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44章 西海王国

    李三宝虽才二十出头,但因为在商铺里都当了十二年伙计了,因此多少识的几个字,人也较灵活,所以他很好运的最后被安排了个差事。

    从江南之地,逃到中原,再定居到洛阳,李三宝感觉日子发生了飞速的变化。

    不久前,晋王罗嗣业被皇帝封建于青海湖边,改封为西海国王,并让他前往就藩建国。罗嗣业便在洛阳城开始招募封户。

    朝廷给出的政策是愿随嗣业去西海封地者,良民愿去者授田给地,并发一笔安家费,其在中原的房宅田地,还都可以卖给官府回收,到了那边,又由嗣业出钱帮他们建房安居。而如果是官奴,愿意去者,则放免还良,同样赐田给地。

    李三宝虽然在洛阳有一份差事,但他看了这份招募令后,也十分心动。他希望能够有一块自己的田地,有自己的宅子。就算去遥远的西海,可他觉得也不错。留在洛阳,这边地少人多,他很难分到属于自己的田地,他不想永远做个商铺伙计。

    应募受招之后,因他口齿伶俐,办事勤快很快得到了嗣业的赏识,特意提拔他为西海王国的一名国官小吏,负责协助招募。

    嗣业对于愿意应募的人很大方,他是皇帝的兄长,军功着著,得到的赏赐无数,他也不缺钱。

    每个愿意随他去的人,他都给出了不少的安家费,甚至为他们采买了路上的帐篷、鞋子衣物和粮食等。

    皇帝给嗣业西海八百里土地建国,又许他招募三千户封户子民,并给他八百名亲卫骑兵,同时随嗣业前往的还有二十名僧人二十名道士,以及二十名儒生,他们将跟随前往,在西海王国建立佛寺道观和儒家学院。

    因为他应募的早,又得了嗣业赏识,因此成了王国的国官小吏,也便比其它人知道更多的消息。

    比如说,嗣业的西海国八百里封地,其实是在吐谷浑国内,而现在吐谷浑国正内乱。年前,使臣唐俭出使吐谷浑,助吐谷浑王子慕容顺兵变,夺取了吐谷浑王城伏俟城,并幽禁了老汗,成为吐谷浑的新汗。

    而他的兄弟慕容恪和叔父还有相国天柱王,都因此在地方举兵造反。

    这个时候,慕容顺急需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皇帝同意出兵助慕容顺平乱,但也让唐俭向慕容顺提出了许多条件。

    其中就包括将青海湖北、祁连山南的地方交给朝廷,由朝廷封建诸侯建国。

    慕容顺此时被兄弟叔父们反攻,很是狼狈,特别是天柱王还请来了吐蕃人的骑兵,他不得不答应了大秦的要求,同意把青海四郡中的西海郡一半的北部交给朝廷分封诸侯。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帝让嗣业马上前往就藩建国。

    皇帝授派嗣业为青海道行军总管,从陇右河朔调兵两万四千,交由嗣业统领,前往青海协助慕容顺击败其它几支叛军。

    嗣业已经早一步离开洛阳,前往陇右集结兵马。

    李三宝意识到,他们即将前往的西海王国,也许开国并不会太顺利,万一嗣业这仗没打赢,那他们这些年后出发的西海国民们,或许就将无地安置。

    但他相信那位能征善战的陌刀大将军王能够有本事击败吐谷浑,能为他们在西海开拓一片安稳的新家。

    新年后,第一批西海国的封户开始出发了。

    封户们几乎都是来自于中原招募的百姓,但其中大部份都不是中原人,许许多多人都跟他一样,本是江南北逃之人,他们在中原,不像那些中原百姓那样,能够直接享受分田授地的好处,他们错过了分田授地的最佳时机,于是只能分得少量田地。

    如今有机会分到更多的田地,这些南来的北逃流民们心动了,于是报名参加,在拿到了一笔安家费后,更加坚定的相信未来的日子会更好。

    第一批出发的队伍,有一千多人,其中有一千移民青壮,另有二百王国亲卫骑兵,他们是去开荒打头阵的,没有携带家眷妇孺们,只携带了一车车的物资。

    他们将最先抵达西平郡西面,青海湖北边,祁连山下。他们将在那里建立起一座新城,皇帝已经赐名为西宁。

    西平之西,西宁。

    新的西宁城建起后,就将是西海王国的王城,同样,朝廷还将在那里设立西宁卫城,驻派府兵。

    因为北邻河西走廊,这里也被朝廷称为是青海的北大门,因此嗣业的王城,便首选此处。

    这里北通河西张掖,东抵西平,南临青海,控扼咽喉。

    从洛阳出发,这一千移民,加上二百亲军骑兵,后面还跟着好几百的商队,他们为嗣业运送物资前往西宁城,交货后便再转往伏俟城,准备从那里买进一批吐谷浑特产的青海马、青盐等物后再返回中原。

    因此,这一路上倒也不寂寞。

    从洛阳出发时,他们是坐船,坐到陕县后因有险滩,于是上岸,过了这滩后,再又换上长安的渭船,沿运河永通渠入长安,在那里稍事休整补充后,便改换马队,沿渭河一路向西,出陇山,入陇西,过天水和陇西二郡后,便继续向西沿着河湟河谷前进。

    越往西,路越难走,人烟越稀少,但好在一路上治安很好,不见劫匪,倒是常见有府兵郡兵巡逻值守,还会不收报酬的护送他们路过防区。

    路上,李三宝也不时的询问那些护送他们的地方府兵郡勇们,问他们青海如今战事如何了?

    但他得到的答复要么是不清楚,要么就是说朝廷的大军早已经过去,但后续的战况他们还不知道。

    就这样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三宝他们终于在开元四年的夏初之时出了西平郡,进入到了青海,从迈过西平郡界碑的那一刻,他们便正式踏上了西海王国的领地上。

    “到了,大秦西海王国!”

    一名骑兵奔驰过来,向大家高声宣布道。

    李三宝扭头看了看身后,又转身打量着前方,站在西平郡的界碑前,感受不到西海国与西平郡的区别,两者都是差不多的。

    但是他知道,这一脚迈出,他便真正成为了西海国王罗嗣业的封户子民了。

第945章 卧榻之侧的谋反

    入夏以后,天亮的更早。

    天光初晓,皇帝便也起床,刚洗漱完,殿内省太监张宪便前来禀报。

    “大家,李君羡求见,说有急奏。”

    李君羡身为亲军侍卫府都尉,在皇帝这里享有密奏和面君特权,他的奏章不必经过银台通政司,也不必经过政事堂宰相票拟,更不必经过翰林院学士朱批。

    “有没有说是何急奏?”皇帝一面洗脸一面问,宫女们站在旁边伺候着,但皇帝洗漱向来都是习惯自己动手。

    太监是殿中首的长官,殿中省由宦官掌领,掌皇帝生活诸事,统领尚食尚药等六局。

    而内侍省则是掌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庭,内库出纳等事务,有掖庭、宫闱等六局。

    两省虽各有侧重,但内侍省主要是以士人为官,主官为内侍监、次官为内侍和内常侍,掌侍皇帝,管理宫室。

    而殿中省则专以宦官掌领,掌天子服御之事。

    简单点说,殿中省是皇帝的内院贴身管家,而内侍省相当于外院大管家。

    宫里所有的宦官、宫女都归内侍省管,同时内侍省还负责皇后嫔妃们的外事,比如外出护卫等等。

    殿中省,则是专管皇帝衣食住行而已。

    殿中省的首领称为太监,可殿中省太监也一样要归内侍省的内侍监管,偏偏皇帝又规定了内侍监这个高官官只能由文官担任,内侍也一样是文官,只有内常侍这个三号才是宦官担任。

    如此一来,大秦立国一开始,就已经把太监的地位规定死了。

    内三省中,秘书省皆是士人文臣,内侍高官官又是文臣,殿中省太监虽是宦官担任,但他们只管皇帝衣食住行,宫廷事务他们管不了。

    身为现在宫中一号太监,张宪虽为正三品,可他的这个正三品却跟百官们的阶衔完全不一样,他一辈子也只能在殿中省或内侍省中任职,不可能转任他职。

    皇帝有意的控制着不让这些宦官们过于拥权,他深知,宦官做为天子私人,就算无品无职,可也一样有极大机会拥权,毕竟他们是皇帝身边的人。

    “大家,奴婢不知,也不敢问。”张宪低头回答,他知道在皇帝的面前,最好是要本份,不要过于活跃。

    他的前任太监,便是因为喜欢瞎打听,爱结交外官,于是被皇帝下旨送回乡养老去了。

    皇帝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张宪却知道,这是皇帝满意的姿态。

    “召李君羡到亿岁殿面圣,朕稍后就到。”

    张宪心里松口气,躬身退下。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可不是乱说的,之前关中有位太守上奏,说什么皇帝圣诞之日,他治下的郡中大山都震动,山呼万岁。结果皇帝看到之后,大发雷霆,直接让翰林学士朱批回复,让政事堂将这种只知拍马奉承之官,革职查办,永不录用,除籍为民。

    张宪知道那人,本是关陇旧贵族,归附大秦后授为关中一郡太守,因氏族志刊印后,觉得家族地位下降,于是便有些心慌,结果就弄出这么一道山呼万岁的奏章来,结果马屁没拍着,倒是拍到马腿上了。

    皇帝洗漱过后,吃了碗小米粥后便来到亿岁殿。李君羡早已等候多时,他拜见过皇帝后送上一封奏报:有人谋反。

    “谁要谋反?”皇帝问。

    皇帝没有打开那封密奏,直接问李君羡。

    “监门卫中郎将长孙安业、河内郡丞李孝常、左武卫虎贲将军刘德裕、鹰扬郎将元弘善等密谋造反!”

    “哦!”

    皇帝听了之后很淡定,只是哦了一声。

    被李君羡点名的这四人,长孙安业是现在宫中很得宠的长孙昭仪的异母兄长,而李孝常则是李渊族人,至于刘德裕和元弘善都曾是隋骁果军将领。

    有人造反,皇帝一点不稀奇。

    虽然在之前的统一之战时,很多手握着兵马的敌将,都主动投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统一北方后,就不会有人再起来造反了。

    “长孙安业造反的原因何在?”皇帝一边问,一边拿起御案上宦官早为他准备好的报纸。如今大秦报纸较多,大大小小的报纸有多达上百家,大的报纸发行量能破万份,比如官方的东方新闻报和洛阳早报,都是官方喉舌。

    东方新闻报由秘书省编辑发行,而洛阳早报由翰林院编辑发行,此外还有由国子监负责发行的太学报,由兵部主持发行的卫报等。

    东方新闻报更是由朝廷规定,每期通过驿站,发往天下二十二道二百余郡一千余县,保证每县都至少有一份,且北衙十二军南衙十二卫、四府,内军十二府也都要送到营一级。天下各道郡县的郡学、县学校,也都要起码一份。

    正是有这样的官方要求,所以东方新闻报的发行量相当惊人,每期起码都是破万份的销量。

    而也有一些小的报纸,只有几百份千把份的销量,甚至一月才一刊,但也凭着其各自特色,也一样获得不少特定人群的支持。

    皇帝喜欢看报,他既要求官方办大报,办出影响力来,掌控舆论。同时也不反对私人办报,只不过他早早让政事堂出台了一项书籍报刊出版令,来约束管理这些书籍报纸的出版发行。

    每天早上,皇帝都会把最新的报纸都翻一遍,他看的很快,先大致扫一遍,然后再找到感兴趣的内容细读。

    最近几期的东方报上,主版都是在宣传关于分封的事情,其中既有为何要调整许多封臣原来的爵位,也有包括诸侯分封在哪,因何分封,分封何地等的详细报道。

    其实罗成不用猜,也能想到长孙安业等人为何造反,自然是与这次的分封有关。

    长孙安业做为长孙无忌和长孙无垢的异母兄长,当年长孙晟去世后,长孙安业兄弟几个就把长孙无忌娘三个给赶出家门了。

    后来长孙无垢嫁给了罗成为妾,长孙安业甚至派人来嘲讽辱骂,说长孙无忌娘三丢他们河南长孙氏的脸。

    可谁又知道,罗成这样一个军功起家的家伙,最后能成为皇帝呢。

    好在观音婢并没因此记恨他们,反而为他们破例向皇帝求情,为他们谋求官职。

    罗成破例授长孙安业为上党郡公,授他军职,此后又数次升迁,此时任监门中郎将,这是南衙四府中的监门卫府长官,负责皇城宫门守卫,不得不说很是看重。

    之前调整爵位,以过去之功劳为封爵标准,而不以过去之家世门第,因此长孙安业虽为监门中郎将,但他在大秦开国的过程之中,并没有半点功劳。

    于是最后长孙安业的上党郡公爵位被削,改封为虚封的男爵爵位,因为是虚封,所以连封号都没有,只称男爵,除了点爵禄,既无封地,也不能世袭。

    反而他的兄弟长孙无忌,却得封上党开国侯爵位,实封五百户,封地百里。

    这就让长孙安业又是羡慕又是妒忌恨。

    改爵调封,不仅仅是长孙安业这样的皇戚受影响,还有大量的旧贵族和降将们,这次也被调整了。

    此前许多人归附大秦,依然还承袭着自己祖上的公侯爵位。

    但现在,一道诏令,这些人被打落云端,跌入泥底。

    李孝常,当初以隋六大粮仓之一华阴仓投李渊,被封为郡王。李渊灭亡,他归附大秦,然后就是一路贬官降爵,先是郡王降为伯爵,再太守又降为郡丞。

    而这一次,更干脆,皇帝直接把他的伯爵也削了,连个虚封的男爵都没有,甚至河内郡丞也要免去,据说要授他到云南去任个郡司马的闲职。

    李孝常于是十分不满。

    很快,一大群不满的人慢慢的走到了一起。

    “陛下,长孙安业等谋反,证据确凿。他们四人暗中密谋,还联络了不少官员将校,多是旧贵族等。”

    “陛下,是否立马抓捕他们?”

    皇帝却只是摇了摇头。

    “急什么,就几个跳梁小丑而已,让他们先上窜下跳一会,正好也可以看看究竟有哪些人心怀不轨,你们亲军府盯好了,看这回能钓起多少大鱼来,正好一网打尽。朕若是不好好展示一下雷霆之威,这些人还只以为朕是杨广了。”

    “陛下,若是搞大了,会不会影响不好?”说完这句话,李君羡才有些后悔,影响不影响这是皇帝决定的,轮不到他说话。

    “无妨,害群之马总是要清理掉的,眼下刚开始分封,多除掉一些,朕还能少分封几个。”

    “你们要做的,就是盯死他们,收集证据,记得要铁证。”

    上次的氏族志一经刊行发布,便引的无数人暗暗不满,而这次紧随而来的降爵改封,更是触动了无数人的利益。

    现在,这股势力正在四处联络奔走,慢慢的在发酵着,可是皇帝却决定不急着挑破这个脓包。

    或许是时候把这些人一锅端了,留着早晚还是个祸害。

    这些人始终是不肯跟自己一条心的,或者说,自己始终也不可能真的能容忍这样一群遗老们在他的新朝继续尸餐素位,一切早就注定,他们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第946章 大非川

    青海湖西岸,吐谷浑王城伏俟城。

    慕容顺面色阴沉。

    “快快去请西海王来商议军情。”等侍卫刚离开,他又大声叫住,“算了,还是本汗亲自去西海王处商议吧。”

    局势不如意,吐谷浑可汗慕容顺也便寝食难安。

    天柱王从吐蕃借得一万骑兵,天柱三部又集结了三万战士。而最新消息,他的兄弟慕容恪远走西域三弥山,成功的说动了西突厥射匮可汗,借得西突厥骑兵两万来援。

    慕容恪组织了五万骑东来。

    而慕容安远还有一万骑也誓言要杀掉弑父弑君的逆子慕容顺。

    十万骑,虽然已经抵达青海湖畔的罗嗣业说这不过是贼人们的虚张声势,不可能真有十万骑。

    但慕容顺还是很慌乱,他眼下控制的地区,只是王城一带,毕竟他虽是伏允大汗的嫡长子,早年还曾被立过太子,但毕竟曾经在中原为质十年,这十年间,吐谷浑变化太大了。

    眼下他的全部人马,加起来不到三万,这些人也未必真的都是忠诚于他。他唯一能指望的也就是罗嗣业了,但罗嗣业只两万四千人马,还有一半驻在西平郡。

    慕容顺甚至生出过一股冲动,想要暂时退入西平郡,甚至干脆退到金城郡去。

    吐谷浑虽说立国数百年,但其实这只是一个游牧部落联盟,来自辽东的宇文慕容吐谷浑王子西迁部落来此,建立了自己的汗国,他征服与团结了周边的诸羌、氐部族,利用南北朝混战时代,难得的机会,大肆扩张,终于占据了祁连山以南、青海湖以西的数千里之地。

    但吐谷浑骨子里没有脱离游牧部落的根子,青海湖边虽有座汗城,但这也不过是吐谷浑仅有的四座城池之一。

    而吐谷浑与突厥人其实也没差别,虽有大汗、国相等一套朝廷,但实际上也就是诸部落联盟,比如他慕容顺过去为太子时,有自己的部落和地盘,他的兄弟慕容恪被封为尊王一样有自己的地盘人马,而国相天柱王,也一样是天柱三部落的首领。

    正是这种制度,使得吐谷浑人其实就是翻版的突厥。

    他们极容易内讧。

    而他们的生活和战斗方式几乎和突厥人一样,打的时候全部落一起上,打不赢就一起跑。当年隋大军灭吐谷浑,也不过就是占据了他们的伏俟城而已,事实上,慕容伏允等人一个都没抓到,他们带着部落牛羊跑远了。

    眼看着隋人追个不停,于是把太子交给隋朝,然后继续跑。

    于是隋朝大将就说吐谷浑被灭了,杨广高兴的把吐谷浑之地新设了四个郡,而实际上呢,慕容伏允一干人虽受了些损失,可基本实力还在。

    于是没多久,等隋军一撤,他们又卷土重来,于是隋朝的所谓青海四郡,压根就没有真正的实行过统治。

    现在,慕容顺觉得秦军的人太少了,才万把人,真要打他没把握。

    伏俟城外,秦军军营。

    青海道行军总管大帐内,罗嗣业正闭着眼睛思索。

    “大王,吐蕃自灭苏毗之后,实力强劲,其吐蕃骑士极为强悍,而西突厥就更不用我说,这些人纵横西域无敌,如今天柱王与慕容恪引来这两头恶狼,咱们寡不敌众,不如暂避锋芒,召集更多的兵马,然后再来与他们决一死战!”

    罗嗣业抬起眼皮。

    “陛下已分封我为西海国王,我之国土封地就在青海湖北面,祁连山下八百里地方,我的第一批封民已经从中原不远数千里,带着物资等到达了祁连山下,如今正在筑西宁城。”

    嗣业的话说的很明白,他是大秦第一个实封的国王。

    他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弃守封地,置自己的封民于不顾。

    “你是陛下钦封的河源国王,青海湖北是我罗嗣业的封国封地,而青海湖南,是你慕容顺的封国封地,你我皆是大秦分封之臣,守土有责,是朝廷的屏藩。如今不战即走,可对的起陛下的信任和分封?”

    慕容顺无奈的道。“可敌军确实势大,十万精骑,数路来攻。天柱王与吐蕃的四万骑,前锋已经到大非川了,距离此处不过数百里而已,随时就能抵达。”

    罗嗣业敲打着桌案。

    “慕容恪和慕容安远还有突厥兵马,还没有踪迹,说明距离我们还很遥远。现在来的也不过是天柱王一路而已,三万天柱部落兵,加一万吐蕃兵,并不算多。”

    现在伏俟城,有慕容顺集结的三万部落战士,还有罗嗣业的一万两千秦军,论数量并不弱于对方。

    “节下,贼人不过区区几万部落蛮兵,我秦军可以一敌数。”

    青海道行军副总管郭孝恪大声请战,“末将以为,正好趁贼子猖狂轻敌之际,来个各个击破。末将请率前厢四千人马为前锋,南下截击敌军。”

    罗嗣业走到地图前,开始估算计量。

    慕容顺说天柱王的前锋约五千人马,已经进抵了积石山下的大非川一带,那里距离青海湖的直线距离很近,但从伏俟城到那里,得绕湖绕山,这一圈绕下来,得有八百里路。

    对于轻骑来说,八百里也得四五天的时间。

    “天柱王的主力在何处?吐蕃的骑兵又在何处?”

    罗嗣业问道。

    一条条情报汇总起来。

    天柱王的部落本就是在积石山北与西倾山之西的这一带,其地在隋设立的四郡中的河源郡南部。

    “大非川!”

    罗嗣业拳头砸在地图上,天柱王的胆子倒是不小,他的主力还在集结之中,吐蕃的骑兵更是还远在苏毗境内,可天柱王的五千前锋,却已经一路北上。

    他的前锋虽到达大非川后就不再前进,可此时与后方的主力一样脱节。

    “郭孝恪!”

    “末将在!”

    “命你为前锋,统轻骑开路,本帅统大军随后南下。”

    “传令兵,持本帅将令往西平郡临羌城召薛万均统本部六千人马往大非川来汇合。”

    “往临洮郡临潭城召程名振统本部六千人马西来汇合!”

    嗣业冷冷道,“吐蕃不过区区一南蛮儿,居然也敢挑衅我大秦天威,这一次,就让他偿偿我大秦天兵的厉害!”

    诸众无不奋然,应声允命!

第947章 临洮

    帝国西南。

    临洮郡与河源郡被高高的西倾山隔断,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洮河便发源于此山。

    洮源的土著羌人称此河为从龙王宫殿流出的泉水,而汉人则称此河为富桑曲。一条洮河,也是陇西黄土高原与甘南高原的分界。

    西倾山下,洮源流过的地方西高东低,连绵不绝的高山之间,间夹着一块块的小盆地。沿洮河两岸山岭陡峭,小片的河滩地便有些房屋和人烟。

    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短促,高寒阴湿。

    河岸边上,一个简易的木寨子林立江边,寨子以原木打入地中连结立起约两人高,寨子不算大,呈方形。

    其布局,与中原道路上随处可见的驿站相似,有马厩区有交易区有休息区。

    这座木塞子虽小,却也有周长里许,寨墙外还挖了一圈壕,里面栽了些尖桩。寨子只开一门,门前设了吊桥,甚至在吊桥两边还修了四座箭塔守卫。

    在大门上,还有一座小门楼。

    门楼上高高立着一面旗帜,旗帜上绘着一个斗大的秦字。

    这面猎猎鲜艳的红旗,在这青山白水间,显得格外的耀眼。

    夕阳西下,朔风凛冽。

    在这个蛮荒的边境之地,这红旗便越发显得张扬。

    这不是大秦的一个驿站,也不是一座边军的堡垒要塞,实际上,这只是一座商人们建立的交易站,连边市都称不上。

    大秦朝廷距此最近的衙门,是洮源县,却还在东面的一百多里外。而西面虽还有河源郡,但高高的西倾山,实际上让两郡阻隔不相往来。

    天阴沉沉。

    王成身上披着一件羊皮袍子,头上顶着一顶狗皮帽,脚上穿的也是鹿皮靴子,浑身上下都包裹在皮毛之中,一双手笼在袖中。

    他刚从大门处进来,很熟络的跟守门的护卫们打招呼,进寨子后直接先往一个熟悉的商号去。

    “老王,这么快就回来了啊?”

    大升昌商号的伙计笑着打招呼。

    “事办完了,就赶紧回来了,不敢多耽误啊。”老王笑呵呵的说道,“小刘,最近生意还好不?”

    小刘道,“你这不也瞧见了,大白天的人都没几个,你刚回来还不知道,要打仗了,所以现在大家都有些担心呢,生意不好做,好多行商都回来了,有些更是直接回临潭、临洮城去了,等着避过风头再说呢。”

    老王前段时间回了趟中原,却是回家给儿子成亲结婚,为儿子娶亲是大事,他必须得回去一趟,高高兴兴的把儿媳妇接过了门,办过了酒宴后,他又一咬牙,给新婚的儿子儿媳们买了几十亩地,又让家里给他们盖座院子,给他们分出去居住。

    高兴虽是高兴,可这么一折腾,家里的那点底子也又差不多了,老大是成亲了,可家里还有三儿子呢。

    于是老王顾不得在家享福,便又马上赶来了这边。

    老王在这边有二十多年的经历了,最早是跟着商队来这边收皮毛,到后来慢慢的就干脆自己单干,跑单帮自己去收。

    为了能够赚钱,他得深入到更边远的地方,直接从那些羌民手里收,这样一来,利润大些,但也更危险辛苦。

    好在老王跑了十年单帮,虽然说也遇过无数次凶险之事,但都化险为夷,更何况,这十年单帮也为他攒下了一笔家业。

    他现在甚至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尤其是现在中原安定,大秦朝廷威仪四边,他们这些中原行商在边地行走也安全的多了。

    去年,数家大商号联手一起,前出一百余里,来到这里修建了这个交易点,这对老王这样的单帮行商来说,可是大为方便了。

    “小刘,喊你们掌柜的过来,我贷笔款子。”

    小刘劝道,“王叔,要不你干脆歇些日子再进山。”

    “没事,你王叔我跑这边多年,跟这边的羌人熟的很,就算真打仗也不会有事。”

    “你跟本地羌人熟,但就怕山对面的吐谷浑人过来,据说还有吐蕃人这次也来了。”

    老王却依然认为他们不可能打到这里来,毕竟山那面还有个河源郡,就算河源郡没什么兵马城堡,但什么吐谷浑吐蕃人也不太可能直接往这边来,他们要去也应当是往河西去。

    小刘见劝不动,于是只好去后面喊了刘掌柜过来,刘掌柜是小刘的叔父,也一样是中原人。

    “老王,我听三郎说你打算进山收货?”

    “嗯,总不能闲着嘛。”

    老刘照例劝说几句,都是相识多年的朋友了,见劝不动,最后只好罢了。

    “那就照老规矩?”老刘问。

    老王笑着应下。

    老王在这边跑了多年行商,他一般是跑单帮,每次在商号这边先贷笔款子,然后再去购买各种需要的商货,比如茶叶、盐、酒以及一些布匹丝绸啊,甚至是一些铁锅刀子之类的。

    这些东西都是山里羌人最感兴趣的东西,能卖个极好的价钱。

    不过盐茶酒以及铁器这些东西,都是如今朝廷严格管控的,且专卖税很高,商行进这些货过来,也是不敢有半点偷逃走私,因此价格很高。

    老王跑单帮本钱少,于是采取的都是先贷再买,然后去卖。回来后再偿还本钱,支付利息。

    利息不算高,但也不低,年息三分三。

    借出去的款子一年的利息百分之三十三,但是提前还也不会少,如果拖延,则要复利加息。

    当然,对于老王来说,盐茶酒这些商品的利润是很高的,而铁器的利润更高。所以只要不出意外,每跑一趟都能赚不少,只是一人跑,很辛苦,花的时间长。

    照着老规矩,老王从大昌号借了笔款,签字画押按手印,然后那边老刘便给他放款。拿了钱,老王便先在老刘这里采购一批商品,大昌号是家皮毛收购商,但这里也会有不少中原的商货运过来卖。

    采购了几样所需之物后,老刘便又去其它几家商号逛了一遍,都是熟悉的掌柜伙计,谈笑间便把事情办妥。

    陈升昌号,豫成厚号、晋隆盛号、蔡祥茂号等一家家商号,都是这个交易点的合伙人,也是陇右一带有名的大商号,他们一起出资修立了这个交易点,在此设立商铺,就是为了能够收到第一手的皮毛商货,把收购价格降到最低,抢占交易区。

    这些商号与老王这样的跑单帮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他们本钱大,因此主要是搞定点收购,许多羌人直接把皮毛送过来交易,当然也有一些更偏远地区的羌人部落,来往不便,于是便有老王这样的行商跑过去收购交易,然后再送回来卖给商铺,这样一来,老王他们能赚些,但大头依然还是商号们赚。

第948章 跑单帮

    对于大升昌这样的商号来说,他们与羌人交易往往能有十倍之利,而对于老王这样的行商,他们的交易有时更能达到百倍之利。

    不过大升昌也不羡慕老王他们,因为他们量小,而商号量大,再一个,老王他们跑一趟时间长,周转慢,比不得他们的效率。

    这些大商号沿着河流,把交易点不断推前,收购到货物后,可以沿溪谷河流而下,大大便捷。

    而老王这样的单帮商人,则是要沿着那些河流的小支流,进入那些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小木船、矮脚马,都是他们的贩运工具。

    采买好了货物,老王便去了饭馆,虽然这里地处遥远边疆,周边尽是些土著羌人,但只要有钱赚,就有冒险者过来。

    商号来了,建立了交易点,修了堡寨子,于是便有了掌柜伙计学徒们过来,甚至有的掌柜还会带上家眷过来。

    同时,这里也会有饭馆、青楼起来,有了支女、厨子们,甚至还有医馆。

    老王逛了一圈,惊讶的发现,这里居然还新建了一座道观一座寺庙,甚至还有了一座书院,虽然那道士只是个缺牙的老道,带着两个年轻的瘦弱道士,和尚也才三五个。

    但这些变化,却是在他走后才有的,现在看到这些,总觉得有些意外。

    他越来越觉得,这里似乎越来越像是一座城市了。

    在他吃饭的时候,甚至来了一位官差,那人自报身份,是临洮郡洮源县市署派出的市吏,负责这边的交易和税收,他还有一个助手,一个很年轻的人,看着好像还未成年的样子。

    这些陌生的新鲜面孔,让老王觉得不太自在。

    那位市吏陈明身份后,对他说了一通如今的局势和潜在的危险后,然后又告诉他,就算到羌人处做生意,也不得胡做非为,败坏朝廷名声。

    同时又告诉他,若遇危险,可向最近的哪几处军队驻扎处求援。

    最后,这位市令把他召到一边,交待给他一个任务,就是要他走的时候带一个人同行。

    “带人?”

    “他会临时充当你的伙计,但不需要你付他工钱。”

    老王疑惑不解,官府免费给自己派一个伙计?

    “那是朝廷的人,但他表面身份会是你的伙计,跟你一起同行,沿途探查地形,察访各部羌人民情而已,你不用担心其它。”

    老王心想,这不就是细作间谍吗?想想还有点小激动,觉得倒也不会妨碍自己,当下便答应下来。

    过了会,市令便带来一个汉子。

    看起来真像是个伙计,一点不威猛。

    那人见了他,说自己也姓王,也后路上便充做老王的本家侄子,让老王多照顾。

    一起吃了顿饭,这位小王不苟言笑。

    老王总想试探的知道更多,但小王却滴水不漏,一会后老王便觉得有些无趣了。

    饭后,简单的休息会后,老王去查看自己的货物,各家商铺都已经帮他打包好,他一番清点后双方交接,然后又去了那边厩区,租了六匹矮马。

    本来他一人只租四匹的,但因为加了个人,老王觉得可以多带点货,又是临时又采购了一批货物,加租两匹马。

    这种马个头矮小,尤其是脚矮,虽不如突厥马、吐谷浑马高大雄壮,但胜在擅长翻山越岭,对于他们这样的行商来说,却是极适合的。

    毕竟他们要去的地方,往往都是那些鸟径兽路,要翻山越岭。

    做好一切准备,在寨里休息一夜,第二天天微微亮,老王便带着货物,与小王一起走出了寨子。

    出寨子后,便是漫漫的行路。

    一直走了好些天,弯弯绕绕的估计走了有二百多里路。路上,老王没去找羌人交易,“咱们这些跑单帮的啊,也有规矩,你看这出了交易点后这几百里地方,其实也都是划分了势力范围的,每一个跑单帮的都有一片自己的地盘,其它人是不能随意越界的,否则就是捞过界,后果很严重的。”

    这就跟猎人们一样,每个猎人都有自己的猎区,猎人们只能在那片地方下陷阱、打猎,否则就会引冲突。

    大商号们划分交易点,单帮商人则是划分山头羌落。

    这样一来,大家相安无事。

    若是有新人的,那得先拜山头,得到允许之后,才可以。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

    小王只是点头,却没多说什么。

    老王的地盘,距离交易点很远,足有三百里远。好在这一路风餐露宿的虽辛苦,但却没有遇到羌人劫货之类的。

    “以前这些羌人很凶悍的,但后来临洮郡尉带着郡兵过来剿过几次匪,杀了一些人,把人头送到各部落传看之后,那些人就老实多了。”

    那位小王一路静静的听着,每天晚上宿营的时候,便开始写写画画,老王看过,他也没拦着,画的都是这一路过来的路线,哪里有河流哪里有渡口哪里有泉水哪里有山谷河滩等等,画的很详细,甚至连这一路上哪里有羌落,羌落多少人,首领是谁等,也都有记录,而这些都是老王告诉小王的。

    这天中午,他们刚翻过一座山,就听到前面有呼啸之声。

    然后突然跳出几个穿着皮袍子的羌人,这些人看到老王,高兴的呼喊着,甚至直接跑过来,帮老王牵马。

    小王吓了一跳,手都伸到腰间的刀柄上了。

    可老王却笑着上前,与一个羌人高兴拥抱。

    “老王,你好久没来了,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回中原老家一趟,给儿子娶媳妇。”

    小王看着他们高兴的样子,如同是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十分惊讶。

    羌人们兴奋的迎接着老王往回走,甚至对老王的侄子也十分亲切。

    “老王,我们已经积攒了许多皮毛,你要是再不来,我们就要卖给其它汉人了。”那位挽着老王手臂的羌人大汉笑着说道。

    而老王则指着六驮马,“看到没,我这趟可是特意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好东西,包你们满意!”

第949章 天柱王的使者

    这是一个自称为留河部的羌人部落,居住在洮河的一条支流边上,他们是游牧部落,以牧羊养牛为主,也会在河滩边上简单的种点庄稼,但基本上就是刀耕火种,撒下点种子就等着收获。

    小王默默的打探着这个部落。

    这应当是一个不大的部落,约有五百人左右,青壮者约为三之一。

    部落里只有少数人会说汉话,还说的是关陇一带的土话,不过老王却跟他们交流的非常自然,因为老王居然能说一口流利的羌话。

    他好像跟这部落里每个人都很熟悉,见面便笑着拥抱打招呼,甚至是那些羌人妇女们也很喜欢这老家伙,远远的跑来招呼。

    老王每见到一人,总要先拥抱一下,然后互相问候几句,再从马上拿出早准备好的礼物。

    送给女人们的往往是一些木钗,给老人的或许是个木碗,给孩子的也许就是个小拔浪鼓,给男人们的则会是其它一些玩意,总之都是采购价格不高,但又挺有心意的小东西。

    而羌人则会还送他一些如艳丽的野鸡毛啊,锋利的狼牙之类这些东西。

    他们并没有急着交易,而是拉着老王问长问短,然后请他进部落里族长的帐篷里聊天。

    留河部落也是游牧的,他们夏秋时在一个地方居住放牧,到了冬春时则又在另一处过冬,平时还是居住帐篷为主。

    小王发现,老族长的帐中居然还有铁锅铁壶瓷器杯盘这些东西,族长的妻妾女儿们,甚至穿着很艳丽的绸裙。

    虽然只有族长家有这条件,但也还是让小王比较惊讶的,怪不得这些羌人很欢迎老王,因为老王,他们的日子大为改善。

    吃烤羊肉时,手里拿的是漂亮锋利的解手刀,炖汤煮茶的锅壶还用上了铁制的。

    一顿接风宴后,交易正式开始。

    老王从马上卸下了一驮子货,里面主要是茶叶盐酒以及一些铁制品和丝绸布匹,另外还有些金银首饰这些。

    货物一件件的摆出来,在那帐前显得格外的耀眼。

    一群群的羌人男女老少,挤的水泄不通,挨个前来观看,惊叹连连。

    对于这些只知牧羊打猎的人来说,他们根本生产不出这样精美的物品。

    族长最先交易,他拿出来的东西是鹿皮、虎皮、熊皮、狼皮、豹皮这样的好东西。

    老族长有些得意的道,“你好久不来,我可是攒了好久,这些都是最好的皮子,我要换茶叶、盐、酒,丝绸布匹,我还要换几把横刀。”

    老王深入羌落,对东西也是很挑的,他并不是什么羊皮羊毛都收,一般情况下,老王并不收购活的牛羊马匹,也不要牛羊皮毛这些,这些东西太普遍,收购后还不容易带出去。

    老王主要就是收购一些比较稀有的东西,比如皮子这块,他就主要收购那些虎豹熊狼的皮子,此外貂皮、鹿皮、野鸡翎这些他也是要的。

    此外他还会收购一些药材,比如麝香、虫草、酥油、党参这些都是不错的东西。

    至于什么牛羊、牛羊皮、牛羊毛这些,他一般都只是充当中介,为他们介绍卖给其它专门收购这些的商人,从中间赚笔中介费。

    族长家有几个强壮的儿子,居然能猎到虎皮,这让他很惊讶。

    “这熊皮、狼皮是我家儿子们猎的,不过这虎皮其实是我们收购过来的,是西倾山上的一个小部落猎的。”

    留何部跟老王做生意多年,也慢慢的懂得了贸易之利,也开始经常组织自己部族的人去更偏远的部落,收购他们的珍贵皮毛等,转手卖给老王,又能赚一笔。

    老王相信,要不了几年,等那边的收购点名声渐起,这些羌人估计也会慢慢的过去直接跟商号交易了,到时好东西估计自己可能就没多少希望了,只能零星交易些。

    “横刀我只能给你两把。”

    老王告诉族长,横刀是特许经营商品,他每次能采购到的数量也是严格受限的。

    小王在旁边听着他们讨价还价,看着老王游刃有余的样子,再看着那些羌人居然也很讲规矩的交易,觉得大出自己的意外。

    来之前,本以为这边会是无比的野蛮落后之地,以为这些羌人会个个凶残野蛮,但现在亲眼所见,觉得他们的发式服饰虽与中原汉人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但其实也跟汉人没什么两样的。

    小王帮着拿货,一边做不经意的问,“听说山那边的吐谷浑人内乱,天柱王请来了吐蕃人,要打我大秦?”

    族长一心全在新买的三把横刀了,老王说只能卖给他两把,他硬是讲到了三把,这三把刀不比秦军制式横刀,属于少府监下打造的民用横刀,不论是材料不是工艺,都要差一些。

    但这样的刀,也是严格管控,实行专卖的,铁匠们得先取得朝廷的特许,才能铸刀。而铸的刀也不能直接卖给客人,更不许直接接受客人订制。

    他们只能接受朝廷官府的订单,刀打造好后卖给官府,然后再由官府出售给商人售卖。

    刀特许专卖,税更是重,盐茶这些是百分之二十,而刀是百分之五十的税。

    朝廷批量采购的横刀,一把造价不过几百文钱,但是老王从大昌号拿货,就是两贯一把了。

    而老王卖给羌人,其实已经是做价十贯一把。

    但老族长却觉得很划算,这横刀他早就羡慕不已了,比他们以前从其它部落那里买到的铁刀,好太多。

    既锋利,而且刀鞘刀柄也好看啊。

    这样一把刀,那就是身份的象征。

    “你说那事啊,确实有,先前有人从西倾山那边过来,自称是天柱王的人,说让我们过去帮他们打仗,还说到时会有许多赏赐呢。又说抢到的东西,都归我们。”

    小王心中一动,“那老族长没答应吗,这么好的条件?”

    老族长哈哈一笑,“脑子发昏才会答应,我们现在生活的挺好的,自由自在,又何必去趟他们那浑水,真打起仗来就得死人,部落人口就要减少,我们才不去。”

    过去的时候,羌人们喜欢打仗,那是因为过去缺少交易的机会,他们物资极度缺乏,而汉人偏又不卖给他们,有时又遇到边将边官压迫,于是便干脆造反,一来发泄心中怒气,二来还可以抢到许多自己没有又买不到的物资。

    但是现在,日子还算安稳,又有稳定的交易渠道,大家日子都还过的去,那为何为冒险去打仗抢劫呢?

    “族长可知道,有哪些部落答应了那天柱王的使者,愿意出兵呢?”

    “这个啊,有的,不过具体的,你得问下我大儿子,他知道的清楚一些。”

第950章 度种还是仙人跳

    夜里,留何部落燃起篝火,杀牛宰羊,好不热闹。

    王三惊叹于羌人的热情与好客,老王笑着对他道,“那是你现在看到的,早些年可不这样,想我当年头一次随着商号来临洮郡,可是足足雇佣了上百号护卫护着我们几支商队过来。就如此,还遇到好几波打劫的。”

    尤其是早几年,更加混乱。

    西边的吐谷浑不时有人马过来,煽动着这边的羌落也跟着躁动起来。

    “自从咱们陌刀王平定关陇后,这里的羌部就变得越发热情好客起来了。”

    秦军进抵关陇之后,带来的不仅仅有强大的武力威慑,还有秩序以及商机,边市的兴起,让羌人也开始享受到安稳和交易带来的好处,于是大家也就不再互相攻杀,热情好客起来。

    刚宰杀的羊,在火上烤的滴油,撒上老王带来的盐,就已经是十分美味。

    再来一碗酥油茶,那更美滋滋妙不可言。

    王三一开始还不太习惯酥油茶的味道,但渐渐的也觉得很有滋味,据老王说,这些羌落的女子都很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挤奶,然后背着奶回到帐篷里开始打酥油。酥油是牛奶和羊奶里面通过不断的搅动打压最后分离出来的奶油。

    几十斤的奶里,只能打出一小团酥油,这些酥油是很宝贵的东西,既有营养也很美味。也是羌人部落里的财富,过去他们也是用酥油去换盐巴。

    王三想起在亲军都尉府的长安讲武堂训练时老师们讲过的课,上课时觉得老师们讲的故然新鲜稀奇,但也没多大感受,可如今真正深入到了这些不毛之地,来到羌落里与他们一起喝茶吃肉,才能感受的到,这些羌人其实也不是传说里的那种茹毛钦血之人,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一群人。

    一个几百人的小部落,真的不起眼,大秦南北内三衙百万大军,随便派出一个营,就能轻松的灭掉这样的一个部落。

    族长很大方,刚买来的酒和茶,便拿出来待客。

    部落里的长老和青壮也论资排辈,一起坐着喝酒吃肉,而部落里的妇人孩子们,则在外面一点,也同样喝着肉汤,兴奋处,还开始跳起了舞蹈。

    老王笑眯眯的对小王道,“你小子少喝点,晚上还有更好的事情等着你呢。”

    王三不懂晚上还会有什么好事,直到这晚会散去,老王笑哈哈的先走了,族长的大儿子白马过来,拉起他的手。

    “三哥今晚去我帐里睡。”

    王三开始没以为意,结果白马把他带到自己的帐边,将他推进去,自己去不进去了,只留下一句话,“三哥今晚好好耍,明早我来叫你喝茶。”

    带着点醉意,王三入帐,才发现昏暗的帐中烧了堆炭火,里面还有一个女子。

    “我是白马的妻子,尊贵的汉家客人,今晚请你留下来。”

    王三惊讶,觉得酒意都去了点,见白马的妻子直接上来就脱他衣服,他觉得自己可能遇上了仙人跳。

    莫非白马想要讹他?

    他向后退缩,这时那妇人先一愣,然后扑赤笑了起来。

    妇人用并不太熟练的汉话告诉王三一个他们的习俗,据说他们羌人有些部族,有一个风俗,就是让年轻女子未嫁前与中原汉人同居,并以此自豪,在女儿的时候,羌人的父母会自豪的宣扬,说我女儿曾和哪个汉人同居生活过,并以与汉人同居越多为越光荣。

    但一般的羌人也没这机会。

    因此若是有汉人到部落,或是路过,他们都会很热情的款待他们留下来住宿,然后让妻女待客,若是能够因此怀孕,就更是喜事一桩。

    他们称此为度种,汉人留下的孩子,他们会十分看重。

    这样的习俗,王三还是头次听说,不由的半信半疑。

    那位白马的妻子便告诉王三,说他们这些部落地处偏僻,经常常年都遇不到其它部落,虽然部族通婚也是与附近的部落通婚,可这里实在是太偏僻了,往往通婚的部落就是那几个,千百年来一直是这样通婚。

    所以度种其实也是为了改良人种,避免几个部落长年联姻通婚之后使的种族繁衍弱化。虽然这些部落人不懂得说近亲通婚可能会生畸形孩子,但他们也会在实际生活中得出经验,知道近亲的孩子生下来更弱,而如果与更远的部落通婚的孩子生下来则更强壮。

    于是慢慢的,便有了这种度种的习俗。

    在汉人看来,血统这个东西是绝对乱不得的,汉人男子是绝不愿意妻子与别的男人有私情,更别说为别人养孩子了。

    可羌人为了部族繁衍,却更需要强壮的孩子。

    不管是度种的还是自己的种,只要是自己养大的,他们一般都会视若亲生。

    白马的妻子生过几个孩子,但白马看到王三年轻,于是想让妻子找他度种,为他生个更强壮的孩子。

    “老王,哦就是我叔父他?”

    白马妻子笑着告诉他,老王跟他们留何部有十多年的往来了,老王为部落里很多女人留下过种呢,现在部落里有好多个孩子,都是老王的种。

    ·······

    第二天一早,白马果然早早来到,他进帐看到妻子今天破例没有早起去挤奶打酥油,还躺在毯上睡觉时,却是格外欣喜。

    “成了吗?”

    妻子对他点头。

    于是白马兴奋的拉起王三,大声称呼他是最好的兄弟,弄的王三忐忑不安。

    直到早饭过后,王三才感觉稍自在一些。

    按留何部的传统,现在王三跟白马就是兄弟了。

    “白马兄弟,你知道天柱王的使者都去过哪些部落,又有哪些部落拒绝了他,有哪些部落同意了他的出兵要求呢?”

    王三说起正事。

    白马一早上都乐呵呵的,还逢人就告诉大家昨晚三王兄弟在他帐里过夜的,大家都纷纷恭喜他。

    有人甚至开始邀请王三今晚去他帐里过夜。

    “我听说了一些,大多数部落拒绝了天柱王的使者,但也有些部落答应了,离我们这里数十里外就有一个思麻部落答应了,估计正准备要出发呢。”

    “他们部落有多少人?”

    “大约也是四五百人吧。”

    王三心里盘算着,良久,他拉住白马的手,“白马兄弟,我这里有一桩大买卖想与你一起做,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呢?”

第951章 暂借羌兵讨不臣

    王三从身上掏出一张铜牌。

    “这是何物,倒是好精美的,很值钱的珍宝吗?”白马接过看了看,没看明白。

    王三笑着告诉这位兄弟,这是他的身份牌,“实不相瞒,我其实是大秦朝廷亲军都尉府长安局的一名特工。”

    结果白马听了依然很茫然,他呆在边陲小地方,哪听过什么亲军都尉府啊,更不知道特工是什么。

    于是王三只得简单的告诉他,“我是大秦的一名细作。”

    这下白马明白了,他惊讶的看着王三,然后一下子腾的站了起来,目光中已经带着畏惧了。

    老王小王这样的身份,在他们眼里只是交易往来的朋友。

    但大秦朝廷的细作,可就让人畏惧了,白马唯一一次跟秦朝官府打交道,还是之前秦军围剿了几个劫杀商人贩卖汉人为奴的胆大部落,那一次,几个部落被连根拔起,他们的首级被送到各个寨子里传阅。

    当时白马看到那些秦军身披明亮的铠甲,巨大的长矛,锋利的横刀,强劲的弓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咽了咽口水,“你是秦军?”

    “嗯,这是我的身份牌,身份凭证。”

    “你来我们这里,想要做什么?”

    “白马兄弟你不要紧张,我其实只是例行过来了解一下这边的部落情况,谁想意外得知天柱王的使者过来煽动了不少部落要叛乱,因为时间紧急,我怕是来不及把这些情报送回去,所以现在想借得你们留何部的帮助。”

    王三希望留何部帮他去攻打那些叛乱的部落,他承诺,为大秦讨伐叛逆,朝廷将会有重赏,并且,还可能会授他们官职。

    “攻下叛乱者的部落,所有的钱帛牛羊等,皆归你们所有,朝廷只要叛逆者就行。”

    白马想不到事情这么大,“这事我得问我父亲。”

    “我与你一起去见族长。”

    族长帐篷里,昨夜尽兴大醉一场的族长,此时头还有点点疼,他正喝着酥油茶,结果就听到儿子说了这么惊人的一件事情。

    “可以借你的身份牌一看吗?”老族长问。

    王三递过去。

    老族长看了半天,最后还给王三。

    他叹了声气,“我一把老骨头也是快死的人了,想我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数次与部落的战士,参与征战,其中既有部落间的征战,也有对陇右等地汉家城池的攻打劫掠。”

    说起往事,老族长语调轻缓。

    当年,他也是族中的一名强壮战士,年轻的时候气血方刚,也打过许多仗。

    胜利过,也失败过,得意过,也狼狈过。

    年纪渐老,他便也慢慢的不再那般冲动了。

    他带领族人迁到了更偏远的这里来,游牧打猎,也随意种点庄稼,日子过的还算安稳。

    天柱王的使者来见他,送来了天柱王的珍宝礼物,还说了种种承诺好处,可老族长没心动。

    他想不到,自己的客人,居然是秦朝的间谍,现在还提出了让他们帮忙出兵平乱的要求。

    这个要求,他难以拒绝,他本来不想掺这浑水的,但儿子却很心动。

    “打仗是要死人的。”

    王三告诉老族长,帮朝廷平乱,能得到更多的牛羊牲畜,还能得到更大的牧场,那时他们就能生养更多的孩子,部落也能更加强大,甚至有功朝廷还会授他们官职。

    “爹,思麻部落的牧场很大很好,若是咱们得了,咱们部落要不了几年,就能扩大一倍。”

    老族长瞪了儿子一眼。

    “朝廷会出兵吗?”

    “我会请老王立即返回临洮报告,那边得到报告后肯定会派出郡兵乡通过来讨伐叛乱者。”

    老族长想了想,“此去临洮可不近,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去过那里,路上足足走了一个月呢。”

    老族长很精,虽说思麻部也就五六百人,部落甚至比他们还小点,但若仅以他们留何部去打,只怕会损失很大。

    “若是老族长有可信的其它朋友,也可以召集一起平乱,到时好处也有他们的一份。”

    “朋友倒是有些的,与我们联姻的部落有几个,关系向来较好。”

    其实思麻部,也一样有跟留何部联姻,只是早几年,两家因为牧场的事情起过争执,关系便差了起来。

    王三只是一名低级的密探,但是此时,在这里,他代表的就是亲军都尉府,代表的就是大秦。

    老族长召集族中长老们,一起商议了半天。

    最后多数人觉得可以打这一仗,有秦朝在后面撑腰,完全可以趁此机会灭了思麻部,吞并他们的牧场、抢了他们的牲畜。虽然秦人提出人口要归他们,但也是大赚的。

    哪怕留何部与思麻部共为羌人,但各部落间其实以往也是经常冲突,甚至有的血仇部落,更是经常展开酬赛猎杀,猎头祭祀。

    部落里的青壮更是人人都喊要灭了思麻部,干他一大票。

    为了能够激起这些人的斗志,王三大胆的拍着胸脯表示,“攻下思麻部落后,他们的人口,朝廷也不会白要你们的,每个人都可以换取茶盐酒布这些,绝不让你们有亏。”

    这下,诸人斗志更盛,白马更是喊着今晚就出发。

    最后还是老族长比较稳重,派出人往亲近的几个姻亲部落去召集人马,一起联合干这票。

    拉了帮手,虽然会分掉不少好处,但也能减少风险。

    部落里,个个兴奋异常,开始磨刀擦枪。

    王三送老王回去。

    “想不到这趟刚出门,结果就要打道回府了。”

    王三安慰老王,“你这趟是为朝廷办事,不会亏欠你的,你的这些货我都让留何部帮你看着,等你回来后再来取。你为朝廷办事,我也会如实向上为你请功的。”

    老王笑笑,“本以为你跟着来,就是来看看瞧瞧,想不到一来就干这么大事情。”

    第二天,陆续有部落战士到来。老族长派人去三个自己的姻亲部落喊人,这些人一听是跟着大秦打,有好处,于是个个全来了。

    最让王三惊讶之处在于,这三个部落都是五六百人的部落,结果一来就全来了。

    前面是青壮们骑着马挎着刀,后面还跟着老弱妇孺们赶着牛羊跟着。

    留何部的营地,成了一个大集市,这些部落本就是互相联姻的,因此都是亲戚,大家凑一块,那个高兴啊。

    王三虽年轻,但留何部老族长还是很尊敬的奉请他为本次出兵的四部兵马首领,然后四部族长为副手,各统本族。

    “人都喊来了,接下来怎么打,请王将军吩咐!”

    老族长披上了自己的牛皮铠甲,肩上扛了一支长矛,很是几分老当益壮之感。

    王三瞧着这乱哄哄的营地,看着这些乱七八糟的部落众,咬咬牙道,“既然都到齐了,那就明日一早出发,直攻思麻部营地。”

第952章 前军夜战洮河北

    当天,王三选了白马为自己的亲兵队长,然后让白马从四部落里选了二百个年轻战士。虽说王三也只是个没什么经验的亲军府菜鸟,但他毕竟以前还是当过兵扛过长矛也打过两年仗的。

    做间谍他还是新手,但打仗,其实已经有不少经验了。

    抽出了二百青壮组建了一支亲卫骑兵,他觉得心里有把握多了,否则只要一看到那四部老少都挤一起的场面,就感觉有些头大。

    做为在非常正规的秦军中出身的军人,他实在是无法想象要如何指挥那样一支乱糟糟的队伍。

    本来他是建议让四部留下妇孺老弱看家的。

    但老族长却坚持要带着全部老少一起走,甚至还要赶着牛羊一起走,说留下老弱,怕被人偷袭,留下牛羊怕被人抢劫。

    还说打仗全族一起上,大家才无后顾之忧,才能士气高涨个个勇敢。又说等打赢之后,妇孺老弱也能帮着捉俘虏,赶牛羊。

    总之,不管王三怎么说,大家都还是坚持他们传统的作战方式。

    打仗嘛,其实本质就是打架。

    部落间争夺牧场或者争夺牛羊之类的,当然是得一起上。

    这天晚上,部落里又一次杀牛宰羊,个个开怀饱餐痛饮。

    第二天一早,四部落两千多人,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王三与白马带着两百青壮骑兵为前锋,四位白发族长骑着马带着约五百青壮在中间,然后后面是由二百青壮护卫着的其余老弱妇孺们,赶着牛羊,连帐篷都全在牛马身上一起随军。

    这场景,更像是在牧场迁移,哪像是去打仗。

    王三很担忧他们这般大动作,思麻部会早就发现。

    结果很意外,白马带着他们一直摸到了思麻部的边上,距离他们营地不过二十里了,对方都一无所觉。

    “思麻布在杀牛宰羊,部落里的妇孺在收拾东西,估计是准备出发了。”一名摸过去侦察的留何部骑士,跑回来报告了敌情。

    “等天黑!”王三考虑了一会后,认为既然敌人没有发现他们,那就干脆再等等。

    等到天黑之时,全部人马发起突袭,杀思麻部一个措手不及。

    白马本来认为有他们二百骑,就足够了,但王三坚持。

    他派人去后面,让老族长交待老弱妇孺就留在远处等候,然后让老族长带着八百战士过来。

    结果老族长带来了一千八百人,除了八百青壮战士,还有一千老人和妇人。

    这些妇人脸上涂抹泥土,身上也披上了皮袍子,手里提着藤盾和刀斧、长矛,甚至妇人也一样骑着马。

    “我们部落里女人和男人一样。”老族长解释。

    王三不再吭声,部落里的女人是非常能干的,每天天不亮她们就起床,挤第一遍奶,然后回来打酥油,做早饭。饭好了,丈夫才起来吃饭。

    这个时候,她们又要去挤第二遍奶。

    等丈夫吃完饭,赶着牛羊去放牧了,她们又要开始收拾家里,比如纺羊毛织毡毯,去拾牛粪、打水等。

    丈夫放牛回来,她们又要开始挤奶。

    每一个女人,其实都非常能干,而且坚韧。

    她们不但出的帐篷,还能上的战场。

    她们无所畏惧。

    四个五六百人的小部落,总人口也不过两千五百六人,结果他们硬生生的凑出了两千战士,这不得不说,是让王三难以想象的。

    静待天黑。

    趁着天还未黑,王三召集几位族长,做了一番简单的战术部署。

    “待天黑之后,老族长你们兵分三路,向敌人营地发起突袭,要悄悄接近,然后突起发难,要快,要狠。”

    王三则带着白马和那二百轻骑,埋伏在另一面。

    待三面突袭发动后,思麻人肯定会被打个措不及防,然后他们发现来攻者众后,必然会向着缺口的一面逃跑。

    这个时候,王三他们就可以伏击了。

    “用不着这么麻烦吧?”白马道。

    老族长瞪了儿子一眼,“多学着点,打仗就如围猎,得有技巧。”

    夜幕降临。

    思麻部落的营地里也渐渐安静下来,星空之下,是点点火光。

    有藏獒在守着营地。

    “动手!”

    藏獒的叫声,惊醒了牧民。

    有人掀开帐篷出来查看,结果却被一箭射倒。

    老族长身披着皮甲,手执一把长矛,奔到营地前,从篝火堆里捡起一根炭火,就扔进了远处的帐篷上。

    帐篷被点燃。

    火光之中,传来思麻人惊慌的叫声。

    越来越多火光燃起,一个又一个的羌人如狼一般的冲进了营地。

    弓射,刀砍,长矛桶。

    思麻人措不及防,许多人连衣服都来不及穿,结果就成了刀下之鬼。

    王三静静的守在西面,他在等候着逃出来的敌人。

    他相信,思麻人一定会往这边逃的,这是本能。

    听着那边营地里的惨叫,看着那不断升起的火光,王三一腔热血在沸腾,越来越兴奋。在军中时,他不过是一个火长,后来因表现出色被选入了亲军都尉府,在长安经过三个月培训,第一次出任务,想不到居然让他干了这么大一票。

    指挥两千多人,进攻一个五百多人的叛乱部落,他这是自己给自己升了一个团都指挥使的职务了。

    这仗要是打赢了,肯定能得到嘉奖晋升。

    “王将军,来了,思麻人冲过来了。”

    身边的白马捅了他几下,将他唤回现实。

    王三看着狼狈冲来的思麻人,兴奋的一跃而起,他跳上马背,拔刀大吼。

    “杀!”

    二百轻骑突然杀出,让慌不择路的思麻人叫苦不迭。

    一阵箭雨射来,顿时冲在最前面的十几个思麻部人全都落马倒地。

    王三策马前冲,一刀砍落一名羌人,温热的血溅到脸上,让他更加亢奋起来。

    到处都是喊杀之声。

    四面都是来犯者,思麻人根本不知道有多少敌人,他们仓惶而撤,结果又被伏击。

    很快,营地就被占领,大量族人被俘虏。

    只有少量的青壮拼死才突出去,但身后的四部羌人也紧追不舍。

    当王三站到思麻部族长面前,表明身份后,这位老族长才后悔莫及,万不该贪心天柱王许给的承诺好处。

    “我错了,请将军饶我一命,饶我们思麻部一次!”

    王三举刀,砍落。

    思麻族长人头落地,滚了几圈,死不瞑目。

    王三提着滴血的刀,冷冷的道,“敢背叛大秦,就要承担相应的代价!”

    “把他的首级装好,回头送呈临洮郡尉!”

    没有人为思麻部哀伤,众人只是欢呼胜利。

    他们开始迫不急待的争抢战利品。

    失败的思麻族人,羊圈里的羊群,帐篷里的东西,人人争抢,不放过一针一线!

第953章 风卷红旗冻不翻

    风卷红旗冻不翻,随风满地石乱走。

    一万二千秦军加上三万吐谷浑军,冒着风雪行走在高原之上。寒风凛冽,越往南走,气候也就越恶劣。

    此时吐谷浑的兵马还好,可嗣业的秦军却已经渐渐难以承受了。

    他们已经开始感受到了高原带来的恶意,嗣业的兵马多来自关陇河朔地区,所处的地方都是黄土高原地带,可自青海湖南下,却是地势不断升高,登上青藏高原。

    高拔越来越高,高原反应也越来越严重。

    河湟谷地的海拔不过两千多米,而靠近大非川海拔却升到四千多米。

    许多秦军开始出现眩晕、头痛、心慌,甚至腹泄。

    就算反应较轻的,可也感觉疲乏不已,觉得四肢无力,喘气的厉害。

    由于嗣业要打天柱王一个措手不及,因此他此次率领的这四万二千人,又是轻锐倍道前进。

    从低海拔的青海湖,快速的进入到了高海拔的大非川,士兵们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反应更加剧烈。

    就算是骑着马,可大家也感觉好像是负重徒步急行军一般。

    “节下,这地方邪门的很,咱们兄弟们都受不了了,是否休息一下?”

    嗣业手提陌刀,骑在马上回头,看着山道间红旗漫卷,长长的队伍蜿蜒而行。他摇了摇头,“不,程名振和薛万均的两路人马,已经在赶去路上,若是我们不能按预定时间赶到,到时他们就可能反被吐谷浑人包围歼灭。”

    “兄弟们咬咬牙坚持一下,待赶到大非川,咱们灭了天柱王那五千兵,然后就可以休息了。”

    那些反应剧烈的士兵,被嗣业留在后面,让他们在后面暂时休整,随后赶来。

    然后继续前进。

    从青海湖到大非川,虽有谷道可行,但弯弯绕绕,道路难行,看似不过二三百里,可实际上却有七八百里。

    沿着温泉山道,越往南,秦军出现不良反应者越多。

    在距离大非川还有一百多里的时候,有秦军开始死亡。

    这些人其实就是因高原反应,得了急性水肿或心脏病而死,可眼下的军医,却只能归为气候恶劣。

    此时天空茫茫大雪,飘飘洒洒。

    距离大非川还有一百多里,可秦军一万二千人,此时已经减员了不下两千。

    剩下的这一万人,也是疲惫不堪,个个如同刚经历了一场三天三夜的大战。

    面对这种情况,诸将再次向嗣业请求,是否先休整。

    “从军中挑出身体尚好,体力还可的将士来,随本帅继续前进。”

    一万人,只挑出了三千人。

    其余七千,不得不暂时留下休整,并等待后面掉队的士兵。

    喂过马,吃过简单的肉松粥后,嗣业率领着三千秦军,并两万余吐谷浑骑兵,继续向着茫茫大雪中前进。

    在连续行军五天之后,嗣业终于赶到了大非川。

    大非川西面是大山,东面是涛涛黄河。

    大非岭上。

    天柱部落军立栅于岭上,屯兵五千,并储备囤积了不少的粮草器械等辎重。

    风雪交加之中,镇守大非岭营栅的天柱王之子天柱陵得到了一个让他不安的情报,他的游骑,发现有一支兵马出现在黄河东岸,约万人,看旗号是打着红旗,其中还有不少陇右部落羌骑。

    这个消息让天柱陵警觉起来,他是天柱王的长子,也是一员久经战阵的将领。

    之前天柱王派使者往陇右、河西各部羌氐部落,游说他们出兵。可现在来的却是红旗,这明显是秦军来了。

    他第一时间派轻骑去向天柱王报告。

    可接下来几天,不好的消息接踵而来。

    在他们的东南方向,又有一支兵马过来了。

    “东北那支兵马,应当是翻越连云山而来,很可能是来自西平郡或浇河郡的。而东南这支,极可能是来自临洮郡,翻越西倾山而来。想不到,秦军来的这么快,居然翻越大山而来,更料不到,居然会有这么多羌氐出兵。”

    西倾山和连云山对面的秦军都来了,那么以他敏锐的战争经验,马上就意识到,这两路绝不可能是单独行动,他们肯定是联合的。

    而既然最难行军的东面都来了两支人马,则北边更应当有大军出现。

    一番推测,天柱陵得出结论,此次起码是三面来围攻,兵马至少在五万以上。

    “将军,咱们是继续坚守待援,还是离开这里?”

    天柱陵道,“现在很明显,秦军就是冲着咱们大非岭上的这五千人来的,他们想要一口吃掉我们。”

    大非岭上的营栅,不是石城堡垒,只是木栅,但也有一定的防御工事,占据险要,防御能力也尚可。

    但五千对五万,尤其面对的还是秦军,则天柱陵没有把握。

    坚守待援,只怕待不到援军到来。

    “将军,不如我们往乌海转移,大王正在乌海集结。”

    乌海城是天柱王的大本营,在大非岭的西南方向,紧靠着乌海湖边。

    之前的原计划,是兵分两路北上,天柱王在乌海集结天柱三部落兵马,而天柱陵率五千人先屯于东面的大非岭上,并在那里储备粮草辎重,等待接应吐蕃一万骑前来。

    然后到时东西两路,分兵北上。

    但现在,吐蕃人还没到,可秦军却先杀过来了。

    “现在离开的话,辎重不好携带,可若是放弃这些辎重,吐蕃人来了就没有粮草供应。”

    “那就把辎重一起带走,咱们还来的及。”

    天柱陵是吐谷浑人,更是羌人,他从小学习的用兵之法,就是绝不硬碰硬,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走,等回头找机会再打就是。

    因此,在此时,若是一名秦军守大非岭,可能想到的就是坚守。

    但天柱陵却决定撤离包围圈。

    当机立断。

    天柱陵下令全军撤离大非岭,同时把辎重带走。

    五千战士,还加上约一万多部落民随后,转运辎重,队伍拉的极长。牦牛满载着辎重,也行进的极慢,这大大迟缓了天柱陵的撤退速度。

    天阴阴,雪茫茫。

    天柱军撤离大非岭,往东走了一天,结果才走了不过数十里路,眼看着天将黑,北面的茫茫雪原之上,却出现了一线黑潮!

    紧接着,一面红旗跃然而出,万般耀眼!

第954章 已报生擒吐谷浑

    夜幕之下。

    嗣业坐在篝火前,裸着臂膀,一名军医正在为他拿酒清创缝合,嗣业眉头也没有皱一下,边吃着马肉边听着军中记室的禀报。

    “给陛下的捷报写好了吗?”

    记室拿起手卷念道,“开元四年四月十九,至河口,遇贼,破之,斩天柱部落兵八百余,俘虏三千余众,俘天柱牧民一万三千余,获马万匹,牛羊五万余。”

    嗣业听完,皱起眉头。

    军医还以为是弄疼了嗣业,于是停了下来。

    嗣业扭头,“继续。”

    “我问你,那一万多牧民,他们有没有带武器?”

    “有。”

    “那他们遇我们进攻之时,有没有持械反抗?”

    “有。”

    “那不就结了,既然如此,那还单独写什么俘牧民一万三?改一下,就写斩天柱兵千余,俘虏一万八千余,获牛羊数万,大捷!”

    记室犹豫了一下,最后被嗣业瞪了眼,于是马上提笔涂改,重新修改去了。

    “大帅,缝合好了。”军医帮嗣业缝合好并包扎起来。

    嗣业扭头看了看,自己的那处伤口确实已经包好了,“很好,赏你羌俘一个为奴,记下,等班师后领取。”

    “谢大帅。”

    一会,各军校齐至,大家虽然征袍染血,可个个喜笑颜开。

    虽然此战,嗣业的秦军只三千,慕容顺的吐谷浑军近三万,但交战之初,却是嗣业手提陌刀,带头冲锋,一下子就把天柱军的队伍砍的七零八落,大壮军威士气。

    本来一路上,慕容顺还十分担忧,尤其是看到秦军难以适应高原气候,不断掉队之时。

    可现在,他满脸都是止不住的笑意。

    “大王,大捷啊。”

    嗣业却仅仅只是微微一笑,“一般而已。”

    对他来说,这确实不过是一般的胜利,毕竟只是袭击歼灭了五千天柱兵,其它的不过是运辎重的牧民罢了。

    程名振和薛万均也一起进来恭贺。

    他们两人一个从西平郡来,一个从临洮郡来,一路上招集了许多郡兵、羌兵,又翻越高山,也算是十分辛苦,好在他们出发的早,路上又有沿途地方补给,倒也没落后。

    但还是晚来一步,只赶上最后追捕溃兵,打扫战场。

    “想不到你们来的这么快,还带了这么多兵。”

    “路上得了不少羌落支持。”

    薛万均笑着对嗣业道,“你是不知道,我在洮源的时候,遇到亲军都尉府的一个细作,这小子可厉害了,他本来是去那边羌落里打探情报的,结果听闻天柱王派人过来拉羌部做乱,便十分胆大的劝说了一个羌部与他平叛,又通过那个羌部拉了三个。结果一战就灭掉了一个响应天柱王的羌部,然后又马不停蹄的继续出兵进剿,等我带兵赶到洮源的时候,这家伙手底下已经拉起一万多人来了。”

    薛万均告诉嗣业,他带来的这一万多人里,有一半人就是王三拉起的那些部落,这还是因为要过西倾山,所以只带走了诸羌中的青壮战士而已。

    他从临洮出发时,带来五千秦军府兵,然后又招募了数千郡兵,结果过了西倾山后,便只剩下五千不到,大多数人因不良反应而留在了后面。

    反倒是王三带的那几千羌兵,却是半点事也没有,而且一路过来,多亏他们的向导引路。

    “哦,这个王三本王倒是想要见一见。”

    薛万均便让人去把王三叫来。

    “你就是王三,大名呢?”

    “回节下,卑职姓王,家中排行第三,名叫玄策。”

    “王玄策,好名字,你在亲军都尉府任何职?”

    “回节下,我之前在山东军中干过三年,后来选入亲军都尉府,长安讲武堂培训半年,这次是第一次正式出任务,目前只是普通特工,未有官阶。”

    嗣业见他长的很端正,说话又有条有理,不卑不亢的,十分欣赏。

    “如此人才,居然未有官阶,真是埋没了。这样吧,我这里的行军总管府下参谋司里还缺一个军情处主事,官阶不算高,只七品而已。如果你不嫌弃,可暂任此职,待此战过后,我向陛下为你请功。”

    王三惊讶,他不过是个无品无阶的特工,现在一下子要授他从七品主事?

    这连升了九级啊。

    “节下,卑职是亲军都尉府的人。”

    “我知道,但亲军都尉府也是朝廷衙门,不是他李君羡私人的,都是为朝廷办事效力,地方不同而已,现在这里是战场,我要调用你,李君羡也没话说。你就说你愿不愿意吧!”

    “愿意。”王三点头道,难得的机会谁不愿意呢,那般卖力,不也是想建功立业封爵加官吗。

    “好,爽快人,我就喜欢你这样的人,从现在起,你就是我青海道行军总管府参谋司军情处的主事了。”嗣业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接下来,众人开始讨论下一步行动。

    慕容顺建议立即出兵,突袭乌少海城,灭掉天柱王。

    而程名振则认为,当要防着背后的吐蕃军赶来,认为当分一部份兵马,驻守大非岭上,加固营寨。

    一来将俘虏等安置于此,二来将此做为辎重储地。

    从青海、临洮、西平等地的粮草先转运至此,然后再转运军前。

    “王主事,你有何意见?”嗣业突然问王三。

    三王看着满帐的大将们,有些激动,但在嗣业的鼓励下,还是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节下,行军打仗,首重为粮。尤其是如今深入敌境做战,且吐谷浑之地不似中原,这里更荒凉更偏僻,很难因敌就粮,如果随军带着辎重粮草,一来会大大迟缓行军速度,二来容易为敌袭击夺取或烧毁,因此不得不防。”

    “属下以为程将军所言更为稳重,在大非岭上留军驻守,既可安置身体不适的兵员,也可关押俘虏,更重要的是,这里做为粮草转运站,可大大提升粮草安全。”

    “哈哈哈,说的好。”嗣业大为赞叹,“此亦我所意也,那便由程名振负责留守大非岭营栅,你帅本部万余人留守,并后续到来的兵员,也一起留下守营。”

    这么一来,嗣业相当于给程名振留了一万秦军,一万郡兵,再加上一万羌兵。

    而他将与郭孝恪、薛万均一起,率一万四千秦军,并慕容顺的三万吐谷浑军,还有一万余羌兵,共计五万余人向东奔袭乌海城天柱王。

第955章 后宫岂可干国政

    观音婢跪在皇帝的面前,苦苦哀求。

    “还请陛下宽恕。”

    殿中,罗成叹气。

    “此乃朝堂之事,你不该插手。”

    “臣妾深知后宫不得干政,也不敢干政,然安业是臣妾之兄长,如今他犯下大错,臣妾恳求陛下饶他一死。”

    “当年你父亲去世前,将爵位交给幼子的无忌继承,你父亲死后,长孙安业兄弟几个,可没把你们娘三当成自家人,而是把你们驱赶出去。当时,你才七岁吧?”

    长孙无垢点头,当年若不是有舅父收留,他们娘三只能流落街头,哥哥无忌虽然继承了父亲爵位,可长孙家的所有产业都被安业他们霸占,甚至连那点爵禄和食邑收入,都拿不到。

    等过几年,皇帝改爵制,长孙无忌的爵位也被除去,于是便彻底断了来源,全靠舅舅高士廉与舅母鲜于氏接济过活。

    “长孙安业曾经如此对待你们,你们难道就没有过怨恨?”

    “有过,但毕竟是我同父异母兄长,当年他也还年幼,因未能袭爵而愤怒,臣妾能理解。”

    “可你之前为长孙安业求官,朕也授他官职,你算是待他很好了,如今他却还阴谋造反,你对他早就算仁至义尽了,用不着再为他求情。”

    “陛下。”

    长孙氏跪地不起。

    皇帝很宠长孙氏,她平时也很懂规矩知体统,并不恃宠而娇,除了为兄长安孙安业几个求过官,平时绝不会越界。

    长孙晟五个儿子,长子长孙无乃,次子无傲,三子无宪四子无忌五子无逸,第三子长孙无宪便是字安业。

    除了长孙无忌,在罗成手下算是凭本事干出头的,其余四兄弟,之前都要么在关中李渊手底下做事,要么在洛阳王世充手底下做事。

    于大秦并无寸功,但罗成还是给他们授了官职。

    可现在,兄弟五人,除无忌外,四个都卷入谋反案中,连无忌的叔父长孙顺德也牵连其中,整个长孙氏,可以说都差不多卷进去了。

    皇帝早知道这些人在密度串连,可就是按兵不动,故意钓鱼,甚至亲军都尉府还安插了不少人进去。

    有不少勋贵也假装被他们鼓动,这些人早不知天高地厚,还以为只要一举事,到时就能变天呢。

    却不知,皇帝只是在逗他们玩,跟看傻子一样。

    有句话说的好,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

    罗成的天下是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他的军队,也都是由当年战场上的老兄弟们把握的。经过几轮的调整,现在早年那些带兵归附的旧贵族旧官员啊,那些投降的反王反将贼将们啊,基本上都已经被清除出了军队主官的位置。

    兵权,牢牢的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尤其是洛阳的兵权,那更是铁板一块。

    哪怕皇帝确实也招了不少勋戚官员子弟为侍卫,但是他们也是处于皇帝掌握之中的。

    关陇集团中的杨坚篡位、李渊夺权、宇文述造反,那都与他们掌握了兵权有关,有许多处于军队要害位置的人跟着造反做乱。

    但是,谁会跟着长孙安业、李孝常、窦轨、元弘实这样一群关陇旧贵族们一起造反呢?

    他们现在既没有居于朝廷要职,处于紧要位置,又不掌握军队,控制兵权。除了上跳下窜的热闹外,他们手里哪有半分能够威胁到皇帝的?

    私兵?

    如今不是西魏北周之时了,贵族们手里也没有了私兵。

    就算是奴仆家丁,也都爱到了影响限制,各家连武器铠甲都没有,拿木棍还是短刀反?

    皇帝一直没把他们一锅端了,不过就是想看看,最后到底有多少人会加入进来而已。

    不管是多是少,都不可能成事。

    长孙无忌做为洛阳府尹,他是知情者,他为此很不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河南长孙氏越来越多族人卷入其中,却无法干涉。

    万般痛苦无奈之下,长孙无忌只得向皇帝请辞,以避嫌疑。

    长孙无垢这才知道了这事,他希望皇帝能看在事情还没恶化前,结束此事,也给长孙氏一个活路。

    “观音婢啊,你可知道长孙安业这些人有多猖狂吗?他们居然去找无忌,让他一起造反,利用洛阳府衙的力量。”

    “他们甚至去找尉迟恭家。”

    一多半居住于洛阳的旧贵族们都被他们联络过了,这些人甚至开始联络那些在地方任职的人。

    旧贵族、旧士族、旧官员,甚至是之前许多造反然后又归附的反军将领们。

    “连李密、窦建德、王世充、李轨、郭子和、杜伏威等人都有去联络,这些人胆子真是太大了。”

    李密还是比较识时务的,在长孙顺德过来联络他时,他马上敷衍过去,说要考虑考虑,然后转头就向皇帝告密了。

    王世充也差不多,他是干脆的拒绝了,然后禀报皇帝。

    这些曾经割据一方的家伙,个个人精,哪个不曾手握强大实力,当年他们万般方法都用过,都搞不过罗成,如今又哪还愿意再出来反罗成呢。

    真推翻了罗成,他们也没什么好处,更何况,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现在,罗成已经掌握了一个长长的名单,基本上,已经到了收网阶段了。

    关陇贵族们还以为是在过去呢,皇帝惹急了他们,就换一个代言人,重新推一个皇帝出来。

    可惜他们想错了,如今不是当初了。

    更何况,就算是关陇贵族集团,可在经历了隋朝两代的打压后,其实现在也是早不复当年。

    以前的关陇贵族,那是手里实打实的握着私兵的,就算后来到隋朝时,收走了关陇贵族们的私兵家兵权,又收走了地方士族的乡兵统领权,军权完全收归朝廷,可毕竟他们依然占据了朝堂和地方,出将入相。

    而现在呢,是皇帝的功勋集团占据着朝野的这些位置。

    旧贵族和士族们,手里有什么?什么都没有,只是有些过去的余威,一点旧名声旧资历罢了,若说真拥有的,也就是还剩下点钱财土地而已了,但是现在,他们也将葬送掉这最后一点东西。

    “观音婢,起来吧,这事情你不应当插手,也没有资格插手,再纠缠下去,就是干犯国政,是大罪。况且,长孙安业等人,也不值得你这样。”皇帝说完,甩袖离开了。

第956章 皇帝御封新门神

    “陛下,该收网了!”

    宣政殿里,一众宰相对皇帝进言道。

    本来早就该抓捕的谋反者,皇帝却故意不动手,结果让此案发展到现在,已经卷进来的人越来越多。

    就连魏征等宰相,也开始担心这样下去,会使得局面失控。

    “这些人终于忍不住要动手了吗?”

    “政事堂可有抓捕计划?”

    房玄龄道,“就待陛下一声令下。”

    罗成点了点头,“好吧,传旨,监门卫封锁洛阳城门,关闭城门坊门,令百姓呆在家中,勿要出门。”

    “传旨,千牛卫守卫皇宫,金吾卫负责城中拿人,神策军负责守卫玄武卫和北苑。神武军负责洛阳城外。”

    张须陀应允,老臣这就发调令。”

    卫文升也点头。

    要想调动洛阳的三大兵马力量,调北衙禁军需得皇帝旨意、枢密院调令、兵部兵符,还有得北衙上将军的虎符。而调南衙卫军,也需得皇帝旨意、政事堂宰相用印、枢密院调令、兵部兵符、南衙大将军虎符。

    调内军,还得有东宫太子、内侍省和翰林院的署名。

    “陛下,让老臣留在宫中镇守,以防万一。”张须陀道。

    虽说一切尽在掌握,可谁又知道关键,会不会出现一点变故和意外呢。皇帝做为万乘之君,是不容出现半点意外的。

    “朕能有何事?”

    “陛下,这次行动,牵涉太广,对方也密谋多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还请陛小当心!”

    罗成想想,“老师身为枢密使,此时当坐镇皇城枢密院中,又岂能让老师来为朕充当护卫?”

    “那我让秦琼与尉迟恭二人入宫护卫,二人不久前都刚入京,准备今年的朝集。”

    尉迟恭去年贬西平郡都尉,后来又调任武威郡太守,而秦琼依然为淮南道左都督指挥使,两人为外臣,并没有兼任南北衙军职。

    “也好,就请两位大将军暂时充当朕的护卫一回。”

    秦琼返京之后,也没有忙着拜访过去的旧友同袍们,而是每天除了去各衙门述职,余下的时间就安心的呆在家中,读读书看看报,红练武艺,陪陪妻妾儿女们,日子倒也悠闲。

    对于最近京城风雨欲来的那股气氛,他很敏锐的感觉到了,也在朝见皇帝的时候,隐诲提出担忧。

    但皇帝告诉他,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不必担心。

    “齐国公,有圣旨到。”

    皇帝诏秦琼全副甲胄入宫,秦琼大吃一惊,“莫非是有人谋乱?”

    来者笑呵呵道,“确实有人谋乱,但不用担心,今日是陛下收网之时,老帅鲁国公张相为防万一,特向陛下推荐由齐国公你和鄂国公一起入宫护卫。”

    秦琼这才松了口气。

    “我秦琼戎马半生,杀敌如切瓜,收尸如聚蚁,何惧那些魑魅魍魉?请稍待片刻,我这就去执坚执锐,为陛下把守宫门。”

    那边的尉迟恭去了一趟河西之后,也算是脾气收敛了许多,如今越发的沉稳,这次回京后皇帝对他也很满意,特意恢复了他鄂国公爵位。

    在朝廷一次性削夺两千多个爵位的时候,他反而能由郡公再恢复到国公爵,殊为不易,他也因此万分感恩。

    等两人出门,这才发现洛阳城已经遍布金吾卫的将士,他们正在街头设卡立关,而监门卫的将士,正奉旨关闭各座城门、坊门。

    街上一空。

    两人身为朝廷大臣,却也得经过层层检验,甚至两人都只能各带一个老仆。

    一路到了皇宫,却反而发现这里气氛很宽松,一如平常。

    皇帝更是只着一件寻常的袍服,正摆下了棋盘,与太子殿下在下棋呢。

    “陛下!”

    罗成扭头看到这两位大将军,各个披坚执锐。

    “朕的武库里倒是还有些御造铠甲武器,很是不错,来人,为齐国公秦琼。把朕收藏的那支虎头錾金槊和四棱金装锏取来,再把那套带夜明盔的柳叶山纹光明铠取来,一起赐给齐国公。”

    这套装备,是尚方御造,既实用更注重外观,非常的华丽。

    内侍取来,打开箱一看,秦琼一眼就爱上了。那虎头錾金槊,留节处是一个金虎头造型,非常的惊艳,入手沉重,身为马军大将,他一摸就知道这槊杆是极品中的极品。

    而那对金锏,据在手里极具份量,看着金光闪闪。

    而那套铠甲,头盔上居然还镶了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光这颗珠子就要价值千金了,就算到了晚上,这盔上的夜明珠都能照明视物,而柳叶山纹明光铠,更是防御力极强的好铠甲,尤其是其山纹纺织,极具防箭能力。而其明光圆护,也能防马槊长矛等的刺击。

    “陛下,如此宝甲宝槊,臣岂敢领受。”

    “红粉赠佳人,宝刀赠英雄,这套武器铠甲留在朕手里,不过是送在架上生尘,但是交给你,却有大用。江南三藩还未平定,如今吐谷浑又勾结吐蕃和西突厥来犯,虽说暂时还没打到边境上来,但我们未来还是不能松懈的,你是大将,也要勤练武艺,钻研兵法,时刻做好再统兵上阵破敌之准备。”

    这么一说,秦琼方笑着收下了。

    “赶紧换上瞧瞧。”

    那边皇帝也给尉迟恭赐了一套装备,皇帝赐给他的是一把三尖两刃乌兹陌刀,并有一把水磨竹节乌兹钢鞭,铠甲则是凤翅兜鍪配上麒麟板甲。

    大片大片的板甲相连,使得他的这副铠甲看的十分霸气凶悍。

    两人换上新的铠甲武器,秦琼一手执槊一手持锏,尉迟恭一手执刀一手执鞭,往那里一站。

    那还真真有如两尊铁塔般的天将。

    连罗成看了,都连连称赞。

    “请阎侍郎过来观看下两位大将军的威仪,回头把两位大将军披甲执坚守卫宫门的样子画下来。”

    皇帝捏着下巴。

    “嗯,朕特封秦琼、尉迟恭为门神,以后宫门上就张贴二位将军的画像,也就不必再劳烦每次都由将军守卫宫门了。”

    “哈哈哈。”

    两位大将,听到皇帝封他们为门神,也是很意外,当然心里更多的还是高兴和自豪。

    毕竟以前的门神可都是神仙,现在皇帝却封他们为门神,这岂不是对一个武将最大的赞赏。

第957章 满城尽带黄金甲

    洛阳城已经全面戒严。

    一支支军队,接到了圣旨和调令兵,开始各就各位。

    封锁城门、坊门,街道巡逻、设止立关。

    然后接着便是一位位军校们,拿着上面颁给的命令,开始按名单抄家拿人。

    洛阳城到处鸡飞狗跳。

    刚享受了几年安定生活的洛阳城百姓们,都万分的不安和惶恐。

    隔着门窗缝隙,看到一队队的朝廷兵马行动,待看了一会,发现并没有出现骚乱,也没有哪里起火,更没有人趁乱打劫,大家也就安心了。

    洛阳府尹长孙无忌亲自走上街头,带着衙役们开始沿街敲锣宣抚。

    这时大家才知道原来是有人谋乱,朝廷抓捕乱党。

    “呸,这些王八蛋,安生的日子不肯过,非要搅风搅雨,就要把他们全抓了去。”

    或许对于许多旧贵族旧士族来说,如今的日子越来越让他们不满,但对于更多的百姓们来说,现在的日子是比以前要好的。不说安稳了许多,就是吏治也好了许多,没有以往的各种潜规陋习,没有各种胡乱派捐,该多少税赋就多少,一切都是摆在明面上的,这让大家非常满意。

    城东。

    李密早早让人紧闭了宅门,然后便坐在厅中喝茶。看似表现淡定,其实心中很不安,甚至有几分慌乱,他很担心皇帝会借此机会,把他也给抓起来。

    毕竟,曾经是一方枭雄,谁知道皇帝会不会真正的放心他呢。

    当年杨坚篡位夺朝后,不也尽杀了北周宇文氏,宰相李德林劝阻,结果反被贬谪。再比如当年南朝刘宋,一代英雄刘裕篡夺东晋朝后,也一样杀尽司马氏。

    他李密虽不为前朝皇帝,但毕竟是隋乱之时,天下有名的反王啊。

    手里虽捧着一卷书,可好半天也没有看进去半页。

    好在担心的事情一直没有发生,不但没有人入府来拿人,反而有管家来报,说有一队金吾卫奉皇帝旨意守在他们府外,防有人趁乱冲击侯府。

    “看来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相距李密侯府不远的地方,长孙家正被抄家之中。

    长孙家数支族人都居住在一片,宅第相连,在长孙氏宫中得宠同时,长孙家族在洛阳也是水涨船高,经常是门前车水龙,宾客不绝。可今天,金吾卫直接撞开了长孙氏一座又一座的宅门,直接闯入府中拿人。

    长孙顺德、长孙安业等数十长孙男丁被抓,女眷们也跟着被集中起来登记看管,府中一切事物,皆被查封登记入册。

    人心惶惶,有人哭泣不止。

    长孙无忌带着衙役经过门前,透过大门,看到里面的纷乱。

    有人发现了他,如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高声叫喊他的名字。

    长孙无忌扭头,擦去眼角的泪水,离开了。

    不是他冷血无情,实是他们兄妹已经向皇帝求过情了,他甚至愿意拿自己的官职爵位来换皇帝的宽恕,但皇帝除了责骂他一通,并未答应。

    妹妹在皇宫殿前跪了一天一夜,最后昏倒,也没换来皇帝的宽恕。

    河南长孙氏经此一事,就算不牵连到他,可也完了。

    一路过来,发现贵族们聚居的东城区,到处都是被抄家的大宅第。

    过去的贵族士阀之家,朱门大宅,如今却全被撞开大门,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贵族门阀之家,如今全都跪在地上惶恐哭泣。

    “这又是何苦呢?”

    长孙无忌长叹一声。

    洛阳城抄家拿人持续了一整天。

    第二天,戒严解除,城门坊门打开,百姓又可以走出里坊,进出市场。但是大家发现,许多豪门大宅都贴上了封条。

    坊间也开始有各种流言出来,是关于这次究竟有多少家族卷入此次大案中。

    到了第三天,朝廷正式宣诏天下,通报了这次的谋反案。

    卷入此次谋反大案中共有三百多姓,两千多家。

    这还是直接参与谋反的,没算上因此案牵连到的亲族。

    卷入的太多了。

    有心之人发现,这些人都可以编一本氏族志了,盖因为参与谋乱的几乎都是门阀士族,只有少数是乱世中造反的反军将领。

    宣政殿。

    宰相们齐聚一堂。

    抓捕非常顺利,没有出现什么意外,面对着朝廷的雷霆一击,那些密谋了许久的乱党,不堪一击,甚至是毫无反抗之力。

    没有人能反抗,更没有人能逃跑。

    洛阳的乱党已经被一锅端,现在就是各地方的一些乱党份子,还在展开抓捕之中。

    现在问题是,人是都抓起来了,但要如何处置呢。

    虽然大家都知道,谋反为十恶不赦之罪,可毕竟牵涉到的人太多了。

    三百多姓,两千多家,这还都是直接参与谋反的,算起来,这里已经涉及到上万人了,若是扩大到三族或九族,那就更不得了。

    房玄龄力主从轻处置,只追究谋反者,而不扩大牵连。

    而以侯莫陈为首的几位宰相,则认为,这些人无法无天,阴谋作乱,根本不能留,干脆全都铲除,永除后患。

    “陛下,牵连太广了。”房玄龄力谏。

    “那以卿之见,难道他们阴谋做乱,朕还要宽宏大量不成?”

    “臣不敢,只请求陛下只追究谋反者,而不追究其家人。”

    侯莫陈却还是坚决主张杀,杀个一干而净,这样一来,这些旧势力也就再无法阻碍新朝了。

    “魏征,你为何一直不吭声呢?”

    皇帝问起魏老道。

    这位曾经的游方道士,有时看问题比较纯粹。

    “陛下,臣只是在考虑,若说这些人阴谋作乱,皆该杀。可是臣看过名单,发现这些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些有能力之人,不少还是名动天下的学者宗师,若是一刀砍了,就未免有些太可惜了。”

    “有才者确实不少,有能力的也很多,可是这些人却不把才华和能力用在效忠新朝之上,偏偏要谋乱造反,这样的才华能力要之何用?”皇帝问。

    “也许他们会回心转意呢。”

    “那你的意思?”

    “陛下,臣以为,不用急着杀,反正人都已经抓起来了,他们也不可能再谋反做乱了,可以再好好考虑一下,毕竟人一杀,这脑袋掉了可就再接不回去了。”魏征说道。

第958章 长流至死不复回

    结束议事之后,皇帝回到后宫,一人独自呆了许久。

    “取壶酒来。”

    内侍取来一壶上等贡酒,皇帝瞧了瞧,却并没有让内侍倒酒,而是直接提起酒壶起身出了宫殿。

    皇帝提着酒,一直来到了仙居殿。

    仙居殿是太上皇与皇太后的居所,此殿西邻西夹城,东邻亿万岁,南面是集贤殿,往北便是九洲池皇家御苑。

    远远的,罗成听到仙居殿中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

    “太上皇做什么呢?”

    内侍回报说太上皇在打铁。

    罗成不由的一笑,等他提着酒进去才发现,原来不是太上皇在打铁,而是太上皇正在指点几位皇子在打铁,此时太子手提着一把小号的铁锤在一块烧红的铁上锻打,太上皇在一边指点,而吴王楚王辽王等几个皇子,则在一边观摩,排队等侯接锤上手。

    这幕,让皇帝有些意外。

    “父皇!”

    还是吴王比较眼尖,一下子就看到皇帝进来,高兴的跑过来。

    罗成一把抱起吴王,然后走过来,太子看到皇帝进来,显得有些紧张慌乱,手里的锤子也不敲打了。

    罗成看了他一眼,笑道,“继续啊,要不铁就冷了打不动了。”

    得了皇帝的话,太子才又提起锤子敲打起来。

    “你们继续,我跟你们皇祖父一起喝杯酒。”罗成放下吴王,又伸手在楚王辽王脑袋上揉了一把,便跟太上皇走到一边廊下喝酒。

    “今天怎么有空来我这?”

    罗成给太上皇倒了杯酒,笑指着院里的几个皇子,“父亲怎么想到让他们打铁呢?”

    “这些孩子也算有心,每天知道来我这里看看我这个老头子。”

    “那看来崇文馆给他们布置的学业不算重啊。”

    老爹瞪了罗成一眼,“都还只是一些孩子而已,若是整天被课业束缚着,怎么长大呢?”

    罗成的规矩,是皇子们五岁起便要到崇文馆读书,十二岁出宫开府,十八岁之国就藩。每天早上,他们都要先到皇帝御书房来请安,然后去读书。

    他没有强制要求皇子公主们要来太上皇这里来请安,但现在看这些小家伙还是比较有孝心的,知道太上皇寂寞,经常过来陪伴。

    太上皇也喜欢这些皇孙皇孙女们,每次他们过来,总要给他们准备许多好喝的,还给他们讲故事。

    罗贵在宫里也备了一套打铁的家伙,有时闲来无事,也敲打敲打几下,算是锻炼下身体。有次皇子们看到,也想玩。

    于是罗贵便干脆教他们打铁,有空的时候就教他们动动手。在他看来,皇子们虽出身尊贵,但也是孩子,小小年纪崇文馆读书有些早了,但他也不好干预。可打打铁也有好处,一来能锻炼身体,二来还能知道下罗家以前的历史。

    “咱们罗家就是打铁的出身,想当年你祖父在襄阳时就曾是个铁匠学徒,后来随军建功立业,挣得了爵位。我后来离开长安,到山东,也是靠打铁养家。你们兄弟六个小时候,个个都帮忙打铁,这是咱们罗家的历史,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父亲说的对,英雄起于时势,而不问出身。有志向,有能力者,方能成事。而就算出身公侯世族,可如果不知进取,也不过是纨绔而已,甚至就如长孙安业等那些人一样,成为败家子,亡族罪人。”

    罗成比较想的开,觉得让太子他们有时打打铁,也算是一种培养动手能力,锻炼身体的方式,倒没说身为皇子,就只能读书练武,其它什么都不碰,搞到最后连韭菜麦苗都分不清。

    “父亲,你说我要如何处置那些谋反之人?”

    “听说你抓了很多人?”

    “参与谋反者两千多家。”

    罗贵点了点头,“很惊人啊。”

    “几乎大半的旧贵族和士族都参与其中了。”

    “可我听说本来谋乱的没几个,可你却故意放纵,甚至还有意煽风点火,所以才引出了这么多人?”

    罗成笑笑。

    “不太厚道。”

    “我也不过是提前挤掉脓包而已。”

    “可不管怎么说,这终究还是牵连太广了,虽说杀了一了百了,可太多了。你若真这样做,就不免会留下暴君之名,会开一个极坏的头。其实我以前也读过不少书,曾在书上读到过,杀人,其实不过是掌控力不足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已。”

    罗成对父亲一下子钦佩起来,居然能说出这样的道理来。

    “可是现在这些人被抓起来,若是不杀,那就是隐患,总不能当成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老爹想了想,他瞧着那边叮叮当当打铁正开心的皇孙们,“那就不杀,但也不放过。”

    “怎么讲?”

    “小五啊,你之前不是一直移民实边吗?不但将许多无产中原百姓移民边疆,甚至还把许多罪犯也流放过去,连许多官府手里的官奴也都放免为良,迁移边疆。据我所知,这些官奴隶,许多就是战俘和罪犯,对吧?”

    “确实。”

    “既然你可以把那些官奴隶都放免为良,迁移边疆。何不也这样处置那些人呢,饶他们一命,不杀他们,但可以夺爵除职、削籍为民,还可以没收他们的家产充公,然后把他们流放边疆,让他们从此长流边地。”

    长流边地,就是不得回来,如岭南以前,就是有许多各朝各代的长流人。

    老爹的意思,这次的这些谋乱者,好多人本身都是官员贵族或是士人豪强,多数人都还是比较有本事的,别的不说,起码都是读书人啊。

    而边疆之地,最缺什么?

    不但缺人,更缺读书人。

    所以把这些谋乱者全都流放到四边之地,可以充实边地官府驻军等的力量。

    “这些人放在中原,确实是威胁,但若是去了边疆之地,没有了家族姻亲的关系人脉,没有了现在的土地钱财支撑,他们又还有什么威胁呢?”

    罗成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这些人费尽心思谋反,结果他一下子就全都抓起来了,不堪一击,若是把他们全都打散,然后流放发配到各个边疆之地,这里三五个,那里六七个的,失去了过去的环境,没有了那些人脉和财力,他们又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呢?

    “长流人,谢谢父皇,这个建议确实很好。”

    “其实我相信你的宰相们肯定想的比我更周到,若是遇事不决,不妨多听听宰相们的意见,不是有那么句话嘛,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你身为皇帝,更不能只听自己喜欢听的。”

    “受教了。”

    从仙居殿回来后,罗成便找来了魏征。

    “将此次涉及谋反的两千余家,并其三族,皆没收全部财产,削夺官爵,除籍为民,然后长流四边。”

    “两千余家,并其三族,那可能就是得上万家了。”魏征见皇帝改了主意不杀人,有些欣喜,但还是感觉太扩大化了。

    “这已经是朕最后的宽容了。”皇帝却不容再做更改了。

    “这些乱党三族中有我大秦氏族志上勋戚者,可免于牵连。”皇帝又加了一条。

    魏征点头,明白其意,长孙安业谋反,株连三族,那长孙无忌做为其兄弟,肯定要牵连进去,可皇帝绝对不会牵连长孙无忌的,这样的情况还会有很多,因此如果是勋戚,可破例免除牵连。

    这也算是皇帝的仁慈了。

    但依然还可能要牵连上万家,一次抄没上万家,还尽是贵族士族官宦豪强之家,这波可就有些狠了,朝廷真不知道要抄没多少钱财多少土地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