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64章 宝臣

    北京,范阳府。

    皇帝看着一封封从漠北发回来的奏报,陷入沉思之中。泥孰的狂妄,可以说让朝廷提前进入漠北。若是他不发癫,其实朝廷是没计划这么快直接出兵漠北的。

    现在倒也好,泥敦发疯,薛延陀败亡了。

    朝廷不仅灭亡了薛延陀,也见证了又一位忠心的名将诞生。义子罗克用在这一战,不仅表明了自己的忠心,而且也证明了自己的将才。

    这一战,就连远在边地的李靖、苏定方以及在朝中的秦琼、徐世绩诸位大将,都赞口不绝。

    漠北设立郡县,铁勒诸部臣服,这是好事。

    如今罗克用在漠北修城池开道路建烽堡,还要建立官牧场,这些都做的很好,但想要彻底的稳固漠北,这些明显还不够。

    “菩萨的举动出人意料。”

    殿中的魏征道,此时已是二月了,洛阳城的上元灯节刚过,科举大考又要进行,但在北京范阳府,这里却没那么热闹,年前因薛延陀犯境,甚至范阳府做为北方重镇,还一度戒严,府兵、郡兵、乡团也都有进行集结和演练备战。

    好在泥孰来的快,也败的快,现在连漠北都为朝廷的郡县了,于是许多商人云集范阳,准备进入漠北,也去挖一桶金。

    “这个菩萨确实不简单,之前能够在薛延陀那般强势之时,坚决的起兵,还能撑下来。而今薛延陀败亡,他们也没有半点想独霸漠北之意,表现的如此顺从,这人若非大忠便是大奸。”秘书监王道,“我看多半是大奸之枭雄,此等人物当小心提防。”

    罗成问,“那依你之意,当如何提防呢?”

    “臣以为,菩萨毕竟表面温顺,未露反迹,因此朝廷也不能用一些强硬的手段,否则会适得其反,故此,可用封赏、联姻的手段将他笼络,另一面则应当通过设立郡县,把回纥部分化、瓦解甚至是孤立他。”

    罗成对这个回答很满意,能够成为紫袍玉带的御前会议重臣,王确实有宰相之才,格局大,眼光远。

    大秦不和亲,但之前也只是不外嫁送女,但却又是接纳外藩送女入宫的,甚至到了近年,皇帝还会主动要求藩国送入公主、贵族官员之女前来,然后再由皇帝赐婚给贵族诸侯和大臣们。

    这种单边的联姻制,确实也是加强了大秦与藩属国之间的联系。

    联姻赐婚与质子入京这两项,既能加强与藩属之间的联系,也能对他们起到一些约束控制的作用。

    不过皇帝考虑的并不只是这个层面。

    他还考虑更远,仅仅靠封赏、联姻以及分化这些是无法真正统治漠北的。

    漠北不比漠南,漠南虽也有阴山等与中原北方相隔,但还是有直接联系的,可漠北隔着茫茫大漠,实在太远。

    “回纥此前也名袁纥、韦纥,朕便给回纥部赐姓为袁,另给菩萨赐国姓罗,赐名宝臣。”

    赐国姓,就意味着列入宗室属籍,从汉家的宗法制度来说,这就相当于成为了皇族了。在封建社会之中,姓氏也有高低贵贱之分。

    皇帝姓氏又被称为国姓,自然是最尊贵的,能赐国姓,这便是对臣子的最高精神奖励,只有对国家社稷有大功者才有可能获此荣耀,更别说受赐国姓者,编入属籍,以后由宗正寺管理,成为宗室亲贵。

    大秦皇帝对臣下赐姓名者不少,但赐国姓者却不多。

    之前皇帝赐国姓并赐名的有奚王、契丹汗等人,还有原突厥特勤阿史那思摩等,其余就算是皇帝所收的义子,也并不是都有赐姓名的。

    皇帝对于回纥本部赐袁姓,对首领菩萨既赐国姓又赐名字,然后又对回纥其余八部,又各赐一汉姓。

    当然,皇帝也借此机会,干脆对漠北十二郡铁勒,皆赐汉姓。每部的首领,皆赐封国姓和名字。

    同时,皇帝赐姓还跟回纥赐姓一样,不是按十二大郡诸部赐姓,而是给十二大部下面分的县部,各赐汉姓。

    所赐之姓,皆从之前朝廷编定的氏族志上选择赐给。

    于是漠北十三郡,皇帝赐姓一百零八,连薛延陀也改成了薛姓、金姓等。

    一百零八姓,意味着朝廷在漠北实际分治了一百零八个县部,皇帝对每个县部的首领皆赐以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并授给朝廷的官阶、职位。

    “漠北诸侯爵位可世袭。”

    世袭的爵位,赐姓赐婚以及质子侍卫,皇帝正在想办法全面拉拢这些漠北蛮子们。漠北这一百零八县诸侯,都要送女入华由皇帝赐婚给宗室或诸侯贵族们,或被选入后宫中。他们还要送嫡长入京侍卫为质,另一面,皇帝还决定以后从宗室或诸侯贵族之中挑选适龄的贵族庶女赐婚给漠北诸侯。

    这意味着,以后漠北诸侯的婚姻,得由大秦天子赐婚,他们的正妻必须得是汉家女,将来生下嫡子再入京学习、侍卫,然后成年后回到漠北,再由皇帝赐婚汉女,将来再继承爵位。

    这样就能把漠北铁勒上层,慢慢的将他们汉化。

    “陛下深谋远虑!”

    几位大臣都是称赞不已,不过其实这种同化策略并不是皇帝所创,古已有之,不仅有汉王朝同化蛮夷,也有蛮夷想胡化汉族。就比如鲜卑人曾主动汉化,但也曾给汉人赐鲜卑姓,想让汉人胡化一样。

    杨坚父亲杨忠就曾叫普六茹忠,李渊祖父也曾名大野虎。

    过去的漠北诸部,总会有强者,强者称霸,诸部依附,这是一种部落联盟制度,可汗就是盟主。

    而现在,大秦兵驻漠北,漠北不允许再有称霸的盟主,甚至大的部落都要将他划为小部落,大部为郡,但又将其下诸部分置为县,将来朝廷甚至会进一步把那些县部再分为数个乡部,这样画地为牢,将他们分而治之。

    在漠北,唯一的霸主,便是朝廷。

    “诸侯每年需入京朝拜天子!”

    “各郡县部落,每年夏秋两季会盟。”

第1465章 书同文,语同音

    罗克用反反复复的把皇帝给他的信看了许多遍。

    花了很多心思认真的解读了皇帝的来信后,他对于朝廷对漠北的政策算是有了个底。朝廷听取了他的建议,不但不会放弃漠北,还会全面加强对漠北的控制。

    “叫赵大有过来。”

    赵大有换上了一身武官袍服,肩上铜章很耀眼。

    “正八品上武骑尉阶,如何?”罗克用笑着起身,走到高大的赵大有面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还帮他轻拭了下锃亮的铜章。

    “很好。”赵大有拘束的道。

    “怎么,不太高兴?是不是因为没被羽林宫征召而沮丧?”

    “不敢。”赵大有道,不过心里确实是有些沮丧的,本以为他是今年出的头一个上柱国兵王,这羽林宫肯定得为他敞开大门啊,结果却没得到消息。

    罗克用打量着这个高大的年轻人,高大威猛,勇武敢拼,是个优秀的旗手。

    “实不相瞒,其实陛下在签下你上柱国的授勋令时,羽林宫就已经征召你了。不过你的征召令随授勋令到我这时,我压下了征召令,我向陛下回绝了你的征召令。”

    “为何?”

    赵大有不解。

    羽林宫的征召令啊,这是无数军中将士们向往之地啊,一入羽林宫,从此就成为天子门生。哪个能进入羽林宫的人,将来不是前途无量呢?而且以他上柱国之勋,进入羽林宫肯定是授羽林郎啊,这更是不得了。

    “我知道能进羽林宫都不容易,出来后更不得了,只要不犯大错,不是运气太差,十年之内肯定能从尉阶到校阶,二十年内必至将军的。我知道你有资格进羽林宫,只不过我们现在驻军漠北,需要你这样的猛士!”

    “大有啊,以上士兵衔而能获上柱国勋的,你知道我朝开国这么多年来,有几个吗?”

    赵大有摇头。

    “我告诉你吧,去年朝廷授上柱国十三人,尉官以下一个没有。历年以来,能以士兵衔而得上柱国勋者,总共才七个。平均一年一个都不到,你小子有本事,也是运气好,挣得一个。你这样的兵王,我们漠北三万六千人大军里,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你说这样的人才,我舍得让你走吗?”

    “我,我服从大帅的调遣。”

    罗克用对他的态度还算满意,年轻人心里有些不高兴,但能服从大局。

    “你小子得记住一句话,吃亏是福。如今我们驻扎漠北,正是用人之际,你留下来,我也不会亏待你,你看你现在这正八品上武骑尉阶,不也挺耀眼嘛。”

    原本赵大有只是一个队旗手,是无品阶的上士兵衔,现在却一下子升为正八品上武骑尉阶,这可是破格的破格。

    要知道,武官的官阶是两上将军四大将军八将军八校八尉。

    八尉是正八品上到从九品下,总共是八个官阶,而武骑尉为八尉之首,正八品上,正常晋阶,既要功又得要资历,从上士到武骑尉足足八阶,速度快的一年一阶都是猛人了,运气不好的,花个十来年能上武骑尉也算正常。

    而赵大有直接就从上士到了武骑尉,飞升八阶。

    这既是他上次大战,得勋十二转,立有数次大功,也还是因为罗克用要留他在漠北,朝廷答应了把本要征召入羽林宫的赵大有留下,然后给他一些补偿,再加上罗克用又为他请功,最后才能够飞升八阶。

    这跟大秦立国以兵衔得封上柱国者才七人一样,这连升八阶的事情也算是绝无仅有了。

    若不是怕太惹非议,其实罗克用都想给赵大有请一个从七品下的校官阶的。

    “留下来好好干,这漠北虽然偏远,但却正有的是机会,你我还年轻,正当是在边关建功立业的时候,而不是在大好的青春,浪费在繁华热闹的京城,你说是么?”

    “谢大帅。”

    “好好干,干好了出息了你再来谢我,若是干不好,只怕你以后就只会心里怨恨我了。”罗克用给赵大有安排了一个新职务。

    “你堂堂上柱国兵王,又得了武骑尉之阶,总不能再给我执旗吧,给你安排了个新差事,授你为骑兵都头,你护卫朝廷调来的王郡丞去瀚海郡回纥部那边。到了那边,你就留在那里。”

    朝廷置漠北道,设立了十三郡一百零八县。

    任命了罗克用为漠北道宣抚使兼左都督指挥使加漠北郡太守,任命了回纥的罗宝臣为漠北道右布政使兼瀚海郡太守,又任命了罗思摩任漠北道按察使。

    此外,任命了诸部首领为郡太守、县令之外,朝廷也从中原调派了汉人流官来任郡县的佐官。

    郡丞、都尉、主簿、六曹参军,县丞县尉主簿等。

    这大批流官前来,就是要真正建立起漠北郡县衙门,以后把诸部铁勒人登记入籍,还有划片分区,给各部严格划清界线,各部不得再游动起来,连放牧打猎也不得越界。

    甚至以后他们入京朝拜天子,也得各走各的规定路线,就是禁止他们再相互串连。

    另外,衙门建立起来以后,以后部落牧民间的纠纷,也都要由衙门按律法处置。甚至以后,还要征收税赋。

    官员们前来上任,还带着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要在各地建立起汉家的儒学堂,儒学堂不仅要让牧民的孩子接受三年的免费义务初小教育,还要对牧民们也推广普及汉话。

    现在不仅仅是要在漠北推行汉话,其实在中原,朝廷这两年也已经在全面普及推广官话。

    秦始皇虽然解决了书同文的问题,但中原地大,方言众多其实也一直是一个大问题。虽然读书人有读书音,可读书音只是在少数读书人之间使用,甚至这些读书人平时用语也不用这个。

    这就导致了许多不便之处,特别是在岭南、关外等地,朝廷派去的官员,甚至都无法跟地方百姓交流。

    正因此,罗成一直要求推广普及官话。

    朝廷为此特意请了许多大学士合力先编了一本韵书,确定了要推广的官话语音标准。然后这两年,从各地的官学,京城的国子监,还有官员吏员以及科举考生还有军队中先推广。

    今年的科举考试里,甚至就还特意增加了官话考试内容,不仅要考官话笔试,甚至还要考官话的面试,说不好官话,就跟你写不好字一样,是不可能通过的。

    而要当官做吏,现在也一样把官话当成了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正是在皇帝的这些硬性要求之下,如今的官话完成了新标准的制度,以及初步的推广,如今要开始全面推广。

    漠北虽然是新征服之地,但推广官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此派来的官员们将要在这里修文庙建儒校,全面推广三年初小义务教育外,还要对牧民们教授官话。

第1466章 笑面虎

    徐大有从军几年,从列兵干到副组长组长,再干到火副然后是火长,再然后是旗,再到旗手,一步步过来也不容易。

    他能当上旗手,除了人高马大,武艺出众,勇猛敢冲之外,他的官话也是说的很好的,他本身是中原人,而朝廷推广的官话是以洛阳读书音为基础制订的,这对于他来说官话学起来要容易的多。

    他做为旗手,时刻站在队长身后,有时也要替队长传令喊话,故此有口好官话曾为他加分许多。

    瀚海郡划在漠北郡的北面,漠北郡在郁都山以北,昆水两岸。而瀚海郡则在昆山汇入的娑陵水的北岸,北及北海。

    朝廷赐回纥首领药罗葛菩萨国姓罗,并赐名宝臣,封他为瀚海郡公爵,授他漠北道布政使职,瀚海郡太守。

    但同时,朝廷又把回纥九部首领俱赐国姓,并赐名,且以九部置九县。菩萨的儿子吐迷度也被赐了伯爵并任县令。

    太守、县令等主官职,朝廷皆授给这些归附部落首领们,但对于下面的其它官职,朝廷却是从朝廷调官员来上任。

    除此外,朝廷还在每郡派驻府兵,编列郡兵。

    漠北道驻大秦府兵三万六。

    主力驻于漠北道城郁都山城,但在其它十二郡,也各驻派一到两千兵力。对原来诸部的兵马,则是改编为郡兵和乡团。

    每郡三五千兵马,各县的乡团则是五百到一千不等。

    这些兵,朝廷规定,由郡县的太守县令和郡都尉与县尉共同执掌,要发兵,必须得有朝廷枢密院的调令和兵部的虎符。

    虎符一分在兵部,一份在地方。

    地方上的这份,则还要分由太守或都尉分掌,三份合并一起无误,方能调兵。

    同时又规定了,驻于郡县的府兵,郡县无权调动。

    而县里的乡勇,郡里无权调动。

    县里的乡团,县令和县尉手里各掌了一份兵符,但郡里没有,这意味着这支兵马,其实原来部落的大酋长反而失去控制权了。

    “大有啊,如今漠北新归附,一切都刚开始,许多规矩还没有立起来,现在就是立规矩的时候,这次王郡丞和刘都尉到瀚海郡上任,会有四个营两千人同去,到时就驻于瀚海郡,到时,会在瀚海建立起一座郡城,郡城里集驻扎府兵、商市交易、孔庙儒校、郡县衙门等为一体,将来还会有官员府兵们的家眷前来,也会有汉商前来,这瀚海城就将是朝廷在那的据点堡垒,你们切记要守好了。”

    “请大帅放心。”

    “本来呢,我应当给你授个营副指挥使也应当的,甚至就是营指挥使也足够,但军中不仅要讲功绩,也要讲些资历,你虽有上柱国勋,可一来还年轻,二来呢也没有什么带兵的经验,故此这回就让你先暂任都头一职,统领一百骑兵。等你适应了,也能服众了,到时再给加担子!”

    “谢大帅抬爱,让属下当都头,都觉太抬举了,怕没经验压不住。”

    “我相信你,管一百人还是能行的,到时谁不服你,你揍他就是了,只要不是拿官职压人,而是拿真本事服人,他们都会服的。”罗克用笑着说道,当初他以质子身份入亲军中,也没少受排挤,后来拿出自己在草原上练出来的骑射真本事,才算服了众人,最终得以融入队伍中。

    “到了瀚海郡莫要轻敌大意,罗宝臣虽得陛下赐姓名,可未必就真是个忠臣。虽有两千府兵入瀚海,但须小心提防。若是王郡臣和刘都尉他们有半点闪失差池,就算你曾立下大功授勋上柱国,可也难逃其咎。知道为何将回纥之地设为瀚海郡吗?”

    赵大有摇头,他以前也只是个普通农家子弟,能选入府兵,全凭的是年轻且人高马大,而且力气足嗓门高。

    “瀚海啊,回纥之北有北海,那是一片极大的湖,一年有半年是冰封的,据说那北海极深,直通渤海湾呢,是北海龙王的龙宫所在。当年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后来被扣押草原,就被流放到北海放羊,一放就是十几年。”

    正因为有了苏武牧羊的故事,所以北海在中原人的心中,其实是很重要的,这片北莽荒原上一千三百里长,百里宽的大湖,于是就成为了中原王朝向北拓张的目标,能够打到北海,在北海边上勒石立碑,无疑便是武功的证明。

    瀚海,便是朝廷对北海之称。

    郁都山下。

    郁都山城已经初见雏形,这是座周长八里的城池,集郡城、县城以及军府为一身,这里将成为漠北的中心。

    菩萨骑在马上,远远打量着这座城池地基。

    “大汗,我们为何要如此退让?”菩萨的一个儿子问。

    “因为我们打不过秦人。”菩萨很直接的回答儿子,没有其它原因,就是因为打不过。虽然秦军北伐只来了两万多人,可他们却直接就将薛延陀汗国诸部征服了,回纥要跟秦开战争抢漠北,那么他们面对却并不只是这两万多秦军,他们先得面对薛延陀诸部兵马。

    而且就算是回纥诸部,也并不是跟他们一条心的。

    既然明知不敌,为何却还非要打呢。

    “这十来年,罗成先后击败了突厥的始毕可汗、颉利可汗、薛延陀的泥孰可汗,还有西突厥的射匮可汗,吐谷浑的伏允,还有高句丽、百济等,秦军无往而不利。”

    漠北虽然远离中原,可秦人却已经先后征服了西域的西突厥和诸国,东面的奚契室韦等部更是早早就归附了大秦,可以说,大秦已经对漠北形成了三面合围。

    这使的他们根本没有了半点腾挪闪避的战略空间,以往草原跟中原打,中原势大兵锐,他们还能暂避。

    而现在,往哪避?

    一旦惹怒了大秦,到时直接来个三面包夹,他们就是插翅也难飞。

    “可我们就这样任由秦人揉捏?你看现在他们不担设郡置县,还派官驻军,这以后漠北还有咱们的立足的地方吗?”

    不少回纥贵族心中不满。

    秦天子的诏令一道接一道,又是设郡置县,又是划界分区。

    摆明了就是要将他们分化孤立。

    现在还要把他们的部落子民给登记入籍,成为大秦子民,还要让所有铁勒年轻子弟去上什么学,各郡县都要建什么郡城县城。

    将来还要征什么税赋,更别说还有秦军进驻修建的郡城县城,以后就算是大家有什么纠纷争斗,都只能由秦人官员负责审理,得用秦律。

    这样下去,那他们还是铁勒人吗?

    说汉话,写汉字,用汉人律法,听从汉人官吏管理,地盘上还有汉人军队。

    “等!”

    菩萨只是吐出这么一个字。

    “等什么?”

第1467章 骑士领

    “等时机。”

    菩萨沧桑的脸上没有了面对秦人官员时的那种热情的笑容。

    他又何尝不想独霸漠北,又何尝不想以回纥汗国取代薛延陀汗国,成为当年匈奴、突厥那样的草原霸主呢。

    可惜生不逢时,罗成崛起于中原,霸凌草原,始毕、颉利、射匮多少豪杰,不都倒在了罗成的铁骑之下。

    泥孰想要反抗,结果连个泡都没有冒起来。

    明知不可敌而敌,虽然勇气可嘉,但菩萨并不想做这种蠢人蠢事,他不想成为泥孰第二。

    反抗不了,那就顺从。当然,他并没有放弃反抗,只不过是暂时埋藏到了心底,耐心潜伏,等待机会。

    在他看来,若是想让回纥重新成为草原的主人,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中原的秦人自乱,那时无暇顾及草原,或许才有一点机会。

    但现在看来,中原如日中天,怎么也不像是会出乱的样子。

    那就只能把自己的想法埋藏的更深了。

    “走吧,趁着天气好,咱们再去猎几只鹿,今晚我们得设宴好好款待一下即将前往我们部落的那些官员们。”

    “哪还有什么我们的地盘。”菩萨之子气恼的道。

    “你啊,什么时候能好好学学你兄长,吐迷度在中原两年了,他就从没有抱怨过什么,只是一心努力的学习中原汉人的长处。”

    菩萨的骑射本领精通,草原上奔走一圈,便猎了数只肥美的鹿,还有黄羊、野骆驼,野鸭子等。

    回到还正在营建的郁都山城营地,菩萨亲自把鹿舌和驼峰割下,为王郡丞等一干即将前往瀚海的官员们烤炙美味。

    “想不到郡公还有如此了得的厨艺,真是让人惊叹啊。”王郡丞是个白胖胖的文官,五十出头的年纪,原本在中原任个县令,这次被提升为郡丞,升官是好事,可来到漠北当郡丞,他还是有几分犹豫的。

    可王命难违,也只得硬着头皮来了,没想到一路倒也挺顺利的,一路上有商队跟随,有府兵护卫,没受什么苦,倒是见了许多草原风情。

    都说菩萨是个狠人,但现在看菩萨亲自为他们猎鹿打鸟,又亲自烤炙的样子,瞧他那笑呵呵的热情耿直样,老王觉得自己先前的担忧有些多余了。

    但愿今后在瀚海郡能够顺利,只要不出什么乱子,安心干满三年,然后调回中原,哪怕是平调都满意。

    “草原上的汉子,都会些粗糙的手艺,这里也没有什么精美的食物,精致的餐具,都是现打的一些飞禽走兽,也没有什么精致的烹饪方式,就是简单的烤炙,希望诸位不要嫌弃。”

    王郡丞尝了一口,发现出奇的美味,原本还以为这种只是撒了点盐的烤炙,会很腥很柴之类的。

    武将出身的刘都尉倒是表面豪爽,暗里心细,他一直在暗暗打量着菩萨,越看越觉得这家伙不简单。

    曾经当过大汗的人,如今却亲自为他们猎鹿烧烤,能屈能伸绝对是个狠人。

    “郡公,我等今后可就全要仰仗郡公了,在瀚海郡,可都是你的地盘。”

    菩萨笑着递给刘都尉一块烤好的野骆驼峰,“可不敢这样说,瀚海郡那是朝廷的疆土,我与你们都是一样,只是朝廷委任的牧民之官而已。”

    “那可不一样,我们只是流官,郡公可是分封诸侯啊。你不仅仅有郡公的爵位,还有领地呢。”

    说起领地,菩萨眼里闪过一道不可察觉的不满。

    想他菩萨,本就是韦纥部首领,在联合了仆骨等多部后,组建了回纥联盟,成为了回纥大汗,整个漠北东面,那都是他的领地。

    但现在,皇帝册封他一个郡公爵位,然后给他划了一块封地,结果却只是一小片草原山地而已,不过百里。

    皇帝给漠北诸部的首领们都封了爵位,划了封地。

    除了十二部首领,有爵位封地,各部下面的诸部落首领,也给了爵位划了封地。皇帝还以恩赏为名,给诸大小部落首领封了公侯伯子男爵位以外,又给诸首领们的兄弟子侄也推恩分封,封出了一大堆的骑士爵位。

    每一个骑士,都划了一块封地,虽然都不算大,但也能圈起一个牧场了。

    本来这也算是好事,但问题是,这些骑士也好,那些公侯伯子男也罢,他们的封地都是皇帝直接在原来诸部自己的地盘上划出来的。

    而且这些封地,诸侯爵者称封邑,骑士者称骑士领,划分的还犬牙交错,七零八落的。

    他堂堂回纥首领,按朝廷的这些诏令,他真正能完全控制的也就是自己的封邑而已,一个百里左右的草场山林,然后其它地方,那都是朝廷瀚海郡衙管理的地方,或是其它诸侯和骑士们的封地。

    明面上,这些封侯和骑士们,都是他们回纥的贵人们,但现在这样分封划地,以后谁还服回纥首领?回纥首领将来就算可世袭这郡公爵位,或是也能世袭太守爵位,那估计也无法再号令其它族人了。

    更何况,这爵位和封地也不是白给的。

    每一块封地,都对应了相应的义务,最主要的义务就是得送女儿到中原去选婚,送儿子到中原去当兵。大诸侯的子弟可能是入宫当侍卫,但一般封侯或骑士的子弟,可能就要去到安西或是林邑等边疆之地去守边打仗。

    除此外,这些封侯、骑士们还要向朝廷进贡,这就等于向天子交税。

    朝廷废除了他们原有的可汗、俟斤等称号,授给他们大秦的公侯伯男子、骑士等爵位和封号,并授他们太守县令这些官职。

    不少部落首领头人们很满意皇帝的授封,甚至一些原本继承不到家业的庶出子弟等,也能获封爵位,一些小部落的庶出子弟,也能得到骑士称号,得到封地,这让他们很满意。

    可菩萨却是非常恼怒这项制度的,只是他对此无能为力,现在听到这刘都尉他们说起此事,他也只能脸上假笑着。

    “郡公,等到了瀚海,还请郡公能够尽快调集人手,赶紧修起瀚海城来,要不,我麾下这两千同去的大秦将士们,可就无城可驻啊。”

    “请刘都尉放心,我已经派人回去传令,征召牧民开始选址备料,等准备好就立即动工,保证很快就能建起一座瀚海城,绝对不输给这座郁都山城!”

    菩萨笑呵呵的道,在没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反抗大秦之前,他会继续这样笑呵呵的下去。如果一直没有足够的实力,那么他这辈子就算到死,也不会翻脸的。

    “郡公,来,我敬你一杯,今后就请多多关照了。”刘都尉笑呵呵的给菩萨倒了杯酒,将酒杯递过去。

    菩萨伸出双手,恭敬的接过酒杯,一口饮下,十分豪爽痛快。

第1468章 要塞

    菩萨一遍遍的告诉自己要忍。

    可他很快就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大耳光,实在是忍的快吐血了。在郁都山下,与罗克用和罗思摩告辞后,他便带着王郡丞和刘都尉还有一百多个郡县官吏,以及两千秦军府兵返回部落。

    一路上,两千骑军威风凛凛,尤其是那个牙兵都头,这家伙才一个八品的武骑尉,却居然是上柱国的勋。

    他堂堂郡公,虽然爵官高显,可是却还一点勋官都没有呢。当他知道这个高大的家伙就是生擒泥孰的家伙后,倒是也不由的惊叹这家伙的好运气。

    那位刘都尉带着人去回纥部落,一路上却也不消停。派出那个上柱国带着一群轻骑,左跑右瞧的,把沿路的地形都绘制下来,什么山头高地谷地、河流泉眼湖泊一处也没落下,哪处湖是咸水盐湖,哪处湖是甜水湖都记的清清楚楚。

    每遇到紧要地形,还旁若无人的在那研究要如何筑堡修寨驻兵,哪里建烽敦,哪里修驿站,哪里又建巡寨,哪里又建兵堡。

    每路过一处回纥部落,王郡丞和刘都尉还要召集这些牧民,向他们宣读天子诏令,然后刻上地名碑石。

    王胖子让通译告诉那些部落牧民们,说等郡城县城建立起来后,那里会有更多的大秦商人过来,会出钱收购他们的牛羊马匹,收获他们的皮毛药草,收获他们的奶、肉等,还会带来许多便宜好用的中原商品等等。

    又说皇帝会在城里驻军,保护他们不受其它部落的劫掠偷盗,还会在城中设立医馆学校等等。

    菩萨对王胖子他们的这些行为,越看越不满,越忍越难受。

    每天晚上,菩萨都要在帐里打坐许久,向长生天起誓。

    秦人要让铁勒诸部不再使用突厥文字,不再说突厥语言,得改习汉话用汉字,甚至将来连铁勒话也可能不能说了,他们还让他们信奉昊天上帝,信奉孔圣关圣,建立儒校,让所有牧民的孩子送到郡城县城的学校里去,在那里寄宿读汉书三年。

    这不就是要把他们的子弟洗脑吗?

    沿着娑陵河往北,河面越来越宽,但也越来越冷。

    还没有看到娑陵河注入北海,但是已经能看到许多山地丛林,这一天,远远的已经能看到前方一道白雪皑皑的雪山在远方。

    越过这雪山往北还有很远才能到达北海,冬天的时候,回纥部落并不会呆在那寒冷的湖畔,而是到雪山以南这边来,这边更暖和一些。

    王胖子拿着地图左瞧右看,然后对着那高高的雪山看了会。

    他指着娑陵河畔,“这地方不错,背有险阻,前面开阔,适合建城于那山谷里,以山岭筑城,于谷口建门,这就是一座天然的险要山城。”

    菩萨看着他指的那个地方。

    靠河不远的地方,一块突起的高地,有一座山,那山犹如一个开口的簸箕,若是沿山脊修城墙,然后在山谷口那城门楼,这地方确实是易守难攻,尤其难得的是这山谷还大,圈起来的话,能容纳许多人。

    过去,这是一处很不错的避冬之地。

    “就这了,这里旁边是娑陵河,上游不远是支流的昆水、同罗河、独乐河等,分别是漠北郡和同罗等三郡。咱们郡城选在这里,往来交通也方便。”

    王胖子不走了。

    他让菩萨派人去传令各部,召瀚海郡回纥九部受封的封侯与骑士们前来。

    “让他们前来瀚海城接受圣人的封赏,同时前来会盟领职。”

    刘都尉便让赵大有前去那山谷立起大秦的红旗,宣布此地便是大秦漠北道瀚海郡城了。

    足有百丈宽的娑陵河面,此时早就冰封一片,要到四月的时候才会解冻化冰。这条大河结冰的时候,相当于一条宽阔平坦的大路。而解冻的夏秋季,又可以通航。

    尤其是沿着这条大河往北海去,翻越雪山山口,是前往北边重要的通道。

    菩萨不得不感叹,这个刘都尉眼光很准,一下子就挑中了这么重要的位置,既利于控扼交通,又便于守卫。

    漠北有四大河一大湖。

    除了娑陵河这一漠北中心的重要河流外,则是往北流的三大河流,东面有望建河,其源头发源于同罗河上游狼居胥山另一侧。

    汉代时匈奴曾建汗庭于此山下,名称狼居胥山,翟去病大破匈奴,曾经封禅此山,成就封狼居胥的伟名。

    此山也曾一度是漠北的中心,不过如今漠北郡城设在了原薛延陀所在的郁都军山下,在其西面的昆河畔。

    狼居胥山西面发源了同罗河,如今是同罗部所在之地,而其东面发源了望建河,一直往东北流,经过俱沦泊(呼伦海)后汇入了其它河流,在大鲜卑山(大兴安岭)西侧山林间穿行,到达北边外兴安岭山南,汇合几大河流后往东南流,一直往东数千里改称黑水,汇入大海(黑龙江)。

    这条长达数千里的望建河,回纥人也称之为枪河。

    而北海还有一条源出的河流,一路向北注入了冰海,那条河被称为刀河。在漠北西面的贪漫山里,还发源了一条大河,一直往北也是注入冰海,这条河被称为剑河。

    剑河、刀河还有枪河。

    这三大河都只有源头部份才有铁勒人居住,更遥远的中下游地方,都是更蛮荒的北莽蛮们居住着。

    其实过了雪山、贪漫山和狼居胥山,便都不再是草原,而是高山密林了,那里生活的一些部落,传统习俗也更接近渔猎。

    薛延陀当初喜欢骑马步战这种战术,也缘于许多薛延陀的战士来自于这些山林地带,他们并不喜欢于奔驰骑射。

    理论上说,瀚海郡其实已经是漠北道北面边郡,漠北道的北境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界线,大雪山不算边界,往北到了北海也不算边境,毕竟北面虽有北莽蛮子,但没有一个能够威胁到铁勒人的部落,过去那些蛮子们对于铁勒人也是表示出井水不犯河水的态度,甚至有时还会过来表示下臣服尊敬,顺便交易一下。

    因此大秦若是把边境越过北海,直到北莽蛮荒,甚至是直抵探险队已经探出的北莽之北的大冰海,理论上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实际上过去铁勒人北边的活动地区主要是在雪山以南,北海一带,都已经是跟蛮子们交错地带了。

    皇帝定下了封赏制度,也定下了封侯和骑士们要参与会盟的制度,一般情况下,冬季要到县城会盟,县盟主就是朝廷派去的县丞县丞,夏季要到郡城会盟,主持会盟的盟主就是郡丞都尉,到了秋季,则要到道城去会盟,主持会盟的盟主就是宣抚使或都督了。

    到了冬天,则要前往中原京师朝集天子。

    朝廷官员就是负责召集各级会盟的发起人和主持人。

    会盟其实也是草原上的传统,过去不论是匈奴人统治草原还是后来的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控制草原,他们也是通过这种会盟制度,来维系可汗的权威,通过这些盟会来解决各部落间的问题等,甚至是决定汗国的重大决策等。

    现在朝廷用采用会盟制度,只不过稍修改了一点点而已。

    春夏秋冬都要会盟,只不过四盟等级不同,能参会的人也各不同,县级的会盟,自然是本县内所有封侯和骑士都要参加的,而到了郡级,那就只有部份骑士和所有封侯参加了。到了道盟,便内有所有封侯和少量骑士参与,至于到了冬季入京朝集,便是只有封侯方有资格参与。

    刘都尉一到地方,就急急的要召开会盟。

    这是头一次瀚海郡盟,也将在盟会上正式颁发朝廷的册封诏令,那些受爵封侯与骑士们,都将从王郡丞和刘都尉这里领取册封诏令,同时他们的封邑领地,也将盟会划定。

    菩萨认为,册封封侯和骑士,那应当是一级级的分封制。

    比如他是郡公,是太守,是回纥九部可汗。

    那么就算他去了汗号,他也依然是九部之主,皇帝册封他为郡公太守,然后下面的九个县令,九位侯爵,应当由他来授封或是表奏请封。

    再下面的爵位,则是各县的侯爵们授封或表奏请封。

    再然后,每个封侯自己授封骑士,分封给他们骑士领地,这样一来,就如华夏周朝一样,天子封诸侯,诸侯封公卿士大夫,如此,我的封君的封君不是我的封君,我的封臣的封臣也不是我的封臣。

    这样才是对的。

    但是现在,朝廷要直接册封各级封爵,连骑士都要直接授封,所有各级的封爵和骑士们,全都是直接效忠于天子。

    他这个瀚海郡公,除了他儿子任县令的那个县,其余非本部的八县,不论是封侯还是骑士或部民,都不再直属他的控制了。

    “郡公对于北海北边那些丛林里的北莽蛮部应当也有些联系的吧?”

    菩萨道,“跟几个部落有些联系,不过也不算熟。”

    “没事,还要麻烦郡公派人带路,带朝廷的人过去宣示大秦天威,劝诸部归化,对于愿意归附者,朝廷也是愿意授爵封赏的。”

    菩萨点了点头,“好的,我这就安排。”

    他现在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忍让策略是否对的了,照这么下去,这漠北哪还将有他的一席之地,就算是瀚海郡,只怕也会很快被鸠占鹊巢反客为主了。

    自己这算是请狼入室了。

    两千大秦府兵已经开始在山谷里搭建营地,城池一时还修不起,但营寨必须马上立起来,先立临时营地,等回头还要加固,直到山城建好。

    在此之前,两千府兵,并不会分兵。

    “郡公,请到营中休息,郡城建好前,也就只能请郡公跟我们一样在这简陋的营中为圣人办差了。”王胖子笑着说道。

    菩萨默不作声的点点头,心里明白过来,看来这王胖子和刘都尉是暂时不想让他离开这秦营回部落去了。

第1469章 五年巡边

    开元十二年冬。

    开元神武圣文天皇帝的车驾缓缓驶入洛阳城正门,历经五年的皇帝出巡在划了一个巨大的圈后终于又回到了洛阳。

    五年前,皇帝车驾也从此门出,前往泰山封禅,继而往东出蓬莱入旅顺,巡视关外,再北上会盟、奚、契、室韦、铁勒等诸侯,然后又沿着长城一路向西,经边塞九关,慰问戍卫守边将士,看望屯田移民百姓,皇帝的车驾经范阳、大同、到榆林、五原再到灵武,又往西经武威、张掖,直出玉门关到达安西、北庭,最后车驾甚至一直到了河中,经咸海到里海,直抵伏尔加河畔。

    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割草三百里出迎。

    皇帝带着一支二十万人的军团,抵达伏尔加河畔,这让统叶护震惊万分,皇帝这二十万大军,还仅有六万秦军,另有安西北庭河中大夏四道的诸藩国军十四万。

    沿途诸国纷纷为皇帝修道参天至尊大道,大秦四道的文武们也是赶建了无数烽墩、驿站、军堡。

    统叶护在里海北岸向大秦天子膝行跪拜。

    皇帝则在诸藩臣面前,册封统叶护为突厥可汗、伏尔加国公,可萨叶护则被册封为高加索郡公。

    在曾经纵横中原北方草原大漠南北的突厥被中原一次次击败后,统叶护终于带着残余的十几万帐突厥子民向中原天子臣服,皇帝也让突厥得以存留。

    甚至还让统叶护成为了整个突厥的可汗,但是如今的突厥只剩下了在里海畔伏尔加河流域、顿河流域、高加索一带地区的地盘了。

    里海东海岸以东,尽是大秦的疆土,再没有突厥的份,就算是西域的原突厥诸部,两厢十设,留下来的这些部落,现在也都不能再举着突厥的旗号,他们全都成为大秦的分封诸侯,各自打起自己的部落旗号,全都紧密团结在大秦红旗之下,向圣天子效忠。

    统叶护得到大秦天子的册封,也终于能不用再时刻提心吊胆,怕大秦再杀过来,他们的臣服,换来的是能有一个安稳的新家,不再受战争的威胁。

    统叶护将女儿送入秦宫,儿子送到皇帝身边为侍卫,每年朝天子进贡物,接受儒家进入突厥传播儒教。

    新的突厥也同意大秦将在其境开辟丝路,并如河中大夏诸藩国一样,允许丝路二十里内,皆为大秦直辖,大秦可筑烽墩、修驿站,设要塞军堡,驻巡路骑兵,移罪犯屯田。

    这些条件全都勒记石上,刻立碑文,永为盟约。

    而相对的,大秦天子也向天盟誓,只要突厥一天不背叛大秦,则大秦一天不会对突厥用兵,突厥永为大秦之诸侯藩国,统叶护和可萨这一个公国和一个郡国,将世代沿续,代代得到大秦天子的册封,大秦且有保护两诸侯的义务。

    若两国受到外敌之入侵,大秦有出兵救援之义务。

    盟约勒石铭记,统叶护终于也松了口气,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忠诚,他直接拿出了一万匹马,十万只羊做为对天子的第一次进贡,并送出了突厥贵族们家的一千名女儿和三千个突厥贵族子弟,一千突厥贵族之女将由皇帝带回中原,赐婚给宗室和诸侯们,三千子弟则将加入大秦军队,成为皇帝的侍卫,或为皇帝戍卫边疆。

    原本皇帝亲率二十万大军前来,若统叶护不肯臣服,终究免不了一场大战。而今,大战消弥,于是里海畔气氛一片欢乐。

    甚至随皇帝前来的那些中原商人、粟特商人们,都争相拿出各种商货,与突厥人交易。

    在伏尔加河盟誓后,统叶护又亲自牵头,促成了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前来与大秦皇帝会盟。

    这次会盟,大秦皇帝罗成最终与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在高加索西北的黑海东岸正式会面。

    罗马此时与波斯的战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双方各拉上盟友,在生死决战。

    罗马因为先前大秦皇帝突然率大军西来,使的重要的盟友突厥不得不回兵防御,让他在高加索这一战场,形势危急。

    如今皇帝与突厥达成了宗臣关系,虽然这对罗马长远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毕竟罗马还是希望突厥成为他们的铁杆盟友,并成为隔绝实力越来越强劲不断西扩大秦的缓冲带。

    可现在火烧眉头,他也就顾不得其它了。

    甚至最终突厥统叶护向秦天子称臣,这里面还有罗马主动劝说的作用在,罗马希望统叶护能够尽快与秦天子达成盟约,以便能够尽快的率领突厥军团回到高加索战场,为他分担波斯大军的压力,以牵制波斯部份兵马。

    希拉克略不顾战局紧张,亲自赶到高加索来会盟大秦天子。

    他希望大秦天子能够带着他西来的二十万军团,加入讨伐波斯的战争中,若是罗马能够率此二十万大军加入战争,再有突厥十万大军,则波斯必败。

    只不过皇帝却笑着拒绝了。

    在长达十天的会盟中,大秦皇帝谈的最多的是大秦与罗马友好条约,对于罗马,大秦强调会加强丝路北线,过去丝路经河中过咸海然后一直北走到罗马,这条线是千难万难,也很少走的。

    而现在,大秦搞定了突厥后,愿意花大力气,加强开拓这条丝路。

    大秦只愿意通过丝路向罗马提供更多的商货,包括他们需要的一些军事物资,却不会直接出兵。

    最终,希拉克略也只能无奈的同意了罗成的提议。

    大秦与罗马在高加索签订了两皇盟约,也称为高加索条约,条约正式以两国皇帝的名义签署,划定了两国的边境,大秦的边界直抵黑海。两国将黑海从中划界,东半边归大秦,西半边归罗马,而北面的亚速海完全划归大秦。

    当然,实际上,黑海东面到里海东岸这广阔的地区,实际上是划在大秦帝国下的藩属诸侯伏尔加公国和高加索郡国之内。但两国现在都是大秦的诸侯国,故此这些地方自然也是在大秦疆域之内。

    罗马皇帝最终从罗马这里得到的,是皇帝允许统叶护的伏尔加公国和可萨的高加索郡国出兵协助罗马。

    另一方面,就是大秦增加了一笔给罗马的巨额军事贷款,这笔钱用于增加向大秦的军用物资的采购。

    再一个,就是大秦承诺加强丝路北线,加强与罗马的贸易量。

    最后,希拉克略离去的时候,把自己带来的罗马公主留下了,他主动提议,两国联姻,以加强联盟。

    皇帝娶了希拉克略的女儿,于是名义上两国就成了亲戚之国了。

第1470章 三皇盟约

    当大秦皇帝与罗马皇帝在高加索达成了两皇盟约后,波斯皇帝坐不住了。眼看着波斯联盟趁着罗马内乱,夺取了罗马大量的土地,现在罗马居然跟大秦达成了这么重要的盟约。

    十万突厥骑兵将随时从高加索一线杀过来,直接就能威胁到波斯的都城泰西封。

    尤其是大秦与罗马达成的贸易协议,将会让罗马现在严重的经济危机松缓过来,波斯将难以再继续卡着罗马的脖子了。

    库思佬的使者一批又一批的赶去求见大秦皇帝,一次又一次的携带重礼前来。不过在会盟期间,皇帝并没有怎么理睬他们。

    直到盟约达成后,皇帝才正式接见了波斯皇帝的使者。

    一番充满东方风情的宴席款待之后,皇帝提出愿意与波斯皇帝会盟。

    会盟的地点,皇帝选在了条支(喀布尔)。

    这是大秦大夏道重要的一座城池,也是丝路上的重镇,贸易大城。位于大夏道的中东部,处于兴都库什山的南麓,条支河谷。

    这里是连接中亚和南亚的丝路必经之路,往东是兴都库什山的开伯尔山口,这是通往南亚天竺大陆最重要的山谷通道。

    山口东面的乌丈那、健陀罗、固失蜜等国占据着勃律国南面肥沃的信度河流域,并直抵天竺海。

    曾经的贵霜、厌达都曾经兵过开伯尔山口,征战信度河流域,抢夺这片肥沃的土地。

    故此虽然大夏大半处于高原,多是山地、戈壁沙漠等,但这是一块极重要的战略要地,不仅往东可通天竺大陆,而且往西正是波斯。

    皇帝选择到此会盟,有很深的用意。

    与罗马皇帝会盟,缔结了高加索条约,而与波斯皇帝会盟,也是要缔结一个正式的边界协议。

    皇帝从高加索东返,回到咸海畔在火寻城休息了段时间后,不再走来时的药杀水路线,而是改走咸海另一条汇入大河乌浒水,往西巡视康国、石国、曹国等国,对于河中昭武诸胡国王,皇帝颁诏册封。

    诏封安国为安息郡,封其国王为安息侯,东安国为木鹿郡,封其国王为木鹿侯。

    诏封何国王为贵霜侯,以其地置贵霜郡。

    米国王为南谧侯,其地置南谧郡。康国王为康居侯,其地置康居郡。

    西曹国王为瑟底痕侯,其地为瑟底痕郡,小史国王封那色波侯,其地置那色波郡。

    史国王封伎沙侯,其地置伎沙郡。

    石国王封大宛侯,其地置大宛郡,拔汗那国王封休侯,其地置休郡。

    皇帝以千泉山以南,葱岭以西,乌浒水以北之地,置为河中道。

    在河中道,皇帝诏封十八侯,置十八郡,其中朝廷正郡三,诸侯郡十五。

    三郡分别为拓折郡(塔什干),真珠郡(费尔干纳),萨末健郡(撒马尔罕),这三郡所处之地都是在河中道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最肥沃的山谷盆地和绿洲,三正郡控扼要地,品字相连,同时还监视着河中实力最强的康国等几个诸侯藩国。

    皇帝在河中逗留了小半年,在三个正郡各驻军一万二,同时亲自指导河中道丝路上驿站烽墩军堡屯庄以及巡营的完善。

    随后皇帝车驾往东南,过乌浒山进入大夏道。

    皇帝在大夏也会见诸侯,设十八郡,诸侯郡十五,正郡也设立了三个。

    三正郡为姑墨郡、月氏郡和条支郡,三正郡自乌浒河而下,南北一线相连,扼守的也正是重要的丝路交通线。

    皇帝在大雪山下(兴都库什山)与波斯皇帝库思佬二世会盟,波斯皇帝出波斯国境跋涉千里而来。

    波斯皇帝带来了两万近卫军随驾护卫,其中就有强悍无双的波斯重装骑兵,不过当波斯皇帝看到大秦皇帝身边,同样有一支强悍的重装骑兵后,就收起了那份炫耀之心。

    波斯有精良的索子甲,可大秦的明光甲也一样十分精良。

    更别说,秦军还有彪悍的陌刀重步兵,以及攻城无双的神机大炮。

    波斯皇帝对大秦与罗马的盟约有些不满,抱怨大秦皇帝不该让突厥人为罗马效力,而罗成笑着以突厥只是大秦的藩属,朝廷并不会过多干涉他们为由敷衍过去,这让库思佬很无奈。

    当波斯皇帝提出要大秦皇帝下旨制止突厥出兵协助罗马时,罗成却提出要让波斯把大夏南面直到大海的那片沙漠戈壁划给大秦,皇帝的理由是这样一来,大秦在大夏以南也有出海口,将来海陆丝路相连,能让大秦与波斯的贸易更上一个台阶。

    毕竟那片地区以前也曾为贵霜、厌达等拥有过,而且这片地方也很贫瘠,不过面对这无理要求,库思佬直接拒绝了。

    真要算起来,那波斯还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拥有过吐火罗,在这里设立过行省呢。

    说到最后,波斯也顶多愿意维持现在的边境线,承认大秦对原来突厥攻灭厌达后所占据的吐火罗之地的继承权,包括后来突厥灭厌达后不顾盟约,把本该分划给波斯的那一半吐火罗之地又抢走的那部份,也愿意承认归大秦。

    波斯皇帝只希望能够得到大秦的支持。

    不仅限于大额贷款以及军备的出售,还包括其它商货的全面贸易,他们更希望是能得到秦军的直接支持,尤其是希望得到大秦远洋贸易舰队的支持。

    这支远洋贸易舰队,原是南海舰队一部份,后来单划出来,实力强劲,拥有大量新式的宝船,远洋航行性能优良,且武装出众,波斯希望得到这支大秦远洋舰队的加入支持,以便他们在即将进行的君士坦丁堡围攻海战中,对罗马取得绝对优势。

    为了能够得到这支精锐的远洋武装舰队的支持,波斯皇帝愿意拿出极有诚意的雇佣费用。

    可不管波斯皇帝愿意拿出多少金币来,罗成都不愿意,哪怕最后波斯皇帝咬牙提出,愿意把大夏南面波斯边境划出一片地来,罗成都没同意。

    波斯皇帝虽愿意划出那么几百里地来,可两国那处边境,是大沙漠和戈壁滩,只有少量的小绿洲,这么几百里地,离海岸线又还远,本就只有一些部落牧民居住着,这种几乎相当于无人区的缓冲边境线,要来何用。

    既然波斯不肯真正的给地盘,光给一个五六百里的大沙漠,皇帝是没兴趣的。

    这次的会盟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直到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已经请统叶护率领着突厥大军出高加索,杀入波斯边境,库思老才不得以结束会盟。

    最终波斯也一样没能得到秦军的直接出兵支援,大秦皇帝只是给波斯借了一大笔贷款,然后双方谈定了一大笔宝船战舰的采购合同而已,不过这批战舰要完成交付,最快的一批也得在三年之后了。

    这对于波斯来说,有些无奈,但也只能如此,最终罗成与库思老二世签定了大秦帝国与波斯帝国的两皇盟约,划定了疆域边界,库思佬二世承认了大秦对原突厥在吐火罗的全部地盘,并且还大方的附赠了南面那五百里大沙漠的一半给大秦。

    在完成了盟约后,库思佬皇帝便带着从罗成这里购买到的三千套大秦具装甲骑套装,匆匆的返回波斯。

    而皇帝也开始北返。

    皇帝北返到葱岭时,勃律国再次发生内乱,国都被攻破,国王与王室尽被屠光,勃律叛军甚至围攻大秦在勃律的军城驻兵。

    皇帝接到勃律秦军求援信后,干脆挥兵越过葱岭走廊(瓦罕走廊)直接杀入了勃律国。

第1471章 亲手扼杀

    天兵降临,皇帝麾下的精锐禁卫近出动,瞬间就横扫夹在昆仑山、葱岭、大雪山(喜马拉雅)之间,信度河上游流域的这个山地之国。

    那些土著叛军是勃律国中反对勃律国王臣服内附大秦的贵族们,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人就如挡车的螳螂一样,被横扫一空。

    就算是扼守再坚险的山城,可在神机大炮面前也不堪一击。

    原本勃律国中秦军分驻了一个团两千兵力,还无法对付这些叛军,但当皇帝亲率的出巡大军出动,他们就是土鸡瓦狗。

    大秦攻破十余城,其余勃律诸城尽降。

    在杀了上千反叛的贵族以及军官们后,皇帝将三万多勃律人全都贬为奴隶,然后下旨,正式将勃律国改置为大秦正郡,设为勃律郡,隶属于朝廷的安西道。

    在勃律国过了一个年后,皇帝率军越过昆仑山,前往高原象雄。

    象雄王李迷夏为皇帝灭勃律而震慑,率象雄国贵族官员迎接,原本象雄对于朝廷经过的丝路的一些小动作,也全都收敛,主动帮助朝廷丝路增建烽墩、驿站、军堡、屯庄。

    象雄侵占吐蕃的地盘,也全都如数吐出,兵马撤回。

    皇帝车驾继续东行,进入吐蕃。

    吐蕃内乱依然还在继续。

    皇帝到来后,吐蕃两大势力一起休兵罢战,共同迎接皇帝。

    两边都想得到皇帝的支持。

    罗成兵入逻些。

    吐蕃各大势力一起前来朝见天子,在经过一个多月的争论诉告后,由皇帝拿出了一个调解两方的方案。

    吐蕃原有五如,吞并苏毗后设立的孙波如现在已经重归独立,是大秦藩国诸侯,故此,孙波如继续为秦国诸侯,不再与吐蕃有关系。

    而剩下的四如,分属卫藏,即前藏和后藏地区,逻些周边有伍茹和约茹,为卫地。

    藏地则有叶茹和茹拉两如。

    现在以皇帝小舅子器宗弄赞普为首的吐蕃王室势力,便是占据着卫地,而以反叛贵族为首的势力,则占据着藏地。

    相对来说,卫地反叛贵族们实力更强些,占据了赞普藏地不少地盘。

    现在罗成拿出解决方案,卫藏分治。

    器宗弄继续当他的赞普,但其地盘为卫地二茹,藏地贵族们占据的卫地地盘,要交还给器宗弄。

    而相应的,器宗弄要同意藏地贵族们脱离吐蕃,建立一个国家。

    卫地不再称吐蕃国,而改称为乌思国,乌思本也是卫地之意。而藏地贵族们新建一国,皇帝赐名后藏。

    乌思与后藏皆为大秦藩属诸侯,皇帝赐乌思与后藏两国君主为侯爵。

    对皇帝的这个方案,器宗弄这边很不满,尤其是器宗弄的叔父和舅父,器宗弄还年幼,吐蕃事务由这二人主持,他们不肯接受皇帝的提议。

    结果没两天,这两位吐蕃重要大臣,先后被杀,或是被自己的奴仆刺杀,或是在苯寺拜佛时被杀。

    他们一死,吐蕃朝廷顿时惶恐不安,年幼的器宗弄虽说表现的很成熟,但失去了两位得力的大臣协助,根本不知道要如何应对。

    最终结果,吐蕃朝廷多数贵族大臣们主张接受皇帝的提议。

    毕竟稍聪明点的人,都能明白这两位大臣的死,明显就是秦天子派人所为,而皇帝现在身边还带着数万大军。

    再不答应,说不定器宗弄都会不明不白的死了。

    不过这个时候,皇帝已经不再是如之前那般好说话了。

    皇帝稍更改了下提议。

    卫地的两如二十岱,其中的逻些,将设为朝廷直辖的正郡,为逻些郡,由朝廷派官管理,驻军屯兵,移民屯田。理由是,为了帮助乌思稳定局势,同时隔离卫藏两地,避免两地今后再交兵。

    另外,对于卫地东面的墨脱、波密等地,也将划给朝廷管辖。

    而原来依附吐蕃的北部诸羌,将全都不再归乌思管,皆为大秦藩属。

    如此一来,吐蕃是元气大伤,不仅死了两个支柱大臣,而且核心的逻些河谷,以及东面许多地方也被夺走。

    对此后藏贵族们保持了沉默。

    因为皇帝允许他们脱离吐蕃,自己建国,还帮他们从象雄手里拿回了被侵占的地盘。

    最终,器宗弄与后藏贵族们在皇帝的主持下,达成了分家的盟约。

    皇帝钦选了后藏贵族琼波邦色为后藏侯,兼任后藏道军度使、后藏左都督指挥使、叶茹郡太守。

    器宗弄诏授为乌思侯,兼任乌思道节度使、乌思左都督指挥使、约茹郡太守。

    朝廷在两藩之间,占据拉萨河谷,设立逻些郡,驻军屯兵。又将约茹东面的墨脱等地新设一郡为林芝郡,林芝郡与逻些郡皆为朝廷直辖的正郡。

    高原上本强势崛起的吐蕃国,就此被分割,扼杀于摇篮之中。南面雪山之南的泥婆罗国王闻讯,都赶紧亲至逻些朝拜天子。

    主动请求内附为大秦藩属。

    于是朝廷授封泥婆罗国王为泥婆罗道节度使、左都督指挥使、泥婆郡太守。

    在处置完卫藏分家后,皇帝的车驾终于再次东行,往东进入了道路难行的西山郡,在召见了被苏定方打服的西山诸羌后,皇帝册封了一百多位西山羌首侯伯子男爵位,然后往东进入了剑南道。

    皇帝车驾巡剑南,又入云南,再巡黔中,然后东至湖南道,再越五岭,经灵渠入岭南广西,再沿江直下广东南海郡,在南海皇帝与李靖一起接受岭南俚僚们的朝拜,巡视了南海商港的繁荣,见到了港口的众多胡商。

    然后皇帝又折返北上,经梅岭进入江西,再沿赣江而下,直抵长江。

    顺长江而下,至广陵郡,入南北大运河,从运河北上中原,最终回到了洛阳城。

    五年时间,皇帝用脚步在自己的江山上划了一个巨大的圈,行程数万里之遥,走过遥远的道路,经历各种冰雪风霜,皇帝没有享受半点奢侈排场,就如一位巡边的将军一样,骑着马走完这几万里路,做到了古往今来所有皇帝都不曾做到的。

    当他再回到中原,再次骑马步入洛阳城的时候,这位三十多岁的皇帝满脸沧桑,也更加成熟了。

第1472章 太子挂帅

    太子提着把锃亮的雕龙铜壶,轻步走到皇帝面前的茶几前,揭开盖碗,铜壶倾斜。

    那铜壶上打造成龙头样的壶嘴里便流出一股升腾着雾气的热水,盖碗里,碧绿的茶叶一旗一枪尖芽慢慢浮上碗面,全都如同一个个挺立的士兵一样竖着。

    皇帝吸了下鼻子。

    “这茶不错。”

    已经长的高大挺立的太子便笑道,“这是今年头茬的狮峰龙井,都是赶在夜里露芽的时候采的。”

    罗成端起茶碗轻轻饮啜,仅一口,就感觉到那种顶级茶叶的美味。

    “确实是好,闻着香,入口更好,这五年在外面,你都不知道我是怎么过的,很多时候,一连一二月都是在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之中,有时甚至连口热乎饭菜都吃不上,只能啃肉干吃炒米。”

    “父亲辛苦了。”太子钦佩万分的道,皇帝巡视帝国五年,其步伐基本上把整个天下都走了一个遍。“想当年隋明帝杨坚西巡,出张掖之时遇点风雪,就冻死冻伤数万人,而父亲不仅东出关外,甚至还北至塞外,西巡更是两万余里,穿越无数沙漠瀚海戈壁,那路途之艰辛,甚至就是许多商旅都不敢走的。”

    罗成捋了捋已经很长的胡须,“其实倒也说不上有多艰辛,想当年为父我征讨高句丽之时,那才艰难困难,深入敌境,四面重重皆敌,既无援军又无粮草,一切全靠自己想办法解决,面对着围堵追击,不但要生存,还要破敌,那时侯一个不小心,可能就是性命不保,甚至是全军覆没。这次嘛,虽说走的远了点,可毕竟只是路远点,难走些而已。”

    罗成身边带的都是精锐的禁卫,既没带碍事的宫人宦官,也没有带太多官员们,每到一地都还有地方提前准备好,就算是在那些荒漠之地,也有当地优秀的向导引路。

    吃了点苦是真的,但并不会有什么危险,顶多就是有时得睡帐篷,得不到补给得吃干粮罢了。

    如这每年的新茶,在西域的时候,就是不可能及时尝到的。

    “嘉文啊,你以前喜欢喝糖水,现在也爱喝茶了吗?”皇帝问。

    “嗯,这几年奉圣人旨意留守监国,代摄国政,每日不敢怠慢,跟着宰辅们学习政务,时常通宵达旦,每每困倦之时,便也跟着宰辅们喝点茶提些精神,慢慢的也就学会喝茶了。”

    五年监国摄政,太子现在已经十六岁了。

    这五年皇帝东巡西狩,虽也时刻关注国政,每日有通政司将奏章传递,但毕竟离的远,基本上政务还是靠着朝中的宰辅们辅佐太子处理的。

    五年,朝中无大事。

    大秦帝国沿着皇帝这些年定下的基本国策,在一众名相能臣的辅佐下,稳步向前。

    虽也常常会遇到一些自然灾害之类的事情,也会有些边境上的藩属摩擦等,可总体来说,都是让皇帝十分满意的,这也是皇帝能够在外一巡就是五年的原因。

    原本计划只是出巡一年,但是当朝政顺畅后,皇帝就干脆把计划不断延长,最终绕了天下一圈才回来。

    太子已经十六岁了。

    监国摄政五年,没有出半点差错,虽然就如皇帝当初所判定的一样,太子不是那种天资过人的才俊,但也确实很稳。

    不惊艳,也无过错,难得的是能听的进大臣们的劝谏,自己才能一般,于是便对宰辅们比较放权信任,并不会去不懂装懂,更不会胡乱干涉。

    “嘉文,你摄政五年,如今也大了,对于朝政有什么想说的吗?”罗成问。

    太子有些兴奋起来。

    “回圣人,儿臣认为大秦开国已十二年,如今三皇同盟,四海威服,百藩归附,民富而国强,天下大兴。唯一不足之处,便是江东还未削平。这几年,儿臣不敢擅自作主,对于江东也是只做布局准备,而未敢擅兴兵马,如今万事俱备就欠东方,圣人回京,天子正位,已可削藩。”

    江东藩的存在,始终是让朝廷上下都记着的一件事情。

    若不是皇帝一直按着,其实早在十年前就会平定江东了,但皇帝说不急,等一等。

    这一等就等到皇帝封禅,然后皇帝出巡,又五年了。

    现在大秦立国都十二年了,江东却还割据地方。

    湖南、江西两藩都已经削藩归建六年了。

    “江东啊,这个果子确实已经熟透了。”

    罗成端着茶碗轻抿一口,笑呵呵的说道。

    要削平江东,确实不难,只不过当初新立国之时,百废待兴,同时又还有突厥、铁勒、吐谷浑、吐蕃、百济等外藩蠢蠢欲动,故此皇帝没急着对内开战。

    这些年,大秦东征西讨,征服诸藩,同时对内全面发展,到现在确实是大变了样。

    当年沈法兴割据江东,以其沈家数百年的地方威望,还有个人的一些能力,确实也把江东这个地方割据的还算可以,十年前,江东藩和朝廷地方上相差不大。

    但是十年后,江东藩和朝廷地方已经比不了了。

    就算是六年前才归附的江西道,如今也远超江东,更别提以前偏远的岭南两广等地,现在也依借着朝廷的海贸兴起,以及岭南移民大开发,飞速发展起来,远远的把江东甩在了后面。

    仅一个流球郡的人口税赋等,现在都已经能够把对岸的建安甩的看不见尾了。

    一个淮南道,更是远超江东藩。

    这些年,朝廷没对江东主动用过一兵一卒,可朝廷对江东的战略围堵也从没有停止过。

    现如今,江东沿海,除了大陆,海上诸岛基本上已经全都落入到了大秦的手里,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都兵不血刃的拿到了手。

    围绕着江东藩,海陆江河,朝廷部署了数重围困。

    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可保证三个月内就完全收复江东。

    现在枢密院不仅有三个月收复江东的信心,而且民部等各部门也有把握,一旦开战和战后,完全有能力善后,接管所有的江东各郡县百姓,就算出现难民也不怕。

    哪怕是把整个江东打空了打废了,朝廷也有足够的实力立马再重建一个江东道。

    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就待皇帝的命令了。

    “嘉文,朕打算让你挂帅,负责指挥征讨江东,你可愿往?”

    罗成望着已经跟自己几乎一样高的嫡长子道。

    太子倒是有些意外。

    “儿臣,儿臣从未统过兵,也未打过仗。”

    “朕知道,但你这些年也一直有在羽林宫随羽林郎受训,也学习了弓马刀枪,学习了排兵布阵、战术战略。”皇帝起身,拍了拍太子,“去吧,纸上谈兵终究不够,有机会也要实战练习的。”

    “儿臣领命!”太子兴奋的允命。

第1473章 尘埃落定

    皇帝回京后的第一次宣政殿御前会议。

    宰辅齐聚一堂。

    五年,皇帝沧桑了也更成熟了,而不少五年没见的宰辅们也有不少老迈了。房谋杜断的房玄龄老了许多,添了不少白头发,而杜如晦更是咳嗽不断,已经病的很严重了。

    他已经病休了差不多一年多,这次御前会议,挣扎着要求来参加。对他来说,自知时日已经无多,只是想再参加一次御前会议,跟皇帝好好交待一下这几年的任务。

    张须陀已经彻底的引退,以太傅的荣衔告老还乡,接任的枢密使宋老生也在一年多前退休了,接替宋老生的是徐世绩。副枢密使周德威已经转任了兵部尚书拜相,原兵部尚书秦琼,因为任满,所以改任门下右侍郎,加太子少保,兼任洛阳讲武堂校长。

    宰相、吏部尚书屈突通老迈致仕,门下左侍郎侯莫陈也因在相位上呆了多年,如今主动请去出镇地方,现在是西京留守、关内道布政使、京兆尹。

    宰辅们也开始任期正常化,一任三年,最多连续两任,任满一般就要调他职。年纪到了的直接致仕,不到年纪的则多是会改为其余五京的镇守大员。

    “尚书左仆射、敕封抚远国国公杜如晦到!”

    一声唱喝。

    由八名羽林一起抬着一座小辇直入宣政殿台阶。

    皇帝起身,出殿相迎。

    杜如晦形容枯槁,双目已经浑浊。

    这位名相此时还不到五十岁,看到皇帝出迎,他挣扎着想要下辇。

    罗成快步迎上前,扶住了他。

    “杜相。”

    “陛下!”杜如晦紧紧抓着皇帝的手,“陛下终于回京了,老臣一直盼着陛下能够早日回京,陛下一日不在京,则帝国一天不稳。”

    罗成早就不止一次的问询药王关于杜如晦的病,就算是药王对杜的病也是回天无力,这是不治之症,偏他又不肯放下工作休养,使的病势越发难以延缓。

    如今已经是油尽灯枯了。

    就算是天下之主,能让罗马皇帝和波斯皇帝低头的大秦皇帝,可罗成也一样没有办法让杜如晦的病疾去除。

    “圣人,如今四海归附,是时候削平江东藩了。”杜如晦一边说着,还一边拿出了一道奏表,是他对于朝廷削平江东藩的建议,洋洋数万言,里面有详细的方略。

    “朕扶你入殿!”

    宣政殿会议,少了一些面孔,也多了几张面孔。

    “朕此次出巡天下,走过许多地方,也看到了许多情况,大秦的江山富丽,汉家的百姓勤劳,总的来说,如今是一片欣欣向荣的,但也还只是刚起步。许多地方的百姓还没有温饱,尤其是边疆的百姓,特别是那些新归附入籍的原蛮夷之民,他们还很愚昧,没有开化,朝廷有责任让他们归化、温饱。当然,总的来说,如今天下安定,百姓的日子比过去好了十万八千倍,大家都有个光明的前景,生活日子都很有奔头,在我们的西面,波斯和罗马两大帝国,还在进行着数百年来的恩怨大战,杀的难解难分,他们的百姓日子苦不堪言,水深火热,甚至因为战争流离失所,许多百姓背负着沉重的苛税,朝不饱夕,未来一片黯淡,相比之下,朕对我们的日子还是比较欣慰的。”

    “当然,也一直有许多人上言,说在我华夏腹心,在江东,还有许多百姓现在生活越过越差,他们也是我汉家子民,也是我炎黄子孙,朕有责任。”

    “朕已经决定,新年过后,由太子挂帅,统兵征讨江东藩,削除割据,让江东的百姓也过上好日子。”

    不住咳嗽的杜如晦带头拿玉笏拍击掌心。

    “太子仁厚又稳重,若由太子挂帅平江东,则是江东百姓之福也。”

    徐世绩、秦琼、程咬金一干大将也都赞成太子挂帅,这几年太子监国摄政的表现,是他们看在眼里的。

    “诏,拜太子嘉文为兵马大元帅,以徐世绩为行军长史、李靖为行军司马,秦琼为行军副帅,程咬金为行军先锋,阚棱、王雄诞、西门君仪为行军总管。”

    一众宰辅们对此诏令,十分欣喜,没有一个反对的,其实这些年,大家一直都在为平江东做准备。

    准备了这些年,早就已经准备妥了。

    若不是皇帝出巡五年,只怕早就已经平了江东。

    至于挂帅的人是太子,他们更是赞成。

    太子的仁厚稳重,是深得宰辅们喜欢的,这五年来,皇帝不在京,太子监国摄政,在京辅政的一众宰辅们感觉是从未有过的轻松,这位皇太子对他们十分信任,从不胡乱干涉插手。

    这样的监国摄政在位,他们这些宰辅执政真的是轻松顺畅,比皇帝在时还要顺畅。

    现在让太子去摘个熟透了的桃子,积累点威望名声,这是好事,大家举双手双脚赞成。

    本来早几年,有一些流言,说是李贵妃所出的吴王和长孙贤妃所出的晋王聪慧,类似皇帝,深得皇帝宠爱,有易储的可能等等,但这几年,太子的表现,已经使的他的储位十分稳固,并没有人再去胡思乱想什么储君之争了。

    谁也争不过太子嘉文,除非太子突然死了,可太子高大威武,骑射刀枪皆都不错,才十六岁的太子殿下怎么可能会突然死了?

    他既不肥胖,也没有什么旧疾顽症。

    会议结束,皇帝派羽林郎将杜如晦抬回家,并让太子随后带御医和药品慰问。

    只是当天晚上,杜家便派人往洛阳府送信,杜如晦在家中含笑而逝。

    第二天一早,皇帝下诏,为杜如晦辍朝三日,追赠司空,谥号为成。长子杜构袭国公爵位,并分封其次子杜荷,以及两个庶子分别降一大等和降两大等推恩分封,杜荷赐封侯爵,其余二庶子赐封伯爵,皆在杜如晦之实封地推恩划分封地。

    皇帝还特选公主赐婚给杜构,以其为驸马都尉,保证杜如晦死后家族也依然不衰。

    不久,皇帝诏令长孙无忌拜尚书左仆射,加平章事衔,入政事堂为相。同日,皇帝下诏封长孙贤妃所生之晋王为黑龙王,在关外东北黑龙江口,封地八百里,敕建黑龙王国。

    稍晚,皇帝又赐封李贵妃所出之吴王恪为瑞丽国王,封地在云南高黎共山以西,那加山以东,墨脱大雪山以南,骠国汤彭山以北的广阔地区,同样封地八百里。

    两位原本极受皇帝宠爱,传言能改立为储的皇子突然被分封到极北的黑龙河口,以及极西南的瑞丽江畔,这无疑是向天下人都宣告了皇帝对太子嘉文储君之位的稳固之心。

    太子挂帅南征,两位亲王却被一南一北远封,一切尘埃落定,再无余地。

第1474章 金陵

    江东,金陵。

    沈法兴面色铁青。

    世子沈纶则面色灰败的立在他面前。

    一道道的败讯如雪片一样呈来。

    掌控江东已有十年的沈法兴,本以为江东朝廷虽不能北上争夺中原,可割据江东一隅还是能够稳固的。

    可谁知,秦皇罗成巡边五年,一回到洛阳,就在开元十三年的正旦大朝会上颁下平江东之诏,历数江东藩的不臣罪证,然后诏太子挂帅,点名将出征。

    朝廷还将沈法兴送入洛阳的世子沈伦送回了江东,令其劝告沈法兴投降。皇帝这个时候敢把沈伦送回来,自然已经是吃定了江东。

    秦军的攻势非常之迅速。

    太子嘉文挂帅南征,迅速抵达江陵对岸的广陵建立了大元帅行营。

    紧接着,秦军大将、太子的义兄阚棱便率先渡过长江攻打沈军,凭着强悍的宝船和凶猛的神机炮,先锋阚棱当天便夺下了江东重镇京口。

    沈法兴的长史蒋元超兵败,一战败于京口,再战又败于亭,这一次他没能再逃走,其部被围住,蒋元超突围之时,被阚棱一箭射死,其部尽降。

    京口一失,对于沈法兴来说,长江防线也就宣告失守,江陵城再无安全可言。

    “赶紧收拾一下,我们走。”

    “去哪?”

    沈伦问。

    在洛阳为质十年,沈伦这个江东世子其实对于江东镇早就没有信心,中原呆的越久,他越发认识到中原与江东的巨大差距。说实在的,要不是皇帝没想着要早点平南,江东镇早就没了。

    朝中随便挑几员上将,点一二支精锐,都能平灭江东。

    “父亲,要不投降吧。”

    沈伦再次劝道,他刚回到金陵时,就已经向父亲陈明了秦之强大,希望父亲能够投降。可沈法兴不甘心,苦心经营十年,他去帝号再去王号,接受朝廷之册封,成为大秦的江东节度使,当一个郡公,都已经是最后的底线了。

    若让他交出江东去洛阳,他不甘心。

    他本以为,凭长江防线,再有他十年的经营,江东怎么也能抵挡一下的,谁知道,大将蒋元超连一天都没有守住,长江防线就失守了,京口重镇也丢了。

    金陵已经失了门户。

    “回吴郡。”

    沈法兴咬咬牙,还是不甘心就此投降。

    吴郡是沈法的祖地,当年他就是在吴地称王的,只是后来移都金陵,现在形势不妙,他便打算先回吴郡,暂避秦军锋芒。

    “父亲,我们打不过朝廷的。”

    “现在投降,父亲仍不失封侯也。”

    “我江东沈氏,亦可保全。”

    可再怎么说,也无法让沈法兴就此认输。

    沈伦在洛阳呆了十年,对于朝廷已经有了很深的认同感,但沈法兴做为隋朝的太守,大业末起兵,如今的这地盘了是他百战取得,岂能随便送出。

    要是他这么轻易就认输,那当年他在隋末争霸的时候,多少次兵败,多少次惶惶,早就投降了,哪又有如今的他。

    “孩儿愿意留守金陵。”

    沈伦不愿意去吴郡。

    沈法兴瞧了瞧儿子,有些犹豫,最后还是点头,“若是势不可为,你便率军南撤,到吴郡来。”

    沈法兴家族号称江东望族,同宗就有几千家,他当年以太守之职乘势起兵,百战而据有江东,拥兵十余万。

    割据江东十年,也是比较安稳的十年,可十年的安定,却也让江东兵马战力严重衰弱,尤其是近些年,中原朝廷全面发展对外贸易,海上贸易也就成了重要一环,江东郡拥有漫长东海岸线,朝廷与江东镇达成了许多贸易协定。

    江东的金陵、余杭、宁波、永嘉、建安等都成为了繁华的商港,江东镇的那些官员士族豪强都忙着经商贸易,连军队也搞起了军队回易,趁机走私。

    江东的百姓们,更是大量种植桑树、棉花等,江东镇许多大港甚至都得依靠进口粮食,本来富庶的江东,居然粮食无法自给,皆因贸易大兴,江东百姓把大量粮田改种桑棉茶等,甚至许多江东百姓都进了作坊做工。

    表面的繁华之下,其实是江东镇的巨大危机。

    一个连粮食都无法自足,依靠着朝廷海上贸易而维持表面兴旺的藩镇,一旦与朝廷交恶,必然就将被卡脖子。

    甚至他们的军队十年不打仗,整天忙着搞走私,其实已经严重的腐败衰弱,不堪能战了。

    这就是蒋元超率领的号称江东精锐的节度衙兵,凭借长江天险,却依然还是守不住京口重镇,一天就败亡的根本。

    沈法兴率领金陵城中的官将南逃,刚走过毗陵,结果就传来一个巨大的坏消息。

    自请留守金陵的嫡长子沈伦,居然立马就向阚棱投降了。

    还是沈伦派人跑到京口主动请降,然后引秦军入金陵城的。

    沈法兴给沈伦留了两万兵马。

    结果沈伦一天都没有替他坚守,直接降秦了。

    知道这个消息,沈法兴差点气的吐血,他甚至有些后怕,若是沈伦直接来个兵变,把他生擒然后献给秦军,更糟。

    可不管怎么说,金陵再丢失,那整个江东郡就是真正的门户大开了。

    江南防线,彻底崩溃。

    沈法兴不敢再留毗陵,连夜奔走吴郡。

    半路上,又一个坏消息送到。

    流球太守、东海舰队提督程名振分兵多路攻打建安郡各县,建安驻军、地方官员,皆不战而降。

    江东镇东南门户建安又没了。

    建安虽然穷,可地势险要,甚至沈法兴的计划里,一旦吴郡也守不住,就要退到建安去,那边山林密布,道路难行,可做最后希望。

    可谁知,现在居然被程名振直接就给夺了。

    “那些该死的家伙!”

    愤怒万分的沈法兴叫骂着,过了一会,冷静下来后,他也慢慢能明白建安发生了什么事情,建安很穷很山,可也有沿海的优良港口。

    尤其是这几年朝廷设立东海舰队,然后以剿海贼之后把建安沿海诸岛都占去,并开始在岛上建立贸易点后,他知道建安变化很大,贸易增加,建安许多地方的豪强们都因此发了财。

    而他们也绕不过建安的地方官员和驻军将领们,不过江东不比朝廷,建安郡地方官员和驻军,其实都是当年隋末时起兵的地方豪强大户们,后来被沈法江收编,这些地方豪强们这些年对沈法兴倒也表现的很忠心,可暗里也没少跟朝廷眉来眼去。

    很明显,如今朝廷一发兵,这些家伙便倒向了朝廷。

    “狗日的!”

    沈法兴大骂,这种事情在朝廷那边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没有哪个地方豪强可以做到这点。他沈法兴早前当然也意识到这种情况的隐患,可是他领靠的也是江东豪强们的支持才能割据一方,他根本无法也不可能去对付这些人。

第1475章 最后一个反王

    现在,终于偿到苦果了。

    紧接着的连日南逃中,沈法兴又听到许多坏消息。

    秦军先锋大将王雄诞自淮南同安出兵,渡江攻入江东宣城郡。

    西门君仪自江西出兵,向东攻入东阳,占领金华。

    秦军四路一起攻入江东,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各地就纷纷投降。

    夜晚。

    枢密使、天策上将军徐世绩亲率长江舰队精锐,从海上入松江,直抵太湖。他率部在运河边伏击沈法兴。

    沈法兴部被突袭,大败。

    数万人投降。

    沈法兴的妻妾儿女等也尽落秦军之手,唯沈法兴在亲卫的拼死护卫下,变换衣装,仅百余人逃出。

    江东镇吴郡太守闻人遂安在城中听闻沈法兴到来。

    “使君,机不可失啊。”一名手下劝说他。

    “可沈公待我不薄,当初我仅是一太湖水贼尔。”

    ·······

    沈法兴没有直接进吴郡城,他担心闻人遂安,是以先派人了个悄悄的入城找闻人遂安送信,让他亲自来迎接。

    可等来等去,却只等到了闻人遂安的手下将军叶孝辨。

    叶说太守正在城中准备接风洗尘的酒宴。

    沈法兴很狼狈,可做为乱世里走出来的枭雄,他也很谨慎,目光更是老辣。

    几句对话,加上叶的神情,他都看出了问题。

    “拿下!”

    小村庄的一间屋里,沈法兴一声大喝,亲卫牙兵们纷纷拔剑,围住了叶。

    刀剑加身。

    叶笑了笑。

    “你笑什么?”

    叶孝辩笑着道,“本来我想骗你入城,没想到你识破了,那我就不装了。没错,闻人太守已经派人去向北边的徐大帅请降,他派我来诱你入吴城,要将你擒下做为投名状。”

    “乱臣贼子!”沈法兴大骂,这个闻人遂安当年不过太湖的一水寇,后来劫自己的粮草被自己捉拿,本要杀他,后见他也算是条汉子,就招揽到手下,这些年让他一直做到了吴郡太守这个重要的位置,想不到他却在这关键的时候背叛自己。

    “沈公,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啊。如今四海归一那是大势所趋,可你却一直逆天而行,这是自取死路,你总不能自己要死,还要拉着大家一起死吧?我劝沈公一句,放了我,跟我回吴城,然后随闻人太守一起向朝廷投降。”

    沈法兴咬牙切齿。

    叶孝辨昂首继续道,“这外面可都是我的麾下,尽是我的亲信,全是我的部曲家丁,若是我被杀,这里一个人也别想走出去。”

    撕破脸后,便只剩下赤果果的威胁了。

    沈法兴不由绝望。

    他清楚的知道叶孝辨所言的真实性,江东藩镇虽然是一个大镇,割据十年,可是江东上下也不是铁板一块,都是由一个个地方豪强势力组成的。

    沈法兴做为江东藩镇之主,却并不能如朝廷中央一样有着绝对的集权,他真正能控制的也就是他的牙兵。

    可就是做为他直属嫡系的牙兵,也并不全听他的。

    就比如吴郡太守闻人遂安,这家伙出身水寇,后来被他收服,也成为了他的嫡系直属,是跟蒋元超等一样的嫡系心腹了。

    但是闻人遂安的部下,却更忠于闻人而不是他沈法兴。

    “哈哈哈!”

    沈法兴突然大笑起来。

    这下叶孝辩也被弄的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沈法兴现在根本没有半点反抗的余地了。

    沈法兴走到叶孝辩的面前。

    “我记得,你以前是跟着闻人遂安一起在太湖劫掠的水贼!”

    “是的。”叶点头,他是闻人的老兄弟之一,因此这次闻人才让他来执行这个重要的任务。

    “闻人为何不来?”

    叶孝辩道,“沈公不过百余人,有我来亲足够了,闻人太守北上迎接徐大帅了。”

    “我待你们不薄啊,闻人遂安从一水贼到如今的吴郡太守,你叶孝辩也是吴郡都尉。”沈法兴边说边摇头。

    最后突然拔刀划开了叶的喉咙。

    叶不可思议的捂着喉咙,瞪大眼睛看着沈。

    “哼,就你也想威胁我?”

    沈法兴冷哼,他江东名门出身,骨子里其实一直瞧不起闻人遂安这些草莽出身的人。事到如今,水穷水尽,沈法兴的高傲,不允许他被两个草寇威胁。

    鲜血喷溅了沈法兴一身,可他却没有半点躲避的意思。

    手中的刀在叶孝辩的衣襟上轻轻擦拭着上面的鲜血。

    叶孝辨倒下了,死不瞑目。

    他本来以为吃定了沈法兴,可料不到沈法兴到这时还有鱼死网破的狠心。

    看了眼倒在地上的叶,沈法兴朝他吐了口口水。

    “主公,叶孝辩的人已经围过来了。”衙前都指挥使报告了一个坏消息。

    “杀出去!”

    沈法兴冷冷的说了一句。

    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其它选择了。

    既然不甘心降,那就杀吧,杀个痛快。

    牙兵们纷纷点头,这些都是被沈法兴喂饱的狼,也是最忠心可靠的人,可惜他们数量太少了。

    “杀!”

    牙将最先冲出去。

    一番激烈的厮杀后,沈法兴终于冲杀出来了,可一回头,只剩下了几个人而已,连最忠心的悍勇牙将也都倒在了殿后的路上。

    一路奔逃,后面的追兵却穷追不舍。

    前面便是运河,波光潾潾,却难以逾越。

    最要命的是,沈法兴看到运河上游,再有数条大船乘风而来,而那船头上高高飘扬的红旗,让沈法兴的心跌落到了谷底。

    后有骑兵穷追不舍,前面运河拦截,河上还有朝廷的水师战舰杀到。

    “天亡我也!”

    沈法兴站在运河边上,对着河中水面上自己的倒影哈哈大笑。

    只是笑声有些凄凉。

    他沈法兴,隋末以来最后一个反王,终究还是走到了穷途末路。

    “就是死,我也不会去洛阳跪拜罗成,捧他的臭脚!”

    沈法兴说完,在运河边拔剑自刎。

    “主公!”

    几名最后的牙兵看着沈法兴自尽而亡,尸体跌入运河之中,大叫一声。

    他们互相瞧了一眼,然后也都提起手中刀自杀而死,继续追随效忠沈法兴去了。

第1476章 太子旅贲

    传檄而定。

    皇太子嘉文渡江,兵进金陵城,招抚檄文传至江东诸郡,各郡文武豪强纷纷归附投降。

    兵不血刃。

    程名振率军入建安郡,接收闽地。

    阚棱渡江,接收丹阳、毗陵二郡。王雄诞兵出江西,接收东阳、遂安二郡。西门君仪兵出淮西过江,接收宣城、新安二郡。

    大将军徐世绩率水师入吴郡,伏击沈法兴,将他杀的穷途末落最后大运河畔自刎落水而死。

    沈法兴尸体被水师捞得献给徐世绩,徐世绩顺利进入吴郡城,紧接着是顺势而下余杭、会稽、永嘉三郡。

    江东十一郡,皆定。

    自太子在广陵派先锋阚棱发起渡江做战,到徐世绩的水师战舰自海上进入永嘉港,前后不过十一日。

    十一日时间,朝廷便灭亡割据十年的江东藩。

    秦军所到,各地皆降,无人顽抗,甚至各地的豪强们还组织百姓,牵羊担酒,迎接王师。

    而秦军南征军也在太子的命令下,对各地百姓秋毫无犯,军纪严明。

    大运河畔的京口、无锡、吴县、钱唐诸运河城市,还有沿海的余杭、会稽、宁波、永嘉、建安诸港城,不但没有关城闭市,甚至还更加热闹了。

    原来江东藩的那些官员们,摇身一变,全都举着红旗,争相改做大秦人。

    对于这些投附之人,做为南征统帅的太子嘉文,倒是表示很欢迎,对他们好言宽勉。

    太子从广陵到金陵,再南下余杭,一路上对各地的官员豪强们都是好言安抚,甚至给予不少赏赐。

    太子身边人放出风声说太子想要从各家选一些年轻才俊在身边,于是各家纷纷心领神会,争相将子弟送到太子身边。

    每到一地,就有无数地方豪强把子弟送来。

    太子择其中擅文者入东宫门下修文馆为生员,学习书法、官话、收集江东图书,校理图书、订正谬误。以勇武强健者,选入旅贲讲武堂。

    旅贲讲武堂为东宫太子亲率的东宫卫队下的军官培训班,旅贲,原本是东宫十率下左右司御率的军号别称,左右司御率军号旅贲,而左右卫率军号超乘。现如今朝廷的军队分为南衙北衙和内衙,北衙十二军,南衙十二卫,而内衙也有十二府,其中内衙十二府里,有四府为东宫太子名下,便是超乘和旅贲四府,各统领一军一万二千人。

    皇帝对太子是用心栽培的,如今不断给太子培养班底,甚至真正把这四府亲军交给太子来统领。

    东宫修文馆、讲武堂,也都成为太子培养将来文武班底的地方,现在太子愿意从江东选拔地方豪强们的子弟入这两处,地方豪强们当然是高兴不已,至于这些子弟送到了太子身边,也就成了人质一部份,他们是不在意的,现在大家可都是争抢着送人过去呢,犹豫下可就错过机会了,毕竟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能到东宫去。

    曾经东宫十率,现在为超乘、旅贲这两军四府,拥有四万八千兵额,虽说也是与其它三衙兵马府营错落分置,可毕竟这都是直接隶属于东宫的军队。

    在余杭呆了没多久,太子又乘船出海南下。

    在海上经过些天的航行后,抵达了闽地建安郡,并随后前往巡视了流球郡。

    在流球岛上,太子亲自接见了许多归顺的平地岛夷,又派人去招安了一些在山里抵抗的高山岛夷,给他们封赏,开出了不少很优厚的条件,劝他们归附朝廷,不要继续顽抗。

    在见到太子,并得到太子的亲自承诺后,倒也有不少山夷最终选择了放弃对抗,接受归附入籍,当然,太子也兑现承诺,对他们传统的领地给予了划界承认等,新编的乡里村,亭长以下,也都是由他们自己推选德高望重者担任。

    大秦还组织人手修路,开放与他们的交易等,减免他们的税赋。

    虽然更远的深山里,许多山夷依然顽抗,可太子的安抚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返回到闽地,太子前去巡视了南安(泉州)龙溪(漳州)等地,又去看了东海舰队这两年建设起的厦门港和金门港,对于建安这个八山一水一分地的偏僻之地,如何火热的航海贸易,很满意。

    “孤已经上奏天子,请求将江东道一分为二,流球与建安二郡分出来,建安郡析分出西北面的建安郡,东北的福清郡,中部的南平郡,还有东南的南安与厦门郡。

    此五郡与流球郡合为一道,名为福建道,福清与建安中各取一字。

    而福建北面的十道,则把永嘉、余杭、会稽、东阳、遂安、吴郡、毗陵、丹阳八郡置为江东道。

    而原属于江东道的宣城郡、新安郡,划归给江北的淮南道。

    这么一番划分之后。

    江东道算是被彻底肢解。

    南面的建安划出去,这块地方虽然说比较山多水恶,可是这地方大啊,一个郡足够江东其它数郡之地,更别说再搭上一个流球郡后,实际上这个新的福建道地盘不比现在江东道小了。

    更别说,划走了建安不算,又把江东道另一个大郡宣城郡给划走了,还搭走了一个新安郡。

    对江东唯一的补偿,就是把之前京口、句容等金陵郡东面的江南那一大块淮南道的飞地,重新又划到了江东名下。

    但西面挖去两个郡,南面又挖掉一个大郡,江东道确实实力大损。

    为了弥补福建道比较弱的局面,太子又大笔一划,把江西道临川郡东面的几个县划给了福建道的建安郡,新增邵武、泰宁、郡宁三县。

    淮南道、江东道、江西道、福建道,重新划定。

    随后便是由太子以大元帅之令任命江东与福建两道的三使司官员,以及郡县乡各级官员。

    随着的还有南征军中挑选了数万人分驻于两道诸郡,从此转为驻地军府。

    原来江东藩的兵马,军官入朝参与铨选侯官,士兵解甲归田,授田分地。地方的官吏,官员们也一样入京铨选侯官,吏员则通过考核后或留用或解除。

    不过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太子都做到了一点,就是对他们的财产给予保护,就算拥有的田地超出朝廷限额,也只是让他们与朝廷置换,或是由朝廷出钱征收。

    给予了很大的自由。

    太子处置事务,表现很好。

    虽然知情者,也深知这是有李靖、徐世绩、秦琼这些大佬们的帮助缘故,但太子统兵在外,确实很稳当,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对于好的建议是从谏如流。

    安抚江东豪强百姓等,也是做的很好,赢得一片称赞之声,都说是圣明贤良仁德太子。

第1477章 藩王、边帅

    十一日平藩战争来的快,结束的也快。

    江东的百姓们对这战争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了,都不必担忧害怕,朝廷王师南下进驻各地,更是与百姓秋毫无犯。

    江东沿海的航海贸易不受丝毫影响,甚至马上还更兴盛了,而江东各地百姓们种桑养蚕织布,种棉花纺纱、烧窑制瓷,各种作坊等也是更加热闹,他们接到了更多的订单。

    太子主持的全面普查,百姓们也很配合。

    毕竟沈法兴原来推行的税赋制度基本上是隋朝的制度,是租庸调制,对于百姓来说这种人丁税性质的税制负担更重些,而现在朝廷的两税制将在江东全面推行,他们很清楚这种两税制,对他们有很大的负担减轻。

    至于说工商税,沈法兴时,一面是继承隋朝的租庸调制,一面却又把隋朝没有的工商税也都搞起来了,甚至比大秦的税要高的多,毕竟他以江东一道之地,要养军要养官可花费不少。

    清量田地,清查户口,清查田庄作坊矿山等,全部造册。

    有多少田亩就纳多少两税,田少税少,无田无税。朝廷鼓励田少的百姓,移民到琉球、百济等地方去。

    留下来的,也都会增授田地,保证每人至少十亩地,一户不少于五十亩地。

    对于那些豪强地主们来说,他们也不必怎么担忧,他们的宅第商铺作坊等都不会受到半点侵犯,就算他们的田地超额了,也不会强行没收,只是置换或征收。

    对于他们开办作坊,运营商队,跑船经商等,朝廷甚至十分支持,毕竟江东许多地方也是田地少,尤其是靠近海边还多风暴,耕种不易。

    在许多江东的百姓看来,江东变化很大,也没什么变化。

    换了个皇帝,换了些官员,但日子依然安稳,没有战乱,没有抢劫,大家不用惊慌的背井离乡逃难,不用当流民。

    甚至,他们还减轻了税赋,又能多分田地,若是愿意离开家乡,移民到其它地方去,还能分到更多的田地。

    尤其是对于建安和永嘉等一些山多地方的百姓来说,以前他们就那么几亩田地过日子,靠打渔或是佃工帮衬生活,而现在只要他们愿意离开家乡,他们一家子能分到一二百亩地,直接就能当上地主,这对他们的诱惑力极大。

    建安许多山区里的百姓,纷纷到官府报名,都想出去闯一闯,都想试一试当地主的感觉。

    太子也派人召集各地的豪强大户们谈话,主要是动员许多地方上的大户豪强们,让他们迁移到洛阳、长安等六京大城。

    迁移新征服之地的地方豪强大户,这其实是汉朝就开始的一种策略,是有效统治的一种好办法。

    既能充实京城,增进繁荣,同时又便于监管这些豪强大户,并能让地方更易于朝廷管理。

    愿意入京者,他们都会获得一些好处,比如散予一些散阶,或是为他们死去的父祖们追赠点官职,甚至可以给他们一些名额,让他们的子弟入国子监或是讲武堂等入学。

    这些都是特权。

    去了有好处,如果不去,自然肯定也会有些麻烦的,只要朝廷要追究,随便都能查出一堆的把柄问题来,到时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这些地方豪强们心知肚明。

    他们并不愿意离开家乡,可不离开又不行。

    于是最后跟太子讲价还价,提出愿意把家族大宗迁往京城,而在家乡留下一二小宗分支,以看护祖坟祖宅祖地之类的,对此太子倒也同意了。

    于是他们便喜笑颜开很满意了。

    半年的时间。

    太子正月离京,二月发起渡江战役,十一日平定江东藩,但随后的善后事务,让他在江南呆了足足半年多。

    江南无雪。

    但江南的冬天却十分冻人。

    十二月。

    太子从江东道的首城余杭出发,乘船经南北大运河北上返京。

    原本江东道的首城金陵江宁城,眼下已经正式被皇帝升格为南京金陵府,原南京广陵府被摘了南京之衔。

    这次南京换地,实是因为广陵虽繁华,但广陵在长江之北。朝廷六京,皆于大江之北,为了能够增强对长江以南之地的重视,朝廷这次把南京迁到了一江之隔的江陵城,用心良苦。

    广陵城的百姓们很不高兴,不过皇帝依然还是保留了广陵府的地位,其级别仅比六京低半级,要高于郡。

    同样被授予府资格的,还有江陵府,还有九江府,此外还有岭南的南海府和交趾府,北方的太原府和大同府以及西域的高昌府以及朝鲜半岛上的汉城府。

    六京九府。

    二十七道。

    三百六十郡,一千八百县。

    还有七十二藩国,五百四十诸侯。

    广陵郡。

    这座大秦东南第一大繁华都市,依托海贸,成为大秦最大的盐商海商中心,也成了最富庶的城市。

    渡江北返的太子嘉文遇到了同样北上入京朝集的林邑道经略使李世民和日落国王罗艺。

    罗艺和李世民知道太子要来,故特在这里等候。

    两人站在码头迎接太子。

    嘉文看到他们倒有些意外。

    “孤为太子,不便与藩王、边帅私交。”

    嘉文微皱眉头。

    太子身边的秦琼倒不以为意,“殿下为一国储君,如今圣人也是有意放权,且现在也不是太子有意结交藩王、边帅,只是路上遇到,他们主动前来请安,见一见也没什么大事。”

    秦琼认为罗艺是宗室中有份量的亲王,而李世民也是很有本事的边帅,这些人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谢秦相。”

    秦琼哈哈一笑,“等这次回京,过完年后小女就要正式与殿下完婚了,我以后就是你的泰山,肯定要多帮衬帮衬你的。”

    在几年前,皇帝就为太子选定了秦琼之女为太子妃人选。

    这桩婚事,倒是得到了太上皇和皇太后还有皇后等的一致赞成,连朝中宰相们也多是看好的。

    太子嘉文与秦琼的女儿如玉也是从小长大的亲戚,两小无猜感情不错,双方也都是互有好感。

    唯一对这桩婚事有些不同意的,也就是几位大学士。

    这些大学士认为,皇太子的妃子,将来要成为皇后,母仪天下,故此最好是不要选择贵族勋戚之女,怕的是将来后戚势大干政。

    他们希望太子妃最好是出自于一般的文臣之家,是那种诗礼传家的士族之女。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太子妃当选世族名门之女。

    当然,最终皇帝还是选定了秦琼之女,不仅因为秦琼是表亲,更是信的过的宰相,还在于秦琼之女确实才貌年纪等各方面都与太子十分相配,更难能可贵的是,两个小年轻又都相互有不错的好感。

第1478章 居功自傲李世民

    太子按秦琼的建议,直接在码头上让人摆下桌椅,然后也没用布幔等围起来,就这样露天席地的众目睽睽之下,邀请前来迎接他的日落王罗艺和林邑经略使李世民喝茶。

    一起的还有广陵府的府尹,开国元勋周新。

    以及此次南征的几位大佬,李靖、徐世绩、秦琼、阚棱、程名振等。

    他们往那里一坐,确实很惊人。

    毕竟这里随便一个人,那都是跺一跺脚,都能引起震动的人物。

    码头上,暗里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这里。

    这里面,既有锦衣卫的眼线,也有皇城司的暗桩,甚至连淮南道按察使司的御史眼线也在望向这里。

    一壶热茶,配上几样小点心。

    码头上寒风呼啸。

    一众大佬们全都身着锦袍皮草,面上却都是笑吟吟的。

    李世民在这一众大佬里面,还算是地位较低的,毕竟虽然他现在也是封疆一道,为经略大帅,可相比起来,秦琼徐世绩李靖等那都是宰辅大臣。

    就算是阚棱等,现在也同样是一道之主官,他们还是天子的义子门生。

    “沈法兴割据江东十年,想不到太子殿下率军出征,仅十一日就平定了江东藩,我在广南闻得此消息时,都不敢相信呢,吾罗氏皇朝,真真可谓后继有人也。”日落国王罗艺在众人中算是资历老的,他抚着长须笑呵呵的以长辈身份对太子赞道。

    “皇叔祖过奖了,其实都是仰圣上天威,仗将校之勇,方能传檄而定,孤此次率军南征,其实不过是挂名而已。”

    “初次统兵南征,就如此了得,这可是真正的本事呢,咱们罗家有武艺,看来你也是继承到了。”

    太子便也夸赞罗艺,说他坐镇天南,不仅稳固了日落国这一天南之地,甚至还一次次的带领封地郡民百姓们,开疆拓土,一次次的击败了真腊蛮子们。

    “在皇叔祖的带领下,如今日落郡扩增了数倍不止,不仅稳固了大江之东土地,现在甚至已经跨过大江,夺取了江西岸数百里之地。尤其是今年入秋后,皇叔祖与林邑的李经略联兵,仅以一万两千余人,便突袭攻下了真腊都城文单,擒得其国王,了得。”

    罗艺哈哈大笑,有些自得。

    这次用兵,确实是他的谋划,联合了义子李世民,仅以万二之兵,却攻破了大江(湄公河)西面数百里的真腊都城文单。

    生擒了国王,还俘获了一众王室、贵族、百官们,获得无数金银财宝,还掳了许多人口。

    虽说最后还是主动放弃了文单城,撤军回师,但这一仗确实大赚。

    “其实啊,这一仗,主要是因为真腊内乱,又有扶南国发兵入侵,真腊大军皆调往南与扶南打仗,我们不过是看准了机会,突袭取胜而已。”

    “那也是相当了不起了,这机会可不是人人都能发现的了并把握的住的。”

    李世民当初趁朝廷与林邑国在北边交战之机,联络林邑都城里的华商,还组织起沿海的海贼们,也是一举突袭,里应外合之下攻下了狮子城,生擒了林邑国王。

    后来朝廷设立林邑道,李世民任经略使,数年来,仅以一城,却硬生生的守住了狮子城,并经过一场场血战,最终百战灭掉了林邑国,彻底将林邑纳入大秦疆域。

    林邑被灭国后,原国王范头黎带一批残兵败将投奔真腊,还想着有朝一日能反攻倒算。

    李世民屡次派人向真腊王去信,要求他们交出林邑王等,可真腊王因为罗艺屡次出兵入侵,并抢夺了大片真腊土地,所以拒不交出。

    本来嘛,真腊国实力还是很强的。

    奈何却也出了内乱。

    老真腊王病逝,真腊太子继位。

    偏这个时候,扶南国王说他才应当继承真腊王位,原来这个扶南国王原来是老真腊王的庶长子,后来娶了扶南公主。扶南王无子,病逝前让这位女婿继承了王位。

    真腊与扶南以前有过许多次相互联姻,关系很复杂,这位真腊王子以扶南王女婿的身份当上了扶南王,现在他父亲真腊王去世,嫡子的真腊太子继位本没有什么问题的。

    偏偏这个扶南王借着如今扶南实力强劲,所以想要吞并真腊,统一两国,当上扶南和真腊共同的王。

    因此他便非要说他有真腊王继承权,真腊太子当然不肯,于是扶南王便直接出兵来抢王位。

    两国便打出了狗脑子。

    这个时候,罗艺便拉上坐镇林邑的李世民,出其不意的突袭了距离日落国仅几百里的真腊都城文单。

    新真腊王全力跟兄弟扶南王打仗,哪料到这时罗艺来这么一手,都城空虚,加上罗艺他们又带来了神机大炮攻城,一通猛攻突袭,再加上内应,于是都城陷落,真腊王没倒在兄弟手里,倒是被罗艺和李世民擒下。

    洗劫了文单城后,罗艺和李世民也不恋战,在真腊勤王军赶到之前,带着战利品大摇大摆的撤离了。

    在罗艺上京朝集前,他跟扶南王和真腊的一些实力王室都接触了,私下与他们谈判,最终的结果,就是大秦扶持了一位王子在文单城即位称王。而扶南王也扶持了一个王子在南面占领地称王。

    于是乎,现在真腊有了两个王,北方的被称为陆真腊,南方的则称水真腊。

    陆真腊向大秦称臣,水真腊向扶南称臣,各自抱着大腿内讧厮杀不休。

    罗艺一面支持陆真腊,向他们出售武器、放贷借款等,同时又签订协议,让陆真腊向大秦割让了许多土地,重新划定了边界。广南道诸郡都向西面山区扩张了百里到数百里不等。

    李世民坐在那里,一只独手端着茶杯,面上带着笑,其实骨子里并没有怎么瞧的起太子。

    太子的十一日平定江东藩,他丝毫不认为有什么可吹嘘的,换谁来都是这结果。相对比,他李世民用六年的时间,彻底灭掉了林邑国,还有上次与罗艺联手攻破真腊国都,并且利用扶持陆真腊王,直接签订下协议就开拓了千里疆土,这才是真正值得称赞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