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军神TXT下载三国军神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军神全文阅读

作者:冰雪尘     三国军神txt下载     三国军神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九十四章 关平

    闲暇时光总是如此稀少,哪怕心中万分不舍,文昭还是让刘备、张飞回去了。至于关羽,却准备跟随文昭的船队一起,顺道回乡省亲。

    临走之前,文昭执陈群之手,恳切的说道:“伯父仙去,弟知兄长心中悲痛。然则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关中尚有许许多多需要仰仗兄长的地方。”

    “兄长若心绪稍有平息,还望能够助弟一臂之力。”

    陈群说道:“承蒙主公器重,群敢不效死力?只是某如今心中大乱,无法帮助主公处理政务,还望主公见谅。”

    “待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群自会赶回蒲坂,助主公一臂之力。”

    两人耳语许久,这才洒泪而别。甘宁用战船载着文昭等人,沿着黄河一路往西行驶。

    战船逆流而上的速度,自然比顺流而下要慢上许多,耗费的时间足足比前往阳武之时多了一倍。

    眼看距离蒲坂只剩下一日路程,文昭忽然向关羽问道:“云长,我只知道你乃河东郡人氏,祖籍究竟是哪个县城呢?”

    其实对于关羽的家乡,文昭早就知道,乃是河东解良人。

    然而当文昭占据关中,定都蒲坂以后,才发现河东郡根本没有解良这个县城。按照以往的郡县分布,蒲坂也归河东郡管辖。

    都城既然就定在河东郡,文昭对于河东郡的县城自然是耳熟能详。他打听了许久,也没打听到解良这个地方。

    于是乎,陈旭对于历史上赫赫有名关羽的祖籍,就有些迷糊了。

    关羽答道:“某乃河东解县人氏,距离都城蒲坂也并不太远。”

    文昭低头喃喃自语:“解县么?”

    解良这个地方河东郡没有,却实实在在有解县。

    而且关羽亲口承认自己乃是解县人氏,看来后世的记载还是哪里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后来解县改名改成了解良。

    然而这些,却不是文昭需要关心的了。

    解县距离蒲坂也只有一日路程,船队到达蒲坂以后,文昭就想要随同关羽一起,前往解县探望关羽的妻儿。

    却不想被关羽拒绝了,他开口说道:“大将军公务繁忙,日理万机,又岂能因为关某一人之私事,而劳烦大将军?”

    文昭见关羽态度甚为坚决,当即说道:“既然如此,我就让公明随云长一同过去吧。”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陈旭之所以如此,也想要让关羽风风光光的回到家乡,这样也好让他的乡邻,知道关羽已经出人头地了。

    纵然知道关羽抛弃刘备的可能性很小,文昭仍旧尽量结恩义于他。

    徐晃亦是河东郡人氏,为人又正派、勇武,与关羽的交情更是非同一般。关羽既然拒绝自己陪他前去家乡,文昭这才退而求其次,想让徐晃陪同关羽前往。

    陈旭的心思,关羽自然是洞若观火。其实他的心中,对于这个出身贫寒,却能打下诺大基业的男人,亦是感到衷心的敬佩。

    文昭不遗余力结恩义于他,拉拢自己的心思,关羽自然也非常明白。

    然而,哪怕关羽心中非常感动,他仍旧保留着自己的坚持。自从在涿郡认刘备为主的哪一个,也就注定了他的一生,都不会再转投他人。

    关羽是个极度骄傲的人,他从来不想欠别人的人情,故此毫不犹豫再次拒绝了文昭的建议,执意一人回到家乡。

    诚然,若是有陈旭,或者是徐晃这个关中大将陪他一同回乡,的确是个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然而,骄傲的关羽既不愿意欠他人情,又不愿意借助他人的威势,回到乡中耀武扬威。故此,他最终只向文昭借了一匹战马,就往家中赶去。

    直到关羽骑马离开以后,文昭才忍不住叹道:“如此忠义、勇猛的将领,可惜不能为我所用啊。”

    陈宫却是说道:“文昭既然想要招揽此人,何不以高官厚禄诱之?”

    在众人面前,陈宫自然不会直呼文昭表字,然而私底下,陈旭却是极力要求陈宫如此称呼。

    不仅是陈宫,陈群、陈静、陈虎、陈青,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亦是称呼文昭‘主公’。然而私底下,却不会如此。

    陈旭望着那个渐行渐远的背影,叹息着说道:“若此人能因为高官厚禄改变初衷,也就不是关羽了,更不值得我如此极力拉拢。”

    关羽的魅力,不仅在于他那一身鲜有人敌的勇武,更重要是他对于刘备的忠诚。转换旗帜的关羽,也就不是人们所喜爱的那个武圣了。

    文昭对于这点知道的非常清楚,然而出于对关羽的喜爱,以及早已形成了结恩义与人的习惯,才让他很自然就做出了这些事情。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大家都回去吧。”

    官道之上,关羽骑在一匹战马之上,心急火燎的望家中赶去。

    十八年,整整过了十八年了,关羽终于再次踏上了回家的道路。自从十八年前杀了当地豪强,他就丢下了妻子胡氏,以及尚且不满两岁的幼子,开始亡命天涯。

    直到三年以后黄巾起义爆发,关羽才得以光明正大的跟随刘备南征北战。

    关羽虽然很早以前,就可以将自己的妻儿接过去。然而他也知道,如今正值乱世,主公刘备尚且没有稳定的地盘。

    乱世之中,关羽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大刀,纵横于千军万马之中。然而若是带上妻儿,待兵败之后,他们想要逃脱反而会变得非常困难。

    正是考虑到这些,关羽虽然以前给家里通过书信,却始终没有回家探望过妻小,也没有将他们接过去。

    “驾!”关羽奋力用马鞭抽打了一下战马的臀部,暗暗想到,“阿平已经虚岁二十,快要及冠了吧?没有我教导他武艺,也不知道阿平能不能继承我的衣钵?”

    并非演义中记载的那样,乃是关羽养子。事实上,关平乃是关羽正宗的长子。

    解县的一个小村落之内,关平光着上身,正挥汗如雨的锻炼着武艺。

    胡氏看着已经渐渐长大的儿子,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忽然之间,他想到了消失了将近二十年的丈夫,脸上顿时露出了黯然的神色。

    关羽虽然托人给家里送过书信,然而现在天下各地战乱不休,消息传递极其困难,其实胡氏根本没有收到一封书信。

    现在关羽尚且没有什么名声,一直蜗居在家乡的胡氏,自然不可能知晓自己丈夫的消息。

    摸了摸自己有些干燥的头发,胡氏将其中的一根白发拔了下来,疼得她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些年来,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的确非常不容易。特别是文昭入关以前,河东郡更是战乱不休,母子两人生活极其艰苦。

    直到文昭入关以后,颁布了一系列利民的政策,家中的生活才好上了许多。而且随着关平的越来越大,他也渐渐成为这个家庭的顶梁柱了。

    “嗬!”

    只见关平怒吼一声,手中的大刀上下翻飞,将一个非常粗的树木砍成均匀的八份。

    胡氏见状,急忙上前说道:“你这孩子,怎么又用大刀砍柴?假如把刀砍坏了,上哪里再买一把过来?”

    家里的生活条件本来就不好,若不是官府对待百姓不错,使得胡氏这些年攒了一些钱财,恐怕还买不起这柄大刀。

    她也是看自家孩儿非常喜欢练武,这才忍疼花费大价钱,买下了这么一口刀。

    胡氏不懂武艺,自然不晓得关平一瞬间用大刀,将树木砍成均匀的八份,到底有多难。她只是担忧,那柄昂贵的大刀会被砍坏。

    望着散落在地的柴火,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神色。待听见自己母亲的训斥以后,他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阿母,下次我一定不会这样了。”

    听到儿子的保证,胡氏脸色这才好看了许多。她拿起了一个毛巾,将其递给关平,说道:“擦擦汗吧。”

    抹掉了身上的汗珠,穿上衣服以后,才对胡氏郑重的说道:“阿母,明年我就及冠了,却也没有家中长辈为我取表字。”

    “我听说平民子弟能够考入太学,就会有学院里的先生们,为我们取表字。”

    “如今我也长大了,待太学再次招生的时候,我想去报考太学军事分院。不知阿母以为,此事可不可行?”

    胡氏神情一怔,说道:“咱家又没什么关系,你能考进去么?”

    却是拍了拍自己的胸膛,说道:“主公创办的太学,只要有本事的人都能报考,根本不分什么贫富贵贱。而且我还听说,那些世家子弟报考军事分院,还比平民更加困难呢。”

    胡氏闻言,这才说道:“反正蒲坂距离这里也不远,你到时候真想去试试,倒也无妨。”

    脸上喜色更浓,说道:“阿母,我一定要考进太学军事分院,为主公征战四方,博出一个好的前程!”

    “你不能为大将军效命,要随我前往豫州才行。”

    就在此时,一道浑厚的声音响起,只见关羽牵着战马,不知何时已将来到了门口。

    见此人不敲门就闯了进来,当即勃然大怒。他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厉声喝道:“汝乃何人,为何擅闯某家庭院?”

第四百九十五章 父与子

    关平饱含敌意的望着这个陌生大汉,却没有注意到一旁的胡氏,早已呆立当场。

    胡氏认出了自己失散十八年的丈夫,正要开口呼喊,却被关羽以眼神制止住了。他也想要试试,自己这个儿子的武力究竟如何。

    关羽丹凤眼一眯,征战沙场积累的杀气,就不可抑制的散发了出来,猛烈朝关平压了过去。

    不仅如此,他还爆发出了属于顶级武将特有的‘势’,也都毫不留情的压向关平。

    哪怕是在六月天里,关平仍旧感觉到身上一阵冰寒,就连呼吸都有些困难。

    一方面,他感觉浑身寒冷;另一方面,在庞大的压力下,汗水又忍不住流了下来。没过多久,关平衣服就已经被完全汗湿。

    胡氏有些担忧的看着面色苍白的儿子,却仍旧没有说话。她知道,自己丈夫只想试一试儿子,下手一定会有所分寸。

    望着在自己气势笼罩之下,有些动弹不了的关平,关羽心中忽然产生了一丝失望与愧疚。

    失望的是,关平连自己的气势都抵挡不住,武力自然不会强到哪里。

    愧疚的是,若是自己能够从小待在孩子身旁,对他进行悉心教导,恐怕关平在武学上面的成就,也会高上许多。

    就在关羽认为自家儿子快要支撑不住,准备收回气势与杀意之时,忽然听到了关平的大声咆哮。

    “杀!”

    脖子上青筋暴起的关平,终于克服了关羽强大的‘势’,暴喝一声杀向关羽。

    关平知道,面对眼前这个如同山岳一般沉重的陌生男子,他出手的机会只有一次。只有趁着对方以为自己毫无反抗力,而后暴起攻击,才有那么一丁点的胜算。

    这一刀,蕴含了关平对于武道的领悟,以及这些年上山与猛兽厮杀的经验。

    面对如此强敌,他根本没有留手,也不敢留手,只能奋力一搏。因为他知道,哪怕自己拼尽全力,也不见得能够伤得了眼前这人。

    若是换成一个实力弱些的对手,哪怕对方明目壮胆的闯进庭院抢劫,关平亦会刀下留人。

    毕竟,关中有着属于自己的律法,纵然对方是盗贼,也最好不要伤了性命。因为如今正逢乱世,人口是一个非常稀缺的资源。

    即使乱世用重典,然而官府对于那些作奸犯科之辈,也尽量将他们流放、充军,让这些人发挥余热,而不会随意取人性命。

    面临盗匪,将其活捉与将其杀死,能够在官府领的赏钱亦是相差甚多。

    当然,对于那些罪大恶极之辈,关中律法亦是十分残酷。似凌迟处死,五马分尸这样在后世不可想象的刑罚,文昭仍旧没有废除。

    不是他残暴,而是这个时代就需要如此。文昭对于境内百姓的政策,已经非常之好了,只要百姓们辛勤劳作,就能够幸福的生活着。

    对于那些肆意破坏境内安定,对附近百姓造成巨大伤害之人,关中的律法从来不会留情。

    这些年来,由程昱这个偏重法家的谋士牵头,文昭境内的律法也越来越完善。及至后来,文昭还借鉴了秦国的律法,以及后世的制度,使得关中律法更加无懈可击。

    若非经过连年战乱,关中豪强、大族十不存一,恐怕文昭想要推行新的律法,也将会受到极大的阻挠。

    好在这是乱世,而且文昭制定的律法,远远没有秦国律法那么严酷。只不过乱世用重典,较之以往大汉相对宽厚的律法,如今关中的律法就稍微显得有些严苛。

    然而,哪怕是历史上诸葛亮执掌蜀国,也奉行的是相同政策,通过‘严刑峻法’定蜀。

    关中律法,由程昱、文昭等人牵头,再加上陈群后来结合了儒家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如今基本已经有了大致的框架。

    然而定一国之律法,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其中仍旧有许多地方,需要不停进行完善。

    在关羽强大的压力下,关平终于爆发出了超乎平常的实力。他并不是暴虐之人,然而眼前这个大汉不仅擅闯民宅,浑身上下还爆发出了强烈的杀气。

    纵然大汉现在尚未动手,关平尚且不知道此人到底想要干嘛,他也只能把握住机会奋力一搏。因为他知道,若此人果真心怀恶意,他们母子两人,很难有幸免的道理。

    关羽微微眯起来的丹凤眼,终于猛然睁开了,眼中露出了微不可查的赞赏之色。

    他纵横沙场十几年,手中不知沾满了多少鲜血,早已将杀气融入了自己的‘势’之中。

    对于关平这种,没有经过战场厮杀的毛头小子而言,这种‘势’完全是一种极为恐怖的存在。在这种‘势’的笼罩下,一般人根本难以发挥自己全部的实力。

    关平能够突破自身极限,奋力开始反击,由此可见他的不凡。

    “铛!”

    关羽终于动了,他手中的大刀微微一震,就挡住了关平的武器。而后大刀抖动,关平只感觉一股大力传来,终于握不住自己的武器,将手中的大刀扔在了地上。

    “连自己的武器都拿不住,日后如何能够上战场?”

    关羽睥睨着一脸不可思议的关平,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教训道。

    当然,他心中对于没有经过自己教导的儿子,就能有如此反应,却也颇为欢喜。

    别看关平连关羽的一刀都没有接住,这并不代表关平太弱,而是关羽太强了。如今的关羽已经三十八岁,正是一个武将身体达到巅峰的时期。

    纵然此时与吕布单打独斗,关羽也不见得会落入下风。毕竟,关羽已经达到巅峰,吕布却渐渐老去,失去了年轻时候的锐气。

    历史上的这个时候,吕布早已身死白门楼。现在纵然因为文昭改变了历史的缘故,他也慢慢从人生的巅峰跌落了下去。

    这个乱世的未来,必将属于一群年轻的猛将们。

    更何况,使用重型武器的关羽,他的攻击更注重‘势’。在战场上的关羽,有着一种无可匹敌的气势,一种强大到不可估量的爆发力。

    哪怕那些一流武将,若是心中小觑关羽,不小心之下,很有可能连关羽的一刀都接不住。

    关平既不是天赋异禀,也没有名师指导,想要接住关羽的一招,的确有着非常大的难度。

    也许在关羽看来,儿子挡不住自己的一招,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对于年轻气盛的关平而言,这种打击不可谓不大。

    关平虽然不似关羽那般天赋异禀,却也传承了关羽的优良基因,自身根基极其不错。再加上这些年来他一直刻苦练武,可以说是打遍十里八乡无敌手。

    在同龄人们的眼中,关平更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被众人奉承多了,他有时会也会有种飘飘然的感觉。

    然而关羽的那一刀,却让他霍然惊醒,知道了感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若不是眼前这个大汉心中没有杀意,方才一刀就可以取了自己的性命,而不仅仅是打掉武器了。

    听着大汉的话,关平眼神复杂的看着关羽。

    纵然知道自己不是眼前大汉的对手,纵然知道他没有恶意,关平还是下意识的挡在了自己母亲前面。

    “阿平,阿平,这人就是你阿翁啊。”

    却不想,胡氏早就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看到关羽打掉儿子的大刀以后,当即忍不住喜极而泣。

    “什,什么?”

    从有记忆开始,同龄的玩伴都有自己的父亲,唯独关平只有一个母亲相依为命。

    他也听闻过自己父亲为乡人出气,怒杀当地豪强、恶霸的壮举。

    然而在母子两人生活最艰苦的时候,在这将近二十年的岁月之中,这个被母亲所崇拜的父亲,却一直杳无音讯。

    每当关平想到这里,心中多少有些怨念。

    可是当关平得知,这个一招击败自己,如同天神般不可超越的男人,就是自己父亲的时候,少年心中忽然产生了极其强烈的骄傲。

    败给自己的父亲,没有什么丢人的,这并不是为失败寻找借口,而是一件事实。

    胡氏看着儿子呆立当场,急忙拉着他说道:“还不快叫阿翁?”

    关平回过神来,这才有些别扭的说道:“阿,阿翁。”

    关氏虽然不是什么名门大户,然而自关羽的祖父关审开始,就‘冲穆好道’,常以《易经》、《春秋》训其子。

    关羽的父亲关毅,更是一个纯孝之人。他的父亲关审去世以后,关毅就在墓上结庐一直丧三年。

    由此可见,关羽的忠义并非无中生有,与他们关家的教育以及传统有很大关系。

    关平虽然没有接受过关羽的教导,然而胡氏却是一个非常贤惠的母亲,她嫁给关羽之后,亦是收到了公公以及丈夫的影响。

    因此,胡氏对于自己儿子品德的教导,丝毫未曾落下。

    哪怕关平未曾见过自己的父亲,而且以往生活艰难的时候,心中也有过怨言。然而,当关羽活生生站在他面前的时候,关平仍旧感到心绪激荡不已。

    “阿,阿翁!”

    关羽听到了关平的声音,脸上露出了微笑,心中亦是感受到了极大的满足。

    (求推荐票,这个对作者而言很重要,还不要钱,兄弟们帮忙投一下。)

第四百九十六章 家宴

    关羽亡命天涯几年,又跟随刘备漂泊十几年,一直是孤身一人。也许正是从刘备、张飞身上感受到了亲情,关羽才会对刘备这个兄长至死不渝。

    如今见到自己的妻子,以及长成了男子汉的儿子,哪怕是关羽自己,也感到了心绪激荡不已。

    “哈哈,好,不愧是我关羽的儿子!”

    看着仪表堂堂的关平,关羽心中高兴不已,上前拍了拍关平的肩膀,大声笑了起来。

    胡氏望着关羽父子两人,眼中泛出了幸福的泪花。她孤身一人,在丈夫杳无音讯的情况下,十八年来仍旧坚持没有改嫁,还把儿子拉扯大。

    其中付出的艰辛,别人又岂会知道?

    特别是董卓乱政,李傕、郭汜占据关中的时候,更是天下大乱。她们孤儿寡母,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苦苦挣扎。有好多次,两人都险些性命不保。

    及至后来,天下饥荒四起,粮食贵如黄金,母子两人也经常忍饥挨饿。

    好在那个时候,关平也已经慢慢长大,他凭借自己远超常人的勇武,经常上山打回来一些猎物,这才维持了母子两人的生活。

    饶是如此,面对盗匪四起的乱世,他们生活仍旧极其艰难。

    等到陈旭入主关中以后,开始分发粮食,剿灭、招安山贼流寇,才使得解县慢慢恢复了良好的治安。

    关家祖上留下来的田地并不多,文昭不但分发田地给无家可归、没有田地的百姓。就连像关家这样,家中田产极少的农户,也会分发田地给他们,让他们能够养活自己。

    故此,待饥荒过去以后,母子两人的生活才渐渐好转起来。

    然而,母子两人能够在挣扎到如今,其中经历过多少苦楚,却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关羽转过头去,看着泪流满面,已经有了不少白发的胡氏,一阵浓烈的愧疚之情涌上心来。

    胡氏嫁给他的时候只有十三岁,第二年就为关羽生下了关平。关羽杀人亡命的时候,胡氏还是一个稚嫩的小丫头。

    然而这么多年下来,曾经那个青涩、对关羽百依百顺的女子,已经看起来有些苍老。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使人间见白发。

    说的粗俗一点:岁月就好像一把杀猪刀,紫了葡萄,软了香蕉。那个曾经青涩、美丽的小姑娘,也变成了一个中年妇人。

    “这些年,真是苦了你。”

    面对自己这个结发妻子,关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才好。他憋了半天,也只是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胡氏抹了一把眼泪,抽了抽鼻子,脸上绽放出惊心动魄的笑容,说道:“你能回来,再怎么苦也值得。”

    胡氏与关平没有询问关羽这些年,在外面混的怎么样。他们只是非常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温暖。

    为了迎接回家而来的顶梁柱,胡氏出去又是买鱼,又是买肉,张罗着好吃的为关羽接风洗尘。至于关平,却在接受自己父亲最严厉的教导。

    “虽然俗话说:与人拼杀,当用力七分,留力三分。然而我们使用的乃是大刀,是一件重型武器。”

    “以大刀对敌,讲究劈、砍、削、撩。其中劈与砍,才是用刀的基本招式。使用大刀,面对敌人就要讲究一往无前地气势,一刀劈出,有来无回,有死无生。”

    “只有这样,战场之上才能无往而不利。”

    “若是倾尽全力三刀尚且不能决胜负,再留下三分力气与敌周旋尚且不迟。”

    以前没有机会,现在与自己的儿子相聚,关羽自然要将自己的武学理念教给关平。关羽不仅对自己要求很高,对于自己儿子的要求,亦是非常严格。

    作为一个华夏的古典父亲,他深信‘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哪怕对于这个十几年未见的儿子非常愧疚,若是关平在练武之时稍有懈怠,也会遭受关羽的斥责。

    庭院之内,两人一个教导一个学习,丝毫没有注意到时间已经在缓缓流逝。

    “饭好了,你们两个去洗把脸,快来吃饭吧。”

    直到胡氏声音响起来的时候,父子两人才停止了动作,关羽看着满头大汗的关平,说道:“快去好好洗洗吧。”

    关平应了一声,就去打了盆水端到关羽身旁,说道:“阿翁,你先洗。”

    见儿子如此孝顺,关羽心中亦是极其高兴。他也没有矫情,直接接过毛巾好好洗了把脸。

    如今正是六月份,此时可没有后世的阳历,月份都是按照农历来算。六月的天气,已经十分炎热,关羽洗了一把脸,才感觉身上舒爽了许多。

    一家虽然只有三个人,今日胡氏却备下了极其丰盛的宴席。不仅如此,她还拿出了一些钱财,前去打了一些好酒。

    胡氏夹起了一个鸡腿,将它放在了关羽的碗中,说道:“这些年君在外面受苦了,多次吃点肉。”

    关羽心中有些感动,也为胡氏夹起了一块鱼,说道:“我记得你以前最喜欢吃鱼了,多吃一点吧。”

    又有谁想得到,一个威震华夏,名扬后世的绝世武将,也有如此温柔的一面?

    胡氏见关羽仍旧记得自己喜欢吃鱼,心中顿时感到了极大的满足。她又将另外一个鸡腿夹给了关平,说道:“阿平,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也要多吃点肉呢。”

    一顿饭就在众人的谦让之中,在这个温暖而幸福的氛围之下,缓缓过去。

    吃过饭以后,胡氏就忙着收拾碗筷,关羽却是对儿子说道:“阿平,虽然你的武艺尚且不算什么,然而只要跟在我身旁历练一段时间,早晚必成大器。”

    关平闻言,有些好奇地问道:“今日我感觉阿翁的刀法之中充满了杀气,这些年阿翁莫非杀了很多人?”

    关羽捋了捋自己的胡须,有些自傲的说道:“自黄巾起义起来,某当即追随兄长一同南征北战。十几年以来,死在某手中的敌人,不计其数。”

    关平急忙问道:“阿翁兄长乃是何人?”

    说起自家兄长,关羽脸上顿时露出了尊敬之色,道:“兄长乃中山靖王之后,姓刘名备,表字玄德,是个地地道道的汉室宗亲。兄长今担任豫州牧的职位,手下兵马数万。”

    “当年吾跟随兄长起事,兄长虽然名义上乃是某家主公,却待我如兄弟。”

    “阿平更有一位三叔,有着万夫莫挡之勇,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

    “当初大将军与袁术交战,有人在战阵之中辱骂三弟。三弟大怒,单人独骑冲击几十万的袁军大阵,一路横冲直撞勇不可当,将那些辱骂他的袁军将领全部斩杀!”

    听到了‘大将军’三个字,关平当即兴奋问道:“阿翁,莫非刘豫州乃是大将军麾下效命?”

    关平生长在小县城中,对于天下局势自然不甚明白。

    他听说大将军与袁术交战,自己父亲和三叔在军中,就想当然的以为,自己父亲以及刘备,乃是大将军麾下的将领。

    关羽闻言,脸色一板,厉声喝道:“大将军虽然威震天下,吾兄亦乃世间豪杰。兄长他贵为汉室贵胄,自然不是大将军的属下。”

    随后,他大致向自己儿子解释了一下,想要让关平明白,自己的兄长也是一方诸侯,也是名震一方的大豪杰。

    关平听完之后,心中才感觉有些失望。他虽然不至于怀疑自己父亲的话,心中仍旧希望自己父亲,能够在大将军麾下效力。

    毕竟,这些年解县经过大将军的治理,百姓们已经变得安居乐业。与以往董卓等人统治的时候,有着天壤之别。

    对于大将军陈旭,关平一直将其当做主公,想要有朝一日能够为其征战四方。至于刘备,莫说现在没有历史上诺大的名声,就算真的名声很大,关平反正也也没有听说过。

    总而言之,在关平的心中,只有陈旭才是值得他效忠的明主。

第四百九十八章 各为其主

    关平虽然是个孝顺之人,却也有着自己的思想与执着,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父亲的愤怒而露出怯色。

    “以阿翁之言,大人本身勇武过人,乃是一个沙场猛将。某虽然蜗居于村落之中,却也知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他们对于人才十分渴求。”

    “凭借大人之才,无论投奔哪路诸侯,经过十几年的奋斗,也不至于只有一个别部司马的职位吧?”

    “阿翁备言刘豫州之好,他却为何不重用大人?”

    在汉代,人们称呼父亲口语叫做‘阿翁’,比较正式的就是‘大人’。‘阿翁’就相当于后世的‘爸爸’,‘大人’就相当于后世的‘父亲’。

    两者意思虽然一样,然而‘阿翁’极其常用,‘大人’很多时候只用于书面语。关平言语之中几次提及‘大人’,可见他此时的心绪极不平静。

    关羽见儿子顶撞自己,更是勃然大怒,厉声喝道:“混账,州牧虽然为天子牧守一方,直接任命别部司马已经是极限了。”

    “兄长乃皇室贵胄,一心匡扶汉室,如何会像其余诸侯那般无君无父,肆意妄为封赏属下?”

    正在洗碗的胡氏,听到两人争吵以后,急急忙忙跑了过来,问道:“你们两人为何争吵?”

    关羽看到了一脸担忧之色的妻子,脸色这才有些稍缓。他冷哼了一声,说道:“待此间事了,你们就随我前往豫州。”

    关平仍不罢休,据理力争,大声说道:“大人说的刘豫州有多么仁义,多么忠于汉室,此事孩儿不知,亦不敢妄下评论。”

    “孩儿只知道,当我们母子最落魄、生活最艰难的时候,是因为大将军入主关中,才得以拨乱反正。”

    “若没有大将军剿灭盗匪,分发粮食、田地,我们母子可能早就已经饿死,或者死在了兵荒马乱之中。”

    “孩儿懂事之时,就一直听从阿母教诲: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大丈夫生于世间,当忠于君主,孝敬长辈。”

    “某既为大将军治下百姓,大将军就是某家主公,为人臣子岂能不忠乎?承蒙大将军恩惠,使我母子得以活命,受人恩义又岂能不报乎?”

    “孩儿虽然无才无能,却也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自然当留着有用之身,以死相报大将军。”

    说到这里,关平满脸的坚定。他跪在地上向关羽重重磕了几个响头,说道:“孩儿不孝,不能与阿翁一同前往豫州。”

    “然则,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孩儿若不能报答大将军之恩惠,岂不愧对阿母往日之教诲?”

    “大人尽管带着阿母前往豫州便是,我自会前往蒲坂,报考太学军事分院。就算不能考上,某亦会参军为大将军征战四方,至死方休!”

    忠义、倔强,几乎已经刻在了关家的骨子里面,哪怕尚未及冠的关平,亦是有着铮铮傲骨。

    只不过,相比起他父亲关羽的冷傲,关平显得更加内敛罢了。然而,当他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算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胡氏听着儿子铿锵有力的话,眼神亦是有些复杂。她既希望一家人能够团聚,又不能干预丈夫的决策。

    至于儿子的选择,胡氏其实早在预料之中。毕竟她亲手将关平拉扯大,自然知晓儿子的性格以及理想。

    天下大乱,关中正是最动荡、最黑暗的时刻。孤儿寡母两人,在这个乱世,以及可怕的饥荒之中苦苦挣扎,朝不保夕。

    直到大将军陈旭神兵天降,迅速占据整个关中,剿灭盗匪、分发粮食、安抚百姓以后,才使得早已绝望的他们,看到了活下去的曙光。

    几年过去了,关中在大将军的治理下,渡过了三年可怕的饥荒。

    现如今,百姓们安居乐业,各个地方更是变得欣欣向荣。绝大多数人的脸上,都一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如今的生活,甚至要远远好过天下尚未大乱的时候。

    百姓就是如此淳朴,谁对我好,我就拥戴谁,愿意为他去死。满怀着热血的关平,自然也是其中的一员,一直立志能够为大将军陈旭征战四方。

    这种理想,并不是关羽一番话就能改变的。在关平看来,只有大将军才能使得百姓们过上安定的生活;也只有大将军,才是真正的明主。

    哪怕他一直接受着忠、义、孝的教育,也只会忠于为自己带来好生活的大将军。至于那个已经腐朽、没落的大汉,却根本不被关平放在眼里。

    因为他知道,若是仰仗这个所谓的汉室,母子两人早就死去了。

    士为知己者死,这也是一种忠。绝大多数关中百姓效忠的对象,乃是大将军陈旭,而不是那个名义上的汉室。

    关平倔强的跪伏于地,静静等待着自己父亲的雷霆之怒。

    胡氏知道丈夫脾气不好,见儿子居然敢这样顶撞他,当即心中一惊,急忙对关羽道:“阿平所言虽然有些过激,也未尝不是一番肺腑之言。”

    “大道理俺不懂,俺只知道以往荒无人烟的解县,自从大将军入关以后,就已经开始变得欣欣向荣,俺们的生活亦是一日好过一日。”

    “俺们母子两人,以及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受过大将军天大的恩惠。阿平他一直想要报效大将军,只是放不下我,这才待在家荒废岁月。”

    “君先莫要发怒,待我好言劝劝他,一定要让阿平回心转意。”

    关羽没有理会胡氏,反而来到关平身旁,俯视了他一阵,脸上忽然绽放出了笑容,将关平扶了起来。

    用力拍了拍关平的肩膀,关羽叹息着说道:“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可见阿平已经长大了,你阿母这么多年的教导也没有白费。”

    “一路行来,我看遍了关中境内百姓的生活,自然知道大将军恩泽四方,百姓们全都安居乐业。”

    “然而,兄长视我如手足,乃是我关某人的知己,终我一生,定然不负兄长。阿平与关中百姓受大将军恩惠,想要报答此等恩惠,何错之有?”

    说到这里,关羽忽然郑重的说道:“可是你要想好了,若是随我前往豫州,不仅可以每日待在我身旁学习武艺,也不用从白手起家,从最低级的士卒做起。”

    “假如你投了大将军,能不能得到重用尚未可知。纵然你打拼几年有所成就,咱们父子两人,也可能会在战场上成为敌人。”

    关平心中稍微挣扎了一下,当即坚定的说道:“阿翁能够凭借自身实力,得到如今的地位。我既然身为阿翁之子,自然也能做到。”

    “日后在战场上,若果真与与阿翁以敌人的身份相遇。届时我等各为其主,阿翁只管放手施为,某纵死无憾!”

    关羽细细打量了自己这个儿子一阵,忽然抚掌大笑,说道:“好,好,不愧是我关羽的儿子,有志气!”

    (票,票票,求票票!)

第四百九十九章 当街杀人

    心中虽然有些遗憾,关羽仍旧没有再继续干涉关平的选择。这种事情哪怕是关羽自己遇到,可能也会有同样的选择。

    关平这种恩怨分明,有担当的态度,却让关羽心中感到无比欣慰。

    其实在关羽心中,对于大将军陈旭亦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好感。无论是陈旭的行事,还是为人,亦或是对治下百姓的政策,都得到了关羽由衷的敬佩。

    然而他们现在都已经将近四十岁,刘备虽说已经占据了大半个豫州,与其他诸侯比较起来,势力仍旧显得有些单薄。

    况且豫州乃四战之地,旁边都是强大的诸侯,稍有不慎刘备就可能被其余诸侯所灭。

    纵观天下诸侯,平定了大半个凉州的陈旭,携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大义的名分。再加上治下人口稠密,麾下兵多将广,乃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诸侯。

    关平若是果真投奔陈旭,能够有所成就,哪怕关羽日后跟随刘备战败身亡,关家的香火也不至于断绝。

    不仅世家有着广撒网的心态,平民亦是如此。

    只不过相比较而言,世家子弟众多,有才能者不计其数。他们纵然分投几个诸侯,亦是毫无大碍。

    反观平民家庭,能够出一个有才能之人都极其不容易。更何况相比起世家子弟,寒门子弟纵然有些才华,亦是很难熬出个名堂。

    特别是对于袁绍、刘表这样的诸侯,他们有着极其强烈的门第之见,重用的也大多都是名门子弟。

    依照关羽的性格,既然认定了刘备,自然就会倾尽全力辅助他。关羽绝不会让让自己儿子,刻意投奔其他诸侯,以达到广撒网的目的。

    然而,在关平自己强烈坚持要投奔陈旭之后,关羽也不会过分阻拦。

    关羽有些自嘲的暗暗想道:“大将军若果真能够成事,说不定阿平日后的成就还要高过我。”

    确定了各自的前途之后,关羽倒也没有急着带胡氏前往豫州。随后的一段时间,他每日尽心竭力教导关平,希望他日后能成大器。

    “身为一个武者,只有每日勤练武艺,才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假如稍有懈怠,武艺就会如同逆水行舟一般,不进则退。”

    “日后纵然我们各为其主,你也要记住自己是我关羽的儿子。我不希望在我们父子尚未对阵之前,你早已战死沙场。”

    对于自己这个唯一的儿子,关羽的要求极其严格,教导关平武艺,他也是豪不藏私。

    “先停一下,又有乡邻来家里看你了。”

    关羽正教导儿子武艺,忽然听到了妻子的喊声,脸上当即露出了无奈的神色。

    关羽回来的消息传出去以后,这段时间有不少乡邻前来看望他。关羽虽然离家十八年,然而他尚未及冠的时候,早就以勇武、义气闻名乡里。

    当初关羽杀人亡命,也是因为当地豪强欺辱乡邻,他才怒而出手。

    这些年虽然因为战乱的缘故,以往的乡邻离开着十有七八,现在仍旧有不少人因为关中局势稳定的缘故,再次回到家乡。

    十八年过去,许多人仍旧记得那个相貌堂堂,义气过人的男子。于是乎,当关羽回家的消息传出去以后,十里八乡就有不少人前来探望。

    及至后来,人们得知关羽已经当官了,现在担任别部司马的职位,更是有不少新迁徙过来的百姓,想要与关羽攀上关系。

    毕竟,对于普通百姓而言,别部司马的官职已经非常高了。能与这样的人扯上关系,终究会有些好处。

    因为这是陈旭的治下,故此关羽并未告诉众人,他在豫州任职。

    面对热情洋溢的乡亲们,关羽自然不好拒而不见。他为人虽然冷傲,对于世家子弟更是没什么好脸色,然而对待普通百姓以及士卒,关羽却是非常友善。

    除此之外,关羽还要处理家中的田产。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带胡氏前往豫州,家里的田地自然不能继续种下去了。

    虽说关平会留在关中,可是他无论是进入太学学习,还是前去投军,都没有精力继续打理田产。

    对于祖屋,关羽无论如何也不会卖掉。

    依据关中律法,田地未经官府许可,也不得私下买卖。假如农户把自己的田地荒芜了,官府还有权将田地收回。

    关羽的家境并不好,故此哪怕他现在当官了,也不会随意抛下家产。更何况,关平生活在关中,仍旧需要经济基础。

    纵然自己不能种田,也可以将田地出租给别人。这样的话田地既不会荒芜,也多少能够为关平留下一点家产。

    关羽不是万恶的地主,要的租金自然不会太贵。

    而且考虑到有灾荒的可能,这个租金也不是一尘不变的,若是租户果真颗粒无收,关平也不会向他们收租子。

    关羽一边处理家中杂七杂八的事情,一边教导关平武艺。自从家中有了关羽这个顶梁柱以后,胡氏就很少再管理家中事务,当起了一个贤惠的妻子。

    这段时间,关羽就这样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着。

    这一日,一家三口刚刚吃完饭以后,关羽忽然听到了外面似乎有人喧哗、呼救。当即让胡氏待在家中,他却和关平一起冲了出去。

    “杀人了,捉住贼人!”

    老妇保住一个满脸横肉的男子,声嘶力竭大声呼喊。只见那个男子身上,已经被鲜血浸透,就连肠子都露了出来,眼看已经活不成了。

    老妇与那具尸体旁边,一个年轻男子持刀而立,四周的百姓将他团团围住,却也没有一人上前。

    老妇见自己的儿子已经断气,当即悲痛欲绝。她放下怀中的尸体,不要命的扑向了那个杀人的青年男子。

    “还我儿子,还我儿子,你还我儿子!”

    老妇对杀人凶手拳打脚踢,远处的关羽看到心中吃了一惊,生怕杀人凶手暴起伤人。然而,关羽的担心并没有发生,杀人青年面对老妇的厮打,却根本没有还手。

    关平远远看着一脸鲜血的杀人凶手,当即忍不住大声喊道:“阿武,你,你怎么能杀人?”

    由不得关平不吃惊,杀人者正是关平的总角之交关武,他也是地地道道的关家村人氏,从小与关平一起长大。

    关武今年只有十八岁,却也是孔武有力,喜好结交游侠。虽然很多游侠都是地痞流氓,关武却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人,绝不会与那些伪游侠厮混。

    他崇拜真正侠客的精神,立志于锄强扶弱,平常从来不会欺负他人。去年关武离开家乡四处游历,一直没有他的消息。

    不想,关平今日却看到他时,关武已经成为了杀人凶手。

    人力资源在乱世极其宝贵,文昭制定律法的时候,对于那些杀人凶手判刑极重。关武今日当街杀人,这种影响也是极坏。

    关平毫不怀疑,若是他被官府之人抓住,下场绝对不会太好。

第五百章 新法

    关武面对老妇的厮打,却根本没有还手的意思。

    老妇打了一阵,感觉有些后继乏力,看着关武手中仍旧滴着鲜血的长刀,当即想要伸手将其夺过来。

    此时,关平已经早早来到了关武身旁。他看着老妇的举动,心中一惊,率先上前抢走了关武的武器。

    关平知道,老妇自身没有什么力气,哪怕关武站在原地让她殴打,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假如让老妇夺走了武器,若是关武还不躲闪的话,肯定会殒命当场。

    虽然不晓得关武为何当街杀人,然而凭借自己对关武的了解,以及关武杀人后的举动,关平就能推测出这里面一定有所隐情。

    更何况老夫的儿子郑屠,也不是一个什么好的货色。

    老妇见关武的长刀被人夺走,急忙嚎啕着对关平说道:“这人杀了我的儿子,阿平一定要帮我报仇啊,杀了这个挨千刀的。”

    关家村里面的人口并不多,还有不少乃是后来迁徙过来的百姓。大家乡里乡亲,基本都认识。

    关平看着老妇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当即说道:“媪媪休要激动,关武既然当街杀人,自然会有法律对他进行制裁。”

    “要不了多久,就会有官吏前来捉拿他了。”

    其余围拢着的百姓,也都纷纷开始劝谏老妇。然而,老妇死了儿子情绪非常激动,又岂是别人所能够劝说的?

    她扑上前去,对着关武又踢、又抓、又咬。

    围观众人素来知道关武的品德,又敬佩他敢作敢当,以及杀人后也不逃逸的硬气。是以很多人看着被抓伤的关武,都有些于心不忍。

    几个妇人终究还是看不下去了,他们上前拉住老妇,强制扯住了仍不解气的郑母。

    关平看着脸上被抓出几道伤的关武,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问道:“你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闹得非要杀人?”

    关武歉意的看了郑母一眼,只是不语,也不理会围观的众人,就往外面走去。

    百姓们本来以为关武敢作敢当,杀人之后不会逃跑。却没想到,转眼之间他就要离开,当即再次将关武团团围住。

    其中一个壮汉说道:“阿武,你的为人俺们清楚,那郑屠的品性,俺们也都了解。想必你当街将他杀死,也有自己的理由。”

    “然而官府早以颁布了法律,若是有人遭遇盗贼、或是杀人犯,却不出面逮捕者,百步之内皆罚一盾。”

    “俺们围住你并不是想要官府的赏钱,只是你若就这样离开,在场的乡亲们都要被官府罚款。”

    关中的这条律法,乃是文昭借鉴了秦律,并且感念后世道德崩坏,这才重新制定的法律。

    依照秦律: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有人于大道上杀伤人,在旁边的人不加援救,其距离在百步以内者,与在郊外同样论处,应罚二甲。

    两幅铠甲,在那个时代已经是笔非常重的罚款了。

    在后世,看见小偷盗窃,很多人为了避免惹祸上身,都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些人好心好意扶摔倒的老人起来,反而被诬告索取巨额赔偿金。

    长此以往,使得人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冷漠,许多本来心怀热血之人,也不敢随意见义勇为。

    文昭当时看过几条新闻,有老人骑车摔倒在地,因为路上有积水,老人的头都埋到了水中。旁边的人看到之后,有女子冲了过去想要拉起老人,却被其他人制止。

    众人都担心反被诬告,而且见义勇为不但没有好处,还容易惹祸上身。故此,众人眼睁睁的看着老人被积水淹死,却无人敢上前。

    不得不说,在一个民智开启,相对于古代极其发达的社会,却会遇到这种事情,无疑让人感觉十分心寒。

    当然,这也跟法律不太完善有关。

    就好像那些诬告别人者,纵然后来查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诬告者仍旧没有损失,被诬告者却耗费了大量时间,还有金钱。

    文昭入主关中以后,得到了保存相对完整的秦律,他花费了许多时间阅读。读过之后,心中却有很大的触动。

    秦律虽然分的非常细,几乎对于百姓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记载、规范。乍一看来,似乎是秦法苛刻;细细观之,却发现律法之中也包含人情、人性。

    就比如,秦律规定:丈夫盗窃一千钱,在其妻处藏匿了三百,妻应如何论处?妻如知道丈夫盗窃而藏钱,应按盗窃三百论处;不知道,作为收藏。

    再比如,秦律规定:甲盗窃不满一钱,前往乙家,乙没有察觉,问乙方如何论处?假如乙不知情,则不应论罪;如系知情而不加捕拿,应罚一盾。

    通过这两条对于盗窃案件的记载,就可以看出秦律,对于知情与不知情的处罚不一样。知情不报者有罪,不知情者无罪。

    对于那些诬告、作伪证之人,秦国律法制裁亦是极其严厉。

    就比如:有人只偷了你三十钱,你却说别人偷了一百钱。若是查明之后,就会以诬告罪论处,将罚款两副铠甲的钱。

    还比如:别人没有偷牛,你却故意诬告别人头牛,对于这种人,直接罚款一头牛。

    文昭看到这些内容的时候,时常在想:假如后世有这些律法,那些借摔倒讹诈好心者的人,还敢不敢如此猖獗?

    假如后世有这种律法,在街上看到小偷之后,人们还会不会视而不见?

    当然,由于两个时代的不一样,秦国律法倒也并不完全适应后世。然而在陈旭这个穿越人士看来,秦国的律法、制度在这个时代,无疑是极其超前的。

    秦律详细到一个怎样一个程度?

    就比如甲盗窃了一只羊,羊头上有绳,绳值一钱,问应如何论处?

    秦律中对于这些都有记载:若果真如此,甲所要偷的是羊,绳是拴羊的,甲就把羊牵走了,不应以超过盗羊议罪。

    综上所述,秦律有时虽然唯法,却也有些唯心。

    盗贼原意只是偷羊,并没有想要偷拴羊的绳子。盗贼之所以拿走绳子,也是因为绳是拴羊的,故此只能算这个盗贼偷了羊,而不能算他还偷了绳。

    不管是这个例子,还是前面的不知者不罪,都可以看出秦律有着人性的一面。

    文昭与夏侯兰、程昱、陈群多次研究过秦国、大汉的律法,才制定了新的法律,用以治理关中以及并州、凉州。

    这在种新的律法之下,人们见义勇为已经不是一种道德鞭策,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若是面对盗贼盗窃、凶手杀人,附近百姓视而不见的话,都要遭受法律的制裁。当然,关中法律对于这种情况的制裁,远远比秦律中轻得多。

    毕竟事实证明,秦国法律的制裁亦是太过严厉,两幅铠甲的罚款,根本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受的。

    (不知不觉,已经五百章了,求票!)

第五百零一章 为父触法

    第500章

    第500章为父触法

    在新的法律之下,见义勇为有奖励;放纵盗贼、视而不见却要受罚;诬告他人反座。假如人们果真抓住盗匪、凶手,官府还会对出手帮忙的百姓进行奖励。

    正是因为这样,百姓们见到关武想要离开,才奋不顾身的将其团团围住。

    若是文昭看到百姓们现在的举动,肯定会感到非常欣慰。

    关中不仅立有新法,而且勒令官吏们必须为百姓普及法律知识。

    自古以来,立法从来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想要将法律深入人心,能够贯彻的实施下去,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就好似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一样,他们两人也正是借助了百姓们乃是法盲这个特点,才盅惑众人与他们一起造反。

    假如当时大泽乡的九百多人,知道秦国律法乃是‘因雨失期免罪’,而不是‘因雨失期皆斩’的话,恐怕众人也不会揭竿而起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秦国律法没有贯彻实施下去,毕竟当时秦始皇统一天下不久,被灭六国的律法与秦法完全不同。

    也许秦律在秦人之间中深入人心,然而这些成为大秦子民没有多久的六国百姓,他们想要彻底接受秦法,却也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文昭正是想到了历史上的这一幕,才会严厉督促地方官吏,为百姓们讲解律法。

    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帮助开启民智,也可以让百姓心中有一杆尺子,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至于违背律法。

    当然,律法牵涉到各个方面,想要百姓们全部了解,却是有些困难。文昭能够做的,就是让地方官吏,尽量讲解那些与百姓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律法。

    除此之外,文昭还下令在每个郡县,张贴写满律法的公告。

    由于新式造纸术,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这些记载满了法律的纸张,成本也不会太高。

    写满律法的布告,张贴在一个太阳晒不到,雨水淋不到的位置,每日都还会有一个识字之人,待在那里为有疑问的百姓讲解律法。

    为了调动百姓们学习律法的积极性,官府甚至还是设下了奖励,对于那些学习律法出众的百姓,还有着一些相对应的奖赏。

    正是文昭的种种举措,关中新律法虽然颁布的时间不长,却已经有许多人对于新的律法,有了大致的概念。

    当然,关中新律法的诞生,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延续了汉朝律法。哪怕有些位置借鉴了秦律,却也不会触动豪强、世族的利益。

    因为陈旭知道,如今正是天下动荡不安,群雄并起的时候。若是公然立法,触动这些豪强、世族的利益,必将会遭到他们最激烈的反抗。

    这种反抗,也许会比陈旭直接称帝,遭遇的反抗更加激烈。

    毕竟,换个皇帝只要不触动他们的利益,这些人的家族仍旧可以继续延续辉煌。

    可假如动了他们的奶酪,陈旭与豪强、世族之间,也就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根本再无缓和的余地。

    考虑到这些,文昭制定新律法的时候,仍旧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他的这种小心,换来的却是新法迅速普及。

    这种普及过程,几乎没有引起丝毫波澜。因为大汉如今的每个诸侯,都会结合境内百姓的状况,重新制定律法。

    殊不知,文昭颁布的新法,已经开始为以后的大改革做着铺垫。

    当法律已经深入人心,百姓门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以后,就会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火种,早晚有一日能够燃烧成熊熊烈火。

    那个时候,哪怕这天地再大,哪怕世家、豪强的势力再强,也无法阻拦这种燎原的烈火。

    六月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之上,每个人身上都感到火辣辣的。不算十分广阔的街道之上,气氛却有些凝重。

    关武看着百姓们将他团团围住,停住了前进的脚步。

    直到此时,这个一言不发的青年,才开口说道:“某关武虽然不是什么大豪杰,却也是个敢作敢当之人。”

    “官府的律法我也知晓,自然不会逃逸连累了诸位。某只想前去自首罢了,若是诸位不信,可以跟我一同前去县衙。”

    关武的话,使得众人都长长舒了一口气。关武虽然只是一人,却孔武有力,更何况大家都是熟人,自然不愿真的与关武发生冲突。

    他能够前去自首,却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让开,让开,休要走了凶手!”

    就在此时,一阵喧闹之声响起,只见里魁、乡中三老已经带着人,前来捉拿关武。

    在他们境内发生命案,若是再让凶手逃跑,这种事情的后果简直不可想象。最起码,他们这些负责管理乡中秩序的官吏,都将难逃责罚。

    故此,里魁以及乡中三老听到消息以后,这才带领青壮汉子拿着武器,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里魁亦是关家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看着一身是血的关武,当即忍不住扼腕叹息:“有什么事情不能和平解决,你这孩子却非要杀人呢?”

    “我虽然看着你长大,知道你是个好人。可是国法无情,杀人者那个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啊!”

    里魁捶胸顿足,颇有怒其不争的样子。只是他的眼中,却也有些不忍,显然对于关武为何当街杀人,他心中也是有些猜测。

    关武虽然低下了高昂的头颅,仍旧嘶哑着嗓子说道:“郑屠辱我大人,致使老人家心中郁郁,呕血而亡。吾身为人子,若不能为父报仇,天理不容。”

    这一番话,却使得围观的所有人全都心中大惊。他们猜到其中有些曲折,却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关武的话,在众人之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有极个别人心中早有猜测,然而听见关武亲口承认以后,众人仍旧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特别是那些不知道前因后果的人,更是纷纷窃窃私语,向少数知情人士询问了起来。

    原来,关武一年以前出去游历,却不想半年前自己父亲身体开始不好。儿子出门远游,家中举目无亲,再加上老人身体不好,就想要买点猪肉补补身子。

    却不想家中钱财不多,再加上汉代的猪肉很贵,与羊肉相当。老人拿着为数不多的钱财,来到郑屠家中买肉,却被郑屠羞辱了一顿。

    郑屠当时直接说道:“你们一家都有些不知好歹,家中没什么钱财,儿子却装模作样的学人家士子出门游历。”

    “你这老东西更是拿这么一点钱,来我这里买猪肉,却是不知那些钱财,连猪毛都买不到一根。”

    老人身体本来就不太好,并且极度思念儿子。如今又被郑屠侮辱了一番,回到家中以后一直愤愤难平,病情加重。

    没过多久,老人居然一命呜呼。

    在老人死的时候,众人都以为他是病死,却没想到中间还有这等曲折的事情。 第500章

第五百零二章 孰对孰错

    第500章

    第500章为父触法

    在新的法律之下,见义勇为有奖励;放纵盗贼、视而不见却要受罚;诬告他人反座。假如人们果真抓住盗匪、凶手,官府还会对出手帮忙的百姓进行奖励。

    正是因为这样,百姓们见到关武想要离开,才奋不顾身的将其团团围住。

    若是文昭看到百姓们现在的举动,肯定会感到非常欣慰。

    关中不仅立有新法,而且勒令官吏们必须为百姓普及法律知识。

    自古以来,立法从来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想要将法律深入人心,能够贯彻的实施下去,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就好似历史上陈胜、吴广起义一样,他们两人也正是借助了百姓们乃是法盲这个特点,才盅惑众人与他们一起造反。

    假如当时大泽乡的九百多人,知道秦国律法乃是‘因雨失期免罪’,而不是‘因雨失期皆斩’的话,恐怕众人也不会揭竿而起了。

    当然,这并不代表秦国律法没有贯彻实施下去,毕竟当时秦始皇统一天下不久,被灭六国的律法与秦法完全不同。

    也许秦律在秦人之间中深入人心,然而这些成为大秦子民没有多久的六国百姓,他们想要彻底接受秦法,却也是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文昭正是想到了历史上的这一幕,才会严厉督促地方官吏,为百姓们讲解律法。

    如此一来,既能够有效帮助开启民智,也可以让百姓心中有一杆尺子,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至于违背律法。

    当然,律法牵涉到各个方面,想要百姓们全部了解,却是有些困难。文昭能够做的,就是让地方官吏,尽量讲解那些与百姓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律法。

    除此之外,文昭还下令在每个郡县,张贴写满律法的公告。

    由于新式造纸术,以及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这些记载满了法律的纸张,成本也不会太高。

    写满律法的布告,张贴在一个太阳晒不到,雨水淋不到的位置,每日都还会有一个识字之人,待在那里为有疑问的百姓讲解律法。

    为了调动百姓们学习律法的积极性,官府甚至还是设下了奖励,对于那些学习律法出众的百姓,还有着一些相对应的奖赏。

    正是文昭的种种举措,关中新律法虽然颁布的时间不长,却已经有许多人对于新的律法,有了大致的概念。

    当然,关中新律法的诞生,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延续了汉朝律法。哪怕有些位置借鉴了秦律,却也不会触动豪强、世族的利益。

    因为陈旭知道,如今正是天下动荡不安,群雄并起的时候。若是公然立法,触动这些豪强、世族的利益,必将会遭到他们最激烈的反抗。

    这种反抗,也许会比陈旭直接称帝,遭遇的反抗更加激烈。

    毕竟,换个皇帝只要不触动他们的利益,这些人的家族仍旧可以继续延续辉煌。

    可假如动了他们的奶酪,陈旭与豪强、世族之间,也就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根本再无缓和的余地。

    考虑到这些,文昭制定新律法的时候,仍旧显得有些小心翼翼。

    他的这种小心,换来的却是新法迅速普及。

    这种普及过程,几乎没有引起丝毫波澜。因为大汉如今的每个诸侯,都会结合境内百姓的状况,重新制定律法。

    殊不知,文昭颁布的新法,已经开始为以后的大改革做着铺垫。

    当法律已经深入人心,百姓门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以后,就会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火种,早晚有一日能够燃烧成熊熊烈火。

    那个时候,哪怕这天地再大,哪怕世家、豪强的势力再强,也无法阻拦这种燎原的烈火。

    六月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之上,每个人身上都感到火辣辣的。不算十分广阔的街道之上,气氛却有些凝重。

    关武看着百姓们将他团团围住,停住了前进的脚步。

    直到此时,这个一言不发的青年,才开口说道:“某关武虽然不是什么大豪杰,却也是个敢作敢当之人。”

    “官府的律法我也知晓,自然不会逃逸连累了诸位。某只想前去自首罢了,若是诸位不信,可以跟我一同前去县衙。”

    关武的话,使得众人都长长舒了一口气。关武虽然只是一人,却孔武有力,更何况大家都是熟人,自然不愿真的与关武发生冲突。

    他能够前去自首,却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让开,让开,休要走了凶手!”

    就在此时,一阵喧闹之声响起,只见里魁、乡中三老已经带着人,前来捉拿关武。

    在他们境内发生命案,若是再让凶手逃跑,这种事情的后果简直不可想象。最起码,他们这些负责管理乡中秩序的官吏,都将难逃责罚。

    故此,里魁以及乡中三老听到消息以后,这才带领青壮汉子拿着武器,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里魁亦是关家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看着一身是血的关武,当即忍不住扼腕叹息:“有什么事情不能和平解决,你这孩子却非要杀人呢?”

    “我虽然看着你长大,知道你是个好人。可是国法无情,杀人者那个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啊!”

    里魁捶胸顿足,颇有怒其不争的样子。只是他的眼中,却也有些不忍,显然对于关武为何当街杀人,他心中也是有些猜测。

    关武虽然低下了高昂的头颅,仍旧嘶哑着嗓子说道:“郑屠辱我大人,致使老人家心中郁郁,呕血而亡。吾身为人子,若不能为父报仇,天理不容。”

    这一番话,却使得围观的所有人全都心中大惊。他们猜到其中有些曲折,却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关武的话,在众人之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有极个别人心中早有猜测,然而听见关武亲口承认以后,众人仍旧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特别是那些不知道前因后果的人,更是纷纷窃窃私语,向少数知"qingren"士询问了起来。

    原来,关武一年以前出去游历,却不想半年前自己父亲身体开始不好。儿子出门远游,家中举目无亲,再加上老人身体不好,就想要买点猪肉补补身子。

    却不想家中钱财不多,再加上汉代的猪肉很贵,与羊肉相当。老人拿着为数不多的钱财,来到郑屠家中买肉,却被郑屠羞辱了一顿。

    郑屠当时直接说道:“你们一家都有些不知好歹,家中没什么钱财,儿子却装模作样的学人家士子出门游历。”

    “你这老东西更是拿这么一点钱,来我这里买猪肉,却是不知那些钱财,连猪毛都买不到一根。”

    老人身体本来就不太好,并且极度思念儿子。如今又被郑屠侮辱了一番,回到家中以后一直愤愤难平,病情加重。

    没过多久,老人居然一命呜呼。

    在老人死的时候,众人都以为他是病死,却没想到中间还有这等曲折的事情。第500章

第五百零三章 传统

    有汉以来,人们报私仇的观念就非常浓重。那个时候的人不像后世人那样,有时候受辱之后忍气吞声,最多回骂两句。

    古代有许多人讲究有仇报仇,有怨抱怨,若是抓到机会,君子隔夜便报仇。这种风气,在汉武帝时期几个著名将军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西汉名将李广威震匈奴,被匈奴人赠送了‘飞将军’的称号,声名赫赫。然而,常胜将军毕竟极其少见,李广也有战败的时候。

    元光六年,汉武帝派遣李广、卫青等人领兵四万与匈奴交战。结果李广兵败被俘,他在被押往匈奴单于的路上用计逃了回来。

    由于李广兵败,麾下士卒损失惨重,并且他本人也被匈奴人俘虏,乃是奇耻大辱。按照汉律,李广当斩。

    好在当时由于国库空虚,汉武帝为了收刮钱财,就下令被判死刑之人,可以拿钱财赎命。李广也正是因此,才得以上交钱财免了自己的死罪。

    饶是如此,李广也被贬为了一介平民。

    转眼之间,李广已在家赋闲了几年,他与前颍阴侯的孙子,一起隐居在蓝田南山射猎。

    有天夜间,李广带领一名骑从出去,在乡下与人饮酒。回来的时候,李广两人走到了霸陵驿亭,正巧碰到喝醉了的霸陵尉。

    霸陵尉见到李广两人在夜间行走,当即呵斥李广禁止他们通行。李广的骑从不忿,说道:“这是前任李将军。”

    霸陵尉官职虽然不高,却仗着酒劲说道:“现任将军尚且不能夜行,何况前任的呢!”

    按照汉律来讲,的确有禁宵的条例,任何人不能随意在夜间行走。

    李广以前虽然身份显赫,如今却只是一介平民,在身份上还比不上这个霸陵尉。无奈之下,李广只得忍气吞身,被霸陵尉扣押在了霸陵亭过夜。

    没过多久,匈奴入侵杀了辽西太守,又打败将军韩安国,韩将军调任右北平后病死。于是武帝准备重新启用李广,下诏拜李广为右北平太守。

    李广见自己再度得到重用,想到当初霸陵尉当初对他的羞辱,就请求派霸陵尉一同前去赴任。却不想两人到达军中以后,李广当即让人斩了霸陵尉,报了当日受辱之仇。

    自从当初兵败以后,李广虽然屡次领兵与匈奴交战,却再也没有立下多大的功劳,反而屡逢败绩。

    反观其余将领,有很多在与匈奴人交战的过程中,因功被封侯。只有李广,一直没有立功封侯。

    当时李广已经年迈,对于自己没有封侯之事耿耿于怀,就一直想要立下战功封侯。

    后来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从定襄、代郡出击跨大漠远征匈奴本部,李广几次请求随行。

    汉武帝起初以他年老之故没有答应,后来经不起李广再三请求,这才同意他出任前将军。

    饶是如此,汉武帝也私底下嘱咐过卫青:李广年老,再加上命运不好,不要让他与单于对阵。不然的话,恐怕捉不到匈奴单于。

    后来卫青与匈奴人交战,卫青故意要将李广调开,让他带领右军迂回往从东边进兵。李广就请求担任前锋,却被卫青拒绝。

    李广心中恼怒,也不敢违抗军令,只是赌气的带着右军向东路进兵,居然也不向卫青辞别。由于军中没有向导,李广麾下的军队几次在大漠之中迷路。

    卫青穿越荒漠以后,攻打匈奴单于,由于李广带领的右军迷路,未能依照既定计划完成对匈奴单于的包围,导致汉军未能捉到单于。

    后来卫青调查清楚以后,就准备将军情、战报上书给汉武帝,并且下令李广以及他麾下的将校前去大将军府对质受审。

    李广却说:“麾下校尉们没罪,都怪我迷失了道路,只需要我一个人往大将军那里对质就行了。”

    来到大将军府以后,李广揽下了所有罪行。他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不愿再受那些刀笔吏的口诛笔伐,当即自刎身死。

    李广死的时候,他长子李当户、次子李椒都已经过世,只留下幼子李敢。

    李敢很早就追随李广上阵杀敌,乃是一员虎将。他以校尉身份跟随霍去病征讨匈奴,夺得左贤王鼓旗,并且斩首极多,被汉武帝赐爵关内侯。

    他听闻自己父亲死在了大将军府中,以为是卫青害死了李广,当即闯入大将军府,要杀掉卫青为父报仇。

    李敢虽然未能杀掉卫青,却将卫青打伤。

    好在卫青对于李广之死有所愧疚,并且爱惜李敢乃是一员虎将。就没有声张这件事,也没有治李敢以下犯上的罪行。

    却不想,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得知李敢居然打伤自己的舅父,当即勃然大怒。

    于是乎,霍去病就在汉武帝甘泉宫的狩猎过程中,放冷箭射杀了李敢。

    由于汉武帝当时正宠信霍去病,就将这件事情压了下去,并且说李敢乃是狩猎过程中,被麋鹿的鹿角顶死。

    以上的几人,都是流芳百世的大汉名将,他们的各种事迹,更是听起来让人感觉荡气回肠。

    然而,无论是李广为报私怨,将霸陵尉调往军中直接斩首;还是李敢为了自己父亲报仇,公然以下犯上,妄图杀掉大将军卫青;亦或是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了自己舅父报仇,暗箭射杀李敢。

    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有着自己的借口与动机,手段却也有些过激。

    霸陵尉禁止李广夜行,不管是他因为本身是个势利眼,故意折辱李广,还是真的不惧权贵,秉公处事。

    若是按照律法来讲,霸陵尉的所作所为并没有过错。李广杀霸陵尉虽然事出有因,却也显得有些过了。

    相同的道理,李广兵败不愿遭受口诛笔伐,在卫青面前自刎而死。对于此事,卫青虽然但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却也并非凶手。

    李敢为了替父亲报仇,公然以下犯上刺杀卫青。纵然事出有因,却也是死罪。

    霍去病为了替舅父出气,居然敢在天子狩猎的期间,放冷箭射杀大汉将军李敢,也是事出有因却违反律法。

    可以说,从这三个西汉历史名将的所作所为之中,就可以管中窥豹,推测一下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

    这种为报私仇怒而杀人的传统,在整个汉代历史上屡见不鲜。特别是到了东汉末年,更是如此。

    陈旭、典韦、关羽、徐庶、夏侯惇,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有着不顾帝国律法,为私仇杀人亡命的经历。

    那么,再看看千古一帝刘彻,面对麾下大将的所作所为,有何反应。

    李广刚刚被汉武帝复起重用,就报私仇杀掉大汉官吏霸陵尉,却根本没有受到任何责罚。

    李敢以下犯上打伤大将军卫青,纵然卫青没有声张,但是他身上带了伤势,汉武帝也不会不清楚。饶是如此,他也未曾治罪李敢。

    霍去病更加过分,在天子狩猎的途中妄杀军中大将,更是死罪一条,汉武帝仍旧没有将其治罪。

    看到这些,也不得不让人,对于汉代律法的执行的效率,而感到悲哀。

第五百零四章 判刑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自古以来,这就是统治者们所需要头痛的事情。关武的事例,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一角缩影。

    里魁以及乡中百姓,押解着关武往县衙赶去,关羽、关平自然也都跟随前往。一路之上,关武脸色显得颇为平静。

    为了调查往日发生的事情,他甚至没有注意到,关平父亲已经回家。

    在前往县衙的路上,当关武得知了眼前这个美髯过腰,面如重枣,相貌堂堂之人乃是关平父亲的时候,心中亦是惊讶无比。

    他从小与关平交情不错,见到关羽之后自然口称‘叔父’。再加上他也听说过关羽往常的侠义之举,故此对于眼前这个男子,亦是敬佩不已。

    关羽越看喜欢关武,当即说道:“那郑屠侮辱长者,当真是可恶至极。阿武为父杀人,何错之有?”

    “阿武休要慌张,某与大将军乃是旧识,此次说什么也要拉下这张脸,好为你求情。”

    不得不说,关羽骨子里面仍旧流淌着侠者的精神,他在感情上完全是站在关武这一边。不仅是他,恐怕就连刘备亦是如此。

    而且关羽也闻过大将军陈旭的事迹,知道他曾经也好游侠,并且杀人亡命。关羽相信,只要陈旭了解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定会对关武网开一面。

    听闻关羽之言,关武自然是满脸欣喜。他虽然不惧生死,却也不希望自己年纪轻轻,就被判处重刑。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家中只剩下关武一人。

    时至今日,关武尚且未曾成家立业,留下子嗣。无孝有三,无后为大,没能给家族传宗接代,这就是大大的不孝。

    若有可能,他也希望能够得到官府的减刑。

    关家村距离县衙并不太近,众人足足走了一个多时辰,仍旧没有到达城中。而此时,亭长早已得到了消息,派遣求盗前来捉拿关武。

    求盗到达之后,就用木枷枷了关武,要将他带往县衙。

    关羽见状,却是勃然大怒,说道:“尚未审判,没有定罪,如何能够上枷?”

    不知不觉间,关羽就散发出了身上强烈的杀气,求盗顿时感觉浑身冰寒,心中恐惧不已。

    关平急忙拉了一下自己父亲的衣袖,轻声唤道:“阿翁,莫要为难求盗。”

    关羽闻言,这才冷哼一声,收回了自己的气势以及杀意。直到此时,求盗方才松了一口气。

    他略带畏惧的看了关羽一眼,仍旧据理力争:“此人当街杀人,有许多百姓看见,杀人之罪已经可以确定。按照律法,可以上枷。”

    关羽以往好游侠,就相当于后世非常讲义气的混混,对于求盗这种专门捉拿盗贼的官吏,自然不十分喜欢。

    就好像一个胆大包天的混混见到警察,却是不会给他们好脸色看。

    见一个小小求盗居然如此说话,关羽心中更怒,他正要爆发就听到了关武的声音:“叔父休要为难公人,他所行之事完全合乎律法。”

    话毕,关武极为配合的让求盗,将木枷套在自己脖子上。

    有了求盗押解犯人,不少关家村的百姓也不愿继续凑热闹,就离开了队伍往村中赶去。只有一些目击关武杀郑屠之人,却要跟随求盗一同前往县衙对质。

    足足花费了半日的时间,众人才来到了县衙。

    经过县令审查,这件案子的前因后果非常清楚:关父重病,前往郑屠那里买猪肉,反而被郑屠言语侮辱,关父因此郁郁而终。

    关武为父报仇,在大街上公然杀掉郑屠,犯下了故意杀人的罪行。

    “人证物证俱在,再加上当事人对于自己杀人之事,也都供认不讳。故此,按照官府新律法,对于此案有如下宣判。”

    “郑屠言语之间侮辱长辈,按照律法应该遭受责骂。被辱骂之人因此气愤难消,郁郁而终,郑屠虽然没有杀人,却也要承担一部分罪责,用钱财补偿死者家属。”

    “然而依照‘死者不追究责任’的律法,郑屠既然已经被关武杀死,遭受责骂以及赔偿钱财的责罚,可以就此取消。”

    这件案子不仅仅是个杀人案,还牵涉出了前面的案情。郑屠侮辱长者,若是有人出告查出此事属实,轻则遭受责骂,重则遭受鞭刑。

    考虑到郑屠虽然言语不敬,毕竟没有十分过分,因此对他的宣判应该是责骂。

    可是后面关父因此郁郁而终,郑屠纵然无心杀人,却也间接对于关父之死有所影响。故此,按照律法郑屠应该被官府罚款,用以补偿关父家人。

    然而按关中法律,依照死者为大的观念。一般来讲,纵然死者生前杀人,死后有人告官说死者以前杀过人,官府对于此事也不会审理。

    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人死如灯灭,根本不用再承担法律责任。也就是说,死去的郑屠纵然生前有所不对,现在也没有丝毫罪责。

    与之相反,关武当街杀人虽然事出有因,也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判刑。

    县令继续说道:“天子仁慈,感念如今百姓人口稀少,若非大奸大恶之辈,不予判处死刑。然而当街杀人影响极坏,应当判处终身服劳役、或兵役的惩罚。”

    随后,县令开始宣读关武服劳役、兵役的具体事宜。

    按照以往的律法,杀人者偿命。然而如今人口乃是极其宝贵的资源,故此文昭才尽量减除死刑。

    可是若没有了死刑,难保一些想要犯罪的人会更加猖獗,故此对于杀人犯,官府的处罚亦是极其严厉。

    当然,对于不同的杀人情况,宣判也不会相同。

    似关武这种情况,他杀掉了郑屠这个壮年男子,导致郑家没有了劳动力,一家生活再无可依。

    关武不仅要承担杀掉郑屠的责任,还要承担供养郑母后半生,以及郑屠子女成年的义务。

    说到这里,就会牵扯到罪犯服徭役、兵役的律法。在关中的新法之中,罪犯服役也用工钱可拿,然而他们所得的工钱会减半。

    并且,这些工钱不会直接发到罪犯手中,而是由官府直接补偿给那些需要的人。

    也就是说,关武以后服役所获得的钱财,官府都会直接分发给郑母一家,用以郑屠一家人的日常用度。

    当然,若是关武家中尚有双亲、幼子,这些钱财也会分一些到他自己家中。

    官府名义上宣判乃是终身服役,却也有可能减刑。就好像关武这场案例,官府首先会计算出郑母后半生生活所需要的费用,以及郑屠子女长大所要花费的钱财。

    若是关武在服役的时候,能够辛勤劳作,早日赚足这些费用,那么他就可以获得减刑的机会。

    当然,为了避免有钱者杀人赔钱的事情发生,这些赔偿的款项,必须是罪犯在服役过程中应得的工钱。

    一般来讲,恐怕要穷极关武一生,都很难赚取到这些财物。

    对于罪犯律法还有一条规定:服兵役的罪犯,杀敌不计功勋,也不能在军中获得官职。但是他们杀敌却可以获得钱财奖赏,当然这个奖赏的数额,也被刻意压低了许多。

    饶是如此,也给那些服兵役的罪犯,留下了一丝机会。

    就比方,假如关武前去服兵役,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斩首极多,自己却没有战死。若是他能够凭借杀敌赚取到的财物,足额补偿郑家应得赔偿。

    那么,当关武偿还清自己杀人所欠下的债务以后,就能够免罪。从此以后,他也将会获得与其他士卒相同的待遇。

    哪怕关武那个时候,想要回家复为良民,亦是可以得到批准。

    当然,关武若是想要继续留在军中,以后杀敌也就可以记下功勋,成为一个真正的官兵了,甚至还有机会成为军官。

    当县令将其中复杂的宣判说了三遍以后,众人才理清了对于关武的判刑。

    也就是说,关武应当承担杀掉郑屠的全部责任,要么选择服兵役,要么选择服徭役。

    服兵役的话,若是能够奋勇杀敌抵债,就有重获自由身的机会;假如选择服徭役,恐怕一辈子都不可能免罪。

    毕竟,不管是服兵役还是服徭役,他们虽然能够获得工钱,这份工钱却是非常低的。

    也正是这一份很低的工钱,给了罪犯们一丝重获自由,获得新生的机会。当然,想要重新做人,罪犯们只能选择服兵役。

    这也是考虑到如今乃是乱世,文昭刻意安排下来的。在他看来,那些杀人犯都是好勇斗狠之辈。

    若这些人能够服兵役,当他们心中有了目标之后,爆发出来的战斗力,将会无比强大。军队之中,也正需要这样的亡命之徒。

    县令望着跪在地上的关武,沉声说道:“你是想要服兵役还是徭役,这件事情需要慎重选择。一经选择,将不可更改。”

    关武闻言,没有第一时间说话,反而开始细细思量。

    “选择服徭役,将一生背负罪犯的枷锁,永远也无法洗脱身份。服兵役虽然非常危险,却也有机会免罪。”

    “若是能够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日后不仅能够洗脱罪名,还有可能获取战功,夺取功名,封荫庇子。”

    念及于此,关武心中自然就有了计较。

第五百零五章 求情

    来到县衙之内,关羽一直静静看着县令的审判,根本没有丝毫插嘴的意思。

    他完全没有想到,关中新的律法居然会如此详细,也没有想到关武的判刑会是这样。眼见关武好像要做出选择,他自然也就坐不住了。

    “阿武且慢选择!”关羽上前一步,沉声说道,“你可要想清楚了,参军纵然有了洗脱罪名的希望,更大的可能却是战死沙场。”

    “须知,若是按照关中新律法,纵然你在战场上面奋勇杀敌,也至少要斩首十五级,才能脱去罪名。”

    “某久经沙场,知道普通士卒恐怕一生之中,都没有办法斩首十五级。”

    对关羽自己来讲,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是关羽。

    斩首十五级看似不多,然而对于普通士卒来讲,这几乎是个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战场之上极其残酷,每场战事下来,能够活着回来已经非常不错。若是能够斩首两级,也是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想要杀敌更多,除了遇到那种不堪一击的垃圾军队,否则绝对是无比困难。

    斩首十五级,也就代表了关武大约要经历七八场战事,每场都要有所斩获,还要活着回来才行。

    事实上,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哪怕是军中劲卒,也不敢保证自己每次上战场,都能够斩首两级,更不能保证自己总是能够活下去。

    故此,看到关武似乎有些意动,关羽当即出言阻止。他可不希望看到,这个非常对自己脾气的少年,为此丢掉了性命。

    解县县令看着那个红脸大汉居然敢扰乱公堂,当即厉声喝道:“汝乃何人,安敢在公堂之上大声喧哗,干扰犯人选择?”

    纵然眼前之人乃是小小县令,然而关羽见他审理案子不偏不倚,看起来颇为公正,却也不愿故意为难他。

    关羽向县令作了一揖,说道:“吾乃刘豫州麾下大将,关羽关云长是也,现任军司马职位。此次随大将军返回京城,顺便回乡省亲。”

    县令听闻关羽自报身份,当即降阶行礼道:“原来是管将军,下官有礼了。”

    此人乃是六百石的县令,相比起俸禄千石的军司马,在官职上还是低了一些。当然,解县县令乃是文官,关羽乃是武官,更不是关中将领。

    依照常理而言,哪怕是六百石的县令,见到军司马也不用如此。

    然而,如今正逢乱世,武将的地位被大大提高。关羽身为刘备麾下军司马,却不是解县县令能够相提并论的。

    更重要的是,关羽方才借了大将军陈旭的势,说自己随陈旭一同返京。

    也许解县县令对于刘备这个诸侯,可以不怎么搭理。然而他在关中任职,却不得不在意自己的主公。故此,他才会如此对待关羽。

    关羽说道:“此子乃是某家乡邻,更是远房侄儿。他虽然犯下杀人重罪,却也事出有因,不知明廷可否从宽处置?”

    解县县令闻言,当即脸色一变,厉声说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吾身为地方官吏,自然应当按照国家律法,凡事秉公办理。”

    说到这里,解县县令再次坐回上面,高声喝道:“纵然汝乃主公麾下大将,为杀人犯求情吾亦不会同意,更何况汝只是刘豫州麾下将领?”

    “吾敬重将军乃刘豫州麾下将领,又与主公相识,这才高看将军一眼。若将军想让某因私废公,罔顾国法,却反而会让吾小觑将军矣。”

    “此事还望将军休要再提!”

    话毕,他不再搭理关羽,反而盯着关武说道:“犯人关武,可曾想好是服兵役,还是服徭役?”

    关羽见县令如此,虽然心中恼怒,却也更加敬佩此人。

    他没有当场发作,只是暗暗想道:“纵然关某不愿欠下大将军人情,看来此次也要为了阿武,前往大将军处求情了。”

    关武见关羽的求情没有起到作用,心中多少有些失望。好在他当初既然敢当街杀人,就已经考虑到了后果。

    关武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某愿服兵役!”

    解县县令闻言,当即让人写下了文书,让关武前去签字画押。

    随后,他就暂时将关武押入大牢,而后把写着关武罪行、审判的文书,派人星夜兼程往郡中送去。

    关于杀人的案件,并非小事一桩,自然要有郡中官吏过目才对。而且关武选择了服兵役,还要有上面的官吏负责,做出最终决定,到底让关武在哪里服兵役。

    这件事情一来一回,至少也要十日之久。

    这堂会审,因为前因后果非常清楚,根本没有耗费许多时间。由此也可以看出,文昭治下官吏的执法效率,究竟有多么惊人。

    关羽父子前往牢中探望了关武,关羽自然对他安抚再三:“阿武休要惊慌,待吾回了家中,就快马加鞭赶往蒲坂,向大将军奏明此事,定要为你减刑。”

    关武心中颇为感动,却也不愿过分麻烦关羽,就开口说道:“此事若是太过困难,叔父还是不用麻烦了。”

    “某既然杀人犯法,服兵役自然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未曾有所冤屈。”

    然而,关武越是这么说,关羽就越下定决心要为他开托。辞别了关武,父子两人就往家中赶去。

    在回去的路上,关平沉默良久,这才缓缓说道:“阿翁,纵然你与大将军有所交情,然而涉及官府律法,此事恐怕也不好处理吧?”

    关羽却有些不在乎的说道:“阿平可能并不知晓,大将军年轻之时,也曾好游侠、喜好结交四方豪杰。当初有恶霸欺凌大将军家人,大将军亦是愤而杀人,而后逃逸。”

    “由此看来,大将军与为父以及阿武,乃是一种人。他了解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定然会给阿武网开一面。”

    说到底,依照关羽如今的道德观念,仍旧觉得为父报仇杀人无罪。也许不仅是他,许许多多的汉代人氏,都抱有这种想法。

    关平闻言,心中虽然有些没底,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第五百零六章 太学改革

    关羽回到家中的第二日,便辞别了胡氏,骑着陈旭借给他的那匹战马,往蒲坂赶去。解县距离蒲坂并不太远,关羽骑马一日便赶到了城中。

    而此时,文昭正在与田丰等人,商议关于外地学子,前往太学求学之事。

    只见文昭侃侃而谈:“吾此次东临阳武,遇到一位猎户,才了解到了外地学子想要前来蒲坂进入太学,却是有着不小的困难。”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再加上太学生的名额毕竟有限。故此蒲坂招收的太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京城附近的百姓。

    其余地方的百姓,要么没有前来蒲坂的路费,要么害怕长途跋涉后会落选。故此外地前来考试的太学生,却是极其少见。

    “吾置办这个太学,不止是为了蒲坂附近百姓,更不是为了达官贵人准备的学院。我的目的乃是让天下有志青年,都能够有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

    “故此,关于日后的太学招生,要进行三方面的改革。”

    如今的太学,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文昭境内想要进入太学的百姓不计其数,太学却不能将他们全部招收进去。

    这个问题虽然无法解决,却可以扩大太学的规模,使得太学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如此一来,有机会进入太学学习的名额,自然也会增加。

    考虑到后世各个学校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文昭还建议,在蒲坂设置四个太学分院,有不同的人担任校长。

    如此一来,可以通过从每个太学分院,走出学生们所立的成就,来判断哪个学院的教育更好。

    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太学的规模,也可以使得是个学员之间相互竞争,调动学院学生以及导师们的积极性。

    故此,扩张太学就是文昭的第一项改革。

    太学纵然再度扩张,能够容纳的学生终究还是极其有限。因此,为了能够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日后进入太学的门槛,自然会再度提高许多。

    也就是说,以后想要进入太学,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当然,太学建立的初衷乃是培养寒门学子,哪怕提高困难也会优先录取寒门子弟。

    关中现在还没有达到普及教育的条件,也只能通过建立太学,提高入学门槛这种方式,培养出一大批寒门。

    好使得日后文昭打下来的江山,不至于过度依赖世家大族。

    故此,提高入学门槛,走精英路线,乃是太学改革的第二条方针。

    至于第三条改革,却是牵涉较多。这条改革,也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拔人才,并且使得外地之人也有机会进入太学。

    参考了后世的科举制度,文昭想到了一个选拔外地人才的方法,那就是将太学生的选拔,变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乃是县试,官府会在每个县城设置考试的地点,好选拔当地有天赋的青年。

    县试不同于以往的察举制度,只能有德高望重的官吏才能推举人才。县试之中,所有人都能够参加,只要可以通过考核,就会被集中在一起,送往郡中。

    当一个郡中通过县试青年,全部集中在一起之后,就会举行郡试,郡试会再次筛选下一大批人。

    通过郡试的青年们,会被集中起来被送往蒲坂,前来参加太学面试。

    当然,这些前往太学的青年,不一定就会进入太学。然而无论他们会不会落选,这些人来回的路费,都会有官府报销。

    当所有人集中到蒲坂以后,四个太学分院将会挑选、考核这些青年。由于名额有限,故此太学分院都会挑选那些真正有潜质的人才。

    就这样,太学的第三步改革出现了县试、郡试,以及最后的入学测试。

    “县试的路费,将由那些参加测试之人自己承担。毕竟在一个县城之中,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县试会筛选下一大批人,之后参加郡试的学子,就将会少上许多。”

    “如此一来,再有当地官府承担这些人的来回费用,花费也就不至于太过浩大。”

    “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县试,然而因为每个郡城、县城的人口基数不同,故此最终能够参加郡试、太学入学考试的名额,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人口大县,他们得到前往参加郡试的名额就多一些,能够选拔出来的人才也多一些。

    相同的道理,人口多的郡城,他们得到前往蒲坂,参加太学入学考试的名额也就越多。

    如此一来,既能节约百姓们涌往蒲坂,参加太学考试的成本;又能够优中选优,在各个郡县挑选有潜质的青年。

    文昭挥舞了一下手臂,继续说道:“为了保证县试、郡试的公平性,我们最后还要统计每个郡县,最终进入太学的人数。”

    “像那些人口大的郡县,挑选进入太学面试的学子,若是很多人没能考上太学。官府就要对负责这些学子郡试、县试的官吏,进行彻查。”

    作弊的事情自古都有,想要完全杜绝根本没有可能。然而,文昭却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尽量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

    陈旭这条政策的颁布,就基本可以保证,那些负责负责县试、郡试的考官,不会过分徇私舞弊。

    就好比如,两个人口基础相同的郡城,都挑选了两百个青年前往蒲坂进行面试。结果一个郡城有一百五十人入选,另外一个却只有五十人入选。

    如此一来,那个只有五十人入选的郡城,里面负责郡试的考官,就会受到官府的调查。

    假如这个郡试的考官有问题,官府自然会对他进行大力惩戒。若是他没有问题,官府就会前往调查,这个郡中负责县试的考官。

    无论如何,出现这种情况,自然要有人承担责任。

    文昭相信,这条政策的出现,纵然不能完全杜绝徇私舞弊,那些负责县试、郡试的官吏,也不敢做得非常过分。

    “此次大张旗鼓的进行改革,就要保证太学的确能够培养人才,要保证每一个进入太学的学生学业有成以后,都能够有一番作为。”

    “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国家的人力物力。”

第五百零七章 求助

    当陈旭说出这样一番话之后,也就代表了太学在陈氏集团之中,将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以想象,日后的太学生只要完成学业,必将会被官府任命,成为一方官吏。

    也就是说,太学将会成为平民们的龙门。鲤鱼能否化龙,就要看他们能不能越过这道龙门了。

    甚至于,这场对于太学的改革,几乎相当于后世变相的科举。谁能够从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就代表了他的仕途将会非常明亮。

    没有人知道,文昭下定决心做出这样大的改革,只是因为看到原武县城中的那个猎户,带领许多猎人冒着生命危险,进山猎虎。

    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为了能够给自家孩子,攒到足够的路费,好在以后有机会进入太学面试罢了。

    当文昭得知猎户首领的打算之后,心中颇为触动。哪怕作为生活在底层的平民,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出人头地。

    况且在文昭眼中,境内每一个良善家的百姓,都有资格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人上人。

    也许其中的过程会非常艰辛,也许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仍旧只是一介平民。然而,文昭却想要通过这次改革,使得境内所有百姓,都看到成为人上人的希望。

    更何况,文昭心中还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太学之中不仅可以习文学武,还有许许多多的杂学学科。

    相比起太学传统经学,以及太学军事分院,进入杂学分院的门槛无疑会低上许多。

    若是太学的地位提升,杂学分院亦会水涨船高。百姓们只要有着一技之长,想要进入杂学分院,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如此一来,就能够慢慢带动境内各行各业的发展,使关中变得更加欣欣向荣。

    就这样,文昭定下了改革的基调,由帐下文臣们细细研讨,将各种条例具体化,显得更加合理。

    看着忙碌的众人,文昭脸上微微露出了笑意,在心中暗暗想道:“太学的这种模式,也许并不能持续太久。然而这个地方,却是关中日后培养人才的摇篮。”

    “最起码可以使我的治下,日后不会太过依赖世家的人才。”

    对于如今的关中而言,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大力培养、任命寒门,尚且没到时机。

    故此文昭只能偷换概念,以太学为基础,以培养人才为借口,开始慢慢削弱世家的影响力。

    也许有一天,当文昭统一天下,当太学培养了足够的寒门士子以后。他就可以不再看世家大族的脸色,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而现在的太学,将会为以后科举的诞生奠定基础。

    正如文昭在关中普及新法一样,也是潜移默化之间,让百姓们能够懂法、守法。

    也许有一天,当最新的律法出来,当那些被新法触及利益的人跳出来,破坏新法的时候。文昭也就可以通过,四处张贴榜文这种方式,迅速将新法普及下去。

    只要百姓懂法,只要未来新法符合百姓们的利益,相信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主公,关将军求见。”

    正在沉思的文昭,忽然听到典满的声音响起,当即诧异的问道:“哪个关将军?”

    典满道:“关云长将军。”

    陈旭心中一惊,急忙说道:“云长回家才几天,这就准备要回豫州了么?”

    典满却是说道:“关将军想要面见主公,似乎有所求,并不像准备返回豫州的样子。”

    “有所求?”

    文昭眼睛一亮,心中也开始活络起来。拉拢关羽这种人,不能操之过急,只能结之以恩义。

    不怕关羽无所求,就怕他无欲无求。真要是那样的话,就无法结恩义于人了。

    “阿韦,随我出去迎接云长。”

    招呼了典韦一声,文昭当即跨步往外走去。典韦见状,拿着他的双铁戟,紧紧跟在了后面。典满作为文昭的亲兵,自然也要跟着出去。

    刚刚走出大将军府,文昭就看到了昂然而立的关羽。哪怕天上的太阳十分毒辣,关羽仍旧如同一杆笔直的标杆般,看起来气势十足。

    风吹过,掀起了关羽下巴上长长的胡须。关羽伸出右手揽住胡须,将它们轻柔的理顺。

    “哈哈,云长这么快就省亲完毕,还特意前来看我,真是太好了。”

    文昭大笑着走了出来,拉住关羽的手臂,说道:“走,今日云长到我家中,定要与云长不醉不归。”

    关羽这次前来可是为了私事,并未特意过来看望陈旭。故此,他听见文昭的话以后,当即脸色微红。

    好在关羽是个大红脸,无论怎么脸红,别人也都发现不了。

    关羽轻轻挣脱文昭的手,行礼道:“几日不见,大将军风采依旧啊。”

    他是一个非常高傲的人,然而对于陈旭这个当朝大将军,却是有着发自肺腑的尊敬。无论是陈旭传奇的人生,还是他的豪爽,都让关羽心中起不了恶感。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他跟随文昭回乡省亲,一路上见过太多。当他看到关中百姓,全都幸福的生活之后,对于陈旭的敬重更加浓烈。

    特别是回到家中,自己的妻儿也都极其推崇陈旭,感念他对于百姓们施加的恩义。更使得骄傲的关羽,在文昭面前不得不低下自己的脑袋。

    这种低头,不是因为他畏惧文昭的权势,而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尊敬。

    关羽起于微末,对于平民百姓自然非常同情。虽然在刘备治下的百姓,生活也十分安定。然而比起关中百姓,他们的生活却是有些相形见绌。

    毕竟,刘备虽然有些才能,但是他治理国家的本领,自然比不上文昭这个穿越人士,以及关中众多的文士。

    见关羽向自己施礼,文昭当即不悦的说道:“玄德与我,兄弟也;云长既然是玄德之弟,亦是某家兄弟,何故如此多礼?”

    关羽心中略微有些感动,他也是个心中藏不住事的人,当即说道:“某此次前来面见大将军,乃是有一事想求,还望大将军能够帮忙。”

    陈旭闻言心中甚喜,说道:“云长有事但说无妨,若是某力所能及之事,定然不会推辞!”

第五百零八章 出巡

    “某家远房侄儿,因人辱骂其父,导致其父郁郁而终,这才愤而杀人。然而杀人毕竟犯法,他如今已经被押入大牢,不久就会被征发前去服兵役。”

    关羽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叙述了一遍,没有丝毫偏颇的地方,陈旭闻言只是皱眉不语。

    思量了一阵,看着一脸期待之色关羽,文昭说道:“当街杀人并非小事,这件事情还是等我亲自过去问问情况,再下定夺吧。”

    “我早就想四处走走,观看一下百姓们的生活。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前往解县了解一下这个案子详细的经过。”

    虽然没有得到文昭确切的答复,然而能够带文昭前往解县一趟,关羽心中仍旧长长舒了一口气。

    关武在乡中可是一个风评极好之人,关羽相信只要文昭在乡中访问一下,也会喜欢那这个敢作敢当的小伙子。

    念及于此,关羽没有再说其他,只是满口答应。

    文昭从来都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做事绝对不会拖拉。他既然准备前往解县,就交代了一下田丰等人,让他们帮忙处理蒲坂的一应事务。

    而后,他就带着典韦、徐晃、典满,以及三百骑,往解县赶去。

    纵然是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文昭出行也会带上足够的护卫。毕竟,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身为三州之主,自然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安全。

    特别是他知道历史上,小霸王孙策就是死于刺客之手,再加上曾经经历过无名刺客的事情,也使得他不得不小心防备。

    毕竟不是每一个刺客,都会像无名刺客那样知晓大义,有着极其强烈的侠义精神。

    关中之主出行,旁边县城的官吏们自然有些手忙脚乱。好在蒲坂距离解县并不太远,故此文昭也并未太过扰民。

    众人疾驰前行,走了半日文昭只感觉浑身燥热不已。为了安全的缘故,纵然现在天气十分炎热,文昭里面也穿着赤龙内甲。

    也正是因为他的小心谨慎,赤龙内甲这才几次救了他的性命。

    拿下了一个水壶,文昭在战马上灌了几大口水,就向徐晃问道:“公明,此地距离解县还有多远?”

    徐晃尚未答话,关羽就开口说道:“此地距离解县,只有一个时辰的路程。”

    他本来就是解县人氏,对于附近的情况自然非常了解。徐晃虽然亦是河东郡人氏,然而徐晃的家乡杨县,距离此地也有一段距离。

    故此,论起对这里的熟悉程度,徐晃自然比不上关羽。

    文昭点了点头,继续对徐晃说道:“公明,此次前往解县,凡事以你为主,莫要轻易暴露我的身份。”

    徐晃闻言,当即惶恐的说道:“主公在此,又怎轮得到末将主事?”

    文昭却是大笑两声,说道:“这次非让你主事不可,我可不想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扰了解县的安宁。”

    陈旭带兵出行,虽然瞒不住蒲坂中的众人,以及与蒲坂邻近的县城。然而这个时代消息传递的速度非常慢,解县之中的官吏,却并不知道陈旭已经到来。

    他们纵然知道关家村来了三百骑兵,也想当然的以为是一个关中将领过来了。不然的话,恐怕解县的所有官吏,都会跑过来迎接陈旭这个关中之主吧。

    徐晃虽然也是关中大将,毕竟与解县的官吏不是一个系统,纵然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会引起极其强烈的轰动。

    文昭带着三百骑兵继续往解县赶去,刚好行了一个时辰,就已经到达了关家村。

    三百甲胄精良,全副武装骑兵的到来,无疑使得整个关家村震动起来。关平得到消息以后,就带着自己母亲胡氏,前去远远地围观这彪人马。

    胡氏看着前面的徐晃,对着关平说道:“阿平,你阿翁不是说要去蒲坂找大将军帮忙么,难道最前面那个身穿黑甲的人,就是大将军派来的将军?”

    胡氏指的那个人,自然就是徐晃了。文昭既然说这次行动,以徐晃为主,他自然不会站到徐晃前面。

    由于文昭自己喜欢穿黑色的盔甲,再加上黑甲耐胀,故此有许多关中将领,也都跟着穿黑色盔甲。

    关平望着前面的徐晃,感觉到了一股如山岳般的气势。

    气势这东西玄而又玄,不是所有人身上都拥有气势,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感觉得到气势。

    徐晃的这种气势,不仅是武艺高强就能凝聚出来的,还要杀敌到一定的数量,凝聚属于自己的杀气。而且,还需要长时间领兵身居高位才行。

    感受到了徐晃身上隐藏的气势,他当即说道:“此人气势非凡,定然是关中一员大将。”

    就在此时,关平听到了自己父亲的声音:“阿平,快跟你阿母到街上买点酒菜,招待客人。”

    关羽跳下战马,将马交给了一个关中士卒,他却是领着文昭、徐晃,往家中走去。

    临走之前,徐晃转过头去,对一些士卒说道:“你们将战马牵到外面吃点青草,注意莫要践踏到了百姓们的庄稼。”

    听到徐晃的话,就有五十人牵着三百匹战马,拉到外面放牧。如今正是夏季,草长莺飞。这些人都是骑兵,对于照顾战马自然十分在行。

    剩余的两百五十人,却将关羽家团团围住,警惕的看着四周。

    关平看到这些士卒的举动,心中有了些许疑惑。哪怕这些人都是领头大将的亲兵,也不至于防备如此严密吧?

    然而,既然关羽已经让他前去买菜,关平自然要压住心中的疑惑,与胡氏一同前往菜市场。

    文昭远远看着身体壮硕,一表人才的关平,在心中暗暗想到:“云长刚刚唤他阿平,莫非此人就是关平?”

    念及于此,文昭就迈步往关平身旁走去,而后从身上摸了一些钱财,放在了关平手上。

    “只用买四个客人的菜即可,那些士卒不会在你家中吃饭。”

    “依照军中律法,官兵不得随意在百姓家中用餐。故此,这些钱财你就拿去买菜吧。不然的话,我们可不敢违抗军纪,到你家用饭。”

    关平有些手足无措,想要将钱财还给陈旭,却听到了关羽的声音:“拿着吧。”

第五百一十章 切磋

    典韦作为关中屈指可数的大将,并且跟随文昭极早,这些年随陈旭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然是名声在外。

    关平虽然不太了解天下大势,然而对于典韦这个境内的猛将,却不会不知道。

    现在的典韦,乃是陈旭帐下亲兵统领,向来与关中之主寸步不离。

    如今就连典韦都出现在了自己家中,那么屋中剩下另外一个男子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关平心绪十分激动,这些年来生活在文昭的统治下,早就对于这个关中之主极其仰慕,欲得一见而不能。

    可以说,大将军陈旭几乎是所有关中青年们崇拜的对象。他的事迹,在经过了特意宣传的情况下,更像是一个个活传奇故事。

    想到眼前这个温和的男子,很有可能是大将军陈旭之后,关平根本难以抑制自己心中的激动。

    他咽了咽口水,小心翼翼的问道:“吾素闻典将军与大将军寸步不离,如今典将军在此,阁下莫非就是大将军?”

    文昭笑了两声,调侃的说道:“怎么,不欢迎我么?”

    文昭的这句话,也就是变相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关平得知确切的消息,急忙跪伏于地,对文昭用出了最隆重的礼节。

    陈旭见状心中一惊,急忙上前扶起关平,说道:“阿平何故行此大礼?”

    汉代并不像后世朝代那样,流行跪拜之礼。在汉代,人们之间相见大多都是作揖行礼。

    这个时代,跪拜之礼与后世的跪拜之礼,意义也有所不同。后世奴隶跪拜主人,臣子跪拜君主,都是通过贬低自己,而达到抬高别人的目的。

    在汉代,除非对一人发自内心的尊敬,才会行跪拜之礼。

    由于人们经常相对跪坐在案几两旁,相互之间跪着行礼也并不鲜见。这种跪拜,也是一种礼节罢了。

    被文昭扶了起来,关平正色说道:“某对大将军行此大礼,并非敬畏大将军身份,而是为了答谢大将军对于百姓们所做的事情。”

    “若是大将军没有领兵进入关中,恐怕解县之内仍旧是战火连连,盗匪肆虐。也许某与阿母,早就死在了荒郊野岭。”

    “大将军入关荡平乱军,剿灭山贼流寇,分发粮食、田地,才使我母子能够活命至今日。此等大恩,平又岂能相忘?”

    文昭亦是正色说道:“吾既然身为当朝大将军,自然要为百姓们谋福利,以往所做所为,也都不过乃本分之事罢了,阿平休要如此。”

    关羽却是忽然朗声说道:“我关家子弟,向来有恩报恩,有怨抱怨。阿平母子受大将军隆恩,此乃事实,大将军不必谦虚。”

    “主公,俺已经为军士们买了上等猪肉,还有啥事要吩咐我的?”

    汉代人们由于没有发现未经阉割的猪肉,对于身体的危害,故此猪肉的价格仍旧十分昂贵。

    饶是如此,由于母猪猪肉比未经阉割公猪猪肉更加美味,故此母猪猪肉十分昂贵。

    文昭来自后世,自然知道若是公猪未经阉割,不仅猪肉会非常难吃,而且那些受过伤的人吃过之后,很容易引起旧伤复发。有些身体虚弱的人吃过后,更容易得重病。

    当然,这种说法在后世没有科学依据,却在中医的典籍中有所记载。但凡只要养过猪的农户,这种说法基本都会口口相传。

    自从占据了并州以后,文昭就开始普及阉割技术,刚刚生下来的公猪幼崽,都会先被阉割掉。

    如此一来,就连味道不太好的公猪猪肉,也变成了美味佳肴。公猪猪肉的价格,不再比母猪猪肉的价格低。

    典满为军士们购买价格昂贵的猪肉,可见他对于士卒们亦是极其关照。

    典满的性格有些大大咧咧,以前他对于文昭亦是又敬又畏,只不过跟随文昭时间久了以后,他才发现这个主公非常容易相处。

    渐渐地,典满在文昭身边亦是越来越随意。他看到了身材壮硕,相貌堂堂的关平,感觉此人与自己年龄相仿,当即眼睛一亮。

    关中虽然猛将如云,然而处于典满这个年龄段的将领,却是极度稀少。以往与他人切磋,要么典满被关中诸将狠狠揍一顿,要么他就将陈虎、陈静的儿子狠狠揍一顿。

    典满胆大包天,再加上与陈氏子弟从小一起长大,故此跟他们在一起非常随意。就连陈骏这个小伙子,也被典满揍过。

    其实在典满看来,欺负那些小孩子没有成就感。然而他又不是一个自虐狂,自然也不愿在关中大将面前自讨没趣。

    故此,典满现在很少找人比试武艺。可是当他看到关平的一瞬间,就想要上前跟此人切磋一下,好将关平那张英俊的脸打得难看一些。

    “主公、赵将军、吕将军仪表堂堂,那是因为人家本事大。这个小白脸看起来还打不过我,外表却将我比了下去,一定要找机会揍他一顿。”

    不得不说,从小跟陈骏这个捣蛋鬼一起长大,本来憨厚老实的典满,也有些学坏了。

    “哈哈,阿满回来了。”文昭大笑两声,向典满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而后说道,“此人乃是云长之子关平,与你年龄相仿,有时间你们却是应该多亲近一番。”

    典满正愁没有机会寻关平麻烦,听见文昭的话以后,当即眼珠一转。

    他上前抓住关平的手,说道:“某家很早以前就听过阁下的名声,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正好趁着饭还没好,咱们去庭院之中切磋一下吧。”

    关平对于典满奇怪的举动,尚未回过神来,就被他拉到了庭院之中。文昭几人见状,也没有阻止,只是跟出去饶有兴趣的看着两人。

    关羽捋了捋胡须,说道:“阿平,就与阿满好好比试一番吧。”

    本来还有些犹豫的关平,听见自己父亲的话以后,当即拿出了自己的大刀。关平先与典满叙过礼仪,这才与他战在了一起。

    在同龄人之中,两人武艺已经颇为不凡,然而在文昭四人看来,却仍旧显得有些青涩。

    两人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双方你来我往,一时间杀得难分难舍。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5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军神最新章节! 作者:冰雪尘所写的《三国军神》为转载作品,三国军神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军神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军神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军神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军神介绍:
陈旭,魂入汉末,由一介平名,不断蜕变,最后成为战无不胜的军神。他站在权利的巅峰,俯瞰众生。
三国军神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军神,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军神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