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三十三章 李正将来的样子

    李世民坐在别院的院子中,房玄龄和秦琼刚刚离开,王鼎便走来说道:“陛下,上官仪去见过李正了。”

    拿起一颗还有些烫手的玉米,李世民一边吃着说道:“李正和上官仪都说了什么?”

    王鼎低声说道:“不是很清楚李正和上官仪说了,老奴问了问晋王殿下,说是上官仪讲只要长安令一句话,上官仪就算是抗旨也会为李正办事。”

    听完这话李世民冷冷笑了笑,“李正怎么回应的。”

    王鼎低声说道:“李正说了,上官仪说了这话会害死李正。”

    李世民吃了一口玉米说道:“玉米这个东西朕当初见丽质拿进宫中吃过,第一次吃得时候还觉得味道很不错,吃多了也就那样,不过倒是让朕如厕的时候舒坦了不少。”

    说着李正陛下话风一转怎么又提到玉米了,王鼎干站着有些不知道该如何答话。

    李世民吃着玉米说道:“朕看你以前如厕也需要挺久的,要不你也吃点。”

    王鼎说道:“老奴在泾阳经常吃玉米土豆这些稀奇的食物。”

    “也对。”李世民点头道:“你在泾阳这么长时日,确实可以每天吃到。”

    王鼎点头,“其实玉米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做法,老奴最近也在研究,只是长安令平日里不怎么透露玉米的其他做法。”

    李世民思量半晌说道:“临走前找李正要一些玉米的种子,朕打算在宫里也种一些。”

    便秘这种毛病,平日里也时常困扰李二。

    期间也服用过不少汤药,一直没怎么见好。

    倒是玉米这个东西,吃完之后第二天就可以拉个痛快。

    这种感觉确实很不错。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玉米,接过宫女端来的热茶喝下一口舒坦的长出一口气。

    王鼎又说道:“陛下,杜尚书也已经收到了旨意,想必这两天就会去见上官仪了。”

    李世民放下茶碗,“李正不在朝中为官,不过在李正手下办事的那些人,可一个个都是好手。”

    王鼎说道:“上官仪平时虽说有懒散的时候,不过办事确实很有条理,还有许敬宗平日里看起来虽说有些不着调,还有些放浪,但确实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李义府平日里也经常插科打诨,但办事也不马虎。”

    李世民还了一个坐姿说道:“李正开了一个书院,书院中的孩子全是泾阳村的孩子,朕看过这个书院,书院很多知识都是李正编写的。”

    王鼎没有否认,这期间也去书院看过。

    从李正发迹开始,李正的很多习惯都带给了村子里的孩子,以及村子里的人。

    比如说饭钱一定要洗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泾阳村子里的人已经不喝生水了,还有早起晚睡都要刷牙,刷牙是用一种小小的刷板做的。

    若是村子外的人知道这些事情,就会觉得泾阳的人像是活在另外一个世界。

    再想到书院的孩子,如今那些孩子在一些知识的水平上已经高于很多孩子了,甚至比成年人还要高。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说以后会不会出现天下门生出自李正门下?”

    王鼎沉默半晌,就算是李正再富有他也不过是一个富有的人,李正手中没有权力。

    纵然陛下给了李正龙武军的兵权。

    但是这兵权也不过是装个样子,龙武军的兵权依旧还在陛下的手中,而且自从李正接手龙武军之后,对龙武军就是不管不顾。

    这似乎是一种无声的默契,李正很抗拒权力。

    一个没有权力,却很富有的人对陛下,对皇权都没有影响。

    可若是将来李正的人都大权在握,上官仪,许敬宗,李义府,还有薛仁贵,王玄策,这些人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本事,可都是在政事和练兵方面都体现出了拔尖的本事。

    这些人将来可都是有大用的。

    而且都是在李正的手下发迹,并且许敬宗和李义府当初也是被吏部不看好,现在却在李正的手下做的更好,虽说为人不怎么样,但是表现出来的能力确实很多朝中大臣所欠缺的。

    许敬宗和李义府的办事能力确实很好,不然也不会成为李正左膀右臂。

    成为泾阳的二把手。

    “不过李正的泾阳书院倒是没有教授孩子们太多关于朝政的东西,教的都是一些本事和一些科学方面,数术,医术方面的知识。”

    “确实是这样。”

    王鼎回话道。

    现在也不敢说将来李正会不会成为陛下担心的人,但李正手底下的那些人确实都很不少,而且现如今朝中革职了不少大臣。

    这些大臣或多或少和五姓有关系。

    若是将来李正真的成为了陛下所担心的那种人。

    那么李正将来的地位,可能会比五姓更恐怖,五姓只是各家办事。

    李世民烦恼地站起身,看着窗外正在丰收着粮食的村民说道:“王鼎,你觉得李正会不会成为那种人。”

    王鼎低声说道:“老奴不敢说。”

    “不过按照李正的性子,朕觉得他只是想过数钱的日子,并不想过权力滔天的日子,你觉得是吧。”

    “老奴也觉得李正只是一个爱钱的人。”

    房间里又重新安静了下来,王鼎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该说什么,陛下和李正之间的关系太过复杂。

    长孙皇后走进来说道:“陛下都已经准备好了,明日一早就可以回宫。”

    “宫里一堆的事情,西北边关的就要出兵了,想来承乾一个人在朝中也应付不过来了。”

    “听宫里的来人说,承乾这两日确实很忙,每日都忙到深夜。”

    李世民说道:“承乾这些日子确实挺努力的。”

    听到李世民说李承乾很努力,长孙皇后心里也踏实了不少,所有孩子中陛下最看重的就是承乾,给承乾的压力也是最大的。

    李世民又说道:“青雀这些日子怎么样了。”

    说到李泰,长孙皇后笑了笑说道:“青雀啊,青雀这些日子也在忙着括地志的事情,不过据青雀府上的下人说似乎有喜欢的人。”

    “嗯?”李世民皱眉说道:“有喜欢的人了?谁家的女孩子?”

第七百三十四章 李泰的青春

    长孙皇后说道:“青雀倒是没说,妾身让人暗中去查了查,是一个寻常人家的孩子。”

    听到长孙皇后的回复,李世民皱眉说道:“寻常人家的孩子?”

    长孙皇后点头,“长相倒是可人,她是家中的独女,在长安经营着一家酒坊,打听了一圈倒是老实人家。”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青雀很喜欢那个姑娘?”

    知道李世民的话里话外的意思,青雀是当朝的魏王,皇子的身份娶一个平民女子做正妻显然不合适,就算是做皇子的妾室也是不合适的。

    最多也只能做一个魏王府的下人还差不多。

    李世民惆怅着说道:“青雀是怎么会喜欢上一个普通人家的姑娘。”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陛下,青雀也已经成年了,有看上的姑娘也是正常。”

    “姑娘只是普通人吗?”

    李世民低声说道,言辞中带着一些质问的语气。

    长孙皇后也明白陛下的心思,李世民是担心有心怀不轨的人利用那个姑娘接近青雀,或者说是这个姑娘别有用心。

    有时候想想李世民是不是太过猜忌别人了,作为一个青雀的父皇,又是皇家的主心骨,李世民当然不允许别有用心的人打皇子的主意。

    就像是当初,陛下一开始并不考虑把丽质许给李正。

    要不是发生了这么多波折,说不定丽质就许给了长孙冲。

    当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李正。

    皇家子嗣下嫁给寒门子弟这种事情可能也只有李正这样的人了。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陛下放心,妾身已经安排人去盯着,若是别有用心之辈,妾身会安排处理的。”

    李世民这才点头,“近日把一些能调回宫的人都让她们回宫吧,不要太打扰这里的村民。”

    长孙皇后稍稍点头。

    当今陛下和皇后正在商量魏王的人生大事。

    此刻李泰刚跑完步累瘫在地上。

    “魏王殿下,接下来还要做三十个仰卧起坐。”李正悠闲地吃着鸡翅膀说道。

    “这才跑了这么会儿功夫,怎么就累瘫了,魏王殿下你这体力不行啊。”程处默也啃着鸡翅膀说道。

    李泰吃力地爬起身说道:“你们又没跑这么久,我要歇会儿!”

    李正拿起一碗烤鸡翅膀说道:“那我还是把这些鸡翅膀倒了吧!”

    见李正真要倒鸡翅膀,李泰连忙说道:“慢着!我练!”

    把这盆鸡翅膀重新放下来,李正说道:“大虎,给魏王殿下演示一下仰卧起坐。”

    大虎点头道:“好。”

    说完大虎就在地上做着仰卧起坐。

    李泰看了看大虎又看了看盆里的鸡翅说道:“鸡翅你们给我留一点不要全吃了。”

    李正吐出鸡骨头说道:“魏王殿下放心,鸡翅膀管够,可惜了有钱人不喜欢吃鸡翅膀。”

    李泰咬着牙开始做着俯卧撑。

    程处默吃着鸡翅膀说道:“其实鸡翅膀也挺好吃的,就是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些有钱人喜欢吃鸡胸和鸡腿。”

    见李正看着自己,程处默又说道:“俺老程家不一样,我和老货单过,我是我,他是他。”

    三十个俯卧撑做完,李泰半躺在地上不停地往嘴里灌着水。

    程处默看了一眼时辰说道:“我家媳妇这两日就生,等了快一年了。”

    李正点头道:“行了知道了,你赶紧回去照顾你媳妇吧。”

    李泰看着程处默一路走远,坐过来吃着鸡翅膀说道:“别看程处默是一个粗人,他照顾他媳妇可是很细心的。”

    吃着鸡翅膀李泰回过了气,理了理头发说道:“李正和我去见一个人。”

    李正狐疑地看着李泰,“女人?”

    李泰认真地点了点头,“我和你说这件事我父皇母后还不知道。”

    李正对李泰说道:“魏王殿下,你知道我的,我这里人平日里不离开村子。”

    李泰说道:“你放心,我就和她约在村外。”

    说完李泰回到马圈,换上了大虎平日里穿着的衣服。

    “和以前一身锦衣的魏王相比,我觉得你还是穿成这样比较顺眼。”李正上下打量着说道。

    “有吗?”李泰低头看着自己的衣着,又说道:“大虎,我们一起去。”

    跟着李泰往村外走着,这胖子现在看起来一脸的姨夫笑容。

    “青春啊。”李正感慨道。

    “春天不是已经过了吗?”大虎走在一旁说道。

    “春天确实是过了,不过对有些人来说现在才是真正的春天。”

    大虎一脸尴尬地说道:“没听懂。”

    李泰拍着大虎的肩膀说道:“等你有了喜欢的姑娘,你就知道了。”

    一路走着,李正问向李泰,“你见个姑娘为何一定要穿成这样?”

    说到这里李泰的神情有些落寞,“起初我见到这个姑娘对我爱答不理,其实她是一个很善良的姑娘。”

    李正点着头。

    李泰又说道:“不论我怎么向她表示好意她都不理我,有一次我看到她竟然给路边的乞丐分馒头。”

    “然后呢?”

    大虎也来了兴致追问道。

    李泰接着说道:“之后我就穿的朴素了一些,说是我家做生意把家产陪完了,沦落到这种地步,她才理会我的,她不喜欢那种富贵的人。”

    大虎小声问道:“她不知道魏王殿下的真实身份吗?”

    李泰惆怅道:“我还没和她说过,以后找个机会在和她解释吧。”

    三人走到村外,这里是泾阳坊市的路口,行人不少。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扫了一眼路过的行人。

    一眼就看到了等在路边的一个女子,正有几个衣着华贵的公子哥取笑着这个姑娘。

    看那姑娘一脸慌乱的神情步步后退,李泰就要冲上去。

    李正拦住李泰给了大虎一个眼神。

    李正带着大虎走上前去说道:“几位,你们欺负一个弱女子怕是不太好吧。”

    为首的一个公子哥看着李正眼神带着戏谑,“你谁呀?小爷我看中的姑娘还想来抢是不是?”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这泾阳坊市的治安该加强一下,怎么会有这种人进来。”

    “你说哪种人?”对方说着就要上前。

    大虎上前迈一步抬起一拳就打在对方的脸上。

第七百三十五章 门阀子弟

    对方被大虎的一拳闷声打倒在地,李正瞧着场面说道:“这泾阳坊市的治安以后要好好加强一下了。”

    “你是什么东西,竟然敢打我!”对方重新站起身指着大虎说道:“你知道我爹是谁吗?”

    听到这话,李正也来了兴致,“你爹谁呀?”

    “我爹乃……”说到这里对方一阵语窒。

    李正回头看了一眼李泰的神色,对他们说道:“不管你们的爹是谁,在泾阳坊市闹事那就让你们的爹亲自来领人。”

    说完李正对大虎说道:“叫人。”

    大虎点头吹响一声口哨,正徘徊在泾阳坊市的护卫队,当即赶来。

    来人是村子里的大伯,李正对带队的大伯说道:“这几个富家子弟在这里闹事,还请大伯将这些人拿下。”

    大伯看了一眼情况当即说道:“敢欺负我们正儿?全部拿下!好好教训。”

    一群人上前立刻将这几个富家子弟押在地上。

    眼前这个穿着简陋的人竟然可以叫得动泾阳的护卫队?

    泾阳护卫队名声在外,就算是卫府的兵马都不敢随便招惹,而且就连当今陛下也住在泾阳。

    这几个富家子弟面色煞白,眼下也明白了自己踢到了铁板。

    眼前这几个人说不定是李正的人。

    等到这几个富家子弟被带走之后,李泰急忙来到那个姑娘身边安慰着。

    那姑娘疑惑地看着李泰,又看向李正和大虎。

    李泰清了清嗓子连忙解释道:“这两位是我的朋友,他们都住在泾阳。”

    说完李泰还急忙使了使眼色。

    “那……”这姑娘还是有些犹豫。

    这泾阳是长安令的地盘,能够叫得动泾阳护卫队的人是什么人?

    她看着李正和大虎说道:“两位……”

    人家姑娘也不傻,一定看出了异样。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我们是给长安令养马的,当初胖子家和长安令做过生意,那时候就认识了,平日里有闲就出来一起玩。”

    说完李正也朝着李泰使了使眼色。

    李泰连忙点头说道:“他们就是两个养马的。”

    那姑娘这才点了点头,上前两步行礼说道:“多谢两位帮忙,小女子家中经营着一家酒肆,若是不嫌弃……”

    “不用了不用了。”李正摆手说道:“我们不好酒,再者说也只是出来散散心。”

    李泰对她说道:“这两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做电灯泡不是一件好事,李正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家里的锅里还热着菜,就不就久留了,今日只是来跟着胖子认个人,以后也好互相照拂。”

    说完李正就带着大虎离开。

    李泰明白李正的意思也说道:“改日一起吃肉。”

    瞧着李泰和这个姑娘走远,大虎小声说道:“长安令,你说魏王殿下为何一定要瞒着身份呢?”

    李正长叹一口气,“青春啊。”

    走回村子里,李正就瞧见了那几个纨绔的富家子弟被押在护卫队营地的村口。

    许敬宗正在盘问着他们。

    李正走上前说道:“审问地怎么样了?”

    许敬宗回道:“长安令借一步说话。”

    跟着许敬宗走到一旁,李正回头看了眼那几个此刻被揍得一脸乌青的富家子弟。

    许敬宗双手揣在袖子里一脸犯难地说道:“长安令,这几个公子的来头确实不小。”

    泾阳坊市的名声如今不是在关中响当当,但凡有点身份的人都知道当今陛下就住在泾阳,寻常的富家子弟自然不敢来泾阳闹事。

    许敬宗低声说道:“关中的富家子弟,哪怕是国公皇戚也不会轻易来泾阳闹事,这些人其实是来自陇右的关陇门阀。”

    “关陇门阀?”

    “对,关陇门阀自前隋之前以将门著称,他们可都是掌握着一地兵权的大门阀。”

    “咱们惹得起吗?”

    许敬宗思量了半晌说道:“那要看长安令想不想招惹了,在下和长安令交一个底,关陇一地的门阀不是五姓七望,陛下可以对五姓动手,但是对关陇门阀陛下多少还要看看时机。”

    “说白了就是当今陛下也要给关陇门阀几分面子,你直说不就行了。”

    许敬宗连连点头,“关陇的那几家门阀可一直都是长孙无忌在泾阳,当初太上皇李渊从泾阳起兵其中少不了关陇门阀的帮助,关陇李姓才有了现在的李唐,招惹也行毕竟长安令没有什么把柄,若是不想招惹把人放了道歉就行。”

    李正冷笑道:“放了?!他们在我泾阳调戏姑娘,有损我泾阳风气,咱们泾阳的风气自然要正一正。”

    许敬宗低声说道:“要如何处置。”

    李正说道:“阎立本不是在修缮长安令的排水渠吗?”

    许敬宗点头,“确实挺忙的,据说每天都忙到夜里。”

    “我们泾阳最近不是忙着在做预制板,不如让他们去做一点体力活,顺便打扫泾阳坊市的街道。”

    “明白了。”许敬宗点头道:“这样的人就应该严惩,败坏我们泾阳风气。”

    听许敬宗这么说着,李正饶有兴致看着他,“刚刚你不是一副怕事的模样,现在怎么又如此正气凛然了。”

    许敬宗抬着下巴说道:“那还不是长安令给了在下底气。”

    李义府带着一队官吏而来,“长安令,杜尚书带着人来了。”

    李正回首看去,杜如晦带着一队官吏正朝着这里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上官仪。

    杜如晦微笑地说道:“李正好久不见了。”

    李正拱手说道:“杜尚书近来可好?”

    杜如晦有些感慨,“说来长安令的药吃了一段时间,现在毛病倒是没有以前这么严重了,偶尔发作的服用几粒。”

    看着杜如晦的气色,李正心里想着大唐一朝老一辈的毛病还挺多的,李渊看着有些高血压,秦琼又是贫血,李靖听说脚不太好使了,程咬金大概率已经酒精肝了。

    “这一次老夫来还是想和长安令说一下如今五姓的局势。”杜如晦说道。

    “杜尚书还请借一步说话。”

    带着众人走入村子里,被押在一旁的几个门阀子弟怒声说道:“你们敢抓我!等我爹来了,有你们好看的!”

第七百三十六章 顾问

    听到这话,杜如晦停下脚步看向喊话的富家子弟疑惑问道:“这几个什么人?”

    李正惆怅着解释道:“这几个家伙在我们的泾阳闹事,竟然敢调戏女孩子,这不给我抓了,败坏风气。”

    杜如晦听完点头,“风气确实需要管管,你如今身居长安令管着京兆府,虽说泾阳坊市是你的地界,但为官一日,你也要管管长安城的风气。”

    李正点头,“杜尚书说得是。”

    说完杜如晦长叹一口气:“如今朝中处处都要用来,三省六部如今都是身兼数职。”

    走到泾阳护卫队的一个大营房,这里是平时护卫队开会的地方。

    杜如晦带着这队官吏跟着李正走入这个营房,营房中放着一个个板凳。

    李正走到最前头说道:“杜尚书说说吧,这次来找我是有何事?”

    杜如晦坐在板凳上,看了看身后的这群官吏,“一开始收到陛下的旨意,我也没想好要怎么做,听说陛下是听了你的谏言才有了这道旨意,关于五姓的事情,我们要做到什么地步。”

    李正拿出自己做的保温杯喝下一口茶水。

    上官仪瞧着李正坐得笔直,这一次谈话可能就会决定五姓的未来。

    要说五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庞然大物。

    要说撼动这个庞然大物,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当今陛下和李正要扳倒五姓这棵大树。

    此刻想想还是让人感觉有些不真实。

    李正放下自己的保温杯说道:“这一次我们查五姓不是为了对付五姓。”

    听完这话,上官仪皱眉。

    李正又说道:“这一次真正的目的是去查查那些贪官污吏,凡是祸害百姓的或者说是侵占田亩,官员收受好处,或者说官吏治理不力方面的事情都要进行上报并且可以抓捕,有些官吏荼毒地方颇深,寻常百姓敢怒不敢言。”

    上官仪点头记下李正的话语。

    杜如晦再次问道:“要查到什么地步?”

    “不论他是门阀豪强,还是国公,还是皇亲国戚,一律拿下。”看着众人有些犹豫的表情,李正接着说道:“不过诸位放心,陛下会增派兵力帮你们。”

    杜如晦深吸一口气说道:“陛下也有这个如今朝中也要严查。”

    “除了查官吏的事情,还要有布置私塾和夫子,敢问杜尚书,现在朝中准备了多少人手。”

    杜如晦打开一份卷宗看着说道:“现如今朝中准备了三千七百名夫子,这些夫子到时候都要下放到各个郡县,开办私塾,朝中会给予俸禄,这一次上官仪带队查办各地,沿途也要布置私塾。”

    上官仪起身说道:“长安令放心,在下一定办好。”

    杜如晦低声说道:“李正,老夫想知道你的印书坊一天可以印多少书籍。”

    李正思量着说道:“挺多的吧,现在一天四五千册应该不是问题。”

    看着李正的神情,杜如晦又问道:“老夫想知道你们泾阳以后还会印什么书籍,你知道书籍对读书人的影响有多大吧。”

    书籍对读书人的影响确实很大,特别给读书人灌输什么样的思想。

    对读书人的控制,五姓更加熟练。

    杜如晦的问话也能理解。

    五姓一旦倒台,朝中肯定不希望有第二个五姓出现。

    李正说道:“如今的印刷厂都是邹国公张公瑾管着,一切印书印刷都要由邹国公过目,还有王鼎王公公负责看这印刷厂的印书,再加上印刷厂有当今皇后的份子,所有的账目都是皇后的人管着。”

    杜如晦问道:“那你呢?”

    “我啊?”李正喝了一口保温杯中温热的茶水说道:“我不过是一个坐地收钱的罢了,偶尔提供一些技术而已。”

    杜如晦苦笑一声,“说到底,你李正就只是一个收钱的对吧。”

    说到这里李正又有些惆怅。

    印书厂的账目是皇后的人管着,所有的生意往来,印了多少书皇后都能知道。

    再加上有邹国公张公瑾管着,还有陛下身边的太监王鼎看着。

    这么一想,印刷厂虽然是李正所建,李正不过是一个收钱的而已。

    印刷厂的运作似乎和李正没什么关系。

    李正说道:“印刷厂的事情诸位可以放心,产能可以跟上,我们泾阳自己还有不少的存货。”

    杜如晦点头道:“孔颖达现在已经离开国子监祭酒的位置,过些日子就会来泾阳。”

    “在下明白杜尚书的意思,孔颖达老夫子来了泾阳之后,在下就让孔颖达老夫子,做我们泾阳印刷厂的顾问。”

    “顾问?顾问什么?”杜如晦好奇道。

    “就是一种提意见的,嗯!平日里就给我们印刷厂出出意见。”李正说道。

    “原来顾问是这样。”杜如晦思量了一会儿说道:“李正,老夫身为长辈有些话还是要和你多说几句。”

    李正行礼道:“杜尚书请讲。”

    杜如晦跟着李正走出营房说道:“如今朝中正是用人之际,老夫知道你不愿意入朝中做事,可你也能给中书省做一个顾问。”

    李正诧异地瞧着杜如晦,“给中书省做顾问?”

    杜如晦一脸认真的点头,“队,提提意见,你的才能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就算是你不身居要职,提提意见也是可以的,若是意见好,朝中也可以采纳。”

    这杜如晦现学现卖还挺厉害的。

    李正思量着看向村口的远处,一队人马正离开泾阳,那是李世民带着回长安了。

    最难熬的酷暑也已经过去了。

    杜如晦也看着远处的人马低声说道:“李正,这一次要派出数千人离开长安前往关中各地,说实话这件事的动静很大,我和房玄龄商议了很久,这件事毕竟是你和陛下做下来的决定,并不是朝中决议的,其中有多少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都不知道,在很多事情上我们不能直接问陛下,我们只能过问你。”

    李正点头,“可以。”

    队伍一路朝着长安而已,一路护送的李君羡对坐在车轿中的李世民说道:“陛下,杜如晦已经到泾阳了。”

第七百三十七章 表率

    “朕知道了。”

    车轿中传来李世民的话语,语气还带着一些疲惫。

    李君羡回头看了一眼泾阳,拉起缰绳赶着马儿继续往前走。

    泾阳村里,李正听着杜如晦的讲述。

    “五姓控制着读书人,他们也控制着很多人的言论,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对五信来说他们控制了言论就是控制了人们的想法。”

    李正苦涩地笑了笑。

    杜如晦接着说道:“听起来是一件非常让人不可置信的事情,五姓振臂一呼,天下人读书人闻风响应,李正你想过这样的场面吗?”

    老杜会说这样的话,听起来有些像警告。

    这世道可以有一个五姓但不能有第二个。

    李世民和朝中怕的就是这样的场面。

    做一个皇帝,李世民想要的就是巩固他自己的皇权。

    至于读书人听谁的,当然只有他李世民自己。

    皇帝是这个世道自私到最不要脸的人。

    说不要做第二个五姓,其实李世民才是掌握天下读书人的人。

    多么腐朽啊。

    李正心里感慨着。

    杜如晦看着李正的神情,“长安令觉得我说的话对吗?”

    李正有些慵懒地打着还欠,“在下有些听不懂杜尚书再说什么,要说做生意,我可能在行,但这天下大事在下实在是听不懂。”

    杜如晦会心的笑笑,“刚听说你的名字的时候,很多人都笑你李正是一个傻子,现在看来活得糊涂点才是你最聪明的一面,李正,有时候老夫觉得你是不是活了两辈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的城府。”

    “哪里哪里,杜尚书过奖了。”

    杜如晦点头道:“该说的也都说了,有些事情老夫还是会来过问你,这两日朝中应该就可以做出决议了,一切事由朝中会准备。”

    李正朝着杜如晦行了一礼。

    杜如晦点了点头带着人离开。

    许敬宗一直在远处看着,知道杜如晦走远之后这才走到李正的身边。

    “长安令,这杜尚书这次前来是为了五姓的事情。”

    杜如晦是一个聪明人,传闻中房谋杜断果然不能小看啊。

    一段话谈完,杜如晦每一句话都带着警告的意思。

    做第二个五姓?

    李正叹息一声说道:“做第二个五姓也太没意思,真要逼急了我会选择造反。”

    “造反?”听到这话,吓得许敬宗一个激灵连忙说道:“长安令为何要造反。”

    李正拍着许敬宗的肩膀郑重其事地说道:“哪天我要是真造反了,一定先杀了你祭旗。”

    许敬宗尴尬笑了笑,“这不合适吧。”

    “怎么不合适了。”

    “要在下祭旗,只要长安令一句话,在下绝不二话,可若是没有人在长安令身边辅佐,在下死不瞑目啊。”

    许敬宗一脸郑重其事说道。

    不得不说许敬宗这人说瞎话还真是不脸红的。

    李正笑道:“看你这人精的模样杀了你真可惜了。”

    许敬宗连忙说道:“在下死不足惜,长安令一句话,在下这就去死。”

    李正笑道:“那你去呀。”

    “这……”

    见许敬宗犹豫在原地,李正笑道:“怎么又不去了?”

    许敬宗躬身说道:“在下手头上还有一堆事情没有忙完,等在下帮长安令办事情都办好了立刻就去死。”

    见许敬宗转身要走,李正说道:“行了,和你说笑呢,没想着要你死。”

    许敬宗停下脚步低头站在一旁。

    李正说道:“杜尚书和我说了很多话,看来朝中与陛下已经开始提防我们了。”

    许敬宗使劲眨了眨眼,“是兵器案的事情?”

    李正叹息道:“不是兵器案的事情,是以后的事情,他们怕我成了第二个五姓,你说我是那样的人吗?”

    许敬宗躬身说道:“不论长安令是什么样的人,在下都愿意跟随长安令,不过……”

    “不过什么?”

    许敬宗看了一眼四下又说道:“有道是君子本无罪,怀璧其罪,不得不防。”

    看着许敬宗的神情,李正拍了拍他的肩膀,“要不还是杀了你祭旗吧。”

    许敬宗开口笑道:“长安令真爱说笑。”

    “魏王殿下,看中了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在长安和她父母经营了一间酒肆,你暗中派人盯着点,保护一下。”李正说道。

    “这就去办。”许敬宗收到话语离开。

    等李正回到泾阳护卫队的营地,杜如晦已经带着官吏离开了。

    瞧着那几个富家子弟嘴里还骂骂咧咧,程处默不耐烦地说道:“要不揍他们一顿,让他们闭嘴。”

    李正说道:“不着急先饿着他们,饿的说不动话为止。”

    程处默点头。

    这几个富家弟子不认识眼前这个与自己年纪相仿的人,但是认识程咬金的儿子程处默。

    见程处默听眼前这个年轻人的指示。

    这几个富家子弟也都不是傻子,泾阳护卫队是如今的泾阳郡公李正的,据说蜀王殿下管着。

    李正和龙武军还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关系。

    传闻中李正的实力捉摸不透。

    但凡得罪李正的没什么好下场。

    李正看了这几个富家子弟一眼,转身走回村子里。

    坐在田埂边的李绩见到李正从田埂边回来,连忙走上前说道:“今天听说朝中来了人和你商谈事情。”

    李正点头道:“还不是五姓的事情。”

    关于五姓的事情李绩不想多问,安静地和李正走了几步,李绩说道:“你小子如今贵为郡公,虽说娶了公主,但也要多几房妾室。”

    夕阳下照着的村子多了几分安静,李正停下脚步看着李绩,“将军,在下如今还不想要妾室。”

    李绩拉着李正走到道路旁说道:“你说说你,你如今是郡公对不对?”

    李正点头。

    “是郡公就有妾室,如今朝中一直都在鼓励坊间生孩子,寡妇可以再嫁,下到臣民上到国公,都在鼓励生孩子,身为权贵也要做表率。”

    “大将军说的这个表率是什么意思?”

    李绩放低语气说道:“所谓的表率就是生孩子。”

    “有这种表率?”

    “你想想做国公郡公,还有哪些国公权贵都在生孩子,那其他人是不是也跟着人生孩子,你要是不生孩子,你村子里都学你不生?这不好!”

第七百三十八章 妾室问题

    李绩又说道:“这不仅影响到你的村子,也影响了朝中大计。”

    李正倒吸一口凉气,“大将军这锅甩得有点大了。”

    “什么叫锅大了。”李绩对这种听不懂的话语直接略过,开口又说道:“老夫也是看着你长大了,也是看着你和长乐公主走到一起的。”

    这么一说也确实是这样,认识李绩也有好几年了。

    李绩说道:“你已经和长乐公主结为连理,什么时候有孩子这种事情皇亲那边已经有很多的话语了,大家对你们的看法很多。”

    李正叹息一声说道:“长乐公主才十八啊。”

    李绩说道:“按照宗正寺的记载,应该是十九了。”

    “有这回事?”

    “没错。”

    “那也太小了,下不去手。”李正认真地点头。

    “老夫的妻子十九岁的时候已经为老夫生了两个孩子了,十九岁不小了。”

    这世道还真黑暗啊,十九岁就让人家姑娘生孩子了。

    李绩小声说道:“你现在也是郡公,也该多几房妾室。”

    李正疑惑地看着李绩,“妾室?”

    “不瞒你说,老夫家里有个表亲,有个姑娘还算是不错,要不就老夫发话,将人许给你。”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原来李绩大将军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这个表亲。”

    李绩抬头看着天说道:“老夫这个表亲啊,不说她人长得多么好看,光是贤良淑德一般姑娘都比不了。”

    “大将军!”李正打断他的话说道:“是这样的,我妾室的是长乐公主在安排。”

    李绩说道:“当家的当然是男的说了算。”

    李正又说道:“这件事从当初娶长乐公主的时候,就已经约定好了,在下从小就是贫苦人家出身,咱们村子上上下下谁家能娶上媳妇都不错了,哪里还有人找什么妾室,最重要的是……”

    李绩瞅着李正,“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正停下脚步说道:“最重要的是在娶妾室这方面,在下实在是没有什么经验。”

    李绩思量半晌,想要说什么又三缄其口,长叹一口气就转身离开。

    看着李绩的背影,李正抬头看了看天。

    “李绩,大将军看起来有心事啊。”

    听到话语声,李正回头看去,原来说这话的是孙思邈。

    “孙神医,今日怎么有空出来闲逛了,平日里看你都在医馆里忙碌。”

    孙思邈伸着懒腰说道:“老道的弟子都被派去关外打仗了,最近这些日子每天书院出来之后就有了很多闲工夫。”

    说完孙思邈笑着抚须说道:“近日老夫给太上皇问诊,发现太上皇以前的老毛病好了不少,是你给治的?”

    李正回忆了一会儿,“太上皇有些高血压的毛病,就给了一些降血压的药。”

    孙思邈一脸中肯地点头,“那老道在问你,血压是什么,降压药是什么?”

    “这个……”

    见李正犹豫着不想说,孙思邈又说道:“李正,贫道知道你医术高超,谁还没有一个不传之秘,他们都叫贫道是神医,可贫道如何担得起神医这个名号,有道是医术一途,想要一脚踏进去可能容易,但是想要精通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看孙思邈这个架势,是要说起过去的样子。

    和老人家说过去,是一件特别烦恼地事情。

    老人家一说起过去,往往要说很久。

    李正说道:“孙神医,你想要说什么,你直说便好。”

    孙思邈神色了然说道:“若是有空,贫道想要和你聊聊医术上的事情。”

    和孙思邈聊医术?自己也就只有一些特效药,真要医术,也就是一些皮毛而已。

    跟孙思邈聊医术显然不太合适。

    李正无奈说道:“在下家里还有事,不如下次得空再和孙神医聊聊?”

    孙思邈这才点头。

    今天这一路上是怎么了?

    李正快步回到家中,看李丽质哼着小调缝补着衣服。

    “今天你看起来心情很不错。”

    李丽质抬头说道:“今日从关外送来一笔钱财,说是大牛让人送来的,还有大牛的一封书信。”

    李正接过书信看着上面的内容,看完之后才知道从西州城拉出来了一堆宝藏。

    这些财宝都是通过默呕运到关中的,还说了大牛打算开始开采银矿了。

    李丽质见李正看完了书信问道:“大牛怎么样了?”

    “信上说的倒是大家都平安。”李正接过徐慧端来的茶水喝了一口,“那些财宝呢?”

    李丽质指了指库房,“都在库房里放好了。”

    说完见李正就要走入库房,李丽质又说道:“今日母后回到宫里之后,就让人送来了口信,说是只要五姓的事情办成了,就让做国公。”

    听到这话,李正脚步稍停,“什么时候事情?”

    “我也不清楚,说不定只是朝中商议,并没有说什么时候决定的,还没有一个准信。”

    “难怪今天杜尚书话语这般的警告,孙思邈说话怪怪,李绩大将军还要给我介绍妾室,说不定他们早就知道了消息。”

    李丽质狐疑地看着李正,“你说李绩大将军怎么了?”

    李正也看向李丽质说道:“李绩大将军说要给我介绍妾室,当初说好了妾室的事情都由你决定,我就推脱了。”

    李丽质颔首点头,笑容也收了起来说道:“我知道了。”

    徐慧听得出来,公主殿下语气多了几分异样,再看正在开着库房大锁的李正,说来李正和长乐公主走到一起并不容易,想要给李正找妾室想来长乐公主不会很乐意,尤其是现在,长乐公主和李正之间还没有孩子。

    对妾室的事情,就算是要找妾室也要等李正和长乐公主有了长子。

    不过李绩大将军也算是李正的长辈。

    徐慧也明白公主殿下就算是有不满,也没有办法。

    好在皇家的婚事从来不是小事。

    李正的妾室,也没这么容易安置。

    打开库房的门,李正瞧着一堆堆的金子,拿起一块沉重的金块,“没想到这西域人还挺有钱的。”

    李丽质对徐慧说道:“拿一些绸缎给李绩大将军家的夫人送去,就说是多谢大将军关心我夫君的妾室。”

    徐慧笑着点头。

第七百三十九章 长孙无忌上门

    库房里最多的就是银饼,原本金子就不多,瞧着这一堆堆的金子,现在看来终于有钱可以用来修路了。

    李正走出库房,瞧着正在织衣服的李丽质。

    李丽质停下动作说道:“长安修建排水渠的第一期工程的预制板都已经做好了,只剩下阎大匠把预制板放到排水渠中,想来这一两个月就可以完工。”

    李正拿起一把枣吃着说道:“泾阳以南通往洛水的路也可以准备开工了,大牛让人运来的金子足够我们修路了。”

    说到金子,李丽质目光狐疑地看着李正。

    李正清了清嗓子一时间被李丽质的目光盯得有些发毛,“怎么了吗?”

    李丽质小声说道:“如今大牛人在西域,你说大牛让别人把金子运来的。”

    说完李丽质看李正依旧吃着枣子,见他神情凝重又接着问道:“这么多的金子从关外运到关中,边关各个关口难道不会盘查盘问吗?这是不是太离奇了。”

    李正吐出枣核一脸惆怅。

    李丽质又问道:“是不是这里面有父皇的份,还是说你们早就已经打通了那些关口的盘查,这里面的利益关系到底有多大。”

    李正长叹一口气,“这里面确实有你父皇的生意,兵器生意你已经知道了,运输道路都是你父皇提供的,这笔生意从贞观五年开始就一直做到了现在,你父皇罩着,王鼎从中运作,我的人负责招揽生意。”

    “不过你放心。”李正抬头看着天空说道:“这笔生意就已经要到停手的地步了,当然了,莫先生的名声很大,关外也有很多人自称自己是莫先生,以后的莫先生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人。”

    李丽质疑惑道:“你的意思是……”

    “兵器这种生意一旦有了一个开端,就很难再收回来,在关外现在已经有了很多人私自贩卖着关中的兵器,不管是横刀还是陌刀,只要拿着关中的兵器去到更远的地方,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很多人愿意铤而走险,风险虽然很大,但是利润也一样很大。”

    听完李正说得,李丽质低头说道:“若是有足够大的利益是不是也可以践踏人命。”

    李正对李丽质说道:“不过都是冷兵器而已,你放心我手上有足够碾压一切冷兵器的东西。”

    看李正的神情,李丽质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大牛挡住数万大食人,确实是一件很离奇的事情,他能够办到这种事情和你说的东西有关系吧。”

    李正没有否认地点头。

    李丽质重新站起身:“我今晚算算账,修路的事情确实要赶上日程,泾阳的生意要做大,修路也要跟上,就像你们的兵器生意一样,有了运输的道路才能把生意越做越大。”

    说完李丽质便回到了屋中。

    李正想着时辰也去了厨房做饭。

    李江山一直坐在李正家的楼顶上,记录夫妻两的对话。

    再看李正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李江山把手中记录的这番对话撕碎,虽说受皇后所命要盯着李正。

    但内心里,李江山不想和李正交恶,心里更拿不出针对李正的那份心思。

    不论外面的人怎么评价李正,至少在自己看来李正看起来不是一个恶人。

    女人总是感情用事,若是王鼎说不定就把这段对话原封不动地递交给陛下了吧。

    李江山自嘲地笑了笑,心里倒是没有后悔,反而长出一口气。

    只要李正不祸乱中原,不与皇家作对,其他的一切都是小事。

    第二日一早,泾阳就来了一个客人。

    这个客人有些特殊,他一到泾阳张公瑾就亲自来接见。

    长孙无忌站在村口看着张公瑾,“许久不见,别来无恙了。”

    张公瑾笑着说道:“老夫的身子已经一日不如一日了,倒是你还是壮年。”

    长孙无忌说道:“老夫来见李正。”

    张公瑾走到他面前,“李正抓那几个门阀子弟,就能惊动你长孙无忌,看起来门阀的脸面不小。”

    李恪站在一旁听着两人的对话,话里话外,长孙无忌和张公瑾的对话夹枪带棒的。

    长孙无忌看着村口说道:“老夫能进去吗?”

    张公瑾低声说道:“进去做什么,去见李正吗?”

    长孙无忌说道:“让李正放人!”

    “若是不放人,关陇的那几家门阀要带病上门要人吗?他们敢吗?”

    长孙无忌目光看着张公瑾,“公瑾,老夫一直以来都很敬重你,希望你不要像一个孩子一样胡闹。”

    张公瑾说道:“到地是老夫胡闹,还是你赵国公胡闹!”

    “你就这么帮着李正?”

    “难道像你长孙无忌一样,帮着门阀子弟为虎作伥!”

    两人之间的对话,李恪根本不敢插嘴,长孙无忌和张公瑾当初可都是父皇的左膀右臂,长孙无忌是当今国戚,他的妹妹就是当今的皇后,现如今凌烟阁位居首位的赵国公。

    张公瑾同样位列凌烟阁,虽然没有长孙无忌这么风光,但张公瑾不论是兵法还是在权谋上也是一等一的好手,玄武门的事情就是张公瑾在其中帮着策划的。

    长孙无忌又说道:“李正是李靖的弟子,可不是张公瑾的弟子。”

    “他是不是老夫的弟子不重要,只不过在老夫看来这件事李正做得没错,李正也没必要放人,如今朝中吏治要清明,就算是权贵子弟犯错也要认,而门阀子弟犯错,就要你长孙无忌亲自来要人,你赵国公的老脸可以不要,朝中的脸都要给你丢尽了。”

    “那几个门阀子弟,在关陇的那几个老家伙眼中很宠溺,事情不要闹大了!”长孙无忌警告道。

    “到底是谁想把事情闹大了。”

    长孙无忌怒目看着张公瑾挥了挥衣袖转身离开。

    等到长孙无忌走远之后,李恪才敢走上前说话,“邹国公,这个长孙无忌这一次来,就这样让他走了会不会不太好。”

    张公瑾笑着说道:“你怕他?”

    李恪摇头,“不是怕他,是不敢得罪。”

    “也对。”张公瑾说道:“这长孙无忌的手段出了名的阴险,多少人在他手里栽过。”

第七百四十章 在此一举

    李恪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可是这样真的好吗?就这样让赵国公走了。”

    张公瑾不屑地笑了笑,“长孙无忌这么做是为了保护关陇安宁,还是为了他在关陇的利益都不好,他赵国公经营关陇这么久从中拿了多少好处,说着为了大唐为了天下实则为他自己谋利,这个老狐狸的心思藏得深。”

    有些事情李恪也不好多说什么,当年张公瑾也是一个善于谋略的人。

    不光是在帮助父皇登基的事情上。

    前前后后,张公瑾帮助父皇做了不少事。

    只不过张公瑾一直以来都很低调,相比于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明面上的人物,而且还是凌烟阁的第一功臣。

    与长孙无忌不同的是,张公瑾更加地低调。

    更像是在陛下的背后为父皇的背后,为父皇出谋划策。

    要说谋略上老辣,张公瑾不会比长孙无忌差。

    甚至连长孙无忌都不敢小看张公瑾。

    沉默了一会儿,李恪说道:“按照李正的说话,那几个门阀子弟要做义工,去给我们干活。”

    张公瑾点头道:“就这样挺好的,就让这些门阀子弟做一些脏活累活,让他们知道知道穷苦人家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做一些苦力活,关陇门阀那边自有人向陛下分说。”

    李恪让人押着这些富家子弟去干活。

    一开始这些富家子弟还不愿意做这些脏活累活。

    但以不给吃饭为要挟的时候,饿了一天一夜的富家子弟也老老实实开始干活了。

    不得不说泾阳的饭食真的很好吃。

    这些富家子弟干活更加卖力了。

    长孙无忌去泾阳要人却无功而返的消息,很快就被李世民知道了。

    看完手中的奏章,李世民把奏章递给长孙皇后说道:“你看看,你家兄长还真是心急。”

    长孙皇后接过奏章,看着上面的内容,“兄长一直都在关照着关陇门阀。”

    李世民低声说道:“当初从晋阳起兵,关陇门阀的照顾朕一直记在心上。”

    瞧着李世民的神色,长孙皇后低声说道:“再怎么说,这件事李正没有做错,近些年倒是好些了,以前的时候妾身听过很多关于富家子弟的事情。”

    “陛下,关陇赵氏的那个老人家来长安了。”

    一个小太监走入甘露殿说道。

    李世民颔首说道:“朕明白了。”

    长孙皇后神色担忧地看了一眼李世民,以前陛下还要关照着一点关陇门阀的脸色。

    现如今情况不一样了,今时不同往日。

    现如今的陛下是天可汗。

    以前需要看关陇的颜色,现在不用了。

    陛下对关陇的做法或许也会不一样了。

    坐在家中的李正,听着许敬宗的禀报,“关陇那边的动作也很快,据说关陇一带来了一个老人,已经进了长安城。”

    李正低声说道:“长孙无忌无功而返,关陇就来了。”

    许敬宗小声说道:“长安令吩咐的那个女子,在下已经派人暗中布置好了,也打好招呼了,就算有人闹事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李正看着手中的书本点头。

    许敬宗接着说道:“长安令,在下多嘴问一句,那姑娘莫非长安令看上了?”

    李正斜眼看着许敬宗。

    许敬宗又说道:“只要长安令一声令下,在下就把人把那姑娘绑来,保证无人发现。”

    李正拿起茶碗喝下一口茶水说道:“那姑娘不是我看上的,是魏王殿下看上的。”

    许敬宗尴尬地笑了校,“是在下误会了,那姑娘也就一般姿色,长安令如何能看得上。”

    “上官仪他们怎么样了?”

    许敬宗拿出自己的小册子,看着说道:“已经过了洛阳马上就要世家地界了,一路上挺顺利了,过些日子就可以到太原。”

    这一次上官仪他们去太原要办的事情有很多,尤其是对付世家的事情了,上官仪和段纶之间的配合不知道会不会出问题。

    收拾好心情,李正说道:“这些日子多派人去照顾一下段纶和上官仪之间的事情。”

    许敬宗点头离开,走在村子里抬头看着天。

    正在安排人手的李义府见到许敬宗抬头看天,他也跟着抬头看着:“看什么呢?”

    许敬宗收回眼神说道:“你不觉得今天和以前不一样了吗?”

    李义府疑惑说道:“这天不是和以前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了,要变天了。”许敬宗低声说道,“五姓能不能推倒成败在此一举,陛下和长安令用了五年的时间,这五年长安令成长得太快了。”

    “原来说的是这个天变了。”

    李义府笑着说道。

    许敬宗收回心思说道:“李义府,我们以后的路也要好好想想了。”

    李义府点头道:“确实是这样,五姓这棵树到了之后,以后的长安令就和现在的长安令也不一样了。”

    许敬宗说道:“若真是这样,以后你打算怎么办?”

    想了一会儿,李义府长叹一口气,“不知道,还没想过。”

    拍着李义府的肩膀,许敬宗说道:“你说进了朝中我们还能做什么?五姓到了之后,长安令一定会比现在更加的避世不出,我们又是长安令的人,一份前程倒是没事,习惯了村子里的日子,这几年过得自在。”

    “真要去了朝中还能像现在这样吗?在长安令手下做事虽说无官无爵,但是没有负累。”

    李义府苦涩笑了笑说道:“以前说着跟着长安令来谋一份前程,现如今却不想要这份前程了,正像你说的,如今我们再去朝中还能做什么?”

    许敬宗和李义府一起在泾阳村子里走着。

    远处正有一群村民在做着排水渠的预制板。

    那几个被抓来的富家子弟正卖力地拖着石板。

    李正抓了这几个富家子弟,没有向官府通禀,而是私自拿人,私自让人做苦力。

    泾阳虽说是李正的封地,可于情于理都要按朝中的规矩办事,李正这么做是逾越了。

    李世民看完这份弹劾李正的奏章,苦恼地扶着额头说道:“麻烦来了,这李正还真是会给朕添麻烦。”

    放下手中的奏章,李世民抬头看见了站在一旁的高阳。

    高阳笑着说道:“父皇,女儿想去中书省。”

第七百四十一章 太过平静

    李世民越加疑惑了,瞧着自己的女儿,“你去中书省做什么?”

    高阳站得笔直说道:“女儿觉得中书省的大臣们一定很忙,在立政殿一直很闲想要做一些事情。”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你要做一些事情?你觉得你可以做什么?”

    “女儿可以做一些下人的活,帮忙端茶倒水,打扫也可以,父皇为国事殚精竭虑,大家都已经很忙了,女儿不想一直看着却什么都不做。”高阳像是知道李世民会这么说,非常快地给出了回应。

    李世民观察着自己的女儿,不得不说最近确实挺忙的。

    科举的事情如今正在紧张地布置着,明年就要开始科举,刚刚派出三万兵马去吐蕃。

    还要应对五姓的事情。

    如今朝中确实有一大堆的事情。

    李世民对高阳说道:“你可以去中书省帮忙但是……”

    “女儿不会打扰大臣们办事!”

    高阳说道。

    李世民这才点头,“你自己做事要注意分寸!”

    “嗯,女儿这就去中书省了。”

    高阳说完就离开。

    看着自己的女儿离开,李世民无奈摇头,也由着她去了,因为婚事的安排高阳闹了脾气,如今她肯跟朕说话,也算是一种好的转变。

    刚走出甘露殿的高阳心情很不错。

    按照皇姐的嘱咐,想要学本事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去中书省也不只是为了看朝中大臣是如何批阅奏章,是如何评论奏疏的,多看多想说不定就可以学到很多本事。

    当初皇姐也差点嫁给了长孙冲,要让父皇不把自己当作一件礼物就送了,要有自己的能力,要让自己与父皇之间有说话的底气。

    高阳心中肯定走向了中书高官安以南的数百里,便是中原的中心腹地,这里是太原。

    上官仪带着数百个官吏刚刚踏足这里就见到了段纶。

    此刻的段纶身边也跟着许多官吏。

    段纶笑呵呵说道:“上官兄好久不见了。”

    上官仪说道:“确实很长时间没见了,都差点没认出你。”

    段纶就着下巴的胡子说道:“朝中派你们来之前,长安令已经来信和我说过了。”

    “借一步说话?”上官仪说道。

    段纶跟着上官仪走到一旁说道:“太原的事情有些棘手。”

    上官仪长叹一口气说道:“先说说太原的事情怎么样了,我要如何配合你。”

    段纶拿出一份册子说道:“这是我搜集来的太原所有官员的名录,有很多官员明明有问题,但是我找不到确凿的证据,在这里宗族的力量太大,我们这些外来官吏难以插手。”

    上官仪看了一眼四周说道:“我知道一个叫郑撅,他是五姓子弟,可他却到泾阳想要向长安谋一份出路,到太原之前,据我所知他就在太原。”

    段纶低声说道:“我也知道一个人,他叫崔傅,以前也是五姓崔家子弟,现如今脱离了五姓,最近一直在赵郡一带走动。”

    两人交换了情报,大致心中有了算计。

    上官仪退后一步,“既然如此,我们几个应该碰个面才是,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想要推倒五姓这棵大树,先要了解他们。”

    段纶说道:“确实这样。”

    说完段纶又拿出一份卷宗递给上官仪,“这上面我对接下来的事情的安排,还望上官兄可以安排一下。”

    上官仪接过卷宗点头。

    说完段纶带着人便离开了。

    上官仪收起这份卷宗,也带着自己的官吏朝着另外一个方向离开了。

    来到一处驿馆,上官仪给了店家一块银饼便让跟着自己而来的官吏在这里歇脚。

    伙计很热情地端着酒菜上桌,上官仪开口说道:“店家,听说你们太原王氏很有名?”

    店家微笑着说道:“听口音,客人是从长安来的。”

    上官仪喝下一口酒水点头,“确实是长安来的。”

    店家说道:“咱们太原王氏确实在这里是大宗族,不过王氏宗族的人对我们都挺好的。”

    “都挺好的?”上官仪疑惑说道:“如何好了?”

    店家又说道:“他们宗族经营的是笔墨生意,不论外面的价格多贵,人家王氏卖的笔墨价格都不涨价,而且王氏的弟子也从来不会闹事,比外面那些世家弟子好多了。”

    “嗯。”上官仪稍稍点头。

    店家又说道:“客人有什么吩咐就招呼一声。”

    说完之后这个伙计也离开了。

    上官仪观察着四周,想着这个伙计说的话。

    接下来的几天,上官仪一直都在打听太原的事情。

    问了很多的百姓。

    也打听了不少店家。

    得到的回复都是对世家的肯定。

    如今看来这个太原也挺好的,不见得像是那些控制地方,控制士子的世家那样。

    民风这么好的地方,看起来像是一个路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如此平静的地方,段纶在这里呆这么久一定是有原因的。

    五天时间,上官仪带着人走了不少的地方,问了不少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上官仪心里总是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那就是太平静了。

    百姓们对官府,对世家连连说好。

    就连一点抱怨也没有。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多了的缘故。

    总觉得一路上有人跟着自己,可每次停下脚步这种感觉又消失了。

    来到太原的晋源一带,上官仪收到一份请柬,请柬是太原王家的人送来的。

    上官仪看着请柬上的内容,是要去天龙山一起看山。

    送请柬的下人说道:“这份请柬也给段纶段御史送了一份,段御史也答应了去天龙山。”

    上官仪收下请柬说道:“明白了,本官这就启程去天龙山。”

    送请柬的下人翻身上马便离开了,太原王氏如今的族长就是王屿,此人在外面的风评倒是不错。

    想要对付太原王氏,还是要知道太原王氏到底有什么秘密。

    打开段纶交给自己的卷宗,上官仪瞧着一个个官员的姓名,以及各个官员的所在的位置籍贯。

    上官仪觉得这一次天龙山之行有必要去一趟。

第七百四十二章 王屿的警告

    天龙山是位于太原的一座山脉。

    上官仪来到这片地界的第一时间就被这么的景色震惊了。

    走了一段路就遇到了段纶的人马,看段纶的人手比之前更多了。

    “没想到这太原还有这样的风景。”段纶笑着说道。

    “太原王家的人在哪儿?”

    上官仪低声说道。

    段纶看向远处的一个山峰说道:“山上呢。”

    上官仪顺着段纶的目光看去,“山顶果然有一处宅院。”

    回头看了一眼跟在自己身后的官吏,上官仪没有急着上山对段纶说道:“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观察太原,发现太原似乎并没有想得这么差,不过也装得未免太干净了,上下一片好,想必这也是段兄一直以来对太原不好下手的原因对吗?”

    段纶点了点头。

    上官仪又说道:“我们还是上山去看看吧。”

    两人各自带着自己的随行官吏一路朝着山顶的宅院而去。

    花了半个时辰的时间爬上了天龙山的山顶。

    走近之后才看到这座宅院修得有多大。

    站在宅院之前的下人走上前行礼说道:“段御史,上官御史,家主已经等候多时,请进吧。”

    上官仪和段纶沉默不语地走入宅院之后。

    虽说宅院修建在山顶,却也让人感觉非常地清凉。

    跟着这里的下人来到一处池塘边,王家的家主王屿就站在这里。

    王屿低声说道:“两位这段时间在太原过得可好?”

    段纶稍稍一礼说道:“挺好的。”

    王屿抬起头看着两人,“朝中的意思我多多少少明白,这两年五姓内部的变化也很大,有时候不服老还真是不行,我们这些老家伙已经不是年轻人的对手了。”

    段纶笑了笑,“看王家主还是壮年。”

    “壮年?”王屿苦涩地笑了笑,“不是说身体和年纪,老夫说的智慧。”

    上官仪疑惑道:“此话怎讲?”

    王屿长叹一口气,“一代人比一代人聪明终归是好事,五姓一直以来控制着天下绝大多数的读书人,而这些读书人的想法……”

    说到这里王屿指了指自己的脑子说道:“他们的想法都被五姓所掌握了,只不过都是傀儡而已,没有灵气,五姓宁可遏制民智也要保住自己的权力,这就是五姓一直以来做的事情。”

    “以前老夫听过一句话,五姓原地踏步了数百年,记得这句话是李正说的吧。”王屿喝下一口茶水,“其实这句话说得没错,五姓确实一直都在原地踏步,因为只有原地踏步五姓才能树立绝对的影响力。”

    上官仪不解地看着王屿。

    按说王屿是王家的家主,说话也应该向着五姓,现在这些话语听起来怎么像是在贬低五姓。

    段纶说道:“所以朝中要开科举。”

    “科举确实是好事,也是一件难事。”王屿感慨道:“不过可以慢慢来,总可以做好的,何况还有一个李正,老夫虽然没有见过李正,不过老夫觉得李正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上官仪一直打量着四周。

    段纶先坐下说道:“李正确实是一个脾性非常特别的人。”

    王屿笑了笑说道:“老夫想要知道,朝中对科举有多大的信心。”

    段纶接过下人端来的茶水说道:“朝中对科举的信心很大,如今的泾阳印书坊一直都在扩张,所印的书籍一天数千册。”

    “印书坊的事情老夫听说了,这也是我们五姓最担忧的,李世民手中有这样的利器,五姓中人个个想杀了李正的心都有了。”

    听王屿这么一说,上官仪说道:“前些日子倒是抓了几批来泾阳行刺的刺客。”

    王屿喝下一口茶水,“老夫知道,这么多刺客行刺失败,而且朝中有传闻陛下把龙武军交给了李正?”

    段纶说道:“在下离开长安有一段时间,倒是没有听说。”

    上官仪也坐下解释道:“确实有这么一说,倒是朝中的消息真真假假,陛下只是封了李正一个龙武军上将军,至于是不是把龙武军交给了李正,谁也不知道。”

    王屿气馁地说道:“以前的李正只是一个毛头小子,现在的李正已经让人看不透了,他到底有多少实力。”

    李世民是不是把龙武军都交给了李正,真不好说。

    龙武军一直都是一支很神秘的队伍,自从玄武门之变结束之后,龙武军就被李世民藏了起来。

    传闻中的龙武军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样的骁勇。

    还是说只是李世民用来唬人的一个手段。

    用这么一支神秘的队伍来镇住他自己的皇权。

    若说龙武军真的只是一个幌子,那李世民的这招也太高明了。

    王屿看着段纶和上官仪说道:“五姓族中事情老夫不想参与,只是希望你们可以对太原留一手,太原远没有你们想的这么恶劣,坏的官吏也有,好的官吏也有。”

    知道王屿要说到这一次谈话最重要的地方,段纶和上官仪也提起了精神。

    王屿又说道:“老夫知道你们到了太原一直都在查探,但五姓族中给老夫的压力,老夫不得不抹去一切,给你们一副太原最好的样子,那些你们看不见的关于太原的一切,在你们离开之后老夫都会交给你们,到时候是非对错,两位自己决定。”

    这话让上官仪和段纶都很诧异。

    段纶小声问道:“王家主,你该不会要背弃五姓投效朝中了吧。”

    王屿苦涩地笑了笑,“你们以为太原还在我王家的手中?五姓内部也会相互内斗,相互争夺利益,我们王家已经不是当年了,背弃五姓?老夫倒是想要背弃,可若是老夫对外面说了,王家氏族要死很多人的。”

    上官仪沉默不语地分析着,王屿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

    “说要挟也罢,如今的王家能做的太少了,太原的官吏不只是有王家的耳目,其他的几家的耳目又有多少!”王屿说到这里神色气愤,“老夫的儿子和女儿都已经去了长安,老夫也没有了顾及。”

    “想要对付五姓,你们还要去一趟赵郡,这五姓七望掌握十万士子,你们要面对的比你们想的还要可怕,赢了倒也好,输了说不定当年的十八路反王又会重演一次。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第七百四十三章 太原事

    天龙山上的风有些清冷,偶尔传来几声鸟鸣,王屿自嘲地笑了笑说道:“这里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老夫年轻的时候就想着下半辈子可以在这里与世隔绝地养老。”

    上官仪看了周遭一眼说道:“这里确实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王屿苦笑着说道:“太原王氏不会参与朝中与五姓之间的事情,你们下山之后老夫就遣散往家的士子,他们都是读书人,也都是年轻人,他们理应有他们自己该争取的前程。”

    听到王屿要遣散士子,上官仪神色一振说道:“王家家主开明,在下佩服。”

    王屿摆手说道:“该说的老夫都说了,想要知道什么,你们下山之后就明白了。”

    说完王屿坐在石椅上闭上眼,像是在闭目养神。

    上官仪和段纶一起走下天龙山,一路上段纶一遍遍回味着王屿的话语。

    走到山脚下,就有一个王家的下人递来一卷卷宗。

    段纶接过卷宗还没打开看,就看到这个下人已经哭了。

    上官仪疑惑道:“你哭什么?”

    话音刚落山上传来一阵哀号。

    两人一起回头从山上看去。

    递给段纶卷宗的下人哽咽着说道:“家主把这个给你们,家主就不能活了。”

    上官仪喝问道:“你什么意思!”

    下人抹着眼泪说道:“五姓七望,少一门都不行,太原王氏身不由己,这世道从来不是一家说了算的!”

    段纶的脸色骤变,拼尽全力顺着台阶往山上而去。

    一路狂奔到山顶,走入宅院之中。

    原本伺候在一旁的下人全部跪在地上哭泣。

    只有王家家主倒在石椅上。

    上官仪上前探了探鼻息和脉搏说道:“人走了。”

    跪在地上的下人说道:“两位,从此以后还请放过王家宗亲子弟,家主已经走了!这是他最后的遗愿!王家实在无心参与五姓与朝中的争斗。”

    上官仪语气颤抖地说道:“那也不用赔上一条人命!”

    “你们不是五姓中人,你们不懂如今的形势,太原王氏势单力薄,早已不是当年,家主把如此重要的东西交给你们,就算是家主不服毒自尽,五姓也不会放过家主的。”

    段纶手里拿着这份卷宗,不停地深呼吸着平复自己的情绪。

    半个时辰前还能说能笑,现在就这么走了。

    在这里呆了许久,段纶和上官仪失魂落魄地走出这处宅院。

    坐在石阶上,上官仪对段纶说道:“一开始我还是一头雾水现在我终于明白王屿的话了。”

    段纶说道:“我知道这些世家有多么黑暗,可我没想到会到这种地步,你说我应该自责吗?是我们逼死王屿的吗?”

    上官仪安静了许久,看着天空开口说道:“王屿问我们朝中对科举有多大的信心,或许他也在期望天下读书人都有出头之日的那一天吧。”

    段纶打开手里的卷宗,看着一条条账目和人命。

    上官仪说道:“现在眼前不论是刀山还是火海,我们都没有退路了。”

    段纶站起身说道:“走吧。”

    上官仪有些错愕,“做什么?”

    “怎么还要给王屿发丧吗?证据都在我手里,拿人办案!”

    跟着段纶走下山,上官仪也翻身上马,重新朝着太原而去。

    在王屿过世的第二天,果然就像王屿说得,王家一直以来控制的士子,也全部都被遣散,这些士子有些人会回乡教书,有些人会准备来年的科举。

    段纶带着一队队官兵来到一处县丞的府衙。

    府衙的县丞见闯进来的官兵,到了眼前就把自己按倒在地上。

    县丞看着段纶说道:“你们不是查过了吗?本官为官清廉为何还要抓我。”

    段纶冷笑着说道:“装得还真像啊,贞观三年五月,你私吞三十六户田地私自卖给权贵徐王氏!可有此事!”

    听到这段话,县丞的脸色煞白。

    段纶冷声说道:“我能准确地说出日子,说出田亩,你就该知道我手里有什么?”

    县丞彻底没了底气。

    段纶喝到:“带走!”

    几天之后,原本风平浪静的太原,一下子乱成了一片。

    上官仪和段纶带着官兵到处在抓人。

    整个太原的官吏都被抓得七七八八。

    而王家家主发丧之后,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山东地界。

    这个消息也传到五姓的其他人耳中。

    崔傅带着人赶到了太原,来到太原的王家悼念。

    在灵堂,崔傅见到了段纶,“段兄,好久不见了。”

    段纶也看着崔傅说道:“确实好久不见了。”

    看着灵堂,崔傅说道:“离开五姓之后这些日子我一直都在各地走动,没想到王家会有这样的局面,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在长安,想来应该也快知道消息了吧。”

    段纶点头。

    崔傅又说道:“在我印象里王屿并不是一个多坏的人,他非常的忠厚,也非常的和蔼,身在五姓家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说什么同气连枝真是笑话,把女儿和儿子送出去,王屿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子女,做到那一步,他已经用了全力了。”

    “希望他在天之灵可以瞑目。”

    正说着又一个走入了灵堂,来人正是五姓郑家的郑撅。

    当初郑撅代表五姓去和李正谈判,回来之后郑撅很少在人前露面。

    郑撅朝着灵堂深深一个鞠躬行礼,便看向了段纶这边。

    上官仪在泾阳见过郑撅,自然一眼就认了出来。

    只不过郑撅只是行了一礼什么都没说就离开了。

    “刚刚那个人就是郑撅。”上官仪对段纶说道。

    “看到了。”段纶也低声说道。

    崔傅说道:“段纶,等到太原这边的事情完了,你下一步要去什么地方?”

    “等到这边的事情做完,我们去赵郡。”

    崔傅深吸一口气,“赵郡是五姓中势力最大的一个,你们搞定了卢家,王家,现在也应该轮到赵郡了,扳倒了赵郡,你们这一趟也算是成功了。”

    “希望吧。”

    上官仪说道。

    段纶也说道:“这两日还要把太原收拾一番,我们过些日子就会动身去赵郡,崔公子可否和我们一起去?”

第七百四十四章 邯郸

    崔傅笑了笑说道:“在下正有此意。”

    半月之后,段纶坐在泾阳的郡守府邸清点着一个个被捉拿入狱的官吏。

    上官仪神色匆匆而来说道:“都已经安排好了,现在就可以上路去赵郡。”

    段纶对这里暂代的太原郡守嘱咐了几句话。

    便带着人离开,崔傅和上官仪都已经准备好了。

    查完太原的三千个官吏也都已经准备好了。

    上官仪拿着手中的卷宗说道:“这就去赵郡了。”

    崔傅说道:“赵郡和其他五姓不一样,赵郡李氏是将门出身,就连当今陛下也和赵郡李氏一脉有着牵连,赵郡可不好捏。”

    上官仪拿出一份奏章递给一个官吏说道:“去崤山调兵两万,开赴赵郡!”

    看到崔傅有些讶异,上官仪说道:“这一次给了我们兵权,可以调动整个崤山的所有兵力。”

    段纶也说道:“不然崔公子以为朝中往崤山增派兵力是为了什么。”

    崔傅拉着马儿的缰绳,要说心中没有惊讶是假的。

    早就听说段纶可以从崤山调动兵力。

    不过也只是小部分兵力,没想到现在只要上官仪一份奏章就可以从崤山调动一万兵马入赵郡。

    这一次李世民想要推翻五姓的底气很大。

    朝着赵郡一路走了一个月,终于到了赵郡地界。

    赵郡的气候一直很好,可以看到田地中即将收获的粮食。

    从田地的这端看去,更远方是一片朦胧的山脉。

    眼见千里都是沃野,足以说明赵郡一地的富裕。

    赵郡是一个充满传闻的地方,从战国开始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初的项羽就是在赵郡的巨鹿一战成名,破釜沉舟击败秦军。

    自那以后秦军大军主力败退,秦不久之后就亡了。

    更有东晋十六国,赵郡这片土地数次易手。

    早在李渊登基后就把赵郡称赵州。

    只不过更多人的心中还是赵君。

    段纶和上官仪一起放慢了行进速度。

    要说赵郡李氏,更是出过战国时期的名将,李牧。

    那时候的山东六国李牧也是让其他五国忌惮。

    即便是数百年之后,赵郡一带尚武之风依旧浓厚。

    世家门第,赵郡李氏最为显赫。

    四海圣门,十姓七家。

    即便是秦一统之后,赵郡李氏的家风依在,当初的家主李楷就是名将李牧后人。

    做宰相,做将军也是赵郡李氏的人最多。

    不论北魏东晋还是现在,赵郡李氏的人总有将相。

    段纶和上官仪带着人来到一处村子,进入这个村子就有一种很奇怪的气氛。

    这里的人看着官吏的眼神非常奇怪。

    段纶神情镇定,心中却开始摇摆。

    不论是范阳也好,还是太原也好,这半年以来出了崤山之后还是第一次有这种感觉。

    就像是到了一个地方,所有人都在仇视你。

    上官仪小声对段纶说道:“范阳卢氏成了这样,太原王氏的家主自尽,我们已经彻底惊动了五姓其他几家。”

    段纶苦涩地笑了笑,“说不定你我都会埋骨这里。”

    上官仪也会说道:“五姓各家也知道利害,若是你我真的埋骨这里,五姓和朝中也就真的撕破脸了。”

    段纶放低自己的语气,“你我都在赌,赌五姓会不会真的撕破脸与朝中开战,一旦开战后果不可估量。”

    走出这个村子,来到另外一个村子,这里的人依旧是非常地敌视。

    一直到了邯郸城外,众人这才停下了步伐。

    邯郸城主亲自出来迎接,看似一切都很顺利,不过等到段纶走入邯郸城发现这里的围观的人说话都特别地小声。

    上官仪看了一眼在一旁赔笑的邯郸郡守。

    再看这里不敢大声说话的城中居民。

    像极了酷吏进城,所有人都不敢大声讲话。

    段纶正想着,只见一个男子突然跑到道路中央,一只鸡蛋便扔了过来。

    还没来得及反应,鸡蛋就砸中了上官仪的额头,一时间很狼狈。

    “胆敢行刺当今御史!来人给我拿下!”邯郸的郡守大声喊道。

    “不……”

    上官仪刚要说什么,郡守再次喊话道:“押下去,拿入大狱!”

    见人被官兵押了下去,段纶心头越加的不安,这种诡异的氛围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只鸡蛋而已,上官仪擦拭着自己的脸怎么能算是刺杀。

    给御史扔个鸡蛋就安了一个刺杀的罪名?

    上官仪看向一旁的郡守,郡守躬身说道:“下官治理无方,让御史见笑了。”

    “是你们逼死了王家的家主!”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声。

    四周的议论声更大了。

    队伍继续行进着,段纶的目光看向四周,想要找出喊话的人。

    崔傅的神情也很凝重。

    一路来到郡守的府邸,上官仪和段纶也算是安顿了下来。

    逼死王家的家主,段纶打心底从来没有想过要出人命,而且死的还是王家家主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物。

    上官仪和段纶心中都明白,逼死王屿的并不是自己。

    而是五姓的其他几家。

    可这种事情谁能说得清楚。

    两人也是有口难辩,心头的感觉很不妙,刚到了邯郸就被人摆了一道,酷吏的名头算是摆在头上了。

    上官仪对邯郸的郡守说道:“把那个扔鸡蛋的人放了吧,不过一个鸡蛋而已。”

    “两位御史一路赶来一定是劳累了,像那种刁民一定要好好整治,今日扔鸡蛋,明日就是扔石头,再以后可能是扔刀子了。”

    邯郸的郡守笑起来很憨厚,看着面相是个老实人,但他的这种老练话语,让段纶心头越加不安。

    这一次到邯郸想来赵郡已经准备好了。

    段纶说道:“休息就不必了,我等也不累。”

    郡守一脸热情地说道:“还没用饭吧,在下准备一些家常菜,不妨先用饭。”

    说完还没等拒绝一盆盆菜肴就端了上来,像是提前准备好了,看着一盆盆的菜色。

    这大鱼大肉的哪里是家常菜。

    段纶说道:“敢问郡守,这是家常菜?”

    郡守脸上堆着笑容说道:“说来也是,听说御史一到邯郸,多少人赶着把这些鱼肉送来,说是用来招待两位御史,这可不是下官自作主张,这可都是民心呐。”

第七百四十五章 深夜纵火

    段纶和上官仪对眼前的食物没有丝毫的胃口。

    民心?怕不是整个邯郸的民心都被控制了。

    上官仪先站起身说道:“没什么胃口,本官先去休息了。”

    段纶也站起身,没有动眼前的这些菜肴。

    来到驿馆之后,段纶喝着茶水对上官仪说道:“这个邯郸看起来不好对付。”

    从窗外看去,可以看到邯郸城内最繁忙的街道。

    上官仪低声说道:“崔傅人呢?”

    段纶说道:“一到邯郸就和我们分开了,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整个邯郸城的人对我们寒战若惊,孩儿止啼?”上官仪苦涩地笑了笑,“你说我们什么时候成了这么可怕的人了。”

    段纶也低声说道:“我们是冲着邯郸的官吏来的,并不是冲着这里的百姓来的。”

    上官仪看着杯中的茶水,“最悲凉的是,我们是为了百姓们来到邯郸的,我们是为了给普通人出头,可普通人不相信我们。”

    这里的百姓们的态度很异常。

    上官仪说道:“对方很明白,我们最大的底气就是民心,没有了民心我们什么都做不成,只要民心不在我们这里,主动权就不在我们这里,我们会一直很被动。”

    段纶感慨着说道:“好毒辣的手段。”

    “扳倒五姓势在必行,不论怎么样我们都要把这件事办成了!”段纶灌下一口茶水说道。

    这话上官仪不知道怎么反驳,不过眼下看来确实是这样。

    王家的家主死了。

    有人推波助澜把事情推到了巡查御史的头上。

    上官仪心中更加确信话语权的重要。

    话语权若是不能掌握在五姓的手中。

    话语有时候也是一把杀人的刀。

    王家的家主自尽了,交出了整个太原。

    五姓不会这么善罢甘休的。

    驿馆的伙计送来了饭食。

    郡守那里什么都没吃,眼下确实有些饿了。

    上官仪端起碗吃着饭食,正吃着发现饭中有什么东西咯牙齿。

    拿出来一看一根非常短的竹简。

    拿着竹简,看着上面的字迹,上官仪面色大变。

    段纶也接过竹简也看着上面的内容,“夜里有人放火。”

    短短六个字,让段纶心头凉了一大截。

    上官仪连忙打开门,寻找那个送饭菜的下人。

    打开门看到的是热闹的驿馆。

    回到房间重新关好门,上官仪说道:“今晚我们不要睡在这里了。”

    段纶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送竹简的是什么人?

    段纶心中清楚,在五姓的地界中除了有自己,还有陛下的眼线。

    这些人会帮助办事。

    之前在别的地方也是有这些在暗中帮忙。

    那些非常凑巧的事情,段纶觉得都是陛下的眼线在帮忙。

    到了夜里,整个邯郸城也开始安静了下来。

    一直到了午夜子时,道路上几乎看不见人影。

    火焰在黑夜中燃起,顺着驿馆的木质窗台开始燃烧。

    直到火焰烧到屋顶,这才有人大喊着火了!

    睡眼惺忪的打更人,猛然惊醒在街道上大喊着!

    城中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开始救火。

    不一会儿官兵也来了,把驿馆团团围住,开始救火。

    邯郸的郡守神色慌张地赶来,看着大火已经烧到了驿馆的屋顶,整个驿馆都在烧着。

    救火已经来不及了,不论怎么扑水,火势都没有要变弱的架势。

    这么大的火,驿馆中不会有活口。

    看来段纶和上官仪这一次死定了。

    “这天干物燥还真是容易着火啊。”

    身后传来突兀的一句话语,吓得邯郸郡守一个激灵。

    回头看去,他见到上官仪和段纶完好地站在自己的身后。

    “下官……”邯郸郡守一时间有些说不出话。

    “你是不是觉得我们已经烧死了。”上官仪说道。

    邯郸郡守立刻躬身说道:“万幸两位没事,下官听闻驿馆着火了,立刻派人前来救火。”

    说到这里邯郸郡守抹了抹眼泪说道:“吓死下官了,还以为两位已经……”

    上官仪笑了笑说道:“我们两人夜里打算去找一些乐子,倒是凑巧不在。”

    邯郸郡守勉为其难挤出笑容说道:“真是吓死下官了,两位若是有什么差池下官要如何交代。”

    段纶瞅着还在烧着的驿馆说道:“如今天气已经入秋,天干物燥也是难免的。”

    上官仪也说道:“也不知道这到底是有人故意纵火,还是谁的油灯被风吹倒了。”

    邯郸郡守连忙说道:“下官这就去捉拿纵火犯。”

    这个邯郸郡守立刻就带着人去查问。

    火焰越烧越高,上官仪看着火势说道:“他们已经有杀心了。”

    这当然不是意外,要不是之前送饭食的伙计提前告知,说不定两人已经葬身火海。

    随行而来的其他官吏也早就安排到了城外。

    大火到了天亮才停,驿馆已经成了一片废墟。

    上官仪在火场外发现了一支已经熄灭的火把。

    段纶在火场周围也发现了火油的痕迹。

    种种迹象都表明有人深夜纵火。

    邯郸郡守满城尽抓纵火犯,上官仪说道:“整个邯郸城数万人口,这要查到什么时候去。“

    段纶也说道:“他们知道,就算我们没死,也不会交出纵火犯,因为邯郸郡守根本查不到纵火犯,我们的人在城外走访周边的各个村子,想着明日就会有结果。”

    上官仪走入这片废墟,在里面火场中翻找了一圈,意外地发现没有尸体。

    从昨晚开始整个驿馆就已经没人了。

    一切都是串通好的。

    若不是提前知晓,可能留在驿馆等待被烧死的只有自己和段纶两人。

    上官仪深吸一口气,回头看向正在围观的城中百姓,这些百姓们的眼中有惊惧,有怀疑,还有躲闪。

    控制城中的百姓,谋害御史,深夜纵火。

    可见五姓的胆子是有多大。

    赵郡李氏的人敢杀御史,是不是已经准备好和朝中开战了。

    正想着,崔傅急匆匆赶来见到段纶和上官仪安然无恙,这才长出一口气,“你们两人要是死了,我崔傅这辈子也算是毁了。”

    见上官仪和段纶很疑惑,崔傅又说道:“我现在和你们是一条船上的人,换句话说,我和李正是一条船上的。”

第七百四十六章 赵郡李氏的命门

    王家家主过世的消息很快传到长安已经有一些时日了。

    王盛穿着一身孝衣跪坐在父亲的灵位前。

    王乔儿跪坐着一言不发,手里拿着的是父亲让人送来的遗书。

    “姐,我想要回去祭拜父亲。”王盛看着灵位说道。

    “不准回去!”王乔儿低声说道:“父亲的遗书有言,在朝中未开科举,五姓未倒之前,绝对不能再回太原。”

    王盛怔怔看着灵牌许久说不出话来。

    王乔儿接着说道:“这世上有很多事情,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

    王盛低下头不再说话。

    李薰再次来到泾阳村外,看着眼前这座世外桃源一般的村子。

    有时候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仿佛这里就像是另外一个世界,这里和很多地方都不一样。

    李丽质亲自来村口迎接李薰。

    李薰看到跟在李丽质身边的武媚说道:“想必这位就是武士彟的女儿了吧。”

    武媚向李薰稍稍一礼。

    李丽质说道:“请吧。”

    李薰跟着李丽质走在村子里,“每一次来这里,都感觉心情好了不少。”

    李丽质笑道:“很多人都这样说,也不知道我们泾阳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李薰说道:“长乐公主,其实这一次我是来见长安令李正的。”

    五姓出了这么大的风波,五姓五家倒了两家,范阳的卢家,太原的王家。

    现在五姓各家都已经坐不住了。

    带着李薰来到家门口,李丽质正在看书的李正说道:“李薰要见你。”

    李正放下手中的书籍,看向站在门口的李薰。

    李薰行礼说道:“见过长安令,小女子这次来有些事情想要和长安令商量。”

    李正捧着保温杯说道:“有事情,就说吧。”

    李薰走到近前说道:“小女子,从赵郡李家出来已经有一些日子了,昨日收到了族中的来信说是段纶和上官仪已经到了邯郸。”

    李正点头道:“我也收到了消息。”

    李正低声说道:“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些顾虑,我不知道李家嫡女,也就是你现在和赵郡李氏的关系怎么样,敢问你是代表赵郡李氏和我谈话,还是用你自己的立场和我谈话。”

    李薰看向李丽质,“我已经脱离赵郡了,我是一个女子,族中一直以男子为大,我不甘心屈居人下,也不愿意成为族中的一个礼物,成为族中的利益交换。”

    在如今的大唐能有李薰这样的人女子不多。

    说来大唐一朝,女子的地位还算是不错。

    有名的女子也不少。

    不过更多的还是在男尊女卑的观念下,大多数权贵门第的女子都成了家族来往之间的利益交换。

    “所以说你和赵郡已经没有关系了吗?”

    李薰拿出一本册子,“这一次我来是来帮助长安令的,五姓之中赵郡声望最高,若是段纶和上官仪可以推倒赵郡李氏,长安令的大计可成。”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听李薰接着说话。

    “想想现在的赵郡李氏,我更希望他们可以重塑,有些桎梏有些迂腐至极的规矩,不破不立。”

    “我听你的话很矛盾。”

    “我希望赵郡李氏可以倒。”

    “话语倒是说得很坚定。”李正点了点头,喝下一口茶水。

    “你不信我?”李薰颔首看着李正。

    “我不是不信,就算是要推倒赵郡李氏,你可以给我什么?”

    李薰把册子放在李正的面前,“赵郡李氏一直都是名门,在中原的名声响亮,看似表面风光,背地里的脏事一直不少,尤其是这一辈的小辈,其中做的脏事更数不甚数,我还自己赵郡李氏有子弟,私自和关外的人做盐铁生意。”

    瞧着这本册子,李正又看了看李薰。

    李薰说道:“这些事情,只有五姓嫡系的人清楚,这是这些年来往的账本和相关的人。”

    李正翻看着手中这本册子,每一笔账目都很清楚。

    还有经手的人。

    赵郡一地一路向东靠海,盐铁生意也是赵郡李家最大的收入来源。

    李正对李薰说道:“我知道了,李姑娘回去等消息吧。”

    李薰还是稍稍一礼便转身离开。

    等李薰离开之后,李丽质神色担忧地看着李正,如今正是五姓和父皇还有李正之间对峙的时候。

    眼下已经是你死我活的地步了。

    最近来泾阳行刺的刺客也越来越多。

    对方已经不再顾及了。

    李正拿着这本册子走出家门,就看到李江山站在门口。

    “杀手姐姐,最近辛苦了,白天要盯着我,晚上要抓拿刺客。”李正笑呵呵说道。

    “没什么都是皇后吩咐我做的。”

    李江山板着脸说道。

    “对了,现在外面悬赏我的人头到什么价格了。”

    跟着李正的脚步,李江山看着李正的背影说道:“我觉得你现在还是应该在意一下自己的安危,前两天来的消息,说是游侠之间的传闻,你的人头值十万贯!”

    “十万贯?还是有点便宜了。”

    李正感慨着说道:“我们泾阳的一天的流水何止十万贯。”

    这话李正确实没有在说笑,如今泾阳的买卖虽说只是在长安做,但是货物已经流向了整个中原。

    中原谁人不知泾阳的货物。

    程咬金家经营着烈酒生意,烈酒生意的货源就是来自泾阳,光是烈酒生意这一桩,李正进项一天又何止十万贯。

    李正一路来到张公瑾的住处。

    张公瑾的白发越来越多了,不知不觉间张公瑾也老了。

    “邹国公,你这个白发越来越多了。”李正瞅着说道。

    “老夫的还行,孙思邈的白发比老夫更多。”张公瑾笑呵呵说道:“你也放心,那几个门阀子弟也已经放回去了,有老夫在你泾阳,关陇门阀那帮人不敢把你怎么样。”

    李正把册子放在张公瑾的面前说道:“还请邹国公过目。”

    张公瑾接过这本册子,细细看着。

    李正也观察着张公瑾的神色。

    “赵郡李氏的那个小丫头给你的吧。”张公瑾翻看着说道。

    “对。”李正没有否认,又说道:“我不了解赵郡的底细,想问问你,光有这个够吗?”

第七百四十七章 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张公瑾看了眼李正又看了看这本册子,犹豫了好一会儿。

    “若是这个册子够了的话,我就用它去对付赵郡了。”李正试探着说道。

    “光有这个确实还不够,世家私自贩卖盐铁确实有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大家都心照不宣。”

    听张公瑾说完,李正尴尬地笑了笑,“既然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情,这本册子就没用了。”

    张公瑾放松着身体,将身体的重量完全放在椅子上,抚须说道:“倒也不是不可以。”

    既然张公瑾肯说,李正也来了精神,坐直身体说道:“在下愿闻其详。”

    大狗摇着尾巴走了过来,便在张公瑾的身边做下。

    当初还是大狗带着自己找到了龙武军。

    就是家养的土狗,大狗也聪明也很懂事。

    “这个账目不能陛下来查,更不能让朝中去查。”

    “什么意思?”

    李正疑惑地看着张公瑾。

    张公瑾说道:“有很多的事情朝中是明面上去安排,去解决的,但也有很多事情并不是在明面上解决的,而是暗中解决的。”

    李正拿着手中的这份册子,“这么说来这件事不能走明面上。”

    张公瑾微笑说道:“你知道这本册子上的人有哪些吗?这本册子上的账目往来除了有五姓世家,还有门阀权贵,更甚至还有国公,皇室皇戚,牵涉利益大半个中原,这件事你敢查吗?”

    “朝中难道没有差过吗?”

    “查过,暗中差不多也查清楚,不过是暗中查探。”张公瑾的语气顿了顿,长长一声叹息,“倒是第一次赵郡李家的人,把这份账本交出来。”

    李正无奈一笑,“也就是说就算我没有这册账目,朝中也早就查的七七八八了,李薰的人情给了等于没给。”

    张公瑾说道:“对,不过这个人情你收了。”

    李正重新收起册子说道:“上当了。”

    “还有你李正上当的时候,也算是少见。”

    张公瑾忍着笑意。

    李正拿起一旁水壶,给自己倒了一碗茶水,“赵郡李氏的地盘得天独厚,可以让他们做盐铁生意,虽说朝中的盐铁管得很严,但并不能完全控制赵郡,赵郡也知道不能太过明目张胆,暗地里一直做着这种卖买。”

    张公瑾点头。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解渴,又说道:“一直以来这层窗户纸朝中知道,赵郡心里明白,就差捅破了,可要捅破了要收拾起来很麻烦。”

    张公瑾低声说道:“上一次那几个关陇门阀的子弟都已经被长孙无忌送回去,这老狐狸别的不怎么样,就是很记仇。”

    李正点头,“得罪了?”

    “得罪就得罪了,对你来说没什么。”

    张公瑾笑了笑。

    李正颔首说道:“既然不能明面上办这件事,我只能暗地里办了。”

    张公瑾说道:“除非你觉得这件事对你来说扳倒五姓有用,千万不要忘了你的目的是扳倒整个五姓,而不是查这个盐铁案,自前隋以来有多少人应该这个盐铁案深陷其中,最后都草草了之,却落不得一个好下场。”

    盐铁案就像是一宗巨大的zou私案。

    这其中权贵官吏打着掩护,世家和大人物分着钱。

    自前隋就开始了,说不定从南北魏晋这笔生意就存在了。

    其中的利益可想而知,俗话说得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张公瑾的警告也没错,如今正是全心对付五姓的时候。

    不能出其他的差池。

    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顶多就是在五姓这件事上有着共同的利益。

    李正打心里对李世民的信任并不多。

    李正颔首说道:“不能在明面上,暗地里怎么做?”

    张公瑾笑道:“老夫可从来不会教人做坏事。”

    “是吗?”

    李正将信将疑。

    张公瑾又说道:“这世上的坏人太多了。”

    李正不解地看着他,“我其实挺想做个好人的。”

    张公瑾低声说道:“做好人和做坏人有什么区别吗?当一个人被世人推崇成大英雄的时候,其实他和那些被推上刑场的人没区别,大英雄这个名号在你的身上,而你面对巨大的灾难并没有能力去做一个大英雄要做出来的事情,那么世人就会唾弃你,做一个大英雄和做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没区别。”

    “别觉得老夫的话太过刻薄,人心就是这样,人就是这样。”

    张公瑾的目光一直盯着李正,“很多时候你做出来的东西,确实是好东西,甚至有很多东西可以改变人们生活,可以让人过的更好,但时过境迁,等到某一个时候你也会被人们唾弃。”

    李正安静的听张公瑾说话。

    “先不说远的,就说眼前的,你和五姓再斗,陛下在你的背后,只是你的背后而已,你心里更清楚一旦事情出了差错,你一定会是第一个被陛下送到断头台的人。”

    听他说话这段话,李正灌下一口茶水。

    “可能你从来没有觉得你要拯救世人。”张公瑾闭着眼说道:“在老夫看来你不会是一个为了天下人挺身而出的那个家伙,相反的你绝对是一个只想自得其乐的人,你为了天下读书人和五姓去斗,其实只有你一个人在和五姓对峙,天下读书人并站在你这边。”

    “或许你真的推翻了五姓,过几年之后读书人有了更好的出路,有了科举可以翻身,在他们的眼中他们不会感激,甚至还会有人唾骂你。”

    看着李正陷入沉默,张公瑾说道:“老夫活了这么多年,唯独觉得你小子和很多人都不一样,换句话说你和这个世上很多人都不一样,以前以为只不过是错觉,但在泾阳住了这两年,老夫越发有这种感觉。”

    “你并不是为了天下读书人而向五姓斗,在老夫看来你是不得已,你为了你自己心底里的那份不服气,现在老夫问你一句,到底是什么会让你独自一人想要和五姓斗。”

    李正手里拿着册子说道:“邹国功,你知道吗?当一个人无聊的时候,他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