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军神TXT下载三国军神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军神全文阅读

作者:冰雪尘     三国军神txt下载     三国军神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八十七章 欺人太甚

    秋季已至,落英缤纷,白杨叶子随风飘摇,在空中旋转着。金黄的树叶,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散发出了如同黄金般的光泽,是那样的令人迷醉。

    道路两旁,庄稼上面挂满了累累果实,可以看出,这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田地之内,偶尔还有野兔跑过,卷起了几片落叶;一群飞鸟扑腾着翅膀,落在了田地间啄食着成熟的粮食,丝毫不畏惧那些被扎在田间的草人。

    “踏踏踏!”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使得野兔惊跑,飞鸟四散而逃;只见官道之上,一彪人马浩浩荡荡杀奔而来。

    秋风刮起了战旗,大大的‘袁’字随风舞动。

    颜良拍马来到袁绍面前,指着前面说道:“主公,过了这个村落,就要进入汝南境内了。”

    袁绍骑着战马,凝视前方的村落,眼中露出了极度复杂的神色。

    袁绍本来就是汝南人士,四世三公的袁氏,更是汝南首屈一指的大族。而汝南虽然只是一个郡,却极度富庶。

    曾经的汝南,只是这一郡之地,人口都已经超过了两百万,比凉州、并州的人口加起来都还要多。

    袁术正是仗着无比富庶的汝南,才能够啸聚几十万兵马称帝。

    对于袁绍而言,夺取汝南,并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富庶的郡城,更多却是为了荣归故里,满载着荣耀与光辉返乡。

    “汝南,我又回来了。这一次,谁也没有办法阻挡我夺取汝南!”

    眼中闪过无比璀璨的光芒,袁绍扬鞭大喝:“全军急速行军,进入汝南郡以后再安营扎寨!”

    大军前进,旌旗遮天,灰尘蔽日。没过多久,一座宏伟的城池便映入众人眼帘。

    袁绍凝视着远方的城池,心中有些激动地说道:“汝阳,我回来了!”

    汝阳也就是袁绍的家乡,在这里他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他虽然姿容甚伟,才德远在袁术之上,却只不过是袁氏庶出。

    大家族对于家族子弟是否嫡出十分看重,故此以往袁绍在汝阳,留下的回忆并不美好。

    哪怕他当初为了养望,先后为自己父母守丧六年,也只是隐居在洛阳一带,而没有回到老家汝阳。

    如今的袁氏早已不比当初,先是袁绍起兵讨董的时候,袁绍叔父袁隗以及在京师的袁氏宗族,全部被恼羞成怒的董卓杀掉。

    后来袁术称帝,汝阳袁氏一族都被打上了叛逆的标签。袁术败亡,汝阳袁氏族人要么被杀死,要么逃了出去。

    “踏踏踏!”

    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一个斥候来到了袁绍身旁,说道:“主公,汝阳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我等今晚是否要入驻汝阳?”

    袁绍早就想要回家看看旧宅,当即说道:“全军进城休整,明日再挥兵南下!”

    话毕,袁绍就一马当先往城中冲去。颜良、文丑不敢怠慢,亦是带领一彪人马,跟随在袁绍身旁。

    许攸进城以后,忽然闻道一股淡淡的桐油味道,当即大惊失色,说道:“城中必有埋伏,还请主公速速离去!”

    许攸话音刚落,只见道路两旁的屋内,涌出了数百刘军。他们拿着引火之物,将身旁的房屋尽数点燃。

    这个时代屋子本来就是用木头建造,再加上里面被放置了不少引火之物,故此见火变燃,火势遇风就涨。

    一时间,整个汝阳城中火光四起,浓烟遮天蔽日。

    “主公速退!”

    颜良、文丑来到袁绍身旁,将其严密护了起来,就保着袁绍往城外冲去。

    “休要走了袁绍!”

    袁绍等人刚刚退到城外,一阵喊杀之声忽然响起。只见左边有关羽,右边有张飞,都带着一彪人马杀奔过来。

    袁军刚刚退出城中,阵脚已乱,许多人也被烟熏得双目通红。

    故此,虽然他们兵力乃是刘军的无数倍,突然见到敌人来袭,数量庞大的袁军仍旧开始骚乱了起来。

    许攸见状,急忙说道:“我等中了埋伏,士卒们士气已经开始动摇,主公还是暂避锋芒为好。”

    袁绍闻言,却是勃然大怒。

    他拔剑在手,厉声喝道:“我众贼寡,此等伏兵能奈我何?传我军令,敢有自乱阵脚者斩,敢有喧哗怯战者斩!”

    “奋勇杀贼一人者赏钱五万,杀关羽、张飞者赏千金,封万户侯!”

    前有严酷军法,后有强烈诱惑。

    本来还有些骚乱的袁军,顿时红着眼睛嗷嗷大叫着,杀向迎面而来的刘军。

    关羽、张飞带着一小队刘军,左冲右突却根本冲突不进,眼看袁绍大军已经往这边集结,两人当即暗叹一声,急忙领兵撤退。

    颜良、文丑正要挥兵掩杀,却被袁绍阻止:“贼人伏兵只有这么一点,有些不太正常。正所谓穷寇莫追,不要去管他们!”

    就在此时,沮授已经带着一彪人马,从后方闻讯赶来,关切的问道:“主公,你无大碍吧?”

    袁绍好似想起了什么,却是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公与勿忧,就凭这些乌合之众,又能奈我何?”

    “吾方才还在为狂风吹断大旗之事而心忧,却不想大耳儿,只是设下了如此简易的埋伏。”

    说到这里,袁绍冷笑两声,道:“如此拙劣的计谋,纵然能够一时成功,又岂能将我击败?若大耳儿果真如此想,也太小觑我袁本初了!”

    郭图急忙称赞道:“主公英明,临危不乱,真乃大将之风是也。”

    袁绍闻言,面带得色的捋了捋自己的胡须,他对于自己方才的表现,亦是十分满意。

    当初若是听闻许攸之言,暂避刘军锋芒的话,纵然袁军占据绝对兵力优势,也会被关羽、张飞冲乱了阵脚。

    正是因为袁绍的举动,才使得刘军根本没有讨到丝毫好处。

    郭图这个马屁拍得不可谓不好,时机亦是拿捏的妙到巅峰。袁绍听见这番话之后,看向郭图的眼神更加柔和。

    “踏踏踏!”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只见一骑快马冲到袁绍身旁,信使气喘吁吁的说道:“主公,冀州急报!”

    袁绍心中一惊,急忙接过书信观看,看完之后袁绍勃然大怒。

    他悲愤的骂道:“陈贼欺人太甚,简直欺人太甚!”

    (最近书写的总是感觉很不满意,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今天跟书友们聊天,才猛然惊醒这本书现在总是横推对手,已经失去了激情。今天就一章,我要调整,重新构思后面的情节。质量才是这本书的生命,我会努力将她写得更好。大家对于此书后续有什么建议,可以写在书评区,我会认真读。)

第五百八十八章 沮授三策

    袁绍愤怒的将书信撕成碎片,大声吼道:“撤军,全军撤回冀州!”

    沮授看到袁绍的表现,顿时心中一凛,急忙问道:“主公,冀州发生了什么事情?”

    袁绍咬牙切齿的说道:“陈文昭趁我大军南征豫州之际,兵分三路攻取幽、冀两州,短短数日之内,连克数城。”

    “大将冯礼、彭安战死,武安被破,邺县、邯郸岌岌可危!”

    郭图失声叫道:“这怎么可能,关中大军都在凉州与汉中,如何有多余的兵力攻打冀州、幽州!”

    “更何况,陈文昭麾下大将,全都不在并州,此次兵分三路,又是何人领兵?”

    袁绍脸色铁青的说道:“攻破武安者乃是上党太守王延,他带领三万精锐兵马,由上党攻入魏郡,直取武安。”

    “武安守将冯礼根本没有丝毫准备,被王延攻入城中,冯礼战死。”

    “赵云率领五千匈奴骑兵,以及一万精锐步卒,由太原郡突袭进入赵国;张辽领兵两万,由雁门郡杀入幽州,高柳守将彭安战死,数郡震动。”

    说到这里,袁绍已经快要压制不住自己心中的怒气,他大声说道:“我必须尽早回师,若冀州、幽州有失,吾等再无立足之地矣!”

    郭图失声叫道:“这不可能!”

    “陈文昭远征汉中,并州绝不会有这么多兵马。还有赵云、张辽这两员大将,不是都已经在汉中么?”

    袁绍冷冷看了郭图一眼,面带怒色的说道:“事实已经如此,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直到此时,他才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沮授之言,对于陈旭早作防备。

    那个时候,若非郭图等人信誓旦旦的保证,说陈旭根本没有余力进图幽、冀两州,袁绍也不会如此毫无准备,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了。

    事实上,这才是贾诩等人谋划的暗度陈仓之计。

    此次随文昭出征的军队,的确有人打着赵云、张辽旗号,可实际上这两人,却是暗暗潜入了并州。

    他们暗中调动兵马,只要等到文昭的命令,就可以攻入袁绍境内。

    这些年文昭势力极度膨胀,麾下兵马早就非常之多。

    哪怕这次看似声势浩大远征汉中的行动,其实也不过征调了十万士卒罢了。至于其他五十万新兵,只是为了凑人数,往凉州迁徙人口而已。

    故此,文昭在并州偷偷安置数万兵马,完全没有丝毫压力。

    文昭一开始将征伐袁绍的意图,掩饰得实在太好了,故此大军突然压境,冀州文武都感觉不可思议,也感受到了极其庞大的压力。

    就连袁绍自己,心中亦是有些恐惧。

    他不敢想象,若是冀州、幽州真的丢失,后果将会如何,这完全不是他多能承受的后果。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就是陈文昭的用兵之道。

    这些年来,由于关中有数员定计谋士在背后谋划,文昭每次作战,都被他们安排的井井有条。

    要么蛰伏不动,要么聚集全部实力,给敌人发动雷霆一击。以最小的损失,博取最大的利益。

    这个时候,袁绍将目光放在了沮授身上,有些期盼的问道:“关中兵犯吾疆域,不知公与可有妙策退敌?”

    在这次南征豫州的过程中,袁绍麾下谋士大多都认为,陈文昭不可能出兵攻打冀州。只有沮授再三劝谏,让袁绍小心谨慎。

    事已至此,袁绍对于其他几个谋士,也感到有些失望,故此才直接向沮授询问。

    沮授心中本来也十分惊骇,然而细细思量过后,这才慢慢冷静了下来。

    他没有直接回答袁绍的问题,反而询问道:“主公北征公孙瓒,出兵几何,耗时几许?”

    袁绍虽然觉得沮授之言有些莫名其妙,仍旧如实回答道:“征伐辽东,吾起兵十五万,耗时将近半年之久。”

    沮授再问:“主公攻克陈留,又出兵几何,耗时几许?”

    听到这里,袁绍以为沮授故意揭自己的短,当即脸色一沉。他怒气冲冲的说道:“吾攻克陈留,起兵十三万,耗时一月有余!”

    却不想,沮授闻言却是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既然如此,主公又何须惊慌失措?”

    “公孙瓒、刘玄德势力如此弱小,主公以绝对兵力优势,尚且需要耗费这么多时日,更何况是攻入幽、冀两州的关中兵?”

    袁绍先是一愣,细细思量过后,这才恍然大悟。

    从并州出发的三路大军,虽然仗着出其不意打了袁绍一个措手不及。然而,这三路兵马加在一起,也不过五万五千之众。

    这些人马看似不少,若是想要凭借这点微不足道的兵力,就想占据幽州、冀州,简直是痴心妄想。

    只要各个郡县官吏回过神来,能够早作防备,据城死守,关中兵再想攻破城池绝对难如登天。

    更何况,邺县有冀州名士审配驻守,还有大将高览领兵巡视。

    袁绍相信,凭借着两人的才能,王延纵然带领三万兵马日夜攻城,一年之内也休想攻克邺县。

    幽州更是有大将张郃驻兵在涿郡,张辽想要凭借两万人马,就在幽州纵横,完全是痴人说梦。

    若是在各个郡县的郡兵,能够好好配合张郃,未尝不能将张辽的两万人马留在幽州。

    想到这里,袁绍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本来惊慌失措的冀州诸将,也将躁动的心思安定了下来。

    袁绍再次问道:“那么对于眼下局势,公与可有退敌之策?”

    沮授低头思量一阵,这才说道:“吾有三策,但凭主公抉择。”

    袁绍闻言大喜,急忙问道:“有何妙计,但说无妨!”

    沮授侃侃而谈:“上策,主公谴两员谋士回冀州、幽州,下令各郡县紧守城池,不得出战。主公却是继续领兵攻打汝南,夺取整个豫州之地。”

    袁绍眼神一闪,问道:“何为中策?”

    沮授道:“中策,主公可与曹孟德作书一封,将整个豫州相让于他,而后回兵救援冀州、幽州。”

    袁绍眉头紧紧皱了起来,再次问道:“何为下策?”

    沮授再次说道:“下策,直接舍弃整个豫州,领兵回返。”

    (昨晚跟书友们聊了半天,被大家惊世骇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折服,我的思路也被完全拓展开了。整了很晚,终于把以后的大纲全部制定起来了,以前的大纲却被改得面目全非。)

第五百八十九章 仲达辞行

    袁绍并非愚笨之人,闻弦而知雅意,迅速就揣摩透了沮授的三条计策。

    正如沮授前面所分析的那样,虽说关中兵打了袁绍一个措手不及,却不可能凭借那些兵力,就占据幽、冀两州。

    甚至于,若是各个郡县严密防守,关中兵想要取得多么大的战果,根本没有可能。

    而此时,假如袁绍仓皇撤兵,整个豫州将会得而复失,很不划算。

    豫州现在就只剩下汝南尚在刘备手中,而且汝南根本没有多少兵马,只要冀州军能够破釜沉舟一战,汝南郡将会唾手可得。

    待攻克汝南,占据整个豫州之后,再回师救援幽州、冀州为时未晚。

    故此,沮授才说这乃是上策。

    当然,如此行事多少还是有一些风险。假如关中兵真的攻克了邺县,或是占据大片幽、冀两州郡县,悔之晚矣。

    若是袁绍没有足够的魄力,能够置之死地而后生,很有可能不会选这一条计策。

    袁绍不选择上策,就只能放弃整个豫州领兵回返。

    那个时候,本来已经龟缩在汝南的刘备,绝对会露出极其尖锐的獠牙,复夺豫州。甚至于,他很有可能会趁着陈袁交战之际,再次攻入兖州。

    所以说,贸然放弃整个豫州,而后领兵撤退乃是下策。

    沮授正是考虑到了刘备,可能给兖州带来的威胁,这才提出中策,让袁绍将豫州让给曹操,而后领兵返回冀州。

    曹操乃是袁绍盟友,就算真让曹操扩充势力,也好过把豫州拱手让给敌人刘备。

    更为重要的是,曹操若是想要夺取豫州,势必会与刘备爆发战争,而且还会与关中接壤。

    如此一来,不仅解除了袁绍的后顾之忧,曹操还能隐隐给关中陈旭以强大的威胁,可谓是一举两得。

    袁绍皱着眉头思量许久,才说道:“上策太过冒险,冀州乃吾根本,不容有失,下策亦是不可取,吾选中策。”

    “只是……”

    说到这里,袁绍犹豫了一下,终究还是咬牙道:“孟德虽然与我乃是盟友,若他得到豫州必定实力大增,终究有些不太好啊。”

    一直在旁边沉默不语的许攸,这个时候忽然笑道:“此有何难?想那江东孙伯符,以往就因为汝南,而与刘玄德爆发过冲突。”

    “再加上刘玄德与刘景升同气连枝,孙伯符恐怕早就想要攻打刘玄德了。”

    “吾听闻孙伯符征伐山越已经回来,掠夺了几十万人口。主公假如担心孟德势力膨胀过快,不如向孙伯符修书一封,令取汝南、颍川。”

    “失去了汝南、颍川的豫州,纵然让孟德夺去,又有何妨?”

    袁绍闻言当即大喜过望,一面开始撤兵,一面休书与曹操、孙策。

    却说张飞让斥候,探听到袁绍撤兵的消息,当即大喜过望,迅速来到刘备面前说道:“兄长,袁绍那厮真的退兵了!”

    本来还满脸忧色的刘备,当即忍不住霍然起身,激动地说道:“当真?”

    张飞猛着点了几下头,说道:“绝无妄言!”

    关羽却是说道:“袁绍撤兵,此必是大将军领兵攻打冀州,行那围魏救赵之计。我等是否趁着这个良机,领兵出去追杀一阵?”

    张飞闻言当即十分心动,扯着嗓子大声嚷嚷:“兄长给我两千人马,某定要生擒袁绍那厮。”

    敌军撤退趁势掩杀,这只不过是一个常识罢了。刘备此时亦是有些心动,脸上露出了跃跃欲试的表情。

    就在此时,司马懿领着关平过来,说道:“使君万万不可!袁本初帐下人才济济,大军撤退,又岂会不留下精兵强将用于断后?”

    “若是贸然领兵追击,必遭败绩!”

    刘备猛然惊醒,上前拉住司马懿的手说道:“若非仲达提醒,恐误大事矣!”

    话毕,他就将司马懿拉到了案几旁边,尽显拉拢、爱惜之意。

    这段时间,正是由于司马懿的存在,刘备才能屡次识破袁绍计谋。若是没有司马懿,刘备肯定没有办法,在陈留抵挡袁绍这么长时间。

    直到此时,刘备才知道一个顶级谋士的巨大作用。他对于司马懿的才能,亦是十分敬佩,故此对于司马懿的态度,极其亲昵。

    司马懿是何等人物,自然能够看得出刘备的心思。然而他已经心有所属,自然不会轻易背叛。

    更何况,相比起已经成了气候,而且有气吞山河之势的陈文昭,刘备却是相差太多。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如同诸葛亮那般,希望找一个比较弱势的主公,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

    司马懿是个极度聪明之人,能看透人的心思,看清天下局势。哪怕他现在只是刚刚及冠,也开始崭露头角。

    微微叹息一声,司马懿向刘备深深作了一揖,说道:“吾已经知晓袁本初退兵之事,今日特意前来向使君辞别。”

    刘备闻言宛如五雷轰顶,急切的问道:“仲达为何要急着离开,可是备有薄待你的地方?”

    司马懿摇了摇头,说道:“袁本初既然已经退去,豫州之危自然解除,我是时候该回去向主公复命了。”

    刘备感觉心中一阵黯然,仍旧紧紧握住司马懿的手,说道:“袁本初虽退,曹孟德却常怀虎踞之心,孙伯符亦非轻与之辈。”

    “备才德疏浅,手下兵微将寡,还望仲达能够在豫州多逗留一些时日。”

    刘备言辞之间十分恳切,眼中也充满了期盼与渴望的神色。

    司马懿轻轻抽出了自己的双手,说道:“颍川乃是士子之乡,使君若真渴望能够找到一位谋士,不妨在哪里多方打听一下。”

    “懿才疏学浅,难当使君如此厚待啊。”

    话毕,司马懿歉意的向刘备作了一揖,态度十分坚决。

    关平亦是来到关羽身旁,有些孺慕的看着关羽,而后脸色复杂的说道:“阿翁,我也要与与仲达一同返回关中了。”

    “日后在战场上,你要多加小心。”

    关平这段时间的表现,被关羽看在眼里。他对于自己这个儿子,亦是十分满意,不愿与他分别。

    只不过男儿志在四方,关平心中既然有了选择,关羽自然也不好再说其他。

    关羽只是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微微点了点头。

第五百九十章 曹孙动向

    徐州之内,曹操看着袁绍信使递过来的书信,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奉孝,文若,公达,吾等正欲起兵争夺豫州,却不想袁本初已经迫不及待,要将豫州拱手相让了。”

    郭嘉、荀攸、荀彧闻言,脸上也都露出了喜色。

    这些年来,曹操盘踞在青、徐两州,一直没有较大的动作,导致很多人自动忽略了曹操这个,发起诸侯讨董的首倡者。

    数年的积累,已经使得曹操境内粮草充足、甲胄精良、士卒精锐。

    如今乃大争之世,诸侯都在尽量扩充自己的实力,曹操身为一代枭雄,又岂会一直默默蛰伏?

    与曹操相邻的几个诸侯,只有刘备实力最为弱小,曹操亦时常怀着吞并整个豫州之心。

    只不过他知晓袁绍素来有夺取豫州之意,而且刘备的靠山乃是陈文昭。故此,曹操才一直厉兵秣马,没有妄动。

    前段时间,曹操得知关中兵攻入幽、冀两州,就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曹操本来准备,只待袁绍退兵以后,就立刻出兵占领整个豫州。

    让他想不到的事,袁绍居然会向他作书一封,让他攻取豫州之地。

    荀攸捋了捋自己的胡须,有些感叹的说道:“袁本初麾下也不乏智谋之士啊,他将豫州让给主公,既能够安然退回冀州,也不用再担心刘备挥兵北上。”

    “此举更是可以卖个天大的人情与主公,当真是好算计!”

    郭嘉却是笑道:“可惜袁本初魄力不足,如今豫州只剩下汝南未克,只要破釜沉舟一战,未尝不能迅速占据整个豫州。”

    “那个时候,撤兵尚未晚也。”

    曹操闻言亦是微微颔首,假如他遇到这种情况,虽然也会担忧自己的大本营有失,也很有可能会孤注一掷,先破汝南再回师。

    就好似当初兖州反叛,曹操直接放弃整个兖州,趁势用计夺取青、徐两州一样。若是换成其他人,肯定不可能有如此强大的魄力。

    出于谨慎考虑,袁绍的选择也没有什么不妥,只是相比起曹操,终究还是逊色一筹。

    曹操反复将书信看了几遍,这才奋然说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吾欲尽起大军攻入豫州,何人愿为先锋?”

    曹操话音刚落,只见一个大汉上前说道:“某请精兵一万,杀入豫州生擒刘备,献于主公帐下。”

    曹操急忙视之,才发现出言之人乃是猛将许褚是也。

    许褚乃沛国谯县人氏,与曹操乃是同乡。许褚出身谯县大族,宗族子弟以及壮丁不计其数。

    在许褚年轻的时候,乱世虽然尚未出现,盗贼却早已蜂拥四起。许褚当时聚集壮丁和宗族数千人,共同修建防御设施来抵御盗贼入侵。

    当时汝南葛陂率领贼兵万余人,攻打许褚所在的宗族。许褚寡不敌众,战得精疲力尽,箭矢也用完了,就下令男女都去找大石御敌。

    当敌兵冲上来时,许褚以飞石退之,于是贼兵便不敢靠近。

    直到粮食将尽,许褚便假意与贼请和,商量用牛换取食物。许褚得到粮食以后,见贼人正拉着牛前行,就追上去扯着牛尾巴,生生将牛倒拉百余步。

    贼人见到许褚如此神勇,当即骇然失色,也不敢再向许褚要牛,奔散而逃。从那以后,淮、汝、陈、梁之地的人,听到许褚之名都感到畏惧。

    当时袁术兵败身亡,袁绍、曹操、孙策、刘备瓜分袁术地盘,曹操趁机夺取了豫州的鲁国、沛国。

    沛国乃是曹操故乡,他自然要回到谯县去招募兵卒。

    当时他听闻了许褚的名声以后,就带着麾下几员大将,想要见识许褚的勇武。

    一开始,许褚还以为曹操是准备攻打他的宗族,当即聚集青壮与曹操相抗。曹操麾下大将与许褚交战,却都不是许褚的对手。

    后来曹操诈败,这才生擒了许褚,许褚投降。

    虽说许褚投降曹操时日已久,然而这些年却根本没有立下什么战功,故此听闻曹操要出兵豫州以后,当即奋然请战。

    曹操看到许褚请战,大喜过望,就令许褚为先锋,领兵攻打梁国。至于曹操自己,却是亲率大军西进。

    扬州,九江郡,历阳。

    由于文昭的出现,历史早已发生了很大改变,孙策平定江东的时间,也比历史上早了许多。

    孙策骁勇善战,谋而有成,胸怀大志,时常有北上中原,逐鹿天下之志。故此平定扬州以后,孙策再次将扬州治所改为历阳。

    历阳位于扬州西北方,分别与徐州、豫州接壤。

    历阳乃江淮水陆之要冲,左挟长江,右控昭关,梁山峙其东,濠滁环其北,为‘淮南之藩维’,‘江表’之保障。

    自古以来,历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孙策敢将治所定于历阳,不仅是因为他有北涿中原的野望,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气魄。

    州牧府中,江东帐下文武齐聚一堂。

    孙策拿出袁绍递过来的书信,说道:“袁本初与我相约攻打刘备,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张昭道:“吾听说陈文昭出兵攻打幽、冀两州,此必是袁本初惧怕根基有失,这才想要退兵,让主公为他牵制刘玄德罢了。”

    “主公若动,刘表又岂会坐视不理?愚以为,出兵汝南不可取也。”

    周瑜却是说道:“子布之言虽然不错,然而如今刘备势弱,汝南空虚,正是我等挥兵北上,逐鹿中原之大好时机。”

    “又岂能因为忌惮刘表,而放过这个良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主公当尽起精兵猛将,趁着刘玄德尚未恢复元气之时,争夺豫州!”

    听见周瑜之言,孙策眼中露出了兴奋的神采。他本来就不是一个安于现状之人,早就想要夺取汝南。

    特别是南征山越,掳掠到许多人口以后,孙策对于北伐扩充势力之事,更是极为上心。

    他厉声说道:“如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若不奋勇争先,早晚都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公瑾之言大善,吾欲尽起大军奇袭汝南,尔等休要再言其他!”

第五百九十一章 王延

    冀州,魏郡,武安县城。

    县衙之内,王延与高顺相对而立,居然在闲暇的下棋。

    高顺虽然少时家境殷实,对于围棋也多有涉猎,可是论起下棋技巧,却要远远逊色王延。因为高家败落以后,高顺就开始勤练武艺,对于围棋之事再无研究。

    与之相反,王延虽然家境贫寒,却也是王莽后人,传承久远,家中藏书亦是不在少数。至于王延,更是少有大志,能文能武,涉猎颇广。

    当然,以前的王延武不过三流,文不过纸上谈兵,虽然各项才能都比较均衡,却没有一项十分出众的地方。

    可是就连赵云、张辽刚刚出道的时候,也显得颇为稚嫩,更何况是在三国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号的王延?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现年已经三十四岁的王延,早就今非昔比。

    这些年,王延虽然没有立下多大功劳,却也一直驻守在上党郡,总揽一郡大小事务,将上党治理得井井有条。

    文昭为了防备冀州袁绍,更是一直在上党驻守了数万人马。这些人马全都归于王延管辖,也被他训练得如同虎狼之师一般。

    可以说,王延虽然一直很少回到蒲坂,也不是文昭的宗族之人,却也深得文昭信任与器重。

    纵观关中诸将,能够像王延这样领兵在外驻守一方,一待就是好几年的人,除了王延,也只有陈虎一人罢了。

    由此可见,文昭对于王延有多么器重。

    王延虽然不是陈氏族人,却也是文昭同乡,在文昭投奔黄巾初期,就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哪怕当初双方立场不同,文昭击败东郡黄巾,杀死黄巾渠帅卜己,逼得王延不得不带领剩余的黄巾北上。

    然而,在王延听到文昭下入狱中之后,他没有丝毫犹豫,就带领一干黄巾军的残兵败将,再次领兵南下,准备对文昭施予援手。

    陈旭就是那种有恩报恩,有怨抱怨之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

    王延如此行事,文昭自然会毫不保留的信任他,让他成为一个,能够独立在外的领军大将。

    更何况,王延天资聪颖,非常有发展潜力,若是培养得当,日后必定会成为文昭的一大助力。

    再加上王延继承了王莽超前的理论,在很多观念上,与文昭有着惊人的相似。

    故此,无论如何,文昭都没有不器重王延的道理。

    世间没有天生的名将,纵然是那些历史名人,他们很多也是经历过乱世的磨练,才最终成为名留青史之人。

    若是给予王延足够大的平台,他未尝不能成为下一个当世名将。

    特别是在太行山中,经历过程昱、田丰指点的王延,现在究竟有多大能量,恐怕就连文昭都不得而知。

    王延再次落下一颗白子以后,高顺只得无奈地丢掉手中棋子,苦笑说道:“我又输了。”

    高顺这个一手组建陷阵营的名将,这个不苟言笑的将领,此时尴尬的样子,倒也极其罕见。

    这些年虽然高顺立下的战功,要远远超过王延,然而在王延面前,他却不敢有丝毫倨傲。

    高顺如此,不仅是因为他为人本就内敛;还因为,他深知王延乃是陈旭的心腹爱将,是最早跟随陈旭之人。

    对于这个资历甚老,并且在黄巾旧部中威望极高之人,高顺对他根本不敢有丝毫怠慢。

    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高顺说道:“君阁啊,咱们不下棋了,还是讨论一下该如何抵御袁绍大军吧。”

    说到这里,高顺脸色有些严肃的道:“这段时间,我等四处出击,将田地间的庄稼要么收割完毕,要么焚毁一空。”

    “魏郡百姓不知有多少人因此受难,对我等恨之入骨。主公一向以恩义著称于四海,我等今日行事,岂不会有损主公名誉?”

    王延缓缓站起身来,缓缓说道:“兵法云: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善用兵者,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矣!”

    王延所说,是《孙子兵法》里面的内容。大意乃是:两国交战,明智的将领要想办法在敌方获取粮草。

    消耗敌国一钟粮食,就相当于为本国节省了二十钟粮食。消耗敌国一石草料,就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石草料。

    善于用兵的将领,粮食要从敌人那里得到补充,这样己方军队,才能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

    说到这里,王延紧紧盯着高顺的眼睛,道:“主公的仁慈,只属于他治下的百姓,对于敌国百姓仁慈,就是对于主公治下百姓的残忍。”

    “若此次不能不择手段削弱袁本初,待他日后向并州发动进攻,主公治下又会有多少百姓遭受牵连,多少士卒战死沙场?”

    “今日我等抢夺了袁绍治下百姓的粮食,将那些带不走的粮草焚毁殆尽,造成了许多流民,甚至会带来饥荒。”

    “那么袁本初想要安顿好这些百姓,势必会消耗掉大量人力物力。若是他对此不管不问,必定失去民心,我等还可以趁势招收流民,充实并州人口。”

    王延的脸上,露出了莫名的笑意。

    话毕,他看着棋盘喃喃自语:“散落的棋子,躺在沟壑纵横的棋盘上,正如乱世中的命运,不知何去何从。”

    右手轻轻划过棋盘,这个本来已经快要分出胜负的棋局,顿时变得凌乱不堪。

    “乱世中的百姓,甚至连这些棋子都不如。有时候看似大不仁的举动,换个角度来思考,反而觉得乃是大仁大义。”

    高顺闻言,微微眯起了眼睛,心中若有所思。

    乱世之中,只有成王败寇,没有对错。

    战争也从来不讲究什么仁义,都是不择手段的获取胜利。

    关中兵现在抢夺魏郡百姓,田地里面成熟的粮草,并且将距离太远、不好收割的庄稼焚毁一空。

    他们如此行事,不是为了针对魏郡的百姓,而是想要削弱袁绍势力。

    也许站在魏郡百姓的角度上,关中兵如此举动,无异于强盗、贼匪;可是对于关中军而言,如此却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将战果扩展到最大。

    王延缓缓走到门口,看着无比冷清的城中街道,忍不住叹息:“战争,才刚刚开始。”

    高顺则是看着秋日的余晖,沉默不语。

    (睡觉去了,连续几天都是12点左右睡着,没有再拖到三四点,生物钟已经调整了许多。再过几天,应该就能跟正常人一样了。)

第五百九十二章 张郃

    与此同时,赵云率领五千匈奴骑兵,以及一万关中兵在冀州赵国纵横肆虐。

    他心中虽然有些不忍,却也坚决执行了文昭的命令,掠夺人口,收割、焚毁庄稼。一时间,整个赵国烽烟四起。

    面对强大的关中兵,以及赵云无与伦比威名,赵国国相根本不敢率领郡国兵出战,只是下令治下县城紧守不出。

    赵云也根本没有想过强攻城池,除了一开始,出其不意打破几座城池之外,他再也没有攻打过一座城池。

    只是整个赵国的百姓,几乎已经被赵云掳掠一空,大批赵国百姓在关中兵的威胁下,被强行往并州太原郡迁徙。

    眼看赵国已经快要被掠夺一空,赵云却再次领军奔袭常山国,也就是赵云的故乡。

    常山国与赵国的遭遇极其相似,只不过真定县城,赵云却没有带人前去骚扰破坏。至于其他郡县,也都是狼烟四起。

    虽然如此,可是关中兵极少杀人。哪怕有些百姓十分强硬,不愿迁徙往关中,赵云也没有下令杀人。

    张辽领兵攻打幽州代郡,本来也是势不可挡,却没想到后来张郃召集涿郡、上谷郡、广阳郡三郡人马,在代郡以东的当城,死死拦截住了张辽。

    甚至于,有好几次张郃还主动出击,杀了关中兵一个措手不及。

    张辽对张郃,这两人都是历史上,并称为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人,两人交锋可以算得上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张辽占据了兵马精良的优势,张郃却占据了本土作战,有城可守的优势,两人之间杀得难分难舍。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文昭在秋收刚刚开始,暗自下令王延、赵云、张辽攻打袁绍的时候,就已经率军星夜兼程往关中赶去。

    只不过他带领的十万关中精锐,却被留在了汉中。

    文昭任命徐晃为汉中太守,阎圃为郡丞,董昭为长史,令此三人守汉中。他自己却带着张鲁及其家眷,以及一部分精锐人马,星夜从子午道赶回关中。

    这个时候,既然已经与袁绍彻底撕破了脸皮,文昭自然不用待在汉中,继续迷惑袁本初了。

    马不停蹄抵达蒲坂,安置好了张鲁以及汉中降将之后,文昭又召见了降将马腾,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就迫不及待开始查看冀州战报。

    程昱、陈群、田丰坐镇蒲坂,早已将所有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田丰向文昭汇报:“主公,王延、高顺两位将军,死死守住武安城,袁本初回师之后,屡次强攻却都无功而返。”

    “赵云将军纵横赵国、常山国,焚毁田地,掠夺粮食、人口无数。据粗略估算,赵云将军强行掠夺的人口,居然有八十万之众。”

    陈旭闻言,忍不住失声叫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口?”

    田丰道:“冀州本来就是富庶之地,人口众多。袁本初在此地经营数年,使得整个冀州变得更加繁荣。”

    “子龙强行迁徙两郡人口,有这么多人亦是情理之中。”

    陈旭再次问道:“难道子龙在掠夺人口的时候,这两个郡国的国相,没有出兵骚扰么?”

    在文昭看来,赵云能够在短短时间之内,纵横两个郡国,简直令人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在此期间,只要赵国以及常山国的国相,能够派遣郡国兵骚扰一下,并且将百姓转移到城中,赵云根本不可能获得如此大的战果。

    田丰微微一笑,道:“由于子龙将军威名在外,威震冀州。再加上关中兵曾经化妆成百姓,赚开过几座城池。”

    “故此,这两个郡国国相,惧怕子龙故技重施,将士卒混在百姓中进城,居然下令各个县城紧闭城门,不得接纳百姓。”

    陈旭听到这里,目瞪口呆。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两个郡国的国相,居然会如此奇葩。

    田丰亦是苦笑两声,道:“我也没有想过,居然会出现这种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两个国相荒谬的举动,子龙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战果。”

    其实,这件事情看似有些不可思议,细细想来,却也不难理解这两个国相的心思。

    赵云乃是冀州常山真定人氏,师从枪神童渊,名声在外。他投奔文昭以后,更是屡立战功,名震天下。

    常山乃是赵云故乡,赵国亦是与常山国相邻,他们对于本地人的英雄事迹,自然是更加了解。越是了解,赵云在这两地官吏、百姓心中,就显得越加神话。

    征服匈奴,北击鲜卑,远赴塞外,纵横大漠,以及他麾下的骑兵屡立奇功,这些事迹都好似传奇一般,令人仰望。

    赵云本人的威名,再加上两个郡国国相,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思,这才会有此举动。

    想通了里面的关键,陈旭再次问道:“文远出兵幽州,战果如何?”

    田丰迟疑了一下,说道:“文远将军出兵代郡,却是遭遇到了河北名将张郃,两人战得难分难舍,互有胜负。”

    陈旭揉了揉眉头,喃喃自语:“张郃。”

    要说袁绍麾下,只有两人令陈旭十分忌惮,一人乃是沮授,另一人就是张郃。沮授之才不必多说,张郃却是一个,才能完全不在张辽之下的名将。

    历史上的张郃,战功显赫,当初官渡之战张郃被迫投降曹操,曹操的第一句话居然是:“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曹操将张郃遇韩信相提并论,可以看出他对于张郃的重视。

    至于张郃其人,不止是一员武将,更是一位儒将。他虽然乃是领兵大将,却喜好读书,并且愿意与儒士交往。

    事实上,张郃投降曹操,却很少有独自领军的机会。曹操去世以后,张郃却先后得到了曹丕、曹叡的器重,数次大破蜀军。

    三国鼎立之时,整个蜀国都对张郃十分忌惮,刘备、诸葛亮亦是如此。特别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更是绞尽脑汁,想要除去张郃,好断魏国一臂。

    不仅是诸葛亮,司马懿心怀不轨,亦是十分忌惮张郃,想要置其于死地。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再次被司马懿、张郃击退。那个时候,诸葛亮就在退兵的时候设下计谋,想要杀死张郃。

    当时司马懿见诸葛亮撤兵,就让张郃领兵追击,张郃却是说道:“诸葛亮极善用兵,虽然一时撤退,也会沿途布防。”

    “且附近一带山势林立,地形复杂,一味追击,必有凶险。”

    然而司马懿毕竟乃是主将,张郃虽然反对领兵追击,却也知晓军令如山,不得已带兵追击。

    结果张郃膝盖中箭而死,这不由再次让人浮想联翩。

    张郃说什么也是魏国首屈一指的大将,受伤之后肯定会得到最好的医治,膝盖之伤想要伤及性命,恐怕也不太容易。

    当然,由于那个时代医术不发达,也有可能是张郃膝盖中箭,而后伤口感染而亡。

    只能说,张郃很不走运,很悲剧。或者说其中有些内幕。

    可是这个悲剧名将,却被曹操比为韩信,被司马懿、诸葛亮、刘备所忌惮,他的才能却是毋庸置疑。

    (挥泪求推荐票,这东西也不要钱,大家手中有票的话,不要忘了投,这东西真的很重要。)

第五百九十三章 程昱进谏

    沉默了半晌,文昭终究没有再询问幽州战局,因为他对张辽有信心。

    哪怕张辽的对手乃是河北名将张郃,凭借张辽手中的精锐关中士卒,也不会落入下风。最多也只是,战局僵持在那里罢了。

    最让文昭担忧的一个地方,却是武安。

    哪怕有王延、高顺,以及三万关中士卒,还有攻无不克的陷阵营驻守武安,可是他们所要面对的,却是袁绍率领的冀州大军。

    收回思绪,陈旭向田丰问道:“元皓,君阁可有发出求援书信?”

    田丰道:“王延将军把武安守得水泄不通,袁绍屡次攻城都未得寸进,并未向关中发出求援书信。”

    听到这里,陈旭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只要王延能够拖住冀州大军,就可以大量消耗袁绍的钱粮,并且为赵云、张辽争取时间。

    而这一次,贾诩制定的战略目标能否达到,最主要就是看武安之战了。

    现在的武安,就好似一颗钉子钉在了冀州心脏旁边,袁绍想要北上消灭赵云、张辽,就必须把王延这彪人马击溃才行。

    不然以武安距离邺县的距离,整个冀州首府,都将时刻暴露在关中军的兵锋之下。

    揉了揉眉头,文昭感觉自己有些疲惫;这段时间东征西讨,从蒲坂杀向汉中,又从汉中马不停蹄赶了回来。

    哪怕陈旭身体十分健壮,也感觉自己有些吃不消。

    甩了甩脑袋,文昭抖擞精神,说道:“时刻关注冀州、幽州战局,我等在蒲坂休整两天,就领兵过去与袁本初一决雌雄。”

    说到这里,文昭其实已经想要回去,见见自己的妻子、儿女,然后好好休息一下了。

    却不想,程昱忽然说道:“主公,羌人建国,声势浩大,不可不防。现在陈静将军领兵在凉州屯田,不若任命他为凉州刺史,让钟元常辅之。”

    “如此,方能保得凉州稳定。”

    文昭思量半晌,才了解到了程昱的心思。虽然现在凉州兵马不少,可是能征善战的军队,都还是杨秋、马玩手下。

    这两人以前本来就是一方诸侯,纵然现在投降了文昭,为他驻守凉州,也难保不会心怀二心。

    虽说樊稠、杨定在凉州也颇有威望,可是他们麾下兵马并不太多,绝大多数还只是新兵。

    这四个将领在凉州各自盘踞一方,既能够保得凉州平安,又可以相互掣肘。可是如此一来,久而久之,文昭在凉州的政令能否一直行得通,还是个些问题。

    陈静乃是文昭族弟,忠诚之上毋庸置疑,让他担任凉州刺史,总揽凉州大小事务,对于文昭彻底掌控凉州,绝对有益无害。

    国之伟器,不能轻示与人。

    像一州之牧、一州刺史这种职位,在乱世之中,只能交给自己信得过的人才行。

    就好像陈宫乃是文昭族父,哪怕田丰、程昱资格都比陈宫老,智谋也不在陈宫之下,文昭仍旧让陈宫担任并州牧一样。

    相同的道理,凉州刺史这个职位,也只能在文昭宗族之间,挑选一人担任。

    陈静虽然文武都不过三流,可是有了钟繇的辅佐,守住凉州也完全没有丝毫问题。最主要的是,他现在就在凉州屯田。

    其实当初文昭让陈静领兵进入凉州,也未尝没有让他担任凉州刺史的意思。今日既然程昱主动提出来,他自然不会不答应。

    微微点了点头,陈旭说道:“此事就依仲德之言行事,吾随后就奏明天子,举荐阿静为凉州刺史。”

    程昱再次说道:“陈青将军擅守,如今汉中初定,虽有徐晃将军在彼,亦可派遣陈青将军辅之。”

    程昱的建议可谓是滴水不漏,汉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实以徐晃、阎圃、董昭之才,完全能够守住汉中。

    可是程昱还是建议,让陈青过去,这也是为了,能够将汉中彻底掌控在手中。

    其实程昱的建议比较得罪人,让陈静担任凉州刺史,无疑就削弱了凉州区域将领的权利。当那些人得知是程昱举荐陈静之后,定会对程昱心怀不满。

    相同的道理,若是文昭派遣陈青前往汉中,也会让徐晃等人心中有些介怀,认为是派人前来监视他们。

    如此一来,纵然徐晃等人口中不说,心里对程昱定会有些想法。

    文昭目光闪动几次,当即洞悉了程昱的想法,不由对程昱暗自大加赞赏。

    直到此时,他才知晓为何历史上,程昱人缘极差,却深得曹操信任与器重了。有好几次,曹操领兵出征,都由程昱驻守后方。

    程昱不可能不知道,自己这样建议会得罪人,可是他仍旧这样做了。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文昭着想,没有一点私心。

    想到这里,陈旭忍不住有些感动。

    他上前拉起了程昱的手,看着明显苍老了许多的程昱,叹道:“先生在吾卑微之时,能紧紧跟随我,不离不弃。”

    “十几年过去了,你年龄却是一年大过一年,日后还要多多保重身体。如今吾基业虽大,却无法离开先生啊。”

    程昱闻言,当即感激涕零的说道:“承蒙主公厚爱,能够让我尽展胸中所学,虽死无憾!”

    文昭当即不悦的说道:“先生定会长命百岁,又何谈‘死’字?”

    “先生之意吾已知晓,然公明为人吾知之甚详,汉中交给他自然不会有所大碍,阿青还是留在蒲坂吧。”

    陈旭相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更何况他还了解历史,对于三国时期的人物性格,基本上都十分了解。

    徐晃乃是忠义之人,陈旭不相信他会背叛自己,故此完全没有必要派遣陈青过去,进行监督。

    那样的话,只会让徐晃心中产生芥蒂。

    况且,汉中只是一郡之地,纵然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在文昭看来也没有徐晃中重要。

    刘备当是尚且能够派遣魏延守汉中,更何况是陈旭乎?

    程昱闻言,当即说道:“主公高义,吾不及也!”

    文昭哈哈一笑,若有所指的说道:“今日之事,就当没有发生过吧。”

    在场的几人听过之后,心中都是一凛,程昱则是更加感动。

    (手Q历史分类人气排行榜,被好几本新书爆了菊花,菊花都流血了,兄弟们帮忙爆回来!投推荐票的时候,最好用QQ阅读,或者到手机QQ、动态、阅读里面投票。)

第五百九十四章 豫州剧变

    处理完了政务以后,文昭就迫不及待的往家中赶去。三个孩子只有陈婷在家中,陈政、陈骏都忙着自己的事情。

    “婷婷!”

    文昭跨步上前,猛着将陈婷抱了起来,在空中转了几个圈。而后,他在陈婷粉嫩的脸上,狠狠亲了几口。

    陈婷揪住了文昭的胡子,笑嘻嘻的说道:“咯咯,阿翁的胡子好扎人呢。”

    奋力将自己胡子,从女儿魔爪中拯救出来,文昭将女儿放下,板着脸说道:“瞎说,阿翁的胡子这么长,又怎么会扎人?”

    陈婷歪着脑袋,说道:“就算不扎人,在人家脸上飘来飘去,也很痒啊。”

    溺爱揉了揉女儿的小脑袋,文昭只感觉心中充满了幸福。抬眼望去,只见张玲、赵雨、吕绮玲三人站在一旁,都眼含笑意的看着他。

    这种温馨的感觉,顿时让陈旭心中,涌出了一道暖流。

    陈虎母亲也在院子之内,她看到陈旭安然无恙的回来,亦是在心中长长舒了一口气。

    她一直将陈旭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每次文昭领兵在外,她都感觉有些心绪不宁,生怕文昭出了什么事情。

    至于自己的儿子陈虎,陈母倒并不十分担心。因为陈母知道,自己儿子一直在外地驻守,很少有参与战争的机会。

    “大郎回来了真好,琦玲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你若是有时间,也该好好陪伴她身旁呢。”

    对于自己的叔父、叔母,文昭一直怀着感恩之心。哪怕他现在身居高位,每次见到二老,也会执礼甚恭。

    现在听闻陈母之言,他自然是点头应诺。

    走了过去,看着肚子已经凸显出来的吕绮玲,文昭只是上前轻轻拉起了她的手,而后拥抱了吕绮玲一下。

    ……

    连续两日,文昭都在家中陪伴妻儿,也不去想什么军政大事。这些年几乎经常在外征战,他对于家中妻小,一直感觉非常愧疚。

    此时的他,也想放纵一下自己,好让自己疲惫的身心,能够停泊在一个温暖港湾之内。

    关平母亲胡氏,此时也彻底融入了文昭的大家庭中,张玲等人从未将她当过下人看待。她也渐渐,把张玲等人当做了自己的家人。

    这两天,陈旭让陈政、陈骏回到家中,也把自己叔父接了过来,好好享受了一番天伦之乐。

    温馨、愉悦而放松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

    眼看大军休整完毕,又到了要出征的时候,文昭忽然感觉,自己真的很累。

    刚刚来到这个时代,他迷茫过、挣扎过,只想在乱世之中能够生存下去,让陈家村的族人可以活着,仅此而已。

    然而世事难料,正是为了能够活命,他才一步步走向了争霸天下的道路,拥有了今日的权势与地位。

    可是在光鲜的背后,隐藏更多的却是疲惫与辛酸。

    陈旭有时候甚至在想,若是让他选择:一面是现在的生活;一面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平凡而幸福。

    这样的生活,到底哪一种才更加美好?

    作为一个男人,陈旭同样有着野心;可是征战久了,倦了,累了,厌了,他也渴望能够平凡而安定的生活着。

    骑在战马上,想起临走之时,张玲三女那依依不舍的眼光,以及充斥在眼中淡淡的担忧,都让文昭心中感到了深深的触动。

    有那么一瞬间,他甚至想要永远陪伴在妻儿身旁,不再考虑什么宏图霸业。

    可是人在乱世身不由己,特别是像陈旭这样强大的一方诸侯,更是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今日他若不奋勇争先,主动消灭、削弱其余诸侯,他日陈旭就会被别的诸侯所消灭。

    那个时候,莫说幸福、安定的生活,恐怕就连自己妻小的性命,都难以保全。

    努力将妻儿的容颜排出脑海,文昭骑马手提长枪,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一直往前,脚步没有丝毫停留。

    他看着秋风卷起的落叶,在空中肆意飘摇,忍不住暗暗叹道:“四季更变,草木枯荣,乃天地循环之至理。”

    “就好似这天下一样,亦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没有永恒的王朝。”

    “时间可以消磨一切,哪怕人类的历史再多么辉煌,可能在漫长的岁月之中,也会化为尘埃吧。”

    “几千年以后,当历史学家提起汉末陈旭之时,又会给我怎样的评价呢?”

    这一刻的陈旭,是多愁善感,心思复杂的,与以往南征北战,气吞山河的形象有些不符。

    秋叶随风而动,迈着优美的舞姿,落在了文昭的肩膀之上。文昭伸出自己的左右,轻轻拿下那片树叶,仔细观看着落叶之中的脉络。

    “踏踏踏!”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只见一骑迅速从后面奔跑过来,来到了文昭的身旁。

    “主公,豫州急报!”

    文昭心中一惊,急忙出队勒住战马,接果那个信使手中的书信,展开观看。

    看完书信以后,文昭眉头顿时紧紧皱在了一起,厉声喝道:“全军止步,就地安营扎寨!”

    呼喊完毕,他急忙召来几个谋士,开始商议书信之中的事情。

    “袁绍撤兵,仲达离开汝南之后,刘玄德便领兵北上,准备收服整个豫州。却不想,曹孟德以大将许褚为先锋,在刘玄德北上的必经之地设伏,大败刘军。”

    “江东孙伯符趁势起兵,占据了整个汝南郡,正在攻打颍川。”

    “曹孟德击败刘玄德,却只占据了陈国、梁国这两个小的郡国,心中自然十分不忿,遂出兵攻打汝南。”

    “孙伯符让周瑜守汝南,他自己领兵取颍川,如今战局究竟如何,却是不得而知。”

    听完文昭之言,贾诩等人都呆立当场。

    他们谋划许久,虽然是为了削弱袁绍势力,也未尝没有帮助刘备,守住豫州屏障的心思。

    却没想到,刘备居然如此不堪,这么快就失去了整个豫州,就连汝南、与颍川也都保持不住。

    如今豫州局势剧变,关中究竟要不要继续与袁绍交战,也变得扑朔迷离。故此,文昭才让大军就地扎营,他却迅速找来麾下文武议事。

第五百九十五章 准备撤兵

    了解到了豫州战局,程昱忍不住问道:“刘玄德被曹孟德击溃,现在却是到了何处?”

    文昭曰:“书信之中称,玄德兵败以后,被关羽、张飞护着突围而去,不知所踪。”

    程昱沉默半晌,说道:“孙伯符西有世仇刘表,如今又与曹孟德争夺豫州,可谓是腹背受敌。”

    “曹孟德又与袁本初乃是盟友,利益休戚相关,主公不妨暗中支持孙伯符,好与其结盟,使得孙伯符帮忙主公牵制曹孟德。”

    文昭心中一动,问道:“还请先生详细道来。”

    程昱侃侃而谈:“周公瑾当初,本来就被主公封为汝南太守,如今孙、曹两家争夺豫州,主公何不再封孙伯符为豫州牧?”

    “孙伯符此人骁勇善战,能力过人,若得豫州牧职位,又岂会坐视其余郡县被曹孟德所得?”

    “曹孟德若被牵制住,袁本初一人将不足为虑矣。”

    陈旭闻言大喜过望,当即说道:“先生此计大善,可是如今豫州剧变,吾是否要继续领兵前去与袁本初交战?”

    贾诩捋了捋胡须,说道:“本来依照我等谋划,以王延将军拖住冀州大军,赵云将军纵横冀州北部,张辽将军纵横幽州西部,肆意收割、焚毁粮草,削弱袁本初势力。”

    “然今日观之,才发现袁本初帐下亦是人才济济。”

    “如今河北名将张郃守幽州,使得张辽将军不得寸进;名士逢纪又被袁本初派往冀州北部,赵云将军亦是行动受阻。”

    “王延将军,纵然将冀州大军拖在武安城外,恐怕也并无太大益处。再加上刘备失去豫州,袁本初再无后顾之忧矣。”

    “愚以为,现在将幽、冀两州大军撤回来最好,关中与袁本初爆发全面战争的时机,尚未成熟。”

    不得不说,这一次贾诩有些失算了,谋划了这么长时间,却没有获得预料中的战果。

    当然,贾诩开始也没有想过要一战将袁绍消灭,只不过是为了能够趁着秋收之际,大量掠夺粮食、人口,削弱袁绍势力罢了。

    只是现实的战果,要远比预料中的小。饶是如此,关中军也掠夺了将近百万人口,抢夺、烧毁粮草不计其数。

    其实真要算起来,这个战果己经非常辉煌了。

    最起码,袁绍想要恢复到攻打公孙瓒之前的实力,没有三年的积累绝无可能。

    试想一下,袁绍先是远征辽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只得到了两个苦寒的郡城;随后他又领军南下,想要占领整个豫州,又是耗费钱粮无数。

    最为重要的是,他的所作所为完全成为了无用功。特别是兖州数郡百姓,也都被刘玄德详强行迁徙往豫州,对于袁绍更是一个极大打击。

    本来冀州已经国库空虚,钱粮无以为继,袁绍正等着这次秋收获得地里的粮食。

    可是现在,很多地方粮草都被关中军掠夺、焚毁,使得袁绍希望再次落空。不仅如此,他还要想方设法,供养那些失去粮食的百姓。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关中军在袁绍大本营这么闹腾了一阵,几乎已经将袁绍坑得血本无归。恐怕袁绍了解到了冀州的情况以后,会被气得吐血吧。

    若非冀州富庶,人口众多,纵然袁绍再经营三年之久,也不见得能够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文昭皱着眉头来回走动着,心中总是有些不甘,他对于现在取得的战果,其实并不满意。

    以有心算无心,并且谋划了这么久,尚且不能讲袁绍拖垮。若是就此退兵,文昭总是感觉这次与袁绍交战,有种虎头蛇尾的感觉。

    这些年来,关中军一直横推对手,再加上消灭的诸侯实力并不强大,也多少让文昭有种志得意满,小觑了天下豪杰的心思。

    故此当贾诩提出退兵以后,他犹豫了。

    程昱好似看出了文昭的心思,急忙劝道:“此次突袭袁本初,已经使其元气大伤,数年不敢觊觎关中之地。”

    “我等出兵之前,就没想过要消灭袁本初,毕竟他乃是天下首屈一指强大的诸侯,麾下人才济济。纵然关中豪杰众多,亦不可小觑天下英雄。”

    “主公现在还是应当先行撤兵,暗中观察豫州战局,并且开始图谋益州,方为上策啊。”

    陈旭闻言当即猛然惊醒,若是强大的袁绍,能够这么轻易就被打倒,那么河北豪杰也就太过无能了。

    更何况,天下局势瞬息万变,曹操、孙策夺取豫州之地,文昭虽然有所预料,然而待事情发生以后,他仍旧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乱世之中,没有谁能够一直横推对手,战必胜、攻必克;也没有人只要出兵,就能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

    莫说现在只是无功而返,纵然遭逢大败,亦是很有可能。

    哪怕历史上实力强大,占据绝对优势的曹操,都在赤壁遭受大败,更何况是陈旭自己?

    想明白这一切,文昭顿时感觉背后冷汗淋漓。

    直到此时他才猛然发现,自己因为一系列的胜利,而有些太过自以为是,失去平常心了。

    一方君主最忌骄傲自满,如此很容易就遭逢大败。

    就好像历史上的曹操那样,他几乎每次在绝境中都能反败为胜。可是一旦太过顺利,就会轻敌大意,惨遭败绩。

    只不过相比起其余诸侯,曹操失败之后不但不会颓废,反而会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与激情,再次进行大翻身,扭转乾坤。

    可是无论如何,骄傲都容易使人产生自满的情绪,有了自满情绪就很容易失败;而失败,往往代表着死亡与悲痛。

    这一些,并不是文昭愿意经历的事情。

    故此,惊醒过后,文昭当即在心中暗暗告诉自己,日后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重视自己的对手。

    只有这样,他才不会重蹈历史上曹操的覆辙。

    想通了这些,陈旭长长吐出了一口气,说道:“既然如此,就下令让君阁、子龙、文远撤兵吧。”

    “只是在撤兵途中,却要小心谨慎,莫要让冀州军有机可趁。”

第五百九十六章 扰敌撤兵

    天色渐渐昏暗下来,袁绍眼见武安县城固若金汤,一批又一批袁军士卒倒在血泊中,心中当即十分烦躁。

    沮授不仅是一位谋士,更是一位儒将。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再看了看已经疲惫不堪的士卒,忍不住来到袁绍面前说道:“武安城今日定然不能攻克,还是先鸣金收兵吧。”

    袁绍带领的士卒,先是远赴辽东与公孙瓒交战,后来又与刘备僵持不下,现在更是奔袭至魏郡,强攻武安。

    现在的袁军,早已成为了疲惫之师,如何能够攻克有三万关中精锐驻守的城池?

    看着一具又一具尸体,被人从城墙上面扔了下来,袁绍顿时感觉心中狠狠抽搐了一下。待听闻了沮授之言,他有些无奈地说道:“鸣金收兵。”

    “呜呜呜!”

    尖锐的鸣金之声响起,疲惫不堪的袁军攻城队伍,顿时如同潮水一般退去。众多士卒脸上,亦是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沮授皱着眉头,轻轻叹道:“军无战心啊。”

    袁绍麾下的士卒虽然比不上关中兵精锐,却也不是乌合之众,只不过南征北战这么长时间,已经将他们的士气全都消磨殆尽。

    以疲惫之师,攻打以逸待劳精锐部队驻守的城池,在战略上来讲,本来就是一个天大的失误。

    可是王延率领的关中兵,就好似刺入冀州心脏的利刃一般,哪怕要付出再大的代价,袁绍也要将其拔去。

    城墙之上,一身戎装的王延举目眺望,待他看到袁军如同潮水一般退去之后,这才轻轻舒了一口气。

    转过头去,王延看着待立一旁的高顺,笑着说道:“严正,袁军再一次无功而返。”

    高顺脸上亦是罕见的露出了笑容,说道:“君阁守城无懈可击,纵然袁军势大,武安亦是固若金汤啊。”

    王延摇了摇头,道:“久守必失,没有永远无法攻克的城池。只是袁军的确久战疲惫,既然如此,不妨让他们变得更加疲惫一些。”

    是夜,秋风萧瑟,皓月当空。

    疲惫不堪的袁军,在营帐之内呼呼大睡。就在此时,冲锋的号角突然响起,一道震耳欲聋的喊杀之声传来。

    一时间,整个袁军营寨都开始骚乱起来。

    袁绍慌忙披挂完毕,手持利剑高声大喝:“各将官约束帐下士卒,休要让他们惊慌,贼人若敢前来劫营,定要使其有来无回。”

    袁绍的镇定稳住了军心,再加上袁军本来就训练有素,纵然一时间听闻战鼓之声有些骚乱,仍旧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一道道命令传达下去,袁军士卒虽然还有些衣衫不整,却也迅速被集结了起来。

    沮授等人亦是慌忙来到袁绍面前,问道:“主公,可是贼军劫营?”

    袁绍皱眉说道:“我等只听闻营寨东南方向,有战鼓、喊杀之声,然而直到现在,贼军仍旧毫无动静。”

    郭图道:“此必是贼人想要劫营,只不过看主公指挥若定,营寨之内的士卒处变不乱,这才不敢发动进攻。”

    “若吾所料不差,要不了多久,东南方向的敌军就会退去。”

    果不其然,郭图话说完没多久,战鼓、喊杀之声就停止了下来。

    文丑急忙上前问道:“主公,贼军退去,我等是否要趁势追杀?”

    袁绍捋了捋胡须,道:“如今士卒疲惫,又正值夜晚,假如贼军在东南方向设伏,贸然追击必逢大败。”

    “传令下去,让士卒们刀不离手,甲不离身,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再去休息。”

    袁军文武全都称赞道:“主公英明!”

    却说袁绍回到营帐之内刚刚睡下,忽然再次听到一阵战鼓与喊杀之声,他急忙翻身起床,再次让诸将召集兵马。

    待袁军被折腾起来以后,战鼓之声居然再次停息。

    袁绍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有些烦躁的说道:“贼人只是敲鼓,却不劫营,究竟是为了什么?”

    许攸思考半晌,这才说道:“此必是贼人的疲兵之计,想要搅得我军没有办法好好休息。若吾所料不差,今夜贼军还会故技重施。”

    袁绍闻言,怒声说道:“贼子好生卑鄙,子远可有妙计破之?”

    许攸捋了捋胡须,道:“此事易耳,主公可以将士卒们分成四部分,下令轮流守夜。”

    “如此一来,既能够保证其余士卒的休息,又可以防备贼军假戏真做,前来劫营。”

    袁绍心中大喜,当即采纳了许攸的计策,将士卒们分成四队,轮流守夜,其余人马却在营寨之内休息。

    果不其然,是夜战鼓之声此起彼伏。

    只是有了足够的兵马守寨,其余士卒却都将耳朵堵住,躺在营寨之内呼呼大睡,根本不用担心关中兵劫营。

    饶是如此,袁绍第二日起床之后,仍旧打着哈欠,脸色非常憔悴。毕竟,想要在吵闹的情况下睡着,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纵然用东西堵住耳朵,想要睡好亦是非常之难。

    “咦?怎么还有战鼓之声?”

    袁绍凝神静气,隐约之间听到了武安方向有战鼓之声传来,当即忍不住问道。

    一个亲兵来到袁绍身旁,恭敬的说道:“自从下半夜开始,武安方向一直都隐约有战鼓之声传来。”

    袁绍愕然的问道:“难道关中兵不需要睡觉么?”

    亲兵却是说道:“小人不知。”

    再次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袁绍摆了摆手,示意亲兵退去,他感觉自己有些精神不振。

    “想必其余士卒也是这种情况,武安城又那么难以攻克,贼将亦是早有防备,不如就让士卒们休整一日吧。”

    念及于此,袁绍就没有像以前那样,匆匆洗漱完毕,就领兵前去攻打武安,反而耸拉着眼皮,想要再去睡一阵。

    沮授等人正等待袁绍下达命令攻城,却不想左等右等,都没有等到命令。他们携手来到了袁绍的营帐,才发现袁绍居然趴在案几上面睡着了。

    南征北战这么长时间,不仅是袁军士卒,就连袁绍自己也感觉到了深深的疲惫。

    就在此时,忽然有斥候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大声吼道:“主公,关中兵撤了!”

第五百九十七章 落魄刘备

    原来,王延早已接到了文昭的书信,让他领兵撤退。

    只不过冀州文武并非庸碌之辈,为了预防他们衔尾追击,王延就定下了这样一条,扰敌撤兵的计策。

    在袁军营寨四周游走,敲打战鼓的乃是一彪骑兵。至于后半夜城中的战鼓,却是王延将羊绑在战鼓上,让它们用蹄子敲鼓。

    城中的关中军,却趁着袁军被骚扰的时候,撤出了武安县城。

    由于武安城中战鼓之声一直响个不停,故此根本没有人想到,城中的关中军会这样撤去。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有斥候发现了城中详细情况。

    而此时,王延已经率领关中军,不知撤到了何地。

    袁绍醒来,听到斥候汇报的消息以后,当即感觉自己被人耍了,勃然大怒。

    袁绍咬牙切齿的说道:“整顿三军,一定要追上贼人,休要让他们退出魏郡。”

    沮授却是急忙谏道:“贼将领兵之间进退有据,绝非常人,更兼陷阵营乃骁勇善战之师,不容小觑。”

    “如今我军久战疲惫,军无战心,粮草不济。愚以为,还是先注意北方战局,而后休养生息为好。”

    袁绍心中虽然愤恨,却也知晓沮授之言乃是正理,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采纳了沮授的建议。

    冷静过后,袁绍忽然问道:“关中军为何会突然撤离武安?”

    沮授答道:“刘玄德丢失豫州,陈文昭爪牙已失,我等再无后顾之忧。他若执意领兵攻入冀州,必定会与主公爆发大规模战争,这并不是陈文昭所希望看到的。”

    “如今局势,陈文昭虽然要略微强过主公,想要吞并冀州亦是难如登天。既然主公已经领军回师,他自然要下令王延撤兵了。”

    袁绍心中仍旧愤愤不平,骂道:“吾与那陈文昭名义上还是盟友,他居然如此偷袭与我,当真可恶至极!”

    天使当初前来想要劝说袁、刘双方罢兵,却被袁绍悍然拒绝。天使虽然受了袁绍贿赂,说会为袁绍说好话。

    实际上,文昭根本没有在意天使,只要袁绍拒绝和解,仍旧了领兵攻打豫州,他就有理由出兵冀州了。

    故此,这一次陈旭出兵,乃是借口袁绍不遵皇命,野心勃勃意图吞并其余诸侯,攻打汉室宗亲。

    虽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陈旭野心不在袁绍之下。可是陈旭仗着天子这个优势,却可以名目张胆打的扩充势力,奉天子以讨不臣。

    袁绍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绪,问道:“如此说来,常山郡赵云,以及幽州张辽,也都会领兵撤回并州了?”

    沮授点头说道:“若吾所料不差,此二人现在可能已经撤走了。”

    “如今冀州损失大量人口,许多田地里已经成熟的庄稼,要么被关中兵抢走,要么被焚毁一空。”

    “就连许多百姓,也被强行掠夺往并州。其余侥幸躲避过去的百姓,今年粮食却是无以为继。”

    “主公现在,还是应当先安顿好这些百姓,再言其他。”

    听到这里,袁绍脸上忍不住抽动了几下,先不说这次幽、冀两州损失的钱粮,单是冀州就已经失去了近百万的人口。

    至于兖州,被刘备强行迁走的百姓,也有百万之众。两百万人口,若是粮草充足的话,完全可以转换成为二十万大军。

    这种强大的损失,对于袁绍而言,可以算得上是生命不可承受之痛。

    别看袁绍现在兵马没有太大伤亡,可是境内粮草的缺乏,以及大量人口的流失,却让袁绍实力大大削弱。

    他若想积蓄实力,与陈旭爆发战争,没有五年的休养生息,将没有丝毫胜算。

    袁绍虽然出身名门,非常重视有名望的名士。可他身为一方诸侯,自然也知晓百姓的重要性。

    想到这次巨大的损失,袁绍总是感觉心中有些烦闷,忍不住骂道:“赵国、常山国国相,简直一无是处,居然将百姓们挡在城池外面,让那赵云肆意掠夺。”

    “不杀此二人,难消我心头之恨!”

    与驻守幽州的张郃,以及受魏郡的审配相比,那两个郡国的国相,所作所为完全让人无法接受。

    其实王延与张辽,也都使用和赵云相同的策略。

    只不过,审配一面让人将远处的庄稼迅速收割起来,一面让百姓们进入城中躲避战祸。这就使得魏郡,只损失了一小部分粮草而已。

    至于张郃,更是将张辽麾下大军,死死拖在涿郡边境,让张辽根本无法分神,再去做其他事情。

    冀州这次损失的人口、钱粮,大多都是被赵云那路人马掠夺过去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故此袁绍才怒气勃发的要杀人泄愤。

    听见袁绍杀气腾腾的话,左右急忙劝谏:“此二人虽然有过,却也守得赵国、常山国不失。主公若是将此二人杀掉,势必会让麾下之人寒心呐。”

    袁绍见众人都为那两个国相求情,无奈之下,只得熄灭了杀他们的心思。只不过,两个国相却被袁绍除去了官职。

    至于沮授和张郃,则被袁绍大加封赏。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却说刘备见袁绍退兵,就迫不及待的领兵收服豫州失地。

    一开始,刘备还担忧袁绍会假意退兵,而后设下埋伏,故此刘备领兵北上亦是小心翼翼。

    直到确信了袁绍退兵以后,这才肆无忌惮地迅速往前推进。

    不曾想,曹操图谋豫州久矣,早让许褚在刘备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杀得刘备丢盔弃甲,就连他自己也险些被许褚杀死。

    好在关羽、张飞勇力过人,护着刘备杀出包围,就准备回到汝南再次招兵买马,好东山再起。

    却不想,三人带着残兵败将,尚未抵达汝南境内,就听见汝南被孙策夺去的消息。他们再次准备前去颍川,又听说孙策正领兵攻打颍川郡,遂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最后关羽建议,前往关中投奔陈旭。

    刘备现在也是穷途末路,没有办法之下,只得往关中赶去。

    可是现在,当刘备得知自己豫州牧的职位,被陈旭封给了孙策以后,顿时犹豫了,不知该何去何从。

    (大家若是看到了错别字,帮忙在书评区提醒一下,拜谢!)

第五百九十八章 战国翻版

    刘备思量许久,终究是没有再次前去投奔文昭,反而带着关羽、张飞往荆州投去。

    陈旭的气场实在是太强大了,刘备在文昭面前,总是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甚至于无法产生与陈旭对抗的心思。

    可是他也知道,随着陈旭势力的扩充,文昭与天子之间的矛盾,早晚都会变得激烈起来。那个时候,刘备身为汉室宗亲,定会与陈旭走向对立面。

    哪怕文昭待刘备三兄弟甚厚,这个结局亦是无可避免。

    而且,屈居于陈旭之下,刘备想要发展势力简直难如登天。故此,他得知孙策被封为豫州牧之后,就毫不留恋的往荆州赶去。

    他也明白,无论陈旭待他有多好,自己也只不过是陈旭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

    此次下定决心赶往荆州,刘备的心思亦是极其复杂,他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何方,也不知道自己的雄心壮志能否实现。

    他虽然坚韧,可是这些年来却四处奔走,直到今日却一无是处。见到司马懿的才能过后,刘备也深切感受到了,一个顶级谋士的巨大作用。

    可是他也知道自己出身不好,现在又没有什么地位,只不过是一个丧家之犬罢了,那些有才华的文士,很难投奔于他。

    每每念及于此,刘备心中总是感到了深深的失落。骑着战马在官道之中奔驰,刘备的思绪却是飘得很远,很远……

    “我的路,究竟在何方?”

    刘备扪心自问,大声呐喊,却没有人告诉他真正的答案。

    ……

    今岁又是一个丰收的时节,可是整个大汉几乎都被战争所笼罩。

    地里粮食成熟以后,有些百姓却为了躲避战祸,拖家带口逃走,来不及收割庄稼。

    纵然有些百姓强忍着对战争的恐惧,待在家里将粮食收割完毕,也不敢继续播种。如此情形,大汉来年莫非又会迎来一场饥荒?

    乱世之中,天灾诚可怕,**更恐怖。而战争,就是最大的**。

    如今汉中、凉州、冀州、幽州的战事已经停息,只有孙策与曹操仍旧在争夺豫州。

    曹孟德仗着郭嘉、荀攸、荀彧等人相助,再加上士卒精锐,锋芒毕露;孙伯符却是每战必定身先士卒,江东子弟全都奋勇杀敌。

    再加上周瑜亦非常人,两大诸侯简直如同针尖对麦芒,一时间杀得难分难舍,豫州之地变得哀鸿遍野。

    却说孙策得到朝廷的封赏,成为豫州牧之后,更是下定决心,要将曹操彻底赶出豫州。

    孙策可不是刘备,能够坐视曹操占据鲁国、沛国。

    更何况,如今曹操在豫州的势力越发强大,只有汝南郡与颍川郡,尚在孙策控制之中,使他这个豫州牧却有些名不副实。

    只不过,这段时间在与曹操交战的过程中,两者却是互有胜负。

    孙策感觉曹操绝非易于之辈,更不是江东那些被他扫平的诸侯,所能够相提并论的。

    这一日,孙策再次厮杀一天,浑身是血回到营寨之内,却看到了满脸忧愁的周瑜。

    孙策将手中的长枪递给其他人,说道:“公瑾,你今日为何愁眉不展?”

    周瑜说道:“曹孟德实力强大,急切之间主公想要将其击败,恐怕毫无可能。荆州刘表又与主公乃是世仇,对于江东觊觎已久。”

    “如今刘备三兄弟,又前去投奔了刘表,更加使得荆州如虎添翼。若刘表重用刘备,以荆州之才德之士,加上关羽、张飞之勇,日后必成主公心腹大患啊。”

    孙策敛容思量半晌,才叹息道:“公瑾之言吾自然知晓,然而豫州之地吾又岂能轻易舍弃?”

    周瑜却是说道:“主公若继续与曹孟德争夺豫州,其实谁胜谁负尚未可知。就算主公最后夺取了整个豫州,也势必会与曹孟德交恶。”

    “若事有不逮,恐怕反会遭致祸端啊。”

    周瑜的担忧并非无故放矢,若是孙策果真夺取了豫州之地,东北方向则是新结怨的曹操,北方却是野心勃勃的袁绍,西北方更是如狼似虎的陈旭。

    至于西方,还有刘表这个世仇,时常与江东征战不休。

    袁绍、曹操乃是盟友,孙策与曹操结怨,与袁绍的关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那个时候,江东可就真的变成四面楚歌了。

    更何况曹操乃非常人也,帐下亦是人才济济,想要将曹操赶出豫州,绝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稍有不慎,孙策甚至会丢掉汝南与颍川。

    孙策背着双手,在营帐之内来回走动着,脸色严肃的问道:“公瑾对于眼下局面,可有破局之策?”

    孙策虽然有霸王之勇,和西楚霸王亦是十分相似,勇猛精进。然而,他并没有项羽的刚愎自用,反而经常采纳忠言。

    周瑜沉思半晌,这才缓缓说道:“如今天下局势,已经渐渐趋于明朗。诸侯之间,甚至成为了战国时期的翻版。”

    “袁本初占据故燕之地,还有半个赵国领地,可以算得上是新兴起的燕国;曹孟德虎踞青徐两州,还占据了半个豫州,比战国时期的齐国更加强大。”

    “至于广袤的楚国之地,却被主公以及荆州刘表所瓜分。如此,就形成了四大诸侯鼎立之局面。”

    “然而,陈文昭占据故秦、赵、魏部分领地,实力极度膨胀,有昔日强秦横扫天下之势。日后的大汉,必定会形成五国争霸的局面。”

    孙策愣了一下,忽然问道:“益州刘季玉,公瑾为何不提?”

    周瑜轻笑两声,摇头道:“益州北部门户汉中已经失去,刘季玉之基业,早晚必会成为陈文昭囊中之物矣。”

    “此等人物,提之奈何?”

    孙策这才恍然大悟,有些试探性的问道:“陈文昭若是再夺取益州,就将拥有并州、司隶、凉州、益州,几乎占据大汉的半壁江山。”

    “公瑾可是在提醒我,要防备陈文昭,像战国时期的秦国那样,横扫天下?”

    周瑜微微颔首,捋着胡须说道:“陈文昭势力太过强大,此次若非心有忌惮而撤兵,袁本初绝非其对手。”

    “不仅是袁本初,天下诸侯也没有哪一个,能够单独抵挡陈文昭。”

第五百九十九章 周瑜劝谏

    孙策再次问道:“公瑾可是要我效仿战国时期,与诸侯合纵以抗秦国?”

    周瑜再次摇了摇头,说道:“陈文昭虽强,其余诸侯亦非泛泛之辈。毕竟当年的强秦经过商君变法,还有数代积累才灭掉其余六国。”

    “反观现在的并州、凉州,却都是荒无人烟之地,纵然陈文昭迁徙、招募了不少百姓,他境内人口,也远远无法与当时的秦国相提并论。”

    “如今的陈文昭,虽然强大,倒也并非无法抗衡。只要有两方诸侯联盟,必定可以使得陈文昭不敢小觑他人。”

    孙策皱了皱眉头,问道:“公瑾既然不是让我联合其余诸侯,共同讨伐陈文昭,却是何意?”

    周瑜没有直接答话,反而盯着孙策问道:“兄长是想要在有生之年,能够横扫天下,还是想要占据现有之地,割据一方?”

    此时的周瑜,没有称呼孙策‘主公’,反而称呼其为‘兄长’,可以看出他是准备与孙策,推心置腹交谈一番了。

    孙策眼神闪动了几次,说道:“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又岂能不思进取,裹足不前?若有可能,吾愿意提三尺青锋横扫天下,好上体天心,下应黎民。”

    周瑜闻言当即抚掌大笑,说道:“兄长有此豪情,弟又岂能不以死相报?”

    而后,他正色说道:“兄长若只想守得现有基业,成为割据一方之诸侯,此事易耳。只需连弱抗强,必可保得江东基业不失。”

    “兄长既然意欲趁着有生之年横扫天下,则需连强伐弱,远交近攻,趁势而起,壮大自身实力。”

    孙策心中一动,问道:“公瑾言下之意,可是要我与陈文昭结盟?”

    周瑜狠狠点了点头,说道:“然也。与陈文昭结盟,有四点好处。”

    “其一,陈文昭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大义。兄长若表面唯陈文昭马首是瞻,也就是顺应天子,必定会在天下人之中,留下一个忠于汉室的好印象。”

    “其二,陈文昭时至今日,都未曾与江东交恶,反而屡次封赏主公,尽显拉拢亲近之意。兄长若遣人与关中商议联盟事宜,必定能够成事。”

    “其三,关中虽然与颍川郡接壤,却位于颍川的西北方,与主公的疆域其实并无太大接触。”

    “双方哪怕想要扩张领土,也不会选择对方作为目标,是以现在的我们并无利益冲突。”

    周瑜所说的不错,关中与扬州的地盘,就好像位于对角线的两头一样。

    除非双方昏了头,绝对不会放弃紧挨着的其余诸侯,反而跨越狭长的地理,前去攻打彼此。

    没有利益冲突,才是联盟能够长久、稳定的先决条件。

    就好似三国时期的蜀国与东吴一样,两者虽然名义上乃是盟友,却因为荆州之事爆发了利益冲突,根本不可能诚心实意联合抵抗曹魏。

    至于现在的陈旭、孙策,却完全不存在这种事情。

    可以说,只要双方结成联盟,除非荆州刘表,或是曹操被消灭,不然两人绝对不会爆发冲突。

    而想要消灭刘表、曹操,又谈何容易?

    只有这样稳固的联盟,双方才能齐心协力,休戚与共,一同抵御其他诸侯。甚至于,发动灭国之战,扩张势力。

    周瑜再次侃侃而谈:“其四,依仗兄长之实力,想要独自灭掉一方诸侯,肯定困难无比。若是有陈文昭相助,不管是平分荆州,还是共伐曹孟德,都很有可能会成为现实。”

    “待主公与陈文昭两分天下之后,再争夺大汉的最终归属,犹未晚也。”

    孙策沉吟良久,当即点头说道:“瑜弟之言不错,与陈文昭联盟之事,就交由公瑾全权处理吧。”

    周瑜闻言大喜,再次说道:“与陈文昭联盟虽然乃是大势,然而眼前最为迫切的事情,还是应当先与曹孟德罢兵休战。”

    孙策愣了一下,说道:“莫非瑜弟以为,某不是曹孟德之对手?”

    周瑜急忙摇了摇头,道:“兄长虽然平定江东,却是根基未稳,与江东世家之间多有龌蹉。”

    “这些事情若不处理妥当,兄长莫说横扫四方,恐怕想要保住江东都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孙策闻言,当即面含杀气的说道:“不若直接将那些顽固的世家,全部灭族!”

    周瑜心中大惊,急忙劝道:“此事万万不可为啊,若兄长如此行事,必定会为后来遭致祸端。而且,主公也会将自己推到世家们的对立面。”

    “如此,纵然能够显一时之威,亦非长久之计。”

    孙策最讨厌勾心斗角,当即说道:“可是江东世家势力错综复杂,蓄养门客、人口、私兵不计其数,若是不能削弱他们实力,吾又岂能稳坐江东?”

    周瑜说道:“江东世家虽然乃是兄长之掣肘,若是利用得好,未尝不能让他们,成为兄长助力。”

    “须知,自古以来江东多豪杰,西楚霸王以三千江东子弟,扫灭暴秦,几乎得到整个天下。兄长若能折服江东士族,何愁大事不成?”

    “此事兄长勿忧,吾心中已经早有决断,耗费三年两载时日,定会让他们成为兄长之爪牙。”

    孙策闻言,当即沉默不语。

    周瑜再次苦口婆心的劝道:“逐鹿中原绝非易事,兄长若不能多多招揽豪杰,又岂能在乱世中有所成就?”

    “江东多才俊,兄长纵然忍耐一时,先与他们虚与委蛇,日后所得好处亦是十分巨大。”

    “若是江东不能彻底稳定下来,就与其他诸侯爆发大规模战争,为智者所不取也。”

    周瑜言下之意十分明确,就是要让孙策先与曹操罢兵,然后回到江东耗费时日,先解决内部问题再言其他。

    孙策思量许久,这才不情不愿的说道:“吾现在身为豫州牧,若是就此退兵,让曹孟德占据豫州北方,岂不会让天下人嘲笑?”

    周瑜知道孙策已经被他说动,心中一喜,急忙说道:“兄长此言差矣,忍一时之气,而为长久之计,这才是成大事之人啊。”

    “兄长若是就此退兵,不但不会被人嘲笑,别人反而会认为兄长,乃成大事之人。”

    孙策闻言,当即不再犹豫,就同意了周瑜的建议。

第六百章 鲁肃 上

    陈府内,文昭拉着吕绮玲的手,在庭院之中缓缓走动着。

    吕绮玲的肚子已经很大了,以往文昭没有时间陪伴在妻儿左右,现在战事停息,他才放下疲惫的身心,在家中好好享受着天伦之乐。

    轻柔搂住吕绮玲略显臃肿的腰肢,文昭闭着眼睛,闻了闻女子身上的清香,感觉有些陶醉。

    吕绮玲轻抚了一下自己的肚子,脸上亦是洋溢着幸福的神色,她歪着脑袋向陈旭问道:“君是想要妾生个儿子,还是女儿呢?”

    陈旭满不在乎的说道:“我们可以赋予孩子生命,却不能决定他的性别。只要是我陈旭的孩子,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我心中都十分欢喜。”

    吕绮玲却是有些忧虑的说道:“可是阿翁一直想要我生个男孩,好继承他的一身武艺。”

    “若是后来生个女儿,恐怕阿翁不会高兴呢。”

    陈旭摆了摆手,说道:“此事无妨,咱们的孩子,外舅也不能管太多,你只管安心养胎就好。”

    乖巧的点了点小脑袋,吕绮玲有些期盼的问道:“君此次领兵回来,会不会在蒲坂多待一些时日呢?”

    文昭沉思半晌,说道:“最起码在孩子出生之前,我会一直待在家里。”

    天下局势瞬息万变,哪怕文昭身为这个时代最强大的诸侯,也不敢保证自己不去攻打别人,别人也不敢攻打关中。

    只要战事再起,哪怕文昭不太愿意,也只能再次领兵出战。

    就在文昭与吕绮玲窃窃私语之时,胡氏忽然走了进来,说道:“大将军,典将军有急事找你呢。”

    说话的时候,胡氏脸上的忧愁之色,却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消散。

    虽然关平已经安然无恙回到了家中,然而关羽现在却是跟着刘备,兵败杳无音讯。作为关羽的妻子,胡氏不能不担心啊。

    知道胡氏心中所想,文昭忍不住安慰道:“嫂嫂休要担忧,云长兄有万夫莫当之勇,他若一心想要离开,这个世上没有多少人能够将他抓住。”

    脸上强行露出了笑容,胡氏说道:“大将军休要管我,还是先去见见典将军吧。”

    文昭点了点头,放下了吕绮玲的小手,就大步往外面走去。他刚刚走到庭院之内,就看见了那道如同铁塔般矗立的身影。

    “兄长寻我所为何事?”

    这段时间,陈旭几乎将所有政务,都交给了陈群他们处理,自己却腾出了许多闲暇的日子,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

    关中文武也知道陈旭往日太过劳累,故此若非大事,根本不会前来打扰他。

    典韦见到了文昭,急忙说道:“江东孙伯符派遣了使者过来,要与主公商议联盟大事。几位军师,现在正陪伴着江东使者呢。”

    文昭私底下虽然一直称呼典韦为兄长,可是典韦却从来不会恃宠生娇,直接称呼陈旭表字。

    陈旭闻言心中一惊,失声叫道:“孙伯符想要与我等结盟?”

    典韦狠狠点了点脑袋,说道:“正是如此。”

    他虽然不明白,关中与江东结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可是当他得知关,中几位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前去面见江东使者之后。

    哪怕愚钝如典韦,也感受到了一股非同寻常的气息。陈旭不敢怠慢,急忙整理了一下衣冠,就往大将军府中赶去。

    他刚刚进屋,便听见了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可以看出,关中文武与东吴使者之间,相谈甚欢。

    文昭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进来,抬头往客位之上望去,发现了一个陌生的身影。

    此人身材魁梧,满脸正气,却一袭青衫,作文士装扮。

    文昭观之,发现此人这种打扮,不但没有丝毫违和感,反而能够让人对于他产生信服的感觉。

    众人见自家主公进来,急忙起身行礼,口中高呼:“见过主公。”

    那个陌生男子亦是不敢怠慢,起身行礼道:“江东使者鲁肃,见过大将军。”

    听闻了此人自报姓名,文昭顿时感觉眼皮乱跳。

    好在这些年他见过的三国名将,已经不知有多少,对于历史名人已经有了很强的抗性,表面这才没有露出丝毫端倪。

    战国时期策士纵横,他们游走于列国之间,让列国君主找到相同的敌人,合力攻伐。这才有了战国时期,令人眼花缭乱的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那个时代,策士们绽放出了万丈光芒。

    战国时期出名的纵横家,如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史疾、孙膑、庞涓等人,都有着策士的身份。

    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纵横于列国之间,可以说,策士乃谋士的顶峰。

    三国时期的谋士与战国的策士,还是有不小的区别。其实到了三国时期,策士这个职业,也已经渐渐没落。

    这个时代两位比较出名的策士,一位是诸葛亮,另一位就是鲁肃。

    早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想要与东吴连横,共抗曹魏。而东吴集团中,能看清这点,并且极力促成孙刘联盟之人,也只有鲁肃。

    别看演义之中的鲁肃,好像总是被诸葛亮愚弄,里外不是人。可是要说到对东吴影响最大的几个人,就不得不提鲁肃了。

    鲁肃表字子敬,乃临淮郡东城县人氏,出生于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

    他虽然乃是文士,却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有武将之风。

    东汉末年,鲁肃见朝廷昏庸,官吏**,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

    当时周瑜拒绝袁术招揽,只求担任居巢县长的时候,境内缺乏粮草。

    周瑜听闻过鲁肃之名,就带了数百人前来拜访鲁肃,想要请他资助自己一些粮食应急。

    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就毫不犹豫用手指其中一仓,将其全都赠送给了周瑜。

    经此一事,周瑜觉得鲁肃果真是与众不同之人,遂主动与他倾心相交。

    从此,周瑜、鲁肃二人成为至交好友,时常在一起谈论天下大势。

第六百零一章 鲁肃 下

    说起鲁肃,很多人都感觉他像老好人一样。

    可是只要详细了解一下他的生平,就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鲁肃,将会跃然纸上。

    前面已经提到,鲁肃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有武将之风;这样的一个人物,自然是胆略过人之辈。

    历史上诸侯混战,在战祸将要波及到鲁肃家乡的时候,他就为了躲避战祸,举家迁居东城。

    当时的东城乃是袁术辖地,袁术也听闻过鲁肃的名声,就想请他出任东城长。

    然而鲁肃发现袁术部下法度废弛,不足以成大事。为了逃避袁术的征辟,鲁肃就率百余人南迁到居巢投奔周瑜。

    在南迁的过程中,鲁肃让老弱之人行在前面,他却亲自率领敏捷强悍的青壮断后。

    袁术得知鲁肃不理会他的征辟,反而南下逃避以后,当即勃然大怒,让州兵前去追赶鲁肃。

    鲁肃见州军追兵已至,却是不慌不忙,也没有想着放弃老弱妇孺逃命,反而带领精壮之人排开阵势。

    他让青壮之士全都张弓搭箭,对那些追过来的州兵说道:“卿等都乃大丈夫是也,当明晓大势;方今天下兵荒马乱,有功者得不到赏赐,无功者也不会遭受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

    话毕,他就亲自将盾牌立在地上,而后引弓射之,射出去的箭矢全都洞穿了盾牌,震慑州兵。

    追赶的州兵觉得鲁肃之言有理,又思量凭自己这些人的力量,也奈何不得鲁肃,就领兵退去了。

    这虽然乃是一件小事,却也可以看出鲁肃的睿智。临危不乱,恩威并施,晓之以义,慑之以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叶而知秋,鲁肃的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说诸葛亮的隆中对,为刘备日后发展构建出了宏图霸业;那么鲁肃与孙权的榻上对,却为东吴的发展构建了蓝图。

    却说周瑜为孙权引荐鲁肃之后,权当即设宴款待鲁肃,与他相谈甚欢。

    众宾罢退,鲁肃也离开了,却又被孙权偷偷叫了过去,在床榻上与之对饮、交谈。

    酒过三巡,孙权当即小声对鲁肃说道:“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渴望建立齐桓公、晋文公之功业。先生既然惠顾于我,可有良策助我成功?”

    鲁肃当即答道:“昔高祖欲尊崇义帝,而最终却未能成功,只是因为有项羽加的存在啊。”

    “今之曹操,犹如昔日之项羽,将军又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肃窃料之,汉室败亡已成定局,必不可复兴也,想要除去曹操也很难迅速成就。”

    “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割据一方,以观天下之变。大势如此,纵然将军成为一方诸侯,亦不会遭人猜忌、怨恨。”

    “如今北方正值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

    “如此行事,乃高祖之帝王霸业也。”

    孙权当时听见鲁肃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也没有生气,反而心中暗喜。

    当然,他仍旧在表面上说道:“我如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企及也。”

    给人老实忠厚感官的鲁肃,能够说出这么一番话来,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及至后来,孙权果真如同鲁肃所说的那样,占据东吴、荆州之地,建立帝号,虎视天下。

    正是因为这样,后世之人才将鲁肃的榻上对,与诸葛亮之隆中对相提并论。

    赤壁之战,曹操携大军压境,整个东吴人心惶惶,许多文武都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好保全性命。

    孙权被众人说得心烦意乱,就借口如厕离开议事厅,鲁肃却是悄悄追了上去,来到了屋檐下。

    孙权知道鲁肃有话要说,就拉着他的手问道:“卿欲何言?”

    肃对曰:“我刚刚观察众人议论,却发现他们都是想要误导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也。现如今,肃与江东众人皆可迎操耳,唯有将军,不可也。”

    “假如肃迎操,操理当送我回乡,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吾亦可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慢慢升迁,日后再不济也能做个州郡长官。”

    “然而将军若迎操,曹公又会如何安置您呢?还希望将军能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孙权考虑到自己投降曹操以后的结局,当即心中凛然,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鲁肃又趁机劝孙权将周瑜召回,抵抗曹操大军。

    后来孙权授权周瑜,让他主持战事,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周瑜运谋划策,终于在赤壁大败曹军。

    曹操败走,鲁肃凯旋而归的时候,孙权大请诸将迎接鲁肃。

    孙权对鲁肃说:“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于你,能够彰显你的荣耀么?”

    却不想,鲁肃摇头说道:“未也。”

    东吴诸将闻言,无不愕然,感觉鲁肃狂妄无边。

    将众人的脸色看在眼中,鲁肃却忽然说道:“愿至尊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再用软轮小轿车来召见我,这才算彰显我的荣耀啊。”

    孙权闻言大喜,当即抚掌欢笑。

    由此可见,鲁肃不仅不是个老实之人,反而聪慧异常,能行常人所不能也。他给人忠厚可欺的印象,实际上却是真正的胸怀广阔,大局无双,大智若愚。

    赤壁之战刘备想要向孙权借荆州,东吴诸将却都劝说孙权扣留刘备,认为刘备乃是枭雄,不能放虎归山。

    哪怕在外地的周瑜,也上疏陈说此意。

    整个东吴,唯鲁肃从全局考虑,不但劝孙权放了刘备,还可以把荆州借给刘备,并且建议孙刘联合,共同抗曹。

    败退的曹操,原本以为孙刘两家,会因为荆州之地而交恶,完全没有想到孙权会把荆州借给刘备,并且结成联盟。

    曹操听闻孙权借荆州给刘备的消息时,正在写信,他震惊之下,居然让手中的笔掉落于地。

    也正是因为鲁肃的谋划,才让曹操坐山观虎斗的希望落空,天下真正三分。

    可以说,鲁肃对于东吴以及整个汉末局势的发展,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他自己,也得到了孙权毫无保留的信任。

    哪怕东吴人才济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取代鲁肃在孙权心中的地位。纵然鲁肃日后去世,孙权仍旧顾念往日情谊,对于他的后代大加封赏。

    (查资料总结人物生平,简直要累死人,还吃力不讨好,以后不这么搞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5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军神最新章节! 作者:冰雪尘所写的《三国军神》为转载作品,三国军神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军神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军神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军神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军神介绍:
陈旭,魂入汉末,由一介平名,不断蜕变,最后成为战无不胜的军神。他站在权利的巅峰,俯瞰众生。
三国军神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军神,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军神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