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末代驸马TXT下载末代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末代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白马啸秋风     末代驸马txt下载     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四十八章 分化内部

    周显转头向余文道:“南褚传来的那份情报有用吗?”

    余文点了点头,“里面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是满清在各地的驻兵情况,另一部分是留守沈阳的清军官员和将领的基本情况。南褚写的很详细,应该早就准备了这些,他归降我军的心思恐怕很早之前就有了。”

    周显淡淡笑道:“满清是靠吞并其他女真部落后才逐渐走向强大的,其中和叶赫女真之间的仇恨最深。只不过这些年满清屡战屡胜,使其他女真人都得到了好处,进而掩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仇恨。只要满清遇到困难,这些人就会接二连三跳出来。而且因为他们本就在满清统治阶层的内部,反而能在关键时刻对满清造成致命的重创。”

    说完,周显抬头看向余文,“今后不要再轻易和南褚联系,这颗棋子埋的越深越好。从他给出的资料中选出一些和旗人有隙,容易被说动汉人官员和将领。派人联系他们,看能否说动他们归降我军?至于某些主动投靠满虏,没脸没皮的那种就不要了。招降他们,污我军的名声。”

    余文点了点头,“是,属下稍后就办理此事。”

    周显道:“还有,多向满清那边散播些假消息。如某官员已经和我们暗中联系,某某清将已投靠我军,准备临阵起义。这里面可以偶尔混杂些真消息,让他们弄不清真假,最大程度搅乱满清内部。”

    周显转向李定国道:“宁宇,岫岩城之战,你俘虏的清将是不是有一个姓祖的?”

    李定国点了点头道:“那将名叫祖子壮,是祖大寿义子祖泽润的儿子。”

    周显问道:“他现在在什么地方?”

    李定国道:“和所有清军俘虏一起,在边门镇搬石头呢!我之所以记得他,是因为这小子为了活命哭的稀里哗啦的,一个劲的求饶。”

    周显道:“放了他吧!还有那些汉人官将的子侄们,也都放了。”

    李定国皱了皱眉头,“放了?就这么饶过他们?”

    周显笑道:“你不是把那些罪大恶极的都杀了吗?留下的这些虽是清军将领,但也罪不至死。挖了两个多月的石头,相信他们中应该有人愿意为我们效力。让他们写封降书,之后再放他们走。我再写一封信,让祖子壮带回去给祖大寿。”

    李定国道:“祖大寿?他是不是吴三桂他舅舅?”

    周显点了点头道:“祖家乃辽东名门,在松山之战之前一直是抗击满虏的主力。其两次降清,更多是势穷之后的无奈之举。因为他祖家在辽东的影响力,祖大寿降清之后虽然没能继续统兵,但他子侄中在满清那边担任副将、参将、游击的不在少数。若是能说服祖大寿,哪怕是他稍微对他家的子侄们施加点影响,对我军也会增益颇多。”

    李定国皱了皱眉头,“你就不怕他们回去之后直接向清军上报此事?”

    周显笑道:“上报了又如何?别忘了,他们是汉人,曾经出卖祖宗,投降他们的汉人。那些旗人还会再信任他们吗?而这些人在清军那边又有各种关系,满清又不能直接把他们全部杀掉,因为这会引得汉将们的反弹。用这些人在满清内部埋下一个猜忌之心,况且我也需要这些人带话给他们的长辈。现在或许那些汉将还会犹豫,但将来在满清式微之时,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盖州城,南城墙。

    冷风呼啸,雪花飘扬。

    几百个清军士卒蜷缩在城头的雪窝子里,靠坐在垛墙上,被冻的瑟瑟发抖。

    半醒半睡间,突然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惊的他们猛的站起来。手中紧握武器,惊恐的看向城下。

    但他们很快发现,是虚惊一场。

    不远处,一朵朵烟花在空中散开,发出耀眼的光芒。噼里啪啦的是鞭炮的响声,穿过冬日的寒空在耳旁响动。

    其中一个年轻士卒看着天空道:“真漂亮,他们这是在干吗?”

    另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反应过来,啐骂了一声,“他娘的,今天是大年三十,新年了。”

    另一人道:“你们说,他们今天能吃到饺子吗?”说着,他还舔了舔自己的嘴唇,眼睛里放光。

    没有人回答他,众人顿时都沉默了下去。

    烟花的光芒洒在他们脸上,一个比一个显的悲凉。

    巡城千总走过来,大声呵斥道:“看什么看,都滚回去睡觉。他们放烟花,鞭炮就是为了让我们放松警惕,或许今晚他们就会攻城。到时候,我们一个都活不了。走走走,不要再瞎看了。”

    守城士卒压低了头,又缩回了城角,但此刻却再无睡意。

    “一天一个窝头,一碗稀粥。就是他们不攻城,再围城一段时间,饿也要饿死了。”一个士卒抱怨着。

    “嘘!吴瘸子,你瞎抱怨什么?今天下午你怎么挨的那两巴掌,这么快就忘了吗?”另一个士卒压低声音提醒他。

    “也就是在你们几个面前,我才敢这么说。现在克辽军将这盖州城围的就像铁桶一样,我看这里迟早要守不住。”

    另一个士卒凑上前去,“你们听说了吗?尚将军把自己的马都杀了。”

    “他为什么杀马啊!”

    “还为什么?缺粮呗!一匹马一天吃的能顶十个人,人都养不起了,还养马?现在克辽军在城四周挖了三条壕沟,城内的人出不去,城外的辎重运不进来。”

    吴瘸子哼了一声道:“我不管他们杀不杀马,只想上面的那些大老爷们什么时候吃饱了,能赏我一块骨头啃啃。现在天天稀汤寡水的,终有一天会活活饿死。”

    他的话说出了众人的心声,纷纷出言应和。

    过了一会,其中一名士卒道:“你们说李大牛现在怎么样了?那小子也真狠,杀了秦把总,拿着他的人头就去投了敌。”

    “他啊!我只知道现在一定吃上饺子了。”

    “哈哈哈!”众人一阵大笑,顿时场面欢乐了不少。

第一百四十九章 辽南布置

    这时,吴瘸子突然压低声音道:“兄弟几个,我们难道只能留在这里等死吗?我们就不能像大牛那样做吗?”说着,他双眼向南边看去。

    “住嘴!”

    其中一个年纪大的警惕的看了一下四周,发现没人,这才压低声音道:“你自己找死,别连累我们。”

    吴瘸子倔强的撇了撇嘴,“王叔,都这个时候了,您就别吓我了。现在留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下城投降,说不得还能侥幸活命。我们也是汉人,他们总不能直接杀了我们吧!”

    被人叫王叔的是这十多人的领头的,他看向其他人,发现没人出言反驳,反而每个人都眼光炯炯。他沉默了片刻,问道:“你们几个也是这么想的吗?”

    其他人相互看了一眼,最后都深深的点了点头。

    王叔沉默了片刻,说道:“就算要降,我们也得找个好机会,能逃的出去,还不能被城下的克辽军当作细作直接射杀了。还有,我们过去,至少得纳个投名状吧!否则,谁敢保证他们不杀了我们。”

    吴瘸子满脸惊喜,“那王叔,你这是也同意了吗?”

    王叔点了点头,“有这想法的不止我们,但还得等合适的机会。你们几个记住,这件事千万不能和其他人提,否则我们所有人都得死。”

    他们又低声议了一会,各自睡去。

    但等到后半夜,天将明的时候,城下又有动作。

    几十辆马车拉着十几台简易抛石机,沿城外依次排开。

    一阵嗖嗖的轻响之后,一个个一两斤左右的小布袋越过城头,如天女散花般散于城中。

    开始,众人以为是石块或者炮弹,纷纷躲避。

    但看着长久没有动静,有些人胆大,上前打开绑缚布袋的绳子。发现里面装满了饺子,还冒着淡淡的白气。

    有些人担心放了毒药,不敢吃。

    但饿了这么久,总有人忍受不了,直接就吃了。

    他们惊奇的发现所有饺子里面都藏着一张小布条,让识字的看了,才知道上面的内容各不相同。

    有的写的是“主动出城投降者均可活命”,有的写的是“汉人不杀汉人”,有的写的是“打开城门迎官军入城者有赏”,还有的写的是“生擒、斩杀城中清将者有赏”,等等。

    这些消息瞬间如旋风般传遍了全城,引起了清军的震动。

    尚可爱得知消息后,连忙派人来收缴这些布袋,为此还斩杀了十几个人。但依旧有不少人暗自藏了起来,毕竟被围困了几个月,下层士卒天天都吃不饱。

    而且收缴上去的,也被尚可爱的那些家丁给分吃了,消息传的更广。

    半个月内,便有近千守城士卒趁着夜色通过绳子逃下城,去投降了克辽军,而且数量每天都在增加中。

    他们不仅自己逃,有时候还直接袭杀平时压制他们的领将,带着他们的人头去投敌。

    尚可爱惊惧万分,天天缩在自己的将军府内,陈重兵在宅院四周,唯恐哪天自己的人头被人摘了去。

    此外,尚可爱写信给尚可喜,冒险派人送出城。把城中的情况告知他,让尚可喜出兵。不求清军打开重围,但至少要打开一条通道,运些粮食进城,帮他稳定军心。

    毕竟是兄弟,尚可喜也知道城内危急。他派人去沈阳,向清军请求援兵。但那边忙于处理代善的后事,没人理他。

    最后,还是尚可喜自己集结了数千精锐,寻机发起了一次强攻。

    因为这些人都是跟随尚可喜多年的家将家丁,十分骁勇善战。他们成功突破了两道壕沟,最终在第三道前被挡了下来。

    此后,尚可喜还发起了几次进攻,但规模比着第一次要小上很多。他已不指望能打开通道,他只想让城中的清军看到他并未完全放弃他们。

    而私下里,尚可喜派人入城去见尚可爱。交待他若是最终事不可为,不要管其他人,自己直接逃。

    又拖了一个月,天气逐渐变暖,渤海海冰解冻。

    一艘艘福船从旅顺出发,将海量的辎重运往觉华岛。李开得援之后,集结重兵登岸,猛攻宁远城。

    看形势危急,清军紧急从山海关、锦州调兵增援。

    双方在城下大战数日,都死伤了不少。

    在宁远大战的同时,李开派出一支奇兵乘船在距离宁远城数十里处登岸,袭取了靠近海岸的杏山堡,并占据小凌河的河口。

    李开撤围宁远城,增兵杏山。在那里不断增修垒堡,以作防御。

    到此时,清军才明白李开的目的是在辽西夺取一个可供进攻的前堡基地,夺取塔山、松山,进而谋求锦州,彻底阻断关内和关外的联系。

    于是战场东移。

    清军转守为攻,想将克辽军尽数赶下海去。而克辽军转攻为守,不断增兵杏山,并逐步稳固现有阵地。

    同时,周显这边也没闲着。

    李定国还未返回盖州,但凤凰城的万余精兵已调了回来,而赵旭升也从岫岩城遣回了两营士卒。

    兵力充足的周显分水陆两路进攻。水路,数千士卒乘船从榆林铺出发,炮轰营口。陆路,周显集结重兵向盖州城发起了进攻。

    一切都进行的异常顺利。

    开战半个时辰,高毅的先锋士卒便攻上了城头。一个时辰不到,就有人主动打开城门,迎克辽军入城。

    克辽军攻入城中,降者如云,少有抵抗。

    不久后,四面城墙都插上了克辽军的旗帜,宣告盖州城的重新归属。

    高毅笑呵呵的站在南门外,抱拳向骑在马上的周显道:“督帅,拿下来了。”

    周显翻身下马,笑着点了点头,“干的不错。走,随我一起入城。”

    高毅点头,在前方引路。

    城中的战事已差不多完全告歇,只剩下零星的喊杀声。

    路两旁蹲满了投降的清军俘虏,由拿着武器的士卒看押着,神色疲惫而惊恐。看到周显带队进城,他们抬头看了看,又很快低下头去。眼神里完全没有军中士卒的那种杀气,更奢谈反抗的勇气。

第一百五十章 杀尚可爱

    周显看着他们,向高毅道:“既然他们没怎么抵抗,就不需要太多兵力了。高毅,派人去传令,不要再放兵入城了。关闭东西两门,只留南门,同时把南门外的三条壕沟先填平了。集合进城的所有士卒,把守每一条街道,维持城内秩序。派人沿街叫喊,让逃进民宅的清军出来投降。告诉他们,明天我军会一家一户的清查。若明天正午,他们还不出来,那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高毅点了点头,“末将这就去。”

    周显叫住他,“尚可爱呢!”

    高毅摇了摇头,“我们攻进将军府的时候,才发现这老小子已经逃了,到现在也没找到。但督帅放心,只要他还在这城中,早晚逮住他。”

    周显点了点头,也没有太放在心上。他转头向傅以渐道:“于磐,你出城,让后营先运点粮进来。我们的将士要吃好,顺便给这些俘虏也弄点。”

    傅以渐向周显行了一礼,带着几个护卫向城外走去。

    周显道:“走吧!去尚可爱的将军府看看。”

    谢迁满脸堆笑,高毅一脸懊恼。“谢老大,你这是踩到狗屎了。我派出多少将士找了他半天都没找到,最后却被你逮到了。”

    谢迁哈哈笑道:“尚可喜派人来攻,我当时就奇怪,城都破了,他还这么做干吗?谁知道是为了接应尚可爱。他和他的那些护卫,都穿着我军的衣服。要不是遇到一个之前投降过来的士卒恰好认识他,还真可能就让他给逃了。走,和我一起去见督帅。”

    周显走出房门,正看到站在那里,被绑作一团的尚可爱。在他旁边,还有十多人,是他的亲兵护卫。除这些人外,在尚可爱旁边还有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脸色惊恐的四面张望,同样也被绑着双手。

    周显心中奇怪,问道:“怎么还有个小孩?”

    谢迁上前道:“督帅,我问过了,是尚可爱的幼子。”

    周显点了点头,心想这应该就是尚可爱为了向人显示自己坚守盖州城的信心,特意带进城的那个儿子。他上前蹲下身子,解开绑在小孩手上的绳子,手臂上面已经形成了两道深深的红色绳痕。

    周显替他揉了揉,笑着对他道:“别怕,没事的。”说着,他抬头望向尚可爱,“他叫什么名字?”

    尚可爱看着眼前的这些,心中有股难以言明的滋味,闷闷的说道:“尚之义。”说完,他又刻意提高声调道:“周显,今日我落到你手里,要杀要剐都随便你。但你休想让我投降,更休想利用我来威胁我兄长。”

    周显淡淡一笑,伸手摸了摸尚之义的头,语气平和的说道:“谁说过我要招降你了?你把自己看的太高,也把尚可喜看的太高。对了,我记得你兄长好像没儿子吧!”

    尚可爱疑惑的看着周显,“什么?”

    周显好像突然回过神来,“哦,我不是说尚可喜,听说他第二十个儿子都要出生的。我问的是你的长兄,和你的父亲一起战死在楼子山,为抵御满虏而战死的大明千总尚可进?”

    尚可爱满脸通红,过了好半晌,才缓声道:“我兄长只遗留一女,早几年也病逝了。”

    周显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忠勇之士不应该绝嗣。之义,以后你便继嗣尚可进这一脉,继承其香火吧!”

    尚之义看周显语气温柔,不像其他人那么凶神恶煞,天然生出一些亲近感。看了看尚可爱,接着轻轻的点了头。他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周显笑了笑,伸手招来一个侍女,“带他下去,好好照顾。”

    尚之义牵着侍女的手,随着她向后院走去。当他快走出去的时候,他突然扭过头,向着尚可爱道:“爹!”

    尚可爱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心中有喜有悲。喜的是他的儿子可以活命,悲的是周显这是完全将尚家和他们这些投靠满虏的区分开来。

    看人已走远,周显摆手下令道:“高毅,把尚可爱推出去砍了。”

    谢迁脸色顿变,正准备开口劝说,却见周显以眼神制止了他。

    高毅却没那么多顾忌,硬拖着完全怔在当地的尚可爱出去。

    不一会,一声惨叫,高毅带着上可爱带血的人头返了回来。“督帅,杀了。”

    周显看着尚可爱那十几个目瞪口呆的护卫,指着一个道:“把这颗人头带回去给尚可喜。告诉他,他尚家不会绝嗣,但他尚可喜那一脉就不一定了。他儿子再多,也比不上我手中的刀多。若其不降,我就一直杀到他绝嗣。”

    高毅解开那护卫的绑缚,把人头递给他,向自己的亲卒吩咐道:“送他出城。”

    其他士卒将剩下的人也押了下去。

    看谢迁欲言又止的样子,周显说道:“你是不是奇怪我为什么直接杀了尚可爱?”

    谢迁面露难色,“末将的确不解,杀了尚可爱,不就阻断了尚可喜投降我们的可能吗?”

    周显冷声道:“他父兄都死在满虏手中,他最后不还是投靠了满清吗?之前黄蜚在时,联系了他多少次,他归降我军了吗?”

    周显冷笑两声,“尚可喜这样的人,总是想着要站在胜利者那边,以维持自己的最大利益。不把他逼到绝地,他是不会轻易表态的。我杀尚可爱就是告诉他,若等到他没有实力之时,就是想投降我都不要他。到那时,我不仅会夺他的权,还会要他的命。”

    谢迁皱着眉,似乎并不太赞同周显所说的。

    周显继续道:“我们现在已经拿下了盖州,下一步就会深入辽东腹地。若是每一个地方的清军都像尚可爱那样,往常为满清卖力,想着等到势穷的时候再一降了之,我们要打到什么时候?”

    高毅道:“督帅说的是。这样两面三刀的狗东西,就应该直接杀了。而且他们现在降了,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再叛?若是出卖祖宗都不用付出代价,那以后谁还愿意为国殉忠。”

第一百五十一章 洛阳屠城

    周显略微惊奇的看了高毅一眼,“哟,不错啊!连两面三刀这样的成语都会用了。”

    高毅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不好意思的笑道:“督帅,没用错吧!”

    周显笑道:“没用错。以前的时候,我们实力弱小,凡是能拉拢的人都会尽量拉拢,哪怕他们之前曾做过令人不耻之事。而那时的他们愿意投靠我军,也表明他们心中还有些道义廉耻之心在。但现在我军占据辽南,实力大增。就是和满虏相比,胜败也在五成之内。若他们此时还存在骑墙的心思,我又何必对他们客气。”

    周显顿了顿,接着道:“我现在的所作所为就是在逼他们站队,逼他们归降。我就是在告诉他们若他们不及早站队,到将来他们连站队的机会都没有。在这个时候,我反而觉得宁宇那种干脆直接的处置方法更加有效。”

    谢迁若有所思,“督帅,那以后都这么处置吗?”

    周显想了想,转身向傅以渐道:“于磐,以我的名义下一道命令传喻全军,同时也告知清军那边。今后凡我大军来到而不主动投降者,无论最后是否选择纳降,其主将必斩,其他将领以罪论处。若杀清军主将,率众投降者,无论以前犯下何等罪行,都可活命。”

    尚可爱的人头送回去的当天,尚可喜便趁夜率部撤离了盖州。

    武志英率骑兵追了一阵,但尚可喜逃的很坚决,只逮到一个尾巴。斩杀了数百人,俘虏了两千多人,多数为随征的壮夫,但获得了清军来不及带走的大量辎重。

    基本上在同时,在营口的清军也撤了。

    自此,克辽军占据盖州和营口两城,完全打开了向北的通道。

    河南,洛阳。

    残破的城墙在火炮的不断轰击下,终于支撑不住,轰然坍塌。

    清军发出一声欢呼,踏着瓦片和石块,潮水般拥进城中。

    坚守了数月,早已筋疲力尽闯军再也抵挡不住,瞬间溃散。

    袁宗第骑着一匹瘦马,身旁只剩下两三百士卒,仓惶向东门奔逃。

    突然,一阵箭雨飞过,又有几十死伤。

    袁宗第的坐骑也中箭,发出一声哀鸣,歪到在路旁。袁宗第一时不备,被掀翻在地。跌的七荤八素,满脸是血。

    他的亲卫发出一声惊呼,连忙上前扶住他。

    袁宗第右手持刀支地,稳了稳身子,向前看去。数十清骑阻断了前路,正奋力向这边冲杀过来。

    闯军一阵惨叫,四散而逃,兵败如山倒。

    袁宗第哀叹一声,眼神里满是悲凉。他知道事不可为,也不再阻止那些溃兵。而是双手握紧了手中长刀,怒视逐渐靠近的清军,准备临死之前砍下几颗清军的头颅。

    多铎、豪格骑马并立,看着那颗怒目圆睁,死不瞑目的头颅,心中也难免咯噔一下。

    多铎出言问道:“他就是袁宗第吗?”

    博洛抱拳回道:“就是他。我本来还想生擒他,但这闯贼勇猛的狠。持刀连杀了我军几个勇士,我最后只能下令杀了他。”

    多铎笑道:“博洛,这功劳本王给你记下了。”

    博洛脸色欣喜,向多铎抱拳致礼。

    豪格道:“也算是个勇士,派人厚葬他。”

    多铎瞥了豪格一眼,“大侄子,你想什么呢!厚葬闯贼?那如何向那些战死在洛阳城下的大清勇士们交待?”

    豪格冷声道:“王叔,不管是不是闯贼,我都敬他是个勇士。这样一件小事,难道本王都不能做主吗?”豪格深恨多尔衮兄弟,话语没有丝毫客气。

    多铎轻轻摇了摇头道:“这可不是小事。我们女真人少,汉人人多,但为什么每次取胜的都是我们?因为我们大清各个都是勇士,而汉人却多数都是懦弱怯战之辈,像袁宗第这样的人少之又少。若厚葬他,就等于告诉所有汉人他们之中也有勇士,这是在鼓动他们与我们对抗。若汉人觉醒,我们就会像蒙古人一样被赶出中原。”

    豪格皱了皱眉头,“那你说该怎么办?”

    多铎道:“好办。污其名声,让所有汉人知道闯贼就是贼,而我大清才是真正的天命所归,拉拢那些对闯贼不满的士绅为我们所用。而对于闯贼,就用对待贼的办法,怎么严苛怎么来。博洛,把这人头悬挂在城头上,让每个来洛阳城的人都能看到他。另外,屠城三日,将士抢到的东西都不用上缴。我要用洛阳城来震慑所有汉人,让他们知道对抗我大清的代价。”

    三日屠城,洛阳彻底沦为修罗地狱。

    而效果也十分明显,河南各地望风而降。各州县纷纷打出了清军的旗号,几十个清军都能控制一座县城,几百个清军都能控制一州之地。

    除开封府和临近山东的归德府,闯军对河南其他各府的控制力大加缩减。

    但因为代善身死,辽东局势有变。多尔衮为了削弱豪格的实力,通过顺治帝下旨让支持豪格的济尔哈朗返回辽东主持局面。

    豪格不愿意,但在多尔衮的强令之下,济尔哈朗最终还是选择返回了辽东。

    豪格对此恼怒万分,恰逢陕西又起叛乱,豪格便借机带着自己的人马返回了陕西。对于多尔衮招他入京的旨意,他完全弃之不顾。

    多尔衮对此愤怒不已,但又无可奈何,陕西已经差不多成了豪格的独立王国。在做了一些妥协之后,豪格同意将在南阳的鳌拜部暂时交给多铎指挥。

    但即使如此,因为鳌拜要应对在襄阳的闯军,不能北调,多铎手中的兵力依旧略显不足。

    而且因为在怀庆和卫辉二府有周显的驻军,他担心进攻开封时会被周显军截断后路,于是就暂停了对闯军的大举进攻。

    而改以在河南各地大举招募汉兵,收降各路盗匪,授予他们官职,让他们去进攻和骚扰闯军。那些盗匪平日就横行霸道,此刻有了官职,对百姓更是各种欺压。

    中原大地,又陷入新一轮的劫难中。

第一百五十二章 闯军势颓

    二月末,休整好的清军再次出兵。

    满清河南总督张存仁率各路汉兵近十万众攻打荥阳,而六千清军精骑则在博洛统率下席卷豫南。

    二月中,豫南重镇许昌失陷,接着便是郾城、汝阳。

    在信阳罗山,清军遇到紧急北上的杨廷麟,以及他所率的近万峒蛮士卒。

    杨廷麟现任兵部右侍郎,赣州总督,总揽江西军务。和隆武军战事停歇之后,杨廷麟集合精锐兵力来到武昌,增援堵胤锡。

    实际上,在武昌有左良玉遗留下的近二十万大军,本不需要他手下的江西兵。但自左良玉死后,他手下的那些骄兵悍将便再无人能够挟制。

    堵胤锡虽为湖广总督,但手中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

    杨廷麟率近万士卒进入武昌,与其说是为了抵抗闯军,还不如说是为了镇住武昌城中的那些军头。

    近二十万大军,兵器装备什么的都远胜于闯军。但面对只有他们人数一半的闯军,却只能缩在城中被动防守。

    局势未明,每个人都想保存实力。

    堵胤锡苦心经营,也只能做到尽力维持局面,而不能强令他们完全听从自己的命令。

    这次清军席卷豫南,势不可挡。

    虽然暂时威胁不了南明朝廷,但堵胤锡明白,此刻的大明就是一个被掏空身体的大汉。表面上看着挺强壮的,实际上早已虚弱不堪,一阵较大的风都能把他推倒。而应对这种局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战事阻隔在大明的统治之外。

    但堵胤锡手中无兵,左军将领更是没人愿意去对抗清军。最后,堵胤锡只能拜托杨廷麟率部北上,将清军挡在湖广之外。

    罗山位于大别山北段,多山地,清军骑兵无法在这里施展开来。而杨廷麟坚守各处,不与之接战。

    几日后,博洛撤离,率部向东。攻破息县、淮滨,进而进入颍川卫地界。

    在颍州,博洛遇到了艾能奇,那是隆武军的地盘。

    双方大战了一场,各有死伤。

    但不久后,多铎派出的使者来到了博洛营中,让他撤出颍州。

    清使前往凤阳,先去见了孙可望,接着去拜见隆武帝朱聿键。许诺只要他们投降大清,都可封王。

    朱聿键怒气填胸,他本就是大明唐王,何需要一个塞外蛮族来封自己为王?他直接下令把使者推出去斩了。

    但孙可望制止了此事。他认为满清势大,杀了清使很可能会将清军的注意力引到淮南。最后只是将他驱逐出了淮南。

    博洛撤出颍州之后,又向北,攻下了陈州、鄢陵。最后陈兵于新郑,从南面威胁开封。

    博洛这一番扫荡,彻底瓦解了闯军在豫南的统治。

    张存仁所率的汉军和闯军在荥阳一带连番大战,都有不小的损失。

    但闯军势颓,忠于闯军的将士越战越少。而清军那边死的都是新近投靠清军的汉人,而多铎对他们的死丝毫不放在心上。

    三月初,多铎投入清军精锐,荥阳城破。

    大量清军杀入开封府境内,形势对闯军愈加不利。

    李自成此刻也彻底着急了,拨出三万精兵给自己的大将刘宗敏,让其率部去襄阳。想要攻破南阳,救援开封。

    而他也撤围武昌,陈兵于汉口,仍旧没有放弃对武昌的想法。

    基本上同时,在永州的高杰也受不了当地的穷山恶水,在桂王朱由榔的支持下出兵向东,进攻衡阳。

    在广东的黄蜚也派出了数千士卒,攻入郴州,以牵制闯军。

    兵退北京之后,闯军再一次陷入危机之中。

    李自成深感兵力不足,让李过从夷陵撤回,暂时放弃进攻四川。移兵长沙,以抵抗高杰和震慑湖广内部的反抗势力。

    李过撤兵之后,川东的局面有所缓解。

    但川地柱石,大明忠贞侯秦良玉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于当年三月末在夔州前线去世。

    在史可法和堵胤锡的坚持下,最终南明朝廷让其孙马万年继承忠贞侯的爵位。但因为其还年幼,由秦良玉之侄,川地总兵秦翼明统领白杆兵。

    但秦翼明显然没有秦良玉的忠君为国之心,更没有秦良玉的威信和能力。面对占据川南的吴三桂和立足于川西的曹变蛟两路强军,秦翼明不再支持属于大明的曹变蛟,而采取两不相帮的策略。

    秦翼明率领白杆兵返回石柱,紧守忠州。私下派人对吴三桂说,只要他的士卒不侵入忠州,他就不再抵抗。

    曹变蛟不知这些,几次去信秦翼明让他牵制吴军,秦翼明都以兵少粮缺加以拒绝。

    而没有后顾之忧的吴三桂则大喜,集结重兵猛攻明军。明军这边派系复杂,各存私心,被吴三桂各个击破。

    明军惨败,损兵数万,二十多个参将,或被杀,或被擒。要不是曹变蛟死命挡住吴军,损失恐怕更大。

    但此战之后,很多川地土司的心思开始变了。而吴三桂也对他们采取积极的拉拢之策,导致不少土司都投靠了吴军。

    曹变蛟无奈,只得暂时退到建昌。

    只不过也因为此战,曹变蛟收拢了不少败兵,扩充了自军的兵力。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兵力完全受他指挥。

    吉木低调返回川地,在其家乡黎州招兵,更确切的说是黎州安抚司,当地多是彝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境内最紧要之处便是大渡河,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道。

    吉木本是彝人,回去之后周显又分批通过商路暗自给他送来了大量金银。

    当地人贫苦,他一打出招兵的旗帜,从者很多,很快就招到了两千人。

    这次借着吴三桂和曹变蛟大战,吉木出兵占据了泸定,接管了当地的军政大权。收拢各路败兵,积极扩充兵力,使他手中兵力达到了五千之众。

    而且他还以泸州为根基,招抚、安置逃到当地的百姓,使之彻底成为自己的地盘。

    初期,因为他实力弱小,吴三桂又忙于和曹变蛟大战,没注意到他。等回过神来,却发现在自己眼皮下出现了这样一番势力。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夏国相之谋

    吴三桂依旧没有放在心上,川地地形复杂,盗匪如毛。不时就会有人跳出来占据山头,自称什么王,什么将军。

    都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难平。

    四川,一直都是这个样子,一点都不奇怪。

    吴三桂就把这件事交待给夏国相,让他派人去招降。等吴三桂差不多忘记此事的时候,夏国相却突然来见他,并告诉了他一个令他吃惊万分的消息。“此事确定为真吗?”

    夏国相点了点头,“吉木曾统率周显手下的所有骑兵,在辽南和清军多有交战。我派去保护使者的护卫中,恰好有一个见过他。为此我又专门写了一封信,派使者带给他,点明了他的身份。他在回信中,也承认了。”

    吴三桂奇道:“他是周显手下大将,来四川干什么?”

    夏国相道:“他回信中说周显因为他是彝人而轻视他,久不给他提官。他受不了这气,一怒之下就逃回了川地。”

    吴三桂面露欣喜,“那能不能拉拢他为我们所用?你告诉他,只要他愿意归降于我,我就让他直接当副将,不,总兵。”

    夏国相摇了摇头,“父王,您真以为他说的是实话吗?”吴三桂在击败曹变蛟之后,满清派来使者,封其为蜀王。意指在大清平定天下之后,让他永镇蜀地,拉拢的意思十分明显。夏国相是其女婿,因而称其为父王。

    吴三桂愣了一下,“你什么意思?”

    夏国相道:“这吉木是川人,在周显还未显名的时候便跟着他了。若周显轻视他,他怎么会跟随周显那么多年,而且能统率周显手下的所有骑兵?要知道周显本就缺乏马匹,能统率骑兵者都是他最信任之人。”

    吴三桂皱眉沉思,“那你说他为什么回川地?”

    夏国相道:“还能为了什么?为了四川呗!”

    吴三桂愣了片刻,突然哈哈大笑道:“国相,你说什么呢!周显可远在山东呢!”

    夏国相摇了摇头道:“这便是周显的可敬和可怕之处。虽然只是占据一隅之地,却有夺取天下之志,而且早就为此做谋划。他之前让黑明德入山西,张家玉进河北,刘进忠去陕西,不都是这样的吗?在满清统治之地建立起一支反抗势力,搅乱其内部,同时收集情报。能壮大最好,即使不能,也能为将来他进军当地做准备。”

    吴三桂满脸讶然,依旧不太相信。“现在大清势大,他怎敢奢望千里之外的四川?”

    夏国相表情严肃,深深的点了点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而周显显然就是那个谋全局者。”

    吴三桂沉默了下去,过了半晌才问道:“国相,那我们该怎么办?”

    夏国相沉思片刻,抬头看着吴三桂,沉声道:“父王,此间无外人,小婿想知道您的真实想法?”

    吴三桂奇道:“什么真实想法?”

    夏国相道:“您是想在满清那里为将,还是永镇川地为王,亦或是夺取天下称帝?”

    吴三桂脸色顿变,沉默了一会道:“这有何不同?”

    夏国相道:“若您想为将,就上书多尔衮,自行请去蜀王之封,让多尔衮派人接管蜀地。而您则率领所有将士出川,完全听其之令,助其平定天下。以此之功,待到平定天下之后,大清定会感念您的功绩。虽不能封王,但侯伯之爵大有可能是跑不掉的。但我们毕竟是汉人,想掌兵恐怕是做不到了。”

    吴三桂冷笑道:“让我像一条狗一样,靠多尔衮的施舍过活?替他们南征北战,那我们手下的兄弟们要战死多少?而且‘飞鸟尽,良弓藏’,指望他们感念我的大功,我还不如去指望一条狗。”

    夏国相点了点头,“若您想为王,那就应该拥兵自重。集中全力平定川地的一些反叛势力,以精兵悍将把守入川的所有关隘,阻止任何势力进入川地。您要把川地当成自己家来经营,轻徭薄赋,拉拢人心。积攒粮草,兴修兵器,招募兵力。天下纷乱可能持续很多年,我们不要轻易投向任何一支势力,只确保对川地的绝对控制。无论谁最终夺取天下,我们都有和其谈判的资本。或许,您依旧可以永镇川蜀,继续当蜀王。即使不能,我们也可至少享有川地太平数十年。”

    吴三桂点了点头,对夏国相此策比较认同。

    夏国相继续道:“若您称帝,则要采取完全不同的策略。”

    吴三桂心中奇怪,“有何不同?”

    夏国相道:“川人爱安逸,若持续数年没有战事,再精锐的将士也会变的不思进取。若您想称帝,就应通过严苛的刑罚不断压榨川民,收重税,多徭役。以此积攒金银,储存粮草,招募精兵强将。向南驱逐曹变蛟,夺取云贵。向东攻打闯军,控制荆襄。待到时机合适,或从荆州出兵,席卷江南,拿下金陵,南面称帝。或从川地出兵,夺取汉中、陕西,进而谋求山西、京畿,在北面称帝。”

    吴三桂皱眉道:“曹变蛟手中兵力不足,击败他,进军云南并非难事。闯军势败,又遭受清军、明军的夹攻。若我们出川,从西边进攻荆州,或许就可以压垮闯军,夺取荆襄看着似乎也不无可能。但清军势大,大明根基仍在,无论是向东还是向北,都非易事,也不是当前能考虑的。”

    看夏国相眉头紧蹙,吴三桂道:“国相,你年轻,难免心大,但路要一步步的走。就如目前,不是应该先讨平曹变蛟吗?若是有机会,出兵向东,攻打闯军,夺取荆襄也是可以的。但南面称帝或是北面称帝的事情,你不感觉太远了吗?”

    夏国相点了点头,也没再劝。“父王教训的是,是国相想的多了。”

    吴三桂摆了摆手,“但你说的也没错,我们应该有远谋。就暂时按照你所说的第二条路,称王的那条路施行吧!但不能只是守卫川地,我可不想关宁铁骑都变成只会搂着媳妇睡觉的软脚虾。”

第一百五十四章 逼走

    夏国相脸上涌现出一些笑意,虽然吴三桂没有走上他期待的那条路,但吴三桂也没有完全拒绝。

    看起来,吴三桂只是认为时机未到,将来大势有变,事情仍旧会有转机。

    而且听吴三桂话语中的意思,他会继续出兵。无论是攻打曹变蛟,还是进攻闯军,他都会竭力维持关宁铁骑的战力。

    吴三桂淡淡笑道:“唉!本在说吉木,怎么会突然扯这么远?国相,对于他,我们该如何处理?”

    夏国相略微沉思了片刻,说道:“派人与之联系,劝说他归降我军。若其归降,收纳其军,授他一个虚职。观其后效,将来再看是否要用他。若其不降,派重兵围剿,至少要将其赶出黎州。”

    吴三桂愣道:“这是否过分了点?降了不用他,不降就要剿灭他。”

    夏国相道:“父王,吉木可并非普通的贼寇,而是周显手下的大将。即使他选择归降您,若不能确定他是真心归降,您真敢用他?而且他知兵事,会练兵,若让他占据一地,必定后患无穷。黎州可离成都没多远,又是过南通北的要地,留这样一个隐患在,我们还能睡的安稳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微臣所说的方法都是最妥当的。”

    吴三桂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吧!那就按照你所说的办。”

    夏国相道:“那微臣就暂行告辞了。”

    吴三桂摆手道:“莫急,你先看看这封信。”说着,他从案几上取出一封信递给夏国相。

    夏国相接过来看了一下,“多尔衮让您出川进攻闯军?”

    吴三桂点了点头道:“在河南,多铎大胜,把李自成的老婆围在了开封。李瞎子急了,让刘铁匠提兵攻打南阳。多尔衮是想让我进军荆州,以牵制闯军,方便多铎攻下开封。”

    夏国相道:“父王,您打算怎么办?”

    吴三桂道:“我想以曹变蛟率部还在建昌,我军抽调不出来兵力为由直接回绝他。”

    夏国相沉思片刻,摇头道:“父王,这恐怕不行。毕竟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未完全和满清撕破脸,您也还是大清的蜀王。我看还是派一部人马前去夷陵,和不和闯军开战另说,但至少要有这个姿态在。而且,现在闯军势颓,说不得什么时候就会在明军和清军的攻击下完全崩溃。若把握时机,一举夺下荆州也未必完全不可能。您也知道,仅一个川地,可支撑不起王霸之业。”

    吴三桂想了想道:“嗯,那就让王屏藩带一万士卒去吧!”

    夏国相点了点头道:“屏藩胆大心细,胸有韬略,正可担当此任。父王,还有一事,曹变蛟仍在建昌,我们该考虑再次出兵了。将他赶出四川,甚至直接攻入云南。以西南为根基,以待形势变化。”

    半个月后,吴三桂令手下大将高得捷率数千精兵攻入黎州。因为吉木手中多为新招募之兵,不能抵抗,率部退入山中。

    高得捷性格暴虐,四处烧杀抢掠,拘囚吉木军士卒的家属,逼迫吉木下山与之决战。

    吉木不愿连累其他人,率部离开黎州,向西进入丹巴。这里是两条大河的交汇处,分别为大金川和小金川。

    后来,清乾隆皇帝先后投入六十万兵力,耗费七千万银子,死伤近万人的大小金川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当地多为藏民,人烟稀少,环境更为恶劣,到处都是穷山恶水。

    高得捷看吉木逃进了那里,也不再追击。但他在黎州杀戮太重,得罪了不少人,黎州不断发生叛乱。

    到最后,吴军也只能控制泸定、黎州、雅州等几座城池,对那些边缘之地根本控制不了。

    但吴三桂对这个也没太在意,也无暇顾及。因为半个月后,他便从四川各地征调兵力,出兵进攻曹变蛟。

    吉木虽然逃过了高得捷的追击,但日子也并不好过。大金川土司,小金川土司相互之间矛盾不断,但又普遍敌视他这个外来户。

    分化拉拢,日日激战,吉木最终好不容易才在丹巴立了足。但他始终和黎州那边保持着联系,暗自积攒实力。

    辽南,盖州。

    周显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一张地图,他手中拿着一支笔,在上面描描画画。

    夏完淳进来,身后跟着赵旭升、张旗。

    周显让他们先坐,让傅以渐给他们上茶。

    过了一会,李定国、谢迁、余文、于七、于九也先后来到。

    周显拿出刚描好的一张图,递给他们道:“第一批迁来的百姓六千余人已在旅顺登岸,接下来便是如何安置他们。休之,按照之前定下的,我就把他们交给你了,把他们安置在岫岩城周边。”

    赵旭升点了点头,“督帅放心。之前我便令人建了一些房屋,从清军那里也接受了不少土地,足够安置他们了。”

    周显笑道:“安置他们肯定是没问题了。但在蓬莱,还有数万之民呢!以后还会有更多。他们来了,又该如何安置,安置在什么地方?如何调和他们和当地人的矛盾,使之彻底融于辽东,这些都是问题。”

    赵旭升皱了皱眉头,没再言语。

    周显道:“你们看看我刚才画的,画红圈的那些地方都有成片的平原,适宜耕种。把迁来的百姓都安置在这些地方,第一年开荒,第二年就能耕种。让他们尽量集中居于一处,也能方便管理和保护。”

    张旗看了一会道:“督帅,那画黑圈的地方呢!”

    周显道:“那里是成片的森林,属于不能耕之地。你们也知道,辽东林木资源丰富,很多树都是长了几百年,上千年的。以前辽东人烟稀少,没人动它们。但随着迁入之民增多,辽东又是苦寒之地,难免砍伐它们来取暖。林木再多也有用尽的地方,况且林子里面有山参,有菌内,还有各种猎物。一旦林子没了,这些东西也会随之消失。我便想到了一个办法,叫作可持续利用。”

第一百五十五章 可持续利用

    看众人面带疑惑,周显解释道:“把这些林子划分成一个个的区域,官府砍伐林木时,分区域,一片片的砍伐。并且只能砍伐成材的大树,留下那些不成材的,甚至还可以补种一些树苗。而普通百姓,让他们打柴之时尽量打树杈和树枝。采山参时,要采满足一定尺寸的。春秋时分不打猎,不多打,将猎物维持在一定数量上。从而让这山林持续不断的给我军提供林木、菌类和肉食。这便是所谓的可持续利用。”

    张旗微微点头。

    他来辽东不久,但对这里的情况也大致了解。

    士卒砍伐树木扎营,普通百姓砍伐树木建房,官府砍伐树木造船。取暖用的是木柴,做饭用的也是木柴。

    若这样持续下去,难免将来那成片的山林都会变成光秃秃的山坡。

    张旗突然指向一处,“督帅,这些地方同样也是山林,而且远比您所圈画的那些更为茂密和广阔,为何却没有将它们圈在里面?”

    周显淡淡笑道:“总得给我们的后世子孙留一些,而且我觉得所划的区域应该够制船、建房所用了。还有就是这些地方都连接在一起,远离人们居住的地方,现阶段也不宜开采。留给那些猎物吧!”

    周显顿了顿,接着道:“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其他各族普遍以渔猎为生,这样也不会抢了他们的生计,彼此矛盾也会少一点。我们要的是完全占据辽东,经营辽东,让之彻底纳入华夏。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在逐渐达成我们目的的过程中,也得兼顾一下其他各族的利益,不能一味求快而使辽东遍地烽火。”

    李定国挑了挑眉头,“这些蛮夷畏威而不怀德,纵容太甚,你就不怕再养出一个满虏?”

    周显笑了笑,“只是平等以待,何谈纵容?炎黄二帝合力击败蚩尤,却把蚩尤所部纳入,从而构成了我华夏族的基础。后来,又是我们的先辈南征北战。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尽皆而降,从而建立了地跨千里的强大国家。现在再看看那些以前所谓的蛮夷,和我们又有什么区别?夷狄入华夏者,则华夏之。最重要的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李定国皱眉,“你说的这些或许有道理,但首先要有机会教化他们。而那些少族都躲在深山老林之中,各成势力,你如何说服他们下山?”

    周显笑道:“休之在岫岩城做的不是挺好吗?”

    李定国依旧摇头,“赵总兵之所以能够做到,是因为借着岫岩城大战之后的余威。降者可活命,不降就即行剿灭。通过这样的强力镇压,最后才确保了岫岩城周边的稳定。你采取怀柔之策,使手下将士们畏手畏脚,却触及那些族长、长老的根本利益。他们或许暂时顺从,但一旦我军与满虏大战,那些不安分的人定然会跳出来生事。后方不稳,遗祸无穷。”

    赵旭升也说道:“督帅,李定辽说的是。即使在岫岩城周边,属下强力镇压,仍不敢保证他们是真心降服。若将来与满虏交战,恐怕不安分的人会再次跳出来。”

    周显摆了摆手,“凡事都有利有弊,不能苛求完美。况且,你们也误会我的意思的。我并非要将那些人从深山老林里赶出来,而要把他们诱出来。”

    不待众人说话,周显便接着说道:“他们不习耕种,只行渔猎,但单靠这些却难以过活。所以,他们经常会拿毛皮到汉人那里换粮食、盐巴、及其他必需品。即使如此,他们的生活依旧艰苦。但汉人却不同,只要有土地,他们便能过的很好。”

    “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迁来的百姓的生活过的好起来。让那些山林中人看到,让他们羡慕,让他们嫉妒。两相对比,他们自会逐渐从山上下来。我说的平等以待,就是采取同等的律法和规则。要告诉他们,凡愿意下山者,就和汉人一样,每人可得十亩良田。由汉人来教习他们耕种,由官府来管理他们,由夫子来教化他们的子嗣,以逐渐把他们纳入官府的统治之下。我说了,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值得我们去做。”

    赵旭升道:“督帅,那若是那些人艳羡汉人的生活,下山劫掠呢!”

    周显冷笑道:“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剿灭即可,而且用最严苛的手段镇压。镇压之后,将剩余的人全部迁下来,让他们和汉人混居,逐渐融合。我从来不想捆缚将士们的手脚,只是不想他们因为种族不同而恣意妄杀。”

    李定国微微点头,这样的做法他还算认同。

    赵旭升再说什么,也算是勉强认同。

    周显继续道:“但我们的主要敌人还是满清,不能完全指望手下士卒来做这些事情。迁来之民,以二百五十户组成一堡或一村,十个堡到十五个堡组成一镇,十个镇到十五个镇构成一县。将来如何分,要根据具体的地形和地理来分。张旗,你主要来负责此事。规划好之后,上报给赵总兵,由他来做决定。”

    张旗起身,向周显拱手道:“属下领命。”

    赵旭升暗自点了点头,心中十分满意。

    这等于将张旗归到他的手下,是想让他逐渐由武将转为为文臣。看来,周显想让他将来巡抚辽东的事情是真的。

    周显接着道:“所有迁来之民,他们都要学会自保。一堡之内的青壮大约在三百之数,由官府为他们提供武器,派专门的士卒对他们进行训练。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要有足以守护他们现有一切的实力。还有……”

    周显道:“堡内设堡长一名,堡吏七名,负责征税和管理;堡尉一名,堡兵十名,统御堡内所有青壮。对他们进行训练,帮助他们抵御贼寇和满虏。每个堡都要设一个私塾,至少要有一个医官。每个镇驻兵一千,要设有一个小钱庄,要设有可供山上和山下人交易的市场。总之,要有方便他们生活的一切,要让迁来之民都能安居乐业。”

第一百五十六章 发行钱币

    说完,周显转向旁侧道:“于七,派向那些村堡里面的堡尉和堡兵就由你负责挑选吧!挑那些不严苛的,能团结人的。若他们不能控制百姓,我拿你是问。于九,现在我军夺取了不少新的地方,每个地方都需要人来维持治安。现在辽南所有的衙役和警察都由你统率,你全力配合赵总兵和张知府。他们需要什么人,需要多少人,你都要全力提供。”

    两人站起来,拱手表示应命。

    周显站起来道:“辽东乃前线,当以军事为主。我离开后,由定辽将军李定国总揽一切。游击将军之下,其不必回禀山东,可直接斩杀。游击将军以上,也不必回禀山东,可直接接管其军队。总之,这里的一切,都由定辽将军一个人说了算。”

    众人脸色顿变,有点不敢置信,这等于将辽东尽数交给了李定国。

    周显接着道:“赵总兵兼领辽东巡抚,统御辽南所有文臣。各县、各镇的官员可由其直接任命,县、州之上的官员任命需要报禀山东。”

    赵旭升起身,抱拳领命。

    周显摆手让他坐下,继续道:“傅以渐,把这两道任命拟成命令,传令全军及各县。”

    众人散去,只留下李定国、赵旭升、张旗三人。

    周显十分慎重的取出一个看起来十分普通的长条盒子,打开之后展示给三人。

    只见里面有精美的丝绸充当内饰,丝绸上面平铺着八张大小不一的长形纸张。纸张上有清晰的墨痕纹饰,正面描画着铜钱、刀币等不同的花纹,还有一文钱、二文钱等汉字,以及标明数额的数字。

    李定国拿出来看了看,发现纸张边缘还有不同的花草纹饰,背面有山水的画图。看起来十分精美,就像是从某张水墨画上直接截取的。“这是什么?”

    周显笑道:“铜钱,银币,钱,交子,银票,叫它们什么都可以。总之,它会逐渐取代现有的铜钱、银币和金币,成为辽东主要的流通钱币。”

    张旗拿起来,在鼻前闻了闻,又轻轻对折了几下,向周显道:“督帅,太祖皇帝之时便发行过交子,但不久之后便逐渐废止了。原因有三,一是交子为纸张制作,易磨损,容易损坏,不宜保存。二是交子毕竟是纸张制作,比铜钱、银币等造假低,更容易仿制。三是太祖强制推行交子,但是却规定,金银能兑换交子,但交子却不能兑换成金银。而且损坏之后的交子还不能兑换新的。这就导致百姓对交子越来越不信任,最后基本上没有百姓愿意使用。”

    说到这里,张旗拿起纸币甩了两下道:“督帅,我刚才闻了闻,这交子没有墨臭味。纹饰精致,必是良匠制作,造价定然不低,仿制一路基本上可以阻绝。而制造交子所用纸张用的也是够好的,不宜磨损和折断,可长期保存。那么只剩一个问题,督帅准备如何获取百姓的信任,让他们乐意用交子来交易?”

    周显满脸堆笑,赞赏的点了点头道:“怪不得万先生多次举荐你,这么快便直接点明了问题的关键。实际上我也考虑到了这点,也想到了解决之法。”

    周显笑了笑,“我之前不是已经下令,将来会在每个镇内要设立一个钱庄吗?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方便百姓用交子来兑换金银。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拿这些交子来换银子。磨损严重的交子,只要不是缺片的,也可到钱庄兑换成新的。交子轻便,容易携带,对比金银铜币有着诸种优势。我相信,只要百信知道交子可以随时兑换金银,并且相信官府。终有一天,他们会习惯用的。”

    听着他们的话,李定国皱眉道:“我不明白,既然有了金银铜币,为何还要用交子?还设立那么多钱庄,只为了相互兑换。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拿着一堆纸哪有提着一袋子金银更令人心安啊!”

    张旗和赵旭升没有说话,这个问题他们知道,但他们不好直接说出来。

    周显道:“宁宇,你要听实话吗?”

    李定国看周显表情严肃,一时深感奇怪,这里面的莫非还有什么道道。

    周显叹了一口气道:“实话就是我们缺银子了,而且不是一般的缺。”

    看李定国表情疑惑,周显继续道:“我军目前战兵在十五万上下,除他们之外,各地的官员、驻兵、衙役,每一个都要靠官府给他们发饷。除去这些最基本的,对外购置粮食要银子,安置百姓要银子,扩充军队也要银子。以前的时候靠着海贸,一切都还能勉强应付。但现在荷夷生事,我军和荷军在南洋已全面开战,与西夷的交易基本上已经完全中断。马绍愉虽然开通与安南、东吁等国的贸易,但对方都是贫国。除了能提供一些粮食,其他的暂时帮不上大忙。”

    周显又叹了一口气,“宁宇,你不知道,现在黄太冲天天都盯着银子,银子,还是银子。矿税,商税,还有各种各样的税,他一直在尽力扩充银子的来源,但依旧是入不敷出。特别是和荷夷开战之后,造船、造炮,还有征兵,消耗日增。还有迁民到辽东,也不是一笔小的费用。目前看来,要想支撑下去,只能靠印发交子这一条路可走了。”

    李定国皱了皱眉头,对周显所说的印发交子和银子的关系还是不太理解。但他也知道这东西说值钱,只是因为和银子挂钩。若不然,那就是一张张废纸。“忘筌,这交子若印的多了,会不会就会变的不值钱了?”

    周显点了点头,李定国指的便是通货膨胀。印发交子太多,物价上涨,钱币自然就会变的不值钱。“这个问题你不必担心。银子和交子是挂钩的,运来辽东的银子有多少,我们就印多少,绝不会超过。说到底,为什么要一定要推行这些纸币?就是确保什么时候钱庄里面都有一定的现银,以备不时之需。”

第一百五十七章 回鲁

    周显一通解释,李定国虽然说仍旧有些地方不太明白,但他也知道自有专门的人去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他点了点头,“那此事我便不过问了。”

    周显继续道:“这八张纸币里面有一文、两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和一两银,都是比较低的币值。而且首批我们只印五十万两,而且一年之内不再印发,看看效果如何再说。按照约定,每个迁来的百姓发放二两银子的安家费,这些新印钱币就是发放给他们的。”

    说着,周显转向旁侧坐立的张旗道:“张旗,各镇的市场你要尽快建起来,要有足够的物资供他们选择。要让发给他们的纸币尽快流转起来,而又不能定价过高,讹诈他们本就不多的银子。”

    会散。

    赵旭升于当日便返回了岫岩城,十几日后,他又从岫岩城启程前往了凤凰城。岫岩城是个封闭的地方,不利于控制其他地方。而凤凰城可以兼顾阿布达里冈、宽甸五堡、凤凰城、岫岩城。

    岫岩城设府,张旗被任命为岫岩城知府,主管岫岩城周边的一切政务。札拉里以游击将军的身份统领岫岩城周边的所有军队,防守各处关隘。

    李定国留下齐翌龙协助赵旭升,凤凰城驻军的大部分都被他调回了盖州。

    周显特意单独召见了谢迁、于七,并写信给李开、杨震,让他们全力支持李定国。

    忙完那一切,周显又在旅顺见了来辽东的黄宗羲和于成龙。黄宗羲负责在各地建立钱庄,同时监督新印钱币的流通。

    于成龙是被周显紧急招来的,让他整肃辽东军纪和官纪。

    周显交待了他们一些事情,接着就启程离开了辽东。同时他带走了高毅、武志英,以及十数位千总,数十位把总。

    他们有些是明军出身,对曾经当过流贼的李定国十分不尊重。有些性格桀骜,临战之时未必会完全遵守李定国的命令。

    带走他们,是为了加强李定国对留在辽东大军的控制,也是为了竖立李定国的绝对权威。

    除他们之外,剩下的那些都是低阶将领。

    周显把他们弄回山东,是因为他们实战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欠缺。他准备让他们弄进济南讲武堂,让他们学习一些军事理论,以图将来重用。

    同时,也是为了储存足够的后备人才。

    但因为南洋和台湾的战事,大量船只南调,导致所需船只不够。

    周显先行率领几千士卒返回山东,剩下的将领率剩余人马分批返回。

    这次他分批调回整整六营精锐,两万三千名士卒。比李岩所要求的还多,将主战场重新拉回中原的意味十分明显。

    之前费尽千辛万苦将他们调来辽东,此刻却要将他们运回山东。

    局势的变化莫名的快。

    无数船只在登莱和旅顺之间来回穿梭,把辽东的精锐兵卒运回山东,把普通百姓集中迁入辽东。

    之后数月,共有大约五万百姓被运到辽东,之中更以勤劳的河南、河北流民为主。他们到辽东后,开荒、挖矿、建房,整日不歇,什么都干。

    更甚者,他们中有些和官府的大军做起了各种小买卖。克辽军的大军打到哪里,他们都跟到哪里。

    卖吃的,卖喝的,修军械,补衣服,有时甚至还帮助运送粮草,协助官兵看押俘虏。

    穷则思变。

    到最后,他们中的多数不仅能够保证不饿死,多数时候还能吃饱饭。

    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些人进入辽东彻底改变了当地的情况,使深入敌境,孤立无援的克辽军不再孤单。

    无论是招兵,还是买粮,亦或是其他的,他们都给克辽军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其他族人,这辽东的天要彻底变了。

    汉人进入辽东,难免触发和当地人的种种矛盾。但在官府还算公正,以及十分严苛的处置下,倒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四月初,周显在蓬莱城登岸,回到了山东。

    事情繁多,比他最初预想的晚了很多。此刻的天下形势有了不少新的变化,但对山东这边未必完全是坏事。

    周显倒是也不急,路过莱阳,还特意去见了宋应星和赵宇。

    赵宇那边还好,他改进了火炮的制作方法,使之重量减轻了不少。

    就如新的佛朗机炮,现在一匹马,两个人就可拖动,已经可以用于野战。而虎尊炮,一个人就能提起,其炮管的坚固性却提高了不少。

    落后的火绳枪的制作已经完全停止,先进的启明枪开始大批量生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新的火器也在实验和制作中。有些是花架子,但有些却是实实在在的杀人利器。

    周显亲自试用了一些,效果比他预想的还好,但距离全面普及火枪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火器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它的劣势也同样明显。发射的速度还是太慢,威力不够大,射程不够远,在平原间难以防守。

    但他细思了良久,还准备再建两个火枪营,同时在其他各营也加大火器的普及。

    同时,也该考虑考虑火器营和普通营的配合作战问题了。

    宋应星这边的情况却不太好。

    自回莱阳之后,他便一直全心投入新式战船的研发。

    他给木船设置了分舱,这样即使一处漏水,战船仍可继续航行。给木船外层覆上铁皮,使战船能更好的防护炮弹。

    但这样一套操作下来,战船是变的坚固了,但重量却增加了。

    第一次试航,船直接沉底了。

    后来,宋应星虽然竭力减轻重量。船不沉了,但战船的航行速度却大大减慢,甚至还不到之前战船的一半。

    在海上,速度和火力决定一切。

    这样的战船,很容易在海上沦为敌军的活靶子。

    宋应星试了很多次,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解决方案。

    当周显看到宋应星的时候,差点没认出来。衣着脏兮兮的,头发白了近半,满脸的沧桑,看着似乎一下子老了近十岁。

第一百五十八章 春游

    周显吃了一惊,深感他的辛苦。思考了一下,最终决定让夏完淳去请他。强拉着他出来,说是让他陪自己游玩掖水。

    初春,柳芽吐绿,微风吹动,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刻。

    周显和宋应星相对坐在船尾,面前放着一张短桌,短桌上面摆着几个茶杯。在旁边有一个小火炉,上面的铁壶里正煮着茶。

    夏完淳在旁,看水已煮沸,掂起水壶,沏好茶。“督帅,长庚公,请!”

    周显恰好有点渴了,端起来一饮而尽,砸了咂嘴,“再来些。”

    宋应星摇了摇头,“这茶是要细细品的。你这样牛饮,再好的茶也浪费了。”说着,他端起水杯,先闻了一下,接着呷了一小口,然后才满饮那杯茶。在口中存了片刻,随着喉结抖动,茶水尽数入胃。

    双眼紧闭,一脸陶醉。“栗香浓郁,回味甘醇。日照绿茶,真是好茶!”

    周显摇头苦笑道:“这样的品茶法,我可受不了。对我来说,茶,有香味,入口顺,能解渴,就可以了。”

    宋应星摇了摇头道:“这饮茶可没这么简单。唐代陆羽就专门为这茶写了一本《茶经》,关于如何区分茶叶的好坏,怎么采摘茶叶,还有怎么饮茶的?我家中恰好就有一本,若是忘筌想看,我可以送给你。”

    夏完淳撇了撇嘴道:“宋公,您这是对牛弹琴,督帅他会看才怪。我看您还是送给我吧!我绝对会认真读。”

    周显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你说谁是牛呢!”

    夏完淳“哎呀”一声,假装很疼。

    宋应星笑了笑,对夏完淳道:“小隐,你的神童之名,老夫可是早有耳闻。听说你有过目不忘之能,又兼博览群书,无所不知。不知这些传言是否为真?”

    夏完淳笑道:“过目不忘倒是真的,但说到博览群书,无所不知,我哪里比得上先生?您写的《天工开物》,学生曾拜读过,那才是真的大开眼界呢!”

    宋应星面露欣喜,“哦,你曾读过《天工开物》,不知你喜欢其中的哪一篇?”天工开物涉及种类很多。

    夏完淳想了想道:“学生喜欢的篇很多,但要说到最喜欢,应该是《论气》的气声篇。学生之前真不曾想过声音这东西还能分类别?”

    宋应星先是一愣,此刻才确定夏完淳是真的读过,而不是奉承之言。因为相比于其他篇,《论气》只是他的一种设想,很多地方他自己也没想清楚。那只是很小的一篇,总共也没有多少字,在《天工开物》这本巨著里面尤为不起眼。

    接下来半个时辰,宋应星问,夏完淳答。有时候夏完淳问,宋应星答。

    两人谈的不亦乐乎,倒令周显显的有点多余了。

    周显略感无聊,便起身走到船头。在那里,朱媺娖正脱了鞋袜,双脚放在水中,正和她的两个女护卫春兰和秋梅在钓鱼。“你们这样双脚放在水中,一动,鱼就会有警觉,你们能钓到鱼才怪。”

    朱媺娖扭头看到是他,撇嘴笑道:“我们这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钓到鱼,钓不到鱼,又有什么相关?最主要的是心情,是吧!春兰,秋梅?”

    两人连忙不住点头,“殿下说的是。督帅,你要是想吃鱼,您看岸边,都是卖鱼的。又大又肥,还便宜的很。不要打扰我们钓鱼。”

    周显佯怒道:“两个小妮子,真是越来越不像样了。去,给我买鱼去,一会我们煮鱼吃。”

    两人“唉”了一声,春兰笑着道:“秋梅,走了,督帅这是要和殿下说悄悄话呢!我们两个还是赶快走吧!要不,又要被人骂了。”

    周显并排坐在朱媺娖旁边,靠在船头,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朱媺娖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在那里高谈阔论的宋应星和夏完淳,嫣然一笑,“哈,你被他们赶出来了吧!人家两个饱学之士,你一个白丁。”

    周显笑着道:“怎么说我也是你父皇钦点的探花郎,虽说比不上他们,但也不算差吧!”

    朱媺娖听周显说起崇祯帝,脸上顿时有点黯然。

    周显愣了一下,“抱歉,我不是有心的。”

    朱媺娖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她仰头看着周显道:“周显,我想去看看我皇兄。”

    周显皱了皱眉头,看朱媺娖一脸期待的样子,沉默了片刻道:“好吧!我来安排。”

    朱媺娖不敢置信,“真的?”

    周显点了点头道:“真的,你可以带昭仁一起回去。但慈炯要留下来,而且你不能以公主这样公开的身份去。秘密去,秘密回来。”

    看朱媺娖脸带疑惑,周显解释道:“让慈炯留下来,是为了避免你皇兄不放你回来。而让你秘密去,是不想让你皇兄为难。人一旦掌权之后,就不能完全随心所欲。我是这样,你皇兄也是这样。有些事,还是单纯点好。”

    朱媺娖没有理解周显的话,但她还是点了点头。

    吃了鱼,喝了点果酒,一天畅游。

    夜幕降临,周显送宋应星回去。“长庚公,今日好好歇一夜,我们明日详谈正事。”

    宋应星道:“忘筌,你累吗?若是不累的话,陪老夫喝点茶。”

    周显没有拒绝,点了点头。

    宋应星转向夏完淳道:“小隐,你也一起。”

    周显走进宋应星的书房,第一感觉就是乱。到处都是书稿,铺满了整间房子,基本上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宋应星抱歉一笑,上前把桌上的书稿搬到一边,请周显坐下。然后翻箱倒柜,最终找出一罐茶,递给夏完淳道:“小隐,你去外面煮点茶吧!在屋内煮,我担心会把这房子直接烧了,太乱了。”

    夏完淳接过,点了点头,没多言便去了。

    周显诧异道:“长庚公,就算没有侍女,你总有几个弟子吧!他们难道就不会帮你整理一下这房间?”

    宋应星撇嘴笑道:“还是不要了。这屋子虽乱,但东西在什么地方,我很快便能找到,因为是我自己放的。但他们整理后,是干净整洁了,但我很难找到自己要找的东西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宋应星之路

    看周显脸带疑惑,宋应星笑道:“这些文稿中的很多都是突然冒出一个想法,然后被我记了下来。有些弟子不懂,看到上面写的是奇奇怪怪的东西,就随手给我扔了。过后我再找就找不到了,结果弄的更乱。这房子平时是要整理的,但都是我自己来。因为我知道哪些是真正的废纸,哪些才是有用的。但这段时间实在太忙,就成这个样子了。”

    周显无奈的摇了摇头,脑中闪出两个字,“怪人”。

    夏完淳煮好了茶,还带了两份糕点,说是问侍女要的。

    宋应星呷了一口茶,问向周显道:“忘筌,南洋那边的战事如何了?”

    周显道:“还算好吧!因为亚齐、阿鲁两国的协助,韩括已在苏门答腊岛立足。虽然实力不能和巴达维亚的荷夷相比,但韩括只要不与之决战,就能起到很好的牵制作用。在南鲁县,戚国勇虽然损失惨重,但也勉强挡住了马尼拉荷夷的进攻。现在荷夷在南鲁县周边仍有一些船队,主力大军却已经东移去进攻苏禄国。短时间内,那边的形势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台湾那边的形势最好,侯方域和郑成功基本上已经谈妥了,很快就会向台湾的荷夷发起全面进攻,收复台湾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宋应星奇道:“忘筌,你答应让官军据有台湾南部了吗?”

    周显皱了皱眉头。在宋应星眼中,明军依旧是官军,那自己这边又算什么军?但他知道宋应星这帮大明遗老的观念很难改变,也没有怪罪他的意思。他点了点头,“郑成功想要,就让他拿去吧!反正都是我华夏的,总比让荷夷占着强。长庚公,你什么时候也开始关心起这些杂事了?”

    宋应星摇头叹息,“以前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乃一介文人,确实很少关心战事。但我听闻,我军之所以在南洋不能战胜荷夷,是因为战船落后,器不如人。所以我就想,若是我能早日制造出新的战船,是不是那边的将士就能少死几个?”

    周显拿起一块糕点填入口中,“军事的事情,并不是单看武器。不是武器越先进,就一定能取胜。我们的战船和火器虽然不如荷夷,但还不到完全追不上的脚步。而且这也不是你的责任,是因为我华夏长久以来过的太安逸了。”

    “以前的时候,我们面对的敌人都是塞外异族,除了武力上胜于我们,在其他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我们。但荷夷、葡夷、西夷,这些可能的敌人与之前完全不同。在某些方面,它们比我们更强,更先进,但这都不算什么。他们远航万里到我华夏周边,论作战的条件,他们比我们更加困难。”

    “等吧!我拖也拖垮他们。”周显一脸冷酷。

    宋应星看周显自信满满,心中稍安。“忘筌,那你的意思是这造新船之事并不急?”

    周显拍了拍手,把糕点渣子弄掉。“也不是,一切都是为了将来。我们不必超过他们,但一定不能与之拉开太大的差距。因为一旦追都追不上,那将是我华夏的噩梦。不止指战船,火器,还有其他的种种方面。”

    周显顿了顿,“长庚公,你的《天工开物》是本奇书。但你这样的大才我华夏太少了,而那些死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却太多了。最可恨的是,现在一个个聪明而才能显著的年轻人又冲进儒学里面,为了当官各种钻营。我不是说当官有错,但若像您这样的大才在官场都没有用武之地,那只能说这个制度出错了。而若不行改变,那才是真正的灾难。我改变选官制度,开办各类学院,重用赵宇,石尊义等人,提高各类工匠的待遇,都是为了这个。”

    看着慷慨激昂的周显,宋应星不免吃惊,好像第一次认清眼前的这个年轻人。

    周显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长庚公,都说千金买马骨。但这块马骨也必须是千里马的马骨,才能引得众人来投,来共同改变这种局面。我知道您能力出众,但您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我希望您这匹千里马出来,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您可是一座宝库,不要把自己局限在造船这件小事上。我们要做的是颠覆整套选才制度,而不是一个小小的改变。”

    宋应星沉默了好半晌,最终起身向周显一躬,“宋某愿意全力助您实现此志。”

    周显连忙站起来,扶住宋应星,满脸堆笑,“长庚公,周某早就在等您这句话了。我会新建一部,名叫天工局。和六部同属官府直辖,在地位上也和六部等同。您来当这个主官,薪俸类同万先生。今后五年,我每年拨给您一百万两白银。是设立学院培训相关的人才,还是研制什么,都由您来做主。这是基本的,除了这一百万两白银,还有其他各项补助。如果钱不够,我从其他地方省下来给你。今后,你要学会花钱。”

    还不待宋应星吃惊完,周显继续道:“天工局内所有的官员任免都由你负责,官职从正三品到从九品。你随意开,我这边直接任命。至于您所面临的造船的问题,我看就不要您亲自来解决了。出一份报纸,把相应的问题印上去。凡能解决问题者,直接给三千两银子的赏格,并可任命为官。同时,设立一个奖项,叫‘天工奖’。每年一颁发,颁发给十个人。给那些在各个方面有突出贡献者,每人五千两银子的奖赏。”

    宋应星满脸惊愕,夏完淳也张大了嘴巴,“督帅,您这是想用银子砸死人吗?”

    周显笑了笑,“如果用这点银子能改变整个制度,哪怕只是分出一部分人才去研习各种技艺,也算是很值当了。长庚公,以后你可能需要另外一些人来整理你这些文稿了,你也要学习一下如何为官了。各个方面都要兼顾,不必事事躬亲。”

第一百六十章 战事四起

    又谈了良久,周显看天色已晚,便起身告辞。

    宋应星把周显送到门外,“忘筌,有件事和你商量,能不能把暂借给我?”

    周显愣了一下,“你要他啊!”

    宋应星点了点头,“小隐年纪虽小,却有惊艳之才。老夫年纪大了,想收一个关门弟子,让自己所著有所传承。所以,就心生了这样的奢望。”

    周显没有直接答应,而是转向夏完淳,“小隐,你愿意吗?”

    夏完淳挠了挠头,“督帅,长庚公跟我说过。我确实也想跟长庚公学点东西,但又想跟着督帅您。”

    周显看他一脸纠结的样子,淡淡笑道:“你还小,就应该尝试些新的东西,这样今后才能博采众长。暂时跟着长庚公吧!若是今后烦了,再回济南。”

    对于穷人来说,最难熬的是冬季。又冷又饿,很多人都因此而丧命。

    得益于黄宗羲用粮换盐的方案,那些富商、乡绅拿出了不少粮食。不仅缓解了周显军中的粮草危急,还有富余的拿出来赈济贫民。

    虽然在山东依旧因为饥荒,不时有叛乱发生。但因为官府镇压的快,规模也小,没有引起什么大祸。

    春收之后,府库逐渐充盈了起来,山东各地开始扩大种植土豆和红薯。石尊义向周显保证,等到秋收之时,山东的饥荒问题就能完全解决。

    春收不仅让周显这边缓过劲来,同样的也有满清。

    四月中,吴三桂从四川运了不少粮草到陕西,暂时缓解了他和满清之间的矛盾。他又派出使者前往南京,约定共击湖广闯军,但前提是大明皇帝下令让曹变蛟撤出四川。

    两面三刀的功夫,吴三桂玩的十分纯熟。

    五月,军粮充足的多铎再次向河南的闯军发起了进攻。

    双方在朱仙镇一带大战一番,闯军再次战败。一部退回开封城中,另一部东撤回到归德府睢州。

    多铎以一部清军占据陈留,截断了睢州闯军和开封之间的联系,同时派出精骑深入归德府境内。

    郸城、鹿邑、夏邑、虞城接连而降,使睢州和商丘彻底沦为两座孤城。而这支清军驻扎于夏邑和永城,防备着徐州和定陶方向的周显军。

    刘体仁心忧开封,数次出兵,欲要击败归德府内的清军,再引兵救援开封。

    但多铎却令博洛率数千精骑陈兵于杞县,摆好了随时进攻睢州的架势。每当刘体仁出兵,博洛就引兵向东,截击其后路,

    刘体仁不但没能救得开封,而且连商丘和睢州都有被清军攻破的可能。

    万般无奈之下,刘体仁派出使者前往济南,去向李岩求援。

    张存仁率十数万汉军在前,博洛率数万清军在后,从东、南、北三面围住开封,只剩下面对黄河的南侧没有部署兵力。

    汉军日夜进攻,扰的开封城内一日三惊,军心浮荡。

    李岩下令让马宝率近两千骑兵从孟津渡过黄河,活动于偃师、巩县一带,袭扰清军粮草。同时,从济南征调一营士卒紧急前往卫辉府。会和陈子龙手下的一营士卒,陈兵于陈桥、陶家店,在当地修堡驻守。

    刘宗敏率部进入南阳,在唐河一带与鳌拜对峙。两军交战多次,但刘宗敏始终不能击败占据骑兵优势的鳌拜,更不敢轻易派兵北上。

    两军沿唐河一线对峙,各有胜负,但形势对闯军明显不利。

    陈子龙的剿匪计划进行的还算顺利,至少明面上,比较大的匪寇都被清剿干净。剩下的要么逃进深山,要么逃入临近的彰德府内或泽州,投靠清军。

    收拢各地匪贼,姜瓖实力增强,缩在山西妄图保存兵力。最后在多尔衮的严令下,姜瓖才不情不愿的出兵。

    姜瓖下令让部将杨振威率一部人马进攻怀庆府,而他亲率主力大军增援从武安一线进攻彰德。

    很快,磁州、临漳失陷,彰德府内只剩安阳一城还在陈子龙手中。

    杨振武也攻陷了怀庆治所沁阳,而河南清军也渡过黄河进攻孟县。逼的马宝撤回黄河北岸,和唐琦合兵之后撤往武涉。

    一月不到,黄河北岸三府之地便失陷了一府半。这里面固然有清军实力强大,周显军在当地驻兵不足的原因在。但更重要的是,周显从闯军手中接管三府之后,始终没有获取当地的民心。

    即使陈子龙之前拿出了不少粮草赈济他们,但这样的恩惠不足以他们为之效死。在他们眼中,谁强大就顺从谁,活下去远比其他的更加重要。

    他们结社自保,只相信自己的乡族。无论谁来了,只要不过度压迫,能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就表达顺从。

    这无关乎其他,只在于人性。

    与其相反的,在陈子龙统治的核心区域卫辉府内则是完全不同。他一声令下,就有数千青壮踊跃从军。而各地乡勇也纷纷拿出武器严守各县,做好了抗击清军的准备。

    实心以待,恩惠到了,百姓还是能分的清好坏的。

    在攻陷临漳之后,姜瓖大军转而向东,很快攻破了广平。最终大军向南,围困大名府。

    阎应元率数千士卒困守孤城,面对十倍之敌的围攻,形势危急。

    吴元吉从巨鹿前线抽调了两营人马前去增援,但在中途就被王辅臣击败。而在河北境内,以承泽亲王硕塞为主将,率领近十万大军猛攻巨鹿。

    周显军再败,率部退回山东境内,在临清和高唐州一线设防。

    而在天津的唐通和白广恩也率部进攻沧州,逼的杨衍也不能抽兵向西增援。

    李岩从徐州刘孔和那里抽调数千士卒,未训练完成的两营新卒,又会和先行从辽东返回的士卒,凑成万余士卒,紧急奔赴临清。

    清军这一系列行动,一环套一环,快捷而有效。

    似乎每一处都是他们的主攻方向,但好像每一处又都不是。

    后来,周显才知道,这一切都是洪承畴替多尔衮谋划的。目前就在于把周显军分隔在各处,然后逐一剿灭。

第一百六十一章 意外之事

    满清的军力、行动力、调配力都在宣示八旗兵依旧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军队。

    而洪承畴也以自己的能力证明他真的具有大帅之才。

    但其中两个意料之外的事情却使洪承畴的谋划有了些许的缺陷。

    一个是蒙古喀尔喀部二楚虎尔突然犯边,侵入山西境内,大同危急。姜瓖请求率部返回,被多尔衮所拒绝。

    与之相反的,多尔衮却派出额附和硕图,大将叶臣,让其率数千八旗兵进驻大同。

    就这样,姜瓖失去了自己长期经营的根基之地。

    多尔衮大概也觉得这样做有点不地道,也是为了更好的拉拢姜瓖,多尔衮把太原城赏给了姜瓖。

    相比大同,太原城更大,也更富有。

    多尔衮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大同距离京师更近,而且控制着满清逃回关外的北方通道,必须由旗人掌控。

    这样一个要地,多尔衮怎么可能让汉将掌控?

    太原城的位置虽然也十分重要,但比着大同对京师的重要性还要次一些。最主要的是,姜瓖在这里没有根基。

    多尔衮把太原城给姜瓖,也是为了把姜瓖推到前线。利用他手中的兵力来对抗黄河北岸三府以及大名府内的周显大军。

    姜瓖吃了个闷亏,但无奈也只能接受。但要说到他内心对多尔衮没有一点怨恨,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就在姜瓖和满清之间撕开了一个小小的缝隙,以至于到后来越来越大。

    第二个是张家玉。

    他本来躲在太行山中,打着大明代王的旗号暗自扩充实力。

    他收服了太行山内的各路匪寇,大大小小的营寨他总共建了十多个。里面的百姓,老老少少加起来有三十多万,可战青壮也有四五万。

    但因为军械不齐,粮草不足,训练也不够。除了张家玉的嫡系近万人,剩下的战力根本不值一提。

    各山寨中的人平时散在各地,面对清军的围剿时合力抗敌。

    之前姜瓖就数次出兵围剿,但每次张家玉都奉行能打就打,打不过就跑的策略。致使姜瓖耗粮无数,却始终不能剿灭。

    而且也因为张家玉从来没有和姜瓖正面交战,致使姜瓖对张家玉的实力严重低估。

    这次姜瓖调动山西大军主力围攻大名府,张家玉却直接率部杀出太行山,在山西各地攻城略地。

    每到一地,张家玉就找出投靠满清的晋商们,灭其族,散其家产赈济百姓。一时间山西各地响应,渐成气候。

    北地连年遭受战乱饥荒,满清的军饷、辎重基本上都由这些晋商帮助筹集。杀戮晋商,就等于动了满清的钱袋子。

    在那些在京晋商的哭求下,多尔衮只得让姜瓖撤回一部分兵力,并让硕塞抽调出一些精锐骑兵协助剿平山西叛乱。

    但多尔衮的这些举措让李岩得到了喘息之机,借这段时间迅速稳固了临清战线。

    相对于北面战事的时时在变,更大的惊变发生在南方。

    闯王李自成死了。

    突然的让人不敢置信。

    堵胤锡为了改变武昌一直被闯军围困的局面,秘密让左军大将金声桓暗中联系闯军,行反间之计。

    自左良玉死后,左梦庚因为威信、能力都不足,无法完全掌控左军诸将。众多左军将领各领其兵,彼此为战。

    要不是闯军在外,恐怕武昌城内早就引发内讧。

    堵胤锡来到武昌之后,以湖广总督的身份督领诸将,但也只能勉强稳住局面,而不敢擅动那些飞扬跋扈的左军将领。

    这些左军将领,有投靠堵胤锡,支持大明的,有对左梦庚个人效忠的,也有不少秘密投信和李自成暗中联系的。

    金声桓暗中投靠了堵胤锡,但奉他的命又暗中和闯军联系。

    李自成对于这些人,不完全信任,但都来者不拒。许诺将来授予他们高官,让他们为闯军做事。

    这些将领不在少数,但因为堵胤锡利用左军诸将彼此牵制,倒也没给李自成夺取武昌城的机会。

    但接下来的两三个月之内,金声桓向闯军提供了大量和明军有关的情报。而通过另外的渠道,李自成确信这些情报都是真的,也逐渐因此放下了心防。

    期间金声桓向李自成透露,他可以打开南城门,迎闯军入城。

    若在平时,李自成或许会谨慎一点,但此刻闯军在各地都十分困难。他迫切想拿下武昌,来稳固自己的东边。

    李自成集合自己手中的所有骑兵,趁着夜色悄悄重新回到武昌城下。他本欲亲自率部直接杀入城中,但在刘芳亮的苦劝之下,他最终选择了妥协。

    让刘芳亮率部入城,而他领兵在外。但为了确保取胜,李自成将手中的大部分兵力都交给了刘芳亮。

    子时时分,城门突然大开。

    刘芳亮行事谨慎,看到前部杀入城中,并没有立即增兵。

    这份谨慎最终救了他。

    四面火起,乱箭如织,礌石、滚木翻滚而下,进城的三千闯军无一人生还。

    又有无数明军从其他三门鱼贯而出,配合秘密返回武昌,而又早埋伏在城外的万元吉部,向闯军发起了猛攻。

    刘芳亮看势不对,派人把情况汇报给李自成,接着边打边撤。

    一夜激战,等接近天明时分才完全告歇。但因为刘芳亮撤离及时,又都是骑兵,闯军的损失并不算大。

    等刘芳亮整合完士卒,会和张鼐,却突然发现李自成不见了。他大惊失色,但又不敢对外声张。他让他的副将吴汝义先行率部返回汉口,而他亲自领着一队骑兵和张鼐一起向武昌方向寻找。

    等他们找到李自成,发现他正躺在一处山坳处。身上中了数箭,已死亡多时,他的乌骓马压在他的身上。

    他旁边躺着的是他的十几个亲卫,也都身中数箭,应该是在这里遭受了一支远超他们的明军的攻击。

    他们都是身上中箭,少有其他外伤,明军没有给他们近战的机会。

    大概是天黑,明军并没有发现李自成的身份,头颅也没取走。

第一百六十二章 局势新变

    再加上明军没有继续追击,以扩大战果。

    刘芳亮就此判断明军并不知道李自成已死的消息,他用布裹了李自成的尸身,秘密带着返回了汉口。

    回去之后,刘芳亮秘而不发,只告诉了寥寥几个闯军大将。众人商议之后,推举刘芳亮暂领全军。

    刘芳亮对外宣布南阳战事紧急,闯王已先行返回荆州,通过此举来安定军心。同时,他令张鼐率骑兵重回武昌,袭取周边州县,以威慑明军。

    而在另一方面,他却秘密将在汉口的粮草、辎重全部装船。

    数日之后,刘芳亮突然率部全部撤离了汉口。

    等堵胤锡发现事情不对,派兵出城去追的时候,刘芳亮早已安全撤回了岳阳。

    数日之后,李过从长沙赶到岳阳奔丧,闯军才对外宣布李自成身死的消息。

    一时间,天下震动,闯军军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刘宗敏欲要率部撤回襄阳,被鳌拜抓住机会,趁势猛攻。在樊城,闯军大败,数万大军溃散而逃,无数闯军溃卒拥向联结樊城和襄阳的浮桥。

    清军加紧强攻,大部分闯军士卒落入水中被直接淹死,只有不到两成的人逃回了襄阳。尸体塞满了汉水河道,江水为之不流。

    刘宗敏本人也因为重伤而被清军擒获,被绑到襄阳城下直接用弓弦绞死,与之一起的还有数十位闯军将领。

    襄阳城中军心崩溃,逃者无数。

    接着,鳌拜便对襄阳城发起了猛攻。

    一日不到,襄阳城破,刘体纯率残部不到万人向南逃回了荆州。

    幸而鳌拜所部也因为之前连番作战,损失也很大,暂停了对闯军的追击。

    李自成身死,按说应该是其养子李双喜继承他的大顺皇帝之位。但李双喜却不愿意,他以自己年轻,难以控制局势为由,转而推举更有威信的李过。

    刘芳亮、郝摇旗、塔天宝、李来亨、吴汝义等其他闯军主要将领也同样支持李过。

    在他们的支持声中,李过接过了闯军的大旗。但他言说此事需要禀告高夫人,他只是暂领主将之权。

    在岳阳,李过率领全军给李自成发丧。

    出乎所有闯军的意料,堵胤锡却在此时派遣使者前来岳阳,以祭拜李自成的理由来见李过。

    使者向李过提出,只要他们愿意归降大明,堵胤锡就会上书朝廷请求饶过他们之前的所有罪行,并提请大明皇帝为之封候拜将。

    李过没有完全回绝,但也绝了继承大顺皇帝的想法,因为他突然发现只要不称帝,和大明便有回转的余地。

    但堵胤锡把这提案上奏朝廷后,却在朝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李建泰奉命西上武昌,强令堵胤锡趁李自成身死,彻底攻灭湖广闯军。

    堵胤锡拒绝执行,被李建泰直接接管了军权。当月,李建泰下令让立下大功的金声桓率部攻打岳阳。

    金声桓之前立下大功,被封为平贼将军,这次表现的分外卖力。但其他左军将领却不甚愿意出力,甚至因为不愿看金声桓独美而扯他的后腿。

    岳阳城下,一场血战,金声桓部损兵近万。后援不继,只能暂停了进攻。

    刘芳亮趁明军士卒疲惫大意,率骑兵出城偷袭。

    明军不知情况,将领先逃,士卒随后,最终引发全面崩溃。被俘万余人,被杀近两万,很多是在混乱中被自己人践踏而死的。

    这个时候,大明朝廷才反应过来。李自成虽死,但闯军的实力还在。而自军兵力虽众,人心却不齐。

    如果继续战下去,自军将很难讨得便宜。

    在史可法的支持下,堵胤锡再次被启用,主要负责和李过商议纳降的事情。

    而这个时候,吴三桂手下大将王屏藩突然从四川杀入湖广,占据巴州,威胁秭归。而占据襄阳的鳌拜也十分活跃,积极招兵备战。

    相对于东边,似乎闯军西边面临的威胁更加显著。

    李过下令刘希尧放弃衡阳,把南部兵力集中于长沙,收缩兵线。把岳阳托付给刘芳亮,自率大军返回江陵,支援刘体纯。

    至于和南明的谈判,李过没有明确表态。

    但堵胤锡为了表达诚意,暂停了对岳阳的围攻。只留下一部人马驻扎在洪湖,剩下的尽数撤回了武昌。

    但在南面,高杰在占据衡阳之后,却不管命令,继续向北进军,接连占据湘潭和醴陵。他占据衡阳、永州、宝庆三府,任命官员、招募士卒,征收赋税。把这三府之地当成了自己的地盘,完全不听南明朝廷以及桂王朱由榔的命令。

    刚走一虎,又来一狼。

    南明暂时无暇顾及高杰,况且还需要他牵制长沙闯军,只能默许他的所为。不仅如此,还得派出使者犒赏高杰,以奖励他收复衡阳的功绩。

    闯王李自成死后,天下再次迎来新一轮的大变。

    洪武帝朱元璋祭日之时,隆武帝朱聿键派出自己的弟弟朱聿鐭以祭祖的名义前往南京,参加了老朱家的祭祖大典。

    期间,朱慈烺私下召见了朱聿鐭。提出同为大明宗室,只要朱聿键去帝号,其他的一切都可谈。

    等朱聿鐭离开的之时,左懋第随他一起去了合肥。

    在那里,左懋第去拜见了朱聿键,许诺他去帝号之后可以继爵唐王,统领长江以北的所有军队。

    等将来平定天下,中兴大明,再还于南阳。

    左懋第又去见了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等隆武诸将,许诺朱聿键对他们的封爵,大明皇帝依旧会承认。

    但对于两个大明降将,刘良佐、方国安,左懋第却故意视而不见。

    刘良佐和方国安惊恐万分,唯恐隆武帝去帝号之后为了取信明帝而把他们献出去。两人去拜见朱聿键,后者只是稍微安抚了一下他们,对于去帝号之事不可置否。

    这是朱聿键的真实想法,他自己也在估量形势。

    隆武军的军权从来不是完全掌握在他手里。

    若形势不对,孙可望他们随时可能抛弃他。背靠着大明,他能更好的压制孙可望他们。但若是去除了帝号,孙可望他们为何不直接向明帝效忠?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95/ 第一时间欣赏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白马啸秋风所写的《末代驸马》为转载作品,末代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末代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末代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末代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末代驸马介绍:
Q意Q交流群:680509591末代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末代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末代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