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末代驸马TXT下载末代驸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末代驸马全文阅读

作者:白马啸秋风     末代驸马txt下载     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两叛将

    从心理上讲,能当皇帝,谁又愿意为王呢!

    但朱聿键明白,自那次袭取南京失败之后,他能夺取天下的机会便微乎其微了。

    若是朱家内部相争,朱聿键定会拼死以争。但目前满清、周显、闯军各成势力,大明只剩下东南一隅。

    若自己再争下去,这天下恐怕就不姓朱了,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朱聿键让朱聿鐭前往南京,就有示弱结好的意思,而朱慈烺的回应也令他十分满意。

    目前大明式微,平定天下,那不知是何年何月之后的事情了。去了帝号,对于朱聿键来说只是名声上受损,实力并未缩减。

    但受限于孙可望等人,他又不能轻易做出决定。

    但看到刘良佐和方国安惊慌失措的样子,朱聿键为了安抚两人便同意他们所请,让他们出外领兵。

    刘良佐和方国安各领本部人马数千人北上,一个移驻阜阳,一个前往宿州,防备在河南的清军。

    临走之前,朱聿键还特意见了他们,厚赐重赏,大加勉励。

    因为一切都未确定,朱聿键以为这样就可以了,但他低估了两人的惊恐和无耻程度。

    刘良佐到达阜阳之后便马不停蹄,直接逃奔河南,投降了多铎。

    而方国安虽然没有直接投降,但动用手中大军直接囚禁了宿州守将,接管了城中军权,据城自守。

    同时,他分别向拓城和徐州派出使者,向多铎和周显都表达归顺之意,而他手中的军队和宿州城便是他讨价还价的资本。

    方国泰看夏允彝进来,连忙迎了上去,“大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启程去济南面见周督帅了?我可是在这里等了三天了……”

    夏允彝摆手制止了他,“方将军,你可以回去了,督帅不愿见你。”

    “什么?”方国泰满脸惊愕。

    夏允彝道:“你们兄弟二人先是背叛大明投靠隆武,现今又背弃隆武帝说要投靠我军。最可恨的是,你来这里的同时,竟然还派了使者去满清那里。你们这样的人,督帅不想用,也不能用。”

    方国泰一脸窘态,“大人,家兄所为确实令人不齿,但此次却是真心想为督帅效力的。家兄虽然派了使者去清军那里,但只是一个普通的使者,但却让我来了这里,足见家兄也不愿意归附满虏。若督帅不收留,家兄到时候别无选择,恐怕只能投靠满虏了。”

    夏允彝瞥了他一眼,“你在威胁我?”

    方国泰连忙道:“不敢,末将不敢,末将只是据实以报。之前背弃大明,末将就不认同家兄的选择,现今更是后悔万分。今我兄弟二人已是不忠不孝之徒,万不能再做那投靠满虏的奸贼。但末将不能代替家兄做这决定,请大人给我兄弟二人一个活命的机会。”

    夏允彝沉默了片刻说道:“方将军,既然你话说到这个份上,夏某便也实言以告。”

    夏允彝看了一眼方国泰,“满虏势大,督帅全力应对之尚且勉为其难,定然不愿再生其他的事端。你们兄弟率部脱离隆武军,占据宿州。若督帅纳降你们,这不就等于向隆武帝及孙可望等人宣战吗?督帅说过,在攻灭满虏之前不会与其他势力开战。你们手中有多少兵力,几千?近万?为了你们而和隆武军生隙,若你们是督帅,会那么做吗?”

    方国泰脸色愁苦,沉默了好半晌,最终长叹了一口气。“自作孽,不可活。看来,我兄长把路完全走绝了。”

    夏允彝摇了摇头道:“也不尽然。”

    方国泰先是一愣,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请大人指教。”

    夏允彝道:“督帅曾言说,除了和满虏,凡事无不可谈。若方国安能主动将大军交还给隆武军,督帅愿意遣人去当这个和事佬,会说服隆武帝和孙可望饶你们兄弟二人。你们可以来山东,到时候掌兵是不可能了,但可以当个富家翁,安乐一生。你们当然也可以不这样做,试试靠你们自己的力量能否挡住隆武军的反击?只要你们不投靠满虏,依旧可以在势败之后来山东,我军依旧可以收留你们,依旧不能掌兵。”

    方国泰皱了皱眉头,“我兄长醉熏权势,恐怕不会答应。”

    夏允彝点了点头,沉声道:“那还有另一个方法。你们现在离了宿州,前往河南投靠清军。手中保留兵力,再加上你兄长在隆武军那里的名声,满清自会重用你们。督帅会派人暗中与你们保持联系,等将来攻灭满清,督帅会为你们正名。”

    当日,方国泰被赶出徐州,返回宿州。

    站在城头,看着骑马远去的方国泰,刘孔和转向夏允彝道:“夏知府,你说这方国泰能说服方国安吗?”

    夏允彝皱眉摇头,“很难。从方国安历来所为来看,这人历来都是两面三刀之徒。他这样的人不会忠于任何人,一切都以利益为重。他不会轻易放弃手中的权柄,最后只有投靠清军一条路可走。即使他暗中和我军保持联系,也只是为了在将来给自己留一条路,不能太过指望他会倾力而为。”

    说到这里,夏允彝顿了顿,“相比方国安,我倒觉得方国泰此人更值得看重,至少他还知道礼仪廉耻。留他在方国安身旁,影响他将来的决定,或许在将来能让我军进军河南之时省点力气。”

    刘孔和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夏允彝道:“刘副将,你什么时候领兵出发?”

    刘孔和说道:“三天之后。粮草转运之事就全权拜托夏知府了。”

    夏允彝道:“分内之事。虽说督帅没有规定从哪边进军,但我还是觉得不要轻易进入淮河南岸。那是隆武军的地盘,现在不宜挑起其他的纷争。现在天下已乱成了一锅粥,至少在攻灭满清之前不宜内部生乱。”

    刘孔和点了点头,“末将明白。已经决定了,我会先赶去定陶和赵勤等将会和,从单县方向进军归德。”

第一百六十四章 争夺睢州

    数日之后,艾能奇率步骑万人从凤阳出发,进军宿州。

    方国安看军心散乱,不敢抵挡,匆忙撤离了宿州。

    近万士卒,路上就逃散了一小半,最终到达河南境内的只有忠心于方国安的三四千人。

    他们向西渡过濉水,得博洛派兵接应,进驻永城。

    刘良佐亦被博洛调到永城。

    两个降将,共万余士卒,共同防备艾能奇。

    博洛只留下一千清军给谭布,让他管制二人。而其带着剩下人马匆忙赶往商丘之北,黄河南岸的丁家道口。

    在对岸,周显军越聚越多,已达两万余众,随时可能渡河来攻。

    而被围在睢州城中的刘体仁也活跃起来,数次派出骑兵出城,袭击城外清军。

    多铎派人前来,告诉博洛可以舍弃商丘,集中优势兵力围困睢阳。若刘孔和率部渡河,就让他过。等他们进入豫东平原,自己自会派出援兵。

    从开封到睢州,骑兵一日夜便能赶到。

    博洛认为,若只有刘孔和一部,多铎所说的或许可行。

    但此刻撤离商丘,那刘良佐和方国安两部人马也一定要撤离。到时候,艾能奇所率的隆武军也会进入归德府境内。

    一旦周显军和隆武军合兵,恐怕将彻底改变河南的局面。

    为此,博洛派人去见多铎,并向他禀告了自己的计划。

    多铎勉强同意了博洛的请求,向他增派了两千骑兵,交待博洛要小心行事。

    博洛撤了商丘之围,令自己的副将图赖率所有步卒返回睢州以防备刘体仁,而他率领近六千骑来到丁家道口。

    博洛决定等刘孔和渡河之时,他会尽力抵挡。

    若最终能挡的下,商丘和睢州闯军明白援兵已无,军心溃散,或许他可以趁机一举拿下归德府。

    若挡不下来,他就以骑兵骚扰,拖延时间,会和刘良佐和方国安一起撤回睢阳。骑兵来去自如,他随时可以撤离。

    至于到时候艾能奇所率的隆武军到时候会不会杀入归德府境内,那就不是他所能决定的事情了。

    无论隆武军还是周显军,都是大清的敌人。但隆武军和周显军,彼此之间也不是友军。他们若都进入河南,说不得彼此之间还会打起来。

    只是在攻破开封,彻底稳固河南之前,博洛还不想放隆武军进入豫东。

    实际上博洛的考虑并非杞人忧天。

    为了预防出现两军相并的那种状况,就在几日前,周显派出使者去见隆武帝和孙可望。以三千杆燧发枪、两万斤火药交好隆武军,说服他们配合自己向北进击清军。

    但隆武帝和孙可望提出了一个条件。他们要闯军同意,待驱逐河南清军之后,睢州城要归隆武军所有。

    汉代,七国之乱。梁王坚守睢州城,挡住吴楚叛军三个月,为周亚夫聚兵截断吴楚军粮道、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唐代,张巡死守睢州城,以五千士卒抵挡十三万叛军数月之久。像一颗钉子钉在那里,致使十几万叛军不敢南下。保证了唐朝官军的粮饷供应之地的安全,为唐军重整旗鼓,最终杀入中原争取了时间。

    无论是南下,还是西进,睢州都是绕不过去的点。

    隆武帝和孙可望想要睢州,就是想确保淮南之地的安全,同时为将来大军北进创造条件。

    当时,隆武帝在刘体仁被围之时,就曾派出使者前往睢州去见刘体仁。想要说服他,甚至说服在河南的所有闯军归顺自己。

    但刘体仁却派出使者去见了周显和隆武军,向他们提出。谁能解了睢州之围,他就率部归降谁。

    当然,刘体仁的话只是在形势不利之下做出的被迫表态,将来解围之后他是否会遵从承诺谁也说不准。

    但刘体仁在兵败之后既没有北渡黄河投靠周显,也没有南下归顺隆武军,却选择最不明智的困守睢阳以支援开封。

    从中便可以看出,刘体仁依旧对闯军保持忠心。

    隆武军提出的条件,周显不能替刘体仁做主。即使将来能做主,周显也不会轻易把睢州交给他们。

    毕竟,睢州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

    试想自己将来北击清军之时,在身后却有一支大军驻扎在睢阳,随时可以发起进攻。这得是多大的威胁啊!

    周显没有表态,依旧将那三千燧发枪送给了隆武军。

    表示将来攻取河南,谁先出兵得到就是谁的。两军不交战,不对峙,各取所取。

    这点,隆武帝同意了,孙可望也表示接受。

    但隆武帝和孙可望对这批燧发枪的分配却起了争执。

    隆武军以孙可望的献军旧部为基础,用的都是刀枪,少有各种火器。火枪也都是火绳枪,对于燧发枪这种火铳,他们更是一杆都没有。

    最后的结果是隆武帝得了五百杆,用以装配他的禁军,孙可望得了剩下的。

    得到这些的隆武军也遵从了约定,只不过因为刘良佐和方国安的背叛,隆武军实力受损,孙可望更不愿和满清直面相抗。

    艾能奇率一万步骑在濉水,与刘良佐、方国安对峙,却不进攻。

    孙可望让刘文秀率两万士卒从颍州西进,进入豫南,拿下了没有清军防守的汝南,但在进抵郾城一线之后便再无动作。

    隆武军进军初时,多铎明显还有点担心。但看到隆武军这样,瞬间放了心。只在许昌留下数千士卒,安心将其他兵力尽数调往开封。

    隆武军和南明的谈判一直都在进行。

    隆武帝想借助南明压制孙可望,而孙可望又想从南明那里获得更多的利益,因而未能和南明达成一致。

    但在隆武军得到汝南之后,南明军主动将在信阳的驻军撤回,在湖广和河南边界的平靖关、武阳关驻扎。

    在李自成死后,南边难得的恢复了平静。

    但不久之后,四川那边又传来消息。

    吴三桂击败曹变蛟,将明军主力赶出了四川。虽然在蜀地还有曾英、杨展等明将在,但已无人再能对占据成都的关宁军造成威胁。

第一百六十五章 入南京

    曹变蛟率部退向云南,吴三桂令手下大将胡国柱率一部人马继续追击。而他回兵向西,陈兵于四川和湖广的交界,威逼荆州。

    高杰也同样不安分,在得到衡阳之后不断南侵,肆虐长沙周边。

    郝摇旗忍受不住,率部出城和高杰相战。最终大败而回,被擒杀数千人,连长沙也差点被高杰夺取。

    因为之前的关系,高杰并不想明廷真的招降闯军。

    高杰这样的所为引起了李过的强烈不满,欲起兵报复,但被大顺丞相牛金星和军师宋献策所阻。

    宋献策认为现在对闯军威胁更大的是在秭归的吴三桂和在襄阳的鳌拜。虽然吴三桂占据巴蜀,并不完全听令于清廷,但毕竟吴三桂还是满清的蜀王。

    一旦两者共同出兵,在湖广的闯军就将遭受两面夹击。

    若加上明军,那就是四面围攻。

    既然能和明军暂时停战,就应该把握住这样的机会。不应该为了一个高杰,就直接和明廷完全闹翻。

    而牛金星则是对闯军的未来完全绝望。他认为若是明廷能尽恕其罪,并重用他们,就算投靠大明也未尝不可。

    经过众人商议之后,李过决议让李双喜率部前去增援长沙。以李双喜的身份压制郝摇旗,不再让其出城与高杰相战。

    而另一方面,张鼐陪同牛金星一起前往南京,去面见明帝。

    本来,牛金星为大顺丞相,这使者本不必由他来当。但牛金星自己坚持前往,李过也只能同意。

    牛金星先去武昌拜见了堵胤锡,然后和堵胤锡一起返回了南京。

    出于对堵胤锡立下大功的赞赏,还为了显示对牛金星来访的重视,大明皇帝给了两人足够的礼遇。

    大明内阁首辅史可法、左都督黄得功、京营提督太监卢九德、礼部侍郎方以智出城相迎。

    见过面,叙过话。

    史可法、黄得功带走了牛金星。设宴招待,试探牛金星的口风,并对之妥善安置。

    牛金星在正式面见明帝之前,史可法会代表朱慈烺和其先谈。

    而堵胤锡随着卢九德穿过重重宫门,去见朱慈烺。

    朱慈烺走下龙案,虚托了一下堵胤锡,“堵爱卿,快快请起。来人啊!赐椅。”

    堵胤锡脸色微变,“微臣惶恐。”

    朱慈烺打量了一下堵胤锡,微微叹了一口气道:“天下动乱,大明岌岌可危。诸臣各怀心思,皆不可用。唯有爱卿忠勤任事,苦心经营,为大明立下如此赫赫大功。有爱卿在此,实乃我大明之幸。年余不见,爱卿双鬓却已斑白,朕心甚痛。爱卿今后应保重身体,为自己,也为大明。”

    堵胤锡心中感动,唯有抱拳行礼。

    说到这里,朱慈烺一挥手,几个太监捧着托盘上前。里面摆放着花银、蟒袍、锦缎等赏赐之物。

    堵胤锡慌忙叩头谢恩。

    朱慈烺让堵胤锡起身,转向跪在旁侧的另一人道:“你便是金声桓吗?”

    金声桓不敢抬头,带着颤音道:“末将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他出身低微,曾经为盗,投靠左良玉之后才凭借战功步步高升。之前他见过最大的官也只是堵胤锡,此刻见到大明皇帝,心中不禁惶恐。

    朱慈烺笑道:“你也很好,平身吧!”

    金声桓没有起身,继续跪着道:“禀陛下,末将带兵无能,败于闯贼,请陛下降罪。”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击杀闯贼李自成,你当居首功。之后的事情,堵爱卿向朕禀告了,并非完全是你的过错。以后你就跟着堵爱卿,好好为大明做事,朕定不负汝。”

    金声桓道:“陛下宽仁,末将愿意为大明粉身碎骨,以报陛下知遇大恩。”

    朱慈烺向两侧太监使了眼色,他们连忙上前,手中也举着托盘。“这些是赏给你的,望你莫要辜负了朕的期待。”

    有花银,有锦缎,唯独少了那件蟒袍。

    金声桓千恩万谢。

    朱慈烺道:“金爱卿,一路辛苦了,你先下去歇息吧!等来日,朕对你另有重用。”

    金声桓再次拜谢,随着太监向外走去。

    朱慈烺突然叫住金声桓道:“金爱卿,你赶到这里,尚未用食吧!”

    金声桓顿时一怔,“陛下说什么?”

    朱慈烺挥了一下手,转头向旁道:“韩赞周,你带金爱卿出去。让御膳房做些吃食,让金爱卿吃了再走。”

    堵胤锡看着这一切,心中涌出一些暖意。可能是经历过亡国之灾,眼前的这位大明天子虽然年轻,但表现出来的成熟却极其难见。

    当然,他的拉拢金声桓的办法略显稚弱,但好在足够真诚。对某些久在朝堂的大臣们,他所做的这些或许无用,但对于金声桓这样出身草莽的人。他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可能让对方为之效死。

    朱慈烺看金声桓已经走远,转头向堵胤锡道:“堵爱卿,朕也有点饿了,你陪朕一起用膳吧!同时也给朕讲讲武昌那边的战事。”

    韩赞周把金声桓引进一处偏殿。

    太监宫女端上四菜一汤,一小盆米饭,然后自动退了出去。

    金声桓看周围无人,偷偷从怀中拿出几张银票,塞给韩赞周。“公公辛苦,这点银子,请您喝杯茶。”

    韩赞周接过银票,摆手示意金声桓坐下。自己坐在他侧旁,轻轻拨动手中的银票。“哟,金将军家底够厚啊!请咱家喝杯茶,就直接拿出了五百两银子。”

    金声桓一怔,连忙致歉道:“公公莫要生气,这次来得急,身上没带多少银子。下次,下次末将一定给您补上。”

    韩赞周摇了摇头,“咱家没有嫌少,而是太多了。”

    说着,韩赞周从中拿出最小的一张银票,是二十两的。“这个,够了,剩下的金将军收回去吧!”

    金声桓道:“公公,这……”

    韩赞周摆了摆手道:“咱家若是不收,恐怕你会生出其他的心思。所以,咱家拿了这二十两,也请你安心。这里没有别人,咱家给金将军说些心里话,不知金将军是否愿意听咱家唠叨几句?”

第一百六十六章 用膳

    金声桓忙道:“公公哪里话?您肯指教,那是末将的荣幸。”

    韩赞周笑着点了点头,问道:“金将军信命吗?”

    金声桓“啊”了一声,不知韩赞周为什么这样发问。但看韩赞周定定的看向自己,他沉默了片刻说道:“公公,这事怎么说呢!有点信,但又不完全信。”

    韩赞周笑道:“对的。若是完全信命,那干脆天天什么事情都不用做,直接等上天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多好。若一点不信,也不对,有时候上天好像一直在左右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咱家久在宫中,看过太多的事情。哪怕皇亲国戚,有时候一句话说的不对,一件事做的不对,流放监禁,杀头抄家的不在少数。反之,说对了一句话,做对了一件事,那瞬间飞黄腾达,荣耀加身的也不在少数。”

    金声桓皱眉沉思,心想这韩赞周分明是在提点自己,于是稍微安了心。“公公教诲的是,却不知怎样才能说对话,做对事呢!”

    韩赞周道:“实际上也简单,只有完全忠于陛下一条。陛下说的话,每一句你都要牢牢记在心中。陛下交待的事,就算是死也要做到。”

    金声桓表情严肃的说道:“忠于陛下,这不是臣子的本分吗?公公不必多说,金某一定会做到。”

    韩赞周轻轻的摇了摇头,“金将军没有懂咱家的意思,咱家所说的忠于陛下指的是完全忠于陛下一人,也只忠于陛下一人。”

    看金声桓脸带疑惑,韩赞周继续道:“你充作内应,引闯贼进入陷阱,最终击杀李自成,立下大功。陛下看到之后,龙心大悦,当即提笔封你为平贼将军。但不少朝内大臣认为李自成死于乱军之中,你的功劳不足以得此封赏。只因为陛下坚持,你才能得了平贼将军名号。后来你出兵攻打岳阳,惨败而回。又有人跳出来说你损兵折将,按律当斩。这里面有朝内的大臣,也有不少嫉妒你提拔太快的原有的左军旧识。又是陛下,说罪不在你,基本上没有对你做出任何惩治。”

    金声桓脸色微变,他从未想过这里面还有这样的曲折,背后不禁出了一层冷汗。“公公,末将明白了。有陛下,才有末将的一切。”

    韩赞周笑着点了点头,“孺子可教,金将军这样已经比大多数人强了。现今的陛下和先皇不一样,为人宽仁,对臣下历来信重。能跟随这样的主君,是你我之幸。但就因为陛下太过宽仁,有人示陛下为懦弱之君,心怀轻视,甚至还暗动了另立新君的心思。金将军,面对这样的人,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金声桓知道韩赞周是想让自己表态,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今后末将愿意做陛下手中的刀,陛下让我杀谁,我就杀谁。”

    韩赞周满意的点了点头,挥了一下手,“陛下果真没有提拔错将军,但现在也远没有到见血的地步。金将军,这次陛下特意召你回京,是对你另有期待。莫要错失了这次机会,将来也莫要令陛下失望。”

    金声桓起身,恭敬的朝韩赞周一拜,“谢公公教诲。若末将将来有负皇恩,就让末将死于马蹄之下。”

    韩赞周起身,说道:“好了,该说的话咱家也都说完了,金将军好自为之。这御膳在以前只有皇亲国戚、王侯将相才有资格吃,好好品尝一下。”

    说完,韩赞周跨步向外走去。

    所有人都退了出去,殿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金声桓僵坐在那里,盯着摆在桌子上的饭菜,半晌没有动作。过了不知多久,他突然端起饭碗,狼吞虎咽了起来。

    饭盘里的菜,盆子里的米被他吃的一点都不剩,甚至留在盘子里的那点汁水也被他舔了个干净。

    吃完,金声桓打了个饱嗝,自言自语道:“这辈子,有这样的机会,将来不封个侯,怎能对得起自己?”

    堵胤锡端坐在朱慈烺对面。

    说是坐,实际上只坐了半个屁股,身姿挺立,姿态恭谨到了极点。

    朱慈烺看堵胤锡基本上没动筷子,向旁侧的宫女道:“把这个,这个,还有这个,都给堵爱卿端过去。”

    说着,朱慈烺向堵胤锡道:“堵爱卿,这个葱烧海参、桂花***宝鸭、四喜丸子,味道都很不错的,你尝一下。”

    堵胤锡起身,“谢陛下。”

    朱慈烺摆了摆手,“这里没别人,不必如此多礼,坐下回话。你刚刚对朕说,牛金星有归顺朝廷之意?”

    堵胤锡道:“陛下,从微臣在路上和他相处的这十几日看,牛金星确有归降朝廷之意。但似乎这更多是他个人的想法,而并非李过等闯将的意见。”

    朱慈烺皱眉道:“那他还能促成湖广的闯贼归顺朝廷吗?”

    堵胤锡回道:“陛下,我们还得继续等。”

    朱慈烺疑惑道:“等什么?”

    堵胤锡道:“等清军攻破开封。李自成虽然身死,但在开封,还有他的遗孀高夫人。现在湖广闯军和河南闯军被清军阻断,消息不通。此刻李过暂时接管湖广闯军,但闯军中身份最尊贵者是高夫人。此刻开封未破,高夫人仍在,李过他们此刻很难下定决心投靠朝廷。”

    朱慈烺沉默了一会,突然问道:“堵爱卿,若清军攻破不了开封呢!”

    堵胤锡微怔,“陛下何意?现今开封被清军团团围住,只剩下七八万的残兵败将,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朱慈烺道:“堵爱卿可能还不知道,周显已经出兵救援开封了。李闯贼身死,留下一妇人掌权。若周显救得他们脱困,你说在河南的闯军会不会投降周显?若他们投靠了周显,那湖广的闯军又会怎么做?”

    堵胤锡皱眉,沉默了片刻道:“陛下提醒的是,是微臣欠缺考虑了。若周显出兵,以他手中的兵力,确实有极大可能能解了开封之围。而周显和闯军在以前便有合作,到时候河南闯军有很大可能会归顺他。”

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明屏障

    朱慈烺微微叹了一口气道:“这正是朕的担心。”

    堵胤锡想了片刻道:“陛下,其实这对于大明来说未必完全是坏事。”

    朱慈烺面露疑惑道:“哦,是这样吗?”

    堵胤锡道:“陛下,目前河南的战局我军左右不了。无论最后是满清取胜,还是周显拿下河南,短时间内两强对峙的局面都不可能改变。但只要其决出胜负,首先感到威胁的就是隆武军。”

    朱慈烺有点回过味来,“你是说趁机收降隆武军?”

    堵胤锡点了点头,说道:“唐王毕竟为大明藩王,陛下只要拿出足够的诚意,他就绝对不会倒向周显。孙可望贼寇出身,从他扶唐王称帝看来,他这人很会审时度势。只要没有那个条件,他就不会自立。陛下乃大明正统,周显乃作乱之臣。同样的条件,唐王和孙可望只会归顺大明。”

    朱慈烺皱眉道:“但朕已经开出条件,让唐王统领江淮之兵,承认孙可望的侯爵,这样的诚意难道还不够吗?”

    堵胤锡道:“陛下,这已经足够了。若是再加,只会让二人自视太高,从而得寸进尺,反而不妥。他们之所以在此刻还未表态,只是因为他们还没感受到足够的威胁,认为自己还有夺取天下的机会。陛下要做的就是耐心一点,他们终有一天会认清形势的。”

    朱慈烺沉默了片刻,最终深深的点了点头。“爱卿说的是,是朕有点心急了。”

    堵胤锡道:“陛下乃圣明之君,即使臣不说,这些事情您迟早也能看清楚。现在我军和隆武军已经停战,无论他们是否此刻归顺,都可作为大明南边的屏障。只要隆武军还在,就可确保长江中游的安全。臣现在担心的是长江下游的安全,扬州。”

    朱慈烺脸色微变,“你是说邵宗元和何复不足以信任吗?还是说周显或者隆武军有夺取扬州的企图?”

    堵胤锡摇了摇头道:“邵、何二人对大明忠心耿耿。隆武军目前势弱,夹在清军、周显和我军之间,此刻不敢生出那样的心思。若扬州有事,必然是周显率部南下。”

    朱慈烺皱了皱眉头,没有说话。

    堵胤锡继续道:“陛下,邵、何二人在扬州只有治权,却没有军权。虽然周显在扬州的驻兵也不多,只有一个千人队,以我军目前在城中暗藏的兵力和邵、何二人手中掌握的衙役、兵卒足够应付他们。但在高邮有数千周显军,在徐州有两万余驻军。一旦其率部南下,扬州旦夕可破。扬州乃南京门户,一旦有失,敌军便可直接杀到南京城下。”

    朱慈烺咬了咬牙道:“你是想让朕出兵夺了扬州?”

    堵胤锡摇了摇头道:“陛下,我们现在还不宜与周显撕破脸,毕竟他说过在攻破满虏之前不会进攻其他势力。就目前来看,他一直在遵从这个承诺。若我军此刻夺取扬州,那就等于与周显开战,长久相持,那渔翁得利的只有满虏。若向周显动兵,必要有必胜的把握,现在显然不是最好的时机。”

    朱慈烺面带疑惑,“那爱卿的意思是?”

    堵胤锡顿了一下道:“陛下,凡事有备无患。即使不能此刻夺取扬州,也可做一些必要的准备。臣以为,要加强两座城的防戍。一个是镇江,用以卫护南京。一个是江阴,阻断周显水师从海上进入长江的水道。”

    朱慈烺微微点头,“张名振也曾上书,向朕言明两城的利害。但朝内不少大臣认为目前周显无向南用兵的打算,应该把钱粮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朕这才作罢。”

    堵胤锡道:“陛下,此事迟早都要做的,否则南京将难以安宁。早做比晚做好,毕竟只有确保了南京的安全,大量兵力才可能西调。”

    朱慈烺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那爱卿说应该怎么做?”

    堵胤锡道:“一、增修、加固两城的城墙,沿江设置垒堡、炮台。二、从葡夷那里大量购置火炮,确保长江防线的安全。三、派出信任之将担任两城的主将。四、派出锦衣卫前往高邮、徐州方向,时时监视周显军的动向。只要做好这四条,微臣相信五年之内周显都不会生出出兵向南的心思。”

    朱慈烺微怔,“那五年之后呢!”

    堵胤锡笑道:“陛下,五年足够我们训练出一支强兵,到时候或许就不是考虑他们什么时候南下,而是我军该如何北伐的事情了。”

    朱慈烺回过味来,“爱卿有如此信心,甚好。但爱卿真能把左军之兵训练成一支强兵吗?”

    堵胤锡摇头道:“陛下,左军军纪败坏,各有统属,不堪重用。微臣所说的强军指的是新练之军,一支完全忠于陛下,忠于大明的新军。”

    听堵胤锡说到这里,朱慈烺不禁黯然起来,“堵爱卿,你可能不知。朕曾想重建三大营,但此举招致了朝臣的激烈反对。不是因为不需要,而是大明真的缺银子。目前维持现有的大军已经十分不易,再训练新卒就只能增加赋税,但……”

    堵胤锡皱眉,沉默了小半晌,“陛下,您有没有想过,为何周显占据一隅之地却能养活那么多兵卒?大明虽然目前只占东南,但这历来是天下最富裕的地方,为何养活这么点士卒财赋却如此捉襟见肘。”

    朱慈烺沉思了一会道:“周显大部分的资金来源是海贸,其次他鼓励商贸,对商人征收重税,却保障商人的权力。此外,还有盐税,矿税,等等。”

    堵胤锡道:“陛下,您忘了很重要的一个,那就是钱庄。周显总共设立了三个钱庄,人民、华夏、南洋。目前周显与荷夷开战,海贸基本上断绝。矿税、盐税、商税这些虽然也不少,但远不能支撑周显的花销。且不说辽东和山东的十几万大军,就说他拿出安置流入山东百姓的费用,就不是这些所能够的。若臣所料不错,周显的财赋恐怕已经枯竭,他现在一直在寅吃卯粮。”

第一百六十八章 堵胤锡的提议

    “真的吗?”朱慈烺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堵胤锡十分确定的点了点头,“哪些方面可以收税,各项赋税的税率是多少,每年能征收多少这些都是确定的。而各种银子花销的数量可能有所差别,但都大差不差。微臣特别找了几个算吏,专门统计周显的赋税收支,发现他每年的支出至少是每年收入的三倍。”

    朱慈烺更加吃惊道:“三倍,这钱庄真能借纳这么多?”

    堵胤锡道:“陛下,这不完全算是借纳,因为银子一直在钱庄里面流转。有存的,有取的,有商人通过钱庄交易的,还有其他的种种。即使是现在的三倍,周显手中仍有大量可以支配的银子。”

    朱慈烺表情严肃,沉默了半晌问道:“周显难道就不怕花费那么多,最后还不上吗?”

    堵胤锡摇了摇头道:“陛下,若其能不断取胜,最后得了天下,这点银子算的了什么?若其败了,即使将来山崩地裂,和他又有什么相关?”

    堵胤锡顿了顿,继续道:“况且,周显并没有乱花银子,而是把这些银子都用在了该用的地方。如迁移百姓去辽东,在各地安置流民,救济灾民。前期支出很大,但这些人的衣食住行都促进了山东的商贸发展,而且这些人将来也都是能缴纳赋税的。微臣看,只要周显在河南胜了满虏,彻底在中原站稳脚跟,再休养生息一两年,他现有的赋税至少要上两番。除此之外,现在周显着重于打通海贸。只要其击败荷夷,这一项又有大笔的银子入账翻。”

    看朱慈烺认真思索,堵胤锡道:“陛下,北方战乱成久,民生凋敝,百姓困苦。而南方虽然也历经战乱,但只是伤其皮毛,底蕴仍在。若周显能做到,我大明为何不能?”

    朱慈烺面露犹豫,“大明毕竟不是周显,如此商人行径,会不会引人不耻?况且太祖遗训,重农轻商,贸然改变,朝内御史恐怕也不会准许。”

    堵胤锡面色难看,心想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考虑这些东西。“陛下,太祖立国到现今已有二百余年了,时势轮变,苍海沧田。那时候立下的国策,又怎能完全适应当今的天下?天下已经乱成这个样子,大明若想中兴就必须有足够的效忠于陛下的士卒,而养活这些士卒就必须有足够的钱粮。有些政策可以改变,有些哪怕是权宜之计也应实施。或者

    朱慈烺沉默了半晌,最终勉强点头同意。“堵爱卿,此议由你提出,本应由你来负责,但湖广那边的战事还需要你去主持。爱卿,能否给朕推荐一人,让其代行此事?”

    堵胤锡连忙道:“陛下,臣久在外地,对南京的诸公并不熟悉。您让臣推荐,真的有点为难微臣了。”

    两年以前,堵胤锡还只是长沙知府,从未进入过朝廷中枢。这些年得朱慈烺提拔,才步步高升,成为掌兵二十余万的一地督抚。

    如此飞速提升,再有击杀李自成的大功,难免引起人的忌恨。

    前段时间,只因为他在没有征得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前去祭拜李自成,李建泰就远赴武昌夺了他的军权。

    若是自己再把手伸到财赋里面,恐怕要引发那些朝臣的猛烈攻讦,到时候想真心做点事都很难。

    朱慈烺或许还未意识到开设这个钱庄对大明的意义,但堵胤锡明白。如果真要设立,必须由朱慈烺足够信任,并且地位崇高的人来掌管。

    这不是堵胤锡能推荐,敢推荐的。

    况且这段日子,堵胤锡时常感觉精力不济,身体疲惫。应付湖广的乱局已十分不易,实在难以抽出精力去涉及其他。

    朱慈烺看堵胤锡这样说,也不再勉强,实际上在他心中已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堵爱卿,这个你不愿推荐,朕也不愿勉强。但你熟知兵事,江阴、镇江两地的守将,你总能给朕一些建议吧!”

    堵胤锡沉默了一会道:“富平将军张名振性情忠直刚硬,心有谋略,可堪重用。陛下可令他率部驻扎镇江,定能确保南京安全。”

    朱慈烺微微点头,“张爱卿确实堪当此任。”

    堵胤锡接着道:“镇海将军郑鸿逵手下有近两万士卒,其中半数都是水师。陛下可令他驻扎江阴,一方面防卫江阴城池,另一方面严守长江防线。若将来有敌军杀到,足以为南京的防守争取时间。”

    朱慈烺这次面露难色,他招来身边的卢九德,小声询问了几句,最后也同意了。“那就依爱卿所说的办吧!还有,若是设立了钱庄,大明有了足够的钱粮,堵爱卿认为大明需要训练出多少精兵才能北伐中原呢!”

    堵胤锡沉默了一会道:“至少还需十五万。”

    朱慈烺面露难色,“需要这么多吗?”这两年主政大明,朱慈烺最大的感觉就是银子完全不够用。十五万士卒,又要多少银子啊!

    堵胤锡点了点头,“陛下,现在大明各地兵员不算少,加起来也有五六十万众。但大多数都是像左军那样的,他们忠于的不是大明,而是各自的军将。这就导致他们防守各自的地盘时能尽全力,但若让其北伐,顺利时或许进势如风。但一遇到困难,他们立即就会萌生退意,影响大局。”

    说到这里,堵胤锡顿了顿,“陛下,之所以需要十五万新练之兵,除了因为朝廷要有足够的实力来压制那些军将外,还因为这些兵要成为将来北伐的主力。他们要忠于陛下,要有为实现大明中兴战死的勇气和精神。毕竟,从南向北,除了太祖,还未有人成功过,到时候很多人都回不去家乡。”

    朱慈烺脸色微变,愣在当场良久,最后长叹了一口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所言真不虚啊!”

    堵胤锡道:“微臣妄言,陛下恕罪。”

    朱慈烺摆了摆手,吩咐两侧道:“朕不想吃了,把这些都撤了吧!”

第一百六十九章 剿抚

    宫女端过来盐水,朱慈烺漱了漱口。

    堵胤锡起身告退,但朱慈烺让他留下,只是让太监引他到偏殿暂歇。

    等天色将黑,朱慈烺又将堵胤锡招了过去。

    等堵胤锡赶到,发现武殿内已有十数人。

    有些他认识,像史可法、高宏图、张慎言、姜日广、李建泰、马士英、黄得功、方以智。

    还有些他未曾见过,但也都听过其名。像张国维、钱谦益、王铎、刘宗周、袁枢、朱大典、张同敞。

    除了他们这些人外,还有另外两人,身穿蟒袍,身份尊贵,分别为福王朱由崧和鲁王朱以海。

    这算是一个不小的堂会,南京朝内有分量的文武大臣基本上都来了,官职最低的也是礼部侍郎方以智。

    论官职,堵胤锡是湖广总督,是封疆大吏。但他是外臣,论在朝内的威望,他在众人之中又是很低的存在。

    看他进来,朱慈烺向他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先站在一旁。

    殿内,韩赞周正在念一封奏折。

    奏折乃马士英所上,言说他剿平芜湖水贼和收降宁国府内隆武军的经过。

    前者的战事规模并不大,但找到芜湖水贼的巢穴。以步卒围杀水贼,一击而胜,却颇见战术之精巧。

    而对待在宁国府内的隆武军残部,马士英却采用恩威并施的政策,逼迫他们归降。

    堵胤锡听着,心中不自觉产出了一些别样的情绪。马士英官声不好,但确实在领兵上面有一套。

    这两战彻底扫除了南京周边的贼寇,自此之后,京师可安。

    韩赞周念完奏折,拿出一道圣旨,再次高声念道:“马士英平贼有功,晋升兵部左侍郎,兼督察院副都御史。”

    “万岁万岁万万岁!”马士英跪下谢恩。

    刘宗周微微蹙眉,但没有说话。

    既然当众宣布,就说明这道任命已经通过内阁的审议。刘宗周自虑再多言也无用,只能将不满按下。

    朱慈烺摆了一下手,“爱卿请起。这次能剿灭贼寇,卿功大莫焉。望卿继续努力,再建功勋。”

    马士英再拜倒,“臣谢主隆恩。陛下,这次能说服隆武参军归降,有一人功劳甚高。是他孤身犯险,以三寸之舌说服贼寇纳降。臣不敢据此大功,请陛下明察。”

    “哦,却不知是谁?”

    马士英回道:“旧太常少卿阮大铖。”

    朱慈烺还未说话,殿内却嗡的一声,众臣脸色各异。他心中奇怪,转头向韩赞周道:“阮大铖是何人?”

    韩赞周脸色也不太好看,回道:“阮大铖曾为东林党人,曾拜号称东林六君子之一,曾任左都御史高攀龙为师。但此人后来投靠魏阉,反复无常,人品极差,为世人所不喜。”韩赞周同样为太监,说起魏忠贤,他的感觉自然和那些大臣不一样。

    朱慈烺沉默了一会道:“马爱卿平身,此事稍后再议。堵爱卿,你从武昌赶来,给在座的各位讲讲湖广的情况吧!”

    东林党和阉党斗了几十年,京师都被满清占了,大明差点亡国,他们依旧在斗。

    朱慈烺深知一旦涉及到这点就是无穷无尽的扯皮,而今日的重点不在这里,于是他及时制止了这个话题。

    马士英看如此,也不再多言,老实的退了下去。

    阮大铖对他有恩,本来想借助此事让他重新进入朝廷。这样既报了他的恩,也可以让自己在朝内有所助力。

    目前东林党在朝内势大,马士英在外领兵,时常感觉孤立无援。

    堵胤锡站出来,微微躬身向朱慈烺一揖,接着详细向众人讲解了湖广的形势。最后申明湖广闯军的实力依旧强大,应以招抚为主。

    朱慈烺听完,又让史可法讲了和牛金星会面的情况。

    是招抚还是继续清剿,朱慈烺则将问题抛给了众臣。

    以史可法、高宏图两人为首,有小半数人支持招抚。

    但另一多半人支持趁此机会,彻底出兵剿灭湖广闯军,他们以张慎言、刘宗周为首。

    众人争论不休,难以达成一致。

    前者认为李自成虽死,但湖广闯军的实力依旧不容忽视,大明的财赋不足以支持与闯军的长久对峙。

    况且,清军在襄阳、吴三桂在四川虎视眈眈。若是和闯军拼个两败俱伤,到时候只能让满清得利。

    招抚闯军,可以让他们作为大明西侧的屏障,确保江南的安全。

    后者认为剿灭闯军需要银子,但招抚闯军同样需要银子。既然都需要银子,为何不趁机彻底剿灭他们?

    现在湖广闯军多面受敌,即使接受招抚也是被迫的。此刻受降,谁又敢保证他们将来不会再叛?

    况且,闯军逼死先帝,杀了旧福王和无数藩王。若是招抚他们,岂不令宗室寒心?而且会给朱慈烺留下一个不孝的名声。

    最开始,朱慈烺倾向于招抚。但听了反对的意见,此刻的他也开始犹豫。

    倒是鲁王朱以海主动站出来,说李自成既然已经身死,大明和闯军的恩怨旧旧应该终结,毕竟大明的敌人不止闯军。

    他代表鲁藩表态,支持新皇的一切决议。

    福王朱由崧面色难看。

    洛阳失陷,福王宗室除了朱由崧之外都被闯军杀死,他和闯军之间有大仇。

    对于闯军,朱由崧当然倾向于彻底剿灭,但朝臣都知道他和闯军之间的大仇。如果此时跳出去坚决反对,难免给别人留个不顾大局的名声。

    听朱以海那样表态,朱由崧心中愤恨不已,但又无可奈何。

    随着北地沦丧,大量藩王宗室逃到南京,其中福王身份最为尊贵。但因为福王宗室都在洛阳丧命,他孤身一人,连封地都没有,更没有什么话语权。

    而山东因为有周显驻兵的关系,山东诸藩王虽然都被他夺去了封地,但诸藩人员基本上都得以保全。

    除了鲁王外,还有德王、衡王等亲王,以及几十个郡王。

    因为山东各藩地域临近,各王为了本身的利益,逐渐团聚在一起。遇事相互协作,彼此相互支持。

    德王贪财,衡王怯懦,都不堪用。朱以海果敢明锐,反而成为山东三亲王的代表,他的说法基本上就是三藩王的意见。

第一百七十章 剿抚2

    朱由崧此刻突然明白为什么自己在广府当监军当的好好的,却突然被召回南京,原来是让他回来表态的。

    看众人都看向自己,朱由崧沉默片刻,做出了一个十分聪明的举动。只见他站起来面向朱慈烺道:“圣上,臣与闯贼有杀父之仇,恨不得生吞其肉。但也明白事有轻重缓急,在大明危亡之秋,我等藩王应该时时都要为大明的将来计。若是圣上认为招抚闯贼更利于大明,那臣自当支持您的决议。”说着,他向朱慈烺作了一个长揖。

    朱慈烺连忙站起来扶住朱由崧,“王叔能如此深明大义,以大局为重,实乃我大明之福,天下之幸。”

    实际上,朱由崧猜错了。这次朱慈烺之所以将朱由崧从广州召回,是因为他到广府数月已闹的当地民怨沸腾,朱慈烺是准备向他问罪的。

    朱由崧并不是暴虐之人,但他酒色财气,无一不沾。

    广府是大明对外的窗口,商人群聚,颇为富裕。

    朱由崧来到广府,这些商人就像苍蝇见到屎一样齐齐拥向他那里。有的送宅子,有的送田地,有的送歌姬,珠玉玛瑙、金银财宝,无一不齐。

    当然,这些都不是免费的,他们攀附朱由崧当然是有所求。他们需要朱由崧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和保护。

    朱慈烺对广府十分看重,这才派了张肯堂和黄蜚前去。

    张肯堂被派往广府是为大明征税的,黄蜚到广府是为了大明募兵的,这两项都需要海量的银子。

    在京师沦陷之前,大明藩王是没有实权的。但在朱慈烺继位之后听从史可法的建议,让藩王镇守一地,充当监军。使之拥有了实权,甚至可以干涉当地的行政和军队。

    朱由崧在广府的所作所为已经直接影响了大明在当地新的政策的推行,张肯堂和黄蜚的上书中都颇多抱怨。

    朱慈烺为此专门派了数个锦衣卫秘密前去广府,调查朱由崧的所为。发现朱由崧真是罪状累累,不堪直视。

    朱慈烺为之大怒,欲要下书将朱由崧直接绑缚入京。

    但此举被史可法所阻,他认为刚赋予藩王权利,数月之后却要惩戒藩王,恐怕会令其他藩王寒心。

    一旦藩王谋结地方势力,会对大明极其不利。

    最后,朱慈烺决议将朱由崧召回,打算纠结宗室对之进行训责。为避免朱由崧生疑,朱慈烺还召回了鲁王、德王、楚王、衡王等藩王。

    但朱由崧此刻突然这样的表态,反而让朱慈烺不好对他加以惩戒了。

    朱慈烺心中虽然有隐隐后悔,认为自己丧失了杀鸡儆猴,以此警戒其他藩王的方法。但也明白现在断不能惩罚朱由崧,反而应该把他竖立成藩王拥护朝廷的典范。

    于是朱慈烺立即站起来,与之热情叙说宗室情谊。

    朱由崧的表态基本上定了这次堂会的基调,就是招降湖广闯军,接下来讨论的就是如何招降的问题了。

    史可法汇报了和牛金星相谈的情况,只不过略过了和他的那些私密之话。

    接下来数日,牛金星携带礼物分别拜访了钱谦益、高宏图、甚至是开始支持剿平闯军的李建泰等朝内大臣,谋求他们的支持。

    史可法与牛金星相谈数次,最后确定了在收降湖广闯军之后。改其名为忠贞营,让其永驻荆州,军费辎重由大明提供。

    对湖广闯军将领给予两侯三伯加封。

    封李过为兴国侯,封刘芳亮为镇国侯,封刘体纯为安国伯,封李双喜为平顺伯,封刘希尧为平顺伯。

    其他如郝摇旗、张鼐、塔天宝、白旺等闯军文武,或封将军,或封总兵。

    而以宋献策为首的闯军文臣,也被授予各种官职。

    为了收降湖广闯军,明廷这次可算是下了血本。

    牛金星本人本想进入朝内为官,但史可法等人却想他返回湖广以便更好的控制闯军。

    最后牛金星妥协了。

    随后,朱慈烺召见了牛金星,封其为兵部侍郎,并对其加以封赏。

    牛金星千恩万谢,许诺将助明廷彻底收降湖广闯军。

    这一年盛夏,南方出奇的热。

    午后,一辆马车在十几个骑马护卫的护送下,快速而行。

    朱媺娖打开车帘,已经可以遥遥望见那雄伟的城墙。她心中欢喜万分,向坐在那里,不断打着哈切的小女孩道:“昭仁,我们马上就到了。”

    昭仁“哦”了一声便不再言语,眼皮在打架。

    陈锋坐在车头,勾嘴笑道:“殿下,这一路上又是坐船又是坐车的,小殿下这是累坏了。”

    朱媺娖点了点头,宠溺的看着自己的妹妹。看她额头有一层细汗,便拿出一个方巾,很细心的给她擦了擦。

    陈锋道:“殿下,这南京城的城墙可比济南的高大多了。都说江南繁华,我们到了之后要不要四处转转?”

    朱媺娖想了片刻,最终摇了摇头道:“到时候你去吧!我就不去了,免得给皇兄惹麻烦。”

    陈锋眼眉间露出些失望,但很快道:“没事,以后还有机会。”

    这时,只听“吁”的一声短呼,马车停了下来。“殿下,有人来了。”

    一个太监快步上前,在车前弯身行礼,“奴婢韩赞周拜见殿下。”

    朱媺娖下车,问道:“是皇兄让你来接我们的吗?”

    韩赞周回道:“是的,殿下。圣上出宫不易,只能让奴婢代他前来。圣上对两位殿下思念的紧,基本上天天念叨此事,今日你们终于到了。”

    朱媺娖点了点头,望向一旁的中年男子道:“方先生,好久不见。”

    方以智连忙上前,行礼道“殿下还记得微臣。”

    朱媺娖点了点头,问道:“现在你还在为慈炤授课吗?”

    方以智还未回答,韩赞周便接过话来,“殿下,方大人现在已经荣升为礼部侍郎了,是我大明最年轻的礼部侍郎。”

    朱媺娖笑道:“那恭喜方大人了。韩……”

    韩赞周连忙道:“奴婢韩赞周。”

    朱媺娖道:“我们现在入宫吧!我也想尽快见到皇兄。”

    韩赞周行了一礼,“请两位殿下换车。”

    朱媺娖点了点头,拉着昭仁的手下了车。当陈锋要随着向前的时候,韩赞周拦下了他,“闲杂人等不得入宫。”

    陈锋眉头一挑,“我家督帅让我保护殿下,寸步不离。你这个老宦官,怎敢拦我?”

    韩赞周怒道:“这里是南京,不是山东,周显的话在这里不管用。小小毛孩子,就敢咱家无礼,这就是周显教你的礼数。”

    陈锋大怒,欲要动手。

    方以智上前拦住,压低声音道:“陈锋,周督帅让你前来是让你来惹事的吗?”

    陈锋犹豫了片刻,“但他……”

    方以智道:“无碍,圣上是殿下的兄长,殿下的安全自会得到保障。况且,你就是跟去了,又能做什么?我会一路跟着殿下,你就放心吧!”

    朱媺娖看到,也说道:“陈锋,你先去拜见一下周显的父兄吧!等我见过皇兄,再派人去寻你。”

    陈锋沉默了一会,躬身向方以智一拜,“一切就拜托方先生了。”

    两辆马车先后而行,向着宫城方向。

    方以智和韩赞周坐在第二辆马车上,看韩赞周依旧满脸怒色,淡淡笑道:“韩公公,你和一个小孩子计较什么。”

    韩赞周摇了摇头道:“咱家在意的不是他,而是周显。试想,他帐下一小孩都敢对咱家如此无礼,他手下的其他将士对圣上,对大明还有多少忠心可言?”

    方以智脸色一暗,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韩赞周看着方以智,“咱家听闻周显派了不少细作前来南边,意图拉拢一些不忠之臣为之效力。方大人和他本就是旧识,却不知周显是否也派人来见过你?”

    方以智愣了一下,有点难以置信的看着韩赞周,“韩公公,您这是何意?难道觉得方某会和周显私下有联系吗?”

    韩赞周摇了摇头,“陛下年幼,心思单纯,重情重义。凡是从北京一路随之而来的,基本上都得到了重用。包括李建泰、谈震彩、杨御藩王维栋,还有你。最低的也是个锦衣卫镇抚使,皇恩不可谓不重。但有些人却狼心狗肺,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两面下注,妄图两边的好都占。这种人,是该找机会清理一下了。咱家相信方大人不是那样的人,这才稍微做一个提醒。”

    方以智面色难看,“韩公公,您是说圣上准备……”

    韩赞周道:“圣上没那么说,但身为臣子难道不应该提前替圣上考虑吗?方大人是圣上身边的红人,咱家想你和咱家,还有其他一些人一起,好好整治一下南京里的那些人和事。”

    方以智心中犹豫,听韩赞周的意思,准备彻底与周显断绝联系的不在少数。他沉默了好半晌,最终点头道:“韩公公,此事方某可以答应你。但毕竟现在南边才安稳不久,大明也没和周显彻底开战。方某觉得此事可以暗中实施,而且能不流血最好。”

第一百七十三章 相见

    随着一声太监的唱和,朱慈烺走进屋内。

    朱媺娖迎上去,款款施了一礼,“皇兄!”

    朱慈烺扶住她,“娖儿,你我兄妹什么时候也要如此多礼了?”

    朱媺娖看着朱慈烺,心中涌出一些别样的感觉。

    朱慈烺和崇祯帝长的很像,脸型方正,柳眉细长,眼睛温润而有神。只不过近两年不见,他身上完全不见以前的那种洒脱和轻快,多了一些老成持重,隐隐约约有些威严。

    这大概就是别人所说的天子之气吧!朱媺娖在心中暗想。“皇兄现在是皇帝了,娖儿可不敢在您面前失礼。”

    朱慈烺说道:“朕是皇帝,但更是你的兄长。无论何时,这里都是你的家,而朕无论如何都会一直护着你的。”

    朱媺娖脸色微动,深深的点了点头。她拉出身后的昭仁公主,“昭仁,快来见过皇兄。”

    昭仁看着眼前这个陌生的男子,怯怯的喊道:“昭仁见过皇兄!”

    朱慈烺蹲下身子,十分宠爱的摸了摸她的头,眼神有点失落道:“昭仁都这么高了,我这个当兄长的该……”

    说着,他在身上四处摸,最终摸出一块玉珏,递给昭仁道:“昭仁,这是皇兄送给你的,快拿着。”

    昭仁看向朱媺娖,见她点头,这才接过。“谢谢皇兄。”

    夜色降临,昭仁被宫女带下去安歇。朱慈烺和朱媺娖相对而坐,面前摆着数杯清茶,“娖儿,见过你皇嫂了吗?”

    朱媺娖点了点头,“皇嫂人很好,赏赐了不少东西,昭仁很喜欢她。”

    朱慈烺笑道:“当初众臣让朕迎娶左帅之女,以拉拢左军,朕是百般不愿。但等迎娶了她,却发现她性格温和,知书达理,和她父兄完全不同。母后若是还在世,应该也会对她很满意吧!”

    看朱媺娖脸色黯淡,朱慈烺又自顾自的轻轻摇了摇头,“唉!不说这个了。对了,娖儿,周显打算什么时候迎娶你?”

    朱媺娖脸色一红,“皇兄,……”

    朱慈烺笑着摆了摆手,“女大当婚,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而且让你嫁给周显,这可是父皇当初定的,还是早日办了好。”

    朱媺娖抬头看向朱慈烺,见他不是在开玩笑,奇道:“皇兄,您不怨周显?”

    朱慈烺明显沉默了一下,“说不上怨吧!毕竟若没有他,我们当日恐怕连京师都出不了。但他身为大明之臣,却背弃大明,这点朕永远也不会原谅他。”

    看朱媺娖沉默不言,朱慈烺继续道:“之前在宫中,看到父皇每天都很忙,却不知道他在忙什么。直到朕当了这个皇帝,才知道他身上的担子有多重。但无论如何,身为朱家子孙,就应该担起这样的担子。而在当皇帝之后,朕也明白了,处于高位,所做的决定也并非完全由个人所决定。朕理解周显,但不会原谅他,但若其悔悟,一切都可弥补。娖儿,朕想你带句话给周显,若他愿意重新归附大明,朕保他为王。”

    朱媺娖眉头紧蹙,最终摇了摇头道:“皇兄,我也曾这样劝过周显,但他总不愿回答。有一次被我问的急了,他对我说‘帝王最无情,今日许诺,明日就会背诺。如霍光、梁冀、曹操、王莽这些权臣,不管忠奸,哪个能完全获得帝王的信任?即使他信皇兄你,但他不信你的后继者。他身上担着十余万将士和近千万百姓的生死,自背明自立那一刻起,他便只能一直向前走下去。’”

    朱慈烺沉默了片刻,说道:“若是周显担心祸及家人。朕可以下旨,宣告天下,让后世子孙遵从。”

    朱媺娖摇头苦笑道:“皇兄,你没听懂周显的话。他是说,人性自私,在皇权面前,一切许诺都不靠谱。”

    朱慈烺面带失落,无奈的摇了摇头道:“看来,朕和周显之间是免不了一战了。”

    朱媺娖脸色一怔,“皇兄……”

    朱慈烺摆了摆手,“娖儿,朕是天子,自应该为大明中兴竭尽全力。就算有以前的旧情,在天下大义面前也不值一提。只是让你夹在中间,为难你了。”

    朱媺娖低着头,沉默了好半晌,突然问道:“皇兄,你是不是打算趁周显和满虏大战之时出兵北伐?”

    朱慈烺勾了勾嘴角,淡淡笑道:“皇妹,你也太看轻你皇兄了吧!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辱,这点道理朕怎会不知?况且,周显对抗的满虏,若朕趁其陷入困境而出兵,顷刻间就会丧失天下之心,朕岂能如此愚蠢?”

    朱媺娖放心的点了点头,“皇兄,若周显在北地战败,您还会收留他吗?”

    朱慈烺没有犹豫,“当然会。”

    他随即一怔,“娖儿,你这是何意?难道周显在北地的战事不利?这是周显问的还是你自己做主问的?”

    朱媺娖摇了摇头道:“不是周显的意思。自我回济南之后,听到的都是有关和满虏相战的情况。虽然有些我也听不懂,但也能看出形势并不好,因为山东各地都在招募兵卒。甚至要求所有青壮都集中到一起进行两个月时间的训练,连秀才都不能免除。这是在以前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的情况。”

    朱慈烺沉默。

    在天下人眼中,大明依旧是正统。即使在周显治下的山东,也有不少人心向大明,朱慈烺对山东的情况并不是一无所知。

    朱媺娖所提的这些,朱慈烺也早就知道。

    从各个角度讲,周显的实力都不如清军。兵部推断他会介入河南的战事,但觉得他只是为了收降河南的闯军,并不会与清军发生大规模的战事。

    朱慈烺本也深信这点。因为在不久前,郑成功上报,周显又向基隆增派了包括五艘战船在内的十五艘船只和五千士卒。

    但此刻听到朱媺娖这样说,朱慈烺心中却有一些不安。他不知兵,但也知道只有战时才会大量招募兵卒。他心中不禁暗自嘀咕,莫非周显是打算与清军在河南决战?

第一百七十四章 相谈2

    李定国给自己倒了一满碗酒,端起来一饮而尽道:“归降你,凭什么?李闯王现在正进军京师,或许在这一两月内,明廷就会灭亡。你一个连自己将来生死都无法决定的人,还想让我归降?这次看似是你胜了,灭了贺锦,击败了我,将整个山东都收入囊中。但实际上占的地域越大,你的兵力就越分散。你没有多余的兵力去援救京师,只能坐视它灭亡。等明廷不在了,你又要何去何从?”

    看周显沉默着没有言语,李定国继续加料道:“与其我归降你,还不如你归降我。隆武帝是心胸宽广之人,只要你愿降,我保你封侯。”

    看着李定国挑衅的眼神,周显淡淡笑道:“你说的不失为一个选择。”

    李定国有点不可置信,“你说什么?”

    周显重复了一遍道:“我说你说的不失为一个选择。”

    李定国疑惑的看着周显,心中不知道他说的有几分可以当真。

    周显没有理会他的心思,继续说道:“这样吧!我考虑考虑你的提议,你也想想我说的。我们可以暂时都不做决定,看形势如何发展再说。”

    说完,他转向一旁道:“章怀,你带李将军下去吧!单独给他安排一个房间,吃的喝的,都按照最好的标准供给。他有什么需求,只要不是让你们放他走,都尽量满足。李兄,若你想要见我,随时可以过来。而若我想见你,也希望你不要拒绝。”

    李定国看着周显,心中越发疑惑。他犹豫了一会,说道:“好。”

    等李定国离开,周显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看来,他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被说服之人,只能寄希望时间慢慢改变他的想法。

    孙豹在旁道:“督帅,您太给他脸了。要我说,这种人就得好好的收拾他。一天揍他一顿,看他降不降。”

    周显摇头苦笑道:“若是这样能解决问题,我早就用了。收将需收心,特别是李定国这样的良将,需要以心相交。”他转头正看到桌子上的酒罐,口中顿感干涩,说道:“孙豹,给我倒点酒。”

    孙豹吃惊道:“现在?您的伤……”

    周显道:“少倒一点,不碍事的。”

    孙豹犹豫着给他倒了小半碗。

    周显接过来一饮而尽,将空碗递还给孙豹,笑道:“这下舒服了。孙豹,你这次救了我的命,我该如何赏你?”

    孙豹摇头道:“要不是督帅,我早就死了,我不要什么赏赐。但若是督帅实在感觉过意不去,那就给我点银子吧!”

    周显笑了笑,知道他那一家子人都靠他一人养活,倒也没太反感。“我个人赏你一百两银子,官职上再给你升一级。如果你愿意,今后留在我身边当我的亲兵吧!”

    孙豹满脸堆笑,连忙单膝跪下道:“小人谢过督帅。”ok吧

    周显点了点头,“你去叫吕明来。”吕明在章怀离开之后,一直担任周显的亲兵旗长。这次周显受伤,他深感愧疚。在外留下四人看护周显,而他本人却一直躲着不见。

    不一会,吕明来了。站在门口,耸搭着脑袋,一言不发。

    周显看着倒感觉有点对不起他了。他让孙豹取来纸笔,写了一张纸条,盖上自己的印章。招呼吕明近前,递给他道:“拿着这张纸,去账房取五千两银子,算是我个人给死伤兄弟们的抚恤。战死的兄弟,你派人把钱送到他们家人手里。此事一定要办好,否则对不起那些战死的弟兄。”

    吕明抱拳道:“属下明白,我亲自去办。”

    周显摇了摇头,“不,交给其他人去办,你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次亲兵队死伤惨重,需要尽快补充到满额。而除了原有的一个百人队外,还需要再增加一个百人队的骑卒。孙豹担任其中的一个把总,你从原先亲卒中提拔一个总旗升任把总。而你升为千总,依旧负责我今后的安全。”

    吕明面露感动,“督帅,我……”

    周显摆手止住他道:“我这次之所以受伤完全是自己太过轻率所致,和你们毫无关系。反而因为我,才使兄弟们死伤惨重,真正应该心怀愧疚的是我。孙豹,你和吕明一起去忙吧!我有点乏了,想睡一会。”

    看二人离开,周显的目光落在放在床前的断枪上。那是李岩送给他的,此刻断了,断裂的一端上还沾着李定国的血。他默默的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李兄,你能助李自成走到哪一步呢!”

    乘氏,李化鲸刚进县衙大门便被围了起来。

    一阵乱箭射来,他所带来的一队亲兵便死伤殆尽。周围兵卒一拥而上,枪刺刀砍,将所有人都杀死。

    李开上前,一刀砍下李化鲸的头颅,递给身边亲兵道:“带去给刘副将。”

    刘孔和率部将李化鲸的数千手下团团围住,大声喊道:“李化鲸朝秦暮楚,数次背叛,已被我下令斩杀。识相的就立即放下武器,我饶你们不死。若是不然,这便是你们的下场。”他持刀指向李化鲸带血的头颅。

    众人心中恐惧,不敢抵抗,纷纷放下了武器。

    刘孔和下令逮捕了十几个领头的,命人将他们送去济南。从中挑出年龄太小和太老的,发放钱粮让他们离开。

    而聚集剩余青壮,大声喊道:“你们中愿意继续从军中者,就在书吏那里做一个登记。若是不愿,可以像那些老弱一样领一些钱粮归乡。但有一点,在军中就要遵守我军的纪律,离开者也不能再次为贼。否则,下次被我军逮到,你们便是死罪。”

    他走下来,对陈王信道:“王信,你留下专门负责此事,从他们中挑出两个千人队,之后带他们去徐州和我会和。”

    陈王信问道:“将军,目前闯贼正在向京师挺进,周督帅却在此时让我们向南进攻,这样做是不是有点……,有点分不清主次啊!”

    刘孔和皱眉道:“我想他是为了先稳固山东,再出兵援救京师吧!你没注意到他也下令让武志英率骑兵北上京师了吗?先办好他交待的事,再谈其他的。我会去信向他询问此事的。”

第一百七十五章 建三大营

    史可法曾提出朝廷应当派出官员接管云南,以滇地的财富招募士卒,以击败吴三桂,收复四川。

    但没想到还没来得及派人便爆发了沙定洲之乱,沐家积累数百年的财富被一洗而空,云南乱作一团。

    好在后来曹变蛟从川入滇,平定叛乱,使之重归大明。

    而黔国公沐天波也开始转而支持曹变蛟收复四川,因而便没有再行指派官员。

    现在史可法又提起此事,而且是将和曹变蛟历来有矛盾的高杰调向云南。这虽然可以缓解大明与湖广闯军的矛盾,但云南那边将来恐怕要另外祸乱。

    朱慈烺眉头紧蹙,实在想不出史可法此举的目的,一时没有说话。

    在场的众臣也感觉有点莫名其妙,尤其提出将高杰调离湖广的堵胤锡,看着史可法的双眼带着无限的迷惑。

    但限于史可法的身份,没人当众反驳。

    倒是高宏图率先站出来,沉声问道:“宪之,当日在川地之时,高杰便与小曹不和。今你又调其入滇,就不怕二人再生龃龉?”

    史可法抽了抽嘴角,面上也有些犹豫。

    高宏图所说的史可法并非不知,但他认为高杰此人桀骜不驯,手下将士更是与兵匪无疑。留在湖广,迟早要生出大乱。

    刚才堵胤锡一席话,史可法便想出了将他调入云南的想法。毕竟那里是边地,就算高杰生事,只要大明腹地安全,那也无碍。

    这就是典型的祸水外引。

    史可法沉浸儒学,乃道德君子,这样的做法显然不符合他的本心,所以他一时也有点犹疑不定。

    但当他的眼光落在马士英身上时,顿时下定了决心。他微微弯身向朱慈烺,缓声道:“陛下,朝廷可以遣一总督,让他总领滇地的军政大事。下令小曹和高杰二将皆在他手下效力,应可确保无事。”

    高宏图这次没有说话,其他诸臣也没出声反对。

    毕竟曹变蛟的求援信已经来了好几封,而朝廷要面对隆武军、闯军、周显军、乃至清军,实在没有多余的兵力。

    高杰手下士卒虽然不多,但都是能征善战的劲卒。

    而且目前将高杰调离湖广已是朝内的共识,只是调去哪里的问题。云南远离朝廷,确实是一个绝好的选择。

    朱慈烺看没人再反对,心中暗自点头,便出声问道:“依史爱卿看,谁可担当此总督大任?”

    史可法沉默了片刻,好似在思考,过了一会才沉声道:“陛下,此人在朝内应当具备足够高的威信,至少足以压服二将。此人还得懂军略,毕竟滇地将来可是要直面吴三桂的十数万叛军的。臣思来想去,感觉在场的马大人或可担当此任。”

    马士英“呀”了一声,脸色顿变,“我?”

    马士英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议来议去会议到自己身上。他刚立功回来,本想借此机会进入朝廷中枢,但现在史可法一句话便想将他外放。

    他内心百般不情愿,正欲出言拒绝。

    高宏图道:“若是马大人,或许还真能压服二将,让他们齐心为大明效力。”

    姜日广也出声道:“马侍郎确实是合适的人选。”

    大明南渡之后,重建内阁。史可法、高宏图、姜日广三人地位最高,威望最高,逐渐把持朝政,被人称为内阁三辅。

    马士英听他们三人都这么说,便知道事情已经不可回转。喉结抖动了两下,压下自己的情绪,没有说话。

    朱慈烺听完他们的意见,也微微颔首,望向马士英道:“马爱卿,你可愿意前往云南?”

    马士英心中即使有百般不愿,此刻也只能跪下领命,“臣遵旨。”

    堵胤锡此时也反应过来,这史可法的真实目的或许就是将马士英赶出朝堂。

    他在心中微微叹了气,心中倍感凄凉。东林党和阉党之争争了几十年,现在局势刚刚安稳一下,似乎又要开始了。

    但同时,堵胤锡又感到一些庆幸。

    当时兴明社初建,堵胤锡被推举为领袖。他当时便提出兴明社以中兴大明为己任,不参与朝廷党争。

    限制了人员数量,严守保密,使兴明社没有引起朝内其他派大臣的注意。并且因为他们致力于地方的军权、政权,反而在这乱世成为大明难以忽略的一股力量。

    史可法等人显然也注意到了这点,但因为兴明社等人并不参与朝内争斗,便也没人对之特别针对。

    反而因为堵胤锡的很多想法都和史可法不谋而合,在一些事情上,史可法为之提供了不少便利。

    朱慈烺的声音打断了堵胤锡的思考,“今日招诸位爱卿前来,除了上面的事情,还有另外两件大事。一个是为了增加朝廷赋税,朕打算以朝廷的名义开办钱庄。另一个是为了将来北伐还于旧都,朕打算重建三大营。”

    数日之后,马士英率一千士卒乘船离开南京前往长沙,随着一起的还有阮大铖。

    马士英没有能留在朝廷中枢,便向朱慈烺提请,让阮大铖随他一起前往云南,以此为阮大铖争取一个官身。

    朱慈烺征求了史可法等人的意见,最终给了阮大铖一个云南巡抚的职位。

    巡抚乃封疆大吏,但因为有黔国公沐天波在,使之权柄大大缩减。此举也有让沐天波和阮大铖相互限制的因素在。

    阮大铖对此十分满意,兴冲冲的和马士英一同前往。

    数年后,土司再次反叛,云南大乱。

    阮大铖惊惧之下狼狈逃入山中,最终被活活饿死。

    朱慈烺所提的由朝廷开办钱庄的事情招致了大量朝臣的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而重建三大营的事情虽然也招致了一些人的反对,但最终在朱慈烺的坚持和史可法等人的支持下兴建。

    但由谁来统领这些军队上,众臣吵闹不已。

    最后,兴建三大营变成了重建十团营。

    十团营是土木堡之变之后,由兵部尚书于谦对三大营进行的改制。十团营,每营一万人,由一总兵统领,内官担任监军,由都御史担任提督,各有统属。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主帅人选

    三大营变成十团营的好处就是营数多了,便于将领对士卒的直接指挥,是当时于谦能在北京城外大胜的原因。

    但这次分为十团营的原因,是因为明廷各方势力彼此相争。只有增加营数,让各方势力都能分得一杯羹,才能达到平衡。

    十总兵中,史可法推荐了刘肇基,高宏图推荐了杨御藩,姜日广推荐了吴志奎,李建泰推荐了郭中杰。

    此外六个,为朱慈烺钦点的金声桓,堵胤锡推举由文入武的张煌言,高杰的外甥李本深,从周显那里归附的谈震彩,郑芝龙的弟弟郑之豹。

    其中,刘肇基资格最老,在崇祯十二年便升任辽东总兵,专门负责训练宁远诸营士卒。后在松山大战之前被洪承畴解除职位,接替他的便是名将王廷臣。南渡之后,朱慈烺下令让诸臣推荐将才,史可法便举荐了赋闲在家的刘肇基。

    杨御藩是山东临沂人,南渡之后便直接依附了同是山东人的高宏图。

    谈震彩在周显建五德营时便是一营主将,他决议背弃周显之时带走了近千劲卒,得朱慈烺看重。

    郭中杰是跟随李建泰一路护送朱慈烺南渡的将领之一,属于北方系的一员。

    吴志奎曾在淮西平叛,抵御隆武军,又在马士英平叛过程中立下大功,步步高升。姜日广轻视马士英为人,但对于因军功而升迁的同乡吴志奎却颇为看重。

    金声桓、李本深,一个是左良玉手下猛将,一个是高杰的外甥,皆是刀口舔血多年的军中宿将。

    金声桓因出城突袭,致李自成身死而得朱慈烺看重。而将李本深调回南京赋予重任是史可法的主意,他想借此拉拢和挟制高杰。

    这九总兵中,除了张煌言和郑之豹外,都是曾经领过兵的将领,担任这新营总兵也算恰为适当。

    但各将各有所属,恐难以齐心。

    这也是朱慈烺的特点,性格仁厚,可以尽量使各方势力都满意,让之为其效力。但在乱世,一个皇帝太弱势,没有办法达到一言九鼎,最多也算是一个守成之君。

    除了他们九营之外,还有一营,由鲁王朱以海担任总兵。与其他营不同,这一营士卒都从勋贵子弟中招募,因而后来被人称之为皇卫营。

    多数勋贵子弟平时养尊处优,只是在北京南渡之中才遭受了一些颠簸流离之苦,怎受得了军营的枯燥和辛苦?

    即使朱慈烺已经对他们特别优待,也也只有少数人愿意进入,剩下不足的只能从一些大臣的子弟中招选。

    其实,北地失陷,大量藩王、郡王和勋亲南逃,这批人聚居在南京无所事事,都需要靠朝廷来供养。

    但以目前大明半壁江山的赋税,已经养活不了这么多人,致使很多人过的也只是比普通百姓强上一些。

    朱慈烺设立此营,也是想为这些人提供一个生计。

    但即使那样窘迫,这些皇亲国戚依旧放不下自己所谓的身份和尊严。可见,他们已经烂到了极点,而且完全认不清形势。

    朱慈烺本想以朱元璋夺取天下的伟业和中兴大明来鼓舞他们来为大明效力,但这些人已经是油盐不进。

    平时训练就哭爹喊年,若上阵杀敌恐怕有半数人都要直接尿裤子。

    打仗不行,但惹事却一个比一个擅长。

    欺压良善,惹事生非,甚至穿着禁军的衣服在南京城内做着强收保护费的勾当,闹得南京内外鸡飞狗跳。

    而朱慈烺限于他们的特殊身份,又不能加以重惩。最后只是下令朱以海平时将他们圈在皇城里面,禁止私自外出,这才稍微控制住了他们。

    指望他们去中兴大明是不行了,但朱慈烺依旧没有解散他们,心想只要他们对大明忠心就可以了。

    但数年之后,正是这皇卫营给朱慈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十团营主帅的人选,更是各方争论的重点。

    有大臣推选了曾经平定登州之乱的名将朱大典,但很快有御史大夫举报他为官贪婪,要拿他入狱。

    虽然朱慈烺没有太追究此事,但朱大典显然与此主帅无缘了。

    有大臣推荐了黄得功,但有人举报他御下不严,纵容手下将士抢掠百姓。更是以其驻兵采石矶,承担卫护京师重任为由,阻止调其回南京为帅。

    还有大臣推荐了黄蜚,但又有大臣说他曾在周显手下效力,而且资格尚浅,不足以承担这样的重任。

    其他,如推荐郑芝龙的,想以大帅之职为诱将他调回南京。

    有推荐福王朱由崧的,地位尊贵,又是皇室成员。

    有推荐徐达后世子孙魏国公徐文爵的,觉得祖宗英雄,后世子孙就是好汉,要给予开国大将的后世子孙机会的。

    有推荐国舅爷左梦庚,是左良玉的儿子,曾统御几十万大军,对皇帝忠诚。

    甚至南地士人领袖钱谦益、曾经蓟辽总督袁可立之子袁枢、在闯军逼近北京时代崇祯帝出征却半路溃散的李建泰,等文臣也在推举之列。

    为了这个主帅之位,众臣争争吵吵了两三个月,都始终难以达成一致。

    最后,还是朱慈烺下旨让史可法以兵部尚书的名义兼任十团营提督,这才以史可法的地位勉强压制了其他的声音。

    但因为史可法不通军事,且朝内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处理,最后决定从江西调回杨廷麟担任都督,主管十团营。

    此外,内侍太监卢九德担任监军,而因贪墨而受御史抨击的朱大典担任号头官,负责各营的练兵事宜,其他各级官员也配备齐全。

    于谦建立十团营时,是从三大营精锐中挑选,每营有一万人。那时的大明虽然经历了土木堡之变,但整个王朝底蕴犹在,依旧处于较为强盛的时期。

    此刻的大明仅剩东南一隅,各处地方势力并立,赋税不足。朱慈烺倾尽全力,也只能保持每营三千人数。

    后来为了供养这些士卒,朱慈烺秘密下令张肯堂和黄蜚在广州秘密开办钱庄,这间接促进了南粤商贸的崛起和繁荣。

第一百七十七章 心疑

    十团营总兵力三万人,区别于禁军之外。后来,又增加了一个骑兵营和火炮营。使其兵力达到了近四万人。

    朱慈烺亲自为之提名,分别为奋、耀、练、显四武营,敢、果、效、鼓四勇营,立、伸、扬、振四威营。

    初期,大明朝廷为之提供了大量物资,又从湖广和江西调回了一些精兵悍卒,想把这十二营变成大明的中流砥柱。

    但因为各营情况不同,后来的发展也完全不同。

    在十二营中,金声桓统御的奋武营、李本深统御的耀武营、谈震彩统御的显武营、吴志奎统御的敢勇营因为有不少老卒,战力最强。

    其他各营大致相当,只比禁军稍微强上一些。

    张煌言因为是兴明社一员,和沈廷扬关系紧密。

    而沈廷扬在汤若望的帮助下研制出的新型火枪和火炮都优先补充到了张煌言所在的营,使他统御的振威营是十二团营中唯一一个全员都配属火枪的营。

    在内,有十团营加上近三万的禁军。在外,有驻守采石矶的黄得功部,镇守江阴的张名振部,驻扎镇江的郑鸿逵部。

    两相配合,确保了南京城的安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再无突袭南京的事情发生。

    因为杨廷麟被调回南京任职,堵胤锡获得了江西兵的军权。高杰被派往云南,使粤地再无威胁,黄蜚从自军中调取了近两万士卒奔赴武昌。

    数万新增兵力,再加上原先被堵胤锡所拉拢和收服的左营将士,堵胤锡基本上彻底掌控了湖广的所有明军。

    虽然左梦庚仍旧留在武昌,手中还有一些完全忠于他的军队,而且和左营旧将多有联系,可以对堵胤锡进行牵制。

    而李建泰以阁臣身份领湖广巡抚,对堵胤锡也是一种牵制。

    但堵胤锡这个总督在湖广的分量却在逐步增加。

    他主持了和湖广闯军的谈判,提拔了一些优秀的将领,剔除了不少老卒劣将,清理了一些庸吏贪官,使湖广的吏治为之一清,军中的凝聚力得以增强。

    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好在朱慈烺和史可法比较支持他,这才让他得以继续在那个职位上待着。

    荆州,江陵城。

    牛金星向众闯将宣告了明廷的收降闯军的条件,两侯三伯的恩赏让众将唏嘘不已。

    李过摆手制止了众人的声音,问向牛金星道:“丞相,你去见了明廷的新皇帝,你告诉咱们,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牛金星沉默了一会道:“圣上乃仁慈之君。”

    李过面带疑惑道:“就仁慈吗?”

    牛金星道:“大帅,有此难道还不够吗?”

    李过沉默了一会,点了点头道:“朝廷历来无信,若是一个仁慈之君,或许将来不会辜负我等将士。”

    牛金星道:“大帅,您这是同意了吗?”

    李过摇了摇头道:“此事还得等等芳亮和希尧那边的回信。等高杰撤围长沙,第一批粮草运抵江陵,再谈此事。”

    牛金星眉头紧皱,“大帅,那派来封赏的使臣?”

    李过转头向宋献策道:“军师,就请您先去见他们一面吧!好好招待,不可轻慢。”

    宋献策微微躬身,“大帅放心。”

    李过摆了摆手,“都先散了吧!”

    牛金星还欲再言,却见宋献策暗暗向他摇了摇头。他犹豫了片刻,向李过拱了拱手,随众将一起走了出去。

    到外面,牛金星追上宋献策,“宋公,宋公,等等。”

    宋献策止住脚步,“聚明,何至如此之急?”宋献策一语双关。

    牛金星叹了一口气,“宋公啊!我来回奔波,不过是想为我闯军将士找一条出路。现在事情基本上已经谈妥了,为何大帅却这样犹豫不决?”

    宋献策道:“因为我大军的出路未必只有投降明廷这一条?”

    牛金星心中吃惊万分,“宋公,这是何意?”

    宋献策道:“清军已多次派遣使者进入江陵,说只要大帅愿意归降,便可立即封为江陵王。吴三桂也秘密派了使者前来江陵,说愿意和我军合作。将来他据巴蜀,我军据湖广,共为盟友。”

    牛金星摇了摇头道:“吴三桂乃无信之人,他只不过是借我大军来守卫湖广,以助他永掌川地。而满清……,”

    他抬头看向宋献策,脸上带着激动和疑惑的表情,“宋公,莫非大帅动了投降满清之意?”

    宋献策摇头道:“大帅和闯王心性相同,归附朝廷或许可能,但投靠满虏,莫说他不会同意,就是众将士也不会答应。”

    牛金星心中稍安,“那……”

    宋献策道:“除了清军和吴三桂之外,李强在前日也赶到了江陵,并带来了周显的一封亲笔信。”

    牛金星脸色一怔,“李强,林泉的那个亲卒?”

    宋献策点了点头,“洛阳失陷,袁将军及数万将士战死,清军屠城,进而围困开封。到此时已近半年,城中粮草将尽。而我军被阻在此地,难以北上,也无法救援高夫人。隆武军进攻南京失利,实力大损,仅能缩在江淮自保。唯一有底气与满清大战,解救开封之围的只有据有山东的周显。”

    牛金星脸色大变,“周显想让大帅归降于他?但他可远在山东,而我军只有这荆州,还陷入清军、明军、还有吴三桂的三面围困之中。若真是降了周显,这三方恐怕哪一个也不会准许我军进行占据湖广。”

    宋献策点头道:“我亦知之。周显在信中也没有那么说,他只是想我军在他出兵河南之时进攻襄阳,以对南阳清军加以牵制。如此,就行。”

    牛金星沉默了片刻,问道:“大帅答应了。”

    宋献策轻轻点头,“闯王大业未成而战死于武昌,只留下高夫人和一孤女。我等为其旧臣,若不能保全他们,将来有什面目去见闯王?但一旦决议归顺朝廷,那我大军便不能再随意行事。”

    宋献策看牛金星低头沉默,继续道:“还有,昔日堵胤锡刚派人拜祭过闯王,接着明军便进攻岳阳。此刻朝廷为了招降我们而开出这样的优厚条件,但很多将士都不相信他们将来会遵守。聚明,你若真想我军归降朝廷,那就让其再展诚意。”

第一百七十八章 周培公

    堵胤锡站在船头,看着远处的星星灯光,转头向站在身旁的一个青年将领问道:“那便是江陵城吗?”

    堵正明挠了挠后脑勺,“应该是吧!按时间也要到了。叔父,闯贼毕竟是贼,历来桀骜不驯,变换无常,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出。一会您先待在船上,由侄儿进城。若是他们以礼相待,我再派人通知您进城。”

    堵胤锡笑了笑,“既然已经来到了此地,哪有不入城的道理?这一路上我们不是已经说好了吗?”

    堵正明道:“但是……”

    堵胤锡摆了摆手,“我来此地是为了示之以诚。若像你所说的那样做,不但收服不了他们的心,反而会适得其反,让他们更加心疑朝廷。”

    堵正明脸色难看,“但毕竟闯王李自成是死在武昌城下,而您是当时的主帅,侄儿担心城内那些贼人会对您不利。”

    堵胤锡勾了勾嘴角,转头向另一侧一个身穿青色儒服,士子模样,看上去只有十七八岁的青年男子问道:“培公,你说呢!老夫这时入城会有危险吗?”

    那青年乃荆门人,名叫周培公,是堵胤锡新收的书吏。只见他微微欠身,淡然说道:“督帅此去,李过必然会确保您的安全。”

    堵胤锡再问道:“为何?”

    周培公回道:“湖广虽有闯军十数万,但真正可称精锐能战者,不过四五万之众。此刻清军占据襄阳,吴三桂坐拥巴蜀,而大明更是拥有武昌、衡州。三方势力对闯军形成四面包围之势,任何一方从实力上都胜于闯军。再加上闯王李自成,总哨刘宗敏先后战死,闯军人心浮荡。李过地位虽高,但威信不足以完全压服其他闯将。外有强敌,内有祸患。李过需要督帅助他稳定局面,同时为湖广闯军寻一条出路。”

    堵胤锡暗自点头,“但就像正明所说,李自成是在老夫的谋划下死于荒野,那些闯将难道不会因此而嫉恨老夫,欲要除之而后快吗?就像你,闯军肆虐湖广,令慈就死于兵灾之中。你身为其子,难道就没有攻灭闯军为母报仇的心思吗?”

    周培公脸色顿时一暗,沉默了好半晌才缓声道:“不敢期满督帅,学生之前的确有这样的心思。但后来仔细想想,闯军十数万,学生又不知家母死于哪个奸贼手中,莫非要杀死每个闯军才算为母报仇?”

    周培公顿了一下,向堵胤锡轻轻拱手,继续道:“学生以为,若真要追究,害死家母是这个乱世,而非某个闯军士卒手中。若真要报仇,终结这个乱世才是对家母最大的告慰。”

    堵胤锡满意的点了点头,转向堵正明道:“正明,听到了吗?这才是正论。乱世无私仇,何况李自成是死于战阵之中,老夫和闯军没有私怨,只有公仇。李过清楚这点,要不然也不会派牛金星去和朝廷接触。”

    说到这里,堵胤锡轻轻的叹了一口气,“李过明白,但朝内的那些碌碌众公却不明白。纠结于先帝之死,贼兵之分,而完全看不清当今的形势。若这十几万闯军归顺满清,接着顺江而下,此刻的朝廷真能挡得住吗?即使他们不投向满清,在湖广自立,和吴三桂、满清串通,朝廷又要在武昌陈兵多少来防备他们,每年又要耗多少钱粮来供给所驻士卒?北伐之事,何日才能真正的实施?”

    堵正明心中明白,堵胤锡目前看似位高权重,但却处处受人掣肘,心情一直十分郁结。他出声安慰道:“好在圣上和史阁部支持叔父,才让那些奸贼不能得逞。”

    堵胤锡笑了笑,点头道:“陛下的确乃圣明之君。为报圣恩,老夫此去必要收服闯军。正明,此次你随老夫入城,千万莫再提闯贼二字,今后也不许再提。”

    堵正明脸色一红,低头道:“侄儿知错了。”他和大多数官兵一样,在心中一直示闯军为贼。有时候一时口快,便说了出去。

    堵胤锡接着转头向周培公道:“培公,你代老夫去办件事。”

    周培公一躬身,“请督帅吩咐。”

    堵胤锡道:“你先入城去见牛金星,让他全力配合老夫完成收降事宜。”

    看周培公乘小船而去,堵胤锡转头向堵正明道:“正明,此子将来必成大器,你要多多与之相交。”

    堵正明勾了勾嘴角,“叔父对他的评价很高啊!”

    堵胤锡点了点头,“依老夫看,将来大明能堪当重任者只有张煌言和周培公二人。”

    堵正明笑了笑,“有叔父在,哪里轮得到他们?”

    堵胤锡轻轻的摇了摇头道:“叔父老了,将来是你们这些年轻人的。”

    这时,突然一阵江风吹来。堵胤锡感觉喉间不太舒服,忍不住咳了起来。一声接着一声,整个身子仿佛都在颤抖。

    堵正明脸色一变,连忙上前扶住。

    堵胤锡摆手推开他,右手捂住嘴,扶着船栏,慢慢弯了下去。整个身子缩在一起,看起来十分孱瘦。

    堵正明蹲在一旁有点不知所措,只能用手不断轻捶他的后背。

    过了好一会,咳声渐息,堵胤锡才逐渐缓过神来。他背靠在船栏上,闭着眼睛,不住的喘着粗气,满脸都是疲惫。

    又过了一会,堵胤锡睁开眼睛,“正明,扶我起来。”

    堵正明脸色担忧,点头搀着堵胤锡的胳膊,他突然“呀”的叫了一声,“叔父,这?”

    堵胤锡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衣袖上有斑斑血点。他翻开右手,却发现手心里满是鲜血,如斑斑桃花般鲜艳。

    堵正明脸色大变,高声喊道:“来人啊!快来人啊!”

    堵胤锡连忙摆手止住他,“别吵。”

    有几个亲兵持刀上来,“督帅,什么事?”

    堵胤锡摆手道:“无碍,你们都下去吧!”说话间,他把右手放在了背后。

    众亲兵彼此看了看,虽然心怀疑惑,但还是向堵胤锡拱了拱手,缓缓退了下去。

    看众人消失在视野间,堵胤锡道:“正明,扶我回船舱。”

第一百七十九章 夺扬州

    在船舱里,堵胤锡洗了洗,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在堵正明的搀扶下躺在床上。

    “叔父,我现在就下船去给你找郎中。”堵正明说。

    堵胤锡疲惫摆了摆手,“不用了,歇歇就好了。”

    堵正明摇了摇头,“叔父,我什么都听您的,但这次不行。您歇着,我去去就来。”

    堵胤锡喊住了他,“正明,这两天我就要入城去见李过。如果让他知道我病了,恐会生出其他的乱子。毕竟当日李建泰贸然下令进攻岳阳,与之结下深仇。若我生病,接管湖广军的便是李建泰,李过定不会心安。即使要找郎中,也得待收服李过他们之后,况且现在在船上,你又要去哪里找?。”

    堵正明还欲再言,堵胤锡摆手止住了他,“正明,就这样了,不要再劝吧!让船靠岸停下,等天明后我們再走。”

    九月初,堵胤锡孤身入荆州。

    李过处死满清使者,率手下十数万闯军降明,被编为忠贞营。

    刘芳亮撤离岳阳,让出长江航道,堵胤锡亲率马进忠、王进才二将及五万精兵乘船西上。和闯军水路并进,威逼襄阳。

    吴三桂听闻李过降明之后深怕明军攻取襄阳后会进取川蜀,也不再犹豫,亲率四万精兵驻兵秭归,牵制江陵闯军。

    同时,又令大将吴之茂率兵八千从汉水方向进驻勋阳府,掩护襄阳清军侧翼。

    孙可望同样得知这样的消息,唯恐明军会趁机北进,率部星夜撤回了合肥。

    隆武帝朱聿键也深感不安,听从金声的建议,主动去除帝号,以此为条件和南明谈判。但在由谁统率江北军队上,他无法和孙可望保持一致。

    孙可望掌握隆武军八成的兵力,觉得应该由自己统率所有的江北军队。

    他向南明使者提出朝廷应该将朱聿键调回南京,而封他为秦国公,大将军,由他统率江北所有军队进行北伐。

    这样的条件别说朱聿键不同意,连南明朝廷也不同意。

    南明之所以开出那样的条件,只因为朱聿键姓朱。孙可望一个叛贼,还是曾经挖了老朱家祖坟的叛贼,他们怎么可能允许他统率江北所有的军队?

    况且南明朝廷以为已经收服湖广闯军,西线再无战事,多数南明众臣认为并非一定要收降隆武军。

    这种想法最终落实到了行动上。

    朱慈烺下旨恢复朱聿键的唐王爵位,封其为大将军,让之统率江淮的所有隆武军。

    剥夺了朱聿键曾经给予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的侯伯之爵,但以朝廷名义分别封他们为忠义侯、顺义侯和归义侯。

    后人称之为三义侯。

    孙可望对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满意,但他也知道形势并不利于他。

    在南明朝廷答应他可以继续统率手下的所有将士,辖地内的赋税由其掌管。每年还为之提供白银五万两,精米十万石。所有的官员、将领都由他任命等条件后,孙可望勉强接受了南明的封爵。

    后,孙可望留下艾能奇镇守合肥,监视朱聿键,自率大部分隆武军精锐北上前往凤阳。

    在那里,孙可望增修城墙,兴建侯府,储蓄粮草,四处招兵买马。他对明廷完全不信任,只是想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之地。

    此外,孙可望还打着共同抗击满清的名义派人前往济南,希望和周显保持良好关系。而且特意把这样的消息透漏给南明那边,借机讨要更多的钱粮。

    这明显触动了南明敏感的神经。

    朱聿键虽然是名义上的唐王、大将军,但完全指挥不动孙可望和他手下的大军。再加上他对朱慈烺所领导的南明朝廷也不完全信任,而且心中还存有一点帝王的心思,也拒绝了南明向江淮派兵的请求。

    这样造成的结果是南明虽然名义上收降了隆武军,但却完全控制不了江淮,甚至连明军都进入不了江淮。

    反而因为收降了隆武军,每年都需要向之提供大量钱粮。

    再加上收降闯军的军饷和辎重,明廷新建的十团营的耗费,南明朝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赋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稳固南京的防守,更因为对周显的不信任,南明朝廷内的主战派占据了优势。

    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祥在史可法的默许下,下令在扬州内隐藏的锦衣卫鼓动扬州漕丁作乱。

    邵宗元下令打开扬州南门,张名振手下将领阮进率六千精卒以平叛的名义进入扬州城中,袭取了府衙及粮库,同时接管了城内的盐场和钱庄。

    因为明军对此事做的十分隐秘,又及时封锁城池,等安插在镇江城内的细作把张名振大军出动的消息传到扬州之时,时间已经太晚了。

    而且,城内只有千余周显军,面对数倍之敌,也显的无比势单力薄。

    守备裴守政下令放弃城内其他地方,全军退到北门固守,同时派人紧急向在高邮城的驻军求援。

    得知消息的阮进欲要强攻北门,但被张煌言出言阻止。

    扬州本为双方共有,增兵甚至夺取扬州,或许将来和周显还可相谈。若攻杀周显军士卒,那事情就再无转圜的余地。

    而且这样一来,平定叛乱的理由也不再有用,在大义方面对朝廷有亏。

    张煌言建议以重兵将城内周显军堵在北门,隔绝其水粮供应,派人前去劝降他们。若他们不愿归降,可放任他们自由离开。

    只要得了扬州城,对大明来说这次出兵就是值当的。

    之后张名振率更多士卒到达,他也赞同张煌言所说的,但也认为不可不做防备。他派出三千水卒进驻扬州之北的邵伯镇,封锁了淮水到长江的入口。

    同时,张名振又传信郑鸿逵,请其率一部水师移驻镇江,以防不测。

    唯一出乎明军意料的是周显军的反应速度。

    在明军突入扬州城的第二天,驻守高邮的参将陈王信便率五百骑卒,三千步卒,直杀到扬州城下。在明军还未隔绝扬州内外联系之前,与城内守军成功会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595/ 第一时间欣赏末代驸马最新章节! 作者:白马啸秋风所写的《末代驸马》为转载作品,末代驸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末代驸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末代驸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末代驸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末代驸马介绍:
Q意Q交流群:680509591末代驸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末代驸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末代驸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