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80章 杨老二

    两年前,为民部尚书的他就因为在接待上贡的机关报罗使者时,说错话而导致除职。当时问起新罗国冠制由来,新罗使者说:“皮弁遗象,哪有大国君子而不识皮弁的呢?”李子雄说:“中原无礼,所以求之于四夷。”使者说:“从我到这儿以来,除了你刚才这番话外,还未见什么无礼。”御史台因李子雄说话失言,弹劾其事,他因此被免职。

    在东征前,杨广招募骁果,本来是让李子雄去组织指挥的,他到任马上指挥,六军整肃,杨广很高兴,结果后来因为跟宇文述不对头,被他进了谗言,所以骁卫大将军之职被授了宇文述,他被授左武侯大将军,可没当几天,还是因宇文述打他的小报告,让他再次被除职为民。

    除职后,他回了渤海郡老家。

    可不料因为这次杨玄感起兵,皇帝记起李子雄跟杨素父子关系极好,便派使者去扣押他,这把李子雄惹恼了,本来一把年纪了,哪有造反之心,可这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气愤之下,他干脆杀了使者,然后跑到荥阳来投杨玄感了。

    你不是说我会反吗,那我就真反了!

    韦福嗣等都是被迫投降,但李子雄可是真的来投,所以杨玄感对他那是万分热情,而且相比起韦福嗣这些二代不同的是,李子雄可是一员老将。

    将门出身,从年轻时开始打仗,打到一把年纪,一生征战百千回,做过地方刺史,当过幽州总管,也做过十二卫的大将军,样样出色。

    而且军中门生故旧也多,这样的一个老帅来投,杨玄感怎么不乐开怀。

    见面之后,杨玄感挽着李子雄的手入中军大帐,直接就拜他为元帅,让他替自己统领中路十万兵马。

    “世叔,如今荥阳关有张须陀和裴仁基二将拦路,不知可有办法攻破?”杨玄感问。

    李子雄一把年纪了,但也就是李景宇文述一辈的而已。

    虽然年纪大了,可却依然硬朗,长的魁梧,红脸,一双手跟蒲扇一样。

    坐在那里,倒不急不缓。

    “张须陀和裴仁基,当年都曾是你父亲部下,也都跟我着我打过仗,能称的上是我的旧部了。不过也别指望这二人就会因此来投,要打洛阳,必先破虎牢。虎牢关险,但也不是说不能破。”

    “敢问有何计策?”

    “若是准备充分,自然有各种各样的办法,但是现在嘛,咱们匆促了些,而且也没时间在这里长久围城,所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强攻猛打,趁荥阳关聚集的守军还不多,咱们猛攻猛打,硬拼下来。”

    “硬打?”

    杨玄感皱眉。他本来希望李子雄有个更好的办法,这硬打可不算好办法。

    “你也别担心,打仗嘛,不可能一直是巧打,这硬打才是最主要的战法,绕不过去就得硬打。”

    “那就请世叔来指挥。”

    李子雄摆摆手,“光硬打也不行,我建议一面强攻虎牢,同时派出多支兵马,纵兵四下攻打河南诸郡,甚至是打到江淮山南去,一来让各地无法来援虎牢,二来也是趁机各处点火。如今中原百姓,都因东征而怨,只要火燃起,必然会有无数人响应,到时咱们声势更壮。甚至说不定,可以从其它路打通到洛阳或关中的路也未必。”

    以正合,以奇胜。

    正奇相辅。

    这不愧是一个老将的提议,确实比杨玄感之前的计划要老辣的多,虽然他也兵出三路,可李密是去堵杨广,王薄是去堵罗成。可李子雄却提议是去打河南、江淮、山南等地,这不是防御,而是积极的进攻。

    当天。

    杨玄感向十万反军,隆重的介绍了李子雄,并设坛,拜李子雄为元帅,令他统领诸军。同时,他把自己的四个兄弟分派出去,让他们各统三五千人马,分路袭扰运河、淮河等流域诸城,把战火烧到更广阔的地方去,去唤醒更多的不满百姓以及那些地方豪强们。

    李子雄一到,再加上拜帅时,也顺便把韦福嗣等几十个勋贵子弟拉上来站台,一时间,倒是形势一片大好的感觉。

    好像半个洛阳的勋贵都已经来投。

    本来有些冷的造反大业,再次红红火火起来。

    李子雄一上台,花了三天时间整顿荥阳关下的十万反军,倒也雷历风行,各军肃然。

    于是,各地百姓豪强再次纷纷来投,短短几天,又来了几万人马。

    三天后。

    李子雄正式挥兵进攻虎牢关。

    虎牢因为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洛阳的东大门。

    刘邦、项羽曾在此争夺关城,三国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三英曾在此战吕布。

    但凡能称为雄关要隘者,必然十分艰难难攻。

    李子雄虽为老将,可时间仓促,也没其它选择,只能硬磕。

    毕竟杨玄感直言要兵进洛阳,所以便只能强攻。

    号角吹响。

    李子雄亲自阵前,督促诸军轮流进攻。

    叛军士气不错,当天强攻不止,猛攻整整十个时辰,各支叛军轮流上阵。

    只不过攻了十个时辰,打到半夜,都未能取得半点进展,倒是叛军死伤无数,可李子雄根本不以为意。

    慈不掌兵。

    休息了两个时辰。

    天亮之后,李子雄再次命令开始攻城。

    这个时候,叛军的气势已经不强了,毕竟强攻一天,虽是轮流进攻,可死伤众多,叛军还是有些惧怕的。

    这个时候,杨玄挺亲自请命率部攻城。

    “好,请为二将军擂鼓助威!”

    杨玄挺很猛,杨玄感兄弟七个,堂兄弟还有十多个,个个都猛,但论勇,自然是杨玄感,可论猛,却是杨玄挺。

    他带着挑选出来的敢死队,每人喝了碗水酒壮胆,酒喝尽,摔破碗,然后提盾衔刀,开始冲向关城。

    杨玄挺左手盾,口衔刀,奋力的着云梯。

    眼看就要爬上城头,这时突然一支弩箭射来,杨玄挺举盾格档,奈何人在梯上,躲闪不便,尤其这还是张大绞弩,从一侧城头上侧击过来。

    弩矢洞穿了皮盾,直透穿杨玄挺的胸腔。

    悍猛无比的杨老二,惨叫一声,如断线风筝一般,自城上跳了下去。

第481章 楚帝

    五月。

    有落梅风。

    此时正是梅雨季节,也是航海可以利用的信风出现之时。罗成兵马渡过庙岛群岛,通过渤海海峡,回到了东莱。

    船只进港,兵分两路。

    一路由他亲自统领,大军三万出东莱,向渤海齐郡进发。而另一路,由存孝率领的数千轻骑,沿济水和黄河间西进。

    而在北方。

    薛世雄统两万骁果军轻骑为前锋,昼夜兼程赶回关中,王仁恭率八千人为前锋,已经兵过临渝关。

    李密却被卡在了河间郡。

    在这里,清河郡丞杜如晦、平原郡丞杨善会还有来自河北各郡的府兵、郡兵,都在河间集结。

    他们集结了约三万人马,拦住运河,设下重重栅营,阻拦住了李密的去路。

    东都洛阳。

    东都留守樊子盖再次征召了一支两万人的兵马,向虎牢关赶来。

    而在西京大兴,西京留守、刑部尚书卫文升也征召了四万兵马,紧急向虎牢赶来。

    路过华阴郡,卫文升下令停止进军。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死后便是葬在华阴,卫文升带兵挖开杨素的坟墓,把杨素已经下葬数年的尸骨给挖了出来,不但暴尸晒骨,还下令焚烧,烧完了后,把骨灰扬洒臭水沟中,并把杨氏家族墓地的祖坟全都铲平。

    这一举动,看似有些荒谬。

    可卫文升却是在破釜沉舟,告诉手下们,如今我们把杨玄感老子都挫骨扬灰了,把杨家先人们的坟都铲平了,所以大家也别想着其它小算盘。

    别想着首鼠两端,别想着跟韦福嗣等人一样,出工不出力,各种骑墙摇摆。你们都把老杨家祖坟挖了,都有份把杨素挫骨扬灰了,所以你们也别想着以后投奔杨玄感了。

    把老杨挫骨扬灰之后,卫文升还搞了个军前动员。

    他设祭坛,祭祀先帝。

    “臣刑部尚书、京兆内史、东都留守卫文升,冒昧的昭告于高祖文皇帝的神灵:自从皇家承受天命,到现在三十多年,武功文德,渐渐影响海外。杨玄感辜负圣恩,自作猪狗,蜂飞蚁聚,犯我王师。”

    “臣下我两代受恩,一心侍奏奉国家,统领熊罴之众,志在剿灭逆党。如果社稷长久,应当让杨玄感这些丑类像冰块一样破碎,如果隋朝大势已去,就请让老臣先死吧!”

    卫文升这套搞的效果不错,西京来的将士们,无不流涕呜咽。

    虎贲郎将张峻建议出潼关外,不用赶赴洛阳虎牢,而是往东南而行,经襄城往颍川,绕到叛军南面与虎牢关官兵夹击叛军。

    卫文升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率军四万,经弘农、襄城,直趋颍川,赶往许昌。路过弘农郡时,弘农太守杨智积,特征召一万兵马随行。杨智积也是隋朝宗室,对剿灭逆党十分用心。

    荥阳。

    杨玄挺自云梯上掉落,被众亲兵抢下,却是已经死透。

    他们将杨玄挺的尸首送到杨玄感面前。

    杨玄感没料到,出师未捷,这兄弟却先死了。

    本来就强攻不下的叛军,气势更是一降到谷底。

    李子雄也没料到这结果,本来是想用杨玄挺鼓舞士气,结果却反大降士气,还折了一员猛将。

    “霸王,如今士气低糜,各路赶军正在赶来,我以为当务之急是要振兴士气。我建议,请霸王称帝建朝,分封百官,赏赐将士,这样也能大大提升士气。”

    杨玄感听后有些犹豫不决。

    他想问李密,可李密在河北,想问兄弟们,可老二刚死,其余兄弟则分兵四处。

    最后,杨玄感还是有些心动了。

    “也好,那就建国号大楚,年号建武,设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二卫。”

    杨玄感让人匆匆准备称帝的东西,比如祭天的天坛,祭地的地坛等,可现在在荥阳关下,连城池都没一座。

    这称帝也确实太草率了。

    杨玄感顾不得这些了,没有宫室都城,那就搭个简单的木屋为殿。

    诏令,追封父亲杨素为楚太祖,追封生母为太后,并追赚杨玄挺为卫王。

    然后拜李密为尚书左仆射,封魏国公,拜李子雄为左卫大将军,封赵国公。

    杨玄感一口气封了十八个兄弟为王,又封了三十多个跟随造反的将领为国公,封几十个郡公,一百多个县公,至于侯伯子男,更是封了得有上千个。

    等这些封赏诏令刚发出,那边却又传来恶讯。

    樊子盖从洛阳渡河到河内,然后到兵压他们北面。卫文升则向颍川许昌而来,明显是要来堵他们南边,再加上新得的消息,罗成已经在东莱登陆,正向西来。

    这是要被四面合围了。

    “赵国公,你以为朕如今该如何应对?”

    刚刚诏告天下,自称楚帝的杨玄感也不由的有些慌。

    “陛下,敌四面来围,我则当分兵拒守。只要能够挡住他们,那我这边一旦攻破荥阳,那便可直扑空虚之洛阳,这反而是好事。”

    事到如今,李子雄也只能如此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请陛下下旨,继续强攻虎牢关!”

    末了,李子雄又建议皇帝把魏国公、左仆射李密召回来。

    “若令魏国公率军守黄河,比去攻夺涿郡更好。”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北上攻夺涿郡,封堵临渝关的计划已经失败了,因为王仁恭都已经率八千骑抵达了涿郡了。

    再北上,也来不及了。

    “好,朕这就去信魏国公。”

    河间郡,李密率军发动了几次进攻,可官军的营栅却一道又一道,突破一道后面还有一道,他手下五万人马本也是些乌合,虽然到河间时已经聚众号称十万,但量变没能引起质变。面对官军的重重营栅策略,李密也无能为力。

    等见到荥阳来的使者,听说杨玄感都称帝了,李密大惊失色。

    “今败矣!”

    “昔陈胜自欲称王,张耳谏;魏武将求九锡,荀止。今兵起以来,虽复频捷,至于郡县,未有从者;东都守御尚强,天下救兵益至,楚公当挺身力战,早定关中,乃亟欲自尊,何示人不广也!”

    李密一声长叹,心如死灰。

    官军四面围堵过来,这个时候不想着攻城破池早做突围,却在荥阳关下搭起草台班子建国称帝,称孤道寡起来了,这不是找死求亡是什么?

    “撤!”

    李密不甘心的挥手,“回河南!”

第482章 真英雄,自风流

    齐郡。

    邹平。

    王薄率领着数万人马,再次回到了家乡,只是曾经的家青阳山庄,如今早变成了长白军府的军屯,昔日的家丁佃民也都成了军田佃客。

    青阳山庄的庄园院落,更是早变成了府兵驻营。

    再回来,没有衣锦还乡的荣耀,甚至都没有乡人的欢迎,入目的只有一片萧瑟。

    五月时节,地里庄稼长的正好,可田野间看不到一个人。

    大家都逃走了,路经村庄的时候,偶尔有那么一两个老病的走不动路就呆在家等死的人,表情麻木的坐在门槛上,看着他率军路过。

    以前的邹平不是这样的,以前的这些村庄也不是这样的,甚至以前这些村民看到他王庄主也不是这样的。

    青阳山庄也空无一人。

    庄中本来驻了一营府兵,可此时空无一人。

    坐在熟悉的院子里,坐在那棵熟悉的大槐树下,王薄突然有种迷茫的感觉。

    当年他遇见王伯当,听信了他描绘的那些话,觉得昏君无道,理应起而推之。可这几年,他东奔西走,到处起兵,那把刀不知道沾染了多少鲜血,换来的是什么,是自己当年想要的吗?

    “报,圣旨到。”

    王薄愣了下,圣旨怎么传到他这来了。

    “是楚公,他已经在荥阳称帝登基了。”来人解释了一句。

    “哦。”王薄应了声,但不知为何,却没有什么激动,心里甚至有点平静无波。

    宣旨官捧着一张很普通的卷轴宣布,王薄觉得那应当是一个画轴,真正的圣旨用的可都是黄绫绢,都是特制的,而且每一道圣旨用的绢都是特一无二的。圣旨书写时,也都有独特的记号,比如上面的各种纹路,与圣旨的字的位置,都有独特的标识。

    真假圣旨,一眼就能分别。

    不过他转而又想到,大楚国连都城都没一座,不有圣旨也很正常,估计连御玺也还没刻好吧。

    楚帝派人来封王薄为齐国公、使持节青齐十三州都督诸军事兼齐州刺史,还授他为左武卫大将军,连他那几个儿子都各个封了郡公之爵,包括那个当初托罗成隐藏起来的才几岁的孩子,也封了个东莱郡公爵位。

    王薄一家,一个国公,八个郡公。

    可他没有丝毫高兴的。

    也兴奋不起来。

    曾经被王伯当说动之时,固然有一腔理想,但骨子里也未必就没有想着再建新朝之后的封公封侯吧。

    如今封了,还是国公,几个儿子都封郡公了,却没什么可激动的。或许,是这些来的太随便了,便也显不出珍贵吧。

    “齐公,这是你的封赐诏书,因时间仓促,所有官印和国公之印等,都没来的及刻,齐公回头可以自己刻印。”

    王薄呵呵一笑,笑的有些苦涩。

    “告诉我,现在荥阳那边情况如何了?”

    “挺好的,虎牢关已经摇摇欲坠,随时能破了。”

    “说实话。”

    那人叹了一声气。

    “说实话,情况不太好。虎牢关在张须陀和裴仁基的坚守下,十分顽强,数次猛攻都无果,咱们陛下的兄弟玄挺大王都中箭而死。而卫文升率军六万直奔许昌,樊子盖率兵四万进驻河内。王仁恭也已经到了涿郡,薛世雄兵马进了临渝”

    “哦。”王薄哦了一声,说不出的颓丧。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楚帝国刚建立,只怕就要亡国了。

    数十里外。

    罗存孝带带着五千轻骑纵马狂奔,沿着济水直杀过来。

    一名斥候赶到,向他禀报一个消息。

    王薄已经攻夺邹平,而王伯当率兵去围章丘了,齐郡城暂时无失,但现在齐郡乡野,遍地贼匪。

    听到禀报后,罗存孝冷哼了一声。

    “这些狗日的,好歹也曾经是齐郡之人,如今居然带着贼人为乱乡里,真是该杀。”

    虽然章丘已经没有罗成家,可许多老兄弟们的家眷都还在章丘,他们的乡邻他们的亲戚都在这边。

    “传令,加快速度,天黑之前赶到邹平,今夜,我就要斩下王薄的狗头!”

    征战数年,内剿贼匪,外征高丽,罗存孝这些年打了无数的仗,手中挝杀过无数人,对于杀人,他有了自己的定义。

    就如老五常跟他们所说的,他们是执掌刀兵的战士,是军人。职责是以杀止杀,要杀的是那些为祸害民之贼,要保的是天下无辜的良民百姓,他们的刀就是秩序,他们的刀就是正义。

    每一个执刀的军人都要牢记这一点,不能杀错人,不能用错刀。

    在杀该杀之人的时候,绝不能手软心慈。而在面对该保护的人时,也绝不能提刀。

    最初时,他罗存孝认为手握横刀,不过是当兵吃粮,不过是封功得官的途径,横刀只是他们的工具而已。

    但这几年,杀的人多了,也慢慢的越来越认可老五的说法。

    他们是军人,是战士,不是刽子手,更不是工具。

    他们的刀,有他们要守护的人,是家人,是乡民,是故土家园。

    王薄虽然也是乡党,可这些年四处煽风点火,到处致乱,多少人因他而死。

    来前。

    老五告诉他一句话,拿起手中刀,骑上奔驰马,去保卫齐鲁这一方家园一众乡亲们吧。这是我们的家,不容侵犯,不容亵渎毁灭。

    谁敢乱齐鲁,谁就是他们左五军,谁就是罗家将的敌人。

    罗家,将成为齐鲁的保护者,一方的守境者。

    罗成已经把齐鲁划入了他的保护内。

    风驰电掣。

    存孝觉得腰中刀已经有些饥渴难耐了!

    他迫不急待的要把那些乱贼们砍尽杀光。

    他们这些真正的齐鲁子弟,在为国征战,为国拓边开荒,在为华夏汉人先辈收复失去的故土,在为后世子弟重拓天下。

    可那些该死的家伙,却只盯着眼皮子底下的那一亩三分地,没有格局,没有是非,只知道贪婪的劫掠抢夺。

    他罗存孝也杀人,也抢掠,可他要杀只杀那些番邦蛮子,要抢只抢四塞九边之外。

    暮色之下,邹平县城越来越近。

    一支人马正从城中迎了出来。

    老四高吼一声,“准备迎战!”

    这时对面的贼军停了下来,然后一骑单骑缓缓过来。

    是王薄。

    他单骑来到老四阵前,下马,跪伏在地。

    “罪人王薄,愿降!”

    老四的刀已经提起,可却停在了半空之中,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结果。

第483章 罗旗一出,谁与争锋

    “王薄自知罪恶深重,乞降,愿听凭处置,但请将军饶过其余人,他们也不过是乱世之浮萍,被裹挟起来无奈而已。”

    王薄跪在存孝马前。

    罗存孝的刀突然有些砍不下去了。

    “此刻才知悔改,是不是太迟了一点?”

    随军而来的秦琼看着老兄弟王薄的样子,心中不忍,劝说存孝,“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况且如今贼势未平,若杀降,则必让贼匪顽抗到底。不如先受降,然后将王薄交给罗帅处置。”

    那边程咬金也劝说,“罗帅常说我们的刀,只斩杀敌人,他们虽曾为贼,可如今放下了屠刀,便是民。”

    “好罢。”存孝收刀。

    “我接受你们的投降。”

    邹平城外。

    楚国齐国公、使持节都督青齐十三州诸军事兼齐州刺史王薄率众五万投降。或许是感受到了四面楚歌的压力,王薄麾下的这几万乌合,没有人反对投降。

    而当存孝接受投降时,他们提着的一颗心终于松下来了。

    邹平城外。

    一个又一个的贼匪排队上前把刀兵丢下。

    各种刀枪长矛铠甲,堆起了几座山。

    解却盔甲,放下刀兵,这些人又恢复了曾经的身份,他们曾经或是农夫或是渔民,有些人是商铺伙计,有些人是工匠学徒,曾经有着各种各样的良民身份,最终却都成了贼。

    不少人手里也都沾染过无辜者的血,也曾劫掠过,砍杀过,拿起刀,便成了恶贼,如今放下刀,他们也觉得解脱。

    收降五万余贼,存孝留下秦叔宝负责善后事宜,分兵一千给他,然后自己带四千轻骑继续南下,围堵章丘的王伯当。

    王伯当是回来报仇的。

    这些年东逃西窜,也曾几次带兵杀回来,可每次都无功而返。

    如今随着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纷纷外调,随着罗成一家子远走东莱,也随着张须陀被堵在荥阳,王伯当终于有机会带着兵马杀回来了。

    一路上,他攻破了不少村寨,也裹挟了许多百姓,拥众三万余,号称十万。

    兵围章丘县城。

    章丘县令段偃师站在城头,身后是一众郡兵乡勇。章丘罗家虽然走了,可章丘这些年剿匪抗贼,却也打出了名头,打出了胆气。

    虽数万贼人围城,他们也不惧怕。

    “王伯当,你还有脸回来,身为章丘之人,你做过什么有益乡里的事情吗?你只知为恶乡里,兔子都还知道不吃窝边之草,你却专门祸害乡里,你就不怕百姓乡党们唾弃骂你祖宗十八代?你就不怕以后你王家的祖坟让人刨了?”

    王伯当站在城下。

    “自当年你们灭我王氏满门之时,我就发过誓,早晚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的。当年对我王家落井下石的,拿了我们的抢了我们占了我们的那些人,一个一个,我都要把账要回来!”

    段偃师大笑几声。

    “呸。”

    “有种你去找罗成,去找张须陀,去找房玄龄杜如晦啊,你趁他们都不在了,跑过来耀武扬威,炫耀爪牙,有什么意思?”

    “姓段的,识相的你马上开城,我兴许还能饶你一命,若是你识点时务,甚至还能授你个一官半职。”

    “呸,有种你就来攻,爷爷怕过贼匪吗?章丘城这三年被贼围了没十次也有五六次了,哪次贼人占到便宜了?你王薄以前也来围过,你讨过便宜吗?”

    王伯当恼羞成怒。

    “攻城!”

    众多贼匪开始推着简易的云梯等物准备攻城,这时突然一支骑兵出现在远方地平线上。

    一杆大旗率先迎风高高飘扬着。

    那旗上一个斗大的字在舞动。

    “罗,罗字将旗,罗帅回来了!”

    城头上,有人高呼,有人呐喊。

    罗字旗,在这几年混乱的时局中,罗字旗一直是章丘的护身符,有罗字旗在,章丘城就不用担心。

    罗字旗现,章丘城上士气大振。

    而城下的贼匪,听闻罗字旗现,无人变色。

    就连王伯当,也没料到罗成回援这么快。

    “该死的。”

    “转身,准备迎敌!”

    贼匪在动摇。

    仅一面罗字旗,已经能够让人闻之变色。

    铁蹄翻飞。

    罗存孝一骑当先。

    身后是一众章丘籍的老兄弟们。

    根本没有停下整队,也没有休息。

    从邹平一路驰来,罗存孝见到贼军,毫不犹豫的就率头冲杀过去。他根本不顾自己是一军之主将,反正直接杀过去就是了。

    风在吼。

    马在嘶鸣。

    章丘的将士们更加的咆哮。

    “杀贼!”

    守家、卫国、安民,这是罗成这次回师时,为罗家军打出的新口号。一支军队,一个政权,总得有一个纲领。

    罗家军现在已经初步形成,这已经是一支新兴的集团,力量不弱。

    罗成这个领袖,需要为这个集团找一个纲领,一个能让大家一起为之奋斗的纲领。

    他没打出什么均补天平,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没有打出平分地权这些,他只打出了六个字旗号,守家、卫国、安民。

    为了这些口号,就不再只是单纯的受召当兵,不再仅仅只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他们的这征战杀戮,为他们求取功名之外,再蒙上一层比较神圣的外衣。

    此时。

    几千一心想着守家、安民几个字的轻骑,便格外的勇猛。他们似乎觉得全身有无限的精力在翻涌。

    虽然城下数万贼匪,可他们却毅然一举杀入。

    铁流滚滚。

    一举击穿贼匪,一路冲杀,无可阻挡。

    王伯当带着他的内营想要决战,可转眼间罗字将旗下,那四千精骑已经把几万贼军驱赶的四处奔逃起来。

    倒卷珠帘。

    四处奔逃的败兵贼众,把王伯当的内军都冲的难以立阵。

    “将军,不好了,王薄在邹平率众五万,投降了官军。”

    这个消息彻底让贼兵再无战意。

    王伯当看了眼那面在无数人马中冲进冲出的旗帜,带着几分复杂,几分不甘,又回头看了眼章丘城头,然后调头往东跑了。

    五月。

    河南奏报。

    齐国公回师平叛,麾下大将罗存孝率轻骑五千于齐郡邹平,先降伪楚齐国公齐州都督王薄五万贼众,再于章丘城下大破伪楚鲁国公扬州都督王伯当五万贼众,阵斩三千余级,俘得贼匪三万余。

第484章 山穷水尽

    荥阳。

    猛攻多时亦无法攻破虎牢关,各路官军却已经渐合围过来。

    楚国大帝杨玄感便在虎牢关下大营召开了御前会议。

    这次会议除了他的元帅李子雄外,还有刚从河北赶回来的左仆射李密。为了安抚李密,杨玄感一见李密,就加封他为太尉、尚书令。

    “诸卿都议一议吧。”

    杨玄感身着铠甲,因为仓促登基,皇帝不但没有京城也没有皇宫,而玉玺、皇帝冠冤这些自然也没来的及备,而且这些东西也不是随便能弄的出来的,于是杨玄感这个皇帝到现在连一天龙袍都还没穿过。

    第一个发言的是李子雄。

    虽然他统领大军攻打荥阳关,屡攻屡败,但杨玄感还是很信任他,大概也是除了他也无人可用了。

    “陛下,如今虎牢关援军益至,我军数败,不可久顿于此坚城之下,不如直入关中,开粮仓以振贫乏,三辅可指麾而定。据有府库,东面而争天下,亦霸王之业也。”

    这个时候,连李子雄这个主帅都不敢再说继续打虎牢关了。

    西入关中,这本来是李密当初给杨玄感定的三策中的中策,当初杨玄感没同意,选了个攻洛阳的下策。

    此时,当初的上策攻涿郡堵杨广自然是行不通了,下策打洛阳更是没戏,只剩下这一条路可走。

    于是大家都表示这个计划不错。

    李密看着这些人,心中长叹。

    “陛下,如今元弘嗣握强兵在陇右,可声言其反,遣使迎公,因此入关,可以给众。”

    李密虽然对杨玄感无比失望,可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还是只能帮着出主意。他的主意很简单,其实就跟上次黎阳造反时的套路一样。上次是以罗成在东莱造反,他们要去平乱为由征召兵马。

    而这次,李密说,咱们可以造个谣,就说陇右的元弘嗣造反了,派人来接咱们入关。这样呢,也能缓解下如今我们的军心士气不振的问题。然后我们可绕过虎牢关,往西南走,我们不走虎牢不走潼关,咱们走南阳走武关,经蓝田入关中。到了那边,咱们还可以假冒是去平陇右元弘嗣造反的官军,骗开武关,然后直取长安。

    杨玄感觉得武关的官军也必有那么好骗,可现在这个时候,他也只是想先骗骗自己,麻醉一下。要不然,这接下来还怎么搞。

    没有人再说要破虎牢,占洛阳了。

    包围圈已经形成,他们现在想的只是打破包围,来一次千里大突围。如果能够侥幸逃进关中自然最好,实在不行,也不能留在这里等死。

    不过这个计划也确实还是可行的,前提是如果能够一路顺利的杀到武关,再突破这道雄关进入关中的话。

    不敢说就真能攻破大兴,起码也能苟延残喘,增加点时间了。

    李密没忘记提醒杨玄感。

    要想这个计划顺利实行,唯有一点,就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打仗也是一样,不能给官军有时间各方反馈消息,互通情报。

    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毫不拖泥带水的杀到武关去,然后破关入关中,趁诸军都还在荥阳这里搞包围圈的时候,咱们来个避实就虚,攻破关中。

    杨玄感这个时候也从谏如流。

    于是当天晚上,二更时分,杨玄感就悄悄的带着全军撤退,为了能够多争取一点时间,他甚至下令,营寨物资等全都不带,甚至许多投奔他的兵马的家眷老营,也都不带。

    杨玄感逃命的速度还是很快的,他与李密两军汇合,各只带了约三万人南逃,沿着运河先南下,然后再沿蔡水进入淮阳郡,绕过赶到许昌的卫文升军,往汝南、南阳跑,经南阳盆地逃入山南,直奔武关而去。

    不得不说,这一招还真是大出各路官军意料之外。

    杨玄感跑了一夜,荥阳关上才发现他们半夜跑了,张须陀和裴仁基一商议,得防杨玄感搞花招,于是裴仁基率兵一万出城追,张须陀继续镇守虎牢关。

    裴仁基兵少,不敢追太近,于是一路吊在后面慢慢追。

    那边卫文升带着六万兵马刚辛苦赶到许昌,结果收到消息说杨玄感居然已经从他们南边跑了。

    于是卫文升也只得带着兵马汇合裴仁基一起追。

    一开始,卫文升和裴仁基都不敢确定杨玄感是要去武关,还都一直认为他更有可能是要绕过虎牢,杀到洛阳去。

    所以一路上,左截右堵的,结果预料错误,倒是让杨玄感成功的杀入南阳。

    这时再要追,已经有些来不及了。

    进入南阳盆地,这时候许多叛军都不愿再跑了。一路上逢郡过郡,逢县过县,不攻城不破县,只知道跑跑跑,为了速度带的粮食也不多。

    一路上叛军粮食已经吃的差不多了,这几天都开始减少配给,叛军大多都吃不饱。

    因此到了南阳城下,不少将领就向杨玄感进言,说南阳空虚,又多粮食,攻之易下。南阳是一个大盆地,这里向来是十分富裕之地,说存粮多是没错,南阳空虚也没错,因为之前卫文升从南阳附近经过,也从这里召走了守城之兵。

    还有人跟杨玄感说,过了南阳,再往西进,可就都是险山恶水,到时若是诈不开武关,少不得还得强攻硬打,若是军中无粮,士兵疲惫,还如何攻城呢?

    所以,先趁南阳空虚,咱们攻破南阳,好好的吃顿饱饭,顺便抢掠一下,振奋下军心士气,咱们然后再去攻武关不迟。

    杨玄感左想右想,觉得也确实是这么个理啊,没粮食还怎么打仗,于是同意。

    李密率领后军,听说这个消息赶紧来见杨玄感,苦劝说我们之前可是说好的要兵贵神速,要诈开武关,咱们在这里打南阳,那武关不是一下子就知道了咱们来了?还如何骗?再说了,卫文升和裴仁基两狗日的就一直在后面追着呢,虽然判断失误,以为我们会去洛阳,所以跑北面封堵,可如今知道我们要去武关,肯定正全力赶来,咱们这个时候还在这里打南阳,到时他们大军一到,咱们前不得据关,退无所守,大众一散,何以自全?

    杨玄感听后觉得这话也很有道理。

    但犹犹豫豫半天之后,杨玄感还是决定攻城,“军不可无粮,无粮则自溃也,且先待我取下南阳,夺城中之粮再说。”

    南阳城兵确实不多,但南阳也是一座大城,而且太守还是杨家的宗室。他守起南阳来,比谁都积极,别人城破了还能降杨玄感,他能降吗?再说了,谁不知道杨玄感要完。

    所以他全力组织守城,杨玄感猛攻三日,结果居然没攻下来。

    而这宝贵的三天时间,却又让卫文升和裴仁基终于赶到。

    一边是军已无粮的六万叛军,一边是好不容易追上叛军正士气如宏的七万官军,两军毫不客气的在南阳城下大战。

    毫无悬念,杨玄感虽猛,可他的六万兵根本比不过卫文升和裴仁基的七万官军,更别说全军又饥又疲。

    一日十战,十战十败。

    杨玄感军溃百里,六万众一日散尽,只余十余骑相随狼狈逃窜,李密李子密等也全都在混战中溃败失散!

第485章 槊挑楚皇

    南阳,新野。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天边火烧云烧红了半边天,像极了那南阳战场育水河染红的河水。

    当了还不到两个月皇帝的杨玄感此时狼狈万分,金甲早就残破了,而且为了逃命不显眼,他把残破的金甲也扔了。

    此时披头散发,浑身血污,还夹带着一股浓浓的酸臭味。

    一连多日的逃命,伤口都来不及仔细清理包扎,身上十余处伤口都已经发臭流脓,以往那副精美的长髯,此时也毫无半点美感,胡乱的支凌着。

    “陛下,喝点水吧。”杨智积摘了一朵野山芋的叶子包了一包溪水过来。

    杨玄感看了眼自己的六弟,“还是叫我大哥吧。”

    说完,他抬起头,静静的看着远方的云彩,那火烧了半天边的彩霞下,有一只大雁孤独的飞着,它叫声凄惨,似乎在寻找同伴。

    晚风拂过面宠,吹动散乱的头发。

    “不知道玄枞,玄奖、万硕、民行他们怎么样了。”

    兄弟七个,老二玄挺死于虎牢关下,其它五个弟弟如今身边只剩下一个六弟积善,其余四个也不知道怎么样了。

    “相信他们定已经逃出去了。”

    “逃,能逃到哪去呢?”

    这一刻,杨玄感心里充满着苦涩,或许自己果真不该起兵造反吧。后悔吗?如果不起兵,是不是就能一直继续着门阀的富贵?

    “事败矣,俱休矣。”杨玄感再次叹气。

    “我对不起父亲,对不起杨家烈家烈祖,也对不起你们。”

    因他起兵,弘农杨氏一门,肯定不会有好结果,更不用说,卫文升还将他父坟墓挖开,挫骨扬灰,还铲平了杨家先祖的坟墓。

    此时此刻,这位楚霸王就如另一位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边时差不多吧。

    “哥,说这种丧气话做什么,虽然败了,可只要还没死,就还有机会,咱们可以去江南,可以去巴蜀,天下之大,哪里去不得。只要给我们点时间,早晚还能东山再起,你看杨广那昏君,早晚天下会大乱,到时我们依然可以卷土重来。”

    可杨玄感却只是苦笑。

    走去哪呢,再说他现在这身体,还能走去哪,浑身已经发热,他知道自己的伤口没处理好的原因,自己撑不下去的,不能及时找良医医治,他很快就会发热、高烧,然后说胡话,最后死掉,兴许死在这荒山野岭,也是极好的吧。

    “当初我若是听法主的,直接率兵北上涿郡就好了。”

    杨积善道,“李密也只是一张嘴会说而已,北上并不是就一定好,这次兵败,他的后军就败的最快,我看李密的后军刚溃,他就弃军而逃了。”

    “是吗?逃就逃吧,总不能坐以待毙的。”

    远处传来马蹄之声。

    一支轻骑顺着踪迹追了上来。

    杨积善伸手去扶杨玄感,可杨玄感推开了。

    “事败矣,我不想再逃了。”

    十几名骑兵终于发现了他们,高声喊叫着围了过来。

    杨玄感站了起来,他扶着自己的铁戟站了起来。

    整整三十二斤重的丈八铁戟,号称霸王戟,浑雄厚重,霸道无比。此时霸王戟上染满血迹,乌黑发臭。

    一名轻骑看到那支戟,惊呼。

    “大戟,大戟!”

    在叛军之中,能持大戟者可不多,除了伪楚帝杨玄感外,就只有他身边的十八名大戟士了。

    不管眼前之人究竟是楚帝还是他身边的禁卫大戟士,对那些轻骑来说,都是一个大收获。

    “快去禀报大帅,发现大戟!”

    杨玄感看着那些兴奋的官兵,吸气,大声喝道,“你们是卫文升的手下,还是裴仁基的手下?”

    一名轻骑在马上将长矛对准了他。

    “我等乃是知河南淮北诸军事的齐国公罗帅麾下,你是何人,杨玄感在哪?”

    “哈哈哈,原来你们是罗成的麾下,难道说罗成也赶来了吗?”

    “没错,我们罗帅就在附近,劝你赶紧放下大戟投降。”

    “去告诉罗成,就说我杨玄感在此!”

    杨玄感三个字一出,把那支轻骑都震住了。

    “你就是杨玄感!”

    “当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我就是杨玄感,楚国霸皇是也。”

    “呸,就你也敢自称伪楚霸皇?瞧你这狼狈样子,哪有什么霸气?我看你不过是杨玄感身边一个受伤落单的大戟卫士而已,赶紧老实交待,杨玄感在哪!”

    杨玄感怒了。

    “朕就是楚国霸皇,朕就是杨玄感!”

    “不可能,呸!”

    几名轻骑不屑的朝他吐口水。

    这时,更多马蹄声传来,一支精骑赶到。

    马上一人银盔银甲银槊,缓缓越众而出,来到面前,他打量了杨玄感几眼。

    “原来还真是杨玄感,你好,又见面了。”

    杨玄感抬头,“罗成,你倒是挺快。”

    来的人正是罗成,当卫文升他们一边追一边又要防着杨玄感杀到洛阳去各种堵截时,罗成也率轻骑一路快马加鞭自东赶来。

    他没赶上卫文升和裴仁基对杨玄感的决战,迟了一步。

    但没料到,在南边设下拦截网,却能遇上杨玄感。

    杨玄感对罗成道,“也好,既然你罗成来了,那就一战吧。”

    杨玄感说完,挺起三十斤的霸王戟。

    “来吧!”

    罗成瞧了瞧他的戟,又看了看自己二十四斤的寒骨白枣槊。

    “你确定要跟我打?我看你现在灯尽油枯的样子。”

    “怎么,罗成你怕了朕吗?”

    “都说你杨玄感论勇武天下第一,号称小霸王,我倒是没什么不太服气的。你有伤在身,就算我赢你,也是胜之不武。”

    “废话少说,看戟!”

    杨玄感上马挥戟,策马驰来。

    罗成只得挥槊迎战。

    一位是兵败的楚国霸皇,一位是得意的年轻大帅,两人就许多士卒叛军的注目下,斗将决杀。

    霸王戟势大力沉,罗成的枣槊则凶猛刚硬,两人都是走刚猛的路子。

    此时更是各尽全力,罗成也没有留余手,生死决战,不管对方是否受伤,都没有留力的可能。

    伤虎更能噬人。

    槊戟交击,连绵不绝。

    又是一次错马而过,槊戟交击过后,罗成并没急着把槊收回,而是直接来了一招回马槊。

    这一记回马槊突然无比,若是杨玄感没受伤之时,可能还能防住,可此时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记凌厉而凶狠的回马槊突然刺来。

    来不及反应,锋利且长的数尺槊刃已经穿透了身上的衣甲,刺入胸口。

    罗成一招得手,用力一挑,强壮高大的楚皇杨玄感被他挑上了天。

    “哥!”杨积善大喊。

    还有数名杨玄感的亲卫则痛哭,“陛下!”

    罗成高举着杨玄感的尸首,“逆首杨玄感已伏诛,尔等还不跪降!”

第486章 摘桃子

    南阳,新野。

    河边的一块芦苇荡边,一代枭雄,隋末第一个称帝者被罗成槊挑半空。

    枭雄陨落。

    杨玄感不是第一个造反的,却是隋朝第一个称帝的造反者。而且他还不是一般的草莽造反,是头一位顶级勋贵造反。

    杨积善见兄长死于罗成之手,拔刀自刎,可连割了几刀,却没死。

    阚棱纵马上前,手中丈八陌刀一挥,杨积善人头落地。

    杨玄感的尸体也被罗成甩在了地上,他依然怒睁着双眼,或许是死不瞑目。

    王雄诞提刀欲上前砍下他首级,罗成摆手。

    “给他留个全尸吧。”

    众将士们欢欣鼓舞,齐齐赞喝罗成。

    都说杨玄感为大隋年轻一代中第一人,可如今,却数十招就死在了罗帅槊下,罗帅自然才是真正的大隋第一人。

    罗成在众人欢呼中,只是笑笑。

    刚才一番交手,他已经感受到了杨玄感的真正实力,不说其它,杨玄感的力气确实比他大的多,估计士信都未必是他对手,论战技骑术,也都远胜于罗成。可杨玄感败在他已经伤痕累累,还饥疲万分,最后这一战,估计也就一半左右的实力拿的出来。

    只不过,这战场又不是比武场,罗成也没什么可留情的。

    棱阚和王雄诞、西门君仪三兄弟把杨玄感的尸体绑在几根长矛之上,然后由三人轮流就那样高举着跟随在罗成马后。

    他的那把霸王戟,也被特意高举在一边。

    这是罗成的战绩。

    新野县。

    这座育水河边的县城,此时驻着自东莱过来的左五军,当罗成回来时,大家惊讶的发现了那个被高举的尸体,当看到那把标志性的霸王戟时,无不兴奋欢呼。

    王雄诞等人,更是一路逢人就说,见人就吹,把那不过片刻的交手,说成了飞沙走石惊天地泣鬼神的天下第一人之决战。

    “各部收获如何?”

    一进城,罗成就问魏老道。

    “大帅你料事如神,知道败军必然往南走,所以咱们没赶上叛军就赶来新野拦截,别说,这效果还真好。”

    卫文升、裴仁基两人费力猛攻叛军一天,一日十战,彻底将六万叛军击溃。而罗成早早守在新野,虽然没参与这战后一战,可派出轻骑四下拦截溃败贼兵,收获却相当惊人。

    叛军溃败南逃,跑到新野时早就已经溃不成军,遇到拦截的罗家军,哪里还有军心抵抗,甚至连个像样的队伍都没有了。

    “已经抓了有三万多叛军了,还没抓完呢,各位将军们派人送了一批又一批俘虏回来,好不高兴。”

    “抓到大鱼没?”罗成问,他特别关心李密和李子雄。

    “没抓到李密和李子雄二逆,不过杨玄感的兄弟倒是抓了几个,玄纵、玄奖、万硕、民行,抓了四个,大帅你又斩杀了杨玄感和杨积善,杨素七子,除了早战死的杨玄挺,这下倒是一网打尽。”

    杨氏一门是何等的尊贵,杨玄感是礼部尚书、楚国公,还兼了个汲郡太守,阶至开府仪同三司不说,他的六个兄弟,就有三个太守,以及三个鹰扬郎将,十分了得。

    可此时,杨家兄弟一网成擒,杨家也算是没了。

    杨玄感的尸体被挂在新野城头上,一个个被抓来手俘虏经过这里时,都能抬头看到。

    “姓罗的,给爷爷们一个痛快!”

    杨玄纵高呼。

    罗成坐在城楼上,扭头瞧了杨家兄弟四个。

    不出意外,罗果押着这四兄弟回去,他们的结果一定会很惨,估计不是千刀凌迟,就是车裂或五马分尸。

    很残忍,但这就是下场,没有实力,却还要掀桌子,就得承受这样的后果。

    罗成看着杨家兄弟的下场,也在暗暗警示自己,如今虽也有点实力了,他心里也对杨广的许多作为越来越看不过眼,但他告诫自己,切莫冲动。

    否则时机未到,逆势而为,下场只怕就是又一个杨玄感了。

    卫文升和裴仁基终于赶到。

    当他们看到新野城头上的罗字旗,还有那悬挂的杨玄感尸体,还有他那五个兄弟尸体时,无奈叹声气。

    辛苦半月,结果最后最大的那个桃子却让罗成摘了。

    说心里没半点气是假的,可气也没用,谁让他们之前预判失误,总以为杨玄感曲折迂回,就是想绕去洛阳,若不是罗成赶到拦截,说不定杨玄感都又跑了。

    “罗帅,将杨逆几兄弟都杀了?”

    “此等叛逆不斩,留待何时?”

    “便宜他们了。”

    卫文升道,他在华阴把杨素骨头挖出来,挫骨扬灰,还平了杨氏的祖坟,那是个狠人。

    “二位有没有抓到李密和李子雄?”

    “没有,二贼跑的快。”

    卫文升恨恨的道,他此时心里不平,可又不敢拿罗成怎么样,最后指着杨玄感和他兄弟的尸体道,“不能就这样放过这些逆贼,罗帅,把诸贼首级砍下留着呈给陛下就好,至于他们的尸身,不能这么便宜了。”

    卫文升要处杨玄感兄弟们磔刑。

    这是一种殷商时代就有的酷刑,虽然大隋废除五刑,可对于那些谋反谋逆之贼,处什么刑罚都不为过。

    磔刑,将人割肉离骨,再断肢体,最后再割断咽喉,砍下首级。

    这比起千刀凌迟还要狠。

    “人都死了,就不必了吧?”

    可卫文升坚持,“对此等逆贼,必须如此,方能警示后人。”

    卫文升不但要求对杨氏兄弟的尸体处以磔刑,甚至还要求把所有的俘虏都赶来观刑。

    这就是辱尸。

    罗成对这种行为没有什么兴趣,可卫文升似乎特好这口,之前把人家老杨素挫骨扬灰,现在又要对杨玄感兄弟几个磔刑。

    裴仁基没反对。

    罗成见此,也不争了。先前他给了杨玄纵兄弟伙一个痛快,可料不到还逃不过死后一劫。

    杨家六兄弟的首级被从城头上取了下来,由几个骑兵就拖着拉到城外河边。

    罗成没阻拦,但把杨玄感的大戟留了下来,这戟很重,足三十二斤重,一般人还真在马上难以施展顺手,他交给士信,结果士信使用后发现挺顺手的。

    “既然顺手,那就留给你用好了。”

第487章 元帅之争

    新野城外,育水河边。

    近五万叛军俘虏被驱赶到河边,观看着这场磔刑。

    几个刽子手都很厉害,按照卫文升的要求,很标准的实行了磔刑,就如杀牛分割一样,把杨家兄弟六人的尸体进行了分割。

    最后把一根根骨头,全都从肉中剔了下来。

    到了最后,也就剩下人头是完整的。

    其余的,只不过是一堆烂骨碎肉。

    “把这些臭骨烂肉,通通丢给狗吃,让这些逆贼生生世世,永不得轮回超脱。”

    卫文升狠狠下令。

    “哥,这个卫文升好变态啊,他是不是跟杨家有仇啊?”罗士信忍不住问。

    罗成也有些疑惑。

    还是长史侯莫陈解了他们兄弟的惑,小声的对他们道,“这你们就有所不知了,据说啊卫文升以前也是在杨素手下为将,曾经因罪受过杨素责罚,被杖罚军棍后打坏了那玩意。后来卫文升的一个美貌妾侍还被杨素索去了。”

    “不可能吧?”罗成惊问,杨素可是个很了得的人,可以说的上是隋朝的眼镜蛇,最擅权谋,手段了得。他晚年的时候,家中奴仆上千,美人数百。可杨素哪里宠幸的了这么多,所以府中不免有那年轻的侍妾就有外情。

    比如宰相李德林的儿子李百药,这是个大才子,因为很受杨素赏识,经常出入杨素府中,结果就跟杨素的一个小妾勾搭上了。

    杨素知道后,既没杀了绿他的这个小妾,也没搞死李百药,反而是很大方的派人把这个小妾吹吹打打送到李百药府上了。

    再然后,还有一位陈朝的公主,陈灭后被杨坚赏赐给杨素,这位公主当年破国时本是有丈夫的,离乱之际,还曾经把一面铜镜打破,送了一半给情郎。

    然后几年后,那位拿着半块铜镜找到大兴城来,天天就守在杨素府第墙外叫卖半块铜镜,终于那位公主知道情郎来了,然后想办法私奔出逃。

    杨素派人追上两人,但却没弄死两人,而是还送了他们一笔钱财,让他们去隐居生活,这就是破镜重圆的由来。

    再还有一个,杨素身边有位红拂女,不算妾,只算侍婢,也是破南陈后赏的,这位红拂女就看中了常到杨素府上来的关陇将门子弟李靖。

    李靖是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年轻时也是相当了得的,杨素也喜欢李靖,经常招他来府中,红拂女瞧上李靖,半夜主动去找在杨府留宿过夜的李靖,然后让李靖带着她走。

    杨素知道后,也是丝毫不以为意,把红拂女送给李靖了。

    “虽说是传说,但传的挺广的。”侯莫陈道。

    “那估计可能真有此事了。”

    涉及到这种私人恩怨,那就没啥好说了,只能说杨素可能是个很开放的人,绿别人的同时也不介意别人绿自己,可卫文升就没这样大度了,当年恩怨一直记着呢。

    把杨家六兄弟骨肉分离,还把肉喂狗后,卫文升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快意。

    红着眼睛的卫文升看着那几万观刑的俘虏,冷冷的道,“把这些附逆做乱的叛贼,全都斩首,推入河中喂鱼!”

    “慢!”

    罗成大喝一声。

    把杨家兄弟辱尸,他不去阻拦,可说把这五万俘虏就这样杀了他不答应。

    “罗帅有何要说?”

    “这些人虽是附逆,可许多人也不过是被裹挟的。”

    “罗帅错矣,杨贼做乱,无数人争相去投,可不是被裹挟。”

    “就算如此,也不应当杀了,这些人也都是我大隋子民。”

    “屁的子民,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卫文升冷笑着,“罗帅当初还在齐郡任职时,也没少平贼剿匪,杀的人不少吧,更别说到了辽东征战,杀的就更多了。据说在平壤,你可是一次杀一两万人,杀了不止一次呢。”

    “杀人不是目的,而且此时与彼时也不一样。卫帅,这么多百姓不能轻易杀,如今首逆已诛,虽要追究余逆,但也仅需重处附逆骨干,对于这些普通的兵卒,我以为还是能不杀就不杀的好。”

    他想了想,“你看这样如何?朝廷两次东征,也在辽东夺下四郡之地,如今这四郡也是人口稀少,极需汉民殖边填充。不如就先不杀,待我上奏陛下,请求将这些人宽大发落,把他们全都流放到辽东四郡去殖民充边如何?”

    卫文升瞧着罗成,觉得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他觉得罗成不会是真正为了一群乱民的生死考虑,毕竟罗成杀过的人比他多的多,十万肯定是不止了。

    他在心里想着,那究竟是为何,难道只是为了落他的面子?

    想要争功?

    想及此处,卫文升的脸色不太好看了。

    “罗帅,这些人还是交由某来处置吧,如果罗帅不愿意脏了手,可先回城休息,这脏手的事情就由我卫某来做。”

    罗成呵呵笑了两声。

    乱世人命如草芥。

    可这五万人都是中原汉家子弟,眼下又不是战时,何必滥杀无辜呢,为何要如此流尽汉家血,乱世来临了,多为汉家保留点血液吧。

    “卫帅,若本帅没有记错,你现在是西京留守、刑部尚书没错吧?”

    “没错。”

    “呵呵,那你可知道本帅现任何职?”

    罗成现在的职务是知河南淮北诸军事,兼东莱太守、兼十万水师总管。

    除去东莱太守和十万水师总管这两个管不到卫文升的职务,知河南淮北诸军事,这可是一个极重的官职。

    所谓知某地诸军事,这是由魏晋时起的使持节都督某州或数州诸军事一职来的,隋朝立国后取消了都督,改为总管,再到如今总管也基本取消。

    但有时对一些边关或者战时区域,为了便于军事调动和指挥,皇帝又会下旨授给主将或地方官员一个知某地诸军事的职务,给了这个职务,便相当于该区域里的战区总司令。

    罗成是知河南淮北诸军事,那么整个河南和淮北地区,都是属于罗成的指挥区域,不管你是河南的还是淮北的,甚至是河北或关内来援的官军,只要进入这一区域,那就要接受罗成的指挥节制。

    卫文升是西京留守,还是刑部尚书,本职当然比罗成的东莱太守要高的多,可罗成现在是这个战场的最高司令,他卫文升终究还是要受罗成的节制。

    “什么意思?”卫文升也料不到罗成居然拿这个来压他。

    士信手持霸王戟往前跳出一步,大戟重重一顿。

    “凡在河南、淮北境内之诸鹰扬府、郡兵营、乡勇,以及他地入境之官军,皆须受罗帅节制,若有违抗,则为战场抗令,可军法从事。”

    罗成拔出自己的御赐尚方剑交给义子阚棱。

    “陛下钦赐尚方宝剑在此,可先斩后奏!”

    卫文升的脸胀成了猪肝色,身子抖了半天,最后一甩披风,走了。

    他还真怕罗成这种愣头青,万一搞急了,到时难以收场,吃亏的还是他。

    “把这些俘虏先押回营吧,好生看管。”罗成看着气极而去的卫文升,只能苦笑着道,这次算是把卫文升得罪惨了。

    “值得么?”魏征笑呵呵的问。

    罗成看着那些麻木的俘虏,“值得,很值。”

    魏征肃然起敬,“将军真英雄也,魏征佩服!”

第488章 圣心大悦,召见

    涿郡。

    皇帝杨广的车驾入关,抵达涿郡临朔行宫。

    此时,骁果六军皆退入关内,而宇文述和杨义臣的六军也自辽东撤退,此时正在辽西加速撤返途中。

    各军撤退井然有序,连宇文述他们六军也几乎没有伤亡,这也多亏已经攻占了辽东和新城这两大要塞,有罗艺他们殿后留守,高句丽人没敢追击。

    虽说斛斯政叛逃入高句丽,使得高句丽人对于如今隋军突然撤退有了清楚的了解,但他们还是拒绝了斛斯政的追击要求。

    此时的国内城,暂时松了口气,来犯隋军撤离,他们哪有心思去追,因为他们现在面临着一个更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当隋二次东征突然结束,大军西归后,高句丽人也就不得不面对着一个新的事实,那就是渊太祚的东部集团,以及乙支文德他们支持的王室之间的矛盾。

    大敌当前,两边还能暂时相忍,可外敌一走,内乱必生。

    当杨广刚渡辽河,宇文述他们都还刚撤到新城一带时,原辽东城主渊盖苏文,已经在扶余城召集兵马。

    召集兵马不是要追击隋军,反击做战,收复失守诸城。

    他是要召集东部联盟的各路兵马,要率兵前往国内城,准备逼高建武和乙支文德把渊太祚交出来。

    那边召集兵马,这边乙支文德自然也是立即着手准备,两边剑拔弩张,暂时还没打起不来,不过是因为隋军还没完全撤离。

    任由斛斯政这个汉奸如何上窜下跳,高句丽人都没空理会。

    临朔行宫。

    “陛下,捷报!”

    “齐国公奏捷!”

    侍者欣喜的入殿禀报。

    “罗成又报捷了?”皇帝心情大好,虽然匆匆撤返,可毕竟撤退的也还顺利,再者刚过临渝关时就收到个好消息,罗成兄弟回师迅速,已经连平了叛军两路兵马,先降王薄再败王勇,降俘十万叛军。

    而张须陀裴仁基在虎牢关下,也是击退了杨玄感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河间杨善会、杜如晦也把李密阻拦不得北上。

    “快告诉朕,又是打了什么大胜仗!”

    “禀陛下,齐国公自南阳发来八百里加快捷报,五月十三日,于南阳新野擒斩伪楚帝杨玄感,并擒斩杨贼兄弟杨玄纵等五人,擒得叛军五万余,阵斩八千余人。”

    一听这个消息,杨广忍不住腾的站了起来。

    “杨玄感被擒斩了?”

    “回陛下,这后面附有详细的剿灭叛军经过呢,杨玄感一路西逃,在南阳城下攻城三日,欲破城夺粮,裴仁基和卫文升率六万兵马赶到,一日十战,十战皆胜,叛军崩溃,一路南逃。而罗帅早就率领八千轻骑赶到南阳之南的新野拦截溃军,一日夜俘贼数万。”

    “罗帅亲自拦下杨玄感,并与之交手,槊挑杨玄感,斩他于马下。”

    “壮哉,想不到罗成居然能够单杀杨玄感,真是厉害。”

    “哈哈哈。”

    皇帝哈哈大笑,心里痛快万分。

    他对杨玄感那是恨的咬牙切齿,要不是他,此时只怕东征大军已经围攻国内城了,二次东征就会胜利,高句丽就能灭亡。

    正是这个杨玄感,害他再次东征失败。

    而且杨玄感的叛让,让他极恼怒的还在于他曾经那么信任于他了,结果他却在背后捅他刀子,尤其是他带了极差的头。

    “陛下,卫文升已经将杨氏兄弟处以磔刑。”

    “便宜他们了,应当将他们抓回来,让百官以箭射之,再处以车裂之刑,然后再凌迟,最后磔,再挫骨扬灰,焚之。”

    几名内侍都跪下。

    “恭喜陛下,平灭叛逆。”

    杨玄感做乱,前后不过两个月左右时间,旋起旋灭。

    可杨广的脸色却又沉默下来,皇帝不开心。

    就因为杨玄感这样一个跳梁小丑,致他二次东征大败。

    “陛下,卫文升也有本上奏,他弹劾齐国公姑息养奸,放纵逆党。”

    内侍递上卫文升的奏折,杨广看过。

    “那些贼子,居然如此响应杨逆,都该杀。”

    “陛下,齐国公也另有本上奏。”

    罗成早料定卫文升会弹劾他,于是另写了个奏章详细说明情况,并提出请求把那些降俘的叛军,都流放到辽东四郡以充实辽东,让他们开荒拓土,以供养军需。

    本来还对罗成很不满意的杨广,看到这奏章后不由的沉默。

    半天后,杨广叹声气,“罗成虽年轻,但却实有出将入相之才能,你看他在这俘虏的处置问题上,眼光和手段就都比卫文升强的多。杀光虽能解一时之气愤,但确实不如流放到辽东去。”

    “召虞世基他们前来。”

    皇帝旨意,几位带有参与朝政衔的宰相就都来了。

    虞世基几人也听说了南阳大捷消息,进来就恭喜皇帝。

    “嗯,诸位爱卿先看看这道奏折。”

    大隋宰相本来就是三省的长官,尚书令、内史令和纳言。三省本来是门下省和中书省以及门下省的,不过杨家为了避讳杨忠的忠字,于是改中书省为内史省,改中书令为内史令,改门下侍中为纳言,但三省还是三省,这三高官官也就是当朝宰相。

    不过杨广继位后,为摆脱那些有威望的大臣掣肘,所以如今只有一个苏威任纳言,而内史令和尚书令都没有授人,甚至右右仆射这两个尚书省的副官都没授人。

    三省除了门下省纳言,尚书省如今只以左右丞主持,内史省也只以侍郎主持,为了让心腹虞世基等人能行宰相之实权,杨广不得不给他们加了个参与政事的头衔。

    现在有这头衔的就五人,便是称之为大业五贵的苏威、裴蕴、裴世矩、虞世基以及宇文述。

    宇文述还有辽西,此时另四贵都在,他们看过奏章后,都没急着开口。

    “不知此奏折何人所上?”虞世基先问。

    “你先别管谁上的,就说写的如何吧?”

    虞世基暗暗打量皇帝眼色,认定皇帝很赞同这个奏章,于是便道,“可行,而且很不错。”这就是虞世基这些年一直受宠的原因,他对皇帝的建言,根本不是按事实出发,而完全是看皇帝的喜好来做出的,真正的一味谄媚奉上。

    另三人也都点头,说可行。

    “嗯,既然四位爱卿都说好,那罗成这道奏章就是真的好了。那就照章拟旨,如此处置叛军。另,给罗成降旨,召他到洛阳来面圣见君,朕已经有些迫不急待要见到这位功勋之臣了。”

    皇帝哈哈大笑。

    虞世基等人这才知道,原来这道奏章居然是由罗成所写,心里暗暗吃惊。

    看皇帝这高兴样,还不知道罗成这次面圣后,会如何受宠呢。

    看来,大业五贵马上就要变成大业六贵了。

第489章 势不可挡的新贵

    纳言苏威退出行宫大殿的时候,因年老得到皇帝的特旨可以坐小辇离开。坐在辇上当然还是比较舒适的,尤其是天气日渐炎热,多走几步路难免就要流汗,弄的浑身粘湿极不难受。

    躺在小辇上苏威心里暗暗的琢磨着。

    当年比杨坚还小一岁的周武帝宇文邕三十多岁就驾崩后,传位给儿子宇文,是为周宣帝。可这个周宣帝过于胡闹,可以说各种折腾,是出名的作死小能手,折腾没几年,于是天怒人怨,宇文家当年一手带出来的关陇集团,于是都心生不满。

    当年宇文泰并不是关陇集团的带头大哥,真正的带头大哥是关中大行台贺拔岳。

    贺拔岳和高欢一样当年都是尔朱荣的小弟,后来尔朱荣被高欢干掉。

    贺拔岳接受北魏孝武帝密令,对抗高欢,他率以武川镇出身的兄弟们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形成一个新兴的军事贵族集团。

    他们以贺拔岳的武川旧部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揉杂,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尤其是与关中陇中的地方豪强士族们联姻,于是形成关陇贵族集团。

    只是后来贺拔岳突然战死,宇文泰趁机站出来带领大家继续走下去对抗关东。

    再后来皇帝跑来关中,宇文泰为了能够跟皇帝争夺,于是完善府兵制度,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这个制度的根本就是鲜卑人的部落议事制度,相当于八王议政。本来皇帝说了算,结果就成了八柱国联盟议会制,宇文泰自己是大首辅,自然实权在握,架空了皇帝。

    在当时,西魏是军政合一,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甚至他们的兵都算是他们的私兵。

    正因此,这二十大家族就成为关中地区的西魏国的显赫核心家族,西魏和北周都是由这些家族建立的。

    在西魏北周时代,这些顶级关陇贵族可不仅仅是朝廷重臣这么简单,他们其实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相当于是公司的大股东,董事会成员。

    宇文家不论是立元氏为傀儡时的西魏,还是自己出来当皇帝的北周,其实依然还只是带头大哥而已。

    周宣帝的各种折腾,甚至暗中推行的各种政策,其实也是在一直中央集权,皇家收威,最终结果,身为周宣帝岳父的杨坚,十二大将军杨忠的儿子成为关陇集团大部份支持的新首领。

    因为周宣帝乱搞,所以这次的权力交接是很平稳过渡的,哪怕同是宣帝岳父的尉迟迥起兵三十万,但还是无法逆势而上。

    于谨、李穆这些大柱国都纷纷支持杨坚,最终杨氏篡夺北周天下,而且过渡非常快和平稳。

    杨坚夺北周,紧接着灭西梁、南陈,最终一统天下。

    大隋建立之后,便更改制度,恢复汉魏制度,复古周礼,设三省六部。虽军事上依然保留府兵制,但此时的府兵已经改变制度,不再设有柱国。

    十二大将军改为十二卫四府,大将军也不再有直接统兵大权,至于柱国更只成为勋官虚衔。

    通过种种手段,杨坚把过去关陇贵族手里的核心大权,迅速的收回了不少。

    他做到了当年宇文泰他们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

    杨坚坐天下二十余年,一直压制着关陇集团,各种手段打压,到了杨广继位时,其实最初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家族,已经多半没落。

    杨广继位后,更是趁机大肆提拔江南和关东士族。曾经在东西魏争霸中站错位的五姓七家,也终又抬头挺胸,不过在皇帝面前依然还是很老实。

    杨广很满意这些关东和江南士族,裴蕴、虞世基、裴世矩,都是他们的代表。

    而他苏威,算是关陇贵族中关中士族代表了,宇文述,算是关陇军事贵族在朝的代表。

    可宇文述家族以前根本不入流,现在却成顶级代表,反倒是如李虎李弼李穆于翼这些八柱国家后代,如今却被压的起不了身,于仲文上次更是被皇帝借机砍了脑袋。

    李穆家也被皇帝借爵位继承一案,搞死了几个嫡系子孙,让个昏庸无能的九子李浑继位家主之位,袭得国公爵位。

    这样下去,其实用不了多少年,估计曾经的八柱国家十二大将军家族,就要被搞的差不多,再无法左右朝堂。

    这次杨玄感叛乱,让皇帝又可以趁机把杨素的弘农杨氏家族连根拔起了。说不得,可能还要借机牵连,再把如京兆韦氏等几家拔起。

    现在的朝中,隐隐便形成了三大集团。

    关陇军事贵族自然还在其中,但力量已经大不如从前,无法再垄断朝局,左右天下。以五姓七家为首的关东士族,这几年劲头强盛,当初北周灭齐,站在齐国那边的五姓为首的关东士族自然是遭受全面打压,在北魏时兴起的四姓势力大衰,这两年算是重新恢复了许多。

    再然后便是江南士族,江南士族最早自然是在衣冠南渡时的那些北方现下士族与吴地本土士族,不过侯景之乱时,王谢顾朱等大士族几乎毁尽,如今也唯萧、沈几支。

    不过现在看来,山东豪强已经隐隐兴起,以罗成为代表的这支势力窜起很快,他们与现有三大集团比起来,没有多少根基,缺少资历和声望,就如罗成一样。

    可正是因此,苏威觉得这才是山东豪强们兴起的根本,因为皇帝就喜欢用这种。当初用关东士族来打压关陇集团,又用江南士族来牵制关东士族。

    现在无疑是想用山东豪强新打造一个豪强集团,用以彻底取代关陇军事贵族们,毕竟皇帝虽出身于关陇军事集团,但却比谁都忌惮惧怕着这个集团。皇帝兴建东都,迁都洛阳,把天下中心东移,也是在进一步的减弱北陇集团对朝廷的影响力。

    皇帝总是喜欢这样干,不过相比起文帝来,无疑更加激进,也更加草率了一些。

    杨玄感的叛乱,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罗成入朝之后,会担任何职呢?

    苏威轻轻笑了起来。

    他老了,朝中二十余年,三起三落了,好多事情也看淡了,更看透了当今天子的性格。这是一个想到什么,就要做什么,谁也劝不住的皇帝,他会只听他想听的话,做他想做的事情,至于其它,是绝不会去管的。

    “年轻人还真是运气好啊,恰逢天子偏偏又需要这样一个人,真是上辈子烧多了高香啊。”苏威感叹着。

第490章 功高难赏

    “朕该如何封赏罗成呢?”

    皇帝一面喝着萧后煲的海参鲍鱼汤一面问。

    海参和鲍鱼都是旅顺太守罗嗣业进贡的,这位年轻的旅顺太守眼下正在涿郡蓟城,皇帝想要好好的考虑一下这位出云公主驸马的候选人。

    初次见面之下,皇帝还是很满意的。罗嗣业很年轻,长的也高大,人冷峻了一点,但谈吐不错,以前只听说罗成兄弟几个打小在齐郡章丘乡下长大,没读过多少书,打小随父亲打铁种地,本还以为多少会有些粗鲁,一见之下才知,其实罗嗣业挺不错的。

    一问之下才知,罗嗣业其实识不少字,也是读过孝经论语等几本圣贤书的,字也写的还不错,筋骨有力,笔力遒劲。

    问了些打仗的事,行军布阵罗嗣业很老道。再问了点如何治理旅顺的方略,也都还回答的不错。

    兄弟罗嗣业有如此优秀,那么罗成估计就更优秀了。

    “陛下想怎么封呢?”

    “有功不封,将士寒心,可功高也难赏。”杨广叹道,罗成上次因为一个假死,搞的他追封为忠武辽王,后来死而复活,也只能封了齐国公之爵。

    现在罗成不说二次征辽歼六万高句丽军,夺建安、卑沙二城,这回平乱,又立大功,降俘十余万叛军,还亲自斩杀了杨玄感。

    这不封赏就说不过去了。

    “陛下何不晋罗成开府仪同三司散阶,这也是升赏。”皇后道。

    开府仪同三司,这和光禄大夫一样,都是从一品阶,但是排在光禄大夫之前,算是散阶最高一级了。

    不过这个也仅是散阶而已,并不是真正能开幕府,也享受不到同司徒等三公一样的待遇。

    “光授开府仪同三司,不够。”

    皇后想了想,“那陛下就把杨氏家族的财产都封赏给他。”

    “这倒是可行。”

    杨素两朝为相,杨素的叔父和兄弟也都曾经为相,家族富庶无比,把杨家产业赐给罗成,倒不失是个好办法。

    “朕觉得,干脆把杨逆的楚国公爵位也给罗成。”

    楚国公和齐国公都是国公,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但另一方面来讲呢,隋朝的爵位制度,其实也是按东周列国大小实力来排序的。

    比如当初杨坚给五个儿子封王,长子杨勇封太子,次子杨广封的就是晋王,然后第三子封的是秦王,第四子封的是蜀王,第五子封的是汉王。

    晋和秦明显就是大国,蜀和汉则要小些。

    杨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杨昭封太子,前两年死了,还剩下两个儿子,一个封齐王一个封赵王,太子的三个儿子,则分别封代王、越王、燕王。

    齐赵明显在代赵燕之前。

    当年杨素早先是封越国公,后来进位楚国公。

    明显楚国公又是排在越国公之前。

    周朝之时,楚国虽向来被称为蛮楚,但却是最早称王的国家,然后才是齐魏秦等国。

    这么说来,齐国公改封楚国公,也确实算是升。

    “那陛下打算召罗成入朝之后,所授何职呢?”

    “暂时还没想好,朕有意想让罗成统领骁果军,不过又觉得以他之才,如果只留在京中还是太浪费才能了。”

    其实皇帝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他是想如今杨玄感叛乱已平,接下来可以准备三征高句丽了,不过两征之后,杨广对于再次御架亲征兴趣不大了。毕竟上次,他已经在辽东城下,用一场大捷宣告了自己的武功,所以三征,他打算选一员上将为帅统兵征辽。

    这个人选,他有三个人选,一是李景,二是杨义臣,三就是罗成。这三位大将,李景资历最老,也很能打。杨义臣是当年反对杨家代周的尉迟的族人,不过当年杨义臣父亲是反对叔父尉迟的,最后还在与叛军交战中战死。

    所以杨坚收小尉迟在宫中抚养,后来还赐姓杨,列入族谱,辈份是杨广的族弟。虽说本姓尉迟,但杨义臣毕竟打小在宫里长大,跟杨广也比较亲近,杨广还是比较信任他的。

    罗成最能打,但太年轻,杨广也不完全放心把整个东征交给他,怕有人不服。

    “朕想召罗艺入京,授他兵部尚书,加参加政事衔,让他拜相参政。”

    萧后有些惊讶,想不到皇帝居然要召罗艺入朝为相。

    “罗艺为相,罗成就不能再统骁果吧?”

    再宠信的皇帝,也不会这样安排的。

    “嗯,如果召罗艺入朝为相,那朕打算让罗成去接任辽东太守,兼知辽西辽东诸军事,让他统领辽东局势。”

    “这是要让罗成挂帅征讨高句丽?”

    “也还没决定,三征之前,先让罗成统领着,真要三征,到时朕再看看是否让他挂帅。”

    没有三征前,那辽东也就是保持战略防御形态,一旦三征,就是要加派军队出关,是主动进攻形态,形势还是有所不一样的。

    “对了,吉儿有没有跟你说,那天她躲在帘后偷看罗嗣业之后感觉如何?”

    “问了,那丫头说还行。”

    “哈哈哈,能让这丫头说还行,那就真不错了。薛万彻呢?她之前也是见过的,没说哪个好点?”

    “吉儿说两人一个呆一个木,说罗嗣业要木一点,像个木头人,但那薛万彻则更呆傻一些,是个呆头鹅。”

    “那她喜欢木头人还是呆头鹅?”

    “臣妾看她是更喜欢那罗木头人多一些的。”

    两人于是都大笑起来,“朕也更喜欢罗嗣业一点,既然如此,那这次就几件好事放一起宣布了,朕下旨赐婚,召罗嗣业为驸马都尉,再授他骁果军左折冲郎将之职,再赐他个爵位吧。”

    想了想,“先赐个侯爵吧,赐爵襄阳侯。”

    襄阳侯这是罗荣罗艺罗成都封过的爵,算是罗家传承,现在封给罗嗣业了。

    “至于旅顺太守一职,就授给罗存孝吧,听说也是个猛将,这次降王薄败王勇,也算了得,当赏,再赐爵北海侯。”

    心情很好的杨广难得大方一回,给罗嗣业和罗存孝都授了侯爵。

第491章 蛟龙入海,虎进洛阳

    桐柏山。

    淮源。

    这里据说是淮水之源,李密自南阳兵败后,一路东逃,结果最后还是没有逃出包围圈,被淮源县的一群乡勇给抓住了。

    同时被抓的还有李密身边的七八个人,好在李密比较聪明,南阳兵败时他没往南逃,而是往东逃。还早早的就把身上能显示身份的东西扔掉了,换上了普通小卒的衣服,脸也弄的很脏,头发也打散随便挽起。

    因此当他落网之时,他自称叫王得仁,只是个普通的受蛊惑的农夫。

    那队乡勇搜了半天,也没从这伙坚称自己是齐郡农夫的人身上搜出什么身份证明。念在他们是罗帅的同郡乡党,那队乡勇决定把他们先送去县衙,然后领赏。至于其它的,就不管了。

    李密一行人被一根绳子串在一起。

    “我们的命运此时就如朝露,随时就会完蛋,如果我们不能在半路逃走,等送到县衙,再送去俘虏营,肯定会暴露身份的,到时,必死无疑。”

    李密还不想死,虽然这造反大业失败了,可留的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

    “哥,我身上还藏了点金子。”

    说话的是随李密一起出逃的护卫队长,名叫王仲伯,武艺不错,虽然逃走时李密再三交待,抛掉所有能暴露身份的东西,不过这位五大三粗的队长还是舍不得金子,于是私藏了一点。

    他藏的很好,刚才乡勇搜身时都没搜出来。

    李密这时也顾不上怪罪他,想了想,“这金子或许能救我们几人的命。”

    他叫来了乡勇里的那个小队长,告诉他自己这里还藏了点金子。

    “我们兄弟几个参与谋逆,虽是被裹挟的,但肯定是活不了了。这点金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还是送给兄弟你们了,我们也别无所求,就是希望最后吃几顿饱饭。”

    那位小队头按李密说的一搜,果然搜出来几张金叶子,多倒不多,可金子值钱,这些金叶子加起来也是能值个几十贯钱的,当下十分高兴。

    “你们放心吧,既然你们这么懂事,那我这一路肯定会好好关照,让你们享受好了再走。”

    那小队头也确实是个挺朴实的人,他本身也只是个乡中农民,若是换个奸滑衙役在此,说不定李密他们就没这么好结果了。

    那人拿了钱,跟十几个兄弟一商议,然后决定平分,当然,也说话算话,拿出些钱来路上买些酒菜给这几个倒霉鬼吃。

    于是,一路上,李密跟这个小乡勇倒是聊的挺好,每天饭点,还能喝点小酒吃点小菜,虽然酒是便宜酒,菜也普通,但已经不错了。

    两天后的一个夜晚。

    月色不错。

    微风习习。

    队伍夜宿在山脚的一个村里,乡勇们拿出钱来找村民买了些鸡鸭和干肉等,又弄来些水酒,整了一桌。

    “明天就到县城了,哥几个这顿就丰盛一点,算是送你们最后一程了。”

    “多谢了。”李密装做悲伤的道。

    李密很会说,更能喝,普通的乡下水酒其实不怎么烈,不过多数乡勇只是普通乡民,平时喝酒的机会少,在李密那张巧嘴之下,很快这些人越喝越多,最后居然全都喝醉的不醒人事了。

    而本来早也已经喝醉趴在桌上的李密这时却抬起了头,他眼中带着点醉意,可却根本没醉到起不来的程度。

    看着一地醉倒的乡勇,他嘴边露出得逞的微笑。

    李密从乡勇腰间拔出刀,割断了王仲伯手腕上的绳子,然后让他帮自己割开绳索,最后一行人全都解开。

    “这些人怎么办?”王伯仲指醉倒一地的乡勇。

    李密伸出手掌在脖子上做了个抹的动作,王仲伯点头会意,然后带着手下将那小队乡勇,一个个在醉梦中解决了。

    杀了人,抢了刀,李密一行逃进了苍茫夜色之中。

    李密逃了,李子雄则比较倒霉,他跑出挺远的,可最后还是被抓住了,只是他路上没能逃脱,被押送到了罗成军中。

    此时罗成已经接到旨意赶往洛阳迎接圣驾,面对着这位骁勇老将,罗成也只能摇摇头下令把他关起来带走。

    六月初十,罗成率兵抵达洛阳城外,驻于洛水岸边。

    早有兵部出城来迎接,安排他们扎营之地。

    “请罗帅将所部暂驻此处,另外请约束部下,莫要离营,暂时更不要进洛阳城,以免弄出什么乱子来,至于其它的粮草供给,会定期送达的。”

    “陛下有旨,令罗帅明日入宫晋见。”

    说完,那人便走了,罗成也不以为意。

    不让士兵入城,也说的过去,毕竟洛阳是都城,能让他们驻军到洛阳城附近,都算是天恩浩荡了,你看卫文升的关陇和河南援军,此时便连来洛阳的资格都没有,在南阳就已经被下诏就地归返原地。

    安排好了兵马,存孝等一干将校,都喊着要进东都洛阳城看看这花花世界。

    “明天就要面君,今天怎么也得买身好衣服吧,否则这副样子去面圣,岂不是失礼。”存孝嘻皮笑脸的道。

    “就是,还没到过洛阳这样的大城呢,据说人口百万呢。”

    “没这么多,洛阳城比大兴城虽然大点,但仅外城和皇城宫城加起来,顶多三十万人口,但御苑北和南郊还各驻有不少兵马,尤其是如今新招募了许多骁果,因此加起来,四十多万人口是有的,如果把洛阳外面的河南郡诸县人口也算进来,估计得有六七十万了。”

    长史侯莫陈说道。

    “啊,把整个河南郡和洛阳的人口加起来,都不到百万?不可能吧?”

    “可不可能,进城去瞧一瞧不就知道了,再说,就算只有十万人口之城,也一样能称之为都市巨城了。”

    “十万不算多,想当初我们攻下平壤,从平壤城和周边降俘的人口就多达二十余万呢。”存孝一脸不屑的道,才十万人哪能震的住他。

    “哈哈哈,倒也是,咱们四将军可是见过大风大浪的,走吧,不过一会进了洛阳城,可得小心点,这洛阳城里不光说是锦绣繁华,而且勋戚权贵遍地,随便一辆马车里,可能就是哪位国公的家眷,或者是哪位尚书侍郎的亲戚,小心别冲撞得罪了。”

第492章

    众人刚准备出营入城,营外却已经奔来一队轻骑。

    为首者赫然便是众人熟识的罗嗣业,只是此时的他一身金色御甲,外罩腥红披风,威武不凡。

    他在营门前勒停坐骑,纵身跳下马来,大步上前。

    “昨夜值勤宿卫,刚刚下值,听说你们到了,赶紧过来了。”

    老四存孝看着嗣业身上这套华丽的铠甲,酸溜溜的道,“可以啊老三,如今听说你都已经成了皇帝女婿,哎哟,能尚公主就是厉害啊。这成了驸马都尉,转眼就升为北衙禁军的折冲郎将了,厉害厉害。”

    老三冲他笑笑,也不在意。

    罗成打量着嗣业,这身骁果军统领的金甲确实华丽。

    大隋立国之后,也是沿用府兵制度,不过做了些更改,最初是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府、左右侯府、左右备身府、左右领左右府和左右监门府。

    到当今天子,把十二卫改成了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和左右候卫以及新置左右御卫,并有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这四府,形成如今的十二卫四府的格局。

    在先前,是十二卫统府兵,而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府只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只分掌宫殿门禁。

    而十二卫统领府兵称为外军,而唯左右翊卫又兼领内军。

    内军便是左右翊卫下的亲勋翊三侍统领的五军府以及另属东宫的三卫三府之兵。

    再然后是现在又在原左右备身府里拆出来一个左右骁卫,统领骁果军,皇帝二征辽东,带领这支骁果军直接就把辽东城给攻破了,回来后,皇帝对骁果军的骁勇善战十分满意,不但没有说解散这支兵马,还直接又扩编了。

    原本十万人,现在皇帝又要招募五万。这十五万骁果军,如今有一大部份就驻于洛阳宫北面的北苑,因此也被称为北衙禁军。

    而原来属于左右翊下的内军,也就是三侍下五军府和东宫之兵,现在则主要驻于南郊,因此被称为南衙禁军。

    本来北苑以前是内军驻守的,现在被骁果军接替,明显北衙比南衙现在要更受皇帝信任。

    北衙的骁果军现在是由六位左右折冲郎将和六位左右果毅中郎将,以及六位左右雄武郎将和六位左右武勇郎将统领。

    罗嗣业被选为皇帝最宠爱的出云公主驸马,虽还未完婚,可婚事已经定下,所以他现在也从旅顺太守之职,调入朝中,出任了左右骁卫下的骁果军左折冲郎将之职。

    官居正四品,统领骁果六军中的左一军两万五千骁果军。

    品级不算特别高,但能在京师统领两万五千人的御营骁果军,这可就相当了得了。

    何况,老三现在还得了个襄阳侯爵位呢。

    “怎么样,见过公主没?”罗成笑问兄弟。

    “见过一面。”嗣业居然还有些不太好意思。

    “如何?”

    “挺好,挺好。”嗣业呵呵笑道。

    “那看来真的是非常不错了,咱们三哥向来挑剔,挑来挑去,还真是挑到宝了。”罗成也为这个兄弟高兴,之前因为李渊之女的事情,他还担心嗣业心里有疙瘩呢。

    老四在那边阴阳怪气,“哎哟,我怎么就没这么好运气呢。”

    “谁要你娶妻那么早呢。”

    赵贵拍着存孝的背,“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啊,你丫的好歹如今也是封北海侯了,我们这些老哥俩可都没爵呢。”

    大业朝的爵不是那么好封的,曾经多少隋开国之初的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到现在也都没保住爵位呢。

    从西魏、北周传下来的爵位,多数是撤了或降了,少数在本朝有功的,才给承袭,或降等袭爵。

    罗家如今一门四爵,两公两侯,都不知道让多少人眼红。

    “知道吗,叔父也要入朝了,陛下已经在御前宣示,召叔父回京出任兵部尚书,还要加参知政事衔,要入相了。”

    这个消息一出,众兄弟们都很高兴。他们跟罗艺不算熟,可罗艺毕竟是罗家人,是罗成他们的叔父,他们现在跟罗成那是一体的,罗家出一个宰相,那以后大家朝中就有靠山了。

    “这倒是个好事。”罗成也点了点头。

    出将入相,这是自西魏以来就有的传统,早年那时是军政一体,所以出将入相。不过这些年慢慢的这个出将入相的制度被改变,甚至文武分离。文官就是文官,武官就是武官,武将们仗打的再好,也难有机会再入朝拜相。

    看看现在朝中有宰相衔的五人,也就一个宇文述是武将。

    罗艺的入朝拜相,不仅对罗家是好事,就是对天下武将也都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他们的上升通道又打开来了。

    “还有个消息,陛下要把你从右骁卫将军改封为羽林大将军了。”

    “羽林大将军?”

    罗成愣了下,然后明白过来,原来是要调屯卫大将军一职。

    隋朝的十二卫,各另授有军号,比如左右翊卫授骁骑,左右骁卫授豹骑,左右武卫授熊渠、左右屯卫授羽林、左右御卫授射声、左右侯卫授佽飞。

    各卫所属之兵,也以军号称。

    比如这羽林,其实便是左右屯卫的军号。

    因为罗艺要入朝为兵部尚书并拜相,而嗣业做了驸马都尉又进了左骁卫任左折冲郎将,所以原本是在右骁卫任右骁卫将军的罗成,自然要转调他卫。

    左屯卫大将军,也可称左羽林大将军。

    不过这个左羽林大将军统的却不是禁卫军,因为现在的禁卫军是左右翊卫统南衙禁军,左右骁卫统北衙禁军,左右屯卫只统外府兵。

    左右屯卫番上入京宿卫的府兵,也是归左右屯的左右中郎将统领,划归左右翊卫的五府中郎将统辖的。

    因此,这所谓大将军,其实也就是个虚衔而已,左屯卫大将军还不如嗣业的左骁卫左折冲郎将实权大。

    “陛下还要改封你为楚国公。”

    老四一听不太乐意了,“怎么把那倒霉家伙的封号给老五呢,啥意思,平叛平出问题来了?”

    罗成瞪了老四一眼,“别胡说八道。”

第493章 荣华富贵

    罗成一时间也琢磨不明白这齐国公改封为楚国公的用意,可嗣业说皇帝是说进楚国公,这个进字说明就是升赏之意。

    暂时不去想里面的意味,罗成笑道,“三哥你既然下值了,那就带兄弟们一起进洛阳城逛逛,如今你可是洛阳地主啊。”

    “我这地主可比不过你,我在洛阳城只有一座不大的宅子,可比不得你。”

    嗣业笑道。

    “我,我还从没来过洛阳呢,连片瓦都还没。”

    嗣业只是笑笑,却没多说什么。他带着兄弟伙一起骑马,往洛阳城而去。

    眼前这座东都洛阳,是在大业元年迁都洛阳后,在东周王城以东,汉魏故洛阳城以西约十八里处,新建的一座都城。

    同年,改洛州为豫州,大业三年又改河南郡,下辖河南、洛阳等一十八县。

    新洛阳城由设计建筑了大兴城的建筑大师、将作大监宇文恺亲自设计并主持修建,宇文恺将隋唐洛阳城的规划设计完美的和洛阳的山川地貌结合在了一起,真正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

    洛阳主要分为宫城,也就是紫微城、皇城,也叫太微城,外加外郭城三重。

    不过洛阳皇宫的位置与大兴宫不一样,大兴宫皇宫是在大兴城的北正,而洛阳紫微宫城却是在西北角。

    “这洛阳城很繁华,最有名有是七大建筑,为天阙、天街、天门、天津桥、天枢、天宫和天堂,这七大建筑南北纵贯洛阳城,第一次看到,绝对震憾人心。”嗣业介绍道。

    洛阳城不再是如大兴一样的左右对称的布局,宇文恺把洛阳的各部份与天子联系在一起,引洛水贯穿全城,将洛阳比喻为天上的天汉银河,把宫城看做是天帝的居所紫微宫,连架在洛水上最大的桥也称为天津桥。

    天津,意为天上疆界的港,在这里停、发驶往银河的桥。

    而洛阳的建国门大街,连接宫城正门和郭城正南门建国门的御道,宽达三十余丈,号称天街。

    洛阳城处处都在彰显着杨广这位天子的大业天朝上国气象。

    一行人打马前行,终于接近洛阳城。

    远远就看到洛阳的外郭城。

    “外郭城南宽北窄,略近方形,城墙全部有夯土筑城,基址宽达七丈,南墙长约两千四百丈,北墙长约两千一百丈,西墙南端长约两千二百丈,城墙下面都有石板砌成的下水道。”

    洛阳外城有八座城门,西墙上没开门,南墙开了三门,自东西向为长夏门、建国门、白虎门,东墙三门,为永通门、建阳门、上春门。

    北墙两门,为喜宁门和徽安门。

    “全城总共一百零九坊加三市,洛河以南为八十一坊加西市和南市,洛河北为二十八坊加北市。”

    大兴城只有东西二市,所有大兴城的百姓购物喜欢称买东西。

    但洛阳城却有三个市场,西市南市北市,所以洛阳人有时更喜欢称买南北。

    洛阳城周边还有不少的小城,如宫北的曜仪城和圆壁城,都是周长约六里左右的卫城,皇城东侧还有东城,另外还有供给洛阳粮食的含嘉仓城,拥有三百座每仓储粮八千石的粮窖。

    “我现在就驻守在宫城正门的玄武门外,不过每隔一月,我们就要换防,南衙禁军与北衙禁军交替接防。”

    南城三座城门中间的城门便是建国门,不过建国门的位置也不是正中,而是偏西,进建国门后便是天街。

    这条街足有一百多米宽,比大兴城的朱雀大街都要宽一点。

    天街笔直向前,正对皇宫。

    一条洛水河把皇宫与郭城分隔,天津桥连接。

    嗣业直接带着罗成一行来到天津桥南的尚善坊。

    “来这做什么,我们还想逛市场买东西呢。”老四嘟嚷着。

    “洛阳城只有西、南、北三市,没有东市。西市就在外郭城最西南角,白虎门进去就是西市了,那里挺热闹的,不过回头再带你们去逛,今天先去尚善坊。”

    “有什么好逛的吗?”老四问。

    “进去就知。”

    尚善坊位于建国门东第一街从南向北数的第六坊,与积善坊隔街相望,坊北接洛河天津桥,南望龙门伊阙,屋宇连栋,风景独内。

    坊内还有太史监、崇贤馆、宗正寺、内仆局等官方衙署,另外还是许多勋戚贵族的坊第。

    “这尚善坊里啊,居住公主最多。”

    一句话,老四就来了精神。

    只是老四进坊之后,却没去什么公主的宅第,而是径直带着罗成来到了西北一角。

    前面一座巨大的宅子,足足占去了尚善坊四分之一的地方,把个西北一角完全占了。

    “好气派的宅子。”

    嗣业笑道,“五弟,你觉得这宅子如何?”

    “不错,怕是哪位王公府第吧?”

    罗成瞧着这府第还真是气派,不过门头上的牌匾却被摭起来了。

    “喜欢吗?”

    “喜欢也是别人的。”

    “你就说喜不喜欢吧。”

    “那是肯定喜欢的。”

    嗣业哈哈一笑,“喜欢就好,这就是你的府第了,原来是司徒、楚国公杨素的宅子,皇帝所赐,他死后自然是杨玄感继承了,只是这杨玄感谋逆,如今他被五弟你所斩杀平定,因此陛下决定,特进你为开府仪同三司、楚国公,赐你食邑五千户,真封五百户,通前共一千户真封,加封你为左屯卫大将军,并将杨逆家族所有宅第钱财奴仆皆赐予你。”

    安静。

    十分安静。

    一大票山东军将大汉们,此时安静的过份。

    良久,杜伏威才摸了把嘴角的口水,“三哥,你说的是真的?”

    “嗯,这是皇帝一早刚下的旨意,估计正式的圣旨还在三省用印署名,但最晚今天肯定能送到五弟手上了。”

    “我草。”

    老四终于醒过神来,惊叹连连。

    “把杨家的产业全送给老五,那不是发了?”

    “也不是说全部产业吧,就是府第钱帛奴仆这些,杨家的田地则被充公了,杨家的田地很多,各地拥有良田几千顷呢。”

    “几千顷?”老四咽了一大口口水。一顷百亩,这几千顷地,那岂不是几十万亩地?“草,这杨玄感有几十万亩地,他娘的居然还造反?”

    嗣业呵呵一笑,“你要知道杨素本来就是出身弘农杨氏,这已经是顶级士族名门,再加上他两朝为相,极得宠信,出将入相,多次平定叛乱,每次都得重赏,有时皇帝一次就赏他良田几十顷上百顷,你说呢。”

    而杨素两朝天子时都做到宰相,他的弟弟杨约、叔父杨文思也都曾经做过宰相,他叔父杨文纪以及族父杨异,也都做过尚书,一家子人位列公卿,哪怕如杨玄感等兄弟们,无汗马之劳,却也都早早官至柱国、刺史。

    杨家家仆几千人,后院披罗持绮的乐妓小妾都以千计。

    府第华丽奢侈,规模甚至都能模仿皇宫。

    当年杨素在世之时,他府里那些奔走的管家、管事等家奴,都曾经是江南有名的读书人,杨素的内外亲戚以及许多过去属下的小吏,都因他而担任显要之职。

    论显贵,可以说大隋还没有一个能与他相比的。

    “这尚善坊的杨宅还算一般,大兴城里的杨宅才更奢华华丽呢。”

第494章 新旧贵族

    杨素是大业朝唯一任过尚书令的人,不过当尚书令没多久,杨广就把他逼死了。死前,杨素进位三公之司徒,爵进楚国公,食邑两千五百户。死后还追赠他为太尉以及弘农等十郡太守,谥号景武。

    杨素家族称的上是大业朝第一显贵,虽然杨素死了七年了,但凭着余荫,杨家的财富权势依然惊人,若不是杨玄感做死,还是能够继续显贵下去的。

    而如今,杨玄感谋逆还称帝,虽然皇帝当了没两月就没了,但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杨玄感兄弟等人的尸体被处磔刑,首级带回来后也被挫骨扬灰。

    皇帝甚至下令,剥夺了杨玄感一家人的杨姓,改他们姓枭。

    人死还不能罪消,杨氏家族抄家灭族,所有男丁都被直接处死,女子为奴,并抄没杨家所有的家产。

    当年杨家一门三相,全家七柱国四尚书九太守,那时是多么的荣耀。

    看着那高大的宅门,罗成也是忍不住感叹啊。

    “进去瞧瞧吧!”嗣业笑道。

    “陛下的旨意又还没宣下,眼下进这宅子不太合适吧。”罗成道。

    “有什么不合适的,反正早晚都是你的了。”

    老四也在后面道,“就是,进去瞧瞧,我还没瞧过这么华丽的宅子呢。”

    杜伏威、赵贵等一干老兄弟们,也想进去开开眼。

    “那就跟那守门的兵丁说声,进去瞧瞧。”

    偏就在这时,一队人马到来。

    数十家丁骑马护着一辆华丽马车,经过罗成他们身边时那些骑马家丁只是斜眼瞥了瞥他们就过去了,招呼都没打一个。

    马车在楚国公府前停下,车帘打开,一个年轻男子牵着一个衣饰华丽的贵妇人下车。

    老四看着那贵妇人也就二十余岁,打扮气质,衣饰华丽,走起路还婷婷,还带着一股香风。

    忍不住就吹了声口哨。

    结果却只引来那贵妇人的一记白眼。

    数名家仆立即怒目而视,或许是见罗成这边人也不少,且个个都是彪悍,这些家丁怒目警告之后便哼了一声罢休。

    “别胡来。”嗣业警告老四。

    那贵妇人直接进了楚国公府,数名仆从直接守在门口。

    “老三,刚才那娘们谁啊,挺嚣张啊!”老四问。

    “她身边那位好像是左屯卫将军李敏。”

    “李敏又是哪个鸟人?”

    “八柱国李家的人。”

    “难不成是李渊家的?”

    “不是唐国公府的,是太师李穆家族的。”

    太师李穆,那是八柱国之一,西魏北周隋三朝元老,当年杨广要代周之时,他是北周太傅并担任太原总管,镇守河东,与当时镇守冀州的柱国于谨都持支持态度,才让杨坚得以成事。

    杨坚受禅之后,特拜他为太师,允赞拜不名,实封三千户,李穆的子孙,连刚出生的,都封仪同,一家子封官的子弟多达一百多人,当时可是无人能比的。

    而这个李敏,便是李穆兄长李贤的儿子李崇的儿子,论辈分,李敏是李穆的孙辈。

    但李贤可是个牛人,北魏时就已经牛逼轰轰了,他十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然后他抚训诸弟,李穆李远等都是他拉扯长大的。李穆后来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而李远也同时是十二大将军之一。

    李贤还有个比较牛的地方,则是宇文泰死后,他还帮着抚养了后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

    李贤有五个儿子,李敏的父亲李崇是他的第三子,李崇胆力过人,为人英果,先后随宇文护、周武帝攻打北齐,以功封广宗郡公,后又从平尉迟,授徐州总管,进位上柱国。

    开皇三年,在幽州总管任上,突厥犯边,战死。

    当时李崇死的比较惨烈,所以文帝便把他儿子李敏收养在宫中,跟杨义臣他们一起长大。等大些,便袭爵广宗郡公,任太子千牛。

    李敏从小就长的很帅,而且有家族的良好基因,骑射本事练的很好,还能歌会舞乐器也玩的不错。

    那时开皇初年,杨广夺了北周天下,于是封女儿北周太后杨丽华为乐平公主。公主有女儿宇文娥英,到了嫁人的年纪,于是皇帝把许多勋戚子弟都召到宫里来,足有好几百个,让公主挑选。

    最后公主选中了李敏。

    皇帝于是以嫁公主的礼仪把公主女嫁给李敏,大婚后,公主跟这女婿说,“我把北周天下送给至尊,如今唯有一女,现在女儿嫁给了你,我当为你谋一个柱国之位,若是皇帝授你他官,你不要接受。”

    等李敏给皇帝敬酒的时候,文帝亲自弹琵琶,让李敏伴舞,皇帝很高兴,问公主说,你女婿现在是什么官职?

    公主马上说,现在还是个白丁呢。

    于是皇帝说,那授个仪同吧。仪同是隋初的勋官,又名仪同三司,可李敏记得丈母娘的话,只要柱国,嫌这勋官低不答谢。

    皇帝说,你不满意吗,那就授你开府吧。

    开府全名开府仪同三司,比仪同三司高了两级,上面还有个上开府仪同三司,可李敏还是不谢。

    皇帝见状,只好道,公主有大功于我,我就也没理由跟她女婿惜官了,那就授你柱国吧。

    于是李敏这才拜而谢恩,于是就发诏授他柱国之勋,这可是十一等勋官中仅次于上柱国的位置,比原本的仪同三司高了六级。

    等到杨广继位,为避讳,于是改广宗郡公为经城县公,前几年,在关内多州任刺史之职,但基本上都不在任上,常年逗留京师,来往宫内,侍从游宴,极得宠幸。

    后来转任卫尉卿,可依然是不理公务。

    等公主临死前,跟杨广说我就这一个女儿,我死后希望皇帝替我照顾好她,还要求把自己的汤沐食邑送给李敏继承。

    这样不合理的要求,皇帝居然也答应了,竟然把五千户的公主汤沐食邑转赐给李敏,还授他屯卫将军。

    两次随征高句丽,一点功劳也没有,这次居然也升为光禄大夫。

    今天李敏夫妇突然来这里,就是看中了杨素的洛阳大宅,想要求请皇帝赏赐给他们。

    嗣业他们还只是以为他们刚好路过进来看看呢,便也要进去。

    结果门口李敏留下的侍卫却冷哼一声,“此处已经是经城侯府产业,闲人不得擅入!”

    老四一听就不高兴了,这明明是皇帝赐给老五的,怎么成了什么狗屁经城侯的产业了?

    “放肆,知道我们是谁吗?老子可是陛下亲赐的北海侯!”

    “没听过,什么阿猫阿狗,也敢在洛都撒野了,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鸟样!”那侍卫常在京城,京中有名的贵族基本上都是认识的,他还确实是没听说过什么北海侯,还以为只不过是哪个军户丘八在这里撒野。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