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执宰大明TXT下载执宰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执宰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小黑醉酒     执宰大明txt下载     执宰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441.第1441章 祭奠(四更)

    正统十五年九月,宁波军港。请大家搜索(品#书……网)!更新最快的小说

一支明军水师舰队缓缓驶进了港内,其中一艘被簇拥在中间的正是水师旗舰明扬号,李云天终于结束了他长达近四年的西域和南洋之行返回本土。

显而易见,李云天这次出行的重点是西域,也就是西亚以及欧洲,南洋他已经经营了多年,故而稍作停留就启程赶路终于赶在年前回来,否则的话肯定要拖到明年才能回京。

李云天的行程是绝密的,因此宁波军港的水师武官并不知道李云天的到来,不过由于码头上的士兵认识明扬号三桅战船,见到明扬号后知道李云天驾到,于是立刻向上司进行了汇报。

所以,当明扬号停靠时码头上已经站满了前来迎接的水师武官,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宁波军港的规模比李云天上一次来时又扩大了许多。

李云天原本想走海路回京,不过他有一种重要的事情要做,故而在宁波下了船,改从陆路返回,如果运气好的话能在年前赶回京城。

虽然李云天的行事已经非常低调,可他到来的消息还是旋风般传遍了宁波城,引发了全城的轰动。

这并不是水师的人泄密,而是宁波港民用码头上的人认出了明扬号,自然知道李云天来了,要知道李云天可是多次来宁波港,因此港口的很多人都认识明扬号。

宁波城的百姓们原本以为李云天是来办差的,可谁成想第二天一早李云天就在骑兵的护送下离开了宁波城,这使得众人感到非常失望和惋惜,大家可是都想见李云天一面,李云天在大明百姓心中已经成为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

相对百姓,宁波城各衙门官员纷纷松了一口气,要知道李云天奉的正统帝圣旨是巡察天下,不仅包括大明的海外疆土自然还有本土地区,如果让李云天抓住什么把柄的话那可就要倒大霉了。

说实话,李云天在官场上处事一直相当和睦,可大明的官员们对他却敬畏有加,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惧怕,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上位者的气势。

离开宁波城后,李云天一行人一路驰骋直奔江西而去,不过他并没有去他踏入仕途的江西九江府湖口县,而是去了江西泰和,前去祭奠逝世的原内阁首辅杨士奇。

杨士奇是当年李云天会试时的主考官,故而与李云天有师生之谊,原本杨士奇能功成身退,安享晚年,可惜长子杨稷为恶乡邻使得其晚节不保,抑郁而终。

杨士奇逝世的时候李云天在朝鲜国,后来又巡察西域和南洋,故而一直没有机会来泰和祭奠杨士奇,故而趁着这次回京前来士奇,否则下一次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杨稷作恶多端,但李云天还是留了他一条性命,把他流配到了西域,让他用后半生来忏悔曾经的罪责,使得杨士奇走的时候了却了一桩心病。

如果不是李云天出手的话,那么杨稷肯定难逃一死,考虑到杨稷是杨士奇最喜欢的儿子,李云天于是就徇私了一回,毕竟杨士奇已经年近八旬,他不愿意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在杨士奇身上上演,更不想杨士奇带着遗憾离开。

这天上午,杨士奇的墓前来了十余名身穿便装的男女,领头的那个神情严肃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正是李云天。

虽然沿途的百姓不清楚李云天的身份,但对他身后跟着三名身穿大明服饰的年轻番邦男子感到好奇,其中两名年轻番邦男子长得异常俊俏,私下里交头接耳地议论着。

这个两名俊俏的年轻番邦男子自然就是女扮男装的莉莎和黛丽丝公主,莉莎自不必说肯定要跟着李云天,黛丽丝公主则是跟着法兰西王国出访大明的使团乘坐李云天的明扬号战船一同前来的,剩下的那名年轻番邦男子是随行保护她的小胡子伯爵。

李云天这次并不是孤身回来的,他出访欧洲诸国后欧洲诸国纷纷派出使团跟着他乘船来大明,拜访大明的正统皇帝,毕竟大明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地中海南岸,欧洲诸国无法无视这个强盛的东方大国。

另外,欧洲诸国从跟李云天的贸易中获取了大量的利润,故而自然想着要跟大明通商,而要正式通商必须要得到大明皇帝的恩准,所以要派使团前来拜见正统皇帝,与大明商议通商事宜。

实际上,大明的海外贸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大明与海外诸国商品买卖,凭借着优越的海上运输能力大明的贸易商队还做着海外诸国之间的商贸,李云天要在欧洲大航海时代前逐渐垄断全球的商贸市场,建立海上秩序。

由于李云天要来祭奠杨士奇,故而欧洲诸国的使团随着明扬号战船继续北上,经天津港抵达京城。

说实话,黛丽丝这次能来大明着实令李云天感到意外,对于黛丽丝这个的决定佩西公爵表示了支持,希望黛丽丝能见识一下大明的繁盛,同时也有利于大明与法兰西王国之间的交流。

因此,得知李云天要来祭奠杨士奇后黛丽丝也跟了过来,对李云天的“恩师”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想趁机游历一下大明的地方风物。

李云天虽然身穿便装,但呼啦啦十几个人前来祭奠杨士奇的墓,自然引起了外人的注意,所谓人走茶凉,杨士奇死后前来祭奠他的人这些年越来越少,因此杨家的人很快就赶过来察/br>
当得知来祭奠的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忠王爷后,杨家的人以及杨氏宗族的族长族老纷纷赶过来拜见,对李云天的到来无比激动,要知道李云天现在可是大明的中流砥柱,他这次的到来无疑是肯定了杨士奇生前给朝廷立下的赫赫功绩,杨稷的事情并不能掩盖住杨士奇的功劳。

正是由于李云天一直没能来祭奠杨士奇,只是让长子李安国前来吊唁,这使得杨家的人对此心中也颇有怨言,毕竟李云天是杨士奇最得意的弟子,无论如何都该来一趟,杨士奇死前最挂念的人就是李云天,希望李云天能稳定朝局,使得大明四海升平,繁荣昌盛。

所以,这次李云天必须要抽时间祭奠杨士奇,以平息外界对此事的猜忌,其实杨家的人也知道李云天忙,而且对杨家关照有加否则杨稷早就掉了脑袋,但李云天不来总归是个遗憾。

祭奠完了杨士奇后,李云天留在杨家吃了一顿饭,像他这种级别的人物很少在别人家中用餐,而且还是以私人身份参加饭局,这样就意味着双方关系的亲密。

对于李云天的这个举动杨家人感动不已,他们知道李云天这是念旧,否则以李云天这样忙碌的一个人根本没有必要留下来吃这顿饭,这是没有把杨家的人当外人。

李云天并没有在泰和久留,第二天就起程北返京城,如果不是时间紧迫的话他真的想去一趟湖口县那里可是他起家的地方,故而心中有着深厚的感情。

如今,湖口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大明最富庶的州县,依托长江和鄱阳湖的水运便利被打造成一个繁华商业重镇,南来北往的货物都要途径此处地,然后发往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湖口县还拥有大明最先进最系统的水利灌溉系统,使得县里的粮食产量一直名列前茅。

作为一个商业重镇,湖口县吸引了众多外地百姓前来谋生,县里的人口中外地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半数,由此可见湖口县的繁华。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云天的推动下湖口县从县里的户房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实行免费教育,使得县里的适龄学童都能够得以上学,并由学校提供食宿。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过来人李云天深知知识的重要,故而准备对那些孩童从小进行培养。

湖口县的各个学堂自然是由讲武堂设立的,在那里读书的孩子被李云天视为大明未来的栋梁之才,他们将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虽然湖口县是一个香饽饽,但由于它太过烫手故而朝廷里没人敢打它的主意,谁都知道湖口县近些年来的发展离不开李云天的规划,因此没人想自寻烦恼想要从湖口县捞油水,那样无疑是找死。

李云天希望湖口县的模式将来能逐渐在全国推广,实际上在交趾西域这些讲武堂治理的偏远行省早已经实行了免费教育,不过两京十三省的情形比较特殊李云天无法绕开文官集团来推行他的计划,故而唯有先拿湖口县来打开缺口。

由于湖口县的免费教育,并且还提供食宿,再加上所学的知识就是讲武堂所考新式武举的内容,这使得周边地区乃至外省的人都纷纷把孩子送来,想要让孩子们将来谋个好前程。

不过,除了湖口县意外的孩童要想入学的话必须要缴纳食宿等费用,毕竟学校的钱是从湖口县户房的账上走的,湖口县的孩童们享受到这项福利是天经地义之事,但外县人自然要缴纳食宿费用。

李云天也并不是么点儿钱,之所以这样做实在是为了避免麻烦,如果对外县人也免费的话容易造成外界的非议,引发其余州县的不满。

所以,学堂一收费就相当于民间的私塾,外县的孩童花钱进学堂就无可厚非了。

再者说了,外县那些能来湖口县就读的孩童家境普遍都很好,也不在乎那些费用,李云天现在也只能做到这一点。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42.第1442章 回京(五更)

    正统十五年腊月,李云天在一场大雪后终于赶回了京城,此时京城里已经洋溢着浓厚的新春气息,忙碌了一年的百姓们纷纷置办年货准备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请大家搜索(品#书……网)!更新最快的小说

李云天这次巡察西域南洋比预定回来的时间晚了一年,因此到达京城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进宫向正统帝请罪,当年他可是向正统帝说过最迟三年就回来,如今已经是第四个年头。

正统帝没有丝毫责怪李云天的意思,笑着把李云天扶了起来,他已经知晓了李云天此次出行所做的事情,不仅使得大明得到了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广阔领土,而且还使得欧洲诸国纷纷遣来使节拜见,使得大明的声威得以传遍遥远的西夷。

因此,在正统帝心为国的李云天哪里有什么罪责,又给大明立下了一个大大的功劳,而这个功劳史书上自然会算在他这个大明天子的头上,他也想成为了一名名留青史的皇帝。

对于李云天的这次海外之行正统帝是倍感兴趣,说实话他开始时并没有想到李云天这次海外之行不单单是稳固海外疆土的局势,竟然把目标对准了奥斯曼帝国这样的强国并联合帖木儿帝国成功地将其击败,实在是令人惊喜交加。

即便是疆域最为辽阔的大唐乃至于曾经的蒙古帝国,也未能把触角伸到地中海,而李云天却出人意料地做到了这一点,使得大明成为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洲际国家。

李云天的到来冲散了朝堂上紧张的氛围,历史上王振此时已经死在了土木堡,不过由于北元已经被平定,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了正统帝的北征,这就使得以王振为首的内廷与文官集团斗得不可开交。

对于内廷和文官集团的剑拔弩张的局面李云天是无能为力,这是君权与臣权之间的博弈,已经超出了他所能涉及的范畴,他所能做的唯有居中调节。

如果文官集团能像李云天这样懂得下放手里的权力,那么朝中的局势也不会到了这种剑拔弩张的地步,说到底文官集团维护的还是自己的利益。

根据史料的记载,崇祯皇帝曾经向慷慨激昂的朝臣们筹集军费,不过所获寥寥,这并非是因为他们太过清廉家无余财,等到李自成率军进入京城后从文武百官家中尤其是文官家中搜出了巨额财物,而率先投降满清的也是文官。

在李云天要想使得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的争斗消停下来,根源在正统帝的身上,换句话来说唯有皇权压过了臣权那么这场争斗才会停止,否则内廷在正统帝的暗中支持下肯定要与文官集团斗个你死我活。

李云天离开紫禁城时已经是凌晨,正统帝知道他旅途劳顿而且这几年忙着处理海外的事务,所以给他放了一个大假让他回去陪伴家人,等过完春节后再来上朝。

在海外转了一大圈后李云天也着实是感到疲惫,因此欣然接受了正统帝的恩旨,准备休息一段时间在处理朝廷上的事务,毕竟就算是机器也要关机维护。

李云天回到忠王府的时候,除了王妃周雨婷依旧等在客厅里外,其他人都在周雨婷的吩咐下回去歇息,否则众人要一直等到李云天回来。

“府上一切都还好吧?”卧房里,周雨婷伺候着李云天宽衣的时候,李云天开口问道。

“都还好,只不过二妹想念明儿,有好几次都在偷偷地掉眼泪。”周雨婷微微一笑后说道,她口中的二妹指的是绿萼,而明儿自然就是留在波斯湾蛟龙城的李安明。

李安明在蛟龙城并不是无所事事,他要治理好从波斯湾到地中海的这一片广袤的地区,可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等明儿那边的事情告一段落后为夫就让他回来述职,届时她们母子就能相见。”李云天闻言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苦笑,心中觉得有些对不起绿萼,以后绿萼想见李安明一面都不容易。

“对了,山儿今年考上了讲武堂,成为了讲武堂最年轻的入学者。”

周雨婷清楚李云天让李安明去波斯湾是为了未来打算,她不想谈起这些令李云天伤神的事情,于是语峰一转提及了另外一件事情,笑着说道,“老太太对山儿可是宠爱有加,比对亲孙子还要好。”

“他考上了讲武堂?”李云天闻言不由得微微一怔,这倒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周雨婷口中的山儿指的是李山,也就是山口惠子的儿子藤堂安国,由于倭国时局不稳山口惠子数年前就让李山留在大明由忠王府照料。

至于“老太太”,自然指的是李云天的母亲赵氏,赵氏跟李云天的父亲李诚明几年前被接来王府安度晚年,一直在府上住着。

而且,随着李云天被进封王爵,赵氏和李诚明也都有了相应的爵位,故而还是住在王府为好。

如果李云天没有记错的话,李山今年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而讲武堂不仅要文考还有武考,他一个少年能通过武考考试?

“相公,你别年龄不大,可是个头儿却不小,就像个十**岁的大小伙子。”

周雨婷见李云天面露诧异地神色,由于笑盈盈地望着李云天说道,“说实话,如果不是知道她是惠子的儿子,很难相信他会是倭国人。”

倭国由于物资贫瘠,生活穷困,故而百姓的身材比大明要矮小,显得有些粗壮,可李山却高高大大,相貌堂堂,与倭国人一点儿都不一样,完全就是大明人氏。

“倭国也有长得高的人,或许山儿就属于那一种。”李云天闻言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笑着说道,“这小子还真有两下子,破了咱们讲武堂的记录了。”

周雨婷闻言笑了笑,双目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只不过李云天没有注意到罢了。

第二天一早,李云天前去给李诚明和赵氏请安,周雨婷本来也想去但是由于昨晚李云天折腾了大半夜,使得她身上软绵绵的没有一丝力气。

因此,李云天就让周雨婷继续在床上歇息,反正老爹和老娘知道两人小别胜新婚,自然不会计较这些了。

“天儿,娘问你一件事情,小山究竟是不是咱们李家的人?”等李云天请完安,赵氏望了李诚明一眼后开口问道。

“你怎么又说这事了,如果是咱们李家的人的话天儿肯定就会告诉咱们的。”

李诚明闻言不由得埋怨了赵氏一句,李云天可不是那种始乱终弃的人,再者说了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好瞒的,大不了娶了山口惠子,反正山口惠子现在还没有嫁人。

“你也,在咱们那些多孙子里,小山长得是最像天儿的,简直就是跟天儿年轻的时候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如果两人站在一起的话谁都会认为他们是父子。”

赵氏自然知道李诚明的意思,但她更清楚女人的心思,于是沉吟了一下后望向了李云天,“天儿,你仔细想想,与惠子之间究竟有没有这个可能?”

李诚明闻言觉得赵氏的问话不妥,毕竟李云天现在已经贵为王爷了,因此想要开口说些什么不过最终没有说出口,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知道这是赵氏的一桩心事,如果不搞清楚的话是不会安心的。

“娘,儿子真的没动过惠子,在儿子的心中惠子就如同一个妹妹一样。”李云天的脸上顿时流露出尴尬的神色,讪笑着回答,他记得很清楚根本就没有碰过山口惠子,因此李山也就与他无关了,李山跟他长得像或许是一种巧合罢了。

“天儿,娘相信你的话,如果你清醒的时候肯定不会去招惹惠子。”赵氏见李云天目光坚毅不像是在敷衍她,于是想了想后问道,“有没有可能是你醉酒后发生了什么?”

“你这话越来越离谱了,如果天儿真的跟惠子有什么的话怎么可能会不知道?”李诚明此时再也忍不住了,开口向赵氏说道,“如果你喜欢小山的话就认他当孙子好了,何必在问这些不着边际的话,传出去也不怕被人笑话。”

“这有什么好笑话的,如果小山真的是咱们李家的人自然要让他认祖归宗了。”赵氏闻言不由得白了李诚明一眼,“这认的孙子能跟亲孙子一样吗?”

李诚明不由得冲着李云天无奈地笑了笑,赵氏并没有说错,如果李山是李云天的儿子那么肯定要让其认祖归宗的,这样李山就将有一个完整的家。

“娘,您这么一提醒的话儿子倒还真的想起了一件事情。”这时,李云天的眉头不由得皱了皱,然后向赵氏说道,“儿子当年离开倭国的时候惠子请儿子过去赴宴,后来儿子喝醉了在那里睡了一夜,不过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就儿子一个人睡在那里。”

“这就对了!”听闻此言,赵氏的眼前不由得一亮,一拍手说道,“怪不得小山跟你长得如此相像,肯定是那次你醉酒后有了他,惠子并不想让你烦心所以就没有告诉你。”

“可……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李云天闻言不由得一怔,现在想想当时山口惠子的举止还真的很有可疑,第二天竟然没有去码头送他离开。

“傻孩子,她当然是舍不得你了。”赵氏的脸上不由得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娘就觉得小山的倭国名字很奇怪,藤堂安国,藤堂是惠子娘家的姓,安国可是按照咱们家‘安’字辈起的,只不过咱们以前都没有想到。”

李云天顿时傻在了那里,经由赵氏那么一说他还真觉得李山就是他的儿子,件事情要找雷婷问个究竟了,现在想想当年雷婷的举动也有着反常,竟然借故推脱没有陪着他一同去赴山口惠子的酒宴。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43.第1443章 身世之谜(六更)

    离开了老爹和老娘的住处后,李云天径直去了雷婷所住的小院,一路上心事重重,不可否认,他对李山有着不少好感但从没想过李山会是他的儿子。请大家搜索(品%书¥¥网)!更新最快的小说

或许雷婷能解开他心中的这个谜团,这使得一向沉稳的他不由得感到颇为忐忑,毕竟忽然之间冒出来一个这么大的儿子确实一时间难以接受。

而且,这意味着山口惠子这些年来一直过着孤寂的单身生活,并没有找别的男人,想必其中充满了苦楚。

一想到这里,李云天的心里就不由得对山口惠子感到一阵怜惜,如果李山真的是他的儿子的话他能猜到山口惠子为何会这样做,这个傻丫头是不愿意打扰到自己,宁愿独自承受这份感情的煎熬。

李云天不由得感到有些懊恼,其实当知道李山是山口惠子儿子的时候他就应该意识到这件事没有像山口惠子所说的那样简单,因为山口惠子并不是一个随便的女人,如果有了李山的话肯定会给李山一个完整的家,可她身边并没有男人出现。

由于李山出生的日子在李云天离开倭国一年后,再加上李云天并不清楚两人曾经春风一度,故而他也就没往细里想,总不能追问山口惠子李山的父亲是谁吧?这可是山口惠子的**。

“王爷,你怎么来妾身这儿了?”李云天来到雷婷住处的时候,打扮妥当的雷婷正准备去赵氏和李诚明那里,两人与李云天许久未见肯定有很多话要说,因此见到李云天后雷婷显得有些意外。

“婷儿,李山……李山是不是……是不是我的儿子?”李云天屏退了屋里的下人,迟疑了一下后有些尴尬地问向了雷婷,雷婷当时就在李云天的身旁,应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相公,妾身以为你早就知道了此事,所以才把山儿留了下来,原来你还不知情?”听闻此言,雷婷不由得面露诧异的神色,想不到李云天会有此一问。

实际上,由于李山与忠王府的子弟长得非常像,再加上山口惠子与李云天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大家心中早就猜到了李山是李云天的儿子。

只不过由于山口惠子现在身份特殊是倭国的大名,所以大家以为李云天不方便公布这件事情,故而谁也没有追问,平常都把李山当做王府的小王爷对待。

“是离开倭国之前的那天晚上?”

李云天闻言脸上顿时流露出了郁闷的神色,有些苦涩地望着雷婷,那次醉酒是他唯一一次与山口惠子在一起而失去意识,因此如果李山是他与山口惠子的儿子,那么肯定就是那天晚上惹出的祸。

“这妾身倒不清楚,不过当晚确实是惠子照顾的相公。”雷婷闻言摇了摇头,这种事情山口惠子肯定不会告诉别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怎么会这样?”李云天心中不由得更加郁闷,此时他已经九成九肯定李山是他的儿子,否则他不会对李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山口惠子也不会单身至今。

“惠子是不想山儿的事情影响到相公的心境,这才把事情瞒了下来吧。”雷婷闻言微微一笑,开口安慰李云天道,“其实这也是为了保护山儿,如果山儿的身份被人知道的话那么以后在倭国就很难立足,不利于相公的计划。”

“唉!”李云天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嘴角浮现出一丝无奈的苦笑,如果让外界知道李山是他儿子的话那么他对倭国的布局将会被打乱,现在这个局面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相公,倭国的内战已经进行了好几年,交战双方筋疲力尽,妾身翻下各地的奏报,军需物资业已备齐。”雷婷知道李云天心中的无奈,于是微笑着说道,“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明年就会刮起,此战事关我大明未来的安危不容有失。”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神情变得凝重起来,如果不把倭国这个东方近邻给平了的话,日后说不定会成大患。

此时此刻,倭国内东军与西军的交战已经进入了对峙时期,双方谁也没有力量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由于长期的战乱极大地消耗了双方的实力,地方上的武士趁机扩大自己的领地,争夺领国统治权,有的甚至企图夺取守护大名的地位。

因此,在京都作战的那些守护大名对此深感不安,由于担心领地内生变故而已经出现了厌战的情绪。

所以对李云天来说明年已经到了东征倭国的最佳时机,届时大明的东征大军遇到的抵抗将远小于东军和西军混战之前。

当然了,李云天不会无缘无故地就征讨倭国,师出无名是行军作战的大忌,不利于军队的士气,故而他早就找好了由头,届时将以倭国包庇倭寇唯有予以征讨,而对马岛的倭寇将成为这场战争的导火索,这也是李云天一直没有动对马岛上倭寇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倭国的东军和西军为了获得战略物资从大明购买了不少物品,使得大明从中着实赚了一笔,而随着战争的进行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这些对李云天来说都是重大的利好消息。

中午,忠王府举行了盛大的家宴,王府子弟和女眷悉数到齐,满满当当坐了一客厅的人,聚在一起给李云天接风洗尘。

望着围坐在几张圆桌前的众人李云天心中颇有感触,当年他到湖口县任知县的时候还是孑然一身,没想到一转眼间就儿女满堂,仿佛做梦一样。

不经意间,李云天的视线落在了跟王府小王爷们坐在一起的李山身上,李山现在也算是王府的人了,故而这次家宴当然少不了他了。

虽然李山今年只有十四五岁,但一身笔挺的黑色军装倒也显得英武十足,由于他身材魁梧高大果然就像是十**岁的青年,跟周围的王府小王爷们长相相似,坐在一起犹如兄弟一样。

事实上,虽然李云天还没有从山口惠子那里得到确认,但他相信李山就是自己的儿子,与那些小王爷是亲兄弟。

见李云天目光瞟向了与周围的人谈笑风生的李山,周雨婷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她自然知道李云天就要征讨倭国,如此一来李山就不可能认祖归宗了,否则的话李云天大力扶持山口惠子就会引发外界的非议,山口惠子肯定不想坏了李云天的名声。

鉴于李云天在雄鹰城的“风流事迹”,莉莎也得以参加这次忠王府的家宴,周雨婷已经在安排纳莉莎为妾的事宜,毕竟莉莎一个大姑娘们不远千里跟随李云天从雄鹰城一直到京城,必须要给她一个名分。

而且,莉莎跟在李云天身边并不是无所事事,她已经学习了讲武堂的一些课程,雷婷准备对她进行培养,不可否认如果莉莎能通过考核的话将成为李云天副官的最佳人选。

除了丽莎外,李云天邀请了两名客人,那就是黛丽丝公主和小胡子伯爵,双方经过这两年的相处已经成为了关系非常好的朋友,李云天自然要尽地主之谊了。

当得知客厅里的那些雍容华贵的女人以及年龄不一的少年少女们是李云天的妻子和儿女后,黛丽丝和小胡子伯爵吓了一跳,虽然两人有心理准备但万万没想到李云天竟然有如此多的妻子和孩子,简直不可思议,要知道西方实行的可是一夫一妻制。

令黛丽丝和小胡子感到震惊的是,原本两人以为会跟李云天的家人交流起来比较困难,不过两人很快就意识到他们错了,现场李云天的一些妾室和儿女竟然能用巴黎腔的法语与两人交谈。

酒宴结束后,莉莎和黛丽丝跟着女眷们回后宅聊天去了,小胡子伯爵被王府的小王爷们缠住问他欧洲诸国的事情,李云天趁着这个机会把李山喊去了他办公的厢房。

“王爷。”进入厢房后,李山规规矩矩地向李云天拱手行礼,虽然他平时显得有些傲气但在李云天面前却老老实实的,对李云天有一种天生的畏惧。

“有一件事本王要告诉你,明年本王要对倭国开战,准备把你带去见见市面,不知你愿不愿意前去。”李云天在案桌后落座后,向李山指了一下一旁的座椅示意他坐下。

“要开战了?”李山闻言先是一怔,随后面露惊喜的神色,这意味着他终于可以见到山口惠子了,自从山口惠子把他托付给李云天后就一直没有来过大明,他当然思念山口惠子了。

“你对你父亲有什么印象?”李云天也正有此意,无论李云天是否是他儿子他都要带着李山前去倭国,山口惠子肯定也无比思念李山,随后他语峰一转问道。

“我娘很少跟我提及父亲,听我娘说我父亲在我出生不久后就战死了。”李山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丝黯然的神色,开口向李云天说道,“所以,我对父亲没有任何印象。”

“有件事情我觉得你应该知道。”李云天见状心中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望着李山说道,“如果本王是你的父亲,你会不会恨本王一直没有去找你。”

“王爷您说笑了,虽然有些人开玩笑说我是王府小王爷们的兄弟,但我出生在王爷离开我娘一年后,王爷怎么可能是我的父亲。”李山闻言微微一怔,随后笑着摆了摆手。

他当然也听过别人议论他的长相跟王府的小王爷相似,李山也怀疑过,故而私下里打探过李云天当年离开倭国时的时间,结果令他感到失望,李云天离开倭国一年多后他才出生,故而李云天不可能是他的父亲。

说实话,李山倒真的希望李云天能成为他的父亲,可这只能是妄想。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44.第1444章 亡羊补牢(七更)

    “本王也希望这是说笑,可或许此事是真的!”

李云天见李山并不相信自己的话,还以为自己是在开玩笑,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苦涩的笑意,沉吟了一下后郑重其事地望着李山说道,“当年,本王离开倭国的时候你娘设宴给本王送行,结果本王喝醉了一直未能想起来当晚的事情。请大家搜索(品#书……网)!更新最快的小说”

“如果本王没有猜错的话正是那个晚上有了你,你娘为了本王的声誉隐瞒了此事。”说着,李云天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山儿,你虽然年轻但心智已开,本王希望你能体谅母亲的难处,如果不是情非得已的话她绝不会隐瞒你的身世,这里面不仅涉及到了你的安全还有本王对倭国所制定的计划。”

李山闻言顿时怔在了那里,目瞪口呆地望着李云天,他这时才意识到李云天并不是在说笑,可这怎么可能呢?

虽然李山心中曾经幻想过李云天是他的父亲,并且实际上已经把李云天当做父亲一样来但事实真的来临后他一时间有些无法接受,毕竟这太过突然了。

“山儿,你已经长大了,你母亲这些年承受了太多的孤苦,是本王对不起她,本王当年不应该让她回去,是本王当时有太多的顾虑这才导致此事发生,如果她留在大明的话将有另外一个人生。”

李云天的神色变得有些黯然,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子里的一棵大树沉声说道,“这次去倭国,本王要把她带回来以弥补过去这十几年的亏欠。”

“王爷,我娘从没有埋怨过父亲,提起父亲的时候总是充满了自豪。”李山脸上的神色变了几变,脑子里一时间有些发懵,随后深深吸了一口气,走到李云天的身旁开口说道。

虽然李山只有十四五岁但是他的心智已经远胜同龄人,有着非同一般的成熟,这既与他天生聪颖有关,还跟他从小的遭遇有关。

故而,李山考虑事情已经知道从大局出发,他非常清楚李云天的为人,知道李云天绝对做不出那种始乱终弃的事情来,同时也清楚山口惠子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不容易。

所以李山并没有埋怨李云天和山口惠子的意思,虽然他从小就没了父亲,但或许是上天注定的缘分,使得他当年遇上了李云天,进而进了忠王府,也算是从小陪在了李云天的身边,得到了忠王府的照顾。

李山虽是倭国人,但他却支持李云天对倭国的军事行动,这里面既有公心也有私心。

由于李山很早就来了忠王府,耳濡目染下跟着李云天学了很多,小小年纪就已经心怀大局,认为大明现在国势强盛而李云天又在推动大明的扩张,与大明一水之隔的倭国不可避免要被大明吞并,把倭国变成大明的行省符合大明的长远利益。

李山相信,在李云天的治理下倭国的社会和经济当得到飞速发展,由于小时候山口惠子要面对很多的敌人所以他对倭国的幕府以及各地大名并没有好印象,认为倭国现在的局势就是军阀割据,还不如让大明吞并了好,从李云天治理朝鲜国来不会亏待了倭国的百姓。

潜移默化间,李山已经成为了李云天的坚定追随者,他也希望能像李云天一样建功立业,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李山很清楚只有大明征服了倭国那么山口惠子才能安稳下来,他实在不愿意口惠子再那么劳累下去。

另外,李山更希望倭国的战事结束后李云天能与山口惠子在一起,无论李云天是不是他的父亲,因为他现在能清晰地感觉到山口惠子对李云天的那份真挚的情谊。

“你娘是个巾帼英雄,本王会弥补这些年来对她的亏欠!”李云天知道李山是在安慰自己,于是向他微微一笑后沉声说道,心中非常欣慰李山能理解这件事情。

说起来,李云天觉得这件事情的责任完全在他,当年如果不是他拒绝了山口惠子的情谊,那么山口惠子也不会隐瞒李山的事情。

既然这个错误已经有十余年,那么在李云天在已经到了改正的时候,他可不希望山口惠子孤苦一生。

李山闻言脸上顿时流露出开心的笑容,如果李云天真的是他父亲的话那么他做梦都会笑醒,从当年在宁波遇见李云天起他就希望李云天是他的父亲。

这些年来李云天和李山情同父子,因此李山并不认为李云天亏欠他什么,只是与山口惠子之间的感情纠葛终于到了一个了断的时候。

李云天的到来使得京城沉闷的官场上顿时热闹了起来,那些跺一跺脚就能使得地面颤三颤的权贵纷纷登门拜访。

说起来,李云天与朝中的各派势力都有不错的交情,这使得忠王府宾客盈门,令他有些应接不暇,强打着精神笑脸相迎,在他种人情关系可比打仗还要累但又不得不悉心经营。

在这些前来拜访的宾客中,不少都是前来想要跟李云天结为儿女亲家的,毕竟李云天的儿女们现在已经渐渐长大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虽然忠王府子弟的婚事一向是周雨婷这个王妃做主,但只要李云天发话那么事情肯定板上钉钉了。

李云天并不希望自己的儿女的婚事拿来交易,除了太后和正统帝赐婚外他还是希望那些儿女能找个真正喜欢的人共度一生。

由于常年在外,李云天对京城的那些权贵子弟还真的不怎么清楚,故而自然也不会贸然答应什么亲事,不动声色地把那些亲事敷衍了过去,在他是女人们比较适合这种谈婚论嫁的事情。

除了儿女亲事外,那些前来拜访的权贵提到最多的就是当今的朝局了,如今内廷羽翼已丰,在朝堂上与文官集团相抗衡而不落下风,双方之间的争斗是越来越激烈。

李云天很清楚,内廷与文官集团之间的这场争斗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对讲武堂来说大有裨益。

所谓鹤蚌相争渔人得利,内廷和文官集团斗得越凶那么就越顾不上讲武堂,讲武堂正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大力发展。

因此,李云天自然是在内廷和文官集团之间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了,维持着朝中局势的平衡。

李云天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很显然他并不认为自己能改变文官集团的立场,使得他们放弃既得利益,所以也只能这样做了,寻找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来化解矛盾和事端。

除夕夜,李云天从讲武堂留在京城过年的外地学员后回到王府时已经是临晨,喧闹的京城此时早已沉寂,除夕武堂将士是李云天的老规矩。

“相公,倭国的战事结束后你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忠王府,周雨婷一边给李云天宽衣一边笑着问道。

如今大明周边的威胁都已经被李云天铲除,周雨婷觉得忙碌了二十多年的李云天该轻松一下了,毕竟倭国的事情结束后李云天已经过了天命之年,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年富力强,剩下的事情让其他人去做就好。

“相公决定,等倭国的事情完结后就去周游世界,好好地欣赏天下的大好河山。”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懒洋洋地伸了一个懒腰。

“相公,皇上绝对不会让你走的,朝中还需要相公来执掌大局。”周雨婷不由得莞尔一笑,恐怕这只能是李云天的一个奢望了,正统帝肯定会把李云天留在身边。

“相公确实是累了。”李云天无奈地笑了笑,打着哈欠说道,这些年来他像个机器一样高速运转着已经有了不小的损耗,到了该细心保养的时期,幸运的是他现在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心愿,如今只剩下倭国了。

“来,让妾身给相公按摩一下。”周雨婷知道李云天的疲惫,大明上上下下还没有像他这样操劳的人,因此关切地把李云天拉到了床边,让李云天躺下后细心按摩起来。

李云天开始还与周雨婷谈笑,不过声音逐渐降小了下去,不久后就趴在那里呼呼地酣睡了起来,只有在家里他才能放心地睡个安稳觉。

望着李云天疲惫的面容周雨婷不由得一阵心疼,李云天在外面如此劳累归根结底是为了这个家,如果不是李云天这些年在外面南征北战忠王府岂会有如今的声威?

不过,令周雨婷心中感到一丝欣慰的是,倭国战事结束后李云天的手头就没有那些需要东奔西走的事情了,讲武堂的各项事宜也在有条不紊地运作,各级武官也都成熟起来可以帮李云天分忧,届时他就可以变得轻松许多。

实际上,李云天这次回来想要辞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职务,毕竟他已经执掌了讲武堂,再掌都察院确实权力太大。

因此,李云天以征讨倭国将耗费他大量精力为由希望能离开都察院,以后专心讲武堂的事宜,毕竟他讲武堂和都察院一起主掌于理不合。

可像几年前李云天请辞都察院左都御史一样,正统帝再次拒绝了李云天,李云天不仅理政能力卓越而且能震慑住朝堂文武百官使得他们有所忌惮不敢肆意行事,都察院在他的坐镇下更是非常流畅的运作,各派系御史虽有争斗但都有分寸不会坏了国家事务,这正是正统帝所希望一幕。

况且,正统帝手头也没有适合接替李云天的人选,李云天的资历和威望朝中以无人能及,换了李云天无疑使得都察院失去了昔日的威慑,势必使得朝中局势发生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故而李云天唯有继续待在左都御史的位子上,只要有他在都察院里坐镇那么一些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45.第1445章 风雨欲来(八更)

    正统十六年元宵节过后,太和殿迎来了新年里的第一次大朝,虽然这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大殿上的气氛却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颇为紧张和压抑。

内廷和文官集团阵营的官员因为江南织造局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令龙椅上的正统帝眉头不由得微微蹙了起来。

李云天不动声色地立在右侧勋贵队列正前方,他去年一回来就听说了内廷和文官集团争夺江南织造局的事情,只不过由于临近春节双方暂时偃旗息鼓罢了,现在个矛盾终于爆发了。

所谓的江南织造局,指的是在江宁苏州和杭州设立的三个织造衙门,简称“织造”,合称江南三织造

明朝时,江南成为最为重要的丝织业中心,为了更好地对宫廷服务因此设立了江南织造衙门,负责上用(皇帝所用)官用(官员所用)赏赐以及祭祀礼仪等所需丝绸的督织解送,都是钦工要件,地位重要,责任重大。

尤为重要的是,织造衙门的提督织造太监还拥有密折特权,向皇帝直接禀报钱粮吏治营务缉盗平乱荐举参劾收成粮价士人活动以及民情风俗等江南地方情形。

江南三提督织造太监办差时可谓造殚精竭虑,为皇帝四出采办贡品,举凡彝鼎古玩秘籍珍本山珍海味乃至名优特产,都在他们搜罗进贡之列,其嗅觉更是灵敏,密报各种地方情形。

文官集团本来就对江南织造局给宫廷搜罗奇珍异物感到不满,认为劳民伤财,再加上织造衙门里的宦官仗着皇差的身份插手地方事务,监督地方官员,成为了内廷对付文官集团的马前卒。

因此,文官集团自然把江南三织造视为心腹之患,要知道江南可是文官集团的后花园,岂能容内廷兴风作浪。

自然了,文官集团对付江南三个提督织造太监的杀手锏自然是贪腐了,制造衙门可是比当年两淮盐道都要肥的肥肉,过过手就能沾上一手腥。

内廷的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通过那些投靠了他们的官员进行反击,说文官集团的人栽赃陷害,妄图掩盖江南官场的黑幕。

两派官员在大殿上吵得是不可开交,李云天见状不由得暗自摇了摇头,心中暗道了一声斯文扫地,要知道这些争吵的官员可是都饱读圣贤之书的人,如今却在殿前如此失态。

对于内廷和文官集团的这次争斗李云天时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很显然正统帝不可能撤回用来牵制江南官场的三名提督织造太监,事情到了最后大不了将三人撤职重新派三名宦官过去。

“皇上,臣以为江南三织造为宫中采办,责任重大,为了避免有人从中渔利,中饱私囊,其货品的品质应由税局进行鉴定,税局负责天下商税是鉴定货品的行家,必能不负众望,以免官帑被贪墨。”

就在众人争吵不休的时候,一名身穿正七品官袍的御史出列沉声向正统帝说道,嘈杂的大殿立刻安静了下来,文武百官纷纷望向了正统帝,等待着正统帝的裁断。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怔了一下,随后有些惊讶地望向了那名奏禀的御史,他知道这个御史是文官集团的人,没想到为了对付内廷竟然把税局给拖下去了水。

大明的商局和税局由李云天组建,其人员都出身于讲武堂,如果税局涉入江南织造事宜的话,那么内廷这次将深受打击。

在大明商局和税局中税局的权力更大,负责清查商税的税收事宜,如果有人偷税漏税和逃税会立刻遭到逮捕讯问。

为了弄清真实的税收,税局的人都是货品鉴定的好手,会对市面上的货品进行品质档次的鉴定,如果市面上出现货品的品质与价格相差太大的话那么涉事者就要承受相应的处罚。

例如,江南织造局在验收丝绸时以次等的货物当做优等的货物来收,那么就能赚取其中的差价,是江南织造局屡用不爽的把戏,进而从中捞取了巨额的利润,反正宫里的那些人也分辨不出优等与次等货品的差别。

再或者,江南织造局开一个天价来收购一项物品,然后从中收取巨额回扣,由于江南制造局拥有着货品的定价权,故而很容易就赚个盆满钵满。

而一旦税局掺和进来的话,那么就会对那些货品的品质和价格进行鉴别,届时定价权就不会掌握在江南织造局的手里,这无疑断了内廷那些宦官的财路。

“诸位爱卿,尔等如何事?”

在众臣的注视下,正统帝沉吟了一下后不动声色地问道,想要殿上文武官员的意见。

李云天闻言嘴角不由得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以他对正统帝的了解,正统帝很显然并不赞同此事,否则不会询问百官的意思,摆明了就是等着人来反驳。

正统帝当然清楚江南制造局里的贪腐,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肯定是懂的,那种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事情他是不会做的,只要江南制造局的人尽忠职守那么给他们点儿甜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者说了,江南制造局并不是大明的地方衙门,归内务府直辖,属于奉皇命办差,文武百官不得干涉。

故而正统帝自然不希望税局牵涉进江南织造局的事情,税局的职责是清查民间的商税,皇家的事务自然由内务府的宦官来做。

“皇上,臣认为此事万万不可。”果然,正统帝的华裔女落后一名身穿正五品官服的文官站了出来,郑重其事地奏禀道,“江南制造局属皇家内务,属于上差,税局只不过是京城部院衙门之一,岂能介入到此事中去?”

随着那名文官的这番话,大殿上一些官员立刻开口附和表示反对,这样做很显然冒犯了皇上的权威。

李云天的心中暗暗感到好笑,这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只要正统帝下一道恩旨那么税局就有了监督江南织造的资格。

显而易见,正统帝并不想这样做,江南织造局是他监视江南官场的重要途径,自然不会派税局去制约他们。

“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就容后再议。”等那些反对的官员表达外意见后,正统帝面无表情地沉声说道,不想再在江南制造局的事情上纠缠。

“禀皇上,臣近来收到消息,倭国的对马岛是倭寇聚集的巢穴,这些倭寇自从被我安明水师赶走后不思悔改,依旧骚扰我大明沿海。”

见正统帝显得有些不耐烦,李云天知道正统帝现在的心情不好,要是再任由内廷恶化文官集团这样相互攻讦那么今天的大朝也就废了,因此李云天不等现场的官员开口,大步走出队列,沉声禀报道,“据臣所知,当年跟着陈光宗进入内陆偷袭臣的倭寇头子现在是对马岛倭寇的首领。”

“当年偷袭你的倭寇头目现在在倭国的对马岛?”正统帝闻言惊讶地怔了一下,随后提高了音量问道。

实际上,在此之前正统帝已经知道了李云天今天在大朝的时候会提到对马岛的那些倭寇,因此故意配合李云天做出了惊讶的反应。

对马岛位于朝鲜国与倭国之间,当然了,现在的朝鲜国成为了大明朝鲜行省,是倭国与朝鲜半岛交通的门户,在新罗时代曾受新罗海盗的侵扰。

虽然对马岛距离朝鲜更近,但对马岛上的宗氏家族一直选择臣服倭国,是倭国正儿八经的大名。

对马岛宗氏世世代代统治对马,郡守以下土官都由岛主差任,但地方政权仍然听命于倭国的幕府,同时因为岛上农田不多故而宗氏一直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进行贸易。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对马岛距离倭国本土太远故而没有什么重要的战略价值,因此元朝两度东征倭国均攻占过对马岛。

后来,朝鲜王朝以“讨伐倭寇”为目的向命令李从茂将军向对马岛派出军队,企图占领对马岛,倭国称之为应永外寇。

应永事件结束后,对马岛宗氏万般无奈下接受了朝鲜官职,不过这并没有否定对马岛和倭国中央政权的关系。

历史上,朝鲜王朝领议政申叔舟在十五世纪中后期所撰的《海东诸国纪》亦明明白白地记载对马岛属于倭国西海道。

如今,对马岛已经成为了倭寇最后一块乐土,不过他们的好日子随着朝鲜国并入大明而到了头,在大明水师的威慑下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不得不开始劫掠倭国的沿海地区。

大殿上的文武官员不由得齐刷刷地望向了李云天,李云天平常很少在大殿上奏事,如今他既然开了口那么意味着朝廷将有重大事件发生,十有**与倭国有关。

对于倭国,大明朝廷并没有什么好感,一提到倭国众人总是率先想到曾经肆虐海上的倭寇,那些倭寇之所以敢如此嚣张肯定离不开倭国征服的纵容。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46.第1446章 东风至(九更)

    “回皇上,据臣的查证,对马岛上的倭寇正是当年联合陈光宗偷袭臣的那些人,领头的名叫山海光孝,现在是倭寇的寇首。 ”

在众臣的注视下,李云天有条不紊地沉声向正统帝禀报道,“据臣所知,韩安伯当年在汉城受袭就是山海光孝的阴谋,妄想挑拨朝鲜与我大明之间的关系。

李云天口中的韩安伯自然指的是金宗瑞,金宗瑞现在身为骁武军朝鲜大营的统兵官,这四年来积极备战,准备攻打倭国的事宜,是朝鲜地界四大巨头之一。

所谓的朝鲜四大巨头,指的是掌控朝鲜政务军务和法务的四大高官,分别是朝鲜布政使司布政使李稷朝鲜按察使司按察使黄喜朝鲜都司都指挥使崔闰德以及骁武军朝鲜大营统兵官。

由于四人都是伯爵故而级别上平行,相互间又不统属,所以在外界四大巨头”实至名归,负责朝鲜地方军政事宜。

本来,对于李云天让李稷和金宗瑞这四个原朝鲜王国的高官显贵执掌朝鲜的军政大权,朝廷上的官员还颇为担忧,担心李稷四人阳奉阴违。

不过事实却出乎众人的意料,李稷和黄喜崔闰德金宗瑞自任职以来兢兢业业,使得朝鲜国这四年来社会发展迅速,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自然对大明的认同感越来越强了。

实际上,李云天任用李稷和金宗瑞等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朝鲜是一个苦寒之地,李稷四人对当地的情形知根知底,再加上他们能坐到目前的位子都有不少本事,所以是最合适任职的人选。

尤为重要的是,李稷等人获得任用将安抚朝鲜那些留用的旧臣,使得他们安心为朝廷做事。

“实在是太可恶了,先皇曾经下令平定倭寇,没想到他们经过官军的围剿后不仅不知收敛,反而以卵击石挑衅我大明!”

正统帝闻言顿时脸色一沉,伸手重重地一拍龙椅的扶手,环视了一眼殿内的众臣后神色冷峻地问道,“诸位爱卿如何事?”

“禀皇上,臣以为应该派兵剿灭对马岛上的倭寇,倘若放任下去必定危害我大明沿海。”大殿上的文武百官不由得相互对视了一眼,谁都听出来正统帝对那些倭寇的不满,于是礼部尚书胡滢率先开口,走出队列后向正统帝躬身说道。

随着杨溥离世,胡滢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文官之首,朝中已没有文官能与胡滢平起平坐,这给了内阁的那几名辅臣沉重的压力。

不过,自从李云天回京后内阁的压力骤减,几名辅臣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毕竟李云天这个左春坊大学士有参与内阁事务的权力,算是半个内阁阁员,帮他们挡住了胡滢的气势。

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胡滢也早就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可正统帝舍不得他这个朝之重臣离开,毕竟胡滢是从永乐皇帝身边的重臣,对皇家的忠心远胜其余的文官。

胡滢在宦海沉浮数十年,目睹了大殿上的一幕后岂会不知道倭国是李云天的猎物,他可是很清楚李云天这些年一直在暗中整军备战,目标就是一水之隔的倭国,而从正统帝的反应来帝无疑赞同李云天这样做。

既然如此胡滢自然要率先表态,支持李云天对倭国用兵,虽然他觉得倭国对大明没什么用处,但李云天做事向来眼光独到,或许倭国以后能对大明有大用。

“臣等附议!”见胡滢主张征讨倭寇,大殿上的文官纷纷开口表示赞同,在这金銮殿上最安全的事情莫过于随大流了,否则届时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皇上,倭国贼心不死,屡次冒犯我大明天威,不诛不足以震慑宵小之辈!”既然文官已经表明了态度,那么勋贵们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况且倭寇的事情本来就由勋贵负责,故而义国公张昊走出了队列,躬身向正统帝说道。

英国公张辅由于过于年迈被正统帝恩准在家休养,忠国公周征是李云天的岳父故而这种场面不适合发表意见,所以就轮到了张昊。

在大明当朝的勋贵中,除了李云天以外自然是以张辅为尊,张辅的后面依次是周征和张昊,这意味着张昊的意见其实已经代表了勋贵集团。

“臣等附议!”果然,随着张昊话音落下,大殿右侧的勋贵们纷纷表示赞成,他们肯定希望灭了对马岛的那些倭寇。

“传朕旨意,着水师发兵剿灭对马岛倭寇!”正统帝见文武百官皆赞成出兵,于是神色严肃地下达了圣旨。

“忠王,此事就由你负责,务必要全歼对马岛的那些倭寇。”随后,正统帝不动声色地嘱咐李云天。

“皇上放心,臣必定全力而为,将这伙漏网之鱼绳之以法。”李云天闻言双目闪过一道亮光,躬身高声回答,对马岛倭寇被剿意味着东征倭国的帷幕已经缓缓拉开了。

散朝后,李云天被文武重臣簇拥着离开,一路上谈论着对马岛倭寇的事情,如果不是李云天这次忽然之间提起了倭寇众人早已经淡忘了这伙曾经为祸大明沿海的海贼。

自从进入正统朝后,大明军队在李云天的率领下连战连捷,灭北元退帖木儿帝国分奥斯曼帝国,使得大明帝国的兵锋抵达到了地中海南岸,其军势之强盛已经超过了当年的蒙古帝国,欧洲乃至非洲诸国争先遣使来朝,真正做到了天下间“万国来朝”的盛况,其强盛已然超过了盛唐。

故而,不仅民间的百姓就连朝堂上的官员也把倭寇的事情抛在了脑后,与北元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相比倭寇真的不算什么,小菜一碟而已。

如今李云天猛然提到了倭寇,朝堂上的官员们这才想起来当年倭寇横行海上的往事,自然全力支持将其剿灭。

与大殿上的那些各部院衙门的属官相比,各部院的堂官已经事先从讲武堂筹集物资和调集兵力的事情上猜到了李云天准备对倭国动手,故而自然不会在朝堂上跟他唱反调了,现在的李云天可谓朝中的中流砥柱,没人愿意招惹他。

李云天早已经做好了对对马岛倭寇的进攻准备,与对马岛隔海相望的釜山港经过三年多夜以继日的修建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军港,可以供水师各类船只停泊,从釜山港出发的话很快就能抵达对马岛。

接了正统帝的圣旨后,李云天当即派水师的船只从天津港出发,向釜山港准备妥当的水师将领下发剿灭对马岛及附近岛屿上倭寇的命令。

值得一提的是,李安民年前就已经赶到了釜山,东征倭国的第一枪将由他打响,届时他将率领着水师船队攻打对马岛。

虽然李安民还年轻,但是他贵为大明的郡王迟早有一天会接掌大明水师,除了忠王府的小王爷外谁也坐不上水师主帅的宝座。

与骁武军的情形一样,由于水师也是李云天一手打造的,除了他以外的高级将领资历相当,彼此间又互不统属,故而除了李云天外别人根本无法服众,镇不住水师的那些骄兵悍将。

这也是李云天为何时至今日依然身兼骁武军和水师统兵官的原因,其实他以讲武堂总教官的身份完全可以统辖骁武军和水师,可由于实在找不出合适的接任者而不得不兼着这两个统兵官的职务,以免届时发生权力的争斗。

随着李云天这些年来南征北战,在他立下赫赫战功的同时,骁武军和水师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各高级将领的心气自然水涨船高,除了李云天外谁又能镇住他们?否则李云天也不会让雷婷代他执掌讲武堂,以及柳雯晴坐镇水师了。

当然了,忠王府的小王爷不在那些无法镇服住骁武军和水师将领的范围内,与雷婷和柳雯晴的境况相似,忠王府的小王爷代表了李云天,他们当然会恭敬有加了。

事实上,李云天早就开始为忠王府的将来布局,所谓伴君如伴虎,就算他能享受皇帝的圣宠安稳地度过一生,但是难保其后人不会遇到皇家的麻烦,为此他必须要想办法让忠王府自保,而讲武堂就是忠王府的坚固后盾,同时也是让李安明去波斯湾的重要原因。

早在李云天当年被宣德帝囚禁差一点就丢了性命开始,李云天就深刻地意识到了高处不胜寒的道理,为此他已经让吴倩,也就是娜莎把忠王府的一些子弟带去了交趾,避免被皇家给一锅端了。

内阁与六部,以及内廷与文官集团之间的争斗给了李云天暗中布局的机会,他的目标并不在两京十三省,而是朝堂上的文武官员都的交趾西域等那些被他打下来的偏远地区。

就在朝廷各派内斗不息的时候,李云天已经悄然完成了对交趾和西域等地的掌控,当地的官员莫不出身于讲武堂受他影响颇为深刻,朝廷以后要想对付忠王府的时候将不得不忌惮忠王府在交趾和西域等地的影响力。

其实,有一件事情朝堂上的人并不清楚,虽然当年京城城外的骁武军听从了宣德帝的命令瞒过李云天调走并且配合查案,忠于宣德帝。

但没人想过如果李云天下令让骁武军造反的话,那么骁武军会不会拒绝李云天的命令。

可惜的是,由于李云天当年表现得十分顺从,人们无法知道骁武军将士的抉择,李云天也正是因此重新得到了宣德帝的信任。

李云天可不想以后再遇到这种刀架在脖子上而无法反抗的境况,因此下定决心要保忠王府平安,他当然不能指望着皇家的眷顾,尤为重要的还要有自身的实力,以免届时束手待毙。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47.第1447章 攻打对马岛(十更)

    正统十六年,二月中旬的一天,凌晨时分,釜山军港。

漫天的星光下,李安国李安民在水师副统领平武侯秦昆和骁武军朝鲜大营统兵官韩安伯金宗瑞等高级将领的陪同下视察着停泊在港口的水师船只。

按理来说,李安国和李安民秦昆金宗瑞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四人年前就已经秘密抵达釜山军港,与早已经在军港等候的秦昆和金宗瑞等人会合,准备攻打倭国的相关事宜。

数天前,正统帝下令剿灭对马岛倭寇的诏令已经传到了釜山军港,水师副统领秦昆将负责从此剿倭事宜,由于今天海况良好故而决定向对马岛发动进攻,在夜色的掩护下偷袭对马岛。

作为东征倭国的第一战,对马岛之战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秦昆自然要把这个差事交给李安民了,李安民在他身边当参谋官也有几年了,他也想安民这些年来学的如何。

釜山军港停泊着水师大大小小的船只五十余艘,既然是正统帝下达的剿倭诏令,那么此次对马岛之战军港里的船只自然要全部出动了,

李安民以郡王之尊担任秦昆的参谋官已经破了大明的定制,要知道李安民可是大明堂堂的郡王而秦昆只是侯爵而已,与李安民的地位相差甚巨。

按理说,以李云天的身份至少也应该是一名将领才对,可李云天亲自安排他给秦昆当参谋官,自然无人敢质疑了,李云天希望李安民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来足够的资历,否则以后如何执掌水师,威服水师诸将?

“诸位,本王登船了。”李安民在一艘三桅战船前停了下来,冲着秦昆和金宗瑞等人一拱手沉声说道,这是他第一次单独指挥如此多的战船出海作战,心中是既紧张又兴奋。

“小心,千万不可大意!”李安国走上前沉声叮嘱李安民,虽然这次李安民的实力占据了上风,但那些倭寇可都是亡命之徒故而还是小心应对的好,以免发生什么意外。

“大哥放心,我会谨慎行事的。”李安民闻言笑了笑,随后在众护卫的簇拥下登上了停在岸边的一艘三桅战船,这是他的旗舰。

很快,停泊在岸边的明军船只缓缓驶离了码头,在李安国等人的挥手送别下直奔对马岛而去。

李安民神色严肃地站在船头的甲板上,心中既兴奋又感到紧张,毕竟这是他第一次指挥如此大规模的一次海战,万一打不好的话可就丢人现眼了。

对于战争李安民并不陌生,前些年跟随着李云天去西域的时候他和李安明都参加了沿途的战事,最有名的莫过于联合帖木儿帝国击败奥斯曼帝国一战了,经历过战火的考验。

可海上作战与陆地上作战不同,再加上他现在又是这支水师的指挥官,心情自然感到有些复杂了。

清晨,对马岛周边的海面上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雾气,朦朦胧胧犹如仙境一般。

此时此刻,建于岛上最高处的瞭望塔上,两名负责值守的倭寇倚坐在墙边呼呼大睡,睡得正香,根本忘记了他们观察周边海面海况的职责。

几团黑影出现在了对马岛周边水域的薄雾中,黑影越来越多,把对马岛包围在了中间。

随着黑影的驶近,可以们的真容,原来就是赶到的明军水师船队,整个对马岛此时一派沉寂,岛上的倭寇根本没有料到明军水师今天会发动突袭。

“天呀!”

等到明军船队在对马岛外摆开进攻阵型后,对马岛码头上的一名瘦高个倭寇揉着惺忪的睡眼起床出门去撒尿,正当他脱下裤子准备酣畅淋漓地向海里放水时,猛然注意到了前方水面上围聚着的无数船只,呈扇形将码头团团围住,顿时怔在了那里,到了门口的尿被硬生生憋了回去。

“不好了,明军来了,明军来了!”随后,那名瘦高个倭寇回过神来,提起裤子扭头就向回奔去,边跑边大喊道。

与此同时,停在水面上的明军三桅战船忽然来了轰隆隆打雷般的声响,伴随着船身上升起一团团的白烟,无数小黑点从船上飞出来,在空中划了一个抛物线后落向了码头上的倭寇住宅区。

轰,轰,轰……

瘦高个倭寇没跑出几步,小黑点已经落在了码头的房屋上,发生了一连串剧烈的爆炸,他所住的房屋刹那间就在火光中没了踪影,一股剧烈的热浪迎面袭来将他向后掀翻在了地上。

“火……火炮,是明军的火炮!”瘦高个倭寇坐在地上,神色惊恐地望着四处爆炸的码头,口中喃喃自语道,裤裆处早已经湿了一片,刚才被爆炸的气浪掀翻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地失禁了。

虽然瘦高个倭寇从没有见识过明军水师的火炮,但十几年前侥幸从李云天围剿小琉球岛逃脱的倭寇却深知明军火炮的厉害,平常没少跟岛上的倭寇们提及,在他们添油加醋的讲述下明军火炮成为了十分恐怖的大杀器,使得瘦高个倭寇心惊胆寒。

码头上房屋里那些依旧在熟睡的倭寇在明军这轮炮火下顿时遭了殃,不少人不是被炸死就是被坍塌的建筑压死,剩余的人连衣服都顾不上找,惊慌失措下像没头的苍蝇似地四处乱窜,结果被在接下来的炮击中又有无数人惨叫着倒在了血泊中,受伤倒地惨叫不已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终于,慌乱的倭寇们意识到码头上不安全,纷纷向岛内跑去想要逃离这地狱般的地方。

明军水师旗舰上,李安民用千里镜观察着成为一片火海的码头,他可以清晰地光中狼奔豕突的倭寇。

“传令下去,炮击结束后登陆部队出动,务必抢占码头,一举拿下对马岛!”片刻之后,李安民放下手里的千里镜,向一旁立着的一名少校沉声吩咐道。

少校闻言向李安民一躬身后急匆匆地离去用旗语传达李安民的命令,与当年攻打小琉球岛相比,对马岛之战对于已经逐渐变得成熟的明军水师简直就是小菜一碟,犹如一场教学战。

与此同时,对马岛中央山头脚下的一座院子里。

“怎么回事?”一名年过半百的圆脸中年人一边穿着衣服一边高声喊道,说的并不是倭语而是大明江浙一带的口音。

“老爷,不好了,明军攻岛了。”就在这时,一名管家模样的中年人快步跑进了院子,面色苍白地说道。

“攻岛了?”圆脸中年人闻言先是微微一怔,随后喃喃自语道,“他们终究还是来了!”

“老爷,咱们快走吧,明军这次来势汹汹,晚了咱们就走不了了。”管家望了一眼码头方向升起的浓烟,急声向圆脸中年人说道。

“罢了,们这次丧家之犬是当定了。”圆脸中年人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丝苦笑,神色黯然地说道。

“老爷,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老爷能躲过这一劫一定能东山再起!”管家闻言连忙开口劝道。

“早知今日当年就应该学青木明心投靠朝廷,也不至于落得今日这般结局。”圆脸中年人不无懊悔地摇了摇头,然后冲着管家摆了摆手,管家连忙招呼家丁收拾家里的财物准备跑路。

这名神色黯然的圆脸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叱咤海上的倭寇头目山海光孝,其势力鼎盛时仅次于青木明心。

可惜当年山海光孝没有像青木明心那样识时务,选择了继续逍遥自在地当倭寇,而不是投靠官军。

如今青木明心早已经不是什么倭寇,成为了倭国的一个大商人,其生意遍布倭国四道,不仅是倭国各地大名的座上宾同时也能自由进出大明。

说起来,山海光孝之所以走上今天这条路与陈光宗密不可分,在陈光宗的授意下,与陈光宗同父异母的私生子陈三公子暗中阻挠青木明心投靠大明,使得原本据对大明朝廷就不信任的山海光孝最终选择了一条歧路,继续当海上劫掠的倭寇,并在陈光宗和陈三公子的蛊惑下欲对李云天不利。

实际上,当年陈光宗偷袭李云天失败使得山海光孝损失惨重,为了偷袭成功他派出的可是手下经验丰富的倭寇,结果全军覆没。

虽然朝鲜国并入了大明,但山海光孝却没有离开对马岛,他也知道对马岛距离朝鲜国太近,不过对马岛是他的老巢,相对于倭国的话对马岛更加安全,毕竟对马岛是倭国的地盘而大明这么些年来都没有攻打对马岛,故而心存侥幸。

如今明军既然已经向对马岛发去了进攻,那么山海光孝不得不离开他的老巢去避祸,否则必当难逃一死。

现在,山海光孝的心中充满了苦楚,他知道自己这次完了,明军既然攻打对马岛那么意味着他将受到明军的通缉,唯有躲去倭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不过,他真的能安然离开对马岛吗?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49.第1449章 东征(十二更)

    三月初,京城,太和殿。

“皇上,平武侯来报,我水师将士已于二月中旬成功攻陷了对马岛,活捉寇首山海光孝。”

今天是七日一次的大朝,李云天双手捧着一道公文,来到殿前递给了一名内侍后沉声斌禀告,“山海光孝提供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本应该被倭国国王处死的陈光宗竟然还活着,而且就生活在倭国的九州岛上,实在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竟有此事?”正统帝闻言眉头顿时微微一皱,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当年幕府将军曾经派人送来了“陈光宗”的人头。

大殿上的文武官员闻言也纷纷感到震惊,不由得暗中对视了一眼,谁也没有想到说山海光孝竟然会有陈光宗的消息。

“岂有此理,倭国国王竟敢欺瞒朕,实在是可恶之至,难道他把朕当成了三岁的孩童戏耍于股掌之中?”在众臣的暗自猜测中,正统帝秦昆所上的奏报后不由得勃然大怒,一把将手里的公文扔在了地上,怒气冲冲地说道。

山海光孝不仅招出了陈光宗在倭国的住所,更重要的是还拿出了两人的书信往来,请朝廷辨认是否是陈光宗所写,陈光宗当年的认罪的供状还在刑部的库房里放着。

“来人,调取陈光宗的供状,比对两者的笔迹。”随后,正统帝沉声下达了诏令,他要搞清楚与山海光孝来往的书信是否出自陈光宗之手,陈光宗出身富贵自幼就有名家教他书法,故而能写一手好字。

刑部的人自然不敢怠慢,连忙去库房把陈光宗的供状调了出来,像两淮盐道这种惊天大案刑部库房自然有存档,以备将来查询。

“回皇上,经过臣等的查验,书信和供状上的字体为同一人所写。”在正统帝的示意下,翰林院的翰林们在殿前比对了山海光孝提供的书信与陈光宗供状上的字体,经过一番低声商议后,翰林学士来到殿前郑重其事地躬身禀报。

轰的一声,大殿上顿时一阵骚动,现场的文武百官相信那些翰林不会贸然下这个结论,这岂不是意味着倭国戏耍了正统帝,随便找了一个脑袋来滥竽充数?

“胆大包天,竟敢欺瞒朕,实在是罪无可恕。”正统帝闻言冷笑着说道,随后望向了李云天,沉声下达了诏令,“忠王,朕任命你为东征倭国的统帅,务必要把倭国一举攻克。”

“臣遵旨。”李云天闻言眼前亮了一下,随后躬身应了下来,他等了这么些年如今终于可以征讨倭国了。

大殿上的文武百官闻言不由得诧异地对视了一眼,很显然对倭国出兵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谁也没有预料到正统帝如此快就定下了出兵的决定。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竟然没有提出反驳意见就很快就接旨,这意味着这次对倭国出兵将无法避免实在是显得有些仓促,但转念一想这又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倭国欺骗了正统帝自然要受到惩罚了,只不过惩罚过于严厉。

如果搁在以往,肯定有那些沽名钓誉的官员跳出来以民生为由希望正统帝止戈为武,不要开启战端。

可如今事情涉及到了李云天,李云天的口才可是非常厉害,嘴皮子工夫在大明文官中首屈一指,因此谁也不想自找麻烦以免自取其辱。

尤为重要的是,因为倭寇的事情众臣都对倭国没有好感,谁这个时候为倭国说话摆明了是想受到大胆上文武官员的围攻。

随着正统帝征讨倭国圣旨的下达,京城的勋贵们顿时忙碌了起来。

随着李云天这些年的南征北战,大明的边患已经解除,谁都知道东征倭国之战将可能是大明近数十年来最后一次对外用兵,故而谁都想参与其中,抓住这最后建立功勋的机会。

此次东征倭国李云天自然要考虑到卫所军和骁武军的利益,因此他决定卫所军和骁武军的人数各占一半。

就在李云天紧张地调兵遣将时,英国公张辅派人把李云天喊了过去,张辅此时已经卧床多日,到了油尽灯枯的境地。

在李云天张辅虽然贵为大明勋贵之首,但实际上自从洪熙帝登基后张辅实际上就失去了对兵权的掌控,很显然洪熙帝信不过与汉王关系密切的张辅,他的这种态度影响到了继任的宣德帝。

这使得张辅后来缺席了大明随后的那些战争,老老实实地待在京城里,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按照历史的轨迹,张辅本应该战死在土木堡之役,可由于李云天灭掉了北元,这使得他无形中拯救了大明朝堂上许多高官的性命,这里面就包括张辅。

可惜张辅年事已高,虽然避开了土木堡一劫但无法摆脱岁月的侵蚀,年前开始就一病不起,御医们对此是束手无策。

李云天赶到英国公府的时候,不少朝中勋贵都已经在那里,相互间小声议论着什么,见到李云天后纷纷行礼。

张辅系出名门,是与永乐皇帝关系密切的大将张玉之子,早年随父参加靖难之役,累封信安伯新城侯。

后来,张辅受命进攻并占领安南,改安南为交阯,受封英国公,予世袭诰券,此后四次平定交趾叛乱。

洪熙元年张辅掌中军都督府事务,进太师,宣德元年参与平定汉王叛乱,正统帝即位后加号翊连佐理功臣,历事四朝,连姻帝室,与三杨等同心辅政,累加光禄大夫左柱国,已经是朝廷年岁最高的大臣。

英国公府的家眷更是齐聚一堂,哭哭啼啼地等在张辅的卧房外面,孙太后和正统帝都已经派人前来探视。

卧房里,张辅的儿子张懋和周征胡滢等文武重臣等在外面的客厅里低声说着话,每个人的脸色都显得十分沉重,近些年来朝中重臣相继离世,而张辅位居太师之位是朝中官阶最高的一位,比李云天还要高,李云天如今也不过才是太傅。

“太师的情形如何?”李云天与周征胡滢等人打过招呼后,面无表情地问向了留在英国公诊治的几名御医。

“回王爷,下官等人已经尽力。”一名领头的御史闻言向李云天一躬身,不无遗憾地回道,生老病死乃天道轮回他们也没有办法。

李云天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张辅身为太师可谓大明勋贵的精神支柱,倘若离世对勋贵集团来说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王爷,家父请王爷进去。”这时,张懋快步走到李云天面前躬身说道,神色显得无比忧伤。

李云天闻言点了点头,进入了张辅休息的内室,张辅正倚坐在床头跟几名曾孙在那里谈笑,精神良好,气色很是不错。

“回光返照!”李云天的眉头顿时就是微微一皱,他知道张辅此时的反常行为意味着张辅已经命不久矣。

“打扰王爷布置东征倭国了。”见到李云天后,张辅让张懋带走了那几名曾孙,然后笑着向李云天说道。

“太师言重了,与太师相比东征倭国又算得了什么。”李云天闻言微微一笑,走到了床边的椅子上坐下说道。

“王爷,本公今生很少佩服人,王爷虽然年龄比本公小上许多,却是本公生平最为钦佩之人。”张辅笑了笑,望着李云天郑重其事地说道,“当年如果不是王爷挺身而去前去交趾平叛,那么交趾现在可就不是我大明领土了,本公与诸位将士的血汗就化为乌有。”

虽然李云天平定了交趾的叛乱,但最先打下交趾的人确实张辅,张辅也因此进封公爵,此后又四次平定交趾的叛乱,不仅对交趾有着大功,而且对交趾感情深厚。

“太师,这是本王的职责而已,太师当年攻下安南才是功高至伟。”李云天闻言连忙摆了摆手,不以为意地说道。

“王爷,本公很清楚王爷虽然名为平叛,实际上与重新攻下安南无异,叛军势大而官军危在旦夕,比本公当年可要难上许多。”

张辅知道李云天向来谦逊,于是笑着说道,“王爷,待王爷打下倭国时记得给本公说上一声,本公九泉之下为王爷和皇上感到高兴。”

“太师放心,本王一定不负太师所望拿下倭国,解决大明东面的隐患。”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沉声回答。

“有你在朝廷本公非常安心,本公的家人以后就拜托王爷多多照顾了。”张辅闻言沉吟了一下后说道。

虽然张辅现在在家休养,但也清楚朝中局势的严峻,内廷和文官集团斗得不可开交,勋贵集团不仅与双方的关系错综复杂,内部的争斗也日益严峻,毕竟朝廷的资源就这么多必须要进行争夺,谁也不甘心拱手于人。

张辅担心子孙们以后陷入到朝中派系争斗的漩涡中无法脱身,这才拜托李云天进行照顾,有李云天和忠王府作为依靠的话那么他也不必担心英国公府的将来了。

“太师,这是本王的份内之事,太师勿需挂念。”李云天微微一笑,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

张辅的脸上流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心中悬着的一颗大石头终于可以落下。

李云天与张辅聊了一会儿天后就离开,英国公府的家眷进入卧房内听张辅交代最后的遗憾,不久后房间里就传来了哭声。

“唉!”李云天不由得摇了摇头,眼眶有些泛红,张辅当年在他平定交趾叛乱的时候没少出谋划策,与他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张辅死后谥号忠烈,被正统帝追封为定兴郡王,足以彰显其功勋显赫的一生。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50.第1450章 齐头并进(十三更)

    正统十六年六月初,李云天乘坐明扬号三桅战船抵达釜山军港。

此时,釜山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军营,李云天接到正统帝征讨倭国的圣旨后就开始调兵遣将全力备战,准备兵分东西两路,从宁波港和釜山港齐头并进。

与宁波港相比,釜山港距离倭国更近,有利于明军跨海发动进攻以及物资的补给,是大明此次东征倭国的重要中转站和补给基地。

明军频繁调动的同时,倭国内部处于僵持之势的东军和西军并没有把对马岛的倭寇被明军剿灭一事放在心上,他们现在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击败对方上面,根本就无暇顾及对马岛上的事情。

因此,无论是细川胜元还是山名持丰都没有意识到对马岛倭寇被剿一事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孤悬海外的对马岛对两人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并不认为大明会因为几名倭寇就要与倭国作战,要知道倭国当年可是两次打败了前来进剿的蒙元大军。

尤为重要的是,倭国资源贫瘠,穷困不堪,大明根本就没有必要夺下倭国,进而把这个“包袱”背在身上。

经过这些年的交战,东军和西军阵营的大名已经筋疲力尽,处于了僵持阶段,双方所属大名遍布倭国四岛,势力犬牙交错。

在双方交战初期,细川胜元派的畠山政长和山名持丰派的畠山义就之间围绕家督继承权的斗争激化,幕府将军足利义仁在家督问题上的反复无常无疑对两派的对立起到了火上浇油。

后来,畠山义就被足利义仁放逐,其兄弟畠山政长继承了畠山家总领一职。

不过在山名持丰的支持下,足利义仁在将军邸的花之御所赦免了畠山义就,于是畠山义政向畠山政长讨伐,想要夺回家督大权。

因此,畠山家于正月按惯例到管领邸的活动被中止,同年在山名持丰的府邸举行的酒宴上,足利义仁承认畠山义就是畠山家的总领。

就在事情的风口浪尖,畠山政长突然辞任畠山家管领一职,下一任管领是山名持丰派的斯波义廉。

细川胜元去找足利义仁,尝试说服足利义仁签署畠山义就的追讨令,但是此事败露被山名持丰知晓,故而山名持丰希望利用这次有利的政局来击垮细川胜元。

于是,山名持丰召集了与之结盟的守护大名的士兵包围了将军府,希望足利义仁放逐细川胜元。

足利义仁希望山名持丰能允许在将军府的畠山政长和细川胜元离开,但没有承认要放逐细川胜元,这使得山名持丰派的大名感到不满,于是畠山义就趁着畠山政长离开将军府发动攻击。

畠山政长于是向细川胜元求援,细川胜元于是召集京都的同盟守护大名的士兵进行了反击。

在细川胜元的支持下,畠山政长率兵在上御灵社布阵,足利义仁得知畠山家内斗后曾经尝试禁止,山名持丰让后土御门天皇和后花园上皇到室町亭避难。

畠山政长和畠山义就的战争宣告着倭国正式陷入军阀混战时期,以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为首的大名拉开了乱世混战的帷幕。

而后,细川胜元从领地四国的九个国家集结兵力,令赤松政则从播磨进攻山名持丰的领地。

不仅如此,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阵营的人在京都也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幕府将军足利义仁曾经尝试调停但最终失败。

细川胜元方面有斯波义敏畠山政长赤松政则京极持清等,大本营在将军驻地幕府,称东军。

山名持丰方面有斯波义廉畠山义就一色义直六角高赖等,大本营在幕府以西的山名持丰邸,称西军。

由倭国的北陆到信越东海九州筑前丰后豊前的大半关东地方东北以及九州部份地区的大名都卷入了其中。

最初,号称官军的东军将西军从内里和花的御所周边驱逐,不过西军很快就集结兵力与那个对,两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最终不分胜负。

此后京都地区的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战乱逐渐波及地方。

战争中,东军控制幕府将军足利义仁后土御门天皇和后花园上皇,西军则控制义视和南朝的后龟山天皇之重孙,双方均以自己为正统,称对方为贼军。

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事,依附于细川胜元的足利义元突然离开东军并逃到伊势国投靠北畠教具。

足利义元之所以离开的原因是担任足利义元和足利义仁的细川胜元倾向于废足利义元继承人的地位而立足利义尚为将军,没有履行把将军职位让位给足利义元的承诺。

足利义元在伊势国待了一段时间,后来在细川胜元和足利义仁的游说下返回东军,但又再次逃走到比睿山。

这给了西军一个机会,西军热烈欢迎被拥戴为“新将军”的足利义元,以与东军对抗,使得战斗更加复杂。

长期的战乱以与盗贼横行使京都市街地荒废,由于地方守护大名的介入使战线拉长,这导致东西军的厌战气氛增大。

在李云天这场东西军之间的战斗意味着倭国旧势力的没落以及新兴势力的抬头,从镰仓时代后期开始,以名门武家公家为首的旧势力不断被随生产力上升而壮大的国人商人农民等取代已有权益。

由守护大名合议制组成的联合政权室町幕府中,除了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以外,刚成立时将军的权力基础都十分脆弱,同时守护大名也自身难保,他们的权力渐渐受到守护代或有力家臣强大的影响。

这种称为下克上的效应不断在全国扩散,守护大名们转化为战国大名,日本的室町时代步入战乱期,迎来了倭国的战国时代,残存下来的庄园制度等旧制度开始迅速崩坏持新的价值观的势力开始登场。

在那个时候由长子继承家督政权的体制因种种原因并未完全确立,这就是将军家守护大名家为了争夺家督而发生的“御家骚动”的原因。

以长子继承家督在丰臣秀吉天下统一以后制度化江戸幕藩体制中确立,在明治时代的旧民法法制化以及在战后的民法继续修正。

另外,这场东西军的大战也使得李云天趁机通过贸易从倭国获得了大量的白银等贵重物品,并且允许倭国的各守护大名借贷,这使得原本就贫瘠的倭国背上了沉重的外债。

很多人都不明白李云天为何要借钱给倭国,这钱要想拿回来可不容易,李云天肯定不会平白无故地这样做。

他之所以给那些守护大名提供资金,一是使得那些守护大名能发动更加猛烈的攻势,在战争中消耗倭国的兵力,二来也是使得倭国原本就不怎么好的经济雪上加霜,未来将不得不依靠大明的救助。

在李云天如果能用金钱来消弱倭**队的力量进而减少明军将士在战争中伤亡的话,很显然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东西军的这场大战中,除了九州岛和北海道岛部分地区外,倭国其他地区的大名皆卷入其中,双方的势力并没有明显的界限,犬牙交错地纠缠在一起。

像守护大名中的斯波家和畠山家,同宗兄弟分属东军和西军,为了各自的利益斗得不可开交。

九州岛和北海道岛由于距离倭国的京都太远,并且两个地方的大名历来与幕府的关系不怎么好,所以使得这两地的大名得以摆脱战争的漩涡。

说起来,九州岛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分为筑前筑后丰前丰后肥前肥后日向萨摩和大隅九国,故而称为九州。

历史上,九州岛卷入这场东西军大战的有两国,即筑前国与丰前国,这两国的守护大名是大内政弘。

大内政弘可是倭国举足轻重的,大内氏的第十四代家主,领有九州岛和筑前丰前两国,以及本州岛的周防长门两国全国,还有本州岛安芸国和石见国的一部分,实力强大,是西军的主力参战部队。

与别的守护大名不同,大内政弘的文化造诣精深,是倭国著名的文人。

值得一提的是,筑前丰前和周防长门是大内政弘在东西军交战后夺取的领地,

在李云天大内政弘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利用倭国的这场战争迅速扩张了领土,无疑是这场战争中当之无愧的赢家。

不过,大内政弘的运气有些差,他的领地正好与朝鲜隔对马岛相对,这意味着李云天将会以大内政弘的领地为突破口,打响此次东征大明的第一战。

按照李云天事先制定的计划,明军的东西两路大军将在九州岛南北同时登陆,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下夹击九州岛上的守护大名,迅速扫除九州岛上的武装势力,进而集中力量应对来自本州岛和四国岛的倭军。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51.第1451章 先礼后兵(十四更)

    对李云天来说,他喜欢与大内政弘这样的对手打交道,像大内政弘这样能文能武的人通常都有着非常高的智商,同时也懂得审时度势不会一条道走到黑。

这意味着李云天准备先礼后兵,想办法从大内政弘这里打开一个进攻倭国的缺口,如果能避免一场兵戈的话那么最好。

实际上,早在十几年前李云天通过讲武堂开通与倭国的贸易时就已经在大内政弘身上下了不少工夫,其目的就是为了东征倭国这一天的到来。

在倭国所有的大名中,山口惠子与讲武堂的贸易额自然是高居榜首,排在第二位不是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而是大内政弘,大内政弘与讲武堂保持着非常好的联系。

也正是凭借着在与讲武堂贸易中积累下来的巨额资金,大内政弘这才在东西军之战中大放异彩,向外扩张了不少领土。

与此同时,大内政弘对讲武堂的依赖程度也是倭国大名中最高的,他领地内的经济已经完全被讲武堂牵着鼻子走,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农业都是按照讲武堂提供的订单在生产。

虽然讲武堂的订单使得大内政弘领地内的经济稳定发展,百姓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可这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讲武堂取消了那些订单那么大内政弘领地内的经济就将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显而易见,除了大明外倭寇的市场根本就无法消化掉大内政弘领地商家所提供的那些商品,而那些商品与当地的百姓息息相关,是当地产业链中最后一环,如果无法卖出去的话那么当地的产业链就会断裂,百姓们的辛勤付出付之东流。

李云天都大内政弘的杀手锏就是手里挥舞着的订单,只要他取消了那些订单那么届时大内政弘将会陷入到一个难以自拔的困境中,届时其领地内将不战自乱。

很显然,与讲武堂进行贸易的权力牢牢地掌控在大内氏手里,他们从当地百姓那里收购商品卖给讲武堂,然后再向百姓们预约下一次贸易时的商品。

要是讲武堂因为战争取消了订单,那么那批货就等于砸在了大内氏的手里,由于那些货都大内氏毫无用处,所以他们才不会花大价钱将其从百姓那里买来,最终的结果是百姓们生产出了货品却卖不出去,为了生计自然要向大内氏讨个公道,届时就会令大内政弘头疼了。

正统十六年六月中旬,本州岛西端,山口港。

上午,一艘普通的货船缓缓驶进了码头,几名身穿大明服饰商人打扮的男子从船上下来后,在码头上等待着的人引领下很快就上了一辆马车离去。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领头的年轻商人实际上是李安民,他奉李云天的命令前来见大内政弘,其目的是迫使大内政弘投降大明。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正统帝已经下令征讨倭国,但此事处于保密状态倭国根本就不知道,为了安抚倭国李云天特意在攻克对马岛后通过讲武堂向幕府将军足利义仁表达了不满,进而迷惑住了倭国的人。

至于釜山港和宁波港的兵力调动,由于都是秘密进行的不要说倭国了,就连当地的百姓都不知道。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早已经在筹备征讨倭国的军需,根本不需要大规模地调动,这就使得外界无法清楚明军的动向。

因此,现在大内政弘根本就不知道大明征讨倭国的事情,李安民等人在这里非常安全,李云天准备给大内政弘一个“惊喜”。

前来码头接李安民的人是山口城的一个大商贾的手下,这个大商贾名叫大内义丰,是大内政弘的堂弟,在讲武堂的支持下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是大内氏子弟中生意规模最大的人。

大内义丰自幼仰慕中华文化,年轻时曾经随着倭国朝贡的商队抵达大明,结果遇上了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派往大明朝贡的人在宁波市舶司的争贡事件,在冲突中身受重伤,如果不是骁武军的军医及时医治他就一命呜呼了。

自此,大内义丰与骁武军的关系就变得密切了起来,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亲明派,在讲武堂的暗中支持下很快就成为了一个有名的大商贾,在大明的江南购有不少资产,很显然大明江南更适合有钱人生活。

这次李安民前来见大内政弘要通过大内义丰牵线搭桥,否则要费上一番工夫,毕竟大内政弘是大内氏的家主,现在又是东西军对峙的关键时期,大内政弘自然不方便见外人。

山口城。

山口城原本只是海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渔村,后来通过与元朝和大明的海上贸易,主要是海上走私贸易逐渐繁华了起来,现在成为了本州岛西部除了大内氏居住的大内城外最重要的城市。

“王爷,您怎么来了?”城内的一座气派豪华的府邸内,大内义丰见到李安民后顿时吃了一惊,屏退了左右后惊讶地问道,他以前在宁波跟李安民打过交道,知道李安民的身份,对李安民出现在这里感到万分意外。

“大内先生,本王这次来有要事跟政弘阁下相商,还望大内先生能从中引见。”李安民笑着向大内义丰说道,“大内先生不是外人,本王可以告诉大内先生一件事情,大明近日准备征讨庇护倭寇的幕府,山口港就是东路征讨军登陆的地方。”

“征讨幕府?”大内义丰顿时怔住了,脸上浮现出震惊的神色,万万没有想到大明竟然要对倭国动武,要知道对马岛的倭寇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罢了,好像大明用不着大动干戈。

“此次征讨皇上让本王的父王统帅全军,父王想到讲武堂一向与政弘阁下关系友善,故而让本王前来见政弘阁下。”李安民见大内义丰神色惊愕,于是不动声色地告诉他一个重要的内幕。

“王……王爷要亲自前来?”听闻此言大内义丰更加震惊,他口中的“王爷”自然是指李云天了。

十几年前李云天率军击败萨摩藩进而使得山口惠子在九州岛得以立足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再加上李云天南征北战的威名,大内义丰心中清楚这次倭国可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无论是山名持丰还是细川胜元都不是李云天的对手。

“王爷放心,在下这就安全你去见家主。”很快,大内义丰回过神来,压抑着心中的震惊说道。

由于知道事态的严重,因此第二天一早大内义丰就带着李安民去了大内政弘所居住的大内城。

大内政弘这些天的心情非常舒畅,通过东军和西军的这次战争他成功扩大了领地,如今已经成为了守护六国的大名,在倭国的地方大名中可谓威名赫赫。

“主公,大内义丰求见。”这天下午,大内政弘正在花园里与几位家臣欣赏艺妓表演的时候,一名武士前来禀报,“他有要事要跟主公相商,希望能与主公面谈。”

“这个义丰,肯定是又想什么法子赚钱了。”一名家臣闻言顿时像大内政弘笑道,大内义丰平常只关注商事从不过问政务,故而他找大内政弘十有**是因为商业上的事情。

大内政弘也是这样认为的,笑了笑后起身离开了,让人把大内义丰带到一个厢房相见。

内义丰带了一个年轻的大明男子进门后,大内政弘并没有感到意外,不动声色的在那里品着茶,以为那个年轻的大明男子是来做生意的大明商人。

“主公,这位是大明的忠义郡王,忠王爷的次子,此次奉忠王爷之命前来见主公。”由于房间里还有负责大内政弘安全的武士,因此大内义丰走上前凑到他的身旁低声说道,点明了李安民的身份。

“什么?”大内政弘闻言不由得吃了一惊,放下手里的茶杯后望向了李安民,没想到李安民会来这里。

“不知小王爷前来有何要事?”随后,大内政弘屏退了屋里的其他人,微笑着问向了李安民一躬身后问道,他自然清楚李安民不会无缘无故地来这里。

“本王此次前来是要告诉政弘阁下,皇上已经下旨,让本王的父王统军征讨庇护倭寇的幕府,现在征讨大军已经准备妥当,不日即将进攻。”

李安民沉吟了一下,不动声色地用倭语回答,“父王希望政弘先生能认清当前的形势,做出最为正确的选择。”

“征讨幕府?”与大内义丰一样,大内政弘闻言也倍感吃惊,这岂不是意味着大明要向倭国宣战?

“政弘阁下,山口港是此次我军进攻的重点,父王说了,如果政弘先生能以大局为重的话,待战事平定后将保荐政弘阁下成为大明的伯爵。”李安民知道大内政弘一时间很难相信这件事情,于是沉声开出了条件。

听闻此言,大内义丰不由得面露惊喜的神色,连忙关切地望向了大内政弘,很显然只要大内政弘成为大明的伯爵,那么将来就能保证大内氏在倭国的利益。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52.第1452章 说服(十五更)

    “小王爷,你可知道一百多年前蒙古人曾经两次东征我们日本,结果都大败而回?”在大内义丰紧张地注视下,大内政弘沉吟了一下,神色严肃地望向了李安民,很显然他不想束手就擒乖乖地向大明投诚。

“政弘阁下,本王从小就从父王那里听说了蒙古人东征的事情,如果不是两次东征都遇上了风暴的话,输赢还尚未可知。”

李安民闻言不由得微微一笑,有条不紊地回答,正如李云天先前所预料的那样,倭国人果然拿当年蒙古东征倭国失败的事情与此次大明的征讨相比较。

“政弘阁下,你觉得大明水师与蒙元水师相比如何?”随后,李安民不动声色地开口问道。

李安民这次自然是有备而来的,对大内政弘这种聪明人必须要打消其侥幸心理才能迫使其臣服,因此他早已经准备好跟大内政弘来一场辩论。

如果拥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那么纸上谈兵就能折服对手,使得对方不战自败,这是李安民此次前行的目的。

当然了,李安民来见大内政弘冒着很大的风险,天知道大内政弘会做出何种选择,如果他选择忠于幕府的话那么李安民很可能会被扣留软禁乃至被杀害。

不过,要是能说服大内政弘投诚,那可就是大功一件了,李安民需要军功在水师立足,故而义无反顾地前来劝降大内政弘。

大内政弘闻言顿时沉默了,蒙古人之所以横扫天下依靠的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骑兵,当年忽必烈下令两次东征的时候蒙元根本就没有水师,第一次东征倭国的事情南宋的江南等地的造船厂还在宋军手里,因此东征部队所乘坐的船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根本无法与明军水师相提并论。

虽然大内政弘不愿意承认,但大明拥有着当今世上最为强大的水师一事是事实,每年不仅有船队来往大明和倭国之间进行商贸,而且他还知道明军的水师曾经把参战士兵运到遥远的波斯湾,使得李云天最终只会大明和帖木儿帝国联军击败了强大的奥斯曼帝国。

大内政弘非常清楚明军水师的强大,他见过来山口港运送货物的明军船只,是形体庞大有着坚固龙骨的海船。

而蒙元第二次东征倭国时,投降蒙元的南宋降军所乘坐的船只是平底的河船,根本无法承受住海上的风浪。

单单从船只的性能上明军水师就比当年蒙元东征时强上不知道多少倍,这就使得横在大明与倭国之间的大海无法成为明军征讨倭国的障碍。

另外,明军选择避开**月飓风频发季节,使得在海上遇到风暴的几率降低了许多。

李云天让讲武堂与倭国通商,除了掌控倭寇的经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熟悉通往倭国的海道以及沿途的天气变化,为将来征讨倭国做准备。

大内政弘是一个聪明人,当得知大明要征讨倭国后就意识到被倭国当做屏障的大海无法成为阻挠明军前进步伐的障碍,他很清楚李云天的为人,知道李云天从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意味着明军与倭国的贸易航道将成为明军水师进攻倭国的路线。

“政弘阁下,大明对此战势在必得,集结的兵力超过了三十万,准备分东西两路同时进攻,率先拿下九州岛,你认为九州的那些大名在经历了先前的战乱后能抵挡多久?”

李安民瞅了一眼眉关紧锁的大内政弘,不动声色地问道,他并不怕把明军的作战计划告诉给大内政弘,因为明军的攻击即将展开,大内政弘就算是知道了也无力应对。

“三十万!”听闻此言,一旁立着的大内义丰顿时吃了一惊,九州的大名无论如何也无法挡住三十万明军的进攻。

尤为重要的是,李云天指挥的部队绝对是明军的正规军,不像当年蒙元东征时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这就是使得军队有着非常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大内政弘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与大内义丰不同他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九州岛北部的女守护大名山口惠子,确切的说是藤堂静子。

山口惠子也在这次东西军混战中渔利不少,成为了守护三国的女大名,其领地包括九州岛南部的大隅日向和四国岛西部的伊予。

另外,萨摩国有一半地区在山口惠子的实际控制下,其实力在倭国大名中名列前茅。

其中,四国岛西部的伊予对大内政弘有着巨大威胁,因为他在本州岛上的领国周防与伊予隔海相望,而得到李云天支持的山口惠子麾下的水军是倭国各大名中最为强大的,甚至装备有三层甲板的海船。

山口惠子不仅与李云天关系密切,而且手下的将领和士兵中很多都是大明人氏,因此明军这次征讨倭国山口惠子肯定会帮李云天,这意味着九州岛南部实际上已经对明军不设防,届时全部的压力都会集中在他的身上。

说实话,大内政弘并不是那种没有魄力的人,更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愿意全力跟明军一战争取更多的时间给幕府,使得幕府能够调兵遣将来支援。

可是,这次他要面对的是曾经打得萨摩藩狼狈不堪现在被山口惠子死死压制住的李云天,以及李云天所率领的数十万征讨大军,恐怕支撑不了几天就会全军覆没,而届时幕府还没能把处于敌对的东军和西军的关系处理好。

而且铝镍钴大内政弘感到担忧的是,这次明军如果发动进攻的话说不定将会三面夹击他,一路经对马岛从海上进攻,一路在萨摩登陆后挥军北上,另外一路从伊予渡海后进攻周防,届时他根本就无力同时抵抗三路大军。

一旦抵抗失败的话,那么大内氏可就要遭遇灭顶之灾了!他不得不为大内氏的将来考虑,因为他对倭国击败大明的这次征讨根本就没有信心。

“政弘阁下,本王不得不提醒你,一旦两国开战的话所有的贸易都将作废,过不了多久就是阁下与讲武堂交易的时间了,如果那些生意要是黄了的话恐怕对阁下甚为不利!”见大内政弘的脸色显得异常凝重,李安民知道他在心中进行权衡,于是趁热打铁说道。

大内政弘闻言脸上的神色顿时变得更加难差一点忘记了这件事情,失去了讲武堂的那些订单后他所率领的领国内的经济将迅速崩溃,后果不堪设想,届时不用大明动手自有别的大名来攻打他。

实际上,山口惠子的存在已经使得大内政弘别无选择,以明军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一旦在九州岛站稳脚跟,那么倭国将没有一点儿胜算。

“大明会如何对待将军大人和天皇陛下?”沉默了良久,大内政弘的脸上流露出一丝黯然的神色,开口问向了李安民,面对眼前巨大的压力他已经别无选择。

“废除幕府,天皇改为日本王,陪王伴驾定居京城。”李安民早就有所准备,闻言沉声回答,“另,废除各地大名,投诚者允许保留财产,封为子爵和男爵,享有相应的权力,其中将军宗家封为伯爵。”

“政弘阁下,如果你能立下大功,那么将破格进封为伯爵。”说着,李安民特意提醒道。

大明并没有子爵和男爵的爵位,是李云天为了安抚倭国大名而特设的特殊爵位,只对倭国那些投诚的大名适用,以安抚那些大名使得当地社会局势保持稳定。

除了大内政弘外,山口惠子这次也要被封为伯爵,她将成为大明立国后所封的第一位女伯爵。

“本藩愿意投诚大明,希望你们能善待百姓!”经过一番慎重考虑后,大内政弘心中做出了抉择,不无苦涩地向李安民说道。

“政弘阁下深明大义,本王万分钦佩,百姓们会感激你使得他们免于刀戈之苦。”李安民闻言不由得心中暗喜,他顺利地完成了李云天所交代的任务,于是压抑着心中的激动沉声说道。

大内政弘自然清楚李安民是在安抚他,脸上的神色不由得更加苦涩,他也想过率军撤离与幕府的大军会合后再跟明军决战,可思来想去认为还是没有什么胜算。

不说别的,就是大明军队不出击,占据九州岛一部分跟倭军对峙,耗也能把倭军给耗得崩溃了:大明可以通过海上补给军需,可倭国却只能在国内筹集,这对原本就因为战乱而办得异常糟糕的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旦倭军的粮草断了那么不战自溃。

归根结底,李云天承诺保证大内政弘的利益,这使得大内政弘失去了拼死抵抗明军的念头,对于李云天的为人他还是非常信任的。

不得不说,李安民此次前来对大内政弘无形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换做别人来跟大内政弘谈判的话那么大内政弘说不定心中还有所怀疑,可李安民是李云天的儿子,其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李云天,故而大内政弘自然相信李安民的话,进而为其投诚扫除了障碍。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53.第1453章 大战序幕(十六更)

    釜山港。    . d t . c o m

“父王,大内政弘已经答应投诚。”

军营里的一个房间,李安民快步走了进去,不无兴奋地向正在与秦昆金宗瑞等人商议事情的李云天沉声禀报。

“王爷,这下可好了,咱们登陆山口港的障碍已经扫清。”听闻此言,现场众人纷纷面露喜色,秦昆笑着向李云天说道,“如果顺利登陆山口港,忠义王当立首功!”

“是父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孩儿只不过是顺手推舟而已,实在不敢言功。”李安民闻言微微一笑,一脸谦逊地向李云天说道。

“功就是功,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治军就应当赏罚分明。”李云天望了一眼李安民,知道李安民现在心中肯定十分得意,于是不动声色地问道,“你这次去可见到了岸边的防御工事?”

“见到了。”

李安民闻言点了点头,信心十足地回答,“那些工事如今已经经受了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蚀,早已经失去了原先的价值,有的地方的砖石甚至被人拿走,在孩儿便是完好的也无法阻止我大军前进的脚步,我军毕竟不是蒙元纠集的那些乌合之众!”

李云天口中的“工事”指的是“元寇防垒”,镰仓时代北九州博多湾一带的石筑防垒,其目是为了防范东征的蒙古军登陆。1933年成为日本指定史迹。

当年因东路军无法登陆以及风暴袭击,蒙元第一次东征倭国失败,镰仓幕府认为忽必烈一定会再次入侵,因此组织民力用了四至五年由今津至香椎一带建造高二米厚二米的石墙,可谓是倭国的“小长城”。

蒙元第二次东征时东路军因被石墙所阻被逼在志贺岛登陆,后来被逼退回了壹岐岛,之后这道石墙一直用于防卫海上的威胁,确保九州地区的安全。

不过,面对大明的这次征讨,“元寇防垒”完全成为了一个摆设,先不说李安民成功说服大内政弘投诚,如果李云天从萨摩登陆进而挥师北上的话,那道石墙一点儿作用都没有了。

可以说,由于山口惠子的存在,使得九州岛南部对明军而言成为了一个不设防的区域,这给了大内政弘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不得不放弃抵抗。

“可不要小道石墙,当年蒙元的大军就是被它挡住,进而不得不改在志贺岛登陆没有登上九州,进而被倭军逼得退回了更远的壹岐岛。”李云天闻言不由得摇了摇头,沉声向李安民说道,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视敌人否则肯定会遭到意想不到的麻烦。

可正如李安民所说的那样,经过近两百年风雨的侵蚀“元寇防垒”早已经失去了它原先的军事价值,况且明军也不是蒙元纠集起来的乌合之众,故而那道小小的石墙无论如何都阻止不了明军前进的步伐。

由于蒙元第二次东征倭国的主力是南宋投降的依附军,故而民间有传言说这次攻打倭国是忽必烈的借刀杀人之计,想要通过攻打倭国来消灭那些依附军,所以让南宋依附军送死。

毕竟当时元军已经占领了整个宋朝疆域,为了将来的统治忽必烈没有必要再大开杀戒像祖先那样屠戮,因此有了第二次东征倭国。

虽然民间传言不可信,但从中能反应出民间对蒙元统治的抵触情绪,否则也就不会有这样的传言了。

“父王所言甚是,孩儿受教了。”李安民闻言脸上不由得一热,他可以肯定被李云天心事,因此连忙躬身回道,说实话他立下说服大内政弘的大功后确实有些飘飘然了。

其实,以目前大内政弘的处境,只要明军派遣一名足够级别的将领带去李云天的承诺,大内政弘都会选择投诚。

所以李安民这次前去劝降风险实际上很小,是李云天给了他一个立功的机会,人非圣贤李云天当然也有私心了。

况且,即便是大内政弘扣下李安民为人质李云天也不怕,这些年来他早就在大内政弘的身边安插了人手,关键时刻可以制住大内政弘扭转局面。

“传令下去,三天后向倭国发起进攻。”见李安民面有愧色,李云天微微笑了笑,然后环视了一眼在场的众人后沉声下达了命令。

“属下遵命!”听闻此言,现场的人纷纷从椅子上站起身,冲着李云天躬身应道。

“李安民,本王命你为此次攻打倭国的先锋,务必要拿下倭国的外岛壹岐岛,给我军此次作战开个好头。”李云天的视线落在了李安民身上,不动声色地沉声说道。

“父王放心,孩儿定当拿下壹岐岛!”李安民闻言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现在明军占有绝对优势,攻打壹岐岛自然旗开得胜。

“平武侯,待打下壹岐岛,你率军进入山口港,为大军登陆做好准备。”随后,李云天又望向了秦昆,作为水师副统领这种登上倭国本岛的功劳自然要给他。

“属下遵命。”秦昆微笑着答应了下来,其实他更愿意让李安民率军进入山口港,不过李云天认为李安民资历尚浅此时不易出风头,故而由他亲自前去。

“韩安伯,平武侯拿下山口港后,你率军从山口港登陆,按计划出兵石见和安芸两国,打下两国后原地固守,等待后继大军到来。”

接着,李云天又金宗瑞给他下达了作战任务,此次金宗瑞将率领骁武军朝鲜大营的士兵担任阻击从本州岛倭军的重任,以便于李云天挥军消灭九州岛和四国岛的反抗势力。

“属下遵命。”金宗瑞闻言高声答道,显得颇为意气风发,他等这一刻已经很长时间,如今终于可以率军与倭人交战。

“其余诸将各司其职,严守军纪,不得有误!”李云天闻言微微颔首,随后再度环视了一眼屋子里的众高级将领,神色严肃地说道。

“谨遵王爷军令。”听闻此言,在场的人齐刷刷地躬身回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的神色,谁都知道对倭国一战很可能是大明以后数十年里唯一的一场对外战争,故而都想抓住这次机会建功立业。

李云天见状嘴角不由得闪过了一丝笑意,为了征讨倭国他前后筹谋了二十多年,自从讲武堂建立他就开始收集倭国的情报并且往倭国派遣探子,如今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在东路军从山口港登陆的同时,从宁波港出发的西路军现在停留在大琉球岛上,也将从九州岛原萨摩藩的出水港登陆,在山口惠子的率领下挥师北上,扫荡九州岛上的地方武装势力。

大琉球岛的明军水师营地里已经堆满了军事物资,它是西路军的后勤补给基地,经过讲武堂十余年的经营大琉球岛实际上已经跟大明的州府没有什么区别。

鉴于与大明之间的密切关系,琉球王已经准备给正统帝上书,希望也能像朝鲜国一样并入大明。

与东路军不同的是,西路军届时将分出一支舰队绕过萨摩半岛前去四国岛,从山口惠子在四国岛的领地伊予登陆。

由于四国岛只有伊予土佐阿波和赞岐四个国家,因此从伊予登陆的明军只需要击败土佐阿波和赞岐三国就能平定四国岛,进而从背后给本州岛的倭军狠狠地插上一刀,这将使得本州岛的倭军被迫两线作战。

三天后,李云天在釜山港举行了盛大庄严的誓师大会,宣读了对庇护倭寇的倭国的战斗檄文,正式拉开了征讨倭国之战的帷幕。

李安民作为先头部队,率先率军攻占了壹岐岛,全歼了岛上没有丝毫防备的倭军,然后开始给当地百姓派发大米等粮食。

壹岐岛的倭人百姓原本对明军的到来感到万分惊恐,一百多年前蒙元军队两次东征时差点儿把岛上的人杀绝。

领到粮食后壹岐岛的百姓开始时根本不敢相信明军会给他们分发粮食,甚至以为粮食里有毒,直到明军士兵当着他们的面生火做饭,蒸出了倭国人最喜欢的吃的米饭团并且当众吃下后那些百姓们终于相信米饭团里没有毒,一个个狼吞虎咽地吃起了香喷喷的米饭团。

由于倭国生活贫瘠,普通百姓根本就吃不上米饭团,只有那些地方上的权贵才能享用,这使得壹岐岛上的百姓们是万分激动,有的甚至热泪盈眶,对明军好感倍增。

鉴于倭国百姓生活贫苦的现状,李云天准备用“米饭团攻势”来收拢倭国百姓的人心,进而尽快稳定倭国的局势。

“木饭团攻势”的效果非常好,远远超出了李云天的预期,使得倭国的社会局面迅速就稳定了下来,从这件事情上倭国百姓知道明军此次前来并不是为了奴役他们的,否则根本不用给他们分发粮食。

拿下壹岐岛后,李安民把所率领的船队开到了九州岛肥前的博多湾,故意在海面上游弋,并且发炮驱离靠近的倭国船只,这使得沿海地带的倭人百姓顿时陷入了莫名的恐慌中,不清楚明军水师意欲何为。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54.第1454章 今时不同往日(十七更)

    九州岛,太宰府。

太宰府是倭国治理九州岛地方事务的部门,负责九州岛的防务及外交等一切政务,太宰府的最高长官为权帅。

实际上,太宰府大贰一职才是太宰府实质性的长官,由亲王担任的太宰有名无实,只是一个荣誉职务。

通常,太宰府的权帅作为大臣的流罪左迁之职,筑前的大名武藤氏自镰仓以来代代出仕太宰大贰之职。

当大内政弘击败了武藤氏后,肥前的守护大名松浦氏成为了太宰大贰,大内政弘与少贰氏之间的争斗非常厉害。

太宰府的一间公房里,松浦太郎背着双手局促不安地在屋里来回踱着步子,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

“主公,我们的船想要靠近但是被明军水师的火炮赶了回来,现在还不清楚他们的意图。”

这时,一名武士装束的中年人快步走进了房间,神色严肃地禀报道。

松浦太郎就是太宰府的太宰大贰,接到明军水师攻克了壹岐岛并在博多湾上游弋的消息后大吃了一惊,连忙派人前去查隐约约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什么?”松浦太郎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明军水师的这个举动很显然并不友善,随后急声问道,“他们有多少艘船?”

“回主公,有大小船只五十多艘。”那名武士闻言连忙回道,“从打着的旗子来山港的明军船只。”

“明军水师从未找过咱们麻烦,次对方来者不善。”松浦太郎沉吟了一下,皱着眉头说道,“传令下去,通知各国守护,紧急调兵增援,防止明军从博多湾登陆!”

“主公,是否通知藤堂大人?”那名武士向松浦太郎一躬身后沉声问道,他口中的“藤堂大人”自然指的是山口惠子,谁都知道山口惠子与大明关系密切。

“不,她与萨摩藩都不要通知,让肥厚藩陈兵边境,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松浦太郎这时才想起山口惠子的特殊身份,眉头皱了皱后说道,“另外,速派人过海向幕府禀告此事。”

“小的遵命。”那名武士闻言躬身后急匆匆地离开,前去传达松浦太郎的命令。

“希望不要出什么事情才好。”对于攻占壹岐岛的明军水师,松浦太郎感到有些心神不宁,不由得暗自说道。

他之所以要加强博多湾的防守,是因为当年蒙元两次东征倭国都是从博多湾登陆,这是最有效的进攻九州岛的方式,所以当然要集结兵力进行防守。

而且,松浦太郎很有信心守住博多湾,想当年蒙元第二次东征倭国时规模比第一次大上很多,除忻都洪茶丘及高丽主将金方庆率领的左路军三万人外,还有由范文虎统率的江南军七万多人为右路军。

蒙元的右路军也是由宁波港出发,据史料记载有战船近四千艘,不过李云天怀疑这个数字有夸大的成分在里面,否则一艘船上才有十来个人,很显然这不可能,但是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蒙元军队的船只并不大。

依据蒙元军队左右两路军的约定,他们应在七月于壹岐岛合师,然后合军并力进攻倭国。

这与李云天制定的南北夹击九州岛有着很大的区别,其根本原因在于李云天耗费了二十多年谋划攻打倭国的事宜,不仅在大琉球岛上建了水师营地以作中转,还让山口惠子在九州岛南部打下了一块大大的地盘,使得明军可以顺利登陆作战。

尤为重要的是,倭国现在处于东军和西军混战的末期,参与交战的大名已经疲惫不堪,再加之交战双方的不信任,很难在第一时间调集军队来应战。

其实,当年蒙元第二次东征倭国时左路军蒙古将领忻都贪功,自忖轻舟熟路提前从合浦起航,拥千艘战舰率先打下了壹岐岛,然后不等右路军的到来径自扑向了博多湾,贻误了战机,这次东征胜负难料。

等忻都到了博多湾这才发现日本人早已在沿海滩头砌筑了层层石坝,战舰根本靠不了岸,无奈之下只有下令强攻志贺岛,得手后却发现志贺岛并没有什么用处。

由于补给困难,再加上疫病流行,忻都只得又撤回壹岐岛,准备与右路军会师后伺机再战。

六月上旬,右路军的南方舰队抵达了壹岐岛,两支庞大舰队在九州外海会合后开始登陆作战,遇到了早已经准备妥当的倭军有组织的抵抗,倭军以修建的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蒙元军队的进攻,还伺机组织反冲锋。

倭**队最成功的一次反击击溃了高丽军主力,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将领也相继阵亡。

据悉,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远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突破石墙。

在李云天这是蒙元军队的最大败笔,明明可以猜到倭人会严阵以待而且还修建了用以阻挡蒙古骑兵的石墙,可蒙元军队的统帅还是下令强攻,这岂不是正中倭国人的下怀?

等到了七月下旬,蒙元军队的粮草和箭支已基本告罄,此时无论蒙古人还是倭国人都以为这次战争的结局将和上一次相同,会以蒙元军队的撤退收场。

然而,进入了八月份后,海面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剧烈的风暴持续四天,蒙元军南方舰队的舰船基本被毁,而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这场飓风也就是倭国人所称的“神风”。

见此情形,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逃离了战场驶返高丽,南方军的统帅也吓得乘残存的几艘船逃离。

此时此刻,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蒙元军队,由于失去了补给和退路,又无力突破倭军的防线只能死战。

三天后倭国人开始反攻,将残存的蒙元军队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然后纵兵攻击。

据史料记载,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

倭国人按照蒙古人的标准把俘虏分四等,前三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和北方汉人全部被处死,四等的唐人,也就是南方汉人免死后成为了当地的部民,也就是贱民。

时至今日,博多湾还有一座名为“元冠冢”的小山,据说是当年元军将士的集体墓地。

很可惜,松浦太郎这次面对的对手并不是从草原上起家的蒙元,而是拥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力量的大明,其水师更是世上无双。

因此,李安民之所以出现在博多湾不过是诱敌之计罢了,与蒙元军队不同,釜山港明军的真正目标并不是九州岛的博多湾,对位于博多湾后面的太宰府没有丝毫虚拟光驱,他们的目的地是本州的山口港,控制本州岛西端的长门和周防。

如此一来的话九州岛就失去了与本州岛的联系,而四国岛很快也会被西路明军攻克,届时九州岛将成为一座孤岛,与本州岛失去联系。

然后,李云天就可以腾出手来好好地收拾九州岛上的倭军,逐一将其歼灭。

虽然兵力上占据了优势,但李云天并没有丝毫轻敌的意思,根据当年参加了第一次蒙元东征的将士回忆,倭人作战非常勇猛,其凶悍程度还从没有遇见过。

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当时的倭国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壮参战。

双方的惨烈的战斗持续了二十多天,倭人的战术较为落后,开始时伤亡惨重,但即便如此他们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元军的推进。

相持了几天后倭国人渐渐适应了蒙古人的战术,于是开始反击,由武士组成的重骑兵队尤为英勇,他们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元军,与元军贴身近战,这使得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

元军在折损大半兵力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由于伤亡惨重,再加上箭支和给养都即将用尽,无力继续守住阵地的元军只得上船撤退。

如果当时元军能在大琉球岛和釜山港设立后勤基地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得到充足的补给,战争的进程或许就会被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在返回高丽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到了风暴的袭击,虽然损失了一些船只,但不过大部分船只安全脱险,不像第二次东征时的运气那么差,搞得差一点整个船队覆没。

松浦太郎等了几天,可博多湾的明军船只只是在海面上游荡,并没有进攻登陆的意思。

与此同时,接到松浦太郎的征召后,九州岛的大名们纷纷聚集了手下的军队武士以及民壮,纷纷赶来博多湾进行防备,阻止明军登陆。

因为有着两次成功抵御蒙元军队东征的历史,故而九州岛的那些大名们来的时候非常轻松,认为如果明军想要登陆的话他们这次也能打败明军,丝毫也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他们忘记了,十几年前李云天就成功地在萨摩藩的出水港登陆,进而击败了拥有最强海上力量的萨摩藩,使得萨摩藩逐渐衰败了下来。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55.第1455章 内忧外患(十八更)

    正统十六年,七月中旬。    . d t . c o m

在松浦太郎焦急地等待中,大内政弘派来的援军终于赶来了博多湾,竟然有一万余人,果然不愧是倭国实力强悍的大名。

不过,还没等松浦太郎松一口气,一个惊人的消息就传了过来,大内政弘的人马竟然袭击了驻扎在博多湾的丰后藩的部队,将毫无防备的丰后藩五千人马包围在了一座城里,丰后藩藩主紧急派人前来求援。

“怎么会这样?”松浦太郎一脸惊愕地望着跪在面前一身是血的一名武士,口中喃喃自语道,万万没有想到大内政弘竟然在大敌当前的情形下还要窝里斗。

“大贰大人,请速速发兵前去救我家主公,否则我家主公就要被他们给害了。”那名浑身是血武士是丰后藩的人,闻言神色焦急地说道,他好不容易才从大内政弘的人包围中逃出来。

“此事非同小可,本藩会慎重考虑。”松浦太郎闻言回过神来,冲着那名丰后藩的武士摆了摆手,示意其先行退下休息。

“诸位如何事?”等那名武士离开后,松浦太郎皱着眉头问向了跪坐在屋内两侧的家臣们,想听他们的意见。

大内政弘这次所做的事情实在是出人意料令松浦太郎大跌眼镜,万万想不到大内政弘竟选择这个时候争夺地盘,难道他不知道万一明军发动进攻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主公,大内氏这些年来四处吞并领地,此次袭击丰后藩心怀叵测,主公不得不防呀!”一名家老闻言沉吟了一下,忧心忡忡地说道,对大内政弘充满了警惕。

“主公,小的觉得大内氏此次来者不善,一旦让他吞并了丰后藩,那么接下来就要对付咱们了。”随后,一名家臣立刻表达了同样的担心,

两人的意见也是现场众家臣的对待此事的闻言纷纷点着头,所谓唇亡齿寒,不能让大内政弘击败丰后藩。

“传令下去,集结部队,救援丰后藩!”松浦太郎自然也不希望丰后藩被大内政弘吞并,那样一来可就要威胁道他了,因此沉吟了一下后下达了命令。

“广助,你来担任此次救援部队的主帅,务必要救出丰后藩!”随后,松浦太郎望向了跪坐在左下首的一名中年人,沉声说道。

“主公放下,小的一定救出丰后藩。”那名中年人闻言向松浦太郎一躬身,高声应道,他是松浦太郎的堂弟松浦广助,松浦家的一员战将,深得松浦太郎的信任。

“此次大内氏来势汹汹,你会合筑后藩的人马一同前去。”松浦太郎的眉头皱了皱,神色严肃地开口嘱咐松浦广助,“记住,大内氏并不好对付,你一定要小心行事。”

“主公放心,小的不会轻敌。”松浦广助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他先前与大内政弘交过手结果谁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知道大内政弘的厉害自然会谨慎行事。

虽然松浦广助和大内政弘那次战斗平分秋色,可松浦广助心里清楚大内政弘只不过是试探性进攻而已并没有什么必得之心,否则的话他将难以招架。

松浦太郎闻言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这次他并没有要跟大内政弘撕破脸的打算,而且相信大内政弘也不想事情变得糟糕,毕竟现在外敌当前双方要是火拼的话将得不偿失,届时白白便宜了明军。

“报!”就在这时,一名武士火急火燎地奔了进来,单膝股灾松浦太郎的面前禀报道,“主公,藤堂氏联合了岛津氏,向肥后藩发动了进攻,肥后藩藩主派人前来求救!”

“什么?”松浦太郎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脸色变得非常难/br>
藤堂氏就是山口惠子,事情果然如他先前所担心的那样,山口惠子联合萨摩藩向肥后藩发动了进攻。

表面上口惠子联合了萨摩藩,实际上萨摩藩早已经沦为了山口惠子的附庸,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政治都受到了山口惠子的掌控。

换句话来说,虽然松浦太郎是名义上的九州最高长官,但实际上他只掌控了九州岛中北部地区,南部地区的萨摩大隅和日向在山口惠子的控制下。

这也是松浦太郎为何会让肥后藩监视山口惠子了,他担心山口惠子会趁着明军水师这次突如其来的异动而趁乱向他发难,进而夺取太宰府大贰的职务,成为九州的统治者。

屋内跪坐在两侧的家臣们也面面相觑,正可谓屋漏又逢连夜雨,谁能想到在这个时候山口惠子也开始发难,如今他们将不得不面对双线作战的窘境。

尤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大内政弘还是山口惠子都是倭国实力强悍的大名,单独一个就够松浦太郎受的了,现在两人同时发动攻势这就使得松浦太郎面对的形势无比严峻。

很显然,松浦太郎无力与大内政弘和山口惠子同时开战,唯有集中力量先击败一方,然后才能稳定住局势,可这就需要其第一战速战速决,无疑将承受很大的风险。

“广助,你带上肥前和筑后的一万五千人马前去给丰后藩解围,不到紧要关头不得动武,想办法逼退大内政弘!”

松浦太郎能担任太宰府大贰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清楚自己现在的局势比较糟糕,因此沉吟了一下后神色严肃地叮嘱松浦广助,在他九州的首要敌人是雄霸北九州的山口惠子,大内政弘的根基在本州岛,故而肯定也不想与他拼个鱼死网破。

只要解决了大内政弘,那么松浦太郎就可以集中精力来对付山口惠子,有可能的话他不介意打上一场让山口惠子知道他的厉害。

“主公放心,小的一定让大内氏知难而退!”松浦广助知道他身上的责任重大,于是面无表情的躬身说道。

一万五千人差不多已经是肥前和筑后的全部兵力,这样一来松浦太郎身边只剩下千余人,而且博多湾对明军水师而言等于已经不设防,故而松浦太郎这是在冒险,想要趁着明军水师有所动作之前处理掉丰后藩的麻烦。

“但愿一切顺利!”两天后,松浦太郎给出征的倭军士兵送行,望着浩浩荡荡前去给丰后藩解围的队伍神情凝重地在心中暗道。

对松浦太郎而言,现在的形势可以用内忧外患来形容,既有明军水师来自海上的威胁,同时也有大内政弘和山口惠子在陆地上发动战争的风险,哪一点处理不好的话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筑前,松山城。

丰后藩的五千人被大内政弘的一万八千人马死死的围在了城里,虽然松山城也称“城”,但实际上只是用木头依山扎起来的关卡。

原本,丰后藩的五千人将这里当做栖息的营地,防守沿海地带阻止明军水师从这里登陆,谁料想大内政弘忽然之间派兵攻打他们,使得丰后藩的人不得不退回松山城固守,等待松浦太郎派来援军。

松山城外,围城的大内氏军队的营帐里。

大内政弘与众家臣欣赏艺妓表演,面无表情地在那里饮着酒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虽然现场的音乐非常喜庆但气氛却显得颇为压抑。

“主公,咱们何时进攻松山城?”良久,一名家臣打破了场中的沉寂,沉声问向了大内政弘。

大内政弘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是因为李云天交给了他一个任务,那就是围困丰后藩的五千人马。

为此,大内政弘几乎把他所有的兵力都带了过来,足有一万八千人,并不是松浦太郎所掌握的一万人。

这意味着大内政弘的兵力已经比松浦广助带来的人要多,而松浦太郎对此一无所知,他很难相信大内政弘会倾巢而出,难道就不怕有人趁机端了他的老巢?

松浦太郎不知道的是,大内政弘也不想率军来这里,明军水师东路军的登陆地点是在山口港,此时十余万人已经在山口港登陆,为了未来的前程他不得不率军围困丰后藩。

至于别人会不会趁机袭击大内政弘的老巢,有明军将士在的话给对方是个胆子也不敢向大内政弘的地盘发动进攻,恐怕那个时候他们更担心的是自保的问题。

归根究底,松浦太郎并没有得到明军水师已经在本州岛长门的山口港和九州岛萨摩的出水港登陆的消息,这就使得他误判了目前的形势,进而做出了最糟糕的选择。

“主公,他们这是借刀杀人之计呀,想要让咱们去跟丰后藩死拼,消耗咱们的兵力!”不等大内政弘开口,另外一名家臣不无激愤地说道。

他的话音刚落,在座的家臣就骚动了起来,相互间低声谈论着此事,他们也同意这个在他们云天这是要借丰后藩的手削弱他们的实力。

“大家莫要猜测,本藩得到的指令是围住松山城,等待忠王爷的军令!”大内政弘的眉头不由得皱了皱,他知道家臣们心里不舒服,于是放下手里的酒杯后说道。

说实话,大内政弘的心里也不舒服,他手下有着近两万兵力就这么白白投向了明军,确实是有些说不过去,使得他颜面无光。

“主公,这不是他的托词而已。”听闻这里,一名家臣喝得有了几分醉意,不由得怒气冲冲地说道,“说不定他是等着松浦太郎的援军到来,让咱们与他们拼个两败俱伤!”

此言一出,原本有些嘈杂的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众家臣纷纷担忧地望向了大内政弘,他们并不怕松山城里丰后藩的人,担心的是松浦太郎派来的援军,如此一来的话他们将腹背受敌,兵力上也处于劣势。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1456.第1456章 出人意料(十九更)

    大内政弘的脸色不由得变得更加难现在担心的就是松浦太郎援军的到来,届时就将腹背受敌,一旦松山城里丰后藩的人与松浦太郎的援军前后夹击,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请大家搜索(品%书¥¥网)!更新最快的小说

不过,大内政弘现在并没有办法来解决目前的这种境况,他现在可谓进退两难。

显而易见,大内政弘并不想跟松浦太郎火并,他想要保存实力以应对将来的事情,只要他手里有兵权那么大明就不会忽视他,以此作为筹码。

可十余万明军现在聚集在长门和周防,他的家人被明军所掌控,因此又不得不硬着头皮来围困丰后藩,心境异常矛盾。

鉴于目前的形势,无论如何想大内政弘心里都认为李云天让他率军围困丰后藩是要借刀杀人,这使得他心中异常苦恼,完全无计可施。

“报!”

就在这时,一名武士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单膝跪在大内政弘的面前禀报道,“禀主公,据探子来报,太宰大贰派遣松浦广助率军一万五千前来给丰后藩解围,三天后就将抵达松山城!”

“什么?”听闻此言,在座的家臣们顿时轰的一下就炸了锅,他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松浦广助的一万五千人再加上丰后藩的五千人,从兵力上已经超过了他们,双方一旦开战就是一场鱼死网破的恶战,死伤无数。

“主公,明军这是摆明了要让咱们去送死!”一名身材粗壮的家臣噌地就站了起来,带着一身酒气,怒气冲冲地向大内政弘说道,“依小的不如与松浦军联合,集中兵力与明军决一雌雄!”

“对,跟他们打,让他们知道咱们也不是好欺负的!”这名家臣的话顿时引发了现场几名家臣的支持,纷纷举起拳头说道。

大内政弘闻言嘴角不由得闪过了一丝苦笑,他当然也想过这样做,但与那几名叫嚣着与明军决战的家臣不同他还知道更多的消息,不仅清楚李云天的军事造诣非常高,打起仗来很有一套,更为重要的是明军这次是有备而来,再加上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真要打起来的话他们必败无疑。

尤其令大内政弘感到忌惮的是明军的火器部队,他在去拜见李云天的时候亲眼目睹了明军营地里的火枪和火炮,李云天这次把水师的火器营悉数调来了倭国战场,其目的自然是在战场上大力杀伤敌人,同时也是检验火器营平日训练成果。

虽然大内政弘并没有见识过明军火器的威力,但当年李云天平定倭寇的时候动用过火炮,那些逃回倭国的倭寇对火炮的威力可是心有余悸,故而他很清楚明军火器的厉害,远非当年蒙元东征倭国时的回回炮所能比拟的,而回回炮当年给倭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即便是大内政弘再不愿意,但在铁一般的事实满前他不得不承认李云天的到来带给了他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无论形势多么恶劣只要李云天出马那些大明所介入的战争都会取胜。

退一步而言,就算李云天这次被赶走那么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届时一定会从大明调兵遣将,这意味着倭军战败是迟早的事情,他可不认为堂堂的大明忠王会承认战败。

正是因为心中有着众多顾虑,再加上李云天确保了他的利益受到保护,故而大内政弘这才在慎重考虑后选择向大明投诚,否则早就率军与明军交战。

其实,并不好军此次作战的还有现场的家臣,并不是所有的家臣都想要跟明军打上一场,剩余的家臣用沉默来表示他们的立场,并不赞成与明军开战,否则届时倒霉的是他们。

与一百多年前蒙元东征时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当时倭国政局稳定,北条时宗对镰仓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远胜以往,因此倭国人能够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击入侵。

幕府在九州征用民夫于博多湾一带蒙元军队最有可能登陆的地区沿海滩构筑了一道石墙,用以阻碍蒙古骑兵,就是“元寇防垒”。

而且,蒙元当时根本就没有注意保密事宜,使得倭国人提前知道了蒙元军队进攻的时间,因此当进攻日期临近时,幕府将军北条时宗让北条宗盛和北条宗政分别率精锐武士军开往本州和九州沿海地区布防,北条宗政的镇西军后来成为战斗的主力。

与此同时,九州各藩开始动员民兵,日本其他地区的武士也赶来参战。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倭国的镰仓幕府对各地大名有着极强的约束力,不像室町幕府这样其权力已经被那些手握重兵的大名架空,这就使得镰仓幕府的将军北条时宗可以调动整个倭国的兵力对对抗蒙元的东征。

如今,倭国内东西军的混战已经有好几年,室町幕府的权威可谓降至到了最低点,如何能统帅倭国的兵力与明军相抗衡?恐怕届时已经打了多年的东军和西军的大名会互相拆台。

实际上,除了蒙元军队东征倭国时倒霉地遇上了风暴外,使得蒙元军队失败的原因还有两个,一个是后勤,另外有个就是武器。

首先,蒙元军队的后勤补给无法与倭人相比,倭人可以从倭国各地调集,而蒙元军队则只能从高丽和本土运去。

若论吃苦耐劳当时的蒙古兵无人可敌,非常时期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

蒙古军队作战时机动性第一,故而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物质解决,可是在这两次东征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当然就不可能有平民供他们掠夺。

再加上蒙元军队中还有高丽军和南宋依附军,如此多的人员要吃饭,一旦后勤告急他们的实际上就已经败了。

在武器装备上,倭人的武器也优于蒙元军队,当时倭国的冶炼和刀具制作技术已经世界一流,倭刀的性能与北印度和西亚出产的大马士革钢刀相媲美。

倭国除了具有好钢之外,其战刀的优良性能还来自其独特的后期淬火工艺。

由于倭刀制造成本低廉这使得普通民兵都可拥有一把好刀,而蒙元军队使用的质量较差的镔铁刀,很多大刀在对砍时都失去了利刃。

而且,在蒙元军队两次东征的间歇里,倭人还改进了他们的弓箭,这使得蒙元第二次东征时其弓箭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明军这次东征倭国非常好地解决了后勤补给和武器的问题,明军的武器经过讲武堂工匠们的改良后性能优良经过了与北元和帖木儿帝国等战争的考验,足以抵消倭国士兵倭刀的优势。

与蒙元第二次东征倭国人早早就得到消息不同,处于对峙混战中的倭国人根本据想不到大明会东征,这使得他们没有丝毫的防备,进而被李云天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等细川胜元和山名持丰反应过来时,明军已经扫清了九州岛上的阻碍,届时可以专心致志地对付他们。

大内政弘非常清楚目前的局势,他是一个聪明的人因此自然不会做愚蠢的事情,等他把手下的兵力与明军拼光后,大内氏的地盘肯定要被其他的大名给占了,意气用事的后果只能是使得大内氏灭亡。

“报,明军有人前来传令!”就在大内政弘对目前的局势感到头疼的时候,一名武士进来高声禀报。

“难道是让咱们派兵阻击松浦军?”那名武士的话音落后,一名家臣就神色紧张地大内政弘,除此之外好像没有其他的解释。

现场的家臣们在经过一阵骚动后纷纷大内政弘,如果明军真的让他们跟松浦军和丰后藩的人死拼,他们要作何抉择?

“把人带上来。”大内政弘的脸色变了变,随后不动声色地下达了命令,他倒要云天是否真的玩借刀杀人的伎俩让他们去送死。

很快,一名讲武堂的少校在众人的注视下大步走了进来,冲着大内政弘一拱手后沉声说道,“大内阁下,我军即将伏击赶来增援丰后藩的松浦军,王爷请你和诸位将军前去观摩。”

“观摩?”大内政弘闻言不由得微微一怔,现场的家臣们更是面面相觑,谁也没有想到明军竟然要亲自动手伏击松浦军,着实出乎众人的意料。

少校目睹了眼前的一幕后嘴角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李云天的决定岂是他们这些倭人所能想到的?李云天对大内政弘还另有用处,自然不会玩借刀杀人这种低级的谋术。

“本藩这就带人前去。”大内政弘很快回过神来,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沉声向那名少校说道,无论如何他们不用去和松浦军拼命了。

现场家臣们的脸色也纷纷放缓,心中感到非常奇怪,不明白李云天为何会做出这种决定,在他们在可是李云天灭掉他们的最好时机。

本书来自 /book/html/21/21914/index.html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63/ 第一时间欣赏执宰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小黑醉酒所写的《执宰大明》为转载作品,执宰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执宰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执宰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执宰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执宰大明介绍:
虽不是两袖清风,但他比清官更有民心,百姓对其无不交口称赞。
执宰大明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执宰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执宰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