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汉道天下TXT下载汉道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汉道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庄不周     汉道天下txt下载     汉道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44章 心病难医

    田畴不知道演习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他只知道围观的百姓很满意,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所到之处,总能听到人们对演习的啧啧称赞。

    田畴到集市上转了一圈,找到书商,想买几部书。

    借来的《士论》被他捏皱了,那个小伙子很不满意,但还是带走了。他想再读几遍,好好理解一下天子的用意。

    蔡琰是天子身边的女官,她的文章很可能代表着天子的意思。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几乎所有的书都卖光了,书商一脸遗憾,后悔没能多进一些货。

    田畴一问,才知道这些书是千里迢迢从河东运来的。眼下能够快速印书的只有河东的文秀书坊,其他地方还做不到。不过汉阳正在筹建书坊,再有半年也就有书了。

    田畴这才知道他昨天看到的文章并不是抄写的,而是印的,也正因为如此,一部士论只要一张羊皮就能换到。那小伙子说花了三张羊皮,应该买了不止一部书。

    据说卖得最好的书是一部字书,叫《精简说文解字》,里面收录了三千个常用字。学会这三千字,就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文字读写。

    让田畴意外的是,这部《精简说文解字》的著者也是女子,有三个人,其中之一叫袁权,据说是汝南大族袁氏子弟。

    田畴有些印象,仿佛听赵云提过一句。

    回到营中,田畴找到赵云,问起这件事。赵云听完就笑了,叫来一个亲卫,让他去找蔡琰和袁权,各要一部书。

    “她们有很多吗?”

    “也不多,书印好之后,文秀书坊各送了一百部过来,供她们送人,当作润笔。这两部书是刚到的,应该还没送完。”

    “一百套,当作润笔?”田畴吃了一惊。他记得书商说过,一部书能值一张羊皮,一百部可就是一百张羊皮。就算成本没有这么高,至少也有三五十张。

    写文章这么赚钱?

    “蔡令史为镇西大将军画了一副平叛图,你猜猜多少钱?”

    田畴也知道那个笑话,不由得笑了一声:“应该不会低吧。”

    “一百金。”赵云也笑了。“但蔡令史一般不肯做这种事,她宁愿写文章,养活自己没什么问题的。”

    田畴苦笑,心道一篇文章就能换一百张羊皮,她肯定能养活自己。

    他由此想到一个问题,能靠写文章养活自己的女人,还会以夫为尊,将丈夫当作一家之主吗?毕竟写文章也不要抛头露面,在家也能做。一个普通男子,就算做个小官吏,辛苦劳作,未必能挣到同样多的钱。

    “这纲纪要乱了啊。”田畴感慨道。

    “不是乱,而是恢复常态。”

    田畴惊讶地看着赵云。“你也觉得男女无别才是常态?”

    “我只是觉得这么说更合乎事实。”赵云拍拍腰间的战刀。“或许女子在体力上不如男子,但这个差距并没有到无法弥补的地步,一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女子,一样能战胜没训练,或者训练不严格的男子。某些天赋好的女子,甚至可以与大部分男子一较高下。”

    田畴眉头紧皱。“这么说,天子要让男女无别,女子不仅可以写文章,还可以从军,将来会不会让她们做官?”

    “蔡令史便是官,她是兰台令史。”赵云纠正道:“马督、王主簿、袁主簿也是官。”

    田畴一怔,这才反应过来。赵云之前说过这件事,但他没往心里去,想当然的将蔡琰当作了普通的女官。女官也是官,却是后朝官,不是前朝官。

    但兰台令史属御史中丞,是前朝官,而且是外朝官。

    蔡琰早就是真正的官员。

    这时,赵云的亲卫回来了,手里只有一部《士论》。袁权的《精简说文解字》一到手就被人讨要走了,一百部都没够。她已经向文秀书读定购,等到了,再送给田君斧正。

    田畴看着手里的《士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的世界观持续崩塌中。

    行在再次起程,赶往金城。

    一连数日,田畴都在研究蔡琰那篇《士论》。他翻来覆去的阅读,几乎能背下来,想从中找出破绽,进行驳斥。

    他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想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但他又很清楚,他可以写文章反驳蔡琰,但他无法阻止天子在凉州推行这种观念。凉州不比中原,本来就没那么多男尊女卑的观念。平时的劳作,女子做得不比男子少,放牧、耕种,都有女子的身影。盗贼来袭,女子挟矛张弓而战的也不在少数。

    天子选择凉州作为起点,很可能是经过仔细考量的。

    凉州的读书人少,老臣们又不在天子身边,没什么人能阻止天子。凉州的人口不足,供女子发挥的空间更大。更重要的是凉州条件艰苦,禁止女子抛头露面只能等着饿死。

    田畴莫名的焦虑。

    翻越乌鞘岭时,读书读得几乎精神错乱的田畴接到了天子的召见。

    田畴跟着来传诏的侍郎夏侯充,来到一道山坡,天子面前。

    刘协背手而立,看了一眼田畴,有些惊讶。“子泰,你的脸色很不好,是生病了吗?”

    田畴上前行礼,苦笑。“陛下,臣是病了,心病。”

    “心病?”刘协扬扬眉,笑了。“心病需要心药医,只是不知子泰的心药在何处?朕这儿有一份,只怕治不了你的心病,只能让你的心病更重。你要不要看看?”

    田畴勉强收拾起心情。“敢请陛下垂示。”

    刘协使了个眼色,一旁的侍从递过一份文书来。田畴接过来,看了一眼封面题签,知道是袁绍的上表,不敢怠慢,连忙展开细读。

    刘协也不着急,和曹昂、裴俊等人闲聊。“谁知道这儿是什么所在,有什么故事?”

    “臣知道。”裴俊抢先发言。“乌鞘岭是由金城出河西的要道,当年霍票姚出河西,就是取道乌鞘岭。臣研习霍票姚的战绩时,读过相关的地理文书。”

    刘协笑笑。“你这么用功,是想学霍票姚,十八从军吗?”

    裴俊侍从多年,知道天子性情,也不害怕。“陛下,臣做不了霍票姚,但是臣可以学安陆侯,为万人长史,承陛下之诏,协大将远征,教化四方将士。”

第545章 旧习难改

    刘协哈哈一笑,又转向曹昂。“子修,你呢?”

    曹昂看着远处,一时神往。“陛下,臣本庸材,没什么大的志向。当年承教膝前时,却听过臣父的志向。”

    刘协眼神微闪。“说来听听。”

    “臣父感于凉州之乱,一心想为朝廷效力,平定凉州。希望百年之后,能在墓碑上刻上大汉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曹昂收回目光,嘴角带笑。“眼下看来,这个愿意怕是不能实现了。凉州已平,羌人服教化,不必征讨了。”

    刘协的心情有些复杂。

    一方面,他知道曹操在历史上的人生轨迹。如果他没有改变行程,在河东立都,而是去了洛阳、许县,终结不免成为曹操手中的木偶。另一方面,他又相信曹昂所说,几年前的曹操真有可能忠于朝廷,想做个征西将军。

    山东州郡讨董,曹操与孙坚是主动进攻董卓的唯二。

    至于现在,身为兖州牧,却只控制了陈留、汝南、颍川的曹操是不是忠于朝廷,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就算他倒向袁绍,也是自取灭亡。

    所以曹操很聪明,早早的做出了选择,将曹昂送到了这里。

    “凉州虽平,却不妨碍征西。”刘协伸手一指。“西域都护府也只能负责葱岭以西的两河之间。可是两河以西还有一片广阔的土地,不亚于大汉的疆域。兖州牧若有雄心,可以一路向西。”

    曹昂躬身一拜。“谢陛下,臣这就写信,告知臣父这个喜讯。”

    刘协点点头,又看向夏侯衡。“你呢?”

    夏侯衡摸摸脑袋,看了一眼曹昂。“陛下,臣跟着陛下就行。臣正在苦练武艺,准备参加下一次的选拔,跟着贾先生学习用兵之道。”

    夏侯充接着说道:“臣也是。”

    其他几个侍郎跟着表态,大部分人都想跟随贾诩学习兵法,有人想做将军,有人则想做长史,还有人什么也不想做,就想游历天下,看看天下之大。

    一群年轻人说得热火朝天,全然忘记了乌鞘岭的清寒。

    田畴早就看完了袁绍的上表,却看着这群年轻人谈论一时出神。天子十七,裴俊、曹昂弱冠,夏侯衡、夏侯充都不到二十,其他人最大的也不过三十上下,全都充满朝气,充满希望,而且丝毫不觉得辛苦。

    这也难怪,有天子以身作则,他们又怎么会怕苦呢?

    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古人诚不我欺。

    唯有圣君,方能成就盛世。

    虽然心中欢喜,田畴还是劝道:“陛下,且不说天下未安,不宜远征。就算天下太平了,也不宜穷兵黩武。须知国虽大,好战必亡。”

    刘协点点头。“子泰所言。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外强须由内壮,首在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他双手叉腰,深吸一口气,又重重地吐出来。“若我大汉六千万子民皆为弘毅之士,立志高远,脚踏实地,虽不征,天下亦我为华夏所有。”

    田畴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还没等他说话,刘协又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不我待。今天播下种子,用心培育、养护,也许要到我等百年之后,才可能得到一片茂密的森林。”

    田畴顿时急了。

    听你这意思,比你年长的都不算了呗?

    “陛下壮志,臣深表钦佩,只是有一言在心,不得不发。”

    “直言无妨。”

    “陛下少年有志固然难得,老臣之言也不可不听。自古学问传承有序,不宜师心自用……”

    “哈哈哈……”刘协放声大笑。笑声朗朗,在山谷间回荡。

    田畴不快地闭上了嘴巴,静静地看着刘协。

    曹昂、裴俊等人也看着田畴,神情各异,却都有一些不以为然。

    刘协笑了一阵,停住笑声,含笑打量着田畴。“贾侍中不是老臣吗?马卫尉不是老臣吗?韩镇西不是老臣吗?子泰,你也来了有些天了,说出这样的话来,令人解颐。”

    他摇摇头,又道:“算了,还是先说袁绍的事吧。”

    田畴面红耳赤。他听出了天子的失望,却又无法解释,只得将心思收回眼前的事上。

    袁绍上表以渤海太守自居,口头上称臣,并以讨伐公孙瓒自效。目的很简单,无非是想取得朝廷的认可,避免发生直接冲突,同时用朝廷的名义指挥幽州汉胡。

    易县在易水之北,巨马水之南,属于冀州的河间国,是冀州的北方门户。击破公孙瓒之后,易县自然纳入袁绍的控制之中,袁绍也会因为击破公孙瓒之功升迁,名正言顺的成为冀州牧。

    对朝廷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接受的可能性极小。

    作为幽州人的代表,田畴此行的目的就是劝说天子,促成此事,尽快为刘虞报仇,并将刘和推举为幽州牧,以报刘虞之恩,同时稳定幽州。

    刘虞死后,幽州无主。各郡各自为政,民生艰难,有被袁绍吞并的可能。

    田畴调整了一下情绪,恳切地说道:“臣冒昧,敢问陛下。袁绍称臣,陛下信吗?”

    刘协眼珠转了转,又道:“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

    “陛下若信,则可接受其请,使其攻讨公孙瓒。若是不信,则不妨拒绝其请,然后挥师东进,夺取冀州,以免袁绍侵夺幽州。”

    刘协无声而笑。“袁绍能夺下幽州?”

    “陛下有所不知,幽州户口少,耕地少,又与胡虏杂居,本不能自足。往年天下太平时,朝廷割青冀之赋,补给幽州,安抚胡虏,幽州方能安定。如今天下大乱,青州荒残,幽州只能仰食冀州。且袁绍施恩于胡虏,鲜卑、乌桓皆愿为袁绍效力。若与袁绍为敌,幽州无法自保,只能寄希望于陛下。”

    “幽州不能自足?”刘协又追问了一句。

    “不……”田畴话到嘴边,突然警醒,连忙闭上了嘴巴。

    片刻思索之后,他灵光一闪,忽然明白了赵云的意思。

    天子在并州、凉州,虽说依赖河东,但河东刚刚恢复生产,能够提供的物资非常有限。天子能坚持到现在,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天子以身作则,尽一切可能的减少消耗;二是连战连捷,以战利品作为补充,弥补生产不足。

    两次击破鲜卑人缴获的牛羊,才是天子能坚持到现在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河东提供的物资微不足道,而且很多是用缴获的牛羊换来的。

    天子能做到的,为什么幽州人就做不到?

    事实上,在被幽州人视为死敌的情况下,公孙瓒依然能坚持到现在,就是依靠他击败青州黄巾时夺取的战利品。

    张辽、高顺在代郡、上谷也活得好好的。

    也就是说,所谓幽州不能自足,不是幽州不行,而是他们不行。

第546章 觉醒之路

    田畴张了半天嘴,最后还是闭上了,心情极度沮丧。

    还有什么比发现了一条路,别人走得,偏偏自己走不得来得伤人呢。

    而且那个人就是他刚刚还义正辞严地进谏,希望能有所匡辅的天子。

    此时此刻,田畴有一种无地自容的羞耻感,觉得自己刚才的嘴脸真是丑陋到了极点。

    我有什么资格进谏?

    田畴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额头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刘协吐了一口气,心中欢喜。

    他对田畴还是寄予重望的,这是幽州的希望。

    不管怎么说,士阶层还是这个时代的精英,如果能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思想调整过来,肯定要比白手起家容易得多,虽然后患也不可避免。

    刘协没有催田畴,他留下夏侯充守在一旁,看着田畴,防止他失神之际摔下山去,自己则带着裴俊、曹昂等人到一旁视察地形去了。

    乌鞘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所在,也是取道金城(兰州)进出河西走廊的必经之地。经由泾水河谷的那条道也可以走,但中间有沙漠,地理条件远远不如取道金城。

    西部鲜卑被击溃之后,随着西都都护成公英走马上任,河西走廊复通只是时间问题。

    西域的小国没有与汉为敌的野心和实力,与大汉通商也对他们利大于弊。在整个东汉,西域一直希望能向大汉朝廷进贡,保持通商,只是大汉朝廷不够坚决,连凉州都想放弃的关东士大夫哪里顾得上万里之外的西域。

    凉州羌乱百年,夏侯渊平定凉州之后不久,西域就与中原王朝恢复了交通。

    不出意外的话,第一批胡商很可能已经在赶来的路上。

    早在西部鲜卑被击溃之前,安东尼就放出了消息,不少胡商已经在玉门关外等着。

    他这次重回金城,有两件事要处理,一是确定主要的商道畅通,不会有制度上的障碍;二是再次与韩遂商议,平衡西海道沿途部落的利益。

    河西道的恢复必然会影响西海道。如果处理不好,作为两条商道交点的金城很可能会出现动乱。金城是韩遂的老巢,不搞定这些关系,韩遂是不可能安心离开的。

    对刘协来说,这件事显然比袁绍、刘和围攻公孙瓒来得重要。

    袁绍控制了幽州又能如何?还不都是一波带走。既然如此,何必再给刘和掺一脚的机会。老老实实称臣,朝廷不会亏待你,三心二意,就等着灭亡吧。

    过了好一会儿,田畴走了过来,将袁绍的上表双手递还给刘协。

    “你有主意了?”刘协看着浸了田畴手汗的文书,不紧不慢地问了一声。

    田畴点了点头。“臣冒昧臆测,陛下应该是不会答应袁绍称臣的要求了?”

    “不,朕会答应的。”刘协微微一笑。“不过要经公卿商议才行。毕竟袁氏四世三公,影响太大。袁绍称臣,山东可安,朕虽不敢抱太大的希望,也不能一点机会不给。说不定,还会有人希望袁绍入朝主政呢。”

    田畴愕然。“所以……陛下会召袁绍入朝?”

    “哈哈哈……”刘协眨眨眼睛。“你说袁绍敢不敢来?”

    田畴苦笑,袁绍怎么可能敢来。

    如果天子回了洛阳,与公卿坐而论道,凡事不能自主,听由公卿摆布,袁绍或许还有可能入朝主政。如今天子巡视天下,行在又没有几个公卿大臣,天子乾纲独断,袁绍连个盟友都没有,来了岂不是任由天子摆布。

    而且凉州贫苦,袁绍哪里受得了。

    天子根本不想接受袁绍称臣,他只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将公卿大臣推了出来,施缓兵之计。

    如果一来,袁绍也好,刘和也罢,都进退两难,只能在互不信任中围攻公孙瓒。

    十万大军围城,消耗之大,难以想象。每僵持一天,都会让袁绍衰弱一分。

    “袁绍是袁绍,刘和是刘和。”刘协挥了挥手,打断了田畴的纠结。“刘和眼下还是朝廷的征北中郎将,又有太傅的遗泽在,做幽州刺史还是足够的,只是由袁绍一个罪臣表举不太合适。你转告刘和,何去何从,让他自己决定吧。”

    “唯。”田畴听懂了刘协的意思,嘴里却有些苦涩。

    袁绍的结局已经定了,天子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但刘和还有挽救的机会,只要他及时与袁绍切割。他想做幽州之主可以,但要自力更生,就像天子在凉州一样。

    刘和能做到吗?

    刘虞、刘和都是宗室,就算不是锦衣玉食,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贵族。刘虞主政幽州时衣着俭朴,但那只是以身作则,做给别人看的,内室的妻妾并不如此。

    但他无法拒绝。

    田畴仔细考虑了一番后,决定派人回去送信,自己留在行在,随天子一路前行。他想多看看天子的施政,为刘和治理幽州提供一些参考,以另一种方式报刘虞的知遇之恩。

    前提是刘和愿意和袁绍切割,接受朝廷的诏书。

    田畴写了一封长信,将他到行在后的所见所闻一一道来,供刘和参考。

    刘协接受了田畴的请求,拜田畴为议郎。

    议郎属郎官的一种,却与虎贲、羽林等郎官不同,没有当值的任务,只参与议对。议郎也不受五官中郎将指挥,而是直接听命于光禄勋。

    然而光禄勋邓泉本人并不在行在,所以田畴的直属上司就是天子刘协本人。也就是说,田畴可以随时出现在刘协身边。

    这当然是为了方便他了解刘协的一举一动,是难得的殊荣。

    这一次,田畴没有拒绝,欣然接受了。

    得知田畴的选择后,赵云很高兴,准备了一些酒食,为田畴庆贺。

    两人推杯换盏,说了一些体己话。他们本来就互相仰慕,如今又成了同僚,自然更加亲近。

    酒过三巡,田畴问了赵云一句话。

    “子龙,你是冀北人,就看着冀北人被袁绍所误,成为附逆之臣吗?”

    赵云沉默半晌。“依子泰之见,我该怎么做?”

    “与亲旧联络,让冀北人知道天子的心意。”田畴用筷子蘸着酒,在案上指画。“时势有变,冀北人,不,整个冀州人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摆脱他们的宿命。你别忘了,先帝出自河间,灵怀皇后是赵国人,天子身上流淌的是冀州血脉,他是最有可能接受冀州的天子。”

第547章 软硬兼施

    扶风,雍县,

    司徒赵温下了车,挺起了腰杆,骨头发出咯咯的轻响。

    站在车前迎接的扶风都尉谢广立刻说道:“赵公辛苦了,要注意休息啊。”

    赵温叹了一口气,欲言又止。他何尝不想休息。今年已经六十有一了,他也想坐在司徒府中处理事务,奈何天子在外巡视不归,他这个司徒又岂能安坐,只好奉诏来关中主持度田。

    “处理完扶风境内的度田事务,我就能休息了。”

    “扶风境内没什么事啊。”谢广笑嘻嘻地说道,眼神狡黠。

    “是么?”赵温终于站直了身体,抬头看向远处,眼神有些飘忽。

    这些粗鄙的武夫,自以为聪明,也不想想他们那点小伎俩能瞒住谁。

    话又说回来,他们大概也没想过要瞒谁,以为手里有刀,没人敢惹他们罢了。

    “千真万确。”谢广拍着胸脯,义正辞严的说道:“蒙朝廷开恩,赦免了我们的罪,还让我们能移居关中,过上安稳的日子,又怎么敢生事?赵公若是不信,可派人去查。但凡多占一亩地,我谢广自诣廷尉。”

    赵温转头看了谢广一眼,无声而知。“听说谢都尉要成家了?什么时候办酒,不请我喝一杯吗?”

    谢广一怔,随即笑了起来,只是笑得极不自然。“赵公若肯赏脸,我求之不得。下个月初六,赵公有空吗?”

    赵温眉梢轻挑。“谁家的女子?想必是当地大户吧?”

    谢广越发尴尬,看看四周,拱拱手,低声说道:“赵公,你看我,马上都快四十了,还没儿子。之前娶的几个女人都短命,难得有人看上我,能不能请赵公……”

    “我一把年纪了,不会坏人婚姻。相反,我是来帮你。”赵温抚着花白的胡须,斜睨着谢广。“你还记得程壹吗?”

    “程壹?”谢广想了半晌,才想起来程壹是谁。“他怎么了?”

    “他去行在了。”

    谢广心里咯噔一下。“天子……召他?”

    “这倒不是。”赵温摇摇头,慢吞吞地说道:“听说是贾侍中安排的。”

    谢广的心情刚刚放松一些,听到贾侍中三字,顿时懵了,脸色煞白。比起天子,他更怕贾诩。贾诩一般不管这些琐事,但既然管了,必然有后手。

    他和程壹没有直接冲突,但他知道程壹被免职是因为度田的事与关中大族发生了冲突。大司农张义不愿意得罪关中大族,影响关中来之不易的安定,这才将倚为左膀右臂的程壹免了职,息事宁人,没想到消息居然传到了贾诩耳中。

    这说明贾诩虽然身在行在,却一直关心着关中的形势。

    见谢广乱了阵脚,赵温没再说些什么,缓缓向前走去。

    他知道贾诩在这些西凉武夫心中的影响力。哪怕是再野蛮的武夫,听到贾诩的名字都会两腿打颤。谁都知道贾诩不仅是天子的心腹,更是数百位西凉年轻俊杰的老师,在军中有着无人能及的影响力。

    和贾诩做对,就要做好被人捅刀的心理准备。

    作为郭汜旧部,谢广没有这样的胆量。

    过了一会儿,谢广赶了上来,拦在赵温面前,连连拱手。“赵公,我……我该怎么办?要不,把婚退了?”

    赵温摆摆手。“我刚才说过了,我不是来坏你婚姻的,我是来帮你的。”

    “请赵公指点。”谢广长出一口气。

    “度田是朝廷的大政,是大汉中兴的基础,也是天子亲自安排的事。我到这里来,就是奉诏行事。”赵温指指自己的胸口。“谁阻挠度田,阻挠大汉中兴,谁就是叛逆,人人得而诛之。”

    谢广的脸颊抽搐了几下,欲言又止。

    “再说了,度田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们凉州人可以在关中安居乐业?你们不希望有自己的土地,就想给别人做部曲?做部曲比做朝廷的军户还好?”

    赵温的声音渐渐大了起来,语气也变得极为严厉。

    谢广听着,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却不敢发作。

    “你就是凉州人,不为凉州的乡党着想,却和关中大族勾三搭四,你是怎么想的?”赵温压低了声音,逼视着谢广。“你就不怕你的旧部知道了,背后捅你的刀?我可告诉你,镇西大将军很快就要进驻关中。在他到达之前,你处理不好这些事,婚酒怕是要变断头酒。”

    “镇西大将军……要来?”

    “凉州已定,朝廷必然要东出,关中的兵和粮都是大将军东出的基础。”

    谢广张了张嘴,明白了赵温的意思。

    这事不仅关系到大汉能否中兴,更关系到韩遂能不能立功。阻挠度田,天子也许不管,韩遂一定会管,他需要在关中定居的西凉兵为他卖命。如果有人愿意送人头,韩遂求之不得。

    宰了他,还能将他的旧部收为己有,一举两得。

    谢广迅速做出了选择。“镇西大将军什么时候来?”

    “很快,已经在路上。”

    “多谢赵公。”谢广拱拱手,转身就要叫人,却被赵温叫住了。谢广说道:“赵公还有什么吩咐?”

    “天子击败西部鲜卑,西域商路复通在即,丝帛是大宗货物。”

    谢广不解地看着赵温。

    赵温无奈,只得进一步提醒道:“丝帛的价格即将大涨,桑田比麦田值钱,而且朝廷为了鼓励通商,对桑田的限制相对小一些。”

    谢广如梦初醒,大喜过望,连忙向赵温行了一个大礼,随即叫过一个亲卫,让他赶紧去通知相关的大族。尽快交出多占的土地,尤其是麦田,尽可能保留桑田,坐等丝帛涨价。

    看着如逢大赦的谢广,赵温也松了一口气。

    连哄带吓,总算镇住了这个西凉武夫。搞定了他,在扶风的度田才有可能推行下去。

    天子已经从休屠泽返回,大概率会来关中。他必须在天子进入关中之前将度田处理完毕,否则他这个司徒就是不称职的,只能自请免职。

    大汉中兴在即,他岂能袖手旁观,做个局外人?

    等谢广安排完了,回到他的身边,一脸谄媚的笑容,赵温接着说道:“谢都尉,你在关中有两年了吧?”

    “马上就两年半了。”

    “天天美酒美人,还骑得马,拉得弓吗?”

    谢广老脸一红,习惯性地拍起了胸口。“赵公,这是我的立身之本,岂能松懈?”

    赵温点点头,又低声问道:“那你是愿意跟着幽燕都护讨伐东部鲜卑,还是愿意跟着镇西大将军出征关东?”

    谢广一愣。“谁是幽燕都护?我只知道有西域都护,什么时候又出来一个幽燕都护?”

第548章 再至金城

    幽燕都护的责权未能确定,一直没有正式任命,只在公卿大臣之间讨论,普通人并不清楚。谢广作为郭汜旧部,属于边缘人,长期驻扎在雍县,与其他人联系极少,更无从得知。

    赵温提起幽燕都护,进一步让谢广意识到自己孤陋寡闻,远离权力中心。

    虽然他也是西凉人,但他和韩遂、马腾这样的西凉人不仅不友好,而且有仇。在镇西大将军韩遂和幽燕都护荀攸之间,谢广几乎没什么犹豫,立刻选择了荀攸。与其为韩遂卖命,还要提防韩遂下黑手,不如跟着荀攸作战来得安心。

    但谢广与荀攸向无瓜葛,只能请赵温出面推荐。

    赵温说,荀攸正在筹备讨伐东部鲜卑的事,河东的粮食不够,需要从关中调拨一部分。初步方案是走直道,已经派人去勘查了。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直道虽然有所荒废,但绝大部分路段都保持得不错,稍加修缮就可以通行。

    这么多粮食、物资,当然要派军队押送,这些军队到了弹汗山之后就不回来了,跟着荀攸东征。

    关中的军户最适合承担这个任务,既是力伕,又是军队。

    虎牙都尉夏育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正在积极争取。他和谢广一样,在关中待了两年,看着别人建功立业,急得心里都长毛了。

    当然,他也不愿意跟着韩遂出征。

    听说有人竞争,即使那个人是老朋友夏育,谢广也很着急。为了能获得赵温的推荐,他更加殷勤,陪着赵温四处巡视,并且放出风声,谁阻挠度田就杀谁,管他是姓马还是姓耿,西王母来了也不认。

    马、耿是扶风首屈一指的大姓,谢广喊出这样的口号,决心可见一斑。

    有谢广以及一万西凉屯田兵的支持,度田终于可以正式推行。

    刘协赶到金城,镇西大将军韩遂带着上百人赶到黄河北岸迎接。

    比起上一次刘协来金城,这一次的规模明显大了很多,而且更加隆重,气氛也更加热烈。大河两岸都有不少百姓夹道欢迎,每看到一面战旗,都有人大声欢呼。

    最受欢迎的自然是刚刚独立成营的女营。女骑士们的周围不仅有无数女子追随,还有大量的年轻男子。他们用复杂的眼神打量着这些精神抖擞的女子,既有欣赏,也有艳羡,更有担心。

    田畴走在队伍中,看着这一切,尤其是两侧百姓中女人们兴奋的眼神,感觉到了别样的气氛。

    队伍刚刚停住,韩遂就快步迎了上来,大礼参拜。“金城侯,镇西大将军,臣遂,率金城汉胡百姓,拜见陛下。愿大汉火德昌隆,愿陛下千秋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韩遂身后的汉胡将领、官员、部落首领跟着大呼,声音洪亮,气势恢宏。

    刘协上前,扶起韩遂,又下诏众人平身。

    “大将军气色不错啊。”刘协看着韩遂红光满面的脸,微微一笑。

    “陛下巡视凉州,金城两年之内再迎陛下,荣幸之至。岂止是臣,所有金城人听说陛下驾临,都精神百倍,宛如少年。”韩遂伸手指指四周。“陛下你看,这都是自发来迎陛下的百姓。”

    “不是大将军安排的?”刘协笑道。

    “不是。”韩遂神色严肃地摇摇头。“臣虽愚钝,却秉承陛下心意,不敢扰民。得知陛下将至,臣只通知了相关人等,并未发布公告。是他们看到紫气北来,云现龙形,知有圣人至,自发前来迎接。”

    刘协忍俊不禁,却未戳穿韩遂的小心思,转身与其他人寒喧。

    众人受宠若惊,一一上前,自报家门。

    田畴跟在一旁,看着一张张黝黑的脸,暗自感慨。

    天子选择凉州作为中兴根基简直是神来之笔。别人都以为凉州羌乱百年,是穷山恶水之地,却没想到凉州虽然户口不多,却民风剽悍,又有骏马,是出精骑的好地方。更重要的是凉州没什么高门大户,就算是一方豪强,在天子面前也不敢有丝毫放肆,俯首称臣。

    以心换心,天子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将大汉的祸乱之源变成了中兴的倚仗。

    不久之后,十万西凉精锐集结东出,袁绍能挡得住吗?

    当初面对董卓率领的西凉兵,袁绍都没有一战的勇气。如今面对天子,他还有什么机会可言?

    “你是麹义的兄长?”刘协的声音传入田畴耳中,吸引了田畴的注意力。田畴举目看去,见刘协正与一个年约五旬的汉子说话。田畴仔细一看,便发现此人相貌与麹义的确有几分相似,不由得竖起耳朵,凝神倾听。

    “臣临羌麹演,草字云长。麹义正是臣二弟。”麹演满脸堆笑,红光满面。“臣不久前接到家书,说他想回凉州,为陛下效力,只是为袁绍所阻,不得如意。”

    刘协点点头。“临羌出名将。朕听说过令弟的名字,界桥一战,天下闻名啊。可惜渤海太守不能尽令弟之才,宁愿用一些视日方士,也不肯用令弟为大将。若是令弟归来,当不亚于阎彦明。”

    “是啊,是啊,陛下说得太对了。”得到天子的欣赏,麹演更加兴奋,眼睛都快笑没了。

    阎行也是临羌人,如今是天子身边的散骑右部督,临羌无人不知。天子将麹义与阎行相提并论,这是给了麹氏天大的面子。

    “临羌近西海,听说盗贼甚多,诸君都是当在俊杰,护一方平安的重任,可就要拜托诸位了。”

    “愿为陛下效劳。”麹演等人心花怒放,齐声应喏。

    “朕还听说,临羌麹氏本是中原人?”

    “陛下真是博学,连这样的小事都知道?”麹演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田畴也很意外。他一直以为麹义就是凉州本地人,没想到却是中原人迁过来的。

    “这样的事是小事,却也是大事。”刘协笑容亲切,令人如沐春风。“凉州入于中原版图三百年,如今已是大汉不可分割的国土,靠的就是无数像麹氏先祖这样的仁人志士传播教化。你我君臣当努力,期百年之后,凉州不再是边州,而是和河东、关中一样成为腹地,文明昌盛,永无边患。”

    韩遂立刻大声说道:“臣等愿唯陛下马首是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下乡,明天无更!

    如题

第549章 润物无声

    挟休屠泽大胜之威,少年天子的赫赫威名不胫而走,一代雄主的身份确认无疑。

    凉州人敬畏强者,一次大胜,以及丰厚的战利品,比什么名份都重要。

    别说刘协是货真价实的天子,就算他是反贼,凉州人也服他。董卓乱政,韩遂、马腾造反,大批凉州人追随,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

    唯有胜利,才能让他们避免悲剧,获得战利品,而不是成为战利品。

    生存是第一需要。

    在获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后,文明才有可能实现。比如有相当实力,拥有自家坞堡的麹氏。对先祖是来自中原的大族,他们牢记在心,只是不太好意思说。

    麹家是犯了法,才逃来凉州的。

    如今被天子亲口认证为开拓疆土,传播教化的仁人志士,麹演顿时觉得腰杆子硬了,可以正大光明的宣布自己是文化人,与那些粗野的西凉人不一样。

    恨只恨自己嘴慢,被韩遂这老贼抢了先。

    麹演顾不上多想,连忙说道:“谢陛下,臣虽然不如二弟善战,却也愿竭驽钝,为陛下推行教化尽绵薄之力。臣愿设义学,招汉羌子弟就学,使其略知忠孝之义。”

    刘协很满意。“麹君有心了。不过教化非一日之功,不必急于求成,当量力而行。”

    韩遂也提醒道:“麹兄,军中教师可都是六百石的官员,比于县令。你若是太菲薄了,既是对学问的不重视,也难找到合适的教师。就算有人来了,也可能是滥竽充数之辈,不仅无法推行教化,说不定还会误人子弟,辜负了陛下仁心。”

    麹演吓了一跳,不过一看韩遂的神情,又不肯罢休。他略作思索,又道:“六百石虽不菲,但是为了教化,我麹家还是拿得出的。不过镇西大将军说得也有道理。凉州少文,就算我出得起六百石的报酬,只怕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啊。”

    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麹演说的是实情,六百石虽不是小数,但这些大族咬咬牙,还是能拿得出来的。设立义学,支持天子教化,朝廷也必然会有相应的赏赐,哪怕只是名誉,也值了。再者教授汉羌子弟也不完全是白白付出,那些读了书的人将来做官出仕,必然会有回报,仔细算起来,稳赚不赔。

    见大家热情很高,刘协转身对贾诩说道:“先生,人心可用啊。”

    贾诩抚须而笑。“陛下所言甚是,不如就从博士弟子中选几个德才兼备的,让他们在金城讲学吧。”

    “这个主意不错。”刘协说道:“回头仔细商议一下。”

    麹演等人听了,更加兴奋。

    天子从博士弟子中选拔人才,充任教师,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必须好好争取。

    刘协与贾诩一唱一合,把气氛推向高潮。

    在军中推行教化效果不错,在整个凉州进行推广势在必行。但朝廷太穷,暂时养不起那么多人,号召地方大族出资支持是一个办法,也是目前而言不多的选择。

    作为皇权,当然不愿意地方出现太多的豪强,尾大不掉。可是面对严酷的现实,与其让豪强们武断乡曲,不如由朝廷选派读书人进行教化,灌输一些忠孝仁义的思想,增加对朝廷的向心力。

    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只要别吹过头就行。

    刘协以他的亲和力得到了凉州大族的热烈欢迎,君臣之间的气氛非常融洽,一点也不像第一次见面,倒像是相识多年的老友重逢。

    看着年轻老成的天子侃侃而谈,即使是这些见过不少世面的大族家主也自愧不如。

    怪不得说天子是圣人,这般沉稳的气度,哪像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所以说,年轻人就是要多见世面,甚至经历一些苦难。你看看天子,多成器啊。

    有嗣子如此,先帝的在天之灵一定很欣慰。

    在韩遂等人的陪同下,刘协渡过大河,来到金城。

    这一次,他没有在城外扎营,跟着韩遂进了城。

    韩遂腾出了自己的宅子,加以修缮,请刘协入住。

    刘协入凉州以来,这是第一次住在大臣的家里。如此殊荣,让韩遂格外得意,也感受到了天子的信任。刘协之前经过金城里,他虽然也提过请刘协住在他家里,但刘协都拒绝了,他也没有坚请。

    那时大家都没什么信任可言,自然要保持距离。

    现在情况不同了。刘协展现出了他的天赋和能力,韩遂也心想事成,儿子、女儿、心腹都得到了升迁,唯一的心愿就是统兵东征,将镇西二字去掉,做一个真正的大将军。请天子住在自己家里,也是向西凉人展示他与天子与众不同的绝佳机会。

    当晚,韩遂举办宴会,为天子接风。

    饮食有鲜明的凉州特色,以牛羊肉为主,却又与刘协在休屠泽的驻牧生活有些不同,增加了更多花样,还有一些休屠泽难得一见的菜蔬。

    过了乌鞘岭,兰州的气候明显湿润了许多,又有大河的滋润,植物种类变得丰富起来。

    品尝着新鲜的菜肴,刘协的味蕾重获新生。

    相比于刘协对蔬菜的欣赏,诸将则对韩家的美酒格外满意。他们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笑声朗朗。温侯吕布最为开心,酒杯端起来后就没放下,不断有人来敬他。

    曾几何时,吕布对凉州人有着难以消除的恐惧,凉州人看他的目光也格外阴森。现在则不然,他不再是弑杀董卓的叛徒,而是天子驾前的狼骑督。

    狼骑横行草原,不仅杀死了上万鲜卑人,杀得鲜卑人闻狼色变,也解救了成千上万的凉州百姓,让他们有机会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并将狼骑的传奇战绩带到凉州各地。

    如今河西四郡的每一个县都能听到狼骑解救凉州百姓的传说,温侯吕布也成了救民于水火的英雄。不断有人来敬酒,有的表示对吕布的仰慕,有的表示对吕布的感谢。

    他们也有家人曾被鲜卑人掳走,如今因狼骑之功,又回到了家乡。

    吕布很兴奋,很快就喝醉了。他跪坐在刘协的面前,一边笑一边落泪。“陛下,臣束发从征,纵横二十余年,杀人无数。身为武者,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开心。”

    魏夫人见吕布出乖露丑,本来就不舒服,如今又见吕布到天子面前胡言乱语,按捺不住,赶上前来,揪着吕布的耳朵,将他拖了出去。

    众人大笑。

    吕布却不以为耻,大叫道:“你们笑什么笑?天子有言,身为武者,不可恃强凌弱,当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妻子牛。唯有弱者,才会抽刀向更弱者。”

第550章 前途无量

    众人笑声更响,几乎掀翻了屋顶。

    与赵云坐在一起的田畴品味着吕布刚刚说的那几句话,却觉得大有深意。他悄悄地拱了拱赵云的手臂。“这真是天子所言?”

    赵云想了想。“我没亲耳听天子说过,但这的确像是天子的语气。再者,吕布最近虽然读书不倦,于诗赋却无研究,说不出这样的妙语来。”

    田畴微微颌首。“是啊,这几句话看似直白,却有大智慧,非常人能解,不像是吕布能说得出来的。天子这般年纪,已有这样的境界,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赵云微微一笑。“那你就安心在天子身边侍从吧。学无先后,达者为先。这样的机会岂能错过?”

    田畴瞥了赵云一眼,笑道:“我虽然来得迟些,终究已经到了。倒是你要抓紧些,迟了,乡党成了附逆之臣,将来一定会怪你的。”

    赵云笑道:“多谢子泰提醒,我已经写了家书回去,现在也许已经收到了。”

    田畴很惊讶。“这么快?”

    “我走的是官邮。”赵云举起酒杯,不紧不慢地说道:“凉州多骏马,邮传畅通,日行三百里是基本要求。若是更急,六百里加急也不是难事。非如此,不足以弥补凉州辽阔的弊端。”

    田畴恍然。

    赵云又低声说道:“天子曾有言,马不仅是骑兵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更是朝廷政令通达的基础。没有战马,不仅会缺少足够的骑兵,更会让朝廷成为反应迟钝的病夫。关东士大夫只知坐而论道,却不知真正的治道是什么,动辄要弃凉州,正如四体不勤,不勤加练习,却要自断手足一般愚不可及。”

    田畴眉头微皱,觉得这句话非常刺耳,却无从反驳。

    他是见识过真正的山东士大夫的。他们身为统兵大将,却不肯顶胄披甲,反倒戴幅巾,着儒服,以从容为尚。不愿骑马,只肯坐车,而且以坐更慢的牛车为荣。

    现在看来,从容只是借口,他们只怕根本骑不了马。

    这样的人,就算满腹经纶,兵力十倍,遇到天子也只会一触即溃。

    山东看似人多势众,钱粮充足,其实只是一群待宰的肥羊而已。一旦天子统兵东出,天下太平指日可待。

    中山,毋极,甄氏大宅。

    甄尧匆匆出门,向刚刚走进中庭的中年人躬身一拜。“阿舅,你怎么突然回来了?”

    中年人名叫张鸿,常山人,是甄尧生母张夫人的亲弟弟。两个月前,甄尧的二兄甄俨病故,张鸿曾赶来治丧,刚走没几天。

    张鸿摆摆手。“进去说,进去说,你阿母睡了吗?”

    “还没有,正和商量小妹的事呢。阿舅来得正好,一起帮着出个主意。”

    “你小妹的事还没定吧?”张鸿一边走一边说道。

    “还没定,这不是丧期还没过嘛,袁氏那边也没催,我们总不能太着急,让人看轻了。”

    “这就好,这就好。”张鸿如释重负。

    甄尧看得清楚,心里一紧。听张鸿这意思,似乎并不赞同小妹嫁给袁熙?

    两人来到内院。张夫人已经知道消息,起身到门口等着。甄宓陪在一旁,躬身行礼。

    “见过阿舅。”

    “嗯,嗯。”张鸿仔细打量了甄宓两眼,露出灿烂的笑容。“阿宓,你真该好好谢谢阿舅。阿舅为了你,昼夜兼程,从常山跑来,跑死了两匹重金买来的好马。”

    “什么事这么急?”张夫人母子三人面面相觑。

    张鸿也不说话,从胸口的衣服里取出一封信,双手递到张夫人面前。张夫人不敢怠慢,接过信,甄宓移来灯,两人不约而同的念出写信人的名字。

    “赵云子龙?”张夫人眉头微挑,沉吟片刻。“是真定赵家那个少年?”

    张鸿笑了。“还少年呢,他已经长大成人了,如今是天子驾前的散骑左部督。”

    张夫人微怔,随即哑然失笑,看了一眼一旁的甄尧、甄宓说道:“是啊,岁月过得真快,我都是有孙子的人了,他怎么可能还是少年。”随即又道:“他什么时候成了天子驾前的人,散骑左部督又是什么官职?”

    张鸿说道:“散骑左部督是什么,我不太清楚,只听夏侯兰说是天子近臣,极是亲近。上次天子在休屠泽大破鲜卑,斩首数万,赵云曾随天子出击,是有功之人。他指挥的甲骑是大破鲜卑的第一等利器……”

    “等等。”甄尧忍不住打断了张鸿。“天子在休屠泽大破鲜卑,斩首数万?什么时候的事?”

    “你不知道吧?”张鸿嘿嘿笑道:“我也不知道,但是冀州早就有人知道了,却故意不告诉我们。若不是我与夏侯兰有交情,看到了赵云写来的信,不知道还要被瞒到几时。”

    甄氏母子三人倒吸一口冷气,他们知道张鸿为什么这么急着赶来了。

    谁会隐瞒天子大捷的消息?袁绍的嫌疑最大。他正在河间易县攻击公孙瓒,前前后后打了一年,眼下正是最要紧的时候。如果这个消息传开,必然会有人怀疑袁绍能否击败天子,改朝换代,引起军心涣散,攻击公孙瓒的战事很可能功败垂成。

    对甄氏来说,损失可能更大。

    一旦甄俨的丧期过了,甄宓嫁给袁熙,与袁氏成了姻亲,将来袁绍兵败,中山甄氏必受重创。

    当年甄邯依附王莽的悲剧会再一次上演,下一次翻身的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袁本初……真是无耻之尤,欲取天下,却用这等手段,真是令人齿冷,不愧是婢女之子。”甄尧脸色变了几变,忍不住破口大骂。

    “阿兄慎言。”甄宓打断了甄尧,迅速将赵云写给夏侯兰的书信读完,看了一眼张夫人,又对张鸿说道:“阿舅这么急着赶来,是担心我嫁给袁熙么?”

    张鸿点点头。“阿宓,你是有大贵之命的人,岂能嫁给袁熙那样的纨绔?你应该有更好的归宿,中山甄氏也应该有更好的前程。”

    甄宓不解地看着张鸿。“难道阿舅的意思是……让我入宫?”

    张鸿摸着甄宓的头。“除了天子,还有谁更适合做你的夫君,给甄氏富贵?”

第551章 中山甄氏

    中山甄氏以及相关的姻亲对甄宓报以厚望,都是因为相士刘良曾说,甄宓之命贵不可言。

    贵不可言四个字给处于仕途困境中的甄氏带来了希望,也让她承受了与其他姊姊不同的负担。甄氏对她的婚姻格外重视,不敢有丝毫大意,生怕错过了天赐良机。

    袁绍为袁熙提亲,甄氏一直没有答应,就是觉得袁绍虽然有改朝换代的可能,但袁熙身为次子,却不太可能成为嗣子。直到有人来提醒他们,袁谭虽是长子,身后却站着汝颍人,而袁绍要想成功,必须依靠冀州人,袁熙有很大机会成为袁绍的嗣子,甄氏这才松口,答应考虑一下。

    甄俨刚刚过世不久,甄氏还在丧期之内,加上甄宓才十五岁,所以这件事就拖了下来。

    甄氏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再考察一下袁熙,看看袁熙是不是真有可能成为嗣子。

    张鸿在这时候赶来,通报了天子在休屠泽大捷的消息,让甄氏意识到一个问题。

    且不论袁熙能不能成为袁绍的嗣子,袁绍代汉的可能性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他们之所以觉得袁绍有机会,是因为他们身在冀州,只看到袁绍,不了解天子的消息,以为大汉天命将尽,袁氏代汉势在必然。

    一旦了解到了更多的信息,就会发现这个判断错得很离谱。

    袁绍连一个公孙瓒都摆不平,还能打败天子?

    当初董卓挟持少年天子,山东州郡起兵数十万,袁绍被推举为盟主,却不敢一战。如今董卓已死,少年天子逆袭,将十余万并凉悍卒变成了自己的爪牙,接连击破鲜卑人。一旦天子挥师东出,势必比董卓更强,又岂是袁绍能敌?

    这个时候与袁氏结亲,还不如当年甄邯投靠王莽呢。

    至少甄邯投靠王莽的时候,王莽还是被天下人视为圣人的安汉公,声望无人能及。

    甄尧皱着眉头,想了想。“阿舅,这桩婚事可不仅是袁氏的意思,更是几个冀州名士的意思。若是拒绝,只怕会得罪不少人。”

    张鸿冷笑一声:“初平元年,袁绍夺冀州,至今六年有余,他们何尝想过你们甄氏?若不是进退两难,他们需要冀北州人的支持,需要你们甄氏的财力、物力,你以为他们会看得上你们甄氏?”

    甄尧尴尬地笑笑,没有再说话。

    见儿子吃瘪,张夫人连忙说道:“依你之见,又当如何?”

    张鸿早有准备,挥挥手。“就说甄氏有难,父兄接连早丧,当由阿宓去北岳祭拜玄武之神,方能禳解。如若不然,只怕嫁给袁熙后,会连累夫家。那些人的心思全在袁熙身上,必然不敢冒险。”

    张夫人点点头,随即又道:“可是恒山太远了,万一遇到山贼怎么办?”

    “这就是我急忙赶来的原因。夏侯兰应赵云之邀,准备赶往行在。我已经和夏侯兰商量好了,让阿宓假扮夏侯兰的家人,跟着出关。”张鸿皱着眉头,叹了一口气。“现在的问题是尽快起程。我估计用不了多久,天子大捷的消息就会传开,袁绍担心冀州人依附朝廷,会封锁关隘,禁止出入。”

    张夫人和甄尧互相看看,有些不安。

    张鸿的建议有道理,但这件事太突然了。原本已经做好了答应袁氏的准备,现在要变卦,而且要立刻做出决定,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

    甄宓在一旁出神,拿起赵云写给夏侯兰的信看了又看,突然说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就按阿舅说的做吧。事不宜迟,我明日就起程,跟着阿舅先去常山。”

    “阿宓?”张夫人叫了一声。

    甄宓抖了抖手里的书信。“我们都不知道天子是什么样,但我们知道赵云其人。若无把握,他不会写信给夏侯兰,让他联络乡党,为朝廷效力。”

    张夫人也说道:“这倒也是,赵云虽是武夫,为人却是稳重,应该信得过。”

    “还有这些纸。”甄宓又道:“这些纸的质量很不错,但样式简朴,不像是名士所用。我听说河东新建了不少纸坊,郡县公文都改用纸了,这些纸应该也是河东纸坊生产。天子在如此困境之中,不忘教化,其志不小,远非袁氏父子可比。就冲着这份志气,也值得一搏。”

    张鸿诧异地看着甄宓,拿过书信,翻来覆去地看了两遍,赞道:“还是阿宓细心,这封信在我身上带了几天,我都没注意到这些变化。”

    甄宓笑道:“阿舅一心为我着想,自然注意不到这些细节。我也只是猜想,未必就对。我们还是先离开冀州,到了并州之后,再细细打听,看看有没有失误。若是不对,祭拜了玄武之后再回来就是。”

    张鸿连连点头。

    张夫人和甄尧商量了一下,也觉得可行,随即分头准备。

    第二天一早,甄宓扮作侍女模样,跟着张鸿先离开了毋极县。毋极属中山国,却与常山国的九门县接壤,过了县境就安全了。

    与此同时,甄尧带着礼物起程,前往易县,请合适的人出面游说,向袁绍解释。以免袁绍一怒之下,报复甄氏,引来灭门之祸。

    几天后,甄尧赶到易县,在县城里找了个地方住下,准备采购一些礼物,再去求人说情。

    刚一进城,他就发现不对劲,易县形势异常紧张,城门处搜查极严。他吃了一惊,以为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传到易县,引起了袁绍的警觉,连忙派人四处打听。

    很快,他就收到一个消息。

    袁绍麾下的大将麹义叛逃,袁绍正派兵追捕,连正在围攻易京的战事都暂时停止了。

    甄尧大感意外,更觉得袁绍气数已尽,甄氏和他保持距离才是正确的选择。他在易县住了下来,闭门不出,只是派仆人外出打探消息,同时悄悄散布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

    易县交战多时,各种消息满天飞。突然之间戒严,本来就让人疑惑,谣言四起。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一经散布,立刻引发了巨大的涟漪,随即又被人与弹汗山之战联系起来。

    紧接着,华阴之战、朔方之战也被人提起,迅速传播,并与眼前拖延不决的易京战事形成比较。

    一个问题自然而然地浮出了水面。

    如果天子东出,袁绍会是对手吗?

第552章 绝地求生

    袁绍坐在大帐中,一手端着酒杯,一手扶额。

    面前的案上摆满了精美的菜肴,但他却没有一点胃口,只是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酒。

    麹义叛逃就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激起的浪花是如此之大,连围攻易京的战事都变得不重要了。

    麹义是易京之战的首功。他和他麾下的八百西凉部曲的战斗力有目共睹,甚至成了精锐的代名词。这些年来,为了打击公孙瓒的士气,袁绍一直有意无意的强调麹义的善战,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麹义叛逃早就有征兆,他也曾让袁谭看紧麹义,稳住麹义。

    但袁谭让他失望了。

    他觉得袁谭是故意的。

    围攻公孙瓒的任务原本是袁谭的,但袁谭未能完成。不得已,他亲自率部前来。为了得到冀北人的支持,他不得不推出次子袁熙,并任命袁熙指挥新加入的冀北人。

    袁谭对此不满,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全他没想到袁谭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居然纵容麹义叛逃。

    袁绍很生气,却不敢轻举妄动。

    这件事涉及太广,绝非袁谭一个人这么简单,郭图、许攸等人可能都有份,刘和也脱不了干系,甚至鲜于辅等人也在背后起了作用。

    去弹汗山找荀攸的田畴一直没回来,袁绍估计,他很可能去了凉州。

    千里之外的行在才是这场叛逃的根本原因。

    麹义就是凉州人。不出意外的话,麹义的族人已经向天子效忠,要麹义回凉州,为天子效力,是顺理成章的事。

    早知如此,就该杀了麹义。

    “主公……”逢纪冲了进来,神色惶急。

    “什么事?”袁绍心中恼怒,却还是按捺住情绪,坐直了身体,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颓废。

    “主公,易县有人传谣。”

    “什么谣言?”袁绍眉头微蹙,却没当回事。这年头,谣言太多了,像一阵风似的,有时甚至还没注意到说的是什么就过去了。

    逢纪咽了口唾沫,声音干涩。“休屠泽大捷。”

    袁绍一愣,随即笑了。“这算什么谣言?不是……”话说了一半,他突然反应过来,脸色顿时煞白。

    他是早就知道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但普通百姓不知道,甚至可以说,整个冀州知道天子休屠泽大捷的人都不多。知道消息的人更知道这个消息散布出去会有什么后果,所以默契地三缄其口,假装这件事不存在。

    逢纪说易县有人传谣,自然是这个消息散布出去了。

    虽然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这个时机显然是最不合适的时机。

    袁绍第一反应是有人故意泄密。

    “查出是谁传的了吗?”袁绍眼中杀气腾腾。

    “正在查。”逢纪苦笑。“主公,当务之急,唯有攻破易京,才能稳住形势。”

    “那麹义呢?”袁绍眼皮一抬,低声吼道:“就让他这么走了?”

    “主公,麹义再勇,不过一人。他暴得大名,正是因为击破公孙瓒。围攻易京一年有余,已经证明他名不符实,不过尔尔。若主公能攻破易京,谁还记得他?”

    袁绍眼珠转了转,有点反应过来了。

    见袁绍态度松动,逢纪趁热打铁。“易京外围已被击破,公孙瓒已是釜底游鱼,若能急攻,必能一举破之。如此,冀北可定,纵有谣言又能奈何?若是久攻不下,一旦谣言传到军中,士气涣散……”

    逢纪停住,没有再说下去。

    袁绍抚着胡须,脸色铁青,充满血丝的眼睛渐渐有了神采。

    “元图说得有理,是我糊涂了。”袁绍将手中酒杯掷于地上,大声喝道:“召集诸将,准备进攻,不死不休。”

    “喏。”亲卫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传令。

    袁绍被逢纪提醒,知道留给自己的时候不多,必须抢在天子大捷的消息传到军中之前击破公孙瓒,否则士气涣散,他再想攻也没机会了。

    他召集诸将,发布命令,并顺理成章的戒严了整个大营,尽可能延缓消息在军中传播的速度。

    田丰、沮授也知道形势严峻,支持袁绍的决定。田丰亲自出面,与冀北诸将解说当前形势,鼓舞士气,希望他们不要瞻前顾后,全力作战,击破易京。

    与此同时,袁绍又找来了郭图,要求袁谭、刘和率部参战。

    麹义叛逃,袁谭、刘和都有责任,正担心袁绍处罚他们。得知袁绍要求他们参战,如释重负,立刻表示愿意死战,以证清白。

    为了表示自己真和麹义叛逃没什么关系,刘和还主动找到了鲜于辅,请他与自己合力进攻。

    停滞了十余日的战事再次打响,十余万大军围着易京发起了潮水般的进攻,一波未停,一波又起,昼夜不休,战鼓连十几里外的易县都听得到。

    被围多时,易京早就残破不堪,公孙瓒的部下也筋疲力尽,斗志全无。加上公孙瓒为了逼迫部下死战,又下达了不准救援的命令,诸将只能自为战。面对袁绍不破城绝不罢休的猛攻,他们的心理崩溃了,有人决定放弃抵抗,投降袁绍。

    转眼之间,易京近百座高楼就只剩下中央的主楼。

    袁绍命人填平了壕沟,在射程以外建起四座将台,与袁谭、袁熙、刘和各据一面,全力进攻。

    眼看着公孙瓒授首在即,刘和、鲜于辅等人也暂时搁置了分歧,不惜代价的猛攻,希望能抢得头功,亲自砍下公孙瓒的首级,为刘虞报仇。

    但他们未能如愿。

    见大势已去,公孙瓒杀死了妻妾,举火焚烧了积累在楼中的粮食和珍宝,放声大笑,纵身跃入熊熊烈焰之中。

    刘和跪倒在血水中,失声痛哭。

    仇人就在眼前,他却未能亲手杀死他。

    袁绍也很郁闷。苦战一场,他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期望的战利品却被公孙瓒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除了几千残兵之外,他一无所得,答应诸将的悬赏从何而来,成了他必须考虑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让他头疼的问题。

    公孙瓒死了,易京被焚成平地,他和鲜于辅等人的合作基础也没了。

第553章 分道扬镳(大熊2020打赏加更)

    袁绍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现实。

    战事刚刚结束,鲜于辅就将人马撤到巨马水以北,摆出防守的阵势,并宣布在新的幽州刺史或幽州牧到任之前,幽州将由幽燕都护荀攸接管。

    幽燕都护还没有正式任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荀攸驻扎在弹汗山却是汉胡都清楚的事实。幽州接受荀攸的命令,也就意味着服从朝廷的调度。除非有朝廷的诏书,其他人不得越过巨马水,进入幽州,否则就是开战。

    袁绍还可以装聋作哑,协助他作战的乌桓人、鲜卑人却慌了。

    易京已破,公孙瓒已亡,他们留在冀州的理由已经没有了。一旦被荀攸认定为敌人,自己又被挡在巨马水以南,不得北返,家乡将沦为荀攸攻击的目标。

    不少人向袁绍请辞,剩下的也惴惴不安,极力反对袁绍与鲜于辅开战。

    袁绍很生气,却无计可施,只得罢兵,撤回易县休整。

    借着这个机会,甄尧求见田丰,请田丰向袁绍进言。甄宓得神仙托梦,需要赴北岳祭玄武之神,婚约的事还得再缓一缓。

    田丰听完,瞅了甄尧一眼。“你是听了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心慌了吧?”

    甄尧的确有些心慌。如果被袁绍知道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是他散布出去的,他必死无疑。

    他吞吞吐吐地说道:“田公明鉴,我中山甄氏……不能不小心啊。田公,你说……天子接连大捷,这大汉的天命……是不是还能延续一时?”

    田丰仔细想了想,一声轻叹,点头答应了。中山甄氏覆辙在前,难免瞻前顾后,有这样的担心也能理解。如今易京已破,冀北的局势算是稳住了,与甄氏的婚约也不急在一时。

    当初决定与甄氏联姻,本就是为了拉拢冀北豪强的权宜之计,现在已经没那么迫切了。

    他更愿意安排一个冀南的大族与袁熙联姻。

    田丰接受了甄尧的礼物,答应向袁绍进言,将婚约再推辞一段时间。不过他也提醒甄尧,袁熙已经成年,如今又成了统兵大将,想和袁熙联姻的人很多,你们甄氏错过了,可怨不得别人。

    甄尧感激不尽。

    袁绍召集谋士,商议对策。

    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战胜后的赏赐怎么办?二是继续进兵幽州,还是转战兖豫。

    审配连续发来消息。周忠正在围攻庐江,他被曹操和刘备夹击,无法前进,镇守庐江的颜良孤军奋战,如果不能救援,恐怕支撑不了太久。

    田丰慷慨陈词,建议袁绍转战兖豫。

    他的理由很简单。幽州的优势在骑兵,其他则一无是处,每年还要冀州支撑钱粮若干。既然乌桓、鲜卑的骑兵已经入列,就没有必要再与荀攸开战。不如先将战线稳定在巨马水一带,先集中兵力,解庐江之围,顺势击破袁术,全取江淮之地。

    中原富庶,拿下中原,就有足够的战利品用来赏赐将士。

    听到袁术的名字,袁绍立刻动了心。

    在他看来,天子固然是个威胁,却远在凉州,暂时还没有直接冲突。袁术却是肉里的一根刺,时刻在威胁着他,必须立刻拔掉。

    袁绍接受了田丰的建议,宣布将挥师南下。

    冀北大族很失望。一是大战之后的赏赐没了,二是袁绍南下,则冀州将成为前线,随时可能发生大战,对恢复生产极为不利。他们希望一鼓作气,夺取涿郡,将战线推到上谷、广阳境内,保证冀北的安全,再集中兵力南下。

    为了安抚冀北大族,袁绍决定大封官爵。

    沮授极力劝阻。朝廷眼下只承认袁绍是渤海太守,渤海太守是没有资格封官的,更没资格拜爵,袁绍这么做,等于公然造反,之前与朝廷的妥协也就不成立了。

    万一天子大怒,进攻冀州,如何应付?

    这一次,田丰站在了沮授的反对面。

    他信心满满的表示,凉州初安,天子却没有能力进攻冀州。当初与朝廷妥协,只是为了集中兵力,进攻公孙瓒。如今公孙瓒已亡,也就没必要妥协了,正好借这个机会试探一下天子的底气。

    退一步说,就算天子不胜其怒,下令进攻冀州,也不足为虑。

    封官赐爵,鼓舞士气,尽起冀州之兵,足以与天子一战。

    袁绍接受了田丰的建议。

    沮授很失望,却无可奈何。他知道田丰在赌博,但冀州眼下的形势,除了孤注一掷之外,的确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果然,在封了十几个将军、亭侯之后,冀北大族改变了主意,支持袁绍南下。

    易京的废墟之侧,刘和勒马独立,一动不动。

    几个亲卫站在不远处,相顾叹息。

    击破公孙瓒后,刘和不仅没有解脱,反而像失了魂似的,经常到这里来,一看就是半天,也不知道他能看出什么。

    有骑兵从远处奔来,护着一辆马车。亲卫们转头看去,很快就认出是袁谭,便放松下来。

    刘和恍若未闻,无动于衷。

    马车来到跟着,袁谭下了车,缓缓来到刘和身边,拍拍刘和的膝盖。

    “公衡,醒来。旧事已如尘烟,你该向前看了。”

    刘和缓缓转头,看向袁谭,无声一笑。“为臣不忠,为子不孝,为友不义,我还有前程可看吗?”

    “公衡,何至于此?随我南下吧。以你的能力,到了中原,必能统一部人马……”

    “你能吗?”刘和打断了袁谭,抖了抖缰绳,拨转马头。

    袁谭跟了上来,脸色有些怅然。刘和的问题刺痛了他。跟着袁绍南下,他都未必有机会独领一部,更别说刘和了。

    正因为如此,他才更需要刘和的帮助。

    刘和是东海人,在东海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如果刘和愿意跟着他南下,对他掠取徐州有帮助。

    但这只是一种设想而已,他自己也没把握。

    与冀南大族的模棱两可不同,冀北大族摆明了支持袁熙。除非他能得到兖豫大族的支持,并且在中原的战事中立下大功,否则他的嗣子之位难保。

    “公衡,我需要你的帮助。”

    “你真想我帮你吗?”

    “当然。”

    “那你留在冀北吧,别去中原。虽不敢说有功,必能无过。”

    袁谭苦笑。“你明知这不可能。”

    “那我就帮不了你了。”

    “你准备去哪儿?”

    “不知道。”刘和抬起头,看向远方。“先出塞看看,然后再做决定。”

第554章 瞻前顾后

    刘和与袁谭拱手作别,渡过易水,翻身上马,往鲜于辅的大营而去。

    袁谭站在易水南岸,看着刘和的背影消失在官道的翠柳之中,心中莫名升起萧索之意。虽是四月初夏,风中却满是寒意。

    刘和最终选择了朝廷。

    他去塞外,自然是见荀攸。不出意外的话,麹义应该也在那里。取道涿郡,通过居庸关,进入上谷,是麹义最方便的遁逃之路。在鲜于辅等人的掩护下,袁绍既无从发觉,也没法追赶。

    麹义离开袁绍是意料之事的事。他的凉州人身份让他深受排挤,而天子在凉州的大捷更加剧了他与冀州人之间不和,离开才是最好的选择。但刘和最终选择离开,却是出于对袁绍的失望。

    为了安抚冀北人,袁绍不得不大肆封官赏爵,放弃了与朝廷妥协的计划。刘和再不走,就等于背叛朝廷,依附袁绍。

    换作三年前,刘和或许会有所犹豫。

    可是现在,他完全没必要冒险。

    谁都知道,袁绍已经被冀州人裹胁,无法脱身。

    身为袁绍嫡长子,袁谭也这么认为,只是他无法像刘和一样挥手而去。

    袁谭叹了一口气,回到马车上。

    郭图坐在对面,手撑着腮,看着窗外出神。等袁谭坐下,郭图慢慢转过头,看着袁谭。“显思,我觉得你刚才应该接受刘公衡的建议。”

    袁谭一愣,抬起头,不解地看着郭图。“先生也觉得我应该留在冀北?”

    郭图点点头。“此次渡河,看似兵力充足,实则竭泽而渔。万一受挫,恐怕无力再战。冀州是根本,应该有人留守。荀公达虎视塞北,与鲜于辅合兵,冀北便是不得不守的生死线。”

    袁谭沉默不语。他知道冀北是生死线,可是他更清楚,在冀北人都支持袁熙的情况下,他就算留在冀北也没什么用。如果只是鲜于辅,他还可以一战,加上荀攸,他根本没有机会。

    “你以为到了兖豫,就能得支持?”郭图苦笑道:“在天子休屠泽大捷的形势下,还有多少人敢支持你们父子,与朝廷作对?就算有,兖豫也没什么将才可用,只能看着冀州人征战立功。”

    袁谭惊愕不已。

    他知道郭图一向自负,若无特殊原因,绝不会说出这样的丧气话。

    “先生,莫非……”

    郭图不回应袁谭的试探。“你留在冀北,就算荀公达来攻,至少也能保全你的性命。”他顿了顿,又道:“如果能说服主公留下荀休若(荀衍),那就更有把握了。”

    袁谭思索良久。“万一父亲进军顺利呢?”

    “太子监国,古之制也。”郭图笑笑。“真要是主公进军顺利,将兖豫收入囊中,兖豫人才入幕,他们也只会成为你的支持者,你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袁谭眼神闪烁,笑道:“既然如此,就依先生。”

    刘和来到鲜于辅的大营前,勒住坐骑。

    有亲卫上前通报。

    时间不长,鲜于辅大步流星地赶了出来,大声命人打开营门,走到刘和面前。“公衡,你可来了。”一边说着,一边落下泪来。

    刘和翻身下马,挽着鲜于辅的手。“鲜于兄,我……”他面色惭愧,不知道怎么说。

    鲜于辅见状,哈哈一笑,拉着刘和往里走。“公衡,既然到了这里,什么也别说了。喝酒,今天我们一醉方休,把之前的种种全部忘掉,重新开始。”

    “好,重新开始。”刘和也笑了,与鲜于辅并肩入营。

    他们赶到大帐之后不久,鲜于银、齐周等人也赶到了。又过了一会儿,阎柔也来了。他们围着刘和,有说有笑,喜形于色。

    刘和脱离了袁绍,他们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麹云天何在?”刘和问道。

    “他已经到了白山。”阎柔笑道:“荀公达很赏识他,命他掌步卒,如今也是手握数千精锐的大将。”

    “是么?”刘和又惊又喜。

    即使塞外兵民合一,可是人口较少,能有精兵数千便是举足轻重的大将。何况塞外骑兵多,步卒少,数千步卒的意义不亚于万骑。

    “荀公达希望他能与高子平(高顺)比肩。”阎柔挤挤眼睛。

    刘和恍然,伸手指指阎柔。“你这个狡猾的乌桓儿,怪不得麹云天什么都不管,连我都不通知一声就跑了,搞得我好生尴尬。”

    阎柔大笑,带着说不出的得意。

    荀攸是颍川人,但他手下的两员大将都是吕布的旧部。如今有了麹义这个凉州人,荀攸就有了平衡的余地,重用麹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麹义虽是凉州人,但他的祖先却是青州平原人,也一直以关东人自居,只是真正的关东人不认可他。荀攸重视他,他的夙愿得偿,也是一个喜事。

    麹义决定离开袁绍,投奔荀攸,就是得到了荀攸的承诺,而从中说合的人就是阎柔。

    刘和早有猜想,今天得到了阎柔的亲口确认,并不觉得奇怪。他顺势问道:“子刚,荀都护将如何待我?”

    阎柔与鲜于辅交换了一个眼神,会心而笑。

    不出他们所料,刘和虽然做出了选择,心里却还是没底,不知道朝廷将如何处置他。

    “你知道荀文若之子荀恽吗?”

    “知道,当年在洛阳的时候见过一面。”

    “他跟着轲比能去了西域。”

    刘和微怔。“去西域?”

    阎柔点点头,将荀恽的事说了一遍。他与轲比能一直有联络,轲比能起程去西域之前,给他写了一封长信,执笔人就是荀恽。得知荀恽随轲比能西行,要在西域开疆拓土,他们也很意外。

    荀彧为河东尹,在河东主持王道推行。荀攸在弹汗山,即将出任幽燕都护。荀彧的女儿荀文倩成为贵人,刚刚生下皇长子。颍川荀氏内外并重,允文允武,成为权臣已是必然。

    在这种时候,天子还能让荀恽随轲比能西行,在万里之外开疆拓土,要么是对荀氏信任极深,要么是身不由己,不得不然。

    不管是哪种原因,都可以说明一件事,与荀攸合作利大于弊,安全有基本保证。

    就算将来天子翻脸,要铲除荀氏,他还能将万里之外的荀恽赶尽杀绝?

    荀氏有后路,他们就不用太担心。

    听完阎柔的讲述,刘和终于放了心。

    身为宗室,他比阎柔等人都有优势。退一步说,就算他得不到天子的信任,也能跟着荀攸建功立业,不用担心被闲置。

第555章 掩耳盗铃

    刘和在鲜于辅的大营待了几天,随即起程赶往白山,面见荀攸。

    鲜于辅等人请示朝廷拜他为幽州刺史的上表还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他现在的官职还是征北中郎将,向幽燕都护报到也是合情合理的。

    离开之前,他告诉鲜于辅等人说,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已经在冀北传开,中山甄氏迟迟没有接受袁熙联姻的请求,情况可能有变。在依附袁绍的大族、豪强随大军南下以后,那些心存疑虑的大族、豪强很可能会派人和荀攸或者鲜于辅联络,希望他们做好准备,不要错过机会。

    鲜于辅心领神会。

    幽州物产有限,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依赖冀州的支援。在袁绍不肯调拨物资的情况下,私下与冀北大族、豪强交易就成了重要的途径。处理得好,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困境。

    刘和取道居庸关,出了塞,进入上谷,沿着沽水河谷,赶往白山。

    时值初夏,塞外刚刚春回大地,绿草如茵。泛着新绿的河谷中,随处可见放牧的羊群、牛群。骑马的牧人扬着马鞭,悠闲自得,随口哼唱着歌谣。

    刘和初时不甚在意,后来不经意间发现这些牧民哼唱的居然是乐府辞,这才上了心。休息的时候,他与几个牧人聊了几句。得知他是刘虞之子,牧人们非常客气,有问必答。

    刘和得知,牧人们唱的乐府辞是部落中的教师教的,而教师则是太守张辽派来的。他们骑着马,在各个部落之间游走,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乐府辞则是课余消遣的游戏内容。

    刘和很诧异,他很想知道这些教师又是从哪儿来的,但牧人们却说不上来。他们只知道那些教师知书达礼,应该是中原人,具体是哪儿来的,就不清楚了。

    刘和带着疑问,赶到白山。

    荀攸刚刚结束练兵。夏季到了,各部落的战士要返回部落,抓紧时间放羊牧马,不能长时间在这里训练。张辽、高顺都带着本郡人马返回,只有麹义留在白山。

    收到刘和到来的消息,麹义非常高兴,带着亲卫,赶了十几里路来迎接。

    一看到麹义的脸色,刘和就知道麹义这些天过得很开心,忍不住打趣道:“你这西凉叛徒,说好共进退的,怎么扔下我就跑了?”

    麹义笑得合不拢嘴,挤眉弄眼的说道:“我不跑,你会来吗?我来给你探路,你不谢我,怎么还埋怨我?”

    “你给我探路?”刘和又好气又好笑。“我若不来,你我只怕要在疆场对阵了。”

    “不至于,不至于。”麹义连连摇手。“荀都护说了,他的辖区在塞外,无诏不能入塞。”

    “诏书下来了?”

    “还没有,但大致的方案已经出来了。”麹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听说有些老臣一心想让袁绍入朝主政,你说袁绍会接受吗?”

    刘和眉心微蹙,沉吟了片刻,说道:“可惜了他们的一片心意,袁绍击破易京之后,已经没有后顾之忧,封了一大批官爵,就差登基称帝了,怎么可能入朝主政。云天,冀州形势已明,朝廷会下诏讨伐吗?”

    麹义很惊讶,半晌才哑然失笑。“袁绍这就叫掩耳盗铃吧?形势至此,他还想登基称帝?依我看,入朝主政大概是他所能期望的最好结果,还要看天子肯不肯答应呢。对了,你有没有亲手斩杀公孙瓒?”

    刘和一声长叹。“那狗贼自杀了,自投于火,烧成了一团灰,连骨头都分不清。”

    “这么大的火?”

    “可不是,里面积储的钱粮、珍宝全都烧了,袁绍忙了一场空,连赏赐都拿不出来,只能用官爵回报冀北大族。”

    麹义张了半天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很想嘲弄袁绍几句,可是看看刘和失落的眼神,又自觉地闭上了嘴巴。

    他与刘和相交多年,深知刘和报仇心切。如今几年辛苦,却没有亲手斩了公孙瓒的首级,这遗憾怕是要留一辈子。

    麹义引着刘和来到白山,见到了荀攸。

    刘和与荀攸是旧相识。何进为大将军时,荀攸任黄门侍郎,他任侍中,两人经常见面。不过那时候没什么交往,荀攸话不多,他却交游广阔,禀性不同。

    一别数年,荀攸已经是手握重兵的幽燕都护,他却是只有虚名的征北中郎将。

    刘和心中感慨,主动上前施礼。

    荀攸起身相迎,托着刘和的手,上下打量了一番,笑道:“刘公衡,是不是有些感慨造化弄人?”

    刘和倒也不憷,点点头。“是啊,我奉诏东归时,你已经离开了长安,赴蜀郡上任。后来听说你去了荆州,我还以为你要依附刘表呢,没想到兜兜转转,你居然又回到了朝廷。”

    荀攸笑了。“是啊,我们都一样,兜兜转转,最后又回到了朝廷,为天子效力。你是宗室,身份更胜一筹,将来成就必在我之上。”

    刘和心中一动。

    荀攸不是普通人。没有足够的把握,他不会轻易表态,而且是这样的表态。

    刘和恳切地说道:“公达,我失君父已久,心如浮萍。如今穷途来归,富贵不敢求,但求能有用武之地,不虚度此生。”

    “那你一定会如愿的。”荀攸拉着刘和入座。“天子志存高远,超出你的想象。你能走多远,只看你的能力有多大。我从弟荀恽随轲比能西行的事,你想必听阎子刚说了。他的能力,岂能与你相提并论?公衡,努力!”

    再一次听到荀恽的事,刘和还是觉得热血沸腾。天子能给荀氏这么大的空间,自然不会因为他的宗室身份猜忌他。正常情况下,乱世之中,加强宗室的力量才是最正常的选择。

    荀攸又道:“天下纷乱,宗室的表现也大有不同。刘焉、刘璋父子在前,刘表在后,都有割据之意,无人臣之礼。令尊虽居北边,心存忠义,拒袁绍不臣之举,堪称宗室楷模,不幸为公孙瓒所害,天子痛惜。此德在前,天子岂能不用你?”

    刘和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心里的担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有了荀攸这些话,就算天子个人不想用他,他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前程。荀彧、荀攸会用自己的影响力,向天子推荐他。

    而且他想不出自己有什么严重的过错,让天子不肯用他。在宗室多有不臣之心的情况下,天子应该会重用他,树立一个榜样才对。

    “多谢都护。”

    荀攸拍拍刘和的手。“去行在吧,见见天子。”

    “好。”

第556章 同病相怜

    刘和由白山西行,沿着长城,一路走到了弹汗山。

    草原上郁郁葱葱,牧人随处可见,既有鲜卑人,也有乌桓人,更多的是汉人。

    与鲜卑人、乌桓人不同,汉人不仅放牧,还种地。他们在山谷间开辟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地,种上粮食,又利用更小的土地种上蔬菜,养上鸡。

    连续吃了很多天的奶酪后,刘和难得地吃上了蔬菜,顿觉鲜美异常,连声向主人表示感谢。

    主人很得意,举起自己粗糙却完整的右手。“我可是真正的汉人。汉人不管到哪儿,都要种菜。肉奶虽好,没有菜也不行。”

    刘和大笑之余,又有些感慨。

    他的父亲刘虞两度镇抚幽州,前后在州近十年,治绩出众,名声也极好。可是他去世不过数年,如今的幽州汉胡百姓已经不怎么提起他,反倒是经常说起荀攸。

    是因为地处塞外,超出了刘虞的辖区,还是刘虞的仁德流布不远,如沙上建屋,不及荀攸的恩威并施来得深入人心?

    眼前这个面色黝黑的汉人或许便是答案。

    没有荀攸的弹汗山大捷,没有割去俘虏的右手拇指以示惩戒,鲜卑人、乌桓人便不会如此守法,汉人也不会如此安心。

    在此之前,也曾有大量的汉人出塞避乱,但他们大多沦为鲜卑人、乌桓人的奴隶,勉强求生而已,哪能像现在一样自在。

    虽然刘和不愿意承认,但他却慢慢意识到,荀攸其实是父亲刘虞和公孙瓒的结合体,一手仁治,一手威逼,缺一不可。

    十余日后,刘和赶到平城,与臧洪见面。

    两人都是徐州人,都曾在袁绍麾下听令,如今又都离开了袁绍,相逢于北疆,自有惺惺相惜之意。臧洪在白登山上置酒,为刘和接风。

    两人喝着酒,指着山川形势,分析当前汉高祖被匈奴人围住时的窘境,再想想如今的雁门已是大汉边郡,匈奴人却不见踪影。再过几十年,或许连鲜卑人都会消失,顿有沧海桑田之感。

    “公衡,你猜天下还有几年能太平?”臧洪突然说道。

    刘和无奈地笑笑。“你是想为张孟卓兄弟报仇吗?那恐怕要和我一样失望了。”

    “为何这么说?”

    “北方未定,袁绍就迫不及待的南下,你觉得他还有机会再回冀州吗?观荀都护之意,他对入塞也没什么兴趣,一心谋划的是平定东部鲜卑,再挥师东进,平定辽东,征讨三韩。”

    臧洪眉心微蹙,攥着手里的酒杯,脸色阴晴不定。

    “不过你也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刘和又道:“袁绍虽然南下,袁谭却留在了冀北。你还有机会击败袁谭,甚至逼降袁谭,让袁绍也尝尝欲救而不能的痛苦。”

    臧洪目光一转。“你和袁谭也算是朋友,现在就这么恨他吗?”

    “我不恨袁谭,甚至不恨袁绍。”刘和淡淡地说道:“我只是对他们很失望而已。”

    他顿了顿,又道:“当然,我对自己更失望。”说完,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臧洪看着刘和,几次欲言又止,最后化作一声叹息。

    “可以走了。”一个执戟的士卒大声叫道:“快点,快点,别挡着路。”

    “快走,快走。”夏侯兰也奔了回来,连声招呼道。

    马车起动,摇晃了一下,甄宓连忙伸手抓住车壁,稳住身体。坐在对面的夏侯兰妻子张氏也有些紧张,生怕马车翻了,一手抓住车壁,一手捂着隆起的肚子。

    甄宓见状,换到张氏身边,帮她稳住身体。

    “多谢妹妹。”张氏松了一口气,抿嘴笑道:“向西的人真多,不只是我们呢。”

    甄宓看了一眼车窗外,心有同感。在中山境内的时候还没感觉到,等到了常山,尤其是到了井陉,才发现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而且大部分是拖儿带女,举家搬迁。在这些普通百姓之中,流传着一句话,只要到了并州,到了关中,就能分到土地,就能安居乐业。

    是真是假,没人知道,但行人越来越多却是肉眼可见的事实。

    “到了晋阳,你还要去北岳么?”张氏说道。与甄宓同行一路,她非常喜欢这个才十五岁的小姑娘,很想和她继续做伴。

    “要去的。”甄宓说道。

    她离开中山的理由是去北岳祭玄武,但并非谎言。她的确觉得有必要去祭一祭玄武。虽说相者刘良说她的命贵不可言,但她却觉得自己有些不祥。三岁丧父,又接连丧了长兄、次兄,如今只剩下三兄甄尧,勉强支撑门户。她想去祭祭玄武,为兄长,为甄家,也为未来的夫君祈福。

    “妹妹是个有气度的人,本不需我饶舌。”张氏提醒道:“不过我还是要多一句嘴。妹妹今年十五了,这一来一去,怕是要大半年。若是路上耽搁了,只怕会年龄大了,会影响婚事。”

    甄宓笑笑。“多谢姊姊提醒,我会留心的,尽量不耽误时间,祭了玄武便回。若是赶得快,说不定还能追上你们。”

    “那最好了。”见甄宓态度坚决,张氏没有再劝。

    夏侯兰的声音在外面响起。“甄家妹妹,我刚刚听说,有一支商队正要北行,沿途会有军队保护,你要不要同行?”

    “商队?”甄宓又惊又喜。

    “是的,从益州来的商队,贩的是茶和丝帛,要一路赶到弹汗山。他们有司空府出具的路传,路上可以在驿舍住宿,比较安全。”

    “那太好了,能否请兄长与他们商议,带上我?”

    “放心吧。”夏侯兰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张氏拍拍甄宓的小手,示意她不要着急,眉宇眼透着几分得意。

    夏侯兰身上有赵云的亲笔信,方便不少。进入太原之后,他们就凭着这封信得到了优待。虽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赵云是谁,但只要夏侯兰说赵云是天子身边的将士,几乎每个将士都会肃然起敬,连说话的语气都客气了许多。

    为了避免引人注意,不到万不得已,夏侯兰都不愿意拿出这封信。

    没过一会儿,夏侯兰又赶了回来。他已经与那只益州来的商队谈好,请他们带着甄宓同行。得知夏侯兰是天子身边将领的同乡,他们甚至愿意提供沿途的食宿。

    甄宓喜出望外,与夏侯兰夫妇拱手作别。

第557章 今非昔比

    到达晋阳后,夏侯兰并没有继续前行。

    一路走来,他的妻子张氏身体疲惫,不能再胜任长途跋涉,决定在晋阳住下,休息一顿时间再走。

    晋阳城很热闹,人来人往,客栈也很紧张,人满为患。夏侯兰想找一个安静些的客栈,结果找了几家,别说安静的,连不安静的都找不到,到处是操着各地口音的人,其中又以商人为主。

    正当夏侯兰无奈时,他遇到了郝昭。

    郝昭返乡探亲,顺便在太原物色人才,加入禁军。他当初投军时便和赵云一道,入职后为散骑侍郎,又在赵云麾下,与赵云关系极好。此次返乡,受赵云之托,关照从常山来的人,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夏侯兰。

    找到夏侯兰,郝昭非常热情,邀夏侯兰到他家里小住。

    郝家在太原算不上大户,却也小有资产,安排夏侯兰一家绰绰有余。见夏侯兰的夫人有孕在身,郝昭建议夏侯兰去河东。河东不仅生活安定,物资丰富,而且有很多医术很高明的的女医。不论是看病还是接生,水平都很高。

    夏侯兰很诧异,为什么河东的女医水平这么高?

    郝昭解释说,河东女医水平高有几个原因:一是荀彧治河东,以恢复人口为重任,所以特别注意女子的身体;二是河东有不少关东籍的女子,大部分都是当年被西凉军掳走的,多年的苦难,留下了不少病患,需要冶疗。这些人大多识文断字,有些人还拥有不小的产业,有足够的财力请好的女医。

    最重要的一点是,天子重视医学,不仅将医匠改称为医师、医士,还以太医署为中心,大力培养医师、医士。很多人只知道贾诩登堂开讲,传授兵法,却不知道吉真、华佗早就培养了大量的医生。

    河东水平最高的几个女医就是从太医署出来的。

    听了郝昭的解释,夏侯兰大开眼界,带着妻子赶往河东。

    进入太原,夏侯兰已经觉得与冀州大有不同。到了河东,夏侯兰才发现太原与河东相比,又大有不如。河东境内不仅人口更多,土地更平整,视野更开阔,民心士气也大有不同。

    河东很少看到大富之家的宅院,但也基本看不到贫寒破屋。沿途所见,大多是新建的草房,偶尔还能看到几间砖屋。房前屋后都栽着桑树,开辟了菜圃,养了鸡鸭,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值初夏之末,仲夏之初,家家户户都在养蚕,随处可见摘桑的人。他们一边摘着桑叶,一边讨论着今年的丝价又会涨多少,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夏侯兰问郝昭,今年的丝价一定会涨吗?

    郝昭不假思索,一定会涨,而且会涨很多,翻倍都有可能。西部鲜卑被打残之后,西域的商人闻风而至。为了能得到足够的货源,他们甚至愿意先付钱。

    夏侯兰为之咂舌。

    郝昭又道,你觉得奇怪,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些丝帛卖到西域之后的利润是多少。你更不知道,万里之外的罗马人有多么喜欢大汉的丝帛。哪怕是已经损坏的丝帛,他们也舍不得扔了,要将丝线拆下来,重新缝在衣服上。即使是贵族也不例外。

    夏侯兰目瞪口呆,觉得自己在听志怪故事,不像是人间。

    到达安邑之后,郝昭带着夏侯兰来到了文秀书坊。

    文秀书坊有最好的女医,也有郝昭要带回行在的新书,尤其是蔡琰刚刚整理完毕的战纪。这些书不仅要分发给军中将领,更是兵学院的新学员要用的教材。因为有保密要求,必须有军队沿途保护,郝昭就承担了这个任务。

    唐夫人亲自与郝昭交接。

    得知夏侯兰是赵云的同乡,唐夫人热情地接待了夏侯兰,欢迎夏侯兰的妻子张氏在书坊住一段时间,直到生产之后。夏侯兰可以放心的跟着郝昭赶往行在。兵学院的第二期招生正在进行,夏侯兰赶得快的话,说不定还有机会参加学习。

    听到这个消息,夏侯兰心动不已,张氏也不希望夏侯兰错过这样的机会,欣然接受了唐夫人的建议。在文秀书坊住了两天,张氏对这里的气氛非常满意,甚至有求一份工作,在这里常住的想法。

    在等待唐夫人印书的间隙,郝昭带着夏侯兰忙里偷闲,去了一趟箕关。

    赵云有话要带给关羽。

    箕关形势很紧张。夏侯兰到达的时候,关羽正在练兵。

    他挑选了五十名身材高大的将士,披重甲,持长刀,作为自己的亲卫,为即将开始的大战做准备。

    上次驰援河内,阵斩文丑后,关羽接替徐晃,成了箕关都尉,手下有步骑二千。按制度,他可以拥有亲卫步骑二百人。但他不缺战马,却缺重甲,竭尽财力,也只够装备五十名重甲长刀骑兵。

    这样的人也不好选。长刀的威力大,要求也高。即使是这五十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关羽的要求。每次训练,关羽都不是很满意,觉得这些人不够努力,不肯下苦功训练。

    看到郝昭,关羽顿时眼睛一亮,身高九尺的郝昭简直是最理想的重甲长刀手。

    可是一听郝昭的身份,他眼中的亮光瞬间就熄了。天子身边的散骑侍郎,前途无量,怎么可能到他这儿来做一个重甲长刀手。

    但郝昭却对重甲长刀手非常感兴趣。他向关羽详细打听了装备、战法,准备回去向天子汇报。

    听说郝昭要向天子汇报,关羽连忙表示,这种战法最初的创意是徐晃提出的,不是他本人。请郝昭届时一定要提及徐晃,不要乱了先后。

    对关羽的耿直,郝昭非常欣赏,夏侯兰也很意外。他听过关羽的名字,只知道这个人不好相处,却没想到关羽是这样的人。

    郝昭随即向关羽转达了赵云的意思。

    山东大战在即,身在徐州的刘备很可能会成为袁绍攻击的首要目标。考虑到刘备的实力有限,以及徐州的战略地位,天子有可能安排徐晃、关羽增援,希望他们能提前做好准备,随时出击。

    徐州离得太远,消息滞后严重,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及时反应。

    关羽听完,反问了一句:“天子不准备大举东出?”

    郝昭表示不清楚天子有什么计划。这是纯粹的私事,不是公务,甚至不是赵云的命令,只是赵云的私人委托。

    关羽一头雾水,却没有再说什么。

    既然不是公事,赵云能让人给他传话已经是不容易。问得太多,会让赵云难做,以后干脆不给他消息了。

    关羽送走了郝昭和夏侯兰,反复考虑了很久后,给刘备写了一封亲笔信,希望刘备能保持联络畅通。一旦有事,立刻派人联络。

    他现在是箕关都尉,不能轻易离开箕关,否则他就带着亲卫赶去徐州助阵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2718/ 第一时间欣赏汉道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庄不周所写的《汉道天下》为转载作品,汉道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汉道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汉道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汉道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汉道天下介绍:
独尊儒术,禅让闹剧一再上演。
养士百年,党锢之祸接踵而至。
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年轻的汉文化在十字路口彷徨。
——
匡扶大汉,少年意气如龙。
道行天下,气吞万里如虎!
我是汉献帝,我不是亡国之君!汉道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汉道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汉道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