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TXT下载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全文阅读

作者:不吃小南瓜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txt下载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四十章 神秘射线!新物理突破!

    国际湮灭理论研究组织中,阿迈瑞肯是最有话语权的,但他们只是主要牵头人和赞助方,真正到了研究的领域,话语权还是掌握在有能力的学者手中。

    尤拉伊-诺沃提尼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很有代表性的。

    诺沃提尼是在徳国反重力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但因为他是一个捷科科学家,代表的是捷科的参与团队,也就是说,他的影响力覆盖徳国和捷科,自然是非常有威望的。

    在理论物理以及反重力研究领域,诺沃提尼就是最知名的学者之一。

    作为捷科参与团队的代表,再加上对于学术最顶端的强湮灭力研究的迫切,诺沃提尼最开始就反对加入湮灭理论研究组织,而是希望能直接让王浩团队牵头,组建一个国际性的组织。

    这样就能最快速的接触到高端的湮灭力相关实验研究。

    对于任何一个物理学家来说,参与到最前沿的物理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连参与的实验的资格都没有,就根本不可能会有什么成果。

    尤拉伊-诺沃提尼的想法没有实现,因为湮灭理论的研究,受到了国际竞争的影响,也导致他们只能选择加入恩波利-库博,也就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或者说杜鲁克-本特,倡议成立的湮灭理论研究组织。

    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尤拉伊-诺沃提尼也代表了捷科的利益,他认为研究应该先要有超导材料的基础,“我们必须拥有一种能够制造出场强超过三十的混合高压材料,才可以真正制造出有科研价值的强湮灭力场。”

    这是尤拉伊-诺沃提尼的观点,他还继续说道,“否则一切的投入都没有意义,远远比不上跟着种花家一起研究。”

    他希望能说服其他人,一起和种花家谈判来参与研究中。

    但是,显然学者的能量非常有限,即便有再多的学者支持,也根本是毫无意义的。

    尤拉伊-诺沃提尼的想法,代表了很多学者的想法,他们关心的是制造出的强湮灭力场,而不是强湮灭力场如何制造出来的。

    过程,并不重要。

    哪怕完全了解强湮灭力场的制造技术,又能怎么样呢?他们只是小团队、小机构,背后也只是小国而已。

    小国,拥有再高的技术,也不会有足够的经费去制造大型设备,或者单独进行超大型的投入。

    恩波利-库博当然不这么看,他的说法一直都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全部的技术。”

    “基础的材料当然很重要,但材料是不可控的因素。”

    这是实话。

    符合要求的混合材料,必须要进行一次次实验,投入不知多少经费和时间才能研究出来。

    那很需要运气成分。

    但他们必须要争分夺秒,不能等着有材料再进行研究。

    显然。

    恩波利-库博代表了大-国利益,要比尤拉伊-诺沃提尼更有话语权。

    尤拉伊-诺沃提尼再怎么建议,再怎么不满,背后有再多的学者支持,也根本是无济于事。

    有一次会议结束后,尤拉伊-诺沃提尼带着气愤直接说道,“他们坚持要直接进行实验,那根本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的材料实在太差了,即便制造出强湮灭力场,也根本没有科研价值。”

    “这是以理论基础出发推导的结论!”

    尤拉伊-诺沃提尼说的非常肯定,有不少学者都持有同样的看法。

    他还继续道,“而且,即便实验能进行,也制造出了强湮灭力场,又能怎么样?”

    “也许我们一起研究了一年、两年,到时候,王浩团队会直接公开一部分技术,比我们的研究成果还要好,我们的所有努力都会失去意义。”

    “上一次的反重力技术就是这样……”

    恩波利-库博听的心有戚戚。

    库博是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新科技研发方向的主管,和菲利普-罗雷尔很熟悉,他们一起工作了很多年,可以算得上是老朋友了。

    所以他很清楚菲利普-罗雷尔被解职的原因--

    努力了几年时间,掌握的技术还赶不上别人公开的内容。

    现在可能还会是这样?

    恩波利-库博也不敢直接说出肯定的话,因为他一手主持组织相关的工作,而且是杜鲁克-本特直接指定的。

    每当听到一大堆学者,说起对研究的不看好时,他都感觉非常的郁闷。

    现在的工作实际上就是给杜鲁克-本特擦屁股……

    本来杜鲁克-本特倡议成立湮灭理论研究组织,是希望能让种花家,也就是王浩的团队加入。

    结果谈判破裂了。

    但是,湮灭理论研究组织又不可能不成立,否则杜鲁克-本特就会失去威信。

    恩波利-库博只能强行带着坚定,“我们拥有最顶尖的人才,研究一定能成功,未来也一定会超越种花家的技术。”

    ……

    青湖市,核工业物理所。

    著名的核磁物理专家汤建军院士,正带着一群人等在门口。

    前面忽然有人一声喊,“来了!”

    “应该是那几辆车!”

    一群人顿时顺着路边看过去,只见几辆军车正朝着这边过来,到了近前也减速慢慢的停了下来。

    中间的一辆车中,王浩和何毅一起走下来。

    “王院士!”

    “汤老院士!”

    汤建军主动迎过来握手,再听到‘老院士’的称呼,不由得扯起了嘴角,他实在不想听到自己的称呼中有老字,和其他院士相比,他还算很年轻了,只有六十一岁而已,都还没有到退休的年纪。

    不过和王浩握手的时候,他心里也不由得平稳下来。

    眼前的院士才真是年轻。

    门口的寒暄结束以后,汤建军就和王浩一起朝着研究所里面走,边问道,“王院士,你这次来是为了我们的托卡马克装置?你是准备研究核聚变吗?”

    核工业物理所有一台小型的托卡马克装置,也正是汤建军的心血,但因为相关研究迟迟没有进展,小型的装置也很难说能有什么成果,装置很久都没有开启过了。

    如果再过上几年,也许就会直接被废弃掉的。

    王浩摇头说道,“我只是为了省时间。”他说完解释道,“我的研究需要一种磁约束装置,如果制造全新的,要耗费很长时间,知道你们有托卡马克装置,就干脆过来了。”

    汤建军倒是没有把王浩的话放在心上,因为他觉得即便王浩要研究核聚变,也肯定不会当众说出来。

    那肯定是保密的。

    虽然他是有资格知道的,但后面很多人没有资格,一些消息是他们不能听到的。

    所以他坚持认为,王浩是准备研究可控核聚变。

    托卡马克装置是约束核聚变反应的一种环形容器,它的名字Tokamak来源于环形、真空室、磁、线圈。

    装置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约束核聚变的目的。

    汤建军干脆朝前紧赶几步,把其他人都甩在了身后。

    其他人看情况也知道,汤院士大概和王浩单独有话说,也就没有继续跟上。

    这时候,汤建军才有些羡慕的对王浩说道,“王院士,你做这个研究确实可以啊,你不像是我们,水平不够,而且也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

    “额……”

    王浩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还以为汤建军说的是强湮灭力研究,也就干脆跟着点点头。

    汤建军继续问道,“有什么想法吗?”他指的是核聚变研究。

    王浩点头道,“我已经找到了新方向,但需要一种环状螺旋磁场制造装置,所以才会来这里。”

    “那不就是托卡马克装置。”汤建军听的笑了出来。

    王浩想了下,似乎也可以这么理解,托卡马克装置最核心的,就是环状螺旋磁场。

    他们说着已经走进了大型实验间。

    这个实验间就是为了托卡马克装置建立的,他们走上了二楼,就看到了最中心的托卡马克装置。

    那只是一个小型的托卡马克装置,但占据的体积还是非常大的。

    王浩走到近前看了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即便是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他还是稍微些遗憾。

    这个装置的体积和复杂性来说,根本就无法直接放置在叠加力场装置中心。

    他干脆问道,“这个装置有很多功能的,比如加热、隔热,或者其他什么……”

    “这是完整的托卡马克装置。”

    眼前的托卡马克装置就是汤建军带队建造出来的,他对于自己的研究还是非常自豪的,“它只是个小型装置,比不了徳国核磁或者费米,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

    王浩都听的有些头疼了,就干脆打断问道,“如果我只是想用里面制造螺旋磁场的部分,要怎么做?”

    汤建军愣了一下,玩笑的说道,“……把那部分拆下来单独安装?”

    “有道理!”

    王浩认可的点点头,“其中大部分都是没有用的,只需要制造螺旋磁场的部分就足够了。”

    “……”

    汤建军发现王浩不像是在开玩笑,顿时惊讶的张大了嘴,还强调的问道,“其他部分不需要吗?”

    “不需要啊!”

    王浩理所当然的说道,“我刚才已经说了,只想要制造螺旋磁场的部分。”

    “可是核聚变需要……难道你们是要制造新的装置?”汤建军猛地反应过来。

    “……可以这么理解。”

    王浩感觉汤建军的话怪怪的,但还是点了点头,“我正打算制造新的装置,来进行新的实验。”

    这次汤建军无话可说了。

    上面的意思是让他们研究所全力配合王浩,别说是拆掉托卡马克装置,即便是现场全部砸成碎屑,他们也必须要配合。

    可是……

    眼前的装置可是他的心血啊!

    要被拆掉了?

    “你确定吗?王院士。”汤建军还是很不甘心,继续追问了一句。

    王浩肯定的点头,“对。不一定要全部,只要一部分就好。”

    他当然能看出汤建军的不舍,就干脆安慰了一句,“放心吧,汤院士,我们用完会还回来的,到时候,你们可以重新组装。”

    这句安慰有点用处。

    汤建军想着能重新组装起来,也就不觉得那么心痛了。

    ……

    王浩之所以找托卡马克装置,就是因为里面存在螺旋磁场发生装置。

    如果要知道全新的螺旋磁场发生装置,肯定需要不短的时间,他不喜欢等时间,就干脆‘拆个托卡马克装置’,把需要的部分搬过来直接做实验。

    托卡马克装置能制造出螺旋强磁场,确实是相当适合实验的设备。

    从核工业研究所的托卡马克装置,拆掉了制造螺旋磁场的部分,再运过来安装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混合高压材料叠加力场的中心位置,过程还是耗费了不短的时间。

    准确的说,是一个月多一点。

    这一天,所有的准备都已经完成,科技部的领导也来了。

    当实验准备开始的时候,王浩和徐保功一起离开了研究中心,而是去了梅森数实验室,他们只是找个地方待着而已。

    原因很简单--规避危险。

    实验室存在很大风险的,就干脆躲得远一些,反正一切都已经安排好。

    等到了主任办公室以后,徐保功满是不按的迫切问道,“王院士,你再具体说说,风险有多大?”

    “其实,风险并不大。”

    王浩也稍稍有些担心,还是道,“从理论的角度上来说,螺旋磁场会让强湮灭力场进入一个‘充能’的阶段。”

    “当充能进行或完成时,可能会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我个人认为,会出现爆发的情况。”

    “爆发?不就是爆炸吗?”

    “也许是爆炸,也许是从某一点爆发出某种从未见过的射线。”王浩解释道,“为了保证安全,我们是发现周围反重力场强度产生变化,立刻就会打开‘泄能’装置。”

    “简单理解就是,让螺旋磁场出现一个缺口,里面蕴含的能量,会从缺口处爆发出来。”

    “我们希望看到的就是这种现象。”

    这次徐保功理解了。

    但他还是非常的担心,因为是全新的物理现象,而且是否会产生爆炸,又或者‘神秘射线’是什么,就连王浩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这种完全不确定的研究,没有结束之前确实很让人担心。

    但他能做的只是等待。

    王浩也一样。

    现在一切都安排好了,就只是等着实验那边的消息了。

    当时间到了实验开始的时候,他们就一起静静的坐着,等待着实验相关的消息,何毅还是在现场的,他会利用电子设备,随时把实验消息传过来。

    “启动设备!”

    “强湮灭力场制造完成!”

    “开启螺旋磁场发生设备……”接下来就是等待。

    三分钟后,何毅忽然惊呼一声,“检测到周围反重力场强度有增加。”他说完问了一句,“王院士,是否打开‘泄能’装置?”

    “打开!”

    一切还是以安全为重,王浩马上做出指挥。

    何毅也马上喊道,“三号,打开‘泄能’装置!”

    一瞬间。

    实验间里的所有人,全都看向了留出的泄能缺口。

    只见一道黑影迅速闪过,直冲实验间顶棚并发出‘刺啦’的响声。

    何毅强忍着激动,发出命令道,“实验结束,关闭设备!”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马上继续手头上的工作,他们非常肯定发现了新物理现象,几个核心人员都知道,是发现了王浩口中的‘神秘射线’。

    但具体情况,还要等检测以及分析之后,才能确定下来。

第三百四十一章 S+难度研究,确定的新方向!

    西海大学,校园内。

    正赶上下午时分,三三两两的学生正走在路上,有几个男生并排走在一起,正谈笑的说着什么。

    有个戴眼镜的男生,忽然指着远处惊讶的喊道,“看,那是什么?”

    “什么?”

    其他人顺着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结果发现什么都没有,“你在开玩笑吧?”

    “说什么呢,我还真被骗了!”

    “靠~~”

    几个人都是满不在意。

    那个戴眼镜的男生则是肯定道,“我刚好像看到一个黑影,马上就没了。”

    “眼花了吧!”

    “什么跟什么啊……”

    “那个方向好像是反重力研究中心吧?不过……好像也无所谓……”

    他们不在意的继续朝前走。

    戴眼镜的男生发现自己不被信任,连续肯定的说了好几次,到后来根本没人理会了。

    他自己也干脆不说了。

    那确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仔细想了想,好像就只有一瞬间,也许是眼镜、光线造成的影响。

    类似的一幕发生在好多人身上。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实验间中的神秘光线,也确实只出现了一瞬,即便是看到也很难确定下来。

    实验间里就不一样了。

    那些参与实验的人当然知道发生了什么,强湮灭力场喷发出了神秘射线,换句话说,他们制造出了新的射线、新的物理现象。

    好多人忍不住讨论起来,“射线只出现了一瞬,是黑色的,不,应该说是吸光的,和强湮灭力场一样。”

    “这肯定是巨大的突破,也许能带来全新的科技!”

    “那种射线究竟是什么?”

    “很难说啊,或许只有王院士能解释了,那可能是一种强湮灭力波?或者是暗粒子波?或许是空气分子和强湮灭力作用导致的?”

    “发挥想象力!我觉得可能是反物质波,也许我们发现了反物质。”

    “都有可能啊!”

    一种全新的黑色射线确实能让人想到很多东西。

    即便是专业的物理学者,也很难确定新东西具体是什么。

    现在的强湮灭力场研究,已经走在了科学理论的最前沿,没有基础理论支持的情况下,所发现的新物理现象,就无法再用理论基础去做推断。

    王浩和徐保功以及其他几个人,一起回到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当确定发现一种全新射线后,他们就已经坐不住了。

    王浩到了研究中心以后,立刻听了何毅的报道,了解了整个实验过程,大部分都是已知的,未知的则是和射线有关的内容。

    “一条黑色射线。”

    “也许和强湮灭力场的情况类似,不一定是黑色,只是吸光。”

    何毅对于黑色射线的描述就是“一闪而逝”。

    王浩干脆和其他人一起看了现场影像,发现确实像何毅的描述一样,‘一闪而逝’的说法一点都不过分。

    操作视频的工作人员给出了数据,“黑色射线出现的时间,确定为0.07秒到0.08秒之间。”

    这是摄像机捕捉画面中,有黑色射线的时间差。

    “影响很多都不清晰。”工作人员指着一张最清晰的照片,说道,“看这一张,暗色极少,只是覆盖范围不透光,但也能看到一些东西。”

    王浩思考着点点头。

    摄像机画面还是能说明很多东西的,黑色射线之所以能被看到,主要是周围环境的映衬,而不是真的能看到。

    黑色射线就像是强湮灭力场一样,本身是没有颜色的,但因为其湮灭光子的特性,反应到视觉上就变成了黑色。

    “外面有人看到吗?”王浩忽然问了一句。

    这一句让其他人有些担心。

    很快就有人去做了秘密调查,得到了很明确的结论——有好几个人看到,也就说明黑色射线透过了屋顶。

    “看来以后的实验,都要晚上来做,或者是换个地点了。”

    王浩有些无奈的对徐保功说道,“研究中心这边还是不适合,附近人流太大了。”

    徐保功点头道,“研究可以考虑适当延迟。到下一个阶段,你们肯定要制造新的设备,对吧?到时候,换个地方就可以了。”

    换地方做研究,倒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影响的是‘核心设备搬运’。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是受到全世界瞩目的机构,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这里,天空上也许有好多的卫星,都直接把镜头对准这里,做大工作量的核心设备搬运,就实在有些不方便了。

    ……

    实验结束。

    王浩组织召开了总结会议,黑色射线的发现让人振奋,会议总结主要说的还是实验过程,黑色射线还是要慢慢研究。

    等主要的总结工作结束,好多人都讨论起黑色射线具体是什么。

    好多人都看向了王浩。

    徐保功也在会议室,他也期待的看着王浩,王浩说道,“我认为,那不是能量射线,而是一种场力爆发的体现,可以理解为场力射线。”

    “这种射线的表现,和强湮灭力的性态很相似……”

    “当然,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当前还是要等检测结果。”

    他说的检测是实验间屋顶,被黑色射线击中部分物质的检测。

    屋顶主要是水泥材料,还有一层透明的抗磁抗层,还包含着一些其他的元素颗粒,材料已经被收集,并被运送到西京市的材料检测中心,会被进行全面的检测。

    王浩希望看到的是,送检材料中出现一些‘特殊变异物质’,或者理解为‘特殊变异原子’。

    他一直认为高强度的湮灭力,可以改变常规原子的性态结构。

    从理论上来说,强湮灭力场对于物质的磁化,就是基于挤压力会改变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环境回归正常的时候,电子轨道又会再回转,大量电子轨道的变化,就会让物质形成磁化反应。

    当湮灭力强度足够高的时候,就会让电子轨道偏转达到一个特殊的‘临界值’,再回到常规环境以后,电子轨道也不会再回转,从而让原子性态彻底发生改变。

    其实要理解起来很简答,比如把一个铁球扔到万米深的海底,铁球在四周超高水压的作用下,肯定会被再压缩,即便是把铁球拿回到海面上,它依旧不会变回原来的样子。

    所以问题是,这种变化会不会发生?

    神秘射线只是强湮灭力场?还是其他东西?

    为什么磁场排斥反应下,强湮灭力场会影响到包裹其中的反重力场?螺旋磁场出现漏洞以后,又为什么会爆发出射线?

    当研究进行的越深入,发现的新东西越多,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

    王浩对此感触颇深。

    他非常希望能够从理论角度解析这些问题,对于要进行的实验,也想能从理论进行推导,来预测一些内容。

    之前,是可以的。

    包括基础的反重力实验,也包括叠加力场的发现,他都是能够在发现之后,以理论进行推导并解析的。

    现在王浩发现已经无法解析了。

    神秘射线是被提前预测的,实验开始之前,他就知道可能会爆发出射线,或者是其他东西,但并不是依靠理论推导得到的结论,而是系统的模糊反馈,让他知道怎么样做是正确的。

    这种正确到现在已经解释不了了。

    实验全部结束以后,王浩闷在办公室思考着。

    陈蒙檬给他冲了一杯咖啡,端过来以后看到他皱眉的样子,开口问道,“王老师,你在想什么?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吗?今天不是有了新发现……”

    她的意思说是,实验上有了突破应该高兴。

    王浩摇头思考着,好半天才道,“我发现,新射线已经解释不了了,好多东西都解释不了,我无法用理论来解析,换句话说,我们的研究,已经到了理论的顶点。”

    “这个……”

    陈蒙檬试着说道,“不然就去研究理论?王老师,几年前您不就一直在研究理论吗?”

    “也对。”

    王浩苦笑的点头,“最近两年很少碰理论的东西。”

    陈蒙檬大胆的开口道,“在湮灭理论的方向上,一直都是其他人在研究。核心理论都好几年没有进步了,有关强湮灭力,到现在,还是我和海伦一起发表的成果。”

    她说的是强湮灭力的基础理论,相关数学公认的准确表述,依旧用的是她和海伦的博士论文。

    但是,她们一起所做的研究,就只是侧面对于强湮灭力的描述。

    这也导致强湮灭力相关的研究,严重缺乏理论基础。

    其他人、其他团队,当然不会碰到这个问题,他们还在努力制造强湮灭力场,王浩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就不一样了,他们已经走在强湮灭力研究的路上,并且科研进展已经赶超了理论。

    王浩笑道,“不是有伱们吗?包括保罗,海伦,还有你,其他人也在研究。”他补充一句,“世界上有很多极为优秀的理论物理学家。”

    陈蒙檬道,“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反正吧,我感觉保罗、海伦……”

    她说着摇了摇头,“远远赶不上您。”

    这是发自内心的话。

    她说着还苦笑的补充一句,“我就算了,真是完全不行。”

    陈蒙檬正说着的时候,忽然发现旁边多了个人,扭过头才发现保罗菲尔-琼斯,正黑着脸站在旁边,她顿时吓了一跳,“你什么时候来的。”

    “刚到,正好听到你的赞赏。”保罗菲尔-琼斯带着气愤说道。

    陈蒙檬完全不在意,还笑着说道,“不用感谢了,我是发自内心的。”

    “那我谢-谢-你!”保罗菲尔-琼斯一字一句说道。

    陈蒙檬继续笑着。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即便心里承认比不上王浩,但听到其他人说起也感觉很郁闷。

    保罗菲尔-琼斯转了个话题,开口问道,“王浩,找我有什么事?”

    “我想问一下你的研究进度。”王浩认真说道,“在湮灭理论的方向上,有什么进展,或者想法吗?”

    他们迅速进入了讨论模式。

    保罗菲尔-琼斯一直都在研究湮灭理论,强湮灭力就是前沿的主要方向,结合得到的一些实验数据,他以基础去解析强湮灭力对于物质的作用。

    但是,只有解析。

    就像是陈蒙檬的表述,强湮灭力方向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太大的进展,都是依靠实验进行的解析而已。

    这还是保罗菲尔-琼斯,他拥有强湮灭力方向的最佳环境--王浩会提供一些实验发现、数据,而其他学者绝对是不可能第一时间了解内容的。

    他们一起进行讨论,很快又找来了海伦,四个人就说起了基础理论内容。

    保罗菲尔-琼斯和海伦一致认为,“想要让强湮灭力的基础理论有突破,最好的方式就是解析质量单位。”

    海伦道,“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果能对质量单位进行解析,就能够以此完善整个物理理论,把现有的量子物理、电磁学,甚至是牛顿物理,进行全面的构建。”

    “强湮灭力也一样,以质量点构建介子模型,构建粒子模型,对于湮灭力强度进行描述,才能够去研究‘湮灭质量点、湮灭介子’以及‘物质磁化效应’的过程。”

    当然。

    虽然说起来似乎很简单,‘质量点’毕竟只是概念上的东西,想要靠数学手段去解析质量点,其难度绝对是非常惊人的。

    王浩干脆试着建立了一个任务--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以数学基础构建质量点(难度:S+)。】

    【灵感值:0。】

    果然!

    现在他已经很清楚的认识到,‘S+’难度代表的不是一个难度级别,而是说‘难度无上限’。

    比如,‘扬-米尔斯方程’的研究,到现在依旧没有全部完成,卡在‘灵感值60’动也不动。

    那个研究任务很可能几年、十几年,都没办法完成,甚至说,可能会永远都没办法完成。

    科学,没有顶点。

    ‘S+’难度任务,每增加20点灵感值,都会是一个巨大的成果,后续是否有进展就很难说了。

    虽然难度非常的高,但王浩还是决定要投入到质量点的构建研究工作。

    这个工作太重要了!

    如果能有一定的成果,肯定会成为湮灭理论的基础核心,会让湮灭理论迎来全新的革-命,会让物理学应该发展的爆发,也能以此给强湮灭力的研究带来足够的支持。

第三百四十二章 十月到来,查看空舰-2飞行器

    王浩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就是去构建湮灭理论的基础,解析能量及物质组成最基础的质量点问题。

    有关质量点的研究内容中,最深入的就是介子(光子、胶子)的构造问题,并提出了二点五维拓扑结构。

    二点五维结构再加上基础的质量点,就是介子的构造了。

    这个构造是理论推断,揭露了光子寿命、衰变产生以及湮灭力作用的本质原理。

    基础理论的定义中,质量点单独存在于空间中,是会被直接湮灭的。

    同时,作为物质、能量组成的基本单位,质量点的存在也非常不同寻常,他们可以进行各种形式以及更复杂形势的结合,来抵制湮灭力的作用。

    在抵制湮灭力作用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强力、弱力以及电磁力三种最基础的微观作用力。

    这样的基础理论下,想要对质量点进行构造,当然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在建立了新的任务以后,王浩一时间甚至找不到入手点,他就干脆像是原来一样,到大学里开设一堂理论物理方向的公开课,希望依靠思想更活跃的学生,找一些研究方向的灵感。

    王浩开设公开的自然很不一般,西海大学理学院发布公告以后,马上就一大群学生报名。

    很多看到消息的教职工,都决定要过去听课。

    王浩也为课程做了准备,他主要讲解的就是光子构架问题,其中并不牵扯到复杂数学问题,只是大概做个简述,让学生们有个了解,也对于湮灭理论有个概念。

    这一堂课还是有收获的,课程结束以后灵感值增加了一点。

    但是,直接方向却没有。

    王浩也知道面对如此有难度的研究,碰运气式的讲课,不太可能找到大方向,他也只能暂时搁置研究,转而投入到了神秘射线的实验中。

    质量点的构造非常重要,关系到对于强湮灭力的解释,对于磁场排斥强湮灭力以及神秘射线等物理发现的解析。

    神秘射线则是直接的物理发现,也同样非常重要,拥有非常巨大的研究潜力。

    更重要的是,神秘射线是可以通过实验方式直接研究的。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已经拥有了制造神秘射线的技术,只通过三次实验,他们就能有效掌控射线爆发的方向。

    之后他们对于射线的效果以及强度进行了检测。

    这种检测方式就是把固定材料放置在射线爆发的方向上,然后对于材料的变化进行检测。

    很遗憾。

    材料的变化的检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王浩希望看到的是有材料发生质的变化,简单来理解,就是有原子在神秘射线的作用下,发生了性质变化。

    比如,铁原子,依旧是铁原子,但因为电子轨道以及原子核的变动,表现出比常规铁原子更强的性态。

    理论上来说,原子性态的改变反映到材料上,常规的金属铁的密度、韧性等性质变得更高。

    可惜,还是没有检测到。

    “现在所制造的F射线,强度还是不够高……”

    这是最后的结论。

    神秘射线的来源是强湮灭力场,初步就被命名为‘场力射线’,用字母‘F’作为来代指。

    其实场力强度不高也是很正常的,他们所制造的螺旋磁场,就是拆卸小型托卡马克的零件临时装配的,使用叠加力场也不是最高强度。

    现有的设备强度还是太低了,不管是叠加力场强度,还是磁场强度都是如此,所制造的强湮灭力场以及F射线,强度自然就不够高,并没有达到技术的上限水平。

    另外,还有一点被何毅提了出来,“我们并没有做高强度测试,等这个阶段的实验完成,应该试试看了。”

    所谓高强度测试,就是让螺旋磁场一直围绕强湮灭力场。

    在螺旋磁场的排斥下,强湮灭力场会自己作用于内部的弱湮灭力场,也就是反重力场,会让反重力场的强度增加。

    他们所做的实验,都是发现反重力场强度增加,就立刻打开缺口让场力爆发出去,继续等待可能会出现危险。

    如果出现了‘爆炸’类的危险,不止是设备会被损毁,实验间以及参与实验的人员都非常危险。

    但是高强度测试肯定会做的,就是在一系列检测实验完成以后,设备几乎就失去了价值,就可以来一次远程遥控的实验,看一直维持螺旋磁场具体会发生什么。

    这个实验的结果很重要。

    王浩想了想,道,“还是等十月吧,等我从首都回来,你们就继续做常规的实验,把实验后的材料都去西京的材料所。”

    “希望能有结果吧……”

    ……

    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中旬,王浩也准备启程去首都参加盛大的仪式。

    在去首都之前,王浩还是关系了一下自己唯有的两个在读学生——丁志强和邱会安。

    邱会安依旧是不急不慢,似乎沉浸于读博的快乐中,完全没有期待毕业的感觉,似乎是希望一直读下去?

    反正王浩是这么看的。

    但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邱会安的读博生涯太舒服了,和普通忙碌于实验室、收入不够支出的博士不同,邱会安读研的时候,就完成了勒让德猜想,再加上是王浩的学生,也让他在数学界都有些名字。

    这种天才自然会被重视,国家、省教育、学校,甚至是数学基金会,都给予一定的补贴,再加上王浩作为导师发的补贴,全都加在一起,每个月总结能拿到近三万元,比普通博士工作收入也不差。

    另外,邱会安读博的过程,就是自己学习、做研究,其他时间都是放松休息。

    这种条件下,他可以专心做自己的研究,自然不会迫切的希望毕业。

    丁志强有些不一样。

    丁志强兼任超导材料实验室计算组的工作,收入比邱会安还要高一些,但他还是很希望能毕业,也很认真的写博士论文。

    “Kaup-Newell方程的Hamilton结构及其代数几何解……”

    王浩看了标题以后,用力抿嘴摇了摇头,还是继续看了下去。

    在大致的浏览一番以后,他抬起头看着眼前那张忐忑的脸,好笑的问道,“这就是你下了共苦,历时半年多完成的大作?”

    最后‘大作’两字还加了重音。

    丁志强赶紧低下头,满是忐忑的说道,“王老师,工作实在太忙了,我这个也符合博士论文的水平了吧。”

    “要是放在普通博士身上,肯定没问题。”王浩说完继续道,“但是,你不行。”

    “为什么?”丁志强不满的抬起头。

    王浩理所当然道,“,你看看我几个学生,海伦、陈蒙檬,你两个学姐,他们的博士论文是《强湮灭力》,到现在依旧被国际物理,认为是强湮灭力的理论基础。”

    “邱会安,他正一心做方法论研究,而且已经有了一定成果。”

    “这么说吧,把他的研究边边角角拿出来,都比你这个强的多。”

    “你这个论文有一定的水平,但相对于你的能力来说,就太差劲了!”

    王浩说完满眼恨铁不成钢,他还是第一次对丁志强这么不满,如此天才努力半年时间,竟然只拿出这么一篇论文?

    大材小用啊!

    这完全就是想应付过去!

    博士论文,有多重要不用说了,某种程度上来讲,甚至比博士毕业证书还要重要,博士论文的内容,就说明了读博期间以及未来的主研方向。

    “这一篇论文拿出去,你是想找个偏微分方程,或者代数几何的讲师工作?”

    “对你来说,太可惜了!”

    “如果你想,当然能留在计算组,但我希望你能更进一步,在数学理论方向的研究上有所成就!”

    “志强啊,你不能贪图一时清闲,你代表的是国家的未来!”

    “……”

    丁自强愣愣的听着,就感觉一大堆帽子扣在了自己的脑袋上,顿时都压力山大。

    我是天才?

    我代表国家的未来?

    这……

    实际上,他心里也很是酸涩,手里的论文怎么说也是半年的成果,平均每天也抽出一些时间在努力。

    这篇论文确实不是他的极限,不是全力做研究写出来的。

    但总归也是成果啊!

    如果正常发表出去,混个SCI不是大问题,偏微分方程外加代数几何两个领域放在一起的研究,当做博士论文也肯定合格了。

    结果……

    丁志强心里很不服气,他憋了好半天提起勇气,抬头质问道,“王老师,我可是写了半年多呢!”

    他说完觉得口气太重,赶忙解释道,“我认为认为,这篇作为博士论文足够了!”

    “我不知道,您为什么会我的期待那么高,但我真的很努力了,如果再高深一些,我也研究不出来啊!”

    他说完反问道,“海伦和陈蒙檬学姐,确实很厉害,但数学都多少年没有进步?除了您的研究,其他人……”

    他说着摇了摇头,肯定道,“其他人都没什么大成果,我肯定赶不上您,也不会比那些知名数学家强,您总不能指望我,博士期间去研究黎曼猜想、霍奇猜想之类,还能有什么成果吧!”

    丁志强说完感觉浑身清爽,他终于说出了憋了很久的话,旋即就是非常忐忑了。

    他满心不安的抬起头,仔细注意着王浩的表情。

    王浩的反应很奇怪,并没有认可他的话,似乎也没有发怒的意思,反倒是愣了一下,旋即脸上露出了兴奋,“有道理啊!”

    “啊?”

    “你说的很有道理!”

    “啊?”丁志强满眼不解,“那就这篇了?”

    “什么这篇!”

    王浩直接拿过论文,扭过头看了眼垃圾桶,似乎是考虑到丁志强的情绪,最终还是把论文收在了抽屉了,继续道,“这篇论文也能发个SCI,就当增加你的履历了!”

    “这样吧,等下个月我回来,你就不用去计算组了,就跟着我一起做研究。”

    “什么研究?”

    “你刚才不是说了吗?黎曼猜想!”王浩说着满是期待。

    “……您要证明黎曼猜想?”

    “不一定是证明。”王浩道,“是使用,我要利用黎曼猜想和某种多次元方程组,作为质量点构架载体。”

    “你的工作就是研究黎曼函数以及其解集的代数性质……”

    他说完小声嘟囔一句,“如果这条路走不通,再试着证明黎曼猜想也可以。”

    “如果完成了研究,你截取自己的工作成果,作为博士论文肯定足够了。”

    “……”

    丁志强听的头皮发麻,他用力扯扯嘴角,满心哀伤的想着,或许自己可能一辈子也毕不了业了。

    ……

    十月,是个很重要的时间点。

    种花国首都中心即将举办盛大的庆祝仪式,王浩也受邀担任嘉宾,会出现在距离主席台不远的位置观看活动。

    旁边活动是次要的。

    他主要还是参与两个工作,一个是科技部举办的前沿科技会议,重点就在于科技研发方向,包括超导技术的应用、超导材料的研发,反重力技术的技术研发、应用研发,以及强湮灭力方向的研究。

    最后一条和王浩直接相关,需要他上台做报告和讲解。

    另外,他还需要去呼城的空-军基地,查看空舰-2的测试情况。

    空舰-2飞行器计划会在庆祝活动中亮相,庆祝活动前每天都会进行试飞工作,到庆祝的当天,则会在当天早间,并在计划时间低空飞到中心广场亮相。

    这个工作是非常重大的,绝不容许出现任何差错。

    九月中旬过后,王浩启程去了呼城的空军基地,他是直接乘坐军车去的,一路长途跋涉很疲惫。

    等到了基地的时候,初晨的太阳刚刚升起,王浩和来接待的军官们寒暄一番,随后就直奔休息的房间,好好的睡了几个小时,爬起来时都已经是下午了。

    他这才有精神去了基地中心。

    好多人早就等在那里了,其中包括一些技术人员,也包括基地的军官将领,他们倒不是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纯粹就是等着接待王浩。

    王浩过来不是解决什么技术问题,纯粹就是起到一个定心丸的作用。

    面对空舰-2飞行器出现在庆祝活动的问题,相关负责人都是非常忐忑的,因为空舰-2不是完善的飞机,还处在第一阶段的数据测试中。

    现在空舰-2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不断的飞行,不断的收集数据,找到问题马上进行改进。

    即便是飞行器没有出现过大故障,但针对全新技术制造的飞行器,谁也不可能肯定就不会出现问题。

    王浩过来查看一下,也能让他们感到安心。

    等王浩到了基地中心以后,就感受到了众人的热情,他被招待去了数据中心,查看起测试的各种数据。

    这些数据非常复杂,包括最主要的飞行数据,包括冷却液消耗数据,包括超导电池、超导电机以及反重力体系运行记录的数据,等等。

    王浩大致的看了一下,发现并没有什么问题,倒是并不太在意。

    他对于自己亲手带队研发的空舰-2还是非常有信心的,只要超导电池、反重力体系不出问题,并且没有大的事故,其他就都是能解决的小问题了。

    之后王浩还去看了一台空舰-2,爬梯子到飞行舱上看了一下,发现里面改进的地方很多。

    比如,装了更完善的氧气供给系统,多了几个雷达控制按钮,也包括一个大一点的应急开关,更换了弹射座椅。

    等等。

    飞行舱里面的变化还是很大的,也代表空舰-2正在不断完善。

    有个测试的负责人是一名高级军官,名字叫做周言成,他介绍说道,“现在的雷达和武器系统都是临时的。”

    “按照现在的进度,还需要进行半年左右的飞行测试,不出现大的故障,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拆下空速管和下放的测试器,安装完善的雷达系统。”

    看着换了个颜色的空舰-2,王浩好奇的问道,“外面这一层是隐形涂层?”

    “不是。”

    周言成笑道,“只是普通的涂层,第一阶段的测试还没有结束,这样……就是为了好看。”

    “也对。”

    王浩理解的点点头。

    不管是完善的雷达系统、武器系统,再包括其他的功能,都是经过第一阶段调试以后,才会正式开始安装。

    第一阶段测试,主要针对的就是动力、飞行,确定飞行器拥有稳定的性能,测试速度、航程、机动性等方面达到了要求,才会进入第二阶段,安装调试其他的体系。

    当度过了第一阶段后,飞行器的原型机就和正式量产阶段没什么区别,可以说已经完善了。

    等数据查看以及参观都结束以后,好多人也都松了口气。

    王浩的到来确实启到了‘定心丸’的作用,他没有发现飞行器的问题,也让其他人感到轻松许多。

    之后的气氛就轻松了。

    好几个军官和高级技术人员都围着王浩,谈起了空舰-2展示出的性能,尤其是灵活性和高空飞行能力。

    “超过四万米啊!”

    “我们做过一次测试,直接升到了四万八千米,再往上就不太敢了……”

    “这个高度已经足够了!”

    “四万米灵活飞行,别说什么音速不音速,哪怕是民航飞机的速度,都立于不败之地了。”

    一群人正讨论着。

    周言成忽然凑过来问道,“王院士,国外也有研究反重力和超导技术,据说他们的电池研究进展很快,也许过上两年、三年,也能制造出超导电池。”

    “到时候,他们是不是也能制造出能类似的飞行器?”

    周围其他人都看过来。

    “这个……应该可以吧?”

    王浩思考着说道,“你们不用担心。现在他们在反重力技术上,和我们存在不小的差距。”

    “而且,即便是制造出来,到时候,我们也已经有了反制手段。”

第三百四十三章 F射线的特性,应用会议,黎曼猜想只是前提?

    “几万米高空的反重力飞行器……有反制手段?”

    “到时候,有……”

    “还是说,在空舰-2上装空对空导弹?那不是常规操作吗。”

    “王院士,你的意思是说你们已经在研究这个技术了?是反导,还是防空火炮?”

    “火炮不可能打那么高吧?”

    “火箭院那边,不是已经有个修正弹头轨迹的技术吗?应该和王院士有关,现在可能是和火箭院的合作?”

    当听到王浩说有反制手段以后,好几个军官以及高级技术人员都惊讶的讨论起来。

    王浩并没有详细的做解释,倒不是牵扯机密之类,主要因为还没有确定研究成果,应用上也不是百分百保证的。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不断做着有关的实验,F射线的一些性质已经确定了。

    首先就是能够把控方向,并确定F射线具有强湮灭力场的特性,并且表现出的强度相对要高一些。

    另外,F射线是瞬时传播。

    能够确定的是,传播速度至少接近光速,因为目前的技术问题,F射线覆盖距离受限,还没有找到方法进行检测。

    第三个特性就是不会受到传播过程中的物质影响。

    这主要是因为,F射线不是能量,也不是物质,而是一种场力,就像是磁场、电场一样,并不会因为其中有物质,场力的大小就会受影响产生变化。

    但是,F射线并非不能对抗,还是能够被阻挡的,高磁场可以让F射线产生偏转。

    F射线,可以理解为强度更高,瞬时爆发的强湮灭力场,自然会具有强湮灭力的特性,首先就是能够让物质产生强磁化。

    其次就是可以瞬时增加电子活跃性,会让电子设备直接瘫痪。

    另外,基于强湮灭力会让粒子活跃性增强的基础,F射线很可能具有引燃核反应的作用。

    不仅仅包括核裂变反应,条件允许的核聚变也可能会被引燃。

    如果指向的核反应堆正处在运作状态,F射线可能会迅速加强其反应效果。

    最后一点还没有被实验直接证实,只是理论研究上的推断,但王浩对结论还是非常确定的,只是不知道具体的效果,还需要真正的实验来检验。

    这种实验当然不是轻易能做的。

    王浩并没有顺着话题继续说,相关的讨论也只能停留在讨论上。

    接下来就是继续了解空舰-2的测试情况,王浩对于各种数据以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了非常详细的了解。

    之后他确定没有什么大问题。

    一些小问题还是存在的,但也是测试正常遇到的,都可以想办法来解决。

    在了解的过程中,王浩也和其他人谈起了即将进行的庆祝活动。

    相关负责的空军将领,解释了空舰-2的展示过程,“到时候,空舰-2会停留在云层上方,等到了预订的时间,空舰-2就会垂直下落,在恰当的时间,下落到预订的高度。”

    “之后会平移直飞,直到离开活动场地……”

    他谈起来也精神振奋。

    王浩听着也非常期待,“这个设计很好,从天而降,区别于其他的飞行器,能够起到展示技术的作用。”

    “对,我们就是这么想的。”

    “阅-兵的目的就在于展示军事科技,并对国际起到震慑作用,顺便也能鼓舞士气,垂直上升和下降是空舰-2飞行中最大的特点。”

    “这是我们一起讨论的结果,也得到了上级批准……”

    ……

    在呼成的空军基地待了两天,王浩就乘坐军车去了首都。

    等抵达了首都以后,王浩去了安排好的酒店休息,第二天就去了奥运村的会议中心,那里要进行的是科技部举办的前沿科技应用及理论会议。

    其实主题就是超导的应用以及理论研究。

    ‘应用’放在前面,自然被重视的是应用,主要内容也是探讨超导相关的技术应用,以此来推动新科技来带动经济发展。

    这就是最终目的。

    任何一项有价值的科技领域,最终目的都是带动经济发展,实现更多的就业,创造更高的利润。

    来参与会议的很多都是应用科技的专业人士,包括一些商务部官员,以及大型企业的代表。

    伴随着超导材料的创新,超导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力以及制造业。

    电力领域,自然不用多说,超导技术和电直接相关,电力供应的过程中,好多部分为了降低能源损耗,都会使用超导技术。

    另外,超导储电装置也已经开始建造,预计明年就能够实现初步应用。

    超导技术在制造业方面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比如,钢铁行业。

    超导技术能制造出更高、更稳定的磁场,能够应用到钢材生产过程,武钢的双锟轧钢生产线,就需要稳定的高磁场,来降低出产钢材的次品率。

    超导技术还能应用很多的领域,包括医疗器械、交通运输、航空航天技术,等等。

    科技部的会议还探讨了反重力技术的应用。

    现在反重力就是最大的应用就是的制造空舰系列飞行器以及反重力磁悬浮列车,其他大的应用都在探索的阶段。

    这主要还是因为最高端的反重力技术,依旧处在保密结算。

    普通的企业只能使用公开的反重力技术,制造出百分之五十的反重力场以及横向百分之七十的场。

    这种级别的技术想实现应用,需要非常庞大的投资用于应用技术研发。

    王浩对于超导技术以及反重力技术的应用就不太关心了,他就只是旁听一下会议,主要还是等待后续进入理论阶段。

    他受邀参与会议最主要就是主导强湮灭力研究方向的部分。

    强湮灭力场的方向上,王浩是唯一有话语权的,因为只有他的团队制造出了强湮灭力场。

    这个内容一直等到了第二天。

    上午的时候,会议进入了理论阶段,来参加的大部分都是学者了。

    王浩坐在了主席台上,对于强湮灭力的研究做出了一些说明,内容都是已经公开或者多数人知道的部分。

    比如说,叠加力场。

    比如说,混合高压材料进入超导状态前制造出反重力场。

    之后王浩并没有谈到强湮灭力场相关实验研究的内容,而是说起了湮灭理论的基础研究,“不管是强湮灭力,还是弱湮灭力,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是要以理论为基础的。”

    “现在的湮灭理论,还远远谈不上完善。”

    “哪怕是对于弱湮灭力,也就是反重力的解析,都只是基于实验发现,而不是真正从理论做底层的解释。”

    “这也导致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无法用理论去推断实验,就只能根据实验来反推理论,也并不知道下一个实验,究竟会有什么发现。”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王浩说的很认真,“如果我们一直以实验为目标,总会有一天,研究会进入瓶颈,我们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就只能碰运气式的进行实验。”

    “过去的百年时间,超导相关的研究,大多都处在这个阶段……”

    在‘超导半拓扑理论’出现前,超导相关的技术已经追上了理论,也导致超导相关的研究,几十年时间都停滞不前。

    即便是研究出了一些新的超导材料,提升也是非常微小的,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只是科学上的数字而已。

    王浩所说的内容倒是让很多学者感到意外。

    最近几年时间,王浩一直都在从反重力、超导相关的实验物理研究,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应用研究。

    反重力技术、超导电池,就是其中的代表,两者加在一起,制造出了震惊世界的反重力飞行器。

    这可不仅仅是学者们的印象,也因为王浩并没有在国际上发表什么理论成果。

    现在王浩忽然强调起理论,还让人感到惊讶的,但他说的倒是令人心服,湮灭理论也只是新出来的理论,即便已经被确定下来,并被一些机构称作为‘湮灭物理学’,但还远远谈不上完善。

    不完善的理论,当然不能支持技术方向的解析。

    当看到王浩侃侃而谈的时候,台下好多学者想的却是另外一件事,他们觉得属于王浩的‘理论’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主要是因为,王浩长期都没有理论相关的成果,而是把精力都投入到了技术应用研究中。

    “估计王院士也没有多少精力用在理论方向上了!”

    “不管是反重力技术,还是强湮灭力相关的研究,都需要很多的精力,他一个人又怎么可能同时抓理论和技术。”

    “他对于国家来说太重要了,空舰-2,也包括强湮灭力的实验,都是主要方向……”

    “理论的未来,还是属于年轻人啊!”

    有些学者嘴里说着属于年轻人,再看着台上的王浩就觉得很怪异。

    王浩的年纪也不大啊!

    他们心里想的‘年轻人’,估计都要比王浩的年纪大了。

    实际上,最近几年时间,国内确实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数学、理论物理方向的年轻学者,他们也贡献了很多的成果。

    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层面的支持。

    当某方面的研究引起重视的时候,自然会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支持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砸钱’。

    比如,增加对于数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就会扶持很多的数学研究项目,相关的项目申请会变得容易。

    比如,给纯数学、理论无力方向增加人才拨款,就会让更多的数学、物理学者,从事基础的研究工作,而不是迫不得已转向其他方向。

    数学、物理研究的岗位也会增加,就会多出一些优秀的数学、物理学者。

    在台下学者的思考中,王浩结束了发言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水木大学的于海滨教授,就坐在王浩的旁边,他四十多岁的年纪,也算是非常年轻了,同时也受益于国家对于数学理论研究的支持,他申请的项目审批通过,拿到了五十万的经费支持。

    于海滨就和王浩谈起了自己的研究,“王院士,我有个叫刘庆的学生非常优秀,我们正一起做黎曼猜想的研究。”

    “黎曼猜想?”

    王浩一听顿时来了兴趣,“有进展吗?”

    于海滨有些得意的一笑,继续说道,“我们最新的成果发表在了《数学学报》上。”

    他接着做了专业解释,“我们是采用解析数论的方法,来研究Jensey……”

    “最终证明了对于所有‘d≥1和充分大的n’都成立,也顺便证明了这对于8≥d≥1和所有n≥0都成立……”

    王浩耐心的听着。

    虽然没有对黎曼猜想做过深入研究,但他粗略一听还是明白过来。

    简单来说,于海滨和他的学生是延续上个世纪二十年代Jensen的解析,并证明了一个附带条件。

    这个进展确实也不错了。

    从表面上听起来进展似乎已经到了孪生素数猜想的程度(张益唐证明‘弱化’孪生素数猜想),实际上,距离还是差一些的,另外,一大堆数论猜想都卡在最后的程度,想要真正证明都不知道要多久。

    或许,永远证明不了。

    或许,其他人会用其他方法证明,而不是从单方向慢慢‘贴近证明’。

    当然了。

    这并不能否认于海滨和他的学生的研究贡献,否则也不会被发表在《数学学报》上,说明数学界对其是认可的。

    于海滨说着自己的研究确实有些得意,他也问起了王浩,“王院士,在湮灭理论方向上,你在做什么研究吗?”

    周围其他人也看过来。

    王浩道,“我正在研究最基础的质量点问题,希望能以数学的方式塑造质量点的构造。”

    “啊?”

    于海滨受邀参加湮灭理论的会议,自然对于湮灭的理论是非常了解的。

    他能明白王浩说的是什么,马上问道,“有进展吗?”

    “大的进展,没有。”

    王浩抿着嘴摇头,随后道,“但是我已经找到了方向,我认为应该用黎曼猜想和某种多次元方程,作为质量点构造的数学载体。”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

    “确实。”

    其他人也跟着评价道,“以黎曼猜想和某种多次元方程做为载体,就可以对质量点进行构建表达。”

    “其中可能牵扯到很复杂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吧……”

    “对于王院士来说,什么问题解决不了?”

    “也对……”

    于海滨忽然问道,“王院士,你是打算以黎曼猜想为载体,如果能成功的完成塑造,想要数学上完善研究,就必须要证明黎曼猜想吧?”

    王浩点头,“我不确定是先证明黎曼猜想还是先进行质量点塑造,我更倾向于后者,可以假定黎曼猜想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进行质量点的塑造。物理理论并不完全需要完善的数学证明。”

    “但是,如果这条路行不通,我可能会考虑研究黎曼猜想……”

    他说的非常澹定。

    其他人听的就不澹定了,他们心里分析质量点研究的难度,就只是相互讨论一下,并没有什么概念。

    现在知道了。

    这个研究的前提,可能需要证明黎曼猜想?

    这……

    确定能行吗?

第三百四十四章 庆祝活动,从天而降的飞碟!

    会议中心。

    王浩认真的说起了自己的研究,周围的学者们也感到很惊讶,他们不由得感慨'不愧是王浩院士,一出手就不同凡响。

    质量点的数学构造,是湮灭理论的基础问题,但绝大部分学者也只能想一下,根本连尝试都不敢尝试,因为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做一个对比来说,就像是以传统物理学去构造光子、电子、夸克,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在量子物理学中,各种粒子就是最基础的单位。比如,电子。

    电子就是最基础的粒子,只能阐述电子的性质,不能论述电子的构成,因为电子已经被定义为基础粒子。

    王浩提出了湮灭力,完善成为了湮灭物理学,以此完成了光子的数学构架,但也只是以光子构架论述暗物质的存在性,而不是去联系其他物理问题进行解析。

    在湮灭物理学中,粒子不再是最小的单位,最小的单位变成了'质量点'。质量点,也只是一个概念。

    “像是质量点这种理论上的东西,即便是真正完成了数学构架,也只能是像很多理论物理一样,最多只能做到自圆其说,根本就无法证明。”

    这是很多人的想法。

    质量点的数学构造可不是单一的研究,若是能够完成研究,就能够直接联系其他的物理理论。

    到时候,湮灭物理学,就真正成为了大一统理论。大一统,哪有那么容易?

    当然研究难度确实很高,王浩也说了会以黎曼猜想和某种高次元方程作为数学载体,其复杂性就可以想象了。

    以此想要完成质量点的数学构造,还是有可能实现的,但就是要进一步的联系三种微观作用力,联系其他的物理学,就需要完善的证明了。

    到时候,证明黎曼猜想真就只是基础而已。

    不管是对研究看好还是不看好,每一个学者对王浩都只有敬佩。这种难度的研究也只有王浩才敢触碰了。

    王浩当然知道难度很高,但为了能完善湮灭理论,他必须要去做,好在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只要找到了方向,难度就立刻下降了很多。

    现在他是没有时间考虑理论问题的,连续两天参与相关的会议,之后他还要参与好几项会议和活动。

    这些会议和活动都非常重要。

    其中有科技部门的邀请,也有其他相关部门、组织机构的邀请,等等,他多数都是受邀参与一下,不会在决策上发表什么意见。

    最后两天,媒体上已经有很多消息了,大多都是围绕活动展开,最吸引人的还是活动中即将展出的东西。

    好多人都在讨论着。

    国内有好多受到关注的武器,一系列高端威慑力的武器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大型的洲际导弹,以及最高端的战斗机了。

    每一次它们的出场都会成为国际焦点。

    但是两者加在一起,也赶不上空舰—2的吸引力,空舰—2自被曝光就成为了国际最重磅的焦点,因为其采用了最前沿的技术,而不是传统航空发动机的设计。

    反重力技术,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未来科技”,本身就充满了科幻感,再加上类似于飞碟外型的设计,就会吸引跟多人关注了。

    即便是针对活动来说,空舰—2的讨论也是最多了,甚至比其他加在一起都要多。

    国际公认空舰—2是最先进的飞行器,采用了全新的反重力以及超导技术,也会成为未来航天领域的主流方向。

    有些人说起活动可能会出现空舰—2,一些话题说的言之凿凿,“最近每天都能看到空舰系列飞碟!”

    “楼上,做梦呢吧!”

    “看这张图!呼城周边拍的,是不是飞碟?我手机里还有好几张,肯定是空舰—2!”“空舰—2就在呼城的基地做测试,已经被确定了,每天都在飞.....”

    “你都说了,是在做测试,又怎么可能飞到这边.....”最后一句是很多人的想法。

    空舰—2采用了全新的反重力技术以及超导电池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行器,但要说出现在活动中,多数人就只是想一下而已。

    好多人下意识都觉得不可能。因为,时间。

    正常来说,一款新式的飞行器,需要很长时间测试完善。空舰—2的研发、测试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一般国际高端的飞行器,从第一次试飞到正式服役,需要历经超过十年的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做飞行测试,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BUG,都必须要一一的修正。

    空舰—2是全新的飞行器,采用了非常高端的技术,测试完善需要的时间更长。

    现在的活动还是太早了一些,空舰—2自然就不可能真正亮相。很快,活动来了。

    王浩四点多钟就爬起来,去中心广场转了一圈,随后就进了主厅休息,里面已经有不少人了,他们都是受邀来看活动的嘉宾。

    王浩正和几个受邀的代表聊着。

    几个代表也都是一起看早上的仪式,随后就来这边休息等待。等庆祝活动正式开始,他们也会站在一个区域观看。

    几个代表见到王浩很高兴,哪怕是在国外,王浩也非常的有名气,甚至可以称之为传奇科学家,是很多年轻学者的偶像。

    他们一起谈着科学研究,就少不了谈到反重力飞行器。

    国外对于空舰—2的报道非常多,他们也都非常的感兴趣,几个人纷纷就问道,“这个飞行器真的能上升超过四万米吗?”

    “而且能垂直上升,下落?”

    “我只是看了视频,真的很有科幻感,王院士,你应该知道吧?”

    “那个东西真是太厉害了!”

    王浩笑道,“具体,我也很难说,到时候你们看看就知道了。”“啊?”

    “看看?”

    “你是说....?.”王浩笑而不语。

    几个人想到了什么,顿时变精神了。

    他们实在没有想到庆祝活动中,竟然能看到反重力飞行器,提前知道消息顿时也非常的期待。

    王浩倒是没有再保密,因为也没有必要再保密。

    即便是媒体上也有一些消息,说活动中可能会看到空舰—2,有人相信、有人也不相信,因为并没有***息,不会有大媒体做出报道,相关的讨论就有很多。

    现在王浩只是明确这件事而已,即便传出去也没什么关系。总归,到了活动时就知道了。

    在几人的讨论中,周围的人也越聚越多,王浩也不得清闲的和各类人握手寒暄,大多都是和他们类似的受邀代表。

    在不断的寒暄等待中,活动正式开始了。活动进行的速度并不快。

    但是站在参与旁观的角度上,就感觉时间过的非常快,活动现场的气氛再加上内心激动和自豪的情绪,就感觉快速到了后面的阶段。

    在一系列展示中,受到特别关注的是一款导弹,普通人似乎没觉得有什么,但专业的人士一眼就能注意到,弹头后面的部分似乎是'厚了一些”。

    “好像是加装了东西?”“是什么?”

    “奇怪了,弹头后面能加装什么?”“有什么用?”

    “不可能是随便改的吧,肯定有什么作用!”

    好多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都感觉有

    些想不通。

    专业人士自然考虑专业问题,他们搞不清楚为什么会在弹头后方加装一圈新的东西。王浩注意到弹头部分,心里倒是了然了。

    那就是轨迹修正装置',可以辅助导弹躲避防空打击,他只是没有想到,高端的反舰导弹也会用到轨迹修正装置。

    仔细想想,也是很正常的。

    “轨迹修正装置”,可以用在各种型号的导弹上,不一定是常规的导弹,反舰导弹也是可以的。

    之后都是给人带来震撼的大型武器了。

    和往常的情况一样,每一次大型武器的展示,都会让人感到非常震撼,好多人也为此激动不已。

    在地面最大的家伙展示过后,接下来就是抬头看天上的展示了。

    一系列的飞行器一一通过,就轮到了最受关注的机型,十几架战斗机排列的非常整齐,包含是三种机型,充满科幻感的飞行器,引起了广场一众呼声。

    在最受关注的飞行器通过以后,常规情况下就到了最后阶段,也代表活动的结束,但战斗机飞过去以后,后面却没跟着其他飞行器,让广场上的人疑惑不已。

    电视机前的观众倒是没什么感触,因为镜头已经临时调整,指向了其他位置。

    一直到现在,电视直播的主持人才拿到临时台词,正感到疑惑的时候,就发现镜头直接对准了高空。

    “发生什么了?”

    主持人的反应速度很快,他扫了眼台词,顿时带着激动的语调说道,“下面出现的是空舰系列飞行器,是由两台空舰—2飞行器组成,空舰—2从高空直接下坠,逐渐出现在视野中.....

    “我们来看,它们一起从天而降,给人震撼.....

    好多人这才抬头看向了空中,发现有两个黑点慢慢的放大,直到出现到近前才看清楚,是两个巨大的飞碟。

    “真的是空舰—2啊!”

    “我刚才还以为听错了,没想到啊,这么快就亮相了?是不是已经定型了!”

    “从天而降的飞碟,我还以为是外星人来攻占地球了.....””“太有科幻感了!”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们这么厉害,竟然已经有了如此高端的飞行器!”“世界第一吧?”

    “世界唯一!”

    看着慢慢放大在眼前的飞碟,广场上很多人都惊呼起来。

    两个飞碟下坠到一定高度以后,跟着碟盘的旋转从下坠变成了横飞,并通过广场的上空,再次变成了一个小黑点,随后慢慢的消失在视野中。

    所有人的视线都跟着飞碟,直到完全看不见依旧盯着那个方向,眼神迟迟动也不动一下。

    空舰—2的出现,实在太令人震撼了。

    虽然空舰—2出现的时间,加在一起也只有短短的一分钟左右,却让广场上的人充满了激动。

    空舰—2离开时候,后面跟着最后的队伍,还让空中出现了彩带,但已经没人去注意了,人们还在激动的讨论着,“飞碟啊!真正的飞碟!”

    “那是空舰—2,反重力飞行器,世界上最高端的飞行器!”

    “今天竟然真能看见这种飞行器,昨天我看到网上说,还根本不相信。”“竟然是真的!”

    “太厉害了!”

    “你们看到了吗?刚才是从空中直接下坠的,我还以为会掉下来.....”“太帅了!”

    每个人都在讨论着空舰—2,每个人都感到非常震撼。中间视角。

    看着空舰—2缓缓的消失在视野中,王浩的心中也有些激动,同时也感到非常的骄傲。

    那是他带队制造的新型飞行器,采用了

    最高端的反重力技术和超导技术,暂时也是世界第一的反重力飞行器。

    好多人也问起了王浩,“空舰—2看起来很不错啊,已经定型了吧?”

    “竟然真能出现,性能已经很稳定了吧?进度太快了!”“我还以为五年时间内,休想真正看到它,没想到.....”王浩回道,“我只是负责技术问题,其他就和我没关系了。”“希望吧.....”

    “这一款飞行器性能确实很好,很高端。”他说的就这么多。

    现在反重力飞行器已经设计制造出来,后续确实和他没什么关系了,除非是出现了严重问题,否则负责的团队都能够解决。

    王浩也轻呼了一口气。

    一年前,代表负责人了解反重力飞行器,就问起是否能出现公开在活动上。当时他答应下来。

    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过去的一年时间,他和团队花费了很多时间做研发。

    现在正式出现在了活动里,也由其他团队负责接手,相关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了。

    王浩还是更关心自己的研究,反重力飞行器确实和高端,但也只是超导技术和反重力技术结合的应用科技产品。

    他更感兴趣的是学术、是理论,是探究宇宙最本质的奥秘。那才值得投入全力去探索!

第三百四十五章 那不是赞扬,是讽刺!

    活动结束了。

    国内外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大量的报道。

    这次活动最大的焦点,也就是最大的意外,就是空舰—2的出现。

    空舰系列,是去年才披露出正在研制的飞行器,最初还被认为是'外星人的UFO',后来被曝光说是正研制的反重力飞行器,随后才有了空舰—2。

    因为反重力飞行器的曝光,再加上飞行器的特殊性,空舰—2的研发并非完全保密,重量级的试飞都邀请了国内外记者,后来在呼城不断做飞行测试,网络上都有很多的照片。

    但往常的报道,毕竟不是空舰—2的正式亮相。

    现在是活动中正式出现,所有人都看到空舰—2低空飞行,也有了空舰—2近距离拍摄的视频、照片,报道自然就火热许多。

    活动中正式亮相,也是很不同寻常的。

    让那些平日不关注网络消息的人,也知道了国内拥有了如此高科技的飞行装置——

    “这个飞行器简直太惊人了,从下面看就充满了科技感,如果不知道是我们自己制造的,还以为是外星人的飞碟。”

    “和以前传的飞碟,还是有很多不同点的,只是整体外形相似而已,从照片上来看,更有科技感和真实感。”

    “科技感?真实感?不是相反吗?还能一起说?”

    “当然了,现在就是。那些UFO飞碟图片,科技感并不强,很多地方不符合实际,空舰—2就真实太多了。”

    “我怎么感觉空舰—2也不符合实际....直接下坠、旋转横飞啊!”

    “真实的地方确实很多,看看圆盘下放,好多突出的凹槽,应该都是预备的挂弹点吧?”“听起来有些可怕啊!”

    “但是想想,热血沸腾啊,要是挂弹这么多,一口气全打出去.....”

    国内的讨论都是惊呼赞叹、骄傲自豪,国际的讨论也充满了惊呼和赞叹,剩下好多就是酸溜溜了。

    “其实就是运用横向反重力技术的空架子,看起来唬人而已。”

    “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不制造也只是不值得制造而已,这种飞行器估计一发防空炮就解决了。”

    “说什么技术之类,都没意义.....”

    当然也有很多正常的声音,“反重力加超导电池,世界最前沿科技结合制造的飞行器啊!”

    “能在四万米以上高空超音速飞行,简直不可想象....”

    “空舰”,名字也很霸气,意思就是空中的舰艇,形容的真是一点都没错。”“为什么我们没有这样的飞行器?那些拿着高薪的科学家到底都在干什么!”

    在针对空舰—2的舆论纷纷中,一些相关机构得根据空舰—2的画面,研究起了空舰—2研发的进度。

    他们很快得出了结论——空舰—2已经进入到测试第一阶段的后期,快要进入到下一步定型阶段了。

    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空舰—2舱室前方,很明显装着一根空速管,空速管是用来记录飞行数据的部分,专门用于飞行器的测试所用。

    在第一阶段的飞行测试阶段,飞行器就需要装上外在设备,来对于飞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这些都会是非常重要的数据。

    虽然还只是在第一阶段的飞行测试阶段后期,并没有进入到第二阶段,但也已经非常惊人了。

    一般高端的飞行器,比如说最先进的战斗机,第一阶段测试需要几年时间,度过了第一阶段的测试,就已经能确定飞行稳定,会拆下空速管等外在设备,随后加装完善的雷达和武器系统。

    那就是第二阶段。

    所以进入到第一阶段后期,可以说飞行器已经'定型了。

    现在见到的空舰—2,和未来批量生产的空舰—2,外观和主体部分不会存在太大的差异。当然了。

    现在谈进入第二阶段时间还是太早了,飞行测试需要进行很长时间,内部也需要很多的修正。

    针对空舰—2来说,有两点是非常复杂、非常重要的,一个是电子系统,一个是检测以及平衡系统,两个方面都需要不断测试,找到问题不断的修正完善。

    另外,长时间的测试也能够检验一些重要部件的性能。比如,轴承。

    当认真研究空舰—2,专业人士马上就能想到最中间的主轴。

    即便是反重力体系能够减重,但飞行器变向是需要整个盘面旋转的,有时候甚至快速旋转,肯定会对于中间的主轴产生非常大的压力。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有性能这么好的轴承?”

    这种轴承绝对是世界最顶尖的,正常而言绝对是禁售的。另外需要解决的就是高端技术的稳定性问题。

    高端技术可能伴随着高风险。

    不管是横向反重力技术,还是超导电池技术,也包括整体的冷却系统、电力系统等,只要其中有一项出问题,就会像是飞机发动机出问题一样,会造成非常严重的事故。

    相比性能来说,稳定性来的更加重要。以上都是问题。

    国外一些机构分析着,都对于空舰—2'稳定”出现在庆祝活动感到惊讶,同时也不由得非常的担忧。

    空舰—2可能存在各种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别人已经制造出来了。而他们....

    能应用的只是别人公开的技术,还需要进口别人提供的材料才能使用,都不知道需要投入多少,花费多长时间,才能研制出类似的飞行器。

    这种感觉实在太憋屈了!-..-

    王浩在首都留了两天,之后就返回了西海市。

    在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他的心情都感觉安稳了许多,也能够有时间耐心的做研究。现在王浩手头上重要的工作,就是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有关强湮灭力场以及F射线的研究。

    强湮灭力场,已经不需要多投入精力了,因为想制造更高强度的强湮灭力场,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需要制造出更好的设备,有更高端的基础技术支持。

    F射线,可研究的地方很多,但都是直接通过实验,希望能有一些新的发现。

    王浩更希望能从理论角度出发,对于F射线进行分析,那么就需要完善湮灭理论的最底层基础-

    质量点!

    他所做的研究就是质量点的构造。

    当真正要去研究的时候,王浩也是一心一意的去做,他找到了丁志强,拉着心爱的学生一起闷在办公室。

    数学家的合作方式,可不是实验物理学家那样,一起研究怎么去做实验,而是各自研究各自的,有问题的时候,才会一起去研究讨论,说一下相关的想法。

    这让丁志强感到很痛苦。

    平日里,丁志强也会在梅森数实验室,他和邱会安在一个工作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感到很轻松。

    想打游戏就打游戏,想刷视频就刷视频,实在混不过去要做研究,也是随意性质的,自由自在根本没人管。

    现在不一样了。

    每当想到王老师就在旁边的时候,丁志强感觉浑身不自在,他偶尔想刷个视频、看个剧,或者玩玩手机,结果一抬头看到王老师,就感觉自己似乎是一直被盯着....

    另外,王老师还给他布置了超级头疼的工作——

    弄明白王老师自己研究的内容,并加以思考说出一些想法。看懂,不难。

    思考说自己的想法?别开玩笑了!

    丁志强看着手里的内容都感觉头皮发麻,上面是一大堆的函数、列式、代数方程混杂的东西,真感觉就像是天书一样。

    当然,他看得懂。

    即便是看得懂,他也不想研究这些东西。

    现在王浩是在研究质量点的构架,引入了黎曼猜想和高次元方程作为数学载体,就是以数论、函数论、代数方程为主体内容,并使用了一些其他的数学方法。

    丁志强擅长的是代数几何,最多再加上一个偏微分方程。术业有专攻啊!

    他能看懂王浩研究的内容就很了不起了,还要提什么意见?“读博,太难了!”

    丁志强偷偷抬头看了王浩一眼,心里感慨着,“尤其是王老师手下,更难,难于上青天......

    终于找了个借口,丁志强赶紧走出了办公室,想着到处去转一圈。

    在路过学生工作间的时候,他就看到邱会安正坐在电脑前,立刻就走过去看了一眼,满是羡慕嫉妒的说道,“看电影呢?”

    “新出的,警探片,挺好看的。”邱会安抬头说了句。

    丁志强跟着看了几眼,注意到邱会安叼着吸管、喝着咖啡的神态,真是满心羡慕嫉妒恨,顿时开口道,“邱哥,我看王老师研究上好像遇到了问题,我也帮不上什么忙,要不你和我们一起?”

    他说完感觉有些后悔了。万一邱会安反对呢?

    所以正常的程序应该是找王老师说,然后再和邱会安说,那么就变成王老师要求邱会安一起做研究。

    这样邱会安就不得不接受了。显然。

    邱会安的想法和丁志强不同,他马上把电影暂停了,然后道,“我可以一起吗?”丁志强都听愣了,满眼都写着“你竟然同意',随后点头,“应该可以吧。”

    “那行,一起,我也想参与王老师的研究。”两人就一起去了办公室。

    王浩看到邱会安走进来还有些奇怪,顿时疑惑的开口道,“小邱....””

    丁志强马上解释道,“是这样的,王老师,我也帮不上什么忙,邱会安专业研究数论,

    肯定能帮上您,他顶替我....”

    王浩赞赏的看向丁志强,他确实有数论的研究,正想不到什么好办法,邱会安过来也许能提提意见,他顿时朝丁志强竖起大拇指,“志强啊,你想的不错。”

    随后看向邱会安,“你来的正好,就坐在小丁旁边,先看看我的研究。”至于丁志强说什么'顶替',直接就被忽略掉了。

    丁志强苦着脸回到了位置,然后就发现自己变得更痛苦了。

    之前就只有他和王浩两个人,现在又多了一个邱会安,问题是邱会安和他不一样,很耐心的看起了东西。

    顿时,竞争就有了。

    虽然没有打算在研究中有什么贡献,但如果邱会安理解内容的速度比他还要快,说明什么?

    这就说明他没有用心啊!

    丁志强也只能满心苦涩的投入到理解中。-----

    邱会安的到来确实带来很大帮助。

    之前王浩和丁志强一起研究,两人根本没什么讨论,都是王浩在耐心做研究,丁志强则是一句话都不说。

    现在竞争确实是有了。

    当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王浩提出来两个学生也能一起想一想,说一说,也让任务进度都有了快速提升。

    【任务二,灵感值+2。】【任务二,灵感值+1。】【灵感值:17。】

    王浩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他都没有想到进度竟然这么快,短短几天时间就能把灵感值提升到17点。

    邱会安带来的不止是“讨论',还有一些王浩没有想到的东西。那就是研究方法。

    当碰到一个分析问题的时候,王浩仔细想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邱会安则提出了个很有用的建议,“王老师,或许可以试试代入求解,标注出函数对应的点,然后用几何的方法寻找规律?”

    他解释道,“我在研究超越数论的时候,发现有些数字呈现出的几何规律,也许能带来一些新方向和想法。”

    “我用这个方法,研究丢番图逼近理论.....””邱会安的说法让王浩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现在邱会安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他做的研究是“数论方***”,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用什么方法,去解决数论相关的问题。

    这个方向上,王浩也很难指点什么。

    王浩顺着邱会安说的方法去思考,就发现有了新的思路,灵感值也直接提升了两点,说明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

    他不由得对邱会安竖起大拇指,“这个想法,可以!”邱会安不由笑了出来。

    丁志强看的直扯嘴角,他倒不是嫉妒邱会安之类,实在是三人一起研究的过程中,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每当他说一些东西的时候,王老师就对他竖大拇指。

    “估计有两次?”

    “不对,三次,最少!”

    丁志强郁闷的想着,“我明明就说了几句话,而且很不专业,结果就朝着我竖大拇指。”“那估计不是赞赏,是讽刺吧?”

    “对,肯定是讽刺!”

    丁志强越想就越觉得对,再看向'因为被肯定,嘴巴都抿成一条线'的邱师哥,顿时都感觉有些同情了。

    这家伙太可怜了!

    连自己被讽刺都不知道,竟然还能笑出来?

第三百四十六章 漂亮和丑陋,最终成果,终于哭出来的丁志强!

    丁志强自认为早就对王浩有了深刻的了解。

    王浩老师的教育方法就是不断进行反向的PUA,通过不断给予夸奖以及肯定的方式,来让学生获得自信,变得更加的努力。

    这种方法就像是在教育小孩子,说的难听一些,就像是在训练大猩猩。

    比如,大猩猩做了什么正确的事情,就丢过去一个食物,下一次大猩猩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如果没有看透教育方式,被夸奖倒是感觉很好,但看透了就没意思了。丁志强肯定是不会上当的。

    他现在根本不会因为王浩的夸奖感到高兴,反倒是感到非常郁闷。当然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大丈夫能屈能伸。

    丁志强还是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的,在办公室的这种情况,想完全混过去肯定不可能,最少也要达到能看懂内容的程度。

    不管针对研究有没有想法,只要看懂内容,就等于是努力了。因为去想....

    也不可能想出正确方法。

    丁志强对此毫无信心,更主要因为研究是王浩在做,王浩是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是世界公认最优秀的科学天才之一。

    在很多人心里,之一'的评价都可以去掉。

    这种天才所做的研究,是努力去想就能够有帮助的吗?别开玩笑了!

    所以丁志强的做法,就是王浩给什么内容看明白就可以了。

    当看到邱会安因为被夸奖而露出笑容时,丁志强不由的摇头叹气,心里感叹着,“邱师哥,还是太单纯了!”

    另一边,邱会安的感受完全不同,他是真心因为王浩的夸奖感到高兴。

    因为....

    王浩似乎一直在夸丁志强。人,就怕对比。

    他们明明是一起看研究内容,王浩老师也是对他们一起进行提问,但好多次丁志强说什么,都能够得到肯定和赞叹,而自己都快被忽略掉了。

    邱会安倒是不觉得王浩'偏心眼',他也不会产生这种想法,因为每一次丁志强说的,似乎都是他"想不到”的。

    这就很神奇了。

    邱会安针对这个问题也思考过,觉得可能是自己的想法'太大众化',而丁志强是那种特殊的天才,总是能找到关键点。

    好在,他也终于被夸奖一下,顿时感觉自己没有白白付出努力。

    和丁志强想的一样,邱会安被夸奖以后感到很高兴,也顿时有了自信,觉得应该继续努力。

    可看着手里的东西,还是感觉头皮发麻。

    那些是王浩刚刚完成的研究内容,要求只是让他们看懂而已,可仅仅是看懂也很不容易了。

    “王老师,真是太厉害了!”邱会安满心感叹。

    在最初读研究生的时候,他只感觉王浩老师很厉害,能做出那么多的研究。

    现在已经读博好多年,跟着王浩一起学习好多年,他不仅没有感觉拉近差距,反倒感觉差距更大了。

    王浩老师刚刚做出的研究,也就是进行的数学推导、计算、分析内容,想要看明白都很不容易,更不用说以此去进行下一步研究了。

    于此同时。

    王浩倒是感到很开心,因为邱会安的说法提供了灵感值,等于是推进了研究进度。之前最开始做研究的时候,他直接找了丁志强,就是因为丁志强总是能有一些出息的想法。

    这对于研究来说是非常珍贵的。

    不管是任何领域的研究,常规的思路想法大多一文不值。

    这也是年纪大的学者难有创新的重要原因,年纪大的学者吸收了太多带有“正确标签的知识内容,每

    当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他们都能够想到标记为“正确”的内容。

    这样一来,其他想法就下意识的被认为不正确。最简单的,1+1等于2。

    所有人都知道'1+1等于2','1+1等于2'就是带有'正确'标签的内容,怀疑'1+1等于2'或许会被认为智商有问题。

    很多领域的知识在深入几个层次,也有很多带有'正确'标签的内容,或者是'正确'标签的方法,甚至是带有'正确'标签的思考方式。

    大量的“正确'也就会让学者思维固化,很难破开正确'的迷障,真正研究出新颖的内容。数学,更是如此。

    绝大部分优秀的数学家,取得人生最巅峰的成果,都是在40岁以前,正因为如此,菲尔兹奖的获奖年龄,才会值颁发给40岁及以下的数学家。

    王浩距离40岁还很远,但因为做过很多的研究,脑子里有海量的知识,他感觉自己的思维,有时候也会被'正确'所固化,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迟迟都不能找到方向。

    当然,其实也是正常的。

    前沿性的研究都是如此,有时候,一个问题会卡上几年时间。

    但不管怎么说,“出奇的思路'都是非常珍贵的,系统的反馈也说明,丁志强的一些想法,确实对研究很有帮助。

    当然,这次是邱会安。【任务二,灵感值+2。】【灵感值:19。】“19点了!”

    现在距离有成果的20点只差临门一脚,王浩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

    邱会安所说的方法,涵盖了'函数论、几何数论'以及“超越数论',把三者对于数字研究的共通性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形成一种全新的方法。

    这也是邱会安的研究内容。

    王浩则是想到了研究数字以及函数规律的同时,代入推导黎曼函数,把四次方程和函数想结合,再根据数字规律去进行一系列的推导。

    “这样就会增加一个参数?”

    “如果能推导出对应的函数,再求导对应的也是三维图形.....”“会很复杂啊!”

    王浩皱着眉头思考着,还是继续研究了下去。

    因为已经找到方向,并且很接近完成研究,他甚至认真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下午的时候,陈蒙檬推着餐车进来,就被邱会安提醒了一下,“小声点,别打扰王老师!”

    丁志强、邱会安就干脆出去吃东西,陈蒙檬把吃的放在桌子上,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王老师,我放这里了?”

    “放那吧!”

    王浩说话间连头也没抬。

    等邱会安、丁志强回到了办公室,王浩根本就没有吃东西,还是继续闷头在做研究,还是陈蒙檬重新进来,还重新送了两次饭,结果王浩还是没停下。

    其实早就已经到了晚上,平日里到这个时间,邱会安、丁志强也回去了,陈蒙檬也到了下班时间,只是作为王浩的助理,她也没有确切的下班点,很多时候,王浩不休息她也只能继续坚持。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十一点钟。

    陈蒙檬担心王浩的身体,又走进了办公室,发现王浩还在皱眉思索着,她实在有些担心,干脆招呼丁志强、邱会安,一起围过去看了一下。

    他们一起走到近前。

    陈蒙檬带着担忧的喊了句,“王老师?”

    王浩很集中精神的在做研究,但还是知道有人围过来,他抬起头看到了陈蒙檬,思考着小声嘟囔一句,“很漂亮的小姑娘,是啊,数学就是要这样.....”

    陈蒙檬听的愣住了。

    丁志强和邱会安差点喷笑出来。

    当看到王浩重新低下头,丁志强干脆大声喊一句,“王老师,您该吃饭休息了!”

    王浩再次抬起头,就看到个大圆脸,皱眉嘟囔一句,“好丑的小胖子.....”“也对!”

    他忽然眉头微展,“素数,根本是无规律,即便是有规律,还能漂亮吗?”王浩说完脸上露出恍然神色,马上动笔刷刷刷的写了下去。

    丁志强都呆住了。

    邱会安和陈蒙檬对视一眼,再也忍不住干脆抱着肚子蹲在地上。桌上。

    王浩快速写完一长列东西,大量的数学符号组成了个极为复杂的函数。他停了下来,朝着呆住的丁志强竖起大拇指,“丑得好!”

    丁志强微张着嘴,好半天小声嘟囔一句,“王老师,我有一句买麻痹不知当讲不当讲.....”“讲的很好!”

    王浩没听清丁志强说什么,继续把大拇指高高竖起,发自肺腑的感叹一句,“志强啊,你就是我最优秀的学生!”

    “噗嗤~~”

    “哈哈哈哈~~~~"

    陈蒙檬和邱会安实在憨不住,抱着肚子开口大笑起来。丁志强默然站着。

    有点想哭。-

    王浩确实感到很累了,他潦草的吃了几口东西,随后就去休息室躺着了,一觉睡到了早上八点钟,朦胧睁开眼睛,他立刻就变精神了。

    他马上去办公桌前找到了昨天写的东西,仔细看着纸上那一列函数。那就是最终成果。

    王浩仔细盯着那一列复杂函数,却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一个是感觉研究速度太快了,灵感值很快就达到了二十点。第二就是,他无法完全弄懂。

    这一列复杂函数是经过很繁琐的方式推导出来的,他能确定自己的推导过程是正确的,但因为有些步骤都是反馈的方向,就导致他没有完全摸透结论。

    S+级难度的研究,灵感值20点就是个分界线,却不能消耗灵感值理清思路。

    现在碰到的问题是,他推导出了这个复杂函数,也知道复杂函数和素数分布、规律有关,和质量点研究也直接相关,却不知道函数的特殊性在哪里。

    王浩对着函数看了半个多小时,直到陈蒙檬推门走进来,并把早饭放在了桌子上,他还没有任何头绪,“难道下一步,就是研究这个函数?”

    “就像是扬—米尔斯方程,方程写出来,后续有很大的挖掘潜力.....”“这个....”

    “应该有什么特殊性才对!”

    陈蒙檬发现王浩又在认真的思考,有了昨天的经验,也干脆直接说道,“王老师,吃早饭吧!”

    “好!”

    王浩点头走过来,正准备吃饭的时候,忽然说道,“把丁志强、邱会安都叫过来。”他说完停了一下,“还有保罗、卡切尔、海伦。”

    等说完三个名字以后,他又停了一下,开口道,“这样吧,你去一趟数学中心,把罗大勇,田虹,孙涛也叫过来,还有计算组的人,让张鹤、薛长柏一起来....”

    王浩又连续说了好几个名字,基本上都是优秀的数学教授。

    西海大学不像是其他高校,因为理学院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优秀的数学教授都是年轻人。

    王浩说的年轻数学教授,几乎涵盖了大学里所有的天才。陈蒙檬耐心的记下来,之后就赶紧去通知了。

    很快。

    一大堆优秀的数学教授,都集中在了梅森数实验室的会议室。

    这一群人集中在一起,也能看出西海大学数学系的发展,不止王浩、比尔卡尔两个菲尔兹获奖者,其他几个年轻数学教授,身上也带着国际数学奖项,国内的数学奖项

    更不用说了。

    即便是很不显眼的邱会安,只是一个读博的学生,都拿到过种花数学会的钟家庆数学奖。

    等所有人都进了会议室以后,就看到黑板上写着一行非常复杂的列式,仔细看才知道是个复杂函数。

    王浩站在讲台上开口道,“这是我最新研究成果。”

    “大家能看到,这个函数很复杂,高次、多元,同时也很特殊,我很确定,它和素数分布有关。”

    “我能肯定的是,针对这个函数的每一个研究成果,都可能是很大的成果。”

    “大家把它记下来,有时间的时候,也一起帮忙想想,这对我的研究帮助很大。”其他人听罢也顿时问了起来,王浩则是很耐心的回答。

    “我是以黎曼猜想和四次方程结合,做数字分析得出的函数....”“里面肯定蕴含重大的数学价值。”

    “确实,我最初也觉得很丑陋,但后来我的学生丁志强提醒了我,有些数学列式可能很丑陋,但里面却蕴含着难以想象的美.....”

    “这样我才确定下来。”

    会议室里的一群人顿时都看向了角落里坐着的丁志强。

    罗大勇就坐在丁志强的旁边,他干脆开口问道,“丁志强,你是怎么提醒王老师的?”旁边张鹤也感兴趣的问道,“对啊,丁志强,你怎么提醒的?”

    丁志强一直绷着脸,好半天没有任何反应,脸却直接憋红了。

    这时候,再看到邱会安抱着肚子偷笑的动作,他再也控制不住,两行泪水顺着嘴角流了下来。

    罗大勇顿时感到莫名其妙,半张着嘴不知道该说什么。张鹤则是道,“怎么问一句就哭了?难道是太激动了?”

    他说着还点起了头,“确实,如果我能给王院士的研究带来帮助,也可能会激动的哭出来。”

    “对。”

    “是啊,这个学生真了不起。”

    “我早就听说王院士有个得意门生叫丁志强,以前不知道是哪个,这次我记住了.....””

第三百四十七章 王氏函数、舆论沸腾;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有关丁志强的讨论也只是个插曲而已。

    当王浩对于函数进行了深入解释,所有人才把注意力放在黑板上的复杂函数上。

    “和质数分布相关?”

    “以黎曼函数和四次方程推导出来的……”

    “肯定有其特殊性?”

    在场每个人都对于数学有深入的研究,而以数学家的眼光来看,黑板上的函数确实非常丑陋。

    数学家们都喜欢欣赏数学的美,同时也认为宇宙中的一切,所蕴含的数学规律都是美轮美奂的。

    数学的美,要理解其实也很简单。

    举个例子就能明白了。

    比如,X(立方)+Y(立方)=1,这个方程就蕴含着数学的美,不管是方程所对应的平面几何图形,或者虚数界表达对应的代数几何图形,都是具有四周对称性的。

    这种对应图形的美,也反映出方程本身很有研究价值。

    数学家们可以对方程进行不断的变化,来得到另外的图形,或者是其他东西。

    再来分析另外一个方程:5X(平方)+9y(立方)+4.39=9.47。

    这个方程依然是二元三次方程,但显然。就很难说具备‘美’的特性了。

    同样是二元三次方程,它所对应的几何图形,和前者相比‘美的程度’就要差太多了,同时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方程很难做其他的变换。

    换句话说,不止缺少了数学的美,研究的难度也呈现指数型上升。

    问题就在这里。

    当王浩得到了结论以后,他就感觉函数并不具备数学的美,后来才看到丁志强以后,他又想到了素数分布问题。

    素数,有‘美’的规律呢?

    很难说。

    最少在已知的范围内,即便是能找到素数的规律,规律本身也远谈不上数学的美。

    他已经能确定函数肯定蕴含着什么奥秘,而且也肯定和素数分布有关,最少也能达到黎曼猜想级别。

    即便不具备数学的美,又怎么样?

    内涵也很重要啊!

    ……

    如果换做其他人说,这样一个不符合数学美的函数,蕴含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甚至和素数分布有关,肯定会受到一大群人的驳斥。

    在座,都是如此。

    越是对数学有深入研究,就会越发执着于数学的美。

    但是,王浩非常有权威。

    当今国际数学界来说,王浩就是解析数论、偏微分方程两个领域的第一人,他还在理论物理领域有重大贡献,独自创造出了湮灭物理学,成为物理学家第一理论。

    这样一个注定被载入科学史册的人物,说自己所研究出的一个函数,里面蕴含着非凡重大的意义,自然就会被其他人相信。

    有些人对于函数本身有兴趣,也等于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题目。

    有些人则是对于研究成果感兴趣,因为王浩很明确的说,函数研究的一个成果都可能是大成果。

    谁会不想完成大成果?

    学者,也会追求名利,会追求学术上的成就。

    他们都迫不及待开始研究了。

    但是对于这件事本身,他们还是有疑惑的,计算组的张鹤就直接问道,“王院士,这个函数能不能传出去?”

    其他人也都看向王浩。

    王浩则是不在意道,“没什么可保密的,我希望更多人一起研究,所以才让你们一起来。”

    他当然不在乎。

    王浩的研究是质量点构建,所推导出的函数,也只是中间的一个成果而已。

    另外,函数都已经研究出来,推导过程还在草稿纸上,即便是函数传出去,其他人也不可能进行反推导,自然不担心公开出去。

    现在王浩想知道的是,函数本身蕴含的奥秘。

    有其他人能研究出函数蕴含的意义,对于他自己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函数蕴含的意义,反倒是他的成果价值就越大。

    比如,杨镇宁和米尔斯一起研究出了杨-米尔斯方程。

    这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成果。

    他们不可能憋着成果不让其他人知道,再一起深入研究杨-米尔斯方程。

    那样做没有任何意义。

    当有关杨-米尔斯方程研究的越深入,相关的成果越多,自然会助推杨-米尔斯方程的创造者的成果价值。

    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他人并不这么看,他们反倒是觉得王浩非常了不起,明知道某个函数蕴含着重大意义,却直接公开让其他人一起研究。

    这是多么豁达的境界啊!

    ……

    王浩对于函数进行了介绍以后,一群人就走出了会议室。

    他们迫不及待开始研究了。

    梅森数科学实验室的几个人也是一样的,罗大勇就拿着抄录的函数回了自己的办公室,抓着一支笔开始埋头苦思。

    张志强路过门口的时候,朝着里面看了一眼,就走过来问道,“刚才看你们一群人去会议室说什么了?”

    罗大勇抬起头说道,“王浩给出了一个新的函数,让我们分别研究看看。”

    “函数?”

    张志强的语气顿时变得酸溜溜,开口道,“我的数学水平也不差,应该让我一起跟着看看啊!”

    罗大勇微微抬起头,面无表情的看了张志强一眼,随后就继续低下头,下巴轻微晃动了一下。

    这个动作简直是极尽嘲讽之能,让张志强一下子就气炸了,“别看不起人啊!我来看看!不保密吧?”

    罗大勇不在意的拿开手。

    张志强满心恼怒的低下头,仔细盯着之上的那一行东西,还抓起了一支笔打算计算看看。

    然后他的动作就停住了。

    眉头,皱起。

    继续皱……

    再皱……

    那张脸上的时间仿佛是停住了,他的表情好久都没有任何变化。

    两分钟后。

    张志强似乎是憋了很久的气,一张嘴全部呼了出来,他微微点头说道,“既然王浩没叫我进去,肯定是不想让我参与这个研究。”

    “那就算了!”

    “没办法,他是领导,我就只是个小主任,唉……”

    他再次长叹一口气,转过身快步走了出去。

    罗大勇用力抿了下嘴。

    轻轻摇头。

    ……

    罗大勇办公室里发生的事情,也和其他地方发生的事情类似。

    既然王浩不禁止函数流传出去,参加会议的人也会和其他同事、朋友分享,好多人知道消息都抄录了一份。

    他们都想着,既然王浩说函数很有意义,万一能研究出什么呢?

    其中包括数学中心的老师、学生,包括计算组的人,也包括整个理学院……

    很快,大学外都知道了。

    很多人的反应也和张志强很类似,他们最开始还非常感兴趣,对着函数看了好半天,马上就失去了兴趣。

    这个复杂的函数别说做研究了,想要进行一个小变换都非常复杂。

    有些学者用计算机进行研究,但很快发现想要编写代入求解的程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在代入数值以后,所得到的方程依旧非常复杂。

    这种难度的方程,求解本身都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研究了。

    有些事情只会在行业内部流传,但有些事情很快就能出圈,是和王浩的研究有关的事情就是如此。

    王浩,是大名人!

    哪怕是在网络上,他的名气也不比一线的明星差。

    很快就有人把函数贴到了网络上,并标注说是王浩最新的研究,顿时就引起了一系列的讨论,“这个函数非常有意义,王浩大神亲口说的!”

    “这是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素数分布有关!”

    “和黎曼猜想有关!”

    “难道破解了这个函数,就能破解黎曼猜想?”

    “破解?别开玩笑了?以我一个985数学博士的眼光,这个比黎曼函数还要复杂,代入求值都不容易……”

    很多人都参与了讨论。

    虽然达不到登上网络热搜的程度,但还是有很多人去给王浩留言,想知道更多关于函数的消息。

    王浩也正抓着头皮在做研究,他比其他人知道的更多,但还是无法找到关键点,头疼之余也就看看新闻,然后才注意到网络上的消息。

    当发现很多人都知道了函数以后,他反倒是有些高兴,顿时灵光一闪的发了个消息,“这确实是我最新的研究,函数和素数分布有关。

    如果谁能找出它的特殊性,我个人会根据结果,提供十万到百万不等的奖金。”

    这条消息发出去以后,顿时引起了网络巨大的热议。

    一个函数,最高奖励百万种花币。

    太诱人了!

    好多媒体也跟着凑热闹,转发消息的同时做出评价,“这会是一场数学盛宴!”

    “百万种花币奖励数学研究,这不是先例,但针对一个新完成的研究,却非常吸引人……”

    “从王浩本身的态度来分析,这个函数肯定蕴含着巨大的意义。”

    这件事造成的影响确实很大。

    主要还是因为发起研究的是王浩,说明给予奖励的也是王浩,以他个人的影响力,就足以带动舆论以及学者们的热情了。

    同时,还有机构跟着凑热闹,比如,科学基金会的数学物理学部,他们甚至在考虑开启和函数有关的研究项目。

    消息快速传到了国外。

    很多国外的学者也讨论起来,“看到种花家的舆论了吗?王浩最新完成了一个函数,他个人出资奖励能破解函数意义的学者。”

    “这个函数太复杂了,一点儿都不符合数学的美。”

    “我们把它称作为王氏函数,但其中到底蕴含着什么?”

    “据说和素数分布有关……”

    “这就能理解了!”

    很多国外学者也来了兴趣,他们纷纷开始了研究,甚至还有国外机构参与。

    比如,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就决定组建一个临时的小组,专门去研究‘王氏函数’,希望能尽快发觉其中的关键。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负面的舆论。

    有些学者认为,舆论上所说的函数就是个骗局,因为函数完全不符合数学的美,“这个研究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也许只是王浩开的一个小玩笑,根本不必当真。”

    “即便是他所做出的研究,他自己都不知其中蕴含着什么,也许研究就是错误的?”

    “我同样倾向于这个判断!”

    ……

    很快,一个星期过去了。

    网络上有关函数的舆论热度已经消失无踪,毕竟大众对于数学是不感兴趣的,尤其还是一个完全看不懂的函数,就更加没有人会关心了。

    但是,在数学界,很多学者依旧在研究王氏函数。

    这是出于对王浩的信任。

    同时,也有更多的学者产生了怀疑,因为长时间的研究并没有任何的进展。

    那可不是一个学者做研究,是几十、几百,甚至上千的数学家一起做研究,结果却什么进展都没有。

    这种情况,自然会让人产生怀疑。

    别说是国际数学界,就连国内有些学者都开始怀疑了,“也许这个函数没有任何意义。”

    “王院士不太可能开这种玩笑,但他的研究也许是错误的?”

    “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百分百正确,在我看来这个函数没有任何‘美’可言,说它和黎曼猜想有关,我相信,而且确实有黎曼猜想的影子,但是说,和素数分布有关……”

    “不可能!”

    “我做了一次复杂的验证,带入了几个数,求出的解是个无理数……”

    “……”

    有很多人怀疑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坚持继续研究。

    一则是因为王浩的权威,或者出于对王浩个人的信任。

    第二就是金钱了。

    王浩比其他人更迫切希望能够找出关键,所以他干脆使用了金钱战术--把奖金的最低档次提升到了五十万。

    “只要能有有价值的发现,就给五十万奖金。”

    这是王浩很明确说的话。

    所有人也都信服他所说的内容,因为王浩不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家,也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富豪。

    单单是超导材料工业公司的股份,就让他的个人资产用‘百亿’为数字来衡量。

    五十万,又算得了什么呢?

    事实证明,金钱的魅力是非常大的,更多的学者参与研究,也自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天王浩甚至都不想再去思考,他打开了对外公开的邮箱,扫了一眼发现里面有几十封邮件。

    陈蒙檬帮忙整理邮件,会把一些没有意义的删除掉。

    即便如此,剩余的邮件还是有很多。

    王浩耐心的一一查看,多数内容没有任何意义,但有一封简短的邮件,却直接让他的目光定住了。

    “王院士,你好。

    我是东港理工大学的朱奎扬,数学专业在读博士。

    在研究王氏函数时,我分别代入了三个数字,5、7、17,并对得出的方程进行求导、变换,再求值,得出了数字991,恰好也是一个质数。

    我不知道这个发现是否有意义,但还是决定发给您,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方程的变换方法如下--

    ……

    ……”

第三百四十八章 质数规律的发现,高次质点函数!

    【任务二,灵感值+7。】“果然有帮助!”

    当多了邮件内容以后,王浩马上收到了系统消息,灵感值直接提升了7点,他迅速查看了一下任务情况。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以数学基础构建质量点(难度:S+)。】【灵感值:27。】

    “20,快速突破了.....””

    王浩倒是没有感到意外,查看邮件信息的过程中,他就觉得情况很不一般。

    针对一个复杂的四元函数,代入三个不同的素数,随后得到的方程进行求解,恰好得到了一个素数解。

    这种“巧合'出现的几率太低了,甚至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函数,而是复杂到让顶尖数学家都头疼,只要做一个简单的变换都不容易。

    即便是带入了三个数字,所得到的依旧是个复杂方程,求解并没有特定的公式,自然需要很长时间。

    如此复杂的函数,代入三个素数后得到的方程,能求出一个整数解,几率都是非常低的,更不用说得到一个素数解。

    说巧合,也太巧合了。

    所以肯定不是巧合,里面必定蕴含着某种规律。

    系统提醒灵感值增加,也就证实规律是存在的,王浩还是做了个验证,他花费二十多分钟计算出来,确定了邮件上得出的数值。

    王浩也认可了朱奎扬的水平。

    虽然计算只是花费了二十多分钟,但换做是普通的数学教授,可能需要一天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

    如果有计算过程中的步骤转换想不通,也许几天、几十天都不能完成。

    这种难度的方程,能得出精确解就很了不起,水平已经可以用'高'来形容了。“不比张志强差。”

    张志强不是数学系的博士,但一直从事数学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经常接触深奥的数学内容,还需要做很多几何、方程转换工作,最少在各类方程求解的水平上,完全不比普通数学博士差。

    这个数学专业在读博士,水平比张志强还要强一些,绝对值得称赞了。“终于找到方向了。”

    王浩做完了验证以后,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他也马上做其他验证。

    '代入法'是对函数研究的最简单方法之一。

    之前王浩也利用代入法,把函数转化为方程进行求解,以便能够得到明确的点位,来对函数有个大致了解。

    他也代入了几组质数,但计算得到的结果都是无理数,或者完全解不开。后来就放弃了这种方法,没想到的是,最终的突破还是在'代入法'上。

    现在再进行验证,就和朱奎扬提供的数字组合有关了,他把最初的数字留下一个,变了两个初始的数字,随后再进行求解。

    一个小时后....

    王浩放弃了继续求解,因为他发现得到的方程,再怎么进行求解,也不可能得到一个整数解。

    “为什么呢?”

    “朱奎扬提供的数字组合,肯定不是一个巧合,否则也不可能增加灵感值。”“这肯定是一个方向.....”

    “那么.....”

    王浩想了一下,就决定找来其他人,针对各种不同的质数组合,一起去做验证。他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要进行更多数字组合的验证,最好是让很多人一起来。

    邱会安、丁志强、罗大勇、海伦、保罗菲尔—琼斯....梅森树科学实验室的几个人都被找了过来。

    这些都是'自己人'。

    王浩把情况简单的一说,就引起了其他人的重视。

    “这肯定不是巧合。”保罗菲尔—琼斯的语气非常坚定,“代入三个素数,并能求出一个素数界,以那个函数的复杂程度,甚至比随机一个星球上出现生命的概率还要低!”

    “你确定吗?”

    海伦马上道,“保罗,我同意你的前半部分,但你无法判断随机一个星球上出现生命的概率。”

    “宇宙中具体有多少颗星球上存在生命是不确定的,宇宙究竟有多大也不确定,你的说法是不严谨的。”

    “....好吧,你是对的。”

    保罗菲尔—琼斯被怼了一句,犹豫了一下用力扯扯嘴角,还是果断低头认输。因为,海伦是对的。

    当看到海伦的时候,他就总能想到十几年前,自己也是类似的性格,碰到不严谨的说法时,就马上会加以反驳。

    现在

    他感觉自己的情商有所提升,尤其是结婚以后,已经能理解普通人的感受了。

    比如,话题的核心是函数问题,他就不愿意浪费时间,去和海伦争论一个“肯定会失败”的话题。

    当然,肯定失败也是理由之一。

    海伦的心思可没有那么复杂,她的脸上出现了胜利者的微笑,还有一些得意的朝着王浩看了一眼。

    那个表情似乎很直白的表达,“王老师,看到了吗?快夸我!”

    王浩露出一丝微笑,朝着海伦轻点了下头,赶紧把话题扭正过来,“我也同样认为不是巧合,所以我找你们过来一起做验证。”

    他说着指向了白板,上面有很多个数字组合,“这些组合,我们都要进行验证。”“下面,分配工作!”

    验证工作自然是按照能力分配的,王浩、海伦、保罗菲尔—琼斯是一个档次,他们把复杂一些的数字组合选走。

    邱会安、丁志强、罗大勇处在一个档次,他们就从简单一些的入手。

    因为研究已经有了明确的进展,每个人都期待能有新的发现,自然对于验证工作非常重视。

    但是,每一组验证都很不容易,因为代入数字组合后得到的方程,也同样非常的复杂,单独拿出来,甚至是一个小研究。

    有些甚至让王浩都感到头疼。

    好在有保罗菲尔—琼斯和海伦,他们可以一起针对复杂方程进行讨论。

    丁志强、邱会安以及罗大勇的水平也不差,相对简单的数字组合验证,进展也是非常顺利的。

    一周后。

    二十多个数字组合中,被验证的有十七个,完成第十七个数字组合的验证后,工作就停下来了。

    因为他们找到了规律。

    “看呢,这个新的结果,1109,恰好是一个质数!”保罗菲尔—琼斯满脸惊喜的喊出声。其他人停下手头上的工作,也马上看了过去。

    “5,83,17,得到的是1109。”“神奇的结果!”

    丁志强马上道,“前天,我验证的5,13,17,得到的结果是571,同样是个质数,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找到了规律!”

    在座每一个都是聪明人,只是两句话就确定了规律。关键就在于'5和17'。

    他们是从验证每一个有5和17的组合都能够计算出一个质数结果,而其他的数字组合,有些方程是无法进行求解,有些求解的结果也是无理数。

    现在的规律已经很明确了。

    王浩更是非常的确定,因为系统已经提示'灵感值+2',任务灵感值已经上升到了'29'点。

    虽然只是增长了两点,但他们肯定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他马上开口道,“继续进行验算,只

    验算包含5和17的组合,看是否都能够求解得出质数!”

    “好!”

    所有人带着激动点头,马上进行下一步的验算工作。他们都迫不及待想知道结果了。

    如果包含5和17的质数组合,都能够对应另外一个质数,绝对是个非常惊人的发现,只针对结果来说,函数的发现再加上规律的发现,已经超越了菲尔兹范畴。

    这可是真实的'质数规律。

    黎曼猜想和质数分布规律有关,但也只是所对应的范围内,包含很多的质数,而他们是发现了特定规律。

    这种特定规律,也就代表函数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价值。深入去想....

    既然'5和17'的组合,再加上另外一个质数,能够通过函数得到一个质数解,会不会有其他质数组合也可以?

    这个发现意义非常重大。

    一则,能够确定王浩所塑造的函数,蕴含着质数分布的规律。

    二则,规律的初始发现,也具有非凡的价值,他们参与到研究中,或许都一起被载入数学史册。

    .......

    东港理工大学,理学院实验楼。

    朱奎扬正坐在一个工作间里,仔细研究中纸上的函数内容。那是王氏函数。

    旁边的纸篓里已经装满了用过的草纸,上面都是一行行复杂的数学列式,桌上也放着好多用过的纸张。

    “到底是什么规律呢?怎么就只得出一组数值.....”朱奎扬有些想不通。

    他和王浩等人的判断一样,认为自己的发现不会只是“巧合,区别是他不敢确定,毕竟函数是王浩拿出来的,王浩可是国际最顶级的数学家,而他就只是个数学在读博士。

    简单来说,信心不足。

    旁边一起读博的两个同学,看着埋头苦思的朱奎扬,不由笑道,“朱奎扬,你还在研究那个超级复杂的函数?”

    “放弃吧,那可是王浩拿出来的函数,国内外不知道有多少顶级数学家做研究,我们怎么可能研究出来?”

    “你确定很优秀,可要是放在国际上....更别说和王浩比了。”两个同学说的话很难听,但却是事实。

    朱奎扬是数学系里非常优秀的在读博士,但对比的对象也只是他们,放在国际上就不算什么了。

    国内外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王浩拿出来的函数,他们只是普通的在读博士,而且还是东港理工大学....

    必须承认,东港理工大学是化学起家,理学院就只是'添头'而已。“我就是感兴趣而已,反正也没什么事。”朱奎扬不在意的解释一句。“还想想毕业吧!”

    旁边的同学说道,“我们都快毕业了,毕业去干什么?我爸妈建议我出国留学,好找工作。”

    “现在出国晚了吧?”

    “我是准备出去找个工作,计算机方向,应用数学都可以,找个大厂996先干着。”“朱奎扬,你能留校吗?”

    朱奎扬默默摇头,“估计留不下来吧.....”

    当想到毕业的事情,朱奎扬心里也有些烦躁,他的本心来说,是希望能留校的,这样就可以继续研究数学。

    可是,希望不大。

    他正想着的时候,手机忽然响了起来,打来电话的是导师邢书昌。朱奎扬赶紧上楼了。

    邢书昌的办公室就在楼上,他看到朱奎扬进门,下意识叹了口气,好半天才开口道,“奎扬啊,你的留校申请被驳回了。”

    朱奎扬早就有心理准备,还是不由得感到很失落。

    虽然他是理学院数学系很优秀的博士,但想留校却非常的困难。一则,他

    没有留学经历。

    二则,东港理工的数学专业本来就算不上强,他的竞争对手最低也是水木大学、东港大学级别的数学博士,有的还是国外名校的海龟。

    现在的时代竞争太激烈了!

    邢书昌停顿了好半天,才继续道,“我是真心希望你能留下来,你的水平不比那些国外名校的博士差,但是.....”

    他自己都有些说不下去,因为留校的名额要求太高了。朱奎扬,还差上一些。

    即便是有他的面子也没用,毕竟朱奎扬没有在读博期间,拿出什么耀眼的成果,博士论文也只是普通SCI水平。

    办公室的气氛很沉默。

    这个时候,门口忽然传来一声喊,“朱奎扬!”“就在这边.....”

    “朱奎扬同学?是在这里吧?邢书昌的学生?”

    有个老教授带头走进来,旁边还有行政主任,他们一起走进来,马上说道,“朱奎扬同学!”

    “是你吧?”

    “你就是咱们学校的优秀博士?果然是一表人才!”朱奎扬有些搞不清情况。

    邢书昌也有些发蒙,马上问向老教授,“徐教授,怎么了?这是.....”

    徐教授马上道,“你没看新闻啊,刚出来的,你这个学生了不得啊,他竟然解决了王浩院士的函数难题!”

    “--?”

    “就是那个复杂函数?”

    “对!了不起啊,一个在读博士,太优秀了,没想到我们东港理工,还能培养出.....咳咳

    “朱奎扬快毕业了吧?刑教授啊,这种天才,学校一定要留下来!”网络上已经有很多人在讨论了。

    究其原因就是,王浩发布了一则新的消息,确定“王氏函数”的研究有了进展,并明确对朱奎扬表示感谢。

    “函数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

    我们发现了函数的一个特性:质数对节点构架,有固定的质数对,通过函数能够计算出另外的质数。

    我们进行了几十组验算,确定“质数对节点构架”的存在,研究成果会发表在《数学新进展》。

    以此,我决定把新函数命名为'高次质点函数。

    在此感谢东港理工大学数学系的在读博士朱奎扬同学,他发现了第一个质数组,并且给我发了邮件。

    那是非常有意义的发现。

    第二篇研究成果,朱奎扬同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第三百四十九章 成果发布,质数对节点,数学新方向!

    经过了很多次验证以后,王浩和其他人一起确定“5和17'是函数的一个质数对节点,再代入其他的质数,求解从函数转变的方程,就能够得到另一个对应的质数。

    这个发现是非常重大的。

    数学发展到现在,都没有能够找到一个类似能确定得到质数解的方程。每个人都意识到,函数可能蕴含着质数出现的某种规律。

    他们对于研究进行了总结,也把整理好的论文投稿给了《数学新进展》,随后王浩就在网络上发表了公开消息。

    那是在微薄发布的消息。

    王浩的微薄账号有几千万的粉丝,他发布的任何消息都能够引起热烈的讨论,而发布出有关研究的进展,就更是能吸引无数媒体的注意。

    当消息真正发布出来以后,快速吸引了大量的讨论。

    之前王浩拿出的函数就被报道过,他自己也公开的做出了说明,后来还发布了个人的悬赏,宣布任何人在函数的研究中有突破,个人给予高额奖金。

    奖金最开始是十万起,后来慢慢的变成了五十万起。

    从奖金数额的提升也能看出,王浩对于函数研究的重视,同时也能说明,函数的研究难度有么高了。

    王浩本来就是世界最顶级的数学家之一,尤其是在数论以及偏微分方程领域,说他是“第一人都不为过,因为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并解决了千禧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NS方程问题。

    现在的函数研究,王浩个人宣布给予奖金支持,而且奖金说还是五十万起,自然能吸引很多学者参与。

    但是,研究迟迟没有进展。

    数学界好多学者,甚至都认为函数并没有什么意义。

    王浩忽然发布消息说研究有突破,自然吸引了很多注意力,就连普通人群体也非常的关心。

    在普通人的视角里,王浩和其他数学物理学家是不一样的。

    这里说的到不是成就,而是说他的研究领域。很多数学家、物理学家也站在科学的最前沿,但他们的研究的内容,普通人完全理解不了。

    好多数学家研究也在前沿,但他们的研究,普通人看不懂,也基本上脱离科技。尤其是理论物理,和基础数学。

    像是一些基础数学的研究,多数连标题都看不懂,自然没有兴趣。王浩不一样。

    超导、反重力,和科技直接相关,现在的研究也是理论,确实湮灭物理学最基础的内容,尤其是基础数学的研究,一些学科中最顶尖的研究,甚至要理解标题都不容易。

    王浩的研究就不一样了,他不只是研究理论,还研究科技,反重力技术、超导理论,都是直接的科技研究。

    他率领团队制造了最受关注的反重力飞行器。

    现在拿出的函数,普通人确实也看不懂,但之前已经被讨论过一次,还有不少学者对王浩的研究进行科普,自然就能让人知道其意义—

    “王氏函数的研究,和质量点构架相关。”

    “如果能完成湮灭物理学最基础质量点的构架,后续就能够联系其他三种微观作用力,并实现物理学的大一统。”

    这有多了不起?

    在理论物理学界,弦理论也被认为是大一统理论,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不可能,弦理论的大一统只是个畅想而已。

    一则是因为,弦理论的很多内容,包括十一维度空间、膜宇宙,听起来就有些不靠谱,很难贴近现实生活,和常规的物理偏离的很远。

    另外,很重要的是弦理论没有被证实。

    弦理论认为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弦,但根本没有实验能验证。

    一个没有被验证的理论

    ,即便其理论能完成统一,也不能确定是否是真实的。湮灭物理学就不一样了。

    因为直接联系了反重力、超导等方向的研究,理论已经晋升为“物理学',被国际各大机构所认可。

    这样的背景下,湮灭物理学能实现物理大一统,就会被很多人所认可。

    总之,很多人都知道王浩拿出的函数意义重大。

    现在王浩公开宣布研究有进展,自然会成为舆论的焦点,而他所发布的信息,也确实非常的惊人。

    “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王浩大神是说,代入几个质数以后,转化的方程还能求出质数?”

    “而且,还不止一组!”

    单单拿出这一点,就已经足够惊人了,即便是普通大学的学生群体,也能大致了解有很多'质数解组',其意义有多么重大,那很可能说明,所谓'高次质点函数',也就是'王氏函数',里面蕴含着质数规律。

    质数规律,都可以说是数学基础研究的终极追求。

    很多人都知道质数的存在是没有规律的,但以质数存在的原理来说,理论上是存在规律的。

    这就是矛盾之处。

    理论上,质数存在有规律,可实际上,根本找不到任何规律。

    正因为如此,数论中才会出现那么多和质数存在有关的数学猜想。

    有些数学家认为,“如果能破解质数的规律,就能够了解宇宙最底层的奥秘。”这种说法一点都不为过。

    从这个角度上来思考就知道,王浩发布内容说,高次质点函数存在多组'质数解点',是有多么震撼了。

    消息后面说明了两个内容,一个和王浩决定给予朱奎扬80万种花币的奖励,也算是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另一个和成果发布相关,是研究论文会一起发表在新一期的《数学新进展》上。

    同时,第二篇《高次质点函数的特异性研究》,朱奎扬也会被列在作者一栏,并会特别说明他对于研究的贡献。

    以此,好多人也讨论起了朱奎扬。

    如果是一个数学界有名的学者,在研究上给王浩带来了帮助,听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换做是一个在读博士就不一样了,好多人在网络上惊呼,“朱奎扬,绝对是天才!”

    “东港理工的在读博士,好厉害,不过东港理工的数学系....咳咳.....”“真就厉害了,二十多岁能帮到王浩大神,不敢想象啊!”

    每一个人都知道朱奎扬的未来前途无量。

    不过数学界来说,好多学者也对朱奎扬感到惊讶,但真正顶尖的学者,更关注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本身。

    毫无疑问.....

    当一个函数确定有很多'全质数点'的时候,肯定是非常不一般的,但王浩发布的消息说明也很模糊,不确定是有'无数个全质数点',还是只有几个全质数点。

    前者的意义和后者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他们等的时间不长。

    王浩可不是普通的学者,他的投稿都会被第一时间发布。

    《数学新进展》的主编布鲁斯—普利策,也是个老朋友了,普利策收到了投稿以后,第一时间就知道该怎么做。

    原封不动,快速放在官网上!

    为了能够达到最大的效果,甚至放在官网上的论文还不收费,只要注册一个会员就能够直接下载。

    所以只等了不到一天时间,《数学新进展》的官网首页就能够找到两篇论文的介绍以及下载连接了。

    第一篇论文的名字叫做《以黎曼函数为基础构架高次质点函数》,论文第一作者是王浩。

    丁志强和邱会安被

    标注为其他有贡献的合作者。

    这篇论文的内容很复杂,描述的是高次质点函数的推导过程。

    第二篇的名字是《高次质点函数的特异性研究》,也就是发现'5,17'是函数的质数对节点。

    “我们做了二十三次验证,数字分别是19、29、31.....”“所有的验证都能够对应求出另外一个质数。”

    这是对于'高次质点函数”的说明。

    论文最后的总结还说道,“23次验证,并不代表百分百准确,但我们并非是要证明数学定理,而是说明高次质点函数的特异性。”

    很多数学学者看到第二篇论文内容,马上迫不及待的开始验证。众人拾材火焰高!

    在短短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家们,就纷纷发表自己所验证的数字,并表示得到了另一个质数。

    虽然验证的数字都没有超过一千,但一定程度上,已经能说明规律了。5,17,确实是函数的质数对节点。

    当一个函数包含无数的全质数点,而且分布非常密集的时候,就绝对不能用巧合来形容了。

    当然,数学是严谨的学科。

    很多机构则在组织特别的小组,针对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他们所验证的数字都超过1000。

    这样的验证更有说服力。

    如果只是求解的方式验证,代入大一点的质数难度会变得很高,毕竟人脑运行速度是有限的。

    有些机构则是想代入'5和17'后,做出对应函数的平面图像,但很快就发现能做出的只有近似图像',因为代入单独的数字后,绝大部分情况下,计算机根本就无法直接求解。

    这个时候,顶尖的数学界关注的反倒是另外一个问题——

    “高次质点函数,是否存在其他的质数对节点?”

    “函数具体存在多少个质数对节点,是固定个数,还是无限个数?”这两个问题太有吸引力了。

    5和17'是高次质点函数的一个质数对节点,那么是否存在其他的质数对节点呢?好多团队都开始针对问题做研究。

    其实就像是梅森素数,数学家们都能找出梅森素数的规律,并对于发现梅森素数感兴趣。

    有顶尖的数学家评价道,“高次质点函数的质数对节点研究,很可能成为未来质数研究的一大方向。”

    “仅是这一点,也足以说明高次质点函数,也就是王氏函数,具有非凡的数学研究价值!”

    东港理工大学。

    自从王浩发布了消息以后,朱奎扬的生活完全变得不一样了。

    之前朱奎扬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局面,他希望能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可根本无法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如果不能够留校,他只能去差很多的学校,又或者出去找工作,完全换一个行业。现在不一样了。

    东港理工大学好几个有权利的主任,包括院系领导,都过来和朱奎扬好声好气的说话,劝他留在学校里工作,还许诺工作一年就提升副教授。

    工作一年,是因为副教授的要求,需要从事教职工作满一年。

    现在学校生怕朱奎扬直接离开,到时候,可不仅仅是损失人才的问题,学校的名誉还可能受损。

    朱奎扬可不止是给王浩的研究带来了帮助,并在最受关注的数学论文上署名,他还成为了'公认的天才'。

    如果朱奎扬毕业离开了学校,就有可能引起什么舆论争议!

    朱奎扬感觉像是做梦一样,他被确定能够留校,得到了王浩院士给予的八十万R奖金,成为了同学羡慕的对象。

    甚至..

    ..

    即便还没有正式毕业,学校就提前'催促',让他想好就职后研究的课题,并确定给予经费支持。

    这种待遇根本是不敢想啊!

    朱奎扬也根本不发愁课题问题,他已经想好就去研究王氏函数。

    这个方向本来就是他喜欢的,王氏函数也是数学全新的方向,未来也很可能成为热门方向。

    现在从事相关的研究,也算是抢先第一批行动了。

    和朱奎扬持有类似想法的学者很多,每个学者都知道,王氏函数拥有很大的潜力,里面蕴含着丰富的宝藏。

    现在就是挖掘的初期,初期才更容易挖到更好的内容。必须要抓紧了!

    很多团队也是这么想的,不止是数学方向的团队,计算机方向的团队更是如此,王氏函数非常复杂,想要依靠数学手段研究出东西,其难度是非常非常高的。

    计算机,不同。

    王浩的第二篇论文,直接帮助一些团队指明了方向。

    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团队,几乎在当天就确定了方向,他们要对于十万以内的质数进行验证,看是否百万以内的数字中,存在函数的其他质数对节点。

    这个研究的做法也很简单,就是使用计算机进行覆盖验算。

    即便函数再复杂,也只是四元函数,而且因为其特殊性,可以先代入一个最小的奇质数3',然后固定两个质数,作为'质数对节点备选”,把函数转化成一个复杂方程。

    下一步就是进行覆盖验算。

    计算机不需要对转换的方程进行分析,而是直接覆盖性代入,从数字“3'开始,验证3、5、7....甚至可以到百万以上的质数,看是否有数字能让方程两边的计算结果相同。

    结果相同,记录下来。

    结果不同,就可以验证下一组'质数对节点备选。

    这个计算方法非常的快捷,编写程序相对也简单,唯一就是需要验证的'质数对节点备选是海量的。

    所以他们申请使用股歌的超级计算机。

第三百五十章 王浩:我对数学不感兴趣!

    西海大学。

    王浩忙碌于接受着各种恭喜和赞叹,即便研究成果也只是刚刚发表,也没有被确定下来,但数学界也知道其具有重大意义。

    回顾十年以前,有学者认为数学、物理理论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大的突破。

    后来湮灭理论的出现,让物理理论有了巨大的突破,并带来了全新的科技发展,为人类科技找到了明确的方向。

    但数学的基础理论,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发展。其实仔细想想就明白了。

    比如,绝大部分人终极一生,学习的都是几百年前的数学,而数学界所谓的顶尖研究,也都是百年以前发现的问题。

    最近几十年来,也只有像是代数几何这样的“年轻学科,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突破,也同样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其他数学学科,最多只是解决一些问题,但没有再提出新问题。

    关于数学理论发展的停滞问题,最顶尖的数学家们一直都在讨论,但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结果,除非是数学研究有了全新的突破。

    现在王浩就带来了全新的突破,他说塑造的高次质点函数,很可能给数字规律的研究,带来巨大的促进和发展。

    国际好多顶尖的学者已经把成果称为“质数研究的巨大突破。

    有的著名机构则把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粗略定义为了“王氏猜想',其主要内容就是对于王氏函数的解析。

    当然了。

    这也只是猜想而已,王浩的研究并没有被确定下来,主要是因为无法证实。数学是非常严谨的学科。

    就像是黎曼猜想,没有被证实的研究就只能是猜想,即便是做再多的验证,只要没有形成完善的逻辑证明,就无法被确定下来。

    但这并不影响成果价值。

    好多学者也不由得感叹起,“王浩不愧是王浩”,过去的两年时间,王浩并没有拿出顶尖的数学成果,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物理和技术研究中。

    有些学者认为王浩已经抛弃'了数学。

    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大多数天才数学家的成果都集中在十几年时间里,而不是终身都能够有顶尖的成果,王浩出成果的时间更短,只有几年时间,但他相继完成了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以及NS方程问题,其他附带的还有角谷猜想、阿廷常数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的出现都集中在几年时间内,后续则只和其他人一起在霍奇猜想上有所进展,其他就都是物理方向的成果了。

    王浩只花费几年时间,个人的数学成绩已经达到了顶峰,转而物理以及科技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般的规律下,即便是继续做数学研究,也很难有大的突破了。

    显然。

    王浩用事实证明,他并不符合一般的'天才数学家"规律,一出手就是'王氏函数',直接让质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这还不仅仅是突破,而是帮助质数研究指引了方向。

    以此自然被认为是“顶尖成果”,好多认识的人都发来了祝贺。

    王浩对于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也非常的重视,但他重视的原因并不是其数学意义,而是高次质点函数和质量点构造直接相关。

    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王浩希望能以此来进一步构造质量点,无论到什么时候,数学也只是工具而已,物理的研究才和科技直接相关。

    现在他早就不是纯粹的数学家了。

    “不过在函数研究取得下一步突破之前,想要找到方向,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头疼的地方。

    王浩写完了一个回复邮件,摇了摇头看向了面前的丁志强,眼中破坏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丁志强找过来了。

    他谈的是博士论文的问题。

    之前王浩否定了志强的博士论文,说让他和自己一起研究,中途有了成果当做博士论文内容。

    现在成果已经有了。

    丁志强还被列为了研究的'合作人',也是论文作者之一。

    所以丁志强就想用一部文内容作为博士论文,而且说的还有理有据,“王老师,我在研究上也有贡献,而且我整理出了一部分内容,完全可以作为毕业论文了.....”

    “不行!”

    王浩恨铁不成钢的说道,“这个研究当然很重大,你的贡献也不小,我也在论文上标注了,但是,你能总结出什么?”

    “如果你再取其中的一部分,那些都是你研究出来的吗?”这就是问题所在。

    虽然丁志强确实提供了不少的灵感,但问题是大部分内容,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更别说是整理之类的了,丁志强确定的贡献,就是和其他人一起做验证计算,解析了一些复杂的方程。

    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当然也能够作为博士的人,但也肯定是非常平庸的。

    王浩觉得完全和丁志强的水平不符,对于任何希望未来从事科研的人来说,博士论文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丁志强....

    最低、最低,也要来个顶刊研究吧?

    王浩抿了抿嘴说道,“这样吧,志强啊,我也不难为你,只要你的论文达到了国际四大顶刊的水平,我就同意了。”

    ?”

    丁志强张了张嘴,满脸写着惊讶。顶刊?

    不难为?

    他不知道这两个词是怎么关联在一起的,但想到面前的是王浩,随意在顶刊发表论文的大佬,挣扎了好半天,最后也只能含泪点头。

    等走出了办公室以后,他满脸迷茫和无助,甚至不知道,这辈子是否还能够毕业。

    “早知道....”

    “唉!”

    张志强正巧走了过来,他看了一眼丁志强,打了个招呼道,“小丁,刚出来啊?怎么了?”“我....”

    丁志强正要说起什么的时候,就听到隔壁邱会安哼歌的声音,“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

    “和他唱的一样。”“??”

    张志强完全没听明白,他干脆也没理会,就直接进了王浩办公室,高声喊道,“王浩,新进展!”

    “什么?“王浩带着疑惑抬起了头。丁志强也凑到了门口。

    张志强道,“你的函数,有新进展啊!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团队,发现了第二组质数对节点,是211和457!”

    王浩听罢猛地站了起来,同时耳畔传来了系统提示—【任务二,灵感值+3。】

    “找到了,这么快?“王浩顿时感觉非常惊讶,随后张志强拿出手机展示了国外的新闻报道。

    这篇报道才刚出来,还没有传到国内。

    张志强是借助代理服务器,看国外学术新闻敲好注意到,马上就过来和王浩说。

    王浩看到了报道,也知道为什么那么快了,斯坦福大学的团队找了一个取巧的方法,用质数覆盖法利用股歌超级计算机做验算,花费不长的时间,就算出了下一组质数对节点。

    团队接受采访还确定说道,“我们已经完成一千五百以内的质数计算,找出了'211和457'一组数字。”

    “同时,我们还发现,不管是代入'5和17',还是'211和457',单独质数求解得出的对应质数,似乎依旧没有规律可言....”

    不管怎么说,第二组

    质数对节点的发现,也让王浩的研究有了新节点。

    这主要是因为确定一个问题—高次质点函数拥有不止一组质数对节点。很快消息传到了国内。

    好多人都知道了了高次质点函数的第二组质数对节点,同时也惊讶于斯坦福大学团队的效率,要知道,王浩的论文发表才只有三天时间,结果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团队,都已经拿出了新的成果,而他们使用的方法还很取巧。

    这种成果....真是令人羡慕!

    好多人、好多团队顿时把精力放在了高次质点函数上,他们很清楚有了新的研究方向以后,根本不允许任何的耽搁,必须尽快的找到方向,快速的进行研究才能有成果。

    否则,成果就被会其他人获得。王浩则陷入了思考中。

    第二组质数对节点的发现,对研究肯定能起到推动作用,但想要针对函数找出质数对节点出现的规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看两组数字就知道,高次质点函数的质数对节点组合,就像是梅森素数、孪生素数一样,没有任何规律可言。

    这当然不是百分百的,但即便是存在某种规律,想要研究出来,难度也是个'S+'级的。如果不能研究出质数对节点出现的规律,高次质点函数就无法完全吃透。

    那么怎么去联系质量点构造问题呢?质数分布....

    质量点

    王浩开始认真思考着两者的关系。

    ·.....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团队发现了第二组质数对节点,也让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取得了第二轮国际舆论热度。

    很多人都在谈论高次质点函数。

    一些顶尖学者站出来,表示高次质点函数是数学的重大突破'。

    著名的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年纪已经接近七十岁了,他已经离开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回到了伦敦乡下小镇养老。

    在面对高次质点函数的问题,安德鲁—怀尔斯也站了出来,接受采访时说道,“高次质点函数是不确定的,现阶段还真是个猜想,但其中可能蕴含着质数的规律。”

    “即便如此,它的出现也对于数学研究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如果做个形容.....即便是十个菲尔兹加在一起,也不足以诠释它在数学基础研究中的作用。”

    这个评价确实非常高,但也受到了其他数学家们的认可。

    同时,安德鲁—怀尔斯还提出了两个问题,“现在好多人都说起王氏数学猜想,实际上,有关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可以拆分成两个问题。”

    “一个问题是,证明单独的质数对节点,对于所有质数是有效的。很多人参与了质数对节的验算,我们能确定一千以内的质数,代入都可以求出对应的质数,但一千以上呢?或者超大质数呢?”

    “这是必须要证明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作为王氏猜想的第一个问题。”

    “王氏猜想的第二个问题是,质数对节点的数量,就像是孪生素数,是有有限个,还是无穷多个?”

    “这也是需要严谨证明的。”

    “我个人也对于高次质点函数做了研究,并发现了一个不知道是否是问题的问题。”安德鲁—怀尔斯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高次质点函数,是否存在'非全质数点的全整数节点?”

    “最少到目前,我还没有发现任何一个....”

    安德鲁—怀尔斯接受采访,总结了高次质点函数的两个问题,他个人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当报道被发布出去以后,他所提出的三个问题被很多学的认可。

    之

    后好多的报道进行引用,就把王氏猜想分为了三个部分,作为王氏猜想的第一问题、第二问题以及第三问题。

    更多的学者意识到,高次质点函数蕴含着很多可挖掘的方向。他们可以以此进行研究突破。

    同时,一些学者思考着'王氏猜想',都感觉有些怪怪的。

    “王氏猜想',影响力如此巨大,被认为是指明了质数研究的方向,质数对节点的研究,还快速取得了突破。

    之后肯定会有新的突破,比如找到了第三组质数对节点。

    现在还被分为了三个问题,肯定会吸引大量数论、函数论等方向的学者参与研究,未来在数学领域的影响力,或许会超越黎曼猜想。

    这类重大的数学问题,历史上来说,往往都是年老的数学家提出来,或者是在某个数学家的遗物'里发现的。

    现在就不一样了。

    高次质点函数是王浩塑造出来的,而王浩的年纪才刚过三十岁,甚至才刚进入数学家的巅峰期',那么.....

    研究上的问题,直接问王浩不就好了?

    科学院数学所的几个教授都是这么想的,他们讨论来讨论去,不确定要研究什么方向,后来杜海滨教授就干脆说道,“我给王浩打个电话!”

    其他人顿时反应过来。

    他们不确定要找什么方向做研究,但完全可以问王浩本人啊!

    如果谈起对高次质点函数的理解,还有谁比的上塑造函数的王浩呢?

    杜海滨和王浩见过好几次,也能算的上是学术上的朋友了,他有王浩的联系方式,但想要接通电话还是要先找陈蒙檬。

    陈蒙檬听到对方是科学院数学所的教授,就干脆直接来了办公室,把电话交给了王浩。

    杜海滨倒是没什么不好意思,他就是想和王浩交流一下高次质点函数的问题,也希望王浩能点出个好方向,就干脆直接问道,“王院士,我想问一下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问题。现在国际主流说三个问题,您觉得哪个方向更好?”

    他指的是安德鲁—怀尔斯总结的三个问题。

    王浩听罢犹豫了一下,说道,“我看到报道了,怀尔斯说很有道理,确实存在这三个问题。”

    “如果让我选.....都可以吧。”“啊?”

    这个答案实在出乎意料。

    王浩道,“质数对节点的研究,是很好的方向,严谨证明覆盖所有质数,也是很好的方向,不过我个人更重视质数对节点,但做数学研究就不一样了。”

    “什么意思?”杜海涛有些不明白。

    王浩解释道,“数学上,是否证明质数对节点转化后的函数,能覆盖所有的质数,确实是个很好的方向,但和我的主方向无关。”

    “质数对节点,则直接相关。不过你们做研究,还是要自己找方向.....”

    “我不太在乎什么严谨证明,直白的说,杜教授,我并没有准备继续研究,而是希望能从质数对节点入手,来联系质量点构造问题。”

    “不过我真心希望,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能取得更多的突破。”这次杜海涛听明白了。

    他扯着嘴角沉默了好半天,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王浩说了一大堆和高次质点函数有关的内容,还简单谈起了自己的质量点研究,但也可以简化为几句话-

    我只是提出了高次质点函数,但我主要研究的是质量点,对于后续数学方向的研究不感兴趣。

    再简化一下.....

    我正研究物理,对数学不感兴趣。“换句话说...

    杜海滨放下了电话,对其他人解释道

    ,“王院士的意思是,他之所以研究出高次质点函数,就只是为了构造质量点。”

    “数学,只是研究的工具.....”“他对数学不感兴趣.....”

    PS:推荐好友“肉末大茄子'新书《大明神探》,篮球大神转型之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第三百五十一章 对比的幸福,这辈子还有希望毕业吗?

    如果是一个普通学者说对数学不感兴趣,杜海滨以及数学所的其他人,肯定会高傲的讽刺上几句,智商不够、没有数学,还做什么研究、对数学不感兴趣?是因为弄不懂吧。

    数学,是站在学术金字塔尖端的学科。

    他们是数学领域的顶尖学者,有足够的理由为之骄傲。换做是王浩....

    杜海滨和其他人只感到非常的郁闷,就像是看到顶尖富豪说"对钱不感兴趣'类似,每个人都非常在乎钱。

    可是,顶尖富豪在乎吗?

    或许人家真的不在乎,因为钱对于对方来说,完全就是个数字而已。“所以说,数学就是工具。”

    “至少对王浩院士来说,确实是这样。他对物理更感兴趣,完善湮灭理论才是最重要的。”

    “确实如此啊!”另一边。

    王浩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他放下电话以后只是默默摇头。

    数学所的人来问“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方向,但他们可能是想差了,即便自己是函数的塑造者,可具体也很难给出明确的方向。

    安德鲁—怀尔斯已经总结的很好了。

    在纯数学的方向上来说,证明'单独的质数对节点,对于所有质数的有效性'以及论证质数对节点的个数',都是很好的方向。

    但显然每一个方向都非常有难度,就像是证明梅森素数无穷多个,或者是'孪生素数猜想'一样,两个方向的难度,都不亚于一个顶尖的数学猜想。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数学所的人才打电话来询问。“可哪里有什么'容易研究'的方向啊....”

    王浩苦笑着摇摇头。

    有一点杜海滨倒是没理解错,他确实不在乎高次质点方程相关研究方向的成果,在乎的只是和质量点塑造有关的内容。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

    就像是杨镇宁和米尔斯,一起塑造出了杨—米尔斯方程,他们会在乎其他人对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近而获得顶尖成果,甚至拿到诺贝尔奖吗?

    当然不在乎。

    针对自己所塑造的函数或方程的研究,能够拿到好几个菲尔兹、诺贝尔,自然也就证明函数或方程的重大意义,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是对于函数或方程的肯定。

    王浩希望更多人参与研究,有更多有价值的成果当然更好。

    在放下了电话以后,王浩登陆了个人邮箱,看到里面好多国内外学者发来的邮件,他还是礼貌的一—进行回复,碰到讨论高次质点函数的的内容,也会思考着写一些个人想法。等等。

    高次质点函数的塑造,以及第二组'质数对节点'的发现,确实让函数的影响力得到了推进,也让王浩变得忙碌起来。

    如果换做是一个普通学者,早已经不是接电话、回邮件的忙碌,很可能会迎来各种人物登门拜访,每天忙碌于接待、邀请等事宜。

    还好....

    王浩早就度过了'普通'的阶段,即便是有了顶尖的成果,也很少会有人登门打扰。当然,打扰也是有的。

    高次质点函数的发布带来了舆论、巨大的学术影响力,也吸引了很多记者前来采访。学校、市里以及科技部的官员,都问起了王浩是否有接受采访,说一下高次质点函数的事情,毕竟影响力太大了些。

    最终王浩还是同意了,他去了布置好的小会议室,接受几个大媒体的简短采访。记者们已经等待多时。

    他们自然不会难为王浩,就只是希望他说一下高次质点函数,或者可以自由发挥的说一些什么。

    王浩想想开口道,“现在我的主要方向是塑造质量点,质量点,可以理解为物质或粒

    子构成的单位,具有单独出现会被湮灭的特性,是湮灭理论的基础。”

    “高次质点函数,就是在构造质量点的过程中塑造出来的。”

    “不过我个人也没有想到,这个函数能包含如此多的质数点,也就体现出了数学基础以及数字研究上的价值。”

    “因为没确切的证明,也很难说,高次质点函数的性质是绝对的,到现在,就像是一些报道,只是算作是猜想。”

    “现在你们是过来采访,之前也有一些朋友过来问我,其实意思是一样的,都希望我针对函数,说一些个人的理解....””

    王浩说着笑道,“实际上,我和大家都是一样的,所有的内容都已经在论文里,我对高次质点方程的理解并没有更多。”

    “塑造方程,并不代表理解全部意义,否则也不会出现什么猜想了。”

    王浩很诚恳的说道,“我很高兴自己塑造的方程,能够受到这么重大的关注。”“但是,我个人更关注其物理意义,也就是帮助解决质量点塑造问题。”

    “这是我最关心的方向。”--

    王浩公开接受采访,表示自己对于函数的理解并不比其他人多,倒是给他减少很多困扰。

    比如,少有学者打电话过来,问有关高次质点函数的问题了。这也让生活变得安静了一些。

    几天后。

    有个意料之中,但还是很惊人的消息传过来,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团队,利用股歌计算机发现了第三个质数对节点。

    第三个质数对节点的两个数字,一个是四位数、一个是五位数,把质数对节点的数字大大提升上来。

    显然。

    后续再想利用'覆盖法'寻找质数对节点,其难度就会以指数级提升。

    团队的计算机工程师泰罗—卡涅罗说道,“我们的工作已经达到了极限,很难继续下去了。”

    “其实就像是寻找梅森素数。如果希望找到下一组质数对节点,就需要利用分布式网络,让全世界感兴趣的朋友共享电脑处理功能。”

    “但计算机只能得出结果,而不是完善证明或推断。”“有关质数对节点的研究,还需要数学家们去思考.....”“我们的工作只能进行到这里了。”

    泰罗—卡涅罗说的“工作到极限'考虑的是成本问题,使用国际顶级的超级计算机非常昂贵,只针对一项纯数学研究,显然没有任何回报可言。

    但泰罗—卡涅罗说的也没有问题,找到了第三组质数对节点和找到第四组质数对节点,数学贡献上来说区别不大,花费高昂的代价再多找上一组、两组,也没有多大意义。

    事实也是如此。

    王浩是在吃午餐的时候,得知第三组质数对节点消息的,但灵感值也只是象征性的上涨了'1'点,若是接下来再找到下一组,可能都不会带来灵感值的提升。

    真正想获得提升,除非是找出质数对节点的规律。那肯定是又一项'S+'级的研究。

    这也让王浩感到很苦恼,他也只能对前来报信的张志强感叹一句,“研究太难了,找不到方向啊!”

    张志强愣了一下,问道,“你是说质量点塑造?”“是啊。”

    “我觉得......”

    张志强按住下巴,似乎正进行仔细思考,随后开口道,“这个.....要不换个思路。”“换什么思路?”

    “找别人啊!”张志强道,“我可能说的不对,你就是听听。如果我碰到什么问题,想不出来,就问别人,比如,问你。”

    “问别人?”

    “当然,你这种研究,别人也肯定答不出来,但也可以试试啊,让

    其他人来想想看,可能就会有什么好的想法。”

    “也对吧.....”

    “还有一个办法,多看看其他内容。“张志强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啊!”

    张志强说的确实有点道理。

    王浩已经试过让大家“集思广益',但最多是在数学方面有进展,他希望得到的是和质量点塑造有关的灵感。

    这方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王浩思考着忽然有了想法,之所以无法把高次质点函数和质量点塑造直接联系在一起,主要还是因为对高次质点函数理解的不透彻。

    另外,研究的也不透彻。

    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本身就是非常有难度的,或许都达到了'世纪数学猜想'级别,只是等待相关研究有成果,都不知道要等多久。

    或许,十年?一百年?几百年?这一点都不奇怪。

    有些数学猜想持续几百年都没有被解决,只是等待研究结果和放弃没什么区别。

    那么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他自己做研究,要么就是对高次质点函数有更多的了解。“应该重新审视一下,高次质点函数塑造过程?”

    “虽然已经发表了论文,但也只是推导过程,为什么那样去推导?”“这是个问题。”

    高次质点函数塑造过程中,有一部分是能够理解的,但最开始只是知道'正确方向',也导致最初有一部分不理解。

    如果去分析塑造过程,可能会就会有一些想法,而分析过程,毫无疑问要追溯本源—黎曼函数。

    王浩回到了办公室以后,很快找到了一大堆和黎曼猜想有关的资料,有些是黎曼猜想的部分论证、想法、简易推导论文,有些则是以黎曼猜想为基础推导出的数学内容。

    后者相关的资料有很多。

    黎曼猜想只是一个猜想,但数学意义却非常重大,当今数学文献中,有超过一千条数学命题,都是以黎曼猜想(或其推广形式)的成立为前提。

    同时,黎曼猜想与费马大定理已经成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融合的M理论几何拓扑载体。

    在找到了各种资料以后,王浩就准备进入数学的海洋,慢慢的去看资料理解、学习,补充一下大脑缺乏的知识基础。

    之后他忽然想到了丁志强和邱会安。

    现在手下就只有两个学生,邱会安相对还好一些,已经明确找到了方向,丁志强则是依旧没有找到方向,博士论文也不知道具体要写什么。

    他仔细想了一下,就把两人一起找了过来,对丁志强说道,“志强啊,我已经想到你要研究什么了。”

    “什么?”

    丁志强顿时变精神了。

    博士论文关系到能够毕业,而之前的想法全都被否定了,听王浩说想到了论文内容,心里也是非常期待的。

    王浩道,“高次质点函数是我的研究,安德鲁—怀尔斯说的三个问题,你知道吧?”“....知道啊。”丁志强脸色一黑。

    他当然知道安德鲁—怀尔斯说的三个问题,不管是前面的两个大问题,还是后面怀尔斯提出自己的问题,都肯定是'跨世界的难题。

    “王老师,你不会是想让我.”丁志强觉得下辈子都毕不了业了。

    王浩摇头道,“当然不是。你的主学科是代数几何,就以代入'5和17'对节点后的平面函数为基础,研究其代数几何特性。”

    这个研究非常重要。

    高次质点函数代入对节点'后,就成为了一个平面函数,研究其特性可能和质量点构造直接相关,数学上来说也非常有意义。

    丁志强顿时愣住了。

    他当然知道是什么意思,质数对节点的研究,最初他就参与过验证,对代入后的函数有过研究,还做过一系列解析。

    正因为如此,他很清楚研究函数的代数几何特性难度有多么高。

    虽然达不到世纪猜想的程度,但也绝对轻松能进入四大顶刊,以高次质点函数的影响力,还能以此拿到数学奖项?

    尼玛....

    丁志强都有点想骂人了。

    好在王浩紧接着说了一句,“不是让你自己做研究,有什么解决不了的,我帮你一起想。”

    “呼~~”

    丁志强这才勉强接受了。

    有个身为国际最顶级数学家的老师指导,也许、可能、大概,是有希望完成的吧?

    王浩交代完丁志强以后,扭头看向了邱会安,想了一下还是什么也没说,就交代一句,“以后,你们就在我办公室,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

    邱会安赶忙指着自己,问道,“王老师,我呢?”“你?”

    王浩犹豫着摇头道,“你是研究数学方法,这方面,我也没有方向。”他补充了一句,“你也一样,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我。”

    “可是.....”

    邱会安纠结了好半天,感觉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对待,马上道,“王老师,我也想向丁志强那样,有个明确的内容。”

    他是真希望王浩帮他想好内容。

    很多时候,做事情的难度不是关键,关键是想好做什么事情,就像是创业一样,一个好的选择往往比努力更加重要。

    “这个....”

    王浩按着脑门想了想,“你的学科是数论。这方面,和我的研究有关的,就是黎曼函数,要不这样....”

    “你研究黎曼猜想?”

    “......“

    “......“

    邱会安张着嘴愣了半天,一时间都感觉脑子嗡嗡的响。丁志强则差点喷笑出声。

    他刚才还郁闷着研究内容难度太高,现在则是觉得王浩老师对自己太好了,他的研究还是有希望完成的,而邱会安.....

    这辈子还有希望吗?

第三百五十二章 到底谁才是核物理专家?

    王浩建议邱会安研究黎曼猜想,是因为黎质量点的构造直接相关。

    曼猜想是高次质点函数的基础,就和湮灭理论

    那并不是在开玩笑。

    他当然知道黎曼猜想的难度,但研究黎曼猜想并不表示要去证明。

    事实上,一些以黎曼猜想为基础的推论,要比证明黎曼猜想本身,对于质量点构造更加有意义,反倒是黎曼猜想的证明,不一定会有多大意义。

    当然了。

    数学上来说,黎曼猜想的证明是非常有意义的,但针对质量点构造、以质量点构造基础来联系湮灭力特性并联系科技研发的方向上,数学基础的严谨与否并不是那么重要。

    有证明肯定是好的,但最大的希望还是能推导出一些东西。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试着研究看看。”

    王浩给邱会安做了解释,建议道,“能有一些结论是最好的,没有也没关系。”

    邱会安这才有了信心。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邱会安和丁志强就一直在王浩的办公室里工作。

    王浩是在不断的看资料、学习,他们则是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当有人碰到问题的时候,师生三人会针对进行讨论,有了结果就会记录下来。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多月。

    之后王浩不得不忙碌起来,他离开了西海

    大学,乘车去往几百公里外。

    那是一座临时的实验基地了。

    这座实验基地是临时修建的,就处在沙漠的边缘区域。

    当王浩到实验基地的时候,基地已经有很多人了,各种设备也都运送过来,还来了好多其他所的专家学者。

    他们要进行一次非常重大、需要特别保密的实验—利用F射线点燃核反应堆。

    这是F射线特性研究的一部分。

    当牵扯到核反应堆,就肯定不是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单独的实验了,参与方还包括核物理工程研究所、科技部重大项目司以及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现在F射线的发生设备,还是最初制造的临时设备,新的设备依旧在制造中,会在原来的设备做完了所有实验才会启用。

    原来的设备所制造的强湮灭力场强度不

    高,自然也影响到了F射线的强度。

    虽然制造出的F射线强度不高,但达到了可研究的标准,‘临时设备,也是非常昂贵的,只考

    虑一点,‘设备使用的螺旋磁场部件,都是拆卸小型托卡马克装置得到的,,就能知道设备有多么昂贵。

    这么昂贵的设备,自然是要物用其极。

    在所有计划中的实验都完成以后,临时设备还要进行最后的两大实验。

    这两个实验也是要求最高、最危险的,一个是极压实验,一个是核控实验。

    极压实验,就是让设备持续运转,利用螺旋磁场一直给内部强湮灭力场‘充能,,强湮灭力场受到螺旋磁场影响,因为场力没有宣泄口,就会反作用于内部的反重力场(弱湮灭力场),反重力场的强度也会不断的增加。

    之前的实验是不敢让反重力场一直增加的,最主要就是担心,强度达到一定值的时候会出现意外。

    比如,剧烈爆炸。

    比如,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物理现象,导致实验变得不可控。

    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另外一项实验,则是检验F射线的燃核特性,让F射线照射核反应堆,看是否能起到点火或其他效果。

    显然。

    当牵扯到核反应堆,实验也是非常危险

    的。

    不过在仔细讨论过以后,大家还是一致决定先进行核控实验,因为核控实验针对设备本身,就只是正常制造出F射线而已,有危险的地方在于核反应堆。

    这方面,核物理工程研究所就非常有经验了。

    所以实验前两天的会议,大多是由核物理工程研究所主导,贾树民院士就在会议中,说起了实验布置,他在白板上画了图做了标记,并介绍道,“我们在距离五公里外的地下,放置了一个超小型的核反应堆。”

    “这种超小型的核反应堆,使用的是丰度为百分之九十一的浓缩铀材料,但大家可以放心,爆炸是可控的。”

    “正常来说,爆炸只会掀起不超过十米的沙浪,距离太远肉眼是看不到的,只能通过直升机观察。”

    “另外,我们并没有放置引信。”

    贾树民说着看向王浩,问道,“王院士,这个距离上,F射线能精准命中吗?

    “没问题。”

    王浩先是肯定的点头,随后补充一句,“即便是一次无法命中,也可以再来第二次、第三次。”

    会议室不少人笑了。

    贾树民也笑了一下,继续问道,“可是没装

    引信的,确定能引燃吗?”

    “只能说,理论上是可以的。”

    王浩道。

    虽然只是个不确定的回答,但还是让核物理所的学者们感到惊奇。

    他们来参与实验之前,根本不知道要做什么,结果到这里才知道,是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要研究一种新射线的性质。

    那还不是真正的“射线“,而是强湮灭力的延伸,被称作是“F射线“。

    这种下射线“的性质很奇特,甚至理论上可以点燃核反应堆,就更加让人惊奇了。

    核反应堆可不是火药、燃料,而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粒子反应,即便是容易点燃的高丰度核裂变反应堆,简单可以理解为原子弹,也需要中子源作为引线的。

    原子弹的常规点火方式,就是利用裂变产生的中子,去轰击其他的铀235原子核,从而引起新的裂变反应,如此持续进行的就是裂变的链式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现在说有一个‘场力延伸的射线”,直接就能引燃核反应堆,实在让人感到很惊奇。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人,倒是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他们对于F射线的特性,已经做了很多次的研究,也做过无数次的论证。

    他们无比相信,F射线能够点燃核反应堆。

    现在也只是真实实验论证。

    当然,实验可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具有一定的风险,必须要在实验前仔细论证。

    王浩来到了基地以后,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做论证,和其他人一起讨论,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什么,近而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

    为了能让核物理所的学者们,对F射线更多一些了解,他还简单说了一下,理论上具体会发生的什么,“F射线能够大大加快核燃料的衰变速度,可不止是一倍、两倍,也许几十倍、上百倍。”

    “只要是被照射到铀235,就有概率可能产生中子源。”

    “换句话说,一瞬间可能有很多中子同时爆

    发,大大加快反应速度

    这句话说出来,让核物理所学者们的表情都凝重了很多。

    若是初期反应速度过快,即便是核反应堆固定了大小,爆炸也可能会更加强烈。

    这就像是一小堆火药。

    如果是分开慢慢燃烧,也只能看到一些火星,反过来堆在一起,就可能形成剧烈的火焰。

    他们也以此仔细论证,爆炸是否可能出现不可控风险。

    实验前一天,最后一次会议。

    会前。

    王浩和贾树民、段建书等人闲聊着,说起强湮灭力研究的难度。

    “最主要的难点不是实验,而是理论基础。”

    “核物理研究有完善的理论,主攻的就是技术,而强湮灭力…

    “这个方向,国际所有的论文加在一起,也只有几百篇,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毫无意义,真正有价值、有含金量的,两只手肯定数得过来。”

    “而我们的研究,到现在为止,还是世界第一无二的,所有都需要自己去探索,根本谈不上方向可言。”

    段建书听着点头,问道,“那有下一步的想法吗?”

    王浩道,“我还是想从理论入手。”

    他解释道,“这个研究最难的地方就是没有理论基础,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我都在做基础的研究,主方向就是构造质量点。”

    “如果能完善质量点的基本构造,就能以此联系湮灭力,从而做出一些理论上的分析。”

    段建书听着苦笑道,“难度太高了。你前一段时间,做的高次质点函数,就和这个有关吧?”

    王浩点了点头。

    “也没办法,技术发现需要理论支持。”贾树民说道,“不过F射线的研究能到这种程度,技术验,不就是这样?“

    上,已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了。现在的点火实

    王浩轻轻摇头,笑道,“几十亿的设备,用来给核反应堆点火,亏大了啊。”

    “哈哈哈~~~确实。”

    三人谈笑的时候,会议室也来了很多人。

    这是最后一次会议,也是对于前面内容的

    总结,对于整个实验的详细分析。

    包括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包括核物理工程研究所,所有和实验直接相关的人员,都会对自身负责的工作进行讲解。

    整个实验等于是过了一遍。

    之后就是核物理所对于核反应堆爆炸做出

    分析,也说起了一些常规实验,拿出了好多的数据,同时,说明了和以往实验的差异。

    差异,主要还是在‘点火,方式上。

    以往的实验使用常规中子爆炸作为引线,

    而现在的方式则使用F射线,直接引起内部原料的中子爆发,反应就可能会更加的猛烈。

    具体猛烈多少,谁也无法准确预料。

    等实验过程捋了一遍,就到了最后的总结时间,会议室里的负责人们,轮流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并交到一些工作。

    王浩首先站起来发言,他总结道,“从核所的常规实验,对比F射线的点火方式。我认为,

    爆炸预计会比常规反应速度快五倍以上,也就

    是反应时间缩短五倍以上。“

    这句话说出来,顿时引起了会议室的讨

    论。

    五倍,听起来有些太高了。

    贾树民马上问了一句,“如果反应时间快五倍,爆炸就会更加的激烈,具体...

    他说着听了一下。

    这时候,就听到王浩继续道,“正常来说,会掀起超过三十米的沙浪,爆炸波及反应覆盖超过三百米,并会引起这里,也就是五公里外的地面颤动,但幅度并不大。

    “如果距离超过二十公里,就基本上感觉不到了。”

    “这是数据分析结果。”

    “反应速度更快,但反应会更加的充分,总和爆发的能量会相对强一些..……

    “爆炸会释放出....“

    “到时候,距离五公里,可能会看到……

    “我认为”

    王浩连续说了十几分钟,有的是直接的数据,有的是对于实验现象的预计,最后提醒了下安全措施以后,才喝口水坐了下来。

    之后等了好半天,会场也没有人再开口,他有些奇怪的看向了贾树民,开口提醒道,“贾院士,您来说几句?”

    贾树民张了张嘴,低头看了下手里的东

    西,有些尴尬的扭头看向段建书,“建书,要不你说说?”

    段建书同样表情尴尬,他犹豫了好半天,干脆看向了蒋学文,“蒋教授?”

    “咳咳….“

    蒋学文用力扯扯嘴角,开口道,“王院士,要不,就到这里吧?”

    “啊?好好~~“

    王浩有些莫名其妙的收拾起东西。

    核物理所的三个负责人,贾树民、段建书以及蒋学文则一起看过来,脸上的表情满是哀怨,刚才王浩一口气把所有东西都说了,甚至细化到‘实验具体会发生什么,、‘爆炸会产生多少焦耳的热量,、‘震动级别“的程度。

    这比他们准备的内容细节太多了。

    他们,还能说什么?

    在听了王浩的总结以后,他们都感觉像是已经完成了实验,正在做的是实验总结报告,而不是进行实验准备。

    问题是,到底谁是核物理专家?谁对核反应、核爆炸更了解?

    怎么感觉王浩比他们更专业?

    等会议结束以后,蒋学文找上了何毅,边走边问道,“你们平时实验前,王院士都是这样

    吗?”

    “怎么了?“

    何毅有些不明所以,满心疑惑的道,“难道你们不是?”

    “我们也是。”

    蒋学文扯着嘴角回答了一句,随后小声嘟囔了两个字,“麻蛋~~”

    要是每一次实验,都能有这么精细的分析预测,别说是核裂变反应堆的研究,可控核聚变装置都能造出来了!

第三百五十三章 科学研究,怎么能搞个人崇拜主义呢?

    考虑到F射线的特性以及保密问题,实验被安排在凌晨一点左右进行。

    晚上十点左右是集体用餐时间,核物理所的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说了一下实验准备的事情,随后不由得谈到了刚过去的会议。

    蒋学文开口道,“王院士对实验的判断也太精细了,甚至还包括核反应堆、爆炸波及的情况,当时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是啊!”

    其他几个人深有同感。

    贾树民院士苦笑一声,道,“我听了王院士说的,再看我的总结,发现都被包含在内了,而且比我说的内容更加的精细....”

    段建书也无奈摇了摇头,问道,“你们觉得,王院士的判断准确吗?”“应该....”

    蒋学文想了一下,“有差异吧,他们那边不知道情况,但看何毅的意思,对王院士非常信任,大概他们的实验都是这样的。”

    “但是,我们这边,要说起对核反应堆的研究,我想谁也赶不上贾老吧。”段建书点头道,“确实。国内来说,小型核反应堆的实验,贾老做的最多。”

    贾老,就是贾树民,他从事了三十多年的核物理研究,主要方向就是中小型核反应堆,参与过无数次的小型核反应堆相关实验,早已是国内外知名的核物理学家。

    贾树民被夸了几句,脸上也不由得露出自得的笑容,但他的心情很平静。因为,蒋学文和段建书说的是事实。

    国内来说,想找个比他做过更多小型核反应堆相关实验的学者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数据方面,我们才是专业的,所有相关数据都了然于胸。”段建书继续道,“像是这次实验所用的反应堆,地下爆破都已经有过三四次了。”

    “即便是点火方式不同,就像是王院士说的反应速度会加快,但这种情况下,谁也不可能提前预测最终情况。”

    “我们提供的数据就在那里.....”"

    段建书还要继续说下去,贾树民则是挥手打断了他,“说这么多也没有用,还是多关注实验吧,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

    蒋学文和段建书一头。

    ......

    实验相关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这边的实验目的就是测试F射线是否能引燃核反应堆。结果,最重要。

    另外,实验过程中还能够得到一些制造F射线相关的数据。

    现在的F射线早已和最开始不同,他们做了很多次的实验,已经可以确定现有设备两分钟以上的“场力充能',并不会发生什么意外。

    再加上对于螺旋磁场调节的把控,制造的F射线最高能传递过万米。

    实际上,F射线传递的距离还能继续增大,甚至都不确定尽头是多少,但在继续增加场力充能时间,就会牵扯到极压测试,是有很大风险的。

    F射线还有个限制是“横截面积”,也就是发射瞬间的宽度、平面形态,理论上来说横截面积越小,传递的距离自然也就越大。

    但横截面积小,也就意味着击中目标后,覆盖的范围相对小很多。如果把F射线作为一种武器,'威力'自然也就小了。

    很重要的一点是,横截面积'并不是随意控制的,若是想增大房间面积倒是很容易,但减小就要对磁场变动控制更精细。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在控制磁场变动的过程中,必须要让螺旋出场出现一个光滑的缺口,而不是直接缺失一部分,否则不止是F射线方向受到影响,到时候,还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相对来说,损坏被装置都是小事情,发生爆炸都是有可能的。

    F射

    线的发生设备,是包含叠加力场设备、螺旋磁场设备在内的,还有一些其他辅助的电子设备,并且运行时采用的是高压、高功率电力支持,内部有强湮灭力场,弱湮灭力场,还包括高磁场....

    等等。

    这许多东西放在一起,只要出现问题就很可能不是小问题。很快。

    凌晨到了。

    王浩、贾树民、向乾生、段建书等人,都去了十公里外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巨大的岩石,后面再搭建防护装置,就可以作为安全场所。

    旁边还有军车、武装直升机,随时准备应对突***况。

    王浩是最受保护的对象,因为牵扯到了核反应,而且实验还有不确定性,他被劝阻穿上了防辐射服,还直接坐在了直升机上,只要出现一点点可能的危险,直升机就会迅速起飞。

    因为对实验很有信心,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是,其他人不这么想。

    好多人都劝他穿上防护服,坐上直升机,知道大家都是一片好心,再加上也不用等太长时间,王浩也只能苦笑的接受。

    好在他不是一个人。

    贾树民也被劝着“享受'了相同的待遇,他倒是比王浩淡定许多,坐下来以后,还和王浩聊起了实验,“你们那边怎么样?那个F射线的发射,没什么问题吧?”

    “没问题,已经做过很多次实验了,一切都在计划之中。”王浩点头说道。

    贾树民淡笑的着点,抿嘴思考了好半天,还是忍不住开了口,“王院士,我发现你好像对实验很有信心,为什么?”

    “为什么?”

    王浩不太理解贾树民的问题,想了一下才了然说道,“这个实验没有理论盲点,而且我们准备的很充分”,他重新强调了一句,“一切都在计划之中。”

    “计划?是你的那些数据?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你会把实验分析的那么详细?”贾树民满脸写着不解。

    王浩笑道,“如果你们的数据没错,我的分析就不会出问题。这一点,我还是有信心。”

    贾树民思考着点头,但嘴角却忍不住撇了一下,他当然不会直接质疑王浩,心里却想着,'年轻人啊,有信心确实很好,但还是经历的失败太少。

    实验是很难控制的,理论和实际差异很大。”

    他思考着再一想,又觉得自己杞人忧天了,或许也正因为这种心态,王浩才会达到现在的地步,反正他是比不了的。

    如果出现了不在预计中的情况,或者干脆无法引燃.....“到时候,还是要提醒建书和小蒋,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年轻人很要面子.....

    距离核反应堆五公里的实验基地,里面还有二十多个人,他们是要在一线参与实验的。其中最主要还是反重力性的研究中心,他们需要让设备运转并发射出F射线。

    实验的直接负责人就是何毅。

    当实验设备正式接通以后,核物理所剩下的四个人都在旁边围观,他们对F射线发生设备太感兴趣了,知道里面可是国际关注的强湮灭力场,很可能就是灰暗空间的性态。

    只可惜,设备的中心位置都被磁场发生装置牢牢的包裹住,外面什么都看不到。在启动设备的过程中,何毅好奇的问道,“你们都不走吗?”

    他是问的蒋学文。

    其实核物理所的几个人在不在都没关系,实验就只是启动设备制造出F射线就可以了,F射线的方向早就调整好,按照去做就没有任何问题。

    核物理所的人留下来也只能看看。

    当然,他们的目的就是以工作为由留下来看看,蒋学文也是一样,他对于F射线的兴趣,比什

    么核反应堆大得多。

    听到何毅的问话以后,蒋学文满不在意的说道,“这种实验我们做过很多次了。”

    “不知道的人都觉得核反应堆爆炸很可怕,现在的核反应堆,也相当于超小型的原子弹,但其实没什么大不了。”

    “原子弹也分大小的,就只是一个小反应堆而已,而且还埋在地下50米,爆炸能带起地面的沙子就不错了。”

    “我们距离这么远,还穿着防辐射服,怕什么?”“没什么好担心的。”

    蒋学文满不在意的解释,让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人都放心了,他们对核反应堆爆炸情况是不了解的,有些人确实有些担心。

    即便是不担心核反应堆爆炸问题,但引起的辐射可是看不到的,不知不觉就会中招。

    仔细想想,确实可能会存在危险。

    蒋学文说完继续和何毅聊了起来,“昨天的会议上,王院士说反应堆爆炸,会引起三十米的沙浪,你觉得呢?”

    何毅道,“我没什么看法。”“啊?”

    何毅理所当然道,“王院士不是说了吗?我听他的就行了。”“可是.....”

    蒋学文说着摇摇头,“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有那么高,即便反应速度加快,也不太可能。”何毅反倒是听笑了,他开口道,“蒋教授,你觉得是你水平高,还是王院士水平高?”“当然是王院士.....但是,这是核试验,术业有专攻啊!“蒋学文振振有词的道。

    在专业领域上,他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何毅摇头道,“不管是在什么领域,我只相信王院士。”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肖新宇,也跟着道,“没错,我也只相信王院士。”“王院士肯定没错!”

    “王院士不会出错!”

    “别说是实验了,就算王院士说明天地球会爆炸,我也赶紧回家抱着老婆孩子,等待世界末日.....”

    “你说这个,有点过份了~~”“哈哈!”

    蒋学文和几个核物理所的人,都不由得扯了扯嘴角。这群人.....

    简直就是疯子啊!

    当几人正说着的时候,设备已经启动好了,并开始进入到'场力充能阶段。

    在短短的两分钟后,就准备发射F射线了,核物理所的人顿时都看向了'发射口。

    虽然距离相对有些远,但他们还是非常的期待,蒋学文再次问向何毅,“能看到吗?”

    “一瞬间的黑影吧。”何毅说道,“也不一定,毕竟是晚上,而且速度太快,一眨眼就没了。”何毅的话还没说完,就听到耳麦里的报告,“发射完毕!”

    他扭头看向蒋学文,“结束了。”

    “??”蒋学文张大了嘴,惊讶道,“可是,我什么都没看到啊?”“刚才就和你说话了.....我也没看到。”

    何毅回答。

    旁边有个核物理所的人说道,“我刚才好像是看到了一个黑影,一闪而过,还以为是错觉,或者光线原因。”

    “可是......这就结束了?”

    蒋学文还是满心不能接受,眼前可是F射线发生装置,理论上甚至能引燃核反应堆,感觉至少要和火炮一样,发射瞬间有个很大的响声吧?

    再不济,来个加大响动的前置?

    结果什么都没有,说开始就开始了,说结束就结束了?

    蒋学文都感觉不能接受,就像是准备看一场盛大的烟花秀,结果就持续了短短的一秒,眨了一下眼什么没看到....

    结束了!“轰!”

    正当他对于“烟花秀'感到非常不满的时候,就感觉到地面猛然颤动了一下,随后听到远处传来一声轰响。

    周围短暂的安静了一下,随后就听到何毅的兴奋喊声,“成功了!”其他人也跟着欢呼起来,“成功了!真的引燃了!”

    “这个声音,肯定没错!”

    “射线还真能引燃核反应堆!”

    蒋学文也反应过来,马上扭头看向远处,可惜看到的是一片黑暗,带着惊叹的默默道,“还真成功了,就是不知道王院士的判断,有几分准确.....”

    距离爆炸地点十公里外。

    王浩、贾树民等人,也感到地面微微颤动了一下,因为幅度非常的微弱,不在意或许就会认为是错觉,过了几十秒才听到一声闷响,爆炸的声音传过来也很微弱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实验成功了。

    “这应该是成功了吧?”

    “王院士,恭喜你们!”贾树民反应过来,马上对王浩恭喜道。

    王浩的表情很淡定,因为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贾院士,实验也有你们所的功劳。这是我们大家一起的成功。”

    “哈哈~”

    贾树民不在意的一笑,他们确实帮了不少忙,但实验只属于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他们只不过是过来配合工作而已。

    此时此刻,贾树民和蒋学文想到了一起。

    实验成功确实是个好消息,只是不知道,王浩对于实验的预测,到底有几分准确呢?

第三百五十四章 控制核聚变的新方法,复杂的五维图形。王浩:竟然是真的!

    F射线点火核反应堆的实验,大部分准备都是反重力的工作,核物理所只是埋放好核反应堆,并准备检测设备而已。

    F射线才是最核心的。

    包括设备前期准备,校对方向也就是进行瞄准,必须的调试、论证,等等。

    等实验结束,确定核反应堆发生了爆发,后续绝大部分都是核物理所的工作了。核物理所过来的所有人都忙碌起来。

    首先就是有关核反应堆爆炸的第一手数据,包括热感应摄像机、红外线摄像机的记录,还调取了卫星检测画面,看是否出现了震动或其他异常。

    到第二天的时候,专业人员穿着防辐射服到现场去采集爆炸后的残留物。

    他们会对于残留物进行专业的分析,以便获得确定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反应时间、反应充分度,辐射覆盖范围,等等。

    一直等到了第四天,已经回到核物理所的贾树民,才拿到了完整的实验数据记录。

    贾树民带着老花镜,虚眯着眼仔细看着手里文件上的内容,他用手掰了一下镜框,忽然想到了什么,又从抽屉里拿出了另一份文件。

    那是会议前的分析记录,上面的内容大多都是王浩对于实验的分析。

    他只看和核反应有关的部分,把两份文件放在一起,针对每个数据做对比。

    十分钟后,贾树民把两份文件放在了桌子上,他摘下了老花镜,满脸复杂的长叹了口蒋学文推门走了进来,开口问道,“贾主任,实验报告已经出来了,您看了吗?”

    “看了。”贾树民淡淡的开口。

    “结果怎么样?反应时间呢?我很好奇他们制造出的f射线到底能加快多少反应速度。”蒋学文有些期待的问道。

    “六倍左右吧。”贾树民说了个数字,但表情还是那个表情,也没有继续说什么。

    蒋学文倒是精神奕奕的,他瞪大了眼说道,“六倍?还真有这么高?王浩院士说五倍以上.....还真估算的差不多!”

    “何止啊!”

    贾树民扯着嘴角说出三个字,感叹的心情溢于言表,他把桌上的两份文件推过去,满心复杂的说道,“小蒋,你看看吧。”

    蒋学文好奇的拿过文件,仔细对比着看了起来,他越是看严重的惊奇越多。

    在连续看了几个数字以后,他惊讶的抬起头,满是不可思议的问道,“差不多啊!“好“对。”

    贾树民用力点头补充一句,“而且,我们分析的结果数值是存在偏差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我们分析出的结果,准确度有可能比不上王院士的预测数据.....”

    “而且,你再仔细看看,所有第一手的数据,都和预测数值差别不大。”“刚才我就在想,这个实验到底有什么意义?”

    “其实根本不用做实验,让王浩院士以理论推导,分析一下就可以了。”

    蒋学文还得继续看着文件,发现上面的情况和贾树民说的一样,也忍不住点了点头。他忽然想到了实验前和何毅的对话。

    当时何毅说'无论任何领域都只相信王浩院士,他还认为对方实在不能理解,竟然搞起了学术崇拜主义。

    那肯定是要不得的啊!

    现在蒋学文发现何毅说的很有道理,王浩院士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如此想近....“不愧是王浩啊!”

    蒋学文苦笑着叹了一句,放下了文件以后,就坐在了凳子上,表情变得和贾树民很类似。

    “唉~~”“哎~~”

    一时间两人的心情非常复杂。

    最后还是贾树民先开口了,他问道,“建书,还在那边?什么时候回来。”蒋学文道,“在做清理工作,估计还要两天吧。”

    “那正好,把文件发给他,让他再去转交给王院士.....顺便,问一下王院士,是否对核

    相关的研究感兴趣?”

    “反重力团队那边和我们合作,我们也可以和他们合作。”

    “现在所里最重大的研究方向,就是论证可控核聚变,这是国家的任务,是人类科技的方向。”

    “我们一直是拖着做,根本找不到很好的方向。但是,如果能邀请王浩院士参与,再结合反重力技术,是不是就能有可性方案了?”

    蒋学文听罢眼前一亮。

    核物理所手里有很多重大的项目,但最重大、最前沿的就是论证可控核聚变。

    这个项目是上级直接指派的,倒是没有规定多长时间完成,而是一个大致的方向。之前根本就没考虑能完成,也只是研究员们偶尔想想,了解一些相关的技术而已。

    这个方向上,走在最前沿的是核磁物理专家汤建平院士,但因为研究没有什么方向,连建好的小型托卡马克装置都被废弃了。

    如果王浩院士能进行合作,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西海大学,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段建书拿着文件找了过来,还和王浩一起进行了F射线引燃核反应堆的论证,他们谈的已经不是是否能引燃核反应堆',而是'F射线是否能作为核聚变反应的点火装置。

    核聚变和核裂变完全不同。

    就像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氢弹需要靠原子弹点火,核聚变反应点火比核裂变要求高的多。

    王浩对此的判断是,“按照这次实验的f射线强度,点火核裂变是可行的,但也和参与反应的原料情况相关。”

    “理论上是有问题的,但核聚变实验不是轻易能做的,我们不可能找个氢弹去点火。”“也对。”

    这笑着应道,随后顺着话题谈起了可控核聚变的研究,“王院士,你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有什么想法吗?”

    “这个方向可太重要了。”他补充道,“我们所里一直有这个项目,要论证,但说实话,根本就论证不了。”

    “现在国际上主流就是磁场控制,但汤建平院士的方向,也就是托卡马克线圈,有很多无法解决的技术难关。”

    王浩道,“我倒是想过可控核聚变。磁约束的方式确实是有效的,但也只是理论上的有效,真正做出设备,昂贵的成本不说,容错率也实在太低了。”

    段建书听着点头。

    有好多核聚变的反应约束方式,磁约束是主流方式,但就像是王浩说的,容错率实在太低了,现实中不可能百分百保证没有任何漏洞,只要出现了一点点问题,就可能会形成大事故。

    成本,则是另外一点。

    比如,托卡马克装置,制造一台理论上能容纳核聚变反应的托卡马克装置,需要的成本支出都是千亿美元来计算的。

    如此高昂的成本也是限制研究进行的关键,无论是哪一家机构,也不可能拿出如此多的经费,用于一项“很可能无法完成”的研究。

    所以国际相关的研究,大部分都处在停滞状态,汤建军院士的研究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

    王浩继续道,“这个方向是我是有想法的,可以使用反重力技术,结合强湮灭力来制造容错率高、成本相对低一些的实验设备。”

    段建书顿时变得认真许多,“反重力技术?”“对。”

    王浩解释道,“反重力,也就是弱湮灭力场,能够让粒子产生惰性。你应该听过,弱湮灭力场可以限制光速,也就是速度上限,也会让粒子产生惰性,同样的粒子反应,在反重力场内,速度会变慢、反应时间会延长。”

    “另外,就是强湮灭力。强湮灭力场可以湮灭能量,起到隔绝热量的作用。”

    “但有个问题是,强湮灭力场并不能完全隔绝能量,比如像是中子,可以通过强湮灭力场,甚至可能会被加速....”

    “这些都是不确定,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实验。”

    段建书听的不断点头,心里都跟着期待起来,王浩所说的是全新的方法,听起来确实有可能实现。

    弱湮灭力减低反应速度、强湮灭力隔绝能量传导,再配合磁约束手段....核聚变,不就被控制住了吗?

    “真是可惜.....”

    “王浩院士还要继续探索强湮灭力,要解决那些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肯定不会马上投入到核聚变的研究.....

    段建书思考着满心遗憾,他一路往外走着也不断的思考。

    等出了西海大学以后,忽然感觉哪里不对劲,再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弱湮灭力减低反应速度,强湮灭力隔绝能量传导,至于磁约束手段,F射线设备采用的就是螺旋磁场。”

    “几个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控制核聚变。”

    “问题是.....”

    “这些技术,他们都已经有了,即便是研究可控核聚变,也根本不需要和我们合作啊?”.....

    在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上,湮灭力场控制方法显然是新的方向。

    但王浩也只是和段建书谈谈,并没有专门去研究核聚变的想法,究其原因,一则是他暂时对于可控核聚变没什么兴趣。

    二则,技术还不达标,存在许多还没有攻克的难题。

    最基本的,无法确定强湮灭力场针对瞬时爆发能量的湮灭作用,现阶段想给强湮灭力场'开个口',和外界进行能量交换',把内部的热量输送出去,也根本是不现实的。

    很多问题都需要解决。

    所以研究强湮灭力场才是主方向,F射线的特性方向很可能会带来新的科技,才是最现实、最核心的内容。

    他们下一步要做极压测试,也就是不断给强湮灭力场进行“场力充能',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

    这个实验是有很大风险的。

    在正式进行极压测试前,团队还要和核所合作,再进行两次核反应堆点火实验,来得到更多点燃核反应堆相关的数据。

    这部分数据能帮助分析,F射线强度、核反应速度、反应充分度等数据之间的关系。

    因为有了第一次实验,并且一切都在预料之内,王浩就不算继续参加,交给何毅、向乾生等人就可以了,他要做的只是等待结果。

    他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还是继续从事理论方向的研究。

    这天王浩结束了F射线相关工作,重新回到了梅森数科学实验室。早上九点钟。

    王浩推门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发现丁志强、邱会安已经在里面了。

    邱会安正看着手里的资料,摆出一副认真学习的态度;丁志强则坐在位置上发呆,也不知道具体是在想什么。

    王浩并没有在意,他把背包仍在沙发上,随后直接走向了自己的位置。“王老师!”

    “王老师!”

    邱会安和丁志强来整齐的喊了一声。

    “看你们都很认真,最近怎么办?有收获吗?“王浩边说着,端起杯子去接了杯水。邱会安道,“我正在看资料,就是您放在桌上的资料,黎曼函数的推导。”

    王浩点头没有做出评价。

    丁志强没有第一时间开口,明显是有些犹豫,表情还非常的认真严肃。王浩干脆走过去问道,“怎么了,志强?有什么问题?”

    “这个、这个.....”

    丁志强犹豫着还是说道,“我有个想法,也不知道对不对。”“说说。”

    王浩顿时也来了兴趣。“是这样。”

    丁志强拿出一张A4纸,上面用铅笔画着一大堆线,明显是一个图形的样子,图形花的很不标准,各个线看着也很潦草,有些地方画着阴影,有些地方画着其他表示表示的阴影。

    这也让图形显得非常复杂、凌乱。

    王浩盯着图形看了好半天,猜测的问道,“五维图形?”

    丁志强顿时一瞪眼,朝着王浩竖起大拇指,有些高兴的说道,“王老师,您看出来了?”邱会安也惊讶的走过来,“就这个东西,乱七八糟,难道五维图形还有基本表示法?”

    丁志强顿时回怼了一句,“你看不出来,是水平问题,我画的很好了。”他随后得意道,“看到没?王老师就知道。”

    “额....”

    王浩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打击丁志强的自信,实际上,他纯粹是因为和丁志强对话,有系统能力帮助反馈正确结果。

    现在纸上这一团乱麻,鬼才知道究竟是什么!

    丁志强小小的得意了一下,随后指着图形中用红笔标出的一条线,说道,“王老师,这是高次质点函数代入'5、17'后,所得函数方程对应的代数几何粗略图.....”

    “虽然并不准确,但大致应该是差不多的.....”“等等。”

    王浩不理解的问道,“你是怎么画出来的?怎么个粗略法?”“消值简化!”

    丁志强道,“函数很复杂,但可以消值简化,比如,向上无限延伸的曲线,就直接转化为y=x,方向上肯定没问题。”

    “其他也都差不多,所以我才说不准确。”

    王浩理解着点头,“这倒是没问题,然后呢?你画出这个粗略图有什么用?”“看这条红线了吗?”

    丁志强道,“我总觉得,它所表示的面,和黎曼猜想直接相关。”..

    王浩用力扯了扯嘴角,他完全看不出来,红线竟然表示一个面',而不是一条单一的线。很快,他就愣住了。

    《科研的回馈》带来的信息说明,丁志强说的竟然是正确的,换句话说,红线所表示的面,确实和黎曼猜想直接相关?

    我k.....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991/ 第一时间欣赏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作者:不吃小南瓜所写的《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为转载作品,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介绍:
穿越年轻博士,开局科研背锅被全网抨击,反手一个月狂刷十篇论文。
有学界大佬站出来表示:“别说是一个月,一年写十篇论文,都是灌水,都是论文刷子,是无效的科研。”
后被扒出,每一篇都是硬实力,影响巨大。
震撼全网。
当记者采访时,王浩淡然的表示,“我没有去专门做科研,那些只是给学生讲课过程中的感悟而已。”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