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04章 矫诏

    眼看着局面已经控制住,这时罗成才走了出来。

    他卸去伪装,露出本来的真面目,站在屈突通的面前,“听说关中百姓常言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老将军也是一世英名,为何如今却勾结高句丽人,里通外蕃,颇改旧节,鲜克有终呢?”

    “欲加之罪,何患无穷。”屈突通叹息一声,目光看着倒在地上死不瞑目的部将尧君素,“可叹他们这些无辜之人。”

    老四一挥手。

    “将这些勾结外敌的家伙都杀了。”

    罗成瞪了他一眼,“屈突老将军,现在有人证有物证,证明你有勾结外敌,通敌之嫌。我身为节帅,也不得不委屈下你,但你放心,我一定会认真的调查取证,若最后证明你是清白的,到时我定亲自向你赔罪。”

    屈突通却知道这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终究是罗成棋高一着。

    他讨厌罗成的惺惺做态。

    那边的封德彝却是挣扎着过来,向罗成躬身拱手,“大帅,我真的没有通敌!”

    罗成却只是呵呵一笑。

    “封安抚使,我知道你当初是被虞世基安插过来的,你来后我对你也不薄,从不曾亏待过你,也一次次容忍你对我的那些小动作,可你呢,却反而变本加厉。请你好好反省一下吧!”

    说完,他一挥手,便有军士过来,将屈突通等人全都押了下去。

    大厅里的血腥味还弥漫着未散去。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一些文官,看着罗成一干武人,心中百感交集。

    虽然刚才圣旨还没有打开宣读,可房玄龄与杜如晦又哪会猜不出里面的内容,如今的形势,加上辽东的气氛,他们很清楚正在发生的事实真相是如何,但知道又如何?

    他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诸位,让大家受惊了。”

    罗成把手伸向老四,“刚才那道圣旨呢?”

    老四从怀里摸出来递给罗成,“还不知道是真是假呢。”

    罗成却只是接过,打开,瞄了几眼。

    内容果然如他知晓的一样,其实这道诏令罗成早就知道了内容,甚至在屈突通之前。天下本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尤其是罗成手下还有一个专门刺探情报的暗卫。

    可罗成拿着圣旨,却是笑着道,“是好消息呢,陛下下诏我忠武军,要我们南下讨贼平乱。嗯,还有一个更惊人的诏令,陛下在诏书中决定退位为太上皇,传位给齐王殿下。让我忠武军拥立新皇,奉新帝南下中原,讨平叛乱,还都洛阳。”

    这种胡话张嘴就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一干人,听的是心里直叹气。

    谁会相信这种胡话啊。

    可也没有谁站出来说,把诏书给大家过目一下。

    毕竟今晚上已经死了不少人,而屈突通和封德彝李百药等还被抓了,谁还会再站出来呢。

    罗成既然敢杀人,就不介意再多杀点,没谁愿意却撞刀口。

    “罗成奉诏。”

    捧着诏书,罗成对着南边方向遥遥拱手示意,然后便把诏书收了起来。

    “诸位,都回去休息吧。”

    罗成让房玄龄和杜如晦留下。

    “房兄,杜兄,刚才让你们见笑了。”

    两人尴尬的笑笑,虽然早在章丘时就曾一起共事结交,这些年也算是有些私交,可今天这一出,还是让两人觉得后背发凉。

    罗成还真是狠,明知屈突通他们谋算他,却故意不露面,等到最后了才站出来,这种手段太狠。

    “如今天下大乱,百姓陷于水火之中,我辈身为军人,本就应当保家卫国,这是我辈之失职啊。现在这天下,不知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到处割据、抢掠,让人心痛啊。”

    房玄龄苦笑,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房兄、杜兄,我知道二位都有匡扶天下,济世安民之本事,如今我罗成便提个不情之请,希望二位以天下苍生社稷为重,一起结束这个乱世,重还天下太平,让百姓重新安居乐业,不知可否?”

    “大帅想要怎么做?”

    罗成也不隐瞒,“刚才那道诏令是假的,也瞒不过你们,但说的倒是我要做的。奉齐王为天子,尊当今为太上皇,然后我忠武军入关南下,讨贼平乱,还天下太平。”

    杜如晦道,“齐王并非明君。”

    “我知道,立齐王不过是避免点麻烦,借他名号立个旗而已。”

    这下房杜二人只能苦笑了,这罗成还倒真是挺磊落的。

    “咱们相交多年,所以我也不拿你们当外人。”

    “真要到这一步吗?”

    “这个天下乱成这样,修修补补已经无济于事了。我罗成原本也是想做事的人,可有人却有不放心我做事,前后制肘,寸步难行,甚至弄不好连性命都不保,既然如此,那不如干脆掀了桌子另起炉灶,咱们抛开所有包袱,轻装上阵,也好早日达成目标,你们说对吧。”

    房玄龄问罗成,“不知大帅这次外出这么久,做何去了?”

    “实不相瞒,我先去了涿郡,在那里秘会了我兄弟嗣业,与他达成了起兵安天下的共识。然后我去了奚、契丹、三部,与他们谈互市,谈联合,顺便纳了几个美人,也拐了两万余部落骑兵南下。”

    杜如晦一听,便感叹着道,“大帅你现在要兵有兵,要人马有人马,只要大旗一举,便能一举进入洛阳,安定天下了。”

    “打仗我没什么担心的,我们忠武军向来是百战百胜,个个都是过的硬的。只是这马上打天下不难,可治天下却不能马上治。所以,我很需要如两位这样的治世大才相助。”

    杜如晦想了想,“若是我想回中原,不知道罗帅会不会答应?”

    罗成笑笑。

    “以我们的关系,本来不论你们如何选择,我都应当答应的。但你也知道,既然我迈出了这一步,就没有回头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你们若是能留下来,我必将高兴万分,盛席以待,授以重职。可你们若非要走,我只能忍痛挥泪斩了你们,因为你们之才,不管最后投谁,都必将是我心腹之患,你二人,每人可抵十万精兵,我决不能放你们离开的。”

    这番话一说,气氛有些紧张。

    房玄龄却突然哈哈大笑。

    “成了,大帅虽年轻,可仅凭这番话,就知必成王业,我房乔愿意留下,辅佐大帅。”

    杜如晦苦笑,“那我也只能留下了。”

    罗成挽起二人的手,“如此甚好,真要杀了你们二人,我只怕也得心痛万分啊,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如今这般多好,就让我们一起匡扶天下,济世安民,开创太平盛世!”

    三人手挽着手,算是达成一致!

第705章 退位

    九月。

    辽东的屯田里,是一片片金黄。

    这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辽东的天气已经晴朗了多日,秋高云淡,每日都是艳阳高照,似乎老天也在庆贺这丰收,准备好天气给大家收获。

    辽东城外的屯子里,冯长贵正在磨着镰刀,快要开镰了,镰刀得磨利一点,这样才能割的更快。收获的季节,总是忙碌的,得抢时间,所以叫抢收。

    半年的忙碌,眼看收获之时,若是耽误了时间,错过了好天时,那么一场秋雨下来,可能这半年的辛苦就全白忙了。

    尽可能快的把粮食全都收获入仓,这才能安心踏实的享受这丰收,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准备丰收后的乡饮酒礼和看社戏、赶市集。

    永富捧着一叠报如往常一样的从外面走进来。

    长贵抬头打了声招呼,“教头,今天又有邮递员过来送报啊?”

    永富大约三十出头,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但是一双眼睛十分凶,总带着恶相,屯里的小孩子有时看到他都会哭。他身高近八尺,没瘸腿前那是个一顶一的好汉。

    曾经是左五军的老兵,还是个斥候轻骑,后来一次行动时被伤了腿,瘸了。于是永富便领了一笔伤残抚恤金,拿了些赏赐,从军中退了下来。

    虽说无法再留在军中,让人十分遗憾,可上面还是尽心帮他做了安排。他之前只是个无官无职的斥候骑兵,因此退下来后上面还是尽量给他安排了个教头的差事。

    教头,自然是教练乡民。

    在辽东,普遍实行的是屯庄制,百姓聚集而居,建立有围墙的屯子,外面则有屯田。每个屯庄里,基本上都会有些府兵。

    而其它屯民,青壮的男子,也一样会编入郡中郡兵或县中土团,又或者乡中的乡兵,又或屯子里的民兵之中。

    总之是越强壮者就会优先编入级别更高的队伍,而就算是五六十的老头或十几岁的少年,也会编入本屯的民兵之中。

    除了每年两次的集训外,其余时间,大家都会在屯子里自己训练。

    因此屯子里也会有教头。

    这些教头要么是由府兵担任,要么就是由如永富这样的退伍伤残老兵担任。

    其实当教头是没有薪水的,但每年会有两笔赏赐,一般也就是一两套衣裳一点粮食之类的。不过大家看中的倒不是这点东西,而是教头其实也是很威风的。

    如永富虽然残了,其实日子还是过的不错的,他不过三十多岁,家里有婆娘,还有好几个孩子,另外还有个新罗妾侍,此外还有历次打仗分得的高句丽奴、突厥奴好几个,家里地也有几百亩,还有牛有马,养了鸡鸭羊。

    日子是很惬意舒适的,虽说辽东的日子肯定没中原那么好,但现在的中原肯定没辽东舒适安稳啊。

    这边虽然好多物资紧缺,可粮食盐布这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却是不怎么缺的,而且价格还稳定便宜。

    另外,屯子里还有学校,不但娃娃们都可以免费去读书,甚至大人们也经常会参加下学校里的扫盲班,学习点读写算术,起码每个人自己名字总还是能学会写的。

    而如永富这样的老兵,以前在军营里时,也是有专门学过的,因此他能认识上千个字,一般的告示、报纸之类的都看的懂。

    辽东有报纸,叫东方早报。

    一周一刊,一刊印成一本,有几十页,上面有许多内容,各种什么朝堂大事啊,天下各地新闻啊,又或者辽东本地的消息啊,甚至还会有些诗赋故事传奇之类的。

    不过这报纸也不便宜,据说是雕版印刷的,但一本也要十文钱,半斗米价呢。反正做为只是一个乡兵的长贵是舍不得买的,而且家里的婆娘肯定也不会让他买。

    于是他便跟许多屯民一样,每次看到永富买了,大家便会等到傍晚吃过份后,或者是午间的时候,聚在屯子里的树下,来听永富念给大家听。

    有时永富没时间,大家便去屯里的学堂,找那里的先生念。不过现在学堂里的先生大多数都是义儿营来的女先生,年轻的女娃娃,他们男人也不太好去找。

    于是便更多的会去找同样是义儿营出来的屯副,每个屯子都有个屯长,一般是选的年长而又公正有威望的屯民担任,然后每个屯子还有个屯副做为他的副手,这屯副全是由义儿营派来的少年男娃,这些娃儿个个虽年轻,但跟女先生们一样,能读会写会算的,而且多数还会骑马射箭舞刀耍矛。

    他们过来担任屯副,协助屯长管理屯庄,平时也帮大家写写信念念报,还会定期组织大家在农闲时上扫盲课。

    永富边走边翻看着报纸,头也没抬。

    似乎没听到长贵喊他。

    长贵凑上前,“报上又登啥消息了,看的这么入神,快给俺也讲讲?”

    他觉得这报纸好神奇,足不出门,光看看报,便能知晓天下之事,不仅辽东城里大帅府发了啥告示命令知道,就是中原朝廷发的什么诏令也一样能知道。

    永富这个时候才抬起头来。

    “今天的报纸里夹了个号外。”

    “啥是号外啊?”

    “就是本来早报是一旬一刊的,十天才发一次,可是遇有紧急重大的消息,报纸已经刊印好时,便只能紧急加印一份单独的号外。”

    “那这号外说啥了,啥紧急大事,是高句丽人又要打过来了?”

    “不是,我们不打他就好,他敢打来?”永富哼了一声,“不过这次事情比那还要大,皇帝在江都颁下诏令了,他宣布退位,然后传位给辽王,还让咱们大帅率忠武军拥新天子入关平乱,送新天子到洛阳继位呢。”

    长贵怔怔出神。

    “皇帝退位?传位齐王?不是说皇太孙是皇帝的次孙吗,怎么却传位给齐王呢?”

    永富当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可既然这号外上都这样说了,总不会错的。

    “那咱们要出兵了?”长贵问。“可这地里麦粟就要收了,这可咋办?”

    对长贵来说,天子退不退位,传位给太孙还是齐王,这跟他好像关系不大,他更关心的还是地里的那些已经快熟了的麦子。

    想的是这要打仗了,那这田地的庄稼粮食怎么办?

    永富有些鄙夷的哼一声,“你想去还未必有机会参加呢,你以为谁都有资格去啊?再说了,真要是命令下来,征召你我入伍或者是去送粮食,那也没啥,你家里不是还有婆娘还有奴隶吗?”

    “可我家才两个高句丽奴,那么多田地呢,家里孩子又小,父母年纪又大,我妻子还又怀着孩子在身。”长贵一脸愁容。

    “放心呀,就算你真点上了,到时屯里也会组织大家一起帮忙收割的,总不会让你家麦粟烂在地里。”

    永富有些怅然若失,他一个瘸了腿的前斥候骑兵,是再没机会点选入伍了。

第706章 假黄钺

    杨站在镜前,看着这件匆匆赶制出来的龙袍,眉头微微皱了皱。

    当年他祖父代周,便改革北朝制度,重新恢复汉魏礼仪,皇帝冕服是冕垂十二旒白玉珠,玄衣裳,共享山、龙九章,革带、同裳色,有龙火山三章,共十二章服。

    并佩鹿玉具剑,垂白玉双绶,绶饰三玉环。

    因此,他继位登基,自然当用十二纹章的冕,得是玄衣裳。

    可现在罗成让人送来的,却是一件衮龙袍,配一顶金色折翅冠,颜色也不是上玄下,而只是明黄色。

    连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纹章都没有,仅有一个龙纹章。

    要知道,就算是太子,那也是有九纹章衮龙袍的。

    “请殿下宽恕,一时仓促,难以制成衮冕,罗帅说等还都洛阳,到时定举行隆重而盛大的登基大典,到时天下百官、四方藩使酋长,都来观礼。”

    听魏征这般说,杨也只得点头。

    衮龙袍就衮龙袍吧,没有十二纹章衮冕,他依然也将登基为天子。

    “请殿下换上龙袍,移驾六合宫。”

    辽东城外不远,有一座六合行宫,之前皇帝攻打辽东时修建的,现在修补修补,刚好可以当做杨的皇宫,那里有留守的少量宦官和宫女,还有一些皇帝依仗,倒是可以现成取用。

    杨倒是想去节度使府的,可明显罗成认为他去了会妨碍,于是便让魏征送杨去行宫。

    “罗成没来吗?”

    “罗帅稍后会率辽东文武前往六合宫朝见,现在还在忙碌,正忙着草诏宣告天下。”

    杨哦了一句,“以后称陛下,莫再称殿下。”

    魏征笑笑,“遵旨,陛下。”

    这下杨满意了。

    “还有何事?”

    “陛下,罗帅让我来,请陛下赐下印信。”

    “什么印信?”

    魏征很淡定的道,“如今举兵起事,虽得宣武、义武、威武、镇海数镇响应,然则诸镇并不相连,只怕难以统一指挥,眼下太上皇还在江都,若是我们指挥不一,这仗也不好打,洛阳更不好进。”

    “所以臣斗胆请陛下授封罗帅假黄钺,以都督中外诸军事,统一指挥各镇兵马。”

    假黄钺三个字一出,杨的眼皮跳了跳。

    这三个字可不简单,因为这代表着一项极大的权力,假黄钺,便是赐给臣子代天子征伐大权。

    这比起使持节的都督,双旌双节的节度使,还要权力大。节度使不过是节制一镇,使持节的都督则权利还小些,而这假黄钺,可是代天子征伐啊。

    “朕赐封罗成为上柱国大将军!”杨道。

    可魏征却不答应,柱国大将军最早是十六国时后燕国慕容垂所设,位于太尉之上,后来北魏亦设立。

    一开始,这个位置还是非常权重的,比三公还大。

    可后来尔朱荣尔朱兆等权臣都当过,再后来西魏的宇文泰,干脆搞出了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于是这柱国也就不稀罕了。

    当时西魏给柱国大将军并授使持节、大都督衔。而等到宇文家代西魏立北周后,这柱国就更是遍地走,大将军多如狗。

    而等到了杨家建立隋朝后,柱国之上更是又设了上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更是只是勋官,无半点实权,于是这上柱国跟大将军都废了。

    杨给罗成授上柱国大将军,对魏征来说,一点实用性也没。

    历史上不少响亮的将军名号,刚开始设立时,那都是非常威风也非常权大的,可后来便滥了。

    比如说汉朝的骠骑大将军,最有名的还是霍去病得封。然后到三国时,最厉害的将军号便是都督中外诸军事,又称大都督。

    南北朝的时候,祸乱天下第一人的侯景,曾经自己封了个将军号,宇宙大将军,真是地球都容不下他了。

    再然后便是南北朝时极有名的柱国大将军了。

    当然,不管是骠骑大将军还是柱国大将军又或大都督,如今都滥了,不值钱。

    所以历史上,后来李渊给李世民封无可封的时候,想出了一个新的将军号,天策上将,其实跟那什么宇宙大将军、柱国大将军本质上都是一回事,一个将军号不值钱了,那就再想一个新的出来。

    “那朕就授罗成为太尉!”

    太尉是三公之一,还在司徒司空之前,一般来说是在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师之下。早在秦汉时,太尉可是比什么骠骑大将军、柱国大将军都牛逼的多,这是真正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元帅。

    只不过慢慢的,太尉也成了虚衔,从宰相,从统领天下兵马,到慢慢的就成了个虚衔荣衔,再无实权。

    魏征当然更不会满意太尉这么一个头衔了,他来的时候,可是带着任务来的。

    “陛下,罗帅忠心耿耿,保扶陛下,如今天下纷纷攘攘,一片混乱,此时正需要得到陛下的信任啊。”

    “那朕授罗成为元帅。”

    杨始终不愿意授罗成假黄钺。

    魏征见此,便道,“若陛下授罗帅为元帅,还请陛下诏授罗帅开幕府自置官属,都督中外诸军事,节制天下兵马!”

    眼看着不答应,这魏征就不肯罢休的样子。

    最后杨无奈,也知道如今还得倚仗罗成,于是想了想便只好道,“那朕就拜罗成太师、授封元帅,赐开幕府并允自置官属,同时诏赐罗成旌节,令罗成都督内外诸军事,节制天下兵马。”

    “臣为陛下草诏。”

    魏征还不肯走,而是直接取来纸墨笔砚,当着杨的面挥笔草诏,诏书拟好,递给皇帝。

    “请陛下署名用印。”

    “玉玺还在太上皇那。”杨借口。

    “请陛下御笔署名,并盖上私印。”

    杨咬咬牙,最后还是拿起笔,蘸起朱砂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从腰间取出一枚金印盖上。

    魏征细细看过,满意的收起。

    “臣先告退,请陛下更换龙袍,稍后臣恭迎陛下往六合宫。”

    等魏征出去了,杨看着那件衮龙袍,突然没有了半点欢喜之意。

    “权臣,欲做曹操和司马耶?朕早晚要诛你!”他恨恨道,说完却又马上扭头四下观望,生怕被人听去。

第707章 节制天下兵马

    杨还在对着那件明黄龙袍不满意的时候,罗成这边得到魏征回报后,便迅速的把元帅府架构起来。

    奉旨开府。

    其实开府也简单,就是在原来的忠武军节度使府外面,再挂一块牌子,也算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了。

    不过具体的,肯定也要有所调整。

    罗成为元帅府元帅,负责对内外的军事作战,并节制天下兵马,总判帅府事。

    其下设长史与司马各一人,另有行军参谋一人。从事郎二人,军咨祭酒二人,主簿二人,记室二人,六曹参军事各二人,另有参军事六人,录事二人,典签四人。

    此外还设立了判官、掌书记、推官、巡官、孔目官等。

    罗成把自己的元帅府划为分三大块,其一是负责文书机要的,有判官、掌书记等,主要是为将帅起草报告和文书。

    另一个则是负责参谋指挥的,担负的是选择行军道路和宿营地,制订作战计划,收集分析情报,并负有传令,为行军部队指路的任务。

    最后一个则是担任工兵勤务、军需后勤这一块。

    罗成分别设为机要司、参谋司和后勤司。

    长史负责机要司,司马负责后勤司,而罗成又特设行军参谋一职,负责参谋司。

    增加了一块牌子的帅府里,一众军将官员们都面带欢喜。

    走出这一步不容易,而一切又是如此之顺利。

    罗成加封为元帅、太师还兼任安东道节度使兼辽东太守,自然也要给下面的兄弟们升职加薪。

    “授魏征为行军长史,主管机要司,负责府帅机要文书事务。”

    魏征笑呵呵的上前拱手谢过,这位老道对于造反很乐衷,如今也算是成了一半,对于罗成的酬谢,接的很自然。

    “授王子明为行军司马,主管后勤司,负责帅府的后勤军需事务。”

    王子明跟着罗成多年,又是罗成的二姐夫,一直是负责钱粮这块,兢兢业业,还是很尽职尽守的,因此当仁不让的上前接令。

    “授侯莫陈将军为行军参谋,负责参谋赞画。”

    这个新设的行军参谋,罗成将他放在了三个副职的第一,在不设副帅的情况下,侯莫陈的位置并没变化,对于这个新职,他很满意。毕竟,参谋赞画,本就是他所长。

    接下来,罗成又对六曹参军事等职分授诸将。

    “我决定,将柳城郡和辽西郡合并为一,将旅顺郡与建安郡合二为一。”

    安东虽地广,可终究还是人口太少了一点,六郡加起来不到二百万人口,一郡也就是三十万左右,还是平均。

    而中原河南河北战前时代,一郡都是二三十万户,是现在辽东的不知道多少倍。

    人口太少,一县不到万户人,就有些不合时宜。

    因此,罗成干脆并去两郡。

    柳城郡和辽西合并后,名为辽西郡,治所依然在柳城,建安郡则并入旅顺郡。

    不过现在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就是罗成这边猛将不少,但文臣却是不足,尤其是能够主政一郡的有能干的文臣。

    “克明,你此前为辽西太守,本来二郡合一后,应当以你为太守。只是如今这里也离不开你,我已向陛下奏请任你为吏部侍郎。”

    房玄龄和杜如晦算是罗成这里为数不多拿的出少的文官了,可现在朝廷这个草台班子,中枢也得有人。

    于是罗成便打算自兼尚书令,这样一来,他一面是元帅,统天下兵马,一面是尚书令,可以掌控中枢。

    但光他一人肯定也不行,于是便让杜如晦做吏部侍郎,分担事务。

    他给房玄龄安排的则是内史舍人这个职务,这其实就是中书舍人,因为隋朝要避讳杨忠,所以中字都不用。侍中改为纳言,中书令改为内史令,中书舍人也便成了内史舍人。

    内史省是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内史令便是宰相,此前杨广也不实授内史令之职,只以内史侍郎加参知政事为宰相。罗成让房玄龄来负责临时的中书省,当然不可能一下子授他令或侍郎之职,于是便先授他个舍人。

    反正职不职务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上面还有没有上司,没有,那内史舍人也一样可以暂管内史省。

    而门下省,罗成是让魏征兼任给事郎,这官职原本为给事中,也因避讳改为给事郎,正五品上,为门下重职,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

    总之朝廷中枢,是以三省为主。

    内史省负责的是答复皇帝的咨询,负责起草诏敕及阅读臣下的表章。

    简单点说三省就是内史省是负责决策的机关,而门下省是负责审议的机关,尚书省是实际执行的。

    但罗成现在不管这套,他只是为了方便他掌控这个傀儡朝廷的中枢,方便行事。

    所以虽然他是尚书令,可实际上他还是把这三省都弄到一起,合并办公,没有什么三省互相制约。

    房玄龄负责草诏、魏征负责审议,罗成负责执行,杜如晦负责人事,听起来有模有样,但关键的是这些人都听罗成的,于是这三省六部制度,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不过是给外人看的。

    三省都只是摆设,那皇帝更是傀儡,罗成不可能真的让杨来指手划脚的。

    等把中枢和帅府两边都差不多架起班子,罗成便道,“好了,咱们现在去迎天子至六合宫吧。”

    于是乎,大家便都一起边互相道贺升官了,一边往外走,去迎接圣驾入六合宫。

    那边杨左等右等,等了许久,才终于见到罗成等人到来。

    罗成见面,先是呈上一本奏表,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罗成拟好的三省中枢官员名单和元帅府属官名单。

    “陛下,臣拟将为陛下选拔禁卫元从亲军,拟军号神策军,兵额五万,设左右两军,兵员自归附之奚、契突厥以及我辽东勇武百姓之中招募。”

    杨听说罗成要为他建立神策左右两军为禁卫,当然马上点头同意。

    然后罗成又奏请说,臣还打算将忠武军扩编为四军十万人马。

    皇帝也不反对。

    “朕便给忠武军四军各赐军号,分别为左右神威军和左右神武军。”杨顺势又授出四个军号。

    神策神威神武,六军十五万人。

第708章 登基改元

    杨还想顺势再钦点几位神策神威神武的军将,结果罗成却手一挥,打断了他的计划。

    “臣等恭请陛下移驾六合宫,登基即位。”

    杨张了张嘴,心中不快,可只能强忍着,最后只好起身,穿着那套令他极不舒服的明黄衮龙袍起身移驾了。

    他这次从平壤过来,是悄悄的过来的。

    平壤的长安宫齐王府有两千步骑的卫队,但那卫队却是皇帝派来监视看押他的,哪怕这两年他没少花钱在这些军将身上,可也仅是拉拢了几个军校侍卫而已。

    因此当王君廓秘密见他,说要接他回辽东当皇帝时,他当时就一哆嗦,还以为王君廓是皇帝派来诈他的。

    好在见到了罗成的书信,后来又看到了宋老生,这才相信了。最后还是让王君廓帮忙,以打猎为名出王宫,然后却半路找了个替身留下,自己则坐船跑回辽东。

    所以说现在杨其实就是个孤家寡人,身边一个亲信都没有。

    好不容易在平壤喂熟的那几个,还全都被王君廓留下了。

    现在罗成说让他干什么,他也只能干什么。

    出了府第。

    那边早有忠武军的将士把行宫取来的仪仗打起来,虽然跟他的龙袍一样不够威风完整,可起码也是天子仪仗了。

    辽东城里的军民百姓,也早就从各方面听到了消息。

    于是这会,全都跑来观看。

    当杨出现,坐在那八匹大马拉着的御驾上,街道两边围观的军民,无不跪地高呼万岁。

    金黄华盖下的杨看着这场面,听着这呼声,激动的几乎晕过去。

    这一刻,他才真正的感受到了九五至尊的感觉,感受到了什么叫天下之主。

    从宅院到城外六合宫,一路上,欢呼声不断,杨站在车上,不时的招手。

    六合宫城里,罗成等文臣武将,迎着皇帝入宫,举行了一个比较简单的登基仪式。

    没有外番使节,没有地方官员,甚至没有什么足够的仪式,因为人手不够。

    一切草草而就。

    但当杨穿着明黄衮龙袍,坐上殿中的龙椅时,他还是激动的流下了泪水。

    曾经在太子杨昭病死后,他以为太子之位必然是他的,所以有过放纵,有过得意,却不料最后父亲反把他软禁起来。

    担惊受怕好些年,才被外放去了朝鲜,本以为这辈子都回不到中原,就要当个逍遥的野人王时,却料不到罗成迎他回来当皇帝了。

    “罗卿,接下来你有什么计划?”杨迫不急待的问。

    “回陛下,接下来自然是发兵入关,讨逆平乱,安定天下。”

    仪式结束,罗成等人便退出行宫。

    杨在宫里逛着,六合宫城不大,这不过是当初皇帝征辽东城时临时修建的一座小行宫,宫城外面还有一座外城,原是供给随驾百官居住的。

    现在宫里还有一些宦官和宫女,但宫人都年纪较大,也没有几个好看年轻的,那些宦官也都是老弱不堪者,没一个机灵的,甚至还有些突厥、高句丽的奴婢,好多连他的话都听不懂。

    这还不如他在平壤的长安宫里。

    他只能安慰自己,要不了多久,等罗成打进关内,攻下洛阳,他就能回到洛阳的巍巍紫微宫里临朝听政,君临在下了。

    可是接下来,那边却没了动静。

    他派人去召罗成,结果只带回了罗成一句话,说正在准备之中。

    再过几天,还是没动静。

    他再派人去问,这次那老宦官宫门都没能出去,因为外面已经有神策军驻守诸宫门,而神策军守着门,不许宫里人进出。

    宫中所需要一切用度,他们定期派人送进宫。

    宫里有话,也只能通过他们传递。

    罗成回话,说如今秋收开始,大家都忙着在收麦子呢,等秋收过后就出兵。

    这个答复气的杨要死,这什么时候了,还收什么麦子。

    等帮朕平定在下,打回洛阳,到时朕赏你们金子。

    可惜没人理会他。

    杨坐不住了,他亲自出宫去见罗成,可宫门口守门的神策军却居然敢拦着他这个皇帝。

    他大怒,但那守门的神策军居然是突厥人。

    根本听不懂他的话,他大叫着让罗成来。

    可没人理会。

    他往外硬闯,结果突厥人居然架着长矛拦住了。

    杨又怒又惊,在那里又闹又骂,最后也没人来理会他,最终只得回到了宫里。

    宫门口,杨走后,李君羡才走了出来。

    他拍了拍那几个突厥士兵,满意的点头,“很好,继续守好宫门,不许宫里一只苍蝇飞出来。”

    一个突厥兵用着还算流利的汉话道,“请将军放心,我们一定守好宫门,皇帝也别想出去。”

    杨还不知道,这些守门的突厥兵并不是听不懂汉话不会话汉说,他们只是装做听不懂不会说而已。

    而另一边的辽东城元帅府里。

    罗成却很忙。

    不仅仅是收麦子。

    虽然现在确实是忙着秋收,可除了秋收也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

    首先,就是要派人把齐王在辽东城登基即位的消息传告天下,同时还要向定襄、马邑、山东、安南、江南等诸道盟友们送去这个好消息。

    告诉他们皇帝登基的消息同时,罗成也以皇帝的名义,给这些盟友们加官晋爵。

    罗成授封宣武军节度使罗嗣业为晋国公、太子太师,加兵部尚书。

    授李思摩为安国公,漠南节度使,兵部侍郎。

    授张须陀为司徒、鲁国公,调入京为左神策大将军,礼部尚书。

    授罗贵为齐国公、山东节度使。

    授杜伏威为吴国公、江南节度使。

    授燕国公罗艺为太傅、镇海军节度使。

    授刘武周为代国公,代北道节度使。

    加封义成公主为襄国大长公主。

    一连多道封赏任命诏令颁下,给盟友们坚定信心。

    另一方面,他也没忘记给北平的独孤篡、范阳的薛世雄、河北的李景、太原的杨义仆、洛阳的王世充、河南的裴仁基、彭城的来护儿、陈棱等各路大将要员发出封赏的诏书。

    这些人全都封国公,授以中枢或地方要职。

    总之一句话,现在齐王继位,要结束动乱,恢复天下太平,大家都来拥立新皇,好处大大的有。

    北平都督拿着这封诏书,看着上面落款的至德元年几个字,不由的冷笑。

    “至德?这不是陈后主用过的年号吗?”独孤篡问手下。

    那个属下倒也是有些墨水的,当下道,“至德来自道德经开宗明义的第一章,意为最高道德就是孝。齐王篡位造反,伪年号却用至德二字,估计是想诏告天下他称帝是为了尽快平定天下叛乱,然后好尽快将皇帝迎回京都,代父平乱,保续江山,这或许就是他认为的大孝吧。”

    “齐王想的到这些?估计又是那个罗成鼓捣出来的。”

    “都督,那这诏令咱们接还是不接呢?”属下问独孤篡。

第709章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那你说,我是接还是不接呢?”独孤篡笑着问手下。

    这位北平司马悄悄的打量了独孤篡的面上表情,却也看不出他究竟是何态度。说来,这位上司,那是皇帝的舅表弟。

    北平都督赵国公独孤篡的父亲独孤罗是独孤信的长子,而独孤信是江都那位天子的外公,独孤皇后跟独孤罗是同父不同母的兄妹。因此,江都天子是独孤篡的姑表兄,而辽东那位天子是独孤篡的表侄。

    这位司马想了想,然后谨慎的道,“当今天下确实是一片混乱,先有各地贼匪蜂起,然后又有李密、窦建德这等贵族豪强做乱,现在天子在江都不得还都,洛阳随时有失陷的危险。”

    “你想说什么就直说,不必这么转弯抹角的。”独孤篡道。

    “职下是想说,江都天子无力剿灭各地的叛乱。”

    “你是说辽东的那位天子就可以了?”

    “齐王得罗成拥立,又有数个大镇支持,因此他现在是实力最强,他们若南下,不论是窦建德还是李密等叛军,都不是他们对手,就算是江都朝廷,也无力阻挡。”

    “那你是要劝说我接下这诏令了?”

    “顺势而为·····”

    司马话还没说完,独孤篡却已经拔出短刀一刀刺入了他的喉咙,“我独孤家为皇亲国戚,世受国恩,先太后和陛下对我家都不薄,我岂有背叛之理?你身为朝廷将领,食君之禄,不为君分忧,遇事却只知道投敌。你当真以为我不知道你跟辽东那边悄悄书信往来之事?你以为我不知道罗成都已经许诺授你为北平太守之职?”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独孤篡拔刀,那位司马大睁着眼睛倒下,死不瞑目。

    独孤篡转身,目光扫过一众属下文武。

    “我知道,跟辽东那边暗中往来,眉来眼去的不止这一个。我今天杀了他,但是不会再追究你们其它人。只要以后老老实实本本份份,那么我会既往不咎。谁若是敢再里通外贼,休怪我独孤无情!”

    厅中诸将校官吏们,都不由的心惊。

    想不到,独孤篡居然态度这么坚决,一言不和就把司马杀了,这是不给辽东半点劝降的机会啊。

    独孤篡杀了自己的司马后,却秘不公开,只让人悄悄毁尸灭迹,然后却对辽东来人说自己准备顺应时势,愿意率北平兵马拥立齐王为天子。

    他让使者回辽东,说请罗成派一位大将前来接任,他愿意前往辽东御前朝见天子。

    等做完这一切,独孤篡却又带着一支几百人的队伍赶往西面的范阳府。

    范阳府原本就是涿郡,上次升格为府,置府尹,授薛世雄担任府尹一职。而后又将范阳府军都关外之地,割出单独设为涿郡,隶属于定襄道的罗嗣业。

    独孤篡派人先行往范阳见薛世雄,说来一起商议拥立新皇,迎接圣驾入关之事。

    薛世雄也早就接到了罗成的书信,还有齐王的诏令。

    不过他还在犹豫之中。

    齐王辽东即位,尊父亲为太上皇,这摆明了是造反,尤其是薛世雄岂会看不出,这齐王不过是罗成摆在前面的一个旗子。

    终归到底,还是罗成起兵叛乱了。

    薛世雄犹豫着。

    虽然与罗成关系不错,可他并不愿意看到罗成叛乱,甚至也不太愿意加入叛军。

    但这段时间,局势变化迅速。

    罗成起兵之前,刘武周就杀了王仁恭夺了马邑三郡。而杜伏威又在江南骗得安抚使印信,借以调兵夺城,连夺四郡。

    现在罗成拥立齐王称帝,定襄、山东等也都跟着响亮,这气势确实无比。

    范阳府其实没多少兵,毕竟地盘就这么大,只一府之地,没有战乱之前总人口也不过二十来万户,现在更是锐减。

    而他还得面临着王须拔和卢明月两股兵马不下十万的大叛军的进攻,虽然薛世雄能打,可手下兵马不过一万二,打来打去,也是折损不少,可叛军却反而越打越强越打越多。

    不少范阳的军将们都在劝说他,说不如归附齐王,毕竟以他现在势力,这天下只怕还是要落到他手上。

    大家现在这里孤军奋战,伤亡惨重,孤立无援,若是投了齐王,那么罗成和罗嗣业、刘武周这三军,便能帮他们灭了王须拔和卢明月等叛军,不再复有现在孤军奋战之苦。

    等北平的独孤篡说他已经归附,这下薛世雄也终于决定顺应大潮。

    薛世雄出城迎接独孤篡,两人一起入城。

    薛世雄还摆下酒宴迎接。

    “赵国公你的信,倒是让我免了犹豫之苦。”

    独孤篡笑道,“那是薛将军你本身也是有意投新天子,否则我再怎么劝说也没用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两人都有些酒意了。

    独孤篡突然问薛世雄,“薛帅,至尊待你不薄,这些年你升迁也是极快,为何现在却要背弃至尊呢?为的是富贵?”

    薛世雄有些尴尬。

    “大势所趋,我也无法阻拦啊,就如赵国公你,身为皇亲国戚,又深得陛下信任,可最后不也还是决定拥立齐王吗?”

    独孤篡叹息一声。

    “还记得之前雁门勤王救驾,当时突厥军三十万铁骑南下,雁门局势危如累卵,可是呢,当时我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发兵去救了。在忻口,在崞县,一场场血战,我们杀退了远超于我们的突厥军,最终勤王成功,救出了圣驾。”

    薛世雄听了也是沉默。

    “薛帅,为何现在就不能再次勤王救驾,保扶大隋江山呢?”

    “此一时,彼一时也,再说,我们拥立齐王不也还是保大隋江山吗?”

    “放屁,齐王是什么人你还不清楚,他现在不过是罗成的一个傀儡而已,薛世雄,你别自欺人了!”

    说完,独孤篡突然拔刀向薛世雄刺去。

    薛世雄惊讶的躲避,可此时酒至半醉,动作迟缓,躲开了一下,却没躲开第二击。

    短刀刺入薛世雄胸口,鲜血沽沽而出。

    独孤篡红着眼睛瞪着薛世雄,“我最恨的就是背主求荣的乱臣贼子!”

    薛世雄带着痛苦死去。

    杀了薛世雄,独孤篡便与部将赵什柱、贺兰宜、晋文衍等人又到旁厅,连杀十几名范阳府来陪客的将校,然后他们取了兵符印信,一面派人抢夺城门,一面去军营接掌兵权。

    范阳兵看到薛世雄的印信,还真信了独孤篡说的薛世雄要去辽东面见天子,把范阳交给他代管的鬼话。

    而等到天还未亮,城外的北平军已经到了。

    天亮。

    范阳兵将,这才知道昨夜究竟发生了什么,可此时范阳城和城外的军营、府库等,都被独孤篡控制了。

    夺了范阳的独孤篡,于是也公然打出了忠于江都皇帝,讨伐辽东叛贼的旗号!

第710章 五凤

    邺城。

    河北安抚使衙门后院,安抚使滑国公李景自上任后一家人便一直住在这里,并没有另置府?。

    这一天,打水的家丁突然发现,水井的井壁上居然长出了像莲花一样的花,而且井中的水面上,还不时有龙影出现,过了会又变成披着铠甲的战马还有拿着武器的士兵。

    再过了会,又变成了几丈高的神人升出井口,神人的影子长达四五尺。

    仆人吓的桶都掉在了地上,等一切怪异影像都消散之后,他才恢复了点力气可以起来。他慌张的跑去禀报管家,管家又忙去禀报李景。

    管家忧心忡忡的道,“据传说,这是一种不吉利的东西,是来吃人血的。”

    李景并不相信这种无稽之谈,更认为这是仆人编造的谎言,于是斥责了管家,并派人鞭打了仆人。

    几天后,有使者自太原而来。

    说是奉宰相尚书左仆射萧瑀之令,携皇帝亲笔书信而来。

    李景打开信,信的开头便是李大将军四个字,这是皇帝的手书。以往每次面圣时,皇帝也总是直呼他李大将军而从不呼他的名字,以示特别的荣宠。

    皇帝在信中对李景说,有人说你是罗成的老师,因此跟罗成一起谋逆,但是朕并不怀疑你的忠心,有人说要把你调离,以防万一。但朕仍然相信你,并继续委你为河北道安抚使。

    皇帝还说现在时势动荡,他远在江南一时无法还都,因此特加授李景承制拜封、便宜行事的特权,还授他尚方剑,可斩安抚使之下所有的文官武将,允他征召兵马,不限兵额,河北道诸郡以及各军府府兵、郡兵,所有地方钱粮,皆由他节制调派。

    “朕在江都等李大将军平定贼匪叛乱的好消息!”

    看到这封信,李景长叹一声。

    “若是陛下能够早点察觉到天下形势就好了,也不至于如此。”

    “皇帝如此信任我,我也只能拿命来忠于王事了。”

    李景召集诸将,把皇帝的亲笔信交给大家看,又拿出了萧瑀派人送来的尚方剑,表明了要奉旨继续讨贼,以还河北安宁的决心。

    “之前我河北官兵虽接连斩杀杨仲绪等数十股贼军,可叛军却依然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是杀之不绝,禁之不止。如今河北地面,还有三股强大的叛军,分别是占据河北南面窦建德,自称夏王,占据河北中部的卢明月,自称无上王,还有就是自称漫天王的王须拔,占据太行山北部东麓。”

    “我们不要去管其它,只要专注管好我们份内之下,剿灭叛军,重安百姓。”李景决定先灭窦建德,夺回黎阳仓,同时为洛阳的王世充军减轻些压力。

    好在河北向来富足,而且东征之时,这边也转运储藏了大量的粮草钱帛器械,现在李景决定把这些钱帛粮草都拿出来,自流民百姓之中,征召青壮为兵,然后同时将他们的家眷安置下来,赈灾授粮,以釜底抽薪,避免叛军不断裹挟百姓。

    李景在邺城、滏阳等地放粮招兵,一时应者云集。

    短短时间之内,李景便招募到了数万青壮。

    于是编练队伍,授发武器衣物。

    十月初。

    李景的新军还在训练之中,占据魏郡邺城之南汲郡黎阳仓的窦建德却坐不住了,他见李景这般大练兵马,于是十分畏惧。

    决定先下手为强。

    窦建德派麾下大将刘黑闼率五千精锐沿运河袭击魏郡东面城池洹水,又派大将王伏宝攻魏郡北面的武安郡,自己则亲率兵马攻魏郡南部的尧城。

    李景决定各个击破,他派部将率大部南下,假装要找窦建德决战,实则却亲率三千精锐兵马救援洹水。

    “众寡不敌,今若出阵,百战百败,吾当以计取之。令以两千人马多打旗帜,虚张声势在洹水前阻水背城列阵而诱之,吾观敌势,必轻敌来攻,到时待他渡水之时,以精骑千人伏于城侧,待其半渡而击之,必破贼矣。”

    他将三千人马分做两部,两千步兵在河对岸列阵,他以一千精骑藏于城后。

    刘黑闼果然轻敌,引兵渡水来攻,待他们过河一半,李景率一千精骑杀出,刘黑闼军于是大败。

    击败刘黑闼军,解了洹水之围,李景又立即率兵南下,追上了故意缓慢行军的大部队。

    数日后。

    李景与窦建德决战于尧城之北。

    窦建德的夏军列阵十余里,兵强马壮,足有五万余众。

    而李景只两万余人马,沿河堤成单行阵以拒夏军。时值狂风大作,窦建德乘风进击,李景军多数为新兵,此时这场风突起,一时目不能视,结果被窦建德军攻入,河北官军大败,折损兵马旗帜无数。

    李景只得撤退,窦建德趁机猛追,结果追出十余里后,风向突变,一时飞沙走石,追击的夏军反而睁不开眼。

    李景见状大喜,于是鼓舞士气,身先士卒先冲杀窦建德军,夏军阵势大敌,混乱中李景让人高喊已擒得窦建德矣,于是夏军信以为真,纷纷溃败。

    这下轮到官军追杀十余里,斩杀万余夏军。

    窦建德大败而归。

    败撤到尧城以南的汤阴城驻扎,收拢败兵,五万人马,居然没了三万。除被阵斩千余,还有近万人是在溃败时被追杀斩首的,更有不下万人被俘虏,然后还有大约万人见大败,直接就溃散逃跑了。

    起兵以来,窦建德苦心经营,从最初的百余兄弟,到如今拥有不下十万之众,占据河北南部数郡之地,从没有遭遇过此等大败。

    一时不由的心灰意冷。

    “想不到李景如此厉害,先败后胜,不愧是罗成之师。要不,我们干脆投罗成算了!”窦建德早先也接到了罗成的招降信,罗成答应窦建德率部归附就表奏朝廷,请封他为河间侯兼清河郡太守。

    “大王,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过一败岂能言降。咱们兄弟,又何必去投隋军,我们可是曾经发过誓,此生不为隋官不为隋将的!”一众兄弟劝说。

    “大王,要不咱们今晚杀回尧城,今日之败不过是风向不利,我观那李景部多为新兵,若是夜袭,肯定混乱。”

    窦建德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拼死冒险一回。

    “好,咱们就拼一回,若是再败,我们就撤回豆子岗去,实在不行,就去投罗成!”

    当晚,窦建德率兵悄悄向尧城杀到。

    结果不料李景早有防务,故意先放窦建德靠近,然后伏兵四起,杀的窦建德军大败而逃,李景率兵乘胜再次追击,一路斩杀数千。

    而这时,天突然起大雾,茫茫白雾,伸手不见五指。

    窦建德等人正败逃,见状干脆一咬牙,又杀了回去。

    一时间,两军互不辩认,只能混战乱砍,结果窦建德军是做困兽之斗,被追的都无处可逃,此时凶猛反噬,而官军新兵为主,在这茫茫大雾里,连同伴都看不到,心慌不已。

    战不多时,许多新兵开始慌乱逃走,结果自相践踏,而窦建德军却是反败为胜。

    混战中,李景被雾里的叛军长矛刺中,虽被手下亲兵救起,护着逃回了尧城,可回到城中,当天早上便死了。

    李景一死,窦建德又杀到尧城,官军大多溃散,于是再无人能挡,城中开门投降。

    窦建德让人好好收敛李景尸首,隆重下葬,然后挥兵北上,一路势如破竹,河北官兵群龙无首,再无人可挡。

    窦建德接连攻破魏郡、武安郡、襄国郡。

    一时间,窦建德在河北声威大震,一时无两,他的夏军占据了汲郡、魏郡、武阳、清河、武安、平原、襄国、信都八郡之地。

    无数郡县官员向夏军投降,窦建德这时表现出了不同于一般叛军的宽仁,他对于投降的隋军将校官兵,以及地方官员们,全都十分宽仁。

    不但不滥杀,而且对投降他的文官武将都十分信任,各授要职。

    而窦建德对老兄弟也极好,每当攻下城池,所得钱财都通通分给麾下将士们,平时也不喜奢侈,更不好美色。

    他每攻下一地,都不会如其它贼匪一样一抢而光,然后劫掠而去。他会很认真的选派官吏,然后重新恢复秩序,安抚百姓,恢复生产。

    在他的这些策略下,窦建德在河北民心还是不错的。

    一时间,无数人马纷纷来投,他境内甚至再无其它的贼匪。

    刘黑闼等一干老兄弟,这时也劝窦建德干脆称帝建国。

    于是,十月中,窦建德攻占河间郡,以乐寿县为都城,城中营建金城宫。

    当他率麾下进入金城宫的时候,天空有五只大鸟降落在乐寿城,成千上万只鸟雀跟着飞来,足足过了一天才走。

    还有一个百姓进献了一枚黑色的玄珪,孔德绍于是进言,说上古时夏禹亲受符命,上天赐给玄玉珪。现在这个吉兆跟夏禹一样,所以当定国号为夏。

    窦建德于是接受这个建言,定国号为夏,以河间的乐寿为都城,皇宫名为金城,年号为五凤。

    同时他还下诏恢复州县制,改郡为州,授派刺史,并给麾下士兵均田授地,并把官田和无主之地也都分授给流民百姓,让他们重新安定下来。

    一时间,窦建德的大夏朝,也是红红火火。

第711章 十二帝

    江都。

    宫中。

    皇帝面对着如雪花般递上来的加急奏章,手足无措。

    他本以为自己只是消沉一段时间,等杀了四个奸贼,这自然也就能够再次振作,恢复朝纲。可谁能想到,如今局势居然到了这等地步。

    罗成,他曾经最欣赏最信任的年轻骁将,如今却公然叛乱,拥立齐王杨暕在辽东称帝,还尊自己为太上皇?

    而河北的窦建德在大业七年第一次东征时,不过罗成麾下区区一个二百人长,如今居然也据河北九郡立夏国称帝。

    还有孟让,之前不过是齐郡的一个六品主簿,如今居然也在淮西庐江郡称帝建齐国。

    还有萧铣,不过是一区区罗川县令,还是因为是萧后的堂亲,这才以外戚之恩授他官职,结果他现在却打着梁朝皇族的旗号起兵造反,在江陵称帝建梁朝,设置百官,依照梁朝旧例,大肆招兵买马。

    还有林士弘,本反贼操师乞之部将,操师乞战死,林士弘继领其众,夺占豫章、九江,也妄称皇帝,国号楚,定都预章,年号太平。

    “陛下,还有陇右金城薛举父子,杀官造反,先是自称西秦霸王,然后又妄称秦帝,迁都秦州。”

    “又有河西李轨,本甘肃豪强,也起兵作乱,称河西大凉王,见薛举称帝,便也僭称帝号,建立纪元年号为安乐,命其子李伯玉为太子,建伪凉朝。”

    “三吴豪强沈法兴也僭称帝号立梁朝,建都余杭,建年号为延康,设置百官。”

    “另有朔方梁师都称梁帝,李子通称楚帝,左才相称吴帝。”

    下面宰相袁充向皇帝禀报着,可杨广却越听头越痛。

    “这是要将朕的大隋化为战国吗?”

    “陛下,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而已。”黄门侍郎李渊道。

    可这次皇帝却不会轻意相信这些了。

    “李密呢,李密怎么没称帝建朝啊?”

    “回陛下,李密先前投孟让,后虽分兵攻入河南,但现在表面上依然还是孟让之麾下。孟让称帝后,授李密为魏王。”

    夏国皇帝窦建德,齐国皇帝孟让、梁帝梁师都、秦帝薛举、凉帝李轨、梁帝萧铣、梁帝吴法兴、楚帝李子通、楚帝林士弘、吴帝左才相。

    十个反贼称帝,还不算他自己的儿子杨暕也称帝了。

    现在这天下居然总共有十二个皇帝,其中两个隋帝,三个梁帝,两个楚帝,然后夏凉吴齐秦各一个。

    这还没算这几年朝廷已经剿灭的那些反帝反王,比如之前称帝的楚帝杨玄感,吴帝刘元进,还有诸如什么其它这个皇那个帝乱七八糟王的。

    “这天下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吗?”皇帝问。

    李渊低着头没说话,心里却在想,这些还仅仅是称帝了的,但这些称帝了的虽然这个据地七八郡,那个据地四五郡,可都还不算是如今最强的。

    真正最强的自己的女婿罗成,那个只扶了齐王在前台的楚国公,才是现在最强的反王呢。

    “陛下,叛者虽众,可依然也还有许多忠贞之士,如北平都督独孤篡,便忠心耿耿。辽东伪帝杨暕派人劝降独孤篡,可独孤篡位不但杀了使者拒绝招降,并且孤身前往范阳,当得知薛世雄欲投敌叛乱后,便立即施展奇谋绝计,计杀薛世雄,智夺范阳城,重新将范阳府的兵马掌握,使得朝廷保有了北平、范阳二地。”

    这个消息总算是让皇帝稍稍安心了点,“国难思忠臣,赵国公真乃不愧为皇亲国戚,是国之柱臣,拟诏,加封赵国公为太子太傅,授封独孤篡开府仪同三司,将范阳府与北平都督府合并为范阳节度使府,授独孤篡为范阳节度使,让独孤篡与河北安抚使李景并力剿贼平乱。”

    “陛下,李景战死了。”

    袁充面带着遗憾道,在这乱局下,李景难免坚持忠君护国,最后死于王事,极为难得。

    “李景死了?”

    这个消息,让皇帝措手不及,简直比李景投奔了罗成还让他震惊。

    “与叛贼窦建德交战之时,战没于阵中。”

    皇帝一声长长叹惜。

    大隋倒下的柱国已经太多了。

    这位倒下了,那河北岂不就剩下独孤篡在独立支撑,孤军奋战?

    殿中是良久的沉默。

    “陛下,臣以为如今之形势,当想尽一切办法平乱,当剿抚并用。”袁充道。

    “卿有何良策?”

    “上策为赦免罗艺罗成罗嗣业罗贵张须陀刘武周杜伏威等,赦免其罪,安抚他们,然后让他们出兵征讨那些伪称帝称王者。”

    杨广看着袁充,跟看傻子似的。罗成都走到这一步了,怎么可能还会接受招安?

    “中策呢?”

    “中策即是招降李密等,然后令他们去攻打罗成等叛军,并派人去联络突厥、高句丽、奚、契丹等诸部,让他们一起出兵。”

    “可他们要不就是被罗成打怕了,要不就是跟罗成关系很好,为什么要听朝廷的呢?”李渊问。

    袁充一咬牙,“只要他们肯答应出兵协助平乱,陛下可以答应事成之后,割让给他们土地,或赠送给他们金帛女子。比如将漠南河套重新交给突厥,将辽东给高句丽,把辽西给奚和契丹。”

    “你这是卖国!”

    李渊冷声道。

    “国将不国。”袁充只是这样答道。

    杨广想了想,如今似乎也没有其它的办法了。

    “好,袁卿你负责此事。”

    袁充很快拿出了一个一揽子招抚计划,然后面奏皇帝。

    “授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尚书令、魏国公?”

    “陛下,只要李密肯奉诏平乱,那么我们还可以答应他事成之后,便召他入京辅政。臣认为可先让李密向东歼灭山东之张须陀与罗贵,如此便可拔掉罗成在中原的一个触脚。避免他率军直接从辽东南下山东,不给他这个登陆跳板。”

    当然,事成之后再对付李密不迟。

    而李密现在被堵在东都城下,也是进退不得,他想全力攻东都,但北有杨义仆的河东军,南有来护儿和陈棱的兵马,所以若是能跟朝廷达成一个协议,他也可以先灭掉身后的张须陀,彻底吞掉山东。

    “陛下,当心李渊!”

第713章 招安

    洛阳城北,北邙山下。

    金镛城。

    此城在洛阳城西北角上,只是一小城,但城小而固,是攻敌戍守的要地。北魏时,曾为河南四镇之一。

    这座城最早是曹丕在东汉洛阳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历经曹魏、西晋、北魏、周隋等朝,已经三百余年。

    北魏迁都洛阳之初,因宫室未成,曾经在这座城中居住了一段时间。

    因为这座城池北靠邙山,南俯洛阳,在军事上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李密攻打洛阳,扫平外围之后,便直接把自己的大本营设在了这座金镛城中。

    光极殿中。

    齐国的魏王李密正在查看地图。

    自他与孟让分兵北上之后,一开始是进展非常顺利的,连下十余郡,可是此后张须陀和罗贵反攻,又把他运河东岸所占之地夺回。

    这一切都是朱粲未能遵令而行,朱粲弃守山东跑去河北,最后自己兵败身死不说,还害的他失去了山东地区。

    他本来计划是全力先把洛阳拿下,再回头来打山东。

    可谁知道,王世充虽然在他手下三战三败,可却很坚韧。死守着洛阳城,居然挡住了他的进攻。

    几个月时间了,他把洛阳外围全都攻陷,使洛阳成了一座孤城,可依然还是无法攻下洛阳。

    而偏偏孟让这个草包,这段时间却借着他的光,在淮西攻城据地,如今更是据十郡之地建国称帝,号为齐帝。

    这让李密心里憋着一团火,想要发作,可洛阳城还没下,这个时候若是跟孟让闹僵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影响军心士气。

    于是只能心里更憋火,当他孟让的一个所谓的魏王。

    而这魏王并不值钱,因为孟让已经封了几十个王了,既有他自家的兄弟子侄并皆封王,还有不少他麾下的草寇,也封了王,跟他李密并列。

    甚至,李密在这齐国只授了个河南道大都督之职,而反倒是那些草寇,却好多授了尚书令、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尚书等要职,甚至有些家伙还授了三师三公衔。

    这让李密就更加不满了,若不是他李密在这河南打出这么大声势,哪有那么多人去依附投奔他孟让?

    没他有李密在这边牵制吸引了官军主力,孟让能在淮西一帆风顺?

    “主公。”

    “有使者自庐江过来,说是奉皇帝之令来传旨。”

    “知道要传什么旨吗?”李密抬起头来问道。

    “据说皇帝对主公在洛阳城下久攻不下的表现很不满,朝中有人说主公无能,于是皇帝就派人过来,要接替主公之位统兵攻洛阳,然后把主公召回朝廷。据说是要授主公大将军之职!”

    李密不由的笑了。

    “孟让这个草包,这是想要夺我兵权了?也不知道是听了哪个草包的愚蠢进言!”

    他这番大逆不道的言论,却并没有让手下有什么惊讶的。

    事实上,整个河南的齐国,更是魏军,他们本身就跟淮西那边的齐军有什么关联,一直都是各自发展。

    后来孟让称帝,李密也只是奉上了一篇贺表而已。

    可笑的是,孟让居然已经有些迫不急待的想要夺李密的兵权,想把这河南的三十万魏军也收入麾下,想把李密麾下的这河南八郡地也纳入他的疆图。

    “没有我李密,孟让也能当皇帝?”李密不屑道。

    别看现在孟让好像声势很大,可不过是因为他在淮西那一块,没有什么强大的对手,算是钻了个空子。

    仅以实力来论,孟让的实力一般。

    “主公,要不咱们也甩开他们,直接自立算了。主公也可以称帝立国,咱们何必还处处给他们脸色?”

    李密却只是笑笑。

    “如今这天下称帝者十二,反帝十一。人人都急着称帝,似乎手下有了几郡地盘,有了几万兵马,就急着要过一把皇帝瘾。可殊不知,真正有实力有眼光的人,却不会这么着急。早早称帝称王,又有何益?”

    李密不急着称帝,甚至没有撇开孟让,不过就是不想把精力放在这些内斗之上,而且合则两利,声势巨大。起码,李密之前虽没得孟让什么援兵粮草,可起码孟让之前也不会跟他捣乱,不会从背后威胁到他。

    若是他早早甩开孟让,只怕孟让就会来征讨他,到时他还得提防南面的孟让。

    可是孟让却不明白这些,这洛阳城都还没攻下,就急着要来夺权了。

    “报!”

    “主公,外面有一隋军使者,说是自江都而来,是来给主公授封颁赏而来。”

    李密倒是有些意外。

    “江都要给我授封颁赏?”

    “搞错了吧?”

    “不如让他们过来,某倒是听听,有什么稀奇的事情。”

    等使者一路来到金镛城,并向李密宣读了皇帝的诏令之后。

    不但李密一脸懵,就是如王伯当等这些魏军大将们也都是一脸懵。

    他们造反这么久,夺河南八郡之地,围攻东都洛阳城。结果现在皇帝倒反而派人来加封李密为尚书令、太尉、魏国公,还授他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

    “哈哈哈!”

    李密一阵哈哈大笑,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他想起以前,当初杨广初继位,他那时也还年轻,以父亲门荫入了亲卫做一名七品侍卫,在殿中当差。

    结果皇帝却因为他没如其它侍卫一样老实低着头,因为抬头多张望了几下,便让宇文述把他赶出了亲卫府。

    他又想起他陪杨玄感起兵,结果兵败后自己逃亡的狼狈,想起那两年隐姓埋名的生活。

    如今,他兵围洛阳,皇帝却要封他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尚书令,真是讽刺啊。

    曾经我当你的侍卫,你却对我爱理不理,如今我造你的反,你却要来封赏我了。

    “主公,这昏君是真昏了头吧,居然来给咱们下诏书,他算哪根葱哪只鸟?来人,把这人给乱棒打下去!”一名魏将道。

    “且慢!”

    李密却是挥手制止了手下。

    他起身,整了整衣衫。

    然后走到那使者面前,躬身拱手,接过了圣旨。

    “臣李密领旨,谢吾皇恩赏!”

    李密领旨了。

    殿中一众魏军将校们全都傻眼了,连李密的学生王伯当都没料到,李密居然被招安了。

第715章 攻城巨兽

    “传令,攻城!”

    号角响起。

    命令传下,扶余城下,刚用过早饭的诸军将士,纷纷开始披甲执锐,准备上阵。

    罗士信其实跟大家说的都是实话,这次作战,大的战略方向早就已经定好的,而且此时各军也都已经按既定战略到位。

    围城的围城,拦截的拦截,准备打援的,准备攻城的,各就各位,因此罗士信这个大将军,其实也不需要做太多,只要按战战前定好的战略推进就行。

    毕竟到现在为止,战场局势没有出现半点预料之外的情况。

    甚至,比预料的还要好许多。

    从辽东各地的军械坊里制造完工,由船只水运过来的各式各样的攻城装备,也都已经在军营中组装完毕。

    此时攻城车、云车、冲车、云梯、攻城槌、投石车等纷纷推出大营。

    有高达八丈的望楼车。

    以竖木为竿,是巢车也就望车的升级版,高八丈,顶端置板层,方阔五尺,可以容纳一个旗手执旗了望敌人动静,以旗语同下面的传令兵通报敌情。

    将旗卷起表示无敌人,开旗则敌人来,旗竿平伸则敌人近,旗竿垂直则敌到,敌人退却则将旗竿慢慢举起,敌人已退走将旗卷起。

    对于战场上,尤其是大军团作战来说,观察敌情十分重要,人越多,指挥就越重要,也越难指挥,因此在战场上设立这种高达八丈的望楼车,能够看的更远,及时的将敌人的动静纳入眼中,以随时做出应对。

    这种楼车底下有车轮可推动,竖杆上还有脚踏橛,可供哨兵上下,竖杆旁用粗绳斜拉固定,望楼本身还装有转轴,可四面旋转观察,这种车比巢车更高大,视野更开阔。

    对于攻城一方来说,能够很好的弥补视野不足。

    另外还有皮帘车。

    这是一种前面装有木板,然后还在外面蒙上生皮子,可以让步兵躲在车后靠近城下的一种器械,能够对付守城方的弓箭石头等武器,这种武器最早只是用草木制成,一般是挂在城墙上。

    而现在忠武军打造了精良进攻版,皮帘车十分巨大,后面可摭数十人,尤其是木板还大,外面的皮子还不惧火攻,而车子又有车轮,推进轻松。

    甚至车子上都还有可供站人藏兵的横板,上面有一些可开关的射击孔,可以边推进边还击。

    此外忠武军此次还带来了一些尖头木驴车,这种车是以前车的升级版,车是四轮无底木车,外面就跟个密闭的车厢一样,上面蒙生牛皮以防箭,人在车中推车前行,可藏十个兵左右,抵近城墙下。

    而尖头木驴是宇宙大将军侯景改良的,这种尖头木驴有六个车轮,车长一丈五,高八尺,上横大木为脊,外蒙生牛皮,这种车子防箭防火性更好,而且是专门用来推进到城下,挖地道用的。

    此外又有临冲和云梯。

    临冲相传是姜太公发明的,又因其受封在吕地尊称吕公,而称为吕公车。

    这种车是一种巨型攻城战车,车高数丈,长数十丈,车内分上下五层,每层有梯子可供上下,一车中可载几百名士兵,配有机弩毒矢,枪戟长矛等兵器,甚至还有专门破坏城墙的器械。

    进攻的时候,众人将车推到城墙脚下,车顶能够与城墙齐平,然后兵士兵通过天桥冲到城上与敌人拼杀,下面用撞木等破坏城墙。

    这种大型战车一般攻城时少见,盖因为需要很长的时间制作,且要求工匠技术较严,另一方面推进缓慢,受地形限制较多。

    但这种庞然大物也是十分威力强劲的,在战场上,能够给敌人巨大的震慑力。

    若是前期攻城军能够把壕沟填平,推倒外面的羊马墙等,给临冲战车铺一条路出来,那么其杀伤力也是极强的。

    相比起来,云梯要简单点。

    但云梯也并不是简单的梯子,云梯也是一种战车,底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因此也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据说云梯由鲁班发明,其实就是一种带有车底盘,有轮子的一种梯车。

    梯子带有车架,装有轮子,推动前进,到达城下,打开梯子,士兵登梯攻城。

    忠武军的云梯又有所改良,有主梯和副梯,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在底盘车上,在主梯外,又增设了一具活动的上城副梯,顶端装有辘轳,登城时可以沿着城墙壁面上下滑动。

    这种设计,因为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而活动的上城梯设计,又大大降低了云梯在接敌前的高度。

    这样,攻城时只需要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设上城梯,便可枕城而上,从而减少敌前架梯的危险和难度,同时又能保证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与城缘接近,避免遭守军破坏。

    甚至忠武军的工匠,还把副梯制作出各种形式,有飞梯、竹飞梯、蹑头飞梯等。这些改进,使登城接敌运动简便迅速。

    比起最简单的那种普通长梯,这种攻城云梯可是更加实用。

    此外工匠们,还专门为此次攻城打造了不少壕桥,这是专门用来通过壕沟或护城河用的,相当于一座移动式的桥梁。

    也是带有车轮,推进到壕边,然后把折叠在车上的桥板打开,架到壕上。

    这种壕桥能达到一丈五宽,若是八架壕车一起架设,则能达到十二丈宽,可跑车跑马。

    当然,攻城还少不了投石炮和攻城弩。

    前几种都是为了接近城下,和登上城头的,而投石车和攻城弩,则是专门为杀敌或砸城的,再配上攻城槌,则一整套完整的攻城器械就备足了。

    当忠武军大营里号角吹响。

    高丈八丈的望楼车一座座升起,而高数丈长数十丈的巨大临冲车出现时,扶余城头警钟长鸣。

    渊建土匆匆登上城头。

    却只看到城下足有上百架的这种庞然怪物正在缓缓逼近。

    “他们是什么时候造出这么多巨型攻城器械的,居然一夜之间造出了这么多怪兽,怎么做到的?”渊建土崩溃。

    “王子,定是隋人事先打造好运来,在这里组装好的。”一人还算有点见识。

    可渊建土哪里管这些,他想的是,面对着这么多庞然大物,尤其是那数倍于城中守军的隋军,他要如何守?

    “快加派信使去国内城求援,就说隋军所有主力都在扶余,让他们速速来援。”

    “大帅,隋军的轻骑已经把整个扶余川都封锁了,我们的信使出了城根本逃不过猎杀。”

    “我们成了孤军了。”一名将领有些绝望的看着城下那缓缓逼近的隋军道。

第712章 困兽李渊

    “李渊?”杨广皱眉。

    “陛下,李渊嫡女李三娘,可是罗成的贵妾。而且臣听说那李三娘如今还率兵两万余据守临沂,摆明了要跟朝廷对抗到底的态度,这其中李渊的立志让人警惕啊。”袁充跟李渊没什么私人恩怨,这番话只是站在他宰相立场说的。

    皇帝皱着眉头。

    是啊,这年头,还有谁能值得真正相信呢。

    虽然李渊跟独孤篡一样也是皇亲国戚,可明显比独孤篡差远了。

    罗嗣业还是自己的女婿呢,结果一下反了。

    罗成是他最信任的大将,一样反他。

    “陛下,如今朝廷最大的敌人,其实不是来自于那些什么梁帝吴帝楚帝,而是来自于罗成啊。罗成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虽然罗成到现在都还按兵不动,可其势已成。他虽在辽东不动如山,却四下联络。之前要不是独孤篡将军忠贞不二,只怕他便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把北平范阳拿下,到时便无人挡他入关,大军入关顺势而下也。”

    那些什么梁师都薛举李轨沈法兴林士弘等都不过是割据一地,如萧铣这样的,更是直接由一群叛将拥立的,本身内部都还是一团糟,这样的反贼虽然势头大,可其实不可怕。

    兴也匆匆,亡也匆匆,就如已经被朝廷剿灭了的许多反王一样,一朝落败就彻底完了。

    可罗成不一样。

    袁充没少研究罗成,发现罗成这几年在辽东,硬生生的把一个新打下来的边疆不毛之地,弄成了一块铁板,如今那里安稳的跟世外桃园一样,要钱有钱要粮有粮,他还拉拢了许多藩部。

    这才是真正心腹之患。

    尤其是这个家伙居然没跟其它反王一样急着称王称帝,反而是把齐王拉出来称帝,把皇帝尊做了太上皇,这样一来,他反而也打着朝廷正统,可以说正是靠这一手,他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内部的不稳。

    “若是李渊也投了罗成,跟张须陀、薛世雄、杜伏威、刘武周、罗嗣业等人一样,那江都危矣,陛下危矣!”

    “那朕要怎么办?”

    “最稳妥起见,先下手为强。”

    皇帝还有些犹豫,他确实一直不太放心李渊,可现在他手上能用的人也不多了。

    “先去招安李密吧,至于什么李子通、沈法兴等,若是愿意接受招安,朕可以授给他们国公之位,并让他们统领本部之兵马,所据之地,也交由他们管辖,只要他们肯出兵围剿杜伏威、张须陀、罗贵、罗艺这些叛逆。”

    四处皆敌,以现在江都朝廷的实力,已经无法四面作战了。现在皇帝也只能接受袁充的建议,先打心患之腹,而这心腹之患便是罗成一党。

    “草拟一道诏书,废黜齐王杨为庶人,并将罗成、罗嗣业、罗贵、罗艺等皆列为叛逆,诏天下忠武之士奋而起讨之,有能杀死罗成者,封公,赏黄金三千两。有杀死罗嗣业、罗贵、罗艺等人者,皆封侯,赏黄金千两。”

    稍后。

    皇帝又召李渊进宫。

    皇帝对李渊关心了下李三娘的事情,让李渊把这事情处理好。

    李渊离开皇宫的时候,后背都是湿的,刚才皇帝的眼神里充满着杀机。

    回到府中,李渊长叹短吁。

    他跟这个皇帝表弟其实没相差几岁,可两人的人生完全就不是一条轨迹上的,甚至他们的关系从没好过。

    以前这皇帝就一直猜忌他,如今终于用他为相了,可依然还是猜忌他。

    “父亲,你在叹气什么?”

    李渊于是对儿子世民说了眼下的处境。

    “你三姐也不知道为何,一心要跟着罗成造反。”

    元吉和建成进来,听说了后,便道,“父亲,我觉得罗成现在势头很劲,说不定真能成功。”

    “成功个什么?罗成虽兵强马壮,可毫无根基底蕴,得不到士族官僚们的支持,如何能成功呢?”李渊依然是持他那个态度。他以为,别看现在罗成声势很大,可罗成还没真正出兵,他要出兵,其弱点必然就要暴露出来。

    “父亲,伴君如伴虎,眼下皇帝更如一只暴躁的疯虎,我以为我们不能再继续留在这里,不如想办法离开。”李世民建议。

    “离开,去哪呢?我现在是宰相,能去哪?”

    “父亲,萧和来护儿也是宰相,可不都离开了江都,去节制地方?来护儿去了彭城,萧去了太原,我以为父亲可以谋求回关中。”

    “关中?”

    “正是,眼下各地纷乱,但关中还算平稳,虽有陇右和河西还有朔方的叛乱,但都不曾危及到关中。所以父亲不如找个机会,以去关中调兵来勤王讨逆为名,想办法离开江都去关中。”

    “关中。”

    李渊犹豫着。

    现在的江都,太危险了,四面皆是叛军,而江都又没有什么险要可守。

    “今天皇帝找我,还跟我谈起到,说想让我率兵去江南平杜伏威,还说待击败杜伏威,收回丹阳后,欲要把圣驾迁往丹阳的江宁。我看陛下是看如今江北局势太乱,所以想着退往江南,意欲偏安一隅,想着万一到时北方不保,也想保有东南半壁江山。”

    “哼,如果北方都保不住,江南如何又保的住?”李世民冷笑道。

    “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劝陛下率骁果军返回西京,可陛下说如今回京的道路被堵,难以返京。”

    洛阳城下有李密,山东还有罗贵张须陀,河北又有窦建德。

    而去西京,上次来时的路这次也不通了。

    因为这一路过去,有左才相、孟让、杜伏威、林士弘、萧铣这重重拦截。

    皇帝已经被困在江都了,只有往南还可能有点机会。

    “江都现在只剩下了骁果军,可骁果军大多数是来自洛阳和关中招募,他们岂愿意从此长留江南?”

    “我也跟陛下说过这事,陛下说计划把江淮之地,因为动乱而没了丈夫的年轻寡妇都许给骁果军为妻,还说要把江淮的无主之地,授给骁果军将士们为永业田,从此让骁果军在江南安家置业。”

    “荒唐,这是寻死!”李世民冷哼着指出皇帝计划的愚蠢。

    李渊长长叹息。

第714章 十二年秋

    大业十二年秋,北风萧萧。

    蓄势已久的忠武军,完全了动员准备。

    在一场忙碌的秋收过后,罗成调集了十万兵马参与此次讨伐渊氏。

    由元帅府三司通力协作,有如一部精密的军事机器。

    在北及西辽河,南至旅顺湾的漫长战线上,十万兵马有条不紊的展开,他们缓慢却又有序的露出自己锐利的锋芒。

    南部沿海、大梁水、小辽河、辽河,四大军团兵分四路。

    收复辽东、永绝后患的战号传遍四野,从渤海湾一直燃烧到了扶余川上。

    罗成亲自坐镇辽东元帅府负责全局筹划,罗士信统帅第一军,李靖为行军参谋,又有秦琼、尉迟恭、单雄信、程咬金等猛将协同。

    而罗存孝、徐世绩的第四军,冯孝慈、慕容长生的第三军,赵贵、薛万彻的第二军成功的让渊氏以为这次忠武军是要四路同时大举进攻。渊太祚于是四路布防,各调重兵防守。

    虽然为了应对此次进攻,他动员了渊氏所有的十万兵马,还再次动员了十万青壮协从。可是一分散各个战场却并没多久。

    更不用说,乐浪太守杨万春在秋收之时病逝,忠武军大将宋老生凭借着他在平壤的原杨两千兵马,以及他带去的四千兵马,成功的接掌了乐浪郡。

    因此现在乐浪原杨万春部下的五万高句丽军现在也由宋老生指挥,虽然宋老生接任了乐浪郡太守之后,便着手裁撤了约三万高句丽老弱之兵,但留下的和他带去的,依然组建了整整一个军。

    宋老生自任第五军军使,由郭孝恪担任副军使,苏定方担任了行军参谋。

    第五军据守平壤,人口百余万,兵马两万四千,直接威胁着渊氏的鸭绿江边的国都国内城。

    为此,渊氏不得不在鸭绿江边留驻兵马五万。

    这样一来,他还得在国内城驻军五万,以做总预备队。

    如此,渊氏在西面四条战线上,总共才十万人马,一分摊,每路也就两万余人,跟罗成兵力相当。而他还要分兵驻守大小数百座山城,于是兵力更显捉襟见肘。

    而渊氏还不知道,罗成此次进攻,目标只是扶余川。

    在其余三路,每路都只驻万人,进驻此前修筑好的城堡里做势。

    而在扶余川战场,不但第一军直接调来了两万人马,而且第二军第三军都各自抽调了万人,又有北面的部落兵和牙兵两万余人马。

    若是再加上水师的内河船队几千人马。

    那么在扶余川这个战场上,罗成其实是调集了总数八万之兵。

    战役开始,李靖建议先派骑兵越过边界的河水,直接逼近到扶余大城下,将其包围。

    然后其余各路兵马跟进,做好围城打援之准备,同时分割扶余与其它诸城的联系。

    紧接着,由秦琼尉迟率领的北面两万余蕃汉军团南下,采用骑兵袭扰之策,对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的城池之外的村镇进行打击。

    夺取城外的人口、粮食,既是攻敌,也是以战补战。

    此前忠武军没有对扶余川的高句丽人粮食做什么动作,便是为了战时夺取为自己所用,烧掉毁了那就浪费了。

    反正刚秋完收,高句丽人也不可能全运回城中。

    渊建土龟缩于扶余城中,不敢出城交战。

    他又舍不得放弃其余诸城,于是只是下令各军驻守本城,务必严防死守。结果却是把几万兵马,如撒豆一样的分散在扶余川四十余城之中。

    李靖只是在几座关键的河谷道路上,筑起关塞,然后分兵把守,就把这几十城给分割开来,然后便可以全力的围攻扶余大城。

    只要扶余城无兵可援,那么就是孤城死城一座。

    全力攻下扶余,其它诸城更只是一团散沙,没有了支撑。

    如果是在第一次东征之时,要攻占扶余这样的大城,是很困难的。皆因当时的隋军既不习惯于辽东的气候,而且许多战术也不适应这边的情况,尤其是皇帝还老搞遥控指挥,甚至每军派驻纳降使。

    但这一次不同。

    罗士信被罗成授为第一军军使,也是这次扶余川战场的主将,不管是来自第一第二还是第三第四军的,也不管还是来自于各郡的土团,又或是各县的乡兵,或是水师的兵马,只要到了这个战场,全都由罗士信节制。

    罗成也并不会横加干涉战事。

    而另一方面,罗成对后勤粮草军械的支持,却是充足的。铁岭镇做为前线基地,早早囤积了大量粮草,军械,前线五堡里,也都是囤满了粮草军械。

    甚至还通过辽河水运了许多投石车、攻城弩过来。

    数支兵马的大将汇集于扶余川下。

    隋军大营的军帐里,年轻的罗士信不过十八岁,第一次担任主将这样的要职,以往他都是跟随着兄长,统领的也一直是重骑部队。虽然从十骑具装甲骑,最后到统领三千重骑,可最多也就统领三千重骑。

    而这一次,他却成为八万联军的统帅。

    好在他有李靖这样的参谋,有周德威这样的副帅,有秦琼、尉迟恭、单雄信、程咬金这样的猛将,还有长孙无忌李玄霸这样的勇士。

    “大将军,我们已经连续攻夺了五座扶余川中的平地小城,斩首两千余,现在高句丽其余诸城的兵马,已经龟缩不敢出,丧胆了。接下来,咱们怎么打?”

    尉迟恭直接发问,他是罗成的牙军副将,副都押牙指挥使,是厢级军官。

    但是面对着罗士信这个年轻的大将,他还是有点点不太服气的,毕竟以往也没有足够的战绩能镇住他们。

    罗士信注意到不少将领都望着他,他也清楚大家对他这个主将的不太信任。

    “本来此次指挥之职,是应当由大帅来负责的,只是如今大帅身为朝廷的尚书令、元帅,日理万机,并不只是我们忠武军节帅,现在还要管着宣武军、义武军、威武军、镇海军以及江南的雄武军,因此才授我来代统此次战事,在座诸位都比我年长,诸位将军们也比我能征善战,不过既然是元帅之令,那我与诸位都当遵从。”

    一番话过后,罗士信直接道,“如今中原纷乱,我忠武军不可能久居关门,但渊氏一天不打趴下,就一天是个威胁,所以必先除去此后患,方可出兵。我也没多少废话要说,大帅已经为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所以现在需要我与在座诸位做的,就是不管一切,尽快拿下扶余川。”

    “三天,三天之内,攻入扶余川,请大家与我一同用命,奋力攻城!”

    诸将想不到士信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无不齐声称道敢不用命!

第716章 决胜于千里之外

    扶余城是一座周长十余里的大城。

    也是一座半山城,他背倚扶余川的群山,面临的却是开阔的松辽平原。正因为这座山城的特性,使得城大,但防御方面却有漏洞。

    这破绽便是西城墙,这是面临平原的城墙。

    西城前地势平坦,十分开阔,虽可以引河流为护城河,可东北之地,到了秋季,一些河流便枯竭无水,到了冬春之时又结冰,因此护城河的实用性不高。

    正因此,扶余城并没有引入河流为护城河,而是挖了一条很深很宽的壕沟。沟里栽上尖木桩,靠着城墙的那面壕岸上,还特意修了一堵近人高的羊马墙。

    壕上仅留一桥通行,桥还建了桥头堡,把桥建成了吊桥,随时吊放。

    因南面墙在平原上,不够险,高句丽人便在南面只开一门,城门外还修了瓮城以保护城门。

    城墙上建有敌楼箭塔。

    过去,这座扶余城在这松嫩平原之上,可谓是巍巍雄城,契丹、奚人、室韦、等诸族,都是只能望城兴叹,游牧部族的轻骑兵,想要攻破这座城太难了。

    可是此时,对于罗士信等忠武军将士来说,扶余城就是座死城。

    在罗成的连番布置下,扶余城只有三万孤军,而且其中一半还被分散在其它四十余座大大小小的山城堡垒之中,现在被隋军分割阻截,不敢出城。

    扶余城中,仅一万五千余守军,哪怕临时动员城中青壮守城,对于拥有强大攻城器械的忠武军来说,这依然是一块摆在了案板上的肉。

    “大帅已经为我们做足了准备,扫清了一切障碍,现在,我们拥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大家一鼓作气拿下此城,然后得胜回师,莫要在此浪费时间。待拿下城池,我为诸位请功!”

    士信骑马立在扶余城下不过五里的地方,诸将纷纷领命而去。

    “老师,我军胜算几何,需要多久拿下扶余城?”士信问旁边的李靖。

    李靖笑道,“若是不出意外,大约三天就能拿下。”

    “真能这么快?”

    “我观高句丽人惊惧,士气低落,尤其是这座城池,既无新城的坚险,又无辽东城的兵多,如此一座城,以前应付那些辽北的胡人倒是可以,但是我们这次是有备而来。”

    当初隋军攻辽东城,久攻不下,其中一关键之处,就是远道来征,军械准备不足。所以罗艺攻下武罗厉城,还有后来皇帝攻下辽东城,李渊攻下新城,那都是靠着堆鱼梁大道攻进去的。

    这鱼梁大道虽也是个攻城方法,但毕竟太落后了一些,垒一座土山攻入城,可远不如临冲、云梯这样的器械更高效快捷。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军心士气。

    现在扶余城成一座孤城,军心士气都严重低落,反观忠武军,兵强马壮,器械齐备,大家自然是士气高涨。

    李靖站在那里,遥看着一支支兵马向着城下展开。

    一切按部就班,没有什么可激动人心的。

    这场仗,对李靖来说,甚至有点平淡。

    都说决胜于千里之外,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将帅,会在战斗前,就做足功课,尽量把优势拉到最大,当有了足够的优势时,才会发起进攻,而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再失败。

    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毕竟是少之又少。

    一个优秀的将军,没有必要去冒险。

    除非是形势十分不利,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兵行险着,否则,根本没必要。

    就如这一仗,早在几年前,罗成就在谋划着,准备着。

    终于到现在,罗成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优势,然后又在战略上成功欺骗了渊太祚,因此现在扶余城下,忠武军才能够有如此大的优势。

    本来忠武军和渊氏在辽东兵马,是不相上下的,罗成的忠武军战斗力更强,可渊氏主场防守,拥有大量险要山城。

    但渊氏输在战略上。

    他给了罗成几年时间准备,这是最致命的。

    当罗成几年后终于发起进攻的时候,他才慌于应战,可原本五五开的局势,现在却变成了罗成一面倒的优势。

    “罗帅是位战略高手,帅才!”、

    李靖由衷的感叹着道,这才是决胜于千里之外啊。

    这场仗,罗成虽不在,可实际上却是他指挥的。

    战场上。

    部落的轻骑兵已经开始奔驰起来,他们肆无忌惮的奔驰在城下,有些得意的显摆着骑射技艺,奔近城下,然后对着城上放箭。

    射完箭呼啸一声,转折绕过。

    极高的速度,让城上的高句丽人不断惨叫倒下同时,却又拿他们并没多少办法。

    在后面一些,忠武军的步兵已经举着盾牌提着弓箭缓缓推进,他们排着整齐的阵列,不论是长矛手还是刀牌手,他们现在都轻松的提着弓在手。

    面对着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敌人,真是不要太轻松。

    填壕车紧随其后。

    足有上百辆填壕车。

    “你说渊建土会出城来战吗?”士信问。

    “估计不会。”李靖道,他是以渊建土最近种种反应来判断的,若他是渊建土,发现隋军要进攻,就会第一时间弃守一些小山城,然后集中兵力把守几座大山城,同时坚壁清野。可渊建土什么也没做,好像就在那里坐以待毙,这样的人,又岂敢出城来战呢。

    事实也如李靖所料。

    隋军缓缓推进,可城中没什么反应。

    忠武军的辅兵轻松的就把填壕车架起,长长的壕沟上,隔一段就由八辆填壕车架起一道十二丈宽的通道。

    然后临冲战车、云梯战车轻松通过。

    再接着,投石车、攻城弩也通过。

    当投石车和攻城弩纷纷就位,第一块巨石呼啸着被投出砸中扶余城墙,砸的地动山摇时,城中依然无人出城来战。

    一块接一块的巨石不断的投向扶余城,间夹着一支支鸡蛋粗的弩枪。

    而后,抵达城下的隋军步兵,以漫天箭雨压制着城上。

    再接着便是临冲战车和云梯车抵达城下,还有许多皮帘车和木头尖驴掩护着大量刀牌手也抵达城下。

    这时城上的高句丽人才开始拼死反击,可是已经迟了。

    强大的投石车、攻城弩、步兵箭阵掩护之下,高句丽人连探头都难,一架架的临冲车放下了天桥,直接搭在了城头。

    更有上百架云梯车也开始架设上城副梯。

    一个个忠武军的刀牌手们,全都打了鸡血一样的大吼着开始夺城。

    临冲车中,一个个刀牌手左手持盾顶在前面,右手横刀,大吼着踏过天桥一冲而过。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跳入城上,如神兵天降。

    远处。

    李靖向罗士信拱手。

    “恭喜大将军,扶余城拿下了,仅仅半天而已!”

    “用牛刀杀鸡尔。”

    “错,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罗帅的这次战略极好,可为用兵之典范,大将军,你当好好学习。”李靖道。

第717章 罗成屠龙

    辽东城。

    这座大梁水畔的安东重镇,此时刚刚更名为黄龙府。

    一名刚刚从山东渡海过来的中原商人,有些好奇的在酒馆里问一个小二。

    “为何改名为黄龙府啊?”

    “爷有所不知,这事说来可就十分传奇了。话说啊,前些日子,咱们大帅在六合宫晋见天子后返回辽东城,快到辽东城时,突见一条黄龙自大梁水中盘旋升起,在天空飞舞,准备向辽东城扑来。”

    那小二说的来劲,桌子也不擦了,唾沫横飞的讲述着这个新近的传说。

    “你想啊,咱们罗大帅是何等了得的人物,这安东诸郡可是他老人家一力辛苦打下来的,保的咱们百万汉家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岂容这黄龙来毁城吃人?于是乎,咱们大帅当时便策马直追那条黄龙,在马上,拉开了他那把白犀牛角的强弓,一支大箭射去,正中那条黄龙的眼睛,黄龙吃痛坠落,然后被咱们罗大帅拍马赶上,一槊刺中扎在地上无法飞走,再被大帅取他的六叶锤打碎了脑袋。”

    “所以辽东城改名为黄龙府吗?”

    “嗯,所以咱们辽东城就改名为黄龙府,也叫升龙府。”小二得意的道,好像那个传说中屠龙的人是他一样。

    商人捏着下巴,“若这传说是真,那不应当叫屠龙城或斩龙府更好吗?”

    小二笑道,“屠啊斩的杀意太浓了,还是叫黄龙府或升龙府的好。”

    按小二所说,那天罗大帅屠龙而归之后,便奏请皇帝,将辽东城改名为黄龙城,并将辽东郡升格为黄龙府,也名升龙府。

    六合宫里的那位天子,还下诏把升龙府升格为陪都,定名为东京,将洛阳的东都改名为中都,把关中的大兴城定为西京。

    甚至因为这黄龙曾想毁城吃人,于是天子还下诏,隋军的军服由黄色改为红色。

    商人取出一把铜钱放在桌上,打赏小二。

    小二低头一看,桌上黄澄澄的十枚大钱,不由的脸上乐开了花。这可不比扬州白钱,甚至比文皇帝的五铢肉好还要好呢。

    这是由元帅府铸造发行的新钱,名为开元通宝,比起开皇五铢和大业白钱,质量更好。这种钱一千枚,重六斤四两。

    每枚刚好重一钱,同时十枚开元通宝平列起来,就刚好一尺。

    十枚重一两,一枚重二铢四丝,折合质量约4克。

    这种新钱因为含铜量高,所以深受关外百姓的喜爱。

    因为钱币上面不再是写的五铢,而是由罗成亲笔书写的开元通宝四个字,于是这钱便不再是五铢钱,而是通宝钱。

    另外帅府还发行了银质开元通宝和金质开元通宝,也在流通之列。但银通宝和金通宝都比铜通宝大的多,也重的多,一枚银通宝重一两,金通宝也重一两,都不是按传统的称重计价,而是直接在钱币上标明了面值。

    一枚银通宝折铜通宝五千,一枚金通宝折银通宝两枚,折铜通宝一万枚。

    金银通宝都不是纯金银,而是掺杂了些铜在内,实际上比原本的金银折铜价要高一些,但因为铸造精美,再加上有官府背书,能以金银通宝面值缴税纳钱,所以商人们也愿意使用。

    毕竟不用称量不用剪切,那么使用起来更方便,而金银币都不是光面,有浮雕绘图,金币的正面是开元通宝、一两,直钱十千这样的字样,背面是龙纹。银币正面也是开元通宝,一两,直钱五千,背面则是虎纹。

    而金银币的边侧上全是齿纹,避免被人刮削,只要没有刮削便按面值使用,如有刮削,则要称量使用,便贬值了。

    另一方面,帅府也下令,严禁刮削甚至是融铸金银币行为,违者定罪。

    不过因为这种金银币的面额比实际的称量要值钱,倒也不用担心有人用融铸铜钱铸铜器这样的方式毁币牟利。

    不过发行金银币的后面,其实也是安东道的一些无奈。

    因为如今安东道的商业还是比较繁荣,另一方面安东道又收工商税,民间百姓消费也较大,朝廷还要供军养兵,一方面搞一些工程之类的,也都是以雇佣形式招募百姓做事,取代以前无休止的征役,这也需要更多货币。

    而辽东本身绢帛产的就少,至于钱币,中原朝廷也一直都是钱紧,于是无奈之下,如今安东道不但钱帛兼行,而且还开始推出了金银币,以减轻大额交易时的不便,缓解一些钱荒的困难。

    毕竟钱荒带来的不仅仅是交易的不便,还会极大的打击商业市场,并限制百姓的消费,这无疑会对安东道官府的财税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

    一面推出了金银币以缓解钱荒,一面是禁毁钱币,另一方面则又收民间的各种旧币兑现新币,把旧币拿去重新融铸。

    同时规定,禁百姓家中藏钱超过十贯。超过十贯的交易,必须用绢布或金银,不得用铜。

    同时又严禁钱币外流到关外去。

    多种措施齐下,现在安东的钱荒稍缓解了点,那位中原商人来到安东,便是先把自己携带的钱到安东官府设立的银行先兑换钱币,把带来的各种五铢钱,肉好、白钱、绢帛等先去统一兑换,不但可以兑换成金银、绢帛,甚至可以直接兑换成银票钱票。

    只要是在安东道境内,都可以凭这种记名的银票钱票到各郡县的银行分行里兑现,甚至可以直接当成钱来使用,不过交易时要到银行去办一个手续而已。

    但这也比以前直接携带着许多钱币方便的多,虽要付一点保管费手续费,但商人们也还是很愿意的,并把这种钱票称为飞钱。

    “有意思,屠黄龙,这背后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啊,看来这位年轻的大帅确实有问鼎天下之志啊。”

    这位商人对几位同伴小声的道。

    另一位则道,“咱们往来这辽东几年,看着这里一点点的起来的,如今的这里,确实远超中原,起码这里更安定,我觉得这位屠黄龙的罗帅,将来可能便是赤帝天子啊。”

    “传说当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刘邦是赤帝子,秦皇是白帝子,所以赤帝子斩白帝子,表明汉当灭秦。现在罗成斩黄龙,又改军服为红色,难道也是这赤帝斩黄帝?”

    另一个商人则道,“周为木德,所以隋为火德,火生木,而火生土,五德相生,前者必助后者成长,先人之德必助后人之德,所以这位罗帅应当是选土德才对,而土之色为黄啊,怎么反而成了斩黄龙,改红色呢?”

    “所以说嘛,这什么屠龙之说肯定只是传说故事而已,真实的应当是这位罗帅因五德相生,所以隋火生土,土为黄,故为黄龙府,又名升龙府嘛。”

第718章 必杀此老贼

    此时,被外间传说为屠龙勇士的罗成,却正望着一封封从关内传回来的情报而陷入沉思。

    局势正在生变。

    不过真正让他陷入沉思的并不是如今天下有十二个皇帝。

    让人表情严肃的是接连两个坏消息,一是范阳府尹薛世雄被杀,二是河北安抚使李景战死。

    薛世雄死了,让罗成很郁闷,本来他一直派人在与薛世雄联系,就是为了能够争取这位大将倒入他的阵营,一开始薛世雄还有些犹豫,后来总算是罗成的一封封信打动说服了他,最终决定易帜。

    而当时堵在范阳与安东之间的北平都督独孤篡也表示愿意易帜,这真是让人兴奋的消息。

    独孤篡镇守的北平都督府,坐拥北平、渔阳、安乐三郡,控制着入关最重要的临渝关、卢龙塞、无终寨、密云城、燕乐城这几座长城要塞,他的归附,对于罗成入关来说极为重要。

    可谁能想到,罗成都已经准备入关了,独孤篡却耍了他一道。

    他不但杀了罗成的使者,还跑去范阳,把薛世雄及其长子薛万述都给杀了,还夺了范阳府,收了范阳兵。

    现在独孤篡不但拥有北平渔阳燕乐三郡,还夺了范阳府,并趁机把博陵郡也控制在手,麾下足有三万多兵马。

    而窦建德占据了河北大半部,拥九郡,在河间郡称帝建夏国。

    王须拔占据着上谷,魏刀儿占据恒山。

    李景战死后,还有些旧部死守着赵郡。

    现在整个河北,就剩下了这四家势力,其中窦建德实力最强,其次便是范阳府的独孤篡。

    李景的旧部在苦苦支撑,随时可能被夏军围灭。

    魏刀儿主要势力在河东,在河北只有一个恒山郡。

    罗成可以暂时不用去管魏刀儿和王须拔,他们据守在太行山一带,并没有挡到罗成入关的路,现在最麻烦的就是独孤篡和窦建德。

    一个挡住了长城关隘,一个则阻塞了河北南下之路。

    偏偏两人都实力强劲。

    窦建德明显很聪明,他在夺取河间之后,居然暗里跟独孤篡达成了一个互不侵犯协议。窦建德不去攻范阳博陵,独孤篡也不南下征讨河间。

    他们两人明显是把关外的罗成当成了大敌,不想给罗成南下的机会。

    如今独孤篡一心守着长城,防止罗成出关。

    窦建德也趁此机会,全力攻打赵郡的李景残部。

    “必杀独孤老贼!”罗成恨声道。

    之前罗成没急着挥师入关,一来就是因为独孤篡当时表示出愿意归附的意思,二来忠武军也确实还没做好入关准备。

    所以罗成一边加紧准备,一面派人不断跟独孤篡和薛世雄联系,希望不战而和。

    可谁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这个独孤篡还真是让他罗成刮目相看。

    放下这封情报,罗成拿起另一封情报。

    却是嗣业那边送来的,说最近他与云定兴的交流不是很好,那位漠南节度使虽然被罗成兄弟看不起,卖女求荣,然后又杀外甥求荣的奸人,但这家伙现在态度摇摆不定,一副坐地起价的态度。

    可偏偏现在罗成他们还不能忽略他,因为他据有河套之地,若是嗣业南下,他必然会威胁到嗣业的后路,若是这王八蛋再引突厥人来,则更麻烦。

    现在偏偏有情报显示,皇帝已经疯了,什么昏招都用了出来。

    不但派人去漠北招突厥人南下,甚至派人去向西突厥求援,意图借突厥之兵来对付河东代北的嗣业和刘武周。

    甚至现在漠南归附的突厥诸部,也有些在蠢蠢欲动,嗣业不得不软禁了义成公主,可如此一来,也引得不少突厥人不满。

    因此现在嗣业不得不全心放在定襄内部的这些突厥人这里,暂时无力南下。

    而代北的刘武周,虽夺了三郡,但是杨义臣和萧封锁了太原北面的通道,同时,代北上次刚经历了突厥人劫掠,因此如今还没恢复过来,二十多万张嘴,秋收后却还不够自己吃的粮草,刘武周现在连军粮都不够,他又是杀王仁恭起兵,不少马邑军将也是对他暗暗不服。

    所以现在也是焦头烂额,一面得兑现承诺放粮救济百姓,一面又得镇慑安抚部下兵将,欲南下,可独立一军又不是杨义臣、萧对手,尤其是缺粮。

    罗成身为一员沙场老将,很清楚一场战争并不是简单的说打就打这样的。

    他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兵马动员,还有粮草调动,军械辎重的筹备,甚至还得征召民夫,所有的事情总结起来。

    就是得有钱有粮,还得有兵有人。

    代北现在军心不稳,刘武周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南下强攻太原,他缺钱少粮,更不敢出兵。他不断的派人向嗣业和罗成求取钱粮,增派援兵。

    可罗成这个时候,哪里顾的上他。

    他得先解决掉渊氏,起码得先拿下扶余川,重创渊氏后,然后迫他谈判,以打促和,把渊氏打痛,让他不敢轻易再想小心思,也要打的他没有能力对罗成造成大威胁。

    毕竟渊氏现在手里还有起码三百万人口,有十万兵马,能动员起二三十万之兵,若罗成不收拾他先,就这样南下,这后院可就太危险了。

    好消息是杜伏威在江南顶住了压力,杨广到现在还没有派兵过江,只不过如今江南局势也乱,沈法兴趁杜伏威全力防备骁果军南下之际,趁机而起,连夺余杭、会稽数郡,这本来应当是杜伏威可以夺取的地方。

    而左才相和林士弘也各占据了江南西道数郡之地,杜伏威反倒是给他们做了嫁衣裳,他挡了骁果军南下,却让他们可以安心在后面攻城掠地,称帝建国。

    远在安南的罗艺来信罗成,告诉他北上计划也遇到了点困难。

    首先是林邑国在这个时候进犯袭扰,然后是岭南的宁长真、冯盎、高法澄、冼宝彻等这些地方豪酋,也都纷纷起兵割据一方,互相攻伐,这导致如今罗艺想北上中原,却无路可走。

    而占据回中原陆路要道的始安郡,也就是桂林之地,却由忠于朝廷的李袭志坚守,这人对于隋室十分忠心,不管谁来攻打劝降,都不理会。

    所以现在罗艺被这些人阻在安南而不得北上,除非他独自坐船离开单独北上,可罗艺又不愿意抛下安南的这些兵马家当,于是现在只能一边跟林邑人作战,一边又要跟岭南的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作战,完全是打成了一锅粥,大乱斗的局面。

    看完这些情报,罗成眉头更加皱紧了几分。

    扶余川之战必须加紧时间,尽快结束,如此才能抽调兵马出来,加入到中原的战局之中。如今的形势虽然更乱,但也更加分明了。

    “报!大帅,扶余川大捷,罗士信大将军于十月八日发起扶余城攻夺战,仅用半天时间便攻上城头,激战一天,便夺下扶余城,生擒敌帅渊建土,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一万余兵士,得民户五万余,牛羊等牲畜无数。”

    一个加急送到的好消息,让罗成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

    扶余城破了,那接下来扶余川其余的四十余座城池就没了脊梁支撑,皆可得也。

    “去请魏长史来,我要请他渊太祚写封信!”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