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封侯TXT下载封侯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封侯全文阅读

作者:高月     封侯txt下载     封侯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六十章 反杀

    刺客不是交战,他们时间紧迫,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杀掉目标,然后立刻撤退,一百七十五名武士从四面八方蜂拥杀来,基本上都是用剑,他们并不是战场上的士兵,不擅长使用长兵器。

    陈庆冷笑一声,从亲兵手中接过自己的方天画戟,大喝一声,“统统闪开!”

    亲兵知道郡王要发威了,纷纷闪开,陈庆冲进人群中,霎时间,惨叫声一片,肢体横飞,血雾弥漫,一颗颗人头顺着山道骨碌碌滚下。

    亲兵们看得血脉贲张,也跟着杀了上去,这时,号角声响起,一百二十名内卫士兵也杀了出来,埋伏在山林中五千士兵也从四面八方杀来。

    陈庆在极短时间内斩杀了三十多名武士,一大半都是被斩掉脑袋,鲜血喷撒洒,其他武士吓得屁滚尿流,调头逃命,陈庆又追杀了十几人,便没有机会了,三十名手下将他团团包围,举起大盾,与此同时,一百多名内卫士兵杀了上来。

    武士统领张博武被陈庆的血腥杀戮惊得胆寒了,他见内卫士兵杀了出来,四周又不断传来号角声,便知道不妙,对方事先有准备。

    他急声大喊:“撤退!撤退!”

    剩下的不到百名武士向两边树林内奔逃,但已经来不及了,五千士兵已经杀了出来,将他们团团包围。

    “杀!一个不留。”

    陈庆下达了杀绝令,乱箭齐射,一片惨叫后归于寂静。

    .........

    韦桐忐忑不安在府中等候消息,他把自己所有豢养的武士都派出去了,能否成功就在此一举。

    这一刻,他心中又隐隐有点后悔了,他冷静下来,才发现自己树了一个绝不该招惹的强大敌人。

    连官家都不敢招惹的人,自己居然派人去刺杀,难道自己疯了吗?

    就在这时,前面传来一阵喧闹,韦桐心中一怔,快步走出内堂。

    却只听管家大喊,“老爷快跑!”

    紧接着是噗通落水的声音,应该是管家被扔进小河了。

    韦桐一下子呆住了,这是怎么回事?

    忽然从院门外冲进来数十名士兵,韦桐大惊失色,“你们是什么人,怎敢擅闯我的府宅?”

    几名士兵冲上前一拳将他打倒,反拧住双臂,揪起他的头发厉声喝问道:“可是国舅韦桐?”

    “正.....正是在下!”

    士兵一把将他抓起来,推了出去。

    “你们要干什么?你们是谁的部下,我要在天子面前告你们!”

    韦桐被一块破布堵上嘴,推上车向城外而去。

    待马车停下,几名士兵推开车门将他拉下去时,韦桐差点吓得尿了裤子,眼前竟是一望无际的军营。

    .......

    天子赵构正和几名相国商议明天大朝之事,他拿到了先帝的退位诏书,自然要在大朝会上进行宣读,他还想祭祀天地,还要考虑更换年号。

    就在这时,有宦官在门口禀报,“陛下,杨沂中有紧急大事求见!”

    赵构一怔,立刻道:“宣他觐见!”

    “陛下有旨,宣殿前都统制杨沂中觐见!”

    不多时,大将杨沂中快步走进御书房,单膝跪下抱拳道:“卑职杨沂中参见陛下!”

    “杨都统,发生什么紧急大事?”

    “陛下,有人刺杀陈庆。”

    “啊!”赵构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几名相国也面面相觑。

    赵构急问道:“陈庆情况如何?”

    “陛下,刺杀失败,陈庆已平安返回军营。”

    赵构顿时松了口气,要是刺杀成功,陈庆在城外的大军肯定要造反了,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你细细说来,究竟是怎么回事?”

    “回禀陛下,今天上午陈庆拜祭太上皇,但进陵园不久,杀出数百名冒充侍卫的刺客,但陈庆护卫严密,刺客没有得手,反而被冲上来士兵包围,全部被杀死。”

    赵构顿时脸色铁青,数百名刺客,还是在自己父皇的陵园,居然冒充侍卫,好大的狗胆。

    “是谁,谁干的?”

    杨沂中沉默片刻道:“卑职已经认出刺客,都是韦国舅豢养的武士。”

    杨沂中负责临安的城防和治安,早已对飞扬跋扈的国舅韦桐深恶痛绝,这个关键时刻,他不露声色地对韦桐落井下石了。

    “这个混蛋!”

    赵构气得狠狠一拍桌子,“他要害死朕了,杨都统,立刻把这个混蛋给我抓来!”

    杨沂中踌躇一下道:“陛下,就在刚才,韦国舅已经被陈庆的内卫带走了。”

    “什么?”

    众人都呆住了,韦国舅被陈庆抓走,这不是完蛋了吗?

    “杨都统,你为什么不拦住他们?”李光在一旁急问道。

    “回禀李相公,韦国舅的府邸靠近西湖,那边没有城墙,卑职当时在永固陵查刺客之事,得到消息后,卑职立刻率手下赶到国舅府,但人早已没有了踪影,卑职根据管家的描述,确定是陈庆的内卫士兵下手抓人,然后又多方调查,再确定韦国舅被带去了军营方向。”

    赵构也有点慌了,若舅父被杀,他可没法向母后交代,他连忙对朱胜非道:“朱相公赶紧去军营,代朕请陈庆务必刀下留情,一切好商量。”

    “杨都统也一起去,给陈庆说明情报,关于刺杀之事,朕一无所知。”

    “微臣遵旨!”

    两人一起躬身接旨,朱胜非心中大骂韦恩惹祸烧身,但他也没办法,只得硬着头皮接过金牌,跟着杨沂中匆匆去了。

    .........

    大帐内,韦桐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稀里哗啦,别看他平时飞扬跋扈,但他比谁都怕死,他知道这次自己凶多吉少,小命难保了。

    这时,帐帘一掀,周宽阴沉着脸走了进来,韦恩连忙跪着合掌哀求道:“您就是周参事吧!求求替我求情,饶我一命吧!”

    周宽哼了一声,“郡王被你派的刺客刺伤,伤势不轻,所有大将都嚷着要将你碎尸万段,你看怎么办吧!”

    韦桐泪水和鼻涕一下子涌出来,“饶我一条狗命,我愿意做牛做马赎罪啊!”

    周宽冷冷道:“你现在有两个选择,第一,把你交给将领们,任他们发落了;第二,你拿出一个让郡王满意的赎金,赎你自己的小命,你自己选吧!”

    “我愿意交出赎金,要多少我给多少?”

    “真是要多少,给多少?郡王的要价恐怕你给不起吧!”

    韦桐泣道:“我愿意把府库里所有的钱财都拿出来,我还有店铺,酒楼,都可以交给郡王赎命!”

    “店铺和酒楼就不要了,但把你府库和存在柜坊的所有钱财都交出来,我们明天一早离开,如果在我们离开之前,你还不能交出全部钱财,那你只好跟我们一起走,会不会葬身大海,我不敢保证了。”

    “我给!我给!全部都交出来。”

    这个时候,韦桐已经不敢再想钱财的事情了,钱财还可以再继续挣回来,但小命丢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他从腰间取下三块玉珮和一块金牌,交给周宽道:“宝记柜坊三个库的金银凭三块玉珮取,口令都是洪福齐天,府中库房凭金牌打开,我可以写封信给刘管家,别的都是店铺和酒楼了。”

    周宽又道:“你在三桥那边还有一块十亩的空地,那块土地我们也要了。”

    “没问题,地契给你们,另外我的店铺可能也有一些铜钱,那些也算吗?”

    “那些就不算了,包括外地也可以不算,就是现在这些,一共有多少?”

    “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但折合下来肯定超过一千万贯了。”

    周宽让他写了一封信,这才命令士兵看紧他,他出帐去向陈庆汇报。

    韦桐一屁股坐在地上,瘫软无力,浑身就像虚脱了一般,咧嘴笑了笑,又放声痛哭,小命有希望保住了,但自己钱财也全完了。

第八百六十一章 求情

    周宽刚走出大帐,一名士兵跑来低声汇报,周宽问道:“郡王知道吗?”

    “郡王知道了,他让参事去接待一下。”

    周宽快步来到客帐,只见朱胜非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旁边站着杨沂中,非常沉稳,一言不发。

    朱胜非听见脚步声,一回头,见周宽走进来,他连忙上前道:“请问周公,郡王怎么样了?”

    周宽淡淡道:“后背中了一剑,军医正在救治,希望能保住性命。”

    朱胜非一呆,居然受伤了,伤势还这么严重,他不知该怎么开口了。

    旁边杨沂中却心里有数,他问过陵园真正的侍卫,他们都看见陈庆发威,杀人如麻,一个来回便杀死了五十多人,俨如猛虎扑进羊群,他的后背留给了护卫,怎么可能后背中剑?

    杨沂中本来不想多管,但这个时候,不管再怎么憎恶韦桐,他都得站在天子这一边的立场上说话。

    “应该不会有大问题,郡王穿着很厚的盔甲,后面又有三十名护卫严密保护,就算不小心中了一剑,也不会有大碍,请周公不用担心!”

    “是嘛!我没有去现场,看来杨都统已经去过现场了。”

    “确实去过了,很多侍卫都亲眼目睹了郡王大展神威的一幕,杀得刺客屁滚尿流,让在下好生崇拜。”

    朱胜非立刻明白了,陈庆问题不大,甚至根本就没有受伤,他暗暗松一口气,又道:“其实我是为韦国舅而来,他丧心病狂,竟敢擅自刺杀郡王,实属罪该万死,但他毕竟是天子的长辈,是韦太后唯一的兄弟,天子恳请郡王手下留情,饶他一条性命。”

    周宽点点头,“请两位稍候,我去转告一下郡王。”

    周宽行一礼,转身走了,朱胜非立刻低声问道:“陈庆应该没事吧!”

    杨沂中摇摇头,“从我了解的情况,他应该毫发未损,他是最后离开陵园,如果受伤,早就会送回大营医治了。”

    “有道理,那韦国舅会有希望得救吗?”朱胜非又追问道。

    杨沂中沉吟一下道:“听刚才周宽的语气,韦桐还没有被杀,如果要杀的话,早该下手了,现在还没有杀,说明韦桐还有利用价值。”

    朱胜非不屑地哼了一声,“他能有什么利用价值?”

    杨沂中微微一笑,“他有钱,这就是他最大的价值。”

    ........

    大帐内,周宽也在向陈庆汇报情况,陈庆微微笑道:“不是传说这个韦国舅很吝啬吗?他怎么舍得把全部库房钱财交给我?”

    “越是吝啬的人,越是惜命,他知道自己刺杀郡王,小命难保,这个时候如果能保命,他就不会管财富了,这种人很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一毛不拔,要么很痛快把钱全部交出来。”

    “说得有点道理!”

    陈庆对旁边种桓和晁清道:“你们俩去一趟柜坊和他的府库,我给你们一千士兵和五十艘大船,把他库房内所有的物品都搬光,再把那块十亩土地的地契拿到。”

    “遵令!”

    两人接过令箭走了,陈庆又对周宽道:“就说我给天子面子,按照赎买的方式解决,另外,要天子给我担保,临安的报馆不能有任何人威胁,这是我放过韦桐的条件。”

    “卑职明白了!”

    周宽离开中军大帐,又来到了客帐,他笑眯眯对朱胜非和杨沂中道:“我们郡王说,既然天子开口求情了,这个面子无论如何也要给,可以饶韦桐一命,但有一个条件。”

    朱胜非连忙道:“请说!”

    “我们郡王请天子做一个担保,任何人不得骚扰报馆。”

    这个要求不高,朱胜非松了口气,连忙道:“问题应该不大,那请问什么时候释放韦国舅?”

    周宽淡淡笑了起来,“郡王只是饶他一命,但并不代表不追究他刺杀的责任。”

    朱胜非呆了一下,“我不明白周公是什么意思?”

    “我们和敌军作战,对重要战俘一般有两种处置方式,一种是直接处死,另一种就是赎买或者交换,当然,被俘士兵还要去矿山开矿,那不适合韦国舅,就不提了,现在既然饶他一命,那么他要自由,就必须赎买自己,这个你们就不用管,他有足够的钱财赎回自己。”

    朱胜非立刻明白了,对方要压榨韦桐的财富,确实也是活该,他必须要为自己愚蠢付出代价。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告辞了。”

    “烦请转告天子,我们明天一早离开临安。”

    “我们一定转告!”

    朱胜非和杨沂中离开了大营,杨沂中笑道:“我还要去处理陵园刺杀案的后事,我就不去见天子了。”

    “也好!事情解决了,我去禀报天子,杨将军去忙。”

    朱胜非暗赞杨沂中会做人,他若跟自己回去,自己就不好发挥了。

    朱胜负匆匆赶回大内,来到天子御书房,却意外发现韦太后也在,不过精神比较萎靡,没有了平时的咄咄逼人。

    “微臣参见陛下!”

    “怎么样?”赵构急问道。

    韦太后也抬起头,目光紧张地盯着朱胜非。

    “启禀陛下,启禀太后,事情解决了。”

    赵构长长松了口气,意思是国舅还活着,要不然自己真无法向母后交代了。

    韦太后也明显松口气,连忙道:“具体说一说!”

    “微臣是和周宽谈的,对方说,陈庆后背被刺了一剑,受伤较重,但陈庆看在天子的面上,答应饶国舅一命,不过提出一个要求。”

    赵构听说陈庆受伤,心中又是一揪,不知对方趁机提出什么非分要求,他问道:“提出什么要求?”

    “陈庆要求陛下担保报告以后的安全,不准骚扰报馆,微臣斗胆替陛下答应了。”

    要求不高,赵构一颗心放下,摆摆手道:“这个要求不高,朕可以答应,以后可以让报馆兼顾川陕传递消息,省得双方交流不畅。”

    “陛下英明!”

    旁边韦太后有些不耐烦道:“那他们有什么说法,什么时候把国舅释放?”

    “回禀太后,对方说只是饶国舅不死,但国舅安排刺客,刺杀了陈庆,后果很严重,所以国舅需要出钱赎买自己。”

    韦太后一惊,“他们要多少钱?”

    “他们会和国舅具体谈,好像已经谈成了,只要在明天天亮前把赎金送去军营,那国舅就会天亮时获释。”

    韦太后眉头一竖,正要发作,赵构却及时打断了她的发怒,“母后,国舅这次擅自行动,给朝廷惹下大祸,他是需要付出惨重代价,才能吸取教训,请母后明鉴!”

    赵构的意思是说,能把人救回来就不错了,你不要再节外生枝了。

    朱胜非又补充道:“明天一早,对方就要离开临安,时间很紧迫,为了国舅能安全获释,我们必须尽量配合对方。”

    本来韦太后想拿对方擅自抓捕国舅一事做文章,却被天子和朱胜非堵住了,一腔怒火发作不出来,偏偏朱胜非又是她的人,让她更无法生气。

    她只得站起身道:“哀家这就回宫,国舅回来后通知我一声。”

    她快步向外面的凤辇走去,赵构躬身送别,“恭送母后回宫!”

    ..........

    夜幕初降,五十艘大船满载着韦桐的财富缓缓驶出了水城门,沿着护城河进入钱塘江。

    这次收获极丰,光铜钱就有一百二十万贯,还有大量的黄金、白银、珠宝、玉石、绸缎、铜器、瓷器、漆器、名茶等等财富,晁清现场估算,总价值在一千三百万贯左右。

第八百六十三章 泉州

    百艘海船出了钱塘湾,继续沿着海岸线浩浩荡荡南下,船舱内,陈庆绘制了一幅澎湖大岛的地图,看得晁昆啧啧称奇,“郡王怎么会知道澎湖大岛的样子?”

    陈庆淡淡笑道:“听别人说的,我对澎湖大岛很有兴趣,问过不少出海的人。”

    晁昆迟疑一下道:“事实上,郡王看到澎湖大岛,一定会失望的。”

    “为什么会失望?”陈庆好奇地笑问道。

    “因为整个大岛都是森林,非常茂盛,一直延伸到海边,空地很少,如果几万人上岛,恐怕连扎营的地方都没有。”

    陈庆微微笑道:“树木多,就说明造房屋的资源很多,这是好事,可以砍伐树木一步步推进。”

    晁昆吃惊道:“那岂不是要猴年马月去?”

    “三郎,怎么和郡王说话的?”晁清脸一沉,不满地斥责道。

    陈庆摆摆手,“不妨事,我们现在只是闲聊,不是谈正事!”

    晁昆小声道:“我说的是实话嘛!大岛上不光树木多,还有土人,地盘意识很强烈,若惹恼了他们,会被毒箭射杀。”

    陈庆笑道:“你可能误会了,我并不是说两三年开发完澎湖大岛,我说的开发都是以百年来计算,先是一个村,人口越来越多,变成几个村还有镇,二十年后会出现第一座县城,再过十几年又出现第二座县城,百年后有了四五座县城,就能形成一个州府。“

    “百年啊!”

    晁昆惊讶地张大嘴,他还以为郡王马上就要驻军移民,原来是在说百年之后的事情。

    陈庆又道:“但我确实要驻军,我考虑先在澎湖小岛驻军,驻军是泉州军队的一部分,是一支水军,也需要向澎湖小岛移民,三五千人左右,凡愿意移民去澎湖岛或者澎湖大岛上的人,终生免税,他们的子孙都能免税,至少一百年内是这样。”

    旁边晁清道:“卑职确实有点不明白,郡王要泉州,只是为了澎湖大岛吗?”

    陈庆摇摇头,“澎湖大岛只是一部分原因,真正原因是,我们需要一个海港,需要进行海外贸易,需要水军有个驻扎之地,也需要有个造大船的地方,明州其实不错,但它离临安太近,不安全,所以我考虑泉州,它在各方面的基础都很好,值得我们固守。”

    晁昆想了想道:“卑职愿意留在泉州,专门负责移民澎湖岛。”

    陈庆把他带来的原因就在这里,难得他主动开口,陈庆微微笑道:“你的职责还是市舶署,只是同时兼管澎湖移民,希望你能把心静下来,扎扎实实做上几年,你只要做满五年,我任命你为泉州知府,或者市舶署署令。”

    晁昆大喜,“五年后,我恐怕也只有二十四岁,郡王要说话算话。”

    陈庆微微一笑,“我虽然不是金口玉言,但也一定言而有信!”

    .........

    泉州一直是宋朝重要的海港,但真正成为大宋第一大海港,还是在南宋中后期,南宋朝廷北上无望,开始大力发展海外贸易,以获得巨大利益和税收,海上丝绸之路也是在这段时间形成。

    陈庆乘坐的百艘大船,大部分都是从泉州调去江陵,绝大多数船工也都是福建路人,他们对泉州港轻车熟路。

    这天上午,百艘海船浩浩荡荡驶入了泉州湾,大船不断靠岸,三万大军也开始陆续登陆。

    泉州的官员事先并不知道陈庆到来,所以当三万大军出现在泉州城外时,城内的官员都吓坏了,以为是海盗来袭。

    泉州知事名叫何经,建州人,进士出身,四十余岁,长得十分黑瘦,也颇为精明能干。

    当他听说海港那边出现数万大军时,他顿时脸色大变,立刻想到了海盗,朝廷可从来没有派几万大军来泉州,枢密院也事先没有任何文书送来。

    他急令关闭城门,召集一千乡兵上城防御,尽管一千乡兵根本防不住数万大军,但聊胜于无。

    这时,晋江知县蔡守志飞奔跑来,远远大喊,“何知事,他们不是海盗!”

    何经迎上前问道:“蔡知县怎么知道?”

    蔡守志扬一扬手中的信,“这是外面射进城的信,外面是西军,而是陈庆亲自到了。”

    “西军?”

    何经愣住了,他当然知道西军,陈庆的大名也早已如雷贯耳,但川陕的西军怎么会跑到泉州来?

    他连忙接过信,上面写着‘大宋雍王、太师、骠骑大将军、川陕宣抚使陈庆致泉州官民。’

    何经连忙取出信,信中写得很清楚,泉州已经归属于川陕宣抚使司管辖,他们有朝廷的管辖权转移牒文和天子手谕。

    “知事,我们该怎么办?”

    何经叹口气,“还能怎么办,赶紧开城迎接雍王的到来。”

    .........

    陈庆的三万大军并没有进城,而是在城外扎下大营,陈庆在三千士兵护卫下来到城门前,知州何经、通判颜文烈、知县蔡守志等一般官员出城迎接陈庆的到来。

    陈庆让晁清高声宣读了天子手谕,正式宣布泉州不在属于福建路管辖,而是隶属于川陕宣抚使司管辖。

    当然,泉州依旧属于福建路,这是它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只是它的管辖权变了,和福建路没有关系,也和朝廷没有关系,而是属于陈庆的势力范围。

    只是朝廷用各种合法的条例和语言来描述这件事,但本质却是,它被朝廷割让给了陈庆。

    泉州的官员们个个精明,立刻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们以后的效忠对象不是天子了,而是雍王陈庆。

    陈庆没有为难他们,给他们十天的时间来做选择,愿意效忠自己,那就继续留任,如果无法接受效忠天子以外的人,那也不勉强,可以选择辞职,陈庆给每人一笔丰厚的辞官钱,请他们各自回乡。

    陈庆在官员们陪同下,巡视了晋江县城是大县,县城周长三十里,人口二十余万,还有数万旅居这里的商人,县城治理得不错,车马有序井井有条,商业十分发达,县城大部分人的饭碗都和海外贸易有关。

    陈庆上了城墙,可以清晰地望着远处的海港和海湾,以及停泊在海湾中密密麻麻的大船。

    “请问何知事,从这里到澎湖岛要乘船多久时间?”陈庆问道。

    何经挠挠头,“请问雍王问的是大岛还是小岛?”

    陈庆微微笑道:“先说小岛吧!”

    “要看风向、天气、水流以及船只本身情况,正常两千石渔船要三到四天左右,如果要去大岛要再加两天。”

    “晋江县对澎湖岛屿有管辖吗?”陈庆又问道。

    何经着实对澎湖岛不熟悉,想了半天才搜索到一点记忆。

    “我们对澎湖小岛有一点管辖,晋江县有一名文吏大概每两个月会去一趟。看看岛上的情况,呆上一天就回来,好像是这样,菜知县,没错吧!”

    蔡守志点点头,“一点没错!”

    陈庆点点头,“小岛上目前有多少人?”

    何经这下真的不知道了,他回头看了一眼知县蔡守志,蔡守志连忙躬身道:“回禀雍王,约两千人不到,基本上以渔民为主,有座小镇,镇上有一些店铺,县里前年在镇上还办了一所学堂。”

    陈庆点点头又道:“那位每两个月去一趟岛上的文吏叫什么名字,我想见见他。”

第八百六十二章 离去

    黄昏时分,几画舫缓缓停在三桥的一座私人码头前,上门的后门已经提前开启,画舫在码头前缓缓停下,几名女护卫先上了岸,四周查看一圈,陈庆这才从船里出来,转身又扶着赵璎珞上了岸。

    “夫君,就是这里吗?”

    赵璎珞打量着眼前,古老的石阶,斑驳的围墙,茂盛的大树从围墙内探出。

    “对!就是这里,当心脚下。”

    陈庆握住赵璎珞的手,一步步上了台阶,走进了这座老宅,这里便是陈庆在临安的府宅,大部分时间都空关着。

    他的亲兵护卫事先已清过场,确保安全,陈庆才过来看一看。

    “我听大姐说起过这里,但她说自己也没怎么住过。”

    陈庆笑着点点头,“她就是刚成亲那会儿住了几天,后来离开临安,再也没有回来了。”

    陈庆牵着赵璎珞的手在后宅走了一圈,后宅鸟语花香,但对住惯了园林行宫的陈庆而言,这里还是偏小偏窄了,地方太小。

    “夫君,这里要修一修了!”

    赵璎珞发现走廊上不少瓦片落地,摔成了碎片,碎瓦片上都长了青苔,时间已经有一两年了。

    “回头让他们自己修一修,我就是最后来看一看旧居,以后不会再来这里了。”

    赵璎珞抿嘴笑道:“这座宅子夫君不要了?估计要值几万贯钱。”

    陈庆摇摇头,“这座宅子我们不可能再住了,我打算用它做川陕会馆,作为川陕宣抚使司在临安的长驻机构,报馆新房修建起来之前,暂时让他们在这里印刷报纸。”

    这时,一名女护卫快步上前道:“郡王,他们来了。”

    陈庆点点头,对赵璎珞道:“你在这里休息一下,等我回来,我们一起坐船回来。”

    “那我就在船上等夫君!”

    “也行,你先去吧!”

    陈庆让几名女护卫带着赵璎珞先上船,他自己则前往前院。

    中庭那边已经坐了一群人,为首之人正是《京报》在临安的负责管事胡云,他们刚刚得知朝廷已经允许他们在临安正常发行报纸,让他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这座宅子是情报头子董群通知他们过来。

    陈庆带着几名亲兵从内宅走出来,笑眯眯道:“各位辛苦了!”

    胡云认识陈庆,吓得站起身,躬身施礼,“参见郡王!”

    众人也纷纷跟着行礼,陈庆让士兵搬出来十几把椅子,招呼众人都坐下。

    “这些都是胡管事从京兆带来的?”陈庆笑问道。

    “基本上都是,一共二十一人,之前我们都藏身在萧山县,在萧山县排字印刷。”

    “原来如此,今天应该还要发送一份《京报》吧!”

    “是!刊登先帝退位的诏书,周参事昨天就已经吩咐过卑职了,我们连夜印刷了一万五千份,卑职已经把报纸交给了董管事,他们负责发放,现在估计已经发放了。”

    “好吧!我们说说以后,想必周参事已经告诉大家了,我们已经和朝廷签署协议,《京报》将正式在临安公开发行,不会有人来骚扰你们,但一定会有很强大的竞争对手出现,所以我在考虑,你们应该独立办报,时政、娱乐、生活、文学,当然还有连载小说,这是你们最有力的竞争武器。”

    胡云面露难色道:“独立办报需要很多资源,要有地方,足够的钱,还要在当地有很强的人脉,这些都是我们的弱项。”

    陈庆微微笑道:“这些都不用担心,这座宅子是我的,我准备用来做川陕会馆,但你们可以暂时先用几个月,你们的报馆在南面不远处,顺着小河走三百步,就会看到一大片空地,大约有十亩左右,地契我已经拿到了,将修建报馆,然后我找了一个报馆新东主。”

    说到这,陈庆向站在门口的郑统全招招手,“郑郡公请过来!”

    郑统全走过来向陈庆行一礼,笑道:“我还说去军营拜见郡王,没想到在这里见面了。”

    “我写的信郑伯父收到了吧!

    ”收到了,没问题,我出三成的份子,一定要把报纸办好。”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陈庆笑着给众人介绍道:“这位是都统制郑平的父亲,天子封河间郡公,目前是临安最大的商人,以后他也会成为报馆东主,他在临安有足够的人脉和资源,他会帮助大家,我们请郑东主说两句!”

    众人一起鼓掌,郑统全走上前笑道:“郡王太抬举我了,既然郡王看得起郑某人,把临安报馆交给我,那没什么说的,我会尽全力把报纸办好,我也赞成郡王的意思,把它办成一份新报,但我建议还是用《京报》这个名字,它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

    胡云大喜,他知道这位郑国舅,在临安人脉很深,原来是郑都统的父亲,有他做后盾,自己就有把握将报纸办起来了。

    陈庆要先走一步,郑统全送陈庆上船,郑统全笑道:“那百艘海船本来就是郡王和郑平的,你们尽管拿去用,我们还有五十艘海船,足够我们的海外贸易。”

    陈庆点点头,“如果朝廷要找郑伯父的麻烦,郑伯父直接去找川陕会馆,他们会出面和朝廷交涉,我相信经过这次临安之行,朝廷不敢再随意捏拿川陕。”

    “多谢郡王厚爱,我虽然谈不上位高权重,但在临安这个地头上,相信我也多少有些人脉,就算是韦国舅想动我,也要三思而行。”

    陈庆知道他的后台是钱家,和徐先图的交情也极好,还真不需要自己操心。

    “那以后就要拜托郑伯父了。”

    郑统全知道报纸对陈庆的重要性,既然郑家押注在陈庆身上,那就没有得说了,一定要全力以赴。

    “郡王放心吧!只要我们认真去做,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

    当天晚上,西军开始拔营撤离,一批批物资和士兵开始乘船离开,前往萧山县,七万大军将兵分两路,四万大军在江宁府与骑兵一起暂时驻扎。

    而陈庆则亲率三万大军前往泉州。

    四更时分,韦桐被释放,他被内卫的马车送回了府宅,当他走进自己府宅那一瞬间,感觉世间的一切竟如此美好,能活着,就已经是他最大的幸运了。

    次日上午,吕晋和吕青山前来码头给陈庆送信,陈庆已经和吕颐浩谈妥,吕家将逐步向川陕转移,吕青山一家先去,其他吕氏子弟再逐步转移。

    最后,吕颐浩本人也要前往京兆,这次时间比较紧,吕青山来不及跟随陈庆一起走,他会安置好家里,一个月后出发前往四川,出任四川路行台尚书长史,而四川路行台尚书总管正是由陈庆兼任,实际上政务权是在长史手中。

    “郡王是直接返回四川路吗?”吕青山笑问道。

    “我要去先一趟泉州,然后再回四川。”

    “去泉州做什么?”吕青山不解问道。

    陈庆见左右没有官员,便笑道:“泉州对面有座很大的岛屿,二祖父知道吗?”

    “是澎湖大岛吗?”

    陈庆点点头,“我想去看一看,如果有可能,我想在那里种甘蔗,那边的木棉也很有名。”

    吕青山心中并不以为然,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那么多土地都没有开发,去岛上做什么?

    但吕青山也没有多说什么,便笑道:“那就祝郡王一路顺风。”

    旁边吕晋走上前道:“贤婿,一路顺风!”

    陈庆抱拳行礼,“岳父多保重,早点来京兆!”

    吕晋笑着点点头,“放心吧!我会和祖父一起来。”

    陈庆上了船,船只开始缓缓启动,向东方出海口驶去。

    这时,陈庆忽然发现,远处竟然有很多官员前来自发送行,他们站在远处向自己挥手告别。

    ======

    【昨天家里有点事,只码了两章,中午一章没有,很抱歉!】

第八百六十六章 绞杀

    次日一早,陈庆又上了大船,船只向澎湖大岛驶去。

    船舱里,赵璎珞趴在甲板上,一双明亮的美眸注视着眼前的大珍珠,有点迷醉了。

    陈庆盘腿最在一旁看书,笑问道:“你父皇没有这样的珠子吗?”

    赵璎珞坐起身道:“我父皇有一颗帝王珠,是日本使者进贡的,和这颗珠子一模一样,我怀疑它们本身是一对珠子,太像了,连光泽都完全一样。”

    “等将来我攻下金国皇宫,把那颗抢回来,和它配成一对,这颗你先收下,送给你了。”

    “真的给我吗?”赵璎珞又惊又喜问道。

    “这有什么,一颗大珍珠而已。”

    赵璎珞欢呼一声,扑上来搂住丈夫脖子重重亲了一下。

    再想起身却没门了,她搂住丈夫媚眼如丝道:“昨晚欺负我那么久,现在又要来了。”

    陈庆嘿嘿一笑,“那好吧!就饶你一次。”

    赵璎珞却不依了,伏在丈夫耳边低声道:“谁要你饶了,夫君,我也想生个儿子。”

    陈庆心领神会,“我们就好好研究怎么生儿子吧!”

    他话到手到,迅速把赵璎珞剥成一只大白羊,顿时满舱春色。

    .........

    下午时分,船员在外面大喊,陈庆走出船舱,只见远处出现黑色的海岸线,澎湖大岛到了.......

    澎湖大岛只是百姓们的称呼,在宋朝官方文书中,它叫做琉球大岛,由于泉州百姓是以澎湖岛为跳板,基本上都集中在琉球大岛的南部。

    岛上的高山土著主要生活在北部山区,而南部则是从南洋岛屿中渡海过来的小黑人,对汉人威胁很大。

    一座高脚大屋里,陈庆和三名老者席地而坐,谈论着琉球大岛的情况,三名老者是众人推举出来的领袖,为首老者姓乔,也中原过来的大户家主,颇有几分领袖气质。

    “本来我们一直安居乐业,已经聚居到六百多户,三千人口,但从三年前开始,这些小黑人土著便不断袭击我们,我们已经死了九十三人,有不少人死得很惨,被杀死后,把肉割走了。”

    陈庆脸色一沉,“他们竟然吃人肉?”

    三人点点头,“这好像是他们的风俗,吃敌人的肉,能更加强大。”

    “最近一次袭击是什么时候?”

    “今年春耕的时候,死了三人,其中一名妇人被他们掳走,第二天找到时,只剩下一副骨骸,肉都被割走了。”

    “你们没有反抗吗?”

    “怎么没有反抗,若不反抗早就被他们杀光了,我们组织了一支三百人的民团,和他们打十几次,也干掉他们三十余人,只可惜我们没有铠甲,否则就不怕他们的毒箭了,我们大部分人都死在他们的毒箭下。”

    “这次我既然来了,一定会给你们最好的装备。”

    三名长者大喜,纷纷道:“太感谢王爷了!”

    陈庆又问道:“知道他们的据点在哪里吗?”

    “他们有两个部落,我们知道其中一个部落,也是最大的部落,大概有千余人。”

    陈庆意识到自己失策了,他这次来琉球大岛只有三艘大船,三百名亲兵护卫,其余两千军队都在澎湖岛上。

    他想了想问道:“你们有没有船只去澎湖岛?”

    “有!我们有渔船可以去。”

    陈庆写了一份手令,递给一名长老,“立刻派人去澎湖岛,把命令交给驻军首领杨泰将军,他明天会率军赶来岛上。”

    长老拿着手令去安排人手了,乔长老道:“今晚是月圆之夜,王爷要当心!”

    “月圆之夜他们会举行篝火狂欢,然后很多男子为了显示勇敢,就会乘坐独木舟出来猎食,王爷停在港湾内的三艘大船,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的袭击目标。”

    陈庆冷笑一声道:“我就怕他们不来!”

    .........

    一轮圆月高悬在影在距离海岸约百里的森林深处,茂密的森林空地上燃起熊熊烈火,无数人影在篝火前狂舞

    这时,一名赤身老者爬到高处,用火把一指大海方向,高喊了几声,人群沸腾起来,数百名小黑人嗷嗷大叫,他们拿着长矛和弓箭向河边奔去,河边停泊着无数独木舟,他们划动独木舟,速度疾快,无数独木舟如箭一般向大海方向冲去。

    海湾内停泊着一艘巨大万石战船,其他两艘都暂时撤离,只留下一艘大船,它像一块巨大的诱饵,引诱着森林深处的野性。

    破晓时分,从河口冲出无数的独木舟,足有三四百艘之多,独木舟上的小黑人狂呼乱叫,拼命划船,俨如狼群一般向万石大船冲来。

    这是他们见过的大商船,里面有无数的物资,令他们无比垂涎,可惜无法驶入大海深处,这种大商船和他们无缘,但月圆之夜,居然有一艘大商船停泊在近岸处,这怎能不是月亮之神送给他们礼物呢?

    大船上,三百名士兵已经严阵以待,三百人都是陈庆的亲兵,个个身材高大,武艺高强,身经百战,而齐装备极强,每个士兵都身穿山纹甲,头戴护颈鹰盔,腰挎战刀,手执神臂弩,以及短矛和投掷钢刺。

    士兵们还是第一次和这种海外的小黑人作战,但听说这些小黑人竟然吃人肉,滔天的杀机便充斥着每个士兵的内心。

    士兵们半蹲在船舷边,手执神臂弩,瞄准了越来越近的独木舟上漆黑的身体,竟然都是赤着上身,没有任何防护,腰间挂着树叶。

    陈庆手执弓箭蹲在大船最高处,方天画戟便搁在一旁,他发现这些小黑人颇有章法,居然从四面八方包围大船,只是每个人都在大喊大叫,他看不出谁是首领。

    独木舟越来越近,进入一百五十步,陈庆还没有下令,他需要小黑人更近一些,士兵才能多射几轮。

    进入百步了,对方忽然加速,陈庆大喊一声,“射击!”

    三百名亲卫士兵同时发射,强劲的弩箭射向一具具黑色的身体,;力量之强大,直接将身体射穿,有的头部中间,有的胸部中箭,一片惨叫声,独木舟随即翻倒,底部翻在水面上。

    一一乱箭便射杀了一百三十名小黑人,箭无虚发,只是很多人身中数箭,不可能均匀分配,每人负责一人。

    陈庆用的弓箭,速度更快,频率更高,他几乎是连珠箭的方式射出,士兵们弩箭只射出一轮,但他已经射出八箭,每一箭都箭无虚发,必有一人丧命。

    士兵们忽然醒悟过来,对方赤着身体,为什么还要用神臂弩?这岂不是杀鸡用宰牛刀,他们也扔掉神臂弩,拿起弓箭,背上箭壶,也像陈庆一样加快速度射箭。

    这一切都发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小黑人顿时一片混乱,有的人掉头逃命,有的人还在懵懂中继续向前冲。

    “第一队和第二队射逃走者,第三队射靠拢者!”

    陈庆大喊部署,士兵开始分工,两百士兵向逃走者射击,另一百人则射向靠近大船的小黑人。

    弓箭确实比神臂弩效率高很多,士兵射出四轮,又先后射杀了一百七十人,小黑人只剩下二十余人,其他人都还没有想通原因,甚至连弓箭还没有来得及拿起,便死在亲卫士兵强劲的箭矢之下。

    这是小黑人土著从未遇到过的正规军,而且是最强大的一支军队,偏偏他们遇到了。

    剩下二十几名小黑人吓得魂飞魄散,拼命划独木舟逃向河口,但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三百名刚刚被武装起来的民团士兵身穿皮甲,手执长矛和弓箭,埋伏在河道两边,满怀仇恨的等待他们归来。

第八百六十五章 澎湖(下)

    旁边张通笑道:“老贾,王爷很关心大岛,甚至想在大岛建县,你可以把你的想法给王爷说说。”

    贾伦眼睛一亮,连声道:“建县好啊!还必须驻军,这种海外大岛不像陆地,大军可以一路杀过去,再荒蛮的地方也能占领,大岛孤悬于海外,如果几百年不管,恐怕就会被别的海外之国占领。”

    陈庆笑问道:“贾先生对开发大岛还有什么好的想法?”

    贾伦想了想道:“我最大的一个建议就是选址,大岛上有很多河流直接流入海中,这些河流的淡水非常重要,王爷将来开发大岛,一定要沿着河流两岸向纵深推进。”

    陈庆点点头又问道:“岛上的土人怎么解决?”

    “岛上的传统土人据我所知比较温良,他们生活在北部高山中,以山为地盘,如果王爷只开发平原,不进山,那就不会有冲突。

    但大岛南面还有另一拨土人,是外来的,从南洋划船过来,是一些个头很矮小的黑人,他们比较凶悍残暴,生活在平原森林内,一直找机会杀戮海岸边的汉人农民,我建议王爷出兵剿灭这支小黑人部落,只有消灭他们,大岛才能安全发展。”

    陈庆默默点头,贾伦说的话他记住了。

    ........

    两天后,船队缓缓抵达了澎湖岛,南面有一座天然港湾,船队可以进去停泊,南面同时也是百姓的聚居地,十艘大海船出现在港湾内,消息传开,百姓们纷纷跑到港湾来看热闹,十艘大海船到来,对他们而言确实是比较罕见的事情。

    港湾内有一座临时简易码头,大船靠边,一队队士兵率先下船,远处观望的百姓纷纷后退,军队到来,让他们多少有点害怕。

    贾伦和张通也下船了,远处百姓看见他们,顿时又惊由喜,纷纷跑了过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这时,亲兵和护卫们前后簇拥着陈庆以及赵璎珞下船了,脚踩在地上,陈庆忽然觉得格外踏实,尤其遭遇了狂风巨浪后,重新踏上土地的感觉竟是那么美好。

    “王爷,这几人都是本岛乡老。”

    张通带着几名老者来见陈庆,几名老者跪下,恭恭敬敬磕头,“小民参见雍王殿下!”

    “各位父老请起!”

    陈庆虚托,把几名老者请起身,为首老者抱拳笑道:“小人郝温,就是京兆人,久闻王爷威名了。”

    老者说的一口关中口音,听到乡音,陈庆也倍感亲切,笑问道:“老人家怎么来到这里?”

    “回禀王爷,金兵第一次攻入关中时,小人就带着家人逃命,先逃到巴蜀,后来又坐船辗转到临安,结果又遇到金兵搜山检海,小人又带着家人继续南逃,逃到泉州才安定下来,后来听说在澎湖岛上种地不用交税,小人索性又带着全家来岛上生活,已经整整十年了。”

    陈庆点点头,“辗转几千里,算是逃得最远的难民了,老人家不容易啊!”

    “是不容易,但现在安定了十年,真不想走了,刚才听张通说,王爷承诺免税,是这样吗?”

    几百双眼睛都向陈庆望来,这是岛上百姓最急切想知道的结果,这段时间,他们可焦躁坏了。

    陈庆点点头,对众人肃然道:“各位父老乡亲,我可以向大家郑重承诺,澎湖小岛和大岛将无限期免税,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百年。”

    岸上数千百姓顿时一片欢呼,旁边知县蔡守志却暗暗心惊,免税百年是什么意思?

    ........

    接下来县吏张通带着知县蔡守志开始挨家挨户慰问百姓,他们带来了粮食、种子和农具。

    陈庆则在贾伦的引领下,参观学堂,学堂一共有三名先生,两百多学生,十几座高脚大屋组成,主要岛上气候湿热,雨量充沛,而且会有毒虫出没,所以岛上的房舍基本上都是高脚屋,几乎都是用竹子搭建而成,很结实坚韧。

    “我们刚开始教学生《百家姓》和《千字文》,学会几千个字后,就开始学《论语》、《孟子》,还要背诵一些诗词。”

    贾伦是校长,另外两名先生是他在县学的学生,他给陈庆介绍情况,“教材都是泉州各县捐赠的,笔墨纸砚一部分是泉州商人捐赠,一部分是县里拨钱购置,桌椅是百姓们砍树制作,这里树木很多,不缺木材。”

    “读了书后,这些孩子有什么打算呢?”陈庆又问道。

    “大部分父母只是希望孩子识字而已,以后不被人欺骗,到了十四五岁以后就要回家干活了,有很少一部分父母希望孩子继续读书,我已经联系县学,让一部分孩子去县学读书,就是食宿开销要花钱,他们父母可能承担不起。”

    陈庆摆摆手,“想读书是好事,他们的一切开支都由县里负担。”

    “蔡知县说,他们也拿不出这笔钱,为什么要征税,就是这个缘故。”

    “你不用担心,泉州的商税我们和朝廷对半分,会用来补贴驻军和县衙,其余税赋也是,县衙会有钱的。”

    “那就太感谢王爷了!”

    陈庆笑了笑,一指前面,“那就是小镇吗?”

    “正是小镇!”

    陈庆移步走了过去,所谓小镇就是一条大约长两百步的小街,有民居、学堂和十几家店铺,主要是杂货铺、酒馆以及收货的店铺。

    杂货铺有三家,但酒馆却有一家,很小,其他都是收货店铺,没有客栈和妓院,不过驻军后,这些都会有。

    陈庆在一家收货的店铺前停下,问道:“这家店铺收什么?”

    “回禀王爷,主要是鱼干和其他海产品,然后还有木棉。”

    “木棉?”

    陈庆好奇问道:“这里还产木棉?”

    “岛上有木棉,但产量不算大,主要是大岛上的木棉树太多,每年木棉果子成熟的时候,我们都会坐船去大岛采摘木棉,然后卖给商人,赚一点零花钱。”

    陈庆暗暗点头,看了除了种植甘蔗以外,木棉也是也不错经济作物。

    小镇很短,走出两百步不到就结束了,这时,陈庆看见一家杂货铺内,贾伦的儿子和儿媳正在忙碌的打理货物。

    看起来小店的货物并不多,这时,蔡知县和张通回来,蔡知县叹了口气道:“东西带得太少,岛民失望了。”

    陈庆想起一事,便对蔡知县道:“大船上,有两间船舱内堆满各种杂物,是四川那边造反我们缴获的各种日用品,有用的都取走了,剩下的都是士兵不需要的物品,都是民品,我本打算送给澎湖大岛的土人,现在看来也不用送了,你们拿一舱去分给百姓吧!另一舱留给澎湖大岛的百姓。”

    蔡知县大喜,再三感谢,他连忙带着张通跟随一名亲兵前往大船去搬运物品。

    旁边贾伦脸色很沮丧,儿子在晋江县开店失败,欠了一屁股债,才不得不跟随自己来澎湖岛开杂货店,王爷把日用杂货分给岛民,他们还赚屁的钱啊!

    陈庆看出他的失望,便笑眯眯道:“我马上要在岛上驻扎一千士兵,我建议你儿子改成一家酒楼吧!生意肯定好。”

    贾伦眼睛一亮,连忙躬身道:“多谢王爷提醒,小民明白了。”

    陈庆很快便巡视了一圈岛屿,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岛屿大部分都是树林,这时天色已晚,陈庆返回大船休息。

    亲兵迎上来道:“蔡知县带着百姓把一船舱的东西都搬走了,几个长老留给雍王这个,他们说这叫海神珠。”

    亲兵把一只木盒子递给陈庆,陈庆打开木盒子,里面竟然是一颗滚圆莹润的大珍珠,尺寸宛如一颗荔枝,散发着一层淡淡七彩光晕。

第八百六十四章 澎湖(上)

    县衙的文吏叫做张通,三十余岁,常年出海的缘故,皮肤被海风吹得黝黑,精瘦无肉,但看起来精神非常好。

    陈庆看着他笑问道:“你就是经常去澎湖岛的张通?”

    “小人正是!”

    张通是本地人,说一口听不懂的泉州土话,但他毕竟是县吏,他也只能跟着说官话,口音听起来就有点别扭。

    “最近一次是澎湖岛是什么时候?”陈庆又问道。

    张通挠挠头,“半个月前!”

    “现在岛上是什么情况,简单说说。”

    “岛上还是老样子,男的打鱼耕地,女的在家织布,孩童去学堂读书,不过最近有点不安生,闹得厉害,都嚷着要回来。”

    “为什么?”

    张通看了一眼知县,无奈道:“知县说,要在岛上征税,岛上的百姓就不干了。”

    知县蔡守志连忙解释道:“既然是大宋子民,当然要交税,以前官府对岛上没有负担,所以他们不交税也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岛上办了一所学堂,每年都要有花费,收税也是为了补贴这些花费。”

    陈庆点点头,知县说得有道理,征税没有什么不妥,这个难题必须从更高的层面才能解决,靠地方财政补贴,很不现实。

    陈庆笑道:“这个问题暂时不提,我想去岛上看看,回来我再解决这个问题,蔡知县可否愿意和我一起去?”

    蔡守志连忙道:“下官自当陪同!”

    陈庆又对知州何经道:“刚才我说的,官员们愿走愿留,可以选择,我绝不勉强,这几天我不在,正好给他们考虑,我从澎湖岛回来后再答复我。”

    “下官明白了!”

    ........

    十艘万石大海船在大海中劈波斩浪航行,虽然海上略有微浪,但万石大船却航行得很稳,仿佛在天空飞一样。

    地平线早已经看不见了,夕阳渐渐西下,西天空被红霞渲染得格外绚丽,仿佛燃起了熊熊烈火,又像一只火凤凰掠过天空,尾羽上的火焰将整个天空都吞没了。

    赵璎珞站在船舷边,痴痴望着天空的色彩,陈庆走过来,揽住她的肩头笑道:“很漂亮,是吧!”

    “太美了!”赵璎珞低声感叹道。

    “太美的东西往往隐藏着灾难,刚才船夫说,暴风雨很快要来了。”

    “暴风雨?”

    赵璎珞吃了一惊,“暴风雨会怎么样?”

    “我也不知道,估计不会好过。”

    ........

    入夜,绚丽的晚霞消失了,天边出现了一团团漆黑如墨的云团,云团中夹杂着闪电,海面上起了狂风,波涛汹涌,一座座黑色的海浪如山一般向大船扑来。

    大船不断被海浪吞没,又从海浪中出现,万石海船在惊涛狂浪中俨如一只小甲壳虫,格外地渺小。

    大船上除了船员外,所有的人都被剧烈颠簸痛苦折磨,吐得一塌糊涂,赵璎珞倒在甲板上,死死抱住陈庆的腿,将头深深埋进陈庆的怀中,她脸色苍白,紧紧闭着眼睛,忍受着无边无际的苦难。

    陈庆盘腿坐在地板上,一手牢牢抓住固定木杆,用他强健的体魄和海浪对抗,始终没有被海浪击倒,但这时他才知道船舱里为什么要空空荡荡,一个重物在船舱内来回撞击,太危险了。

    船体左右剧烈晃动,发出恐怖的吱嘎噶声,仿佛船体随时要被巨浪撕裂。

    但陈庆所乘坐的福建大海船不愧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海船,不管什么样的惊涛骇浪,它都承受下来了。

    五更时分,暴风骤雨忽然消失了,海面上变得风平浪静,夜空没有一丝云彩,漫天繁星俨如一颗颗明亮的宝石,挂满了天空。

    陈庆揽着赵璎珞的腰肢走出船舱,望着静谧的夜空,望着如绸缎般光滑,并粼粼闪光的海面,赵璎珞忽然伏在陈庆的肩头哭了起来,她有一种从地狱返回人间的激动。

    ........

    下午时分,陈庆意外看到甲板上,县吏张通在和一名老者交谈,老者叫做贾伦,是澎湖岛上学堂的教书先生,这次他来泉州是把儿子、媳妇以及孙子孙女带去岛上。

    陈庆走上前,张通吓得连忙站起身,陈庆摆摆手,示意他坐下,让姓贾的老者也坐下。

    “两位昨晚怎么样?”陈庆笑问道。

    张通苦笑一声道:“我还好,熬过来了,贾先生有点痛苦。”

    贾伦摇摇头,心有余悸道:“第一次遇到这种暴风雨,吐得昏天黑地。”

    “岛上没遇到过吗?”

    “岛上去年夏天遭遇过两次,但问题都不大,船上是第一次。”

    旁边张通也道:“莫说是贾先生,就连我走了十几年的海峡,也是第二次遇见这样的暴风雨,第一次我差点死掉,这一次船不错,过海峡就得坐这种大船,安全。”

    陈庆微微笑道:“回头我留会几艘大船给军队,其中一艘专门用作海峡渡船,归属于县衙。”

    “那太好了,往返海峡就不用那么痛苦了。”

    陈庆又笑着问贾伦道:“贾先生是哪里人?听口音好像是中原那边的。”

    “小民是泗州人,原本是州学博士,建炎二年,黄河大水,我带着一家老小一路南逃,我有个学生是泉州人,所以我们全家逃到了泉州,经学生介绍,我一直在县学教书。”

    “那怎么会想到去澎湖教书?”陈庆又笑问道。

    贾伦笑了笑道:“在雍王面前我就实话实话,一来是县里给的俸禄比较高,是我在县里教书的两倍,二来县里答应给我一块五十亩的农田,三来我不是泉州本地人,在哪里教书都是教书,所以我就决定来澎湖岛了,带着老伴一起,但儿子不肯,他要留在晋江。”

    “那这次儿子怎么肯来了?”

    “镇里开杂货铺的老宋头去世了,他是个孤老头,临终前把他的杂货铺送给我了,我替他办的后事,我儿子就在晋江城内开一家杂货铺,生意不太好,所以他们一家四口过来接手这家杂货铺。”

    “开杂货铺要经常进货吧!”

    “正是,所以感谢王爷安排一艘万石大船,方便他进货了。”

    陈庆笑着点点头,又问道:“岛上的汉民多吗?我不是说渔民,而是种地为生的农民。”

    “有!还不少,有两三百户人家,大岛那边也有几百户,都是从北方逃来的,在澎湖种地不交税,所以很多人都上岛了,要不然渡河有风险,还会有更多人来,不过这段时间传闻要征税了,闹得沸沸扬扬,人心不稳,王爷,到底征不征税?”

    陈庆微微笑道:“我给你交个底吧!只要泉州是我掌控,那么澎湖大小岛都永远不会征税。”

    贾伦合掌道:“如果是这样,百姓之福也!”

第八百六十七章 希望

    陈庆站在高处,目光冷漠望着民团士兵将土著小黑人的尸体堆积起来烧掉,亲兵们在尸体上浇满了火油,火光熊熊,烈火将三百多具尸体彻底吞没了。

    没有安全就不会有安居乐业,在争夺生存权这件事上,陈庆很清楚,容不得他有半点妇人之仁,只有赶尽杀绝才能杜绝后患。

    下午时分,统领杨泰率领一千八百人乘坐七艘大船抵达了琉球大岛。

    陈庆当即立断,让民团士兵带着西军前往对方老巢,将这些土著小黑人彻底赶尽杀绝。

    天快亮时,在百里外的森林深处冒起了滚滚黑烟,这是军队找到了对方老巢,实施剿灭行动了。

    在汉人聚居地,陈庆命令士兵将一船舱的日用品都搬到空地上,将它们分门别类,然后分发给百姓们。

    整个聚居地就像过节一样,所有的汉人百姓都赶来了,欢声笑语,满心喜悦,排着长长的队伍领取日用品。

    高脚大屋内,陈庆和三名长者进行正式交谈,他很快就要离去了,有些话他要给长者们说清楚。

    “我记得你们说过,有两个小黑人部落,还有一个是小部落,距离这里有多远?”

    为首长者乔喜想了想道:“在很远的南面,距离我们这里还有几百里,不过他们人数不多,青壮也就一百余人,我们只要有盔甲,有兵器,根本就不怕他们,完全可以把他们轻松消灭,王爷不用担心。”

    陈庆点点头,“我给你们留五百士兵的装备,再追加一百具铁甲,还有弩箭,民团要坚持训练,如果情况危急,你们还可以向澎湖岛求救,那边有我派出的一千驻军,他们存在,就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

    “那我们就放心了,如果能保证安全,来岛上生活的人会越来越多,我们的生活范围就变大,我们也可以沿着河流深入,我们都知道,里面的土地更肥沃。”

    陈庆沉思片刻道:“我考虑在十年之内,在琉球大岛上建立第一座县城,所以你们在选择新聚居之时,一定要考虑将来建城的需要。”

    “我们明白王爷的意思了,一定会考虑将来建城,但光靠种田,我们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王爷能不能给我们指点一条富裕之路?”

    陈庆微微笑道:“这就是我刚才所说,要考虑建城的需要,我认为,建城一定要在海港旁边,首先就会带来商船、贸易和各种物资,但你们必须有自己的特产,我考虑了两方面,第一是制糖,你们要大量种植甘蔗,然后自己加工成糖,糖就会成为琉球岛最大的特产,就会有很多商人来购买,然后会有很多人来找事情做,有人就会定居下来,人口就这样慢慢增加了。”

    停一下,陈庆又继续道:“其次是木棉,我听澎湖岛上的人说,琉球大岛上盛产木棉,是这样吗?”

    乔喜点点头,“确实如此,每年秋天,这里漫天飘的都是木棉,我们不得不去附近采摘,也有商人来收,但卖不了几个钱。”

    “他们开多少价钱?”

    “一斤木绵五文钱,还必须要剥干净,王爷也知道,木棉很难剥,所以都是妇女和儿童来剥,男人没有时间和精力。”

    陈庆摇摇头,“这太过分了,回头我让手下造一部机器,专门用来剥棉籽,很方便,然后我的军队会来收购,一斤木绵三百文钱,木绵就会成为这里的第二个特产。”

    三名老者面面相觑,脸上露出了惊喜之色,他们都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制糖、采绵,一斤木绵居然能卖三百文钱,制糖还看不到,但采摘木绵就是眼前的事情。

    “王爷,真的三百文一斤?要不两百文也可以。”

    陈庆微微笑道:“三百文必须要弄干净,如果不剥籽,那就是百文一斤,我的手下在泉州另外安排人剥籽,你们自己选择。”

    三名老者商量片刻道:“这一带的木棉树太多了,我们光采摘人手就不够,确实来不及剥籽,一斤百文我们已经很高兴了。”

    陈庆点点头,又嘱咐道:“别光盯着木棉,制糖才是重点,我手下会安排人运送甘蔗过来,先小块种植,成功后,再大范围种植,还会有人来教你们怎么制糖,我在澎湖岛就说了,我要吸引人来琉球大岛,所以我会采取特殊的待遇,首先是免税,几十年不会变,然后是无偿分配土地,让岛上百姓都能安居乐业,生活富裕,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上岛。”

    一名老者兴奋道:“如果这样的话,澎湖岛上的人都会迁来了。”

    陈庆欣然笑道:“如果琉球大岛能赚到钱,他们确实会迁过来。”

    “那粮食呢?”乔喜忽然想到这个严重的问题。

    “这个需要你们自己权衡,一般而言,粮食物资泉州会提供,反正有钱可以购买,如果土地人手足够,自己种粮也可以。”

    三人点点头,他们确实要好好考虑一下,要不要再继续种粮。

    ........

    傍晚时分,杨泰率领军队返回了聚居地,一千多名土著小黑人全部被赶尽杀绝,巨大的装备差距,使宋军无一人伤亡,缴获了几百张兽皮,还有十几斤金砂。

    陈庆随即把金砂留一半给当地百姓,另一半赏给了士兵,一时间皆大欢喜。

    军队在琉球大岛上休整了一天,船队随即离开琉球大岛,途经澎湖岛返回泉州,所有的百姓都来岸上送别,陈庆给了他们太多的希望,他们是多么渴望将这些希望变成现实。

    二楼的船舱门口,晁昆在门口行一礼,“雍王找卑职吗?”

    陈庆点点头,“有事情找你!”

    晁昆走进船舱,陈庆随即让晁清把自己绘制的图纸取来,他将图纸铺在桌上,图纸上画一张台子,里面是九根并排摆放的圆棍。

    晁昆看得愣住了,这是什么器具?

    陈庆指着图纸解释道:“这是我设计的一种工具,叫做轧棉机,它是九根铜棍,不是木制,木制容易松动,九根铜棍紧紧挨在一起,一根铜棍转动,其他八根铜棍也会跟着一起转动,这样木棉就会被卷进下面的箱子,然后木棉的籽核则卷不进去,留在铜棍上,随时用刷子扫掉,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晁昆立刻明白了,这是把棉籽挤出来的工具,“卑职明白了,这是剥棉籽的工具。”

    陈庆笑着点点头,“原理很简单,但关键要做工精细,需要高手艺的工匠制作,我把图纸交给你,你造出十几台,成立一个工坊,专门给琉球大岛运来的木棉剥除棉籽。”

    “卑职记住了!”

    陈庆又肃然道:“另外我答应收购琉球大岛的木棉果,以每斤百文的价格收购,这件事你来做,要带着钱去收购,数量没有上限,哪怕对方采摘了十几万斤,你也要全部收购。”

    晁昆点点头,默默收起了图纸,他意识到,王爷真是要下血本经略琉球岛,他也由此感到自己肩头责任重大。

    .........

第八百六十八章 促和

    三天后,陈庆返回了泉州,这时,朝廷旨意也已送到了泉州,正式明确,泉州的管辖权从福建路宣抚使司移交给川陕宣抚使司。

    但出乎陈庆的意料,泉州所有的大小官吏,没有一个提出辞职。

    为了更好的掌控泉州,陈庆则在泉州成立了川陕市舶署,由仓储署署令王迪出任第一任市舶署署令,又由朝廷原市舶司泉州支使潘风出任副署令,潘风是吕颐浩的门生,吕颐浩把他推荐给了陈庆。

    另外晁昆出任市舶署判官,同时出任澎湖联络使,陈庆特地拨付三艘万石大船交给市舶署使用,其中一艘作为泉州和澎湖之间的往来渡船,暂定每十天一趟。

    统领杨泰出任泉州司马兼团练使,率六千军队驻扎泉州,这五千军队则改名为泉州军,性质上属于泉州地方军,其中指挥使李昊率一千士兵驻扎澎湖列岛,每年轮换一次。

    将各种安排完成,已经三天后了,陈庆最后一次召见泉州七县所有官员,当天下午,九十七艘大船运载着两万四千大军离开了泉州湾,鼓足风帆,浩浩荡荡向北而去。

    .........

    就在陈庆离开临安十天后,完颜昌也抵达了临安。

    随着完颜粘罕彻底失势,金王朝对宋朝的强硬派只剩下完颜兀术一人在支撑,但完颜兀术的战绩却不佳,对阵岳飞的军队败多胜少,尤其他组建的签军,遇到岳飞军几乎是每战必败,以至于金国朝廷对完颜兀术也渐渐失去了信心。

    这时,完颜昌趁机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联手宋王朝对付陈庆,这个建议其实早在陈庆攻占太原后就提出了,并得到了金国温和派完颜宗干和完颜宗磬的全力支持,但完颜兀术却坚决反对,他认为宋王朝的军队不堪一击,应该在灭了宋王朝后,再全力对付陈庆。

    金国强硬派和温和派在金国朝廷内不断博弈,但金国皇帝在意识到陈庆越来越大的威胁后,尤其完颜兀术迟迟无法拿下江淮,金国皇帝的态度最终倒向了温和派。

    完颜兀术不得不撤军返回汴梁,岳飞也率军退到邓州南阳一线,为双方的和解建立氛围。

    这天上午,完颜昌第三次抵达临安,由左相朱胜非代表天子出城迎接,将完颜昌迎到了金国馆,完颜昌留住朱胜非,他想了解之前陈庆来临安的情况。

    “之前的事情别提了,天子无比憋屈,他说自己就像做了一场噩梦,居然被陈庆的十万大军包围了,很多憋屈的条款不得不答应。”

    完颜昌笑眯眯问道:“不知你们天子答应了哪些憋屈条款?”

    朱胜非叹息一声,“像封陈庆为雍王,在生前被封为异姓亲王,大宋立国以来从未有过,一般都是死后追封,还有移交荆湖南路的五州管辖权,陈庆终于把手伸到荆湖南路了。”

    “但我听说,大宋皇帝也因此得到了先帝的退位诏书,难道不是对等的吗?”

    “完颜元帅听说过大臣和天子能对等吗?”

    完颜昌点点头,“我明白了,是陈庆失去了君臣之礼,以一个臣子的身份对天子咄咄逼人,所以才让你们深感憋屈。”

    “一点没错!”

    完颜昌沉吟一下又问道:“我来的时候,听说陈庆的军队还聚集在芜湖,难道陈庆的十万大军还没有返回川陕?”

    “好像还没有,陈庆率一部分船队去了泉州,他的军队还在芜湖等候。”

    “陈庆去泉州做什么?”完颜昌更加疑惑了。

    “他们是说西军军俸开支太大,他们承受不住,准备做海外贸易,我们也实在想不到他要泉州的理由,姑且相信他。”

    完颜昌也满腹疑惑,泉州距离川陕太远,军事上也没有什么价值,难道真的是想做海外贸易?

    他暂时压下这个念头,又问道:“那你们天子有没有想过出兵灭了陈庆?”

    “怎么可能没有想过,但想是一回事,但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

    “那如果我们两家联手呢?”

    完颜昌试探着问道:“朱相公觉得天子会接受吗?”

    完颜昌并不担心朱胜非的态度,朱胜非是太后的人,韦太后肯定会支持金国的主张,秦桧也会支持,而徐先图向来是中间派,左右相都支持,光凭一个李光起不了风浪,所以关键还是在于天子的态度。

    朱胜非踌躇半响道:“这件事是秦相公和天子谈的,我不在场,天子的态度我不了解。”

    “好吧!我明白了,多谢朱相公诚意接待。”

    ...........

    入夜,一辆马车在数十名黑衣骑马武士的护卫下,缓缓停在了秦桧府门前,尽管秦桧很不愿意完颜昌来自己府中,但完颜昌并不理睬他的态度,夜幕降临后,便强行来到秦桧的相国,秦桧也只能硬着头皮出来迎接。

    完颜昌从马车里出来,笑眯眯道:“打扰秦相公休息了!”

    “元帅请!”

    两人进了府宅,直接来到贵客堂,两人分宾主落座。

    “元帅休息还好吧!”

    秦桧想寒暄两句,完颜昌却摆摆手道:“我们长话短说,之前我写信给你,提议双方联手对付陈庆,我想知道,你们天子对这个建议是什么态度?”

    秦桧摇摇头道:“你们的方案天子只同意一半,达成长期停战和解他非常欢迎,但要进攻陈庆,天子有顾虑。”

    “有什么顾虑?”

    “顾虑就在先帝身上,一旦我们和陈庆翻脸,那么他就会拥立先帝登基,就会形成两个大宋,天子绝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

    完颜昌淡淡道:“先帝不是宣布退位了吗?”

    秦桧苦笑一声道:“退位也可以再登基。”

    “秦相公没有好好劝一劝天子?”

    秦桧很无奈道:“在这个问题上他很有主见,谁劝都没有用。”

    秦桧没有明着告诉完颜昌,天下汉人,包括大宋军队都认为陈庆是抗金英雄,一旦朝廷和金国联手去攻打陈庆,朝廷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就完了,天下人都会支持另一个抗金的宋朝。

    天子再愚蠢,也没有愚蠢到这个地步,所以联手攻打陈庆之事,天子一口否决,只同意签署长期停战协议。

    完颜昌有点明白过来,他想了想又道:“或者能不能这样,朝廷大军以支持陈庆的名义进入四川,名义上是支持陈庆,但实际上是夺取四川。”

    秦桧叹息一声,“这样也不太现实啊!除非陈庆同意朝廷军队入川助战,否则双方一定会在三峡道爆发激战。”

    完颜昌脸一沉,冷冷道:“意思是,宋朝不肯和我们联手对付陈庆?”

    “这个......”

    秦桧不敢一口回绝,只得含糊回道:“让我们再商量一下吧!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折中的好办法。”

第八百六十九章 狡兔

    次日一早,秦桧忧心忡忡来到御书房,宦官康顺迎上前笑道:“右相国请,官家已等待多时?”

    秦桧又问道:“还有谁在?”

    “几位相公都在,就差秦相公了。”

    秦桧低声问道:“是在讨论金国和谈之事吗?”

    “正是!”

    “官家是什么态度?”

    康顺摇摇头,“官家什么都没有说。”

    拿不到一个准信,秦桧只得走到御书房前,康顺进去通报,片刻出来道:“官家宣相公觐见!”

    秦桧正了正衣冠,快步走了进去,御书房内,果然天子和三名相公都在,天子赵构负手站在墙边,注视着墙上的地图。

    秦桧迅速瞥了一眼,发现天子的目光正在注视四川路,他心中一动,恐怕天子心中对四川路还是念念不忘。

    “微臣参见陛下!”

    “秦相公,你觉得我们可能夺回四川路吗?”赵构无奈地问道。

    “回禀陛下,将来的事情谁都不知道,但只要我们坚持收回四川路的想法,微臣认为,迟早有一天会实现。”

    “迟早?”

    赵构哼了一声,“这个迟是什么时候,早又是什么时候?秦相公什么时候回答朕的问题才能不含糊其词?”

    秦桧苦笑一声道:“回禀陛下,并非臣在含糊其词,实在是臣也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出现,没办法明确回答陛下的提问。”

    赵构摇摇头,“这个问题,朕也问李副相,他告诉朕,可以想办法创造机会,比如四川路守将投靠朝廷,四川路主将是谁,秦相公知道吗?”

    “微臣知道是都统制郑平。”

    赵构冷冷道:“这个郑平又是谁,秦相公清楚吗?”

    “这....”

    秦桧迟疑一下,摇摇头道:“微臣确实没有查过。”

    “刚才徐枢密知事告诉朕,这个郑平居然是郑国舅的三子,朕今天才知道,朕国舅居然还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四川路就在他的手中。”

    秦桧明白了,官家想从郑平身上下手,可能吗?秦桧还真不知道。

    赵构又道:“如果郑平愿意归顺朝廷,朕可以封他为郡王,他父亲也可以封郡王,一家人双郡王,大宋一朝,也只有向国舅有这个待遇,秦相公觉得如何?”

    “微臣觉得可以试一试。”

    “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拿回四川路?”赵构又问道。

    秦桧知道自己不能再含糊其词,必须要拿出一个方案,否则官家对自己的不满会越来越深。

    “微臣觉得,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陈庆出事,他的儿子还小,无法掌控局面,这个时候朝廷就能和对方达成和解,用四川路换取朝廷对陈庆儿子的承认。”

    其他三人立刻明白了,秦桧是想用刺杀的手段。

    “不妥!”

    李光当即反对道:“刺杀这种手段极其卑劣,后果也很严重,如果刺杀成功倒也罢了,如果刺杀失败呢?陈庆也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我们,我们在座四名相公能逃得过吗?别说陈庆不会报复,韦国舅事件秦相公不妨好好了解一下。”

    朱胜非咳嗽一声也道:“陛下,微臣也反对刺客手段,正如李相公所言,它会开启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遗祸无穷。”

    赵构点点头,“秦相公,刺杀之事朕也不同意,以后莫要再提。”

    秦桧急忙分辨道:“陛下,微臣并非是指刺杀,而是指收买陈庆身边大将,由大将发动叛乱。”

    刚说完,秦桧就立刻后悔了,他不该提及此事,会给自己找麻烦。

    果然,赵构沉思片刻道:“这和收买郑平有异曲同工之妙,朕觉得可以可行,秦相公,这件事朕就交给你了。”

    秦桧就恨不得狠狠给自己一记耳光,果然是把事情交给自己,这种事情让他怎么做?自己为什么要嘴贱啊!

    他不敢回绝,只得硬着头皮道:“微臣遵旨!”

    赵构心情变好了,又对徐先图道:“徐知事和郑国舅比较熟,郑平之事朕就交给你了,如果需要朕出面,朕也可以和郑国舅谈。”

    “微臣遵旨!”

    赵构心中有了一线,一挥手道:“那好,我们再谈一谈金国的谈判,朱相公,你来说!”

    朱胜非躬身道:“完颜昌提出了长期停战协议的方案,有一个条件,就是朝廷要和金国联合进攻川陕,这个条件比较苛刻。”

    “朕先表个态度吧!”

    赵构看了一眼秦桧,缓缓道:“朕同意签署长期停战方案,双方以淮河为界,就此休兵息战,如果需要适当的岁币,朕也可以考虑,但皇兄在陈庆手中,朕绝不愿面对出现两个大宋的局面,也就是说,朕不同意宋金联手进攻川陕。”

    .........

    中午时分,在临安新丰乐楼内的一间雅室内,徐先图宴请了郑统全。

    徐先图当年和郑家关系极好,因为这个缘故,徐先图和郑统全的交情也很不错,可以说,徐先图是郑统全的后台之一。

    徐先图便把天子的意思告诉了郑统全,郑统全眉头皱成一团,收买自己儿子背叛陈庆,怎么可能?

    徐先图给他斟满一杯酒笑道:“这不是我提的方案,实际上李光提出来,官家知道我和国舅关系不错,就把这件事交给我了。”

    郑统全满脸苦涩道:“这件事比较难办,我那个儿子根本就不理睬我,十几年前他就离家出走,跑去太行山加入王彦的八字军,我们都当他死了,后来才知道他还活着,当时陈庆还没有发迹,我想安排郑平进皇宫当侍卫,他根本就不睬,又跟着陈庆跑掉了,我让他背叛陈庆,他怎么可能听我的话?”

    徐先图很了解郑家的情况,他知道郑统全说的是事实,他叹口气道:“我也给官家说过了,国舅不一定能劝服儿子,但官家的意思是,让你试一试,把官家开出的条件告诉郑平,如果郑平答应,把四川路交还朝廷成功,官家承诺封郑平为平阳郡王,神武中军都统制,掌军五万,再封国舅为河间郡王,一家两个郡王,这个恩宠当年郑恩也只是乐平郡王,直追当年的向氏兄弟。”

    郑统全点点头,“我可以写信告诉儿子,也会劝他以朝廷为重,但我要申明,如果我儿坚决不答应,那和我没有关系,天子可不能迁怒于我。”

    徐先图想了想道:“你把信写好,交给我,我再给天子过目,然后我们派人去交给郑平,这件事就和国舅没有关系了,国舅已经尽力!”

    “这个办法不错,我今晚就写一封信劝说儿子。”

    郑统全苦笑一声道:“若不是双郡王的诱惑,我还真不敢答应。”

    徐先图捋须笑了起来,天子说得没错,双郡王的诱惑,一般人还真无法拒绝,尤其郑统全这样的商人,钱是不缺了,他最想要的就是名爵。

    ........

    郑统全赶回府中,立刻写了两封秘信,交给心腹家丁,低声道:“你立刻赶往芜湖,把给郡王的信交给周宽,然后你再赶往成都,把另一封信交给郑平,我估计外面有人会监视我的府宅,你从暗道出去,再走水路,明白了吗?”

    心腹家丁收好信,点点头道:“老爷放心,小人一定办妥!”

    郑统全不愧在商场上打滚一辈子的人,信奉狡兔三窟,早就秘密挖了一条暗道,通往隔壁小院,他知道天子不会相信自己,外面会派人监视,所以这个时候,他绝不能让家丁从正门或者后门出去,若被天子截获那两封信,郑家就完了。

    他随即又洋洋洒洒给儿子写了一封两千字的劝说信,苦口婆心劝说儿子郑平要以大局为重,要效忠朝廷,不要跟随陈庆一条路走到黑,那不会有好结果。

    信中又浓墨重彩提到了朝廷将封他和自己为郡王和高官之事,信尾说,这是郑家百年难遇的机会,让郑平一定要抓住这个光宗耀祖的机会。

    这封信儿子满不满意郑统全不知道,但他知道天子一定满意。

第八百七十章 波澜

    郑统全在商场上打滚数十年,屡经风浪,各种险恶都遭遇过,但他还是有点想多了,无论是天子赵构,还是其他相国高官都是比较单纯的文人,根本就没有他那样的心机,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派人来监视他,防止他两面三刀,表面一封信,背后一封信。

    赵构完全没有这种防范意识,在他看来,郑统全肯把信先交给自己过目,这就已经是最大的诚意了,自己开出的双王价码,郑家还能拒绝吗?

    “不错!写得很好。”

    赵构看完了郑统全写给儿子的信,他能感受到郑统全在信中那种按耐不住的喜悦和迫切,急切地要求儿子配合朝廷,实现家族百年来的机会。

    “就这样,派人把信交给郑平,另外,朕再赐他一面金牌,‘见牌如面君’,以表示朕的诚意!”

    “陛下明智!”

    徐先图又道:“微臣昨天劝说了郑国舅很久,他唯一的顾虑就是,万一儿子不肯答应,他无法向陛下交代。”

    “儿子会不听父亲的话?赵构淡淡问道。

    “陛下有所不知,郑国舅这个儿子很叛逆,靖康元年和父亲决裂,离家出走,一走就很多年,音信皆无,他们都以为儿子死了,后来还是微臣通过张浚打听到他儿子下落,才得以联系上,他们父子的关系一直就冷淡,自己在外面娶妻生子也不告诉家人,十几年来就回家过一次,微臣很了解他家的情况。”

    赵构眉头一皱,“郑家父子的关系为何如此糟糕?”

    徐先图苦笑一声道:“陛下也知道,郑国舅并非郑太后亲弟,他是河北有名的大药商,每年都往返于辽东和河北,以采购人参、虎骨等名贵药材,他也由此成为完颜阿骨打的座上贵宾,他儿子郑平很有正义感,宋金交恶后,他儿子要求父亲和女真人断绝往来,但他父亲还要坚持去辽东收药,他们父子爆发激烈争吵,由此决裂,不过正是这次辽东之行,郑国舅救下太后和仪福帝姬。”

    赵构点点头,“爱卿不说,朕还真不知道郑家父子有这么丰富的经历,你告诉郑国舅,让他不用担心,朕知道他已经尽了心,无论结果如何,朕都不会怪罪他,更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有陛下这句话,相信郑国舅一定会尽全力说服儿子。”

    赵构取出一面金牌递给徐先图,“去吧!今天就把信和金牌发出去,朕等着四川的好消息。”

    “微臣告退!”

    徐先图接过信和金牌,缓缓告退了。

    赵构负手走到窗前,目光凝视着远方,原本一夜兴奋,以为四川将归,但徐先图的说辞俨如一盆冷水,将他心中的热情又浇灭了,心中升起了一种不妙之感。

    .........

    陈庆的船只一路回归,顺风航行,时间比去时缩短了很多,船队除了运载士兵外,这次回来还满载了大量的福建团茶,这些团茶运到西北销售,可获利五倍,若运到牧区销售,则可获利十倍。

    这天上午,船队终于抵达了芜湖,芜湖县是长江上的战略要地,从这里可以走溧水进入太湖,比走江南运河缩短了好几天的路程,算是一条捷径。

    芜湖是张俊的地盘,之前驻军约三千人,但宋军的防线北推到淮河一线后,芜湖就成了后方,不再驻军,现在却成了西军的天下,七万大军驻扎在芜湖,等待陈庆的返回。

    一艘艘万石海船陆续靠岸,士兵们纷纷下船前往大营休息,周宽带着几名官员也在码头上迎接陈庆归来。

    陈庆上前微微笑道:“让参军久等了。”

    “呵呵!我以为要等一个多月,没想到殿下不到一个月就回来了。”

    “这次比较顺利,没有遇到什么阻力。”

    “海上安全吧?”周宽又关切地问道。

    “别提了!”

    陈庆苦笑着摇摇头道:“去澎湖路上遭遇风暴,差点小命都丢在海上了,你可以想象,像山一样的海浪砸下来,也是万石海船才支撑住,换成三千石的大船就全完了。”

    “听起来挺吓人的,看来我这个老胳膊老腿,还是在岸上比较好。”

    两人一路说笑,亲兵护卫着众人进了大营,赵璎珞带着十几名女护卫以及侍女去了自己的营帐,陈庆则来到中军大帐。

    他坐下,喝了一口热茶问道:“大军在芜湖驻扎,没什么事情吧!”

    “朝廷那边倒是没有什么事?”

    陈庆听周宽似乎话中有话,便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周宽沉吟一下道:“张俊派人来过。”

    “他怎么说?”

    周宽缓缓道:“态度很奇怪,有点自相矛盾,他一方面希望我们尽快离开芜湖,但似乎又在暗示我们,想在芜湖驻军下去,也不是不可以。”

    “有书面的信件吗?”陈庆又问道。

    “没有,是张俊派来的一名心腹口述。”

    陈庆想了想道:“参事怎么理解张俊的意图?”

    “卑职觉得,张俊恐怕是想和我们私下做交易。”

    “用芜湖做交易?”

    周宽点点头,“应该是,允许我们在芜湖驻军,换取利益。”

    陈庆冷笑一声道:“他就不怕朝廷知道后剥了他的皮?”

    “所以双方就需要协商,双方的交易一定是在他能够控制的范围内。”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他有点佩服张俊的眼光,张俊很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他确实需要一个中转,从泉州前往江陵府,中途需要补给和淡水,船员也要上岸休息,甚至货物也要一个中转仓库,芜湖无疑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中转点,但芜湖又是军事要地,自己用芜湖做中转太敏感了。

    “殿下可以再等一等,卑职以为,对方会很快再来。”

    陈庆点点头,这件事不急,可以放一放。

    这时,周宽又取出一封信,“还有一件大事,事关郑平,卑职要向殿下禀报。”

    陈庆一怔,和郑平有什么关系?

    周宽把信递给陈庆,“这是郑平父亲五天前派人送来的信件,请殿下过目。”

    陈庆接过信看了一遍,眉头顿时皱成一团,天子居然想说服郑平背叛自己,不惜开出了双郡王的条件。

    陈庆当然知道赵构的目标不是郑平,而是四川路。

    不过既然郑统全写这封信给自己,就说明郑家不会接受朝廷的招揽,可是这样回绝朝廷,也会给郑家带来灾祸。

    陈庆又接着向下看,郑统全果然在信中很清晰地表明了态度,郑家不接受朝廷的招揽。

    旁边周宽道:“送信人是郑统全的心腹家人,他告诉我,郑统全一共写了三封信,一封是官方的,将由天子派人送给郑平,第二封是殿下手中这封信,还有第三封信,是给郑平的,也是由这个家丁送往成都,卑职明白郑统全的意思,为了保护家人,他在表面上答应了朝廷的要求。”

    陈庆问道:“参事有没有派人去临安详细了解这件事?”

    “已经派去了,估计很快就会有消息送回来。”

第八百七十一章 交易

    入夜,陈庆坐在桌上查看地图,他看得很入神,以至于旁边茶已经凉了,这时,赵璎珞悄悄走上前,想替他把茶换了,陈庆从沉思中蓦然惊醒,摆摆手笑道:“天气还比较热,喝凉茶也不错!”

    他们从四月中旬离开京兆,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三个多月,再过两天就已经是八月了,最热那些天都是在海上度过,还没有怎么感觉到炎热,秋天便悄然来临。

    不等赵璎珞反对,陈庆已经将凉茶一饮而尽,他着实有点渴了。

    赵璎珞抿嘴笑问道:“夫君在看什么,这么入迷?”

    “璎珞对当涂县还有印象吗?”陈庆笑眯眯问道。

    “当涂县?”

    赵璎珞想了想,“好像离这里不远处,我就记得这一点,其他都没有注意。”

    “确实,有芜湖在这里,一般人都不会记得当涂,那里也有一座小港口,但主要以沿途补给为主,县城也很小,人口也不多,几乎都跑到芜湖港这边找事情做了。”

    “夫君怎么会想到当涂县?”

    陈庆笑道:“我需要一个中转补给之地,要不然从泉州到江陵太遥远了,而且万石海船在长江上航行有点浪费,所以有一个中转之地,海船到这里后,卸下货物,返回泉州,货物继续交给内河船只运输。”

    “我明白夫君的意思,那为什么不选芜湖呢?”

    “因为我要驻军,几千军队驻扎在芜湖就太敏感了,这里往来船往,朝廷会很快知道,但当涂就不一样,如果我和张俊达成协议,他会替我掩盖,只要不发生战争,朝廷绝对不会知道,我居然还有一支军队驻扎在当涂县。”

    “夫君,我觉得有点匪夷所思,朝廷怎么会不知道?官员路过当涂,结果发现不是朝廷军队,不就知道了?”

    陈庆微微笑道:“这就是你不知道宋军中一些不为人知的规则了,张俊的军队叫张家军,岳飞的军队叫岳家军,韩世忠的军队叫韩家军,这些军队中,不全部是朝廷给钱粮,有一部分是他们自筹军俸粮草,当年我在秦州也是一样,这些自筹钱粮的军队在兵部和枢密院中没有存档记录,实际上就是私军,所以我的军队可以冒充张俊的私军驻扎在当涂。”

    “所以张俊打也是这个主意,想和夫君做交易。”

    陈庆点点头,“应该是这个意思!”

    这时,帐外传来女护卫禀报,“启禀王爷,周参事转告,白天说的使者来了!”

    张俊的使者到了,陈庆点点头,起身向中军大帐方向走去。

    .........

    张俊的使者是他的堂侄张雨轩,三十岁,在张俊军中出任仓曹参军,负责全军后勤,非常精明能干,可以说,他是张俊心腹中的心腹,当初秘密处置刘光世的军资就是他全权操作。

    张雨轩正和周宽说话,这时,陈庆走了进来,张雨轩连忙起身行礼,“卑职参见雍王!”

    “不客气,请坐!”

    三人分宾主坐下,陈庆打量张雨轩一眼,依稀有点眼熟,便笑问道:“我们见过吗?”

    “回禀雍王,在绍兴元年,卑职也参加了新兵大赛,曾率五百士兵和雍王对过阵。”

    陈庆呵呵一笑,“原来如此,我说怎么有点眼熟,这一晃八年过去了。”

    张雨轩也感叹道:“当年跟随雍王参加大赛的士兵,听说最差都当上了指挥使,他们跟随雍王,是人生最正确的选择。”

    陈庆有些惊讶,“你们连这个都知道?”

    “只是听到一些传闻,我们绝没有探查过雍王军中机密。”

    陈庆也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这确实是传言,怎么可能都当指挥使,有些不争气的家伙现在还是都头。

    他便笑道:“看来你们大帅对我也是有所诉求。”

    张雨轩也微微笑道:“难道雍王不想在长江下游找一个中转港口吗?”

    陈庆呵呵一笑,“看来是彼此彼此,不知你们大帅想要什么?”

    张雨轩沉默片刻,缓缓道:“火油!”

    陈庆淡淡问道:“火油对你们用处很大?”

    张雨轩叹口气道:“实不瞒雍王,我们军队作战能力不行,以前对阵金兵或者伪齐军,基本上都是屡战屡败,丢城弃土,实在狼狈,但从去年七月到现在,整整一年,我们面对敌军十三次进攻,都没有败退,大帅还由此得到朝廷和天子的嘉奖和册封,其中根本原因就是火油在守城和守淮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年在江陵交易的三万桶火油剩下不多了,我们大帅很焦虑。”

    陈庆很欣赏张雨轩的坦率,这种谈判方式让他心中很舒服,至少对方很有诚意。

    “我很感谢你们大帅的诚意,我也很愿意为他抗金助一臂之力,我考虑过,芜湖的位置稍微有点敏感,如果放在旁边的当涂县,会不会更好一点?”

    张雨轩笑了起来,“雍王和我们大帅想到一起去了,我们大帅说,如果雍王取芜湖,他可以给一千人名额,如果是当涂县,他可以给三千人名额,整个当涂县都可以交给雍王,甚至当涂知县也可以由雍王推荐。”

    “如果我选当涂县,我需要付出什么?”

    张雨轩伸出一根指头,“每年一万桶火油!”

    要求倒是不高,以现在肤施县的火油产量,每年分一万桶给张俊,问题不大。

    陈庆又笑问道:“那我的军队在当涂县又是怎么一个存在?”

    “军队当然不是以西军名义存在,而是使用撼天军的旗帜和番号,雍王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

    陈庆点点头,和他预想的一致,撼天军是张俊的私募军,有一万余人,朝廷也清楚,竖起撼天军的旗帜,也就不会有人过来找麻烦了。

    陈庆笑了笑,起身道:“具体细节张参军和周参事敲定,如果问题不大,在我们出发之前就可以安排了。”

    .........

    次日上午,周宽将一份连夜草拟的细节草案交到陈庆手上,这是周宽亲自草拟,看得出他很晚才休息,毕竟年纪大了,神情十分疲惫。

    “周参事辛苦了!”

    周宽笑道:“时间比较紧迫,也要辛苦殿下今天确定下来,张雨轩今天要赶回庐州复命。”

    陈庆接过草案道:“其实我只关心两个问题,一个是港口怎么安排,一个是县官怎么安排,有提到吗?”

    “有这两个方案。”

    周宽翻了几页,指着其中条款道:“这是港口,目前当涂的港口太小,它有一处不错的港湾,但码头很小,停泊不了万石海船,必须要投资扩建,还包括买地建仓库。

    张雨轩的意思,找一个商人来投资作为掩护,他们就是这样做的,长江上很有名的魏氏商行就是张家开办的,可以交给它来扩港、修建仓库,然后挂上魏氏商行的牌子,然后,我的想法是挂魏氏商行的牌子,我们自己做,对方也同意了,但条件是每年再追加一千桶火油。”

    陈庆淡淡道:“光挂一块牌子可不行,一千桶火油可不是那么好赚的,万一船队出现什么纠纷,魏氏商行必须出面解决。”

    “有这一条,若出现船务或者港务纠纷,由魏氏商行出面解决。”

    “然后撼天军的兵甲装备怎么解决,草案中提到了吗?”陈庆又问道。

    “撼天军的兵甲装备我们都有,对方会提供给我们一百面军旗。”

    陈庆点点头,“说说当涂知县的问题。”

    “知县没有问题,张雨轩说当涂的蒋知县就是他们的人,如果我们想换成自己的人,他们可以安排。”

    陈庆想了想道:“还是继续用张俊的人吧!换成我的人始终不方便。”

    周宽建议道:“但卑职觉得还要安插一个我们的人,哪怕是县尉也行。”

    “可以!就从军中选一个文职出任县尉。”

第八百七十二章 当涂

    当天上午,张雨轩便匆匆乘船过江去了,陈庆随即也和周宽一起乘船前往当涂县巡视。

    当涂县原本是太平州的州衙所在地,后来金兵从芜湖县进攻江南后,朝廷便把太平州的州衙转到了芜湖县,时间过去几年后,当涂县便渐渐没落了。

    当涂县距离芜湖县也就五十里左右,乘船半天就到了,长江在当涂县这里有一座江心岛,就形成了南北两条水道,江心岛南面的南水道便成为一个天然良港,大量船只可以停泊在南水道上,并不影响江心岛北面的长江主航道。

    陈庆发现其实码头也并不小,只是有一段被淤泥塞住了,雇人手把淤泥清理干净后,可以同时靠岸几艘万石海船卸货。

    这个发现让陈庆颇为高兴,倒不是省那点钱,而是可以节约至少两个月时间。

    陈庆乘坐的几艘三千石大船缓缓靠岸,县城距离码头约两里左右,有一条平坦的官道直通县城。

    陈庆走下大船,打量着码头周围的环境,对面是一排连着几座破旧的商铺,有一家客栈和两家酒楼,还有一座仓库,看起来很萧条的样子,后面便大片菜地,地方让陈庆比较满意,基本上都是空地,不用拆除房子,直接把土地买过来就行了。

    这时,几名官员骑马匆匆赶来,为首官员正是知县蒋文辉,年约四十岁,长得很白净斯文,他一早接到张雨轩派人来通知,雍王今天可能会来视察当涂县,他一早便派人来码头盯着,有大船过来,立刻通报。

    果然,中午刚过,还真被他等到了。

    亲兵上前拦住了几名官员,片刻,亲兵将知县蒋文辉带上来,蒋文辉躬身施礼道:“下官是当涂知县蒋文辉,参见雍王殿下!”

    陈庆微微笑道:“蒋知县知道我要来吗?”

    “回禀殿下,张参军告诉卑职,殿下今天可能会来巡视当涂县。”

    陈庆点点头,对周宽笑道:“这个张雨轩还真是有心人。”

    周宽呵呵笑道:“殿下,他实际上就是张俊的大管家。”

    “蒋知县,是这样吗?”陈庆微微笑道。

    蒋文辉脸一红,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陈庆看了看县城问道:“县城有多大,多少人口?”

    “回禀殿下,县城周长三十人,整个当涂县人口有十万人。”

    “人口不算少,县城也很大,还不错!”

    “回禀殿下,当涂县原本是太平州州衙所在地,就因为几年前完颜粘罕从芜湖南下偷袭江南,导致朝廷空前重视芜湖,把州治迁到了芜湖县,人口流失很多,其实当涂县也可以从长江行船到太湖。”

    陈庆惊讶道:“当涂县也可以吗?”

    “当涂县有一条河叫姑孰溪,是极为秀美之地,李白有诗云:“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不错,河流在哪里?”

    蒋文辉向西面一指,“就在西面数里外,可能殿下没有注意到,姑孰溪连通长江和丹阳湖,丹阳湖又连通溧水,所以从长江进入姑孰溪,便可以直接行船到溧水,很多渔民都是走这条小河进长江。”

    陈庆淡淡笑道:“你说的姑孰溪只是一条小河?”

    “如果疏浚一下淤泥,走两千石的货船没有问题。”

    说到疏浚,陈庆倒想起一事,指着码头西面道:“那边有很长一段码头都无法停船,是不是也需要疏浚?”

    蒋文辉苦笑道:“县衙有很多计划,可财政拮据,拿不出钱来,上面也不肯拨钱,实在没办法。”

    陈庆点点头,指着码头周围的建筑和菜地问道:“码头周围这一大片土地是谁的?”

    “回禀殿下,都是官地,出租给农民种菜,那边的客栈和酒楼也是官府所有。”

    “那就正好了,昨天张雨轩说,魏氏商行准备把码头和码头周围的土地全部买下来,县里就会有一大笔收入,这样你们就有钱疏浚港口和河流了。”

    “可是.....码头全买走,百姓出行怎么办?”

    “肯定会留一个码头给百姓出行,这你就不用担心了。”

    蒋文辉心知肚明,什么魏氏商行,肯定就是这位雍王要买土地,不用说,雍王和大帅做了交易,当涂县要成为雍王的地盘了。

    他心里虽然明白,却不能说,他是张俊的人,若消息泄露出去,张俊第一个饶不了他。

    “买土地很方便,随时可以办理。”

    ............

    陈庆命令法曹冯前明带着数十名手下留下丈量土地,以及办理土地购买事宜,又在芜湖县的宝记柜坊存了三万贯钱用作购买土地、码头修缮、修建仓库等等,同时任命王青为长江东段巡防使,率三千人改为撼天军长驻当涂县。

    很快,张俊也任命王青为撼天军长江巡防使,率百艘大船巡卫长江安全,这就是典型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了,整个太平州都是张俊的防地,张俊在他的管辖区内一手遮天,就算县里有人发现了端倪,但也没有证据,更没有人敢告发此事。

    但陈庆怎么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张俊就在芜湖对面的长江北岸,乘坐一条三千石的客船,等待着张雨轩的消息。

    在陈庆抵达当涂县视察的同一时刻,张雨轩也上了客船,见到了大帅张俊。

    张俊示意侄儿坐下,笑问道:“怎么样?”

    “侄儿昨天见到雍王了。”

    “雍王?”

    张俊轻轻叹息一声,“率领十万大军去了一趟临安就变成雍王了吗?朝廷还真是服硬不服软啊!难怪刘光世也想割据。”

    叹息归叹息,张俊现在更关心他和陈庆的交易,他现在太依赖火油,实际上他的库存还有两万桶,但他还是想保持三万桶的库存数量,才能让他安心一点。

    而且陈庆送来的是原油,他还要去杂质,提纯为猛火油后才能点火使用,一万桶至少要减少两成。

    他看了看双方签署的协议,笑道:“他还是选了当涂县吗?”

    “侄儿估计他看中了江心岛,可以在江心岛上驻军。”

    “这个随便他,我答应过,他选当涂县可以驻军三千人。”

    “侄儿有点担心,一旦有人告发,会不会......”

    张俊冷笑一声,“那三千军是我的撼天军,谁敢胡说八道,最多是陈庆租赁了当涂码头作为中转,这是民用,和军队是两码事,性质完全不一样。”

    张雨轩惭愧道:“是侄儿想多了。”

    张俊瞥了他一眼,淡淡道:“你以为我是真需要那一万桶火油?”

    张雨轩一惊,“啊!难道不是?”

    “你还是太嫩了一点。”

    张俊哼了一声道:“我其实是在找机会和陈庆结个善缘,我让他驻军,替他担了风险,他就欠了我一个人情,不担风险,人情从哪里来?”

    张雨轩这才恍然大悟,他就说呢!叔父从不做亏本生意,这次为了一万桶火油,居然冒这么大的风险,等于是瞒着朝廷把当涂县让给了陈庆,一旦被人告发,后果不堪设想。

    这可不符合叔父的做事风格,原来叔父根本不是在做生意,而是为了和陈庆搭上关系。

第八百七十三章 转信

    陈庆下午就返回了芜湖县,刚到大营,便得到消息,周宽派去临安的种桓回来了,还把临安情报头子董群一起带了回来。

    中军大帐内,陈庆接见了种桓和董群。

    种桓躬身道:“回禀殿下,郑都统之事非常隐秘,一般官员不知道,董管事也没有听说,后来卑职在报馆遇到了郑都统的父亲,他才告诉卑职,事情属实,天子浪潮还接见他,说是鼓励他再接再厉说服郑都统归降,实际上是逼迫他,郑国舅说压力很大,实在不行,他想去海外躲一躲。”

    “手中有报纸,还要去海外躲什么?”

    陈庆又问道:“报纸情况怎么样了?”

    “已经正常了,叫做临安京报,每天发行约三万份,还在逐渐增加之中。”

    陈庆点点头,“我回头写一封信,你交给他,他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卑职遵令!”

    陈庆又问董群道:”董虞侯有什么消息?”

    “卑职带来的消息是关于宋金谈判,完颜昌已经在临安呆了近半个月,一直在向朝廷施压,要求宋金联合剿灭川陕西军,作为双方达成长期停战协议的条件,卑职听说天子刚开始不愿意联手攻打川陕,但听说秦桧、太后和朱胜非等人一直在劝说天子,天子有点动摇了,这是官场上的传闻,具体情况卑职也不能确定。”

    周宽在一旁惊讶道:“天子居然能抵抗半个多月,倒是很难得啊!”

    陈庆冷笑一声道:“他是很清醒,他敢和我为敌,之前的退位诏书可就作废了,另一个大宋就会出现了。”

    周宽沉吟片刻道:“可秦桧等人这样一次次劝他,他最后一定也会妥协,经过半个月,居然还没有下定论,说明天子自己也是迟疑不定,殿下,我们得帮帮他。”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对董群道:“你带两封信回去,一封信是我写给天子的,你交给吕老爷子,他有办法转交给天子,另一封信,你交给报馆!”

    陈庆又对种桓和董群二人道:“郑都统之事先别急,要一两个月后才会出现结果,你们要把精力放在保护报馆上,肯定有人会威胁报馆,当然不是官方,你们下手要狠辣,谁敢来骚扰报馆,杀无赦,若查到是谁对报馆下手,反杀回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两人一起躬身行礼,“遵令!”

    陈庆随即写了几封信,交给二人带走,两人带着手下匆匆走了。

    陈庆随即又对周宽道:“明天一早,我恐怕要动身回去了,烦请周参事在当涂多呆一两个月,把当涂的事情办妥,另外,临安那边也请周参事关注一下,绝不能让宋金联盟达成。”

    “请殿下放心,我会全力以赴!”

    .........

    次日一早,陈庆率领大军终于离开了芜湖,九万余大军分水陆行军浩浩荡荡向西而去,和来时一行,船行百里,声势浩大,周宽则率三千军队已经悄然转移去了当涂县,继续留在当涂,完成和张俊的合作。

    临安,徐先图一早便来到了吕颐浩的府宅,吕晋带着他来到贵客堂,吕颐浩已经在贵客堂等候他了。

    “腿脚不便,不能出门迎接,请徐知事多多谅解。”

    “哪里!看见吕公身体康朗,着实令人欣慰。”

    两人寒暄两句,分宾主落座,徐先图关切问道:“听说青山要去川陕任职,是真的吗?”

    吕颐浩淡淡道:“这是官家想问,还是徐相公自己感兴趣?”

    “官家还不知道这件事,只是我在问。”

    吕颐浩很平静道:“青山才五十余岁,正年富力强,既然朝廷不用他,他去川陕寻找机会也不错,但我听说,好像有不少坐冷板凳的官员都要去川陕,是真的吗?”

    吕颐浩的言外之意就在说,去川陕的闲置官员很多,不要光盯着吕青山。

    徐先图叹息一声道:“这次陈庆来临安,虽然时间不长,很快就走了,却影响深远,很多官员之前都瞧不起陈庆,总觉得他是地方军阀,成不了气候,但现在很多人都忽然开了窍,纷纷向吏部提交辞呈,举家前往川陕去了,据我所知,如果加上青山,已经有二十七名官员辞呈,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那官家是什么态度?”

    “这件事没有人敢告诉天子,关键是走的人几乎都是闲职,大家千辛万苦从北方逃过来,却没有实职给他们,有的人已经闲坐六七年了,领一份微薄的俸禄,临安房价又贵,只能租那种最廉价的草屋居住,生活贫困,刚开始还能忍一忍,但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要走就走吧!反正也不影响朝政,大家都有默契,这件事睁只眼闭只眼,就当不知道好了,都不会告诉天子,自找麻烦。”

    吕颐浩喝了茶又问道:“我听说金国准备把中原还给大宋,是真的吗?”

    “这是完颜昌刚提出来的新条件,如果宋金联手剿灭陈庆,金国不光把川陕交还给大宋,还把包括汴梁在内的中原也一并还给大宋。”

    “然后呢,官家动心了?”

    “官家没有表态,但他之前是坚决反对和金国联手对付陈庆的,现在变成了不表态,我觉得官家的态度明显有些松动了。”

    吕颐浩沉吟片刻道:“关于中原的情况,前几年我们就反复讨论过,中原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烂得不能再烂,朝廷的财政承担得起吗?”

    “我也劝过官家,官家对中原没有兴趣,好像他更关注川陕。”

    吕颐浩摇摇头,“就算剿灭陈庆,夺取川陕,金国就会把川陕给我们吗?想得太简单了,恐怕那时大宋就有灭国之忧了。”

    徐先图长叹一声,“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怎奈有些人不见棺材就不落泪。”

    吕颐浩没有再深谈下去,他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推给了徐先图。

    徐先图一怔,“这是......“

    “这是陈庆给官家的亲笔信件,他托人给了我,徐公替我交给官家吧!”

    徐先图这才明白吕颐浩为何要找自己过来,原来是陈庆有信给官家。

    “好!我转交给官家。”

    “请徐公告诉官家,信是原装,我没有看过,里面是什么内容我完全不知。”

    “明白!我会转告官家。”

    徐先图拾起信告辞走了.......

    吕晋送走了徐先图,正好一名送报纸的小童跑来,“吕老爷,今天的报纸!”

    吕晋接过报纸,赏了小童几文钱,打开报纸在阳光下细看,他顿时‘啊!’的惊呼一声,转身向府内快步走去。

    走到中庭,正好看见两名小厮扶住着父亲出来。

    “父亲!”

    吕晋扬扬今天的报纸喊道:“你看今天的报纸!”

    吕颐浩叫停小厮,接过今天的报纸,头版头条也让他愣住了。

    ‘宋金密议杀义士,父子啼血说靖康。’

    这个题目太夺人眼球了,吕颐浩几乎一口气看完,他便知道宋金联手剿灭西军之事彻底完蛋了,这篇报道足以让整个临安天翻地覆。

    陈庆这一招够狠。

第八百七十四章 舆论

    徐先图从吕府出来,直接坐马车返回了大内,他手上有陈庆给天子的亲笔信,他不敢耽误。

    来到御书房,正好遇到李光在向官家汇报盐税收入情况,盐税现在可是朝廷第一大税,几十万将士的军俸和给养都指望它。

    但今年上半年的盐税居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两成,这让赵构有点坐不住了。

    赵构怒火滔天道:“立刻给朕查原因,如果是贩卖私盐,立刻抓捕盐贩子,一律斩首,收没其家产弥补盐税损失!”

    “微臣立刻去追查原因!”

    李光也一样坐不住了,起身告退而去。

    赵构心烦意乱在房间里踱步,徐先图劝道:“陛下不必担心,只要找到原因,然后采取措施亡羊补牢,损失就不会太大。”

    赵构叹口气道:“这个财政问题把朕弄得心力憔悴,整天吃不好睡不好,睡觉也在想从哪里搞钱,什么时候才不再为钱发愁。”

    “陛下,微臣认为陈庆做法是对的,他也财税紧张,便以官商的身份进行对外贸易,据说能获得高额利润,微臣觉得我们可以效仿,在广州和明州开辟港口,然后租赁货船出海。”

    赵构点点头,“这个方案还不错,回头政事堂协商一下,也成立一个官方贸易机构,进行官商贸易,不光是海外贸易,内部贸易也要大力推行,朕要获利,尽快获利!”

    “微臣会盯住此事!”

    徐先图取出一封信放在赵构御案上,“陛下,这是刚才吕颐浩给微臣的,是陈庆给陛下的亲笔信。”

    赵构一怔,连忙取过信,信封很完整,有火漆封口,没有拆过的痕迹。“

    连忙取过竹刀拆开信封,取出里面的信件,匆匆读了一遍,脸色渐渐变得十分难看,他一拍桌子怒道:“好大的胆子,竟敢威胁朕!”

    等最后看完信,赵构无力地坐在御案后,望着信发呆了。

    徐先图也猜到信中的内容,一定是用先帝来威胁天子,如果天子胆敢和金国结盟,他就会推先帝上位,成立新的宋朝。

    其实徐先图还想得简单了,陈庆可不止用先帝上位威胁,还威胁要夺取整个荆湖南路以及江南西道。

    其中先帝上位是赵构的死穴,是他最害怕出现的一幕。

    就在这时,徐先图隐隐听见有人大喊,赵构也听见了,他奇怪地问道:“徐爱卿听到什么了吗?”

    “好像有人在大喊!”

    “朕也听见了,”

    赵构走到窗前细听,声音是从北方传来,像是有人在喊口号。

    他急对宦官道:“去看看,到底出了什么事?”

    还不等宦官出门,一名侍卫匆匆奔来禀报,“启禀陛下,太学生爆发了大规模游行,一万多太学生在东华门外集结,高喊口号,群情激愤。”

    赵构愣住了,太学生游行?他急问道:“为什么游行!”

    “他们坚决反对宋金联手攻打西军!”

    “啊!”赵构一下子呆住了。

    .........

    《临安京报》头版头条的报道迅速发酵,其实民间一直在流传此事,但没有证据,也只是流传。

    但报纸刊登的文章确实十分可靠,它证实了这件事存在,是真事,宋军即将和金军结盟,共同剿灭抗金主力西军。

    这个消息无疑在临安引发轩然大波,朝野为之愤怒,太学生的血性爆发,迅速组建队伍进行游行示威。

    “靖康耻辱尚在,绝不同意宋金结盟!”

    “反对内讧,要求共同抗金!”

    “反对和谈!”

    上万太学生一起大喊,声势浩大。

    越来越多的百姓也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太学生的示威游行,人数达十几万人之多,堵住了东华门与和宁门两座大内正门,朝廷内也在议论纷纷,尤其中低层官员,几乎都站在太学生和百姓一边,反对朝廷和金国结盟攻打西军。

    这就是舆论的力量,在舆论的压力下,下午时分,赵构在大庆殿偏殿召开了临时小朝会,文武官员四十余人参加了这次朝会。

    朝会上进行了一次表决,除了秦桧和朱胜非弃权外,其他四十二名官员一致表决举手,反对朝廷和金国联手进攻川陕西军。

    在强大的朝野舆论压力下,赵构不得不公开承诺,只接受宋金停战,而反对宋金联手攻打川陕西军。

    赵构随即派李光和徐先图前去安抚太学生和百姓,朝廷已经接受他们的诉求,绝不和金国结盟,更不会和金国一起攻打川陕西军,劝他们散去。

    到了傍晚时分,才进行半天的游行便大获全胜,太学生和百姓们开始陆续散去。

    由于游行聚会的时间比较短,太学生和百姓还没有来得及冲击金国馆,使金国馆侥幸逃过一劫,如果集会延续到明天上午,那么今晚金国馆必然会被愤怒的太学生冲击。

    不过金国馆虽然安然无恙,但完颜昌却气得快要发疯,他苦苦坚持了半个月,不断加大筹码诱惑天子赵构,眼看赵构将要妥协,却被一张报纸和一场游行彻底截杀了。

    大堂上,完颜昌阴沉着脸坐在主位上,就在刚才,秦桧和谈判副使魏良臣前来通报了大宋皇帝赵构的最后决定,不接受和金国联手剿灭川陕西军的建议,只接受签署长期停战协议。

    而以上决定,天子已经正式下旨,不可能再更改了。

    金国谈判副使萧毅低声道:“刚才秦相公单独告诉我,今天上午天子赵构接到了陈庆写来的一封亲笔信,当场就呆住了。”

    完颜昌一怔,“消息属实吗?”

    “肯定属实,是御书房宦官康顺秦相公,陈庆的亲笔信是由徐先图转交给天子。”

    “砰!”

    完颜昌一拳砸在桌上,咬牙切齿道:“原来如此,我说赵构眼看要被说服了,怎么又突然变卦了?陈庆的信才是关键。”

    这时,完颜昌的目光落在桌上的《临安京报》上,万分恼火道:“还有这份报纸推波助澜,要不是它,怎么会出现大规模示威游行,这是陈庆安插在临安的一把犀利之剑啊!”

    “元帅,听说这家报馆在三桥,是利用陈庆的旧居。”

    完颜昌拿大宋朝廷没办法,拿陈庆也没有办法,他的满腔怒火都集中到这份报纸上来。

    “令李轻舟来见我!”

    李轻舟原本是伪齐国天子刘豫的皇宫侍卫统领,刘豫被废后,包括李轻舟在内的很多武艺高强的伪齐皇宫侍卫都被完颜昌招揽,效仿陈庆的内卫,组建了一支三百余人的汉人内卫,专门稽查西军情报点以及想背叛金国的汉人官员,横行于河北各州,权力很大。

    这次完颜昌来临安,除了带三百名女真骑兵护卫外,还带了三十余名内卫,统领便是李轻舟。

    不多时,一名三十岁左右的高大男子走进大堂,单膝跪下抱拳道:“请元帅吩咐!”

    完颜昌冷冷道:“我交给你们一个任务,今晚给我血洗《临安京报》的报馆,鸡犬不留!”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61/ 第一时间欣赏封侯最新章节! 作者:高月所写的《封侯》为转载作品,封侯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封侯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封侯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封侯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封侯介绍:
“战场上得不到的,不要期望在谈判桌上得到。”
建炎四年的富平之战,是宋金争夺陕西乃至西北的战略决战,宋军惨败,宋朝的战略重心转为保卫四川。
数年后的宋金议和,西部最终以大散关、秦岭一线为界,陕西和西北尽失,皆种因于此。
当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在富平之战中苏醒。
一切都不一样了。封侯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封侯,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封侯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