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TXT下载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全文阅读

作者:不吃小南瓜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txt下载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五十二章 计算出新粒子!帕森斯:叛徒?不,我才是真正的天才!

    【任务三,灵感值+13。】

    王浩看着系统消息的提示,都感觉非常的激动,不由得再次赞叹一声,“丁志强果然是个天才啊!”

    灵感值+13!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提升?

    湮灭理论的数学构造任务,难度可是“S+”级别的,别说是一口气增长13点,即便是增长2点都已经相当高了。

    只要是能够有增长,就代表了找到了研究方向。

    现在一口气增长了13点,也就代表了找到了‘通往完成研究’主要方向,如此重大的提升,实在太令人惊喜了。

    王浩都感觉非常的激动,研究就获得难以想象的巨大提升,他抓住了那一丝的灵感,知道正确的方向是什么--

    维度!

    维度,说的不是三维、四维空间,而是说湮灭力和电磁力、强力以及弱力,并不是微观体系同等的力。

    现在已知微观主要起作用的是电磁力、强力以及弱力,王浩一直都认为湮灭力是第四种力,也以此的基础希望能构造湮灭理论的数学体系,后来就发现根本无法对湮灭力进行正面的描述。

    现在他知道了原因,因为湮灭力不是和其他三种力‘同一维度’的存在。

    可以这样理解,存在湮灭力才因此存在了其他三种力,湮灭力就是电磁力、强力以及弱力存在的根源。

    可以去想一个问题,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按照大爆炸理论来说,宇宙最开始是一个特殊的奇点,短时间内突然能量爆发,才慢慢形成了宇宙。

    宇宙还处在奇点状态时,奇点内部会存在电磁力、强力以及弱力吗?

    那当然是很难想象的。

    再举个例子,黑洞。

    史蒂文-霍金预言了黑洞的存在,而现在天文学家已经观测到了黑洞,但黑洞周边观测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和现有的物理体系存在冲突。

    很多理论物理学家的争议是,黑洞内部的物理规则,和现有的量子物理体系存在巨大的差异。

    正因为如此,有关黑洞内部物理特性的描述,暂时只能添加弦理论的数学内容进行描述,而不是以现有的量子物理相关的数学进行描述。

    显然,现有量子物理体系已经无法去描述黑洞内部物理机制了。

    所以就牵扯到了一个问题,电磁力、弱力、强力,三种微观世界起到重大作用的基础力为什么会存在呢?

    王浩找到了答桉-湮灭力,或者解释为,空间挤压。

    湮灭力会湮灭极小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相互组合就能够抵抗湮灭力,他们之间是怎么样进行组合的呢?

    在超导的机制理论中,可以找到一个答桉,粒子以特殊的排列组成的微观形态,就可以化身成‘一个质量单位’,受到来自空间的湮灭力挤压。

    换句话说,好多单个承受湮灭力的粒子,以特殊形态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共同抵抗’湮灭力的阵营。

    这就像是修仙小说里所说的法阵一样,可以让法阵屏障整体承受外界的攻击,而不是内部单独的修士分别承受攻击。

    那么质量单位是如何进行结合的?结合以后又是如此再形成粒子的?

    不管结合方式是怎么样的,最初的动力都是受到湮灭力的驱动,才会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结合形态。

    复杂的结合过程中,就产生了三种可以检测到的力--电磁力、强力以及弱力。

    继续想象……

    “为什么包括中微子、电磁波以及光子的速度都是光速呢?”

    “为什么光子速度下降就会逐渐消失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宇宙规则?”

    “也许是因为像是中微子,电磁波以及光子都是不完善的组合形态,因为形态的不完善,就导致很容易被湮灭,他们必须要以光速前进,或者说是,被空间挤压带动着以光速前进,才能够一直维持住不被湮灭。”

    “而光速,就和湮灭力的强度直接相关,或者和宇宙空间的密度直接相关……”

    “有道理啊!”

    王浩继续发散思维想象力,后面的内容他不知道是否正确,但湮灭力比其他三种微观作用力维度更高,或者解释为,就是三种微观作用力产生的原因是肯定的。

    ……

    在有了确定的方向以后,王浩就带着巨大的期待开始做研究。

    虽然脑海里有一大堆想法,想要全面去塑造掩面力的数学体系还是很困难的,因为他发现依靠‘维度’定义,去对湮灭力进行描述是不可能。

    湮灭力的存在衍生出了电磁力、强力以及弱力,其中牵扯到质量单位的复杂组合,他不可能单独依靠想象,就能够把质量单位的组合解析出来。

    现在连质量单位是什么都不知道,就只是一个定义代号而已。

    从数学的角度来说,根本连基础都不存在,即便是继续去构造也是虚幻的,构造出来依旧是空中楼阁。

    所以还是要针对问题,来对湮灭力进行正面的描述。

    “什么样的微观现象有湮灭力的直接参与?”

    “衰变……”

    王浩马上就能够想到衰变,他和保罗菲尔-琼斯的争论也是衰变问题。

    因为存在湮灭力的,或者说存在空间挤压,不完善的粒子形态,才会出现衰变的现象,也就是损失质量、化为能量。

    湮灭力是衰变产生的根源。

    那么就可以根据对衰变问题的数学塑造,以湮灭力比其他三种力维度更高的基础,去对于湮灭力进行正面的描述。

    这样就可以带入量子物理的基础数学逻辑进行解析。

    然后,拓展研究……

    主任办公室,门前挂上了‘请勿打扰’的牌子。

    王浩开始认真做研究。

    当有了确定的想法以后,大方向上他可以说是思如泉涌,但在连续研究了一天以后,他就遇到了难点。

    最主要的难点,还是研究涉及到了非常深入的量子物理相关的数学问题,而类似的问题他没有做过研究,想找到一些资料都不容易,换句话说,他需要很多知识的积累。

    “去看论文?”

    “看那些理论物理的研究报告?”

    “弦理论?”

    王浩皱着眉头仔细思索着,他干脆走出了房门,来到一楼的一间办公室,喊了一声,“保罗啊,你上次那个问题,我想到答桉了。”

    保罗菲尔-琼斯半趴在桌上,很没精神的对着电脑屏幕转着笔,动作看起来和一个学生一样。

    在听到王浩的话以后,他顿时坐了起来,眼神里都闪着亮光,“你想到答桉了?”

    “说说!”

    他精神意义把王浩拉了进来。

    ……

    最近几天时间,保罗菲尔-琼斯都变得没精神了,因为王浩一直自己做研究,而他怀念起和王浩‘斗嘴’的日子。

    斗嘴,还是很有意思了。

    他们针对一个理论物理问题进行争论,在争论的过程中,保罗菲尔-琼斯发现自己非常有灵感,总是能有一些让他都感觉很天才的想法。

    等王浩自己做研究的时候,保罗菲尔-琼斯就发现生活变得很无聊,他没有什么新的想法,做研究也感觉没有动力。

    所以王浩过来说问题有了答桉,他马上变得精神奕奕,有些憧憬能用什么样的理论来反驳王浩。

    等进了保罗菲尔-琼斯的办公室,王浩就说起了自己的想法,他列出了最新研究的列式,一个解析衰变相关的数学内容。

    “这是衰变?”

    “这种形式的列式……”

    保罗菲尔-琼斯最开始有些迷茫,后来眼神就变得越来越亮,他发现王浩写出了一种新型的衰变列式。

    王浩边写边解释道,“这是我针对衰变问题的最新研究,并以此来塑造湮灭力。”

    他继续写了很多内容。

    当写了十几行内容以后,就停下来开始思考,他的研究就卡在这一部分内容上。

    保罗菲尔-琼斯看明白一些,他非常的惊讶的说道,“你的意思是说湮灭力,比电磁力高一个维度?”

    王浩送过去一个‘孺子可教’的眼神。

    他只是写了自己最新研究的数学列式,换做一般人根本不可能看懂,能知道他是在表达衰变问题,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保罗菲尔-琼斯竟然能看到‘湮灭力比电磁力高一个维度’,简直都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

    毫无疑问。

    保罗菲尔-琼斯对量子物理、湮灭理论的理解,都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王浩都怀疑在湮灭理论的理解上,是否保罗菲尔-琼斯比自己更强……

    当然,只限于之前的研究。

    “我就是这么想的。”王浩道,“之前我希望能正面塑造湮灭力,但发现无论怎么样都无法做正面的描述。”

    “所以我的想法改变了,也许湮灭力和其他三种力并不在同一维度上。”

    保罗菲尔-琼斯继续看着,继续理解着,过了大概十几分钟,忽然变了脸色开口道,“这不可能!”

    “怎么?”

    “质量单位就是弦,而弦受到湮灭力的作用,也不可能组成复杂的形态构造,根本不可能形成电磁力。”

    王浩不在意的摆摆手,“那只是你的想法,或者是弦理论的说法,我不认为是这样。弦理论只是以振幅、振波来解释不同粒子组成,那显然非常粗糙。”

    听到了王浩的话以后,保罗菲尔琼斯顿时变得气呼呼的,他无法接受王浩对弦理论的否定。

    王浩笑了笑,又继续写下一行列式,一遍解释着,“你看,如果是更高的维度就可以这样去描述湮灭力。”

    “也可以这样去计算……”

    王浩写的速度很慢。

    他写完一行数学列式以后,退后好几步就开始慢慢的思考。

    “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保罗菲尔-琼斯似乎是等不及了,他抢过往后手里的笔,在列式的下方连续写了好几行,随后才停了一下,道,“是这样,对吧?”

    然后他也思考了一下。

    王浩点了点头,正准备去冲一杯咖啡,但他才刚一有动作,保罗菲尔-琼斯浑身一激灵,又到白板面前写下了两行列式,“我知道,你要写这个,对吧?”

    “……”

    王浩很勉强的点了点头,“和我想的一样。”

    保罗菲尔-琼斯得以的笑了笑,“其他的我来,这个工作太有意思了!”

    他接近着就开始发挥起来。

    王浩干脆就坐在后面,端着一杯咖啡看着保罗菲尔-琼斯的表演。

    那真可以用‘表演’来形容。

    王浩感觉保罗菲尔-琼斯只用了一个小时就做完了自己需要花费一天,甚至更长时间的研究。

    他不得不感慨,天才就是天才,简直是不可思议。

    虽然保罗菲尔琼斯用了一部分弦理论的数学内容,但和他研究的最终目的没有冲突,只是一种数学表达形式而已。

    两小时以后,他们一起站在白板前,仔细看着上面的内容。

    保罗菲尔-琼斯严肃的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想法很出彩,但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方向。”

    “如果继续研究下去,后续就可能联系到实验。”

    王浩知道保罗菲尔-琼斯是什么意思,他们是在研究表达一种粒子的衰变,粒子的衰变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更小的粒子,一直到最后全部化为能量。

    这个过程中,因为表达方式不同,而且精细到了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就可能会求解出一些新的东西。

    如果能够求解出新的东西,就代表在数学位置上存在新的粒子。

    这个新粒子是否存在呢?

    存在,研究就是正确的;不存在,研究就是没有意义的。

    保罗菲尔-琼斯坚定的认为不可能,因为数学表达的过程中有一些内容和弦理论的数学构架冲突。

    王浩则笑说道,“我希望的就是联系到实验,我一直在做这种工作。”

    保罗菲尔-琼斯用力抿了抿嘴,他发现确实是这样,因为王浩的一些研究,直接预言了粒子对撞实验的结果。

    他说道,“我可以和你一起研究,但我坚定的认为,这样继续研究下去,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错误,也是一种结论。”王浩不在意的说道。

    “好吧!”

    保罗菲尔-琼斯认可的点了点头,看向王浩的眼神变得有些复杂。

    他带入的去想自己的研究,可能会联系到实验,也许就会变得非常慌乱,因为实验可能会验证他的研究是错误的。

    之前他一直做弦理论的研究,而研究错误也就可能否定弦理论。

    这是他不能够接受的。

    所以遇到可能联系到实验的问题时,他的心情肯定平静不下来,而王浩似乎完全不在意,甚至还有表现出非常期待的样子。

    保罗菲尔-琼斯深吸一口气,肯定道,“这个研究会有结果,我期待看到被证否的那一天的。”

    王浩笑着说道,“我也很期待。”

    ……

    有了保罗菲尔-琼斯一起做研究,研究的进度可以用飞跃来形容。

    《科学的反馈》作用于其他人,会让其他人大大增加灵感,反过来促进王浩有新的想法。

    这是相互增益的。

    保罗菲尔-琼斯确实非常的天才,他是顶级的理论物理学家,而且非常的年轻,有足够多的基础以及研究经验,总会冒出一些新的想法。

    一个星期时间,他们完成了一种粒子衰败过程的全部表达。

    然后再结合杨-米尔斯方程,计算出了一个新的数据,也代表了一个物理意义--

    快速衰变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没有发现的未知粒子。

    “如果再代入实验数值,我们甚至可以计算出新粒子存在的具体区间。”

    保罗菲尔-琼斯满眼复杂的看向王浩,“真是完美!”

    “我现在的想法变了。”

    “之前我一直肯定你的研究是错误的,但在这么完美的数学逻辑面前,我有点期待它是正确的。”

    王浩看着结果道,“我也很非常期待!”

    于此同时。

    阿迈瑞肯,弗罗里达州立大学。

    来德利-帕森斯把腿搭在桌子上,优哉游哉的看着新一期的《花-花公子》杂志,上面的长腿女郎很是吸引眼球。

    他对于自己最近的生活很满意。

    新的研究、大笔的经费,还被学校期待能有成果……他根本没有心思放在湮灭理论的研究着上,唯有的进展就是看了微观几何的论文。

    来德利-帕森斯看了好半天杂志,抬起了头舔了舔舌头,回味着昨天晚上的那个黑皮肤女郎。

    真是不一样的感觉啊!

    “现在才叫生活啊!”来德利-帕森斯感叹的说了一句。

    在申请了湮灭理论的新方向以后,他得到了学校特别的经费资助,一些场合上他还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当然,不好的地方也是有的。

    在退特平台上,一些从事弦理论研究的学者,把‘叛徒’的名号挂在了他的头上,公开的说他就是弦理论的叛徒。

    对此,来德利-帕森斯根本不在意,他翘起脚尖自语着,“只有你们这群傻瓜才会继续研究弦理论!”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当然是什么火热就研究什么。”

    “难道都像是保罗?那个蠢货竟然为了弦理论辞职了,都不知道是去干什么!难道为了弦理论去找王浩拼命?”

    “哈哈哈~~”

    来德利-帕森斯想到保罗菲尔-琼斯就感觉很好笑。

    一个加州理工大学的正教授竟然被打击的辞职不干了,据说还去了中国,也不知道是去干什么。

    难道去中国宣传弦理论?

    和王浩打擂台?

    到别人的地盘,去宣传不一样的理论,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简直太愚蠢了,愚蠢至极!

    “也只有我,来德利-帕森斯,才会如此天才,想到去研究湮灭理论,而不是专一的继续研究傻瓜一样的弦理论!”

    “我才是真正的天才!”

第二百五十三章 原来他才是弦理论最大的叛徒!

    西海大学,梅森数科学实验室,主任办公室。

    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一起对着白板上的数学内容继续着思考,他们是对研究进行总结,后续会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保罗菲尔-琼斯退后了两步,整体看着白板上的内容,随后很认真的强调一句,“它很完美,但一定是错的。”

    他停了一下,问向王浩,“你就不担心吗?”

    “担心什么?”王浩认真看着白板上的内容,表情动也不动的反问了一句。

    保罗菲尔-琼斯道,“解析和计算过程非常严谨,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们马上就能够得出确切的结果。如果结论是错误的,你应该知道代表什么吧?”

    王浩扭过头说道,“那代表基础是错的,说明湮灭力并不比三种微观力维度高。”

    “你不担心吗?”保罗菲尔-琼斯再次好奇的问道。

    王浩摇了摇头,很简单的说道,“当然不。”

    “为什么?”

    “因为我有信心!”

    保罗菲尔-琼斯张了张嘴,好半天什么都没说出来,他发现自己有一点比不上王浩,就是对理论的信心。

    如果弦理论的研究,能够走到关联实验的一步,他肯定会非常期待能够验证,但同时也会很忐忑,担心验证得出错误的结论。

    王浩则是一片平静,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忐忑的地方。

    这说明了王浩对于研究非常有信心。

    保罗菲尔-琼斯对这种信心很不理解,他只能认为王浩在对湮灭理论的信心上,要超过他对于弦理论的信心。

    其实他并不在乎这一点,只是感觉内心变得非常的矛盾,因为他发现自己都有些怀疑弦理论。

    也不能说完全怀疑弦理论,而是怀疑其中的一些研究。

    他和王浩一起完成了这个研究,其数学过程的美妙程度,似乎比弦理论的研究更进一步。

    数学,追求的就是美轮美奂。

    另外,他们的研究可以实现更进一步对微观物理进行解析,继续研究下去,很可能会完成一种大一统的理论。

    弦理论,也同样追求理论的大一统,但其中很多的解析牵扯到复杂的理解,比如说,M理论中对于维度的解析。

    这些部分的解析,很难得到普通人的认可,甚至很难得到同行的认可。

    如果牵扯到四维相对还好一些,但牵扯到更高的维度,数学就会变得非常复杂,越是研究,碰到的问题就会越多。

    现在王浩给出的理论解释,是把空间挤压说成了是一切力的来源,再联系现有的量子物理体系,明显更能够被接受,因为理论不牵扯晦涩难懂的高维度,也和现有的物理体系不冲突。

    另外,继续深入的去思考,以湮灭力的来源和影响,去理解黑洞、反物质、暗物质等,就可以真正拓展来研究,而不像弦理论那样‘强行’解释。

    当然,过程中要做的研究还有很多,要解决的难题也有很多。

    一项新理论的完善过程,是非常非常复杂的。

    保罗菲尔-琼斯继续思考着,内心不由的对弦理论产生了怀疑,“难道弦理论是错的?或者说有一部分是错的?”

    他当然不会说出来,只是沉默着继续思考。

    王浩则回到了座位上,开始进行最后的计算工作。

    等保罗菲尔-琼斯回过神,也加入其中一起进行计算,两个国际顶级的数学家,一起进行计算,速度自然是不用多说。

    只用了短短一天时间,他们就计算出了结果。

    “183GeV-187GeV。”

    王浩很肯定的说道,“在这个能量区间范围内存在一个没有被发现的粒子。”

    “我的结果也一样……”

    保罗菲尔-琼斯满眼复杂的说道,他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自己矛盾的心情。

    一方面他希望研究是错误的,也就代表一部分弦理论数学内容不会被否定;另一方面,他当然会希望自己参与的研究是正确的,而且他还很喜欢这项研究工作。

    前者,是肯定过去,否定现在。

    后者,是否定过去,肯定现在。

    这怎么选?

    科学当然不是选择题。

    王浩笑道,“我现在更确定结论的正确性了。”

    保罗菲尔-琼斯抬起了头。

    王浩动手给他发了资料过去,“看看吧,上一次粒子对撞测试实验的报告。”

    欧洲核子组织的粒子对撞实验,每一次都会发布很详细的研究报告,能在新闻上看到的只是一些大的发现,而一些小的发现或需要注意的点,都会发布在实验的详细报告里。

    详细报告也是对外公开的,只要是合作机构登陆后都能够查看。

    但是,详细实验报告内容非常复杂,显然也只有专业人员才会查看,普通人肯定是不关心的。

    保罗菲尔-琼斯看着资料内容,很快找到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在178—195GeV范围内存在数值信号波动。

    这是很小的一条实验结论。

    在详细报告实验中,类似的数值信号波动异常有十几条,很大概率都是误差导致的,甚至说,实验过程中管道被敲击造成的影响,都可能要高于检测到的信号波动。

    所以类似的结论放在实验详细报告中,根本就不会引起注意,但联系到他们所计算的结果就不一样了。

    两者,恰好能对应上。

    保罗菲尔-琼斯深吸了一口气,“所以我们的研究是正确的?”

    “我一直很确定。”

    王浩笑道,“只不过是否能验证还很难说,数值异常波动,只有扩大到信任数值才有意义。”

    “但最少我们的研究可以发表出去。”

    接下来他们开始一起对研究进行总结,但因为没有对湮灭理论进行正面的研究,也只有一些定义的基础而已,发表的内容是和衰变描述以及计算有关的部分。

    他们花了三天时间才完成了衰变描述以及计算部分的总结。

    王浩思考了一下,就把论文投给了《宇宙与微观世界》。

    《宇宙与微观世界》,是专业的量子物理期刊,物理类影响力排名前五,更重要都是,他们和欧洲核子组织有合作。

    很多粒子对撞实验相关的成果,都会发表在《宇宙与微观世界》上。

    他们所做的研究,是针对衰变问题的新解析,以及结合杨-米尔斯方程所做出的计算,还得出了具体能量区间存在一个全新的粒子的结论,投给《宇宙与微观世界》正适合。

    ……

    《宇宙与微观世界》期刊,总部位于徳国汉堡市。

    杜德克-穆勒,是期刊的专业审稿编辑,他工作了有二十几年。

    每天早上来到办公室,杜德克-穆勒第一个做的工作,就是扫一眼收到的投稿,找出那些感兴趣的投稿,并放进一个专门的文件夹。

    这些就会是上午的工作。

    那些不感兴趣的投稿,则会被放置在另外一个文件夹,拖后时间再慢慢的看。

    杜德克-穆勒查看了邮箱的内容,马上就注意到一篇投稿,标题为《衰变解析以及未发现的粒子》。

    “解析衰变?”

    “未发现的新粒子?”

    杜德克-穆勒看的有些好笑,他下意识就要稿件扔进了垃圾箱,甚至看都懒得看上一眼。

    这个投稿的标题实在太大了。

    对衰变进行解析,还稍微能够理解一些,但谈为发现的新粒子,是什么意思?

    通过对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预测到的新粒子也是有的,其中包括希格斯粒子、中微子等。

    通过对衰变问题进行解析,去预测未发现的新粒子,听起来就有些好笑了。

    类似的研究大部分都可以归在垃圾行列,根本不用多看就知道,看了也等于是浪费时间。

    杜德克-穆勒操作着把投稿放进垃圾箱,并回复了一封‘投稿未通过’的邮件,随后正打算关闭页面的时候,忽然注意到投稿人的名字。

    Wang-Hao?

    “好像很熟悉……”

    杜德克-穆勒皱了皱眉头,随后勐然瞪大了眼睛,马上从垃圾箱找出刚才的稿件。

    在确定上面的名字是王浩,并且对方标注是‘西海大学’后,杜德克-穆勒浑身都被冷汗浸湿了。

    王浩!

    菲尔兹获奖者、湮灭理论创造者,公认的世界第一数学家,他的投稿被自己拒绝了?

    杜德克-穆勒赶紧撤回了‘投稿未通过’的邮件,甚至中途还碰洒了手边的咖啡,确定撤回以后才长呼了一口气。

    主编雷萨尔听到动静,抬头看了一眼,顿时走过来说道,“杜德克,注意点,别打湿了键盘。”

    “好、好。”

    杜德克-穆勒连续点了点头,马上拉住了雷萨尔,指着电脑屏幕道,“看看这个!王浩,他的投稿!”

    雷萨尔顿时看过去,“是王浩的投稿?打开看看。”

    杜德克-穆勒打开了文件,他们一起认真看了介绍内容,都不由感到无比惊讶。

    《衰变解析以及未发现的粒子》,说的就是用一种新的方式对于衰变进行解析,其中引入了湮灭力的作用,介绍中只有一句‘湮灭力的维度更高’。

    论文得出的结论是在固定能量区间范围内存在新的粒子。

    这种研究实在太大了!

    杜德克-穆勒又继续打开论文内容,最开始就是大量的数学解析,论文的后面几页,则有一部分计算内容,似乎是联系到了杨米尔斯方程,最终计算出了结果。

    在整体浏览了一下以后,杜德克-穆勒就很确定的说道,“雷萨尔先生,这个论文我看不懂,你来评审?”

    “我也看不懂。”雷萨尔说的比杜德克-穆勒还要确定,“内容太复杂了,最开始就是数学分析,而且似乎引入了新的定义,实在太专业了。”

    “你也看不懂?”

    “想要理解是很难的。”雷萨尔指着论文作者的一栏,说道,“而且你没注意到吗?不是一个作者,还有保罗菲尔-琼斯。”

    “他是谁?”

    “一个很着名的弦理论学者,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雷萨尔说道。

    杜德克-穆勒点了点头,他自然明白雷萨尔的意思,数学解析牵扯到弦理论的时候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他琢磨着说道,“要不这样,交给库博?他对弦理论有研究,审稿过一些专业论文。”

    雷萨尔摇了摇头,“不用了。”

    他说着操作着电脑,直接回复了‘通过一审’的邮件。

    杜德克-穆勒问道,“不用一审?那就直接进入同行评审,也可以。”

    然后他注意到,雷萨尔又回复了一个新邮件,说通过了‘二审’,并确定会在下一期发表。

    这个操作就让杜德克-穆勒迷茫了,他惊讶的张大了嘴问道,“不用评审吗?直接给通过,还在下周发表?”

    雷萨尔回复了邮件,站起来笑道,“当然不用,直接发表就可以,这是王浩的投稿。”

    “啊?”

    杜德克-穆勒有些不理解,“万一是错的呢?”

    雷萨尔笑道,“我还希望是错的,他是王浩,错的又怎么样?他只找一个平台发表,恰好我们的运气不错。”

    “杜德克,你已经工作二十年了,但你要明白,当面对王浩这样的学者,不是我们做选择,而是他做选择。”

    “上一次,他的研究发表在《科学》杂志,《科学》都没有审稿,明白了吗?”

    “《科学》不审稿?”杜德克-穆勒感到非常惊讶。

    “他们不会审王浩的投稿,也同样是直接发表。”

    雷萨尔笑道。

    杜德克-穆勒只是个普通编辑,当然不知道行业内的一些消息,上一次王浩准备投稿给《自然》杂志,还发了邮件进行询问,知道会被审稿就改投了《科学》杂志。

    《科学》杂志许诺不审稿,直接就发表在了下一期内容上。

    现在国际数学、物理界,学术期刊杂志都已经达成了共识,王浩的投稿根本不用审稿,直接就发表出去。

    否则,错过了王浩的投稿,岂不是亏大了?

    现在的研究明显非常重大,他们根本就不用理会研究是否正确,直接发表出去就可以了。

    即便最终证明是错误的,他们也不会损失什么,因为那是王浩的投稿,大家都能够理解。

    王浩的个人影响力,早就超出了一个专业学术杂志。

    等回到了办公室以后,雷萨尔乐呵呵的冲了杯咖啡,还给王浩发了一封邮件,说明他的投稿已经通过,是自己直接‘加速’办理的,并邀请他担任审稿专家。

    ……

    第二天王浩就看到了邮件,只用了一天时间就通过了审稿,他还是感到非常满意的,“《宇宙与微观世界》,这家杂志不错,很专业。”

    同时,也注意到了雷萨尔发来的个人邮件。

    他想了想,回复道,“数学内容我可以帮忙看一看,其他就算了。”

    当想到论文通过了审核,会在下一期发表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迪迪埃-马约尔。

    马约尔是老朋友了。

    马约尔希望能够验证湮灭理论,而且还特别来和他面谈。

    现在有了实验验证的机会,王浩就干脆给马约尔发了个邮件,说明“183GeV-187GeV”区间存在新粒子。

    “迪迪埃,你的实验组可以在这个区间寻找新的粒子,即便是找不到确定的信号,也会有一些发现。”

    一句话足够了。

    于此同时。

    迪迪埃-马约尔已经到了下班的时间,他正准备关上电脑离开,就注意到了新邮件提醒,点开以后就看到了王浩的消息。

    “183GeV-187GeV?”

    “新粒子?”

    他的脸上顿时充满了惊喜,随后朝着门外高呼一声,“先别急着回去,伙计们!”

    “都过来,我先交代一下,明天有活干了!”

    ……

    新学期到来。

    西海大学的正门放了很多的鲜花,还拉着红色的条幅,扫一眼似乎是欢迎新生到来,但仔细一看却发现并不是。

    只见横幅上写着,“欢迎菲尔兹得主卡切尔-比尔卡尔先生,加入西海大学数学研究中心!”

    比尔卡尔已经来了。

    菲尔兹得主加入大学,自然和普通学者不同,大学准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比尔卡尔是第一天正式来学校,他和王浩一起朝前走着,旁边跟着很多人,校长严复都是其中之一。

    王浩是带着比尔卡尔参观西海大学,其实就是走一个流程。

    其他人一起陪同着。

    比尔卡尔加入到西海大学,但并不是梅森数科学实验室,而是即将建成的数学中心,他会担心数学中心的副主任。

    这天比尔卡尔显得精神奕奕,他见到王浩都感觉很亲切,边走着边和王浩谈论着研究问题。

    他们说起了代数几何的研究,说起了半拓扑的研究。

    面对这些专业问题的时候,其他人根本插不上话,就只能郁闷的跟着听,但每个人对于比尔卡尔的到来都是非常欢迎的。

    比尔卡尔的到来,让西海大学在代数几何方向,师资人才直接晋升国内第一。

    他们本来就引入了二十多个代数几何学者,再有了代数几何领域的菲尔兹得主,师资人才自然是没有其他高校可比,连首都大学都被比了下去。

    代数几何,已经成为数学类非常火热的方向。

    因为半拓扑以及超导相关的研究,媒体进行了大肆的报道,也让普通人都知道,代数几何和超导研究直接相关。

    好多数学类的本科生、研究生,知道代数几何方向不愁工作,而且能直接从事研究方向的工作,自然会希望朝着代数几何方向发展。

    西海大学在代数几何方向的人才争夺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优势。

    比尔卡尔的到来,更是让优势继续扩大,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

    他们一路走着。

    比尔卡尔也问道,“王浩,你最近有什么研究吗?”

    “有个小成果。”王浩确定的回答顿时吸引了周围的注意力。

    “哦?”

    比尔卡尔来了兴趣,“是什么领域?超导吗?”

    王浩摇了摇头,“湮灭理论,准确的说,是量子物理研究,论文已经投稿了,《宇宙与微观世界》。”

    这时候,朱建荣忍不住问道,“王浩,你确定是小成果?”

    他对王浩太了解了。

    有时候,王浩所说的小成果,也许就是很大的成果,因为他总是把自己的成果说成是小成果。

    大概是谦虚?

    王浩解释道,“和湮灭理论有关,是对衰变的解析。”

    “理论物理啊!”比尔卡尔顿时反应过来。

    王浩点头。

    朱建荣听着也跟着点了点头,思考着理论物理的研究,或许确实是个小成果吧?

    复杂的数学构造,再怎么研究依旧只是理论而已,联系不到实验验证,就很难说是‘大成果’。

    当然,只是相对王浩而言。

    怎么也是发表在顶刊的论文,换做是其他人绝对是大成果了。

    ……

    周二。

    《宇宙与微观世界》发表了新一期内容,最开始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

    这主要是因为,量子物理相关的研究似乎陷入了停滞状态,从希格斯粒子被发现以后,一直到现在位置,量子物理也没有什么重大成果。

    即便是量子物理行业内,一些物理学家们也等待下个月进行的粒子对撞第二次测试实验,他们下意识就都觉得,实验之前不会有什么新成果。

    所以并没有多少学者,第一时间查看《宇宙与微观世界》。

    来德利-帕森斯是个例外。

    作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他订购了《宇宙与微观世界》,而最近他一直都很悠闲,注意到有新一期内容,他就打开扫了一眼新一期目录。

    然后,来德利-帕森斯就注意到一篇论文--《衰变解析以及未发现的粒子》。

    他注意到这篇论文,不是因为论文的标题,而是因为论文的作者,其中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

    “保罗菲尔-琼斯?”

    来德利-帕森斯还以为是看错了,他用力的揉了揉眼睛,才确定看到的就是保罗菲尔-琼斯。

    “西海大学?”

    “原来他去了西海大学!”

    来德利-帕森斯再注意一下论文标题,以及查看了论文最开始的介绍后,顿时变得满目迷茫,“湮灭力的维度更高?”

    “换句话说,这个研究和湮灭理论有关……”

    “可是,怎么会有保罗的名字?不是弄错了吧?”

    他的脸上带着极度惊讶,连续自语了好半天,才终于反应过来,顿时瞪大了眼睛,狠狠的一拍桌子喊道,“保罗,这个家伙,竟然跑过中国研究湮灭理论了?和王浩一起做研究,还有了新成果!”

    “Fu---ck!”

    “叛徒!混-蛋!”

    “太无-耻了!”

    “我还以为他是弦理论的忠实者,原来他才是最大的叛徒!”

请假条

    今天浑身难受,早上胃口不舒服吐了,躺了一个白天,起来浑身虚弱、头疼、有点发烧。

    也不知道具体什么问题,反正非常的难受,对着电脑好半天实在坐不住,看着屏幕都眼疼,不得已决定请假一天。

    在此说声抱歉!

    如果明天能好一点,尽量白天把更新补回来。

    对不起啦!

第二百五十四章 你只是为了金钱,而我是为了事业!

    物理期刊:《宇宙和微观物理》。

    论文名称:《衰变解析以及未发现的粒子》。

    作者:王浩,保罗菲尔-琼斯。

    在简单查看了论文内容以后,来德利-帕森斯感觉内心被一种综合了‘委屈’、‘憋闷’、‘愤怒’的情绪所充斥。

    一个学者,当然拥有研究自由。

    针对物理理论的研究来说,对学者并没有领域的限制,但因为湮灭理论的基础定义和弦理论存在冲突,两个理论可以说是处在半对立性质上。

    在弦理论的学者们看来,研究湮灭理论的学者就是‘异教徒’。

    学术的‘异教徒’当然不会有什么其他影响,但放在弦理论的学术圈子里,先是研究弦理论后来转到湮灭理论,就会被认为是绝对的背叛。

    在弦理论的学术圈子里,来德利-帕森斯的名声都可以‘烂大街’来形容。

    不要说在其他高校了,即便是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都有一些人说他是‘叛徒’、‘小人’。

    有些学生也是传,认为对学术没有崇敬,完全是为了经费背叛了曾经的信仰。

    之前来德利-帕森斯还没觉得怎么样,转到一个对立的方向,自然是会有影响的,而现在他只感觉非常委屈,也非常的愤怒。

    他感到委屈的是,不止是他一个人,名声赫赫的保罗菲尔-琼斯,同样转而去研究湮灭理论。

    他感到愤怒的是,保罗菲尔-琼斯竟然去研究湮灭理论了!

    来德利-帕森斯有一种信仰崩塌的感觉,他从心底觉得保罗菲尔-琼斯,和自己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保罗菲尔-琼斯,弦理论的天才,弦理论学术圈年轻一代的代表人物。

    在来德利-帕森斯的心里,保罗菲尔-琼斯就是从事弦理论研究学者中‘纯洁的白莲花’,他一心一意投入到弦理论的研究中,论起对弦理论的忠实,也再没有其他人能跟得上他了。

    未来保罗菲尔-琼斯能达到爱德华-威腾的高度,一点都不是奇怪的事情,他是那种真正有天赋,有才能的人。

    另外,来德利-帕森斯同时认为,自己正因为没有天赋、没有才能,才会转到湮灭理论的研究,来‘骗到’更多的经费,去支付去酒吧找女郎的费用。

    保罗菲尔-琼斯根本不用这样做,他一直坚持弦理论的研究,学校也会给予他足够多的经费支持。

    结果,保罗菲尔-琼斯也去研究湮灭理论,而且更加过份的是,他还是和湮灭理论的创始人王浩一起研究,并且有了很大的成果并发表出来。

    这实在太让人气愤了!

    来德利-帕森斯想想都咬牙切齿着,“原来保罗,才是最大的叛徒!”

    “我只是为了钱,而他是绝对的背叛,从行为上、内心上的背叛!”

    “上次,他还说什么坚定研究,要找出湮灭理论的问题,结果就去中国一起去研究了?”

    “太可耻了!”

    来德利-帕森斯确定了论文内容后,马上发了一条退特消息--

    “看看吧,谁才是叛徒!”

    下方附带一张图片,标有《宇宙与微观物理》期刊、《衰变解析以及未发现的粒子》以及作者保罗菲尔-琼斯等关键信息。

    ……

    来德利-帕森斯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他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正教授,放在弦理论的学术圈子里都有很有名气。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被认为是‘叛徒’,否则一个默默无闻的学者,改了研究方向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好多弦理论的学者们,看到了来德利-帕森斯发布的消息。

    他们感到很不可思议。

    当仔细查看了论文内容以后,他们也明白为什么来德利-帕森斯会这么说了。

    保罗菲尔-琼斯!

    那个对弦理论超级执着的家伙,竟然转而去研究湮灭理论,并且还有了一定的成果?

    这绝对是对弦理论阵营的重大打击!

    如果把弦理论领域阵营比作是一支军队,那么普林斯顿大学的爱德华-威腾就是军队总司令,保罗菲尔-琼斯就是已经很多功勋的年轻将领,并且还被很多人看做是未来的总司令接班人。

    结果‘总司令接班人’,就忽然投降去了敌军,还在一次战役中立了大功。

    一时间,弦理论学者们都沉默了。

    他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来德利-帕森斯发的退特消息下方点一个赞,然后默默去查看论文。

    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

    爱德华-威腾和其他弦理论学者们反应一样,他也注意到了来德利-帕森斯发的消息,随后去查看了论文内容,他的内心顿时变得非常复杂。

    他主要还是针对新的研究内容感到郁闷,一辈子研究弦理论,甚至把弦理论发展到公认的‘大一统’理论,结果出现了一个和弦理论对立的新理论。

    这个新理论不仅仅是理论,还能联系实验提前做预测。

    爱德华-威腾大致看了下内容,基本上已经肯定了论证过程,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一起的研究,论证的严谨性不用质疑。

    其中和湮灭理论相关的部分,依旧是对湮灭力的基础定义。

    爱德华-威腾能轻易在最开始的数学部分就读懂核心内容--湮灭力的维度要高于其他三种微观作用力。

    后续的一些数学体系,则和弦理论部分研究存在冲突。

    如果最终实验证明结论是正确的,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说明,湮灭力很可能是存在的。

    虽然包括上一次粒子对撞实验的‘数据缺失’,以及现在分析的新粒子,都只是对湮灭力的侧面论证,都只是以存在湮灭力为假设,并对湮灭力给出基础的定义,可若是能连续预测实验验证,次数多了自然能证明湮灭力是真实存在的。

    问题,就在这里。

    湮灭理论的基础定义和弦理论存在部分的冲突。

    如果湮灭力被证明真实存在,岂不是反向证明弦理论是错误的?

    一辈子从事弦理论的研究,结果弦理论被其他人证明是错误的,爱德华-威腾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他长长叹了口气,从抽屉里找出了一封手写的信件。

    这封信来自保罗菲尔-琼斯,是他去中国前写的。

    爱德华-威腾打开了信件,只见上面写着,“尊敬的威腾先生,

    弦理论迎来了几十年来最大的危机,湮灭理论是弦理论最大的挑战。

    所以我决定去西海大学研究湮灭理论。

    我学习中文的过程中,知道一句话很有哲学意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意思就是说,必须要了解敌人才能战胜敌人。

    去研究湮灭理论,才能找出湮灭理论的问题……”

    看着信件上的内容,爱德华-威腾不由的点了点头,思考着,“难道这就是保罗的方法?有研究成果,公布出来……”

    “然后,实验会证明没有任何发现?到时候,研究是错误的,湮灭力高维度的定义,自然也是错误的。”

    “再深入去分析,也许其他定义也是错误的,用弦理论替代的解释才说得通……”

    虽然感觉推断的有些不靠谱,但爱德华-威腾还是有些期待。

    因为他相信保罗菲尔-琼斯。

    保罗菲尔-琼斯对弦理论的狂热,可完全不亚于年轻时的自己!

    ……

    可不止爱德华-威腾一个人关注实验验证。

    当论文真正发表出来以后,就被很多人注意到了,《宇宙与微观物理》是最顶尖的量子物理学术期刊,领域内订购数量还是非常多的,再联合王浩、保罗菲尔-琼斯的名气,自然也就更加吸引关注。

    研究论文也不是纯粹的数学论证,而是联系到了实验问题。

    “183GeV-187GeV”能量区间内是否存在新的粒子,是可以研究查找论证的,很快就有专业人员开始查找过往的实验报告。

    有关“183GeV-187GeV”能量区间,过往有两份相关的报告,一个似乎最新的报告,说‘在178—195GeV范围内存在数值信号波动’。

    另一份则是八年前的报告,说‘182GeV’附近存在异常数值波动,但给出的‘判定’则是‘实验误差所致’。

    两个信息放在一起,正常情况下依旧很难引起关注,因为各个能量点位类似的报告有很多。

    在粒子对撞实验中,细微异常比比皆是,绝大多数只是由实验产生和记录的大量事件,所引起的统计上的数据涨落。

    在这种情况下,当收集到更多的数据时,很多随机异常现象就会消失。

    但是,联系到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一起的研究,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欧洲核子组织内好几个专业团队,都开始认真分析过去实验中,“183GeV-187GeV”能量区间内的数据。

    比如,格斯纳-雷尼尔。

    当格斯纳-雷尼尔看到最新的研究论文,他只感觉自己非常愚蠢,因为他一直都知道,最近的一个星期,迪迪埃-马约尔的团队在做高强度的实验数据筛选分析工作,还调用了大量的实验原始数据。

    另外,他还知道对方的团队是在寻找新粒子。

    当知道这一消息的时候,格斯纳-雷尼尔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有些看不起迪迪埃-马约尔的水平,认为对方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现在格斯纳-雷尼尔明白了,“这家伙肯定提前知道些什么。”

    “也许就是从王浩那里得到的消息,才会大规模的做数据工作!”

    世界上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

    格斯纳-雷尼尔敢百分百肯定,马约尔的团队就是在做这个研究,他也马上交代起研究工作,希望能后来居上,赶上马约尔团队的进度。

    可惜,晚了……

    一个星期足够做很多事情了。

    此时,迪迪埃-马约尔已经有了成果,“183GeV-187GeV”,计算出的能量区间实在是太精准的,精准到要做的工作都大幅减小,他们找出了过去的实验中区间内所有的数据,甚至是原始的数据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了‘183GeV-187GeV区间能很可能存在新粒子’的结论。

    迪迪埃-马约尔感到郁闷的是,王浩发表论文的速度太快,他只是提前一个星期而已,其他团队肯定也在做研究。

    所以有了成果就必须要发表,而他本来是希望做的更深入精准一些。

    欧洲核子组织和《宇宙与微观世界》有合作,迪迪埃-马约尔也认识主编雷萨尔,他就干脆直接打电话过去询问,“我们在新粒子的研究上有成果了,研究发过去什么时候可以发表?”

    雷萨尔听的眼前一亮,马上开口道,“是确认新粒子存在了?”

    迪迪埃-马约尔道,“还不能完全确定,但置信度也很高。”

    雷萨尔顿时变得没兴趣了,他想了想说道,“那就下一期吧,下一次测试试验后,成果一起发表。”

    迪迪埃-马约尔用力扯了扯嘴角,最终放弃了在《宇宙与微观世界》上发表。

    下一期?

    粒子对撞实验后?

    到时候,其他研究组肯定已经有成果了,也许都会确定发现新粒子,他们团队的成果还有什么意义?

    迪迪埃-马约尔干脆就把成果放在了实验组报告的主页上,还给核子组织提交了成果报告简述,很快核子组织的官方首页,也更新了马约尔团队新成果的消息--

    《183GeV-187GeV区间很可能存在新粒子》。

    很可能,不是确定。

    这其中存在一个标准差数值的差别,物理学家们公认五个标准差,才能确定发现新粒子。

    在物理实验的数据分析中,突然发现了一个异常的信号,是真的检测到粒子,还是系统数据误报呢?

    这是需要判断的问题,而判断方法就是设置置信区间并计算偏差度。

    信号越强烈、数值越偏离无粒子状态下的理论数值,那么信号的真实性就越高,统计学上用“标准差”来表示信号的偏离度。

    在正态分布下,95%的双尾置信区间是1.96个标准差,也就是说当信号的偏离度是1.96个标准差,那就有95%的概率是一次真实检测,但是,仍有5%的误报可能。

    五个标准差,才能确定排除干扰的可能发现了新粒子。

    马约尔团队发现新粒子的置信度似乎1.85个标准差,换算可以理解为90%左右。

    在正常的情况下,1.85个标准差的结论,是无法说明发现新粒子的,但结合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的研究,结论似乎就变得非常有说服力。

    很多人都开始关注下个月的粒子对撞测试实验。

    到时候,更高强度的实验、更加完善的数据,应该能发现这个新粒子了吧!

    ……

    西海大学,梅森数科学实验室。

    主任办公室。

    看着一个个报道的新闻,朱建荣坐在沙发上,不由得扯了扯嘴角,“计算分析出新粒子……”

    “这是小研究?”

    当再看向王浩的时候,他都不知该怎么开口了。

    果然!

    他又被忽悠了!

    朱建荣沉了好半天,还是问道,“王教授,这个新研究的结论,也就是新粒子,能确定吗?”

    王浩想了想,说道,“哪怕是我自己的研究,也不敢百分百肯定,毕竟是新粒子,也许下个月的粒子对撞实验也无法发现。这个新粒子衰变速度非常快,信号强度很低。”

    朱建荣听罢转头看向保罗菲尔-琼斯。

    保罗菲尔-琼斯思考着说了个数字,“超过二点五八个标准差。”

    “??”

    朱建荣顿时满脸迷茫。

    王浩扯了扯嘴角,帮忙翻译了一下,“超过百分之九十九,他说的是下个月实验发现的可能。迪迪埃-马约尔的团队,已经依照过往的数据,把置信度提升到1.85个标准差,换算实验强度,这一次发现的概率就很大了。”

    “哦、哦。”

    朱建荣连续点头,只感觉智商受到了碾压,还是道,“这个研究,能分析出新粒子,很牛啊!”

    他说着竖起大拇指。

    依靠理论的研究,计算分析出新粒子,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之前唯一完全依靠理论分析出的新粒子,就只有‘希格斯粒子’,其他即便是中微子,也是结合实验数据以及理论,才提前预测出来的。

    而‘希格斯粒子’,是一整套完善的理论,粒子标准模型刚有雏形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相关的理论,几十年后才真正在实验中检测出来的。

    现在则是一篇论文的分析计算,就得出了存在新粒子的结论,完全可以称得上‘非常重大的’研究成果。

    哪怕是比不上希格斯粒子、中微子等,也是量子物理最顶级的成果。

    王浩则是摇头道,“只是个小研究而已,重点在于理论基础,而不是结论。”

    朱建荣再次扯了扯嘴角。

    “确实如此。”

    保罗菲尔-琼斯则认可的点头说道,“这只是针对单独粒子衰变过程的分析。如果最终证明存在新粒子,也就代表湮灭力的维度很可能更高。”

    “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哪怕只是重子的衰变进行研究,都可能会再次发现新粒子。”

    “最终证明确定存在新粒子,我们的工作也只刚刚开始。”

    “之后会拓展到其他量子物理领域,并对粒子标准模型进行完善,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研究空间很广泛……”

    保罗菲尔-琼斯说着都有些期待了。

    湮灭力存在的高维度是基础,而发现新粒子只是其中一个结论。

    他们可以以此基础,去研究得出更多的结论。

    保罗菲尔-琼斯说着心情就变得非常期待和激动,他有些迫不及待的看到,欧洲核子组织的实验证明他们的研究结论。

    到时候,就可以在其他方向继续研究,研究空间变得广阔的同时,也能得出更多的结论。

    成果、荣誉,扑面而来!

    “也许,我会成为最着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越想就越激动,心里不断念叨着,“一定能发现新粒子!”

    “一定可以!”

    带着对研究被证实的期待,保罗菲尔-琼斯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以后,打开了个人邮箱看到了爱德华-威腾发来的邮件。

    邮件内容是询问这一次的研究,“保罗,你们的研究是正确的吗?”

    保罗菲尔-琼斯顿时满心复杂,他思考了好半天,回了一封邮件,“爱德华,我一直在努力研究湮灭理论。只有更深入的研究,才能找出问题。

    另外,研究还可以帮助修正弦理论。

    我会一直为此而努力!”

    紧接着,他有又看到了来德利-帕森斯发来的邮件。

    这封邮件就不怎么友好了,是质问为什么保罗菲尔-琼斯没有坚持研究弦理论,而是和自己一样去研究湮灭理论。

    保罗菲尔-琼斯顿时满眼不屑。

    来德利-帕森斯?

    这个叛徒!

    他马上回了一封,写道,“是的,我们都去研究湮灭理论。

    但我们是不同的!

    你只是为了肮脏的金钱,而我是为了科学事业!”

第二百五十五章 理论物理公开课!保罗:王浩,真是难为你了

    “你为了科学事业?”

    “我为了钱?”

    “发展事业,不就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么!”

    当看到保罗菲尔-琼斯发来的邮件,来德利-帕森斯都感觉自己快要气炸了。

    他很生气!

    同时,心里很不服气!

    虽然确实是为了更多的经费才会去研究湮灭理论,但也绝不是纯粹的‘骗经费’,再怎么说,他也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正教授。

    正教授,也就是终身教授,自然是有一定水平能力的。

    在确定了新领域方向后,他也希望能够有成果,而不像是弦理论一样,研究几年时间都没有任何成果可言。

    他只是为了追求更多的成果,而追求研究成果,自然也是为了追求科学。

    怎么就变成为了钱呢?

    “我也是为了事业!”

    “科学事业!”

    来德利-帕森斯看着邮件内容,都不由得咬牙切齿着,他干脆也不回邮件了,而是带着气愤继续看起了手里的资料。

    那是打印好的《衰变解析以及未发现的粒子》论文。

    来德利-帕森斯一直在仔细看着上面的数学内容。

    他确实是很有水平的。

    研究上有多少水平不好说,但基础能力没有任何问题。

    他仔细研究一下内容就知道,新成果的理论基础是‘湮灭力比其他三种微观力维度更高’,同时,还由此拓展的进行了思考。

    维度高,学术理解上有两个方向。

    一个方向就是很直接的因果关系,简单的理解就是,因为湮灭力的存在才会激发产生其他三种微观作用力。

    中间的代换量越多,维度自然就会越高。

    比如,A导致B产生,B导致C产生,那么A就比C高两个维度,比B高一个维度。

    另外一种理解则是纯粹的维度性质,比如三维空间和二维平面。

    当三维的物质作用于二维空间,影响自然是非常大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张平面的纸被一滴水浸湿,水滴打在纸上就会扩散面积,纸张越薄扩散的面积越大。

    如果纸张无限的接近于二维平面,理论上来说,整个平面都会被水所浸湿。

    以上从三维的视角看到的情景。

    从二维纸张的角度上来看,就会像是某一个点突然爆发,影响的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大。

    这是三维对二维的影响。

    如果换做是四维对三维的影响呢?情景也可能是类似的,某一点突然间爆发,从快到慢的扩散开来,影响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从理论物理范围内思考,很容易就能想到一个理论--

    宇宙大爆炸!

    以上两种学术领域对‘高维’的理解,听起来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数学的表现形式却是完全相同的。

    来德利-帕森斯下意识判断是后者,他长期从事弦理论的研究,下意识就用弦理论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自然就能够联想到大爆炸理论,因为大爆炸的数学解析,有一部分也用到弦理论的数学内容。

    湮灭力比其他三种微观作用力维度更高,也就说明湮灭力可能是催生宇宙大爆炸的根源之一。

    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可拓展的方向就实在太多了。

    “也许可以结合湮灭力的高维性质,以弦理论的数学为基础,重新对大爆炸进行数学解析……”

    “以此就可以以弦理论为基础,对湮灭理论进行拓展。”

    “同时,一部分内容可以直接借鉴保罗的高维度模式塑造……”

    来德利-帕森斯思考着眼睛亮的发光,狠狠的用力一拍桌子,“我——”

    “真是天才!”

    ……

    西海大学。

    王浩正坐在办公室里,认真看着手里的晦涩难懂的论文资料,他准备恶补量子物理和理论物理的内容。

    在和保罗菲尔琼斯一起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他就发现自己在理论物理和量子物理方面,确实是有很大的缺失。

    这种缺失并不是在基础上的,而是说他没有从事过专业、深入的研究。

    即便是湮灭理论,有很多地方也都是‘创新’,正因为如此,湮灭理论的数学基础,很多地方都脱离体系,自成一派听起来确实很不错,但以往的研究不可能都是错误的,甚至说大部分都是正确的,理论要进行后续研究,自然会慢慢的结合起来。

    如果是其他领域内容缺失也不算什么,毕竟人不可能精通所有知识,但不管是扬-米尔斯方程的解析,还是湮灭理论的研究,都离不开量子物理和理论物理。

    当真正投入到学习中时,他发现自己慢慢的看各种论文资料,学习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所以他决定开设公开课。

    这方面,王浩还和保罗菲尔-琼斯商量了一下,了解了一些量子物理以及理论物理的深入基础内容。

    他说的是,“希望能给研究生们,普及理论物理相关知识。”

    “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不止要自己做研究,也要培养下一代……”

    保罗菲尔-琼斯听的很是不解,因为他觉得自己和王浩就是‘下一代’,他们的年纪可不比研究生、博士生大多少。

    现在王浩才二十七岁,甚至还没有一些博士生年纪大。

    他也只有三十一岁而已。

    保罗菲尔-琼斯也理解教学的重要性,他在加州理工大学的时候,也给本科生上过几次课,还开设过一门研究生课程,只不过回忆远称不上美好。

    那些本科生、研究生的智商太低了,根本就跟不上课程的进度,就导致好多学生干脆放弃了。

    现在再听到说要开课……

    “你说,公开课?会有很多人来听课吧?”

    “而且,你是想讲一些有难度的知识?”保罗菲尔-琼斯确认了一下。

    “对。”

    王浩点头。

    保罗菲尔-琼斯忽然道,“我也参加吧?我们一起!”

    “为什么?”

    王浩用力扯了扯嘴角,开设个公开课也有人抢?

    “我很喜欢讲一些难度高的知识,而且我还从没有这么多学生。”保罗菲尔-琼斯很诚恳的说道,“给过百的学生讲课,还从来没有。我很期待。”

    “——?”

    王浩忽然有了很不好的预感,他问道,“你不是有开课吗?《量子混沌》?”

    保罗菲尔-琼斯郁闷道,“选修课,只有几个学生会来,而且有几个还是你的学生。”

    王浩半张的嘴愣了一下,犹豫了好半天,还是点头同意了。

    他和保罗菲尔-琼斯简单商量了一下,就决定主讲理论物理,后面再添加一些量子物理的内容。

    这个课程不是单独的一节课,而是连续的八节大课,会在星期六的上下午进行,面对数学、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

    等和保罗菲尔-琼斯简单商量好以后,他回了办公室怎么想怎么不对,就干脆去学生的工作间,问了一下自己的学生。

    陈蒙檬、海伦和许超都在。

    “你们都有听保罗的课,对吧?他的课怎么样?”王浩直接开口问道。

    海伦很认真的点头,“讲的很好!我觉得他很优秀。”

    陈蒙檬有些为难的点点头。

    许超咧咧嘴。

    王浩疑惑道,“那为什么就只有几个学生去听课?”

    海伦仔细想了一下,说道,“也许是他们觉得保罗很年轻?”她说完解释道,“其他老师的年纪都要大一些。”

    这时候,陈蒙檬弱弱的补充一句,“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是他们跟不上进度?”她说着还瞄向许超。

    许超赶紧轻咳一声,走过来拽着王浩到一边小声说道,“王老师,别千万别听海伦的,琼斯老师讲课……太快了!”

    “太快?”

    “对,快到跟不上,我从头到尾很认真的在听,但速度实在太快了,他仿佛一节课就想讲完整本书,而且,怎么说呢……”他思考了一下才继续道,“讲的很跳,每当遇到一个很难的问题时,他直接就就写出了答桉,而且不会做讲解,他甚至还会补充一句‘这个就不用讲了’……”

    “我从第二节课就听不懂了!”

    “现在只有几个学生跟着上课,反正我上一次就没再去了。”

    王浩这才明白过来。

    讲的太快?

    怪不得!

    人和人是有差距的。

    海伦之所以觉得保罗菲尔琼斯讲的好,是因为她能听得懂、跟得上,陈蒙檬长期和海伦一起研究量子物理,她的智商和学习能力都不差,而且平时还非常的刻苦,自然也是问题不大。

    许超……

    这家伙肯定不行!

    如果是讲解速度太快,难点都是一带而过,自然就很难有几个学生跟得上了。

    王浩刚才就在想,为什么保罗菲尔-琼斯说,没有给过百人讲过课,而他可是在加州理工大学担任正教授,听起来就非常奇怪了。

    现在疑惑全部解除了。

    “这家伙不会是一直以他自己的思考学习能力去衡量学生吧?”

    “难点,直接就带过?”

    “怪不得!”

    王浩有些后悔和保罗菲尔-琼斯合作一起开设公开课了。

    另一边,保罗菲尔-琼斯则感觉非常的期待,他还没有给过百的学生讲过课,想想就有一种新奇的感觉。

    所以他比王浩还要积极,确定了课程以后,甚至去找了栾海平去‘催课’,结果理学院马上进行了宣传。

    当周周六的上去,课程就正式开始了。

    理学院内部进行了宣传,几乎所有的研究生、博士生都知道了。

    王浩的课程自然是非常吸引人的。

    保罗菲尔-琼斯也同样很吸引人,他在学校里的‘教学名气’并不大,因为才刚从事教学工作,只是开设了一门选修课,很少有学生认识他,但他的‘科研名气’很大,毕竟是加州理工大学的教授,大学还对他个人进行了宣传,说他是弦理论的顶级专家。

    另外,他和王浩一起的研究,也早就被很多人知道了。

    上午的课程开始前,教室里就已经有很多人了,不止是研究生、博士生,就连很多学校教师都来了,甚至还包括十几个数学、物理教授。

    不管是王浩,还是保罗菲尔-琼斯,确实都有资格给普通教授上课。

    课程开始前,大教室里议论纷纷,“保罗菲尔-琼斯,可是弦理论领域排名前十的人物。”

    “他和王浩教授一起的研究,登上了物理类顶级学术期刊,还通过分析计算预测了新粒子。”

    “我上次看到说,粒子对撞机那边,已经有研究组确认了新粒子,只不过,置信度还没能达到五个标准差。”

    “上午是琼斯老师讲课,听一下,他讲的估计也不差。”

    “虽然他个人确实很厉害,但我怎么听说他的课根本听不了啊!”

    “……”

    在众人的议论纷纷中,保罗菲尔-琼斯来到了教室,他直接走到了讲台上,看到台下过百的面孔,甚至感到了一丝紧张。

    当然,更多的是期待。

    他为课程准备了很多,甚至还拿出了记录好的内容,随后扫了一眼就说道,“我是保罗菲尔-琼斯,你们可以叫我琼斯老师。”

    “现在开始上课……”

    他说着忽然想到了什么,随后补充一句,“我听有些学生反应,我的讲课速度太快,再考虑到这个课难度比较高,我会尽量放慢速度……”

    这句话让了解保罗菲尔-琼斯课程的学生稍稍有些放心了。

    保罗菲尔-琼斯正式进入了教学状态,“基础的内容就不说了,我们首先来讲非线性力学与混沌问题……”

    “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从牛顿力学到拉格朗日力学,再到哈密顿力学,研究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到深入研究两种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包括心力场运动以及振动与波……”

    在做了一个前置的简述后,课程就进入到正式内容,“洛伦兹设计了一个关于大气对流的简化模型,模型化简后得到一组三个常微分方程,也就是洛伦兹方程……”

    保罗菲尔-琼斯说着写下洛伦兹方程,接近着说道,“这个方程就不用解释了,下面我们来说,蝴蝶效应……”

    “从这个列式去推导,就能够发现……”

    “很明显,方程会转化为一个二阶非线性常微分方程……”

    “大家都知道……”

    “很显然……”

    “这个地方可以跳过,我们就能得出结论……”

    “应该都明白了……”

    王浩坐在第一排的位置,很耐心的听着保罗菲尔-琼斯的讲解,但讲解只进行了十几分钟,他就感觉非常怪异了。

    他当然能听明白。

    但他觉得只是因为,他根本不用听也知道内容。

    有足够的基础知识,或者是通过自学了解了大部分内容,要听懂课程大概是可以的,但没有以上的前提,感觉就很难跟上进度了。

    “这还是‘放慢’了进度?不放慢,会是什么样?”

    他实在有些不知怎么评价,不由得扭过头扫了一眼。

    教室里的人数稀少了很多。

    好多的学生干脆站起来,光明正大的从后门出去了,而且一直都有学生往后走,显然是不准备继续听了。

    教室里的人数越来越少。

    一个小时后,留在教室里的就只有不到五十人,其中还有一半是理学院的老师,有几个学生干脆就趴在桌上睡觉。

    王浩再扫一眼教室,突然感觉非常的欣慰,因为认真听的学生还有十个左右。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像是这种进度的课程,能有两、三个学生能认真听,就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了。

    显然保罗菲尔-琼斯也注意到了,他从最开始的期待和紧张,到现在脸上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笑容。

    ……

    终于,课程结束了。

    王浩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去的,但他觉得保罗菲尔-琼斯的感受肯定更加痛苦。

    当最后一部分内容讲完,有好几个学生以及充面子继续留着的老师,都有些迫不及待的直接离开了教室。

    王浩当然不能直接离开,他走过去拍了拍保罗菲尔-琼斯的肩膀,“不要太在意了,保罗。”

    保罗菲尔-琼斯确实有点伤心,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学生们中途都走了,忍不住失落的问道,“是因为我讲的太差劲吗?”

    “……不是?”

    王浩犹豫着,觉得应该安慰一下,“可能是课程难度设定的太高了。你想啊,直接就是从非线性力学开始,即便是你的《量子混沌》,也没有这么高难度,对吧?”

    保罗菲尔-琼斯仔细想了一下,不由得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看来是我们的课程计划没做好,但现在也不能改了……”

    他忽然开始为王浩担心了,“你下午的课程,是延续这一部分知识,能行吗?要不然,我们重新研究一下课程内容?”

    “不用了。”

    王浩摆了摆手,很认真的说道,“学生,能来几个,就来几个吧,就算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我也要按照计划去讲完。”

    保罗菲尔-琼斯思考着台下只有一个学生,还坚持去认真讲课的场面,忽然觉得自己相比来说要幸福太多了。

    他感叹了一句,“王浩,真是难为你了!”

第二百五十六章 航空发动机,曾海玉:我们都快饿死了,你问我为什么不吃肉?

    下午的课程是在两点开始,一点半的时候,大教室里已经人满为患。

    好多学生吃过午饭以后,就来到了教室占座位,有些甚至十二点就来了,一点半后来的干脆找不到座位。

    有些进门的老师见到这种场面,都感到非常惊讶,仔细看看都感觉哭笑不已。

    这么多的学生不可能都是数学、物理系的研究生、博士生,其中还有很多是大三、大四的学生。

    他们就是听说王浩讲课来的。

    毕竟是正式的公开课,学生主动来听讲也不可能轰出去,而他们来的晚才找不到座位,后来有几个老师干脆到旁边的办公室搬了椅子,就在最边缘过道前,或者是后排加了椅子才坐下来。

    同时,教室里也是讨论纷纷,“王教授终于又开课了!”

    “我就是专门来听王老师讲课的,你们没听过人可能不知道,王老师讲课讲的可好了!”

    “上午的时候是琼斯老师讲课,那个阿迈瑞肯人根本不行,讲的什么东西,根本就听不懂……”

    “我也是,完全听不懂……”

    “他的中文水平还差,讲的还快,怎么听?”

    “下午的课好像是衔接上午吧?难度那么高能行吗?”

    “不知道,反正也要听……”

    保罗菲尔-琼斯就是在议论纷纷中走进教室了。

    他是从正门进入的教室,看到里面人满为患的情景,顿时站在门口用力揉了揉眼,“怎么这么多人?”

    上午很多学生都离开了。

    下午的课程衔接上午的内容,正常来说就不会有多少学生来听课,他还以为没有几个人会在里面,还在为王浩的课程感到担心,结果就见到这么一副场面。

    保罗菲尔-琼斯愣了好半天,一时间都不知该不该进去,因为他知道自己找不到座位,好在郑尧军也来了,他就坐在第一排边侧,就对着门口招了招手,“保罗,这里!”

    保罗菲尔-琼斯抬头一看,就干脆走过去坐在郑尧军留出的位置。

    等坐好以后,他惊讶的问道,“郑,为什么来了这么多学生?”

    “这有什么大不了。”

    郑尧军不在意道,“这个还是很多学生不知道,否则教室根本装不下。”

    “王浩的课程这么受欢迎?”

    “当然了。”

    “但是他讲课内容是衔接上午……”保罗菲尔-琼斯犹豫了下,继续道,“上午都没剩几个人了。”

    郑尧军用力抿了抿嘴,不知道该不该接话,他上午的时候也是在场的,保罗菲尔-琼斯讲的内容,让他都没有能跟上。

    术业有专攻,他是偏微分方程方向的学者,自然对理论物理没有研究。

    但想想是王浩要讲课,他还是来了,因为王浩讲课水平是出了名的高,他也听过几次课程,觉得还是有来的必要。

    郑尧军没有接话,话题也就没有能继续。

    很快。

    王浩来到了教室。

    当王浩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他打量一下教室里的人数,心里倒是不感到意外。

    一个是名气,一个是教学水平。

    只要是他开设公开课,来的人就不可能少。

    王浩对讲解的内容还是有些郁闷,因为是衔接了上午课程的内容,而上午的课程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听懂。

    他还是想到了办法。

    台下的很多老师、学生,也想看看王浩到底要怎么开始课程。

    这时候,王浩脸上带笑的开口说道,“这节课是衔接上午琼斯老师的课程,内容是从四维空间开始。”

    “不过在课程之前,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上午的课程。”

    他正式进入了讲解。

    王浩当然不会再把上午的内容讲解一遍,他只是把知识点过一遍,随后把几个需要用到的结论和方法,逐条的写在了放置好的白板上。

    这个过程用了大概半个小时左右。

    虽然没有具体讲解内容,但对于上午知识点的结论和方法,则是连续重复了好几次,也给了时间让学生仔细记录下来。

    然后就进入到正式讲解中。

    这个时候,再进入到下一步内容讲解,就变得流畅许多了。

    “在‘光速不变’的前提下,所构筑出的狭义相对论时空观,重塑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

    “空间和时间,从此不再彼此孤立,而是被物质运动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在建立新的时空观之后,必然还需要有更加优雅的数学形式,将‘三维的空间’和‘一维的时间’统一在一种相同的框架下,这便是我们所听说的概念-四维时空。”

    “……”

    在有了开篇的介绍以后,课程正进入到正式内容中。

    中途有很多复杂的数学分析内容,针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王浩都会进行很详细的讲解。

    如果是遇到上午课程有关的内容,他则会直接引用白板上列好的结论和方法,以便让学生们更加理解。

    在《教学的回馈》的理解提升加持下,教室里的研究生、博士生,大多数还是能够大致听明白的。

    那些没有基础的本科生,也能够理解大体的内容。

    当发现自己能够理解如此深奥的知识时,毫无疑问会带动学生的兴趣,他们自然就会更加认真的听讲。

    这也让王浩得到了大量的‘知识理解馈赠’,甚至比他预想的还要多一些,因为有些保罗菲尔-琼斯讲解内容的知识相关内容,也都直接‘回馈’给了他。

    王浩感到非常的惊讶,课程中途休息的时候,他仔细一想就明白过来。

    因为大家对于保罗菲尔-琼斯讲解的知识都不明白,而他则是在白板上列出了相关的内容,还不断的进行‘引用’,自然也能够带动相关知识的思考和理解。

    现在感觉讲一个小时的课,回馈的知识和理解总是能多出一部分。

    “这也不错啊!”

    “看来,让保罗提前讲课也是有帮助的……”

    “虽然学生们都没听懂,但不妨碍让我的教学回馈效率获得提升。”

    王浩有些怪异的想着。

    保罗菲尔-琼斯坐在第一排边侧仔细听着,他发现王浩讲解的确实很好,让他感觉都很有收获。

    有一些内容之前理解的并不是那么深入,思考的也不是那么多,但王浩讲解以后,就感觉理解的更通透了。

    这么一点收获,是很难被保罗菲尔-琼斯看在眼里的,因为大部分知识内容对他来说都没有意义。

    他感到郁闷的是,并没有看到上午的情况。

    当中途休息的时候,他回头仔细看了眼,发现根本没有几个学生离开,大部分都留在教室里,而且每个人听的都很认真。

    一直等到课程全部结束,也就是近三个小时以后,教室里依旧是人满为患,甚至比最开始还多了一些,因为最后排出现了二十多个站听的学生,明显是后来走进来,结果找不到座位的人。

    他再仔细想想上午的情况,顿时都有种坐立不安的感觉。

    自己讲课,学生们都走了。

    王浩讲课,还是衔接自己的内容,学生们不仅没有走,还听的津津有味,来的人还越来越多。

    这差距也太大了。

    等课程全部结束以后,保罗菲尔-琼斯有些低落的走出教室。

    王浩见到他一副哀伤的样子,当然知道究竟是为什么,但他还觉得还是要给个安慰,“保罗,别在意了。”

    “其实,之所以我的课程来的学生多,只是因为这里是中国,而且我非常有名气。”

    “是这样?”

    保罗菲尔-琼斯有点不相信了,因为他想到课程讲了一半,学生们都离开的情况,“那为什么……”

    王浩用力一摆手道,“也正常。那可能和你的中文水平有关,而不是你的教学水平有多差。”

    “哦~~~”

    这个解释让保罗菲尔-琼斯恍然了。

    对啊!

    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中文水平不标准,有些深奥的知识解释起来,学生们就有可能听不懂。

    他顿时重新变得有动力,“我决定了,王浩。”

    “从今天开始,我就努力学中文,只是会说中文、能交流,远远不够。我要让自己的发音、口语表达,正确能达到普通中国人的水准!”

    “加油!”

    王浩朝着他竖起大拇指。

    保罗菲尔-琼斯很坚定的点点头,他实在对于王浩讲课有这么多人来听太羡慕了,也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达到这种高度。

    这是区别于科研的另外一种成就!

    他无比期待自己中文提升后,讲课的时候也会有这么多学生认真听。

    ……

    保罗菲尔-琼斯的工作生活确实很充实,除了励志要学好中文以外,他还很努力的做研究。

    他的研究方向就是继续解析湮灭力,方法则是从衰变问题入手,去以‘湮灭力维度更高’为基础,解析其他的衰变问题,看是否能有新的发现。

    哪怕是没有任何发现,以新的数学形式去解析湮灭力,也同样是湮灭理论相关的成果贡献。

    实际上,国际上有一些物理学家已经开始做类似的研究。

    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对于一种粒子的衰变解析,就在过程中发现了新的粒子,而可衰变的粒子是有很多的。

    每一种衰变粒子都可以做新的解析,因为已经有迹可循,研究做起来就像是‘代入公式’一样,只不过基础要求比较高而已。

    如果能够塑造正确的数学逻辑,在结合杨-米尔斯方程进行计算,自然也有可能找到新的粒子。

    王浩对这方面的研究就没有兴趣了。

    作为湮灭理论的创始人,他不可能自己去研究每一个内容,可只是做一个粒子的衰变研究已经足够了。

    这个研究最重要的是给出了‘湮灭力维度高于其他三种微观力’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其他学者进行拓展研究,自然是成果越高越好,成果越高也就代表距离证实湮灭力更进一步。

    这对于他个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每一项物理理论的内容,都不可能由单独一个学者完成全部研究,必须要让更多的学者参与进来,才能够共同去完善理论。

    王浩并没有确定的下一步研究方向,他的工作生活相对还是很清闲的。

    他偶尔就和比尔卡尔讨论一下半拓扑微观形态几何的简化工作;偶尔关注一下保罗菲尔-琼斯的研究;偶尔也会去一趟计算组,关心一下元素组合关系的工作进度,等等。

    这天是个大日子。

    《数学学报》发布了新一期的内容,邱会安的勒让德猜想证明论证发表出来,顿时引起了国际数学界的热议。

    每一个数论领域猜想的证明,都可以说是一项国际级的数学成果。

    这个证明是邱会安完成的,通讯作者的名字则是王浩,自然就有很多人讨论起,邱会安究竟是谁……

    然后他们才知道邱会安是王浩的学生,而且还只是一名在读研究生。

    这个消息引起了国内外的舆论热议,“王浩的研究生学生,竟然已经能完成勒让德猜想的证明了!”

    “邱会安,记住这个名字,以后的数论大师!”

    “不愧王浩的学生,还在读研就已经证明数论问题了!”

    “《数学学报》上发表的论文,作为硕士毕业论文?还有什么比这更完美的?”

    “这篇论文能拿到数学会的钟家庆数学奖吧?”

    “别说钟家庆数学奖了,都足够拿到国际数学奖项了!”

    国内外舆论的热议,自然也影响到了西海大学。

    西海大学严复都特别来见了邱会安,代表学校给他颁发了五十万的奖金,甚至还许诺留校破格安排副教授职位。

    “小邱,你可以一边读博,一边担任学校的副教授,等博士毕业以后,直接转成正教授!

    “放心吧,该有的待遇都会有,你不是北疆省人,毕业后学校就给安置费……”

    “对于人才,大学一定给予最好的照顾……”

    很明显。

    在论文正式发表以后,邱会安的身价完全不一样了。

    之前他只是个研究生,即便是王浩带的研究生,但本质上还只是学生而已,而现在则成了高校争夺的人才。

    严复私下里给出了很多许诺,但依旧对于邱会安的去留不放心,还特别去找了王浩询问。

    王浩唯一的表示就是,“邱会安会继续跟着我读博。”

    其他就没有了。

    实际上,王浩并不在乎邱会安的去留,有一个天才学生跟着自己一起在西海大学也挺好,但是功成名就离开去其他高校工作,也对他没什么影响。

    学校确实是要发展的,但学校发展并不是留住所有人才,更重要的是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

    ……

    很快。

    时间又过了一个星期。

    王浩正在办公室里悠闲地喝着咖啡,就听到报告说有人找了过来,他回忆了一下才想起来,似乎沉城那边提前联系过。

    他就在办公室里招待了客人。

    来人是沉城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的研究员曾海玉。

    曾海玉的年纪大概五十左右,他见到王浩以后,就主动做了自我介绍,“王教授,你好,我是航空研究所的曾海玉。”

    王浩客套的把曾海玉让到沙发上,随后转身去冲了杯茶水招待。

    曾海玉也说起了前来的目的,他们正在设计一款新型的航空发动机,“我们希望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制造出达到国际顶尖水平的航空发动机。”

    “但是,在风扇叶片的增压效率计算上遇到了问题。”

    曾海玉说着有些苦恼,“计算,实在太复杂了。如果能够提升计算结果的精准度,我们才能设计出更好的方案,王教授,你也知道,这里面……”

    他说着摇了摇头。

    如果将航空发动机比作一个喷气的气球,内部压力越大,气球飞得自然就越快,为获得更高的增压比、产生更大推力,发动机内的空气通常需要经过多级压气机叶片压缩。

    那么,提升风扇叶片的增压效率至关重要。

    但是想要提升风扇叶片的增压效率,就需要更加合理的设计,而设计就牵扯到复杂的计算。

    曾海玉的团队碰到的问题是,他们有好几种设计预桉,却没有办法确定哪一种更适合,换句话说,就是哪一种方案中,风扇叶片的增压效率更高。

    “这个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决定了发动机内部的主研方向。”

    “现在研究所内部讨论不休,就是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但是我们做过很多次计算,结果……”

    他说着都有些尴尬,“每一次结果都不一样。”

    王浩想了想,皱着眉头问道,“所以说,你们是有几种方案,想通过计算知道,哪一种方案的风扇设计增压更高?”

    “对。”

    曾海玉确定的点头。

    “我还是有些不明白。”王浩思考着说道,“叶轮机械的风压牵扯到了流体力学,有的需要代入数值去做近似计算,因为代入数值的差异,也会导致计算结果出现偏差,才会产生,每一次结果的不同,是这样的,对吧?”

    曾海玉继续点头,“没错,我们连续几次计算结果都不一样,根本无法确定哪一种方案更好。”

    王浩顿时疑惑道,“这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人工计算会出差错,为什么你们不用计算机模拟计算呢?”

    “如果用计算机,代入大量数值做模拟计算,即便偏差范围更大一些,但数据多,自然就知道哪一种方案更好了吧?”

    这就是个概率问题。

    比如,方案一和方案二做对比,代入数值2,方案一的数值更高,代入数值2,方案二的数值更高。

    那么一个个去计算代入数值,自然很难得出哪一个方案更好的结论。

    如果用计算机模拟,一口气代入‘1-10000’的数字,其中方案一更好的有8000种,方案二更好的有2000种,自然方案一就会成为最好的选择。

    曾海玉听的有点想吐血,他张了张嘴不知道该怎么说,看向王浩甚至有种‘何不食肉糜’的神态。

    我们都快要饿死了,你问我们为什么不吃肉?

    计算机模拟计算?

    他们就连做人工计算,都废了很大的力气,要是能有高端的计算机模拟操作,还用费时费力的去手动计算?

第二百五十七章 确定新粒子,国际震动!爱德华-威腾:原来保罗是叛徒!

    “叶轮机械的风压问题上,我们一直都针对方案进行手动计算。”

    “我们也想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但是根本没有模拟系统啊,叶轮机械风压的计算是个复杂问题,国际上很早就有模拟系统,但是我们还没有……”

    “所以暂时只能手动进行计算!”

    曾海玉发现王浩确实不知道,硬着头皮进行了解释。他们当然知道模拟做大批量计算更好,但根本没有对应的系统,就是没有相关的软件。

    这种软件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想要进行开发难度是非常高的,可不止是口头说说就能做出来。

    曾海玉的解释让王浩明白过来,他发现自己想的有点简单了。

    王浩大体知道叶轮机械的风压计算是怎么回事,主要的计算难度还是在流体力学的近似计算上,但就像是航天局拥有火箭模拟系统,他下意识觉得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研究,也会有类似的模拟计算系统。

    两种系统看似不是一个问题,实际上,牵扯的主要难度都在于复杂方程计算上。

    航空发动机制造的主要问题在于研究历史比较短暂,国内是在三十年前,才正式开始航空发动机的研究。

    当时的研究方法是,大量借鉴国外发动机的经验,甚至说,只要能够彷造出来就是成功,根本没有设计方案问题可言。

    研究真正牵扯到设计方案还是在近十年。

    当国内自研的航空发动机性能稳定,并能够装配到高端战斗机上,才真正进入到自研更高端发动机的阶段。

    当到了自研高端发动机的阶段,就没办法再去借鉴国外方案,才会有全新的‘构造设计方案’一说。

    这是个快速转变的过程,附带的体系自然就会不完善。

    叶轮机械的风压计算牵扯到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不是容易依靠计算机模拟计算的,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方面,连模拟计算系统的开发都还处在论证阶段。

    所以针对几种全新的设计方案,现阶段只能采用手动计算的方式进行对比。

    其实还是自研高端发动机,时间太过短暂的问题。

    国际上拥有垄断地位的航空发动机公司,研究航空发动机的历史可以追朔上百年,自然拥有成套的专业体系,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拥有了专业的模拟计算系统,就是专门为研究航空发动机而开发出来的。

    国内则是研究的时间太短,一些体系就没有能够跟上来。

    王浩认真的想了想,说道,“你们的几种方案想要确定哪一种更好,最好的方式还是带入大量数值去计算。”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做解集函数推导对比,难度就实在太高了。”

    “我也不知道是否能分析出来……”

    他说着摇摇头。

    这个回答让曾海玉有些失望,研究所为几种方案争论不休,而他们做计算却无法得出确定的结论。

    现在就连数学第一人的王浩都没有办法?

    “不过……”

    王浩的话音一个转折,继续道,“如果是做一套模拟计算系统出来,我觉得可以认真的研究一下。”

    “这种系统对于你们的研究应该很有帮助吧?”

    曾海玉都听愣了,他下意识的反问一句,“真的?”

    他说完自觉失言,马上道,“王教授,我不是质疑你,但实在太惊喜了,要是能有一个模拟系统,我们就可以多想几种方案去计算,以后就也不会有这方面的烦恼了。”

    “叶轮机械的风压计算实在是太重要了,有了模拟系统的帮助,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最少能够缩短三年以上!”

    曾海玉说的一点都不为过,甚至还有些保守了。

    航空发动机的研究有三大难关,一个就是提高发动机内部的增压比,第二就是增强材料的耐高温能力,最后就是解决内部部件的承力问题。

    提高发动机内部的增压比是排名第一位的,而想提高增压比就是提升内部风扇叶片的增压效率,风扇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能够有一套完整的模拟系统,对于前期的方案设计以及后期的试验都是非常重要的,就会大大缩短发动机研发时间。

    一般来说,顶尖发动机的研发时间都是以年来计算的,一款最先进的发动机,用十年能够研发出来,速度已经很快了。

    有了完整的模拟系统的帮助,前期设计加上后期的实验,研发速度提升三年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王浩说道,“曾教授,你也不用急着高兴,先回去讨论一下。”

    “我们确实可以帮助研发一款模拟系统,但你也知道其中的难度,需要很多人参与……”

    “当然,当然!”

    曾海玉赶忙说了两句,“我们以项目的方式进行合作,费用……”

    王浩道,“如果你们确定好了,我可以派人去谈。”

    他说完补充一句,“即便能够达成合作,模拟系统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我也可以抽空帮你们看看几种方案。”

    曾海玉愣了一下,随后咧出笑脸点头道,“好,就这么说定了。”

    ……

    一个大型系统项目的事情,曾海玉一个人是无法做决定的,他还要回到研究所和其他人商议。

    王浩只需要等待消息就可以了。

    其实曾海玉说的筛选方案问题对他来说并不复杂,他当然不会去慢慢手动计算,而是做一个数学上的分析,肯定能够得到一定的结论。

    但是他不想做。

    即便筛选出了最优的方案,也不一定就是最适合的,就像是曾海玉说的,他们可以拿出很多种方案,确定了一种方案以后,后续还要进行调整。

    整个过程中会扯到很多的计算,总不能每次碰到计算的争议就来找他解决。

    所以工作根本就没有意义,还不如直接研究一套模拟系统,每一次都用计算机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对于梅森数实验室有好处的,他们在完成和航天局的合作项目以后,手里已经没有大项目了。

    实验室的好多人都‘闲着’,研究人员无事可做,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所以王浩就干脆说帮助做一套模拟系统,和流体力学计算有关的核心难点,对他来说已经不算太复杂的问题。

    他完成了核心的数学问题,附带工作交给其他人就可以了。

    至于帮助选出最优的方案,也就算是达成项目合作附带的‘赠送’了。

    那只是个小事情而已。

    帮助实验室找一个千万以上的项目才是大事情。

    “维持一个实验室运转,实在太不容易了,还要费心费力的去找项目。”

    王浩叹了口气。

    ……

    在王浩感慨着工作不容易的同时,全球物理界的焦点,都在欧洲核子组织的粒子对撞测试实验上。

    这是第二次测试实验,强度比第一次还要高。

    来自三十七个国家的研究团队,参与了实验工作,国内也派出了一支团队参与后续的实验数据分析工作。

    但国际关注的焦点却是两个独立研究组,一个是迪迪埃-马约尔的研究组,一个是格斯纳-雷尼尔的研究组。

    虽然欧洲核子组织没有发布确定的消息,但很多内部人士都知道,两个独立研究组会专门负责单独能量区间数据的分析工作。

    所谓单独能源区间,就是‘183Gev-187Gev’区间的数据。

    之前迪迪埃-马约尔的研究组,先一步完成了相关区间的数据分析工作,并得出区间内存在新粒子的置信度。

    虽然置信度没有达到五个标准差,但只要超过一个标准差,就足以说明相关区间存在新粒子的可能性很高。

    当粒子对撞测试试验结束以后,两个研究团队全部投入到相关数据分析工作中。

    他们之间存在强烈的竞争,研究组的每个人都很努力的进行工作,希望能先一步完成数据分析,确定新粒子的存在。

    最终还是迪迪埃-马约尔拔得头筹,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在初始数据报告结束的第四天,就完成了区间内所有的数据工作。

    他们在实验组的网页上,发布了研究成果以及确定的消息,“我们已经发现了新粒子的信号。”

    “在183Gev-187Gev区间内,存在一个新的新粒子,通过实验数据的测算,新粒子存在的置信度超过7个标准差。”

    他们甚至对新粒子进行了解析,“新粒子,很大可能是一种全新的μ介子,质量是电子的500倍左右。”

    物理界对于发现新粒子,置信度标准为超过五个标准差,七个标准差,也就代表发现新粒子的可能,超过了99.99999%。

    这个概率实在是太高了。

    在迪迪埃-马约尔的研究组,发布研究成果的两天后,格斯纳-雷尼尔的研究组也确认了新粒子的存在。

    他们所计算的标准差为‘6.9’,同样认为是一种全新的μ介子,对于新粒子质量的计算更加精准。

    格斯纳-雷尼尔接受采访时说道,“新粒子是一种新型的π介子,质量是电子的509.4倍。”

    “它的衰变速度非常快,但我们还是成功捕捉到了信息。”

    “这个发现非常的惊人,也代表未来可能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提前预测出更多的新粒子。”

    “我们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重大发现……”

    在两个研究组相继确定了新粒子以后,欧洲核子组织也发布了相关研究报告,确定了新粒子的存在。

    这是个震惊国际物理界的消息。

    虽然之前已经有了预估,但真正确定下来还是让人感到惊讶,好多人都重新回顾了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一起的研究。

    他们能够通过塑造新的衰变问题数学体系,再结合杨-米尔斯方程进行计算,就能够提前计算出新的粒子。

    这种方式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在之前大多数新粒子,都是通过粒子对撞的实验数据分析发现的,能够通过研究理论预测的粒子数量非常稀少,也都是那些非常关键的粒子。

    比如希格斯粒子、中微子。

    希格斯粒子、中微子,都属于大类的粒子,能够通过计算预测并不奇怪,而单独的介子是小类的粒子,他们在理论中发挥的作用是极其微弱的。

    现在则是能够通过计算预测出来,让很多物理学家都感到不可思议。

    很多物理学家都开始研究起了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的研究成果,也都对于湮灭理论产生了兴趣。

    于此同时。

    国内外大量的媒体做出了报道,报道都是围绕欧洲粒子对撞实验发现的新粒子,以及王浩、保罗菲尔-琼斯对于新粒子的提前预测展开。

    很多记者也到西海大学对王浩进行采访。

    他们想采访到王浩是非常不容易的,但针对新粒子的发现问题,王浩还是公开露面了,他对于研究进行了解释,“我们的研究主要还是围绕湮灭理论进行。”

    “我一直相信存在一种湮灭力,这种力可以理解为空间挤压,而我们最新的理论认为,湮灭力的维度更高。”

    “数学上来说……”

    王浩开始了数学相关的长篇大论,也让一些采访过他的记者回顾起了曾经的痛苦。

    他们只能打开录音笔做记录,至于跟着去理解是想都不用想的。

    王浩简单做出了解释以后,就没有再接受采访了。

    之后保罗菲尔-琼斯成为了焦点。

    保罗菲尔-琼斯是加州理工大学的正教授,但绝大部分学者都是不受关注的,他并没有受到大群记者追捧的体验。

    保罗菲尔-琼斯也不由产生一种极度的成就感,他很激动的说着,“我们的研究基础是湮灭力的维度更高,或者简单理解就是,湮灭力造就了其他的三种作用力。”

    “这是一个因果关系。”

    “湮灭力制造了衰变,同时是其他作用力的根源,正因为如此……”

    “湮灭理论,是能够实现大一统的理论,我认为……”

    保罗菲尔-琼斯越说就越投入,后来甚至做出了这样的表达,“虽然弦理论也是大一统的理论,但我认为,湮灭理论才是正确的,而弦理论很多问题,都只是空泛的想象。”

    “我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以湮灭理论为基础,去塑造全新的大一统理论体系。”

    “直接成果,就像是你们看到的,我们可以去预测新粒子,以后也可以预测其他的微观物理现象……”

    “相信湮灭理论的研究,可以为粒子对撞实验提供理论支持……”

    ……

    因为新粒子被欧洲核子组织确定下来,就有更多的物理学家关注湮灭理论。

    弦理论学者们的心情就不怎么好了,因为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的研究中,有一部分数学体系和弦理论有冲突。

    现在证明他们的研究是正确的,岂不是代表弦理论的数学体系是错误的?

    即便不能证明全部都是错误的,但是有一部分错误也是很难接受的。

    普林斯顿大学。

    爱德华-威腾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新闻里的保罗菲尔-琼斯侃侃而谈,甚至还说出‘弦理论很多问题,都只是空泛的想象’。

    这种话怎么听怎么刺耳!

    如果不是真正看到了采访报道画面,他完全不相信保罗菲尔-琼斯会‘叛变’。

    怎么可能!

    那可是对于弦理论无比忠实的保罗菲尔-琼斯,他不只是去研究湮灭理论,还在媒体面前说弦理论的坏话。

    这个叛变真是有够彻底了!

    爱德华-威腾又感觉无话可说,因为对方的研究确实预测了新粒子,也就代表研究主体方向是正确的。

    所以,弦理论是错误的?

    他无法接受弦理论是错误的结论,可又想不出来该怎么样去反驳。

    爱德华-威腾正苦恼的时候,就发现收到了一封来自《科学》杂志的邮件,是一位主编发过来,邀请他对专业论文进行审稿。

    他实在没心情进行审稿工作,但还是扫了一下论文标题,“《以湮灭理论和弦理论为基础解析宇宙大爆炸》?”

    “湮灭理论结合弦理论?”

    “什么逻辑?”

    爱德华-威腾有些想不明白,他倒是来了兴趣,马上回了一封邮件,确定自己会帮助进行审稿工作。

    他倒是要看看这一篇研究论文说的是什么。

第二百五十八章 吞并湮灭理论?王浩:论文从基础上否定了弦理论!

    爱德华-威腾是现今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他创造统一超弦理论的M理论,一手把弦理论送上了‘大一统’理论的宝座,被阿迈瑞肯《生活》周刊评为二次大战后,第六位最有影响的人物,当代物理学家中H指数最高的一位。

    作为这样一名重量级的人物,爱德华-威腾在专业领域自然是非常有权威的,也属于那种顶级学术期刊,发布成果根本不需要进行审稿的人物。

    当爱德华-威腾确定了参与审稿工作以后,《科学》期刊的编辑部,马上就把全篇的论文内容发了过来。

    “以湮灭理论和弦理论为基础解析大爆炸理论……”

    爱德华-威腾读了标题就很感兴趣,当投入到最初始的内容时,却稍微皱了皱眉头,再继续看下去以后,眼神则变得越来越亮,看得甚至有些激动起来。

    这一篇论文是以‘湮灭力的高维定义’为基础的。

    正因为如此,看到最开始部分内容时,爱德华-威腾就皱起了眉头,他很不喜欢有关湮灭理论的内容,因为相关的内容似乎就是在否定弦理论。

    作为一名学者、论文评审来说,他还是尽量保持中立的态度。

    湮灭理论的研究两次预测了粒子对撞实验,还直接预测了新的介子,甚至计算出了所处的能量区间。

    这个成果是非常惊人的。

    爱德华-威腾当然也清楚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的研究有多么重大,发展到现在湮灭理论已经不能直接否定了。

    他可以否定理论,但不可能否定数学、否定实验结果。

    所以,即便是有一些抵触的研究内容,他还是很耐心的看下去。

    当继续看下去以后,爱德华-威腾慢慢了解了内容,顿时也变得有些激动,后续的内容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论文中的研究是把湮灭力解析为‘高维度的混沌’,混沌自然是无序的,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东西,或者是力,或者是某种不能理解的高维物质。

    总之,不能理解。

    这个定义和湮灭理论的基础完全不同,因为湮灭理论的基础是把湮灭力定义为空间挤压效应。

    论文认为,现有湮灭力所有的表现,都只是高维映射在三维宇宙的展示,是高维对三维宇宙的影响下的表现性态。

    “在高维湮灭力的影响下,才造就了宇宙大爆炸发生。”

    “宇宙爆发最初的奇点,只是高维对三维宇宙的初始表现,而后影响慢慢的扩散,也就形成了大爆炸性态。”

    “数学意义上来说,就是塑造出递进扩散效应的物质。如果把湮灭力理解为高维的物质,宇宙内所有的质量,都来源于更高的维度……”

    “后续推论则是说,也许会出现引力,也是因为质量来源于高维,从而受到低维度的排斥……”

    “这个说法有意思!”

    爱德华-威腾把论文整体看了一遍,发现里面的一些数学推导,以及后续的推论都很有意思。

    这个研究绝对是非常新颖的,其中对大爆炸的表述同样很新颖。

    更重要的是,以论文内容为基础构造的数学体系,利用了很大一部分弦理论的内容,而把湮灭力定义为高维产物后,湮灭体系就被包含在弦理论的维度框架内。

    弦理论认为,人类所处的宇宙空间是9+1维时空中的D3膜。

    那么湮灭力可以理解为,是处在9+1维时空中部的混沌。

    “新颖而完美的解释!”

    “这个理论,把湮灭体系包含在弦理论范畴内,数学结构做的非常严谨!”

    “真是天才啊……”

    爱德华-威腾一直看到最后,有些遗憾审稿不会有投稿人名字,但他心里已经把论文作者定义为弦理论领域的天才。

    看到这样顶级的研究成果,他也不由得感到非常激动。

    只不过,仔细研究了论文内的数学结构以后,心里稍稍觉得有些不对,仔细想想,又找不出是哪里不对。

    ‘湮灭体系内统一在弦理论框架内’的惊喜,很快掩住了那一丝‘不对’,激动情绪重新占据内心。

    在确定了数学论证没问题后,他就给了论文通过,并写了一句话评价,“这是理论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

    一周后。

    《科学-物理》期刊发布了新一期内容,其中一篇十几页的论文,吸引了众多物理学家的眼球。

    作者,来德利-帕森斯。

    当论文正式发布出来以后,国际物理界的反响非常强烈,新的研究把湮灭体系并入到弦理论的框架内,里面的数学内容论证极为严谨,完全找不出任何问题。

    更重要的是,新的研究结合了湮灭理论和弦理论,一起去对大爆炸进行新的解释,等于是把两者结合在了一起。

    同时,湮灭体系则被划入弦理论的十一维空间体系中。

    某种程度上来说,研究是把湮灭体系包含在了弦理论的研究范畴内,自然引起了大量的舆论热议。

    有些物理学家自然是看不过去的,他们可不是弦理论的追捧者,很多人还对弦理论非常的反感,而湮灭理论是能够推导实验,提前分析计算新粒子的,结果就被并入到弦理论体系中?

    “这是混-蛋逻辑。”

    着名的天文学家,斯坦福大学的罗里森-培伦教授,直言不讳的说道,“我承认,它对于大爆炸的解释确实很新颖,数学论证很严谨,却强行把湮灭体系拉入弦理论的体系中,而实际上,它只是运用了一些弦理论的数学内容而已,完全可以说是全新的研究。”

    “弦理论的十一维度框架,包含实在太广泛了,而且,他们所说的9+1维空间是否存在,或许再过一万年也无法证实。”

    “因为湮灭力的高维性质,就强行把湮灭力说成是处在9+1维空间内,根本没有任何道理。”

    “研究很好,但扩展一塌湖涂!”

    好多物理学家的想法,和罗里森-培伦是一样的。

    他们欣赏研究的内容,但对于一些无关的内容解释嗤之以鼻。

    如果只以论文的主体内容来说,就只是以‘湮灭力的高维性态’为基础,重新构造大爆炸的数学体系而已,和弦理论有关的部分,也只是利用了一些数学内容。

    当然,弦理论的学者们不这么看。

    论文的主体内容,用了弦理论相关的数学构架,就把湮灭理论和弦理论结合在了一起,等于是把两者进行了捆绑。

    湮灭理论是正确的,弦理论自然也是正确的。

    那么湮灭体系并入到弦理论的体系中,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弦理论发展了几十年,而湮灭理论,也只是刚刚出现的理论而已。

    众多的物理学家,再各自的平台内为此争论不休。

    这都是国际物理学界发生的事情。

    ……

    西海大学。

    王浩暂时还不知道新研究的事情,他收到了一个好消息,科学院公布了院士增选的最终候选人名单,他的名字赫然在列。

    有意思的数据在于,数学物理学部总计有十六人进入了最终候选人名单,其中纯数学研究的只有三人。

    其中一个还是认识的人--东港大学教授钟明初。

    当初钟明初和王浩一起获得了陈省身数学奖,王浩还当场‘抄袭’了钟明初的获奖感言,记忆自然是有些深刻的。

    现在两人都进入了最终候选人名单,大概率也会一起评上院士。

    那几乎没有悬念。

    数学类的院士候选人就只剩下三人,不出意外他们三个都能够选上。

    潘卫国打电话过来,提前恭喜了王浩评上院士,因为已经到了最终候选人环节,距离召开学部大会,就只有一个月而已,评上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潘卫国还说起了钟明初,笑说道,“钟明初最开始是准备放弃的,后来还是应老院士劝说,才决定继续参加。”

    “他的问题是和你的领域有重复。数论啊,要是换个领域也就没关系了。”

    “应院士就劝他说,你的领域太多,微分方程、数论,就连几何都有能拿诺贝尔奖的成果,而且评院士机会有限,放弃参加下一次,也许就评不上了,钟教授这才决定继续参加。”

    “不过到时候,也许会有点尴尬……”

    王浩听了也只是一笑而已,他确实没有想到自己影响这么大,竟然会让很多数学候选人放弃评选。

    类似的事情也只是听听而已。

    对于任何国内的学者来说,院士增选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未来肯定能评上院士的,放弃也没多大关系。

    有些不一定能评上的,就肯定争取机会了。

    院士,可是后半辈子的事情。

    对很多学者来说,院士头衔可要比面子和一些舆论争议大太多了。

    王浩倒是对于评上院士有些期待。

    今年他已经被破格提升为一级教授,再有一个院士头衔,他个人可以说达到了顶峰,已经升无可升了。

    当然,现在的他早已不在乎职称、头衔了。

    王浩才刚刚放下了电话,办公室的门就被推开了。

    保罗菲尔-琼斯带着些许愤走了进来,“王浩,你知道了吗?”

    “什么?”

    “《科学》杂志最新一期,来德利,他的新成果,湮灭体系竟然被并入弦理论的框架内,只是列出个的九加一维框架就得出结论,简直不可理喻!”

    保罗菲尔-琼斯带着气愤说着,把打印好的论文放在了桌子上。

    王浩皱了皱眉头,拿过论文看了一下,“以湮灭力的高维为基础,重新塑造大爆炸理论的数学体系?”

    “对,用了一部分弦理论的框架内容。”保罗菲尔-琼斯气愤道,“不可理喻啊!只是用了一部分数学内容,就直接要吞并湮灭理论?这是什么逻辑?”

    他实在感到非常的气愤。

    现在谈到湮灭理论,全世界的学者第一个想到的是王浩,第二个想到的就是他,保罗菲尔-琼斯。

    湮灭理论成为了最受关注的物理理论,因为能直接预测粒子对撞实验,受关注程度甚至高于了弦理论。

    那个愚蠢的来德利,竟然做出了一篇新的研究,想把湮灭体系并入到弦理论中?

    绝对不能接受!

    王浩澹澹的摇头道,“这不可能。”

    湮灭理论就是他提出来的,自然很清楚湮灭理论和弦理论的冲突,想把湮灭体系并入弦理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研究肯定有问题。”

    王浩道,“我们一起研究一下,看看它究竟哪里有问题。”

    “好!”

    保罗菲尔-琼斯很认真的点头。

    接下来两人就一起做研究,他们很快发现数学的构造整体没有问题,至于细节上并不需要去追究。

    这篇论文是爱德华-威腾评审的,还是发表在《科学-物理》期刊上的论文,有细节上的错误早就被找出来了。

    在整体的数学构造中,有很多都是出自想象而做定义的框架内容。

    这也不是问题。

    理论物理的研究就是这样的,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释物理现象的方式,而不是要去证明什么。

    什么是理论物理呢?

    比如,看到苹果掉在了地上,理论物理就可以提供解释,解释可以是‘大地具有特殊的磁力,可以吸引有机物’,也可以是‘大地具有吸引力,可以吸引万物’,等等。

    针对苹果掉在了地上的问题,以上的每一种解释都能说得通,只要能够说的通就是正确的研究。

    验证哪一种是正确的解释,是实验物理学家的工作。

    他们一起仔细研究了两个多小时,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王浩皱着眉头,很肯定的说道,“不对,肯定有问题。”

    保罗菲尔-琼斯道,“数学论证这一部分内容,逻辑上没有问题,他的解析很合理,这种运用是正确的,可到底哪里有问题呢?”

    “也许是最开始的部分?我们再一起看看……”

    在两人不断讨论的时候,张志强静悄悄地走了进来,他来找王浩谈一下,沉城航空发动机研究所的合作项目,只是看到两人很认真的投入研究,就只能安静的等在一旁。

    结果就听到两人不断的谈着,“湮灭理论和弦理论在底层上是有冲突的,所以研究肯定有问题。”

    “我也是这么想的,关键是问题在哪里呢?”

    “中间部分的数学论证逻辑清晰……”

    “几种定义也没问题……”

    张志强等了好半天,结果两人依旧在研究,他实在等不下去,干脆开口道,“你们要是找不出问题,也许就没问题呢?”

    “唰!”

    王浩和保罗菲尔-琼斯,同时抬头看向张志强。

    保罗菲尔-琼斯扫了一眼张志强,立刻不在意的低下了头。

    王浩则是愣住了,突然说道,“对啊,也许没问题呢!”

    “怎么可能!”保罗菲尔-琼斯道,“两个理论的底层定义是有冲突的。”

    王浩摇头道,“也许研究是正确的呢?”

    保罗菲尔-琼斯不解道,“难道你认为研究正确?岂不是说,弦理论和湮灭理论可以结合在一起……”

    “当然不是。”

    王浩笑道,“我的意思是,对于湮灭理论来说,研究是正确的,但对于弦理论,可就不一定了。”

    他思考了一下,开口解释道,“我已经想明白了。”

    “这个论文的内容确实没有错误,是一篇标准的‘湮灭理论理论物理成果’,它只是运用了一部分弦理论的数学内容而已。”

    “同时,它在基础上否定了弦理论!”

    “弦理论对于粒子差异的解释是,弦线抖动的方式和形状的不同,而这一篇论文是以湮灭理论为基础的,最初的数学构造,就采用了湮灭体系中的质量单位概念。”

    “换句话说,它直接否定了弦理论中,对于粒子组成的解释,肯定了完善质量单位组成粒子的概念。”

    “所以,它是在底层基础上,直接否定了弦理论!”

第二百五十九章 问题曝光!卑鄙无耻的叛徒!帕森斯:嘶,我的dick!

    “你是说最开始的部分?用了质量单位的定义……”

    “它采用了质量点的说法,其中有两行列式,说的就是质量单位,并且以质量单位不同组合,来定义粒子。”

    “所以,它是在底层基础上,直接否定了弦理论!”

    听到了王浩的解释以后,保罗菲尔琼斯顿时明白过来。

    之前他们是想错了。

    研究结合湮灭理论和弦理论进行,后续拓展则把湮灭体系并入到弦理论的11维空间内容中,他们下意识就觉得研究是错误的。

    这是因为湮灭理论和弦理论的底层基础定义有冲突。

    他们根本没有去想,研究可能是正确的,就一直在找论文中的问题。

    研究是正确的,没有问题自然找不到问题。

    帕森斯的研究,说白了就是以湮灭理论为基础对大爆炸的一种数学解释,中途只是使用了一些弦理论的数学内容而已,其中有一部分还是保罗菲尔-琼斯的跨维度研究。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研究并没有把两个理论真正结合在一起,最底层的基础依旧只有湮灭理论的内容。

    在研究最开始的部分有很多基础定义,都是和湮灭理论直接相关的,质量点的定义只有两行内容,在其中并不显眼,却是后续研究展开的基础。

    研究中对于不同粒子的定义是‘不同的质量单位结合方式,构造不同的粒子’。

    弦理论的定义是,‘弦线抖动方式和形状不同组成不同粒子’。

    两种定义截然不同。

    既然是采用湮灭理论的定义方式,自然和弦理论没有任何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直接否定了弦理论内容,因为弦理论脱离‘不同粒子定义’的框架,后续的研究就可以说都是错误的。

    这不就是釜底抽薪吗?

    从底层基础直接否定了弦理论,至于拓展的什么‘湮灭体系归于弦理论’,就根本是没意义的说法了。

    王浩思考着继续道,“这个研究没有直接否定弦理论。大概帕森斯先生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否定不会有后续的拓展内容。”

    “但关键问题在于,现在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也包括弦理论的学者,都看到了这篇研究内容,另外,审核论文的是爱德华-威腾。”

    “你明白了吧?”

    保罗菲尔-琼斯跟着去思考,顿时惊讶的长大了嘴巴,他的思维方式不会考虑这些附带问题,但没有情商不代表是笨蛋。

    听到王浩的说法以后,他立刻就明白过来。

    这篇论文的评审可是爱德华-威腾,威腾还在评语中对研究给予很大的肯定,评价说是‘理论物理的重大成果’。

    爱德华-威腾就是现今弦理论的第一人,他认可的内容肯定会被弦理论的学者们认可,而认可也就代表他们肯定内容。

    可是,研究内容却在底层基础上否定了弦理论。

    来德利-帕森斯……

    这是给弦理论阵营学者们挖了一个大坑啊!

    爱德华-威腾还中计了!

    保罗菲尔-琼斯思考着嘴巴好半天都没有闭上,他有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件事了。

    爱德华-威腾,曾经就是他的偶像。

    弦理论,是他的主研方向。

    他是该笑,还是该哭?

    保罗菲尔-琼斯沉默了好半天,只能怒喷一句,“来德利,果然是个恶-棍、混-蛋、卑鄙无耻的败类……”

    ……

    来德利-帕森斯的研究成果确实非常重大。

    现在物理学界对于宇宙大爆炸的数学解析就只有一种模式,而来德利-帕森斯提供了以湮灭力为基础的新模式。

    其他的学者都是针对性的去理解,新的研究给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以湮灭理论的定义为基础也可以去做物理解析,研究方向自然变得非常广阔。

    其中弦理论的学者们就更高兴了,湮灭理论就是‘最大的敌人’,结果一篇大爆炸相关的解析,把湮灭体系并入到弦理论的体系中。

    这是学术上的重大胜利!

    好多弦理论的学者,都追捧起了来德利-帕森斯,“来德利的成果真是令人赞叹,他竟然完成了一种大爆炸的全新解析。”

    “更重要的是,他把湮灭体系归入到弦理论中,更加说明弦理论是能够实现大一统的理论。”

    “这是弦理论的重大成果!”

    “……”

    他们觉得是弦理论研究的重大胜利。

    同时,新的大爆炸数学解析,比原来的更加精细,也更加的可信,一些定义引入湮灭理论内容,扩展也能涉及到粒子对撞实验,看过新的研究以后,他们甚至畅想起,弦理论也有能够证实的那一天。

    很多弦理论的学者们,都像是过节了一样的开心。

    有的则是思考起开始研究湮灭理论内容,湮灭理论并入到弦理论,研究湮灭理论似乎就是研究弦理论。

    他们当然也知道,新研究‘吞并’湮灭理论的方式有些牵强。

    但是,不要紧。

    其实很多弦理论的学者,和来德利-帕森斯的想法是一样的,他们对弦理论没有那么重视,只不过像是帕森斯这样脸皮厚,不在意颜面的学者毕竟是少数。

    之前湮灭理论和弦理论冲突,自然就不好直接转到湮灭理论的研究。

    现在两个理论直接归在一起,就有借口开启湮灭理论的研究。

    来德利-帕森斯成为了弦理论圈子被追捧的对象,他的名声来了个180度大转折,有人已经把‘弦理论二把手’的头衔,直接挂在了他的脑袋上。

    至于过去一段时间,帕森斯被‘误会’成叛徒的事情,就直接被遗忘了。

    要么也有个新的解释,“来德利并不是叛徒!”

    “他研究湮灭理论的目的,就是希望把湮灭理论归入到弦理论体系中!”

    “来德利是英雄!”

    “甘于背负‘叛徒’之名,默默做研究一举即击败对手,他是那种真正的英雄!”

    这样的解释让很多人都感觉热血沸腾。

    阿迈瑞肯的舆论环境本身就崇拜英雄,消息传出物理圈子以后,甚至有电影制作者思考着,以来德利-帕森斯为原型,拍摄一部学术领域的‘谍战’类电影。

    来德利-帕森斯自然也很高兴,他一下子成为了弦理论的英雄,成为了国际物理学界的焦点人物。

    他想想都觉得自己很天才,竟然能把湮灭体系并入到弦理论体系中。

    当走在路上的时候,来德利-帕森斯都不由得昂起了头,去酒吧之后,他还给一些女郎讲述自己的英雄事迹。

    遗憾的是,女郎们完全听不懂。

    但是,不要紧。

    因为登上了好多家媒体的报道,他拿出一些和自己有关的新闻,自然就很容易被女郎们关注。

    这就足够了。

    连续好几天时间,帕森斯都享受到了免单服务,他都觉得是生活在天堂里。

    不止如此。

    他得到了弦理论圈子的肯定,收到了爱德华-威腾的邀请,去普林斯顿大学参加弦理论学者的聚会。

    到时候,主角肯定是他!

    ……

    在找到了问题所在以后,王浩简单整理了一下内容,因为不是什么研究,他就干脆就发了一则微-博消息--

    “《科学-物理》杂志的新一期,有一篇‘解析大爆炸理论’的论文。

    那是很非常优秀的湮灭理论研究!

    我很高兴看到,有和湮灭理论有关的优秀理论物理成果!

    湮灭理论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学者参与,才能慢慢去完善,以湮灭理论为基础去解释宇宙现象,是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恭喜来德利-帕森斯先生,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

    消息下方附带一张图片,上面是论文的一部分数学论证,特别用红线标注了和‘定义质量单位’有关的两行内容。

    王浩还是第一次发微-博,专门去赞叹一个学者的成果,自然吸引了很多的关注。

    来德利-帕森斯的研究影响力很大,但基本都是在国际物理学术圈子范围内,还很少有学术圈外的报道。

    换句话说,普通人是不知道的。

    当王浩发了微-博内容以后,好多人也去关注了一下,随后多数人还是失去了兴趣,对于普通人来说,理论物理实在太复杂了。

    但是一些学者就很惊讶了。

    即便是国内的物理学术圈,也在讨论来德利-帕森斯的成果,因为研究把湮灭理论并入到弦理论范围内,而且是有些不讲道理的强行并入其中。

    在很多学者看来,王浩会对此不屑一顾,或者是感到很生气,怎么也没想到王浩会肯定研究成果。

    之后他们就注意到了,附带图片上特别被标注的两行内容。

    如果不被特别标注出来,那两行数学内容几乎不会被注意到,但特别标注出来以后,就肯定会被注意了。

    当然,绝大部分学者也是搞不明白的,但总是有学者能明白过来。

    比如,科学院物理学的周凯峰教授,他看到了内容以后,顿时明白王浩说的是什么,也发了个微-博给出解释,“这两行红线标注的内容,是对质量单位的定义,是属于湮灭理论的定义,而弦理论的定义截然不同。

    帕森斯的成果,只是湮灭理论的研究,同时也否定了弦理论。”

    周凯峰发布了消息以后,也有其他学者站出来发消息,甚至有个物理院士,还针对问题接受采访,做了个详细的说明。

    “本来是个否定弦理论的研究,结果评审人却是爱德华-威腾。”

    “这件事放在物理领域是很有意思的,爱德华-威腾等于是自己否定了弦理论,大概他也没注意到……”

    “研究是正确的,只是和弦理论背道而驰。”

    这样一解释,学者们就都明白过来。

    他们顿时目瞪口呆。

    原来如此!

    研究就是否定弦理论,结果爱德华-威腾给评审通过了,岂不就代表爱德华-威腾认可研究,也认可对弦理论的否定?

    消息,很快传到了国外。

    之所以能快速传到国外,和国内消息发酵关系不大,重点还是在于王浩发的微-博,他就是世界级的学术明星,哪怕只是简单发个消息,也会被国内媒体注意到。

    有一些国外媒体,顿时引用了王浩的微-博消息做报道。

    于此同时。

    普林斯顿大学内的一间小楼前,正举行着一场弦理论学者们的聚会。

    其中有好几个弦理论领域的顶尖人物,包括最核心的爱德华-威腾,也包括拉斐尔-默克、布朗-杜尔特,而被众人包围在中心的则是来德利-帕森斯。

    拉斐尔-默克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他也是弦理论圈子的重量级人物,也是圈子里少有性格开朗的人物。

    聚会开始有一段时间,拉斐尔-默克端起了红酒杯面向众人,开口道,“这次聚会就是为了新的研究。”

    “这是弦理论的重大胜利!”

    “我必须要提到一位英雄人物,他的研究把弦理论继续拓展,让我们有了深入到9+1维度的可能……”

    “这位英雄人物就是——”

    一群人整齐的高喊,“来德利——”

    “——帕斯森——!”

    他们一起把帕森斯举到了空中,像是追捧真正的明星一样。

    帕森斯的身体感受很不好,但心里却非常的兴奋,等被众人放下来以后,还兴奋的说着,“谢谢、谢谢大家!”

    “我会继续努力!”

    “一定会继续研究,争取能够……”

    “其实,你们也可以做类似的研究,比如暗物质、黑洞,都可以做数学论证,我的灵感来自于高维的概念。”

    “在高维的概念上,弦理论才是专业的……”

    “……”

    爱德华-威腾坐在桌前,微笑的看着中间的帕森斯,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可参与不了打打闹闹的庆祝,只是坐在一旁安静的看着。

    他感到很高兴。

    弦理论是他毕生的追求,哪怕不是自己的成果,只要是看到弦理论有进展,都会让他感到开心。

    这时,有个手下的博士生,端着个平板走过来,他脸上的表情非常怪异。

    “威腾老师,你看看这个。”他说着把平板电脑放在了桌上。

    爱德华-威腾扫了一眼内容,脸上的笑容慢慢变成了疑惑,随后又纠在一起变得严肃,过了大概有一分钟,他微微抬起了头,再看想帕森斯的目光则变成了愤怒。

    旁边的人注意到爱德华-威腾表情的变化,也就跟着看向了平板上的内容。

    随后,他们的表情变得很怪异。

    聚会party的气氛也跟着变得怪异起来,有些人得到了提醒,用手机搜索了相关的内容,仔细看了一下后,不由得都安静下来,他们的反应如出一辙,都是带着愤怒看向被围在中间的帕森斯。

    帕森斯顿时感觉有些不对劲。

    他抬起了头看向爱德华-威腾,又看向了旁边的其他人,疑惑问道,“怎么了?发生了什么?”

    没人说话。

    这时候,所有人都感觉不对劲了。

    有的人收到了小声提醒,有的人则也和帕森斯一样疑惑。

    有个学者则是带着愤怒,把手机递到了帕森斯面前,“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叛徒!自己看看吧!”

    帕森斯接过手机,仔细看了上面的内容。

    研究底层基础中,对不同粒子的解释是‘质量单位不同结合方式’?

    否定弦理论的基础定义?

    好像是啊……

    然后,审稿人是爱德华-威腾……

    周围一片安静。

    帕森斯终于意识到了问题,他有些尴尬的抬起了头,扫视四周围发现都是弦理论的学者,还把自己死死围在了中间。

    一群人都以愤怒的眼神看过来,有的甚至已经攥紧了拳头。

    “哈、哈……”

    他浑身直冒冷汗,尴尬的挥手,开口解释道,“其实,我也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我根本不知道审稿人会是威腾先生……”

    “这是个巧合,真的是巧合……”

    话还没有说完,就被一声怒喝打断,“来德利,你这个卑鄙的叛徒!”

    “混-蛋!表子!狗-屎!”

    “揍他!”

    周围人再也无法忍受,不管不顾的一拥而上——

    “别打脸!”

    “我真不是故意的!嘶~~~~我的dick!”

    “@¥#%%……”

第二百六十章 霍奇猜想?还只是研究的前置?别开玩笑了!

    过河拆桥、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外加釜底抽薪……

    一大堆经典的成语,都可以用在帕森斯的行为上。

    如果是站在正派的立场上,他肯定会被标榜为‘机智过人’,而站在其他立场上,就直接变成了‘卑鄙无耻’了。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站的立场不同评价自然也不同。

    比如,着名的蜀国军师诸葛亮,绝对可以用足智多谋、机智过人来形容,但站在魏国的立场上,就可以说他是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甚至是卑鄙无耻。

    恰好。

    一大群弦理论学者们,就都站在了对手方立场上。

    面对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即便他们都自认为是斯文人,但斯文人爆发出来也是很可怕的。

    所以帕森斯住院了。

    好消息是,他受的都是一些外伤,只是身体有几个地方被包上了白布,外表看起来可怜兮兮的样子。

    帕森斯正躺在床上进行反思。

    他感觉自己非常的冤枉,因为他也同样认为自己是把湮灭体系归入到弦理论的范畴内,正因为如此,论文后续才会有拓展,才会有9+1维度的逻辑。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欣然的接受邀请来普林斯顿小镇参加聚会。

    结果却狼入虎口……

    经过这一次的事情以后,帕森斯知道自己成为了弦理论‘绝对的叛徒’,他不仅仅是去转而研究湮灭理论,并在湮灭理论的研究上有成果,还不经意间狠狠的坑了一把爱德华-威腾以及弦理论的学者们。

    好多媒体已经把内容报道出来,弦理论的学者们都感觉自己是被戏耍了,更不用说,事件直接关联人爱德华-威腾了。

    “我成了泊松……”

    “不,应该比泊松还要更进一步……”

    微观物理发展的历史中,科学家们对于光是粒子还是波的问题上争论不休,而泊松是一位坚持光的微粒说的科学家,他坚持光是由粒子组成的。

    偶然间,泊松计算出一个问题--

    当单色光照射在直径恰当的小圆板或圆珠时,会在之后的光屏上出现环状的互为同心圆的衍射条纹,并且在所有同心圆的圆心处会出现一个极小的亮斑。

    这就是泊松亮斑。

    泊松希望能以这个结论推翻光的波动学说,然后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泊松亮斑反而成为了光的波动性的有力证据。

    当时泊松就被粒子学派打为了‘叛徒’,粒子学派中名声可以说是‘臭大街’。

    现在帕森斯感觉自己的遭遇和泊松就很相似,而泊松就只是完成了一个研究,他则是顺带让一大群弦理论学者颜面尽失。

    所以他比泊松更进一步。

    “看来以后就只能坚定的站在湮灭理论这一方了……”

    帕森斯郁闷的想着,他做研究的目的就只是生活而已,研究能够拿到更高的经费,能让生活轻松一些。

    这就是他的目的。

    结果却不得不被迫站位,就感觉很郁闷了,他不由得想到了‘曾经的好友’保罗菲尔-琼斯。

    现在弦理论学派出现了两个‘叛徒’,一个是他,另一个就是保罗菲尔-琼斯。

    以后,他们应该多联系啊!

    ……

    目前的国际物理界,弦理论和湮灭理论已经成为了对立的理论。

    虽然不是说直接对立,但情况也是差不多的,有点像是曾经粒子学派和波动学派的对立。

    弦理论的优势在于,数学体系发展了几十年,有着雄厚的积累和系统性的研究,并且在好多理论中被应用。

    湮灭理论的优势,则在于预测了粒子对撞实验,和实验结果联系在一起,就更容易让人接受。

    帕森斯的研究贡献在于,他发展了湮灭理论的另一方向--以湮灭体系的定义为基础,去论证一些焦点物理问题,来发展理论相关的方向。

    保罗菲尔-琼斯,则是在研究结合量子物理的领域。

    作为湮灭理论的创始人,王浩对于帕森斯的研究就感到很欣慰了,他就是希望看到湮灭理论被应用在各个方向的研究中,也有更多的学者参与研究。

    “帕森斯,很天才啊!”

    王浩不由得感叹着,一个物理理论的发展,可不是一个学者就能完成的,需要很多学者一起参与。

    王浩的研究主方向,和帕森斯、保罗菲尔-琼斯都有不同,他是研究湮灭理论的数学构架。

    数学构架,主要是底层定义,也就是给湮灭理论打下基础。

    在基础之上的研究,就可以让其他学者来完成了。

    同时,帕森斯的研究给让王浩有了收获,他发现对方在‘高维度问题’的解释上,是很有意思的。

    王浩公开的成果并没有说明高维度究竟是什么,但他自己的理解是‘因果关系’,是空间挤压的影响下,形成了微观的三种作用力。

    帕森斯的理解则是真正的‘高维度’,比如,四维、五维,或者更高的维度,他对此所作出的数学解释,以及研究定义的方法,则是让王浩觉得,放在半拓扑微观形态的研究中,似乎也是很有用处的。

    多元素构成导体,导电状态内部的半拓扑微观形态,几何组成是极为复杂的,也许真的会超过维度的限制,想要完全的破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王浩对于微观形态的研究就卡在这里,他就只能做一部分的研究,而不是整体的表述出来。

    帕森斯的研究手法则给他带来了灵感,很多时候,微观物理的研究并不需要完全表示出来,也可以从理论物理方向出发,结合已知现象给予合理的解释。

    “所以,也可以用推测的方式,塑造出数学框架,并以方程表达划分,去做整体的描述……”

    王浩思考着,“可以从已知的材料上入手,利用大量测算的数据,来塑造出‘理论上’的半拓扑微观形态。”

    “那么先从‘W1002’开始……”

    ‘W1002’,就是超导材料实验组,研究出的超导材料,超导临界温度为132K,分子表达由七种元素构成。

    如果能完成‘W1002’的半拓扑微观形态塑造,即便只是‘理论上’的塑造,对于超导理论机制的研究,半拓扑理论的发展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这个研究过程当然是很不容易的,七种元素、十五种原子组成的大分子,所形成的半拓扑微观形态实在太复杂了,甚至复杂到脑海里根本无法进行想象。

    他只能根据已知的材料特性,包括具体的原子组成、反重力效能、元素组合之间的关系,来反推确定的微观形态构架,然后来做‘理论上’的分析。

    ……

    王浩投入到复杂材料半拓扑微观形态的理论构架工作中。

    这个工作需要耗费大量脑细胞,而且研究还不一定能有成果。

    所以他并没有急着去完成研究,而是每天优哉游哉的工作生活,只是有些想法的时候再思考一番。

    这天邓焕山特别找来做了个实验工作报告,他们的实验研究发现了三种新材料,超导临界温度分别为79K、81K以及93K。

    三种新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都没有超过一百K,自然不会被认为是什么重大发现,他们只是针对新材料进行了测试。

    实验组对研究出的新材料的命名规则是,对于确定有价值的材料,命名的代号是‘CW’开头;没什么价值的材料,命名代号则是‘CA’开头。

    三种新材料就被命名为‘CA003’、‘CA004’以及‘CA005’。

    “CA005很有意思。”邓焕山报告时特别说道,“我们实验生产了一些材料,进行了反重力的测试,其中3和4的交流场值都在25到30之间,而CA005则达到了34。”

    “百分之三十四?”王浩听的微微一皱眉。

    “对。”

    邓焕山肯定的说完,摇头道,“不过也没什么用,现在谈反重力还是太早了,而且三十四……”

    王浩打断接着说道,“是很高的数值!”

    他说的很认真。

    邓焕山也意识到了王浩的认真,顿时变得严肃了很多。

    王浩并没有做出解释,而是马上交代了工作,“你们多制备一些CA005,我需要对这种材料进行仔细的研究。”

    “好!”

    邓焕山不知道王浩要做什么,还是很认真的点头应下。

    王浩对于‘CA005’很重视,他听到34%的数值,就感觉非常不一般。

    邓焕山并不明白交流重力实验的原理,而他对于交流重力实验理解的很清晰,他们之前已经把交流重力场强度,也就是反重力强度提升到了超过40%的程度。

    但他们使用的是氧化物金属超导材料,氧化物金属超导材料,元素结构非常的简单,而他们针对单一的材料,进行了许多次交流重力实验,才把交流重力场强度,提升到了超过40%。

    每一种材料的半拓扑微观形态构造不同,最适合的交流重力实验材料布局也会存在很大区别。

    现在做反重力测定的材料布局,是达到最高数值的布局。

    但是,最高数值针对的是氧化物金属,而不是复杂元素结构的新材料。

    某一种复杂原子结构的新材料,在这种布局下能够达到34%的反重力特性,数值简直是不可思议。

    在邓焕山离开了以后,王浩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当即决定建立一个新任务--

    【任务四】

    【研究项目名称:‘CA005’材料的半拓扑微观形态(难度:S)。】

    【灵感值:0。】

    “如果能够完成‘CA005’的微观形态塑造,半拓扑的研究肯定能更进一步!”

    “在研究层面上,‘CA005’,比‘CW002’更有价值!”

    王浩真正认真起来。

    第二天的时候,他就找到了刘云利、何毅,并说明了‘CA005’的问题,“你们做了这个新材料的交流重力实验,对吧?”

    何毅道,“百分之三十四,我做的。”

    “我也参与了。”

    刘云利跟着说了一句。

    王浩点头道,“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以交流重力研究的方式,去研究这个新材料,你们都做准备吧。”

    刘云利有些疑惑的问道,“像是以前那种研究?”

    何毅也认真的听着。

    王浩道,“对,就是以前那种研究方式,不断改变超导材料的布局,来研究提升交流重力场强度。”

    “我也会直接参与这个研究,记住,主体内容一定要保密。”

    刘云利和何毅一起点头。

    他们对视一眼还是有些不明白。

    虽然他们知道交流重力实验的原理,但针对一种全新的材料,专门去做交流重力方向的研究,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王浩看了两人一眼,解释道,“这个研究有两个用处,都非常重要。一个就是需要依靠交流重力相关的研究,反推‘CA005’的半拓扑微观形态。”

    何毅问道,“是研究理论?”

    “对。”

    王浩点头继续道,“其实,如果只是反推微观形态构架,任何一种复杂的导体材料,做相关的研究都是有帮助的。”

    “‘CA005’相对复杂,并不是最适合的。”

    其他两人认真听着。

    “所以第二条才更加重要。”他很认真的说道,“我认为,使用‘CA005’为导体材料,会让交流重力强度获得大幅提升!”

    “啊?”

    “大幅提升?”

    刘云利和何毅顿时都惊住了,他们对于什么理论之类不太理解,却能够理解第二条的意思,也就是交流重力场强度的提升。

    之前他们所创造的交流重力场强度,最高已经超过百分之四十。

    再大大提升……

    五十个点?

    六十个点?

    他们有点不敢想象了,但心情却变得非常激动!

    ……

    王浩确定了新的研究内容,但实验准备工作还需要一段时间。

    另外,他们对于交流重力场强的研究已经有经验了,甚至可以说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他所做的工作,就只是听一下实验数据,指导主要方向而已。

    所以工作的内容并不多。

    现在困扰微观形态相关研究,重点还是在于半拓扑的表达上,因为一些代数几何的表达并不清晰,就需要引入一些拓扑学的内容,来对于缺口波动效能进行解释。

    所谓‘缺口波动效能’,就是半拓扑形态挤压过程中,从微观形态缺口挤出来形成交流重力场的效能。

    王浩要研究的就是‘形态缺口’,只有解决了缺口波动问题的表达,才能够直接联系复杂微观形态和交流重力场。

    如果举个例子,可以想象一个带缺口的气球,需要研究表面缺口具体有多大、是什么样的形状,才能够让缺口喷出的气体,速度更快、压力更大。

    因为研究牵扯到了拓扑学和代数几何,王浩重新‘集合’了比尔卡尔和林伯涵。

    他们都有经验了。

    对于‘形态缺口’的表达,王浩是完全没有头绪的,他只能解释自己碰到的问题,“我要对于微观形态的表达,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这次的研究,我希望能找到一种,依靠代数几何去表达特殊凸起形态的方式。”

    他做了很深入的解释。

    比尔卡尔和林伯涵一起思考起来,慢慢的都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比尔卡尔道,“这需要把代数几何和拓扑学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条有序的、可以正常表达的通路。”

    “我也是这么想的。”

    林伯涵道,“想做几何的拓扑表达,就必须有一条表达的通路。”

    “想要实现……”

    比尔卡尔思考着,说道,“或许,我们应该先解决霍奇猜想?”

    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

    林伯涵愣住了。

    王浩也被比尔卡尔的说法惊住了,先解决霍奇猜想才能解决他的问题?

    这个……

    “要不,我们试试?”他思考着说了一句。

    “……”

    “……”

第二百六十一章 惊人的发现!王浩:我们可以制造出飞行汽车了!

    “试试?”

    “别开玩笑了!”

    “相对于解决霍奇猜想,还是找一个更容易的方法,才更实际一些……”

    这是比尔卡尔的看法。

    林伯涵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他也觉得解决霍奇猜想难度太高了,根本不是说做到就能做到的。

    王浩则是摇头道,“我只是提个建议,也没想马上去解决霍奇猜想问题。”

    他感到有些无奈。

    针对解决一个世界顶级猜想的数学问题,他倒是有信心能够完成,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毕竟,他可以通过建立任务的方式去收集灵感。

    但霍奇猜想的难度级别太高了,肯定是一个S+级难度的研究,完全不比NS方程问题差,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花费一年、两年时间都很正常。

    他只是顺着比尔卡尔的话说了一句而已。

    针对霍奇猜想的问题,他其实也没有多大兴趣,霍奇猜想关联的是代数几何和拓扑学,而他对于两者研究都不深入,同时兴趣也很难说有多大。

    现在他要解决的是‘形态缺口’的表达问题,而不是非要去解决霍奇猜想问题。

    单单只是找一种拓扑几何表达方式,却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攻克霍奇猜想,听起来似乎和愚公移山没什么两样。

    王浩问道,“必须要解决霍奇猜想吗?还有,解决了霍奇猜想的问题,就一定能够解决表达问题?”

    比尔卡尔认真思考起来。

    林伯涵皱眉道,“如果不要求太严谨,表达也能找到方法。”

    比尔卡尔则是反驳道,“数学,当然要严谨。”

    “那不一定。”

    王浩听了林伯涵的话,感觉眼前一亮,他说道,“我要解决的表达问题是联系应用,也就是超导的机制,而不是要做什么证明。”

    “我们可以假设霍奇猜想是正确的,就可以继续研究?”

    他说着都觉得很对。

    因为他要完成的是应用问题、理论问题,而不是数学问题,理论上的研究是可以做一些假设的。

    只要在应用上能够有帮助,做假设根本就没有关系。

    比尔卡尔思考着点了点头,“如果不需要做严谨的数学证明,确实可以这样做,但霍奇猜想是为了解决H对象表达的一类问题,而不是针对的数理逻辑。”

    林伯涵思考着说道,“假设所有的H对象都能以一种纯粹代数的方式由几何对象构建起来,我们可以去寻找其中的特例,去做拓展研究……”

    “特定代数簇……”

    他们开始认真的分析起来。

    王浩最开始的想法是进入了死胡同。

    数学研究需要的是严谨,但他们的研究是为了超导机制,是半拓扑微观形态的内容,而不是要去证明什么数学定理。

    自然,就不需要完全确定的前置条件。

    霍奇猜想关联代数几何和拓扑学,内容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它说的是,通过在簇上运用微积分所创造了一类对象(H对象),能以一种代数的方式,由“能用代数描述的对象”建造起来。

    简单而不准确的理解,就是‘某一类和拓扑关联的几何,可以用代数描述出来’。

    想证明解决一类问题,自然难度是非常非常高的,但可以假设霍奇猜想成立,就可以针对特定代数簇问题进行研究。

    这样就绕过了霍奇猜想。

    当真正投入研究以后,王浩还是发现难度非常的高,即便是绕过了霍奇猜想,但问题本来就摆在那里,他们只能建立特定的拓扑几何,去关联代数方程的表达。

    这样慢慢的展开,想要覆盖‘缺口表达’的需求,自然是很不容易的。

    王浩和林伯涵、比尔卡尔连续论证了三天时间,他们分别都有一些收获,但看着系统任务可怜的‘2’点灵感值,他还是决定慢慢的做研究。

    一口吃不了胖子!

    现在研究也只是刚刚开始,想完成S级难度的任务,灵感比努力重要太多了。

    理论研究可能获得灵感,同样的,实验研究也能够带来灵感。

    ……

    超导材料实验组那边已经提供了足够大型实验所需的‘CA005’。

    通过实验室手段制备的‘CA005’,耗费的经费自然是非常惊人的,好在‘CA005’是固体金属材料,倒是可以连续的使用,而不是一次实验就会损耗掉。

    王浩特别叮嘱邓焕山要继续制备,“材料的量还是不够,我们后续需要更多的材料,必须要再制备三倍以上。”

    “三倍?”邓焕山用力咧咧嘴。

    这一部分材料都是通过实验室手段制备,花费的经费已经超过一千万,而且实验室的人手,几乎都在做材料制备工作。

    现在还要再制备更多的材料,耗费的时间、精力、成本都是非常高的。

    邓焕山都感觉很奢侈,但是王浩有了要求,他也只能答应下来。

    在基础材料准备好以后,王浩就去了物理实验室。

    现在的物理实验室已经完全不同,新修建了一座大型的实验中心,里面添置了好多高端的设备。

    物理实验室的名称,也变更为‘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很直白的说明,他们就是做反重力、交流重力的研究。

    王浩到来的这天,实验室汇聚了很多人,两个研究组的核心人员都来了。

    其中包括刘云利、薛常、肖新宇、阮伟平、向乾生、何毅、颜静……

    等等。

    两个组团队,总计有二十多个研究员、副研究员。

    好多人很早就来了会议室,他们都在讨论着即将开始的研究。

    刘云利和何毅没有直接说明,但还是透露出了一些消息,说研究会和原来的提升交流重力强度类似。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都非常的期待。

    自从交流重力实验被正式公开以后,交流重力实验组是很郁闷,实验被公开的当天,他们可以说处在了巅峰,然后就快速的下滑,后来都不受关注了。

    这主要是因为,大方向的重心投入到了超导相关的研究中,而他们似乎是变成超导材料实验组的‘材料性态检测机构’。

    本来是很高大上的反重力研究,结果却沦为了附带的检测机构,每个人都感觉非常的郁闷。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反重力相比有些太过高大上,哪怕是继续研究提升也不会太大,普通的提升真的只是数字而已。

    30%、40%,又有什么区别呢?

    总归是都不能够应用,而想要提升到应用层面,前提还是超导技术的蓬勃发展,才能支持提供更实用的材料。

    超导领域的研究就不一样了。

    当有了能够应用于工业、超导临界温度更高的材料,就可以让和电有关的科技得到蓬勃发展。

    所以研究中心毫无疑问会倾向于超导,大量的经费也投入到超导领域中。

    王浩决定重新开启交流重力的研究,他们自然是感觉非常兴奋的。

    “王教授说交流重力强度会得到大幅提升……到底会有多大?”何毅和刘云利坐在一起,有些期待的小声说着。

    刘云利摇头道,“我也不知道,可能超过五十?”

    “超过五十就太厉害了!”何毅有些期待的说道,“减重一半啊!”

    “五十啊!”

    刘云利也有点期待,“也许更高?”

    在两人的谈论中,王浩走进了会议室,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

    王浩坐在了主位上,扫视着每一个人,开口道,“这次我们是针对一个新材料,进行交流动力方面的研究。”

    “这个新材料很有意思,CA005,你们已经做过它料的检测。”

    “数值非常惊人啊!”

    其实做检测的时候,也有人意识到CA005为基础制造的交流重力场强度很高,但因为没有达到百分四十的界限,他们也并没有太过在意。

    现在听到王浩的说法以后,他们意识到这个数据很不一般。

    接下来的会议就是做实验论证。

    何毅起了个头,“我们还是以现有的超导材料布局为基础,但是要针对的进行一些改进。”

    “每一种材料对应最适合的设备布局都不同。”

    “我们原来的布局是针对氧化金属材料,而现在则是针对铁基复杂化合物,CA005是由八中元素组成,原子个数为……”

    “其中……”

    何毅连续说了很多,大部分都是对于材料的介绍。

    之后每个人开始发表意见--

    “我认为可以从普通位置导体的宽度上下手,添加一层薄……”

    “可以直接改变布局,百分之二十标准的布局,或许……”

    “还可以在整体形状上做改变?如果材料充足,我们可以奢侈一下,现在的实验相对简单了很多,每一次的耗费也大幅下降……”

    最后一条是刘云利说的,也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

    最开始做交流重力实验,每一次都会耗费大量的经费,几十万起步是基础。

    现在不同了。

    试验经费大幅减少,一方面是因为材料材料是邓焕山的实验组提供的,自然就没有成本可言。

    另外,就是温度控制的问题。

    CA005的超导临界温度为93K,使用常规液氮做降温手段就足够了,费用自然是大大降低。

    现在他们甚至可以把每一次实验的耗费控制在五万以下,大部分耗费都是设备、材料布局修正以及电费。

    当然人工成本也会算在内,只不过人工成本不是直接费用。

    在讨论会议上,王浩和其他人不断的交流意义,也收集了大量的正确想法,然后就以此制定了实验方式。

    实验准备需要一天时间,而实验地点就在后排新修建的实验中心。

    第二天,王浩直接参与到了实验中,他旁观了整个实验过程,随后眼看着检测指针,指到了超过‘五十’的位置。

    “百分之五十二!”何毅带着激动说出了最终的数值。

    何毅和刘云利讨论的时候,都觉得‘大幅度’提升会超过百分之五十,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第一次实验,就能够把交流重力场强度提升到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程度。

    王浩的反应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他没有任何的激动,而是微微皱眉道,“有点少啊!”

    “啊?”

    “有点少。”

    他摇头道,“我本来以为能超过六十个点。”

    “……”

    何毅和刘云利对视一眼,感觉自己实在有些跟不上。

    之前最高的交流重力强度,也到不了百分之五十,而现在超过了百分之五十,都可以说是‘质’的突破。

    结果却有些失望?

    王浩摇头道,“实验结果还是差了一点,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一下。”他说着皱眉思考着,“肯定有什么地方没想到!”

    这次的实验准备还是很充分的。

    二十多个研究员参与了实验论证,他们一起讨论了近一天时间,分析了设备布局的方方面面。

    正常而言,实验提升肯定是很大的,可结果却有些不尽如人意。

    王浩预计最高能超过百分之七十,而第一次实验提升是最多的,至少要达到百分之六十的程度。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他很快就想到了关键,设备布局论证没有问题,就肯定是节点的问题。

    实验的材料布局一直采用八节点设计,节点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场力聚集’。

    如果没有节点的设计,场力就会变得分散,覆盖面积扩大、强度降低,而节点的设计就能够聚集常理,让场力覆盖面积降低、强度增加。

    节点设计能够起到‘场力聚集’的作用,但因为材料特性的不同,也可能会成为强度的限制。

    实际上,针对场力聚集分散问题,并没有真正摸透原理,也只是依靠经验而已。

    在实验中有可能出现,节点设计错误导致反方向的力场互相抵消,而针对力场的问题唯一确定的是--

    连续性。

    交流重力场是连续的,换句话说,场内所有位置的强度相同,不会出现磁场那样,换个位置就不同的情况。

    这种连续性也就代表不能够重复,比如,上下两层无关的交流重力设备,所释放的交流重力场是不能叠加的。

    王浩找到了主要问题以后,立刻召开了第二次的会议。

    在一番讨论之后,他决定把八个节点的设计全部去掉,改为所有材料水平螺旋排列设计。

    这个方案放在氧化金属材料上,所带来的交流重力场强极为微弱,甚至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根本检测不出来的程度。

    因为讨论会议没有结果,王浩也只是想试一下看看,积累一下实验数据。

    通过一次次不断的积累,也可以提供基础再做分析讨论。

    所有材料水平螺旋排列的设计,相对原来的布局简单许多,只需要把材料塑造成水平螺旋的形状就可以了。

    在合作工厂的配合之下,实验准备只用了两天时间,等材料全部运送过来以后,实验就正式开始了。

    王浩对实验没什么期待,只是想积累一下数据而已,但他也继续旁观了实验。

    随着实验正式开始,参与实验的人员开始添加液氮,材料温度快速的降了下来。

    在温度降低到180K的时候,设备就正式接通了电源,各个检测装置也正式开启,每个人都认真的看着指针。

    120K……

    95K……

    93K……

    当温度下降到93k的时候,设备已经进入到超导状态,但检测交流重力场强度的指针,几乎是动也不动一下。

    实验室的人员顿时都遗憾的叹了口气。

    指针动也不动……

    这就说明交流重力强度几乎是测算不出来。

    实验,失败了!

    王浩也稍稍感到失望,他只是想看一下节点消失的影响,结果指针都不动一下,确实说明实验失败了。

    这次实验可以说全无收获。

    刚才正准备走开的时候,实验设备忽然发生了意外,中间一段冷却导管位置,突然有液氮向上喷了出来。

    从周围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极小的喷泉一样。

    何毅立刻紧张的喊道,“关闭设备!快一点!关闭设备!”

    如果喷出来的液氮覆盖区域扩大,就能会影响到整个设备,一些检测仪、下方的电子设备都可能会瘫痪。

    到时候,损失肯定会非常大。

    王浩突然大声喊道,“停!”

    “大家都不要动!”

    他用力喊着慢慢的走向设备,眼睛看着‘小喷泉’动也不动。

    何毅有点担心的拉了一下。

    王浩头也不回的说道,“别担心,我只是过去看看。”

    何毅很无奈也只能跟着过去。

    王浩站在设备的旁边,仔细看着液氮喷发形成的‘小喷泉’,脸上不由得露出了兴奋的神色,“这可不一般啊!”

    何毅也跟着看过去。

    王浩道,“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是交流重力效果造成的。”

    “虽然上方并没有产生交流重力场,但在导体材料布局的横向区域,却产生了交流重力场,而且是高强度的场。”

    “估计,强度不低于百分之七十!”

    他深吸了一口气,再看了一眼‘小喷泉’,才让其他人关闭了设备。

    在设备关闭以后,‘小喷泉’顿时停了下来,其他人赶忙去做清理。

    何毅则是愣愣的看着,反应过来有些夸张的张大了嘴,“横向产生的交流重力场?百分之七十?”

    王浩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着激动道,“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制造出反重力飞行汽车了。”

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国科技竞争,一次实验,十亿经费!

    “超导材料平行螺旋构造布局,通电进入超导状态后,产生了横向的交流重力场。”

    “强度超过百分之七十,力场带动设备减重……”

    王浩继续盯着‘小喷泉’的气孔,眼神动也不动一下。

    他都感到非常的惊讶。

    交流重力场的方向和内部微观形态有关,但他也没有想到,场力构造会出现横向的情况。

    他最初还以为实验失败,没想到会看到这种场面。

    实际上,决定去除八节点构造,采用螺旋横向排列的方式,也只是想进行一个实验而已,通过特殊的实验来收集数据,才能为后续的实验做准备。

    这次的新发现是非常意外的。

    但想想也是很正常的,交流重力现象也只能说开启了研究,他们对于理论并没有完全摸透,进行新的设计实验,就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现象。

    很多的物理都是从实验室的偶然发现开始的。

    即便是交流重力场,也是何兰团队做超导相关研究时,偶然发现的现象。

    眼前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发现,不管是对于交流重力相关的研究,还是对于微观形态的理论塑造,都会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系统任务的提示也是如此,“任务四,灵感值+13。”

    这个新发现对于CA005内部微观形态塑造非常有帮助,针对S级难度的研究来说,一次性增加13点灵感值,已经是很大的提升了。

    现在的实验进展已经超过了理论,也只能以实验的发现来对理论进行推导,大部分物理的研究都是如此,在实验中发现了一些内容,然后去完善底层的理论。

    在实验结束以后,何毅、刘云利等人,就一起去了会议室。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激动和严肃,激动是因为他们的实验有了非常惊人的发现,而严肃则是针对接下来的研究。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检测出强度。”王浩很认真的说道,“大家都来说说,检测上该怎么去设计。”

    其他人也马上发表了看法。

    因为交流重力场出现在横向区域,覆盖范围并不确定,要做检测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要进行一些新的设计。

    反重力强度检测装置内部的原理,其实就和反重力区域气球上升是一个道理,而要把检测装置放置在横向位置并不容易,因为横向的空间都被填满了,导体和导体之间的空间都会被冷却液,也就是液氮充斥,检测装置放在其中就会损坏。

    另外,冷却液喷出也是个大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冷却液喷出的问题,是因为导管内存在流动挤压,喷出的位置是上面的气孔,气孔就是为了平衡内部压力。

    之前交流重力场是在上方,自然不会影响到设备内部,冷却通道内的压力就是均衡的,而有了交流重力的效果以后,流动挤压就会让冷却液从上方喷出。

    设备的冷却管道,必须要留有气孔,因为重力的作用,气孔必须要留在上方。

    当然了。

    这些都是小问题而已,很容易找到好几种设计方案。

    在经过一系列详细的讨论以后,实验组很快拿出了新的方案,就开始准备新的实验。

    ……

    实验是在第二天下午进行的,检测装置已经放置在了设备内部,还有一些附带的装置也放在了内部。

    直接能够看出参数的指针,因为无法放置在内部就干脆停用了。

    他们只能在实验结束以后,拿出所有的检测设备再通过计算,得出准确的交流重力场强度数值。

    在第二天的实验结束以后,参与实验的人员测算出了详细数值。

    在内部会议上,何毅进行了报告,他的脸上带着激动,说出了一个数值,“通过详细的计算,我们得出横向交流重力场强度为百分之74.86。”

    这个数值说出来,其他人顿时发出了惊呼。

    王浩挥手让大家安静下来。

    何毅继续道,“我们也对于交流重力场的覆盖区域进行了测试,但是能够确定范围最边缘,距离CA005的横盘0.3米左右。”

    “因为横盘是一个圆形,交流重力场四周扩散范围很相似。”

    “上下的宽度,则距离导体横面只有十厘米左右。”

    “还有……”

    何毅详细的做了实验数据报告。

    等他做完了报告以后,会议室顿时讨论起来,每个人都感到非常惊讶。

    首先就是交流重力场的强度,已经接近了75%的数值。

    这个数值是非常惊人的。

    如果是质量达到一吨的物体,就会减重达到750千克,剩余就只有250千克,对应受到的重力自然就会大大减轻。

    “再能够提升交流重力场强,效果会成倍增加!”刘云利带着惊讶说道。

    “确实是这样。”

    “如果再提升百分之十几,重量又会降低一倍!”

    “要是能提升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等于是制造了隔绝重力场啊……”

    “即便是现在的数据也很厉害了,而且我们用的是临界温度93k的材料,使用成本也很低啊!”

    “现在的百分之75也很了不起……”

    单单说75%的数值就很了不起了,反重力强度高达75%,只是数值本身就有已经有了应用意义。

    最基本的,可以直接制造出一片减重区域,作为宇航员的训练场地完全没有问题。

    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反重力飞行装置,好多人都开始想象设计出小型的‘反重力飞行器’,或者超大型的‘反重力悬浮堡垒’。

    反重力的设计和现有的飞行装置完全不同。

    比如,战斗机、民用航天飞机,能够飞在空中运用的都是风力推动作用,他们都需要一直飞行才能保持留在空中。

    反重力技术设计的飞行装置,利用的是反重力技术,就可以直接悬浮在空中。

    另外,反重力技术设计的飞行装置,因为不担心会掉落,灵活性肯定要远远高于现有的飞行装置。

    当然了。

    反重力的飞行装置还只停留在想象中,他们只是研究出了相关的技术,想要实现运用还需要继续提升,也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不管怎么说,他们也看到了希望,而不像是之前,反重力基础都快沦为超导材料的‘测试’技术。

    想到未来的前景,实验室的每个人都干劲十足,专心投入到技术的研究改进中。

    于此同时。

    国际上出现一条和反重力技术相关的大消息,发布方是阿迈瑞肯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公开宣布实现了强度超过50%的反重力技术,使用的还是高温超导材料。

    实验室的新闻发言人公开接受采访宣称,“我们最近的研究让反重力强度提升了很多。”

    “百分之五十,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意味着任何物体进入区域都会减重一倍。”

    “我们的研究使用的是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也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这项技术未来会应用在科技的各个领域……”

    至于应用,就可以发挥想象了。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宣布的消息,被很多阿迈瑞肯媒体报道出来,还有一些媒体则开始畅想相关的应用。

    很多人马上想到了军事、航天上的应用,比如火箭发射装置,以及航母上的电磁弹射技术。

    前者,还处在理论中。

    后者却可以直接应用,使用高温超导材料所制造的反重力装置,完全可以用在电磁弹射技术上。

    这会让处在上方的战斗机减重一倍,那么航母板上的加速就会增加一倍,也能够让战斗机更快速的升空。

    另外,因为加速增加了一倍,电磁弹射装置的轨道还能适当缩短,就可以大大的节省空间。

    好多媒体都针对电磁弹射技术的改进做报道。

    之所以针对军事科技的应用,其实还是强化一个主题,也就是大国军事科技领域的交锋。

    阿迈瑞肯能够拥有巨大的国际影响力,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也需要保持军事科技的强大优势。

    现在有了新的科技,自然要高调的宣布出来。

    同时,媒体上舆论的宣传,也是为了打压国内相关的研究。

    之前超导、反重力领域的研究,国内似乎是领先于阿迈瑞肯,全新的超导理论是由国内科学家提出的,还研究出了超过120K的超导材料。

    在超导材料的研究上,阿迈瑞肯似乎是远远落后了,但他们却在反重力的研究上实现了领先。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

    菲利普-罗雷尔教授正在实验室忙碌着,他们刚完成了一次交流重力实验,得到的强度数值是52%。

    这个数值比上次又提升了0.32%,他看着实验的详细报告,也不由得有些得意起来。

    等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时候,他又看了一系列相关的报道,不觉微笑的摇了摇头。

    媒体的报道还是有些夸张了。

    虽然他们对外宣布使用的是高温超导材料,实际上,他们只制备出了87K的金属超导材料,运用于交流重力实验,得出的交流重力场强度只有31%。

    这是个相对比较低的数值。

    ‘反重力强度超过50%’、‘使用高温超导材料’,两个研究确实都已经达到了,只不过没有联系在一起而已。

    但是,宣传就是这样的。

    对外肯定要把技术说的更高端一些,才能获得更多的重视、拿到更多的经费。

    上级的能源部也是这么想的,有更高科技的宣传,展示科技相关的高端技术,才能获得更多的影响力。

    “王浩的团队,估计是一心扑在超导的研究上吧?”

    “他们一直研究理论……”

    “即便是材料上有进展,但和反重力也没有关系,而我们只需要研究反重力技术就好,这就是优势。”

    阿迈瑞肯的一波宣传确实是有效果的,国内获得消息后,相关部门也对于反重力的研究变得重视了。

    虽然大家都知道,超导的研究才是主要方向,但反重力代表了未来高端科技,相关的研究肯定不能落后于人。

    徐保功就关心了一下反重力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根本没有相关进展上报。

    换句话说,反重力的研究并没有任何的进展。

    这其实并不意外。

    现在交流重力的研究团队,是辅助配合超导材料相关研究,并没有进行新的研究,自然就不会有大的进展。

    另外,他们已经把交流中立场强度提升到40%到50%之间,再想进行提升已经非常困难了。

    “王浩正一心做超导机制的研究,肯定无心去关心交流重力……”

    “也对,理论才更加重要。”

    “但是也不能落后啊……”

    徐保功思考着,也想关心一下研究进展,就干脆问了一下杜凯。

    杜凯是新成立的超导材料工业公司负责人,他曾经是船舶工业集团的总经理,有着公司管理的丰富经验。

    他负责牵头组建新公司。

    从选址、规划到建立,再包括财务、经费等等,都是由杜凯全权负责的,就连公司成立前的研发经费划拨使用,都是由杜凯进行监督管理。

    当然了。

    超导材料实验组的经费,杜凯暂时还是插不上手的,他只有查看经费使用的权限,并没有直接的管理权限。

    “杜经理,西海那边的研究怎么样?有新进展吗?”

    徐保功直接开口问道。

    杜凯才刚查看了研究组经费使用情况,听到徐保功的问话顿时苦笑一声,“研究有没有进展,我不知道,但最近经费消耗的很快,每天几百、上千万啊,而且都是反重力那边的耗损。”

    “材料组这边,一直都在全力的制备一种叫CA005的新材料。”

    “有新材料?”徐保功听的眼前一亮。

    “CA开头。”杜凯解释道,“上一次研究出了三种新材料,但是临界温度都不高,CA005只有93K。”

    徐保功思考着问道,“为什么要制备这种新材料?”

    “好像是反重力组那边要用。”杜凯说道,“而且用的不少,材料组的所有人,几乎都忙于制备这种新材料,耗费实在太大了。”

    “要很多?”

    “很多!”

    杜凯道,“我问过邓焕山,好像是说,需要进行超大型实验,估计最近半个月,都需要用来制备这种材料了。”

    徐保功不在意的说道,“应该是研究有用吧。”

    他对王浩是绝对信任的。

    反重力组有这么大的需求,肯定是要做什么实验,他倒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

    ……

    实验进展确实很顺利。

    在实验有了新的发现以后,王浩马上就组织进行后续论证,通过两次实验就把横向交流重力场强度,提升到了百分之80.72。

    这个数值非常的惊人,但王浩觉得还有提升空间。

    “现在最大的限制还是材料。”

    王浩在会议上说道,“我们需要设计更大型的设备,增加螺旋组合的排列。”

    “另外,我们还需要设计另外一种装置,会采用材料竖列螺旋的设计,看是否能增加交流重力场的厚度,以便覆盖更大的区域。”

    王浩对于‘反重力飞行汽车’太感兴趣了。

    竖列螺旋的设计,是为了增加覆盖区域,只有增加了覆盖区域,才能在区域内填充各种装置、设备,才能够实现设备的‘飞行’。

    所以,强度、覆盖区域,两者都要坚固,而且还必须进行大型实验,原本的材料数量就不够了。

    “最少还需要超过十吨的CA005。”王浩粗略的估计了一个数字。

    因为是实验室手段进行制备,材料生产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每天耗费大量的资金,最快也只能制备不到二十千克。

    一直到现在,他们拥有的材料总计只有不到三百千克。

    如果需求是十吨的CA005,需要实验组一直忙上一年以上的时间,耗费的经费会超过十个亿。

    经费,不是大问题。

    只要简单汇报一下成果,经费肯定能批下来,但时间耗费的太长了。

    “看来需要更多的人手,来专门负责制造材料,要扩大生产了。”

    王浩思考着干脆去了材料实验组,去看了一下他们的制备情况。

    他顺带说了下实验需求。

    邓焕山听的愣住了,他惊讶的张大了嘴,夸张的问道,“什么?需要十吨?”

    “王教授啊,我们现在全力生产,每天最多不超过二十千克。”

    “十吨,我们要累死了……”

    听着‘十吨’的数据,他都有点想哭出来了。

    王浩理解的点头,“行,我向上级申请一下。”

    邓焕山道,“也不用向科技部申请,你找杜凯就行,他负责新企业,也负责我们研究相关的事务,找他想办法协调肯定没问题。”

    “杜凯?好吧。”

    王浩只见过杜凯一次,还是杜凯来西海的当天,他拿起电话打过去,后来想想干脆直接找了过去。

    杜凯正在办公室里处理着文件,建立超导材料的制造企业,负责的工作实在太多了,他一天到晚忙个不停。

    王浩找上门直接说了自己的需求。

    杜凯都听愣了,“什么?王教授,十吨的CA005?实验室制备的还不够吗?”

    “我们要做大型实验。”

    王浩摇头道,“你们不是已经引入一些基础设备了吗?这样,先配合实验室,帮我们生产一些新材料。”

    杜凯用力的咧咧嘴。

    十吨的CA005,可不是开玩笑的,他们引入的基础设备,是为了建造生产002使用的。

    CA005,根本不在计划内。

    杜海仔细想了一下,郁闷道,“要不这样,王教授,我们一起打个申请。这么大的动向,这么大笔的经费耗损,我一个人也决定不了啊……”

    “还有,你们有什么成果吗?有成果就最好了。”

    王浩道,“成果上,我们是有信心的。在反重力技术上,我们有了新的突破,估计上级批复资金还是没问题的。”

    “那就没问题了。”

    杜凯说完也轻呼了一口气,其实他对于申请还是有点没信心。

    那可是动辄几个亿,甚至更多的资金。

    现在研究的焦点是在超导材料上,这么大笔的经费耗损,放在超导材料的研究上,肯定会获得支持。

    但是,反重力研究?

    估计上级还是要认真讨论一下,倒不是说反重力技术不值几个亿,主要是一次性的几个亿经费耗损。

    两者完全不同。

    如果是一个项目花费几个亿的资金,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王浩要求的只是一次实验的材料费用,还需要很多技术人员参与,甚至要使用新企业的基础设备辅助生产。

    他们想做一个大型实验,材料需求就有十个亿,谁知道后续还有没有其他需求?估计附带还会有更多的费用。

    那就不是几个亿,也许就是几十个亿,上百个亿!

    这种级别的经费损耗,可不是一个申请报告就能解决的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权限不够?领导组考察,距离院士只剩最后一关!

    杜凯觉得王浩的申请希望很小,主要是牵扯的资金太庞大,即便是申请批下来,也肯定需要很长时间。

    但因为是王浩的研究需求,他还是同意一起做出申请。

    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直接被绕过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独自给上级部门打了申请。

    正是因为迟迟等不到消息,他才专门去问了一下,结果却听到说已经打了报告。

    “不用我了?”

    “绕过我,直接申请……”杜凯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

    换做是其他人、其他研究组这么做,他肯定会非常的恼怒,因为超导材料实验组,一部分归属超导材料工业公司,公司正式运营之前,监督审核实验组的经费,也在他的职责范围内。

    但换成是王浩、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就不一样了。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是直属科技处管辖的科研机构,王浩更不是他能够企及的,他只能带着郁闷去和邓焕山说。

    邓焕山解释的很直白,“王教授不是故意甩开你,是因为你的权限不够。”

    “权限不够?”

    “对。”邓焕山道,“我的权限也不够。反重力的研究是保密的,我们材料组的工作就是配合,王教授说需要什么材料,我们就准备什么材料。”

    “新公司也一样,没有权限插手到反重力的研究中,申请报告署了你的名,岂不是说你知道了内容?”

    “王教授也是为了你好……”

    邓焕山仔细的一解释,杜凯的心情顿时平静了许多。

    确实如此!

    虽然王浩是找他申请资金,要公司的设备配合制备材料,可却根本没说反重力研究有什么成果。

    如果是给上级打报告,肯定会说明研究成果。

    那是保密性质的。

    他的级别和岗位够不上知道重大保密的成果。

    “但是,即便成果再怎么重大,想要一个实验,申请这么多的资金也不太可能吧?”杜凯思考着摇了摇头。

    于此同时。

    科技处、科工局都已经收到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申请报告,科技处马上牵头召开了内部会议。

    每个参会的人都对于新成果感到不可思议。

    “80以上的场强?而且是横向、作用于设备本身的场,岂不是能减轻八成以上的重力?”

    “有了这个技术,不就能直接让设备飞起来了吗?”

    “那应该暂时做不到,但有了关键技术是真的,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太广泛了,尤其是在航空航天领域。”

    “确实如此……”

    “研究意义重大啊,CA005的临界温度有93K,使用损耗并不高,足以让反重力技术进入应用。”

    每个参会的人都知道意义重大。

    会议也很快确定全力支持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工作,“不管是超导材料实验组,还是新的材料公司,只要能提供资源,都全力配合!”

    “其他部门也一样,一定要给予足够的支持!”

    “这是最重点的研究。”

    “在超导材料和反重力两个方向齐头并进,未来就能更快的投入到应用中……”

    会议不止做出了全力支持的决定,还决定成立领导组再去西海大学,亲眼看看反重力研究的进展。

    这次科工局的徐保功就成了领导组的带头人。

    ……

    杜凯正在新公司的选址地进行考察。

    超导材料工业公司是围绕两种关键材料002成立建造的,他的工作就是快速建立公司,让两种新材料实现大规模生产。

    材料公司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杜凯的压力自然是非常大的。

    他每天都是到处跑,处理各种的文件,还要到工厂建造地来看看。

    当走在新修建的路上时,杜凯就接到了电话,知道科技处发了一份正式的文件。

    他马上回到办公室里去看文件,才知道是要求他‘不惜一切代价,全力配合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工作’。

    杜凯看到文件都愣住了,他当然知道内容代表了什么--

    王浩的申请通过了。

    “这么多资金进行一个实验,还让新公司配合……”

    “竟然这么快就通过了?”

    这和杜凯之前预计的完全不一样,他感到非常的震惊,同时心里也有些郁闷。

    因为他的工作是全力配合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但具体做什么研究完全不知道,他们就成了一个生产材料的机构,而且还是‘不惜一切代价去配合’。

    这听起来就感觉很郁闷。

    但是,没有办法!

    杜凯苦笑了一声,他还能怎么做呢?只能配合了。

    ……

    王浩也收到了消息,他马上就去了超导材料实验组,详细了解CA005的制备过程。

    杜凯也来了。

    杜凯还带着两个专家,一起参观CA005的制备过程,并针对制备过程进行讨论。

    他们需要做的是,把其中一些步骤进行机械化操作,或者干脆就交给其他机构负责。

    这就是为大批量生产做准备。

    后来十几个专家都参与了CA005制造讨论工作,一起研究拿出了一个方案。

    最终的方案并不令人十分满意。

    邓焕山道,“按照我们现有的设备和人员,联系整个生产过程,想要制造出10吨的CA005,最少也需要两个月以上。”

    这已经是最快的时间了。

    王浩听着时间都感觉很郁闷,只是等材料生产就需要两个月,还是上级划拨了资金、其他部门全力配合的情况下。

    但是,没有办法。

    超导材料工业公司只是建立过程中,只引入了一些基础的设备,任何一种新材料,都不可能快速投入大批量的生产。

    即便是讨论后的生产过程中,有一部分工作还是要在实验室进行。

    “只能等了。”

    王浩带着些许郁闷回到了大学,随后就专注于和比尔卡尔、林伯涵,一起研究‘形态缺口’表达问题。

    这是CA005的半拓扑微观形态构造研究的关键部分。

    因为实验有了新发现,王浩对于理论方向也给出了确定的基础定义,大大缩小了相关的讨论范围。

    在不断的研究论证过程中,他们一起确定研究的方向,还有了一些特殊代数簇构造拓扑表达的成果。

    他们所研究的是‘特例代数簇’,以此展开来获取更多的‘特例代数簇’问题表达,并对于微观形态缺口的特殊性态进行初步的表征。

    当真正一心到研究的时候,很快就有了一些成果。

    比尔卡尔和林伯涵关心的只有数学问题。

    办公室里。

    比尔卡尔很认真的说道,“相对于代数簇拓扑问题的表达,半拓扑的表达更容易一些。”

    “王浩,你的研究要求更容易一些。其实并不用完成所有的拓扑表达,半拓扑本身就是一种简化。”

    林伯涵听罢忽然道,“如果能完成几种半拓扑体系和代数几何关联问题,我们是不是能够证明,与之相关的半拓扑体系都可以用代数手段来解析?”

    这个问题让王浩和比尔卡尔一起愣住了。

    王浩疑惑问道,“虽然半拓扑体系是我们一起创造出来的,但其根本还是拓扑理论。如果像是你说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是等于完成了‘弱化霍奇猜想’的证明?”

    “有道理啊!”

    林伯涵和比尔卡尔听的眼前一亮,他们顿时感觉斗志十足。

    霍奇猜想问题的难度实在太高了,甚至高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如果把各种没有解决的数学问题进行难度分级,霍奇猜想的难度甚至是最高的,还要超过NS方程、杨-米尔斯问题,几乎能够和NP问题等同。

    霍奇猜想不像是哥德巴赫猜想猜想,是一道直接的证明题,而是要解决一类问题。

    做个简单的理解,就知道霍奇猜想是什么类型问题了。

    比如,平面坐标体系中的一条直线,可以用简单的函数做出表达。

    一个抛物线图形,自然也能够做表达,是高中物理知识。

    圆、椭圆、指数增长曲线等,都可以用特定函数做出表达。

    如果放在平面坐标表达的图形中,以上的图形都只是‘有规律的特例’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平面坐标能够画出的所有图形,都可以写出所对应的函数或函数组合?”

    这个问题的形式,就类似于霍奇猜想,只不过霍奇猜想要复杂的多,它是研究是否可以用代数几何,来表达一类拓扑相关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霍奇猜想才会被认为是代数几何和拓扑学关联的桥梁。

    王浩、林伯涵以及比尔卡尔一起研究的是‘特例的拓扑问题表达’,就像是研究平面坐标中特例的图形。

    他们想以此来解决霍奇猜想,根本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问题简化呢?

    研究针对的是半拓扑和代数几何,似乎就有可能把一类半拓扑问题研究透彻,一定程度上,就等于是解决了‘弱化霍奇猜想’。

    “这个研究对于简化半拓扑微观形态体系非常重要!”

    比尔卡尔带着激动说道,“这就是我的工作。”

    林伯涵也非常的期待,“如果能完成,肯定也会促进超导理论的发展吧?”

    “当然了。”

    王浩也非常的期待,不管研究是否能够完成,都能够促进‘CA005微观性态解析’。

    看着任何灵感值不断的增长,他都感到有些激动了。

    ……

    ‘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难度同样是非常高的,肯定不可能一口气完成。

    一周后。

    以徐保功为首的领导组来到了西海大学,他们进入大学以后,没有任何的停留,就直奔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徐保功都有些迫不及待了,他实在对于反重力技术的突破,感到非常的好奇和期待。

    如果真像是报告上所说,那么研究很可能会推进反重力技术的应用。

    之前一直觉得反重力是未来科技,短时间根本是不可能用到的,而现在却是觉得技术应用近在眼前。

    很快。

    一行人进入了实验室大楼。

    虽然改名为‘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实际上,实验室前面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建造了后面的实验中心。

    王浩知道徐保功等人的迫切,就干脆带他们去了实验中心,现场做了一次实验。

    现在的实验相对容易了很多,因为材料可以重复使用,设备都没有任何变化,只需要通电、降温而已。

    之前最大的难点是降温,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提升以后,降温也成了小问题,只需要往冷却导管里注入液氮,并控制导管内温度就可以了。

    实验室早就准备好了。

    等领导组一进来,就直接正式进行实验。

    很快。

    结果出来了。

    设备横向面产生了交流重力场,强度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虽然领导组亲眼看到了实验,可实际上,他们能看到的只是检测装置的数据,具体情况还是要解释了。

    王浩说了起来,“我们是在导体的横向面和边缘位置,特别放置了检测装置。”

    “这个设计难度很高,因为横向面基本没有空间,而腾出空间可能会改变材料布局。”

    “我们还针对性的,对检测装置进行了调整,才完成了设计……”

    王浩说了一大堆设计的不容易,随后就介绍起了研究,“现在我们能制造的横向交流重力场,强度在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八十二之间。”

    “数据基本是稳定的。”

    他说着看了一眼其他人,也知道大家关心的,和自己关心的一样,摇头继续道,“但是设备本身以及冷却液都很重,总计在三吨以上,所以,想要让设备自己飞起来……暂时不可能。”

    虽然他很期待能制造出反重力飞行器,但要攻克的技术还有很多,比如,设备本身的重量太高。

    包括材料,也包括附带装置,冷却液都是很重的,而且还需要持续不断的添加。

    另外,百分之八十可不是百分之百,即便减重高达五分之四,想要自动悬浮也是不可能的。

    研究还远远没有达到制造飞行装置的程度。

    当然了。

    因为超导临界温度的提升,大大降低了成本,再加上作用于设备本身的交流重力场强超过百分之八十,新技术肯定是有一定应用空间的。

    王浩说的内容也让领导组一阵激动,他们也意识到新技术,确实是有了应用空间。

    哪怕是应用空间再狭小,反重力技术投入应用本身,就是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了。

    王浩继续道,“我们做的申请是因为准备进行一项大型实验,需要用到超过八吨以上的CA005。”

    “这项实验需要复杂的材料布局,所建造的装置也会非常大。”

    他拿出了一份准备好的设计图,上面有好几张图形设计,核心都画着一个巨大的圆盘。

    好几种怪异的圆盘形态,让领导组的人看的摸不到头脑。

    王浩道,“其实技术不是关键。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几种实验收集数据,来完成CA005半拓扑微观形态的研究。”

    “简单来说,就是弄懂CA005材料支持产生高强度反重力作用的原理。”

    “只要能研究出底层的原理,我们就能最大化的让技术实现突破,也许到时候,就可以让交流重力强度,提升达到九十,甚至更高,也能够自由的控制场强覆盖范围。”

    “理论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

    王浩针对研究突破做了很详细的解释。

    领导组都听明白了。

    他们对于后续的研究都非常的期待,希望能看到技术能实现更进一步的突破,自然对于研究给予绝对支持。

    之后领导组就准备离开,去考察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的工作。

    王浩和徐保功一起在前面走着,也一遍说着话。

    徐保功没有再谈研究问题,而是我问道,“你下个星期要去首都,对吧?提前恭喜你了,王院士。”

    “谢谢。”

    王浩笑着说了一声谢。

    院士增选进入到最后阶段,下个星期就是评委会评审与终选表决会,只要能通过表决会,他就会正式成为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

    徐保功继续道,“等正式成为了院士,你可也要多参与一些决策工作。”

    “决策工作?”

    徐保功点头道,“科技处,包括科工局,每年都会有很多重要的项目要进行会议决策。”

    “你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超导相关的领域,下个星期就有个超导磁悬浮列车相关的会议,科技处那边已经通过了。”

    “如果有时间,到时候你也参加一下。对于技术上的问题,王浩啊,你才更专业,我们也都信你。”

    “超导磁悬浮?是廖院士牵头的那个建造项目?”王浩思考着点头说道,“好,到时候我会去参加。”

第二百六十四章 学部评审,王浩:不用担心,评审院士们都很好说话!

    在去首都参加学部院士评审、终选表决会前,王浩还是继续和比尔卡尔以及林伯涵,进行‘缺口半拓扑表达’相关的研究。

    或者说,他们是进行‘弱化霍奇猜想的研究’。

    这个研究针对的是‘CA005’的半拓扑微观形态,实质就是在王浩确定的‘框架’内,进行半拓扑代数几何表达的研究。

    比尔卡尔和林伯涵只是做数学论证,并不会针对CA005做研究。

    王浩则是会根据一起进行的研究,再去完善CA005的半拓扑微观形态。

    这天,研究有了个很大的进展,在一起构造数学框架,并计算方程表达对应数值的时候,比尔卡尔得出了一个‘非常近似’的数值。

    通过构造半拓扑框架来计算方程表达,只是研究‘缺口表达’的一个小工作,针对计算结果比对数据,也可以提供思考的方向。

    他们几乎每天都会做这项工作,而这天的发现的‘近似数值’,则让比尔卡尔疑惑起来,“你们来看这两个数值,偏差很小。”

    “怎么了?”林伯涵看着两个数值有些不解。

    王浩也看了过去。

    比尔卡尔道,“正常来说确实没什么,但我前两天的计算,有好几个类似的数值。”

    “我们是在设定范围下做近似计算,偏差度可不小,有数值相似也很正常吧。”林伯涵疑惑道。

    王浩皱眉想了一下,随后道,“不然这样,我们把这些天的计算结果汇总一下,看看是否有什么规律?”

    “好办法。”

    比尔卡尔和林伯涵一起点头,马上就开始了数据的汇总工作。

    他们做的每一次计算都非常复杂,需要的时间自然也很长,但持续一段时间的研究,还是有了几十个数据。

    当把所有的数据放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一部分的数据非常相似,全部的偏差值不超过10%。

    “这一部分数据,都是设定拓扑边缘的表达计算,很接近啊……”

    林伯涵也发现了问题。

    比尔卡尔变得很严肃,他知道好多数值相似一定是代表什么,不可能全部都是‘巧合’。

    王浩则是思考着说道,“这一部分数值都是半拓扑边缘的表达计算,如果我们不是做的设定计算,在一个正常的图形框架里,这么多的相似数值代表什么?”

    “圆?”林伯涵马上反应过来。

    比尔卡尔补充道,“不一定是圆,但一定是某种空间对称的图形。”

    “对!”

    王浩点头道,“是不是存在一种可能,我们所研究的缺口形态,存在于整个微观形态框架的四周?换句话说,复杂微观形态是一个空间对称的框架构造?”

    所谓空间对称的框架构造,最低要求是‘八个角对称’,满足需求的最低标准是正方体。

    当一个三维图形可以用两种方式切割,能够得到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时,就可以称作是空间对称,毫无疑问,最符合空间对称标准的就是球体,无论是从哪个方向进行切割,只要通过球心的点,就肯定能得到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

    王浩的说法让比尔卡尔和林博涵一起思考起来,他们也跟着说起了自己的看法,“空间对称……也有道理,单元素组成的微观形态,就是空间对称的。”

    “双元素还不能百分百确定,但大概率也是空间对称的。”

    “如果是质数原子个数的分子,如何组成空间对称图形?”

    “这也简单,几个分子联合就好了,只是空间对称,分子个数足够多,肯定能组成相应的结构……”

    于此同时,王浩已经得到了答桉--CA005的半拓扑微观形态,确实是个空间对称的结构。

    这个结论让他感到非常惊讶。

    之前他完全没有想过,微观形态可能会是空间对称图形,但顺着去思考又觉得是理所当然。

    地球上当然有上下之分,但宇宙是没有上下之分的。

    同样的,材料内部也没有上下之分,不受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原子组成的微观形态,也不就不可能是专门指向某个方向的特殊形态。

    “如果复杂构造的微观形态都是空间对称图形,那么向上所形成的交流重力场,不就成了特殊情况?”

    “换句话说,覆盖设备本身的横向场力,才是最正常、最标准的场力?”

    王浩思考着顿时豁然开朗,他忽然明白为什么横向场力,第一次出现的强度就会有那么高了。

    微观形态是空间对称构造,作用于导体本身产生的横向场力,才是正常的场力。

    向上或者向下所形成的场力,则是特殊状态下的场力,也可能是特殊构造的场力转移。

    转移,自然自然有‘损耗’,场力就会变小一些。

    “原来是这样……”

    王浩顿时明白过来,于此同时,系统任务有了提示--

    【任务四,灵感值+5!】

    ……

    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还是针对微观形态、交流重力场的进一步理解,确实是令人感到高兴。

    王浩也很希望继续研究下去,只可惜他不得不停下来了。

    他去了首都。

    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的院士终选表决会即将开始,王浩肯定是要去参加终选表决会的。

    他到了首都以后,先是去酒店放了行李,随后就去学部会议所在地‘打卡’,表示自己已经来了。

    因为第二天就是学部会议,好多人都已经在会议中心,其中自然少不了学部院士的终选候选人。

    参加最后一轮学部表决会的总计有十七人,其中归属数学类就只有三人,剩下的都是物理类的教授。

    今年好多数学类候选人,提前就直接弃权了,主要就是因为王浩的参与,王浩的参与影响,可不仅仅是让其他人‘不太敢’一起评上院士。

    另外,评上的可能性也非常的低。

    院士增选的最后一步,就是学部常务委员会的内部评审,以及学部会议的投票表决。

    学部常务委员会的评审还好过一些,一般不被特殊刁难都能过去,但学部会议投票表决,必须要有三分之二的人投赞成票,才能够成功当选院士。

    如果是在正常的年份,靠名气、人脉抓住一些确定的票数,再争取一些中立的票,超过三分之二也是有机会的。

    有王浩参与就不一样了。

    有些院士都公开的说,今年的评选只看‘硬实力’,没有‘硬实力’当选院士,还和王浩站在一起,就等于是给学部抹黑丢脸。

    所以没有获得国际奖项,没有特别成果贡献的数学学者,就很难再争取到中立票,就干脆直接弃权不参与了。

    王浩到了会场以后见到了不少认识的人,一些数学、物理的院士都在,参加增选的学者们也在,他还是和‘竞争对手们’站在一起。

    说是竞争对手,其实也完全说不上。

    因为数学类的学者只剩下三个人,除了王浩以外,剩下的就是首都大学的代数几何专家高振明以及东港大学的数论学者钟明初。

    钟明初是老熟人了,他们一起拿了陈省身数学奖,站在了同一个颁奖台上。

    高振明只是第二次见到,而上一次见到,只是远远看了一眼,根本没有说过话。

    提起高振明,必须要提到他的学生张鹤。

    高振明担心张鹤博士毕业无法找到适合的稳定高校岗位,就推荐他去了西海大学,后来才知道西海大学是有内幕消息,提前签了一批代数几何学者。

    所以高振明见到王浩都不知道该做什么表情,他感觉自己是被坑了个极为优秀的学生。

    王浩倒是没什么特别感觉,因为他和西海大学是受益方,见到高振明也热情的说道,“张鹤非常优秀,现在他是我们计算组的核心之一,已经升到组长了。”

    高振明听到王浩的话,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张鹤是他的优秀学生,学生的事业能够有提升,自然是个好消息,但提升是在西海大学,而不是首都大学。

    站在老师的立场上,他应该感到高兴;站在首都大学教职工的立场上,他就感觉很郁闷了。

    高振明还是摇了摇头,说笑,“王教授,我还是要谢谢你。”

    “哦?”

    王浩有些不明白。

    “如果今年我能够成功的选上院士,和你的研究分不开啊!”高振明感叹的说了一句,“代数几何,已经不是曾经的代数几何了。”

    王浩顿时明白过来。

    今年的院士增选,因为他的参加导致其他数学学者受到影响,但因为他的微观性态研究,却让代数几何领域学者大大受益。

    高振明是代数几何领域的顶尖学者,甚至说,放在世界上都能排上名次。

    以前的时候,代数几何只是小领域,各种大类的国际数学奖项都很少见到代数几何的学者。

    现在不同了。

    代数几何成为了‘超导领域的应用数学’,代数几何学者的地位大大提升,顶尖代数几何学者自然是天然的受益人。

    高振明确实是顶尖级别的代数几何学者,但放在以前,他想通过院士增选还是很不容易,因为代数几何是小众学科,研究对于应用也没什么贡献。

    现在伴随着学科地位提升,他个人的学术地位大大提升,选上院士的几率也就大大增加。

    王浩笑道,“高教授,你太客气了,代数几何本来就是很好的领域,现在能走到这一步,凭借的也是你个人的能力。”

    两人就着话题谈了起来。

    高振明对于代数几何方向,在超导理论机制的应用以及理论研究感方向兴趣。

    王浩道,“卡切尔正在做半拓扑微观形态表达的简化工作,我觉得,高教授,你也可以考虑做这个方向的研究。”

    “你们是一起研究吗?”高振明感兴趣的问道。

    王浩道,“我和林伯涵、卡切尔一起研究,主要是希望能在理论上有突破,半拓扑微观形态领域,我认为,还是拓扑学结合代数几何,两个学科联系在一起更容易。”

    后面一句话让高振明很不理解,他也对微观形态表达的简化有过研究,发现只需要代数几何就好。

    另外,代数几何联系拓扑学,简直都有些不可想象,因为两者并不存在直接的关联。

    微观形态的研究也是半拓扑的表达,而那是底层理论的研究,后续再进行联系就找不到方向了。

    高振明问道,“你们的研究有成果吗?”

    “有一点小成果。”

    “比如?”

    王浩想了想,觉得也没什么不可说的,“我们现在正在论证一种弱化的霍奇猜想,希望能够把半拓扑的构造,和代数几何直接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寻求以代数的方式,对半拓扑做出表达……”

    在王浩进行解释的时候,高振明听的完全愣住了,他脑子里不断想着一个词汇--

    小研究?小成果?

    那可是霍奇猜想,是站在数学最顶端的研究,即便是联系半拓扑和代数几何,也同样是站在数学最顶端的研究。

    这怎么可能是小研究、小成果呢?

    同时,高振明听着内容也对研究很感兴趣,很可惜的是,他肯定无法直接参与其中了。

    但也可以循着路线,展开微观形态领域的简化表达工作。

    这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方向。

    ……

    第二天上午八点钟,学部会议现场已经有很多人了。

    王浩、钟明初以及高振明坐在一起,等待着马上要进行的学部评委会内部审核。

    学部评委会的内部审核,简单来理解,就是做一个面试,面试官都是学部评审委员会的人,他们会考察候选人的履历,在专业领域询问候选人问题。

    学部评委会的内部审核,一般来说,不会直接刷下候选人,但内部审核表现还是很重要的,因为学部评委会的人也都是院士,都有资格参与后续的学部会议终选投票。

    学部会议终选参与人数总计六十多人,而学部评委会就有十几票,表现好争取到十几票,通过学部会议投票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正因为如此,等待参加学部委员会内部审核的候选人们,还是感到有些紧张的。

    包括高振明、钟明初,都可以说是一方学术大老,但坐在这里依旧感到紧张。

    同时,他们也担心委员会的审核。

    一般来说,学术委员会并不会刁难候选人,但想要表现好,和运气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提问多的委员会成员,和自己处在同一个领域,‘面试’表现自然会非常的好。

    否则,就可能表现不好。

    隔行如隔山。

    如果里面没有和自己同领域的院士,即便是知识内容再丰厚,想要做出解释,让其他人听明白都是很困难的。

    王浩倒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来这里,甚至只是走了一个流程,根本就没有被卡的可能性。

    所以他非常澹定的坐着,还安慰起了其他两人,说道,“今年数学类就只有我们三个,不用担心了,你们都是第一次参加吧?”

    “我应该是第一个进去,提前过去帮你们看看情况。”

    “好!”

    “我等着了。”

    高振明和钟明初有些期待的一起说道。

    很快。

    学部委员会的内部评审就开始了,第一个叫到名字的就是王浩,通知的人非常客气,“王浩教授,开始了,进来吧。”

    “来了。”

    王浩走进去扫了一眼,发现里面和面试现场很类似,只不过面试官数量有点多,还分布式的坐了半圆,把自己围在了其中。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说,就好像自己站在舞台上一样。

    王浩到并不在意,他知道流程是先做自我介绍,就干脆说了起来,“我叫王浩,在西海大学担任教授,其他职位还包括梅森数科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超导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

    “我完成过一些数学类的研究,其中值得一提的,包括NS方程问题、哥德巴赫猜想、角谷猜想、阿廷常数相关的研究、梅森素数……”

    “还完成过一些计算机类的研究,包括有效与无关进位筛选法、大数相乘算法、傅里叶变换辅助构建数学模型……”

    “另外,也完成过一些物理类的研究,包括超导的机制理论研究,交流重力……”

    “还包括最重要的湮灭理论,在湮灭理论上,我认为……”

    “我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过一些奖项,有菲尔兹奖、陈省身数学奖,一次国家自然科学特等奖,一次国家自然科学一等……”

    “我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过一些论文,其中包括《数学学报》、《数学新进展》、《自然》、《科学》等……”

    王浩不断的做着自我介绍,他说着偶尔就停顿一下,因为有些部分内容太多、有点想不起来。

    每当他说一个成果和研究的时候,学部评审会评审们,就忍不住扯一下嘴角,因为他的成果、研究都太重大,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足够被当成其他人的‘核心’研究了。

    结果大部分的研究,包括NS方程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都直接被一带而过。

    他们都感觉不是在面试候选人,而是在被不断的被打击、打击、再打击。

    等王浩说到国际上发表过的论文时,有个评审实在听不下去,赶紧打断道,“王浩啊!”

    “这样吧,你不用说了,通过了,你已经通过了!”

    其他人顿时反应过来,“对,不用说了,你通过了!”

    “通过了,没问题了,放心吧,我们肯定投你一票!”

    王浩感觉有些意犹未尽,而且准备的台词才说了个开头,他问道,“不是说还要做详细解释吗?”

    刚才开口的评审院士马上摆手道,“不用了、不用了,你已经通过了,可以走了。”

    “好吧。”

    王浩有些郁闷的离开了。

    等出了门以后,他就对高振明和钟明初说道,“你们放心吧,评审院士们都很好说话,我连准备的内容都没说完就给通过了。”

    “真的?”

    “当然了,我进去也就不到十分钟吧?”

    “那也对……”

    “是这样?”

    “放心吧!”王浩拍着钟明初的肩膀道,“下一个就是你,钟教授,完全不用担心。”

    “那我就放心吧。”

    钟明初顿时轻呼了一口气。

第二百六十五章 晋升院士、超导反重力磁悬浮列车!

    钟明初带着轻松的心情走进了评审办公室。

    面对一众被称作是‘很好说话’的评审,他先是做了一大堆的自我介绍,爽朗大方、充满自信的表现,也让评审们对他产生了好感。

    但很快,他就轻松不起来了。

    有句话说的好,术业有专攻,还有一句话说,跨行如隔山,另外,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钟明初的运气很不好。

    在场的评审并没有数论领域的院士,进入到对专业领域成果内容说明时,问题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实际上,钟明初的个人履历以及研究成果都是非常不错的,抛开王浩的因素来说,和其他人相比,最少可以称的上一句‘不弱于人’。

    他曾经长时间在国外工作,获得过科尔数论奖以及拉马努金奖,还被邀请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工作报告。

    在回国工作前,钟明初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足以担任国外名校的教授,个人水平和成果是足够了。

    但是,跨行如隔山。

    他的研究都是在超大质数分布领域,包括一些相关的计算方法、筛选方法,也包括数论相关的特性分析等等。

    这些说出来最多能让外行人明白研究内容,具体成果的级别以及影响力,在场的评审们就很难做出准确判断了。

    所以干脆就有评审直接问道,“你的这个成果比起角谷猜想怎么样?”

    “额,很难说。”

    钟明初给了一个有些尴尬的答桉,随后解释道,“我的成果主要体现在数学方法上,而不是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评审互相看了看,又有人继续问道,“那么,就谈在数论领域的影响力,和王浩教授的梅森素数分布的影响力相比,怎么样?”

    “额……差了一点。”

    钟明初不仅仅是尴尬,他还差点郁闷到吐血。

    王浩的梅森素数分布研究,影响力可以说是国际级别的,被大量的国际媒体做报道,甚至已经‘出了数学圈子’。

    他的研究影响力,根本就无法相比。

    评审们再次互相看了看,又有人问道,“我记得王浩就是最初的质数研究,和阿廷常数论证有关,这个呢?”

    这次钟明初稍微有点信心,“差不多吧。”他补充了一句,“应该还强一点。”

    评审们都明白了。

    虽然对于钟明初研究的详细情况以及影响力有些不明白,但有了对比就差不多能了解了。

    坐在中间的评审院士点头道,“我们知道了,你可以走了。”

    “啊?”

    “你通过了。”

    钟明初带着郁闷站了起来,他确实得到了通过的答复,但学部评审没有重大问题,肯定都会给通过,他知道自己表现的很不好。

    别说是说服所有的评审院士,想争取到一半儿的票数都不太可能。

    这就是钟明初心情沉重的原因。

    等走出了评审办公室以后,他带着满身的幽怨坐在了王浩旁边的位置上。

    高振明和王浩一起看过来。

    王浩问道,“钟教授,是不是很简单?”

    钟明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高振明也看出确实不简单,他顿时有些担心起来,但他已经没有时间了。

    很快就轮到了高振明。

    高振明进去时的心情和钟明初截然相反,出来时的心情也同样和钟明初截然相反。

    他们的经历几乎是相反的。

    高振明最初的担心有些多余,因为他的领域和王浩并不重复,而且他被公认为国际顶尖的代数几何专家。

    王浩的研究让代数几何的学科地位大大提升,他个人也是直接受益人。

    学部评审们问起的专业问题,都和超导半拓扑微观形态内容有关,高振明在理论上有一定的研究,之前还和王浩谈到了相关内容,再谈同样的问题表现自然不一般。

    所以他出来的时候感觉也非常好。

    这次提问的是钟明初,他用力咧嘴开口问道,“很难吧?”

    “难?不会啊?”

    高振明疑惑道,“我和王教授的感觉一样,好像很容易,只是做了个介绍,和评审们谈了谈专业问题,然后就出来了。”

    “我就说很容易!”王浩马上跟着补充一句,表现自己的感受完全没问题。

    钟明初顿时自闭了。

    ……

    学部评审是第一步。

    下午则是正式召开学部会议,上来就是一大堆繁杂的发言,而后就进入到院士增选的终选投票流程。

    在学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候选人是不能进入会场的,他们就只能在外面等待。

    会议要进行两到三个小时,候选人在外面等待的时候也是很焦躁的,但他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坐在那里等消息。

    会场内则正常进行投票流程。

    这一次的学部会议有67名院士参加,每个院士都可以针对每一个候选人进行一次不记名投票,投票就只有‘赞成’和‘反对’两种。

    因为统计票数的时候,只会统计赞成票,参与投票并弃权,也就等于投了反对票。

    王浩就是第一个被投票的候选人。

    会场内的工作人员收集好了投票,就快速进行整理工作。

    主持会议的钟金华院士,直接宣布了结果,“候选人,西海大学的王浩教授获得票数超过三分之二。”

    会场一片安静。

    这个结果再正常不过。

    有些人都觉得王浩会全票通过,只不过学部会议并不会公布详细票数,结果只有通过和不通过。

    候选人获得票数超过三分之二,也就代表了通过了投票,成功当选了学部院士。

    接下来就是针对其他候选人的投票。

    高振明是排在第十一位的,钟明初则是排在第六位。

    他们的投票结果也分别被公布出来,“候选人,东港大学钟明初教授,获得票数不超过三分之二。”

    “候选人,首都大学高振明院士,获得票数超过三分之二。”

    到此,数学类院士评选全部结束。

    王浩和高振明成功当选了学部院士。

    钟明初很遗憾的落选了。

    等学部会议全部结束以后,一大群院士从会议室走了出来,当然也会把消息透露出来。

    等待结果的院士候选人,听到消息的反应各不相同。

    高振明是激动的攥紧了拳头,表情像是要哭出来一样,他还用力抱住了身边的钟明初。

    钟明初则是满脸哀伤,好半天才很用力的推开了高振明,哭丧着脸说了一句,“恭喜你啊!”

    高振明也意识到似乎不应该找钟明初庆祝,就干脆安慰道,“没关系,钟教授,以后还有机会。”

    钟明初也知道自己是有机会的,他只是感到有些后悔,其实最初他是想要放弃的,后来被其他人劝说,觉得今年也有机会才参与进来。

    结果还是不尽人意的,最后被刷下来了。

    王浩也感到很高兴。

    即便是早就有心理准备,但成功当选了院士,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从现在开始,其他人就可以称上一声‘王院士’了。

    现在就有很多人过来恭喜王浩,“王浩,恭喜啊,以后你可就是王院士了!”

    “还不到二十八岁的年轻院士啊!”

    “了不得、了不得!”

    “恭喜呀恭喜,虽然早就知道你能当选,但还是很了不起。”

    “王浩能评上太正常了,当时你们是不知道,学部评审的时候,几个院士都听的尴尬了,又是ns方程,又是哥德巴赫猜想,完成这种级别的成果,还不能评上院士,到时候,学部就没有脸了。”

    “也对,王浩怎么也能评上院士!”

    一群人围着王浩不断赞叹。

    王浩则是笑着应对,寒暄了好半天才和高振明一起,去学部委员会递交材料。

    这是最后一步了。

    之后学部委员会会把材料提交给主席团进行评审,通过以后就正式成为了院士。

    等完成了最后一步以后,王浩才和高振明一起走了出来,他们相互客套了一下,随后分开就去酒店休息了。

    虽然只是参加个学部的会议,但一天下来还是很累人的,王浩的心情倒是很不错,院士头衔是很多学者的终身追求,而他已经拿到了院士头衔。

    这是一辈子的荣誉,是来自国家的肯定。

    ……

    很快。

    数学物理学部就宣布了院士增选的终选结果,有七名候选人成功当选学部院士。

    其中物理院士五人,数学院士两人。

    在公布的当选院士名单中,王浩的名字被放在了第一位,消息真正传出去,也引起了一阵的舆论热议--

    “数学物理学部院士增选工作结束,王浩成功当选了院士!”

    “国内最年轻的院士出炉,年仅二十七岁!”

    “曾易萍院士:王浩以全票当选新晋院士!”

    “新晋院士介绍,王浩个人占据半个版面……”

    消息传到了西海大学,很多人也为之高兴不已。

    王浩是西海大学的超重量级人物,担任了院士以后,也让西海大学的理学院有了院士坐镇。

    国内的院士,是学术带头人,地位自然是不一样的。

    学校方面进行了大肆的宣传,学校里的人也私下讨论不止,自然也少不了梅森数实验室。

    罗大勇、张志强以及朱萍等人,也一起讨论了起来。

    “这就当选了院士?王浩还不到二十八岁吧?”

    “他已经是一级教授,还当选了院士,去年还拿了菲尔兹……人生巅峰了!”

    朱萍忽然开口道,“我一直在想工作问题,感觉我做研究,是肯定没什么前途了。”

    其他人一起用力点头。

    朱萍看着咬牙切齿的,她自己说说倒是没什么,被其他人‘肯定’就很郁闷了。

    她还是压下了郁闷,继续道,“我去写一本书怎么样?书名就叫做《我的院士同事》。”

    “这名字不好。”

    张志强给了否定答桉,“现在很多的小说,名字必须要吸引人,院士同事,有什么吸引人的?不如这样,就叫《我和我的学霸男神》……”

    朱萍木然的看向张志强,“这种不是恋爱文吗?我可是准备写实的,你觉得适合吗?”

    罗大勇也面无表情的看过去,眼神却看起来非常危险。

    “哈哈~~”

    张志强尴尬的笑笑,赶紧转移话题道,“其实也挺遗憾的。”

    “怎么?”

    “真的,挺遗憾。”张志强很认真的说道,“你们想啊,我们才三十多、不到四十的年纪,我和大勇已经是教授了。”他说完赶紧补充一句,“朱萍,你以后也肯定能升教授。”

    罗大勇扯了扯嘴角。

    朱萍完全装作没看见,嘴角也不由得勾了起来,她知道自己想升教授,估计最少也要十年起步,但被人说‘以后能当教授’,心情也肯定不会差。

    张志强继续道,“总之,我们的人生才刚刚起飞啊,未来还有很多追求,而王浩,看看他,菲尔兹、一级教授、院士,人生圆满了,还有什么追求?”

    “悲哀啊……”

    张志强的话听起来似乎还很有哲理。

    罗大勇似乎也认可的点头,忽然开口道,“要不这样,你把你家的房子免费转让给我?”

    张志强满脸不解,“你想的真挺好。”

    “你不是说,做人要有追求吗?你把房子送给了我,追求就更多了,事业、金钱,你不就变得更幸福了吗?”罗大勇很认真的说道。

    张志强用力扯扯嘴角,道,“你不如说,让我把老婆也送给你?到时候,我还能追求爱情?”

    “……那也……咳咳。”

    罗大勇坚决摇头道,“那不要,我已经有老婆了。”他扫了一眼朱萍,马上道,“一个就够了。”

    于此同时。

    王浩正在参加科技处举办的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论证会议。

    超导磁悬浮项目列车项目,是已经讨论了好几年的大项目,廖光远院士一直到处游说,希望能把项目敲定下来。

    之前项目通过的几率并不大,科技处审批都直接卡主了,而审批也只是刚刚开始,审批后才会正式进入论证研究。

    现在不同了。

    超导材料实验组研究出了超过临界温度超过120K的超导材料,和超导有关的项目申请,审核都相对宽松了很多。

    科技处就通过了项目申请,项目进入到论证研究阶段。

    虽然项目进入了新的阶段,但并不代表项目一定会进行,还要进行非常详细的论证,也就是研究具体怎么实施、投入多少的资金、什么时候开始正式修建,等等。

    不管怎么说,项目通过了科技处的审核也都是好消息。

    廖光远自然是满脸笑容。

    这次的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的论证会议是由廖光远主持,还有好多的官员、企业代表以及超导应用研究有关的学者参与。

    王浩也是参与的学者之一,也是其中最受关注的。

    当王浩进入到会场后,就收到了数不完的恭喜声,他才刚刚当选了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恭喜自然是源源不断的。

    一声声的‘王院士’,也让王浩感觉心情很不错。

    当正式进入到会议中,针对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本身来说,王浩就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了,他只是因为从事超导相关的研究,就过来参加一下应用领域的项目论证会议。

    超导磁悬浮技术,听起来非常的高大上,实际上,核心原理也是很简单的,就是利用超导高电流的特性,来制造出超强的磁场。

    在超强的磁场作用下,列车就会悬浮在轨道上方,没有直接的摩擦力,自然速度就会非常快。

    如果制造出封闭轨道,抽光轨道内的空气,让列车全程真空运行,没有了空气的阻力,速度自然会更进一步,最快时速甚至可以超过两千公里。

    当然,后者还处在理论状态,实施的可能性非常小。

    即便只是超导磁悬浮技术,也能让列车的速度提升到超过六百到八百公里每小时。

    在整个会议的过程中谈的主要内容,就是建造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技术,后续还谈到了建造线路的好处,包括积攒超导运用的经验、对国内交通的补充以及向国际展示高端技术,等等。

    前来的学者关心的是技术,王浩关心的也是技术。

    在旁听了大部分技术内容以后,王浩发现超导磁悬浮的技术,可以说没什么难度可言。

    这也正常。

    早在五十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超导磁悬浮技术,最初进行超导磁悬浮列车项目的是徳国,后来日国也建造了磁悬浮列车。

    因为持续不断的高昂投入,徳国的超导磁悬浮项目被终止了,他们也把相关技术卖给了国内。

    现在的项目论证会议,说起的大部分技术,依旧是出自徳国人的研究成果,而一些自研的部分,也只是对核心技术的补充而已。

    王浩耐心的听了很多,后来则是想到了反重力技术。

    现在的反重力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制造横向力场,就可以做到直接减轻重力。

    “反重力技术,是不是可以直接用在磁悬浮列车上?”王浩深入的想了一下,就觉得非常有道理。

    超导磁悬浮列车的优势很多,即便是耗能方面都比常规的高速列车少,但缺点也是很多的,包括建造费用、维护费用昂贵,而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技术问题。

    ‘超导磁悬浮’,可不是想象中的‘完全悬浮’。

    廖光远提议的超导磁悬浮方案,是建造最高端的‘超导排斥型磁悬浮列车’,利用超导磁铁实现列车与线路之间悬浮运行,其悬浮间隙大小一般在100毫米左右。

    这种磁悬浮列车低速时并不悬浮,当速度超过每小时一百公里时才能够悬浮起来。

    同时,它的运行最高速度可以达到一千公里每小时。

    之所以维护费用比较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列车最初运行并不会悬浮,就导致列车和轨道接触的部分,会产生持续不断的磨损。

    “如果是使用反重力技术,也就是制造出‘反重力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和反重力结合在一起,或者更进一步,制造出‘反重力超导磁悬浮列车’,就可以让列车在初始阶段,就能够直接悬浮起来……”

    “这样,一则是减少了磨损,二则是悬浮更容易,轨道本身需求的磁场大大降低,耗能也会相应的降低。”

    “同时,可以为反重力技术的应用积累经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991/ 第一时间欣赏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作者:不吃小南瓜所写的《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为转载作品,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介绍:
穿越年轻博士,开局科研背锅被全网抨击,反手一个月狂刷十篇论文。
有学界大佬站出来表示:“别说是一个月,一年写十篇论文,都是灌水,都是论文刷子,是无效的科研。”
后被扒出,每一篇都是硬实力,影响巨大。
震撼全网。
当记者采访时,王浩淡然的表示,“我没有去专门做科研,那些只是给学生讲课过程中的感悟而已。”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