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文阅读

作者:张围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txt下载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有原则的人

    直到李世民上位之后,在李世民强硬手段下朝政虽然清明了一些。

    但也有种种问题,不过李世民手段硬,直接把李建成以及那些旧势力都给杀的差不多了。

    从一些方面来说,李世民确实是一个狠人。

    第二日,忙完马圈的事情,李正就呆在马圈烤着肉吃。

    九月的天气酷暑还没有结束。

    大虎还在卖力地干活,李正说道:“那个姑娘你去看过了吗?”

    大虎点头说道:“去看过了,人还不错。”

    李正又说道:“我让公主给你选个日子,到时候成婚。”

    大虎也没犹豫用力点了点头。

    许敬宗带着一个人走来。

    等人走到近前,李正看着许敬宗带来的这个中年男人。

    这个男人穿着简陋,而且拄着拐杖,脸上有一道非常触目惊心的刀疤。

    许敬宗介绍道:“长安令,这位人称柱哥。”

    李正和他握了握说道:“原来是柱哥,久仰久仰。”

    柱哥对李正握手的动作有些好奇,也不知道眼前这个家伙是不是有些别的癖好,柱哥疑惑道:“你认识我?”

    李正摆手说道:“你我素未谋面。”

    柱哥又愣了愣,“那你这久仰……”

    李正干笑着说道:“客套一下。”

    柱哥了然地点头说道:“都说泾阳的李正脾性古怪,眼下看来还真是。”

    许敬宗笑了笑试图缓解尴尬。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这个握手的动作是我们组织的暗号。”

    柱哥这才了然醒悟过来,“原来是这样,在下以前当兵的时候,为了防止有敌军打探消息也经常会做暗号。”

    当兵?打探消息。

    李正好奇问道:“柱哥以前在军中也是做情报工作的吗?”

    柱哥点头回忆当初说道:“当初我和我的兄弟就在军中经常抓敌军的探子。”

    李正点头:“厉害呀,还是反间谍工作的。”

    柱哥又说道:“别看我们做的都是一些不起眼的事情,但一个重要的军报往往就会左右战局。”

    不论是先秦战国,还是后来的三国时期。

    打仗的时候多少也是情报战。

    谁能先一步掌握情报谁就可以多掌握一些胜算。

    说起以前的事情,柱哥有些感伤的说道:“当年战事结束之后,我便回到了乡里,拿了军饷想要好好过日子,开始我现在。”

    一边说着,柱哥看了看自己腿说道:“可惜打仗的时候断了腿,现在做不了农活,作坊不要我,流落街头,好在陛下不弃帮着陛下打探消息湖口。”

    李正好奇说道:“陛下给你一个月多少银钱?”

    柱哥说道:“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工钱,好的时候会给几文钱,立功也会给一贯钱,很多时候都是饿着肚子。”

    李正皱眉说道:“这也太凄凉了。”

    柱哥说道:“都是为陛下效力,凄凉一点也没什么。”

    李正又说道:“但也不能不给饭吃,就算不饿死,也容易饿出毛病。”

    柱哥又说道:“倒也没大事,混迹街头虽然饿一顿饱一顿,总能吃上一口。”

    李正叹息道:“咱们陛下也太抠唆了。”

    柱哥看了看长安方向,“为陛下效力哪敢贪要钱财,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当初我与兄弟们起誓,愿为大唐江山,肝脑涂地。”

    安静了好一会儿。

    李正缓缓说道:“我其实一个月可以给你十贯钱。”

    听到这话,柱哥当即单膝跪地,“在下一定为长安令尽心尽力。”

    李正又说道:“每年给奖金,如果能立功给一千贯赏钱。”

    柱哥神情激动,浑身颤抖地说道:“在下愿意誓死效忠长安令。”

    李正接着说道:“退休后给安排房子,给退休银钱,安排工作,安排媳妇。”

    听完这话,柱哥安静了许久,缓缓开口说道:“此言当真?”

    李正无奈道:“我这人就是钱多。”

    柱哥用力磕了磕头说道:“长安令就是在下的再造父母,在下愿为长安令做牛做马。”

    瞧着柱哥的神情,李正说道:“刚刚你还说要为大唐江山肝脑涂地,现在又说为我做牛做马。”

    柱哥一脸委屈说道:“长安令有所不知道,在下还有好几个兄弟姐妹都饿着呢,大家辛辛苦苦为陛下做事,却许久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我们实在是……”

    李正说道:“如果我要你给我陛下的情报,你会给我吗?“

    说到这个柱哥的神情严肃了许多,正身说道:“只要不违反道义,只要不祸害大唐江山社稷,在下愿意为长安令办事。”

    李正说道:“所以你们为我办事的前提,是不危害大唐江山?”

    柱哥躬身说道:“虽然我们日子窘迫,但我们不会因为这点银钱出卖我们的誓言。”

    李正犹豫半晌说道:“这样吧,你可以帮我做事,我也不会让你做一些违背道义,祸害江山社稷的事情,但我有一个前提!”

    柱哥说道“长安令,请讲。”

    李正走了两步说道:“首先你要帮我发展人手,其次我要知道陛下对我了解多少,你我只是合作关系,并不是上级和下级的关系。”

    柱哥想了会儿说道:“只是合作关系?”

    李正说道:“你的上级是当今陛下,你要守护的是大唐江山,所以我们只是合作关系。”

    柱哥点头说道:“也好。”

    李正接着说道:“那我给你下达第一个任务,首先我要知道陛下所有的情报网络,你尽可能挖出来,并且找出兵器生意有多少人在追查,还有发展可以帮助你获得情报的人手,人不用多,但要精,几十人或者上百人足矣。”

    “明白了。”柱哥躬身说道。

    李正这才点头,“行了,你去办事吧,下个月给你工钱。”

    柱哥躬身行礼说道:“这就去办。”

    看着柱哥一瘸一拐地离开,许敬宗低声说道:“长安令,这人信得过吗?”

    李正说道:“他若是直接选择背叛陛下,我倒觉得这人靠不住,倒是这种有原则的人我心里倒是可以有点底。”

    许敬宗说道:“那在下也去忙了。”

    李正稍稍点头,走回家中冰柜里的冰箱应该好的差不多了。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饿疯了的合作伙伴

    简易冰箱中的奶油冻得还不错。

    冰冻的奶油上撒上一些葡萄干,就是一个葡萄味的冰淇淋。

    小兕子捧着一碗冰淇淋用勺子挖着吃,看起来她很喜欢冰淇淋。

    果然冰淇淋还是小孩杀手。

    相反地李治对冰淇淋并不是很喜欢。

    李治收起书本说道:“我一直有个问题。”

    李正坐在自家门口说道:“晋王殿下请讲。”

    李治也在门口坐下,“你说人为什么要学习知识。”

    想了好一会儿,李正看着远处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说道:“晋王殿下,从古至今我们都说人比野兽厉害,人可以打败很多威胁到自己生存的敌人,人们只是看到了自己的强大,但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那就是人们的强大和知识是不可分割。”

    李治稍稍点头安静地听着。

    李正接着说道:“从人们有了语言之后,人就学会了交流,那时候的人就可以联合捕杀猎物,人与人之间可以聚集在一起生活,一起干活,大大提高了生存率,再者之后就有了绳结记事,从这以后人们就开始了学会记事。”

    李正又说道:“再后来人就有了文字,人与人之间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口头之间,文字和文章的出现让学习方式改变,从而让文明迎来了非常蓬勃的时代,这就是学习。”

    李治沉默思索着,也不再搭话,像是在消化这些话。

    重新站起身,话也就说到这里。

    其实这话没有说完,没有李治说的是下一个阶段,当科学范式的出现,人类社会出现了技术爆炸。

    科学技术涉及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那是一次巨大的跨越,造出了一个非常璀璨地社会。

    只是在如今的大唐也不过是镜花水月,活下去就已经不容易了。

    更何况还有皇权存在。

    有些话语会和皇权冲突。

    话说得太满怕是会让李治的三观碎了。

    泾阳的后山上有了一幅别样的场景,每日都会有数百名工匠在这里上课学习知识。

    教授匠作知识的就是阎立本。

    阎立本每天都会花半天的时间来给工匠讲课。

    李义府很容易混进一个特定的人群,要说他是人猫倒也不为过。

    他可以和任何人都能处得来。

    像他这样的人在很多情况下都不会是先吃亏的那个。

    几天之后,许敬宗再次来到李正的面前说道:“长安令,柱哥找了一批人手,愿意帮长安令办事。”

    李正讶异道:“是吗?这么快?”

    许敬宗点头说道:“不得不说他确实挺有人脉的,他振臂一呼就可以叫来不少人,只是那些人都想要见见长安令,现在就在村外等着。”

    李正无奈说道:“把他们都带到马圈吧。”

    许敬宗稍稍点头。

    不出十天的功夫,柱哥就能带出一支小队。

    这个柱哥在李世民的情报团体中还挺有人脉的。

    李正来到马圈,对方已经等在这里了。

    人数一共有十五个。

    李正打量着几人。

    柱哥带队而来的人也在观察着李正。

    带头的柱哥说道:“长安令,弟兄们一听长安令深明大义,大家就都来投效了。”

    李正用小拇指掏了掏自己的耳朵,这话听着不对劲,似乎是在说兄弟们这里有个冤大头,快来混吃混喝。

    这些人穿着很普通,甚至连衣服都是带着破洞的。

    而且不少人身上都有旧伤,第一眼看过去,就是瘦和长期营养不良。

    李正看到这些人中还有一个女子,她的胸膛一马平川。

    李正摇头感慨道:“你们的日子都不太好吧,怎么就瘦成这样了。”

    柱哥也感叹道:“咱们这些人有了上顿没下顿,以前的日子确实是不好过。”

    李正退后一步看着众人说道:“以后大家都是兄弟,你们办事我给你们工钱,咱们陛下不厚道,但在我这里绝对不会让大家饿肚子。”

    众人看着李正一个个神情激动。

    不得不说这些家伙应该都是老演员了,其中还有一个甚至当场哭了起来。

    李正小声对柱哥说道:“带他们来的时候,没人注意到吧?”

    柱哥说道:“长安令放心,我们是专业的。”

    李正倒吸一口凉气,“专业?当真专业?”

    柱哥珍重地点头。

    李正看着众人说道:“诸位兄弟,帮我干活一个月一贯钱,而且有人受伤了或者生病了,只要来泾阳都可以得到医治,以后诸位年纪大了我还可以给大家安排住房,安排养老。”

    “我等愿为长安令肝脑涂地!”

    众人齐声说道。

    正说着,其中一个人肚子叫了起来。

    那人捂着自己的肚子有些尴尬地说道:“在下从昨晚到现在都没有吃过东西。”

    李正看向许敬宗说道:“在这里先给兄弟吃一顿饱饭吧。”

    许敬宗点头说道:“这就去安排。”

    正好也是饭点的时辰。

    就在马圈吃饭了。

    许敬宗去泾阳坊市的酒肆驿馆中采买了一桌子饭食。

    众人落座,看到桌上的菜肴便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只是众人吃东西的样子让自己一时间没了胃口。

    柱哥一行人吃东西特别地狂野。对眼前的食物如狂风一般扫了个干净。

    甚至用手直接拿,也不知道他们洗手了没有。

    竟然还有人一边吃着,一边拿起馒头或者猪肘直接塞进自己的怀里藏起来,这是在为下一顿做准备了吗?

    一顿饭吃得出奇地快,一桶黍米饭直接见底了。

    柱哥还非常仔细地把剩下的米粒全部捡干净。

    在不浪费粮食这条原则上,他们倒是贯彻得很彻底。

    大概算了一下时间,从吃饭到现在吃完,也就不到三分钟吧。

    李正看着众人说道:“诸位都吃饱了吧。”

    众人点了点头,甚至有人嘴里还在嚼着手里还拿着一个鸡腿。

    柱哥起身说道:“多谢长安令款待。”

    李正叹息道:“不客气。”

    柱哥面向众人开口说道:“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脱贫致富,好好干活!”

    众人声音洪亮的一起喊话道。

    李正摇着扇子说道:“行了,大家都赶紧去干活吧。”众人行礼说道:“喏。”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泾阳的秋收

    等到他们离开之后,许敬宗低声说道:“这些人实在是……”

    李正说道:“实在是太饿了是吗?”

    瞧着凌乱的桌子,许敬宗皱眉说道:“为什么给陛下刺探情报的人会是这种德行,难道陛下就不给他们饭吃的吗?”

    李正说道:“这就是无理由的上下级关系,他们无条件服从陛下,而陛下可以看心情给他们工钱,默默干活是效忠,效忠这种事情已经刻在他们的骨子里了。”

    许敬宗感慨道:“其实在下也对长安令忠心耿耿。”

    李正冷笑道:“那行啊,以后我也不给你工钱,你还会为我办事吗?”

    许敬宗跟上李正的脚步说道:“这世道没钱真办不了事,不过就算是长安令一分钱都不给,在下还是对长安令忠心耿耿。”

    李正对这些话并不感冒,许敬宗本就是一个说瞎话不眨眼的人。

    许敬宗会办事也是因为利益相关。

    大家都是为了利益,彼此也都心知肚明。

    尽管许敬宗口口声声这么说,他躲闪的眼神还是说出了他的心虚。

    他是一个利己的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种话许敬宗最明白。能够留在泾阳,许敬宗也是为了自己着想,如今朝中最大势力依旧是长孙无忌。

    这个时候许敬宗根本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

    更没有当今陛下看重的他没有力量与长孙无忌斗。

    现如今也只好来泾阳避避风头。

    待到来日再等机会。

    在原本的李世民眼中许敬宗和李义府之所以可以扳倒长孙无忌,也是因为朝堂变天。

    李正看向许敬宗说道:“说起来你和长孙无忌的恩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许敬宗回忆起当初说道:“当初陛下还未登基,我等都是秦王府十八学士,按说陛下登基之后我等都会受到重用,只因我当初嘲笑欧阳询,长孙无忌这个老贼扇风点火,在下被陛下贬黜至一个郡县去做了一个县丞,后来陛下登基了,陛下把在下召回了长安,其他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再次也是一个侍郎,可在下因为长孙无忌背地里的安排只能屈居御史台做一个小言官,再则在下都忍了,只是长孙无忌的势力步步紧逼,在下只好一直退让。”

    “长安令,你知道吗?直到在下再回过神,发现长孙无忌在朝中的羽翼如此势大,无法与其相斗。”

    李正说道:“所以在秦王府的时候,你就和长孙无忌不和?”

    许敬宗说道:“算是吧,大家当初都是秦王府十八学士,只是长孙无忌一时得势要把在下往死里相逼,只因在下文采斐然引得长孙无忌嫉妒。”

    李正无奈地笑了笑,“所以你来投靠我了?”

    许敬宗稍稍一礼说道:“长安令与长孙无忌有过节,而且长安令年轻,在下能见风使舵,也能审时度势,与其在朝中处处受气,不如投效长安令。”

    李正不以为然低声说道:“你在泾阳是为了有一个地方展示你自己的能力与价值,让陛下看到,就算有一天我出事了,陛下也会因为你是当初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念及旧情不会杀你,你跟我混是在赌,就算是赌输了你也有第二次机会。”

    许敬宗尴尬地笑了笑,被一个比自己小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看穿并不好受。

    长叹一口气,许敬宗说道:“让长安令见笑了。”

    李正又说道:“现在你我都在一条船上,为了你自己,你会尽心尽力帮我办事,因为你要斗倒长孙无忌,需要我建立起来的势力,为了你自己的前途,如果我倒了你赌输一次又要从头再来甚至活得更狼狈。”

    许敬宗感慨道:“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在人生道路上的选择,许敬宗倒是有魄力作出选择。

    天气的炎热褪去好了不少。

    村子里也开始忙着秋收了。

    李丽质下令秋收期间全村休息半月。

    这半月还是带薪休假。

    会让李丽质有这种底气是因为默呕又送来了一车银矿。

    李大熊在田地里忙活着。

    李绩也帮忙在地里干活一边对李大熊说道:“你儿子都是郡公了,泾阳的地都是你们家的,你自己都不用下地干活。”

    李大熊依旧躬着身在田地里忙活一遍说道:“一辈子种地惯了,改不了。”

    不管现在的李正是不是郡公,李大熊一直都是过着原来的日子。

    也没有享受荣华富贵。

    就连种的还是原来的这几块地。

    朴素像是刻在李大雄的骨子里。

    或许李大熊这样的父亲才能教出李正这样的孩子吧。

    不知道为什么,李绩很羡慕李大雄。

    走到李大熊身边,李绩开口说道:“其实你正值壮年,也可以找个女人续弦。”

    李大熊摆手说道:“不用了,我一个人过日子挺好的。”

    李绩看着李大熊的模样,“你一个人过日子难免清苦。”

    李大熊憨厚地笑了笑,“孩子过得好就好,我一个做爹的这样就行了。”一开始也不是没有查过李大熊。

    户籍上记载,李大熊当年打仗回来之后,便带着还在襁褓中的李正来到了泾阳,自此有了李大熊这一户,因为打仗的军功和军饷换成了田地,一直以来都是李大熊抚养着李正。

    只是一直不知道李大熊的妻子,李正的生母是谁一直查不到。在李大熊来泾阳之前,李大熊的所有底细也就在入军之前,再往前就没有任何底细了。

    李绩想开口问李大熊李正的生母到底是谁。

    之前也有问过,每一次李大熊都是顾左右而言他。

    李绩心里作罢,既然李大熊不想说出口,再问也只会适得其反。

    整个村子都在为秋收忙碌。

    上官仪也是忙得一头大汗,因为泾阳县丞的位置一直都是空缺的。

    秋收的粮食收成工作暂时只能让上官仪来办,在此之前的泾阳县衙也都由上官仪主持。

    只是泾阳的土地是别的村子好几倍,泾阳的土地相当于一个郡县的土地,为此上官仪忙得不可开交。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奇怪的铁桶

    段纶这些日子一直都在泾阳。

    自从五姓垮台之后,段纶一直都窝在泾阳,也不想踏出泾阳半步。

    主要是对付五姓的那些日子太过张扬,得罪了不少人。

    各地的五姓子弟对李正恨之入骨,更想把段纶剁了后快。

    或许五姓子弟不敢直接报复李正。

    但是对付段纶就不用顾虑太多。

    在泾阳的县衙,段纶就负责给上官仪打下手。

    泾阳的粮食实在是太多了。

    忙完了一天,上官仪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握笔的手已经时间太久酸得抬不起来。

    段纶收拾完账目看向一旁小山一般的粮食堆说道:“明天还有这么多。”

    上官仪无奈说道:“泾阳一年的粮食,是别的郡县的好几倍。”

    段纶惆怅着说道:“而且泾阳的粮食种类太多,上交赋税也不好估量。”

    上官仪拿出一份奏章,“去年泾阳粮食就有近十万石,今年天好,收成估计比往年都高。”

    段纶疲惫地坐在草垛,低声说道:“其实泾阳也挺好,我都不想走出去了,在外面还要看他人脸色,在泾阳多自由自在。”

    上官仪瞧着泾阳村民把粮食全部搬入粮仓之中。

    泾阳有满满当当的粮食,这些粮食足够泾阳人几年不耕种,也可以自给自足。

    泾阳还有两处大养殖场,所有村民几乎能做到顿顿吃肉。

    李正坐在马圈听着许敬宗的汇报。

    “长安令,长孙无忌已经让自己的儿子从吏部辞官了,现在整日在家。”许敬宗低声说着。

    听完这话,李正感慨道:“这老狐狸还真是不简单啊。”

    许敬宗也点头说道:“能知进退,老狐狸的道行还真不浅。”

    李正看着卷宗又说道:“柱哥他们怎么样了。”

    许敬宗低声说道:“还是和以前一样,倒是吐蕃那边送来的消息,说是王盛这些日子已经习惯了吐蕃的日子。”

    李正说道:“还规矩吗?”

    许敬宗干笑道:“倒也不是很规矩,毕竟十年时间谁也不想在这个苦寒之地待十年之久,几次想要逃走,不过都被抓回来了,还毒打了一顿,现在老实多了。”

    李正不停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年轻人行差踏错难免,知道教训就好了。”

    许敬宗点头说道:“在下当年年轻时也是一样莽撞。”

    李正拍了拍许敬宗的肩膀说道:“色字头上一把刀,老许呐,你也要注意。”

    许敬宗连忙清了清嗓子说道:“在下已经人到中年了,长安令真爱说笑。”

    李正皱眉说道:“你在平康坊的相好不少吧。”

    许敬宗摆手说道:“没多说。”

    李正对他说道:“吐蕃的事情有默呕看着,你这些日子看着点柱哥他们,还有长安的动静。”

    许敬宗连忙说道:“明白了。”

    在马圈旁吃了一顿烤羊肉,李正也回到了家中。

    王乔儿这段时间也在跟着李丽质办事。

    身为五姓王家女,在五姓倒台之后,这个女人非常果决和五姓划清了界限。

    一个女子能作出如此有魄力的判断着实不简单。

    外面的那些五姓子弟或许都没她看得明白。

    千万不要太过小看女人,尤其是那种聪明又读书多的女人,她们有时候比男人活得更明白。

    不论她接近李丽质是为了保住她弟弟也好,还是想要接近李丽质谋一条出路也罢。

    这种女人也很危险。

    多看了一眼王乔儿,对方似乎也注意到了自己目光,只是礼貌性地笑了笑。

    尽管她很漂亮也很有气质。

    万事还是要留一手。

    铁匠铺,花费了两个月之间铁大终于把李正要造的这个大铁桶造出来了。

    大牛看着眼前这个大铁桶说道:“铁大哥这是老师要求造出来的?”

    铁大擦着汗水说道:“也不知道长安令造这个要做什么,看起来要装很重要的东西。”

    铁桶不小,直径需要一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抱得过来。

    而且铁桶后半段,还有铁矿固定着,像是一种加固的作用。

    大牛说道:“我看这个东西可不像是用来装东西的。”

    铁大说道:“那是用来做什么的。”

    大牛上下前后打量了一番,皱眉思量着,这种加固的铁桶是用来装什么呢?是什么东西要放在底部,还要层层加固?

    什么样的东西,需要这般铁桶的承受力。

    大牛瞧着铁桶思索着好久,又看着铁桶底部的机扩。

    一边打量着大牛问道:“造这个东西的时候老师有来过问吗?”

    铁大回忆着说道:“只是送来了图纸,长安令一直没有来过问,可能这个东西不重要长安令估计是忘了吧。”

    大牛心里很明白,如果不是没有必要的东西,根本不需要造出来。

    再看看铁桶外围牢牢固定在一起的铁环,大牛再联想到当年在吐蕃做过的火药试验。

    这个大铁桶承受火药的爆炸力绰绰有余。

    而且还是量很大的火药。

    除了与火药相关,大牛想不出这个和其他事物还有什么关联。

    图纸是大牛送来的,而且这个铁桶还挺占地方,铁大说道:“要不要和长安令只会一声,东西已经造好了。”

    大牛反倒笑了笑说道:“东西就放在这里吧,也不过过问老师,说不定老师真的已经忘了。”

    铁大憨厚的抓了抓后脑勺,“那要如何处置。”

    大牛吃力地推着铁桶,放在铁匠铺的一旁,将铁桶横过来放在地上,人坐在铁桶上说道:“就放在这边,闲着没事的时候也可以坐坐歇歇,平时也可以用来放放杂物。”

    铁大连连点头,“明白。”

    大牛又解释道:“我们研究院一般要做很多的时候,可能老师也只是一时兴起,这个东西说不定就没什么用。”

    铁大感慨道:“浪费了不少铁料怪可惜的。”

    大牛说道:“是啊,做实验,做结论的时候总是要耗费几倍的材料。”

    又和铁大聊了一会儿,大牛便离开铁匠铺。

    一路走着,大牛心里也在思索,当今陛下是知道火药的存在,而且老师一直以来就没有交出去。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赋税问题

    如果说要交给朝中,说不定也是现成的火药技术。

    当初从吐蕃回来的时候,也和老师谈过火药的应用技术,那时候考虑过火药应用的弊端。

    毕竟只是把火药丢在人群中显得太过笨拙。

    自己也考虑过火药的用法,而且也画过不少的图纸。

    老师做的这个铁桶正好与自己所想的其中一种不谋而合。

    一般的铁桶很难承受火药的爆炸威力。

    而那种环形相扣的铁桶,如此加固之下说不定真的可以承受住火药的威力。

    加之底部的机扩,熟悉火药的大牛很快就想到了引线和底火。

    只是从吐蕃回来之后,想要接着研究火药就被老师叫停了。

    一边是因为陛下,另外一边也是因为朝中的关系。

    回到泾阳之后就立刻停止了所有关于火药的研究。

    这种大杀器还是要慎用。

    大牛也明白当初在吐蕃对火药的研究已经到了近乎着魔的地步。

    现在身心完全从火药的研究中抽离之后,身心也舒坦了不少。

    或许是之前真的太过沉迷于火药的研究。

    导致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火药上,忽略了身边的很多事情,那种状态确实非常地不好。

    现在回想起来,大牛还有些后怕。

    既然与火药相关,这种东西最好不引起别人的注意。

    那个筒就放在铁匠铺,用来摆放杂物也好,用来摆设也好。

    竟可能做到不让人注意。

    整个泾阳说不好有多少陛下的眼线。

    陛下一直都觊觎火药,如若现在要把火药交出去,泾阳还需要新的火药技术保护自己。

    李正坐在家中正在看着农作物防虫害的事。

    李丽质推开书房门端着一盆水果走来说道:“今天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

    眼神从书本上离开,李正拿起桃子啃下一口,半熟的桃子味道非常不错。

    李丽质低声说道:“那个女孩子大虎也看过了,找人挑了日子,今年年底可以安排成婚。”

    李正吃着桃子说道:“粮食收的怎么样了?”

    李丽质拿出账本说道:“今年我们要交赋税五千石。因为土豆等这些瓜果不用上赋税,我们一直都是按照泾阳原本的赋税在交的。”

    站在门外的高阳说道:“今天在朝中有听到户部的官员议论泾阳。”李丽质疑惑说道:“他们在议论什么?”

    高阳吃着桃子说道:“就是我们泾阳田地。”

    李正好奇道:“我们泾阳的田地怎么了?”

    高阳吃完桃子随手把桃核一扔……

    这丫头竟然随手乱扔垃圾!

    看在李丽质的面子上,这次先记下,暂时算了。

    吃完桃子,高阳又喝下一口茶水说道:“四年前户部的卢照邻就来泾阳丈量过土地,那是四年前的事情了,现在过去这么多年,泾阳又开荒了这么多田地,自然要重新核对赋税,多少田亩多少赋税。”

    李正惆怅说道:“那是我们自己开垦的荒地,这也要上缴赋税?”

    高阳用力点头,“就是因为这件事在议论,现在泾阳的土地扩大了数倍不止,田地也扩大了,往年泾阳经常开荒,能用的土地不能用的土地都种上了粮食,这才要重新核对赋税。”

    看李丽质纠结的神情,李正说道:“要说户部职责所在,要核对也是没错的。”

    李丽质说道:“就是有些不服气,我们泾阳除了田亩赋税,商税也交得不少了。”

    李正说道:“要不找时间和你父皇聊聊?”

    李丽质说道:“赋税乃是朝中大事,影响甚大,涉及国之根本,涉及唐律,这事也能和父皇聊?”

    李正摇头说道:“要怪,就要怪你们大唐各项赋税太过杂乱,本就是一笔湖涂账。”

    李丽质追问道:“你有更好的办法?”

    赋税这种东西历代王朝都有,而且几乎各朝各代都会更改,也都随着朝代的名声情况去改地。

    如今大唐所用赋税就是前隋的税律。

    李正心底里很想吐槽如今的赋税,这要是自己来做,可以从赋税中捞很多油水,甚至朝中根本不会发觉,简直就是贪官的温床。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你也说了,朝中赋税涉及国之根本,我哪有什么办法。”

    李丽质狐疑地看着李正,总觉得是李正心里清楚,但是他就是不错,他要不说还真拿他没什么办法

    每每如此,李丽质心中都是一片无奈。

    高阳又说道:“户部的人也议论,也向父皇递过奏章,只不过户部的官吏不敢来招惹。”

    听到这个李丽质笑了,低声说道:“为何不敢来招惹?”

    高阳又灌下一口茶水说道:“就是上一次户部的卢照邻来泾阳划地,长安令要挟卢照邻,如果不多划一些地,长安令就要让魏王殿下挖他家祖坟,还说魏王殿下非常喜欢挖人祖坟,谁都害怕自己家祖坟被挖了。”

    话音一落,李丽质机械般地扭动脖子看向李正,“有这事?”

    李正一本正经的思索着说道:“有这事儿吗?我怎么不知道?”

    气氛安静了一会儿,见李丽质依旧看着自己,李正说道:“这么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可能忘了。”

    李丽质又说道:“青雀什么时候有了这般爱好。”

    感受着李丽质目光的直视,李正不停地摇着手中的扇子,目光看着窗外说道:“我怎知道,你应该去问问青雀。”

    李丽质伸手拧着李正肩膀上地软肉说道:“你真这么说青雀?”

    吃痛之下,李正倒吸一口凉气:“疼!撒手!”

    “……”

    李正咬着牙忍着疼,“要不我现在就亲自去问问。”

    挣脱李丽质的魔爪,李正匆匆忙忙走出家门,差点撞到刚刚从账房出来的王乔儿。

    差点撞了个满怀,王乔儿低着头步步后退。

    李正继续走着脚步道歉着说道:“不好意思,你太矮了,没看见。”

    说完匆匆忙忙离开家门。

    “太矮了……我很矮?说我矮?”

    王乔儿重复着这三个字,再看看自己的影子,一时间有些被气坏,胸口随着呼吸起伏,双手抱着账本,由于太用力指尖泛白。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李泰的名声

    看到李正头也不回地走出家门,王乔儿长叹一口气对一旁的武媚说道:“长安令一直都是这样的吗?”

    武媚说道:“长安令是一个很古怪的人,千万不要试着在这个男人面前揣摩他或者试探。”

    王乔儿好奇说道:“为何?”

    想起当初李正和自己说过的话,武媚低下眼眉说道:“不然不堪的只会是你自己。”

    王乔儿对自己的样貌很有信心,也明白很多男人的眼神。

    在面对自己的时候,李正的眼神很清明,清明到好像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女孩子。

    王乔儿小声说道:“他真的就不近女色?”

    武媚皱眉想到李正在长乐公主面前的表现摇头说道:“倒也不完全是。”

    这让王乔儿越加困惑。

    武媚低声说道:“在长安令面前,你的很多心思会被他一眼看穿。但他在你面前,他就像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池水看不透他,我在他面前就是这种感觉,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怕。”

    每一次武媚尝试和李正说话,李正都会非常无礼又不讲情面把你的心思拆解得一干二净,这种被人看穿心思的感觉让自己像是没穿衣服,赤身站在他面前一般。

    总是会让自己非常有挫败感。

    武媚观察着王乔儿,也知道王乔儿心中的感受。

    对自己很自信的王乔儿,同样在李正面前无所适从。

    见过同龄人的纨绔和自以为是,还有莽撞自傲。

    而李正身上与同龄人不符的谦逊,对人的尊重和沉稳的气质,这些反而是最吸引女孩子的。

    有时候武媚甚至有一种错觉,明明李正的年龄只不过比自己大几岁而已,但站在李正面前,李正更像是一个有很多经历的长辈。

    可明明李正的年龄不大。

    看李丽质也从房间中走了出来,武媚立刻抛去这些杂念,把账本交给李丽质。

    走出家门,李正在村子里也闲逛,也不打算去见李泰。

    关于李泰喜挖人祖坟的事情,很快就在朝中传开。

    事情过了两天,李崇义来到泾阳如今泾阳还在为了秋收忙碌。

    李崇义来到泾阳的书院,书院有一间独立房间,这里是书院主事李泰的房间。

    此刻李泰正伏在桉上打盹。

    见这一幕,李崇义感慨道:“魏王殿下怎么能如此荒废时光。”

    听到说话声,李泰缓缓睁开眼抬头看向李崇义,浑身无力地坐起身说道:“你知不知道扰人清梦是一件很缺德的事情。”

    李崇义说道:“我以为作为泾阳书院的主事应该挺忙的。”

    李泰灌下一口茶水提了提神说道:“现在是书院的午休时间,大家都在睡午觉。”

    李崇义打量着李泰的房间,这里的陈设倒是很简单,除了一些生活地必需品,还有一些卷宗和书籍倒也没别的事物。

    李泰站起身洗了一把脸恢复了精神,“找我何事?”

    李崇义说道:“最近朝中有一个传闻。”

    李泰好奇说道:“什么传闻?”

    李崇义说道:“传闻魏王殿下喜好挖人祖坟。”

    听到这话,李泰倒吸一口凉气,“谁说的?”

    李崇义苦笑道:“从户部传出来的,想必现在陛下也知道了。”

    对古人来说名声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有些人会为了自己的名声和别人拼命。

    此刻,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对李泰喜挖人祖坟这件事并不是很感兴趣。

    这话是从卢照邻那里传出来的。

    那时候卢照邻被调任到了户部,现在他又回到了太医署监正的位置上。按照卢照邻说的,李泰喜欢挖人祖坟这件事是从李正嘴里说出来的。八成是别人胡诌,一直以来听话懂事的青雀怎么会有这种奇怪地爱好。

    李世民看到了户部递来奏章,清查泾阳田亩的奏章又递来了。

    看了一眼身边的王鼎,李世民问道:“李正这些日子都在做什么?”

    王鼎回话道:“李正这些日子倒是挺安分的,也没做什么别的事情。”

    李世民心里思量着,要是清查泾阳的田亩反而会让更多的人议论。

    可这件事让谁来查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正考虑,李世民想到魏征,便问道:“这些日子魏征还在查李正修路的事情吗?”

    王鼎回话道:“因为现在是秋收时节,为了不影响秋收修路暂时停工了,郑国公便也没有再追查了。”

    别看李正年轻,其实李正是一个老油子。

    户部的官吏也不敢招惹李正。

    倒是魏征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

    李世民想了一会儿说道:“让魏征协助户部清查泾阳田亩。”

    王鼎躬身说道:“喏,老奴这就去传口谕。”

    泾阳田亩还是需要清查的,以免朝中有更多的事情。

    经过几年的开荒,泾阳的田亩今非昔比,李世民也想知道李正现在到底有多少田亩可以耕种。

    这种事情让魏征去办是最合适的。

    第二日,忙完马圈的事情,大汗淋漓的李泰盯着李正。

    李正摇着手中的扇子说道:“魏王殿下,为何如此幽怨地看着我。”

    李泰说道:“现在满朝都在传我喜好挖人祖坟。”

    说完李泰观察着李正的表情,见他的神情毫无波动,李泰又说道:“我让人去打听了,是从卢照邻嘴里传出来的,卢照邻说当初是你这么说的。”

    李正依旧是不停摇着手中的扇子,“我怎么不记得了?”

    李泰的目光盯着李正又说道:“本王何时有这种爱好了。”

    李正满不在乎地说道:“可能是那天魏王殿下喝多了,不小心说出来了。”

    这话让李泰也愣了愣,“是……是吗?”

    李正又说道:“谁没有一点传闻,或多或少大家都身负一些谣言,更别说魏王殿下。”

    李泰抬头看着苍天,“可我真的不喜欢挖人祖坟。”

    看李泰挣扎地神情,李正说道:“不要在意这么多,既然事情都已经传开了便到了解释不清的地步了。”

    正说着,李义府急匆匆而来,“长安令,郑国公来了。”

    话语被打断,李正问道:“魏征这个老头子来做什么?莫非他也喜欢挖人祖坟,知道魏王殿下是他同道中人便来相会?”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清查田亩

    闻言,李泰跳脚而起,“李正!我和你拼了。”

    大虎连忙拉住李泰,“魏王殿下,冷静点!”

    眼看污名要一辈子戴在头上,李泰咬牙切齿。

    大虎拉着李泰说道:“魏王殿下,我们赶紧去把马粪倒一下。”

    说完,大虎便拉着李泰离开。

    李正对李义府说道:“你把段纶和上官仪也叫来,顺便把人带来。”

    李义府点头就去办事。

    半个时辰之后,魏征和一群户部的官吏到了。

    段纶和上官仪也急匆匆赶来。

    众人都到了眼前。

    魏征开口说道:“老夫受陛下口谕,来泾阳协助户部来清查泾阳田亩。”

    这个魏征还是板着一副老脸,李正笑着说道:“有劳郑国公了,敢问户部要如何查起。”

    一个户部的官吏站出来说道:“首先清查泾阳的粮食亩产,其次重新丈量泾阳的土地。”

    李正看向上官仪和段纶说道:“你们都听到了?”

    上官仪点头说道:“明白了。”

    李正对魏征说道:“郑国公和户部的诸位可以跟着上官仪和段纶去清查,上官仪乃是我们泾阳的代理县丞,秋收的事情就是他在负责,诸位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问他。”

    代理县丞这个称呼有点古怪,不过魏征也并不在意。

    段纶带着几个官吏去丈量田地。

    上官仪带着魏征和几个户部的官吏去核对今年的秋收情况。按照唐律,各地的秋收情况都要各地郡县负责,只不过泾阳比较特殊,泾阳每年都在开荒,这也导致了朝中对泾阳的田亩一直都不清楚。

    上官仪带着魏征和户部的官吏来到自己的府衙,府衙桌桉上放着一大堆的卷宗。

    上官仪开口说道:“诸位,这些卷宗就是今年的田亩账册,都在这里了。”

    众人第一次看到这样堆积的卷宗。

    魏征开口说道:“只有今年的吗?户部所查近三年泾阳赋税就按照第一次丈量的田亩再交。”

    上官仪说道:“那郑国公要从何年查起。”

    魏征抚须说道:“贞观九年,从现在往上查三年!”

    上官仪说道:“当真如此吗?”

    魏征看向一旁的户部官吏。

    户部官吏开口说道:“自然要查得仔细,不然如何向陛下交代。”

    上官仪再次说道:“必须要这么查吗?”

    魏征颔首说道:“怎么?你们泾阳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藏着?”

    上官仪说道:“那倒没有。”

    魏征开口朗声说道:“那还不拿账册出来。”

    看了一眼众人,上官仪长叹一口气说道:“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就查吧。”

    先是稍稍一礼,默不作声地打开府衙的一个房间,门打开之后入眼的如山一般堆积的卷宗。

    甚至还有几卷因为堆得太高滚了下来。

    数千卷的奏章,看得一众户部官员有些腿软。

    拿起一卷打开一看,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账目,光是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字就很费劲,在抬头看看小山一般的卷宗,每一份卷宗都是这么多字。

    还没开始查,众人就觉得眼睛发酸。

    上官仪躬身说道:“诸位请吧。”

    户部官吏敲着这些卷宗倒吸一口凉气,看魏征已经拿着卷宗看了起来,众人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泾阳的另外一边,段纶正带着几个户部的官吏丈量田地。

    量尺从田地一头一直到另外一头,足足有四五千米。

    几个官吏一路丈量已经累得喘不过气。

    段纶说道:“诸位这才只是第一块地,怎么就走不动了。”

    户部的官吏累在地上喘着气,他们也没有想到泾阳的田地竟然有这么大。

    一直到了傍晚,李正坐在马圈和李泰悠闲地吃着葡萄。

    李正对李泰说道:“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一些谣言而已。”

    李泰无奈说道:“就像你说的安阳,都已经这样了,反正都解释不清楚了,倒也不用解释了。”

    一边说着,李泰换了一个坐姿说道:“不过你李正下次能不能不要这么缺德。”

    李正说道:“当初也不过是权宜之计。”

    看李义府回来了,李正说道:“他们查的怎么样了。”

    李义府擦着汗水回话道:“郑国公要往上查泾阳三年的赋税,现在还查着呢,怕是没半个月查不完。”

    李正问道:“田地丈量了吗?”

    李义府往嘴里灌着凉水说道:“更别提丈量了,那几个户部的官吏累得半死,到现在才量了几亩地。”

    李正琢磨着说道:“反正我们做秋收账目的事情就忙不过来,正好户部的人来帮忙,也省去我们不少事情。”

    李义府稍稍点头,“朝中倒也是热心肠。”

    这一次清查田亩反而给泾阳帮了忙。

    李正洗了洗手说道:“给郑国公还有那些户部的官吏招待好了,给他们安排好住处和饭食,怕是没一个月他们查不完。”

    李义府连忙说道:“明白了,这就去安排。”

    李正对李泰说道:“再找几个泾阳书院数术比较好的孩子,去给他们帮忙,怕是那些户部的官吏算不清楚。”

    面对李正的吩咐,李泰心里不乐意,现在正是寄人篱下的时候,忍了!

    李泰站起身说道:“这就去办。”

    好好一个魏王竟然要给李正办事!

    一路走回书院,李泰心中却是越想越气。

    户部的官吏在泾阳县丞府衙忙了一下午,这才查阅完一部分的卷宗。

    再看眼前小山般地账册,这么查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一群户部官吏各自放松发酸发涩的眼睛。

    倒是魏征还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

    李义府带着人端来了饭菜对众人说道:“长安令说诸位在这里查阅奏章一时半会儿怕是查阅不完,这便准备了饭食和房间,诸位这段时间大可以住在这里。”

    魏征放下手中的奏章说道:“如此好菜好酒招待,不会是想收买我等吧。”

    几个户部官吏心想着,赶紧收买得了,已经不想查了。

    李义府满脸真诚地笑容,“郑国公说笑了,我们是真心实意想要好好招待各位,再说了这些事正好缺少人手,这些饭菜是犒劳大家的。”

    户部众官吏:“……”

    也不知道那个户部的官吏冷不丁说了一句,“不想干了。”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奢华的招待

    魏征回头瞪了一眼,一群户部的官员就低下了头。

    上官仪看这个情况一时间有些众人也有些下不来台,给了李义府一个眼神。

    收到眼神,李义府开口说道:“诸位,人都是要吃饭的,也不是我们泾阳县衙这边不给饭吃,免得外面的人说我们不待见你们,就当诸位帮个忙,吃个饭如何?”

    众人早就饿坏了,一群户部的官吏都看着魏征。

    见魏征气定神闲地坐下来吃饭,众人也都坐下来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李义府拿着一壶酒水给众人倒酒。

    酒足饭饱,天色也入夜了。

    烛火映照下的府衙也是有说有笑的。

    李义府很能和人打成一片。

    上官仪瞧着李义府和这些素未谋面的人能有说有笑的,从家长里短聊到朝中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什么话都能说上两句,还能把玩笑开得恰到好处。

    再看一旁闷声吃饭的段纶,上官仪小声对他说道:“你说李正怎么就看上这么一个人给他办事。”

    段纶吃着手中的鸡腿也看着上官仪和一群户部的官吏有说有笑的,低声说道:“这李义府人模狗样的也看不出什么优点,整日只会献殷勤说好听话。”

    上官仪摇了摇头,“我倒是不觉得李正的眼光会这么差,据我所知这个李义府是最早跟着李正的,在泾阳最开始的一段时间也是他跟着李正调度泾阳的很多事宜。”

    段纶皱眉看了一眼李义府,继续埋头吃着自己的饭食。

    上官仪低声说道:“人不可貌相,李义府这个人表面看起来不着调,甚至还有些喜欢卖弄,但能够和人打成一片,那也是他的一种能力,如果把他放在合适位置上他的作用会很大。”

    段纶咽下嘴里的饭食,“真会有很大的作用吗?”

    上官仪低声说道:“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很计较是非对错,但这个世上那么多的事情,有些时候是非对错真的重要吗?更多让人作出选择的是其中利益。”

    亲身经历过五姓的崩塌,更知道险恶的人心。

    段纶也自认自己一把年纪了,细细想着上官仪的话语。

    小时候不觉得,长大之后才会发现是非对错真的重要吗?

    得势的往往都是那些八面玲珑的人。

    而李义府就是这样的人。

    上官仪小声说道:“许敬宗也是给李正办事的,但许敬宗平日里不和我们来往,他来一趟便匆匆离开,我不了解许敬宗,但李义府一直都在泾阳,我觉得以后的李义府也一定会是李正的一大助力。”

    段纶放下碗快说道:“何以见得?”

    上官仪喝下一口酒水说道:“我在书院听魏王殿下说过,河间郡王主持的礼部一直在观察一些人,似乎是要在礼部之上再建立一个府衙。”

    段纶讶异说道:“在建立一个府衙?”

    上官仪点头说道:“大唐强大了,大唐和周边诸国之间的来往也越来越多,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兵马上的冲突,交易往来之间的矛盾,甚至是一些边界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人处理。”

    段纶说道:“这些事情不都是中书省的事情吗?”

    上官仪摇头说道:“我们泾阳书院有句话叫做术业有专攻,如果真要有这么一个府衙,这个府衙中必定有李义府的位置。”

    段纶观察着李义府的言行,再想想上官仪的话语感慨道:“人不可貌相呐。”

    上官仪点头说道:“是啊。”

    想到这里,段纶神情纠结看向上官仪,“那你说李正看上了我什么能力?”

    上官仪无奈一笑,“我怎么知道。”

    一顿晚饭结束之后,李义府带着众人前往休息的地方。

    户部官员休息的地方就在泾阳居民区,这里还有数十间空房子,平日里这些房子经常有人打扫。

    李义府对魏征以及户部的官员说道:“这些日子诸位都可以住在这里。”

    一群户部的官吏,对眼前的房子打量着。

    房子不是很大,但房间内五脏俱全,甚至还有现在长安很时髦地抽水马桶。

    这东西寻常人家可用不到,据说只有权贵家才有。

    没想到竟然在泾阳就可以用上,而且还是每个房间都有。

    李义府站在一旁说道:“这里本来就是用来招待我们泾阳的客人的,房间里很干净,每日都会有人打扫,诸位可以在这里休息,明日再忙。”

    魏征走入一间屋子,这间屋子只有一层,走入其中便是一阵扑面而来的凉意。

    房间内竟然有一块大冰块。

    着实让人有些看傻眼,冰块上还有各种水果。

    魏征摇头叹息,“真是奢侈。”

    正想再多说几句,一旁已经有人拿起冰块上的葡萄吃了起来。

    魏征再回头看去,李义府已经离开。

    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魏征本想劝说奈何这些户部官吏已经吃了起来。

    摇头叹息一声,魏征走入房间中休息。

    第二日一早,户部的官吏又像昨日一样清查田亩。

    只是这些户部官吏比昨日更快地散漫,更有点开始交头接耳。

    莫不是说李正想要用好吃好喝来腐蚀这些忠直之臣?

    再看四周,魏征发现此刻大家已经有些喜欢上了泾阳的日子,若是这个时候再提出什么,反而会引起大家的不满。

    思量了片刻之后,魏征来到府衙门口对上官仪说道:“其实我们的吃住不用这么好。”

    上官仪说道:“其实这都是长安令安排的,不论郑国公带着户部的人来清查田亩也好,或者是别人来查别的事情,我们都是以客人的招待方式来招待大家的。”

    魏征说道:“是不是有些太过了。”

    上官仪说道:“哪里哪里,我们平日里吃的用的也是这些。”

    魏征大半辈子为官清廉,哪里吃过这么多好酒好肉。

    上官仪又说道:“要是郑国公觉得不合适我们也可以调整饭食,尽量简单一些。”

    魏征回头看了看忙碌的户部众官员,挥了挥衣袖说道:“不用了。”

    上官仪也笑了笑说道:“郑国公见笑了。”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像活在另外一个世界的李治

    问完上官仪这些话,魏征苦恼地扶着自己的额头。

    心里想着好像不该问这些话。

    忙碌之余,傍晚的空闲时候,查阅泾阳田亩卷宗的事情也无法在晚上进行,众人也都累了一天了。

    魏征走在泾阳的村子里,意外地发现一户人家的家中桌桉上放着一个大猪蹄子。

    再走了几户,看了看各家各户的菜肴,基本上每户人家都有肉吃。

    身在长安以来都过着清贫生活的魏征,在泾阳就像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人。

    走在村中的小道上,魏征见到了泾阳画在墙上的标语,“勤俭节约,劳动致富。”

    醒目地八个大字。

    魏征问向一个正要回家的老农说道:“敢问这上面八个字为何写在墙上。”

    老农看了一眼魏征所指地方向说道:“那都是李大熊的儿子闹出来的,说是让大家都节约一些,到现在我们各家各户的日子都遵循这八个大字,衣服旧了不敢扔了,粮食不敢有一点的浪费。”

    魏征抚须说道:“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如此。”

    老农古怪地看了一眼魏征,“你是做官的?”

    魏征点头说道:“是的。”老农说道:“是来查田亩的吧,你说说你们这些做官的,整日不想着好好做官,尽和泾阳过不起。”

    说完老农扫兴地离开了,不想再搭理魏征。

    要来泾阳清查田亩,自然也会让泾阳的村民讨厌。

    在村子里走了一圈,魏征回到住处。

    又过了一天,魏征还在泾阳府衙查阅着田亩的卷宗,李义府带着两个少年来到了这里。

    魏征抬头看着两个少年,其中一个就是当今晋王李治。

    一群户部官员连忙行礼说道:“晋王殿下。”

    李治连忙扶起行礼的魏征,又和一众官员说道:“诸位不用多礼。”

    看着众人李治说道:“我也只是来看看大家查得如何了。”

    魏征说道:“晋王殿下放心,我等一定公正严查。”

    面对魏征这样的话语,习惯于泾阳宽松的气氛,面对魏征这样长时间在长安和朝中人。

    这种气氛一时间让李治有些难以适应。

    在书院可没有这么多僵硬的话语和这些礼仪。

    李治看着众人说道:“我带人来看看你们查得怎么样了。”

    魏征连忙递上一份卷宗,“这是今日所查的。”

    李治拿起卷宗看了起来,一看之下皱眉说道:“你们都是这么算账的吗?”

    魏征说道:“一直都是这么算的。”

    李治长叹一口气说道:“难道不觉得这么算账会很累吗?”

    魏征疑惑地看着李治。

    李治坐下来拿起笔一边写着说道:“诸位的算法都是一条账目与下一条账目相加,再相加得出总量。”

    魏征点头说道:“没错。”

    李治说道:“这样算不仅费时间,还吃力不讨好,就像是本来可以一口气吃完东西非要拆开来吃,非常废时间,而且还容易出错。”

    魏征看着李治说道:“晋王殿下何出此言?”

    李治当着一群户部官员的面前一边写着说道:“我们先假定泾阳一年所产粮食的总量为甲,那么每亩数量为乙,用每亩田亩的数量相除,就可以得出假定的甲,再由甲来推出乙数量,那么就都可以算出来。”

    一番话说得众人云里雾里。

    魏征说道:“魏王殿下,老夫……老夫没听懂。”

    好一会儿,魏征憋着老脸说出了这句话。

    李治又说道:“当所求未知量与已知量比较清晰的时候,就可以把所求量设置成未知数。”

    魏征又愣了好一会儿说道:“敢问魏王殿下,什么是未知数。”

    李治苦恼地挠了挠头。

    一旁的狄仁杰写下了一个简单的代数方程说道:“你们按照这个方程中的数字,用你们所算的账目核对一下,看看有没有错。”

    一群官吏还是一眼的迷茫。

    代数方程是泾阳书院数术中一种很简单的方程式,十几岁左右的孩子都会算。

    但教眼前这些人的时候特别费劲。

    好一会儿之后这些户部官吏才明白。

    等到他们会运用这个方程之后,发现算过来丝毫不差,而且还更准确了一些。

    众人纷纷向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魏征也亲自用这个方程算了一遍,发现与自己之前所算的确实一样,就算是有出入也只是很小的差异。

    抬头看向李治,魏征说道:“这是为何?”

    李治说道:“其实很简单,就像是数木头,一根根数很费劲,但是用高度和宽度加在一起算就简单了许多,就是一种思路上的转换,当你从前往后算没有头绪的时候,试着从尾向前算,这样就会融会贯通了。”

    魏征说道:“魏王殿下是如何学会这个的。”

    李治说道:“这个啊,就是数术而已,泾阳的孩子都会。”

    “都……都会。”魏征揪着自己的胡子说道:“当真?”

    李治说道:“有些孩子学得比较慢,可能还不会吧。”

    有了李治的这个方程式,户部官吏清查田亩的速度何止快了几倍。

    李治又说道:“如果有算不出的,可以来书院找我们。”

    一个户部官员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找到李治说道:“求魏王殿下帮帮我们。”

    李治讶异说道:“何事如此激动。”

    这个户部的官员苦哈哈说道:“我们几个是丈量田地了,这些日子可跑坏了,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

    李治看了一眼他们手里一丈长的量尺说道:“随我来吧。”

    魏征看着李治带着人离开,心中已经是惊涛骇浪,莫名有一种感觉,李治在泾阳这么多年,当初也在皇宫中见过小时候的李治,现在看来李治像是变了一个人一般。

    户部官员清查田亩的公式很快就送到了长安,送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问着房玄龄,“这个公式真的可以清查田亩吗?”

    房玄龄说道:“可以用。”

    李世民低声说道:“那么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吗?”

    房玄龄知道李世民说的是什么,如果有这个公式,很多不在明面上的账一眼就可以算出来。

    但这种事情不能算,大唐的土地就是一笔烂账,谁也不敢乱动。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田亩事宜

    这两年权贵侵占田亩的事情时有发生,也就是查查泾阳,要是查别的地方指不定又会出现什么波折,大唐的土地问题是一条紧绷的绳。

    李世民低头看着桌桉上的公式愁眉不展,心中当然也想要清查天下田亩。

    但自前隋以来权贵侵占土地的事情一直都有。

    虽说现在朝中整事还算清明,但问题依旧在眼前。

    这是历朝历代留下来的病灶。

    想要去除这个病灶就要下勐药。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说道:“房玄龄,你觉得朕应该做吗?”

    房玄龄低声说道:“陛下大唐立足不到百年,臣以为还不到时机。”

    李世民苦笑了一番,不知怎么了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想法,李正肯定是有办法的。

    疲惫地长叹一口气,李世民低声说道:“天色不早了,你也早点休息吧。”

    房玄龄躬身行礼道:“臣告辞。”

    独自坐在甘露殿内,李世民看着殿外的空洞的夜色沉默不语。

    天一亮,户部清查田亩的事情又开始紧张地进行。

    有了李治给的公式,在清查田亩账册的事情上速度快了好几倍。

    一众户部官员甚至还能根据这个公式举一反三,相乘相除仅仅几个时辰就算完了泾阳半年的田亩账册,魏征欣慰地看着眼前的速度欣慰地点了点头。

    泾阳的田地边,李治也带着几个户部官吏开始丈量田亩。

    李治拿出一卷线圈说道:“这个线圈十种颜色循环就是十丈,你们也不用用这么短的量尺一仗一仗去量。”

    户部官员接过线圈说道:“这个东西准吗?”

    李治说道:“误差不会太大。”

    为了谨慎起见,户部官员先用已经丈量过的田地测量了一遍。

    确实如李治所说,这个线圈的线有十种颜色相间,每一种颜色的长度就是一丈。

    确认无误之后,户部的官员便用这个线圈开始测量。

    将线圈的一头绑在一个桩子上,再往后拉线,拉到田地的另外一头之后再用另外一个木桩固定。

    线贴着田埂笔直平行。

    只要数上面的颜色就可以得出田亩的宽度。

    泾阳的田地多数都是水田。

    丈量起来也方便。

    看户部官吏算着田亩的面积还是用笨重的相减相加的方法。

    李治摇头说道:“你们这么算,算到什么时候去,难道我们户部一直以来都用这么笨的方法在算的吗?”

    这几个户部的官吏面面相觑,苦笑着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其实户部一直都是用这种方式算田亩的。

    “还请晋王殿下赐教。”

    李治叹息说道:“也不知道你们平时怎么给父皇办事的。”

    听着李治的数落,这几个户部的官吏心里不痛快,晋王殿下这才几岁?今年也才十四岁,都没有成年。

    李治一边写着公式说道:“其实有更简单的方法,首先是田地的长与宽一定要清楚,两者相乘就是平方面积。”

    平方面积?

    一群户部官吏再次迷茫了。

    李治又说道:“九章数术有言凡广从相乘谓之幂,对面积的公式其实前人已经给我们答桉了,你们户部官吏竟然不知道这个。”

    “我等才疏学浅,让晋王殿下见笑了。”

    李治接着说道:“我们算出面积之后,再求田亩数,按照你们户部的田亩数应该进三再进三,平方进三,再除以一亩所值,就是田亩数,按照十五亩一顷地,刚刚我们所丈量的田地,共计两顷。”

    李治说完之后,几个户部的官吏目不转睛看着公式沉默不语。

    户部的官吏多少对数术还是有些了解的。

    平日里要算赋税钱饷,也没少到数术。

    只是看到李治的公式一时间有些愣住了,平日里如此复杂的算法,经过李正这个公式一套反而简单了许多。

    看看自己,再看看李正,莫名有一种半辈子白活了的感觉。

    李治说道:“有什么问题就来书院找我,或者去找别的高年级孩子都行,想来这么简单的问题应该难不住你们。”

    户部的官吏还是尴尬地笑了笑。

    午时休息的魏征来到马圈,看李正喝着茶水悠哉地坐在树荫下。

    见到魏征来了,李正说道:“郑国公这是忙完了?”

    魏征在一旁坐下说道:“老夫当初查你修路的事情,查到现在倒也没发现什么端倪。”

    李正说道:“说来郑国公查我们修路的事情其实也是给我们的一种广告效应,我希望郑国公接着查。”

    魏征说道:“你觉得老夫反而帮了你。”

    给魏征倒上一杯茶水,李正笑着说道:“明前的好茶,我留的也不多,郑国公尝一口?”

    魏征拿起茶杯喝下一口热茶,目光依旧看着李正,“老夫怎么听着不对劲。”

    李正说道:“郑国公你知道吗?你在外面的名声如何?”

    魏征冷笑道:“老夫从不在乎自己的名声。”

    李正说道:“您在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不重要,但是您在外面的名声是清廉正直,敢于直谏的忠臣,而且是一个油盐不进的老顽固。”

    听完这些话,魏征的眉头直跳。

    李正又说道:“我更要谢谢郑国公,我们修路的那些郡县都是我们的阻力,但郑国公都查不出什么问题,反而让我们的修路更快畅通无阻了。”

    本来心情还不错,因为田亩清查的事情,还想来谢谢李正的帮忙。

    现在魏征心里一点想谢的心情也没有了。

    李正舒坦的喝下一口热茶说道:“今天的天气很不错是吧,郑国公。”

    魏征看着李正说道:“你在利用老夫?”

    李正感慨道:“郑国公此言差矣。”

    魏征冷声说道:“怎么不是了?”

    李正摇头叹息道:“首先郑国公郑国公也明白,修路这事儿于国于民都有利,是也不是?”

    思量了一会儿,魏征说道:“老夫觉得利弊都有,大征民力,大兴土木本就是需要慎之又慎的事情,大唐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你这个时候大兴土木确实有些不合时宜。”

    李正说道:“我没有强征民力,也给了足够的工钱,所有的劳工都是自愿的。”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李世民的心事

    侍卫慌慌张张来到殿外禀报,“陛下,太上皇说要派兵杀人。”

    搁下手中的笔,李世民站起身来到殿外,“他要杀谁?”

    “说是要杀了制作魔方之人。”

    长孙皇后给李世民披上一件外衣低声说道:“陛下,去看看吧。”

    李世民对李渊的心情很复杂,不论怎么说他都是自己的父皇,也是父亲,想要维持这段父子情分,即便是李渊在武德殿多么的荒唐都由着他了。

    平日里相安无事就好。

    当年的种种再次浮上心头。

    跟着侍卫离开立政殿,一路朝着武德殿走去。

    已经是深夜了,武德殿依旧是灯火通明。

    走入殿内李世民就看到李渊摆动着魔方。

    “父皇。”李世民走到近前。

    李渊拿着手里的魔方说道:“这个东西是到底要怎么摆动。”

    李世民拿过李渊手里的魔方,双手拧动着魔方,直到两面颜色拼凑完整,“现在朕也只能拼凑出两面。”

    李渊瞧着魔方说道:“这东西是何人所造?”

    李世民点头,“泾阳李正。”

    李渊一拍桌案,“又是这个李正,之前的脑筋急转弯也是他,现在的魔方也是他。”

    看着李渊气急败坏,李世民坐下说道:“父皇该不会真要派兵去杀了李正吧。”

    “本来是想要去剁了的。”李渊咬牙切齿。

    李世民无奈一笑,“其实李正的这个魔方处处透露着智慧,当你转动一面的时候也要顾及另外一面,用按部就班的思考方式来用拼凑成一面或者两面,可你永远都拼不成六面,想要六面的颜色都恢复完整,你每一次转动都要考虑到全部。”

    “魔方虽说是个玩具,可对人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想事情的方式。”

    李渊看着李世民说道:“你是在对朕说教吗?”

    李世民自在地说道:“现在不能杀李正,就算是有这份心也不能表露半点。”

    “还有你的李世民不敢杀的人。”李渊冷笑着。

    重新把魔方放到李渊的面前,李世民低声说道:“不是不敢杀,是不能杀,李正于朕有用。”

    李世民背过身准备要离开又对李渊说道:“知道父皇对李正很好奇,一直想要见李正一面,等到李正和丽质成婚之日,你会见到的。”

    李渊抬起头想要再说什么,见李世民已经走出了武德殿。

    回到了立政殿,李世民重新拿起奏章批阅着。

    三份从江南道递来的奏章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

    也只是看了一眼,李世民不动声色的放在了一旁。

    李世民的神色变化,长孙皇后都看在眼里。

    有些事情李世民不想说她也不会多问。

    长孙皇后继续低头给稚奴做着衣服。

    皇子公主们,一天天都在长高。

    每年都要重新做衣服。

    第二日,早朝开朝。

    群臣一上朝就为了借贷记账法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借贷记账法查出了户部崔仁师贪墨。

    魏征一开口要把借贷记账法普及开来。

    立刻就有人反对,尤其是武将一派。

    李世民麻木地看着群臣吵吵嚷嚷,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

    程咬金一张大嘴问候了这些文官的全家女性。

    文官誓死要和程咬金拼个你死我活。

    “程咬金,老夫和你拼了!”魏征一声大喝,就要上前立刻被房玄龄等人拉住。

    文官倒是还好说,武将的那笔糊涂账根本查不明白。

    李世民也只好草草退朝。

    看来想要在朝中推行借贷记账法,有不少的阻力。

    武将不愿意被查,文官就愿意被查吗?也不见得文官有多少是清廉的。

    李世民头疼地坐在甘露殿。

    对身边的王鼎说道:“把房玄龄和杜如晦叫来。”

    “喏。”

    泾阳的养鸡场和养猪场都很大,就建在泾阳的村北口。

    往村北多走几步就是马圈,那里原本是长乐公主的封地。

    孩子们一大早便来到了养鸡场,捡鸡蛋。

    李正对孩子们说道:“不要都捡了,多留几个孵小鸡。”

    还是有一些孩子捡了鸡蛋就兴高采烈地跑回家。

    村中的婶婶笑骂了几句也没拦着。

    孩子们长身体需要吃肉吃鸡蛋。

    留下了一千枚鸡蛋用来孵化小鸡。

    李正穿着一身麻衣打扫着鸡圈。

    忙完了鸡圈打扫猪圈,李正亲力亲为。

    猪圈大体看上去还不错,就是为数不多的几头公猪,半死不活地低着脑袋,无精打采。

    想来公猪的日子在母猪群里并不好过。

    唐朝人的养猪方法都太简单,基本上就是放养不会有太多管理。

    把猪圈也清扫干净,猪圈若是长期脏乱差,猪也会生病的。

    和打扫这里的婶婶们嘱咐了几句。

    李正爬上一辆牛车。

    带着一些肉食蔬菜还有黍米,前往护卫队,护卫队每天的伙食都要一大早送过去。

    都要吃新鲜的,才能更好地锻炼身体,保护村子。

    把牛车停到护卫队,就有人来搬。

    李正看到李恪正好搭弓射箭。

    李世民特许给了泾阳五百士卒的装备。

    李正看着放在营地的这些盔甲与刀,显然都是人家用剩下的。

    李恪弯弓搭箭,一箭射向五百步外的靶子,擦着靶子而过。

    箭矢没有射在靶子上,李恪气馁地放下手中的弓。

    李正安慰道:“箭法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看缘分的,不中也是正常的。”

    “箭法贵在一个孰能生巧和缘分没有关系。”李恪说道。

    这李恪是听不懂安慰人的话是不是?

    看在他免费给看护村子的份上,不和他计较。

    “你说你父皇也太小气了,送五百士卒的装备,送的怎么都是别人用剩下的。”

    李恪也说道:“有就不错了,父皇很少给主动给权贵兵甲。”

    “不会吗?我看程咬金他们家的部曲不是有刀有盔甲的。”

    李恪黑脸说道:“程咬金死皮赖脸找兵部买来的,你以为我父皇会随便给人家兵甲吗?”

    李正琢磨着说道:“原来程咬金这个匹夫如此死皮赖脸,看来是我小看他了。”

    说完细细一想,要是李世民真给那些权贵家的部曲人手上百副兵甲,他这个皇位还坐得安心吗?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天下事和晚饭

    苏定方说道:“其实左武卫并不适合你,也不适合施展你的才能。”

    薛仁贵低声说道:“离开泾阳之后我就知道,很多事情就不是我自己可以决定的。”

    高句丽一战之后薛仁贵是按照陛下的旨意来到左武卫的。

    这一切也确实是陛下的意思。

    薛仁贵又说道:“旨意就是这样,你无法去反驳它,也不能决绝,它根本不会在乎你心中所想。”

    苏定方苦涩地笑了笑,“很少有人会这样说,很多人收到陛下的旨意都会很高兴,何况是封赏。”

    说话间,苏定方顿了顿有一种从来没有的念头在心里萌发,他低声说道:“确实就像你说的这样,它根本不会在乎你心中所想,你也不能拒绝它。”

    要说泾阳护卫队和左武卫的区别,在左武卫一切都要服从命令办事。

    这些日子以来薛仁贵越发清楚了自己心里的想法,之前一直说不上来,现在心中莫名有了一种感觉,在泾阳护卫队和左武卫相比那种不一样的感觉就是公平。

    在左武卫一切都要听从上级将领,但是在泾阳反而众人都是平等的。

    尤其是在长安,这种上下级间的压迫感会更加地明显。

    习惯了在泾阳的日子,在卫府军中这种感觉很明显。

    这种莫名又强烈的阶层让人很不舒服。

    再看其他人似乎都能够很快融入其中。

    魏征给李世民清查田亩的奏章一时间没了消息。

    李世民像是没有看过这份奏章一般。

    经过十天的盘查户部终于把泾阳所有的田亩都清查完整。

    魏征带着满满一车的卷宗要回长安。

    李正亲自站在村口送别,“郑国公要是以后有空要常来泾阳呀。”

    魏征抚须说道:“以后老夫都会很忙,你也别太记挂老夫。”

    李正笑呵呵说道:“那您老慢走。”

    魏征带着户部的官员走出村口。

    李正站在村口目送他们。

    回到长安之后,魏征带着一份奏章走入了皇宫中。

    一路来到甘露殿,魏征看到李世民递上奏章说道:“陛下,泾阳田亩都已经清查完整了。”

    李世民低声说道:“说说吧。”

    魏征打开奏章念道:“泾阳有地三百一十顷,其中耕种水田一百六十一顷,旱田八十五顷,其余皆是闲置土地。”

    李世民稍稍点头说道:“赋税呢?”

    魏征接着说道:“往年赋税分别是一万六千石,两万石,今年赋税五万石。”

    李世民笑道:“五万石粮食?泾阳还真拿得出来?”

    魏征递上奏章说道:“臣几经核实,泾阳所交赋税宁多不少,这是臣这几日以来与户部清查下来的结果。”

    李世民看着奏章说道:“辛苦你了。”

    说完李世民看了一眼魏征,见魏征还站在原地,李世民低声说道:“还有什么事吗?”

    魏征躬身行礼说道:“陛下,臣前几日递交的奏章迟迟没有回复。”

    李世民看完奏章放下说道:“魏征啊,这件事朕自己有考量。”

    魏征又说道:“陛下,清查天下田亩之事势在必行呀。”

    看魏征的神情有些激动,李世民站起身说道:“魏征,你与朕都知道清查天下田亩干系甚大,其实两三句话的事情!”

    魏征低下头没有反驳,这话说得没错,清查天下田亩是何等大事。

    别说中原了,就说长安地界的田亩就是一笔烂账。

    能查吗?经不起查。

    查得了吗?

    李世民说道:“若没有其他事情,你也先退下吧,这件事朕会记在心上的。”

    魏征躬身行礼说道:“臣告退。”

    泾阳

    送走了魏征之后,阎立本就带着工程队的人出发了。

    李正悠闲地坐在泾阳河边钓鱼。

    李泰也无精打采地走来。

    两人坐在河边好一阵沉默。

    “最近朝中有一些传闻。”

    李泰先开口说话了。

    李正看着平静地河边说道:“什么传闻?”

    李泰低声说道:“这一次户部清查田亩的事情朝中已经传开了,而且这一次清查你们泾阳光是田地就多出了近百于顷地,这么大的收获户部嘴都要笑歪了。”

    李正提着鱼竿说道:“这没什么好瞒的。”

    用河水洗了一把脸,李泰提了提神说道:“最近朝中传出了一种声音,说是要清查天下田亩。”

    李正感慨道:“这可是大事啊。”

    李泰说道:“不过父皇一直都没有说过这件事,倒是搞得一些权贵挺紧张的。”

    李正说道:“我对朝中的事情不感兴趣。”

    李泰依旧说道:“我总觉得父皇不会清查田亩,这件事干系太大,以父皇的性情就算是有人递交奏章,我想父皇也一定会看过就搁在一旁了。”

    又想了一会儿,李泰说道:“你觉得有没有这种可能,确实有人递交了清查田亩的奏章,但是父皇看了却没有想要查的心思,因为其中牵扯的事情太多,父皇本意是不想查的,只是在外面放出风声,让外面那些权贵安抚一点,就当是清查泾阳田亩是敲山震虎了。”

    李正点头说道:“让人最害怕的是刀没有噼下来,而是一直悬在头上的刀才是最有震慑力的,你父皇这手段不错嘛。”

    李泰摇头说道:“会有一段时间权贵们收敛一些,但也只是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一样,等人们忘记这件事之后,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土地兼并严重也是大唐后期毁于一旦的原因。

    这是历朝历代地积累下来的问题。

    眼下李世民还在位,在以后近百年内倒也不会出什么事。

    这是久病成疾,土地的管理是一件很复杂的问题。

    处理不好权贵会和皇权冲突,想要处理好又不是一件容易事。

    涉及的方面有很多。

    李泰看着李正钓上一条草鱼,见李正不说话又问道:“李正,你觉得这事要怎么办?”

    把鱼放入竹篓中,李正说道:“我现在不想考虑这些。”

    李泰好奇问道:“那你在想什么?”

    李正无奈道:“我在想今天晚上吃什么,我是把鱼做汤呢?还是清蒸呢?”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不堪一击的自信

    李泰看了看竹篓中的草鱼,“这鱼不错,做汤应该可以。”

    李正点头,“我也这么觉得,再放一些豆腐野菜做汤喝。”

    再看李正的神情,李泰伸了一个懒腰站起身说道:“你宁可想着今天吃什么,也不会去想朝中的事情。”

    李正说道:“我这人比较贴合实际,并不想考虑太过遥远的事情。”

    李泰又说道:“其实我觉得泾阳的田地管理挺好的,就像你们泾阳田地,你是泾阳的郡公,泾阳所有的土地都是你的,而你让村民们自己耕种,大家都按照分配的田地种地,并不会有侵占之事,因为田地都是你的,赋税也都是你一个人的,反倒是给村民减轻了负担。”

    李正低声说道:“我只是觉得这样管起来比较方便而已。”

    李泰又说道:“你觉得如果中原也施行和你在泾阳做得事情一样,你说这个样子好不好。”

    李正重新把鱼钩抛入河中说道:“魏王殿下此话何意?”

    李泰说道:“我的意思是泾阳的田地管理方式,就像你是父皇,而天下庶民就是泾阳的村民。”

    李正一手撑着下巴低声说道:“魏王殿下,你的想法很危险。”

    李泰站起身说道:“可是这样不好吗?”

    李正摇头叹息说道:“书院夫子的事情,魏王殿下安排得如何了?”

    李泰说道:“正在办。”

    李正说道:“这件事不用着急,宁缺母滥,我们自己书院出来的孩子也可以留下来做夫子。”

    李泰暗自点头,确实如李正所说宁缺母滥。

    而且还要防止心思歹毒之人。

    在选择夫子的事情上还是要慎之又慎。

    如果书院自己培养出来的夫子是最好的。

    李泰说道:“这些日子大牛也开始在书院讲课了,我也问过李淳风褚遂良他们,其实他们也不希望书院中有太多儒家的味道。”

    看李正坐在河岸边不再说话。

    也不知道他在发呆还是再专心钓鱼。

    李泰也不再说什么,转身走向书院。

    等到了傍晚时分,李正这才提着一天钓鱼的成果回家。

    住在泾阳的时候王乔儿倒也没觉得之后。

    现在一直都在跟着长乐公主处理泾阳账目,几乎每天都能看见李正。

    现在再看李正,李正每日的生活和一般的农夫没什么区别。

    不过他倒是活得很自在。

    见账房里没有别人,王乔儿低声问向武媚,“李正很喜欢吃鱼吗?”

    武媚说道:“看季节吧,如今正是鱼儿肥美的季节,他就会去钓鱼。”

    王乔儿又说道:“那他喜欢吃鱼,为何不直接捕鱼呢?这样鱼儿又多又不费事。”

    武媚放下手中的账本,看向正在厨房门口杀鱼的李正对王乔儿说道:“他这人就是这样,用公主殿下的话来说,钓鱼是心情,吃鱼也是为了胃口,他乐在其中而已,而且为了每年都有鱼能够吃,泾阳也从来滥捕滥杀。”

    王乔儿稍稍点头,“还真是一个奇怪的人。”

    武媚又说道:“李正不只是一个很奇怪的人,而且还是一个很恐怖的人,如果是我我绝对不会和李正做敌人。”

    王乔儿说道:“为何?”

    武媚低下眼眉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就是感觉站在李正面前自己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尤其是他能一眼看穿你的心思,这种感觉我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被人看穿心思的感觉不好受,在李正面前卖弄聪明,反而会被李正拆个干净。

    你觉得自己很聪明,但当你面对李正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自信在李正面前什么都不是。

    武媚现在回想起当初和李正的对话,到现在武媚还是有些心有余季。

    他会用远超于你的认知推翻你的所有预想。

    站在李正面前犹如一个没穿衣服的人,你的一切心思对他几乎没用。

    武媚在李正面前卖弄过,也体会过。

    到头来是自作聪明,而且那种羞愧心彷佛要把自尊吃了。

    王乔儿说道:“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武媚看向王乔儿低声说道:“我劝你不要对李正动任何心思也不要卖弄聪明,更不要觉得他和别的男人一样,不然你会在李正的面前抬不起头的。”

    夕阳照映入账房,武媚收拾完账本说道:“天色不早了,我就先回去了。”

    说完武媚也没有久留,走出了账房便离开了。

    王乔儿的目光再次看向李正,此刻李正还在熟练地杀鱼。

    壮起自己的胆子,王乔儿走到李正身边说道:“很少有男人会亲自下厨。”

    处理好鱼,李正冲洗着杀好的鱼说道:“我小时候家里穷,为了湖口夫子两人都会做饭。”

    王乔儿又说道:“可你很喜欢做饭?而且你做的饭食花样很多,也很好吃。”

    洗完鱼李正又开始洗菜一边说道:“那今晚留下来吃饭。”

    王乔儿也没打算拒绝,话语说到这里也不再多说。

    小步离开厨房,王乔儿想着李正话语,他倒是也不卖弄,把话递过去李正总是有些搪塞的意思。

    更让王乔儿觉得李正就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

    确实就如武媚所言,自己的自信在李正面前似乎并没有什么用。

    王乔儿对自己的容貌有自信,或许外面的男人看自己移不开眼睛。

    在李正面前,自己似乎没什么区别。

    李丽质坐在二楼的窗台上,目光一直看着院子里,也看着王乔儿的一举一动。

    站在一旁的徐慧也看在眼里,徐慧低声说道:“公主殿下,这个王乔儿对长安令很好奇呢。”

    李丽质颔首说道:“谁都会对李正好奇。”

    李丽质和李正自小就相识。

    徐慧知道李丽质和李正虽说还没有子嗣,但夫妻间的感情根本不会被撼动。

    这也是武媚和王乔儿比拟不了的。

    跟在李丽质身边,徐慧一直都可以感觉李正和李丽质之间的感情很融洽。

    夫妻间相得益彰,李丽质根本不用防着别的女人。

    武媚的姿色也是上乘,王乔儿更是出了名的美人,但她们在李正面前一直都只是客人而已。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战报再传

    徐慧说道:“这个王乔儿近日看起来很想接近长安令。”

    李丽质收回眼神不去看王乔儿,低声说道:“大虎家的祖籍都查清楚了吗?”

    徐慧回话道:“都已经清楚了,而且大虎家中父母的灵位以及兄弟的灵位也都已经在路上了。”

    大虎年底就要成亲,知道大虎的家世之后也才知道这孩子挺不容易的。

    李丽质说道:“这件事就交给李正去办吧。”

    徐慧点头说道:“明白了。”

    拿着一份户籍卷宗,徐慧走向厨房。

    王乔儿已经离开了。

    徐慧走入厨房对正忙着做饭的李正说道:“长安令,大虎祖籍的卷宗送来了。”

    李正停下炒菜的动作,把锅里的菜盛出来,拿过卷宗看着上面的内容。

    一边看着,李正说道:“他父母兄长的灵位请回来了吗?”

    徐慧说道:“已经在路上了。”

    李正看完之后长叹一口气,“他母亲早年去世,他的父亲和兄长在战场上战死,他们家也只有他一人了。”

    徐慧说道:“这些年像这样的孩子挺多的,上一辈的人或多或少都死在战场上。”

    其实徐慧心里也想说大虎是多幸运遇到了李正。

    这世上一定还有很多像大虎这样的孩子,他们遇不上李正,可能也没有三餐温饱。

    李正说道:“大虎的婚事我会安排的。”

    徐慧用力点了点头。

    李治和小兕子也早早回来了。

    一大家子围坐在饭桌边吃着饭。

    饭后,李治看向李正说道:“郑国公魏征走之前和我说了一些话。”

    李正扫着自家的院子说道:“他说什么了?”

    李治低声说道:“如今老师还年轻,他说如果将来朝堂能够容下老师,还希望老师能够为天下人站出来,”

    说完李治长叹一口气,“老师,你说魏征为何突然对我说这样的话。”

    李正说道:“最近朝中有传闻说要清查天下田亩的事情,你觉得应该查吗?”

    李治思量着说道:“应该吧。”

    看着李治的神情,这小子一直住在泾阳,还没体会过世间的险恶。

    李正对他说道:“土地兼并一直都是历朝历代头疼的问题,如今大唐的新权贵也就算了,但是那些留下来的旧权贵他们是门阀,关陇集团,江南门阀,洛阳以东的世家,他们都是旧势力,他们一方面在早期扶持你皇爷爷登基,一方面做着他们自己还在做的破事。”

    李治思索着追问道:“如果可以清查田亩,对所有人都是好的。”

    李正说道:“对多数人是好的,但权贵只是少数,你以为那些权贵他们自己心里不清楚他们侵占了多少田地吗?他们不允许他们的利益被重新分配,若是处理不好动辄发生民变事情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李治沉默了下来。

    李正接着说道:“魏征从一开始就有想到,你父皇不会去查这些事情,不可能像清查泾阳田亩一般,清查天下田亩。”

    李治说道:“那要怎么做?”

    打扫完院子,李正把扫把放在一旁说道:“这需要很强硬的政治手腕,也需要很强大的后手与底气。”

    李治皱眉说道:“手腕?后手?底气?”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你知道清查田亩会涉及很多人的利益,要考虑最坏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想来你父皇还没想过该如何接受,眼下也只有按兵不动。”

    李治抬头看着李正说道:“魏征说了,希望老师为天下人站出来,如果有朝一日老师会这么做吗?”

    李正说道:“如果真有这么一天,我可能要造反了。”

    李治追问道:“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这小子还真是打算打破砂锅问到底?

    李正坐在躺椅上说道:“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

    “没有。”

    话题一转,李治转头看向李正,“你就是不想说。”

    李正说道:“我又不是朝中大臣,天下大事与我何干。”

    李治又瞅了一眼李正,转身就回到自己的房间。

    安宁的日子总是不错的。

    李世民离开了泾阳,秋收之后,泾阳村民又开始回到了作坊工作。

    李泰也习惯了每日早上来马圈打扫卫生。

    忙了一上午,把马圈打扫干净之后,李泰说道:“最近我是不是瘦了?”

    李正转头看了一眼李泰不屑说道:“还这么胖。”

    李泰倒是对李正的话不以为然,虽说没有明显地变瘦但是最近睡得吃得好,就连一直以来的便秘似乎都在不知不觉中好了,人也精神了许多。

    大虎倾倒完马粪回来,三人坐在马圈旁休息着。

    正打算休息一会儿,许敬宗朝着马圈飞快跑来。

    瞧着许敬宗一脸慌张的模样,李正说道:“陛下带兵要来攻打泾阳了?”

    听到这话李泰勐然睁开眼,看看许敬宗又看看李正。

    一边喘着气一边擦着汗水,许敬宗不停地摇头。

    李正又说道:“难不成是太子起兵造反了?我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

    李泰站起身说道:“当真有此事?”

    许敬宗摆手气喘吁吁说道:“不……不是?”

    李正思量着,“难不成长孙无忌要造反了?”

    好不容易喘回来一口气,许敬宗拿出一份卷宗说道:“高句丽和倭国开战了。”

    听到这话李泰这才又坐了下来,好奇问道:“打得如何了?”

    许敬宗递上卷宗说道:“都写在上面了,今天刚得到的消息。”

    李正接过卷宗看着上面的消息,倭国国王已经病逝,倭国太子顺利登基,并且倭国出兵三万从倭国渡海在东南沿岸方向攻打高句丽。

    李泰也看着卷宗说道:“现在战事如何?”

    许敬宗摆手说道:“不清楚,过几天应该还会有战报送来。”

    当初朝中下旨让高句丽和倭国休战。

    看来这道旨意没什么用。

    倭国和高句丽该打还是打起来了。

    李正心中暗想王武在高句丽主持着高句丽的事宜。

    称心在倭国又是推波助澜。

    现在倭国太子也已经成了倭国的王。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又进一步

    两国之间的战事也在按照李世民的预想在进行。

    李泰说道:“朝中应该不会出兵支援。”

    许敬宗说道:“就算是要支援也不好说支援高句丽和倭国。”

    李泰站起身说道:“天色不早了,我还是回书院吃饭吧,今天书院有红烧肉吃也是难得。”

    说着话李泰便离开了。

    等李泰走远之后,许敬宗又拿出一纸书信说道:“这一次在倭国的称心也送来消息了。”

    李正打开书信看着上面的内容,倭国太子登基之后,便拜了称心为国师,明年会派使者来长安,倭国已经开始大规模招收兵力,战事只会接着扩大,而且称心发现了不少朝中的眼神,有关中人伪装成高句丽人,现在已经在倭国了,以后的消息传递会更少。

    看完信上的内容,李正交给许敬宗。

    许敬宗看了一遍便烧毁了信纸。

    “长安了,看来陛下也布置了不少眼线,还有高句丽王身边的那个王武,看起来也不容小觑,甚至还懂一些兵法,现在高句丽的兵马和倭国人打得也是有来有回。”

    许敬宗担忧地说道。

    要说做卧底的经验,称心以前卖兵器的时候也是有经验的。

    再者说李世民也是知道称心的存在的。

    李世民想要的是真正的四海归附。

    许敬宗又说道:“以在下对朝中的了解,过不了多久陛下一定又会下旨让倭国和高句丽休战,根本不会再次出兵。”

    秋收之前刚刚平定了渊盖苏文之乱,眼下大唐确实不会出兵。

    一直住在长安驿馆中苏我立也收到了倭国送来的消息,倭国的老国王过世了。

    苏我立心中悲切,自己的父亲过世了,而自己却不能在他身边。

    心中愤恨苏我立踹着紧锁的门,苏我立怒声说道:“放我出去,我要去倭国!”

    门被紧锁根本出不去,苏我立转身看向窗台,一咬牙纵身一跃从二楼跳下。

    从二楼跳下落地,双脚落地脚踝一阵刺痛,苏我立倒在地上挣扎着。

    一双脚朝着自己面前而来,苏我立抬头看向来人正是李孝恭。

    李孝恭摇头叹息说道:“使者这是何苦呢?”

    苏我立咬牙说道:“让我回去。”

    李孝恭招呼看守的士兵说道:“把人带回去找个人来医治,以后就把窗户也封起来。”

    士兵应声回答:“喏!”

    被士兵架着,苏我立大声说道:“放我回去!”

    苏我立的呐喊声被淹没在喧闹的长安街头。

    此刻远在大唐东海另外一边的倭国。

    称心正在帮着处理倭国的国师。

    一旁做着的正是刚刚登基倭国新王苏我信。

    看着眼前的称心,苏我信说道:“如今东南沿海又出现了大风,东南沿海海水倒灌,多少粮食和人都被淹没。”

    说出这番话苏我信的神情中都是无奈。

    在倭国的这些日子里称心基本已经熟悉了倭国的环境。

    这一次验证了长安令的说法,倭国经常受到台风或者地震的影响,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倭国的民生都不是太好。

    是不是一场地震,或者海啸台风这些天灾让倭国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人口和粮食毁于一旦。

    以至于倭国不断有人口北上迁移,倭国北半岛聚集了不少的人口。

    称心对苏我信说道:“陛下不应该这般气馁。”

    苏我信说道:“我该怎么做好这个王?还请国师赐教。”

    称心说道:“因为倭国地处狭小所以我们更应该要打,高句丽有很多肥沃地土地,但凡出现大风海啸都是倭国受寒,反而给北边的高句丽挡住了这么多海啸大风,凭什么?”

    听称心这话,苏我信咬着牙说道:“对,凭什么?”

    称心又说道:“想要让倭国强大起来,就需要更多地土地,就需要打仗,只要拿下高句丽我们就会拥有很多肥沃的土地,让倭国更加的强大。”

    苏我向称心行礼说道:“还请国师教我。”

    看苏我信完全信任的样子,称心轻蔑一笑转而又很快恢复严肃的神情,“倭国不是独木难支,千万莫要忘了还有中原的长安令会帮助我们。”

    苏我信说道:“可是大唐陛下难道就不会帮助高句丽吗?”

    称心说道:“大唐刚刚帮助高句丽平定了渊盖苏文造成的混乱,大唐不会再第二次出兵支援了,只要我们先拿下高句丽的大片土地就行,在我们中原有句话叫做远水救不了近火,当一切都成了定局之后,大唐只会承认倭国的实力。”

    苏我信用力点头,但想了一会儿又说道:“那长安令要如何帮助我们?”

    称心看着苏我信的神情说道:“如今倭国最缺少的是什么?人口,粮食和兵器。”

    苏我信坐得很端正。

    称心又说道:“人口只能靠我国自己来解决,但粮食和兵器是可以向长安令买,我们倭国不是有很多的银矿吗?”

    苏我信迟疑着说道:“可是父亲说过这些银矿都是倭国的家底。”

    称心又说道:“家底是什么?家底就是在最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的,只有让倭国强大了你父亲才能瞑目,我们可以用银矿向长安令买粮食和兵器,不然北上高句丽此事怕是不能成,而且高句丽势必也会南下反扑。”

    苏我信端坐着双手握拳似乎还在犹豫。

    称心接着说道:“别忘了在长安还有陛下的胞弟,他一直在找着大唐的权贵想要夺取你的王位,这世上没有什么人会真心实意地对你好,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才能让他们都高看你,才能让他们不敢欺负你。”

    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苏我信缓缓抬起头看了称心好一会儿,随后行礼说道:“那一切就拜托国师了。”

    称心也躬身说道:“在下一定尽力。”

    说完缓步走出大殿,一步步走到阳光下。

    称心看着近百个倭国的大臣跪在殿外。

    面对下跪的倭国大臣,称心深吸一口气,身后就是坐在昏暗大殿内的倭国新王,此刻的整个倭国的大权就在自己手中。

    面带诡谲的微笑,称心知道距离大计可成又近了一步。

    称心挥袖说道:“诸位请起。”

    近百个大臣这才缓缓站起身,他们也不敢直视称心,因为称心是现在倭国最有权力的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11/ 第一时间欣赏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 作者:张围所写的《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为转载作品,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介绍:

李正在长安因为太笨被赶出书舍,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一个不正常的人。
当他解开了九章数术,破解了阴山战局,整个长安的人都在找他……
诗文,数术,医术
李正在长安成名。
五姓招揽,帝王邀约,皇子拉拢。
风光正当此时,李正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避世不出。
……
房玄龄:“李正,朝中形势严峻请你出山吧。”
李淳风:“李正,我把推背图送你了,请你出山吧。”
程咬金:“李正,突厥和吐蕃又打来了,赶紧出山。”
李世民:“李正,朕的大唐好像要亡了,请你赶紧出山。”
……
李正淡然说道:“别吵吵!我的铁路快造好了。”
本书又名《我真的没钱守护大唐江山了》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在大唐已被退学,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人在大唐已被退学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