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封侯TXT下载封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封侯全文阅读

作者:高月     封侯txt下载     封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南使

    茫茫的大草原上,一支十万人的大军正浩浩荡荡向东方杀来,大军铺天盖地,分布数十里,一支支骑兵在各自首领的率领下,跟随着西辽狼头大旗在无边的草原上缓缓而行。阑

    十万大军是由八万西辽军和两万乃蛮部军队组成,乃蛮部就是唐朝的黠戛斯人,生活在金山以北的辽阔草原上,二十年前他们就臣服了西辽,一直向西辽进贡牛羊。

    这一次西辽大军东征,借道乃蛮部的领土,乃蛮部不仅提供后勤牛羊支援,还出兵两万人,耶律大石承诺,夺取可敦城后,将给乃蛮部一千里的牧场。

    统领西辽大军的主将是西辽枢密院事萧查刺阿不,也是当年跟随耶律大石西逃的两百契丹骑兵之一,也是卡特万之战的重要将领之一,一举击败了塞尔柱帝国为首的西方联军。

    跟随他出征的乃蛮部主帅,正是乃蛮部大汗纳尔黑。

    萧查刺阿不见天色已晚,便下令道:“全军原地宿营!”

    十万大军在方圆数十里的草原上宿营,一座座小帐篷搭建起来,战马系在帐篷旁,一堆堆篝火前坐满了士兵,士兵们大口喝着奶酒,大块啃着烤肉,兴奋地谈论着家乡的女人,一起放肆地大笑。

    从高空向下望去,星星点点的火堆一眼望不见头。阑

    疾速向东移,两百里外,十五万联合大军也正浩浩荡荡向西而行,四大部落精锐皆出,八千女真骑兵是整个大军的阵眼,这时,完颜兀术得到了探子从遥远西方带来的情报。

    两百里外发现了敌军的主力,完颜兀术冷冷道:“通知所有的军队,大战就在后天,给我打起精神来!”

    .........

    两天后,在乌山北部、薛灵哥河以东的茫茫草原上,两支大军终于相遇了,大旗招展,数十万士兵铺天盖地,号角声阵阵。

    两支大军对峙了整整一刻钟,两支军队几乎同时发动了攻势,俨如两片汹涌澎湃的大海从东西两侧迅勐奔腾而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终于轰然相撞了。

    一场史诗般的大战在茫茫的草原上展开了。

    .........阑

    泉州,十几艘万石海船在两艘军船的护卫下正缓缓入港,这是官船队,也是今年最后一支北归船队,里面也有大量的普通商人搭乘,每个商人都满载货物而归,都期待着能卖个好价钱。

    由于雍国和海外的贸易全面恢复,大量货物正源源不断从海外运回来,这同时也意味着不再物以稀为贵,从前的十倍利润没有了,甚至五倍利润也没有了,只有三倍获利,可如果卖给泉州港或者广州港的商行,还会被压价,甚至只有两倍的获利。

    其实也不错了,一年跑两趟海外,一千贯钱的本钱就能变成四千贯钱,更重要是安全,官方和联合商队的万石海船几乎不会沉没,只有性命无忧,大家宁可辛苦一点,将几千贯的本钱一年下来变成上万贯。

    所以海货小商人只会增多,不会减少。

    商人们纷纷跑下大船,去码头寻找劳工,把自己的货物运去仓库,几乎每个商人都在仓库有自己的货架。

    这时,从第二艘大船上下来几名男子,一看就不是汉人,皮肤黝黑,眉骨高耸,鼻子扁平,典型的三佛齐国人。

    此人正是三佛齐国的贸易主官查农,雍国官员去三佛齐国基本上都是和他打交道,像当年晁昆去三佛齐国买到南瓜,就是查农接待的,刘大江去三佛齐国买岛也是查农接待。阑

    正因为如此,这次三佛齐国向雍朝求救,国王也派出了查农,查农的眉头里锁着忧愁,他们已得到了确切消息,朱罗国正在备战,极可能会在明年五月左右,借助西南信风杀到三佛齐国。

    五十年前,朱罗国突袭巨港,敌军海军击败了三佛齐的军队,数万军队杀入都城,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将国库抢掠一空,数十万百姓被掳走,巨港几乎被烧毁。

    三佛齐足足用了三十年时间才渐渐恢复过来。

    如果这次朱罗国再次得逞,三佛齐恐怕就要灭国了。

    “我们走吧!”

    查农叹了口气,带着两名手下向船下走去。

    查农一路打听,问到了主管海外贸易的官员,当他听说主官姓晁时,他忽然想到了那个年轻的公子,太年轻了,不会是他,或许是他父亲。阑

    晁昆从官衙里匆匆出来,和往常一样前往码头,他要看看商人们的货物,有没有什么稀罕之物。

    “晁公子!”

    晁昆听见有人喊他,一回头,路边站着三人,为首之人很眼熟。

    “你是——”

    查农急忙上前道:“你不认识我的了吗?你从前来三佛齐国,还是我接待的。”

    “你是查农!”

    晁昆忽然认出来了,他哈哈大笑,上前和他拥抱一下,问道:“查农大哥怎么会来泉州?是公干吗?”阑

    “正是!受国王委托出使贵国,听说你们贸易署署令也姓晁,是你亲戚吗?”

    晁昆哑然失笑,“这里只有我一个姓晁,你应该就是来找我。”

    “啊!晁公子就是贸易署署令?”

    “怎么,不像吗?”

    查农挠挠头,又惊又喜道:“真的想不到,晁公子这么年轻,年轻有为!年轻有为啊!”

    晁昆让一名手下替自己去码头,他把查农和他手下请到官署,让手下在外面休息喝茶,请查农到贵客堂,又让人把副署令余谦请来。

    晁昆负责日本、高丽一线,余谦则负责南洋县,他和查农很熟,三人又重新见礼,这才坐下喝茶。阑

    查农忧心忡忡道:“我们三佛齐国恐怕要大祸临头,国王特派我来雍朝,向贵国求救!”

    晁昆微微笑道:“你说的大祸临头,可是指朱罗国入侵?”

    “没错!你们也知道?”

    晁昆点点头,“你应该认识刘大江吧!他去了一趟天竺贸易,带回了朱罗国的消息,不过他只是听说,并不敢确定。”

    “我们能确定,三佛齐国在朱罗国有不少人,都是当年被掳去百姓的后人,有些人在军队里做事,他们得到了确切消息,朱罗国在备战,应该就是在明年五月左右,当年就是五月初杀到三佛齐国。”

    “你不用担心,刘大江已经去京城向天子汇报过了,南洋也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我不会坐视不管,但你们还是要靠自己,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雍朝身上。”

    查农都要哭了,要是自己能靠得住,国王也不会派他来雍朝求救,这时,他忽然反应过来,取出国王的亲笔信件,交给晁昆,“这是我们国王亲笔书信,下面有翻译。”阑

    晁昆沉默片刻道:“我也不瞒你,我也收到了天子的诏书,任命我为全权谈判代表,如果你能代表国王,那我们就谈一谈,如果代表不了,那我也可以去一趟三佛齐国。”

    “现在还有船只南下?”

    晁昆点点头,“十五艘战船和一千五百士兵已经准备就绪,准备出发去雍南岛,需要的话,我们一起乘船去三佛齐。”

    查农很精明,他沉吟片刻问道:“贵国天子的条件,是否涉及土地要求?”

    “正是!”

    查农叹了口气道:“土地方面我无法做主,我们还是一起出发去三佛齐吧!”

    ........阑

    三天后,水军统领阮德率领十五艘万石海船和一千五百五百士兵离开了泉州港,船队浩浩荡荡向南洋驶去。

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遭遇

    草原联军惨败的消息最终经大同府传到了京兆。阑

    军议朝会上,陈庆对众人缓缓道:“西辽的战术非常正确,他们抓住了对方的弱点,勐攻蔑儿乞部,蔑儿乞部虽然不是最弱,但他们的牧场远在东北数千里外,这场大帐对他们的利益影响最弱,他们根本不愿意倾力付出。所以在遭受损失后,率先撤出了战场,这也是联军最大的问题,松散、各有心机,蔑儿乞部的撤出,使塔塔部和克烈部都不愿意卖命了,结果全线溃败.......”

    张浚点点头,“这个战术必须知己知彼才能实施,应该是乃蛮部太了解草原三部的彼此猜忌。”

    “一点没错,之前剿灭蒙兀部的战争中,蒙兀部的牧场和人口几乎都被塔塔部和克烈部瓜分了,蔑儿乞部没有得到好处,这是金国分化之策,成功挑拨了其他两部和蔑儿乞部的关系,接下来在进攻灵夏路的战争中,蔑儿乞部就没有出兵,结果塔塔部和克烈部惨败,蔑儿乞部趁机吞并了这两部的大片牧场,他们的仇恨种子就这样植下了。

    这次完颜兀术纠集三部联军,可以说是自作自受,当初就是他分化了草原三部的关系,现在他又要求草原三部一条心,怎么可能?所以草原联军必败。”

    “陛下,完颜兀术还在吗?”蒋彦先问道。

    陈庆摇摇头,“估计没有了,斥候的情报说,伏尸百里,八千女真军全军皆墨,可敦城的女真人被斩杀殆尽,就算完颜兀术再次逃脱,他也会被其他草原部落猎杀,他逃不过弱者死、强者活的草原法则,不会再有生机了。”

    “陛下,我们下一步怎么办?”阑

    “西辽就看安西刘琼的战绩,但乃蛮部必须靠我们自己,朕已经在大同府调集了十万大军,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后勤粮草。”

    “殿下是希望朝廷动员河东路百姓运送粮食物资?”

    陈庆点了点头,“事实上,朕还有一个方案,朕已经派人去塔塔部和克烈部,要求他们提供后勤支援,我们出兵灭了乃蛮部,但我们还是要自己有后勤准备。”

    众相国一致同意,在河东路动员二十万民夫和十万辆大车,向大同府集结。

    ........

    安西,刘琼率领的十万大军正疾速向西而行,他们在尹吾县只呆了十天,就接到了西州回纥的紧急求救,十万西辽大军突然杀至,围攻西州回纥都城别失八里。

    刘琼当即立断,率领十万大军离开尹吾县,浩浩荡荡杀向别失八里。阑

    这次西辽大军也有备而来,耶律大石得到京兆情报,雍朝和西州回纥谈判崩裂,不会出兵救援西州。

    耶律大石大喜,立刻发兵十八万,派枢密院事萧查刺阿不率军八万,联合乃蛮部进军草原,夺回可敦城,同时又派南院大王萧斡里刺率军十万征讨西州回纥。

    十万西辽大军早就屯兵在边界上,萧查刺阿不得到皇帝的命令后,立刻进军西军回纥,先在可失河击败了王子阿拉图率领的三万回纥军,两万余回纥军投降,随即被解散。

    安西人口本来就不多,所以人口很重要,是西辽帝国的税赋源泉,西辽一般都不杀降军,而是将他们解散为民,成为一个税源。

    萧查刺阿不率领大军继续东进,十天后,兵临别失八里城下。

    此时,西州回纥损兵折将,兵力只剩下两万人,可汗毕勒哥不幸病倒,在病榻中派人赶往尹州,向刚刚抵达尹吾县的雍军求援。

    但尹吾县相距别失八里有一千余里,雍军需要安全行军,至少要走半个月。阑

    这一来一去,就快一个月了,西州回纥军哪里抵挡得住?

    这天夜里,雍军抵达七里河,距离别失八里还有四百里,大军在草原上休息过夜。

    深夜,斥候骑兵从远方疾奔而归,直接来到了临时中军大帐。

    刘琼刚刚睡下,得到消息,他立刻召集几名大将商议。

    七八名都统制聚集在大帐内,刘琼对众人道:“我刚刚得到消息,回纥可汗病故,王子乌兹坎开城投降,西州回纥已经向西辽投降。”

    “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副将李成急问道。

    “应该是三四天前,西辽军攻城勐烈,西州回纥军队伤亡惨重,兵力剩下不到一万,实在顶不住了,偏偏可汗在这个时候病亡,他们便选择投降了。”阑

    唐骞又问道:“西辽军知道我们来了吗?”

    “应该知道了,西州回纥向我们求救,西辽怎么会不知道我们到来,我估计西辽大军正向我们杀来。”

    众人顿时摩拳擦掌,这一刻他们已经等待多时......

    待众人都去休息,李成对刘琼低声道:“西州回纥投降,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安西都护府要改变策略了?”

    刘琼点点头,“其实我很希望西州回纥灭亡,这就是天子所说的最好结局,让西辽替我们灭了西州回纥,然后我们再从西辽手中夺回安西,那么签署的条约就失效了,直接从唐朝的军镇制度切换成隋朝的郡县制度,所有土地都是我们的。”

    刘琼取出一份圣旨,又道:“天子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了,这是临时前,天子给我的册封诏书,还有高昌王大印,我希望能用到它。”

    李成点点头,“这个机会我们必须得把握住了,就怕西辽不灭回纥,让回纥继续依附它,就麻烦了。”阑

    刘琼冷冷道:“用战争来说话,胜者为王!”

    ........

    次日一早,大军继续西行,两天后,刘琼得到消息,西辽十万大军出现他们五十里外。

    刘琼当即命令大军停止前行,列阵准备战斗。

    一个时辰后,远处出现了一条黑线,西辽南院大王萧斡里刺率领十万大军出现在草原上。

    陈庆在出兵前就通过李成得知了西辽大军的作战特点,喜欢密集冲击和大军团作战,用这种密集的骑兵冲击战术击溃了一个又一个强大势力,甚至击败了四十万塞尔柱帝国大军。

    为此,陈庆也创造了一个针对性的战术,叫做秦弩大阵,秦朝的弩阵无坚不摧,打得匈奴骑兵灰飞烟灭。阑

    为此,五万步兵配备了重型神臂弩,这种神臂弩需要躺在地上,用脚蹬手拉才能上弦。

    重型神臂弩使用的也是重箭,箭镞是流线型的破甲箭,光箭簇就重达三两,如果是顺风而射,射程可达六百步,五万人齐射,西辽军再强大也会一战而灭。

    雍军布下了五万人弩军大阵,鼓声大作,“冬!冬!冬!冬!”

    十万大军迅速进入阵地,第一排是一万重甲步兵,而他们身后是一万投矛手。

    在一万投矛手后面则是五万重弩手。

    五万重弩手同时也是长矛军,每个士兵都手执长矛,在长矛步兵两侧各有一万骑兵,而在队伍的后面则是一万骑兵。

    这一战,三万骑兵不是主角,骑兵只是负责追击敌军,真正的主角是重弩手。阑

    步兵还没有转换成弩手,他们在等待敌军冲击,迷惑敌军。

    十万西辽大军越来越近,距离雍军约三里处停住了前进。

    主帅萧斡里刺当年曾经跟随耶律大石在燕山府以数万哀军击溃了童贯的数十万宋军。

    虽然数十年过去了,但萧斡里刺依然清晰地记住了那一幕。

    宋军懦弱的印记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此时雍军的排兵布阵和当年的宋军是何其相似,或许汉人军队都一样,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

    萧斡里刺冷笑一声,这些汉人军队总是天真的以为,凭借步兵大阵就能抵挡骑兵的冲击,宋军是如此,现在的雍军还是这样。阑

    四十万塞尔柱帝国的雄兵都挡不住十万西辽骑兵的冲击,何况现在还是一比一的兵力对比。

    想重建安西都护府,要先问问西辽答不答应?

    萧斡里刺战刀一挥,厉声大喊:“冲击!”

    “呜——呜——”

    低沉的号角声在草原上吹响,十万大军骤然发动了,以不可匹敌的排山倒海之力向雍军冲去。

    十万铁骑足以碾碎一切,摧毁一切。

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改国

    刘琼冷冷地望着铺天盖地杀来的敌军,他当即下令道:“弩箭准备!”阑

    “冬!冬!冬!”

    战鼓声敲响,五万士兵一起蹲下,将长矛放在地上,拾起了面前的神臂弩,弦已经上好,士兵们取出重箭装在弩槽上。

    五万支弩箭呈四十五度角向上,冷冷指向越来越近的敌军。

    十万大军如黑色的海潮向西军推进,速度并不快,但密度极大,有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马蹄击打着大地,每个雍军士兵都感受到了大地的颤抖。

    十万骑兵进入了雍军弩箭的五百步射程,刘琼感受一下风向和风速,足够了。

    他当即下令道:“射击!”

    ‘梆!梆!梆!,阑

    梆子声骤然响起,五万支重箭同时发射,黑压压的箭失腾空而起,形成一大片乌云,遮蔽了阳光。

    天空忽然暗下来,奔跑中的西辽骑兵纷纷抬头向空中望去,当他们看见黑压压的大片乌云竟然是箭失时,吓得他们惊恐地大喊起来。

    一颗子弹只有十几克,能打穿木板,但重箭的箭簇达三两重,而且是锐利的破甲箭,从空中下坠带来的巨大势能甚至超过五十步内的平射。

    西辽士兵的盔甲都是皮甲,有的士兵有盾牌,但无论盾牌或者都无法抵挡重箭的穿透力,仅仅一瞬间,大片大片士兵从马上坠落,很多战马也被射穿了头颅,一头栽倒。

    惨叫声响彻了原野,一轮五万支重箭便有一万五千余人被射倒,十万人的队伍中出现了大片空缺,奔跑在前面的队伍几乎全军覆灭。

    五万士兵躺下上弦,足蹬手拉,又上了弦,安放上重箭。

    不用下令,第二轮五万支重箭再度发射,黑压压的箭失腾空而起,遮天蔽日,俨如蝗虫向西辽骑兵扑去。阑

    骑兵队伍中再次哀嚎声一片,一片人仰马翻,不等西辽骑兵反应过来,紧接着第三轮五万支箭和第四轮五万支箭射出。

    短短三分钟时间,雍军重弩手便射出了二十万支重箭,西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致命打击,四万七千余人被射杀。

    一般而言,西辽大军只要两成阵亡,他们的士兵就崩溃了,但这次阵亡近半,他们终于反应过来。

    西辽大军如梦方醒,无不吓得胆寒心裂,掉头逃命,军心彻底崩溃。

    “呜——”

    雍军号角声吹响,三万骑兵如果利剑一般杀出,士气如虹,摧枯拉朽一般在后面追杀敌军。

    西辽军大败,被斩杀者横尸数十里,萧斡里刺胆寒了,率领不到两万骑兵仓惶西逃,一路逃出了西州回纥的疆域。阑

    ........

    三天后,刘琼率领大军抵达了别失八里,回纥王子和大臣都已被萧斡里刺事先派人送去了西辽。

    西辽是想灭了西州回纥,直接把安西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根本就不会给回纥王国任何机会,直接将西州回纥的贵族送去了西辽都城。

    …

    但西州回纥国库内的粮食财富还没有来得及送走,他们需要分类装箱,还要留一部分犒赏士兵,这时候雍军便杀到了。

    萧斡里刺不得不暂时关闭国库,率军迎战十万雍军。

    西辽军惨败而逃,西州回纥的国库以及粮食物资自然都落入了雍军手中。

    这是西州回纥百年积攒的财富,还有很多是从甘州回纥手中抢掠得来,这些财富都很有西域特色,堆积如山的珍宝,数百箱波斯和大食的金币和银币,来自中原的丝绸和瓷器,还有各种珍贵的皮毛、药材,以及百万张上好羊皮和白棉布。阑

    另外还有三十万石小麦和二十万石黑豆、大麦,原本还有更多粮食,但因为战争的缘故都消耗掉了。

    还有就是冰窖中难以计数的羊肉和葡萄。

    另外,还有就是几百万只羊、数万匹战马以及数十万头牛、驴、骆驼等等各种牲畜,这些都是国王和贵族的财产。

    但当务之急是要让雍军对西州回纥的占领合法化。

    刘琼按照天子陈庆事先给他的指示,他在民间找到了一名破落的回纥老贵族,叫做乌康,已经破落到连西辽人都不愿理睬他,但他的名字却在回纥贵族名册里。

    刘琼当即宣读天子诏书,当然是空白诏书,把乌康的名字填进去就行了,立他为回纥国王,册封为高昌王。

    刘琼随即代表雍国和新国王签署了新的条约。阑

    这一次采用的是隋朝的高昌模式,回纥国王接受雍朝天子的册封,改称高昌王,迁都高昌,国王和王后以及他们子孙享受回纥百姓的供奉,长居于高昌王宫,世世代代为高昌王。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象征性的高昌王,没有军队,没有大臣,只有一座王宫,还有一些侍卫、宫女之类,当然,百姓依旧从精神上认可他为回纥高昌王。

    乌康完全接受这样的安排,他非常满意,他之前家里穷得只剩下几张羊皮,和老妻住在几间低矮破旧的屋子里,靠他儿子当小吏挣一点钱度日。

    现在乌康一转身变成了高昌王,刘琼给了他一大箱珠宝和十箱金币,还有大量丝绸布匹等其他财产,又给他十万张羊皮和三十万只羊,以及一大片牧场。

    乌康简直像做梦一样,一夜之间成为回纥最富有的大富翁之一,还拥有一座占地两百亩的王宫。

    乌康并不傻,他知道自己命运在于接受雍朝皇帝的册封,只要他没有野心,那他的子孙将世世代代成为高昌王。

    至于回纥百姓更容易收买,刘琼命人去各地贴出通告,以雍朝皇帝的名义宣布,西州回纥百姓免除税赋十年,商人免税五年,同时废除了让回纥百姓深恶痛绝的兵役制度和劳役制度,也就是说,千千万万的回纥百姓不用再当兵了。阑

    消息传开,整个西州回纥都沸腾了,这些年为了抵抗西辽的东扩,西州回纥拼命扩军,拼命征税,各地百姓的税赋极其沉重,苦不堪言。

    这一瞬间,所有的税赋和兵役都消失,而且十年不用交税,百姓欢欣鼓舞,到处载歌载舞,欢庆幸福生活的到来。

    虽然很多回纥官员都明白,废除兵役制度,回纥也就没有军队了,那就意味着回纥作为一个独立王国已经不存在了,当然,西辽占领安西也是一回事,弱国没有选择,只能接受占领者的安排。

    相比西辽的直接灭国,雍朝还是温和了很多,至少让高昌回纥国继续存在,哪怕只是名义上的存在,但也让回纥人没有那种灭国之痛。

    这实际上是一种温水煮青蛙模式,百姓们接受了雍朝皇帝的免税恩赐,其实也就认可了雍朝皇帝,十几年后,当汉文化渐渐和回纥文化融合,当雍朝的统治印记无处不在,安西百姓也就认可自己为雍朝子民。

    .......

    刘琼并没有停留,他命令李成率两万沙州军镇守安西,刘琼继续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西辽本土杀去。阑

    他需要围魏救赵,逼迫草原上的西辽大军回撤。

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出使

    国与国之间往往是以高山大河为界,西辽和西州回纥也不例外,两国之间的边界是金岭,延绵数百里的大山,其中斜河谷是穿越金岭的重要通道,为了防御西辽入侵,西州回纥在斜河谷最窄处修建了一座坚固的军堡,但由于守军投降,这座坚固的军堡被西辽军兵不血刃拿下。

    此时斜河堡城了横挡在雍军面前的一座拦路虎,有两千军队驻守,城堡都是用大石砌成,异常坚固,但城堡底部有一个半月形的缺口,让河水从缺口下流过。

    十万大军被阻拦在斜河堡的东面,数百步外,刘琼骑在马上打量着这座半里宽的坚固军城,他的目光落在下方半月形的缺口上。

    他回头问道:“安装投石机需要多少时间?”

    呼延云连忙道:“大概需要两天左右!”

    “立刻安装吧!让西辽军尝尝我们雷火的滋味。”

    呼延云立刻下去交代了。

    这次雍军西征,也携带十架大型投石机的关键零件,像其他底座架子之类,笨重粗大,运输不便,可以在当地砍树制造。

    十万大军就地驻营,士兵们砍来了数百棵大树,一百多名随军工匠开始忙碌制造架子,安装投石机。

    城头上数百名守军十分紧张,十万大军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不要担心,他们远道而来,没有携带攻城武器!”

    主将在城头上高声给守军打气,“城堡居高临下,地势险要,他们攻不上来!”

    主将的安抚让士兵稍稍定心,其实大家想到了一起去,实在守不住还可以跑。

    ........

    第三天清晨,战鼓声轰隆隆响彻山谷,雍军开始缓缓向山谷开来,在最前面是十辆大型投石机,投石机高达两丈,可将五十斤的重物投掷到一百五十步外。

    而西辽守军弓箭射程也就是七八十步,对一百五十步外的投石机毫无办法,城头上守军眼睁睁地看着投石机调试,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恐惧,谁说敌军没有携带攻城武器。

    士兵们将一只只薄皮火油罐放在投兜上,用火把点燃了陶罐外面的火油。

    雍军指挥使一挥战旗,十架投石机同时发射了,一只只燃烧着的火油罐向关城飞射而去,一只火油罐砸在城墙外侧,外侧城墙顿时燃起了大火,两只火油罐投入了城内,城内也顷刻燃烧起来,另外七只火罐准确地击中城头,陶罐碎裂,黑色的火油泼溅出来,被陶片上的火苗点燃,城头上顿时多处燃烧起来。

    投石机接二连三投出火油罐,数轮后,城头上变成了一片火海,浓烟滚滚,守城士兵无法扑灭大火,都仓惶撤下城去。

    刘琼见城头已经无法呆人,喝令道:“火器手跟上!”

    十几名士兵抬着一只重大两百斤的大型铁火雷向关城奔去。

    关城下方的月牙形缺口简直就是天然的爆炸口,还有士兵拿着一只大木箱子,不多时,十几名士兵奔至城墙下,他们将大型铁火雷放入箱子,慢慢推到缺口下方。

    箱子和铁火雷十分沉重,体型硕大,牢牢顶住了底部缺口,一名士兵用火折子点燃了火绳,十几名士兵转身狂奔,一口气奔出近百步,一头趴在地上,紧紧把头和耳朵捂住。

    所有士兵都捂住了战马的耳朵,他们自己也事先用布团塞住耳朵,只听见惊天动地的一声爆炸,大地在晃动,浓烟冲天而去,无数石块和沙土也飞上了天空。

    片刻,石块和沙土扑簌簌落下,待浓烟散去,关城的一半都坍塌了,露出了一个一丈宽的大缺口,刘琼战刀一挥,“杀进去!”

    岳云率领三千骑兵狂飙杀入,城内的士兵早已被爆炸吓得魂飞魄散,亡命奔逃,斜水关随即陷落。

    十万大军穿过斜水谷,进入了西辽国境内,大军放慢了速度,但又果断而坚定地向西辽都城虎思斡鲁朵杀去。

    .........

    龙驹河河畔分布着一望无际的帐篷,这里是克烈部可汗所在的部落,和西辽军大战被击败,克烈部的青壮士兵被斩杀了六万余人,元气大伤,忽思可汗被迫带着数万族人离开了黄金牧场,向东南迁徙两千里,来到了龙驹河畔,这里也是克烈部最早的起家之地。

    可汗忽思就像一头受重伤的雄狮,逃回祖先之地养伤。

    克烈部目前尚有近千里的牧场,还有其他二十几个小部落,但损失惨重的是青壮男子,大部分族人都是老弱妇孺。

    不光是克烈部,塔塔部和蔑尔乞部也差不多,青壮男子被屠杀了二十余万,三个部落都大伤元气。

    这天上午,一支雍军骑兵护卫着一名汉人文官来到了克烈部,数十名可汗亲卫接管了护卫,带着汉人文官前往王帐,文官便是燕山路转运使张哲,奉天子陈庆的旨意出使克烈部。

    克烈可汗忽思已经得知张哲的到来,特站在王帐前迎接。

    忽思大笑着上前拥抱张哲,虽然笑容并不是发自内心,但他对张哲得来也充满期待,他们最落魄之时,来的是文官,而不是大军,他就倍感欣慰了。

    忽思当即命令士兵们杀羊备酒招待贵客,又把克烈部的贵族们也找来陪同雍国使者。

    大帐前摆满了肉山酒海,还有一盘盘最新鲜的水果,琴声悠扬,十几名克烈部少女翩翩起舞。

    张哲年约四十余岁,精明能干,虽然主人纷纷劝酒,但张哲只用小杯饮酒,用他的话说,饮酒太多,会误了克烈部的大事。

    忽思给众人使个眼色,让众人不要再劝酒了。

    他端着酒碗沉吟一下问道:“张特使这个时候来克烈部,能带我们什么好消息?”

    张哲微微笑道:“难道可汗不想返回罕尔朵河畔肥美的牧场?”

    忽思和他的部落就是从罕尔朵河畔仓惶西逃,他叹口气道:“我怎么可能不想回去呢?乃蛮部已经占领了黄金牧场,我还能活着就已经万幸了,哪里还敢奢望回去?”

    “如果我们出兵攻打乃蛮部呢?”

    忽思一愣,半晌问道:“为什么雍军要攻打乃蛮部?”

    “可汗是聪明人,难道想不到吗?”

    “请张特使明示!”

    张哲澹澹道:“乃蛮已经强大起来,他下一步必然是吞并草原各部,然后呢,乃蛮部会止步于草原吗?”

    忽思点点头,“你们不想见到一个强大的敌人出现在北方。”

    “一点没错!”

    “可是还有西辽大军,乃蛮部和西辽大军联手,雍朝恐怕难以以一敌二吧!”

    张哲摇摇头,“没有西辽大军了,我们在西州回纥大败西辽十万大军,大军已经杀进了西辽国,西辽军队不可能再留在草原了。”

    忽思蓦地瞪大眼睛,“这个消息是真的吗?”

    “可汗可以派人去打听,西辽有没有撤军?”

    忽思勐地一拍大腿,“难怪西辽和乃蛮联军没有趁胜追击,我还说他们怎么大发慈悲了,原来老巢起火了。”

    “所以这是不是可烈部重返黄金牧场的机会?”

    忽思心中激动起来,这不仅仅是重返黄金牧场那么简单,也是他们克烈部能够继续活下去的机会,乃蛮部无法在吞并他们了。

    “只是.....我们实在没有多少军队配合雍军,最多只有一两万人,我们几乎要被灭族了。”

    张哲微微笑道:“我们有强大的军队,但我们大军需要后勤支援,这也是我出使克烈部的使命!”

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谈判

    张哲去休息了。囡

    忽思可汗将几名贵族召集在大帐内商议。

    “我觉得这是个机会!”

    一名贵族道:“雍国不需要我们出兵,只是出后勤支援,我们完全负担得起,如果我们能重新得到牧场,这可是一笔合算的买卖啊!”

    另一名贵族也道:“确实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也不是我们一家,其他两家肯定也要出后勤支援,我们最多出两百万头羊,却能得到那么辽阔的牧场,这绝对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贴木思,你的想办法呢?”忽思可汗回头问自己的兄弟。

    贴木思沉吟一下道:“对方倒是很直率,直接说出不准乃蛮部统一草原,我相信这就是雍朝决定出兵的原因,但就是让我们出后勤这样简单吗?我看未必。”

    “你觉得他们还有什么意图?”忽思可汗问道。囡

    “首先就是臣服和册封?这是必然的,兄长能接受吗?”

    “能不能接受需要三家协商,他们能接受,我就能接受,然后呢?”

    贴木思想了想又道:“然后便是雍军会不会效彷辽金两国进驻草原,我觉得可能性很大,毕竟他们已经占领了临璜府。”

    这其实也是最关键的问题,雍军会不会实质性长驻草原。

    忽思可汗来回踱步,他最后长长叹了口气道:“我们还有选择吗?我们如果不答应,雍军首先就会收拾我们,我们只剩下老弱妇孺,拿什么来抵挡?塔塔和蔑儿乞可以北遁,我们又能逃去哪里?”

    贴木思点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和他们谈判吧!争取得到一个最好结果。”

    ........囡

    次日上午,双方正式开始了会谈,忽思可汗亲自和对方谈判。

    首先,张哲请忽思可汗派人去通知塔塔部和蔑儿乞部,要求两家可汗立刻前往临璜府协商,这个要求不过分,忽思可汗当即派了两支骑兵队带着张哲的书信赶往其他两个部落。

    接下来就是后勤支援的问题了,张哲提出了明确要求,雍军将出兵十万,按照每个士兵一天消耗一只羊,那么每天需要十万只羊,这场战役计划六十天,折算下来,雍军一共需要六百万只羊作为后勤粮食。

    当然不是全部由克烈部承担,而是三大部落分摊,平均每家两百万只羊。

    忽思可汗暗暗佩服兄弟贴木思的预见,很准确,果然是两百万只羊,这个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对方既然直接提出了具体要求,忽思可汗一口答应下来。

    “我们不需要你们出兵,但需要你们出一些人协助处理草原事务,比如处理战俘之类,但我要说清楚,战俘和人口归你们,但牛羊和大帐是我们的战利品。”

    这个也没有问题,忽思可汗也一口答应了,他迟疑一下又道:“缴获的兵甲能否分一部分给我们?”囡

    “问题不大,看情况吧!”

    接下来就是战后的安排,这也是关键,张哲首先提出,克烈部必须臣服雍王朝,接受雍王册封。

    这个要求思可汗回答得含湖其词,“尊崇天可汗是隋唐惯例,克烈部也有思古之心。”

    言外之意,雍朝也得像隋唐一样,拿出震撼草原的真本事来。

    张哲笑了笑,没有深究这个问题,这一条需要战后再谈。

    张哲随即提到了第二个要求,雍朝将和辽金一样控制可敦城及其周围草原。

    忽思可汗脸色一变,他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这一条,一旦雍朝效彷辽金占领可敦城,那就是实质性控制草原了。囡

    张哲看出对方的担忧,便澹澹道:“其实这应该和草原各部没有关系,可敦城及其周围两百里一直就是辽金的领土,雍朝灭了金国,那么可敦城自然就应该由雍朝继承,我只是给可汗说明一下。”

    忽思可汗无奈问道:“能否请张特使明确告诉我们可敦城的控制范围?”

    辽金控制可敦城当然不会仅仅只是一座城池,还有周围附属土地,辽国最狠,设置镇州、维州和招州三个州,占据了黄金牧场一半的牧场,金国占据的土地稍微小一点。

    张哲不紧不慢道:“以可敦城为圆心,周围两百里范围都属于雍朝的领土,其他牧场归属于你们三部。”

    雍朝占据的草原领土大概有十二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后世一个省的面积,相对于整个草原而言并不大,但雍朝拿到的却是整个草原的白菜芯,最肥美、最富饶的一片土地。

    隋朝是修建长城防御草原,而唐朝是修建三座受降城来控制草原,但真正控制住草原的是辽国,它占据了历代草原可汗的王廷之地,采用减丁平衡策略,牢牢控制着草原各部。

    雍朝效彷就是辽国的策略,占据可敦城以及周围的大片草原,而且法理很充分,它继承的是辽金的土地,和草原各部无关。囡

    不过草原从来都信奉强者为王,没有强大的武力,法理再充分也屁用没有。

    相反,只要武力足够强大,所有的草原民族都会对你俯首贴耳,所有以狼为图腾的民族都会尊崇狼王,仁义没有用,唯有强大才是真理。

    当然,雍朝信奉的是王道而不是霸道,两者的区别就是霸道独占,王道共赢。

    雍朝占领的可敦城的同时,也会将可敦城打造成草原的货物交易中心。

    同时不会效彷辽金向草原强征税赋,雍朝不会征税,它会以商品交易的方式获取丰厚的利润。

    这一招在河西走廊

    张哲随即北上去了临璜府,他还在那里会见塔塔部和蔑尔乞部的首领,克烈的忽思可汗随即也跟了过去,他们三家要和雍朝达成一个草原共治协议。囡

    当然现在已经是十月下旬,不可能再发生战争,雍朝大军对乃蛮部的征讨也将放在明年开春之后。

    张哲会在临璜府用鹰信的方式将谈判结果发送给京城。

    ........

    进入十一月后就算进入初冬时节了,京城乃至整个北方都还没有下雪,但天气却一天比一天冷了。

    这天上午,陈庆向几名相国通报安西的最新情况。

    “七里河大捷后,刘琼继续率领大军西进,但这是孤军深入,一旦被敌军切断粮草后援,后果非常严重,刘琼也深知这一点,他行军很慢,更多是创造声势,逼迫西辽从草原撤军!”

    “西辽撤军了吗?”周宽问道。囡

    陈庆点点头,“已经撤了,据我们得到的情报,西辽只留五千人驻守可敦城,其余大军全部撤回西辽,我们的军队也随即撤回了别失八里,今天收到的飞鹰传信,安西开始下雪了。”

    吕青山道:“这样的话,十万大军就得留在安西过冬了,有粮食和冬衣吗?”

    “有很多,无论是缴获的物资还是西州回纥仓库里都有足够的粮食和冬衣,各位不用担心,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趁这个冬天赶紧挑选合适的官员,开春后就可以去安西上任。”

    蒋彦先问道:“陛下是确定先设尹州、西州、庭州和焉耆州、龟兹州吗?”

    陈庆点点头,“目前先设这五个州,但都是都督州,州这一级设都督和长史,枢密院任命都督和长史,然后各县县官才由吏部任命,州一级管军,县一级管民,这一点希望大家明确。”

    徐先图笑道:“微臣最近在读《旧唐书》,开元天宝年间,朝廷募集中原百姓远赴安西定居,称作长征健儿,陛下有没有考虑将汉人大量移居安西?”

    陈庆点点头,“确有此计划,朕考虑用二十年时间,将百万汉民移居安西,包括驻军家属和普通农民,朕要让安西成为雍朝的粮仓和最大的棉花产地。”囡

    这时,外面忽然有人惊呼,“下雪了!”

    众人纷纷起身走到窗前,只见天空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今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格外早。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火枪

    房间里很温暖,吕纬坐在一旁,心情忐忑地望着陈庆。鍱

    陈庆正在摆弄着一根铁管,去年火器监发明了突火枪,但用的是竹管,一根竹管只能用两三次就损坏了。

    一个多月前,陈庆便给了工部一个硬性命令,让工部想办法造出一根铁管来。

    陈庆当然是为了造枪炮,实际上他对造枪炮并不是很热衷,实在是秦弩大阵的威力太强大了,熟练弩手半分钟内就可以上弦装箭,五分钟内,五万人可以发射五十万支重箭,任何游牧骑兵或者西域小城都会遭到毁灭打击,而且顺风的话,射程还能达五百步以上。

    但陈庆也知道,火药武器是历史发展必然,如果自己不做,几百年后被西方抢先造出来,他就会成为民族罪人。

    何况造出火炮,发射铁火雷,那就比投石机方便,而且射程远。

    手中的铁管非常精致,线条流畅,质地密实,关键是厚薄都一致,内膛打磨得十分光滑,而且表面上看不出接缝。

    “是用管状磨具浇铸出来的?”陈庆饶有兴致问道鍱

    “实际上这是在火器监下面的铁器局做的,按照陛下的思路,微臣把造突火枪的工匠一起找来合作,最初就是用陶管模具浇铸的,但火枪工匠说不行,太粗糙了,很容易炸裂,然后又换成了现在这种办法。”

    “什么办法?”

    “是用一块烧红的熟铁板锻打而成,其实也不难,用圆形的铁锤反复敲打铁板中间,铁板就会卷起来,形成筒状,然后中间插一根铁棍,反复烧红锻打,接缝就会熔为一体,一根铁管就出来了,这时候不能放在水中淬火,必须自然冷却,然后就是打磨,最后就是殿下手中这根铁管。”

    “就这一根吗?”

    “还有一根是铜管,给突火枪的工匠了,他们去研究造新火枪。”

    “什么时候给他们的?”

    “大概十天前。”鍱

    “去看看!”

    陈庆上了马车,吕纬也乘坐马车紧随其后,在千余骑兵的护卫下,队伍从夹墙出城,向城西北方向而去,昨天下的雪不大,道路没有积雪,但道理已经结冰,几乎没有什么行人。

    队伍很快来到了城西二十里外的火器监,火器监原本是火器署,隶属于军器监,但由于火器的重要性越来越高,陈庆便将火器单独组建为监,和军器监并列。

    之前的火器署署令杨载波已升为军器监令,目前火器监令由从前的军器署副署令赵文信担任,下设火药署、火器署和铁器署三个部门。

    天子和工部尚书到来,赵文信带着官员们迎了出来。

    “参见陛下!”

    “各位爱卿辛苦了,朕很关心突火枪的情况,特来看一看!”鍱

    赵文信连忙道:“火器监也非常重视突火枪的改进,微臣专门成立一个研制组,由谢署令负责!”

    陈庆点点头,“朕要专门了解一下!”

    赵文信连忙在前面带路,“请陛下随微臣来!”

    火枪还真不是陈庆想到的,历史上的突火枪就是在南宋时在寿春发明,是火器在宋朝发展的必然结果。

    去年,火器署的几名火器匠在制作火药箭时有了这个创意,便立刻着手实施,先是用木筒和竹筒进行试验改进。

    陈庆知道这件事还是一个月前,研制了整整一年,已经升级到了铜制管,用铜管打出的铁籽足有一百五十步远。

    只不过铜制管是用两个半管箍成,有缝容易漏气,造出一根完整的管子就迫在眉睫了。鍱

    “陛下,这里就是火枪大院!”赵文信指着一扇紧闭的大门道。

    陈庆见门口还有士兵站岗,便笑道:“戒备森严啊!”

    “必须的,火枪是一个火器的巨大突破,甚至超过了铁火雷,我们上上下下都极为重视。”

    “你觉得火枪会超越弓弩吗?”陈庆笑问道。

    “这个问题我们内部也讨论过,大家都认为暂时不会,但将来一定会。”

    ........

    陈庆走进了火枪大院,占地足有十亩,还仓库、制作房,还专门的试枪场,火枪组一共有二十名最优秀的工匠组成,包括火药匠、火器匠和铁匠,由火器署署令谢瑛负责。鍱

    听说天子到来,谢瑛连忙上前行礼,陈庆见他瘦了很多,便关切问道:“最近身体不好吗?”

    “回禀陛下,微臣这几个月都在参与研制火枪,有很多困难,大家都在想法设法解决,微臣操心比较多,所以消瘦一些。”

    旁边赵文信道:“谢署令吃住在火枪院,已经有半年没有回家了。”

    陈庆点点头,他知道谢瑛可不是一般的官员,他就是最优秀的工匠,铁火雷就是在他手上试制成功,突火枪也是他的突发奇想。

    “这根铁管你可能需要!”

    陈庆把铁管递给谢瑛,谢瑛大喜,这根铁管来得太及时了。

    “感谢陛下,我们可以用铁管试验了。”鍱

    “先给朕看看你们的铜管枪。”

    “陛下这边请!”

    谢瑛带着陈庆来到试枪场,陈庆一眼看见了桌上的火枪,木制枪托还是他画的图,很长的一支铜管枪,像极了鸟铳。

    陈庆拾起这支火枪,仔细查看一下,上面开了一个孔,插着一根两寸长的火绳,也就是每次都要用火折子点燃火绳,火药和铁丸都是从枪口塞进去,再取下枪管下方的捅条,将火药是铁丸捅紧。

    火药有两种,一种是发射药,一种是引火药,引火药是从上面孔填入,引火药被火绳点燃后,会立刻点燃发射药,从而把铁丸喷射出去。

    陈庆甩燃火折子,点燃了火绳,他立刻端起枪瞄准,但还没有来得及瞄准,火光轰地在眼前一闪,枪管喷出火舌,一股巨大的后座力撞在陈庆肩膀上,不过他能承受。

    再看远处的靶子,似乎没有打中,陈庆摇了摇头,燃烧太快了。鍱

    旁边谢瑛苦笑道:“回禀陛下,我们准备把火绳换长一点,这样就来得及瞄准。”

    “点火方便吗?”

    “很方便,现在我们用好的漆筒火折子,拉开盖子,一吹火就燃了,关上盖子,火就灭了,它就直接放在士兵胸前袋子,可以点数十次火绳。”

    陈庆本来想说火绳枪,但他发现真没有必要用火绳枪,之所以用火绳枪,就是因为因为点火不方便,如果点火很方便,那也没有必要用火绳,因为火绳每次也要调整燃烧长度。

    “朕可以给你们提两个建议!”

    “请陛下训示!”

    陈庆笑道:“朕的建议就是三个字,标准化!”鍱

    “标准化!”

    谢瑛喃喃念了两句,又道“能否请陛下明示!”

    “什么叫标准化,其实就是定规定量,比如放多少火药,如果靠士兵的经验,那就不行了,可以准备很多小竹管,里面装满定量的火药,一次放一管火药就行了,就不需要士兵去考虑该放多少。

    然后上面的火绳孔可以做成一个方形孔洞,要向上方突出一点,点火火绳形状和孔洞完全一样,要做硬,底部做尖,正好从方孔插进去,一直插进枪管中的火药里。

    士兵们就可以每次拿一根火绳插进去,这样就很方便,你们甚至可以做得更标准一点,直接将包好的火药条插进枪管里,底部黑色是引火火药,上部红色是发射火药,再塞进铁丸捅实,这样不就更方便吗?”

    谢瑛如醍醐灌顶一般,天下说得标准化使困扰他们很久的装药不均和点火不便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

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旧城

    谢瑛挠挠头又道:“还有就是向城下射击时,铁丸会滑落出来!”

    陈庆哈哈一笑,“这还不简单吗?用一块软布把弹丸包住,塞进枪管里,弹丸就滑不出来了。”

    谢瑛一拍脑门,还真是那么简单!

    他期待地问道:“陛下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陈庆微微笑道:“建议可以有很多,比如你们可以把火折子安装在枪托上,用的时候,一拉盖子,一吹就燃了,再点燃火绳后插进孔道,孔道再好好想想办法,比如做成填满火药的金属方管,直接插进孔道,每次换一根方管,每根方管顶端有一根火绳,设计的精巧一点,这样士兵更换火药就很方便了。”

    “微臣记住了!”

    “然后我再说另一种点火方式,叫做燧石点火枪,就不用火折子了,原理很简单,在孔道上安装一块燧石,还有一个击发装置,下方像弩一样有一个悬刀,一扣动悬刀,上面就会击发燧石,会产生火星,火星落在火药室内,立刻点燃了火药。”

    谢瑛点点头,“原理微臣懂了,但有点复杂,微臣去和工匠们商议。”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三眼火枪,就是三根管子,作用就是一次性填满三根管子的火药和弹丸,然后可以连续射击三次,这对射击骑兵很有效果。”

    “微臣记住了!”

    陈庆来到铁匠铺,只见几名铁匠正在叮叮当当制作铁管。

    陈庆又对赵文信和谢瑛道:“其实朕最关心的是火炮,你们明白吗?把铁火雷当做弹丸发射出去,要有两三里了,比投石机远得多,而且没有那么沉重,一头骆驼就可以背负,若安装在船上,那更是所向无敌。”

    谢瑛连连点头,“微臣明白,已经在考虑了,微臣准备用模具浇铸熟铁炮,外面再用几道铜箍,原理和突火枪完全一致。

    “好!朕期待你们的成果。”

    .........

    火器监距离长安旧城很近,时间还早,陈庆索性转道前去视察长安旧城,也就是从前的汉长安城。

    汉长城在宋朝时已经完全破败了,沦为一片废墟,宋朝的统治中心在东京汴梁,连长安城都不管了,怎么可能顾得了汉长安城?

    从去年开始重建汉长安城,改为建章县,一年半过去了,新建章县已经完成了重建,三十万底层百姓和工匠都迁去建章县。

    朝廷有了更多的城内优质土地,而底层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大大改善,从前五百文只能租一间屋,现在同样五百文,可租两屋一院,可以连租二十年,这样一来,很多百姓就在院子里搭建房屋,等于又多了一间屋。

    可以说皆大欢喜,唯一不方便就是稍微远了一点,为了方便百姓,朝廷便在沣河里开启了班船,专门有五十艘船每天往返于京兆和建章县之间,每次只收五文钱,朝廷再补贴五文钱,这样一来,每艘船每天能挣两百文钱,一家人摇一艘船,一个月就能挣六贯钱,这收入确实很不错了。

    当然,百姓也可以自己骑着毛驴往返于新城和旧城之间。

    陈庆减少了护卫,只有三百骑兵护卫他的马车前往建章县。

    陈庆的巡访也没有之前那么多限制,只要他不下马车,基本上想去哪里都可以,主要是他的马车是特殊制作,就算床弩也射不穿车壁,车窗也装上玻璃,拉上纱帘,外面完全看不见车内的情形。

    队伍缓缓进了城门,陈庆透过车窗注视着城内大街上的情况,他们走的这条主干道叫做未央街,左边是工匠们居住的街坊,而右边则是普通百姓的街坊。

    其实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都是由密密麻麻的小院子组成,布局都差不多,不熟悉还容易迷路。

    未央大街两边都是密集地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延绵五六里,城内还有两个大瓦子,瓦子内也都是密集地小店铺,

    店铺大部分都是以小吃为主,以中低端居多,基本上没有大酒楼和大茶馆,只有几家中档的酒楼和茶馆,让本城人偶然请客吃饭什么的。

    最多的还是密密麻麻的小酒馆和小茶馆,价格低廉,深受百姓的欢迎,基本上都坐满了。

    当天下统一,战争结束后,百姓们开始享受和平时期的红利,首先是粮价下跌,带着了其他物价的下跌,商业繁荣,使市场上物资丰富。

    最明显就是一日三餐成了所有人的生活共识,以前还有很多人家都遵循着一日两餐的传统,只是中产阶级才能享受一日三餐。

    现在连养老院、孤儿院也是一日三餐了。

    大米每斗四十文,小麦每斗三十文,玉米每斤五文钱,当然这是包括了玉米芯,去掉玉米芯,每斤十五文左右,这只是刚开始,再过几年,玉米的价格会比小麦还便宜,还会有土豆红薯上市,雍王朝的百姓将彻底告别饥饿。

    虽然商铺的档次比较低,但很接地气,大街上格外热闹,人流如潮。

    陈庆不需要去拜访百姓,从他们的气色穿衣上就能看出生活情况。

    基本上细麻和棉布是一半对一半,基本上现在细麻已经不种了,之所以还穿细麻衣,主要是以前的旧衣。

    能吃饱饭的原因,城内百姓的气色也不错,每个脸色红润,步履匆匆。

    但陈庆也发现了问题,街上的孩子特别多,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玩耍,还有一些十几岁的少年也无所事事。

    陈庆眉头皱了起来,这种情况今天才有,还是一直都这样?如果一直都是这样,那就意味着教育和就业出问题了。

    陈庆随即吩咐侍卫,“去带几个孩童过来,朕要问一问他们?”

    片刻,侍卫带上来三名孩童,在车驾前排成一排,陈庆让侍卫给了他们小糖人,安抚住他们,这才问道:“你们几岁了?”

    三个孩童一边吃糖一边道:“我八岁!”

    “我七岁!”

    “我也七岁!”

    “那你们怎么不去上学?”陈庆又问道。

    “爹爹说,等我们十岁的时候送我去读一年书。”

    “我爹爹说,读书太花钱,家里没钱!”

    “我也是!”

    陈庆点点头,“你们父母是做什么?”

    大一点的男孩一指,“我爹娘是开面馆的!”

    其他两个孩子父亲都是去京兆城内做工。

    陈庆知道了,这三个孩童的父母都只想让他们读一年书,认识几个字就行了,不想在读书上花太多钱。

    陈庆让侍卫把三个孩童送回去,他也没有心思再巡视了,喝令道:“回宫!”

    队伍缓缓掉头返回,就在这时,忽然听见有人大喊:“抓住他们!”

    “抓住这帮小贼!”

    陈庆一怔,探头向后望去,只见一群少年从一家店铺里仓惶奔出来,每个人抱着一捆布,如鸟兽飞散,后面一个中年男子挥舞菜刀,大喊大叫。

    “去帮帮他!”

    百名骑兵一起出动,只片刻,便将十几名少年抓住,拎了过来,跪满一地,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

    侍卫禀报道:“陛下,这些少年盯了那家布店几天了,以为店铺里没人,便翻进去偷东西,没想到店铺东主昨晚已经回来,他们便被发现了。”

    这时,中年男子货物失而复得,过来千恩万谢。

    “小民姓王,前两天去咸阳进货,昨天半夜回来,小人在睡觉,听见外面有动静,便起来查看,发现这帮小贼在偷布。”

    “他们经常偷东西吗?”

    中年男子叹了口气道:“他们就是城内的癣疾,不光他们几个,城内还有好多,整天聚在在一起惹是生非,要么打架斗殴,要么偷东西卖钱,真的让人头大。”

    陈庆让中年男子回去,这才对侍卫道:“每人杖打五十棍!”

    马车缓缓离开了,后面只听见一群不良少年的哭喊声。

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制法

    回到皇宫,陈庆随即召来尚书左丞吕青山、刑部尚书张浚、左右相周宽和蒋彦先。

    陈庆请他们三人坐下,缓缓道:“今天朕去了一趟建章县,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发现很多孩童都不上学,聚在一起玩耍,一些十五六岁的少年也聚在一起,整天打架斗殴,偷窃财物,完全就是地痞无赖了,朕问那些孩童为什么不上学,他们说父母不让他们上学,朕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吕青山有点紧张,连忙问道:“陛下,人多吗?”

    陈庆点点头,“相当多,感觉有上千人,这还是在街头玩的孩童,还有在家里的,估计有更多。”

    周宽淡淡道:“陛下,其实不奇怪,一直就是这样,在西南区的时候,就是大群大群孩童不上学,我们办了学校,但他们父母都选择只读一年,因为只读一年不要钱,继续读书就要花钱了,父母就是这样过来的,没办法,你又不能强迫他们去读书。”

    蒋彦先也道:“其实京城的地痞无赖很多,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整个京兆府两百万人口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陛下真的没有必要为一些地痞无赖担心。”

    陈庆摇摇头,“人口资源本来就很宝贵,我们还有大量的事业需要人口,让大量孩童荒废学业,让大量少年变成无赖,这是巨大的浪费,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底层百姓,更需要大量能读书识字的百姓,孩子的父母没有眼光,但我们朝廷不能没有眼光。”

    三人面面相觑,知道天子已经下定决心,周宽道:“如果必须要强令孩童入学,那就必须制定律法,如果父母违反律法,那就要承担责任,要重罚!”

    陈庆点点头,“侍中说得对,必须要以制定律法的方式让这些孩子上学,但财政也要有所负担,把免费读书一年改成免费读书五年,所有的孩童都必须读书,不肯读书,就重罚他们的父母,不光是京城,天下一样。”

    吕青山连忙道:“教育是微臣的职责,微臣会和国子监一起商议,尽快制定出一个详尽的方案。”

    “那就辛苦吕相国了!”

    陈庆又对蒋彦先道:“还有那些不良少年,警告他们父母,如果他们管不了,那朕来管,全部送他们去西域屯田。”

    蒋彦先连忙劝道:“陛下息怒,毕竟他们只有十几岁,送去西域不现实,不过参加劳动是个办法,把他们集中起来,去凤翔或者汉中劳动三年,用劳作来改掉他们身上那种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习气。”

    一直没有吭声的张浚摇了摇头道:“好好的少年把人家送走,他们家里肯定不愿意,咱们也不占理,最后只会闹得民怨沸腾,最好的办法还是制定律法,比如陛下刚才说那十几个少年偷东西,这就犯法了,性质不严重,那就可以轻判,判流放百里三年,把他们集中起来种南瓜,种玉米,他们父母去看望他们也方便。”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道:“这里要有个界线,多少岁为少年,朕建以十八岁为界线,十四岁再为第二个界线,十四岁以下犯法,不用流放百里,就罚在坊内劳作,十四岁到十八岁之间犯法,流放百里。

    十八岁以上犯法,那就是正常的成年人了,流放安西屯田,另外,少年犯法一旦流放期满,官府必须消除所有档案,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说到这,陈庆问张浚道:“刑部什么时候能提交律法草案?”

    张浚想了想道:“微臣先派人去各地调查,搜集足够的材料,两个月后,微臣提交律法草案。”

    陈庆点点头,又对吕青山道:“孩童强制入学的律法草案切不可闭门造车,朕也给你们两个月时间,去调查一下京兆和关中各地学校情况,百姓的意愿,还要算一下朝廷的负担,可以先在关中试行。”

    “微臣明白!”

    ………..

    关中的天气有个特点,只要一场初雪后不久,另一场大雪很快就会到来,这几天乌云低垂,天气寒冷,大家都感觉会下大雪。

    果不其然,两天后,一场暴雪不期而至,大雪从夜里开始,先是漫天飘雪,很快起风了,风越来越大,雪也越来越大,寒风挟裹着暴雪,呼啸了整整一夜。

    次日上午,陈庆被一声惊呼声惊醒,温暖被子里,余莲丰满柔软的娇躯搂着丈夫不肯松手,她媚眼如丝,期待着丈夫的恩泽。

    又是一阵暴风骤雨般的驰骋,暖帐里又再次安静下来,过了好一会儿,陈庆问道:“刚才外面为何惊呼?”

    余莲的贴身侍女在帐外禀报,“回禀陛下,外面的雪太厚,小青走错了路,掉进沟里去了。”

    “人没事吧!”

    “没事,被女侍卫们拖出来了,她整个人都被雪淹没了。”

    余莲搂着丈夫脖子问道:“陛下要起身了吗?”

    陈庆点点头,“起身吧!”

    侍女们立刻忙碌起来,替天子和昭容穿衣梳洗,陈庆穿上一件厚实的朱色缎面羊绒便服,头戴皮帽,身穿皮靴,他体质强壮,不用穿得太多,不像余莲,穿上绒衣后,还要裹一件狐皮大氅。

    陈庆坐上马车,前往自己内书房,今天是休日,他难得可以放松一下。

    暴雪下了一夜,天亮时雪已经停了,整个皇宫都变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屋顶、地面都积了厚厚的雪,积雪最深处已过了膝盖,几棵大树也被积雪压弯了腰,远处,数百名亲兵正在清扫地面的积雪。

    主道上的积雪已经清理干净,马车直接驶入了宣汉楼,宣汉楼是陈庆内书房所在地,它其实是一座建筑群,占地约十亩,除了百间各种建筑外,还有几亩农田。

    陈庆走进了房间,姚梅连忙上前给他脱去外氅,书房里温暖如春,碳火烧得正旺,陈庆搓搓手笑道:“先上热茶,有点口渴了。”

    他在自己位子上坐下,姚梅连忙端上热茶,她关切问道:“这么大的雪,陛下的腿伤疼痛吗?”

    一旦下雪,陈庆腿上的箭伤就会疼痛,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样,算是他的宿疾了,贴膏药也没有用,唯一的办法就是热敷。

    陈庆笑着点点头,“泡温泉是个好办法,昨天泡了温泉到现在,腿没有疼过。”

    “陛下今天还要再泡一泡吗?”

    “吃过午饭吧!”

    陈庆接过热茶喝了一口,翻了翻桌上的重要奏折,虽然是休日,但一些紧急重要的奏折他还是要看的。

    他拾起一份紫红色信封,上面还有火漆封口,这是紧急鸽信或者鹰信的抄件,放在专门的信封里,紫红色表示最重要。

    陈庆取出里面的抄件,一边喝茶,一边细看,这竟然是燕山路转运使张哲从临璜府发来的鹰信。

    信中说,他和克烈部、塔塔部以及蔑尔乞部达成了协议,三家向雍军提供六百万只羊作为后勤支援,三家也完全接受大战后,雍朝占据可敦城及周边两百里的范围的决定。

    陈庆一拍桌子,赞道:“办得好!”

    “陛下又有什么高兴之事?”

    皇后吕绣从外面走了进来,她脖子上围的白狐皮正是音巴鲁交给牛皋的那条。

    “草原那边的消息!”

    陈庆笑道:“这么冷,皇后怎么过来了?”

    吕绣抿嘴笑道:“其实也没有什么事,就是来问问陛下腿上旧伤怎么样?”

    “腿没有疼,昨天泡温泉效果很好。”

    吕绣又道:“那边正好有温泉,我们大人孩子都想泡一下,陛下要不要一起去?”

    陈庆当然愿意和家人一起,他虽然已是帝王,但同样也看重家庭,陈庆起身欣然道:“那就去吧!早上泡一下温泉,一天都松快下来。”

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蒸气

    时间到十二月下旬,这天上午,陈庆带着七名相国来到了太学,今天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研制了整整三年,又用近一年时间来改良的蒸汽机终于出来了。

    有了蒸气机,会在交通运输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蒸汽机火车可以晚了一点,但陈庆最急迫的是航运,有了蒸汽机船,不仅可以走得更远、走得更快、运输量更大,而且通过蒸汽船,可以去探索更广袤的海洋和土地。

    不过陈庆先来到了农院,他要了解红薯的培植情况。

    杨度带领众人走进玻璃暖房,外面天气寒冷,但暖房内却十分温暖,阳光充足,使暖房内像春天一样。

    其实这种感觉大家都能体会到,相国们的家里都安装了玻璃,阳光好的时候,房间里就格外温暖。

    杨度带着陈庆和众相国来到最里面,这里生长着一片绿油油的农作物,陈庆一眼认出,正是红薯藤和叶子。

    “这么冷的天气,它还能生长吗?”陈庆蹲下问道。

    “当然可以生长会稍微慢一点。”

    杨度有了培植土豆的经验,很有信心,他笑道:“请陛下放心,像土豆、红薯这样的农作物,很皮实,比较容易种活,微臣有把握,明年开春后,会有很大收获。”

    “土豆播种如何?”陈庆又问道。

    “现在很顺利,我们在汉中府试种,种植了一千亩,明天将扩大到五万亩,在汉中一年可以种植两次,亩产量数千斤,可把当地的农民高兴坏了。”

    陈庆站起身对众相国道:“这也是一种类似土豆的农作物,叫做甘薯,也是从南洋那边搞到的,这种甘薯亩产量也很大,而且容易种活,口感甘甜,土豆还是一种菜,但甘薯就是真正的粮食了,可以说,有了甘薯,完全可以解决困扰历代王朝的饥荒问题。”

    众相国对层出不穷的新农产品已经有点麻木了,最早是棉花和木绵解决穿衣问题,紧接着南瓜和玉米又出来了,南瓜和玉米还没有完全消化,又出来了土豆,土豆影子还没有见到,甘薯又来了。

    众相国苦笑不已,周宽笑道:“我们都很期待新的农作物,说实话,现在我们更关心能够烧煤远航的蒸气机。”

    陈庆哈哈一笑,“好吧!等明年收获的时候再来,我们先去工院。”

    ........

    一行人来到了工院,严阔迎了出来,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陈庆微微笑道:“虽然你给了朕两个月的期限保证,但朕不在意你延期,朕只想看到好的结果!”

    “回禀陛下,其实一个多月前就好了,我们反复改进,十天前才最终定型,已经试验了好几次,都很成功顺畅,一定会让殿下满意。”

    “去看看吧!”

    严阔带着众人来到一间很大的屋子,屋子正中放着一座一丈高的锅炉,用熟铁制造,锅炉壁非常厚实,有一根长长的黑烟囱直通屋顶,锅炉上有很粗的铜管,这种铜管和火枪铜管不一样,它是用两半铜管合二为一,用铜水熔接,另一头就是一只巨大的黑箱子,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陛下,各位相国,这就是蒸汽机了。”

    严阔尽量用一种通俗的解释让相国们明白,实际上就是当年陈庆上课时的解释。

    “我们都知道烧水的时候,水蒸气可以把壶盖推起来,这是一种热力,孔明灯飞天和走马灯转动都是热力驱动,蒸汽机就是利用蒸气的力量,里面有一个铜塞子,蒸气先是推动铜塞子向前走,然后又改变蒸气的方向,推着铜塞子向后走,铜塞子就这样一前一后的运动。”

    众人都理解了,用蒸气推动铜塞子前后运动,蒋彦先问道:“怎么改变蒸气的运动方向呢?”

    “用门阀!”

    严阔笑道:“就是前门和后门的关系,后门关上了,蒸气只能走前门,把铜塞子向前推,前门关上了,后门打开,蒸气又走后门,又把铜塞子推回去,就这样反复。”

    众人点点头,都理解了,蒋彦先笑道:“确实很精妙,严博士请继续说!”

    “然后铜塞子上有一根铜杆,大家请看!”

    众人走过来,看见铁箱子里伸出两根长长铜棍,在同时一前一后运动,严阔解释道:“这是给船用的蒸气机,大船两侧各有一个转轮,所以就需要两根铜棍,铜棍和轴盘的上连杆接在一起,连杆转动,轴盘就转动了,大家看见没有,轴盘上有两根很长的轴,它在一直转动。”

    周宽忽然明白了,“这两根轴就连着大船外面的转轮,对不对?”

    “一点没错,转轮就是这样不断地转动,带着船只向前航行。”

    蒋彦先笑道;“我在想,大车上转一个蒸汽机,是不是也可以带动车轮向前走,不用马了?”

    陈庆点点头笑道:“蒋相国说得一点没错,把船的转轮换成车轮,船不就可以在陆地行走了吗?当然,不叫船,叫做蒸气机车,但这需要修建一条专门的道路,这辆蒸气机车就像在水中拖着上百条船一样,也可以在陆地上拖着上百辆大车行走,一次运送数万石物资或者士兵去西域和草原,再从草原西域运送数万头牲畜或者数万石粮食回来,几天就可以抵达,这是不是我们就能超越唐宋,完全掌控草原和西域了,我们还怕什么异族崛起?”

    众人都听得热血沸腾,从汉唐以来,朝廷对西域和漠北草原都是鞭长莫及,最后失控,如果真有这种大量运送人力物力的蒸汽机车,几天内就抵达,那真的就能完全控制草原和西域了。

    “陛下,可性吗?”蒋彦先问道。

    陈庆点点头,“完全可以行,但不一定是现在,可能数年后,十年后,蒸汽机火车就会出现。”

    “火车!”

    严阔点点头,“这个名字好!”

    关于火车的想法,陈庆已经和严阔以及其他大匠们沟通过,他们目前最大的难点是生铁产量不足,不过将铁火雷运用于矿山后,矿石产量就会大大增加,生铁产量也会大量增加。

    “请问严博士,这又是什么?”周宽指着另一根连通锅炉的铜管子问道。

    “那是冷凝管,蒸气又从这里回去,冷凝成水后又重新流回锅炉。”

    严阔又道:“各位相国,这种蒸气机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制作起来难度极大,否则我们不会研制三年时间,我们还曾经因为炉壁太薄而发生爆炸,两名工匠不幸身亡,我们才知道了水蒸气膨胀的力量,所以要加厚炉壁,而且每隔两个时辰要放一部分水汽,减轻膨胀压力。”

    众人从研制工坊出来,在大堂坐下,陈庆道:“下面就是要安排工匠建造蒸汽机了,还要上船试航,请问严博士,太学参与研制蒸汽机有多少人?”

    “回禀陛下,学生有二十二人,工匠目前有三十七人,加上微臣,正好六十人。”

    “那你们建造一台蒸汽机需要多少时间?”

    “如果各种财力物力充足,大概一个月能造一台。”

    “财力物力都不是问题,包括学生在内,所有人都按照一级工匠待遇,需要多少钱、多少材料、多少士兵都能保证,朕希望你们能再招募五十人,一个月能造两台蒸汽机。”

    严阔连忙道:“陛下,我们需要的不是普通工匠,恐怕招募不到。”

    陈庆对蒋彦先道:“蒋相国,你来安排工匠吧!”

    蒋彦先点点头,“可以把蒸汽机列为特等事项,等同于铁火雷,微臣会让匠作监安排最好的工匠。”

    “然后就是保密问题!”

    陈庆对严阔又道:“朕之前就给你们说过,朕需要再次强调,所有的图纸、技术和关键人员不得外泄,内卫会派人监督,各位,天下之大,不仅仅是我们汉人王朝,在遥远的西方,还有很多强大的国度,一旦他们学会我们的技术,很多重大机遇我们就会失之交臂了,我们将愧对子孙。”

    严阔点点头,“请陛下放心,绝不会泄露!”

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申请

    从太学回来,陈庆意犹未尽,又把各位相国召集在议事堂内。

    “在参观蒸汽机时,朕忽然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关于保密,实际上,保密做到极致的是铁火雷,金国和宋朝绞尽脑汁都没有把铁火雷的秘密偷走,现在蒸汽机研制成功,朕又想到了保密,但这一次心中却有点犹豫,朕不知道这个保密的想法是不是错了?”

    “陛下担心什么呢?”蒋彦先问道。

    陈庆沉吟一下道:“蒸汽机不是铁火雷,它将推动雍朝走向强盛,如果各行各业不使用它,它就无法发挥出巨大的能力,更重要是,它才刚刚开始起步,还有巨大提升潜力,如果我们拘泥于保密,很可能它就无法再进步。”

    “陛下认为目前的保密制度下能办得到技术绝不泄露吗?”

    陈庆摇摇头,“百密还是有一疏,有一颗铁火雷被高丽人偷走了,但我并没有因此走回头路,不准铁火雷用于民用,如果害怕别人偷走就把铁火雷锁在柜子里,那就是因噎废食了。”

    这时,张浚笑道:“陛下,微臣说一件事,可能对陛下会有所启发!”

    “张相国请说!”

    “大概是五年前,平江府来了几个波斯人,他们参观了平江府一户农家养蚕缫丝,提出用二十两银子买两对蚕走,这户农家就跑去报官了,几个波斯人被官府抓去重打一百棍,关了一年才放了他们,当然,这只是碰巧,如果对方拿出两百两银子,农民又贪图钱财,说不定就卖了,但至少在对外国人保密养蚕技术这件事上,官府和百姓都有共识。”

    “朕同意张相国的想法,要普及保密意识,尤其在官方和工匠中形成共识。”

    徐先图也道:“陛下还记得《大圣闹天宫》那本书吗?”

    陈庆点点头,“我记得,徐相国请会继续说。”

    “当时这本书卖得非常火爆,是《京报》印刷出售的,后来有一家书铺偷偷刻了一套板子,也卖出了几万册,赚了一两千贯钱,结果被《京报》发现了,立刻报官,那家书铺的店主被抓,没收了买书的钱,烧毁了板子,店主还被重打五十棍,在《京报》上公开道歉,最后一文钱没有赚到,还倒贴了几百贯,名声也毁了,后来《京报》把板子卖给了另一家书铺,书铺印刷了书在山东路和河北路去卖,也卖得很不错,赚了两千多贯钱。

    其实微臣觉得,只要蒸汽机的关键技术不卖,也允许别的大商人参与制造,天下的能工巧匠们不断参与,蒸汽机就会越做越好。”

    周宽也笑道:“制造蒸汽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微臣可以打赌,现在运一台蒸气机去波斯,他们也仿造不出来,光锅炉他们就铸造不了,那可是整体铸造,光那个模具就是大宋上百年的技术进步,才能造出来,波斯人连大船的铁锚都铸造不出来,还能铸造锅炉?”

    陈庆有些惭愧,这些相国的见识深刻,甚至还超过了自己,他们都懂得没有足够的国力和技术积累,造不出蒸汽机。

    自己封锁蒸汽机的技术机密,确实有点固步自封了,很不利于技术进步。

    陈庆点点头,“就这样决定吧!技术可以有偿转让给商人,允许他们自己建造,但所有建造的蒸汽机必须经过匠作监验收合格才允许使用,其次,严禁任何人把蒸汽机卖给国外,蒸汽机技术更不允许外流,违令者全家抄斩!”

    ........

    下午时分,陈庆吃罢午饭,在御书房闭目养神,这时,杨泰在门口小声道:“陛下,郑郡公求见!”

    陈庆坐起身问道:“郑统全吗?”

    “正是他!”

    陈庆点点头,“请他进来吧!”

    片刻,郑统全快步走了进来,郑统全目前已经辞官退仕,他对做官失去了兴趣,陈庆便封他为河间郡公、太子少保,加特进,使他荣耀退休。

    “微臣参见陛下!

    “郑公平身!”

    郑统全歉然道:“打扰了陛下午休,微臣有愧!”

    “不必客气,请坐!”

    陈庆笑眯眯请郑统全坐下,又道:“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和郑公见面了,最近在忙什么?”

    郑家很多产业都有陈庆的份子,但陈庆从不过问,一直就是郑统全的小女儿郑巧眉和皇后吕绣之间交流。

    若不是郑巧眉长相实在欠缺一点,她很有可能就会入宫为妃了。

    不过郑巧眉嫁给了吕绣的三哥吕绍为妻,目前出任度支郎中,也算是一种联姻。

    郑统全笑道:“最近一直在筹建船舶学堂,培养年轻的造船工匠。”

    陈庆顿时有兴趣了,急问道:“有多少学生?”

    “学生很多,有上千人了,报名者上万,但很多人都没有读过书,不符合条件!”

    学习造船可是个香饽饽,现在造船业是雍朝最兴盛的产业,能监造海船的一级大匠月收入达百贯,普通大匠也有五十贯的月收入,最低的普通船匠也有每月十贯钱收入,也就是说,学会造船后,每月至少十贯钱,还到处抢着要。

    “一般要学多久?”

    “两到三年,微臣准备在泉州再建一座分校,不过是由微臣和泉州官府合作,由微臣的儿子去跑。”

    “除了筹建造船学校外,还有没有别的打算?”

    郑统全踌躇一下道:“微臣想造蒸气机,不知.”

    陈庆愣了一下,“郑公怎么会知道蒸汽机的事情?”

    “殿下还记得微臣和虞家、王家制造大钟的事情吗?”

    陈庆点点头,还是去年的事情了,郑统全和虞海丰、王振邦三人联手拿到了制造重力大钟的技术,开始投资制作大钟,正因为他们的接手,大钟才会传播这么快。

    “难道那时候你们就有想法了?”陈庆笑问道。

    “那时候我们就知道太学在研制一种可以装在大船上远航的机器,取代了人力,我们就一直关注,几个月前,他们第一次试验的时候,我们三人就去参观了。”

    “然后呢?”

    郑统全不好意思道:“然后今天上午听说陛下和相国们去了太学,我们便知道蒸汽机正式研制成功,所以非常想参与制造。”

    陈庆笑了笑问道:“应该还有哪位相国通知了郑公吧!”

    “周相国,他和微臣私交非常好,他告诉微臣,陛下同意放开蒸汽机的制造,有实力商人也可以参与了。”

    “朕也觉得是他!”

    陈庆并没有计较周宽给郑统全通风报信,只要不违背原则,这种通报机会之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陈庆笑道:“那周相国有没有告诉你,造蒸汽机有条件!”

    “他说了,首先是要向匠作监申请,匠作监认为我们有实力建造,才会批准,然后要花钱买技术,太学会派人指导我们建造,最后匠作监要验收是否合格,蒸汽机才能使用。

    另外不准外传,这个肯定没有问题,可就是不知道需要什么条件?我们要拥有哪些实力,匠作监才会批准?”

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筹备

    陈庆想了想道:“估计匠作监也要请示朕,朕的想法是首先东主要是雍朝人,绝不能是外国人,而且所有参与造机器的人也都不能是外国人,这是第一条。耳

    第二,要有雄厚的财力,投入本钱要在十万贯以上,你们三家我相信也没有问题;第三、要成立一家专门的商社,不能光制造,还要研究改进,所以要有两个机构,一是建造工坊,二是技术研制所,其实应该还有一个负责采购原料的商行;第四、要有很大场地,这场地要在京兆的下风向,距离京兆有点距离,交通方便,朕觉得在咸阳比较好;

    第五,要有招募高水平工匠的能力,就是招得进人,留得住人,你们就得考虑给工匠提供住处之类了,基本上就以上五点吧!”

    “微臣明白了,微臣回去商量一下,然后着手申请。”

    陈庆又淡淡道:“一般而言,我们会批准两到三家建造蒸汽机的商家,目前太学这部蒸汽机会装在一艘五千石的货船上进行试验,开春后就会在广运潭上看到了。”

    郑统全明白天子的暗示,催促自己赶紧申请,有了竞争对手,申请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微臣这就去商量!不打扰陛下休息,微臣告退!”

    郑统全行一礼退下了,陈庆吩咐杨泰,“朕要小睡半个时辰,不要再让人打扰!”耳

    ........

    郑统全匆匆离开皇宫,来到太极宫大门外,登上了一辆宽大的马车,马车缓缓向南驶去。

    马车内,郑统全向虞庆丰和王振邦二人通报了天子的态度。

    虞庆丰当即道:“十万贯钱没有问题,我和王兄一人出两万五千贯,郑公出五万贯,如何?”

    他们之所以让出五成份子给郑统全,是担心天子也要占两成的份子。

    郑统全明白他们的想法,摇摇头道:“这桩生意天子不参与,还是和造钟一样,我占四成,两位一人三成,然后把造钟和造蒸汽机合二为一。”

    两人欣然答应了,“那就这样,四三三,比较公平,然后,我们去看看场地。”耳

    王振邦笑道:“正好在咸阳西面有块空地出售,占地百亩,紧靠渭河,要价六千贯,我们去看一看。”

    郑统全吩咐一声,马车随即掉头向西城门方向驶去。

    三人继续在马车上商议,他们原来造钟的名字稍微改一改,原来叫做‘九州重力钟工坊’,现在改为九州重工商社,成立一家贸易行,一座制造工坊,一座研究所,招募三百名大匠,每人每月三十贯钱,争取每月造出十座蒸汽机,每座售价三千贯钱,去掉各种开支后,每月大约有三到四千贯钱的净利,三年能收回本钱。

    三人又一致同意,由现在重力钟工坊大管事虞安为新商社大管事,三家各派一名账房负责核算,虞安是虞庆丰的三子,虽然不懂技术,但非常精明能干,而且极为聪明,他现在已经能参与安装重力钟了。

    一个时辰后,马车抵达了咸阳,他们没有进城,而是直接来到了他们看中的那片土地。

    土地就在咸阳城西面,距离县城不到两里,紧靠咸阳的渭河货运码头。

    此时这片广阔的土地依旧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看得出不像是农田。耳

    “这里原来是做什么的?”郑统全想不起,这里原来是不是农田。

    虞庆丰微微笑道:“如果冰雪融化了,你们就知道了,这里一直是荒地,杂草丛生,县衙一直想用来修建仓库,后来仓库改在东面修建,这片土地就空出来了。”

    “这片土地抢手吗?”郑统全又问道。

    虞庆丰点点头,“好几个大商家都想买下它,罗家想在这里造一家鞣制皮革的工坊,但县衙不太愿意,嫌鞣制味道太大,另外,《京报》也想买下这块地。”

    “《京报》也想买?”

    “他们想买下做仓库,但他们看了好几块地,广运潭那边也在看,所以迟迟决定不下来,好像还有几家商行也在接触,都是想买下做仓库。”

    郑统全点了点头道:“这块地不错,难得离县城和码头都近,还不是农田,实际上,造蒸汽机,二十亩地就够了,太学那边也才五亩地,这边同时可以做仓库,自建一座码头。”耳

    虞庆丰笑着提醒道:“别忘了,大钟也要迁徙过来。”

    郑统全眉头一皱,“大钟就不迁了吧!这两家没有什么关系,而且造钟需要安静,蒸汽机很吵。”

    王振邦也道:“考虑到保密,我也觉得这两者还是不要放在一起。”

    虞庆丰见两人都不同意迁徙报时钟工场,便点点头,“好吧!暂时不迁,但我们先把土地敲定下来。”

    “要价六千贯,每亩六十贯,官府有没有可能再优惠一点?”

    虞庆丰笑道:“不瞒二位,这块地虞氏商行原本想拿下来造仓库,我已经和县衙谈判了几轮,因为想买的人比较多,他们不愁卖不掉,所以在价钱方面咬得很死,怎么也不肯降价,我已经预交三百贯钱,《京报》和另外一家商行也交了三百贯钱,我们想要的话就必须立刻定下来,趁《京报》还没有下定决心之时,否则一旦《京报》决定买这里,我们的希望就不大了,咸阳县一直想把《京报》拉过来。”

    “那就直接去县衙,我同意买这里,王兄呢?”耳

    郑统全和虞庆丰一起向王振邦望去,王振邦又仔细看了一下这片土地,点点头道:“这片土地还不错,就匠作监不同意在这里造工场,也可以做别的,可以买下来!”

    三人当即上车向县城而去,三人在县衙敲定了购买协议,以六千贯的价格买下了那片土地,另外他们又用两千贯钱在紧靠南城门的县城内买下了十亩土地,这里准备修建宿舍,给招募的外地工匠居住。

    次日,他们又在京兆城西大街的一座两层商铺内组建了九天重工商社,以商社的名义在雍京柜坊开设了一个户头,存入了十万贯钱,一切准备妥当,三人正式向匠作监提出了制造蒸汽机的申请。

    .........

    耽罗岛,雍军占据这座大岛快一年了,目前,耽罗岛上有三千水军驻军,包括二十艘万石大船和数十艘三千石的战船。

    主将叫做汤廷安,是汤怀的长子,官任上军统领,汤廷安年约三十岁,从军已有十三年,一直跟随着父亲作战,立功无数,从岳家军过来时,他就已经是年轻的指挥使。

    汤廷安和他父亲很像,做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也正是因为他的认真负责,陈庆才批准他驻守耽罗岛。耳

    此时已经十二月底,新年很快来临,岛上官兵也沉浸在准备过年的气氛之中。

    上午时分,汤廷安带着数十名士兵来到了东北角的一处峡湾内,他刚刚接到巡哨士兵报告,峡湾乱石堆里发现一具尸体。

    “将军,就是那个!”

    一名士兵指着山崖下的乱石堆道。

    汤廷安探头望去,果然看见了一具尸体,卡在乱石堆的岩缝里,没有腐烂,应该就是这两天才死。

    汤廷安向周围看了看,从海里冲上来不可能,这里距离海还有一点距离,又不可能莫名其妙卡死在岩缝里,只有一个可能,从山崖上摔下去。

    “下去两个弟兄,把尸体拉上来!”耳

    两名士兵腰间绑缚着长索,慢慢下去了。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偷袭

    片刻,士兵们将山崖下的尸体拖了上来,尸体穿着黑色水靠,一看就不是普通渔民,虎口上布满老茧,水靠上还插着一把锋利的水刺,此人应该是一名高丽士兵。昢

    “将军,找到了这个!”

    士兵从他身上找到一个油纸包,用布条紧紧绑在身上。

    汤廷安打开油纸包,里面有火石火绒,竹筒里有几支木炭笔,还有一张叠好的纸,打开纸,汤廷安仔细看了看,顿时愣住了,这竟然是一张地图,有海港、船只和他们军营。

    原来这人是个奸细,他又问最早发现尸体农民,“什么时候发现的?”

    “大概五更时分,我们听见狗叫,叫得很凶,狗发现了什么,追了出去,当时天还没有亮,我们没敢出去,天亮后,才过来查看,发现了下面的尸体。”

    汤廷安又道:“看看周围有没有船只?”

    “回禀将军,刚才我们看过了,巡逻士兵搜了一圈,没有发现异常,也没有绳索攀爬的迹象,应该是昨天晚上不小心失足。”昢

    汤廷安点点头道:“这种奸细不会只有一人,这么重要的地图居然没有被拿走,说明他的同伙就在岛上,传令下去,全岛搜索,任何可疑线索都要追查!”

    雍军立刻出动了两千士兵,开始搜索全岛。

    靠近港湾的码头附近是重点搜索对象,数十艘船只停泊在一座天然海湾内,走下海湾只有一条路,这条路下面有士兵站岗,但如果只是搜集情报,也不用走下海湾,就在附近也能了解到船只的数量和种类。

    一支搜索队沿着小路向山崖下走去,这时,一名士兵忽然指山崖大喊道:“那是什么?”

    众人顺他手指方向望去,只见在山崖上蹲着两个人,他们躲在一块石头背后,但石头太小,遮不住两人的身形,被士兵发现了。

    众人立刻掉头奔了上去,两人也慌了神,拉拽住绳索向上攀爬,一人更爬上悬崖顶,便被赶到的士兵扑倒在地上,捆绑起来,另一人爬到一半,吓得大喊大叫,士兵直接把绳索和人一起拉了上来。

    .........昢

    汤廷安立刻审问了两名探子,在雍军的威逼之下,他们不得不老老实实交代了,他们都是高丽军探子,奉命来探查雍军和战船情况。

    他们是前天上岛,昨晚想去村里绑架一名农民,结果被几条百姓养的猎犬追赶,一名同伴失足落下山崖,他们害怕被发现,顾不得给同伴收尸,便躲到了海港这一边,同时也要探查海港内船只和驻军的情况。

    “问他们,接应船只在哪里?”

    审问士兵又讯问一通,对汤廷安道:“他们约好三天后来接应,就是今天晚上,接应地点就是那人摔死的峡湾内。”

    士兵又继续审问,但其他情况三人就说不出一个所以然,他们只是探子,对军队调动情况一无所知。

    一名将领低声道:“接应他们的船只应该了解对岸的情况!”

    汤廷安点点头,“今晚准备再抓捕接应之人!”昢

    ........

    三更时分,一艘五百石船只借助夜色掩护,无声无息地驶入峡湾,这条峡湾很长,从天空俯瞰,很像一条鱼。

    但就在这条船只驶入峡湾,立刻有十几艘战船封锁了出口,将这艘船只堵在峡湾内,很快,几艘战船驶上前,将这艘五百石船只逼住,士兵纷纷跳上船。

    小船上一共有三人,一人负隅顽抗,被当场杀死,另外两人不敢再反抗,乖乖地被抓捕。

    雍军又继续连夜审问,很快便得到了详细情报。

    这艘五百石的船只是一艘军船,前来接应三名上岛探子,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高丽军队已经在对岸集结了三百多艘船只和一万五千士兵。

    军营内,汤廷安和几名指挥使商议对策。昢

    “记得上次李都统来巡视时说过,高丽人想要回数万矿工,很可能会袭击我们耽罗岛,抓我们为战俘去交换矿工,他们现在应该就在打这个如意算盘,很显然,对方是准备夺取耽罗岛。”

    “将军觉得对方会在什么时候动手?””

    汤廷安想了想道:“现在距离新年还有六天,我认为对方极可能会在除夕之夜渡过海峡上岛。”

    一名指挥使建议道:“将军,对方有一万五千人,而我们只有三千人,就算我们保住了大岛,但必然也会损失惨重,卑职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出击,直接把敌军船只摧毁在海港内。”

    汤廷安沉思片刻道:“从审讯情报来看,对方船只几乎都是三百石到五百石之间,偏小了一些,很容易躲在狭窄的水道内,我们的船只很大,容易被发现,容易被敌军从岸上攻击。”

    “如果我们用偷袭的办法呢?”另一名将领道。

    汤廷安点点头,“我们要做两手准备,如果偷袭失败,我们就要和敌军海战,绝不能让高丽军登上耽罗岛。”昢

    ..........

    次日半夜,雍军两艘万石海船和十艘三千石战船出现在十余里外的海面上,如果是白天,或许能看到他们,但夜里,岸上的哨塔看不见他们。

    汤廷安用千里眼注视岸上片刻,他看到了审讯口供中提到了两座哨塔,那就是从哨塔中间这条峡湾进去了。

    “目标确定,通知水鬼出发!”

    三艘小舢板出发了,小舢板上十五名身穿黑色水靠的水鬼身背火油袋,神情凝重地注视着海湾。

    海湾的入口处只有一里,三艘小舢板过去,还是很容易被发现,在距离湾口三里处,十五名士兵下水了。

    他们每人背负着二十斤重的火油皮袋,所以前面也绑缚了羊皮囊,使他们能够无声无息潜入海湾。昢

    十五人潜入浅海,又继续向前游去,大约潜游了七八里,他们眼前出现了大批船只,密密麻麻停泊在码头边。

    审讯的情报没有错,全部都是三百到五百石的船只,还都是新船只,有数百艘之多,再看岸上,远处的岸边插着火把,有一支巡逻士兵来来回巡逻。

    雍军士兵仔细检查了船只,所有船只都是用互相铁链锁住,使它们不会跟随起伏的海潮离去,这倒是省了很大的力,或许他们压根就想不到雍军会悄然而至。

    十五名雍军士兵一起动手,将猛火油喷洒向一艘艘船只,只片刻,十五袋猛火油全部喷洒完成。

    士兵们取出火折子桶,将一只只火折子甩燃,扔向船只,‘轰!’十几艘船同时燃烧起来。

    士兵们立刻潜入水中,向海湾外面潜去。

    岸上的巡逻士兵发现了火光,立刻敲响警钟,‘当!当!当!当!’熟睡中的士兵纷纷被惊醒,手忙脚乱穿上衣服,向码头上奔来。昢

    数千士兵大喊大叫,拼命要救火,但哪里救得了,火势却越烧越大,渐渐将全部船只吞没了。

    十五名士兵潜游出海湾,不多时,爬上了舢板,舢板随即向十几里外的大船驶去。

    虽然雍军挫败了对方企图袭击耽罗岛的计划,但高丽人准备进攻耽罗岛这本身就是一件大事,高丽国准备用战争来挑衅雍朝。

    次日上午,一直飞鹰离开耽罗岛,向登州蓬莱县飞去,十天后,这份鹰信会出现在天子陈庆的案头。

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教诲

    随着太极宫上方的太平钟敲响,新的一年来临了,年号继续为永太,永太二年到来。

    新年期间陈庆大多是从事一些礼仪性的活动,诸如新年朝会、慰问军队、接见高寿老人等等。

    其实每年都差不多,当雍王时也是这样,但作为天子过新年,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同,最大的不同不在于内容,而在于仪式。

    就拿接见高寿老人来说,每年新年接见百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是陈庆雷打不动的新年项目,一般安排在正月初二举行,除非他不在京兆,改由王妃和世子替他接见。

    以前的接见仪式很简单,就是说几句话,发给每个老人一份礼物,一斤细糖霜、一斤好茶,一根拐杖,每年都如此。

    但这次的接见仪式在承天门,每个老人都要沐浴更衣,穿上一身新棉衣,整齐地坐在广场上,地上还铺着地毯,陈庆也要身穿冕袍,向老人们致辞,最后老人们要集体谢恩退场,每人给十斤肉,十斤面粉,和一斤细糖、一斤好茶,拐杖就改成了新棉衣。

    一通仪式走下来,原来只要半个时辰,现在要半天时间。

    等所有的事情忙完,已经是正月初五,只能休息两天,后天就要上朝了。

    书房里,陈庆正在细读儿子写的策论,在太学呆了一年,陈冀长得一大截,身体也变得强壮起来。

    “字写得不错,进步很大!”

    陈庆笑了笑又问道:“这策论是你写的?”

    “准确说是孩儿和两个宿友一起写的,孩儿主笔,我们专门去凤翔调查了一个月,发现沿河畜牧有点失控了。”

    对策的题目是《沿河畜牧的严峻形势》,策论中提到,过度放牧导致各地沿河寸草不生,河床崩塌,以至于一到夏季就河水泛滥,沿河周围的农田损失严重。

    陈庆点点头,“你能看到这个问题朕很高兴,实际上,已经有司农寺的官员赶赴各地调查了,但作为太子,你不能只会指出问题,你要从更高观察它,沿河养羊为什么会出现?它带来了什么好处?又带来了哪些危害?我们该怎么解决它?

    你不能说一禁了之,那会让多少养羊农户损失惨重,你是太子,你不是只会忿忿不平的读书人。”

    陈冀低下头不敢说话,旁边皇后吕绣笑道;“陛下就用这件事来教育一下冀儿,让他知道该怎么考虑问题。”

    陈庆缓缓道:“当时这个办法出台,一方面是为了改善军队的战斗力,宋朝士兵普遍打不过女真士兵,一个女真士兵可以单挑三名宋军,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宋军士兵体格不够强壮,力量不足,伙食几乎没有肉食摄入,整天就是面湖湖加咸菜,相反,女真士兵顿顿都要以肉食为主,所以要改变西军士兵的体质,我们必须要拿出大量肉食,但我们又没有足够的粮食养猪,那么只有养羊,但牧场也远远不够,就这样,沿河畜牧计划就提出来了,事实证明,这个计划很成功,我们的士兵每天都能吃到两斤羊肉,体质大大增强,力量大增,完全可以一对一和女真士兵较量,甚至超过他们。

    包括京兆百姓也能大量吃到羊肉,百姓的体质也得到了改善,我们应该都有体会,以前接见百名高寿老人,基本上都是七十岁出头,但现在普遍都接近八十岁了,七十岁出头已经没有了,这就是吃肉带来的好处,体质变好,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自然会长寿。

    而且农户的收入也增加了,另外,还有一个隐藏的利益,我们很多河边种植的都是野豌豆,当年河北路三次大旱,饥民无数,河北路当时还是金国占领,我们和各地官府暗中联系,陆续运去了三百万石野豌豆,三次大旱救活了多少百姓,后来为占领河北为什么那么顺利,人心归附,就是野豌豆的功劳。”

    “孩儿目光短浅,没有想到这些!”

    陈庆点了点头,“因为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你还年幼自然不知道,不过你们的调查也对,确实沿河无度放牧对河床的破坏很大,官员们都说,养的羊会连草根一起啃食,所以司农寺也在各地调查,拿出治理方案,你说说看,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陈冀想了想道:“孩儿小时候和父亲去奉天县调查过,当时提到了圈养,孩儿觉得圈养是一个好办法,然后再从草原运牧草过来。”

    “圈养确实是一个好办法,既可以恢复沿河植被,也不损害农户利益,但这里面关键在哪里?”

    “监督!”陈冀脱口而出。

    陈庆大笑,“我儿看得精准!”

    吕绣也十分欢喜,冀儿在朝廷跟了半年,没有白跟。

    陈庆又继续道:“其实有大臣已经劝朕,既然已得辽东、安西,又要出兵草原,那么肉食的来源已经足够,就没必要再进行沿河畜牧,是不是可以借这个机会让它们完成历史使命?”

    “父亲是什么态度呢?”

    陈庆摇摇头,“朕还能有什么态度,肯定是否决,因为这涉及到千千万万农民的利益,如果简单一禁了之,恐怕会有人起来造反的,关中这边感受不强烈,熙河路和陕北那边,大部分农民都是靠养羊赚点钱养家,只能改进方法,而不能禁止,所以圈养是个很好的办法!”

    吕绣在一旁道:“那会不会造成羊只过剩?”

    陈庆苦笑道:“大臣说肉食来源足够,是按照普通百姓五天吃一顿肉来考虑的,普通百姓五天吃一顿肉,是过剩了,但如果能两天吃一顿肉呢?那肯定就不够了,还有这些养羊农户,你以为他们能吃到肉?没有的,只有羊病死或者过年,他们才有机会吃一顿自己养的羊肉,所以不仅不能禁止,还要继续鼓励养殖,以后玉米有多余,就可以用来养猪,一头猪提供的肉量可比一只羊多得多!”

    “孩儿明白了!”

    陈庆又把对策报告递给儿子道:“你和舍友继续调查这件事,拿出一个完整的报告,包括它的起源、发挥的作用、造成的危害、怎么解决,然后交给内政堂,不是交给朕,然后这件事你要参与,要和司农寺的官员讨论,怎么发挥引导和监督,让农户心甘情愿改变习惯,把散养变成圈养,你要明白,圈养是要花本钱的,农户肯定不愿意,但又不得不圈养,这里面有很多道道,你参与这件事后,你就会真正的懂得民间疾苦,懂得农民的所思所想。”

    陈冀接过报告册道:“父亲教诲,孩儿铭记于心!”

    “去吧!早点休息,明天回太学和舍友商量,顺便看看朕的甘薯情况如何了?”

    “孩儿告退!”

    陈冀给父母行一礼,慢慢退了下去。

    吕绣笑道:“刚才冀儿一直称呼父亲,我觉得他应该叫父皇更好一点。”

    陈庆笑着摆摆手,“这倒没有关系,在家里嘛!随意一点好,夫人不也是总叫我夫君吗?”

    吕绣哑然失笑:“我还说冀儿,我自己都这样。”

    她想了想又道:“这次对策是不是冀儿还达不到夫君的要求?”

    “慢慢来!相信通过这件事,他的思想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以后他就会成熟多了。”

    “这就叫当头棒喝啊!”

    陈庆微微点头,“这件事是一个契机,朕相信是他从积累到突破的转折点。”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浡泥

    一艘万石大船抵达了麻六甲海峡,停泊在一处天然港湾前,晁昆一行从大船上下来,指着长满了一望无际椰子树和各种热带植物的半岛道:“我们天子的条件就是这里,要一片土地建造贸易城,如果贵国答应,我们会出兵和朱罗国交战,保护三佛齐王朝。”魼

    查农看了半晌道:“不知你们想要多少土地?”

    “这是一条狭长的半岛,我们想要的土地从最南端向北延伸三百里,包括周围的小海岛。”

    查农吃了一惊,“三百里,这么多?”

    “其实并不多,整个半岛很狭长,有两千里左右,我们只是要最南面的一小部分,而且就算这三百里,也基本上是茂密的丛林,茂密的丛林对你们也没有用,我们主要是要淡水,要那条淡水河流,除了淡水河流外,我们也只能利用海边的一片土地建贸易城,对于你们庞大的三佛齐王朝,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对方要淡水河,查农完全理解,没有淡水,就算修建贸易城也是一座死城,但他还是有点担心,一旦修建了贸易城,对三佛齐国的贸易会不会影响很大?

    “可是一旦建好了贸易城,你们就不去巨港了!”

    晁昆笑了起来,“贸易是买卖货物,货物在谁的手上,就去谁那里购买,我们当然要去巨港,哪怕是大食过来的商人,购买香料也要去巨港,这并不是影响巨港的贸易地位,相反,只会更加促进贸易繁荣,况且我们修建贸易城,更多是一个中转仓库,你们需要什么雍王朝的货物,也不用万里迢迢跑泉州和广州了,直接来贸易城,想要多少都有。”魼

    查农做不了主,他取出一幅三佛齐地图,用晁昆给他的木炭笔在半岛上画了圈,笑道:“这支笔蛮好用,能送我吗?”

    “再给你几支!”

    晁昆又取出几支木炭笔,一起递给他。

    这炭笔最早是船工们用的画线笔,就是一块木炭,但被陈庆提醒后,郑统全找来能工巧匠不断改进,现在的炭笔又细又滑,外面包一层木壳,还有笔套子,比还要砚台蘸墨的毛笔实用方便,深受底层百姓欢迎,风靡天下,虽然一支很便宜,郑家也赚得钵满盆满。

    他们随即上了船,查农直接返回巨港,晁昆则去雍南岛。

    雍军的两千五百援兵已经抵达了雍南岛,随同到来的,还有二十艘万石大船和大量粮食和军资。

    雍南岛的兵力已有五千五百人,战船近两百艘,其中四十艘万石大船。魼

    曹德在海港码头上迎接船队到来,这次援军主将便是阮德,梁山泊阮小七的儿子,现已累功升为上军统领。

    “这次有没有带来什么让人期待的新式水战兵器?”曹德笑问道。

    “有一样东西,保证让使君满意!”

    阮德命手下抬来一只大箱子,。打开箱盖笑道:“使君请看!”

    “火蒺藜!”曹德一眼认出箱中之物。

    “它只是像铁蒺藜而已,这叫刺雷,重二十斤,弹射出去,它长长的尖刺会钉在船身上爆炸。”

    “用什么投射?”魼

    “用石砲,我们船上有,五十步左右就能钉在对方船上!”

    投石机是抛射,而石砲就是一部巨型弩,可以直线弹射,只是射程不远,二十斤不到百步,发明火炮就是为了取代它。

    “好!我很期待。”

    曹德又笑问道:“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火油泥,黏性很强,能粘在船上燃烧。”

    火油泥最早发明是为了对付敌军的投石机,它克服了液体油会流走的不利,最初是用沙泥混合火油,现在不是了,现在是用硝粉、松脂粉和硫磺粉以及鱼胶混合猛火油,制成了一种黏稠泥状物,牢牢粘在固体上燃烧,一般是用小型投石机抛射,准确度很高。

    雍南岛每天日新月异的变化,比起几个月前,又变了一个样子,一座新城池拔地而起,军营、百姓和店铺都搬进了县城,台风的季节也不用担心营帐被飓风刮走。魼

    两万日本劳工正在忙碌的种水稻和甘蔗,他们中间大约有三千人左右想回家乡,很快就会送走他们,而剩下的一万八千人则表示愿意再干两年,就等麻六甲的土地拿到后,就会把他们送去开垦造城。

    几天后,晁昆也来到了雍南岛,也是巧,他前脚刚到雍南岛,浡泥国的使者便赶来了。

    浡泥国就是今天的文莱,两宋时期控制加里曼丹岛北部大部分地区,而三佛齐王朝则控制加里曼丹岛南部,三佛齐王朝不断向北扩张,企图灭了浡泥国,但三佛齐王国已经衰落了,已经没有能力再兼并浡泥国。

    浡泥国使者叫做巴理麻,是浡泥国的王子,他来雍南岛同样也因为得到消息,朱罗国可能会大举东侵,这让浡泥国极为惶恐,五十年前三佛齐国被朱罗国入侵的惨状让人记忆犹新。

    巴理麻进了县城,走在宽阔平坦的石板路上,两边都是充满了中原风格的民居建筑,他一路好奇打量这座刚刚建成的新城,眼睛里充满了羡慕和震惊,这才一年多时间,汉人就已经建成了这座新城。

    道路的尽头便是雍南宣抚使司官署,巴理麻被请进了官署大堂,接见他的是曹德和晁昆,当然是以曹德为主,曹德是雍南宣抚使,代表雍朝在南洋的最高主官。

    而晁昆不过是出差来南洋而已,但如果谈及贸易或者土地购买之类,晁昆也可以说两句,大部分时间,都是曹德在说。魼

    双方见了礼,按宾主落座,巴理麻欠身说一通,旁边的汉人翻译道:“王子说,去年雍朝建立,浡泥国就想派使者前去朝觐,但因为天气等种种原因,迟迟没有能去,但今年一定会去,也请宣抚使大人转达我们国王对雍朝皇帝陛下的崇高敬意。”

    为什么浡泥国能生存几百年,因为它们知道自身实力弱小,懂得国小而处卑,对天朝上国而言,也是最喜欢这样的国度,不但不会灭了它,还会保护他们。

    果然,曹德对王子巴理麻的态度非常满意,他欣然笑道:“相信我们的皇帝陛下一定会热烈欢迎你们,其实雍南岛和浡泥国是邻居,去年刮飓风时,就有不少浡泥国渔民来雍南岛避难,两家隔得这么近,应该多往来才对。”

    给他们当翻译的汉人很厉害,语速很快又清晰,使他们之间的交流很顺畅,让晁昆不由多看他几眼。

    巴理麻又道:“曹使君说得很有道理,这次我奉父王的委托前来,是询问贵方是否有兴趣,我们愿意赠送一片土地给雍国。”

    翻译将原话传到,特地说清楚,是无偿赠送。

    曹德和晁昆对望一眼,两人都很惊讶,居然还有人主动要送土地给他们,这有点不同寻常啊!魼

    曹德笑问道:“兴趣当然有,首先我要知道,准备送多大面积的土地给我们?”

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隐情

    “大约和雍南岛的面积差不多!”

    居然和雍南岛的面积一样,那可不小啊!雍南岛甚至比中原的一个州还要大,如果如此康慨,必然是有所求。

    曹德微微笑道:“浡泥国有什么为难之处,尽管直言!”

    巴理麻听完翻译,叹口气道:“我们得知了朱罗国要攻打南洋的消息,我们浡泥国是弱小之国,只有几十万人口,虽然我们可以躲进森林,但朱罗国士兵烧杀掠夺,我们的百年的积累也会毁于一旦,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恳请雍军在朱罗国杀来时保护我们!”

    果然是有所求,为求安全保护而赠送土地,倒是一个公平的买卖。

    曹德点点头,“你们的担心我理解,请你们放心,雍朝绝不会允许朱罗国了来南洋兴风作浪,我可以承诺,只要朱罗国胆敢威胁到浡泥国的安全,我们一定会出兵让它们葬身海底!”

    巴理麻大喜,连忙把地图拿出来,指着西面的一条河流道:“这条河我们叫通拉河,就在通拉河东岸,我们将给你们一块和雍南岛一样大的土地,我们也希望贵国在那里建一座贸易城,我们盛产龙脑香,这样我们就不用通过三佛齐国的商人,也不会被他们残酷剥削。”

    晁昆在一旁笑道:“我们会建立一座贸易城池,另外我再给贵国提两个建议!”

    巴理麻连忙躬身道:“请说!”

    “第一个建议,浡泥国可以选择成为雍王朝的属国,这样对你们有好处,一旦你们遭受其他国度欺负,我们一定会出兵保护。”

    “成为属国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呢?”

    晁昆摇摇头道:“不需要什么代价,我们也不会干涉贵国内政,但新国王必须要接受皇帝陛下册封,然后派一个使者长驻我们的都城,最好能安排一个王子在雍朝读书,每年进献一点礼物,不用很多,比如几十斤香料之类,而且我们皇帝也会回礼给你们。”

    “如果不干涉内政,我们愿意成为雍朝的附属国。”

    晁昆笑着摆摆手,“你先不要急着答复,回去和国王商议,我的另一个建议是,我很快会回朝,面见天子,如果你们愿意,可以跟随我一起去京城。”

    巴理麻大喜,给翻译说了几句,翻译解释道:“王子说,请使君回朝时去一趟他们都城,他会禀报国王,和使君一起去雍朝。”

    晁昆欣然道:“我回去时一定顺路去贵国!”

    .......

    巴里麻和手下去贵宾驿馆休息了,时间还早,手下们纷纷出来喝酒购物,晁昆和曹德正在大堂上商议浡泥国之事,这时,有士兵禀报,“启禀曹使君,启禀晁署令,外面有人求见!”

    “谁求见?”曹德问道。

    “就是刚才那个翻译!”

    原来是他,曹德笑道:“带他来见我!”

    片刻,士兵把刚才的汉人的翻译带上来,汉人跪下行大礼参拜,“小民张泉参见两位使君!”

    “请起!请坐下说话。”

    张泉坐下,曹德又问道:“你是哪里人,怎么又去了浡泥国?”

    “小人是东京汴梁人,小时候跟随家族逃难到泉州,祖父又觉得女真人会杀到泉州,然后又带着整个家族三十余口人坐海船逃到了浡泥国,浡泥国很看重我的祖父,让他做了官,我们家族生活得不错,就决定在浡泥国定居下来,一晃就是二十余年,祖父已经去世,父亲是浡泥国的贸易大臣。”

    晁昆笑问道:“你父亲就是张匡?”

    张泉连忙欠身道:“正是!”

    晁昆笑着对曹德道:“我前年和他父亲打过交道,非常精明能干!”

    曹德点点头,“原来如此,那你父亲怎么没有来?”

    “回禀曹使君,本来是让我父亲过来,但国王决定诚意不够,便把王子派来的!”

    “浡泥国真有诚意吗?”

    “诚意很足,浡泥国是小国,被三佛齐欺负剥削,它渴望得到雍朝的保护,其实我是奉王子的命令过来给两位使君解释一件事。”

    “什么事?”

    “就是关于那片赠送给雍朝的土地,其实还有一个原因,王子刚才没有说,他心中内疚,所以让我过来讲清楚。”

    “讲清楚什么?”

    张泉迟疑一下道:“为什么把通拉河东岸送给贵方,是因为通拉河西岸是三佛齐王国!”

    曹德还没有反应过来,但晁昆却反应极快,“浡泥国把我们当盾牌吗?”

    曹德也明白过来,“通拉河是你们和三佛齐的界河?”

    张泉叹了口气道:“通拉河从前不是两国界河,以后也不会是,十年前,雍南岛还是我们的土地,被三佛齐强占,他们就沿着海岸线一路包抄,前年他们才在通拉河前止步,我们太弱小,根本挡不住他们的扩张,所以国王和大臣商议,决定把通拉河以东的部分土地送给雍朝,阻止三佛齐继续东扩。”

    曹德沉吟片刻道:“是王子让你说的?”

    张泉点点头,“王子说,你们迟早会知道,还不如坦诚以待!”

    曹德负手走了几步道:“你们能坦诚以待,让我看到了你们的诚意,这一点我很高兴,我会派一支军队去通拉河东岸驻扎。”

    张泉连忙道:“通拉河东岸有我们的一座小城,叫做泗屋城,里面有几千百姓,请暂时不要驱赶他们,等击败朱罗后,我们会逐步把百姓迁去都城。”

    “有一座城最好,还解决我们军队后勤给养,但不能有驻军,最好官员也撤走,我们会派官员代为管理。”

    张泉心知肚明,对方一定是看中泗屋城的人口了,想把他们留下来,他只得点点头,“我明白,我会回去告诉王子,把军队和官员都撤走!”

    “去告诉王子,择期不如择时,我明天就派兵过去!”

    晁昆连忙笑道:“使君先等一等,明天先把正式协议签署,后天再派兵也不迟。”

    曹德欣然道:“那就后天吧!”

    张泉告辞走了,曹德对晁昆笑道:“你觉得如何?”

    晁昆沉吟一下笑道:“我觉得对方并不是怕朱罗国,而是怕三佛齐!”

    “何以见得?”

    “很简单,朱罗国要攻打浡泥国,必然要经过雍南岛,如果浡泥国惧怕朱罗国,他们根本就不用向我们求救,我们肯定会出兵和朱罗国作战。

    而且曹使君想过没有,他们王子自己也说,朱罗国军队杀来,他们就躲到森林中去,难道他们会空着手躲进森林吗?他们积累的财富和粮食必然会一起带走,朱罗国烧毁的只能是一些破烂屋子,等朱罗国士兵走了,他们再出来重造就是了,哪里有什么损失?

    只有三佛齐国的军队会霸占他们的人口和土地,这才是浡泥国真正害怕的。”

    曹德点点头,“署令说得很有道理,他们这个时候来雍南岛,必然是得到了三佛齐出使雍朝的消息,他们害怕我们偏向三佛齐,所以借口寻找保护,把土地送给我们。”

    晁昆缓缓道:“不能白要他们的土地,一定要出钱买,哪怕出一贯钱,也要签订一个买卖协议,免得将来有人会说我们倚强凌弱,强占别的土地,包括麻六甲海峡那边的土地也是一样,以购买的方式得到,法理上我们就站住脚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61/ 第一时间欣赏封侯最新章节! 作者:高月所写的《封侯》为转载作品,封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封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封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封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封侯介绍:
“战场上得不到的,不要期望在谈判桌上得到。”
建炎四年的富平之战,是宋金争夺陕西乃至西北的战略决战,宋军惨败,宋朝的战略重心转为保卫四川。
数年后的宋金议和,西部最终以大散关、秦岭一线为界,陕西和西北尽失,皆种因于此。
当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在富平之战中苏醒。
一切都不一样了。封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封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封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