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军神TXT下载三国军神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军神全文阅读

作者:冰雪尘     三国军神txt下载     三国军神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一十一章 关平认主

    辞别了郑母,文昭带人在前往关羽家中的路上,典韦一直沉默不语。

    直到众人快要抵达关羽家中的时候,陈旭才问道:“阿韦,走访了那些关家村的外来户,以及郑屠的家,你是否还觉得应该为关武脱罪?”

    没有等待典韦的答复,文昭就大步往关羽家中走去。

    看到陈旭回来,关羽当即满怀期待的问道:“大将军走访过后,有何想法?”

    文昭答曰:“云长休要心急,此时我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只待明日抵达县衙之内,便可见分晓。”

    关羽虽然觉得陈旭的表情似乎有些不对,却也没有多想。他心中坚信,年少好游侠的大将军,在得知江武事迹之后,心中一定会有所想法。

    当天晚上,徐晃被文昭叫到屋中,两人交谈了一炷香的时间,徐晃才退了出来。至于他们两人交谈的内容,却是无人知晓。

    次日凌晨,徐晃找到了关家村的里魁,向他亮明身份,说道:“吾奈大将军麾下将军,徐晃徐公明是也,这是我的印绶。”

    里魁颤巍巍的接过了续航的印绶,看完过后急忙向徐晃行礼,却被徐晃扶住了。

    “某虽为主公麾下将领,你却是长辈,就连主公都不敢受长辈之礼,何况我乎?”

    “吾此次前来,只是想要太公配合,征调几个人前往县衙作为证人。由于我乃武官,不能干涉民事,故此这件事情还要麻烦太公。”

    里魁急忙说道:“将军但有所求,小老儿必定倾力相助。”

    两人之间身份实在相差太远了,就好像一个后世的村长见到中央将军一样,心中不可能平静下来。

    面对这等大人物的要求,里魁自然是尽力满足。

    搞定了里魁,由他出面将昨日文昭走访的那些人聚集了起来,并且还带上了郑母及其孙女,三百余人浩浩荡荡往解县赶去。

    众人尚未来到县城之中,解县主簿就慌慌张跑到了县令身旁,说道:“明廷,我听闻主公麾下大将徐公明,被那关云长邀请过来,带着三百骑兵气势汹汹地往这边赶来。”

    “看来那关云长说自己与主公乃是旧识,并非夸口,而是确有其事啊。”

    县令心中亦是一惊,而后镇定的说道:“徐公明虽然是军中大将,却管不到政务上面。况且吾为民做事,无愧于心,纵然他带领三万人过来,又有何妨?”

    主薄说道:“可是明廷对于关武如此判刑,若徐将军不同意,却该如何是好。”

    县令当即脸色一板,声色俱厉的说道:“本官前面就已经说过,吾为县令,主掌一县大小事务;徐将军纵然权力再大,也无法插手县内政事。”

    “汝为百姓父母官,只需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即可,慌慌张张、大呼小叫成何体统,莫非是怕了徐将军的权势?”

    “还不退下,好好处理手上的公务!”

    主薄遭受斥责,顿时羞得满脸通红,不敢再说话,只得退了下去。

    看到主薄离开以后,解县县令这才整理了一下衣冠,轻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吾虽然只是一个最小的县令,却也要依照国家律法秉公办事。”

    汉代县城分为大县、小县。

    大县指的是境内有万户以上,只有这样的大县才设置县令,他们的秩俸为一千石至六百石不等。

    解县县令只有六百石的俸禄,属于那种最低等的县令。

    至于那些万户以下的县城,城中没有县令,只设置县长的职位,秩俸五百石至三百石。当然,县长其实与县令一样,都是管辖县内的所有政务。

    除此之外,与县同一个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道,国,邑。国是侯国;邑是皇后,皇太后,公主的封地;境内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称之为道。

    解县县令虽然是最低等的县令,却浑身上下正气凛然,铮铮傲骨。哪怕知道徐晃乃是关羽请来的帮手,他也根本不准备屈服。

    主薄离开没有多久,就有人跑了进来,前来为解县县令通风报信:“明廷,徐晃将军带领三百骑兵入城,徐晃将军本人已经进入了县衙。”

    解县县令整理了一下衣冠,淡然说道:“我知道了。”

    随后,他就不急不缓的望县衙走去。

    进入县衙之后,他就看到了一个浑身黑甲,相貌堂堂之人。在他身后,还站立着两个魁梧大汉,全都气势非凡。

    为首之人正是徐晃,他身后的两个人乃是陈旭、典韦。至于典满,却带着三百骑兵,停在了距离县衙不远的位置。

    关羽、关平与那些证人站在县衙外面,现在尚未进来。

    解县县令一眼就看到了最前面的徐晃,他当即上前行礼道:“阁下莫非就是主公麾下大将,徐晃徐公明?”

    徐晃脸上并无倨傲之色,只是谦逊的说道:“区区不才,正是在下。此次因事打扰明廷,还请勿怪。”

    感受到了徐晃并非那种咄咄逼人之辈,解县县令这才悄悄松了一口气。他虽然有属于自己的气节,若非逼不得已,倒也不会得罪徐晃这种关中大将。

    眼看徐晃非常好说话的样子,解县县令在心中暗暗想道:“若徐将军乃识大体之人,纵然与关云长有所交情,恐怕也不会贸然为了关武触动律法吧。”

    念及于此,他当即直截了当的问道:“不知徐将军此次前来解县,所为何事?”

    徐晃朗声说道:“主公非常器重关将军,听闻其侄关武为父报仇,失手杀掉了人。某这才前来此地,看看明廷的审问结果。”

    县令听到徐晃的话,脸色当即一沉,在心中暗暗想道:“徐晃开口就拿主公压我,并且还说关武乃是失手杀人,这分明是混淆视听,欲为关武脱罪。”

    县令不再理会徐晃,反而走到属于县令的座位之上,说道:“关武当街杀人之事,人证、物证俱在。”

    “就连他本人亦是承认,因为郑屠辱骂其父,这才为父报仇杀死郑屠。关武犯下了故意杀人罪,并非失手杀人。”

    ‘故意杀人’与‘失手杀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性质完全不一样,所得到的判决结果,更不可能相同。

第五百一十二章 槐林结义

    和典满一样,在陈旭麾下担任亲兵,这句话说的却是非常有技巧。哪怕尚且没有经历过太多事情的关平,也能从中听到不一般的意味。

    毕竟,典满乃是关中大将典韦的儿子,他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现在典满在文昭身旁担任亲兵,却是一种栽培与历练。

    文昭的言下之意,就是要把关平带在身旁,好好栽培。这对于草根关平来讲,无疑是个极大的恩惠。

    毕竟,他的父亲关羽虽然也是一员大将,却并没有在关中任职。

    文昭能够如此照顾关平,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对关平的器重;另一方面,也显露出了关羽在陈旭心中的地位。

    不仅是关平,典韦、关羽、徐晃心中也都是这么认为。

    在他们看来,关平虽然有些潜力,能够得到如此特殊的对待,很大一部分因素,可能就是因为文昭对于关羽的喜爱。

    他们却不知道,陈旭乃是一个穿越人氏,对于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名将,都是情有独钟。哪怕不考虑关羽的因素,他会提拔重用关平。

    可是如今关平尚且年幼,没有经过历练终究难成大器。故此,文昭才会将关平带在身旁培养。

    就如当初的徐晃、郝昭、司马懿那样,文昭的所作所为,纯粹是为了培养关中下一代的力量。更是为这些历史名人以后的发展,做些铺垫。

    毕竟,他们能够待在文昭身旁一段时间,再担任其他职务的时候,也就有了一种资历,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关羽却并不了解文昭的心思,他见文昭如此重用自己儿子,心中当即感动不已。

    可是关羽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情感的人,他只能将这份感动默默放在心中。

    其实,关羽有时候也会感叹,既然上天让他遇到了刘备这个兄长、明主,又为何会让他再次遇到陈旭?

    关羽毫不怀疑文昭其人也是一代明主,然而关羽既然已经认主,却早已断掉了转投陈旭的后路。

    哪怕他心中对于陈旭有着极大的好感,结果也不会改变。怪只怪,他投奔刘备在先,认识文昭在后。

    强行压住心中的感动,关羽看着一脸兴奋的关平,沉声说道:“我关家子弟,讲究忠义仁孝,至死不变。你既然投奔了大将军,还得到了如此重用,自然要以死相报。”

    “纵然日后我父子两人战场对决,你也要为了忠义,莫要手下留情。”

    关羽的这番话,透露出来很多信息。大将军对他的拉拢之心,关羽自然是洞若观火。

    讲究忠义仁孝,至死不变。关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也就表明了他自己的态度。他甚至还在其中暗示了,也许双方今日是朋友,说不定以后就会成为敌人。

    关平收敛了兴奋之色,郑重的说道:“孩儿知道了。”

    庭院之内的气氛,也因为关羽的一番话,而显得有些冷场。

    “饭好了,吃饭了。”

    就在此时,胡氏的声音响起,打破了庭院之中尴尬的气氛。

    文昭当即若无其事的说道:“哈哈,奔波了一日,肚中早就饥饿难耐,吃饭,咱们都先去吃饭吧。”

    华夏的人民,自古以来都非常好客。胡氏与关平在集市之中,买了许多自己平常都舍不得吃的东西,备下了极其丰盛的宴席。

    吃饭的过程中,众人都没有提及关羽方才说的话,只是兴高采烈的谈论着其他话题。

    文昭吃了一口菜,忽然说道:“阿满与阿平年龄相仿,又脾性相投,不如让两人结为兄弟可好?”

    典满经过陈骏的熏陶,纵然将近及冠,性子也越来越活泼。与之相反,关平虽然比典满小上一岁,却显得颇为沉稳。

    “好啊,好啊。”

    典满闻言大喜过望,当即拍手称是。他虽然看关平比自己英俊,感觉心里有些不爽。然而与关平交过手之后,不由对他有些惺惺相惜。

    而且他也觉得,有个结拜兄弟是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更为重要的是,两人叙了年齿,典满自己痴长一岁。若是两人结为兄弟,关平自然要称呼他为兄长。

    这样的话,也就相当于典满收了个小弟,何乐而不为?

    将目光放在了关平身上,陈旭问道:“阿平,与阿满结为兄弟,你可愿意?”

    关平知道和典满结拜,自然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毕竟,他在关中没有丝毫根基,典满身后却是站着典韦这尊大神。

    依照典韦在关中的地位,几乎所有人都会给他三分薄面。若是成为典满兄弟,就算关平日后不能完全借助典韦的势力,对于他日后的发展,仍旧有很大的好处。

    况且这件事乃是自家主公提出,典满又率先答应。若是关平出言拒绝,恐怕就会得罪两人。

    故此,没有丝毫犹豫,甚至也没有经过自己父亲的同意,他就开口说道:“固所愿意,不敢请耳!”

    “哈哈哈哈,等吃饭以后,你们两人就结拜吧。”

    关羽等人听见文昭的提议,亦是感觉心中颇为高兴。为了见证两个小伙子的结拜,众人吃饭的速度明显加快了许多。

    结拜之事自古皆有,刘邦、项羽曾经也结拜成为兄弟,只不过两人最终反目成仇,争夺天下的主权。

    孙策和周瑜亦是总角之交,两人之间的关系胜似亲兄弟。马腾、韩遂虽然是为了利益,仍旧相互结为兄弟。

    最为出名的结拜,莫过于桃园三结义,而关羽就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当然,刘备三人的确结为兄弟,也的确情同手足。但是他们结拜的过程,到底是不是像罗贯中写得那样,却也不得而知。

    众人吃过饭以后,就开始为典满、关平两人的结拜做准备。

    关平当即说道:“村外有一片槐树林,如今正值槐树开花的时节,香飘四溢,绿树成荫。不如兄长与我,就在那里结义可好?”

    典满也收起了平常的嬉皮笑脸,说道:“平弟对于此地较为熟悉,此事但凭平弟做主。”

    众人来到了槐树林中,果然看到了美丽、洁白的槐树花。微风吹过,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传入了众人鼻子之中。

第五百一十三章 隐情

    准备了一些祭品,典满、关平焚香祭拜天地,而后开始发誓:“念典满、关平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誓毕,在文昭、典韦、关羽、徐晃的见证下,拜典满为兄,关平为弟。

    关羽听着熟悉的誓言,想起了在那个桃花盛开的时节,三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少年,发下的豪言壮志。

    随后,三人食则同案,寝则同室,形影不离,精神居然有些恍惚。

    “不知不觉间,已经与兄长、益德分开许久,也不知他二人现在可好?”

    忽然之间,关羽心中对于刘备、张飞,涌起了极其强烈的思念之情。现在的他,恨不能早日处理完解县之事,回到豫州与兄弟团聚。

    “平弟!”

    “兄长!”

    典满、关平相互握着双手,饱含深情的喊声,惊醒了走神的关羽。他望着年少的两人,脸上洋溢的青春气息,感觉心中十分欣慰。

    由于这场结拜,文昭、典韦和关羽之间的关系,再次被拉近了许多。

    由于关羽心中思念刘备、张飞,故此隐晦的提点了一下关武之时。文昭对于此事,自然没有忘记,他带着典韦等人,就开始在村中四处寻访起来。

    至于关平父子,文昭却没有让他们跟在一起。

    村头的大树底下,一位老妇坐在下面乘凉,文昭上前向她行了一礼,问道:“媪媪,你知不知打村中的关武?”

    老妇看着全副武装的文昭,心中多少有些忐忑,她起身要向文昭回礼,却被制止住了。

    “媪媪乃是长辈,又岂可向我这个晚辈回礼?我只想打听一下,关武此人平常的作风如何。”

    对于关武杀人,关羽前去求助的事情,老妇自然也听说过。毕竟这个村落只有这么大,根本藏不住消息。

    大批官兵的忽然到来,也让老妇嗅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气息。

    她整理了一下思维,这才幽幽说道:“说起阿武这个孩子啊,当真是可好人呐。他不仅对待自己父亲十分孝顺,对于相邻亦是非常友善,经常帮助大家。”

    “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这孩子不喜待在家中种田,反而经常出门,听说是结交什么朋友。”

    通过老妇的叙说,文昭对于关武此人,心中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

    关武不喜种田,却喜欢结交四方豪杰,好游侠。他也不是那种打着游侠名头,却将乡邻弄得鸡飞狗跳的混混。

    说的明白一点,那就是关武此人有么大志气、大气节,眼光长远,不拘一格。

    更为重要的,此人乃是一个至孝之人。而他的父亲,对于关武的所作所为,亦是十分称赞。

    就连关武出门游历,也是因为他父亲再三劝说,关武才撇下老父一人在家,出了远门。在众人眼中,关武就是个讲义气、无可挑剔的好孩子。

    老妇讲了一段时间,叹息的说道:“真是可惜啊,这么好的一个孩子,却因为一时冲动杀了人,要被判刑一辈子。”

    说到这里,多愁善感的老妇,也不禁有些伤感。

    辞别了老妇,文昭继续带着典韦、徐晃问了两个人,他们说所之言虽然与老妇有所差别,却也大体相同。

    至于那个郑屠,前面询问的三个人,对于这个外来的屠户,都有些不喜欢。言语之中,也颇有微词。

    询问完毕了以后,典韦忽然说道:“主公,依照众人所言,这关武也不是那种恶人。就连他杀掉郑屠,也是为父报仇,事出有因。”

    “依末将看来,对于此人的惩罚,未免有些太重了。”

    典韦年少好游侠,义气过人,为友杀人亡命。关武的所作所为,非常对典韦脾气,故此他才会为关武求情。

    文昭没有说话,只是皱着眉头,继续前往其他人那里打听关武的事迹。不想,在第四个人那里,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个人不是关家村本地人氏,而是从外地迁徙过来的百姓,在关家村落地生根。

    据他所说,关家村本地人氏,对于他们这些外来户极为排斥,虽然没有动手动脚,却也时常挤兑他么这些外来户。

    他们这些外来户,本来就不是一个地方过来的人,并不十分团结。故此有时候,面对关家村人的风言风语,他们也只能默默忍受。

    毕竟,华夏自古以来的乡邻意识极其严重,排斥外来户乃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直到后来,郑屠带着他的家人在关家村定居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不得不说,郑屠是个非常有本事的人,作为一个外来户,不但能够迅速在关家村立住跟脚,还能置办其一份不小的家业。

    郑屠长得非常壮硕,满脸横肉,看起来非常凶恶。

    起初也有不少关家村本地人氏,挤兑郑屠。然而,郑屠却并不向其他外来户那样,小心翼翼的怕得罪本地人。

    只要有人敢骂他,郑屠就敢回骂过去;别人想要打他,他就敢拿起杀猪刀跟人拼命。一来二去之下,郑屠在关家村本地人眼中,就成了极其不受欢迎的存在。

    然而,郑屠对待那些同为外来户的村民,态度却是非常友善。

    当初因为有人跟郑屠发生矛盾,两人爆发了冲突,郑屠仗着身强力壮,将那个关家村本地人氏打了一顿。

    关武本来不怎管这些事,他也没有挤兑外来户。

    然而本族的族人被打,一向讲究义气的关武,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当即邀人打了郑屠,这才与郑屠结怨。

    好在关武知道一直挤兑外来户不对,这才和关平一起跟族人们商量,希望能够化解这些恩怨。

    双方虽然都有些不太服气,最终也不愿把事情闹大。毕竟依照官府法律,百姓之间是禁止私斗的。

    就这样,双方和解以后矛盾自然也就减少了许多。只不过,对于关武当时带人殴打自己的事情,郑屠一直怀恨在心。

    这才有了后来,关父前来买肉却被郑屠羞辱的事情了。好在郑屠也怕再次挑起纷争,这才没有说的极其过分。

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实郑屠

    饶是如此,关父心中仍旧有些郁郁不平,回到家中没过多久就死去了。

    讲到这里,那个村民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那郑屠也是个纯孝之人,对于我们这些外来户极其友善。”

    “他只不过对关父说了几句恶话,却不想关武回来之后,就杀掉了郑屠。如此行事,未免也太过霸道了吧?”

    以前文昭等人听说的都是关武的好,以及郑屠的讨人厌。却没有想到,其中还有这样的隐情。

    当然,文昭也不会只听见这个人的一番话,就相信郑屠是好人。

    他辞别了那位村民,专门挑选了几个外来户。有两人不愿招惹是非,既不说关武的好,也不说郑屠的不好。

    饶是如此,仍旧有两人之言,与前面那个外来户村民相似。直到此时,文昭才理清了这个案子的前因后果。

    先说关武当街杀掉郑屠,是因为郑屠辱骂他父亲,导致关父郁郁而终。

    郑屠之所以言语之中,对于官府颇有不敬,也是因为当初关武寻人打了郑屠,导致郑屠怀恨在心。

    关武带人打了郑屠,是因为本族之人跟郑屠发生口角,被郑屠仗着身强力壮,揍了关武族人一顿。

    郑屠与关武族人之所以发生口角,说到底还是关家村本地人氏,排斥外来户的结果。

    也就是说,这件事情追根究底,原因还是出在关家村本地人身上。

    说到底,郑屠遭人排挤,这才怒而打人,情有可原;关武为族人报仇,带人打了郑屠,亦是义气使然。

    郑屠被打怀恨在心骂了关父,也是情理之中;最后关武为父报仇,怒而杀人,站在他的立场上也没有错误。

    仔细推敲这个案件,才会发现若是站在各自的立场来讲,众人所做之事都有借口。那么这个案件,到底孰对孰错,县令对于关武的审判,究竟合不合理?

    及至最后,文昭带着典韦等人,往郑屠家中赶去。而此时,郑屠家中仍旧办着丧事,灵堂旁边四处挂着白布,隐隐有哭声从庭院之内传出来。

    由于郑屠一家与关家村本地人氏交恶,故此郑屠身亡,却没有一个关家村人氏前来探望。就连那些外来户,也不愿意招惹麻烦。

    当然,还是有一些比较讲义气的外来户,帮忙郑母为儿子办理丧事。只不过总体来讲,郑家大院之内,却是没有几人。

    “咚咚咚!”

    一身丧服的郑母,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之后,这才摸了一把眼泪,前去开门。当她看到文昭等人以后,眼中露出了害怕、仇恨的光芒。

    这几天,她虽然一直张罗着儿子的丧事,却也听说过关羽当了大官,想要找关系为关武洗脱罪名。

    在郑母眼中,杀子之仇不共戴天,任何想要为杀人凶手开托之人,都是郑家的仇人。

    然而,当她看到全副武装的陈旭等人,再想起那三百浑身上下杀气腾腾的骑兵以后,总是感觉有些心悸。

    郑母嘶哑着嗓子,说道:“你们来这里干嘛?”

    陈旭温和的说道:“媪媪,我们是来调查这个案件的,不请我们进去一下么?”

    郑母闻言当即脸色一变,厉声说道:“关武那混账当街杀我儿子,犯下了重罪,还有什么好调查的?”

    感受到了老妇浓浓的敌意,文昭略微思量了一下,就想明白了她的担心。

    文昭当即正色说道:“媪媪莫要误会,我等此次前来,并不是为了给关武脱罪。况且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若关武果真犯法,纵然大将军亲至,也不能为其洗脱罪名。”

    “我等此次贸然拜访,只不过是想了解一下死者的生平事迹罢了。”

    听到了他们不是来为关武洗脱罪名,郑母这才悄悄松了一口气。别看她方才如此气势汹汹,其实她也只是在虚张声势,有些色厉内敛。

    眼前这些人若是真的仗着手中权势,为关武这个杀人犯脱罪,郑母亦是毫无办法。

    想到了惨死的儿子,以及年幼的孙女,老妇眼圈顿时红了,眼泪也忍不住流了下了。

    她抹了一把眼泪,说道:“各位将军,我儿死得好惨、好冤啊,你们一定不要放过杀人凶手。”

    看着老人伤心的样子,文昭当即正色说道:“媪媪还请放心,此事定会还你一个公道。”

    郑母闻言,这才邀请几人进屋。文昭进来以后,看到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长得虽然不怎么秀气,却也十分壮实、可爱。

    见有陌生人进来以后,小女孩怯生生的看了文昭等人一眼,就跑到了其他的房屋。

    老妇招呼文昭等人坐下以后,又抹了一把眼泪,说道:“我儿被人杀害,只留下老妇与那个小小的孙女。以后的日子,真不知道该怎么过。”

    郑母越想越伤心,眼泪根本止不住。

    文昭等人安慰了郑母一阵,待她情绪慢慢平定之后,才开始询问有关郑屠的事情。

    “我在坊间打听,有人说郑屠乃是个纯孝之人,并且对于关家村的那些外来户,亦是非常友善,可有其事?”

    郑母狠狠点了点头,就开始讲诉儿子的事迹。

    郑屠一家本来是洛阳人氏,生活条件倒也不错。可是董卓乱政之后,将洛阳一把火烧掉,还强行迁徙洛阳百姓前往长安。

    郑母的丈夫就是死在了迁徙的过程中,只留下郑母以及十几岁的郑屠。

    到了长安之后,虽然每日过得提心吊胆,生活倒也开始慢慢稳定下来。

    直到董卓身死,李傕、郭汜领兵攻破长安,兵荒马乱之下,他们只好趁机逃了出来,准备回到故乡洛阳。

    后来郑屠在路上救了一个女子,就取了她为妻,一家三口躲进了山中。这一躲,就是几年。

    大饥荒的时候,郑屠一家人在山中实在活不下去,这才被迫下山,郑屠的媳妇也被饿死了。

    好在没过多久,大将军主关中,他们生活才开始好起来。郑屠一家三口,也就定居在了解县。

    “我家孩儿真是个孝顺之人,饥荒之时若非他将口粮留给我与孙女,恐怕我们早就被饿死了。至于他,却几次饿晕了过去。”

    “他为人友善,只要没人找他他麻烦,我儿也从来不会欺负人。”

第五百一十五章 刚直县令

    辞别了郑母,文昭带人在前往关羽家中的路上,典韦一直沉默不语。

    直到众人快要抵达关羽家中的时候,陈旭才问道:“阿韦,走访了那些关家村的外来户,以及郑屠的家,你是否还觉得应该为关武脱罪?”

    没有等待典韦的答复,文昭就大步往关羽家中走去。

    看到陈旭回来,关羽当即满怀期待的问道:“大将军走访过后,有何想法?”

    文昭答曰:“云长休要心急,此时我心中已经有了计较,只待明日抵达县衙之内,便可见分晓。”

    关羽虽然觉得陈旭的表情似乎有些不对,却也没有多想。他心中坚信,年少好游侠的大将军,在得知江武事迹之后,心中一定会有所想法。

    当天晚上,徐晃被文昭叫到屋中,两人交谈了一炷香的时间,徐晃才退了出来。至于他们两人交谈的内容,却是无人知晓。

    次日凌晨,徐晃找到了关家村的里魁,向他亮明身份,说道:“吾奈大将军麾下将军,徐晃徐公明是也,这是我的印绶。”

    里魁颤巍巍的接过了续航的印绶,看完过后急忙向徐晃行礼,却被徐晃扶住了。

    “某虽为主公麾下将领,你却是长辈,就连主公都不敢受长辈之礼,何况我乎?”

    “吾此次前来,只是想要太公配合,征调几个人前往县衙作为证人。由于我乃武官,不能干涉民事,故此这件事情还要麻烦太公。”

    里魁急忙说道:“将军但有所求,小老儿必定倾力相助。”

    两人之间身份实在相差太远了,就好像一个后世的村长见到中央将军一样,心中不可能平静下来。

    面对这等大人物的要求,里魁自然是尽力满足。

    搞定了里魁,由他出面将昨日文昭走访的那些人聚集了起来,并且还带上了郑母及其孙女,三百余人浩浩荡荡往解县赶去。

    众人尚未来到县城之中,解县主簿就慌慌张跑到了县令身旁,说道:“明廷,我听闻主公麾下大将徐公明,被那关云长邀请过来,带着三百骑兵气势汹汹地往这边赶来。”

    “看来那关云长说自己与主公乃是旧识,并非夸口,而是确有其事啊。”

    县令心中亦是一惊,而后镇定的说道:“徐公明虽然是军中大将,却管不到政务上面。况且吾为民做事,无愧于心,纵然他带领三万人过来,又有何妨?”

    主薄说道:“可是明廷对于关武如此判刑,若徐将军不同意,却该如何是好。”

    县令当即脸色一板,声色俱厉的说道:“本官前面就已经说过,吾为县令,主掌一县大小事务;徐将军纵然权力再大,也无法插手县内政事。”

    “汝为百姓父母官,只需做好自己本分工作即可,慌慌张张、大呼小叫成何体统,莫非是怕了徐将军的权势?”

    “还不退下,好好处理手上的公务!”

    主薄遭受斥责,顿时羞得满脸通红,不敢再说话,只得退了下去。

    看到主薄离开以后,解县县令这才整理了一下衣冠,轻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吾虽然只是一个最小的县令,却也要依照国家律法秉公办事。”

    汉代县城分为大县、小县。

    大县指的是境内有万户以上,只有这样的大县才设置县令,他们的秩俸为一千石至六百石不等。

    解县县令只有六百石的俸禄,属于那种最低等的县令。

    至于那些万户以下的县城,城中没有县令,只设置县长的职位,秩俸五百石至三百石。当然,县长其实与县令一样,都是管辖县内的所有政务。

    除此之外,与县同一个级别的地方行政机构,还有道,国,邑。国是侯国;邑是皇后,皇太后,公主的封地;境内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称之为道。

    解县县令虽然是最低等的县令,却浑身上下正气凛然,铮铮傲骨。哪怕知道徐晃乃是关羽请来的帮手,他也根本不准备屈服。

    主薄离开没有多久,就有人跑了进来,前来为解县县令通风报信:“明廷,徐晃将军带领三百骑兵入城,徐晃将军本人已经进入了县衙。”

    解县县令整理了一下衣冠,淡然说道:“我知道了。”

    随后,他就不急不缓的望县衙走去。

    进入县衙之后,他就看到了一个浑身黑甲,相貌堂堂之人。在他身后,还站立着两个魁梧大汉,全都气势非凡。

    为首之人正是徐晃,他身后的两个人乃是陈旭、典韦。至于典满,却带着三百骑兵,停在了距离县衙不远的位置。

    关羽、关平与那些证人站在县衙外面,现在尚未进来。

    解县县令一眼就看到了最前面的徐晃,他当即上前行礼道:“阁下莫非就是主公麾下大将,徐晃徐公明?”

    徐晃脸上并无倨傲之色,只是谦逊的说道:“区区不才,正是在下。此次因事打扰明廷,还请勿怪。”

    感受到了徐晃并非那种咄咄逼人之辈,解县县令这才悄悄松了一口气。他虽然有属于自己的气节,若非逼不得已,倒也不会得罪徐晃这种关中大将。

    眼看徐晃非常好说话的样子,解县县令在心中暗暗想道:“若徐将军乃识大体之人,纵然与关云长有所交情,恐怕也不会贸然为了关武触动律法吧。”

    念及于此,他当即直截了当的问道:“不知徐将军此次前来解县,所为何事?”

    徐晃朗声说道:“主公非常器重关将军,听闻其侄关武为父报仇,失手杀掉了人。某这才前来此地,看看明廷的审问结果。”

    县令听到徐晃的话,脸色当即一沉,在心中暗暗想道:“徐晃开口就拿主公压我,并且还说关武乃是失手杀人,这分明是混淆视听,欲为关武脱罪。”

    县令不再理会徐晃,反而走到属于县令的座位之上,说道:“关武当街杀人之事,人证、物证俱在。”

    “就连他本人亦是承认,因为郑屠辱骂其父,这才为父报仇杀死郑屠。关武犯下了故意杀人罪,并非失手杀人。”

    ‘故意杀人’与‘失手杀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性质完全不一样,所得到的判决结果,更不可能相同。

第五百一十六章 再审

    解县县令为人刚正不阿,关武明明犯下的乃是故意杀人罪,他绝不可能听信徐晃的话,将其改成失手杀人罪。

    徐晃没有继续说话,只是眼睛微眯,静静看着坐在高堂上面的解县县令。解县县令亦是丝毫不惧的与徐晃对视,眼神没有一丝闪烁与退缩。

    对视了一阵,徐晃忽然说道:“明廷可曾详细调查过此案?”

    解县县令闻言,更是面露不愉之色,昂然说道:“吾既然身为地方官吏,自然会秉公执法,不会放过一个罪犯,也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县令的语气有些激动,他觉得徐晃对他的质疑,乃是一种极大的侮辱。

    徐晃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反而话锋一转,说道:“明廷可知,关羽将军乃是主公极其看中的一员将领,主公对于云长更是极力拉拢。”

    “不然的话,我也不会离开蒲坂迅速赶来此地。重新审理这个案件,不是徐某的意思,可是主公的意思啊。”

    解县县令心中一惊,眼中挣扎之色一闪而过,继而坚定地说道:“吾记得主公颁布新法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地方官吏执行律法,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人无信而不立,战国时期商君徙木立信,这才使得百姓开始信任商君,信任商君颁布的新法。”

    “若是今日吾在此地,因为主公的一番话,而违心胡乱宣判,没有秉公执行律法。那么,日后的法律如何还能贯彻实施下去?”

    “须知,有了一次特例,就好像黄河决堤一般,滚滚洪水将倾泻而下,不可阻挡。官府法律必将失去威慑力,官府的信用百姓么也不会再相信。”

    说到这里,县令目光炯炯的看着徐晃,沉声说道:“徐将军可晓得,这种后果有多么严重?”

    也许县令说的有些重了,却也并非没有道理。

    今日若是因为陈旭的缘故,公然藐视律法,就好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样,关中的新法很有可能因此慢慢失去效力。

    徐晃闻言,在心中暗暗称赞县令的高风亮节。明面上他却是微微一叹,说道:“明廷可知关武为何杀人?”

    解县县令说道:“郑屠辱骂关武之父,关父本就身染重病,被人辱骂心中郁郁难安,就此过世。”

    “关武身为人子,得知其父之死与郑屠有关,这才愤而当街杀死郑屠。”

    徐晃继续问道:“关武为父杀人,可算得上是为了孝道,是个孝子?”

    解县县令微微点头,说道:“此人纵然杀人犯罪,倒也的确是因为孝道。”

    徐晃道:“既然如此,关武杀人也就是事出有因,虽然违法,却也情有可原,明廷何不从轻发落?”

    县令摇头道:“孝道固然值得提倡,法律更是不容践踏。关武既然故意杀人,自然要接受应有的惩罚。”

    徐晃上前两步,逼问道:“明廷真的不能网开一面?”

    县令见徐晃居然如此咄咄逼人,当即勃然大怒,厉声喝道:“莫说你只是一介武官,不能干涉内政。今日就算主公亲至,吾也定会秉公处理,绝不徇私!”

    “连我亲至,你也会秉公处理此事,可是真的吗?”

    略带不满的声音传来,只见一直站在徐晃身后默默不语的陈旭,终于开始说话了。

    徐晃见文昭主动暴露身份,当即来到他身旁说道:“主公,不是晃不尽力,而是明廷不肯松口,此事还需主公亲自出面解决才行。”

    眼前的一幕,吓住了县中所有的官吏。他们可以不搭理徐晃这个武官,却不敢惹怒了陈旭这个关中之主。

    县令亦是大惊失色,他勉强稳了稳心神,这才降阶而行,来到文昭身旁恭敬的说道:“阁下可有信物,能够证实自己的身份?”

    县令此举,却是让其余官吏更是面如土色。他们没有想到,在徐晃已经承认眼前之人身份的时候,县令居然还要验明正身。

    不得不说,解县县令果真是胆大包天。他难道以为,徐晃居然胆敢拉出一个人,冒充关中之主?

    只不过,当文昭看到解县县令的表现以后,却在心中暗暗赞叹。

    “不卑不亢,秉公执法,态度严谨,魏征此人绝对是一个能吏。巧合的是,他的名字居然与李世民手下的能臣魏征一样。”

    心中对于魏征虽然十分欣赏,文昭仍旧虎着一张脸,冷哼一声,将自己的印绶递了过去。

    魏征小心翼翼接过文昭递过去的印绶,细细打量一阵,这才双手将印绶奉还。只见他敛容正色,恭恭敬敬的向文昭行了一礼。

    “解县县令魏征,见过主公。”

    得到了确认,其余县中官吏自然不敢怠慢,纷纷上前见礼。文昭摆了摆手,说道:“无须多礼。此次吾乃是受云长所邀,为了关武一事前来。”

    县令魏征闻言,脸色变幻了一阵,这才咬牙说道:“主公,关武杀人触犯法律,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才行。”

    文昭看着仍旧坚持己见的县令,心中对他的欣赏更加浓烈。他摆了摆手,说道:“这个案件,我只是希望你再重新审理一遍罢了,你不要多想。”

    魏征闻言,心中却是有些不太相信,他暗暗想到:“主公的言下之意,莫非是想让我重新审理的时候,不着痕迹的改变原判?”

    魏征觉得,纵然陈旭乃是关中之主,也不大可能公然违背律法。只不过律法虽好,却还需要人来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能够做些手脚。

    这样的话,既能够维护法律的威严,又可以满足陈旭为关武脱罪的意愿,可谓是一举两得。

    想通了这些,魏征仍旧脸色严肃。

    他深吸了一口气,当即下定了决心:“吾身为地方官吏,自然应当秉公执法,纵然因此得罪主公而丢官罢职,也在所不惜。”

    心中有了决定以后,魏征的眼神顿时坚定了起来。

    他对着县衙内的差役说道:“此案将要重新审理,你们前去关家村召集证人,并且将关武带到县衙之中。”

    文昭却是说道:“证人都在外面,不必再去关家村浪费时间,直接把关武带上来即可。”

第五百一十七章 蛛丝马迹

    有了文昭这个关中之主的命令,一直在外面等待的证人,全都进入了县衙之内。没过多久,带着木枷的关武也被差役押了过来。

    关羽看着披头散发的关武,眼中的怜惜之色一闪而过。他没有说话,只是冲着关武微微点了点头。

    魏征见众人都已经到齐,急忙对文昭说道:“主公,还请上座。”

    “哗!”

    解县县令的话,却好似在县衙之内刮起了台风一般,使得所有人都感觉不可思议。

    特别是那些曾经被文昭寻访过的关家村百姓,以及犯人关武,全都感觉有些不真实。

    在此之前,文昭并没有表明身份,方才在县衙之中暴露自己,这些人也在外面并不知晓。在他们看来,徐晃这个将军就已经是个天大的人物,需要仰视了。

    而眼前这个气宇轩昂的中年男子,却被县令称呼为‘主公’,那么他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

    特别是郑母,在惊骇之余仍旧偷偷地看了关羽、文昭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之色。

    “那关羽连大将军都能请来,杀我儿的犯人,还能得到应有的惩戒么?”

    想到这里,郑母心中不由感觉悲苦不已,他暗暗下定决心,若是不能让杀人凶手得到应有的惩罚,她也会以死表明自己的冤屈。

    反正儿子已死,日后她和年幼的孙女想要活下去也是非常困难。心中有了决定,郑母的眼神反而坚定了起来。

    她纵然是一介小民,纵然无权无势,没有与大人物讲道理的资本,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坚持。

    吏不必可畏,百姓从来不可轻。这就是人们遭受压迫之后,在黄巾起义之前,百姓们发自内心的怒吼。

    魏征虽然傲骨铮铮,却也知道君臣之别,故此才会邀请文昭坐到高台之上。

    却不想,文昭摆了摆手,说道:“此案我只是旁听,主审之人还是你,你只管审理案子即可,不必管我。”

    魏征闻言,有些惊疑不定的看了陈旭一眼,根本猜不透他的心思。

    然而主公已经发话,魏征自然不会再婆婆妈妈,他过去端坐在高位之上,敛容说道:“关家村郑屠被杀一案,今日重新审理。”

    “请问死者家属郑母,你可亲眼看见关武杀死你的儿子?”

    哪怕关羽把大将军请了过来,郑母仍旧没有丝毫退缩,大声说道:“明廷在上,老妇的确是亲眼看见,关武杀了我的儿子。”

    “不止是老妇,街上也有许多其他人看到,此事断然无假。”

    魏征又公事公办的询问了一下其他几个目击证人,得到了相同的答复。由于关中律法,对于那些作伪证、诬告他人者,惩罚极其严厉。

    故此一般来讲,极少有人愿意作伪证。

    待询问清楚以后,魏征喝到:“拿杀人凶器出来!”

    一个县吏拿着托盘上来,托盘之中放了一把尚且沾着血迹的大刀。当然,大刀上面的血迹,其实早已干涸。

    “拿下去给这几个证人过目,你们回忆一下,关武是不是用这把刀杀死了郑屠?”

    几个证人详细看了一下托盘上的大刀,全都点头承认。因为在村中,一把大刀价值不菲,能够拥有大刀的家庭并不太多。

    关武家中有一把大刀的事情,其实村中之人早就知道,有不少人曾经还借过这把刀呢。故此对于此刀,众人并不陌生。

    “人证物证俱在,关武你作为犯罪嫌疑人,对于此案可还有异议?”

    关武终究是个光明磊落的汉子,况且此案其实非常明了,纵然他拒不认罪也不可能。故此,关武答道:“我认罪。”

    人证物证俱在,再加上罪犯自己也已经认罪,这个案子基本就此审理结束。魏征看了一眼旁听的陈旭,欲言又止。

    文昭见状,说道:“明廷心中有话但说无妨。”

    县令咬牙说道:“主公,这个案子到此基本已经审理完毕。关武杀人已成定论,按照律法当服役终身。”

    文昭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明廷无妨详细调查一下,这个案件的前因后果。”

    县令眉头一皱,暗暗想到:“主公莫非想要用道德舆论前来压我?”

    然而文昭毕竟乃是关中之主,魏征还是不能不给他面子,当即再次向关武问道:“罪犯关武,你缘何杀掉郑屠?”

    关武老实的说道:“罪民本来出外游历,前段时间回到家中,忽然听闻我家大人身死的噩耗,当即悲痛莫名,悔恨不已。”

    “后来,经过罪民调查,才发觉家翁之死颇为蹊跷。多方打听之下,才得知我家翁在临死之前,去郑屠那里买肉不成反被侮辱。”

    “家翁性格罪民非常了解,他年迈并且得了重病,遭人辱骂定然郁郁不平。那郑屠虽然并没出手伤人,家翁之死却也与他脱不了干系。”

    “故此,罪民这就闯入郑屠家中,欲将其杀掉为父报仇。只不过郑屠当时刚好病重,罪民不愿趁人之危,这才退回家中。”

    “及至后来郑屠病愈,罪民再也忍受不住心中的仇恨,就拿着家中的大刀,来到正途面前将其杀死。”

    此时文昭忽然问了一句:“郑屠既然乃是卖肉之人,他身旁肯定并不缺乏刀具,你前去杀他,他难道没有反抗么?”

    关武愣了一下,当即陷入了回忆之中,足足过了半晌他才说道:“当时刚好有其他人在那里买肉,那人要自己挑选瘦肉,就将郑屠的刀具拿了过去。”

    “再加上罪民平日喜好练武,以有心算无心,那郑屠顷刻之间就被杀死。”

    文昭再次追问道:“那个借走郑屠刀具割肉之人,是谁?”

    关武答道:“乃是关家村本地人氏关雄。”

    魏征听到这里,却嗅到了非同一般的气味,他在心中暗暗想到:“此案莫非还有隐情?”

    文昭却是没有理会魏征的心思,直接对他说:“我想审理这个案子的后续事宜,当然我只管审理,最后的宣判还是交由明廷,不知可否?”

    魏征略一思量,就点头说道:“主公只管审理便是。”

第五百一十八章 抽丝剥茧

    不知为何,虽然文昭方才只问了关武几个问题,魏征却从里面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说不定这个案子,真的有所隐情。

    而且魏征忽然之间觉得,自家主公能够从一介黔首,南征北战打下诺大基业,绝不是个泛泛之辈。

    这样的人,会问关武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吗?显然不会!

    而且通过关中一系列的政策可以看出,陈旭比较偏向于法家,并且十分爱惜百姓。这样的人,一般而言绝对不会因私废公。

    文昭来到了关武身旁,继续问道:“你离家许久,汝父也已经死去了半年。这么长的时间,按理来讲郑屠骂了汝父几句的事情,应该早就被人遗忘了吧。”

    “你回到乡中以后,又是从何处得知,郑屠当初辱骂你家大人的事情?”

    关武愣了一下,说道:“我当初只是偶尔听人说过此事,这才暗暗查访,得知了郑屠辱骂家翁的之事。”

    文昭再次步步紧逼的问道:“听人所说,又是听何人所说?你打听到郑屠骂你家大人之事,又是从哪里打听到的?”

    关武犹豫了一下,说道:“这件事情我是无意中听关雄提起来的,随后我又在村中暗访,有几户人家亦是说过此事。”

    陈旭继续问道:“那么你可知道,究竟有哪些人亲眼看见郑屠辱骂你家大人?”

    昨日文昭前往郑屠家中探访,听过了郑屠的事迹以后,才发现郑屠倒也的确是个人物。而且通过对郑屠性格的推敲,文昭却感觉这个案件,有些蹊跷。

    依照郑屠的性格,此人虽然不是逆来顺受之辈,为人却也颇为豪爽,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当初由于关家村百姓挤兑他,郑屠才与关家村之人交恶。及至后来双方和解,郑屠再也没有与关家村百姓发生过冲突。

    特别是文昭询问过郑母以后,心中更加疑惑。据郑母所言,他也的确听别人说过儿子辱骂关父之事,却未曾亲眼见过,更没有听郑屠提及此事。

    只不过有许多人都这么说,郑母也就信以为真了。

    陈旭却觉得,郑屠既然是个纯孝之人,纵然当时关武找人打过他,也不至于辱骂年迈的关父才对。

    再三暗访、推敲之下,文昭才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要了解这个案子的关键,就必须找到当初看到郑屠辱骂关父的证人。

    关武说道:“虽然很多人都只是听说的这件事情,然而大家都这么说,此事必定为真。更何况,家翁当时买肉被骂的时候,关雄正好就在旁边。”

    “若不是有人亲眼看见郑屠骂家翁,罪民也不会贸然前去杀人,犯下如此重罪啊。”

    文昭步步紧逼的问道:“那你可知,除了关雄以外,还有没有其他人,亲眼看见郑屠辱骂你家大人?”

    关武思考了一阵,这才说道:“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余钱前去买肉,故此郑屠的肉摊之前,倒也不是门庭若市。家翁前去买肉的时候,也只有关雄一人在场。”

    陈旭装模作样的细细思量了一阵,眼睛却是偷偷打量,被里魁强征过来作证的关雄。

    他没有立即审问关雄,反而继续追问关武:“我听说郑屠之所以辱骂你家大人,乃是因为当初他被你打了一顿。既然身为相邻,你为何带人打他?”

    关武道:“因为族兄与郑屠发生口角,那郑屠仗着自己身强力壮,就将族兄打伤,连续半个月都下不了床。他下手如此之重,某自然要为族兄讨回公道。”

    文昭却是忽然厉声说道:“那郑屠既然伤人,你们为何不去报官?”

    犹豫了一下,关武才说道:“此事的起因,也是族兄有所不对,他觉得郑屠乃是外来户,就经常前去找麻烦。”

    “那一次族兄不小心推倒了郑母,郑屠才出手伤人,若非有族人前去相助,恐怕族兄已经被打死了。”

    “这件事情,说到底我们并不在理,故此我只将郑屠轻轻打了一顿,就压下了此事,并未将其扩大。”

    文昭转头向郑母问道:“关武之言是否属实?”

    郑母答道:“的确如此。”

    “那么郑屠被打之后,他为何又不报官?”

    郑母说道:“我儿觉得,这里毕竟是关家村,俺们身为外来户若是能够息事宁人,方才最好。假如真要与关家村本地人氏彻底闹翻,以后恐怕永无宁日。”

    “也正是关武曾经保证过,说他会帮忙化解关家村本地人氏,对于外来户的排斥。并且对于以前的冲突,不再计较,我儿这才愿意忍气吞声,不愿继续将仇怨持续下去。”

    案子审到这里,几乎所有人都感觉到了蹊跷。既然郑屠愿意为了解除仇怨忍气吞声,后来又怎么会主动招惹、辱骂关父?

    须知,关父虽然在村中不是什么人物,他的儿子关武却非常厉害,基本无人胆敢招惹。郑屠辱骂关父,就不怕日后再起争端,惹得关武报复?

    事已至此,原本那个十分清晰的案件,已经变得有些扑朔迷离。解县县令眼睛微眯,目光在县衙之内证人的身上,缓缓游弋着。

    文昭没有继续问话,只是闭着眼睛思索。过了一会儿,他忽然睁开眼睛,向关武问道:“那个被郑屠打伤之人,是谁?”

    既然在调查这个案件,那个人的身份文昭自然早就打听清楚了。然而,在公堂之上,他却是要将事情问得明明白白。

    没有丝毫犹豫,关武说道:“那人乃是族兄关雄。”

    对于古人而言,只要是一个村里同姓,并且辈分相同的,都是族兄、族弟。其实关武、关雄之间,近几代之内,并无血缘关系。

    “关雄,又是关雄。”

    魏征心中一动,不由开始佩服陈旭起来。他没有想到,一个隐藏这么深的人物,居然会被自家主公挖了出来。

    依照前面的线索来看,这件事情一直有着关雄的身影。而这个人,又在案件之中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

    忽然之间,文昭跨步来到关雄身旁,指着他厉声喝道:“关雄,你可知罪?”

第五百一十九章 神探文昭

    在呵斥关雄的那一瞬间,文昭爆发出了属于自己特有的气势。

    对于气势的把握,文昭早已使用的顺心如意,收放自如。平常时分可以将气势完全收敛,若有需要,却可以再次将其放开。

    文昭的气势之中,不仅有杀气,以及属于武将所拥有的气势,更多却是久居上位而培养出来的大威严。

    居移气,养移体。随着身份的改变,文昭身上聚集的气势,自然非同凡响。

    当然,面对关雄的时候,他只将自己久居高位,培养出来威严的气势展露了出来,并没有释放杀气,以及属于武将所拥有的‘势’。

    不然的话,关雄恐怕会承受不住。

    饶是如此,关雄仍是心中一惊,脸色突然变得极其苍白,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流了先来。

    好在他精神素质不错,没过多久便强自打起精神,说道:“不知草民有何罪行,还请大将军明示。”

    不得不说,关雄身为小小的百姓,在面对文昭这个关中之主的呵斥、质问之下,还能这么快就镇定下来,倒也颇有胆色。

    文昭冷笑两声,说道:“直到现在,你还不肯认罪么?”

    他现在所用的,就是后世的心理学,首先要在心理上给犯罪嫌疑人压力。他若是心中有鬼,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就很有可能会露出破绽。

    眼中的慌乱一闪而逝,关雄仍然说道:“草民无罪,也不知道大将军在说些什么。”

    捕捉到了关雄眼中的慌乱,文昭对于自己的猜测更加确定。

    他背着双手在县衙之内来回走动了两次,缓缓说道:“你既然不愿承认自己的罪行,就由我来告诉你吧。

    当初你被郑屠打伤以后,在床上躺了半个月,自然恨郑屠入骨,时常想要报仇。关武虽然为你出头,将郑屠打成了轻伤,你心中却仍旧没有解恨。

    可是你却知道杀人犯法,并且晓得自己也打不过郑屠,就想要借助他人之手实行报复。

    及至关父病死,你就想到了一条毒计,那就是嫁祸给郑屠,好利用关武之手除掉自己的仇人。

    故此你就放出假消息,声称自己看到关父在临死之前,去郑屠肉摊买肉却遭受郑屠辱骂,回去之后就郁郁而终。

    你倒也有些小聪明,知道不能嫁祸的太过分,否则反而会让人怀疑。因此,你就既没有说郑屠打了关父,也没说郑屠骂关父非常厉害。

    你知道关武为人至孝,并且勇力过人,有仇必报。纵然郑屠不痛不痒的骂了关父几句,在得知自家大人去世的消息以后,关武定然也会上门寻仇。”

    说到这里,文昭停了一下,看着脸色越来越苍白的关雄,继续冷笑了两声。

    “郑屠虽然没有骂过关父,你却不停捏造谣言,故意传到关家村村民的耳中。

    正所谓:三人成虎。他们听得多了,自然也就会信以为真,你却在不知不觉之中,嫁祸了郑屠。

    等到关武时隔半年回乡以后,你又故意让他得知自家大人临死之前,曾遭受郑屠辱骂,挑起关武的愤怒,好引导他去杀掉郑屠。

    而郑屠得知关武回乡,他知道关武的为人,想起了外面的谣言,自然是又惊、又怒、又怕,这才一病不起。

    关武上门寻仇,却不愿趁人之危,这才没有拿郑屠怎么样。如此一来,郑屠就以为关武没有在意外面的那些谣言,这才病情好转,开始出去卖肉。

    你得到消息以后,就来到了郑屠的肉摊之前假装买肉,却故意拿走了郑屠的刀具。

    及至关武过来要杀死郑屠,郑屠想要反抗,却空手难敌关武,就这样被杀死了。你说,自己散播谣言,诽谤他人,引诱关武杀人,是否有罪?”

    文昭的一番话下来,使得满堂皆惊,关雄更是身子瑟瑟发抖,面如金纸。此时的他,被文昭说出了所有的谋划,心中防线早被攻破。

    关雄有些状若疯魔的说道:“不可能,不可能,这件事情我没有告诉任何一个人,你是如何知道的?”

    关雄的这番话,就相当于变相承认了文昭所言属实。众人都是不可思议的看着关雄。关武更是感觉心如刀绞。

    县令魏征见关雄的情绪好似有些失控,急忙对旁边的差役说道:“将此人拿下,带上木枷!”

    直到此时,关雄才有些清醒,急忙说道:“不,不是我,不是我,我没有犯罪。”

    然而,现在却没有一人相信他的话了。

    文昭看着被差役控制起来,带上了木枷的关雄,当即对着关武说道:“我只是好奇,你去杀郑屠的时候,他为什么没有解释一番?”

    关武回想起来,脸色更加苍白,直到此时,他已经确信自己被关雄利用了。

    那****去找郑屠寻仇,郑屠见他拿着大刀气势汹汹而来,当即想要拿起杀猪刀自卫。却不想,关雄特意将杀猪刀拿走了。

    郑屠无奈,就想要向关武解释,关雄却趁机说道:“阿武你莫要冲动,这里是关家村,顷刻之间就会有许多人围拢过来。莫说你杀不了人,就算杀了郑屠,也逃不走。”

    关武闻言心中一动,觉得自己不能拖延时间,不然等到村民们过来的时候,再想杀人已经来不及了。

    故此,他根本没有给郑屠解释的机会,就一刀了解了郑屠的性命。

    文昭听到了关武的叙述,这才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关雄的确有些小聪明,关雄之言,他看似好像在劝说关武莫要杀人,其实却在提醒他快点杀人。

    只不过关雄的小聪明,却没用在正事之上。

    文昭收回思绪,再次将目光放在了关雄身上,说道:“你现在还不认罪么?”

    关雄知道自己纵然再不承认,也没有了用处,当即说道:“我只想了解,大将军如何知道这一切的。须知,这件事情除了我以外,根本无人知晓。”

    文昭说道:“若我说自己是推断出来的,你信么?”

    关雄摇头说道:“我自问做得天衣无缝,你又如何能够猜测得到?”

    文昭冷笑两声,说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须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只要触犯了法律,终究会难逃法律的制裁。”

第五百二十章 判案根据

    关雄仍旧心有不甘,倔强的问道:“大将军是从哪里看出破绽的?”

    不仅是关雄,就连县衙里其他的所有人,也都将目光放在了文昭身上。在他们看来,关雄只是隐秘的挑动是非,他所作所为其实非常难以发现。

    就算发现了以后,没有证据也很难给他定罪。

    众人也都想知道,大将军到底是如何洞悉这一切,并且一步步紧逼,让关雄失去方寸露出马脚。

    看着众人期待的眼神,文昭轻咳两声,对着关雄说道:“这件事情你做的确实非常隐秘,却仍旧留下了几个疑点。”

    文昭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众人知道了他如何看出的破绽。

    原来,陈旭当初听关羽叙述这个案件的时候,心中就有着淡淡的疑惑。关父死去已有半年的时间,这么长时间下来,恐怕很多人都已经将这件事情忘记了。

    纵然郑屠当真不痛不痒的辱骂过关父,其实关父的死也与他毫无关联,关武在外漂泊半年,又怎么会了解到这些小事呢?

    关父乃是病死,却不是为人所害。关武纵然非常悲痛,一般也不会细查下去。其余的村民经过半年之久,估计也早已将郑屠辱骂关父的事情忘却了。

    然而事实上却是,不仅有人提及了郑屠辱骂关父之事,关武还偏偏调查了此事。

    事出反常必为妖,文昭从关羽简单的叙述之中,感受到了浓浓的疑惑。这也是文昭当初为什么,会跟随关羽前来解县了。

    及至后来,文昭走访了不少关家村的百姓,更是感受到了此中有很大隐情。他能够感觉得到,关家村本地人氏与外来户之间的矛盾。

    关家村本地人氏提及郑屠,都说此人不好;外来户却要么不发一语,要么说郑屠为人不错。

    特别是拜访了郑屠的家,听郑母讲诉郑屠的事迹以后,文昭心中对于此人,已近有了大致的印象。

    再结合那些外来户对于郑屠的评价,文昭可以断定,郑屠绝不是那种小肚鸡肠,会趁着关父重病侮辱人之辈。

    得到了这个结论以后,文昭就开始打听,关于郑屠辱骂关父的详细经过。

    果不出他所料,郑母也没有亲眼看见儿子辱骂关父,也没有听郑屠提及过此事。至于其他人,也都没有亲眼看到。

    如此一来,这个案子就有了突破点。也就是说,只需找到那个散播谣言,说看到郑屠辱骂关父之人即可。

    多番打听之下,文昭才得知最先说出这个消息之人,正是关雄。

    饶是如此,文昭也不能确定,关雄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这才放出了这个消息。亦或是文昭自己猜测错误,郑屠真的辱骂过关父。

    直到后来,文昭打听到关雄曾经被郑屠,打得半月下不了床以后,才确定了关雄的作案动机。

    即便是这样,其中仍旧有些环节,需要找关武这个当事人确认一下,才能下结论。这也是为什么,文昭一开始会询问关武那些问题了。

    结果正如文昭所怀疑的那样,最先提醒关武,郑屠曾经辱骂过关父的人,就是关雄。

    如此一来,这个案件最重要的几个环节,都充斥了关雄的身影。这个人的嫌疑,也就更加浓重。

    看着面如土色的关雄,陈旭忽然问道:“你知不知道,我为什么最终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断定你与这个案件脱不开干系么?”

    关雄问道:“为什么?”

    文昭答曰:“是关武的一句话提醒了我。”

    众人闻言,都感觉又些摸不着头脑。方才关武说话的时候,他们都听在耳中,虽然有所怀疑,却也不敢确认。

    他们不知道,到底是哪句话,才让大将军肯定关雄的罪行。

    文昭就说道:“前面我在=询问关武,是否有其他目击证人可以证明,郑屠辱骂过关父的时候,关武说过这么一句话。”

    停顿了一下,文昭当即模仿关武的语气说道:“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余钱前去买肉。”

    环视屋中众人,文昭提高了声音,道:“之前我怀疑关雄的时候,也曾打听过他的家庭状况,知道关雄家中并不富裕。”

    “特别是关雄被郑屠打伤以后,所用的医药费,更是让他家中负债累累。因此,关雄根本不可能有余钱拿去买肉。”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不仅说自己看到郑屠辱骂关父,在关武杀人的时候也正好过去买肉。”

    “要知道,郑屠的肉摊比较偏僻,一般不是去买肉,根本不会有人过去。再加上关雄与郑屠有旧怨,恐怕就算要买肉,也不会去那里吧。”

    文昭说到这里,众人才恍然大悟。

    关雄不管是因为旧怨,还是因为家中窘迫,都不可能去郑屠的肉摊买肉。如此一来,关雄也就不会前往郑屠那个偏僻的肉摊,更不可能看到郑屠辱骂关武父亲。

    可事实上,他却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看到了郑屠骂关父。由此可见,关雄就是在说谎。

    至于关武杀人之前,正好关雄来到郑屠的肉摊前面,并且拿走了郑屠的杀猪刀。那么他的动机,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也就是说,关雄想要亲眼看着关武,将郑屠杀死。

    了解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众人在崇拜文昭洞察力过人的同时,对于关雄的心机也有了些许畏惧。

    特别是关武,更是咬牙切齿的看着关雄,恨不能生食其肉。两人虽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却也从小一起长大。

    不然的话,关武也不会为了关雄受伤之事,前去寻郑屠的晦气了。他却没有想到,自己视关雄为手足,他却把自己当成了一把杀人的刀,如此利用自己。

    关武嘶哑着嗓子说道:“关雄,我真没有想到,你居然会是这种人,真是我关武瞎了眼睛,认你为兄弟。”

    关家村其余之人,也都对关雄指指点点。众人没有想道,原本一个十分明朗的杀人案件,居然会牵扯出这么多东西。

    至于郑母,更是怨毒的看着关雄。她忽然冲了过去,拼命厮打着关雄,却被两旁的衙役给拦了下来。

第五百二十一章 尘埃落定

    事已至此,这个案件的前因后果,都已经被弄得十分清楚了。

    文昭看着关武,对他说道:“你虽然为人至孝,更是不趁着郑屠生病之时杀他,也算得上是个义气深重的豪杰。”

    “然而,有时候我们自以为对的事情,不见得就非常正确。不知不觉之间,你已经被人所利用,铸下了大错。”

    说到这里,文昭指着年迈的郑母,以及那个有些怯生生的小女孩,对关武说道:“你看看他们,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以后,老人、小孩,日后应当如何生活下去?”

    关武看着满头白发,形容枯槁的郑母,顿时感觉羞愤欲绝,恨不得找个地缝整个人都钻进去。

    他一直崇尚侠义之举,从来不会做出什么违背良心的事情。然而这一次,他却是为人所利用,杀了一个无辜之人,并且让一老一小失去依靠。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他来到郑母身旁,‘噗通’一声跪在地上,重重的磕着响头。额头上的鲜血,顺着关武的脸颊流了下来,显得是那样的刺眼。

    郑母却是悲切的看着关武,眼中仍旧带着仇恨的光芒。

    她奋力挣脱差役的手,对跪在身旁的关武又踢又打,大哭着说道:“你这个混账东西,咱家儿子根本没有得罪你,却被你给杀了。”

    “混账,混账,你是个混账!”

    郑母得知自己儿子被人冤枉、陷害,情绪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加悲愤。毕竟,任谁得知自家孩儿因为被人陷害,这才无辜丧命,心中都不会好过。

    差役们正要再次上前拉住郑母,却被文昭拦住了。郑母发泄了一阵,直到打累了以后,这才停止了动作。

    关武再次重重磕了三个响头,声音嘶哑的说道:“此次吾若不死,日后必定待媪媪如亲生阿母,待郑屠之女如亲生女儿。”

    郑母却仍旧怨恨的盯着关武、关雄,只是轻声抽泣着,也不说话。

    文昭来到关武身旁,再次问道:“暴力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莫说郑屠没有辱骂你家大人,就算果真发生了口角,也罪不至死。”

    “你一时冲动不仅害自己背上杀人的罪名,还破坏了另外一个美满的家庭。关武,你可知罪?”

    关武跪伏于地,心服口服的说道:“罪民知罪,但凭大将军责罚。”

    文昭却是说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触犯了律法,自然会有法律对你进行制裁,我却是不能胡乱宣判。”

    而后,文昭又来到了关雄的身旁,细细打量了他一阵,叹道:“你这招借刀杀人,可谓是谋划的天衣无缝,令人拍案叫绝。”

    “你既然有此心机,何不将其用在正道之上为国效力,反而用来陷害他人?”

    “不要告诉我是因为郑屠打伤你在先,若非你仗着自己乃是本地人氏,屡次挑衅郑屠,并且推倒郑母在先,郑屠又岂会打你?”

    “更何况,关武视你如兄长,你却利用他为自己报私仇,害得他犯下杀人重罪。如此行事,可算得上君子乎?”

    被文昭教训了一顿,关雄垂下了脑袋,不敢反驳。

    其实他虽然想要利用关武,倒也并不是真心想要害他。甚至于,他还以为自己在帮助关武。

    毕竟按照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以前有不少像关武这样的例子,反而因为杀人扬名,得到了别人的看重。继而一跃成为权行州郡,力折公侯的豪侠。

    就好像陈旭初来这个时代,陈静为了能够让他有出息,就谋划了杀张其一家扬名之事。可以说,关雄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陈静几乎相当。

    只不过陈静当时,将自己的谋划告诉了文昭,他也的确是全心全意为文昭着想。反观关雄,却存了很重的私心。

    而且关雄没有考虑到,现在关中的律法已经与以往不同,杀人不管是什么理由,都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得到特赦了。

    饶是如此,关雄也不愿关武杀人后被人抓住。其实他早就为关武留下了后路,只不过关武杀人之后,无论关雄如何劝说,关武都不愿逃跑。

    这种情况,也是出乎了关雄的意料。他当时虽然心急劝说关武逃跑,却也不敢暴露自己。

    奈何关武只是死脑筋,无奈之下才被众人围住,押解前往官府。

    文昭看了低头不语的关雄一阵,不再理会两个犯人,而是对解县县令说道:“此案我已经审理完毕,至于最后宣判,还是需要明廷自己考量。”

    “明廷若是觉得此案审理的不太合理,还可以重新审理一遍。”

    话毕,他就站到了一旁。

    魏征复杂而敬佩的看了文昭一眼,当即也不废话,让主薄拿过来关中新律法,就开始宣判两人的罪行。

    “关武犯下故意杀人罪,维持原判不变,发配边疆充军。直到其功勋能够洗脱罪名,方可复为良民。”

    “若不能赚到足够功勋脱罪,则须终身服兵役。”

    随后,他对着关雄说道:“关雄诬陷郑屠辱骂长辈,此一罪也。”

    “此罪当罚款一个盾牌,若是没有钱财购买盾牌,以家产抵押。诬陷、诽谤他人反坐,按律当受谇刑。”

    诬陷、诽谤他人的罪行,要受到两种处罚。

    第一种乃是罚款,要罚款价值军用标准铁盾牌的价钱。

    第二种乃是反坐,就比如:郑屠那样辱骂长辈,按照律法来讲,郑屠要接受谇刑。谇刑也就是要被责骂、斥责的意思。

    诬陷他人者反坐,也就是关雄要承担,他诬陷郑屠辱骂长辈的责罚,要接受谇刑。当然,这是因为他诬陷的不够严重。

    假如他诬陷郑屠杀人,经官府查明以后,哪怕关雄没有杀人,他也要因为反坐而承担杀人的罪行。

    也就是说,你诬告别人犯了什么罪行,反坐的时候自己就要承担什么罪行。

    “另,关雄引诱、教唆关武杀人,与买凶杀人同罪。为此,关雄形同杀人犯,判决与关武相同,终身服役”

    “关雄,你是想要服兵役,还是准备服徭役?”

    关雄没有丝毫犹豫,说道:“服兵役。”

第五百二十二章 文昭论法

    案件到此已经尘埃落定,特别是文昭出面以后,对于两人的判决更是再无改变的可能。

    起初魏征这样判决,还担忧自家主公心中会有所不满。毕竟,陈旭乃是关羽请来,为关武脱罪的。

    如今案件虽然起了一些风波,对于关武的宣判仍旧没有更改。

    哪怕魏征乃是一个有所坚持的能吏,有文昭这个关中之主站在一边,虎视眈眈的注视着,他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七上八下。

    然而,直到魏征立下了案卷,让两人在上面签字画押完毕,文昭仍旧没有再多说一句话。

    在案情的结果完全敲定以后,魏征反而才从文昭眼中看到了一丝欣慰之色。不错,正是欣慰之色,而不是一脸的不满。

    案情结束后,县衙里面的众人慢慢散去,就连郑母亦是带着郑屠年幼的女儿,离开了县衙。

    文昭叫来了一个亲兵,对他说道:“此地距离关家村的路程并不近,郑母年龄太大,她的孙女也太过年幼,你用战马送他们一程吧。”

    亲兵领命之后,自然是应诺行事。当郑母得知那个士卒,要将她们两人送回关家村,心中当即十分感动。

    郑母对于文昭这个关中之主,亦是越加感激。

    若不是有陈旭的到来,纵然能够将关武这个杀人凶手绳之于法,作为幕后凶手的关雄,却仍旧会继续逍遥法外。

    现在不仅害了儿子的仇人,全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文昭这个当朝大将军,居然还记得他们两人,派遣士卒送他们回家。

    这种细致的关怀以及体贴,不由使得郑母热泪盈眶。

    关家村的村民们都离去了,只有关羽、关平仍旧待在县衙之内。关羽本来将文昭叫来,是为了给关武所判的刑罚,能够变得轻松一些。

    他却没有想到,事情居然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关武若果真是为了父亲杀掉郑屠,倒也情有可原,纵然要他拉下脸面向陈旭求情,关羽也会尽力保住关武。

    可是关武完全是被人利用,他杀掉了一个无辜之人。这样的话,关羽就不好意思继续为关武求情了。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魏征对于关武的审判与以前一模一样,他仍旧一语不发了。

    见众人全都离去,文昭来到关羽身旁,说道:“云长,没能为关武脱罪,吾心中甚为愧疚。然则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既然触犯了律法,就连我也不能为他求情。”

    “须知,无规矩不成方圆,若是法律失去了应有的约束力,恐怕官府在百姓心中,将再无信用可言。”

    关羽向文昭行了一礼,说道:“大将军何出此言?阿武那小子识人不淑,被别人借刀杀人犹不知晓。假如我早直到其中的曲折,也断然不会前去蒲坂打扰大将军。”

    “无论如何,大将军能够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随关某前来解县重新审理这个案子,关某已经感激不尽了。”

    文昭摇了摇头,正色说道:“云长,假如没有出现关雄这件事情,关武的确为了父亲报仇杀人,我仍就不会为他脱罪。”

    关羽闻言一愣,不由自主的开口问道:“为何?”

    叹息了一声,文昭说道:“云长可知商鞅变法?”

    关羽答道:“虽有所耳闻,却并不知晓其中详细。”

    文昭目光灼灼的盯着关羽,说道:“商鞅变法以后,秦国详细立法,贯彻执法。通过不懈的努力,才使得贫穷、落后、野蛮的秦国强盛起来,最终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云长可知,当秦国的律法完善以后,秦国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有多少人因为械斗被处死么?”

    关羽答道:“不知。”

    文昭微微一笑,说道:“其实我也并不知晓具体数字,只知道曾经有一次,百姓们因为械斗的缘故,一次性有数百人被斩首。”

    “数百人,怎么可能?”

    不仅是关羽,就连徐晃、典韦、魏征也都惊呼了起来。法不责众,这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

    若是牵涉到违法的百姓太多,仍旧依照律法处置这些人,就很容易引起民变。他们不敢想象,一次性斩杀几百人,到底是什么概念。

    当然,若是行军打仗斩杀敌人,甚至是屠杀俘虏以及对方治下的百姓。莫说几百,就是几千、几万众人也不会失色。

    可只是因为械斗,就斩首境内数百人,这却是令人不可想象。

    惊呼之后,关羽当即面带愤色的说道:“都说秦国暴政,秦法苛刻,今日听得大将军之言,才知此言不虚。”

    文昭却是摇了摇头,说道:“云长只知秦国一次性斩首数百人,却不知他们此举救下了多少秦国的百姓”

    “商鞅变法以前,秦国境内百姓全都喜欢好勇斗狠,经常因为一些小事相互斗殴。有时候,百姓们为了争夺水源,甚至会爆发大规模的械斗。”

    “这种械斗,每年造成秦国百姓的伤亡,几乎成千上万。百姓们更是因为村中死了人,与其他村落之间的仇怨越结越深。”

    “甚至秦国不少村落中的女子,宁愿找来往的客人借种,也不会嫁给其他村中的男子。如此秦国,仅仅是内斗的消耗,都已经将这个国家拖累得不堪重负。”

    “秦国虽然在执行律法的过程中,曾经一次性斩杀过数百名百姓,然而与每年因为械斗死亡的人数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

    “正是因为秦国贯彻执法,才使得秦国境内的百姓,对于律法产生敬畏之心,再也不敢触犯法律。”

    说到这里,文昭目光炯炯的看着关羽,道:“纵然关武真的为父报仇杀人,吾亦绝不会法外开恩。”

    “毕竟,先不说郑屠骂人罪不至死,纵然真的有大罪,也应该通过法律对他进行制裁。”

    “若人人为报私怨动手杀人,将会置律法于何地,百姓们的生活又会多么混乱?”

    文昭的观点,关羽有些地方不太赞成,倒也没有出言反驳。反倒是魏征,变得有些目光奕奕。

第五百二十三章 辽东战局

    由于未能替关武减罪,关羽心中多少有些遗憾,他拒绝了文昭的邀请,独自一人返回了家中。至于关平,却被文昭留在了县衙之内。

    魏征满脸羞愧的对文昭说道:“主公,吾虽为解县县令,却不能为民办事,将案件的前因后果调查清楚,还请主公责罚。”

    文昭却是摆了摆手,说道:“你审理此案也的确太草率了,应该多挖掘一些内情才对。”

    “然而,面对徐将军的试探你能坚守本心。哪怕面我步步紧逼,你亦未曾想过向强权低头,违背自己的应当坚守的律法。仅此一条,足以使得功过相抵。”

    原来,徐晃一开始对魏征步步紧逼,倒也并不是真想要替关武说情。是因为文昭暗中吩咐过他,让徐晃帮忙试探一下解县县令。

    文昭也想通过这次暗中出巡,看看境内官吏的作风究竟如何。不得不说,魏征的表现让他极其满意。

    听见自己主公的话,魏征更是羞愧不已,说道:“某所做之事,全都是为官之本分,又何谈有功?”

    文昭叹了一口气,道:“仅仅是本分,若是能够做好,已经非常不错了。就好像我统领关中之地,为百姓所作所为的也都是本分,却得到了不少百姓的拥戴。”

    “有些人或者是能力不足,连自己的本分都做不到;有些人有能力,却是没有尽心尽力做自己本分的工作。”

    “很多时候,做好了本分,就是大功一件啊。”

    魏征闻言,当即拜服不已。就连典韦、徐晃,亦是暗暗思量自家主公的这一番话。

    正如陈旭所言,做好了本分工作就是大功一件。就好像典韦乃是陈旭的亲兵统领,他的本分工作就是保护自家主公的安危。

    徐晃乃是军中大将,对于他而言,自己的本分工作,就是完成陈旭布置下来的战略任务。

    天下之间大大小小的官吏不计其数,若是果真每个人都能尽自己本分的工作,恐怕这个天下,就会成为真正的太平盛世吧。

    众人感慨了一阵,魏征就邀请文昭等前去赴宴。

    文昭说道:“只用制备足够我们四人,以及阿满的饭菜即可,休要铺张浪费。至于外面的军士,他们自己带有干粮,你无须过问。”

    解县虽然属于文昭的治下,却没有义务供养文昭带来的亲兵。

    毕竟,县中每年自会往官府缴纳应有的赋税,其他的财物将会留在县衙之中,用以境内的发展。

    这些钱财,可能用以应付以后突如其来的灾荒之年,或者征发、雇佣百姓挖渠道,开垦田地,修桥铺路。

    甚至于,县中官吏以及各个亭、里,有公职在身之人,他们的俸禄也要从这笔钱财上面扣去。

    每个地方所留下来的钱粮,也都有着详细的记载,不能随意挪用。甚至于每一笔钱的用途,都要用在正途上才行。

    三百骑兵纵然只在县中待上一日,消耗的钱粮也不在少数。若是解县府库中的钱粮不太盈余,恐怕还会为此而导致解县的财政赤字。

    故此,文昭才没有让魏征,帮忙安排三百骑兵的饭食。

    魏征也不是个铺张浪费之人,他为文昭等人置办的宴席,并不算丰盛。饶是如此,众人也吃得津津有味。

    毕竟,他们都是沙场宿将,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条件的艰苦简直不可想象。有时候,他们甚至一连几天都在啃干粮。

    故此,能够有足够的饭菜,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是很好的招待了。

    关平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事,他却出身贫寒,日常的伙食自然不会太过丰盛。虽说魏征准备的宴席有些朴素,却也比关平日常吃的饭食好上许多。

    众人津津有味的用膳,席间文昭详细询问了一些,关于县中的大小事情。

    宴席完毕以后,文昭却是忽然说道:“关武杀人一案虽然事出有因,然而若是追根究底,却也是因为关家村本地人氏,排斥外地人而留下了祸患根源。”

    “我知百姓们乡土情结较重,他们可能会对过往的客人非常好客、热情。然而,若是有外地人迁徙到他们中间,反而会遭受排斥。”

    “当然,这种排斥深入人心,几乎很难消除。饶是如此,魏县令也要在这方面多多调节一下,争取本地人氏能够与外来户尽早融合。”

    “毕竟,由于战乱迁徙百姓的缘故,不仅是关家村,境内许许多多的村落,都有外来户的存在。若是不能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关系,恐怕终究是一个祸患哪。”

    魏征闻言心中一凛,急忙应诺,声称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协调本地人氏与外来户之间的关系。

    ……

    豫州,州牧府中,刘备看着手中的求援书信,脸上却露出了纠结的神色。他手中的这封书信不是其它,正是公孙瓒派人送来,向玄德求救的书信。

    今年开春以后,袁绍尽起大军远征辽东,准备将自己的后方完全清理干净,占据整个幽州。

    这些年来,占据将近三州之地的袁绍,势力自然是扩张的非常之快。与之相反,龟缩在辽东境内的公孙瓒,在这个苦寒之地,却是没有很大的发展。

    双方在辽河河畔数次爆发大战,袁绍麾下大将鞠义,带领先登营屡次击破公孙军。颜良、文丑更是勇冠三军,冲锋陷阵无人可挡,数次险些杀掉公孙瓒。

    还有张郃、高览乃世之名将,沮授、许攸等人智谋出众。是以袁军连战连捷,公孙瓒以区区三郡之地,根本没有办法阻挡袁军之兵锋。

    数月下来,袁军越过辽河,连克玄菟郡、辽东郡。最后再次于皆水河畔,与公孙瓒爆发大战。

    皆水乃是汉代对鸭绿江的称呼,皆水河畔一战,袁军击溃了公孙瓒最后组成的军队。而后,袁绍直接带兵挺进了大汉最东部的乐浪郡。

    公孙瓒一路往东逃窜,逃到带方城中以后,又聚集了将近两万溃兵。他仗着带方城郭高大,开始据城死守。

第五百二十四章 简雍

    乐浪郡的治所乃是朝鲜,汉代的朝鲜是一个县城,而不是后世的那个国家。

    乐浪郡境内有一条自北向南横贯全境的大河,就是列水。朝鲜位于乐浪郡的正中部,也正是位于列水中段的位置。

    公孙瓒兵败以后,本来准备逃到朝鲜据城死守。奈何张郃率领一彪乌桓铁骑,星夜兼程提前赶往朝鲜。

    不得不说,朝鲜易守难攻,再加上城中还有不少守军,故此纵然张郃领兵突袭朝鲜,仍旧没能攻下这座城池。

    然而,张郃却堵死了公孙瓒逃往朝鲜的道路,迫使公孙瓒不得不领着败兵继续南下。

    乐浪郡境内除了中部的朝鲜以外,南部的带方县城,由于乃是抵挡三韩的最前线,这座城的规模丝毫不比朝鲜差上多少。

    甚至于,历史上在东汉末年时期,辽东太守公孙康曾经将乐浪郡拆分,另外分出来了一个带方郡。而带方郡的治所,就是在带方县城。

    汉代的乐浪郡,也就是后世的朝鲜,位于朝鲜半岛的西部,乃是汉武帝时期打下来的疆域。

    汉武帝时期,曾经派兵由水、陆两路进攻,攻入卫满朝鲜,将其灭国。

    而后,他在这片土地上置办了四个郡城,分别是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郡,隶属幽州管辖。

    后来,这四个郡城中的异族,几乎都被迁徙到了临屯郡、真番郡。

    真番郡相当于后世朝鲜一大半的领土,还要加上韩国西南部的领地。临屯郡,却是后世韩国东北的广大区域。

    至于乐浪郡的治所朝鲜城,也就是以前被汉武帝灭掉卫氏朝鲜的都城。到了东汉末年,真番郡、临屯郡早就再次被异族占领,不复为大汉所有。

    辽东的乐浪郡、玄菟郡,虽说名义上一直属于大汉管辖。然而,由于此地实在太过偏远,因此大汉朝廷很少真正掌控辽东半岛。

    事实上,大汉本地的士人,基本没有人会正眼瞧一下辽东之地。

    因为辽东不但乃是偏远、荒凉之地,而且想要迁往辽东,势必会通过乌桓人的势力范围,还要跨越几个沙漠。

    故此,公孙瓒就想当然的以为,他躲到了辽东,袁绍就不会再步步紧逼。

    却没有想到,今年开春袁军突然攻打辽东,猝不及防之下,实力本就处于劣势的公孙瓒,自然是一败再败。

    公孙瓒领着残兵败将,龟缩进了带方,就将附近郡县所有的粮草搜刮一空,将其运入城中。

    不得不说,公孙氏在辽东的势力极强,哪怕公孙瓒兵败逃亡带方,袁绍一路之上也是遭受到了非常激烈的抵抗。

    正是沿途县城的反抗,才给公孙瓒争取到了搜刮粮草、坚壁清野的时间。等到袁绍领兵南下,将带方城团团围住的时候,公孙瓒已经完全准备好了。

    袁绍遣人数次强攻带方,却始终没有办法攻进城去。饶是如此,公孙瓒仍旧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就在此时,有人向他献计:“主公与刘玄德乃是同窗,私下的交情更是非比寻常。如今玄德公占据豫州之地,麾下兵马不少,更有关羽、张飞为爪牙。”

    “如今袁绍尽起大军远征辽东,境内必定十分空虚,主公何不向玄德公求救,使其发兵攻打袁绍?”

    “若玄德公果真出兵,袁绍惧怕根基有失,必定会撤出辽东,此乃围魏救赵之计也。”

    公孙瓒闻言,当即大喜过望,就让人突围前往豫州求援。这才有了,刘备拿着书信纠结之事。

    ……

    “公佑,吾与伯圭乃是好友,曾经更是受过伯圭兄之恩惠。今日他被围带方命悬一线,吾若不发兵前去救援,岂不会遭人耻笑?”

    公佑乃是孙乾表字,孙乾乃是北海郡人氏,为刘备的幕僚。

    当初刘备救援徐州,曹操用计攻破徐州,陶谦被杀以后,孙乾就跟随刘备突围而去,深得刘备器重。

    听见玄德之言,孙乾当即说道:“话虽如此,可是袁本初前番主动示好主公,将几郡之地拱手相让,才使得主公能在豫州站住跟脚。”

    “若此时发兵攻打袁本初,恐怕有些说不过去吧?”

    “更何况,袁本初占据将近三州之地,手下兵多将广,势力强盛,又有曹孟德为其羽翼。主公若是妄动刀兵,恐怕会惹祸上身啊。”

    玄德闻言,却是沉思不语。

    孙乾的担忧,他也曾经考虑过。然而公孙瓒毕竟是他的至交好友。刘备曾经也在公孙瓒帐下效命,受到过许多恩惠。

    虽然后来刘备觉得公孙瓒有不臣之心,假借救援徐州离他而去,多少还是欠下了公孙瓒很大的人情。

    刘备本来就走得是信义、忠诚、仁厚的路线,若此时不去救援公孙瓒,难保不会让自己的名声留下污点。

    故此,现在的刘备心中非常纠结。

    而此时,旁边吊儿郎当,不修边幅的简雍,忽然大声笑了起来,引起了刘备的注意。

    简雍表字宪和,乃幽州涿郡人氏,本姓耿。只是因为幽州人的方言将耿说成简,故此才改为姓简。

    他是刘备的同乡,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不理威仪。哪怕与刘备同坐之时,亦是盘腿而坐,有时候甚至歪着身子。

    简雍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演义中,基本都属于那种酱油货色。只是在刘备没有谋士的时候,充一下人数。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简雍与刘备乃是同乡,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在刘备领着义军讨伐黄巾的时候,就已经跟随在刘备身旁。

    随后这么多年,简雍一直无怨无悔的跟在刘备身边,随他颠沛流离。

    也许所有人都记得关羽、张飞与刘备结拜,随他南征北战,漂泊不定却不离不弃。然而简雍亦是最早跟随刘备,他的忠诚不见得比关羽、张飞低。

    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简雍的事迹。

    此时的刘备尚且缺乏谋士,因此对于简雍亦是非常器重。看到简雍发笑之后,刘备就忍不住问道:“宪和何故发笑?”

    简雍笑着摇了摇头,也不说话,直到吊足了刘备的胃口,他才说道:“主公行事,但求心中无愧即可,何需考虑那么多?”

第五百三十章 议事

    自从文昭回到蒲坂以后,再次搅动起了不少风云,蒲坂城中的官吏们,每日也明显忙碌了不少。

    这一日,文昭将帐下文武全都聚集在了一起,在心中暗暗想到:“依照路程来看,云长现在应该已经到达豫州了吧?”

    “救人如救火,想必玄德也快要出兵攻打袁绍了。”

    文昭将刘备的那封书信放在了案几之上,谓众人言:“刘玄德欲起兵攻伐袁本初,好为公孙瓒解围,诸位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刘备心中的大致意思,无外乎有就是说袁绍狼子野心,无故攻打其余诸侯。他刘备身为汉室宗亲兼公孙瓒的好友,自然不会对此事坐视不理。

    刘备写这封信的意思,一方面是想要表达,自己发动战争的正义性。另一方面,却是想文昭表露忠心,声称自己攻打袁绍绝对不是为了私心。

    他还隐晦的提到,袁绍此人野心勃勃,早晚必是大汉之祸患,大将军之劲敌,希望大将军能够发兵相助。

    当然,对于刘备的这些言论,文昭却是有些嗤之以鼻。他也晓得,刘备上书只不过是为了表明态度,好为自己未来留条后路罢了。

    其实,刘备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我的存在,乃是大将军为了平衡其他诸侯的缓冲。若日后与袁绍交战兵败,大将军不想失去这个缓冲,还应助我一臂之力。

    当然,刘备并没有明着这么说,甚至从信中根本看不到蛛丝马迹。可是他的确是文昭抵御关东诸侯的一颗棋子,若非迫不得已,文昭也不愿意放弃他。

    关中文武大臣窃窃私语,足足过了半柱香的时间,李儒才上前说道:“刘备与袁绍相争,搅乱关东局势,对于主公有利无害。”

    田丰却是反驳道:“非也,刘备之所以能够占据豫州,乃是主公欲使他成为关中东部屏障。如此一来,我军就不必直接面对关东诸侯。”

    “刘备虽然实力弱小,有主公成为他的靠山,其余诸侯也不敢妄自攻刘。如此一来,就可以较长时间保证关中,不会与公东诸侯交战,而迎来修生养息的时间。”

    “今日刘备若起兵攻袁绍,豫州之地必为他人所夺矣,无论是哪路诸侯取得豫州,对于主公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张裕说道:“既然如此,我等何不助刘攻袁?”

    钟繇急忙说道:“此事万万不可!关中连年征战不休,国库空虚。若不趁此良机修生养息,反而妄动刀兵与袁本初为敌,势必空耗国力,不利于民生的发展。”

    司马朗说道:“元常所言不错,为今之计内休政治,整顿军备,外与诸侯相交方才上策。”

    众人你一眼我一语,说得不亦乐乎。

    文昭看着众人你争我吵,顿时感觉有些头大。直到现在,他才觉得手下谋士太多,有时候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也许他们独自一人的时候,都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然而聚在了一起,却各有各自的想法,相互之间谁都不服,却偏偏说得都有些道理。

    “想来历史上,袁绍留下了一个好谋无断的的名声,也未尝不是因为手下谋士太多的缘故。”

    见众人各抒己见,却始终没有商议出一个被众人肯定的策略,文昭不由将目光放在了,一直沉默不语贾诩、程昱身旁。

    他轻咳两声,摆了摆手说道:“诸位暂且停息,先问问文和、仲德的意思吧。”

    被陈旭点名,贾诩、程昱自然不能再闭口不言。

    在众多谋士之中,程昱最年长,其次就是贾诩。他们两人在关中的地位极高,哪怕田丰等人,也会给这两个长者几分薄面。

    程昱率先说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之上局势千变万化,谁也不能确认刘备是否一定就会兵败。”

    “然而,无论刘备胜负如何,主公都不可使得豫州落入袁本初之手,令其实力大增。”

    “主公不妨谴张辽将军屯兵雁门郡,徐晃将军屯兵太原郡,王延将军屯兵上党郡,虎视幽、冀两州。”

    “若刘玄德兵败,主公可以威慑袁本初,使其不敢南下攻打豫州;若是刘玄德侥幸占据上风,主公不妨直接分三路大军攻入袁绍境内,一举将其消灭。”

    虽说文昭麾下谋士定下的战略,乃是据守关中,平定凉州,争夺益州,继而再与关东诸侯交战。

    然而天下局势瞬息万变,若是有可能的话,先灭掉袁绍占据整个大汉的北方,这种战略无疑更好。

    只不过文昭与袁绍全面开战的前提,乃是刘备能够屡败袁军,挫动袁绍士气。不然的话,陈旭绝对不可能在现阶段,与袁绍这个强大的诸侯爆发战争。

    可以说,把希望寄托在刘备屡败袁绍这件事上,无疑有些不太可能。然而无论如何,关中都不能失去豫州这个屏障。

    刘备不仅仅是一个屏障,更是吸引其余诸侯的蛋糕。

    试想一下,在四周的诸侯都想要扩张实力的情况下,是会将目光放在强大的陈旭身上,还是会想要先消灭实力弱小的刘备?

    毫无疑问,若是在两者之中选择,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先攻打刘备。

    不然的话,面对几个实力强劲的关东诸侯,恐怕关中东部的边境,将很难继续维持安定了局面。

    一个占据豫州之地,势力不强不弱的刘备,才符合文昭的利益。

    若是刘备太弱,就会很容易被其他诸侯所灭;若是太强,刘备这条忠犬,就很有可能会变成一头饿狼,反而向文昭露出锋利的獠牙。

    更为重要的是,当刘备被消灭,豫州丢失以后,天下局势将更加明朗起来。这个天下只有越加混乱,天子占据大义所带来的好处才越大。

    相反,若是天下局势已经渐渐开始明朗,天子的作用就会越发弱小。这对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文昭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文昭看来,这个天下的局势纵然最终要明朗起来,也应该是由他自己一手推动的。任何超过他预料之外的变故,都会引发出不可揣测的后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5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军神最新章节! 作者:冰雪尘所写的《三国军神》为转载作品,三国军神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军神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军神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军神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军神介绍:
陈旭,魂入汉末,由一介平名,不断蜕变,最后成为战无不胜的军神。他站在权利的巅峰,俯瞰众生。
三国军神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军神,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军神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