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809章 五爪龙、四爪蟒

    范阳。

    军都关前。

    阅兵台上,一杆秦字大纛在风中猎猎作响。

    年轻的皇帝罗成身着刺绣有五爪金龙的赭黄袍坐在大纛下,身前左右是九名带御器械的五品侍卫,再前面是三十六名执千牛刀的千牛备身。

    而在皇帝旁边,是身着江牙海水四爪坐龙红色九蟒袍的晋王罗嗣业。

    天子袍服上的是五爪金龙,也是真龙。而亲王袍服上是四爪之龙,也称为蟒龙。

    天子龙袍和亲王蟒袍下端都有斜向排列的线条,称为水脚。水脚上有波涛翻涌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为江牙海水。

    在大秦朝,服饰皆有规格等级。

    比如官员袍服有紫绯绿青四等,胥吏为黑,平民为白或黄。

    天子虽也用黄,但并不禁百姓服黄,只规定了黄色中的赭黄色为天子之色,这种赭黄便是黄中带赤,看着很土的一种黄色,而明黄金黄这种比较亮色的黄,不够低调奢华,于是不禁士庶服用。

    可龙袍却只有天子可用,蟒袍也仅亲王郡王可用,而大秦又规定,非皇家罗姓,异姓不得封王,因此能够穿龙袍穿蟒袍的,那都是皇家人。

    罗嗣业旁边却有一人,非皇族却也穿蟒,此人便是被赐姓为罗,并且特旨列入属籍,记入皇家谱序之中的突厥特勤阿史那思摩,他被赐姓为罗,授左武卫大将军,因此虽只封了个顺国公爵位,可皇帝却特赐他花衣蟒袍。

    嗣业着九蟒红袍,思摩却是着七蟒的青袍。

    思摩的对面,则是身着紫袍,胸前背后官袍上却各打了块补子的代国公刘武周。

    刘武周官服上打了两块补子,倒不是他特别节俭,而是这是大秦朝新创的一种官服制度,各级官员按其品级,在其前胸和后背的官袍上用金线和彩丝绣成补子,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各品补子纹样,均有规定。

    公侯伯驸马皆为麒麟,子男爵位为白泽。

    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八品黄鹂,九品鹌鹑;

    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杂职则是练鹊。

    风宪官则是獬豸。

    而刘武周紫色补子上绣的却是斗牛,这是类似于蟒的纹,斗牛原是天上星宿。斗牛服不在诸品补服之内,为天子赐服。

    斗牛服补子是蟒首牛角,头上双角向下弯曲如牛角状,一般三品以上大员立下大功,方才能得到天了赐服。

    此外赐服还有飞鱼服,则是赐给武将,

    飞鱼服也类似蟒袍,飞鱼类蟒,亦有二角,龙头鱼身而有翼,眼之不畏雷,因此它被指为具有雷神的神性和神力,故皇帝以飞鱼服赐给三品以上有功武将。

    斗牛和飞鱼服虽不是蟒袍,但因为类似蟒,所以比标准的文武各级补服都更尊贵。

    罗嗣业是皇帝兄长,又是手握一镇重兵的定襄节度使,自然是身着九蟒袍。而罗思摩虽说现在仅为定襄节度副使,可他却在突厥中很有威望,是皇帝在突厥人中选出的典型代表,又赐国姓,自然也服蟒。

    刘武周做为一镇节度使,手下占有代北三郡,又有两万余兵,算是一个还未正式改编的山头,所以他得封国公,还赐斗牛服。

    而他对面,另一位节度使,恒山节度使冯孝慈,虽也封国公,可却只得飞鱼服。因为他虽也是节度使,可他麾下的这一军兵马,却是已经完成了整编的神字头军。

    现在,大秦朝堂,已经把各路后马划分为两类,一是神字头的兵马,皆称为皇家禁军。而不是神字头的兵马,如嗣业的宣武、罗艺的镇海、刘武周的义武诸军,则皆为地方军。

    刘武周捋着钢针一般的胡须,笑呵呵的对皇帝道,“陛下高看李密和王世充了,说他们二虎相斗,可充其量顶多是二犬争食,如今仅裴行俨和来整两位将军,由四千水师护送八千步骑,便已经将他们两路都端了老巢,这仗真是赢的漂亮啊。”

    范阳军都关虽距洛阳一千六百里之遥,但是亲军都尉府已经开始使用飞鸽来分段接力传信,一千六百里,如果是骑马送信,得三四天,而在如今各地割据,阻隔道路的情况下,这情报还得花更多时间。

    但有了这飞鸽传信,一些重要的军情,却能保证三天之内就送到。虽然花费不小,可却十分值得。

    裴行俨与虬髯客夺了洛阳,来整占了兴洛。

    这两个消息是随着王世充北邙山大败李密的消息同时送达的,只用了两天时间。

    而大秦皇帝罗成召定襄、代北、恒山三镇节度使来军都关,等他们到来,却花了五天时间。

    皇帝之前派出裴来二将,趁李密王世充大战之机偏师入洛,本来诸将都以为,未必能有什么奇效。

    朝廷上下,也都还是按部就班的在筹划着新一轮的攻势。

    不管王世充还是李密取得胜利,都一样难逃秦军的攻伐。

    可谁能料到,拥兵数十万的李密反败于王世充之手,更料不到,裴行俨居然夺了洛阳,来整也占了兴洛仓城。

    至于裴仁基与卫文升占据偃师归附大秦,李密兵败入洛口仓归秦,这些都更是预料之外的事了。

    局势快的朝廷这边的兵马都还没有调动起来。

    “李密号称拥兵百万,占地十几郡,想不到却如此不堪一击啊。”刘武周冷笑着道。

    虽然他杀王仁恭起事以来,还不曾出过一次兵,一直忙着安稳内部,又要防范太原的杨义臣和萧,但这并不妨碍他瞧不起李密。

    “兵再多又如何,真打起仗来,兵多未必就是好事。兵多,也不一定就能全调上来。兵调动越多,耗费钱粮更多,而且更考验将领的指挥能力。放眼当今天下,能够指挥十万人以上大军团作战的,也没几个人。”罗嗣业倒是没有怎么轻敌。

    跟着罗成打了那么多仗,自己又独当一面,他很清楚兵多并不是一切。

第810章 虎牢

    当年皇帝第一次东征,调动了百万大军,但当时能够指挥十万人以上军团的也就几员大将,制订战略的段文振,以及统兵的于仲文区区几人而已。

    不论是罗成还是罗艺又或薛世雄、卫文升、杨义臣、来护儿、宇文述等大将,可以说,当时都不具备有指挥十万以上大军作战的能力。

    在这时代的通讯手平下,百人以下的战斗,口头也能号令指挥。但千人的兵马,就得有号角旗帜。万人大军,就还得有专门的传令骑兵等。

    至于十万人的大军,那真是能够连营十里,战场上一排开,也能排上十几里。

    一旦开打,没点非凡本领,根本控制不了,更别说指挥。

    有个成语叫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汉初的韩信就是个能够将十万以上兵的牛人,而汉高祖刘邦虽屡战屡败,其实却也是个能指挥十万人级别的牛人。

    当然,十万以上,他就不行了。

    所以刘邦率五十多万大军,却有彭城大败。

    而最后楚汉决战,多达六七十万汉军,却是由韩信统领的。

    就连单挑无敌的项羽,其实也只是个指挥十万人级别的大将。

    隋开皇朝,猛将如云,可真正说能指挥十万以上军团的也就是杨素、史万岁、贺若弼和韩擒虎、高、韦孝宽等少数几员大帅了。

    李密兵确实多,号称百万,实际上也有六十万,哪怕在与窦建德、李密、杜伏威的几场战斗中损失了些,可五十万还是有的。

    但这五十万人,要分守十余郡。

    同时,李密对付只有不到十万人的王世充,也没必要把所有的兵马都调过来,太多的兵,难以指挥,还会大量耗费粮草,给后勤带来崩溃级的压力。

    因此,面对只出了两万余精锐的王世充,李密只带了十万人在北邙山与他展开决战。

    不能说李密托大,而是这个兵力足够了。

    其实李密的能力,倒也是能指挥十万级军团战斗的猛人了,可惜他的兵还是山头太多了。

    罗嗣业虽然也东征西讨,但他自认为也就指挥四五万人马,如果是十万人马,他已经是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大局观了。

    唯有兄弟罗成,才能够指挥的了几十万人马,在多个战场上同时开战,这种筹谋可非一般人能比的。

    据说现在兄弟麾下的李靖、徐世绩和苏定方,皆是指挥型的帅才,虽还没有打过什么十万人级别的大战,可皇帝却说他们假以时日,将来能够指挥三十万以上级别的战役。

    能够指挥万人就能称为将,而能指挥数万人,已经能称为大将。

    至于指挥十万人,可为帅。

    指挥数十万人,那就是名帅。

    “李密真降假降?”

    冯孝慈倒是比较关心这个。

    “李密在洛口仓投来整,来整收编了他那千余人马,然后派轻骑将他送到了东郡存孝那里,现在存孝已经把他送往东莱,从那里坐船到范阳来。算算时间,再过些天,他就该到了。”罗成笑着道。

    李密真降假降都不重要了,因为李密已经入了秦营,而他亲笔写出的那一封封劝降信,现在正在生效。

    比如驻守虎牢关的邴元真,本来他以前是罗成任河南讨捕大使时提拔的人,后来罗成离开,他便转到张须陀麾下。代海寺一战,他被俘后降了李密。

    这几年,也还算得李密器重。

    因此之前老上司罗成亲自派人去招邴元真,他都并没有倒戈。

    可如今,李密却亲自给了他一封劝降信,劝说他归附大秦。

    这下邴元真再也没有理由坚守下去了,李密都跑去归附大秦了,他还孤军奋战什么呢。

    于是邴元真便向东郡的罗存孝请降,那边存孝立即率兵过来接应,荥阳郡虽还有些兵马不肯降,但在虎牢邴元真和东郡罗存孝的夹击下,还是很快就败降。

    现在的局势,真是好的让人会睡觉笑出声。

    这么好的局势,连向来稳重的冯孝慈都忍不住提议,趁现在郑魏两败俱伤之际,立即急召山东淮南各军杀入河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丢了老巢的王世充扫灭,进而趁机将李密的地盘全都接收下来,不给其它周边各部有可乘之机。

    “若得洛阳,再平河南,则天下大势已定也。”

    已经据有大半个河北,又有半个河东,以及整个山东和淮南,若现在再拿下河南,则这隋末的乱世,马上就能平定了。

    河北窦建德、关中李渊、以及江南的萧铣、沈法兴、林士弘等人都不足为惧了。

    “河北有窦建德,河东有杨义臣阻隔,我们现在全力进攻河南的话,也只能动用淮南和山东的四个军。”罗成今天召这三位节帅来,其实还是之前的老问题。

    一日不攻灭窦建德或杨义臣,他们就难以南下。

    而仅是山东淮南两地的军团,又不免显得孤单了些。

    原来罗成的战略,是要先北后南,先扫灭河北窦建德,然后北方军团南下,和黄淮军团会师,再西向攻洛阳、长安,一举锁定胜局。

    “冷风未起,我定襄军经过这半年的休整训练,如今可以全军出击。”

    嗣业的定襄道有定襄郡、涿郡、云内郡三郡之地,虽然总人口也不过三十来万,但还有归附的漠南突厥数十万人,因此他的定襄军编有两军,分为左右两军。左军便是以汉军为主,突厥人铁勒人为辅,由嗣业亲率,右军则是以突厥军为主,以汉军为辅,由罗思摩统领。

    两军加上两支牙兵,总共五万人。

    “最近杨义臣和萧两个老家伙,时常来攻关,烦的很。若陛下要出兵,我义武军可抽调两厢八千人出战。”刘武周虽有两个军的编制,但他也只有三郡之地,上次还把半个马邑划出去为云内郡,论人口他还不如嗣业多,也没有那么多突厥人依附,因此论实力,自也是远不如嗣业的。

    号称有义武左右两军,可实际上两军虽也有五万之众,可其中战兵也才两万,其余皆是辅兵。

    他就算有心,可也无力。

    恒山镇的冯孝慈只有一军兵马,两万来人还得防着河东的杨义臣,又得防着南面的宋金刚和甄翟儿的袭扰,更别说还得时刻盯着东南的窦建德,得护卫北京范阳。

第811章 秦皇挥剑,意在唐王

    范阳还有皇帝的两支皇家禁卫军,燕山外还有诸藩胡兵可用。

    罗成嘿嘿笑了几声。

    “裴三郎和来六郎确实给了朕极大的惊喜,天予不取,必受其咎。朕召三位节帅来,便是要你们做好准备,这次咱们大秦将要再次开战了。”

    不过接下来皇帝的兵锋所向,却让三帅都很意外,因为皇帝说河南方面,他已经授罗存孝为主帅,杜伏威为副将,山东淮南的四军全力攻入河南,稳固洛阳和兴洛仓、虎牢关等要地。

    同时,罗成将御驾亲征,他不但要调三帅的兵马,还将调诸藩的兵马,此外还要率禁卫军出动。

    只不过,这次皇帝的目标不是河北的窦建德,而是太原。

    “太原?”

    三帅几乎异口同声的惊呼出声。

    谁都没有想到,皇帝居然放着范阳南面的窦建德不打,却要去打太原。

    可皇帝却另有深意。

    “窦建德自南下山东取四郡不得,反大伤实力,又丢了襄国赵郡二郡之后,如今实力大减,更别说我大秦自移都范阳后,窦建德夹在我范阳与山东之间,已经成死棋一盘。”

    罗成让人取来沙盘,在河东太原的位置上一指。

    “河东都会,用武之地!”

    “你们看看这河东的地形,尤其是这太原的地形。”

    在一个河东的地形沙盘前,河东的山川河流尽现。虽然沙盘很小,却把整个河东的地形地势尽展现在这方寸之间。

    在罗成看来,河东在整个北方地区,那是居枢纽性的战略地位。

    “河东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必首及河东。盖因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又南则孟津、潼关皆门户也。”

    “汾、浍萦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则原隰可以灌注,漕粟可以转输。”

    诸帅随着皇帝的手指,听着皇帝的话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整个河东的地势确实如此啊。

    “你们看,越临晋、泊龙门,则关中泾渭之间可折棰而下也。”

    “出天井、下壶关,则邯郸、井陉而东,不可以惟吾所向?”

    “是故若要争霸天下,定鼎中原,则必取河东。”

    整个河东的地形,是一个相对较封闭的地形。

    同时,他又是居高临下的,不管是对东面的河北,还是对西面的关中,又或对南面的河南来说,河东都是一个高居在下的台地。

    对三面都有俯冲之势。

    偏偏河东还有诸山河阻隔,为他屏障,便的他进易可,退好守。

    对三面皆有天然的战略优势。

    河东的东面,太行山延绵千里,只有八陉可穿越太行,是天然的八个险要通道关隘。

    西面,又有黄河天险,仅有几处渡口易渡。

    “如果我们能抢占河东,那么既可三面出击,也可凭险而守。”

    把太原拿下,则整个河东几乎尽在掌握。

    那夹在太行与大海、黄河之间的窦建德,就彻底的成了一只困兽,无路可走,只能坐以待毙了。

    此时的罗成,考虑的已经不仅仅是河北这一地了,而是整个北方的大局势,甚至是整个天下的大局势。

    要统一天下,必先平定北方。

    而要平定北方,不仅仅是拿下洛阳或河北。

    现在既要抢占河南,又要扫平河北,对如今的秦军来说,也不是个简单的任务,短时间内估计也难以完成。

    在这之前,谁也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意外发生。

    正如不久前,河套的漠南节度使云定兴便率军归附了关中的李渊,榆林、五原、灵武诸郡,便也一下子全都倒向了李渊这边。

    这就是一个极让人不爽的意外,他使得李渊的关中北面无忧了。

    现在李渊正全力与陇右的薛仁杲决战,可从关中传回的情报却显示,薛仁杲继位之后,虽勇猛不减,可现在却被李渊李世民父子缠住了。

    薛仁杲东征关中,如今二十万大军却被李世民硬拖在了泾一带僵持不下。经验丰富的罗成,一眼就能看出薛仁杲现在势成骑虎,已经进退不得了。

    而这样僵持下去,最终无疑是薛仁杲最先崩溃的。

    毕竟就算是罗成,也不敢说能够供应二十万兵马,在前线敌方坚城之下久攻不下。一旦粮草供应不及,则薛仁杲兵再多也只有败的更快的结果。

    一旦李世民打赢这一仗,那么关中的李渊就将再无后顾之忧了,到时灭掉薛家,夺下陇右,以关中那独特的四塞优势,李渊势必东出争夺天下。

    现在河东的中部南部之地,都是由萧和杨义臣控制,这二人则又是听令于长安朝廷的,一旦李渊解决了陇右薛家,到时必然派兵进驻河东,那时,这太原只怕就要落入李渊控制,罗成再想夺,会更麻烦。

    “李渊?”

    刘武周没有料到,皇帝不打窦建德而要先打太原,最终的原因,居然是要防关中的李渊。

    “李渊跟李密有何区别,我觉得李渊还不如李密呢,陛下将李渊如此看重,是过于高看他了吧?”

    “李密北邙山一败,就兵将消散,再无复起之心。而李渊呢,他从江都能带着骁果军一路回到关中,这可不仅仅是运气好。而且李渊先前已经败于薛举一次,损兵数万,可结果呢,李渊溃了吗?没有,相反,他很快就又派兵与薛展开大战,甚至这一次,还死死的顶住了薛仁杲,还让薛仁杲陷入极艰难的境地,这充分的说明,李渊不简单,我们再怎么重视他,其实都不为过。”

    “必须趁着李渊现在主力还在跟薛仁杲僵持不下之机,把河东太原给硬打下来。只要我们夺下太原,就再不用担忧关中的李渊了。”

    “可是,放着窦建德不打,不好吧?”

    “窦建德不过是冢中枯骨,不必理会他,待我们拿下太原,他便再无机会了。”罗成摆摆手。

第812章 改天换地

    李密出洛口仓城,一行数十人由裴行俨派出二百人护送,先在洛水乘船入黄河,然后顺流而下在东郡的白马渡登岸。

    上了岸,便算是完全进入了秦军地盘。

    码头上,李密感受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气氛。

    春天的时候,李密还曾率大军在这里围白马城,阻击夏王窦建德,那时的白马城附近的白马渡,就是战场,遍地兵马,沟壕无数。

    附近村庄集市也全空无一人。

    白骨露于野,百里无鸡鸣,村庄皆是废墟,田地长满杂草。

    可才半年而已,在这个深秋时节,白马渡口居然一片忙碌,无数的船只来往,带来一船船的百姓,还有许许多多的商货。

    码头上装船卸船的人多是青壮,但这些人脸上满是喜悦之情,并非麻木,也没有菜色。

    再往前,曾经在魏夏两军鏖战下几乎被摧毁的白马城,此时居然又已经恢复了生机。城池修复了,城外先前魏军建的那堵土围子,现在居然就成了白马城的关城墙。

    秦人在白马城原来的城墙外,新建了东关西关南关北关四个关城,几乎就是把白马城扩大了一倍有余,之前魏军修来围困夏军的土墙,秦人经过加固后变成了外关城墙,并在外关城墙上开了几座外关门,同时还把原来城墙上的瓮城,拆毁移到了外关城门外。

    还引入了活水绕着外关城,又引水穿过白马城,使得城中居然有条小运河可通航行船运货载粮。

    而城外不远,能看到一座座充满生机的村庄。

    道路上,往来人不断,许多人都是推着车赶着牛马,或者干脆肩挑背扛。

    “这些人是做什么的?”

    “纳粮卖粮的,今年秋天还算天气好,地里的庄稼基本上都丰收了。”

    按大秦的天子诏令,现在全面推行两税制,不以丁为纳征基本,而是以田地多少和家庭财产多少,然后纳户税和地税,户税按家庭财力分九等,地税则按田亩纳税,其中田地又分为上中下三等田各有差额。

    与此同时,现在是统一天下的战时,所以朝廷又特别下令,实行和籴制,但凡百姓所收之粮,除纳租税外,再给百姓留下足够的口粮后,其余的粮食统一由官府籴买,禁私人粮商收购。

    这个和籴是为保证粮食安全,也为便于朝廷全局调度,支援各地恢复生产,以及前线供军。

    两税是分夏秋两季征收,也就是在夏秋收获之后征收,现在正是秋收之后,百姓都忙着把粮食交给下乡收粮的胥吏粮使,当然,公粮有官府下乡收,而卖粮,则需要百姓把粮自己送到各县、乡的粮站去。

    而白马城这里路上的这些挑粮百姓,其实是把官府给他们预留的口粮中拿出些多余的,来这里卖。

    这种小额量的粮食买卖,官府并不禁止。

    “还有余粮可卖?”

    李密有些惊讶了,在他想来,如今各方争雄,粮食重中之重,能给百姓留够口粮都不错了,岂还会有多余的。

    “官府给百姓留的口粮份额都是比较充足的,不管一家几个大人几个小孩,皆是按大人口粮来留,所以多少都会有些宽裕的,百姓拿这粮来卖了,换成钱,可以买些需要的东西。”

    在白马城只休息了一晚,便继续前行。

    一路上,李密更是惊叹不已,之前他撤出四郡时,让手下毁掉四郡的城镇村庄,填掉水井,塞掉运河,断掉桥梁,可现在走在这里,道路通畅平坦,运河也是通畅,一座座村庄分布在平原之上,充满生机。

    田里,刚收获过的田地里,依然还有不少农夫在田里。

    “那是在秋种。”

    秋收过后,有些地还会种一茬,有种麦的,也有种些萝卜之类的。

    越往东行,便会发现这边越有生机。

    尤其是进了齐郡后,发现这边更是热闹,就算是洛阳那边,都完全无法与之相比。

    简直是两个世界。

    连李密的许多手下,也不由的发问,为何会有这么大差别呢?

    “皆因我齐郡百姓这几年并无太大负担,尤其是天子登基以来,更是如此。其它地方,只知压榨百姓,从百姓手里征取钱粮,还大肆征召民夫服役,百姓既苦于役,又苦于租赋。尤其是他们大多还推行摊逃法,上面给下面县乡村定额,如一村本百户,若逃了一户,剩下九十九户便要加摊这户逃人的租赋夫役。若是逃了十户,便是剩下九十人加摊十户的,一旦百户逃了一半,那等于剩下的人就要加摊一倍的赋税。”

    中原许多地方百姓,饱受战乱贼匪之苦,而租赋又重,役情又苦,于是许多人被迫逃亡,一逃亡,剩下的百姓更苦,自然最终也只得不断逃亡,恶性循环。

    相反之下,为何齐郡会没这种情况?

    一来齐郡这边,近几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大战事,再来地方上的贼匪征剿的厉害,一般贼匪也不敢流窜过来做乱,至于府兵郡兵乡勇虽不少,可军纪较严,扰民害民的情况少。

    此外,这里也并没有加征和摊逃这种事,尤其是如今,不再实租庸调税制,而是实行两税制后,百姓负担其实反而大大降低。

    “皇帝如何养军呢?”李密问出了一个很困扰他的问题。

    不管是谁,爱民也好,残暴也好,终究得养军,养军就得钱粮。罗成轻赋薄役,他如何养军的?

    “有工商之税,有专卖之税,另有屯田。”

    说来很简单,但这条路子其它各路都没能实现,现如今也只有秦军一家在推行。推行两税,基础还是在于均田的推行,罗成的二次均田,使得他治下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情况减少,而将大量无地百姓安置往关外均田授地,也让齐鲁这边人多地狭的情况大为改善,另一方面,又大量将原本隶属于皇家、官府的田地拿出来授给百姓,也使得自耕农增加。

    没有匪乱兵乱,百姓便能安心耕种,土地不会抛荒。没有重赋苦役,百姓也不会逃亡。而工商之税征收,其实跟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关系,这对商人豪强贵族们有影响,可影响不到百姓,而且这点税对那些人也影响不大,在如今局势下,没有几个商人会因为这点税,逃离安稳的秦地。

    更别说,罗成还有军屯之策。

    百姓农闲之时,修路筑城、兴修水利,皇帝罗成也特别下令,对这些百姓不是免费役使,而是招募那些闲人或穷人,给他们钱粮。

    “做役还有钱粮?官府又哪来的这笔钱粮呢?”李密更惊。

第813章 罗成不怕吗?

    “两税法中,其实已经包含了这些役钱,役钱折入了两税,所以百姓完两税后不须再服免费之役,官府也有专门的钱粮,可用于雇人做役。平时衙门的差役,也都是雇佣,有专门的役钱,而修路筑城兴修水利这些,还有上级道郡各级的专门拔款。”

    李密张大着嘴,感觉听天书似的,以前从没有听说哪朝哪代哪位皇帝,推行这样的政策啊。

    他心里总觉得这些政策不靠谱,可是现在一路走来,看着这山东道诸郡的热闹,又知道这些是事实。

    心里不愿承认。

    可偏偏越靠近河南的郡县,便越不如靠近东莱的郡县。

    这个结果,让李密心里十分挫败,简直比他在北邙山大败还让他挫败。

    罗成一个武夫,一个铁匠出身的武夫,居然不但马上打天下比他厉害,如今这治天下,居然也比他厉害,这怎么不让人受挫。

    “我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刚才说山东也如关外一样实行均田之制,关外之地好说,毕竟那里以前是高句丽人占据,如今高句丽人被皇帝杀的跪服,其人口为奴,其土地收公,可安置移民,均田授地。但是这山东之地,以前可是归河南,这里世代以来,多少士族豪强地主,可以说他们掌握了七成以上的土地,剩下的三成土地才在占据人口九成以上的百姓手里啊。”

    罗成究竟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在李密看来,其实许多王朝衰弱败亡,终归到底,其实还是土地问题。

    贵族士族豪强们永远掌握着绝大多数的土地,而百姓却只有少量的土地,且随着王朝安定,他们会更加剧土地兼并,百姓手里的那点地会不断的流向那少量的贵族豪强手里,直到那脆弱的平衡被打破,于是就天下大乱,再经历一次洗牌,重新恢复脆弱的平衡。

    罗成虽说也是造反,可他毕竟走的是上层路线,他本是隋将,又拥的是杨为帝,然后再受禅登基,这就使得他应是继承了隋,所以山东的贵族豪强理应保留了他们的财产田地等不受侵犯才对。

    “拥立吾皇的,自然田地财产得以保全不受侵犯,但那些反叛抗拒朝廷的,其财产田地自然没收官有,再有之前的逃户、绝户这些也是收归官有,再加上此前官府手里所有的职田、田、公廨田等等,也统统是官公。朝廷把这些田地,拿出来均田授地。”

    同时呢,大秦朝廷又动员那些原本在关内没有什么财产的百姓,移民去辽东,在那里给他们足额授地。

    当然,若仅仅是如此,肯定是不够的。

    所以罗成在山东、淮南、范阳等新占之地,推行的是另一项大招。

    公田买回。

    啥叫公田买回?毕竟之前把大量逃户绝户官田都拿出来均田给百姓,又动员许多百姓去关外,然后把他们手里不多的地也都收回再均出去。

    为何还要再公田买回?

    这个公田买回的核心,就是田地限额令。

    所有的人,都有田地限额。

    比如在关内,普通男丁,在他最多只能拥有一百亩地,不管你是好地还是差地,山地还是坡地还是水田,最多限拥有一百亩,如果你有二十亩私田,那你最多能再授八十亩田,这个田是口分田,将来老了要收回。

    而如果有勋和爵位、官职,则又按勋品官爵等级,能够增加拥田额。

    这个策略,其实就是针对那些豪强地主们的,尤其是旧贵族豪强们。因为跟随皇帝的新贵们,都有爵位官阶,他们的拥田额大大提升了。

    可过去的旧贵族豪强,就算有族人出仕任职,有官阶或爵位,可毕竟一个大家族,百年甚至数百年的积累那是拥有大量田地的,仅凭现有的这点官阶爵位是达不到这么庞大的拥田额的。

    超额的怎么办?

    官府买回和置换,超出额度的三分之一,由官府出钱买回,另三分之一,由官府授给他们勋官,这样也算是给他们的一些安抚,剩下的三分之一超额的,则以关外或边疆之地置换,以一比二的比例给他们置换。

    通过这样的手段,把中原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加以缓解。

    不过这样做,是很大风险的,毕竟这些地方上的士族豪强地主们,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

    可罗成却依然还是这样做了,他的底气在于,公田令并不会危害到跟随他的功臣将士们的利益,有功勋将士们支持,又有百姓拥护,那么旧贵族和地方豪强的反对,罗成也并不是很惧怕。

    正因此,他也是坚持已见,大力推行公田令。

    这条旨意颁下后,地方上确实很沸腾,也有人要做乱,但他们刚有动作,就被驻于各地的大将们率兵弹压了。

    对付这些人,罗成相当狠辣果决。

    抄没所有的宅第田财充公,将这些做乱的家族连根拔起,全都流放关外为屯民。

    这般雷霆手段之下,虽然其它的豪强地主们还是很不满,可却也得惦量惦量自己的本事,没有那个本事造反,就只能服从。

    “难道皇帝就不怕隐患?万一战事起来,这些人到时通敌叛乱呢?”

    “吾皇说过,他们不会有这个机会的!”

    李密不知道罗成为什么这么自信,但现在看来,山东确实很热闹,也可以说他的冒险之举,或许是成功的,也许还有隐患,可起码现在是已经见到收益了。

    “皇帝果然大魄力,不得不服。冒险得罪这么多旧贵族士族豪强地主,却只为给更多百姓均田授地。”李密自忖,自己似乎是没有这份魄力的。

    毕竟这土地限额令,其实不仅现在威害到那些旧贵族豪强,其实也是潜在危害如今的新贵功勋们,可皇帝还是这样做了。

    过去山东之地,七成土归掌握在那大约一成的贵族豪强手里,而如今在罗成的这连番动作之下上,趁着现在特殊的局势,他做为开国之君,是最缺少掣肘之时,大刀阔斧改革,推出这限田令,一边是回购,一边是置换,一边又是换勋官,多管齐下。

第814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现如今据这位官员所说,山东之地,是一分军屯,一分官庄,然后是两分士族豪强私田,六分百姓均田。

    土地份额性质完全改变了,再加上这和籴令的粮食统购,山东的粮基本上掌握在了官府手里,百姓也通过均田,大量转变为有产的自耕农,为大秦交两税卖粮食之余,还能得个温饱。

    大量的百姓有产了,温饱了,这山东自然也就安稳了。

    那些旧士族豪强虽然心中不满,可地方安稳,百姓安心,他们虽有不满,可也无法发作。

    他们虽是火种,可百姓这些柴火,如果都沾满皇帝雨露,又如何燃烧的起来呢。

    在东莱港的时候,李密看到许多盐船。

    “过去无工商之税,盐矿等也不禁私人,盐价不高,如今这盐有盐税,茶有茶税,一斤盐能值一斗米,这岂不是相当于变相的给百姓都征了笔人头税?百姓岂无怨言?”

    李密敏感的看清了这个盐专税的本质。

    大秦实行盐税,是以票引制。盐是任由商民煮盐晒盐、贩卖交易,但是制和卖是分开的,制出来的盐需要在朝廷这里登记,所有的盐要统一卖给官府专门的盐衙门,不得私卖。

    而商人要贩运盐,必须得从官府的盐衙门买,而且买的时候,就得先交税再拿税,你买一斤盐,就得连盐价加盐税一起交了,然后取得盐引。

    有这盐引,才能运输贩买,否则就是贩运私盐罪,罪极重,贩一斗私盐就要流放边疆屯田,贩一石私盐,那就是发卖为奴的下场。

    虽说盐税也不算高,就是按盐价加征一成,十一之税。

    但商人最终还是会把这税转嫁到盐价之上,所以最终百姓承担着这加征的盐税,盐不像是茶和酒之类的,属于可有可无的消费品,盐是必需品。

    这样一来,盐税实际就等于人头税。

    在开皇时,盐价是很低的,较好的盐一斗才十文钱,而那时,京师米价一斗要十五文。盐还没有米价高,而这几年天下动荡,盐的生产和运输受到影响,盐价本身确实也涨了,但现在东莱这样的安定繁华之地,盐价都是斗米斤盐。

    东莱港的米价多少?一斗米二十文。

    这个价格非常惊人,毕竟洛阳城中的米价都卖到八万钱一石了,虽说这是围城时的特例,可其它地方,米价也是动不动以百文一斗起的。

    东莱的粮价安稳,还是在于罗成的粮食政策,地方安稳,粮食产量得到了保证,然后是和籴统购政策,再加上禁粮食私人收购和外流政策,使得不管外面粮食价格如何跌涨,安东这块却是向来平稳。

    斗米斤盐,二十文一斤的盐。

    跟开皇年间,十文钱一斗的盐相比,价格相差十几倍,但若跟其它郡县比,似乎还便宜。但其它郡县盐和米的比价却没这么夸张的。

    “任何政策,总是有利有弊的,但总的来说,盐税还是利大于弊的。”

    大秦盐政,实行民采官收商运商卖制度,如今在辽东和山东、淮南、范阳等地设立了十个盐监,一年的盐税,就高达一百多万贯。

    这可是笔巨款,毕竟这笔钱相当于大业朝时起码几十郡的收入了。毕竟隋朝的税制太简单了,无工商之税,仅是收租调,仅以土地产出收租,还收的实物租。

    “一百多万贯?”

    李密眼睛都瞪大了。

    开皇号称盛世,可开皇时地方官员连俸和禄都没有,他们的收入靠什么?靠朝廷给他们在地方上划分的职田收租为禄,靠公廨钱放贷收息为俸。

    而罗成仅靠个盐税,居然一年就有一百多万贯,而且更惊人之处在于,罗成现在才占了几道之地啊。

    若是他统一了天下,按此之法,那盐税一年岂不得四五百万贯之多?

    那茶酒税呢?

    怪不得罗成兵精将猛,器械精良,麾下那般能战,原来这家伙还这么会捞钱啊。

    听说秦军作战极为凶猛,皆因赏赐丰厚,秦军军纪良好,从不掳掠百姓,看来,那是因为罗成手里有钱啊,否则没钱赏赐,士卒如何肯战,如何不劫掠?

    罗成打下一地,迅速就恢复安定,田地产出,税赋充足,足够供军。

    而李密在河南打了三年,荥阳洛阳等地,甚至打成了废墟鬼域,大片的良田全都成了荒地,看来自己的失败确实也是有原因的。

    不过他心里还是不太肯服气的,认为罗成一介武夫,安有如此定国安邦之策?定是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的功劳,那些士族官宦之弟的本事还是有的,羡慕罗成居然有这么好运气,能招揽到这么多人才为已用。

    可惜自己被迫靠一群贼匪起家,身上染了匪名,始终难得那些士族官宦之弟的投奔,麾下无人可用,才有今日之败啊。

    我李密非不如罗成,实是罗成运气太好,能得那么多人相助,而我李密运气太差,只能借助一群贼匪起事,最终却还是败在那些贼匪手里。

    该死的贼匪!

    在东莱港登上了巨大的楼船,前往旅顺。

    蓝天下的碧波之上,同行的船只有好多条,组成了一支船队。

    李密站在甲板上,看到同行的船队里,许多船上都是载着移民关外的中原百姓,这些人据说都是战火中受害,不得以逃离家乡的客户,有些人接受了大秦官员们的劝说,决定放弃中原的一切,前往关外均田授地,在那里,他们能得到更高的田额,分得更多的田地,也更远离中原的战火与是非。

    经过一座岛屿时,李密看到有一支船队从辽东过来。

    “那是运奴船,这一支船队,大约运了五千个高句丽奴。”

    每天都有运奴船从辽东过来,玄菟郡的高句丽人叛乱还未完全平定,乐浪和带方郡的高句丽人又闹起来了,皇帝已经下了灭高句丽令,要将所有高句丽人都捕为奴隶,运往中原贩卖,让关外之地上,再无一个能反抗大秦的自由高句丽人。

第815章 魏王挂帅

    范阳。

    军都关。

    折冲郎将李玄霸进来禀报,“旅顺那边飞鸽来信,说李密已经到了旅顺港。”

    正在看着地图的罗成闻言,“已经到旅顺了吗,那就再派船送他来范阳吧。”

    “陛下,李密此人走投无路之下归附,只怕未必是真心,不如就把他留在辽东,何必让他来范阳呢?”

    “河南山南之地,李密还有许多旧部,也还有十来郡的地盘,他还有些用的。只要李密肯真心归附朝廷,便是授他个爵位也无妨。”

    对于李密,罗成也没有什么杀心。

    “召封舍人。”

    中书舍人封德彝闻召赶来。

    “陛下。”

    “你替朕草诏,授封李密为太常卿,加封和顺侯,授他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阶,再赐他斗牛服,于范阳再赐他宅第一座,赐他高句丽奴仆二十人,并赐田地千亩,钱三千贯。”

    “太厚了吧?”李玄霸撇嘴。

    罗成对这位小舅子哈哈大笑,“李密来投,已经送了我们一座虎牢关加一个荥阳郡,接下来说不定还能再得他十余郡地盘,几百万人口,这么点赏赐,不亏。”

    “便宜这家伙了。”

    封德彝低着头没吭声,心中却也为李密感叹。当年封德彝在杨素手下做事,李密也是极得杨素看重的,所以两人也算有些交情。想不到两人兜兜转转,倒又是都到了一起。

    只是当年二人在杨素府中相识时,都还年轻,如今却都已近不惑了。

    十月的范阳,天气已经寒冷起来。

    寒风呼啸,似乎一夜之间已经从凉爽的冬天进入了寒冷的冬天。

    一些还没有来的及换上冬衣的人,便只能缩着脖子笼着手。

    皇帝依然还驻跸在军都关中。

    进攻太原的战略计划已经拟定,但要攻太原这样的名城重镇,却不是简单的,必须有详尽的计划,为了能够拿下范阳,罗成拟调动二十万大军入河东。

    而二十万大军入河东攻太原,要调集的兵马很多,需要的粮草辎重更多。

    军都关做为长城险关要隘,夜晚站在关城之上,更能感受到呼啸的北风之凛冽。

    皇帝身披着貂皮大氅,让冷风吹拂着脸庞,这冷风能够让皇帝保持头脑清醒。

    形势越来越好,罗成也在心里告诫自己当戒骄戒躁,越是得意之时,越须要小心谨慎。

    “存孝应当已经出兵了吧?”

    罗成望着黑夜里遥远的南方。

    河南方向,只怕已经乱成一团糟了。

    北邙山大战,李密兵败降秦,裴行俨夺洛阳、来整夺兴洛仓、裴仁基据偃师,紧接着是邴元真以虎牢归附,存孝出兵西进夺荥阳。

    王世充丢了洛阳老巢,虽然还有数万兵马和几座城池,可形势危急。至于李密在洛阳外围的十余郡地盘,几十万人马,现在更是群龙无首。

    “现在就是抢时间了,看谁能抢得先机。”

    “陛下,李密入秦,王世充失洛阳,这中原之地,已经再无悬念,皆将归属我大秦了。”

    身旁,独臂的贾润蒲对皇帝道。

    “未必,局势纷乱,未到最后一步,谁也不敢说就赢了。”

    秦军没有拿下窦建德,那么关外范阳和山东淮南,便始终被分割两地,虽有海上可联接,但终究是个短板。

    “润蒲,你说我打太原的决定究竟是对还是错?”

    老贾虽然如今在秦军诸将中名声不显,职位也不算高,但毕竟是罗成起家之初的老伙计,跟皇帝的关系非一般人可比。

    有些话,不适合跟别人说,但与他说却无妨。

    “若是一般人,估计都会选择先破窦建德吧,但陛下岂是常人?若一般人,也不可能以辽东这个新占之边疆之地,以区区几万人马,数十万百姓,就能打入关中,有如今虎视中原的实力。”

    “陛下欲先攻太原,这是要隔李渊,围窦建德,固洛阳,这在战略上,是占据制高点,抢夺决胜点的高招。”

    罗成打断老贾,“你别说那些,朕不是要听你说那些的。”

    “臣可没有奉承之意,而是觉得若先攻窦建德,就算扫平河北,也并没有达到制胜天下的关键点,可若拿下太原,却已经基本上可以说天下我有了。”

    罗成有些担忧的望着南边,“我现在最担忧的还是中原,让存孝为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存孝统兵,勇猛无敌,可勇则勇矣,有时又太莽了些,我是担忧啊,万一出了乱子,只怕河南不但不能顺势扫平,说不定还要危及山东和淮南。”

    罗存孝是罗成的兄弟,爵封魏王,又是山东节度使,以他为帅,名正言顺,诸将也能心服。若是以淮南节度使杜伏威为帅,只怕罗存孝第一个不服。

    而若是另派人去挂帅,估计罗存孝和杜伏威都不会服,而且现在罗成这里,也没有资历威望比存孝和杜伏威更高的人,除非派张须陀和罗贵去,可这两位明确表示不愿意去。

    “陛下当信任魏王,魏王随陛下东征西讨这些年,莽撞的性子可是大有改变,而且兵法谋略上也是很了得的。”

    说起罗存孝,连贾润蒲也不由的叹了声。

    这位魏王论勇悍,那真是秦军中排的上名的,可也正因他勇猛,便不免有些莽。若论冲锋陷阵,统一军之兵,只怕连如今皇帝御前两员禁卫大将秦琼和尉迟恭都远不如。

    但若说统领两镇四个军,独挡一面,负责整个中原的战局,就连相识罗存孝多年的老贾,也不敢说他一定不会出事。

    “若是嗣业在河南,我就不会有此担忧了。”罗成道。

    这次攻太原的二十万兵,其实是兵分四路。

    第一路便是晋王罗嗣业,他将率定襄道兵五万,向西攻河套的漠南道节度使云定兴,他已经归附倒向了关中的李渊。

    趁现在李渊还在忙着跟薛仁杲的西秦军决战,罗成准备先出手进攻河套,既能免的云定兴一直威胁着定襄和代北,还能斩断他跟突厥颉利可汗的勾搭。若能下九原,则顺势取灵武,便威胁到关中长安,如一把利剑抵到李渊的后背上。

    刘武周的定武军五万,为第二路,则是自太原北面的楼烦南攻。

    罗成将亲率禁军五万,出范阳,经上谷,入博陵,然后至恒山,由太行八陉中最重要的井陉西攻入河东,攻太原之东。

    最后便是冯孝慈率军五万,从恒山南攻赵郡,扫荡赵郡的甄翟儿,也护卫罗成的后背侧翼,同时防范窦建德。

    二十万兵马,并不是一股脑全挤到太原城下,而是分成了四路,各有战略目标。

    真正围攻太原的,也就是刘武周和罗成这两路。

    冯孝慈的五万兵马,是由恒山镇神机军,加上奚契一个联军组成。而皇帝的五万兵,则是由忠武禁军加上一个和白联军组成。

    范阳还保留一个忠武禁军,加上一个藩军留守,做为机动预备队。

    定襄也有罗思摩率领的一军宣武军留守,防范北面的突厥人。

    现在各种兵马,正在调动集结。

    北方皇帝御驾亲征,四路兵马二十万。

    南方魏王挂帅,指挥山东淮南两道四军十万人马攻河南。

    若是两路得胜,则天下可定。

第816章 王世充降唐

    洛阳。

    西苑。

    王世充收扰了各路兵马,集结了六万人开始猛攻洛阳,试图一举收复洛阳城。战斗从早到晚,打了整整一天。

    面对着城上的裴行俨守城,王世充这个号称知兵能战的郑王,却硬是连洛阳城的城墙都没摸到。

    裴行俨依托洛阳城,率兵在西苑跟王世充野战,硬生生的打的王世充没脾气。

    郑军刚败李密,本来士气正盛,谁料让秦军偷了家,本还以为有周公护佑呢,这下子一下全泄了气。

    一众郑军将校士兵的家眷几乎都在洛阳城中,现在家眷妻小都在秦军手里,他们哪里还有什么军心士气。

    再说,击败李密,他们本身也是伤亡不小,更兼来回奔驰早疲惫不堪了。

    等到黄昏之时,裴仁基和卫文升居然率着一万人马从偃师赶来,在洛阳城南门外驻扎,侧翼威胁着王世充。

    第二天一早,来整与邴元真又率一万人自洛口方向赶到。

    更加要命的是,对峙到午后。

    洛阳北面邙山上的金镛城里的王伯当,接到李密的书信后,选择了听从老师的命令,他下令开城向赶来的来整投降,把麾下的两万余魏军及金镛城交给了来整后,他便带着一队亲兵去范阳投奔老师李密去了。

    这一下,秦军在洛阳势力大增。

    张仲坚以红枪会等河南义军守洛阳城。

    裴行俨率数千秦军精锐,以及两万义军在洛阳城西的西苑依城扎营驻守。

    裴仁基和卫文升这两员老将带着万余人马,在洛阳城南安营驻守。

    而来整和邴元真率万人来到洛阳北,接收了王伯当的两万人马后,驻于金镛城。

    洛阳城被秦军守的跟个铁桶似的。

    王世充的六万人马,此时反而连数量优势都没了。

    秦军并没有急着向他发起进攻,只是团团守着洛阳。

    王世充知道他们在等什么,他们正在等罗存孝。

    罗成的兄弟,山东节度使罗存孝正率领大军向洛阳赶来。

    “郑王,罗存孝已经过了虎牢关,前锋一万精骑距此已不到百里。”

    听到这个消息,王世充也不禁嘴唇禀报。

    罗存孝来的太快了。

    昨日一天猛攻,连洛阳城都没摸到,今天秦军数路增援,他更不可能攻下洛阳。

    “撤!”

    “郑王,往哪撤?”

    “往西撤!”

    王世充只能咬着牙道,虽然连长子和妻妾都落入了秦军之手,可王世充不是不甘心投降。

    手里还有六万人马,他依然想再拼一拼,他不是李密,一败之下就降秦。

    若他是李密,也不会坚持几年到现在。

    王世充急匆匆撤兵往西,西面此前已被李密尽数攻占,好在这个时候李密降秦,这西边诸郡县的魏军将领也是人心惶惶。

    并没有人出城来拦截。

    一直撤到了河南府最西边的陕县下,往北是隔着黄河的河东,往西便是潼关相隔的关中了。

    “先拿下陕县落脚!”

    王世充看着只有千把人驻守的陕县城,下令攻城。

    陕县的守将只是李密麾下的一个将领,以前是个占山为王的贼匪,后率部来投李密,因兵少,便也只得了个县令之职。

    现在看王世充数万大军来攻,根本搞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干脆直接开城投降了。

    占了陕县之后,王世充思来想去,还是不甘心。

    于是王世充连忙写了一封信,却是向关中长安的李渊求救。

    没办法之下,他也只得去信李渊,说愿奉长安天子为正统。

    说了许多奉承李渊之语,说的无非是若让罗存孝趁机占稳洛阳,再扫平河南,那下一个可就是关中了。

    所以现在当赶紧发兵来抢河南夺洛阳,他王世充愿为先锋。

    驻守潼关的是李渊的宗族堂弟李神通,他被封为郑国公,镇守潼关。

    接到王世充的信后,不敢耽误,赶紧派快马送往长安。

    长安。

    唐王李渊接到王世充的这封信后,也不由的大惊。

    他没想到,中原局势居然变化如此之快,如此之大。之前李密和王世充这对死对头硬拼了三年,谁也奈何不了谁。

    可如今李密居然降了秦?

    王世充也丢了洛阳来投。

    李渊赶紧召来一干心腹。

    “想不到罗成手段如此了得,居然让他不声不响的夺了荥阳,偷了洛阳。”

    “丞相,既然王世充已经丢了洛阳来投,那咱们就接纳,不但要接纳,还要派兵出关去夺河南洛阳。”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得。

    “可如今我大军主力尽在州。”李渊忧心忡忡道。

    “陛下,赵国公在州已经与薛仁杲对峙了一月有余,眼下薛仁杲二十万大军已经粮草将近,离崩溃已经不远了。对长安再无法造成什么威胁,我以为可以把岐州之兵抽设往东,汇合同华二州之兵,出潼关。”

    丞相府长史裴寂道。

    “万一裴仁杲不崩,二郎又抵不住,那么京西可就再无兵可阻西秦兵马,到时长安危矣。”李渊担忧道。

    不管怎么说,薛仁杲集结了二十万之兵在泾州总是事实,而泾州离长安不过三百里而已。

    “陛下,州有赵国公在,有六万大军在,定能保京西无忧,绝不会让西秦军寸进一步。现在关键还是关东之地,若让罗成就这样占了洛阳,并顺势夺了河南,那朝廷危矣。”

    众人都劝李渊出兵救援王世充。

    想了许久。

    李渊问长子建成。

    “大郎,你以为呢?”

    “父王,儿以为当救,不但得救,还得倾全力争夺河南。现在罗成的山东与范阳还被窦建德分隔着,其山东之兵还不算强,若一旦让他灭了窦建德南下会师山东,则再挥兵西进,就难以与他抗衡了,必须抢夺先机。”

    李建成的话,让李渊下了决心。

    “好,那就以建成为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兼东征元帅。授李神通为陕东道大行台兵部尚书,兼行军长史。授王世充为东征副元帅,拜河南郡王。”

    “再以朝廷之令,诏杨义臣萧率军南下,合击伪秦军,收复河南、洛阳。”

第817章 三家分魏郑

    秦开皇元年(大业十三年),十一月。

    凛冬已至。

    关中门户,潼关。

    此关位于关中平原的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

    其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川而下,西近华岳。

    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

    “怪不得都说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罗存孝打量着这座关中门户,看完后也不由的摇头。

    “咱们还是来迟了一步,王世充这老乌龟倒是跑的快,居然直接窜入潼关去了。”

    罗存孝瞧了半天,最后挥手,“传令下去,撤退。”

    “就这样撤了?”几名将校都有些意外,这一路追击王世充到这里,就撤了?

    罗存孝嘿嘿两声,“你们别以为老子就是愣头青,这潼关如此险要,而李渊还派了世子李建成亲来,现在潼关里驻了足足八万唐军,更别说王世充这老小子被李建成安排在潼关东南的禁谷之中,六万郑军据守十二连城,死死的扼住了潼关东面的这条小道。”

    再加上杨义臣亲率六万河东兵马正往黄河北岸河东郡解县的中条山南麓来,眼前的形势对罗存孝来说,已经没什么好留恋的了。

    他从荥阳过来,到了洛阳也没有停留,一直马不停蹄的追击而来,这段时间,都行军上千里,此时身边也就两万来人马,将士们也是十分疲惫。

    一不小心,说不定这一军人马,就要在这里被包饺子。

    “既然王世充这老小子都逃进关中了,那就算了,咱们撤。”

    罗存孝说撤就撤,并不拖泥带水,趁着几路兵马还未到齐,他从潼关下东撤。

    这一撤,就是二百里。

    从潼关下一路撤到了陕县,到了这里他不再撤了。

    兵分两部,一部驻于陕县城中,一部驻于陕县西南的常平仓城。

    这座常平仓是开皇三年所设,也是隋朝的六大粮仓之一。因为陕县附近的黄河有险滩激流,漕运船只难以通过,所以粮船到了这里,只能先运粮上岸,经过陆路转运几十里,再走水路运往关中长安。

    为了转运粮食,所以特意在陕县设立了常平仓,东来的粮食先入常平仓,然后再转运关中。

    “魏王,这常平仓几乎是座空仓城了。”

    听到这个消息,罗存孝也不以为意。

    李密和王世充在这洛阳一带鏖战三年,都是不发展不生产的主,他们就靠黄河运河和京城附近的几大粮仓撑着,能撑到现在,还仓中有粮,都已经是借了开皇和大业年间积储了。

    “就那几个家伙,光知道打仗夺地盘,早晚得败啊。”

    常平仓城有许多粮窖,一窖可储三千石粮。因为采用的是地下粮窖储粮技术,所以最耐储的带壳粟谷能在仓中积储九年。

    但再多的储粮,也不够他们那样挥霍的啊。

    退驻陕县之后,罗存孝却就此按兵不动,也不加固城防,也不训练兵马。

    这番动静,让李渊的探马都很奇怪,消息报回。

    长安城中的李渊不由的狐疑起来。

    “罗成在山东淮南有十万大军,最近又趁机偷了洛阳荥阳,得李密数万旧部归附,为何罗存孝身为伪秦中原大帅,却独率一军二万余人屯驻陕县?”

    “其它秦军呢?”

    “回丞相,罗存孝屯驻陕县,裴行俨屯驻洛阳,来整驻于兴洛,裴仁基进军襄城郡,卫文升出兵颍川。而郭孝恪驻于虎牢,杜伏威留守淮南,阚棱则率江淮一军正往攻汝阴汝南淮安南阳一线,都是在乘机抢夺李密的地盘。”

    “动作如此之快。”李渊听了不由的叹声可惜。他一边派兵增援潼关,一面也让驻守上洛郡武关的儿子李元吉出兵向东,趁机抢夺了淅阳和弘农二郡,原本还想再抢南阳襄阳,可没料到罗成义子阚棱动作更快。

    他带着李密的劝降信,这一路西来,几乎没有遇到阻碍。

    如今原来李密的地盘,从豫西到淮西,那些大城基本上已经被罗成麾下抢先占据,李渊也只抢到了淅阳和弘农二郡,再加上他之前西归时夺占的上洛,也才三郡。

    而襄阳这座汉江边的重镇,却被萧铣给抢了。

    此外,萧铣还抢了舂陵、汉东、永安三郡。

    至于秦军,则夺了河南郡、荥阳郡、育阳郡、南阳郡、淮安郡、襄城郡、颍川郡、汝南、汝阴九郡。

    秦军抢占最多,还包括了东都洛阳。

    虽然现在秦军也只是抢占了各郡的大城,下面许多地方还没有完全控制,可其它两家也差不多如此。

    更别说,当秦军攻占洛阳后,原本是尊奉洛阳朝廷的山东道的黔安、武陵、澧阳、夷陵四郡,现在也谴使归附范阳天子罗成。

    虽说这四郡被萧铣分割开来,在三峡下面的荆江两岸,就算归附,也只是名义上归附,但这四郡上表归附秦朝,依然还是能让李渊和萧铣都感到压力。

    尤其是对于萧铣来说,他如今立都在江都,而江陵是在南郡,也就是在三峡下面,而这归附罗成的夷陵四郡,却偏偏在南郡的四面,二北二南,差不多是把南郡包围起来了。

    夷陵通守许绍,是安陆人,其祖父和父亲都曾任过楚州刺史,其父跟李渊还关系极好,在国子监是关系不错的同学。

    大业末年,他任夷陵郡通守。

    杨广被杀后,他尊奉的是江都的越王。李渊入关后,也曾几次派使者去招这个世侄,奈何许绍根本不理睬世伯李渊。

    许绍据郡自保,甚至还把南郡周边的黔安等三郡也拉了过来,组成了四郡联盟,互相支援,以此多次打退萧铣的进攻。

    如今王世充兵败,洛阳被秦军所占,这位许绍倒也见机的快,马上就遥奉范阳天子罗成,上表归附。

    这把李渊气的啊,我关中离你那么近你不归附。

    “许绍已经派其子许智仁往范阳去上表归附,看来是铁了心了。”

    “丞相,某以为可以暂时先不要管江汉一带,只要我们扼守上洛、淅阳、弘农三郡,便可保关中西南门户武关不失。”

    “我们还是应当先想办法乘罗存孝刚入河南,立足未稳,将其击败。如今伪秦兵马,四面出击抢占地盘,分据各地,这正是我军抓住机会,集中兵力,将其各个击破的好时机。”裴寂向李渊建议。

    李渊想想也是这个道理,现在罗成才是首要之敌。

    “既然如此,那就派人去江陵,游说萧铣一起出兵攻打河南罗成,可以向他许诺,将来击败河南的伪秦军,我朝廷与萧铣可以以秦岭、淮河为界。秦岭淮河以南,皆为他有,秦岭淮河以北,则为我有。”

第818章 李建成对罗存孝

    罗成始终就如一座大山一样压在李渊的心头,压的他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如今罗成已经攻夺了洛阳,抢占了河南九郡之地后,这下李渊更加不安了。

    一旦让罗成的秦军在河南占稳了脚跟,他还拿什么争天下。

    “传令潼关,令建成率军出关,王世充、杨义臣、李元吉各自配合,相机行事。”

    命令自长安快马送到潼关。

    李建成立即召集诸将,准备出关。

    李神通、王世充等都喊着要趁秦军立足不稳,杀他们个落花流水,只有李孝恭向李建成提醒,“罗存孝之名虽不及罗成和罗嗣业,可依然是一员当世猛将,他久经沙场,不可小觑,更何况河南还有裴仁基、卫文升这样的老将在,他岂会无备?”

    “观他之前速攻至潼关,却马上后撤二百里至陕县,便知此人不凡,他定是故意诱我。若往,则中计也。我以为,我军当依据潼关天险,重兵紧守潼关,待罗存孝来攻,到时方有机会借潼关险固击败杀伤罗存孝军,那时,再反攻河南,也犹未晚也。”

    但李孝恭的这番话,却并没有被李建成李神通等人听进去。

    尤其是王世充,他现在手里还握着六万兵马,又不是真心归附李渊,他急希望李渊能够杀入河南,到时他还能有几分机会翻身。

    军议结束。

    李孝恭仍然求见李建成。

    “世子,如今情况,主动出击,兵法大忌啊。兵法而言,凡千里驱驰,孤军深入的一方,就必须得寻求战机,速战速决,这样才能摆脱孤军无援、补给困难,师疲于外的劣势。”

    “而被攻的守方则会采取深沟高垒、坚壁清野、以逸待劳的策略,寻求拖垮对方,伺机歼灭。”

    坚壁避锋挫锐,这是用兵常识。

    李孝恭长的十分高大,一脸络腮胡子,不过他也才二十八岁,是李建成的堂见,他也是李虎的曾孙,他跟建成是同一个曾祖父,关系不可谓不亲。

    只不过李建成此时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个统领大军的机会,诸将又都认为出击胜算很大,他岂听的进李孝恭的话。

    自入关之后,他做为世子,便一直留在父亲身边协助处理事务,而世民和元吉却得以统兵在外。

    所以名义上关中之兵分由兄弟三人统领,但李建成却一直没机会直接统兵,眼看着世民虽先败于薛仁杲折损几万兵马,可如今马上就能打赢薛仁杲,甚至进而夺取陇右,立下大军功,建成也不由的急了。

    若是他能借这次机会,拿下河南洛阳,那功劳可就远超世民败薛仁杲夺陇右了,自己的世子地位自然也就越发稳固。

    “丞相之令早已言明,伪秦军新入河南,立足未稳,若我们不抓住机会击败他们,难道坐等他们立稳脚跟?”

    “世子,客军深入,必须速在速决,可我以为如今我们未必能速胜。”

    “我军三路兵马,二十万也,罗存孝驻于陕县,不过一军二万余人,十倍于他,岂有不速胜之理?正好各个击破,一举收复河南。”建成很自信。

    二十万军队啊,这是多么强大的武力。

    可李孝恭却并不迷信什么二十万之兵,李孝恭的父亲李安曾是隋朝右领军大将军,爵封赵郡公,也是员大将,李安是李虎第七子李蔚之子,李孝恭兄弟四人打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兵法战技,不但弓马娴熟,这兵法谋略也是出众,尤其是李孝恭,兄弟四人中兵法学的最好。

    在李孝恭看来,这二十万大军,其实很虚。

    首先,王世充就占了六万,这人新附,可未必能倚重,说不定关键时候还会成为敌人。另外河东来的杨义臣六万军,数量是不少,但战力未必高,据他所知,六万人里,辅兵壮丁就占了大半。

    就连李建成的这八万大军,实际上也有许多是临时从长安一带抽调的壮丁,匆匆的武装起来,这些人连个真正的辅兵都不如。

    一群匆忙间披甲执锐的农夫,真打起大仗来,你能指望他们有多勇猛?

    一旦失利,说不定这些人最先就溃败了。

    仓促间把长安武库里的铠甲拿出来武装那些新兵,许多人甲与身不相称,攻与守不相宜。甚至是削竹竿以为长矛,漆败纸为盾橹。许多新兵,发给他们弓箭,可他们临阵也不会引弓拔剑,更听不懂金鼓号令,不懂进退。

    更别说还混杂了许多乞丐流民、招降贼匪乱兵,这些人在,军纪不用谈了。

    若是据潼关而守,这些人还能发挥些作用,若大军野战,顺风的话还能助助威张张势,可万一逆风,只怕就要命了。

    李建成沉吟许久。

    “便请从兄你留守潼关,我以王世充六万人为前锋,以杨义臣六万人在黄河北岸监护粮秣并掩护主力侧翼,待时机包抄伪秦军罗存孝退路。”

    “某亲率八万人为中军徐进跟随。”

    第二日。

    李建成便在潼关誓师出关东征。

    王世充六万降军与李建成八万唐军,由黄河南岸狭长地带沿着官道东进。

    十一月初八。

    王世充所部六万人抵达距离陕县不过四十里的弘农郡北弘农城附近,这里距离函谷关旧址十余里,交马到达此处后无法再前进。

    因为罗存孝居然没有在陕县固城待援,相反,他率军南下抵达了旧函谷关处。

    他于弘农西原列阵待敌。

    罗存孝故意以队形不整,衣衫杂乱的万余红枪会、小刀会等列在最前,又以五千大刀会和斧头帮的义子手执朴刀、陌刀、长柄斧列阵于后。

    然后是其本部神威军步兵埋伏于崤函峡道南侧的山头,数千骑兵则藏于山谷之中,并秘密的向西运动,另将数千牙兵驻于峡谷狭隘之处为预备队。

    王世充率领的六万人马为先锋,看见罗存孝摆出的这个军阵,迷惑不已。

    最前排的居然是拿着白杆枪的红枪会众和拿着短刀盾牌的小刀会众,这些人他已经知道都是由罗成秘密扶持起来的民兵,可看这些人衣衫杂乱的样子,他不相信这些人有多少战斗力。

    “莫非罗存孝是想先以这些乌合之众来消耗我军?”王世充疑惑道。

第819章 迁都避秦

    王世充生性多疑。

    看着这个异样的阵势,又看着这里那险恶的地形,便有些犹豫起来。

    “这后面肯定便是罗存孝埋伏的精锐本部了。”

    他还在犹豫呢,那边李建成已经派亲兵来催促他上前交战。王世充让人转告李建成,说后面定有埋伏,这前面的不过是引诱他们的乌合杂兵。

    可李建成却认定是王世充避战,不肯出力。

    于是再次派兵催促。

    “元帅说罗存孝才两万余人马,而副帅你却有六万之众,在绝对的优势面前,任他诡计多端,也是无用。请副帅立即催兵进讨,大帅随后就到。”

    王世充皱眉,但也只得点头应下。

    “都小心一点。”

    战斗开始,郑军开始与秦军接战。战斗开始,那些衣衫混乱的万余民兵,果然不堪一击,接战不久,就纷纷败退。

    “定是诈败,这定是诈败。”

    王世充跳起来叫道。

    但这时李建成却率主力已经赶到后面,强令王世充趁胜追击。

    郑军追击,秦军民兵阵形散乱的败退,退入了峡道。

    这个时候,追到峡道口的郑军,果然遇到突然杀出的秦军伏兵。

    他们占据险要高地,投掷滚木擂石,而郑军身处隘道,人马相互拥堵难以组织有效反攻。

    “郑王,果然有伏兵,是否撤?”

    可这时王世充盯着那隘口,却眯起眼睛道,“不,看来罗存孝也不过如此,这般伏兵还不够,把毡车调上来,冲散隘口的秦军,我们杀进去。”

    数十辆披着厚厚毛毡的车辆推过来,可隘口的秦军却马上用几十辆粮草车阻塞了通道。

    午后,东风大作,秦军乘风纵火,浓烟蔽日。

    距离崤函狭道不远,李建成统领八万大军就在相距十里的地方观阵。

    他没有马上派出兵马增援王世充。

    虽然王世充进攻的不太顺利,可李建成却觉得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罗存孝居然敢来跟他野战,就算占据这有利的地形又如何?

    他可是有足足十四万大军在手。

    就两三万人,想野战击败他,怎么可能?

    “叔父,你看罗存孝还有何伎俩?”

    李神通是李渊堂弟,也是李渊西入关中后,及时响应的,因此资历很高。

    “罗存孝还是有些本事的,你看他之前,所出之兵不过万人,什什伍伍,散如列星,或疏或密,或前或后,这显然是在故意示弱诱敌。”

    “而他在后面安排的那五千大刀长斧手,其实也一样是在诱敌,只为一步步引诱我军入狭谷之中。”

    之前王世充说谷中必有伏兵,李建成他们岂不知。

    但他们依然让王世充进击,就是认定罗存孝兵太少,再怎么埋伏也没用,况且他们早有心里准备了。

    眼下王世充被阻于隘口,秦军反抗激烈。

    在李神通看来,这才是罗存孝的主力了。现在罗存孝伏兵杀出,可并没能伏击到多少兵马,这就意味着罗存孝的伏击之策完全失败了。

    “罗存孝已经使出全力了,技止于此了。”

    李神通判断,接下来罗存孝估计就要跑了。

    “世子,我军可以全军出击,给予罗存孝雷霆一击,将他一举击败了。”

    那边隘口风烟滚滚,视线摭挡。

    可李建成却下令,弓箭齐射。

    隘谷两边高地上的擂木滚石终会用尽,粮草车也不可能一直燃烧,所以罗存孝再无法阻拦他们,现在就要防着他打不赢逃跑了。

    号角声声。

    李建成下令全军压上。

    “雷霆一击,别放跑了罗存孝!”李建成高喊。

    峡道之中。

    罗存孝正坐在一张小马札上,边上还围起了布障摭风。

    一个个传令兵奔驰往返。

    “报,李建成的中军主力尽出,全军压上来了。”

    “报,唐郑两军弓箭齐射,隘口要守不住了。”

    罗存孝却不慌不忙。

    “也真是难为他们了啊,你说这十几万人马,都挤到这隘口来,这是想抢新鲜热乎的屎吃吗?”

    诸将齐齐大笑。

    “薛万淑和段志玄的骑兵到哪了?”

    “薛将军回报,他们马上抵达预定位置,随时可以发起攻击。”

    罗存孝一拍大腿,“好,他娘的,我还以为他们两个这是着凉跑肚,一直在路上拉屎呢,这么久还不到位。”

    “绕这一个大圈,好几十里路呢。”有人为那两位骑将解释了句。

    “要不是老子是主将,我就亲自指挥骑兵了,早就到了,哪用这么久。好了,既然已经到位了,那李建成也已经全军出动,完全展开压上来了,那也就没有什么可再说的了,把山上的烽烟点起来,让薛段二将,赶紧动手吧。”

    狭道边的山上,三柱狼烟升起。

    远处的一座山头上,也跟着升起三道狼烟。

    一座座山头依次升起了狼烟,向南传递。

    唐军后方。

    薛万淑和段志玄看到三股狼烟升起,“狼烟起,出击!”

    整整一万骑兵,经过充足的休整后,此时人如虎马如龙,皆精神抖擞。

    披甲,上马。

    剽悍的神威军骑兵从山后冲出,他们绕了几十里路,绕到了唐军的背后,此时以排山倒海般的势头杀向了弘农西原的那片河滩。

    唐军后军安排了些游骑警戒,可是这点游骑,如何挡的住一万精锐骑兵的冲击。

    瞬间就被击穿。

    这时唐军已经尽皆出动,正往狭道隘口去呢,哪料到秦军居然还有大股骑兵自后杀到,这真是怎么也预料不到的。

    薛万淑和段志玄的骑兵迂回包抄战术,相当经典,运用的炉火纯青。

    手底下的骑兵,更是骠悍无比,其中既有忠武军老骑兵,也有突厥、契丹、奚铁勒、等各藩的游牧骑兵。

    “怎么可能?”

    李建成看着潮水般自后面冲来的大群骑兵,懵了。

    他也不是生兵蛋子,其实他有派游骑对附近侦察搜索过,搜索的范围达到了三十里。

    可是罗存孝更有经验,开战之前,薛万淑和段志玄的这一万骑兵可是就在崤函峡道后面的,他们足足绕道了四十多里,本来在唐军对面,这时绕到了唐军背后。

    是在开战之后,才往唐军背后运动,为了保持足够的体力,他们是人皆双马,不披甲负重绕路。

    等绕到了唐军后面时,这才开始换马披甲。

    罗存孝的用兵之老道,根本就不是李建成李神通这样的世家将门子弟所比的了的,他们虽也习过兵法战策,可罗存孝的这些用兵之法,却全是实战中打出来的。

    “完了!”

    李神通扭头看到那万马奔腾的景象,差点栽落马下。

    此时唐郑两军已经全都出动了,这十来万人马再想结阵阻击这万骑精锐秦军,根本不可能。

    唐军虽众,可此时精锐在前,新兵在后,但秦军骑兵集群自后杀出,包抄唐军后阵,不习战阵不懂号令的新兵们,惊骇万分,不战自溃。

    秦军骑兵趁势掩杀唐军中军,唐军首尾不能相顾,关键之时李建成却又惊惧之下,听信李神通的话率亲军逃跑,这下更加剧了唐军的溃败。

    八万唐军尽皆崩溃。

    王世充被唐军堵在隘口,进退不得,也跟着溃败。

    而此时杨义臣虽有六万军,但却还在黄河对岸的百梯山下,远水难救近火。

    唐郑两军争相败逃,互相踩踏,有些人甚至跳入河中逃命,溺死者无数。

    罗存孝这时也率神武军步兵杀出,崤函峡道内外,秦军杀的唐郑两军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李建成和李神通仅带着八千残兵一路逃回了潼关,幸好有李孝恭接应,否则只怕潼关都无兵可守。

    而王世充被李建成坑的不轻,他的六万人马被堵在中间,损失最大。

    混乱中,只带着三千余败兵,一路向南逃,逃往武关方向。

    黄河北岸的杨义臣听闻大败,调集运粮船欲渡黄河救援,可罗存孝占据河口,杨义臣的船只无法靠岸,折损数百兵丁,最后只得做罢。

    夕阳西下。

    西边晚霞如火。

    罗存孝方才下令各路兵马停止追击收兵。

    打扫战场,清点战果,此战罗存孝以左神武军两万余人,再加上河南民兵约一万余人,全部加一起也不到四万人,却大败了李建成王世充的十四万人马,若再加上北岸的杨义臣军六万人,那就是四万败二十万。

    阵斩八千余级,俘虏五万余人,另外还有投降者万余,并有无数人溃逃。

    消息急报回长安城。

    李渊闻讯,晕倒在地。

    等众人将他扶起唤醒,李渊第一句话便是,“赶紧奏请太皇太后和陛下,准备马上迁都。”

    “迁都?”众人惊讶。

    李渊面如土色,李建成这一败,可是把关中的一半本钱给丢了,虽然那八万人马不如给世民的六万精锐,但已经是关中最后的兵马了。

    现在李世民在州还没与薛仁杲决出胜负,无法率兵南下,仅凭着潼关万把败兵,如何守的住?

    一旦潼关失守,那长安就更守不住了。

    “趁秦军还未入关,赶紧奉天子和太皇太后迁都。”

    至于迁到哪去,李渊还没想好,可长安已经呆不下去了。

第820章 秘而不宣

    清晨。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把州五陇阪驿丞自睡梦中惊醒。

    服侍他的白直少年敲门进来告诉他,有来自长安的急递经过。驿丞赵安连忙起床,风尘仆仆的驿卒正在驿站的休息区狼吞虎咽。

    吃饭的时候,背上的包裹也没有解下。

    驿丞赵安到来,那驿卒赶紧放下筷子。

    “加急驿信,请驿丞安排驿卒和驿马接力送信。”

    “送往何处?”

    赵安核验了这名驿卒的身份凭证,确认无误后问他。

    “长武城,给赵国公。”

    关中京西的初冬黎明,干燥而又寒冷。

    几名驿卒正在马厩区给驿马喂草料,住宿区里休息的官吏则还刚刚起床,这个早晨,如往常一样忙碌起来。

    五陇阪驿就在州的官道边上,一边是州城一边是泾河。清晨,还能听到远处州军营里的士兵操练之声,能听到泾河中的流水声。

    此处距离长武城,还有八十里。

    五陇阪驿,只是自秦汉以来建立的驿邮系统中小小的一个点,这是一座方形的土城堡,四边各有百余步,外面是土夯而城的一丈多高土墙,只开有一门,门边有角楼。驿城内则分为了马厩区、住宿区和办公区。

    驿站在汉代被称为国之血脉,是国家公文政令通传的重要支撑。

    朝廷政令的下达,地方情况的上报,往来官吏的接待,都是由这一个个驿站完成。

    甚至在有的时候,这些驿站还能承担起军事堡垒的作用。

    五陇阪驿归属于州管辖,拥有四十名驿卒,四十匹驿马,还有驿车二十辆,另外还有驿牛等。

    从长安城一直到敦煌,这一路上每隔二十里便有一座驿站。

    虽然现在天下动乱,各方割据,但各个豪强境内的驿站,却并没有荒废中断,甚至比以往更加忙碌。

    一名驿卒接过驿丞的书信,背上了上一名驿卒接力送来的驿信,骑上已经喂好的驿马,出了驿站,向着八十里外的长武城进发。

    “最近长安城发生什么大事了吗?”

    赵安亲自给那位驿卒泡了杯茶,这位驿卒已经完成了任务,接下来会在这里休息一天,然后再返回八十里外自己的驿站复命。

    那名驿卒饭饱之后,身体稍精神了些。

    捧起热茶,抿了一口,发觉这茶很好,他一下子识出,这应当是供给沿途过往的官员们喝的好茶,平时他们这样的驿卒可没机会喝上。

    “谢赵驿丞。”

    “都是驿站的兄弟,客气什么。”

    “我小声跟你说,你莫外传啊,唐王要迁都了。”

    “迁都?为何?”

    “因为东秦的魏王罗存孝刚刚在弘农大败了唐王世子殿下率领的二十万东征大军,世子殿下仅带回八千残兵,王世充带着三千残兵败往武关,而杨帅统领的六万军虽保全,但却隔在黄河北,如今潼关仅一万余人驻守,唐王说长安难守,已经决意迁都了。”

    “东征大败?迁都?迁哪?”

    驿丞赵安心中震惊万分,就如同先前听说大业天子在江都被弑一样。

    “罗存孝带的兵很多吗?”

    “据说只率了一军精锐而已。”

    一军,秦军一军不过两万四。

    两万四败二十万?哪怕北路的杨帅的六万人马还在,可世子殿下也有十四万啊。

    五陇阪的驿卒宋捌子骑着驿马一路奔驰,仅用了半天,便赶到了八十里外的长武城下。

    此时,围攻长武城的西秦军已经从城下退却二十里扎营,不再攻城。

    宋捌子背上的驿卒标识,让他很快进入城中。

    城中。

    赵国公、行军元帅李世民正与诸将商议军情。

    “昨日又有一员西秦军校偷偷来投,这已经是几天内来投的第七个军官了,从他们交待的情况中,都能证实,薛仁杲军粮已绝,后方再也无法转运供应过来。薛仁杲营中之粮,最多只能再坚持十天。”

    一众唐将都非常兴奋。

    被二十万西秦军围着,长武城中却仅两万人,这份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李世民吸取了上次兵败的教训,这次龟缩战术,坚决不出城野战。而他这一缩,就是整整两个月。

    两个月的时间,把秦唐两军的人马,都熬的神经衰弱了。

    城里的人整天担忧受怕,城外的也是整天抓狂,可李世民就是不打,这样拖两个月,李世民还好,长武城坚易守,又有充足的粮草。可城外的薛仁杲是倾国来战,整整二十万人马,其中还有许多骑兵,这整天人吃马嚼的,虽说陇右地区也很富饶,是产粮地区,但毕竟比不过关中八百里秦川的富饶,更何况他是客军作战,后方有粮,也难以运输。时间一久,这问题也就越来越大。

    “报,长安唐王信到。”

    一名侍卫在外禀报。

    李世民让人把信呈上来,他看完信,脸上没有半点表情变化。

    “元帅,唐王来信,何事?”

    “哦,没什么事,就是丞相来信询问,还要多久能够击败薛仁杲。”李世民将信折起放入怀中,然后脸上打起笑容,“咱们接着议。”

    “元帅,既然薛家崽子无粮,那咱们就继续跟他耗就是了。”一名将校刘感道。

    可做了两个月乌龟的李世民却摇头了。

    “薛仁杲既然绝粮,那么他极可能要撤。咱们不能让他这么轻易的撤回去,否则,他日必又卷土重来。”

    “元帅,可我们若出战,只怕正中薛仁杲下怀啊,他现在巴不得求战呢。”

    薛军以骑兵为主,二十万人马中,虽也有不少庆州贼等,可关陇多山川,这里历来是个出战马的地方,以前隋朝还在陇右设立了许多牧场。更别说,薛仁杲军中,还有许多陇右羌兵,他们都是天生的好骑兵。

    若是城外野战,对方兵多势众,兼骑兵众多,只怕很难击败他们,弄不好,还要被他们那六七万的骑兵冲垮。

    李世民手指敲打着桌面,看完那封信后,他心里正翻天倒海。

    他有些慌乱。

    李建成的弘农兵败,已经把长安置于极危险的境地,李渊来信,让他马上抽调兵马去增援潼关,同时,李渊还告诉他,为避锋芒,以防万一,他已经决定从岐州出散关,迁都梁州的南郑城,也就是汉中。

    若是潼关丢了,长安守不住,他就再迁往蜀地成都去,总之,要奋战到底。

第821章 孤注一掷

    刚才看完信的时候,李世民很想骂人。

    他想骂李建成无能,手下几支拼凑起来的兵马,非要出潼关二百里去弘农与罗存孝浪战,更想骂他指挥二十万人马,结果打不过两三万的罗存孝。

    他在这里拼命的顶住了西秦薛仁杲的二十万大军,结果李建成却在弘农浪战,败送了十几万大军。

    他还想骂李渊,这种时候,人心惶惶,越发需要坚定信心,可父亲却喊着要迁都,这岂是正常做法?

    他还在这里与薛仁杲对阵,若朝廷迁离长安,只怕这里的军心也要不稳了。

    若是连他这也败了,那他们还如何争天下?

    本来他还应当再跟薛仁杲耗下去,可现在看了这封信,李世民只能想办法早点结束这里的战事。

    必须冒险了。

    否则他就算暂时封锁了消息,可消息还是瞒不了太久的。

    走到地图前,李世民皱眉沉思。

    “我有一个大胆的计划,不但能解长武之围,还能灭掉薛仁杲这二十万大军。”

    长武城西二十里。

    西秦大将宗罗率领几万人马盯着长武城,可空有一支勇悍大军,唐军就是不出城来战,偏偏那该死的长武城却险要无比,硬打根本不是他们的强项。

    而眼下军中粮草将尽,皇帝已经有意班师了。

    “元帅,唐军出城了,他们终于出了长武城,在城外浅水原布阵!”

    宗罗一听这个消息,激动的眼睛都瞪大了。

    几乎不敢相信,唐军居然还敢出城?

    “他娘的,定是唐军的粮草也尽了,他们终于撑不住要出城来战了。传我军令,集结兵马,随我一起歼灭唐军,杀他娘的一个痛快!”

    身为前军大将的宗罗立即率领本部五万大军,杀气腾腾的冲向浅水原唐军。

    只让宗罗有些郁闷的是,唐军确实出城了,但他们却选了个高台地列阵据守,根本没有出来决战的意思,利用那块地形,列阵防守,还是做乌龟,只是从城里的乌龟,变成来到城外的乌龟而已。

    这下可把宗罗气的抓狂。

    你不想打,你出来干鸟,你继续缩在城里啊。

    宗罗下令出击,结果几番攻击,都是无功而返。

    唐军依据有利地形,虽兵少可却依然挡住他们的冲击。

    “元帅,李世民的旗帜升起来了,他就在那军阵里。”一名校尉禀报。

    “他娘的,还真欺老子?传令,把骑兵全调上来,老子亲自率阵冲锋!”

    宗罗亲自举着马槊,率领两万骑兵展开冲锋。

    这是近乎疯狂的冲锋,宗罗发起狠来还是很厉害的,他也知道机会难得,军中已经无粮,再不击溃李世民,他们只有饮恨撤退了,而这一撤,下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杀回来。

    “生擒李世民,打入长安城,分钱分粮分女人!”

    宗罗一路高喊,西秦骑兵士气高涨。

    在他们这猛烈的骑兵冲击之下。

    李世民的军阵受到重击,摇摇欲坠。

    唐军一批批的倒下,李帅旗下的李世民却始终冷脸督战。

    倒下一批,就再顶上一批。

    不断的以弓弩还击,以枪盾守阵。

    前军总管梁实不止一次的请求李世民后退,因为伤亡实在太大了,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可李世民却依然下令坚守。

    唐军所守的台地虽地形有利,但却没有水源。

    交战从早到晚,士兵一天都没有喝水,都很焦躁。

    一直攻到天黑,宗罗终于无奈的收兵,准备天明再战。

    夜晚,李世民以灯火与长武城中联络。

    将士们也抓紧时间休息,没有水喝,就杀马饮血。

    李世民巡视军营,看望伤兵,抚慰战士,告诉他们,胜利就在眼前,再坚持一下,就能大获全胜,还向所有士兵授赏记功,勋加一级。

    天亮。

    宗罗准备再攻。

    这时,长武城门打开,唐军又一总管宠玉奉李世民之令,率一支在浅水原各一处列阵。

    庞玉的兵马仅五千,而其列阵之处也无险可守。

    宗罗一看,立即转攻庞玉。

    战斗只持续了半个上午,宠玉就坚持不住了。

    宗罗见状,便将全军压上,要一举先把宠玉击败歼灭。

    待他全军出击,这时长武城中最后五千骑却早已按李世民的旗令,出北门,从浅水源北方绕过来,宗罗只得赶紧调兵迎战。

    眼看着宗罗分兵交战,李世民观察许久。

    “宗罗军已疲,我们可以出击了。”

    李世民翻身上马,不顾亲兵阻拦,亲自提槊跃马,冲在最前。他让麾下亲兵高举着他的帅旗,跟他冲在最前面。

    帅旗引领,李世民一身金甲十分耀眼。

    塬台上的近一万台军如猛虎下山。

    李世民身先士卒,率领由他一手打造的一千玄甲铁骑率先直冲入宗罗的中军本阵。

    玄甲铁骑是李世民曾经在罗成麾下时认识到重骑兵的犀利之后,用心打造的,选用的骑兵都是曾经骁果军中的黑槊龙骧铁骑。

    他们身着黑色的铁甲,手持着黑漆铁缠马槊,锐利无比。

    呼声动地,铁蹄震天。

    宗罗虽足足五万之兵,可之前强攻猛打,也是疲惫不堪,又分兵攻唐军两支兵马,结果被李世民袭击中军本阵。

    重骑的冲锋实在是太强悍了,西秦军根本阻挡不了。

    半天之后。

    两军都已经筋疲力尽,但依然打的难分难解。

    谁都知道,这是决定性的一战。

    此时,谁的援兵先到,谁就能通吃全胜。

    李世民的玄甲骑虽厉害,可毕竟还是太少了,宗罗中军被冲,可他两翼却又击败了唐军,回身合围李世民。

    两军就这样打的难分难解。

    李世民忧虑的看着战场,心中不敢的祈求先赶到的是自己的援兵。

    黄昏时分。

    浅水原的北面。

    战马嘶鸣,军旗飘扬。

    一支军容严整的骑兵正在列阵,做着竞猜前的最后准备。

    一员明光铠甲大将,正在马上做着最后的动员。

    骑枪举起。

    三千骑兵精锐完成了准备,策动了战马。

    马蹄雷动。

    旗帜飘扬。

    战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往那边望去,都想要马上看清楚旗帜上的图案。

第822章 一战灭秦

    “是长平郡公!”

    长平郡公李叔良,唐王李渊的堂弟,此前为刑部尚书出任泾州都督,泾州被薛举攻夺后,撤入州,休整败兵。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驻于州城的李叔良,率三千骑兵,最先赶到。

    他比薛仁杲先到。

    薛仁杲虽也接到了宗罗的消息,可军中乏粮,迟迟没能出兵。

    李叔良率三千轻骑,自宗罗的背后杀来。

    宗罗心中苦涩万分。

    明明他有五万人马,结果硬是干不赢两万人的李世民,之前还说李世民是乌龟守城坚守不出没机会打赢他,可现在李世民出来了,没料到依然打不赢。

    “拦住他们!”

    宗罗连忙调兵拦截。

    只是此时西秦军虽众,却已经完全都跟唐军纠缠在了一起,想要组成军阵拦截这支新到的骑兵,又谈何容易。

    还没有等兵马汇集,那边李叔良已经率骑兵杀到。

    三千轻骑的生力军,一下子就冲破了宗罗的后阵。

    宗罗见势不妙,直接弃军逃跑。

    这一下,薛军士气大跌,步骑纷纷败撤溃散。

    唐军则士气大振,无不奋勇。

    李世民浑身浴血,眼看宗罗败逃,这时咬牙下令,“骑兵,随我来,直捣薛仁杲大本营,步兵跟随!”

    刚与李世民汇合的李叔良急忙劝说,“薛仁杲依然拥有十几万兵马,咱们虽新胜,可也兵马疲惫,切勿冒进。”

    可李世民却没有听,不是他听不进,而是他知道长安那边的危急,他这里必须马上决出胜负,不能再拖下去,也拖不起了。

    “我也考虑过这个,但我军新胜,岂时正是乘胜进军,势如破竹之时,请无须再言。”

    说完,李世民举槊一挥,喝令全军追击。

    李世民甚至连那些溃败的宗罗部都来不及管了,任他们四散溃逃,挥兵急往薛仁杲大本营杀去。

    此时的薛仁杲,其实已经退到了折城,这里也是西秦国的新都城,之前薛举在这里病逝,薛仁杲在这里继位。

    当时以此为都,不过是不想回秦州,薛仁果计划的是攻入长安后,以长安为都城,折城不过是个临时过渡的。

    可谁料,进攻会如此不顺。

    薛仁杲久攻长武城不下,偏偏他的中书令郝瑗又病危。

    加上军中缺粮,于是薛仁杲便让宗罗率五万人马暂留在长武城下,他则率主力缓步后撤。

    他在折城,还希望能够筹到粮草,可是郝瑗这个心腹又病重,而褚亮也称病。因为他活烤分食了瘐亮,导致西秦朝中,并没有几个文臣能吏,这后勤粮草的筹集供应,也就越发的困难。

    当宗罗急报说李世民已经耐不住出城来战了,薛仁杲却无法再出兵,因为缺粮。

    薛仁杲还在折城中发脾气催粮,结果那边却报说唐军已经杀到了城下。

    听闻宗罗大败的薛仁杲大怒,率城中兵马出城列阵。

    城下。

    十余万秦军列阵。

    而远道来的唐军,却不足两万。

    薛仁杲誓要生擒李世民,然后将他烤了吃掉。

    正在这时。

    西秦门下省侍中褚亮和他的儿子褚遂良,带着几十员西秦文臣,还有十几个将领,居然在阵前策马跑向了对面。

    还没有等他明白发生了怎么回事,那边褚亮已经向李世民拜伏。

    他们居然阵前倒戈,投附了唐军。

    阵前宰相投敌。

    薛仁杲差点一口血给喷出来,可这还没完。

    连绵十余里的十几万人军阵,居然不断有人开始脱离本阵,跑向对面。

    禁之不绝,无法阻拦。

    甚至开始有整列整列的士兵军将跑到对面去。

    这结果,连李世民都没想到。

    “元帅,薛仁杲暴虐残忍,绝非明主,我等此前也不过是被其裹胁,无奈依附,如今终于盼到机会脱离了。”

    李世民简直是心花怒放,连忙下马将褚亮父子等人扶起,“公等弃暗投明,某求之不得。”

    才半天功夫。

    薛仁杲的十几万大军,就有三分之一阵前投敌。

    他们这般做,主要还是因为折城已经绝粮,好些士兵都已经饿了几天肚子了,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再加上薛仁杲确实残暴,他不但喜欢杀俘,甚至连自己人都经常虐杀。比如说抢麾下将领的妻子,还有将得罪他的文臣阉割,还说什么效仿汉武大帝宫太史公,对这样喜怒无常,残暴不仁的皇帝,他得势之时,大家还恐惧不敢有什么行为,可一旦如现在局面,大家可就不客气的阵前投敌了。

    没有阵前反戈一击,那都是因为大家的投敌之举都是没有串连过的。

    薛仁杲见势不妙,赶紧收兵回城,再这样下去,人都要跑光了。

    可是城门关闭,也拦不住士气的动摇。

    稍后,唐军步兵赶到,居然来了五万多人。

    原来李叔良后面的州步兵也到了,此时还有许多在浅水原兵败的俘虏也都转而加入唐军,回头来攻折城。

    唐军包围了折城。

    一场惨烈的围城攻防战即将开始。

    可令唐军惊讶的是,城门紧闭,可城上竟然不断有士兵放绳索爬下来投降。

    那场面异常的壮观。

    城下六万唐军围城。

    而城中本有十几万西秦军。

    可守城的西秦军,却不断自城上下来投降。

    城门处有薛仁杲的心腹亲卫监守,士兵们便从城下顺绳下来。

    等到后面,连守城的薛仁杲心腹也知道不可为,便开城投降了。

    黄昏时分。

    薛仁杲几乎城了孤家寡人。

    无计可施的薛仁杲只得自缚请降。

    他这时想跑也跑不了了,因为城外的唐军已经膨胀到了十万之众,一半本来是他的西秦军,折城已经被围的跟个铁桶一样。

    万般无奈之下,薛仁杲也只能求降了。

    李世民接受了薛仁杲的求降,然后下令把所有的西秦军全都收编入军。

    “召各位将校议事!”

    “我有要事宣布。”

    李世民坐在折城中薛家的临时皇宫里,长松了口气。薛仁杲解决了,终于解决了西线的威胁。

    薛仁杲投降,攻破折城,第一次浅水原大败时被擒的刘文静柴绍等八大总管也总管解救了出来。

    见面后,李世民没时间跟他们寒喧。

    “本帅决定,由柴绍将军与李叔良将军留驻泾州,负责收编西秦降兵并乘势攻夺陇右之地。”

    李世民给他们留下了两万唐军。

    “本帅与刘文静将军将立即率四万兵马并四万陇羌归附骑兵赶回关中。”

    刘文静等都不解为何李世民如此急着回去,此时正是趁势将西秦之地一举全都扫平拿下的好时机,这可是大功一件。

    李世民此时才自怀中,将李渊的那封信取出来示众。

    “关中危急,我们必须赶回去增援潼关,保卫长安!”

    众将无不惊呼,甚至大惊失色!

第823章 母以子贵·后戚得宠

    大秦开元元年。

    皇帝罗成在范阳下诏,改范阳府为顺天府,改洛阳为应天府。

    以长安为奉天府,以江宁为承天府,以齐郡为兴龙府,以辽阳为升龙府,六都设府,别于常郡。

    顺天为北京,应天为中京、长安为西京、江宁为南京、辽阳为东京、齐郡为兴京。

    六京设府尹,皇帝不在京时府尹称留守。以皇子遥领六都府尹,另择能臣为少尹摄事。

    安东道拆分为辽宁道与安东道,江南道分置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黔中道,岭南道也分置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

    十二月。

    一个暖阳高照的日子,一个男孩在紫禁宫城诞生。

    皇帝抱着刚接生的孩子,在孩子母亲长孙氏面前为他取名瑞安,这是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孩子出生第二天,其母长孙氏被册封为九嫔之昭仪。

    皇四子罗瑞安被册封为辽王,其三个兄长,皇庶长子罗长卿被封为楚王、皇嫡长子罗嘉文被封为皇太子、皇三子罗哲威被封为吴王,如今第四子封辽王。

    母以子贵,长孙氏得封昭仪,而长孙的兄长长孙无忌也因此得以晋封为赵郡公,并被皇帝授封为河南道承宣布政右使,调往河南。

    长孙无忌入宫谢恩陛辞。

    “你这几年虽一直在军中行走,但朕观你更擅长政事庶务处置。如今河南刚刚拿下,还未稳固,正是需要你这样懂庶务知民事的文臣,特提拔你去河南,希望你不负朕之厚望,把河南治理好。”

    换上了紫袍玉带的长孙无忌满脸激动之色,溢于表面。

    “臣定不负使命。”

    “别这么激动,淡定点,这次只授你为布政右使,也是考虑到你毕竟年轻,所以朝廷另授了卫文升为布政左使,但毕竟卫文升年纪大了,因此让你来当右使,协助他理事。”

    布政使这个官职,是皇帝所新设的道一级官员。

    道这一区划,是汉代的州级演变而来,只是汉朝时的州刺史,其实一开始只是监察之官,到隋朝时,司隶台下也设了州。在大业末,正是由罗成上奏,推行了实道政策,在郡县之上,增加了道这一级区划,改二级区划为三级。

    道一级有了实际主事的安抚使和观察使,并在边疆设立节度使和都督。

    这个政策到如今也有几年时间,虽然统一了地方上的事权,避免了地方郡过多,中央难以管辖过来的问题,可也出现了道一级官员权力过大的情况,尤其是节度使,统领军政还拥有财赋大权。

    哪怕暂时还没出现什么问题,可罗成毕竟当初也是靠着节度使的大权才能割据称雄一方,所以现在虽然天下还未统一,可罗成却已经着手调整道这一重要区划。

    他没有如窦建德、李渊等人一样,只是简单的把区划恢复到开皇年间的州县二级道。

    道依然是实道,但却把一些大道分置出来,使道的数量增加,同时又将道级的主官调整,原来是节度使、安抚使和观察使这三使。

    而现在罗成将其更改为三司六使,道一级设有三使司,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督指挥使司。

    每司设左右两名长官,并且三司衙门互不统属,各领一块职责。

    承宣布政使司大抵相当于之前的安抚使衙门,是负责一道民事行政事务的,承宣布政一词则源于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之意。

    左布政使为正三品,右布政使为从三品,以左为尊,右为佐贰,但右也不单纯是下属官,他也是按照四等官制来,有决策、执行、审核、复查。在布政使司,有决策权的自然是左布政使,而右布政使则为执行官。

    布政使司在管理上是由朝廷民部管理。

    设道,为了加强地方上的管理,避免朝廷管理二百余郡的复杂。而设道后,又分权而治,则是避免道一级过于强大,威胁中央。

    提刑按察使司也有左右按察使,掌一道刑名按察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是之前观察使转变而来。品级也是左使正三,右使副三。

    而这次道级官员变动最大的还是都督指挥使一职,之前边疆和中原要地,设有节度使和都督兼太守,那是总领军事、行政、财税等大权的,而现在皇帝再次调整,罢撤节度使和都督一职,各道统一设立都督指挥使一职,并分设左右。

    新调整后的这个都督指挥使,只负责一道内的军政,统率所辖内的军府卫所。

    但同时,朝廷中枢又新设了枢密院,相当于总参谋部,负责统领军令、调动和升降高级军官的任务。而六部中的兵部,则负责后勤、装备事务以及中低级军官的铨选。

    十二卫四府则统领各地兵马。

    实际上是军政军令的分离。

    各道的军府卫所兵马,属十二卫,但听从枢密院调令,后勤装备、中低级军官铨选则归于兵部管理。

    就是在道内,左右都督指挥使虽统兵,但钱粮得依靠布政使衙门,装备得依靠兵部,指挥调令得听从枢密院。

    其独立性受到很大影响,尤其是钱粮不能自给,官员授任不得自专,都让这些道级的大将,再不如过去节度使,连都督也不如了。毕竟魏晋以来的都督,那都是军政皆管,钱粮税赋都抓在手里的。

    罗存孝在陕县大败李建成后,基本上已经稳定了河南,虽然在此战前,让李渊抢夺了弘农、淅阳二郡,让萧铣抢占了襄阳几郡。

    不过罗成暂时也不想去理会他们。

    他反而干脆以伏牛山为界,把山以西的弘农、淅阳、上洛、南阳这四郡,皆从河南道中划出。

    河南道只剩下了一府十一郡之地。

    原山东道节度使罗存孝被改授为河南道左都督指挥使,裴仁基为右都督兵马使。

    卫文升为左布政使,长孙无忌为右布政使。

    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被授左按察使、郑善果被授为右按察使。

    罗寿被授为府天府少尹。

    这是一次巨大的调整,皇帝选择在出征太原前颁下诏令,让许多人都意料不及。

    “无忌啊,朕希望你去了河南后,能够尽快的把那边带动起来,朕给你特权,专折密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