德才兼备之人胜任。”

    至于那些是德才兼备之人,齐泰没有明说,但是在这奉天殿里的每个人都知道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德才兼备这东西,从来都是文官用来自我标榜的,反正绝对不会是指勋贵武将就是了。

    而勋贵武将大多数都是直来直去的性子,没有文官这么拐弯抹角的花花肠子。

    朱标闻言,都禁不住皱了皱眉头,劝慰道:“齐爱卿,刚才你也看见了,海外总督府可不是什么太平之地。”

    言外之意就是,你如此急切的想要将总督位子抢过去,难道就不怕没有人敢去?

    齐泰闻言,顿时正色回道:“皇上臣虽老迈,但也有铮铮铁骨,若是皇上不弃,臣愿意出海为皇上镇守一方。”

    嗯?这就有些不要脸了。韩度沉吟着看向齐泰,想了一下,说道:“齐大人不是看不起本侯征伐海外吗?既然如此,那大人就应该更加硬气一些,想要担任总督,自己打疆土去。可不要想着坐享其成哦!”

    齐泰愤怒的指着韩度,厉声说道:“这海外的疆土都被占完了,本官去哪里征伐?”

    “谁说占完了?”韩度冷笑着看向齐泰,说道:“就拿天方来说吧,大明才在那里设立七个总督府。若是将整个天方占下,最少也能够设立四五十个总督府,甚至还不止。若是齐大人真的想要去海外开疆拓土的话,本侯真心建议你去天方。那是一块真正的宝地,那里盛产黄金!”

    齐泰听着韩度的话,先是疑惑,海外有如此之大吗?仅仅是一个天方便有如此的广袤?紧接着更加不敢相信他的耳朵,一处盛产黄金的地方?

    一听到黄金两个字,已经穷了三十一年的文官,顿时两眼放出金色的光芒出来。

    就连齐泰都疑惑的看向韩度,不明白他为何如此好心,将这样的财富之地告诉他。

    “韩度!你够了!”朱标一声大喝,将沉迷在盛产黄金当中的众人给拉了回来。

    韩度悻悻地缩了缩脖子,回过头去站好,不再说话。本来想要再坑齐泰一把的,没有想到朱标竟然开口了。

    朱标是亲自去过天方的,自然知道那里究竟是一副什么模样。他也怕韩度将文官得罪的太狠,以至于将来不好收场,才出言阻止了韩度。

    见众臣齐齐看向自己,朱标只好笑了笑,解释道:“那里的确是盛产黄金,但是你们也不要以为那就是一片富裕之地。相反,那里是一片四战之地,已经混战了数百年。知道为何父皇只在天方设立七个总督府吗?因为这七个总督府都只能够聚在一起抱团取暖,根本就没有余力继续开疆拓土。”

    混战了数百年的四战之地,这种地方岂不是比南洋要危险无数倍?这些文官虽然平日里吹嘘自己能文能武,上马安天下提笔能定邦。但是他们自己在带兵打仗上有几斤几两,他们自己还是清楚的。

    连七个能征善战的猛将都不得不蜷缩在一起,不得寸进。他们若是贸然去了,那还不被当地土人给撕来吃了?

    众人反应过来之后,顿时齐齐朝着韩度怒目而视。“用心歹毒啊,要不是皇上揭穿了他的阴谋诡计,就让他得逞了。”

    朱标见众人也拿不出一个好的办法出来,干脆说道:“这海外总督,就一半从勋贵武将当中挑选出来,一半从文官当中挑选文武双全之人担任吧。”

    文武双全的文官有多少?凤毛麟角。

    朱标之所以这样说,只是为了给文官一个台阶下而已。今日以齐泰为首的文官败的很惨,朱标也不得不出手扶他们一下。平衡强弱这一手,朱标师从老朱,玩得贼溜。

    “皇上,一半总督职位给文官,是不是太多了?”韩度皱了皱眉头,担心的说道:“臣绝无私心,只是担心若是总督府镇压不住当地土人,一旦被土人反攻,丢了朝廷的脸面。”

    齐泰看着韩度,气的牙痒痒。什么叫丢了朝廷的脸面,这分明是看不起他们嘛!

    韩度侧头朝着齐泰轻蔑的一笑,我就是瞧不起你们!

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目的

    面对韩度的挑衅,齐泰为首,张紞、陈迪等人齐齐朝皇帝拜下,“臣等愿为皇上分忧,绝不堕了朝堂颜面。”

    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

    被韩度如此奚落,是个人都受不了,更何况他们都是站在大明权力顶峰的人?往日走到哪里不会得到一大片的恭维和尊敬。

    韩度不屑一顾的冷哼一声,看向齐泰,说道:“既然诸位大人都这么有勇气,那不如就先将天方七总督府接过去吧。”

    齐泰脸色一变,韩度的话他不会信,但是皇上的话他还是信的。毕竟皇上想来都是温文仁厚,也不会拿假话诓骗他们这些臣子,也不会和臣子开这样的玩笑。

    既然皇上都说天方七总督府乃是混战之地,那就应该不会错。

    而韩度这个杀千刀的,竟然要让他们去天方,这不是摆明了想要他们的命吗?

    齐泰不和韩度互撕,直接朝皇帝拜道:“皇上,臣以为应该发挥各自总督的优点。”

    “哦?齐爱卿有何想法?”朱标眼神略带探究的问道。

    齐泰直起身来,正声道:“既然文官善于牧民,武将长于征战。那就应该让武将担任战乱之地的总督,而文官则留在安定之地。如此,可以发挥文臣武将的各自所长,可谓是两全其美。”

    “两全其美?”韩度豁然冷笑着看向齐泰,“齐大人所谓的两全其美,就是咱们勋贵武将在前面打生打死,你们文官在后面坐享其成吗?”

    “欺人太甚!”东莞伯何荣顿时咬牙切齿的喝道。

    一双铜铃一样的大眼顿时瞪大,猛然踏出一步,粗大的手掌朝着齐泰脖子伸过去。好似想要拎助齐泰的脖子,把他提起来。

    以何荣高出齐泰整整一个头,并且孔武有力的身躯,不是做不到。

    齐泰瘦弱的像是一根竹竿撑着衣衫的样子,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他都吓傻了。他没有想到何荣竟然有胆子在这奉天殿上对他动粗,一时之间两腿发软,根本反应不过来。

    “住手!”朱标一声大喝,脸色阴沉的看着何荣,训斥道:“何荣,还不住手?你想干什么?”

    何荣虽然脾气骄横,但是他对皇上是万分佩服的。听到皇上说话了,他顿时就停下脚步。

    转身朝皇上委屈的说道:“皇上,他们太欺负人了。让臣等去开疆拓土,他们好躲在后面白捡便宜,天下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朱标也知道齐泰等人刚才的话的确说的太过了,你可以悄悄的这样做,但是你不能当着勋贵的面说出来啊!

    当然也不是齐泰说出来的,而是韩度揭破他们暗中的盘算的。

    朱标不由得朝着韩度看了过去。

    韩度正好抬眼对上朱标的目光,于是笑着说道:“皇上,臣以为这样分配不妥,不能总是让咱们这些人出生入死吧?”

    朱标不满的瞪了韩度一眼,悻悻地收回了目光。

    随后,韩度目光看向齐泰等文官,说道:“诸位平日里不是自诩‘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吗?现在机会来了,诸位为何要退缩啊?”

    齐泰几人低头的低头,缩脖子的缩脖子,避开韩度目光的避开目光。他们早就人老成精了,不再是曾经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少年。不会认为他们上了战场,真的能够比那些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武将厉害。

    几人被自己怼的哑口无言,正要乘胜追击。

    朱标的声音陡然冒了出来,“韩度,你够了。众位爱卿都是朝廷股肱之臣,各有所长乃是理所当然的事。”

    “谢皇上。”齐泰等人见朱标为他们撑腰,顿时感激涕零的躬身一拜。

    顿了顿,朱标继续开口,“不过各总督府的确是情况各异,你们总要拿出一个办法出来。”

    “皇上,既然如此,那不如就抽签决定吧。好坏各凭天意,也省的彼此都不服气,是不是?”韩度笑吟吟的提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抽签决定?

    天下瞩目的总督之位,竟然要靠抽签来决定,这简直太过儿戏了,若是传了出去,天下人会怎么看他们这些衮衮诸公?

    可是所有人都没有贸然开口,因为他们知道不管他们提出什么方式来决定总督位子,对方都不会答应。

    相反,抽签这个办法虽然荒唐了一些,但是的确是现在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

    但是齐泰等人不可能同意啊,抽签?这要是运气倒霉,抽到了天方七总督府怎么办?真要他们去和那些凶残的土人厮杀,那不是要了他们的老命吗?

    没有办法反驳,齐泰等人只好把目光看向皇帝。

    “皇上~”

    朱标顿时朝韩度呵斥道:“抽什么签?堂堂大明总督,正三品大员,执掌一府生杀大权,岂是可以抽签决定的?朕决定了,文臣担任总督的,还是尽可能优先安置在南洋和高丽较为安定的总督府。”

    “皇上!”韩度想要开口。

    朱标却猛然朝他瞪了一眼,语速飞快的说道:“闭嘴!”

    韩度只好悻悻地闭上嘴巴,满脸的不服气。

    朱标见韩度没有说话,才把目光收了回来。

    如此举动,看得齐泰等人心里一阵大爽。你镇海侯牛啊,怎么不继续牛了?皇上就是偏袒咱们,你也只能够干看着,急死你!

    “皇上圣明!”一众文官顿时千恩万谢的朝着朱标拜下。

    朱标继续说道:“但是,吕宋和旧港两地总督还是由勋贵担任。”

    文官虽然有些可惜,但是看在皇上刚才替他们挡下咄咄逼人的韩度份上,也咬咬牙默认了下来。

    “还有,”朱标侧头看向张紞,吩咐道:“你们也要安排一些能臣,坐镇有些危险的总督府。”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有些话朱标没有明说出来,但是张紞等人也明白。

    皇上能够帮他们一次,却不可能永远都偏袒他们。

    “臣等遵旨!”

    朱标站了起来,伸手拿起奏本,随手一扔,说道:“你们下去商议吧,三日之后重新上奏,确定各总督府总督。退朝!”

    “臣等恭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标走了之后,韩度和张紞几人对视一眼。

    “哼!”

    双方彼此给了对方一个不屑的眼神,冷傲的走出大殿。

    双方都有着总督的名额,可要赶快将人选定下来才是,毕竟只有短短三日时间。

    韩度要好一点,反正勋贵当中那么伯爵,哪一个不想要去担任一届总督?而且他们都是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即便是去天方他们也不会怵。

    但是文官这边就不一样了,有限的名额和勋贵的虎视眈眈逼得他们不得谨慎的挑选才干卓越之人担任。

    否则的话,若是这五年文官的总督表现的太过拉跨,那恐怕下一个五年文官这边连一半的名额都没了。

    ......

    隔日,朱标一早就将韩度叫到宫里。

    用的理由是,皇后娘娘想要见韩度。

    韩度来到坤宁宫,第一次看到妹子盛装出来。不由得笑了笑,叹道:“娘娘这是要干什么?”

    只是见自己罢了,竟然穿成这样,这是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吗?

    韩景云顿时绷不住了,立刻回头朝里面跺脚娇声道:“皇上,我就说穿成这样太蠢了吧。”

    “哈哈哈,皇后母仪天下穿上凤冠霞披乃是理所应当。他虽然是你兄长,但是也应该先向你行礼才对。”

    朱标边笑着,边从殿内出来。

    “拜见皇上,拜见皇后娘娘。”韩度满脸的无所谓,躬身拜下。

    “起来吧。”朱标伸伸手。

    “谢皇上,谢娘娘。”

    韩度直起身来,无奈的看了朱标一眼。问道:“皇上直接召见臣便好,为何还有拐弯抹角?”

    朱标顿时哈哈笑了两声,说道:“可不是朕拐弯抹角,而是真的是皇后想要见你。”

    韩景云闻言,不由得朝朱标白了一眼,随后撇着嘴收回目光,什么话都没说。但是那意思却是表达的十分明确,你说是就是吧。

    朱标脸色浮现一丝尴尬,干咳两声,说道:“别站着了,进去坐下吧。”

    韩度点点头,跟着朱标进去。

    韩景云却没有坐下,丢下一句:“你们聊吧,我去看看御膳准备的怎么样。”

    说完,便在侍女的跟随下,款款离开了。

    韩度看了一眼妹子离开的背影,回头朝朱标笑了笑。这就是你说的妹子想我了?

    朱标尴尬一笑,转而说道:“你对文官担任总督怎么看?”

    韩度奇怪的看了朱标一眼,你都已经做下决定了,才来问自己怎么看?

    想了一下,韩度笑着说道:“其实我对文官担任总督是没有意见的,甚至我还有些希望更多的文官能够走出去看一看。”

    朱标笑吟吟的看着韩度,没有说话,等着他的下文。

    “皇上不信?”韩度微笑着问道。

    朱标微微摇头,说道:“朕信!不过朕很奇怪,你昨天不是极力反对文官担任总督吗?怎么现在又是这个态度?”

    韩度点点头,解释道:“我反对,不是因为我害怕文官把总督名额给占去。而是担心他们对海外的情况不了解,若是他们还是抱着在大明内为官的那些陈旧想法的话,恐怕会吃上大亏。若是有因此而坏了大明在海外的布局,那就不妙了。”

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奴隶兵

    朱标重重的点头,叹道:“是啊,海外的情况和大明内部完全不同。可是不让他们走出去,他们就永远都不会明白这其中的差距。也正是因为如此,朕才将一半的名额给了他们,并且还让他们去一些较为稳定的府担任总督。你不会觉得,朕是在偏袒他们吧?”

    韩度连忙摇头,说道:“怎么会?臣知道皇上是为了大局考虑。毕竟武将虽然长于开疆拓土,但是他们使用惯了暴力。治理一地难免会带上一些血腥气息,有着文官安抚也能够让总督府的土人感受到大明温和的一面,能够让他们真心的归附大明。”

    朱标听了,顿时大松了口气。哈哈笑着拍了韩度的肩膀几下,说道:“你能够这样想,朕就放心了。朕现在毕竟不比当初还是太子的时候,朕现在无论做什么都必须要为整个大明考虑。”

    “臣明白。”韩度微微躬身。

    顿了顿,朱标突然说道:“对了,朕准备封你为国公。”

    韩度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而且还是从朱标口中说出来的,顿时懵了一下。

    能够受封国公,那当然是好事一件了。毕竟韩度既然踏上勋贵的道路,那自然也曾经想过有朝一日能够位列国公的。

    韩度倒是不在乎国公的风光,只是觉得到那时自己走到人臣的顶峰了,好好享受享受生活,应该没有人会有意见吧?

    沉浸在憧憬当中的韩度,猛然之间回过神来。陡然对上朱标的眼神,这眼神倒是没有什么不对。

    只是韩度却不由得深思起来,若是朱标真的想要封自己为国公的话,需要这样提前和自己说么?还是一副商议的态度。

    他直接下旨就好了嘛。

    既然没有直接下旨,那岂不是就说明,其实朱标心里也没有迫切的想要封自己。他之所以会这样说,只是在试探自己的态度?

    韩度眼睛陡然一亮,随后便朝着朱标坚决的摇头,说道:“皇上臣寸功未立,突然受到册封,恐怕会遭人非议!”

    朱标却眉头一皱,随后说道:“以你以往的功绩,早就足够封公了。朕现在封你,都是耽搁了这么久了,谁会非议?”

    韩度却坚决的摇头,说道:“皇上,以往是以往,现在是现在。再说了,以往臣虽然有一点微末功劳,但是先皇也每次都赏赐臣了。臣岂敢居功?若是皇上想要封臣,那还是等到臣立下功劳之后,再说吧。”

    朱标却一脸可惜的摇摇头,抬手指了指韩度,叹道:“你呀,就是在这些事情上太过谦让。其实你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哪怕是现在封公,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韩度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想,但是却知道文官肯定会不同意的。毕竟自己才刚刚和对方厮杀了一场,对方若是不从中作梗才见鬼了。

    “皇上,还是以后再说吧。”韩度无所谓的笑了笑。

    朱标见韩度再三坚持,也只好点点头,“既然这是你的想法,那朕也只好依你了。”

    韩景云正在这个时候恰好回来了,朝两人看了一眼,笑吟吟的说道:“皇上,大兄,御膳准备好了。”朱标顿时一拍大腿站了起来,高兴的说道:“好,那咱们就先用膳。”

    两日之后,早朝。

    张紞再次向皇上递上一份沉甸甸的奏本,这奏本不仅够重,而且还够疼。在这两天里面,他们不仅要确定好文官这边的名额,还要和勋贵讨价还价。每一个名额都是拳拳到肉争夺过来的。

    “启奏皇上,臣已经重新拟定新一任总督名单,请皇上御览。”

    朱标点点头,朝王钺说道:“呈上来。”

    王钺将奏本拿上去,恭敬放在皇爷面前的御案上,悄然退到原位站立。

    朱标伸手拿起奏本,打开看了起来。片刻过后,朱标不由得点点头。这一次的名单明显就能够看出完全是按照他的意思拟定的,文官和勋贵几乎各占一半。

    之所以是几乎,那是因为大明现在一共有六十三处总督府,是单数,自然有一方会多上一个,而名单里面勋贵要比文官多上一人。

    至于文官为何会退让,是和勋贵有了其他的交换,朱标不会去管。

    当众提起御笔,在奏本末尾写下两个鲜红的字迹,“准奏!”

    随后便将奏本递给王钺,朝众臣说道:“着通政司拟定公函,下发下去吧。”

    “臣等遵旨。”

    这个名单没有透露出去,因此虽然百姓都急切的想要知道新一任的总督都有那些,但是却一直都是各种流言肆意流传。以至于最后有人看不过去了,将总督名单故意泄露出去想要以正视听的时候,却根本就没有人信了。

    这一次的总督名单,除了勋贵这边没有多大的悬念之外。文官那边却几乎是将所有人都换了一个遍,这些人当中京官还是占了多数,可是也有好几位布政使。

    在总督出海之前,朱标将韩度召来。

    “皇上。”韩度心里非常疑惑,这冷不丁的找自己来,又想要做什么?

    朱标伸手示意,“赐坐”。

    “谢皇上。”韩度安静的坐下。

    朱标先是皱了皱眉头,随后说道:“天方七个总督府这几年的损失可都不小啊,你怎么看?”

    韩度点点头,回道:“此事臣也知道,天方那边之所以越来越困难。是因为从去年开始,奥斯曼帝国的目光已经注意到咱们的总督府了。”

    朱标微微颔首,叹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么大的一片土地突然之间换了主人。若是他们不试探一二,那才是怪了。”

    “可是这样的试探却是让咱们的总督府倍感压力,现在挖掘运河的工项已经完全停了。能够应对奥斯曼帝国的骚扰,就已经极为吃力,根本没有余力去干别的。”韩度趁此机会和朱标解释了一下。

    毕竟天方七总督上贡的财物,在一众总督当中完全就是掉在了最后。希望朱标能够谅解他们一二,毕竟奥斯曼帝国骚扰不断,他们根本就没有余力去收刮财富。而因为战乱的原因,也几乎没有商人会去那里做生意。

    没有生意就不能卖特产,也自然不可能收到税收。

    朱标叹息一声,说道:“朕明白,朕没有怪罪他们的意思。可是天方的问题总不能不解决吧,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韩度想了一下,说道:“现在天方七个总督府,大明已经陈兵近五万。若是再继续增加兵力,恐怕有些不现实。”

    朱标沉吟起来,皱眉道:“可是若不增加兵力,如何能够抵御奥斯曼帝国的骚扰?”

    说着,朱标叹息一声道:“若是运河能够挖通就好了,大明水师舰队开过去,看谁还敢攻打大明的总督府。”

    说罢,朱标恨恨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韩度看了他一眼,不由得摇摇头将这个想法抛出脑海。若是运河挖通,那还有什么好说的?现在不就是因为被攻打的应接不暇,根本没有时间去挖运河吗?

    “想要不继续增兵,又想要抵御住奥斯曼帝国的进攻,臣倒是有个想法。”韩度想到了一个应急的法子。

    “哦?你有什么良策,快快说来?”朱标顿时一喜,他找韩度来就是为了让他向办法的。

    韩度也没有遮遮掩掩,直接说道:“咱们不是运了不少的倭人过去吗?臣以为,可以将他们转化成战兵,给他们配上刀剑,让他们去为大明征战。”

    朱标闻言不由得一愣,有些奇怪的问道:“可是,你不是一直都不想让这些倭人拥有刀剑的吗?不是想要让他们当奴隶当到死吗?”

    韩度叹息一声,说道:“此一时彼一时,若是不用倭人的人命去填这个窟窿,那就要用大明将士的命去填。既然如此,免去倭人奴隶的身份,将他们转化成战兵,也不是不能接受。况且,这些人原本就是战俘,只要给他们配上刀剑,就有不俗的战力,算是非常的划算了。”

    韩度当然对倭人没有丝毫的好感,要不然也不会想尽一切办法算计倭国了。

    但是现在实在是没有办法,天方七个总督府,每年损失的大明将士竟然超过万人。也就是说,以现在七个总督府五万人的兵力,五年下来就要完全换上一遍。

    虽然对于这些将士来说,为大明开疆拓土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但是韩度还是不愿意让大明最精锐的将士去和那些被洗脑的疯子去拼命。

    而倭人就不一样了,反正这些倭人都有些心理变*态。变*态和疯子拼杀,正是相得益彰。

    “好吧,试试也好。”朱标咂摸一下,决定先试试再说。

    即便是试出问题了,那死得也不是大明人。而在天方的倭人奴隶现在有三四十万,就算是先转化一半的战兵,那也有二十万兵力。

    五万大明将士,足以将这二十万倭人奴隶兵看的死死的,也不怕他们闹出什么事来。

    总督出海的这一日,由于是朱标当皇帝之后,第一总督出海。因此,他还专门前来为他们送行。

    “诸位爱卿!”朱标端起一碗酒,郑重的朝所有总督示意了一圈,说道:“你们远处海外,为大明镇守疆土。朕今日为你们壮行,拜托诸位了!”

    “臣等自当赴汤蹈火,以报皇恩!”

    朱标猛然将碗中酒一干二净,其他总督也跟着将酒干了。

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谈条件

    镇海侯府。

    韩度有一次被安庆从被窝里拉起来,被打扰了睡眠的韩度。

    有气无力的睁开眼睛,看到是安庆,顿时怨声载道的抱怨一句,“又怎么了?你就不能让我好好的睡上一觉吗?”

    “你还没有睡够啊?你起来看看太阳都到哪里了?”安庆一把将韩度的被子掀开,满嘴都是对他的抱怨。

    哪怕是被掀开了被子,韩度还是蜷缩在床上贪恋着床铺的温暖柔软,“不够,不够,我睡一辈子都不够!”

    “起来,穿衣衫!”安庆顿时发火了,朝着韩度一声大吼。

    至此,韩度才不情不愿的从床上爬起来,两手伸展开来,朝着安庆眨眨眼示意,想要安庆亲手给他穿上衣衫。

    安庆无奈的叹息一声,只好上前服侍韩度。

    看着在自己面前来来回回忙碌的安庆,韩度突发奇想,突然一手抓住安庆的手臂。

    安庆顿时疑惑的看着韩度,问道:“干嘛?”

    韩度嘿嘿的笑了起来,说道:“其实,我会舞,你信不信?”

    安庆不明白韩度为什么会突然提起这个,但是对于他的话还是有些不信。瞥了韩度一眼,疑惑的问道:“你会舞?这怎么可能。”

    韩度顿时再次笑了两声,说道:“你不信啊?来我教你一众最新的舞蹈,来把手给我。”

    安庆两眼看着韩度,将信将疑的顺着韩度的意思,将手递给他。

    “你的这只手要这样,这只手要这样。”韩度一边说着,一边摆弄着安庆的手。

    安庆顿时感觉这个姿势有些奇怪,不过还是没有怀疑什么。只是奇怪的问了一句,“这是什么舞?这姿势怎么如此的怪异?”

    安庆说着脸都红了,但是她还是没有察觉到韩度的企图。

    韩度随口解释道:“这是我新想出来的舞蹈,对了想要跳的好,它还有一个口诀。”

    “什么口诀?”安庆的注意力顿时被韩度吸引到话里。

    “面对面、肚贴肚,半个时辰动一步.......”

    安庆听的更加疑惑,不禁问道:“为何要半个时辰动一步?”

    空气顿时凝固了几息时间。

    忽然,安庆反应了过来,脸色更加红颜,小手轻轻的扇在韩度的脸上。

    “呵!啐......流氓!”

    说完转身就要跑,韩度眼明手快更加用力的将她拥入怀中。

    安庆如同一只受惊的小鹿,瞪大眼睛看着韩度,问道:“你要干什么?”

    “嘿嘿,你说呢?”韩度的手已经开始游走起来,探入安庆的衣衫下面。

    安庆猛然一巴掌将韩度的手压住。

    韩度不解的看着她,问道:“怎么了?”

    安庆笑吟吟的望着韩度,说道:“皇上派人来召你进宫。”

    韩度听了一愣,随后有些不信的看着安庆,说道:“真的?你不会是想要找借口溜走吧?”

    安庆顿时呵呵的笑了起来,说道:“要不是皇上召见你,我干嘛要将你拉起来?”

    “唉!”韩度叹息着放开了安庆,不甘不愿的站了起来,“皇上这是闲的吧?这么早的就要召我进宫?”

    安庆也跟着站了起来,满脸古怪笑容的看着韩度,也不说话只是笑得越发得意。

    韩度没好气的瞪了她一眼,转身走出房门。

    ......

    “皇上,不知道召见臣有何要事?”韩度在朱标面前拱手一拜。

    朱标闻言,才不得不放下手里的毛笔。

    “来了啊!”

    随后朱标便艰难的伸展了一下腰肢,满脸苦笑的说道:“以往见父皇整天处理朝政,并没有觉得有多辛苦,还以为自己帮父皇多大的忙。现在才知道,原来朕以前做的那些和父皇比起来,不过是皮毛而已。”

    韩度笑着附和道:“皇上此言略有偏颇之处。”

    “哦?朕哪里偏颇了?”朱标毫不在意的问道。

    韩度点点头,解释道:“大明原本只有一京十四省,事务要相对少一些。可是后来随着辽东归附,有着南洋、高丽、西洋等地设立总督府,这天下事务自然要比当初纷杂太多。皇上有此感慨,也是在情理之中。”

    朱标顿时哈哈大笑起来,指了指韩度笑道:“还是你会说话。”

    说着,朱标从丹陛上走下来,站在韩度面前。

    笑了笑说道:“你还不知道今日朕为何找你来吧?”

    韩度微微躬身,回道:“不知,还请皇上明示。”

    朱标抬步从韩度身边走过,径直朝着殿外走出去。

    韩度见此,连忙跟上。

    走到殿外,韩度眼前一亮有豁然开朗之感。

    乾清宫虽然窗明几净,但是室内的光线毕竟不如外面的开阔地。

    朱标闲步来到一处栏杆处,扶着栏杆回头朝韩度说道:“户部尚书王纯已经数次向朕上奏,想要告老还乡了。”

    王纯?

    韩度的脑海里顿时冒出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形象,韩度和户部没有多大的来往。也就是当初市舶司刚刚设立的时候,由于要向户部上缴海贸税的缘故,才和户部的来往密切了一些,但是那个时候的尚书也不是王纯。

    而后来市舶司一切都走上正规之后,像和户部交割税银这样的小事,就不用韩度亲自过问了,自然和户部没有多少来往。

    想了一下,韩度随意附和着点头,说道:“王大人的年纪的确是很大了,想要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朕没有同意。”朱标看着韩度,颇为无奈的说道:“朕也不是不及人情之人,只是一时之间没有想好让谁去挑起户部的担子。若是王爱卿走了,那户部岂不是就要停摆了?”

    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韩度不明白朱标和自己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只好顺着他的话,继续说道:“户部不是有左右侍郎吗?按照规矩,若是王大人告老还乡,那就应该由左侍郎接任尚书啊。”

    “罗英啊,他恐怕还需要一些历练。”朱标笑了笑。

    听这口气,显然朱标是步准备让罗英接替王纯担任户部尚书了。或许只是单纯的觉得罗英历练不足,或许是根本就看不上罗英。

    对于在六部尚书当中,地位仅次于吏部的户部。尚书的人选,韩度可不能胡乱提出意见,以免有蛊惑君王之嫌。

    见韩度低头沉默着一言不发,朱标忽然笑着说道:“朕就算是一直压着王纯也终究不是个办法,要不,你来当这尚书如何?”

    “我?我来?”韩度愣了一下,没有想到朱标竟然会有这个心思。

    随后摇摇头,笑着回道:“我哪里行啊?我的资历不是更浅吗,如何能够担任户部尚书?”

    “你虽然年轻了一点,但是你的资历绝对是足够的。更何况,你能够赚钱的能力超绝啊。现在京城里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哪一个不知道你善财童子的美名?”

    “这......”韩度泄气的的笑了笑。

    韩度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当一部尚书,倒不是说韩度没有上进心。而是自己现在已经是超品的侯爵了,下一步若是再立下一些功劳,就能够顺顺利利的进爵国公,站在人臣的顶峰。

    有着这么好的前途,韩度何苦还要去当什么尚书?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再说了,韩度本来就是时时刻刻准备偷懒的性子,哪里愿意去当什么尚书?

    “不不不,皇上可能有误解,这赚钱和当尚书完全就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臣会赚钱,但是却不代表臣可以担此大任。”

    朱标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刚才只是找个借口和韩度说起而已。原本以为韩度会欣然接受,没有想到韩度竟然会拒绝。

    朱标懵了一下,然后急切的说道:“这,有什么不一样?不都是钱嘛。赚钱是为了你自己,当户部尚书是为朝廷罢了。”

    韩度想要继续继续拒绝。

    朱标却直接一摆手,说道:“好了,你就先说说,你想要什么条件才肯担任户部尚书?”

    韩度微微一笑,看来朱标还是了解我的,知道我会讨价还价。

    韩度叹了一声,说道:“皇上要臣当这个户部尚书,臣也不能抗旨不遵。不过臣却是有条件的,若是皇上答应,那臣可以试试。若是皇上不答应,那皇上还是另请高明吧。”

    朱标顿时摇摇头,感叹道:“就知道你会见缝插针,好吧,你有什么条件,说来听听。”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臣看现在朝廷收税的方式和方法极为不顺眼。若是皇上让臣担任户部尚书的话,臣肯定是会对税收制度下手的。希望皇上提前有个心理准备,同时在必要的时候坚定的支持臣。”韩度侧头看向朱标,淡笑着说道。

    朱标听了,神色陡然凝重起来,低头沉思。

    片刻之后,抬头看向韩度,语气郑重的说道:“你想要怎么该收税制度?”

    韩度避开朱标的目光,看向宫城之外,用轻飘飘的语气说道:“这个臣还没有想好。毕竟以前臣也没有想过皇上会让臣来当这个户部尚书,又怎么会提前去想这些事情呢?”

    “这个......你让朕好好想想。”朱标最后慎重起见,还是没有直接答应韩度。

    韩度满脸的无所谓,不当这个尚书更好,自己还轻松些。便点头,回道:“好,一切都依皇上。”

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谁能办到?

    朱标原本以为此事还没有到非常急迫的时候,毕竟现在还有王纯在撑着。

    可是他没有料到王纯辞官的心会如此的急切,就在隔日的早朝上王纯又再次提出辞官。

    “启奏皇上,老臣年老力衰、眼花耳聋,实在是难以当此重任,还请皇上另择贤能,恩准老臣乞骸骨。”

    说着,王纯老迈的跪拜在金砖上。

    看着连跪下都颤颤巍巍的王纯,站在大殿之上的群臣心里都冒出一股惆怅。甚至有人都不忍直视,其中不乏暗自垂泪者。

    朱标看到满殿群臣都因此显然哀怨之间,知道再强行拦住王纯是不可能的了,心里终于下定决心。

    起身从丹陛上走下,朱标来到王纯面前,亲自用双手将他搀扶起来。

    看着满头花白的王纯,朱标感叹道:“老大人为大明殚精竭虑了一辈子,若是朕夺了老大人颐养天年的福气,恐怕于朕的仁德有伤。”

    将王纯扶正之后,朱标回到丹陛上,挺立背脊坐回到龙椅上。

    郑重说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然王爱卿有意想要颐养天年,那朕也只好成人之美。”

    “谢皇上。”王纯感激涕零的再次跪下,这一刻他等得够久的了。

    朱标感慨的点点头,随后又说道:“来人,赏黄金千两,珍珠一壶,锦缎一百匹,京城宅院一座以彰显王爱卿为国国民之功。”

    “臣谢皇上隆恩!”王纯清廉了一辈子,根本就没有攒下多少家业。说起来,就只有朝廷赏赐的一处宅院而已。

    原本王纯为了一家老小的生活,都准备将宅院卖了,拿着钱财回乡养老的。没有想到皇上竟然一下子赐了他这么多的财物,光是那一千两黄金就足够他一家老小在京城里面过活一辈子了。而且还赏赐了一座宅院,这样一来他的两个儿子就可以都留在京城,也不用担心将来分家产的事情了。

    一家人都可以体面的留在京城,这对原本已经准备回乡的王纯,已经是最大的安慰了。

    王纯立刻感激涕零的朝皇帝拜下,“臣谢皇上隆恩。”

    王纯走了,在他拜谢过皇上之后,便在两个宦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的走出奉天殿。

    但是王纯虽然走了,户部尚书的位置却空了出来。这仅次于吏部的第二高位,瞬间就吸引了自认为有资格竞争的人的目光。

    看着好几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官员,朱标心里发出一声冷笑,大喝一声:“退朝!”

    “臣等恭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群臣的恭贺声中,明显能够听出来比往日多了那么几声不整齐之处。甚至有人再皇上都离开了之后,才反应过来刚才应该恭贺的,却闭上了嘴巴,憋得他们满脸通红。

    但是即便是如此,也不妨碍他们对户部尚书位子的争夺,瞬间进入到白热化。一时之间,京城清正坊内诸多宅院整夜烛火通明,不用猜都知道不知道有多少高官显贵在其中策划商议。

    三日后,早朝。王钺刚刚站出来,高呼完“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便有张紞站了出来,躬身拜道:“启奏皇上,户部尚书一职虚位以待,臣以为还是早日选拔贤能之人担任。毕竟户部关乎天下财税,耽误的太久恐怕会有不好的后果。”

    朱标顿时赞同的点头,笑道:“张爱卿此言有理,户部尚书之位的确是不能久空,久空恐生变故。”

    刑部主事练子宁顿时出列,躬身拜道:“启奏皇上,臣以为兵部尚书齐大人......”

    朱标见了,不等练子宁说完,便挥手止住他口中的话,说道:“户部尚书之职,乃是掌管天下百姓税赋。朕以为,韩度可以胜任户部尚书一职。”

    韩度!

    齐泰心里顿时一惊,要知道他可是盯着户部尚书之位很久了。这些日子他可没有闲着,笼络了不少与他相交甚好的官员,才在这条独木桥中脱颖而出。

    可是现在倒好,皇上竟然直接点名要让韩度担任户部尚书。

    齐泰心里焦急万分,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他又不能站出来为他自己说话。只能够侧头,朝着太常寺卿黄子澄疯狂递眼色。

    黄子澄顿时会意,站了出来拜道:“皇上,镇海侯乃是超品侯爵,地位尊崇。若是担任尚书一职,恐有贬低之嫌。”

    韩度顿时哈哈笑着站了出来,朝黄子澄说道:“韩*国公都可以担任御史中丞,本侯论地位,难道还能够超过韩*国公去?”

    黄子澄顿时哑口无言,顿了片刻之后,只好诺诺的说道:“就算是有韩*国公珠玉在前,但是侯爷以侯爵之身,担任一部尚书,这以往也没有先例啊。”

    韩度笑了笑,说道:“先例?黄太卿的意思是只要是先皇没有做过的事情,皇上都不能做吗?”

    “这......”黄子澄顿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当着皇上的面,他总不能说他的确是这样想的吧?现在的文官被老朱给狠狠杀了数次之后,一个个都变得气短起来,没有后世那种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狂态。

    当面得罪皇上的事情,黄子澄还是不敢的。

    “臣绝无此意。”黄子澄只思量了短短的一息时间,便神色惶恐的朝着皇帝一拜,连忙解释。

    朱标也没有表示,只是面无表情的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些什么。

    韩度却顿时笑了起来,说道:“既然如此,那本侯担任户部尚书,有什么问题?”

    齐泰见黄子澄败下阵来,他终于是坐不住了。不得不站出来,朝韩度说道:“镇海侯从来没有在户部任过职,若是贸然担任尚书恐怕连户部是如何运作的都并不清楚吧?”

    终于坐不住了么?

    韩度轻描淡写的扫了齐泰一眼,低头看向自己的手指。自己的确是不知道户部如何运作的,但是自己当尚书的,又不是去跑腿的。只要自己当了尚书,自然有一大群人会告诉自己,户部是如何运作的,根本不用担心什么。

    相反,应该担心的是户部的那些官员。因为他们不了解自己的脾气,若是他们行差踏错了,那对他们恐怕是灭顶之灾。

    神色一片平静,韩度避开齐泰的问题,转而说道:“本侯懂得赚钱不就行了?你们当中,谁要是认为比本侯更会赚钱,那就站出来。”

    群臣闻言顿时面面相觑,彼此看了一眼,没有一个敢在韩度面前站出来。

    善财童子的威名,他们所有人都是知道的。

    齐泰被气的不轻,可是他却只能够保持住一份姿态。脸色僵硬的朝韩度笑了笑,说道:“侯爷善财童子的美名,下官等人当然知道。可是侯爷要知道,户部可不是做生意,也和做生意完全不同。或许,是侯爷想得差了?”

    韩度笑吟吟的看了齐泰一眼,无所谓的说道:“有什么不同的?不就是为了钱嘛。本侯今日在这里放下话来,若是本侯担任户部尚书,保证在三年之内,让大明岁入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千万贯。”

    韩度伸出一根手指,朝着群臣示意了一圈。

    一千万贯!

    韩度的一根手指,将群臣给压的禁不住屏气凝神。

    大明现在每年的岁入在一千七百万到一千八百万贯之间,若是增加一千万贯,那岂不是要增加一半还多?

    就在群臣对韩度夸下海口感到震惊的时候,朱标又开口加了一把火,说道:“朕决定,这其中的六百万贯用来给增加天下官员俸禄。”

    六百万贯用来增加大家的俸禄?这对群臣更是一个比刚才更大的冲击。

    现在大明天下官员每年的俸禄大概是在三百万贯,就这都还是上一次增加俸禄之后的数目,以前要更少,不到两百万贯。

    也就是说,若是韩度当了户部尚书,并且他真的能够在三年之内让岁入增加一千万贯的话,那么大家的俸禄都可以再增加两倍?

    自己完全没有任何损失,就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让自己的收入增加两倍,只是需要赞同韩度出任户部尚书便可。这样的好事,谁会不答应?

    韩度更是两手一摊,朝着群臣说道:“若是有人认为他能够做到,那现在也可以站出来,本侯立刻让贤。”

    韩度是真的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那自己就立刻欢天喜地的退回去。

    可是韩度等了许久,都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接下。

    这反而让韩度颇为失望,这么大的大明,增加一千万贯的岁入很难吗?

    根本就不难,连瑶月都能够在短短几年之内积攒出百多万贯的身家。可以说,只要有心,就算是这些文臣也是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

    当然文臣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人可以做到,光是方孝孺和王元吉两人就可以做到的。甚至除了他们两人,那些书院出身的文官里面,也有几个可以做到的。

    但是他们都和韩度关系密切,总不会站出来拆韩度的台吧?

    齐泰被气的不轻,看到群臣的反应,他就知道他输了,输的一干二净彻彻底底。

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改制

    虽然知道已经无力再改变什么,但是齐泰仍然是满心的不服。

    恨恨地盯着韩度,冷笑起来,“镇海侯你虽然会赚钱,但是天下赋税主要是来自百姓的田税,你不会是想要增加百姓赋税,收刮民脂民膏吧?”

    “皇上,此举万万不可啊。”一个监察御史站了出来,“若是靠着收刮百姓,那就算是再多一千万贯赋税又有何用?不过是穷天下而富朝廷而已,先皇在天有灵恐怕也不会答应。”

    有几个官员也纷纷附和,赞同这位监察御史的看法。

    韩度抬手示意,朝着几位反对的官员说道:“本侯保证,百姓交纳的赋税,不会比现在多一丝一毫。”

    朱标听了韩度的保证,顿时哈哈笑着朝刚才这位监察御史说道:“史爱卿,你意下如何啊?”

    “这......这样的话,臣无异意。”史姓御史原本是担心韩度会弄出一些苛捐杂税落到百姓的头上,现在见韩度都当朝做出保证了,他自然无话可说。

    御史退了回去,但是齐泰还是不甘心。

    韩度却笑吟吟的看着他,直接说道:“本侯就只是改变一个收税的方式,就可以让天下赋税增加一千万贯。齐大人信是不信?”

    齐泰根本听不懂韩度的话,什么改变收税方式就可以增加一千万贯的赋税?这不是天方夜谭嘛,钱难道能够从天上掉下来?

    “好,若是镇海侯能够做到,本官到时候亲自向侯爷赔罪。”

    韩度笑着点头,“一言为定。”

    朱标见大家都没有异意了,便沉声说道:“既然如此,那从即日起便由韩度担任户部尚书。退朝!”

    “臣等恭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在朱标立刻之后,才一个个转身走出殿门。一走出殿门,群臣就对这才朝会发生的事情,禁不住纷纷议论起来。

    大多数都是不信韩度能够在不增加赋税的情况下,可以让朝廷多收一千万贯的税收。

    就连书院出身的官员都不由得纷纷为韩度担心起来,若是没有这么多限制条件的话,他们也自信可以做到,但是现在他们却没有把握了。

    方孝孺和王元吉两人带着十几个书院出身的官员来到韩度身边,方孝孺当先开口说道:“韩度,你是不是太过托大了?不增加百姓赋税的情况下,想要增加一千万贯的岁入,这怎么可能?”

    王元吉也一脸担忧的说道:“先生,学生也是收过税的。若是在海外总督府,您还可以开矿做些生意,以先生的本事赚一千万贯不难。可这是在这大明境内,不能开矿不能做生意,先生如何可以让岁入增加一千万贯?”

    韩度看了两眼众人满脸担忧的神色,顿了顿说道:“你们与其担心我能不能做到,还不如静静的拭目以待吧。”

    王元吉心里颇为有些犹豫的看了方孝孺一眼。

    方孝孺摆摆手止住他的话,朝韩度点点头,说道:“既然你心有成竹就行,你总是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总是能够给人以惊喜,那咱就好好看看你有何等的神妙手段。”

    “哈哈,还是你了解我。”

    说完,韩度正要和两人一起立刻皇宫。身后却追来一个小宦官,将韩度拦下之后,轻声拜道:“侯爷,皇上召见。”

    韩度顿时朝方孝孺和王元吉说道:“那你们先走吧,我去看看皇上召见我所为何事。”

    方孝孺点点头,说道:“你快去吧,别让皇上等,不用管咱们。”

    说罢,便两手一提袖袍,施施然的走了。

    王元吉也朝韩度拱手一拜,说道:“先生,那学生先走了。”

    “先生,我等先行一步~”其他人也紧跟着王元吉,朝着韩度微微拱手。

    韩度笑着朝他们挥挥手,满意的看着这些从书院出来的官员。书院出来的官员当然不止眼前这十几日,只是他们是当中官职最高的,其他人的官职还低,不用来参加早朝。

    天地君亲师,这些人才是自己坚强的后盾。

    韩度随后转身,朝着小宦官说道:“走吧。”

    “侯爷请!”

    韩度来到乾清宫,看到朱标正和韩景云坐在一起。

    看到韩度走进来,还不等韩度跪拜。朱标便连忙朝他挥手,“韩度快过来坐下。”

    见此,韩度只好拱手道:“多谢皇上,娘娘。”

    韩景云微微一笑,说道:“大兄,你能不能不要叫我娘娘,和以前那样叫我景云不好么?”

    韩度哈哈一笑,在宦官的示意下坐在朱标右手边,回道:“礼不可废,我还不想监察御史参我一本。”

    朱标顿时开口,“正式场合的确还是要合乎礼数,但是私底下你们兄妹相称却是没有问题的。以后在这宫里,你们便兄妹相称吧。”

    “谢皇上,每次大兄叫我娘娘的时候,我都感觉到乖乖的。”韩景云抓住朱标的手臂摇了一下,满脸笑容的朝韩度说道。

    韩度见此,只好点头答应下来,“臣遵旨。”

    不知道朱标今日叫自己来有什么事,等了片刻也没有见朱标提起。韩度便沉吟一下,问道:“皇上今日找臣有何事?”

    朱标却没有直说,而是说道:“这个一会儿再说,还是先用膳吧。”

    随后拍拍手朝王钺吩咐道:“传膳。”

    韩度只好将心里的疑惑压下,准备先吃饭再说。

    一道道御膳在宫女的莲步款款当中被送了进来,韩度看着琳琅满目的二三十道美味佳肴,不由得感叹,自己三个哪里吃得了这么多?

    朱标伸手示意,“朕知道你家里的菜肴不必宫里的御膳差,不过今日是皇后想要和你吃顿饭,你还是尝尝吧。”

    韩度顿时露出受宠若惊的神色,连忙自责道:“皇上此言臣可担当不起,皇上是知道的臣对吃食从来都不讲究什么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只要能够填饱肚子东西,臣都吃得下去。”

    朱标顿时哈哈的大笑起来,指着韩度说道:“你这倒是真话,不过朕也不差。想当初你和朕一起出海的时候,什么难以下咽的东西,朕没有吃过?”

    正当朱标和韩度一起回忆当初出海的峥嵘岁月的时候,旁边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话来。

    “皇上出海都吃了什么难以下咽的东西,臣妾怎么不知道?”

    韩景云美目一转,朝着朱标看过去探寻的目光。

    朱标闻言,顿时尴尬的一笑。

    见皇上不肯说,韩景云又将目光放到韩度身上,问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大兄难道不能告诉我吗?”

    韩度叹息一声,放下手里的酒杯,说道:“有时候你知道的太多,并不能够使你快乐,反而还会给你增添烦恼。出海嘛,不管你准备的有多么充分,但是海上风云骤变什么情况都有可能遇到。有时候只要还能够有填饱肚子的东西吃,就已经是万幸了,哪里还感奢求其他?”

    既然韩度都不肯说,韩景云也不好再问。只是朝着朱标说道:“皇上受苦了。”

    “不苦不苦,这也算是朕的一种历练吧。要知道就算是现在,有些百姓吃的东西都还不如当初朕吃的呢。”朱标说着,便感叹了一句。

    三人都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喝太多的酒。

    用过御膳之后,韩景云便起身离开了。

    留下皇上和韩度在这里,慢慢的喝着茶。

    朱标顿了顿之后,开口说道:“今日你是不是太过托大了,一千万贯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韩度笑了笑,回道:“臣既然敢开口,那臣就能够做到。”

    “那就好,朕在朝堂之上都还在担心你呢。既然你有把握,那朕就放心了。”

    韩度喝了口茶水,沉吟一番之后说道:“其实说起赋税,比起一千万贯来,臣更加担心另外一件事。”

    “什么事?”朱标不由得神色有些凝重,连快要端到嘴边的茶水都又重新放了下来。

    韩度理了一些思路,说道:“大明的赋税,现在大概有五成都是来源于百姓的田赋,另外四成是来源于市舶司。只有不到一成的赋税,是来自于商贩缴纳的赋税。”

    朱标不解的看着韩度,问道:“这有什么问题?”

    韩度微微摇头,说道:“臣不是说有问题,而是觉得这样的赋税结构并不合理。”

    “仔细说说。”朱标干脆将手里的茶杯放下,靠近韩度一点,聚精会神的准备听韩度接下来的话。

    韩度点点头,“皇上您想,现在赋税的九成都是百姓的田税和市舶司的海贸税。这样的赋税结构,就会导致朝廷非常的依赖田税和海贸税。若是这两样税收没有问题,那自然天下太平。但若是这两种税收出了问题,朝廷该怎么办?”

    韩度觉得有问题,但是朱标却不这样认为。

    迟疑了一下,朱标开口道:“市舶司这几年的海贸税虽然已经没有开始的时候增长的多,但是每年都会增加的。至于田税,随着大明的百姓越来越多,开垦的田地自然也越多,应该也会增长的吧?”

    在朱标看来,这两种赋税都没有丝毫的问题。

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盐铁之利必须收回

    韩度只好解释道:“皇上,海贸税是依托出海的货物来得。只要出海的货物越来越多,自然会连年增长。但是随着大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对货物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而这个时候,若是海外的市场开始饱和,货物的价格必然就会出现下降。出海是有风险的,一旦风险和利润不匹配,海商们就会不愿意再带货物出海。到了那时候,皇上还以往市舶司的海贸税不会出现下降吗?”

    “还有,只要粮食充足,百姓的确会越来越多的。但是皇上不要忘了,先皇可是给予了秀才举人进士以优待的,他们都可以享受一定田税的减免。”

    朱标顿时哈哈笑着摇起头来,说道:“你这是多虑了吧,天下才多少士子,他们才能够减免多少田税?”

    韩度看着丝毫没有担心田税会出问题的朱标,他不会想到,百多年之后,大明朝廷会因此而到了无税可收的地步。

    “皇上,若是他们规规矩矩的按照免税的田亩来,那自然对于大明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就怕他们贪得无厌,会疯狂的逼迫百姓投献,那样的话大明就算是有四海之地,也不够他们侵吞的。”

    朱标顿时脸色一沉,说道:“那朕可以下旨,所有免税田亩必须要合乎规定的田亩数。一旦谁敢擅自接受百姓投献,便革去功名论罪。”

    韩度微微摇头,说道:“皇上此举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不能一劳永逸。只要百姓身上的赋税还是如此沉重,那么为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必然会选择和有功名的人勾结,想尽办法来逃避朝廷的赋税。只要他们双方异口同声的不认,这种事情其实并不好查实。

    若是大明代代明君,那问题倒是不大。可是皇上以为,这可能吗?”

    朱标虽然也想要他的后世子孙都是贤明的君王,可是连他自己心里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唉!那你有什么办法?”

    韩度立刻正色回道:“臣以为,需要改变税收的结构,不能够再让朝廷对田税和海贸税的依赖过重。”

    “继续说。”

    韩度点点头,“臣以为,朝廷除了田税和海贸税之后,还应该增加现在商税的占比。”

    “不想要提高商税?这恐怕有些不妥吧。”朱标都有些不愿意。

    “不用提高商税。”

    韩度笑着回道。

    朱标越发的奇怪了,不禁问道:“你不提高商税,你如何能够提高商税的占比?”

    韩度意味深长的看了朱标一眼,才开口说道:“其实货物不仅仅是来源于百姓和商人,自从开始设立作坊之后,大明的王公大臣们有不少都建造了各种各样的作坊,而偏偏这些作坊的货物是不用缴纳商税的。一户百姓一年也才不过织十几匹布而已,但是这些作坊一日就能够织出上万匹布,相当于十几万户百姓。若是能够将这些作坊都让其缴纳商税,那么商税必然会大肆增长。”

    朱标愣神了片刻,抬手指着韩度的鼻子,大声喝道:“好你个韩度,原来你说了半天,竟然是在打朕的主意?”

    马皇后留下来的两个织布作坊,自从用上了蒸汽机和纺纱机之后,织布效率堪称恐怖。一天织出上万匹布,并不是韩度在夸张。

    “皇上,臣并不是在打皇上的主意,而是为了以后能够让其他作坊一样缴税。”韩度笑着摇头,解释道:“皇上别看现在其他王公大臣并没有建多少作坊,但是只要他们尝到建作坊的甜头,他们必然会大肆的修建作坊。到时候,若是皇上都缴税的话,那如何能够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把税交出来?相反,若是连皇上都要缴税,那谁还敢不缴纳?”

    作坊的收益有多大,朱标比谁都清楚。当初母后将作坊交给他的时候,把他都给吓了一跳。一个作坊占地不过百亩,看上去根本就不起眼,但是获得的利润却是种地的千倍万倍。

    一想到作坊的巨大收益,朱标就不由得赞同韩度的话。现在大家都在闷声发大财,不管是他自己,还是那些已经建立作坊的人,都不会将这巨大的利益告诉别人。

    但是想要永远保住这个秘密,却也完全是不可能的。恐怕要不了多久,随着作坊越来越多,这个秘密就会被天下人所知。

    若不趁着现在作坊还不多的时候将赋税收取起来,等到将来作坊遍地的时候,再想要收取作坊的赋税,那难度不知道要比现在大多少倍。

    见朱标开始犹豫起来,韩度继续说道:“皇上现在付出的只是一些小钱,和以后的巨大商税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以小钱搏大钱,皇上应该明白怎么选择吧。”

    朱标顿时无语的看着韩度,虽然是小钱,但那也是他的钱啊!天下都是皇帝的,却要让皇帝缴税,自古以来都没有这样的先例。

    不过朱标也不得不承认,和以后的大钱比起来,他还是能够咬着牙把商税给缴纳了的。

    “好吧,不过此事需要从长计议。朕也不瞒你,现在是皇后掌管着皇家的产业。你是皇后的兄长,你应该比朕更加了解她,想要从她手里把钱拿出来,恐怕有些不容易。”

    说着,朱标古怪的看了韩度一眼。他不知道韩景云究竟是不是家学渊源,竟然对钱财极为的看重,就算是他想要让韩景云把钱拿出来,也时常会遭受她的抱怨。

    韩度顿时愣了一下,随即便想到当初在家里分石炭矿股子的时候妹子的表现,那就是一个十足十的财迷啊。当时韩度还能够以兄长的身份压住她,可是现在她贵为皇后,恐怕除了朱标之外,谁也别想从她手里扣出钱来。

    尴尬的笑了笑,韩度只好说道:“这件事嘛,不急,不急,只要皇上记在心里便好。”

    面对朱标是笑非笑的神色,韩度干咳两声,说道:“除了商税之外,还有盐税和铁税也不能够轻乎。”朱标闻言,顿时神色沉了下来,缓缓说道:“盐税和铁税也不多啊。”

    “不,这只是大明的盐铁至税不多。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有‘盐铁之利足以养国’之说,可见盐铁之利的丰厚。”韩度向朱标表明。

    朱标闻言,感叹的了一声,说道:“这些朕也知道,可是当初父皇为了解决边关缺粮的问题。以盐利为诱饵,吸引商贾往边关运送粮食。现在想要收回,谈何容易?”

    韩度笑了笑,摇头道:“在臣看来,这并没有什么难的。”

    朱标瞥眼看到韩度。

    韩度继续说道:“既然当初先皇是以盐利引商贾往边关运送粮食,这就好比是一桩生意。先皇给商贾贩卖盐的权力,而商贾给予先皇粮食。既然是生意,那现在皇上不想和他们做这一门生意了,岂不也是理所应当?”

    朱标下意识的点点头,既然是生意嘛,那当然要讲究一个你情我愿。朕现在不想和你们这些商贾做生意了,当然有权力收回盐利。

    “但是边关还是缺粮,若是没有商贾运送粮食,那边关怎么办?”

    韩度耐心的解释道:“当初先皇会选择让出盐利,让商贾往边关运送粮食。主要是因为当时道路难行,运送粮食的花费很大。而当初草原部族不甘心败退,时时刻刻都想着挥师南下。为了抵御草原部族的进攻,朝廷不得不厉兵秣马。原本当时朝廷岁入就不多,有限的钱财都需要用在军需战马的消耗上,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用来为边关送粮。

    从当时的情况看,皇上此举无异于相当的高明之极,只用了一个盐利,便解决了边关缺粮的难题。”

    “但是时移事宜,今天的大明已经修建了通往边关的水泥道路,运送粮食已经轻松了很多,花费也没有当初那么大。而且,水师还有着大量的船只,可以将粮食直接从海路运到北平,再有北平分散到各个关口。既然朝廷不需要花费多大的代价,便可以为边关输送粮食,那么贩卖盐的权力,朝廷就必须要收回来,绝对不能交到商贾手里。”

    见朱标还在沉吟,韩度直接说道:“将盐利交到商贾手里,至少有三大害!”

    朱标顿时紧张起来,连忙问道:“有那些害处?”

    “其一,商贾得了巨利,财富必然会飞速的增长。钱太多了,他们就会想要千方百计的将自己的钱财守住。既是为了守住自己的钱财,也是为了不被人惦记,他们必然会大肆的拉拢官员。到时候,恐怕会贪腐成风,想杀都杀不住。

    其二,若是贩卖盐的权力长久的把持在商贾手中。到时候,他们恐怕会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会不断的提高盐价,一步步掏空天下百姓的钱财,使天下百姓过的苦不堪言。

    其三,若是商贾一边拉拢朝臣,一边用盐牢牢的控制住百姓。那么皇上以为,到了这种地步,他们还会将皇家放在眼里吗?”

一千四百五十章 下马威

    百姓困顿,贪腐成风,唯有手握贩卖盐权力的商贾可以醉生梦死!

    韩度给朱标描述的景象太过可怕了,这是亡国之兆!

    朱标可不是他那个假仁假义的儿子,他的治国见解连老朱都是赞不绝口,自然不难看出这潜在的危机有多么可怕。

    “盐铁之利,必须收回。”朱标一拳捶在茶几上,将茶杯都差点震到地上。

    韩度看了一眼满脸凝重的朱标,有看了一眼差点翻了的茶杯,笑着说道:“趁着现在盐商还未坐大,收回盐税的阻力还不大,皇上应该早筹备此事。”

    “不错!”朱标深吸口气,看向韩度。

    忽然笑了起来,说道:“朕才发现,让你担任户部尚书是一件幸事。你这还没有上任呢,就给朕提了这么大一个醒。”

    韩度微笑着摇头,说道:“皇上过誉了,其实比起户部,臣更想要去工部。”

    “工部?”朱标先是一愣,随后便恍然大悟的点点头,笑道:“放心,只要你先帮朕把这天下赋税理出一个头绪来,朕会让你去工部的。”

    “多谢皇上。”韩度高兴的微微俯身拜谢。

    工业才是一个大明的根本,大明要想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就必须要先重视起工匠来。而工部掌管天下工匠,是最容易着手的。

    在韩度看来,现在工部只是掌握着工匠,完全没有将工匠重视起来。别说是鼓励工匠钻研新的技艺了,就连现在的技艺也不知道要记录保护起来。

    不过工部的事情还不是现在可以插手的,现在还是先将户部和税收管好了再说。

    很快,朱标便下旨任命韩度为户部尚书。

    上朝这一日,正当安庆亲手给韩度穿戴刚刚出炉的户部尚书官服的时候,老爹和老娘竟然破天荒的来到了韩度的房间里面。

    见到二老,安庆只好先停下手上的活计,先行问候过二老。

    韩度笑着朝二老说道:“爹,娘,你们这是干什么?”

    刘氏满脸笑容啧啧有声的朝着韩度转了一圈,顿时朝韩德说道:“老爷,这户部尚书大人的官服,就是不一样啊。”

    “哼!”韩德冷冷的瞪了刘氏一眼,不想理会她。他这辈子都只做到了户部左侍郎,看似距离户部尚书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有时候却如同天堑一样。

    话说韩德做官的时候,自然也是畅想过要做到一部尚书的,最好是户部,哪怕不是户部其他各部尚书,他也能够接受。

    毕竟这是文臣的巅峰,那个男人不想站在巅峰叱诧风云?

    可是偏偏韩德在最后一步的时候功亏一篑,功亏一篑也就罢了,现在却是让他儿子做到了他梦寐以求都没有坐上的户部尚书宝座。

    这让韩德的心情何其的难受?

    更有甚者,刘氏还非要拉着他来看韩度这个新任的户部尚书。美其名曰,儿子出息了,他们脸色也有光啊!

    刘氏倒是满面红光了,韩德却是有些愤愤不平,甚至是闷闷不乐,不断朝韩度瞄眼睛。‘这小子都是自己亲手养大的,他有什么本事可以坐上户部尚书的位子,而自己明明德才兼备却只能做到左侍郎?’

    不管老爹是什么心情,反正韩度是穿着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官服去上朝了。

    走的时候还朝老爹递过去两个挑衅的眼神,气的韩德低头就想找到一个趁手的家伙,先把这混蛋儿子给捶一顿。

    早朝过后,韩度便施施然的来到户部。作为户部新任尚书,和下属官员见上一面自然是必须的。

    来到户部衙门,韩度走进去的时候,看到已经有人站在里面了。

    “哟,大家都来得挺早的啊。”说了一句没有营养的开场白,韩度笑吟吟的站在门口。

    户部一众官员听到韩度的声音,回头看到一位穿着正二品袍服的人站在门口,顿时知道这位就是新上任的镇海侯、户部尚书韩度韩大人。

    “下官拜见镇海侯。”

    “哈哈哈......”韩度连忙朝着众人伸手,示意道:“免礼,免礼,都起来吧。大家随意一些,本官不在乎这些俗礼。”

    “谢侯爷~”

    韩度施施然的来到堂上主位坐下,一眼就看到了站在右边最前面的王元吉。

    “你怎么在这里?”不等王元吉回答,韩度顿时说道:“哦!我想起来了,你从旧港回来之后,现在是户部侍郎了?”

    “侯爷好记性。”王元吉笑呵呵的朝韩度翘起拇指。

    韩度没有理会他的搞怪,眼睛往下面众人当中扫了一眼,不由得问道:“户部不是还有一位左侍郎吗?怎么没有见到?”

    “呃......这......”下面的一众户部官员,顿时开始左顾右盼,频繁的交换着眼神。

    但是过了不少的时间,都没有人站出来告诉韩度究竟是怎么回事。

    最后还是王元吉站出来,拱手回道:“侯爷,罗大人他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在家里静养。”

    韩度抬头看了王元吉一眼,见他眼神里面带着对罗英的不屑,韩度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罗英肯定没病,他这是在给自己不愉快呢。

    当初齐泰等人推举罗英,应该是早就给他透过气的。所以,罗英看到他到手的户部尚书飞到我手里了,这是想要提醒自己,尚书位置是他的,只是我从他手里抢走了的吗?

    不过,能够抢走那也是本侯的本事。你罗英就算是不服,那也要给本侯憋着不能表露出来。

    否则,你敢给本侯颜色看,本侯就能够让你不痛快!

    韩度收回目光,低头看着手上户部的官员名册,一边问道:“是这样的吗?”

    “这......”被韩度目光扫到的户部官员,一个个左顾右盼,就是不敢和韩度的目光对上,更加不敢说是,还是不是。

    韩度冷哼着笑了一声,随后拿起手里的名册,大声问道:“这户部应该不止你们这些人吧,其余的人呢?难道一个罗英病了,这十几个人都跟着他病了?”

    话音落下,整个部堂鸦雀无声,一个个都低着头不敢看韩度。

    王元吉抬起头正要说些什么,却被韩度一个眼神将他的话被堵了回去。

    见此,王元吉只好像没事人一样,重新低下头去。

    韩度“啪”的一声,将名册仍在面前的案桌上。施施然的坐了回去,看着密密麻麻朝着自己的脑袋也不说话,就这么静静地等着。

    大概一盏茶的功夫就这么在落针可闻的氛围当中过去,一个官员顿时站了出来。

    韩度看他所站的位置,排在了六七个人之后,看品级应该是户部的一位郎中。

    “回侯爷,罗大人‘病了’之后,名册上没来的其他人,都去罗大人府上探病去了。”

    这位郎中将‘病了’两个字咬的很重,而且说起没来的人他也是满脸的不忿。

    韩度眯着眼睛笑起,问道:“你是?本侯初来乍到,虽然有名册知道你们的名字,但是却不能一一对上。”

    “侯爷客气了,下官赵玉。”赵玉拱手回道。

    “原来是赵大人。”韩度笑了笑,再次问道:“你确定其余的官员都去看望罗英了吗?”

    赵玉顿时神色惶恐的躬身,连忙回道:“下官惶恐,不敢当侯爷如此称呼,侯爷叫下官赵玉便好。下官绝无虚言,若是侯爷不信的话,下官现在就可以带人去罗大人府上,看看那些人是不是一个不少的都在。”

    其他户部官员看到赵玉这么硬气,虽然以往罗英的确是给赵玉穿了不少的小鞋。但是他这样做,简直就是把罗英往死里得罪啊!现在罗英虽然不在,但是以后等罗英回来了,还能够有赵玉的好?

    一群官员纷纷暗自摇头,觉得赵玉此举颇为不理智。

    虽然现在户部是镇海侯当家,但是你赵玉又和镇海侯攀附不上什么关系。到时候罗英把赵玉往死里收拾,镇海侯未必会出面帮你。

    韩度笑吟吟的看了赵玉一眼,低头轻描淡写的说道:“那倒是不用,既然病了那就应该好好休息。其他人和罗英同僚一回,去看望也是应该的。”

    其他人听到韩度的话,不禁呆了。齐齐看向赵玉,那眼神似乎再说,让你爱出头,这下子傻眼了吧?你赵玉本来在朝廷里就是无依无靠的,以前罗侍郎多次为难于你,你忍气吞声忍忍也就过去了。

    现在倒好,你以为镇海侯新官上任三把火,肯定不会放过罗英,但是却没有想到罗英会被轻描淡写放过。等将来罗侍郎回来,你赵玉的日子要更加不好过了。

    赵玉却没有丝毫的惧怕,他早就看罗英那副小人行径不顺眼了,哪怕是因此被罗英排挤,他也不怕。至于镇海侯,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希望会帮他。

    韩度忽然抬起头,笑着看向一众下属,说道:“虽然有这么多人不在,但是户部的事务可不能停啊。”

    说着,韩度将名册递给王元吉,说道:“你负责排查一下,看那些人今天不在的。既然左侍郎不在,那你这个右侍郎便顶上去吧。既然你要做左侍郎的事务了,那么这个右侍郎便由赵玉来吧。其他的也依照此例,侍郎空缺的便由员外郎顶上,员外郎空缺的便由主事顶上。另外,你将确认的名单给本侯一个,本侯即刻进宫请皇上下旨将你们的职务给定下来。”

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你不干,有的是人替你干

    顶上去是什么意思?虽然侯爷说的字面意思众人都懂,但是他们却觉得事情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就连王元吉都不得不低声提醒道:“侯爷,下官才刚刚担任右侍郎不过三个月啊......”

    韩度点的头,说道:“本侯知道,若是按照常例你当然是不可能再任左侍郎的,但是现在不是是急从权嘛。户部这么大的衙门,每日事务繁多,怎么能够没有左侍郎呢?”

    其他官员也逐渐回过味来了,狠,这位真是狠人啊!罗英啊罗英,你这次可是失算了。你以为装病能够给镇海侯添堵,没有想到却是被镇海侯拿住了话柄,竟然直接就要夺了你的权!而且镇海侯的理由还是那么的光明正大,户部事务繁忙,不能一日没有左侍郎。

    对,就连一日镇海侯都不愿意等,就要直接将你罗英拿下!

    瞬间,所有人都朝着赵玉投去羡慕嫉妒的目光。这赵玉原本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郎中,现在竟然就要连升四级,成为户部是第三把手了。并且,只要赵玉不是傻子,他若是趁此机会拜在镇海侯手下,将来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众人嫉妒之余,很快又一个个的变得热血沸腾起来。除了罗英之外,这一次没有来见镇海侯的可是有好几个郎中和主事,这些以往都是罗英亲信把持的肥缺啊。按照镇海侯的意思,这些肥缺都会有他们的分,如何不让他们情绪激动?

    他们既没有像赵玉那样冒险,也没有出什么力气,能够在这件事当中得到一些好处,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侯爷,下官有句话不知道当问不当问?”有人还是习惯性的惧怕罗英的威慑,不由得硬着头皮问道。

    韩度顿时温和的笑了起来,说道:“有话但说无妨,本侯还是能够从善如流的。”

    从善如流?这个他们真的没有看出来。

    “敢问侯爷,那罗侍郎他们怎么办?”

    韩度闻言皱了皱眉头,沉吟片刻之后说道:“这个就和本侯无关了,想必朝廷会有安排。”

    “朝......朝廷安排?”问话的人都惊呆了,不敢置信的问道:“下官有些不明白侯爷的意思。”

    韩度耐心的解释道:“既然户部没有他们的位置了嘛,那他们自然需要去待选,听从朝廷的安排了。大明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尤其是不缺做官的人,你们说是与不是?”

    待选官!

    众人眼睛里面顿时露出一股震惊之色。

    待选官,也叫吏部选官,一般是针对举人进行的铨选。举人的第一选择当然是想要高中进士,但是进士每年只有六百人,几乎都是被国子监和书院垄断,一般的举人想要考中进士,太过艰难。因此朝廷就为了这些举人的前途着想,便有了吏部选官的制度。

    而且现在对于举人选官也没有特别的歧视,只要你有才学,照样可以做到文臣顶峰。就如同詹微一样,他不过是秀才出身,连举人功名都没有,就因为入了老朱的眼,而在短短几年之内,便做到了太子少保、左都御史、吏部尚书。

    当然,因为过错被革职的官员,也可以选择进入吏部的铨选之列。但是通常这样的官员都不会选择进入铨选,和一帮没有做过官的举人争抢,因为他们都丢不起这个人。

    当众人听到侯爷的话的时候,他们便明白了,侯爷这是要将罗英一下打入尘泥啊!

    看着下属官员一个个面如土色两股战战,韩度非常的满意。先给他们一个甜枣,再给他们一个警告,现在看来效果要比烧上三把火更好。

    韩度敢肯定,经过了这次的事情,这些人再也没有一个敢对自己阳奉阴违。罗英竟然敢和自己摆谱,也不去打听打听,当初自己还没有丝毫根基去宝钞提举司的时候,就敢将想要拿捏自己的一众官员全部开革。现在还和自己玩这一套?这是在找死!

    韩度眼神朝着王元吉看过去。

    王元吉顿时浑身一震,连忙躬身回道:“下官这就去办。”

    王元吉来到户部也有三个月了,对于同僚也是已经熟悉。韩度的要求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不过片刻时间,他便将没有来的人职位全都补上,将新的名册递给韩度。

    “侯爷请过目。”

    韩度接过,打开一看,赫然看到王元吉和赵玉的名字拍在前列。便将名册合上,其他人的安排自己也懒得去管了,王元吉亲手操刀的韩度还是信得过的。

    韩度站了起来,拿着名册在手里拍了两下,朝着众人说道:“今日就到这里,大家先各司其职吧,等着本侯的好消息。”

    说完,韩度便带着名册入宫求见朱标去了。

    ......

    朱标看到名册上如此巨大的变动,不由得问道:“你这是要做什么?要把户部全都换一遍吗?”

    韩度笑了笑,说道:“皇上还记得臣当初执掌宝钞提举司的时候吗?”

    朱标回忆了一下,点头说道:“朕记得,你当初好像也是把宝钞提举司给换了一遍。”

    “臣也不想出此下策啊,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臣执掌衙门的时候,就会有人跳出来和臣作对。臣也是为了将所有人扭成一股绳啊,这样才能够有力往一处使嘛。”韩度满脸无奈的说道。

    其实从韩度本心来说,不管是宝钞提举司,还是户部的官员,只要不会和自己唱反调,公然对抗自己,韩度还是有容人之量的。反正韩度又没有想着在官位上坐一辈子,只要是听话哪怕是把功劳分给他们,韩度也无所谓。

    但是,对于公然对抗自己的人,韩度是绝对不会留情的。

    朱标沉吟一下,点头说道:“好吧,有宝钞提举司珠玉在前,朕这次就依你吧。”

    说完,朱标便在名册上写下朱批,交给宦官拿去吏部办理。

    当天,韩度便将户部新的任命拿了回去。当他郑重向众人宣布的时候,户部官员除了王元吉之外,都还处于震惊和梦幻当中。

    就连赵玉都是心神失守,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韩度念完了新的任命,朝着赵玉笑道:“赵玉,恭喜了啊,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户部右侍郎了。”

    “恭喜赵大人。”“赵大人好福气啊!”

    ......

    其他官员连忙齐齐朝着赵玉道贺,赵玉这个人有才学能力强,只是因为性子太过耿直了,看不惯罗英的所作所为,才会被罗英一直针对。

    现在在众人看来,赵玉成为右侍郎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件好事。至少他们不用揣摩上司的喜好和心思,只需要把事务做好便可。

    “多谢侯爷抬爱,下官万死不辞!”赵玉不知道是否该笑,连忙朝着韩度拜道。

    其他人看到他们以为熟悉的赵玉,突然变得如此知情识趣,脸上纷纷浮现出一丝怪异。要是他以前也像现在这样知情识趣,哪里还会被针对了那么些年?

    赵玉直起身来,心里感叹道:哪里是他以前不知情识趣,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

    韩度笑着挥挥手,说道:“好啦,以后你们只要为皇上尽心竭力办事,便算是对得起皇上这份对你们的信任了。”

    “臣等叩谢皇恩,不敢丝毫懈怠~”众人纷纷面露喜色,躬身朝着皇宫放向拜下。

    接下来半个月,韩度都埋头在户部,一点一点的将现有的赋税弊端找出来,然后对着一点点的更改。

    等拿出一个初步的方案之后,韩度将王元吉和赵玉两人找来。

    将自己设想的赋税方案丢到两人面前,说道:“你们先看看,看完之后咱们再合计合计,看看还有什么遗漏的没有。”

    两人对视一眼,面面相觑的看着面前的不知名册子。

    赵玉对韩度还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韩度面前他始终有些束手束脚的放不开。

    最后,还是王元吉拿起册子,朝韩度问道:“侯爷,这是什么?”

    韩度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口,顿时感觉自己的口干舌燥瞬间得到了滋润。

    “是我对现在税制的一些改变。”

    王元吉顿时一惊,禁不住问道:“侯爷是想要更改税制?”

    赵玉也是目露精光,震惊的看着韩度。

    更改税制,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恐怕要比登天还难。大明税制乃是先皇亲自拟定的,岂能说改就改?

    更何况,赋税关系着天下稳定。贸然更改,若是引起什么动荡,这个罪过谁能够担当的起?

    韩度点点头,说道:“现在的赋税主要还是来源于百姓的田税,对百姓太过苛刻了,这样的赋税不是长久之计。”

    这,好吧,先看看先生的高论再说。

    王元吉不觉得现在的赋税有什么问题,但是既然先生说有,那就肯定是有的。只是他自己才疏学浅,看不出来罢了。

    王元吉打开册子,先是愣然,随后又皱起了眉头,紧接着便是十分的苦恼,然后又露出恍然大悟之色,到最后满脸都是佩服和震惊的神色。

    赵玉看到王元吉的神色变化,心里的好奇心瞬间就被勾了起来。王元吉虽然要比他年轻许多,但是他和王元吉接触下来,对王元吉的才学他是感到由衷佩服的。能够让王元吉露出这番表情,这册子里究竟写了什么东西?

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改税制

    赵玉见王元吉一直拿着册子,满脸的神色复杂。不由得好奇起来,说道:“王大人能给本官看看吗?”

    王元吉闻言,将册子递给赵玉。既然今日是先生将他们两人找来,那显然这件事先生也没有打算瞒着赵玉。

    赵玉打开册子一看,第一眼就忍不住惊叫起来:“收回各省、府、县衙门的收税之权?这,这怎么可以?”

    韩度没有在意赵玉的失礼,笑着问道:“怎么不可以?”

    赵玉顿时回过神来,他刚才的反应有些过于激烈了。连忙委婉的说道:“侯爷,下官没有别的意思,下官就是觉得,如此是否有些不妥?”

    “你仔细说说,不妥在何处?”韩度慢慢的喝着茶,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赵玉放下心来,说道:“那下官就直说了,自古以来多少由各地衙门自行收税,再一级一级上缴到朝廷。若是现在不让他们收税了,那天下赋税如何收取?”

    韩度笑了笑,说道:“你还是先看完之后再说吧。”

    赵玉闻言一愣,随后点点头。他的目光再次落到册子上,一点点的看了下去。脸色也如同刚才的王元吉那样,飞快的变换着。

    见赵玉看完了,韩度放下茶杯,笑吟吟的看着他问道:“怎么样?”

    赵玉微微摇头,说道:“下官才疏学浅,实在是难以明白侯爷的用意。侯爷将衙门的收税权收了回来,又要在户部和各地成立税务司,专门负责收取赋税。这样和现在有什么分别?侯爷勿怪下官直言,下官觉得如此一来反而把简单的事情做的更加复杂了。”

    韩度点点头,笑道:“你说的没错,收回衙门收取赋税之权,再成立税务司专门负责收取赋税,这的确是要比原本更加复杂。但是,有时候简单不见得就是好的,复杂也不意味着浪费。”

    “愿闻侯爷高见。”赵玉拱手示意。

    韩度伸手摆了摆,说道:“不算什么高见,只是咱们之间的闲聊而已。”

    顿了顿之后,韩度看向赵玉,说道:“以往户部将收税之权全部下放给各地衙门,由县衙收取一县赋税,然后再上交给州府,然后州府再上交给各布政使衙门,最后由各布政使衙门将赋税送到户部,对不对?”

    “侯爷所言无差。”赵玉两手垂放在自己双腿上,微微颔首。

    韩度微微笑了一下,继续说道:“这样看似户部不需要付出什么,就可以将赋税轻易的收上来。但是你想过没有,从县到府再到布政司,就会那么清正廉洁,不会层层盘剥百姓?”

    “这......”赵玉脸色一变,“他们应该不敢吧?”

    “不敢?”韩度顿时笑了起来,缓缓摇头,“若是大明官员真的能够廉洁到这种地步,那大明的江山就真正的万世不移了。”

    赵玉顿时一震,然后便怒道:“百姓赋税乃是先皇亲自拟定,他们就敢擅自更改?”

    韩度继续说道:“田税他们当然不敢擅自更改,你现在若是去县里,你看到的田税仍然是先皇制定的那样。”

    见赵玉不解,韩度笑着解释道:“虽然县府布政司不能够更改朝廷定下的赋税,但是他们可以巧立名目啊!既然朝廷把收税之权交给了府县,那么府县就可以收取人头税入城税等等,要不然苛捐杂税是怎么来的?你不会以为,大明朝就没有苛捐杂税了吧?”

    赵玉虽然没有去过县衙,但是他也不觉得大明就没有苛捐杂税了。

    “侯爷收回各衙门的收税之权,就是为了阻止各衙门擅自收税,苛刻百姓吗?”

    “当然,要不然你以为本侯为何要废这么大的力气,也要将收税之权给收回到户部?”韩度笑了笑说道。

    赵玉深吸口气,满怀敬佩之色的朝着韩度拱手一拜,说道:“侯爷心系天下苍生,下官佩服。下官不才,愿为助侯爷达成此事。”

    “好。”韩度高兴的一拍大腿,连忙伸手将两人招到一起,“那现在咱们就好好的合计一下,再推敲一下细节。”

    王元吉当先开口,说道:“其实侯爷向各个衙门分税的办法,可谓是高明。一旦户部将收税之权收回,必然会导致各衙门没有了收益。将一部分赋税留给各个衙门,也能够让各衙门不会断然反对。”

    韩度点点头,笑道:“我的确是这么想的,这些衙门以往收取的杂税虽然不多,但是对于他们有限的俸禄来说,也是一笔颇为客观的收入。现在咱们就要合计一下,究竟赋税该给县府省各留多少?”

    “不如,各留一成?”赵玉试探着开口。

    王元吉皱了皱眉头,说道:“一成是不是太少了?”

    “赋税原本就不多,能够分出去三成已经是极限,若是再多那朝廷如何运作?”赵玉摇头反对。

    王元吉沉吟一下,说道:“可只是一成的话,那恐怕连各衙门收入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他们肯定还是会变着法子的向百姓收税的。”

    韩度也赞同的点点头,说道:“赋税不能仅限于田赋,商税也应该收起来。”

    这些年大明的商业因为海贸的缘故,变得极为发达。三十税一的税率,让商业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但是也因为这样低的税率,导致大明除了市舶司之外,根本就收不到多少商税。

    就算是三十税一的商税,也有不少是商贾想尽一切办法的想要逃避。

    韩度想要把收税权给收回来,成立税务司,除了想要给百姓减少苛捐杂税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要整顿商税。若是能够把商税收起来,那也不会比田税差。

    “商税?”赵玉疑惑的看向侯爷,不禁问道:“商税也不多吧,即便是收起来恐怕也不会有多少。”

    韩度两手十指交叉扣在一起,上半身往椅背上靠了靠,笑道:“商税少,那是因为取的太少。三十税一,简直就和没有差不多。我决定将商税提到十税一,这样的话商税就很客观了。”

    赵玉迟疑起来,说道:“十税一的话,那商税自然是不少。可是十税一,会不会太高了?”

    “不高。”韩度直接摆摆手,“市舶司从来都是收取十税一的税,这么多年了不也一直如此?”

    赵玉顿时说道:“可是,海贸毕竟不同。海贸利润丰厚,就算是十税一,那些海商也有钱赚。可是一般的商贾,却不一定能够赚到那么多。”

    韩度颇为认可赵玉的话,但还是说道:“就算是十税一,那些商贾也是有钱赚的。当然,肯定不会有以前那么多而已,但是对于他们的影响也不大。”

    赵玉见韩度已经下定决心,沉吟了片刻,缓缓点头。

    王元吉顿时笑了笑,说道:“若是能够将商税收起来,那么一成的赋税也算是可以让各衙门勉强接受了。”

    三人又商议了许久,直到下午在户部用过饭之后,才各自散去。

    韩度没有回去,而是进宫求见朱标。

    朱标听到韩度求见,顿时心里都有些害怕,不过还是将韩度传召进来。

    一见面,韩度都还来不及问候,朱标便急忙说道:“又怎么了?你一下子革职了那么多官员,不会是又要开革人吧?”

    说什么呢,自己又不是没事开革职官员玩儿。

    “皇上臣想起一件事来。”

    “什么事?”朱标满脸不解的看着韩度。

    韩度微微一笑,说道:“皇上,以前臣向皇上禀报过,就是官员俸禄太低的事情,皇上还记得吧?”

    朱标微微一愣,然后猛然点头,说道:“这些时日朕太忙了,要不是你提醒,朕还真的忘了。”

    “近来发生的事情的确是太多了,再加上皇上又是日理万机,暂时顾不上这件事,也是理所应当的。不过臣以为,皇上大赦天下在即,不如将此事一并办了?”韩度一遍观察着朱标的神色变化,一般试探着说道。

    朱标听完之后,缓缓点头,赞同道:“百官的确是过的困苦,不过曾经不是已经涨过一次俸禄了吗?现在再涨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皇上刚刚即位,除了大赦天下以恩泽天下之外,若是能够再增加一些官员俸禄,那么必然会让百官感受到皇上的仁德。”韩度笑着说道。

    朱标却有些犹豫起来,看向韩度问道:“加一些俸禄倒是可以,可是户部有这么余钱吗?”

    韩度顿时拿出一本奏折,这是他和王元吉赵玉商量议定的新的税制。韩度为什么提出要给百官再次增加俸禄?一来是先给百官一些好处,让他们不会太过坚决的反对自己收回税权。二来是要让百官知道,若是他们同意自己实行新的税制,那么户部就有钱给他们增加俸禄,若是不同意,那就不好意思了。

    “皇上,这是臣上奏的大明税制疏,请皇上御览。”韩度脸色一正,声音洪亮的说道。

    朱标疑惑的看了韩度一眼,示意王钺将奏折呈上来。

    当朱标从王钺手里接过奏折,打开一看才明白为何韩度会是满脸郑重的神色。

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知死活

    “收回税权,增收商税,赋税统一返还......这,这......”

    朱标眼睛瞪大,嘴里想要说出的话都不禁顿住。过了好几息时间他才逐渐回过神来,看着奏疏神色复杂,喃喃自语道:“若是真能够办成,那大明就再也不会缺乏赋税了。”

    韩度听到了朱标话,微笑着摆摆手,说道:“没有皇上说的那么夸张,就算是全部办成了,也只是让赋税的收取使用变得更加合乎规矩而已。”

    “合乎规矩?什么规矩?”朱标不禁问道。

    韩度叹息一声,说道:“以往历朝历代,田税、丁税等等都是交给各衙门来收取。先皇为了与民休养生息和大力鼓励工商发展,制定了最为简捷的商税,定下了三十税一的规矩。此举的确是能够让天下在短时间内走出战乱的阴霾,重新繁荣起来。而且相当于是藏富于民,是可以让百姓得到好处的,但是此举对于大明对于朝廷却是极为不利。

    商税太低就会导致朝廷收不到钱,而民间却有大量的财富。财富是会富集的,只会朝着钱多的地方堆积。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富者愈富贫者越贫的局面。”

    “减轻赋税难道不是能够让百姓得到实惠吗?怎么会变得富者愈富贫者越贫?”朱标不解的问道。

    韩度摇着头,说道:“若是在洪武初年,那的确是能够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因为那个时候,所有人都刚刚经过战乱,还处于惶恐不安当中,人人想的都是如何保住性命,并不会太过看重钱财。百姓当中有普通农人,也有地主士绅,有聪明过人者,也有天资笨拙的人。随着天下安定下来,钱财的重要性便会不断的提升,这些士绅、聪明人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赚取钱财,而普通的百姓却还是过一日算一日。皇上以为,这民间的财富最后会落到谁的手里?”

    这还用说?当然是那些士绅和聪明人的手里。

    朱标虽然不愿意看到百姓受苦,但是他却不会天真的认为,普通百姓会是士绅的对手。

    “你的意思是说,不管朝廷让多少利给百姓,最终也会落到士绅商贾的手里,落不到百姓头上?”

    “当然,随着士绅和商贾的钱财愈来愈多,他们不会像朝廷一样想着体恤百姓,反而会对百姓变本加厉,将百姓财富收刮一空。”韩度叹声说着。

    曾经所有人都朝不保夕的时候,大家还能够团结起来以求自保。可是一旦天下安定下来,没有了来自于生命的威胁,有的人就会开始利用他们掌握的资源,或者是聪明才智,想要将别人踩在脚下,想要成为人上人。

    这就是人性。

    朱标顿时怒了,猛然一掌拍下,喝道:“既然不能让利于民,那朝廷还不如把赋税收回来呢!”

    韩度顿时笑了笑,点头道:“臣也是这个想法,因此才提出增加商税。”

    朱标却忽然迟疑了一下,看向韩度说道:“你上奏的这新赋税制度的确不错,不过朕觉得还是和众臣商议一番,较为妥当。而且,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你可以先将税制给改了。至于商税的事情,可以等到以后再说。”

    “这个自然。”韩度微微点头。自己的确是太过急切了一点,只想着一次性解决问题。而朱标稳扎稳打的方式却更好,有时候缓一缓反而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隔日早朝,等其他人奏完事情之后,韩度拿着奏本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启禀皇上,臣有本奏。”

    “准!”朱标低沉的吐出一个字。

    韩度直起身来,举着奏本说道:“皇上,赋税乃是国之根本。臣作为户部尚书,肩负如此重任时常深感惶恐。现在我朝赋税杂乱而繁多租、庸、调、役,还有田赋,徭役,杂税等等,甚至各县之间赋税征收都有所不同,更遑论百姓了。如此多的苛捐杂税不仅会让百姓苦不堪言,甚至也会让县衙难以收取。因此,为了统一天下赋税,也为了避免百姓承受太多的苛捐杂税,户部专门拟出了新的赋税条陈,请皇上御览。”

    韩度只是说了苛捐杂税不利于百姓缴纳,算是客气的,其实韩度此举更深的用意是,简化赋税之后,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官员胡乱收刮百姓。

    “呈上来。”朱标声音洪亮的说道。

    王钺走下来,将韩度的奏本拿上去呈给皇上。

    朱标将奏本认真的看了一变,抬起头朝众臣说道:“诸位爱卿,可参详一二。”

    然后,朱标便示意王钺将奏本传给几位尚书。

    王钺朝着皇爷微微躬身,将奏本递给张紞。

    张紞不情不愿的看了韩度一眼,伸手接过奏本打开。只是看了一眼张紞的眉头就禁不住皱起,默不作声的看了一遍,然后随手将奏本递给齐泰。

    齐泰看了一眼,脸上顿时浮现出冷笑看完之后又将奏本递给下一位尚书。

    等到其他五位尚书都看完了之后,韩度拿着奏本,转身朝其他人说道:“本侯简单向诸位说明一下,赋税的改动主要有三点:一是全面清丈天下田亩。先皇以三到五年免缴纳赋税为条件,吸引百姓垦荒。到现在,天下究竟有多少田亩,连户部都拿不出一个准确的数据出来,这让户部如何厘定天下赋税?”

    群臣闻言,顿时纷纷点头。先皇鼓励百姓垦荒以来,已经过去三十余年了,虽然各府县也偶尔会丈量一下田亩,但是这其中必然会遗漏不少,甚至有些丈量出来了,也未必会被上报朝廷。毕竟这能够隐瞒一亩田地,就会少收一亩田地的赋税。下面的官员自然是能省则省,能瞒则瞒。

    也只有先把天下田亩清丈清楚,朝廷才会知道究竟应该收取多少赋税。

    “二是统一赋税,现在的租、庸、调、役太过繁多和复杂,统一赋税之后,可以各府县知道那些赋税该收,那些赋税不该收。而且简化了赋税,便可以将赋税向百姓公开哪些需要缴税,而哪些则不需要。”

    “三是计亩征银,设立课税司专门收取赋税,各县府衙门不再承担收税的事务,可以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韩度的话说完,奉天殿内却静的落针可闻。

    第一条百官自然是没有意见的,但是这后面两条......别看韩度说的冠冕堂皇,但是能够站在这里的人又有哪一个是傻子?一听就知道镇海侯这是想要收回天下衙门的收税之权,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张紞本来就对韩度没有好感,现在自然不会放过为难韩度的机会。

    “镇海侯,你是户部尚书,按照道理来说你要如何收税,本官并不会干涉。哪怕是清丈量田亩也好,统一收税也罢,和本官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为何不能让各府县衙门收取赋税,然后再由各省送到京城来不行吗?为何要多此一举的设立课税司,让课税司来专门收取呢?”

    韩度微笑着看向张紞,收回税权和专门收税的好处,怎么能够告诉张紞呢?因此,韩度也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

    见韩度没有理会他,张紞眉头一皱顿时心里冷哼一声,就要站出来和韩度对质。

    一旁的齐泰却出声说道:“皇上,赋税乃是户部掌管。既然户部想要更改赋税收取的方式,臣以为户部之责,臣并无异议。”

    张紞惊奇的看了齐泰一眼,他和齐泰都与韩度不对付。正是因为这个,两人这段时间都走的比较很近,大有相见恨晚之势。按照常理来说,齐泰应该和他一起反对韩度才是,为何反而会出言帮他?

    齐泰好似未卜先知一样,侧头正好和张紞的目光对上。朝着张紞微笑着点头,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神色。

    张紞见了,顿时将头低下,不再言语。

    朱标都颇为意外的看了齐泰一眼,他也没有想到齐泰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帮韩度说话。

    不过,帮韩度说话总比反对韩度要好。

    看了其他人一眼,朱标顿时笑着点头说道:“既然众位爱卿都没有异意,那就由户部下发公文,着手整顿赋税吧。”

    说完,朱标站了起来。

    王钺连忙一摆拂尘,尖利的声音高呼的道:“退朝!”

    ......

    群臣心思各异的离开奉天殿。

    尤其是张紞,他一出宫门便再也忍不住,迫不及待地找到齐泰,连忙将他拉上马车。

    齐泰刚一坐下,张紞就迫不及待的问道:“尚礼,你怎么回事?刚才在朝堂上,你怎么会帮着韩度说话?”

    齐泰闻言,顿时笑了起来,伸手示意张紞,说道:“昭季,来,坐下。不要着急嘛,你听我慢慢说来。”

    “咱怎么能够不急?尚礼你知不知道,刚才朝堂上我看到你帮韩度说话的时候,我的心都是一阵冰凉。我还以为......”

    齐泰不急不缓的笑了笑,反问道:“难道你还以为,我会和韩度有什么勾结不成?”

    张紞看着齐泰没有说话,但是他的眼神明明白白的展露出来,他当时就是这样想的。

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得不做的事

    齐泰伸手拉着张紞坐到对面,说道:“昭季,你反对韩度设立课税司。可是咱想问你,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吗?”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府县和布政使司主官。不过,既然韩度几次三番的和咱们作对,那咱们也不能够让他痛快才是?”张紞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齐泰眼神灼灼的看着张紞,暗示着说道:“那么昭季以为,最反对韩度此举的会是哪些人?”

    “这还用说?当然是那些......”说着,张紞猛然回过身来。

    瞪大眼睛看向齐泰,禁不住问道:“尚礼的意思是说,既然此事会得罪天下官员,那就让韩度去做?”

    “哈哈哈,昭季果然敏捷过人,一下子就想到了。”齐泰满脸都是笑容,眼睛忽然看向韩府方向,牙齿缝隙当中透着冷风,说道:“他韩度胆大包天,连这样的事情也敢做。等到他得罪了天下官员,老夫倒是想要看看他会怎么死!哼!”

    张紞也顿时高兴起来,抚掌大笑道:“好,那咱们就拭目以待。”

    ......

    另外一边,韩度得到了朱标旨意。一回到户部,便将王元吉和赵玉两人找来,让他们准备拟定公函,下发到各省府县去。

    王元吉拿着赵玉拟出来的公函,找到韩度。

    韩度看到来人是王元吉,便问道:“下发的公函拟好了?”

    王元吉点点头,声音低微的回道:“先生,拟好了。”

    由于王元吉和韩度的特殊关系,他都是在外人面前称韩度为侯爷,在私下里却是以学生自居。

    “拿过来给我看看。”韩度朝着王元吉伸手。

    王元吉连忙双手将公函递过来。

    韩度接过,打开认真的看了一遍,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这个时候,王元吉却吞吞吐吐的开口,“先生,有句话,学生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韩度闻言抬起头,笑吟吟的看着他,点头道:“有话就说吧,咱们之间你还有什么不当讲的?”

    “先生,这赋税统一征收银钱,是不是有些不妥?”

    韩度将公函放到案桌上,端起茶杯施施然的喝了一口,才看向王元吉。笑着问道:“为何收银钱会不妥?”

    王元吉顿时说道:“先生,学生家里就是农人,因此对农人的生活毕竟了解。一般的农人家里几乎没有什么银钱,相互之间都是以物易物的方式。我用三斗米,换你一只鸡,这样的。以往的赋税都是按照实物收取,比如说田税就是收取粮食,而其他人的也是按照折色来收。现在全部换成的银钱和宝钞,那么百姓就需要将米、鸡这些东西先卖了换成银钱,再来缴税。

    学生担心,哪些商贾在买百姓东西的时候,知道百姓必须要用银钱,会拼了命的压低价格啊!”

    王元吉不仅对百姓的生活了如指掌,毕竟他从小就生活在其中,而且他还担任过旧港总督,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他太知道商贾都是一群什么东西,那完全就是一群无利不起早的货色。

    他和先生说的时候,语气都还比较委婉。但是在他的心里,一旦百姓全部需要用银钱来缴纳赋税,那么他说的这种情况,就必然会出现。原本先生此举是有利于百姓的,但是他担心最终会变成对百姓的伤害。

    韩度放下茶杯,两手交叠在肚子前面,往椅背上靠去。

    笑着看向王元吉,说道:“你能够想到这一点,那就说明你是真正的能够独当一面了。你没有说错,一般情况都会变成这样。”

    王元吉定眼看着先生,他知道既然先生也看到了这一点,还坚持让百姓用银钱缴纳赋税,那就说明先生必然有更深层的理由,让现在这么做。

    韩度竖起一根手指,说道:“你说的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三个问题,咱们来先说第一个。”

    “学生洗耳恭听。”王元吉顿时恭恭敬敬的朝着韩度一拜。

    韩度却摆摆手,说道:“不用如此紧张,来,坐下,咱们慢慢说。”

    王元吉依从的坐在韩度面前。

    韩度顿了顿之后,说道:“咱们先来说第一个,为什么我要让百姓缴纳银钱。你也说了,之前收的都是实物,而除了米粮之外,其他实物都会有折色,对不对?”

    “是的。”王元吉微微点头。

    “那么你可知道,折色是多少?”韩度笑吟吟的看着他。

    王元吉毫不犹豫的回道:“应该有两三成。”

    “两三成?”韩度顿时哈哈笑了起来,摇摇头朝王元吉说道:“你这都是那年的老黄历了?”

    “难道不是吗?学生记得,学生在求学之前,各种折色的确是两成左右。”至于求学之后,爹娘怕打扰了王元吉的学业,也没有刻意和他说起过这些东西,他自然就不知道了。而等到他来到京城,之后就是在书院,然后朝廷,然后旧港,到现在他连一家人都给接到了京城,再也没有回去过,自然对此不是很清楚。

    “若是只有两三成,我又何必费这个劲呢?”韩度随后起身,到书架上拿出一本册子,递给王元吉之后,又坐回到椅子上。

    “这是我派人在应天府查出来的,天子脚下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其他人地方?”

    王元吉连忙打开,一字一句的看下去。看到最终数字的时候,脸色不禁一变,“折色竟然有两倍多,怎么会有这么多?”

    韩度看到这数字的时候,也有些不敢相信,这究竟是要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狠下心来,把百姓缴纳的赋税直接加了两倍多。

    “贪得无厌啊,欲壑难填!你说这些人现在就刚给百姓加这么重的赋税,等到以后那还不将百姓剥皮拆骨给吃了?”

    王元吉看了又看,最后将册子放在案桌上,朝韩度拱手道:“现在做的是对的,若是现在不将赋税统一起来,那将来恐怕还真的会导致无法收场。”

    韩度点点头,继续说道:“咱们现在来说,我为何要百姓用银钱缴纳赋税。首先,银钱缴纳有个好处,那就是能够避免淋尖踢斗这样的折色,银钱该是多少就是多少,谁也不能多收一文。”

    王元吉听得连连点头,而且还补充道:“先生,学生以为收取赋税还不能够收银钱。”

    “哦?”韩度惊讶的看了王元吉一眼,“那你以为应该收什么?”

    “收宝钞!”王元吉郑重的说道,“收银钱还会有火耗,收宝钞连火耗斗没有,谁也别想贪墨一文。”

    “不错,有长进!”韩度赞赏的朝着王元吉示意了一下。

    可是韩度心里想的却是,娘咧,我怎么没有想到收宝钞呢?还在那里想着收银子,收银子也仍然是会涉及到火耗的问题。

    之所以会有火耗,那是因为现在百姓手里的银子纯度不一、分量不一、新旧不一、大小不一等等。没看见百姓之间使用银子,都要随身带着一把剪刀,需要用银子了便用剪刀将银子剪下来吗?用多少剪多少。

    这样就会造成原本完好的银子,却被剪成了一粒粒的小块。

    而官府收到这样的银子之后,是需要重新将其熔炼,再铸成银元宝的。而熔炼的过程,必然就会有着损耗。再加上熔炼银子耗费的炭和人工,自然就会有理有据的向百姓收取火耗。

    但若是以为这火耗只是耗费多少,便收取多少,那么你就太天真了!

    官府从来都会超额,甚至加倍超额,加加倍超额的收取火耗。至于这些多出来的银子嘛,自然是落入到官员的腰包了。

    而王元吉看到韩度一副早就料到的表情,顿时以为这是先生在考验他。毕竟宝钞就是先生做出来的,先生又怎么会忘记这一点呢?

    “咱们再来说第三点。”韩度抿了一口之后,说道:“你担心只收取银钱,会让百姓吃亏,你这个担心是有道理的。”

    王元吉静静的听着,他知道先生必然还有下文。

    果然,韩度笑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是你不要忘了,商贾也不是想要压价,就可以把价格压下去的。”

    王元吉一愣,随后便低头说道:“还请先生解惑。”

    韩度摆摆手,道:“你我之间不用如此客气,你想知道我告诉你便是。若是换成是洪武初年,那商人的确是可以将轻易压低百姓的价格。但是自从有了大明皇家粮业之后,商贾就不可能做到随意压低价格了。大明皇家粮业对粮食布匹棉花这些东西,都是有着一个最低的收购价格的。若是商贾将价格压得比大明皇家粮业还低,那谁还会把东西卖给他们?”

    “这......”王元吉先是一脸惊喜,随后又顿时泄气下来,摇着头苦笑道:“学生还真的没有想到,大明皇家粮业还会有如此巨大的作用!”

    韩度微微点头,继续解释道:“百姓一边将东西卖给大明皇家粮业,拿着宝钞去缴税。而大明皇家粮业可以将一部分东西运到京城来,甚至都不需要运走,就地存放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行调配便可。”

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风波

    随着户部的更改税制的公函下发到各府县之后,顿时就如同一块巨石砸入湖水当中一样,瞬间就激起轩然大波,雪片一样的奏疏从各布政使司飞到朱标的御案上。

    朱标苦笑着摇摇头,抬头看向韩度,朝御案上指了指,说道:“看看,这些都是各省递上来的奏折,全都是反对你更改税制的。要不,此事还是先暂且缓一缓吧。”

    韩度断然否决,“不能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是这一次没有执行下去,那么下一次根本就别想再执行下去了。因此,既然户部已经下发公函了,那就意味着天下人都看着呢。若是因为几封奏疏就不了了之,那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朝廷?这对朝廷的威望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朱标顿时浑身一震,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现在已经是到了骑虎难下的境地,不是他想要退让一步,就可以退让的了。

    韩度伸手拿起一封奏疏,翻看了一眼,随后便微微笑了起来,说道:“皇上,这奏疏通篇辞藻华丽,但是除了说一句臣此举是倒行逆施之外,没有半分有力的证据可以用来反驳新的税制的。也就是说,他们只是不赞同,或者是不想要改变而已,但是对于究竟新的税制有哪些不好,他们却说不出来。”

    “这就是在无理取闹,为了反对而反对。若是他们这样一上奏,朝廷就要先退让一步的话,那将来再遇到其他让他们略微不顺心的事情,他们也像现在这样上奏,那该如何收拾?而且,到了那时,若是朝廷没有像现在这样退步的话,是不是会引起他们的愤怒,反而更加激烈的对抗朝廷,想要朝廷再次让步?若是如此,那朝廷的政令还如何施行下去?”

    朱标眉头深深的皱起,顿时明白了此事的棘手。低头想了片刻,一时之间也想不到妥善解决此事的办法。

    只得抬头看向韩度,叹息一声道:“那现在可如何是好?这些都是天下的布政使,他们的奏疏总不能置之不理吧?”

    韩度没有丝毫担心,笑了笑说道:“皇上乃是天子,他们只是臣子。就算是皇上不理会他们,那他们也只能够受着。”

    朱标顿时眼神无奈的看着韩度。

    韩度哈哈一笑,随后说道:“开个玩笑,皇上不必当真吧?”

    顿了顿,在朱标有些渴望的眼神当中,韩度说道:“既然皇上以为不能够将其置之不理,那臣以为既然他们有不同的意见,理不辨不明,那就让户部和他们理论吧。”

    辩理?

    朱标顿时眼睛一亮,随后笑着指了指韩度,“你是不是有在憋着什么坏呢?”

    韩度顿时叫委屈,“皇上这说得是什么话?臣这可是在为皇上着想啊!”

    我帮你解决问题,你竟然还反过来调侃我?信不信我敢马上撂挑子!

    朱标也顿时反应过来,连忙安慰韩度两句,“哈哈,朕也就是这么一说。嗯,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你办事,每次都能够让朕放心。”

    “多谢皇上!”

    ......

    韩度回到户部,叫人将王元吉和赵玉两人招来。

    “侯爷,您找我?”王元吉当先问道。

    韩度望了两人一眼,满脸笑容的挥手示意,“来来来,都坐。”

    “谢侯爷。”赵玉连忙拱手回礼。

    等两人坐下,韩度才笑了笑说道:“皇上刚刚召我去了。”

    王元吉和赵玉两人彼此对视一眼,知道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韩度继续说道:“因为更改税制的事情,有几个布政使不满给皇上上了奏疏反对此事。”

    反对?

    王元吉顿时心里一松,笑着说道:“侯爷,咱们不是早就意料到有人会反对吗?”

    “对!”韩度点点头。

    在准备下发公函之前,韩度就和两人预判过会出现什么情况。其中就有若是有的官员抵制户部更改税制,户部该怎么办。

    “不过,虽然咱们早就有了对策,但谁知道这件事是不是只是一个当头炮呢?因此,我要你们提起万分的小心,小心的应对这些布政使的反对,明白吗?”韩度两眼紧紧的盯着两人,分别着重看了他们一眼。

    王元吉和赵玉对视一眼,同时朝韩度重重点头,“下官明白!”

    隔日,王元吉和赵玉两人便以户部的名义,将上奏的布政使一一发去公文。既然他们反对更改税制,那就必须要拿出有力的理由出来。

    刚开始的时候,布政使还会信心满满的回复户部。可是他们也许读书厉害,但是他们对于赋税的了解,却仅限于每年下面的府县押解到省上的那些东西而已。甚至,他们只知道今年各府县交上来多少赋税,对于这些赋税究竟是如何来得,他们一无所知。

    或许有人也对赋税了如指掌,甚至亲自深入过府县查看税收情况。但是这样的人却更加知道户部新拟定的税制对于收取赋税有着怎样的好处,他们根本不会反对此事。

    在韩度的带领下,现在王元吉和赵玉两人对于赋税的了解相当的了解。而那些对赋税一无所知的布政使,在两人从收取赋税的必要性、赋税的结构如何才合理、赋税的意义等,将所有反对的布政使逐一进行驳斥。

    那些布政使那里见过这样的手段,两人根本就没有花费多少力气,就将他们驳斥的哑口无言。

    一场风波才刚刚掀起,就被韩度轻描淡写的给消弭于无形。

    ......

    张紞和齐泰两人一直都紧紧关注着户部的动静,从一开始皇上收到各布政使的奏疏,他们两人隔日就知道了。

    有人反对韩度的税制,而且还是好几位封疆大吏。可想而知,这样的情况让两人是如何的兴奋!

    原本两人准备先观察一段时间,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出手给韩度加上一把柴火的。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在户部的接连几招连消带打之下,那些布政使竟然变得虎头蛇尾起来。

    他们都还没有出手呢,问题就被户部给解决了。

    两人从最开始的兴奋,到现在的失落,这其中的落差太大了,甚至都没有给两人一个缓冲的时间,直接就从顶峰跌落到谷底。

    原本他们是想要恶心韩度的,但是却没有想到,韩度竟然是无意之间就将他们给恶心了。

    “韩度!此仇不报,誓不为人!”齐泰两眼通红,恶狠狠的怒骂。

    相反,张紞没有齐泰如此浓重的好胜之心。他原本也对韩度极为反感,可是当他看到齐泰如同疯魔的样子,他心里反而有些后怕起来。

    神色复杂的说道:“这个,尚礼老弟不至于如此吧?韩度和咱们说白了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顶多也就不是同路人而已。既然咱们弄不倒他,那以后咱们遇到避开他不就好了?”

    “避开?”齐泰猛然抬头,两眼通红死死的盯着张紞,“难道你以为咱们以后避开韩度,就能够相安无事了?”

    “那还能怎样?”张紞对这个样子的齐泰有些怕,情不自禁的声音小了下来。

    齐泰顿时冷哼一声,说道:“你不要看韩度平日里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好似谁都可以欺负他。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个人的心眼极小。你自己看看从他走上仕途以来,但凡是得罪过他的人,他有放过一个吗?”

    张紞顿时沉默起来,他不知道韩度是不是心眼极小,但是他知道现在齐泰的神情非常不对劲。

    齐泰见张紞没有出声,他顿了顿,压低声音说道:“咱们已经将韩度给得罪死了,现在不是他死,就是我们亡。到了这种地步,哪里还会有咱们退让的余地?”

    张紞深吸口气,意味深长的看着齐泰,点点头说道:“咱明白了。”

    ......

    韩度虽然已经提前做好了预判,并且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将此事给压了下去,但是想要就此终结此事,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那些布政使虽然理论不过户部,但是他们十分的愤怒和不甘。

    正好在这个时候,齐泰发现上奏的布政使当中,有两位是他的旧友。于是,他便修书一封,向两人递了过去。

    于是,在这两个省里,一股针对户部税制的邪风开始在不知不觉之间吹拂了起来。

    首先这个两个布政使在下属面前不止一次的提起户部税制虽然统一了赋税,但是对于百姓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百姓手里本来就没有多少钱财,现在户部却不再征收实物,只征收银钱,这不是将百姓往死路上逼吗?

    说完,还都是一副摇头晃脑,忧国忧民的样子。

    能够站在布政使司里面的,一个个都是人精。他们看到上官如此明显的示意,哪里还不知道他们该怎么做?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一股新税制会把百姓逼到家破人亡的消息,飞快的蔓延向各府各县的百姓。甚至还不止,这个消息还以诡异的速度,在其他省飞快的蔓延开来。

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根基之力

    韩度刚刚消停了不久,又被朱标给召到宫里。

    “皇上?”

    朱标无奈的叹息一声,说道:“朕知道你让那些布政使哑口无言了,但是你看看这些!”

    韩度朝着朱标所指看了一眼,“皇上,这些是?”

    “万民书。”朱标叹道,“有人反对你提出的税制,鼓动百姓上了这些万民书。不过朕只是想要让你知道,这件事还没有结束,有人还躲在暗处盯着你呢,你自己小心一点。但是这些人竟然敢鼓动百姓,朕绝对饶不了他们!”

    说话的时候,朱标的眼神里面带着杀意。鼓动百姓上万民书,这可是触碰到了朱标的逆鳞。今天这些人能够鼓动百姓上万民书,明日他们就能够鼓动百姓造反,自然留不得!

    韩度看到一向仁厚的朱标都不禁露出这副神色,顿时明白此事严重了。弄不好,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人头落地。

    这些人上上奏疏也就罢了,没有想到竟然胆敢去鼓动百姓来反对朝廷,简直就是找死!

    韩度虽然一向杀伐果断,甚至他亲自带兵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但是那些毕竟是外人,对于大明自己人,韩度却有着极大的宽容。

    “皇上,此事恐怕不好查证是那些人鼓动的吧?至于百姓,他们不过人云亦云而已,或许他们连自己在万民书当中写的什么都不知道。皇上一向有仁厚之名,不如就宽宏一次,饶了这些百姓?”

    朱标一向都很愿意把韩度的话给听进去,但是这一次他却坚决的摇头。摆手道:“百姓愚钝,朕不会和他们计较。但是这件事若是没有读书人和当地士绅的参与,怎么可能闹到这么大?至于如何查证,这你就不用担心了。”

    看到朱标如此自信,可以轻易的将鼓动百姓的人给查出来,韩度顿时一阵失神。

    要知道,这些万民书递到京城的时候,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天了。鼓动百姓的那些人又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会在鼓动完百姓上万民书之后,便会悄然退走,不知道在哪里躲起来。

    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人是很难查到的。但是朱标为何会有如此自信,就好似只要他想查,就可以轻易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锦衣卫!

    韩度心里一凛,除了这个在历史上威名赫赫的机构之外,韩度还想不到还有谁会有如此本事。

    虽然老朱一顿的也想设立锦衣卫,以监视天下百官,但是在自己的劝说之后,老朱却到死都从来没有提起过锦衣卫啊!更遑论,设立锦衣卫了!

    不对!

    韩度猛然回过身来,老朱就算是设立了锦衣卫,那他为什么就一定要宣告天下?他完全可以在暗中设立,然后让锦衣卫在暗中监视百官啊!而且,这样的一来会变得更加隐秘,更加不引人注意,收到的效果自然也是更好!

    韩度瞬间明白了,老朱一定是在暗中设立了锦衣卫监视百官,并且还在临终之际,将这股秘密的力量交给了朱标。

    正是因为如此,朱标才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将鼓动百姓的人给一一找出来!

    想到这里,韩度顿时担心起来。虽然现在朱标手里的锦衣卫韩度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但是从历史上来看,这就是一群吃人的恶魔。

    若是让他们去调查此事,那不知道会有多少人遭受到不白之冤。

    看着韩度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的不断变幻,朱标顿时问道:“你怎么了?”

    “啊?哦!”韩度顿时回过身来,随后做出一副疲惫的样子,叹道:“臣这几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偶尔会有精神恍惚的时候。臣军前失仪,还请皇上恕罪。”

    朱标摆摆手,笑着说道:“无妨,可能是你这几日在户部太过忙碌了吧。若是无事,你可以先行退下,早点回去好好休息一番。”

    韩度却没有告辞离开,而是再次躬身一拜,说道:“皇上,臣以为不仅仅是百姓,那些读书人很有可能也是受到别人的蛊惑。先皇从来都优待读书人,还请皇上给他们一个机会。”

    朱标愣然的看着韩度,不由得说道:“你要为他们求情?你可要知道,他们可是在鼓动百姓反对你的税制。”

    韩度直起身来,笑了笑,说道:“谈不上反对臣吧,他们也许只是对臣的税制不理解。若是臣能够和他们解释清楚,或许他们就会接受了呢?”

    “解释?”朱标更是惊奇的脱口而出,“天下这么多地方,你如何一一给他们解释?更别说,你如何让他们接受了。”

    韩度坚持说道:“不试试,又怎么会知道不行呢?臣虽然不才,但是恳请皇上给臣一个机会,让臣一试!”

    朱标看着神色坚定的韩度,顿了顿之后,松口道:“好吧,朕就给你个机会,让你先去解释解释。若是能够解释的通,那朕便作罢。若是冥顽不灵,那就别怪朕没有给你机会了。”

    “谢皇上!”韩度顿时拜下。

    ......

    韩度回到户部,却一直都低垂着头,脑海里不断的在思索对策。虽然在朱标面前夸下海口,但是如何与这么多人解释,韩度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

    王元吉和赵玉两人看到镇海侯回来,正想要上前问候。两人却陡然发现侯爷神不归属,面容呆滞的走着。

    两人对视一眼,都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最终,还是王元吉上前,轻声问道:“侯爷?”

    韩度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呼唤自己,顿时回过神来。

    看到面前的王元吉和赵玉,韩度顿时吐出一口气,说道:“原来是你们啊?正好,我有事要找你们,跟我来。”

    “是。”两人齐声回答。

    两人对视一眼,然后紧紧跟着韩度的步伐。

    韩度来到自己的事务房坐下,朝着两人伸手示意,“都坐吧。”

    王元吉和赵玉两人,只好分别坐在侯爷左右。

    看着韩度没有说话,王元吉试探着开口问道:“侯爷,听说刚才是皇上召见。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韩度闻言,只好点点头,叹道:“还记得税制的事情吗?”

    “记得。”两人齐齐回答。

    “可是,这件事不是已经过去了吗?”赵玉不解的问道。

    韩度顿时叹了一口气,笑了起来,说道:“哪里有那么容易过去?今天皇上召见我,就是为了这件事。虽然他们理论不过咱们,但是却有人鼓动百姓上了万民书,要求皇上禁止更改税制。”

    “皇上答应了?”王元吉顿时紧张起来。

    不怪他如此紧张,实在是刚才韩度的举动和他的猜测实在是太过贴切了。若是皇上真的因此而禁止更改税制的话,那他们这么久以来的所有心血、一切努力都要白费!

    韩度微微摇头,说道:“那倒是没有,皇上不仅没有同意,反而想要追查究竟是那些人鼓动的百姓。”

    “那就好,皇上没有同意就好。”王元吉大松了口气。

    随后不解的朝韩度问道:“侯爷,既然皇上没有同意,那侯爷刚刚为何会?”

    韩度听了,只得给两人解释了一下。当然,韩度也没有将自己心里的猜测说出来。本来就是自己的猜测,贸然告诉两人并没有丝毫的好处。

    赵玉听了,顿时目瞪口呆起来,忍不住说道:“这如何能够解释的清楚,这么多地方,这么多人,咱们就算是每个人都长了一百张嘴,也毫无用处啊!”

    反倒是王元吉,听了韩度的话之后却没有赵玉的激动,反而一脸沉思的低下头来。

    韩度心里一动,连忙伸手阻止了赵玉的话。

    赵玉也发现了王元吉的异样,顿时闭上嘴巴,两眼炯炯有神的盯着他。

    屋子里顿时静了下来,突如其来的安静却让王元吉察觉到异样,顿时回过神来。

    看到王元吉抬起头,韩度连忙问道:“怎么,你有想到什么吗?”

    王元吉笑了笑,回道:“不错,下官的确是想到了一些。”

    见两人齐齐看向他,王元吉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若是换成是其他人,那或许根本就没有办法解释清楚。但是,侯爷却不一样。”

    “我有什么不一样?”难道我还能长了一百张嘴吗?韩度有些不明白王元吉的意思。

    王元吉耐心的解释道:“仅仅靠着侯爷一人,想要解释清楚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是侯爷,书院里面可是有着众多的同窗啊!”

    “嗯?怎么说。”韩度脑海里顿时冒出一道灵光,好似王元吉的话里有着什么关键点。自己想抓,却是怎么也抓不住。

    王元吉笑着解释道:“侯爷难道忘了?书院的那些学子,可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而且,他们一个个都还有着举人功名。他们没有来到书院之前,在老家当地可是有着极高的威望的。若是能够让他们回去和乡里乡亲帮着侯爷解释一下,那百姓还会不理解吗?所有谣言,都会不攻自破!”

    “好办法!”韩度高兴的站了起来。自己怎么把书院的那些学子给忘了?要知道现在能够考进书院的,那都是在当地神童。这样的人原本在当地就极为受到追捧,他们若是回去说一句话,那真是比别人说一万句都管用。关键是书院的学子人数还众多,虽然韩度没有仔细统计过,但是他知道在去年书院的学子就已经超过了两千人。让这样的两千人去帮自己解释,那真是无论什么流言蜚语都会不堪一击。

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杨子荣

    隔日,韩度一大早便来到书院,连睡懒觉的毛病都没了。

    薛祥听到嘭的一声,自己的书斋门被撞开。端起茶如同枯枝一样的手都不由得凝固住,一脸诧异的看向门口。

    当看到韩度的瞬间,薛祥顿时笑了笑,说道:“老夫当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竟然敢直接找上老夫的门来。”

    韩度脸色堆着笑意,在看清楚薛祥的瞬间,顿时凝固起来。

    眼睛里面冒出骇然的神色,连忙问道:“老工部,你这是?”

    薛祥愣然了一下,随后回过神来,伸手在肩膀捻起一缕白发。顿时呵呵笑道:“哈哈,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人老了嘛,头发自然会白的。以老夫这年纪也算不上是早生华发。”

    韩度见薛祥如此乐观,暂时放下心里来。薛祥现在的样子,哪里像他自己说的那么轻描淡写?现在的薛祥不仅仅是头发,连他们的眉毛和胡子都是一片雪白。

    薛祥笑了笑,伸手示意韩度,“坐吧。”

    “哦~”薛祥给韩度的变化太大了,韩度一时之间有些失魂落魄。

    听到薛祥的示意,韩度顿时坐到椅子上。

    等韩度落座之后,薛祥叹息一声,说道:“老夫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恐怕你是真的需要找个人替你看着书院了。”

    “老工部何出此言?”韩度下意识的开口。等话已出口,韩度才陡然发现自己的话有些不妥。

    薛祥反而开怀的一笑,说道:“老夫的情况你也看到了。”

    说着,薛祥往书斋窗外深深的看了一眼,万分留恋的说道:“这里多好啊!有莘莘学子,有朗朗书声,年轻的他们,脑袋里好似每时每刻都会冒出新奇的想法。和他们待在一起,老夫都好似回到了年轻的时候。老夫也舍不得眼前的一切,可是老夫真的没有多少时间了。”

    “老工部......”韩度话还没有说完,便被薛祥摆摆手打断。

    “老夫没有和你开玩笑。”顿了顿之后,薛祥看着韩度,说道:“要老夫说,你是最适合挑起书院这副胆子的人,你那户部尚书当的有什么劲?”

    韩度闻言,顿时神色一阵尴尬,小声说道:“老工部知道了?”

    “听说啦~”薛祥点头一叹,“老夫虽然老眼昏花,但是耳朵还没有聋。你弄出这么大的动静,闹得满城风雨,老夫就算是不想知道,也禁不住这些消息往老夫的耳朵里钻呐。”

    韩度被薛祥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很是好奇薛祥对此是什么看法。便问道:“这件事老工部如何看,是不是小子有些异想天开了?”

    “谁说你异想天开了?谁!”薛祥顿时重重的将茶杯放到桌子上,背脊挺立的笔直,须发皆张怒气冲冲的说道。

    韩度被薛祥突如其来的变化给吓了一跳,缓过来之后,连忙解释道:“老工部误会了,没有谁,我就是这么一说而已。”

    薛祥看了韩度一眼,重新靠在椅背上。感叹着说道:“统一编派、合并征收、银钱缴纳、成立课税司专门征收赋税并且解运,每一条每一款都利国利民。谁要是反对,老夫第一个饶不了他。反正老夫也没有几日好活了,凭着这把老骨头不要,老夫也要溅他一脸血。”

    看到薛祥已经须发皆白了,还要为自己谋划,韩度心里涌出一阵感动。

    “老工部就不要为我操心了,我既然敢更改税制,自然也是有了应对那些风风雨雨的准备的。”

    薛祥微微颔首,说道:“这倒是,你从来做事谨慎,一般人倒不会是你的对手。”

    说着,薛祥忽然顿住,瞥了韩度一眼,问道:“你今日难得来书院,不会是因为此事吧?”

    “算是吧。”韩度笑着点点头。

    薛祥看了韩度一会儿,慢慢的收回目光,说道:“你心里有数就好,不管你想要怎么做,老夫都支持你。但是老夫有句话还是要说,你那尚书当的真没意思,还不如早点到书院里来。”

    韩度站了起来,朝薛祥郑重承诺道:“书院,我是肯定会来的,这里不仅仅是老工部的心血,也是我牵肠挂肚的地方,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薛祥垂着头,微微点了一下,说道:“你尽快吧,老夫不知道还能够给你守着多久。尽快!”

    韩度神色凝重的应下,无声的抱拳朝着薛祥躬身一拜,以示感谢!

    韩度辞别了薛祥,找到书院里的几个先生,让他们将所有学子都召集起来。

    在书院里面有一座极大的建筑,是韩度仿着教坊司的歌剧院修建的。这里平常都是空着,也只有需要召集全书院学子的时候,才会用上一次。

    等到韩度来到这里的时候,里面已经坐满了人。闹哄哄的声音如同一个不断升温的气团一样,隔着墙壁都能够传递出来。

    韩度从幕后走到前台,在他出现的瞬间,原本不断窃窃私语的学子们,瞬间变得十分寂静。

    韩度听着室内还在嗡嗡回荡的声音,看着一个个学子,顿时笑了。

    举着一个铜皮制成的大喇叭,韩度高声笑道:“这里有人认识我,有人或许只听说过我,我想,我应该不用再作介绍了吧?”

    “学生等,拜见先生~”

    洪亮的声音在剧堂里回荡,一众学子以问候回答了韩度的话。

    韩度顿时满意的点点头,伸手朝着众人压了压。

    场面很快又恢复了宁静,韩度继续说道:“好,很好,既然你们还认我这个先生,那我就不客气了。今天之所以会将诸位请来,那是因为先生我遇到了一个极大的麻烦。这个麻烦光凭先生自己很难解决,或者我就直说了吧,光靠我自己不可能解决,需要你们的帮助。”

    私语声再次响起,众人纷纷不明白先生是什么意思。先生智慧如海,连先生都解决不了问题,他们能够解决?

    韩度再次伸手,将喧闹声压下,问道:“你们应该听说过,先生想要更改税制的事情吧?”

    书院里面为官的学子不少,这些人可都是他们的同门。这些学子自然会从他们的同门那里,得到官员更改税制的消息。

    见众人纷纷点头,韩度笑着问道:“依你们之见,我着更改税制究竟是对还是错?”

    韩度的话音落下,下面的人顿时一阵愣然,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先生竟然会直截了当的问出这样的问题。

    见没有人回答,韩度又笑着说道:“你们是怎么想的,你们便怎么说,无论好与坏我都洗耳恭听。”

    韩度说完之后,便静静的等候着。可是过去了不少的时间,却还是只听到下面喧闹一片,但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正当韩度感到有些失望的时候,一个洪亮的声音顿时响起。

    “先生!”

    韩度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形偏瘦个子颇高的人站了起来。这人原本就是坐在最前面一排,他这一站起来,几乎就是和韩度面对面的说话。

    “哦?你有何看法,只管大胆的说出来。”韩度笑着看向此人,甚至有些担心他在这样的场合会胆怯,还鼓励了他一句。

    “学生杨子荣,拜见先生。”杨子荣先生拱手朝着韩度施了一礼。

    韩度点点头,也回了他一礼。

    哪怕是被两千多双眼睛齐齐盯着,杨子荣也没有丝毫的胆怯。好似他天生就非常适合这样万众瞩目的场面,甚至他反而还感觉到一股兴奋。

    直起身来,杨子荣郑重说道:“先生更改税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乃是利国利民之举,自当万世不移!”

    嗯~嗯?嗯!

    韩度的眼睛都直了,自己是真的想要虚心听去这些学子的想法意见啊,可不是想着找人和自己唱双簧、拍马屁。

    而且,自己也没有事先和杨子荣通过气啊,怎么这才一上来,就已经拍上了呢?

    韩度顿时就觉得很是尴尬,可是面上又不好表露出来。若是韩度表露出来,那别人还会实锤就是他和杨子荣串通好了的呢!

    因此,韩度脸色只好保持着僵硬的微笑,随口提醒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有些言过其实了吧?自古以来,有哪位大贤能够做到呢?我从一开始也没有想过,原本我就是想着能够减轻一下百姓的负担,让朝廷不用浪费太多的人力物力在每年收取赋税上面罢了。”

    说完,韩度朝着杨子荣递过去一个警告的眼神。自己的意思很明确,自古以来那么多英雄豪杰都做不成的事情,你就不要在那里夸夸其谈了。要是真有本事,那就拿出你的真才实学出来,不要动不动就拍自己马屁。这样的马屁自己耳朵都听起茧子了,拍的再多也没用!

    同时,韩度隐隐对杨子荣有些排斥,不喜欢他这样溜须拍马的举动。

    杨子荣却没有丝毫觉得他是在溜须拍马,因为他的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只见他微微拱手,继续说道:“先生有所不知,学生家里虽然在建宁府也算是略有民望之家,但即便是如此以前收税的时候,也经常受到当地衙役的吃拿卡要,多征收数成,甚至是加倍征收。学生家里尚且如此,平民百姓之家必然更甚!

    因此,学生说先生此举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并无半点虚夸之言!”

    韩度听了之后,看向杨子荣当地神色顿时就变了。原本以为此人不过是溜须拍马之辈,没有想到人家竟然是个实干家。而且,还是一个善于身边细节之处的实干家。

    这是人才啊,真真正正的人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15/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烟火最新章节! 作者:阳光下写字所写的《大明烟火》为转载作品,大明烟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烟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烟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烟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烟火介绍:
朱元璋:“一群贪赃枉法之辈,朕要杀光他们。”
韩度:“陛下息怒,与其杀了,不如废物利用,压榨干净他们的剩余价值才好。”

朱元璋:“韩度,朕要把公主嫁给你。”
韩度:“娶了。”

太子:“请韩师收我为徒。”
韩度:“太子,这辈分可乱了啊,我是你的妹夫。”

公主:“夫君,你觉得人家美嘛?”
韩度:……大明烟火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烟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烟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