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执宰大明TXT下载执宰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执宰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小黑醉酒     执宰大明txt下载     执宰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箭在弦上

    午夜时分,朝鲜内三厅之一的内禁卫驻地。 ()

    “诸位,今日之事我等没有丝毫退路可言,无论成功与否都难逃一死。”

    此时此刻,内禁卫议事厅里灯火通明,数十名身穿内禁卫服饰的武官神情严肃地齐聚一堂,朴良立在前方面无表情地高声说道。

    在朴良身旁立着的是身穿内禁卫武官军服的陈三公子,目光阴冷地望着大厅里的人,今晚之事他可是期待了已久,恨不得一刀砍了李云天的脑袋,方能解心头之恨。

    “不成功,便成仁!”听闻此言,屋子里的众武官纷纷举起右拳高声吼道,一时间倒也气势雄浑。

    “让开!”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个男子的怒喝声,紧接着一名中年人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守在门口的内禁卫士兵没有阻拦他。

    “大人。”朴良见状连忙上前迎接,躬身行礼道,这名一脸怒容的中年人就是内禁卫的大将柳文伯。

    朴良为了今晚举事能够成功,让人把柳文伯软禁了起来以免其碍事,不成想柳文伯在内禁卫威望甚高,看押他的内禁卫士兵根本就拦不住他。

    “朴良,你可知道你这样做是把大家往火坑里推,讲武堂司务处本官去过,里面的建筑物高大坚固,一旦将连接各处的院门给封上的话就是一个巨大的牢笼,你们即便是进去了也无法出来。”

    柳文伯一脸怒容地等着朴良,他万万想不到深受自己器重的朴良竟然会做出这种胆大妄为的疯狂举动来,这岂不是白白让内禁卫的人去送死。

    显而易见,内禁卫的职责是负责保护朝鲜王,虽然单兵素质很好但还从未上过战场,如何是那些身经百战的明军将士的对手?

    因此,柳文伯并不看好朴良等人的这次行动,尤为重要的是此事一旦发生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天知道李云天和大明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惩戒。

    作为内禁卫的最高指挥官,柳文伯必须要替内禁卫士兵的未来考虑,不希望他们白白送死,更不希望他们招惹了天大的祸端,届时肯定会连累了李璆。

    “大人,为了朝鲜我等死而无憾。”朴良闻言眉角向上微微一挑,大义凛然地回答,他早就看开了生死,愿意为了阻止大明吞并朝鲜一死。

    “你们死了无所谓,可曾想过主上殿下?你们这样做把主上殿下置于了何处?又把朝鲜的百姓至于何地?非要看见生灵涂炭才满意!”

    柳文伯怒气冲冲地等着朴良吼道,连金宗瑞这种手握重兵的国宝级名将都被李云天逼得束手就擒,更何况朴良这个小小的副尉了!

    难道要用内禁卫数百人去拼汉城的两万明军?更何况还有朝鲜新军在一旁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支援明军,他可不认为呗明军武官团一手组建的朝鲜新军会帮朴良。

    “大人有所不知,我等并不是孤军奋战,届时金宗瑞大人会调动他在新军的旧部阻挡明军增援讲武堂司务处,这样一来我等就有足够的时间攻进司务处控制住忠王爷。”

    朴良闻言微微一笑,向柳文伯说道,“只要能把忠王爷掌握在手里,那么就能逼迫大明谈判,进而使得大明打消吞并朝鲜的念头。”

    “大人,主上殿下现在被明军囚禁在景福宫里受尽了****,我等此次之所以甘冒如此大的风险就是为了主上殿下,为了朝鲜的江山社稷,难道要眼睁睁地看着主上殿下受辱,朝鲜自此改朝换代?”

    说着,朴良直视着柳文伯的眼睛说道,情绪变得有些激动,他认为自己等人的行为是忠义之举,并没有做错什么,然而却不被柳文伯所理解。

    “朴良,主上殿下现在在景福宫很好,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欺凌,只不过现在乃非常时期忠王爷想要尽力保护主上殿下的安全。”

    柳文伯闻言沉吟了一下,一本正经地望着朴良道,“朝鲜并入大明乃大势所趋,既然主上殿下已经做出了决定,我等又何苦要背道而驰,难道你想在汉城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大人此言差矣,不是我等想要掀起腥风血雨,实在是大明欺人太甚,我等为了朝鲜的江山社稷不得不奋起抗争,要用鲜血告诉大明我等并不可欺!”

    朴良闻言摇了摇头,神色坚毅地望着柳文伯,“大人,难道我等忠于主上殿下的行为也错了?”

    柳文伯顿时陷入了沉默,说实话他也不相信李璆会心甘情愿地把朝鲜并入大明,可现在大明已经在朝鲜占据了绝对的上风,连朝鲜军队都被明军的武官团控制住,他又能如何做呢?

    因此,面对一心一意想要报效朝鲜王室的朴良,柳文伯实在是无话可说,而且心中钦佩朴良等人这种英勇行为。

    “看在大家共事一场的份上,不要伤害那些意见与你等相左的同僚。”良久,柳文伯抬头望向了朴良,面无表情地说道,这是他现在对朴良的唯一要求。

    他口中那些意见与朴良相左的同僚指的是拒绝参加此次攻打讲武堂汉城司务处的内禁卫武官和士兵,毕竟并不是所有内禁卫的人都赞同朴良等人这次的危险行动,因此这些人被朴良解除武装后看押了起来。

    “大人放心,我等兄弟一场,我们是不会为难他们的。”朴良知道柳文伯放弃了说服自己终止攻打讲武堂汉城司务处的念头,于是向他一躬身后说道。

    “希望你们好自为之!”柳文伯凝视了朴良一会儿,嘴唇蠕动了几下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没能说出口,叹了一口气后扭头离开,身形无比孤单和落寞。

    身为内禁卫的统兵大将,无论朴良这次行事成功与否他都会被推上风口浪尖,首当其冲地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非议,罪责难逃。

    转身的一刹那,柳文伯的视线扫了立在朴良身旁的陈三公子一眼,他对内禁卫的事情了如指掌,根本就没见过陈三公子,故而一眼就认出陈三公子不是内禁卫的人。

    不仅如此,柳文伯还发现现场那些穿着内禁卫服饰的武官中有不少都是生面孔,很显然是朴良从外面找来的援兵,看来朴良这次是铁了心要攻打大明讲武堂汉城司务处。

    而且,柳文伯还替金宗瑞担起心来,他非常清楚金宗瑞绝对不会帮朴良,肯定是朴良想办法胁迫了金宗瑞,万一金宗瑞出了什么事情的话那么内禁卫可就要成为朝鲜军队的公敌了,要知道金宗瑞在朝鲜军中有着非常高的威望。

    “三公子,现在事不宜迟,咱们立刻动身赶往大明讲武堂司务处,趁着里面的明军处于睡梦中时一举攻进去。”

    等柳文伯离开后,朴良沉声向身旁的陈三公子说道,心中有一股莫名的激动,毕竟他的对手是大明堂堂的忠王爷,能把这样位高权重的人视为对手对他而言是一种荣幸。

    “在下早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砍了李云天这个奸贼。”陈三公子闻言双目凶光一闪,冷冷地说道,只要能杀了李云天他宁愿去死,这样也能给陈光宗扫除一大障碍,使得陈光宗不用再在倭国遮遮掩掩地生活。

    没错,陈光宗并没有死,隐姓埋名依旧生活在倭国,陈三公子这次不仅是要报家仇更是要解除陈光宗所面临的困境,毕竟幕府的将军当年已经派人缉拿陈光宗,所以陈光宗现在还处于危险中,一旦有人告密他的身份那么他就会遇上大麻烦。

    当然了,幕府将军是迫于李云天的压力才缉拿的陈光宗,如果李云天被除掉那么幕府将军肯定不会再关心此事,甚至还会暗中庇护,陈光宗也就能堂堂正正地在倭国展开生活。

    故而,在陈三公子看来李云天是非死不可,只有李云天死了那么他才能给家人报仇,陈光宗也才能振兴陈家。

    “三公子,前门就交给你了。”朴良知道陈三公子与李云天之间有着血海深仇,于是沉声向他说道,“咱们来个前后夹击,想必里面的明军必定会顾此失彼引发慌乱,届时咱们就能出奇制胜。”

    大明讲武堂汉城司务处有前后两个门,朴良和陈三公子决定各自负责一个门,从前院和后院同时发动进攻,以扰乱司务处里明军的应对。

    其中,陈三公子领着是手下的倭寇进攻前门,朴良则率军攻打后门,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李云天的住处在讲武堂司务处的后院,朴良能尽快攻取那里,所谓客随主便,陈三公子没办法跟朴良争进攻后门的任务。

    “大人放下,在下手底下的兄弟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悍勇之士,肯定会让司务处里的明军吃上苦头,还望大人届时能尽早找到李云天。”

    陈三公子郑重其事地向朴良一抱拳,虽然他很想攻打后门但最终还是决定按照朴良的意思来,毕竟这里是朴良的地盘,朴良如今冒了这么大的风险来打明军讲武堂司务处,因此肯定不放心让别人攻打距离李云天最近的后门。

    “此处一别,不知是否还有再见之日,三公子多保重。”朴良闻言也向陈三公子一拱手,不知为何此时此刻两人显得有些惺惺相惜,虽然他们的目的不同但都是为了杀李云天,也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了。

    “走!”随后,朴良面色一寒,冲着门外一挥手,与陈三公子面无表情地率领着队伍离开了内禁卫营地,浩浩荡荡地奔向了大明讲武堂汉城司务处,一场激战的帷幕缓缓拉开。

    p

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突如其来

    朴良和陈三公子率军离开内禁卫营地时,金宗瑞被那名圆脸内禁卫的武官“护送”到了汉城朝鲜新军的军营。

    “什么人?”此时,军营的大门紧闭,只在边上留有一道供进出的侧门,四名士兵正在这里值守,见到金宗瑞一行人前来后一名士兵立刻警惕地高声喊道。

    “金大人有要事要见你家大将。”圆脸武官闻言沉声回道。

    “金大人?”值守的士兵闻言不由得愕然对视了一眼,不知道对方口中的“金大人”指的是何人,毕竟“金”是朝鲜国的大姓,能被称为“大人”的金姓的官员有好几个,天知道来的是哪一个。

    “金大人!”等金宗瑞来到近前后,值守的士兵这才知道来的竟然是他,连忙躬身行礼。

    驻守汉城的朝鲜新军主要来自东北六镇和西北四郡,故而门前值守的士兵认的金宗瑞,毕竟金宗瑞曾经执掌东北六镇多年,在东北六镇士兵中有着非常高的威望以及影响力。

    况且金宗瑞负责朝鲜新军整编事宜,多次来汉城的新军军营视察,与士兵们同吃同住,故而军营里的人几乎都认识他。

    因此,值守的士兵自然不会阻拦金宗瑞,金宗瑞向他们微微颔首后就进了侧门,径直前往统兵大将的住处。

    朝鲜新军成立后执行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其中各级武官必须住在军营里,中高级武官可以带家眷入住军营的住宅区,这样一来既便于管理也能保障众人的安全,一旦有事能立即做出应对。

    军营里的巡逻的士兵和岗哨认识金宗瑞,按照规定金宗瑞应该说出暗语否则将被扣下,不过金宗瑞不是普通人,他说要见新军的统兵大将那些巡逻的士兵和岗哨岂敢阻拦?

    驻守汉城的朝鲜新军统兵大将名叫李诚,是金宗瑞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被卫兵从睡梦中喊醒后连忙穿上军服到客厅里去见金宗瑞。

    “大人,您怎么来了?有何要事?”

    见到面无表情地坐在客厅里的金宗瑞后李诚一脸诧异地问道,他万万没有想到金宗瑞此时会来,还以为金宗瑞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他。

    “李大人,我家大人得到了密报,有倭寇混进了汉城,准备乔装成明军对忠王爷不利,故而我家大人前来与李大人商议,出兵阻挡倭寇,以免忠王爷遭遇不测。”不等金宗瑞开口,立在他身后的圆脸武官就率先躬身说道。

    “竟有此事?”李诚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神色惊愕地望着金宗瑞,一时间忽略了圆脸武官的“多嘴”,很显然圆脸武官这个时候不应该开口,因为这里根本就没有他说话的份儿。

    金宗瑞的眉头皱了皱,望了一眼立在边上监视他的圆脸武官后点了点头,现在不仅金承圭,整个金府都在朴良的控制下,只要他稍有闪失那么金府恐怕就会血流成河。

    如果单单只有内禁卫的士兵金宗瑞还不担心家人的安全,以他在朝鲜军中的威望估计没有几个人敢对他家人下手,可后来他发现进入金府看押的他家眷的人不是内禁卫的人而是倭寇,这使得他大吃了一惊,要知道倭寇可不会顾及他的面子对他的家人手下留情。

    按照朴良的计划,他并不想控制住金府,认为抓住金承圭夫妇已经足够威胁到金宗瑞,可陈三公子认为朴良有些妇人之仁,为了逼迫金宗瑞就范他让手下的倭寇进入金府以胁迫金宗瑞,并且刻意表明了倭寇的身份向其施加压力。

    这使得金宗瑞的心情变得十分复杂,不得不依照朴良的吩咐做事,以免家人遭殃,但又知道今晚朴良所做的事情会给汉城乃至朝鲜国带来大灾难,无法坐视此事不理,心中异常矛盾。

    “大人,此事事关重大,是否已经通知了忠王爷让其早有防备。”见金宗瑞点头,李诚顿时清楚事态的严重,连忙向金宗瑞说道。

    “李大人,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太过重大,所以我家大人才来找大人商议。”

    金宗瑞闻言嘴角蠕动了一下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没能说出口,毕竟他有着自己的心理底线,见此情形那名圆脸武官不失时宜地低声说道,“我家大人怀疑此事有明军的人参与,一旦泄露了消息恐怕会使得事态激化。”

    “什……什么?”李诚看出金宗瑞似乎有难言之隐,正暗中感到好奇,听闻圆脸武官的话后顿时怔在了那里,一脸的难以相信你,他自然听出了圆脸武官话里的意思,难道明军中有人要暗害李云天?

    “李大人,据我家大人得到的消息,大明朝廷内部党争纷扰,为了掌控住大明朝局,大明京城的势力并不想让忠王爷回去。”

    圆脸武官知道以金宗瑞的为人很难在如此重大的事件上说谎,因此他并没有勉为其难,而是知趣的予以代劳,低声向李诚说道,“我家大人担心你忠王爷身边有对方的人,一旦贸然行事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忠王爷有什么意外事小,倘若因此牵连了朝鲜那可就是大祸了。”说着,圆脸武官故意忧心忡忡地说道。

    “原来是这样!”李诚闻言顿时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解释了金宗瑞为何深夜前来找他而不是通知李云天,看来李云天的身边十有**被人安插了奸细。

    不得不说,朴良想到用大明朝廷里的党争来当借口是欺骗李诚的绝佳方法,使得李诚一时间被蒙骗了过去。

    见李诚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金宗瑞的眉头不由得皱了皱,心情越加显得不安起来,他原本指望李诚能从他闭口不言中看出什么蹊跷,可现在看啦李诚丝毫也没有起疑心,再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圆脸武官牵着鼻子走。

    “李大人,我家大人由于现在已经没有了官职,故而接下来的事情只能请李大人代劳了。”

    圆脸武官见骗过了李诚,嘴角闪过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神情严肃地望着李诚说道:

    “据我家大人所知,明军中有人想要故意制造一场针对讲武堂司务处的袭击,然后趁机把忠于其的明军士兵调来进入到司务处,趁乱杀了忠王爷,如果不能阻止他这样做的话,那么他肯定会把责任推给咱们朝鲜,届时让朝鲜来迎接大明皇帝的怒火!”

    “这……这实在是太阴毒了!”李诚闻言傻在了那里,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面色铁青地望向了金宗瑞,不无急切地问道,“大人,现在卑职该如何做?”

    虽然金宗瑞已经被免职不再是朝鲜都司副都指挥使,虽然李诚贵为朝鲜驻汉城新军的统兵大将,但金宗瑞的官阶还在同时又是李诚的老上级,故而李诚在他面前要谦称为“卑职”。

    面对眼前这紧急的局势,没有丝毫心理准备的李诚已然乱了方寸,李云天一旦出了事朝鲜国没人能担得起这个责任。

    而且李诚相信,万一李云天在晚上的混乱中有什么好歹,那么明军的将领为了自保绝对会把责任推到朝鲜的身上,届时大明皇帝的怒火必将把整个朝鲜点燃。

    “李大人,我家大人的意思是咱们拦截住那些想对忠王爷不利的明军,这样的话就能避免忠王爷受到伤害。”

    圆脸武官闻言向李诚一躬身,有条不紊地沉声说道,“讲武堂司务处里有数百名忠于王爷的护卫,只要那些明军叛兵无法靠近讲武堂司务处那么忠王爷就是安全的。”

    直到这时,李诚终于注意到了这个一直代替金宗瑞回话的年轻的武官,觉得圆脸武官看上去有些眼生以前好像没见过。

    “大人,您真的决定这样做了?”不过,李诚现在没有心情琢磨圆脸武官的身份,随后一脸焦急地望向了金宗瑞,擅自调动军队可是一件要掉脑袋的事情,而且还是拦截明军,搞不好会被扣上造反的帽子。

    金宗瑞闻言顿时陷入了沉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李诚,他可不愿意看见家人遭遇血光之灾,可一旦他按照朴良所说的去做的话那么汉城到时候就会血流成河。

    “大人,事不宜迟,再耽搁下去可就误了大事。”见金宗瑞犹豫不决,圆脸武官于是凑上前躬身提醒道。

    “去,召集军中将领,本官有事要宣布。”金宗瑞自然清楚圆脸武官是在威胁他,闻言不由得双目寒光一闪,冷冷地瞪了圆脸武官一眼,然后向李诚吩咐道,“把你的卫队调来,本官不希望出什么纰漏。”

    “卑职遵命。”既然金宗瑞发话了那么李诚不敢怠慢,连忙吩咐手下的人去行事,由于不清楚明军在朝鲜新军中的武官团里是否有想谋害李云天一伙的同党,故而他让人不得惊动明军武官团的教官。

    “金大人,你做的很好,只要新军的人和明军的援军一打起来,那么大人的府上和大公子就会安然获释。”

    等李诚急匆匆地离开进行布置后,圆脸武官笑着向金宗瑞一躬身,对他先前的表现非常满意。

    “哼!”金宗瑞闻言顿时就是一声冷笑,并没有搭理圆脸武官,他现在可处于受胁迫的地位哪里会对圆脸武官有好气。

    圆脸武官见状并不恼怒,微微一笑后与边上带来的手下低声交谈了起来,谁也没有注意到他双目一闪而逝的异样光芒。

    金宗瑞面无表情地望着院里,皎洁的月光倾洒在大地上显得有些幽冷,而他此时的心境已经如坠冰窟,冷得能将人冻住。

    p

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艰难的抉择

    随着李诚的命令,朝鲜新军中的高级将领们纷纷从睡梦中爬起来,急匆匆地赶到了李诚的住处,惊讶地在客厅里见到了神情冷峻的金宗瑞。

    对于金宗瑞的出现那些高级将领感到非常意外,谁也没想到金宗瑞会出现在这里,要知道金宗瑞现在已经被免除了朝鲜都司副都指挥使的职务,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按理说金宗瑞不是那种擅权的人。

    况且,现在已经是午夜时分这就使得金宗瑞出现得不合时宜,显得有几分诡异。

    由于金宗瑞在军中威严甚重,故而金宗瑞不开口那些高级将领自然不敢随便问,一个个在客厅里正襟危坐,暗中猜测着金宗瑞的来意。

    与此同时,李诚的卫队从营房全副武装地赶来,涌进客厅控制了现场的局势,这令那些高级将领们一头雾水,相互间面面相觑,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何事。

    “诸位,本官是被罢职之人,本不应出现在军营重地,可如今大明忠王身处险境,危在旦夕,本官不能视若无睹,故而厚着脸皮来到此处。”

    等朝鲜新军的高级将领来齐后,金宗瑞神色严肃地环视了一眼众人,冷冷地开口说道,“望诸位能助本官一臂之力,把忠王爷救出险境!”

    “忠王爷出事了!”

    听闻此言,客厅里“轰”的一下就骚动了起来,现场的那些高级将领纷纷被惊得目瞪口呆,谁也想不到李云天在驻扎了两万明军和两万朝鲜新军的汉城竟然会遇到危险,他们实在想不到何人能有如何大的能耐?

    “来人,把他们给本官抓起来,如有抗拒力斩之!”就在那些将领们暗自猜测着的时候,金宗瑞伸手一指立在一旁的圆脸武官等人,神情冷峻地高声喝道。

    这一下,客厅里刹那间就安静了下来,人们不无愕然地望着金宗瑞,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不知道金宗瑞为何要抓他的随从。

    “他们是想要谋害忠王爷的叛军,胁迫本官来此,还不把他们拿下!”见现场的众人都怔在了那里,金宗瑞于是再度高声喝道。

    “快!抓住他们。”李诚这个时候终于反应了过来,指着圆脸武官等人高喊道,怪不得先前一直都是这个陌生的圆脸武官说话,原来金宗瑞被控制住了,故而让他把卫队调来。

    客厅里的卫兵们闻言呼啦一下就冲向了圆脸武官等人,三两下就把圆脸武官一行人给按倒在地,牢牢地控制了起来。

    “金大人,难道你就不为妻儿老小着想吗?”被众人死死按在地上的圆脸武官拼命挣扎,气急败坏地喊道,“金大人,是你葬送了朝鲜,是你要那些亲人的性命,你一定会后悔的!”

    “本官已经想过了,如果舍弃本官一家能救朝鲜万万之家,那么本官愿意付出这个代价。”

    金宗瑞闻言脸色不由得变了几变,双目闪过一丝痛苦的神色,随后面无表情地等着圆脸武官,“你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本官钦佩忠王爷的为人,岂会与你们同流合污?”

    “金大人,你贪生怕死,一定会受到后人的唾弃……”圆脸武官闻言眼前亮了一下,望向金宗瑞的眼神显得有些古怪,随后冲着金宗瑞喊道。

    话音刚落,一名近前的卫兵就一拳打在了圆脸武官的小腹上,圆脸武官的脸上顿时流露出了痛苦的神色,嘴巴也随之闭上。

    “诸位,内禁卫的人反了,他们勾结倭寇想要夜袭讲武堂司务处,忠王爷现在处于险境中。”

    金宗瑞并没有理会圆脸武官的谩骂,冷冷地扫视了一眼现场神色惊愕的众人后沉声说道:

    “为了阻止明军的援军前去救援司务处,他们想到了本官,用本官的家人来威胁本官,这两年来忠王爷在汉城的一举一动想必诸位都清楚,他是一位好王爷,决不能在汉城出事,否则咱们可就要成为朝鲜的罪人!”

    “愿以大人马首是瞻!”听闻此言,现场众将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纷纷向金宗瑞躬身抱拳说道,此时此刻能拿主意的唯有金宗瑞。

    “本官已经决定,为了避免引发误会,所有新军不得离开营地。”金宗瑞见状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沉声下达了命令,“另外,速速派人前去联系城内明军,将内禁卫和倭寇要袭击司务处的人告知明军统兵将领,让其早做防备!”

    “记住,一定要找到统兵将领!”说着,金宗瑞不由得特意强调了一下。

    说实话他现在心中也没底,天晓得朴良等人有没有跟大明朝廷中的势力相勾结,想要以此谋害李云天的性命。

    因此,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按兵不动,并且通知明军的统兵将领,很显然统领明军的将领一定是李云天的嫡系,这样的话能赢得他的信任,免得乱中出错使得有些心怀叵测之人趁机发难,那样的话可就糟糕了。

    “还不按照金大人的吩咐去做,一定要找到明军的统兵大将!”听到这里,李诚也反应了过来,知道金宗瑞行事稳妥,于是连忙冲着一旁的卫兵吼道。

    “快,速去金大人的府上,务必要救出大人的家眷!”随后,李诚想到了什么,再度急声吩咐道,要知道金宗瑞的家人还在被歹人控制着。

    “不用了,金大人的家眷非常安全。”就在这时,不能一旁的卫兵应诺,一个清脆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金宗瑞和李诚闻言纷纷一怔,双目流露出惊愕的神色,两人对这个听起来有些怪异味道的声音实在是太熟悉,它的主人就是李云天身边的云娜副官,难道云娜来了这里?

    可这怎么可能呢?大明讲武堂汉城司务处距离朝鲜新军的驻地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新军里就算有人给李云天通风报信那么时间上云娜也不可能来得如此之快。

    除非……除非云娜早就待在新军的军营里,只不过李诚等人不知道罢了,要知道明军武官团的那些教官的宿舍是在一起的,要想藏几个人非常容易。

    在金宗瑞等人诧异的注视下,云娜在一众明军教官的簇拥下进入了客厅,这使得金宗瑞和李诚震惊之余连忙率领着现场的众将相迎,虽然云娜官阶不高但地位却无比尊贵,他们自然不敢怠慢了。

    “不知副官大人所来何事?”向云娜一拱手后,金宗瑞按捺住心中的震惊开口问道。

    “金大人,内禁卫的事情王爷早已知晓,因此早已经安排妥当,大人的家眷已经顺利救出,大人勿需挂念。”云娜向金宗瑞微微一躬身,微笑着说道,“大人能在危急时刻以大义为重,本官甚为钦佩,一定会如实禀明王爷。”

    “王……王爷早已经知道了?”金宗瑞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一脸愕然地望着云娜,万万没有想到李云天早已经知晓此事。

    “王爷早就接到了朴良等人私下里密谋,妄想阻挠朝鲜并入大明一事,故而早有防备。”

    云娜点了点头,有条不紊地向金宗瑞解释,“朴良等人的一举一动都被传到了王爷那里,本来王爷已经掌控了足够罪证能将其擒拿入狱,不过王爷向来爱才,认为朴良等人都是朝鲜未来的栋梁,虽有过失之处但只要能改就善莫大焉。”

    “可惜,朴良等人辜负了王爷的期望,不仅劫持了大人而且还与倭寇相勾结,想要谋害王爷的性命,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说着,云娜语峰一转,颇为遗憾地摇了摇头。

    金宗瑞的脸色随即变得有些苍白,心中感到惴惴不安,他可以肯定李云天一定知道了朴良前去见他的事情,说不定连名单的事情也已知晓,而他压着那份名单没有上报有可能将被视为朴良的同谋。

    “金大人,王爷说了,如果您城门官当够了的话就回来安心在都司衙门做事,以前的一切都一笔勾销!”见金宗瑞面色不善,云娜知道他肯定是想多了,于是笑着说道,特意在“一笔勾销”上加重了读音。

    “一笔勾销?”果然,金宗瑞听出了云娜话中的言外之意,听闻自己能重回都司衙门后,眼前亮了一下随后有些疑惑地望向了云娜,不知道李云天为何要这样做。

    “金大人,王爷说大人经历了今晚的事情后已经浴火重生,希望可以摈弃心中的杂念一心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云娜知道金宗瑞一时间难以接受眼前的事实,因此不动声色地解释道。

    “浴火重生!”金宗瑞这下听明白了云娜的意思,脸上的神色不由得变得有些尴尬以及落寞。

    李云天话里的意思非常明显,用“一笔勾销”和“浴火重生”来使得金宗瑞了断与朝鲜王室之间的纠葛,全心全力为大明效力。

    金宗瑞万万想不到李云天竟然还会再度启用他,心中感到一丝激动,随后就是无尽的苦涩,他这次是彻底败在了李云天的手上,对于李云天伸出的橄榄枝他已经没有拒绝的余地,可不想一辈子当城门官。

    “原来,一切都在忠王爷的掌控中!”想到自己紧张了大半夜,金宗瑞的嘴角闪过一丝苦笑,他发现李云天比他想象得要厉害的多,他根本就不是李云天的对手,心中五味杂陈。

    p

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逃无可逃

    凌晨时分,大明讲武堂汉城司务处门前沉寂的街道上忽然响起了一阵凌乱沉闷的脚步声,惊得沿街的家犬狂吠了起来,使得不少人家相继点亮了灯光,他凑到门前从门缝里探头探脑地向外张望。

    朴良召集的内禁卫士兵和陈三公子手下的倭寇有七八百人之众,夜间在城镇中行进的话自然无法做到悄无声息,他们需要的是跟时间赛跑,在明军的援军抵达前抓住李云天。

    由于明军在整编朝鲜新军的时候使用信号弹传递消息,故而朴良和陈三公子都知道讲武堂司务处的明军在遇袭后肯定会发射信号弹求救,而城里的明军绝对会拼死来救。

    虽然有朝鲜新军的阻碍,但朝鲜新军岂会是那些明军精锐的对手,肯定会有一部分明军精锐冲过朝鲜新军的防线前来讲武堂司务处,届时情况可就糟糕了。

    因此,留给朴良和陈三公子完成他们计划的时间并不多,两人必须要争分夺秒行事。

    “三公子,保重!”临近讲武堂汉城司务处时,朴良和陈三公子在一个十字路口处分开,朴良要带着人去讲武堂司务处的后门而陈三公子则去前门。

    “祝陈大人马到功成。”陈三公子把杀了李云天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朴良身上,也向他拱手致意,随后面无表情地领着手下的倭寇快步冲向了讲武堂司务处的前门。

    “这些人要干什么呀,大半夜的不睡觉在街上晃荡。”

    “会不会是在操练,他们这些当兵的也不容易,时常都要被那些官长们操练一番,累得一个半死。”

    “怪事,这些人怎么杀气腾腾地往讲武堂司务处的方向去了,难不成那边出了什么事情?”

    “你怎么知道他们杀气腾腾的?”

    “老子当年也是上过战场打过仗的,如果不是忠王爷来了并整编新军的话老子说不定就要死在战场上了。”

    ……

    随着沿途街道两旁的居民被惊醒,百姓们纷纷躲在门后通过门缝向外张望,暗地里交头接耳地议论着门外街上那些行色匆匆的士兵,自从李云天进入汉城后晚上还从没有这种规模的军事行动。

    “首领,这个院门可气派呀!”来到讲武堂汉城司务处高大宏伟的正门前,一名倭寇头目望了一眼门前蹲着两尊大石狮子后不由得忍不住赞了一句,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有派头的院门。

    “这是大明在朝鲜的脸面,讲武堂肯定舍得下本钱。”陈三公子闻言顿时一声冷笑,脸色有些狰狞地说道,“听着,等下进去后就放火,老子要一把大火把这里烧个精光,就算抓不到姓李的也要烧死他!”

    说着,陈三公子挥了一下手,身后的倭寇就把一个长梯子架在了大门一侧的墙上,几名倭寇翻墙后进入了院内,打开了大门。

    “杀!鸡犬不留!”望着缓缓打开的院门,陈三公子抽出腰上的倭刀,恶狠狠地下达了命令,无论里面的男女老幼都要被杀掉。

    “杀!”倭寇们闻言纷纷拎着手里的刀蜂拥着冲进了院门,一个个凶神恶煞似的,想要把司务处里杀个血流成河。

    陈三公子在一群亲近手下的簇拥下进了院子,诺大的一个庭院空荡荡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周一派沉寂,倭寇们没有遇见丝毫的抵抗。

    陈三公子见状嘴角禁不住流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看来司务处里的明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以至于他们都冲进来了还没来得及做出应对,这正是他所希望的,可以趁机一举击溃明军。

    “看一下,怎么不走了?”倭寇们畅通无阻地穿过庭院,杀气腾腾地奔向了住宅区,不过没多久队伍就停了下来,这使得陈三公子的眉头不由得微微一皱,阴沉沉地向身旁的一名倭寇说道。

    “首领,前面通向后院的门关上了,由于附近的墙头太高我们没办法翻过去,现在已经去找梯子了!”不能那名答话的倭寇离开,队伍前面奔过来一个人,不无焦急地向陈三公子禀报道。

    “找什么梯子,直接把门给撞开!”这时,立在陈三公子身侧的一名倭寇头目不由得大怒,开口斥责道,要知道现在时间宝贵哪里搁得住这样浪费。

    “不行呀,那个门是用厚实的硬木制成,外面还包了一层铁皮,小的们撞不开,只能翻墙过去。”那名禀报的倭寇摇了摇头,向那名倭寇头目说道。

    “快去!”倭寇头目闻言不由得望向了神色阴沉的陈三公子,陈三公子万万想不到竟然会在这个地方出了差错,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除此之外他也没什么好办法,于是那名倭寇头目就向前来禀报的倭寇高声喝道。

    就在这时,不等那名前来禀报的倭寇回答,一个凄厉的啸声从司务处的后院方向传来。

    伴随着这个凄厉的小生,一颗红色的信号弹冉冉从司务处后院升起,在宁静的夜晚中散发出妖艳的光彩。

    砰的一声,在那些倭寇诧异地注视下,红色的信号弹在夜空中绽放开来,开出了一朵绚丽的花朵,十分引人注目。

    “不好!”望着空中的那朵美丽鲜艳的红色花朵,陈三公子的脸色顿时就是一变,他知道这颗红色信号弹并不是随便放上去的,而是明军用来传递消息的方式,这意味着院子里的明军已经发现了倭寇,于是向城里的驻军求援。

    “快,立刻翻过院墙,冲进院里!”情急之下,陈三公子连忙冲着周围仰头望着空中焰火的倭寇高声急喝,明军的反应比他和朴良预计的时间要快。

    “杀呀!”陈三公子的话音刚落,四周忽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喊杀声。

    在倭寇们目瞪口呆地注视下,院落四周的墙上忽然出现了众多手里端着火枪的明军士兵,将冰冷的枪口对准了院中慌乱的倭寇,谁也没有想到前来偷袭的他们竟然会遇上严阵以待的明军。

    金宗瑞之所以说讲武堂司务处是一个堡垒,是因为司务处其实是按照一个小城堡的规模设计建造的,里面的城墙与城墙相似都有可供人行走的马道,因此易守难攻。

    “中计了!”见此情形,陈三公子的脸色刷一下变得异常难看,知道偷袭讲武堂司务处的事情泄露了出去,以至于明军早有防范。

    “首领,他们早有准备,咱们撤吧!”目睹了眼前的一幕后,先前发话的倭寇头目连忙着急地说道。

    “咱们已经来了这里,还能撤得出去吗?”陈三公子闻言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苦笑,他们此次前来汉城本来就是一条死路,如今明军布下了陷阱等着他们,他们根本就逃不出去。

    况且,即便他们逃出了讲武堂司务处明军的伏击,那么也无法冲出汉城明军的围追堵截,必死无疑。

    果然,陈三公子的话音落后,司务处大门方向杀声震天,一群身穿重甲、手握长枪的明军军士潮水般涌了进来,在院门处列下阵型挡住了倭寇们撤退的道路。

    这些手握长枪的重甲士兵是李云天护卫中的精锐,不仅骁勇善战而且配备了特别打造的铠甲来保护身体,真正能做到以一当十。

    李云天很少动用重甲,除非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用重甲奋力一搏,不过很显然今天这些重甲兵是他专门给陈三公子等倭寇预备的,即便那些倭寇再凶悍遇到列阵以待的重甲长枪兵也只有被屠戮的份儿。

    其实,陈三公子应该感到荣幸才对,李云天动用了重甲兵来“欢迎”他,这可是份莫大的荣誉。

    终其原因,李云天不想他手下的士兵白白受到伤亡,故而自然会给士兵们提供最有利的作战条件。

    随着领队武官的号令,门口处的重甲兵齐刷刷蹲了下来,后面站着几排手拿硬弩的士兵,虎视眈眈地瞪着骚动起来的倭寇。

    硬弩可是讲武堂一系军队的标准配置,用来远距离杀伤敌人,讲武堂制造的优良硬弩在辽东和西域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给予了敌人大量的杀伤,实战效果非常好。

    “下面的倭寇听着,忠王爷有令,降者免死!”就在倭寇们陷入惊慌的时候,通往后院大门一侧的墙上出现了一名明军将领,高声喝道。

    “兄弟们,别听他的,大明历来对咱们狠毒,唯有冲出去咱们还能有一条活路!”陈三公子知道自己这次是栽了,脸色变了几变后向周围慌乱的倭寇高声喊道。

    他知道如果被困在司务处的前院里必死无疑,司务处的前院是一个小广场,除了几棵大树外没有丝毫可供躲避的地方,因此他想要冲出去在汉城烧杀劫掠一番,怎么也要给李云天制造一些麻烦来。

    “冲!”随着陈三公子话音的落下,他身旁的倭寇头目就挥舞着倭刀向大门处冲去,这些倭寇都是在海上劫掠多时的老手,自然清楚只有冲出去才有活命的可能。

    “冲呀!”倭寇们于是呼呼啦啦地跟着那名倭寇头目冲向了大门,摆出了拼命的架势。

    “射击!”见此情形,立在墙上的明军将领冷冷地下达了命令,双目中浮现出了怜悯的神色,在他看来这些犹如瓮中之鳖的倭寇即将遭遇一场无比血腥的屠杀。

    p

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惜才之心

    与此同时,讲武堂汉城司务处后院的空地上。●⌒頂點小說,

    朴良神情愕然地望着站在四周高墙上举着硬弩对准他们的明军士兵,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明军竟然会设有埋伏。

    如果朴良的社会经验再丰富一些,那么他就应该知道什么叫做人多口杂,像偷袭讲武堂汉城司务处这种无比重要的机密之事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了,可他太过相信内禁卫的那些所谓“志同道合”的兄弟,结果当然会导致消息外泄。

    朴良把内禁卫的那些人想得太简单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做出这种以卵击石的疯狂举动来,但又碍于情面等因素不好拒绝故而表面上唯有大义凛然地附和他,实际上为了给自己找退路暗中向明军告密。

    另外,李云天岂会不在内禁卫这样重要的衙门里安插眼线,朴良绝对想不到他的一举一动早就在李云天的掌控中,李云天成功用他钓出了陈三公子,进而一网将那些来犯的倭寇打尽。

    直到现在,朴良才意识到他苦心经营的计划竟然被人暗中泄露给了明军,以至于他们今晚的偷袭变成了自投罗网。

    就在朴良心乱如麻的时候,前院方向传来了炒豆般的声响,把陈三公子等倭寇包围在前院的明军发起了进攻,那些清脆的响声是火枪射击时发出的,由于地域的招魂曲,无情地收割着那些负隅顽抗的倭寇的性命。

    此时,李云天正与李璆摆棋对弈,听见窗外传来的枪声后心不在焉的李璆吓了一跳不由自主地向外望去,脸上浮现出担忧和焦虑的神色。

    “朝鲜王,该咱们登场了。”李云天见状微微一笑,他知道李璆现在根本没有心情下棋,于是把手里的棋子往一旁的棋罐中一放,起身向李璆笑道,“咱们得给那些内禁卫的年轻人一个台阶下,使得他们的颜面上过得去。”

    “小王遵命。”李璆早就坐不住了,闻言连忙站起来躬身说道,心中对李云天先前的那番话感到有些奇怪,认为李云天好像对内禁卫的那些人好像并无恶意。

    李云天活动了一下手脚,抬步向后门处走去,既然朴良知道后院是住宅区那么他当然也清楚这一点,故而后门处的建筑物实际上比前门修得要高大坚固一些,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后门发动袭击。

    换句话来说,朴良目前遇到的困难要比陈三公子大,陈三公子面对被围的境况一筹莫展,那么朴良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负隅顽抗把命丢在这里,二是缴械投降请求李云天的宽恕。

    “大哥,咱们该如何做?”瞅了一眼后门处那些身穿锁子甲严阵以待的明军军士,一名身材壮实的内禁卫武官神色惊慌地问向了朴良,等待着朴良拿主意。

    虽然近战的威力比不上前院的那些重甲兵,但这些身穿锁子甲的明军精锐对付内禁卫的这些人还绰绰有余,绝对使得内禁卫的人无法冲出后门。

    “兄弟们,事已至此咱们唯有杀身成仁,以命报国,必将丹史留青,为后人所敬仰!”

    朴良知道他这次是彻彻底底地栽了,李云天在讲武堂张开了一张大网等着他往里钻,他既然来了就没想过活命,因此沉吟了一下后举起手里的刀,高声向周围的人喊道。

    “兄弟们,跟他们拼了,咱们的血不会白流,要让大明的皇帝知道朝鲜并不是好欺负的!”那名身材壮实的内禁卫武官跟着举起了手里的刀,高声给士兵们鼓劲,现在他们所能依仗的也就唯有为国效死的这股子士气了。

    “拼了!”在朴良和那名壮实内禁卫武官的鼓舞下,现场的内禁卫士兵纷纷举起了手里的刀高喊。

    实际上,与装备了巷战武器并且全副武装的明军士兵相比,内禁卫的士兵们除了手里的刀外就是盾牌,连护身的铠甲也没有,一旦与装备精良的明军士兵开战的话那么将吃很大的亏。

    “大人,你看,门开了!”就在那些内禁卫士兵群情激奋的时候,后院庭院通往住宅区的那扇紧闭的大门忽然咯吱咯吱地打开了,这使得在场的内禁卫士兵们顿时紧张了起来,他们虽然号称朝鲜精锐的部队但从未上过战场,因此难免感到一丝慌乱。

    “准备迎敌!”朴良面无表情地举刀下达了命令,他万万没想到精心策划的一次偷袭竟然会以这种结局收尾,面对即将杀来的明军士兵心中感到无比的懊恼,因为他的疏漏大意竟然使得现场的兄弟们跟着他一起白白送死。

    不过下一刻,朴良就怔在了那里,一脸愕然地望着从打开的大门里走出来的人,出来的人并不是明军而是一大群老幼妇孺,其中领头的人正是他的父亲朴光,而朴光手里抱着的是他的幼子。

    在朴良诧异地注视下,他看见了本应该离开汉城避难的妻子跟在朴光身后,手上牵着一对儿女。

    不仅朴良,内禁卫的武官们都慌了起来,因为他们发现来的这群老幼妇孺中竟然有他们的亲人,这使得他们一时间怔在了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

    望着眼前出人意料的一幕,内禁卫的武官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手里的兵器,他们岂能对着家人刀兵相向?

    随着武官们放下手里的兵器,内禁卫的士兵们也把刀尖垂在了地上,即便来的这些人不是他们上司的亲人,他们也无法对普通的百姓动手。

    “你这个孽障,竟敢打忠王爷的主意还挟持了金大人,你是不是要把和你娘气死了才满意!”朴光阴沉着脸,怒气冲冲地来到朴良的面前吼道。

    朴光是晚上被布政使司的人喊走,说是有要事要对他讲,结果他没有去布政使司衙门而是径直从后门进了讲武堂汉城司务处。

    由于讲武堂的后门是居民区,街坊间都非常熟悉,故而朴良并没有派人监视讲武堂的后门。

    通常来说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绝对不会在进讲武堂司务处的时候走后门,那样的话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一种羞辱,朴良一直认为李云天不知道他盘算的事情,所以自然也就忽略了后门,给了李云天可乘之机。

    “父亲,孩儿为了主上殿下、为了王室、为了朝鲜,虽死无憾!”朴良闻言不服气地望着朴光,他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

    “孽障,朝鲜并入大明是大势所趋,主上殿下审时度势做出了这个艰难的决定,正是为了朝鲜百姓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

    朴光见朴良此时还没有丝毫悔意,心中顿时倍感焦急,恨铁不成钢地瞪着朴良说道,“你可知道,两年前如果不是大明调来了大批粮食的话朝鲜的百姓将因为饥荒而遭遇一场浩劫,是大明救了他们的性命,也救了因为战乱而陷入绝境的朝鲜。”

    “如果朝鲜并入大明的话,百姓们的日子将过得更好,而你却想要谋害对百姓们有大恩的忠王爷,是想要激怒大明皇帝严惩咱们朝鲜吗?”说着,朴光语峰一转沉声质问道。

    两年来,李云天把朝鲜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社会发展迅速,百姓安居乐业,李云天要是出什么意外的话百姓们的生活势必受到影响,届时朴良等人可就成为了朝鲜的罪人,势必被百姓们唾弃。

    “父亲大人,这是两回事,孩儿虽然感激大明的仁义之举,但大明要夺走朝鲜的江山其恶劣的行径与盗贼无异,孩儿身为内禁卫的武官岂可坐视?”

    朴良知道朴光对他的行为十分生气,但他有着自己的坚持,因此仰着头直视着朴光高声反问道。

    “你……你真是气死我了!”

    朴光闻言脸色顿时大变,没想到朴良死到临头了还在嘴硬,随后他沉吟了一下,冷冷地望着朴良,“你以为你的那点儿小伎俩能瞒过忠王爷,忠王爷是个心胸开阔的人,体谅你们年轻气盛,故而想要对你们网开一面,否则此时此刻这里就是你们的葬身之地,成为受到百姓万世唾骂的奸贼!”

    “父亲大人,我们此次行事是为了主上殿下,为了朝鲜,后世的百姓肯定知道我们的忠义之举。”朴良闻言眉角禁不住微微往上一挑,高声分辩道,他相信以后的百姓们会对他们近日的英勇行为作出正确的评断。

    “哼!朝鲜并入大明后就属于大明的一部分,你认为后世的人会褒扬你们今日的愚蠢行为?”朴光不由得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忠王爷愿意给你们这些愣头青一个机会,这可是天大的恩泽,否则你们将永远也没有机会来改正这个错误,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朴良闻言顿时语塞,虽然他的性格比较激进但并不傻,知道朴光说的事情十有**会发生,朝鲜并入大明已经是不可免,届时他们肯定会被当成是叛逆来看待,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即便是以后大明灭亡了,朝鲜的人也会依旧将朴良等人视为大逆不道的人,很显然到时候朝鲜在李云天的推动下早就被同化,谁吃饱了撑的去提朴良等人的叛逆行为?

    当的一声,就在朴良陷入沉默的时候,耳边传来了兵器掉落的声响,只见一名内禁卫的武官扔掉手里的兵器跪在父母面前失声痛哭,看样子心理防线已经崩溃,丧失了抵抗的意愿。

    受到那名武官的感染,在亲人们的劝说下相继有内禁卫的武官扔下手里的兵器,这使得现场那些内禁卫士兵深受打击,士气为之一泄,使得局面变得有些混乱。

第1383章 网开一面

    “忠王爷、朝鲜王驾到!”就在内禁卫的士兵受到现场悲情气氛的感染,一个个手足无措的时候,一个宏亮的声音忽然从那些家眷的身后传来。

    朴良闻声不由得抬头望去,随后怔在了那里,只见李云天和李璆在一众明军武官以及朝鲜三司一院堂官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从通往后院住宅区的院门中走出,健步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你就是朴良?”李云天上下打量了一眼朴良,微笑着向身旁的李璆说道,“朝鲜王,真羡慕他们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如果搁给你我谁敢这种轻狂的事情来。”

    “王爷所言甚是。”李璆不清楚李云天要如何处置朴良等人,故而陪着笑脸连连点头。

    李稷和黄喜等人闻言不由得暗中对视了一眼,心里琢磨着李云天的用意,现在朴良等人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的能力,其生死就在李云天的一念之间。

    “朴副尉,本王问你,如果皇帝陛下下诏接纳朝鲜并入大明,那么你觉得除去本王就能避免此事的发生?”

    在众人紧张的注视下,李云天微微一笑后望着朴良说道,“你可知皇帝陛下金口玉言,即便是本王不在了那么此事也会依诏进行。”

    “朴副尉,你可知因为你们的一己私利将给朝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自大明立国来还从没有王族葬身于异国他乡,届时皇帝陛下震怒必会派兵征讨,大军过处生灵涂炭,你如何对得起那些死于战乱之中百姓?”

    说着说着,李云天语峰一转,一脸严肃地瞪着朴良说道,“朴副尉,如果本王是你的话绝对不会做出如此愚蠢的选择,去抗拒无法逆转的结果,本王会静观其变,然后想办法如何报效国家,造福百姓,而不是逞一时意气妄开杀戒!”

    朴良闻言脸色顿时微微一变,他万万想不到李云天竟然会出现在这里,而且随行的还有李璆和李稷等人,心情一时间无比复杂,无论如何都不会料到会遇到这场场面。

    因此,虽然朴良对李云天心中的话并不服气,但面对李璆和李稷等人他无法开口狡辩,毕竟偷袭讲武堂司务处是他们私下的行为并没有得到李璆的允许,故而形同叛逆。

    很显然,李璆绝对不会承认他受到了大明的威胁,而且朴良也不愿意让李璆牵扯进这件事情来,以免李璆受累。

    “朴副尉,你太让本王失望了,本王原本以为你智勇双全是一个能成大事的人,但现在看来也不过鼠目寸光而已,难道你以为本王会无缘无故地让朝鲜并入大明?”

    李云天知道朴良现在的心情十分复杂,于是不动声色地瞅了一眼身旁的李璆,李璆知道李云天并不想严惩朴良等人,因此准备给朴良一个台阶下,故而沉吟了一下后面无表情地望着朴良说道:

    “大明地大物博,繁华富庶,而朝鲜土地贫瘠,民生困苦,本王这样做是为了朝鲜百姓的未来,岂料你却因为一己私利妄想谋害忠王爷,将本王和朝鲜百姓放在了何处?”

    “主上殿下,臣一心为国,从未想过背叛主上殿下。”面对李璆的质问朴良这下没法再沉默了,连忙跪下开口辩解道,“臣只是觉得朝鲜并入大明太过唐突,臣一时间无法接受,故而想要阻止此事。”

    此时此刻,朴良为了保护李璆唯有把所有的责任都往自己的身上揽,无论如何都不能说他是认为李璆被逼同意朝鲜并入大明的。

    “这事看起来唐突,实际上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两年来大明对朝鲜大力援助,使得朝鲜市面逐渐繁荣起来,百姓安居乐业,与大明的联系日益紧密。”

    李璆闻言双目闪过一道黯然的神色,他岂会不知道朴良这是在维护自己,不过其行为太过鲁莽以至于落得如此困境,他神情冷峻地望着朴良,一字一句地说道:

    “本王认为离开了大明后将无法使得朝鲜保持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故而经过深思熟虑后最终决定并入大明,使得百姓能有一个安稳的生活,你难道有不同的见解?”

    “主上殿下,臣……臣没有任何异议。”跪在那里的朴良的脸上浮现出尴尬的神色,连忙高声回答,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六品副尉而已,这种国家大事岂容他说的上话。

    李云天在一旁不动声色的冷眼旁观着眼前的这一幕,对付朴良这种以忠义自居的愣头青李璆无疑是最佳的人选,使得朴良不敢有丝毫的违逆,否则可就成为了奸臣贼子。

    “王爷,此事发生在小王的王城里,肯请王爷能把这些人交给小王发落,小王一定会给王爷一个交代。”见朴良申请局促地跪在那里,李璆心中无奈地摇了摇头,转向李云天躬身请求道。

    “本王也正有此意,他们是你的臣子就由你进行管教。”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望了一眼朴良等人后说道,“本王可以告诉你们一件事情,内三厅所辖部队的整编方案本王已经与朝鲜王商议过,届时内三厅的部队会编为归朝鲜都司直辖的卫戍军——白狼军。”

    “白狼军将是朝鲜所有军队中的精锐,专门执行特殊的作战任务,里面的人将是以一当十的勇士,你们内禁卫的人号称是朝鲜军队中的佼佼者,不知道这次有多少人能留在白狼军,被淘汰的人只能去别的队伍。”

    说着,李云天盯着朴良说道,“白狼军只要最强的勇士,不要说本王不给你们机会,你们有一年的时间进行操练,一年后朝鲜都司将在整个朝鲜的部队中举行考核,择优录取!”

    “不过,你们有没有机会参与白狼军的考核要看朝鲜王如何惩处你们了。”李云天望了一眼李璆,随后起身离开了,朴良等内禁卫的武官在李璆面前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意志,剩下的事情让李璆去伤脑筋吧。

    “恭送王爷。”李璆连忙领着现场的官员躬身送李云天离开,心里暗暗送了一口气,看来朴良等人这一次是侥幸保住了一命。

    “来人,把他们带下去。”随后,李璆向周围立着的明军高声下达了命令,虽然李云天并不想置朴良等人于死地,但朴良等人这次肯定要吃些苦头以让其进行反省。

    望着垂头丧气离开的朴良一行人,李稷和黄喜等人相互间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谁也没有想到李云天晚上秘密把他们喊来是让他们看了如此大的一场大戏,纷纷对朴良等人的胆大妄为而感到震惊,同时也对李云天的宽宏大量倍感意外,倘若换做大明别的王爷的话那么朴良等人绝对难逃一死。

    就在朴良等人被明军士兵带下去的时候,前院密集的枪声逐渐变得稀松,意味着前院的战斗已经临近了尾声。

    前院的地上横七竖八地倒满了倭寇的尸体,鲜血汩汩地从伤口涌出,汇聚成了一道道的小溪,用血流成河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在与倭寇的这次交战中,明军的火器再次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使得那些凶悍的倭寇逐渐成为了一具具冰冷的尸体。

    当枪声停下来时前院已经没有能站着的倭寇,现场的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受伤的人倒在地上痛苦地哀嚎着、**着,场面看起来有些沉闷和压抑。

    明军的重甲兵队列前方的场景是最为血腥的,重甲兵手里的长枪犹如死神的镰刀一样无情地收割着袭来的倭寇,使得那些倭寇擦叫着倒了下去。

第1385章 成功招揽

    晚上,一辆马车停在了讲武堂汉城司务处的门前,穿戴整齐的金宗瑞从马车上下来,抬头望了一眼司务处门上悬挂着的牌匾后心情复杂地走了进去。

    在门前值守的士兵已经接到了金宗瑞要来的命令,故而并没有阻拦他,使得金宗瑞畅通无阻地进了院门,一名士兵领着他往后院李云天的住所走去。

    路上,金宗瑞显得有些忐忑不安,毕竟李云天的厉害他这两年已经着着实实地领教过了,再加上他的命运攥在李云天的手里,这使得他不由得感到有些紧张和局促。

    李云天所住小院的门前立着几名身材魁梧的护卫,仔细地搜了金宗瑞的身确定他没有携带凶器后予以放行。

    “金大人,王爷正在处理公务,等忙完了手头的事务会来见你。”早已等待在院门处的一名侍女躬身把金宗瑞领了进去,把他带进客厅后倒了一个热茶,让他在客厅稍候片刻。

    金宗瑞有自知之明,自安不敢奢望地位尊贵的李云天在客厅里等他,因此规规矩矩地坐在一旁的凳子上等待着李云天的到来。

    或许是前面有好几次被李云天晾着的经历,故而金宗瑞的心中直打鼓,万一这一次李云天依旧晾着他,让他在这里等一晚上的话那可就颜面尽失了。

    不过,金宗瑞的担心是多余的了,因为就在不久后门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使得他不由自主地望向了门口处,想看看来者是何人。

    “金大人,别来无恙!”在金宗瑞紧张的注视下李云天领着云娜走进了房门,冲着金宗瑞微微一笑后说道。

    “李……李先生!”金宗瑞顿时怔在了那里,目瞪口呆地望着李云天,一脸的匪夷所思,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走进来的人竟然是与他有着生意往来的“李先生”。

    “金大人,昨晚的事情受惊了。”李云天笑着走向了上首处的座位,边走边说道,“本王相信金大人能应付得了这种局面,金大人果然没有让本王失望!”

    “王爷,下官以前多有得罪,还望王爷恕罪。”金宗瑞闻言顿时回过神来,连忙起身向李云天一拱手,躬身说道。

    此时此刻,金宗瑞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他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本以为厌恶自己的李云天竟然早就与他打过交道,而且两人在酒桌上还称兄道弟,这使得他心中一时间百感交集,脑海中一片空白。

    “不知者不罪,本王以前之所以要掩盖了身份就是想看看金大人的品性如何,金大人一心为国,本王甚是钦佩。”李云天在上首处的座位坐下后笑着示意金宗瑞落座,对自己以“李先生”的身份接触金宗瑞一事作了简略的解释。

    “王爷言重了,与日理万机的王爷相比下官所做的一切实在是微不足道,下官只懂得行军打仗,而王爷不仅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且还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下官实在难及王爷万分之一。”

    金宗瑞闻言连忙向李云天一躬身,郑重其事地回答,虽然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奉承李云天,但实际上却是金宗瑞的真心话。

    当看见李云天的那一刻,金宗瑞对李云天的态度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对李云天的忌惮转变为钦佩,他很难想象李云天竟然会以商人的身份接近他并且与他把酒言欢,心中对李云天的不满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至于李云天三番五次晾着金宗瑞,金宗瑞现在完全理解李云天为何要那样做,并不是想要敲打他或者整治他,而且确实不方便见面。

    故而,金宗瑞见到李云天后收起了她的骄傲,对李云天的态度变得恭敬有加,他可不认为堂堂的大明亲王闲得慌故意要假扮商贾,很显然李云天对他非常器重这才会这样做,这使得金宗瑞无形中就对李云天惺惺相惜,好感倍增。

    “金大人在朝鲜军中的威望本王一清二楚,只不过金大人对本王有些误会,故而本王只好想办法解开金大人的心结。”

    李云天清晰地感觉到了金宗瑞对自己态度的变化,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看来金宗瑞的心理防线已经崩溃,随后有条不紊地说道,“古人有云,天将降大任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金大人经历了这番起落后,本王相信一定能胜任将来的职务!”

    “将来的职务?”金宗瑞闻言脸上闪过惊讶的神色,一时间不知道李云天所言何意,难道李云天要让他回朝鲜都司?可副都指挥使的位子上已经有人了。

    “朝鲜并入大明后地界上的部队分为两类,一类归都司管辖,另外一类归讲武堂管辖,你虽然没了都司衙门的官职但可以入职讲武堂,统帅讲武堂的部队。”

    李云天见状微微一笑,沉声说道,“本王之前说过了,朝鲜并入大明后三司一院的堂官会被封为伯爵,讲武堂各地的统兵官都是勋贵,金大人正好在此行列,足以胜任此职。”

    “王爷,您……您真的要让下官统帅朝鲜地界上的骁武军?”金宗瑞闻言顿时怔在了那里,一脸的匪夷所思。

    要知道骁武军乃大明最精锐的部队,而他可是朝鲜的将领,还是曾经强烈反对李云天的将领,李云天竟然愿意把骁武军交给他统辖,难道就不怕他造反吗?

    金宗瑞在东北六镇的时候就知道骁武军的厉害,双方曾经有过一些小摩擦,结果无不以骁武军完胜而告终,他从没有见过如此悍勇的战士,不仅身手好而且打起仗来简直不要命,令他深受触动,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说实话,金宗瑞从没想过有朝一日能统辖大明的骁武军,如果能统帅这样一支天下间最为精锐的军队将是一种莫大的荣幸。

    “你既然是我大明的伯爵,理应为大明效力,难道还想偷懒不成?”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

    “下官不敢,下官只是觉得太过突然了,怕辜负了王爷所望。”金宗瑞回过神来,连忙站起来躬身回答,神色显得有些激动。

    “本王认为你是最适合的人选,一定不会看错。”李云天笑着向金宗瑞往下压了压手让他坐下。

    “王爷,下官想知道王爷为何会选下官,下官听说讲武堂里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勋贵都能胜任此职。”金宗瑞坐下后沉吟了一下,一脸不解地望向了李云天,对此感到非常奇怪,要知道讲武堂一系的勋贵中有不少能征善战又资历深厚者,应该轮不到他才对。

    “金大人在朝鲜治军多年,不仅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对朝鲜地形地势非常熟悉,可以打造出一支最为合适朝鲜作战的部队。”

    李云天知道金宗瑞心中疑惑,于是笑着说道,“虽然本王手边也有几个人能当朝鲜骁武军的统兵官,不过他们与你相比最大的不足就是对朝鲜不了解,因此无法训练出最适合朝鲜作战的军队来。”

    金宗瑞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李云天说的没错,朝鲜多山而且气候寒冷,有着独特的地形地貌,自然是他这种土生土长的人对朝鲜的情况更加了解,因此能训练出最适合朝鲜作战的军队。

    其实,李云天之所以让金宗瑞成为朝鲜的骁武军统兵官还有安抚朝鲜官员的意思,稳定朝鲜的官场,否则的话李云天会让金宗瑞担任副统兵官而不是主帅,他要用这种告诉朝鲜的官员大明并没有打压他们的意味。

    因此金宗瑞能从数名资历和能力相仿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不是偶然,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与人和,是朝鲜并入大明后朝鲜官员的表率。

    酒宴摆上后,李云天与金宗瑞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两人并不是第一次见面故而相互间并不生分,金宗瑞觉得李云天并不想外界传言中的那般严厉,在他看来李云天依旧是曾经那个风度翩翩的“李先生”。

    “金大人,本王有一要事要事先告知于你,这将是朝鲜骁武军成立后的首要职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李云天挥退了在一旁伺候的下人,郑重其事地向金宗瑞说道,“倭国盘踞东海之上,时常进犯我大明的沿海地区,朝鲜也饱受其害,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麻烦,皇上准备对倭寇开战,届时朝鲜将成为此次大战明军的后勤基地,作用至关重要!”

    “王爷,大明要征倭国了?”金宗瑞闻言脸上顿时流露出震惊的神色,万万没想到李云天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要知道倭国可并不好征讨,当年蒙元两次东征倭国都铩羽而归,参战的朝鲜死伤惨重,故而对此是记忆犹新。

    “倭国留着的话迟早是一害,因此不如早日解决这个麻烦,也省得留给后世子孙。”

    李云天肯定地点了点头,沉声望着金宗瑞说道,“本王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先帝在位的时候就曾经因为倭患想要远征倭国,不过当时北有残元进犯,西域也不太平,故而一直拖到了现在。”

    “如今倭国内乱,正好给了大明征讨的机会,等到他们打得筋疲力尽之时就是我大明挥军东进之日。”说着,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向金宗瑞说道,“金大人,东征倭国之际将是朝鲜骁武军扬名之时,金大人一定要有所准备,务必一战成名!”

    “王爷放心,下官一定尽力而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金宗瑞万万没想到大明要征讨倭国,这可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大战,而他竟然能赶上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闻言连忙起身向李云天一拱手,高声应答。

    望着神色激动的金宗瑞,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有了金宗瑞相助的话大明东征倭国将变得顺利许多,很显然朝鲜更合适作为明军的后勤基地。

第1386章 诏书抵达

    正统十一年九月中旬,正统帝的诏书终于抵达了汉城,李云天亲自率领着汉城大大小小的官员出城迎接。『≤頂『≤点『≤小『≤说,

    由于李云天在汉城故而大明这次派了南京礼部尚书刘坤宇前来传旨,虽然南京礼部的职权有限,但刘坤宇的级别却与京城的大明礼部尚书胡滢同级,在官场上地位尊贵。

    此时的南京官场还没有像以后那样落魄,能到南京中央衙门担任堂官的人虽然仕途不怎么如意,但在官场都有自己的人脉和底蕴,属于朝廷上流社会的权贵人氏。

    尤为重要的是,洪熙帝和宣德帝在担任太子的时候就是镇守南京,故而对南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使得南京官场现在还没有太过落寞,并非以后的“养老院”。

    其实,以大明之尊正统帝这次的诏书随便派礼部一个七品官来宣读即可,不过朝鲜国是沾了李云天的光,得以刘坤宇这个从一品的朝廷大员前来传旨,算是大明的最高规格了。

    刘坤宇年过六旬,是永乐初的进士,李云天到湖口县任职的时候他已经是礼部正五品的主事,时至今日在朝廷的一众官员中可谓资历深厚。

    “刘大人,一路辛苦了。”汉城城外,李云天笑着向从马车上下来的刘坤宇拱手说道。

    “王爷在这里劳累了两年,可比本官辛苦多了。”刘坤宇满脸笑容地向李云天拱手回礼。

    虽然官场上讲究的是按资排辈,尤其是文官更是看重出身和履历,虽然李云天的资历不如刘坤宇但他不仅是正宗的两榜出身而且还是大明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再加上贵为大明的亲王,在官场上的地位远高刘坤宇。

    即便是礼部尚书胡滢和内阁首辅杨溥见了李云天也要礼让三分,故而刘坤宇自然要对李云天客客气气了。

    “刘大人过奖了,本王只不过是尽了本分而已。”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侧身介绍站在一旁的李璆,“这就是朝鲜王。”

    “上使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李璆见状连忙上前躬身行礼,由于刘坤宇是正统帝派来的使者,故而他尊称其为“上使”,如果不是李云天在这里的话他根本不可能见到如此高级别的大明官员。

    “朝鲜王,这次皇上能下达诏书忠王爷功不可没,你以后可要记得王爷的恩泽。”刘坤宇向李璆微微颔首,随后不动声色地说道,虽然李璆贵为朝鲜王但他还真的没看在眼中,不过一个蛮夷国家的首领而已。

    “小王一定铭记在心!”李璆的脸上闪过一丝黯然和失落的神色,恐怕朝鲜并入大明之事就是李云天的主意,要不然李云天岂能按捺住寂寞留在汉城,这使得他心里五味杂陈。

    刘坤宇闻言点了一下头,随后与李云天上了停在一旁的四轮马车谈笑风生地进城,李璆也有幸得以进入车里陪伴,其余的人则只有步行跟在后面的份儿,官场上等级森严,在李云天和刘坤宇面前他们可没有乘车的资格。

    汉城此时万人空巷,街道两旁聚满了伸长了脑袋翘首以待的百姓,得知正统帝派来传达圣旨的使臣到来后汉城的百姓们就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纷纷跑出来凑热闹,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当然了,百姓们不是来看刘坤宇的,刘坤宇虽然贵为大明的尚书,但他们已经见惯了李云天这个堂堂的亲王,故而对刘坤宇的兴趣不大。

    这些百姓之所以围聚在此是想要知道正统帝是否同意朝鲜并入大明,这是他们现在最为关注的事情,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李云天把朝鲜治理得井井有条,汉城的百姓更是获益匪浅,市面繁华,生活安逸,因此他们可不想再回到以前的日子,无不盼望着朝鲜并入大明。

    “王爷,都说朝鲜是蛮荒僻壤之地,如今出现在本官面前的却是一副欣欣向荣的繁华胜景,王爷这些年来功不可没呀。”

    望着窗外此起彼伏的商铺和繁闹的市面,刘坤宇笑着向李云天说道,除了恭维外更多的是钦佩。

    他在来朝鲜之前特意打探过朝鲜的境况,知道朝鲜贫瘠穷困,即使最繁华的王城汉城都不如江南的一个普通小镇繁华。

    可如今从仁川港一路行来,刘坤宇发现传言与现实有不少出入,放眼望去仁川港和汉城以及沿途的城镇都在大张旗鼓地兴建土木,市面也显得颇为繁华,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看来李云天并不是白在朝鲜待了这些时日。

    刘坤宇相信,在大明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里,除了李云天外没人能把朝鲜治理好,李云天不仅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更是一把理政的好手,无论是交趾、辽东还是蒙古、西域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刘坤宇也敏锐地意识到恐怕李云天两年多前来朝鲜并不是单纯地彻查朝鲜王被害一事,十有**是为了朝鲜并入大明在做谋划。

    只不过,刘坤宇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李云天这样做的目的,要知道朝鲜贫瘠穷困,对大明而言属于蛮夷之流,因此让它并入大明将是大明的一种负担,没有丝毫的好处。

    可话又说回来了,为大明开疆拓土是一件好事,再者朝鲜并入大明后归讲武堂统辖,并不需要耗费户部的国帑,因此朝廷里也没人反对这件事情。

    毕竟这是朝鲜王要求把朝鲜并入大明,并不违背明太祖“不征之国”的祖训,故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

    “这是皇恩浩荡,皇上怜悯朝鲜百姓生活苦楚故而降下了无边的恩泽,方有现在的景象。”李云天闻言摇了摇头,笑着回答,他可从来都不是居功的人。

    “王爷过谦了,本官来之前皇上还在念叨说王爷在朝鲜摆手起家也不知道境况如何,还说王爷一走就是两年多的时间,都没人陪他说话了。”

    刘坤宇也跟着笑了起来,他自然清楚这是李云天的自谦之词正统帝现在正在头疼京城里内廷和文官集团的纷乱的党争,哪里有心思理会朝鲜的事情。

    李云天闻言脸上不由得闪过一丝无奈的神色,虽然他人在朝鲜但对大明的格局了如指掌,随着大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日益加剧。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宦官与文官之间的权斗,本质上却是君权与臣权的一次博弈,正统帝希望用宦官来制衡朝廷里的文官。

    相对文官,勋贵与正统帝之间的关系要融洽许多,毕竟勋贵只有统兵权又不能涉及地方政务,再加上许许多多方面都需要依附正统帝,所以与文官相比勋贵对正统帝而言则没什么麻烦,反倒是制衡文官的另外一件武器,只不过没有宦官用起来行之有效。

    所谓眼不见心不烦,李云天由于身在朝鲜故而也就不理会京城的那些明争暗斗以及相互倾轧,反正现在也没人对讲武堂的那些地盘感兴趣,谁吃饱了撑的好好的福不享要去偏远荒僻的边疆去受苦。

    景福宫锦旗招展,喜气洋洋,李璆对正统帝的这道诏书不敢怠慢,已经准备了盛大的恭迎圣旨仪式。

    按照规矩,李璆需要焚香摆案和沐浴更衣这样才能显示出对圣旨的敬重,有一整套完善的接圣旨流程。

    虽然圣旨的内容还处于保密状态,由皇宫出来的内侍和侍卫进行保管,但李云天早已经知道圣旨的内容,故而心中波澜不惊不像李璆等人那样激动和紧张,静静地等待着事情的进展。

    “朝鲜王接旨!”景福宫正殿前的广场,等李璆准备好迎接圣旨的各项事宜后,刘坤宇从双手捧着圣旨的内侍手里拿过圣旨,冲着躬立在正殿前方案桌后的李璆和王妃等一众王室人员高声喝道。

    “臣朝鲜王李璆恭迎圣旨!”李璆闻言连忙跪在了面前摆着的一个软垫上,神色严肃地说道。

    伴随着李璆的这个动作,跟在他身后的王妃等人呼啦啦地跪了下去,纷纷以头触地神色异常恭敬。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刘坤宇见状随即打开了手里的圣旨,抑扬顿挫地宣读起了上面的内容。

    李云天不动声色地立在刘坤宇的一侧,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正统帝自然在圣旨上答应了李璆的请求,准许朝鲜并入大明。

    为了保持朝鲜官场的稳定,朝鲜现有的官员三年内将保持不变,三年后将进行考核淘汰未达要求的官员。

    与此同时,朝鲜国的各个中央衙门撤销,并入朝鲜的三司一院中去,作为大明的一个行省很显然朝鲜国不能保留那些中央衙门。

    实际上李云天早就在做这件事情,在成立三司一院的时候就已经把朝鲜国的各个中央衙门归入到各自的部门下,其三司一院的人员也都是从哪些中央衙门中抽调。

    换句话来说,朝鲜国的那些中央衙门早就成为了三司一院的下属机构,故而只要换个招牌就能正常运作。

    这也是李云天为何要架空李璆的原因,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在为朝鲜并入大明后做准备,使得朝鲜的军政事务的决策权由景福宫转为了三司一院,希望权力能够平稳交接,可谓用心良苦。

    作为汉城两班子弟最为关心的科举,正统帝把此次朝鲜科举作为一届,使得两班子弟可以通过其踏入仕途。

    不过,如果三年后其考核不达标的话会像其他官员一样丢官罢职,李云天给了那些两班子弟三年的时间来进行改变,如果届时其还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话唯有被取代。

    正如李云天先前所“预测”的那样,正统帝也对那些寒门学子降下了恩泽,在朝鲜科举结束后加开大明的武举恩科,主考官为李云天,副主考是刘坤宇,凡考中的学子皆可获得大明的功名。

    这个消息一传出去,那些从朝鲜八道赶来的杂科学子们无不欢呼雀跃,这意味着他们将获得一个改变命运的宝贵机会。

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水到渠成

    在正统帝这次所下达的诏书中,朝鲜布政使司李稷、朝鲜按察使司柳尚民、朝鲜都司都指挥使崔闰德、朝鲜都察院都御史黄喜以及原朝鲜都司副都指挥使金宗瑞可谓是最大的赢家,由于对朝鲜功勋卓著故而被正统帝封为大明的伯爵。

    其中,李稷由朝鲜的星山府院君进封为大明的星山伯;黄喜由朝鲜的南原府院君进封为大明的南原伯;柳尚民由朝鲜的光云府院君进封为大明的光云伯;崔闰德进爵为朝宁伯;金宗瑞进爵为韩安伯。

    李云天之所以奏请正统帝给李稷五人进封爵位,除了他们是朝鲜掌控实权的重臣外,还与他们是朝鲜各派势力的首领有关,以此来安抚朝鲜官场。

    按照大明的规章定制,正统帝会在大明京城给李璆和李稷六人修建府邸,不过由于朝鲜情形特殊允许李稷和黄喜五人留在朝鲜任职直至被调离,而李璆身为郡王必须要跟随刘坤宇前去京城。

    对于百感交集的李璆来说,李稷五人的心情则非常愉快,他们自然愿意成为大明的伯爵,这远比朝鲜的爵位要尊贵得多。

    “钦此!”当刘坤宇抑扬顿挫地宣读完升值后,把圣旨一合向李璆高声说道,“朝鲜王接旨!”

    “臣接旨谢恩!”李璆连忙直起身子双手从刘坤宇那里接过了圣旨,然后其身恭声向刘坤宇说道,“刘大人,不知皇帝陛下可有要交代小王的事情!”

    “皇上说了,朝鲜王宽厚爱民,实乃当世藩王之典范,皇上已经在京城备下美酒佳肴,静待朝鲜王的到来。”刘坤宇冲着斜上方一拱手,沉声向李璆说道。

    “臣叩谢皇恩。”李璆闻言双目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要离开朝鲜,心中有一股莫名的伤感,随后把圣旨交给一旁的景福宫大殿内侍,再度跪下谢恩。

    “五位爵爷,皇上让本官转告,由于朝鲜并入大明后事务繁多,故而五位爵爷不必随着朝鲜王进京谢恩,待朝鲜局势稳定后随忠王爷一同前去京城觐见。”刘坤宇抬头望向了跪在李璆后面的李稷和黄喜五人,不动声色地开口说道。

    虽然李稷和黄喜五人可以不用去京城但他们的家眷要和李璆一同到京城,毕竟他们已经是大明的勋贵,而按照规矩其家眷要住在京城,即便是外放也只能带妾室去外地赴任。

    这样做自然是有人质的意味,但京城乃大明的权力中枢,没有哪个勋贵愿意离开这个中枢,故而就算是外放任职也希望家眷在京中周旋,以免脱离了京城上流社会这个圈子。

    不过李稷和黄喜五人的情形有些不同,由于他们是从藩属国新晋的勋贵,故而把他们调到京城肯定有削弱他们在地方上影响的意味,同时也是对他们加以掌控。

    李稷和黄喜五人自然清楚其中的缘由故而早就做好了准备,对于他们而言融入大明京城上流社会权贵圈子比待在汉城要重要得多,希望后世子孙能成为大明上流社会权贵的一份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正统帝的这道诏书中,废除了朝鲜国所实行的法律,一切都以大明的律法为主。

    这意味着令朝鲜两班子弟受益匪浅的“从母法”在刘坤宇宣读诏书的一刹那就已经烟消云散,凡是朝鲜的学子皆可参与大明科举,当然了,庶子也有继承家产的资格,在分家产的时候要分得相应的一部分。

    虽然这使得两班贵族的权益受到了损害,但很显然赢得了包括两班贵族庶子在内的朝鲜百姓的支持,这才是大明治理朝鲜的根基。

    由于李云天已经在朝鲜布局了两年多,所以朝鲜并入大明的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许多,随着刘坤宇传达圣旨,汉城的各大衙门改换了一下门口的招牌后就有条不紊地继续办公,丝毫也没有受到影响,这令刘坤宇大为钦佩。

    在刘坤宇看来,但凡是这种并入国家的事情中总会受到被并入国家某些人或者势力的反抗,可朝鲜并入大明却显得波澜不惊,一切都水到渠成,无论官场还是民间都对此非常欢迎,实属难得。

    这使得刘坤宇对李云天不由得更加钦佩,如果换做他的话肯定使用武力来推动并入事宜的进展,而不像李云天这样耐心来布局谋划。

    李璆身为朝鲜王自然要尽地主之谊,准备了丰盛的酒宴给刘坤宇接风洗尘,如果按照惯例自然是身负皇命的刘坤宇坐在宴会的首席。

    不过由于李云天在情况就显得比较特殊,李云天也是奉旨来的朝鲜,故而这个时候就要按照资历来排座次,李云天身为大明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又是堂堂的忠王自然要坐首席,刘坤宇和李璆分坐在他的左右下首处。

    刘坤宇是第一次来朝鲜,由于他的级别过高因此以前他就是想来也没有机会,故而这次可以欣赏一下朝鲜的菜肴和舞蹈。

    在酒宴上献舞的歌舞姬都经过柳真的调教,舞姿婀娜多姿,令刘坤宇大饱眼福,虽说金陵也有朝鲜舞的表演,但如此原汁原味的舞蹈他还是第一次看见。

    因为李云天的缘故,刘坤宇此次前来朝鲜没有丝毫压力,李云天做事他无比放心故而这次就权当是来朝鲜国散心。

    刘坤宇这次来朝鲜除了传达圣旨外还有协助李云天处理朝鲜并入大明各项事宜的职责,其中最为重要的自然就是正统帝恩旨开设的武科科举。

    之所以是武科科举而不是文科科举,是因为朝鲜像交趾和西域那样将来将交由讲武堂来治理,朝廷的文官没人愿意去这种偏僻荒芜很难捞油水的地方。

    正统帝并不是无缘无故这样做的,宣德帝时交趾的叛乱使得宣德帝意识到了朝廷派往交趾的那些官员所带来的危害。

    除了中高级别的官员外,那些从云南和两广选派的官员几乎都是没有功名仅仅读过几天书的人,他们肯去交趾任职无非是抱着发财的梦想,对地方上的祸害之深令宣德帝感到震惊。

    所以,当李云天平定了交趾后使用武举出身的武官来治理交趾,并且还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后,宣德帝就决定在那些偏远的边疆任用讲武堂的武官来治理。

    因为由李云天主导的大明新式武举要求中举者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其文化方面的能力丝毫不次于那些文举出身的文官,而责任心和能力更是远胜那些文官。

    所以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惯例,大明两京十三省以外行省皆用讲武堂出身的武官来治理,朝堂上的文官对那些偏远地区并没有什么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两京十三省中广西的情形比较特殊,知府以下的官员已经全部换成了讲武堂的武官。

    说起来这还与当年李云天平定交趾叛乱有关,为了有利于李云天平定交趾的叛乱,宣德帝让李云天执掌交趾和广西的军政事宜,后来李云天又荣升为了交趾、广西总督,总揽交趾和广西的军政大权。

    在李云天的推动下,地处偏远不被朝廷重视的广西开始由武官治理,只不过中高级官员由文官担任,这样一来有利于地方上的治理。

    时至今日,广西的地方事务蓬勃发展,那些讲武堂出身的基层武官可谓功不可没,正是他们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使得广西有了如今欣欣向荣的局面。

    正统帝继位后由于年幼,其大名的国策一直按照宣德帝时期的来,这样的话朝鲜自然由讲武堂的武官来治理。

    为了能使得那些前来参与科举的朝鲜学子们安心过一个好年,李云天把朝鲜文举安排在十月初,大明的武举恩科在十月中旬。

    虽然武举恩科录取的人数有限,不过李云天认为此次前来汉城的杂科学子是朝鲜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届时他将给那些落举的学子一个机会,允许他们在汉城进入由讲武堂开办的学院里进行专业化的学习,通过考核后将来也能踏入仕途。

    李云天的这个决定使得汉城那些杂科学子们欢呼雀跃,这意味着他们即便是无法考中武举也能进入讲武堂下属的学院深造,不至于白来汉城一趟。

    对于李云天的这个决定刘坤宇是大为佩服,李云天轻而易举地就收复了朝鲜的读书人,而这些读书人将来是未来治理朝鲜的关键。

    十一月中旬,备受汉城百姓期待的大明武举恩科举行,除了杂科学子外还有不少两班子弟参与。

    毕竟两班子弟受教水平要高于那些杂科学子,并不是所有的两班子弟都甘于平庸和寂寞,这其中以金宗瑞的次子金承璧为代表。

    其实,这次的武举恩科非常简单,李云天只考了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并没有出那些高深莫测的题目来为难那些学子。

    这也与武举选才的标准有关,武举毕竟不是文举,不需要太过深邃的文化知识,只是进入讲武堂以及讲武堂所属学院的一个选拔而已,他们所要掌握的技能要在讲武堂和讲武堂所属学院里学习。

    而且,与通常的朝鲜科举不同,大明的新式武举题目多由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组成,实行分数制,故而成绩一目了然,从上而下择优录取,这样就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令考生们心服口服。

    实际上,那些前来参加朝鲜科举的学子,无论是两班子弟还是平民子弟很早就知道了大明新式武举这种新颖独特的形式,因此备考的时候接触过,不至于面临考题手忙脚乱。

    朝鲜武举恩科的成绩很快就出来了,金承璧从众多应试的学子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力拔头筹,成为了朝鲜并入大明后的第一个武举魁元,给汉城的两班贵族挣了不少颜面,使得金宗瑞喜笑颜开,对金承璧期望甚重。

    正统十二年三月,李璆带着李稷和黄喜等人的家眷随着刘坤宇前往京城,李云天亲自将他们送到了城外。

    伴随着李璆的离开,李氏王朝在朝鲜王国的统治正式落下了帷幕,朝鲜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p

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请旨

    正统十二年十月,几艘大明水师的三桅战船缓缓驶进了天津卫的军港。

    当注意到被护在中间的一艘三桅战船后,在码头值守的水师武官连忙翻身上马向上司进行了禀报。

    很快天津卫水师的统兵官率领着一众部下急匆匆地赶来,在一艘靠岸的三桅战船前列队相迎。

    当然了,这艘三桅战船就是大明水师的旗舰“明扬号”,李云天的专属战船,它的出现意味着李云天的到来。

    李云天本想来年再从朝鲜回来,不过正统帝催得紧他只好提前回京向正统帝复命,正统帝此举也是无奈,由于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激烈权斗使得大明多项国策难以执行,正统帝希望李云天能从中斡旋。

    与李云天一起前来的还有进京觐见正统帝的李稷、黄喜、柳尚民、崔闰德和金宗瑞,届时他们将在京城的新家与家人团聚。

    李云天在天津卫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就起程前往京城,所谓近乡情怯他一离开京城就两三年,既渴望见到家人同时又感到愧疚。

    紫禁城,乾清宫。

    正统帝皱着眉头望着手里的奏折,近来内廷和文官集团对于是否向江南商贾增税争执不断,吵得不可开交。

    与前些年的情形不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内廷的羽翼逐渐丰满不再是孤军奋战,朝廷中的一些官员为了仕途已经投靠了内廷,这使得内廷在朝堂上也有了发言权。

    随着大明社会的蓬勃发展,江南商业越来越繁荣,大明税局去年在江南征收了数百万两白银的商税,这在以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由于商事的繁荣,内廷认为商人从商业买卖中赚取了太多的利润,不利益国家的发展,应该拿出多余的部分使得国家发展其他事业。

    文官集团自然是大力反对了,认为内廷此举是在与民夺利,有悖太祖皇帝的遗训,而且认为内廷此举动机不纯,有趁机从中攥取利益的嫌疑。

    说起来户部现在可是肠子都悔青了,原本大明的税收统归户部管辖,后来李云天提出设立税局专门负责大明商税时户部的人不以为意,因为商税只占大明税收的一小部分,起决定作用的是农业税。

    所以大明税局成立的时候户部的人并没有放在心上,等到李云天宣布税务改革提高商税税率并且大力清查偷逃税款的行为后,户部的人惊讶地发现商税其实才是一块不折不扣的肥肉,而且很惊讶那些商人会老老实实地交纳税款。

    除了商贾畏惧李云天的威名外,更重要的是李云天制订了一套行之有效并且十分完善的税收制度,大明税局并不是孤单存在的,与大明商局相辅相成,两者共同维持着商业秩序的发展。

    正是因为大明的商税归大明税局管辖,名义上隶属内阁但说白了也就是讲武堂在管理这一块,收上来的商税讲武堂留下一部分,剩下的交给正统帝的内库来发落,可谓是正统帝的小金库。

    管理正统帝内库的人自然就是内廷的宦官了,故而文官集团说内廷的人心怀叵测,想要从中谋取私利。

    内廷得知文官集团抨击后自然不甘示弱,指出文官集团的人沽名钓誉,暗中与江南的那些富商大贾相勾结,从中谋取了大量的利益,这才阻止增税一事。

    围绕着是否增加商业税收,内廷阵营与文官集团阵营的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把京城的官场搅得一塌糊涂。

    正统帝自然是愿意增加商税,他知道大明商税繁荣不希望钱被那些商贾赚了去,而是想要用到百姓的身上,但他又无法开这个口只能由内廷的人来代劳,进而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对。

    “禀皇上,忠王爷来了,现在殿外恭候传召。”就在正统帝眉关紧缩的时候,一名内侍走了进来,躬身禀报道。

    “快请!”正统帝闻言先是微微怔了一下,随后一脸欣喜地吩咐道,他终于盼来了一个能给他解忧的人。

    “拜见皇上。”片刻之后,身穿黑色蟒龙袍的李云天快步走进了殿里,躬身向正统帝行礼。

    “忠王勿需多礼。”正统帝见状连忙起身离开龙椅,笑着搀扶起了李云天,“朕日盼夜盼,终于把忠王等来了。”

    “皇上,臣本该早日回京但被朝鲜的琐事所耽误,还望皇上恕罪。”几年不见正统帝已经到了弱冠之年,不再是以前那个少不更事的少年,李云天微笑着请罪。

    “忠王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正统帝不以为意地笑了笑,然后冲一旁的内侍吩咐道,“传朕旨意,让御膳房备宴,朕要给忠王接风洗尘。”

    那名内侍自然不敢怠慢,一躬身后一路小跑着去御膳房传旨,正统帝已经好久都没有这么开心过了,他可不想扫了正统帝的兴致否则后果可不是他所能承担起来的。

    正统帝已经从刘坤宇那里知道李云天在朝鲜耗费了不少心血,进而使得朝鲜顺利并入了大明,如果大明再多出几位像李云天这样的能力卓绝的忠义之臣来他就勿需为江南商界是否加税一事而烦恼了。

    “忠王,你看看这些奏章,朕被它们烦得日夜不宁。”等那名内侍走后,正统帝让人把摆在御案上的奏章拿来交给李云天,不无苦笑着说道,要想驾驭朝臣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他现在终于体验到了帝王其实也有无奈的时候。

    “皇上,臣觉得商税数年前才定下来,不宜现在提升。”

    李云天早就知道这件事情,翻阅了几道奏章后沉吟了一下,有条不紊地向正统帝说道,“这些年来商事日益繁荣,臣觉得商人们也应该为国家尽一份力,毕竟国家国家,先有国才有家。”

    “如今大明万物俱兴,朝廷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臣觉得可以向商人们开征‘城建税’,一半留地方,一半交由税局,用以地方上的建设事宜。”

    说着,李云天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大明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皇上日理万机,给那些商人们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经商环境使得他们得以过上富贵的日子,他们理应为国效力。”

    “话虽如此,可朝堂上有些人却并不这么看,只想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正统帝闻言连连点着头认为李云天言之有理,不过他并不认为那些商人会有这种觉悟,再加上朝堂上的文官集团与江南的那些商贾关系密切,因此冷冷地说道。

    “皇上,臣看了这些奏章,反对增税者主要是担忧与民夺利,依臣之见是他们多虑了,根据税局和商局的统计,近些年来江南商贾每年的获利都增加了近三成,而普通百姓很多都难以温饱。”

    李云天知道正统帝的担忧,于是微笑着劝慰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商人既然占用了市面上的资源获取丰厚的利润,那么自然也要为之做出贡献,毕竟皇上胸怀天下,是为万民谋福!”

    “忠王如果早来几天,朕也不会为此事烦恼了。”正统帝闻言不由得笑了起来,他这时才想起李云天掌管着大明的商局和税局,而这两个衙门正是用来制衡商人的,因此增税是否与民夺利自然李云天最有发言权了。

    “皇上,虽然商人为国效力乃天经地义之事,不过那些钱毕竟已经进了他们的口袋,因此臣觉得应该给他们一些奖赏,方能使得此事水到渠成。”

    李云天见正统帝的心情变得舒爽,于是沉吟了一下后说道,他必须要照顾到那些商贾的利益,不能强行推动此事以免闹出什么乱子来。

    “此事就交由忠王去办,朕实在是被他们烦够了。”正统帝闻言微微颔首,笑着向李云天说道,心中感到一阵没来由的轻松。

    “皇上,臣有一事想请皇上恩准。”李云天自然不会推辞这件事情,事实上他是最好的解决这次争端的人选,随后语峰一转躬身向正统帝说道。

    “忠王有话尽可直说。”正统帝觉得有些意外,不由得笑着说道,想知道李云天要做什么。

    “皇上,臣近来收到了西域和南洋的奏报,虽然我大明已经站稳了脚跟但当地的局势并不怎么稳妥,故而臣想趁着壮年时巡视一遍西域和南洋的疆土,力保西域和南洋领地的安稳。”

    李云天向正统帝一躬身,郑重其事地说道,这并不是他突如其来的想法,而是没去朝鲜之前就有的念头,只不过朝鲜事务紧急所以他放弃了,如今正好是巡视的最佳时机。

    大明在南洋和西域的疆土可谓是李云天打下来的,因此他自然要比别人更要关注这两个地方的局势,所以有必要亲自去巡视一遍,解决当地实际遇到的困难。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南洋泛指大明的海外领地,因为要到这些海外领地需要下南洋前往故而以南洋代之,包括波斯湾在内。

    p

1389.第1389章 意外的相见

    “哦?”正统帝得知李云天想要巡视南洋和西域的大明疆土后不由得吃了一惊,万万没想到李云天会有这样的想法。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

要知道大明在海外的领土距离京城有数千里之遥而且路途跋涉,李云天贵为大明的亲王完全没有必要亲身前往,万一发生了什么意外可就大事不妙了。

“皇上,此事臣经过慎重考虑,南洋和西域之地固然已在大明的治下,但对当地的百姓而言我大明毕竟是外来者,因此一时间恐怕很难接受大明的统治,这就使得有些地方战乱不断。”

李云天知道正统帝对此颇感意外,于是躬身解释道,“臣这次去就是要向当地的百姓宣扬皇上的恩泽,化解当地的矛盾,使得当地能够长治久安。”

“皇上,臣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再过几年恐怕就是想巡视也是有心而无力了。”说着,李云天向正统帝重重地一躬身,“还望皇上成全,让臣在有生之年能够给巩固大明边疆敬献一份心力。”

李云天踏入仕途的时候正统帝还未出生,如今正统帝已经过了弱冠之年,他已经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成了朝堂之上不折不扣的“老臣”。

虽然李云天的模样显得年轻,只有三十出头的样子,但实际年龄在那里摆着,等过了知天命之年的话要再想远行可就要掂量掂量了。

李云天之所以现在提出来巡视西域和南洋,除了年龄的因素外还与他以后确实抽不开身有关,他的下一个目标是东征倭国,单单打下倭国并不算完,重要是如何把它治理好,它与朝鲜国不同历来就不服大明的管束这注定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再者说了,随着内廷和文官集团的争斗日趋激烈,正统帝需要李云天来从中进行调和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等东征倭国后很可能不会允许天命之年的李云天长途跋涉去南洋和西域。

所以李云天必须趁着现在这个机会到西域和南洋走上一趟,解决当地遇到的实际困难,并对当地的百姓进行安抚,

“忠王不说的话朕还差点忘了,你与先皇年龄相仿,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听了李云天的这番情深意切的话后正统帝不由得为之动容,像李云天这样一心为国效力的忠义之臣实属难得,因此不无感慨地说道,“朕是真的想把忠王留在京城帮朕排忧解难,不过既然忠王已经下定了决心那么朕也就不再勉强,恩准了这次巡视。”

“谢皇上。”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连忙躬身谢恩,他还真怕正统帝不放他离开。

“忠王准备何时离开?多久能回来?”正统帝虽然心中舍不得李云天去巡视南洋和西域的大明疆土,但他知道李云天这样做是为了那些疆土的稳定,故而左右权衡了一下后决定满足李云天的这个请求,以免李云天以后留下遗憾。

“臣准备等明年开春就走,臣算过了,少则两年多则三年就能返回。”李云天早有准备,闻言有条不紊地回答。

“唉!”正统帝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颇为不舍地说道,“朕原本以为忠王这次能留在京城伴驾,不成想忠王这一走又是两三年,届时朕找个说话解闷的人都没有。”

“皇上,臣一定尽早赶回。”李云天见正统帝流露出不舍的神色,知道这是他的真实情感,心中也不禁为之感动,躬身沉声说道。

“老师,先皇和太皇太后都曾经对朕说过,说老师是大明的中流砥柱,皇室足以依赖的国之重臣,以前朕还小不懂得先皇和太皇太后为何这样说,这些年来朕终于明白了过来,老师与朝中的那些大臣不同,一心为国,终日为了国事操劳,有老师在实在是朕的幸运!”

正统帝走上前扶起了李云天,郑重其事地望着李云天说道,目光随之变得柔和了起来,对李云天的称呼也由“忠王”成为了“老师”。

虽然李云天是宣德帝给正统帝找的老师,但天子乃九五之尊,故而即便是帝师皇帝也很少称之为“老师”,由此可以出正统帝对李云天的信赖和倚重,毕竟正统帝自幼便受到李云天的调教,对李云天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皇上言重了,这是臣应该做的。”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能得到正统帝如此赞誉他以前的那些事情可谓没有白忙活。

“老师,今日咱们不分君臣,一醉方休!”正统帝不由得笑了起来,无论何时李云天都是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即便是当年被宣德帝囚禁也没有失去儒雅的风范。

“臣遵旨。”李云天笑着答道,虽然这有悖君臣之礼但他正统帝的心情很好自然不能让正统帝扫兴。

李云天离开紫禁城的时候已经是午夜时分,一身酒气地坐在马车里返回忠王府,在宫门和皇城城门值守的禁军已经接到了正统帝的诏令,打开城门予以放行。

能在紫禁城里与正统帝把酒言欢到这个时辰的人放眼大明估计只有李云天了,正统帝在酒宴结束时已经酩酊大醉,被皇后和内侍搀扶着回去歇息。

既然正统帝已经答应了巡视南洋和西域一事,那么李云天现在就要开始动手准备相关的事宜,他这一走就是两三年有很多事情都要提前进行筹备。

当护卫们护送着马车驶进距离忠王府最近的十字路口时,没走多远两团人影忽然从街边的阴影中奔了出来,径直挡住了马车的去路。

“有刺客!保护王爷!”见此情形,护卫们立刻拔刀把马车护在了中间,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形势。

正在闭目养神的李云天闻言后眉头不由得微微皱了一下,随后缓缓睁开了双目,对护卫们口中的“刺客”感到意外,要知道他的随行护卫可是超过了百名,这里又是治安严格的京城,故而有人要想在京城对他动手可不容易。

“儿子请父王做主,成全儿子的亲事!”就在这时,车厢外传来了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安明!”听见这个声音后李云天的双目闪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他听了出了这个声音是儿子李安明的。

李安明由绿萼所生,是李家的四子,如果李云天没有记错的话李安明现在应该在讲武堂里历练,怎么会跑来拦路而且还与亲事有关。

说起来李云天感到非常惭愧,他这个丈夫和父亲当的并不称职,与妻儿在一起团聚的时间非常少,连李安邦与正统帝的嫡亲姐姐永德公主大婚都未能参加。

不过,李安邦与永德公主的大婚并不落寞,虽然李云天没能去但孙太后亲自前来忠王府主持了婚礼,对忠王府而言可谓无限荣光,正统帝也送上了大批的贺礼,令京城的权贵颇为羡慕。

对于儿女们的亲事李云天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操心,基本上交给了周雨婷等人去安排,说起来他对京城那些高官显贵家中的家眷远没有周雨婷等人了解,故而在儿女亲事方面他唯有自愧不如。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间李安明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可李云天这个父亲对他的亲事却一无所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女方一定是名门大族之后,要知道不知道多少大明的权贵都想跟忠王府攀上亲。

李安明与忠王府别的庶子不同,小时候与李安国李安民一起被逝世的张氏太皇太后下恩旨授予了从五品的武略将军。

虽然武略将军只是一个有名无权的散官,但这意味着李安明的身份与其余的庶子不同,李安国和李安民在成亲后都被正统帝封为了郡王,如无意外的话李安民在大婚后也会被正统帝封为郡王,而他们其余的兄弟只能是镇国将军。

这时,负责上前查卫也认出了跪在路前的那两名年轻男女中的那名英武俊朗的男子是忠王府的小王爷李安明,连忙让人放下了手里的刀。

“明儿,你怎会深夜在此?”李云天推开马车的车门下去,来到跪在那里的李安明面前不无诧异地问道,视线随后落在了跪在李安明身旁的那名年轻女子的身上。

由于那名女子低着头故而他无法子的面容,不过其身材婀娜有致想必相貌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否则岂能让李安明做出这种拦路跪求的事情来。

“父王,孩儿恳求父王给孩儿做主,准备孩儿迎娶宁儿为妻!”李安明抬起头,神色紧张地向李云天说道,虽然显得忐忑不安但眼神却无比坚毅,要知道在忠王府那些子弟的眼中李云天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存在,深受众人的敬畏。

“你就是宁儿?”刘云天闻言嘴角顿时流露出一丝苦笑,望着那名女孩问道。

“回王爷,民女赵宁儿叩见王爷。”那名女孩的身子禁不住颤抖了一下,连忙给李云天磕了一个头。

“明儿,你可知深夜你们二人在一起可是坏了赵宁的名声,这是你想要的吗?”听闻“民女”二字,李云天顿时知道了赵宁儿并不是京城哪个权贵之间的小姐而是平民人家的女孩,于是不动声色地盯着李安明问道。

“父王,儿子这也是迫不得已,我娘逼着宁儿嫁人,儿子要是再无动于衷的话宁儿可就要嫁给别人了!”李安明与其他的兄弟一样,自小就敬畏李云天,听闻李云天的言语中有责备之意后额头上顿时渗出了冷汗,以头触地辩解道。

“明儿,你已经离家出走了?”听闻此言,李云天猛然间想到了一件事情,不由得有些诧异地问向了李安明,倘若是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成了一件轰动京城的事件?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390.第1390章 高瞻远瞩

    “父王,孩儿这也是被逼得没办法,如果不带走宁儿的话她就已经成亲了。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李安明听了李云天的话后脸颊不由得涨得通红,神色尴尬地解释道。

“你呀你!”李云天闻言顿时流露出了哭笑不得的神色,情真的如他所想的那样,李安明竟然带着赵宁儿“私奔”了。

“父王,孩儿与宁儿情投意合,可我娘非要给孩儿安排一个门当户对的亲事,可孩儿对那些名门大户的小姐没有丝毫的爱慕之心,只愿娶宁儿为妻。”李安明知道现在他已经没有了退路,咬了咬牙后再度以头触地向李云天恳求道,“请父王成全!”

“明儿,你应该知道你们的亲事由你们的母妃在打理,父王向来就不干涉。”李云天瞅了一眼神色坚毅的李安明,沉吟了一下后说道,“现在父王还不清楚此事的由来,要与你母妃商量。

李云天口中的“母妃”自然指的是忠王府王妃周雨婷,王府女儿的婚姻大事实际上由周雨婷在做主,李云天哪里有精力管这些事情。

“孩儿听从父王安排!”李安明闻言连忙沉声回答,心中稍微松了一口气,李云天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些大发雷霆,这可是一个好兆头。

“你们俩上来吧。”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起身走回了马车,李安明这下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要知道这家务事可是最难处理的。

“谢父王。”李安明连忙扶起了一旁的赵宁儿,拉着神色紧张的赵宁儿跟着李云天进了马车。

在马车里,借着窗外皎洁的月光李云天终于赵宁儿容貌,唇红齿白,模样俊俏,有一种我见犹怜的娇柔,怪不得李安明会为了她而做出私奔这样事情。

“宁儿姑娘,你与明儿认识多久了?”赵宁儿可是知道李云天的威名,因此显得非常紧张局促,李云天她的紧张于是微笑着问道。

“回王爷,有十年了。”赵宁儿连忙一躬身,“民女的爷爷开办了一家小私塾,有一次小王爷到私塾里找人认识了民女。”

赵宁儿口中的“小王爷”自然指的就是李安明,王府的子嗣虽然不一样被封为王爵,但皆可在人前被称为“小王爷”,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敬称。

“十年!”李云天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他先前就觉得奇怪了,在周雨婷等人的调教下李安明并不是那种意气用事的人,可如今竟然做出这等离经叛道的事情,其中必有缘由。

在李云天人的感情尤其是爱情是最难以捉摸的东西,李安明与赵宁儿十年的情感足以使得其为了赵宁儿做出私奔的事情来。

“明儿,你要理解你母亲,咱们王府在京城可谓万众瞩目,平常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当今的世道儿女亲事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否则肯定会受到外界的非议,她是不想王府和你受到外界流言蜚语的伤害,为你的前程和王府的颜面着想。”

李云天已经从赵宁儿刚才的回答中知道了两人之间的情感以及赵宁儿的家世,因此沉吟了一下向李安明说道,他可不希望里李安明因为这件事情对绿萼心有不满,他可以肯定绿萼一定会反对李安明和赵宁儿的亲事。

毕竟李安明是绿萼的骄傲和自豪,绿萼自然希望李安明能找一门门当户对的亲事,这样无论对王府还是李安明都好。

“父王,孩儿知道娘亲的苦心,是孩儿不孝让她伤心了。”李安明闻言脸上顿时流露出了惭愧的神色,眼眶变得有些红润,这些年来他还从没有做过让绿萼生气的事情。

“父王可以告诉你,你大婚后皇上会像你两个哥哥一样进封你为王爵,你对今后有何打算?”

李云天见状心中再度摇了摇头,知道李安明现在也十分纠结,这种夹杂在亲情和爱情之间的滋味并不好受,随后语峰一转问道。

“好男儿志在四方,孩儿要像两个兄长一样为国效力。”李安明闻言没有丝毫犹豫,傲然向李云天说道。

李安国和李安民从讲武堂毕业后就被李云天派到了讲武堂所属的基层部队去历练,像这种有着郡王身份的王爷到基层部队去当值的事情在大明可谓绝无仅有,即便是明初藩王最为活跃的时期也没有郡王到基层任职,由于其高贵的身份无不一踏入仕途就是位高权重的统兵官。

实际上,李云天这样做是想给大明的皇族和勋贵子弟树立一个进入仕途的模板,在他些皇族和勋贵子弟需要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获得更高一级的官职,否则将无法胜任高级职务。

李安国现在骁武军辽东大营担任参谋官,李安民在水师宁波水师担任参谋官,他们虽然贵为郡王但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军中任职。

故而,讲武堂出身的李安明肯定也要与两个哥哥一样投身到骁武军或者水师的建设中去。

“如果让你远离大明本土到海外大明的领地去,你意下如何?”李云天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郑重其事地盯着李安明问道,“你现在不要回答父王,父王再次问你的时候你再给父王答案。”

“父王,孩儿知道父王担忧西域的事情,孩儿愿意前往西域任职。”

李安明闻言望了一眼身旁的赵宁儿,神色严肃地说道,“西域是父王费了不少心血打下来的大明江山,孩儿愿意前去守住他,告诉世人忠王府的子弟也能像普通百姓的子弟一样去戍边,这样才能服众!”

听闻此言,李云天的双目不由得流露出一丝惊讶的神色来,万万想不到李安明竟然会说出如此一番话来,这正是他心中所想,让忠王府的子弟前去海外任职,给天下人做表率。

“你是如何想到这些的?”压抑着心中的震惊,李云天不动声色地望着李安明,很惊讶他能考虑得如此周到。

“父王,孩儿在讲武堂帮着两位姨娘打下手,从西域传来的不少情报都是孩儿整理的,知道西域形势未能如父王预期的那样,必定使得父王心中担忧。”

李安明闻言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抓了抓脑袋后说道,“西域是父王当年历尽千辛万苦才打下来的,孩儿愿意去西域任职,镇守地方!”

“你呢?”李云天这下终于明白了过来是怎么回事,原来李安明早就注意到了西域那边的事情,真是个有心人,随后望向了坐在李安明身旁的赵宁儿,“他要是去了西域你该如何?”

“王爷,宁儿愿与小王爷同生共死,他去哪里宁儿就去哪里。”赵宁儿闻言咬了一下嘴唇,神色坚毅地向李云天说道。

“什么生生死死的,本王的意思是西域的气候和风俗中原相差甚巨,而且路途遥远不宜返回。”

李云天闻言顿时笑了起来,觉得气氛变得有些沉闷和压抑,于是微笑着向李安明说道,“事到如今父王也不怕告诉你,父王准备让你前去镇守西域,在西域给李家开枝散叶,巩固我大明的防务!”

“开枝散叶?”李安明闻言顿时面露惊讶的神色,如果他没有理解错的话李云天希望他以后就在西域扎根了。

“你大婚后皇上一定会进封你为郡王,以郡王之尊镇守西域,足以显示我大明对西域的重视。”

李云天微微颔首,肯定了李安明心中的猜测,郑重其事地望着李安明,“父王可以告诉你,别现在在人们眼中是一块荒芜偏僻之地,实际上它有着巨大的财富,谁占有了西域谁就等于拥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

李安民闻言脸上流露出了诱惑的神色,不知道李云天所指的财富是何物,他以前可从没有听人说过。

值得一提的是,李云天口中的西域实际上指的是被大明从帖木儿帝国那里得到的波斯湾,是大明在西方最远的疆土,他所指的巨大财富自然指的是埋在波斯湾地下的石油了,只不过现在没办法对李安民明言而且也无法解释清楚。

李云天身为大明的亲王,按照大明的定制应该有封地才对,不过大明两京十三省历来是皇族的地盘,因此李云天不想与皇族有什么利益上的纠葛,故而他的封地只能往那些新征服的地方考虑。

由于李云天是以异姓王的身份进封为大明的王爷,大明以前并没有先例,毕竟李云天的这个王爵与宗室王爵不同,按照大明的定制宗室王爵要留在封地内不得外出,而大明朝廷的许多事务又离不开李云天,

故而他的封地应该封在哪里着实让礼部的人为难,宣德帝曾经表示此事延后再议,再加上李云天公务繁忙也没有时间理会这件事情,故而这件事情就拖了下去。

李云天这次回京后提到巡视西域南洋并且让李安明去镇守西域后,正统帝终于想到了解决李云天封地的办法,那就是把李云天最为关注的波斯湾封给李云天,这样李云天就能把波斯湾分给李安明成为李安明的封地。

虽然现在大明亲王和郡王在封地上的权力比先前小了很多,但依旧有着很多的特权,对于李云天而言封地是天子给他的一种荣誉,使得忠王府能在波斯湾站稳脚跟。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391.第1391章 用心良苦

    “相公!”

李云天回到忠王府的时候,虽然夜色已深但周雨婷率领着家中的老小依旧在大厅里等待,见李云天走进前院后连忙领着众人欣喜地迎了出来。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

此时距离李云天上次回家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周雨婷心中自然对李云天是万分的思念。

当注意到李云天身后的李安明和赵宁儿后,周雨婷和绿萼等人不由得微微怔了一下,不清楚已经消失多日的李安明和赵宁儿为何会跟李云天在一起。

“天色已经不早了,大家回去歇息吧。”李云天环视了一眼呼啦啦的一大家子人后笑着说道。

在迎接李云天的人群中有几个小童,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儿孙满堂了,李安国李安民和李安邦都已经有了子嗣,他早就已经升格成为了爷爷。

“萼儿,你来一下。”随着李云天的这句话,围在四周的人们逐渐散去各自回房,李云天喊住了准备离去的绿萼,领着她去了周雨婷的卧房,李安明的事情他必须要跟绿萼这个当娘的进行沟通。

绿萼狠狠地瞪了李安明一眼,然后跟着李云天离去,李安明向一脸紧张的赵宁儿笑了笑,拉着赵宁儿的手与几个兄弟谈笑风生地走了,有李云天给他做主的话他就什么都不怕。

“相公,妾身未能教导好明儿,实在是无颜面对相公。”来到周雨婷所住院落的客厅后,绿萼一进门就神色歉意地向李云天福身说道。

“萼儿此言差矣,是我这个当父亲的没能教导他如何待人处事。”李云天笑着上前扶起了绿萼,对绿萼他一直以来都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感情,当年绿萼在湖口县为他殉情一事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是他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相公,这次的事情你可一定不能由着明儿的性子来,他可以把赵宁儿纳为妾室,但正房必须是名门闺秀。”

绿萼闻言心中不由得一暖,随后一本正经地向李云天说道,“明儿以后是要被皇上进封为郡王的,郡王的王妃岂能是一平民女子,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其实,本王倒不觉得平民女子就不能成为王妃,只要其身家清白又能对明儿一心一意即可。”

李云天把绿萼按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伸手指了指天上后笑着说道,“说实话,往上捣几代的话相公的祖上也是农人出身,现在相公不也成为了大明的亲王,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管不了那么多。”

“况且,这也是一个难得的亲民机会,让外界知道咱们忠王府并不是什么龙潭虎穴,势必受到更多百姓的拥护。”说着,李云天望向了一旁的周雨婷,“婷儿,安宇的王妃也要找平民家的女儿。”

李云天口中的安宇指的是周雨婷所生的次子李安宇,如今也快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京城的那些名门贵族都想着攀这门亲事,要知道李安宇可是忠王府的嫡次子,以后可是要被进封为郡王的人,其身份无形中压了李安明等人一头。

“相公,要妾身给宇儿找平民之女为妻?”周雨婷闻言顿时微微一怔,要知道李安宇地位尊贵,代表着忠王府的门面,要是找一个平民之女的话成何体统。

“不是你给他找,是让他自己找,他以后不是要出去历练,相公相信他能找到自己的未来的王妃。”李云天摇了摇头,微笑着纠正了周雨婷的说法。

“可咱们大明的儿女婚事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让宇儿找的话好像不合时宜。”周雨婷万万没想到李云天竟然有如此奇怪的想法,她心中自然心疼李安宇不想让其娶一个平民之女,于是开口分辩道。

“等宇儿人家咱们就让媒人前去提亲,与礼法并不违背。”李云天自然清楚周雨婷的心思,于是意味深长地说道,“咱们忠王府的小王爷众多,如果都与京城的名门贵族结亲的话,你让外界如何们?”

“相公的意思是……避嫌!”听闻此言,周雨婷猛然明白了过来,不由得惊讶地望向了李云天。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叫怀璧其罪,咱们王府声势越来越大,倘若都与名门权贵结亲,难免会招惹来闲言碎语,咱们现在确实蒙受了浩荡皇恩,但不得不为以后做打算。”

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郑重其事地望着周雨婷,“相公以前觉得孩子们年龄尚小,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这件事情,后来又被繁忙的事务缠住,现在必须要把这件事情给安排好了。”

周雨婷闻言不由得陷入了沉默,她当然听明白了李云天的意思,忠王府现在的声势可谓如日中天,蒙受了无边的皇恩,但李云天必须要为忠王府以后考虑,免得忠王府以后成为皇帝的眼中钉,故而放弃了与名门权贵联姻,想要以此来自保。

绿萼此时也回过味来,咬了咬嘴唇后望向了周雨婷,这种大事自然要由周雨婷这个王妃来拿主意了。

“相公所言甚是,为了咱们王府的未来妾身也认为应该让宇儿娶平民之女。”周雨婷虽然宠爱李安宇,但她身为忠王府的王妃自然为要王府的长远打算,故而很快就拿定了主意,向李云天莞尔一笑。

“此事相公也很无奈,但为了王府的将来不得不做此决定,免得以后遭遇横祸。”李云天闻言不由得苦笑了一声,所谓高处不胜寒,他必须要为忠王府的将来早做打算。

“相公,这件事情臣妾去跟宇儿说,想必他能理解咱们的苦心。”周雨婷微笑着宽慰着李云天。

她清楚李云天这是未雨绸缪,因为天下万事万物不可能长盛不衰,必然要经历盛极而衰以及否极泰来的过程,故而李云天为为忠王府做长远打算。

“萼儿,相公儿这姑娘不错,祖上几代都是秀才也算是书香门第了。”李云天闻言向周雨婷微微一笑,他就知道周雨婷会理解他的良苦用心,随后笑着望向了绿萼,“既然两人如胶似漆,依相公来成全了他们。”

“相公所言甚是,妾身其实也觉得宁儿挺乖巧懂事,只是觉得她的门第低了,如今听了相公这番话妾身知道该如何去做。”绿萼闻言嫣然一笑,她虽然关心李安明但更云天的心意以及忠王府的前途。

“相公,妾身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太后会给宇儿赐婚,届时妾身可就不好推脱了。”这时,周雨婷想起了一件事情,不由得微微蹙着眉头向李云天说道。

像李云天这种级别的权贵,尤其还是王爵,其嫡子的亲事十有**不由他们当父母的做主而是由宫里的皇上太后和皇后赐婚,以示对其的恩泽。

“婷儿言之有理,明天还望婷儿去宫里见太后,委婉地向太后表明相公想让宇儿娶平民之女为妻的意思,太后自然会清楚相公的心思。”

李云天闻言连连笑着头,笑着向周雨婷说道,孙太后虽然平日行事低调,但绝对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否则也就不会挤掉张皇后成为大明的一国之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绝对知道李云天这样做的意图。

说起来,李云天与孙太后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是孙太后在朝廷最为信赖的人,故而孙太后肯定会体谅李云天在李安宇婚事上所做出的选择。

“萼儿,有一件事情相公必须要告诉你,相公已经从皇上那里请来了旨意,明年开春后准备巡视大明在西域和南洋的疆土,届时会带安明一同前去。”

李云天把绿萼喊来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李安明的婚事,而是想要让李安明去波斯湾扎根,因此他交代完了周雨婷后沉吟了一下,郑重其事地说道,“皇上打算把大明西域的一个港湾封给相公作为相公的封地,相公想让安明在那里镇守。”

“皇上给相公封地了?”绿萼闻言顿时面露惊喜的神色,要知道自从李云天进封王爵以来已经十多年了,无论是宣德帝还是正统帝都没提到封地的事情,而李云天作为王爷理应有自己的封地作为食邑。

“相公放心,妾身舍得让明儿去西域,替大明镇守边疆。”随后,绿萼笑着向李云天说道,她自然希望李安明能进行一番磨砺,尤其是跟在李云天身边接受李云天的指导,只有这样以后才能在讲武堂立足。

这时,周雨婷已经觉察出了李云天言语中的异样,脸上不由得显露出诧异的神色,有些吃惊地望着李云天。

“相公的意思是安明将在那里设立王府,以后在那个地方定居。”李云天知道绿萼没有明白自己话里的意思,因此沉吟了一下后向她挑明了自己的用意。

“什么?”绿萼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脸上笑容凝固住了,一脸难以置信地望着李云天,她还以为李云天只是让李安明在西域驻守几年熬熬资历就调回京城,没想到竟然要一辈子待在那个遥远的地方,以后连见面都难。

“按照大明定制,藩王必须到封地就藩,相公虽是异姓王但也不应该违背这个礼法。”

李云天就知道绿萼舍不得李安明去那么远的地方,但他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在他的那些儿子里唯有李安明的身份最适合去西域,因此颇为无奈地说道,“因此,相公想让安明去西域替相公就藩。”

见李云天说到“就藩”,周雨婷不由得暗中摇了摇头,忠王府能成为郡王的子弟并不多,除了她与朱玉馨的儿子外也就只有小时候得到了张氏太皇太后恩旨封赏的李安国李安民和李安明。

而周雨婷和朱玉馨因为都是郡主地位高贵,故而两人的子嗣不宜到偏远的边疆,再加上李安国和李安民在骁武军和水师做事,剩下的唯有李安明了,别的子弟即便是想去也没有资格。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提亲

    凌晨,忠王府。

    李云天在床上拥着周雨婷久久无法入睡,绿萼是哭着离开的,作为母亲她实在是舍不得让李安明去那么远的地方就藩。

    “相公,要不然让宇儿去吧,宇儿是家中的嫡子理应为王府效力。”周雨婷知道李云天是在担心绿萼,于是把脸颊贴在他的胸口低声说道,她身为忠王府的王妃自然要顾全大局。

    “宇儿是嫡子要留在京城不能远走西域,玉馨的儿子与皇上是表兄弟有着皇族的血统,相公也不能让他们离开京城,安国和安民的志向在骁武军和水师,相公唯有让安明去西域了。”

    李云天闻言揽紧了周雨婷,叹了一口气后无奈地说道,“如果可能的话相公愿意自己去镇守西域,这样就不会如此为难了。”

    “相公,妾身知道你不会无缘无故地让安明在那里开建王府,这样做究竟是为何?”周雨婷一边用手抚摸着李云天结实的胸膛,一边轻声问道,在她看来李云天没有必要让李安明一辈子在那里扎根。

    “相公实话告诉你,别看那个地方比较荒芜,土地贫瘠,但地下埋藏着巨大的财富。”李云天闻言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意,故作神秘地向周雨婷说道。

    “巨大的财富?”周雨婷双目闪过惊讶的神色,在她的印象里西域并没有什么可以称得上时财富的东西。

    “皇上给相公的封地下面埋藏着很多跟灯油一样可以燃烧的黑色液体,这些黑色液体将来会成为重要的燃料,各行各业的人都离不开它。”

    李云天压低了音量,微笑着向周雨婷解释,“如果咱们王府能拥有那些黑色液体的话,无疑就是有了一个聚宝盆。”

    “相公,你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周雨婷闻言顿时感到非常意外,不由得抬头问向了李云天,她并不怀疑李云天所说事情的真假,毕竟她这些年见识了李云天身上发生的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只是对李云天将波斯湾比喻成聚宝盆有些难以置信。

    “相公当年在西域与帖木儿帝国交战的时候听帖木儿帝国的人说起过那些黑色液体的事情,因此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只要把它抓住未来咱们忠王府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李云天自然不可能告诉周雨婷那些石油后来被称为工业的命脉,于是随便找了一个由头敷衍了过去,否者他还真的舍不得让李安明千里迢迢地去镇守波斯湾。

    而且,李云天相信,等到石油被用于工业的那一天忠王府已经控制了波斯湾的石油生产,并有足够的能力来守住它。

    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皇权会越来越受到限制,进而包括皇帝在内没人能轻易把波斯湾从忠王府的手中夺走。

    “相公,这些天你多陪陪绿萼姐姐,明儿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她心里不好受。”周雨婷并不想刨根究底,闻言闭上了眼睛,将脸颊贴在李云天的胸膛上微笑着说道,享受着与李云天难得的独处机会。

    “是相公对不起她。”李云天的脸上浮现出一股黯然的神色,他这个做父亲的平常并没怎么关心过家里的事情,因此李安明是绿萼带大的自然母子情深,而他现在却要使得两人分开。

    “相公是为了大家,妾身认为绿萼姐姐会明白相公的这番苦心的。”周雨婷伸手抚摸了一下李云天的脸颊,微笑着开口安慰道。

    “唉!”李云天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他与绿萼认识得最早自然清楚绿萼的性格,知道绿萼会体谅自己,不过他心中依然会因为此事而感到愧疚。

    果然,第二天一早双目有着红肿的绿萼就来找李云天,表示她支持李云天的做法,让李安明去坐镇波斯湾。

    李云天闻言后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把绿萼拉进怀里给了她一个热情的拥抱,感谢她为忠王府所做的牺牲。

    既然李云天让李安宇娶平民之女为妻,那么绿萼自然同意李安明和赵宁儿的亲事,让媒人上门向赵宁儿的爷爷提亲。

    由于李云天明年开春就要启程前往西域,所以留给绿萼操办李安明亲事的时间并不多,李安明的婚事就提上了忠王府的日程,成为了忠王府的头等大事,毕竟李安明是要被正统帝进封为郡王的人。

    于是,上午的时候,京城的有名的媒婆六姑兴冲冲进了城南居民区的一个有着四合院的民居,后面还跟着几名拿着礼盒的仆从,这吸引了附近的街坊邻居跟进来看热闹。

    院子里,一名衣着简朴的中年妇人和一名年轻的少妇在做针线活,两个小童嘻嘻哈哈地追逐打闹。

    “恭喜,恭喜了。”六姑进门后笑盈盈地冲着那名中年妇人拱着手,“夫人,你们家可是撞了大运,大明立国近百年来还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大喜事。”

    “这位大姐,不知喜从何来?”见呼啦啦涌进了一大群人,而且六姑衣着华丽不像是普通人,那名中年妇人连忙放下手里的针线活起身疑惑地问道。

    要知道六姑可是京城最为有名的媒婆,专门给城里的高官权贵子女们说媒,像中年妇人这种普通人家根本就请不动她,她也不会自降身份前来。

    “夫人,你们家的宁儿小姐生了一个富贵命,老婆子在这里给夫人道喜了,以后还望夫人多多关照。”不过,今天的情形可不同,六姑保了大半辈子的媒还从未遇见过如此离奇的事情,因此笑容满面地向中年妇人说道。

    “宁儿怎么了?”这时,屋子里冲出来一个文士模样的年轻人,急声问向了六姑,要知道赵宁儿已经离家出走几天了,一直杳无音讯。

    院子里那些看热闹的街坊邻居们此时不由得低声议论起来,谁都知道赵宁儿在定亲后跟着野男人跑了,结果导致南方家里来退亲,其名声早已经臭了半条街,谁家还敢娶这样的媳妇?

    “这位大姐,我看您是来错地方了,我们家宁儿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哪里有什么喜呀!”中年妇人听见了院子里人们的那些议论,双目流露出了哀伤的神色,强自镇定地向中年妇人说道。

    “夫人,老婆子当然不会来错了!”六姑闻言摇了摇头后笑着说道,“宁儿小姐现在在忠王府,忠王王妃非常喜欢宁儿小姐,因此让老婆子前来给王府的四小王爷提亲。”

    “忠……忠王府?”听闻此言中年妇人不由得怔在了那里,一脸惊愕地望着六姑,万万想不到她会说出如此一番话来。

    有些嘈杂的院子也刹那间就安静了下来,人们面面相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赵宁儿会与大名鼎鼎的忠王府扯上关系,而且还惊动了忠王王妃。

    “夫人,宁儿小姐这次嫁过去可是当四小王爷的正室,未来很有可能就是郡王王妃,老婆子在这里给夫人道喜了。”

    六姑见中年妇人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于是笑着向她拱了拱手,随后向身后跟着那些随从说道,“快,把王妃的送的礼物奉上。”

    随从们随即放下了礼盒后打开,里面装的是金银首饰和绫罗绸缎,看得院子里的人眼花缭乱,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市面上的上品。

    “这些只是王妃的一点儿心意,如果夫人和老爷对这门亲事没有异议的话,聘礼随后会奉上。”六姑笑眯眯地向中年妇人说道,“不是老婆子多嘴,夫人,这种好事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您与老爷可千万要抓住这次的机会。”

    “快……把你爹和爷爷喊来!”中年妇人这才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并不是在做梦,连忙冲着从屋里出来的年轻人喊道,这个年轻人是赵宁儿的大哥,而与中年妇人一起做针线活的少妇是赵宁儿的大嫂。

    赵宁儿被忠王府王妃看上,准备让其当李安明正室的消息刹那间就传遍了京城,在市面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谁都不会想到堂堂的忠王府会娶一名平民之女作为李安明的妻子,要知道李安明在大婚后可是要成为郡王的人。

    一时间,惋惜者有之,羡慕者有之,嫉妒者有之,人生百态尽显其中。

    面对忠王府的这门亲事赵家自然不会反对了,虽然他们并不是攀龙附凤的人,但既然忠王府已经按照礼数让媒人前来提亲他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当然了,在外界看来赵宁儿这次可谓是飞上枝头变凤凰,但这是赵宁儿的造化赵家的人也不会因为外界的一些非议而毁了赵宁儿的幸福,更不会使得忠王府丢了颜面。

    因此,李安明和赵宁儿的亲事非常顺利地就确定了下来,并且选了十月的一个吉日给两人完婚,绿萼希望赵宁儿的第一胎生在京城而不是西域,故而李安明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在开春李云天离开之前使得赵宁儿怀上身孕。

    赵宁儿一下子成为了京城万千平民少女心目中的偶像,对于她们来说赵宁儿的经历简直就是一个传说,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要知道她嫁进的可是忠王府,大明勋贵排名第一而且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忠王爷竟然成为了她的公公,单单想想就足以令人万分激动。

    p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为民请命

    对于李云天来说,李安民和赵宁儿的亲事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他此次回京有很多事务忙碌,除了布置巡视南洋和西域期间讲武堂和都察院的事务外,还要在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周旋,调和双方的矛盾。 ()

    在李云天的出面下,“城建税”获得了文官集团的首肯,这并不是说李云天的面子够大,关键是李云天在商业上是行家,与民争利之说根本就在李云天面前站不住脚跟。

    不过,“城建税”并不是面对所有的商户征收,只有营业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商户才缴纳,实际上主要针对的那些富有的商贾而言,对小商小贩并没有影响。

    而且“城建税”并不全部上缴到税局,税局每年年底会把一半的“城建税”拨给当地的衙门,作为当地建设的资金。

    正是通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和妥协,在京城闹得风风雨雨的增税一事终于在李云天的注视下缓缓落下了帷幕,无论是内廷还是文官集团都对这个结果比较满意。

    李云天这次回京城清晰地感受到内廷势力在这两三年里的迅速扩张,以他主政的都察院为例已经出现了投靠内廷阵营的御史。

    说起来李云天的这个左都御史真的很不称职,虽然他是都察院的主官但一年到头来都在都察院见不到踪影,都察院的事务由几名堂官代劳。

    但李云天又无法辞去这个职务,先不说他是文官出身一直担任着文官的职务,辞去左都御史后朝廷里将没有合适的职务给他,单单正统帝需要用李云天来威慑文武百官就需要李云天待在这个位子上。

    其实,按照资历李云天现在完全能够进入内阁,过上两年接替杨溥担任内阁首辅,可惜的是李云天不仅是左都御史而且还执掌着讲武堂,并总督交趾、广西的事宜,根本无法卸下身下的这些职务,因此唯有以左春坊大学士的身份协助内阁处理事务。

    随着杨溥年事已高,内阁可谓出现群龙无首的格局,新晋的几名辅臣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都无法与杨溥相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内阁真正发挥作用是在宣德帝时期,“三杨”能力卓绝使得内阁迅速攀上了一个巅峰,此时必然会受到人才断档的困扰,也就是所谓的盛极而衰。

    幸运的是内阁里还有李云天这个不是内阁辅臣的左春坊大学士,等到杨溥告老还乡之后还有他来坐镇内阁,不至于使得内阁受到太大的影响。

    作为京城最重要势力的内廷,在李云天看来经过这些年的暗中蓄力此时其羽翼已丰,已经足以与文官集团相抗衡。

    在内廷四大巨头中自然要数执掌司礼监的王振最为风光显赫,虽然他在内廷的排名位于紫禁城内务总管宋大山之下,但由于宋大山行事低调,这就使得他成为内廷的脸面,出入时已经前呼后拥,看上去非常气派。

    文官集团对王振可谓是又鄙夷又忌惮,鄙夷王振是个对不起祖宗的阉人,忌惮王振手中的披红大权,如果京城各大衙门的奏章不能被司礼监加盖玺印的话就无法付诸实行。

    不过与历史上相比,王振的权限已经被削减了许多,主要是在东厂的权力受到了东厂厂督鲁荣的限制,不能随性所欲地调用东厂的番子行事。

    鲁荣身为紫禁城内务副总管、司礼监次席秉笔太监原本就有着不小的权势,再加上他是孙太后的同乡,故而在内廷与王振围绕着东厂斗得十分厉害。

    毕竟鲁荣是东厂的厂督,谋略和心计不下王振,故而经过一番较量后王振知趣地让出了东厂的主导权,但平日里也能调动东厂的人行事,这点儿面子鲁荣还是要给王振的。

    让鲁荣制衡王振是李云天在内廷下的一步妙棋,在内廷的四大巨头中,排在首位的宋大山是李云天的一部暗棋,不到万不得已不动用他,宋大山虽然平常行事低调但内廷的人都非常忌惮他,要知道他才是紫禁城所有宦官的首领,一旦动怒后果不堪设想。

    至于内廷四大巨头中的金英,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宣德帝驾崩后他就处于“归隐”的状态,平日里行事比宋大山还要低调,非常清楚明哲保身的道理,以免遭到别人的嫉恨。

    因此,内廷四大巨头中让文官集团感到头疼的人就是王振和鲁荣了,王振的披红以及鲁荣的东厂使得文武百官非常忌惮,可谓是内廷的两大杀手锏。

    由于内廷的崛起,同为皇帝服务的锦衣卫北镇抚司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打压,再加上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马顺和副镇抚使张大章是分别依靠王振和鲁荣才得以坐上现在的宝座,故而自然对内廷是言听计从了。

    这使得李云天感到非常失望但也无可奈何,毕竟宦官们距离皇帝更近,更容易受到皇帝的宠信。

    不过,也有东厂和锦衣卫鞭长莫及的地方,那就是讲武堂,讲武堂从成立起就是为皇帝服务的,可谓是皇家的禁军自成一系连大明的那些勋贵都无法染指,并且得以配备唯有锦衣卫才能使用的绣春刀,皇恩之隆可见一斑。

    再加上讲武堂的主事者是李云天,那么内廷的人自然要忌惮三分,谁吃饱了撑的去找李云天的麻烦,那不是自寻烦恼。

    尤为重要的是,讲武堂的地盘不在两京十三省,是一些内廷和文官集团看不上的偏远边疆地带,没有利益上的纠葛也就自然不会有冲突发生。

    实际上,李云天这次要去巡视西域和南洋,还有躲避京城权斗的意味,现在内廷和文官集团争斗正酣,他要是在京城的话少不了要去进行一番周旋,那样的话还不得把他给烦死了,他哪里有时间去管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纷?

    因此,正好趁着在外地巡视的机会躲开京城的这些繁杂事务,等他回来的时候正好是东征倭国的时间,朝中的这些纠纷等到倭国平定后他再腾出手来进行处置,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征讨倭国,他可不希望被朝廷里的人扯后腿,这是他现在不介入京城争斗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爷,礼部左侍郎于谦于大人前来拜见。”李云天回到京城没几天,这天下午正当他在都察院的公房处理手头的公文时,一名护卫进来禀告。

    “快请。”李云天觉得有些奇怪,放下手里的公文沉声吩咐道,心中感到有些奇怪,他前两天才见的于谦可当时于谦并没有流露出有事的意思,没想到今天竟然登门拜访,不知道所为何事。

    “王爷,打扰你公务了。”很快,于谦被护卫领进了门,笑着向李云天拱手说道。

    “廷益你可是稀客。”李云天笑着起身相迎,示意于谦在一旁的座位落座,两人是同科的进士,故而李云天也就不会摆王爷的架子了,实际上他平常也不喜欢摆王爷的威风出来。

    “王爷,下官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一事希望王爷能帮上忙。”于谦在座位上坐下后从衣袖中拿出一份公文递给了一旁的护卫,那名护卫连忙交给了李云天。

    “减免宁德、建宁银税!”李云天接过公文翻看了一下,有些意外地望向了于谦,没想到于谦身为堂堂的礼部左侍郎竟然还管这些小事。

    “王爷可还记得去朝鲜前本官奉命去查闽浙的暴乱,本官经过彻查后发现当地矿山环境恶劣,矿工犹如奴隶一般生存,再加上课税严重,最终导致矿工暴乱,与抗拒佃租的百姓共同形成了闽浙暴乱。”

    于谦的嘴角闪过一丝苦笑,向李云天说道:“下官回京后曾经上疏希望减免宁德和建宁银矿的税银,但被司礼监卡住,下官万般无奈唯有请王爷帮忙,给那些矿工找一条活路。”

    “本王知道,那些银矿的生存条件恶劣,如今大明每年从海外运来不少白银,国内的白银资源既然匮乏那么就应该停止开采银矿,对其进行储备。”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微微颔首,如果是九州商会下属的矿山还好说,至于其他地方的矿山的矿工简直与奴隶无异,他也曾想管过此事但一直没有时机插手,如今于谦正好给了他这个机会。

    “王爷,您的意思是关闭大明境内的银矿?”于谦闻言双目顿时流露出惊讶的神色,不过随后也就了然,现在大明的船队每年都要从海外运来大量的白银,足够大明市场的消耗,而且这些银子的质地要好过大明那些银矿的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于大明从南美洲运来了大量的白银,使得倭国通过白银的买卖从大明赚取的利润急剧减少,进而产生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依本王来看,那些银矿再行开采完全是浪费人力和物力,对当地的环境也将产生严重的损害,不如将其关了让那些矿工从事农业劳作。”

    李云天微笑着点了点头,在他看来那些银矿已经沦为了当地官员攥取财富的摇钱树,如果那些家伙们有什么怨言的话他不介意派御史去当地查一查银矿的账目。

    “下官替那些矿工谢过王爷了。”于谦闻言顿时面露兴奋的神色,如此大的手笔也就只有李云天才能做到,要知道这里面可是牵扯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因此随即起身向李云天拱手说道。

    “廷益你何时也变得如此婆婆妈妈了,为皇上分忧可是咱们的分内事。”李云天不由得笑道,“你既然来了那么咱们晚上可要好好地聚聚,一醉方休。”

    “下官遵命。”于谦也笑了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发现李云天一点儿都没变,并没有因为身居高位就轻怠了当年的那些同科们,这也是那些同科为何喜欢追随李云天做事的重要原因,这份同科的情谊可是千金难买。

    p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3/ 第一时间欣赏执宰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小黑醉酒所写的《执宰大明》为转载作品,执宰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执宰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执宰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执宰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执宰大明介绍:
虽不是两袖清风,但他比清官更有民心,百姓对其无不交口称赞。
执宰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执宰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执宰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