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064章 请兵未成反被削

    “圣人请贾帅过去。”

    老贾坐在那里打着瞌睡,一名年轻内侍小声的唤醒他。

    “哦,陛下忙完了?”

    “还没有,现在正在见朝鲜回来的徐帅,下一个就到贾帅了。”

    老贾便站起来,整理了下衣袖,拍了拍身上烤火时落下的一点炭灰,又把帽子端正,“劳烦引路。”

    亿岁殿中。

    安东道右都督兼带方郡太守徐世绩一身紫袍玉带,正站在一副朝鲜沙盘前为皇帝讲解着。

    “陛下,只要给臣十万人,不,三个军,并保证后勤粮饷,臣便可三年之内灭掉百济。”

    可皇帝却只是摇头。

    “两个军也行。”

    皇帝依然摇头。

    “一个军的话,就有些吃力了,必须得有宋帅配合。”

    罗成伸手拍着徐世绩的肩膀,“茂公啊,我知道你这两年在朝鲜半岛很辛苦,也很用心,当初调你去带方郡时,那里还一无所有,尽是些高句丽余孽,你这两年表现的可圈可点,不仅仅以汉城为中心,把带方郡成功的稳固起来,而且到现在为止,已经建立了十三座城池,一百多个移民屯堡,如今带方郡下辖五县,拥有驻军两万四,移民三十余万,屯田奴十余万,可以说,都是你一人之功劳啊。”

    蓄起了长须的徐世绩闻言,连忙道,“这是陛下定策有方,中枢全力支持,前线宋帅关照,又有将士们的用心,方有此结果。”

    “茂公啊,据锦衣卫回报的消息,现在乐浪和带方郡,都还有许多高句丽余孽?”

    这两年,朝廷对于朝鲜半岛上的用兵从没有停过,只是没有过去的规模,只以宋老生和徐世绩两人各统一军,一军镇守一军进剿,宋老生安稳后方,徐世绩大胆推进,两人配合无间,没有半点矛盾。

    高句丽人建立的所谓后高句丽和后朝鲜,也都在徐世绩的围剿下灰飞烟灭,但直到如今,高句丽人的反抗依然没有停止,甚至还有不少靺鞨人也跟高句丽联络往来。

    更别说,这后面始终少不了百济和新罗两国的身影。

    “一些顽固贼子,臣定会剿灭他们。”徐世绩认为正是百济和新罗对朝廷阳奉阴违,暗里支持这些高句丽余孽,因此才导致一直到现在都还有许多高句丽余孽不肯放弃抵抗。

    “有反抗是很正常的,我大秦早就对这些高句丽人下了掳掠为奴之令,不想当奴隶的人肯定有,只是现在情况确实不太寻常,这些高句丽人虽然如今已经没有了土地城池,可却完全转为了地下,跟我们打起了游击,甚至暗中联络那些奴隶闹事。”

    “不过呢,朝廷上次在西面用兵,耗尽了府库,今年这个年全靠着发了五千万贯的债券,包括你们安东道拔下的那笔款,也都是用的这钱。打仗,就得要钱要粮,一用兵,就得有军械补充,还得赏赐将士、抚恤阵亡和伤残,每一项都得要钱啊。”

    “茂公啊,前几天朕跟与枢密院和兵部商议,要裁撤北衙禁军和内衙亲军的数量,北衙禁军现在是近三十万,要裁减一半多,北衙十二军,每军只保留一万二千人。内衙的十六军府,也要裁减到每军府九千人。”

    原本光北衙就有二十八万多人马,现在则是北衙和内衙合起来二十八万多,加上皇帝那支天子门生的羽林军,加起来总共也就保留三十万。

    “陛下,天下未定,四边未靖,为何就急着裁军罢兵呢?”徐世绩惊讶。

    “大秦不还有南衙十二卫的在编府兵嘛。”

    府兵也是这次计划削减范围之内,原本大秦在各地设立军府,大府一千二,中府一千,下府八百,原本府兵总数能达到八十余万。

    但这次朝廷计划要削减部份军府,将军府数量削减到五十万左右,最基本的府,也将改成营。

    五百人一营,全国编设一千个营,分辖于十二个卫。府改营,也是因为现在秦军军制本来就是以营团厢军的战斗编制为主,没有什么驻兵编制,故此,府兵基础单位为营,也利于打仗。

    虽然营以上也还有团厢军的编制,但平时团厢军各单位只保留基本的一些军官,并不统辖下面的各营,只有到打仗的时候,按需求才充实起需要数量的团厢军,组编成军,出兵做战。

    三衙,北衙近十五万,内衙近十五万,南衙五十万,加起来八十万军队,确实也不算少了。

    不过如今大秦的边疆极广,且边疆并不稳定,作战需要大,如果仅有八十万军队,其中有大半要部署在边疆,另外大半还要部署于六京这样的重城,剩下的就没多少人了。

    这不免就有点守外虚内。

    “陛下,如果是军费原因,何不减少北衙和内衙之兵,多点府兵?”徐世绩道,府兵自备装备,不需粮饷,闲时为民,战时为兵,军费开支确实少。

    “府兵打仗虽是自备装备,但府兵打仗立功得授田,如果朝廷都是府兵,多打几场仗下来,就无地可授了,就算暂时还没问题,可几十年后,这必然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到时无田可授,无官可得的府兵,谁还愿意当呢?那时大秦又要如何维持?”

    眼下朝廷的北衙和内衙以募兵为主,看似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军费,但募兵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只要钱,不需要赏田地。

    而田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哪怕朝廷不断对外扩张,可扩张也是有限的,达到一定极限之后,想扩也难。

    历史上唐朝的府兵为何崩溃,关键还是因为用兵频繁,战事不断,府兵得常年在外征战,耽误了家中生产,可打仗立的功,该授的田地、官职,朝廷却无法再兑现,于是府兵破产,再没有人愿意当府兵了。

    “高句丽人已经再无一座城池,接下来安东道就要从战时状态转为正常状态,乐浪和带方的两军,要转为卫府驻军,兵部计划给你们二十四个营的编制。”

    徐世绩不由苦笑,本来想请朝廷发兵十万,结果到最后安东道的两个军近五万人,朝廷只给留一万二。

    “陛下,高句丽人虽无一座城池,可其藏于深山老林之中,又得百济、新罗暗中支持,依然时时威胁着安东道啊。”

    “朕知道,但若是灭掉他们,那就必然牵涉到新罗和百济,而现在朝廷没有这个钱财,再在遥远的朝鲜半岛打一场大战,同时对百济和新罗用兵,可能还得面临着东瀛的插手。朝廷当然不惧三个海东小国,但是在朝鲜半岛这块地方,我大秦也不可能举国出兵去战,给你一万二府兵编制,择其精锐者,其余府兵撤回中原,或者直接解除府兵兵籍还为民户,你先忍一忍,等安东道户口再多些,产出的钱粮再多些,等朝廷的财政好转,等其它边地形势转好,朝廷到时再发兵往东,在那之前,你替朝廷守好安东。”

    “宋帅老了,这次回京朝集后,朕就让他留在京城担任枢密副使,安东那边,就交由你来主持大局,你为左都督指挥使。”

    徐世绩只能摇头苦笑。

    “百济和新罗两国,朕会与他们的使臣好好敲打敲打的,你也莫再轻启边衅。”

第1065章 螳螂捕蝉雀在后

    贾润蒲随内侍来到亿岁殿外时,正碰到从里面出来的徐世绩。

    “瞧着脸色不太好,怎么着,被训了?”老贾呵呵笑道。徐世绩伸手在他胸上锤了一拳,“那倒没有,只是本想请求对百济用兵,结果没被批准,反而倒是削掉了安东三万多兵,一时有些郁闷了。”

    “有啥可郁闷的,让你们安稳段日子不也挺好嘛。你就先等等,等这段时间过去了,朝廷早晚还是会调转目光到你安东的,到时要用兵,不还得由你挂帅嘛。朝鲜半岛的百济和新罗小动作不断,皇帝也早就不满了,不过暂时先让他们得瑟一时而已。”

    “晚上要不一起喝两杯?”徐世绩问。

    老贾呵呵笑了两声算是回答,徐世绩立时明白,如今的老贾是锦衣卫都督,而锦衣卫是做什么的?那是个很敏感的位置,他徐世绩也在老贾的锦衣卫监视之下呢,他们两个喝酒,确实不太方便。

    本来想着这趟从安东回来,好多老朋友都没怎么聚过,现在看来,如今不比从前了,身份限制。

    “茂公,我先进去了。”

    “嗯,好的,你们锦衣卫以后可得多关照下我们安东,情报这块多倾斜点,如今我们可是只剩下一万二府兵了,得靠你们关照。”

    “这个没问题,军事情报也是我们锦衣卫的职责之一嘛。”

    两人笑着别过。

    老贾进入亿岁殿,皇帝却已经在抽空看奏章。

    “臣贾”

    “好了,不用来这一套,浪费时间。”罗成招手,老贾便上前。

    “喝茶,这是刚让人泡的武夷山大红袍,据说这茶树长在悬崖峭壁之上,有数千年之久,武夷山中这样的茶树也没多少棵,这茶还是采自那茶树王的,一年没几斤,听说你现在不喝酒改茶喝了?养生?”

    老贾笑着捧起茶,“好香,这味道一闻就不一样啊。”

    “陛下,喝酒伤身嘛,还是喝茶养生的好,酒喝多了还容易糊涂,臣可不想如张亮一般。”

    “这话说的好。”

    “你先前上奏章说,象雄人要在洛阳搞事情?”

    老贾于是立即把他们掌握到的情报告诉皇帝,“最近有许多象雄人混入洛阳城,不少象雄人都是借用其它身份混进来的,很明显是要搞事情,而且他们的人多方打听吐蕃使团临时下榻之处的情况,甚至多次悄悄靠近观察,臣估摸着他们要对吐蕃使团下手。”

    “抢人还是杀人?”罗成直接问。

    “时间短,掌握的情报还不多,但锦衣卫判断,他们杀人的可能性更高。我们的人已经查到,象雄人入城后,在四下秘密购进武器。”

    朝廷对于武器的监管很严格,尤其是在洛阳这样的京城,虽说寻常百姓可以佩剑持刀,但也仅限于普通的刀剑,大刀大剑这样的战斗武器,还是不允许的,更别说强弩硬弓铠甲长矛这些。

    可做为数十万人口的都城,依然是很复杂的。当然,锦衣卫盯上了,就没那么容易了。

    象雄人秘密购买武器的动作,还是被发现。

    “李迷夏倒是好大的胆子,那边向朕称臣进贡,这边却又派人来杀吐蕃公主,哼。”

    罗成有些瞧不起李迷夏,既然不满吐蕃悔婚,那当初就应当直接找吐蕃人抗议,不让吐蕃把他未婚妻送到中原来。

    或者干脆半路上,把吐蕃公主抢回去也就完了。

    可这李迷夏行事,一边是不敢得罪大秦,一边又怕得罪吐蕃,可又心里不满未婚妻成为秦国天子的女人,于是悄悄派人来洛阳,要在吐蕃公主入宫前把她杀了。

    “朕看,李迷夏不仅仅是为泄愤出气,还有可能是想嫁祸我大秦。”

    吐蕃公主在洛阳城被杀,无论如何,大秦都脱不了干系。若是吐蕃就此和大秦决裂,李迷夏不仅能出口气,说不定还能得个盟友对抗秦国,防止秦人打到象雄去,或者干脆祸水东引。

    “先不要打草惊蛇,你们只管盯着,等象雄人杀进吐蕃使馆的时候,你们再出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你们得出现的恰到好处,要人脏并获,让吐蕃人亲眼看到象雄人的诡计,朕倒想知道,囊日论赞若知道他最心爱的赛玛噶公主,被李迷夏派人刺杀后的反应。”

    “陛下高明,如此一来,吐蕃和象雄两国,便将从过去的盟友决裂,甚至可能兵戎相见。”

    “让吐蕃跟象雄打去,真要开打,我大秦可以坐山观虎斗,待到适当的时机再出面调停。象雄虽曾经强极一时,但如今绝不是吐蕃对手,等他抵抗不住吐蕃的时候,我大秦再出手,那时象雄就只得投向我大秦,我大秦正好借此派兵进入象雄,名为保护,实为进驻象雄,把象雄置于我大秦的保护之下,让其成为真正的藩属国。”

    挑事的人是象雄,但象雄不顾自己的实力,这个时候还想搞这样的事情,那就真是不自量力,若是他聪明,那他就不能记恨吐蕃把他未婚妻嫁掉,他应当继续与吐蕃结盟,然后一起对抗深入到高原上来的大秦。

    可现在象雄王却想搞事情,想挑起吐蕃和大秦的恶斗,只能说这位年轻的象雄王真是太年轻啊。

    “老贾,锦衣卫那边理顺了没有,掌握了几分?”

    老贾于是笑着道,“虽然我是个独臂,但当初也是跟着陛下一路东征西讨过来的,临时受命接掌锦衣卫,虽然仓促了些,但俺老贾办事,还是不含糊的,请陛下放心,锦衣卫上下,已经被理顺了,也没有人敢炸刺。”

    “可别小瞧了锦衣卫,从当初的暗影再到后来的侍卫亲军府再到锦衣卫,张亮、王君廓、李君羡,三任首领,已经折了两任进去了,都是谋反,这说明锦衣卫这个差事不好当啊。过去他们只监视别人,而没人监视他们,这才连续出事,如今朕让皇城司盯着锦衣卫,那边还有一个御史台也帮忙盯着,希望以后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贾连忙道,“请陛下放心,俺老贾跟着陛下一路打过来的,不会犯这种错。”

    “我自是相信你,这才调你到锦衣卫的,你替朕好好管带锦衣卫,这是把锋利的刀,但朕不想把自己的手也给割了。象雄这个事,我会让皇城司也一起盯着,你们互相通气,合力办案。”

    老贾点头,不过他心里知道,锦衣卫跟皇城司的关系,绝不可能和气的合力办案的,不管怎么说,皇城司都是逼死了锦衣卫的都督,他这个新都督,不能向皇城司低头,落了锦衣卫的面子,否则,以后他在锦衣卫也不好做事了。

    “办稳点,不要到时出了漏子,朕还等着上元节后迎赛玛噶公主入宫呢。”

    “请陛下放心,一定不出疏漏。”

第1066章 五百童男又童女

    洛阳。

    城南,百济使馆。

    “封主事驾临,有失远迎,恕罪。”

    百济使团见大秦鸿胪寺官员突然到访,连忙上下一起出来迎接。

    “不必如此客气,就是奉了上峰的命令,过来看看,顺便有几句话带到。”

    身穿着青色官袍的八品封主事,拈着胡须呵呵笑道,百济大使扶余安连忙从袖里递过去一个银铤,起码五两重。

    封主事不动声色的收下,鸿胪寺清水衙门,每年也就是指望这些蕃使能进贡一两个了,反正一点点小钱,也没什么厉害干系,收便收了。

    “扶余大使啊,你们对这处宅院可还满意否?”

    “挺不错的,地方大,也挺安静。”

    “满意就好,当初为了给你们寻这处宅子,我也是费了不小的力气的,之前这里本是民居,好不容易才说服他们迁走,也是花费不少,既然喜欢,你们不如就干脆花钱买下来,也算是你们的产业了,圣人先前也说了,要让诸藩皆在洛阳建立使馆,同时派人常驻洛阳,以方便联络宗藩关系。”

    百济使者扶余安也算是王室子弟,就是关系稍远了些,但毕竟算是王族宗室,从小就跟着学习儒学,汉话虽带点口音,但其实还算不错的,他的衣着发式等等,乍一看还真看不出他是个外国人。

    在这方面,百济是比较自豪的,百济学习汉文化和儒学,已经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了,朝廷上下都是以汉字书写,甚至贵族官员们都是用汉话汉字交流,这方面他们比新罗和高句丽都做的好。

    早年也一直与中原王朝有来往,不过因为高句丽的灭亡,使的百姓现在对大秦的态度是既臣属进贡,又暗暗提防,总担心大秦下一个就要灭掉他们,因此不顾警告,暗里还是一直在支持着高句丽余孽。

    对于上国的这点小小要求,扶余安自然是不敢拒绝,也不觉得有必要拒绝。一栋宅院也就千把贯钱,顶多不超过三千贯,这点钱他们还是有的。

    这次来洛阳朝贡,其实他们带来了十几船的货物,既有进贡给秦天子的,也有许多贵族官员们夹带的,就算是进贡的,其实也是朝贡贸易,换得了许多大秦特产回赐,并不亏,运回去这些秦货还能马上赚一笔。

    这样的朝贡贸易,比起秦国商人从海上运货到他们百济交易,可是划算的多,他们不用经过秦国商人,便少了一个中间商,更何况还能省去通关税,利润大大提高。

    “扶余大使你们的东西都出手了吗?”封主事笑问。

    “已经在西市都交易好了。”

    “那就好,陛下还交待说,若是你们手里还有货物没出手的,可以由我朝廷都买下呢。下次来,可以多带点货来嘛。也不一定要到正旦时才来,比如圣人诞辰的万寿节,皇后生日千秋节啊,还有太上皇生日万圣节啊,皇太后生日圣母节啊,皇太子的生日啊,冬至节啊,都可以派人过来朝贺一下嘛,不也顺便可以带点土产来洛阳交易。”

    正常商人前来中原,货物都是得通关纳税的,但是做为使团携带的贡品,或者是夹带的货物,就不需要通关纳税,这可以算是走私商品了,但也是朝廷对各藩国君臣的一点小特权。

    毕竟这种交易体量还是较小的,但却能让藩国君臣偿到甜头,鼓励他们多来朝贺。

    他们小赚,而朝廷却绝不会亏,损失的那点点小关税,朝廷从交易里能赚回更多。

    扶余安一听,不由的面色有些激动。

    这一趟他们夹带的货物不少,结果可是大赚了一笔,他们在西市交易到的各种大秦和其它各藩国胡商们带来的商货,只要一带回百济,必然能大赚一笔。而现在,秦国居然鼓励他们每年多来几趟,还是以朝贺的名义来,这就是给他们免去通关之税的好处啊。

    “下次来时,带五百童男童女过来。”封主事笑着道。

    所谓童男童女,童男其实是指受阉过后的孩童,半岛上人虽不多,可几个国家倒是统治时间很久,他们都学着中原宫里用阉人,且有专门机构,技术还很不错。

    当然,中原的技术更好,但皇帝罗成舍不得阉割中原人,浪费人丁。于是就给各藩国派任务,这家三百,那家五百的,让他们进贡童男。

    而童女,自然也是秀女,还得是出身好的贵族官员士族大户之女,不但得长的好看,还得年轻,谈吐不凡有气质。

    封主事甚至提出,最好是十四到十六岁之间的女孩,选出来后,若是能在百济先统一培训一下礼仪,教导他们说汉话写汉字习汉礼是最好的。

    “你们这次献上的漆、米、麻、纸还有貂皮等都不错,陛下说,以后海东青、猎犬等就不要进贡了,但是牛、马、人参等可以多进贡点,下次,你们进贡一万头耕牛,八千匹马吧。”封主事喝着茶道。

    扶余安吓了一跳。

    刚开口要五百童男童女,都让他觉得有些为难,毕竟百济国家就这么大,一次要把一千年年轻的男女送入大秦,这一送就不可能再回去,现在又开口要这么多牛马,人参、布匹、漆纸等。

    “放心,我大秦上国,从来不会占你们藩属便宜,不管你朝贡多少,我们都只会添加回赐的,到时我大秦的瓷器、丝绸、美酒、香茶还有打造精美的刀剑铠甲等会回赐给你们,甚至还有波斯的地毯、拂林的金器等,天竺的香料等。”

    扶余安听到这,才放下些心来,但还是道,“一万头耕牛和八千匹马,只怕一时不好筹集。”

    “没事,你们以后可以常来,每次来时带个三两千头的就好。”

    扶余安想想觉得这似乎也没什么问题了,当下点头应下,还郑重其事的拿笔把封主事说的这些都一字不差的记下来。

    “会做饭的茶仆、学乐的妮子,可以不论出身,也送些来。”封主事又加了一句。

    “当然,若是你们国内有那些违法犯罪的囚犯之类的,若是不好管教,也可以送到中原来。”

    扶余安知道,这个送到中原来,意思是让百济朝廷把这些囚犯当成奴隶卖给秦国。

第1067章 皇家织造女工忙

    封主事从百济使馆走出时,腰里又装入了几片金叶子,脸上的笑容更加洋溢了。

    随行的几名鸿胪寺小吏,也个个面上红润,封主事收了金叶银铤,他们也各有些收获。

    当然,除了每人装入口袋里的那份,百济人还是很会来事的,又给鸿胪寺备下了一份礼物,这下口袋里的钱装的更安心了。

    “封主事,你说这些藩使,也挺滋润的啊,来一趟咱们大秦,夹带几百箱的土货,结果西市一转手,就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好东西,拉回百济国内,出手就能赚上几倍之利啊,怪不得听说这些藩人都争着出使呢。”

    又有一名小吏有些奇怪的道,“为何要百济国进贡这么多童男童女呢,这么多藩国,这家几百那家几十的,那以后岂不是咱们宫中尽是些胡夷内侍宫人?这不太好吧?”

    封主事有些得意的拈着胡须,“你懂个啥,这是大国战略明白吗,我也是听上面的人说的,就好比要百济进献五百童男童女,再加上万头耕牛八千匹马,你以为咱们朝廷真的缺这点东西吗?不缺,但为何还要找他们要呢,还点明要这些,这是大有深意的。”

    “怎么个说法?”几名小吏都凑过来,好奇的问。

    “这么跟你们说吧,百济朝贡,还有他们那些使臣夹带来的货物,都是些什么?”

    “貂皮、人参、鹿茸,还有漆、麻、纸,以及黄金、白银,还有就是大米等,都是百济国的土产。”

    “没错,土产,但是我们大秦回赐的是什么?想想?”

    “好像是金银器具、瓷器、丝绸、茶、酒、经书等物,哦,对了,还有两条船。”

    “看出点什么了没?”

    几个小吏细心一琢磨,还真琢磨出了点东西。

    百济人进贡美人也好,进贡米也罢,还是貂皮人参这些种种,基本上都是自产的特产,而大秦呢,回赐的都是加工产物,或者进一步讲,都是些奢侈品为主的东西,不是民生物品。

    金银器具,都是供贵族享用的,还有瓷器丝绸茶酒这些都不是普通百姓百姓能用到的东西,就算是那船,也是作价不菲的。

    甚至可以换个角度考虑,百济人进贡给大秦金银,而大秦把这金银加工成金银首饰器具,然后又卖回给了百济人,中间还大赚一笔。

    更别说,百济人进贡的米漆纸麻等都是民生用品,金银还能铸造货币,这对大秦来说,是很有用的东西。

    看似百济人跟大秦的朝贡贸易,他们能赚不少钱,但问题关键是,他们赚钱的也就是百济国王和贵族们,百姓们丝毫得不到好处,赚了的钱,最后也只是买回一船船的大秦奢侈品回去。

    这就好比历史上,西班牙人发现新大陆,从新大陆挖了无数的金银运回国内,但西班牙实际上并没有因此更加强大,却只是越来越滑向没落,原因就在于他们得到的只是金银,然后这些金银到手后,又只属于贵族官员们,他们拿着这些钱,极尽享受,并不是发展本国的工商农业等,而只是一味的跑到欧洲去买买买,本国带回的却只是物价的不断高涨,百姓反而大受其苦。

    最后结果就是英法等国埋头赚西班牙人的钱,然后自己的工业体系一点点的就培养出来了,有了成熟的工业体系,成熟的产业工人,而西班牙呢,百姓却只能承担极高的物价,贵族和商人们醉生梦死,于是最后西班牙被英国人干趴下了。

    赚钱是好事,但得看这钱最后流向了哪里。

    罗成跟百济贸易,也不亏本,输出的主要是高附加值的商品,不论是船,还是金银器,又或者是瓷器、酒等,甚至故意卖给百济贵族们高档的刀剑铠甲等,这些都是收藏级的珍贵玩意,对于整个百济军队来说,又不会有什么改变,只是贵族们炫耀用的,但大秦从中赚到的钱可不是一点两点。

    再者,罗成赚了钱,反过来又要百济进贡童男童女,要他们进贡耕牛马匹,还要进贡大米、麻、漆等物。

    耕牛马匹向来是宝贵的生产物资,百济人拿到中原来跟秦人换金银器换丝绸换茶酒换铠甲等奢侈品,这里面深层次的目的,正是一点点的削弱百济的真正国力。

    毕竟,国力可不是等值于钱的。

    “好了,咱们去新罗使馆。”封主事呵呵笑道,洛阳城现在可是有一百多家藩国使馆呢,他好不容易才争到了几家使馆的机会,这可是能大进一笔的机会。

    “就是不知道新罗人有没有百济人这么大方了。”几名小吏也跟着笑道。

    内侍省。

    皇家织造局,打着皇家的名头,自然是属于皇家私人的,确切点说这是属于皇帝私人的产业。

    皇家织造局汇聚了一大批最优秀的丝织工人,他们产出的丝绸锦缎,堪称完美,这些工人,一半以上都是原本是各国来的奴隶,经过长时间培训之后,一个个都成为了优秀的专业工人。

    还有一半的工人,则是雇佣工人,多是洛阳及周边的百姓,基本上都是女工,以年轻的姑娘为主,她们家庭牵挂少些,被招募雇佣进来,每人都签了起码三年合同,吃住全都在织造局工坊里,每年只有过年时才放一次长假,平时一旬休息一天,工钱还不错。

    因此虽然工作时间长,很辛苦,但工钱一月一发,每年回家时能带回不少钱回家,还是很让人满足的。

    皇帝今天过来视察,一名负责管理的宦官向皇帝介绍着。

    “这次万国来朝,我们皇家织造局的丝织品极受欢迎,许多胡人都下了订金预订,现货早就没有了,现在我们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了年底了。奴婢觉得,应当扩大织造局规模,在其余五京也开设织造分局,招募更多的女工,这样才能保证产量。”

    皇帝听的很满意,这就是规模化的优势,成本更低,同时技术方面也能更有优势,“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女工们按计价给薪,但工价也得合理,不能让女工们辛苦忙碌,最后却拿不到多少钱,付出多少劳动汗水,就得让她们拿到多少血汗钱,尤其是不能克扣,更不能找理由罚钱,当然,也得保证大家的休息。就算是女奴工,也得给予适当的激励,也一样要给她们计件工钱,虽然比雇佣女工工钱低,但也要给她们,同时可以告诉她们,这个钱她们拿到手后,可以攒起来,到时可以为自己赎身。”

    “可是赎身后要走呢,这些可都是我们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熟练女工。”

    “就算她们赎回了自由,朕相信也没多少人愿意离开,毕竟外面也并不会比这里有更好的机会的。当然,得到自由后,她们就可以与雇佣女工拿一样的工价了!”

第1068章 与民争利为哪般

    “去皇家造纸厂瞧瞧。”

    出了织机轰鸣的织造厂,皇帝又往造纸厂去,造纸厂也在城南,不过这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造纸厂。

    按厂长的介绍,这里相当于是一个包装场。

    “现如今,我们皇家造纸厂,已经在全国二十余道二百多郡,拥有了一百多家造纸厂,黄麻纸、桑皮纸、滕纸、草纸,甚至还新研究出了竹纸等材料造纸,可以说是极为丰富。”

    “陛下当初从内库拔给我们一百万贯用于开厂以及研制新造纸工艺,我们聘请了各地的优秀匠师,潜心钻研,如今很有成效。我们现在不仅仅使用破旧麻布造纸,而且还开始采用野生麻造纸,野生麻产地广而且来源足,成本还低,无需占用田地种植,不要人工关照。”

    纸坊向百姓大量收购野生麻,百姓可以在田间地头收取各种野生麻,然后售给收购商人,还能赚一笔收入,而对于造纸厂来说,这种野生麻的成本无疑大大降低了。

    “陛下,如今我们在蜀地形成了麻纸规模化生产,蜀地有我们大量的麻纸做坊,生产各类以麻为原料的麻纸,工艺不断提高,成本也不断降低,麻纸的质量也是突飞猛进。”

    “而在关中地区,我们则是以滕皮和皮纸为主要原料,制造皮纸。”

    “在江南之地,我们主要生产竹纸,经过我们的研究,现在竹纸工艺很成熟稳定,江南遍地是竹,采用嫩竹造纸,其纤维更强,纸韧性更好,而且竹纸的成本比麻、滕不便宜许多。”

    那位场长很自豪的告诉皇帝。

    他们造纸几年来,规模扩充迅速,如今造纸的产量也是相当惊人。

    “在陛下的一再要求之下,这几年我们已经把纸的价格打下了十倍。”

    这是相当惊人的,纸价降十倍,这意味着什么?

    过去,书都是以卷轴或折页形式成册,书的价格也是极为昂贵的,随便一卷书,那都是价值几千钱,一般人根本买不起书,只能抄书。

    但抄书纸和墨还有笔都很贵。

    甚至就是朝廷公衙,其中纸墨的耗费,也成了一笔极大的开支。

    皇帝先前拔出百万用以投入研发造纸,改进工艺,扩大产量,如今一些基础的纸品,已经比过去下降了十倍之多,虽然也有一些高品质的纸,价格依然很贵,甚至比过去还贵,但毕竟对于更多的读书人或公衙来说,并不需要用到这么好的纸。

    “过去官府衙门都用滕纸,几个产滕纸的郡,滕都割尽了,导致滕价一涨再涨,官府的纸开支也是大增,甚至有的衙门小吏都无纸可用。自陛下令我们研究造纸之后,如今朝廷衙门皆改用麻纸办公,成本下降十倍。”

    “而竹纸配合雕版印刷术印制书籍,更是让书籍价格下降了数十倍,过去一页书起码得几十文钱,而如今一页书只需数文钱也。”

    以前一套诗经三百首,分四卷,全书不过三万多字,可却要卖到几十贯钱,差不多一字一钱。

    而现在,皇家印刷局通过采用便宜的竹纸,加上雕版印刷术,一次印刷千本起,使的成本大大降低,甚至雕板还能反复利用。

    现在一套诗经才两贯钱,等于是一卷才五百钱。

    “这真是造福天下读书人啊。”

    场主一提此,就难掩激动自豪。过去洛阳的抄书人,几乎都是一卷千钱的起始价,而一卷一本就是一万字。抄一万字就得一千钱,可知道其成本之高。

    皇家织造局、皇家造纸局、皇家印刷局、皇家制药局一家家打着皇家名号的工坊,这几年是扩张迅速,突飞猛进。

    皇帝最初投入虽不少,但如今的产出更是惊人。

    而皇家造船局、皇家铸币局、皇家海上商贸局也正为皇帝源源不断的带来财富。

    “造纸工艺还要继续投入时间精力本钱研究,要研制出更多的纸类,尽量降低纸张的成本,朝廷如今要大举科举,要广兴官府,如今正在全国收集各类书籍,悬赏让百姓献书,这些书收集起来后,朝廷将会派专人进行整理校对甚至是修复抢救,书籍是我们人类的瑰宝,不能让他们毁坏遗失。”

    “这些书籍整理出来后,将会收藏于皇家图书馆,对于一些重要的书籍,将会雕版刻印,分藏于六京,以及分道郡学校,就算是一些普通的书籍,也会让人抄录数份,藏储于图书馆中,留给后人。”

    不仅仅如此,皇帝甚至已经让秘书省开始负责把现存于世的所有书籍,将他们整理归类,按经史子集四大种类分类,然后编写目录,修订四库全书。

    而对于这些书籍中一些儒家九经啊,各朝正史等的书,罗成还准备把他们另外刊印发行,不但成为所有官学生员、科举士子们的必读备考之书,也让有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够接触到了解到。

    而要让这些书成为教科书,成为百姓的书,就得更便宜,走出象牙塔,走进俗世。

    什么时候,一本书只要几百钱,甚至是几十钱的时候,那个时候才能说的上是真正的文教大兴,虽然这看起来不太现实,但罗成不是希望去推动他。

    场主拿了一份帐本给罗成看,罗成发现,他当初投入了一百万贯进来,这几年过去,现在造纸局有了一百多家造纸厂,拥有了两万多的造纸工人,并每年还会临时雇佣大量的临时工,但是现在居然已经有赢余了。

    那一百万贯的投入,现在已经出来了,还有了十几万贯的剩余。

    这还是在皇帝一再要求把纸价打下来的结果,看到这,罗成不由的惊叹,难道过去造纸术在南北朝时迅猛发展,可纸张却依然那么贵,怪不得那些士族死死的握着造纸技术不肯推广,就是因为这生意太赚钱了。

    一想起近年,时常有臣子上奏,称皇帝的内侍省诸局,与民争利等等的奏章,罗成不由的笑了。

    看来,他这个皇帝动了这些人的奶酪,他们非常不高兴了啊。

    估计他要不是皇帝,只是一个暴发户,这么一通猛如虎的操作,只怕早就被这些士族给围殴而死了吧?

    与民争利?

    屁话,他在朝廷制订的规则之内发展皇家诸局,既不偷税也不漏税,更没有搞过什么仗势欺人,甚至是大秦利税第一大户,带动了多少税收增长,多少百姓增收啊。

    更别说大量的投入,带来的是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可这些人就是装做看不到,只是一味的说皇帝的皇家局与民争利。

    这满朝大臣,又有哪个家里没点产业?谁家只靠俸禄和田地?基本上没有谁是如此,家家都或多或少有些其它产业,或搞搞放贷抵押,或搞搞贸易,或搞搞作坊生产,谁家舍的放弃这块?

    罗成想,他是不是要出台一个律令,禁止官员和其家眷经商?

    不是说与民争利吗,那他们是官,也不应当与民争利啊。

    不过皇帝还是只摇了摇头,估计就算出台律令也是无效的,毕竟官员不得经商其实是早已有之的,但他们有的是办法绕过,比如让旁枝族人或是亲戚,甚至是只入干股,甚至干脆就是找个代理人,连个名都不留的。

    与民争利。

    叫的最响的就是那些士族文臣了,军功新贵们倒不会喊,因为大家都忙着赚钱发财呢。

    或许,自己可以让御史台或是皇城司好好查一下那叫的最响的一伙的底细,看看他们又是否真的干净。

第1069章 妄议朝政惊纨绔

    正月初八,上午巳时。

    在大理寺当差的大理寺丞萧锐接到内侍急宣,传他入宫等候陛见。

    接到这个急宣时,萧锐正在洛阳的家宅之中,这是一座很豪华的大宅,虽说他只是大理寺六丞之一,也仅是从六品上的绿袍小官。但他所居住的这所宅子,却在洛阳城中都算豪奢。

    这倒不是因为他贪污而来,做为分判寺事、正刑之轻重的大理寺丞,他也没那么多机会能贪到太多钱财。按大秦制度,凡遇重大案件,要由大理寺卿与刑部尚书、侍郎会同御史大夫、中丞会审,称三司会审。

    但决狱之权在刑部,大理寺就算不同意,也只能上奏圣裁。

    大理寺内,寺丞分管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郡县的司法案件的复审,每位寺丞复审完毕的案件,都还得与其它五位寺丞一同署名画押这才具有法律效力。

    萧锐品级不高,职权确实也有,只是受到严格限制,不过他能住这座大宅,甚至门列双戟,那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萧,那曾任过朝廷政事堂宰相,曾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虽然已经罢相,但也是大秦第一位实封的异姓诸侯,爵封国公,在伊丽拥有百里封地。

    再加上兰陵萧氏那也是出过两朝天子的江南士族,因此萧锐虽说年轻,品级也不高,但在洛阳城里,不知道多少新贵豪门想与之联姻结亲。

    眼下正是年节,朝廷年前封衙放假,要放到初八才开衙上班,然后正月十五那三天又要散衙休假。

    今天虽然已经开衙,但也就是过去点了下卯,然后就散衙归家了。

    现在皇帝突然派人来宣,萧锐也一时有些搞不清楚。

    看看时辰,现在不算太早,可也不能算很晚。

    太阳都还没升到正中,既可以当做还是上午,但又可以当做是下午,毕竟洛阳城里许多贩夫走卒们来说,他们已经忙碌了半天,吃了一点东西填饱肚子,准备休息一下然后下午继续干活挣钱养家糊口了。

    不过对于洛阳城那些贵族官员们来说,这个时辰还很早呢,有些人可能也还刚刚醒来没多久。

    萧锐本来打算下午去打马球,已经与好几位诸侯子弟约好,他甚至早早让人把他的那几匹好马给洗涮好,剪马鬃束马尾,重新修过蹄子钉过了马掌,鞍也换好,甚至都让马奴去为他遛过了马。

    萧锐对今天的马球比赛很有信心,虽然只是诸侯子弟的一场热身赛,但今天的比赛可是有不错的彩头的。

    虽说萧锐的父亲去相了,但萧家在朝中的影响力还不错的,甚至这次他父亲从伊丽封地返回洛阳,皇帝在正旦大朝会上还特意对他父亲吁寒问暖,事后又赏赐了不少御用物品。

    不过萧锐还是觉得皇帝召他有些意外,要召也应当召他父亲,他不过是个大理寺丞,还是六丞之一,年轻的勋贵子弟,低级的官员,怎么也轮不到召见他啊。

    萧锐意外归意外,但也没敢耽误。

    赶紧沐浴一番,然后前往皇宫。

    皇帝在内廷召见他,内廷很安静,听不到什么杂乱的声音。

    殿外。

    值守的小宦官见到他被带进来,以极轻柔的动作,轻轻的推开殿门,让他进去。

    一进殿中,感觉到极为温暖,里面还有淡淡的香味,从仙鹤的铜嘴中喷出,弥漫在整个殿中。

    殿中,显得很空旷。

    小宦官一直把他引到御前,低声唱道,“圣人,大理寺丞萧锐宣到。”

    这时皇帝正在低头拔拉着一把算盘,亲自在计算着什么,听到禀报也没抬头,只是微微的点了下头,表示已经知道,接着便又继续拔拉着算盘了。

    萧锐安静的站在那里,微躬着身子,头低垂。

    但他也是用余光悄悄的打量着皇帝,萧锐不是常参官,但每月初一十五还是会参加朔望大朝的,只要皇帝会来,他就能远远的看到皇帝,不过隔的太远,看不太真切。

    此时这距离,还真是平时没有的。

    皇帝今天很随便的戴了一顶黑色的软脚幞头,这是十分寻常的冠帽,身上一件淡黄色的五爪龙袍。

    萧锐很意外的发现,皇帝拔打算盘的速度很快,几乎没有停顿,有的时候,皇帝甚至会两只手在算盘左右同时拔打算珠。

    这算盘的熟练度,甚至超过了他府中的那名账房。

    皇帝很专注,足过了有约两刻钟,皇帝才算是停了下来,他拿起笔在面前的本子上写了几句话,然后将算盘推到了一边。

    这时,皇帝才终于抬起了头。

    “听说你最近新买了一匹大宛的宝马,取名叫绿眉,这有什么缘由吗?”

    皇帝的口吻很亲切。

    但萧锐却感觉后背有些发凉,那匹大宛马是他三天前刚买的,而他给这匹马取名绿眉,是他昨天晚上刚刚定的。

    他甚至除了与府里的几个马仆说了一嘴,并未与其它人提过,可皇帝处于深宫之中,居然已经知道了所有。

    “回陛下,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东邻之女,有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之句。”

    眉如翠羽,当然不是说眉毛绿油油的,而是说眉毛很黑。

    因此萧锐那匹绿眉,其实意思很清楚,就是他那是一匹乌黑的马,因此他起名绿眉,意思是这马跟眉毛一样乌黑。

    皇帝连萧锐晚上私下给新买之马取名绿眉都知道,岂又不知道他那是匹黑马。

    皇帝只是微微一笑。

    “这匹马应当花费不少吧?”

    萧锐于是只好如实回应,“足花费八百贯钱,还不含给牙人的牙钱。”

    罗成点点头,又问道,“八百贯一匹马,再加上牙钱,那就是九百贯估计都不止了,九十万钱买匹马,萧寺丞很潇洒啊。”

    萧锐忙说不敢不敢。

    “听说萧寺丞很爱好打马球,家里养的好马足有三十多匹,每匹都是价值数十万钱,而且还专门买了数十个马奴照顾你的爱好,还有一个专门的马球场训练,这些耗费,总得有几百万吧?靠你的这点俸禄肯定不够,就算你父亲有百里封地,也定是不够的,对吧?”

    萧锐感觉额头上汗都下来了,“回陛下,臣家族还有点家传的营生,每年也还有些进项。”

    “朕知道,你们兰陵萧氏的墨很有名,天下之墨你们兰陵家独占三分,过去太原王氏墨也占了两分,你们两家就占天下墨的一半了,这可不是一点进项,每年凭此收入千万不止啊。”

    “一些小小家业,微不足道。”

    罗成点了点头,“兰陵萧氏的墨很有名,除了墨,你们兰陵还有纸坊还有造笔的作坊,都还不错的,甚至还制砚,可以说笔墨纸砚你们家都有涉及,年年进项不少。”

    萧锐头上冒汗,他觉得皇帝是盯上他们萧家的这些产业了,一时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放心,虽然如今皇家也有造纸局印刷局等,但朕又不是那种喜欢恶性竞争之人,只要不违反大秦律法,不违反道德,不故意恶性竞争,朕都是鼓励的,当然,还得记得如实纳税,不能偷税漏税,只要是按规矩来,朕都支持。”

    “但是!”

    皇帝突然提高了好几个音调。

    “你萧锐不能一边自己搞这些营生,一边却还要指使其它士子官吏在报上写什么皇家的作坊与民争利,真要说争利的,也是你们萧家,你们萧家的作坊可是有不少违法违规的操作,比如先前为收购一家纸坊,你们可是用了很不光彩的手段逼迫,还有,你们萧家的这些产业,这几年,实际纳税,还不到该纳之额的一半,通过假账等手段,偷税漏税了许多。”

    萧锐腿一下子发软,就跪了下去。

    “请陛下网开一面,萧家愿意补齐所有税款。”

    罗成微微一笑。

    “朕今天召你过来,而不是派人上门,就是给你一个机会了。回去之后,好好自查一下,朕也不追究是你们萧家的管事胡来,还是得了你们父子哪个的指使,总之,偷逃的税款全都补上,另外你们萧家自己再拿出偷税额相当的钱帛出来捐到养老总院和孤儿总院去,一分都不能少,否则,可就没有下次机会了。”

    “臣一定一定。”萧锐不是他父亲萧,被皇帝几句话,早吓的屁滚尿流了。

    “这次呢,朕就给你一次机会,既不贬你的职,也不罚你的俸,甚至名也不点你的。但是以后,记得做人还是做事,都尽量稳定重一些。莫要动不动就妄议朝廷,非议国政。还有,与民争利这四个字,是不能乱说的。”

    “臣谨记!”

    萧锐的脑袋都已经贴到了地上,抬都不敢抬一下。

    “以后有精力,就多花点心思在你的职事之上,不要老想着打马球,马球仅仅只是娱乐,不能本末倒置了。”

    “臣再也不敢打马球了。”

    “马球还是要打的,就是得自己掌握好个度,好了,退下吧。”

    萧锐这才敢起身,“臣萧锐告退!”

    退出亿岁殿,萧锐的冷汗已经打湿了衣衫。

第1070章 将门也有草鸡后

    洛阳府司马李客师,算是一个比较奇特的官员。

    他是大将军李靖的弟弟,此前任过云中郡太守,不过虽然如今是洛阳府司马,可是此人却是一个老纨绔,最爱的就是架鹰牵狗。他好游猎,喜养鸟。

    最为精通的就是鸟兽之语,每次出去都能轻松的模仿出鸟语,甚至能引来百鸟朝凤般的追逐,因此京城里他有个外号,名为鸟贼。

    如同是一个长不大的纨绔公子一般,李客师好玩好吃好奢华。不过皇帝看中的却是他的一样专业技能,就是他养鸟驯鸟的本事,因此早在大秦还未建立之前,皇帝还刚在辽东一隅之时,便让他开始驯养飞鸽传信。

    到如今,大秦的飞鸽系统十分了得,六京十余府这些大城要镇,都有鸽楼。

    飞鸽有长途飞鸽,也有同城飞鸽,比如洛阳城中,就建有一百多座望楼,每座望楼上便也是一座鸽楼,那里的鸽笼里养着许许多多的鸽子,每个望楼可与附近十余座望楼相互飞鸽联系。

    通过这样的一个飞鸽互联,一百多座望楼就兼俱了监视和通信的功能,比起快马和跑步传递消息,快捷了不知道多少倍,且不限交通堵塞等。

    朝廷甚至特意出台了一部关于信鸽的规定,比如禁止私人驯养这种信鸽,也禁止任何人捕猎射杀这种信鸽,否则严惩入罪。

    做为把信鸽发扬光大,不断改良品种的李客师,仅凭着这一项,就在皇帝那里备了案,很得看重。

    不过李客师这人就是好玩,虽说官任洛阳府司马,也是一个要员,可他平时却不太爱理公务。

    李客师活的潇洒,过的自在。

    不过今天皇帝特意召了来京朝集的李靖,却不是要谈岭南之事,也不是谈江南三藩,而是谈这位鸟贼。

    “鸟贼潇洒自在,好不洒脱,只是对他那几个儿子有些过于疏管了。你可知道,你那几个侄子李大善李大惠李大志兄弟三,平时都干些什么?他们仗着有个大将军的伯父,有个洛阳司马的父亲,自己哥三本来蒙门荫入仕,在内衙亲军中担任侍卫,可却不用心当差,反而喜欢在市井厮混。”

    “李大善三兄弟甚至还分别在西市、北市、南市各弄了一个会社,招揽市井无赖儿,甚至网罗一批贵族官员的纨绔子弟,他们欺行霸市,居然还向商家收起了例钱,还暗中搞走私,贩卖违禁物品。”

    “前几天,李大善的积善堂为了让一个货栈交钱,居然绑架了货栈主的女儿,最后货栈主给了钱,可他们却还是把那姑娘卖到了荥阳的一个青楼去了。”

    李靖不过五十多岁,可这几年也是东征西讨,自几年前率军南下岭南后,这几年就一直长镇岭南。

    今天皇帝跟他说起这些,让他大吃一惊。

    他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这等将门之家,居然会出这等不肖子弟。

    “也许李大善兄弟几个,还把大秦当成了隋朝,还想学习以前关陇贵族们在长安搞的那一套,暗中豢养帮派会社,尽做些为非做歹之事,无视国法律令。走私、绑架、勒索,甚至是卖良为娼,杀人,这些可都是死罪。”

    李靖一言难发。

    “药师啊,你是朕倚重的将帅,这几年有你在岭南,才让广东广西广南三道安稳,李客师早先来投朕,数年来也是为朕办了不少事情,尤其是这信鸽,帮了朝廷许多大忙。当初突厥人围云中,李客师也是表现极佳,坚守死战不曾退。可现在,朕很失望啊。”

    “陛下,臣虽是他们的伯父,可管教不严,请辞去官职。”

    “那李大善三人呢?”

    李靖眼中闪过痛苦神色,这几个侄子太无法无天了,身为皇帝的侍卫,贵族将门子弟,结果却暗中豢养帮派,尽做这些为非做歹之事,这种事情皇帝要追究起来,那是能够牵连到整个李氏家族的。

    “请陛下追究治罪。”

    罗成摇了摇头。

    “朕也细思过,这些人终究只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若公开逮捕审讯,事情就闹大了。朕决定将他们三兄弟送到岭南去,交给你好好管教。不过你带走他们之前,朕会先让皇城司将他们三兄弟秘密抓捕,关进皇城司的牢里,先吃些苦头再说。等他们悔改知错了,朕到时再削夺他们的官职,除民为籍,再交给你带去岭南。到了岭南,他们就是长流配军,兄弟三个,一个流广东,一个流广西,一个流广南。”

    “至于李客师,朕会把他添进这次授封名单之中,让他离开洛阳前往西山封地。”

    “臣”

    “这事与你没多大关系,因此你年后还是回广南,朕知道岭南的形势有些复杂,当初为了让他们归附,所以也给了不少条件,现在这些人还手握着兵马,掌握着军政大权,宁氏陈氏等一些岭南豪帅,只想当土皇帝,这是不可能的。”

    “你在岭南,多用点心,谁若是敢对抗朝廷,你替朕发兵征讨之,愿意交出兵权,接受朝廷调整的,朕可以给他们保留富贵,但对抗朝廷的,朕绝不姑息。”

    事实上,现在随着朝廷对岭南诸郡的政策推行,那些土皇帝极为不满,他们拒不肯把手下的私兵交出来,更不肯交出实际大权。

    朝廷当然不会允许,于是这些人便开始公然对抗朝廷,现在在宁氏等一些豪帅的顽抗下,朝廷在那边不但没法推行军改,也无法推行税改,税赋收不上来,军队不受控制,地方行政也全被这些人把持着。

    除了表面上是已经归附了大秦,是朝廷治下,实际上就是想当土皇帝,搞国中之国。

    这在他们看来是有历史传统的,过去魏晋时也好,到南朝时也罢,他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名义上臣服中央,中央也把地方交给他们,大家都好。

    现在大秦朝廷却非要打破这一传统,这就是触犯他们的禁脔了。

    尤其是合浦的宁氏,叫嚣的最凶。

    说皇帝若是一意孤行乱搞,他们连往年那点税赋不交了。

    “岭南三道,朕都交付给你了,李袭志和冯盎则是你的副帅,你回去后就抓紧训练兵马,一旦准备妥当,先灭宁氏。”

    朝廷对江南三藩的姑息,被岭南宁氏等以为朝廷软弱,又见朝廷去年与西突厥等大战后,与吐蕃休兵议和,于是更加认为朝廷元气大伤,现在要公然对抗朝廷对岭南的统治。

    皇帝暂时还不想对江南三藩,是因为三藩控制的地盘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可岭南诸郡的这些太守等,本就是早已经归附朝廷的,现在却又想闹分裂,罗成绝不答应。

    谁敢跳出来,罗成必然要立马让李靖打下去。

第1071章 五岭之南再兵乱

    皇帝有意对岭南的土皇帝们动手,其实在年前就已经态度很明显了。年前,岭南宁越郡太守宁长真,献合浦大珠,永熙郡冯暄则进黎布。

    但皇帝都没有接受。

    皇帝不接受两郡进贡,态度很微妙。

    本来地方给皇帝进贡方物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这次两郡进贡珍珠和黎布,却都不是以往的那种方式,他们用了多年前他们对中央王朝的那种朝贡方式来进贡。

    这种朝贡方式,充分的表明了宁长真冯暄他们想要把岭南与朝廷的关系,回到隋以前。

    而那个时候,中原朝廷对这些岭南地方豪帅们的政策是羁制度,就是只要他们臣服于中央朝廷,纳入这个体系版图之中,那么他们就完全享受对自己地盘的自治。

    官吏由自己任命,军队由他们自己征召和掌握,税赋也由他们定他们收,他们甚至不给朝廷纳税,只是象征性的进贡。

    这种,便是他们习惯和想要回到的朝廷和岭南的关系。

    宁氏在岭南西道有数代之久,是世袭的地方首领,拥有数郡之地。而冯暄是冯盎的兄弟,也是宁长真儿媳妇的父亲,是儿女亲家。

    冯暄早年还在隋朝时,就参与过叛乱,后来被他祖母冼夫人给解除兵权,隋末,冯暄又随冼宝彻割据叛乱,后来冼宝彻被击败,他才无奈听从兄弟冯盎的建议,归附秦朝。

    可如今,却又跟宁长真打的火热,图谋要自治。

    此时的岭南之地,其实很野蛮落后,正是所谓的五岭之南,人杂夷僚。除了南海郡(广州),桂林郡和交趾郡这三个沿海港口或入岭要地,在魏晋以来,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控制岭南的关键要害之地外,其它的郡县,尤其是山区几乎没有控制力,而在岭南西道之地,控制力更弱。

    正因此,长期在此实行羁制,这就跟朝廷对于云贵地区一样,是没有什么实际掌握力的地方。

    去年朝廷在西北大战之时,宁越郡太守宁长真、合浦郡太守宁道明、永平太守宁纯还有永熙太守冯暄,还有郁林郡太守谈殿等人就多次密议相商。

    都是欲摆脱秦朝对岭南的进一步控制企图,想要回到各自为王的时代。

    后来宁纯反对起兵叛乱,退出了这个联盟,而高凉郡的冯盎也根本不愿意与他们密谋。

    为了试探朝廷的态度,于是才有了年前这次的进贡改朝贡。

    皇帝直接拒绝了他们的朝贡,消息传回岭南,宁长真等便开始加紧密谋,情报传到洛阳这边,罗成也是在加紧部署。

    不过还没有等李靖返回岭南,结果锦衣卫就急奏岭南反。

    合浦郡太守宁道明率先在合浦起兵,紧接着永熙郡太守冯暄也起兵响应,然后在岭南与冯家齐名的俚僚酋帅谈殿也率诸溪峒蛮起兵。

    短短时间,两广交界之处的宁越、合浦、永熙、永平还有郁林五郡,大部份城池就沦陷了,许多溪洞的俚人僚人被煽动起来。

    皇帝接到急报,不得立即又召见李靖、李袭志和冯盎等人。

    “诏授李靖为广东道左都督指挥使兼南海郡太守,诏授冯盎为广东道右都督指挥使兼高凉郡太守,诏授李袭志为广西道左都督指挥使兼桂林郡太守,诏授丘和为广南道左都督指挥使兼交趾郡太守。”

    因为宁纯和陈龙树两个酋帅不肯同谋做乱,因此皇帝又下旨,授封宁纯为永平郡太守加广西道右都督指挥使,授封陈龙树为苍梧郡太守加三品大将军武阶。

    “岭南的形势比较复杂,汉俚杂处,但不管什么情况,都坚决不能容忍这些人的叛乱。你们马上返回岭南,先率兵收复诸郡的城池,然后再进入云雾云开大山围剿谈殿等俚僚,这一次,要彻底的讨平这些叛贼。”

    匆匆把李靖等人派回去平乱,罗成也不由的头痛不已。

    想要休养生息,想要缓缓劲,可这些人就是不给机会啊。

    都是盯着朝廷,一见朝廷元气大伤,都想趴上来吸几口血。

    不过李靖等南下时,皇帝还是没有再调拔兵马给李靖。李靖也说凭岭南之兵,足以平乱。

    而罗成也不想在江南三藩未平之前,千里迢迢的绕圈调兵过去,太麻烦了,耗费太大了。

    李靖几年前猛龙过江,都能平定岭南,现在有了几年的经营,相信定能平定叛乱,也许会多花点时间,但罗成也管不了了。反正岭南那个地方,这几年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税赋收上来,靠的也就是南海港和交趾港还有桂林城,这三座控制在手的关港之城的税赋和海贸易市舶之利。

    这次皇帝让李靖转任南海太守,亲自坐镇南海郡,也是要保证这座南海沿岸的第一大商港,这可是罗成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刚有点模样,绝不能让叛军给毁了。

    至于说信任宁纯、冯盎,那也是不得已的情况。

    “真是多事之秋啊,就不能给朕三五载的时间吗?”

    又是一夜过去,天刚亮。

    “陛下,皇城司提督求见。”

    “宣。”

    李宪有些匆匆而来。

    “陛下,熊出手了,象雄人对吐蕃使馆突袭,他们趁着这些天金吾不禁,城坊门夜间也不关闭,街上整夜的花灯和夜市的机会,于凌晨之时突然袭击使馆,幸好我们早有防备。”

    “就说结果吧,抓了多少人?”

    “总共有一百多个象雄人参与袭击,还有数十个胡人佣兵,另外事后我们还抓捕了几十个接应掩护的。”

    “吐蕃使馆里,吐蕃武士死了三十余人,伤了二十多个,吐蕃使者噶尔东赞也受了点轻伤,赛玛噶公主只是受了一点惊吓,未被伤到。”

    “能证明袭击者就是象雄人吗,可否能证明他们是李迷夏派来的?”

    “陛下,吐蕃人能证明袭击者中有李迷夏的部下,被俘者中也有人招供是李迷夏派来的。”

    罗成点头。

    “很好,我们想要的都有了,现在把骞玛噶公主接入宫来吧,至于吐蕃和象雄,让他们狗咬狗撕咬去吧!”

    这两条狗撕起来,也能省他点烦心事,罗成揉捏着太阳穴,最近烦心事太多了,能少一桩也是一桩。

第1072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

    “我姬姓宁氏根系中原,源于周族。远祖康叔,为周武王同母弟,先封于畿内康地。武王灭商建周,后封于殷墟,创立卫国,定都朝歌。传至十世卫武公,封其幼子季(wei)于甯邑,厥以后以邑为氏,此乃我宁姓起源也!”

    郁江畔,永平郡城中,永平太守宁纯身穿绯色圆领官袍,头戴梁冠,慷慨激昂。

    宁氏家族曾为中原大姓,后来在南梁武帝之时南下,被梁武帝安置到了当时还很落后蛮荒的宁越一带,当时为钦州。

    最早带着宁氏族人南下的是宁逵,从他起,如今宁氏已经经过了三代。从最早宁逵下江南时只带着些族家丁奴仆来拓荒,到现在,宁氏已经占据了几乎整个北部湾地区。

    历经陈代梁、隋代陈,再到秦代隋。

    宁氏都牢牢把握着北部湾一带的控制大权,关键就是他们在这里几代经营,不但有威望,而且还有私兵。

    到隋朝时,宁逵去世后,宁猛力袭父职任安州刺史,他是个很有野心之人。继任安州刺史之后,他派自己的弟弟宁暄带兵进驻合浦大廉洞一带,开辟新县,扼住东南沿海。

    在当时的北部湾,虽然版图上也设立了州县,但实际上这里主要都还是俚人、僚民,他们不服教化,不为编户。

    宁暄带着部众前来开发时,这里还是无人管辖之地,尽是俚僚。宁暄到来后先是与当地溪垌首领们谈判,然后对不肯归附的溪峒用兵,又拉又打,终于威服俚僚,然后动员他们下山,开荒种地,下山建村寨,并建立新县大廉县。

    后来陈朝灭亡,隋接管岭南,知道宁暄在这一带的实际统治后,便干脆授命其为合浦郡太守。

    开皇十八年,宁猛力之子,宁越郡太守宁长真又以同样的方法,在宁越北部开辟南宾县、遵化县。

    初时,宁逵南下时,只据有一城,后来宁逵死时,已有五县。而到宁猛力、宁暄兄弟俩时,已经又新开辟了十一县。

    到宁猛力之子宁长真,宁暄接掌宁越与合浦二郡后,又各开辟了数县之地。

    于是整个北部湾地区,尽纳入宁氏管辖。

    宁氏与俚僚关系也十分不错,又拉又打,各溪峒臣服,朝廷甚至把宁氏直接称为俚帅。

    这与岭南另一大豪帅冯氏差不多,当年冯氏也是在梁南时南下,本是北燕皇族,灭国后南投,被安置在新会一带。

    最初之时,令不出城,后来冯氏与岭南俚人大族冼氏联姻,从此冯冼两家世代联姻,冯氏也从新从南移到高凉一带,取得当地俚人支持后,冯氏势力迅速扩大,统有数州郡之地。

    因此在岭南东西两道之间的大山两边沿海一带,西面北部湾是宁氏地盘,东面沿海是冯氏地盘,而海南岛也是隶属于冯冼两家的。

    冯家对海南岛的开拓,可以说让脱离中原王朝六百余年的海南岛重新归入华夏版图,汉初时,海南岛属于南越国,后来汉武帝灭南越,在海南岛上置县,可不久后,岛上俚人叛乱,此时汉朝干脆弃县,于是此后数百年便一直脱离中原王朝统治。

    直到大业六年,隋朝才在冯氏统治海南岛的基础上,置珠崖郡,立十县,此时离汉元帝弃海南岛已经六百五十年了。

    冯宁两家,宁氏向西不断开拓荒原,而冯氏则不断向南开拓,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俚人征收。

    同时两家因同样的出身,因此相互结盟,也是世代联姻,共同支援,一起征讨俚僚,数代人的努力,在岭南开拓的效果极强。

    可以说,在此前,朝廷对岭南之地,也就占有几个据点,其余的地方实际都是俚僚羁。

    但经过冯宁还有陈氏等这些南下豪帅们的开拓,岭南之地新开辟了数十上百的县。

    在隋朝统治岭南的那短短二十来年时间里,对于岭南的控制是进一步加强的,但依然还是主要依托这些地方俚帅豪强们,授任他们为地方太守,并给予他们自己选拔任用官吏的南选特权。

    甚至他们各个都有自己的军队。

    在隋文帝和隋明帝期间,虽然岭南也有叛乱,但最后都是边打边拉,最终还是回到了旧状态,而岭南这些俚帅们对朝廷的回报,则是每年进贡,并且在隋朝需要用兵黔中或是高句丽时,也各发兵随征。

    比如杨广征高句丽时,岭南就发了三万兵,其中大部份是宁冯陈各家凑起来的。

    隋末,岭南八大势力割据,互相攻打,最后罗成派李靖南下,打通了交趾罗艺与桂林李袭志之间的阻隔,然后又劝降了冯盎,最后宁氏也率兵归附,岭南平定。

    此后几年,大秦对于岭南可以说动作不大。

    基本上还是以岭南俚帅们担任各郡太守,并以他们的子弟为县令等,以安抚为主。但近年朝廷欲废除南选之制。

    所谓南选,便是岭南的官吏铨选任命不经朝廷中央吏部,而是由各地太守自己选拔任命,这是以前的惯例,但对秦朝来说,不可能一直这样南选,否则岭南永远只是那些俚帅们的地盘。

    朝廷刚准备要废南选,结果岭南各家就不肯了。

    隋末战乱中,各大势力都受到了不少冲击,可宁氏和冯氏却没多少减弱,相反,还因其地理位置,以及归附的早,势力反而有所增强。

    比如此时,宁长真为宁越郡太守,宁长真的侄子宁道明为合浦郡太守,堂兄弟宁纯则为永平郡太守。

    宁道明是宁长真之弟宁之子,宁早年也是一员猛将,曾经率冯氏兵马跟随隋军征讨过林邑,也北上苍梧讨过叛军,因功封朝散大夫,后来合浦郡太守冯暄病逝,便由他接任了合浦太守一职。

    当时的宁纯还年轻,于是由堂兄接任,也是正常。

    后来宁氏又向北开拓数县,大秦接掌岭南后,因宁氏有功,便干脆授宁纯为永平太守。

    今年,宁病逝,宁氏照例请封其子宁道明为合浦太守,朝廷却并没有同意。

    宁道明干脆在合浦自称太守,实际上已经逾越了,他接着又搞出朝贡合浦大珠之事,已经挑战了朝廷的底线。

    而永平太守宁纯与宁长真是堂兄弟,却是宁道明的叔父。他认为这合浦太守本来在宁死后,当由他来继承,合浦郡可比永平郡大的多。

    因此宁纯与宁道明关系紧张,宁纯也不满宁长真偏袒宁道明,跟他也几乎翻脸。

    当宁长真叔侄决定联合冯暄起兵时,宁纯已经决定站到他们的对面去了。

    一来他认为宁长真叔侄欺他,二来他也认为宁长真叔侄打不赢朝廷。

    当然,表面上不能说是因为争合浦郡内讧,只能以大义为名,召集部下兵马以及各溪峒俚僚随他起兵。

第1073章 宝船扬帆战兵至

    “大郎,形势有些不太好啊。”

    部将卢南皱眉道。

    在宁纯等人面前,是一副沙盘。

    做的比较简单,但山川河流城池还是都有。

    永平郡南面与冯暄的永熙郡隔着云开大山,西面是郁水(邕江)和谭水(黔江)双河汇入,西面就是谈殿的郁林郡。

    南面就是宁道明的合浦与宁长真的宁越两郡。

    永平郡在诸郡里都算小的,且这边都是山区,人口少,田地少。

    现在除了北面的桂林郡(原始安郡)还算可靠,那是李袭志为太守的中央派,其余几面皆是叛军。

    “不用担心,桂林有李太守在,南海郡又有李大将军,我们永平郡刚好处在郁江的中游,二李可沿江来援。”

    现在宁纯倒觉得自己在永平还是有些好处了,若是在合浦郡,跟宁道明换个位置,那他现在就是被四面包围了。

    宁纯虽然跟宁长真是一辈的,但宁长真已经六十多岁了,可他却才三十岁不到,早年他随父亲也是去征过高句丽的,甚至还曾经在长安城的国子监读过书,亲军府里当过侍卫。

    在宁氏一族中,宁纯算是书读的多,也眼界较开阔的。

    永平郡山多也有山多的好处,就是好守。当年李光度据永平郡叛乱割据,凭着这块小小的地盘,可是四面出击,反而处处占据上风呢。

    “朝廷的诏令已经颁下,陛下加我广西道右都督指挥使,合浦郡早晚还是我的。”

    长道明等正在攻打郡内不肯跟随造反的城池和溪峒,但宁纯不打算去救。

    他准备就守着永平城,实在不行就撤到郁江以北去,再不行干脆撤到苍梧郡的苍梧城,那里在漓江边上,无论是撤到桂林李袭志那去,还是撤到南海李靖那去,都方便。

    当然,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打算跑。

    “现在就看李靖他们什么时候能到了!”

    东海之上,一支船队正浩浩荡荡的行军。

    因为江南三藩还未真正平定,因此朝廷要南下岭南,只能走海路,要不然就只能从巴汉道再经剑南道,转黔中或云南。那样绕道太远且路难走。

    还是海上方便一些。

    从江都上船,出长江口,便一直沿海岸线南下。

    这次李靖下岭南,不再是上次出海时的那种楼船,楼船虽大,能载数百人,但那船不抗风浪,就算是在沿海航行,弄不好都会有翻船沉没可能。

    而这次用的是皇家造船局新制的船,号为宝船,这条船与之前的船完全不同。

    它有四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长达二十丈,有数层甲板,尾楼很高。而最大的宝船船尾甲板有七层,能吃水三丈。

    它相比原先的船,就是艏楼降低了,甚至没有中间的舱楼,艉楼虽然还很高,但方形的艉楼极有特色,更别提他的帆居然都是软帆。

    这种帆按船长的介绍,不适合在内河航行,但在海上很便利。

    李靖坐的这长船,便是四桅船帆三层甲板,船舷低,船身狭长,船上配备了床弩、神机炮等。

    “我们这船重心低,不惧风浪,而且装载能力强,尤其是还有极强的作战能力,船上配备的床弩和神机炮,能够远远的攻击敌船,就算靠近了,我们也能够跳帮登船近战。”

    “这么长的船,龙骨不易取材吧?”

    李靖问。

    “我们皇家造船局采用了最新的拼接龙骨技术,大大降低了难度和成本呢。不过这样的一条宝船,依然造价不菲的。”

    这种新型的宝船,不仅仅是为海上贸易设计的,他还要有战斗能力。要防止沿海的海贼们袭击,尤其是远洋航行,过了广南道后,沿海一路南下,直到天竺海、波斯湾,一路上都会有很多海贼,过去商船遇到海贼,是十分凶险的,商船虽大,但速度慢,海贼们的船有时藏在近海的港湾或是岛后,突然袭击,往往防不胜防。

    一旦被他们登船,就可能是船失人亡的可能。

    为此,罗成专门提供了一些设计思路,然后重金悬赏工匠解决问题,研制打造出了新一代的宝船。

    李靖乘坐的这条船,就能够装载一千名士兵,平常航行,满载货物后,不能载船员水手以及护卫等一百多人。

    “能驶入郁江吗?”李靖问。

    “我们可是皇家海上商贸局的船员,拿着最高的薪水,自然也有着最好的驶船技术,郁江可是大河,完全没问题。”

    “以前我们把楼船开到海上,还真是胆大啊,现在想想,真佩服那时的我们。”一名水手长笑着道。

    楼船这玩意只适合在长江上,甚至长江上有风浪的时候都不适合,可过去,一样开到海里去。

    结果也经常发生翻船,而有些运气好的,甚至能飘到想都不敢想的地方去,比如早年封德彝随征高句丽,结果船队遇风浪,他就从长江口附近飘到了百济去了。

    而也有倭人本来是要到山东登陆的,结果却飘到了宁波去了。

    当然,更倒霉的也有很多,比如有一个日本遣唐使到是大唐后,在大唐一呆几十年,都当到了宰相级别的高官,老了后想要返回日本,然后跟着日本使团坐船回家,结果半路上遇到大风,翻没一半以上船。

    有几条船飘到了杭州,而那个老头更是一路飘到了越南去了,还被海贼给劫了,好在他曾经当过安南都护,后来终于又得以返回长安,可谓九死一生。

    早先航海,一是船不行,二是航海技术不行,于是稍偏离点航道,可能就只能任其漂流看运气了。

    这时代跑海上的,一般只知道一条航线,一旦偏离,若是离海岸远点,可能连方向都找不着了。

    完全是赌命。

    不过这几年航海技术突飞猛进,水密舱、航海罗盘,以及牵星术的发展等等,都让这些跑海的安全感大增,更别说如今又有了这种了得的宝船,一般风浪不惧,也不再担心海贼。

    李靖坐在艉楼中,看着那浩荡的船队,足足三十多条这样的宝船组成,后面还跟着上百条改装的旧式船。

    蓝天瀚海,桅杆顶端,红旗猎猎。

    李靖都不敢相信,这样一支强大的舰队,居然只是皇家海上商贸局的商船队而已,后面跟着的更是其它海商们。

    他们顺带捎李靖去南海郡,还打算在南海城做完交易后,顺带着帮李靖去平乱。

    看着那些腰里挎着刀斧的水手,想想舱里还有许多坐着歇息的商船护卫刀盾兵和长矛兵、弓弩兵们。

    李靖觉得有些疯狂,这些人又不是兵,又不是水师,只是皇帝的商船队,凭什么有这么好的船,还配这么多护卫,有这么好的装备呢?

    每船仅护卫就五十名,三十多条船就是近一个团的战士了,若是把那些彪悍的水手算上,那这岂不就是两个团了?

第1074章 禁军下海雇佣兵

    李靖觉得皇帝这么搞不太厚道。

    如此了得的宝船,为何不先装备水师舰队?还有这些武装护卫,他们明明就是杀气腾腾的战兵啊。

    结果护卫队长倒是笑着告诉李靖,他们这些人以前确实都是士兵,而且还是北衙的禁军呢。

    这不裁军嘛。

    先前计划是禁军内军各裁一半,但实际上,是禁军裁了一半,内军只保留了四分之一。

    大量的北衙和内衙的禁军亲军被裁,这个时候府兵也在大量裁兵呢,裁了三分之一。

    他们这些募集的职业兵,一下子失去了个铁饭碗。当然,他们也可以归籍为民,这些年打仗吃饷,也都或多或少的攒了些钱。

    事实上,许多弟兄就都回老家了。

    当然有些习惯了军伍生活的汉子,又不愿意再回去种地。

    于是他们就接受诸侯们的募集,去给诸侯们当护卫,或者是去各商团里当护卫。

    “可惜诸侯不能拥有私兵呢,他们的那点亲军,都还是隶属于朝廷的。否则,以诸侯们的条件,若是招募兵马,条件肯定不低。”

    李靖在一边道,“若是允许诸侯招兵买马,那岂不是乱套?”

    “说的也是。”护卫队长呵呵一笑,这位前神威军的队长,被裁后也不愿回家种地,于是应招到了皇家海上商贸船队,依然还是当了一名队长。甚至他的那一队人,基本上就还是原来的那队兄弟。

    他们连装备什么的都没变过。

    对他们来说,除了从陆地换成了海上,似乎没多大的变化。

    “有几个兄弟一开始也晕船,不过晕着晕着,吐着吐着,也就习惯了。”队头腰里挎了把横刀,另一边腰上还别了一把短弩。

    “你们这装备可是违规了。”

    “违规啥啊,没看到我们这是皇家字号打头嘛,皇家可不一般的,有权拥有这些。”

    李靖当下无语,说来皇家确实有这权力。

    “你们到了南海郡,真愿意随本帅去讨贼平乱?”

    “嗯,这是上面的命令,其实我们也很愿意的,我们平时跟船护卫,那是有固定薪水的,但如果遇到有海贼,我们护卫有功就有赏赐的。跟大将军你去平乱,也是可以斩首或俘虏请功换赏的,何乐不为。”

    李靖看着这个高大汉子的样子,发现他已经成了一个雇佣兵了,为了赏赐而打仗杀人。

    他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可又说不出来。

    “只要能杀贼捉虏,自是有赏赐的,不过你们虽不是朝廷的兵,但也得遵守军令军纪的。”

    “放心,我们都是禁军出来的人,怎么可能忘记这个呢。”

    “打算以后一直干这个?”李靖问。

    “先干个十年八年的,等攒够钱,到时也买田置地,当一个地主老爷去。”

    “没有官爵勋位,有钱也限购田地啊。”李靖提醒。

    “这我知道,但是边疆限额不高,实在不行,可以去诸侯们的封国嘛,那些诸侯可不会限田,只要愿意过去落户,他们还免费分很多田地呢。”

    李靖点头。

    “离开禁军有没有不舍呢?”

    “当然有,也混了好些年了,哪曾想,说裁就裁了,刚开始还真不习惯,后来也想通了,如今天下一统,也用不到这么多兵了,裁军也是正常。保留十五万禁军,五万亲军,五十万府兵,依然还有七十万的大军嘛。更何况,还有三十万郡兵,百万乡勇呢。真要是有大战,我们这些老兵,也是能够马上奉诏归伍的,你看我们退伍之后,不也还有一个预备役兵的名号在嘛。”

    另一条船上。

    广东右都督指挥使、高凉郡太守、耿国公冯盎自上船后,便一直在认真观察着这条船和这支舰队。

    越看是越心惊。

    仅仅是一条商船,居然跟一座移动的水上堡垒一般,其船上所配之车弩、神机炮,还有弓弩、护兵,这条船若是闯入郁江,或是在沿海出没,随时登岸,袭击城池村庄,想都不敢想象。

    在海上航行了三天后,冯盎终于忍不住向那位脸上有道刀疤的船长询问。

    “这样的船,我能采买一艘吗?”为了避嫌疑,他还主动解释了下,“我冯氏在珠崖岛上有不少土地产业,每年都要往来两岸,我看你们这船又大又稳,不惧风浪,若是有这样的船,以后往来珠崖岛上就要方便多了。”

    船长呵呵一笑。

    “耿国公若想买船,当然也是可以的,这本来就是商船。不过我们这船是皇家船队,因此有额外的武装配制,加了床弩、神机炮等,还配有武装护卫。但若是耿国公买来私用,床弩、神机炮还有刀盾护卫、弓弩护卫等可就不能有的,否则可就是犯禁,弄不好还会涉嫌图谋不轨。”

    “这个自然,我只是买做私用,不需要那些。”冯盎连忙说道,不过心里面还是微微有些失望。

    “若是这样的话,那肯定是没问题的,其实耿国公直接派人去皇家造船局采购就是,一般是需要预订的,要交付订金,有标准船型,也可以按你们的要求进行一些特别设计或改装,不过那样是要加钱的。皇家造船厂速度还是很快的,他们造船,都是分做了数个厂生产,有专做帆的,有专做锚的,也有专做船钉、船板、船骨等等。”

    “若是订购标准型号的船,大船要两年,中等宝船一年就够了,小号的半年就行。他们那都有半加工好的各种木材等,绳帆等也都是现成的。不过,价格则不便宜。”

    冯盎一听,“价格倒不是问题,不是问题。”

    做为岭南土王,钱对他来说确实不是问题,要知道,隋朝时,整个海南岛都差不多是他们冯冼两家的产业,而大半个岭南东道也是他们冯冼两家的。

    刀疤船长告诉冯盎,一条标准型的大型宝船,也就是他们脚下这条这么大的,不加装床弩这些武器,都要八千贯。

    可冯盎听了后,却觉得很便宜。

    八千贯钱,就能买到一条这么先进的巨舰,稍稍改进一些就是一些犀利战舰啊,值,太值了。

    他甚至在心里盘算着,若是可能,就先以商船队的名义,先买他十条二十条的。

    买二十条不过十六万贯钱,对他来说,九牛一毛嘛。

    船长在旁边呵呵道,“耿国公买了船,可也得有能熟练操舟的船长和水手啊,若是耿国公没人,造船厂还有个航海学院,那里专门培训船上所需的人手,从教牵星术到升帐再到做饭,各式人手一应俱有呢,耿国公可以去那里雇佣,方便!”

    冯盎一听还有这等好事,那买再多船也不怕没人了。

第1075章 当为万世开太平

    “陛下,如今国家统一,天下安定,应当大力推行教化。陛下推行科举,兴办学校,但许多学校还缺少书籍,大多书籍还是孤本,被许多士族、权贵、官员们私藏,这必然影响知识在民间的传播,甚至不利于书籍的保护。”

    秘书监虞世南陪同皇帝参观皇家大图书馆观文殿,站在那满殿书籍之间向皇帝建议。

    虞世南是当世有名的大书法家,同时也是位很有名的诗人,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哥哥就是隋朝四贵之一的虞世基。不过当年虞世基权倾天下之时,虞世南虽与他同住,却依然甘守清贫,绝不跟兄长合污。

    也正因此,虽然隋灭了虞世基也死了,可他在新朝依然得到了重用。隋朝时他是秘书郎、起居舍人,到本朝后则先后任著作郎、秘书少监,一直到如今的秘书监。

    虞家江南士族名门,他的祖父仕南梁为始兴王咨议,父亲仕南陈为太子中庶子,都很有名望。

    虞世南的叔父虞寄,在陈朝时官至中书侍郎,因没有子嗣,虞世南便过继给叔父为子,取字伯施。

    他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决,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学大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余年,勤奋努力精思不懈,有时十几天都不洗脸梳头,可谓是个学痴学霸。

    他还师法著名大家徐陵,后来徐陵也认为他得到了自己的真髓,后来又拜同郡的和尚智永为师学习书法,而智永和尚正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因此后来虞世南的书法,深得书圣真传。

    正是因为年少之时的这些努力,所以虽然后来陈灭入隋,他也依然得到了重用,只不过因不满兄长的所为,在隋朝时也还比较孤僻。

    入隋之后,罗成不计较他是虞世基的弟弟,对他很是重用。

    虞世南这几年最大的一个功劳,就是在他的主持下,把隋朝藏书的观文殿整理恢复。

    观文殿是在隋大业年间修建,完全遵照的杨广的意图建造的,而当时参与修建的正有虞世南。

    观文殿前的东西两厢都是书堂,各有十二间。书堂和大殿之间由刻着龙凤图案的青石板铺成甬道。每一间书堂里都设有十二只镶珠嵌宝的书厨。

    据说杨广非常喜欢来书堂巡幸,因为杨广非常喜欢看书。

    “陛下,当年隋一统天下之后,吏部尚书牛弘曾建言征集民间书籍,诏令天下,献书一卷,赏绢一匹。”

    在朝廷的重视下,隋朝从民间收集到了许多书籍,其中有许多珍本孤本。朝廷派专人整理这些书籍,将之分类,对于其中重要的书籍还令抄录五十副本,珍藏各处。

    甚至因为收到了许多世家珍藏的古籍珍本,还对现流行的许多书中的错误之处有了发现更正。

    罗成走在观文殿中,发现这座完全修复后的大殿,很是精美,如今这里再次藏满书籍。

    东西两殿的书堂结构相同,十二间小书堂里,南北对称装有明窗,精巧玲珑。书堂里面的雕刻工艺,神奇巧妙达到极致。

    雕画的梁栋,绮丽的天井,华美的橼头,交相辉映,流光溢彩。

    每三间书堂中间开一个方方正正的门户,门口垂挂着彩锦织的帘贴紧,门顶上还有两个栩栩如生的仙人把门。

    门口的地上甚至还安放着机关。

    当罗成将至,就有宫人高擎着香炉,在御前引路。

    距离宫门一丈远的地方,宫人用脚踏中机关,门下的两个仙人飘悠降下,捧起帘幔徐徐上升。

    同时两扇堂门洞开,书橱也都开启,皇帝看完书离开书堂,门上卷着的帘幔又垂挂下来,恢复原样。

    书堂藏书万卷,所收之书,都是由校书郎以规整的楷字抄书,没有丝毫的改动和错误。

    书的剪切装帧既华美又干净。

    “陛下,自秦汉算起,直到隋,文人所撰写的著作,没有能比的上的。”

    隋乱时,观文殿也差点毁于战火,幸好得到保存,但当时许多书籍也遗失,近年不断增添新书,才恢复当初的盛况。

    罗成抽下一本书,翻看着,这里藏的书并不是那些珍贵的原本,而基本都是隋时抄录的新本。

    “征集新书这是好事,为了能让大家积极献书,朝廷可以特别说明,他们献上的书籍,按照不同的分类,给予不同的赏赐,比如最少每卷赏绢一匹,而一些珍贵的书籍,可以赏绢每卷十匹百匹都可以。同时,为了能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朝廷征集这些书籍,只做抄录,抄录完成后,原本再归回旧主,不掠他人之珍藏。”

    书在古代那是极珍贵的,甚至大多藏于那些士族手里,而这些人一般是不愿意把书外借,更别说献书了。

    千百年来,华夏文明薪火相传,许多经典流传下来,却也导致不少错误之处,这就需要从其它珍藏本里对照发现,予以更正修订。

    “还有啊,观文殿很华丽,但仅仅做为皇宫藏书,还是有些不够的。朕认为,有必要在六京,俱开设一座皇家大图书馆,馆中藏书十万卷,按经史子集各予分类,修订目录,分别珍藏。不再局限于只供皇室官员们观看,无论官民士庶,只要干净整洁,都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虞世南惊讶。

    “无论士庶都能借阅?”

    “当然,哪怕他是个乞丐,只要他能衣着整洁,手洗干净,身上没有异味不影响到他人,也是可以让他进入图书馆中借阅图书的。”

    让知识传播更广,让知识走出士族大家的垄断,罗成认为很有必要,如果知识不传播出去,科举制度也没多大意义,考来考去都是那些士族之家的子弟,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造纸和印刷技术的提升,使的书籍的成本也降低了不少,秘书省做为朝廷的机构,当起到指引作用,收集民间藏书,校正整理编修四库书目,对许多孤本珍籍抢救性的整理修复,抄录或印刷副本。”

    皇帝之前甚至都已经决定把科举必考书九经每本雕板刊印万本,六京同时发售。

    同时皇帝还指定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本纪传体史书为官方正史,同样各雕刻刊印万本,一起发行。

    将来,朝廷的国史馆把大秦创业起居注和晋书、南史、北史、宋、南齐、梁、陈,魏、北齐、周、隋书,这十二本晋南北朝直到秦的史书修好后,也都将刊印万本,列为正史。

    汉代图书馆藏书目录编有七略,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

    罗成打算按后世的分类法,直接把所有的书籍整理编录为经史子集四部。

    这项工作就交给虞世南负责的秘书省来做,工程肯定浩大,但这是值得去做的。

    “伯施啊,你说什么叫华夏?什么叫中国,什么又叫汉人?朕以为,是因为文化,是先秦以来,代代相传的文化,把我们凝固为一个整体,因此就算朝代改换,江山易主,可始终不变的,是我们都是华夏,都是中国人。将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我们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这与开疆拓土是一样重要的。”

    “不仅仅要有武功开疆拓土,还得有文治文明相传。”

    虞世南听完这一席话,激动万分。

    “臣幸得陛下交此重任,定不负使命,就算穷其一生,也要完成这项使命!”

    罗成拍了拍他的肩膀,“吾辈当牢记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第1076章 李靖之猛龙过江

    蔚南大海上,百帆争渡。

    李靖研究着面前的一份情报。

    情报参谋在旁边劝道。

    “大帅,当小心冯盎,此人未必可信也。”

    冯盎之兄冯暄此次起兵叛乱,冯盎却没有反,这并不能说明冯盎就值得信任。

    “冯暄此人,向来跳荡,数次反叛中原,早就习惯了。”李靖在岭南也数年,对这些当地的俚帅们相当清楚,这些人本是中原南下大族,在岭南历经几代发展后,个个强横无比。

    想当年,南梁末年,陈霸先起兵讨侯景,当时他的最大支持者就是来自于岭南的这些豪帅们,后来陈霸先建立陈朝,冯盎父亲冯仆,当时才九岁,就带着岭南各部酋长赴建康朝贺,陈霸先也因此授他为太守之职。

    九岁的冯仆能授太守,当然不是他有才或有功,而是因为当时岭南地区,尤其是岭南东部地区,冯冼两家做为汉俚联合的典型,在当地拥有极大的权力威望,史载他们据地两千里,拥兵五万余,家中光奴仆就有一万多。

    正因为这份实力,所以陈霸先对于冯仆所代表的冯冼地方势力,也是非常重视,特授九岁冯仆为太守。

    历经陈隋两朝的冼老夫人,更是被称为岭南圣母,在当时,整个岭南地区,当属冯冼两家的势力最大,而冯老夫人做为两家的当家老夫人,虽一介女流,可也是跺跺脚,整个岭南都要震三震的人物。

    冼家做为俚人世代首领,拥有部落十余万家,十几万户的势力,可是堪比一个小国。

    再加上冯家做为南下的朝廷代表势力,汉俚一结合,于是冯冼两家集团之声势可知。

    不过冼夫人的丈夫冯宝和儿子冯仆都是很年轻就死了,冯冼两家集团,都是靠着这位女流为首领,此后在陈开国和隋一统天下中,这位老夫人都选对了队,使得继续保持在岭南的地位,甚至在几次岭南叛乱中,她都坚决起兵平乱,于是更增添了其家族威望和声势。

    不过早在隋初时,冯暄这个冯仆的次子,就数次参与到叛乱中,结果每次最后的结果,都是交由冼老夫人自己惩治一番,然后朝廷依然授其官职。

    正因此,冯暄可以算是冯冼这个集团里的一个另类,或者说是其中未必没有深层次的安排。

    冯仆儿子三人,冯暄是老二,冯盎是老三,老大早夭。

    本来冯暄应当是家长继承人,可就因为早年几次反叛朝廷的经历,因此最终老夫人把家长之位传给了冯盎。

    而冯暄也就继续成为冯家的另类。

    秦定岭南,冯盎为高凉郡太守,这是冯家大本营,冯暄为永熙郡太守。而冯家的雷州半岛被朝廷划入了宁家管理的合浦郡。而朝廷又把宁氏管理的永平郡,划出一个永熙给高家。

    这样的分割,虽打破了过去的势力划分,可并没有改变多少局面。

    宁长真为儿子宁璩求娶了冯暄之女,结为亲家。

    “大帅,我看冯暄根本就是冯冼两家故意推出来的,早前冼宝彻就是他们推出来的,一家分两派,结果冼宝彻败后,冯家现在又继续把冯暄推出来。如此一来,你们一家站两边,不管如何,都保地位不失。”

    “冯暄现在两万兵,可冯盎却有五万兵,兄弟俩的奴隶都有一万多人,但是兄弟俩管理的两郡,报上朝廷的户籍人口却不过几千户,尤其是那永熙郡,户籍人口不过一千七百余户,可他却有子弟兵两万余,奴隶一万多。”

    这就是这些人的底气所在了。

    各个统领郡县,可一郡数县之地,户籍上才千把户人,但实际上的情况则是,每人都有奴隶过万,子弟兵数万。

    “其实我又何尝不知道,岭南户籍混乱,许多人户根本没有编户齐民,所谓户籍数字,不过是糊弄朝廷的。就说冯盎,其虽只是高凉太守,但实际却能统领高凉、珠崖等四五郡之汉俚,所统之俚僚就有十几万家,汉民也有数万户。”

    朝廷虽在岭南划郡设县,但是这种区划对于这些俚帅们来说,实际并没太大约束力。

    拥有子弟兵五万,奴仆一万多的冯盎,实际上是个号令两千里的土皇帝,他现在站到朝廷这边,要讨伐自己的亲兄弟冯暄,谁能真正相信呢。

    简单点想,冯暄起兵叛乱,冯盎出工不出力,如果冯暄最后败了,冯家依然还保有势力。如果冯暄成了,那冯盎到时依然还是一家人。

    这么一想,宁氏那边有个永平太守宁纯不反,说不定也是这种情况。

    “不论冯氏宁氏打的什么算盘,都算计不过陛下的。”李靖合上情报,“宁长真冯暄等人以反对废除南选为由起兵,必将失败。等他们失败之后,宁冯两家势力也必将大损,到时朝廷就可以进一步削弱这些俚帅的实力。”

    “当年岭南八大割据势力,除冯宁两家外,李光度也是一度称雄岭南,他据永平为本,攻掠大半个郁林郡,还打下始安郡不少地盘,可最终呢,顽抗朝廷,最终兵败身死,其永平郡也被折分为两郡。”

    冯冼两家也早不复当年冼夫人在时的紧密团结,当年杨广征召冯盎入朝,先后在朝中和汉中等地任职,于是冼宝彻就趁机抢夺首领之位,后来被授为高凉郡通守。

    隋末大乱后,冯盎自辽东归岭南,于是冯盎跟冼宝彻争斗日益激烈,最后刀戈相向。

    冯盎最后借助秦军的力量,击败了冼宝彻,最后冼宝彻退出高凉,欲退守冼氏大本营,结果还是被冯盎引秦军击败,于是冼氏最终被冯盎重新收聚冯氏麾下。

    “还有多久到达南海城(广州城)?”

    “快了。”

    李靖闭目沉思,南海郡,也就是广州,做为岭表之地的经济核心,是一个多方都欲争夺之地,隋末之时,各方势力反复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在隋朝时,广州的重要地位被桂林抢去,当时隋以桂林为其岭南的统治中心。

    可广州于岭南的交通中心和战略枢纽的地位却不容置疑,邓文进、杨世略、高法澄、冼宝彻、冯盎各方势力角逐于此,最后冯盎引秦军南下,最终击败了其它枭雄,夺下广州城。

    但是此时秦军已至,因此冯盎最终也还是没能占有广州,广州被交给了秦军。

    这次朝廷让李靖兼任南海郡太守,就是要扼守这个战略要点,进可攻退可守,如今的南海郡,不仅是交通枢纽战略要点,而且还是海上丝路重要节点,海贸大港,必须得派李靖这样的大将亲自镇守,就是为防冯盎一手。

    “冯盎十三子,听闻个个勇武,本帅当为国举贤,这就向陛下荐举冯盎几个儿子去洛阳,年长者入宫中侍卫,年少者入国子监读书。本帅这里,也要借几位冯公子来当传令校尉!”

    那名情报参谋听了立时一笑,“这个好。”

第1077章 罗艺李世民起兵

    广南道,日南郡之南。

    雾湿岭以西,日落国。

    獐子河畔,王都日落城。

    国王罗艺身披铠甲,骑在战马上,身后跟着一队彪悍的王国亲军骑士。刚打了一场大胜仗,又灭了一个蛮横不听令的寨子,罗艺和骑士们都很高兴。

    不大的王都城门前,全城的百姓都跑出城来迎接。

    日落城比较简单,甚至与王城有些不够匹配,只是一座周长不过数里的小城,甚至城墙只是土石垒就,既没包砖,也没有高大气派的城门楼。

    此时王城里全部人口也不到一万,其中迁移来的中原百姓约千户左右,他们拥有国民身份,占了迁来百姓的一半左右。另外还有大约数千奴隶,这些多是罗艺征讨的不臣服的境内部落。

    这块地方,过去一直是真腊国所有,中原王朝虽一直控制着交趾以及日南等沿海九郡,但只限沿海之地,其西面有一条狭长的山脉长山山脉,高高的山脉,茂密的丛林,都阻隔着汉人往西拓展。

    直到罗艺在隋末出镇安南之时,当时真腊内乱,各部混战,于是罗艺趁机出兵,越过了长山山脉重要的一个山口雾湿岭,率兵横扫了湄公河的一条支流罗伦河流域数百里地,威服各部落,在此设立了日落、文阳两县。

    不过此地本已经是日南郡最南之地,又孤悬于大山之西,土地虽广,但还是太偏远。

    此前皇帝突然发病,昏迷不醒,当时朝廷的宰相们担心宗室王在地方统领军政,会威胁到年幼的太子,为防万一,于是收回罗艺的官职,分封他到雾湿岭以西,建日落王国。

    这个分封对于罗艺来说,倒还不错的,毕竟这块地本来就是他亲自打下来的,他也在安南呆了几年,对这边多少有些熟悉了。

    当时朝廷催的急,罗艺也就匆匆就封。

    到此地后,面临的是只有两个简陋的小县城,和千百户人口。说是小县城,倒不如说是个交易点,驻守的士兵和家眷,来此收购象牙等货物的商人们,一些流放屯田的流人。

    朝廷把这里的这点点人口都划给了罗艺为封户,又把当地的驻军转为了封国的朝廷驻派亲军。

    加上罗艺自己带来的部曲等,整个王国的军队都不满千,人口不过万。

    好在罗艺也不挑剔,就藩之后,开始拿出钱财,四处招募人口,并训练战士,同时加固两座城池。

    他又派人去与封国内的各个真腊部落的原住民传话,让各部首领前来拜见,对于肯来拜见的,他都授封他们为亭长、里正、村长之类的头衔,并让他们送子弟来王都新建的学校读书,并选其精壮者担任他的亲卫。

    同时,也允许这些人来王城交易。

    而对于那些不肯听令的,罗艺就不客气了。

    先礼后兵。

    他率领王国亲军和自己的侍卫,一一扫荡过去,虽然真腊部落民也很凶悍,可那些野人一般的部落民,打着赤脚,拿着骨箭,既无铠甲又于锋利武器,如何是罗艺对手呢?

    这大半年来,罗艺已经扫灭了十几个寨子,俘虏了几千人。

    这些被俘者,罗艺直接贬为奴隶,然后在他们的原寨子修整后建立屯庄,安排汉人移民过去屯田居住。

    “这次收获不小,居然还是个能驱大象的部落,缴获十几头大象,还有这么多象牙呢。”

    罗艺捋着须,“大象看着庞大,其实胆小,真要对付这种完全没有防护,又没有数量优势的象兵,简单的很。”

    象兵可惧者,还得是成群结队,若是成百上千的大象冲过来,还是很猛的。当然,就现在这周边,还没有这样强的部落呢。

    日落国所在的这片地方,算是两座大山脉之间的一片谷地,其南北三百里,东西数十里,其境内有东西流向的数条河流,同时也有南北流向的大河漳子河。

    这河本地名译为罗伦江,不过罗艺改成了獐子河,盖因这里獐子多,经常有獐子在河边饮水。

    “据说这獐水河向北一直流,汇入的大河(湄公河)还是从青海流经剑南、云南过来的?”

    说话之人是李世民,他因拒不听从朝廷的调派,最后一贬再贬,直到除籍为民,最后被一路发配到了广南屯田。

    后来又跟随罗艺来到了日落国,担任了参军事之职。

    罗艺做为封国国王,并不是对封地有完全的军事和行政权,相反,朝廷在其封地依然是派官员来任地方官,并派驻将领,驻守府兵,军政皆由朝廷所派官员负责。

    不过相应的,封王依然还有一套自己的国官,比如身为国王,罗艺便有王师、王傅、王友各一人,文学二人,长史、司马、咨议参军各一人,掾、属各一人,主簿、录事、记事各一,还有六曹参军事各一人,参军事四人,行参军六人等。

    不过因为诸侯并没有直接管理封国军政税赋等权力,因此这套国官系统,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名义上的,没啥实权。

    李世民所授的参军事,也都是视品,并没有实际品阶。

    不过实际上嘛,封王诸侯们远在边疆的蛮荒之地,形势复杂,而罗艺又是第一代封王,本身又是威望高的人,因此在这里,日南国两位县令以及驻军的校尉,都还是比较听罗艺的。

    几次出兵,罗艺名为助阵,实际上就是统兵指挥。

    “听陛下先前说过一次,说这獐子河从雾湿岭发源,到汇入那大河就有八百里长。而那大河就更了不得了,起源自剑南西的高原之上,流入剑南、经云南,再入真腊等一直流到此,然后还一路向南,最终入海,据说全长有万里之长,比咱们中原的黄河和长江还要长呢。”

    李世民不由的啧啧出声,来到这蛮荒之地后,他反而觉得自在了许多,瞎掉的那只眼戴他黑眼罩,后来在岭南又断掉的那只手他也取掉了仿制的木手,而是改成了一支铁钩,他觉得安装上铁钩虽然看着丑陋,但还挺实用的。

    “万里之长啊,那岂不是说只要我们一路沿江往上攻打,能够打到吐谷浑甚至是回到陇右?”

    “说是这么说,不过数千里之遥,那边尽是些密林高山,难。”

    这边的密林和高山可是很可怕的,尤其是那些巨蟒、毒蚊还有吸血的蚂蟥,这边还有什么鬼雨季,一到雨季,雨下个不停,到处是水。夏天天气又热,一不小心就容易得病。

    好在他来后,牢记皇帝的嘱咐,喝水都是煮开了喝,住的房屋也尽量搭的吊脚楼,又带了许多防蛇虫治毒物的药。

    在这地方落脚生根,最大的敌人并不是那些野蛮落后的真腊人,而是这茂密的丛林,高高的山峰,和那数之不尽的蛇虫蚂蚁等还有这鬼天气。

    “大王,恭喜凯旋。”

    日落县令一身绿袍,笑着上前迎接。

    “家里一切安好吧?”罗艺下马。

    “安好,就是北边又起战事了,宁越、合浦、郁林、永熙四郡反叛,朝廷已经令李靖大将军等出兵平乱,如今是丘大夫出任广南左都督兼交趾太守。”

    “又叛乱了?丘和任交趾太守吗?”罗艺点了点头,丘和算是他的老部下了,当初他初镇安南,丘和就在交趾为他的郡丞,这些年过去,丘和也成了安南的一把手了。

    “既然打起来了,那咱们也不能在这边看热闹啊,我这就给丘和写信,要求日南国出兵北上助阵平乱。”

    “二郎,你来替我写这封信,可否?”

    李世民好像在走神。

    罗艺又说了一遍他才回神,“没问题。”

    看着李世民远去的背影,罗艺似也在沉思,“敢起兵叛乱,真是不知死活!”

    入城之后,顾不得一路疲惫,罗艺立即派人去把日落县令和日落府驻军的营指挥使请了过来。

    另外朝廷派来的巡察御史也一起过来,这位御史是御史台派到封地的,负责监督诸侯,同时也负责刑狱司法,也算是封地的实权人物。

    再加上县丞县尉主簿这几位,很快会议就开始了。

    “刚回来就得到消息,岭南四郡叛乱,吾身为大秦诸侯,又是宗室,遇叛乱,当然得出力平乱。本王希望在座的诸位能够支持!”

    年轻的县令先瞧了瞧巡察御史,县令是七品,这位御史却仅仅是八品,但是御史是朝廷中央特派。

    身着青袍的御史已经不年轻了,须发半白,来到日落这样的边蛮之地为官,也属实不容易,可为了能够仕途再进一步,这位御史也是主动请求外放边疆,好为自己的资历添上一笔,能够减少点磨勘的时间。

    听罗艺说要出兵,不由的沉吟。

    这位日落王平时在封地的许多行为,其实是已经有些逾越界线了,可这里毕竟比不得内地。

    现在这位又要出兵北上,当下有些为难的道,“调兵出界,这可是大事,须得先奏请朝廷,得枢密院公文调令以及兵部的兵符,方可出兵啊,否则就是擅动兵马,视同谋反。”

    “这个我岂不知,只是如今岭南有叛乱,还是四郡叛乱,这可不是小事,事急从权,我们这边上奏,同时先出兵。”

    府兵指挥使向来是听从罗艺的,毕竟罗艺在军中之威望那不是一般可比,或者说就算指挥使不听,可下面的都头们估计也还是听从罗艺的。

    “府兵不可轻调啊。”县令在一边劝道,“不过若是换一个法子,也许可行。”

    “什么法子?”

    年轻县令的脑子比较活,当下献上一计。

    罗艺听完,倒是不住点头,“听起来倒似乎不错,也不违反朝廷制度。”

第1078章 子弟北上权宜策

    天气一如继往的晴好。

    虽是正月里,可罗艺仅仅只是穿着件单层的袍衫。

    日落城外,引獐子河活水绕城而过,护城河水清澈,一排中原带来的柳树种子已经长的很不错。

    罗艺扯了扯衣领,“这天气,真不敢相信是刚过完年,这在中原起码是端午后的天气了。”

    现在是这边难得的好季节,在这几呆了几年,罗艺也对这边天气熟悉很多,每年端午前直到中秋后,这边几乎都是雨季,连绵的雨一下好几月,断断续续没完没了。而在中秋后直到次年端午前,则会是难得的旱季。

    雨季之时,雨量集中,且经常有暴雨、大雨,而一到旱季有时可能一两个月都不见下一场雨。

    这边天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四季不怎么分明,就算是腊月寒冬,可依然也是只需一件春衫便可。

    其实罗艺还是比较喜欢旱季的,起码人不会整天潮湿。

    “我去不了广西了。”

    罗艺把衣领又扯开了一些,峨冠博带在这边不太适合,可他又不太习惯如普通国民或奴隶一样身着短衫,穿着草鞋木屐,甚至干脆打着赤脚光着赤膊。

    远处,便是新开垦出来的耕地,一群群真腊奴正在地里干活。

    这里的气候好,种植着南边占城传过来的稻种,一年可以三季,眼下才是正月,可地里的稻子居然就要收割了。

    看着那一片片的稻田,罗艺感叹,这边虽然确实太偏僻遥远,可真是老天赏饭啊。

    随便平整一下土地,开挖下沟渠引水排水,然后地都不用怎么深耕,撒下稻种,就能疯长,以前那些当地的真腊人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管理之说,也不会什么筛种育秧移栽这些,就是简单的撒把种子,然后几乎没管理,任由野草般的生长,过三个月就可以收获了。

    这让罗艺这个不是农民的贵族,看的都是直妒忌啊。

    汉家移民更是感叹那些真腊野人,浪费这么好的田地天气。他们来后,平整田地,挖渠修沟,还优选种子,育秧移栽,引水灌溉,哪怕是在旱季的时候,也可以借助水车等保证稻田的用水,成功的完成了一年三熟。

    原本真腊人对种植是很随便的,反正这边地广人稀田地也多,随便哪里撒下种子,等着收获就是,甚至还有各种香蕉等水果四季常有,食之不尽。

    但汉人移民们不一样,大家很细心的整理田地,用心耕种,驯牛耕犁,带来中原的农耕技术,在这片土地上完成了跨越式的农耕升级。

    罗艺在岭南,最不缺的就是粮食,虽然人口不多,可现在日落国虽只两县,人口总共民和奴、兵等加起来也不过一万余人,可是已经整理出来的田地,一年三熟,仓库里堆满了粮食。

    粮食产出根本吃不完,可百姓又舍不得放弃那些地,一年依然是三季,甚至还在继续平整田地,开垦新田。

    罗艺抬脚踢起一颗石子,石子落入护城河中,一条正跃起吃草的大鱼一个跳跃又钻入了水波之下。

    好大的一条鱼。

    护城河里到处是鱼,甚至稻田里也是鱼虾遍田,还有各种的螺蚌青蛙泥鳅黄鳝等,在这种地方,真的是根本不用担忧吃不饱饭,不用担心饥荒这些。除了蚊虫肆虐,水土难服,远离中原,其实这里真是一块好地方。

    “本来想让你担任新要开辟的县尉一职,现在看来得先等等了。”

    李世民右臂上装着一只铁钩,原本俊朗的一张脸上,则蓄满浓密的络腮胡,还戴着只黑眼罩,看起来,整个人好像三十多岁的粗犷汉子,很难想象这其实才是个二十出头的中原贵族名门子弟。

    “其实我也预料到了,大王毕竟身为宗室,受封在此为国王,没有皇帝的旨意,朝廷制度,诸王可是不能离开封地的。”

    “是啊,驻封国的府兵亲军无令不得出界,诸侯也一样无旨不得出界。虽然这规矩麻烦了点,可毕竟是朝廷的制度,我也不好违背,总不能开个坏头嘛。”

    虽然罗艺和王国的府兵不能出界,不过罗艺还是打算要出兵广西的。

    “我已经召集了三百封民子弟,还有五百多个臣服受令的真腊部落青壮,再加了二百来个真腊奴兵,凑了一千人。”

    府兵无枢密院调令无兵部军符不得擅调,但罗艺只是征召一群封民子弟为自愿,再拉上一群真腊蕃民,一群奴兵,这就绕过了。

    “我打算让你来统领这支自愿子弟,出雾湿岭到日南郡后,可以直接乘船到海港浦阳(荣市)。我在那里有些产业,我已经去信那边的管事,开始张罗雇佣船只,等你们到时,就可以直接登船前往广西了。”

    李世民笑笑,“大王这也是打擦边球吧?”

    “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嘛,这次你率军北上,不仅仅是助朝廷讨逆平乱,也是我们日南国扩张的一个好机会,反正现在宁越等四郡皆为叛乱之地,你带人过去,就放心的抢,抢钱抢人,我也不要地盘不要城池不要粮食,这些我这里都不缺,我就要钱帛和人口,尤其是人口,管他是汉人还是俚僚,只要是附从宁长真等作乱的,皆可攻击劫掠。”

    罗艺现在这长山山脉以西,单独一国,好几百里地,才一万多人口,其中汉人移民还不到一半。这对罗艺来说,正是现在日落国最需要的。

    日落国有很多可耕之地,能轻易的种出可供养许多人口的粮食,现在就缺人口。有了人口就有了一切,可以建更多屯庄,开辟更多新县,筑更多城池,建立自己所需要的手工作坊等,去征讨更多的真腊蛮子,开辟更多疆土。

    “虽说我们也可以继续打真腊蛮子,但这些蛮子实在是太穷也太懒了,那些寨子里除了点粮食水果,还有什么?最多就是几头大象几头牛,我缺这个吗?广西那边不同,宁氏冯氏也是数代经营,宁越郡不但盛产北海合浦大珠,而且还有纺织、烧制瓷器、制盐等手工业很不错。”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