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末代驸马TXT下载末代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末代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白马啸秋风     末代驸马txt下载     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三十七章 于七

    当日,杨衍便赶回了德州,谈时迈的两个千人队会随后直接前往临清。

    刘孔和则去了济宁,和吴元吉商议挑选水卒的事情。这本来不需要他亲自前去,他去的目的主要是想将济宁和黄河岸边的部分船只划为自己指挥。

    此时的黄河流向和现在的完全不同,是由豫东方向进入淮河,途径徐州、邳州,最终进入黄海,而不是从济南方向进入渤海。

    现在刘孔和坐镇徐州,一定程度上,他的要求是合理的。

    但济宁为运河上的重要中转站,需要一定的船只和水师来维护当地的秩序。而定陶驻军直面豫东闯军,也需要有一定的船只,以威慑他们。

    周显没有直接答应刘孔和的要求,而是先让他去和吴元吉、侯方域和赵勤三人谈一下,由他们自行商议决定。

    数日之后,刘孔和和吴元吉的上报先后传回济南。

    吴元吉除保留部分船只外,将大部分船只都交给了刘孔和。同时将周显原有要求的为刘孔和提供的一千水卒的数量扩充到一个整营。三千余人,还有一千余船夫尽数交给了刘孔和。

    而刘孔和则将自己手下的两营步卒交给吴元吉,以增强定陶和曹州方面的防守力量。

    正是有了这样的置换,才使淮东的水师力量迅速得到扩充。

    刘孔和靠着手下的一军步卒和数千水卒,迅速平定了江贼之患,并牢牢控制住了淮安和扬州二府的水路。

    而吴元吉在得到两营步卒后,也弥补了之前新卒太多,缺少老兵的问题,实力有所增强。后来大军北上援助大名府,在后面的战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当众将散去,于七随黄宗羲一起进入都督府。

    这不是周显的私宅,而是他做事的地方。原先的德王府。其中一部分房子被周显交给了朱媺娖用来开办女校,剩下的用来当各部的办公场所,其中便有都督府。

    周显本来正和万元吉、夏允彝、陈子龙、顾炎武、陈名夏等人议事,听说于七来了,他让万元吉继续主持商谈,叫宋应星和自己一起出来。

    看着外面已经转黑,周显吩咐外面卫卒道:“告诉厨房,弄点吃的送过来,这会议要持续很长时间。”

    等侍卫离开,周显转向宋应星道:“宋先生,你的高炉也快建好了,你的那些学生有能力接手此事吗?”

    宋应星轻轻的点了点头,“建造高炉的目的在于提炼铁的纯度,锻造出硬度更高的铁锭,对于普通工匠来说都没有太大的难度。就是督帅不说,我也准备把这个交给他们了。”

    周显点头道:“那就好。我正准备在原有的几部之下再增设一个矿务部,专事探查和开采各种矿石,这事就拜托宋先生担起来吧!”

    宋应星皱眉道:“督帅,我们曾经谈论过此事,我来山东只做事,不做官。”

    周显叹了一口气道:“你们这些人啊!我就不明白了,臣节对你们来说真有那么重要吗?只做事,不做官,然后就算是守住臣节了吗?宋先生,你若是普通人,我肯定不强求。但你所学所长,这世上恐怕没几个人能完全替代。你这一身的才学,也不应该只卖与帝王家,还应该为天下百姓谋些利。”

    看宋应星面露犹豫,周显继续道:“宋先生,实话对你说,现在山东的情况并不好。招募士卒、安置难民、开办学院这些都需要银子,以前的时候通过海贸和盐税,基本上还能有点剩余。但现在的各项开支太大,已经到山东财赋支撑不下去的地步。虽然黄宗羲的土税改制已经有了些成效,但真正把那些变成银子还需要时间。我开设这个矿务局,就是想让你给我弄来点银子。”

    宋应星满脸惊愕,“督帅,你莫不是和我说笑?我涉猎虽广,但从来没学过商道啊!”

    周显摇头笑道:“不是让你去经商。先给你说两件事吧!一个是栖霞金矿,我要将之收为官有。而现在的开采效率太低,而且提炼出金子的纯度也不够。如果你能提高这些,那银子自然不就来了吗?还有就是现在炼出的铁矿石除了制作各种兵器的,还有不少剩余。我想你利用自己所擅长的,发明一些比较好用的农具,然后招募工匠进行批量生产。这其中一部分发放给那些逃入鲁地的难民,一部分直接定价卖给普通的农户,这便是另一条生财之道。”

    宋应星低头沉思了一会道:“督帅,这两件事我都可以照办,但为官之事你还是让我再仔细考虑一下。”

    周显没有再逼迫他,“好吧!那你我和一起先去见见于七吧!”

    看着跪在地上,一言不发的于七,周显上前扶他起来。“于成龙的来信我看了,此事和你无关,一切都是你那两兄弟私自所为。”

    于成龙为清查司主官,负责监察山东各地吏治。他从济南出发,连续参访数府,十数个贪官庸吏被他拉下了马。

    当他到达莱州的时候,有数百矿工家属拦路告状。他仔细询问,才知道前段时间招远金矿发生矿难,死伤近百人。

    但以于三、于四为首的于家人拒绝给予死伤者抚恤。而当死难者的家属向当地官府告状的时候,于家竟然又纵然仆人为恶,当众打死了三人,打伤了数十人。

    当地官员限于于家在当地的势力和于七的身份,竟然没做任何处置就放他们归了家。

    于成龙听后大怒,当即率部赶去县衙将掖县县令罢黜,并将此事上报给了莱州知府和登莱巡抚。

    于三、于四眼看事情暴露,竟然派出刺客想要刺杀于成龙。

    而在于成龙抓住刺客,亲自率兵到于家逮捕二人时,他们竟然鼓动矿工与官府对抗。

    招远金矿是大明最大的金矿,有矿工近万人。于家掌控招远金矿数十年,有不少私兵和逃到矿山隐藏的巨匪强盗。

第一百三十八章 于七2

    这些人平时吃住在矿山,依附于家,也偶尔替他们干些脏事。

    在原有历史里,这些矿工是于七后来反清的资本,但此时却成了祸乱的根源。他们拿起各种开矿工具直接和官兵对抗,要不是文志通所遣的莱州府兵及时到达,后果将不堪设想。而即使如此,于三等人仍然拒绝放下武器。

    这样的举动也彻底激怒了于成龙,在他的说服下,文志通以登莱巡抚的名义传令莱州、登州两府及周边数县主官,让他们派兵前来。

    三日不到,便有数千官兵及乡勇赶到招远。

    到了此时,于三他们才真正怕了。他一边派人给于七送信,向他求救。一边放低姿态,向于成龙告饶,以拖延时间。

    但于成龙没给他机会,他一方面派人进入矿山,督促于三立即放弃抵抗,出来投降。另一方面招来那些矿工的家属向山上喊话,分化他们的心志,以软化那些矿工的抵抗意识。

    随着越来越多的矿工走下山,眼看只剩下数百人。于三心生绝望,领着他们妄图从后山逃出去,但被官军堵了回去。最后只能放下武器,下山投降。

    于成龙派人接管了招远金矿,将大部分矿工都重新放了回去,许诺不对他们进行追罪。而将领头的近二百人全部关进了莱州监狱,对他们进行一一审查。

    最后竟然发现他们中有不少竟然是官府通缉的要犯,这下子事情彻底闹大了。隐匿逃犯,蓄养私兵,刺杀官员,反抗官兵等等,这些事串起来和谋反无疑。

    于七算是山东最早跟随周显的一批人,此前在辽南和进攻李定国的战事中都立下了不少的战功,风头正盛。

    他最初并不知道此事,得到信后他又惊又怒。

    他一方面派人返回莱州,阻止于三等人把这件事情闹的不可收拾。另一方面找到他的顶头上司李开,以及与他关系比较好的黄宗羲、丁可泽等人,让他们向周显替他说说好话。

    但于七所派的人还未赶到莱州,于三等人已经放下武器,被于成龙关入监牢的消息便传了回来。

    周显因为出征在即,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忙,就一直没有处置此事。只是下令于七暂缓随李开前往辽南,等待处理。

    于七这几日一直在忐忑中度过,“督帅,一切都是家兄的错,属下也不想为他们辩解什么?只希望您能饶他们一条性命。”

    周显点了点头,不可置否。“乐吾,我想问你,那些知名的大盗为什么会出现在矿上?而且矿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刀枪?”

    于七慌忙再次跪下,颤声道:“督帅,觊觎金矿的人太多,那些刀枪只是用来防贼的。而那些人,在我跟随您之后便遣散了,属下不知道他们为何会又出现在矿上?但属下保证,这些绝对不是为了抵抗督帅。”

    周显微微点头道:“此事我信你,但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太大,我不得不做一些处置。太冲,扶他起来坐下。”

    黄宗羲上前,扶于七起来。

    周显抿了一口茶,缓声道:“乐吾,之前我已将山东所有矿山收为官有。但限于你于家之前给予我的帮助,我答应让于家继续开采招远金矿五年。但现在这个承诺要作废了,我现在就要收回招远金矿。”

    于七连忙道:“属下明白。”

    黄宗羲替他说话道:“督帅,此前乐吾就和我商议,想将招远金矿归为官有。即使您不提,他也会这么做的。”

    周显轻轻的“哦”了一声,“是吗?”他想了一会道:“乐吾,你和宋先生一起返回莱州,由他接管金矿的运营。至于于三和于四二人,他们不能继续待在莱州了。以流放之名,让他们随马绍愉一起前往琼州。我正准备开拓与安南、暹罗、东吁等国的商贸,到时候肯定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但你需要提醒他们,让他们今后给我安分一点。这次的事就这样算了,若有下次……”

    于七看周显松口,高兴万分,连声道:“属下明白,属下明白,绝对不会有下次了。”

    周显点了点头,继续道:“死伤矿工和他们亲属的抚恤要给够,打死矿工家属的恶奴和刺杀于成龙的刺客要斩首示众。总之,要给百姓一个交待。至于那些成名的大盗,罪大恶极者直接斩首。其他的按所犯之过定罪,但可以给他们一个从军赎罪的机会。既然是依附你们于家的,就由你来收编他们吧!你也暂时别去辽南了,专心训练新卒,也顺便好好处理一下你于家的事情。”

    于七点了点头,“属下知道了。”

    看于七似乎有所犹豫,周显问道:“乐吾,有什么问题吗?”

    于七道:“督帅,于大人那边您能不能派人给他说一下,他那人……”

    看周显面露不解,黄宗羲笑着道:“督帅,北溟处理事情从来都不讲情面,一纸命令未必能让他听令行事。我看,您还是派个身边亲信之人和于游击一起去莱州见他吧!”

    周显想了一会,轻轻的点了点头,转向于七道:“也好,我让吕明和你一起去吧!太冲,你也去一趟莱州吧!从莱阳到淄博的那一条官道即将完工,芙蓉岛上的船厂也要分出一半工匠前往辽南,这些事情你去协助处理一下。另外,你所提的创办一个由官府完全运营钱庄的事情该提上议程了。”

    黄宗羲面露欣喜,拱手道:“督帅,属下明白了。”

    华夏钱庄由官府、李丁、于七三方共同创建,目前不仅在山东六府之内都办有营运点,还将生意扩展到开封、京城、南京、合肥、福州,以及新收复的徐州、高邮和扬州。

    但说到底,华夏钱庄是私营的,但它涉及官方的东西太多。

    黄宗羲觉得这很可能会在将来引发很大的问题,一直提议周显将发行金币、银币和给官员发放薪资这两项业务收回来。

    由官府完全掌控,同时将周显设置的财政部和下层各府的财赋完全连接在一起。使山东财政更清明,也更容易控制。

第一百三十九章 数字治国

    华夏从古到今,按照黄宗羲的说法,财赋方面从来都是一团乱麻。

    皇家的,府库的,各级官员的,豪强乡绅的,底层百姓的都混在一起,公私不分,收入和支出不明。

    每个当权者都把公家的府库当成一块放在眼前的肥肉,只要有机会就会毫不犹豫的咬上一口。

    等到最后缺钱了,皇帝找大臣要,大臣找豪强要,豪强找百姓要。一层盘剥一层,层层向下压榨。

    等到完全要不来了,就不断加重赋税。

    等到百姓承担不了了,就揭竿而起。抢富户,分田地,最后有人当皇帝王侯,有人沦为囚徒乞丐。

    王朝更迭,再来一次新的循环。

    黄宗羲提出了一个“数字治国”的概念,就是把一切收支明细都摆在明面上。或许有些不能让普通人知道,但当权者一定要对整体的国力和真实情况有个准确的了解,以便对国策做出适当的调整。

    周显最初认为这事不是当前最急切的,就没有同意。但于三这件事却给周显提了个醒,不能让私人掌管自己的钱袋子。

    而且目前的财赋紧张也逼的周显不得不加快发行纸币的脚步,而这样的事情也绝不可让华夏钱庄这样的私人钱庄掌控。

    又交待了一些事情,周显让黄宗羲和宋应星先去议事厅,留下了于七一个人。“乐吾,我还想问你一件事。”

    “督帅请说。”

    “按说,你于家富可敌国,而你作为于家真正的掌权者,在地方上也是呼风唤雨的存在。而你却一反常态,选择从军。每日身披铠甲,头顶羽矢,无数次在死亡边缘行走,而所得官职到目前不过一游击将军。我并不是说游击将军这个官位低,但对于你来说,似乎真的算不得什么。”

    于七眼神发愣,一时没有理解周显的话。

    “我是想问你,你以后是打算继续为将,还是专心打理你于家的生意?”

    于七脸色顿变,忙道:“督帅,属下有做错的地方,您怎么惩罚都可以,但不要把我驱逐出军?”

    周显摆了摆手,“你想太多了。我说过于三的事情到此为止了,和你无关,我更不会因此而怪罪你。我是因为信任你才如此直接发问。这样说吧!无论是你留在军中,还是去经营于家的生意,都可帮到我,或许后者能提供的帮助更多。我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无论你怎么选择,我都不会有意见。”

    于七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属下想继续留在军中。”

    周显吃惊道:“这么快,你就不再考虑考虑?”

    于七淡淡笑道:“督帅,自我祖父那辈,我于家就是莱州最富的。我几岁的时候,看到什么喜欢的,只要点头,无论有多贵都会有人买给我。银子在我眼里就是个数字,和牛粪没有什么分别。”

    “长大之后,我喜欢结交那些江湖好汉。但后来见的多了,发现他们也就那样。天天牛皮吹得震天响,遇事害怕的像孙子一样。谢大哥除外,他是真豪杰,也是那时我最佩服的人。那些所谓的豪杰彼此轻视,谁也看不上谁。但无论他们中的哪一个,一提起戚少保和他手下的戚家军,都是满心佩服。所以,我一直都有从军的心思,跟随督帅也不是一时兴起。心里想的是过个一百年,没有几个人能记得莱州最富的那个,但一定会有人知道那些扬名天下的大将军。”

    “只不过看莱州官军那鸟样,我才不愿意让那些废物管着我呢!”而督帅您不同,属下是真心服气您的,也真的想跟着您干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不说将来流芳百世,天下闻名,但至少也让莱州的父老知道这莱州有我于七这号人物在。督帅,属下一直想的就是跟着您建功立业。您现在如果再让我去经营那些俗事,还不如直接杀了我。”

    周显没有打断,一直耐心的听于七说完。他低头沉默了好半晌道:“既然如此,就尽快把你于家的产业交给其他人吧!”

    于七道:“督帅,实际上我已经想好了。我准备将于家的产业按照类别的不同分给我那几个兄弟和族弟,我和小九只保留部分田产和华夏钱庄的三分股利。今后他们做的是好是坏,是亏是盈,全看他们各自的本事。”

    周显勾了勾嘴角,淡淡笑道:“真舍得?”

    于七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

    周显想了一会道:“乐吾,这样一来,你岂不是会有很多余钱?”

    于七笑道:“督帅,您上次借我的五十万白银还有二十万两没还呢!这次又要借多少?”

    周显略微有点尴尬的笑道:“这不是现在用银子的地方太多了吗?你能再借多少就借多少吧!还和原来的一样,两分利。”

    于七摇了摇头道:“督帅,不用了。以前的那些银子是于家的,我不得不问您要些利钱,但分家之后就是我个人的。就算督帅您想直接拿去,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就不要说那些利钱的事情了。等分家之后,多出来的现银我会尽快通过华夏钱庄交给您。”

    周显看着于七,心中吃惊万分。于七的豁达和对财富的看法完全超乎了周显的意料,使他酝酿好久的话语似乎没有再说的必要。他沉默了一会道:“好吧!利钱我就不给你了,但银子将来是一定要还的。到时候,我给你立一张字据。”

    于七想立即赶回莱州,但周显让他在济南多停留一天,等到明天再和黄宗羲一起回。

    因为有很多事情,周显还需要和黄宗羲详谈一下。

    半个月之后,于七通过华夏钱庄给周显送来了四十万两白银。十天之后,他又遣人运来到了九十万两。

    让周显不得不感慨,有钱家还真是有钱啊!

    周显回议事厅的时候,破天荒的带上了于七。除已经在场的谈时迈外,他是唯一出席的军中将领。

    这里面有让于七安心的原因在,但更多的是周显想向众人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件事到此为止了。

第一百四十章 选才

    议事一直持续到接近三更,周显轻轻的敲了一下桌面,止住众人的争吵声。“忠清,彭知府,你们两个先坐下。”

    他沉吟了片刻道:“此事,我支持彭知府所说的。虽是改制,但不能太急,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取士方面,今后不再进行科举选士,但科举所考的几项依旧算是选士参考的标准。如果以前中进士、进士、秀才者,优先录用。而其他的通过笔考、面考、终考,依次淘汰,最后择优选拔官员。各州县主官的选拔,至少需要三个与之没有亲属关系,且职位高出其两级者施行选拔,以尽量避免徇私舞弊。”

    顾咸正问道:“督帅,那各州县的现有主官和辅官任命吗?”

    周显道:“拿知州举例,一个知州,两个州同知,一个判官,一个州警察局长,一个税务司司长,他们这些都算是主官。他们组成一个州的施政主体机构,负责对他们的下一级,也就是县机构的主官具有考察和任命的权力。而他们的考察和任命自然由他们的上一级,府机构来负责。而其他的辅官,都有本部门进行选拔任命,也可由上层部门直接下放。但各部门都要受第一主官,也就是县令或者知州挟制。但有种情况,无论什么官员,都可向上一级政府状告官员的不法所为。”

    说到这里,周显看了众人一眼才继续道:“当然,现在是乱世,一切都从简。如新占之地官员的任命,有贤才来投,或者你们心中有大才举荐于官府,都可以经过考察后直接上任。收揽天下之英才为己用,同时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这才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选才目标。现在我们所占,不过山东六府,大名、淮安和半个扬州。但眼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这些地方,而应该放眼于整个天下。所图也不应该只有个人私利,而应该为天下的百姓谋点好处。”

    周显说着走向书吏那里,拿起他刚才记录的,看了一会道:“我和万抚台商议了一下,决定放权给地方知府。今后,除正规的军队外,地方的乡勇、警察、衙役全部受知府指挥。而今后,各地知府要举荐贤才,或者有什么要的建议,都可直接上禀巡抚衙门。除此之外,我准备在巡抚衙门外建一个七人团,今后政事上凡是有重大的改制,都要经过七人的讨论,而且他们有的还必须兼管地方上的事情。”

    周显扫视众人道:“夏允彝,淮安、扬州二府的事情由你总体负责。彭士奇,东昌、青州的事情就交给你了。顾咸正,东昌、大名二府不久之后可能就会迎来新的战事,你多费心。文志通不在,但登州、莱州本就在其治下,这个就不说了。还有就是黄宗羲,今后我军所控之地的赋税田税都由你来总体负责。还有陈名夏,今后对外的一切事物以你为主。尽快派人去京师、南京、合肥、开封、泉州,和各方势力维持关系。另外,朝鲜、琉球、日本、苏禄、文莱等地也应该派出使者。”

    连续说了六个名字,众人脸色各异。直到最后一个,周显稍微停顿了一下。他下意识的看了顾炎武一眼,犹豫了一会。转过头向陈子龙道:“还有就是陈知府,除济南知府外,你还要兼起北地所有的事务。虽然现在是清军和闯军的,但总有一天,我们是把它们收复的。”

    陈子龙先是一愣,沉吟了片刻,站起身来道:“属下接令。”

    周显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还有一个是刑律的改革问题。现在我们采用的还是大明律,显然有的地方已经不太适用目前的情况。韩畅、萧冷,你们两个组织人员,一切听从万抚台的安排。要以大明律为基础,制定出一套适合山东情况的临时律法。要多听听像谢尚书、高抚台这些曾经朝廷大员的建议。等草拟出来之后,给每个县官以上者都拓印一份,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再不断完善。时间要快,考虑要周。”

    韩畅、萧冷站起来道:“属下明白。”

    周显转头向黄宗羲,“商法方面由你负责制定。军法我会传信给于成龙,让他来做。还有对外法方面,陈名夏你到时候做点补充。先尽快拿出个临时的。”

    黄宗羲和陈名夏站起来抱拳道:“属下遵命。”

    周显点了点头,“此外,经过我和万抚台的商议,还有几项新的任命。德州知州吴徵文升迁为扬州知府,驻高邮。谢陛升任为德州知州。赵继鼎、程先贞、程立三人俱皆升任县令。还有唐遵式、柳丁、王寅初等人补充到朝鲜、辽南为官。赵旭升虽然为卫所军将出身,但这些年在辽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我看就将金州、复州和周边的岛屿暂编成一府,让赵旭升来兼任这个知府。”

    看着座下的众人,周显沉声道:“说到底,山东只是天下一隅之地。地势易攻难守,此刻又三面受敌,将来如何实难预料。而诸位愿意跟随我周某,实乃我周某之幸,我一直心存感激。我在此向你们许诺,你们此刻不负周某,我将来也定不负你们。而山东将来能否守住,能否击破满虏,能否扫平天下,一切都要靠在座的诸位。”

    周显缓了一下语气,继续道:“实际上,就像你们刚才所讨论的。山东有自己的优势。如人口众多,民心归附,无论是闯军还是清军,将来想吃掉山东都非易事。但大量北地难民拥入山东,和当地人矛盾重重。且山东本就是人口大省,又连年灾害,目前粮食所产远不能满足百姓之需求。因而,我军在山东下一步的主要目标不是夺取更多的地盘,而是尽量养活山东的所有百姓。黄宗羲,你负责来购置足够的粮食。而陈知府,你受受累。等粮食运抵济南之后,你根据各地的难民情况来将粮食分发给各府官员。”

第一百四十一章 购粮

    陈子龙拱手应命,黄宗羲却说道:“督帅,虽然目前运河已经完全打通,南粮北运不成问题。但目前我军的粮食缺口实在太大,朝鲜、辽南、鹿儿岛,还有山东各地都无法达到自给自足。我提议除在南方购粮外,还应该通过海贸从琉球、日本、朝鲜、苏禄、文莱等国购置,以减轻各地的粮食负担。而且也应该多储存一些后备粮食,以应对将来可能爆发的战事。”

    周显点了点头,“你的提议很对。此事既然全权交给你,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不管过程,只看最后的成效。”

    黄宗羲抱拳道:“属下定然不负督帅信任。”

    周显点了点头,继续道:“以山东目前的情况,绝对不可能靠自身的土地和赋税养活这众多的百姓。所以海贸的规模要继续扩大,而我们中的大部分官员对海贸之事一窍不通。我看可以多雇佣那些曾流落南洋的商人为官,如陈华荣、雷鸣木这些,他们本身在巴达维亚的生意做的就很大,又心向中原。如若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他们应该会接受的。太冲,你派人去南鲁县一趟,让他们南洋商会选出几个代表,来济南见我。”

    黄宗羲眉头微蹙,心中感觉周显似乎有点太看重海贸了。但他也只是迟疑了片刻,便连忙拱手道:“属下知道了。”

    周显微微点头,“诸位,还是那句话,各司其职,稳定山东,安抚百姓。我会尽己所能先全力击破满虏,收复辽东。至于之后如何,到时候我们再来讨论。”

    等众人散去,周显端起茶杯,发现茶水早已凉了。他迟疑了一下,又将茶杯放下,神色疲惫的坐回到椅子上。

    不一会,万元吉从外面走了回来,他送走了其他人。“忘筌,你为什么突然把顾炎武的名字拿了下去,而将陈子龙放入了七人团?我们之前不是已经商议过了吗?这个七人团是仿照内阁而建,今后的权力将不断扩大。让陈子龙这样还未完全归心的人进去,真的明智吗?”

    周显抬头看了一眼万元吉道:“万先生,你说只论才学,陈子龙和顾炎武两个人,哪个更为优秀?”

    万元吉坐到周显对面,摇了摇头道:“很难说,各有所长吧!但就目前而言,显然陈卧子的长处更多。说到底,顾炎武还是太过年轻,锋芒毕露。就如今日,他和彭士奇相争到那个地步,确实太过。”

    周显点了点头,“所以,我想让他在下面再磨炼一段时间。他年纪又不大,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况且他叔父顾咸正已经在那七人团里面了,他在不在也没多大关系。而陈子龙就不同了。山东六府,再加上扬州、淮南、大名九地知府,以夏允彝的施政能力最高。但即使是他,在很多方面也比不上陈子龙。陈子龙是一个全才,能文能武,孰为难得,我对他的期待远不是当一地知府。现在我已经给了他足够的礼遇,如果他还是心向南边,那只能弃之不用。反之,我愿意给予他更多的重用。”

    万元吉低头沉思,他没想到周显会如何看重陈子龙。过了片刻他说道:“那等我有空之时找顾炎武详谈一下此事,以释其心结。”

    周显轻轻的点了点头,“万先生,现在整个天下都处于动乱之中,人心思变。我有心改革,但目前的时机不对,只能缓而不能急。像彭士奇、张正范、吴徵文这些有施政才能的旧派官员,我要用;像黄宗羲、顾炎武、陈名夏这些锐意改革者,我要用;夏允彝、顾咸正这些才能出众的中间派,我也要用。目前,山东内部的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往后面放一放。”

    万元吉皱了一下眉头,犹豫了一会道:“忘筌,你有没有想过结党?以此尽量把人心聚在一起。”

    周显点了点头道:“想过,但东林党、齐党、楚党的例子在那里摆着,使我一直难以下定决心。而且现在结党,不是将天下之才向外推吗?稍微等等吧!等击败满虏之后,再详细讨论此事。”

    两人又闲谈了一会,周显起身还家。

    行到住处,周显把坐骑交给孙豹,“喂完马,你们也早点休息吧!”

    说着,他向内宅走去,迎面正看到锦瑟和朱媺娖走过来。周显略感奇怪,问道:“这么晚了,你们怎么都还没歇息?”

    朱媺娖道:“周显,我有事情要和你商议。”

    周显点了点头,问道:“锦瑟,你呢!也有事?”

    锦瑟摇了摇头道:“二公子,李大哥的夫人搬过来了。我单独给她安排了一间房子,配了两个丫鬟,你看还有其他要准备的吗?”

    周显点了点头,“你看着办就好。”

    锦瑟转头向朱媺娖道:“公主殿下,外面太冷,和二公子先进屋谈吧!我去给你们熬点热粥,也暖暖身子。”

    周显换了身便衣,拢了拢炭盆里的柴火,淡淡说道:“这些都是风三姐对你说的吗?”

    朱媺娖点了点头,“风姐姐说她可以拿出三十万白银帮我扩大女校的规模,还可以拿出一些粮食来资助那些难民,但都要以我的名义进行。”

    周显问道:“那她想要什么?”

    朱媺娖想了一会道:“她说她今后想做一些运河水运的买卖,想和官府一起合办。只不过她说,你不答应也没关系,她许诺的那些不会变。”

    周显点了点头,淡淡笑道:“她的消息倒是灵通,我这边刚下令要尽快剿灭江淮水贼,她马上就想要做水上买卖了。”

    朱媺娖皱眉道:“周显,你会答应风姐姐吗?”

    周显点了点头道:“以前运河被隆武军阻断,南北贸易基本上完全中断。现在虽然运河通畅,但限于天下大乱,远不能达到以前的运输量。就算没有她,我也正打算逐步施行此事。既然她现在主动提出来,答应她也无妨。等过两天,我让夏允彝和她详谈一下此事。”

第一百四十二章 归服

    看朱媺娖长舒了一口气,周显淡淡笑道:“怎么了,我看你似乎很在意此事?”

    朱媺娖道:“风姐姐好不容易让我替她做件事,我还担心你不会答应呢!这段时间,她帮了我很多。”

    周显点了点头道:“我听说了。你几次去禹城所带的东西都是她提供的,那些难民都开始称你为活菩萨了。”

    朱媺娖脸色一红,小声道:“你都知道了。”

    周显笑道:“你公主的身份,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耀眼的那个。这样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想不知道都难。以前的时候,每当一地受灾,都是一层层的上报,最后到达皇帝那里。然后皇帝再一层层的下传,拨粮,运输,分发。中间不知道有多少贪官污吏,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冻饿而死。如果有个不归属官方的民间组织来协助抚恤灾民,或许能收到一些完全不同的效果。现在你做的这些,挺好的。”

    朱媺娖脸上带笑,十分高兴的说道:“那你是支持我继续做这些事了?”

    周显点了点头道:“这是自然。而且如果有可能,你可以建个可以平时吸纳民间善金,而在百姓遭难遭荒时可以给予他们帮助的组织。”

    朱媺娖皱眉摇头道:“这么大的事,我做不好的。”

    周显摆了摆手,“试试呗!说不一定就成了呢!现在夏完淳刚回济南,我可以让他帮你处置财务方面的事情。以尽量做到清晰明了,让人信服。还有风三姐,她手下的能人可不少,完全可以帮你做大部分的事情。”

    朱媺娖犹豫了好一会,道:“那我试试做,做不好你可不要怪我。”

    周显笑着点了点头,“富人信佛者众,但多数只捐田、捐钱给寺庙,殊不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菩萨下世间,普度世人,救助苍生,这才是大善。名字就叫救助会吧!除了风三姐拿出的三十万两白银,我再从府库里抽出十万两白银给你,作为它的启动资金。以后再慢慢吸引其他民间资金。”

    朱媺娖点了点头,眉头微蹙,心里有点担心。

    她对银子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这些银子很多,有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但突然想着反正有人帮她,心里一下子又高兴了起来。

    看着朱媺娖眉头舒展开来,周显突然想起一事,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她道:“这是你皇兄写给你的信,今天刚到。就目前看,他在南京做的很好,你不用太过为他担心。而且我听闻,他似乎不久后就要订立婚约吗?”

    朱媺娖奇怪的看了周显一眼,摇头道:“皇兄他最重礼,父皇他刚驾崩不久,他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

    周显道:“天下大乱,使得他不得不如此做。况且目前只是订立婚约,而不是封后,算不得违礼。他和左良玉之女先订立婚约,三年后举行大婚。他做的这些,是为了拉拢左良玉为他所用,算的上是一步好棋。还有件事……”

    周显继续说道:“京城城破之时,袁贵妃悬梁自尽,但被手下侍女所救,并未死去。李自成初时想借她来向天下人表明自己善待皇家,给她安排了居所,让她安养宫中。上次陈名夏去京师听闻了此事,回来后告诉了我。我就写信给李自成,希望将袁贵妃接到济南,让你尽一点孝心。前几天李自成答应了此事,并派人护送袁贵妃来鲁。目前她已经到德州,一两天内便可到济南。”

    锦瑟端来熬好的热粥,朱媺娖没喝,拿着那封信回了房间。

    周显喝了一小碗,问了锦瑟一些家中的事情。困意上涌,便直接去休息了。但天还未亮,又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他披衣起来,是丁可泽、陈名夏,还有夏允彝和陈子龙两人。两批人不是一起的,只是恰好一起到。

    丁可泽带来了闯军和清军已经在遵化全面开战的消息。陈名夏作为使者要立即赶去京城,而丁可泽要去北地,以尽可能的了解战事的详情。

    两人是来向周显辞行的。

    停留了片刻,听周显交待了一些事情,他们便直接离开了。

    陈子龙拿出一本书,还有一叠二十几张纸的薄册子。

    书的名字为《皇明经世文编》,书中满是对阳明学空谈误国的批判,大声疾呼“经世致用”。详细记录了明朝的政治、军事、赋税、财经、农田、水利、学院、文化、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的批判性的意见。

    论见识之深,一点都不输于顾炎武和黄宗羲的写的那些。而内容之多,甚至远超二人现有编纂的那些。

    而那叠册子,是陈子龙自来山东之后的所见所闻,里面指出了山东目前存在的种种弊病,并就某些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周显略微翻看了一下他带来的那本书便放下了,但却仔细阅览了他带来的那几十页册子。等完全看完,天已经完全放亮。他略微沉默了一会,把册子递回给陈子龙,“卧子,你稍后去找一下万巡抚吧!就以济南府为模板,来施行你的这些建策吧!可以改进的地方就改进,要废除的地方就废除。你怎么样想,就尽力去做,我这边全力支持。如果成效显著,再推广到山东全省和其他各府。你的这本《皇明经世文编》,我先留下,等我全部看完后我们再详谈这些。”

    陈子龙愣了一下,随即向周显抱拳感谢。两人也没再多停留,不一会便起身告辞。

    周显走出院子,伸了伸懒腰,心情莫名的好。陈子龙虽然没有明说,但观其所为,十有八九是选择留在山东了。

    他在院内练了一会枪,身上的寒意一扫而空。

    不一会,孙豹也起来了。他端来一盆清水,周显洗了脸,走进房内写了一封信给他,“你现在去找万先生那里一趟,把这封信交给他。然后去找城外军营找谈时迈,让他给我提供三百骑卒。”

    “督帅,您这是准备出外吗?”

    周显点了点头,“去德州,……,看戏。”

第一百四十三章 范永斗

    太原东南方向,榆次县。

    苏克萨哈翻身下马,看着脚下沾着的黑色血液,表情十分的厌恶。他用脚在旁边的尸体上蹭了蹭,顿时血液糊成了一片,看起来更加难看。

    一个年约四十的中年男子从院内走出来,他一步跪倒在地,连连磕头,满脸谗笑道:“奴才范永斗拜见主子。”地上的污血沾了他满身,丝毫不心疼他那件漂亮的衣服。脑门锃亮,后面的金钱鼠尾不安分的垂了下来。

    苏克萨哈轻轻的摆了摆手,“范永斗,你虽是汉人,但也是摄政王都称赞的人。本将现在不过一小小的章京,你不必如此多礼。”

    范永斗连忙道:“主子哪里话?奴才就是奴才,主子就是主子。主子看的起奴才,赏奴才一口饭吃。奴才就应该感恩戴德,哪里能不懂礼仪,见了主子拜都不拜呢!况且,主子是大清皇帝的侍卫内臣,又是摄政王看重的人。现在只是屈居章京之职,今后一定会一飞冲天,大展宏图。到时候奴才还想靠着主子呢!您这样说,不是折煞奴才吗?”

    苏克萨哈听的舒坦,哈哈大笑道:“说的好,我大清就需要你这样忠心又晓事的奴才。起来吧!豫亲王这次把征粮征饷的任务交给我,这件事我还要多多指望你呢!”

    范永斗满脸谄笑,“主子放心,一切都办妥了。”

    苏克萨哈愣了一下,“什么都妥了?”

    范永斗摆了一个请的动作,“主子请进去看。”

    苏克萨哈走进院子,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这里本来是榆次县衙,但此刻却成了修罗地狱。满地的死尸,遍地的鲜血,墙壁之上到处都是污秽,也分不清是血渍还是残肉。

    而这些,都没引起苏克萨哈的注意。他眼中看到的只有院落中间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和两旁近百个低声哭泣的年轻妇人。

    范永斗看苏克萨哈脸上的表情,脸带谄笑道:“主子,榆次城中二十家大户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在这里了。除了这些,后院还有两万多石粮食,足够全军用几天了。”

    苏克萨哈瞄了瞄那边的妇人,“她们是?”

    范永斗笑道:“主子,外省人一般称山西人为老西儿,寓意山西人抠门,有钱不舍得花,显的寒酸。抠门不一定,但山西人确实节省,所以很会持家。对于大部分山西人来说,你可以拿走他们的命,但不能拿走他们的钱。所以这次攻下榆次,要大开杀戒。这样一方面能得到一些粮饷,完成豫亲王交给您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震慑周边州县的那些大户,逼他们接下来拿出粮饷来给我大清。那些妇人都是那二十家富户的妻女,奴才想着她们不是能卖点钱吗?即使不卖,也能给军中的兄弟们解解闷啊!”说着范永斗露出一些意味深长的笑容,手指悄悄指向前面那几个年轻貌美的小姑娘。

    苏克萨哈顿时哈哈大笑,拍了拍范永斗的肩膀,“你这奴才啊!还真是晓事。这件事你办的不错。说吧!要什么赏赐?”

    范永斗腰弯的很低,“主子,奴才别无所求,只希望能为大清做更多的事情。您看,接下来能不能把征粮征饷的事情全部交给奴才去办。奴才保证,全军的供应只会多,不会少。而且给您的那一分,也是只会多,不会少。”

    苏克萨哈沉默了片刻,说道:“好,交给你也行,但别忘了豫亲王和其他人那里。”

    范永斗连忙拜倒在地,“主子放心,这点事情何须您交待。但奴才还有一请,就是希望能从你那里借三十个大清的勇士,用他们来吓唬那些土财主们。”

    苏克萨哈摆了摆手,“起来吧!此事我准了。一路赶到这里,又饥又渴,有吃的没?”

    范永斗忙道:“奴才早就备下了宴席,主子请。”

    说着,他转身向身旁的仆人努了努嘴,“去,挑几个年轻貌美的,来陪主子饮酒。”

    接下来十数日,范永斗领着三十个旗兵以及近千汉兵往返于太原周边州县。通过各种手段威逼利诱,强迫当地富户拿出钱粮资助清军。

    有不服从者,家中男性尽皆屠杀,女性被强掳为妓。而那些支持闯军或敢于抵抗者则更惨,屠杀满门、屠村,甚至屠城。凡是他去过的地方,到处一片烧杀劫掠,遍地都是哀嚎、痛苦之声。

    活着的,要拿出钱粮给清军充当粮饷,还要不断讨好范永斗等人。献出金银古玩,甚至献出自己的妻女,只求能够活命。

    死了的,家产、田产全部被范永斗所夺,钱粮直接被拉去太原城下。而他们所留下的金银玉器,家居、房宅直接被范永斗拿来贩卖。

    范永斗身后跟着无数大小商人,他们从死人身上搜索一切能用的玩意,从清军手中购买一切抢来的值钱东西。然后把这些都装上马车,一车接着一车的运到其他地方进行贩卖。

    跟随范永斗的所有人,无论是士卒,还是他的家仆,亦或是和他的同心的那些商人,各个都赚得钵满盆满。

    唯一的吃亏的,只有躺在地底下的那些死人。

    而范永斗将得到的钱粮源源不断的运向太原城下,以供多铎所用。他甚至还拿出部分钱粮资助贫民,为清军收揽人心。

    为了活下去,无数人帮清军运粮运钱,帮助他们制作攻城器械。甚至直接参与清军,帮助他们攻城。

    清军越聚越多,粮饷充足,器械完备,多铎不断组织兵力向太原发起进攻。

    太原城高墙厚,但也耐不住如此的持续的猛攻。兵员损失严重,城池残破,数处坍塌。

    多铎看时时机已到,聚集大军,向最前方的汉人士卒高声喊道:“破城就在近日,本王向你们许诺,先攻上城墙者赏千金,入旗。擒杀贺锦者,赏千金,入旗,官升三级。每杀一个匪首,赏百金,入旗。进城之后,屠戮三日,只要抢到的,都是你们自己的。本王下令,开始攻城。”

第一百四十四章 接战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血红色的光芒洒向大地,黑夜来了。凉风浮动,篝火燃起,三千清军聚在一起饮酒作乐。不时有人闯入俘虏群中,从中拉出几个妇人陪他们饮酒,引得一片尖叫和哭泣声。

    所有俘虏见惯了这些,变的熟视无睹,呆呆的坐在当地,好似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有人默默的拿出干粮,自顾啃着,不时落泪,怀念以前,伤心此间。

    远处传来了一阵吵闹声,几十个汉卒押着十数个青壮走了过来。他们想趁天黑逃跑,但被抓了回来。对待自己人,这些汉卒比鞑子更加狠。基本上每个都抓回来的人都挨了揍,满身是伤,走路一瘸一拐的。

    等到了地方,他们被扒光衣服,绑缚在一根根柱子上。大漠天寒,况且是冬季,一夜如此绑着,大部分人会被直接冻死。即使有少数人侥幸熬到天明,他们也会被直接处死,以作警示。自出长城向东行的近一个月内,虽然有少数百姓冒险逃脱,但大部分人都被抓了回来,数千人因此而死。

    大部分被俘百姓对此早已经认命,被清军像驱赶牛羊般赶向辽东。此刻的他们已非人,只是一个个能够站立的牲畜。看着那些绑缚在木柱上的同类,陌生而平静。

    尼堪啃了一个全羊腿,又喝了不少酒,感觉疲乏的很。他站起身子,说道:“本帅乏了,先去睡了。你们这些狗崽子也别喝多了,明天一早还得赶路。”说着,他有点踉跄的走向自己的帐篷,那是俘虏们刚刚搭的。

    睡到半夜,尼堪猛然惊醒。侧耳附在地上,听到的是震耳欲聋的马蹄声。他惊的顿时跳将起来,掀开帐篷走了出去。

    在外,有不少已经醒来的清军将士。但他们眼神里满是迷茫之色,莫非是济尔哈朗的那部人马赶了过来?每个人都这么想。

    尼堪怒声吼道:“都站着干吗!赶快派斥候去查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过来的不是清军斥候,而是新归降的汉人士卒,他语带惊恐道:“主子,是明军,是明军杀来了。”

    他话音刚落,蹄声如雷,黑夜间,不知有多少明骑呼啸着向这个方向冲杀了过来。

    白翥遥望前方,“鞑子主力就在那里。唐千总,你带京营的三百骑从南杀向俘虏阵,击杀那些投靠鞑子的汉人败类。让百姓们寻机向北逃,以引发混乱。武志英,你我二人各率一路人马,从左右两侧包抄清军。以最快的时间突入阵中,不给他们集结的时间。”

    通州一战,白翥所统的五千骑直接损失了一千五百余骑。在清军离开之后,他便一直有派斥候跟随,寻找机会。当他知道清军出了长城之后便直接分兵,大部向北,只有三千骑押着几十万俘获的青壮向东而行时,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白翥令刘孔和率领所有步卒返回京畿向崇祯皇帝复命,而他亲率所有骑兵一路向东奔驰。他们从山西飞驰回河北境内,从喜峰口方向出关,提前埋伏在清军返回辽东的必经之路上。以逸待劳,准备在此痛击清军。实际上,清军押着众多俘虏,行进缓慢,他们比清军早到了整整五天。

    为了避免事情外泄,白翥没有告诉任何人,只以追击清军的名义向王先通借兵。王先通感念白翥在通州的救援之恩,将自己仅有的三百骑拨给他,领兵的便是唐琦。他在通州城上射杀务达海和十数个清军,掩护城外明军入城,立下大功,白翥对他印象很深。

    京营营兵不堪重用,骑兵也是如此。在这一路上,抱怨连连,四处惹事。要不是考虑到兵力不足,白翥早就驱赶他们回去了。好在唐琦在京营士卒中也有一定的威信,也极力配合,才能控制住他们而不耽误正事。

    唐琦率三百骑沿着圈起来的百姓飞驰,一边奔跑,一边大喊。“我们是大明的军队,来此救你们了。向南,回大明。向南,回大明。”高昂的喊叫声,响彻天地,也使早已麻布的百姓回过神来,长久压抑的情绪瞬间爆发了出来。

    他们怒气升腾,看向那些平时欺压他们的汉卒,眼神变的像狼一般。有些看押他们的汉卒仗着有清军为他们撑腰,大声呵斥,妄图弹压。但转瞬间,他们便被怒气冲冲的百姓用拳头打死,用脚踹死,成了众人脚下的一团烂肉。

    唐琦不时引弦拉弓,协助那些百姓射杀汉卒。而他身旁的三百骑也被这激烈的气氛所激,纷纷冲锋向前,平时的怯弱完全消失不见。

    剩余侥幸未死的汉卒惊慌失措,四散而逃,但大部分人被追上打死。这是几十万的百姓所爆发出的力量,可以令天地变色。

    这一路上,清军海吃胡喝,逍遥自在,早没有在中原的那种谨慎。他们不相信明军敢追击他们,更不相信明军会出现在这里。

    而这样的懈怠给了明军机会。当明军杀来之时,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沉睡,而且基本上每个人都饮了酒。身上没穿铠甲,手中没有武器,脚下走动踉跄,连翻身上马对一些人来说都变的困难起来。

    明军一冲之下,便将清军拦腰截断。羽矢如飞,长枪抖动,杀的清军是哭爹叫娘,狼狈不堪。尼堪集结了一些士卒,但瞬间便被冲散。他稍稍后退,大声呼喊,妄图将清军聚集在他身边,但明军岂会给他这样的机会?哪里人多,他们便向哪里冲,不求杀人,只求将清军打散,让他们没有反击之力。

    明军数量多于清军,但对方战力强悍。如果直面相战,明军不占优势,白翥深知这点。他要做的就是在一个点上,以数倍于清军的兵力压垮、击散他们,不给他们集结到一起的时间。这样一来,再强悍的清军士卒也只能各自为战,而这样个人悍勇在整个战场能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第一百四十五章 接战2

    多尔衮三十多岁,按说正是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时候。但事实恰好相反,他身材细瘦,一直有病,时常感到头昏目眩,身体比那个大自己三十岁的大哥代善还差。

    特别是他当上摄政王之后,事情繁重而杂乱,内外交困。使其更感有心无力,时时觉得疲惫异常。

    但此刻,他身披白甲,挺立站在城头。双拳紧紧按在城墙上,眼睛目视前方。细长的眉眼间有凛凛精光,炯炯有神,哪里还见半点疲惫之色?他所观者,正是眼前那片即将爆发战事的战场。

    在城下大约十里外,十数万闯军正在逐渐汇聚成阵。

    马嘶人喊之声此起彼落,旗海枪林密密扎扎。哨兵来回奔驰,鼓号激昂如雷。阵型间隔有序,虽在布阵,却不显混乱,给人一种威武雄壮之感。

    和他们相对的是巴哈纳所率的近万满人骑兵,张存仁所率的两万余汉卒,以及吴克善之弟察罕所率的一万五千蒙古科尔沁部骑兵。

    他们在距离闯军前阵五里外依次排开,严阵以待。不时前阵骑兵冲上前去,以作骚扰之用。但每次都有闯军骑兵奔出拦截,不给他们靠近扰乱主阵的机会。

    双方你来我往,彼此挑衅。除了远远的长弓互射,并无其他过激的举动。

    而在城下,是多尔衮手下的正白旗,以及部分镶红旗的精锐。总数超过三万,也是多尔衮此战的主要凭依。

    多尔衮依旧看着前方,语气十分平静的问道:“听说你以前和闯贼多次交战,他们的战力到底怎么样?”多尔衮身旁站着叶臣、石廷柱、耿仲明、刚林、谭泰等人,但他这话明显是对离他最近的洪承畴说的。

    洪承畴摇了摇头,“禀主子,以前奴才确实多与闯贼交战,但当时的闯贼和今日的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以前他们是贼,只会四处流窜。而看看眼前,他们两翼部骑兵,前阵刀盾兵、长枪兵搭配合理。中阵弓箭手,火铳手,还有少数的炮阵。就算是后阵,也有少数骑兵和足够数量的步卒以应对变数。无论是他们身穿的装备,还是兵员的素质,以及战阵的搭配,他们都已经不输于以前的大明官兵了。对待他们,主子需要打起十二分的小心。”

    多尔衮轻轻的点了点头,“这次怎么和他们打,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洪承畴沉默了一会道:“主子,闯军人数众多,基本上是我们的两倍。大清士卒骁勇,天下无敌,但也不宜与之硬碰,以免损失过大。奴才还是觉得应该暂时避其锋芒,利用我军骑兵的优势不断骚扰其队阵,消磨其锐气,逐步将其引向滦河之东再与之决战。闯贼的优势是兵力多,劣势是其势力扩充太快,内部并不心齐。而我军的优势在于士卒强悍,内部团结,韧性十足。时间拖的越久,对我军越是有利。”

    多尔衮眉头微蹙,他知道洪承畴说的有道理,但他却不能那么做。这一战不仅是为了击败李自成,还有其他更为深远的目的。

    他要向吴三桂表明自军有击败李自成的实力。胜与不胜倒在其次,但要打出大清军队睥睨天下的气概。眼前的闯军无论是十几万,还是二十几万,自己都必须在正面和他们来一场实打实的硬战。

    这边即使败了,只要多铎和豪格在陕西、山西取得大胜,那北地迟早都是大清的。他要通过这一仗,彻底让吴三桂服膺,完全为大清所用。让他的关宁铁骑当大清的马前卒,为大清扫荡北方。

    洪承畴为心思缜密周全之人,但为何连这点都看不出来,反而只是从军事角度给自己这样提议。多尔衮心中有点不解。

    这时,一个清将快步跑上城头,是多尔衮最亲近大臣冷僧机。“主子,吴三桂说他对面有刘体纯所率的闯贼大军,无法抽出太多兵力协助我军。但他派遣他的义子王屏藩率五千骑兵前来助阵,是不是让他上来?”

    多尔衮冷哼一声,“早就知道会是这样。不必让他上来了,让他直接率部去南侧,以掩护我军侧翼和吴三桂那边保持联系。”

    冷僧机“喳”了一声,又快步跑了下去。

    多尔衮接着下令道:“谭泰、刚林、石廷柱,你们三个随本王出城,迎战闯贼。先集中兵力破其左翼骑兵,引诱他们的步卒大军向前进攻。耿仲明,运来的火炮,本王现在全部都交给你了。先藏好,等闯贼靠近了再运上城头,专打他们兵力集中的地方,尽可能的轰乱他们的阵型。等他们彻底乱了,就是我们取胜的时刻。”

    众人拱手应命。

    多尔衮又转向洪承畴和叶臣道:“洪先生,你就留在城中。若是有什么突发情况,你就用号鼓和令旗提醒本王。叶臣,大部分兵力都被调往城外,城中兵力所余不多。在我等出城之后,你就紧闭四门,定要护住石门镇不失。”

    石门镇本就是一座小城,城不高,墙也不厚,而多尔衮却把此战能否取胜的重点放在了这座小城上。

    他将从后方和山海关上的所有火炮都趁夜运进了石门镇,光有红衣大炮就有八门,其他小炮更是不计其数。但表面上,只在城头摆放在了数门,起到了很好的误导作用。

    到时候众炮齐发,绝对可以极大的打乱闯军的阵型。只要能把握住机会,利用自军骑兵的优势穿透敌阵,那胜利就会向自己这边倾斜。

    多尔衮从来没觉得这一仗会很轻松,但他相信自己手下八旗兵的实力。而这样的豪赌在他看来,是十分值当的。

    虽然豪格、多铎在陕西、山西进展迅速,但在多尔衮看来,还是太慢了。

    大明是头虚弱的老虎,而大清是一匹健壮的饿狼。若是不能趁其病弱,夺取天下,恐怕以后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

    因而宁愿冒险,他也要赌上一把。

    悠扬的号角声响起,多尔衮骑马出城。周边将士山呼万岁,响声震天。

第一百四十六章 接战3

    李自成左手持缰,腰悬宝剑,端坐在自己的爱马乌龙骓上。自为帝之后,出则坐轿,入则乘辇,他已很少再骑马。

    在距李自成不远处,竖着一面闯字大旗,那是老闯王高迎祥命人所缝。黑水峪惨败之后,李自成继承了这面旗,也继承了闯王的名号。

    这面旗帜随他南征北战,见证了他的惨败,也见证了他的辉煌。对于新归顺的将士,这面旗帜看起来或许又破又旧。但对于那些跟随他从河南打到京师,尤其是原先老八营的将士,这面旗帜是闯军的魂。

    只要它还在,闯军永远都不算败。

    李自成此刻把它挂出来也是这样的意思,他要让全军将士看到这面旗,以及他本人。自出井儿峪和宽佃峪之后,全军已成有进无退之势。

    这一战若是败了,别说保全北方,就是全员撤回河南或许都是奢望。所以,这一战,他必须胜。

    在他身后半个马身,宋献策和李岩骑马并排而立。两人眉头紧锁,想着不同的事情。

    从山海关一直延伸到山西境内,塞边长城千里之长,而且多有破损。在崇祯一朝,清军就多次越过长城,威胁京师。

    此刻九边之兵尽皆逃散,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拦截清军入关。他们可以轻取山西,就一定可以从河北长城附近直接杀入京畿威逼京师。

    可以说,整个北地都在清军可以攻击的范围之内。

    这也是李岩在山西大部被多铎所夺之后,提议李自成将天津重新交还给周显,让周显之军来牵制清军。他甚至提出大军即刻撤回河南,先稳住局面,再徐图扩张的建议。

    但他的意见不仅没有得到李自成的支持,还招致了大部分将领的反对。

    李自成好不容易夺取京城,登基称帝。如果连北地都守不住,那他这个皇帝算什么,天下人会怎么看他?他出身布衣,深知创业之艰难。如果从京畿撤离,他丢的不仅是整个北方,还有凝聚起来的士气军心。

    非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轻易撤出京畿的。

    而天津乃京师东侧门户,交给周显是容易,但将来想要再要回来就难了。最重要的是,他不信任周显。

    唐通、白广恩归附自己,但转瞬间就又投靠了清军。崇祯帝虽死,但朱慈烺在南京称帝,大明的影响力还在。

    李自成最担心的是新明与清军结盟。让周显驻兵天津固然可以牵制清军,但谁又敢肯定他不会从南出击闯军呢!

    所以,李自成宁愿让李过率近三万士卒驻守天津毫无作为,也不愿让周显渡过运河北来。至少在目前河北境内,闯军依然占优。

    而闯系诸将不愿意离开京城的原因则更为简单,私心作祟。

    自入京之后,他们各个都赚的盆满钵满。王府候宅,遍地良田,妻妾成群,人人都活在富贵窝内。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岂愿离开京城返回河南?

    无法阻止最终的决策,李岩只能尽力为李自成谋划。李自成妄图一战而胜,但李岩觉得当前情况下很难实现。

    他内心十分忧虑清军会从其他方向突破长城,以和夺取山西类似的方式截断闯军的后路。因而他竭力劝服李自成让刘芳亮留守营州,以做后援。这样既可以防备被清军抄袭后路,又可震慑在京畿周边的诸多心向大明的乡绅豪强。

    李自成同意了此事,但李岩知道这一切都不算结束。

    在陕西全部,山西大部被清军所夺的情况下,即使这边击败了眼前的多尔衮,恐怕也对大局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况且眼前的清军多为骑卒,或许能击败他们,却很难围歼。他最怕的是和清军在这里打成持久战,到时候进不能进,退又不能退,那时才是闯军真正的灾难。

    自进军陕西之后,闯军的发展太快了,实力扩充的也太快了。基本上每个将领都认为到享福的时刻了,以为天下已经在自己手中了,而没有费心去经营新夺取的地方。

    这样导致的结果,很有可能是一场败战全军溃败,士气尽丧。

    这些日子李岩一直不由得想到这样的场面,内心苦闷异常。而偏又不能对别人说,以免开战前影响军心士气。

    而宋献策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他有智才,一个“十八子当主神器”的箴言让他成了闯军的军师。但却无大略,他看不清整个天下的形势。

    宋献策所看见是在京畿的数十万大军。论形势凶险,现在哪里比得上在南阳与孙传庭对战之时。那个时候,他甚至做好了独自逃走的打算。

    但最后是闯军胜了,十数万官军全面溃散,孙传庭身死阵中。闯军顺利夺取了陕西、山西和整个北地。崇祯帝自缢而亡,李自成在京城称帝,而他也荣耀加身,被封军师。

    从一个人人可欺的算命先生走到今日,也真算是光宗耀祖了。他不像牛金星那样有很强的权力欲,苦心经营,想尽办法博取李自成的眼光。也不似李岩有经天纬地之才,时时以天下为己任,急侠好义。

    他一生最敬刘伯温,他都为自己想好了。等李自成坐稳了江山,他就退隐山林,然后安安稳稳的养老。

    对于眼前的这一战,他对闯军充满信心。他转头看了看李岩那张难看的脸,心中一直想不通他到底在忧虑什么?

    突然间鼓声大作,战马嘶鸣,八千左右蒙古骑兵越阵而出。初时缓慢,然后逐渐加力,竟是清军首先发起了进攻。

    李自成脸色微变,眉头高高蹙起。

    清军没有在布阵还未完成,队阵混乱之前发起进攻,也没有在闯军出动,大军行进不一致之时发起进攻。而选择在自军行阵已成,严阵以待时发起进攻。多尔衮这是太过自信自军的战力,还是太过轻视自军。

    虽然这对自军来说是好事,但李自成不喜欢这种感觉,但此刻的他什么都没做。他已将前线指挥大权交给了刘宗敏,非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亲自下场指挥的。

第一百四十七章 接战4

    刘宗敏此刻正站在车架上,远远看着清骑逼近。当两军相距大约五百步左右时,他将手中令旗向前一挥。

    一时间炮声隆隆,无数颗炮弹带着呼啸之声砸向对面,不久后轰然落地。灰黄色的烟尘高高荡起,炙热的气息带着石粒土埃四散冲击。

    闯军出蓟州而来,所携火炮并不多,且多是小炮。这样稀稀落落的轰击能起的实际作用十分有限,最多也只是增加点进攻的气势。

    但近万骑中,总有些不幸的存在。

    快速奔驰的马匹有的被石粒击中,吃痛弹跳起来,上面的骑卒被掀翻在地。还未等他们发出一声惨叫,便会被后面滚滚而来的群马踏成了一团肉泥。

    或有更不幸者,被炮弹直接击中马身或者自身,尸骨无存。

    但清军反应也快。在蒙古骑兵在受到炮击之后,继续加速,且向两边散开。彼此之间拉开距离,使炮击的效果更弱。

    两军之间逐渐拉近,位于最前面的闯军士卒甚至可以清晰看到冲刺蒙古骑卒的脸庞,可以听到他们低沉的嘶吼声。

    他们紧紧握住盾牌,刀枪向外,手心满是汗水。

    骑兵冲刺,五百步的距离转瞬即至。

    当双方不到百步时,只听一声尖利的呼哨,八千蒙古骑卒听令齐刷刷从背后取下长弓。引弦拉弓,指向天空。

    嗖嗖嗖,飞矢如雨。羽箭先是向上飞去,又狠狠的高速落下,顿时在闯军阵中激起一团红色的血雾。

    八千蒙古骑兵在距离闯军前阵六十步处停下,然后分成两大股突然向两翼散开。他们形成两个大圆圈,绕行骑射。

    这是典型的蒙古骑兵骑射战法。他们身穿皮甲,防护不高;腰悬弯刀,冲击力不足;唯有背后挎的长弓,才是杀敌的利器。而这次,他们每个人身后都绑缚了三个箭筒。

    即使位于前阵的闯军多为精锐,基本上每人都身披精甲,又有不少盾牌防护。但裸露在外的脸面、脖颈、四肢可是没有保护的。

    蒙古骑兵绕圈而行,一遍接着一遍的向闯军阵营射击。一时间惨叫声起,一片接着一片的士卒倒在地上。

    而且,这些蒙古骑兵牢牢控制住了距离。

    既不靠的太近,与闯军直接接战。又不太过远离,足以把弓箭射入前阵的闯军阵中。而且在这个距离上,位于闯军枪卒后方的弓箭手又不能射到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闯军只有吃亏的份。

    刘宗敏再次下令,两翼骑兵冲上前去。

    清军另两股骑兵也赶将上来,与闯军骑兵缠斗在一起。两军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冲阵骑卒发出慑人的喊叫,接着两军狠狠的撞在了一起。一时间战马嘶鸣,喊杀震天,数百将士瞬间淹没在战阵之中。

    中间骑射,两翼牵制,清军是以蒙古持续不断的射击消耗闯军的士气军心。

    刘宗敏看骑兵被阻,眉头微蹙,手中挥动令旗前指。接着十数门战鼓同时擂动,如惊雷响彻云霄,那是进军的信号。

    前阵数千刀盾兵以手中长刀拍动盾牌,高喊着“杀!杀!杀!”向前冲去。

    以步对骑,这并不合算,但此刻的闯军没有别的选择。近战,接战,利用自军的兵力优势压垮对方,来逼迫清军与自己直面对决。

    炮声隆隆,闯军炮阵还在不断发射。弓箭手也跟着步卒上前,拉弓引弦,不断激射。一些落在后面的蒙古骑兵被弓箭射中,惨叫着从马上跌下。

    而其他蒙古骑兵看形势不对,也慌忙后撤,与闯军拉开距离之后再次射击。但他们边撤边射,对比之前的密集射击,显的有点稀稀拉拉,效果远不如之前。

    多尔衮看到明军阵型动了,这是他等待的机会。他一挥手,又有近万骑兵奔驰而出,这次是全部从左边压了过去。

    他们分成两部,一部配合原先骑兵攻击闯军左翼骑兵,另一部从左边攻向越众而出,队形有些混乱。妄图击破侧翼的刀枪兵阵,击杀他们身后缺乏有足够防护的弓箭手。

    漫天尘土飞扬,在交战区域内已分不清敌我,只能远远听到那里的马嘶人叫。不知有多少骑卒被长枪刺落马下,化为马蹄下的烂泥。又不知有多少人在骏马的冲击下头破血流,当场身死。

    在生与死的修罗场中,生命变的如此廉价。杀人,或者被人杀,一个简单的选择题。素不相识的人怀着满心的仇恨,尽力收割着对方的性命。

    李岩夹了一下马腹,缓缓向前行了半步,“陛下,多尔衮到现在为止依旧是在试探,并未投入足够多的兵力。他是想通过从左翼不断进攻,然后使我军步兵阵型陷入混乱。但在布阵之前,我们就考虑到了这点,无论是前阵,还是两翼都足够厚,不可能被他们轻易突破。我看现在可以将剩余骑兵全部投进去,与之相反,选择直接从右边压过去。只要能够击破右翼满虏,就可以去包抄那些处于中间的蒙古鞑子。我军步卒便可趁机赶上去,与清军完全缠斗在一起,满虏的骑兵优势就不能发挥出来。”

    李自成愣了一眼,他扭头看了李岩一眼,“现在?全部放在右翼?那我军的左翼能顶得住吗?”

    李岩笑道:“闯王别忘了,左翼的领军可是郝摇旗。越是处境艰难,越能激发他的斗志。况且,刘哨总是不会坐视不管左翼被满虏攻破的。”他刚说完,便见左翼阵型突变,一队枪兵转向左翼,迎着清骑而上。

    李自成显然也看到了这点,他沉默了片刻,最终轻轻的点了点头。他招呼李双喜近前,“去吧!就按照林泉所说的办。”

    李双喜抱拳应命,一摆手,他身后的孩儿营骑马者呼啸着从山顶上奔了下去。

    多尔衮遥遥看到有一股骑兵冲了过来,脸色十分平静,向旁边亲兵道:“去传令,让他们逐步后退,引诱闯贼上前。”

    下完令,他又扭头向前看去。那个便是李自成吧!他在心中暗想。

第一百四十八章 接战5

    孩儿营士卒多为少年,人数不多,只有近八千众,骑卒也只有不到这个数量的一半。但他们自小长在军中,各个悍不畏死。

    得令之后,只见他们如猛虎下山般从右翼杀过去,直冲清军。

    罗虎看援兵赶至,心中大喜过望,高声吆喝着全军进攻。一时间万马奔驰,长枪高举。在一片震耳欲聋的怒吼声中,闯军右翼开始了反冲击。数不清的清军被刺落马下,更有无数向后逃撤。

    在击破右翼清军后,一部闯军向前追击,另一部向中间的蒙古骑兵包抄过去。他们身上缺少防护,面对手持长枪,全副铠甲的闯军骑兵,根本毫无胜算。

    果然,这些蒙古骑兵一看形势不对。一声呼哨声后,全军向后撤。

    不同于其他清军,他们撤的时候毫无秩序可言。三五成群,一股脑的向后逃,只有少数边跑边回头向后射箭。

    一些落在后面的逃撤不及,被闯军骑兵追上,瞬间被刺死当地。但他们都为轻骑,逃的也快,瞬间也闯军拉开了一段距离,加速向后逃。

    左翼清军得令后,也交互掩护着向后退去。郝摇旗率部向前直追,死死咬住他们。但清军队阵严明,没有给他太多机会,只有少数被落在后面的清军被斩杀。

    刘宗敏看到形势逆转,兴奋万分,他令人擂响战鼓,令所有步卒赶上前去。

    多尔衮脸色平静的看着远处的一切,转头下令道:“去告知张存仁率所有汉卒上前,在距城三里的那片高坡处排成队阵。后撤骑兵从两边向后撤,在步卒阵的两翼重新集结,将闯贼牢牢的给本王阻在那里。谭泰、石廷柱,你们分率两部骑兵上前,接应他们回来。刚林,你率两千骑去左边和王屏藩会和。告诉他,那山坡上面骑黑马的人便是李自成,让他把李自成的人头给本王拿回来。”

    谭泰和石廷柱领命而去,刚林却心中犹疑,开口问道:“主子,那边的闯贼至少有两三万之众,奴才加上王屏藩的也不过七千骑兵,能……,而且吴三桂现在都心怀异心,那王屏藩会听令和奴才合作吗?”

    多尔衮摆手道:“你尽管去,在这个时候他还不敢不听本王的号令。而且拿不拿的到李自成的人头并不重要,本王就是要让李自成看到,吴三桂的大军向他发起进攻了。”

    刚林双手抱拳,“奴才知道了。”

    李自成笑着向李岩道:“林泉,你说的对,满虏溃了。”

    李岩摇了摇头,“陛下,满虏虽然稍退,但并不算溃。你看那边,他们已经重新结阵,恐怕又是一场恶战。”

    李自成毫不在意的摆了摆手,笑道:“满虏的优势在于骑兵众多,来去如风。这样队列严整的直面对决,我大军靠着人数优势就能碾杀他们。军师,你说呢!”

    宋献策道:“陛下,此刻战事尚未结束,说这些为时尚早。微臣以为行百里者半九十,即使此战取胜,还有山西、陕西两地之满虏。陛下应放眼整个天下,而不是眼前这一场大战的胜和负。”

    李自成顿时敛住笑容,沉默了一会,长叹了一口气道:“军师说的对,是朕有点得意忘形了。”

    宋献策弯身拜道:“陛下乃一代圣君,微臣才敢如何直言。微臣以为,即使少挫,只要陛下怀必胜之信心,将来这天下必然是我大顺的。”

    李自成点了点头,没有再言语,转头继续看向远处的战场。

    在那边,双方步卒已经战在了一起,彼此混战。

    士卒的喊杀声,有骏马的嘶叫声,也有兵器相撞发出的铿锵声。这些声音汇在一起,排山倒海,响彻云霄。

    密密麻麻的人群,前赴后继,一批一批的向前冲,又一批接着一批倒下。尸横遍野,鲜血顺着坡道向下流。

    骏马奔驰,黑压压的羽箭漫天飞舞,遮天蔽日。不时有人中箭,从马上跌下,发出一声低沉的惨叫,一个生命就此消逝。

    人对人,马对马,双方将士红着眼睛,恣意收割对方的性命。

    这是鲜血浇筑的战场,也是无数战士最终的坟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博取荣耀、功名、或者只是单纯的厮杀。

    战鼓擂响,催动士卒上前。

    闯军激烈冲杀,清军死战不退,在两军的交战处堆砌出一层接着一层的尸体。

    李岩奇怪的看着远处的这一切,眼神里满是疑惑。李自成说的对,清军的优势就在于骑兵众多,来去自如。但此刻他们竟然舍长取短,不顾损失的死死钉在当地,好似那里有一条线逼的他们不能离开似的。

    清卒凶悍,战力远胜于自军,但他们毕竟人少,此刻又舍弃骑兵的优势。即使多尔衮将后续兵力全部投入,照眼前的情况,清军依旧没有半分胜算。

    李岩和多尔衮虽然素未谋面,但也听过他此人睿智明达,精通战阵。以他的才智,应该不会采用这样愚蠢的战法。

    这时,李岩突然想起一件事。

    几日前曾有一个斥候小校向他提过,他们一队斥候趁夜绕到石门镇后方探查敌情,然而被清军所发现。十几人全部被杀,只有一个趁乱躲在了草丛里才活了下来。

    后来,逃回来的那名斥候向顶头小校禀告。说他躲在远处看无数清军向石门镇里运了一夜的东西,直到将近天亮才停止。

    因为那夜没有一丝亮光,那斥候又躲的远,他看不清清军到底运了什么东西。只知道东西很重,因为等清军离开之后,他在道路上看到了很深的车辙印。

    当时李岩看到了那名小校的上禀,但因为语焉不详,他没有放在心上。这时,这件小事突然涌上心头,让李岩感到深深的不安。他抬头望向远处的石门镇,恰好注意到城头上正有一些圆柱模样的东西伸出城垛。

    李岩先是一愣,凝眉看去。等看清了那些东西,顿时脸色大变。“闯王,快下令,下令全军放慢进攻,向两边散开,散开。”

第一百四十九章 接战6

    李自成满脸疑惑的看着李岩,“林泉,你这是怎么了?”

    李岩急声道:“那城头上摆放的都是火炮。满虏一直没有发炮就是在等我大军聚在一起,以求在一瞬间对我军造成最大的伤亡,以此打散我军的军心士气。快传令刘哨总让大军尽快散开,再晚恐怕就来不及了。”

    刘宗敏看前面双方将士胶着战在一起,一时难以突破,有些烦躁的在高台上走来走去。他招来自己的亲信大将任继荣,欲要下令将中阵兵力全部压上去。但他刚下完令,却突然听到后方传来的刺耳鸣金声。

    他脸色微变,奇怪的扭头向后看。相隔太远,只能看到李自成立在马上的模糊身影。他思索了片刻,最终决定还是听令行事。他转过头来向任继荣下令道:“中阵先别动,让前阵逐步后撤回来。”

    正在这时,刘宗敏突然听到一阵激昂的马蹄声。他扭头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见左侧远处有一支六七千的敌骑正绕过正在激战的两军,向后方的李自成方向冲去。

    刘宗敏眉头一挑,心中暗想闯王什么时候如此胆小了。他身边还有近三万士卒,还占据地势之优,这点骑兵能拿他怎么样?

    当了皇帝,命就变的金贵了,他在心中暗想。

    刘宗敏他误会了李自成下命令的目的,以为他是在担心那六七千骑兵。但他也只是撇了撇嘴,下令五千枪兵向后去支援李自成。

    洪承畴看不远处的闯军越聚越多,而远处却突然响起鸣金之声,他转头向耿仲明道:“怀顺王,发炮吧!闯军要后撤了。”

    耿仲明向下看了看,接着向地上啐了一口吐沫。“他娘的,他们还真的是在向后撤。”说着,他转向左右高声喊道:“发炮,快发炮,哪里密集向哪里射。给我轰散他们。”

    他本来想等闯军聚的再密集一点,初时听到鸣金声,他还以为是自己误听。直到洪承畴提醒,他才完全清醒过来。虽然不知道哪里出了错,但至少说明闯军好似已经觉察到了不对,这才向后撤去。

    轰隆隆!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五十多尊大小火炮基本上同时发炮。

    有的里面装的是炮弹,有的装的是铁砂钢钉。它们在空中打了个转,然后重重的落下,狠狠的砸在闯军阵中。

    如此近的距离,如此多的火炮,如此密集的阵型,躲无可躲。一瞬间硝烟弥漫,前阵闯军士卒齐刷刷的倒下一片。

    残肢在空中乱飞,鲜血流了满地。数百人瞬间丧命,近千人受伤。剩下的人惊恐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切,耳鸣目呆,茫然不知所措。

    而火炮的轰击还未停歇,接连不断的吐出火舌。炮声如雷,弹雨遮天蔽日,整个大地仿佛都在颤动。

    多尔衮看到闯军前阵队阵已乱,抽出腰间长刀,指向前方大声喊道:“闯贼已溃,全军上前,给本王击破其主阵。擒杀李自成者,赏千金,官升三级。”

    近三万清军精锐齐声狂吼,发出嗷嗷的大叫,如狂风暴雨般杀入敌阵。

    李自成想一战而胜,多尔衮何尝不是如此。

    战鼓雷鸣,骑兵飞驰。箭雨密织如漫天蝗虫,长枪抖动寒光凛冽,数万清军蜂拥上前,恣意收割着一个个闯军士卒的性命。

    闯军前阵先是突然受到炮击,损失惨重。再受清军骑兵两翼夹击,阵型大乱,本来相持的局面瞬间被打破。虽有领将大呼小叫,但依旧止不住溃败。无数士卒丢盔弃甲,仓惶向着后方逃去。

    看到无数闯军士卒落荒而逃,战场形势一边倒,耿仲明满脸兴奋。大笑道:“哈哈哈,我们胜了。杀啊!杀啊!杀他们个片甲不留。”这时,他突然注意到洪承畴一片平静,心中奇怪道:“洪大帅,怎么看你脸上没有一点高兴之色呢!”

    洪承畴下意识的向两边看了看,发现其他人都站的很远,才稍感心安。“怀顺王,大帅之称今后还是不要再提了。对你好,对老夫也好。”

    耿仲明笑着摆了摆手道:“这也就是你我二人私下里才这么称呼。有别人在的时候,末将不是一直称呼您为洪先生吗?洪大帅,实际上末将一直是很佩服您的,觉得您是有大才的。我是个粗人,不会说话。但以后您若是有什么用得着末将的,尽管言语一声。不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也绝对给您办的漂漂亮亮的。”

    洪承畴笑了笑,“都是为大清效力,不分你我彼此。”

    耿仲明哂笑道:“大清?那是满人的。你我都是汉人,也没有其他人在旁,就不要唱忠君爱国这样的陈词滥调了。”

    洪承畴面露惊奇,但瞬间便面带浅笑道:“怀顺王,你可是大清的王爷?”

    耿仲明“呸”了一声,“王爷?一个满人小校都可以对我随意指责的王爷?我早就看清了,满人什么时候都不会把我们当成自己人的。现在之所以给我们高位,让我们领兵,只是因为我们还有用。等到有一天,这天下真的平定了,那我们的好日子便到头了。洪大帅,你我都是汉人,什么时候都应该团结一心,只有这样满人才不敢轻视我们。”

    洪承畴默然了半晌,突然笑道:“怀顺王说笑了。天下大乱,各方势力混杂,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平定。您说的事,也不知道要多少年之后了,还是管好眼前之事吧!至于将来之事,到时候我们再论。”

    耿仲明知道洪承畴是在推脱,心中暗骂了一句“老狐狸”,还欲再言。

    却见洪承畴摆了摆手道:“怀顺王刚才问老夫脸上为什么没有高兴之色,实际也简单。闯贼提前发现了我军的意图,没有再一窝蜂的向前攻。虽然火炮对他们造成了大量死伤,但他们中阵基本上没动。闯贼前阵步卒已溃,但他们和中阵之间有一段距离,败退下去的闯军士卒冲不散严阵以待的中阵,那这一战对我军来说就不是全胜之局。”

第一百五十章 接战7

    耿仲明脸色微变,引目向下望去。他在明时就为登州参将,后归降后金,被封怀顺王。跟随清军南征北战,战场经验极其丰富。

    最初炮轰闯军,给他们造成大量死伤。耿仲明因为太过兴奋,一时间有点忘乎所以。此刻他静下心来,望向远处的战场。

    确如洪承畴所言,前阵陷入混乱的闯军不过三四万众,中阵人数众多且阵型未乱。

    清军此刻虽然全面压上,但闯军两翼骑兵拼死抵抗,步卒溃而不散。而闯军大部已经脱离火炮的射程之外,火炮的作用已没有那么大。

    清军依旧优势明显,但这种优势正随着时间逐渐减弱。这一场战事无疑是胜的,但若想彻底击溃闯军几无可能。

    耿仲明皱了皱眉头,向洪承畴道:“洪大帅,现在我们怎么办?”

    洪承畴笑道:“怀顺王,不要轰击那些前阵溃兵了,他们自会被我军攻灭。集中那十门红衣大炮轰击闯贼中阵,若是能配合摄政王最大程度削减闯贼,也算是大功一件。老夫看这一仗不会那么容易结束的。”

    李自成眉头紧皱,不自觉的握紧了拳头。一群亲卫手持盾牌,护在他身边。箭矢如雨,落在盾牌上发出“砰砰砰”的声响。

    远处红底黑字的“吴”字大旗迎风招扬,几千名关宁铁骑大声吆喝着,一遍接着一遍向前冲击。但因为李自成所处之地为一高坡,且有精兵护卫,一时他们倒讨不得太大的便宜。

    宋献策脸色惊恐,“陛下,是不是让刘哨总退下来?”

    李自成勾了勾嘴角,沉默了片刻,最终坚定的摇了摇头道:“不,一旦下令向后退,阵型必乱。张鼐,你去擂鼓传令。告诉捷轩,不必管朕这边,让他收拢溃兵,就地坚守。靠清军这点人,吃不掉我们。”

    张鼐转身离开,李岩凑上前去,向李自成道:“陛下,眼前的是两支军队。一支是吴三桂义子王屏藩所率的关宁铁骑,他们主攻我军,有五千余众。还有一支是清军,在后面压阵,只有两千人左右。从他们所打的旗帜就可以看出。”

    李自成微微点头,“他们并不齐心,多尔衮这是在驱赶吴三桂的人来送死。”

    李岩笑道:“若多尔衮是只虎,那吴三桂就是条狼。多尔衮想驱赶吴三桂来攻打我军,想要逼我们彻底和吴三桂反目。我们就打残眼前的这些饿狼,让吴三桂对多尔衮心生怨恨。然后再派人和吴三桂私下联系,让他继续按兵不动,我们才有取胜的希望。”

    李自成望向远处的战场,清军的前锋骑兵已与自军中阵步卒战在一起。

    无数清军骑兵滚滚而来,蹄声如雷,旗帜招扬。轻骑来回奔驰,不断发箭;重骑冲锋,刀枪高举。在无数呐喊和呼哨声中,他们一遍接着一遍向自军发起冲击,完全不顾眼前的刀山枪林。

    他们悍不畏死,气势如虹,毫不畏惧。宛如一群群饿狼,恣意撕咬着远比他们强大的自军队阵。

    李自成突然间有点后悔。之前因为那些与清军交战过的降将的原因,他便十分重视清军。但觉得自军强大,清军战力再怎么强也不应该强过大明的正规军。可是就眼前的情况,自己还是轻视了他们的战力。

    他沉默了片刻道:“你说的对,一定要让吴三桂继续按兵不动。但我们骑兵已经全部投入前阵,目前退不下来,怎么才能重创眼前的王屏藩部?”

    李岩淡淡笑道:“陛下,最开始周显为您送来了一千杆燧发枪,您把它们都交给了我,让我试试它们的威力,同时再训练一批火铳手。后来周显又接连派人送来了三千杆,我从旧明府兵部找到了有关火绳枪的兵阵用法,并成功训练出了一批火铳手。这次我带来了三千人,随时可以上阵。”

    李自成脸色微变,“以火铳手对阵骑兵?你,你有胜算吗?”

    李岩勾了勾嘴角,笑道:“请陛下放心,微臣自有打算。但还请闯王暂时将大军的指挥权交给微臣,同时让张鼐全力配合我。”

    李自成沉默片刻,随即点头,“林泉,朕信你,去吧!”

    李岩向李自成拱了拱手,骑马向下奔驰而去。

    李强看到李岩带张鼐过来,他连忙上前抱拳道:“少爷,小王爷,是不是要我们上了?”

    李岩笑着点了点头,“立即点兵,该让这些鞑子见识一下火器的威力。”看李强欢天喜地的离开,李岩转头向张鼐道:“小鼐,我会让两边之兵散开,在中间留出空阵,以吸引王屏藩的骑兵攻上前来。你要做的就是率领你手下的精兵在那个坡度前牢牢挡住他们,护好后面的火铳手。”

    刚林看闯军被撕开了一个口子,满脸兴奋,“王将军,赶快上前,擒拿李自成啊!”

    王屏藩瞥了刚林一眼道:“那是一个高坡,骑兵越冲速度会越慢。靠眼前的这点人,你还真以为能拿下李自成吗?要不,您去试试,我是没这本事。”

    刚林大怒道:“王屏藩,你什么意思,这可是摄政王的命令?你敢不听?”

    王屏藩冷笑道:“摄政王的命令是让你我共同攻击李自成,现在我的兄弟们在前方拼死拼活,而你在后面大呼小叫,还想让我听令?我告诉你,我领的是我义父的兵,听的是我义父的命令,你最好搞清楚这点。”

    刚林眼里冷茫一闪,“那你是不打算听摄政王的命令了?”

    王屏藩冷声道:“要我听令也可以。你领着你手下的那两千骑兵先冲上前去,扩大战果,我随后跟上。功劳一起拿,苦也一起吃,别总想着让我们吃亏,你们占便宜。”

    刚林沉默了片刻,沉声道:“好,记住你说的。”然后他转向左右大声道:“大清的将士们,随本将上前,让这些懦弱的汉人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勇士?”

    周围士卒发出阵阵狂吼,随着刚林向前冲去。

第一百五十一章 高起潜

    高起潜亲自将薛濂送到门外,抱拳躬身道:“侯爷,您慢走。等到此间事了,老朽再给侯爷送两坛好酒。”

    薛濂哈哈大笑道:“高公,您的酒历来都好,只是那酒坛可不要太小啊!”这里所说的酒并不是真的酒,而是装满银子或者金子的酒坛。

    攫欝攫欝。高起潜笑道:“侯爷放心,那酒坛一定是最大的,里面的酒也一定是最好的。”

    薛濂畅怀大笑,告辞而去。

    高起潜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冷哼一声道:“死到临头了尚愚不自知,这酒咱家有的送,你有机会喝吗?”说完,他一甩袖向后宅走去。

    等到转进内屋,里面一个身材高大汉子正坐在那里,是神枢营副将毛承明。他看到高起潜,连忙站起身来,躬身拜道:“高公。”

    高起潜摆手示意他坐下,淡淡笑道:“毛副将,这件事你怎么看?”

    薛濂道:“高公,薛濂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最主要的是他太过愚蠢。现在周显明显已经和王先通达成了共同对付他的协议,或许很快就会实施。但薛濂在此时不仅毫不在意,还处处派人与周显作对,这不是自讨死路吗?”

    高起潜点了点头道:“薛濂自己找死,那就不用再理会他了。如果周显胆敢拿他,我们就救他一救,挫了挫周显的锐气。反之,咱家就上奏皇爷,让他问罪周显。只要心中有应对之策,就可确保心中无忧。咱家现在唯一想知道的是,现在王先通和京营诸人串联的怎么样了,有多少人表态?周显能够获取京营大部分将领的支持。”

    毛承明摇头笑道:“高公,京营诸将多是墙头草,摇摆不定的。这件事只能做了之后才能明白多少人会支持他,现在的表态多是应付之语,作不得数的。虽然在这短短的十几天内,周显不断拉拢、分化京营诸将,但说到底,时间还是太短。至少在神枢营中,我可以拉拢到一半将领完全支持高公。”

    高起潜满意的点了点头,淡淡笑道:“毛副将,咱家就知道在这京营之中唯有你可堪重用。但是现在咱家有个疑惑,今日却不得不问你一句,因为这事关我们两人的关系。周显既然已经许了你神枢营主将一职,你就没想过改换门庭,投靠于他?”

    毛承明脸色微变,直着身子道:“高公,您这是不信任在下?”

    高起潜摆手道:“咱家绝无此意,只是比较好奇。毕竟就算是咱家,也无法在此时许你神枢营主将一职。”

    毛承明想了想,说道:“高公还记得你以前刚提督京营的时候吗?”

    高起潜不知毛承明为何提到这个,轻轻的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向下说。

    “当时神枢营的主将还不是薛濂,而是西宁侯宋裕德。他为人刻薄寡恩,却又贪婪成性,全军两万余将士有半数缺额,但所得的银子全部归他个人所有,我们这些底下人连一个子都得不到。而你提监京营之后,团结薛濂,拉拢诸将,在很短时间内便将宋裕德赶了下去。然后,您又定下了每个月按照职位高低领取银子的方案。上到薛濂,下到小兵,所有的好处都是大家均分。而所有的责任也由大家一起承担,让朝廷就是想追究也无从追究。”

    看高起潜有点不解,毛承明继续说道:“高公,我就是个俗人。什么都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95/ 第一时间欣赏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白马啸秋风所写的《末代驸马》为转载作品,末代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末代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末代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末代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末代驸马介绍:
Q意Q交流群:680509591末代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末代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末代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