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恐怖的大人世界

    李正对她说道:“你没有考虑到另外一个因素。”

    李丽质皱眉说道:“什么因素。”

    拿着一本小册子,李丽质跟着李正走入厨房,“我有什么因素没有想到。”

    李正一边开始切菜做饭,一边说道:“产能和物价确实有很直接的关系,但你没有考虑到市场的因素,所谓的市场就是供需关系,随着朝中科举的施行想要看书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很多不看书的人,也会开始跟着识字。”

    李丽质把李正的话语记录下来。

    李正洗着锅说道:“如今中原的书籍市场都还没有饱和,更不用说纸张市场是否饱和,加上现如今扩大的产能,根本不需要担心市场饱和。”

    李丽质记录着这些话语,市场供需关系?又一个新得到的知识。

    对此李丽质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李正又说道:“而纸张最有价值的应用就是用来印刷,只要活字印刷术只有泾阳一家,我们不用考虑能否回本的问题。”

    记下这些话之后,李丽质眨了眨眼说道:“还有吗?”

    李正长叹一口气,“等我想起来了再说吧。”

    当天夜里,大牛和狄仁杰从村子后道的小山离开。

    到了村外之后,便朝着长安以东的方向而去。

    薛仁贵和王玄策正在收拾着东西,明日就可以回家了。

    薛仁贵正在看着一张地图,这张地图是进入高句丽之后测绘的,还要拿到书院去,用书院的地图和自己测绘的地图做比对。

    正忙着,一个士兵匆匆来报,“薛将军,王将军,因为有人找你们。”

    薛仁贵和王玄策一起停下自己的动作。

    王玄策放下手中的包袱说道:“是什么人?”

    站在账外的士兵回报道:“说是从泾阳来的。”

    听到话语两人相看一眼,王玄策说话道:“让人进来吧。”

    薛仁贵也点头表示默许。

    好一会儿之后,大牛和狄仁杰来到营帐前。

    看着两人王玄策笑道:“就知道是你们两个。”

    狄仁杰笑呵呵说道:“王大哥,好久不见了。”

    大牛对薛仁贵说道:“老师有些话让我带你薛大哥和王大哥。”

    薛仁贵的神情严肃下来,“说吧。”

    叹息一口气,大牛说道:“朝中要把薛大哥和王大哥送入军中,老师也已经答应陛下了,不知道薛大哥和王大哥怎么想?”

    两人一起沉默下来。

    大牛又说道:“若是真做不下来决策,不如先进入军中,军中职位并不会影响我们泾阳,眼下的权宜之计。”

    薛仁贵说道:“若不是李正或许我还在老家种田。”

    王玄策也说道:“是啊,知遇之恩难报。”

    又想了一会儿,王玄策说道:“大牛,你也带话给李正,我明白朝中局势诡谲,有些事情身不由己,我会在军中好好当值,但只要李正需要,他一句话我当即抛下手中的事情去跟随他。”

    薛仁贵也重重点头,“我也是这个想法。”

    听到两人的回复,大牛说道:“明白了,我会把话带给老师的,这就先回去了。”

    营地的另外一边,中军大帐里非常的热闹。

    程咬金早早就带人来到了这里。

    牛进达大快朵颐地吃着饭食一边说道:“你老匹夫可不知道这高句丽的日子可太清苦了。”

    程咬金给他倒上一碗酒水说道:“那你可要好好吃,明日就要去长安封赏,怕是要在长安城外杵半天。”

    帐外的士兵汇报说道:“大将军,刚刚有人去了薛将军的营帐。”

    灌下一口烈酒,牛进达说道:“是什么人?”

    士兵回道:“来人是两个少年,看起来十三四的模样,说是从泾阳来的。”

    牛进达放下碗说道:“行了知道了。”

    士兵又重新站在营帐旁。

    程咬金心不在焉地吃着羊肉,“老牛啊,这薛仁贵如何?”

    牛进达琢磨着说道:“一身本事,不简单。”

    说完牛进达撕下羊腿上的一片肉,一边嚼着说道:“还有王玄策那个小子,看起来是个很灵醒的年轻人。”

    程咬金说道:“这两人可是泾阳护卫队的领头人。”

    牛进达点头说道:“所以陛下不想把这两人留在泾阳了,李正和陛下之间还这么僵持吗?”

    程咬金笑了笑说道:“陛下和李正之间的关系好着呢,现在就在泾阳避暑。”

    牛进达说道:“别人不清楚,你程咬金还不清楚吗?陛下要是真对李正放心,也不会去泾阳避暑了。”

    程咬金灌下一口酒水说道:“还是老夫这双招子好使,当年就看出李正这小子是一块好料。”

    深夜时分,大牛和狄仁杰来到李正家门口。

    此刻院门开着,李正就坐在院子里看着星空。

    大牛站在门外说道:“老师,已经把话带到了,薛大哥也有话带给老师。”

    李正低声说道:“早点回去休息吧。”

    大牛在原地站了一会儿,便转身离开。

    狄仁杰跟上大牛的脚步,“薛仁贵和王玄策的话,老师为何不听?这就让我们走了?”

    大牛低声说道:“陛下来泾阳的时间也太巧了,至少我们知道就够了,老师不必知道这些。”

    呼吸着夜晚有些清冷的空气,狄仁杰脑子一醒便说道:“对呀,就算以后有了变故,只要我们知道薛仁贵和王大哥说的话就够了。”

    大牛无声笑了笑。

    走回家的路上,狄仁杰还在想着大牛说陛下来泾阳的时机。

    出征大军什么时候到长安陛下肯定很清楚。

    而恰恰在这个时间陛下来泾阳避暑。

    其实长安闷热陛下早可以来的。

    想到这里,李正和陛下之间的猜忌已经到了何种地步。

    每每想到陛下和李正之间有说有笑,背地里却如此猜忌就差相互捅刀子了,却还要表现出君臣和睦。

    狄仁杰不禁打了一个冷战,大人的世界实在是太恐怖了。

    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大牛带着人已经开始做新式水车了。

    新式水车用的水力传动,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更加地轻便,甚至不需要耗费任何的人力。

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归家的护卫队

    李正和往日一样,在马圈里忙碌着。

    好一会儿之后,李泰从马圈中直起腰说道:“这个时辰大军应该已经在长安了吧。”

    李正拖着一大堆的草料看了看长安方向说道:“应该吧。”

    李泰靠着马圈的栏杆说道:“你说大虎今天也该回来了吧。”

    李正稍稍点头。

    李泰又说道:“那大虎回来了之后,我是不是可以回去忙书院的事情了?”

    李正扭头看向李泰。

    李泰笑了笑说道:“怎么说我也是书院的主事。”

    李正把草料放入马槽说道:“你在书院能做什么事情?还不是整日游手好闲。”

    李泰刚想再说什么。

    李正又说道:“再说了马圈里的事情,多一个你更好。”

    见李泰咬牙切齿,李正说道:“反正我一句就可以让你父皇把你送到封地。”

    李泰一跺脚说道:“好!我可以一直在马圈干活,我要工钱。”

    李正点头说道:“一个月一贯钱。”

    瞧着李泰一脸的埋怨,李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堂堂魏王殿下,偌大的长安却没有你的容身之地。”

    李泰的神情坚定了不少,“早晚有一天,我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入长安。”

    李正又说道:“留在马圈里挺好的,早晚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的安排。”

    李泰牙痒痒,莫不是在马圈里干体力活,还要谢他李正,这李正的脸皮未免也太快了。

    东征的大军排列在长安城前。

    李承乾站在城头上,秦琼念着这一次东征的封赏。

    牛进达单膝跪在城前,听着一个个名字的封赏倒也意外。

    因为这一次的封赏就不是太子拟的旨意,而是陛下早就准备好的。

    怎么封赏,如何封赏,封赏之后如何安排。

    这些事情太子不能做任何的主张。

    许敬宗站在城门口,听着封赏王玄策和薛仁贵分别进了右武卫和龙武军。

    这件事许敬宗也早就知道了。

    而且还是必须要这么做的。

    几个地痞朝着许敬宗走来。

    许敬宗看了一眼他们说道:“都记住了。”

    几个地痞笑着说道:“记住了,记住了。”

    许敬宗递给他们一块银饼说道:“阿史那现在应该在去幽州的路上,你们要抓紧了。”

    “明白明白。”

    几个地痞使劲点头。

    许敬宗又说道:“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出人命。”

    再看了一眼这几个还站在原地的地痞,许敬宗说道:“还不快去办事!”

    “这就去了!”

    他们一路快步离开。

    许敬宗又看了一眼站在城墙上的李承乾,转身便走入长安城。

    长安城经过几次整顿,现如今倒是比以前整洁多了。

    许敬宗从朱雀大街走入一个小巷,一路来到一间小屋。

    这里是之前阿史那住过的房子。

    许敬宗推门而入,整个屋子充斥着水墨的味道。

    一张张的纸堆在一旁,许敬宗拿起其中一张看着,这个阿史那看起来一直都在学习关中文字。

    在这里翻找了一遍,除了一些必要的家具还留着,整个房间中一本书籍都没有。

    许敬宗又问了附近的人家。

    这才知道阿史那买了一辆马车,没带多少行礼,却是带着一大堆的书籍离开的。

    心中计较了一番,许敬宗便离开了这里。

    泾阳

    泾阳护卫队的队员在午时回来了。

    整个村子非常的热闹。

    李世民看着热闹的村子对李正说道:“看来泾阳护卫队的人很得民心。”

    李正说道:“那是自然。”

    李世民又说道:“朕想起当初打仗的时候,但凡朕路过一个地方,民户都是闭门不出。”

    李正笑了笑说道:“是吗?”

    泾阳的村民们都迎接着护卫队的回来,整个村子都飘着饭香味,看来村子里要给护卫队接风洗尘,还要大吃一顿。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正说道:“我什么都不用做,因为我们泾阳的护卫队都是出自泾阳的民户,他们都是自己的亲人,都是自己的家人,自然会迎接,所谓军民一家亲。”

    李世民稍稍点头,照李正这么一说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再想起现在死气沉沉的军中卫府,李世民又说道:“这样的队伍,不论出征到何方都会有很强的凝聚力。”

    李正笑着说道:“大家都是手足兄弟,一起都是乡亲自然会了。”

    “那你说军中的卫府能否像你的泾阳护卫队这般?”

    听到李世民说这话,李正尴尬地笑了笑说道:“陛下说笑了,我们泾阳护卫队怎么能和卫兵马相比。”

    李世民说道:“卫府的兵马是什么样子,朕心里清楚,军中军纪懈怠,如今有一些老将撑着场面,但将来呢?卫府兵马如今表现出来的端倪,朕很清楚,早晚有一天这会成为大唐的病根。”

    在历史的轨迹上来说,大唐的军制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大唐后期的乱世和军制也有一定关系。

    有时候想想这种事情就算是再离奇,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那都是两三百年后的事情了。

    见李正沉默了,李世民说道:“李正,朕再问你一次如何让卫府兵马,也能和泾阳护卫队一般,军民一家亲。”

    李正叹息道:“很难,军制要改,彻底的改。”

    李世民说道:“如何改?”

    李正低声说道:“裁撤军中世袭罔替制,裁撤军中各个将领的权力,改革军功制,改革军饷制。”

    闻言李世民的嘴角直抽抽,“你还真敢说。”

    李正说道:“要是做不到这些就别说以后了。”

    李世民叹息道:“你要动的是军中将领的根基,这是要闹兵变的。”

    李正摇着手中的蒲扇说道:“我也就随口一说而已,陛下不要当真。”

    狐疑地看了一眼李正,李世民转身便走向了自己的别院。

    村子里非常的热闹,李丽质也下了命令,今日所有的工坊全部停工,酒肉管够。

    相比村子里的热闹,别院中就有些冷清了。

    长孙皇后坐在院子里正在修剪着几盆文竹。

    李世民对王鼎说道:“把李绩叫来。”

    李绩正喝着酒,听到王鼎说陛下要见自己急忙放下酒碗,便走向别院。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长大的孩子们

    来到别院中,李绩见到李世民正一脸愁容地看着奏章。

    “陛下!”李绩躬身说道。

    抬了抬眼,李世民说道:“喝酒了?”

    李绩抹了抹嘴角说道:“喝了一些,架不住村民热情。”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在泾阳也有些日子了,你觉得泾阳的护卫队如何?”

    李绩思量了一会儿说道:“末将以为泾阳护卫队相比军中卫府兵马,泾阳护卫队的军纪更加的明朗,而且很多地方都比卫府干净。”

    这个干净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李世民当然听得出来,李绩说的是卫府兵马的腐败。

    搁下手中的笔,李世民将李正说的那些话又讲了一遍。

    听完之后,李绩也是眉头紧皱。

    李世民说道:“你说说你的看法。”

    要动军中世袭罔替制?

    裁撤军中各个将领的权力?

    改革军功制?

    改革军饷制?

    ……

    这些可都是历朝历代都有的问题。

    历代地帝王都是傻子看不出来吗?

    很多人都明白。

    也有很多地将领都是吃着其中地利益,来巩固自己的兵权。

    想了好一会儿,李绩说道:“陛下的意思,末将明白了,这两年以来末将也一直都在观察泾阳护卫队,若说泾阳护卫队是治好卫府兵马的一方良药,不如说陛下更希望泾阳护卫队的样子,就是将来卫府兵马的样子。”

    李世民的眼神阴翳,:“有些事情朕不用说,想必你们这些老将军也都清楚,你们也看的到现在军中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李绩躬身说道:“陛下若是改制军中必定会有动荡发生,如今还不是时机,还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朕当然清楚,你先退下吧。”

    “喏!”

    李绩走出别院也没了再去吃村子里酒席的兴致。

    走在村子里,李绩找到了张公瑾。

    将李世民说过的话,李绩又对张公瑾说了一遍。

    张公谨听完笑道:“陛下真有这个想法?”

    李绩说道:“可能陛下也是随口一说。”

    张公瑾说道:“其实这件事要办也不是不能办,泾阳护卫队是李正一手拉起来的,其中的很多因素李正最清楚。”

    李绩说道:“我也是这样认为。”

    张公瑾又说道:“而且这件事不是李正一个人可以做成的,也不是帝王一个人可以做成的。”

    李绩好奇道:“那要如何?”

    张公瑾指了指天说道:“除非大唐变天了。”

    李绩苦涩地笑了笑说道:“对呀,除非大唐变天了,要动军制,是要动大唐的立国之本。”

    张公瑾低声说道:“不过按照李正这家伙的手段,未来一些事情还真说不好,或许这是以后的事情了,谁又说的好,可能那时候我们这些老家伙都已经不在了。”

    李绩的目光看向张公瑾。

    心中莫名有些担忧。

    担忧的不是大唐的将来。

    担忧的是李正。

    李正这小子一直都在韬光养晦,谁又能知道把李正逼急了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而且如今还如此年轻,陛下又如此的忌惮他。

    李正虽说不掌兵权,但李正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着实让人不得不担心。

    李绩说道:“希望李正可以一直走在正途上吧。”

    张公瑾笑了笑,“老夫会尽力的。”

    村子里,大虎看着村民们相聚在一起,大家的亲人都在这里。

    大虎的心情有些落寞,母亲早逝,父亲长兄战死。

    李正来到大虎的身边说道:“高句骊一战你是头功,你现在已经是龙武军的副将了。”

    站在李正身边地还有李泰。

    大虎看向李正和李泰行礼说道:“末将见过魏王殿下,见过上将军。”

    李泰连连摆手说道:“不用多礼,以后铲马粪的活你来做就行。”

    大虎憨憨地挠着自己的后脑勺使劲点头。

    李正说道:“随说你是副将,但你先不入龙武军,还在泾阳养马,你可愿意?”

    大虎点头说道:“我也不会做将军,养马挺好的,我也只会养马。”

    李正递给大虎一份聘书说道:“给你寻了一份亲事,你去见见合不合适,如果你喜欢人家姑娘我给你做主,给你们主持婚事。”

    大虎郑重的接过聘书。

    李正拍着大虎的肩膀说道:“你也不小了,你家中的亲人灵位我会让人帮你请来。”

    在原地愣了好一会儿,大虎突然跪在地上说道:“谢上将军!”

    李正咧嘴笑着说道:“别这样,你还是叫我长安令,我这个上将军就是一个虚衔。”

    大虎低着头说道:“喏!”

    李泰看着跪在地上的大虎,大虎的事情李泰心里也清楚,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父亲和长兄都战死沙场。

    如今李正愿意给他主持婚事,李正是把大虎当作真兄弟。

    或许大虎的亲人都不在了。

    但李正是想要把大虎当作亲人。

    扶着大虎起来,李正对他说道:“先去吃饭,吃饱了马圈还有活要干,赶紧去吧。”

    “哎”大虎转身就走入了酒席之中。

    李泰小声说道:“给大虎寻的亲事是什么人家。”

    李正说道:“长乐公主让村子里的婶婶打听的,是一户寻常人家,家在洛水河一片,家境不算富裕。”

    李泰又说道:“为人如何?”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为人老实淳朴,非常地本分。”

    李泰点头说道:“大虎是一个没有什么心思的人,寻常人家没这么多心眼,这样也挺好的。”

    孙思邈也在酒席中。

    裴行俭的医疗队已经很成熟了。

    细细想来,孙思邈也没有想到,在泾阳教授学医,不知不觉教出了一个医疗队来。

    老村长对孙思邈说道:“孩子们都长大了。”

    孙思邈扶须说道:“是啊,都长大了,我们也老了。”

    老村长笑呵呵看着眼前的一切。

    眼下孙思邈也没了云游天下的心思,年纪已经很大了,泾阳的孩子都很不错,与其云游天下不如继续留在泾阳,教出几个好徒弟,将来的事情都是年轻人的。

    薛仁贵和王玄策并没有来村子里,他们直接去了军中任职。

    以他们现在的身份再来村子已经不合适了。

    李正回到家中打包了一些东西和几坛烈酒。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低调的长安令

    把这些全部收拾好之后,李正走出家门,找到了正在吃着饭食的李义府。

    见到李正来了,李义府连忙把嘴里的饭食咽下擦了擦嘴之后说道:“长安令有什么吩咐。”

    把两个包裹递给李义府,李正说道:“这里面是一些泾阳的酒肉饭食,你让人把这些送给王玄策和薛仁贵,现在他们应该都在长安。”

    李义府接过包裹说道:“这就去安排。”

    瞧着李义府匆忙要离开的样子,李正又说道:“修路的人手调度这段时间先停着,阎立本那边的学徒招收你盯着点。”

    李义府点头说道:“修路的工事暂时停工了,这段时间确实没什么事情做。”

    瞧着李义府的神情,李正说道:“我要组建一支非常庞大的工程队,以后我希望你来做主事。”

    “我?”李义府摇了摇头说道:“长安令,我没有工事这方面的经验,这不是阎大匠的事情吗?”

    李正叹息道:“阎立本虽说手艺高超,但要统筹调度,还是你比较得心应手,你也放心以后的工程会非常的重要,你的位置不会比许敬宗低。”

    听到这话李义府立刻来了精神,“在下一定为长安令肝脑涂地。”

    李正低声说道:“快去办事吧。”

    “喏!”

    李义府提着两个包裹急匆匆离开。

    从泾阳刚刚开始建设的时候的李义府就已经来了。

    统筹调度的事情也一直都是他在安排。

    按照李丽质的设想,将来的工程队是要和皇权叫板的。

    虽说李义府平日里很喜欢偷懒,做事不上心。

    不过在为人处事方面,这人不得不说是一个人猫。

    阎立本可以统领工程队,但在将来也需要一个像李义府这样的人从中斡旋。

    饭食送到长安城之后的第二天。

    李正就收到了薛仁贵和王玄策的来信。

    信上说着他们进入军中之后的种种安排。

    走出家门,李正就看到程处默坐在家门口一脸的颓废。

    李正说道:“处默兄,这是怎么了?”

    程处默还是长叹一口气。

    在程处默的身边坐下,李正说道:“处默兄为何如此伤感。”

    程处默看着地面说道:“薛仁贵和王玄策不在了,偌大一个护卫队难道都要我管吗?”

    李正咧嘴笑了笑说道:“你不是一直管的挺顺手的,再说了还有蜀王殿下在。”

    程处默抬头看了看天,“其实裴行俭也是一个可造之才。”

    裴行俭和薛仁贵是一起从河东来到泾阳的。

    两人还是同乡。

    薛仁贵去了军中,裴行俭倒还是留在了泾阳。

    李正对他说道:“确实是一个可造之才。”

    程处默又说道:“护卫队缺少人手。”

    裴行俭确实很熟悉泾阳的护卫队,让他接替薛仁贵的位置很不错,况且还有蜀王李恪。

    李正犹豫着说道:“裴行俭可以进入泾阳的护卫队,平日里他可以帮你管着泾阳护卫队,但他只是暂代。”

    程处默又重新恢复了精神,这才点头离开。

    薛仁贵和王玄策去了军中,眼下泾阳缺少人手了。

    匆匆来到马圈,和李泰,大虎一起收拾着马圈。

    有了大虎在,李泰的活也相对轻松了不少。

    三个人忙完一起坐在马圈旁吃着西瓜。

    不得不说西域的动作还挺快。

    这么快就送来了五百只西瓜。

    一车车的西瓜送入村中很快就引得人们纷纷围观。

    许敬宗和李义府站在一起。

    李义府看着眼前的一车车西瓜说道:“你说这么多西瓜长安令吃得完吗?”

    许敬宗低声说道:“八成不是用来吃的。”

    李义府稍稍点头又说道:“长安令想吃西瓜和西域的人打一声招呼,人家赶着就会送来,何必还要让宫里的人去办。”

    知道李义府说的西域的人是默呕。

    如今的默呕还带着西域人在吐蕃挖银矿呢。

    以现在默呕在西域的声望,想要西瓜轻而易举,还有默呕的那几个儿子更是把兵器生意做到了天竺以西。

    许敬宗说道:“长安令为人低调,朝中对兵器桉地猜疑至今都没有放弃,如此重要地生意线自然不可能用来运西瓜,而且长安令让宫里的人去办,也是陛下的话语,长安令和西域之间不能有明显的关系。”

    李义府感慨道:“长安令还真是高明。”

    两人话毕又重新坐下来。

    许敬宗看着坊市里的人来人往说道:“长安令让你将来做工程队的主事,想来不会只是一个简单的主事。”

    李义府皱眉说道:“何以见得?”

    许敬宗思量着说道:“这个工程队以后会很重要,当年长安令也说了会给我们一个敞亮前程,想来他不会食言。”

    李义府笑了笑,“你掌握着最大的情报线,将来我掌握着工程队,你我依旧是长安令的左膀右臂。”

    许敬宗坐在树荫下说道:“将来的事情谁知道呢?要是长安令这条船要翻了,你一定会比我先跳车。”

    李义府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几天之后,一份军报传入长安。

    在泾阳避暑的李世民第一时间看到了军报,对李君羡说道:“把李正叫来。”

    “喏!”

    正研究西瓜的培育,李正这些日子天天就守在田地里。

    李君羡在找到在田地里忙活的李正说道:“陛下要见上将军。”

    李正观察着西瓜苗说道:“没看见我正忙着呢!”

    李君羡又说道:“是吐蕃送来的军报。”

    记录下这些西瓜苗的生长状况,李正只好跟着李君羡前往别院。

    李世民在泾阳的日子并没有影响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甚至有一度让村民都忘了泾阳还有一个陛下。

    走入别院,李正就看到一脸愁容的李世民。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军报说道:“不出你所料,吐蕃果然出现了内乱。”

    李正看了军报,军报上只有寥寥几句话。

    重新坐正身子,李世民又说道:“禄东赞三日之后就到长安,你准备见他吧。”

    李正低声说道:“吐蕃内乱不见得是坏事,陛下收服吐蕃之日就快要到了。”

    李世民不屑地笑了笑,“你要是能帮朕收下整个吐蕃,朕让你做国公。”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认知地碾压

    见李正拧巴着脸,李世民不悦道:“怎么?给你国公你还不满意?”

    李正皱眉说道:“能折现吗?”

    李世民还是不屑地笑了笑,“你想得美。”

    李君羡拿出一张巨大的地图,铺开在桌桉上这是一张吐蕃的地图。

    李世民说道:“青海以西三千里地都是松赞干布质押给我们的,吐蕃的牧民从这里迁出之后的日子不好过,而这片地方有着最好的畜牧地。”

    李正瞧着李世民说道:“陛下我们做一笔生意如何?”

    要是以前李正要和李世民做生意,李世民肯定会第一时间跳脚开骂。

    让一个皇帝做生意,胆大包天。

    眼下李正想要做生意,李世民倒想不到理由反对,毕竟兵器的生意已经做了这么久。

    对府库来说,兵器生意可以源源不断给府库送钱。

    李世民开口说道:“你想要做什么生意。”

    李正说道:“当初吐蕃欠下的五百万贯银钱有一半是陛下的,有一半是我的,我拿出两百五十万万贯,赎买吐蕃的债。”

    李世民颔首说道:“那这三千里地都是你李正的了?”

    李正笑了笑说道:“暂时是。”

    “暂时?”

    李世民冷笑了一声,喝下一口热茶。

    眼前坐着的可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商人。

    李世民看不清李正的手段,面对李正也要小心谨慎。

    想了一会儿李世民说道:“三百万贯,朕可以把吐蕃的债赎买给你。”

    李正说道:“三百万贯也可以,但我用我们泾阳作坊的份子换,我肥皂作坊和烈酒作坊三成份子交给陛下,再将我原本在印刷厂和造纸厂的三成份子也交给陛下。”

    李世民心中盘算着这些份子值不值三百万贯。

    李正又说道:“我有肥皂作坊的所有份子,和陛下签下字据之后,我有肥皂作坊的七成,烈酒作坊的五成份子本就在程咬金家,至此我自己手中有七成的肥皂份子,两成印刷厂和造纸厂的份子。”

    李世民想着说道:“朕有肥皂作坊地三成份子,烈酒作坊地三成份子,以及印刷厂和造纸厂七成份子。”

    李正点头说道:“没错,烈酒作坊每年产生的利润有近二十万贯,印刷厂和造纸厂每年利润十万贯往上,肥皂作坊每年利润至少三万贯,而且我的作坊正在扩张,将来会挣更多,陛下以为如何?”

    李世民说道:“所以你一分钱不出,只用这些份子换的二百十五万的债?”

    李正说道:“首先吐蕃能否还这五百万贯是一个未知数,陛下手中空有这笔债不知如何兑付,不如赎买给我,这样陛下手中的债可以得到实质的财富。”

    思量了一会儿,李世民说道:“这些都是交换,朕想要的是什么你心里很清楚。”

    李正点头说道:“那是自然。”

    李世民又说道:“等你见过禄东赞之后,朕会和你立下字据。”

    说完李正满意地走出别院。

    君臣之间的对话,李君羡听的一清二楚,也很吃惊陛下为什么会和李正这样做生意。

    李世民心里想着这笔买卖不管怎么算,都是李正吃亏。

    还要看李正要那三千里地做什么用。

    回到家中,李正将事情和李丽质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李丽质苦恼地捂着额头,“你就这么把家底交给父皇了?”

    想完之后,李丽质灌下一口茶水说道:“不过这些家底都是你的,你做主也是应该的,但你我是夫妻,我还是想知道缘由。”

    面对李丽质的质问,李正并不意外,在李丽质面前坐下,李正说道:“首先造纸作坊不一定一直都在我们手中,以前是因为有五姓在,如今五姓不在了,这个技术早晚要给朝中。”

    李丽质思量着说道:“你早点交出去,让父皇放下警惕,而父皇有七成份子,他随时可以拿走剩下的所有份子。”

    李正点头,“还以后烈酒作坊,烈酒是以粮食酿造,粮食有多重要自然不用多说,而且五成份子在成家,把其中三成给你父皇,以后的事情可以让你父皇和程家去谈,我们可以退居幕后,将我们的风险降到最低。”

    李丽质稍稍点头:“烈酒作坊的账我算过,原材料和成本一直都是程家在负担,我们泾阳只是提供技术而已,这么说来我们还是赚的。”

    “还有肥皂的作坊,肥皂的秘方并不难,迟早外面会有。”

    李丽质皱眉思索着说道:“如今这些作坊还赚钱,但以后随着货物的普及这些作坊并不会一直都赚钱,你将这些整合之后交给父皇,再由父皇控制,而你也可以趁机抽身。”

    说完之后,李丽质看着李正说道:“你想要吐蕃三千里地要做什么。”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三千里地当然是因为资源,吐蕃的资源远比他们认知的要多的多。”

    李丽质皱眉看着李正,看似一件白送钱的买卖,但细细一算却又不是很亏。

    用这些份子赎买两百万五十万贯的债,真正算起来根本不亏,而且还能让泾阳的生意更加健康。

    而且长久来看,这些份子的效益会越来越低。

    这些端倪,李丽质就可以从这两年的账本中看出来。

    李丽质的目光盯着李正说道:“我怎么总觉得你有什么话没说。”

    李正说道:“你也知道这些份子的效益会越来越差,日后的价值也会随之下降,现在我们高价卖出,用来赎买吐蕃的债,价值下降待到日后我们再赎买回来其实用不了多少钱,高价卖出去,我们以后可以低价买回来,你觉得我们从中可以赚多少?”

    听到这里,李丽质脸上也带着笑意,“这也可以是我们日后和朝中抗衡的本钱。”

    李正咧嘴笑道:“夫妻齐心,其利断金。”

    用后世的商战经验来对付这个时代的人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可能自己的这个手段,在大唐的聪明人眼里很快就会识破。

    但眼下后世的知识绝对站在所有人的前面。

    赎买,套牢这些手段在后世商战中经常可以看见。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再来长安的禄东赞

    夜里,李正坐在书房中,西瓜的培育从史册中有记载,从古至今的瓜农一直都在研究如何能够吃上自己种出来的瓜。

    李丽质坐在自己的房间中,小兕子也在一旁做题。

    听李淳风和李正说过,小兕子有很好的数术天赋。

    李丽质对一旁的徐慧说道:“李正还没休息吗?”

    徐慧点头说道:“长安令还在看书。”

    这一次李正和父皇之间的交易,直接让李正拥有了吐蕃数千里地。

    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李正要这么多的土地做什么。

    看李丽质有些疲惫的神情,徐慧说道:“公主殿下,热水都已经准备好了。”

    李丽质低眉说道:“洗漱休息吧。”

    第二日一早,李正早早起床和往常一样打着太极。

    早餐的时候家里多了一个恶客。

    李世民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坐在饭桌上吃饭。

    彷佛这就是他自己家。

    饭后,小兕子和李治早早就去书院上课。

    李丽质带着徐慧去忙作坊的事情。

    饭桌上只剩下了李世民和李正两人。

    李正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包子说道:“陛下,我记得别院也有准备早餐。”

    李世民叹息道:“朕当然明白。”

    李正又说道:“是别院的饭菜不合胃口。”

    摇了摇头,李世民说道:“平日里朕的儿女都在泾阳,也不好见到他们,朕来到泾阳之后本想着可以和儿女一起,却没想到他们竟然来别院吃个饭都不来。”

    听李世民这话,看起来李世民也是一个苦心的父亲。

    以李世民这种腹黑且多疑的性格。

    要是别人还真信了。

    李世民八成是在装可怜。

    正吃着早饭,王鼎急匆匆而来,“陛下,出事了。”

    李世民依旧澹定地吃着豆腐脑说道:“出什么事情了?”

    王鼎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道:“阿史那刚刚离开长安地界就被人劫了。”

    李世民放下碗筷说道:“被人劫了?”

    王鼎躬身说道:“人倒是没什么事情,只不过一身的行李都被人劫了,官府已经在查了,现在还没抓到人。”

    李世民狐疑的目光看向李正。

    李正吃着包子说道:“陛下看着我做什么?”

    李世民瞅着李正说道:“其实阿史那离开之前说过,只要他遇到了什么意外,就是你害的。”

    咽下嘴里的包子,李正说道:“陛下,这是碰瓷吧,你说这外面人心险恶的,他磕着绊着被人劫了,也不能全怪我。”

    李世民稍稍点头说道:“你这么一说还真不能全怪你。”

    李正又说道:“既然人没事,要不派人护送?”

    李世民看向王鼎。

    王鼎说道:“当地的府衙已经派人护送了,应该不会再出事了。”

    李世民点头说道:“下去吧。”

    王鼎躬身行礼,“喏!”

    吃完肉包子李正站起身说道:“我要去打扫马圈了,陛下请便。”

    看着李正离开,李世民独自坐在饭桌上,瞧着一桌子的饭食倒也吃饱了,几个下人把桌上剩余的饭菜装起来。

    李世民看着这一幕问道:“这些剩下的饭菜作何处置?”

    侍女低声说道:“按照长安令地规矩,要把吃剩下地馒头和包子留下来,还可以留做点心用,余下可以给泾阳护卫队。”

    李世民点头说道:“李正还真是节俭。”

    侍女回道:“长安令一直以来都很节俭。”

    李世民走出李正的家门,这些侍女都是可以信任的,她们也都是皇后的眼线。

    李正地一举一动都会告知皇后。

    长安地东北方向,刚到幽州的阿史那此刻心情很悲凉。

    还没到草原就人给劫了。

    阿史那对护送的官兵说道:“还没找到行凶之人吗?”

    官兵板着脸说道:“已经在查了。”

    这些日子不论怎么问,这几个官兵都是这么回答。

    阿史那又说道:“照我看这些劫匪非常可疑,他们肯定是提前安排的,而且有人指使。”

    官兵看了一眼阿史那说道:“谁指使了?”

    阿史那说道:“我也不知道是谁指使的,一般的劫匪抢的都是财物,他们把我的书籍全部劫走了,什么样的人不抢财物,反而劫走了我的书。”

    官兵不意外然,懒散地说道:“这些劫匪穷疯了什么都会抢。”

    查了这么多天都没有结果,而且官府接连这么多日没有任何的收获。

    阿史那的目光盯着这几个官兵。

    突然有一种很异样地感觉。

    劫匪到现在都没有抓到。

    他们竟然丝毫不着急。

    瞧着这些官兵的神情,阿史那步步后退。

    这几个官兵怕不是都被收买了。

    眼下谁也不能信。

    鬼知道李正会不会让自己活着离开关中。

    思量再三,阿史那连夜收拾了所有的干粮。

    趁着夜深了这几个官兵睡着的时候,阿史那连夜离开了这里。

    长安以西的陇右地界。

    禄东赞瞧着远处的长安城长叹一口气,这是今年第二次去长安了。

    又赶了一天的路禄东赞这才到了长安城外。

    迎接自己的是河间郡王李孝恭。

    李孝恭抚须说道:“和老夫一起去泾阳吧。”

    禄东赞说道:“不去面见陛下吗?”

    烈日当头有些不好受,李孝恭挥袖子给自己散热,“陛下就在泾阳。”

    禄东赞把马匹牵到城外的马圈,跟着李孝恭前往泾阳。

    李正在马圈旁看着许敬宗送来的东西。

    许敬宗说道:“这个阿史那身上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带的最多就是这些书籍。”

    李正看着这些书籍说道:“看来这个阿史那在长安的这两年还真是没有白呆,这家伙记下了很多东西。”

    记录的大多都是长安的官制事宜。

    一些朝堂地运作,以及关于很多朝政的体系。

    甚至还记录的科举的实行步骤。

    许敬宗说道:“长安令放心,官兵我们已经买通了,人也暂时躲到了乡野。”

    李正把这些书放在一旁说道:“这个阿史那还真是一心想要突厥重新强大起来。”

    许敬宗也说道:“这个阿史那迟早是一个祸患,只可惜要不是朝中盯着长安令,真该除了他。”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吐蕃大计

    李义府匆匆而来,“长安令,河间郡王带着禄东赞来了。”

    李正咬下一口西瓜说道:“把人带来。”

    “喏。”

    李孝恭带禄东赞来到马圈,看李正正在切着西瓜说道:“就知道你小子懂事,这大热天正想啃一口瓜。”

    冰镇之后的西瓜在夏天吃最好。

    一口下去暑意全消。

    看禄东赞的目光李正递给他一块西瓜说道:“别客气,我这里有的是西瓜。”

    李孝恭啃着冰镇西瓜说道:“可不咋滴,这个小子向陛下要了好几百只西瓜。”

    禄东赞接过西瓜当即吃了起来。

    吃完几块西瓜,李孝恭舒坦地长叹一口气便说道:“阿史那的事情听说了?”

    李正点头说道:“这世道人心险恶,出门在外要注意安全。”

    李孝恭非常赞同地点头。

    吃完西瓜之后,禄东赞盘腿坐在地上说道:“如今的吐蕃越来越迷惘,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李正问道:“松赞干部呢?最近他还好吗?”

    禄东赞神情麻木地说道:“赞普这些日子以来一直都在礼佛,已经很长一段时间不过问吐蕃的事宜了,他像是被佛门抽空了身体,也已经不是我当年认识的赞普了。”

    松赞干布也算是一个豪杰。

    不得不说他在一统吐蕃这件事情,确实值得铭记史册。

    这样的人能够撒手不管吐蕃了?

    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人不会这么轻易颓废。

    李正心中暗暗想着。

    禄东赞说道:“李正,如今吐蕃各部为了抢夺领地闹得不可开交,我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了,只好来求问你。”

    说着话,禄东赞原本盘腿的坐姿成了跪坐,他低声说道:“我不知道该找谁来救吐蕃,我也不再希望吐蕃有多么强大了,我只希望让吐蕃的子民过上好日子。”

    看着禄东赞的神情,李孝恭非常同情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李正捧着茶杯说道:“我可以让你的牧民迁回青海,但有一个要求。”

    禄东赞低声问道:“什么要求。”

    李正开口说道:“当初的土地是你们吐蕃质押给大唐的,可还记得?”

    禄东赞点头。

    见他没有异议,李正又说道:“在吐蕃没有还清债务之前,这些土地全由我们来处置,我们可以让牧民进入草场放牧,但是他们放牧所得都要给我们一部分的利润。”

    李正话音刚落,禄东赞眼神中就充满了惊疑与警惕,当即说道:“什么意思?”

    李正叹息道:“你们欠了这么多钱,总不能不还。”

    这话让禄东赞没办法反驳,欠大唐的确实是有契约的。

    李正说道:“你们要是不想还,我们大唐现在就可以出兵来拿,敢问吐蕃敢开战吗?”

    见禄东赞沉默的坐着,李正说道:“既然不想开战,那就按我说的做,我们也不会全拿牧民的利润,只会拿走牧民的三成收益,用来给吐蕃抵债。”

    瞧着禄东赞的神情,李正又说道:“这样那些原本失去了牧场的牧民就可以回去,更何况我们大唐也会派人去帮助那些牧民过上好日子,甚至我可以给他们工作,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从而让你们吐蕃可以更快地付清债务。”

    给禄东赞倒了一杯茶水,李正说道:“我们大唐也不想那些土地就这么荒着,你们吐蕃也不想再发生内乱,债务也有了还清了希望,这对你我都是有好处的。”

    李孝恭在一旁听着李正的话语,随之李正诉说,李孝恭吃西瓜的速度也跟着李正的语速,时快时慢。

    禄东赞朝着李正行礼说道:“若是这样就可以让吐蕃子民过上好日子,我禄东赞这条命就是你的。”

    李正冷笑说道:“我要你的命没用。”

    禄东赞又低下头,仔细一想自己这条命对李正来说确实没用。

    按照李正说的确实可以解决眼下吐蕃的燃眉之急。

    可这种处处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很不好受。

    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吐蕃有了要进攻大唐的时候开始的?

    从那个时候李正这头饿狼就盯住了吐蕃,而且咬一口便再也不会松口。

    那时候李正才几岁?

    禄东赞心中暗暗感慨,李正实在是太可怕了。

    李正的脸上带着笑容说道:“既然都没有异议,我们立字据如何?”

    禄东赞说道:“能让我考虑几天吗?”

    “可以。”李正微笑说道:“我们泾阳的坊市已经给你准备好了落脚之地,吃喝住行都安排好了。”

    禄东赞站起身说道:“多谢。”

    等禄东赞离开之后,李孝恭说道:“李正你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明明是吐蕃欠钱,你怎么还帮着吐蕃还钱。”

    李正无奈说道:“吐蕃要是一直不还,债务就是一张废纸,还当然是要还的,不仅要还,我还要给吐蕃的子民上课,让他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李孝恭吃着西瓜说道:“是何意思?”

    李正站起身说道:“有句话说得好,若不是没有见过光明,我又何曾会厌恶黑暗,首先让这些吐蕃的子民过上好日子,给他们工作,给他们牧场,而后从他们的收益中我们抽取三成,而这三成一定会让吐蕃子民感觉到心疼,那可是他们辛辛苦苦劳作出来的。”

    “直到他们醒悟过来,这是吐蕃还债,而这笔债是松赞干布欠下的。如果他们发现他们是在给松赞干布还债,他们会怎么想,原本他们可以过很好的日子,却因为给松赞干布还债不得不拿出本来就是他们自己的一部分。”

    李孝恭愣了半晌,消化着李正的话语,好一会儿之后才回过神倒吸一口凉气说道:“好狠毒的计策,这是也要让吐蕃民心离散,让吐蕃子民与松赞干布反目成仇?”

    李正摆手说道:“也不会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大唐还需要松赞干布的存在,不能让吐蕃人和松赞干布反目,而是要让吐蕃人知道大唐的美好,让他们学习中原的文字,学习中原的礼仪,说中原话,甚至让他们与中原人没有区别。”

    李孝恭不由得打了一个哆嗦,“李正啊,老夫这辈子都不想得罪你了。”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失魂落魄的禄东赞

    和李正谈话之后,禄东赞来到泾阳的坊市,李义府就在这里。

    李义府看着禄东赞说道:“好久不见了,吐蕃大相。”

    禄东赞也看着李义府说道:“这几年以来,你似乎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李义府咧嘴笑了笑,“倒是你短短比以前老了不少。”

    禄东赞失落地点头说道:“人都是会老的。”

    李义府叹息道:“长安令,都给你准备好了,随我来吧。”

    带着禄东赞走向驿馆,李义府回头又瞧了眼禄东赞的神情,禄东赞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整个人像是被抽离了一般。

    好好的一个人经历了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

    来到一个房间,这里是泾阳坊市驿馆的客房。

    李义府说道:“这几日你就在这里住着。”

    禄东赞稍稍点头,便神情木然地坐下。

    李义府打量着四下说道:“如果你需要什么可以给这里的伙计说,还有你在这里的一切开销都是不用钱的。”

    禄东赞还是麻木地点头。

    李义府低声说道:“吐蕃地日子不好过吧。”

    说到吐蕃,禄东赞缓缓抬起头说道:“你知道那种看不见希望的感觉吗?”

    李义府干笑着摇了摇头,这个状态的禄东赞怪渗人的。

    实在是不想和这样的人说太多话。

    李义府又说道:“我还有事先要去忙,你请便。”

    说完李义府帮着关上了房门。

    走出驿馆之前,禄东赞对这里的伙计说道:“盯着点我刚刚带来的那个客人。”

    伙计好奇地看了一眼禄东赞的房间,现在还关着门,伙计小声回话道:“是坏人?”

    李义府一脸惆怅着说道:“好吃好喝照顾着,我就是怕他会自尽。”

    伙计使劲点了点头说道:“明白了,要是死在咱们驿馆对咱们的生意不好。”

    李义府又说道:“而且这人还和我们的长安令有过节。”

    “是吗?”伙计好奇道:“好狠毒的手段,竟然想要死在咱们驿馆来给长安令添麻烦。”

    李义府说道:“所以要看紧了。”

    伙计使劲点头,“放心,在下一定让人求死不得!”

    求死不得?

    这话好像不是什么好话。

    李义府长叹一口气离开。

    泾阳的别院里,李世民坐在院子里捧着手中的书,这本书是从泾阳书院里来的,说的是一些科学的基础知识。

    本来就觉得这种书籍应该不能随便给外人看。

    却是在泾阳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随意翻看。

    看了许久之后,李世民闭眼揉着自己的眼睛低声说道:“根本看不懂,这上面写着的都是什么东西。”

    一旁的长孙皇后看到李世民一脸懊恼的样子忍着笑意没说话。

    李世民灌下一口茶水说道:“什么叫做冰融化的时候吸热,水凝结成冰的时候是放热?”

    这本科学书,李世民已经来来回回看了很多遍。

    很好奇李世民都这把年纪了,难道还想要学的和泾阳书院的孩子一样。

    在长孙皇后看来,李世民更多是和自己过不去。

    毕竟李正因为科学一途,让李正身边多了不少能人才俊。

    似乎科学也可以用到方方面面,就像是硝石成冰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

    不是什么奇怪的法术,而是人人都可以做到。

    但谁又能知道其中的原理。

    倒是别院里的日子舒坦多了。

    至少这里不会和长安一样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

    除了泾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还有泾阳的绿化特别好,树荫很多。

    人在其中不自觉就冷静下来。

    王鼎走来说道:“陛下,李正和禄东赞已经谈完了。”

    李世民站起身舒展着四肢说道:“谈得如何?”

    王鼎躬身说道:“看起来是挺顺利的,给了禄东赞考虑的时间,过些日子就可以写下字据契约了。”

    说完王鼎又拿出一本账单说道:“陛下,这是长乐公主让人送来的账本。”

    李世民接过账本看着上面的内容,看起来是泾阳几个作坊的账本。

    账本上罗列着一条条账目,一看之下密密麻麻让人看着费劲。

    李世民又揉了揉自己的眼睛说道:“这么一说李正已经和丽质说过了。”

    王鼎说道:“长乐公主也已经答应了,这本账本是总账,要是陛下想要看细账,过些日子也可以送了。”

    李世民摆手说道:“倒也不用,丽质从小就懂事,朕放心她。”

    一旁的长孙皇后说道:“陛下,臣妾怎么总觉得这件事不对劲。”

    李世民说道:“如何不对劲了?”

    长孙皇后来到李世民的身边说道:“陛下,李正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像他这样的人不会白白送给陛下这么多的份子。”

    李世民又说道:“自然是用吐蕃一半的债赎买的。”

    长孙皇后又说道:“就算是用吐蕃一半的债赎买,谁都知道吐蕃很难还清五百万贯的钱财,李正怎么可能用一笔不确定的回报,给陛下这么多好处。”

    这话让李世民精神一振,还真是这样。

    李正真会有这么一笔不确定的回报来还?

    长孙皇后又说道:“陛下不要小看自己的女儿,尤其是丽质,丽质掌握着整个泾阳的财权,而且丽质还将其运作的井井有条,买卖越做越大,丽质有这样地能力,难道丽质会吃亏吗?”

    李世民低声说道:“莫不是因为朕?”

    长孙皇后笑了笑,“臣妾还是那句话,陛下不要小看了自己的女儿,既然丽质也肯同意这笔赎买,想来其中定有陛下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李世民沉默了下来,心中想着是不是算漏了什么。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就算陛下不和李正交易,要是吐蕃一直欠着钱不换,这个债也不过是空口白话,李正算准的就是这个,陛下一定会尽早的将利益拿到手,可这若是一笔稳亏不赚的买卖,李正会做吗?”

    李世民醒悟过来说道:“他当然不会做。”

    见李世民已经明白过来,长孙皇后笑了笑不再说什么。

    李世民苦恼地扶着额头低声说道:“难道朕连自己的亲女儿也不能信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不辜负

    不要把别人想得太简单。

    李世民真看不明白这笔交易?

    李正坐在泾阳的河边钓着鱼,想来李世民肯定在怀疑,不过他有什么办法?

    他不可能会知道这世界还有多少没有被人发掘的金矿银矿。

    钓起一条草鱼,李正把鱼放在鱼篓中,熟练的挂上鱼饵,再次把鱼钩放入河中。

    禄东赞在泾阳的这几日,每日都像个行尸走肉一般在泾阳闲逛。

    直到第五天,禄东赞再次来到李正面前。

    李正看着他说道:“考虑好了?”

    禄东赞说道:“考虑好了,眼下没有别的办法,即便是你的条件再不好,我们吐蕃也只能接受。”

    李正拿出两份契约,两份字据说道:“我们一人一份,一起签字画押,你先看看有没有问题,若是没有问题的话,现在就可以画押。”

    禄东赞看了一遍皱眉说道:“什么叫作泾阳承包商。”

    李正颔首说道:“意思就是那三千里地我们泾阳暂时承包了,我们承包范围的土地就是吐蕃质押给大唐的土地。”

    禄东赞又说道:“你这上面有一条我不明白。”

    李正品着茶水说道:“请讲。”

    禄东赞指着其中一条说道:“若有牧民作乱不听工作安排,泾阳承包商有权力将牧民驱逐,并且牧民没有资格谈条件只能服从。”

    李正放下茶杯说道:“我这么和你说吧,这些土地你们已经质押了,所以在还清所有债务之前这些土地上的一切都是我们的,包括每一颗石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牧民并不是拥有了牧场。”

    许敬宗和李义府安静地站在一旁,李孝恭也在一旁盯着禄东赞。

    这个禄东赞眼神中的愤恨显然是不同意承包契约上的条款。

    李正又说道:“从一定意义上,所有在质押土地上放牧的牧民都是给我们承包商工作的,而并不是他们想要放牧就要放牧。”

    禄东赞盯着李正说道:“那他们从牧民变成什么了?”

    李正笑道:“他们当然还是牧民,只不过他们的劳作性质变了而已,变成了为承包商劳作,而他们通过劳作所得的其中三成都要给我们承包商。”

    禄东赞咬牙指着另外一条条目说道:“还有这条是什么意思?出现在质押土地中的任何冲突,吐蕃方面都不能参与,而且一切冲突都有承包商的现有协议来处理。”

    李正说道:“你们吐蕃自然不能管质押土地上的事情了,你们吐蕃要是一直来管,岂不是显得我这个承包商很多余。”

    牧民成了承包商的劳工,并且还是随时会被赶走的劳工。

    吐蕃更是不能管承包地内的任何事情。

    禄东赞深吸一口气,“这份契约我若是不签呢!”

    李正看向李孝恭,“河间郡王觉得呢?”

    李孝恭琢磨着说道:“为了让内乱不扩大到质押土地,朝中会派兵进入吐蕃保护那些牧场,驱赶牧民离开质押土地,只是驻守倒也没事,至于你们的内乱朝中实在是没有精力去管,毕竟这才刚刚打完东征高句丽一战,哪有现在就再次兴兵的道理,对朝政不好。”

    李正说道:“你也可以现在就回去,空手回去的话先不说你怎么和松赞干布与各个吐蕃部落如何交代,我倒是担忧好不容易一统的吐蕃部落再次分裂,一切都前功尽弃可不好。”

    看禄东赞还在犹豫,李正低声又说道:“我保证在善待牧民的条件下,让牧民可以安心放牧,直到还清债务。”

    禄东赞从怀中拿出印信,目光看着李正说道:“如果你李正对吐蕃牧民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我禄东赞就算是变成鬼,也不会放过你。”

    李正笑着点头。

    紧紧握着手中的印信,松赞干布盖在了契约和字据上,并且按上了手印。

    李正收拾着契约和字据说道:“好了,不久之后会有人作为我的代表接管那些土地。”

    看着已经画押的契约,禄东赞浑身无力地坐着,他低声说道:“还清之后这些土地真的会还给我们吐蕃吗?”

    李正笑着说道:“那是自然,我要那些荒地也没什么用,又种不出粮食。”

    禄东赞也收好契约,朝着李正行礼。

    在泾阳又呆了两天,禄东赞终于离开了泾阳。

    李正带着李孝恭和吐蕃的契约再次来到别院。

    李孝恭向李世民讲述着前前后后的事情。

    李世民瞧着李正说道:“如此一来,朕按照约定也该和你画押了。”

    李正拿出又拿出两份新的契约说道:“陛下画押之后可不能反悔。”

    李世民非常爽快地画押,如果真能将这个吐蕃收入大唐版图,眼下这点利益的得失不算什么。

    但看李正得意的表情,作为皇帝和自己的女婿谈条件实在是感到有些丢脸。

    朕可是大唐的陛下。

    “契约一人一份还请陛下收好。”李正一边说着一边收好自己的契约。

    李世民对契约并不是很在意又说道:“朕再问你一个问题。”

    李正重新站好说道:“陛下请问。”

    李世民凑近看着李正的神情说道:“将来有一天你会像对吐蕃这样,对待大唐吗?”

    李孝恭也看着李正,李正机关算尽把吐蕃坑得这么惨。

    要是这样的手段用在大唐,后果又会如何?

    谁都不敢多想。

    李正笑了笑说道:“陛下,到现在为止我做过任何一件损害大唐利益的事吗?”

    李世民细想了一番说道:“倒也没有。”

    李正又说道:“陛下,我生在这片土地,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不会辜负这一切,陛下请放心。”

    李世民低声说道:“朕也希望是这样。”

    李正说道:“就此告退了。”

    李世民看着李正离开的背影说道:“你注意到了吗?”

    站在一旁的李孝恭听到李世民的话连忙问道:“陛下说得注意,是注意什么?”

    李世民苦涩地笑了笑,“没什么你先回去吧。”

    “喏!”

    李孝恭也行礼退下。

    李世民抬头看着晴朗天空,李正口口声声说的是不辜负养育他的土地,可他一直没说的是报效大唐。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自甘堕落

    将这份契约守好,李世民拿起一块冰放在嘴里继续拿起书院的科学书开始煎熬自己。

    长孙皇后瞧着这一幕也是无奈摇头,也不知道是不是陛下为什么一直和自己过不去,明明看不懂科学,还要逼着自己去看。

    可能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长孙皇后心中思量着,其实陛下完全没有必要把李正当作对手,纵然李正多么的没有规矩,多么的目无帝王。

    只要李正这个孩子不祸乱天下,也没有必要真的如此敌视李正。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其实李正这个孩子心地还是好的。”

    李世民说道:“朕也不想把他想得太坏,可一个如此有实力的孩子,朕不得不先把他想成一个对手。”

    长孙皇后无奈叹息,以前李世民可不是这样的。

    坐上了皇位之后,他变得越来越多疑了。

    看待身边的人也不一样了。

    都说帝王是孤家寡人。

    这世上的帝王都是这样吧。

    李正回到家中,将已经画押好的契约放在李丽质的面前。

    李丽质检查了一遍契约,确认没有问题后说道:“要吐蕃还清这五百万贯,需要多少时间?”

    李正咧嘴笑了笑说道:“你知道吗?其实在质押地土地中有一处金矿,两处银矿。”

    说完账房内安静了许久。

    李丽质回过神当即站起身,看了看账房的门外,又看了看窗外,确认没有人听到这才长出一口气。

    李丽质小声说道:“你确定?”

    李正思量着说道:“我知道大概的位置,开掘起来需要一点时间。”

    李丽质皱眉说道:“父皇也不知道?”

    李正点头,“那是自然。”

    吐蕃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矿产非常丰富的地方。

    包括还有很多稀有矿石,乃至很多的铜矿。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吐蕃是一块宝地。

    不过因为后世的混乱,和暴力开掘导致这些矿产都会破坏得严重。

    当然了,大唐这个朝代,眼下的这些都还只在地下。

    在这个勘探全靠手挖的年代,他们哪里知道地层数米下有什么。

    李丽质低声说道:“这话可千万不要让别人听到。”

    李正点头说道:“当然。”

    回到自己的书房,李正写好一封书信走出家门。

    写好之后,带着信封走出家门。

    找到正在河边睡午觉的李义府。

    瞧着鼾声不断的李义府,李正清了清嗓子。

    正在睡觉地李义府勐然睁开眼睛,像是触电般的坐起身说道:“长安令,你怎么来了。”

    有点佩服熟睡的李义府,可以如诈尸一般的醒来。

    看满眼血丝的李义府,李正说道:“要不你再躺着睡一会儿,不着急。”

    用河水洗了洗脸,让自己清醒过来,然后重新站定,李义府说道:“不用了,在下已经很清醒了。”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把许敬宗叫来。”

    “喏!”

    李义府收到话语急冲冲就去办事。

    半个时辰之后,许敬宗也来了。

    瞧着许敬宗和李义府两人,李正拿出一封书信说道:“这封信交给默呕。”

    李义府接过书信说道:“还是老样子吗?”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这封书信有点重要,许敬宗的人要做好掩护。”

    许敬宗也使劲点了点头。

    李正又拿出另外一张纸说道:“信纸我做了特殊的处理。”

    许敬宗敲着李正手中这张黄颜色的纸,上面没有一个字。

    李正把纸张对着阳光说道:“这封信只能在有热源的地方看到。”

    见李正把信纸对着阳光,渐渐地信纸上出现了文字。

    李正又说道:“其实用烛火也是可以地。”

    李义府说道:“如此来说就算是这个信纸丢了,没人知道其中地奥妙也是一张白纸。”

    许敬宗好奇说道:“这是如何做到的?”

    李正笑道:“就是蜡遇热会融化一个道理。”

    许敬宗有些愣愣地点头,“在下明白了。”

    其中的缘由也不好多问。

    李义府说道:“在下这就去安排。”

    许敬宗也说道:“在下去安排人。”

    按照现在的时间,等到禄东赞到了吐蕃之后,信也该送到默呕的手里了。

    李正来到田地里,继续研究田地里的西瓜苗。

    一个月后,吐蕃高原上。

    从戈壁走到草原,禄东赞骑着马儿一路往西。

    目光从远处看去,可以看见远处终年不化的雪山。

    这里比起炎热地关中,清冷许多。

    不远处就是雪山下,还在修建的布达拉宫了。

    这里和一个月前也没有什么变化。

    带着一些无奈和失望。

    禄东赞来到布达拉宫下。

    现在布达拉宫下的信徒越来越多了。

    看见这么一幕,禄东赞的心里泛起了厌恶。

    这些信徒什么都不做,只是整日诵佛。

    不劳作,也不放牧。

    这样的人对现在的吐蕃有什么用处。

    自嘲地笑了笑,禄东赞翻身下马,走上台阶,步步朝着布达拉宫最大的宫殿而去。

    在最高地宫殿中,这里有一群僧人正在殿前念诵佛经。

    也不知道唐玄奘到底对松赞干布都说了什么。

    能够让有如此以前有如此雄心的松赞干布,变成了现在这样。

    当初就该杀了唐玄奘。

    禄东赞心里暗暗想着。

    走到一处宫殿,禄东赞见到了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慢慢睁开眼看着禄东赞,“你回来了?”

    禄东赞在他面前说道:“李正给了让我们平息内乱的办法。”

    说完将手中地契约交给了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看了看说道:“这就是你去关中的结果吗?”

    禄东赞说道:“赞普,我不知道找谁,如果李正可以让我们的牧民过得更好,我也只能找李正。”

    松赞干布低声说道:“这份契约的目的,你也应该看得出来吧。”

    禄东赞点头,“但我们有选择吗?”

    松赞干布说道:“我也没有什么办法,那就先这样吧。”

    禄东赞站起身看着松赞干布说道:“你说我们以后该怎么办?”

    松赞干布低声说道:“以后的事情该如何?你知道吗?”

    禄东赞咬牙说道:“我不想和你一样,一直坐以待毙。”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猫和耗子

    松赞干布叹息道:“你根本不知道李正的实力有多强大。”

    禄东赞冷笑道:“中原有句话叫作自甘堕落,就像是赞普现在这样。”

    松赞干布重新闭上眼,盘腿坐着。

    禄东赞转身走到殿外,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走下布达拉宫。

    带上几个吐蕃部落的勇士,禄东赞开始收拢牧民,前往质押的土地。

    经过几天的召集,一些没有牧场的牧民渐渐收拢。

    还有不少的妇孺孩子,一共有三万多人。

    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一些没有牧场的人和一些原本就是在青海附近放牧地人。

    纵然松赞干布已经不再过问这些事情,禄东赞还是竭尽全力让吐蕃的子民过上平稳的日子。

    带着牧民来到质押地界时候。

    禄东赞遇到了一队人马。

    这队人看起来像是西域人。

    为首的是一个中年人,两鬓已经斑白看起来年纪不小了。

    警惕的看着对方,禄东赞说道:“你们是什么人。”

    默呕拿出一份契约说道:“在下是给长安令办事的,这是契约的副本,还请核实。”

    禄东赞检查着这份契约和李正地那份契约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默呕又拿出一份印信说道:“这是长安令的印信,吐蕃大相现在相信了吗?”

    禄东赞确认了之后说道:“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默呕看了看禄东赞身后的吐蕃牧民说道:“已经划好了地界安置他们。”

    默呕拿出一张巨大的地图说道:“这些牧民我们一共分成五个区域,他们在这些区域中劳作,之后的事情就不用吐蕃插手了。”

    禄东赞说道:“我知道规矩。”

    默呕又说道:“那请大相请回吧,这些牧民交给我来安置。”

    禄东赞又看了看默呕身后的人手,这些人看起来像是西域人,不过有些人看起来又不像西域人,像是什么人都有。

    可以肯定地是这些人都是李正的人。

    李正在关外什么时候有这么一队人马。

    人数大致上有两千。

    这么一支兵马就算在西域任何地方,都不敢小觑。

    看着默呕还是一脸的微笑,禄东赞翻身下马对身后的牧民解释着。

    好一会儿之后,禄东赞对默呕说道:“交给你了。”

    默呕笑着点头:“大相放心。”

    重新组织了这些牧民,禄东赞看着默呕带着这些牧民一路朝着牧场的深处走出。

    青海附近的草场非常的茂盛。

    这里是放牧地好地方。

    在吐蕃如此肥沃的草场不多见。

    如此好的一个地方,却质押给了大唐。

    禄东赞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把这片土地夺回来。

    默呕回信一路从吐蕃,路过陇右一直送入了泾阳。

    李义府把信件交给李正说道:“长安令,这是默呕的回信。”

    李正看着信上的内容,默呕说了现在挖银矿的情况,也已经开始安置吐蕃的牧民了。

    李义府低声说道:“许敬宗的人打掩护,确实发现了几个眼线,不过都已经避开了。”

    李正说道:“那些眼线都是什么人?”

    李义府说道:“查了一段时间,这些人都很有经验,应该就是那个人的眼线。”

    李正笑着说道:“没什么事了,你接着去忙你的事情吧。”

    李义府点头离开。

    又看了看田地里的西瓜苗。

    西瓜的成长期有些慢,嫁接技术也需要好好研究。

    先把西瓜苗培育好。

    现在西瓜苗的长势不错,李正来到别院。

    李世民看着李正说道:“还真是少见你主动来别院看朕。”

    李正对李世民说道:“本来我也不想来找陛下的,只不过最近家里闹耗子。”

    李世民皱眉说道:“闹耗子?”

    李正又说道:“而且那耗子很大,还挺能躲的。”

    李世民了然地点了点头说道:“那你要养猫呀。”

    摇着手中的蒲扇说道:“我这人心地善良,也不想将那些耗子置于死地,可以忍一时,但忍不了太久。”

    目光看着李世民,李正低声说道:“把猫逼急了猫还咬人,我希望那些耗子不要碍事。”

    李世民也盯着李正的神情,“是吗?”

    李正说道:“既然陛下心里清楚,我也多说几句,要是陛下的耗子出了什么事情也别怪我。”

    李世民看着李正说道:“你教朕如何放心你?”

    李正看了李世民一会儿,转身走出别院。

    一场交谈不欢而散。

    就算除了那些眼线,还是会有第二批。

    李世民也会一直盯着自己。

    这种情况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解决的。

    来到马圈,李正对许敬宗说道:“沿途地眼线有多少,都有什么人清楚吗?”

    许敬宗站起身回话道:“需要一些时日查清楚。”

    被耗子盯上就算是不会妨碍自己的事情,也会让人觉得心烦。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查清楚那些眼线是什么人,以及对方的所有底细。”

    许敬宗说道:“要杀了他们吗?”

    李正说道:“不用,杀了他们还会有第二批,还会有第三批,这样做反而会让我们自己疲于奔命。”

    许敬宗说道:“那是要抓了他们?”

    李正瞧着马圈中的马匹说道:“抓了他们也是杯水车薪,反而会有源源不断地人手来补充,倒不如玩个无间道。”

    闻言许敬宗好奇说道:“什么是无间道。”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首先你培养一些信得过人,借机打入他们的内部,这些人可以渗入对方的各个方面。”

    许敬宗点头用册子记下这些话语。

    李正又说道:“培养人手需要时间,眼下最快捷的方式还是策反对方的人手,将对方的情况研究清楚,找到切入点,把对方的人手策反。”

    许敬宗当即明白过来,“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保证我们自己人手的隐蔽,还可以知道对方的一举一动。”

    要是对付别人也就算了,虽然没有明说但许敬宗也知道盯着送信线路的人就是李世民的眼线。

    现在长安令策反陛下的人,不得不说长安令真是胆大包天。

    而且陛下和长安令之间地关系如此紧张。

    许敬宗心里也很忐忑。

    而且还有一些刺激。

    如果真按照李正的办法,把事情做成之后,这看起来是要为造反铺路。

    长安令和陛下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吗?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危险的想法

    长安令的想法很危险。

    这是许敬宗的第一个看法,长安令的做法是在玩火啊。

    策反当今陛下的眼线,这是真要对立了。

    忐忑地离开泾阳,既然是李正吩咐的,自己也绑在李正的船上,眼下没有其他的选择,要不就是离开李正,但自己要重新开始,可重新开始又要开始过着低眉顺眼的日子,思量了许久,许敬宗一咬牙,都走到今天了。

    前功尽弃也太不甘心了。

    倒不如一条道走到黑。

    回到长安之后,许敬宗就着手安排李正交代的事情。

    关中酷暑依旧,趴在马圈旁的大狗也是无精打采。

    李正吃着西瓜看着大狗。

    而大狗的眼珠子也看着李正。

    听说过牧羊犬非常地聪明,像是天生就会管羊群。

    大狗在马圈似乎也有类似的作用,只要他一叫唤马圈里的马匹就会安静下来。

    只要大狗一跑动,马儿就会乖乖地回到马圈里。

    怎么看大狗也就是一只很普通的田园犬。

    没想到还有这种天赋。

    李正对一旁也在吃着西瓜的大虎说道:“咱们村子里还有没做比较合适的母的狗。”

    大虎想了一会儿说道:“倒是有几只,不过个头都不大,也不怎么通人性。”

    李正皱眉说道:“你说大狗这么好的天赋,能不能传给下一代。”

    想是听懂了李正的话,大狗不屑地把头扭到一边。

    大虎瞧着大狗黑色的皮毛低声说道:“它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已经过了做那事的年纪了。”

    李正啃下一口西瓜说道:“是吗?”

    大虎又说道:“不过现在村子里还有它的仔,就是没有它自己这么通人性。”

    李正瞧着大狗的模样,仔细一看它的毛发确实没有以前这么黑亮了。

    而且也越来越懒散,没太多的活力。

    要是另外一条狗来看守马圈,怎么着都觉得不合适。

    还不如大狗。

    李正对大虎说道:“让它吃好点,争取让大狗多看几年的马圈。”

    仔细一想这话,似乎不对,总觉得像是让它吃得好一点,可以更好地压榨它?

    大虎说道:“其实它吃的一直挺好的,牙口也挺好,应该还能多活几年。”

    李正走到大狗的面前。

    大狗抬着下巴像是在嫌弃。

    李正伸出手扒开大狗的嘴,观察它的牙口。

    大狗使劲挣扎着奈何力气不够,只能呜咽着。

    确认了大狗的牙齿没有怎么破损,也没有蛀牙这才放心了不少。

    李正送开口,大狗使劲晃了晃脑袋,然后迈着有些傲娇的脚步,换了一个地方继续趴着。

    大虎说道:“长安令,那个姑娘我去见过了。”

    李正洗了洗手说道:“你觉得怎么样?”

    大虎又说道:“挺好的,就是不知道人家姑娘是不是看不上我。”

    李正说道:“这方面你不用担心,你是龙武军的副将,我给你做主,长乐公主亲自给你做媒,只要你喜欢,我给你绑来都行。”

    大虎挠着后脑勺憨憨地笑了笑。

    如今大虎是龙武军的副将,是多少富贵子弟想要求都求不到的人。

    年纪轻轻已经是副将了,地位上来说就算是那些权贵家的闺秀也要想要攀附的。

    只不过大虎还是和以前一样,心智淳朴又没有什么心眼。

    富贵人家的闺秀并不适合大虎。

    大虎心智上和寻常农家孩子差不多。

    寻常人家的姑娘也是最适合大虎的。

    瞧着大虎给往马槽里放草料,李正走回家中。

    高阳的事业又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灞上的作坊也已经开始建设了。

    徐慧清点了一车银饼,记录在账本中就让人运了出去。

    李丽质核实着账本说道:“灞上的农户一共可以给我们多少人手。”

    武媚拿着小册子说道:“各个佃户和农户说可以先给我们两百人左右。”

    李丽质皱眉说道:“只有这么一些吗?”

    高阳说道:“灞上绝大多数的壮劳力都在给舅舅家的田地开辟沟渠。”

    李丽质越发疑惑:“舅舅?”

    武媚说道:“照理说灞上应该有近一千壮劳力,恰恰在这个关头他们大征劳壮力,是不是太凑巧了。”

    李丽质停下手中地动作看着武媚说道:“你的意思是赵国公是故意的?”

    高阳和李丽质的舅舅,也就是当今国舅赵国公长孙无忌。

    李正饶有兴致地看着这几个女人。

    武媚低声说道:“我只是猜测,但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不让人起疑吗?”

    李丽质的目光盯着武媚。

    武媚低着头不敢直视李丽质。

    李丽质说道:“或许赵国公确实有很重要地事情,暂时不能提供这么多的人手。”

    武媚说道:“可能也是这样的吧。”

    李丽质又说道:“不要一直想着别人会和你作对,也不要处处想着和别人作对,与人能和善就好好相处。”

    武媚低声说道:“我明白了。”

    李正瞧着武媚走出院门,还是一脸倔强。

    李正叫住她说道:“慢着。”

    武媚停下脚步看向李正,“长安令有何吩咐。”

    李正开口说道:“你觉得长乐公主为什么和你说这些?”

    武媚说道:“是我误解赵国公了。”

    看着她的神情,显然她是口是心非。

    表面承认,其实心里还是不服气。

    李正对她说道:“你觉得现在的我们是赵国公的对手吗?”

    武媚摇头说道:“我不知道。”

    李正又说道:“你知道吗?长乐公主经营着整个泾阳的生意,扩大产业也是必要的,可在这个时候和长孙无忌交恶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事关高阳公主,高阳公主又是长乐公主的亲妹妹,这件事能成则成,长乐公主想得比你更多。”

    武媚抬头说道:“可是那赵国公明明就是在针对我们。”

    李正对她说道:“面对对手,你不能只能一味的强势,当你眼前有一个强劲的对手之时,有时候也要示敌以弱,赵国公想要怎么样,我们可以先由着他,就让他针对我们,当他觉得他的手段对我们毫无用处之时,他就已经输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打孔颖达的主意

    武媚想着这些神情好了不少。

    李正又说道:“也不要把别人想得太坏,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坏人,在很多时候我们不要觉得事情非黑即白,不要有太多的敌视。”

    武媚说道:“这是长安令的处世之道吗?”

    李正感慨道:“心灵鸡汤喝多了吧。”

    武媚好奇道:“什么是心灵鸡汤。”

    李正又说道:“很多时候当我们气愤地时候,往往事实已经不重要了,你只是把对方当作了敌人,可你清醒过来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问题并不是很大。”

    再看武媚的神情,似乎她看自己地眼神不太对劲,这是不是在崇拜我。

    被武媚这种历史上女狠人崇拜,这感觉有点怪怪的。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去煮开水,你忙你的吧。”

    瞧着李正走入家中,武媚站在原地愣了许久,细细品味着其中的话语。

    这些道理非常简单明了,听完这些道理武媚感觉自己似乎没有这么郁闷了,恍然间感觉心情都好了不少。

    看着李正的背影,武媚很好奇:“明明长安令才比自己大了几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悟。”

    李正把茶壶放在火架上,倒上水之后便等着水开。

    徐慧拿来一些点心说道:“长安令,这是宫里送来的糕点。”

    接过糕点,李正一口接着一口地吃着。

    不得不说古人的手艺还是很好的。

    唐朝的糕点味道并不比后世差。

    徐慧又说道;“长安令刚刚和武媚说的话奴婢都听到了。”

    李正稍稍点头。

    徐慧说道:“其实武媚这个孩子心性还是不错的,只不过她心里对外人有很大地敌意,但在公主殿下面前她还是很听话的。”

    李正才放下糕点说道:“你觉得她怎么样?”

    徐慧说道:“现在看来武媚的能力还是不错的,能不能堪大用还是要以后再说,不过公主殿下和王家的姑娘走得很近。”

    李正知道徐慧说的是五姓七望中的王家姑娘,现在还住在泾阳。

    说来武媚的心性确实有些不好处理。

    毕竟她狠辣的名声一直历史上就是响当当的。

    眼下武媚年龄还小,而且也没有经历这么多,或许好好开导还是可以让武媚减少那些狠厉。

    武媚的能力是有的,不论是办事的手段,还是手腕都很不错。

    这样的人用好了对泾阳地事业很有用。

    可要是控制不好武媚,武媚很有可能反水。

    李正感慨着说道:“武媚现在年纪还小,你多多照顾着点。”

    徐慧笑着说道:“这是奴婢应该做的。”

    说完徐慧便小步离开了。

    徐慧心中也清楚,其实长乐公主非常看重武媚,武媚的心性确实是一个问题,武媚不够善良。

    长乐公主也想过控制武媚。

    想要真正收复武媚,长乐公主也想过让武媚走进家门。

    但这也只是下策,关于武媚的事情还是要等以后才知道,以观后效,如果武媚真的无可救药,长乐公主也不会再用武媚了。

    茶壶中的水开了,李正给自己倒上一杯茶水。

    品了一口茶水之后,李正继续翻看着手中的书。

    关于西瓜的培育技术有很多的文献。

    早在宋朝时期,就有人开始研究西瓜的培育技术了。

    在吃这方面,为了西瓜自由,从古至今都有人在努力。

    有了前人的铺路,在这方面李正觉得自己还是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

    三天之后,许敬宗再次来到泾阳。

    李正和李泰还有大虎大清早收拾好了马圈。

    见到李泰在这里,许敬宗也不敢多说话,安静地站在一旁。

    忙完之后,李泰一边摸着大狗的狗头一边说道:“李正,书院的夫子招募我想了很久,现在很多学子都是半读半教的状态,本来高年级学习就很累,他们还要分出精力教低年级,一直这样下去也不行,我觉得还是要增加夫子的数量。”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你有比较好的人选吗?”

    李泰想了会儿说道:“人选倒是有,我想让孔颖达老夫子来书院,只要孔颖达老夫子来书院,以他的名声可以招来更多的夫子,我们可以从中选择。”

    李正低声说道:“孔颖达老夫子?他老人家不是管着国子监吗?”

    李泰放下孔颖达的狗头说道:“孔颖达老夫子在国子监只能教授孔家学说,除了这些他想要再提高学识已经很难了。”

    李正了然地点头,“孔颖达老夫子已经是国子监的天花板了,国子监已经没有可以让他进步的空间了。”

    李泰又说道:“再来泾阳之前,我也会经常去拜访孔颖达老夫子,孔颖达老夫子也说过他毕生所学的孔家学说其实有很多方面也暗合你的科学。”

    李正狐疑说道:“是吗?”

    李泰又说道:“古时孔子所言的一些言论和你的科学很相近,以孔颖达老夫子现在的境界,他想要再往前走一步很难,想要找到一个新境界绝不是眼前地学识能够足够的,他需要更多的学识,而你的科学知识很多都是闻所未闻的,如果他老人家能够从你的科学知识中明悟一二,说不定他得境界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摸着自己下巴的胡渣,李正说道:“我的书院在外面的名声很差,他老人家名声不要了?”

    李泰笑道:“其实他并不是多么在乎名声,再说了他本就是孔子世孙,谁能质疑他?”

    李正稍稍点头,“也对,那要怎么请他过来?扒你父皇的墙角可没这么容易,我更担心因为这事情你和你父皇刀兵相向可怎么办?”

    李泰说道:“就算真有这事,我知道你一定会帮我的。”

    李正冷冷一笑说道:“你想得美,这事儿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尽管李正这么说,李泰还是满不在乎地站起身,“今天书院还有别的事情要忙,我就不久留了。”

    等李泰离开,许敬宗这才走上前小声说道:“长安令,称心的消息送来了。”

    李正接过许敬宗递来的书信,打开看着上面的内容,这封信基本上就是报平安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信息的重要性

    称心已经成功到了倭国,而且已经成了倭国太子的老师。

    信上说了倭国的王身体很不好,久病缠身多年。

    如果不出意外倭国王去世之后,倭国太子会很顺利地成为倭国的新王。

    信上还说了倭国确实有银矿,光有银矿无法利用,耕地不多粮食也紧缺。

    倭国太子已经准备再次进攻高句丽了。

    看完手中的信,李正把信点燃用来给烧烤架子引火,准备烤肉。

    许敬宗小声说道:“长安令,称心的事情还算是顺利。”

    李正让火堆中放着炭说道:“高句丽那边的事情如何了?”

    许敬宗回话道:“按照我们最近搜集的消息,高句丽的新王已经顺利登基了,而且平壤城也已经在重建了,不过还是有不少的倭国人在高句丽沿海作乱。”

    看着李正把羊肉放在烤架上,许敬宗又说道:“长安令,你说这个倭国的太子会不会出兵攻打高句丽。”

    把羊肉在铁架上放好,李正说道:“倭国土地狭小,而且自然灾害多,居住在这个一个多灾又多害的地方,他们的粮食也少,居住在这一个地方,而你又知道海的对面有一片沃土,你会怎么想?”

    许敬宗思量着说道:“我会想着离开。”

    李正又说道:“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倭国的王呢?”

    许敬宗犹豫了一番,想了好一会儿说道:“恐怕我也会想着发动战争,夺取海的另外一边的沃土。”

    翻烤着铁架上的羊肉,李正说道:“或许很多年之后,倭国会有一批接着一批人有这样的想法,人可以杀光,但思想是一直都在的。”

    许敬宗说道:“这么说来倭国人狼子野心,怕是包藏祸心。”

    李正点头说道:“人们对于想要的事物的渴望一直都是无止境的,他们永远不会满足栖身一隅之地。”

    许敬宗点头说道:“只要他们尝到了甜头他们就不会停下来,有些东西一旦打开了,就再也关不上了。”

    李正夹起一片烤羊肉放在嘴里细细品尝着。

    许敬宗又问道:“如此倭国要如何对付?”

    说完许敬宗想了一会儿又补充道:“在下的意思是长久之计。”

    李正往烤羊肉上撒了一些盐说道:“人与人之间地认知水平是有差距的,当远古时期茹毛饮血的年代,谁掌握了铁器谁就掌握了战争,谁掌握了武器的制作谁就掌握了一场战争的胜负,有了一块马蹄铁,你就有了一支骑兵,有了一把刀你就拥有了生杀的权力。”

    许敬宗低声说道:“长安令说话还真是高深啊。”

    李正说道:“其实也简单,控制倭国的发展,让他们的文明原地踏步,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加快中原的发展,从前有个人在乱世的时候选择了屯粮,而另外一个人选择了屯枪,到了后来他成了屯枪者的粮仓。”

    许敬宗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是这样,在下有些明白了。”

    许敬宗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有些话不用多说一点就通。

    安静了一会儿,许敬宗像是在思考,好一会儿之后说道:“长安令,俗话说得好斩草要除根,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有些事不做绝对自己永远是个隐患。”

    李正吃着羊肉说道:“你去忙你的吧,策反的事情有着落了吗?”

    许敬宗连忙说道:“已经物色了几个人,正在查他们的底细,这就去忙了。”

    说完许敬宗急匆匆地离开了。

    斩草要除根,这还真的是许敬宗说得出来的话。

    在对待外人,许敬宗手段会做得更绝。

    李世民的人一直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对李世民来说这种办事的眼线要多少有多少。

    光是杀或者抓,不能解决根本。

    只会让李世民变本加厉。

    想要搞定这个麻烦,也就只有策反李世民手中的人,策反李世民地眼线,甚至策反李世民眼线中的核心人物。

    信息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很重要。

    在商战,在战争,在外交上,信息的快慢和真实性一直都很重要。

    有时候一场战争还未开始,信息的战斗就已经开始了。

    不论后世还是古代,还是现在。

    信息都非常地重要。

    掌握别人没有掌握的信息,比别人先一步知道消息,总可以料敌于先。

    和大虎吃烤羊肉对付了一口。

    李正走在村子里,就看到李泰急匆匆离开了泾阳。

    看来是去长安了。

    正是午时,也是饭后睡午觉的时候。

    哪管外面洪水滔天,李正坐在自家的躺椅上准备睡个午觉。

    当天下午,李世民也是刚刚一觉睡醒。

    泾阳的环境好,而且别院里静谧。

    更别说泾阳的绿化,泾阳除了田地和作物种得最多的就是树木。

    而且长年累月,李正一直都在让人种树。

    只是树已经快种到陇右地界,这才停下。

    李世民洗了把脸,喝下一口茶水提神,以前还听李正说过,要在中原西北东北方向都种上树木。

    也不知道这小子为什么对种树这么有执念。

    手里拿着从书院带来的科学书,李世民又开始了咬文嚼字,琢磨科学书上晦涩难懂的学识。

    王鼎急匆匆跑来说道:“陛下,孔颖达老夫子的奏章。”

    孔颖达平日里都在国子监教书,一直以来都不会主动递奏章。

    听到孔颖达有奏章带来,倒也是新奇。

    李世民接过奏章看了一眼上面的内容便皱眉一脸地纠结。

    王鼎意识到李世民的神情不好,也不敢再吱声了。

    李世民放下奏章说道:“孔颖达最近都做了一些什么?”

    王鼎说道:“孔颖达老夫子每日做的事情也差不多,不是在书院教书,就是在家里看书。”

    李世民狐疑说道:“那为何孔颖达老夫子说自己要辞官了。”

    原来孔颖达的奏章是辞官奏章。

    王鼎心中暗惊,说来当初让孔颖达来国子监教书,陛下也废了不少的心力。

    眼下这才过了几年,孔颖达就要辞官。

    李世民放下奏章说道:“孔颖达也高龄了,说是让他弟子在国子监教书,而他自己也该告老还乡了。”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孔颖达告老

    王鼎想了一会儿说道:“陛下,今日午时魏王殿下离开了泾阳,去了一趟长安,就是去见了孔颖达。”

    李世民又喝下一口茶水说道:“是吗?”

    王鼎又说道:“魏王殿下和孔颖达老夫子长谈了一番之后,便有了这份奏章。”

    李世民颔首说道:“这么说来,这件事和青雀也有关系了?”

    王鼎又说道:“据说是魏王殿下最近一直在给泾阳书院寻找夫子。”

    李世民不悦道:“他泾阳已经有了孙思邈,李淳风,褚遂良,阎立本,他还想要谁!”

    王鼎低着头退到一旁。

    孔颖达的奏章,李世民放在一旁不再理会,继续看着手中的科学书。

    第二天,李正早早起床,李世民这个恶客就又来了。

    李正看着大快朵颐吃着早饭的李世民说道:“陛下,下次我要不要专门给陛下准备碗筷。”

    李世民点头说道:“也好。”

    “……”

    李正用力咬下一口包子,心说我就客气说一下,你李世民还蹬鼻子上脸,打算每天过来吃?

    李治和小兕子早早去上课了,李丽质带着人去忙她们自己的事情。

    饭桌上没了别人。

    吃饱了之后,李世民擦了擦嘴说道:“朕听说你的书院缺少夫子?”

    一旁的侍女收拾着碗筷。

    李正给自己倒上一杯白开水有一口没一口地喝着。

    见李正不回答,李世民说道:“朕知道,你对朕多少抱点不爽利,可朕希望你我君臣可以坦诚些。”

    李正冷笑道:“和陛下说坦诚?我还不如和牛说人话。”

    李世民瓮声说道:“你什么意思?”

    李正说道:“我的意思是和陛下说坦诚说了也白说,说我坦诚?陛下对我坦诚了吗?”

    翁婿君臣两人的对话语气不对劲,一旁的侍女收拾碗筷也是小心翼翼,不敢发出声音。

    李世民又说道:“抛却朕是大唐的陛下,朕还是丽质的父亲,朕是你的长辈。”

    看着李世民的神情,李正说道:“堂堂一个长辈在我这个晚辈的背后做小动作,你以为我看不到吗?要我坦诚,你有资格这么说吗?”

    话音一落,李世民登时站起身怒目看着李正。

    李正也看着四周。

    看李正似乎在找什么,李世民问道:“你在找什么?”

    李正目光继续往四处看着说道:“我在找家伙,要是和陛下打架我也要个趁手的兵器。”

    李世民冷声说道:“有些事情朕不得不说。”

    李正也对李世民说道:“有些事情也是陛下逼的。”

    李世民指着李正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气得哆嗦,“你简直……”

    拿着手里的扇子,李正说道:“我怎么了?”

    死猪不怕开水烫,眼前的就像是一块顽石。

    要是别人在朕的面前早就跪下了,只有李正现在还站得笔直,甚至还叫板。

    李世民说道:“要是别人敢和朕这么说话,他的人头现在已经落地了。”

    李正低声说道:“在我人头落地之前,我倒要看看长安城会不会在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

    李世民咬牙说道:“你威胁朕?”

    李正冷笑道:“是你先恐吓我的。”

    把长安城一夜之间夷为平地,要说别人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但对李正来说他或许真的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李世民重新坐下让自己冷静下来。

    李正澹然地摇着自己的扇子。

    又安静了好一会儿之后,李世民说道:“你要对孔颖达做什么?”

    李正说道:“魏王现在是书院的主事,如今书院缺少夫子,如果孔颖达可以进入泾阳书院对书院招收夫子的计划有用的,但我又不太喜欢那些儒家学子的做派。”

    李世民疑惑说道:“那你要孔颖达何用?”

    李正接着说道:“首先我不喜欢儒家学子,但我不讨厌孔颖达,其次孔颖达能够进入书院对我来说并不是负担也不讨厌,再者说书院缺少夫子是事实,我更喜欢书院自己培养出来的人,但从外面的人挑选,不看辈分资历,我只会看他们本身拥有的绝活。”

    “绝活?”

    李正说道:“人各有所长,万一能够捡到宝贝呢?就比如河东柳氏一脉就不错。”

    李世民盯着李正说道:“你要孔颖达所要的并不是儒家人,你只不过要孔颖达的名声。”

    李正不以为然说道:“并不是全是这样,程处默娶了孔颖达的女儿,孔颖达就是程处默的丈人,照顾一下也无妨,再说了孔颖达都多大岁数了,已经六十有余,陛下总不能把人压榨到死吧。”

    李世民颔首说道:“朕没有压榨他。”

    换了一个坐姿,李正说道:“陛下让孔颖达退休养老,这是君臣和睦,对陛下来说并不是坏事。”

    李世民说道:“孔颖达可以离开国子监让他养老,甚至可以让他来泾阳,但朕有一个条件。”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陛下请讲。”

    李世民说道:“孔颖达告老之后,可以在泾阳养老,不能担任泾阳书院任何职务,更不能在泾阳书院内教书,对外他只是养老。”

    让孔颖达离开国子监告老,并且不能在别的地方教书。

    这不就是竞业协议吗?

    没想到古人已经会玩这一套了?

    李正说道:“这个条件倒是可以达成,我也有个条件,孔颖达告老之后陛下授他老人家一个县公,并且保留国子监祭酒之位,在孔颖达老夫子去世之前这个位置必须一直都是空缺的。”

    李世民稍稍点头。

    君臣两人一顿早饭后的谈话,就这么将孔颖达晚年养老生活定下了。

    到了下午之后,李世民批复了孔颖达的告老奏章,并且让孔颖达来泾阳避暑,封银青光禄大夫、上护军,受封曲阜县公,凌烟阁赐像。

    李世民不仅让孔颖达告老,还封了上护军与县公,并且凌烟阁赐像,晚年的孔颖达还可以位列凌烟阁。

    朝中一片君臣和睦景象。

    孔颖达顺利告老。

    李世民也是成人之美,并且也在儒家学子中得到了一片好评。

    当天夜里,李泰亲自去接孔颖达来泾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