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65章 出云公主

    早起更新,应当有月票拿吧。

    大业九年。

    三月二十日,杨广御驾抵达怀远。

    清晨,怀远镇北怀远行宫,皇帝刚坐下来,结果便见内侍奏报。

    “陛下,大捷,水师总管罗成飞驰报捷。”

    “报捷?”

    杨广一时来了精神,一扫旅途之疲惫。

    “罗成已经与高句丽人交上手了吗?他这么快就到达鸭绿江了?”

    “陛下,罗总管是在辽南打了大胜仗,一战歼灭安市城两万兵马,生擒安市城主高延武,还夺得建安城。”

    杨广一下子听的糊涂了。

    安市城在辽河入海口附近,而建安城在辽南,两地相距起码二百里,距离东莱更远。

    “到底是怎么回事?”

    三月末的怀远,此时也是杨柳依依,暖风和煦。

    内侍把捷报呈上,这封捷报是罗成在建安城发出的,走的是海路。从长兴岛派快船先送到望海镇,然后经泸河镇快马送抵怀远,前后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到了。

    罗成奏报还是比较详细的,他的奏章杨广很熟悉,风格独特,很少废话套话,也没有什么骈四骊六的浮夸辞藻,都是有事说事,而且极为精练简洁,思路浅析一目了然,看过之后事前的前因后果都能清清楚楚。

    比如这道奏折,罗成就说明了此次大捷的前因后果。他二月中就率左五军出海,没直接去鸭绿江而是先登陆了辽南的都里,罗成也说明了他登陆都里的原因,说是要破卑沙,然后据守以为粮草转运之中心,甚至侧翼威胁安市、乌骨等城,支援辽东城战场以及鸭绿江战场。

    然后罗成说他登陆都里后,故意没马上围卑沙让卑沙向外求援,等安市城主率兵两万南下救援时,他从海上绕到安市与卑沙之间的建安附近,在那里围城打援,半渡而击,一举大胜。

    后面附上了详细的战果,还有对有功将士的请赏,包括了他对秦琼等将士的提拔等。

    啪。

    杨广忍不住重重的拍了一记大腿,看罗成的奏章,那简直跟身临其境似的。

    一场大战,他好像亲自参与,等看到这大胜,那简直跟六月天喝冰水一样的爽快。

    “这个罗成,打仗果然还是有几手的,了得,痛快!”

    “陛下,何事如此大喜,连呼痛快?”

    皇帝最宠爱的出云公主杨吉儿笑嘻嘻的进来,如同一只百灵鸟飞。

    “啊,是朕的明珠来了啊,快来跟朕一起分享这喜悦,左五军刚又打了一个大胜仗,一战歼灭两万高句丽军,还生擒了安市城主,并夺取建安城,朕太高兴了。”

    杨吉儿年方十四,可却美丽动人,身娇体柔,皇帝最喜欢这个女儿。虽然说杨吉儿的母亲只不过是个普通宫人,当年杨吉儿母亲不过是杨广一次酒后所临幸的,生产的时候结果还没生下来就死了。

    最后还是一个胆大技高的御医,把宫人剖腹才取出婴孩。

    杨吉儿的出世可谓艰难,但也正因此,杨广比较可怜这个孩子,把她教给皇后抚养。萧后对这个可怜的孩子也很好,视如已出。

    这孩子也机灵,打小聪明,又会说话,讨的杨广和萧后十分喜爱。

    在一众公主之中,杨吉儿是仅次于已经出嫁的皇后嫡出南阳公主受宠的。

    “啊,父皇,是齐国公罗成吗?”

    “嗯。”

    “哇,罗成好厉害啊。”

    “厉害也晚了,可惜他已经娶妻,还已经纳了李渊和崔君肃之女为妾,否则朕就把你这颗掌上明珠许给他,招他为驸马。”

    “女儿才不嫁人呢,女儿要陪在父皇身边一辈子。”

    杨广哈哈大笑,“朕也舍不得你嫁人,可总不能真耽误你一辈子的。吉儿,朕现在有几个人选,你可以自己考虑一下。这第一人选呢,是太子千牛柴绍柴嗣昌,第二人选呢,是薛世雄之子薛万彻,然后这第三人选,是罗成兄长罗嗣业,你看谁比较合适?”

    “父皇,那柴嗣昌原本是要跟李渊之女结姻的,我可不要别人剩下的。”

    “哈哈哈,说的也是。”

    “那薛万彻和罗嗣业你选一个。”

    “女儿才不要嫁人呢。”

    杨吉儿一把搂住皇帝的手臂,左摇右晃,一下子就摇的杨广哈哈大笑乐开了怀。

    “朕觉得罗嗣业虽然没罗成了得,但也还不错的,你可以考虑一二,当然,你若是不喜欢,当朕没说,朕绝不委屈了朕的心肝宝贝。”

    高兴的杨广稍后下旨,对罗成赞赏有加,赐他黄金三千斤(三千斤重的铜钱,折隋开皇五铢约五百贯左右),还赐绢千匹,奴隶百人。

    高兴之余,他对罗成奏上对五军将校们论功提升的奏请,也全都特旨通过。

    “派人去通定城催下宇文述和杨义臣,告诉他们,罗成都已经打了一个大胜仗了,他们也要加快点速度了,让他们早点渡河东进。”

    几乎就在同一天。

    来护儿与周法尚率水师第四第六两军共六万五千人马,乘坐江淮水手的船只离开大连港,前往石城附近的碧流河。

    经过数日行军,两军在碧流河口的石人汪登陆。

    水师船只直接进入碧流河,逆河而上,将两军送到离河口二十里处。

    来护儿选择在西岸设伏。

    三月二十五日。

    乌骨城与石城援军汇合,两军共计三万兵马往西而来。

    二十六日。

    高句丽军在碧流河东岸停止前进。

    一支高句丽轻骑斥候,探查到了隋军的踪迹。

    来护儿左等右等不见高句丽军渡河,也明白对方发现了自己。

    隔河对峙了两天之后,来护儿下令渡河。

    既然高句丽军不来,那他们就去。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高句丽军并不是两万,而是已经变成了三万人马。

    在江淮水手的支持下,来护儿亲率精锐先锋,乘船渡河。

    高句丽人派兵试探拦截,不过来护儿奋勇冲杀,硬是在高句丽人眼皮子底下抢登成功。

    一支又一支隋军渡过碧流河,隋军背水结阵。

    本来是埋伏打援,半渡而击,结果最后硬生生的成了强渡河流,背水一战。

    六万五千人渡过碧流河,在河东岸平原上展开军阵。

    两军交战,高句丽人虽只有隋军一半,却表现的很顽强,他们与隋军硬生生的厮杀了一天,方才缓缓后撤。

    这个时候,周法尚率领一万骑兵乘船绕到后面登陆迂回包抄,从背后冲杀高句丽,断其退路。高句丽人无法撤入石城,这时只得向北撤退。

    隋军一路追杀,将高句丽两万余军逼进了五峰山。

    五峰山是一条五峰相连的山脉,山不算特别高,而且也不陡峭,是那种土质山包,山不高不陡但挺大,五峰相连,又称为五指山。

    高句丽军被追击撤到了五峰山最南边的山上,来护儿与周法尚率军合围。

    围攻三天,高句丽军死伤数千。

    最终只得于半夜突围,高句丽人分成两军左右突围,来护儿与周法尚则各统一军两路追击。

    最终,跑没多远的高句丽两军在五峰山南边的两峰之间的山沟被堵住,重新会合。而隋军同样两面封堵,把这支高句丽军再次围住。

    成了困兽的高句丽近两万人马,抵抗很凶,隋军几次进攻,都没能冲败他们。

    “围,挖壕沟,把他们重重围困,我倒要看看他们能顽抗几天。”

    来护儿见冲杀几次,自己反而折损了上千人马,也恼了。

    他干脆不冲了,直接下令围困。

    令隋军挖壕沟,伐木立墙,一重又一重的把这两万高句丽败军围困起来。

    高句丽人缺粮少水的,他就不相信,他们还能撑的了几天!

第466章 逃出五指山

    五峰山下。

    一场雨忽然而至,暴雨倾盆,间夹着雷鸣电闪。

    隋军营地,顿时遍地是水,兵马再一踩,于是全是泥浆。

    来护儿的营帐,也遍地是水,鞋子都全湿了。这三四月间的天气,说暖和有时有很冷,这雨一下,全身湿漉漉的,便让人冷的发抖。

    雨太大,连根干柴都找不着,帐里全是水,既无地生火也无柴可烧。

    来护儿也学着军士们的样子,把衣服脱了,只剩下一条裤衩子在身上,这样子倒也比穿着湿衣还舒服些。

    “他娘的,怎么这个时候下雨,这下该死的高句丽人倒是不用担心没水喝了。”

    “确实下的挺不是时候的。”

    周法尚也是光着个膀子,打着个赤脚。

    “娘的,这雨下的,还没完没了了,这连饭都做不成了。”

    “暂时先吃干粮对付一下,就不信他还不会停。”

    发了几句牢骚,来护儿道,“记得加强一下警戒,不能让高句丽人趁机跑了,还有,小心石城方向的高句丽军来援。”

    “放心吧,巴不得他们不来援,要是敢来,咱们就来个围点打援。”

    来护儿有些烦燥,本来觉得效仿下罗成,那么这次出击应当也会很顺利,可谁料到是结果。出动罗成两倍之兵,却弄的不上不下的。

    “给罗帅去封信,就说我们这里虽有点小变故,但还算顺利。我们于碧流河一战,歼灭高句丽五千,再战五峰山,又阵斩高句丽五千,如今围两万高句丽败兵于五峰山沟谷,不出数日,就能困饿死他们。”

    雨没完没了的下了三天。

    三天几乎都有停歇。

    隋军啃了三天的干粮。

    而谷中被困的高句丽人则吃了三天的生马肉和雨水,因为没有干柴可生火,吃雨水和生肉的高句丽人不少上吐下泄。

    “这样下去不行,这雨没完没了,咱们再这样下去,等不到援军,咱们就要死光了。”

    “是啊,这雨不停,已经不少人马上吐下泄,极易引起疫病。必须冲出去。”

    “我建议,集中兵马一路突围。”

    “四面突围较好。”

    一群高句丽将领各有意见,但都是一个态度,不论如何也得冲出去,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

    雨继续下。

    高句丽人则开始准备突围,他们轮流出击,故意几次三番的冲杀,每次冲一阵诱隋军全力来防,他们便又退下。

    一连几天都是如此,隋军也弄的有些疲惫。

    虽然来护儿马上调整策略,同样分兵轮流值守。可接连数日大雨,营地一片泥泞,士兵们带的干粮差不多吃完,这个时候只能嚼生米,甚至壳都无法舂,只能连壳一起嚼,士兵苦不堪言。

    尤其是许多四六两军的隋军,都是由江淮一带征召来的兵马,他们对这样的辽东天气极为不适应,尤其是现在这季节,连续下雨,潮湿无比,又加湿冷,许多江淮府兵都冻病了。

    数天没生过火,没吃过热食,没穿过干衣服,没睡过一个好觉,隋军营地开始出现了疫情。

    许多士兵传染,发热、上吐下泄,全身乏力,甚至拉到后面就是血。

    隋军十分虚弱。

    又是暴雨如注。

    高句丽人也快到崩溃的边缘,可他们比隋军好一点,毕竟许多兵马都是土生土长的,他们更适应这边的天气气候,吃了几天的生肉雨水,也只是部份人病倒。

    再加上求生的意志,这些被困的高句丽人比外面围守的隋军有更强的斗志。

    号角吹响,高句丽人亡命突围。

    他们没有主攻一向,而是四面突围。

    拼了命的困兽,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高句丽军一连突破多道隋军壕沟壁垒,两军混斗。

    五峰山下,遍地泥泞,隋军的骑兵此时也无用武之地,两军都拼了命的玩泥巴。

    战斗一天。

    高句丽死伤无数,眼看着就要溃败,从石城方向终于杀来了一支援军。

    足足一万兵马,虽然不多。

    可这支兵马驻守于几十里外的石城之中,这些天一直养精蓄锐,他们从附近集结兵马,等候时机。

    终于在这个最要命的时候出现。

    突然出现在隋军后面的石城一万援军杀入,却让数万的隋军无比吃力。

    此时刚好又近黄昏,天昏暗无比,高句丽援军悍勇冲杀,隋军渐渐不支。

    等高句丽两军汇合,高句丽来援主帅剑牟胜凶狠的道,“此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隋军已经疲惫难支,我们反包围他们!”

    石城城主高惠真等也表示愿意冒险一试。

    于是,战斗继续。

    一夜的混战过后,近五万余隋军反被两万余高句丽军包围。

    天还未亮。

    牟剑胜和高惠真等已经带兵轮番冲击隋军,他们将兵马分成数支轮流休息冲杀,阴狠的剑牟胜还故意只攻三面,放开一面。

    天继续下着雨。

    隋军虽还有五万之众,可疫情越来越严重,困在山沟之中,更加重了疫情爆发。许多隋军根本无战斗之力,人拉的都虚脱了,连兵器都握不住。

    在又坚持了两天之后,隋军崩溃。

    哪怕明知高句丽人让开的这条路就是一条死路,可还是有士兵受不了开始顺着这条路突围逃跑。

    逃跑的口子一打开,就再也控制不了了。

    越来越多的隋军开始突围。

    几万隋军一夕崩溃。

    高句丽人趁势一路追击,隋军竟然无力回身再战,只是仓惶的一路往海边逃,可没跑出多远,牟剑胜却带兵从中拦截腰斩隋军。

    前面的隋军不敢回身再战,后面的隋军陷入高句丽人的分割包围之中。

    牟剑胜不断复制这一战术,一支又一支隋军被包围击溃。

    来护儿和周法尚等将领,被手下拥着逃到海边,总算得到江淮水手的接应,清点败军,来时六万五千余大军,等撤入海中石城岛上,只余不到两万人马。

    一战折损了近五万兵马,许多士兵没来的及逃离,最后被逼跳海,碧流河口海上,飘着上万具尸体,还有两三万的隋军,被俘获押回石城。

    而高句丽总共出动了四万兵马,虽然也折损了过半,但却是笑到最后之人。

    石城岛上。

    来护儿无法接受如此惨败结果,拔剑欲自刎。

    众亲兵们死死拉住他,“来护,切不可自刎,若是自刎,那就再无翻身复杂机会,不如先回旅顺,请罗帅麾兵来报此血海大仇,到时攻破石城,血洗全城,杀尽高句丽人!”

第467章 一雪前耻、地狱归来

    罗成端起茶杯,放到嘴边狠狠的喝了一大口,可依然压制不住内心的狂怒。

    六万五千人马啊,若加上运送他们过去的船员水手,这就是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团。去的时候,自信满满,说要打援伏击。

    可结果。

    “来帅,周帅。”

    来护儿和周法尚头低垂,“末将无能,害死几万弟兄,请罗帅责罚。”

    “现在不是责罚不责罚的问题。”罗成摇了摇头,他能怎么责罚,真拿出尚方宝剑,把两人砍了?砍了也没用啊,再说这两人杨广心腹,他还真不敢砍。

    放下茶杯,罗成叹息一声。

    他这边刚歼灭两万安市援军,结果那边来护儿就葬送了近五万隋军,再怎么会打,也经不住他们这样败啊。

    好在来护儿也不是毫无收获,起码也击杀了两万高句丽军,算是勉强弥补了点损失了。

    “此战,确实是有些大意了,你们在五峰山围住高句丽军时,就不应当犹豫,应当直接猛攻,一鼓作气歼灭这支败军。就算拼着多些伤亡,也不会有后面的情况了。”

    来护儿也无奈,本来说围住高句丽人,是想避免自己太过伤亡,想的是困饿死他们。可谁料到会有后面的连绵大雨下个不停,让隋军中疫病横行呢。

    若不是这场大雨不是这场疫病,谁也不能说他来护儿围困的决定就一定是错的。可现在结果确实是他败了,他也无法反驳。

    战场上有时便是如此,一个细节,有时就决定成败,甚至很多时候,胜负全在一线运气之间。

    “也是天不相助。”

    “现在怎么办?”冯孝慈问。

    计划有变,本来是想先阻击打援,再攻卑沙。如今安市一路援军被灭,可乌骨石城一路援军却没击败。

    “侯莫陈长史,你觉得接下来该怎么办?”

    侯莫陈号称小诸葛,谋划这块确实了得。

    “要我说,此战虽败,也不完全是败,起码高句丽人经此一战,乌骨和石城援军是无法再来援卑沙,所以我以为,可以先不要管石城那边,咱们继续此前计划,可以收网攻卑沙了。”

    罗成点头,不管来护儿打的怎么样,卑沙城他是必打的,打下卑沙,他的计划才算是铺开。辽南半岛,他是拿定了。

    拿下这里,远征鸭绿江,才无后顾之忧。

    “某愿率部攻打卑沙城,将功赎罪!”来护儿请战。

    “末将也愿意为前锋。”周法尚也请战。

    论起军中资历,两人比罗成老的多,甚至来护儿还比罗成封国公早。

    论年纪,来护儿和周法尚都是年过五十的老将,可这军中,不论年纪不论资历,真正论的还是战功。

    同样是阻敌打援,罗成一军灭两万,他们两军却大败而归。

    “好,本帅就给两位副帅一位机会,就让你们率领本部攻打卑沙!本帅亲自为你们押阵!”

    攻打卑沙城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就是硬打硬的仗。

    行军作战,这种硬仗不可少。

    从帅帐回到军营,来护儿杀气汹汹的就点齐兵马来到卑沙城下。

    两军原本六万五千人,此时剩下不到两万。

    面对辽南第一坚城,来护儿已经做好了血拼到底的准备。

    “观察好风向,准备好硫磺、火油、干柴,我们先火攻。”

    卑沙城坐落于大黑山上,四面都是密林,极不利于军队展开。来护儿也狠,直接下令纵火烧山。

    等山烧秃了,自然也就容易攻了。

    虽然眼下这季节不是好烧山的季节,可只要多准备点辅料,再利用好风向,一样可以烧。

    等了几天。

    老天终于放晴,结束下了半个月的大雨。

    几天时间准备,来护儿一声令下,于是一把把火放了起来。

    山火无情,一旦燃起很难扑灭,而这火还是来护儿故意放的,甚至准备了许多助燃引火之物,这火势一起,自然更无法停止。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整座大黑山都被火笼罩。

    烟尘百里之外都看的见,闻的着。

    一把火将生长了无数年的大黑山森林烧毁,只剩下无数黑乎乎的木桩,以及无数被烤焦的动物尸体。

    等大火稍停,来护儿顾不得许多地方还有余烬剩火,便下令吹响进攻号角。

    卑沙两万守军,这些天被大火烤的是心惊胆战,熏的是欲哭无泪,见隋军来攻,也只得全力来守。

    漫山遍野都是进攻的隋军。

    来护儿亲自到城下百步处督战。

    一波又一波的进攻,轮流进攻不间断,从石城败撤回来的两军将士,也全都憋着一股火气,拼命的攻杀。

    “这样攻,伤亡不小。”魏征在罗成身边道。

    罗成带着左五军也在卑沙城下,但距离十里,全军就在那里观战押阵,却没上前。

    “有时这样的硬仗,也必须打,唯有能打硬仗,才能检阅一支部队真正的战斗力。从这方面来讲,来护儿和周法尚还是很了得的,只可惜他们这次确实是运气不太好而已。”

    猛攻,强攻,轮流进攻不止。

    来护儿整整进攻了七天七夜。

    当第四军的士兵终于红着眼睛杀进了卑沙城中时,第四和第六两军近两万人,此时已经剩下不到八千。

    他们居然做到了战损六成却没退,硬生生的啃下这卑沙这块硬骨头。

    整个卑沙城下的山坡上,遍地都是战死隋军的尸体,以尸山血海铺出来的一条路。

    来护儿登上卑沙城头,跪在城头的战旗之下,泣哭不止。

    四六两军的将士们,无不号淘大哭,他们以六成的伤亡,换来了卑沙城的夺取,他们也用这座染血的卑沙城,一雪前耻。

    哭完。

    来护儿站起来,对着卑沙城内,咬牙切齿的下令。

    “血洗全城!杀光每一个高句丽人,一个不留。”

    消息传到罗成耳中。

    罗成只是沉默着,他没有下令去阻止。

    “尊重两位将军的决定吧,左五军不得上山入城,一步不许进入卑沙。”

    卑沙城攻下了,罗成把卑沙城交给来护儿周法尚两人处决,也把整座卑沙城的财富都让给了两军。

    来护儿与周法尚带着幸存的八千将士,血洗卑沙三天,三天后,两人带着红着眼睛的八千将士撤离卑沙。

    整座卑沙城成了死城,十里雄城,鸡犬不闻,死一般的寂静,血腥冲天。

    杀光了,两万守军,五万余卑沙及辽南百姓,让他们杀了三天,杀光了。

    来护儿和周法尚两人也都获得了个杀神、人屠的称号。

    “大帅,卑沙城已经拿下,幸不辱命,现在转交给大帅。”

    来护儿红着眼睛对罗成拱手道,他双眼通红,声音嘶哑,好像刚从地狱里爬出来。

    罗成叹声气,拍了拍他的肩膀,“请两位带弟兄们撤下去休整吧!”

第468章 旅顺太守

    罗成率兵步入卑沙城的时候,也被城中的血腥给震惊。

    无法想象这里发生过什么,有如地狱。

    “打扫战场,清理卑沙城吧。”罗成无奈的下令。

    收敛死者,清洗血迹。

    卑沙成了一座死城,大黑山成了一座死山。

    可卑沙城还在,十里坚城,依然矗立在大黑山之上。

    坐在弥漫着血腥味的卑沙城主府中,罗成开始给皇帝写奏章。这封奏章比较难写,罗成写了好几遍都没满意。

    最后他扔下笔。

    “魏司马,你来写吧,记得替来周二帅说几句好话。”

    三天之后。

    辽东城下。

    正在与骁果军诸将商议攻打辽东城计划的杨广收到了由魏征代写的这道奏章,打开观看之后,杨广沉默良久。

    “陛下?”

    虞世基询问。

    杨广叹声气,扬了扬手里的罗成奏章,“水师总管罗成刚送来奏报,已经攻下卑沙城。”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东征又一胜仗。”

    可皇帝却并不是那么高兴,“卑沙城打的不容易,来护儿和周法尚的第四军和第六军已经彻底残了,只剩下了八千人。”

    这下满帐文武都惊了。

    这怎么可能呢,来护儿和周法尚也号称宿将,十分能打。他们统领的两军,可是足足六万五千人,虽然一军人数不如罗成的第五军有三万五,可也是三万两千五百人马,两军六万五,剩下八千,这是折损了五万七千?

    这仗怎么打的?

    “虞卿,你来念一下这封奏章吧,让大家都听听。”

    虞世基接过,念完。

    满帐沉默。

    想不到这边还没开打,罗成的水师在辽南已经打的这么猛了。先歼安市两万援军,再破建安城,然后又在石城血战,斩高句丽两万军,再卑沙血战,又斩高句丽两万军。

    算起来,罗成的水师已经三次血战,歼敌六万余,破大城两座。

    虽隋军也折损近六万,可相对来说还是战果很丰。

    “臣弹劾来护儿、周法尚丧师误国!”御史大夫裴蕴见皇帝不太高兴,马上跳出来弹劾来周二人。

    杨广摆了摆手,“罗成已经说的很清楚了,石城血战与卑沙血战,虽折损甚多,但也并不全是两人指挥有误,折损虽不少,可毕竟最后也算是胜了,应当是有功无罪。”

    说完,杨广敲打着御案。

    “你们也都听到了,卑沙城论坚险,远超辽东城。可罗成以十万水师,前后不过一个月的时间,却硬是攻下了卑沙城,不但破了卑沙,还调动了安市与乌骨、石城三大城援兵,以及卑沙周边十余城的守军来援,最后还几乎全歼了他们,看到没有,打仗就得有这种血性,狠劲。”

    上次攻打辽东城,一二十万大军,围了几个月,都没打下来,可是让杨广很没面子的。

    “辽东城虽城大,可毕竟是一座平原之城,论坚险远不及卑沙。所以这一次,朕亲率这十万骁果军,必须攻下辽东城。”

    诸将也不由的被激发了斗志,是啊,人家来护儿周法尚在石城血战惨败,可依然还有余勇在卑沙城死拼下了一座重镇,他们十万骁果,有什么理由拿不下一座辽东城呢。

    “上次攻城之所以失败,有一些不足之处,朕已经找出了原因,这次吸取教训。”

    杨广上次回去后,也是总结了不少失败教训的,比如说上次攻辽东城有几次都差点攻下,可就因为敌军喊降,他说给他们喘息机会。

    再有,就是开始没一鼓作气攻下来。再一个,就是辽东城确实很高大坚固,上次也缺少足够的攻城器械。

    而这一次,杨广不打算劝降辽东城了,直到攻占为止。而攻城器械,这次他也准备了许多,还带来了许多工匠。

    他早就让工匠打造了大量的攻城楼车,楼车全已经造好了部件,运到辽东城下可以组装,十分方便。

    这种楼车十分高大,比辽东城还造的高,上面可以站立数十人,将楼车推到城墙附近,上面站满弓弩手,对着城头和城里放箭,可以压制守军。

    他又打造了无数的投石车,准备不断向城头城里抛射石头火球等。

    还有无数的攻城车、云梯等等。

    总之,杨广就不信了,还有攻不破的城池。

    他还打算挖地道,堆土山。

    这两招是对付平原城的极好办法,之前罗艺罗成就都用这种办法攻破过高句丽城池。

    “三日后,正式攻城,诸军回去准备。”

    等诸将散去,杨广让虞世基为他拟诏。

    “诏令,以卑沙及周边之地,设旅顺郡,以建安及周边之地,设建安郡。诏授宋老生为建安太守,诏授罗嗣业为旅顺太守。”

    至于来护儿和周法尚,皇帝给两人加赐百户真封,千匹绢帛,然后就没了,赏不算重,但也没再追究他们石城大败的败绩。

    至于水师总管罗成,率十万水师折损了六万,可也收获不菲,于是皇帝下旨增罗成真封食邑二百户,通前共五百户,又赐黄金千斤(折钱大约五百贯),赏绢三千匹,赐高句丽奴隶五百。

    而对于来护儿周法尚屠了卑沙城之举,皇帝一字不提。

    皇帝还在旨意最后催促罗成率兵赶往鸭绿江,准备配合支援六军进攻国内城。

    旨意传到辽南。

    来护儿周法尚很平静,没大赏,可起码也没降罪,依然还是副帅,依然还是一军大将,只是手下的兵有些少的可怜了,一人才四千人,如今四六两军算是沦为左五军的协从军。

    左五军也较平静,上次的功绩报上去升赏也通过了。

    倒是嗣业有些意外,他上次作战中表现也不是最突出的,可皇帝这次却单独把他拉出来升授了个旅顺太守一职。

    “皇帝意思是让我留守这卑沙城了?”

    “嗯,是这意思,不过现在卑沙城不见这名了,叫旅顺城。你是旅顺太守,当然得留守,我呢,就从第四第六两军中抽出四千人交与你镇守旅顺城。”

    “能不能交给其它人,我不愿意当这什么太守,我哪是这块料。”老三不太乐意,老四在一边却是看的羡慕,他倒是想当,可皇帝也没安排他啊。

    “旅顺可是很重要的,记得上次的大行城吗?这次东征,旅顺城就跟上次的大行城一样重要,所以可不能吊以轻心,你一定要给我守好了,有旅顺城在,我们才能后顾无忧。”

    老三不情不愿的点头,“好吧,跟我说说,我守在这有什么任务?”

    “任务就是守好旅顺城,再有就是我会调东莱的粮草运过海,先存在旅顺港,你守在这大黑山上,负责不让高句丽人越城南下袭夺我们的粮食。其它的,就没了,不过若是建安城有警,视情况增援。”

    虽然罗成对皇帝把老三升为旅顺太守有些意外,但他觉得这也算是好事,毕竟自家兄弟,能成为一郡太守,可是不容易的。他是东莱太守,老三又成了旅顺太守,兄弟俩一个在山东一个在辽东,刚好控扼渤海海峡,求之不得。

第469章 骁果扬威,天子破城

    第五更送上,跪求月票,被爆了,兄弟们帮我反杀上去啊!

    辽东城下。

    受水师血战攻夺卑沙的鼓舞,又有皇帝在军前动员,骁果军的第一次进攻非常猛。

    无数的楼车在步卒的推动下,缓缓靠近城下。

    一个又一个的步兵箭阵,铺天盖雨的对着城头放箭。

    箭如雨下,密如飞蝗。

    后方一点,又有无数的投石车、弩车对着城墙、城上的敌楼一阵狂轰乱射。

    两万轻骑,组成数个骑兵方阵,严阵以待,如果辽东城里敢有兵马出来破坏攻城器械,那他们就要狠狠的杀过去。

    皇帝的金黄大纛就立在辽东城下千步之处,全军都能看到皇帝的大纛。

    皇帝今天一身黄金战甲,高坐马上,亲自阵前督战鼓舞。

    士气如宏。

    开战不到一个时辰,隋军就已经向辽东城上倾泄了数百万支箭。

    足有千架投石车猛砸城墙,辽东城上的守军感觉就如世界末日一般,地动山摇,脚下的城墙也一直晃个不停,好像随时会崩塌一样。

    不过负责镇守辽东城的是莫离支的长子渊盖苏文,这也是个狠角色。

    隋军猛攻不止,他却依然坚守在城头第一线,挥剑鼓舞士气。有胆怯者被隋军攻势吓住,转身欲逃,结果让他一剑就斩下首级。

    “派人挖地道!”

    杨广注视着战场,两军你来我往,都拼尽全力。

    虽然这次准备了无数攻城器械,但短时间想突破城墙却也并不容易。

    “准备土山!”

    杨广没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木楼箭塔与冲车之上,他准备多管齐下,各种方法进攻。

    狂攻七天七夜。

    乃不止。

    辽东城遭受了前所未有猛烈的攻击,渊盖苏文几次派人竖起白旗,派人向城下隋军请降。

    可是这次杨广根本不理会,你要降就降,打开城门才算降,不开城不出城,傻子才会再信你。

    攻势不止。

    渊盖苏文见这假降之计无法再用,也只得咬牙督战坚守。

    好在上次隋军撤退之后,高句丽也用了半年时间重新稳固加强辽东城的防御,此时辽东城中足有守军五万之多,又有数万青壮协守。

    器械粮草充足,尤其是战意挺高抵抗意志很强。

    这还得益于隋军征辽以来,对高句丽人的狠辣绝情,尤其是罗成上次横行高句丽,杀人无数,攻到哪杀到哪,破平壤后,不但夷城,还把近二十万人杀了数万,剩下的全都赶到中原去做奴隶了。

    在高句丽人的有意宣扬之下,辽东城的军民都认为若是城破,隋军肯定要屠城,杀光所有人,于是大家都拼命抵抗。

    一边是十万来势汹汹受水师破卑沙鼓舞的骁果军,一面是众志成城的十余万辽东军民,两边都是拼了命在干。

    攻打七天,两军死伤无数。

    隋军已经挖了数条地道通到城下,可高句丽人也在城墙下埋了许多大瓮缸侦听地底动静,成功的破坏了数次地道进攻。

    隋军又以土山堆坡,直通城墙。

    高句丽人数次趁夜间派步骑死士出城破坏。

    杨广每天都亲自在阵前督战,风雨无耻。

    第八天。

    晨光微曦,战鼓声又响起,隋军又次围了上来。

    “陛下!”

    “臣观今日风大,可配合火攻,以投石车、车弩投射火球、火弩入城纵火焚城!”大将屈突通奏请。

    “可!”

    现在杨广对于各种进攻建议,那是从谏如流,他就一个想法,攻下辽东城。

    风呼啸。

    屈突通得令,亲自指挥所有投石车和弩车,还把那些幸存下来的楼车箭塔,都转到了辽东城的上风口。

    一声令下。

    顿时火球火弩火箭无数,顺风抛射向辽东城。

    火借风势,风助火力。

    无数的箭弩火球入城,再加上今天这出奇的大风,顿时辽东城许多房屋着火,城中高句丽人救援不及,惊惧万分。

    而这边,杨广又指挥着大军把土坡不往加固,终于两条鱼梁大道成功的堆到了城头高。

    虎贲郎将陈棱见土山堆上了城头,于是率一千精骑策马踩着土坡一直冲上了城头。

    陈棱镇守江南的时候,曾与张镇周率兵出海攻打琉求国,生擒流球国王等回国,深得杨广喜欢。

    城中大火越烧越大,风助火势,难以浇灭。

    而这边陈棱却又率骑兵借鱼梁大道冲上了辽东城头。

    于是隋军骁果军无不欢欣鼓舞,奋勇向前。

    连皇帝杨广看到此景,都激动的跳下马,来到战鼓前亲自擂鼓助阵。

    皇帝一身金甲阵前擂鼓,十万骁果激昂。

    士气如宏,势不可挡。

    高句丽人慌了,乱了。

    背后是全城火起,那边又是隋军上城头。

    陷入苦战的高句丽军再挡不住隋军,屈突通趁势指挥冲车撞开了瓮城门,然后杀进去,顺势又破了城门。

    无数隋军争相涌进辽东城内。

    如洪水决堤,再难以抵挡。

    外城破。

    内城也破。

    渊盖苏文见势不可为,无奈之下仓惶逃窜。

    陈棱、屈突通等率军追击。

    追杀百里,高句丽人伏尸无数。

    杨广踏进辽东城的时候,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两次征讨,用兵数十万,这一次,他终于亲自指挥,攻下了这座辽东第一大城。

    这一刻,杨广的自信心空前高涨,第一次东征失败后的颓败一扫而空。

    他杨广亲自攻下了辽东城,他麾下的十万骁果军没有辜负他。

    水师破了建安,破了卑沙。

    如今他又亲自破了辽东城。

    水师歼灭六万高句丽军,他杨广又歼灭了五万高句丽军,这是给高句丽人无以沦比的一记重锤。

    这是致命的打击。

    接下来,不但北路的新城小辽河一线被撕开了口子,就是这中路的辽东城一线,也被他亲自撕开口子了。

    接下来,隋军可以两路直杀奔国内城下,再也没有谁能阻拦他杨广灭高句丽的步伐。

    这是继他灭亡吐谷浑置青海四郡后,又一伟大武功。

    下一步,横扫高句丽,设郡置县,恢复汉家统治。

    再然后呢?

    或许可以兵发西域,重新恢复汉之西域的荣耀。

    “拟诏,以辽东城恢复旧名襄平,以襄平及周边之地设辽东郡,新城玄菟等城,易名新城郡,授屈突通为辽东郡太守!”

    旨意刚颁下。

    一骑风尘仆仆自西而来。

    “报,十万火急,十万火急,杨玄感黎阳起兵造反了!”

第470章 狼子野心

    从洛阳出征前,杨广曾经找天下有名的大师瘐质,让这位大师占卜下二次东征的情况。而瘐质的回答,让皇帝很不满意,瘐质回答,“臣确实愚笨,但还是坚持上一次的看法,陛下如果御驾亲征,劳苦耗费实在太多。”

    杨广当时一听就大怒,“朕御驾亲征,率百万之师尚不能取胜,只派一大将去,怎能成功?”

    当时瘐质却向皇帝举荐了几员上将军,说,“李景、罗艺、薛世雄、杨义臣、罗成五人,择一为帅,统二三十万之军,稳打稳推,二三年之功,既可平灭高句丽。”

    但皇帝却认为五将虽都能打,但都还资历威望不足,无法统帅一场这样的灭国之战。

    皇帝认为,真正能让统御好那些将领的,非他莫属。

    他后来在涿郡行宫与虞世基裴蕴等近臣喝酒之时,甚至直言不讳的道,“天下人皆以为朕继承先帝遗业才拥有天下,实际上,就算让朕和士大夫比试考试,朕也当做天子。”

    皇帝很自负,但他也确实有自负的资本。

    杨广也算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可以称之为顶级二代,但与许多二代们不同的是,杨广年轻的时候很刻苦,努力习练武艺,勤奋读书。

    论武艺,就算如今四十多岁的皇帝,依然能够纵马驰射,一杆马槊也是挥舞的不错的。而若论文采,其实这位皇帝更是堪称当代之文学大家,他的诗词歌赋不用人拍马屁,也是当代最顶尖之流。

    他甚至一扫南北朝以来盛行的宫体诗赋的华丽词藻,开创了一种新的体裁,那就是边塞诗词,他的饮马长城窟行,极为雄阔壮丽。他的春江花月夜、水调歌等也十分了得。

    后来一直骂杨广的李世民,就也写过饮马长城窟行和春江花月夜,但论水平可就比杨广差的远了。

    杨广确实能文允武,十分了得,但他也并不是全能的。

    他灭吐谷浑,平伊吾,败突厥,征林邑、攻流球等,也并不能就让他一下子成为无所不能的皇帝。

    当他沉浸在自己的大业幻想中时,却没有发现,他已经与实际脱节,而且越走越远了。

    同样是顶级二代的杨玄感,数年来一直怨恨当年杨广逼死了他父亲,表面上对杨广很忠诚,可实际里不止一次想要杀死杨广。

    是他的叔父一直在劝他隐忍,也是他的好友李密一直在为他谋划,这才隐忍到如今。

    可功夫终不负有心之人,杨玄感终于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

    经过他和李密不懈的谋划努力,他终于在皇帝那里赢利了足够的信任,二次东征开始,被任命为了粮草总督运官,坐镇黎阳。

    留在黎阳,杨玄感便一直在悄悄的动作着。

    他先是与李密合谋,把河南河北数十几贼军引到了豆子岗,然后攻破平原郡城,本计划是破城之后,杨玄感就有机会率兵北上进入平原郡讨贼,到时顺利收复平原郡城,再收降许多反军,顺利把这些外围势力接纳到麾下,还可以借机安插人占据平原郡等,也可以把汲郡不受控制的兵马安排到平原去,分离开来。

    顺便,还能取得平原郡的武器钱粮等。

    这一计划可惜只成功了一半,罗成的突然杀出,让杨玄感李密的谋划失败了。数十支贼军,老巢在豆子岗被抄,无数聚集起来的钱财牲畜等被夺,这些本来是属于杨玄感的。

    然后攻下平原郡的近二十万贼众,被罗成三千人就杀了个人仰马翻,被斩首数千,俘虏数万,一众贼首都死了八王十三公。

    罗成先一步进了平原郡城。

    虽然杨玄感听了李密之谋,匆匆赶到,还飞马向皇帝告了罗成的黑状。

    最终罗成无功无过,被削去了慰抚和讨捕大使一职,灰溜溜南下了,可这王八蛋走时,还是把擒获俘虏的众贼,还有那无数的武器钱粮带走了。

    平原郡只是一座空城。

    最让他愤怒的还在于罗成虽走了,他之前却擅自提拔了杨元弘和杨善会做了平原太守和郡丞,而这提拔,皇帝居然还允了。

    所以罗成虽走了,杨玄感并没有得到平原郡城的一点好处。

    幸好,杨玄感等罗成一走,马上挥兵进剿清河郡的高鸡泊,在那里打了几个‘大胜仗’,收降了王闰等十几伙贼匪,招降数万。

    还顺势就清河郡安插了人马,把不少汲郡兵顺势留在那。

    自这一战后。

    运河重新恢复通航,前线催促黎阳转运粮草到前线去。

    杨玄感这边满口应下,派发粮草,那边却又让李密在河间的高鸡泊,带着大群贼匪阻断运河,抢劫粮船。

    于是从三月起,运河一直不通畅,从黎阳发十船粮食,往往最后只能到三五船粮进涿郡。这严重影响了粮草补给,前线诸军十分不满。

    然后这个时候,杨玄感又暗地派人将远在外地的亲兄弟杨玄枞、杨玄梃等召到黎阳来。

    上阵父子兵,打虎还得亲兄弟。

    一切都在悄悄的进行着。

    原计划,本来杨玄感还要晚点再起事的。

    再晚一点,到时东征大军完全陷在辽东,尤其是等宇文述杨义臣等兵抵国内城下,罗艺等也深入辽东腹地,罗成来护儿也率水师到达鸭绿江,那个时候他再起事,诸军想回也难。

    可还是罗成打乱了杨玄感的计划。

    该死的罗成没直接往鸭绿江去,去先在辽南折腾起来,又是大败安市兵,又是破建安城,还把卑沙城也破了。

    眼看着这局势完全不按预期的来,杨玄感也担心罗成这个家伙,到时又搞出什么意外来。

    为免夜长梦多,杨玄感不得不提前举事。

    这天下造反的人已经很多,中原甚至都已经遍地烽火,到处蚁贼横行。

    可不少人只是迫于无奈,天灾、瑶役、饥荒,最后不造反就得饿死,于是只能愤而造反。

    而有的人造反,并不是要饿死了,他们衣食无忧,甚至有不低的地位,是地方豪强,如王薄,可也造反了。

    而杨玄感和李密,二人造反就完全是狼子野心,或者他们自称为宏图大志,两人都是大隋最顶级的勋戚贵族,却依然一直暗暗谋划着,时刻准备着,一旦有机会,便毫不犹豫的擎起了大旗。

第471章 黎阳乱

    四月初八。

    汲郡城,卫县。

    一骑轻骑自东边风尘仆仆赶到。

    汲郡城门守军上前拦下。

    “下马入城。”

    马上骑士大喊,“紧急军情,罗成已经率部在辽南造反,刚率军杀回东莱郡了,赶紧告之楚国公。”

    “齐国公怎么可能谋反?”守军士兵惊慌问道。

    “罗成三月在辽南屡战高句丽,先破建安又夺卑沙,但在攻打石城之时,损兵折将,大败。因他轻敌冒进,陛下欲降其罪,于是罗成便反了,他们渡海回攻东莱,目前正往西来!”

    罗成造反的消息一时间传遍整个汲郡城。

    慌乱有之,不信的也有。

    一时纷纷攘攘。

    这个时候,礼部尚书、汲郡太守、黎阳督运粮草的杨玄感站了出来,声称罗成不知皇恩,竟因兵败后不肯受罚而起兵造反。

    “我杨玄感,世受国恩,在此危难之际,自当起兵以讨伐不臣,尔等都随我共讨国贼!”

    杨玄感召集了汲郡城中兵马,然后以保护黎阳仓粮草为由,向黎阳仓进发,并派出人马,向四处各地下令,让他们发兵在黎阳会合,以共同讨伐罗成,同时,还下达了征召令,大规模征兵。

    杨玄感行动迅速,仅用两天就到达黎阳。

    一进黎阳县,他迅速封锁县城,把县中所有男丁都带走,然后转进黎阳仓城。

    他一面封锁黎阳仓城,控制粮食,一面也把黎阳仓城前的粮食码头上所有运粮来的江淮船只和船员,以及往涿郡运粮的船只及船员都扣下来。

    他强征他们为军。

    短短几天时间,杨玄感手底下已经拥有几万人马。

    其中有从汲郡带来的八千府兵、郡兵、壮丁,也有他上次清河郡剿匪后收编的大量贼众,等他再在黎阳县和黎阳仓中扣留大批船员、壮丁,于是人马迅速膨胀到了五万余人。

    李密这时也带着数支人马从清河郡高鸡泊以及平原郡豆子岗赶来。

    人马转眼间就已经达到了十万之众。

    李密建议杨玄感开仓放粮。

    “之前你派人假装从东莱赶来报信,说罗成造反,这招确实不错,让我一下子有机会获得临时调动兵马大权。现在我们人手已经足够,是否可以公开打出起兵旗号?”

    李密认为不急,但杨玄感却等不急了。

    不顾李密劝阻,杨玄感在黎阳仓面对着十万聚集起来的府兵、郡兵、收降的贼匪,裹挟控制的江淮船手、地方民壮等讲话。

    杨玄感很奸诈的先再一次向大家确认罗成已经在东莱郡造反的消息,还把来护儿、周法尚两员水师大将的名字也拉了进来。

    “主上无道而昏庸,不顾天下黎民百姓的死活,天下扰攘不安,却执意东征。去岁东征高句丽,死在辽东的将士四十万,而因转运粮草而受困饿而死民壮更多不胜数,因东征,中原无数百姓流离失所,皇帝不思赈济百姓,安抚天下,却又再次东征,如今连罗成、来护儿、周法尚这样的大将,也都无法承受东征之累,纷纷起兵反抗!”

    “我杨玄感,不忍心看到中原百姓继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如今毅然决然也要起兵举事,推翻昏君,再造乾坤!”

    杨玄感还跟大家描绘了造反的大好前景。

    战神罗成已经在东莱造反,大将来护儿周法尚等数万水师将士无不响应。而罗成的叔父罗艺也在辽东起兵响应,罗成的老师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在河南响应。

    “如今我们举旗,正是顺应天势,必能一举成功。”

    说完这番谎言后,杨玄感下令恢复文帝时的一切法制官职等,改郡为州,然后自称楚霸王,开楚霸王府,分官授官。

    李密授封为长史兼授前将军。

    以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为怀州刺史,又把自己秘密招来的数个自家兄弟,各授将军等职务。

    连王伯当也授了个左将军兼沧州刺史,王薄授了个右将军兼齐州刺史。

    杨玄感开府授官,又开仓放粮。

    黎阳附近无数百姓争相前来领米,大家拿着各种筐啊桶啊罐啊,白花花的米一仓仓的放出。

    对于来领米的百姓,杨玄感十分大方,要多少就给多少,许多百姓一时找不到装米的,拿篮子柳筐等装,装了米边往回走就边漏,可也没人痛惜。

    黎阳仓外的道路上,全是遗落的米麦,铺满一路,任人脚踩脚踏。

    杨玄感各种宣传,使的百姓还真以为,这天下皆反,杨广已经成孤家寡人再也回不来了。

    于是纷纷踊跃报名参军。

    杨玄感的队伍再次膨胀。

    “霸王,某以为如今北据幽州,断杨广后路,为上策。西入大兴,控制潼关,为中策。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实为下策。”

    可杨玄感此时志得意满,手下拥有近二十万人马,他膨胀了。

    再说他本来就不看好西进关中的计策,觉得一路太过遥远,而且他在汲郡起兵,手下是以关东群盗以及河北百姓为主,让他们舍远求近,千里迢迢随他去关中,只怕大家并不愿意。

    至于说北上涿郡,他觉得也不是上策。

    “法主啊,只要我们能一鼓作气拿下洛阳,其它的就都好说了。所以我觉得当务之急,还是先兵发洛阳。”

    可李密却还是苦劝。

    最终杨玄感有些不耐烦。

    “要不这样,我分兵五万于你,你率部北上攻取涿郡,再封堵临渝关,使杨广不得归。”这算是杨玄感的妥协之策,为了安抚李密,他还特意加封李密为魏国公,授幽州刺史,加使持节都督幽易诸州军事之职。”

    李密无奈,“还请楚公当心罗成,就算我攻夺涿郡封堵了临渝关,也得当心罗成渡海而归。”

    “那就派王伯当与王薄二人,率五万人马渡河去攻打齐郡,只要攻下齐郡,便能堵住罗成西进之路。”

    李密走出帐外,长叹了几声。

    “不肯听信我之良言,必招致大败也。”

第472章 东都危

    兵贵神速。

    杨玄感就曾经跟李密说过,论谋划他不如李密,但若论两阵对阵指挥打仗李密就不如他了,这是实话。

    眼看着气氛差不多了,聚集起来的这二十余万大军,杨玄感也经过了简单的挑选和编练之后,他便开始出兵。

    李密率军五万为左路,沿运河北上,去攻取涿郡,封堵临渝关。

    王伯当、王薄率军五万为右路,越过黄河南下,去攻打齐郡,占据河南东部的这个战略高地,封堵罗成西来。

    然后杨玄感自己亲率十万为中军,由他的兄弟杨玄挺为先锋。

    三支兵马各自出黎阳。

    杨玄感的麾下,虽号称是十万,其实也就是乌合而已,其中有约三千人的府兵,五千人的各郡郡兵,以及大约万把的收编反军,其余的嘛,则多是由裹挟欺骗来的江淮水手、地方民壮等组成。

    除了府兵郡兵还有些装备,绝大多数的其它部下,身上穿的都是临时拿船帆改制成的布甲,手里更是以长矛为主。

    甚至不少,连长矛都只是削尖的木棍。

    没有弓,没有甲,多数士兵拿着单刀,或者仅有一根削尖长矛,拿着柳木做成的木盾,甚至干脆就是锅盖做盾。

    不过这支兵马士气不错,他们都以为自己并不是一支孤军造反,觉得还有罗成罗艺张须陀这么多兄弟们造反呢。

    再说,他们不缺粮。

    黎阳仓几百万石粮食,任他们取用,许多之前还吃不饱饭的百姓,吃了几天干饭后,信心大增,觉得跟楚霸王很有前途。

    出发前,杨玄感也没忘记来个动员,鼓舞士气。

    “我杨玄感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更是已经位极及臣。可如今不顾破家灭族而起兵,乃是为天下解倒悬之危,救黎元之命耳!”

    绝大多数的百姓也不懂那么多,只是觉得这话挺有道理啊,毕竟人家杨玄感,身为楚国公,又是礼部尚书,还有一品的官阶,人家还是弘农杨氏族长,杨家的富贵天下谁不知,现在人家起兵,确实不是为那些什么功名富贵的。

    叛军士气如宏。

    杨玄感出黎阳仓,一路向东都进发,沿路地方百姓纷纷加入,甚至许多豪强士族也跟着响应。这些豪强大族倒不是说看不明白,但他们却另有想法。

    当年杨家的天下也不是神授的,也是自北周宇文家夺来的,而宇文家又是自魏朝元家夺来的,所以说嘛,他们更清楚这权力的内幕本质,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王。

    如今杨广二征辽东,天怒人怨,而楚国公杨玄感不论是个人威望名声本事,还是他们家族的实力影响力,那都是极了得的,谁就能说杨玄感不会是下一个宇文泰,不是下一个杨坚呢?

    从龙之功还是非常诱人的,许多人都不看好杨广,尤其是在此时,各种错误的消息之下,一听连罗成这样的战神都反了,那杨广肯定凉凉了。

    关东沸腾。

    各地百姓,跟去赶大集一样,纷纷丢下家中的活,跑去投杨玄感,反正留下来还得给东征运粮。

    运一石路上耗费数石,这哪是运粮,这是破家破产。

    不过也有人认为杨玄感成不了事,觉得天下还会是大隋的。

    比如被杨玄感授为怀州刺史的河内郡主簿唐,他之前本来是带着本郡民壮运粮去黎阳的,结果倒霉就碰上杨玄感作乱,然后人就被扣下了。

    杨玄感封他为怀州刺史,让他回去传播革命的火种。

    唐当面答应的好好的,但一回到河内郡之后,马上就派人向东都留守樊子盖告密。同时,他还劝太守郡丞按战时机制,整军备战,动员乡勇。

    那边洛阳城里的樊子盖一听也是吓一大跳,此时各种流言都在传过来,有些是商人带回来的,有些则是杨玄感故意派人回来散播的谣言。

    今天是罗成在东莱造反了,明天又是罗艺在辽东造反了,后天甚至有宇文述弑君,率骁果南下的消息。

    各种消息纷至沓来,东都方面也是人心慌慌。

    好在唐这个时候派人过来,送来了比较可靠一点的消息。

    东都,洛阳。

    东都留守府中,樊子盖刚入宫见过留守的越王杨侗,他安抚住了这位心慌慌的皇帝孙子。

    回府,樊子盖开始研究对策。

    今年已经六十多岁的樊子盖是位老臣,他祖籍淮南,祖父曾是南朝梁的越州刺史,父亲在侯景之乱时投奔北齐,后官至仁州刺史。

    樊子盖因此虽长在江南,但年轻时是在北齐出仕的,他一开始是北齐武兴王的行参军,后来又做到了县令,再后来又做了东汝、北陈二郡太守,直到员外散骑常侍,封富阳侯。

    入隋以后,他历任枞阳太守、辰州刺史等八个州郡长官之职,加上在北齐做过的两郡太守,樊子盖一生便做过十地的太守或刺史之职,可谓相当了得。

    此时,他是民部尚书,任东都留守。

    因为他虽在地方任职多年,可为官清廉,且还懂的治军打仗,曾经平乱有功,所以爵封建安侯。

    皇帝对樊子盖的评论是十分不错的,因此上次东征时,特意让他坐镇涿郡,这次又让他留守洛阳。

    杨玄感黎阳叛乱,东都都是人心惶惶,但樊子盖没慌也没乱。

    思虑许久,樊子盖做出第一个处置,是立马下文大加赞赏了唐,并升他为郡丞,然后让其率河内郡兵马封堵临清关。

    临清关是汲郡通往河内郡运河上的一座关城。

    封堵住这座关城后,杨玄感想进入河内就比较难,这样一来,他就只能先越过黄河,然后得经荥阳虎牢关才能到达东都洛阳城下。

    虎牢关,怎么也比河内到洛阳的几座河津桥难过的。

    他紧接着下第二道命令,命令河南讨捕大使、荥阳太守张须陀,严守荥阳虎牢关,把守好洛阳的东大门。

    同时,他又向皇帝急奏这边的情况,请求皇帝发兵。

    另一方面,樊子盖还不忘记向关中长安借兵,让镇守长安的卫文升率兵来援东都。

    做完这些,樊子盖又紧急组建了两支兵马,准备开到东郡荥阳一线去阻击杨玄感。

    只不过东都留守的兵马也不多,所以两路兵马,各只有八千人。

    把这些都做完后,樊子盖便只能静静的等候结果了。

第473章 乱世之枭雄

    河内主薄周被洛阳破格提拔为检校河内郡丞,他也确实不负洛阳所望,率领着河内兵民把个临清关守的死死的。

    杨玄感一路得意而来,到达临清关下时,人马已经膨胀到二十万之众。虽然后面无数人,只是跟着瞧热闹差不多,一把柴刀一把锄头就算武器,可杨玄感是来者不拒。

    他以为,自己能够这样一路来到东都城下。

    可当他到达临清关时,却发现这里完全不一样。

    没有人来迎接,没有人来投奔。

    乡村看不到人,城关则紧闭。

    周站在临清关头,骂他叛臣。

    杨玄感大怒,这个在黎阳仓城中对自己俯首贴耳的家伙,居然如此两面三刀。

    “周,待本霸王攻破关城,定砍下你狗头当夜壶!”

    “有种你来拿!”周只是不屑的回复了一句。

    杨玄感下令攻城。

    可临清关做为运河重要关城,也算是东都洛阳外围的一道门户,岂是那么好攻的。杨玄感一无攻城器械,二无准备。

    仓促攻城,打了半天,结果没有半点效果,反而死伤了不少乌合。

    而多日来士气极高的义军将士们,看着临清关下那惨烈的死伤,似乎也才刚醒悟过来这是造反,这是战争。

    造反是要杀头的,打仗是要死人的。

    有些人那点热情一过,马上就开始开小差。

    当天晚上,一夜之间,杨玄感的二十万大军,就走了好几万。

    杨玄感又攻了一天,又走了几万。

    三天过后,二十万大军,结果居然只剩下了十万。

    “不能再攻了。”杨玄梃过来劝告兄长。

    “此时不是跟那唐狗斗气的时候,先让他得意一二。咱们必须借着这一股气势,直抵东都城下,一鼓作气拿下洛阳,到时才能收纳洛阳及周边真正的兵马,而不是眼前这些乌合之众。”

    杨玄梃看的还是很清楚的,现在他们只能先用这些人,但不能一直靠这些人。只有拿下洛阳,才有根据,才会有兵马,才能抵抗马上就要到来的平叛官军。

    如果在这小小的临清关下被阻太久,那别人都会看出他们的虚弱,连那些贼匪百姓,只怕也会离散。

    “不如转而向南,我们先回汲郡,从卫县南渡黄河,经白马进入河南东郡。”

    杨玄感虽恨不得立破临清关,杀周狗贼,可此时也只能无奈点头。

    左路的李密出黎阳后,一路也算顺利。

    他并没有逢郡必攻,而是一路越城而过,直接往涿郡去。一路之上,李密派人四下宣传,还是那一套,罗成罗艺杨玄感都起来反昏君杨广了,现在号召天下有志之识都起来反昏君。

    李密很大方豪爽,虽然他也仅仅是杨玄感封的魏国公、幽州都督,可他对各方来投的人马,却十分大方。

    带十个人来投,他就肯封个九品队正。

    带五十人来投,他就封个八品旅帅,带百人来投,他直接给六品校尉。

    一些地方豪强来投,他更是直接给县令、刺史等职,反正也不要钱,官给的太多,甚至连印都授不出,就拿纸写一道任命,至于其它的官服啊官印啊,自己刻去。

    许多贼匪来投,李密更是豪爽。

    你是能带个千把人来,就给你封个伯爵,你若带个几千人,直接封侯,若是能带过万人来,就封公。

    国公封别人国公,这也算是天下奇葩,可偏偏那些草莽贼帅们,还十分高兴。

    到后面,李密干脆不用别人来投,他走到哪,就封到哪。

    过清河郡,张金称并没来投,李密派人去给张金称封了个清河郡公、贝州刺史之职。

    路过平原郡,李密又派人给豆子岗里的窦建德封爵渤海郡公、德州刺史之职。

    豆子岗。

    窦建德听那位自称李密使者的人宣读完后,却并没有什么表情。

    那人有些意外,毕竟在别处,那些草头王一听封赏,都是十分高兴的,甚至还会打赏他不少钱财的。

    “渤海公?”

    窦建德只是哼了一声,“某是窦建德,不是什么渤海公。”

    那人有些悻悻,“窦将军,如今楚公举旗,天下无人响应,窦将军何不顺应大势呢?”

    “李密杨玄感之流,成不得大事。当初高士达不听我之劝,非要去随李密攻平原郡,结果一去不返,还葬送了上万弟兄们的性命,我岂还会再上这等恶当?你走吧,我也不为难你。若是见到李密,就告诉他,别人会信他李密那张破嘴,可我窦建德不信。”

    使者悻悻而归。

    刘黑闼问窦建德,“大哥,咱们为何不响应李密他们,如今他们举事,天下震动,无数人纷纷响应,未必他们就不能成事。”

    “我料定他们是成不了事的,你别看他们现在好像很红火,可是凉的也会很快。”

    刘黑闼却不这么认为。

    他们落草也是无奈之举,可之前投高士达,结果好容易拉起来一个三千人战营,却让高士达一下子给送了两千。

    虽然上次有罗成照顾,让他们得以逃过一劫,可现在这样的日子刘黑闼不愿意再继续下去了,要搞就搞的红红火火轰轰烈烈一点。

    “就咱们这千把号人马,难道还能争天下不成?”刘黑闼问,自立是不可能的,早晚得投奔明主,他觉得李密杨玄感还不错。

    “如果黑闼你觉得他们能成事,你想投奔他们,大哥不阻拦你。但是你自己要多加小心,万一他日发现他们成不了事,可以及时调头回来,我们永远把你当兄弟。”

    “你们真不去?”

    “我不去,伏宝你去吗?”

    “姐夫不去,我也不去。”

    刘黑闼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出去闯一闯,呆在这豆子岗中,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他带了大约二百来个愿意随他出支闯荡的兄弟一起去投李密。

    只是让刘黑闼有些失望的是,李密见他来并没太高兴,看到他只带了二百人来,更是只是授了他一个偏将之职,让他统带五百人马。

    “我要见魏公,我当年在齐国公麾下,在辽东征战时就已经是二百人长了,如何为何还只授偏将之职?”

    中军一名校尉冷声道,“罗成麾下二百人长,如今魏公授你五百人偏将,对你算是够重用了,走吧,魏国公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第474章 辽东撤退

    辽东。

    辽东城已经重新改回旧名襄平,只是这御驾亲征攻破辽东第一重城的胜利喜悦没持续多久。

    “陛下,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叛乱!”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杨广不相信。他以前忌惮杨素,还逼死了杨素,后来又打压了弘农杨家,但这几年,他觉得杨家老一辈都死了,小辈的杨玄感当家,杨玄感和他的兄弟们被他训的还是很服帖的。

    要不然,这次他也不会让杨玄感坐镇黎阳督运粮草。

    本来自认为早就驯服的杨玄感居然反了,还是在这种关键时候背后插他刀子,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杨广差点没晕过去。

    “陛下,杨玄感黎阳做乱,附逆者顷刻间达一二十万,如今河北一片混乱。杨玄感亲率十万往攻洛阳,李密率五万北上涿郡,王薄率五万南下齐郡。”

    “陛下,杨贼其心可诛,他派李密北上,这是要断我们归路啊。”王仁恭提醒皇帝。

    王仁恭是次东征之时,表现的十分突出,得杨广极为看重的一员大将。王仁恭以军功起家,最早是秦王杨俊的属下,后来随杨素征讨,因功晋升,再后来一直担任吕州刺史、卫州刺史、汲郡太守、信都太守等职;

    两次东征,他都随驾。

    他一眼就看出了杨玄感派李密北上的杀招所在。

    虽然此次东征,没有上次聚兵多。可在辽东,也依然还聚集了四十万兵马,更别说大量的民夫,这么多兵马的粮食,都得靠关内转运过来,尤其是依靠着运河这条生命线。

    现在杨玄感在黎阳做乱,不说直接威胁东都洛阳,而且必然切断运河粮草供给。而这李密再率兵北上,这分明就是奔着涿郡去的,到时攻下涿郡,把临渝关一堵,他们就回不去了。

    “陛下,斛斯政跑了,叛逃高句丽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又一个坏消息到了。

    兵部侍郎斛斯政向来得杨广信任,虽然段文振再三提醒皇帝,这个人用不得。但皇帝还是用了他,现在他跑了。

    还跑到高句丽人那边去了。

    “斛斯政本来就与杨玄感交好,他定是早已得到消息,所以叛逃高句丽。”

    王仁恭大叫一声不好。

    “陛下,斛斯政叛逃到高句丽人那边去,定会将我们这边的虚实如实告诉高句丽人,甚至说不定,斛斯政早就已经与高句丽人暗通好了。如今杨玄感一反,李密北上,就怕高句丽人也要反攻了。”

    杨广有些慌了。

    手握四十万大军在辽东,但运河一断粮,他们就难以坚持,而高句丽人若是再配合着李密夹击,则可能再次大败。

    “陛下,臣建议,在李密还未攻下涿郡、临渝关之前,立即撤回关中,先平内乱,再征外敌。”

    屈突通也奏请皇帝先回涿郡。

    “可眼下平辽正是关键之时,朕刚刚攻下辽东,罗成也刚拿下卑沙,如今眼看着就能继续东进,围攻国内,一举灭亡高句丽!”

    “陛下,平辽不急于此一时。若中原乱,则天下危矣!”

    “可宇文述、杨义臣他们已经率六军东进。”

    “可马上传召他们收兵撤回。”

    无疑,在这些臣子眼里,征辽与平乱,还是中原重要一些。

    “朕已攻下辽东,下一步就能破国内,然后横招辽东,征辽朝鲜!”杨广的眼里,满是痛苦之色,他力排众议,非要二征高句丽为何?

    不就是因为上次东征,虽败,可也已经把高句丽人打的元气大伤,所以他才拼着众人反对,也要进行危险的二征,就是不想给高句丽人喘息之机,不想第一次的四十万将士白白牺牲,想要一劳永逸。

    可这该死的杨玄感!

    “若朕只派一支兵马返回镇守涿郡呢?”杨广问。

    “陛下,就算涿郡不失,可运河也断了,粮草无法继续运过来,辽东几十万大军拿什么支撑呢?若这个时候高句丽再反攻,我数十万辽东大军,有全军覆没之险啊,请陛下三思!”

    “罢罢罢!”

    喊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杨广真感觉万念俱灰。

    一切一切的努力,都已经化为了泡影。

    “诏令。”

    “授李景为涿郡太守,火速率本部人马回镇涿郡。”

    “令罗艺为辽东太守,镇守襄平,调李渊为新城太守,镇守新城,授王仁恭为辽西太守,镇守怀远。屈突通为柳城太守,镇守柳城。”

    “急召宇文述、杨义臣率六军撤回。”

    “诏罗成率水师回河南平乱。”

    一连数道诏令下达,也意味着二次东征结束了。

    鸭绿江口。

    罗成率军四万乘船抵达鸭绿江口,皇帝的诏令还没来,但罗成已经知道了杨玄感叛乱的消息,消息是由张亮派人送来的。

    看完密信,罗成轻叹一声。

    “该来的还是来了。”

    前方鸭绿江口不远的西岸就是大行城,上次他攻占过,后来这里还收纳了几万八军败兵。此时,这座城池已经再次驻扎着高句丽人,因为高建武在国内城称王,所以对下游江口的大行城、泊钓城都加驻了兵马。

    短短半年多时间,大行城甚至还加固了。

    大行城驻军三万。

    扼守着江口。

    “大帅,何事?”

    来护儿见罗成迟迟不下达进攻的命令,过来询问。

    “中原出事了,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叛乱,现在率兵往攻洛阳,李密率兵往攻涿郡,王薄率兵攻齐郡。”

    来护儿大吃一惊。

    “杨玄感居然叛乱了!”

    “嗯,叛乱了。”来护儿摇头叹气,当年他可是隋着杨素东征西讨过的,跟楚国公府那是有不少香火情的,谁能想到,杨素才死几年而已,现在杨玄感居然叛乱了,还是在这种东征的关键时候。

    “准备撤退吧!”

    刚赶来的周法尚担忧的问,“陛下未有旨意下达,我们无旨而撤军,可行?”

    “平乱要紧,内乱不平,军心不稳,这仗还如何打?而且,皇帝一接到这消息,肯定也只能撤军,到时陆路各军撤了,咱们水师孤军攻打国内城吗?”

    不管诸将的担忧,罗成一声令下,全军撤返中原!

第475章 战荥阳

    零点更新,三连更求票!

    东都洛阳两支兵马出京平乱,一支入河内增援临清关,一支进荥阳增援虎牢关。

    荥阳、虎牢关。

    这座洛阳的东大门,此时由河南抚慰大使裴仁基以及河南讨捕大使荥阳太守张须陀镇守。

    河南郡丞裴弘策率东都八千兵马来援。

    “杨逆到哪了?”

    裴弘策一进虎牢关,便马上问。

    “数日前,杨贼攻不破临清关,便调头回汲郡,在南边渡黄河入东郡,如今正往虎牢关而来。”

    裴弘策一听就不太乐意了。

    “两位也都是名动一时的百战之将,俱有虎贲之称,为何却在此坐看杨贼肆虐,何不率兵进剿?”

    裴仁基便解释说,“杨逆兵众,且直奔东都而来,所以我与张大使相商后,认为,可以在此以逸待劳,坐等他送上门来。我们也好趁机抓紧时间,征召各郡兵马集结于荥阳,与杨逆到时决战,一战灭之。”

    这本来是挺稳的一个决策,可从洛阳来的裴弘策却嘲讽二人胆怯。

    他虽只是一个郡丞,可毕竟是奉洛阳留守的越王杨侗和樊子盖的命令来的,是东都援军主将。

    “二位既然不敢出战,那便为某守好虎牢关,待某明日出关去东郡剿灭杨逆此贼!”

    张须陀被裴弘策一通损贬,但还保持着冷静。

    “裴将军切莫轻敌,杨逆士气正盛,须得小心。”

    可裴弘策哪听的进去,他认为既然杨玄感在临清关前都打不过,那更不是自己对手,毕竟临清关兵力更弱。

    待裴弘策大摇大晃出去后,裴仁基笑着对张须陀道,“没见过如此狂妄之辈。”

    “毕竟文臣统兵,有时也能理解的。”张须陀叹道,他跟裴仁基都是武家出身,以军功起家,同裴弘策这样的文官还是有区别的。

    “那就不管他?”

    “让他去试试杨玄感虚实也好,咱们的任务还是得守着虎牢关,毕竟事起仓促,一时间我们手头也没多少兵。”

    若是一般贼匪,张须陀肯定就出兵去围剿了,可毕竟对方是杨玄感,张须陀最担心的不是杨玄感有多少人,而是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响应他。

    一旦荥阳有失,这洛阳可就危险了,不管怎么样,他张须陀都不能放杨玄感杀到洛阳城下去。

    稳妥起见,也就只能先在这里等着了。

    第二日一早。

    裴弘策果然就率他自己的八千东都兵出关往东郡而去。

    八千东都兵刚到达运河边上,便遇到了杨玄感的前锋。

    杨玄感之弟杨玄挺亲率两千轻骑为前锋,虽然只两千骑,可这却是一支精锐。不是仓促间召集的那些乌合之众。

    两军在运河边上的荥泽县边相遇。

    两军不期而遇。

    一边是东都洛阳军八千人马,三千精骑五千步卒,装备精良,而且有许多东都的勋戚贵族子弟随军,而另一边的杨玄挺只两千人。

    他们的装备看起来显得有些五花八门,皆因这两千人来自府兵、贼匪、郡兵等几个系统,所以装备并不一样。

    如此一来,两军区别就十分明显。

    还未开站,东都兵就已经在嘲讽杨玄挺的破烂。

    甚至不少军官们也跟杨玄挺相熟,毕竟以前都是顶级勋贵子弟,他们公然嘲讽杨玄挺。

    可杨玄挺任由他们如何嘲讽,却并不回应。

    “准备!”

    杨玄挺冷声喝令,率先挥起自己的马槊。

    毫无半点花招,见面就是硬刚。

    杨玄挺策马在前,一骑当千。

    那两千看似杂乱的叛军骑兵,也紧随其后杀出。

    两军对垒,硬战。

    交战不到半个时辰,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八千洛阳兵居然众不敌寡,渐渐的溃了。

    先是步兵溃败,然后骑兵跟着也乱了,最后乱成了一锅粥。

    这八千洛阳兵,虽是裴弘策统领,可下面的军官多是那些勋戚贵族子弟,一个个都牛逼轰轰的,打起仗来,根本不听命令,只管打自己的。

    结果便是八千人毫无指挥,更无默契,而杨玄挺这两千人却都遵从他的指挥。

    裴弘策大败。

    退入荥泽县城之中。

    坐下来喝了几杯茶水,总算解了口渴,裴弘策还十分不甘心失败。

    总结了下失败的经验后,他认为是那些勋戚子弟坏事,然后把这些人召起来痛骂一顿后,下令重新整备,出城再战。

    这一次他下令,没他的命令,谁也不得乱来,他要堂堂正正的击败杨玄挺。

    裴弘策率着还有些心慌的败军重新出城,在城外集结列阵。

    这个时候,杨玄挺率军已经上来了。

    只是看到裴弘策的军阵后,杨玄挺这次没有立即进攻杀过来,却反而下令坐下来休息。

    近两千轻骑就那样下马,坐在了地上。

    “搞什么?”

    裴弘策看不懂,那些军官们也看不懂。

    刚吃了败仗,裴弘策不敢拿大,看不懂就没敢进攻。

    于是,杨玄挺率军下马,坐在地上休息。

    而裴弘策带着几千人马,排着整齐的军阵站在远处观看。

    这一看就看了大半天。

    时间一长,连裴弘策都有些不耐烦了。

    “看来这些贼逆果真是累了。”

    “要不咱们杀过去?”一名勋戚子弟问。

    裴弘策皱了皱眉,觉得主动进攻也没什么底气,“算了,咱们背依城池立阵,等他们来攻。”

    可这一等,又是半天,叛军还是不来攻,依然坐在那休息。

    这下东都兵就不乐意了,他娘的叛军倒是坐在那挺舒适的,这天虽然是初夏,可大日头的排着军阵还披着铠甲拿着武器晒半天,也是口干舌燥的。

    渐渐的,许多东都兵也放松警惕,甚至有人开始摘下铁盔,除下铠甲。

    最后连裴弘策自己,都解开了铠甲,想要透透气。

    那边的杨玄挺一直在观察着这边的东都兵,眼见这都已经对峙近两个时辰,东都兵完全松懈下来,他笑了。

    他们虽一直下马休息,可却是身不卸甲,矛不离手,人不离马的。

    “上马,杀!”

    杨玄挺一声大喝,突然跃上战马,然后一马当先,率兵杀向官军。

    已经休息足够的叛军轻骑,如狼似虎,猛的冲进慌乱不堪的东都兵中,一场边倒的屠杀开始。

    仅片刻,裴弘策和他的几千兵马,便在荥泽城下大败,八千东都兵,两战之后,只有裴弘策带着不地百来骑逃向荥阳虎牢关,而更多的士兵连身后的荥泽城都没能逃进去,因为荥泽城中的官员见官军大败,根本不开城门放他们进来,于是许多东都兵只得转身向杨玄挺投降。

    杨玄挺从容的荥泽城上官民的注视下,把数千东都兵缴械,他们先给自己换上了精良的装备,最后又把这些败兵都收编于麾下。

第476章 隋二世而亡

    旅顺郡,大连港。

    罗成从鸭绿江撤退,途经旅顺时特意入港补给休整。

    “你当初说杨玄感要造反,当时我是不太相信的,没料到,还真被你说中了。杨玄感真反了!”老三嗣业见到罗成后,充满震惊的道。

    “他早就显露出许多造反的蛛丝马迹了,只不过许多人都不愿意相信罢了。”

    “我也不相信啊,毕竟杨玄感身为上柱国、楚国公,又是礼部尚书,可以说是已经位极人臣富贵无比了,还反什么。”

    “正因为他位极人臣,所以他才反,因为他还想要那九五至尊之位,毕竟他已经摸到了点九五之位的边,再努力一把,未必不能进一步。”

    可老三却只是摇头嗤笑。

    “楚国公府杨家如今的地位,那是他杨玄感打下来的吗?他杨玄感三十出头,有如今地位,那都是继承他爹的余荫,被人称几句小霸王,还真以为自己有多了得了?这种人,就是有病,可惜一直没有人告诉他而已。”

    “哈哈哈,你说的倒也没错,杨玄感还是太年轻了。连他爹杨素当年何等人物,都不敢有半点造反念头,他却想当皇帝,真是痴心妄想。”罗成也摇了摇头道。

    嗣业叹息一声。

    “这二次东征算是结束了?刚从北边传来的消息,皇帝可是攻下了辽东城,仅用了几天时间,就破了辽东第一重城,可惜啊。若不是杨玄感叛乱,只怕这次东征就能够成功了吧。”

    “反正这里也就咱们兄弟俩个,没有其它人,所以有些话我也就不用藏着掖着避着谁,要我说,其实这二征辽东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为何?若杨玄感不反,岂会失败?”

    罗成给自己倒了杯茶,又给老三倒了杯,茶杯端到鼻子前闻了闻,“嗯,好茶不错。”

    “为何?”

    “很简单,皇帝一心只看到了辽东,却忽略了中原,他看到的是上次只差了一点点成功,却没看到,因为上次征辽,天下已经乱起。不想着马上休养民生,却还强要再征,时间还隔这么短,这是无视天下啊。”

    “有句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正所谓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天下啊,只能顺势而取,不可逆势而为。哪怕是皇帝,是九五至尊,也一样。当年文帝为何取天下如此之易?那是因为顺势而取,别人只看到取的易,却看不到这背后的博弈凶险。”

    “宇文家夺西魏元氏天下,才历经了多少年?要说当年北周不强吗?偏居关中一隅,本是三国最弱,最后却反而先灭最强的北齐,一统北方,可宇文邕死了没几年,这北周天下就没了,这难道不是教训?”

    宇文泰宇文护宇文邕,哪一个不是枭雄豪杰,可就因为子孙没出息。宇文邕把皇位传给长子宇文,名字是取的好,文武贝,要文有文,有武有武还有钱,可结果这是个败家仔,皇后就立了五个,你说这古往今来,有哪个皇帝如此胡闹,同时并立五后的?

    还有,这皇帝没当几年,自己才二十出头,却要把皇位传给才一岁的儿子,自己当太上皇,这般折腾,北周不亡国谁亡国?

    杨坚也算是一代雄主。

    其实罗成在后世的时候,对中国古代四百多位皇帝,最佩服的也就那几个,如秦始皇,那有统一天下,结束数百年纷争,并且还推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的伟大制度,可以说,是秦始皇真正把华夏之地的子民,统一成了一个民族,若非当年的书同文,后来的华夏地区,肯定不过又是一个欧洲列国而已。

    秦始皇之后的汉武帝,罗成以前也很欣赏,因为这个皇帝虽然独尊儒术,但他外王内圣,推行霸道,却是打出了血性,让汉家子民继承了秦始皇传下来的这种开拓进取精神。

    秦皇汉武之外,罗成最喜欢的皇帝就是杨坚了。

    为何?

    因为在他看来,当年若不是杨坚夺位,则中原南北方可能继续分裂,甚至是南北从此彻底分裂成两部份。为何这样讲?

    西晋八王之乱后,五胡十六国乱中华,北方诸胡群起而立,你争我夺,汉人就是最弱小的,王导劝衣冠南渡,北方被抛弃。

    虽然后来北魏统一北方,而且北魏也确实推行了汉化,但再推行汉化,北方的胡化也是非常严重的,鲜卑人一面汉化之时,却又一面把汉人胡化。

    后来结束东西魏统一北方的北周,其实也一样是大行恢复胡化制度的,宇文泰的府兵制也好,官制也罢,很多都是复行胡化。

    而杨坚夺位之后,却开始全面清除胡化,恢复汉魏礼仪,恢复周礼等等华夏文明,功不可没。

    尤其是杨坚称帝不久,便把西梁、南陈灭亡,一统南北,把分裂了几百年之久的南北,重又粘合起来。

    相比起后来的唐宗宋祖什么元宗清圣,确实更强。

    一个看起来好像只是捡了个大便宜的杨坚,缔造的却是中华第二帝国的开端,可惜这继承人差了点。

    表面看起来杨广极具才华,又十分勤奋,还有宏图大志,可惜他跟杨坚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杨坚做事,手段老道,平衡拿捏的非常好。

    一统天下不说,还把强大的北方突厥搞的四分五裂,虚弱无比,只能俯首称臣。虽然也曾经东征失败,可杨坚没有马上再来一次,而是立即停止了东征。

    杨坚对度拿捏的极好。

    他以关陇集团起家夺位,最后对关陇集团又拉又打,控制的极好。

    可杨广呢?

    他一味的重用如宇文述、来护儿、裴世矩、虞世基这样非关陇集团的人,重用这些没根基的人,虽然摆脱了门阀制肘,确实更自由了。

    可他也一步步的脱离了他统治的根基。

    当杨广还沉浸在他已经唯我独尊,一言九鼎的时候,却没发现,自己慢慢成了孤家寡人了。

    他提拔的重用的那些新贵集团,并不能真正的取代旧有的关陇贵族集团,为他掌控天下。

    所以就算杨玄感不反,也会有李密反,李密不反,说不定也有李渊反,到底都是因为旧有利益集团被杨广严重损害了利益,当天下尚安之时,他们当然不敢乱来。但天下一旦不稳,于是这些早就压抑着不满的人,就会纷纷而起。

    这正如历史上的杨广最终死在宇文化及这个他曾经最重用信任的宠臣之子时一样。

    一切都已经注定好了,这个注定不是天意,而是杨广种下的种种因,然后必然会有后面的种种果。

    “想不到你居然还有神棍的潜质,那你再跟我说说,还会有什么必然?这天下会乱吗?杨氏还能主宰天下多久?”老三笑问,似开玩笑。

    “若皇帝继续如此一意孤行,那么我敢说,杨氏天下必然二世而亡,传不到三代。”

    “啊?”老三想不到罗成会如此预言,一下子怔在那里。

    “这话出的我口,入得你耳,莫要再跟其它第三人说。”

    “肯定的。”嗣业怔怔的道,“你真这么确定?”

    “嗯,我很确定。”

    “那我们怎么办?”老三神情郑重的问。

    天下将乱,英雄趁势而起,而谁又会是明君,将取而代之呢?

    罗成没回答,因为不知道怎么回答,历史上李渊将成为笑到最后的人,可现在看来,李渊还在辽东混日子呢,实在没有半点新主的气象啊。至于那位唐太宗李世民,现在更是只有一只眼睛的愤青独眼龙。

    哎。

    罗成叹声气,他也看不懂未来了。

第477章 驸马

    罗成看着嗣业陷入沉默之中。

    “我们身为隋将,难道不应当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吗?”嗣业问。

    “如果可以,确实应当,但如果势不可为,那就没有必要非要逆势而行,毕竟,这天下又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

    当他说出这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时,嗣业震惊的瞪大眼睛。在他的思想里,这种话太大逆不道了。

    可罗成却说的很淡然,似乎这只是很普通的一句话。

    “三哥,我今天跟你说这些,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让你有点心理准备吧。其实你想想关陇贵族们吧,他们一起缔造了西魏,然后北周、隋,也是他们一手拥立的。王朝变了三个,皇帝换了三姓,可那些家族,不一直还高居庙堂之上吗?反是如一心保周的尉迟迥被灭了,而曾经代魏的宇文氏又被杨家灭族。所以说啊,所谓改朝换代,从来不是什么民心向背的事情,不过是一场权利的游戏而已。”

    “当你有足够高的地位,那么你便在这场游戏中有了足够多的筹码,可以让你参与更核心的游戏,否则,你只能在外围投投注。”

    罗成认为嗣业现在的位置很重要。

    旅顺太守,镇守着辽东半岛南端,拥有着旅顺、大连二港,与罗成控制的东莱郡,隔海相望。

    “乱世来临,我们要做的不是想着保哪一个,而应当是如何拿到尽量多的筹码,这样,不管这天下最后谁来坐,他都需要拉拢我们,而不是我们去投靠谁。明天我就率军渡海回东莱,你安心镇守旅顺,守好这里。这是个不错的地方,拥有良港,不管这次东征是否失败,将来我们早晚还会回来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如今二次东征虽败了,但与历史上不同的地方在于,历史上二次东征失败后,隋朝是又退回了辽河以西,在辽河以东根本没有地盘。

    但如今,朝廷在辽东,拥有新城郡、辽东郡、建安郡和旅顺郡四郡之地,辽河到海一线,除了最北的扶余,以及河口的安市这两座要塞群,隋朝已经差不多把辽河平原拿到手了。

    就算这次撤军,皇帝也绝不可能再把这夺到口的肥肉让出去的。

    旅顺做为辽东的水路港口,以后肯定会越来越重要,到时会有无数的物资从这里转运,这里也会成为优良的渔港,甚至可能会成为一个极佳的边市。

    控制这里,对罗家来说很重要。

    乱世嘛,就得有地盘有兵马。没有地盘,兵马就是无根浮萍,没地盘就不可能有钱粮,不可能聚兵养军。

    “其实我更愿意去打仗冲杀,做这太守挺无趣的。”

    “为了长远考虑,你还是安心呆在这吧。”

    罗艺如今调任辽东太守,与嗣业相距还是有点远的,中间隔了安市与建安。

    “等这次平定内乱之后,估计还得三征高句丽。就算不再是御驾亲征,肯定也还会打一场的,安市卡在这辽河口,就是个眼中钉,不除不快。你也做好准备,估计高句丽人也会趁这次内乱之机,发起反攻,以期夺回辽河一线诸城。”

    “放心吧,有我镇守旅顺,坐镇这大黑山上,高句丽人休想夺走辽南。”

    “士诚,你这次回中原,有什么打算?”

    “能有什么打算,参与平乱,借机捞点功绩罢了。”

    罗成认定杨玄感是必败的,所以回师平乱,不过是打个boss刷点声望功勋,爆点装备罢了。

    “有个事,我要告诉你。”老三有些扭捏的道。

    “你说。”

    “之前来了个皇帝的内侍,过来问了许多东西,还给我画像。”

    “皇帝派内侍来给你画像?那这是好事啊,说明皇帝已经很重视你了,这可不是一般将军能得到的待遇。”

    “那内侍跟我透露了一点东西,说是皇帝有意要招我为驸马。”

    “驸马?”这下倒真让罗成有些意外了,他打量着嗣业,见他似乎有些扭捏,这是很难见到的情况。“知道是哪位公主吗?”

    “好像是皇帝最喜爱的出云公主。”

    一般的公主封号,那都是以地名命名的,比如说南阳公主、琅琊公主、永嘉公主、长沙公主等等,偏偏这个公主却是封号出云。

    罗成不记得有这么一个郡县之名,这般特殊,只能说明这个公主确实独得皇帝宠爱。

    “好事啊,皇帝肯把最疼爱的出云公主许给你,那是真正看上你了。”

    老三笑笑,“其实我知道,皇帝现在也只是有点这个意思,而且选我也多是因为我是你的兄弟,是罗艺的侄子,皇帝要拉拢你们俩,要拉拢我们罗家,否则哪轮的到我呢。你本来才是皇帝驸马人选,只是因你已娶妻,所以才轮到我。”

    “别这么说。”罗成拍着兄弟肩膀。

    “其实我说的是实话,也没别的意思,咱们兄弟之间,不存在我妒忌你的意思,我是沾了你的光了。”嗣业说这话的时候,其实心里还是有点落寞的,毕竟,皇帝选他,并不是真正因为他的能力名声等,而只因为他是罗成兄长,罗艺的侄子。

    “一笔写不出两个罗字,你放心吧,就算我真成了皇帝驸马,可我更永远是罗家的儿子,是你的兄弟。”

    “哈哈哈,谢了三哥。”

    “哈哈,我也没料到,我这光棍打的居然还有这么多好处,上次李渊说要把女儿嫁给我,结果没成,如今倒因祸得福,还有机会娶公主了。哈哈哈!”

    “你别这么说,要不四哥听了还不知道要如何的羡慕妒忌恨呢。”罗成也笑道。

    “老四再羡慕妒忌恨也没有用,谁要当初他要死要活的非要娶刘家三娘呢。”

    “估计现在他经常后悔吧,毕竟听说老四被三娘镇的死死的。”

    兄弟俩一起哈哈大笑。

    “三哥,我明天走时给你多留点老兄弟,你在这旅顺,记得做好一件事情,多发展一些嫡系,把这旅顺郡牢牢的控制在手里。”

    “放心吧,这个我懂。”说完,老三咋咋舌,“我总感觉我现在,有几分乱臣贼子的感觉了,哎,本来我是想做一个忠义无双的将军的,都是你带坏了我。”

    “哈哈,放心吧,不会把你带坑里去的,再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吧,所谓历史评价,其实不过是胜利者写在史书上的谎言而已,并不会有几句真的,所以忠或奸,不过是看你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而已!”

    “草,别说了,再说下去,我真的会懵的,你的那些歪话,不能听太多。”老三摆手。

    “好吧,那喝茶,这可是好茶,你瞧这味道多回味悠长。”

    老三喝了两口,无奈的道,“屁的回味悠长,我只觉得寡淡无味还苦,还是加葱加盐有味道。”

第478章 公卿子弟

    辽河。

    五月的辽河两岸,野花盛开,处处绿意。

    杨广拒绝了乘龙舟过河的奏请,也没有骑马,他在辽河东岸下马,身披着攻破辽东城那天的金甲,手按腰间御剑,缓缓踏上了辽河上的浮桥。

    辽河涛涛。

    江水雄阔。

    走几步,一回头,辽东的土地渐渐远离。

    一条浮桥,并不算太长,可杨广却足足走了半个时辰。

    当他最终踏上了辽河西岸土地时,十万骁果统帅薛世雄奏报。

    “水师总管罗成已经率水师回撤东莱平叛,留宋老生镇守建安,留罗嗣业镇守旅顺,他统四万水师已经在返航东莱的路上。”

    听完这个奏报,杨广点了点头。

    “君臣意合,远同符契!”

    当初杨玄感和宇文述都参奏罗成心怀不轨,可谁能料到真正造反的却是杨玄感。现在想想,上次平原郡之乱,其实已经有了些形迹,那都是杨玄感等谋逆之举,幸好罗成北上,击溃了平原叛军。

    否则这次杨玄感乱起,招得平原郡之叛军,只怕气焰更加嚣张。

    “拟旨,授罗成知河南淮北诸军事,统领指挥河南淮北地方兵马平叛!”

    疾风知劲草。

    关键时候,还是罗成这样的猛将靠的住。

    河南,荥阳郡。

    荥泽城外不远,杨玄感率军赶到。

    听说兄弟打了大胜仗,杨玄感心里的烦燥终于好了一点。

    “大哥。”

    “听说抓了不少勋贵子弟,没有恶待他们吧?”杨玄感急问。

    杨玄挺对那些所谓的勋贵子弟不嗤一顾,“大哥,那些就是草包,刚开始遭遇的时候,对我们杨家百般嘲讽,极尽之能事。结果真一开打,全是草包,一连能打的都没有,现在我全都把他们扔在马圈里呢。”

    “你糊涂,就算他们再无能草包,可毕竟是世家名门子弟,你赶紧去把他们亲自请出来同,我要好好设宴招待他们。”

    杨玄感让人立即安排。

    中军大帐。

    摆开了数十张几案,牛羊鸭鹅等各种美味也都备下,还特意上了美酒。

    一会。

    被擒的那四十余个门阀子弟来了,刚才杨玄挺却见他们,这几人还吓的惶恐不安,等杨玄挺向他们一道歉,立即就一个个又把低垂的脑袋昂扬了起来,犹如一只只大公鸡一样。

    此时换了身干净衣袍,匆匆洗了个澡,把头发也精心梳理了一下,于是又名为风流贵族子弟了。

    “韩世兄,杨世兄,来世兄、虞世兄、裴世兄、郑世兄”

    杨玄感站在帐外,对着这些家伙一个个拱手。虽然心中百般不屑,可面上却满是春风。

    走在最前的是观王杨雄之子杨恭道,这是隋朝宗室,当年他爹杨雄可是开皇四贵之一。论辈份,他是杨广的族侄。

    后面紧跟着的则是几位参与政事的宰相之子,裴蕴之子裴爽,虞世基之子虞柔,还有宇文述之子宇文智及,以及京兆韦家韦世康之子韦福嗣、荥阳郑家郑善果之子郑俨、来护儿之子来渊、周罗之子周仲,韩擒虎之子韩世谔等。

    这四十余人,要么是隋朝宗室,要么就是宰相之子,要么也是门阀名门子弟,个个自命不凡,上次东都军来平叛,争着带兵来,结果一败再败,全成了杨玄挺的俘虏。

    “诸位世兄,某在这里先向你们陪个不是,让你们受委屈了。”

    杨玄感深深一躬。

    这些家伙却只是倨傲的点了点头。

    “某已备下赔礼之酒宴,请。”

    杨玄感姿态摆的低,这些人也就真没有了俘虏的觉悟。

    坐下后,三两杯酒下肚,更是称兄道弟起来。

    喝的差不多了,杨恭道便道,“你看这天时也不早了,我这从洛阳出来都好几天了,家里园子今年新养的几株花应当也差不多开了,是不是就此别过呢?”

    其它人也纷纷说要回洛阳去。

    杨玄感呵呵一笑。

    那边杨玄挺早已会意,立时将腰间长刀一抽。

    刀身雪亮,更是锋利无比。杨玄挺长刀一挥,顿时将杨恭道面前的那张几案一发两段,几案上的杯盏啊酒菜啊,顿时哗啦啦的全都掉在了地上。

    杨恭道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凝固在脸上。

    打碎点杯杯盘盘的算不得什么,可这刀实在是太锋利了。

    裴蕴子之有些恼怒,“杨二郎这是何意?”

    可话未完,杨玄挺已经毫不客气的将刀平拍在他脸上。

    啪的一声,这位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宰相之子,立即被拍飞了出去,噼里啪啦的又撞坏几张桌子,杯碗盘碟打烂无数,还把一身新衣沾染了无数汤汁油盐。

    斯文扫地,脸面全无。

    杨玄挺冷哼一声。

    “别敬酒不吃吃罚酒,给脸不要脸,那就休怪我不客气!”

    杨玄感笑呵呵的上前,把裴柔扶了起来。

    “二郎啊,你怎么这么鲁莽呢,裴世兄何等家世身份之人,他又是个读书人,跟咱们练武人不一样,开不得你这样的玩笑。裴兄啊,有句话说既来之,则安之。你既然都已经在我营中了,也就不要想着什么回洛阳了,你来帮我,共襄大事,到时推翻杨广昏君,再立新朝,你也是从龙元佐啊。”

    “要不你看这样如何,我现在就授你为御史大夫如何?”

    裴蕴是御史大夫加参与政事,现在杨玄感也给裴柔这个职务,倒也非常大方。

    杨玄感说着对裴柔直笑,可那笑容却让裴柔只觉得毛骨悚然。

    “裴兄,你看如何,愿意在我这屈才任职吗?”

    杨玄挺有意无意的拔动着手里的刀,裴柔脸上又辣又疼,身上全是汤汤水水,狼狈无比。可他更惊惧,这杨家兄弟一个比一个狠。

    若不答应,今天只怕要被当成儆猴的鸡来杀了。

    “好好好,当然好,承蒙楚公不弃。”裴柔在钢刀面前,马上就放弃了所谓名门子弟的身份。

    “哈哈哈,好,我带裴兄去更换身衣服,二郎,你好好招待下诸位,问下他们是否愿留下来。”

    杨玄感一走。

    杨玄挺毫不客气的拔出了刀,把刀往一面桌案上一砍,刀身入木三身。

    “跟你们讲,我可不像我哥这么客气好说话。你们既然都是我的手下败将,那就识时务的投降,若是跟着我们兄弟一起,以后自然是兄弟。可若是谁三心二意,有不愿降者,那现在就直说,我不介意送你们上路!”

    上路二字咬的很重,明显不是上回洛阳的路,只怕是送回阴间地府的路了。

    在这赤果果的威胁之下,这些勋戚名门子弟的那点傲气没了。

    一个个再次低下高傲的头,纷纷说愿意与杨家一起共襄大业。

    虽然说这话的时候,这些人也没几个是真心的,但起码名义上他们降了。

    “好,现在你们每人给洛阳城家中写几封信,就说已经留在这一起共襄大业,让你们家里也一起早点归正!”

    不写不行,于是众人也只得再次听话的开始写起劝降信来。

第479章 斩首示众

    荥阳,虎牢关。

    张须陀和裴仁基已经在荥阳虎牢关集结了两万人马,也幸亏之前罗成搞的那个常备营的计划推行,才能这么顺利。否则仓促之间,想要迅速征召一支可战之兵并不容易。

    一面下令整军备武,加固关防。

    一面又传令河南各郡,须严加警惕提防,让各郡官兵坚守城池,不得轻易出城浪战。

    同时二人又多派斥候探马,各方侦察,密切关注叛军动向。

    裴弘策带着几十骑败回虎牢关。

    走时雄纠纠,气昂昂,可回来时立马如斗败的公鸡一样。一回虎牢关,他立即就想穿关而过回洛阳。

    张须陀派人拦下他。

    “奉讨捕张大使之令,即刻起,所有府兵、郡兵、乡勇,皆得受临时紧张征召参与平乱。裴郡丞,你和你的手下被紧急征召了,不能离开。”

    裴弘策大怒。

    “老子是东都留守钦点的平叛将领,现在要回东都复命,谁敢拦我?”

    “不好意思,这是裴大使的军令,凡河南十二郡境内,皆须听令。”

    “老子就要走。”

    “现在是战时,这是军令,违抗军令者,可军法从事,斩!”

    斩字一出,数十名守关士兵都挺着长矛围了上来。

    裴弘策却依然大喊着让开。

    直到贾务本带着一队亲兵赶到。

    “给我拿下!”贾务本的职务远不如裴弘策,但那是张须陀亲卫大将,他可不会顾及裴弘策的官职。

    “放肆!”裴弘策大怒。

    可贾务本哪里会理会,上去就是一脚,直接将他踹倒在地。

    “一个郡丞,还真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了?之前张裴两位大使就让你不要轻敌冒进,可你呢?现在倒好,打了败阵,输光了兵马,就想逃?”

    “把他给我捆起来,押到张帅那里去听侯发落。”

    一群士兵上前,把被踹了个狗啃屎的裴弘策抓了起来,五花大绑,押送到张须陀处。

    太守府衙。

    张须陀面色难看的瞪着裴弘策。

    “八千东都精锐,就被你败光了?”

    “诸将不听指挥。”裴弘策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诸将不听指挥?一个主将,一天时间就把自己的八千兵马丢光了,而且是败给两千贼兵,现在居然还有脸独自逃回来?回来了,还不肯在荥阳参与拒守贼兵,你的胆子呢,你的职责呢?”

    “我要回东都覆命!”

    “混帐,你现在荥阳,那么便需听我这个河南十二郡讨捕大使的军令,岂由的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不遵军令,无视法纪,来人,将此人给我推出去,斩了,悬首荥阳关城之上示众,警戒众将士!但凡有敢临阵脱逃者,有敢降贼者,皆斩!”

    张须陀一声令下,立即上来数个亲兵,也不管裴弘策如何怒骂,把他如拖死狗一样的拖了下去。

    片刻,裴弘策的脑袋端了上来。

    裴仁基一直都没吭声。

    “裴公,如今贼人势大,气焰嚣张,河南人心惶惶,这裴弘策扰我军心,坠我士气,不杀不足以安稳士气军心。”

    “理解,但杀无妨,上面真要追究,某与张公一起承担便是。”

    裴仁基苦笑,“怎么也没想到,这裴弘策如此无能,八千精锐一朝丧尽。”

    “最头痛的还是那些公卿贵族子弟,全都失陷于贼了,只怕到时咱们都逃不脱干系。”张须陀叹气。

    “谁能料到,杨玄感居然会谋反呢。”裴仁基之前可是根本不敢想的。

    “报!”

    杨玄感率贼十万已经抵达关外二十里处扎营,还派了杨恭道、韦福嗣等前来劝降。

    一听这话,两人不由的更加面面相觑。

    “来劝降的还有谁?”

    那人报出名字,却全都是大名鼎鼎的京都二代,每个人身一都是一个豪门,这些人居然兵败后降贼了?

    “浑帐,辱没先人啊。”裴仁基大骂。

    张须陀却只摇头,“或许他们也是无奈吧,毕竟兵败被俘,不用管他们就好。”

    “派人去洛阳禀报一声吧。”

    韦福嗣等四十余名门勋戚贵族在虎牢关下劝降半天,结果也没有人理他们一句。

    那边杨玄挺对大哥道,“哥,这些人根本就没几个真心投诚的。”

    “我岂不知,但真不真心又有何妨,起码他们现在是站在我们阵营,荥阳关上,洛阳城里,都知道他们站在我们这边,无数的百姓也看到有许多名门贵族站到我们这一边,这是什么?这就是舆论,是导向。等将来我们成功了,他们自然也就彻底转向我们了。”

    “可如果我们败了,他们肯定也会咬我们一口。”

    杨玄感却不以为意。

    “真若败了,又那管他洪水涛天呢,男子汉大丈夫,不搏一搏,如何对的起自己。当初父亲生生被逼的不敢服药而病死,我做不到,就算要死,也要奋力反击而死。”

    这是当年杨玄感最不理解他父亲的地方,在他看来,父亲文韬武略,出将入相,无比了得。可这样一个厉害人物,却因杨广几句话,就连药都不肯吃,活活的让自己病死,这太窝囊了。

    “报!”

    “禀霸王,营外有个自称叫李子雄的人来投,说是将军故友。”

    “李子雄?快请!”

    一听李子雄来了,杨玄感喜自胜。

    “不,我亲自去迎接。”

    杨玄感亲自赶到营外,“世叔!”

    李子雄是从渤海郡赶来的,他是北魏谏议大夫李伯贲之孙,北周翼州刺史李桃枝之子。

    说来这个李子雄也是个人物,少时就性格豪爽,胸怀大志,成年后随军平定北齐,因功授任帅都督,后来又参与平定尉迟迥之乱,因功授上开府,赐爵建昌县公。隋朝建立后,他又担任骠骑将军,在开皇九年,还参与平定陈国,因功升任大将军,后来还在江南任过郴州、江州二州的刺史。

    等杨广继位,杨谅造反,他又随杨素征讨,为大将军、廉州刺史,后来他因平乱有功升任幽州总管,再后来又回朝任民部尚书。

    只不过杨子雄这人嘴巴不太好,经常说错话,就因为嘴臭说错话,一生三起三落。

    三次都被除职为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