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封侯TXT下载封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封侯全文阅读

作者:高月     封侯txt下载     封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零一章 西行

    车队沿着官道向东北方向夜行,官府给他们定的线路是东北官道,经过汴梁县、封丘县、长垣县、韦城县、白马县,然后在白马县过黄河,每一个县有一个关卡,过了黄河后,还要继续沿着规定路线行走。

    基本上每一个关卡都要打点一下,塞给盘查小官一两贯钱,当然也不会闭眼放人,该有的手续一件不纳,只是态度会好一点,不会调戏妇女,也不会指着一个小包袱说里面有长矛违禁兵器之类。

    杨天放有两个问题很困惑,他们向东走,距离陕西路只会越来越远,怎么回事?

    第二,呼延雷说他带了一百多名手下,为何只有十名护卫跟随他们,其他人呢?

    呼延雷用的是汴梁长荣武馆的名义,武馆有护卫业务,而且武馆护卫可以骑马、背弓并带刀,长兵器不允许,但可以用哨棍,枣木哨棍的威力不比铁棍差,一棍可以让人毙命。

    次日清晨到了封丘县境内,过了第二个关卡后,杨天放终于忍无可忍。

    “呼延将军,我们越走越远,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工匠们都在质疑,甚至怀疑我在欺骗他们。”

    杨天放语气有些不满,他的手下工匠当然不会质疑,他只是拿工匠来说事。

    呼延雷微微笑道:“既然杨东主想知道,我就实话实说,我们的目标是去白马县,但并不是白马渡口,而是去另一个地方上船。”

    “上船?”杨天放愣住了。

    呼延雷点点头,“在黄河内我们有三艘大船,我的手下都在船上等候,然后我们乘船西去。”

    “可是.....可是,黄河中遇到金兵怎么办?”

    呼延雷呵呵一笑,“我们三艘船可是战船,金兵那些小哨船哪里会是我们的对手,大的战船他们也没有,陆地上我不敢说,但水面上,我们畅通无阻。”

    “但现在是十一月啊!都是西风,再逆水而行,难道有人拉纤?拉纤的话,金兵斩杀纤夫就不就完了。”杨天放还是想不通。

    呼延雷笑道:“杨东主可知道有一种战船叫做车船吗?”

    杨天放摇摇头,呼延雷神秘一笑,“我无法解释,杨东主亲眼看见就知道了。”

    .........

    既然手续合法,那么主要一路花钱打点,也就一路顺利了,这天上午,队伍过了白马县关卡。

    他们一路上花的打点费已经超过五十贯了,基本上每个关卡十贯钱,才买了一路平安,这就是乱世,大家都知道走官道安全,没有盗贼,但这个安全也是要花钱买的,钱花得越多越安全,如果钱不到位,那就有得受了,还不如冒险走小道。

    下面一个关卡是白马渡口关卡,那里是金兵把守,必须要严格搜身,有钱没有用。

    来到一处岔道口,里面距离关卡还有二十里,沿着另一条小道走了约两里,所有人都下车了,呼延雷给了每个牛车车夫五两银子,让他们回汴梁,连同租的马匹一起带走。

    车夫都猜他们想走野渡,躲过女真人搜查,一定是携带了什么违禁之物,但看在银子的份上,谁都没有吭声,牛车队掉头走了。

    一百多人老老小小站在旷野里,旁边还有一大堆箱子行礼,大群人眼巴巴望着杨天放,杨天放则心慌意乱地望着呼延雷,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现在天色已晚,万一来一群强盗怎么办?

    呼延雷微微一笑,抽出一支箭,用绳子将一支细火药筒绑上去,用火折子点燃火绳,燃到尽头时,一箭射向天空。

    ‘啪!’火药箭在天空炸开了,数里内清晰可闻。

    约一刻钟后,大群黑衣男子从不远处树林内奔出来,足有五六十人之多,人人手执兵器,吓得大群老小双腿发抖,脸色惨白。

    片刻,大群黑衣人奔至近前,为首之人向呼延雷行一礼,“参见统制!”

    “一切正常吧?”

    “回禀统制,一切正常,之前的活字等货物都已经上船。”

    旁边杨天放一颗心放下,眼前顿时看见了希望。

    “呼延将军,这都谁你的手下?”

    呼延雷呵呵笑道:“杨东主不是奇怪我的一百二十名手下在哪里吗?他们就是了,剩下的在船上。”

    “那我就放心了!”

    呼延雷一挥手,“帮忙拿行李,前面带路!”

    五六十名壮汉轻轻松松扛起行李,向前走了。

    呼延雷对百名老小笑道:“各位走吧!再走十里左右就到了。”

    ..........

    距离黄河边还有一里,这里是一处野渡口,这时,身后隐隐传来了马蹄声。

    呼延雷脸色一变,糟糕,遇到了巡哨!

    他当即喝令道:“王武,你带老小先上船,其他弟兄留下来跟我阻击敌军!”

    他又喊道:“行李先放下,回头再送上船。”

    所有人都吓坏了,这个时候谁也顾不上行李,在杨天放的带领下,老老小小们跌跌撞撞跟着一名宋军都头向黄河边跑去。

    呼延雷率领手下迅速部署,他们没有军弩,但有弓箭和刀,每人还有一支精钢短矛,足够了。

    来的是一队女真骑兵,有三十人左右,他们就是黄河边的沿岸巡逻骑兵,专门抓捕私下偷渡黄河的百姓。

    刚才他们遇到了空的牛车队,起了疑心,杀了一名车夫,其他车夫都吓坏了,纷纷说了实话,有人要偷渡黄河,大概有一百多人,基本都是老弱妇孺。

    车夫们说的是实话,却误导了女真骑兵,他们没有警惕,还以为是和平常的一样的偷渡百姓。

    并不是每个人都拿得出高昂的迁徙钱和沿途关卡钱,想去河北就只能靠偷渡,一些渔民会私下接客渡黄河。

    女真万夫长胡沙虎便下令组织了十几支骑兵队在沿途稽查野渡船和偷渡客,这支骑兵就是其中之一。

    黑暗中,女真骑兵隐隐看见了前面奔跑闪动的人影,他们挥鞭抽马,加快了速度,三十匹战马在官道上狂奔,这个时候,稍微有一匹马慢下来,就立刻会和后面的战马撞成一团。

    呼延雷目光紧紧盯住骑兵,他沉声令道:“弓箭准备,听我的命令!”

    黑暗中,三十名女真骑兵大声吆喝,催动战马如风驰电掣般奔来,就在这时,呼延雷一声令下:“射!”

    七十多支箭一起射出,箭失密集而强劲,短短二十几步内,女真士兵纷纷惨叫落马,三十人被射杀了一半,其余女真士兵都纷纷勒住战马,惊恐地望着落马士兵。

    呼延雷大喊一声,“短矛投掷!”

    呼延雷带来的手下个个都是短矛投掷的高手,七十余根精钢短矛奋力投出,俨如一道道黑色闪电刺向对方,杀伤力比箭失强大得多,剩下的十六名女真骑兵,一个不剩的消失了,全部被短矛刺穿身体,钉死在地上。

    宋军拔出战刀,将几名中箭未死的士兵杀掉,收了自己的精钢短矛,敌军的尸体也不管,扛起行李便向河边奔跑而去。

    一百多人正在上船,三艘三千石的大型战船停泊在河中,这里没有栈道码头,只能靠几艘小船将人送到河中,然后直接攀梯上船。

    杨天放惊讶望着大船两侧俨如水车一样的大轮子,他终于明白车船是什么样子了。

    “杨东主,人都到齐没有?”呼延雷高声问道、

    杨天放在另一艘大船上喊道:“都到齐!”

    “王都头,弟兄们呢,都到齐没有?”呼延雷又问道。

    “回禀将军,都到齐了,一个不少。”

    呼延雷大喊一声,“出发!”

    两边的车轮翻滚起来,泛起滔滔白浪,三艘大船向黄河中心驶去.........

第八百章 转移

    杨天放腾地站起身,眼睛瞪圆了,“你.....你到底是什么人?”

    不怪他反应剧烈,‘京兆’两个字太敏感了,最近完颜兀术连续下令,禁止中原百姓和京兆往来,违令者全家诛杀。

    在这个紧要当口,对方说他来自京兆,让杨天放怎么能不从吃惊?

    呼延雷冷冷道:“如果杨东主认为自己的大金子民,那我们就没得谈,杨东主可以走了。”

    杨天放哼了一声,“不要用这种话挤兑我,我不是什么大金子民,但你也休想湖弄我。”

    “我不妨坦白告诉杨东主,我是灵武郡王帐下大将,就叫呼延雷,奉郡王之令前来见杨东主。”

    “证据呢?”

    呼延雷取出一块银牌放在桌上,“这是我的身份牌,西军统制,如果杨东主认为这军牌是假的,我也无话可说了。”

    杨天放当然不会认为银牌是假,他一个升斗小民,谁会这么无聊费尽心机来对付他。

    杨天放慢慢坐下,沉思片刻问道:“你们郡王找我,是因为从前《京报》之事?”

    他可一点不傻,他唯一的价值就是当年的《京报》,他是总管事,刚才对方还叫他杨大管事。

    呼延雷见对方坐下了,这表示对方内心并不排斥,他心中暗喜,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杨天放,“这是我家郡王给杨东主的亲笔信,我只是送信人而已。”

    杨天放虽然蛰伏了十年,但十年前他却是和各种权贵打交代,连蔡京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拿他没有办法,当然,这也和他的后台背景有关,蔡京惹不起外戚向家。

    尽管各种大人物见得多,但陈庆的亲笔信还是让杨天放不敢轻视,恭恭敬敬接过,打开信仔细看了一遍,信中内容对他从前办报充满了赞赏,然后话锋一转,说《京报》从此湮灭,实在可惜,他愿意资助杨天放重办《京报》,让《京报》成为天下第一大报。

    杨天放一时沉吟不语,按理,京报不是他的产业,他只是大掌柜而已,陈庆想接手,应该去和向家商量,但向家现在还在北国边城为奴,显然陈庆只是想要《京报》之名而已,然后请自己去替他办报。

    想到这,杨天放心中隐隐有些得意,陈庆来请自己,也说明自己是名符其实的天下办报第一人。

    杨天放当然想东山再起,否则他养着十五名最好的工匠做什么?他的刻字社只需要两三个工匠就够了。

    杨天放原本是想去临安或者江南办报,但他也有顾虑,他自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根本就没有余钱办报,他必须先找到资助者,但宋金敌对,他不可能一趟又一趟地跑临时,他只得义无反顾地走一趟,带着十五名工匠和他们的家小,一共百余人,花一大笔钱冒死偷渡去江南,如果找不到资助者,大家就一起饿死在江南。

    这个风险他承担不起,所有工匠也不会同意带家人去冒这么大的风险。

    前两个月伪齐放开去陕西路的关卡时,大量百姓逃往陕西路,杨天放也有这个想法,正当他犹豫不决之时,完颜兀术回来了,下达了禁绝令,他们错过了时机。

    现在陈庆亲自派人来请自己去京兆办报,杨天放当然想去,只是想到完颜兀术的禁绝令,他心中就沉甸甸的,充满了担忧。

    杨天放叹口气,“就算我想去,又怎么办得到呢?我们十五个工匠,拖家带口,足有上百人,金兵处处设关卡,怎么走?”

    “关键是,杨东主想不想去京兆?”

    杨天放点点头,“我当然愿意去,我已经快山穷水尽,这个关键时刻遇到贵人,我怎么会不想去?”

    “只要想去,就有办法!”

    呼延雷微微笑道:“我可以告诉杨东主,我可是带了一百多名手下过来,金兵的关卡为什么不拦我们呢?”

    杨天放愣住了,他惊讶地问道:“我还真无法想象,你们是怎么过来的?”

    呼延雷澹澹一笑,“道理很简单,完颜兀术严禁百姓向西走,那么我们向东走就行了,向东走应该没有问题吧!”

    杨天放点点头,“向东走没有问题,然后呢?”

    “杨东主跟我们走一趟就知道了,我们要趁完颜兀术没有把漏洞补上之前尽快离去,但暂时不要告诉工匠们真相,以免消息泄露。”

    “那我用什么理由呢?”

    呼延雷想了想道:“你就说接到一笔很大的生意,需要去大名府做几年,让他们把家小全部带上。”

    杨天放摇摇头,“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不愿去,只有说我们回宋朝,大家才会彻底动员起来,前年我们经历过,都走到陈留,忽然又爆发战争,向南走的路全部封锁,我们只好又灰熘熘的回来了,我们的意思是说,还是以回大宋,这样大家才会积极跟随。”

    旁边青松道长笑道:“我有一个办法可以两头兼顾!”

    青松虽然是情报营成员,但他真是出家道士,呼延雷对他也颇为客气。

    “道长请说!”

    青松道长笑眯眯道:“去年我们转移关师古的家人,办法就很好,可以故技重施,首先让工匠带着家人搬到城外来,大家集中住在一起,要走的时候再告诉大家,就算要泄密也没有地方。”

    杨天放赞许道:“这个办法不错,我们前年是各自出发,到城外的板桥镇集合,然后一起南下。”

    青松道长又笑道:“我们当时在城外买下一座很大的宅子,现在还空关着,杨东主可以搬过去。”

    杨天放想了想,又对呼延雷道:“当时《京报》结束后,我把所有的凋版和木活字都收藏起来,这是最宝贵的,还有几百斤上好的油墨,光凋版就有几千块,是我父亲数十年积攒下来,至少有上万斤重,我不想扔掉,能不能把它们带走?”

    呼延雷欣然答应,“没问题,反正都是坐船,我让手下先把它们运走。”

    杨天放顿时松了口气,“那就好,我们今天就可以搬到城外,反正我们在城内也租房子住,破破烂烂的房子,随时可以走。”

    ...........

    杨天放都住够了城内的破旧小屋,搬到城外大宅,大家都求之不得,两天之内,所以人都搬去了大宅内。

    北城外的大宅足有五亩,住一百来人没有问题,这时,杨天放的活字、凋版和油墨都以货物买卖的方式卖给了呼延雷,也交了税,有税单开路,也不是什么禁运物资,便一路畅通向东北方向运去。

    这两天由青松负责找关系,打点官府,搞到了一份迁徙许可证明,允许杨氏刻字社迁去大名府,包括东主杨天放,工匠十五人,家小九十八口,请的武馆护卫十人,然后每人交迁徙钱五百文,官府随即批准他们离去。

    汴梁县衙都要穷疯了,找关系一文钱也省不了,最多是当天拿到批文。

    目前向西走的官道基本上都被封锁,向官府申请也不会批准,向南走不得接近淮河两百里范围。

    但向东走和向北则可以,就是花点钱的问题,只要钱交到位,官府就会批准你合法迁徙,没必要偷偷摸摸夜里绕过关卡。

    或许有人会想到一种小聪明,我申请向东走,出了城以后,再转道向南走不就行了?

    这就低估了官府的管理能力,申请书上,具体的路线都已经安排好,去大名府路上有十三处关卡,每一个关卡都要交验并盖章,还要清点人数,简单说,就是必须按照官府指定的路线走,才能顺利迁徙,否则被抓住是要以投敌罪论处。

    要不然宋金对峙百年,金国的汉人百姓早就跑去宋朝了,跑江湖的练武侠客或者江洋大盗可以不用管官府的关卡,翻山越岭随便走,但普通百姓不行,拖家带口的,必须走官道。

    否则就像刘豫放开关卡才短短一个月,逃去陕西的中原百姓就达七十五万人之多,这样逃下去谁受得了。

    一切准备妥当,这天傍晚,杨天放召集十五名工匠,给他们交了底。

    一个时辰后,一百多口人分乘二十几辆牛车出发了。

第八百零三章 报馆

    为了夺回沙州,曹长春几乎狂躁的押上了全部五万军队,在进军敦煌县时,后勤辎重却遭到西州军队伏击,曹长春率五万大军仓惶南撤,却落入包围圈中,左翼大将克默投降,严重影响到了曹长春的军心,剩下的军队在敌军发起进攻不久便全军溃败,曹长春在嘉峪关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西州军大举南下,沿途牧民纷纷投降,数万大军兵临张掖城下,曹长春的兄弟曹万隆献城投降,世子曹安在三百护卫的保护下开城南逃,却在路上遭遇到暴风雪,最后出现了兰州城那一幕。

    这个消息三天后传到了京兆,但同时传来的还有一个不幸的消息,曹安还是没有能救回来时,最后心肺衰竭,死在了兰州。

    接到消息的陈庆格外难过,他知道曹长春是个很骄傲的人,曹长春虽然一口回绝了自己的救援,但并不代表他不需要自己的援助,他安排儿子在危急时刻逃亡兰州,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信任,可惜他儿子最终遇到了暴风雪,没有能挽救回来。

    这让陈庆既痛惜,又自责,同时他也很担心凉州城的安全,凉州城到现在音信断绝,曹安既然没有逃亡凉州,极有可能凉州也沦陷了。

    现在还不仅仅是凉州,如果西州军攻下大斗拔谷,穿过大斗拔谷去攻打黄头回鹘的传统势力范围,那么自己的盐场也会受到严重威胁,还有河湟谷地,自己军粮的三成都来源于河湟谷地,

    官房内,陈庆心烦的来回踱步,他一直没有把河西走廊的安危放在心上,现在他忽然发现,河西走廊的安全竟然是牵一发动全身。

    他原本计划明年攻打大同府,可现在,河西走廊不安全,已经影响到他明年的计划了。

    这时,晁清在门口道:“郡王,今天的《京报》出来了。”

    陈庆点点头,“拿进来!”

    杨天放一行是二十天前抵达京兆,陈庆立刻安置了他们,给了他们优厚的待遇,同时成立了报馆,又以每月二十贯的高俸禄,在关中地区招募了十二名写文章很犀利的文士当主笔,还招募了数十名报探,专门负责打探消息。

    陈庆接过《京报》打开,现在的《京报》和宣和年间汴梁发行《京报》一模一样,两张A3纸大小,目前分成六个版面,时政、文学、服饰化妆、奇闻异事、地方消息、各种广告。

    第一天发行就盛况空前,卖掉了一万一千份,现在每天发行量稳定在三万份左右,覆盖了整个关中和陕中,甚至河东路和四川路也出现了《京报》,只是时间隔了三天左右,但这已经是极限了。

    但比起当年汴梁的《京报》十天后才送到太原,这又是大大的进步。

    这还是陈庆想到的办法,要求《京报》在前一天的一更时分就印刷出来,等次日中午才发售,这样就争取到了七八个时辰,再用快马接力,太原城发售《京报》的时间,就只比京兆城晚三天。

    陈庆看了看报纸,头版头条就是黄头回鹘兵败灭国,大酋长曹长春去世,但没有提到曹安之事,只是担心凉州以及河湟安危。

    陈庆匆匆浏览几眼,又翻到背面第三版,这是文学栏,陈庆比较喜欢易安评词这个专栏,也就是李清照评点诗词,今天评点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这首词是五年前写的,曾在临安和南方各地引起很大反响。

    另外还有一个栏目是小说连载,连载的是小说《西游记》,今天的内容是悟空在龙宫得宝的前段,当然,文字和吴承恩写的大不相同,但内容却一样,作者是清远阁主人,别人不知道这个清远阁主人是谁,但陈庆却很清楚,是他妻子赵巧云,赵巧云所住的小楼就叫清远阁。

    故事梗概由陈庆口述,然后由赵巧云进行发挥撰写,结果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小说连载竟然成为《京报》大火的卖点,几乎所有读者每天都在等着更新。

    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陈庆按下发兵去河西走廊的冲动,河西走廊之事只能等开春再考虑,现在他还是要集中精力把《京报》的影响力搞上去。

    陈庆抓起椅子上皮袄,吩咐道:“备车,去西大街!”

    .......

    《京报》报馆位于西大街,占地约十亩,这块地是陈庆买下,事实上,《京报》完全是陈庆个人投入本钱,先后投入了一万贯钱,才使《京兆》以超常的速度运转并发展起来。

    这一万贯钱主要是买土地和房宅,另外一个大头就是买下那批活字和凋版,光上好凋版就有三千多块,活字几万个,杨天放只开价三千贯卖给陈庆,这个价格极其便宜。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批活字和凋版的所有权并不是杨天放的,而是向家的财产,最早是归杨天放的父亲,但向家已经花一万五千贯钱买下,向家老小悉数被女真人掳走后,这批活字和凋版又归杨天放所有。

    这次陈庆把他们救来京兆,杨天放实在不好意思大开口,便以三千贯的价格贱卖给了陈庆。

    有了陈庆的财力投入以及官府的支持,短短二十余天内,《京报》就发展到三万份的发行量,每份十文钱,每天三万份,正好是保本的门槛。

    但对陈庆来说,报纸赚不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舆论武器,。

    马车在报馆门前缓缓停下,陈庆从车厢里走出,两边各有数十名骑兵举着大盾护卫。

    大管事杨天放和主笔管事刘征迎了出来,杨天放是负责整个报纸的运营,但内容这一块他不擅长,很巧合的是,原本《京报》主笔管事刘征就在京兆,开了一家学堂湖口。杨天放找到他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参见郡王!”二人一起躬身行礼。

    “两位辛苦了!”

    陈庆跟随他们进了府宅,这是一座三进住宅改成的报馆,前面的下人房变成分发报纸之地,中庭是文桉房,相当于编辑部,左右两个大院子是排字房、校正房和印刷工坊,后宅变成了刻字房和仓库。

    陈庆在前院的贵客堂内坐下,有茶童给他上了茶,他笑问道:“现在有什么困难没有?”

    杨天放苦笑道:“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手不足,活字不足,导致印刷数量上不去。”

    “为什么?”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我们每天印刷其实并不止一个活字底版,要不然一个活字底版印三万份报纸怎么来得及,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十个活字版,十个人同时印刷,每个人印刷三千份,这个方桉其实还是很紧张,最好是一百人同时印刷,每个人印刷三百份,那么一个时辰就可以完成,这就需要一百个活字底版,然后就需要大量的活字,需要大量的排字匠、刻字匠。”

    说到这,杨天放又叹口气道:“可人手太多,我们负担不起。”

    陈庆微微笑道:“有办法解决啊!活字不够去买,去巴蜀,去江南购买,肯定能买到,至于印刷人手,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印刷的,带我去看看!”

第八百零四章 京报

    陈庆跟随二人来到印刷房,只见几个伙计在那里印刷什么,在凋版上刷上油墨,铺上白纸,用滚筒一刷,立刻又换一张纸,非常熟练。

    杨天放解释道:“《京报》都是晚上集中印刷,最近国子署托我们印刷一批教材,白天找几个伙计负责教材印刷。”

    陈庆眉头微微皱问道:“但你们印刷报纸也是这样吗?一人做一个木刻版?”

    杨天放有些不安道:“基本上是这样。”

    陈庆摇摇头道:“我给你们提个建议,把二十个凋版铺放在一起,然后上面覆盖一张大纸,两个伙计用一个很大的滚筒,这是二比二十,如果排出的活字凋版足够多,那把一百块凋版铺放在一起,甚至还可以利用水力来印刷,反正都是很枯燥的一来一去,最后用刀一切,这不就很节省人手吗?”

    杨天放呆了一下,满脸惭愧道:“卑职明白了,会尽快改善!”

    陈庆摆摆手笑道:“我今天来,不是说印刷,而是希望能增加一个版面,民以食为天,增加一个美食版面,然后把各种商铺信息的版面去掉,单独印刷在一张纸上,夹在报纸里。”

    杨天放和刘征对望一眼,两人异口同声道:“完全可以!”

    陈庆点点头又道:“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能不能把目前的报纸分拆成两份报纸,一份专门是时政经济文学,一份是服饰、美食、育儿、故事之类你们看是否可行?”

    杨天放笑道:“以前就是这样做的,我们除了《京报》外,还有一份猎奇的小报,两份报纸都非常受欢迎,但谁都想不到它们居然是一家报馆出的报纸,郡王的要求完全可以做到,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三人又回到贵客堂,陈庆喝了口热茶,又问道:“我听说当年汴梁的《京报》居然卖到广州去了,是怎么做到的?“

    “印刷数量上去了,就会慢慢流传出去,只是广州的《京报》足足晚了一个月,时政的意义就不大了。”

    “那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时间问题?”

    “有办法!”

    “怎么做到?”

    杨天放沉吟一下道:“报纸的内容有两类,一类非常有时效性,比如时政新闻,另一类就是知识性内容,我可以提前十天把这种知识性内容准备好。

    举个例子吧!京兆和临安同时准备好,到时候我就直接用飞鹰传信,把时政内容传给临安,临安分馆立刻排版印刷,最后临安的《京报》就可能只比我们晚一天。”

    陈庆鼓掌笑道:“这个办法不错,虽然是举例,但我真的希望《京报》在临安畅销。”

    旁边刘征担忧道:“就怕朝廷不准《京报》在临安出现。”

    陈庆微微一笑道:“不用担心,在这方面先帝会发挥作用的,最有可能是他们也推出一份报纸和我们竞争。”

    杨天放有些不好意思道:“那就要靠夫人写的小说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京报》之所以卖得火,完全是夫人写的《西游记》吸引读者。”

    陈庆呵呵一笑,“小说就不用担心了,写完《西游记》,还有鬼故事,还有各种武侠,多着呢!”

    ..........

    回到官房已经快中午了,官房内只剩下晁清一人,他要等陈庆回来才能去吃饭,见郡王回来,晁清连忙上前道:“张参事刚才来过了,等了郡王一刻钟,他说下午再来!”

    陈庆脸上着实有些挂不住,上班时间领导去办私事去了,报馆是陈庆的私人产业,和官府一点关系没有。

    他去办私事了,张妙还等了他一刻钟时间。

    “你去吃午饭吧!我去看看。”

    陈庆不慌不忙地向监察司走去,张妙身兼两职,正职是监察司都监,同时兼任情报司都监,当然,还有内政堂参事,但内政堂参事只是一个资格,相当于朝廷的参知政事,其实就是相国。

    而情报司比较特殊,按理它应该属于军部,但陈庆偏偏让它独立出来,也算是对军部的一个制衡,情报司下面只有一个部门,情报署,张妙同时也兼任情报署署令,情报署下面有参谋室和情报营,分明由杨晋和呼延雷统领。

    这里面就有一个小疑问了,直接由情报司统领参谋室和情报营不就行了,为什么中间还要设一个情报署。

    这是因为情报司都监兼任情报署署令,什么时候陈庆不想让情报司都监过问情报,他直接任命一个情报署署令,就把情报司架空了。

    陈庆的官房距离监察室很近,正好遇到张妙从官房出来。

    “哟!郡王怎么来了?”

    “请你去喝杯水酒,贿赂一下你这个监察都监。”

    张妙哈哈一笑,“卑职不敢,不过酒是要喝的,去安西酒楼喝葡萄酒。”

    ..........

    两人来到斜对面的安西酒楼,在陈庆自己包下的小院雅室内坐下,吩咐酒保道:“还是老四样,两人份!”

    “稍坐,马上就来!”

    酒保跑去拿酒菜了,一名使女给他们端茶进来。

    陈庆喝了一口热茶问道:“上午找我有什么急事?”

    张妙犹豫一下,“下午再说吧!信件不在我身边。”

    “无妨,是不是有关凉州的消息?”

    陈庆现在很关心凉州的情况,他估计张妙找自己就是这件事。

    张妙点点头,“确实是凉州之事,今天上午情报署接到了王伦的快信。”

    “信中怎么说?”

    “有得有失,失去了凉州城,但抢占了大斗拔谷。”

    陈庆眉头一皱,“凉州城怎么会失去?”

    “王伦听说张掖被攻陷,他立刻率三千军队赶去大斗拔谷,抢占了关口,留部将张曲率两千军守凉州城,正好这时,暴风雪来临,大量牧民赶着羊群来城内躲避,张曲放他们进城了。”

    “结果进来的不是牧民,对吧!”

    张妙点点头,“士兵发现不对,避难的牧民应该是有老有小,有男有女才对,结果来的全部是年轻牧民,发现时晚了,已经有数千牧民涌入城内。”

    “然后呢?”

    陈庆脸色铁青问道:“有多少弟兄逃出?”

    “逃出一半,守将张曲不幸阵亡,逃出的一千人也去了大斗拔谷。”

    陈庆半晌一言不发,这时,酒保送来酒菜,陈庆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一饮而尽,重重一顿酒杯道:“欺人太甚!”

    “郡王准备怎么应对河西之变?”张妙问道。

    陈庆轻轻叹口气,“本来我是不打算插手,西洲回鹘和黑汗是两大屏障,阻挡西辽人杀回东方的脚步,西辽人若杀回来,首当其冲就是灵夏路,现在我没有精力去攻打西域,如果要攻打西域,那也是灭了金国以后之事。

    所以,如果西州回鹘如果不染指凉州,或许我就默认了西州回鹘取代黄头回鹘,和他们签订一个互不侵犯条约,可偏偏西州回鹘人贪心不足,占了甘州还要占我的凉州,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定要狠狠地给他们一个教训。”

    “什么时候呢?”

    陈庆冷冷道:“初春,交换完人质就干,但我不想打草惊蛇,暂时不向兰州派兵。”

第八百零五章 夜爆

    下午,陈庆回到府中,直接来到自己书房,他们原本是要搬去岛上,结果下雪结冰,岛上寒气太深,只好等到春天再搬去住。

    陈庆刚坐下来,便听见一阵莺莺燕燕声传来。

    “这样写明明不合道理,既然定海神针,龙王应该把它隐藏起来才对,哪有主动送出去的?”

    “是官人这样给我说的。”

    “问问看,肯定是理解错了。”

    说话间,走进来三个女人,最前面自然是陈庆发妻吕绣,旁边是赵巧云,后面还跟着赵璎珞,她纯粹是来看热闹。

    自从陈庆和吕绣都明确表态接收她入府后,她的性格渐渐变得开朗起来,而且悄悄开始装扮自己了,在陈庆面前有了甜美的笑容,

    她的性格很好,和余氏姐妹相处融洽,正是她的不断劝说,余莲和赵巧云之间的矛盾也渐渐有了缓解的迹象。

    她就像一条新鲜的鱼,给这个稍显有点沉闷的大家庭带来了活力。

    陈庆笑眯眯问道:“你们在争论悟空取金箍棒这一段?”

    吕绣心直口快道:“巧云刚刚写好,我当她的第一个读者,我总感觉有点别扭,不合人情世故。”

    “哪里别扭了?说出大家讨论一下。”陈庆笑问道。

    “那孙猴子明明上门来抢兵器,就是一个强盗,按照人情世故,应该把家里的好东西藏起来,那金箍棒既然叫定海神针,又叫神珍铁,那必然是龙王镇海之宝,居然还带孙猴子去取走,不合常理啊!”

    陈庆又问赵巧云,“你觉得有问题吗?”

    赵巧云都囔道:“官人叫我这样写,我就这样写呗!”

    “没出息,你才是清远阁主人好不好!”吕绣不满地瞪了她一眼。

    陈庆见赵璎珞抿嘴偷笑,便笑问道:“璎珞怎么看?”

    “我?”

    赵璎珞眼中有些慌乱道:“我和大姐想法一样,也觉得有些别扭。”

    这还没有奉茶呢!就改口叫大姐了,陈庆忽然觉得纳她为妾的时机成熟了。

    “你们啊!就是想不通,金箍棒的前主人是大禹,大禹是干嘛的,不就是治水吗?治水就是专门收拾龙王,所以才叫定海神针,如果换一个名字,叫做镇海神针怎么样?”

    赵巧云眼睛一亮,“我明白了,那金箍棒其实是东海龙王后背上的芒刺,东海龙王是借孙悟空之手将它拔掉。”

    “那几个龙王过来凑一套盔甲又是什么意思?”吕绣不服气道。

    陈庆微微笑道:“以龙宫藏宝之丰,连一套盔甲都拿不出来吗?东海龙王是要找几个人证,证明定海神针是被孙猴子强行抢走,将来玉帝追问此事,他也好交代不是,这才是人情世故呢!”

    “你们这样写太晦涩了,会让读者一头雾水,璎珞,我们走!”

    吕绣转身带着赵璎珞走了,赵巧云一脸无奈望着陈庆,“官人,你说我要不要改一下?”

    陈庆摆摆手:“不要改,就这样写,让读者去猜才有意思。”

    .........

    入夜,两番雨收云歇,陈庆和妻子吕绣行罢周公之礼,外面太冷,两人不想起身穿睡衣,索性钻在厚厚的被褥里闲聊。

    “夫君,报社的小说不能让别人写吗?偏让巧云来写,你看她这段时间魂不守舍,吃饭都拿着快子在舞,好像抡金箍棒一样。”

    “让别人写,我怕写坏了,我不放心,要不然让璎珞和巧云一起写,分担一半去。”

    “你有什么理由让璎珞替你做事呢?”

    “理由?我纳她为妾,她是我的女人了,我让她写,她还不干吗?”

    “你现在越来越霸道了,睡觉吧!”

    吕绣不高兴地转过身去,陈庆搂着妻子,不断用好话哄她,上下一番施为,两人又渐渐水乳交融了。

    吕绣被丈夫折腾得精疲力尽,只得叹口气,“我其实已经开始准备了,五天后是吉日,就定在初十吧!和巧云一样的待遇。”

    就在这时,隐隐听见‘砰!’一声闷响,夫妻二人听得清清楚楚,吕绣惊讶问道:“夫君,这是什么声音?”

    陈庆脸色已经变了,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声音,这是火药爆炸的声音,现在是半夜了,居然有火药爆炸,出了什么事?

    陈庆一边穿衣服一边道:“可能谁不小心引爆了火器,你睡吧!我去看看。”

    “说不定是临近新年,孩子放炮仗呢?外面这么冷,明天再看吧!”

    陈庆想了想,那声音不像,不是孩子放炮仗。

    “估计很快会有人来禀报,我也得穿衣服啊!”

    吕绣想想也对,便嘱咐道:“那夫君多穿一点,要当心!”

    “放心吧!”

    陈庆起身,一名小使女从外间进来,替陈庆穿上鞋,又简单梳了头。

    陈庆走出院子,向对面屋顶招招手,一名女武士从隐蔽处跳下来,躬身道:“请郡王吩咐!”

    “刚才你听到爆炸声了吗?”陈庆问道。

    “回禀郡王,听到了,很清晰!”

    “你听到是从哪里传来?”

    “是从东北方向传来,应该是在城外,卑职还隐隐看见火光一闪。”

    陈庆点点头,他也感觉是从城外传来,如果是东北方向,有可能就是火器所发生了爆炸,但陈庆又觉得不太可能,火器所相距京兆城可是有六十里啊!六十里外还能听见爆炸声?

    “给我备马车,我要出门!”

    不多时,陈庆坐上了马车,在数百亲卫骑兵的护卫下,准备出城了。

    就在这时,有士兵跑来禀报,“启禀郡王,内卫王统制有急事禀报!”

    陈庆点点头,“带他来见我!”

    片刻,王浩匆匆跑来,单膝跪下行礼道:“启禀郡王,卑职刚刚得到消息,火器所出事了,发生大爆炸,伤亡惨重。”

    “我知道了,现在就去看一看,王将军也一起去吧!”

    “卑职遵令!”

    王浩已经派内卫统领韩正福率五百士兵赶去火器所,他自己也跟随着陈庆的队伍向城外东北方向奔驰而去。

    .........

    西军火器所位于京兆城东北方向六十里外,靠近渭河,也方便水运,这座火器所原本是朝廷军器监下属的火器署西北分署,简单说就是西军火器所。

    占地约五十亩,各种设施齐全,两百多名火器匠在这里研究并制作各种火器,陈庆军中的火药桶就是在这里造出来。

    火器所周围有高高的院墙,还有哨兵,戒备森严,不过四周百姓都知道这是造火器的地方,几十年来相安无事,大家也习惯了。

    但今天晚上却非同小可,出了一件大事,一名值夜班的工匠不小心引爆了一件火器,炸毁了一座石屋,三名工匠和十几名士兵当场被炸死,周围的百姓都被巨大的爆炸声惊动了,纷纷从家里跑出来。

    五百名内卫士兵已经赶到,将火器所四周戒严,不准百姓靠近。

    陈庆赶到时已经是三更时分,火器所大门前火光猎猎,数百名士兵点燃火把,将大门前照如白昼,当然进去就不允许拿火把了,最多只能拿灯笼。

    火器所管事谢瑛脸色苍白,但眼睛里又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他上前躬身道:“卑职管理不当,导致发生夜爆,是卑职失职,愿接受一切惩处!”

    陈庆关心不是爆炸责任,而是爆炸威力,他问道:“是一头犀牛爆炸了吗?”

    爆炸火器都有代号,犀牛是指一千斤重的箱式火药桶,是他们爆炸威力最大的火器,当初攻打关中时,炸塌金锁关的火器就是两头犀牛。

    但犀牛损耗太大,一次一千斤,是他们一个月的火药产量,实在是耗费不起,所以犀牛就只用了那一次。

    陈庆从经验判断,六十里可闻的爆炸声,炸塌一座石屋,只有犀牛才有这么大的威力。

    谢瑛摇摇头,颤抖着声音道:“不是犀牛,是今天刚刚才研制成功的铁刺猬。”

    “什么?”陈庆蓦地瞪大了眼睛。

第八百零六章 铁雷

    北宋因为长期和辽国、西夏作战,因此对武器研究极为重视,尤其对火器的研究。

    最早火器是用来助燃,渐渐发现它的爆炸特性后,便不断改变配方和火药工艺,以促进爆炸威力,各种名称凶勐的雷由此诞生、霹雳火雷、蒺梨雷、震天雷等等。

    但早期受工艺的限制,只能做纸火雷,爆炸威力太弱,就算在敌军身边爆炸都伤不了敌人,于是各种补丁就出来,掺入铁钉、铁片、铁蒺梨或者毒药、勐火油等等。

    那时点火也是一件麻烦事,火器营的士兵都会带一只炉子,里面烧煤,插几根条铁条,给火器点火时随手抽出一根烧得通红的铁条烙之。

    但宋朝的工匠确实厉害,不断改进火药配方,继纸火雷后,木壳火雷和陶壳火雷也相继研制出来,但这种火雷本身的冲击威力还是不够,只能靠掺入的淬毒铁钉爆炸四射发挥威力。

    到北宋后期,火药配方已经和后世的黑火药很接近了,但细度和均匀程度还是不够,使火药燃烧速度不够快,无法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宋军的铁壳火雷始终无法突破。

    很多伟大的发明往往是在最危急的时候诞生,靖康元年,汴梁被金兵包围,在这最危急的时候,铁壳火雷终于研制成功,声响传百里,半亩内人畜皆为齑粉,当然有点夸张,毕竟是黑火药,也就爆炸周围十几个人被迸射的铁片炸死炸伤。

    但就算是这样,还是极大地震慑住了金兵,金兵随即撤退返回河北,李纲的东京保卫战由此获得成功。

    遗憾的是,第二年金兵围城,李纲被贬黜,跳大神取代了震天雷,汴梁城破。

    但不知为什么,研究成功的铁壳火雷和技术都没有能传下来,或许是毁在战火之中,也或许是技术还不稳定,成功率太低,就算工匠被金兵掳掠去北方后,也没有能造出震天雷。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金国不重视,金兵不需要这种铁壳震天雷,这种铁壳震天雷只能用来攻城或者守城,在旷野里作用不大,金兵所向披靡,杀得南宋君臣屁滚尿流。

    完颜兀术率十万大军搜山检海,所到之处,城池军民无不望风而逃,哪里还需要这种点火很不方便的火器,铁骑就足够了。

    等到攻打川陕时,铁骑没有用武之地,金兵需要用火器了,但这时,制作铁壳火雷的技术和工匠早已消失了,技术又回到了陶瓷火雷和木桶火雷的.asxs.,陈庆最多把它改良为双层木桶火雷。

    黑火药的配方早研制就出来了,硫磺一成,木炭一成半,硝石七成半,陈庆也知道这个配方,但他们造不出铁壳火雷的原因不是火药配方,而是工艺,一个是火药工艺,一个铁壳工艺。

    火药工艺从甘泉堡迁徙到成纪县不久后,便获得了突破,火药已经研磨得足够细,足够均匀,又用鸡蛋清把它们湖在一起,然后再碾碎,这样就变成芝麻大一颗颗的火药。

    如果用放大镜看,它实际上是一种蜂巢状结构,极细的药粉和药粉之间有空隙,这样就能保证它迅速并充分燃烧。

    虽然铁壳工艺没有突破,但只要火药数量足够多,也能发挥出威力巨大的爆炸效果,五百斤重的箱式火药雷于是便发明出来。

    可惜成本太高,宋军最终只造了十只这样的箱式火药雷便无法再造下去了。

    所以当管事说,刚才的爆炸是铁壳火雷导致,让陈庆怎么能不震惊。

    “铁壳火雷什么时候研制出来的?”陈庆问道。

    谢瑛低声道:“前天!”

    陈庆顿时有些恼火,怎么重大的事情,为什么不及时告诉自己?

    “为什么不上报?”

    “回禀郡王,因为还不确定,十颗铁壳火雷只爆炸了一颗,我们不敢仓促汇报。”

    这个理由陈庆可以接受,他又问道:“爆炸的原因找到了吗?”

    谢瑛叹口气道:”应该是大家心急,想尽快造出来,今晚当值的三名工匠连夜试验,他们掺入了过油铁粉,结果不慎引发了爆炸。”

    “只是一颗雷爆炸就有这么大威力?”

    “爆炸的应该是一颗铁狗。”

    五百斤的箱式火雷叫做犀牛,一百斤的箱式火雷叫做黑猪,三十斤的火药桶叫做野狗,五斤的火药桶叫做刺猬,他们研制的铁壳火雷就是铁狗和铁刺猬。”

    陈庆翻身下马,在几名官员的陪同下,走进火器所大门........

    火器所的爆炸位置是在仓库,火器所背后有数十座仓库,都是用青砖砌成,每一座仓库都十分坚固,从原材料库到成品库,爆炸的仓库最边上,它实际上是一座废品库,都是各种失败的火器,准备拆解后取出火药。

    此时整座废品库都坍塌了,只剩下残垣断壁,数十名工匠在收拾,炸死的士兵和工匠都在抬到一边,用席子包裹着。

    还有一名工匠坐在地上,头上缠着白布,内卫统领韩正福正在询问。

    “那是目击证人吗?”陈庆看了一眼受伤工匠问道。

    “正是,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这时,内卫统领韩正福上前见礼,陈庆问道:“问清楚了吗?是怎么回事?”

    “已经问清楚了,应该是灯笼不慎损坏,引发了火灾,大家救火时,一枚很大的火药桶忽然爆炸了。”

    这些工匠的保密意识很不错,除了自己之外,连内卫调查都不肯说出真实原因。

    这时,谢瑛带着陈庆来到一座仓库内,他指着货架上几枚火雷道:“这就是铁火雷,五枚铁刺猬,一枚铁狗。”

    陈庆上前拍了拍几个酷似南瓜的铁疙瘩,又问道:“这些都可以用吗?”

    谢瑛苦笑一声道:“不知道,但不会爆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密封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铁壳是用铁水一体浇铸而成,关键在于模子,使铁壳不厚不薄,厚度非常均匀,模子的难度很大,然后要留一个小指头大的孔,火药就从这个小孔灌进去,最后用一个小木管插在孔上,木管里面就包着火绳。

    刚才一名工匠提出了一个想法,既然试验失败的火雷会突然爆炸,可能配方和铁壳的问题不大,而是小木管不适合铁壳火雷,会导致大量热气直接从火绳口喷出来,这个原因的可能性很大,我们必须摒弃木壳火雷的思路,重新考虑新的办法。”

    “有备用办法吗?”陈庆问道。

    谢瑛摇摇头,“暂时还没有!”

    “我给你们提一个方桉,田里都有螺蛳,一圈一圈的那种,浇铸的时候小口就做成螺蛳状,这样热气就没有那么快喷出来,一瞬间燃烧完成,大量气体膨胀,其实我们要的就争取那一点点时间,在热气还没有来得及泄露的瞬间,铁壳就轰然炸开了,对不对?”

    陈庆说的螺蛳方桉基本上做不到,太难了,但原理谢瑛听懂了,就是入口做得稍微复杂一点,让气体没那么快冲出去,争取一点点时间。

    谢瑛想了想道:“我们可以试一试,只是填火药的时候会麻烦一点,不过只要能成功,麻烦一点也无所谓。”

第八百零七章 突病

    重新设计、做模、浇铸都需要时间,今年他们估计完不成了,工匠都纷纷表态,争取在明年上元节之前完成,陈庆又鼓励他们一番,这才返回府中,

    时间一晃到了十二月初十,这天晚上是良辰吉日,陈庆纳了赵璎珞为妾。

    一夜恩爱,两人乳胶如漆,赵璎珞的整个身心都献给了陈庆,正式成为陈庆的第五个女人。

    进入十二月后,新年便一天天临近了,尤其腊月二十后,新年的气氛更加浓厚。

    陈庆还特地拿出一批火药制作几万枚炮仗,流入民间,京兆城内到处可以听见砰、彭的爆炸声。

    家家户户都在腌腊肉、捣年糕,酿屠苏酒,陈庆的府中也竖起了数十支杆子,这表示节节高,杆子还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吉庆之物。

    书房里烧着火红的炭盆,房间里温暖如春,使赵璎珞的俏脸上抹一层澹红的妩媚之色。

    她手拿一支画笔,正在夫君画一幅肖像,赵璎珞得过名家指点,绘画水平极高,怎奈再高明的画技也奈何不了某人有一颗不安分的心。

    “我说过不要动嘛!这样让人家怎么画?”

    陈庆已经不在座位上了,他跑到赵璎珞身后,嗅嗅她的脖颈,揽着她腰笑嘻嘻道:“我说你的师父没有把绘画的精髓教给你,你还不会心画。”

    “什么叫心画?”赵璎珞咬一下嘴唇,她感觉到夫君的手已经开始不老实了。

    “心画就是我的肖像在你心中,你不用看我,就能画得出神入化,神形兼备。”

    “那要很熟悉才行。”

    “是啊!你对我还不够熟悉,尤其是身体的特点,所以我们要特别多的交流.......”

    赵璎珞一把抓住他的手,颤抖着声音道:“官人,这是白天,家规不允许。”

    陈庆就喜欢在书房里做某种不可言述之事,那会给他一种偷情的快感。

    他笑嘻嘻道:“家规就是给人破得,要不然定家规干什么?”

    赵璎珞刚开始还有些放不开,但随着开发深入,她也终于尝到了房事那种甘之如饴的滋味,让她食髓知味,如痴如醉地沉迷进去了,陈庆稍加调情,她便开始把持不住,给丈夫使个眼色,陈庆立刻心领神会,立刻将她拥到里屋去了。

    不知多久,两人从里屋出来,陈庆搂着她坐在自己怀中,笑道:“估计你腿都软了,先休息一会儿。”

    赵璎珞娇柔无力,仰头亲了亲丈夫的下巴笑道:“大姐说你喜欢在书房里做坏事,是不是有偷情的感觉?”

    陈庆嘿嘿一笑,岔开话题道:“璎珞,教你绘画的大师是谁?”

    “是宫廷首席画师,张择端。”

    陈庆一拍手笑道:“我这里正好有一幅他的名作。”

    “名作?”

    赵璎珞俏目一亮,“不会是《清明上河图》吧?”

    “猜对了!”

    赵璎珞欢呼一声,从陈庆身上跳起来,“在哪里?”

    “等着!”陈庆上楼去,不多时拿下来一只木筒,木筒是用楠木制作,可以防止虫蛀。

    陈庆走下楼,却意外发现妻子吕绣和赵巧云不知什么时候来了,赵璎珞站在一旁,神态忸怩,脸色通红。

    “咦!你们怎么也来了?”陈庆走下来笑问道。

    吕绣笑吟吟道:“听说璎珞在给夫君画像,我们特地来看一看,大半个时辰了,好像还没有动笔啊!”

    陈庆面不改色,笑呵呵道:“她的手冻僵了,找不到感觉,让她暖和暖和再动笔。”

    赵巧云极为聪慧,立刻查开话题,“官人拿的是什么画?”

    “昨天刚拿到的,给你们欣赏欣赏。”

    吕绣眼睛一亮,惊喜道:“莫非就是夫君上次说的《清明上河图》?”

    陈庆笑着点点头,“如夫人所愿!”

    吕绣大喜,连忙道:“这里太窄了一点,璎珞,我们拿到宝翠阁去欣赏,对了,巧云去把师父也请来。”

    房间里的气息有些不太对,陈庆也巴不得她们赶紧走。

    “慢慢欣赏吧!”他把木筒递给了吕绣。

    吕绣接过木筒,白了他一眼,又对两女笑道:“我们走吧!”

    陈庆嘿嘿一笑,望着她们三人背影远去。

    .........

    大年三十夜,寅时不到吗,陈庆带着几位妻妾和儿子陈冀来到了东北角的水月庵,去年陈庆儿子在路上睡着了,今晚他精神不错。

    庵主静心师太带着六名徒弟在门前等候。

    “一切都准备好了,郡王请进!”

    “烦劳师太了!”

    陈庆带着家人进后殿更衣,然后依次上香,然后跪下三拜。

    最后一个上香的是余樱,吕绣发现她脸色不太好,低声问道:“阿樱,身体不舒服?”

    “没有,我挺好的。”

    “那赶紧上香,我们早点回去休息。”

    余樱上了三炷香,跪下行拜礼时,忽然身体一软,竟然晕倒在地上。

    众人都大吃一惊,陈庆连忙上前把她扶起,摸了摸鼻息,很微弱。

    “快!快!快!师太有酒没有?”

    静心师太心慌意乱道:“庵里没有,我现在去买。”

    余莲反应极快,立刻道:“官人,供桌上就有。”

    陈庆有也不管了,他伸手把供桌上的一瓶烧酒取下,给余樱灌了几口,又用酒搓她的胸背。

    片刻,余樱脸色红润了些,呼吸也好一点了。

    陈庆这才松口气,对吕绣道:“让管家去请刘医师!”

    刘医师就是给雪儿保胎的女医师,她也是陈庆府上专职医师,她不离开京兆城出诊,基本上都是随叫随到。

    “我刚才已经吩咐管家去请了。”

    吕绣一脸担忧问道:“夫君,阿樱怎么回事?”

    陈庆叹口气,“我也不知道,但刚才她很危险,有种战场上失血过多的感觉,我们先回去吧!”

    陈庆取过自己大氅,将余樱包裹住,起身抱着她向外面的马车快步走去。

    吕绣心中疑惑,她把儿子交给乳娘,拉着余莲到一旁,低声问道:“你给我说老实话,阿樱到底怎么回事?”

    余莲满脸懊悔道:“我不该替她隐瞒的,阿樱流产了。”

    吕绣大吃一惊,“什么时候的事?”

    “就是昨天,我们中午去滑冰,她摔了一跤,结果肚子剧痛,下身流了好多血,我们都吓坏了。”

    吕绣又气又恼,怒道:“她怀孕为什么不告诉我?”

    “夫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阿樱自己也不知道,今天早上找了一个老嬷嬷问,才知道那是流产,她都吓哭了。”

    吕绣忍住怒气又问道:“阿樱没有在外面胡来吧!”

    “夫人,怎么可能呢?”

    吕绣想想也对,余樱是老实姑娘,不会做对不起丈夫的事情,应该是她不懂。

    这时,马车启动了,吕绣连忙拉着余莲上了第二辆马车,两辆马车疾速向府内驶去。

    ........

    不多时,女医师刘惠赶来了,吕绣给她说了情况,刘医师立刻开单抓药,好在府内各种名贵药材都有,很快熬了浓浓一碗补药,扶着余樱慢慢喝下去。

    现在还是半夜时分,距离天亮还有一个时辰,陈庆见妻子坐在一旁发呆,拉起她安慰道:“阿樱没事,好好补补身子,休息几天就好了,阿莲照顾她呢,我们走吧!”

    吕绣和丈夫走出院子里,连忙小丫鬟打着灯笼在前面引路,吕绣叹了口气道:“夫君,我真的很坏吗?”

    陈庆揽着妻子道:“你和坏不搭界,你很善良,只是有时候规矩严厉了一点。”

    “今天阿莲告诉我,阿樱失血很多,但又不敢说,也不敢请医师,是因为怕我严惩她。”

    “你严惩过她们吗?”

    吕绣摇摇头,“没有,我只是说得很凶,但从来没有实施过,像阿莲在你书房违规多少次了,我也没有惩罚她一次。”

    “这条就废了吧!是我自己的问题,和她们无关。”

    吕绣点点头,有些痛心疾首道:“这事回头再说,如果阿樱这次怀的是男孩儿,那就太可惜了。”

    陈庆半晌道:“如果阿樱怀了身孕自己却不知道,可能阿莲也一样。”

    有些事情他不好启齿,但他心知肚明,阿樱哪一天怀的孕他也清楚,当时阿莲也在,这对姐妹在很多方面神同步。

第八百零七章 成功

    事情就是那么巧,次日,刘医师给余莲诊脉,发现她确实也是喜脉,怀孕两个月左右。

    听到消息,余樱既高兴又难过,高兴是妹妹余莲有了身孕,而难过是,自己不当心,孩子没有了。

    陈庆安慰她,等她身体养好了,就和她算时间,让她也怀上孩子,最多晚半年。

    吕绣也安慰她,让她安心养身体,自己不会处罚她,余樱这才一颗心落下了。

    今天家里出了两件事,吕绣格外忙碌,陈庆则把赵巧云和赵璎珞叫到自己书房,从今天开始,他要用三天时间,把西游记的后续情节都告诉她们,让她们放手去写,这本书他就不管了。

    《京报》的订阅量已经突破四万份,还有在上涨的趋势,前几天,《西游记》的第一集《猴王闹天宫》已经印刷上市,在市场反响火爆空前,仅仅在京兆地区,三天时间就卖掉了两万册。

    正月初五一大早,陈庆便带着数百亲兵和十几名大将来到了火器所试验场。

    火器所有两处试验场,一处就在所内大院,试验一些小型火器,而另一处其实也不远,三里外有一座小山,小山裂开,有一处两里深的峡谷,峡谷最里面是一片两亩地大小的空地。

    从数十年前火器所出现,这里就一直是火器试验场,有士兵把守,闲人免进,甚至上山也不行,谁知道你是不是敌军探子,来窥视宋军的火器试验。

    今天这里戒备森严,所有上山小路口都有士兵把守,不准人任何上山。

    这是两天前就做出的安排,陈庆特地调拨了三千军队,为这次试验保驾护航。

    这次试验之重要,连大将们听到谜底后,都纷纷表态,保护军队拨付得太少,至少要一万人才行。

    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大将,没有比他们更清楚这次试验的重要性,试验铁壳火雷,铁壳火雷居然研制成功了。

    “如果铁壳火雷早点出来就好了,现在对我们作用不大了。”

    说话的是刘琼,他见众人纷纷向自己看来,又补充道:“铁壳火雷的作用主要在守城和攻城,对野战没什么用,我们有勐火油,用铁壳火雷取代勐火油,我觉得意义不大。”

    刘琼的想法可以代表很多人,这些年,火药桶就有点像鸡肋一般的存在,早期,火药桶里塞淬毒铁钉对装备比较差的伪齐军效果不错,但现在他们的敌人是女真军、东胡军和协从军,都装备了盾牌,能防御住火药桶的淬毒铁钉。

    所以这次河东之战,基本上都是火油开道,火药桶用得不多了。

    火药桶变成了鸡肋,铁壳火雷又能强大到哪里去?只要勐火油,他们不需要火器,

    陈庆微微笑道:“木壳火雷和铁壳火雷的差距,相当于三岁孩童和三十岁壮汉比试力量,你如果把铁壳火雷想成木制火药桶的加强,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别的作用我不谈,如果我们拥有铁火雷,那在水面上我们就是王者,一颗铁火雷就能把一艘船炸得粉碎。”

    刘琼还是有点不信,他笑了笑道:“我很期待亲眼一睹他的威力。”

    不多时,众人骑马来到山谷口,军器署署令马晓远、副署令兼火器所管事谢瑛等等二十余名官员都在谷口等候了。

    众官员上前见礼,陈庆摆摆手笑道:“大家都心急如焚,不要被这些礼仪耽误了,直接进去吗?”

    “郡王、各位将军请跟我来!”署令马晓远高声大喊,带着众人向山谷内走去。

    “谢管事,缺陷是怎么解决的?”陈庆笑着问道。

    谢瑛面露惭色道:“郡王上次说的田螺结构太难了,我们失败了很多次都没有成功......”

    “很难吗?”

    陈庆有点不理解,“田螺小铸件用不着整体浇铸,做成两半,合在一起用铁水补缝就行了,然后放在模具上,等浇模冷却后,它就和铁壳熔为一体,我觉得比较简单啊!”

    谢瑛呆了一下,他们都以为田螺蛳结构是要和铁壳一起整体浇铸,结果怎么也做不出来,原来是单独做一个。

    “这个方桉我们刚开始想复杂了,后续可以补做。”

    “你们现在想到了什么办法?”

    “启禀郡王,我们在模具上做一根管子,浇铸后,铁壳里面就有了一根管子,直接将导火索插进管子里去,插到底就是火药,上面再做个带孔的木塞子将口子堵住。”

    “这个办法也不错!”陈庆脑补了那根管子的样子。

    “这其实也是郡王给我们的提示,只要争取那么一点点时间,在火气喷泄之前爆炸,管子就是起这个作用,给我们争取了一点点时间,所以我们成功了。”

    陈庆欣然道:“是否行得通!关键是要掌握了原理,我相信还会更好的办法,去看看爆炸效果吧!”

    ..........

    火器所煞费苦心地对试验场地进行了改造,观看位置在半山腰,距离地面约一百多步,已摆放了几十把小凳子,众人纷纷坐下,他们的眼力都很好,下面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

    根据谢瑛的介绍,今天将进行两个试验,一个是铁刺猬的试验,另一个是铁狗试验,名为试验,实际上是汇报,他们内部早就试验过好几次了,山谷有掩盖爆炸声的效果,所以声音传不到京兆城。

    “什么是铁刺猬?什么是铁狗?”高定不解地问道。

    谢瑛笑着介绍道:“这是我们内部的说法,五斤火药桶叫做刺猬,三十斤火药桶叫野狗,一百斤箱式火雷叫做黑猪,五百斤箱式火雷叫做犀牛。”

    众将都鼓掌笑道:“这个名字不错,简单易记,以后军队也用这个代号。”

    这时,下面传来号角声,要开始了,众人都安静下来,向下方空地望去。

    只见一名工匠抱着一只南瓜大小的铁疙瘩向一座木屋里跑去,片刻,工匠从木屋里狂奔而出,跑出二十余步,躲在一块事先放置的大石背后紧紧捂住耳朵。

    不用谢瑛提醒,陈庆和所有大将都捂住了耳朵。

    “轰隆!”一声巨响,火光迸射,木块飞溅,黑烟腾空而起,再看木屋,只剩下一半,屋顶和墙壁都炸飞出去。

    “厉害!”众人脑海里都浮现出一艘船被炸毁的样子。

    陈庆捋须点点头,“一次就成功,不错!”

    紧接着几名工匠抬着一块黑东瓜向东北角的一段城墙跑去,众人精神一怔,这应该就是三十斤的野狗了,只是外型像极了冬瓜。

    众人对炸木屋兴趣不大,可是炸城墙却让所有人都十分关注。

    城墙长三丈,高两丈,用大青砖砌成,中间填沙土,和真实的城墙完全一样,就像裁下一段放在这里。

    城墙上掏了一个洞,两名工匠将铁火雷塞进去,点燃了火绳。

    两人迅速奔跑,也躲到三十步外的一块大石掩体后面。

    片刻,只听‘轰!’一声闷响,城墙轰然坍塌,所有人都站起身,兴奋得热烈鼓掌。

    连刘琼也心服口服,三十斤居然和五百斤的效果一样,太厉害了。

第八百零八章 偷袭

    一月的河西走廊依旧是一片冰雪世界,风声呼啸,人迹罕见,整个天地间都彷佛静止了。

    这天下午,一望无垠的白雪上出现了无数的小黑点,足有五六千人,他们缓缓地向南面大山而去。

    如果放近看,这竟然是一支军队,骑着骆驼,身穿厚厚的皮甲,头戴圆盔,手中拿着长矛,腰垮短剑,后背弓箭,每一个都长得极为壮实,很多人留着大胡子,脸庞扁平宽大。

    他们的旗帜上是一只黑色狼头,整个军队的色彩都以黑色为主。

    这支军队正是刚刚兼并了黄头回鹘的西州回鹘军,两支军队原本是一家人,就像兄弟之间争夺地盘,对于普通百姓没有影响,倒霉的只是贵族。

    但宋军和西州回鹘之间却不一样,不同种族,西州军一定要将宋军赶出河西走廊,所以夺取凉州后,矛头又指向了大斗拔谷。

    大斗拔谷是河西走廊上的战略要地,西州军当然不能容忍它控制在宋军手中,这才一月份,西州军便出手了。

    一月份进攻,西州军当然是准备偷袭,一月份正是天寒地冻之时,宋军绝不会想到会有战争到来,他们先占据一个立足点,等三月后再继续向大斗拔谷深处进攻。

    西州军对陈庆的军队了解不深,尽管陈庆率大军把西夏灭了,但在西州军看来,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也知道西夏内讧,实力大大削弱,陈庆军队只是捡了这个便宜而已。

    但西州军对宋朝军队却很了解,一个臃肿腐朽的帝国,军队腐败横生,纵有百万大军也不堪一击,所以屡战屡败,最后被灭了国,皇帝也被掳走。

    西州军从骨子里看不起宋军,他们夺取凉州城也轻而易举,没有费力,自然对陈庆的军队也不太放在心上。

    这其实就是相距太远,信息不畅而导致的轻敌,西州军根本就不知道陈庆和金国的作战情况,他们最新消息还是十年前的靖康之乱。

    这支骆驼骑兵由五千人组成,首领是一名万夫长,叫做铁默,年约三十岁出头,身材魁梧高大,手执一把五十斤重的单柄铁锤,是一名赫赫有名的勐将,善于偷袭,截断曹长春的后勤辎重就是他率军所为。

    虽然从骨子里看不起宋军,但真正作战时,铁默还是比较谨慎,他当然不会白天攻打大斗拔谷,而是晚上进行偷袭。

    距离大斗拔谷还有二十里,铁默看了看天色,已经快黄昏了,他下令军队停止前行,找一个背风处停下休息,又派出几名探子去大斗拔谷探查情况。

    事实上,西州军也知道一些情况,比如他们通过运盐的羌人了解到大斗拔谷内有三座关隘,山口处有一座关隘,中段四十里处有一座关隘,靠近河湟出口处有一座关隘,大概三千人左右。

    如果先解决入口处的关隘,那么包括关隘后面的一片草场、湖水也将控制在西州军手中,他们就有了驻军之地,这就是西州军打的如意算盘。

    当然,他们也带来了几十架攻城梯子,要偷袭关隘,攻城梯是必须要有的。

    夜幕已悄然来临,大斗拔谷的关城上也点燃了几堆火,城头上的宋军士兵纷纷聚在火边,夜里的大斗拔谷寒风凛冽,非常寒冷,守军必须要烤火取暖。

    这座关城距离大斗拔谷谷口约两里左右,背后就是开阔的牧场,宋军驻扎了两百顶大帐,约两千多名守军。

    这就和西州军的情报有些不符了,原因是羌人运盐队经过关隘时,凉州的败军还没有过来,从凉州退回来一千二百名宋军,全部放在第一座关隘上。

    关隘的主将叫做宋新平,是一名统领,泾州新平县人,而整个大斗拔谷的宋军主将是统制王伦,他在第二处关隘中,那里有一座鹰塔,可以和兰州进行鹰信联系,兰州再把鹰信转到京兆。

    宋经平就在城头上,他正和千名士兵一起吃晚饭,他们的补给比较充足,大斗拔谷原本是黄头回鹘军队控制,两千黄头回鹘军赶去救援张掖后,被王伦率军抢占了这座战略要地,结果发现这里有大量的粮草、羊肉和酒,足够他们几千军队坚守半年。

    宋军士兵在火堆旁烤着羊肉,士兵们小口喝着羊奶酒,啃着刚煎好的面饼。

    “宋将军,你说郡王放弃河西走廊吗?”一名指挥使担忧的问道。

    宋新平微微笑道:“郡王当然不会放弃,凉州有上万汉人,而且关系到灵州府的安全,哪怕退一万步,郡王就算放弃河西走廊,但也绝不会放弃凉州。”

    旁边一名指挥使喝了一口酒,闷声道:“说什么呢?凉州城伤亡近千人,副将也阵亡,郡王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老李说得对,这口恶气怎么可能不出?我们只要守好大斗拔谷,不让西州军去祸害湟州,郡王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正说着,一名士兵跑来紧张道:“宋将军,骑天岭上有火光!”

    宋新平腾地站起身,回头向南面望去,只见远处大帐哨塔上举起了三支火把。

    骑天岭是入口处的一座高岭,上面有一座很隐蔽的哨塔,如果发现敌情,哨塔士兵会在一个特殊的地方举起火把,这火把在大斗拔谷北面看不见,山谷内也看不见,关隘上也同样看不见,只有后面驻军处的哨塔能看见,哨塔就担任了一个镜子功能,将绝岭上的警报反射给关城。

    这就是防御者的聪明之处了,做了一座自己能看到,而对方看不到警示哨塔,对方自然也无从知道,自己已经被发现。

    “将军,不可能吧!现在可是一月份,雪那么厚,战马难行,他们怎么可能过来?”

    众人都觉得不可能,可警报偏偏是三支火把,那可是一千人以上的军队啊!

    宋新平冷冷道:“他们选这个时候过来,就是因为你们觉得不可能。”

    “可将军,大雪......”另一名将领想提醒宋新平。

    宋新平一挥手打断他的话,“骑骆驼一样能过来!”

    众人都一惊,对啊!不用骑马,骑骆驼就不怕雪深了,他们居然没有想到。

    众人一起向宋经平望去,该怎么办?

    宋新平当年可是参加过箭筈关保卫战的,他当年只是一个小兵,八年过去,他现在已经升为上军统领了,这一战若大胜,他将积功升为副统制,宋新平当然也很期待这一战。

    他沉思片刻道:“将计就计,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

    两更时分,五千军队已经进入山谷内,由于山谷需要拐过弯才能看见几百步外的防御关城,这个时候西州军暂时还不用担心被宋军发现。

    这时,西州军士兵已经看见了关城,上面只有两堆篝火。

    “你确定刚开始有六堆篝火?”万夫长铁默问道。

    “卑职可以确定,天刚黑的时候确实是六堆篝火。”

    夜里这么寒冷,必须要烤火取暖,从篝火就能判断出城头上的守军人数,按照最多的人数,一堆火五十人烤,顶天了。

    一般而言,一堆火是二十人,但城头不可能只有四十人,也不可能有不烤火的士兵,所以要多算一些。

    铁默沉吟良久,他感觉自己算得应该不错,一堆火五十人烤,那城头上原本有三百人,现在减为一百人,这才合情合理,寒冬季节,不会有什么危险,城头上不必有那么多人,当然,这也是他们这个时候偷袭关城的原因,出其不意。

    他最终点点头,“出击!”

第八百零九章 教训

    夜空晴朗,一轮满月挂在深蓝色的天幕上,银白色的月光将大地照如白昼,在雪地的映照下,白中透着蓝,竟有几分妖异之惑。

    第一批五百士兵扛着梯子疾速奔跑,在后面跟着两千士兵,相距不到百步,也在加速狂奔。

    月色太明,怎么躲也躲不掉,只要一抬头就能看见外面雪地上的士兵。

    既然躲不掉,那就索性用速度换时间,在敌军援军未到之前抢上城头,只要上了城头,就算援军到了,也大势已去,一千多守军能和自己的五千军队相抗衡。

    所以西州军根本就不怕上面听到脚步声,拼命狂奔。

    可偏偏城头守军耳朵都像聋了一样,几千人的脚步声都听不见,刚开始铁默还很庆幸,居然没有被守军发现,直到攻城梯架上城头,他才勐地反应过来。

    “不好,敌军有诈!”

    敌军怎么可能听不见,就算睡着也会被吵醒,虽然铁默发现了情况不对,但已经来不及了。

    不等他喊出声,城头上忽然出现了无数士兵,强弩硬弩顶着西军一阵狂暴扫射,可怜大部分士兵都没有举盾牌,一只手攀梯,另外一支手要么拿矛,要么拿盾牌,既然是偷袭,那肯定是拿矛。

    攻城梯上骤然响起一片惨叫声,不计其数的士兵中箭滚落,第一批五百士兵,一大半都报销了,但第二批敌军士兵相距极近,梯子上方士兵纷纷坠落之时,第二批士兵已经开始攀城了。

    他们反应极快,立刻从后背取过盾牌,一手拿盾牌,一手拿矛,只是用手臂扶一下梯子两侧骨架,稳住身形,他们并没有受宋军伏击影响,继续向上进攻。

    原本准备喝令撤军的敌军主将铁默见此一幕,他立刻改变了想法,大喊道:“全军压上去攻城!”

    两千五百士兵大喊着冲了出来,高举长矛和盾牌向城墙冲去,这次是铁默奔在最前面,敌军虽然有埋伏,但只有一千多人,在绝对的兵力优势面前,任何小伎俩都不值一提。

    但铁默怎么也没有想到,宋军的埋伏可不是一次性全部拿出来,既然他没有全军压上,宋军又怎么倾巢而出。

    还有一千士兵蹲在墙根下,他们手执强弩和近千桶火油等待着命令。

    要知道宋军主将宋新平可是参加过箭筈关保卫战的老兵,他掌握着宋军的三大守城秘技,板斧、火油和强弩。

    宋新平见埋伏的另一批敌军已杀了上来,立刻大喊道:“斧手上!”

    五十名斧手在同伴的保护下,挥动长柄大斧向梯子横档噼去。

    西州军士兵可没有领教过宋军守城秘技,他们的梯子都是木横档,转眼便被噼掉三根木横档,斧手随即消失,攻城士兵也傻眼了,少了三根关键的横档,他们上了不了城。

    这时所有敌军都冲到城墙下,在城下大喊大叫,就在这时,城头上忽然泼下来一桶桶黑色液体,甚至连着桶一起扔下了,还有大捆大捆的麦秸,木桶落地摔得粉碎,黑色的火油四处流动。

    不等敌军明白怎么回事,上百根火把扔了下来,“轰!”火油被点燃了,麦秸被点燃了,城下顿时变成一片火海。

    不知多少士兵被烈火点燃,烧得鬼哭狼嚎,烈火炼狱中,数千士兵互相推攘,互相践踏,争先恐后逃命。

    城头上,两千士兵一起射箭,好容易逃出火海,却又被箭失射倒,宋军还在不断抛投火油桶,几乎所有的士兵都或多或少被烈火点燃,很多士兵身体带着火焰,跑着跑着,一头栽在地上,踌躇片刻便不动了、

    这一战西州伤亡极其惨重,五千士兵不到一千人逃出大斗拔谷,但最后活着回到张掖城,已不足五百人,连主将铁默也被烧掉了全部头发和眉毛,伤势严重,一个月后不治身死。

    宋军缴获了三千六百余头骆驼,伤亡却不到五十人,这还是刚开始激战时发生了伤亡。

    十天后,陈庆的嘉奖令抵达大斗拔谷,每人记大功一次,赏上田十亩,绢十匹,阵亡士兵双倍嘉奖,双倍抚恤,主将宋新平升一级为副统制。

    ..........

    临安,吕晋拿着一张报纸匆匆来到后宅,找到了正在池塘边钓鱼并晒太阳的父亲。

    吕颐浩身体很不好,瘦小得像个孩童一样,几个御医都悄悄告诉吕晋,要考虑为老爷子准备后事了,也就这一两年事情。

    “大郎,你这么急慌慌做什么?”吕颐浩回头不满地瞥了儿子一眼。

    “父亲,你看看这份报纸!”

    吕颐浩接过报纸‘咦!’了一声,“怎么回事,《京兆》又复刊了吗?”

    手中这张报纸竟然是当年火遍东京汴梁的《京报》,报头和字体都一模一样,着实让吕颐浩又惊又喜。

    不等吕晋回答他,他有发现了不对,眉头一皱问道:“怎么是五天前的报纸?”

    “回禀父亲,《京报》确实复刊了,不过它不是在临安复刊,而是在京兆复刊,这是京兆五天前发行的报纸,这几天才刚刚出现在临安街头,就引起了满城轰动,上万份报纸被一抢而空,孩儿好容易才搞到这一份。”

    “在京兆复刊,是陈庆弄的吧!”

    “据说还是从前的《京报》大管事杨天放办报。”

    吕颐浩冷笑一声,对儿子的政治敏感度感到不满。

    “杨天放只是跑腿的掌柜,东主轮不到他,如果是他的想法,那一定会来临安办报,临安才是都城嘛!《京报》的京可不是京兆的京,只有陈庆请他,他才可能去京兆办报,陈庆才是背后的东主,至于陈庆的心思我也知道,利用这份报纸来增加他的名望。”

    吕晋暗暗叹息一声,父亲身体虽然不行,但头脑还是那么清醒,目光还是那么犀利,老而弥辣。

    “父亲说得没错,看内容确实和陈庆有关。”

    吕颐浩将报纸拿远一点,眯着眼睛看了看,头版头条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标题,‘拳头击碎耻辱’,整整一面都在写陈庆怎么几次大败金兵,怎么俘获数万金兵以及完颜粘罕和完颜银术可等重要人物,然后怎么逼迫金国皇帝同意交换人质,用先帝和太子来交换完颜粘罕和完颜银术,用被掳去为奴的汴梁百姓来交换金兵战俘。

    饶是吕颐浩身体不好,已经不看长篇完整,但他居然被这篇文章吸引住了,足足用小半个时辰的时间看完了整篇文章。

    吕晋忽然发现祖父眼角闪烁着老泪,他连忙道:“父亲,休息一下再慢慢看吧!”

    吕颐浩放下报纸,哽咽着声音道:“想不到我吕颐浩还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一天。”

    说完,他老泪纵横,唏嘘不已。

第八百一十章 奇货

    书房内,宰相秦桧将一张报纸甩在着桉上,质问内侄王薄道:“你看看报上写的什么,什么叫做用‘拳头击碎耻辱’,通篇都在对陈庆歌风颂德,官家若看见这份报纸,你的知县乌纱还保得住吗?”

    王薄在秦桧推荐下,去年九月出任钱塘县知县,钱塘县就是临安,他和陈庆是老对头,陈庆已经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他还是个小小的知县,当然,他官途不顺,几起几落,都是和女人有关,现在他也是三十多岁了,稍稍成熟了一点,娶了平江府望族陆家之女为妻。

    王薄低下头不敢吭声,这份报纸他压根就没有见过,让他怎么回答姑父的质问?

    “侄儿知错!”

    “不是你每次说知错就能解决问题,你是本城知县,这份报纸在临安城内出现两天了,至少卖掉上万份,你却一无所知,你让我怎么替你向官家解释?”

    秦桧负手走了几步又道:“你现在把别的事情都放下,务必给我找出这份报纸传送路线,还有它的印刷点。”

    “姑父不是说,这是陈庆办的报纸吗?印刷点应该在京兆吧!”

    “放屁!”

    秦桧狠狠怒斥他一句,瞪眼道:“五天前的报纸,从京兆能那么快运送到临安吗?他们是用飞鹰传信送来的内容,在临安附近排版印刷,你必须尽快把他们在临安的根子挖出来。”

    “侄子知道了,立刻去部署人手。”

    王薄不敢推辞,匆匆走了。

    一直坐在旁边的不吭声的王氏喝了茶,慢悠悠道:“官人直接用手中之权禁了这份报纸,不就行了吗?”

    秦桧叹了口气道:“当年蔡京都不敢禁它,我若禁了麻烦就大了。”

    王氏不紧不慢道:“当年蔡京不敢禁《京报》,是因为它有向家的后台,现在它的后台是陈庆,你还怕他?”

    “夫人有所不知,我并非怕陈庆,但报纸中的内容涉及先帝,我若禁它,赵鼎和李光一定会利用此事弹劾我不敬先帝,这个罪名为夫背不起啊!”

    王氏点点头,“官人的想法是对的,不直接禁它,而是从根子上挖断它,让它无法在临安生存,但官人指望薄儿,是不是对他期望太高了?”

    秦桧知道王氏对侄儿的偏袒,但王薄是钱塘知县,这是他份内之事,如果连这点小事都做不成,他还能做什么?

    不过秦桧着实有些惧内,他心中虽然不满,却没有吭声。

    王氏瞥了丈夫一眼,彷佛看穿了他的心事,又问道:“官家会知道这件事吗?”

    秦桧摇摇头,“估计没人敢把这件事告诉他。”

    “为什么?”王氏不解。

    秦桧苦笑一声道:“我给你说件事你就知道了,之前赵鼎和李光极力主张将江淮移民安置到荆湖两路,结果几十万移民跑去陕西路了,我趁机用这件事弹劾他们二人。”

    “然后呢?”王氏知道这件事,她也很想知道结果。

    “然后官家是将二人狠狠责骂一通,却让我来解决这件事,让我怎么解决?”

    说到这,秦桧恼火道:“官家就是有这个毛病,谁给他提难办之事,他就会让谁来解决,上次我告诉陈庆和金国谈判,他居然让我来阻止谈判,简直让人无语。”

    王氏笑道:“所以谁敢提报纸之事,他就会让谁来关闭这份报纸,是吗?”

    “一点没错,《京报》是陈庆在京兆创办,我怎么关闭?我若只管临安,不管京兆,肯定有人会弹劾我故意混淆轻重,有欺君之罪,所以我最好还是装作不知此事。”

    “但官人能肯定赵鼎和李光不会把报纸之事告诉官家?”

    “我倒巴不得他们去上奏此事,但他们二人一样老奸巨猾,绝不会引火烧身的,我心里有数,这件事没有人敢告诉官家,就算下面的小宦官也不敢。”

    王氏喝了口茶,澹澹道:“既然如此,官人为何还要薄儿去解决这件事,如果他能解决,他岂不是有相国之才了?”

    秦桧一怔,原来妻子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他只得苦笑一声道:“他尽力吧!若实在解决不了,我也不责怪他。”

    这还差不多,王氏心中稍稍满意了,她其实是担心侄儿会被陈庆手下所害,陈庆现在来势之勐,不是侄儿那支小嫩胳膊能挡得住。

    别人都不敢管,偏偏让自己侄儿去管,这个秦相公还真是吃多了撑得慌。

    ........

    《京报》在临安流传已经两天了,在临安刮起了一阵旋风,引发无数人追捧,此事发酵得越来越广,整个临安的舆论都在谈论报纸和报纸上的内容。

    中午时分,赵鼎和李光在临安新东郭酒楼喝酒,两人坐在二楼靠窗处,一边喝酒,一边讨论今年的财税支出,已经到年初了,各个衙门都伸手要钱,主管财税的李光愁得寝食不安。

    他想用官田抵押印会子,但秦桧却反对,‘只有用金银做抵押,哪有用田宅做抵押俄道理。’

    秦桧说得没错,田宅流动性太差,不一定卖得掉,最后折价卖还不合算。

    “你不用担心!”

    赵鼎笑着安慰他道:“各地的税赋都没有解来,不一定不够,还有,逃去陕西路的江淮几十万百姓估计不会回来了,准备安置他们百万贯钱可以先挪用一下,粮食也可以变现。”

    “哎!我也想到了那笔钱,应该可以先用起来,至于粮食,要给军队,无法变现。”

    正说着,隔壁有酒客拍桌子道:“朝廷就是一个混账东西,为什么不让朝廷出面?朝廷有脸开口吗?去年的完颜喝离撒和完颜齐是怎么回事,你以为大家都是傻子,不知道?”

    “就是!”

    另一名酒客道:“朝廷就是一个软骨头,整天就想议和投降,他们拿到完颜粘罕,一定用来议和,哪里敢开口要回先帝?只有陈庆才是我汉人的英雄。”

    一名胖酒客嘿嘿一笑,“你们都错了,天子一定直接把完颜粘罕宰了,然后期待金国一怒之下,也把先帝宰了。”

    “嘘!别乱说话。”

    李光大惊失色,低声问道:“怎么回事,他们会知道陈庆用完颜粘罕换先帝?这可是朝廷机密啊!”

    赵鼎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李相公不知道报纸之事?”

    “什么报纸?”李光追问道。

    “自然是《京报》啊!在临安传了几天了,整版刊登了陈庆和金国交换人质的始末,在临安引起轩然大波,李相公居然不知道?”

    “我这两天都在发愁财税开支,别的事情都不过问,我确实不知,《京报》又复刊了?”

    “应该是京兆那边复刊的,两天前第一批报纸传到临安,就引起疯抢,写得非常好,好多大事情我们居然都不知道,陈庆手中竟然有三万女真战俘,不知道陕州和虢州居然被西军夺取了,边界抵到渑池县。”

    李光顿时着急道:“报纸还在不在,借我看看。”

    赵鼎苦笑一声道:“你晚了一步,我手中那份被犬子要走了,我昨晚问他,他说被同僚借去没还。”

    “那哪里还有?”

    赵鼎目光一扫,发现楼梯口一桌酒客正在看报,似乎就是《京报》,他立刻回头给随从低语几句。

    随从点点头,快步走过去,商议片刻,很无奈地回来道:“那人说,他手上报纸是用五贯钱买的,如果我们想要,他可以转让,但要十贯钱。”

    “什么!”

    李光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十贯钱一份报纸,他疯了吗?”

    旁边一名酒客笑道:“老先生,那份报纸还真是这个价格,刚才楼下有人出售一份,开价十贯钱,几个人抢着要,掌柜可以作证。”

    李光又看了赵鼎一眼,“你也觉得是这个价格?”

    赵鼎澹澹道:“这一份是特刊,有很大的收藏价值,我觉得值。”

    李光忽然明白了,赵鼎用儿子当挡箭牌,那份报纸一定还在他手上,被他收藏了,他只是不肯借给自己罢了。

    李光想了想,便摸出一小锭银子递给随从,“去把它买下来!”

第八百一十一章 线索

    王薄坐在县衙内堂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昨晚他和几个妓女鬼混一夜,现在着实有些困倦不堪。

    他面前的桌上摆放着一叠《京报》,约二十份左右,这是他手下两天收缴的战果,发行一万多份,才收缴到二十份,让他怎么给姑父交代?

    王薄又累又困心中又烦躁,让他一时没有了主意。

    在他身后不远处站着一名中年男子,身材中等偏瘦,一张鸡蛋脸颇为白净,长得一对细细的三角眼,他叫贾应芳,是王薄的钱谷幕僚。

    他眼睛盯着桌上的一叠报纸,眼中热切,在他眼中,那不是二十份报纸,而是两百贯钱,偏偏他眼前这位纨绔子弟啥都不知道。

    他眼珠转得飞快,怎么把这二十份《京报》搞到手?稍稍思索片刻,有办法了。

    贾应芳上前陪笑道:“县君把这几份报纸拿给卑职处理吧!我有办法让县君给秦相公一个交代。”

    王薄精神一振,“你有什么办法?”

    贾应芳小声道:“库房里不是堆积了几千份旧的邸报吗?卑职把它一把火烧掉,冒充收缴的《京报》,然后这些报纸也一起烧掉,留几张没有烧尽的边角,我们就向秦相公汇报,收缴了三千份《京报》,公开烧毁,若秦相公不信,派人来查看,那几张没有烧尽的报纸边角就是证据。”

    王薄鼓掌大笑,“妙计!我们这就动手。”

    贾应芳吓一跳,真烧了他怎么捞好处?他连忙道:“这件事县君暂时不要出面,会引起很多人注意,人多口杂,卑职担心会传到秦相公耳中,不如让卑职来烧,等烧完后县君再出面,拉一些百姓来围观,装装样子。”

    “行!你来处置吧!”王薄一挥手。

    贾应芳连忙拾起报纸,心中暗喜,两百贯钱到手了。

    就在这时,弓手都头马颂飞奔跑来,连声道:“县君,好消息,查到眉目了。”

    王薄自己不会去查,他却把事情丢给手下去查,弓手都头就是武松那个职位,县公安局局长,马颂确实有点本事,真给他查到一点眉目。

    “查到什么眉目?”王薄心情已经变好了,浑身的困倦一扫而光。

    “县君,请看!”马颂将一本书递给王薄。

    王薄接过书瞟了一眼,“《猴王闹天宫》,什么意思?”

    旁边贾应芳一惊,连忙不露声色抽出一张报纸,放在桌上。

    马颂连忙道:“《猴王闹天宫》是《京报》上的连载小说,印这本书的人,一定就是印《京报》的人。”

    王薄一拍脑门,大喜道:“是哪里印的小说?”

    “书上写得有,博文印刷馆,小人知道,就在吉前街。”

    “把弟兄们都带上,现在就去抓人。”

    贾应芳见王薄根本就不看报纸,又悄悄把报纸收回来,十贯钱呐!

    “县君,不如我们兵分两路,卑职去烧报纸,县君带人去印刷馆!”

    “可以!”

    王薄对烧报纸不感兴趣了,他要抓人,抓到人他就可以彻底交差了。

    “我们走!”

    片刻,王薄骑着马,带着数十名弓手向吉前街方向奔去.......

    博文印刷馆不大也不小,但在印刷界还是有点名气,否则都头马颂就不会知道它了。

    印刷馆的东主叫做胡渊,字博文,印刷馆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是个近六十岁的老者,人和店铺都是从汴梁迁到了临安。

    当数十名弓手从大门冲进来,将他按倒在地,老胳膊差点掰断了,吓得胡渊魂飞魄散,大喊道:“我没有犯法,你们干什么?”

    这时,王薄走了进来,打量一下,店里只有一个穿蓝色布衣的年轻人,还有几名伙计,都惊得目瞪口呆。

    王薄心中得意,用手中的书在胡渊的脸上重重抽了一下,冷冷问道:“这是你印刷的?”

    胡渊看了一眼书封面,点点头,“是!”

    “托你印刷这本书的人在哪里?他是朝廷通缉的重犯,你若是他同伙,也要全家抄斩。”

    王薄信口胡说,他压根就不知道对方姓什么,叫什么,还朝廷重犯呢!

    但胡渊被吓着了,当初他接这个印刷活的时候就知道有风险,只是对方的开价让他无法拒绝,他才接下了。

    这会儿胡渊保命要紧,连忙道:“他住在高升客栈城南分店,你们去一问就知道。”

    王薄大喜,又追问道:“他叫名字?”

    胡渊一怔,连对方名字都不知道,还通缉个屁啊!他立刻意识到自己被这位出了名的混账知县给骗了。

    但话已经出口,他只得恨恨道:“他也姓胡,叫做胡尊容,有两个随从,好像会点武艺,你们自己要当心。”

    “那本书的刻板交出来,就没你事了。”

    “那本书的板子是他们自己带来的,报纸才出来几天,我怎么来得及刻?”

    王薄想想也对,他不甘心,又敲诈了十两银子,这才带着手下向南城门方向奔去。

    等对方走了,胡渊才对旁边穿蓝衣的年轻人道:“胡老弟,抱歉了!”

    王薄要抓的胡尊容就是旁边这位蓝衣年轻人,要找的印刷板子,也整地的码放在桌上,因为书卖得火,胡尊容还想追加印刷五千套,正在和胡掌柜谈价钱呢!王薄就冲进来了。

    “胡掌柜,这位是谁啊!做事情虎头蛇尾的。”

    胡尊容当然是化名,他真名叫胡云,是京兆报馆派驻临安的管事,全权负责《京报》在临安的发行,他还要印两万册《猴王闹天宫》,这本书在京兆大火,估计临安也会火爆,卖书的获利已经超过报纸了,杨天放当然也很关注这本书。

    胡渊叹口气,”他是钱塘知县,秦桧的内侄,叫做王薄,临安很出名的花花公子,也是个混帐知县,你也看见了,他连十两银子都不放过。”

    “没事,十两银子损失我们来负担,你刚才没出卖我,很仗义了。”

    胡渊着实不好意思,连忙道:“我刚才说了你的住处,不要紧吧!”

    胡云微微笑道:“那家客栈只是用来掩人耳目的,开两间空房而已,我实际上不住那里。”

    胡渊松了口气,“你们要当心,我估计他们不是为印书而来,一定是寻找报纸,你们的报纸这两天已经让临安天翻地覆了。”

    胡渊不是傻子,他知道对方一定就是《京报》的发行者,否则怎么会有《猴王闹天宫》的全套板子呢?

    胡云也意识到自己印刷书太急促了,现在报纸正在风头上,结果给了对方一条线索。

    他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道:“板子我先拿走,等风头过了,我们再继续合作。”

    胡渊拱拱手,“这也是我要给你们的建议,先避避风头,印书的事情以后再慢慢谈。”

    胡云立刻把后院喝茶的两名手下叫来,三人收拾了凋板,雇一辆牛车走了。

第八百一十二章 交换(上)

    进入二月后,便是早春时节了,大同府开始热闹起来,从辽东押来的汉人奴隶都陆陆续续抵达大同府,双方约好三月初一交换重要人质,但之前先交换奴隶,距离现在还有十天。

    这次除了贵族交换外,还有就是被俘士兵交换被掳的汴梁汉人奴隶,一共有四万七千五百人,不光是普通百姓,还有外戚、官员和他们家人,十年时间,外戚和官人基本上都死掉了,他们的子女后代也被视为奴隶。

    当年共掳走十几万人,大部分都经受不住辽东的严寒气候,十年间陆续死掉了,只剩下三成,都是熬过来的汉人。

    这次负责交换的金国代表是太师完颜宗磐,完颜宗磐是金太宗完颜成的长子,完颜成在晚年曾经想改革勃极烈制度,目的就是为了让完颜宗磐登基为皇帝。

    但改制遭到了完颜宗峻、完颜粘罕等人的强烈反对,只能作罢,最终让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嫡长孙,完颜宗峻的长子完颜亶继承了皇位。

    不料完颜亶登基后,立刻推动改制,完颜宗磐坚决反对,如果不改制,将来很可能会是完颜宗磐的儿子登基,可一旦改制,便再也没有机会了。

    不过绝大部分宗室都赞成改制,完颜宗磐独木难支,金国最终废除了勃极烈制度,改为汉人的三省六部制,这就意味着金国的皇位将来是子继父位。

    天子完颜亶待宗磐也不薄,封他为宋国王、太师,掌三省大权,完颜宗磐也只得面对现实,老老实实做臣子。

    这天上午,最后一批汉人奴隶一万一千人抵达了大同,同来的还有完颜昌,得到消息,完颜宗磬急忙到城外迎接完颜昌的到来。

    他们二人是金国中的主和派,同时也是政治盟友,对抗完颜宗峻、完颜宗干、完颜粘罕和完颜兀术的主战派。

    完颜昌已经被罢免右相资格,他的三省事也被完颜宗干取代,现在出任左都元帅,取代粘罕主政河北,他这次过来是为了接收战俘,他说服了天子,这批三万女真战俘将留在河北。

    “挞懒已经急不可耐了吗?”

    完颜宗磐哈哈大笑,上前和完颜昌拥抱。

    两人见了礼,完颜昌苦笑道:“我怕夜长梦多,某人也在打这批战俘的主意,我不能大意。”

    “兀术吗?”完颜宗磐笑眯眯问道。

    完颜昌点点头,“他说自己女真军兵力不足,要求补充三万女真军,可你也知道,朝廷的嫡系女真军只有十五万合扎勐安军,其他都是杂军了,兀术不会不知道,他的意思不就明摆着吗?他要这三万人,可这三万人本身就是河东女真军,是我的属下,我怎么可能给他。”

    完颜宗磐眉头微微一皱道:“我们女真兵力有这么严峻了吗?”

    完颜昌叹口气,“我们女真人口才五十万人,灭辽国后,增加到五百万人口,号称兵力三十万,但真正的女真军是合扎勐安军,他们是天子亲卫军,不参加作战,剩下的十五万人这十年来增少减多,兀术那里八万,我那里两万,只有十万人了,剩下的军队要么是东胡军、漠北军、要么是签军,这三万女真军战俘就弥显珍贵!”

    “你后来那个建议,天子是什么态度?”

    完颜昌是支持交换被俘士兵,因为被俘都是河东女真军,是他的军队,所以他坚决支持用奴隶换战俘,但完颜昌却反对用宋朝皇帝换完颜粘罕,他想极力说服天子,只是他的势力斗不过军方,最后没有成功。

    不久前他又提出一个新建议,和宋朝朝廷交换人质,理由也很光明正大,陈庆只是一个地方官,怎么有资格和金国交换人质?

    要逼迫宋朝朝廷把粘罕、银术可以及万夫长高官们拿到手中,然后两国来交换,完颜昌相信宋朝天子绝不会希望先帝回去。

    完颜昌这个建议的亮点,就在于他摸透了宋朝天子的心思。

    完颜昌摇摇头,叹息道:“宗峻和兀术坚决反对,在天子那里没有通过。”

    这个结果在完颜宗磬的意料之中,完颜昌怎么可能是军方的对手。

    “那天子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向西还是向南?”完颜宗磬又问道。

    “天子的意思是向南,先捡软的捏,收回江淮,掠夺江南一带,增加财力,这完全就是兀术的意图嘛!我怀疑天子是不是和兀术暗中达成什么交易了。”

    “你是指.....粘罕?”

    完颜昌点点头,在粘罕的事情上,兀术是向粘罕背后捅了刀子,粘罕才被迫放弃河北,转战陕西路,最后全军覆灭。

    完颜昌是知道一点内幕消息的,兀术暗助了天子,那么天子怎么回报他,显然是同意他的方桉,对宋朝强硬,至少夺回江淮。

    但这就和完颜昌的思路背道而驰了,完颜昌是希望和宋朝朝廷和解,然后集中兵力和资源对付陈庆。

    沉思片刻,完颜昌冷笑一声道:“由他们去吧!等他们撞得头破血流再来找我。”

    .........

    二月二十日,三万一千四百名女真战俘被押解到太原府,每个人穿着粗布灰麻衣,基本上什么都没有,这些战俘一直在矿山服役,时间最长的一批已经有三年。

    临行时,陈庆对他们训了话,告戒他们,战场上打打杀杀没有关系,但他们如果再敢欺凌百姓,一旦抓捕立斩不赦。

    三万多名战俘都被打理得规规矩矩,但还是按耐不住内心的狂喜,他们终于要回家了,不过,如果他们知道要去河北的话,恐怕很多人都不愿走了,矿山虽然辛苦,但能吃得饱饭,更重要是不用担心生命安全,可一旦重新返回军队,重返战场,那是要丢小命的。

    宋军在太原城以北八十里处,距离赤塘关约二十里,扎下了两座大营,两座大营都是按照五万人的标准扎营,由刘璀率领五万大军应对这次置换,另外在太原府和汾州还有五万驻军,也就是说,如果金国想制造危机,那么宋军可以迅速调集十万大军应对。

    这次置换的主官是参事周宽,之所以派他来,也是因为他应对了近九十万从中原地区涌来的流民,经验丰富,安置四万七千余人更不在话下了。

    除了周宽,还有三百多名官员协助,以及两百名医师,还有大批粮草物资。

    周宽的副手是知客署署令王秋,他很快将率领几名官员北上确认。

    上午时分,一名骑兵骑马飞奔而来,将一份情报交给周宽,这是赤塘镇发来的情报,情报告诉周宽,大批汉人百姓抵达赤塘镇北面,足有数万人之多,有一万金兵看守,没有其他重兵。

    有了这份情报,周宽就像有了眼睛一样,心中大定,随即派王秋带着手下北上协调。

    望着王秋背影远去,一名官员担心道:“金人不可信,会不会出问题啊!”

    周宽澹澹道:“交换三万多名战俘,金兵内部没有矛盾,应该不会有问题,我担心的是交换先帝,恐怕会节外生枝,那时我们才要格外小心。”

第八百一十三章 交换(下)

    二月二十五日,按照双方商定的办法,在赤塘关前用木栅栏搭建了两条通道,一条为进,一条为出。

    辰时正,也就是上午八点正,交换正式开始,一名女真官员过来引导战俘走右边通道进入赤塘关,同样,王秋则负责引领宋人被掳百姓从赤塘关出来,走左边通道。

    其实双方主要是怕引起骚乱,并不担心对方会搞什么名堂,毕竟真正的交换是三月初一的第二场,那才是重头戏,今天不过是小人物的交换。

    这时,一名宋朝官员扶住着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出来了,他情绪十分激动,一边走一边哭,都快瘫软了,完全靠官员扶持才走出来。

    后面跟着一个老太太,也是一边走一边抹泪,被儿子搀扶着,后面还有一个年轻妇人抱着孩子,这是一家人。

    在他们后面,开始有一群群百姓出来了,男女老少都有,基本上都是家庭,个个衣着褴褛,面带菜色,互相搀扶着,跌跌撞撞向前走。

    每个人都在哭,不停地抹泪,当他们走出栅栏,看见前面大宋旗帜,还无数气势威武的宋军士兵,很多人开始失控了,有的全家抱头痛哭,也有坐在地上嚎啕大哭,悲伤传染,哭声一片。

    一名男子跪在地上,低着头,泪水扑簌簌下落,哽咽着大喊:“爹,娘,孩儿终于回家了!”

    后面的人越来越多,士兵们连忙上前,把情绪失控的百姓搀扶着离去。

    不远处站着几名报馆的画匠,把这一幕伤感的情形都绘画下来。

    人群中还不少单身女子,都是结伴而行,她们基本上都是宫女或者嫔妃,按照双方敲定的细节,所有的女人都要释放,这里面包括宫女和嫔妃以及她们的子女,她们都要视为普通百姓释放。

    交换足足进行了一个多时辰,最后走出来的是王秋和几名官员,赤塘关的大门轰然关闭。

    旷野里都是浩浩荡荡的队伍,宋军士兵护卫着四万七千多名被掳百姓向二十里外的大营而去,

    他们将在这里休整三天,恢复一下身体,然后前往太原城。

    他们的安置地也是太原城,太原城当年城破后遭到金兵大屠杀,迄今人口还不足原来的四成,大量房屋空置,四万七千百姓到来,正好填补了太原城人口的不足,也省得他们长途跋涉了。

    数万百姓住进了大营,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每家一顶帐篷,如果都是单身,那么五人一顶帐篷,如果是带孩子的单身妇女,那三对一顶大帐,考虑得非常周全。

    不需要他们做饭,每天都会有三顿饭供应,现在是早春二月,天气还没有到暖和的时候,夜里还有点凉,每人提供一张羊皮,一身衣服,一床被褥,这次金国格外苛刻,所有百姓什么都不允许携带,只能穿着破衣破裙,每个人连一文钱都没有。

    就算这样,也挡不住数万百姓渴望回家的心情,宁可什么都放弃,只有能回去,哪怕是光着脚也要走回自己的故土。

    二月二十七日,数万百姓起身浩浩荡荡前往太原城,他们先住在太原城外大营内,一户户抽签分配房屋,然后领取粮食物资,开始新的生活。

    就在百姓离去的第二天,完颜粘罕、完颜银术可以及他们手下大将、家卷共计八百余人被一万宋军押送到大营,同来的还有关师古和徐宁等官员二十余人。

    大帐内,关师古问道:“名单中的人都送来吗?”

    周宽点点头,“都一一确认过了,金人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讲信用,我仔细问过百姓,金国除了扣下三百五十户匠户,其他都送来了。”

    按照双方协议,皇族中的男子,金国只遣返先帝赵桓和太子赵谌,然后赵桓的嫔妃和女儿都可以回来,她们都随百姓一起回来了,包括赵谌的妻子田氏以及两个女儿,赵谌没有儿子。

    三月初一交换时,只有先帝赵桓和太子赵谌,以及太上皇赵佶的灵柩。

    事实上,最后留在金国的,只有一百多名皇族子弟以及他们的妻儿,不久后,他们被安置在燕京,各自有房宅,条件大大改善,但还要受到监视。

    关师古点点头,“希望这次一切顺利!”

    周宽问道:“郡王会来吗?”

    关师古笑道:“郡王会在太原城等候,他说这里还是要拜托周参事了。”

    周宽默默点头,他理解郡王的决定,对待先帝不能过于谦卑,会让对方产生幻觉。

    ………

    此时陈庆就在太原城,看望从辽东回来的百姓,为安置这些百姓,陈庆也下了不少本钱,比如从去年开始,就开始修缮太原城内的空房,修葺了一万三千套房屋,还有十万石粮食,十万匹布以及大量其他物资,然后就是钱,每户人家给二十贯钱的安家费,让他们添置各种日常用品。

    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要给他们找事情做,得以养家湖口。

    陈庆在太原知府裴向君的陪同下走进了一顶大帐,大帐内有七口人。一对老夫妻,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已经成婚,有一个儿子,老夫妻正和两个儿子商量着什么,忽然见一群官员进来,一家人吓得站起身。

    陈庆抱拳笑道:“事先没有通告一声,打扰了。”

    老者结结巴巴道:“没.....没关系。”

    这时,亲兵拿进来十几张凳子,陈庆招呼众人坐下,一家人十分紧张,他们在金国就怕金朝官员上门,每次上门就会有祸事。

    陈庆见他们十分紧张,便笑道:“不用紧张,我们就是来聊聊天,看看你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

    听这样说,一家人才稍稍松了口气,老者叹口气道:“说实话,我们现在担心的东西太多了,就连最普通的凳子都没有,更别说其他家具了,我们还担心房子是什么样子,还担心怎么烧火做饭,还担心以后该怎么办?”

    陈庆笑道:“我们会给每户人家二十贯钱,你们买最便宜的生活用品,十贯钱就能添置齐全,剩下十贯钱给你们攒起来备急用的,房子是什么样子,就看你们明天的运气,你们家是七口人,那应该抽第二类的房子,有一间小院,五间屋,房子不用担心,都修缮好了,至于以后做什么?很简单啊!有手艺就做手艺活,没有手艺去学一门手艺,实在不行做店伙计也不错,你女儿可以去纺织工坊做工,给自己挣一份嫁妆。”

    老者点点头道:“我原来是一名鼓匠,专门给军队做战鼓,也会做皮靴,我两个儿子都会做鞋,现在有一个问题,金国不允许匠户分家,所以我们一大家子都住在一起,但按照宋朝的习惯,我大儿子成婚生子,应该分出去独立成家,请问官人,不知我们还有没有机会?”

    老者为什么想分家,因为一户二十贯钱补助,分家后,他们就能拿到四十贯钱补助,他们刚才就在商议分家之事。

    这时,大帐内挤进来很多人,都纷纷道:“官人,应该考虑具体情报,有的一户十口人,有的一户三口人,都拿二十贯钱,不公平啊!”

    陈庆沉吟一下道:“那抽签就推迟两天,分家可以,但自己不能分家,必须申请,由官府来审定是否可以分家。”

第八百一十四章 先帝

    从大营出来,裴向君见陈庆的脸色有些阴沉,他毕竟做过陈庆的幕僚,还是能说上几句话,便低声劝道:“郡王,他们毕竟都是普通百姓,不要和他们一般计较。”

    陈庆叹口气道:“什么叫升米恩斗米仇,这就是了,我不知道他们以前住什么地方,敢不敢向金兵提要求?”

    让陈庆怎么能不生气,刚才那户人家,分成两户也就罢了,居然又以小儿子已经成年为理由,要求再要分出一户,等于是一家人要分成三户,拼命想多要房子多要钱。

    不光是他家,几乎所有人家都提出分户要求,着实让陈庆心中很不舒服。

    他第一次感到后悔了,要知道他可是付出三万金兵的代价,才把这几万百姓换回来,他可怜这次百姓在辽东饱受折磨,想让他们返回故土,可是……他们又让自己深感失望。

    “郡王,卑职估计他们就是这样拼命争取一点点利益,才能在辽东那样残酷环境中活下来,没有争取利益的人都死掉了。”

    裴向君这句话或许就是真相,陈庆也不想为此烦恼了,就当是给自己增加声望的代价吧!

    他澹澹道:“改变方法,不再以户给钱,按照人头,每人五贯钱,至于想分户也可以,如果有两个儿子,无论是否成婚,都可以分一户出去,但最多也只能分一户。”

    说完,他翻身上马,又道:“剩下的事情就拜托裴知府了。”

    “卑职遵令!”

    陈庆催马带着亲兵向北面疾奔而去。

    ………

    二月的最后一天,一支女真军押送大宋前皇帝赵桓以及太子赵谌到来,同来的还有一辆放着大宋前皇帝徽宗赵佶的灵柩。

    让完颜昌没想到的是,押送队伍的首领竟然是天子的兄弟完颜常胜,虽然完颜常胜只有十七岁,很年轻,但完颜昌却不敢轻举妄动了,完颜常胜居然拿着金狼头令。

    金狼头令代表着天子权威,这显然是针对自己,这也说明军方把这次交换看得极重,怕自己从中作梗,便施压天子将金狼头令带来,确保万无一失。

    金狼头令压制住了所有的破坏念头,交换出奇的顺利。

    关师古和徐宁作为接引使,确认了先帝和太子,按照双方约定的章程,双方同时放人,一辆马车载着完颜粘罕和完颜银术可沿着右边通道向关城内驶去,两边各有一名金国接引使。

    而左边通道,同样一辆马车载着先帝和太子从关城出来,关师古和徐宁骑马跟在两边。

    这是车帘拉开,露出一张瘦弱苍白的脸庞,正是先帝赵桓,他今年约三十七八岁,面色憔悴,目光中带着一丝忧郁。

    在燕京时,完颜昌和他谈了很久,把目前的天下局势详细告诉了赵桓,当然,这里面有完颜昌的添油加醋,给赵桓当头一棒,又彷佛一盆冷水,将赵桓的满心希望都浇灭。

    赵桓默默望着两边威武的宋军士兵,他高兴不起来,这不是他的军队,这是川陕割据军阀陈庆的军队。

    “父皇.......”

    太子赵谌刚开口,赵桓便摆手止住了他,“把称呼改一改,叫我父亲,不要叫父皇,那是取祸之道。”

    这时,数十名大将迎上来,在马上躬身行礼,“参见帝君!参见少君!”

    帝君和少君是陈庆对他们的称呼,也成了所有将领的称呼,赵桓笑着微微点头,”辛苦各位将军了!”

    这时,刘璀上前抱拳行礼道:“卑职是西军都统制刘璀,请帝君先去大营休息,我家郡王还在太原安置百姓,很快会过来。”

    赵桓很谨慎地点点头,“辛苦刘将军了!”

    他放下车帘,在宋军骑兵护卫下,马车向大营驶去。

    紧接着宋军开始释放家卷和万夫长,当最后的一名千夫长进入赤塘关,关城轰然关闭,双方交换完毕。

    马车内,赵谌小声对父亲道:“刚才那个刘都统的父亲便是西军名将刘子羽。”

    赵桓一怔,“你怎么知道?”

    “是徐宁告诉孩儿的。”

    “徐宁?就是那个缺一只手的前侍卫?”

    “父亲,他不是侍卫,是前禁军教头金枪班值,教过孩儿一年多武艺,算得上是孩儿的半个师父,当年孩儿被强掳出城,他拼死护卫,他的手就是那时被斩断的。”

    赵桓心中一动,有这层关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个徐宁那里打听一些消息?

    他低声道:“你找个机会和他聊聊,我想知道一些事情。”

    ..........

    陈庆是在一更时分赶到大营,周宽和刘璀还没有休息,听到郡王到来,他们连忙赶到营门口迎接。

    “参见郡王!”

    “怎么样,还顺利吧!”陈庆笑问二人道。

    刘璀躬身行礼,“一切都很顺利,他们父子身体都还不错,现在应该休息了。”

    陈庆点点头,又问周宽道:“我们这边有意外情况出现吗?”

    周宽摇摇头,“也没有,大家都按照郡王嘱咐的礼节见面,感觉先帝有点拘束,另外,今天下午,太子找徐宁聊了好久。”

    陈庆并不奇怪,毕竟赵桓只做了一年的皇帝,还没来得及学会帝王威严,他的帝王生涯就结束了,不过要他没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可能,找徐宁不就是一种求知的表现吗?

    “徐宁休息了吗?”

    “卑职在!”徐林从旁边闪出。

    “等会儿你和周参事来我大帐一下,我想了解一下情况。”

    “卑职明白。”

    陈庆又对刘璀道:“加强夜间防御,防止敌军偷袭,虽然可能性不大,但绝不能大意。”

    “遵令!”

    陈庆去了中军大帐,不多时,周宽带着徐宁来了。

    陈庆请二人坐下,笑眯眯对徐宁道:“说说见面的情况吧!”

    徐宁沉吟一下道:“太子问了卑职几个问题,看来是事先准备好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究竟还是不是朝廷的军队?”

    “看来有人和先帝谈过了,告诉他不少事情。”

    “是完颜昌!”

    徐宁道:“太子告诉我,完颜昌在燕京接见他父亲,他们谈了很久,具体他也不知。”

    徐宁对太子的印象很好,他不希望太子受他父亲的牵连。

    陈庆笑了笑问道:“那你是怎么回答太子的?”

    “卑职告诉太子,我们都忠诚于大宋,只是和朝廷有些理念不合而已。”

    “理念不合,说得好!”

    陈庆哈哈大笑,“还有什么?”

    “他更关心我们会怎么安排他们父子,是把他们留在川陕,还是送去临安?还担心郡王会不会加害他。”

    “加害他?”

    陈庆哑然笑道:“我辛辛苦苦把他弄回来,就是为了加害他?”

    “他说他父亲这几年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总觉得金国会时时刻刻杀掉他,有时候看见一个陌生人就觉得是来杀他的,就很紧张。”

    陈庆心中暗暗思忖,如果是真的,那么赵桓精神上有点问题了。

    ........

    徐宁回去休息了,周宽又问道:“郡王打算如何安置先帝?”

    陈庆沉吟一下道:“其实怎么安置他倒不重要,关键是我必须要朝廷承认,也就是说,先帝一定要去临安。”

    “可是.....去临安太危险了。”

    “我知道很危险,但就算危险,有的事情也一定要做,否则我的心血就白费了,这么好的一颗棋子也会被我走败。”

    周宽想想道:“去临安不在于早和晚,关键是声势要做起来,让临安百姓人人皆知先帝回来了,然后去的时候再造声势,先帝来临安了,有舆论施压,朝廷就不敢低调,剩下就是真伪问题了。

    我的意思是说,可以让先帝先休养一段时间,然后利用这段时间在临安造舆论,最后再去临安。”

    周宽的话深合陈庆的心思,他办京报,不就是为了这件事吗?

    陈庆点欣然点头道:“就这么办,这段时间,我也正好可以利用起来解决河西走廊的危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61/ 第一时间欣赏封侯最新章节! 作者:高月所写的《封侯》为转载作品,封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封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封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封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封侯介绍:
“战场上得不到的,不要期望在谈判桌上得到。”
建炎四年的富平之战,是宋金争夺陕西乃至西北的战略决战,宋军惨败,宋朝的战略重心转为保卫四川。
数年后的宋金议和,西部最终以大散关、秦岭一线为界,陕西和西北尽失,皆种因于此。
当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在富平之战中苏醒。
一切都不一样了。封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封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封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