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末代驸马TXT下载末代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末代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白马啸秋风     末代驸马txt下载     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地2

    那些败兵绝望,甚至有点惊恐的惨叫声令他们兴奋,如豺狼的笑声四面回荡。而他们手上动作却丝毫不慢,每一刀、每一枪都要收割一条性命。

    人如虎,马长嘶,虎狼之师,或许应是如此。若是他们知道他们的子孙在王朝末年沦落成只会玩鸟唱戏的废物,不知会如何作想。

    但什么都是相互的,对敌残忍,所换来的是敌人同等的报复。

    清军恣意厮杀,根本没注意到前方的道路越变越窄。当经过一片树林的时候,两侧的林间先是突然射来一阵密密扎扎的利箭,接着万余士卒手持长枪的猛冲了过来。他们没有丝毫防备,顿时被刺的人仰马翻。

    在狭窄的道路上,骑兵难以腾挪,被步卒手中的长枪完全压制。后阵的尚可扭转马头,迅速与前队脱开距离。而前队的只能弃了马,团聚在一起,持刀持枪站在原地与敌人厮杀。

    但他们人数太少,每一个都被两倍,甚至是三倍之敌四面围攻。再勇猛的老虎也抵不住群狼的围攻,清军士卒一个接着一个被杀死,逐渐败下阵来。最后他们丢下近千具死尸,向后而逃,在远离树林的开阔地重新集结。

    闯军士卒则上前割下每一个留下的清军头颅,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将这些人头全部堆在路口,高声喊着向远处的清军挑衅。

    清将怒发冲冠,忍耐不住,下令攻击。但试探了几次,每次都被乱箭射回。前方情势不明,他们只能暂停,并将这边的情况向后方禀告。

    不多时,清军大军杀到,有几队清骑甚至从其他道路杀到镇朔卫周边。

    看到这里已不安全,闯军点燃林间落叶,引起大火,阻挡清军追击。枪兵殿后,所有人逐步撤回了镇朔卫。

    星光闪烁,黑夜笼罩大地。

    镇朔卫墙头插满火把,墙下满是火堆,一片区域被照的明亮如昼。

    近八万士卒围在镇朔卫周边,手持武器,彼此紧靠着。寒风呼啸,入夜之后更觉寒冷。火堆上方支着铁锅,里面煮着热粥。

    空气中还飘荡着烤肉的清香,那是今日取胜,清军败退之后所遗留下的坐骑中的一些。完好的和受轻伤的被拉走,重伤的以及死亡的被分离后交给将士们食用。

    但此刻,似乎大部分人都没有太好的食欲。寒冷,疲惫,甚至绝望的情绪就像瘟疫一样,四处蔓延。

    不远处是清军的列阵,他们不像闯军那样聚在一起,分布较为分散。只是占据周边的高地和平原区域,时刻保持自己骑兵的优势。

    不时有清军骑卒上前,发射一阵箭雨后迅速后撤。周围有安放的鹿角、深挖的壕沟,他们不能太过靠前,发射的羽箭也多数无效。

    但每一次都能引发一阵骚乱,让闯军不得好好休息才是他们的目标。

    远处不时传来厮杀之声,方向是西边。闯军依旧掌控着向西撤的道路,那边的士卒不时与想要向西追击的清军爆发战事。规模都不大,急促而猛烈。

    黑夜里,双方都在彼此试探。每个人都知道,只要天亮,就是新一轮的大战。

    后半夜,星光逐渐隐去,天空中弥漫着一层淡淡的雾气。早晨之时,雾气加重,百步内的影像都变的模糊起来。

    一阵紧急的锣鼓声突然响起,清军趁着雾气发起了进攻。

    只不过这次,首先发起进攻的是步卒。他们搬开鹿角,填平壕沟,为后续骑兵开辟道路。蹄声如雷,就像旷野里的一阵暴雨,很快击溃了最前方的闯军。

    但很快,闯军发起了反击。火炮、弓弩齐射,犹如疾风骤雨,向着浓雾深处射击。长枪猛刺,重刀高举,上刺骏马,下砍马腿,清军死伤一片,哀嚎不止。

    李岩选定了这里作为决战地,自然是做了一切的准备。他令人挖了无数的陷坑,临时垒砌了很多矮墙,清骑每冲一段时间就不得不停下。

    这里虽是平原,但清军骑兵的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而每当他们速度放慢之时,闯军就从四面围杀过来。

    甚至到最后,很多清军主动放弃坐骑,作为步卒进攻。

    多尔衮想要通过这一战击溃闯军主力,入主中原。而闯军士卒清军多为骑兵,一旦战败,以满虏的凶残,恐怕所有人都要被杀。

    鼓号齐鸣,混杂着喊杀声,马嘶声和其他的各种声音。双方在战场上不断拉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消失。

    从早晨到正午,厮杀不止。雾气早已散开,可以看到遍地的死尸。

    洪承畴上前道:“摄政王,再这样攻下去,即使大清能够取胜,恐怕也会元气大伤。”

    多尔衮皱着眉头,他也没想到闯军的抵抗会如此的激烈。厮杀到现在,竟然死伤了近万人。“你说吧!我们现在怎么办?”

    洪承畴道:“若是闯贼真要后撤,他们在这里肯定不会久待。我们攻的越急,他们越因为恐惧而团结一致。但若是我们暂缓进攻,就守住要害之地。时间一久,他们军心必乱。等到他们撤离之时我军再行追击,到时候必可大破敌军。”

    多尔衮想了想道:“李自成已经逃回了京城,若是在这里耽搁时间,就追不上他了。一旦让他逃脱,恐怕今后将陷入和闯贼的持久战事。况且,全军只携带了十五天的粮草,拖下去恐怕会另生事端。”

    洪承畴道:“摄政王,现在只能如此。我军之前与闯贼连番苦战,损失颇大,士卒疲惫,已差不多是强弩之末。此刻唯有希望豫亲王尽早攻破固关,威胁京畿,逼李自成撤往河南。至于粮草,周边村镇还留有不少百姓,可以派遣一部人马专门负责此事,短时间内不会有粮草之虞。比着我们,现在更着急的应该是眼前的闯军。”

    多尔衮沉默了好半晌,最终轻轻的点了点头,转向左右道:“去传令,让大军暂停进攻。除了刚林所部继续袭扰外,剩下的都先撤下来。”

第一百六十八地 伏地3

    而就在此时,多尔衮耳间突然听到一阵响彻天地的马蹄声,接着是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在北侧的清军如潮水般败退下来,出现在眼前的是一面血红色的“刘”字大旗,无数闯军骑卒冲杀了过来。

    永平府榆关,关内火光闪闪,一切似乎都在燃烧。

    多尔衮率部向西追击李自成后,吴三桂让胡国柱指挥兔儿山与李来亨对峙的所有士卒。

    关宁军通过早就知道的小路绕过兔儿山,直达抚宁城下。他们在城外高喊降者不死,一时间城内军心大乱,不太坚定的士卒纷纷出城投降。

    高第也趁机率部出山海关,和胡国柱合兵围攻抚宁城。李来亨率部来援,但没有击败关宁军,更多关宁军越过兔儿山前来。

    抚宁城最终失陷,李来亨、杨震率残部退向榆关。

    榆关为山海关的辅关,墙高城固,地域狭小,便于防守。而且最重要的是,榆关下控榆河,可以随时乘船撤离。

    关宁军强攻了两日,损失颇大。最后只能从山海关运来十数门火炮,对着榆关狂轰滥炸。城墙被毁,关宁军冲入关内,四处放火。

    李来亨且战且退,一直退到西门外,这里有准备好的船只。他们顺榆河而下,关宁骑兵骑马沿河岸追击,不断发箭。

    羽箭射在盾牌上,发出“砰砰”的声响。有人中箭身亡,被立即推下了船,河水顿时变成了红色。

    船只飞速而下,所有人都压低身子尽力躲避着弓箭。人有持弓反击,但羽箭稀稀拉拉的,根本造不成威胁。

    到榆河口,只听一声炮响,数名骑卒被掀翻在地。接着弓箭,火铳如雨,直射向岸边。数十人被射中落马,其他骑卒四散后逃。

    炮声隆隆,射击不停,驱散了岸边关宁军。

    李来亨等人乘小船入海,登上大船。岸边关宁军越聚越多,但他们没有船只,也只能在岸边远远的看着。

    后来胡国柱骑马来到,挥了挥手,所有人都撤离了岸边。他对着海上的船只看了一会,也骑马离开,只留下少数士卒监视船上的动静。

    再后来又有一些逃出来的将士来到河边,被接上了船。等到后半夜依旧还有士卒赶来,但数量越来越少。

    杨震和金志祥过来寻李来亨。

    金志祥道:“李将军,我们该启程了。我会留下两艘船再等一天,若是还有人来也能乘船离开。”

    李来亨微微点头,“多谢金千总。既然这样,那就出发吧!闯王已西撤,我也要尽快赶回天津。”

    金志祥皱了皱眉头,“李将军,这天津你暂时恐怕回不去了?”

    李来亨眉头一挑,“金千总这是什么意思?我大军虽然损失较重,但也不至于受你这点人的胁制吧!还是说,杨将军也这么想。”说着,他斜瞥了一眼在旁的杨震。

    杨震淡淡一笑,没有说话。

    起初关宁军越过兔儿山,杀到抚宁城下的数量并不多。但城内的杨震部一听城外的劝降,顿时就有无数人弃械投降,谁叫吴三桂在辽东经营多年,威信甚高呢!

    但李来亨却觉得杨震怀有别的心思,再加上杨震和金志祥的交往渐密,使李来亨对杨震很不信任。

    而金志祥连忙摆手,“李将军误会了,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我刚得到一个消息,天津城内发生动乱,守将骆养性和熊通刺杀了赵应元,此刻恐怕已经完全掌控了天津。”

    李来亨脸色顿变,“那我义父?”

    金志祥道:“大李将军已经率部回撤,唐通、白广恩,还有吴三桂等部渡过潮河追击。只不过李将军也不必太过担心,我得到的消息是我家督帅也起兵越过运河,此刻恐怕也已经赶到天津城外。大李将军身边还有两万余锐卒,想来自保应该绰绰有余。”

    李来亨低头沉默着,过了一会他问道:“不知李千总是否知道周督帅他现在渡过运河是为了什么?是想趁火打劫,还是协助我军进攻吴三桂等人。”

    金志祥勾了勾嘴角,“李将军太看得起小人了,督帅心中怎么想,我怎么会知道?只不过我现在还在这里帮助李将军撤离,而督帅又有五年不攻之约。我想李闯王都要撤离北地了,我家督帅应该不会在这个时候进攻闯军吧!他只要放着不管,大李将军就要遭受两面夹击,他哪里还用得着率部北上啊!”

    李来亨轻轻的点了点头,“那我明白了。若是不去天津,那我们乘船去往哪里?”

    金志祥道:“我先派几艘快船去往天津,探查情况,然后再视情况而定。但有句话我还要提前说明,现在我手下兵卒不多,且多为普通船夫和水手。要论战力,肯定不能和李将军手下士卒相匹敌。无论天津到底现在什么情况,都不是我等能决定的。我会把李将军的部属送上岸,但也请李将军答应,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会对我等动手。”

    李来亨听金志祥说的明白,也点头道:“你放心。虽然我等归属不同,但知恩图报我李来亨还是懂的。等上岸之后,你们所有人都可自行离开。”

    说着,李来亨看了杨震一眼,“杨将军也是。”

    天津之北,沧州之南,青县境内。

    唐琦从背后取下长弓,撘箭引弦,瞄也没瞄便直接射了过去。

    远方一声惨叫,当前一骑卒右臂中箭,翻身落马。其他追骑也吃了一惊,急急拉住坐骑,引目望去。

    见前方百余骑各个身披铠甲,持弓举刀,严阵以待。看他们穿着,旗帜,显然是山东的周显军无疑。

    追军领将上前看了看,对方没有立即发起进攻,但每个人都拿着武器在手,做出随时可以攻击的架势。

    他抬头又看了看处于两军中间,已筋疲力尽的十几个残兵败将。这一路追杀,也只剩他们这些活口了。

    对方有百余骑,自己身边目前也只有近百余骑,开战未必能讨得多少便宜。他犹豫了一会,轻轻的挥了挥手,身后骑兵缓缓而退。

第一百六十九章 马宝

    唐琦摆手令众人放下武器,催马上前,问向那十几人道:“你们中谁是领头的?”

    一个身材中等,看着只有十六、七岁的青年男子站了出来,抬头看向唐琦道:“你们是山东来的军队吧!这里我说了算,你是谁?”

    唐琦看这青年挺立着身子,脸上毫无惧色,心中暗自赞赏了一下,沉声道:“山东第二军游击将军唐琦。你现在能走动吗?随我去见督帅。”

    那青年点了点头道:“我没问题,但我的兄弟们身上都有伤。给点吃的,给他们治疗,我就随你去。”

    周显翻身下马,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遍那青年,眼神里有些许兴奋的问道:“你便是马宝,马三宝?”

    马宝,家中排行老三,因而又叫马三宝,陕西平凉府人。在李自成攻陷他家乡之后,他从军入伍,之后屡立战功,不久之后便被提升为闯军副营总。

    后来李自成败退京城,在九宫山身死离世。部分闯军归顺南明,马宝成了桂王朱由榔手下的将领。

    后弘光、隆武先后覆没,朱由榔称帝。在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投靠之前,他是朱由榔身边第一善战之将。

    但朱由榔并非明主,终致败亡,马宝投靠了吴三桂。在后期,他逐渐成为吴三桂帐下少数几个挑大梁的将军,和胡国柱、王屏藩属于一个档次。

    这样一员未来左右天下形势的大将此刻就站在自己身边,周显怎么能够不兴奋?

    马宝被周显看的有点发毛,他虽然胆大,但毕竟年青。但听周显提起自己的名字,顿时又心中又有些许高兴,他挺了挺胸膛,高声道:“对,我就是马宝。”

    周显笑着点了点头,“看着还不错。”说着,他转头向旁边道:“唐琦,你身边不是缺个千总吗?让他当。”

    马宝愣了一下,急声道:“我是闯军副营总,我还没答应呢!”

    周显道:“我没打算问你的意见,你只用听令就行了,否则我不介意让你立即成为一具死尸。现在,给我说说天津那边的情况吧!”

    马宝顿时一憋,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被周显一下子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但他沉吟片刻,最终老老实实的说出了天津的情况。

    马宝三变其主,虽有些情有可原,但也说明他并非死守忠义之人。虽然他在将来很有可能成为一员大将,但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对于这样的人,给他足够的礼遇,他未必感恩。只有恩惠并施,才能彻底镇住他。

    况且,目前的他已经在这里了,周显并不认为他还有其他的选择。大军还在向北赶,周显让人给了他一匹马,两人并排而行。

    一日前,骆养性和熊通趁赵应元巡视城头时突然发难。他们派出此刻成功刺杀了赵应元,并突然进攻赵应元所率。

    当时城中大乱,马宝率领自己手下的数百士卒奋力反抗,并趁乱杀了领兵的叛将赵弘祖。但敌人太多,他最后只能率部向外突围。

    当杀出城后,马宝身边只剩不到百人。他本想向北逃,与李过大军会和,但骆养性在那边早有埋伏,逼得他只能向南跑。

    当骆养性知道自己妹夫被杀后,勃然大怒,让自己亲兵骑马追击。

    一路血战,最后马宝身边只剩下十来人,还人人带伤。他抬头看向周显道:“督帅,我的那些兄弟?”

    周显道:“他们会被送到沧州,那里我设置了一个临时的疗伤处,有几十个医官。等他们伤好了,依旧在你手下效力。”

    马宝脸上有一抹笑容闪过。就算以后真归顺了周显,身边有一些亲信的人,也能安心很多。

    周显突然转过头看着他问道:“马宝,你说现在李过会不会知道天津发生的事情?”

    马宝道:“这么大动静,怎么可能不知道?城中不到一万士卒,忠于赵应元的老闯军占了三成。要不是赵将军被刺杀身亡,骆养性和熊通那两贼又突然发起进攻。面对面打,他们还真不一定能打的过。即使他们偷袭成功,但像我这样逃出城来肯定不在少数,他们都向北逃,肯定有人已经和李过将军会和了。”

    周显微微点头,问道:“那你怎么会向南逃?”

    马宝咬了咬牙道:“我的部下都驻扎在南城,当时大乱,只能先逃出城。本来想着出城之后再向北,但没想到我在战场宰的那个狗贼是骆养性的妹夫。骆养性派出的那支骑兵像狗皮膏药一样跟在后方,这个时候再绕过天津城向北去,那是去找死。我本来想着在南皮还有一千多士卒,先逃到那里,看看形势再说。但看现在的情况,他们应该被督帅收拾掉了吧!”

    周显点了点头道:“没有伤人,只是派人缴了他们的武器,现在我还无意和闯军开战。”

    马宝点了点头,笑着问道:“督帅是想要天津城吧!那您可得快点,现在骆养性那王八蛋已经夺下了天津,李过将军肯定也在马不停蹄的向回赶。而且骆养性那么点人就敢于在城中生乱,肯定一早就投靠了满清。唐通、白广恩、吴三桂他们这时恐怕也紧跟着杀向天津了,去晚了可就没您什么事了。对了,您带了多少士卒,够不够啊!”

    马宝年青,心思没那么重。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太多顾忌。

    周显沉吟片刻,知道马宝所说的都是事实。“目前只有两个营,不到七千士卒,还有三个营的士卒正在赶来这里的路上。只不过有一点你说错了,我不想要这天津城,我来这里是想替李过保住这天津城。”

    马宝愣了一下,沉思了片刻,随即展眉笑道:“保住?督帅是想将这两万多闯军留在天津卫护山东吧!您知道一旦天津落在清军手中,他们下一步肯定是要全力进攻山东。李过将军若是留在天津,必定和清军死磕,那对您可是只有好处啊!只不过现在闯王都撤了,李过将军肯定不愿意继续留在天津。要不是小李将军还没回来,恐怕李过将军早就撤了。”

第一百七十章 谈判

    周显勒住马,扭头看着马宝,勾了勾嘴角道:“有这样的眼光,让你当一个小小的千总有点屈才了。好好干,你在我这里一定前途无量。至于李过,我是不会让他轻易离开这里的。”

    远方一骑奔驰而至,抱拳施礼后,将一封信递给周显。

    周显撕开信封,拿出信展开看了看,是丁可泽传来的有关李过部的一些情况。他眉头微蹙,沉默着没有说话。

    “督帅,怎么了?”孙豹开口问道。

    周显将信折叠起来,说道:“李过率部后撤,在天津北面的丁家沽被关宁军追上,只能暂时避入丁家沽。目前骆养性派出士卒在卫河北岸堵截,吴三桂、唐通的大军从他们后侧追至,恐怕他这次不好逃脱了。”

    马宝脸色一变,没有说话。

    孙豹问道:“督帅,那我们现在怎么办?还去天津吗?”

    周显想了想道:“孙豹,你现在就去传令,让兄弟们抛弃所有辎重,只携带基本的武器和口粮,加速赶向丁家沽。路上如若遇到骆养性的军队拦截,直接给我击溃。同时派人向后传信,通知杨衍,让后面的三营士卒也加快行进速度。”

    孙豹领命而去。

    马宝犹豫了一会,试探性的提议道:“督帅,你手下不是有些骑兵吗?你让我领着他们去天津城外吼上几嗓子,骆养性刚得天津,肯定担心城中再次爆发动乱。到时候别说派兵拦截您,就是在丁家沽渡口对岸阻挡的军队恐怕也会撤回天津。”

    周显思索片刻,“好啊!前方骑兵负责探查敌情,传递情报,现在一时也调不回来。我把我的亲兵队给你指挥,虽然只有三旗,一百零八人,但都是军中精锐,足以自保。我会交待他们完全听你的命令行事。”

    说着,周显挥了挥手,三个总旗上前抱拳听令。

    马宝顿时愣在当地,脸色阴晴不定,他试探性的问道:“督帅,您就不怕我跑了?”

    周显抬头瞥了他一眼,“你会吗?去吧!若是你能说服一些城中士卒主动出外归顺,我记你一大功。”

    两军阵前摆放了一张长桌,周显、李过、吴三桂、唐通、白广恩等人分开坐着。在他们身后二十步外,两侧各站立着十个侍卫,手中握着腰刀,彼此怒目而视。

    而端坐的几人,虽心思各异,却没有那么剑拔弩张。

    吴三桂双臂环抱在胸前,哈哈笑道:“周督帅,你的大名吴某早就有所耳闻,今日一见,实乃幸事。若不是在阵前,真想和你来个不醉不归。”

    周显笑道:“想喝酒又有何难?”他转身向后,“孙豹,取我的酒袋来。”

    不一会,孙豹前来,手中提了一大袋酒。

    周显挥了挥手,让他离开。接着他拿起酒袋先自饮了一大口,以示里面并无毒药,然后转手递给吴三桂道:“吴将军,请。”

    吴三桂也不客气,咕咕灌了几口,赞叹道:“好酒。”说着,他转手递给李过,“李将军,我们也是初次见面,也共饮一杯如何?”

    李过拿着酒袋,看了吴三桂一眼道:“这样的见面,还是少点好。”说着,他拿起酒袋也饮了两口。

    唐通、白广恩也饮了一些,但两人眉头紧锁,也不知道心中在想着什么。

    吴三桂拍了拍手,“酒喝过了,那就该谈正事了。周督帅,说吧!你把我们叫到这里到底想要做什么?”

    周显笑了笑道:“当然是来帮各位解决麻烦来了。我就直说了,目前天津城中只有骆养性残部数千,且被我军团团围住。若是我想,随时都可以拿下天津城。但我知道,吴将军也想要这天津城。我可以把它交给你,但前提是你让李过将军所部安全撤回卫河之南。”

    吴三桂挑了挑眉头,看向李过道:“李将军号称一只虎,所率都为闯军精锐。目前好不容易被我军堵在这卫河岸边,若是让他率部离开,恐怕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而且谁又敢保证,他撤到卫河之南后就不再和我军为敌呢!督帅想要拿天津尽可拿去,眼前的这些闯军我们是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的。”

    李过冷哼一声,没有言语。

    周显淡淡笑道:“若是骆养性听闻吴将军这么说话,恐怕要后悔死了。唐总兵,白总兵,你们说是吗?”

    白广恩道:“周督帅就不要在这里挑拨离间了。我们二人和吴将军的意见是一致的,若是放他们南去,将来还是敌人,到时候还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完全歼灭他们呢!”

    周显勾了勾嘴角,“那你们为什么不现在就发起进攻?不就是因为担心把李过将军逼入绝境后,他们只能背水一战而致使你们手下士卒损失惨重吗?当然,若是你趁他们渡河之时发起进攻,的确可以重创他们。但卫河之上现在已经有了好几座浮桥,你也只能做到重创而不能全灭他们。况且,我既然已经率部赶到了这里,就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与我们两军为敌,真的明智吗?吴将军。”

    吴三桂心中突然隐隐有点后悔,为什么没有最开始就发起进攻?若是那时那样做了,虽然损失大了点,但至少能吃掉李过所部,就不会陷入目前这两难的局面。但他表面上却脸带笑容道:“这次是我军与闯军之事,好似与周督帅无关吧!就算为敌,也是周督帅与我军为敌吧!”

    周显直视吴三桂道:“吴将军,你说的这个我军,是指清军?还是指你们三位目前所统领的大军?”

    吴三桂挑了挑眉头,“这个有区别吗?”

    周显提高音调道:“当然有区别。若是清军,那自然是我的敌人,与之为敌我义不容辞。若只是指你们三位所统领的大军,那我们就有合作的可能,我也无意与你们为敌。而且我也愿意和诸位好好的谈一下,不止是为了我和被困的李过将军,也是为你们指一条明道。”

    祝大家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第一百七十一章 谈判2

    看三人表情各异,周显朗声道:“吴将军,多尔衮和闯军在镇朔卫附近交战的情况,你应该已经收到战报了吧!”

    吴三桂点了点头,“那又如何?”

    周显笑道:“那你就应该知道清军在那里中了埋伏,死伤近两万,目前已经向北退向密云。加上之前交战损失的,多尔衮手中所控兵力目前只剩下五万左右。”

    周显看吴三桂眼神闪烁,便继续说道:“吴将军手中关宁铁骑四万余人,唐总兵、白总兵两位将军手中加起来也有近两万士卒,还有山海关总兵高第所率的万余士卒。你们手中所有兵力加起来已不下八万了吧!这样的实力足以自立,何须要投靠满虏而仰别人之鼻息?”

    吴三桂嘿嘿一笑,向唐通和白广恩道:“唐总兵,白总兵,看到了没?周督帅这是想引我们与清军作战呢!”

    唐通苦笑着摇了摇头,“周督帅,现在多尔衮虽受少挫,但多铎、豪格可是在山西、陕西势如破竹啊!连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都将要舍弃北地。我们这个时候叛清而立,那不是自寻死路吗?我们来此与周督帅相会,只是因为我们都曾是大明之臣。周督帅若是再这样说话,那真是陷我们于危境了。”

    白广恩也道:“唐总兵所言极是。周督帅您心怀大志,有意收复辽东,与满清已是不死不休之局。但我等在乱世只求苟全性命,您这时让我们反抗满清自立,不就是想让北地继续生乱,好确保你山东的安全吗?”

    李过冷着脸道:“为了活命就给满虏异族当狗,还说的这样理所当然,你们可真是不要脸。”

    白广恩也不生气,而是淡淡的说道:“当狗也比死人强。李将军,你不想想,若是没有你们叔侄在内不断掀起叛乱,这满虏异族又如何入的了这山海关?”

    李过猛的站起来,双眼似乎要冒出火。“要不是大明朝内都是你们这些贪官污吏,无耻败类,逼的我们天下穷人活不下去。我们何故要冒着全族被灭的险造这大明的反?现在你还想把这异族侵入的脏水泼在我们身上?混账透顶。睁开你的狗眼看看,现在谁在满虏身边当狗,又是谁在奋力与满虏作战?”

    投靠满虏的事实摆在眼前,如何强词夺理也改变不了。白广恩的脸有点发烫,冷哼一声,不再言语。

    周显摆了摆手,示意李过坐下。“李将军,今天这里不做意气之争。白总兵,你也不必动气。刚才你说我鼓动你们叛清自立是为了确保山东的安全,这点我不否认。但要说我是在坑害你们,这却有点误会我了。”

    吴三桂表情平淡,“既然如此,那我等就洗耳恭听周督帅的高论了。”

    周显勾了勾嘴角,淡淡笑道:“吴将军,我们来试想一下,若是让满虏占据了整个北地,接下来他们会如何行动?”

    吴三桂撇嘴笑道:“别的不清楚,但其中一路必是猛攻山东,多尔衮现在可是视周督帅为大敌啊!”

    周显点了点头,没有否认。“吴将军说的对。到时候满虏必然会一路去河南追击闯王大军,另一路很有可能是侵入山东。闯军虽然战败,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要不然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还可以集中兵力设伏多尔衮。山西的多铎,陕西的豪格当是追击闯军的主力,多尔衮断然不会抽调他们回京城。而以满虏现在的情况,也不会再从辽东征调兵力。恐怕到时与我军相抗者,唯有吴将军及在座的两位了。”

    白广恩笑道:“周督帅说来说去,还是担心我们进军山东,与你为敌啊!”

    周显微微点头,表情淡然道:“我是有此担心,但我以为更应该担心的是你们。”

    说到这里,周显看了看三人,继续道:“吴将军,你最近应该派了不少斥候南下吧!山东,特别是德州运河一线,我花费了多少工夫,修建了多少个专事防御的垒堡,恐怕你比谁都清楚吧!不是我瞧不上你们三位,我出兵进攻或许一时胜不得你们。但若是就地防守,再佐以大小火炮,各种火铳等利器。就你们手中的这点兵力,恐怕连德州都拿不下来。”

    吴三桂皱了皱眉头,脸色有点不太自然。

    唐通突然言道:“清军会帮助我们,而且我们靠着北地就有源源不断的兵源。而且山东无险可守,长久对峙下去,到最后坚持不下去的肯定是山东。”

    周显摇了摇头,“我承认,鲁北,鲁东确实不好防守,但青州有大砚山,有沂水,那里可是易守难攻啊!即使你们能攻下德州,进入鲁北,我大不了退守大砚山一线,近十万精兵强将,我还可以和你们斗上很多年。即使再不济,我退到海上,靠着船舟之利,依旧还可以与满虏为敌。”

    说到这里,周显突然提高了声音,厉声道:“但在此前,我会让山东境地血流成河,遍地死尸,这死尸里面可能有你吴三桂,有你唐通,有你白广恩,还有你们的无数子侄,兄弟。三位将军,你们确定要如此做吗?而且,即使你们到时候真把我逼迫到那种程度,你们手中还能余剩多少兵力?没有士卒相护,你们对满虏还有什么用处?”

    周显有点轻蔑的扫视了众人一眼,“况且,吴将军,唐将军,白将军,你有全胜我的信心吗?若是你们有这勇气,尽可以来试试。我这次前来,只带了五营人马,这或许是你们最好的机会了。”

    周围顿时静了下来,气氛凝重了起来。

    过了好半晌,吴三桂突然哈哈笑道:“周督帅说笑了,我们既然坐到了这里,当然不是为了开战。条件我们可以慢慢谈,相互之间都做一些让步。例如,我们可以让李将军率部撤到卫河南岸,但前提是你把天津城交还给我们。并且我感觉,李过将军可以回闯王那里了,周督帅也可以率部撤回山东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谈判3

    周显笑道:“如果吴将军早这么说,一切不就好说了吗?我和李过将军商量过了。若是你让他率部安全撤离,我随后会率部撤回山东境内,把除南皮之外的河间府全部交给你们。”

    唐通道:“那南皮呢!”

    周显回道:“交给李过将军,这是我帮他的条件。你们也明白,我总得留一手,防止你们今后出兵进攻山东。而且李将军也不算是我的部属,这样安排,你们也能稍微安心一点。”

    吴三桂沉默了一会,转向李过道:“李将军,你是不打算回闯王那里了吗?”

    李过对吴三桂并不好感,语气不善道:“闯王心在天下,我终会回到他那里。但目前我留在这里能牵制你们引兵东向,对闯王的帮助更大。而且,由我军在此,想来周督帅应该也不会做出乘人之危,违背五年不战的诺言吧!”说着,他带着有几分审视的眼光看着周显。

    周显淡淡笑道:“李将军放心,只要你们不主动犯我山东,五年之内我绝不出兵。”说着听他扭头转向吴三桂,“吴将军,这个约定对你同样有效。”

    吴三桂哂笑了两声,没有回应周显,而是说道:“周督帅,可否容我们商议一下?”

    周显摆手道:“请。”

    吴三桂等三人离席,在桌前只剩下周显和李过二人。

    李过语气中有点担心,“他们会同意吗?”

    周显笑道:“不同意就开打。就他们那点兵力,还存有自保的心思,你还真担心他们能吃掉我们两军吗?”

    李过轻轻的摇了摇头道:“你是不用担心,你手下的兵卒都在河南岸。到时候即使开打,损失最大的还不是我军?”

    周显眉头轻蹙,“李将军,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想这个了。若是没有我来这里,恐怕你早就全军覆没了。此刻你如果还是不信我,对我们双方都没有一点好处。”

    李过眉头微蹙,缓声道:“但到目前为止,我依旧想不通你为何要帮我。毕竟我们是敌非友,让我军与清军两败俱伤对你不是更好吗?你这样做,我真的很难相信,总感觉你背后在策划着什么。”

    周显勾了勾嘴角,“原来你担心我坑害你啊!这个倒真不用,毕竟最坏的情况也就眼前这样了。如果你真想找个说服自己相信我的理由,你姑且认为我需要时间吧!”

    看李过满脸疑惑的样子,周显继续说道:“现在我向辽南和朝鲜增派两万余精兵,无数钱粮。留在山东的,无论是兵员数量,还是素质,都不足以与满虏抗衡。所以,我需要你留在南皮,至少牵制住吴三桂等人。我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来整编山东境内的人口、兵源、粮草、兵械及其他所有的一切。”

    李过问道:“那半年之后呢!而且这对我军有什么好处?”

    周显笑道:“半年后的事情,谁知道呢!但五年之内,只要你们不主动进攻山东,我就不会与你们为敌。而对闯军的好处就是只要战事不扩大到山东境内,开春之后我就会继续向辽东增兵。这样,至少满虏不会全力对付你们,这就给了闯军以喘息之机。到时候闯王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李过皱眉道:“你想用五年时间收复辽东?”

    周显点了点头道:“收复辽东是必须的。更顺利一些,或许还可以收取整个北地。说实话,若是多尔衮老老实实待在辽东,坐拥二十余万大军,这事会麻烦很多。但此刻他率部杀入关内,造成满虏兵力分散,这就给了我收复辽东的机会。此刻入主中原确实是多尔衮最好的选择,但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其失利,到时候他们就算想撤回辽东恐怕都难了。”

    李过问道:“那吴三桂等人呢!他们投靠满虏,肯定会听多尔衮的命令行事。他们是不可能坐看你收复辽东的。”

    周显笑道:“这就要接下来如何定策了。若是让吴三桂意识到反叛满清比投靠他们收益更大,那他自然会替我牵制满清。”

    李过满脸不相信的表情。

    看吴三桂他们已经向这边走来,周显低声道:“李将军,一会你不必多言,只用听我如何对他们说就行。”

    吴三桂回到座位坐下,向周显道:“周督帅,我们同意了。李将军准备什么时候撤到卫河南岸?”

    周显道:“后天正午,明天李来亨所部就可乘船回到大沽口。”

    吴三桂点头同意,“周督帅,在李将军撤离之前,我们想要遣三千兵卒率先入天津,不知你能否同意?还有,我希望能将天津城中的所有辎重先运出一半。”

    天津原本为李过的后方基地,里面储存有大量军需辎重。周显了解吴三桂的心思,淡淡笑道:“吴将军还是不信周某啊!只不过也没关系,这两件事我都同意。我会让出一条通道,你们想运什么尽可随便运。”

    吴三桂抱拳道:“谢过周督帅。此事成后,我再与你开怀痛饮。”

    周显脸带笑容,“吴将军,此事已了,但我还想问你一句。若是将来多尔衮让你攻我山东,你会如何行事?”

    吴三桂挑了挑眉头,沉默了一会,缓声道:“我等当然不愿与周督帅开战,但我们毕竟……”

    说着,他看了周显一眼,有些忧虑的说道:“周督帅,若是你还想继续劝说我们反叛大清,我看就不必再说了。”

    周显笑了笑,“我看吴将军还是听听为好。如果我说的不对,你尽可以不照做就是。闭塞耳目,视而不见,对你可没什么好处。”

    看吴三桂并没有明确反对,周显便继续说道:“我的观点很简单。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现在满虏用得着你们,所以会对你们礼遇万分,但将来呢!你能确定这些异族会一直信任你们。把握住机会,北地自立才是你们最好的选择,而现在就是你们最好的机会。”

第一百七十三章 谈判4

    吴三桂皱了皱眉头,“最好的机会?周督帅说的有点言过其实了吧!”

    周显笑了笑,缓声道:“满虏数次入关,其间杀戮无数,而他们主要劫掠的地方就在河北境内。可以说,大部分河北百姓和满虏之间都有血海深仇。而吴将军迁到关内的几十万辽东百姓,也是如此的情况。否则,杨震等人也不会明知事情不可为却因你投靠满清而选择与闯军合作。河北民心不向满虏,这点吴将军并不否认吧!”

    吴三桂面露不屑道:“那些都是普通的百姓,五千精兵都足以杀溃他们,战时能顶什么用?”

    周显点了点头,“吴将军所言为事实。但从这点至少可以看出,若是你竖起扶明抗清的旗帜,至少会有充足的兵源,而且会得到北地大部分乡绅富户的支持。”

    吴三桂面露哂笑道:“现在到处都是人,想招兵还不容易吗?缺的是粮草、军械、还有现成的,堪战的兵卒。现在的我们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哪里来的这些东西?与大清为敌,那是自寻死路。”

    周显笑着说道:“现成的兵卒我不能给你们,但粮草、兵械我可以提供。只要你们叛清自立,与满虏为敌,我愿意给你们提供五十万石粮草,还有可以装备三万人的军械。加上天津城内的,我想你们至少在两年之内不用为这些事情担心。”

    吴三桂脸色大变,连本来不在意的唐通和白广恩也顿时提起了精神。

    李过更是一脸不信的表情看着周显,欲言又止。

    沉静了好一会,吴三桂突然哈哈大笑道:“周督帅,何故如此戏耍我们?你此刻许诺这么多不过是为了引我们叛清,若我们真那样做了,这些东西恐怕就没了。”

    周显摇头道:“吴将军多虑了。无论将来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为示诚意,一个月内我会先送十万石粮草,五千杆长枪,两千把长刀,一千副铠甲到天津给你。”

    吴三桂惊的站起身来,直视周显道:“你此话当真?”

    周显点头笑道:“是否为真,就等一个月之后见分晓吧!吴将军,之前你驻守宁远城及山海关,只能孤军对抗满虏,除了投靠闯军或清军外,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但此刻满虏入关,他们要对付关内的几十万闯军,要应对北地汹涌仇视的民意,还有我也会在辽东不断发起反攻。满虏披甲之士不过二十万,兵力又分散各地。即使他们视你们为敌,又能拨出多少兵卒来对付你们?”

    说到这里,周显顿了顿道:“况且,凡是投靠异族者,不但会留下千古骂名,而且少有善终者。你们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你们的后世子孙考虑一些。”

    吴三桂皱着眉,转头看了看唐通和白广恩,两人表情都十分的不自然。他沉默了一会,缓缓坐下,“周督帅,我想问你一句。既然你有这些物资,为什么不自己招募兵卒,而把它们交给我们?”

    周显想了一会,微微叹气道:“因为我知道此刻的你们更缺乏这些物资。若是没有,你们便只有投靠满虏这一条路可走。到时候满虏必定逼迫你们与我军交战,与其让新招募的士卒死在战事之中,还不如直接给你们。若是你们起兵抗清,我这边的压力就会锐减,也将投入更多兵力收复辽东。”

    吴三桂沉吟了片刻,周显说的理由较为可信。“此事还得从长计议。”

    周显点了点头,“但我还是希望吴将军能尽快做出决定。闯军虽然小胜,但应该不会在北地久待。如若你愿意,我和李过将军可以说服闯王把京城留在你,而不是给满虏。这样,你们不仅有了立足之地,还会获得了克复京师的名声。到时候定然从者如云,大事可成。”

    吴三桂脸色微变,转头看向李过。

    李过沉默了片刻道:“反正我军不会继续留在北地了,与其让满虏夺了京城,还不如直接交给你们。此事,我会尽力周旋。”

    吴三桂皱眉思考了半晌,站起身来,“周督帅,你说的太远,我看我们还是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吧!至于其他的,等我得了天津之后再细谈吧!”

    周显点了点头,“那样也好。我可以向三位保证,只要你们竖起抗清大旗,无论将来形势如何,我山东都愿意为你们提供庇护。领兵为将或许有点困难,但让你们的后世子孙当个富家翁却不是什么难事。”

    看着要起身离开的吴三桂,周显突然想起一事,叫住他道:“吴将军,我想你能否先将李年一行人先交给李将军?”

    前两日,李年奉李岩之命给李过送信。当他到时,李过已经撤离,他闯入吴三桂的辖地,被后者所擒。

    吴三桂犹豫了片刻,随即摆手道:“两位放心,我稍后便会将他送回。”

    李过和周显一起回营,在路上,他问道:“吴三桂他们会答应吗?”

    周显摇了摇头,“应该不会。吴三桂看似勇猛,但心中少了那种敢于拼命的果敢和干脆。话都说到这种程度了,他还是一句准话都不愿说出。如此犹犹豫豫,就算是天赐的机会放在他眼前,他恐怕也把握不住。”

    李过皱眉道:“那你说的那些粮草和军械?”

    周显道:“会给他的,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给。多尔衮可不是什么善茬,只要能在他们之间种下嫌隙,终有一天吴三桂会看清形势的。我不过损失一点粮草、军械,却能为将来制造一些可能,怎么都值。”

    说完,周显转向李过道:“李将军,今夜就先把一些老弱撤到卫河南岸吧!在安全之前,我们还是要做好应战的准备。”

    李过点了点头,面露难色道:“但我军中粮草只能支撑不到十日,恐怕……”

    周显摆手道:“这个你不必担心。只要你留在南皮,你军中的一切所需都由我来供应。但闯王那里有什么新的变化,我也希望李将军能告知于我。”

第一百七十四章 谈判5

    吴三桂、唐通、白广恩围着一个火炉相对而坐,彼此无言,上面摆放的那大块羊腿发出滋滋的声响。

    “两位怎么看?”吴三桂首先忍不住问道。

    唐通面露犹豫,首先开口道:“周显所说的有几分道理,若是此刻在北地起事,确有几分胜算。”

    他先背明降顺,又抛弃李自成投靠清军。此刻再叛清,心中已经没有丝毫压力。

    白广恩双手捧着一个瓷水杯,看向吴三桂道:“长伯(吴三桂的字),你和清军交战最多。你说,他们真有入主中原的本事吗?”

    三人之中,吴三桂最年轻,资历最浅。但目前他手中兵力最多,是他们两人加起来兵力的近三倍。

    因而,唐通和白广恩和他说话都表现的十分客气。

    吴三桂双手伸在火炉上方,语气平淡的说道:“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拿下陕西和山西,满人的战力自不用多说。在相同兵力下,我手下的关宁铁骑也不是他们的对手。但他们也有明显的劣势,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不擅攻城。之前锦州、松山,都是在被围粮尽之后才被他们拿下的。在攻打杏山和塔山的时候,皇太极倒是调来了不少辽东研制的火炮,但数量也没那么多。”

    说到这里,吴三桂顿了顿,“如果清军能快速击败李自成,那最终坐天下的很有可能就是大清。但现在看着,似乎没那么容易。现在北地最后肯定是要落到多尔衮手里的,李自成几十万大军守住河南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而周显立足山东,民心归附,兵力充足,又有不少新型的火炮和火铳,足以自保。再加上占据淮南的隆武帝,退守南京的先太子。这天下,恐怕要乱上很久。”

    白广恩皱眉道:“那长伯最看好谁?”

    吴三桂淡淡一笑,“说实话,我认为多方势力会在北方一直反复拉锯,我对他们所有人都不看好。反而感觉跑到南边称帝的先太子最终收复天下的希望更大一点。但能不能做到,还得具体向下看。”

    唐通挑了挑眉头,“吴将军,那高公公所说的那件事。”

    吴三桂道:“唐总兵放心,有消息我会第一时间告知你们。但我想大明现在龟缩南方,向北的道路又被闯军,隆武军,还有周显军相阻。短时间是没有能力北伐中原的,更不可能帮到我们,指望他们还不如靠我们自己。唐将军、白将军,我们都是老相识了,有些话我就直说了。我们这些人都曾背叛大明,受人轻视,但我们手中有兵。接下来无论是多尔衮,远在南方的大明,还有周显都会费劲心力分化拉拢我们。如果我们心不齐,只能被别人当刀使,最后下场也不会好到什么地方去。只有彼此之间坦诚相待,团结一心,才能聚在一起干一番大事。”

    唐通轻轻的点了点头,“吴将军放心,我二人定然以你马首是瞻。”

    白广恩放在茶杯,抱拳道:“吴将军,你就直接说吧!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吴三桂点了点头,从旁边拿来一把小刀,从羊腿上割下一大块放在盘子里递给唐通,又割下一大块给白广恩。“若是一切顺利,后天我们便可得到天津城,到时候就拜托唐将军和白将军驻守此城了。天津城内的军械和粮草,我要一半,剩下的一半归你们。周显许诺提供的那些东西,分成三份,我,你们,还有高第各得其一。到时候,你们掌控除南皮外的河间府全部,我立足山海关和永平府,一起招兵买马。若是我们手中的兵力翻倍,达到十五万之众,我们就谁也不用再怕了。”

    唐通和白广恩面露欣喜,他们没想到吴三桂会这么大方。

    只是唐通有点担心的说道:“吴将军,收了周显的东西,那不就彻底和满清为敌了吗?多尔衮会容忍我们这样做吗?”

    吴三桂摆手笑道:“这个你们不必担心。我会把周显和我们的谈议内容全部告知多尔衮,以博取他的信任。多尔衮刚吃了败仗,在这个时候是不会过分逼迫我们的。周显让我们自立的提议目前不是实施的最好时间,但他说的其他方面还是有道理的,兵力分散的清军确实不足为惧。”

    送走唐通和白广恩两人,夏国相掀开帐帘走了进来。

    吴三桂摆手让他近前坐下,用小刀插起一块羊肉填入口中慢慢咀嚼着。“给他们说好了,河间府以及半数的粮草辎重,都给他们了。”

    夏国相微微点头,“二人怎么样?”

    吴三桂端起摆放在旁边的酒壶,饮了几口道:“还能怎么样,高兴的狠。要我也高兴,那么多东西。”

    夏国相淡淡笑道:“周显为了让我们和多尔衮生隙,一下子拿出那么多东西。如果能用一个河间府让唐通和白广恩与我们站在一起,那也算是大赚了。”

    吴三桂把酒壶递给夏国相,叹了一口气道:“但这样一来,等于差不多和满清彻底撕破脸皮了,我就是担心多尔衮那边会……”

    夏国相没喝酒,而是顺手把酒壶放在一边,沉声道:“王爷,这世上没有万全的事情。现今是乱世,无论您怎么做,只要您继续手握重兵,就会受人忌惮。满清现在用的着您,所以封您为王,但您什么时候见过异姓王有好下场的?多尔衮对我们的疑心从来没有消除过,他封您为王在我看来,还不如周显的一句许诺更值钱。”

    吴三桂愣了一下,搓了搓自己满是油渍的双手,“你很看好周显啊!”

    夏国相点了点头,“王爷,从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官军对战满虏就鲜有胜绩。周显收复金复二州,将朝鲜重新藩属大明,现在又威逼盖州,收复镇江堡。他此刻的实力不是最强的,但他在诸多势力间纵横捭阖,与南明、闯军、隆武军,还有我们都达成了和解,一心对付满虏。我相信,将来这天下必有他的一份。”

第一百七十五章 挥刀

    周显“哈切”一声,打了个响响的喷嚏。他轻轻掐了掐自己的鼻尖,低声自言自语道:“谁又在想我了?”

    他向四周看了看,走到河边洗了把脸,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下。凉风吹动,有点冷。他抬头看了看天空,灰蒙蒙的,“入冬了,天变寒了。”

    孙豹缩着脖子道:“督帅,走吧!这边风太大了,小心着凉。”

    周显笑了笑,从腰间取下一个布袋。解开袋口的绳子,从里面抓出一把红枣,“吃吗?沧州最出名的雁来红。”

    孙豹连忙摇了摇头,“那东西有什么好吃的?”

    周显选出最大的一颗,把剩下的放入布袋。把那一颗填入口中,嘎嘣脆响,鲜美的汁液在口中流畅。“孙豹,你老家哪里的?”

    孙豹回道:“河北霸州,离这里也就百十里吧!”

    周显点了点头,“要不要现在回去看看?接下来数年,我们恐怕不会再北上了。”

    孙豹嘴角抽了抽,接着轻轻的摇了摇头,“除了逃荒到济南的那几个亲人,剩下的都死光了。连个熟悉的人都没有,还回去干吗?”

    周显翻动了一下舌头,把枣核吐出去。“毕竟是家乡,总得回去看看。话说,我也好长时间没回去过了。”

    看周显脸上似乎有些哀戚之色,孙豹皱了皱眉头,“督帅,您今天是怎么了?我总感觉您不太对劲。”

    周显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是问道:“孙豹,我且问你。若你手中有把刀,一旦挥出去,就会致使数百,甚至上千万人死亡。但相应的,此后百余年,甚至数百年内,活下来的人和他们的子孙都会从中获得无穷的好处。若是你,还会继续挥刀吗?”

    孙豹想了好一会道:“督帅,那我和我的亲人是不是都是可以活下来的那些人?”

    周显摇了摇头,“不知道。若是不挥刀,他们很大可能不是。但若是挥刀,他们有很大可能会是。”

    孙豹笑道:“那还想什么,我肯定挥刀啊!其他人的生死,和我有什么关系?”

    周显愣了愣,思索片刻,用力的摇了摇头,“头大无脑,思维简单,我就不应该问你这个问题。”

    孙豹哈哈大笑,“督帅心慈,考虑的也远,和我想的肯定不一样。但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就像我,若不是跟了督帅,恐怕早就饿死了。而跟了督帅后,四处征战,很有可能哪一天也战死了。但那都是我的命不好,而不是督帅造成的。督帅做决定的时候,不要想那么多。只要他们不是直接死在您手里,那就不是您的责任。而我相信,督帅也不会去做乱杀无辜那样的事的。”

    周显微微动容,沉默了好半晌,又取来一颗枣填入口中。“你说的也是。”

    这时,数十骑奔驰而至。

    在百步之外,他们翻身下马。把马交给周显亲卫,跨步向周显这边走过来。

    当先领头的是杨衍,后面跟着张家玉、杨震、邱怀仁等人。

    杨衍走上前,抱拳向周显道:“督帅,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随时都可以离开。”

    周显点了点头,问道:“李过他们那边呢!”

    杨衍回道:“也都准备好了。现在有个小问题,是我们先行,还是让他们先回南皮?”

    周显道:“让他们先出发吧!我们殿后,让唐琦那营和黑明德所率的骑兵留在最后,以防中间出现什么变故。天色不早了,早点出发,晚上还可以在青县城中休息。”

    杨衍点了点头,“属下一会就去传令。”

    周显转头看向杨震道:“杨副将,我听说你从辽东带回了两千余士卒和近五千百姓?”

    杨震连忙上前回道:“这还得多谢督帅,要不是您让金千总率船队援助,我们这些人绝对不可能安全回到这里。”

    周显点了点头,“金志祥这次做的事情我都听说了,算是一件不小的功劳,我以后自会论功行赏。现在我想问问杨副将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还有邱公子你。若是你们想去南京,我会派人送你们过去,愿意跟随你们的我也会全部放行。你们若是选择留在我这里,我也万分欢迎,但以后就要完全听我的命令行事了。”

    杨震没有犹豫,直接抱拳道:“末将愿意留在山东。”

    周显点了点头,看向邱怀仁。

    邱怀仁皱了皱眉头,沉默了一会,最终抱拳道:“愿为督帅效劳。”

    周显淡淡一笑,叫了声“好”。“杨震,你以前为大明副将。但此刻刚归附,再予你副将难免引人不服。降一级,以参将身份领兵。”

    杨震知道只降一级已算是很大的恩赐了,没有任何异议。

    周显继续道:“你带来的那两千士卒,愿意继续为兵者,只要身体合格就可全部留下。不愿意的,就让他们和你带来的那些百姓一起集中安置。你和你的手下的那些兵卒先回济南整训一个月,到时候我会将你手下士卒扩充到一个团。来年开春,你的这个团将作为后援大军随我一起前往辽东。”

    杨震愣了愣,满脸疑惑的抱拳领命。

    周显也没再做进一步解释,转头向邱怀仁问道:“邱公子,你是愿意留在军中,还是到地方为官?”

    看邱怀仁面露不解,周显道:“若是你愿意留在军中,就在杨衍身边当个军中赞画,参谋军机。若是不想随军四处征战,就去地方为官。现在百废俱兴,很多地方都缺政才。以你的才学,当一地的主官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邱怀仁脸色难看,“督帅,我没有功名,只考中过秀才。”

    周显听他这话,知道他心中已有了决定,淡淡笑道:“科举取士的传统今后要改一改了,至少要做部分修改。你去大名府内黄县吧!先从一地县令当起。你既然能将数千心怀忐忑的百姓有序撤到这里,管理一县百姓也不会有问题。”

    邱怀仁脸色感动,双手抱拳向上,用力的摇了摇,没有多言,但一切都在不言中。

第一百七十六章 选择利弊

    杨震和邱怀仁随杨衍一起离开。

    近两万闯军,一万六千余周显军,还有两千余杨震所部和数千普通百姓。相互之间并非完全无隙,况且后面还跟着吴三桂的大军。

    周显相信自己手下将士的纪律性,但闯军和杨震手下的那些人就难说了。一旦撤退过程引起混乱,那就会很难办。

    杨衍他们离开,就是提前去安排这些事情的。

    周显让孙豹和杨衍一起,从中协助。他的亲卫站在不远处,旁边只剩下张家玉一人。“元子,事情在信中我已给你说过了。现在想听听你的想法,你是否愿意冒险去北地?”

    张家玉抱拳道:“属下愿意。”

    周显看着他,眉头微蹙,“不再考虑考虑?”

    张家玉摇了摇头道:“不用,在路上属下已经考虑清楚了,属下愿意。”

    周显点了点头,“温开你已经见过了吧!他在军中多年,老成持重,正可以担任你的副手。我让他从军中挑出一个千人队,自此之后受你指挥。而丁可泽在北地所建的情报网,也会尽快转交给你。你还有什么要求,尽可以对我言说。”

    张家玉想了一会道:“粮饷、军械这些,希望督帅能多提供一些。还有就是,我想得到您的完全放权。督帅,我不是不想听令。而是既然深入敌境,有些情况就不能做到及时上报。等上方回信之后再做处理,难免会误了军务。”

    周显点了点头道:“你和温开一起去济南武库。除了最先进的燧发枪不能带走,以免被清军所得外。剩下的,无论是武器、铠甲,还是其他辎重。你想带什么就带什么,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至于完全放权……”

    说到这里,周显顿了顿,“我也可以答应你。我只管大的方向,其他的方面你都可以自己做决定。和前往山西的黑明道一样,你也暂时领参将之职吧!将来能做到什么程度,看你个人的本事。我只有一个要求,无论将来谁占据京城,北地都是他们的腹心之地,你所面临的困难要比黑明道大的多。若真是将来形势不利,莫要争强好胜,尽可撤到太行山一线。阎应元驻守大名府,我让你全力配合你。”

    张家玉抱拳道:“谢督帅体谅,属下明白了。”

    过了一会,张家玉面露犹豫道:“督帅,有句话,属下该不该问?”

    周显道:“你问?”

    张家玉道:“目前山西、陕西被满虏所夺,闯军若想返回河南,就必须经由广平、邯郸向南撤离。无论闯军怎么走,都要经过督帅所占据的大名府。督帅如果阻断其归路,逼迫李自成继续留在河北与清军相战。这样一来,在他们决出胜负之前,山东至少是安全的。但属下听闻,您已经下令让出广平府,并让阎应元全力配合闯军撤回河南。等他们全部撤回河南后,大名府守军便要直接暴露在满虏的攻击范围内,这就不等于我军把闯军所面临的压力全部接过去了吗?”

    周显挑了挑眉头,语气平缓的说道:“你前段时间一直待在徐州协助刘孔和处理军务,对一些事情可能不太了解。这件事的利弊,我和诸将在私下里已经讨论了很久。你的想法和万先生、杨衍,还有谈时迈是一样的。我也曾有所犹豫,但最后使我下定决心不那么做的是侯方域。元子,我且问你。若是我阻断李自成返回河南,以河北闯军现在的军心士气,他们能胜的过满虏?”

    张家玉沉默片刻,轻轻的摇了摇头。

    闯军在京城做出拷饷之事,已经差不多得罪了北地所有的乡绅富户。河北之前连年遭受饥荒,府库之中没有多少存粮,只有民间才有。

    李自成并非满虏,有一片仁慈之心。而且在他攻取京师后若想夺取天下,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四处劫掠。

    满虏多次侵入北地,四处劫掠,一般富户都知道把粮食和财宝藏起来。就算抢夺富户,恐怕也得不到多少。

    如果不能从民间征调来足够的粮草,一段时间后,几十万闯军的粮草供给都会出现问题。

    况且,几十万闯军和多尔衮的不到十万的军队相战都不能做到速胜。此刻满虏夺去陕西和山西,终有一天会引兵东来。

    到时候几十万闯军将被完全困在北地,很难有扭转形势的可能。

    周显叹了一口气道:“闯军的主力基本上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很久之前便跟随李自成打天下的嫡系人马,多为陕西人,占据闯军的高层。一是李自成杀出商洛山后,宛洛地区的豫地灾民。这部分人数众多,中低级将官多来自他们,是闯军的中流砥柱。最后一部分是南阳之战后,投降李自成的大明官军,人也不少。但派系复杂,和闯军不是一类人,对李自成也毫无忠心可言。”

    周显看向远处,脸上好似蒙了一层阴影。“若是李自成真滞留在北地而不能取胜,那些原有的心向大明的官军定会生出异心,唐通和白广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此刻留在豫地的闯军兵力明显不足,很难挡住豪格来自陕西的进攻。一旦那些豫地官兵的亲属落到满虏手中,他们很可能不会再站在李自成这边。到时候,闯军所面临的很可能是全面性的溃败。如果满虏把这些人收为己用,那靠一个山东,我们真顶得住清军的攻击吗?”

    张家玉皱了皱眉头,面露犹豫道:“李自成纵横天下十数年,若是这次让他撤回豫地,稳住局面,恐怕以后再难轻易有这样攻灭闯军的机会了。”

    周显轻轻的点了点头,“凡事有利有弊,但目前留着闯军对我军更加有利。当闯军主力撤回河南之后,必能迅速稳住局面。豪格刚占据陕西不久,是没有实力再攻取有闯军主力留守的河南的。而陕西有潼关之险,清军又勇猛善战,闯军短时间内也很难再次进攻陕西。这样一来,我们只要在西守住大名府,在东守住德州,山东之地便是安全的。”

第一百七十七章 南引

    张家玉微微点头,周显所说的有一定道理,他也部分认同。但他总感觉这里面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过了片刻,他突然想通了,连忙道:“督帅,辽东是满虏的兴起之地。虽然目前多尔衮率大军入关,但一旦辽东受到威胁,他必会率部回援。在属下看来,辽东是不可能很快和轻易就能收复的。”

    周显点了点头,没有否认。“你继续说。”

    张家玉道:“辽东之地地广人稀,胜之不能为我军带来太多增益。败之则损兵折将,山东之地恐怕也难以保全。况且,即使能胜,恐怕损失也不会小。而且入关清军,闯军、南明、隆武军,哪个也不是易于之辈。一旦他们其中之一趁势坐大,那督帅您将来还能有什么自立的本钱?”

    看周显没有出言阻止自己,张家玉微微躬身,抱拳道:“督帅,先帝登基近二十年,聪慧无比,有中兴大明之志。但其生性多疑,寡恩刻薄,喜怒无常。最终不但没有实现中兴,反而使整个天下都陷入无限的混乱之中。最后京师陷落,大明覆灭。要不是李自成等做出拷饷之事,这天下百姓之心恐怕早已归于闯军。”

    说到这里,张家玉抬头偷瞄了周显一眼。后者面色平静,似乎并没有被他说动。他犹豫了一会,再次言道:“督帅,当闯军进逼京师之时,属下曾想过投靠李自成,并已经给他写了一封信以表归顺之意。要不是督帅率部前去京师,此刻的我恐怕早已归降李自成。当时属下想的是天下动乱已久,尸横遍野,饿殍满地,只有闯王李自成才有可能实现天下一统。如此,百姓也可少遭一些难。”

    周显平静的看着张家玉,依旧没有言语。

    张家玉接着说道:“属下自诩还算对大明忠心,但当时依旧会生出那样的心思,这就是大势所在。这天下之人多为凡夫俗子,一生所求都是为了一口饭,一身衣。良禽择木而栖,大部分人选择投靠的标准不是看一人是否做了有益于天下之事,而是一方势力是否足够强大,能否给他们带来荣华富贵。别说闯王和隆武军,就算是满虏,只要他们完全占据北地,到时候依旧会有大量人前去投靠。此消彼长,若是督帅露出劣势,山东内的不少官员,将士恐怕都会弃您而去。”

    周显突然勾了勾嘴角,淡淡笑道:“还真是难为你了,为了说服我,竟然说出这样的大实话。元子,我问你,你将来会背弃我吗?”

    张家玉脸色微变,慌忙跪下道:“属下失言,属下领罪。属下只是有点担心,绝没有其他的心思。”

    周显笑着屈身扶起他。倒不是信了他的话,而在这个时代生活了这么多年,见识了各色各样的人,知道人心的变化和险恶。忠心早已不是他提拔手下人的主要标准,才学和共同利益才是。

    张家玉一个出身于岭南的无名小卒,虽有才学,但在其他地方一定得不到如现在周显给予他的这样的重用。即使他心怀别的心思,有意投靠旁人,那也是将来的事情。至少在当前,周显觉得他不会轻易再背弃自己。

    “既然如此,你就该信我。我并非迂腐之人,你所说的那些我都曾考虑过,也自有能力应对这一切。”

    接着,周显长叹了一口气,像是自言自语道:“实际上侯朝宗的建策还有后半段,让闯军尽可能的全部撤回河南。豫地残破,支撑不了那么多军队。其大军向东,向西,向北都有强敌。唯有向南,才是他们接下来最好的出路。江淮地域狭窄,除非形势大变,否则隆武军绝难有大的作为。而闯军和南明相互争斗,短时间内恐怕谁也拿不下谁。我们的敌人只有满虏,也只能是满虏。我这样说,够明白了吗?”

    张家玉脸色顿变,他和侯方域并无深交。后者给他的印象一直都是一个翩翩公子,却没想到他会提出这样的建策。

    南明新立,朝内派系复杂,短时间内绝难将各种势力整合在一起。

    目前襄阳、荆州都还在闯军手中。若是李自成率部南下,别说几十万闯军,就是十万,南边恐怕也很难挡得住。

    到时候,无论李自成是南下掠取湖南,向西进攻取巴蜀,还是东下进攻武昌,都会在南地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侯方域提的建策就是引闯军南下,让南明没有整合和扩充兵力的机会。让他们不能留在南方安稳的坐山观虎斗,以积攒可以北上的实力。

    虽然不知道侯方域的具体计划,但他定然会挑起闯军和明军的争斗,而不让其中的任何一个有吞并另一方的可能。

    但那样带来的结果是南方恐怕要和北方一样陷入长期的动乱之中,到时候不知有多少人要丧命于此。

    张家玉为人聪敏,很快便想通了这些。“南方士绅众多,百姓富足,一直以来都没有遭受过太大的灾乱,多数人依旧心向大明。闯军挥兵南下,短时间内可能会势如破竹。但一旦拖延日久,必陷入和南明的持久战中,这对我军好处颇多。但有个问题,一旦闯军离开北地,满虏必然全心对付我军。这其中的利弊,不知督帅仔细想过没有?”

    周显摇了摇头,“李自成即使南下,也不会轻易放弃河南,那里才是他的根基之地。只要他将部分大军留在河南,就能牵制住在陕西的豪格,我军面临的压力就会顿减。况且,我短时间并没有在北地向清军发起进攻的打算。目前的兵力,加上德州一线修建的众多垒堡,大名府附近的险塞地形,足以守的住。”

    张家玉看周显如此自信,沉思了片刻道:“属下明白了。”

    周显看向远处,又想起了侯方域的计划。之前他心中还有所犹豫,但此刻完全下定了决心。

    这天下,或许只能完全推倒,才能重建。

第一百七十八章 入京

    微风吹动,水波荡漾。苍白的太阳倒影在水中,闪光光的。

    周显收回目光,朗声道:“昔日,袁崇焕向先帝许下了‘五年平辽’的诺言,这个许诺也最终害了他。今日,我费尽心力和南明、闯军、隆武军达成五年不战的协议。还拉拢吴三桂、唐通、白广恩等大明旧将,以免让满清完全占据北地,当然也是为了平辽之事。这五年之内,我将全心致力于收复辽东。能否成功,我现在也难以保证。需要看将来形势如何变化,也需要更为细致的谋划,这些都需要你们这些大才的协助。”

    说着,周显看向张家玉道:“元子,你主动投笔从戎,除了谋求自保之外,想来也想在这乱世之中有另一番作为。机会我现在给你了,莫要令我失望。”

    张家玉抱拳拱手,“定不负督帅所托。”

    周显点了点头,把手中那还剩半袋的蜜枣递给他。“沧州最出名的雁来红,好吃极了,我等你的好消息。”

    周显骑马离开,向南而去,那是沧州的方向,他把撤退事宜全部交给了杨衍。

    吴三桂知道自军对他存有戒心,不可能不防备他们,他不会蠢到妄图通过偷袭取胜。而李过这时更是没有和自军翻脸的实力。

    看似危险,但这个时候反而是相对安全的。

    这边事情既然差不多已经确定了,自己就该返回山东了,周显这样想着。

    张家玉站在原地愣了好久,几个护卫立在远处,也不催他。过了好一会,他从布袋里拿出一颗青枣填入口中,细细品味。“真甜。”

    两天后,李过率部撤到了南皮,吴三桂等人接管了河间府。

    骆养性把城中兵力交给了吴三桂,并言明效忠投靠之意。

    吴三桂隆重接待了骆养性,虽然没让他继续统兵,但允许他挑选精卒负责探查各种情报。为此,还给了他十万两白银,让他继续发挥他原有锦衣卫指挥使的作用。骆养性那支隐藏在暗处的锦衣卫自此之后便为吴三桂服务了。

    期间,刘芳亮曾率近万骑兵来天津接应李过。

    但在途中,他遇见要回京的李年,听闻了天津的事情。面对已经达成协议的李过和周显,还有吴三桂手下兵卒的严阵以待。他无意与之交战,只能先行返回京城向李自成禀告此事。

    周显将所有兵卒撤回到了山东境内,承诺李过将会为他军中士卒提供粮草,而又从府库中取出十万石粮草和部分辎重派人给吴三桂送去。

    吴三桂得到了这些之后,投桃报李,只派了一千士卒到沧州驻防。以显示河间府已归自军,但他无意与闯军继续交战。

    李自成击败多尔衮后,主力回京,留下部分人马在昌平附近严防多尔衮。同时,他加强了固关的防守力量,令党守素和陈永福放弃宣府撤到居庸关内。

    期间,多铎手下的部分清军沿宣府追击,多尔衮也从密云方向发起反击,无数地方乡绅武装也不断偷袭各地驻守的闯军。

    闯军损失并不大,但军心士气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李自成知道北地已不能再待,令党守素和陈永福殿后,刘芳亮协助。自率大军离开京师经涿州、保定向南撤离。

    至于李岩所提的想要率部留在北地的建议,他直接拒绝了。他舍不得李岩,而有意让左勷、陈永福等降将留在北地。

    这样的结果是左勷等将认为李自成区别对待,心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吴三桂和李自成暗通消息,当李自成刚撤离京城不久,王屏藩就率三千骑进入了北京城,并竖起他的吴字大旗。

    这等于向天下人宣告,是他吴三桂收复了京城。

    多尔衮到时,看着城头的吴字大旗,双眼冒火,立即下令手下士卒做好攻城的准备。在洪承畴的劝说下,他才勉强压住怒气,派了一个士卒去通知王屏藩。

    但王屏藩立即就打开了城门,并言说吴三桂得到闯军要离开的消息,特意遣他前来增援。看到有夺取京城的机会,他这才没有提前通知多尔衮而入城。现在大军来到,他自应该迎大军入城。

    礼节周道,言语谦恭,使多尔衮挑不出任何毛病。

    最后,多尔衮只能忍着怒气安慰了王屏藩几句,然后才率少量士卒进城,令人正式接管了京师。

    之前的那场胜利,使李自成有了一些撤退的时间。京师内的各个府库只要是能搬走的,基本上都搬走了,搬不走的就直接烧了。

    王屏藩提前率部进城,又洗劫了一番,留给多尔衮的是遍地狼藉。

    得了京城是件值得庆幸的事,但多尔衮这时面临着和李自成刚进京时同样的困境,他没有什么可以赏赐跟随自己出征的将士的东西。

    如果是以前,多尔衮大可以放任他们在城中劫掠一番,但李自成的败退就在眼前。

    范文程多次来信,说满人人少,想要占据中原就必须倚仗汉人。入京之后,断不能像以前那样劫掠,以免失了人心。

    而洪承畴也多次劝说他应严格约束军纪,让他定下“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秋毫无犯”的规矩。

    以此赢得北地人心,让他们尽心为大清效力。

    京城为天下中枢,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这里。若是处置不好,那现在怎么进来的,将来恐怕还要怎么出去。

    多尔衮虽不是皇帝,但他也想建立属于自己的帝国。为此,他不得不考虑范文程和洪承畴的建议。

    看着城门口跪倒在地,瑟瑟发冷的旧明官绅,他心中有了计较。令冷僧机准备祭礼,代自己率领群臣去祭祀崇祯皇帝。

    同时,他让洪承畴全力协助冷僧机处理城中政务,并从群臣中寻找可用之人。

    之后不久,冯铨、陈之䢯、张煊等旧明重臣都接连投靠了满清,京城的秩序在很短时间内就得到了稳定。

    而多尔衮在京师只待了不到两个时辰,便自率精锐大军继续向南追击闯军。

第一百七十九章 惨败

    两日后,保定被屠,城中百姓百不存一。之后,城中燃起了大火,房屋尽毁,全城被烧成了一片白地。

    而每个随多尔衮出征的清军将士都抢了个盆满钵满,士气高涨。

    多尔衮发布檄文,指责李自成撤离之时放火焚城,屠戮无辜百姓。在和从固关拥入的多铎部会和之后,多尔衮将大军尽数交给多铎统一指挥,让其继续追击闯军。而他自己则率少部清军返回京城。

    在真定府的常山附近,清军击溃了殿后的党守素和陈永福部,又在顺德府邢台击败刘芳亮所率的数万闯军。

    两军最后相持于沙河边上,激烈交战两日,难分胜负。

    左勷首竖白旗投降清军,并在阵前叫喊劝降,引起闯军士气大落。郑家栋,牛成虎等将接连降清,使闯军防线出现了重大缺口。

    清军骑兵趁势猛攻,闯军抵挡不住,大溃,党守素、陈永福、左光先、蓝应诚、田化龙等数位将官战死。

    幸而在大军溃败之时,刘芳亮率数千骑兵从侧翼直冲清军大营,欲要将多铎刺落马下。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引发了清军军阵的短暂混乱。

    李岩所率的火铳营和罗虎所率的震山营等闯军精锐也趁势反击,击退清军,斩杀数千。逼的清军后退数里,暂时稳住了局面。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

    李自成率亲卫营先行过河,被早就等待在河对岸的闯军接了过去。接着是万余伤兵,他们通过仅有的几座浮桥过河。

    当两者都安全过河之后,闯军大部开始行动。少量士卒通过浮桥过河,其他的大部分只能通过提前探知的沙河浅处涉水过河。

    河水冰凉,没过多久,双腿便完全麻木,行动十分缓慢。

    虽然闯军做的隐秘,大营灯火通明,基本未动。但最终还是被清军探得动静,多铎再次引兵来攻。

    一夜血战,等天色蒙蒙亮的时候,清军攻到了河边。

    闯军诸军争路,浮桥踏破,不少人落入水中。河岸之上,伏尸遍野,血流成河。河水被染成了红色,浮尸漂橹,流水为之阻塞。

    近十万大军旦夕之间化为乌有,辎重尽数弃在了对岸。

    李自成骑马立在河边,看着对岸的惨状,久久无语。在诸将的劝说下,他才率部入林洺镇,那里有座小城可供防御。

    此刻,他身边虽然还剩近二十万大军,但各个神色哀戚,毫无战意。

    之前先行从京城运出的多为金银,后军携带的倒有不少粮草,但此刻尽数丢在了对岸。闯军现在坐拥金山银山,却出现了粮草危急。

    主营供应充足,秩序尚好。辅营士卒则大部分饿的发慌,开始在周围抢劫村庄。李自成无法控住局面,只能装作视而不见。

    阎应元驻守广平,只为接应,没料到闯军会面临这样的惨败。起初两军在沙河对峙之时,他曾通过陈名夏向李自成提出可以协助闯军过河。

    但两军没有互信,李自成更担心周显军截断他们的归路,因而婉言拒绝了。并令刘体纯率部提前过河,在河南岸严防。

    直到这个时候,李自成才算松口。

    阎应元连忙率一营士卒北上,路上斩杀了十几个劫掠的闯军头目,并将剩余的尽数交还给闯军。

    对此,引起了很多闯将的愤怒,但最后被李自成压了下去。

    透过陈名夏,李自成提出想向大名府购置一些粮草。

    阎应元也想把李自成这个瘟神早日送出大名府,先行送来了一万石。并许诺李自成离开大名府之时,会再提供三万石。

    有了粮草,闯军军心安定了许多。

    李自成让刘体纯先行率部南下,打探道路。并派人去滑县,让驻守当地的李梅接应。而他就留在林洺镇,并向全军许诺,不等到最后一个士卒撤离,他绝不离开。

    此举,极大程度稳住了闯军的军心。

    后来,从其他地方逃过河的汇聚向林洺镇,使闯军兵力复增。

    但令李自成失望的是,李岩、刘芳亮、罗虎、李双喜等殿后的将领都没有回来,一个都没有。而且传来消息,他们都已战死。

    部分清军斥候渡过沙河,在林洺镇外监视闯军。

    后来多铎也率部来到,但也没有发起进攻。除了清军的损失也不小外,还因为他看到了一支数千人的大军,打着的是周显军的旗帜,卫护闯军侧翼。

    多铎一时有点摸不准,不敢贸然发起进攻。

    两军相持了一段时间后,传来通州有叛乱发生,多尔衮让他尽快返回。看到没有什么机会,多铎引兵北上,留兵邢台,自率大军返回京城。

    敌情、将来形势都不明,多铎不敢在这里折损太多兵力。

    阎应元为闯军提供了足够的粮草,让他们在撤离过程不用为此担忧。但中间依旧有不少人脱离开队伍逃跑,很难想象这是之前那支数月时间便攻陷京师的闯军。

    李自成率部分精锐先行返回河南,刘宗敏率大军缓缓撤离。他们向西经由邯郸,彰德境内返回河南。

    后来,李自成弃了彰德府,只在黄河北岸的怀庆和卫辉二府留下了不到两万的兵力。这样就和清军在北边完全隔离开来,而周显为了大名府的安全也不得不接管了彰德府。

    阎应元也弃了林洺镇,将大军撤回了广平城。

    后不久,周显拔阎应元为游击将军,允许他在治内自行招兵。并向大名府增兵五千,让他统筹指挥。

    接下来的一年内,两军在漳河两岸对峙交战。

    战事最急的时候,周显甚至将第二军的七成军队从定陶调向巨鹿,只在后方留下了一个空壳子。

    因为协助李自成撤回河南,两军的关系良好,倒也无忧闯军再引兵向东。除了一次,两军差点发生大战。

    李岩等人被阻在沙河之北,只能向东西两个方向逃撤。

    刘芳亮因为手下士卒多是骑兵,向西通过潞安,经由彰德府回到了开封,而那已是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李岩为了掩护罗虎和李双喜撤离,被数倍之地团团围在漳河北岸。山穷水尽之时,他率数百伤兵投漳水自尽。

第一百八十章 夺川

    大概是他命不该绝,最后他和十数个闯军将士被巨鹿守军所救。但当时他满身是伤,且昏迷不醒。

    周显得到消息之后,亲自带了几个医官过去为他医治。

    在那里,周显令人收敛了包括李年在内的众闯军将士的尸身,送罗虎、李双喜和活着的闯军将士返回河南。

    但对于李岩,周显医一直没有松口。甚至在李岩伤势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将他强制带回了济南。

    李自成为此大怒,欲要出兵教训周显,最终被手下人劝住。

    这是两军唯一一次差点爆发冲突。

    多尔衮能趁李自成撤离之时抓住机会,打的闯军大败,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其中就有周显和吴三桂。

    这一场大胜使满清震慑了北地的将领和乡绅,以前还心怀疑虑的纷纷选择投靠。满清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使北地恢复了安稳。

    而为了拉拢北地汉人为其效力,多尔衮对在击败闯军中出力最多的姜瓖以重赏,封他为征南王。而他手下的王辅臣等将也各有加封。

    姜環为大同总兵,手下也就近万人马。无论是实力还是功绩,他都不足以封王。多尔衮此举明显有千金买马骨之意,也是做给吴三桂看的,让他明白满清并不是一定要靠他。

    果然,吴三桂看大势已在满清这边,又被多尔衮这么一吓,以前还存有的自立想法瞬间消失不见了。

    他开始积极响应多尔衮,出兵向南,在南皮附近和李过经历了几次恶战。但因为周显派兵支援,又提供了一些燧发枪。

    吴三桂既不愿投入自己的精锐骑兵,又不想和周显完全撕破脸。到最后,战事不了了之,双方只能在南皮附近反复对峙。

    有交战,但双方损失都不大。

    而多尔衮也不想逼迫过紧,从而让吴三桂投向周显。他令人传信给吴三桂,让其安心,并给他提供了一些粮饷。

    吴三桂在东边与周显成相持之势。在洛阳,豪格也难以突破闯军的防线,反而出现了粮草危急。

    多尔衮也不想吴三桂这样一支可以能威胁到京城安全,又不对大清完全忠心的势力在京畿地区。

    在洪承畴的劝说下,多尔衮下令吴三桂率领他手下的四万关宁铁骑向西去陕西增援豪格。

    吴三桂不敢违背,只能率部西去。

    多尔衮因而收了山海关和河间府,调白广恩所部去漳河北岸与阎应元对峙。而让唐通继续留守天津,只是派了一个满将带了一些旗兵前去。

    说是协助,实际上就是监视。

    周显看东边兵力缩减,趁机出兵揍了唐通一顿,把沧州之南的百姓全部迁到了南皮和山东境内。

    而唐通也将沧州之北的百姓向北迁,避免他们逃向山东。

    最后,以沧州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方圆百里的缓冲区,谁也不干涉谁。

    多尔衮待北地稳定之后,于正月迎顺治皇帝入京。祭天祭地,告慰祖宗,以向天下人宣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启。

    那天,下了一场大雪,北地尽白。

    有人说,瑞雪兆丰年,但天下人的灾难似乎也从这一年完全开启。

    基本上在顺治帝入京的同时,何腾蛟、高杰等人经过数月的苦战,将白旺赶出了荆州,逼迫其退守襄阳。

    李自成以刘体纯为主将,率数万精锐南下。待到三月份,闯军取胜,重新收复荆州,将高杰驱逐去了湖南。

    隆武军和闯军达成合作协议,谋求共攻南明。约定得胜之后,以武昌为界。隆武军得其下游之地,闯军得其上游之地。

    于是,从荆州一路到南京,长江之上,烽火处处。

    高起潜在南京四处游说。

    但因为形势突变,南明方面应对隆武军和闯军已十分困难,他提议收复扬州,卫护南京的建策根本无人响应。

    反而他暗通满虏的消息被人揭露,地位一落千丈。后来又卷入南明的内部争斗,被人圈进在了牢内,半年之后吐血而亡。

    而他留在山东的那些人除了在莱州炮厂引起了一场混乱,死了十几个工匠,但随后他们便被周显连根拔起。自此之后,周显还专门派了一个千人队保护炮厂,对重要的人还专门给他们安排了护卫。

    豪格缺少粮草,进攻洛阳受挫。

    当吴三桂到达之后,他提议豪格攻取四川,以天府之国的粮草来养陕西之兵。

    豪格觉得川地道路难行,不可能轻易成功。但他确实缺粮,就有意让吴三桂率兵来为自己火中取栗。

    但豪格不知道的是蜀王贪婪,一毛不拔。顶在最前线的曹变蛟部已缺饷数月,粮草也即将告罄。

    吴三桂关宁铁骑一击之下,曹变蛟部便全军溃散。一月之内,吴三桂数万大军便杀到了成都城下。

    城内乱作一团,有兵将打开城门迎吴三桂入城。

    蜀王朱至澍及其子孙全部被俘,川府堆积如山的财宝被吴三桂所得。他打着蜀王的旗号招降四方,兵不血刃便得到了整个川北。

    秦良玉,以及退到川东的曹变蛟面对势大的吴三桂也只能选择暂避锋芒。

    形势突然变的对南明极其不利,但川地遥远,一时还影响不到南京。对于吴三桂占据川地最郁闷,也是反应最大的反而是豪格。

    当他听闻吴三桂进军势如破竹后,连忙派兵紧急入川。但在剑阁,他被吴三桂派出的大军挡了下来。

    吴三桂派人对豪格说,川地兵弱,不需要再派兵增援,让豪格专心进攻洛阳。

    豪格为之气结,派人去质问吴三桂。并令手下大将鳌拜率部前去,准备直接攻入川地。

    但豪格没有想到的是,吴三桂随后派人给他运来了大量粮草,并表明自己到现在为止依旧忠于大清。

    此中的威胁意味明显,现在他依旧忠于大清,但将来如何就看豪格如何做了。

    豪格心中犹豫,不知道该如何做。多尔衮写信给他,让他不得进攻吴三桂。反之,多尔衮还派出重臣入川,准许他率兵进攻西南。

    并向他许诺,只要他提供足够粮草。待大清夺取天下后,便准许吴三桂永镇川蜀。

第一百八十一章 两面讨好

    不得不说,这样的承诺对吴三桂来说很有吸引力。

    当清军入山海关,封其为王时,吴三桂知道这个平西王只是个称号。只有有了自己的根基之地,有了自己的军队,这个王也能算是真正的王。

    若说称帝,吴三桂暂时还没有这样的野心。但割地为王,吴三桂确实曾经想过,否则他也不会暗自和周显有所联系。

    但偷鸡不成蚀把米,最后不但没有成事,反而因此得罪到了多尔衮。只不过也有好处,至少得了周显的十万石粮草和部分军械。

    现在他阻挡豪格入川,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想谋求自保。若是能永镇巴蜀,不但不会再有性命之忧,后世子孙也至少能获得百年富贵。

    吴三桂本欲完全接受,但夏国相劝他天下形势未定,让他再等等看。

    于是,他一方面上书多尔衮,表明自己忠于满清。

    许诺将会向在陕西的豪格提供粮草,并派人送了一批珍宝到京城,献给多尔衮和顺治帝。同时又暗自连通洪承畴、冯铨、冷僧机等满汉大臣,让他们替自己说话。

    另一方面,吴三桂派人将蜀王送还给秦良玉,以此结交南明。在给朱慈烺的信中,他依旧以大明平西侯自称,为自己保留了一条后路。

    但与表面上两面讨好完全相反,吴三桂则利用蜀王留下的金银财宝和粮草,积极招兵买马。在近三月内,他便将手下大军扩充到近十万人,并四处招降纳众。

    在西南地区,再无一支势力能与之相敌衡。

    两面讨好,但对谁也不完全忠心,吴三桂俨然当起了四川的土皇帝。

    周显走进后院之时,李岩正躺在一个竹椅上闭目养神。在他旁边整齐的摆放着一叠文牍,那是各地传来的情报。

    四月的阳光照在他身上,使他本就白皙的脸庞更显苍白。那次受伤,伤他很重,到现在还未完全恢复。

    周显本来给他安排了几个侍女,但他拒绝了,只留下了一个跟随他很久的亲兵李强和负责他饮食的厨娘。

    每隔一段时间,周显都会来看他一次。带医生给他问诊,顺便陪他聊聊天。

    最初,周显很少告知他外面发生的事情,以免影响他的康复。但随着他身体逐渐好转,周显便令人将各地传来的塘报交给他看。

    有时,也就某些事情询问他的意见。

    听到动静,李岩睁开眼睛。看到是周显,脸上无喜无忧,语气十分平淡的说道:“忘筌,你终于来了?”

    他说着话,也不起身,脸上带有一些懒散和不待见人的神色。

    周显勾了勾嘴角,也不生气,心中知道这是为何。

    李岩感觉自己身体已经康复,就向周显提出想要返回开封。周显以各种理由推脱,最后直接避而不见了。

    自上次两人见面,已是半个多月以前了。

    李强搬来一个方凳,周显告了谢,坐到李岩身边。嘴角含笑道:“怎么,还生气呢!不就是让你在山东多待一段时间吗?”

    李岩心中恼怒,哼了一声。头转向一边,干脆对周显置之不理了。

    周显双手交叉放在脑后,背靠着墙壁,缓声道:“李闯军击退了清军,目前豪格已经退回了潼关,短时间内中原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顾君恩奉闯王的命令来山东,想从我这里购置一些粮食,被我回绝了。他提出想来看看你,我说你不想见他,也让他回去了。”

    李岩猛的转过头,双眼冒火,“你怎么能如此?”

    周显淡淡笑道:“谁让我知道你李兄是大才呢!既然你来到了我身边,我当然不能轻易放你离开了。”

    李岩默默的叹了一口气,脸上难掩失落,“什么大才,几十万大军被杀的丢盔弃甲,狼狈而逃。我愧对闯王的信任。”

    周显安慰他道:“时也,势也!闯军的惨败是因为闯军在京师做了太多的蠢事,和你的谋划无关。”

    看李岩不住叹息,脸上满是悔恨,周显继续道:“告诉你件好事,红姐姐不久之后可能就要来山东了。”

    看李岩一脸不信的表情,周显道:“真的。我刚刚告诉顾君恩,我是肯定不会放你回闯王那里的。但是愿意免费送给闯军十尊红衣大炮,五千杆燧发枪,十万石粮草。与此同时,还准许李过率领他的两万余士卒通过山东返回河南来补偿他的损失。你说,他得了那些东西,又明知道你不可能再回他那里了,你说他能不放红姐姐来这里和你团聚吗?”

    李岩愣了一下,他知道闯军在这个时候不可能与周显开战。周显送出那些东西就是在给双方一个台阶下,李自成没有理由拒绝。“你要放赤心离开?”

    周显点了点头,“最初留下他是因为我兵力不足,需要他帮我挡住吴三桂的大军。现在吴三桂已经率部离开了,唐通手中没有多少兵力,清军看着暂时也没有向我动手的打算。闯王他又多次派人前来,想让李过回去,于是我就做一个顺风人情呗!反正之前已经帮了闯军许多了,也不在乎多这一次。”

    李岩蹙眉道:“那你为何执意留我在此呢!”

    周显淡淡一笑,“可能我怕你吧!想想当初,你在鲁西让我吃了多少亏。闯军虽然在北地吃了败仗,但基本的元气还在。目前李自成又在河南各处聚集士卒,征集粮草,显然是准备南下了。你若为之谋划,我担心会让他尽得南地。到时候即便我得了辽东,恐怕也不是他的对手。所以,我只能留下你,而且我身边也缺能够全局谋划的人。李兄,留下来吧!我们一起干一番大事。”

    李岩叹了一口气,躺回到竹椅上。“忘筌,你最终会称帝吗?”

    周显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不行吗?”

    李岩摇了摇头道:“天下之人,只要有一丝机会,人人都想称皇称帝,流芳百世。但争来争去,最后受苦的还是天下的百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95/ 第一时间欣赏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白马啸秋风所写的《末代驸马》为转载作品,末代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末代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末代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末代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末代驸马介绍:
Q意Q交流群:680509591末代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末代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末代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