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孔颖达入书院

    李泰领着一辆马车进入村子。

    李正站在书院门口,看着马车停在书院前。

    李泰扶着孔颖达走下马车,随着孔颖达来的还有一家老小。

    看到孔颖达的笑脸,李正躬身行礼说道:“见过孔颖达老夫子。”

    孔颖达抚须说道:“李正,老夫就承蒙你的照顾了。”

    李正点头说道:“老夫子客气了。”

    李泰开口说道:“老夫子,我们进去聊吧。”

    今日的月光不错,月光下书院有一些朦胧又有些神秘感。

    孔颖达说道:“也好,也好。”

    李正也看了眼书院,为什么看自己的书院在月光下有一种阴森的感觉。

    走入书院中,褚遂良已经准备好了茶水。

    李泰抚着孔颖达坐下。

    目光打量着书院,孔颖达说道:“看起来这里很忙的样子。”

    李泰解释道:“这里是我们的办公室,平日里这里都比较忙,教书的夫子们都要忙自己的事情,没什么人收拾。”

    一边说着,李泰手忙脚乱地拿起一叠纸放在桌子上说道:“来了书院之后,收拾,整理,打扫这些活都是我来做。”

    孔颖达笑了笑说道:“堂堂魏王竟然在这里做杂活。”

    李泰尴尬地笑着说道:“其实我也不会做什么,书院缺少一个做杂活的。”

    孔颖达看向李正说道:“事情王鼎都和老朽说了,老夫这次是告老,所以就不给书院的学子教书了。”

    李正点头说道:“我明白。”

    孔颖达低声说道:“那你到底想要从老朽身上得到什么?儒家的学子可对你的书院嗤之以鼻,虽说老朽有些号召力,但对你的书院老朽确实是爱莫能助。”

    亲手给孔颖达倒上一杯茶水,李正说道:“夫子的事情暂时不着急,在下请孔颖达老夫子来泾阳其实也就是请您老人家来养老。”

    孔颖达点头说道:“也罢,也罢,若是有什么需要老朽出面的,你也尽管吩咐。”

    李泰看了看夜色说道:“天色不早了,老夫子还是早些休息吧。”

    李正也说道:“还是先休息吧。”

    说完,李泰带着孔颖达前往泾阳安置的住处。

    等人走出书院,褚遂良说道:“把孔颖达请来确实也好,但儒家子弟和我们书院一直都是不两立。”

    李正说道:“我知道。”

    褚遂良神色担忧,“一旦外界地儒家子弟知道了,会有很多的儒家学子来声讨你,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孔颖达这样儒家代表人物进入书院。”

    李正看向褚遂良说道:“我只是想让孔颖达老夫子好好养老,外界的事情我不想过多的干涉。”

    说完李正也离开了。

    褚遂良站在原地一时间有些想不明白。

    李正回到家中,李丽质便走上前说道:“你把孔颖达老夫子请来了?”

    坐在躺椅上,李正说道:“是李泰请来的。”

    李丽质又说道:“你想用孔颖达的名声来为书院做势?”

    李正摇头说道:“我不会用孔颖达老夫子的名声用来做任何事情。”

    看着李正的神情,李丽质心里还是很尊重孔颖达的。

    但李正和儒家有过节。

    甚至很多儒家学子都把李正列为头号大敌。

    其实李正把孔颖达请来,就算用孔颖达的名声来做一些事情都没什么。

    不用孔颖达的名声来做任何事情。

    从这一句话看来,李正还是那个李正。

    李丽质满意地点了点头,“只是为了让孔颖达老夫子养老?”

    李正低声说道:“只是这样而已。”

    孔颖达来到自己的住处,听着李泰的介绍这里是泾阳的住宅区。

    李正将整个泾阳分成了六块区域,一片是住宅区,一片是田地,工业区,养殖区,学院区,护卫队营地。

    将所有事物都分开,然后在一起整理。

    这样人们的住房也不会东一块西一块,工业区也可以集中整合处理。

    看似一些莫名其妙的规定。

    实则其中也暗藏着智慧。

    李泰说道:“李正就喜欢这样,专门的事务让专门的处理,这样不仅方便统筹安排方面也不容易出现什么岔子。”

    孔颖达笑着点头,“其实中原的很多郡县也可以这么做,但……”

    话没说话,李泰也知道孔颖达的意思。

    李正这种管理办法确实很好用,在一些事情上处理可以很快很便捷地找到问题在哪儿,并且调配人手和统一处理方面很方便。

    可泾阳的方式用在其他地方反而不合适。

    因为土地的关系,土地关系到很多权贵的利益。

    因为泾阳就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李正可以任意安排。

    可对于整个中原呢?近千年来中原都按照古老的方式在进行。

    尤其是每一次的变法革新,都会有阵痛和风险。

    收拾好家里,李泰说道:“老夫子早先休息,我就先回去了。”

    孔颖达点了点头不再说什么。

    第二日,孔颖达早早就来到了李世民的别院。

    对孔颖达的到来,李世民并不意外。

    面对李世民,孔颖达躬身说道:“老朽谢过陛下应允。”

    李世民在院子里打着太极拳说道:“不用谢朕,你应该谢青雀和李正,青雀去请你,李正和朕谈的条件,这两个孩子出了不少心力。”

    孔颖达还是躬身行礼说道:“老朽还是要谢过陛下。”

    李世民坐下说道:“朕知道当初你就不愿意去国子监,你不喜朝政,也不喜人情世故,这么多年朕都知道,如今既然告老就好好度过晚年。”

    孔颖达对李世民说道:“陛下,其实泾阳治理模式又何尝不是一种新朕,其中暗藏智慧何止一二。”

    李世民说道:“哪有这么简单。”

    孔颖达点头说道:“陛下万事开头难,总要有第一步。”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朕也不是看不明白,中原顽疾很多,五姓能够拔除已经是很冒险了,这还是用李正的人头冒险的。”

    当初李正刚刚在长安成名,五姓对李正的抨击最大。

    就算是如今五姓已经塌了,但对李正的抨击依旧存在。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真正的智慧

    而且长年以往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孔颖达长叹一口气说道:“其实儒家的根本对于其他学说并没有这么大的敌意,直到董仲舒天人三问之后,就再无百家争鸣了。”

    李世民说道:“朕很难想象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会从您老人家嘴里说出来。”

    在多少读书人眼里董仲舒是一个儒家的伟人。

    孔颖达却敢这么评价董仲舒。

    嘴里这么说着,李世民倒也没有见怪,只是笑了笑。

    孔颖达也是一个明白人。

    董仲舒能够天人三问,也不过是当初的汉武帝需要而已。

    这才有了独尊儒术。

    那时候开始以儒家为核心的五姓便开始壮大。

    李世民自认不能点评汉武帝。

    也没有资格。

    又和李世民聊了聊眼下中原的儒家情况,孔颖达便离开了别院。

    一路走向泾阳的书院。

    来到书院的门口,孔颖达就看到了很多学子进进出出。

    在这里逛了一圈,孔颖达意外地发现这里的孩子对于学问非常地渴求。

    三五学子成群,都在议论着做题,也在看书。

    孔颖达看到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十五岁的模样。

    瞧着这个孩子孔颖达看了好久这才辨认出来,孔颖达笑呵呵说道:“你就是大牛了吧。”

    大牛朝着孔颖达行礼说道:“见过老夫子。”

    孔颖达摆手说道:“不必多礼,老朽也是来这里学习的。”

    大牛对孔颖达说道:“书院里的学习比较自由,年长的孩子们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门类。”

    孔颖达低声说道:“其实老朽一直以来有个问题。”

    大牛说道:“老夫子请讲。”

    孔颖达说道:“李正建了这么一个书院到底是为了什么。”

    大牛说道:“起初只是教书识字,那时候都是上官仪在做这些事情,但孩子们在书院学习并不只是死读书,对老师来说儒家的书籍并没有太多的效用,反而要孩子们学习技能。”

    孔颖达又好奇说道:“什么技能。”

    大牛说道:“就比如说孩子们跟着阎立本学习,可以学到木匠的本领,跟着李淳风学习就可以学得数术。”

    孔颖达稍稍点头,“这些坊间就可以学。”

    大牛又说道:“书院最大的区别就是基础学识。”

    孔颖达好奇道:“什么是基础学识?”

    大牛说道:“我们的孩子想要去高年级就需要先考试,只有当数术,医术,以及一些科学上知识作为基础,再去学其他的技能,懂得数术的孩子,他们也会做几何题目,那么他们的匠作就不只是木匠一途,他们可以通过学习数术,通过运算就知道河道宽度,设置木桩等等造出坚固的桥梁。”

    孔颖达稍稍点头。

    大牛又说道:“又比如说科学上的物理,我们最近用杠杆原理做出一种耕田用的犁,不需要牲口,人就可以轻松拖动,这就是科学的用处,科学是求知,也是格物致知,老师创建研究院的目的也是希望我们的学识可以照顾到民生。”

    孔颖达感慨道:“都是好孩子呀。”

    大牛带着孔颖达来到藏书阁说道:“老夫子这里就是藏书阁,这里有泾阳学子所学的所有书籍,老夫子可以在这里多看看。”

    孔颖达拍了拍大牛的肩膀说道:“多谢你了,小子。”

    大牛也笑了笑,“我还要带着大家去做实验,老夫子自便就好。”

    孔颖达走入藏书阁,这里也坐着不少的学子。

    只是一眼看去,非常的安静。

    安静到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声。

    再看这些专心读书的孩子们。

    他们和国子监的孩子们有很大的不同。

    国子监的孩子大多也都是权贵子弟。

    那些孩子对学问二字没太多兴趣,大多数孩子也只是学会了读书识字。

    对于智慧二字,他们领略的却不多。

    孔颖达看着眼下藏书阁的孩子,这些孩子才是最想求知,最想要智慧的孩子。

    孔颖达心中莫名有些悲凉。

    儒家子弟嗤之以鼻的李正,却能建造出如此优秀的书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寻常人家的孩子心地也是最干净的。

    这样的孩子学习知识也是最快的。

    他们读书不为了功成名就,也不为了进士及第。

    而只是为了学习本领。

    这样的意义也是如今国子监最需要的。

    想要建造出这样的书院,达到这个地图,环境,人群,氛围,初心这些一个都不能少。

    而恰恰是李正这样一个人,能够做成。

    孔颖达心里也希望儒家也能在这个书院有一席之地嘛,但眼下儒家子弟对李正的唾弃,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儒家可以修养身心,也可以教人做君子。

    但这些真的是眼下的寻常人家需要的吗?

    他们需要的不过是求生的根本。

    而这些儒家给不了他们。

    阎立本这几日一直都很忙。

    泾阳招收了近一千个学徒。

    烈日到头照着,阎立本将名单交给了李正。

    李正递给阎立本一碗冰沙说道:“阎大匠吃一口这。”

    阎立本接过冰沙说道:“这个是……”

    李正说道:“我管这个叫做冰沙,解暑很好用。”

    阎立本拿起勺子挖起一口冰沙放在嘴里,还带着西瓜味的冰沙,一口咽下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凉了一截。

    等到这一阵凉意过去,暑意也消去了不少。

    见李正看着名单,阎立本解释道:“这是挑选出来的九百三十人,其中有十人是老夫请来的,你放心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

    李正收起册子说道:“有劳阎大匠了。”

    阎立本摆手说道:“不客气,听说孔颖达也来泾阳了。”

    李正也点头说道:“现在应该就在书院吧。”

    阎立本连忙说道:“老夫去见见孔颖达就先告辞了。”

    李正拿着册子点头。

    册子上的名单还要交给李丽质,这些学徒的工资也都要李丽质来付。

    阎立本来到书院,见到了刚刚从藏书阁出来的孔颖达。

    阎立本说道:“老夫子怎么来这里了?”

    孔颖达一边走一边说道:“年纪大了,教不动书了。”

    走了两步,孔颖达看向阎立本说道:“你来泾阳有些年头了,你觉得泾阳书院怎么样?”

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新天地

    阎立本感慨着说道:“老夫进入这个书院之后,老夫才知道什么是天高地厚吧,有些事情如果细细研究一下你会发现还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没有发觉,就像是抽水泵这个东西,如果没有抽水泵老夫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气压。”

    话语停顿了一会儿,阎立本又说道:“还有一个叫做抽水马桶的东西,老夫也知道了水压,原来造东西还能这样做。老夫出身匠作世家,工匠一行一直以来以手艺为尊。”

    孙思邈稍稍点头,对这些话语表示赞同。

    阎立本又说道:“越来越多的工匠不再专研如何造物,却在钻研手艺精细,手艺的精细与否决定了一个工匠的水平,老夫觉得这是错误的,只会让匠作一行一直原地踏步,因为他们只知道手艺,却不会去学习知识。”

    “先秦之后,世上再无公输墨子,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凉,老夫心中渴求的是一种希望吧,就像是李正专研出来的抽水泵,还有至今一直在完善的自行车,这些东西又何尝不是造福民生,而且李正开辟了研究院之后,再一次确定了老夫没有看错人,李正的研究院就是为了让书院的研究方向朝着改善民生而去。”

    听完阎立本的这番肺腑之言,孔颖达也陷入了沉默。

    站在书院外站了许久,孙思邈缓缓开口说道:“或许李正想要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这片学识的新天地可以让人们过得更好。”

    阎立本又说道:“可偏偏李正又是一个死要钱的人,他被多少人唾骂,他与佛门已经不共戴天,他又是儒家子弟的眼中钉。”

    孙思邈低声说道:“可能李正自己也没有想这么多,或许这些威胁李正根本就没有看在眼里。”

    阎立本皱眉说道:“有好几次,老夫总觉得李正不对劲,但又说不上什么地方不对劲。”

    孙思邈笑着说道:“有些事情他一意孤行,看起来是无的放失,但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李正坚持的一些事情是值得推敲,他像是早就知道他的方向是对的一般。”

    阎立本思量着说道:“难不成真是一个路过他家门口的一个道士教他的?”

    孙思邈说道:“谁又知道呢。”

    正在马圈看着吐蕃地图的李正打了一个喷嚏。

    默呕又送来消息了,吐蕃的牧民已经迁回来也安置了下来,对于一些新规矩吐蕃牧民虽然有所反抗,但也已经被摆平了。

    许敬宗说道:“长安令,默呕的信上说越来越多的牧民要迁入,这已经比以前要多了。”

    李正拿出一份契约说道:“这不是问题,牧民迁入质押土地就是劳工,凡是要迁入的都是劳工,这都是劳动力,不嫌少。”

    许敬宗接过李正的契约看了一眼,这像是一份劳工的契约,只不过这份契约没有后续的保障,默呕一方可以随意遣散牧民,不得不说李正的这份契约非常的毒辣,把那些牧民拿捏得死死的,而且这份契约上写的是临时工契约。

    也就是说这些牧民都是临时工罢了。

    没有后续的保障,更是没有去留的权利。

    然后安排的事宜牧民都要无条件遵守。

    李义府看了一眼契约,倒吸一口凉气说道:“长安令,这也太过分了,牧民怕是会造反。”

    李正说道:“他们爱签不签,不签就别留在我们的地盘,再说了除了我们的地盘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李义府说道:“可是这个契约也太严苛了。”

    李正说道:“契约和人心是两回事,虽说契约严苛但也是我们最后的底线而已,当然要让牧民过好了,不然我们怎么招揽牧民。”

    许敬宗说道:“权力必须捏在我们自己手里。”

    这份契约是根据后世来拟定的,李正心中也明白这种弊端。

    世界是很残酷的,在后世更加地残酷。

    弱国没有反抗的余地。

    在一场经济动荡中,很多地方都受到波及,而那些小国只能被迫沦为他国的临时工。

    在西方的制裁下,一切反抗游行都是徒劳。

    有一种现实无法改变的悲凉。

    这也是看后世的纪录片才知道的这些。

    李正对许敬宗说道:“人员策反方面你做得如何了?”

    许敬宗低声说道:“我们控制了一个,不过这个人并不是核心,都是边缘打探消息而已。”

    李正说道:“如果把我们契约给我们的策反人员,让他往上递交他会不会晋升。”

    许敬宗说道:“长安令的意思是我们故意出卖一些事情,让我们的人晋升,我们自己来培养。”

    李正笑着点头。

    许敬宗思量了一会儿说道:“应该可行,在下可以试试,如果不能策反其中核心人物,不如我们自己去培养我们的人,将我们的人放入对方的核心中?”

    李正继续看着吐蕃地图,“你也很聪明,一点就通。”

    李义府趁机说道:“都是长安令的计策高明。”

    许敬宗瞪了一眼李义府,这么好的马屁给李义府捷足先得了。

    李义府得意一笑。

    李正瞧着地图画了几个圈,“这几片地方的牧场都挺好的,让默呕将牧场好好建设一下,尤其是卫生方面一定要做好,藏猪,藏羊都养起来。”

    许敬宗拿着小册子记下李正的话语。

    李正又说道:“所有的牧场都固定,分为一到十号牧场,每个牧场的牧民固定,这样也可以更好固定。”

    李义府说道:“牧民经常搬家,这会不会对他们不好。”

    李正说道:“如果他们一直搬家管理起来会非常地困难,在我们的地盘就按照我们的规矩来。”

    许敬宗又说道:“具体的流程就让,默呕去办是吗?”

    李正又说道:“泾阳指导,默呕来实干。”

    许敬宗依旧记录下这些话语。

    李正说道:“许敬宗,你有没有得罪过你的人,或者你看着不爽的人,把他丢到吐蕃给我教书去。”

    许敬宗看了一眼李义府。

    李义府当场跳脚而起,“好你个许敬宗,平日里我可待你不薄,你这么看着我做什么!我哪里得罪你了。”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王氏

    李正摆手说道:“李义府就算了,他还要帮我办事,对我还有点价值。”

    听到李正这么说,李义府连忙躬身作揖说道:“在下对长安令可忠心耿耿啊。”

    李正思量着说道:“许敬宗,你去长安物色物色人手。”

    收起土地,李正又说道:“把我们的契约和规划的地图抄送一份送给我们的策反的人,先去办事吧。”

    许敬宗收好说道:“明白了。”

    李正又对李义府说道:“秋收之后开工的人你可以统计一下了。”

    李义府点头,“这就去安排。”

    等两人都离开之后,李正心中盘算着,系统给的这个修路任务一时半会儿完不成。

    怕是以后系统的任务会越来越离谱。

    手中的资源也不够。

    要是秋收时候还大兴土木地修路怕是李世民会拼命。

    真是落后的时代呐。

    李正心中感慨。

    回家之前,李正又看了看西瓜苗的情况,现在看起来长势还不错。

    到了家中,李正意外地发现家里有客人。

    李丽质正在和一个女子在谈话。

    这个女子看起来有些眼熟,一时间想不起来。

    她见到自己也是眼神躲闪,而后急匆匆离开。

    等人离开之后,李正狐疑地看着她的背影,“她是谁来着?”

    李丽质目光看着李正,“她长得很好看吧。”

    李正摸着下巴的胡渣说道:“有点眼熟。”

    见李正还盯着她的背影,李丽质用力拧着李正的胳膊,“当着自己妻子的面,看别的姑娘背影不好吧?”

    李正连忙收回眼神,“撒手!很痛!”

    李丽质松开手说道:“你这么快就把她忘了?她是王氏。”

    李正一拍脑门说道:“我想起来,她是五姓王家的那个姑娘。”

    李丽质说道:“她叫王乔儿。”

    李正回忆着说道:“见过一两次,忘了。”

    细心地倒上一杯热茶,李丽质说道:“长安令多少权贵子弟觊觎她,自从五姓分崩离析还是你准许她留在泾阳,毕竟她一个姑娘家一个人在长安不好。”

    李正拿起茶杯说道:“她找你做什么?”

    李丽质低声说道:“平日里她也是深居简出,这一次她来找我也是为了她弟弟,她弟弟是五姓家主的独子。”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我记得那个人,他叫王盛来着,和我有过节。”

    李丽质说道:“现在这个王盛一直都跟在太子的身边,身在世家王氏知道皇权的危害,王氏的意思是希望他可以离开太子身边,既然五姓王家已经塌了,她希望自己的弟弟可以放下执念,皇权和世家之间的矛盾,三言两语说不清,皇家是不会让王家东山再起的。”

    李正说道:“你答应了?”

    李丽质说道:“还没有答应,你是当家的,当然要和你商量。”

    观察着李正拿起茶杯又放下,也没喝一口李丽质在一旁坐着低声说道:“怎么?不想帮?”

    李正说道:“不是不想帮,我正好缺一个人手,只不过这件事要提前和王氏打个招呼,以免误会。”

    李丽质好奇说道:“那你是答应帮忙了?”

    李正说道:“也不算帮忙吧,我需要有人帮我去吐蕃办事,她需要她的弟弟离开太子,各有所得而已。”

    李丽质凑近问道:“你有什么办法?”

    这女人凑得很近,而且眼下正是夏天,她穿得单薄。

    这种撩拨身为一个正常的男子真的不好抵御。

    李丽质会不明白?

    李正压着嗓音说道:“我是一个正常的男子,女人你在玩火。”

    意识到自己的距离,听到这话李丽质反而更加得意了,“我们也是夫妻。”

    说完她便站到了一旁。

    将心里的家伙和李丽质说了一遍。

    李丽质说道:“那我先去和王氏商量。”

    第二天,等到了王氏的回复之后,一切就好办了。

    李正去了马圈叫来了许敬宗。

    李正对他说道:“你觉得王家的那个王盛如何?”

    许敬宗不屑说道:“他呀,太子身边的跟屁虫,又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李正对他说道:“让他去吐蕃教书吧。”

    许敬宗讶异道:“他?!”

    李正说道:“不合适吗?”

    许敬宗说道:“长安令莫要说笑了,他不是和长安令有过节吗?他怎么会帮长安令做事,在下有很多人选,长安令怎么就看上他了?”

    细细一想,许敬宗有些明悟了,低声说道:“莫非是长安令看上王盛她姐姐了,据说这个王氏可是一个美人,长安多少公子想要一睹芳容。”

    李正抬起一脚了许敬宗一个踉跄,“我是受人所托,你少胡诌!”

    许敬宗尴尬笑了笑,“是在下多嘴了。”

    看许敬宗的样子,似乎是解释不清了。

    李正对他说道:“你给王盛下一个套,威胁他给我们办事。”

    许敬宗笑道:“下套威胁这种事情在下拿手,只不过王氏那里……”

    看着许敬宗这阴险的笑容,李正说道:“你这张脸我很想揍你。”

    许敬宗低声说道:“这就去办。”

    让王盛离开太子,也是为了保住王家的血脉。

    身为五姓子弟靠皇权太近反而越危险。

    尤其是现在的五姓子弟,在太子身边太久更危险。

    李世民不会让太子身边有五姓子弟的。

    度过了炎热的下午,傍晚时分的长安城热闹了许多。

    在承天门外等着的许敬宗,终于等到了王盛从东宫出来。

    等他出来之后,许敬宗便一路跟着他。

    直到他进了一间酒肆。

    许敬宗当即坐在他的面前说道:“王公子,好久不见了。”

    王盛认识许敬宗开口说道:“你来做什么?”

    许敬宗说道:“正巧相遇,不如一起畅饮,今日我请。”

    见王盛要起身离开,许敬宗连忙拉住他说道:“莫非是当面不敢喝?五姓王家嫡子不会喝酒不成。”

    听到王家嫡子四个字,王盛转头怒目看着许敬宗。

    看到王盛眼神中的愤怒,许敬宗心中越发肯定这个王盛好下手。

    许敬宗一拍桌桉说道:“是个男人就坐下来喝酒!”

    话音一落,酒肆的诸多酒客也纷纷起哄。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设计

    酒肆里的酒客纷纷起哄。

    许敬宗又说道:“太子身边的侍从都不敢接酒,咱们太子的随从这么孬?”

    话音一落四周的酒客越加来劲了。

    看着拱火的许敬宗,王盛愣在原地久久说不出话。

    许敬宗又说道:“是男人就坐下喝酒!”

    看着眼前的场面,王盛进退不得。

    许敬宗走上前低声说道:“要是太子知道自己的侍从这么窝囊,连一碗酒水都不敢喝,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王盛看着周遭的酒馆还在起哄。

    这些酒客都是好事之徒。

    想到太子,王盛咬牙坐下,面对许敬宗保持警惕。

    这个许敬宗是李正的左膀右臂也不是什么好人。

    看到王盛坐下了,许敬宗笑着给他的酒碗倒满酒水,“请!”

    王盛拿起酒碗目光警惕地看着许敬宗。

    许敬宗笑道:“喝吧,当这么多人的面,在下还能下毒不成?”

    看了看碗里的酒水,王盛有些犹豫。

    周遭的起哄声更大,王盛闭眼把碗里的酒水一口喝完。

    这是泾阳的烈酒,烈酒入喉,喉咙口火辣辣地疼。

    王盛说道:“现在你满意了吧。”

    许敬宗爽朗地笑了笑,“好豪气的酒量,再来一碗!”

    王盛看着许敬宗又给自己倒了一碗。

    见王盛没有拿起酒碗,许敬宗说道:“只喝一碗可不算汉子,是娘们!”

    许敬宗再次拱火,周围的起哄声不断。

    王盛端起酒碗,深吸一口还是闭眼把碗中的酒水一口喝完。

    许敬宗拍桉说道:“好!”

    说完许敬宗拿出一块银饼对伙计说道:“伙子再来十坛!今日我要和王公子不醉不归!”

    酒劲上头,王盛用力呼吸着目光盯着许敬宗。

    看着许敬宗又把酒碗倒满,王盛低声说道:“你到底想怎么样。”

    许敬宗说道:“喝完这碗再说。”

    王盛深呼吸两口气,又是一口气喝完。

    这种泾阳的烈酒寻常男子都不敢这么喝。

    就算是平日里也是几两吧。

    眼下王盛喝了三大碗,许敬宗心中有把握,王盛这种娇贵的公子哥本就没什么酒量。

    他就算是想要站也站不起来了。

    心中有了把握,许敬宗抿了一口酒水说道:“王公子,和陌生人喝酒可不能喝这么多呐。”

    酒劲越来越上头,王盛抚着自己的额头已经有些听不清周遭的声音了。

    渐渐地眼前开始发黑。

    等到王盛感到头疼口干舌燥,睁开眼已经在另外一个地方。

    从床上坐起身,王盛瞧着这个房间,眼前还有一个衣衫不整的女人。

    意识到事情不对,王盛想要回忆昨晚喝酒后的事情却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那个女人正在翻着自己的衣物,王盛说道:“这是什么地方,你在做什么?”

    那女人回头看向王盛低声说道:“王家嫡子王公子,竟然没钱?”

    王盛坐起身子说道:“我没带钱。”

    女人打开门又说道:“没带钱还来平康坊,好大的胆子!”

    这话像一道雷惊醒了王盛,看眼前的情况,再看这个房间和这个女人。

    这一次王盛酒醒得不能再醒了。

    王盛站起身说道:“许敬宗呢?”

    女人冷笑道:“什么许敬宗?这长安的男人真是越来越不规矩了,来人!”

    随着几个大汉走了进来,王盛当即被揍了一顿。

    而后又被几个壮汉被架了起来。

    女人说道:“送去官府!”

    王盛挣扎着说道:“我被人设计了!许敬宗,你个混蛋!”

    平康坊门外,许敬宗就站在这里。

    看到许敬宗,王盛红着脸怒吼道:“许敬宗,你设计我!”

    许敬宗瞧着王盛的神情说道:“昨晚王公子在平康坊可是意气风发得很,怎么这会如此狼狈。”

    此刻王盛想要杀了许敬宗的心都有了。

    许敬宗对几个壮汉说道:“你们怎么能这么对我兄弟。”

    壮汉抓着王盛不放低声说道:“姑娘们挣这种钱不容易,放人可以打,但是要给钱,这个公子没有钱。”

    许敬宗了然地点头,“原来是这样,多少银钱。”

    壮汉板着脸说道:“一万贯!”

    “一万贯……”

    王盛挣扎着说道:“你们讹人,还有没有王法了!”

    壮汉说道:“我们这里的头牌一夜就是一万贯,不信公子可以去打听。”

    许敬宗摇头一脸怜悯地看着王盛说道:“啧啧啧,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

    王盛红着脸看着许敬宗说道:“都是你设计的。”

    许敬宗感慨道:“这可不是在下设计的,是王公子自己要来平康坊的,难道王公子不记得了。”

    王盛愣愣地看着许敬宗。

    许敬宗琢磨着说道:“怕是这件事要传到太子耳朵里了,说不定昨晚就有消息送到东宫了,你觉得太子会留你这样的人在身边吗?”

    见王盛依旧愣在原地,眼神里已经慌了神,许敬宗接着说道:“平康坊的姑娘挣钱不容易,这长安城的男人都看不起像你这样不给钱的人,看来以后这长安城怕是没有你的容身之地了。”

    才二十岁出头,还没经过人心险恶的王盛此刻心中已经凉了半截。

    许敬宗说道:“不过在下手中倒是有点闲钱。”

    王盛缓缓抬起头看着许敬宗。

    许敬宗微笑说道:“在下可以帮王公子把钱付了,只不过这钱王公子要还,敢问王公子还得起吗?”

    眼下可以离开平康坊才是关键,眼下正是清晨,街上人并不多。

    王盛说道:“我还!只不过我现在没有这么多钱。”

    许敬宗又说道:“听说你还有个姐姐,她应该也有钱吧。”

    听到自己姐姐王盛当即跳脚说道:“你要对我姐姐做什么?”

    眼下这个王盛已经上了套,任由拿捏许敬宗冷笑道:“你拿不出钱,我只能找你姐姐要钱,王公子看起来君子模样,没想到逛平康坊不给钱,要是被王氏知道怕是会伤心吧。”

    王盛的神情开始慌乱。

    许敬宗的话语一直在耳边萦绕。

    许敬宗接着说道:“在下好歹和王公子相识一场,也不是见死不救的人。”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陈旧的枷锁

    说完许敬宗拿出一份契约说道:“既然王公子拿不出钱财,也不让在下去找你的姐姐,那就签了这份契约还债!”

    王盛拿过契约看着上面的内容,“你要我给你做十年苦力?!”

    许敬宗点头说道:“十年已经很便宜你了,你一个落魄的世家子弟,你觉得你值几个钱?这也是我看在你姐姐和长安令的交情上帮你的。”

    王盛扭头说道:“我不会签的。”

    许敬宗点头说道:“好呀,你可以不签,那把人送去官府。”

    看着王盛要被押走,许敬宗低声说道:“王公子,你姐姐一定会想办法救你,到时候你姐姐能求的人不多,现在你姐姐就在泾阳,而且她与长安令和长乐公主有交情,你是王家的独子,你姐姐会用尽办法救你的,只不过为了救你,你的姐姐要付出什么代价。”

    听到这话王盛脸色惨白。

    许敬宗说道:“不得不说你姐姐是个美人,要长安令救你,你可知道她要答应长安令什么?更何况,你堂堂王家独子做出这种事情,王家世代的脸面都被你丢光了。”

    王盛怒目圆睁,怒声说道:“许敬宗,我杀了你!”

    许敬宗摇头叹息道:“可怜啊,说不定长安令正等着这个机会拿住你的姐姐。”

    王盛大声喝道:“慢着!”

    回头看向许敬宗,王盛说道:“我可以签,但我有一个要求。”

    许敬宗拿着契约说道:“说。”

    王盛咬着牙说道:“这件事别让我姐知道。”

    许敬宗点头说道:“可以,王公子再看一遍契约要是没问题,就画押。”

    王盛低声说道:“我想见见太子,至少让我见他最后一面。”

    许敬宗点头答应,让这个大汉带着王盛来到承天门前。

    告诉承天门的官兵后,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一个东宫的侍卫走来对王盛说道:“太子不想见你,以后你也不要来东宫了,太子不想和你这样的人有交集。”

    说完东宫的侍卫便离开了。

    瞧着王盛心如死灰的神情,许敬宗说道:“好在还有我帮助王公子,也不算是走投无路。”

    拿着契约,王盛颤颤巍巍的话,按下指印的一瞬间王盛想死的心都有了。

    许敬宗收好已经画押的契约说道:“王公子,以后的十年可要都听我的安排,一旦反悔,你在平康坊的那些事情可会人尽皆知的。”

    王盛低着头不再言语。

    许敬宗对架着王盛的壮汉说道:“城外有一辆马车,把他送入马车,接下来的事情我会安排。”

    壮汉点着头答应。

    瞧着犹如行尸走肉的王盛,许敬宗长叹一口气,“长安令还真是费心了。”

    把事情处理好之后,许敬宗亲眼看着马车朝着吐蕃的方向而去,这才让人去泾阳回报。

    泾阳,李正坐在自家的院子里,吃着西域送来的葡萄。

    一旁李治正在教小兕子做题。

    李丽质带着王乔儿而来。

    李正对她说道:“你弟弟的事情都已经安排了,从此他再也去不了太子的身边,过程有些不太好看,希望不要见怪。”

    王乔儿躬身说道:“多谢长安令相助,只要他离开太子身边,父亲在天之灵也会宽慰的。”

    李正拿出契约说道:“希望他在吐蕃的十年多磨练自己。”

    王乔儿拿过契约说道:“多谢长安令,多谢公主殿下,小女无以为报,今后愿为侍女侍奉长安令和公主殿下。”

    李正摆手说道:“不用了,我这里不缺人手。”

    看王乔儿对李正的反应有些诧异,李丽质说道:“哪有让你做侍女的,不如和我一起打理生意,我这里缺少帮手。”

    话语间李丽质的语气怪怪的,她的眼神里很警惕。

    王乔儿确实很漂亮,而且很有那种大家闺秀的味道。

    李丽质把她带入了账房,就瞧不见了。

    像是生怕自己多看王乔儿一眼,李正摇着手中的蒲扇思量着,女人还真是不好琢磨。

    说来也不用王乔儿报答什么,本意上自己这边确实也缺个能够去吐蕃,教吐蕃人学习中原文字,中原书籍的人。

    而且十年并不短,等到王盛回来他也应该三十多岁了。

    看起来李丽质似乎对她另有安排。

    李正也不再多问,来到田地里继续记录观察西瓜苗的情况。

    孔颖达很快就融入了书院。

    在书院里孩子们并不认识孔颖达。

    只是称呼孔颖达怪老头。

    童言无忌,孔颖达很喜欢这些孩子。

    一直以来在国子监孔颖达见到都是权贵子弟,他更喜欢这些寻常百姓家的孩子。

    是不是孔颖达还会讲解一些孩子们不懂的问题。

    大多数时间孔颖达都会在书院等孩子们上课的时候,他便坐在门口旁听。

    孔颖达手中也有了一本小册子。

    每一次他一边听课都会和孩子们一样做着笔记。

    孔颖达像是整个书院年纪最大的学生。

    其实孔颖达大可不用这样。

    李淳风对孔颖达说道:“老夫子,您都读了大半辈子书何必呢?”

    孔颖达笑道:“你们书院不是有句话叫做学到老活到老,你不知道老朽在国子监眼前都是陈旧的学识,那些学识太过老旧了,偶尔能够在这里学到一些新的学识,还有这么多的孩子,老朽也会觉得自己年轻了几岁。”

    孔颖达脸上是慈祥的笑容。

    李淳风也不好多劝。

    孔颖达又说道:“在泾阳老朽还能看看自己的孙女,抱一抱孩子,老朽已经很知足了。”

    回到书院的藏书阁,继续翻看着这里的书籍。

    从这些书籍中总能获得一些从未有过的感悟。

    科学,数术,物理。

    孔颖达在这里坐了大半天之后,走出藏书阁看着晴朗的天空,心中有一种感悟,自己似乎对天地之间有了新的认知。

    像是眼前的虚妄就要被剥开一般,有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

    从一个境界走向另外一个新的境界。

    一辈子都没有体会过这种天地清明的感觉。

    束缚了大半辈子的陈旧枷锁,彷佛就要打开了。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河中建房

    孔颖达来到书院的办公室,这里是书院夫子平日里办事的地方。

    李淳风见孔颖达来了连忙起身说道:“老夫子,今日过得如何?”

    孔颖达把小册子收好说道:“今日也是颇有收获的一天。”

    带着孔颖达来到自己的房间,李淳风说道:“平日里我们几个夫子就住在书院里。”

    孔颖达走入李淳风的房间,入眼墙壁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咋一看还很渗人。

    瞧见孔颖达的神情,再看看自己的房间,李淳风尴尬地笑了笑:“陋舍有些日子没有整理了。”

    说着李淳风一边手忙脚乱地收拾着说道:“要不和魏王殿下打个招呼,书院还有空房子,老夫子也可以住在这里。”

    孔颖达摆手说道:“老朽的身份不适合住在书院。”

    李淳风长叹一口气,想想也是孔颖达身份代表的是儒家,儒家子弟若是知道孔颖达住在书院,怕是会再生波折。

    看着墙上的公式,孔颖达问道:“你这是在算什么?”

    李淳风感慨道:“老夫以前在李正的数术一书中看到了一个符号,后来大牛说这个符号是圆周率,这个数字比三大但比四小,三点一四一五之后还有无数位,据说是永远都算不尽的一个公式。”

    孔颖达说道:“当真?”

    李淳风叹息道:“从老夫到泾阳已经有三四年了,这两年就一直在算这个圆周率,已经算到第五十四位,目前来看还没算到尽头,每次睡前老夫都会花几个时辰算,但还是没有算完。”

    孔颖达疑惑道:“还有这种事情?”

    李淳风点头说道:“老夫年轻时跟随袁天罡也在其他的典籍中看到过这种算法,久远之前就有前人也算过,只不过没有李正这么清晰。”

    正说着一群孩子结伴跑出了书院。

    李淳风说道:“今日大牛带着人又要进行实验了,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孔颖达点头说道:“也好,也好。”

    人到中年的李淳风与白发苍苍地孔颖达一起走出书院。

    跟在一群孩子身后,他们来到泾阳的河边。

    孔颖达也见到了站在这里的李世民。

    李淳风和孔颖达一起上前行礼。

    孔颖达好奇道:“陛下也来看实验?”

    李世民只是澹然说道:“朕只是过来走走。”

    村子的另外一边也来了不少人,这些人中领头的就是阎立本。

    跟在阎立本身后的还有一千个招收而来的学徒。

    这些学徒来泾阳也有一个月了。

    瞧着阎立本那边声势浩大,李世民倒也没多看,继续观察大牛和几个孩子。

    阎立本对工匠们说道:“抽水泵的技术你们大多数人也都掌握了,大家的目的都是来学技术的,接下来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实验,看完之后如果想要离开的今晚拿了工钱就可以回家,想要留下来的继续留下来学技艺。”

    河道的两边都站满了人。

    众人都盯着河中的情况。

    泾阳河的上游飘来一膄船。

    船很小就是一艘很小的渔船。

    船上的是大牛,狄仁杰和裴行俭,李治四人。

    随着船慢慢到了众人眼前。

    仔细一看船的后方还有一根根非常粗大的石柱。

    李世民疑惑道:“这个石柱是如何飘在水上的。”

    李淳风解释道:“臣倒是在研究院见过图纸,这个石柱其实是空心的,用泥浇筑的,之所以能够浮起来,因为石柱的下方还有木头。”

    李世民凑近仔细看了看,“还真是。”

    四个孩子分别游到四根柱子的一端。

    李世民不知不觉已经凑近到了河边,眼神中地好奇已经掩饰不住,仔细一看这几根石柱还用锁链连在一起的。

    随着大牛一声令下。

    四人一起动手,抽出各自石柱一端的木筏。

    水流立刻流入了空心的石柱中。

    慢慢地石柱开始下沉。

    四个孩子也随着石柱往下游。

    等到石柱的一端完全沉下去,众人这才看到四根石柱的另外一端是一个扁平的台子。

    石柱完整的立在了河道中的时候,大牛,李治,狄仁杰,裴行俭四人也都游了上来,似乎是在确认,游在水中怎么都推不动石柱。

    李世民观察着,这个石柱看起来确实是推不动。

    看向李淳风,李世民说道:“这是怎么回事,就这么立在河道了?”

    李淳风从一旁拿来一只碗,把碗倒扣在沟渠中说道:“陛下请看,因为水压的关系,倒扣在水中的碗很难拿起来,水压越大越费劲,泾阳河水的深度不错,所以石柱一旦被水压压住,寻常人根本推不动,这就是原理。”

    李世民这才稍稍点头,眼神中还是有疑惑。

    一块块已经浇筑好的石板运向河中。

    用那四根柱子作为支点,开始铺设了石板。

    一个时辰之后,一个平台在河中就建设好了。

    李世民干脆坐下继续看着,越是看眉头紧皱。

    半天过去了,李世民吃着王鼎端来的饭食,几个孩子依旧在忙活,原来他们是要在河道中建一个房子。

    看了好一会儿,吃了碗中的饭,李世民拿起一旁的科学书,专研着水压和气压之间的关系。

    等到傍晚时分河道中建设的房子已经有了雏形。

    在村子里闲逛的李绩走来说道:“陛下还在这儿呢?”

    李世民指着河道说道:“没想到不用填河,就可以在河道中建设房子。”

    李绩说道:“确实是这样,不用填河也不会影响下游,这样在河中建设房子也很是轻巧。”

    天色也就要黑了,大牛李治几个孩子也上了岸。

    李治见到李世民连忙跑来行礼,“父皇怎么过来了。”

    李世民跟着李治一起往回走说道:“这样地房子坚固不?”

    李治说道:“其实我们对河道底部也做了处理,严丝合缝扣住的,还是很牢固的。”

    李世民稍稍点头说道:“原来你们在河道底下也做了手脚。”

    李治解释道:“我们在河底也做了相应的平台,不然也不可能这样牢固。”

    送李治回到了家中,李世民干脆也来这里。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科学深奥

    李正看到李世民来了,小声对他说道:“陛下这是干脆连晚饭都来蹭了?”

    李世民说道:“陛下也是顺路。”

    李正说道:“也对,咱们都是一个村子的,怎么着都能顺路。”

    李世民不屑地笑了笑。

    阎立本拿着名册而来说道:“这边是第一期留下来的学徒,一共有四百学徒留下来了。”

    李正看着名册上的名字,“留下来的人不多,不过也够用了,一开始我们工程队的规模也不用太大,眼下正好,以后我们再想着扩大河道规模。”

    阎立本赞同地点了点头又说道:“不过你放心,一些原本有基础有技艺的工匠我都私底下说来了,他们都会留下来做事。”

    有四百人规模的工程队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阎立本又说道;“李义府这个人在工程队合适吗?”

    李正说道:“阎大匠要是不觉得不合适,我可以换走他。”

    阎立本连忙摆手说道:“老夫没有要他走的意思。”

    李正对阎立本说道:“阎大匠擅长手艺,李淳风擅长调度,管人我也怕阎大匠一个人忙不过来。”

    阎立本说道:“倒也是,他确实也是挺有能力,以前建房子,建书院都是他在调度人手,老夫也见过他的能力。”

    李正收好名册说道:“陛下在这里,你要不要去见见行了个礼。”

    阎立本往院子里看了看,就瞧见了正牵着晋阳公主的陛下。

    阎立本说道:“老夫就不打扰陛下了,先安置那些学徒去。”

    李正说道:“阎大匠慢走。”

    重新走回院子,李正对李世民说道:“阎立本来过了。”

    李世民说道:“他来做什么?”

    李正说道:“没什么,就是来说说那些学徒的情况,说是不想打扰陛下,就先回去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也没多问。

    在李正家中对付了一顿饭,李世民回到了自己的别院。

    长孙皇后修补着衣服说道:“陛下出去了一天,都在做什么呢?”

    李世民坐在躺椅上思索着说道:“朕今天看大牛他们做实验了。”

    长孙皇后点头也没多问。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说以前在河中建设房子,要如何做?”

    长孙皇后想了一会儿说道:“挖土填河要不就是先掐断上游的水流,等到河道枯竭再建房子,而后放开河道让水流下来,就成了水上楼阁。”

    李世民低声说道:“很费时间吧?”

    长孙皇后回忆着说道:“臣妾当初也见过,用了大概四五个月吧。”

    李世民说道:“今日朕看到大牛他们只用一天时间,就在河道做好了地基,明日就可以建设房子了,省时省力非常快捷。”

    长孙皇后说道:“他们书院一直以来都是推崇知识的,书院里的孩子都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很多事情,也可以让日子过得更好。”

    李世民苦笑道:“让日子过得更好,现在的日子不好吗?”

    现在的日子好吗?可能在中原还有很多的地方的人食不裹腹。

    还有很多地方的人挨饿受冻。

    要说好,也说不上太好。

    要说差,倒也不是太差。

    李世民当然也希望让大唐子民过上好日子。

    王鼎走来说道:“陛下,长安出了一件事。”

    李世民问道:“什么事情?”

    王鼎说道:“陛下可还记得跟在太子身边的那个王盛。”

    李世民说道:“你是说那个王家子弟,曾经王家家主的独子。”

    王鼎点头说道:“是的。”

    王鼎又说道:“许敬宗给王盛下了一个套,说是在平康坊没给钱,太子也不想再见他了。”

    李世民说道:“还有这事?这个王盛如何得罪他们了?”

    王鼎说道:“据老奴所知,这个王盛和李正有过节。”

    李世民皱眉说道:“有过节?因为之前有过节,李正也必要和他过不去,这不是李正的性格。”

    王鼎说道:“是不是其中还有什么缘由?或者说王盛和许敬宗也有过节。”

    思量了一会儿,李世民说道:“现在这个王盛怎么样了?”

    王鼎低声说道:“现在这个王盛被送去吐蕃了,我们的人跟了一段路,可是跟丢了。不过现在王家的那个王乔儿和长乐公主走得很近。”

    听到这里,李世民皱眉说道:“王盛和李正有过节,这个王乔儿和长乐公主关系反而更好了?”

    这些事情与以后的计划也没有什么交集。

    李世民也不愿意多去想。

    今天一天经历的事情有些太过离奇。

    李世民坐在别院中,还在消化着自己今日见到的事情。

    细想之下,李世民又明白了为什么现在在河道中建设房子。

    按照书中对水压的描述,水位越高水压越大。

    这和深度也有相对关系。

    眼下这个时候正是盛夏,这个时候的河道水位也是最低的。

    从水位最低点开始建房,以后的水位也只会越来越高,水压也会越大,反而会让房子更加地坚固。

    书中还有压力的公式。

    只能明白大概的意思,想要算出其中的具体公式对李世民来说太难了。

    放下手中的书籍,李世民不想再研究了。

    就算是这些学识再深奥,再离奇,终究和帝王权术没有半点关系。

    对治理朝政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倒是李正的工程队,声势挺大的。

    来到房中,李世民倒头就睡。

    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学识,李世民只是感觉到精神的疲惫。

    一觉睡到了第二天中午,醒来之后李世民总算感觉自己清醒了许多。

    在别院中打了太极打算出去走走。

    按照约定孔颖达确实没有在书院中教书。

    对外界也只是说孔颖达告老之后便离开长安养老了。

    孔颖达的孙女和程处默就住在泾阳。

    住在泾阳,孔颖达也可以有自己的孙女照顾他。

    到了孔颖达这个年纪也该停下来享受天伦了。

    儒家子弟都非常看重这方面。

    以至于就算是孔颖达在泾阳,外面的儒家子弟也不好多说什么。

    而王盛被许敬宗下套的事情也传了出去。

    王盛是当初的五姓子弟,也是少有的可以好好活下来的五姓王家嫡系。

    当初的五行旧人对李正,对许敬宗越发的咬牙切齿。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吐蕃教书

    王盛被人拉下马车灰头土脸地一路被押着走向草原。

    此刻心中对许敬宗的愤恨无以复加。

    从中原到吐蕃地界,来回押着的人已经换了几批。

    王盛心中暗暗发誓,此生一定要把李正和许敬宗碎尸万段。

    被押着来到一个人面前,王盛目光看向他,对方看起来大概五十岁,脸上带着笑容,眼神十分锐利。

    王盛移开自己的目光说道:“你们是什么人?”

    默呕说道:“你欠了许敬宗一万贯,接下来的十年都要在这里干活。”

    观察着王盛的神情,默呕又说道:“我知道你心里有多么的怨恨许敬宗,不过你又能怎么样?你没权没势,就连你一直希冀的依仗当今太子都不要你了,你能报仇吗?”

    王盛咬牙说道:“终有一日我要许敬宗十倍奉还。”

    默呕冷笑道:“年轻人空谈抱负是没用的,我现在就算是杀了你,也没人管你。”

    看王盛还是一脸的不服气,再上下打量王盛,默呕说道:“来这里干活穿着还挺讲究的,这身衣服应该值不少钱。”

    说完默呕对身后的人说道:“把他身上地衣服全部扒了!”

    “你们做什么!”

    王盛挣扎着,但双手双脚给捆着,三两下就被人扒走了衣服。

    默呕把一套粗布短衣丢给王盛,“在这里就给我穿这种衣服。”

    双手双脚的束缚被解开,王盛拿起地上的衣服,默呕给的衣服非常破烂,甚至还能看到几只肥大的跳蚤。

    默呕低声说道:“穿上吧,你还要干活,这里的夜晚冷,别给冻死了。”

    王盛站在原地好一会儿,没有穿地上的衣服。

    默呕长叹一口气对一旁的壮汉说道:“打他,打到他穿衣服为止。”

    话音落下,王盛还没反应过来,对方的拳脚就像雨点一般落下。

    五姓子弟身上都有一种傲气。

    这种傲气对王盛来说只会害了他自己。

    也不知长安令为何要把如此重任交给这么一个人。

    听说这个王盛的姐姐是出了名的美人,至今未嫁。

    默呕心中暗暗猜测着。

    王盛忍受着对方的打,目光却看到了默呕腰间挂着地一个罗盘,再仔细一看这个罗盘不是别的,是泾阳才有的指南针。

    “我穿!”

    王盛怒声说道。

    拳脚停下,王盛忍受着厌恶,把这些破烂衣服穿在自己身上,甚至已经可以感觉到跳蚤在自己身上爬。

    默呕让人拿来一堆书籍放在王盛的面前说道:“从现在开始你就给吐蕃人教书,教他们说关中话,教他们写中原文字。”

    王盛看着一本本书籍,这些书籍大多数都是一些给小孩子蒙学启蒙的书籍。

    默呕说道:“这点小事难不倒王公子吧。”

    王盛说道:“我只要教书?”

    默呕指了指身边的一个年轻人说道:“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他,他会安排你,你叫他阿大就好。”

    阿大笑着说道:“王公子好。”

    王盛瞧着这个阿大,他看起来比自己还小几岁,不过对方地体格很好,几乎褐色的皮肤,脸上一片黄一片褐色,像是给阳光长时间晒过之后的蜕皮,看着就让人感觉不是什么好人,偏偏这样的人脸上挂着有些和善的笑容。

    默呕再次说道:“在这里我就是王法,一切都要听我的,你在这里教书十年,其实长安令来信中有一个说法,他把这个比作支教。”

    从指南针就可以看得出对方和泾阳的关系匪浅。

    看来他也不打算瞒着。

    跟着阿大来到一处帐篷前,这里聚集了数百个孩子,年纪有小有大,小的只有四五岁,大的看起来有十四岁。

    阿大说道:“你要教这些孩子读书,有什么需要你可以来找我。”

    王盛木然地点头,眼下也只能听从安排,那个老家伙说的没错,这个时候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活着回到了关中,才有报仇的机会。

    阿大盯着王盛,这个王盛很快就进入了教书的状态。

    一边盯着王盛,阿大叫来几个人说道:“这里的孩子要到每天天黑才能让他们回去,都看好了,必须要让这些孩子学会。”

    按照长安令的计划,要让吐蕃人学习中原话,学习中原文字。

    甚至希望这些孩子可以忘却吐蕃的文字。

    而且就是从吐蕃的这一代孩子开始。

    打仗只是杀人,长安令要做的不是杀人,但非常诛心。

    这是要刨了吐蕃的根子。

    默呕来到营地的另外一边,一车车银矿又送了出去。

    阿二走来说道:“父亲,那个王盛看起来并不能担任大任。”

    默呕惆怅着说道:“他是五姓子弟,要说学识一定也不错吧。”

    阿二低声说道:“我看他就是一个孬货。”

    默呕说道:“别看他现在这样,人都是会变的,而且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王公子现在才二十岁,等到回到了中原也才三十岁,父亲我老了也就走到这里了,孩子啊,小看谁都不要小看年轻人,欺负人永远不要欺负孩子。”

    阿二点头说道:“知道了。”

    默呕带着阿二走进一处帐篷,这里挂着一张巨大的地图。

    这张地图只有半张,是李正给的。

    另外半张还在李正手中。

    这是一张世界地图。

    默呕拿起毛笔说道:“老三现在在哪儿?”

    阿二说道:“老三过了波斯,来信的时候说是要渡海去更加西方的地方,他在那里发现了一片新天地。”

    默呕的手提着毛笔,目光一路从吐蕃以西,过了波斯之后在一片叫作地中海的地方画了一个圈。

    默呕又说道:“老四老五呢?”

    阿二说道:“老四和老五在天竺谈生意。”

    默呕地图的天竺所在地画了两个圈。

    眯眼看着地图,由于上了年纪现在默呕看东西不是很清楚,低声说道:“老六去哪儿了?”

    阿二说道:“老六去了突厥草原以北,听说那里有很多大熊,没有来信不知死活。”

    默呕点了点头在地图的突厥北上方向画了一个圈,又说道:“老七呢?”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夏日炎炎

    阿二吃着一只羊腿回话道:“老七跟着西域的一个小国王混吃混喝,整日快活着呢。”

    默呕这才放心地搁下笔,低声说道:“去盯着银矿吧。”

    阿二搁下吃了一半的羊腿说道:“明白了,父亲。”

    看着阿二的样子,默呕语重心长的说道:“多吃点素,少吃肉。”

    “知道了,知道了。”

    阿二一边说着走出了帐篷。

    默呕重新坐下来,拿着毛笔开始写要给李正的信。

    最近手总是会不停地颤抖,颤颤巍巍提着毛笔,默呕小心翼翼地写着每一个字。

    接下来的日子,王盛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尽管生活环境不好,多洗澡,勤洗衣服多少可以让自己舒坦一些。

    经过这几天的了解,王盛也摸清楚了这里的情况。

    从青海以西的三千多里地都是默呕的地盘。

    一个西域人竟然可以控制吐蕃这么大的地盘,实在是骇人听闻。

    这件事却在朝中没有任何人提起过。

    王盛想起当初李正和松赞干布谈判,确实用五百万贯的债质押了一片土地。

    再想想默呕的情况,王盛大致能够想明白个大概。

    让王盛不明白的是如此大的动作,几千里地的大事,朝中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

    还是说这件事根本就没有经过朝议。

    李正到底有多硬的手腕。

    还有吐蕃教孩子的模式,这里的人管理孩子特别的严格。

    泾阳才有的作业,吐蕃的孩子也有作业。

    不同的是教书一天结束之后,孩子们要做作业,做完了作业之后才能回家。

    若是有孩子做不好作业,那就一直教,直到他会了为止。

    这些日子,王盛也感到自己的压力非常大。

    好在每五天都有两天可以休息。

    出身五姓世家,王盛深刻明白孩童期的重要性。

    这也是五姓近数百年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

    教书育人这种事情若是被人控制,那就可以控制人的一生。

    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一个孩子在孩童时期,每天可以接受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

    孩子们辛苦学着中原文字,中原话,中原的习俗,他们哪里还能学得了吐蕃文字?

    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摧毁一个国度并不一定需要兵马长刀,抽空一个国度的底蕴,让他们彻底忘记自己的文明,这才是最可怕的。

    光是想想,王盛都觉得有些后怕。

    也在想着自己到底要到什么地步,才能和李正抗衡。

    一封信送出了吐蕃地界,途中经过半个月,一路从陇右进入了关中。

    到了长安,许敬宗收到了这封信。

    李正和李泰还有大虎正在打理着马圈。

    马圈里多了几匹刚刚出生的小马儿,眼下要扩建马圈是一个力气活。

    李泰累的瘫倒在地只剩下了呼吸的力气。

    瞧着李泰的模样,李正无奈摇了摇头。

    李泰摆手说道:“不干了不干了,我已经站不起来了。”

    一边说着李泰便突然吐了起来,吐完之后便不再说话了。

    许敬宗带着信来说道:“长安令,这是吐蕃送来的信。”

    李正洗了洗手接过信看着,看完之后说道:“一切顺利。”

    许敬宗也说道:“我们的事情也一切顺利,在下偷偷给了不少消息给我们的眼线,现在对方很重用他,长安令的计谋已经有效果了。”

    话说的很小声,只有彼此两个人听到。

    李正说道:“其实可以多招一些五姓子弟去吐蕃支教,我担心王盛一个人忙不过来。”

    许敬宗躬身说道:“要不在下去物色几个。”

    李正摇了摇头,“也没有必要,鸡多了不生蛋,还容易出乱子。”

    许敬宗又是点头说道:“长安令说的是。”

    李正说道:“吃了吗?”

    许敬宗有些疑惑,长安令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低声说道:“吃过了。”

    李正擦了擦自己的汗水说道:“那帮我们干活,把马槽搬过来。”

    看到硕大的马槽,许敬宗伸手去搬,这个马槽搬起来非常地吃力。

    也难怪魏王会累倒在地。

    一直忙到了中午,马圈的扩建这才完成。

    现在李正只想跳进河里洗个澡。

    走在村子的小道上,李正遇到了李世民。

    瞧着李世民的模样像是在这里特地等自己。

    李正说道:“陛下是在等我?”

    李世民板着脸说道:“正巧路过。”

    李正又说道:“陛下这嗮的一头汗,看起来像是等了很久啊。”

    李世民擦了擦汗水说道:“朕有事情问你。”

    一边走着,李正脱下衣服走到河边便跳入了河中,感受着河水地清凉说道:“陛下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看李正就这么游在河中,李世民着实有些难堪,“你好歹也是朕封的郡公,就这么大庭广众之下洗澡?”

    李正背靠着河岸舒坦地长叹一口气说道:“从小就是乡野小子,习惯了。”

    此刻李世民也热的衣衫被汗水浸湿,看李正的模样似乎还很舒坦。

    李世民也想跳入河中。

    可自己的身份要是这么做了,怕不是会被人笑话。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说道:“朕想问你,你的泾阳书院有没有扩建的想法?”

    李正说道:“泾阳的书院一直都在扩建。”

    李世民还是板着脸,“朕的意思是扩建到外面去。”

    “呵呵。”

    李正冷冷笑了一声。

    李世民狐疑道:“你在笑什么?”

    李正说道:“外面的士子视我如豺狼虎豹,我扩建出去他们怕不是都要拆了?”

    李世民皱眉说道:“你说得倒也是,其实……”

    话说到这里顿了顿,看着李正悠闲的神情,李世民犹豫了半晌接着说道:“其实朕也像大唐的子民可以更加地聪明,识字的人越来越多,这样大唐的国力也会更强。”

    说完李世民等着回复,可是看着李正这小子丝毫没有要回答的意思,反而哼着小调。

    小调乍一听没什么,不过细听之下竟然还有些好听。

    朕这边苦心想着国事,这小子竟然充耳不闻?

    李世民瓮声说道:“你就这么和朕装聋作哑?”

    李正干笑道:“陛下莫要见怪,在下不过是个乡野小子,顶多做做生意,国事实在是听不懂。”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扩建工坊

    李世民挥了挥衣袖便走回了自己的别院,和李正聊多了容易让人上火,迟早有一天会被气死。

    关中夏日炎炎,好在泾阳种的树木不少。

    有不少的树荫。

    李世民路过泾阳坊市的时候,看到新修的官道。

    这条官道是李正四年前就开始修的,从长安可以直通泾阳的坊市,道路两边种满了大树,树木很高,枝叶也很茂。

    这也让官道的两边都在树荫下。

    一眼看过去有不少的人做在树荫下歇脚,甚至有人直接睡在了路边。

    管道上也出现了一幅别样的风景,道路两边坐满了避暑的人。

    在树荫下比坐在家中更舒坦。

    这种天气下,炙热的阳光下整个长安城都像是一个蒸笼。

    拥挤的长安城内,就算是在家中也根本坐不住。

    至少坐在树荫下还有一些风。

    李世民在泾阳坊市走了一圈,便回到了别院。

    回到别院中,李世民拿起冰镇的西瓜便啃了气来。

    长孙皇后身边放着冰块,倒也自得悠闲。

    看着李世民一口一口吃着西瓜,长孙皇后说道:“听说陇右那边又起风沙了。”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说以前的人为了粮食毁林做耕地是不是做错了。”

    长孙皇后说道:“时局不同,人们做得选择也不同,是对是错谁知道呢?”

    李世民稍稍点头,认同长孙皇后的想法。

    说完李世民用冰水洗了一把脸,暑气消去了大半。

    长孙皇后说道:“不过最近高阳遇到了一件事情。”

    高阳现在正在忙着自己的事业,作坊扩建,提高提防郡县收入,从而增加收入,对朝政和民生都是很有益处的。

    李世民倒也乐见其成。

    摇着手中的扇子,李世民说道:“她遇到什么麻烦了,李正也摆不平吗?”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霸上的绝大部分土地都是赵国公的封地,高阳他们要建设作坊,原本可以招收一千多人壮劳力,可是正巧在这个时候赵国公也开始招收壮劳力,这就导致高阳的纸浆作坊无法建成,现在还是停停修修的。”

    听长孙皇后说完,李世民好奇道:“赵国公要这么多壮劳力做什么?”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不清楚,但也没看到霸上有兴修水利或者其他的工事。”

    李世民又说道:“李正呢?他没有做什么吗?”

    长孙皇后叹息道:“陛下也是清楚丽质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若是别人也就算了,但自己的舅舅给她添堵,她也不会多说什么,也让高阳不要和陛下说,又怕陛下烦恼。”

    李丽质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纸浆作坊不能在霸上扩建,这个哑巴亏吃就吃了。

    以泾阳的财力也赔不了多少银钱。

    李世民仔细一想又不对,连忙说道:“朕是不是有造纸作坊的七成份子?”

    长孙皇后点头说道:“自从上次陛下和李正签下契约之后,便有了造纸作坊的七成份子,因为在泾阳造纸作坊和印刷厂是一起的,但造纸作坊属于印刷厂的一部分,若是没有足够的纸就会影响印刷厂的印制速度。”

    思量了一会儿,李世民说道:“那纸浆作坊不扩建,亏的还不是朕的银钱?”

    长孙皇后又说道:“这不是亏一天两天的事情,高阳算过一笔账,若是霸上的作坊不能正常运行,印刷厂的效率就会提不上去,如果建成可以正常运转,利润可以提升三成,而一天不建成,陛下亏的只会越来越多。”

    看着李世民的神情,长孙皇后又说道:“也就说原本陛下可以吃三碗,现在还能吃两碗。”

    李世民皱眉说道:“长孙无忌也是朝中的中流砥柱,可他的心胸却没有这么大。”

    涉及自家亲卷的事情,身为晚辈的丽质自然不会多问,也不会多管长辈的决定。

    高阳和丽质两难,没想到是她们自己的舅舅在设计。

    李世民喝道:“王鼎!”

    王鼎小步走入其中躬身说道:“陛下,老奴在。”

    李世民开口说道:“带朕的话给长孙无忌,身为当今国公也要以身作则。”

    王鼎低声说道:“只有这些吗?”

    李世民说道:“够了。”

    王鼎急匆匆去送话。

    李世民思量着说道:“朕怎么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呢?”

    长孙皇后疑惑道:“如何不对了?”

    李世民想着说道:“李正要扩建纸浆作坊在先,在把其中七成份子给朕,他知道长孙无忌在是坏,也知道丽质的性格,就把七成份子给朕。”

    长孙皇后叹息一声说道:“陛下是不是想的太多了。”

    李世民板着脸说道:“李正不是一个肯吃亏的人,而且这种哑巴亏也不会闷声吃下,你觉得李正是一种会吃亏的人吗?他是把麻烦给朕,让外面的人知道,谁也不敢动他们泾阳的产业。”

    眼下越想越气。

    当天晚上,李世民来到李正的家中,正是饭点。

    李世民瞧着李正说道:“看到朕来你家吃饭,你还是一样板着一张臭脸。”

    李正笑着说道:“陛下能来陋舍,实在是让我家里蓬荜生辉。”

    小兕子说道:“父皇,今天有糖醋排骨很好吃的。”

    李世民夹起一块糖醋排骨吃了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有了李世民在这里,总觉得一家人吃饭有些拘谨,大家都放不开。

    就连平日里最能吃的李治,也就吃了一碗饭。

    菜色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饭后,李世民和李正坐在院子里。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陛下,平日里应该多吃点素菜和水果,看陛下的气色已经有高血压的症状了。”

    李世民听不懂高血压是什么,也大致能明白不是什么好话。

    喝了一口茶水李世民说道:“你给朕纸浆作坊的份子,是让朕给你在前面顶着,好让你的泾阳排除一些危险。”

    李正捧着茶杯说道:“陛下未免把我想得太坏了,我只是想要吐蕃的地产而已。”

    李世民又说道:“看来以后谁也不能阻拦你的泾阳作坊扩建了。”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记恨

    李正说道:“难道陛下没有在其中获利吗?我可以赎买了两百五十万贯的债。”

    李世民的目光看着李正说道:“不管你说什么,你都不会承认的。”

    李正笑笑看着星空说道:“今夜的夜色真是不错。”

    在这里又坐了好一会儿,李世民站起身说道:“这这些破事朕就不和你计较了,你好好待丽质。”

    第二日一早,高阳就收到了消息,霸上这边有近千壮劳力来。

    高阳喜出望外,当即带着人去霸上建设作坊。

    霸上的作坊可以顺利扩建。

    李丽质也觉得奇怪。

    瞧着正在院子里打着太极拳的李正,李丽质问道:“看起来赵国公不会再为难我们了。”

    李正打着太极拳的动作没有停下,低声说道:“这是好事。”

    李丽质又说道:“看起来是父皇做得,既然父皇有印刷厂的七成份子,他就不会让自己的利益受到冒犯,父皇一定会做这件事的,而赵国公在父皇的面前自然不敢造次。”

    李正稍稍点头说道:“你父皇可是最硬的金字招牌,要好好利用。”

    李丽质笑了笑,“赎买五百万贯土地的用份子交换的买卖,仔细一想还真是稳赚不亏,你果然不是一个肯吃亏的人。”

    李正说道:“我真没有想这么多,你我夫妻这么多年,难道还不了解我。”

    李丽质了然地笑了笑走入她自己的账房。

    看来她是咬定这件事了。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是这么复杂。

    赵国公府,长孙无忌面前站着长孙冲。

    长孙冲说道:“父亲叫我来何事?”

    长孙无忌低声说道:“昨日陛下身边的王鼎来了。”

    长孙冲好奇问道:“他来做什么?”

    长孙无忌拍桉说道:“他来做什么?你难道不清楚,你自己做了什么事情你不知道吗?”

    听着自己父亲的怒声责骂,长孙冲说道:“孩儿最近一直都在吏部。”

    长孙无忌冷笑道:“李正是如何得罪你了?霸上作坊要建设你为何要拦着。”

    长孙冲躬身说道:“父亲,孩儿不想眼看着李正做大,这才……”

    站起身长孙无忌来回走了几步说道:“你知道李正做了什么吗?”

    长孙冲抬起头看着自己的父亲说道:“他做什么了?”

    长孙无忌摇头说道:“李正把印刷厂的七成份子给了陛下,陛下会坐视不管吗?”

    长孙冲苦涩的笑了笑,“这个李正还真是舍得。”

    拍着自己儿子的肩膀,长孙无忌说道:“你还是小看李正了,你要做阻拦他们的作坊建设这件事本就不对,作坊建设意图是在造福郡县百姓,让朝中有更多的税收,也可以让村民有更多的收入,这对地方郡县,户部和朝政都是有好处的。”

    长孙冲双手握着拳。

    长孙无忌说道:“你觉得你有多大的本事可以和朝政作对,不论李正给不给陛下份子,这个作坊建不成朝中都要查,高阳公主在户部的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你以为是小大小闹。”

    长孙冲躬身说道:“孩儿知道错了。”

    看着自己儿子一脸倔强的神情,长孙无忌说道:“面对李正你还是太嫩了,这段时间你就不要去吏部任职了,过些日子老夫会和陛下说明白,让你离开吏部。”

    长孙冲说道:“孩儿在吏部没有什么。”

    “你还没有没有做错什么?”长孙无忌挥袖怒声说道:“你知道陛下会如何看待我们长孙家吗?你知道接下来我们长孙家要面对多少的猜忌吗?就算是陛下的猜忌也就算了,这件事要传出去,我长孙家的颜面何在。”

    长孙冲咬牙说道:“我们家对陛下忠心耿耿。”

    长孙无忌拍桉说道:“正是因为忠心耿耿,你可以和李正作对,陛下自然不会插手你和李正的事情,但你要和朝政民生作对那就是和陛下作对,你难道还不明白吗?”

    长孙无忌挥袖说道:“从现在开始你就在这里禁足,在辞去户部侍郎之前,都给老夫在家里。”

    任由长孙冲站在原地,长孙无忌来到自己的书房。

    许敬宗这个人在御史台的时候就弹劾过自己。

    长孙无忌自然也知道许敬宗肯定也记恨着自己。

    许敬宗离开御史台算是断腕求生,若是许敬宗还留在朝堂以自己的羽翼完全可以玩死他。

    眼下他离开朝堂跟了李正,也可以看得出他是在韬光养晦。

    若是有朝一日许敬宗再次得势,往年的恩怨他都会报复张孙家。

    看着如今许敬宗在李正的手下混的风生水起,长孙无忌心中也是担忧。

    除非让许敬宗再也进不了朝堂。

    长孙冲又被长孙无忌禁足。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许敬宗的耳朵。

    许敬宗来到泾阳向李正说着这件事。

    李正说道:“原来这一切都是长孙冲在捣乱。”

    许敬宗说道:“看来是的,长孙无忌可能也才知道他儿子竟然还做了这种事情。”

    李正悠哉的说道:“我就说这个长孙无忌虽然阴险,但也不会如此不识大体,感情是他的傻儿子干得。”

    许敬宗又说道:“不过我们还是要小心长孙无忌的报复,这件事确实长孙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以想长孙无忌的性子,肯定咽不下这口气。”

    李正吃了一口番茄,也递给许敬宗一棵。

    吃着多汁爽口的番茄,许敬宗又说道:“很多人知道霸上的作坊新建,最近也有也有越来越多的郡县上奏说是希望户部也可以把这种事情安排在其他的郡县,或许过几天就会有户部官吏来找长安令。”

    李正说道:“阿史那怎么样了?”

    话题从户部一下子说到阿史那,许敬宗一时间没有回过神,好一会儿之后才缓过来,“阿史那于六天前到了突厥地界,这是最新的消息,需要我们的人盯着他吗?”

    李正点头说道:“最好安排一个人混到阿史那的身边,这样我们也可以踏实一些,我总觉得这个阿史那不对劲。”

    许敬宗说道:“如何不对劲?”

    历史上的一些效应让李正浑身不舒服,吃着手中的番茄,李正说道:“松赞干布现在没有动作,阿史那还活着,唐玄奘下落不明不知死活。”

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高句丽国书

    许敬宗想着李正的话语说道:“长安令,这几年以来我们树敌太多了。”

    李正说道:“你怕了?”

    许敬宗尴尬笑了笑,“要说在下不怕长安令肯定不信,不过人生在世总会这么几个对手。”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你安排人去把阿史那盯紧了。”

    许敬宗点头去办事。

    酷暑三个月,李世民一直走在避暑。

    这些日子以来,李正和李世民各自相安无事。

    到了九月的这天下午,李世民来到河边看到李正正在钓鱼。

    河中的房子已经建好了,建好之后便把这里当作了一个凉亭,村民要乘小船才能进入这个亭子。

    瞧着李正钓起一条鱼,鱼儿也只有巴掌大小。

    李世民说道:“朕打算回长安了。”

    李正把钓来的鱼放入竹娄中,重新给鱼钩挂上蚯引说道:“好事呀。”

    李世民又说道:“长孙无忌的事情,朕希望你不要太过介怀。”

    李正摆手笑着说道:“我怎么会介怀,再说了他是丽质的舅舅。”

    李世民颔首说道:“朕知道你和长孙无忌乃至长孙冲都有过节,朕也知道你的苦衷,至少长孙无忌也是朕的功臣。”

    鱼钩重新抛入河中,李正说道:“长孙无忌对陛下有用,对陛下来说只要长孙无忌不威胁到朝中,陛下乐得看我和长孙无忌斗的你死我活,而陛下更愿意作壁上观。”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是一个聪明人,长孙冲不见得是你的对手。”

    李正也会说道:“长孙无忌一定会在有生之年弄死我,因为他知道如果他不这么做,他儿子迟早会死在我手里。”

    看着李正澹然说出这些话的神情,这小子的神情很澹定。

    李世民接着说道:“朕还需要长孙无忌。”

    李正也说道:“如果我和长孙无忌之间,谁没有价值,陛下就会杀了谁。”

    李世民摇头叹息不再多说,“朕希望你能明白朕的苦衷。”

    李正说道:“我也希望陛下明白,如果把一个人逼到绝路,他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李世民说道:“你会做错什么样的事情。”

    舒坦地伸了一个懒腰,李正说道:“我会把长孙无忌剁了,然后我喂给他家的狗吃,然后我再把他家的狗吃了。”

    李世民苦笑了一番,转身说道:“明日朕就离开泾阳。”

    李正说道:“在下就不送陛下了。”

    到了第二日清晨,李世民果然带着别院的所有人离开了泾阳。

    李正瞧着兀长的车队一路前往长安,对身边的李义府说道:“告诉阎立本,准备秋后开工继续修路。”

    李义府躬身说道:“在下这就去安排。”

    李正再看向一旁的许敬宗说道:“我们的策反计划要加大力度了。”

    许敬宗说道:“收买人确实可以,但非常废银钱。”

    李正颔首说道:“要多少银钱我都可以给你。”

    许敬宗低声说道:“在下一定尽力去办。”

    回到宫中已经是中午,李世民来到甘露殿看着这些日子积压下来的奏章。

    身边还有李承乾说道这些日子以来长安的各种事项安排。

    李世民看到高句丽的国书说道:“你先退下吧。”

    自己的话语被父皇打断,李承乾有些错愕,还是躬身说道:“儿臣先告退了。”

    李世民手里拿着高句丽的国书说道:“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叫来。”

    王鼎收到话语躬身行礼就去办事。

    如今高句丽的事情都是王武在安排,眼下重建好了平壤城,王武控制了高句丽王,现在是对倭国发动战争的时候了。

    不一会儿,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到了甘露殿。

    看着两人,李世民说道:“高句丽送来的国书,你们两人看看。”

    房玄龄和杜如晦看着轮流看着看书。

    房玄龄先说道:“陛下,东征高句丽的战事,这才停歇,眼下高句丽求援,臣以为还是不要出兵为好。”

    杜如晦说道:“国书上的求援,臣以为不一定要提供兵马,本就是倭国和高句丽小打小闹,不如陛下拟旨让两国休战。”

    东征高句丽以来,倭国就一直袭扰高句丽的海岸线,甚至已经进入了高句丽内部。

    而高句丽哪有这么多的兵力去对付肆虐的倭国海匪。

    房玄龄低声说道:“臣以为陛下可以写休战协议在先,但高句丽并不会因此休战,如今渊盖苏文刚刚败亡,高句丽王非常迫切的希望一场战争并且大胜来树立自己的威望,陛下拟旨休战,但高句丽王一定不会就此罢休。”

    杜如晦说道:“臣也是这么认为,于情于理这一次是倭国祸乱高句丽在先,高句丽王不会善罢甘休的。”

    李世民苦恼的抚着额头说道:“明日朝议上再论,你们先退下吧。”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起行礼,“臣告退。”

    李世民独自坐在甘露殿,如今高句丽和倭国的事情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现如今掌握高句丽朝政的是王武,也自己人。

    而倭国那边也有李正的人。

    两方开战也不过是一局棋盘而已。

    李正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

    作为皇帝,李世民也自认,自己也有自己想要的。

    李世民看着眼前这份国书,而后把这份国书收了起来放在了一旁。

    高句丽向大唐求援的国书立刻传遍了整个坊间。

    消息传遍了大街小巷。

    成了长安居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久居长安的苏我立很快就知道了消息。

    身为在大唐的倭国使者,苏我立想到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

    他心里明白这一切都是李正的阴谋。

    而这个阴谋已经开始了。

    苏我立来到承天门想要面见大唐陛下。

    但在承天门前等了一整天,得到的却是一个不见的回复。

    苏我立站在承天门前,向守卫央求道:“求你了,让我见见大唐陛下,如今倭国危在旦夕,我一定要面见大唐的陛下。”

    守卫说道:“已经通报过了,陛下不见你。”

    苏我立站在承天门下来回踱步。

    看着苏我立着急的模样,守卫说道:“你门倭国先挑起的战事,你一个倭国使者这么着急见陛下?”

    苏我立摆手说道:“不!事情不是这样的。”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善罢甘休

    守卫说道:“如果你要真见陛下,也不是没有办法。”

    苏我立拿出一袋银钱塞给这个守卫说道:“求你了,让我见见陛下。”

    守卫拿过钱袋说道:“你是倭国的使者,理应礼部管你的事情,你可以去见河间郡王,让河间郡王带你去见陛下,这样我们也不会拦着你。”

    苏我立当即醒悟过来,连忙说道:“在下明白了。”

    说完苏我立急匆匆离开承天门。

    来到河间郡王府前,苏我立向这里的门房说道:“我乃倭国使者苏我立,前来面见河间郡王,有要事相商。”

    听着这个倭国使者说着蹩脚的关中话。

    门房懒散的进去禀报。

    好一会儿之后,门房又出来说道:“进去吧,河间郡王刚休息好。”

    “多谢,多谢。”

    苏我立走入河间郡王府。

    见到了睡眼惺忪的李孝恭。

    李孝恭瞧着苏我立说道:“贵使不睡午觉的吗?”

    苏我立说道:“高句丽来国书,要和倭国开战。”

    李孝恭悠闲地吃着葡萄说道:“有这事?”

    苏我立点头说道:“我知道你们不想让我回倭国,但眼下倭国危在旦夕,只求河间郡王让我见见陛下。”

    李孝恭说道:“明日吧,有什么事情明日再说。”

    苏我立说道:“可是眼下十万火急……”

    李孝恭叹息道:“大唐的陛下也是你想见就能见的?本官也不能随时面见陛下,你觉得你是什么人?一个倭国使者把自己当成什么了?”

    听着李孝恭的苛责,苏我立忍气吞声,只要咽下这口气。

    李孝恭又说道:“你先回驿馆等消息吧。”

    第二日的朝议上,众人对倭国和高句丽的战事议论不停。

    绝大多数人的想法还是先拟旨让两国休战。

    正当议论之时,倭国的国书到了。

    朝堂之上的议论停止,王鼎把国书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看着国书说道:“倭国说了倭国皇子苏我立借机在大唐拉拢朝臣权贵,好让苏我立在倭国登基篡位,期间还和高句丽王有所联系,联合高句丽王攻打倭国,帮助苏我立篡位!”

    此话一出,朝堂哗然。

    事情峰回路转,高句丽要攻打倭国是为了帮助苏我立篡位。

    倭国的太子是苏我信,如果不出意外下一个倭国王就是苏我信。

    眼下这个苏我信的胞弟苏我立要篡位?

    事情峰回路转,谁也没想到倭国会有这么一封国书。

    李世民看向李孝恭说道:“倭国使者苏我立近日如何?”

    李孝恭站出朝班说道:“回陛下,苏我立近日以来一直都想着离开长安,说是倭国危在旦夕,要回到倭国。”

    朝堂上重新安静下来,李世民看着满朝大臣说道:“真是这么回事吗?”

    秦琼说道:“昨日看守承天门就是左武卫的将士,回报说过苏我立想要面见陛下,说是倭国十万火急。”

    沉吟片刻,李世民说道:“朕会拟旨让倭国和高句丽休战,并且苏我立之事疑点太多,暂且软禁在驿馆,以观后效。”

    站起身李世民挥袖说道:“退朝。”

    一众大臣行礼。

    退朝之后,李孝恭便带着官兵前往驿馆。

    看到一群官兵走入自己的房间翻找着东西,苏我立看着这一幕说道:“你们这是做什么?”

    李孝恭走入房间说道:“贵使想要联合我朝权贵,并且联合高句丽王帮助你篡位,我们这是再找证据。”

    苏我立当即站起身怒声说道:“你胡说!”

    李孝恭叹息道:“本官可不敢胡说,这是陛下的意思,而且是你们倭国的国书上这么说的。”

    苏我立咬牙说道:“倭国的国书?”

    李孝恭说道:“国书都送到了陛下手里,想来不会有假,而且这件事倭国上下都已经知道了,倭国王室已经找到了一些证据说你联合高句丽王,如今整个倭国已经没有了你的容身之地,你还想回去吗?”

    一群官兵在这里翻找了一遍而后说道:“报!没有发现什么证据。”

    李孝恭说道:“按照陛下的旨意,将这里看守好,从此这个苏我立不得离开这里一步。”

    “喏!”

    苏我立愣愣的站在原地。

    李孝恭说道:“好在你还在大唐,你要是倭国怕是已经人头落地了。”

    苏我立看着李孝恭说道:“都是你们设计的。”

    官兵们都走了出去,李孝恭小声对他说道:“我们不会要了你的性命,但你也别再耍什么花招,要玩?我们可以玩死你!”

    苏我立咬牙切齿,“你们都是一伙的。”

    李孝恭说道:“大人物之间的博弈,你这样的小人物迟早是要被吃掉的,你现在还在大唐你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会留你一命。”

    苏我立说道:“我不信倭国都被你们控制了!国书是你们伪造地。”

    李孝恭冷笑道:“不信你可以留在长安,明年新年倭国肯定要派出使者来长安朝贡,到时候你可以见见你们倭国的使者,看看他们是怎么说你的,看看你坚信的倭国会不会相信你!”

    转过身李孝恭说道:“好好在这里待着,至少可以保住一条性命。”

    说完之后,李孝恭走出了这个房间。

    关上房门,李孝恭站在门外就听到了苏我立的怒骂声,打砸东西的声音。

    李孝恭心中感慨这个可怜的孩子。

    倘若他在湖涂一点,不要表现的太过聪明。

    像他的兄长也就是当今倭国太子一样的傻,说不定他就可以安然的回到倭国。

    偏偏他在中原这么显摆,把自己聪明表现在人前。

    还自以为识破了长安***。

    像这样人当然要留在长安了。

    大事不成之前,这样的人不能回到倭国。

    李孝恭想到李正当初说过的话,万事留一手。

    李世民拟了两个旨意,分别被送往倭国和高句丽。

    就这么两道旨意,并不会改变全局。

    李世民也清楚,按照计划王武依旧会发动对倭国的战事。

    倭国也不会这么善罢甘休。

    最终还是当今陛下和李正一起瓜分成果,李世民和李正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不远大的目标

    苏我立独自坐在驿馆的房间中,从窗户外看去,此刻繁华的长安似乎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远在千里之外的倭国现在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苏我立心中泛起冰凉,在陌生的长安没有任何一个人帮助自己。

    房间外有官兵看守,在外面还有许敬宗的人手看着。

    根本没有任何翻身的希望。

    苏我立心中苦笑。

    李正果然是一个手段狠辣之人。

    一切都安排的如此缜密。

    被人压的喘不过气。

    倭国从此会变得怎么样?

    苏我立心中越发着急,却又无可奈何。

    泾阳的马圈旁。

    许敬宗向李正诉说着事情的过程。

    听完,许敬宗的讲述,李正说道:“那份倭国的国书该不会是伪造的吧。”

    许敬宗摇头说道:“并不是伪造的,高句丽送出国书之后,倭国的动作很快也就送出了国书,这份国书确实是货真价实的。”

    李正低声说道:“看来称心在倭国做得还不错。”

    许敬宗说道:“他很快就获得了倭国太子的信任,而且倭国的老国王已经病重,不出半年倭国太子就会登基,现在的倭国太子拜称心是老师,将来称心的地位说不定也不会低。”

    李正不停的搅拌着蛋清是不是放点砂糖进去。

    许敬宗感慨着说道:“现在称心可是在倭国享受荣华富贵,真是让人羡慕呐。”

    李正瞅着他说道:“要不你和称心换换?”

    许敬宗尴尬笑了笑,“在下对长安令可是忠心耿耿。”

    再看李正不停搅拌的东西,好奇道:“长安令,你这是在做什么?”

    李正把手中的大铁碗递给许敬宗,“你来搅拌一下。”

    许敬宗愣愣地接过碗和快子有些没回过神。

    李正说道:“就和我刚刚做的那样,使劲地搅拌。”

    许敬宗照着刚刚李正的样子开始搅拌。

    李正再次说道:“用力!加快速度。”

    许敬宗加快速度搅拌,“是这样吗?”

    李正又加了一些砂糖说道:“再快点,用点力。”

    “好!”

    许敬宗深吸一口气用力搅拌碗中的蛋清,气泡越来越多。

    李正说道:“就是这样,保持住。”

    许敬宗不停搅拌着碗中的蛋清,满脸通红额头青筋直冒。

    看着蛋清气泡越来越多变稠,李正说道:“行了,可以了。”

    许敬宗这才停下动作,放松着发酸地手腕说道:“长安令,这是用来做什么。”

    李正说道:“这个叫做奶油,我用来做冰淇淋的。”

    许敬宗皱眉说道:“奶油?冰淇淋?”

    李正说道:“我很难和你解释这些。”

    把奶油放在一旁,李正对许敬宗说道:“策反的事情要继续。”

    许敬宗说道:“明白。”

    李正又说道:“现在我们已经有几个成功策反的人手,让我们策反的人去策反别的人,当我们策反的人有一定基础之后,就可以形成一个组织,组织的人员要经常交换情报。”

    许敬宗拿着册子记下这些话。

    李正又说道:“当然了,还要有共同的信念。”

    听到信念两字,许敬宗好奇道:“信念?要有什么样的信念?”

    李正琢磨着说道:“这个信念就叫做脱贫致富。”

    许敬宗在小册子上写下脱贫致富四个字又说道:“只是脱贫致富吗?”

    李正清了清说道:“不好吗?”

    许敬宗挠了挠后脑勺说道:“在下觉得可以有更好的,更远大的目标。”

    “远大的目标?”李正皱眉说道:“这也太画大饼了吧。”

    许敬宗思量着说道:“不都是这样的吗?”

    李正语重心长说道:“明日你找个策反成功的人来见我,组织内部需要有一个头目,你看看有没有信得过的。”

    许敬宗点头说道:“明白了。”

    古人也是很擅长玩情报战的。

    李世民也有自己的情报组织,包括那个李江山,包括王鼎。

    只是最近李江山有段时间没有出现了。

    也不知道她去做什么了。

    李江山一直都是在给皇后办事。

    带着一大碗奶油回到家中,李正再用家里的冰做了一个冰柜。

    虽然简陋一些,但也应该够用了。

    往碗里放一些西域的葡萄肉,用另外一个碗扣住碗口,封住碗口之后,放入冰柜之中,冷藏三四个时辰就行了。

    忙完这些,李正看向李丽质,她正在忙着算这个月的利润。

    忙了好一会儿之后,李丽质说道:“我们这个月所有作坊包括泾阳坊市的营收有三十万贯,因为我们从下个月开始我们所有收入都要减少三成,这样一来我们自己的利润就不多了,不过库房里还有很多的银饼,这些银饼都是别人送来地。”

    悠闲地坐在院子里,李正说道:“这些银饼一共有多少银钱?”

    李丽质说道:“大概有八十万贯,这还是保守估计,算上我们府库里自己攒下的银钱,共计六百万贯,只是修路的支出太大,等到下次开工每个月要花将近三万贯,目前来说我们手上的银钱足够。”

    六百万贯全部换算城成银饼,也就几十万两。

    不过大唐的货币还算是比较硬。

    眼下并不需要考虑通胀的情况。

    大唐还是农业为主。

    商业的发展并不快。

    大多数的寻常人家手中没有太多的银钱。

    而且大唐的盐铁管制也还不错。

    李正低声说道:“最近李江山去做什么了?”

    李丽质坐在一旁说道:“她回宫里了,而且她到了每年这个时候她都要去祭奠一个人。”

    李正好奇说道:“祭奠什么人?”

    李丽质叹息说道:“都是一些成年往事了,不过李江山心里还是一直很介怀,我的姑姑她……”

    说到一半李丽质也起身起来了。

    看来李丽质也不愿意多说那些往事。

    听李丽质说过,以前李江山就是跟着李秀宁的。

    想来那个祭奠的人也是李秀宁。

    武德年间的时候,有很多离奇的事情。

    到现在也没有真相。

    甚至有很多人不愿意提起当年的事情。

    李正也记得在历史上,武德年间前后到贞观,这段时间有很多破事,也是大唐朝政最乱的时候。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