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大猛士TXT下载隋唐大猛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隋唐大猛士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隋唐大猛士txt下载     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79章 雪藏

    李世民也清楚的知道,罗艺非要拉着他来迎接太子,其实是想帮下他。他在林邑六年,从最初突袭夺下狮子城,到如今占领了整个林邑国。他在林邑经略使的位置上,已经干了六年了。

    六年,通过了八考。

    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干足了两任。

    八考都是优异,本来四考他就要升任了,不过当时林邑局势还没安稳下来,他就接着干。

    但现在林邑这边已经算是彻底的稳固了,朝廷在林邑驻有府军两万四千,还有昆仑舰队在这边驻扎,设郡置县,移民屯垦,开港航海,使的现在的林邑已经牢牢的掌控在了朝廷的手里了。

    这一次李世民入京朝集,也将接受吏部等的考核,述职之后,可能就不会再返回林邑了。

    说实在的,李世民其实不太舍得离开林邑道,这片天南之地,有太多他的心血,六年,他甚至增添了许多伤疤,现在就要这样拱手让出,他哪里愿意呢。

    有消息说,朝廷要改授他为兵部侍郎,或是任南衙一卫大将军。

    可不管是兵部侍郎,还是南衙大将军,李世民都不太喜欢,京城的官,对他来说当的没意思。

    但他也知道,自己有些历史问题,皇帝不可能让他久镇林邑的。

    他还是希望在外任职,罗艺也很清楚,所以罗艺希望能够帮他一把,如今太子平定江东,声威赫赫,以皇帝对太子的信任,若是太子能够出面为李世民说几句话,给他谋一个不错的外职,皇帝估计是不会驳回的。

    罗艺说着说着,果然说到了李世民的事情。

    “如今江东平定,天南安稳,漠北听说也很不错,真要说起来,也就是朝鲜半岛的新罗,还有海东的东瀛列岛,以及云南、黔中、西山的一些蛮夷们还不太老实,没有完全接受朝廷的入籍归流政策,西域和云南之南的许多地方,现在还鞭长莫及。”

    太子点头。

    云南、黔中过去那完全就是化外之地,只是名义上隶属中原朝廷,这十来年,朝廷对这些地方的推进力度很大,一边打一边拉,又是屯兵又是筑城,又是修路又是移民的,总算是成效还不错,但也只是建立起了几条纵贯线,在那些深山丛林里,蛮夷们还是野蛮的很,不太肯归化,而要想把那些地方变成如今跟岭南等地一样受控制,估计还得要很长时间。

    “虽有圣人的英明决策,但边地安稳,还是得要有得力干将能吏啊。”罗艺笑指李世民,“二郎在林邑六年,从无到有,几乎是凭一已之力为朝廷新增一道,居功至伟,如今两任八考,皆是上优。听说政事堂想调他入朝为兵部侍郎,或任南衙一大将军,我以为太过屈才了,南衙的大将军,不打仗,那就是喝茶的,只是武将们的寄禄机构,和迁转序列。二郎还年轻,应当让他多为朝廷多为圣人出点力,黔中、云南、西山,甚至是北庭、安西、河中、大夏、百济诸道,都是大有可为之地嘛。”

    嘉文笑呵呵的对李世民点了点头。

    “李经略的本事,父皇也多次跟我称赞过的。”

    太子打量着这个铁臂大帅,其实心里是带着丝提防的,他虽被称仁厚,可在父亲的淳淳教诲之下,也并不呆笨,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个李世民有着如何的历史,也清楚知道他是李贵妃所出的他那个兄弟的舅舅。

    曾经为吴王的罗哲威,可是威胁过他的储君之位,虽然之前皇帝已经把吴王和晋王都分封就藩,可毕竟他们是甥舅关系。

    “李经略想去哪呢?”太子笑呵呵的问。

    “臣想多做点事情,边疆之地比朝中更能多做点事情,朝鲜、东瀛,或是西域和南疆,臣都愿意去干点实事。”李世民道。

    太子便点点头,“那孤都记下了,回头见到圣人,会向圣人说的。来,喝茶,孤以茶代酒,这杯茶便敬李帅平定天南之功!”

    李世民面对太子的敬酒,并没有谢辞,端起茶杯饮下。

    秦琼、李靖、徐世绩等这些大帅,都微微皱起了眉头,这个李世民还是有些太过失礼了。

    这家伙,在林邑六年,看来也没变稳重,依然还是一股子桀骜不驯的样子,面对已经成年的太子殿下,居然如此无礼。

    喝完茶。

    太子也并没有进广陵城休息,而是换了船直接继续北上,李世民和罗艺等跟在后面同行。

    船舱里。

    秦琼对自己的女婿直言不讳。

    “这个李世民虽有些本事,但太傲了,而且对殿下无礼,此人不可重用。”

    太子笑笑,“孤听说有本事的人,总是会有点脾气的。”

    “殿下,若要用一人,必须先得驯服一人,用人犹如骑马,若是马不驯服,是不能轻易骑乘的,否则会很危险。”

    “那秦相以为孤是否当为李世民谋外职?”

    “殿下原本如何打算?”秦琼反问。

    “孤原本以为,这李世民确实是很有本事的,六年时间,就彻底灭了林邑国,还将林邑安稳如山,以他的能力和经验,我认为可以让他去东瀛或朝鲜。”

    东瀛的苏我马子和新罗的金白净虽都效忠朝廷,可朝廷有机会的话,当然不会放过吞并两国的机会,大国是不会有什么温情的。

    “殿下,万万不可。李世民太桀骜不驯了,东瀛和新罗两地,不可让他前往。”

    “那让他留在京?”

    秦琼想了想,“臣建议殿下回京后,先不要与圣人说李世民之事,待朝廷任命李世民为南衙之一卫大将军后,殿下再公开上奏圣人,为他谋一外职,臣建议殿下举荐李世民为卫藏宣抚使,又或是黑海宣抚使。”

    卫藏道,原来的吐蕃卫藏四茹之地,现在吐蕃分为乌思和后藏两镇,以及朝廷直辖的逻些与林芝两郡,李世民去了卫藏,就算是挂宣抚使之名,比经略高一级,但在那边,实际没有什么可大有作为的。

    而黑海宣抚使就更别提了,黑海宣抚使主要就是宣抚在黑海那边的突厥统叶护的伏尔加公国,和可萨的高加索郡国,那两个突厥藩国,实际上可是完全自治自立的,李世民去了那边,也仅是一个光杆宣帅而已。

    “殿下,让李世民到卫藏或黑海去,熬他个八年或十二年,若是此人驯服了,那么到时殿下再将此人调回重用,则可为宰辅重臣,能出将入相。可若是驯不服,那么便可让他一辈子于乌思、黑海、里海、河中、大夏、北庭、漠北等地迁转,不予信用也。”

    太子思索了一会,“好,便先听秦相之言。”

第1480章 调停

    “圣人,太子凯旋,已至京郊!”

    提督皇城司李宪奏报。

    正接见波斯驻秦大使萨曼,波斯对罗马的战局正在被逆转,库思佬二世皇帝急需从大秦这里获得更多战争筹码,以稳固局势,甚至是扳回劣势。

    “尊贵的大秦天子陛下,只要大秦能够提前交付宝船舰队给我们,我们就能马上粉碎罗马人的攻势,重新占据上风。”

    “波斯萨珊现在局面很被动啊。”皇帝听完了李宪的禀报后,并没有中断与波斯大使的谈话。

    希拉克略皇帝的本事还是挺强的,不愧为王朝开国之君,在他继位之初时,库思佬二世打着为岳父报仇的名义,带着小舅子罗马皇子杀回罗马,一路连夺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亚美尼亚、伊比里亚、两河流域等地,由小亚细亚直接攻入了拜占庭帝国的腹地。

    尤其是在隋大业十一年时,波斯大将沙欣攻陷了博斯普斯海峡的卡尔西顿后,直接威胁着海峡对面的拜占庭都城君士坦丁堡。

    当时,波斯又拉拢了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开始由西北进攻拜占庭,打的希拉克略向库思老数次求和都被拒绝。

    可是转眼已经十多年过去了。

    希拉克略虽然一度面临败亡危机,可终究还是挺了过来,他实行军队改革,将罗马划分为若干军区,每个军区都加强了机动作战和防御力量,又与教会加强了关系,从教会处得到不少金银资助。

    更别说希拉克略还与突厥和保加利亚人等结盟,联姻结盟。

    波斯三名将沙赫巴勒兹、沙欣、沙普坎连番进攻罗马,结果都被希拉克略顶住了,而在去年大秦罗马盟约缔结后,罗马借助与大秦的贸易,经济好转,加之从大秦借款购买军备,使的罗马开始转入反攻。

    特别是突厥和可萨的十万轻骑可以全力投入到高加索一线战场时,罗马第二反攻战场成功开辟,战局逆转,罗马真正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真正的战局转折在今年夏天的时候到来。

    罗马塞尔吉乌斯教长击破了阿瓦尔人的君士坦丁堡之围,他们用从秦军那里贷款采购到的大批秦军弓弩,在这一战中重伤阿瓦尔军,使的他们损失惨重。

    随后希拉克略皇帝在突厥统叶护可汗与可萨叶护的十万骑兵援助下,发起反攻,他们由高加索攻入了波斯。

    随后,希拉克略皇帝占领了波斯军事重镇甘扎克,并毁掉了袄教最重要的拜火祠之一的阿图尔居什那普火祠。

    库思老二世皇帝不得已慌忙带着圣火狼狈撤退,罗马与突厥大军随后在亚述古城尼尼微再败萨珊波斯,洗劫了达斯卡尔等王宫。

    如今,波斯萨珊帝国的库思老二世皇帝,十分狼狈的一路逃到了都城泰西封,而罗马军队正乘胜高唱凯歌追击而来。

    局势变的极其的坏了。

    虽然埃及、叙利亚等地还在波斯手里,可现在自己的老巢都城都要被罗马反攻了。

    一年多前,波斯还策划了阿瓦人围攻罗马都城君士坦丁堡,谁知自己现在马上就要尝到都城被围的感觉了。

    偏偏此时阿拉伯人的叛乱已经越来越厉害。

    波斯如今内忧外患。

    波斯希望大秦能够帮助波斯,最起码,也希望大秦这个时候能够出面帮忙调停两国战争,只要罗马肯休兵罢战,波斯甚至愿意向罗马支付岁贡金币。

    波斯迫切的想要休战,是因为现在确实很狼狈,库思老二世内忧外患,罗马军团即将兵临都城泰西封城下,而各地的总督们却并不积极勤王。

    “如果波斯皇帝希望大秦调停波斯与罗马的战争也可以,但这里我要提一个条件先,就是波斯能够将夺取的罗马真十字架圣物归还。”

    萨曼大使听闻这个条件,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同意了,真十字架是罗马教会的圣物,是攻占圣城后夺取的,但相比现在的困局,这个圣物又不值一提了。

    “还有一个,库思老二世老了,有些昏馈了,波斯萨珊在他的带领下,是没有未来的,大秦可以帮助波斯萨珊,但我们希望能够支持一位有能力带领波斯萨珊走向更好,也希望这是一位能够与大秦友好的皇帝。”

    “尊贵陛下的意思是?能否明说?”

    罗成轻轻敲打着御案。

    “朕知道现在波斯萨珊国内很多人都不满库思老二世皇帝了,罗马进军泰西封,可波斯各地的总督贵族们却并不积极勤王,对吧?”

    萨曼无奈点头。

    “我听说皇帝与罗马公主利亚所生的那位皇子挺不错,国内贵族们中威望不低,而且罗马人对他也有好感,若是他继承皇位,那么我相信在他的带领下,罗马人肯定会愿意停战议和的。”皇帝笑道。

    这下萨曼也只能震惊了,想不到皇帝对波斯国内的事情知道的这么清楚。

    “圣人为何愿意支持皇子?”萨曼问。

    “朕见过这位皇子几次,印象挺不错的。”罗成道,实际上嘛,大秦对这位皇子的私下接触可是很多的,甚至早就在暗中支持这位皇子了。

    如今形势下,波斯萨珊国内的政治形势十分复杂,有一股子要推翻库思佬二世的呼声,大秦愿意支持这位皇子称帝,条件就是这位皇子当皇帝后,会与大秦继续友好,并维护大秦的海陆丝路,以及给大秦更多好处。

    “朕知道,萨曼大使你也是皇子的人,对吧?”

    萨曼点头。

    “怎么样,朕的提议你们愿意接受吗?”

    萨曼没有犹豫的点头,“感谢皇帝的慷慨,只不过如何能保证罗马的停战呢?”

    “这个你放心,朕会从中斡旋,只要皇子政变推翻库思老二世,成为波斯新皇帝,并将真十字架圣物归还罗马希拉克略皇帝和教会,那么朕可以保证罗马定会休兵罢战,两国和议。”

    “当然,除了交换真十字架圣物,波斯也需要撤出从埃德萨到亚历山大里亚的领土,两国互相交换俘虏,各自撤回军队,休兵罢战。”

    萨曼问,“大秦需要什么?”

    “朕听说在红海畔的阿拉伯半岛上,有一支新兴的势力在麦地那崛起,他们建立了伊斯蓝教,数度与麦加的古莱西贵族们交战,并愈战愈强,屡战屡胜,如今到处宣扬该教,联合周围部落,扩大影响,甚至正准备进攻麦加。”

    萨曼当然知道半岛上的这个新兴的势力,半伯以前是萨珊控制的,但是现在波斯只还控制着波斯湾南岸的阿拉伯半岛北部地带,南面只有红海北岸东北端的也门了。

    那里已经成为了一块飞地,实际上萨珊已经失去了对红海的控制权。

第1481章 异教

    红海北岸半岛上的麦地那势力正日益强大,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红海航线,而原本半岛上陆路的商业中心麦加,现在也正面临着麦地那的军事威胁。

    大秦在红海和麦加都有很大的利益关系,麦地那的教会势力却对大秦的贸易商人十分不客气。

    为了维护自己的红海利益,朝廷正在商议要出兵干涉。

    麦加的贵族们已经数次向大秦的远洋舰队请求出兵,秦商们也希望有舰队护航,甚至希望大秦能够在红海取得自己的殖民地,建立城堡商港,以保护这些海外华商。

    许多麦加贵族在屡屡兵败于麦地那的先加教会军之下后,干脆向大秦皇帝请求内附,他们希望跟突厥、可萨等一样,也跟大夏、河中的那些国王一样,内附大秦,成为大秦天子的分封诸侯。

    这样一来,他们能够继续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另一方面又不用再面临着麦地那的军事威胁,成为了大秦诸侯,自然会有大秦的舰队帮他们击败那些该死的异教徒们。

    为此这些贵族们请求内附,自愿成为大秦诸侯,并请求朝廷派官员过去接管这座商业大城麦加,同时请求朝廷派舰队运兵过去驻守。

    这也是不得以而为之了,在如今,阿拉伯半岛,已经大部份都归附了异教,那些不肯归附的部落,也多被他们击败征服,顽抗的遭到血腥镇压,贵族们可舍不得放弃麦加,更不愿意被镇压。

    波斯萨珊此时也是自顾不暇,便只能找经常在红海上航行的东方大秦帝国帮助了。

    皇帝已经同意了麦加古莱氏族们的请求。

    对大秦来说,这座商业重镇若能成为殖民地,是很有好处的。

    当然,这得有波斯萨珊人的承认,否则以后就会很麻烦。

    皇帝现在想借波斯内乱之际,扶持波斯皇子政变推翻他老子库思老二世皇帝,与罗马停战,同时借此机会,要让波斯萨珊承认麦加古莱贵族对大秦的内附,并且,还要让罗马与波斯两国,都同意把红海的控制权让出部份来给大秦。

    甚至,皇帝罗成还想要波斯把他们现在阿拉伯半岛上的两块飞地,阿曼和也门,这半岛东北角和东南角这两个角直接割让给大秦,这样大秦就不止是麦加一块殖民孤地,而是有三块地。

    更重要的是,也门控制着红海口的入口北端,阿曼控制着波斯湾入口的南端,加上麦加这个阿拉伯半岛上陆地商路的重镇,等于大秦就控制住了与西方波斯、罗马、法兰克等国家的贸易大门。

    本来红海是由罗马拜占庭帝国控制的,可是因为战争连年,使的红海的海盗越来越多,越来越猖獗。而另一条从波斯湾经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商路,却总要遭遇波斯萨珊的各种关卡盘剥,同时还要被拉赫姆人和伽珊人阻断睡线,受罗马和波斯的同时干扰,故此麦加的商业地位越来越重要。

    此时半岛上最大的三个城邦,麦加、麦地那、塔伊夫,三个城邦都紧挨着绿洲,水源没有问题,处于红海与东方大沙漠之间的可居地。

    虽然这三座城池都是在沙漠之中,有的是山城,有的是山谷之城,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渗渗泉,故此成为骆驼商队的汇集路线。

    同时,麦加还是半岛上的圣地,各部落间虽经常冲突不断,爆发战争,但每年他们都会停战一段时间,前往麦加朝觐。

    这个时间,也是诸部落一年一度的仲裁经纷争的时刻,同时也是解决债务问题的时刻,人们也趁机在麦加进行贸易,这使的麦加城在半岛三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也更加商业繁荣。

    大秦希望能够接替罗马与波斯控制红海,大秦有强大的远洋舰队,可以打击海盗,但是舰队也需要补给地,更需要停泊的军港。

    麦加虽不靠海,但在红海中部北岸边上不远,若是大秦能控制麦加城在手,那么陆上有麦加支撑,海边再设军港,则红海就能牢牢控制在手,再不惧海贼猖獗。

    当然,皇帝还有一个考量,他并没有告诉过臣子们。

    那就是皇帝也有些惧怕这支新兴的异教势力,历史证明,这支后来被欧洲人称为萨拉森帝国,东方称为大食帝国的势力是极其强大的,强大到东方的唐帝国都难以争雄。

    皇帝很担忧这支势力崛起,所以要趁着如今他们还没有统一半岛,还没有真正兴起之时,准备扼杀他们。

    故此皇帝才会幕后扶持波斯皇子政变,才会调集波斯罗马两国大战,才会接受遥远红海北岸麦加贵族们的内附请求。

    最终的核心理由,仅仅是要遏制这支新兴的异教势力。

    波斯和罗马,都只能在西方争雄称霸,他们的势力根本无法到达东方。但异教就不一样了,他们一旦起来,就谁也拦不住了,他们会一直打到西域来。

    他们会控制西方的海陆贸易路线,掌握外贸大权,这对于大秦来说,是绝不能接受的。

    北非和东方的香料、皮革、药品、丝绸、奴隶,武器、谷物、茶酒等等商品往来,若是这个贸易路线控制在他们手里,则定价权就在他们手里,大秦的对外贸易就将掌握在别人手里,为他人做嫁衣裳。

    大秦的龙旗将插上半岛的麦加城上,绝不会允许异教鹰旗出现。

    维持一个衰弱的波斯,远远比一个无法控制的新兴大食,对大秦更有好处。

    “朕将派出远洋舰队前往,其下四大分舰队,昆仑海舰队、天竺海舰队、波斯湾舰队和红海舰队将一起抵达,只要皇子愿意将也门和阿曼割让给大秦,并承认大秦对麦加的主权,那么大秦保证,波斯湾南岸的半岛北部地区,将依然归属于波斯萨珊所有。”

    西面沿地中海的叙利亚等地,以及地中海南岸的埃及,都将归属于罗马,两河重归波斯,突厥军队也将撤回高加索北面。

    阿拉伯半岛最终将形成大秦据有半岛南部和东部,波斯占有半岛北部,罗马占有半岛西面的局面。

    三皇同盟,签订三皇盟约,一起愉快的和平发展。

第1482章 检阅

    “圣人,想那什么阿拉伯半岛相距我们数万里之遥,何必如此费力干涉呢,再者,罗马与波斯大战不休,岂不是对我们更有利?我们坐山观虎斗,卖军械放贷款,岂得正好?”

    皇城司提督李宪不解。

    “坐山观虎斗自然是好的,但我们得提防不能让别的恶狼趁火打劫,让他们一口吞了伤虎坐大。”

    “圣人所说之恶狼难道是指那些大食部落?”

    “确切的说是麦地那新兴的那个异教势力,他们的发展十分迅速,再不干涉,不出三年,他们就能吞并麦加,甚至控制整个阿拉伯半岛。到那时,他们北上就能把衰弱不堪的波斯给吞了,再然后,就会北上跟我们争夺河中、大夏,甚至是拦截控制海陆丝绸之路!”

    想当初中原南北朝之时,柔然和突厥强大,控制着草原和西域,就控制了丝路,使的中原的外贸处处受制。

    后来杨广称帝后,是费尽苦心的重新开拓西域丝路。

    “他们真有那么厉害?”

    “不能小觑!”

    皇帝摇了摇头,不再想着这事,对于他来说,能做的已经做了,他有着历史的经验,是比麦地那的那位先加更先加的先加,他相信自己的这些先手安排下去后,是能够扼杀这支异教势力的。

    “走,摆驾,迎接太子!”

    太子凯旋。

    洛阳臣民皆奉旨出迎。

    太子乘坐着皇帝赏赐的金辂大车,身着金甲,接受臣民迎接欢呼。

    阚棱充当车夫,西门君仪和王雄诞站在大车后面持槊为卫士。

    而秦琼、李靖、徐世绩三位大帅则与太子同乘大辂。

    洛阳正南门城门楼上。

    皇帝与宰辅站在城门楼上,百官站在城楼两侧的城墙上。

    “太子凯旋,皇帝校阅!”

    羽林大将军李玄霸身披银甲,策马驰至城楼下,高声吼报。

    “羽林大将军李玄霸奏请天子,检阅太子凯旋将士!”

    皇帝挥手。

    “受阅开始!”

    李玄霸策马向前。

    “受阅开始,标兵就位!”

    一名名百战功勋的上柱国兵王们,今天满身勋章走出,他们脚下的皮靴擦的锃亮,身上的铠甲更亮。

    全副戎装,挂满勋章。

    每一步踢出,都无比的稳健和响亮。

    一共三十六名上柱国兵王,大秦帝国开国十三年来,东征西讨开疆拓土无数,千百次征战中,总共就这三十六名兵王获得上柱国勋。

    虽然还有许多军官也获得上柱国勋,但今天,皇帝指定要由这三十六名年龄各异,高矮不同,但都挂着上柱国勋的兵王们前来担任标兵。

    兵王们在正南门前的大道上,一一立定,手中柱着长矛,腰中配着横刀。

    “南征先锋!”

    “第十八陌刀营,请接受检阅!”

    足足五百名陌刀手,个个身披厚甲,肩扛丈陌刀,大步走来。他们的队列十分整齐,步伐如一。

    最让路边围观的百姓们惊叹的,还在于这些陌刀手们身上有着一股子杀气,带着股血腥味道。

    皇帝身边的伊丽王罗嗣业看着这些陌刀手,不由热血沸腾,年底前来朝集的这位亲王,面色通红。

    当陌刀营方阵缓步到达城门前时,他们突然高吼一声,然后齐齐将手中丈八陌刀挥出,双手持刀前进。

    雷声般的欢呼声响起。

    陌刀营后面,是长柄重斧营,然后是长矛营、大盾营、刀牌营、弓手营、弩手营,接着是轻骑斥候营、弓骑营、枪骑营、具装甲骑营,战车营、车弩营、神机营

    选出来的都是南征军中的精锐。

    城门楼上检阅的皇帝宰相们,城墙上的大臣们,城下路两边的百姓们,看着这一队队的精锐王师走过,无不兴奋万分,欢呼不断。

    当太子和李靖秦琼等出现时,更是响起了无数赞叹之声。

    太子的威望在不断的高涨。

    “政事堂已经发出了李世民任兵部左侍郎的任命了。”皇帝对太子道。

    “儿臣觉得李世民很有干劲,他在林邑六年,取得的功绩有目可睹,儿臣认为可让李世民去卫藏,那边现在还有些乱,正需要他这样的能臣干将。”

    罗成呵呵一笑。

    “告诉父皇,这是谁帮你出的主意?”

    “是秦相国。”太子在皇帝面前,倒也没有半点隐瞒的意思。

    “为何会这样?”

    “秦相说,李世民虽有才干,可太过桀骜,若是不能驯服他,便不可重用。”

    罗成点了点头。

    “叔宝说的倒也没错,对于朕来说,不管是多么桀骜不驯的人,朕都敢用,皆因为朕自认为压的住他们。李世民也好,李孝恭也罢,或是什么裴寂、刘文静、杨恭道等许许多多本不是朕的人,许多还曾是敌人的人,但朕都用了他们,诸如李密、窦建德、王世充等反王枭雄,朕也都好好的留着,甚至还给了他们一些清新的职务,为何?因为朕有自信压的住。”

    “李世民再桀骜不驯,可他也始终翻不出朕的手掌心。但是你就不一样了,若是朕不在了,李世民这等人,你确实不一定能控制的住。叔宝教你的是对的,他是你准岳父,不会害你,你不是开国之君,若是朕哪天不在了,你继承了朕的这江山,而你又觉得你控制不了李世民以及李密等这些人,那么你要么就不用,要么就干脆杀了。”

    太子惊讶。

    “不用惊讶,权力其实就是这么血腥,为了权力,父子兄弟都会刀兵相向,何况是臣子。还记得朕在你小时教你的那句话吗?小事要忍,大事要狠,尤其是为帝王者,谁危及你的皇位,那就得先下手为强,绝不能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朕明白会召见李世民,告诉他,你看重他的才干,为他求取外职,朕收回先前兵部左侍郎的诏令,将改授他为红海道宣抚使兼左都督指挥使兼麦加郡太守,宣抚都督麦加、也门、阿曼这三个海外郡,远洋舰队也将暂交由他节制。”

    “父皇授予李世民如此大权?”

    “既然要用,就放开了用,若是他有什么不忠举动,再拿下就是。”罗成很自信的道,就算把李世民放去遥远的红海北岸阿拉伯半岛,可他一样能够牵住他,不用担心会飞走了。

第1483章 太子远征

    开元十四年。

    春,二月。

    京师洛阳依然热闹无比,上元灯节刚过,可紧接着就是春闱大比。大秦科举在经过初期一年一试后,改为了三年一试。这也是如今大秦的疆域越来越广阔,参与科举的士人越来越多,为了给考生们更多时间准备,故此如今是三年一科。第一年夏天举行的是郡级秀才考试,次年秋在道城举行举人考试,第三年春则在京师举行进士考试。

    今年做为新科举制的头一科,准备了三年之久的无数士子们早就摩拳擦掌了,洛阳城赶考、观摩的士人也创下新高。

    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考生们,都欲争夺进士头衔,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

    根据朝廷最新的诏令,如今吏制全面革新,科举入仕已经成为主流。就算是吏职,也不比从前了。吏职流外九等,最低的八九等吏职也起码要求是考过县试的童生才有资格参与吏员考试。

    六七等吏职,则要求起码有秀才的身份。四五等以上的吏职,更要求得有举人以上功名,或是流外六等吏或六等勋以上军人方有资格参与考试。

    像过去一样,直接地方主官征辟,或是代代世袭的情况,已经不可能出现了。吏不再是没有上升通道的底层之职,做的好也一样能步步上升,流外九等升满,有足够的资历和政绩一样能够升入清流,授给官阶,成为官员。

    故此如今的科举考试,已经不仅仅再只是争夺进士名额,童生、秀才、举人、进士,每一级只要通过了,都是有实打实的好处。

    都能取得相应的进身之阶。

    皇帝今年特意诏令去年南征平定江东藩的皇太子嘉文成为了新科进士考试的主考官,担任了总裁一职。

    今年的进士考试规模也额外的大,皇帝恩旨,特意多增加了许多举人参与进士考试的名额,原本一科也就只有两三千举人能有资格可以参加进士试,但今年,皇帝特旨,格外开恩,给出了一万两千个举人参加进士试的资格名额,相当于一个军团的数量。

    而今年的进士试,也依然会是维持十比一的录取率,这意味着今年将录取一千二百名进士,破天荒,将是往年的几倍之多。

    上千的新科进士,虽然说这是头一次三年一科的新制,也等于是停考了两年后,但数量依然惊人。

    朝廷里已经有人在说这样放水,使的进士不值钱了。

    但皇帝依然坚持,科举之前一年一科,已经连开了数科,录取了一千多人,如今开始三年一科,今年恩科特例,直接一千多,但以后三年一科,一年几百,进士也会越来越多的。

    罗成始终认为,这是好事。

    进士多了,不可能直接就能授给县令县丞等,没关系,可以再授低些。

    比如之前新科进士,最低也是从县丞、主簿等做起,而现在,完全可以再降低一个档次,从县衙的诸曹参军做起。

    县诸曹参军,那也是相当于县局长的,也是很重要的官职。

    事实上,罗成也有意让进士新任之官降低些,毕竟进士们靠的是考进来的,哪怕如今考的比较综合,不但要精通诸子百家,经史子集,还要考身言书判,连官话都得掌握的很好。

    但说到底,他们还是欠缺经验,就算中进士后,会在京城集中先学习半年,然后再到京师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诸部门实习半年,可依然还是经验较低的。

    若是直接放他们到下面去任县令啊县丞这些地方主官,无疑效果不会太好。

    若是从县曹参军之类的做起,既能负责一些具体事务,又不至于直接就成了地方主官,上面还会有县令县丞等带一带。

    当然,不管怎么说,就算起步降到县诸曹参军,可进士们依然是前途无量的,比起千辛万苦从流外吏职爬上来的,他们的上升渠道更通畅。

    为了给这些进士们做职前培训,皇帝今年又还特旨新办了太学。

    国子监本来也算是大秦的太学了,但现在皇帝又开一个太学,其目的就是让这所新太学,专职给官吏们做培训的,不仅新科进士们要做职前培训,就是以后那些官员们升迁等,也会安排些进修,甚至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官职,也会做专门进修。

    皇帝并不希望自己的官员只是一群会坐而论道,只重道而不重术的人,那些只会清淡,具体事务都只知道交给幕僚胥吏的官,要来何用?

    太子主持今年的新科进士试,无疑是皇帝又为提升太子的威望。

    好在一切顺利。

    涌入京的几万名士子,没闹出什么乱子来。

    而一万二千名赶科的举人,在经过了紧张的九天三场封闭式考试后,也顺利的都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笔试、面试。

    一千二百名贡士被选出。

    他们在太子的带领下,进入皇宫,登上金殿参与由皇帝亲自主持的金殿考试。

    集贤殿上,一千二百名贡士接受了皇帝的问询做了答辩,一众宰相和大学士们参与点评。

    最终,定出了三甲名次,选出了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河北饶阳李义府被钦点为状元郎,南阳韩瑗为榜眼,清河崔守业为探花。

    金榜放出,天津桥唱名。

    无数的贵族、勋戚、官员们争相派出家仆榜下捉婿抢人,好不热闹。

    而就在殿试后的第三天,皇太子嘉文奉皇帝旨意,带领旅贲军一万二千太子亲军,离开洛阳,前往西域。

    此次太子出京,是将前往西域,抵达高加索郡国,代表大秦天子,与罗马、波斯两国皇帝会盟。

    皇太子将代表皇帝和大秦,调停罗马与波斯的战争,并将签约一份三家友好盟约。

    此去西域数万里之遥,对于皇帝来说,这次给太子的任务,其实就是想让他更多的看看帝国的疆域,尤其是那遥远的西域之地,上次太子南征,在帝国的东边走了一趟,但还是不够。

    这对于将来要接班继承的太子来说,多走走多看看有好处,何况这份三皇盟约,皇帝也很看重。

    在当今世界,虽然强国很多,但真正能称为帝国的也就是大秦、波斯和罗马了,三国的关系,构筑的也是当今世界的格局,皇帝希望太子这一趟,能够眼界更开阔些。

    一万二千旅贲军护卫,到了西域,还有当地的驻军以及诸侯率部护卫随同,皇帝倒不用太过担心。

    当然,这次盟约,也意味着皇帝要拿下麦加等红海、波斯湾要地,是皇帝扼杀异教计划的关键一步。

第1484章 驾崩

    夜空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随之就是一声惊雷炸响。

    雨哗啦啦的倾盆而下。

    新罗都城,金城。

    雨幕笼罩着王宫。

    也掩盖了王宫里的哭声。

    “大王驾崩了!”

    宫人有些慌张的在通报着这个消息。

    “立即去通知和白会议的诸大等们,还有,派人去秦大使馆,上报消息。”

    在新罗王位上坐了几十年的国王金白净终究还是死了,他这几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总是还有口气吊着,本来前些天看着气色已经有所好转,大家还以为大王又好转了。

    谁知道,突然就没了。

    这让王宫里众人有些慌了手脚。

    因为眼下,王世子金春秋还在大秦京师洛阳城中。

    之前他们也曾几次上奏天子,请求世子回国,但一直没有得到同意。

    现在大王突然没了,世子却还在中原,国将无君。

    雨幕中。

    宫里早有人偷偷的把消息传递了出去。

    和白会议的一众真骨贵族们很快就知道了这个重大消息,几大家族的族长迅速的聚在一起,他们很快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议,就是派人封锁王宫,拦截给秦使馆的报信。

    “金春秋只是真骨,不是圣骨,他根本没有资格做大王。”

    “我新罗国王位传承几十世,还从没有过真骨为王的先例,此例决不可开。”

    “金春秋不是我们新罗立的王世子,他只是秦人选中的。”

    一个又一个的声音汇集起来,都代表着他们对金春秋这个王世子的不满。

    眼下大王突然病逝,趁着王世子不在国中,这些贵族们决定另立新君。

    雨夜里,他们迅速的行动起来。

    国王无子,有贤名的公主又早入中原为天子妃,就连皇帝的侄女,那样样极似德曼公主的胜曼公主,也一样被送去了中原为天子妃。

    金春秋只是真骨,而且年纪太小,确实无人肯拥他继位。

    尤其是新罗贵族们还有一个深层的担忧,就是认为金春秋在中原多年,早就成了秦人培养的一个忠秦人,若是让他做国王,他只会成为秦人的傀儡国王,会出卖他们新罗的利益。

    新罗面对着秦人在半岛上的日渐势大,也是忧心忡忡,又无可奈何,如今是无论如何也不甘愿国王是秦人选的一个真骨。

    大秦驻新罗大使馆。

    馆内,地下密室。

    驻新罗校尉正在与手下们在密室里紧急商议,驻新罗校尉还有一个暗中隐密的身份,那就是锦衣卫指挥使阶的驻新罗情报官。

    密室里的蜡烛很亮,校尉刘仁义拿起手里的一张纸条在烛前仔细的看着,不用看密码本,他就能直接译出这纸条上的密文意思。

    “和白会议的贵族们造反了!”

    “造反?”

    “他们封锁了金白净的死讯,还拦截了宫里送来我们这的消息,并且已经调兵前往封锁王宫,接着就要封锁全城了。”

    “他们想干什么?”

    “干什么?还不很明显吗,他们这是想要另立新君,不想迎世子金春秋回国继位了。”刘仁义冷笑几声,要说这些新罗人还真是胆大。

    金春秋的新罗国王世子地位,那可不仅是国王册立的,还是奏报大秦,由大秦天子正式下诏册封的。

    新罗国贵族们居然要另立新君,这就是谋反。

    “赶紧安排人,把这消息传递出去,一面上奏朝廷,一面送去百济。”

    百济道距离新罗是最近的,若新罗人真要造反,百济的驻军,也是能够最快反应的。

    “离我们最近的是校尉你的本家刘仁轨将军,他现在是百济道东明郡太守。”

    校尉刘仁义跟刘仁轨名字就差一字,不过两人不是兄弟,仅是名字相似而已。当然,刘仁轨确实是距离他们最近,也手里有兵的大秦将军。

    “刘仁轨将军会出兵吗?朝廷又会如何处置新罗?”几名锦衣卫道。

    刘仁义撇撇嘴,“我们的职责是盯着新罗的一举一动,金城这边有半点风吹草动我们就要第一时间上报,至于如何处置,那不是我们的事。都上街去,联系各自的暗桩线人,接下来,我要随时掌握金城的动静,一举一动!”

    “是!”

    贵族们还在忙着封锁王宫,拦截消息,却不知道大使馆这边早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早在第一时间就掌握了情报,甚至连贵族们要另立新君的情报也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当他们还以为封锁住了消息时,却不知道,一封密信,正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层层的传递,很快就传出了金城。

    三天后。

    东明郡古龙城中,东明太守刘仁轨接到了这封来自金城的密信。

    他手下的参谋把密信翻译后,送到他面前。

    “新罗贵族们疯了,他们要造反!”

    刘仁轨瞧了瞧,冷笑一声。

    “老子早就在等这一天了,终于等到了。”

    “太守,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啊?”

    “当然值得高兴,金白净一天不死,我们就没有理由吞并新罗国,现在金白净死了,那些贵族们也果然很愚蠢的在做蠢事,这不正是给我们发出了邀请贴吗?”

    朝廷吞并高句丽,已经有十五年,吞并百济也有七年了。

    经过这么些年,辽东和朝鲜半岛上,朝廷已经建立了稳固的统治。

    仅百济道一地,朝廷七年间,已经移民一百多万过来,现在百济道,百济人只剩下百万左右,汉移民一百多万,然后是高句丽人、突厥人、铁勒人等其它胡夷约百万,汉人数量上已经占优了。

    百济道有两万多的府兵,民兵更是有不下十万。

    刘仁轨在东明郡,既抓移民屯垦,更抓练兵备战,他早就料定,早晚有一天,朝廷还是会对新罗用兵的。

    如今,他终于还是等到机会了。

    扬了扬手里的那封密信。

    刘仁轨这位曾经的羽林郎大笑着道,“这就是新罗贵族们给我们的邀请贴,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在羽林宫时,皇帝不止一次的告诉过他们,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诸位,新罗贵族们谋反做乱,我等身为圣人派驻帝国边疆者,眼下正是为帝国、为圣人效忠出力的时候了。立即传令下去,以平叛堪乱之由,实行紧急动员法令,召集本郡内所有府兵、乡兵集结。”

    “太守,是否先上报朝廷,然后等上面命令?”

    “等命令?等到黄花菜都凉了吗?直接紧急动员,先杀过去再说,趁新罗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咱们杀他们个措手不及,若是运气好,说不定就凭咱们郡,就能攻入金城,平定叛乱,立他一个泼天之功,诸位,难道你们不想要这功劳?”

    这话一说,再无人反对。

第1485章 晨曦

    天微微亮,阿螺就已经起床了,她先去井边挑水。

    清晨,屯子中间的水井边上有不少和她一样早起挑水的女人们,大家随意的打着招呼,然后拿桶在井里提水,一边提水一边还会顺便交流点闲话。

    将两个大木桶都装满水后,阿螺挑起水往家走,足有百多斤的一担水挑在肩上,她却并不怎么吃力。

    一口气往家里挑了四担水,厨房水缸里挑了两担,然后往牲口棚里挑了一担,又往院门口的水缸里倒了一担,连续从井里提了二十多桶水,又挑了四担,身上也不由的有些微微出汗。

    顾不得休息,她放下空桶,便赶紧给棚里的那头牛的水槽里倒了一桶水,这是家里的耕牛,已经怀上小牛犊,用不了多久就会生产,为家庭新增加一头小牛,等养上一年多,这小牛也就能值不少钱了。

    阿螺还伸手帮这头母牛挠了会痒,把牛身上几只吸了一夜血正肚皮饱胀的牛蜱子给扯下来,扯去头扔在地上拿鞋底擦扁,弄的地上增加了道暗红。

    “好好吃草。”阿螺的话音里有些结巴,她是个百济女子,丈夫则是个中原来的汉人移民,丈夫来时带着三个年幼的儿女,因为妻子早几年病死,所以到了这边后,官府做媒,马上给他安排了一个百济女子婚配。

    成亲之前,阿螺都没有见过丈夫的面,完全就是听从官媒的安排,丈夫给她家送了一对大雁,然后几匹布一些米面,就算正式迎娶她入门了。

    好在阿螺的丈夫虽带了三个孩子,但人还年轻,也壮实,干活很卖力很勤恳。衙门给他们家分了许多地,连新嫁进来的阿螺也分到了十亩永业田,一家子有二百亩地。这在中原老家,是丈夫不敢相信的。

    虽然地有山地林地,不全是熟耕地,可那二百亩地里,足有五十亩是永业田。更别提,官府刚开始还免费租借牛和农具、种子等,又让大家相互帮忙,一起建立了屯庄,修了水渠、打井修墙。

    数年过去,阿螺跟丈夫也生了三个儿女,家里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如今家里有了一头自己的耕牛,另外还有两匹马。一匹是耕地拉车的,耕种旱地马比牛好使,而且马还能拉车。另一匹马则是丈夫的坐骑,丈夫因为年轻力壮,因此加入了民兵,是一名长枪手,每年农闲集训的时候,丈夫都会骑上那马出门。

    丈夫很喜欢那马,就算平时不用,也要求阿螺不停豆饼精料,每天夜里甚至还要喂一把夜草。

    给马喂水的时候,发现夜里给的那把草已经吃完了,马儿站在那打盹。

    从圈里出来,阿螺便开始烧水。

    今天不是旬休的日子,因此家里的孩子们一早要吃了饭去上学。

    家里六个孩子,丈夫带来二儿一女,她又跟丈夫生了二儿一女,这使的这个家里有了六个孩子,尤其是有四个把带的,这让丈夫总是很自豪得意,出门都觉得腰杆直些。

    最大的孩子已经十二岁了,他读完了初小,因成绩好,又上了高小,今年是高小最后一年,他的成绩不错,先生很看重他,说要保送他去县里官学进学。能入县学读书,就有很大机会参加科举县试考中生员。如果能中生员,起码以后也可以在县乡里做个小吏了。

    锅里添水,灶膛烧火。

    鸡窝打开,把养的一窝鸡赶出去寻食,伸手从窝里摸出了五个鸡蛋,最近鸡产蛋期,基本上每天都有四五个蛋捡。

    大郎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又是高小最后一年,读书用功比较耗费精力,丈夫交待每天给大郎煮两个鸡蛋。

    新捡的鸡蛋放好,阿螺挑出存放最久的蛋,她拿了六个出来。

    家里有五个男人,她希望给他们补补。

    大儿子吃两个,丈夫和其它三个儿子一人一个。

    至于她和两个女儿,不管是自己生的还是前妻生的,都没有。

    女儿们没有鸡蛋吃,也没有书读。

    丈夫虽然疼爱女儿,但总说女儿将来总是要出嫁的,会成为别人家的人,连姓氏前都要加上夫姓。

    屯子里的男人们,其实多是这样的想法,甚至就算同样是女人的妇人们,也其实都一样。

    两个女儿很羡慕哥哥弟弟们能读书,但也只能在兄弟们闲时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教她们一点,她们很聪明,一教就会,学会了自己的名字读写,也会做简单的加减算术,可就算如此,她们依然是没有机会进学堂的。

    鸡蛋煮好时,一家人的早饭菜粥也煮好了。

    白米煮成的粥里,加入了青菜,再放了一点点的盐和猪油,于是这菜粥便散发着一股极好闻的味道。

    家家户户厨房顶上的烟囱飘起袅袅炊烟,这时天也终于大亮。

    宁静一夜的小屯子也开始喧闹起来。

    丈夫扛着锄头走进院子,他也很早就起来了,起来后便扛着锄头下地转了一圈,去给家里刚栽种不久的稻田放水,查缺补漏。

    “我捉了一些螃蟹,还有几尾鱼。”

    丈夫递给他一个柳枝,柳枝上串着一串大小不同种类各异的鱼,另外还用稻草扎了七八只螃蟹串起来。

    “田梗上又有螃蟹了吗?”阿螺连忙上前接过。

    丈夫点头,走到水缸前拿起葫芦瓢舀起一瓢水,开始揉搓脸。

    “这些该死的螃蟹抓都抓不完,到处打洞,弄的田埂几天不去就有好多洞,稻田里的水都漏光了。”丈夫抱怨。他们家的二百亩地,有些种桑有些种麻,还有些要种棉,剩下的则种粮,旱粟水稻,地差的田则会轮作点麦子。

    “我把这螃蟹蒸一下,再把这几条鱼杀了煎一下,再给你打点酒。”阿螺对丈夫道。

    “鱼还是炖汤吧,鱼不多,炖了汤大家也都能吃一点。”丈夫说完,擦干脸,倒掉水,走向屋里,“几个小兔崽子还没起床,也不知道帮忙做点家务。”

    “还早呢,让他们多睡会,尤其是大郎,晚上还用功到那么晚呢,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阿螺道。虽然大郎不是她生的,但这孩子对她虽不亲,可还算比较有礼貌,对她生的三个儿女也挺好,阿螺很满意。

    说话间,村长背着手进了院子。

    “阿远,收拾一下,吃过饭后到村头集合,县里的张县尉已经派人来传话,说让民兵明早之前,全都赶到县里集结报道。”

    男人愣了一下。

    “王叔,这稻子还刚栽下没多久呢,还是农忙季节,怎么这个时候县里要集结民兵呢?”

    头发花白的村长老王瞅着那些鱼虾螃蟹,笑道,“听说好像是要出兵新罗了,总之是有任务,阿远啊,又捉这么多鱼虾螃蟹呢,瞧着挺新鲜,正好下酒。”

    “叔,我让我女人把螃蟹蒸了,把这鱼虾煎了,咱们喝一杯。”

    “好,我去其它家通知了,回头提酒过来喝两杯。”老王头笑呵呵的应下。

第1486章 骑士

    等村长老王头提着一葫芦自酿的米酒过来的时候,阿螺家的六个孩子都已经起来了。手脚麻利的百济女人阿螺,还已经把那些螃蟹蒸的红通通,把那一柳条串着的鱼虾也全用香麻油煎好了。

    一壶米酒,再来上点腌萝卜干,配上这蒸蟹煎鱼,还真是香。

    大郎长的有些瘦高,嘴上有了一圈细须,他捧着个木碗稀忽忽的喝粥飞快。

    阿远给儿子夹了一条煎的香脆的鱼放到儿子碗里,“大郎,马上就要毕业了,有没有把握拿到学校的保送县学名额?”

    大郎埋头喝粥,对周边的事情好像隔绝了一般,父亲问了他两遍,他才嘟囔了一句,“张校长说我只要愿去县学读书,没有问题。但他觉得我的成绩,应当到更好的郡学去读书,说我们县还是太落后了些,但如果我能进郡学读书,那么将来参加科举,通过县试取得生员资格就容易的多。”

    高大的阿远一听这话,兴奋的一拍大腿。

    “你个小兔崽子,这是好事啊,郡县当然比咱们县学好,咱们毕竟是边疆,比不得中原呢。郡学的先生们都是有学问的,听说咱们郡学的校长苏教谕,还是个进士呢。儿子,好好读,争取进郡学。”

    大郎点了点头,夹起那条煎鱼放进嘴里,一口就咬下一半。

    吃完鱼,他看了眼父亲和村长面前的那几盘菜,“张校长说过些天想带我去趟郡城,带我去郡学给苏教谕他们瞧瞧,还说我若是能通过他们的考试,不但能够进郡学读书,而且在郡学读书不用学费,郡学食宿全包,而且还有每月六斗米、二百钱的廪膳。”

    王老头听了也不由惊叹,“那可是郡学的廪膳生啊,这可了不得。大郎,想不到你读书这么有出息,好好读,你要真是能进郡学,那么我做主,村里以后每月给你二斗米一百钱,若是你真能成为郡学廪膳生,直接给你每月六斗米二百钱。”

    “谢谢村长。”大郎道。

    阿远高兴不已,直接从面前的盘里一把夹起了四五条煎鱼给儿子。

    “儿啊,好好读书,咱们家祖上七八代都没出过一个读书人,更别说当官的,光宗耀祖就全指望你了。”

    “爹,我也想吃鱼。”

    六岁的二儿子眼馋的道。

    “你吃个球,念书念书你天天念到狗肚子里去了,就你那球样还想吃鱼?你要是再没长进,读完今年你就别读了,滚回来跟你老子我种地,赶牛屁股。”阿远看着这老二就来气,今年都已经读初小二年级了,结果成绩惨不忍睹,字也的歪歪扭扭,官话也说的荒腔走调,算个数更是错的离谱,根本就没心读书,整天就知道逃课捉鱼摸虾的。

    老二被骂的不敢吭声。

    阿远夹起一条鱼给还没开始上学的老三,“三娃啊,你以后进学了可不能跟你二哥学,你得学你大哥,只要你好好读书,今后天天有鸡子吃,爹还给你煎鱼吃。”

    十岁的大女儿看了眼鱼,低头站一边继续喝粥,做为女儿,她不但没资格读书,连上桌吃饭的资格都没,尤其是有外人在时。

    倒是五岁的二女儿还没那么自觉,“阿耶,我也想去读书。”

    “莫闹,女娃儿读什么书!”阿远直接摇头。说着,他给二女儿夹了条鱼,“到一边吃去。”

    老大吃完饭去上学,阿远还让阿螺给二儿子塞上鸡蛋。

    “这两个你路上吃,另外这四个你带去学校送给你们校长,张校长是好人呢,咱们要记恩要感谢人家。”

    阿远把自己跟其它三儿子的那四个蛋,也都给了大儿子。

    “爹,那个蛋是我的。”老二不服气。

    “你吃个球,再不肯用心读书,以后都别想吃蛋,老子把蛋攒起来还能拿到乡集上去换点钱呢,给你个球货吃完全就是糟蹋了。”

    大儿子带着六个鸡蛋上学去了。

    大女儿则去下地干活,刚栽的水稻得开始除第一遍草,施头道肥,还得保水。二女儿则负责去扯猪草。

    至于那个惹人嫌的二儿子,也不情不愿的去学堂了。

    老三则负责在家带老四。

    阿螺匆匆吃完,提着猪食去喂猪了,家里养的四头猪,也是家里的重要副业,不能怠慢了。

    屋里就剩下了阿远和村长。

    就着腌萝卜条配上蒸蟹和煎鱼,倒是挺惬意的。

    “王叔,咱们这次民兵集结真是要打新罗?”

    “听说是,好像是说新罗王死了,然后新罗国的贵族们不肯去中原迎接王世子回国继位,想要另立新王,你说这不是谋反是什么?所以咱们刘太守就下令,要召集兵马入新罗平叛呢!”

    “刘太守的命令?不是朝廷的命令吗?”

    “朝廷的命令还没这么快呢,不过管他哪的命令,总之就是有仗打了。这次估计要趁机灭掉新罗国,所以机会难得呢。要不,怎么也轮不到民兵上阵的。”

    阿远喝了点酒,面色发红。

    “是挺难得的。”

    “阿远啊,你平时枪练的好,是咱们屯民兵的长枪火长,这次机会可要抓好了,若是到新罗能立下军功,到时说不定就有机会转入三衙做侍官呢?运气再好点,说不定就能授衔加勋呢。”

    “要是能授封骑士就更好了。”

    骑士,这原本是指骑兵,但是现在骑士有了另一个让人羡慕的含义,就是由天子和朝廷授封的有功之军士,授给这些人军田为永业田,每个骑士还都会授给战马、武器等,并授给士官兵衔,在军中担任队正以下的队副、队旗手、谦旗、火长、火副等低级军职。

    这些骑士,便是府兵的进阶版。

    他们能拥有更多的军田,骑士一般是二百亩起,且都是永业田,甚至骑士老后,可以让自己的子弟参加考核,如果成绩优良,便可继承他们的田地、盔甲,成为一名见习骑士,在经历了战火考验,立下军功后,便能转为正式骑士。

    骑士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守疆卫土,他们有为天子和朝廷战斗的义务,他们需要勤练骑射武艺,维护好盔甲装备、养好战马,甚至这些骑士,会成为职业士官,成为军中基层骨干。

    骑士的田虽也要缴纳两税,但他们的田地都是永业田,是授给即为私有的。更别说,成为了骑士,还能拥有不少特权,算是脱离普通的百姓等级,半只脚跨入官吏阶级门槛了,拥有更多的上升途径和机会。

    “别说是授封骑士,就是能从新罗带上一二个青壮奴隶回来就很了不得了。”

    如今的奴隶并不便宜,如阿远家一家八口人,虽说有二百亩地,但是孩子们都还小,种这些地也是十分辛苦的,这还是因为不少地是种桑麻或是要休耕轮种,否则哪顾的过来。如果家里能多两个青壮奴隶帮忙做事,那确实要轻松的多。

第1487章 二转

    开元十四年。

    刘仁轨没有等朝廷的命令下来,便直接以紧急征召令,征召动员东明郡的郡兵和民兵。仅用了十三天的时间,刘仁轨便集结起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并亲率这支大军向新罗开拔。

    当他们越过边境线,进入新罗境内时,这支军队的数量还再次庞大了几分。

    越来越多的人马加入到这支军队中来,东明郡的府兵和民兵虽然都已经受召出征,可依然还有许多人加入进来。

    这些人有的是沿途县乡的乡民们受地方官员命令,或是自发组织起来前来帮忙搬运粮草辎重的民夫,也有闻讯而来的商人们,想要承揽军需用品的买卖,更有许多一批批如闻到腥的猫一样赶来的小商小贩们,想要直接跟部队做点生意。

    当然,也有许多官员军将们的亲戚子弟们,也自愿加入,想以志愿子弟的身份随军,到新罗去挣点军功。

    军队不断扩大。

    进入新罗时,已经膨胀到了数万之众。

    刘仁轨干脆让人多打旗帜,对外宣称大军十万。

    面对这支铺天盖地而来的大秦天军,边境上的新罗阿达城守军,惊的面无人色。他们甚至都还不知道此时他们的国王已经病逝,也不知道和白会议的贵族们已经封锁了消息,秘不发丧,已经扶持了一位新的圣骨,正准备奉他为王。

    当刘仁轨派出的骑兵先锋到达城下,向城上新罗守将宣读新罗背叛大秦时,他们一脸不敢相信。

    新罗怎么可能背叛大秦呢?

    但现在秦朝大军来征,却是事实。

    秦军先锋最后留下了一句话,要么开城投降,要么与城同亡。

    在阿达城主看来,虽然有两个选择,可实际上只有一条路,毕竟面对着十万秦军,他们这小小的阿达城不可能守的住的,他也根本没想过要对抗天军。

    城主表示愿意和谈。

    他派出了心腹出城面见秦军将领。

    在城下,那位先锋倒也还表现的挺有耐心,很细心的把新罗都城如今发生的叛乱说明。

    “那是少数人的叛乱,绝不是新罗叛乱啊。”

    “我们阿达城更不可能跟他们一起叛乱!”

    “既然如此,那说证明你们的忠诚给我看,打开城门吧。”

    使者回到城中,立即说明情况。

    城主无奈的敲打着脑袋,“那些人是不是脑袋里装的全是屎,怎么可能做出这种事情来呢。”

    “他们或许以为冒险赌一把,朝廷事后会承认既成事实。”

    “屁,朝廷如日中天,怎么可能允许这种既成事实?不说了,管他们脑子里装了屎还是进了水,反正咱们不跟他们一条路,开城吧,迎接王师天兵入城,咱们是站在天子站在讨伐平叛军这边的。”城主咬牙道。

    做为边境小城的城主,这位城主可是亲眼看着隔壁百济国是如何被灭,如何从一国变成了一道,看着百济道这几年是如何一年一个大变样的。

    就凭他这座小城和那点兵,别说十万人,就是来个一万人,他们也守不住啊。

    刘仁轨听说阿达城城门已开,城主愿率众投降,很是高兴。

    这是旗开得胜。

    当然,为了更添声势,他认为需要搞一个入城仪式。

    还得要隆重一些。

    红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山人海。

    入城仪式确实很隆重且热闹,那一支支的兵马,更添威武。

    阿达城主没有食言,很识时务的率领城中官吏兵将豪强们出迎,城池拱手奉上,甚至衙门的档案卷宗,府库钱粮,也一并全盘封存交到了秦军手里。

    不过杀进阿达城后,刘仁轨并没有过多的在城中享受。

    他派兵接管了城防,又让人接收了卷宗档案,以及府库钱粮等后,安抚了城主几句后,便派了一营人马留守,然后把城中的新罗官将以及那点微末之兵一起随军带走了。

    他刘仁轨抢先出兵,可不是为了一个小小阿达城的,他的目标可是新罗都城。

    当然,旗开得胜,这也算是可喜可贺。

    刘仁轨命令军队在阿达城外休息一天,每名府兵发给二斤肉一匹绢,以赏赐他们连日行军之劳,对随军的乡兵,则每人一斤肉,一匹布。

    至于志愿从军的子弟、乡民等,也都赏赐了一斤肉。

    饱餐之后休息一夜。

    第二天,刘仁轨以讨逆先锋之名,命令麾下兵马,分成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统领,一路由郡尉统领,各统一半兵马,两路齐进,犹如毒蝎之双钳一样。

    刘仁轨率领左路军直扑新罗七重城。

    七重城下,新罗军这次没有开城投降,城主已经有所准备,组织起了兵马防御。

    甚至他还派出一位将军率一支奇兵埋伏城外,准备袭击秦军。

    结果为刘仁轨的斥候所发觉,反倒是被刘仁轨派出轻骑兵拦截围住,最后被困城外,七重城中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四千新罗军被困住。

    在秦军步骑的围攻下,最终全军尽没。

    四千人俱被斩首,首级扔到七重城下,堆起了一座山。

    姚远肩扛红缨长枪,腰挂横刀,背上还有一张弓。

    左手枪,右手首级。

    在刚刚的这场七重城外歼灭战里,秦军包围分割新罗军,各支兵马轮流上阵,车轮出击,身为民兵的姚远凭着一杆大枪,斩首两级。

    表现十分出众。

    此战,秦军以多击少,是为下阵。但全歼敌军,斩首四千,却是上获。

    上阵上获,与上阵下获、中阵中获同等,但上阵上获里也分为第一第二第三这三个等级,总的来说,如今大秦的军功体系十分明确,最讲究集体军功。

    下阵上获第一等,可得三转勋。下阵上获第二等,则为二转。下阵上获等三等,则是一转勋。

    总共有二十五个等级军功。

    二十五等军功对应的便是十二转勋官,勋官十二转便为上柱国。

    姚远初次上阵,就得了个下阵上获,这本是三转勋,不过因为他不是府兵只是民兵,因此在这战中是以辅兵身份参与的,故此最后论功,只记为第三等,为一转。

    不过他因为有两个斩首功,又可另记功一件,虽说如今不重首级功,但能阵斩二级,也是了不得的。

    “七重城之战,东明郡古龙县民兵姚远,下阵上获集体第三等,再加斩首二级,记功为二转。”

    军中的记室参军提笔为阿远记下军功。

    “确认无误的话,在这里按个手印,然后把这臭哄哄的首级扔到那边城下去就好了,记得不要太靠近城墙,要是被城上的弓弩射死了,可就白立这功劳了。”

    阿远赶紧擦了擦手上的血汗污,手指沾上印泥,然后在参军的指点下,在自己的名字下面重重的按上了鲜红的手印。

    走到城下,将手中两个陌生而又狰狞的首级抛出,阿远咧嘴笑了笑。

    阿达城虽然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一座城,但论功他们倒是分不到多少的,对方是主动归降。可七重城不一样,这是一场歼灭战,虽未破城,可全歼四千新罗军,四千首级可是很惊人的。

    斩敌首四千,全歼出城埋伏之兵,秦军也有伤亡,不过只有几百,战损比不到一成。

    二转。

    阿远回头往营地走,秦军很嚣张的就在七重城下扎营布阵。

    二转,可以换一个视正七品的勋官了,想想就美滋滋呢。

    他停下脚步,扭头看了看紧闭城门的七重城,现在还真盼着城里的新罗人再出来交战,再斩首个几千然后夺下七重城,估计他又能再记一功,说不定就能定个三转,换个视从六品的勋了。

第1488章 先登

    轰。

    一声巨响,七重城的城墙被一块巨石狠狠击中,山石城墙都被砸落一大块下来。

    范愿抹了把脸上的汗水,有些兴奋的看着这第一炮。

    头炮就击中了,好兆头。

    “当年老子征辽东的时候,若是有这等神机大炮,高句丽早就灭亡了,也不会有数十万汉家男儿魂漂异乡了。”

    范愿是神机营指挥使,是个四十多岁的粗壮汉子,也是一个老兵。当年曾经参加过隋百万大军征辽之战,辽东城下,他曾经顶着高句丽守军的滚木擂石以及弓矢金汤攀爬云梯,那是极其惨烈的攻城之战,死伤无数。

    好不容易打开了一道缺口,攻占一段城墙,结果守军一喊投降,皇帝杨广就让停止进攻,撤下兵马,高句丽人喘过气来,抓紧时间抢修城墙工事,转头又拿起弓刀继续抵抗了。

    那时要是有这等犀利的神机大炮,就好了。

    “再来!”

    范愿大吼一声。

    他这个炮营是东明郡府兵的宝贝,核心威慑力,数量虽不多,可拥有的神机大炮不少,标准化零部件的神机炮,拆卸组装方便,利用运输。

    拆下来就是一车车的零件,大路上可以马车运输,就算是山路,也可以人扛马驮。

    一到战场,就能迅速组装,尤其是标准化的部件,极利于维修。

    抛射三百斤石弹的巨型神威大将军,配重石箱缓缓被棘轮吊起。

    一名炮手紧握着木锤,狠狠的敲下。

    机扣打开,沉重的配重箱猛的坠落,将吊臂另一端抛射筐里的石弹狠狠的抛了出去。

    三百斤巨石弹经过简单的打磨成圆形,使的抛射后的精度大大提升。

    巨石呼啸。

    狠狠的砸到了七重城的城门楼上,那座城门楼子顿时被砸的灰飞烟灭。

    一枚接一枚的巨石弹呼啸抛出。

    后面还有小号的神机将军、神机校尉等也轮番发射。

    姚阿远身披着一件铁胸甲,头顶着铁盔,手里紧握着长枪,双眼紧盯着前方。他的嘴张的大大的,他还是头一次看到这巨无霸神威大将军发力。

    真不愧是大将军之名啊。

    这么巨大的一个石块,几个人都搬不起,可这神威大将军却能将他抛出数百步远,把那坚固的山城城墙砸的摇晃。

    “七重城守不住了。”

    姚远身边的队头说道,这位队头是来自同乡的民兵,一位河北移民,据说早年也是当过郡兵的。

    “七重城应当能坚持些日子吧?”阿远嘴巴有些干,七重城是一座山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尤其是城中的新罗守将意志顽抗。

    “守不住的,咱们这神机炮一发威,再厉害的城都没用,只要砸上他一个时辰,不说砸开城门砸塌城墙,可却一定能把城墙后的房屋砸倒无数,而且炮营还有个撒手锏,他们还有黑火弹和毒烟弹,这玩意一抛入城,城中必将四处起火,烟雾弥漫,到时咱们再趁势攻城,你说他们还怎么守?”

    阿远点头,觉得队头不愧是曾经当过郡兵的,有见识。

    “大家伙儿都抓紧休息一下,口渴的就喝点水,尿急的就地解决,一会炮营威风耍过了,终究还得是靠我们这些步兵登上城头,占领城池的。”

    炮兵和骑兵再强,在这城池攻防战的最后一步,依然得靠他们步兵。

    阿远立即握紧了枪杆,他先前已经立了二转功,现在就盼着能再立点功劳呢。

    队正拿出两团棉花塞住耳朵,这样就不惧那漫天巨响了。

    阿远伸手摸到水壶,喝了两口,没敢多喝,怕一会打起来时尿急影响,只轻抿两口,湿润下嘴唇喉咙。

    神机营果然如队头所说的一样。

    一开始是雷雨般的往城上猛砸,但很快就开始延伸向前。

    神机大将军依然猛砸城墙城门,而神机将军和神机校尉等小号的投石炮,已经开始砸向城墙后面。

    砸了一会,还开始换上了猛火油做的黑火弹以及以各种药草、狼粪等做成的毒烟弹。

    七重城里,开始火光四起,烟雾弥漫,城中惊惶的喊声不断。

    看的出来,七重城里的守军和百姓,都有些崩溃。

    他们从没有见过这种攻城的方式,没有遍地的步兵抬着云梯,推着冲车蚁附攻城。

    连人都没见到,就是漫天的石弹火雨毒烟。

    大约一个时辰后。

    郡中府营的步兵们上前,车弩营推到最前面,一架架巨弩,开始呼啸发射,一枚枚鸡卵粗的弩枪被射到城头、城墙上。

    紧接着是府营的弓弩手们上前,对着城上就是密集的吊射。

    漫天的箭雨,摭天蔽日。

    队长拿起水壶喝了口水,“准备作战。”

    果然,上面很快传来命令。

    阿远他们这团的民兵,被命令配合府营步兵,在弓弩的掩护下靠近城墙,攀城作战。

    辎重团带来了不少攻城器械,都是事先打造好,可方便拆卸安装的,工兵们早已经组装好一架架的云梯车、了望车、冲车、攻城槌,壕桥等。

    号角声声。

    盾兵们举着人高的巨盾组成盾墙顶在最前面。

    后面是刀牌手们紧随,一手盾牌护着头顶,一手横刀。

    弓弩手们站定不动,持续射箭压制城头。

    做为枪兵的阿远,与同队的民兵们走在最后面,他们属于府营步兵们的后备,精锐的卫府步兵们在前,他们跟随在后。

    阿远与同伴们奋力的在推动着一辆蒙着生牛皮的冲车,这辆冲车很高大,木头做的骨架,外面钉上木板,又还蒙了防火的牛皮。

    弓手和步兵藏在冲车上层,而阿远等民兵在底下冲车里负责推动车轮前进,在车里还是比较安全的,虽然很费力气,但看不到漫天的石弹和弓箭,也看不到人倒下,只是听着喧嚣的战场厮杀声,埋头奋力推车就好。

    “快点快点!”

    粗壮的河北队头不断的呼喊着,阿远与同伴民兵们一起喊着号子用力的推,恨不得把冲车直接推上城头。

    外面突然传出无数的呼喊之声。

    “怎么了?”

    一个年轻的民兵忍不住问。

    这时冲车上面也传来了呼喊声,是欢呼声。

    有弓手在上面对他们底下喊,“前面跳荡兵已经先登上城,打开城门了,城破了!”

第1489章 顽抗

    砰。

    街巷暗处,突然跳出一名凶恶的新罗兵,举刀猛劈。幸好姚远一直小心警戒,马上就地一滚让开这记凶猛的突袭。

    七重城已经攻破,但是新罗人并没有投降,城主依然带着守军退守街巷,顽强反抗,这顽抗意志,让入城的秦军都很意外。

    本以为城池一破,守军必然投降,新罗人的反击让先入城的部队吃了不少亏,尤其是民兵们。

    “老三,丁哥。”

    姚远滚到一边的同时,迅速的呼喊。

    老三和丁哥都是姚远同村的村民,老三来自山东,丁哥来自淮南,这次出征,三人随军,编为一组。三人一组是卫府营兵的基础编制,三人一组,三组一火,五火一队,加上队头队副和旗手以及两个护旗手,刚好是五十人一队。

    战斗时,三三制的火组更利于相互掩护、配合。

    年纪比阿远大的老丁和比他小些的王三,马上就提着长矛回援。

    两柄长矛左右刺向那个新罗兵。

    新罗兵一击不中,还想追击,可身后两支长矛刺到,只能挥刀格挡,挡下了王三的枪,却来不及挡老丁的枪。

    长枪狠狠的刺入那家伙的大腿中。

    “抓活的!”

    已经迅速爬起来的阿远大喊一声,挺着长矛过来。

    矛尖抵在新罗人的喉咙上,那人不动了。

    “活的比死的值钱呢。”

    阿远笑道。

    生擒俘虏和斩首一样有功,但生口与战马,在上交后,还会根据价值返还部份给所获者。

    一个青壮俘虏转卖为奴,能值几十贯钱,擒获者一般能分到两成左右的折赏,这么一个战俘,能得近十贯赏钱呢,就算是三人分,一人也可以分好几千。若是一刀砍死了,可就什么都没有。

    王三也很关心的打量着这个战俘,发现身上虽不少血,但都不是什么致命伤,比较重要的也就刚才老丁刺的大腿那一枪。

    “捆起来,给他包扎一下,别死了。”

    王三拿出牛皮索开始捆人,阿远则负责掏出身上的急救药包,拿出点伤药和纱布给那新罗人包扎。

    新罗人想挣扎,可老丁的长枪抵在他喉咙上。

    同队一组民兵过来,看到他们捉了一个生口,笑着恭喜了两句。

    “队头命令,大家加强警戒,小心搜索,这些狗日的新罗人狗急跳墙。”

    原本是小组分散搜索,现在命令变成了以火为单位,三个小组相互支援,一起行动。

    遇有持械者,可直接攻击。

    “娘的,这些新罗人为何这么顽强?”

    这是大家共同的疑惑,阿达城时,城主和城中军民都是不战而降,十分痛快,可是在这七重城,却遇到了极顽强的抵抗。

    出城的四千兵马被歼,他们依然不降。

    城池轰破,退守街巷也拒不投降。

    这太反常了。

    东明郡太守,自命为平叛先锋的刘仁轨,倒是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的。

    毕竟,战争嘛,各种可能都有。

    秦军势大没错,新罗国弱也没错,可并不意味着就能不战而降人之兵。

    阿达城城主与军民愿降,很正常。

    如今七重城的城主与军民誓死血拼到底,也一样正常。

    如果只是比拼实力,就能不用打仗,那当年杨广发兵一百多万征高句丽,只有三十多万军队的高句丽岂不是直接就投降了?

    但事实呢,几征辽东都没打下来,头次征辽,一百多万大军,海陆并进,结果先锋九军三十万大军,却几乎全军尽没。

    说到底,新罗国虽是大秦藩属国,可终于不是诸夏,他们对秦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

    而驻守七重城这座要塞的又是新罗国的精锐,故此在城主与将军们的动员下,他们拒不投降。

    “把阿达城城主叫过来,让他带阿达城的新罗兵负责清剿街巷。”

    刘轨仁派人把自己的部队撤下来,只管占据城门、衙门、府库以及各条大街的街口。

    至于具体的搜捕任务,交给了阿达城带来的新罗军。

    “告诉他,我只给他一天时间,一天时间里清理不干净街巷,那就是心怀不轨。”

    阿达城主叫苦不迭,根本不愿意干这种挥刀向同胞的事情,可刘仁轨也是不客气的,犹豫了一会,还是叫来了自己的手下,然后下达了死命令。

    挨街挨巷的清理,只要是活的,都必须跪降,谁敢持械,就直接杀无赦。

    每清理干净一条街,就交接一条街。

    另外,他还下令,禁止抢劫。

    因为秦军禁止抢劫。

    当高达城的新罗降军开始接替清理街巷后,效率大增,因为他们并不要活口,他们只要投降就行,不降的绝不废话,直接就是弓射刀砍杀死再说。

    阿远他们忙了半天,抓了三个拒不缴械反抗的新罗兵,又俘虏了许多投降的新罗百姓,然后清街的差事交给新罗人,他们接着负责搜查被清空的街巷商铺宅第。

    搜查战利品这活,当然更安全轻松。

    虽然搜出来的东西不能私藏,可大家还是挺兴奋。

    一箱箱一车车的东西被搜出来,然后运到七重城外。

    城外,跟随军队来的那些大小商人们早就已经等的眼睛都红了。

    刘仁轨为了抢时间,对战利品的处置很干脆也很简单。

    军队负责搜查清缴,然后直接搬到城外,稍加整理后,便直接向商人们拍卖。

    从俘虏到牲畜,从金银到钱帛,甚至连家具等都没放过,能卖钱的通通拍卖。

    价格上,当然很优惠。

    商人们一个个红着眼睛到处抢购。

    因为七重层的顽抗,刘仁轨对七重城下达了发卖为奴之令,所有城中之人,不论官民皆拍卖为奴,直接就卖给那些随军的商人们。

    战利品拍声所得,直接拿出了三成来发给将士们做赏赐,引的一片欢呼叫好之声。

    仅仅三天,七重层就成了一座空城。

    能拆的全都被拆走了。

    刘仁轨留下一个营看守,并把伤兵留下后,便带着军队继续前进。接下来刘仁轨的左路军一路高奏凯歌,却是再没碰到七重层这么顽强的了,一连三座城池,皆不战而降。

    加上右路军攻破的四座城,刘仁轨短短时间,已经拿下了新罗九座城。

第1490章 无法无天

    百济道,熊津城。

    承宣布政使司衙门签押房。

    左布政使杨温、右布政使韦挺站着迎接左都督指挥使席君买,右都督指挥使王君廓,还有左提刑按察使岑文本,右提刑按察使宇文士及。

    自长孙无忌回朝拜相后,百济道便取消了宣抚使一职,临时设置的位于三司使之上的宣抚使撤消,百济道恢复了三使司各司其职,互不统属的局面。

    不过今天,三使司的六位长官,却是难得齐聚一起。

    六位长官至布政使司衙门聚齐相议,也说明如今的百济道三司使虽说互不统属,实际上已经是以承宣布政使司衙门为首了。

    左布政使杨温字恭仁,是隋朝皇族宗室,观王杨雄之子,在隋曾任吏部侍郎、河南道大使等职,江都之变后任吏部尚书,归长安后,做了李渊的宰相黄门侍郎。后归秦,这些年慢慢的又得到重用。

    而韦挺,是关中京兆韦氏家族,他父亲是隋民部尚书韦冲。这两位如今主持百济道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等。

    “新罗紧急送来一道急书。”

    杨恭仁开门见山,拿出一封书信。

    刘仁轨率军攻入新罗,连战皆捷,攻破新罗九城。新罗贵族们也是惊惧万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秦军反应这么迅速。

    他们当然不会知道这是刘仁轨个人决定,还以为是洛阳那边如此反应迅速呢,于是连忙向大秦遣使谢罪。

    一面派人去洛阳请罪,一面又派人来熊津城,希望大秦能先停止进攻。

    “要不是新罗人的这封请罪信,我都还不知道刘仁轨居然已经出兵新罗,还连夺了九城,真是有本事啊。”

    杨温一边说着一面目光望向两位负责百济道军事的左右都督指挥使。

    席君买看过信后,也很意外。

    “杨公,此事我也是刚听说。”

    席君买目光转向王君廓。

    “刘仁轨没有事先通知过我。”王君廓冷声道。

    杨温不满的道,“那这就奇了怪了,简直是有鬼了。他刘仁轨是得天子信任没错,是羽林郎出身,简在帝心,但是他也只是百济道东明郡的太守而已。他要出兵新罗,不说经过朝廷,起码也得先经过百济都督指挥使司吧,你们两个都督怎么能说不知情呢?”

    “确实不知情!”

    席君买和王君廓在百济多年,可谓是老资历了,但如今朝廷撤消了宣抚使,三使司格局下,都督指挥使司确实已经不如承宣布政使司了。

    “那究竟是刘仁轨胆大妄为呢,还是你们都督指挥使司玩忽职守渎职之罪呢?”

    负责刑名司法以及拥有监督之权的提刑按察使司的两位长官,宇文化及和岑文本也是很惊讶。

    “杨公,我以为现在还是先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主,至于追究责任,可以先放一下。”

    宇文士及道。

    “事情还不够简单吗?”

    “可我们也不能听新罗人一面之辞啊,既然事情是刘仁轨弄出来的,总得先听听他的话。再说了,刘仁轨率军攻入新罗,连破九城,这也未必就是什么坏事啊,所以我们有的是时间可以调查,不急于下结论。”

    宇文士及与王君廓一样,都是当初流放到百济的长流罪官,这些年凭借着平定百济之功,一步步又做到了三司长官之位,他自然还是比较向着一起并肩战斗过的两位都督的。

    岑文本也是差不多态度。

    “这事情还真是奇怪,怎么刘仁轨突然就出兵新罗?”

    “莫非是贪图军功?”

    “若只是贪功,他凭什么可以召集东明郡的所有卫府营兵和民兵?大家为什么要跟着他一起疯?”

    没理由啊。

    杨温则认为,新罗人的请罪书都到了,刘仁轨若不是有意的,那他也应当早就有报告上来了。

    现在城都破了九座,却没个理由,这不能原谅。

    他们都知道刘仁轨是极得皇帝信任的一个年轻将领,天子门生。

    但无论如何,他也没有理由这样隐瞒三使司衙门,擅动兵马。

    “立即查一查。”

    席君买道,“我去找下锦衣卫、皇城司还有枢密院和兵部在我们百济的人,问问他们到底是什么情况。”

    第二天一早,六位三司使再次齐聚。

    事情已经查的很清楚了。

    新罗国王忽然去世,然后内乱,刘仁轨得到消息后马上出兵,都没先奏报朝廷,也没跟三司使打招呼。

    “这个刘仁轨,出兵都十天了。”杨温拍着桌子。

    王君廓却是那副冷面孔,“事情已经弄清楚了,刘仁轨是以发生叛乱,紧急动员平乱为由调动兵马的,这倒不算擅动兵马。他调兵的时候也马上写了报告派人送过来,不过因为送信人路上生病耽误了点时间。”

    “你意思是刘仁轨一点问题没有了?”

    王君廓很不客气的顶回去,“有什么问题?新罗人的行为难道不是叛乱?刘仁轨做为边郡太守,发现叛乱第一时间率兵平乱,难道有错?他现在十天破了九城,这难道不是大功?”

    杨温很不满的道,“刘仁轨只是一个太守,新罗是朝廷的藩属国,不是东明郡下的县乡,要平乱,他也得先奏请朝廷。”

    “他奏请了,只是送信人路上耽误了。”

    “可他没等回复。”

    “军情紧急,平叛如救火,耽误不得。”

    王君廓与杨温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这时岑文本便过来打圆场,“好了,既然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也就好办了。刘仁轨呢,确实做事有些不太守规矩,当然,新罗人叛乱也确实是事实。好在刘仁轨出兵新罗,结果还是好的。眼下我看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刘仁轨出兵的事实,而是新罗人现在已经派人来请罪求和,我们要如何回复呢?”

    王君廓冷声道,“回复个屁,他们既然有种叛乱,那就洗干净屁股,等着被灭杀吧。”

    “这事情还是当由朝廷决断吧?”岑文本道。

    “刘仁轨是边郡太守,我是边道都督,遇叛乱,自当平定,何需处处等待朝廷,惊扰圣人?我今日就要以都督指挥使司衙门名义下令,召集百济卫府营兵和部份民兵,也要杀到新罗去平定叛乱,支援刘仁轨!”

    “王都督,你说话可要负责!”杨温恼怒。

    “我当然为自己说的话负责。”王君廓说完,便甩袖离开了。

    “席都督,你身为左都督,难道不应当拦着王君廓吗?”杨温问。

    左都督指挥使王君廓笑了笑。

    “抱歉,杨公,我认为王右都督的话并没有错,新罗人既然敢叛乱,那我等边将自然就要镇压,我也先告辞了,对了,杨公文笔好,就代我等向朝廷详细说明下这里情况好了。”

    两位都督离去,杨温气的面色发青。

    “这些跋扈的武夫,无法夫天了。”

    “杨公,切莫如此说,他们也是根据紧急动员法用兵的,并非无法无天。”宇文士及提醒老朋友杨恭仁。

第1491章 韩侯

    洛阳。

    宣政殿。

    皇帝召开御前会议,宰辅等重臣参与。

    “新罗已经连续派遣多批使者前来洛阳谢罪,贡篚相望,并请求皇帝册封世子金春秋为新王,让他回国继位。”

    锦衣卫都督黄君汉奏报。

    皇帝罗成坐在龙椅上,“诸位大臣议一议吧。”

    中书左侍郎房玄龄奏言,“新罗贵族先是国王病逝时封锁消息秘不发丧不肯奏报朝廷,然后又暗中扶立新君,此为叛乱,如今因百济东明郡太守刘仁轨出兵迅速,连丢多城,才惊惧之下派使者来京请罪,说要迎立金春秋回国继位,这更是欺君!”

    平章事、吏部尚书长孙无忌曾任百济道宣帅数年,对新罗情况较熟悉,此时更是认为当抓住机会,一举发兵平灭新罗,如此进去便可彻底掌握朝鲜半岛,为下一步平定东瀛,然后彻底安定东海做好准备。

    “圣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今新罗贵族叛乱在先,我们绝不可错失此良机。”

    连门下左侍郎王也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如今有机会不灭新罗,那么将来子孙时再来打新罗,就不免要事倍功半,徒增耗费。

    “枢密使?”

    罗成问徐世绩。

    徐世绩是第一任安东道宣帅,也曾代管过百济,对朝鲜半岛他更有发言权。

    “圣人,臣这里还有一个今早刚收到的好消息,还没来的及奏报,现在就当是个惊喜告诉圣人。刘仁轨统兵四万,于新罗买肖城与新罗军大战,败其二十万大军,斩首八千,俘虏三万余,缴获战马三万八千余匹,兵仗粮草辎重无数,并夺得重镇买肖城。”

    这个消息在殿上一宣布。

    宣政殿的一众宰辅重臣们,纷纷以手中玉笏拍击掌心,连皇帝罗成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这个刘仁轨,胆子大,本事更大。阿达城兵不血刃拿下,七重城更是打出了我大秦威风,想不到这么快又来了个买肖城大捷,以一郡之卫府营兵加上民兵不过四万之数,却能败新罗二十万众,了得。”

    皇帝十分高兴。

    新罗买肖城在七重城之南,新罗一面向朝廷请罪,一面又调集举国之兵在买肖城守卫,以阻挡刘仁轨进攻之路,意图屏卫都城。

    可是谁又能料到,刘仁轨依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他以一郡之兵,攻一国之军,四万对二十万,以一敌五,依然大胜。

    平章事、兵部尚书李靖道,“朝鲜安东、百济两道部署卫府营兵不过三万六,其中还有部份是部署在东瀛列岛的平户、长崎等岛,东明郡所驻府兵总数不过八营四千人而已。”

    四万军队,府兵才四千,民兵有好几万,结果依然战胜了二十万之众,这还是进攻而不是守城做战,更了不得了。

    “刘仁轨是圣人门生,得到圣人亲自指点,看来已经得了几分真传了。”宰相秦琼也笑着说道。

    殿中众臣都认为眼下形势大好,当趁机灭掉新罗。

    虽然新罗贵族不该另立新君,可朝廷直接就要灭人国有些不讲道理,太过强横,但如今朝堂上的这些宰辅们,可没有几个是那种迂腐的书生,这种时候,没有谁讲什么仁义道德。

    “天若不取,反受其咎。”

    这是君臣们一致的态度。

    “既然如此,那朕就干脆授他刘仁轨为鸡林道经略使,兼鸡林道左都督指挥使,兼鸡林郡太守,由他主持征讨新罗之兵事,其麾下之原东明郡之府兵就地转为鸡林道之驻守卫府营兵,所部民兵中,也择两万人转为驻鸡林道之卫府营兵。”

    这等于皇帝终于下定决心要灭掉新罗国,改为鸡林正郡,并给了刘仁轨这个经略帅两万四千的府兵兵额。

    经略使在朝廷中虽也是一个临时性的使职,且比宣抚使地位略低,但依然是一个设立在三司使之上的职位,能够暂时统领一道之军政事务。

    刘仁轨原本仅是一个边疆太守,现在却一下子升到了经略使,这升迁确实太过破例了,可他能够十天破九城,以四万败二十万,这等战绩,也让人无话可说。

    更别说,谁不知道刘仁轨、王玄策等这些少壮派的军官,都是羽林宫出来的,那是天子门生,皇帝亲信,这些人哪个不是飞速升迁。就说刘仁轨,开国之初还仅是个尉阶都没有的羽林骑,后来就几乎是一年一升,甚至有时一年几升,到如今十来年就升到了太守之位,再现在更是直升一道之经略大使。

    皇帝诏禁军大将孙仁帅为鸡林道右都督,郭孝恪为左布政使,李密授右布政使,崔仁师授左按察使,窦建德授右按察使。

    李密和窦建德这两个被皇帝养在洛阳十多年的反王,这次居然得以授任鸡林道的使职,很让人意外,但更奇特的是御前会议上宰辅们居然无人反对。

    罗成认为养了李密窦建德等十几年,如今天下大安,朝廷强盛无匹,李密等隋末反王其实已经没有半点再反的本钱了,这个时候让他们出来做点事情,也是发挥下他们的能力,总不能让朝廷白养这么多年,不管怎么说,罗成还是认为李密与窦建德等人还是比较有本事的。

    这些年在京师任点闲职,也还表现不错,故此这次给他们一个机会出来做事。

    金春秋被锦衣卫从洛阳自家宅中带走,带到了城外邙山的一座庄园里。

    他表现的很配合,也一直沉默着。

    他也知道了一些消息,听闻了老国王的去世,也知道了国内贵族们不愿意接他回国继位,然后他们惹怒了大秦。

    秦军一路攻进新罗国,势如破竹。

    据说在买肖城,新罗二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统领这支大军的是当初曾有希望迎娶德曼公主,将来或许会继承王位的金瘐信的弟弟。

    对于这些消息,金春秋听了之后也没有什么哀伤难过的。

    新罗,完了。

    在秦国几年,他很清楚的知道,这一次,新罗国完了。本来秦灭百济之后,新罗就已经很危险了,只是当时秦国还要忙于稳固新征服的百济,故此才放了新罗一马。

    现在,那些愚蠢的贵族们,却把刀送到了秦人手里。

    他们挑起了战争,却并没有夺得战争胜利的能力。

    门推开。

    一队士兵拥着一名宦官进来。

    “圣旨到!金春秋接旨!”

    金春秋起身,上前跪接圣旨,完全没有半点抗拒逆反之心。

    “门下,制曰:”

    平静的听完圣旨,金春秋口称谢恩,接下圣旨。

    皇帝诏封金春秋为韩侯,授鸿胪寺少卿。

    没有人再提金春秋是新罗王世子这件事情,金春秋自己也没有提起半句。

第1492章 贼配军

    李世民在广陵港登上远洋海船昆仑号时,腋下夹着几份在码头上买的报纸。在艉楼舱中坐下,李世民把手里的报纸摊在了桌上。

    几份新刊的报纸,头条上都是关于刘仁轨征讨新罗叛乱之事,这位年轻的将军被各种称赞,都说他深得皇帝兵法真传,用兵如神等等。

    李世民迅速的翻阅了一遍,就没有什么兴趣再看下去了。

    把报纸扔到一边,他抬起脚架到桌上,闭目养神。

    身下的船只有轻微的晃动。

    什么时候,刘仁轨这样的无名之辈,也成为英雄了?

    想他李世民当年在辽东一战成名,得天子杨广赞赏的时候,刘仁轨又在哪呢?他李世民在浅水原大败薛仁杲父子的数十万西秦大军时,刘仁轨又在哪?

    天子门生,新一代名将?

    如今的新罗军,早就是僵尸莽莽,二十万?不可能有这么多,新罗虽说能凑起二十万大军,但短时间里根本不可能在买肖城集结起二十万大军的。

    所以事实的真相,肯定不过是几万军民的乌合之众,因为大意轻敌,结果被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秦军大败而已。

    想他李世民打过的仗,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比这个精彩。

    他在林邑时,只靠着一群海贼,都能攻下林邑都城,生擒国王。打真腊都城文单时,更是可称经典,全军总共才万二,他李世民亲率一千五百骑兵为前锋,奔袭三百里,直接闪电般攻下敌都文单。

    若是他跟刘仁轨一样,手底下有朝廷的精锐府兵,只要三四千人,他都敢横扫大秦周边诸国了。

    舱门被人敲响。

    李世民冷冷的吐出一个字,“滚!”

    敲门的水手知趣的离开了。

    他现在的心情不太好。

    从林邑经略使任上干满两届入朝,政事堂说给他论功升迁,授他兵部侍郎之职。

    但李世民不愿意做兵部侍郎,罗艺说帮他走太子的路,为他谋一个外职。他违心的给太子送了点礼,又说了一些效忠的话,然后太子倒真是给他谋了个外职。

    可他娘的什么红海道宣抚使算什么玩意?

    宣抚使确实比经略要高一级,也是封疆大使,但红海道在哪?

    在那遥远的泰西。

    太子召他去见面,还说没给他谋到好差事,说本来想为他谋个西山道可是安西道的差事,谁知如今朝廷刚好要在泰西的红海那里布局,以保障海外贸易的利益,所以要新设一个红海道,还要选一个能臣干将过去主持大局。

    皇帝看中了他,钦点的。

    李世民能说什么?

    不管他愿不愿意,诏书已经颁下,他李世民不想去也不行。

    他确实也发了牢骚说不想去,本来想装病的,结果刚递了个病折上去,皇帝就亲自批复了,说让他好好养病。结果马上又有一名内侍带着一些御药过来慰问,可李世民一看那些御药,全是些大毒的药材,用对地方是良药,可用错地方就是毒药。

    看着那些大毒药材,还有内侍那含蓄的话语,李世民只能说自己的病已经好了。

    他相信,若是他继续称病不去上任,只怕他真可能会死的不明不白,他比任何人都相信皇帝干的出这种狠事来。

    出京这一路来,李世民整天都在研究这红海道,研究什么麦加城之类的。

    数万里之遥的异域之地,大海边的一片沙漠里的几个商业城市,那里到处都是海盗以及沙匪,还有复杂的各方势力。

    这简直就是最坏的局面了。

    皇帝给他拔了一百多个官吏同行,还有一团两千士兵。不过这两千士兵可不是朝廷的精锐府兵,而是给他招募的长征健儿。

    实际上就是群雇佣兵,好听点叫志愿从征健儿,实际上鱼龙混杂,什么样出身的都有,什么来自大漠草原的突厥人啊铁勒人啊契丹人啊奚人啊室韦人啊,还有东北的人啊高句丽人啊百济人啊,西北的吐蕃人、党项羌人、吐谷浑人等等。

    这些家伙精悍倒是很精悍的,可一看就不是什么好管的刺头儿。

    甚至许多人干脆就是身上都带有一些罪名的人,他们接受朝廷的征召随李世民去红海,然后抵消他们的罪刑。

    说白了,这就是群流放充军犯。

    当然,除了这一团两千贼配军,皇帝还许诺说远洋舰队的四大分舰队都会配合他,协助他控制红海道三郡。

    可仔细研究过后,他就知道这很坑爹。

    什么红海道三郡,就是三座城三块沙漠里的据点,问题是现在这三块地都还是有主人的。

    而且还被半岛上新兴的异教势力盯着。

    他这是赶去救援抢地盘的。

    头疼。

    非常的头疼。

    他在仔细的研究了那些新兴异教后,发现他们的实力很强,短短不过十年左右,他们以麦地那为圣地,已经积聚起十分强大的实力。

    甚至,现在波斯萨珊帝国,都基本上放弃了对半岛上的干涉了,那些半岛上的莱因贵族更是被打的鼻青脸肿,不得不向大秦称臣内附。

    他现在最头疼的地方在于这鬼红海道太遥远了,从海上过去,数万里之遥,距离最近的一块朝廷疆土还是他亲自打下的林邑。

    但林邑过去,还要经过昆仑海和天竺海,得有数万里远。

    当然,从西域那边也可以到红海,先从安西再到河中,再南下大夏,这时距离波斯海已经不远了。可问题是,大夏到波斯海,还有很漫长的一段陆地,而且那是属于波斯人的地盘。

    这意味着,陆路其实是行不通的。

    这也意味着,他李世民带着两千贼配军到了红海,是得孤军奋战,跟那新兴的强悍异教争夺地盘。

    人生地不熟的,就凭这两千号贼配军?

    李世民也不由的升起一股无力感。

    那里没有华夏汉人百姓,顶多就是海上会有些秦人商船经过。

    心情烦躁的李世民坐好,从怀里掏出一份最近天天研究的波斯海地图。

    地图不是很精细,但也大致标明了各个势力。

    红海与波斯湾夹着的阿拉伯半岛,势力太复杂了。

    罗马、波斯,还有阿拉伯人。

    现在他又要过去加入其中。

    皱着眉头盯着地图许久,李世民目光离开红海北岸,移到了波斯海的东面。

    信度河流域。

第1493章 殖民据点

    这条大河的上游,是在昆仑山和大雪山之间的勃律,而勃律国原是大秦的一个藩国,后来因为内乱,皇帝出巡经过时,干脆发兵平定,改设为朝廷正郡了。

    信度河的东面,是波斯的高原山地,西面也是天竺的南部高地,两边还都有大漠阻隔。

    当然,信度河中上游有一个山口,可以通往朝廷的大夏道。

    李世民捏着下巴,盯着这条大河。

    “若是他能想办法先在信度河入海口处夺下一二座海岛做自己的大本营,然后沿河向北征讨当地的土邦藩国,若是顺利的话,可以打通到大夏的通道。这样他就不再是远离国内,而是能与朝廷的大夏、河中、安西诸道相连了。

    若有事,从那边求援也绝对好过从数万里的南海来援啊。

    更别说,信度河流域,这可是一块好地方,特别是其独特的地形,与周边几个大势力分开,这让他谋夺这里的阻力小很多。

    现在信度河上游在朝廷手里,东面通往大夏的山口也在朝廷手里,中下游有信度和陀罗等几个小国,实力都不算强。

    摇了摇头。

    李世民觉得自己想太远了,若是只凭他这两千人,想在数万里之外,灭掉几个国家,不太可能。

    但若是只在信度河海口附近谋夺几个岛,或是在河口陆地上占一小块地,建立一个据点什么的,倒也不是不行。

    若是先跟信度的土邦打好关系,然后疏通到大夏道的路线,则他再去红海,那就有了一条后路。

    越想李世民越觉得这似乎可行。

    再怎么说,信度国和健陀罗国这样的小国,总比现在半岛上的波斯、罗马、异教等各路势力要弱的多啊。

    他那两千人没准备好半点后路,直接就跑去什么麦加,说不定被那些异教一围城,就要来个关门打狗,想跑都没地跑,只能被困死在那沙漠之中。

    远洋舰队也未必能救的了。

    “船长!”

    李世民大叫。

    戴着黑色软脚幞头的船长进来。

    “经略唤我?”

    “船长,你这昆仑号是远洋舰队四大分舰队之一的昆仑舰队的旗舰,我问你,可有经常跑泰西?”

    “有的,每年都要跑。”

    “那我再问你,你在波斯海的信度河口附近,可有去过?”

    “信度河?有去过,我们昆仑舰队跟信度国有贸易往来,每年都有不少货物交易,我们昆仑舰队如今可是东西方最大的香料商。”船长很自豪的说道,过去昆仑海香料群岛上的香料,多是由天竺、狮子国的商人们掌握着,依靠贩运香料到东西方,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现在大秦的海上舰队实力强横,对于昆仑海的香料产地岛屿,以及香料航线的控制更强,已经逐渐掌握了绝大多数的香料贸易,而昆仑舰队,又是主要负责这块的。

    信度国跟昆仑舰队的贸易往来,现在主要就是从舰队这里买进香料等,然后再贩运到北部的戒日国、陀罗等国去,当二道贩子。

    “我想要在信度河口弄块地方,在那里建立一个据点,能行吗?”

    “经略不是要去红海吗?”

    “你就说行不行吧?”

    “当然能行,咱们昆仑舰队跟信度国贸易往来密切,关系很好,其实我们舰队在信度河口有好几个贸易站和商馆,经略看中哪个,直接用就是了,哪用那么麻烦。”

    “那贸易站有港口吗?靠近信度河吗?”

    “有,就在波斯海边上,离信度河也近,而且是深水码头,避风良港呢。”船长道。

    李世民有些无语,他算计了半天,想不到人家昆仑舰队早就取得好几个据点了。

    “好,你把舰队的贸易站位置地图上标给我看下。”

    “可以,除了我们昆仑舰队,远洋舰队其它三个分舰队也在信度河口建有贸易站呢,若是经略需要,我也可以把他们的也标出来。若是经略有看上的,我写信跟他们要。一个贸易据点而已,不算什么。”

    李世民差点想骂娘,想不到这远洋舰队路子这么野,居然能在人家信度国建这么多贸易点。

    “经略有所不知,那信度国跟咱们远洋舰队合作良好呢,尤其是他们沿海地方上的贵族官员们,早被我们喂熟了,要那么一两块渔村港口啥的建个贸易站,他们哪有不愿意的。”

    “甚至他们还争着要拉我们去他们的地盘建贸易站呢,这贸易站一建起来,源源不断的商船过来,带来无数的货物,也会有无数的商人前来交易,他们坐地抽税,还能买到最便宜的好东西,这好事,谁不抢。”

    李世民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

    据船长说,远洋四大舰队其实各有侧重,比如昆仑舰队就主要是经营香料贸易的,船上贩的主要是香料。

    但不管是什么货物,信度国都很欢迎的。

    他们在信度河下游,又沿海,占据贸易有利地位,只要秦船在这里下货,他们吃下后转手再贩到内陆地区去贩卖,就能大赚一笔。

    信度河口是肥沃的冲积平原,也有无数的小岛和港口,秦人想要几块荒地荒港建贸易站,他们当然是尽力满足的。

    “信度国实力强吗?”

    “那要看跟谁比,若是跟咱们大秦比,那就不值一提,可要是说跟周围的天竺邦国比,那也还算是比较富裕的,当然,信度国地方不算大,兵也不算多,而且他们国家,国王其实对信度国的掌控力一般,皆因他们是分封制,下面的诸侯领主们有高度自治权,国王只能说是诸侯共主而已。”

    “你是说类似于周天子一样?”

    “差不多吧,比那好点,毕竟信度国王论实力其实还是比诸侯们强一些的,他有自己的禁卫军队,国王的直接领地也是最大的。”

    “如今天竺北面强国,戒日国虽然接连吞并了多国,其实他们也是这么个模式,下面有许多诸侯,实力都很强。”船长介绍道。

    “帮我选一个靠近河口,又有深水良港的地方,最好是易守难攻之处。”李世民道。

    船长想了想道,“河口西北部的卡拉奇,这里原本是一个小渔村,后来信德地方官员拉着我们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贸易站,我们在那里建了码头和商馆,有一座可容纳数百人的小城堡。”

    据船长所说,这里沿江靠海,交通方便,有深水良港,而且还有山,确实是交通方便,易守难攻。

    李世民一听,很符合自己的心意。

    “就这了,我要了。”

    做为当过数年海贼,后来又经略林邑六年的老江湖,李世民一听就知道这地方正是他想要的理想据点。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231/ 第一时间欣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隋唐大猛士》为转载作品,隋唐大猛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隋唐大猛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隋唐大猛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隋唐大猛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隋唐大猛士介绍:
我表哥秦叔宝,我弟罗士信。
本是乡间一少年,终成隋唐大猛士——白虎罗成。
读者交流群:六五六一一八四八八隋唐大猛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隋唐大猛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隋唐大猛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