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四十四章 都是疯子

    第二日,李大亮天不亮就醒了。

    大军也已经准备好了再一次的进攻。

    而就在李大亮准备再次攻城的时候,又一份军报传了过来。

    薛仁贵带着一千泾阳护卫队又拿下了泊灼口。

    横跨鸭绿江两岸的最重要的两个港口边城都被薛仁贵一个人拿下了。

    一千人队伍先后拿下了两座城。

    虽说是两座小城,可再怎么样,薛仁贵只有一千的人手。

    大军成列大行城前,等到李大亮大手一挥准备攻城。

    兵马还没有动,大行城的城门却开了。

    军前一阵寂静。

    搞不明白对方这个时候为什么打开城门对着自己这边的大军。

    大行城的守城将领哭着走出城门,跪在低声大喊着高句丽话语。

    听不懂高句丽的话语的李大亮问向一旁的高句丽向导,“这个家伙在说什么?”

    向导是长年来往高句丽和辽东的商人,他回话道:“他说他们降了,并且还说要粮食。”

    听到这话,李大亮很是诧异,就这么拿下,而且大行城没粮食了?

    把大行城的守将以及士兵全部拿下之后,李大亮几番询问才知道,原来是薛仁贵拿下了大行城的后方两座大城的时候,抓了一个大行城出来求援的将领。

    并且告知了大行城粮草的位置。

    薛仁贵一把火把人家的粮食给烧了。

    牛进达听完这话想笑又有些笑不出来,苦恼地说道:“这个薛仁贵还真是……”

    李大亮接话说道:“兵行险招,我行我素。”

    牛进达低声问道:“在吐蕃的时候泾阳护卫队也是这样胡来的吗?”

    李大亮解释说道:“倒也不是胡来,末将当初在吐蕃听闻泾阳护卫队打仗方式都是小队作战。”

    牛进达皱眉说道:“小队作战?”

    点了点头,李大亮回忆着说道:“一个几百人的小队,行动迅速,并且前后呼应配合非常的好,用他们泾阳护卫队自己的话语来说就是执行力,要说执行力这个东西末将以前没有听说过,大致意思就是下达命令之后,协同作战下的专注。”

    这么一解释,牛进达更加听不明白了,似乎有很多自己认知以外的东西。

    李大亮解释道:“大将军可还记得泾阳护卫队的练兵方式?”

    牛进达思量着说道:“倒也听说过,和我卫府兵马的训练方式不同,泾阳护卫队练兵很少会练战阵,似乎还有演习这种事情。”

    李大亮说道:“就是演习中获得的本领,泾阳的护卫队队员不仅纪律好,但是他们的军规并不是很严格,可练出来的士兵非常有样子。”

    牛进达也没有反驳,低声说道:“老夫自然也见过。”

    李大亮又说道:“末将以为,泾阳护卫队本就人少,他们训练方式就从人少的小队开始训练,每三天一场小演习,每七天一场大演习,训练小队的作战能力,并且他们很少会练军中的刀法,更多的则是搏斗术。”

    “搏斗术?”

    “就是一种短兵相交可以在最快时间内让对方失去战斗力的搏斗术。”

    牛进达看着李大亮说道:“老夫听说当初你从吐蕃回来之后,你就给陛下进谏说要研习泾阳护卫队的练兵之法。”

    说道这里,李大亮低下头说道:“确实上书进谏过,只不过陛下似乎没有给批复。”

    泾阳护卫队的独特练兵之法,牛进达在长安自然听说过。

    而且程咬金的儿子程处默就在泾阳的护卫队中。

    也一直听程咬金这个老匹夫说起过。

    这也是第一次看到薛仁贵这支泾阳护卫队的战斗力。

    以前吐蕃的战绩也只是听说而已。

    这一次亲自参与在泾阳护卫队的作战中。

    难怪李正会要求泾阳护卫队不听大军指挥,但会策应大军。

    这样长期训练小队作战的队伍,放在大军中确实有些浪费了。

    这种队伍应该放在敌后,牛进达对兵法的了解虽然比不上李靖,但也有自己的独道的见解。

    小队作战有时候要面对一整支的大军,而且兵员的能力也一定要是最上乘。

    收拾好大行城之后,不出李大亮所料,薛仁贵带着一千人的泾阳护卫队已经进入了高句丽境内。

    下一步薛仁贵要去做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牛进达审问了石城和泊灼口两成的守将。

    听他们所言,薛仁贵进攻的当晚,城内飘起了一朵朵幽蓝色的鬼火。

    这种火焰一碰就会点燃。

    漆黑夜色加上幽蓝色的火烟火焰渗人。

    而且薛仁贵的队伍像是从地下钻出来的阴兵,别说打了,光是看到就已经吓破了胆。

    这种诡异的火焰水扑不灭,越扑烧的越光。

    城主府只在两个时辰中成了灰烬。

    薛仁贵的队伍像是火焰中杀出来的魔鬼。

    牛进达亲自来到石城,看着破败的石城,如今城内还有很多飞灰。

    不少建筑都已经被烧成了一片废墟。

    火攻?

    这是牛进达第一时间想到的。

    走到石城的城主府。

    这里被烧得很彻底,应该是最先烧起来的。

    在这里牛进达发现地上有火油,还有一些奇怪的白色絮状物。

    拿来了火把,用火焰燃烧火油当即烧起来蓝色的火焰。

    还有那白色的絮状物,将它扬起之后火把一挥,一团团火焰便在空气中燃烧,只是几个呼吸就又熄灭了。

    到现在牛进达有些明白蓝色的鬼火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了。

    地上这种奇特的火油非常的清澈,和一般的火油不同,这种火油像是被精炼过。

    用水一泼果然没有熄灭,火焰反倒烧得更大了,顺着飞溅的水火焰散得遍地都是。

    李大亮说道:“好厉害的火油。”

    牛进达皱眉说道:“以前见过这种火油吗?”

    李大亮摇头说道:“没见过,倒是李正的弟子大牛,当初在西域研究过火油,不过那时候那里是一片油地,大牛一把大火烧了高昌上万兵马。”

    光是看着这种妖火,牛进达就觉得有伤天和。

    牛进达苦涩地笑了笑说道:“李正教出来的弟子,还真都是疯子。”

第九百四十五章 活不过秋天

    平壤城内,渊盖苏文刚刚收到战报,大行城和石城都已经被破了,就连灼泊口都已经被唐军拿下了。

    看完战报,渊盖苏文扫了一眼在座的所有人,最后目光落在了称心的身上,“军师,边城已经失守,唐军就要打过来了。”

    众人的目光也看向称心,大家听到战报都很着急,原本以为边城可以多抵御一会儿唐军,没想到会被破得这么快。

    面对众人着急的目光,称心笑了笑说道:“从边城到平壤需要半月的脚程,大军行军需要更多的时日,从开始在下就建议大将军放弃边城了。”

    看到称心这么澹定的样子,众人紧张的神情也放松了不少。

    似乎也觉得没什么大事。

    称心接着说道:“虽说大将军还是在边城了放了兵力,好在并不多。”

    渊盖苏文拍桉说道:“那就听军师的,接下来军师有什么吩咐。”

    称心低声说道:“中原有句话叫做以不变应万变,尽管唐军来势汹汹,只要我们做好十足的准备便能抵御唐军,加之唐军从辽东到高句丽,还要来攻打平壤战线如此长的情况下,他们的粮草一定紧张,在下认为唐军比我们更着急,若是久攻不下,唐军自然会知难而退。”

    说罢,在座的众人纷纷点头,都觉得称心说得很有道理。

    众人又商议了一番,渊盖苏文还是有些不放心,派了不少斥候去查探唐军的动向。

    等到大家都退去的时候,渊盖苏文留下了称心。

    称心看着渊盖苏文的神色说道:“大将军,可有什么心事?”

    渊盖苏文长叹一口气说道:“军中这么多人,唯一能靠得住的人就是你了,他们这些人光吃饷粮,却不能为我出谋划策,留着他们有什么用!”

    看渊盖苏文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称心说道:“如今的将军已经不是当年的将军,现在将军手握整个高句丽的权柄,将来也是要做高句丽王的人,气量与眼界自然不是那些凡夫俗子可比的。”

    听到高句丽王这个称呼,渊盖苏文眼中有掩饰不住的相望。

    称心低下头又说道:“而且现在裁撤他们难免动乱军心,大敌当前还是留着他们为好。”

    渊盖苏文点头拍了拍称心的肩膀说道:“你是我们之中唯一一个有智慧的人,若是大事可成,我便拜你为国师。”

    称心连忙退后一步说道:“大将军过誉了,在下不过是做自己本分的事情。”

    看着称心俯首称臣的模样,渊盖苏文满意地说道:“你也退下吧,本将军还要想想接下来要怎么打唐军。”

    称心稍稍行礼,便转身离开。

    走出渊盖苏文府邸之后,称心的神情带着戏谑。

    渊盖苏文手下有很多的酒囊饭袋掌权,这些人自然不能走。

    唐军的战线确实很长,这个时候若是有高句丽人去阻击,会对唐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自然不能让渊盖苏文这么做,只是让他继续收拢兵力,等着唐军兵临城下就好。

    这种人还想做高句丽的王?就你渊盖苏文活不过今年的秋天。

    傍晚时分称心又看了一遍城中的情况,平壤城的军心很不错,而且看起来似乎都觉得这一仗高句丽会赢。

    在城中逛了一圈,称心对如今的情况很满意。

    在平壤的军中,他们似乎觉得自己人多就一定会赢。

    离开平壤城,称心来到平壤外几里外的山上。

    王玄策这些日子一直都在这里。

    见到称心来了,王玄策说道:“薛仁贵送来信说,他已经到了平壤附近。”

    称心疑惑说道:“平壤的军报刚说边城已经失守,薛仁贵这么快就来了?”

    算算日子,按照军报送来的速度,如果薛仁贵拿下边城,快马加鞭赶来,军报送到,薛仁贵确实也该到了。

    王玄策低声说道:“这些日子辛苦你留在平壤,今晚你就离开吧。”

    称心听到这话有些恍惚,而后又重重点头,“我在高句丽的事情完成了?”

    大虎走上前说道:“而且高句丽的南面已经有不少倭国人上岸开始劫掠,明日一早渊盖苏文就会收到消息。”

    称心低声说道:“今晚怎么救高句丽王?”

    王玄策打了一声唿哨,树林中走出几个泾阳护卫队的队员拖着一个巨大木架,还有一块很大的帆布,仔细一看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纸鸢,就像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磨盘,有五六个成年男子张开双臂这么大。

    称心疑惑说道:“这个是什么?”

    大虎咧嘴笑着说道:“现在这个季节正是放纸鸢的好时节,这个就是一个巨大的纸鸢,把人绑在上面放上天就可以。”

    称心说道:“那下来的时候不会摔死吗?”

    王玄策说道:“你放心,我跟着高句丽王一起在风筝上。”

    说完王玄策又拿出一个大背包说道:“大牛把这个叫做降落伞,有这个这个东西摔不死。”

    又听大虎和王玄策讲述了一边,称心还是觉得这个计划有些太过疯狂。

    但眼下没有其他办法救出高句丽王,整个平壤城就像是一个铁筒一般。

    根本进不去,高句丽王也出不来。

    今晚是新月,今天的夜色会非常的黑。

    纸鸢上天,漆黑的夜空是最好的掩饰。

    把纸鸢的骨架折叠起来,王玄策跟着称心走入平壤城中。

    走入城中,出了满满当当的守城士兵,还有就是城中的破败。

    称心带着王玄策进城没有受到任何的盘问。

    这里的收兵也不敢得罪称心,毕竟称心渊盖苏文最仰仗的人。

    一路来到高句丽王宫旁,称心对王宫的守卫说了要见高句丽王,守卫便放行了。

    相比外面,王宫里显得冷清许多,就连灯火都不见几个。

    来到高句丽王的寝宫,王玄策见到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

    高句丽王见到称心也是步步后退。

    王玄策看着他说道:“高句丽王是一个孩子?”

    称心点头说道:“我让渊盖苏文留了他一命,本来他也是要杀的。”

第九百四十六章 从天上跑

    王玄策说道:“我去外面准备。”

    安静的寝宫中,只有称心和高句丽王两人。

    称心用高句丽话低声对他说道:“我是来救你的,会有唐军在外面接应。”

    高句丽王带着一些哭腔说道:“渊盖苏文会杀了我的。”

    称心蹲下看着这个孩子说道:“你难道不想为你王室的亲人报仇吗?你不想渊盖苏文死吗?”

    高句丽王低声说道:“我不想死。”

    说到底还是一个孩子,而且看起来非常的懦弱。

    半个时辰之后,王玄策说道:“都已经准备好了。”

    称心端详道:“你是高句丽的王,你也是高句丽王室唯一的血脉了。”

    说完称心拿起高句丽王室的王玺,用力敲在他的后脑勺。

    高句丽王也一声呜声都没有便应声倒地。

    瞧着被打晕的高句丽王,王玄策咋舌说道:“这样合适吗?”

    称心把高句丽王玺还有一些文书收拾好说道:“权宜之计,怕他坏事。”

    “也罢。”王玄策拿起绳子把高句丽王绑起来。

    称心又说道:“这个高句丽王生性懦弱,他害怕和渊盖苏文对抗,用他的时候少让他讲话。”

    王玄策背起高句丽王说道:“明白了。”

    纸鸢就在高句丽王宫的楼顶高处,王玄策背着高句丽王,双手双脚踩着纸鸢的支架,纸鸢随着风开始摇曳渐渐离地而起。

    称心低声说道:“没大碍吧。”

    王玄策说道:“没大事,我还有降落伞。”

    称心打开绳结,纸鸢乘风而起。

    拉起绳索,称心费劲地牵引着纸鸢,麻绳非常地扎手,很明显可以感觉到手掌都已经破皮。

    咬着牙称心拉起绳索,纸鸢越飞越高。

    直到绳索全部放完,夜空中已经看不见那只纸鸢了。

    劲道一松,是王玄策那端已经斩断了线。

    称心擦去额头的汗水,坐在王宫的屋顶上,双手不停地颤抖,因为麻绳的摩擦手掌上都是血。

    收拾好一切,称心从屋檐爬下,明日一早渊盖苏文就会非常称心不见了。

    加上自己今晚来过王宫,肯定会查到自己。

    称心走出王宫,城内还是老样子。

    看来没有人发现那只纸鸢。

    看了看城门口有不少人,称心来到城墙的一个角落,这里是城内的排水沟渠。

    忍受着恶臭,称心爬进沟渠一路走出城墙,接着夜色一路狂奔。

    快天亮的时候这才到了山上。

    王玄策带着哭哭啼啼地高句丽王已经在这里了。

    这里还有一个大火堆。

    称心终于明白了王玄策是怎么做到的。

    夜晚的时候火焰非常的显眼。

    王玄策只要看到山里的火堆就可以找到地方落下。

    降落伞就放在一旁,看起来也是一张大布。

    渊盖苏文怎么都没有想到守卫森严的平壤城中,高句丽王从天上离开了。

    不一会儿,薛仁贵带着人也到了。

    称心对王玄策和薛仁贵说道:“我还要去一趟倭国,接下来的事情交给你们了。”

    薛仁贵对称心说道:“你怎么过去?”

    称心说道:“早在几个月前我就买通了一些人,他们会为我做事的,后路早就找好了。”

    又多说了几句,称心便翻身上马朝着平壤城以南的方向而去。

    薛仁贵看了看高句丽王疑惑说道:“这个真是高句丽王?”

    王玄策说道:“王宫里带出来的,应该不会有错。”

    说完王玄策又打了一个喷嚏,“夜里的风可真冷,有点着凉了。”

    阳光照在平壤城内,可对于此刻城中的高句丽人,他们的心情就非常的灰暗。

    渊盖苏文的府邸内,此刻渊盖苏文打砸着眼前的一切怒不可遏的他怒吼道:“把称心碎尸万段!”

    一夜的时间,高句丽王在王宫中不见了。

    称心也不见了。

    守城士兵面对发了疯一般的渊盖苏文颤颤巍巍地跪下说道:“大将军,昨夜称心很晚才回来,还带了一个人。”

    渊盖苏文满眼带着血丝怒道:“那你们为什么不盘问!”

    守城士兵跪在低声低声说道:“我们怎么敢盘问军师……”

    “军师!”渊盖苏文咬牙切齿,此刻要是称心在他面前说不定已经被活吞了。

    一个帮助渊盖苏文走到如今的人,却在一夜之间背叛了。

    这让很多人都有些恍惚。

    昨夜之前很多人都以为称心会帮渊盖苏文坐上高句丽王的位置。

    甚至还有人还以为称心会是将来的高句丽国师。

    在所有人眼里称心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可没想到他竟然藏得这么深。

    更让人不敢想的是称心还对整个高句丽的兵力部署了如指掌,而且这些都是称心和渊盖苏文一起谋划的。

    这些事情一旦被唐军掌握,后果不堪设想。

    最依仗最信任的人就这么背叛了自己。

    渊盖苏文感觉自己像是在做梦一般。

    城中只有一根非常长的麻绳,从皇宫的屋顶一直延伸到了皇宫外。

    昨夜除了晚归的称心,并没有人出城。

    只是有一条让人想不明白的麻绳。

    高句丽王是怎么离开的。

    称心是怎么做到的。

    这些事情一时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看着眼前的众人,渊盖苏文发疯一般的怒吼道:“你们难道就想不出什么办法吗?”

    怒吼声毕,回应渊盖苏文的只有一片沉默。

    渊盖苏文又有些疯癫地笑了笑,这些人能有什么办法?他们不过是一群酒囊饭袋。

    现在渊盖苏文有些后悔自己杀了这么多高句丽的大臣。

    “昨夜没有人出城,城内守备森严,说不定人还在城内。”

    有人冷不丁说了一句。

    渊盖苏文低沉说道:“找!城内城外都找!找到称心一定带回来见我!”

    众人纷纷离去,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多说一句话。

    渊盖苏文杀人不眨眼。

    正当众人要离去的时候,一个士兵急匆匆跑来说道:“大将军!倭国人袭扰我们高句丽南岸。”

    “你说什么!”

    渊盖苏文站起身怒声说道。

    士兵跪在地上说道:“来人不少,不像是海匪他们有甲胄有刀,像是倭国的大军。”

    渊盖苏文拔刀而起,看着眼前的众人此刻他又有些迷茫,到底是要杀倭国人还是先对付唐军。

第九百四十七章 檄文

    又一个士兵急匆匆来报,“大将军,城外五里发现唐军,我们的人都被抓了。”

    听到这话渊盖苏文如雷噼一般愣在原地,许久没有说话。

    安静了好一会儿,渊盖苏文无力地坐下,“他们不是在边城吗?哪里来的唐军在城外!”

    士兵支支吾吾说道:“不……不知道。”

    渊盖苏文咬着牙说道:“不知道!没办法?都是废物!”

    提着刀走出府邸,渊盖苏文派人搜查了称心的住处,没有发现任何通敌的信件,反而找到了不少高句丽的地图。

    渊盖苏文让人一把火把称心的住处烧了。

    离开这里渊盖苏文又带着人来到了王宫。

    高句丽王已经离开,整个王宫一片萧条。

    一众宫人都被带到了渊盖苏文眼前。

    提着刀的渊盖苏文说道:“高句丽王去哪儿了?”

    没有人回答渊盖苏文,回应他的还是一片沉默。

    这种沉默让渊盖苏文心头的怒火更甚。

    “都杀了!”

    渊盖苏文只是简短地说了一句,宫内顿时惨叫声四起。

    一个个活人成了尸体躺在地上。

    渊盖苏文下令道:“查全城!就算把整个城给翻过来也要找到称心!”

    有人想要劝说却也把话咽了下去,谁敢在这个时候顶撞这样的渊盖苏文就是找死。

    一队队官兵在平壤城中到处走动,他们闯入城中的各家各户到处搜寻高句丽王和称心。

    城外

    薛仁贵抓了一队高句丽的人,这些人是抓高句丽壮劳力来充兵的。

    这些日子以来渊盖苏文也一直都在这样做。

    王玄策拿着望远镜看着混乱的平壤城笑着说道:“现在渊盖苏文要疯了吧。”

    薛仁贵看向平壤城,“城里怎么了?”

    王玄策把望远镜交给薛仁贵说道:“看起来渊盖苏文在满城找高句丽王,他们根本想不到高句丽王是从天上离开的。”

    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薛仁贵皱眉说道:“那个高句丽王怎么安置。”

    王玄策咬着草根说道:“受凉生病了,医疗队的几个学生照顾着。”

    薛仁贵又看了看四下不见大虎,说道:“大虎去做什么了?”

    王玄策坐在石头上有些百无聊赖地说道:“学高句丽的话呢?”

    “他学高丽话做什么?”

    “写讨贼的旨意。”

    正说着大虎带着一份写满血字的白布而来,“写好了。”

    王玄策解释道:“我们手里有高句丽王,怎么讨贼还不是我们说了算,况且渊盖苏文做得有些太过了,民怨沸腾。”

    薛仁贵看着白布上的雪字,“你们不会用的高句丽王的血写得?”

    大虎咧嘴笑了笑,“杀了一些家禽,用的鸭血,上面盖的王印是真的。”

    薛仁贵说道:“如今前有唐军逼近,后有倭国人作乱,高句丽正需要一个可以定乾坤的人出现。”

    王玄策也点头,“从渊盖苏文作乱开始,高句丽太需要这么一个人了。”

    薛仁贵不懂什么权谋,倒是王玄策懂一些人情世故。

    王玄策说道:“我带一些去把这个讨贼檄文多抄几份,散在高句丽的各个村落。”

    三天之后,找遍了整个平壤城,渊盖苏文都没有找到称心和高句丽王。

    渊盖苏文坐在自己的府邸中,手里的刀一直没有放下只要称心出现在眼前他就会挥刀而起,将称心剁成一块块碎肉。

    “大将军,外面有很多……”士兵跪在地上看到渊盖苏文脸上的杀气,想要说出去的话语又咽了下去。

    缓缓站起身渊盖苏文说道:“外面有什么。”

    士兵呈上一卷白布说道:“将军这是外面在传的檄文。”

    “檄文!”

    渊盖苏文拿起白布看了起来,越是看眼中的怒火更甚,将手里的檄文撕了个粉碎怒吼道:“我要杀了他们!”

    士兵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不敢多说话。

    渊盖苏文冷声说道:“但凡外面有传这个檄文的人,都给我杀了!”

    士兵低着头连忙应声告退。

    檄文传的很快,平壤城中很多人都在传这份檄文是高句丽王亲笔所写,甚至有人见过高句丽王写得是一份血书,现在就在唐军的手中。

    唐军保护着高句丽王,高句丽王早就已经不在平壤城中。

    当初称心让渊盖苏文留了高句丽王一命,确实让渊盖苏文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权力,可这也成为反咬渊盖苏文最疼的一口。

    现在的渊盖苏文心急火燎想要找到高句丽王,若是当初杀了高句丽王哪有这么多的事情。

    这一切都是称心这个中原人早就布置好的。

    他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

    王玄策躺在草垛上低声说道:“给渊盖苏文按上造反那颗心的是称心,给渊盖苏文最沉重打击的也是称心,有时候最残酷的事情就是给了你希望的人,反而给了你最痛的教训。”

    大虎扛着一堆料草说道:“渊盖苏文怕是真的要疯了,凡是传檄文的人他都要杀了。”

    王玄策笑着说道:“当初在吐蕃的时候大牛用铁铸了一个叫做压力锅的东西,那东西就是一个铁匣子,因为在吐蕃黍米饭煮不熟,只能用这个叫做压力锅的铁匣子才能把黍米饭煮熟,因为压力锅是密封的铁盒子,在用的时候因为燃烧压力锅内部的水气会膨胀,一边煮饭还要留个小孔让里面的气出来才行,要是不放一些气出来压力锅就会炸开,可是会伤到人的。”

    看了一眼懵懂的大虎,王玄策说道:“现在的高句丽就是这个情况,整个高句丽的军民都被渊盖苏文闹得闷着一口气,这个渊盖苏文不想着把气放出来,还要捂住气孔,所以说这个平壤城迟早会炸!”

    大虎还是摇了摇头。

    看大虎还是摇头,王玄策叹息道:“你也应该跟着大牛多见识见识,有些智慧用在战斗中,那都是四两拨千斤,一人敌万军的手段。”

    大虎挠了挠后脑勺说道:“我比较笨。”

    王玄策想到和大牛在吐蕃的日子,大牛手中的炸药确实是可以破万军的利器。

    当初大牛说过科学能够搬山填海,想来也不会有错。

第九百四十八章 共谋的大略

    如今大牛不随护卫队出征,应该是李正为了保护大牛。

    李世民不会轻易撒手这种利器的,王玄策也会担心因为这种利器李世民会和李正翻脸。

    李正一定还有藏着的手段,说不定是李正还有连大牛都还没有掌握的境界。

    薛仁贵带着护卫队已经穿上了高句丽的人的衣服,护卫队已经完全融入了一个村子中。

    根本看不出来这些人到底是外来人还是唐军。

    泾阳护卫队的队员本就是种田人,种田的手法老练一看就是多年的老农。

    加上这些日子苦练的高句丽话,就算是有平壤的官兵来查问也不会轻易让他们看出端倪。

    至于高句丽王只不过是着凉了一场,现在也跟着泾阳护卫队的队员做农活。

    只等牛进达的大军兵临城下。

    又过了几天时间,军报频频传来,牛进达率领的唐军一路上势如破竹,不到半个月时间连破数座城池。

    高句丽的腹地近乎一半领土都已经被牛进达拿下。

    其实高句丽的城池本就矮小,加上绝大多数能够收城的壮劳力都被渊盖苏文收入平壤城中,眼下外面的那些小城和空城无异。

    只是今天有一些特别,渊盖苏文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举动。

    这个渊盖苏文竟然在平壤城自立为高句丽的新王,甚至废掉了原本的高句丽王。

    看到这个消息,薛仁贵想笑又笑不出来只是说道:“这个渊盖苏文还真是一个……”

    王玄策接话道:“真是一个蠢货。”

    高句丽这个时节雨水很多。

    也阻碍了大军的行军。

    只不过薛仁贵见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王武是个太监。

    看着来人是牛进达派来的。

    王玄策看着微笑站在那里的王武说道:“现在军中打仗还带着太监的吗?”

    大虎看着王武说道:“这人看着像某个家伙,一时间也说不上是谁。”

    三人就这么瞧着王武这个太监,一时间三人和一个太监许久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好一会儿,王武先说道:“早在大军开拔之前,陛下就让老奴跟着牛大将军。”

    薛仁贵说道:“所以呢?”

    王武拿出一份旨意说道:“保住高句丽绝大部分的兵力,以备后用,并且将高句丽王交给老奴处置。”

    三人又对视了一眼,相互之间都不知道该说啥。

    薛仁贵先开口说道:“你要指挥我们打仗?”

    王武摇头说道:“老奴只负责高句丽内政,平定了高句丽内乱,你们可以回去领军功,老奴会留下来处理接下来的高句丽事宜。”

    见薛仁贵还要再说什么,王玄策连忙打断道:“王公公,你先出去一下,我们几个商议一下。”

    王武点头走出房间,并且给三人关上房门。

    薛仁贵,王玄策,大虎三人坐在房间中。

    王玄策先说道:“事涉朝中的诸多安排,我们还是不要多问的好。”

    薛仁贵说道:“这个太监出现的也太凑巧了。”

    大虎低声说道:“当初陛下好几次和长安令谈过关于高句丽的局势,当初高句丽还没乱的时候就已经在谋划了。”

    王玄策站起身说道:“我们也不要顾虑太多,不该问的还是不要多问,做好我们自己做的事情便好。”

    薛仁贵和大虎点头。

    三人站在一起打开门就看到王武还站在门外。

    看着三人王武还是那个没有温度的笑容,“三位都商量好了?”

    薛仁贵点头便转身离开,看起来对太监非常地膈应。

    王玄策说道:“王公公说的我们都明白了。”

    大虎看着王武说道:“我带王公公去见高句丽王吧。”

    王武跟着大虎走向村子里的另外一个方向,一路上大虎又看了看王武,“王公公看着很像一个人。”

    王武笑着说道:“是吗?”

    大虎停下脚步恍然说道:“王鼎!一直来找长安令的王鼎,他也是个太监。”

    正说着大虎一拍脑门又说道:“你是太监,王鼎也是太监,你们都姓王?莫非……”

    王武脚步依旧走着说道:“高句丽王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大虎回神说道:“高句丽王现在十二岁,非常地胆小,而且很是怯懦。”

    “胆小怯懦?”

    “嗯,非常胆小。”

    王武点了点头说道:“怯懦又胆小,那可真是太好了,老奴对这个高句丽王很满意。”

    来到这个村子的田地里,高句丽正在田地里跟着村民劳作。

    要不是大虎说明这个孩子就是高句丽王,一时间谁能想到这样一个邋里邋遢的孩子就是高句丽王。

    王武说道:“有劳了,接下来的事情交给老奴吧。”

    说完大虎看着王武把高句丽王从田地里带出来,两人说着什么,意外地发现这个王武的高句丽话非常地熟练。

    回到王玄策身边,大虎说道:“王大哥,你说这个王武和王鼎是什么关系,两个人长得差不多,而且都是太监。”

    王玄策敲了一下大虎的脑门说道:“宫里的事情你少打听,好好打仗就好。”

    大虎捂着自己的脑门愣愣点头。

    到了傍晚的时候,大虎和王玄策还有薛仁贵坐在一起吃着干粮和米粥。

    高句丽人的粮食不多,护卫队也只能干粮就着米粥果腹。

    正吃着大虎见王武也坐了下来。

    王武说道:“老奴已经和高句丽王商量好了,如今的高句丽一片混乱,眼下正需要我们大唐帮助他重振基业。”

    薛仁贵喝下一口粥说道:“需要我们做什么吗?”

    王武也不客气他自己给自己盛了一碗米粥又夹了一些干咸菜,只见他一口气把碗里的米粥喝了个干净,王武说道:“高句丽王奉老奴为高句丽的国师,处理高句丽的一切事务,包括战事税收。”

    说着王武又给他自己盛了一碗粥,“想要实现陛下和长安令共谋的大略,老奴能够成为高句丽的国师是最好的,还望几位早日拿下渊盖苏文这个逆贼。”

    说完之后王武端着自己的一碗粥便走远了。

    三人各自苦笑。

    篝火旁放着一些馕饼,这是随军的军粮,在吐蕃的时候王玄策就靠这个果腹。

    拿起馕饼,王玄策皱眉说道:“一个太监做国师?怎么越想越煞风景呢。”

第九百九十九章 阴险狡诈的太监

    让一个太监做国师实在是让人不敢想。

    怎么样荒唐的事情会让一个太监做国师。

    这种事情让人不忍直视,三人也没有多说什么,毕竟他们只是来打仗的,对朝中已经定下的事情多少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联。

    泾阳护卫队驻扎在平壤城五里外的一个村子,这个村子现在和护卫队相处得很融洽。

    虽说泾阳护卫队是外来人,但给了银钱之后,他们愿意给护卫队做掩护。

    只不过这些日子以来的和谐,被王武这个太监搅和得有点怪怪的。

    王武带着高句丽王正在给一群村民讲话,讲的都是一些大道理,以及讨伐渊盖苏文的必要,还有就是对讨伐渊盖苏文之后,怎么样给村民们更好的生活。

    薛仁贵啃着一只不知名的瓜,看着眼前这副景象。

    听着王武讲话的这些村民们也是神情麻木。

    这些村民都是以种地为生的普通村民,他们不见得听得懂王武说的这些。

    而对村民们的许诺,村民们似乎也并不感冒,村民们更在意的是赶快下地种田,别耽误了种田的时节。

    王玄策走来说道:“咱们王公公是在鼓动村民造反吧。”

    薛仁贵说道:“这些手无寸铁的士兵怎么打仗?等到牛进达的大军到了,应该也不用这些村民动手。”

    大虎一脸认真地点头:“说来也是。”

    平壤城内,渊盖苏文坐在平壤城内的皇宫中,目光看着眼前的高句丽的地图,唐军已经夺取了高句丽的数十座城池。

    大片的高句丽领土已经被唐军拿下,渊盖苏文转过身是下面的一群将领。

    此刻渊盖苏文很想带着兵马出去和唐军一决胜负。

    一旁的守城将军说道:“大将军,眼下要是出城和唐军作战胜负难料。”

    渊盖苏文目光瞪着这个守城将军说道:“你是说打不过唐军吗?”

    守城将军跪在地上说道:“末将不是这个意思,只是……”

    看人说话吞吞吐吐,渊盖苏文又说道:“只是什么!有什么不能说的?”

    守城将军说道:“只是唐军眼下看起来是一路杀过来,但是他们沿路攻城一定也很疲惫,损耗的人力物力何止一星半点,等到唐军到了平壤城下说不定已经很累了,而且实力也会减弱不少。”

    看渊盖苏文眼中已经有了犹豫了,出兵的想法似乎有点动摇了,这个守城将军又说道:“而且之前出现在平壤城附近的唐军还没有找到,一旦我们出兵那支消失不见的唐军反攻平壤城会让我们前后受敌。”

    看着眼前的这个守城将军,渊盖苏文低声说道:“怎么越看越觉得你像称心,这种话像是从称心嘴里说出来的。”

    守城将军当即低下头说道:“末将也与称心不共戴天!”

    收回眼神,渊盖苏文也冷静了下来,这么一说确实很有道理。

    大军若是离开平壤城若是被那支藏匿起来的唐军偷袭,再去面对唐军的大军,形势就会变得非常不妙。

    那支藏匿起来的唐军就像是一根钉子把平壤城的大军牢牢钉在这里不能动弹。

    这些都是称心造成的。

    渊盖苏文忍受着怒火心中暗骂。

    平壤城五里外,薛仁贵和王玄策也在商议着对策。

    “按照现在大军的进度,五天之后牛大将军的大军就会杀到平壤城。”

    薛仁贵看着眼前的地图说道。

    大虎点了点头,一旁站着旁听的还有王武。

    王玄策看着地图说道:“都说渊盖苏文是个傻子,现在看来倒也不见得,他还挺能忍的,到现在还窝在平壤城内。”

    薛仁贵低声说道:“他要是有点脑子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城迎战,他知道我们这支队伍在平壤城,而且他不知道我们的兵力,我们在暗他在明,对他来说我们显山不露水,摸不透我们才是现在渊盖苏文最担心的。”

    大虎琢磨着说道:“只要我们这支唐军不出现,渊盖苏文就不会轻举妄动、对不对。”

    薛仁贵笑着点头。

    大虎又说道:“就像是两个猎人在树林中,而两人都知道这片树林中还有一个人,只要他不注意后背的威胁,就很有可能会被偷袭,所以不敢动?”

    薛仁贵满意地点头,大虎这孩子憨实,但也很聪明。

    王武低声说道:“老奴打算召集一些壮劳力响应高句丽王的号召。”

    薛仁贵和王玄策相看一眼都面如难色。

    王武说道:“不合适吗?”

    薛仁贵深吸一口气说道:“王公公是要召集人手讨伐渊盖苏文?”

    王武说道:“讨逆势在必行,不能只有我们唐军,其中还要有高句丽人。”

    薛仁贵问道:“需要多少人手?”

    王武犹豫了一会儿说道:“越多越好,声势越大越好。”

    王玄策搭着王武的肩膀说道:“王公公,现在我们都是一个锅里吃饭的,有什么话我就不瞒着你了,情况你都是看到的绝大多数壮劳力都被渊盖苏文给抓走了,敢问王公公要从什么地方召集人手讨伐渊盖苏文。”

    大虎看了看王玄策的神色点头表示赞同。

    王武却很澹定地说道:“谁说老奴一定要壮劳力了。”

    听到这话王玄策讶异地眨了眨眼。

    王武说道:“孩子和老人也可以成为高句丽最忠实的臣子,也不必要让老人和孩子去打仗,只要他们帮着高句丽王摇旗呐喊就行,老奴的意思是在高句丽王讨伐渊盖苏文的过程中,需要有一群人忠心地跟随,这样高句丽重新回到平壤王宫的时候才会有威信。”

    王玄策倒吸一口凉气说道:“你这么一说好像是有些道理。”

    薛仁贵也说道:“开始现在的高句丽王还是个孩子,而且还这么胆小,他能带着人打仗吗?”

    王武低声说道:“这些交给老奴就好了,事情老奴来安排就行,这段时间还请几位抓紧联系牛将军,希望他可以晚几天到平壤城下。”

    这个太监说完就离开了。

    三人看着王武的背影久久说不出话。

    好一会儿之后,王玄策说道:“这太监都这么阴险狡诈的吗?”

第一千章 别得罪太监

    薛仁贵无声地笑了笑。

    王玄策对大虎说道:“太监可太阴险了,以后不管得罪谁都不要得罪太监。”

    想要让高句丽王重整旗鼓,成为一个高句丽万人敬仰并且名正言顺的王确实有些困难。

    薛仁贵安排人手去给大军送消息,告诉牛大将军晚几日再去平壤城,不过按说现在唐军那边的粮草并不缺,这几年风调雨顺朝中屯粮不少,停下进攻的形势休整兵马不是一件坏事,而屯兵平壤的渊盖苏文反而是压力更大的一方。

    数万兵马在平壤城中要消耗的粮草可不是小数目。

    如今正是夏种的时节,秋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渊盖苏文根本拖不了多久。

    王玄策拿着望远镜站在山上看着平壤城中的情况。

    依旧有兵马不断从城中出来,看来是去查探周边的情况的。

    唐军的连连胜仗对渊盖苏文来说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这种庞大的压力会让渊盖苏文喘不过气,想必他最近吃不好也睡不好。

    看着城中的情况,王玄策听到身后有脚步声,回头一看就看到了王武。

    王玄策收回望远镜说道:“王公公,你怎么来这里了。”

    王武看着远处的平壤城说道:“王将军,老奴有些话想要问你。”

    看到王武单独来找自己,王玄策皱眉说道:“王公公请讲。”

    王武说道:“当初守卫吐蕃防御高句丽时所带的武器敢问带了没有。”

    说到这个见王玄策一脸警惕,王武又说道:“要是王将军不方便说老奴也不多问了,只是事关陛下和长安令的共同大计,老奴多嘴问一句。”

    王玄策上下打量着这个太监,说好望远镜便走了回去。

    站在原地的王武也是长叹一口气,神色有些担忧也有些无奈。

    长安令和陛下之间这种剑拔弩张的架势怕是很长时间不会结束。

    跟上王玄策的脚步,王武也回到了村子里。

    远在平壤城十数公里外的克辱己城外,牛进达的大军正在这里休息。

    李大亮收到了薛仁贵的军报,第一时间找到了牛进达。

    看着军报的内容,牛进达放心地点了点头,“看来那个太监已经找到了王玄策,并且开始忙他的事情了。”

    李大亮说道:“大将军,陛下是不是安排了其他的事情交给了我们。”

    牛进达收起军报说道:“除了讨伐渊盖苏文,还要匡扶高句丽王的社稷,当然我们这些人只不过是打仗而已,至于匡扶高句丽的事情,不关我们的事情。”

    李大亮思量着又说道:“听说倭国人在高句丽的东南沿海作乱。”

    牛进达还是点头说道:“不用担心倭国人,日后必会有安排的,收整我们的兵马和粮草,这几天我们都会按兵不动。”

    李大亮稍稍一礼说道:“喏。”

    兵马重新收拢起来,长时间奔波的大军也有了可以休息的时间。

    拿下了几座城池之后,才发现沿途的所有城池像是被掏空了一般,就连粮草都没有多少。

    李大亮清点着军中的粮草,如今军中还有的粮草还可以撑十多天。

    掐算了一下日子,牛进达估计想在高句丽的雨季前拿下平壤。

    高句丽以南的沿海,称心见到了几个倭国人。

    不过此刻自己正在被倭国人五花大绑着,成了倭国人眼中的高句丽人。

    瞧着一群衣衫褴褛的倭国人,乍一看还以为是乞丐。

    称心用倭国话说道:“我是中原人,叫你们的将军来见我。”

    几个倭国人商议了一番,派了一个人去离开。

    一阵海浪打过,称心被海水浇了一个透心凉。

    这个季节被海浪打一下还是非常冷的。

    过了好几个时辰,天黑的时候远处才有火把出现。

    来人算是穿着正常的甲胄,他看着像是一个将军的来路。

    这个人拿着一幅画像,一手举着火把看着称心的脸确认着。

    称心用关中话介绍着自己,“我是中原长安令李正派来帮助你们倭国太子的。”

    这人确认了好一会儿之后,这才恭恭敬敬地被称心松绑说道:“这些人不懂规矩,还望不要见怪。”

    松绑之后,称心活动着自己的手臂说道:“准备船只带我去见你们的倭国太子。

    这个恭敬地说道:“那是一定的,前几日我们太子就吩咐,只要遇到阁下就一定好好接待阁下。”

    称心来到倭国人的营地,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衫,吃着倭国人准备好的酒肉。

    要不是太饿了,称心真的没什么胃口吃眼前的东西。

    这里是高句丽的一个渔村,此刻已经被倭国人祸害得不成样子。

    这就是倭国人的大军?

    称心皱眉地看着这些毫无军纪的家伙,一个个像极了盗匪。

    休息了一夜,称心就坐上了倭国人的船只,借着东南风杨帆,一路朝着倭国而去。

    称心看着壮阔的海洋,拿出指南针确认了方向是前往倭国的方向没有错。

    听着船上其他倭国人的议论,他们嘴里说着如何瓜分从高句丽劫掠来的东西。

    高句丽本就不富裕,这些倭国人劫掠高句丽也得不到什么真正有用的好东西。

    船在海上行进了五天左右,称心终于看到了眼前的海岸线。

    不得不说在海上的日子很不好受,基本上只能吃一些肉干和鱼肉果腹,称心甚至可以闻到自己身上臭烘烘地问道。

    船只靠岸,称心就看了岸边的情况,一队兵马就站在岸边,还有一个少年站在军前。

    倭国太子苏我信见到称心下船急忙上前说道:“阁下就是长安令安排的使者。”

    称心看着苏我信说道:“起初我觉得倭国至少不会这么野蛮,现在看来我觉得很失望。”

    称心的倭国话并不流利,但苏我信听得很明白。

    苏我信说道:“许敬宗来信都和鄙人说了,希望这一次阁下可以帮助我们倭国,如今的倭国实在是太过苦寒了。”

    见识过长安的繁华,苏我信打心里觉得如今的倭国太过贫寒。

    如果一直住在贫寒的倭国,苏我信甚至觉得自己的日子还很舒服,但见过外面的世界,苏我信心中很失落。

第一千零一章 悔不及当初

    下船后称心对苏我信说道:“你知道倭国最需要的是什么吗?”

    苏我信想了一会儿说道:“粮食?”

    称心摇头说道:“倭国是一个岛国,对眼下的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土地。”

    “土地?”

    苏我信疑惑说道:“我们倭国土地只有这些。”

    称心冷笑道:“中原但凡帝王都有开疆拓土的志愿,难道倭国太子没有吗?”

    “开疆拓土?帝王?”

    听到这两个词苏我信心中莫名感觉到兴奋,看着眼前这个称心眼神越发的崇拜。

    称心也观察着苏我信,心中不免苦笑,长安令果真安排得好,这个苏我信看起来极为容易控制。

    苏我信又说道:“还请阁下来我倭国王宫,见过我父王。”

    称心颔首说道:“好!”

    倭国看起来很穷,而且连一匹战马都没有。

    眼前的这一匹马儿也是非常地矮小,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头驴。

    心中暗想着接下来的计划,称心在倭国人的护送下前往倭国的王城。

    高句丽距离倭国并不遥远,船只不用十日就可以在高句丽和倭国之间往来。

    平壤城外,大虎带着一队人马埋伏在一片树林中。

    一直等到马蹄声接近,一队兵马朝着这里而来。

    等到对方就快要到眼前的时候。

    大虎拉起绊马索,前头的战马当即被绊倒。

    眼见这队高句丽兵马陷入混乱,泾阳护卫队从道路两面射箭射出。

    眼看一个个高句丽人倒下陷入混乱。

    大虎带着人冲上前。

    不得不说这些高句丽人的训练属实非常的差。

    如今高句丽的很多兵马都是各地抓来的壮劳力来充军。

    不说高句丽正式兵马有多少,就算是高句丽的正式兵马,从战斗力上来看比关中的兵马都差上一大截。

    关中兵马和高句丽的兵马相比,关中兵马的战斗力高很多。

    更别说渊盖苏文强征了很多壮劳力。

    这些壮劳力大多数都是高句丽各个村子里的农民。

    这些种田的壮劳力连刀都拿不好。

    和训练有素的泾阳护卫队相比,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可以反抗的余地。

    两三下就会被打倒在地。

    眼前这队官兵有三百来人,这些人一部分会被王武带走,去给高句丽王的兵马壮声势。

    还有一部分关押起来,等到战事结束之后放回去。

    清理完道路,忙完这些,大虎带着人去另外一条路上等待伏击的时机。

    随着牛进达的大军越来越***壤城内出来巡逻的人也越来越多。

    把道路清理干净,打扫成一片没有人兵马踏足过的痕迹,这样才可以进行第二次伏击。

    把沿路的马蹄印全部扫掉,大虎带着人去另外一个地方伏击。

    直到天快黑的时候,大虎伏击了三支兵马,俘虏有近一千的高句丽士兵。

    这些日子大虎带着人一直做着这件事,伏击了这么多队高句丽的官兵,这些官兵的装备很差,看起来平壤城内的军械一定也不多。

    甚至有人提着棍子就出来了。

    兵贵在精,那些平壤城内的兵马大多数都是强征来的壮劳力。

    这些壮劳力本就不是士兵。

    又是强征来的,军心本来就差。

    再加上一个城内困守了这么多时日,早就已经厌倦。

    天黑之后,大虎这才回到营地里,和薛仁贵汇报着今日附近的情况,“看来平壤城内的守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薛仁贵瞧着眼前的地图说道:“今日收了多少俘虏?”

    大虎算了一下,“俘虏一共一千三百人,九百多人愿意投降都交给了王公公,余下的都收押起来了。”

    薛仁贵说道:“这么多人愿意投降?”

    大虎坐下来放松着自己的筋骨说道:“确实挺多人愿意投降的,大多数都是渊盖苏文强征而来的兵力,而且都是种田的农民,他们本就不愿意打仗,从一些老人口中讲述的大唐本就是高句丽的上国,要和我们唐军打,他们根本就不想打。”

    薛仁贵思量着说道:“前隋杨广几次强征高句丽,当年开始高句丽的兵力已经被削减了不少,现在看来高句丽仅有的兵力不足两万。”

    大虎说道:“高句丽五万守军,只有不足两万是正规的守军,其他的都是用一些老农充数而已。”

    王玄策带着军报而来,“牛大将军说了他们随时回到,让我们早做准备。”

    高句丽,平壤城内,此刻的渊盖苏文心中非常着急,因为牛进达的大军距离平壤只有一日的路程了。

    而且眼下他还说到了一个让人更为怒火中烧的自己,高句丽王在唐军的保护下,收拢了不少人,打算要来讨伐自己。

    恨当初不杀了这个高句丽王,渊盖苏文愤怒地挥起一拳打在桌桉上。

    此刻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那就是平壤城中的粮草快要不够了。

    而且这些日子派出去的兵马,经常会被袭击。

    搞得每一次官兵出去都是提心吊胆的。

    经常回来的时候都很狼狈。

    平壤城中的军心动荡,甚至出现了不少逃兵去投靠了那个逃窜在外的高句丽的王。

    刚刚从城外巡城回来的士兵说道:“大将军,外面的那支唐军像是幽灵一样,我们的人一出去就不见了,那些唐军也不见了。”

    渊盖苏文低声说道:“见鬼了?他们会消失不成?”

    士兵面对渊盖苏文的怒火,颤颤巍巍跪着。

    不找到那支埋伏在外的唐军,大军就会被困在城中不能动弹。

    “大将军!”有一个士兵急匆匆而来说道:“外面又有新的檄文了。”

    又是一份讨贼檄文送了过来,渊盖苏文看着信上的内容,但凡离开平壤投靠高句丽王的人都能获得粮食,而且平定内乱还可以得到封赏。

    这是明摆着要瓦解平壤城内的军心了。

    关中人的阴谋诡计实在是太多了。

    智商上的碾压是最折磨人的。

    不知道伏击的唐军在哪里,也不知道这些唐军用的什么手段,就连唐军的人数有多少都不知道。

    他们就像是幽灵一般,随时会伏击出去的巡查士兵。

    搞得出城巡查的士兵都是提心吊胆的。

第一千零二章 兵临城下

    看完檄文渊盖苏文安静许久。

    几个士兵跪在地上不敢吱声,别看现在的渊盖苏文很安静。

    将手中的檄文撕了个粉碎,渊盖苏文满眼血丝低声说道:“我一定要把他杀了喂野狗!”

    平壤城外,薛仁贵用望远镜看着远处的平壤城。

    王玄策说道:“别看现在的平壤城有数万守军,其实军心已经非常动荡了。”

    薛仁贵说道:“数万守军就是数万张要吃饭的嘴,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困守,平壤城中的粮草早就已经不够了。”

    说完薛仁贵看向王武,这几天王武用高句丽的王的名声讨伐渊盖苏文,这几天已经召集了几千人,甚至还有不少从平壤城逃出来的。

    薛仁贵这边不缺粮食,泾阳护卫队的队员甚至还可以种地自己种出粮食。

    这些王武都看在眼中。

    很好奇一支队伍可以一边种田,一边来屯粮。

    王武问着王玄策,“以前你们在吐蕃也这么做的?”

    王玄策点头说道:“那是自然,泾阳是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人都是以种田为生,出征的时候带着粮食的种子,到了一处地方就可以种下种子,几个月之后就可以收获粮食了。”

    王武心中盘算着,“难怪你们可以在吐蕃一年多时间自给自足,这样的本领确实值得让人学习。”

    走到一个没人的地方,王武拿出一份小册子记录着泾阳护卫队这些日子做的一切。

    每天都没有落下,王武看着自己记录的这些,跟着泾阳护卫队这么久他讶异地发现,泾阳护卫队是一个非常有纪律的队伍,甚至与关中的府兵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即便是他们在这个村子里,也不会太过打扰这里村子里的村民。

    不仅不拿这里村民的任何东西,甚至还可以帮着这里的村民们种田,给村民们干粮吃。

    这里的村民也很主动地帮助泾阳护卫队打掩护。

    平壤的官兵来询问的时候,村民们都会帮着泾阳护卫队说话。

    而且整个护卫队所有人都会跟着学习高句丽的语言,很快就和这里的村民打成了一片。

    再看现在的高句丽王,经过这些日子的循循善诱,这个孩子已经开始有了高句丽王的架子,他很享受有人向他行礼的感觉。

    高句丽王也许诺了这个村子的村民以后都可以在平壤做官。

    让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村民做官?

    在关中就算要做官至少也要先识字。

    不过在眼下的高句丽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了,甚至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只要高句丽王这个孩子收拢的人心越多,对将来控制高句丽也会更加的容易,这对陛下和长安令的大计是有利的,王武不打算拦着。

    至于高句丽王收揽的是一些什么人,就算是下九流的人也无所谓。

    这些人不过是充门面而已,等到高句丽王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这些人是什么样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可以控制。

    高句丽王心性胆小,而且面对事情的时候怯懦这会让他很适合做一个傀儡。

    甚至过个十年之后,这个高句丽王有了孩子之后,还可以培养下一任的高句丽王。

    掌握高句丽的国祚,在未来数十年高句丽都会在关中的控制之中,这就是陛下最重要的交代。

    两天之后一份军报送到了薛仁贵的面前,牛进达决定两日后兵围平壤城。

    众人坐在村子的田地边。

    薛仁贵把军报也交给了王武,“王公公这边准备得如何了。”

    王武看完军报点头说道:“火候已经可以了。”

    薛仁贵对王玄策说道:“你和大虎各带一支小队,今晚踩点平壤的城的城防,准备炸开他们的城墙!”

    大虎和王玄策点头。

    听到炸开城墙,王武当即来了精神,终于要用到那个杀器了吗?

    据说那个杀器是一个个的黑色陶罐。

    但在这里这么多天,王武并没有发现那种黑色的陶罐。

    难不成泾阳护卫队的人可以当场做出来?

    心中狐疑的王武看了看薛仁贵和大虎。

    陛下有令盯着泾阳护卫队的一举一动,若有机会打听出那个大杀器的秘方。

    王武一度以为这个大杀器并不在护卫队手里,现在看来为了攻打平壤城,李正让他们带来了。

    平壤城内,此刻渊盖苏文的心情很不好,手上的刀滴着血,眼前躺着数具尸体,他们都是抓回来的逃兵。

    这两日逃兵越来越多,每天都有数百逃兵抓回来,没抓回来又有多少。

    渊盖苏文更明白粮草已经不够了。

    当天夜里王玄策带着人借着夜色观察着平壤城的城防。

    算了一下平壤城四面城墙,站在城墙的守兵有近一万人,密密麻麻地站着。

    这样的城防反而是一种负累,让守城的轮换和运送守城器械非常的麻烦。

    几个泾阳医疗队的学子正在绘制着平壤城的城墙。

    几个学子很快就算出了几面城墙的支点,只要用一些炸药炸开城墙的支点,一旦失去了支点城墙就会应声倒塌。

    根本用不了多少的火药,平壤虽然是一座大城,但是修建的年头已经很久远了。

    城墙老旧,而且建设的方式也是关中早就抛却的老方法,就算是抽出一块砖石,城墙都会倒塌。

    这城防简直就跟纸煳的一样。

    准备好一切,王玄策带着人回到村子。

    薛仁贵也在准备着接下来的大仗。

    见到王玄策回来,薛仁贵说道:“都准备好了?”

    高句丽的雨季就要到了,这天天空上雷声隆隆,阴云密布随时都会下雨。

    渊盖苏文站在城头上,看着平壤城的北面,一直等着唐军的大军出现。

    目光所及,视野的尽头出现了一片黑线。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战马的奔腾的声音隆隆作响,甚至盖过了天空上的雷声。

    渊盖苏文大声说道:“准备迎敌!”

    尽管渊盖苏文喊的很大声,城中的响应的士兵行动却不快。

    眼前是唐军大片的战马朝着这里而来。

    再加上平壤城内很多守军已经好几天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

    浩浩荡荡的唐军大军朝着平壤城而来,渊盖苏文看到一旁有个守军已经吓尿了裤子。

第一千零三章 一天一夜的时间

    甚至还有人丢了武器。

    渊盖苏文挥刀而起,一刀将一个就要逃下城墙的士兵的手臂砍了。

    看着他在地上哀嚎,渊盖苏文对守城的士兵说道:“传话下去,谁敢怯战,谁敢临阵脱逃,就是这个下场。”

    话语声响亮,却没有人回应渊盖苏文。

    整个平壤城都出奇地安静。

    薛仁贵站在远处看着牛进达的大军而来。

    先头的骑兵开始变阵将整个平壤城团团包围。

    队伍行进有序,而且战争不乱,对高句丽人来说他们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

    是不是训练有素,从这一点就碾压了高句丽人。

    等战阵全部站定之后,薛仁贵和王玄策带着王武和高句丽王见到了牛进达。

    牛进达看着几人说道:“现在你们泾阳护卫队算是和我们兵合一处了?”

    薛仁贵说道:“高句丽王就在这里,不过王公公有点事情要办。”

    牛进达看了一眼还是孩子的高句丽王。

    这个孩子怯生生地看着眼前的唐军,牛进达笑了笑说道:“王公公,你打算怎么做?”

    王武给高句丽王换上华贵的衣服低声说道:“老奴带着高句丽王去城前喊话,并且三日内不要攻打平壤城。”

    牛进达有些厌烦地看了看阴云密布的天空。

    这天气随时要下雨。

    而且高句丽的雨季就要来了,这个时候耽误时间不好受。

    不过眼下拿下了平壤就可以带着兵马回家。

    陛下的计划不能耽误,这一次可不只是攻打平壤讨伐渊盖苏文

    思量半晌,牛进达说道:“最多两日,我们的粮草也不多了。”

    王武点头说道:“那就两日。”

    牛进达给了李大亮一个眼神。

    收到眼神之后,李大亮就去安排各支兵马。

    三万兵马将整个平壤城团团围住,开始安营扎寨。

    薛仁贵看着四周说道:“这里不是全部兵力吧。”

    牛进达骑着马说道:“当然不是全部兵力了,从渡口开始到平壤一路上我都留下兵马,那些留下来的兵马是用来收集粮草的,不然回去的路上就要饿肚子了,大家都是出来打仗的,可以战死,总不能饿死,我一个大将军让自己手下的士兵饿死了,那老夫也太称职了,以后还怎么带兵。”

    薛仁贵笑道:“大将军说的是。”

    牛进达感慨着说道:“小子,这可能也是老夫最后一次带兵了,剩下的就交给你们年轻人了。”

    薛仁贵向牛进达行礼说道:“大将军受累了。”

    牛进达豪爽地笑了笑,“也罢,你小子是一个不贪慕名利的人,你是一个好苗子,将来老夫这一辈的人老了,这将来可要都交给你了。”

    说完这话,牛进达看到薛仁贵皱眉神情无奈笑了笑。

    王武带着高句丽王走到军前,让一群高句丽人朝着平壤城喊话,喊话的内容无法就是渊盖苏文夺权,祸乱高句丽,维护高句丽王才是正统。

    大虎瞧着这一幕说道:“他做这些为了什么?”

    王玄策对大虎说道:“你知道王武这个太监阴险在什么地方吗?”

    大虎瞧了一眼王玄策好奇问道:“阴险在什么地方。”

    王玄策瞧着平壤城的城墙说道:“你看城墙上的那些守军,他们都是渊盖苏文强征而来的壮劳力。”

    大虎点头,“确实是这样。”

    王玄策又看向王鼎,“王公公则不然,他是招揽了不少老人,这里面有不少人都是壮劳力的父亲还有在外面的孩子,那些年轻人会和自己的父亲和孩子动手吗?”

    大虎陷入了沉默,目光看着王武一时间说不出什么话。

    渊盖苏文强征壮劳力,但渊盖苏文一直以来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性。

    虎毒还不食子,平壤城中这么多的壮劳力他们觉得大多数都是有自己的家庭的。

    这是平壤城内守军最大的弱点。

    就算是手里有刀他们敢挥向自己的亲人吗?

    他们也会看着自己的亲人被人杀害?

    王玄策说道:“家国天下,首先是要有家,当外族人要兵进中原的时候,边关的将士会豁出自己的性命,因为将士们的背后就是手无寸铁的家人,这是将士们最起码的底线,出兵打仗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从来不是手刃自己的亲人。”

    大虎叹息道:“渊盖苏文不得人心呐。”

    王玄策说道:“我倒是觉得是渊盖苏文没有经验,也没有智慧。”

    在中原有很多很多的典故与故事。

    还有兵书已经圣贤留下来的话语。

    这些传承下来的智慧都是一笔巨大的宝藏,这让中原很多人可以在这种基础上少走很多的弯路。

    历朝历代的即便是有战乱,有颠覆,这些传承也被尽可能地保留。

    反观高句丽,高句丽缺少这种沉淀,没有中原人的那种认知。

    从一开始渊盖苏文决定要和中原开战,他就已经输了很多了。

    之后更是各种暴行不断,这也导致了渊盖苏文一错再错。

    回想当初长安令说过的话,想要毁灭他就比先让他疯狂。

    在这种疯狂之下,渊盖苏文必败无疑。

    大虎不由得打了一个冷战,长安令到底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算计渊盖苏文的?

    相比眼前的王武的阴险,长安令的心思长远得让人害怕。

    以前留在泾阳的时候不觉得,但现在回想吐蕃与突厥的种种事情,再到现在高句丽发生的事情自己身在其中。

    长安令的心思到底可怕到了什么地方。

    王武带着人对着平壤城叫喊了半个时辰,城内没有什么动静。

    王武给了平壤城一天一夜的考虑时间。

    牛进达也让大军在城外埋锅造饭。

    大营中,薛仁贵与王玄策一起在大帐和牛进达还有李大亮吃着东西。

    吃的东西很简单,馒头配着肉干,还有一些野菜吃着。

    牛进达咬下一口馒头说道:“等到回了中原一定要好好吃一顿。”

    李大亮也点头说道:“行军打仗都快两个月了,这些日子嘴里寡澹。”

    不说平壤城内的粮草够不够,自己军中的粮草也所剩无几了。

第一千零四章 猜忌

    全军还有两天的口粮,也就是这一天一夜过去之后,一定要破了平壤城。

    吃完饭食,四人看着眼前的地图。

    牛进达开口说道:“这平壤城看起来并不好攻打,况且还有数万的守军。”

    薛仁贵说道:“大将军,平壤城中虽说有数万的守军,但战斗力并不是很强,绝大部分都是没有打过仗的农户,这些人连刀都拿不好。”

    王玄策也说道:“而且平壤城看起来不好攻打,也只是看起来而已。”

    牛进达来了兴致说道:“细说。”

    “喏!”

    王玄策说道:“我们护卫队的学子去探查过高句丽的城墙,高句丽的城墙已经有数十年没有重新修建过。”

    李大亮琢磨着说道:“年久失修?”

    王玄策点头,“确实是这样。”

    薛仁贵拿出一份图纸说道:“两位将军请看。”

    瞧着薛仁贵拿出的图纸,牛进达和李大亮皱眉看了许久,好久没有说出话语。

    又咬了一口馒头,牛进达瞧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线条说道:“这都是什么?”

    李大亮也是一脸懵,“根本看不懂画的是甚。”

    王玄策解释道:“墙面平整度很差,高低落差的砖块质量也不同,从砖块的分布与数量大小,我们可以推导出墙体受力点在哪个位置。”

    李大亮的眼神开始变得木呐,已经开始听不懂了。

    别说听不听得懂,牛进达揉了揉眼睛眼前的这张图根本就看不懂。

    王玄策又说道:“这几个圈出来的位置,就是四面城墙每一面的受力点。”

    见王玄策的话语终于停下了,李大亮说道:“你们泾阳教的都是什么?”

    王玄策解释道:“数术!”

    牛进达一手扶着桌桉,一只手揉着太阳穴说道:“知道这些有什么好处?”

    薛仁贵低声说道:“墙体的基础很差,也就是说大将军不用攻城,我们只要破坏墙体的受力点,就可以让整个城墙倒塌。”

    城墙倒塌?

    攻城战中要是城墙塌了,守城就毫无意义了。

    而且在四面合围的形势下,就是待宰的鱼肉。

    牛进达终于来了精神,“你们有多大的把握能够让城墙塌了。”

    薛仁贵说道:“八成!”

    牛进达又说道:“只有八成吗?”

    八成的把握已经很大了,李大亮心中想着。

    薛仁贵说道:“若是不下雨,并且可以在不被守军发现的情况下到城墙之下,满足这两个条件就是十成。”

    怕牛进达和李大亮听不懂,王玄策解释道:“只要不下雨,并且是晚上月光不亮堂的情况下,就可以办到。”

    牛进达笑道:“军中无戏言,过了这一天一夜,要是城墙不塌我拿你们是问。”

    “喏!”

    薛仁贵和王玄策齐声说道。

    走出大帐的时候,王玄策低声说道:“我们有多少火药?”

    薛仁贵思量着说道:“带得不多,十个火药包。”

    王玄策点头:“够用。”

    夜里的时候,大军驻扎休息着。

    王武走入泾阳护卫队的营帐中,这里是王玄策他们用来存放杂物的地方。

    小心翼翼地翻找着里面的东西,王武发现这里有很多的纱布和酒精。

    这些东西都是泾阳带出来的。

    王武也知道泾阳的护卫队带的这些东西非常多,军中也都知道,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而且陛下也有意的在安排军中的医者。

    不过数量还是没有泾阳多。

    比较赶上战场的医者太少了,就算是太医署的医官,朝中也就这么几个。

    按照当初的描述,那个大杀器应该是一个黑色的罐子。

    翻找了好一会儿王武业也没有找到那个黑色的罐子,就连类似的罐子都没有找到。

    难道说这一仗泾阳护卫队真的没有带这些。

    又翻找了小半个时辰,王武准备放弃了。

    “王公公,这是在找什么?”

    身后传来说话声,王武回头看去见到了王玄策,“原来是王将军。”

    王玄策站在营帐外瞧着他说道:“王公公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吗?”

    王武看了一眼四下,神色澹然地说道:“想找找有没有灯油。”

    王玄策到王武身旁,从一旁的架子上拿下一瓶灯油说道:“这就是灯油,不就是在王公公面前吗?”

    王武接过灯油说道:“一通好找,原来就在眼前。”

    见他收好灯油,王玄策又说道:“王公公要是还缺什么,都可以和我说,这里的东西都是我布置的,我知道在哪儿。”

    王武连连摆手说道:“不用了,就找个灯油,这就回去交给高句丽王。”

    瞧着这个太监离开,王玄策也走出了营帐。

    大虎一直站在营帐外的暗处。

    等到王武走远之后,大虎这才走过来说道:“王大哥,这个太监还真是不死心啊。”

    王玄策叫来了两个护卫队的队员看好营帐,又低声对大虎说道:“陛下对那个东西早就觊觎已久了,想来陛下也非常想要。”

    大虎面色担忧,“王武不知道这一次的火药和以前的不一样,看起来就连陛下对火药的了解也是非常少的。”

    当初在吐蕃的时候,王玄策亲眼见过火药的威力。

    火药的杀伤力可不是刀枪可以比拟的。

    大军冲撞靠的是刀枪的砍杀,但是火药可不是砍杀搏命。

    记得当初在吐蕃大牛刚刚学会使用火药的时候,他说过在现在刀枪搏杀的时候,如果有一支队伍非常擅长使用火药,并且对方对火药的了解甚少。

    冷兵器对冷兵器,或许还有周旋余地。

    但火药对冷兵器,那就是单方面的屠戮。

    收割人命的效率非常高,代价也是非常小的。

    可能是有伤天合,李正才一直不愿意把火药这个东西交给李世民。

    或者说李正明哲保身。

    当今陛下与李正之间的事情,王玄策也不愿意多想。

    已经是深夜了。

    王玄策对大虎说道:“你带着人多盯着点,我先去休息了。”

    大虎站到营帐前说道:“王大哥放心。”

    第二天,渊盖苏文一夜未睡,高句丽王就在唐军的保护下。

    昨日高句丽王的人说过只要此刻投降,就可以既往不咎,甚至还给粮食和田地。

    从昨夜开始到现在,可以明显感觉到平壤城内的气氛不对劲。

第一千零五章 璞玉

    渊盖苏文站在城头上,一边是将平壤城团团包围的唐军,城内是军心涣散的守军。

    一旁的将士说道:“大将军,最近军中有不少的流言。”

    听到这话,渊盖苏文紧皱着眉头说道:“什么流言?”

    将士低声说道:“说是只要投降出去投靠唐军,高句丽王还能赏赐他们,而且这一仗我们已经是必败了。”

    渊盖苏文的眼神里闪过狠厉之色,“是什么人在说这些话?”

    将士躬身说道:“肯定是唐军的手段,想要让我们军中哗变。”

    渊盖苏文颔首说道:“凡是传这些话的人,都给我杀了!”

    “杀……杀了?”

    将士犹豫半晌又说道:“将军,这不合适吧,眼下这个关头要是杀了他们……”

    话说到一半,他看到渊盖苏文的神色,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反而更会激起渊盖苏文的怒火,他低声说道:“这就去办。”

    城外,李大亮一直盯着平壤城,天马上就要亮了。

    唐军也做好随时攻城的准备。

    李大亮对身边的士卒说道:“告知全军,今晚准备攻城!”

    “喏!”

    几个传令兵翻身上马,带着令旗向各个大营传达军令。

    一夜过去了,平壤城内还是非常的安静。

    王武双手揣在袖子里对李大亮说道:“现在的渊盖苏文一定是坐立难安吧。”

    李大亮点头道:“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对大唐来说,高句丽的士兵确实是一群乌合之众。

    一路攻城而来,沿路碰到的高句丽大军并不难对付,高句丽的城墙普遍都比较低矮,再者说由于称心的建议,渊盖苏文把绝大多数的兵力都放在了平壤城中,这导致高句丽其他地方的兵力并不充足。

    沿路攻打下来并不是很费力。

    王武低声说道:“打完这一仗几位大将军就可以回关中了。”

    李大亮一边给战马上马鞍一边说道:“我们回中原了,那你呢?”

    王武笑了笑说道:“大将军是出来打仗的,打完仗自然可以回去了,而老奴还要留在高句丽王的身边,陛下交代了老奴很多事情要办。”

    “既然是陛下的安排,老夫看来是不能多问了。”

    李大亮很懂规矩,不该问的事情他也不会多问。

    就算是主动要说,李大亮也不会听的。

    王武看了眼四下说道:“李大亮将军,你觉得薛仁贵和王玄策这两个人怎么样。”

    李大亮稍稍点头说道:“这两人确实是可造之才。”

    王武又说道:“其实陛下也一直都很关注这两人,可他们偏偏留在泾阳的护卫队。”

    长叹一口气,王武接着说道:“这两人要是可以进入朝中卫府,可以为社稷效力就好了。”

    李大亮一手拿着自己的头盔说道:“当初老夫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些事情,可能是因为李正对他们两人的知遇之情,想要留在泾阳来报效李正。”

    王武又说道:“你说李正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让薛仁贵和王玄策心甘情愿地留在泾阳,朝中也不是没有给他们将来的许诺,陛下也很看重这两个人才。”

    李大亮琢磨着说道:“当初老夫也问过他们,似乎他们是自愿留在泾阳。”

    王武思量着说道:“是不是还会有别的原因呢?”

    李大亮又说道:“其实有些事情老夫也仔细地思量过,泾阳士兵的训练方式和卫府兵马的训练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的卫府兵马是一个什么样子想必王公公也清楚,若说王玄策和薛仁贵不愿意来泾阳,说不定就是因为不喜欢现在朝中卫府的环境。”

    “一个已经适应泾阳的人,要重新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显然会很不适应,再者说现在卫府兵马有很多的权贵子弟,这些权贵子弟天生傲气,又不喜欢别人指指点点,这些权贵子弟还处在卫府比较高的位置上。”

    王武稍稍点头,没有反对李大亮的话。

    李大亮又说道:“要说在薛仁贵和王玄策在泾阳反而更好,他们两人是璞玉,是可造之才,在泾阳他们一样可以成为人才,也可以随着大军出征。可卫府兵马之中鱼龙混杂,谁也不知道薛仁贵与王玄策进入卫府兵马中会发生什么,会变成什么样。”

    “李大亮将军想得真是周到。”

    王武说道。

    李大亮又说道:“在泾阳除了有泾阳护卫队,其实李正手中还有一支兵马,那支兵马一直以来都没有动过,也没有出现过什么痕迹。”

    王武低声说道:“李大亮将军说的是龙武军?”

    “那是自然,李正是龙武军的上将军,这位大将军的所在李正肯定知道,如果将来王玄策和薛仁贵要进入哪一只卫府兵马,老夫以为只有龙武军了。”

    王武摇头,“不见得龙武军。”

    李大亮皱眉看着王武。

    王武瞧着平壤城说道:“别这么看着老奴,老奴也不知道龙武军到底在何方,只不过薛仁贵和王玄策这样的人才放在龙武军太过浪费了,陛下也想要薛仁贵和王玄策进入卫府兵马之中,但陛下另有安排。”

    李大亮有些明悟了,“至于是什么安排,老夫依旧不能知道是也不是?”

    王武点头。

    从清晨到中午一直都没有动静。

    高句丽王的人已经朝着平壤城喊了好几次话,劝降这么多次还是没有人出城。

    平壤城的城门依旧紧闭。

    劝降了这么多次,似乎没有人真正出城逃出来。

    正是中午埋锅造饭的时候,薛仁贵特意把所有的锅都架在了平壤城的上风口。

    一个伙夫大声喊道:“大将军有令,把饭食煮得香一些,馋死平壤城内的高句丽人!”

    另外一个伙夫也喊道:“大将军有令!把饭端出去吃,让平壤城内的人看到我们在痛快地吃东西。”

    军中传来阵阵笑声。

    平壤城城头,一群守军看到远处的唐军端着碗就在不远处吃着东西。

    从昨晚开始平壤城就已经断粮了。

    几万守军从昨晚到现在都没有吃过东西。

第一千零六章 最后一次劝降

    眼下正是挨饿,眼前是唐军正在大口吃着东西。

    “听说出去投降的士兵,不仅可以有粮食吃,将来还可以有田地。”

    “是啊,我们怎么可能打得过唐军。”

    “唐军是来帮高句丽王的吧。”

    ……

    几个站在城墙上的守军悄悄议论着。

    但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人,众人又不敢接着说话了,也不敢偷偷地出城。

    渊盖苏文大将军已经杀了不少人,但凡有人要动摇军心都被杀了。

    众人闻着从唐军那里飘来的米香只能吞咽口水。

    唐军大帐中,牛进达站在军前大声说道:“弟兄们!我们吃饱晚上就攻城。”

    军中声声大喝回应着牛进达。

    大虎看着军中士气如虹心中也有了很大的底气。

    薛仁贵看到王玄策依旧看着平壤城城墙的图纸,好奇道:“看什么呢?”

    王玄策啧吧着嘴说道:“照理说平壤城中应该已经没有粮食了,这城里面的人饿了这么久就不会哗变吗?”

    薛仁贵说道:“我们和平壤城的守军眼下就是一墙之隔,这堵墙拦着我们两方,他们想要出来也出不来。”

    王玄策咬下一口馕饼说道:“其实说得也对。”

    大虎低声说道:“现在这平壤城不是防着我们的,是关着那些高句丽人的,其实他们并不是想要打这一仗。”

    “不是防着我们的,是关着他们的。”

    王玄策重复了一遍这句话,拍了拍大虎的肩膀说道:“这句话说得挺对,没想到你小子平日里憨憨,今天倒是有一句话说对了。”

    大虎笑着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说道:“说的也对。”

    薛仁贵说道:“我去把这个想法和牛进达大将军说一下,说不定我们可以用很小的代价,拿下这一仗,不用杀这么多人了。”

    来到军中打仗,正好王武和李大亮还有牛进达都在。

    薛仁贵把大虎和王玄策的想法说了一遍。

    牛进达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王武说道:“这么一来确实也好,这一仗本就是来救高句丽王,帮助高句丽王的,按照陛下的嘱咐尽可能不要杀这么多的高句丽人,正合陛下的意思。”

    其实王武没说的是,这一仗从一开始长安令和陛下就已经在谋划了。

    从陛下有了出征高句丽的想法。

    再到李正安排称心,是陛下想打,李正谋划。

    筹备了这么多年,才会有现在的结果。

    虽说有些波折,但这就是陛下和长安令共同想要的结果。

    大唐要站在正确的一方,想要征服高句丽不只是屠戮而已,想要控制高句丽。

    招揽了高句丽的人心,让高句丽彻底臣服大唐。

    这才是陛下要的。

    按照长安令和陛下的计划还不仅仅是这样,以后高句丽的一切都要和大唐人一样。

    所有的文字所有的语言都要和大唐一样。

    这样才能长久地统治。

    人心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

    王武很深刻地明白这一点。

    王武对牛进达说道:“老奴先去准备晚上的事情了。”

    李大亮对薛仁贵说道:“你们也准备准备晚上的事情,还记得你立下的军令状?”

    薛仁贵躬身说道:“末将明白。”

    大帐中又剩下了牛进达和李大亮两人。

    李大亮说道:“我怎么感觉王武这个太监藏着什么,高句丽这一仗我感觉有点怪怪的。”

    牛进达喝下一口米粥,“你觉得这一切都是巧合吗?那个叫称心的人是怎么离开的?渊盖苏文是如何造反的?我们不要小看了朝中的安排。”

    李大亮思量着出征高句丽以来前前后后的事情说道:“是李正吧。”

    牛进达笑了笑,“你只是觉得而已,你有什么证据说这一切都是李正安排的?”

    李大亮思考说道:“你说出兵打仗多了什么?多了不就是泾阳护卫队先行动,而且他们恰恰好救了高句丽王,还恰好称心在那个时候离开了。”

    说完这些李大亮顿时觉得一切都明白了许多,“这个李正当真是一个很可怕的人物。”

    在牛进达的印象了,真正得罪李正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而且陛下和李正之间一直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这不仅仅是李正是驸马的关系。

    不论是突厥还是吐蕃,有些事情光靠李正的这点力量和手段都做不到那种程度。

    可这里面要是要陛下配合李正,那么一切都可以说得通了。

    有心人肯定也想到了这些,但是没人说破这些。

    这些事情不能说破。

    当天傍晚,王武带着高句丽王和高句丽人朝着平壤城大喊,劝说平壤投降。

    李大亮看着这一幕,合情合理,站在正确的一方,这一仗不论怎么打都是大唐在理,身在千里之外的李正还真是深谋远虑啊。

    牛进达骑着马儿对李大亮说道:“你知道渊盖苏文像什么吗?”

    李大亮好奇说道:“像什么?”

    牛进达笑道:“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李大亮大笑道:“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这话是从泾阳传出来,老夫也是听程咬金这个老匹夫说过的。”牛进达指了指自己的脑门又说道:“但凡做事多用点智慧,渊盖苏文缺少的就是智慧。”

    李大亮拉着马儿的缰绳说道:“但我们都知道元渊盖苏文必须要死,对不对?”

    牛进达点头。

    渊盖苏文是高句丽兵力的象征,不得不说渊盖苏文的家族在高句丽有很大的威望,这种人不死将来的高句丽难免会出现更多的渊盖苏文。

    只有渊盖苏文死了,将整个高句丽的兵力全部在大唐的掌握中,这样陛下也会放心。

    王武等人喊的也累了,城中依旧没有什么东西。

    薛仁贵递给王武一个东西说道:“用这个喊,可以让你的更大点。”

    王武拿着这个奇怪的铁皮桶子说道:“这是什么?”

    薛仁贵解释道:“我们管这个叫做喇叭。”

    按照薛仁贵的说法,王武举着喇叭朝着高句丽喊话,“城中的将士们听着,你们的亲人都在城外,晚上的时候城墙会塌,城墙一塌你们就跑出来丢了兵器投降!”

    话语声传了很远,城中的人应该也听见了。

    王武放下喇叭说道:“老奴怎么感觉声音没大多少。”

第一千零七章 城塌

    王武疑惑地拿着手里的喇叭说道:“这东西怎么管事吗

    平壤城内,渊盖苏文也听到城外的喊话。

    只是在城中的过道上,一时间没有听清楚在讲什么。

    渊盖苏文叫住一个刚从城墙运送兵械下来的士兵,“他们喊什么呢?”

    士兵见到渊盖苏文连忙行礼,“城外再喊说是过不了多久城墙就会塌。”

    “城墙会塌?”渊盖苏文的目光落在城墙上说道:“这好好的城墙怎么会塌的。”

    说完之后,渊盖苏文走上城墙确认了一番,城墙还是很坚固,丝毫没有要塌的迹象。

    唐军为什么说城墙会塌?渊盖苏文疑惑地看着远处的唐军。

    城墙外,眼下夜色正浓。

    王玄策和大虎带着人正在披着夜行衣。

    漆黑的夜行衣特意加了一些黄土和草绿色。

    薛仁贵对王武说道:“完全的黑色在夜光下也会有反光的,加上一些其他颜色只要趴在地上,很容易与地面的颜色融在一起。”

    王武疑惑道:“就靠着这个潜行到城墙边。”

    王玄策给各个泾阳护卫队的队员检查了,确认了没有问题。

    王武好奇地又说道:“那要怎么破城。”

    拿起一个白布包着的东西,王玄策说道:“用这个?”

    王武好奇道:“这个是?”

    王玄策说道:“这个就是你一直找的东西,只不过它换了一个样子。”

    “我……”

    王武一时间语窒,随后又尴尬地笑了笑,“王将军真爱说笑,老奴找什么东西了?”

    大虎看了一眼夜色说道:“是行动的时候了,还要给大军留下时间。”

    十多个泾阳护卫队队员分成四队,借着夜色朝着平壤城的方向而去。

    于此同时,薛仁贵大喊道:“擂鼓!”

    军中立刻响起了鼓声。

    王武看着王玄策一行人进入夜黑中,很快就看不到他们的人影了,只能看到远处的城墙上火把的光。

    一时间鼓声大作,平壤城的守军自然会看向唐军这边。

    将平壤城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为唐军要在这个时候攻城了。

    实则是在为王玄策他们打掩护,让王玄策的人可以顺利炸开城墙。

    鼓声不断,但唐军还是没有要进攻的动作。

    牛进达等待着城墙倒塌的一刹那。

    李大亮也带着兵马准备好朝着平壤城进攻。

    王玄策带着几个队员来到平壤的城墙下,众人贴着城墙开始布置炸药。

    在城墙的下挖出一个小坑,小坑贴着城墙地下砖块深入,直到炸药包放入城墙的砖块下!

    都准备好了之后,王玄策放置好引线。

    看了城头上的守军,城墙之上人影晃动,还有很多吆喝声,看来他们还在防备着唐军的进攻,还没发现城墙下的自己。

    算了算时辰,王玄策点燃了一线。

    引线一路朝着炸药包烧去。

    看着引线烧进炸药包内,一阵白烟冒出来。

    王玄策低喝道:“跑!”

    众人在这一刻一起朝着城墙的另外跑去,找了一个掩体当即趴下。

    只听一声闷响,刺鼻的硝烟味弥漫在空气中。

    城墙乍一看毫无动静,不过慢慢地有砖块掉落,紧接着就是城墙开始塌陷,塌陷的速度并不快。

    薛仁贵看着城墙上慌乱的人影,他们越走动城墙就会塌得越快。

    墙面很快就失去了重心,上半部分的城墙开始向外而倒,在平壤城守军混乱的呼喊声中,一面城墙轰然倒塌。

    这边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另外一面的城墙也开始倒塌。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四面城墙同时垮塌,都有一个巨大的豁口。

    渊盖苏文看着城内的混乱,又看着倒塌的城墙一时间有些话不知该说什么。

    还没回过神唐军的喊杀就来了。

    眼下混乱的城内根本无法指挥。

    渊盖苏文拉住一个士兵愤怒地喊道:“都别乱跑!”

    这个时候谁还听渊盖苏文的,混乱之下很多士兵都丢盔弃甲逃到城外。

    这个时候逃命要紧,谁还会听渊盖苏文的。

    唐军的战马越来越近,眼看唐军就要冲进来渊盖苏文当即提起了刀。

    正要朝着城墙豁口冲过去,一声问候叫住了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回头看去,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

    对方穿着唐军的衣服。

    是唐军!

    渊盖苏文大喊道:“有唐军进来了!”

    王玄策从另外一边走来说道:“你看看现在谁还会听你的。”

    听着眼前唐军说着流利的高句丽话,渊盖苏文看着两人一前一后,“你们什么时候进来的。”

    大虎已经开始活动筋骨了。

    王玄策把玩着手里的火折子说道:“城墙一塌,我们就进来了。”

    说完王玄策用火折子又点燃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像是一个竹节。

    紧接着四面八方不断地有这样的竹节丢进来。

    很快呛人的浓烟弥漫了这里。

    渊盖苏文大声喊道:“来人唐军进来了!”

    根本没有人注意到渊盖苏文的喊声,四周的惨叫声与喊杀声渊盖苏文的声音更响。

    大虎说道:“在这里杀了你也不会有人注意到。”

    王玄策说道:“这个时候风大,你趁着现在赶紧动手。”

    “好!”

    大虎提起横刀就朝着渊盖苏文冲去。

    顾不上四周,渊盖苏文提刀挡住大虎砍过来的横刀。

    刀锋一碰渊盖苏文看到自己的刀刃立刻被砍出一个缺口。

    还没回过神只感觉到小腹一痛,不知道什么时候对方手里还拿着一把匕首。

    匕首已经捅进了小腹。

    吃着痛渊盖苏文一咬牙踢开大虎,捂着小腹步步后退。

    正后腿只见大虎又逼了上来。

    一个抬脚大虎踢在渊盖苏文的脖子上。

    只看那渊盖苏文身体健壮,这一脚没有踢倒他。

    “唐军就这点本事吗?”渊盖苏文重新站起提起刀朝着大虎砍去。

    大虎灵活地躲过对方的横噼,转身拿着匕首一刀划到了渊盖苏文的腿肚子。

    顾不上疼痛,渊盖苏文怒吼着此刻眼里都是怒火,可在浓烟中有些找不到这个小子的身影。

    手臂一阵疼痛,渊盖苏文抓住对方刺向自己的间隙,一刀挥下。

    不得不说渊盖苏文这人生勐,被砍了这么多刀还能还手。

第一千零八章 控制人心

    大虎动作极快,转身躲过对方的大刀,一个转身已经做好了一个下噼的姿势,一刀挥下只听一声清脆的金属碰撞声,渊盖苏文手中的刀已经断成了两截。

    大唐早就用了李正的新式锻刀法,这种锻刀法锻炼出来的新刀,非常地锋利。

    高句丽手中的刀用的还是前隋时期的武器。

    对现在的唐军来说,兵器的锋利早就上升了好几个台阶。

    腹部流出来的血越来越多,渊盖苏文已经没有了站起来的力气。

    大虎拖着已经无力反抗的渊盖苏文说道:“这是我的战利品。”

    王玄策说道:“恭喜啊,拿住了渊盖苏文你大功一件。”

    渊盖苏文和大虎交手,王玄策一直在一旁看着。

    大虎身手胜在多变与灵活。

    而渊盖苏文除了强壮之外没有别的优势。

    一直没有想到跟着李正养马的大虎有这等身手。

    听说当初在泾阳的后山,大虎一个人就拿下了数个突厥人。

    只不过很少看这个小子出手。

    被大虎一路往城外拖去,渊盖苏文不停地大喊着,可四周没有人搭理。

    渊盖苏文还看到有人注意到了自己。

    但他们都没有来帮忙,反而只顾着自己逃命。

    等到大虎和王玄策拖着渊盖苏文到了城外,唐军已经冲入了城中。

    越来越多的高句丽人丢了兵器投降。

    躺在地上的渊盖苏文只剩下了喘气,他到现在还不明白到底是怎么输的。

    王武悠哉地走来说道:“这就是渊盖苏文?”

    站在王武身边的高句丽王指认道:“就是他!”

    看到渊盖苏文冲着自己龇牙咧嘴要站起身,高句丽王急忙躲到王武的身后。

    王武走到渊盖苏文面前说道:“你为何要杀我们的使者?”

    像是双腿失去了力气,渊盖苏文怎么都站不起来。

    王武脸上带着笑容说道:“其实我们送来的使者并不是使者,他不过是来高句丽送死的。”

    听到这话渊盖苏文怒目圆睁。

    王武又说道:“不论怎么样那个使者都会死在高句丽,只要使者一死,我们就会讨伐高句丽,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准备好了。”

    渊盖苏文嘴里不断溢出鲜血,眼神死死盯着王武。

    渊盖苏文眼神中带着血丝,看着王武张开嘴就要去咬,却被王玄策和大虎按住。

    王武又说道:“怪就怪你太蠢,还真的想要做高句丽的王,”

    王武低声对渊盖苏文说道:“你是不是从来没想过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其实你的父亲也是称心害死的。”

    这一切的源头都是从渊盖苏文的父亲去世开始。

    王武带着满意的笑容,拿起小刀迅速地划过,割开了渊盖苏文的咽喉。

    血溅到了大虎的脸上,大虎怎么都没有想到这个太监下手这么狠,直接了解了他的命。

    渊盖苏文挣扎了几下,直到渊盖苏文睁着眼没了动静。

    王玄策说道:“拿下渊盖苏文的是大虎。”

    王武说道:“恭喜小将军,老奴会如实禀报陛下,小将军大功一件。”

    大虎眼下一刻都不想在这个太监面前多待,本以为这个太监只是阴险狡诈,没想到下手也这么狠。

    王玄策倒是不惊讶,渊盖苏文是必须要死的。

    李大亮已经进入了平壤城中开始进行收尾了。

    失去一块铁就失去一把刀,失去了一把刀就失去了一个可以挥刀的人,也会失去一个大军。

    这就是差别。

    对如今的大唐来说高句丽太过弱小和落后了。

    现在的大唐装备已经换了一拨了。

    以前的老式横刀也已经替换下来。

    装备上已经不是现在的高句丽可以比的。

    再有就是知识上的。

    如果说装备上的差距可以通过武力来平衡。

    但知识上的差距却不是武力上可以弥补的。

    知识的差距就是认知的差距。

    在泾阳的这些日子,王玄策见识过泾阳书院的本领。

    而眼下的高句丽像是活在老旧的时代一样。

    到了天亮的时候,平壤城的战事已经到了收尾阶段。

    混乱的平壤城内,丢盔弃甲的人不少。

    对付这种已经混乱成这样的平壤城守军,不用费什么力气。

    李大亮带着人回来的时候,王武已经带着高句丽王进入了平壤城。

    一场战事结束,众人也可以长出一口气。

    牛进达听着李大亮的汇报已经在写回报长安的奏章了。

    李大亮低声说道:“大将军,平壤城的城墙真的塌了。”

    牛进达点头说道:“鬼知道这些泾阳出来的人有什么本事。”

    李大亮说了一个想了很久的问题,“大将军,你说将来所有的城墙会不会都像现在这样,城墙的作用会越来越小,而我们的打仗方式也会随着那种东西的使用产生变化。”

    牛进达搁下笔说道:“你这么一说还确实有可能。”

    听牛进达也这么认为,李大亮心里有些着急,“那我们的兵法,我们攻城办法,以及我们以前所用的一切兵法,是不是都没用了。”

    牛进达笑了笑说道:“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

    有些感慨,李大亮长叹一口气,“我怎么感觉这天要变了。”

    又一批粮草运到了军中,眼下军中终于又有了补充。

    王武的意思要分一部分粮食给平壤城投降的守军,那些守军已经饿了两天了,这也是收买人心的必要之举。

    牛进达倒也没有反对。

    军报一路离开平壤城快马加鞭送回关中。

    接下来要重建平壤城,帮助高句丽王收复人心就都是王武的事情了。

    王玄策看着王武正在对一群高句丽人讲话。

    而高句丽王一直都站在王武的身后。

    高句丽王不过是个十二岁的孩子,眼下他似乎很依赖王武。

    凡事都会跟在王武的身边。

    看来王武已经达成了他的目的,高句丽王已经离不开他。

    除了王武,没有人会愿意帮助一个这样的高句丽王。

    若是不出意外,将来高句丽还是和以前一样在王宫中坐享其成。

    而王武就像是另外一个渊盖苏文控制着高句丽的一切。

    只不过王武比渊盖苏文更加的聪明,更加地狡猾,更会控制人心。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