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末代驸马TXT下载末代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末代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白马啸秋风     末代驸马txt下载     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七十九章 天下态势

    在天亮时分,局势基本上已经彻底稳定了下来。

    崇祯帝命令太监敲起登文钟,召集众臣前来上朝。这时间已经比平时的上朝时间晚了一个时辰,在他又等了一个时辰后,竟然还有无数大臣缺席。询问之后,才知道除了一些大臣死于骚乱外,大部分人竟然在昨夜直接逃出了城。

    崇祯帝恼怒的同时又感到了一些悲凉。这些人平时吃着荒凉,但只是听到一些流言就丢弃职责逃出城去。等到流贼真的打进京师,又如何指望他们为大明尽忠?崇祯帝在暴怒之下,下令清查所有不在场之人。重则入监,轻者去官,受惩责的人不计其数。

    而朝堂之上,官官相护早就形成了一种传统,大小官吏彼此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些关系。他们不敢质疑崇祯帝的决定,却可以把矛头对准下达打开城门,放人出城的周显。

    周显放众人离开,本是为了减轻城中压力,以便兵卒尽快平定骚乱。但在有些大臣眼中,这却成了意图不轨的罪证。而当他们知道这一场骚乱的开端是从周显射杀薛濂开始的,一些在这场骚乱中死伤了家人,或者家被洗劫的众臣更是气愤万分。他们纷纷上书,要求崇祯皇帝重惩周显。

    在这样的群情激愤中,周显的一点点过错都被无限的放大。最初,众臣只是讨论怎样对周显稍加惩处,但最后大有不斩了周显就无法平息民愤的地步。

    而作为这场骚乱的另一个策划者高起潜,也比周显好不到什么地方去。他在骚乱发生之前便躲到了皇城里面,以为这样自己就可以摆脱嫌疑。但他没想到的是,周显直接下令抄了他的家,并从中搜出了近百万两白银。本来就对宦官集团不满的东林党人纷纷上书攻讦高起潜贪墨,让他对自己的这百万家产做出解释。

    崇祯帝不堪压力,最后命人将周显下狱。而高起潜因为在崇祯帝面前承认自己贪墨,并言说愿意献出所有家产后,从而得到了崇祯帝的原谅。但对于贪墨之外的事情,他和周显完全一样,概不承认。

    崇祯帝不信任朝廷大臣,外放的太监都是他的耳目,而高起潜是这些太监中唯一通晓军事,而且最有能力的一个。他从内心也不愿舍弃高起潜,在看到高起潜承认罪责后,也愿意给其一个机会。

    松山之战中,明方洪承畴被俘,卢象升伤重而亡。而清方,阿济格被卢象升阵斩,济尔哈朗被曹变蛟重伤。因为双方兵力都折损巨大,在这段时间内,辽东除了一些小冲突外,再无发生什么大规模的战事。

    但总兵李辅明上禀,说最近清军调动频繁,似乎要再次发起进攻。崇祯帝早欲在辽东再安插一个监军,只不过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将高起潜贬黜京师到辽东出任监军,一方面可以平息了众人的愤怒,另一方面也可以助崇祯皇帝稍微控制一下辽东的军队。

    而周显这边,处境显然比高起潜更难,毕竟后者只有一个贪墨的罪名。虽然崇祯帝心中知道周显并无大罪,甚至这场骚乱之所以能这么快止息,少不了他的果断行动。但当场射杀薛濂,在平叛过程中下达了对乱民格杀勿论的命令等这些行为都颇有争议。

    那么多百姓被杀,那么多民房被烧,那么多公侯伯府被洗劫一空。到最后,所有的愤怒到最后都集中到了周显身上。

    崇祯帝想要放了周显,但在群臣的纷纷上书中,他又无法下那样的诏令。最后只得暂时关着周显,欲待此事稍微平息之后,再下令放他出狱。但因为周显之前的光芒太盛,嫉妒他的,仇视他的不计其数。这些人不断上书,而李邦华、方以智等支持周显的话语反而沉入在茫茫的糟杂声中。

    周显对于这件事早有一些心理预期,但他没想到这样的指责竟然持续一月有余而丝毫没有减弱趋势。这一个多月的监牢生活,不仅减弱了周显对崇祯帝的信任,也使他对大明的臃肿的官僚体系产生了彻底的反感。

    有罪就是有罪,无罪就是无罪,这样一直拖着算什么事。

    但在今日,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机。而令周显惊奇的是,最后使自己放出牢狱的原因不是因为崇祯帝最终下定决心,而是远在山东的刘泽清逼得他不得不放周显出狱。

    周显用清水洗了一下脸庞,伸开双手,任由一个小太监替他穿上官服。一个月的监牢生活让他看起来瘦了不少,但双眼炯炯,光芒不减。

    王承恩在旁道:“本应让周宣武先归家换身衣服,但皇爷召见的急,还请您不要在意。”

    周显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静静的听王承恩叙说外面最新的态势。

    狱中消息闭塞,虽然在入狱之后,李邦华、方以智、甚至侯方域都曾来看过自己,但从他们得到的讯息都是不完整的。王承恩为崇祯帝最亲近的內恃,可以接触到全国各地最新、最真实的情况,消息由他口出,基本上可以确认为真。

    终于穿好了衣服,周显轻轻的叹了口气。真没想到一个多月的时间,竟然可以发生这么多事情。

    李自成攻下开封城之后,建立了大顺朝。之后在众臣的辅助下,安抚百姓,训练士卒,实力大增。他们先后夺取了归德、汝宁等府,除了黄河北岸的彰德府和半个怀庆府仍在官军控制范围内外,河南其他州府已尽数被闯军所得。

    河南旱灾严重,虽然在临近黄河的大片区域有河水可以浇灌庄稼,而在豫西亦有肥沃的南阳盆地可以为之提供粮食。但因为闯军有着近四十万人的庞大规模,这粮草供应在总体上仍旧是供不应求。

    基本上在闯军刚夺下济宁,阻断运河的同时,也是全国各地刚完成秋收的时刻。李自成以刘芳亮为主将,刘体纯为副将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南阳,目标直指大明的粮仓,湖广地区。

第七百八十章 天下态势2

    因为闯军行动迅速,官军毫无防备。一日时间不到,樊城被破,湖广的门户襄阳直接暴露在闯军面前。闯军耗费三日在上下游四处征集船只,第四日便开始渡河。

    襄阳为荆北重镇,本有驻兵两万。但左良玉在朱仙镇惨败之后,败退襄阳。在朝廷抽调其前去武昌平叛的时候,他直接从襄阳提走了一万五千士卒。后来,朝廷方便也意识到襄阳的重要性,令骠骑将军马祥麟率五千白杆军入驻。

    但一万人,守不住防线漫长的汉水。因而,马祥麟主动放弃了沿河防线,将兵力全部集中于襄阳城中,同时派人向后方的荆州,以及更远的四川求援。

    荆州驻兵本不算少,但守将却是个胆怯无能之辈。他以荆州兵力不足为由,拒绝派出援兵。而且直言守住荆州是他的责任,而援助襄阳却不是。只知道自守一地,而没有意识到襄阳一失,荆州又如何能守的住?可惜的是,放眼整个大明,这样的蠢人多之又多。

    当闯军进攻襄阳的讯息传到四川之后,秦良玉迅速集合了一支近两万人的白杆军,准备在第一时间出川援助。但在这个时候,四川巡抚邵捷春却突然下了一道命令,让他率部前往川北御敌。

    原来,在刘芳亮对襄阳发起进攻的同时,一支约两万的精锐闯军在大将贺珍的率领下乘船逆汉水西上。他们扫荡了勋阳府周边的州县,为大军补充粮草,然后在勋阳城下耀武扬威。勋阳官军心怀恐惧,不仅不敢出城与之决战,甚至在对方撤退之时还以为这是闯军的诱兵之计。

    等到勋阳官军决定派出斥候,以确定闯军是否真的已经撤离之时,已经是这股闯军撤退的三日之后。而且这股闯军就像凭空消失了,完全找不到任何痕迹。勋阳官军欢呼,以为是自己防守得当,逼得闯军撤离。一切都照常进行,而在心理上他们也忽视了这股闯军的存在,甚至没有向周边官军通报这股闯军的动向。

    这股闯军再次出现,却是在十日之后。他们突然出现在了汉中地界,以势不可挡之势连续攻下了汉水沿线的洵阳、兴安、汉阴、石泉等重镇,在南郑守军还未有丝毫准备之时便兵临城下。南郑守将仅仅抵抗了一日便出城投降,将汉中这块联结川地和陕西的战略要地拱手让给了闯军。

    汉中多山林,盗贼、劫匪横行。贺珍夺下汉中之后,竖起新顺王大旗,招降四方英豪。在很短时间内,便有数万大大小小的各种势力归附。得到了这些人之后,本是深入敌境的贺珍部顿时成了一个实力雄厚的一方诸侯。

    贺珍一方面在汉中之北的艰险要地驻以重兵,以防备驻扎陕西的孙传庭部。另一方面则马不停蹄的南进剑门,大有直接攻入四川之势。

    说到这里,王承恩突然停了下来,望向周显道:“周宣武,汉中多山,应当极其难行吧!从襄阳到汉中,中间那么远的距离,各地还有驻军,闯贼到底是如何做到的?”王承恩最忠于崇祯皇帝,但能力资质都极其一般。如果是高起潜,断然不会问这样的问题。

    周显沉默了一会道:“实际上此事也简单,只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即可。实际上在勋阳府内,类似的事情很久之前就真实发生过。三国时代,曹丕病死之后,新城太守孟达心中常常不安,因而约降蜀汉。但此事还未实施,消息就传到了司马懿那里,他一边写信安抚孟达,一边却率大军从南阳出发,在八日间急行军一千二百里,彻底打乱了孟达的部署。后来孟达被杀,诸葛亮北伐少了一个牵制曹军的盟友就是这个原理。要知道当时孟达坐拥三郡之地,手下有数万之众,而目前官军在勋阳各地兵力分散,且没有有一员大将对之进行统一的部署,败才正常。只不过……”

    周显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只不过这两事还是有点不同的,因为当时襄阳还在曹魏手中,司马懿没有后顾之忧,所进攻的地点也不过是上庸三郡。而贺珍则越过勋阳府,直接进攻汉中,这是完全意义上的孤军。虽然在汉中他收降了不少人,但将这些人转为真正的战力尚需要时间。我想贺珍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让川地守军误以为闯贼要进攻川地,从而无法派出士卒援救襄阳。”

    王承恩叹了一口气道:“如果是周宣武驻守四川,哪有贼人的可趁之机。可惜邵捷春那个蠢人,唉,一言难尽啊!”

    周显轻轻的摇了摇头道:“我曾在川地见过邵捷春,这人胆怯智薄,由他统筹川地大军,一定会置湖广危势于不顾。但秦总兵久经战阵,如何看不清这点?且她是马骠骑之母,在这种时刻又怎会不派出援兵?”

    王承恩叹声道:“秦总兵虽然是一介女流,但见识、能力都远超无数男儿。她第一时间向邵捷春禀明在汉中的闯贼乃是诱兵,请求立即出川,但邵捷春拒不同意,反而强令秦良玉立即率白杆军北上。秦良玉无奈,令其侄秦翼明率一万白杆兵顺江东下,在四川和湖广边境驻扎,以便随时出川。而她自率剩余白杆兵北上,想要在说服邵捷春后,立即出川。但最终邵捷春仍旧没有同意。”

    周显轻轻的点了点头,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难受。“那现在湖广的局势呢!”

    王承恩回道:“马骠骑苦守襄阳一月,没有得到一兵一卒的援助,在城破之后死于与闯贼的巷战之中。接着荆州守军不战而降,其他周边各郡亦是如此。局势崩塌,湖广彻底糜烂。而恰在此时,秦总兵状告邵捷春的塘报传到京师,引得皇爷大怒,当即下令缇骑出宫,绑邵捷春入京。而即使这样,局势仍旧没有一点要变好的迹象。”

    周显想到以前在川地与马祥麟的短暂相交,虽然说不上什么深交,但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感。却没想到他以这样一种壮烈的方式落幕。

第七百八十一章 天下态势3

    闯军拿下荆州之后,没有丝毫停歇,顺长江东下,一路攻城略地,目标直指楚地战略要地武昌。

    武昌不仅是锁钥长江上中游的战略要地,楚王府所在,还是左良玉经营良久的老巢。因而当左良玉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舍弃正在被围困的孙可望部,率部返回武昌。这本是正常的做法,但左良玉撤军的过程却极其不厚道。

    当时围困孙可望的主要有两支大军,一支是由平贼将军左良玉所率的以荆楚人为主的湖广军,还有一支是凤阳总督马士英所率的以江淮人为主的淮军。当左良玉率部撤离之时,不仅没有提前把自己将要撤离的消息传递给自己的盟友马士英,反而私下派人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孙可望。

    因而,当左良玉刚一撤离,孙可望便集中全军兵力向马士英发起了进攻。马士英不敌,士卒损失惨重,狼狈南逃。直到六安境内,得黄得功援助才稳住了局面。但江淮局势随即彻底崩坏,连失数县,连中都凤阳也落入了孙可望手中,天下震动。

    这样的场景看似荒诞,但略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左良玉这么做的原因也十分简单,无非就两个字“党争”。

    左良玉为山东临清人,但他崛起的地方却是在辽东,能从一个小卒逐渐成为独领万千士卒的朝廷大将。除了他本身的能力出众外,还得益一个人的着力提拔,这个人就是著名的东林党人侯恂。左良玉感念侯恂的知遇之恩,也因此比较亲近于东林党人。

    而马士英为贵州贵阳人,作为西南边陲的小人物,虽然通过科举他高中进士,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一步登天。官场,对于他这样没有任何关系的小人物来说不是一般的艰难。不像和他同榜的大多数进士,科举高中之后直接进入翰林院,然后混上几年就可以入阁入部。

    马士英在高中之后便被外放,历任户部主事,严州县令,河南、大同知府,各种地方小官,他做了个遍。他能力出众,官职步步高升,但这满足不了他的个人野心。东林党人对于他这只西南猴子没什么好感,他便和依附于阉党的阮大铖达成同进退,并且积极和新崛起的复党领袖张缚相交。

    自身能力出众,在朝廷内又有人为之摇旗呐喊,马士英登上了自己人生的小巅峰,成为大明的凤阳总督,俨然是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

    在孙可望部杀入江淮之后,他步步抵抗,苦心经营,虽然不能击败孙可望,但极大的延缓的后者的进展。后来,左良玉、黄得功、刘良佐率援军到达,大败孙可望于巢湖。可以说,此次大胜,马士英功不可没。

    但是在击败孙可望这个外部敌人之后,官军内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先是刘良佐南撤,接着黄得功因与左良玉不和率部前往庐州,官军剩下的只有左良玉和马士英两部人马。

    孙可望虽然大败,但仍有近两万大军,且淮西多山,没有重兵根本就不可能完全剿灭。而左良玉和马士英本就相互忌惮,在最初的进攻中都指望对方和孙可望拼的两败俱伤,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最终导致孙可望在淮西彻底站稳脚跟。

    直接剿灭不了,官军就采取围困战术,欲将孙可望彻底困死在淮西。这个方案本是可行的,淮西多山少田,孙可望数万大军的补给将是很大的问题。但在执行上,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是大军的补给问题。马士英兵少,且他是凤阳总督,可以依托于当地解决大军的粮草问题。而左良玉虽然从武昌来,但再从湖广运粮根本不可能实现,因而他要求马士英为之解决粮草问题。但马士英以朝廷无这样的规制而拒绝,只是从道义上给左良玉提供少许粮草,但这点粮草对于拥有数万大军的左良玉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左良玉为边塞小卒出身,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通过手中的长刀所获,性格飞扬跋扈,手下也多是悍兵骄卒。你不给我,我就自己去拿。左良玉不仅派兵洗劫了淮西数县粮仓,还纵容士卒四处烧杀抢掠,夺取普通百姓的那一点点口粮。

    马士英为当地的父母官,闻讯大怒,上书状告左良玉。而左良玉亦上书,攻击马士英不为之提供粮草,从而导致无法出兵剿灭孙可望。

    他们两个的上书在朝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逐渐演变成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相互攻讦。崇祯帝无奈,只能和起了稀泥。他下旨宽恕了左良玉,勉励了马士英,让他们同心协力,以早日攻灭孙可望。

    但这样的一道旨意并没有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左良玉依旧我行我素,而马士英则纵兵斩杀了几个洗劫百姓左部士卒。导致他们不仅没有齐心进攻孙可望,反而两军之间还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火并。

    再加上马士英为进士出身,瞧不起丘八出身的左良玉。而左良玉更觉得书生一无是处,对于监管自己的马士英更是百般看不上。最终导致两者的裂痕不断扩大,到最后两人各驻一地,相互之间毫无合作可言。

    因而,当左良玉准备撤离之时,才做了那样的决定。而且从实际上看,却不得不说,这是个英明的决定。

    不仅可以好好的坑害马士英一把,解一解最近被他压制的一口恶气。还可以告知孙可望自军已有准备,攻击自己不如攻击马士英,从而使自军可以安全撤离。

    从这点看,左良玉真的算是一员良将。

    周显笑了笑道:“左昆山真是厉害,不仅让敌军闻风丧胆,连自己人也恐惧万分。今后谁要与之协同御敌,不仅还防备敌人,更要防备这位左大将军了。”

    王承恩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周宣武说笑了。实际上,此事的影响远甚于一个江淮,皇爷为此已经一日滴水未进了。外面准备了马车,周宣武还是随我上车,我们边走,咱家边与你说。”

第七百八十二章 天下态势3

    末代驸马正文卷第七百八十一章天下态势3闯军拿下荆州之后,没有丝毫停歇,顺长江东下,一路攻城略地,目标直指楚地战略要地武昌。

    武昌不仅是锁钥长江上中游的战略要地,楚王府所在,还是左良玉经营良久的老巢。因而当左良玉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舍弃正在被围困的孙可望部,率部返回武昌。这本是正常的做法,但左良玉撤军的过程却极其不厚道。

    当时围困孙可望的主要有两支大军,一支是由平贼将军左良玉所率的以荆楚人为主的湖广军,还有一支是凤阳总督马士英所率的以江淮人为主的淮军。当左良玉率部撤离之时,不仅没有提前把自己将要撤离的消息传递给自己的盟友马士英,反而私下派人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孙可望。

    因而,当左良玉刚一撤离,孙可望便集中全军兵力向马士英发起了进攻。马士英不敌,士卒损失惨重,狼狈南逃。直到六安境内,得黄得功援助才稳住了局面。但江淮局势随即彻底崩坏,连失数县,连中都凤阳也落入了孙可望手中,天下震动。

    这样的场景看似荒诞,但略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左良玉这么做的原因也十分简单,无非就两个字“党争”。

    左良玉为山东临清人,但他崛起的地方却是在辽东,能从一个小卒逐渐成为独领万千士卒的朝廷大将。除了他本身的能力出众外,还得益一个人的着力提拔,这个人就是著名的东林党人侯恂。左良玉感念侯恂的知遇之恩,也因此比较亲近于东林党人。

    而马士英为贵州贵阳人,作为西南边陲的小人物,虽然通过科举他高中进士,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可以一步登天。官场,对于他这样没有任何关系的小人物来说不是一般的艰难。不像和他同榜的大多数进士,科举高中之后直接进入翰林院,然后混上几年就可以入阁入部。

    马士英在高中之后便被外放,历任户部主事,严州县令,河南、大同知府,各种地方小官,他做了个遍。他能力出众,官职步步高升,但这满足不了他的个人野心。东林党人对于他这只西南猴子没什么好感,他便和依附于阉党的阮大铖达成同进退,并且积极和新崛起的复党领袖张缚相交。

    自身能力出众,在朝廷内又有人为之摇旗呐喊,马士英登上了自己人生的小巅峰,成为大明的凤阳总督,俨然是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

    在孙可望部杀入江淮之后,他步步抵抗,苦心经营,虽然不能击败孙可望,但极大的延缓的后者的进展。后来,左良玉、黄得功、刘良佐率援军到达,大败孙可望于巢湖。可以说,此次大胜,马士英功不可没。

    但是在击败孙可望这个外部敌人之后,官军内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先是刘良佐南撤,接着黄得功因与左良玉不和率部前往庐州,官军剩下的只有左良玉和马士英两部人马。

    孙可望虽然大败,但仍有近两万大军,且淮西多山,没有重兵根本就不可能完全剿灭。而左良玉和马士英本就相互忌惮,在最初的进攻中都指望对方和孙可望拼的两败俱伤,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最终导致孙可望在淮西彻底站稳脚跟。

    直接剿灭不了,官军就采取围困战术,欲将孙可望彻底困死在淮西。这个方案本是可行的,淮西多山少田,孙可望数万大军的补给将是很大的问题。但在执行上,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是大军的补给问题。马士英兵少,且他是凤阳总督,可以依托于当地解决大军的粮草问题。而左良玉虽然从武昌来,但再从湖广运粮根本不可能实现,因而他要求马士英为之解决粮草问题。但马士英以朝廷无这样的规制而拒绝,只是从道义上给左良玉少许粮草,但这点粮草对于拥有数万大军的左良玉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左良玉为边塞小卒出身,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通过手中的长刀所获,性格飞扬跋扈,手下也多是悍兵骄卒。你不给我,我就自己去拿。左良玉不仅派兵洗劫了淮西数县粮仓,还纵容士卒四处烧杀抢掠,夺取普通百姓的那一点点口粮。

    马士英为当地的父母官,闻讯大怒,上书状告左良玉。而左良玉亦上书,攻击马士英不为之粮草,从而导致无法出兵剿灭孙可望。

    他们两个的上书在朝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逐渐演变成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相互攻讦。崇祯帝无奈,只能和起了稀泥。他下旨宽恕了左良玉,勉励了马士英,让他们同心协力,以早日攻灭孙可望。

    但这样的一道旨意并没有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左良玉依旧我行我素,而马士英则纵兵斩杀了几个洗劫百姓左部士卒。导致他们不仅没有齐心进攻孙可望,反而两军之间还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火并。

    再加上马士英为进士出身,瞧不起丘八出身的左良玉。而左良玉更觉得书生一无是处,对于监管自己的马士英更是百般看不上。最终导致两者的裂痕不断扩大,到最后两人各驻一地,相互之间毫无合作可言。

    因而,当左良玉准备撤离之时,才做了那样的决定。而且从实际上看,却不得不说,这是个英明的决定。

    不仅可以好好的坑害马士英一把,解一解最近被他压制的一口恶气。还可以告知孙可望自军已有准备,攻击自己不如攻击马士英,从而使自军可以安全撤离。

    从这点看,左良玉真的算是一员良将。

    周显笑了笑道“左昆山真是厉害,不仅让敌军闻风丧胆,连自己人也恐惧万分。今后谁要与之协同御敌,不仅还防备敌人,更要防备这位左大将军了。”

    王承恩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周宣武说笑了。实际上,此事的影响远甚于一个江淮,皇爷为此已经一日滴水未进了。外面准备了马车,周宣武还是随我上车,我们边走,咱家边与你说。”

第七百八十三章 天下态势5

    王承恩还在继续说。“皇爷的诏令发出去没多久,刘泽清上书言说的那个叛贼刘孔和竟然来到了京师。刘孔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内任职,关系深厚,他四处递书,状告刘泽清私下联结闯贼,背叛朝廷。而且最主要的是,他还带来了一个证人,鲁郡王朱以海。如此,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刘泽清背叛朝廷的事实。”

    周显点了点头,“那圣上是如何处置此事的?”

    王承恩道:“虽然刘泽清的确与闯贼有关系,但至少他还未真正投降闯贼。皇爷有意低调处理此事,但群臣汹汹。最后被逼无奈,皇爷只得下诏令方正化前赴山东调查此事。方正化虽然是內恃,但却在登莱充当监军。皇爷没有派大臣,甚至没有从朝内派出內恃,里面的意味很是明显,就是告诉刘泽清不会深究此事。”

    李自成攻取济宁,兵临兖州。而在鲁西,能夺回济宁,或者说能抵挡闯军的只有刘泽清所率的数万士卒。一旦他因为害怕朝廷追责而直接投靠了李自成,那后果将不堪设想。按说崇祯帝这样处置并没有什么错,但为何刘泽清却直接叛了呢!“那后来呢!”

    王承恩叹了一口气道:“方正化刚到达临清就被刺杀身亡,而朝廷派去的查案钦差在他的地界上被刺身亡,就算他有一万张嘴也说不清楚了。这样一来,刚刚平息的群臣怒气再次被激发了出来。无数大臣上书,要求重惩刘泽清。而皇爷只得下诏训斥刘泽清,并准备派出新的将领前往山东夺取刘泽清的军权。”

    周显皱眉道:“那方正化是刘泽清派人刺杀的吗?按说,他应该不会蠢到这种地步吧!”

    王承恩摇了摇头道:“不知道。有人说是刘泽清命人做的,但从种种迹象来看,似乎又是闯贼下的手。但此刻,这个已经不重要了。问题是,刘泽清知道朝廷要夺他军权之后,恼羞成怒。不仅拒不接受朝廷的诏令,还同时派出士卒进取济南、东昌两府。因为他是右都督,兼山东总兵,朝廷又未公开宣布其投靠闯贼。他打着大明的旗帜,在朝廷做出反应之前便拿下了山东的大部分州县,并俘虏了以山东巡抚邱祖德为首的山东众文武。”

    看周显脸色难看,王承恩继续说道:“当山东的消息传回京师后,皇爷大怒,传诏四方,揭示刘泽清的罪名。同时令曾担任过山东巡抚的王永吉率天津卫兵出天津卫,前去讨伐反叛的刘泽清。但王永吉不通军事,在德州被刘泽清击败,士卒死伤惨重,而他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周显心中无奈,既然决议安抚刘泽清就应该执行到底。而如若要动他,就应该派出精兵强将出攻山东,以尽快平定刘泽清的叛乱。而崇祯帝却只派出了一个以文职出身的王永吉,难道他还真以为只因王永吉担任过山东巡抚,便可以凭借他在当地的关系兵不血刃拿下整个山东吗?“那现在的情况是,刘泽清已经投降李自成了吗?”

    王承恩摇了摇头道:“情况比这个更糟。刘泽清在击败王永吉之后,野心膨胀,他不愿当大明的右都督,也不愿投靠闯贼。他想当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编造了皇爷的十大罪名,宣告四方,以此言说皇爷不配当大明的天子。然后他以自己的几万精兵为基础,拉拢强迫山东众文武,扶鲁王朱以派称帝。”

    周显顿时哑然,没想到刘泽清竟然还能有这么大的野心。鲁王朱以派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后代子孙,与他同等地位的藩王在大明有十数位。他能称帝,其他的藩王会如何作想?因而最后无论是否能平定刘泽清的叛乱,朱以派的称帝就等于开了一个坏头。只要他们觉得自己可以,或者有大明的文武有野心想要借助这些朱元璋的后代来实现自己的野心,就可以直接称帝或者扶这些藩王登上帝位。

    历来,天无二主。

    现在这世上已经有了一个李自成,一个皇太极,再加上一个朱以派,事情就变的更复杂了。而且朱以派是朱元璋的后代,他的称帝从根本上质疑崇祯帝统治的正统性。而且如若不能尽快平定叛乱,很多对崇祯帝不满的大明士绅就会转而开始支持朱以派。这种事情,显然是崇祯帝所不能容忍的。

    周显到此刻,终于明白自己被放出来的原因了,因为崇祯帝觉得自己可以助他尽快平定刘泽清的这场叛乱。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好事。但登莱只是山东的两个边缘府,土地贫瘠,人口稀少,又如何去平叛占据山东大部的刘泽清呢!

    王承恩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刘泽清在击败王永吉之后,留少数兵力于德州,以防朝廷再次派兵进攻山东。而同时令士卒强逼着在山东的士绅官员参加朱以派的登基大典,淄博的王家、临清的刘家,甚至是衍圣公孔尚贤也都被迫参加。”

    说到这里,王承恩看了一下外面道:“周宣武,到了,我们去见皇爷吧!具体的详情,到时候你可以直接去看战报。”

    周显点了点头,说道:“王公,我记得你之前说过孙可望又掀起了轩然大波,你现在能否提前告诉我,到底是什么?”

    王承恩叹了一口气道:“济宁被闯贼所占,装满漕粮的船只聚于淮河不能北来,十多万漕丁无事可做。而漕运官吏以他们什么事情都没做为由,拒绝给他们发放饷银,因而闹的民怨沸腾。孙可望不知从哪里得知了这个消息,他手下将领李定国率领两千精骑竟然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然出现在淮西地界,并夺取了淮河之上的近百艘漕运船。他们散尽上面的粮食给周边贫民,以收民心。同时招募漕兵入军,扩充实力。在孙可望率大部士卒到达之后,他们渡河东进,连破数城。目前新传回来的消息,孙贼正在围攻扬州。”

第七百八十四章 天下态势6

    走出武英殿没多远,殿内便传出瓷器被打碎的清脆声响。李邦华无奈的摇了摇头,脸色间满是苦涩。“周将军,你这是何必呢!圣上已经做出了巨大让步,你为何还要讨要山东总督一职?圣上主动授予你是一回事,你自己讨要则难免有逼迫圣上之意。一般人尚且难以接受,更不用说圣上。”

    周显平视前方,语气平静。“李御史,你可知道登莱有多少百姓?”

    还未等李邦华回答,周显便继续说道:“登州人口不到四十万,莱州人口大约八十万,两者相加也只一百二十万人左右。而一个兖州府便有人口一百七十万,济南府更多,高达二百一十万。而且最主要的是,登莱贫瘠,而济南、兖州则是整个山东最富裕的两府。刘泽清目前扶鲁王登上帝位,与朝廷已是不死不休的关系。不管处于什么样的考量,他首先要做的必是极力扩充兵员,而以山东西三府充足的财富、人口,完全可以满足他想要的一切。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让我掌控一切,否则以登莱孱弱的兵力,将很难取胜。”

    李邦华沉吟片刻,最终轻轻的摇了摇头道:“周宣武所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登莱亦有自己的优势。例如,登莱之兵连破满虏,实力强劲,绝非刘泽清新募之兵所能抵挡。况且刘泽清生性暴虐,难以服众,就统兵能力而言,本官不认为他能超越周将军你。以虎狼之师驱逐新募弱兵,未必没有胜算。”

    周显笑了笑道:“李御史还真是高看周某。但实话而论,如若以我登莱五营兵力,即使不能全胜刘泽清,至少也可落于不败之地。但现在的情况是,两营兵力部署在辽东金州,一营兵力部署于皮岛。而我目前所能调用的只有勇字营和仁字营两营人马,一万余人。刘泽清为沙场宿将,即使不招募新兵,他手下亦有数万精卒。如此的实力悬殊,要想取胜,必须分解其势力,瓦解其军心。如果我还只是一个戴罪之身,又如何令山东的众士绅站在我这边反对刘泽清?山东总督这个官职是一个招牌,向众人显示朝廷已经山东之事全权委托于我。只有这样,我说的话才有威信,做的事才能博得众将士的认同。”

    李邦华吃了一惊,“周将军,你莫非不准备调回在金州和皮岛的士卒?”

    周显点了点头道:“无数将士拼尽性命才换取的尺寸之地,我怎能舍弃?而且我始终认为,满虏才是朝廷的大敌。现在我军在金州和皮岛经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此刻放弃,将来或许要耗费数倍的牺牲才能重新再夺回来。”

    李邦华道:“但圣上说……”

    周显笑道:“目前陛下既然已经任命我为山东总督,那说明整个山东的军力调配全部由我一人负责。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只要我觉得合适,便可以自主决定撤或是不撤。”

    李邦华皱了皱眉头道:“运河被阻,南粮无法北运。如若不能尽快击破刘泽清,后果将不堪设想。”

    周显道:“北方虽然灾荒严重,但此刻秋收已经完毕,以河北、山西等地的储粮来论,维持两三个月应该不成问题。而京师粮价之所以飞速上涨,除了百姓恐慌外,就是某些奸商趁机抬价。只要有新的粮食运到京师,以朝廷的名义平价买卖,自会让粮价恢复平稳。我会让登莱的水师全力支援沈侍郎,尽快通过海运运粮到京师。只不过限于船只数量,恐怕也只能暂时满足京师百姓和九边将士。至于在陕西的大军,恐怕只能靠从山西调配粮草了,而且要尽早做准备。”

    “这个圣上已有决议。除了派出官吏前往山西购粮以尽快运往陕西外,还为孙兵部送去了五十万的饷银。至少在短时间内,陕西那边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李邦华突然笑道:“说到这个,还得多亏周将军你。朝廷府库空虚,本无余财,但你贸然抄了王德化和高起潜的家,却为朝廷提供了数百万的银子。目前高起潜虽然逃脱惩罚,但他的百万家产却全部充公。而王德化更惨,上次京师大乱,和他或多或少都有点关系。在无法完全查清真相,而圣上又想放你出来之际,这责任只能由他来担。圣上下令诛其九族,将其所有家产没收入官。”

    周显奇道:“太监也有九族?”

    李邦华笑道:“他又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怎么会没有九族?只是可惜了那么多无辜的人,都因为他而丧命。”

    周显没有就此事再说什么,转而说道:“请李御史代为转达圣上,至多三个月,我必击败刘泽清。但在此之前,请圣上不要轻动陕西的大军。流贼已经成势,不可能一战而胜,贸然出潼关,很有可能会重蹈哥舒翰兵败的覆辙。现在最好的办法是让各地驻军采取守势,先稳固所占区域内的稳定,然后派出精锐士卒不断出击,以小胜累积大胜。等到孙总督完全准备好时,我率山东之兵响应,秦总兵出川东攻荆州,而同时令左良玉出武昌西进。四方合作,或许可以给击败李自成。”

    李邦华眉头紧蹙,沉默了一会道:“此事恐怕很难。周将军还不知道吧!在李自成攻下襄阳之时,圣上已经下诏让孙兵部出攻河南。目前之所以没有施行,是因为孙兵部以粮草和兵员不足为由推诿了过去。但目前陛下除了调配粮草,补充器械、军饷外,还令唐通、周遇吉等将率本部人马奔赴陕西。等到粮草运抵,恐怕孙兵部便再无拒绝出兵的理由了。”

    看周显脸色难看,李邦华继续道:“湖广是大明的粮仓,而苏浙是大明的钱库。目前闯贼攻占了荆州,而孙贼更在猛攻扬州。如若朝廷不采取一些举措打破这样的劣势,迟早要被这些贼寇活活困死。”

    周显最终叹了一口气道:“希望孙都督能够取胜吧!”

第七百八十五章 送行

    天『色』微明,在复州之东归服堡下的海滩上,近千明军将士肃然而立。在前方的海面上,小船摇曳着来回,不断将士卒运上停靠在更远处的大船上。海边吃水浅,这里又并非海港,大船不能再行靠前。

    周显歉意一笑,望向林庆业道:“林副将,真是抱歉。这边战事刚结束没两天,却要你不顾辛苦再次远征。”

    林庆业拱手道:“军门客气了。林某为朝鲜小民,得军门看重,高居大明副将。为国战死尚且丝毫不顾,何谈这点微微辛苦?况且,林某历来的心愿就是卫护朝鲜。此刻清军既然已经撤离皮岛,我自当前去收复,林某还得多谢军门给在下这样的机会。”

    周显笑了笑,提醒道:“现在李雄虽然传信说,孔廷训已经撤往了丹阳城,但清军在那一线的兵力仍然雄厚。现在我军水军大部还在复州之西,你现在率领这千余士卒前往,务必要一切小心。剩下的三千水卒大约会在你到达之后十日内赶到,可以两部人马会和之后,再实施我们的整盘计划。”

    在得到清军突然撤离皮岛的消息后,周显当即便决定趁势占据皮岛。在略作思考之后,他最终将登莱水师一分为二。其中一部由韩括率领,继续滞留在复州和金州一带。另一部由林庆业领着,前往皮岛。

    但因为之前进攻复州,大部分水卒都在复州之西的长生岛附近。想要向西前往皮岛,就必须绕过整个旅顺半岛。好在在金州之东的广鹿岛上还留有数百水卒,周显又给了他一些不会晕船的步卒,凑了一千余人,让他先行前往。而后续三千人,会在两日后从复州之西的长生岛出发。

    明军虽然大胜,但士卒折损也很严重,在复州和金州的留守的兵力并不多。而周显之所以在此时就做出进军皮岛的决定,主要是看重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处于朝鲜和辽东的要津之地,向东直通朝鲜,向北不远就是满清所占据的丹阳城。

    如果能牢牢掌控这里,不仅可以直接出兵到辽东沿海,还可以威慑朝鲜国内的向清派。甚至有朝一日,让朝鲜再次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也未必不可能。

    昔日,『毛』文龙的东江军完全覆灭之后,皮岛为清军多占。这之后,清军才敢大举进攻朝鲜。仅一战,朝鲜便完全而溃,大明从而失去了牵制满清的一个重要盟友。如若此时能以大军占据皮岛,就等于给了朝鲜打了一阵定心剂,即使其不完全心向大明,但至少不会再给满清提供任何援助。

    但想要完成后面的目标,紧紧依靠林庆业的千余士卒甚至还有后续的三千人都远远不够。周显定下的计划是让林庆业先占据皮岛,然后以他之前朝鲜大将的身份招募朝鲜人入军,利用当地朝鲜人的力量来打击清军。

    林庆业听完周显的提醒,微微拱手道:“军门放心,属下知道该怎么做。”

    周显点了点头,转向旁侧的高劲松道:“高守备,你统御你手下步卒随林副将一起前往,一切都要听从他的安排,不得有误。”

    高劲松抱拳道:“军门放心,属下必定以林副将马首是瞻。”

    周显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我已经上表朝廷,提议重组东江军。到时候新一任的东江总兵就是林副将,而你跟在他身边必然能比你留在金州能发挥更大作用。我已经向朝廷上报了你的功劳,升为游击将军应当不会有太大问题。只要你全心全力为我大明效力,在将来升为参将、副将,乃至总兵也未必没有可能。我只希望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推举。”

    身为降将,所担心的主要有两件事情。一个是对方是否会秋后算账,另一个是自己是否还有高升的可能。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高劲松不以为周显是那种会算后账的人。但他仍担心一点,就是自己能否还有继续高升的可能。

    最初,当周显说让他率部跟随林庆业前去皮岛时,高劲松的内心是无比失落的。他是旅顺人,在旅顺城担任守备,根基更是在旅顺。在他心中,周显此举无非是让自己脱离原来的根基之地,从而更好的制约自己。但身为降将,他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表面装作十分乐意的接受了。

    但此刻听周显如此一说,他顿时满脸惊喜。游击将军,参将,副将,这是他多少年之前便梦寐以求的事情啊!与这样的重用相比,离开旅顺这样的小事,哪里还在考虑之列?他单膝下跪,脸『色』激动的无以言表。“请……请军门放心,属下愿为大明鞠躬尽瘁。”

    周显扶他起来,笑道:“尽力做好就行。”

    林庆业先行上船,需要提前安排一些事情,高劲松紧随其后。

    札拉里抱拳在胸,向周显施了一礼道:“军门,那属下也上船了。”

    周显看了他一眼。和最初一样,札拉里身上还穿着那件皮衣。在这样的季节,周显一直很好奇他到底热不热。“札拉里,你之前送我一副完整的回礼还没给你呢!”

    说着,周显轻轻的摆了摆手。后面两个亲兵上前,一人手中捧了一副铠甲,另一人牵着一匹纯白『色』骏马。

    “这副铠甲的主人是阿巴泰,上好的精钢打造。而这匹马则是满达海的坐骑,也是一等一的良驹。手下士卒在得到它们之后献给了我,我现在送予你。”

    札拉里脸『色』兴奋,“这……,给我的?”

    周显笑着点了点头,道:“好铠配壮士,良驹予英雄,它们应该有自己的新主人。这次,我派出了手下最好的五个把总以及一百士卒随你一起回去,希望到时候谢迁和你能给我练出一支精锐之师。”

    札拉里心中感激万分,连忙拱手道:“请军门放心,我和谢守备必定不会令您失望。”

    周显轻轻点了点头,说道:“箱子里面还有几副上好的铠甲,最上面的那一副是给谢迁的,剩下的让他自己看着赏赐。”

第七百八十六章 送别2

    听到周显话语,朱慈烺陡然变色。“周显,你在胡说些什么?父皇还在,我怎么可能是……你再如此胡说,我……我……”他的声音逐渐低了下去。

    周显在朱慈烺身旁陪读数年,深知他的性格。善良而柔弱,儒家那种以父为天的思想早已浸透到了他的骨子里。周显说的话语让他反感,但他限于二人平素的关系,他又不知道该怎么指责周显。因而口中嚅嚅了半天,只是说道:“周显,这样的话休要再说。”

    周显笑了笑,说道:“既然殿下不想听这个,我们就说点别的。殿下觉得,孙都督出陕西攻击闯贼,有几成胜算?”

    朱慈烺愣了一下,不知道周显为何突然有如此之问。他沉默了片刻道:“孙都督被誉为我大明第一良将,贼首李自成数次败于其手下,我想这次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周显摇头道:“时势不同,此时的闯贼已经不是当日的闯贼,而目前的官军亦不是当日的官军。单纯从军事角度而论,我以为孙都督的胜算最多只有三成。”

    “只有三成?”朱慈烺惊的叫出了声。

    周显点了点头道:“目前,陛下的军事策略是重西部,轻东部。即使在刘泽清击败天津府兵之后,只是派了四千京营士卒驻防天津。这固然是因为刘泽清目前兵力不足,短期内没有北上的意图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陛下始终认为闯王李自成才是朝廷的大敌。陛下不仅从山西征粮,为孙都督提供足够的粮草,还征调了唐通、周遇吉等将率部前往陕西,阻止孙都督出兵河南已经完全不可能。但如此一来,除了山西、大同还有近万人马外,京师西北防线已经完全空虚。一旦孙都督出征河南失败,陕西定不可守,那京师就彻底危矣!”

    朱慈烺听后脸色难看,但他仍旧摇头道:“我虽然不知军事,但也知潼关是天下第一雄关,是陕西的门户,是闯贼攻入陕西的必经之地。潼关破,则陕西失;潼关安,则陕西全。孙都督熟知军事,即使他出兵河南,也定会留一部兵力把守潼关。即使前方兵事失利,以孙都督之能也定会率部退回陕西。以潼关之险,闯贼如何能够攻破?”

    周显笑了笑道:“没想到殿下也开始关注军事了,但您所看到的一些只是表面。你说的其他都对,潼关是雄关,是陕西的门户。但你可能不知道,它同时也是大关。它不像洛阳的虎牢关,只有一条小道直达关下,想要守住它,五千士卒足矣!但潼关除了一座主关外,还有大大小小数十座侧翼辅助关卡。这是它的优势,关卡之前相互配合,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杀伤敌军。即使数处关卡被敌军攻破,只要主关不破,能进入陕西的不过是小股敌军,很大可能会成为守军的盘中之餐。但这也决定想要彻底守住它,至少需要十万士卒。否则,就会有足够的士卒通过那些小关卡进入到陕西,威胁潼关守军的后方。目前孙都督拥兵十数万,面对采取守势的数十万闯军,想要取胜已属万难,不可能留守足够的兵力把守潼关。如果我是孙都督,必然集中所有兵力出潼关攻击闯贼,以增加此战的胜算。而同时放弃潼关,留少量兵力防守西安城。如此即使闯军表面上与我军决战,而私下以精兵偷入陕西,短期间亦无法攻下西安城。只要河南之战大胜,那陕西的问题自会化解。”

    朱慈烺眉头紧蹙,“你是说,这一战只取决于孙都督与闯贼在河南的大战,胜则天下安,败则朝廷再无兵力可以阻挡闯贼逼近京师。”

    周显点了点头,“就是这样。”说到这里,周显单膝下跪,语气严肃道:“殿下,如若到最后真的是孙都督的败讯传来,你定要说服陛下即刻南下。我在这段时间内,必会竭尽全力击败刘泽清,打通运河。南方富庶,兵员充足,只要陛下能够总结自己施政失败的原因,痛定思痛,未必不能中兴大明。”

    朱慈烺沉默了一会,最终说道:“忘筌,你起来吧!我还是认为,事情未必会发展到你说的那种地步。”

    周显站起身来,突然注意到一个个头很矮的禁军侍卫正在缓缓靠近,而他们二人的对话很有可能已经被他听去。周显心中懊恼,感觉自己也太不小心了。他紧握拳头,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和朱慈烺叙着闲话,而眼角则偷瞄着那个侍卫。心想只待那侍卫到达自己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便出手擒下他,并以意图刺杀储君的名义处死他。崇祯帝并非仁慈的皇帝,这些话如果让他听去,惨的将不止自己,还有太子朱慈烺。

    周显猛的转身,一个跨步向前,挥手用力打向那个侍卫的面门。但刚一出手,他自己便愣住了,生生的收回了自己的拳头。

    那侍卫明显被吓了一跳,他尖叫一声,趔趄着向后倒去。周显连忙伸手拉住了他,然后一用力将他揽在自己怀中。

    朱慈烺看清了那个侍卫后,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道:“和忘筌说的久了,就把你给忘记了。皇妹,你没事吧!”还未等朱媺娖回答,他却突然咧嘴笑道:“都钻到忘筌的怀中取了,看来是没事。”

    朱媺娖惊魂未定,双手紧紧的抓住周显的双臂。待到听到朱慈烺的话语,再看到远处的侍卫都在朝这个方向看,才猛然注意到自己还在周显的怀中。她的脸顿时一红,连忙推开周显,口中抱怨道:“皇兄,你又取笑我。”

    朱慈烺笑了笑,转向周显道:“一直缠着我,不带她过来都不行。只不过这是瞒着父皇的,所以你们有什么话要快点说,我还要尽早带她返回皇宫。对了,父皇还有一些话要交待给沈侍郎,我就先过去了。”

    周显拱手道:“多谢殿下。”二人之间,有些话语,不需要多说。

第七百八十七章 送别3

    朱媺娖看朱慈烺离开,伸出脚狠狠的踩了一下周显。

    周显呲牙道:“哎呀!殿下,你又变重了。这一脚擦下去,我这条腿恐怕要彻底残废了。”

    朱媺娖咧嘴笑道:“重了吗?小心有一天我重成猪八戒,一脚把你踩进地底下去。”看周显蹲下身子揉着脚,她有点疑惑的嘀咕道:“真有那么疼吗?”

    周显语气异常严肃道:“真的,要不,你替我揉揉。”

    朱媺娖正要蹲下身子,却突然注意到周显嘴角的那一抹坏笑。她顿时伸出脚,在周显的另一个脚上又狠狠的踩了一下,然后气嘟嘟的道:“那你就先疼着吧!刚才竟然还想打我,你活该。”她这次踩的力度比上次加大了许多。

    周显低声惨叫了一声,满是委屈道:“天地良心啊!你从后面偷偷摸摸的过来,我还以为有人要对太子不利呢!这才下了狠手。不过,看到是你,我不就立即收手了吗?又没有真的打到你。对了,我和太子刚才的对话,你有听到什么吗?”

    朱媺娖摇了摇头道:“我本来想给你们一个惊喜呢!一直想着怎么悄悄的走到你们跟前而不被发现,根本就没有去听你们在说什么。”说到这里,她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只是没想到早就被你发现了。”

    看周显明显松了一口气,朱媺娖有点奇怪的问道:“你们在说什么,我不能听到吗?”

    周显摇头笑道:“当然不是。只是一些有关朝政的,不适宜告诉外人。实际上你即使听到了也没关系,不要告诉其他人就可以了。”

    朱媺娖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她抬头四望,语气中满是惊喜道:“这里真美。”

    周显看了看四周,这里是官道的一个岔口,一座再普通不过的亭子,几棵没有什么明显特色的杨树,不远处已经收割完成,遍地狼藉的麦田。唯有很远处的在朝阳的照耀下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还算看的过去,但和“真美”两个词真的相差甚远。但瞬间周显又明白了二人感觉上的落差,“殿下,你在以前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色?”

    朱媺娖脸色黯然,但只是一瞬间,她便淡淡一笑,点头道:“这是我第一次出宫。宫内虽然什么都有,但转来转去就那么大,看了十几年,早就厌烦了。而且皇宫内虽然有各种参天大树,奇花异草,但总感觉它们少了一些什么东西。周显,你去过很多地方,那些地方也有这样美吗?”

    朱元璋以草莽之身登上皇位,在他接下来的日子里,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巩固他的朱氏王朝。他清楚知道,在他之前的所有王朝基本上都面临着宦官和外戚专政两大问题。

    他命人铸造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的铁牌,悬挂在宫门之上,以警示自己的后世子孙。而同时下诏,凡大明公主,都不能嫁于身份地位较高的世家之子,更不用说那些具有官身的文臣武将。而一旦娶了公主当了驸马或者自己的女儿嫁给了皇帝成为妃子,他所在的家族之人便不能再入朝为官,等于完全绝了仕途。

    从后来的结果看,朱元璋限制太监干政的举措完全无用。明朝基本上是所有朝代中宦官干政最严重的朝代,还出了“九千岁”魏忠贤这种在之前历史中从未出现过奇特景象。但朱元璋对外戚的限制却收到了奇效,终明一代,从未有过外戚干政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明代的公主的命运多数比较悲惨。在婚嫁之前,像金丝雀一样被养在宫内,吃喝不愁,但没有任何自由。而在婚嫁之后,被夫家像神像一样高高供着,仍旧没有半点自由。

    在所有公主中,最惨的应该是万历皇帝的同母妹永宁公主。当永宁公主到了婚嫁的年纪,万历皇帝将此事交给了自己的亲信太监冯保。这时,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梁姓商人觉得这是改变自家门第的好机会。花费重金结交冯保,最终拿下了这门亲事。

    但梁姓富商的儿子在当时已经身患重病,在举行大礼的时候便狂流鼻血,而且在婚礼举行一个月后便病重而亡。堂堂的皇室之女,却沦为冲喜的工具,这样事情也只有在明朝才有可能发生。

    周显心中突然有点心疼朱媺娖,连眼前这样的平凡之景都能被她视为美景,真不知道出生在皇室到底是幸还是不幸。他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别处的景色可要比这里美的太多。在蜀地,万仞高山平地起,一道长流从中行,比画中描述的更为险峻。在辽东,冰棱子倒挂树头,雪白的可以刺瞎人的眼睛。在海上,晚霞照耀水波,海浪拍打船头,那美丽的场景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在济南,千泉齐涌,四周都像要凝出水雾来。在登莱,登上山峰,云彩就在脚下,伸手似乎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辰。还有……”周显一口气说了十几处,最后说道:“壮丽的河山,远非几句话就可以说的清楚。”

    朱媺娖双眼发亮,神色间满是兴奋。“真希望有一天可以去看看。”

    周显笑了笑道:“这还不简单吗?以后想去什么哪里,我陪你一起。只不过现在你要先回宫了,殿下已经在那边等很久了。”

    朱媺娖“哦”了一声,脸色黯然。

    周显扶正她的头盔,给她整理了一下衣装,说道:“禁军都是身材高大的侍卫,和你的身型不符,而且这身盔甲太重了。下次要换装着,就换成太监的,那样便不会轻易露馅。等山东那边的事了,我再回京师看你。”

    朱媺娖低声“嗯”了一声,慢慢向朱慈烺那边走去。但走到一半,她突然跑了回来,伸手将一个荷包塞到了周显手中,接着满脸羞红的跑开。

    周显看着荷包上那个奇怪的造型,满脸疑惑的小声嘀咕道:“两只……野鸡?”

    朱媺娖好似听到了一样,满脸怒气的扭头,提高声调道:“那是鸳鸯,两只鸳鸯。”

第七百八十八章 夺利

    陆路被刘泽清阻断,周显出京师,经由天津,直接出海前去登莱。秋日风平浪静,一路十分顺畅。

    海上无事,周显便利用这段时间将有关大明各地的情报仔细浏览了一遍。所有的文档全部来自当地官员奏折的抄录附件,未必完全都是事实。但看的多了,确实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真实的东西。

    但这些东西看多了,却莫名的感觉有点心烦。周显揉了揉自己略显酸疼的双眼,背倚在床头上。说是床,只不过是一条窄窄的,固定在船侧的一条木板。船上空间狭小,这样的条件已算是优待,至少周显有自己单独的船舱。普通的士卒,则十几个人住在一起,除了一条狭窄的通道,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这时,门外突然想起了轻轻的敲门声。“军门,小人能进去吗?”

    周显应了一声,舱门被推开,章怀弯腰走了进来。“军门,这天再有一个时辰便黑了,船老大说前方五里处便有岛屿可供停歇,我们今天是不是就行到这里?”

    周显沉思片刻,最终点头道:“连续行了三天,兄弟们也都辛苦了。通知后面的船只,随舰船依次登岛。另外,给我准备点酒菜,邀请鲁王、沈侍郎,还有孔副将过来,就说我有要事和他们相商。”

    章怀笑道:“军门,你有口福了,兄弟们今天下午刚在海中捉到两尾大鱼,还新鲜着呢!”

    周显淡淡一笑,道“这几日,天天吃的都是些咸鱼、硬饼,我也确实有点馋了。上岛之后,看能否找点青菜,再配上一些船上的干菜和其他的东西,熬一锅鱼汤,让兄弟们也一起解解馋。”

    章怀道了句“得了”,然后快步向外走了出去。不一会,上面传出了梆夫的大声吆喝声,“所有船只东转,准备登岛。”

    虽是秋日,但温度还未完全降下去,海风吹来,给人一种十分舒爽的感觉。

    海滩之上,章怀不知从哪里搬来了几个小石块,配上一较为长平的石条,组成了一个简易的宴桌。周显几个人围坐成一团,石条上面摆放着几盘小菜,两壶美酒。距离他们不远处,几个船厨支起两个火堆。一个上面挂了一个大锅,正滋滋的煮着鱼汤;而另一个火堆上,则正在烤着一条大鱼。而在更远处,是士卒和船夫,还未开始吃什么东西,他们便已经喝的东倒西歪。大声叫骂着,欢笑着,隔了老远都可以听得到。

    一个船厨切下了整整一盘烤鱼,给周显他们端过来。“诸位大人,鱼烤好了,趁热吃会好一点。”

    周显点了点头道:“我们这边够了,剩下的给那边拿过去吧!你们也忙了这么久,先去吃点东西,这里不用你们侍候了。”

    那船厨应了一声,缓缓退到远处。

    周显拱手向朱以海道:“鲁王殿下,条件简陋,委屈您了。”

    朱以海脸色挤出一些笑容,道:“周都督客气了。你每日所食和本王完全一样,你都不觉得委屈,我一个失地藩王,有吃有喝就行了,何谈什么委屈?”

    周显笑着摆手道:“鲁王殿下所说的只是暂时的,只要击败刘泽清,这山东不还是需要您来坐镇吗?英雄困厄之时,只要志气不跌,终有重起之日。”

    朱以海奇怪的看了周显一眼,“周都督有必胜刘泽清的把握?”

    周显点了点头道:“如果完全按照我的计划,三月之内,刘泽清必败。但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鲁王殿下要全力支持我外,还需要您给我点实际的东西。”

    “实际的东西?”朱以海疑惑的看着周显。

    “对。简单而言,是一个承诺。”

    周显并没有立即做解释,而是缓缓说道:“前鲁王朱以派登基称帝,虽然是在刘泽清逼迫之下实施,但其确实已经犯下不赦之罪。按说,平定此次叛乱之后,其名下的房屋、田产等都是罪产,应该归入国有。”

    朱以海脸色顿变,沉默了半晌道:“周都督这是想没收我鲁系王室的所有家产吗?皇兄他受奸人胁迫,称帝乃是被逼之举,世人尽知,此刻他亦为自己的所为付出了代价。圣上现在夺其王位,授予本王,那鲁系王室的一切自由本王来继承,当然包括那些田产与房屋。我可是太祖的直系子孙,你……”朱以海突然站起来,提高声调道:“你安敢如此?”

    朱以海的大声引得了远处士卒的注意,他们纷纷向这个方向看来。

    沈廷扬连忙站起来,低声道:“鲁王殿下莫要动怒,我相信周都督并非是那个意思。”然后他强拉着朱以海重新坐下。

    而旁侧的刘孔和因为身份低微,在此时不知道,也不敢说什么。他随朱以海站起来,看到朱以海坐下,他也跟着缓缓的坐了下去。

    周显端起石条上的酒杯,一饮而尽。“实际上,我就是那个意思。”

    “你……”朱以海腾的一下再次站起身来,怒指周显。

    周显脸色平静,“刘泽清击败王永吉之后,在京师附近已无一支朝廷大军能与之相匹敌。但他为何不继续北上,威逼京师,而却出乎意料的突然撤回济南。刘副将,你乃军中大将,你来说为什么?”

    刘孔和没有料到周显会突然叫他,愣了一下,一时间脑子没有反应过来。他干咽了一口吐沫,脑袋飞速运转。“刘泽清他……,他兵力不足,攻不下京师。”

    周显笑了笑,说道:“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刘泽清虽然在山东经营多年,但因为他这人贪得无厌。虽然搜刮来大量金财,却很少用来扩充士卒。反之,他还通过克扣军饷,削减军需持续敛财。所以,直到他与王永吉大战之时,他手下只有近五万士卒。这是他的嫡系,也是他的立足之本。北上虽然可以威逼京师,但必然也会引起天下震动。如若能迅速攻下京师,那刘泽清大事可成。反之,他在京师附近拖延日久,在朝廷援军到来之后,离了根基之地的他必然会死无葬身之地。”

第七百八十九章 夺利2

    此时的大明能够称得上主力只有两支大军。其中一支驻扎在陕西,由孙传庭统帅,数个总兵统领,十数万大军。另一支则是与满清对战多年的辽东军,主力为吴三桂所率的三万余关宁铁骑,高第所率的两万山海关守军,还有李辅明控制的两万余塔山戍卒。

    孙传庭部远在陕西,远山相隔,调动困难。但关宁铁骑却以骑兵为主,行动迅速。只要调令传来,数日之间便可以赶到京师。

    刘泽清统军多年,深知这一点。他担心一旦自己率兵北上,威逼京师。朝廷很大可能会在被逼无奈之下,彻底放弃辽东,让吴三桂等人率部卫护京师。能不能打胜暂且勿论,一旦开战,刘泽清实力必然大损,这显然不是擅长投机的他所想要的。

    况且,刘泽清虽然现在与闯军相安无事。但在济宁,还有贺锦所率的四千闯军精锐,在归德仍有数万闯军驻扎。出征在外,山东兵力空虚,谁又敢保证闯军不会趁势进攻?在绝对的利益方面,什么协议都做不了准的。

    在这种情况下,刘泽清集中自己手下的全部兵力,一战击溃王永吉。他想借此想朝廷表明自军实力强劲,想要击败自己绝非易事。而他又主动率部撤退济南,采取守势,又直接向朝廷表明自己只求自保。

    天下多王并立,多数人期待的是别人火并,而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刘泽清也不例外。他扶朱以派登基,暂时绝了归降李自成的路,表明他不愿当闯军的马前卒。同时也表明自己不会再听明廷之令,以此释解与闯军的敌意。

    如此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他两不相帮,两不支持。如果谁敢攻他,那他只能被逼反抗,那一切后果都由对方承担。

    先表明自己的实力,让对方忌惮。而后坐看双方成败,自己再行选择。刘泽清知道自军的实力无法和官军和闯军的任何一支相敌,在实力弱小的情况下,回兵山东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符合他利益的。

    而刘泽清也的确赌对了,崇祯帝把李自成看成大敌,同时又不愿放弃辽东之地。在刘泽清率部退回山东之后,他提升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为天津总督,同时令副将熊通率三千禁军赶赴天津,也只是如此。三千禁军加上天津原有的驻兵,自守有余,但收复刘泽清占据的山东绝无可能。

    但刘泽清又赌错了,朱棣以外地藩王的身份,通过造反获得皇位。历代明朝皇帝最忌惮的不是普通百姓的叛乱,而是同姓藩王的造反。在刘泽清扶朱以海登基,这已经触及了崇祯帝的底线。虽然他没有调辽东和陕西的兵卒前来,但令周显负责山东的一切军务,伺机尽快扑灭刘泽清的反叛。

    周显转向刘孔和,问道:“刘副将,你久在山东为将,深知刘泽清兵力情况,我刚才所说的可有不实之处?”

    刘孔和略微思考了一下道:“周都督所说的都对,刘泽清驻守兖州之时,手下的确只有五万士卒,但现在的情况可能有点不同。属下被刘泽清诬陷,从济宁逃亡京师的时候,听闻刘泽清以闯贼攻入兖州为由,令山东各州府增兵兖州。因为他当时还是朝廷的右都督,各府得令之后纷纷出兵,或多或少都有派人,这个人数应该在两万以上。”

    周显点头道:“你说的对。军部传来的情报说,刘泽清在得到这些人马之后,将不听从他命令的直接斩杀,然后吞并了他们的军队。这也是为什么刘泽清为何能在不到一月之内便拿下山东大部的原因,因为各州府已无兵力。接着,他收降了以巨寇王俊为首的数十支马匪、山贼,令他们劫掠各地,并用他们抢来的钱财扩充军队。”

    周显停顿了一下,看着依旧站立的朱以海,满脸带笑道:“鲁王殿下,你可知道目前刘泽清拥有多少士卒?”

    朱以海冷哼一声道:“本王如何知道?周都督有什么话尽管直说,不用如此拐弯抹角的。总之,本王既然已是鲁王,那鲁系在山东的一切自当由我继承。如若周都督想要强取,本王就只能上书圣上,看到时候圣上是认同你,还是支持本王?”

    周显笑了笑,没有顺着朱以海的话语向下说,而是继续道:“刘泽清想要据山东自保,既要抵抗朝廷,又要防备闯军,只有足够的兵力才能令他感觉到安全。他这段时间一直做的事就是强取粮草,强征士卒,到现在他手下所控士卒已经高达十二万,而且这个数量还在一直增长中。”

    沈廷扬脸色顿变,刘孔和也是满脸难看,而本来怒气满面的朱以海也平静了下来。

    周显看了看三人,继续道:“虽然刘泽清的士卒大多为最新招募而来,而且派系复杂,很难形成有效的战力。但俗话说,蚂蚁多了照样咬死人。我手中士卒不多,想要取胜,除了要凝固自军军心外,还有就是分化刘泽清方面的军心。而其中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给予普通士卒以利益。而我现在想要拿去,用以分化刘泽清军心的,就是鲁王一系所拥有的那些东西。无论鲁王殿下您愿不愿意承认,自前鲁王朱以派登基之后,那一切都不再归你所有。”

    朱以海怒声道:“说到底,你还是要夺取我鲁系的一切。”

    周显抬头瞥了朱以海一眼,“王室的财产除了部分直接属于鲁王本人外,大部分为鲁氏宗亲所有。现在除了鲁王您本人外,其他的都在刘泽清那边呢!如此算来,真正属于您本人的又有多少?我现在是在给您机会,只要你提前同意将王室所拥有的一切田产赠予在刘泽清之乱中受难的百姓。我就会上书圣上,为那些附逆于刘泽清的宗亲求情,以田产赎其罪行。否则,一切按照规矩办。除了他们本人要受到御史台的弹劾,就是那些田产也照样会被充公。失去了宗亲支持的鲁王,您觉得您这个王爷能否当的舒心?”

第七百九十章 夺利3

    沈廷扬轻轻的拉了一下朱以海,低声道:“殿下,朝廷对藩王历来严苛。崇祯九年,满虏入塞,京师戒严。前唐王朱聿键心切,不顾‘藩王不掌兵’的国规,以家财招兵买马,自率护军千人北上勤王。当时的情况,朱聿键虽然违制,但可以说是情有可原。但圣上依旧下令夺其王位,贬为庶民,并永久监禁于凤阳。前鲁王朱以派虽然是被刘泽清胁迫,但这样的罪行依旧是不赦之罪,而且那些留在山东的宗亲也会受到很重的惩戒。如果能用家产等身外之物免除惩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船行海上,就是一个封闭的狭小空间。船上的大部分人不是船夫,就是一些大头兵,以朱以海的身份之尊,不可能愿意和他们有什么交集。而除了这些人,船上只剩下几个的能和他说上话的人。

    周显自登船之后,便一直在自己屋内看各种文档,和朱以海并没有什么深谈。刘孔和虽出身于官宦世家,并且救过朱以海的命,但因为两人性格不太合的来,也没有太多的交往。反而沈廷扬,因为外柔内刚,且博学多识,和朱以海很谈的来。所以两人虽然认识时间不长,但关系却十分的好。

    听了沈廷扬的话语,朱以海眉头高高蹙起,思索了一会,他才缓缓坐下,良久不语。

    周显看着他缓缓道:“鲁王殿下,这件事您可以慢慢考虑。但我希望我们再次相见之时,您可以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朱以海轻轻的摇了摇头,没有再言语。

    沈廷扬脸带疑惑的问道:“周都督可是要提前离开?”

    周显点了点头道:“我要先去旅顺一趟。明日就请沈侍郎和鲁王殿下率船队继续先行前往登莱,等安排好金州的一些事情后,我就会去和你们会和。但运粮之事不可耽搁,我这里有一封信,到时候你带给曾巡抚,他自会全力配合你。凡是在登莱地区可以出海的船只,都可以随你调用。当我到达旅顺之后,也会立即从水师中调十艘海船给你。”

    沈廷扬皱眉道:“十艘海船,这个数量是否太少了点?而且在登莱的船只多为民船,载重量有限。最重要的是,那些船都为私人所有,他们岂会白白让朝廷征用?”

    周显道:“十艘海船已经是我目前能调用船只的极限,其他水师船只我另有大用,不可轻动。至于那些私人船只,朝廷当然不能白用。你到达登莱之后,让曾巡抚以我山东总督和他登莱巡抚的名义发一道指令。凡是愿意前往苏杭运粮者,每成功运送一石粮食到登莱,奖励二两银子。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船只倾覆,船员伤亡等情况,也由官府负责赔偿。”

    沈廷扬想了想道:“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我怕朝廷那边支撑不起。”

    周显摆手道:“这个你不必担心,所有的赏银由我登莱负责,不需要朝廷另出银子。但需要朝廷答应我两个条件。一、目前马绍愉负责的海市司要立即归我掌管。二、五德营的粮草必须优先得到补充。”

    沈廷扬思索了片刻道:“周都督要马上征伐刘泽清,优先补充粮草自是理所应当之事,但掌管海市司这个却不是本官能决定的。但我会上书圣上,提议其满足您的要求。”

    周显拱手道:“如此,便拜托沈侍郎了。”

    沈廷扬道:“我在户部任官之时,曾关注过海市司那边的情况。自马绍愉上任之后,每个月都向朝廷输送至少十万两白银。如若周都督接管,我希望这个数额不要减少,毕竟朝廷的财政什么情况您也清楚。如果您能保证这方面的银子不缩减,我想圣上应该不会反对此事。”

    周显想了想道:“我翻倍,以后每个月保证运二十万两白银到京师。”

    沈廷扬没想到周显这么轻易便答应,他虽然熟知海运,但对于海贸之事却不甚清楚。他本以为马绍愉每个月向朝廷交十万两的税银已属不易,但周显一下子将这个数额翻倍,令他从心底感到吃惊。他愣了片刻道:“这样,这样最好。”

    周显道:“十艘海船加上登莱的所有民船,如果这些还不能满足你所需求的数量,那我这边就无能为力了。”周显沉默了片刻,道:“实际上,要论海船数量之多,无人能超过福建总兵郑芝龙。为何朝廷不下诏,让他负责转运那些漕粮?”

    沈廷扬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运河被阻,一部分漕粮已被孙贼所劫,剩下的运粮船多集中于金陵、苏州等地,只有海路一途才能将这些漕粮运抵京师。实际上,圣上早就已经下诏让郑芝龙调船北上,但他最后只同意派十艘破旧的小船。每个人都知道他拥有整个大明最强的水师,但他就是不承认自己有,而且朝廷也奈何不了他。”

    周显沉默了一会道:“郑芝龙是海盗出身,无论是做海盗,还是归降朝廷,说到底讲究的都是利益。这些年,他通过海船走私,赚取的银子何止千万。一艘海船前往南洋,回来之后就会带回大笔的银子。指望他放弃这赚取银子的机会而去做运粮那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确实不太可能。”

    沈廷扬又摇头叹气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逐利并没有错。但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为何就不能暂时放弃私利而为朝廷做一些事?岂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大明没有了,他赚取再多的银子又有何用?”

    周显笑道:“和他这样的人讲这些,毫无意义。要想让他听从朝廷的旨意,不要强下什么命令,要像商人那样和他谈利益。只要利益所至,他自会完全遵从。”

    沈廷扬眉头一扬,奇怪的看了周显一眼道:“周都督可是有什么好的建议?”

    周显淡淡一笑道:“倒是有一个想法,但要具体实施,需要朝廷那边开放天津口岸。”

第七百九十一章 夺利4

    整个大明,最富裕的地方是江南,但富人聚集最多的地方却是以金陵、京师为中心的南北直隶地区。

    郑芝龙拥有整个大明最强大的船队,海贸是其主要的钱财来源。他的船队从明境收购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然后贩卖出去。然后再在当地收购香料、木材、刀枪,运到大明境内高价出售。

    这一进一出,都是大把的银子。

    但走私这样的事情,毕竟不是大明法制所允许的。一般而言,一个人拥有的钱财越多,就越容易引起人的忌恨。即使正面不能奈何他,背地里也会用各种阴招。而郑芝龙这么多年,不但没出什么大的事情,反而生意越做越大。

    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郑芝龙懂得如何让利。

    从始而终,他所做的事情就是用自己船队将货物运上岸,而贩卖这些货物则交给那些江南的士绅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从上到下,人人获利,而最大头始终被郑芝龙所拿。再加上郑芝龙此人八面玲珑,以大量钱财结交那些在朝的有权有势之人。他们不仅不揭发他,反而在关键之处为他虚掩一二。

    这就是这么多年,郑芝龙始终屹立不倒的关键原因之一。另外的原因,是他福建总兵的身份和他强大到无人能敌的船队。说到底,是朝廷需要他来稳定东南海域,只能对他海贸走私这样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郑芝龙的船队在苏杭一带登岸,一部分货物贩卖到南直隶地区,另一部则通过大运河运往北直隶地区。现在运河被阻断,郑芝龙的两条线算是完全断了一条。而在北方,郑芝龙没有在南方那么广的人脉。

    如果朝廷能开通天津港口,允许郑芝龙的船队在那里登岸,然后将货物卖到北直隶地区。这么一个可以赚取大笔银子的机会,郑芝龙没有理由拒绝。况且,运河被阻,能买他货物的人变少,而他从海上运来的货物数量却不变,他也迫切想要打开局面。

    沈廷扬沉默了片刻道:“周都督的意思是让朝廷以此为条件让郑芝龙应允为朝廷运粮?”

    周显笑道:“除非沈侍郎你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能将运送漕粮的船只改装为能够在海上行驶的海船,否则这是唯一能够凑齐足够运粮船只的办法。”

    沈廷扬眉头紧蹙,过了好半晌才道:“这个事情要圣上做主,但我会上一封奏折,向圣上言明此事的利害。”

    周显点了点头,举杯向沈廷扬道:“那我预祝沈侍郎成功。”

    在这件事上,周显亦有私心。海贸利润极大,以前由郑芝龙一人主宰。但此刻周显既然已经准备掌控海市司,自然也想在这里面分得一杯羹。在此刻,以国事逼迫崇祯帝开放天津口岸无疑是最好的时刻。而且只要开放了,想要再完全关上就难了。

    而最近,周显有太多事情做的不合崇祯帝的心意。而以后,这样的事情只可能会更多。如果由周显提议,崇祯帝定然会想东想西,而且最后也未必能够成功。借此机会,由沈廷扬上书,让郑芝龙顶在前面,而自己跟在后面获利,这无疑是当前最适当的办法。

    自刚才,朱以海便一直低头沉默不语。脸色阴晴不定,似乎在想着什么。此刻他突然抬起头朝向周显道:“周都督,你说的事本王考虑过了,可以答应你一部分内容。但本王有两个条件,也希望周都督能帮我实现。”

    周显轻轻的点了点头道:“殿下请说。”

    朱以海道:“一、本王会代替所有鲁系的王室宗亲表态,将在山东所拥有的田产全部献于朝廷以作平叛之用,但必须由本王来首先向圣上上这个奏折。而除田产之外的一切,如房屋、住宅,还有现银仍旧归个人所有。二、王兄是受刘泽清胁迫,很多事情是不得已而为之,而那些王室宗亲也是如此。圣上如何处置王兄,本王做不了主。但其他王室宗亲,希望周都督能助本王减轻他们的罪责,最好完全不追究此事。”

    向崇祯帝上书献出所有田产,朱以海此举无非是向崇祯帝言明自己的忠心,同时又想尽可能的保留一些家财。而保护其他王室宗亲,则是为了得到他们的支持,以使他鲁王的王位做的更稳。

    实际上,作为一个刚登上王位,且没有任何宗亲支持的藩王,他没有太多和周显讨价还价的余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这样的处理方法,已实属不易,而且看似是目前对他最有利的方案。

    周显心中暗叹,看来朱以海此人倒是有几分急智。朱以海虽然是个没势藩王,但周显心中也不愿得罪他太深,而且周显已经得到了自己最想得到的。他思索片刻,最终点头道:“殿下放心,此事我定然全力支持您。”

    朱以海举起酒杯道:“多谢周都督,本王先干为敬。”

    看周显饮完,朱以海道:“本王感觉突然有点不太舒服,就先回船了。”

    周显、沈廷扬、刘孔和三人起身恭送。

    刘孔和皱眉轻声道:“殿下怎么突然就不舒服了啊!”

    沈廷扬淡淡笑道:“一下子失了至少二百万亩的良田,能舒服的了吗?”然后他突然转向周显道:“周都督,我有点不太懂。本以为你强要鲁系的财产,只是想为自己手的下士卒弄点军饷。但现在看来,却不是这样。田产这样的东西,拿不走又不好卖,而且鲁系的一半田产都在被闯军夺去的济宁府周边,剩下的在刘泽清所占取的地方。你现在拿来又有何用?我想鲁王殿下之所以这么轻易答应你,就是看到了这个。”

    周显摆手示意二人坐下,“这个以后你们会懂的。此事关系我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如果做的好了,对大明百利而无一害。刘副将,明日你和你的那些弟兄随我一起去旅顺吧!”

    刘孔和脸色顿变,拱手道:“周都督,我不想去旅顺,我一定要杀了刘泽清为我那些兄弟报仇,希望周都督能够成全。让我留在山东,哪怕当一个小卒我也愿意。”

    周显笑道:“刘副将,你多虑了。让你去旅顺,正是有一件事情需要你的协助才能完成,而这件事或许可以给刘泽清以致命一击。”

第七百九十二章 复州之战

    韩括跨过甲板,第一个踏上岸。

    一个千总连忙上前,躬身拜道:“韩守备,您回来了?”

    韩括点了点头,问道:“复州那边的战事还顺利吧!黄佥事可有新的指令给我?”

    千总再次躬身道:“黄佥事已经成功拿下了永宁监城和五十道驿,但我军损失很重。特别高守备所率的智字营,伤亡士卒在三千以上。邱国仁、马世峰两位千总战死,高守备亦身受重伤。黄佥事让你率部返回之后,除留下部分水卒转运粮草外,剩余的全部士卒都要到复州等候新的调用。”

    韩括眉头高高蹙起,他不明白本来十拿九稳的事情,为什么自军会遭受这么大的损失?他沉默了片刻道:“还有其他的事情吗?”

    “这道指令是黄佥事两日之前送到旅顺的。但军门昨日到达旅顺后,却下令让韩守备派发十艘海船前往登莱听从工部右侍郎沈廷扬的命令。”

    韩括脸带困惑道:“军门,哪个军门?”

    “周……周军门啊!”

    韩括眼角抽动了一下,语气中略微有点激动道:“军,军门他回来了,他现在身在何处?”

    “属下本来已经禀告军门说韩守备这一两天便会回到旅顺,提议他在此稍作停留。但军门似乎很着急,在旅顺待了不到一个时辰便急急匆匆的离开了。但他让属下捎话给您,一切都先听从他的安排,他会亲自向黄佥事解释此事。还有就是,他让您安排好一切后,立即赶往复州。”

    韩括扭头向自己的亲卫下令道:“去通知林二呆子,让他不必下船。补给好水源和食物后,直接率十艘海船前往登莱。”

    亲卫应了一声,转身向后跑去,但很快被韩括喊了回来。“那两艘船和上面的俘虏也一并押往登莱。先饿他们两天,让他们都给我安分一点。如若再闹事,除了领头的那个,剩下的给我一个个丢到海里喂鱼去。”

    韩括转身对那个千总道:“立即给我准备五匹快马,我马上要前往复州。”

    高毅不穿甲衣,上身赤裸着,缠着一层厚厚的棉布,脸色狰狞。鲜血不断通过棉布的缝隙渗出来,看起来十分惨淡。他右手折断,用一条白布直吊着,左手将刀高高举起,口中高声喊道:“给我按紧他,不要让他动。”

    说着他猛一挥手,半个脑壳飞了出去,鲜血混着脑浆流了一地。旁边的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呼,有些人还直接到路边吐了起来。

    高毅甩了甩刀上的鲜血,接着走到第二个犯人那里,毫不犹豫的再次砍了下去。一连砍了六个人,连刀刃都开始上卷。而高毅因为右手受伤,左手用不上力,每次上举都感觉犹如千金之重。此时他再次拿起刀,向着最后一个囚犯走出。

    那名囚犯满脸惊恐,不断扭动着想要挣脱。但他被两名士卒紧紧按着,丝毫动弹不得。

    一刀下去,因为高毅气力不足,只削掉了那名囚犯的半个耳朵。他轻轻的摇了摇头,靠近那名囚犯,将刀压在那囚犯的脖颈之上。然后抬起右脚,踩在刀背上稍加用力,人头便顺势而掉。

    高毅将手中长刀丢给旁边的士卒,面向人群高声喊道:“看到了没?这便是通虏的下场。这一战,老子死了三千多兄弟,就是因为这些杂碎私下向满虏通报消息。他们这些狗东西,就为了那点银子,连脸都不要了。好好的人不做,甘愿去当鞑子的奴才。对于这样的狗人,老子就两个字,该死。我奉黄佥事之令过来监斩,同时再给你们发个消息。凡举报通虏者,一经验证,奖励十两白银,免除徭役一年。而通虏者,本人处死,家属发放矿区。你们都给我听好了,我叫高毅,以后查找清军细作这样的事情都由我负责。你们中如若还有清军细作,趁早找我自首,之前的罪行我一概不追究。但如若让我查到,后果你们自己想吧!”

    章怀低声向周显道:“军门,高守备这些话恩威并施,说的还是有点水平的?”

    周显点头道:“是不错,看来这一年多,他也长进了不少。我先去见黄佥事,你让他随后也过来。”

    金复二州的地形类似于一个倒三角,下窄上宽,越是往上,地域越是广阔。但因为其多山多林的地形,也造就了有些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就如五十道驿和永宁监城这两地。虽然它们都在复州境内的西北方边缘位置,但因为其东南一线全部为山地丘陵,而这两地就成了从复州前去盖州的必经之路。

    因为盖州已是满清统治核心的外围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虽然算不得肥沃,但对比金复二州却是天壤之别。最主要的是,那里人口众多,却无险可守,永宁监城和五十道驿成为仅有的两个可拦截明军北进的要塞。一旦失守,大明军队便可以冲出复州,突袭盖州,甚至海州的大部分地区。

    但同时,对拿下金复二州的大明军队来说,永宁监城和五十道驿也有同样的效果。只要它们还在清军手中,明军就只能依托复州城在复州河一线进行防守。那就是说,整个复州南境仍旧在清军的控制之中,并可以随时出兵攻击明军。

    在刘泽清流露出自立的想法时,崇祯皇帝曾想过放弃金复二州,让黄蜚率部返回登莱。但此举受到了五德营大部分将士的反对,拿血和命换来的,哪能说丢就丢。而万元吉给黄蜚的信中则直接言说,万不可退。

    一旦黄蜚率部返回登莱,不仅代表着金州二州的彻底失去,也预示着黄蜚可代替周显统御五德营。到时候崇祯皇帝即使不会完全弃用周显,但在后者已经入监的情况下,出狱日期便会遥遥无期。

    对于一个将领来说,独立掌管一支强军无疑是内心最大的奢望,黄蜚亦是如此。但仔细思量之后,他才发现即使他十分愿意,也无法在这种情况下彻底掌控五德营。况且在内心,他对周显还有一份情谊在。

    五德营的底子大约有三支,一支是周显以莱州卫兵为基础创建的莱州军,一个是黄蜚所率的登州卫和蓬莱水师的士卒,还有一支是谈震彩所拥有的原墨营士卒。这三支分别发展为勇字营、智字营和仁字营。至于信字营,兵卒最杂,也是创建最晚的一支人马。严字营的主将林庆业为朝鲜人,而副将韩括、高劲松亦是周显提拔上去的。

    在这三营之中,勇字营完全忠于周显个人。而智字营虽然有很多黄蜚的嫡系人马,但也有不少中下层将领是从勇字营调去的。而仁字营的领将谈震彩虽然曾背叛过周显,但后来万元吉不知通过什么样的办法竟然让他彻底服帖。谈震彩部或许是一支可以被拉拢的势力,但目前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时机。

    而信字营的赵旭升,正是周显及时援救,才使他不至于文登死于清军之手。从某一方面讲,周显对他有救命之恩,他营中将领于七、于旧等人也是周显直接提用的。而严字营,林庆业、韩括这些人更是只认周显。

    到目前为止,他们之所以都愿意听黄蜚的命令,除了黄蜚官职最高,与周显共同创建五德营外,还有就是他所做的符合五德营的整体利益。而贸然将两营士卒撤回登莱,不仅很容易引起众怒,还会引得心向周显将领的强烈反对。或许军中有些将领不会考虑很多,但万元吉却并非那么容易糊弄过去,而且他背后还站着李开所率的整个勇字营。

    如果万元吉为了周显,选择与黄蜚作对,那就预示着五德营的分裂。以全力出击刘泽清都未必能胜,何况到时候面和心不和的诸营将士。一旦将来作战失利,那所有责任将完全由他一个人承担。在登莱混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当上了都督佥事,这种险他显然不想冒。

    实际上以黄蜚在军中的威信,要想彻底掌控五德营也并非毫无办法,但这需要时间来分化,提拔新的将领,而且还要逐步减弱周显在军中的影响。但以目前外有强敌,内有祸乱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在重重思量之后,他向崇祯帝上书,将在五十道驿和永宁监城二地的清军数量翻了一倍,最后以各种理由叙说万不可从金复二州撤兵。

    崇祯帝最终接受了黄蜚的提议,但也下诏说,如果山东形势恶化,很有可能还是要调部分兵马返回登莱,让黄蜚早做准备。

    但在此时,黄蜚亦有自己的难处。自占领金复二州之后,前线一直处于交战之中。兵员折损虽然不重,并且一直在招募新兵中,但士卒总共仍旧只有两万五千人左右。去除新兵一万余人,能战之卒更少。而仅在五十道驿和永宁监城,李率泰便集结了一万五千士卒,而在他身后,三万盖州守军在五日之内便可抵达。

    黄蜚和李率泰在永宁监城附近对峙良久,对彼此的实力都十分清楚。明军除了五德营的老卒外,无论是个人的战斗素质还是整体的战力都不如清军,很多时候都需要倚仗人数优势和有利的地理才能取胜。一旦再行撤走部分士卒,便很难再守住漫长的复州河战线。

    按说,黄蜚在掌控五营之后兢兢业业,做的即使不算好,也不算太差。但对比以前周显的战绩,却差上太多。实际上这也怪不得黄蜚,毕竟周显只是击破了清军,而他要做的不仅要严防清军的反击,还要招兵、抚民,这些工作繁杂而重要。只是普通士卒只看到表面上的那种辉煌,认为黄蜚比不过周显。

    这也是黄蜚一直有点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的原因。他一直想寻找一个可以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而从崇祯帝的旨意中,他得出了在将来很有可能会将部分士卒撤回登莱。到那个时候,在金复两州的兵力必定短缺。一旦复州被清军夺去,那么将成为自己一生的污点。

    与其到时候的被动防守,还不一定能守得住。还不如趁现在有兵在手,直接拿下永宁监城和五十道驿两个要塞,然后据险而守。到时候不需要太多兵力,只要守住这两个点,清军便无法再威胁到复州。

    虽然清军在两道要塞有一万五千的兵力,并且李率泰退守到那里后多加经营。但黄蜚敢如此做,自有自己的底气。

    首先,是高信钟私下传来的情报,让他对两道险隘的兵力部署及地理环境一清二楚。其次,秋收刚毕,各处忙碌,盖州清军分散各地,能提供给李率泰的支援有限。而在秋收刚刚完成,各地都需要劳力耕种之时大举进攻清军,至少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还要就是,莱州送来的两千杆燧发枪,三十尊虎蹲炮,还有四尊红衣大炮的已经装备完毕,吉木所率的四千骁骑营骑卒也训练完成。这些便是黄蜚决议夺取两道险隘的底气所在。

    为此,黄蜚还制定了一个详尽的计划。先是骁骑营分兵出击,扫荡永宁监城周边清军。信字营紧随其后,作为主力,携带各种火器直接猛攻永宁监城。而与此同时,智字营则通过早已探明的山间小道,准备绕到永宁监城的后方,拿下五十道驿,从而截断清军后路,逼迫他们撤离。

    无论是集结士卒,还是准备军需,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但没想到的是,即使如此,仍旧被李率泰所知。当高毅率本部人马刚出山区,眼前便出现了早已等待多时一万清军主力。前部五百骑卒损失过半,后部明军仓惶南撤,但被清军追上,陷入绝境。

    消息传回前线,黄蜚大惊,连忙派出援军,但行到中途便被清军游骑击破。而永宁监城里面的清军也趁势反击,虽然黄蜚借助于火器和骁骑营稳住了战局,但却再无多余的兵力援救高毅。而城中清军则不断出城攻击,将城外明军牢牢限死在原地。

    高毅所率的智字营以原有登州士卒为根基,战力为五营之最。在清军步卒在后方追击,骑卒从各处不断出击的情况下,再行撤退,只能全军溃散。高毅在此时果断下令,将大军撤到了最近的一座山丘之上凭险自守。但全军溃散,仍会有部分士卒会安全逃回复州,此时虽然保全了军制,但也被清军团团围住。

    好赖高毅他们出发之时,携带了七日之粮,而山上小溪众多,也无缺水之忧。清军虽然连番出击,不断向山头发起冲锋。明军损失惨重,但牢牢守住了阵地,而且使清军遭受了很大的折损。

    到最后,清军领将只得下令暂停进攻,并向李率泰提出明军缺粮,应采取围困之处彻底饿死他们,不应该再盲目进攻,使自军遭受重大折损。

    这是一个好的提议,但李率泰心中所想的和那位将领又有点不同。金州惨败,两万余清军主力折损过半,这和李率泰的关系虽然不大,但最初的原因却是李率泰没有守住金州。好在豪格看重李率泰的才能,不仅没有追责他,反而将防守永宁监城的重任交给了他。

    李率泰感念豪格的知遇之恩,因而在此事格外卖力。但明军防守得当,他一直没有攻下复州的机会。这次,他提前得到了明军准备主动进攻永宁监城的计划,并准备借此机会彻底收复二州,至少拿下复州。

    李率泰本来的计划是击破明军偷袭的人马后,借助大胜之势顺着明军来的道路绕到明军的后方,然后在永宁监城的清军全线反击,以求在明军主力彻底歼灭在复州之南,然后再收取复州和金州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豪格无法完成的事情,却被自己完成了,这将是多大的战功。为此,他不仅调用了自己可以调用的全部兵力,还从盖州借来了一万士卒。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一旦让黄蜚率部安全撤复州,又会变成对峙之势。只歼灭一部明军满足不了李率泰的野心,他想要的是将所有明军全部赶下海喂鱼去。

    因而,李率泰毫不犹豫的拒绝了那名领将的建议,他将永宁监城交予自己的弟弟刚阿泰防守,并亲率一万士卒直接杀向高毅那边。黄蜚之所以没退,只是不想丢掉高毅这部人马。而李率泰要做的就是凭借足有优势的兵力,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高毅这部明军,而且在黄蜚还未来得及反应之时便截断明军退往复州的道路。

    黄蜚心中所想,是拿下永宁监城和五十道驿,方便自己将来防守复州。而李率泰的心大,他想的是拿下金州和复州,彻底将明军的势力从旅顺半岛清除掉。

    但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当李率泰雄赳气昂的奔赴战场之后,高信钟则携自己的数百亲信挟持了刚阿泰,并打开城门迎黄蜚入城。李率泰率一万士卒离开之后,城中守卒本就不多。此时又失了主将,登时大乱,明军趁势猛攻,不多时便拿下了永宁监城并俘获了大量清军。

    而夺下永宁监城之后,城中物资和军需尽数被明军所得,而且北进之途完全坦荡。包括骁骑营和携带大量火器明军穿城而过,奔赴支援高毅。

    明军兵力本不占优势,但因为清军军心已乱,而明军又完全采取守势,让清军毫无可趁之机,也没有在短时间内解决战事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有一支明军精锐在高信钟的引领之下直扑五十道驿,随时可能截断清军归路。

    李率泰虽然无奈,但最后却不得不下达撤兵的命令。清军抛弃所有物资,通过五十道驿撤向盖州。在这个过程中,明军不断出击,给清军造成了一定量的损失。

    永宁监城失陷之后,五十道驿便成了一道孤立的防线。不仅驻扎不了大量军队,物资补给还得从盖州运来。明军以火炮轰开寨门,士卒轮番进攻,最终在付出近两千人损失之后拿下了这个通向盖州的最后一道险隘。

    这场战事颇具戏剧性,明军进攻的情报提前为清军所知,绕到背后的偷袭部队被清军团团围住。而李率泰的野心使他放弃了缓缓进攻,只围歼高毅这部人马的安全之策,选择出动永宁监城中的守卒。而这样做,恰好给了城中心向明军的高信钟机会,而这让明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明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夺下了永宁监城和五十道驿,但这场胜利来的并不容易。仅战死者便俞六千,而且多是能战的老卒,使驻扎在金复二州的明军实力大减。对于这样的结果,黄蜚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在向周显叙述战事的过程中,他满脸愁容,语气中有种难以言表的苦楚。“军门,这便是这次战事的经过。属下谋事不周,导致士卒损失惨重,我已经准备上书向朝廷请罪。这是属下的上表,请军门阅看。”

    周显没有接过黄蜚的奏折,只是略微抬头看了一眼他,淡声道:“拿回去重写。我军以弱势兵力击破清军,并成功拿下永宁监城,自此可以直接威胁满虏统治腹地。自此之后,便可随时出击满虏,从盖州方向牵制清军,为宁远守军提供援助。”

    黄蜚脸露惊愕道:“军门,这……”

    周显道:“刘泽清拥朱以海登基,大半个山东已经自立。官军在襄阳、汉中败于闯贼,在淮西、凤阳败于孙贼。运河被阻,南北交通被完全截断。而且最新得到的消息,多尔衮以两旗兵力猛攻塔山、高桥等地,包括李辅明总兵在内的一万五千余战士全军覆没。豪格已经击破在辽东反抗的察哈尔部,正起兵赶赴归化城,以求彻底解决蒙古察哈尔部的问题。而就在十日前,孙可望率部攻下了扬州,漕运总督路振飞殉国。孙贼随时可能渡江进攻南京。我说的这些,黄佥事听懂了吗?”

    还未等黄蜚回答,周显便叹了一口气道:“大明现在需要一场胜利来振奋军心、民心,而我们这边上报给朝廷的塘报必须是大胜、全胜。请赵参将等人过来吧!我们商议一下接下来怎么办?还有,那个高信钟,我要见他。”

第七百九十三章 议事

    听完曹志耀和张应元的争论,杨嗣昌眉头紧蹙,转头向坐在自己对面的李国奇,道:“李总兵,你觉得呢!”

    李国奇为陕西将领,造反的农民军中大部分都是他的同乡,他心里十分同情他们。况且在乱世,有兵就是草头王。如果罗汝才选择归降,杨嗣昌定不会容许他保有那么多士卒。自己身为陕西人,到时候怎么也能多瓜分一点士卒。

    想到这里,他站起来躬身向杨嗣昌拜道:“督师,里面的贼兵还有近两万之数。秦人的性格强硬,如果将他们逼入绝境,他们到时候肯定会拼死一搏。即使能够全灭他们,我军的损失也不会少。况且他们中的很多都是些普通百姓,只不过是被贼首裹挟入贼的,并非真的有心反叛朝廷。属下支持收降他们。”

    秦平为马祥麟的副将,地位较低。他来此处的目的不是提出什么建策,而是听到诸将最后的决定之后向马祥麟禀告,所以他没有什么话要说。而惠登相为新降之将,他在此刻无论说什么似乎都是错的,因而他也不说。

    万元吉看众人都低头沉思,转而向杨嗣昌道:“督师,李总兵说的是。不能逼他们太紧,无论最后是否决定收降他们。此刻都不是进谷清剿他们的最好时机。依我看,先围他们一段时间,打击一下他们的士气,让他们内部乱起来之后再说。”

    杨嗣昌皱眉道:“如果川地只有一个罗汝才,围他多少天,我都没有太大意见。但你们都别忘了,目前张献忠还领着数万之众在外面全然不见踪迹。如果我们将所有兵力都压在围困罗汝才上,哪里还有多余的兵力去围剿张献忠?”

    万元吉沉默了片刻,道:“督师,你是想招降罗汝才的这股部众?”

    杨嗣昌轻轻的点了点头道:“我是有这种打算,只不过前提是罗汝才允许我将他所有的部众全部打散重编。否则,绝无可能。”

    “这个比较难吧!”万元吉皱眉。

    外侧走来一人,是俞振龙。周显坐在军帐最外侧的位置,他轻声对着周显说了几句,便又走了出去。

    周显看杨嗣昌看着自己,连忙道:“是赵风派来的人。他说贼军通过小道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突围,虽然大部分都被挡了回去,但有少数几个逃出了谷外。他已派出士卒前去追击,但山间丛林密布,追回来的可能性不大。”

    张应元一听,连忙道:“督师,您看到了吗?这些贼军就是死性不改,信中写着乞降,而暗地里却想着向外突围。按我说,就应该全部杀了他们,一个不留才能永绝后患。”

    看杨嗣昌眉头蹙起,万元吉道:“阁部,山间小道狭窄,一次能通过的士卒不会太多。罗汝才仅派出这么一点人,恐怕向外传信的可能性更大。关键是,他要向谁传信?”

    杨嗣昌冷声道:“除了张献忠,川地还能由哪股流贼能给他提供支援?”说完,他转向周显道:“忘筌,有活着的俘虏吗,能从他们口中得知他们此行的目的吗?”

    周显摇了摇头,道:“没有,这些人应该都是罗汝才的亲信。中间有数个受伤的贼军,在我方士卒到达之前,他们便自杀了。”

    万元吉道:“阁部,如果我们的推测正确,张献忠或许会出兵增援罗汝才。虽然我军占据地利,但兵力毕竟不多。我看还是应该多调来一些兵力,以防万一。”

    杨嗣昌点头道:“我已经去信附近数县的县令,他们派出的县兵大概明日就会到。而秦总兵也会派出一部人马从绵竹前来,在不久之后应该也会到达,这点不用太多担心。如果张献忠前来,即使不能歼灭他,也不可能让他轻易救出罗汝才。”

    万元吉点了点头,既然杨嗣昌早有准备,他作为幕僚提醒一下即可。从他内心而言,他十分倾向于彻底剿灭罗汝才的这股农民军。但他知道杨嗣昌心中深恨张献忠,为了彻底清除后者,他最后肯定会选择安抚、收降罗汝才。他看了看周显,对方正低头皱眉沉思,好似在想着什么。

    杨嗣昌好似也注意到了这点,转向周显出声问道:“忘筌,你一直没有说话,是有什么想法吗?”

    周显犹豫了一下,道:“督师,我能不能请惠将军讲一下罗汝才手下诸将的情况?”

    杨嗣昌脸色微奇,看了看同样疑惑的惠登相,轻轻的点了点头。

    惠登相奇怪的看了一下周显,随即说道:“罗汝才主要的谋士只有一个,名叫元珪。历来足智多谋,深受其信任。此外,他手下还有四个主要将领,分别为杨承祖、王光恩、罗汝明和李国兴。这四个人各自都掌管一部人马,其中杨承祖和王光恩的势力最为庞大,控制的有三千来人。而罗汝明为罗汝才的弟弟,没什么可说的。在所有人中,李国兴的势力最小,是一个比较边缘的人物。”

    “那这些人中,罗汝才最信任哪些,哪些与罗汝才有隙?”

    “罗汝明为他的弟弟,杨承祖起兵之时便跟随着他了,这两个人都是深受其信任的。而王光恩本来也是一支贼军的首领,在失势之后才投靠了罗汝才,他们两者之间更像是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李国兴势力较小,对他,罗汝才只是把他当成手下的一个将领。”

    听完,周显沉思了片刻,拱手向杨嗣昌道:“督师,可以收降罗汝才的部众,但罗汝才本人却必须死。否则,我们根本不可能彻底收降他们。一旦他们再次掀起叛乱,必将造成更大的损失,还不如这次直接歼灭他们。”

    “那你是支持全力剿清他们了吗?”

    周显摇了摇头,道:“督师,我支持收降他们,但前提是他们必须将罗汝才的头颅献上,否则一切面谈。”

    杨嗣昌惊愕的看向周显,道:“这怎么可能?”

    周显拱手道:“请督师配合我实施几件事,并让惠将军全力帮我。我至少有七成把握可以达成此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95/ 第一时间欣赏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白马啸秋风所写的《末代驸马》为转载作品,末代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末代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末代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末代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末代驸马介绍:
Q意Q交流群:680509591末代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末代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末代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