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执宰大明TXT下载执宰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执宰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小黑醉酒     执宰大明txt下载     执宰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76章 税收之弊(二更)

    在外界看来,讲武堂交趾商务司的建立是李云天为了稳定和发展交趾的商业,实际上由于纳入了云屯市舶司,意味着李云天已经拉开了交趾与南洋诸国海上贸易的大幕。

    因为有着讲武堂的背景,故而自从交趾商务司成立后,交趾各地方衙门都对其忌惮三分,谁也不敢轻易招惹到它,这无形中确保了交趾商业事务的顺利发展。

    交趾商务司中的各个部门中,李云天最看重的无疑是云屯市舶司,可以预想的是,随着交趾与南洋海外贸易的开启,云屯市舶司将承担商品出关和入关检验、清查的重任,并且收取税金,责权重大,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虽然云屯市舶司现在毫不起眼,在大明的四大市舶司中不仅成立时间最短而且地位也最低,但李云天知道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一旦交趾和南洋诸国海外贸易开启,它将成为四大市舶司中最为耀眼的一个。

    因此,李云天在挑选云屯市舶司官员和吏员的时候格外慎重,全部都要通过相应的考试和考核后才能就任。

    不仅如此,李云天还特意奏请了宣德皇帝,让户部派员进驻云屯市舶司,负责审核市舶司所收受税金的数额,审核后的税金一半归交趾,另外一半上交户部国库。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天此举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而且也并没有引发外界的关注,但它在大明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破天荒之事,不仅使得大明第一次出现在了专职的核查人员,而且还首次明确了地方所收税金中地方衙门和中央户部所占的比例。

    之所以说“首次”,是因为大明的财政税收制度与元朝和宋朝不同,造成了他独特的税收体系。

    据史料记载,明朝每年中央财政收入有数百万两白银,而只有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却达到了一亿贯,换算一下的话也就是一亿两白银,这直接导致明朝末年朝廷无法拿出军饷支付各地剿匪以及后金军作战的费用。

    明朝的财政税收制度自然与明太祖有关,洪武皇帝出身赤贫,一生节俭,不仅严格皇族子孙平时生活用度勤俭节约,而且给官员的俸禄待遇也是历朝历代最低的,再加上户部官吏从中克扣,导致那些单单依靠俸禄过活的官员家境清贫。

    例如,时任知县的海瑞光靠俸禄一年都很难吃上一顿肉。

    洪武皇帝不仅节俭,而且惩贪之厉也是恒古未有,剥皮实草等酷刑就由此而来。

    依照常理,有洪武皇帝坐镇再加上经济的发展,明朝的国库收入不说比南宋高出许多,最起码也要持平才对。

    可实际上拥有亿万人口的明朝每年中央财政收入仅仅几百万两白银,远逊南宋的税收。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朝以前白银并不是市面上的主要流通货币,主要流通的货币是铜板,一贯铜板的价值约等于一两白银。

    明朝中央的一年的税收之所以一直保持在数百万两,而南宋动不动税收就高达1亿贯,除开白银与铜板的换算比例发生的变化外,有两个原因至关重要,否则清朝顺治时候税收就达到了两千多万两白银,而明朝即使藏富于民也不止区区的数百万两。

    第一个原因是,明朝在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以前税收体制继承的是唐宋以来的两税法,交实物税,也就是交米麦丝棉等农作物,而不必交银子。

    即使“一条鞭法”推广后也只是夏粮及经济作物以银子交税,而秋粮依然是以实物大米交税。

    所以,明中后期以前的岁入的数百万两白银,实际上是除农业税以外的其他诸如商业税、盐课税、矿税等。

    第二个原因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明朝中央财政穷困的关键。

    依照洪武皇帝的定制,明朝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是分开来算的,地方税收直接归入地方政府,就地收支,不必上缴到户部。

    根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每年的实物税收大概能折算为3000万石米,以一两银子两石米计算,明朝实物税折银大概为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再加上明初中央实际税收两百万两白银,以及地方上的总税收一千四百两,明朝初期的财政总收入为三千多万两白银。

    南宋与明初白银的购买力相当,虽然明初的税收比不上南宋,但是比后来的清朝是要富裕许多。

    清朝在康熙年间岁收达到近三千万两白银,乾隆时期则近五千万两,不过由于明朝中后期日本和南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导致清朝白银的购买力远低于明朝,所以明朝的财政收入高于清朝。

    正是因为明朝采用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分开的税收,地方税收都在当地政府就地支取,这使得地方官吏想尽办法中饱私囊,隐瞒、虚报、欺骗税收。

    这使得明朝的税收没有到达国库,绝大多数都进了士绅阶层人员的手中,也就是所谓的“藏富于民”。

    因此导致的结果是大明户部国库里的银两可能还比不上一个江南大财主的小金库,这使得大明每遇到天灾战祸国库都捉襟见肘,而那些江南士绅商贾却富得流油,每次向朝廷捐献的银两都有数百万两之巨,可谓既占了便宜又落了一个好名声。

    明朝的财政之所以会陷入窘境,归根结底与明太祖的出身和经历有关,洪武皇帝可谓是历朝历代出身最为贫贱的皇帝,虽然在元末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但因为他出身的局限性,使得他的思想带有严重的小农意识。

    由于这种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洪武皇帝极度重农抑商,在他的眼里或许根本不该有商人这种不劳而获的阶层出现,而他的理想国度是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种小农意识的局限性,当初修建南京宫殿的时候每一个块砖石竟然都是从各地烧制好后再运到南京,耗费巨大,而洪武皇帝却没有想过在南京修建一个砖厂,就地供给砖石。

    洪武皇帝对商人的打压堪称历代之最,除了禁止商人穿丝绸,而且还不许商人子女考取功名,直到永乐年间才逐渐取消这两条限制。

    除了对对商业大力打压外,洪武皇帝由于蔑视商人,故而自然也不重视税收了,因此所制定的税收以农业税为主,明初的商业税是30税1,也就是3。33%的税率,现在看来完全就是不可思议之事,结果自然白白便宜了那些商贾。

    由此一来,明朝的海外贸易也深受影响,在各种因素的纠缠下实行了海禁,使得明朝没有了唐宋之际万国来朝的盛况,每年损失大量的海关税收。

    而宋朝的税收收入远高于明朝,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比明朝系统的海关税以及商税,南宋时农业税除了两税法所交的税收外,朝廷还以各种名目强迫农民交税,农民的负担远比明朝时要重。

    不仅李云天,年轻的宣德帝也非常清楚大明中央和地方分开收支的弊端,势必造成大量的财富从国库流向士绅阶层,可现在他却无能为力。

    并不是宣德帝不想改变大明的税收体系,而是此事事关重大,不仅要改了洪武皇帝的祖制,而且还触动了大明文官集团的核心利益,必将遭受到文官集团的反对,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想想明朝夏冬两季地方官给京官的炭敬和冰敬,说到底就是来源于地方财政税收,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关系网络,触之必将被文官集团群起攻之。

    这也是明朝之所以对贪腐惩处极重但还是有众多官员以身试法的原因,除了人性的贪婪外,根源其实就在大明的税收体系上,给予了那些官员上下其手提供了便利。

    即便是雄才大略的永乐皇帝,也没有轻易拿大明的税收体系开刀,更何况登基不久君威尚浅的宣德皇帝。

    李云天知道,为了大明将来的发展,大明现行的税收体系必须要改变,否则长此以往朝廷势必因为国库空虚而被士绅商贾阶层所制约,有百害而无一利。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永乐帝在位的时候,有御史弹劾两淮盐道徇私舞弊,暗中售卖私盐牟利,希望永乐皇帝彻查。

    不过,永乐帝数次亲征江南的盐商都捐献了大量的银两以作军资,故而永乐皇帝将这道奏疏给压了下去。

    因此,趁着这次来交趾的机会,李云天决定在交趾这个偏远之地实行新的税收体系,将税收收归国有,由中央户部再往下拨付,由于山高路远朝廷里的那些官员们可就鞭长莫及了。

    再者说了,李云天手握交趾军政大权,他要以与叛军交战在交趾实行军事管制为名来推动新税收体系的实行,朝廷里的官员将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这也是宣德帝将交趾和广西军政大权都交给李云天的一个重要原因,宣德帝希望李云天能在交趾和广西率先实行新的税收体系,进而在全国推行开来。

    李云天为了在交趾实行新的税收体系,首先顺应时势取消了交趾的田赋和丁税,使得明军所控制州府的财政大权集中到了交趾布政使司的手里,由交趾布政使司往下拨付,其次就是在云屯市舶司明确了中央户部和地方衙门各占一半的税收。

    这里的地方衙门指的是大明的十三个布政使司衙门,算上交趾布政使司的话就是十四大布政使司。

    李云天所要做的不仅仅是推行新的税收体系,而且还要构建大明新的财政体系,从目前大明的现状来看可谓任重道远。

    对于李云天来说,他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宣德帝的支持,宣德帝要想在臣服朝中的文武百官,像洪武皇帝一样君临天下的话,需要李云天来为其冲锋陷阵,在朝中建立像洪武皇帝一样的威信。

第477章 恩科(三更)

    宣德三年三月初,交趾明军掌控地区和广西、广东、云南四地,一万多名年轻的读书人参加了在各自州府治所举行的由宣德帝特旨开设的恩科。

    这次恩科与往常不同,并不是人们所熟知的文举,而是一直被人们所冷落的武举,确切的说是新式武举。

    之所以是新式武举,是因为此次的武举与不仅与往年不同,而且与文举也不同,试卷采用的竟然是百分分数制,不再是单纯地做文章后由监考来辨别文章的优劣,令那些读书人是大开眼界。

    按照新式武举的流程,所有参与考试的考生必须要经过文考和武考,然后依照综合成绩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来录取,这样一来就避免了许多人为因素,可谓是最公平的录取方式。

    与当年在南直隶和北直隶时的新式武举考试时一样,这次恩科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试,所有符合年龄要求、通晓文墨的读书人都可以在各州府治所举行。

    第二阶段是复试,通过初试的考生被讲武堂的官吏送到广西、广东和云南的省城参加考试,交趾的考生在交趾三司所在的太原城考试。

    与南北直隶那次武举考试不同的是,为了能吸引更多的读书人来参加考试,李云天放宽了考生的年龄限制,由十六周岁到二十五周岁,改为了十六周岁到二十七周岁。

    李云天在交趾与黎利斗智斗勇的时候,讲武堂的官吏们已经去了广西、广东和云南,在各州府热火朝天地宣传着宣德帝此次的恩科事宜。

    为了能使得此次恩科顺利进行,李云天特意从交趾的军费中拨出了三万两银子给那些讲武堂的官吏,让他们将声势造起来,以吸引当地的读书人参与考试。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让那些官吏将宣德帝的一道恩旨大肆宣扬,以消除读书人们的顾虑。

    这道恩旨是非常特别,是宣德帝专门为了交趾恶劣的局势而下达的:凡参与新式武举的考生,一经录取即为大明的流官,其身份与举人相同,虽为军阁管辖,但纳入大明吏部官员名录,政绩卓越者将由讲武堂推荐后调往两京十三省任职。

    如此一来,这些参加新式武举的考生一旦通过了复试,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将获得举人的身份。

    这可是不折不扣的功名,获得讲武堂的推荐就可以调离交趾,使得不少年轻的读书人跃跃欲试,只要有了举人的功名就可以正式踏入官场为官。

    不过,要想取得举人的功名也并非容易,新式武举与大明现行的文举和武举不同,通过复试的考生并不是直接授予官职,而是要进入讲武堂下辖六大学院,将在六大学院里继续受教,只有通过六大学院最终考核的人才能获得举人的身份,同时也在军阁拥有了武职。

    讲武堂下辖的六大学院即兴农院、兴户院、兴礼院、兴军院、兴工院和律刑院,是李云天专门用来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

    两广、云南和交趾的考生是讲武堂六大学院的第二批学员,第一批学员宣德二年的时候就已经入了学,是从参加南北直隶上次新式武举的考生中选取的人员。

    因为六大学院的校舍还处于建设时期,故而第一批学员只能将就着现在民宅里上课,等校舍建好后再移过去。

    至于这第二批学员,处境要比第一批更为复杂,由于他们是李云天选定的未来交趾的官吏,故而所有的学业都要在交趾完成,李云天已经从讲武堂六大学院的老师中抽掉了一批前来交趾。

    本来,由于交趾处于战乱动荡中,再加上被视为蛮夷之地,两广和云南的读书人都不愿意前去那里。

    不过随着李云天接连在交趾打了胜仗,先是攻克了叛军驻守的安梁县城,接着又在落叶坡伏击了叛军,后来还从叛军手中收复了谅江府,使得人们看见了平定交趾叛乱的希望。

    故而到了考试那一天,两广、云南加上交趾,一共有一万多名考生参加考试,已经达到了李云天心中的目标人数,毕竟交趾这种偏远之地历来被人们所恶,能有这么多考生参加考试已经令他非常满意。

    由于考卷采用了百分制,因此极大地提高了阅卷和录取的效率,就在新式武举初试结束后的第三天,两广、云南和交趾各州府就张榜公示成绩,并且按照名次从高到低录取参加复试的考生。

    随后,通过了初试的考生由讲武堂的官吏带往省城,前去参加三月下旬举行的复试。

    自打从清化城撤退后,李云天就忙得团团转,他不仅要安置那些交趾境内的灾民,还要关注新式武举考试,以及兼顾广西的招兵事宜。

    广西招兵与新式武举考试是同时进行的,张本、王简和王瑾率军从陆路向交趾进发,不过他们并没有去交趾,而是在李云天的命令下停在了广西布政司的治所桂林城,专门负责骁武军的招兵事宜。

    李云天之所以让张本等人待在桂林城,一是因为交趾局势恶劣,他们去了也于事无补,反而要让李云天分心,二是张本和王瑾身份尊贵,李云天可不愿意让两人去交趾冒险,交趾战场上实在是经不起再死朝廷大员了。

    经过了两三个月的准备和筹划,广西各州府的招兵的事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骁武军的丰厚待遇和抚恤体系使得当地不少年轻人跃跃欲试。

    截止宣德三年三月底,骁武军已经在广西境内招兵两万,其中有民户、军户也有土司士兵。

    对于符合要求的土司士兵,李云天开出了每人十两银子的天价为其从土司那里赎身,这使得各地土司对此是大受欢迎,纷纷将自己手下的精壮士兵送去招募地点进行体检。

    在土司们看来,李云天的做法其实与贩卖人口大同小异,都是付钱购买那些土人士兵的所有权,只不过李云天的出价远高于平常的人贩子。

    而在骁武军所招收的那两万名新兵种,其中有一半是土司士兵,李云天单单赎人就花费了十万两银子。

    不仅如此,李云天还花费了二十万两银子将那些土司士兵的家人给赎了出来,又花了二十万两将他们集中起来安置在广西境内的十几个安置点,形成了新的乡镇。

    如此一来的话,李云天因为招收那一万余名土司士兵总共花费了五十万两白银,着实令外界感到吃惊,谁也想不到他竟然在那些土司士兵身上花费了如此多的巨款。

    其实,李云天之所以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让那些土司士兵平定交趾的叛乱,更为重要的是他要以此为契机,逐渐取消大明境内的土司,“改土归流”,使得大明的政令得以统一。

    要想完成这个目标,他新招收的土司士兵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他们带头的话将使得土司的土民们归附朝廷。

    所谓“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废除,在原土司辖地建立府县,其官员由朝廷任命。

    改土归流不仅有利于朝廷对原土司地区的统治,消除了土司内部和土司之间的战乱,更是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宣德三年三月底,李云天手下的参将秦昆和游击将军韩卫依照李云天的命令,率领手下的两万余人离开了交趾,进入广西境内,准备前去柳州府和庆远府平定蛮人韦万黄、韦朝传等人的叛乱。

    说起来,平定韦万黄和韦朝传的叛乱是李云天担任广西总兵的最重要任务,自从洪熙元年举兵叛乱以来,韦万黄和韦朝传已经在柳州府和庆元远府与明军交战了三年多,广西前任总兵顾兴祖曾经派兵去剿,可惜未能成功。

    时至今日,韦万黄和韦朝传的手下已经有兵力数万人,成为了广西规模最大的一支叛军。

    秦昆和捍卫手中的两万人经过两个多月的整编后已经被编为了骁武军,其中一万人来自柳升所率领的平叛大军,另外一万人来自王通的平叛大军和交趾当地的卫所部队,都是悍勇善战之辈,可谓是交趾明军的精锐。

    为了能使得黎利安心,李云天不仅将这两万精锐调去了广西进行剿匪,而且还下令交趾军队中的老弱病残者退役回家,被强行征召来的壮丁也被放回去与家人团聚,从事农业劳作。

    由此一来,交趾的明军数量大减,除了与交州城叛军对峙的三江城和谅江城的兵力达到五千人外,其余各府的兵力都只有两三千人而已。

    李云天并不担心黎利会撕毁两人之间达成的协议,因为黎利已经得到了足够的利益,现在比他更希望结束交趾的战乱。

    况且,李云天将明军的主力调走了,黎利即使能趁着交趾兵力薄弱的时候攻下明军所控制的城池,那么等明军主力一到黎利没有把握能守住,因此黎利绝对不会冒险做出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

    按照李云天的计划,明军在广西剿匪的时候兵分两路,一路对付活跃在柳州府的韦万黄,另外一路对付活跃在庆远府的韦朝传,将双方分割包围后予以歼灭。

    其中,秦昆率领一万人进入柳州府,切断韦万黄西进庆远府的道路,韩卫率领一万人进入庆远府,隔绝韦朝传东逃的路径,这样就将双方分离开来。

    不过秦昆和韩卫的目的只是隔开韦万黄和韦朝传,真正向他们发起进攻的是在广西新招募的那两万名新兵。

    两万名新兵在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和三个月的强化训练后将开赴到剿匪一线,通过实战来提升他们的军事技能和军事素养,将来好与交趾的叛军交战。

第478章 大刀阔斧(一更)

    除了安置灾民、监督新式武举考试和征募士兵等纷繁的公务外,李云天还有两件事情必须要做,那就是清理交趾各府县不合格的官员,以及严惩投靠叛军的土民。

    在李云天看来,交趾的境况之所以会到今天这个地步,各个府县的官员难辞其咎,如果他们尽职尽责的话交趾百姓就会过上安稳的日子,谁还会跟着黎利等人造反?

    很可惜,交趾的大多数官员素质低下,想着来交趾捞上一笔的,像罗通和何忠这样进士出身的官员寥寥无几,故而那些官员不再适合继续在交趾为官。

    故而,李云天对交趾五品以下的官员进行了一次考核,以检验其在交趾为官时的政绩,不合格者将被革职,贬为庶民。

    李云天之所以选择五品以下的官员,是因为宣德帝给予了他交趾五品以下官员的任免大权,故而李云天拥有着将五品以下官员革职的大权。

    虽然五品官看上去好像不大,但一个府的知府也不过才是正四品,而一个府中正五品以上的官员只有两三个。

    这意味着李云天掌握着交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官员的仕途命运,职权之重大明前所未有。

    由于交趾的战乱,交趾各府县的官员幸存者只有一半,另外一半在战乱中死于非命。

    经过李云天的考核,剩下的这一半官员中在考试后得以留任的仅仅只有两成,其他的官员考试成绩一塌糊涂,有的官员连一些最基本的政务都不清楚,也不知道他们平常都做了一些什么。

    本来李云天想放那些官员一马,毕竟交趾的事情已经发生,当务之急是平叛,可当他看见那些惨不忍睹的成绩单时不由得勃然大怒,绝对给那些尸位素餐的家伙一个教训,故而以玩忽职守的名义惩治了一批倒霉蛋。

    对于那些通过考核的官员,李云天则大力提拔,将他们安置在了明军管辖得的府县中,以协助各地知府处理好本地的事务。

    与此同时,李云天还大张旗鼓地面向交趾各府征召吏员,用以维持各个地方衙门的运作,并且明确了那些吏员的俸禄由交趾布政使司发放,其人员编制也属于交趾布政使司所管辖,不再由各府县衙门自行任命。

    当然了,那些吏员的编制归于交趾布政使司后也就成为了“流官”,交趾布政使司将根据需求安排他们到相应的府县任命。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还公布了吏员的俸禄体系和晋升制度,将吏员像官员一样分为了数等,每提升一等其俸禄待遇相应提高,其职权也随之扩大。

    而且,政务优秀的吏员将会被交趾布政使司提升为从九品的官员,自此踏入仕途。

    不过,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担任吏员的,要想成为吏员的话也必须要通过相关的考试,只有考试合格后才能成为吏员。

    李云天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组建了交趾的吏员体系,而且还一举打破了交趾地方上的权力构架。

    通常来说,地方上那些大族的族人往往会在地方衙门里担任吏员,使得那些大族在当地的势力更加稳固,也滋生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李云天要切断那些地方大族与衙门的这种密切联系,以便官府掌控当地的局势。

    除了惩治那些不合格的官员,李云天还严惩了投靠叛军的土人,主要是那些趁机烧杀劫掠的暴民,对那些暴民的恶行一经查明后立刻严惩,罪轻者流配到广西和云南,罪重者就地处斩。

    在李云天昏天黑地的忙碌中,明军所掌控的交趾州府的社会局势迅速稳定下来,农业和经济开始复苏,展现出了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了交趾的农业事宜,李云天从内陆运来了不少崭新的农具,按照各家成年男丁的数目免费提供给交趾的乡民和灾民,使得那些乡民大喜过望,要知道农具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武器,有了那些好农具会使得他们种出收成更好的地来。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为了得到交趾的民心做出了一件从根本上改变交趾势力格局的事情,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场土地革新,几乎将交趾原先的地主阶层一网打尽,将他们的土地分给了交趾的百姓。

    此举一出,立刻使得李云天在交趾获得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护,田地是古代社会最为重要的资产,每名百姓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可惜田地被那些地主阶层所霸占,而李云天使得他们拥有了田地。

    当然了,李云天的这个举动立刻遭到了交趾地主阶层的反对,这使得明军的辖地内相继出现了骚乱和暴乱。

    不过,随着秦昆和韩卫等明军的强势介入,尤其是在交趾当地百姓的支持下,明军顺利地平定了各地的骚乱、暴乱,将那些闹事的地主阶层悉数抓捕,或就地处斩,或流配到广西和云南。

    这也是秦昆和捍卫为何直到三月底才离开交趾前往广西,他们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横扫了明军辖地内地主阶层所引发的事端。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天并不是粗暴地采用武力来迫使交趾那些地主就范,而是通过当地的官府以私通叛匪的罪名没收了他们的田产。

    刚开始的时候,各地官府审理的是那些罪证确凿地与叛军私通的地主,后来为了发动交趾当地的百姓,李云天特别做出了规定,凡是举报那些地主私通叛匪有功者,将来分田地的时候将多分一份。

    随着李云天这道命令的下发,在他暗中推波助澜下,明军辖地内立刻掀起了一股举报当地地主私通叛军的热潮,当地衙门就势将那些地主逮捕。

    不可否认,有些地主是被冤枉的,但他们只能自认倒霉,谁让他们阻碍了李云天彻底平定交趾叛乱的施政方略。

    李云天对那些没有确凿证据的地主网开了一面,并没有痛下杀手,只是将他们流配到了广西和云南,并且允许他们带上财物迁徙。

    至此,李云天用秋风扫落叶之势在短短数月间就将明军辖地内的地主阶层连根拔起,给当地的百姓们分了他们的田产、房产和财物,使得他在交趾百姓心目中的威望骤升。

    由于交趾百姓们分到的田契和房契是由交趾布政使司下发的,这无形中就将他们的命运与大明捆绑在了一起。

    后世的人将李云天在交趾的土地革新称为“以夷制夷”,即用交趾的百姓铲除了交趾当地的地主阶层,进而获得了那些百姓的拥护。

    为了使得交趾的土地革新顺利进行,李云天让交趾布政使兼掌交趾按察使的黄福全权负责此事。

    黄福在交趾实行仁政数十年,在百姓中威望甚高,由他来推动此事的进展无疑事半功倍。

    说起来,黄福在交趾的遭遇可谓九死一生,柳升兵败之时他随着明军溃兵逃走,率领着一批军士北上进入了与云南相邻的归化直隶州,想要经归化直隶州前往云南。

    可惜的是,黄福一行进入归化直隶州后不久就被叛军所俘虏,黄福有着詹事府詹事和工部尚书的兼衔,是不折不扣的大明重臣,不愿落入叛军手中受辱,故而想像陈洽一样自杀殉国。

    俘虏黄福的交趾叛军将领认出了黄福的身份,有感黄福昔日的恩泽,拜下哭泣劝道:“您是交趾的父母官,倘若您当时没走我们这些人也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随后,那名叛军将领放了黄福等人,并赠送钱粮,使得黄福一行历尽艰辛后终于抵达了云南,黄福在昆明见了沐晟,并将那名叛军将领所送钱财悉数上交。

    原本,黄福和沐晟都认为柳升战败后交趾这次必丢无疑,因为朝廷短时间内无法再组织起一支实力雄厚的平叛力量,十有**会舍弃交趾。

    可两人谁也没有想到,昆明城很快就接到了朝廷再度派兵平叛交趾的消息,而且平叛大军的统帅令两人万分意外,竟然是新晋升的镇武伯李云天,一个年纪轻轻的年轻后生。

    由于李云天既是交趾总兵同时也是广西总兵,考虑到交趾境内的恶劣形势,黄福以为李云天会留在广西布政司治所桂林城内指挥交趾战事,故而他在接到大明平叛的消息后赶去了桂林城。

    结果,黄福并没有在桂林城等来李云天,而是得到了李云天在三江城接连打了两个胜仗的消息,这才惊讶地得知李云天竟然早就从水路赶去了交趾,于是又急匆匆地前往交趾。

    可黄福还是慢了一步,等他到了三江城时李云天已经在清化城,直到宣德三年二月份才在新安府见到李云天。

    黄福对李云天来到交趾后几个月里所发生的事情感到匪夷所思,柳升十二万大军没能挡住黎利,而李云天可谓单枪匹马就将逼得黎利从安梁县城撤军,进而一举扭转了明军在交趾的劣势,在他看来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尤其令黄福难以想象的是,黎利竟然没有趁着骁武军主力抵达前趁机攻打明军的防区,而是选择了固守交州城,这完全令他看不懂黎利的意图。

    不过,交趾现在的形势对明军有利,而明军辖区内的事务千头万绪,黄福顾不上琢磨黎利的意图,立刻投入到了处理手头纷繁负责的事务中。

    在交趾各级官吏的忙碌中,明军辖区内的形势得以迅速好转,逐渐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令李云天颇为欣慰

第479章 暗算(二更)

    宣德三年四月初,等交趾的局势步入正轨后,李云天从太原城启程前往桂林城,准备去见广西三司的官员。

    作为广西总兵和广西巡抚,李云天理应到广西三司巡察,只不过先前由于交趾事务繁忙他给耽搁了下来。

    从太原城到桂林城,将由右西至东横穿了整个广西,依次经过广西的太平府、南宁府、思恩府、柳州府,最后抵达桂林府。

    与在交趾时的情形一样,此次广西之行李云天依然使用了替身,那名假定南将军以他的身份接见了沿途各州府的官员。

    在与交趾叛军决战之前李云天都不打算对外公布他的真实身份,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黎利起疑,同时又能明察暗访解决交趾和广西的事务。

    一路行来,广西沿途州府官员莫不出城三里相迎,态度甚为恭敬,谁都不敢得罪如今掌握着广西官吏命运的李云天。

    广西由于与交趾相邻,故而广西各个州府的官员们已经得知了李云天在交趾考核交趾当地官员的事情,知道大量交趾官员被李云天革职,有些人还因此获罪。

    对于这名年轻的定南将军,广西的地方官员没有人敢小觑,能在交趾三战从三江府逼退叛军,使得黎利不敢轻举妄动的人岂是等闲之辈?

    况且,李云天与别的将军不同,他是正统的两榜进士,又得以进入翰林院成为翰林侍读,可谓是大明士大夫阶层的佼佼者,那些地方官员谁又敢轻视。

    按照李云天的示意,那名假定南将军每到一地只见当地的知府和卫指挥使,而且只是简单地询问一些当地的政务和军务,并没有要动当地官员的意思,这使得那些官员们禁不住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经过十余天的跋涉后,李云天一行人终于来到了柳州府,柳州府知府、柳州卫指挥使和秦昆在柳州城城外相迎。

    秦昆率军进入柳州府后,在当地驻军的配合下已经切断了柳州府匪军往西进入庆远府的通路,将柳州府的匪军严密监视了起来。

    柳州府匪军曾经试探性地骚扰明军驻扎的两座城池,结果被秦昆手下的明军打了一个落花流水,大败而回。

    直到这个时候柳州府的匪军才发现从交趾赶来的明军与广西本地的明军不一样,不仅装备精良,而且凶悍勇武,杀起人来简直不眨眼,犹如砍瓜切菜一般,他们哪里知道李云天这次从交趾调来的军队是明军的精锐。

    晚上,柳州府知府在柳州城里最好的酒楼设宴给李云天接风洗尘,出席宴席的自然是那名假定南将军。

    李云天在柳州府府衙后院的住处,吃完晚饭后就开始处理手头广西和交趾两地的事务,要想使广西和交趾的局势令他满意的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需要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大哥,秦参将那边传来了消息,你的替身在酒楼遇袭,手臂上中了一支毒箭!”就在李云天伏在案前忙碌的时候,穿着上尉服饰的雷婷忽然急匆匆走了进来,娇声向他说道。

    “什么?”李云天闻言顿时微微一怔,不由得抬头颇为惊讶地望着雷婷,万万没有想到竟然有人袭击那名假定南将军。

    “行刺者抓到没有?”随后,他的眉头皱了起来,沉声问道。

    “抓到了,据交待他们是交趾的叛军,奉黎利的命令前来此处行刺你。”雷婷点了点头,迟疑了一下后,神情疑惑地望着李云天,“大哥,黎利好像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行刺你!”

    整个交趾乃至加上广西,知道李云天与黎利谈判的人寥寥无几,而且都是李云天身边的嫡系,即便是张本和梁少杰等人都不知情。

    在知情的那些人中,雷婷是唯一一个知道全部内幕的人,并掩护李云天完成了这个无比艰巨的任务,进而一举扭转了明军在交趾的不利局势。

    因此雷婷觉得这次刺杀显得非常不合常理,黎利既然已经与李云天谈妥了条件,并且双方也都按照条件执行,那么黎利断然不会贸然打破双方的默契,否则的话将招致明军的疯狂报复。

    “传令下去,全城搜查,将近五天内进入柳州城的人悉数拿至府衙!”李云天也觉得黎利没有理由派人来刺杀他,于是沉吟了一下沉声向雷婷说道。

    “遵命!”雷婷闻言向李云天一拱手,快步离去,她现在不仅负责李云天的饮食起居,而且还担任李云天传令兵的角色。

    “究竟会是谁呢?”等雷婷走后,李云天双手抱胸,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中,觉得今天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过意外,他有些不明白谁会处心积虑地在柳州城刺杀他。

    李云天之所以要清查五天内到达柳州城的人,是因为对方既然选择在这里下手那么一定提前来柳州城里踩点,从他离开太原城算起,那些行刺者最早五天前赶到柳州城,故而五天来进入柳州城的外地人最为可疑。

    假定南将军遇刺一事立刻在柳州城掀起了轩然大波,柳州府府衙差役和柳州卫指挥使衙门的士卒悉数出动,满城搜查五天以来进入城里的外地人。

    不仅官府的人,柳州城的居民也全被发动了起来,全城寻找交趾奸细,大家都已经听说了李云天在交趾力挽狂澜,三战击退交趾叛军的事情,早已经将李云天当成了剿灭交趾叛军的英雄,自然不能放过了交趾奸细。

    与此同时,被抓到的刺客被带进了府衙,秦昆亲自开堂审理,柳州府知府和柳州卫指挥使脸色苍白地坐在一旁旁听,神情惊惶,如果定南将军真的在他们的辖区出了事情,两人的仕途恐怕也就到头了。

    李云天以护卫的身份参与了堂审,与雷婷不动声色地立在大堂的一侧,暗中观察着审问进度。

    一共有三名刺客被抓,都是二十多岁的精壮男子,操着一**趾话,在公堂上对大明朝廷是破口大骂,让大明的军民从交趾滚出去,态度异常强硬、蛮横。

    由于射中了李云天替身的那支箭上抹了不知名的毒药,故而虽然没有射中要害,但那个假定南将军还是陷入了昏迷中,不省人事,柳州城的名医已经全部被请来给他诊治。

    李云天见那三名刺客一副冥顽不灵的模样,好像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于是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暗自向大堂上的秦昆微微摇了摇头,很显然这三名刺客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很难从他们哪里得到什么。

    “总兵大人,您如何看待此事?”秦昆见状于是终止了审案,让人将那三名刺客押入大牢严加看管,等回到后堂向李云天一躬身,开口问道。

    “此事案情复杂,当务之急是抓住同案之人。”李云天沉吟了一下,沉声吩咐道,“明天严查四门进出人员和货物,只要是外地人悉数扣押。”

    “遵命!”秦昆闻言向李云天一拱手,宏声应道,随后想到了什么,试探性地询问,“总兵大人,如今外界皆知您已经遇刺,万一您的替身有什么不测,卑职该如何应对?”

    “秘不发丧!”李云天闻言眉头顿时就是一皱,口中缓缓吐出了四个字,秦昆所说的这个问题还真是棘手,要是不能尽快找到解药的话那个假定南将军难以挨过明天。

    如今李云天的生死将直接影响到交趾的局势,故而李云天也只能将假定南将军的死讯瞒住,以免引发交趾出现变故。

    与此同时,李云天这样做也是想将隐藏在暗处的刺杀者同谋给稳住,防止其趁乱逃走。

    李云天相信刺杀者同谋现在依然在城里,而且还是此次刺杀行动的指挥者,在没有确定他死亡之前是不会离开的。

    第二天上午,李云天接到了一个消息,经过全城的排查后,发现一个客栈里少了四名操着外地口音的客商,当府衙的衙役和柳州卫的士卒在街上挨家挨户地搜查后那四名客商就失去了踪影。

    根据客栈老板交代,那四名客商是三天前来的柳州城,操着江南口音,每天都出去谈生意。

    为了寻找那四名失踪的客商,李云天让客栈老板和伙计前来府衙大牢辨认被抓来协助查案的外地商旅。

    由于涉及到定南将军被行刺一事,故而那些被抓来的外地商旅没有任何人敢有怨言,乖乖地在大牢里待着。

    虽然那些外地商旅暂时失去自由但并没有受到狱卒的刁难,也没有被严刑逼供,负责审问他们的骁武军人员只是让他们老实交待来柳州城后所做的事情,而且一日三餐有荤有素,待遇条件之好令他们是大跌眼镜,与他们印象中暗无天日的大牢形象截然不同。

    因此,那些外地商旅也纷纷配合骁武军人员的调查,毕竟定南将军遇刺一事可谓是大明天大的事件,谁也不想被牵涉进去。

    客栈的老板和伙计去大牢认人后表示那四名失踪的江南客商并不在其中,因此李云天就让人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张贴出了四名江南客商的体貌特征,下令全城军民搜查那四名交趾奸细,提供确切情报者赏银千两。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随着这道命令的下达,柳州城内顿时鸡飞狗跳,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官府的差役,都在城里四处搜索着交趾奸细,都想拿到那一千两的赏银。

第481章 真相大白

    “哼,你私下与黎利议和,将交州府以南的州府给了黎利,卖国求荣,实在是罪该万死,人人得而诛之!”吴倩面罩寒霜地瞪着李云天,咬牙切齿地说道,一副对李云天恨之入骨地样子。

    “哈哈……”李云天闻言顿时笑了起来,他就知道吴倩将他当成了出卖大明利益的卑鄙小人,而这将直接给占城国带来灾难。

    可以预想的是,黎利一旦在交趾站稳脚跟,那么下一步必将南下攻打占城,以报占城国趁着明军平定安南时抢占安南国南部地区之仇,进而夺取占城的土地。

    因此,占城国是最不希望看见黎利赢得交趾这场战争的人,经历了交趾战火的磨砺后,占城国的军队将无法抵挡住黎利手下叛军的攻势。

    在外界看来,明军在李云天的率领下奋起反击,经过攻克安梁县城、落叶坡伏击战和收复谅江府三场胜仗在交趾站稳了脚跟,与叛军形成对峙之势,使得叛军不敢轻举妄动。

    可李云天知道吴倩绝对不会这样想,她肯定猜到了明军和叛军之所以停战是因为定南将军和黎利之间有秘密协议,否则自己也不会去小河镇见黎利,更不会发生情形颇为诡异的清化大撤退,以及明军轻取谅江府的事情。

    故而吴倩误会了他要与黎利议和,所以为了占城国的未来吴倩要想办法除掉定南将军,然后嫁祸给黎利,使得大明继续对交趾用兵,一举将黎利铲除。

    “吴姑娘,你认为黎利值得本官亲自去小河镇与他议和吗?”笑完后,李云天饶有兴致地望着面罩寒霜地瞪着自己的吴倩,颇为玩味地问道。

    “这可是本姑娘亲眼所见!”吴倩冷笑了一声,声音冰冷地答道,“你们从清化城离开后本姑娘与叛军进了城,黎戈一反常态严令部下不准追击,而且据本姑娘所知叛军是毫发无损地撤出了谅江府,如果你没有与黎利议和的话这两件诡异的事情如何能发生?”

    “你说的没错,本官确实与黎利达成了停战协议。”李云天并没有否认吴倩所陈述的事实,于是不动声色地说道,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不过你为何断定本官卖国求荣,出卖了大明在交趾的利益?”

    “如果你不是卖国求荣,黎利岂会轻易放过你们,凭你们在交趾的那点儿兵力岂是叛军的对手?”吴倩冷冷地瞪着李云天,言语中充满了蔑视。

    “是呀,倘若不是本官去了一趟小河镇,恐怕现在交趾已经是黎利的天下了!”李云天闻言点了点头,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

    “哼!”吴倩以为李云天承认了,不由得冷哼了一声,咬牙切齿地说道,“当时如果知道你的意图,本姑娘绝对不会让你活着离开小河镇!”

    “吴姑娘,你有没有想过,若不是我们总兵大人孤身犯险,前去小河镇稳住了匪首黎利,叛军已然全部占领了交趾。”

    这时,立在一旁的雷婷再也按捺不住,忍不住开口说道,“交趾不过是一个偏远的蛮夷之地而已,你认为大明会为了它而大动干戈。”

    “实话告诉你,黎利已经向朝廷上了请降表,并且找来了一个安南国陈氏王朝的后裔,想让皇上封其为安南王。”说着,雷婷俏面含霜地盯着气鼓鼓的吴倩,“如果总兵大人与黎利硬扛的话,后果是什么你可知道?”

    吴倩闻言不由得微微一怔,隐隐约约她从雷婷的话中听出了隐藏的言外之意,不由得疑惑地看向了李云天,难道李云天这样做另有隐情?

    “交趾是我大明太宗皇帝开拓的疆土,岂可轻易舍弃,否则岂不是成为了千古罪人?”事到如今,李云天也不想在与吴倩兜圈子,面色一整,神情严肃地向她说道。

    “你是说……你在敷衍黎利?”吴倩的双目顿时满是惊讶的神色,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要知道李云天可是大明堂堂的定南将军,应该一言九鼎才对。

    “兵法有云,兵不厌诈,只要能得到最终的胜利,本官不介意个人的荣辱!”李云天见吴倩一副震惊的模样,于是微微一笑,淡定从容地回答。

    “可是……可是你当时在小河镇寝食难安,难道一切都是假的?”吴倩闻言回过神来,神情愕然地望着李云天,她可是清晰地记得李云天在小河镇时焦躁担忧的样子。

    “本官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黎利和阮焉又岂会相信本官?”李云天微微颔首,笑着开口反问了一句。

    吴倩怔了一下,要是李云天连她都骗不过的话还如何能对付黎利和阮焉这两只老狐狸,看来她大大低估了李云天的才智,微蹙着柳眉呆立在了那里,感觉自己实在是太笨了,竟然没能看穿李云天与黎利谈判的用意。

    “你说的可是真的?”沉吟了一下后,吴倩试探性地问向李云天,她有些不死心,想从李云天那里获得明确的答案。

    “千真万确。”李云天郑重其事地向吴倩点了一下头,随后眉头微微一皱,不无担忧地说道,“可惜的是,叛军现在羽翼已丰,实力雄厚,要想剿灭他们非一朝一夕之事。”

    “范兄……不,总兵大人,黎利的叛乱使得交趾百姓处于水火之中,我占城国国王愿意为大明效一份心力。”吴倩闻言眼前不由得一亮,连忙向李云天一拱手,不失时宜地娇声说道,“不过,占城国小势威,打不起如此重大的战事,希望大明届时能给我占城国以封赏,我占城国举国上下定当感激天朝上国之恩泽。”

    “吴姑娘,事关两国关系本官无权过问,不过本官会将占城国王的心意上奏给皇上。”李云天的双目闪过一道不易觉察的精光,随后不动声色地说道,“不知道贵国国王希望要何等封赏?”

    “交趾南部的顺化府和升华府本是我占城之地,后来被安南国国王恃强霸占,我国国王希望大明平定了交趾叛乱后能将此两地赏给我国,我国百姓必当不胜感激涕零。”

    吴倩闻言面色不由得一喜,压抑着激动的心情娇声向李云天提出了一个条件来,随后补充道,“届时,我国国王定当举全国之力前去征讨黎利。”

    “好,本官答应你。”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向吴倩点了点头,“如果贵国国王能帮大明剿灭了黎利,那么本官相信皇上定能对其赐予丰厚的奖赏。”

    “多谢总兵大人。”吴倩闻言双目顿时闪过一丝兴奋的神色,连忙向李云天拱手行礼。

    “举手之劳而已,况且本官也希望及早剿灭交趾的叛军,还交趾百姓一个安宁!”李云天闻言不以为意地向吴倩摆了摆手,随后想起了一件事情,沉声说道,“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本官空口无凭,倘若你国国王能亲自向朝廷上表,请缨平定交趾的叛乱,那么本官觉得这件事情也就变得容易了许多。”

    “这是自然。”吴倩想都没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毕竟这是两国之间的事务,李云天只是定南将军而已,管不了大明与西南诸国的邦交。

    “吴姑娘,你是否可以给出解药,救本官的替身一命。”李云天见状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宏声说道。

    “我这就去给他解毒。”吴倩这才想起了已经岌岌可危的那名假定南将军,不由得伸手拍了一下额头,然后急匆匆地前去给假定南将军解读。

    “大哥,你真的要把顺化府和升华府给占城?”等吴倩离开后,雷婷压抑不住心中的疑惑,试探性地问向了李云天,这好像并不符合李云天对中南半岛的规划。

    “大哥先前说过了,交趾是太宗皇帝为我大明开拓的疆土,大哥岂会将顺化府和升华府拱手送与他人。”

    李云天闻言顿时微微一笑,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天空中闪烁不停地繁星,淡淡地说道,“本官刚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所谓兵不厌诈,可她还是在贪欲的驱动下相信了大哥,这就怪不了大哥了,她乃异邦之人,大哥总不能跟她实话实说吧。”

    “大哥,难道你想就势拿下占城?”雷婷闻言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她就觉得李云天不会这样做,可惜吴倩心中太过执着,结果被李云天所骗,随后她猛然意识到了一件事情,顿时神情惊讶地望向了李云天。

    雷婷非常清楚,李云天对中南半岛势在必得,如今李云天将占城牵涉了进来,那么十有**是要趁着这次交趾的事情向占城下手了。

    不得不说,占城的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中南半岛的东南端,是大明与南洋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一旦将其拿下的话对大明大有裨益。

    “你说,如果黎利截获了占城国国王向朝庭上表,希望挥兵北上协助官军平定交趾的叛乱,他会作何反应?”

    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肯定了雷婷的猜测,沉吟了一下后望着夜空中的星辰看似有些漫不经心地问道。

第482章 顺手牵羊

    “截获?”听了李云天的话后,雷婷顿时就是一怔,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李云天的问题,由于占城国国王的上表一定是秘密行事,黎利怎么可能会截获,恐怕只有等到占城国出兵的时候他才会得知此事。

    “大哥,你的意思是……”随后,雷婷猛然明白了过来,意识到李云天要将占城国国王向朝廷上表的消息泄露给黎利,顿时神情错愕地望着李云天,很显然没有想到李云天会这样做。

    “妹子,中南半岛对我大明至关重要,大哥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拿下。”李云天转过身,冲着惊讶着的雷婷微微一笑,“记住,弱国无外交,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下挣扎生存。”

    雷婷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点了点头,她感觉李云天的言语中有着一丝无奈,知道李云天心里并不愿意欺骗吴倩,可是在面对大明利益的时候,李云天唯有以大明的利益为上。

    随着吴倩调制出了解药,那名假定南将军的病情稳定了下来,这使得李云天松了一口气,他可不希望对方给自己替死,届时心中将多出一份难以偿还的人情债来。

    那名带着吴倩进入府衙的老郎中很快就被放走了,老郎中是被吴倩逼着来府衙的,因为他的家人被吴倩的三名手下控制住,如果他不按照吴倩所说的做的话那么那三名手下将杀死他的家人。

    吴倩这次对李云天的袭击势在必得,她一直在暗中监视着那名假定南将军,只不过由于那名假定南将军护卫森严,她没有下手的机会。

    得知假定南将军要去桂林城后,吴倩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很显然回到广西境内后假定南将军的护卫一定会松懈,故而她提前一步赶到了与桂林符相邻的柳州府,准备在柳州城里向李云天下手。

    经过对柳州城地形的勘察后,吴倩将行刺的地点选在了城里那家柳州知府和柳州卫指挥使给假定南将军摆接风宴的酒楼。

    说起来这并不是吴倩手下的人有多能干,而是那个酒楼已经提前接到了柳州知府和柳州卫指挥使要在那里给李云天设宴的消息,提前进行了准备,也就泄露了消息。

    由于柳州城是柳州府的治所,治安一向良好,故而谁也想不到会有人竟冒着杀头的危险行刺假定南将军,进而被吴倩派去的刺客得手。

    本来吴倩想着等柳州城风声过了再离开,可是柳州城里的府衙差役和卫所士兵以及百姓们在李云天一千两银子的悬赏下疯狂地四下搜寻,她和手下的藏身之地随时都有暴露的危险。

    面对全城戒严的严峻局面,吴倩知道自己这次无法离开柳州城,为了防止假定南将军被柳州城的名医救活,她决定抢先下手,进入府衙彻底了结假定南将军的性命,将这件事情栽赃在黎利身上。

    因此,那个老郎中就成为了吴倩的目标,被逼着来到了府衙,府衙里的柳州知府和柳州卫指挥使正为了假定南将军的事情急得团团转,想也不想就让老郎中进来。

    由于老郎中是柳州城本地人,加上年龄又大,故而秦昆也没有产生怀疑,如果不是李云天看出了其中的破绽,那么假定南将军可就必死无疑了。

    为了安抚柳州城的百姓,第二天上午,府衙的人在大街小巷都贴出了告示,告诉百姓们假定南将军在老郎中的妙手回春下已经安然度过了危险期,同时将行刺同谋者的悬赏提高到了两千两,使得城里的百姓为之沸腾。

    两千两银子,这在柳州城可是一笔巨额资金,足以让人买上一栋豪宅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因为假定南将军被行刺后身体虚弱,所以李云天就在柳州城里待了几天,等他的身体调养好后才启程。

    在此期间,吴倩已经被李云天派人送出城去,带着手下的人急匆匆赶回占城,让占城国王向大明朝廷上表协助剿灭交趾的叛乱。

    李云天此时已经知道了吴倩的真实身份,虽然他早就猜到吴倩在占城国身份尊贵,可是没有料到吴倩竟然会是交趾五大酋长之一的多格萨大酋长的千金,本名为娜莎,在交趾话里是大海的意思。

    由于多格萨大酋长年轻的时候曾经在南京国子监求学,故而在那里娶了吴倩的母亲,这也是为什么吴倩是混血儿的原因。

    十岁前,吴倩一直在南京城度过,十岁后回到了占城国多格萨的领地,在多格萨的要求下学会了占城话和交趾话,由于聪明伶俐深受多格萨的溺爱。

    多格萨大酋长的领地在占城国的最南部,有着中南半岛最繁华忙碌的港口――多海港,大明与南洋诸国商人在进行海上贸易的时候都要在此停留,补充食物和水源,甚至进行货物交易。

    因此,多格萨大酋长的领地是占城国最富裕的地区,这使得多格萨在占城国政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黎利起兵叛乱前多格萨并不担心,毕竟与大明相比黎利的力量十分渺小,在他看来终究会被大明所剿灭。

    不过,随着交趾战局的发展,多格萨敏锐地意识到了形势的严峻,尤其是黎利竟然击溃了柳升的十二万明军主力,使得他大吃了一惊。

    所谓居安思危,虽然多格萨的领地与交趾相隔甚远,可一旦黎利在交趾掌权的话绝对会南下入侵占城国,这不仅因为双方之间的百年恩怨并不是那么容易化解的,更为重要的是交趾的北面是大明,黎利已经没有了北上拓展领土的可能,故而只能对占城国这个世仇动武。

    多格萨猜得没错,历史上黎利在交趾建立了安南国黎氏王朝后不断侵吞着占城国的领土,使得占城国的国力日渐衰弱,最终在十七世纪末灭国。

    在多格萨看来交趾的叛军既然能打败明军的主力,那么意味着叛军的战斗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占城国的军队军队无法抵抗,是占城国的一个心腹大患。

    因此多格萨不得不为占城国的将来着想,前去见了占城国国王,向他阐述了自己的担忧,这使得占城国国王深以为然。

    不过由于交趾的叛乱是大明的内部事务,即使占城国国王想帮忙也要得到大明的允许,而大明是中南半岛各国的宗主国,绝对不希望看见外力介入交趾战场,否则大明的颜面何存?

    因此,如何能让大明同意占城国出兵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一不小心还会将大明触怒。

    就在多格萨和占城国国王为此感到棘手的时候,大明那边传来了一个令两人倍感震惊但又欣喜若狂的消息,宣德帝竟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宣布再度派兵去交趾平叛,统兵官是在去年平定汉王叛乱中立有大功的镇武伯,亲率十万精锐骁武军前来交趾。

    这一下,多格萨和占城国国王看到了剿灭黎利的希望,同时也向趁机从中渔利,占有顺化府和升华府。

    由于大明和交趾之间的信息不畅,两人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李云天已经到了宣化府,故而两人经过商议后决定派遣一名身份足够尊贵的特使前去明军控制的地区见李云天,试探李云天对交趾出兵一事的看法。

    因为此次事务事关重大,又要想方设法说服李云天同意占城国出兵,故而人选至关重要。

    最后,多格萨想到了吴倩,聪明伶俐的吴倩在南京城生活了十年,与李云天之间的沟通并没有问题。

    而且,吴倩是一名美女,美女通常都会在与男人打交道中有着天然的优势,是一个最佳人选,路上的时候也不容易引起叛军的怀疑,谁会怀疑占城国会派这么漂亮的一个女奸细前来?

    尤为重要的是,紧要关头的话吴倩可以牺牲色相来引诱血气方刚的李云天,以此来达到占有顺化府和升华府的目的。

    在占城国利益和吴倩之间,对吴倩溺爱有加的多格萨选择了前者,他一定要将黎利这股叛军剿灭,同时得到顺天府和升华府,因为这两个府的土地是交趾南部和占城国北部最为肥沃的地区,可以养活占城国众多的百姓。

    多格萨在大明多年,深谙大明官场的事务,他知道李云天是宣德帝最为宠信的大臣,因此只要李云天向宣德帝上奏,调用占城国士兵“阻挡”黎利南逃,那么大明的颜面无疑就保住了,宣德帝十有**会答应占城国出兵。

    吴倩是一个聪明的女孩,他知道自己身负重任,故而不敢有丝毫大意,一路上小心谨慎,可惜还是在风木镇出了事,进而意外遇见了李云天。

    当李云天表示愿意派人送吴倩去太原府的时候,由于她怀疑李云天前来小河镇是与黎利进行谈判的,因此就没有前去太原府,想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一直跟着李云天到了清化府。

    后来发生的明军清化大撤退和明军攻占谅江府的事情使得吴倩确定了定南将军要与黎利谈和,这无疑对占城国不利,因此她就把心一横,策划出了对假定南将军的刺杀。

    假定南将军入城的时候吴倩就在街道两旁的百姓中,并没有看见行事低调躲在马车里的李云天,因此还以为李云天没随假定南将军前来,不成想会在府衙遇上。

    此时此刻,满心欢喜地回占城国报信的吴倩绝对不会想到,她将给占城国带来一场大战祸。

第484章 化解心结

    在广西布政使司衙门大门前几名门卒诧异的注视下,柳雯晴和她的侍女珠儿被一名骁武军的军士请了进去。

    等两人进入院里后,几名门卒立刻聚在一起嘀嘀咕咕地议论着柳雯晴的身份,私下里猜测着这名美艳卓绝女子与李云天之间的关系,纷纷暗中感慨李云天有如此好的桃花运,结识的女子一个比一个漂亮。

    “柳姑娘,你怎么来了?”由于柳雯晴的眼睛不好,李云天于是在小院的院门处等着她,见她被珠儿扶着走来,于是抬步迎了上去。

    雷婷跟着李云天的身后,好奇地打量着柳雯晴,眼神中流露出了怜悯的神色:像柳雯晴这种令人一见就感到怜惜的美人眼睛竟然看不见,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李大人,小女子是特意来找大人的。”柳雯晴闻言莞尔一笑,开口说道。

    “找我?”李云天微微一怔,显得颇为错愕,他还以为柳雯晴在广西有什么远亲。

    雷婷也面露诧异的神色,万万没有想到柳雯晴跋涉千里来广西竟然为了见李云天,据她所知李云天与柳雯晴虽然在外界看来关系有些暧昧,但两人之间清清白白,好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难道柳雯晴有事情要求李云天。

    “不知大人是否方便,小女子有话要对大人说。”或许是说话太过直接,柳雯晴的脸颊浮现出了一丝娇羞的红晕,神情羞涩地说道。

    “柳姑娘请。”李云天回过神来,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领着柳雯晴和珠儿进了客厅。

    “李大人,小女子的话不方便让外人听见,大人可否让他人回避?”进了客厅,柳雯晴不等李云天开口请她在一旁的座椅上落座,率先向李云天提出了一个条件。

    李云天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不清楚柳雯晴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对他说,于是向跟在身后的雷婷微微颔首。

    雷婷明白李云天的意思,向屋里的两名侍女挥了一下手,领着她们出去了。

    不仅雷婷等人,珠儿也跟着离开了,走的时候顺手关上了房门,这使得雷婷不由得打量了珠儿一眼,感觉珠儿和柳雯晴的举动显得有些怪异。

    珠儿见雷婷望着她,连忙躬身向雷婷行礼,她一眼就看出雷婷是女人,能女扮男装待在李云天身边足以说明雷婷在李云天心目中的重要。

    雷婷的目光落在了紧闭的房门上,隐隐约约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种预感与灾祸无关,而是出于女人的一种内心的敏感。

    “柳姑娘,这边坐。”客厅里,李云天见柳雯晴立在那里,于是走上前想指引着她在一旁的椅子上落座。

    “李大人,都过了这么长时间了,你心中还是对小女子有芥蒂?”出乎李云天的意料,他刚走到柳雯晴面前,柳雯晴忽然抬起头望着他,幽幽地说道,双眸中充满了无比的哀怨。

    “你……你的眼睛?”李云天见状吃了一惊,不无愕然地望着柳雯晴,他好像感觉柳雯晴能看见他。

    “托李大人的福,小女子的眼睛已经被太医治好了。”柳雯晴闻言双目流露出一丝复杂的神色,有些凄然地向李云天一笑,“有时候小女子倒希望眼睛永远也不好,这样的话你至少还会牵挂我。”

    “柳姑娘……”李云天闻言顿时感到无比尴尬,他越是怕什么就来什么,正如柳雯晴说的那样,只要柳雯晴的眼睛一好他也就不觉得拖欠柳雯晴什么了。

    “李大人,小女子之所以来广西就是想问问李大人,为何要对小女子敬而远之,小女子虽然是汉王保的媒,但小女子根本就与汉王无任何瓜葛。”

    柳雯晴知道李云天想解释什么,于是打断了他的话,神情黯然地盯他的眼睛,“小女子想知道,李大人是否是因为汉王的事才疏离小女子,想要因此避嫌,如果是的话小女子也就绝了心中的念想。”

    “柳姑娘,你在平定汉王的叛乱中立有大功,我又岂会因为汉王而疏离你!”

    李云天万万没有想到柳雯晴问的如此直接,一时间显得有些进退维谷,不知道如何是好,见柳雯晴的目光中充满了无比的幽怨,他迟疑了一下,郑重其事地向柳雯晴道出了心中的实情:

    “实不相瞒,我已经派人去太原府文安县查过你的身世,听闻你的二娘之所以发疯与你有关,我岂能不敬而远之。”

    柳雯晴在平定汉王叛乱中立有两个大功,一个大功是在原山东都司靳荣的家中向前来会报汉王已反的御史李浚报信,提醒李俊靳荣与汉王有染,进而使得李浚连夜翻墙逃走,进而躲过了靳荣派来暗杀他的手下。

    没错,当时那个在靳荣府上向李浚通风报信的人就是柳雯晴,柳雯晴去济南城并不仅仅是想趁机接触李家在济南城的家人,尤为重要的是她已经料到了汉王必反,因此想要撇清自己与汉王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她和李云天才有可能。

    由于柳雯晴能弹一手好琴,故而成为了靳荣府上的乐师教习,教授女眷们抚琴。

    因为柳雯晴双目失明的缘故,靳荣对她很放心,故而她在靳荣府上也很自由,谁也不会想到柳雯晴的眼睛已经在太医的医治下逐渐好转。

    柳雯晴前去靳荣的府上自然有着目的,汉王要是想要造反,山东都司必须首先被汉王拿下,所以她才想办法混了进去,暗中等待着机会,结果发现了金融与汉王的密使暗中往来的事情。

    说起来柳雯晴在靳荣府上吃了不少苦,她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自然少不了引发府中男人们的觊觎,有些男人不由得对她动手动脚地占着便宜。

    不过,自从靳荣府上的人得知汉王曾经给她和李云天保过媒的事情后,那些男人们就打消了占柳雯晴便宜的念头,无论是汉王还是李云天他们都惹不起。

    第二个大功也与靳荣有关,在靳荣准备发兵控制济南城的前夕,柳雯晴让珠儿前去给济南布政使报信,使得济南布政使和按察使抢先一步下手,将靳荣控制住,确保了济南城的安危,否则山东将成为汉王的天下。

    凭借着这两个大功,柳雯晴得到了宣德皇帝封赏,被诰赦为正六品的安人,享有了朝廷的俸禄,成为了大明的一名命妇。

    也因为此,柳雯晴彻底摆脱了汉王亲信的嫌疑,因此李云天岂会因为汉王曾经给柳雯晴保过媒而疏远她。

    真正令李云天心中感到不安的是他从太原府文安县打听到的一些关于柳雯晴的事情,很显然,柳雯晴之所以能被汉王选中并非没有原因的。

    根据李云天的手下打探来的消息,柳雯晴母亲早丧,后来她的父亲续了弦,成为了她的二娘。

    像大多数继母一样,二娘非常讨厌自小就聪明伶俐的柳雯晴,但是由于柳雯晴父亲对她甚是宠爱,她也不敢轻举妄动。

    或许是由于失去母亲的缘故,柳雯晴很早就开始懂事,她察觉到二娘不喜欢她,因此也就避免与二娘接触。

    原本双方相安无事,可是自从柳雯晴的双目失明后,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简直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很难想象当时只有十来岁的柳雯晴会与二娘爆发出激烈的冲突。

    然后发生的事情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不仅二娘无缘无故地疯了,就连二娘带来的在柳府做管家的表弟也下落不明,那些曾经跟着二娘狐假虎威的下人更是受到了严惩,整个柳府被柳雯晴所掌控。

    文安县的百姓中纷纷传言,柳雯晴的二娘是被她给弄疯的,而且二娘的表弟已经被柳雯晴让人给杀了。

    也正是因为此,汉王看中了柳雯晴的心机,这才保了她与李云天的这个大媒,瞪着柳雯晴大闹李云天的后宅。

    可惜的是,李云天却没有上当,虽然他当时并不清楚柳雯晴的底细,但是直觉告诉他汉王保的大媒不能要,故而与周雨婷上演了一出“妻管严”的好戏来,顺利从中脱身。

    后来,李云天得知了柳雯晴的背景,自然要对她敬而远之了,他可不希望自己的后宅因为柳雯晴而乱起来。

    “没错,是我把那个恶毒的女人给逼疯的,那个恶毒的女人不仅毒瞎了我的眼睛,而且还与她的表弟狼狈为奸,做下了苟且之事,竟然想要暗算我爹谋夺家产。”

    柳雯晴见李云天提到二娘,双目顿时为之一黯,她早就想到了李云天心结所在,以李云天的谨慎必定探查她以往的经历,随后她咬了咬嘴唇,神情凝重地望着李云天,言语中充满了一丝无奈,但更多的是决然:

    “我并不想她发疯,也不想让人杀了她的那个姘头表弟,但我不这样做的话她和那个姘头就会害了我爹,谁要想害我家人,我绝对不会放过他!”

    李云天无比震惊地望着一脸决绝的柳雯晴,他万万想不到这件事情里面竟然会有着如此复杂的隐情,更想不到当时只有十来岁的柳雯晴竟然会让人杀了她二娘的那个姘头表弟,这已经出乎了他的意料,看来柳雯晴小时候有着复杂的经历,使得她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成熟和果决。

第485章 独霸天下的造船业

    “你一定认为我是一个恶毒的女人吧!”见李云天愕然望着自己,柳雯晴心中顿时往下一沉,李云天此时的反应比她想象的还要糟糕,随后凄然一笑,神情无比失落,抬步走向了房门。

    柳雯晴是一个聪明的女子,虽然李云天还没有明确表明态度,但在她看来此情此景已经毋须李云天多言了,李云天做做出的反应已经表明不会接纳她这种有着如此“恶行”的女人。

    见柳雯晴失魂落魄地走向门口处,李云天猛然回过神来,他看得出来柳雯晴现在伤心欲绝,对他的感情毋庸置疑。

    迟疑了一下,李云天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快步上前从身后拥住了柳雯晴,紧紧地将她搂在了怀里。

    柳雯晴没有想到李云天会有如此举动,身子顿时就是一颤,随后眼眶一红,泪水顺着脸颊滚了过来,此时无言胜有声,李云天的这个举动已经表明了一切。

    “你愿意当我和婷儿她们是家人吗?”李云天俯身凑到柳雯晴的耳旁,低声问道。

    “嗯!”柳雯晴没有丝毫犹豫,使劲地点着头,自从李云天当年为了救她而硬扛安义候古大勇时,她就已经将李云天当成了自己的最亲密的家人。

    “等我平定了交趾的叛乱后就给皇上上奏,请皇上赐婚,咱们的亲事一定要在京城办得热热闹闹。”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在柳雯晴的脸颊上吻了一下,沉声说道。

    “嗯!”哭得梨花带雨的柳雯晴闻言微微一怔,随后面色一喜,泪水再度汹涌而出,她此时由于太过激动已经无法说出话来,只是在那里点着头。

    对柳雯晴来说,幸福来的实在是太突然了,李云天不仅出人意料地接纳了她,而且还要给她一场盛大的婚礼,如果宣德帝赐婚的话,那么柳雯晴和整个柳家都会感到无上的荣耀,她也能一举在李宅站稳了脚跟。

    李云天一脸怜惜地将柳雯晴搂在怀里,虽然柳雯晴的心性可谓是他所见过的女子中最狠的,小小年纪就让人杀了她二娘的姘头表弟,而且还逼疯了她二娘,但事出有因,也不能全怪柳雯晴。

    促使李云天接纳柳雯晴的是柳雯晴最后的一句话,为了保住家人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打动了李云天,他相信柳雯晴知道轻重,能很好地融入到李府的后宅中。

    柳雯晴这次来就是为了向李云天摊牌,作为一名女孩她可是鼓起了莫大的勇气,并且放下了矜持和颜面,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很清楚自己与李云天之间有一道心结,如果不把这个心结打开的话两人将终生无缘,此次李云天交趾之行危机重重,连身为总兵官的柳升都战死了,足以说明交趾战局的恶劣。

    万一李云天在交趾有个意外,那么柳雯晴可就连向李云天表明心迹的机会都没有了,故而她毅然南下,想要去交趾找李云天。

    柳雯晴已经想好了,如果李云天拒绝了她,那么她就遁入空门,与青灯古佛为伴,彻底了却红尘的俗缘。

    既然柳雯晴这次费尽千辛万苦来了广西,自然就不打算回去,准备留下来帮李云天,大不了两人死在一起。

    其实,柳雯晴开始时本可以装作她仍未复明来博取李云天的好感,不过最后她还是放弃了这样做,不想欺骗李云天,也因此获得了李云天信任和好感,李云天并不希望自己的女人对他耍心机。

    作为平叛大军的主帅,李云天的身边很显然并不方便出现女人,否则雷婷也就不会女扮男装了。

    因此,经过慎重的考虑后他决定交给柳雯晴一项艰巨的任务,现在李云天的手边严重缺人,他需要一个值得信赖又有能力的人来完成这项任务。

    晚上,李云天在府中给柳雯晴摆宴,给她接风洗尘,在座的除了雷婷外只有一名客人,这名客人就是先前与李云天在客厅里谈话的那名正五品文官。

    那名正五品文官并不是广西和交趾的官员,他来自南直隶,名叫方有节,是工部的一名郎中,不过并不负责工部衙门各司的事务,而是专管南京龙江关的龙江船厂。

    龙江船厂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造船厂,地处南京龙江关(今下关)附近,西接长江,东邻秦淮河。

    明代李昭祥的《龙江船厂志》中对龙江船厂有过记载:“洪武初,即都城西北隅空地,开厂造船”。

    龙江船厂地域广阔,船只造成后可以直接在长江下水,而且分工细致,除船身主体工厂外,还有细木、油漆、铁件、艌作、蓬作、索作、缆作等作坊,有着世界上最为先进和复杂的造船工艺。

    其中,龙江船厂最为有名的要数其下设的龙江宝船厂,专门为郑和下西洋制造大型高级海船――郑和宝船,工匠都是闽、粤、江、浙等地征调来的技术娴高超的匠户,达到了四百多户,是龙江船厂最为机密的部门。

    据史料记载,龙江宝船厂的船坞宽约70米,长在500米以上,西连长江,像一个巨大的河道。

    由于中世纪的船身都是木材结构,主要由杉木、松木、柚木、格木、娑罗双树、锥木、杯裂香和柿木8种树木来建造,因此中间要用铁钉固定,不经拉扯,所以要选在靠江的地方建造船厂。

    建造郑和宝船时,先要堵住船坞与长江之间的闸门,当船坞里建好郑和宝船后,等潮水来时再打开闸门,引进江水把船舶漂出去。

    从船坞的长宽来推测,当时建的郑和海船已经能达到四十多丈长、十八丈宽。

    船厂的督造官员中除了一名专职造船事务的工部郎中外,还有员外郎、主事、提举,帮工指挥等官员,仅仅下设的厢长、作头等低级班头就将近百名。

    为了造出足以在海洋上航行的海船,造船制舶的工匠由朝廷从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及江苏等地的工匠中调来,分工细致,协同合作,下编四厢,每厢分为十甲,每甲设甲长,统管十户:

    一厢分为船木、梭、橹、索匠;二厢分为船木、铁、缆匠;三厢为艌匠;四厢分为棕、篷匠。

    另外,船厂里还有内官监匠,御马监匠、看料匠、更夫、桥夫等人员,有着一套无比庞大复杂的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明初的造船业十分发达,民间造船厂主要生产小型的****船只,大船的制造由官府主导,其制造工艺和技术稳居世界造船业的龙头地位。

    除了南直隶设有龙江船厂外,大明还在福建的福州设有五虎门船厂,广东的新会设有东莞船厂,其他的地方,如太仓、临清、直沽、辽东吉林等地也都设有造船厂,造船的种类有海上远航用的大型海船,也有海上或江河作战用的战船,以及运粮的浅船和航行在江河的快船等等。

    在大明的诸多船厂中,排在第二位的自然就是福建福州的五虎门船厂,其设立是洪武皇帝用来防御倭患,专门生产对抗倭寇的海船――福船。

    《明史?食货志》有过记载,说福船“能容百人,底尖上阔,昂首尾高,舵楼三重,帆桅二,傍护以板,上设木女墙及砣床。中为四层,最下实土石,次寝息所,次左右六门,中置水柜,扬帆炊爨皆在是。最上如露台,穴梯而登,傍设翼板,可凭以战,矢石火器皆俯发,可顺风行”。

    而广东新会的东莞船厂则排在第三位,制造的“横江船”和“乌槽船”也是海上的战船,名为“广船”,船体的灵活性和坚固性超过福船。

    至于其他地方的造船厂,生产最多的自然是江河湖泊中的运输船只,毕竟明初的时候以内陆河流的船业为主。

    尤为重要的是,永乐帝迁都北京运送粮食的漕船需求量大增。

    运粮的漕船分为两种,一为遮洋船,一为浅船,前者用于海运,后者用于河运。

    据《明会典》卷二百的记载,明初粮船最多时达到一万零八百五十五只,其中遮洋船三百四十六只,浅船一万零五百零九只。

    方有节当然不会是无缘无故地出现在这里,李云天离开京城前往交趾平叛的时候向宣德帝提了一个条件,那就是为了确保交趾与南海诸国海上贸易的顺利进行,他要打造新型海船来抵御海上的海盗,希望宣德帝将龙江船厂从工部划归到讲武堂的名下。

    而且,李云天向宣德帝打了包票,所有的建船资金都由讲武堂自行筹集,不要户部一分一毫的银子。

    自从永乐十九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由于大明国库空虚,一时间再也没有精力组织起第七次下西洋,向西洋诸国宣扬大明的国威,再加上大明的禁海令,这使得龙江船厂的处境每况日下,成为了一块鸡肋,处于无船可造的尴尬境地。

    由于龙江船厂的工匠加上家眷有上万人,如何养活这些人已经成为了工部的巨大负担,故而李云天的提议很快就被工部的人同意,趁机甩掉了这个沉重的包袱。

第486章 试行董事局

    李云天去年出征时,龙江船厂并入讲武堂的相关事宜就已经开始进行,时至今日讲武堂已经完成了对龙江船厂的整合,其中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船厂官员的人事变动。

    既然龙江船厂已经成为了讲武堂的下属产业,那么李云天自然要把讲武堂的人安排在龙江船厂的显要职务上。

    不过,李云天并没有撤销龙江船厂那些大大小小官员的职务,例如专门负责造船事务的工部员外郎、主事、提举等官员,以及帮工指挥、厢长和作头等低级官吏、班头悉数留任。

    他采取了改变龙江船厂权力构架的方式使得讲武堂派下来的人员掌握了龙江船厂的大权,不仅在龙江船厂成立了一个最高衙门――龙江船厂董事局,而且将船厂原先的管理体系打散重编,在董事局下面设立了设计司、建造司、采购司、后勤司、保安司和政务司六大部门。

    其中设计司负责船舶的设计,建造司负责建造,采购司负责物品的采买,后勤司复杂保障生活、保安寺负责安全、政务司负责对外事务并协助董事局管理龙江船厂。

    在这六大部门中,职权最重的自然是政务司,而责任最重的非建造司莫属。

    按照李云天的设置,六大司的最高长官为司长,从五品的武职,副司长是正六品的武职,下属各部门的官员的官阶依次下调。

    龙江船厂原来的官员和工匠主要集中在设计司和建造司里,毕竟他们是专业的造船者,讲武堂的人无法取代,而且设计司和建造司的司长也都由原来的船厂的工部主事担任。

    至于政务司、采购司、后勤司和保安司的官吏基本上都是李云天从讲武堂政务堂下辖的农厅、户厅、礼厅、军厅、工厅和刑厅里调派过去的,他们是李云天掌控龙江船厂的核心力量。

    虽然李云天做出了让龙江船厂的官员悉数留任的决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纳入讲武堂的麾下,从文官变成武官。

    因此,方有节的副手,协助他处理龙江船厂事务的一名工部员外郎,以及两名工部主事和数名工部的官吏选择离开,调回工部候任。

    在工部往龙江造船厂派遣的督造官中,正六品以上的一共有六个人,既一名正五品的工部郎中、一名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和四名正六品的工部主事。

    随着那名工部员外郎和两名工部主事的离去,龙江船厂的上层权力机构可谓轰然倒塌,这倒给李云天的人事安排提供了不少便利。

    其实,李云天本以为方有节也会选择离开,毕竟文官们历来轻视武官,以方有节的资历回到工部后肯定能外放一任知州乃至知府,万万没想到他会留下来。

    后来李云天才知道方有节自从进入工部后就一直在龙江船厂任职,在龙江造船厂有着非常高的威望,由于他对龙江船厂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故而宁愿舍弃文职而加入武职。

    正是在方有节的劝说下,另外两名工部主事才选择留下,这无形中启动了稳定龙江船厂民心的作用。

    鉴于方有节在龙江船厂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李云天于是让他担任龙江船厂的厂督,全面负责龙江船厂的事务,给了他很大的权限,专门负责与龙江船厂董事局沟通。

    龙江船厂董事局一共有五名董事,其人员组成为一名皇族、一名讲武堂官员、一名南京工部官员、一名南京户部官员和一名南京都察院官员。

    在李云天的设置中,董事局是龙江船厂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审核龙江船厂的重大事务,但是不参与到龙江船厂的日常管理事务中去。

    每当遇到重大经济和政务上的决策时,作为龙江船厂厂督的方有节都要向董事局进行汇报,阐明其中的利害得失关系,然后五名董事局董事进行表决,如果超过一半人同意就可以执行这项决策。

    由于皇族成员身份尊贵,故而在董事局中担任负责召集事务的总董事,主持董事局会议的召开,但是手中的权力与其他四名董事相同。

    李云天之所以要在方有节头上设立一个董事局,是为了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监督和制约体系,如此一来龙江船厂可进入良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龙江船厂董事局的董事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上的,李云天每年都会董事局所决定的政策进行评估,如果评估不合格的话其中的一些人要被撤换,并且受到惩罚。

    之所以李云天选择了南京户部、南京工部和南京都察院的官员来担任董事,不仅因为他们是各自领域的专业人员,能对方有节的提出的决策进行专业的判断,还有另外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他们住在南京城,距离龙江船厂很近。

    很显然,龙江船厂董事局的董事们只有开会的时候聚在一起,故而平常都有各自的事务要做,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很方便快捷地来龙江船厂。

    虽说李云天搞出了董事局这个一个新鲜的机构,但是由于现在的环境并不适用于董事局的发展,毕竟那些董事不是龙江船厂的股东,所以李云天将龙江船厂事务的最终决定权收归在了他的手里,必要的时候将行使讲武堂在龙江船厂事务上的一票否决权。

    说到底,龙江船厂董事局只是一个监督机构而已,并不是监管部门,李云天要充分预测到其中的风险,并加以掌控。

    方有节这次前来见李云天是向他禀报龙江船厂的整合事宜,经过大半年的忙碌龙江船厂六大司已经开始正常运作,生产一些内陆河流湖泊用的船只。

    不过,李云天让方有节前来并不是为了听从他的汇报,而是有重要的事务要交给他去办。

    给柳雯晴的接风宴氛围十分轻松、融洽,李云天与方有节谈笑风生,犹如一场家宴般,这使得方有节原本有些紧张局促的精神迅速得以放松,没想到鼎鼎大名的定南将军竟然如此平易近人。

    “方大人,既然龙江船厂的各项事务都已经理顺,那么本官可就要交给你们一个任务!”觥筹交错间,与方有节谈笑着的李云天忽然语峰一转,不动声色地望着他说道。

    “请总兵大人明示。”方有节闻言连忙向李云天一躬身,恭声回答。

    “方大人,你不觉得以龙江船厂的实力建造那些内陆河流的船只有些大材小用?”李云天并没有直接道明他的用意,而是拿起酒壶笑着给方有节倒了一杯酒。

    “总兵大人所言甚是,原本我龙江船厂的强项是打造海船,可由于朝廷禁海,近些年来只能依靠打造内陆河流的船只。”方有节连忙双手端起酒杯,脸上流露出一丝无奈的神色,当年打造郑和海船时的盛况仿佛就在他的眼前,那是何等壮观场景。

    “如今西夷诸国已经掀起了海外探险的热潮,极大促进了当地造船业的发展,我大明的造船术虽然独步天下,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李云天见方有节的神色有几分伤感,于是一边给自己的酒杯中倒酒一边笑着说道,“为了应对未以后来自海上的威胁,本官已经奏请了皇上,决定生产一种新型战船,进可攻,退可守。”

    “新型战船?”方有节闻言微微一怔,随后双目流露出惊喜的神色。

    李云天笑了笑,向坐在一旁的雷婷点了一下头,雷婷随即离去,不一会儿手里拿着一幅图走了过来交给了方有节。

    “总兵大人,这是……”图上画的是一艘船,模样看起来有些怪异,方有节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形状的船只,不由得狐疑地望向了李云天。

    画上的船的造型与大明现有的船只都不一样,有着三根桅杆,高船弦,前甲板低,船尾平,船首处有一块突起,犹如桨划船的撞角一般。

    尤为令方有节感到惊讶的是,这艘船每一层的船身上都开有数量整齐的小窗户,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的。

    “这叫三桅杆帆船,也是我水师未来的战船。”李云天知道方有节是第一次接触到画上的那种船只,于是笑着向他解释道。

    相对于大明的船只,三艘帆船的船体结构更加合理,它的三根桅能利用65度角以内的风行驶,并且在装载足够的生活必需品后可以在海上连续待上数月,甚至可以环绕地球航行。

    三桅帆船的出现改变西方社会在造船技术上落后于东方的历史,也使改变西方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随后的“地理大发现”与三桅帆船以及寻思发展的航海新技术密不可分。

    可以说,在航海家心目中三桅帆船的构造是最接近完美的,而船身上的那些小窗口自然是大炮用来发射炮弹的。

    船只拥有的庞大身体不仅给了大炮提供稳定的发射平台,同时高耸的船楼也为船上的士兵提供堡垒般的掩护,进而使得它在近战中获得了优势。

    其中,炮台的下面是货舱,而上面的船楼里住的是船队的相关人员。

第487章 寄以厚望的三桅战船

    历史上,三桅帆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西方在造船术上落后于东方的境况,使得西方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到主要的地位,随后的“地理大发现”也与它及航海新技术的使用密不可分。

    由于三桅帆船的设计十分完美,以至于航海家和造船家简直想不出它还有什么值得改良的地方,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尤其是由三桅帆船改造的战船和商船,驰骋于五大洲之间的辽阔海面上,掀开了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帷幕。

    与大明的郑和宝船相比,三桅帆船拥有更强的机动性和更快的速度,非常适合用来当做给运输舰队护航的战船。

    “总兵大人,为何要在船身开出许多的窗口?”虽然是第一次见到三桅帆船,但经验丰富的方有节一眼就发现这种有着流畅线条的新型帆船比大明的海船更加适合于远洋航行,不过有一点他不明白,抬头狐疑地望向了李云天。

    为了应对海上敌船的威胁,大明所研制的海船都着重打造船头部位,尤其是郑和宝船这种海上巨无霸,船头覆盖着厚实的护板,一旦与敌船交战就会用迎头撞上去,凭借着坚固的护板和庞大的船体将敌船撞散。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明中前期世界上以冷兵器为主,还没有大炮能被搬上船运用于海战,故而当爆发海战时用船头撞击敌船是一种重要的攻击方式。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船只像大明这样庞大和坚固,故而明初水师可谓横扫天下。

    然而,三桅帆船不同,这种船只的出现是为了搭载大炮,故而其主要的承力点在船身两侧而不是船头,作战的时候横着船身面对敌船,用船身上发射的密集炮击来撕裂敌船。

    方有节现在根本不会想到李云天会把火器搬到三桅帆船上,因此自然不清楚船身两侧为何会开一个个的窗口。

    “这些窗口是用来发射火器的,本官想把神机营的大炮安装在船上,如此一来就可以远距离摧毁敌船。”

    李云天见方有节神情疑惑,于是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说道,“不仅如此,它也能对岸上的敌军发动攻击,给我军登岸扫平障碍。”

    “火器?”方有节闻言双目顿时流露出震惊的神色,火器在大明属于珍稀武器,除了京城的神机营能配备外其余人等一律禁止私藏,否则以谋反论处。

    其实,由于火器的生产在大明属于绝密事项,而且懂得制造的匠户极少,还被集中起来从事生产制造,故而不要说平民百姓了,就是王公大臣也很难接触到火器。

    为了防止有人私下里偷盗火器牟利,神机营对火器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每把火器上都刻有编号,一旦丢失的话相关人等将受到严厉的惩处。

    在方有节看来,李云天的这个提议无疑将改变水师海战的模式,使得水师与敌船交战的时候不用再近距厮杀,而是远距离解决战斗:画上的这艘三桅帆船船身两侧上下两层都有供炮击用的窗口,一次齐射将给逼近的敌船造成致命的打击。

    “讲武堂已经在改进神机营的火器,五年之内必定会传来捷报。”李云天见方有节被自己的透露的消息所震撼,于是沉吟了一下,告诉了他一个绝密信息,郑重其事地说道,“本官希望,龙江船厂五年内能造出符合本官要求的这种三桅海船来!”

    “五年?”方有节闻言眉头皱了皱,随后向李云天点了点头,“总兵大人,依目前龙江船厂的技术,三年以内下官就能造出满足大人要求的这种三桅海船。”

    方有节并不是在夸海口,这种三桅海船最大的难度就是船身龙骨的承重,而龙江船厂由于有制造郑和宝船的技术和经验,故而只要经过一番改良就能解决这个难题。

    “不过,龙江船厂财力有限,没有多余的财物投入到这种船只的建造中。”随后,方有节眉头微微一皱,向李云天诉起苦来,说到底龙江船厂还是穷呀。

    “这个毋须你担心,本官会给你提供充足的资金。”李云天闻言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沉声说道,“只要你能造出令本官满意的船来,本官给你向皇上请功。”

    “下官谢过总兵大人!”方有节闻言顿时大喜过望,连忙向李云天拱手行礼,有了李云天的这句话,龙江船厂资金不足的窘境不仅能得以解决,而且他的仕途也会由于李云天向宣德帝请功而一片光明,宣德帝很显然会对他重赏,升官发财自然不在话下。

    李云天见方有节一脸的欣喜,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笑意,如果三年内能造出三桅帆船的话,大明的水师就能提前两年进行战术演练,看来讲武堂对火炮的研制必须要加快进度。

    研制新型火炮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难度主要在两点,一点是要冶炼出符合火炮性能的钢材,另外一点是炮弹的改良,是讲武堂司科院最重要的一个项目,由李云天亲自主抓。

    “有一件事情本官要告诉你,本官决定在龙江船厂董事局增加一名董事。”随后,李云天想到了什么,不动声色地向方有节说道。

    “总兵大人,如此一来董事的人数可就成为了偶数!”方有节闻言顿时微微一怔,立刻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有些愕然地望着李云天。

    龙江船厂董事局原本有五名董事,加上新增的一名就是六名,这意味着在投票表决的时候将出现三对三的局面。

    “这名董事是独立董事,平常的时候不参与投票,只有出现票数三对二的情形下行使投票的权力,而且一票顶两票。”李云天自然已经料到了这一点,于是微笑着向方有节解释,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三对三的情形了。

    李云天之所以设立如此特殊的独立董事一职,是因为他担心由于人为的因素,董事局的董事中会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毕竟现在的龙江船厂董事局其实也是一个小官场,并不是鼓动,而官场自然避免不了相互倾轧和党同伐异。

    因此,李云天设立了独立董事一职,即使要尽最大的可能避免董事们的争斗导致龙江船厂决策上出现重大失误,同时也是告诫各方他时刻关注着龙江船厂的局势,那名独立董事很显然是他的亲信心腹。

    而且,一旦龙江船厂董事局在表决中出现三对二的情形,意味着双方有严重的分歧,这个时候需要独立董事来最终拿主意,以免造成重大决策失误。

    “总兵大人,不知独立董事何时能到南京?”听了李云天的话,方有节顿时就意识到李云天的用意,不由得开口问道,他很想知道这名责权重大的独立董事会是何许人。

    “柳姑娘的二哥在南京城经商,本官用他作为独立董事。”李云天扭头望向了坐在一旁的柳雯晴,笑着说道。

    柳雯晴的二哥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真正幕后决定事务的人自然是柳雯晴了,只不过柳雯晴是女人,不方便抛头露面,因此就让她二哥代劳。

    方有节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多年,自然清楚李云天的意思,也明白了自己有幸前来赴宴的原因,忍不住打量了巧笑嫣然的柳雯晴一眼,原来柳雯晴是李云天派往龙江船厂的监督官,看来以后龙江船厂的事务他要多与柳雯晴商量。

    李云天注意到了方有节的这个举动,知道他意识到了自己的用意,嘴角顿时流露出一丝笑意。

    虽然柳雯晴是女人,但正因为这样,所以才更能游刃有余地周旋于龙江船厂的各种势力之间,最大限度地确保龙江船厂的利益,同时也是对各方势力的一种强力震慑。

    柳雯晴只在桂林城待了三天,然后就和方有节一同返回南京,说实话她其实愿意待在李云天的身份与李云天同生共死,但龙江船厂的事情是李云天作为操心的,而交趾的事情又都在李云天的掌控中。

    因此她唯有暂时压抑住对李云天的情感前往南京城,希望能助李云天一臂之力。

    柳雯晴并不是单枪匹马去南京城闯荡,讲武堂在龙江船厂的官员们将全力支持她,原因无它,就因为她是李云天的女人,所以那些官员自然以柳雯晴马首是瞻,这样无形中等于柳雯晴已经掌控了龙江船厂的局势。

    其实,李云天之所以这样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讲武堂下属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在他的调教下一个个年轻气盛,心高气傲,又都是同期从讲武堂毕业的学员,彼此间并没有人能够掌控局势,如果没有人能镇住他们的话肯定会惹出什么乱子。

    所以柳雯晴就被李云天“抓了壮丁”,虽然柳雯晴还没有名分,但她与李云天之间的关系在讲武堂的学员中早已经人尽皆知,如今李云天又让她去坐镇龙江船厂,那么柳雯晴在龙江船厂却无疑代表了李云天,进而使得讲武堂出身的官员们能凝聚在她的周围。

    李云天相信,以柳雯晴的聪明、城府以及果决,一定能游刃有余地化解龙江船厂所遇到的各项艰难事务,确保龙江船厂的顺利运转,给大明水师生产出性能更加优越和先进的战船来。

第488章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二更)

    自从来到桂林城后,李云天就一直待在了府衙里,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手头交趾和广西的公务,他这样做一是为了使得黎利放心,二来也是为了整顿广西的吏治。

    作为百越之地,广西山高林密、民族众多,生活着大量当地的百姓,明廷统称其为“番人”,故而从唐宋时起就难以管理,大明的官员更是谁都不想去这个荒芜之地前去做官。

    自从大明立国后,广西地界就不太平,时常发生番人的暴乱,使得大明疲于清剿。

    在李云天看来那些番人之所以暴乱,虽然原因各种各样,但是有一点无法忽视,那就是大明对两广和云贵这种历来被人们视为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了吏治散漫。

    李云天既然有幸成为了广西的总兵和巡抚,自然不会对广西纷繁复杂的事务视若无睹,因此首先拿广西的吏治来开刀,只有吏治清明了当地的局势才会稳定,农业和经济才能得以发展。

    不过,李云天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在广西整顿吏治,而是采用了文火慢炖的方式,先拿梧州府开刀,以此来震慑其他州府的官吏。

    很显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李云天要是想翻那些地方官员的旧账,恐怕广西各府县的衙门都要停止运作,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又有几个人能独善其身保持清白?

    李云天这次来广西并不是想要给那些地方官员算后账,而是想要发展广西的农业和经济,缓解番人对官府的敌对情绪。

    因此,惩罚那些地方官员并不是他的目的,只是威慑那些官员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他能彻底清查梧州府各个衙门的事务,那么自然也能查清其他州府中的龌龊事,这对当地的官员将是一个巨大的震慑。

    宣德三年七月初,李云天派往梧州府的讲武堂官员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查明了梧州府自知府以下众多官员暗中贪腐的事实,

    尤为令李云天感到震惊的是,有些官员的可以用胆大包天来形容,竟然将主意打到了给骁武军所筹集的钱粮上。

    根据在梧州府各府县的实地调查,为了给骁武军筹集在交趾平叛时所需要的军资,梧州府从民间一共收受了近十万两银子的钱粮。

    不过,这些钱粮在上缴时被层层克扣,最后到了李云天手里的时候只有区区的五千多两银子的钱粮。

    也就是说,梧州府知府给广西布政使司上报的筹集钱粮的数额只有总额的二十分之一,其他的钱粮都进了大大小小官吏的口袋。

    得知此事后,李云天当着广西三司主官的面是大发雷霆,当即下令处死了十余名贪墨严重者,数十名官员因此获刑被流配到西北充军,数百名官吏和相关人员受到了牵连,罢官的罢官,被判徒刑的被判徒刑。

    这使得整个广西官场为之震动,官员们对此是人心惶惶,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能将梧州府的事情查得如此清楚,更惧怕他雷厉风行的行事手段,将梧州府的官场可谓连根拔起。

    然而,出乎那些官员意料的是,李云天自从收拾了梧州府的那些官员后并没有再进行下一步的举动,而是向各州府下发了一道公文,以广西被匪患所扰为由,夏粮和秋粮只征收一半,不得增收新的田赋,并且免除广西一年的丁税

    李云天在公文中着重指出,对于以往欠缴的农户实行“挂账”,允许其在五年内将所拖欠的田赋补齐,各地衙门不等催逼。

    而且,李云天的这道减免田赋丁税的公文不仅适用于官府,而且也适用于当地的地主们,让他们不得向佃户们收受今年的田租,佃户们可以在五年内还上今年的田租。

    此道公文一下,广西各州府的官员们是一片哗然,如此一来他们不仅今年的田赋只能收取一半,而且还失去了丁税,地方衙门里的收入将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

    虽说各地州府的官员私下里对李云天的这道公文不满,但是无人敢提出来,只能自认倒霉,老老实实地想办法来弥补因此而造成的损失,以维护各地衙门的正常运转。

    李云天早就料到那些官员只会暗地里发牢骚,一来他的这道公文乃是与民休息之举,符合大明的国策,同时也是他身为广西巡抚的职责,二来梧州府那些官吏的下场历历在目,谁吃饱了撑得去招惹李云天,万一李云天下令严查,恐怕他们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再者说了,各地府县都有小金库,再加上各地的官员都想息事宁人,不想把事情闹大了,因此暗中拿出一笔银子来补贴衙门,这样一来即使一年不收赋税各地衙门也能运作下去,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们就权当是花钱消灾了。

    况且,广西各府的知府也不会允许下属们就此事闹腾起来,因为他们已经从广西的两位布政使那里得到了暗示,此事过后李云天将对以前发生的事情既往不咎,否则……

    李云天并没有说那些反对这道公文的官员会有何下场,不过听闻李云天当时冷哼了一声,将一旁的茶杯摔碎在了地上,这立刻使得大家噤若寒蝉,谁都不会忘了李云天拥有着先斩后奏的大权。

    故而,各个府的知府已经早早地放下话去,如果谁做出了什么不明智的举动,那么不用李云天动手首先就要面对他们的怒火。

    广西的百姓们得知了李云天这道减免田赋丁税的公文后自然是欢欣鼓舞,看来今年他们能有好日子过了,对这位新来的巡抚好感倍增。

    其中最为郁闷的要数广西的那些地主们,由于李云天的这道公文他们今年将无租可收,但又无可奈何,毕竟李云天只是让他们缓收田租而已,而且牵扯上了广西的匪患。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这个巡抚与以往朝廷派下来的不同,虽说是文官出身,但却以战功得以进封伯爵,在交趾战场上三战击退了交趾叛军,身上有着一般文官所没有的杀气,足以令人心悸。

    远的不说,梧州府那十几名被砍了脑袋的官员就是最好的例证,预示着这位年轻的定南将军杀伐果决,招惹上了他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一年的田租对那些地主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正李云天也在广西待不长,等他走后再想办法从那些佃户手中加量收回田租。

    不过,也有那些平日里飞扬跋扈惯了的地主们依旧我行我素,其结果自然无比被催,迅速被李云天以“通匪”的罪名流配去了西北,并且充公了其财产。

    在李云天的软硬兼施下,广西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官场上的吏治也迅速好转,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希望李云天这尊煞神能尽快离开,谁也不想过这种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的日子,天知道李云天还会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进入七月份后,李云天接连得到了两个好消息,一个好消息是交趾明军所控制州府的夏粮获得了大丰收,再加上李云天从外地调来的粮食,百姓们的口粮一举得以解决。

    另外一个好消息是,交趾叛军地盘内夏粮的收成则差强人意,这使得叛军辖地内的粮荒开始加剧,毕竟黎利无法像李云天那样提供给当地农户粮种、农具等帮助,粮食收成自然不如明军辖区内的农户。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明军和叛军实际上仍处于交战期,所以黎利不敢有懈怠,维持着近三十万的兵力,再加上叛军的在地方上的各级官吏,使得叛军辖地内青壮年劳动力缺失,进而影响到了夏粮的收成。

    与明军辖地内免去了田赋丁税的百姓不同,叛军依靠辖地内农户的田赋来养活,所以那些农户的收成很大一部分都要上交给叛军,这使得百姓们依然吃不饱饭。

    由于明军辖地内粮食的丰收,不少叛军辖地内的百姓被生计所迫,携儿带女往明军辖地逃荒,李云天已经在与叛军相邻的州府设立了数个难民营来安置逃难的百姓。

    与此同时,叛军执掌了当地的政权后由于大部分的官员都没有政务经验,这使得叛军辖地内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当地的形势变得越来越紧张,一些大户甚至与叛军爆发了冲突。

    面对眼前的这个困局,黎利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唯有想方设法地撑下去,因为在没有被宣德皇帝封为交趾的土司之前他必须要维持着三十万大军,一是自保二来也是向朝廷施加压力。

    不得不说,李云天在交趾明军辖地内免除田赋丁税的做法对叛军有着非常大的杀伤力,使得叛军辖地内的百姓人心浮动,谁不想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为了彻底打垮黎利,李云天正在暗中破坏着黎利在交趾的根基,只要他能抓住交趾的民心,那么黎利将不足为惧。

    虽然没有了明刀明枪的厮杀,但李云天却向黎利发动了一场足以置其于死地的经济战,巧妙地利用大明的经济优势来摧毁黎利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一步步将其逼进绝路。

第489章 人证俱全(三更)

    宣德三年九月,李云天一直等待着的消息终于从交趾传来,黎利八月中旬杀了占城国国王派往大明的京城向宣德帝上表的使者,将使者的脑袋砍下来送给了占城国国王,因为占城国国王在奏表中以藩属国的身份请求宣德帝恩准出兵征讨交趾的叛贼。

    占城国国王的使者是六月初被小琉球鸡笼山的倭寇在夷洲海峡截获的,随后鸡笼山的倭寇就占城国国王的使者等人向黎利开始交涉。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最终以两万两银子的价格达成了交易,黎利支付了两万两银子后得到了占城国国王使者一行人以及占城国国王写给宣德帝请求出兵交趾的奏表。

    鸡笼山的倭寇之所以会在捕获了占城国国王使者后联系黎利而不是向占城国要赎金,是因为黎利已经率先与鸡笼山的倭寇达成了协议,并且付了一千两的定金,要鸡笼山的倭寇在夷洲海峡截获占城国派往大明的使者,事成之后愿意再付五千两银子。

    吴倩回占城国的同时,李云天暗中派出特使去交州城向黎利兴师问罪。

    由于信息不畅,黎利这才知道了大明定南将军竟然在柳州城遭遇了刺杀,而且刺客声称是由他所派的交趾人,这使得他大吃了一惊。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大明的定南将军完全按照约定履行了诺言,不仅与叛军停战,而且还将部队调去了广西进行剿匪,全力在辖地内发展农业和经济,摆出了一副与世无争的架势,这使得叛军所承受的压力骤减。

    黎利现在等着定南将军明年向宣德帝上表封他为交趾的土司,然后他就可以精简规模庞大的叛军队伍,将精力转移到内政建设上来,岂会吃饱了撑的派人去刺杀定南将军。

    依照李云天的交待,他派去见黎利的特使态度十分蛮横,一副嚣张跋扈的派头,声称黎利乃反复无常、卑鄙奸诈的小人,故而定南将军准备撕毁双方之间的协议,上奏宣德帝调遣二十万大军前来交趾平叛。

    黎利万万没有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开始时他还以为是自己的部下们做下的此事,可经过仔细盘问没有一个人承认派人行刺定南将军。

    作为叛军的首席谋臣,阮焉很快就从这起刺杀事件中看出了端倪,很显然这次行刺定南将军的事件是有人故意栽赃嫁祸给黎利的,进而怀疑交趾南方的占城国,很显然占城国将从这件事情中获益匪浅。

    故而,黎利和阮焉对那名特使是极力安抚,信誓旦旦地保证着在柳州城刺杀定南将军的人绝对不是交趾叛军派去的,肯定是有人从中捣鬼,将矛头直指占城国。

    经过黎利和阮焉的“提醒”后,那名特使想起了一件事情,告诉两人定南将军遇刺后他在柳州城里见过占城国的人,好像求见了死里逃生的定南将军,不过具体的细节他就不知道了。

    得知了这个重要的消息,黎利和阮焉更加怀疑刺杀事件是占城国的人所为,因此恳请那名特使向定南将军通传,郑重地表明叛军绝对会严格遵守双方所达成的协议,刺杀一事非叛军所为,而是有人故意栽赃。

    在用大量钱财“收买”了李云天派来的特使后,那名特使的语气终于软化了下来,表示会将两人的回复如实禀告定南将军,并且催促两人尽快查清刺杀的主谋者,以后也好向定南将军交待。

    等那名特使离开,黎利和阮焉就柳州城刺杀一事进行了商议,阮焉认为是占城国策划了此次行刺事件,目的自然是激怒大明,使得大明全力围剿交趾的叛军。

    而且,阮焉敏锐地感觉到占城国派人前去柳州城见遇刺后的定南将军意欲不轨,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占城国很可能是想出兵协助明军攻打交趾叛军,因为如果没有大明皇帝的旨意占城国国王无法干涉大明的事务,故而唯有通过定南将军来实现出兵的目的。

    黎利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如果换做他是占城国国王的话也会这样做,趁机了结了对方,以免日后成为了祸害。

    如果占城国国王想要出兵的话,按照通常的流程要派使者去大明京城向宣德帝上请求出兵的奏表,从占城国的多海港乘船启程,一路北上后经宁波市舶司登岸。

    因此,在阮焉的建议下黎利派人联系了小琉球鸡笼山的倭寇,让他们进行拦截。

    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鸡笼山的倭寇果然拦下了占城国国王派去大明的使者,从他身上搜出了占城国国王给宣德帝请求出兵协助明军平定交趾叛乱的奏表。

    在这封奏表里,占城国国王找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指出交趾叛军时常南下侵扰占城国,抢劫财物,杀戮百姓。

    而然,实际上的情形却并非如此,叛军面对明军的时候已经足够吃力,哪里还有心思去招惹占城国,占城国这样做只不过是有一个出兵的由头罢了。

    当黎利得到占城国国王的奏表后顿时勃然大怒,一旦占城国国王的奏表送到了大明京城,那么宣德帝很有可能会同意其出兵,如此一来交趾的叛军将腹背受敌。

    在黎利看来,在中南半岛他最主要的对手不是明军,明军毕竟劳师远征,人生地不熟,他有把握将明军活活拖死在交趾。

    可是占城国不一样,对交趾的地形非常熟悉,更是三番五次地攻进了交州城,可谓是他的心腹大患。

    故而黎利下令砍了占城国国王使者的脑袋送给占城国王示威。

    与此同时,黎利也开始调兵遣将,在交趾最南部的升华府聚集兵力,准备率先进攻占城国,以防止叛军腹背受敌。

    其实,促使黎利决定对占城国大动兵戈并不是因为占城国国王的那道奏表,而是交趾叛军辖地内军民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严重,迫使黎利不得不对占城国开战,用以缓解辖地内军民之间的关系,将内部的矛盾向外部转移。

    困扰黎利的最大问题就是叛军的财政,由于叛军和明军依旧处于交战状态,故而黎利无法展开对外贸易来获取资金,使得他不得不对辖区内的百姓和商贾征税。

    其次是严重缺少治理地方事务的官员,地方的官吏一部分由叛军的将领担任,另外一部分从社会上招募,这使得地方官吏不仅能力有限,而且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令地方上的秩序迅速恶化。

    面对叛军目前的困境,即使是阮焉也无能为力,他擅长的是谋略而非政务,故而也认为进攻占城国是稳定辖区民心的最佳途径,既转移了叛军辖地内的军民矛盾,又能从占城国抢掠来钱物解决叛军的财政危机。

    得知黎利杀了占城国国王派往大明的使者后,李云天暗自松了一口气,他先前还担心黎利抓不到那名使者,那样的话就无法激起黎利主动进攻占城国。

    而且,占城国国王的使者一旦到京,无疑会给李云天带来麻烦,事到如今朝中的文武百官都想尽快结束交趾的战事,十有**会说服宣德帝让占城国派兵袭击交趾叛军的后方,与交趾的平叛大军夹击叛军,如此一来就会破坏了李云天的计划。

    在李云天的计划中,他要趁着交趾叛军攻占了占城国后再将其剿灭,如此一来就可以顺势将占城国收入囊中,因此必须要挑动黎利主动进攻,这样他才能坐山观虎斗,让双方拼个两败俱伤。

    李云天非常清楚,黎利既然将占城国国王使者的头颅送回去,摆明了就是要向占城国动武,而且最迟十月份一定会开战。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中南半岛的山林中夏季多瘴气,故而打仗的时间通常都在冬天,以此来避过瘴气,这意味着留给黎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他不能在明年五月份之前拿下占城国,那么他的军事行动将受到山林中瘴气的影响,有着诸多不利。

    更何况叛军一直都处于准战备状态,只要黎利一声令下,很快就能投入到战斗中去。

    故而,李云天向在广西整训了大半年的两万多骁武军新兵下达了命令,责令他们前去围剿柳州府和庆远府蛮人韦万黄、韦朝传等人的叛乱。

    经过大半年的整训,广西的那两万多名骁武军新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每个人都变胖了不少,身材硬邦邦的十分壮实,而且士气高昂,都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在剿匪中立功,进而得以转为骁武军的士官或者军官。

    按照李云天所制定的规划,广西的这一批骁武军士兵的服役年限为五年,五年后将退役回家,由讲武堂发给一人五亩田地进行耕种,并享受三免两减半的政策,即其所耕之地前三年免于向讲武堂交田赋,后两年只用交一半的田赋。

    不仅如此,讲武堂如果在广西当地开办产业,优先录取那些退役的士兵以及其家人,可谓待遇优厚。

    对李云天来说,他正在不断地进行努力,想要改变大明百姓对军人的看法,将参军入伍转变为社会上的一种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只有这样他才能征募到最优秀的士兵,也能推动义务兵役制的展开,真正做到了藏兵于民。

第490章 画了一张大饼

    “大哥,刚刚接到交趾那边的快马急报,叛军已于六天前向占城发动了攻击,双方在占城国北部重镇那桑城展开了激战。”

    宣德三年九月底的一个下午,忙完了一天公务的李云天正在院子里活动着身体,雷婷兴匆匆地从门外走来,告诉了他一个新近获得的消息。

    “终于开始了。”李云天闻言面色不由得一喜,随后笑着望向了雷婷,“妹子,你说黎利多长时间能拿下占城?”

    在李云天看来,黎利手下的叛军经过多年作战后其战斗力无疑要高于占城国士兵,兵力又比占城国多,故而占城国无法抵挡住黎利的这次攻势。

    “三个月内足以打到多海港!”雷婷沉吟了一下,娇声给出了一个答案。

    “多海城是占城最坚固的城池,多格萨酋长手下的士兵也是占城国最精锐的部队,他们至少能守上个一年半载。”

    李云天闻言顿时笑了起来,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雷婷的推测与他的想法一样,占城国在三个月内除了坚固的多海城外其他地区必将沦陷。

    雷婷见状莞尔一笑,李云天平常所看的情报都由她负责整理,再加上她负责李云天的日常起居,从李云天那里对交趾和占城的局势了解甚多,故而很容易就能做出与李云天相似的结论。

    “大哥,你说真腊会不会趁机也向占城出兵?”随后,雷婷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问道。

    由于地理上的因素,中南半岛的几个国家相互之间都有着历史恩怨,真腊的两个敌对国家有两个,一个是西边的暹罗,另外一个就是东边的占城。

    据史料记载,南宋建炎年间,占城国攻打真腊国,真腊国屡战屡败,在此后的六十余年时间里一直处于劣势。

    直至南宋庆元年间真腊国才恢复了元气,对占城国大举反攻,并且一举占领了占城国,将其纳入版图。当时真腊国拥有战象近二十万头,国土七千里,成为南海强国。

    后来,占城人阇耶波罗密首罗跋摩二世举兵击败了真腊国,将真腊人赶出了占城,由此成为了占城国的国王,开创了占城国第九王朝。

    鉴于真腊和占城之间的恩怨纠葛,一旦黎利率军大举进攻占城,真腊很可能会落井下石,趁机攻打占城,与黎利将占城国的领土瓜分。

    “真腊国王不会这样做,黎利是大明的叛匪,他要是协助黎利攻打占城那就是与大明为敌。”李云天沉吟了一下,向雷婷摇了摇头,他相信真腊国的国王和大臣分得清楚当前的形势,绝对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大哥担心的是多格萨酋长死守多海城,要是真的坚持一年半载的话,那么大哥可就无法将占城收入掌中了。”

    随后,李云天的眉头微微一皱,他现在担心的是叛军无法在短时间内攻破多海城,只要占城国国王还活着,那么他就没有借口把占城收归到大明的版图中。

    毕竟占城国国王接受大明天子的册封,是大明的藩属国,大明如果强行将其吞并的话绝对会引发其他藩属国的不安,也与大明天朝上国的形象不符。

    尤为重要的是,占城国是洪武皇帝明确表明的十五个不征之国,即便是永乐皇帝也受制于洪武皇帝的这条祖制,等安南国国王一脉死绝后才将安南并入大明的版图。

    “不征之国”是明朝的宗藩制度和朝贡体系下的重要政策,大明立国后洪武皇帝对大明的对外政策定下了奉行和睦的基本外交原则,既是华夏传统的“怀柔远人”之道的延续,同时也是对蒙元统治者穷兵黩武对外扩张的否定。

    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洪武皇帝下令编纂了《皇明祖训》,宣布将十五个海外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

    这十五个国家依次是:朝鲜国、日本国、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腊国、西洋国、瓜哇国、湓亨国、白花国、三佛齐国、渤泥国。

    由于洪武皇帝的祖训,李云天想要拿下占城国并不容易,否则的话京城的那些文官们必将会群起攻之,弹劾他妄开战端、恃强凌弱以及大逆不道,公然违背洪武皇帝的祖训,这将给他带来很多麻烦。

    故而,李云天只能等黎利的叛军杀了占城国国王后,他才能在击败黎利的叛军后顺理成章地接掌占城国,这也是他为何要将占城国国王想要出兵帮大明攻打交趾叛军的消息透露给黎利的原因。

    “大哥,你不会是想对付占城国国王吧?”雷婷见李云天的眉关皱了起来,立刻意识到了他正在做重要的决策,于是试探性地问道,她知道占城国国王的生死在李云天的计划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占,一定不能让占城国王逃到多海城!”

    李云天沉吟了一下,扭头望向了雷婷,沉声嘱咐道,“你派人告诉黎利,就说占城的战事一起,皇上必定会令本定南将军举兵南下进攻他的后方,本定南将军只给他五个月的时间,如果五个月内他不能攻下占城,那么必须从占城撤军,否则本定南将军唯有出兵!”

    “还有,倘若他五个月内攻下了占城,而占城又没有了可以继承王位的皇族,那么本定南将军会向皇上进言,将占城的土地一并封给他,让他成为中南半岛的第一土司!”说着,李云天双目精光一闪,沉声补充了一句。

    “我这就是办!”雷婷闻言怔了一下,然后向李云天一拱手,快步离开了院子,虽然李云天没有明说,但言语中的意思已经委婉地告诉了黎利必须要灭了占城国的皇族,占城国皇族的命运此时已然决定。

    “你要怨的话就怨这乱世,既然你也是一国国王,想必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等雷婷离开,李云天仰首望向了天空,口中喃喃自语了一句。

    他口中的国王自然指的是占城国国王,两人素昧平生,可谓无冤无仇,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两人无形中就已经成为了对手。

    李云天这次派去见黎利的使者还是上次来的那一个,毕竟他与黎利之间的交易属于顶级机密,不宜让太多的人知晓。

    黎利早就知道李云天绝对不会对他进攻占城国一事置之不理,毕竟占城国是大明的藩属国,而一旦两个藩属国开战大明有调停的职责。

    再者说了,黎利是在交趾作乱的叛军,大明京师的官员们绝对不会坐视他肆意攻打占城国,一定会让宣德帝下令李云天趁机进攻叛军。

    不过,黎利并不是太过担心李云天会出兵,他现在已经很清楚李云天并没有在广西和交趾整军备武,而是忙着处理广西和交趾两地的政务,要不然明军交趾辖地内的夏粮也不会丰收。

    在黎利看来,李云天手头的兵力不过四五万而已,还都聚集在广西境内剿匪,根本就无暇顾及到交趾。

    而且,由于李云天已经下令让交趾明军中的老弱病残卸甲归田,交趾此时的明军加起来也不过才两三万而已,是交趾兵力最弱的时候。

    这表明李云天并不愿意与他开战,他这才放手一搏,准备通过攻打占城国来使得叛军脱离目前的困境。

    其实,黎利这个时候并没有吞并占城国的想法,他只是想从占城国来获得叛军所需的钱财物资。

    可李云天这个时候却给他画了一张大饼,这就使得他的心思迅速发生了改变,如果他集中力量的话根本就不需要五个月就能攻下占城,届时就等着宣德皇帝的册封,正式拥有占城国的土地。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藩属国分为朝贡国、附属国、服属国、赠贡国、屏藩、藩屏等不同的种类。

    每种属国所履行的责任与义务都不相同,例如日本,是大明的朝贡国,虽然接受大明天子的册封,但是却拥有着独立的主权。

    而朝鲜和安南等与大明相邻的国家则是大明的附属国,其国王的确立都要得到大明天子的允许,被视为大明的势力范围。

    至于占城国等没有与大明接壤的国家,则属于附属国或者赠贡国等等。

    这也是为何大明对朝鲜和安南如此看重的原因,当朝鲜被日本派兵侵略的时候万历皇帝要发兵救援,而安南国发生内乱永乐帝要进行平定的原因。

    大明对于藩属国历来采用的是怀柔政策,不干涉其内政,但是藩属国遇到困难的时候都会施以援手,其中朝鲜和安南等相邻的附属国是大明重点关注的对象,以武力确保其的安危。

    而占城和暹罗等国家,大明则不会提供武力保护,一旦遇有战事,更多的是进行调停,调停不成的话也就任其发展下去,因为无论那些国家哪位国王上台,都会对大明臣服,大明没有必要劳师远征。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黎利才会攻打占城国,正如李云天所说的那样,只要他能在五个月内攻下占城,那么就极有可能在李云天向宣德帝的建议下,以交趾土司的身份获得占城的领土。

    由于大明对西南诸国采用的怀柔政策,通常都不会强行干涉其政变和战争,这正好给了黎利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过在此之前黎利必须解决一件事情,那就是绝对不能让占城国皇族中有继承资格的人活着,否则那些人一旦去大明京城上告,宣德帝和朝中的大臣绝对不会允许他占有占城国的领土。

    这个公道大明必须要主持,说到底黎利现在还是大明的子民,面对占城国的那些苦主们岂能置之不理,尤为重要的是这也违背了洪武皇帝“不征之国”的祖训。

第491章 坐山观虎斗

    宣德三年十月上旬,在黎利的亲自督战下,交趾叛军经过惨烈的厮杀后拿下了占城北方重镇那桑城。

    由于那桑城的军民在占城国五大酋长之一的德拉大酋长的率领下殊死抵抗,故而给交趾叛军带来了重大伤亡,这使得叛军在攻进那桑城后进行了血腥的报复,屠杀了大量居民。

    德拉大酋长被吊死在了城门上暴尸,他的家人被叛军屠戮殆尽。

    通过对那桑城的抢掠搜刮,叛军获得了大量的钱财和物资,绝大部分都被黎利派人运回交趾,叛军在交趾的困境。

    与此同时,黎利从留守交趾的叛军中抽掉了六万人,聚集了十五万人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占城国腹地进发。

    随着黎利的这次抽调,叛军在交趾的兵力由惊人的三十万下降到了十二万,其中驻守交州府的七万人马是叛军的主力,其余的五万分散在其余的州府。

    交州府的七万驻军中,驻守交州城的三万五千名叛军最为精锐,是跟随黎利一路闯荡过来的老兵,也是黎利镇守交州城的依仗。

    在黎利看来,即便是李云天出尔反尔,那么只要叛军能在交州府挡住明军,那么他就有足够的时间从占城赶回去救援。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黎利凑集了三十万大军,数量看起来非常惊人,但除去老弱者之外剩下的也就二十五万青壮年。

    在这二十五万青壮年里又有近十万人是强行拉来的壮丁,战斗意志薄弱,一旦遇到硬仗就会发生崩盘。

    这样算来的话,叛军中能被黎利用来冲锋陷阵的也就十五万人左右,这些人都是跟随他造反的老兵,很多都经历了与交趾四任总兵官的战争,作战经验丰富。

    交趾的四位总兵官依次指的是荣昌伯陈智、成山伯王通、安远候柳升和镇武伯李云天,可谓久经沙场。

    在黎利的督促下,交趾叛军一路上势如破竹,接连攻克占城国的多座城镇,沿着海岸线的放下迅速南下,直逼占城国的首都卡塔城。

    一时间,占城国上下乱成一团,人心惶惶,已经三十年都没有经历过战事的占城军队岂是来势汹汹的交趾叛军的对手?

    不过即便如此,交趾叛军在行进途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顽强的抵抗,导致了不菲的伤亡。

    宣德元年十一月,交趾叛军在大将陈元的带领下,率领三万叛军轻装简从,绕过了卡塔城,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卡塔城的南部重镇青云城,截断了占城国国王南撤到占城最南边多格萨大酋长领地的道路。

    由此一来,摆在占城国王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固守待援,凭借卡塔城的城防来阻挡叛军,等待南部地区多格萨大酋长和西部地区隆德斯大酋长的救援,至于其他的三大酋长已经一死两败,率领着残兵败将撤到了卡塔城。

    另外一条路是走水路,由于占城国与安南国的领土都是沿着海岸线的斜长地区,故而占城国国王可以选择走水路前往多海港,多海城是占城最坚固的城池,多格萨酋长手下的士兵也是占城国最精锐的部队,足以将交趾叛军挡在城下。

    不过,由于船只有限,在交趾叛军大部队赶来前只能有少部分人逃走,大多数还是要留下来。

    其实也有第三条路可走,卡塔城里的占城**队有近十万人,只要南下的话青云城的叛军很难完全阻挡住。

    可惜占城国的将领和士兵被交趾叛军的猛烈攻势可惊吓住,产生了畏战思想,再加上占城国文武重臣的家业都在卡塔城,他们可不想被交趾叛军给洗劫了,因此为了个人的私利纷纷劝占城国国王在卡塔城里固守,等待多格萨大酋长和隆德斯大酋长的救援。

    虽然也有大臣建议占城王先行离开,但那样无疑会造成卡塔城群龙无首的局面,对军民的士气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因此,经过慎重的考虑后,占城王决定留在卡塔城,等待多格萨大酋长和隆德斯大酋长的救援,同时再次派人去大明京城向宣德帝求援。

    就在占城王被叛军截断了南撤的通路时,广西参与剿匪的骁武军新兵相继攻克了柳州府蛮人韦万黄和庆远府蛮人韦朝传的大寨,活捉了韦万黄和韦朝传,一举平定了柳州府和庆远府的匪患。

    说起来,骁武军这次之所以能如此快地剿灭柳州府和庆远府的匪乱,与李云天所实行的减免田赋丁税的政策以及广西吏治的好转息息相关。

    按照李云天的要求,只有没有参加匪患的百姓才能减免田赋丁税,凡是参与匪患的百姓夏粮征收前回家者一律不予追究责任,否则以后将受到官府的严惩。

    当广西各地的官府按照李云天的命令没有像往年一样征收夏粮和其他的苛捐杂税,而且往年欠缴的田赋丁税也都往后推迟征收后,在广西百姓中影响巨大,使得那些被生计所迫不得不参与匪乱的百姓纷纷返回了家园,动摇了各地匪患的根基。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被逼到了绝路上,谁愿意沦落为匪,都想安安稳稳地在家里过日子。

    再加上骁武军新兵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由经验丰富的武官带队,故而步步为营,以摧枯拉朽之势将那些由普通百姓组成的匪军歼灭。

    与对待交趾的叛军不同,李云天只下令严惩了匪军中的首脑者,胁从者则一律宽大处理,判其从事为期一年的劳役来赎罪。

    柳州府匪首韦万黄和庆远府匪首韦朝传被李云天派人送去了京城,交由刑部验明正身后处决。

    随后,李云天将矛头对准了交趾境内明军辖区内的土司,以私通黎利叛匪为名派遣交趾的骁武军前去捉拿那些土司问罪,准备使用武力收回那些土司的领土,以确保交趾政令统一,同时也是对从广西招募的那些新兵的又一次考验。

    十一月下旬,李云天随着广西境内的四万多骁武军前往交趾,骁武军从宣化府和谅山府进入了交趾,按照计划前去平定当地的那些土司。

    当地的州府也随即行动了起来,纷纷调遣兵力配合骁武军的这次行动,一时间明军所控制地区内战火四起,明军以骁武军为主力向当地的土司发动了进攻,自此拉开了交趾土司“改土归流”的序幕。

    为了避免黎利误会,李云天特意派遣使者向他进行了解释,表示他已经接到了宣德帝让他出兵攻打交州城的圣旨,现在不得不派兵回交趾,希望黎利能够在他平定交趾的土司前解决占城国的事情,否则他届时唯有调集交趾的明军兵力攻打交州府。

    就在李云天的使者抵达黎利军营的第二天,已经准备好攻城器械的交趾叛军向卡塔城发动了全面进攻。

    与此同时,多格萨大酋长和隆德斯大酋长的五万联军也开始猛攻交趾叛军大将陈元驻守的青云城,想要救援卡塔城的占城军民,占城地界上两场最重要的战斗不约而同地来开了帷幕。

    回到交趾后,李云天并没有到交趾三司所在地太原府,而是跟着那名假定南将军去了交趾新安府的云屯港。

    云屯港此时戒备森严,码头上停靠着数十艘船只,其中包括二十多艘体积庞大的郑和宝船,其余的船只担任护卫和后勤补给等任务,很显然这是一支远洋航行编队。

    李云天来云屯港是来参加这支远洋航行编队的出航仪式,出航当天云屯港码头上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十里八乡的百姓都跑来看热闹,神情兴奋地围聚在官军的警戒线外指着码头上的船只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尤其引人瞩目的是,码头上除了新安府的官员外还立着不少身穿锦衣、富贵十足的商人,在那里谈笑风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神色。

    按照李云天的计划,他将以云屯港为跳板展开与南洋诸国的海外贸易,以赚取发展交趾以及广西的资金,同时也是给大明国库增加一笔收入。

    码头上的这支远洋航行编队其实就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船队,货物由码头上的商人提供,运输则交给了大明水师。

    码头上的那些商人就是去年在扬州城成功竞拍到交趾商业专营权和采矿权的人士,在李云天的提醒下纷纷投入大笔资金来准备货物,现在就等着船队回来后从中狠狠地大赚一笔。

    说实话,即使是九州商会陈家的人和郑家的人,先前都没有想到李云天竟然会得到宣德帝的恩旨,开启了大明的海外贸易。

    而对于码头上的那些可谓已经功成名就的商人而言,自然非常清楚海外贸易的巨大利润。

    为了准备这次海外贸易的货物,不少商人因此孤注一掷,押上了各自的产业,有的还借了高利贷,想要借着这次难得的海外贸易机会赚个盆满钵满,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后终于集齐了郑和宝船上所装在的货物,不成功则成仁。

第492章 海外贸易的序章

    在所有参与此次海外贸易的商贾中九州商会的会员是主力,他们发挥出了商会的整体性优势,通过入股的方式筹集了众多的货物,足足占据了五分之四的郑和宝船。

    按照李云天的计算,只要这次海外贸易能顺利达成,那么九州商会的实力将提升不只一个台阶,足以与盐商总会相抗衡。

    为了确保路上的安全,李云天调用了一万五千余人的水师护航,都是曾经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老兵,拥有着丰富的海上经验。

    如果加上各类随行人员,此次海外贸易的人数达到了一万七千余人,已经能赶上郑和下西洋时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天费尽心力组织的这次出海并不仅仅是海外贸易这么简单,讲武堂的大量情报人员以商人的身份随船队出行,他们的任务是以做生意为名留在南洋诸国收集南洋诸国的军政情报,并勘测其地理地势,使得讲武堂能掌控南洋诸国的各类情报,然后汇总分析。

    与郑和下西洋的性质不同,郑和的西洋之行是为了宣扬大明国威,户部准备了大量财物赠送给南洋诸国,以彰显大明天朝上国的风范,大明的国库为此亏损甚巨。

    因此,在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大明的国库实在是无力承担第七次下西洋的巨大开销,郑和的西洋之行因此被搁置了下来。

    李云天主导的此次海外贸易则是以盈利为目的,在他看来大明的国威不应该建立在那些小恩小惠上,这种人情关系在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中并不牢靠,而且很多南洋小国并不是真心臣服大明,而只是想从中获得好处而已。

    在李云天看来,包括藩属国和宗主国在内,国与国之间的责权关系应该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按照相互间签署的条约来明确,这种以人情关系来维护两国关系的做法不足为取。

    实际上,当大明后期衰败后,前来大明朝贡的国家已经寥寥无几了,因为大明给他们的好处通常还不足他们前来的花费,他们吃饱了撑得来大明。

    这次的海外贸易是为了开通大明与南洋诸国之间的商贸,使得双方都能从中获利,而不是大明单方面的付出。

    换句话来说,李云天正在凭借一己之力,逐渐想办法扭转大明的对外关系,进而真正使得那些海外国家臣服。

    “诸位,本官祝你们一路顺风,等到明年归国时本官摆酒给你们接风洗尘!”

    云屯市舶司会客大厅,李云天冲着面前立着的数十名官员和商贾拱了一下手,向沉声说道。

    这些官员和商贾是此次海外贸易的船队的核心领导层成员,既有文武官员也有商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中文官负责外交事宜,武官负责安全事宜,商人则负责商业买卖。

    其中,文官之首是鸿胪寺左寺丞张璋。

    鸿胪寺并不是僧侣所在的寺院,而是位于大明京城的衙门,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是古代的外交部门。

    大明立国后,明太祖设立了侍仪司,洪武九年时改设殿庭仪礼司,洪武三十年正式定设为鸿胪寺,是正四品的衙门,设有正四品寺卿一人,从五品的左右少卿各一人,从六品左右寺丞各一人

    鸿胪寺下设主簿厅和司仪、司宾二署,主簿厅从品的主簿一人,典收发文移,司仪、司宾二署正九品的署丞各一人,从九品的呜赞各四人,从九品的序班共五十人。

    司仪署掌陈设、引奏,司宾署典少数民族及外国朝贡使臣,呜赞掌赞礼仪,序班掌侍班、齐班、纠仪及传赞。

    值得一提的是,张璋与李云天是同科的进士,两人私下间的关系甚好,非常赞同李云天以条约制来代替大明现行的朝贡制,也认为朝贡制并不能真正提升大明在海外的国威,其中更多的不过是贪图利益的投机者。

    故而,李云天在此次海外贸易中率先想到用张璋来负责沿途各国的外交事宜。

    此次海外贸易的武官之首也不是外人,李云天让曾经护送他来交趾的苏州镇海卫卫指挥使罗海来统掌船队的安全事务。

    至于负责商业事务的商贾,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李云天并没有用陈凝凝身后陈家的人,也没有用郑婉柔身后的郑家人,而是任命了浙江宁波府的赵元才主掌此事。

    赵元才也就是山下元道,六月份时来了交趾,一直在给李云天派往南洋诸国的情报人员讲解南洋诸国的国情风俗。

    即使是赵元才,也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会将此次海外贸易的大权交给他来处置,在他看来他与李云天并没有多少交情,李云天应该用陈家的人或者郑家的人才对。

    因此,得知自己被李云天任命为了船队的商事主管后,赵元才先是错愕,随后就欣喜若狂,如此一来他可就成为了大明历史上首次被官方允许的民间海外贸易的负责人,而且还是率领着如此庞大的一支船队,这对他来说将是无比的荣耀,心中对李云天是万分感激。

    其实,李云天之所以用赵元才,除了赵元才了解南阳诸国的事务外,也是为了避免陈家人与郑家人在此事上引发争斗。

    虽说陈家人和郑家人平常和睦共处,但双方之间毕竟有利益上的冲突和纠葛,而此次海外贸易的商事主管必定在大明商界扬名立万,名留大明商史,是一个光宗耀祖的荣誉,故而陈家人和郑家人自然明争暗斗,都想将其收入掌中。

    为此,陈家人和郑家人找了陈凝凝和郑婉柔,希望两人能给李云天吹吹枕边风,不过被陈凝凝和郑婉柔拒绝,明确告诉他们李云天心中已有商事主管的人选,这才使得一场纷争得以平息。

    外界对赵元才能脱颖而出担任此次海外商贸的商事主管感到非常好奇,暗地里打探着他的底细,可结果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而且赵元才和李云天之间好像并没有什么交集,大家都很疑惑李云天是如何找到他的。

    由于此次出海的目的是与南洋诸国进行商贸贸易,故而赵元才的商事主管在船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璋和罗海其实都是为他服务的。

    在赵元才、张璋和罗海之上,有一个人负责此次海外贸易的全部事务,这个人就是讲武堂的副总教官,李云天手下的参将李大牛。

    李大牛是此次海外贸易的总管,因为这次海外贸易是打着讲武堂的名号进行的,故而自然要由讲武堂的人来主导。

    作为李云天身边嫡系中的嫡系,有李大牛在的话他很放心,而且也能威慑住船队的人员,尤其是陈家的人和郑家的人。

    李云天担心陈家的人和郑家的人仗着各自的身份而不把赵元才看在眼里,进而给海外贸易造成损失,由李大牛坐镇的话他们就不敢乱来,毕竟李大牛是李云天的族人,陈凝凝和郑婉柔见了李大牛也要客客气气地喊声“小叔”,他们岂敢去招惹李大牛。

    只不过此次海外贸易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时间,如此一来的话李大牛很可能就会错过李云天与黎利在交趾的决战,进而无法像梁少杰和秦昆那样荣立战功。

    即使李云天想给李大牛分一部分战功,也会因为李云天身在海外而无法多给,李云天给骁武军设立了一套完善的立功体系,他不能率先打破这套体系。

    李云天在任命李大牛为此次海外贸易总管之前曾经跟他谈过话,告诉他虽然海外贸易能给大明带来巨额利润,对交趾战后重建大有裨益,但与平定交趾叛乱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他将无法像平叛大军的其他将领那样荣立军功。

    李大牛对此则并不介意,在他看来军功什么的并不重要只要能帮到李云天就好,李云天已经给了他足够多的东西,使得他和大哥有了如今的显赫地位,他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虽然李大牛憨厚耿直,但作为李云天的族人他也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只要李云天能在朝中牢牢地站稳脚跟那么他就能在仕途一帆风顺。

    “总兵大人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办好这趟差事。”作为此次海外贸易的总管,立在人群前方的李大牛向郑重其事地向李云天一拱手,躬身说道。

    “总兵大人放心!”随即,赵元才、张璋和罗海等人纷纷向李云天躬身拱手行礼,异口同声地说道。

    “好,本官就在交趾等你们凯旋!”李云天见状嘴角流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微微颔首后宏声说道,对李大牛等人的精神面貌非常满意。

    由于李云天在交趾使用了替身,故而不方便抛头露面,因此就在云屯市舶司里送别了李大牛等人。

    李大牛一行离开云屯市舶司后径直去了码头,那名假定南将军此时率领着交趾三司和新安府的官员士绅、名商大贾聚集在码头上给他们送行,现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显得十分热闹。

    船队的时候,李云天立在码头附近的一片小树林里,神情严肃地望着缓缓驶离码头的船只编队,海上天气变幻莫测,狂风暴雨时常发生,希望李大牛此行一切顺利,否则明年他手里可就没钱再投到交趾的重建上来,而且九州商会也会因此而受到重创。

    与此同时,李云天也希望李大牛能及时赶回来参与对交趾叛军的最后决战,这样的话李大牛也能立有战功,进而得以提升官职,李大牛是他的绝对嫡系,他怎么可能会让李大牛吃亏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3/ 第一时间欣赏执宰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小黑醉酒所写的《执宰大明》为转载作品,执宰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执宰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执宰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执宰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执宰大明介绍:
虽不是两袖清风,但他比清官更有民心,百姓对其无不交口称赞。
执宰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执宰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执宰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