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TXT下载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全文阅读

作者:不吃小南瓜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txt下载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五十五章 邱会安:绝对不是黎曼猜想!

    王浩拿起了那张A4纸,盯着上面复杂图形标准的红线,眼神动也不动一下。

    他实在没有想到,丁志强说的竟然是真的那条红线所对应的复平面,竟然真的和黎曼猜想有关系。

    丁志强发现的问题,专业性的解释就是一

    高次质点函数代入最小质数对节点后,得到的函数所对应的五维代数几何图形(包含虚数解),中心夹层的一个复面,和黎曼猜想具有相关性....

    这个发现可能是巧合吗?不。

    肯定是存在某种必然性。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黎曼函数是塑造高次质点函数的基础之一。

    但问题就在于,高次质点函数的塑造过程并没有用到代数几何方法。

    那么,新发现意味着什么呢?

    盯着A4纸上的红线,王浩皱着眉头思考了好半天,一时间也想不到什么方法,唯一确定的是,新发现肯定很有潜力,具体代表什么就需要仔细研究才知道了。

    邱会安也走了过来。

    他注意到王浩一直盯着A4纸,开口笑道,,王老师,别听丁志强的,他说的就不靠谱。”

    “在您回来之前,我已经和他讨论好几次了,这个红线所对应的复平面,和黎曼猜想根本不可能有关系。”

    “哦?”

    王浩思考着看向了邱会安。

    邱会安道,“我一开始还觉得他说的有可能,后来发现这个复平面,根本不可能用一个函数来表示,而是无数个高维图形的交面。”

    “比如,有很多不同方向的直线,他们分别两两相交,再把这些点串联连在一起。”

    “想要对得到的图形进行方程表示,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把所有关联的直线都过一遍.....旦问题就在于,直线是无限多的......”

    王浩听罢思考着点头。

    从邱会安所说的内容就知道,两人确实仔细的研究过,而且对红线表示的复平面,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不可能用单一函数表达。

    他开口说了一句,“小邱啊,你不觉得无数个高维图形相交,恰好形成一个复平面,本身就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吗?”

    “这个......”

    邱会安犹豫了一下,说道,“确实很奇特,但是,我对代数几何也有了解,像是多个四维、五维复杂图形,相交在一个面,也并不奇怪,这和所对应的函数方程有关。”

    “对,你说的有道理。”

    王浩点头认可了这句话,随后道,“但志强研究的是高次质点方程,所以我认为,一个全新的想法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即便它确实没有特别的意义,但我们也必须要做出证明,才能得出结论。”

    “另外,小邱啊.....”

    “作为你的老师,我认为有必要说说,研究这个东西,灵感是很重要的,甚至比能力还重要,你们都还很年轻,不要被一些固有的想法限制。”

    “你觉得某个想法没意义,但万一它就有意义呢?你岂不是就错过了一个很好的发现?”

    “额.....”

    邱会安怎么也没想到,说一下自己的想法,竟然遭到了王浩老师一顿说教。

    这

    他再抬起头就看到,王浩老师和颜悦色的看像丁志强,“志强,我觉得你这个想法非常好,很可能会带来新的研究方向。”

    “所以,我决定和你一起研究!”“这很可能是个新发现!”

    丁志强好半天都没说话,他心里非常的忐忑,主要是担心王浩不认可他的想法。

    这很重要。

    如果是其他人,比如说邱会安,认可不认可他根本就不在乎,最多就是和对方辩论一下,再怎么他也不可能被说服。王浩就不一样了。

    如果王浩不认可他的想法,丁志强觉得自己都会没有信心,很大可能就直接放弃了。

    现在听到王浩不止认可自己的想法,还准备和他一起研究,他顿时就感到非常的兴奋,“王老师,你真的是这么认为的吗?”

    “当然了!”

    王浩亲密的拍着丁志强的肩膀,“志强啊,你的这个想法太好了,我看了红线所代表的位置,觉得很是不同,里面肯定包含着某种规律。”

    “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

    丁志强马上道,“您来看看我做粗略图的过程.....我是这么想的......”

    两人认真讨论起来。

    邱会安则是带着郁闷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再抬头看着热情讨论的王浩和丁志强,心里不由得产生了一种酸涩。

    同样是学生

    怎么感觉自己被区别对待了?

    丁志强用红线标注的位置,确实有些不同寻常,就像是邱会安的说法,红线所对应的复平面,是无数个高维图形的交面,只要是正常做出图形,就必须把红线位置标注出来。

    王浩和丁志强讨论的过程中,也对于红线对应的复平面有了了解。

    他也思考着关键。

    丁志强说“红线对应的复平面,和黎曼猜想具有相关性”,那么相关性是什么呢?

    黎曼猜想,也存在复平面。

    黎曼猜想中,复平面上Re(s)=1/2的直线称rital-line(临界线)。

    运用这一术语,黎曼猜想的表述为—黎曼ζ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rital-line上。

    即黎曼ζ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复平面上Re(s)=1/2的直线上(Re(s)表示复数s的实数部分)。

    虽然能确定两个复平面就某种相关性,但就像丁志强所遇到的问题,他并没有对于最小对节点函数(高次质点函数代入5和17所得到的二元函数方程)进行解析。

    没有推导、没有其他分析,想要做出任何的验证都不可能。

    如果只是利用思考来做推断,显然不可能得出任何结果。

    王浩就干脆让邱会安也加入进来,师徒三人认真的解析起最小对节点函数,同时,他也建立了一个任务一

    【任务四。】

    【研究项目名称:寻找最小对节点函数的交线复平面与黎曼猜想之间的相关性(难度:S)。】

    【灵感值:0。】“S级难度......”“还好。”

    当看到研究项目名称的难度时,王浩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总感觉新找到的研究方向非常重大,还以为会是'S+'级别的难度。

    S级.....

    “或许不一定是难度决定成果,而且找到了某种关键?”王浩仔细思考着。

    这是感觉。

    虽然过去所做出的重大数学研究,主要依靠的都是系统的反馈和灵感提升,但解决如此多重大数学问题以后,王浩对于数论、函数论等主要方向的理解,也绝对达到了最顶尖程度。

    依靠对于数学的理解,他对于自己的感觉也是很有信心的。

    在一项全新的研究中,某些时候,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像是丁志强....

    王浩扫了一眼正投入到思考中的丁志强,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他马上沉下心思,继续投入到对最小对节点函数的解析中。

    丁志强之所以没有对于最小对接点函数进行解析,主要还是因为难度。

    这个函数实在太复杂了。

    作为一个类似于偏微分方程的函数,想要进行解析、转换,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绝大部分类似函数都是不可能解析的。

    如果是通过拆分进行代数几何分析,再联系在一起也非常的困难,他们一起研究了两天,都没有任何的进展。

    整个过程中,带来的灵感值也聊聊无几,也只有可怜的1”点。

    王浩觉得应该找个代数几何专家,他马上想到了卡切尔—比尔卡尔,就直接打电话过去。

    现在的卡切尔—比尔卡尔,已经不是纯粹的学者了,依靠对于超导半拓扑理论的深入研究,他被超导工业材料公司聘为技术部特别顾问。

    这个职位带来了很高的收入,准确的说,年薪轻松过千万。

    比尔卡尔快要五十岁了,拿到了高薪再加上工作轻松,有时间就会和妻子一起去度假。

    此时,比尔卡尔正在海滩上晒太阳,妻子则在帮忙抹防晒霜,他发现来电的是王浩,朝着妻子做了个嘘的手势,坐起来开口道,“王浩,好久不见,你回大学了吗?”

    “对,卡切尔,你不在吗?”“我在亚城。”

    “那真是个好地方。”王浩笑着和比尔卡尔寒暄了几句,随后就进入到了正题,“我有个和代数几何有关的研究,有兴趣吗?”

    “说说。”

    “我一个学生的想法,你也认识,丁志强,他认为最小对节点函数的交线复平面,与黎曼猜想存在某种相关性......”

    王浩简单的做了解释。

    比尔卡尔边听边思考着,开口问道,“我认识丁志强,很优秀的年轻人,这是他的想法?说那个复平面,和黎曼猜想具有相关性......”

    “对。”“恩......”

    比尔卡尔犹豫了一下,说道,“这样吧,你们先研究,等我回去再说。”

    “好吧。”

    王浩从比尔卡尔的语气中,听出了对方似乎不怎么感兴趣。

    事实也是如此。

    如果是王浩发起的研究,比尔卡尔肯定会感兴趣,但丁志强的想法......他从来不觉得丁志强是什么超级天才,最多只是个有天赋的年轻人。

    仅此而已。

    数学领域,优秀的年轻人实在太多了,他本身就是超级天才,或者说,能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年轻时都是超级天才。

    丁志强再天才,也赶不上他年轻的时候。

    他听到王浩说起的内容,也确实没什么兴趣,再听到说是丁志强的想法,就更加没兴趣了。

    王浩没有能找来比尔卡尔,倒是下定决心就和丁志强、邱会安一起研究了。

    虽然他并不精通代数几何,但基础肯定是有的,只是没有进行过特别的研究,丁志强的水平也绝对不差,甚至可以说相当高了,再加上邱会安能在数论方面提供支持,完成研究也足够了。

    另外,他也觉得应该给学者机会。

    如果是比尔卡尔参与研究,肯定会彻底掩盖掉丁志强。这个想法本身属于丁志强,等最终有了成果以后,即便是丁志强的贡献大,把比尔卡尔的名字列上去,学界也肯定认为,是比尔卡尔帮助完成的研究。

    有名气的学者,对于年轻学者,会具有很大的压制作用。最终王浩还是下定了决定,不再去找其他人参与,就和两个学生一起研究。

    三人全新投入到研究中,可以用废寝忘食来形容,就连吃饭大多都是在办公室解决。

    陈蒙檬是王浩的助理,自然负责照顾三人的生活,她对于研究也很好奇,也小声问向丁志强,“你们是研究黎曼猜想吗?”

    “不是,是研究一种和黎曼猜想的相关性......你有兴趣吗?”丁志强问道。

    “没兴趣。”

    陈蒙檬赶紧摇头,“我就是问一下。”她确实没兴趣。

    现在陈蒙檬的工作是担任王浩的助理,挂着副教授的职位做一些普通研究就可以了。

    实际上,她不是那种非常上进的性格,否则也不会为了生活的安逸回西海读研了。

    她觉得能和海伦一起,完成《强湮灭力》的基础研究,就是自己学术生涯的巅峰了。

    如果是和理论物理相关的内容,或许还会一点兴趣,超高难度再加上跨学科,根本是一点点兴趣都没有,即便是加入研究也帮不上什么忙。

    陈蒙檬拿起了一张A4纸,看着上面眼花缭乱的数学符号,赶紧摇头重新放好,轻笑着用手拍了下丁志强的脑袋,“小丁,加油!”

    丁志强用力吃几口东西,轻轻点头。

    看着陈蒙檬推门走了出去,他凝着眉头仔细想想,忽然感觉有点不对劲,刚才学姐拍着自己的脑袋喊小丁'....

    怎么有种被侮辱的感觉呢?

    丁志强很少这么努力。

    准确的说,原来的努力都是被逼出来的,不情愿不得不做的,而现在是发自内心的去做。

    之前和邱会安讨论问题,他的想法一直不受支持,而王浩老师站出来表示对他的支持,还决定一起进行研究,就感觉获得了极大的信任。

    每当想到不看好自己的邱会安,丁志强也希望真能研究出点东西。

    当研究不断的深入下去,邱会安的感觉就不怎么好了,他一直都是研究的参与者,后来就发现很难跟上节奏。

    最大的问题是,讨论的方向主要放在代数几何、函数分析上。

    这方面,他没有优势。

    所以大部分时间里,王浩都是和丁志强讨论,他就只能跟着旁听几句。

    这天研究有了进展。

    王浩和丁志强讨论着'红线对应复平面和黎曼猜想的关系',谈到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丁志强认为关系很可能出现在所对应的'质数点'上,而王浩则是得出了确定的结论—

    红线所对应的复平面,包含黎曼ζ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

    如果把红线所对应的复平面,作为一个点位的集合A,黎曼ζ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为集合B,两者的关系就是AnB=B(交集),也就是A把B全部包含在内。

    这个发现似乎是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但实际上,灵感值只提升到了'23'点,因为结论是通过系统反馈得到的,并没有完善的证明过程。

    但是有了确定的结论,针对结论去寻找方向,相对就容易了许多。

    从灵感数值就能知道,距离完成研究还有很远,主要难点就在于函数难以解析,另外,红线所对应的复平面,根本无法用一个函数方程来表达。

    就像是邱会安的理解,复平面是无数个高维图形的交线,想要做出表达就必须要联系所有的高维图形,但图形的数量是无穷多个。

    下一个进展出现在两天后。

    这次是王浩找出了关键,他发现联系黎曼函数会让研究变得极为复杂,就干脆排除了黎曼函数的影响,结果有了个新的想法。

    “或许,最小对接点函数的所有质数点位,都处在这个平面上?”

    王浩最开始只是一个想法,和丁志强讨论了一阵,顿时确定了结论,反应到系统任务上,灵感值迅速提升了'17'点。

    这下研究的方向很明确的。

    比尔卡尔终于回来了。

    他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就来了一趟梅森数科学中心,和熟悉的人打听了一下王浩的研究。

    王浩和丁志强、邱会安一起的研究并没有保密,但因为是纯数学的内容,其他人也没有参与进来,对于研究内容只是有个模糊的认知。

    “好像和黎曼猜想有关。”—张志强。

    “代数几何、黎曼猜想,似乎是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我听陈蒙檬说过两句。”—罗大勇。

    “按照罗大勇说的,可能和霍奇猜想有关系?我不清楚......”—田虹。

    比尔卡尔一脸迷茫。

    邱会安正在楼道里走着,顿时就被几个人拉了过去,问起王浩的研究问题。

    “也没什么保密的。”

    邱会安解释道,“绝对不是黎曼猜想,只是研究一个函数,和黎曼猜想的相关性。”

    “这是丁志强的想法。”

    “不过我一直觉得......算了。”他最后还是摇头没说出来。比尔卡尔自认为懂了。

    “只是个小研究。”他判断说道,“可能是王浩指点学生,王浩一直希望丁志强的博士论文能更好一些。”

    “有道理!”“好像是这样。”“应该是。”

    好多人都知道王浩否定了丁志强的博士论文,希望他能完成更好的研究。

    现在丁志强有了想法,王浩指点一下也确实很正常。

    比尔卡尔不由感叹,“王浩真是很看重丁志强,还花费这么多时间、精力,手把手的教导。”

    其他人都认同的点头。

    邱会安听的心里酸溜溜,他也是王浩的学生,研究生阶段就完成了勒让德猜想,怎么没有获得如此重视?唉~~

第三百五十六章 王浩:这样竟然能证明黎曼猜想?

    当听到邱会安的解释以后,比尔卡尔和其他人一起感慨着王浩对丁志强的看重,但他们对研究本身就不感兴趣了。

    他们并不认为,王浩指点学生所做的研究会有多么重大。

    比尔卡尔甚至觉得,王浩是希望利用一个真正的数学研究,帮助丁志强提升一下个人经验水平,才会找他来一起加入进来-

    毕竟,丁志强的主要方向是代数几何,和比尔卡尔的方向是一样的。

    在这个方向上,王浩还谈不上精通。

    比尔卡尔思考着,最后感叹一句,“丁志强,运气真是太好了,王浩竟然如此看好他,还花费如此大精力去培养......”

    那可是王浩啊!

    王浩是享誉世界的最顶级学者,他的时间非常宝贵,'时间就是金钱,放在他的身上,都可以修改为'时间就是黄金。

    他花费这么多时间指点一个学生....

    真是太奢侈了!

    邱会安听到其他人的谈论,心里也感到很酸涩,但他也是王浩的学生,并且被指定一起进行研究,他还是要继续参与其中。

    好消息是,接下来的研究过程中,他参与的机会变多了。因为,方向。

    这个研究主要牵扯到代数几何、函数论,也包括数论的部分。

    丁志强的方向是代数几何,函数论也能参与一下,但数论就是邱会安的领域了。

    所以,邱会安也加入了研究中,不再是一个旁观的看客,等真正加入其中的时候,他就发现研究并不像是自己想象中的那样,是因为王浩对丁志强的重视才进行的。

    研究的出发点确实是丁志强所谓的“感觉',去研究粗糙塑造五维图形中的复平面,但即便最终不能证明那个复平面和黎曼猜想相关,研究过程抽取一部分都会是不小的成果。

    最差,也能发表一篇SCI。

    邱会安顿时也来了兴趣,和王浩、丁志强一起全心投入到研究中。

    可惜,研究的难度太高了。

    不出意外的,他们只刚有了一些小小的进展,就很快碰到了新的瓶颈。

    这个瓶颈持续了一个星期都没有解决。

    数学家做研究遇到瓶颈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时候,一个地方想不明白,或许就会直接卡死,后续再也不会有进展,然后研究就会被搁置,也可能被认为'无法进行'。

    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很多数学家会选择抽时间思考,而不是一心去攻克难题。

    因为很多难题是无法被攻克的。王浩就不一样了。

    他已经知道了结论,也就是红线对应的复平面,和黎曼猜想直接相关,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既然结论是肯定的,就一定能够证明。

    这天王浩抽空打开了邮件,发现了一封来自水木大学高明教授的邮件,询问他是否会就'高次质点函数'的成果做报告。

    王浩正准备发邮件回绝,手指却停在了键盘上。作报告?

    有道理啊!

    近些年大部分都是科技方向的研究,都快让他忘记了老本行。

    教学啊!

    在教学的过程中,台下有很多学者的思考反馈,才容易获得更多的灵感。

    王浩马上了回复邮件,“我准备下个星期,在西海大学数学中心会议室做'高次质点函数'的学术报告,欢迎前来做学术交流。”

    之后他找到了理学院院长栾海平、学校科技处的朱建荣等人,说明了准备进行'高次质点函数'学术报告的事情。

    栾海平、朱建荣顿时都很高兴。

    王浩偶尔会开设一堂数学、理论物理的公开课,每次都能吸引很多人来听课,但本校做专业的学术报告,还要追溯到三年多以前了。

    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震惊国际数学界,可以称之为近几十年来,数论研究方向上的最大发现,即便只以猜想的形式出现,其重要性也远超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哥德巴赫猜想,毕竟只是一道数学题。

    高次质点函数'则涵盖了很多的质数,里面可能蕴含着从未破解的质数规律。

    王浩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只是解决了一个高难度的数学问题,而对高次质点函数的塑造,则是为数学家们对数字的研究,开启了一个非常有探索性的方向,其价值甚至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是正常做学术报告,肯定能够吸引很多顶级数学家。

    王浩似乎不在意报告的影响力,似乎只是想走个形式,“时间就定在下个星期二。”

    朱建荣试探性的问道,“推迟一些吧?下个星期二,太近了,其他国家的学者很难赶得上。”

    “没关系。”

    王浩不在意的说道,“我们可以提供报告视频,如果其他学者感兴趣,不管是谁,都可以随意的下载视频观看。”

    “......“

    朱建荣用力扯扯嘴角,他其实是希望利用报告会的机会,吸引更多的学者前来,以提升西海大学的学术影响力。

    提供视频?

    那和西海大学还有什么关系?最多只是背景是西海大学数学中心的会议室。

    “好......吧。”

    朱建荣还是只能同意,他想着到时候在会议室的各处,包括一些使用的白板上,都打上西海大学的中英双语校名和校徽标记。

    另外,上面再拉两个横幅?也可以....

    ......

    报告会快速被确定下来。

    西海大学给一些高校和国内著名学者发了邀请函,各个看到邀请函的学者们,注意到时间是下周二,都感觉有些好笑。

    正常报告会的邀请函,确定的时间最差也会在一个月以后。

    这样才有时间提前安排。

    另外,举办地点还是在西海大学,必须要乘坐飞机进行长途旅行,结果就给几天时间准备?

    等仔细一看发现是王浩做报告,一切问题就都没有了。那可是王浩的报告,是具有国际数学界重大影响力的高次质点函数的报告,大概王浩根本不在意有多少人去吧?

    当然,报告根本不愁听众。

    他们看到邀请函以后,马上就开始安排时间,都迫不及待的飞往西海了。

    报告会举行的速度很快,前来的学者人数也非常多。

    一些国内著名的高校都有学者到来,还有科学院数学所以及其他机构来的学者,也让能容纳两百人的会议室早早人满为患。

    在报告会正式开始的时候,好多人都在谈论着一个名字—丁志强。

    这次报告会的主要内容是高次质点函数的塑造,也就是以黎曼函数、高次方程为基础,去推导出高次质点函数。

    高次质点函数就是王浩一个人塑造出来的,他自然是做报告的主角,但他同时带上了丁志强,让丁志强帮忙做一小段论证。

    另外,丁志强还会配合说明一下,有关五维图形交线平面和黎曼猜想可能存在的相关性问题。

    所以丁志强的名字也在报告人的行列中。

    等王浩正式上台以后,就和大家介绍起了丁志强,还让丁志强起了个开头。

    这也算是对于学生的锻炼了。

    丁志强明显有些紧张,下面坐着的都可以说是数学大佬,结果他一个在读博士上台讲解,他感觉一年的尴尬,都集中到了这十几分钟。

    台下。

    比尔卡尔坐在第二排的中间。、

    他旁边是傅国生和高明,两人是代表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来的,他们和比尔卡尔是老同事,到现场以后就坐在一起。

    因为丁志强也只是起个开头,内容大部分都在论文中,并不需要听的太仔细。

    三人就在小声交流着。

    高明感叹的说道,“这个丁志强,很受王浩院士看中啊,我知道他,王浩院士好几项研究,都有他的名字。”

    比尔卡尔点头认可,“确实。”

    他补充道,“王浩最近把很多时间都花在他身上,好像是说他有一个想法,王浩就和他一起研究,真是手把手的培养啊。”

    “不过我看他个人好像没有什么成果,倒是王浩院士的另一个学生,邱会安,数学上有点名气。”

    “勒让德猜想?“傅国生马上点了出来。

    比尔卡尔道,“我也觉得邱会安很优秀,读研就能完成勒让德猜想,到现在一直研究数学方法,很有前途。”

    当几人说着的时候,丁志强已经讲解完毕,他长呼了一口气,礼貌的鞠了个躬走到一侧。

    接下来就是王浩的时间了。

    王浩站在台上开口道,“我的学生丁志强,已经完成了开头部分,推导已经到了方程和变化后黎曼函数的分析......”

    “接下来......”

    他转过身面对白板,边继续下面的部分,边认真的讲解。这时候,会场众人也都认真起来。

    报告,进入到了关键。

    王浩的讲解自然和丁志强完全不同,有着《教学的反馈》加成,他讲解的每一个部分,都更容易让人理解。

    台下众多学者也都发现,王浩上台做讲解以后,刚才有点没跟上的地方,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新的内容也很容易理解,甚至继续深入思考,能想到很多新的东西。

    于此同时,任务灵感值也不断增长。【任务四,灵感值+1。】

    【任务四,灵感值+2。】【任务四,灵感值+1。】

    ······

    一个半小时,报告内容全部结束。

    整个过程中途还休息了十五分钟,依靠王浩对于内容的详细讲解,在场绝大部分学者都理解了高次质点函数的推导过程,同时也感觉收获颇丰,听了一场报告会以后,感觉比自己研究好几天,甚至是几个星期的收获还要大。

    “不愧是王浩院士的报告!”

    “不虚此行啊!”

    “我发现王浩院士不止擅长研究,还很擅长作报告,他讲的太清楚的,一听就能明白。”

    “是啊,真是了不起!”

    “如果王浩院士专注于教学,也肯定会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

    在报告结束以后,王浩留出了半个小时时间,解答台下学者的疑问。

    随后,丁志强再次上台。

    这次丁志强上台依旧是起个开头,因为已经有了一次经验,他倒是表现的淡定很多,并认真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我在研究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的过程中,发现其所对应的五维图形中,存在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复平面......”

    刚才说着的时候,工作人员已经把一个白板搬了过来,白板上面就画着五维图形,中间特别标注着一条红线。

    “大家来看这一条红线,它所对应的就是很多高维图形相交的复平面。”

    “我认为这不只是巧合.....”

    丁志强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就像是一个学界新人,给一大堆学术大佬做陈述,希望能获得学术大佬们的支持一样。

    他的心态就是这样的。

    但显然,他的表达并不清晰,说了好半天的时间,台下好多学者甚至没弄懂,红线标注的位置为什么对应的是一个复平面。

    这时候,王浩上台了。

    之所以让丁志强做最开始的陈述,只是因为想法属于丁志强,但想要获得灵感还必须自己上台,他马上做了更详细的讲解。

    其内容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红线对应复平面的特殊性。

    另一个是红线对应复平面,和黎曼猜想存在的某种相关性。

    这种相关性是从数学形势上发现的,并不是非常完善的证明,但也是他们研究进展中的一部分,极少有学者会把自己的研究直白的说出来,也让好多学者感到惊讶。

    王浩并不在意。

    如果论起研究速度,他相信没人能比自己更快,即便其他人知道了研究,也根本没什么关系。

    更何况,他在学术报告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的灵感,已经找到了明确的方向,差的只是回去做总结了。

    现在,灵感值还在增长。

    等王浩详细的讲解完以后,台下顿时议论纷纷,有学者觉得研究很有意义,顺着方向继续下去,很可能会有新发现。

    但是,大多数学者并不在意。

    在他们来看,王浩只是给自己的学生“站台”,鼓励学生在如此重大的场合发表看法,说明一下自己的研究。

    仅此而已。这个研究很重大?

    别开玩笑了!

    如果研究非常的重大,王浩还会让学生直接说出来吗?现在王浩已经达到了目的。

    经过这一场报告会以后,所有人都记住了丁志强的名字,以后再其他场合遇到,大概其他人也会给上几分颜面。

    同时,也有学者对于研究方向感兴趣,高明就顺着方向思考了很多。

    他转头问向比尔卡尔,“王浩院士说,那个复平面可能和黎曼猜想具有某种相关性?”

    “他似乎对这个很感兴趣.....会不会是,这个研究和证明黎曼猜想有关?”

    比尔卡尔摇头道,“应该没关系,我觉得他只是单纯在培养学生。”

    因为对于研究并不太了解,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扭过头忽然看到了邱会安,马上招手让邱会安过来一下。

    邱会安走过来听到比尔卡尔的解释,立刻对高明摇头道,“高教授,这是不可能的。我也正和王老师一起研究。”

    “我们就是在研究那个复平面,最多是猜测和黎曼猜想有关联,但绝不是为了证明黎曼猜想!”

    他说完似乎觉得不够肯定,又补充了一句,“也根本不可能证明。”

    这下高明也没有疑问了。......

    报告会结束。

    王浩忙了一天时间,招待前来学者的同时,也参与了后续学术交流环节。

    很多学者来西海大学,不止是为了听报告,还为了有个场合和其他学者做学术交流,数学方向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两个类似方向的学者,也许某些想法就能帮到对方。

    王浩一直被学者们围着,问起各种数学研究的问题,他连续忙了一整天才结束。

    等到第二天的时间,就干脆一头扎进了梅森数实验室的办公室。

    他已经迫不及待了。

    学术报告会带来了很多的灵感,任务的灵感值也上涨到了'73'点。

    这个数字距离完成研究都不远了。

    王浩的脑子里有一大堆的想法,他只是做了简单的记录,到现在才有时间认真分析。

    他发现自己已经有了明确思路,证明出黎曼ζ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全部被包含到红线所对应的复平面中。

    “确实有完善的思路.....”

    “但是,怎么可能?”王浩理清脑中的思路,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如果能够完成全部的证明,灵感值为什么才只有73点?”

    “难道,还不是最终成果?”

    王浩顺着继续思考,干脆抛开证明问题,把结论当成是。

    然后他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黎曼ζ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被包含在其中,这个复平面还有很多其他点位......”

    “是不是存在一种可能,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的所有的质数点位,都处在红线对应的复平面中?”

    “如果是这样,联系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的特性,以及数学中质数出现的规律,就可能证明出来......”

    “因为黎曼ζ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被包含在其中,岂不是就证明了黎曼猜想?”

    【任务四,灵感值+7。】

第三百五十七章 黎曼猜想只是附带成果?

    【任务四。】

    【研究项目名称:寻找最小对节点函数的交线复平面与黎曼猜想之间的相关性(难度:S)。】

    【灵感值:80。】

    看着系统任务上显示的灵感值数据,王浩的眼睛一动也不动,脑子里仔细的思考起来。

    系统提示了灵感之增加,证明他的思路肯定是正确的,同时'80'点的灵感也说明,还没能完成研究,还有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且,难题不止一个。

    王浩快速想到了三个需要破解的问题,第一个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就是证明'黎曼ζ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都被红线对应的复平面包含其中。

    后续还需要解决的有两点,一个是证明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的所有的质数点位,都处在红线对应的复平面中'。

    第二个则是“联系数字规律、筛法,或是其他数论方法,证明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代入任何质数都会求解得出对应的质数”。

    最后一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怀尔斯提出的'王氏猜想第一问题”。

    虽然证明很可能和质量的塑造关系不大,但王浩还是非常有动力去研究,因为其代表着非凡的数学意义。

    另外,所有证明完成以后,也能顺带证明黎曼猜想。黎曼猜想,可以说就是研究的'附带成果了。

    这主要是因为,红线所对应的复平面存在无数的质数点位,其覆盖量远远比黎曼猜想要多的多,黎曼猜想被包含在其中,自然也只能是附带成果。

    在有了明确思路以后,王浩马上召集了两员大将一丁志强和邱会安。

    他也快速交代了工作,“现在我已经有了方向,我们第一步就是要证明,黎曼了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被包含在交线复平面中.....”

    于此同时。

    王浩所做的高次质点函数报告,影响也正在逐渐发酵。

    这次报告是对外公开的,报告的视频被公开的发布出去,所有人都可以免费观看,好多普通人也点开视频扫了几眼。

    虽然大多数人听不懂王浩将的是什么,但不影响他们打开视频凑个热闹,也顺带沾染一些学术气息。

    整个报告的视频中,最引人关注的自然不是内容,而是最开始上台的丁志强,网络上都有好多人讨论起了丁志强。

    “那是王浩大神最看重的学生!”

    “这么重要的报告都让丁志强上场,而且也只有丁志强上场!”

    “据说研究是王浩自己做的,他让丁志强做开头部分的解释,足以说明对丁志强的重视了。”

    “不过这个小胖子长得一般般,眼神还有点猥琐....王浩大神到底看重他什么?”“以貌取人了啊!”

    “丁志强再不行也是王浩的学生,也是非常优秀的数学博士,智商绝对超越了99.9%以上的人....”

    最初丁志强就是因为上台帮忙做报告,知道他是王浩看重的学生,近而引起了网络上的广泛热议。

    很多人查了丁志强的资料以后,就发现丁志强可不是毫无名气,他参与过好多大型的研究,一些顶尖的成果都有挂名。

    因为一直在计算组工作,十几份相当有含金量的半拓扑理论的元素匹配计算论文,也都挂着丁志强的名字。

    在著名的论文网站上,查找丁志强能找到超过三十篇论文。

    这些论文中,有的是计算组的研究,有的是王浩的研究,丁志强个人也有几篇论文发表,其中有三篇还入选了SCI。

    只看论文网站相关的资料,就能知道丁志强到底有多优秀了,尤其他还只是一个在读博士。

    这个履历绝对可以称作是辉煌了!

    不过在王浩的几个学生中,丁志强并不十分突出,甚至可以说是最差的一个,以学术成果影响力的角度来看,丁志强个人完成的研究,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成果。

    其他包括计算组、王浩的研究,他都只是挂个名字,只能说参与了研究工作,至于贡献有多大就很难说了。

    很多影响力大的论文,学术界也只关心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其他作者都只是挂名'。王浩的其他几个学生,海伦和陈蒙檬的一篇《强湮灭力》,就能盖过丁志强的所有成果。

    一直到现在,《强湮灭力》论文依旧被认为是强湮灭力研究方向的理论基础,还没有其他的理论研究能够超越覆盖。

    另一个学生,邱会安,他完成了《勒让德猜想的证明》,也因此获得了数学会颁发的钟家庆数学奖。

    那还是在读研期间完成的。

    邱会安也同样有好几篇其他类型的SCI论文,数学方向的成果也是强于丁志强的。总之,丁志强非常优秀,但和同门相比,也只能说是'一般”。

    但显然,王浩非常看好丁志强。

    他不只是让丁志强帮忙起了一个开头,而且还让丁志强说明了一下自己对于高次质点函数研究的想法,给了他在众多数学大佬们,前面展示自己的机会。

    当舆论不断发酵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新的消息。

    比如说,有人爆料说丁志强为什么'受宠”,因为他在上大二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王浩的学生。

    当时王浩才刚来到西海大学,只是有一些成果而已,远远谈不上什么顶级学者。这样一个跟着王浩慢慢崛起的学生,哪个老师会不'宠爱”呢?

    当舆论发酵以后,自然也有一些负面的评论,比如说,丁志强没什么水平,就只是因为王浩看重,才在一些论文上挂名而已。

    当然也是正常的。

    舆论就是这样的,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是针对任何人,总会有一些负面的评论。

    学术界更关注的是,丁志强说出的研究想法,他们注意到了红线标准对应的复平面,但绝大部分学者都和邱会安的判断一致—

    “高维函数方程,所对应的代数几何方向,出现交线平面很正常。”

    “这个复平面,无法用单一的函数进行表达,是否值得研究也很难说.....”

    “类似的复平面,出现在方程对应的图形中,甚至连巧合都算不上,这个想法很幼稚。”“王浩就是培养一下学生而已,鼓励他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绝大部分学者都没在意。

    但肯定还是有学者在意的,毕竟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好多学者也做了针对性的研究,只是想有所发现是非常有难度的,但还是有一些学者做了深入的分析,并且发现红线所对应的复平面,很可能是高次质点函数研究的关键。

    比如,牛顿研究院的弗洛特—阿尔索斯。

    弗洛特—阿尔索斯是非常优秀的年轻天才,他毕业于剑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奔赴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被聘任为教授。

    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两年后,他返回了鹰国加入牛顿研究院。这时候,他才只有三十岁。

    现在弗洛特—阿尔索斯也只有三十二岁,他对于高次质点函数非常感兴趣,自研究成果发布以来,就一直在做相关内容的研究。

    从视频中知道了丁志强的想法以后,他马上联系自己的研究,注意到红线对应的复平面,甚至推导出几个非常相似的方程。

    在一一做出对比后,弗洛特—阿尔索斯得出个惊人的结论,“高次质点函数的所有质数点位,很可能都集中在这个复平面上!”

    “这绝对是个惊人的发现!”

    “那个叫丁志强的学生,还真是个天才,只不过他太蠢了,竟然公开说明自己的研究....”...

    西海大学,梅森数科学实验室,主任办公室。

    王浩带着丁志强、邱会安,一起快速完成了第一个难题,后来又花费了一个星期时间,解决了第二个难题。

    他们证明了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所有可能存在的质数点位,都处在红线对应的复平面中。

    第一个难题倒是解决的很顺畅,甚至只花费了一个下午,王浩就全部完成了证明。

    第二个难题则花费一个星期,过程中王浩和两个学生不断讨论,单单是总结的证明过程,就写满了五十多张A4纸。

    在完成第二个难题以后,王浩轻呼了一口气,任务显示的灵感值达到了'93',距离完成所有的证明已经不远了

    丁志强、邱会安则都非常兴奋。

    他们不断审视着自己的工作,再去一点点的审视证明过程,都忍不住端起咖啡杯庆祝了,“终于完成了!”

    “太好了!”

    邱会安朝着丁志强竖起大拇指,“你的想法是正确的,那个复平面确实很重要,竟然包含着所有的质数点位,连黎曼猜想的非平凡零点,都被包含其中.....”

    他的语气中带有酸涩、尴尬,也少不了兴奋,总之非常的复杂。

    回顾一个星期之前,他还觉得是王浩在培养丁志强,根本不相信那个复平面有什么特殊性。

    现在完成了相关的证明,邱会安自然会感觉很尴尬,好在他们是一起完成的研究,他全程参与其中,尴尬也就少了很多。

    他的心情中,兴奋占据主要地位。这绝对是一个大成果!

    只是可惜....“时间太短了!”

    邱会安有些遗憾的说道,“如果再推迟20年、30年,到时候,肯定会是王氏猜想研究的重大进展....”

    “是啊。”

    丁志强也跟着叹了口气。

    他们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非常了解,绝对是世界最顶级的数学研究,同时也知道,即便是成果发布出来,影响力也没有想象中的大,只能说是高次质点函数研究的重大进展'。仅此而已。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的难度并没有被确认。

    像是一些国际著名的数学问题,比如,孪生素数猜想,几十年的研究都没有成果,难度自然是公认的,有了相关的成果以后,就被认为是“非常重大',相关的学者也会变得非常有名,甚至直接被冠以'顶级数学家”的名头。

    他们的工作相比一点都不差,但高次质点函数是刚出现的方向,难度就没有被确认下来,想凭此获得极大认可是很难的。

    更何况,研究的主体人还是王浩,他们只是跟着做一些工作而已。

    王浩听了两人的对话,倒是觉得很有意思,他自然能理解学生那种'迫切拿到大成果'的心态,往前上几年时间,他也会有同样的心态。

    他笑了笑,打断说道,“你们也不要着急,我们的研究还没有完成。”“没完成?”

    “不是已经完成了吗?”

    丁志强和邱会安一起看过来。

    王浩笑道,“这并不是最终成果,我们下一步的内容就很重要了。”他们一起好奇的听着。

    王浩变得认真许多,“我们下一步,要联系数字规律、质数的定义,并利用代数几何方法、几何学方法,论证起复平面两侧图形回转的必然性。”

    “--?”

    丁志强和邱会安听着有些发蒙,他们愣愣的仔细思考好半天,才明白王浩的意思。“王老师,您的意思是,代入质数能求出对应的质数点,和质数出现的规律存在某种相关性?”

    丁志强思考着继续道,“也就是,要证明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代入任何质数都会求解得出对应的质数?”

    邱会安跟着喊了一句,“王氏猜想第一问题?”

    他继续思考着说道,“如果完成了这个证明,再加上黎曼猜想的非平凡零点问题,被包含在复平面之中,换句话说....”

    他和丁志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喊道,“黎曼猜想!”孺子可教啊!

    王浩不由得满意的点头,只是通过一句话,就能分析出这么多东西,丁志强和邱会安的水平,确实已经相当不差了。

    他解释道,“虽然最终可以证明黎曼猜想,但也只是附带的成果,我们最主要还是完成高次质点函数存在无穷质数点的证明。”

    “联系质数的定义,就可以......”“实际上.....”

    王浩接下来说的内容,丁志强和邱会安都已经听不到了。他们实在太惊讶了!

    无论如何,他们都没有想到,研究特殊复平面会涉及到证明黎曼猜想,而且是....顺带证明?

    两人都是满心的惊讶,同时也非常的期待,丁志强都迫不及待继续研究了,他感觉自己还是第一次如此有动力做一项研究。

    黎曼猜想啊....

    这个证明就只是加上个名字,都绝对是巨大的荣誉!

    邱会安也有同样的感受,但他却有些笑不出来,表情显得有些奇怪。

    丁志强兴奋之余,发现了邱会安的表情,顿时问道,“怎么,你好像不高兴?我们马上要证明黎曼猜想了!”

    “我很高兴。”“是这样?”“真的。”

    邱会安满是复杂的表情,被丁志强理解为“兴奋过度'。

    实际上,邱会安的心情确实很复杂,他回想着自己之前的说辞,尤其是和卡切尔—比尔卡尔,非常确定的说“不是证明黎曼猜想”,发现不知道出门以后,该怎么面对其他人了。要知道.....

    王浩老师最初是想邀请比尔卡尔一起做研究的,后来比尔卡尔来到梅森数实验室,他说起'只是丁志强的想法',还百分百确定的说,他们不是做黎曼猜想的研究。

    比尔卡尔很可能因此决定不参与。

    结果.....

    ....

    邱会安还是出门了。

    他不可能长期闷在办公室里,偶尔也会和丁志强一起出去吃个饭。然后他很不巧的碰到了比尔卡尔。

    比尔卡尔正抱着一本书朝前走着,见到邱会安和丁志强,立刻挥了下手,问道,“小邱,小丁,?听说,你们和王浩长期闷在办公室里。怎么样,你们的研究有进展吗?”

    “额~~”

    邱会安尴尬的摸了下额头,开口道,“有一些进展。”比尔卡尔又看向丁志强。

    邱会安马上拉着丁志强走开了,丁志强还有些奇怪的问道,“怎么了?”“我饿了。”

    “但也不能直接走开吧,比尔卡尔先生不是其他人,他和王老师关系很好,说一下.....而且.....”

    “赶紧走吧!”

    邱会安快速拉着丁志强朝着走去。

    比尔卡尔顿时有些不满,他感觉自己的学术人品受到了质疑。有成果,不说?

    难道还怕我传出去吗?

    另一边,邱会安正默默吃着东西,忽然抬头看向丁志强,说道,“以后我们一起锻炼吧?都跑步,去健身房,我还想学一点跆拳道、散打之类的.....”

    丁志强疑惑道,“为什么?”邱会安默然不语。

    他总不能说是怕比尔卡尔气愤之下,对自己进行人身攻击吧?然后他找了个理由,“你该减肥了。”

    “滚!”

    PS:求一下保底月票。

第三百五十八章 完成黎曼猜想的证明,比尔卡尔:邱会安,我和你拼了!

    【任务四。】

    【研究项目名称:寻找最小对节点函数的交线复平面与黎曼猜想之间的相关性(难度:S)。】

    【灵感值:93。】.....

    研究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最后阶段并不表示容易了,反倒相对来说更难了一些。

    即便王浩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但他们最后要论证的是图形回转问题,牵扯到代数几何、几何学、数论、函数论等多方向内容。

    他们要论证的是,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所对应包含虚数解的五维复杂图形。当图形牵扯到高维的时候,即便只是比三维多一维,四维也是非常复杂的。

    在几何学中,四维可不是增加一个时间概念,而是纯粹的四维坐标系,要图形表示四维并不难,但要理解起来就不容易了。

    五维,根本是人类想象不到的。

    这种高维度图形的研究,只能利用图形分析来做表达,是真正的数学概念,想单纯用头脑去理解,最少王浩自认为做不到。

    “或许海伦.....那种超级天才能做到?“王浩有些难以想象。当然了。

    这并不影响他们进行研究。

    王浩率领两个学生沉浸在研究中,一天到晚所有时间,都在不断的分析,完全的投入不把其他事情放在心上。

    何毅拿着申请找了过来,他是写好了强湮灭力场极压实验的报告,找王浩签个字就能交给科技部审批了。

    强湮灭力场极压实验是有很大风险了,为了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还要其他部门配合工作。

    所以必须要向上级打申请。

    他们就是在主任办公室谈的事情,过程中王浩连头也没有抬,眼睛就盯着桌上的复杂列式,听了何毅的话,以后只是轻轻点头,“好的,我知道了,一切不早就安排好了吗?”

    他说的拿过报告,扫了几眼就签了字。

    何毅接过报告以后,还想寒暄两句,打听一下研究情况,就发现办公室没有人理他,尴尬的站了十几秒后,只能带着郁闷离开。

    等走出了办公室,他见到了个熟人,是罗大勇,马上问道,“大罗,你知道王院士在研究什么吗?那么认真。”

    他说着咧咧嘴,补充道,“你是不知道呀,刚才我进去以后,全程王院士连头都没有抬....都感觉他没听我说话。”

    罗大勇给了何毅一个无视的眼神,就继续着电脑上的扫雷游戏。“你也无视我?”

    罗大勇的眼神都没动一下,就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再次强调一下,我不叫大罗...."他对其他人给自己取的外号非常不满。

    “哈哈。”

    何毅马上道,“大勇!大勇,行了吧!”

    罗大勇这才转过身,简单解释道,“小丁的一个想法,前一段时间的报告视频。”“这个事情我知道,还在研究那个?”

    罗大勇轻轻点头,随后转过身继续自己的电脑游戏。

    “都什么时代了,还玩这种游戏。”何毅凑过去看了几眼,不由得吐槽了一句,他感觉自己和罗大勇这种惜字如金的人,实在是无法交流,想了想干脆就要转身离开。

    这时候,朱萍正走进来。

    她甩着大波浪头,朝着罗大勇喊了句,“大勇,一会儿早点回去,我姑来了.....”说着才注意到何毅,打招呼问道,“何教授,怎么有空来这边?”

    “找王院士。”

    “王浩?他可忙了,忙了一个月了!”朱萍可要外向多了,她马上和何毅说了起来,随后也说起王浩的研究,“我听小邱说,是丁志强的一个想法,反正数学么.....很复杂。

    “具体呢?”何毅感兴趣的问道。

    “具体啊....”

    朱萍想了好半天,憋出一句,“反正就是函数,之前研究出的那个复杂函数,就是那个!”她说着肯定的点头,随后补充一句,“反正就是小丁的想法,想法应该很好吧,现在整个学校都知道,你找其他人打听打听,我说的肯定没错。”

    王浩的影响力可太大了,他憋在办公室那么长时间,好多人都来打听研究内容。

    朱萍听邱会安说过几句,也听其他人说过几句,每当说起相关话题的时候,她就是一个行走的'八卦机器'。

    虽然她不知道具体研究什么,但是几个关键词还是传了出去。比如,小邱说的、小丁的想法、王浩的函数。

    如果是听朱萍去谈复杂的数学,简直可以用折磨来形容,何毅听的好半天都没明白过来,只知道是'小丁的想法'。

    他倒是联系了网上说的内容,感叹了一句,“王院士对丁志强真是太看重了!”“是啊!”

    终于撇开了复杂的数学问题,朱萍就又能发表看法了,“王浩真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培养小丁啊!”

    “他真的很看重小丁!”

    其他凑过来八卦的人也不由得跟着点头,也就是王浩的年纪还小,谈不上什么收关门弟子。

    若是王浩的年纪再大上一倍,六十岁、七十岁,投入如此精力培养一个学生,都可以用培养衣钵传人来形容。

    他们谈论着就感叹,“希望丁志强不辜负王浩的培养啊!”“不过,小邱就有点可怜了,都是学生.....”

    “是啊!”

    “我觉得小邱比小丁强....”

    好多人对于王浩研究的看法,都是王浩在培养丁志强,反倒是对研究本身不重视,甚至根本就不太关心,因为他们下意识觉得,丁志强的一个想法,也不会有什么大成果。

    但是真正知道的人,却守口如瓶没有传出去。

    这天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

    王浩找到了一种可行的方式,去研究五维图形的回转问题,他和丁志强、邱会安一起列举了多个函数,分析其对应的实数界、虚数界变换规律,就发现每当碰到质数解的时候,曲线就会回转到平面中。

    在采用好多种方法证明无果以后,三人一起研究了一番,决定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设定未知数。

    当函数中增加一个未知数以后,就需要不断的变换来寻找突破点。“这是关键了!”

    “只要能完成这一步,就能完成最终的证明。”王浩带着些许激动,肯定道,“而且,我很确定,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丁志强和邱会安也跟着激动起来,他们马上投入到分析研究中。一周后的清晨。

    陈蒙檬提着食盒进了楼门,正巧遇到了进门的朱萍。她们相互打了个招呼。

    朱萍问道,“蒙檬,真早,给王院士送饭啊?”“是啊。”

    陈蒙檬苦着脸说道,“昨天晚上一点钟才睡,看看我两个黑眼圈。”她补充一句,“王老师根本劝不动,昨天他和丁志强、邱会安两人,都不知道熬到了几点,还精神奕奕的。”

    “那你真辛苦了。”朱萍摔着大波浪头,过来帮着陈蒙檬分担了个食盒。

    两人一起走到楼上。

    等到了主任办公室门口的时候,房门忽然从里面打开了。

    邱会安和丁志强一起走了出来,两人正不断讨论着,“投给《数学新进展》也行,王老师认识他们的主编。”

    “《数学学报》最好,影响力大,《自然》、《科学》也行.....”他们说着注意

    到陈蒙檬和朱萍。

    “朱老师!”

    两人礼貌的喊了一声。

    丁志强迅速接过食盒,说道,“正好,檬姐,我都快饿死了。”“你们的研究完成了?”陈蒙檬问道。

    “完成了!”

    丁志强有些兴奋的道,“现在就等着整理发表了,大概需要三、四天,马上了。”“恭喜了!”

    陈蒙檬也微微感到有些激动,她已经知道研究具体内容了。那可是证明黎曼猜想啊!

    她深吸了一口气,扫了一眼办公室,没有看到王浩,顿时问道,“王老师呢?”“睡了。”

    “那别打扰他了。”“恩。”

    丁志强和邱会安一起去工作间吃饭。

    朱萍则是拉着陈蒙檬到一边,感兴趣的问道,“他们都完成了,什么研究啊?”

    陈蒙檬仔细想了一下,觉得已经完成的研究,倒是没什么不好说的,她就解释道,“高次质点函数代入最小质数对节点后,所得函数的虚数几何研究,丁志强找到个特殊的复平面,包含了所有的.....””

    “黎曼猜想也被包含在内.....”

    “他们继续论证了虚数五维图形的回转问题,也就是.....”

    朱萍最开始还认真听着,后来忍不住用力揉了揉额头,再后来实在忍不住打断道,“行了,行了!蒙檬,不用再解释了,我又不是数学小白,你说到这里,我已经全都明白了。”

    “全都明白了?可是我还没.....”

    朱萍马上打断道,“我已经明白了。”她很认真的说完,马上甩起大波浪头快步走了。“真的?”

    “不是说朱老师数学不好吗?”“她明白了?”

    陈蒙檬站在原地,疑惑的思考着,“但为什么,她一点都不激动呢?那可是黎曼猜想啊!”..

    研究完成。

    王浩和两个学生一起整理稿件,并给长期合作伙伴布鲁斯—普利策发了个邮件。然后就投稿了。

    他们分别投稿给了《数学新进展》和科学院旗下的《数学学报》。前者是英文,后者是中文。

    投稿总计有三篇论文,分别为《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的特殊复平面》、《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的证明》以及《黎曼猜想与特殊复平面》。

    第一篇是就是对于特殊复平面的研究概述;第二篇是证明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代入任何质数都可以求解得出另外的质数。

    最后一篇才牵扯到黎曼猜想,证明黎曼猜想被包含在特殊复平面之内。所以第三篇论文有个副标题,为《黎曼猜想的证明》。

    在完成了投稿以后,王浩带着轻松走出办公室,决定和两个学生一起放松一下,放松的方式当然少不了大吃一顿。

    然后他叫上了一些朋友、同事,也当是举办个内部庆祝会了。

    罗大勇、张志强、朱萍等人自然悉数到场,保罗菲尔—琼斯、海伦也来了,理学院数学中心的田虹、比尔卡尔、周清源教授也应邀出席。

    众人围坐在一个大桌。

    这时候,其他人依旧不知道研究的具体情况。王浩就让丁志强、邱会安解释一下。

    邱会安一直缩着头也不说话,也不知道具体是在想什么。王浩疑惑的问道,“怎么了?是不是之前太累了?”

    “额~~~”

    邱会安尴尬的抬起头,轻咳一声找了个借口,“我去个厕所!”他说完就快步跑开了。这下就剩丁志强了。

    丁志强则是满心激动的解释道,“这个研究最初源于我的一个想法,我发现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所对应的代数几何图形中,包含一个特殊的交集

    复平面,很可能和黎曼猜想有关。”

    “我们一起做了研究,证明了黎曼猜想的非平凡点位都被包含在复平面内。”

    比尔卡尔觉得很有意思,对着保罗菲尔—琼斯小声评价一句,“这个成果,很不错,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把黎曼猜想包含在内,很了不起,等于是扩展了。”

    保罗菲尔—琼斯也跟着点点头,他更关心的是,高次质点函数可能挂钩的质量点问题,期待和王浩一起进行后续理论物理的研究。

    丁志强继续道,“我们针对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的代数几何图形做研究,并证明了质数点位图形回转问题,其和数字规律直接相关。”

    “简单来理解,就是证明了高次质点函数的第一问题。”

    “同时,我们证明其包含了所有对应的质数点位,也涵盖了黎曼猜想的部分.....”等丁志强全部解释完,全场为之一静。

    罗大勇、田虹、保罗菲尔·琼斯等人,都满是惊讶的看过去,他们都知道高次质点函数,自然能明白丁志强的意思。

    那就等于证明了黎曼猜想!

    比尔卡尔微张着嘴,哆哆嗦嗦的站起来,指着丁志强问道,“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啊?”

    丁志强有些不解的看向王浩,怎么比尔卡尔的反应这么大?不应该是祝贺吗?”

    王浩也不太明白,“怎么了?卡切尔?”

    比尔卡尔满心气愤的说道,“所以说,你们论证了的王氏猜想第一问题,顺带证明了黎曼猜想?”

    丁志强有些迷茫的微微点头。

    比尔卡尔深吸一口气,一把抓起了桌上的刀叉,狠力喊道,“小邱!邱会安!这小子去哪了!还敢跑!”

    “我和他拼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论文发布,数学理论的巅峰!

    “卡切尔,冷静、冷静,冷静下来!”“我冷静不了!”

    “不要这样,放下刀子,快,千万别扎到自己.....”“我....”

    比尔卡尔还激动的比划着,旁边迅速冲出一个甩着大波浪头的身影,抓住他的手腕把餐刀一把夺了过来。

    “呼~~”

    “卡切尔,你终于安全了!“王浩轻呼了一口气,比尔卡尔那个身板,再加上手里拿的是餐刀,他根本就不担心别人,反倒是担心比尔卡尔伤到自己。

    王浩朝着朱萍竖起大拇指,“女英雄!”

    朱萍一甩大波浪头,满是傲然的昂起了头,“你们不知道吧?我学过几年散打,现在偶尔还练练!”

    一桌人集体看向了罗大勇,目光中充满了同情的气息。

    比尔卡尔也一样,只是他根本笑不出来,他粗喘了一口气,坐下来越想就越气。其他人不由问道,“怎么了?”

    “怎么回事?”

    “卡切尔,你的反应怎么那么激动?”

    比尔卡尔被问的脸色通红,他开口想说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难道他说后悔没有参与研究“噌'个成果?

    噌?

    当着王浩的面上怎么说的出口。

    最后他只能选择闭口不谈,但心里还是非常的郁闷。那可是黎曼猜想啊!

    哪怕就只是挂上一个名字,都能称作是'巨大的荣誉',可是仔细想想,又不能都怪邱会安,他度假的时候接到王浩的电话,下意识觉得一个学生的想法,根本不会是什么大研究。

    后来再去一趟梅森数实验室,听到邱会安重复说起是丁志强的想法',才决定不参与研究的。

    最郁闷的是,邱会安说了好几次,很确定的说不是黎曼猜想。结果.....

    黎曼猜想就被解决了?

    “这小子,是故意忽悠人?”比尔卡尔仔细琢磨着。

    过了好一会儿,邱会安终于回来了,他的脸上满是尴尬的笑,实际上,他刚才在拐弯的地方看了好半天,确定没有危险才过来的。

    就和他想的一样,桌上的人看过来的目光都非常怪异。

    可不只是比尔卡尔一个人,包括罗大勇、朱萍、张志强,都听邱会安说起过研究内容,也听到过那句'绝对不是黎曼猜想'。

    现在,怎么说?

    这时候,王浩已经弄明白了经过,也有点理解为什么比尔卡尔反应会这么大了,但他觉得应该帮学生做一下解释。

    王浩道,“我们确实不是研究黎曼猜想。”一句话说出来就吸引了注意。

    他继续道,“是这样的,最开始只是小丁的一个想法,他在研究高次质点函数代入最小对节点后所得到的函数,我们称之为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

    “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发现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对应的五维虚数图形中,存在一个交线的复平面,可能和黎曼猜想有关。”

    “这些,你们应该知道。”其他人都跟着点头。

    因为王浩做高次质点函数报告的时候,让丁志强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就连网络上都能找到相关的内容。

    王浩继续道,“后来我们继续研究,就发现黎曼猜想的非平凡零点都被包含在复平面中。”

    “实际上,我们研究的是这个复平面,证明的是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换句话说.....”

    这时候,罗大勇扯着嘴角接了一句,“黎曼猜想只是附带成果?”“可以这么说。”王浩肯定的点头。

    一桌人的表情顿时向罗大勇靠齐,他们都感觉脑子嗡嗡的响。黎曼猜想....只是附带成果?

    附带成果?那可是黎曼猜想啊!

    他们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就连比尔卡尔都被惊到了。一时间桌上安静。

    好半天都人能说一句话,还是朱萍大大咧咧的问道,“你们都怎么了?表情这么怪?”“你不惊讶吗?”张志强木然的扭头问道。

    “不惊讶。”

    朱萍很淡定的回答,其他人也都看了过去。“为什么?”

    朱萍说道,“我昨天玩了一个手机游戏,里面的角色有个战斗力指数,我刚建个角色,战斗力指数只有10几点。”

    “你要说什么?”张志强满是不解。

    朱萍道,“如果数学水平也来个指数分级,以王浩做参照,他是满级十万点,我估计,我最多也就几百点....”

    “恩。”

    罗大勇、张志强一头,摆出一副“你很有自知之明'的样子。

    朱萍气的直咬牙,继续道,“现在王浩的指数突破了十万,变成了十五万、二十万,对于我这种几百点的.....根本无所谓了,有什么好惊讶的,反正也肯定追不上。”

    一桌人仔细想了想,忽然觉得朱萍说的非常有道理。他们看向朱萍的目光都变了。

    张志强震惊的看向朱萍,高高的竖起大拇指,用了一个很经典的成语,“朱萍....你简直....大智若愚啊!”

    朱萍气的差点吐血,甩起胳膊把张志强的后背锤的邦邦响,“你才愚!你才愚,我几百点,你都上不了十!”

    张志强忍着疼痛含泪呼喊,“救命啊,大罗!救命!”

    罗大勇赶紧躲到一遍,淡定的吐出四个字,“爱莫能助!”“哈哈哈~~~”

    其他人顿时欢笑成一团,桌上也回归了正常氛围。....

    论文正式发表是在一周以后。

    这主要考虑到中英文版本杂志的发布日期。

    科学院旗下《数学学报》发布新一期杂志是在九天后,就干脆和他们商量了一下,让他们提前两天发布新一期,就能和《数学新进展》时间凑在一起。

    两份杂志和网络是同一时间进行发布,有了线上、也有了实体,相对就比较圆满了。在王浩和朋友聚会庆祝的时候,地球的另一边,布鲁斯—普利策早早的来到办公室。

    他平时都是九点上班,因为有王浩投稿的论文,也确定了发布时间,就干脆早来了一些,打开邮件就看起了论文。

    在查看了标题内容以后,普利策顿时被惊住了。

    昨天晚上收到王浩的信息,确定了新论文刊载到下一期,但他不清楚具体内容,只是知道和高次质点函数有关。

    他完全没有想到,竟然会有黎曼猜想的证明,不由得感叹一句,“不愧是王浩啊!”

    过去两年时间,王浩都没有发布纯粹的数学论文,而现在只是短短三个多月时间,就连续完成了两个成果。

    一个是高次质点函数,被认为可能成为数论研究的大突破,为未来的数学理论研究,找到了明确的大方向。

    现在....黎曼猜想!

    普利策都不由得开始想象,新一期刊载以后,会引起多大的轰动了。另一边。

    科学院旗下《数学学报》编辑部,也收到了王浩发来的论文。学术并没有严格保密一说。

    科学院《数学学报》直接关联数学所,总有消息会传过去,数学所的学者拿不到原版论文,但也能大体知道内容。

    他们都不由讨论起来。

    “知道吗?《数学学报》有王浩的投稿,会在下周发布,黎曼猜想!”“真是黎曼猜想?”

    “证明了?”

    “不仅仅是黎曼猜想,我听汤教授说,还有王氏猜想第一问题。”“解决了?”

    “王浩自己证明了?”

    数学所好多人都在讨论着,也包括专研数论方向的杜海涛教授。

    杜海涛和王浩加过好几次,因为高次质点函数的问题,还特别打电话过去咨询,结果王浩回了几句,总结一下就是“对数学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应该说,是对'普通数学研究”不感兴趣吧?”杜海涛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表情。黎曼猜想啊!

    谁会对这种研究不感兴趣呢?

    更主要是,王浩才刚完成高次质点函数的塑造,只过了短短三个月,就证明了黎曼猜想的证明....

    这速度也太惊人了!

    数学所的其他人也意识到了,也都感到非常惊讶。三个月啊!

    这么短的时间,他们要完成一个小研究都不容易,可王浩却完成了黎曼猜想?

    人比人,得死!

    杜海涛忽然明白为什么王浩不和他说研究方向了。

    如果做个比喻来说,王浩就是数学界的亿万富翁,而他最多也只能算是普通工人,一个普通工人问亿万富翁“怎么摆脱贫困?

    亿万富翁说'卖掉多余的汽车'、把多余的房子租出去',或者'卖掉多余的房子'....这不是扯吗?

    ----一周后。

    西海大学的校门口变了个样子,一条巨型的横幅连夜被挂了起来。

    有学生溜达着走到校门,就看到了横幅上写着—恭喜我校王浩院士完成了黎曼猜想的证明!

    “什么?”

    “王浩院士?黎曼猜想?”“我一!不是真的吧!”

    看到的学生们顿时惊住了,一些刚来到学校的教职工也惊住了。不止是他们....

    有些经过西海大学校门口的上班族,或是早上晨练的人,看到了横幅都忍不住拍了个照,有的还发布到网络上询问。

    “是真的吗?”

    “王浩院士证明了黎曼猜想?”

    “西海大学校门挂上去的,应该没错!”这绝对是个大新闻!

    当好多人在询问消息的时候,才知道当天的《数学学报》新一期,发布了王浩的三篇中文论文,其中一篇《黎曼猜想与特殊复平面》,附带标题就是黎曼猜想的证明。

    很快,其他消息也有了。

    国际四大数学期刊的《数学新进展》,新一期内容中也包括王浩的三篇论文,内容和科学院《数学学报》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英文版而已。

    网络迅速被相关消息轰炸了,“现在能确定了,王浩大神证明了黎曼猜想!”“《数学新进展》、《数学学报》中文版同一天发布,肯定不是巧合!”

    “第三篇的副标题就是“黎曼猜想的证明'!”

    “不愧是王浩大神啊,继哥德巴赫猜想、NS方程问题后,连黎曼猜想都攻克了!”

    哪怕是对于王浩来说,完成黎曼猜想的证明,也可以称作是,个人在数学领域达到了新的顶点。

    之前王浩最大的数学成果是哥德巴赫猜想以及NS方程问题。

    哥德巴赫猜想在公众范围内的影响更大一些,因为哥德巴赫猜想相对更有名气,但哥德巴赫猜想终归只是一个数学难题,并没有其他特别的意义。

    NS方程问题,是千禧年十大数学问题之一,和现实引用直接挂钩,可以说是成果偏于科技应用的数学问题。

    解决NS问题,给NS方程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黎曼猜想,同为千禧年七大数学问题,对比NS方程问题,理论意义更大一些,完成黎曼猜想的证明,可以说站在了“数学理论'的巅峰。

    好多的学者得知论文内容,都迫不及待的开始研究了。

    当仔细查看论文内容时,他们才发现黎曼猜想的证明并不只是第三篇论文,因为第三篇论文需要借助前两篇的结论,内容相对也是最少的,只有短短的十几页,论证的只是黎曼函数的非平凡零点,被包含在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的特殊复平面内。

    所以前两篇才是关键。

    但是,前面两篇论文并没有提到黎曼猜想,论证的是王氏猜想第一问题。

    一些顶尖的学者大致浏览论文内容后,迅速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黎曼猜想的证明,只是研究王氏猜想第一问题的附带成果!”

    这个发现太惊人了!

    那可是黎曼猜想啊,一百多年来都没有被证实,被认为是难度最高的数学问题之一。结果.....

    附带成果?

    一时间,他们都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词汇,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心情了!“还就是王浩啊,总是不同寻常,谁也想不到.....”—邱成文。

    “王氏第一问题,也太惊人了,里面竟然蕴含着黎曼猜想。之前还是小看王氏函数了。”—安德鲁-怀尔斯。

    “记得,好像是八年前,当时王浩完成了阿廷常数的论证,我就知道,他是不亚于我的天才,没想到.....还是我自大了。”—彼得—朔尔茨。

    “不可能,肯定是错误的!”

    “现在还不确定,也许就和我一样.....”

    后面两个则是奥派耶米—伊诺克以及迈克尔—阿蒂亚,两人的心情很类似,因为他们都是接近'证明黎曼猜想。

    奥派耶米—伊诺克,还接近拿到克莱数学研究所的一百万美元奖金。

    奥派耶米—伊诺克在尼日利亚国立大学任教,他一直致力于黎曼猜想的研究,并在十三年前宣布完成了黎曼猜想的证明。

    当时鹰国媒体还报道声称,奥派耶米—伊诺克已经拿到了克莱数学研究所的一百万美元奖金,很可惜,克莱数学研究所既不证实也不否认伊诺克的研究,只是简单表示,对这些千年数学难题的解决办法'不予评论”。

    显然,奥派耶米—伊诺克的证明,并没有获得克莱数学研究所的认可。

    迈克尔—阿蒂亚则公开发表了黎曼猜想证明的论文,甚至宣称自己一定会获奖,还准备了获奖的演讲稿,但同样的,他的论文一直都没有得到验证。

    绝大部分数学家对他们的论文都没有兴趣,因为只要做过相关的研究,就知道黎曼猜想不是常规方法能证明的。

    国际数学领域,有很多顶级数学问题的证明,可以说,几乎百分百都存在错误。问题来了--

    “这次是否是正确的?”

    王浩在学术界的影响力,可不是其他人能比的。

    换做是其他“不知名”的人,说完成了黎曼猜想的证明,顶级数学家们连看都不会看一眼,即便证明是正确的,也需要先到大型学术会议做报告,才能一点点获得国际认可。王浩就不一样了。

    他的论文直接刊载在顶级数学期刊,迅速吸引了几乎所有相关领域顶级学者的注意。很多人都开始研究起来。

    论文内容想要理解也是很不容易的,最主要是因为牵扯的领域太多,包括数论、几何学、代数几何、函数论等等。

    有些机构就干脆组织数学小组进行特别的研究。

    在论文发表后,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就有十几个顶尖机构站出来,表示要针对三篇论文做验证,其中包括牛顿研究院、荷兰国家科学院、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加州理工大学数学团队.....

    等等。

    一时间,国际数学界都围绕三篇论文运转开来,很多人也等待起后续消息。

第三百六十章 终于能离开西海了?世纪讲座!

    针对重大而复杂问题的数学证明,即便是再多的数学家参与,能做出评判的永远是相关领域少数一些顶尖数学家。

    他们组成的研究小组,才能更快、更准确的审视论文。但评判需要的时间依旧很多。

    公众都在等待国际大机构的评判,但持续好几天时间都没有任何消息。

    好多人不由产生了疑问,“王浩对于黎曼猜想的证明是正确的吗?那些权威的机构会不会认可?”

    机构认可,很关键。

    即便是再顶级的数学家所做的研究,也必须得到大机构的认可,才能确定其真实准确,学术领域就是这样的,极为复杂的数学证明,也只有少数顶级数学家才能弄明白,具体证明过程有没有问题,也只能等待他们的评判。

    过去也有几次有媒体报道说黎曼猜想被证明,但全都没有了后续消息。复杂问题的证明,往往就会出现这种问题。

    好多人觉得等待几天时间已经很长了,实际上,针对一个国际重大数学问题的证明来说,几天甚至不能算作是时间。

    比如,安德鲁—怀尔斯的费马猜想证明。

    早在1993年,安德鲁—怀尔斯就在牛顿研究院的重大会议上,宣布自己完成了费马猜想的证明,之后研究院特别为他举办了讲座,有两百多位数学家聆听了他的演讲。

    据说当时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完全懂得黑板上的希腊字母和代数式所表达的意思,其余的人来这里就只是为了见证,他们所期待的一个真正具有意义的时刻。

    最终安德鲁—怀尔斯完成了费马猜想的证明,全场都为之鼓起了掌。

    但后来,他想《数学发明》杂志递交的论文,连续被审查了两个多月,审查人在论文的第三章发现了证明中的一个小缺陷。

    针对数学问题来说,“小缺陷'都会是大问题,数学的绝对主义者要求怀尔斯无可置疑地证明他的方法中,每一步都必须要行得通。

    然后,时间又过了两年。

    在两年的时间里,怀尔斯无数次进行了修改,还邀请他的导师泰勒一起工作,他终于把小问题修改完毕,并把论文刊登在《数学年刊》上。

    到此,怀尔斯的证明才受到国际认可。庞加莱猜想就更加艰难了。

    区别在于,庞加莱猜想验证的艰难,主要是因为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的特异性格上,他直接把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贴在了网络上,还因此引起了一定的归属纠纷,后来证明受到了国际认可,他也拒绝发表在任何学术杂志上。

    王浩不是安德鲁—怀尔斯,他不需要提前做报告,也依旧可以把论文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

    他也不是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不会贴了证明过程就不管不顾。但相同点是,证明过程都非常复杂。

    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了,王浩、丁志强和邱会安完成了所有证明以后,花费超过三天时间整理资料,单单整理都花费了三天,就更不用说从头到尾的慢慢理解了。

    几个相关领域的顶级数学家坐在一起去研究,想要完全理清所有的证明过程,一个月能完成速度就已经很快了。

    毕竟,论文只是论文。

    论文上发表出来的是证明的“缩略过程,有些复杂的证明过程被简化了,也就导致有些地方要理解还需要仔细研究一下。

    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了。

    所以,论文发表几天时间里,国际数学界一片安静,舆论上出现少数质疑的声音,而王浩则是收到了大量的邮件。

    其中有一部分邮件,都是研究证明的数学家们发来的,希望他对论文某个部分进行一下说明,方便他们进行理解。

    最开始王浩还耐心的给出回复,并贴了一些详细内容进去,还做出了文字标注。后来,就干脆不回复了。

    他仔细思考了一下,知道证明过程确实很复杂,只看论文去慢慢理解,不仅需要的时间很长,还会耗费很多的精力。

    “算了。”

    王浩很无奈的摇头,还是决定下来,“还是开个报告会吧!”

    他仔细想了一下,就给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发了个邮件,让学部帮忙安排报告会的事情。

    之所以不像上次一样,在西海大学召开报告会,是因为会有很多国外数学家到来。一则,西海市的交通很不方便。

    二则大学里有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还有一些和超导材料相关的研究,并不是举办的大型数学报告会的好地方。

    所以王浩还是倾向于让数学物理学部帮忙组织报告会,并说明时间要尽量快一些,“最好是下下周前,再过一段时间,就很忙了。”

    他确实很忙。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强湮灭力场的“极压实验'申请已经下来了,做完报告再回来就肯定要投入到极压实验准备中。

    到时候,会忙碌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极压实验'中能有新的发现,他可能就没多少心思准备什么报告会了。

    数学物理学部很快给了确定的消息,报告会在下周四于首都会议中心场馆举办,具体场馆则会根据前来学者人数做调整。

    在消息确定下来之后,王浩就找到了丁志强和邱会安,给他们各自分配了一部分'讲解”工作,让他们好好的梳理一下内容,为报告会做准备。

    丁志强和邱会安分别负责一部分内容的讲解。

    王浩分配了工作以后,还交代说道,“你们就把这次研究过程中,各自负责的部分整理一下,就当做博士论文了。”

    丁志强听的差点欢呼出声,脸上兴奋的神色溢于言表。邱会安也跟着笑了下。

    两人一起走出了办公室,丁志强喜滋滋想着终于能毕业,才发现邱会安的笑有些勉强,他疑惑问道,“你怎么好像不高兴?”

    邱会安抿抿嘴,感叹一句,“要毕业了啊!”“多好啊....”

    “麻烦!”

    “麻烦?为什么?”丁志强满是疑惑的看过去,完全不能理解。

    邱会安道,“毕业了,一切就会不同了。如果我一直读博,就不用想那些麻烦的事情。”“什么麻烦?”

    “工作啊!”邱会安解释道,“现在要毕业了,你不想想工作?在哪里工作?做什么工作.....”

    “你不留校?”

    邱会安摇头道,“不一定,我家山济,留西海工作,我爸妈怎么办?他们的年纪还不大,但我爸妈肯定不太愿意....””

    “也对。”

    丁志强认真点点头,他仔细琢磨一下,忽然就变得更高兴了,“毕业了,要找工作,我也要仔细想想。我家河唐,感觉去首都不错,津城也不错,都离家近。”

    “你觉得我去水木、首大,津开、南大之类,能直接找个入编的工作吗?”

    邱会安怪异的看了丁志强一眼,道,“全世界有几个人能在黎曼猜想证明上留名?更别说,你还是第三篇论文的一作。”

    “也对哈~~”

    丁志强顿时更有信心了。

    他都开始想象离开西海,去首大、津开之类的高校,当个副教授、教授挂闲职的美好生活了。

    邱会安疑惑的问道,“你不留下?”

    “当然....我考虑一下。”丁志强朝身后看了眼,强忍住心头的喜悦,脸色重新变得忧愁,“其实我特别想留下来,一辈子跟着王浩老师。离开,真是舍不得啊!”

    “你也知道,我家在河唐,爸妈年纪都大了,西海实在离家太远了!”“唉~~”

    他说着摆出一副“忠孝不能两全'的苦闷。邱会安理解的点头。

    一起跟着王浩读博的几个人,海伦不是种花人,不管是西海还是首都,对海伦来说都是一样的,她之所以来种花,也是因为对王浩的认可。

    只不过,海伦的'认可'有些奇怪,好像她一直都没有放弃....咳咳。

    陈蒙檬就是西海人,她家距离西海大学只有两个路口,留下西海大学担任王浩的助理,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工作。

    他们两个情况不一样。

    邱会安考虑着毕业后的事情,又不由得看向了丁志强。他知道王浩非常欣赏丁志强。

    “如果丁志强离开,王浩老师肯定会很不舍吧?”邱会安想着,“但是,丁志强决定回去...也对,毕竟家在河唐。”

    “有时间,还是和王浩老师说说吧,让他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王浩并没有为报告会多做准备,对于他来说,一切的证明过程已经了然于胸,只需要到时候上台讲解就可以了。

    他一直在和保罗菲尔—琼斯、海伦以及陈蒙檬,一起讨论其质量点塑造的问题。这才是主要方向。

    王浩对于质量点塑造问题,还没有下一步的明确的方向,他只是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高次质点函数第二问题。”

    “但不是证明,也不需要去证明质数对接点有无限多个。”

    “我认为,质数对接点的存在本身,就可以作为质量点塑造的数学基础,我们需要对质数对接点的代入,不同质数对节点关联的函数进行研究,并联系一起物理问题。”

    “比如,从光子结构入手,进行塑造。”

    以数学为基础,联系确定的物理内容,就是研究的大方向了。理论物理都是如此。

    实际上,质数对接点本身,包括光子结构,都只是微观物理存在的一种表达形式,而不是说,光子就是由真实数字排列组成。

    数学,是物理的解析手段。

    “如果是从光子结构入手,研究又会变得极为复杂,也会充满不确定性。”

    海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为粒子标准模型本身就是不完善的。”

    “我们肯定不能从单一的光子入手,还要联系其他粒子,包括中微子、胶子等等,但现有的研究不一定是真实的。”

    “对。”

    王浩朝着海伦竖起大拇指,肯定了她的想法,“所以具体方向,还存在不确定性,我还在思考。”

    “如果是从力的角度入手呢?”保罗菲尔—琼斯思考着说道。“电磁力?”

    “也可以是强力。”“强力.....”

    几个人一起思考起来。

    强力,确实是个很好的入手点,因为强力对比弱力更明显,对比电磁力表现形式又直接的多。

    另外,强力的存在非常特殊。

    比如,强力能够把夸克组合在一起,宇宙中并不存在单独的夸克。为什么呢?

    或许可以用质量点构造出的夸克结构,联系湮灭力的作用进行解析。--

    王浩等人的思考讨论并没有确定的结果,他们只是做一下初期的研究,说一下彼此的想法,个人再去研究思考。

    在其他人看来,或许是找到了方向,但灵感值没有任何提升,就说明方向的不确定。临近报告会,王浩也开始做起了准备。

    周二。

    王浩和丁志强、邱会安,再包括随行的陈蒙檬、栾海平等人,一起乘坐专机飞往了首都。

    一行人很快到了会议中心。

    报告会是数学物理学部组织安排的,最开始是定在五号小厅,后来又改为了二号侧厅,主要是因为确定到来的学者太多了。

    数学物理学部开放了参会申请,给一些顶级的数学家发了邀请函,也给国际著名的高校、机构发了邀请,但也完全没有想到,前来的学者人数竟然会超过六百人。

    这还是严格审核个人申请后的结果。

    前来的每一名学者,最低也顶着个数学教授头衔,六百多名数学教授聚集在一起,场面甚至可比国际数学家大会。

    这还仅仅是数学领域的学者,参会的还包括一些官员、机构代表,他们拿着邀请函过来,纯粹就是为了'见证历史时刻'。

    王浩也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前一天会议中心的二号侧厅就有很多人过来了,他们是来领取个人身份牌,路上碰到王浩自然要寒暄一番。

    结果王浩一路走一路说,花了很长时间才见到了组织负责人沈春明。

    沈春明是科学院数学所的主任,负责很多日常事物的工作,他把王浩让到了边侧房间,里面还好几个学部老院士。

    在寒暄了一番后,沈春明坐下来苦笑说道,“这次真是世纪讲座啊!”其他人也跟着说道,“是啊,参会人数过千啊!学者就超过六百。”“真是没想到,一个数学报告...."

    “那可是黎曼猜想!”

    “王浩院士,你就是数学界的明星啊!”王浩礼貌的笑了笑。

    其实也是很正常的,黎曼猜想证明的报告,影响力实在太大了,而且多数人都认为,报告会很可能确定证明。

    因为,作报告的是王浩。

    也因为,过去的一段时间,没有机构站出来确定证明,但也没有机构站出来指出问题。

    虽然证明过程确实很复杂,但没有机构站出来指出问题,也就代表他们暂时没发现问题,没有确定只是因为没有完全理解而已。

    所以报告会很可能会把证明确定下来,会后黎曼猜想就会变成黎曼定理。

    不管怎么说,如此规模宏大的报告会,绝对可以称作是世纪讲座了。

第三百六十一章 数学圆桌会议,王浩:我是被逼无奈,只能自己研究了!

    二号侧厅。

    现场过千人各自坐在位置上,等待着报告会的开始。

    两侧还有数十个记者正在不断的拍摄,他们会对于这次盛大的报告会做报道,有些电视台甚至会进行直播。

    会场的声音有些杂乱,直到王浩的身影出现在侧门,他身后跟着丁志强和邱会安。三人一起登上了讲台。

    王浩站在中间的位置上,开口道,“感谢各位远道而来,听我和学生的报告。”

    他简单介绍了一下报告的流程,主要是三篇论文内容报告的安排,随后道,“下面由我的学生丁志强,做第一场报告。”

    他说完和邱会安一起坐在了讲台边侧,讲台上就只剩丁志强一个人。全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丁志强身上。

    丁志强明显是非常紧张,甚至表现的有些手足无措,他的身体停顿了几秒钟,还对着耳麦轻咳一声,确定说话能被所有人听到,才走向了身后准备好的白板,对着上面画好的图形,深吸一口气开口道,“这个研究源于我的一个想法。”

    “我的老师王浩,交给我的一项工作是,研究高次质点函数代入最小质数对节点所得到....”

    “而在研究对应五维图形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特殊的交线平面.....”“它和黎曼函数的列式....”

    丁志强起了个开头,一步步的介绍起来。

    在不断开口的过程中,他满心都是紧张和忐忑,还有激动和兴奋,导致有时候发出的声音,似乎都是从牙齿中咬出来的。

    台下的学者们也是很理解的。

    有些学者甚至想着,换做是自己站在讲台上,都不一定比丁志强表现的更好,能正常去讲解就已经很不错了。

    不止是因为台下人多,还因为有很多都是数学领域的顶尖学者。

    比如,第一排坐着的就有邱成文、陶哲轩、詹姆斯—梅纳斯、阿卡萨伊—文卡特什、考切尔—比尔卡尔、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

    六个菲尔兹获得者!

    再加上讲台边侧坐着的王浩,等于是整整七个菲尔兹获得者。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历届国际数学家大会,能邀请到三、四个菲尔兹获得者,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七个菲尔兹获奖者齐聚一堂,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除去一整排的菲尔兹获奖者外,其他也都是相当有名气的数学家。

    在会场前半部分随机随机找一个学者,头上也许都顶着个柯尔数学奖,或者其他什么国际数学奖项。

    论起顶尖数学家的数量和质量,报告会甚至比属于国际数学家大会还要盛大。

    现在站在讲台上做讲解的,就只是一个在读博士,听起来就很不可思议,而他在讲解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在认真的听。

    他们也都知道丁志强。

    伴随着三篇论文的发布,丁志强在国际数学界都变得小有名气,一则是每一篇论文都有丁志强的名字,第三篇和黎曼猜想有关的论文,他还是'一作',明确了个人的研究贡献。

    另外,还因为高次质点函数的报告会,丁志强在报告会末尾,说起了自己的研究想法。

    当时他就说了相关内容,包括发现了一个很具价值的复平面,可能会和黎曼猜想直接相关,针对那个想法来说,大部分学者都不在意,也有少数学者进行了研究。

    任谁也没有想到,那个想法竟然能解决王氏猜想第一问题,顺带还证明了黎曼猜想。

    所以再没人敢小看台上这个紧张的小胖子,即便他明显表现的非常紧张,每个学者也都很认真的在听,很认真的去理解。

    牛顿研究院的弗洛特—阿尔索斯也是其中之一。

    在看到报告会的视频后,他就觉得丁志强所说的复平面很有研究潜力,后来就一直在做研究,而且还有了一定成果。

    弗洛特—阿尔索斯自认为出成果的速度已经很快了。

    他已经完成了很多的列式,并与黎曼函数做对比,还有了一些新奇的发现。然后....

    王浩和自己的学生,就发表了相关的成果。

    这也就代表弗洛特—阿尔索斯所做的努力,全部都成了无用功。

    现在弗洛特—阿尔索斯来参加报告会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他一直紧绷着一张脸,却比其他人听的更加认真。

    他希望能找到一些错误。

    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错误,即便是无法否定证明过程的小错误,也算是给自己“出口气。否则,就太郁闷了。

    --

    丁志强上台讲解的是最初的想法,以及第三篇论文的一部分内容。

    第三篇论文,丁志强是第一作者,主要是因为想法属于他,而且也确实在研究中有很大贡献,第三篇论文是证明黎曼函数的非平凡零点被包含在五维交线复平面范围内。

    最初就是一大堆复平面相关的论证,随后联系黎曼函数的变换。这都是后续论证基础。

    等做完了黎曼函数变换部分的讲解,丁志强轻呼了一口气,面朝着台下,说道,“下面就交给我的老师了”,他说完朝台下鞠了个躬,随后快步朝着边侧走了过去。

    等到了边侧座位上,丁志强用手捂住了脸,好半天才对邱会安说道,“我刚才讲的怎么样?真是太紧张了。”

    “很好!”

    邱会安朝着丁志强竖起了大拇指,随后一脸苦闷的说道,“你是结束了,我还没开始呢.....”

    他也感到非常紧张。

    丁志强能感受到的压力,他当然也能感受到,即便是坐在这里,都是一直板正了身姿,甚至都感觉有些疲惫了。

    “别紧张了,没什么大不了。”丁志强朝着台下看了一眼。

    当做回了边侧位置以后,他倒是不感觉紧张了,因为这里的受关注程度要远远小于台上。

    两人不约而同的看向中间位置。

    王浩已经走到迈步走了上去,他低头看了下时间,面带微笑的开口道,“四十分钟了,大家休息五分钟,一会儿再开始。”

    他说完走到边侧接过一瓶水,轻抿了一口气以后就坐下来等时间。这种表情太轻松了。

    丁志强不由得叹道,“还是王老师厉害啊,一点都不紧张。”“废话!”

    邱会安道,“你要是获得过菲尔兹,攻破过好几个意义重大的数学难题,也肯定不紧张了。在我们看来,台下都是数学大佬,在王老师看来.....”

    “也许....”

    丁志强接了一句,“台下所有人都比我差?所有人都比我垃圾?”“咳咳~~~”

    邱会安迅速捂住他的嘴,小声道,“你敢说的再大声点?旁边可是有媒体录音。”

    丁志强扫了一眼旁边的录音设备,迅速黑着脸低下头,表现出一副我是乖宝宝'的神态。

    五分钟后,王浩重新回到台上做讲解。

    后续内容是对丁志强列出的方程、函数以及其他内容做对比分析,因为牵扯到五维图形,理解起来就很困难了。

    正因为如此,王浩才没有让丁志强继续,而是自己上台来讲。

    到这一部分内容以后,他讲解的速度也不慢,只用了大概四十分钟,就把第三篇论文后续部分完成了,但台下学者们却感觉思路清晰,完全跟上了理解的节奏。

    这就是《教学的馈赠》效果了。

    《教学的馈赠》可不是最开始的时候,提升理解效率的效果已经高达百分之六十,再加上王浩本来就擅长教学,知道具体难点在哪里,难一些的地方就详细讲解,简单的地方一带而过,不仅能加快讲解的速度,也能让学者们更容易理解。

    当然,讲解效果好和学者的“质量'存在直接关系。台下可都是数学大佬。

    哪怕是坐在最后排的学者,最低也有个数学教授'头衔,也都对于论文都过研究,最少知道具体步骤,理解速度自然就快很多。

    实际上,台下学者理解速度快,还不只是《教学的馈赠》效果,还包括《科研的馈赠》。《科研的馈赠》能够提升其他人八倍的灵感获取速度,没有做过相关研究的学者,自然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像是弗洛特—阿尔索斯,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讲解进行到一半儿的时候,他就已经完全弄懂了全部内容,之前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已经全都明白过来。

    同时,他的心情就变得更加郁闷了。“原来是这样!”

    “这么简单!”

    “之前我竟然没想到,还在同样位置纠结了那么久时间.....”

    “如果之前想到了,也许早就完成了研究,可以提前证明黎曼函数的非平凡零点,被包含在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所对应交线复平面内.....”

    《黎曼猜想与特殊复平面》,是发布出来的第三篇论文,却是报告会讲解的第一篇内容。

    在完成了相关内容的讲解后,会场有二十分钟的休息时间,随后就到了第二个内容,也就是《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的特殊复平面》论文。

    这一部分内容大多数都是对于交线复平面的解析。

    考虑到报告会的时间关系,大部分内容都是简单讲解,并给出对应的列式。这些内容也没什么可讲解的,因为都是推导分析过程,看论文就可以了。当然难点还是有的。

    最难理解的,就是后续'质数点位集中的论证',以及证明'五维图形其他位置,不包含质数点位,两者加在一起,就能推导得出质数点位都集中在交线复平面的结论'。

    这一部分论证用了一个小时。

    王浩也是掐着时间再做讲解,他们的计划,就是上午完成前面两部分内容。第三部分内容难度最高,就留在下午时间做讲解。

    最终还是按计划完成了。

    下午才是讲解的关键,论证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牵扯的知识范围大、理解难度非常高,也是很多学者问题集中的地方。

    下午预计安排是三个小时,邱会安会讲解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都是王浩的了。实际上,邱会安的研究贡献也集中在第二篇论文内容上,他还是第二篇论文的第二作者,论起贡献也是很大的。

    当然了。

    王浩才是研究贡献最大的,他是三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也是第一篇、第二篇论文的一作。

    从论文作者名字的角度来看,就知道丁志强比邱文贡献大的多。这也是事实。

    研究最初就源于丁志强的想法,而前沿科学的研究,灵感才是最重要的。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丁志强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第三篇和黎曼猜想相关的论文,他个人做了不少工作,还顺带提供了很多灵感。

    第三篇论文,也是最受关注的,因为牵扯到了黎曼猜想,也是被报告最多的。

    实际上,在场的所有学者都知道第二篇论文,《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的证明》,也就是下午的讲解才是最关键的。

    针对黎曼猜想来说,三篇论文都是证明过程,但黎曼猜想也只是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的证明的附带成果而已。

    世纪重大数学难题,成为其他研究的附带成果,是很难想象的事情。但是,这就是事实。

    ...中午。

    王浩和一群数学家坐在餐厅,包括他自己在内,桌上有个菲尔兹获奖者,其他还有邱成文、考切尔—比尔卡尔、詹姆斯—梅纳斯以及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其他还有弗洛特—阿尔索斯、罗瑟尔—巴顿等几个人。

    他们围着做了个圆桌。

    旁边有两个记者全程跟着王浩,到桌上也在不断的拍摄。

    虽然在场都只是学者,但他们每一个都是顶级数学家,接受采访早就习惯了,自然也不会在乎有记者跟拍。

    但哪怕是邱成文、詹姆斯—梅纳斯,看着圆桌上的“阵容',都感受到了一种震撼。詹姆斯—梅纳斯笑说道,“我还是第一次和这么多菲尔兹得主一起吃饭。”

    “我也是。”“同样如此....

    其他人纷纷点头表态。

    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笑说道,“这算不算数学的圆桌会议?”

    “数学的圆桌会议,这个词很有意思。”年纪最大的邱成文笑着说道,“那么,我们是不是要讨论一些数学领域的重大问题?”

    “什么重大问题?”

    罗瑟尔—巴顿就和王浩隔着一个座位,他拍了一下身旁的阿迈瑞肯记者,说道,“我们要召开一个数学的圆桌会议,你来提问吧?”

    “我?提问?”

    记者顿时有些发蒙,但他的职业素养不错,马上反应过来,开口问向了王浩,“王浩博士,能不能谈谈高次质点函数?”

    王浩笑道,“高次质点函数有很多方向,你指的是?”邱成文开口笑道,“这有些难为人了吧?”

    记者倒是没有被难住,他来采访前做了准备,很马上说道,“现在你已经解决了第一问题,对其他问题怎么看?”

    大家都看向了王浩。

    在高次质点函数的问题上,王浩毫无疑问是最权威的,其他人也想知道他的看法。王浩道,“我非常重视第二问题,因为它能够作为湮灭理论质量点塑造的基础。”

    “至于第三问题,是怀尔斯先生自己提出来的,但仔细想一下,甚至可能更重要。”“里面或许蕴含着数字最基础的规律.....”

    这一句话点出来,桌上的人不由陷入思考,第三问题说的是,高次质点函数是否存在非全质数点的整数点'。

    如果存在,自然也就没什么。

    如果不存在,就很具有研究价值了,应该或许蕴含着特殊的规律。

    有些人,比如,弗洛特—阿尔索斯,听了以后顿时眼睛一亮,他想到了很多东西,感觉自己找到了新的方向。

    既然是圆桌会议,没有其他人说话,记者就干脆继续问道,“那么,王浩博士,你在数学领域的下个方向是什么?”

    “我还没有下一步计划。”

    王浩道,“主要是因为,我对纯数学的研究并不感兴趣。”一句话说出来,让其他人都沉默了。

    王浩很坦然的解释道,“实际上,我感兴趣的还是理论物理,湮灭力的研究,现在做高次质点函数的研究,也只是因为,我希望找到一种,能够作为质量点塑造基础的数学工具。”

    这句话说出来,其他人顿时理解了,同时眼神也变得很复杂。

    他们刚才不太理解王浩所说什么'不感兴趣',还以为王浩是在骄傲的“说大话”,但仔细想想就能理解了。

    王浩在物理方面的成就,还要比数学领域高,因为他开创了湮灭物理学。

    在数学领域上,即便是解决再多的问题,也只是单纯解决问题,只能起到基础数学理论积累的作用。

    在物理上,他是创造了一门被国际认可的学科,并且还被众多的实验所证实,湮灭力相关的内容,已经成为了物理领域、科技领域最前沿的研究。

    当圆桌上的学者都感叹不已的时候,就听到王浩长叹了口气,满是感叹的说道,“没办法啊!”

    “爱因斯坦研究广义相对论,能找到黎曼几何作为数学工具,他的运气真的很好。”“我在研究湮灭理论的基础质量点问题,结果却找不到能够使用的数学工具.....”“近几十年来,数学理论的进展太少,发展速度实在太慢了。”

    “所以,我也只能自己去研究工具了.....”“唉~~”

    一群人顿时用力扯起嘴角,他们极其希望能理解王浩的心情,但是.....

    这句所谓的“实话'听在耳中,他们都忍不住握紧了拳头。真是,太气人了!

第三百六十二章 这种智慧,难以理解,见证历史性的时刻!

    “数学圆桌会议”在座的学者们,仔细思考着所谓“创造工具”的话,心情都变得有些郁闷,但他们没有办法反驳。

    因为王浩说的是实话。

    爱因斯坦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数学蓬勃发展的时代,是科学理论蓬勃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科技蓬勃发展的时代。

    近几十年来是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世界,被认为是人类的信息革命。

    但信息革命,不是理论革命。

    计算机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改变再多,它也只是一项技术,而不是理论。

    近些年,基础理论的发展速度确实很慢,远远赶不上百年前的蓬勃时期。

    如果把爱因斯坦和王浩放在一起做对比,爱因斯坦的运气确实很不错,在研究广义相对论的时候,他一直被“数学工具”所困扰,他希望能有一种特殊的几何,来作为广义相对论的载体,从而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深度解析。

    后来他找到了格罗斯曼。

    格罗斯曼是爱因斯坦的同学。他建议爱因斯坦研究一下黎曼几何和张量分析。

    当时可不是信息爆炸的现代,五十年前黎曼所创造的黎曼几何,放在当时几乎没有任何名气可言,就被认为是一项“假想”的数学研究而已,想找到相关资料都很不容易。

    但是在格罗斯曼的帮助下,爱因斯坦马上拿到了黎曼几何的内容,随后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塑造。

    由此就可以了解到,对于理论物理学家来说,符合要求的“数学工具”有多重要了。

    如果一项物理理论找不到数学工具支持,想要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像是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的思想,他研究发展代数几何学科,就是制造一个个“能够拿来使用的数学工具”,他认为数学的主要方向,就是深度的理论研究,来制造出大量“数学工具”。

    以此,其他学科的研究,就都能找到适合的数学工具。

    数学理论研究的意义,就体现在这里。

    湮灭物理学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就和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类似,全新的方向自然需要全新的“数学工具”。

    在湮灭物理学最基础、最核心的质量点塑造问题上,自然就需要找到符合使用的数学工具。

    可以说,湮灭物理学是幸运的。

    因为研究出湮灭物理学的是王浩,而他本人就是最顶级的数学家,没有可使用的数学工具,他就干脆自己去研究……

    “唉~~~”

    其他人都长叹一口气,每个人的神情都变得十分复杂。

    王浩确实说的是真心话,他对于湮灭物理学更感兴趣,研究高次质点函数的直接目的就是以此来构造质量点。

    数学成果,都只是附带的。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巴不得能跳过数学研究阶段,直接找到“适合的工具”去构造质量点。

    圆桌会议的气氛沉默了好一阵。

    王浩继续谈起了质量点塑造问题,“我认为,直接相关的研究是高次质量函数的第二个问题。”

    “倒不是要证明第二问题,而是质数对节点的研究,可以支持质量点的塑造。”

    他简单做了解释以后,也给其他人发言的机会,其他人顿时说了起来。

    在座每一位都是国际顶尖的数学家,也都研究过高次质点函数,自然都能够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其中说的最多的是弗洛特-阿尔索斯,阿尔索斯的研究方向被别人提前完成,让他感觉非常的郁闷,但他很珍惜和王浩交流的机会,“我一直在研究高次质点函数。”

    “如果说塑造质量点,王浩先生,因为牵扯到质数对节点的分布规律,或者某种特性吧?”

    “谈起分布规律,或许可以对比另一个类似的数学问题--梅森素数。”

    弗洛特-阿尔索斯说道,“虽然我没有做深入的研究,但是我想到了这一点,王浩先生,你曾经有一个有个梅森素数的分布研究。”

    “我看过那份论文,计算函数和判定函数,如果能够以这种方式,研究一部分质数对节点分布,或许能给质量点的研究带来帮助?”

    阿尔索斯说的内容让王浩眼前一亮。

    两人马上讨论起来。

    其他人也偶尔说上一句,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不断讨论的过程中,王浩甚至发现质量点研究的任务,有了“两点”灵感值增加,他顿时更积极的和其他人讨论了。

    午餐就是在讨论中度过的。

    等用餐结束以后,没有一个人起身离开,还在继续讨论着,他们谈到了一个“超大质数对节点研究是否有意义的问题”。

    王浩则是说道,“我认为,针对质量点的研究,质数对节点的数字大小毫无意义,不管是数字大、还是数字小,或许也只代表了一种标记。”

    “就像是学生的学号、每个人的身份号,只是标记而已,数字只是对于各点位的代号表述,其底层特性或许都是一样的。”

    这也是最后一个有意义的内容。

    王浩说完以后看了下时间,起身笑道,“今天的圆桌会议就到这里吧,明、后两天,我们可以继续交流,但现在,我必须要去休息了。”

    其他人也马上寒暄了几句。

    王浩是必须要去休息了,他忙碌了一个上午,下午还要进行两个小时以上的报告,必须回去养足了精神。

    很快。

    时间接近下午三点钟,报告会就是在下午三点正式开始。

    这主要考虑的就是中午休息问题,正午的时间段容易让人犯困,就给学者们多留出一些些休息的时间,下午的报告才能听的更有精神。

    当时间临近的时候,王浩就和邱会安、丁志强一起从侧门走进来,随后王浩拉着邱会安一起上台做了介绍,“这是我的学生邱会安,在高次质点函数第二问题有关数论领域的内容上,他的工作贡献很大。”

    “下午会由邱会安讲解最开始的内容……”

    王浩说完就走下了台。

    邱会安带着忐忑留在了台上,他的情况比丁志强好一些,因为丁志强是最开始上台的,而他已经有了丁志强做参照。

    只不过……

    他似乎没有丁志强受欢迎。

    这主要和研究贡献有关,丁志强提供了最最重要的想法,最前沿的研究来说,一个好的想法、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比后续的努力更加重要,就像是做投资一样,只要是找对了方向,即便出现很多差错也能赚钱,若是没有能找对方向,付出再多的努力,到最后能保证不亏损,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然只要是上台做讲解,就肯定会成为台下学者们的讨论对象。

    邱会安也是有一定名气的。

    “这是王浩的另一个学生,很了不起,几年前完成了勒让德猜想的证明。”

    “勒让德猜想?了不起啊!”

    “确实很了不起,据说他当时还在读研……不过现在,也只是读博……”

    “王浩很厉害,他的学生也真不差啊。”

    勒让德猜想远远比不上黎曼猜想,但也是数论领域中中档以上的难题,能完成勒让德猜想的证明,已经足够到很多高校拿到教授职位了。

    现在邱会安讲解的是高次质点函数第二问题证明的开头,大部分牵扯的都是数论内容,还包括一部分的对应几何解析。

    简单来说,他讲解的是证明的基础分析。

    站在台上的邱会安明显也有些紧张,即便是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还有丁志强的讲解做样板,可面对一众国际数学大老,只是单独在台上都是压力。

    邱会安说出的每一句,都要先仔细斟酌一下,生怕会被指出什么错误。

    学术报告、学术会议,可没什么好“纪律性”可言。

    很多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进行的时候,报告人出现了错误,会被台下的学者当场指出,学者可不是官僚,根本不会顾忌什么“面子”。

    有些学术报告进行的时候,报告人因为感觉被台下“挑错”,和台下指出问题的学者互喷,甚至是上演武打戏,都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好在,学者们还是很给王浩面子的。

    即便邱会安作讲解的时候,偶尔有说错、写作的地方,也只是被人友好的指出,才让讲解很顺利的进行下去。

    邱会安讲解的内容确实也没有多深奥,大部分都是类似于筛法的数字规律解析,后续则牵扯到一部分函数、对应几何等问题。

    这些都是证明的基础。

    很快。

    时间过了一个小时,邱会安一直小心翼翼的做讲解,就稍微有些延时了。

    前排有的数学大老都很不满意,因为讲解内容相对比较容易,再加上他们都看过论文,都感觉是在浪费时间,希望王浩赶紧上来,去讲最关键的内容。

    这种压力下,邱会安还是完成了讲解,随后转过身小幅度鞠了个躬,迫不及待的赶紧走到了边侧。

    王浩这才走到了台上。

    他并没有着急继续讲解,而是说道,“大家先休息一阵,有关刚才的内容,谁有问题可以现在提,我会做解答。”

    这就是给学者留出休息和提问时间了。

    邱会安的讲解并不十分清晰,后排一些学者还是有问题的,尤其牵扯到后面函数、几何内容,有几个关键点不容易理解。

    有人站起来提问以后,王浩就详细的讲解了一遍。

    当换成了王浩讲解以后,台下的学者都感觉豁然开朗,一些想不通的地方也明白过来。

    不少人都感慨着,“这就是差距啊!”

    “王浩的讲解,思路明显清晰很多,或许就是王浩对于过程的理解更深入……”

    “是啊,听了刚才的讲解,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那个博士生还是不行……”

    “当然了,和王浩比,谁都不行……”

    休息答疑持续了二十分钟,随后王浩就进入到后续内容中。

    这时候,他都变得非常认真,因为后续的内容有很多对五维图形的分析,要理解是很不容易的,也是证明过程中最难理解的部分。

    他站在台上认真说着,“我们用这几个舒适来对图形趋向性作表达,大家来看,这一个列式……”

    “我们采用的是塑造图形回转的方法,一条线,一个面,或者是四维图形,都会有方向,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方向是会回转的……”

    “研究的是整体图形,而不是一个单一的函数,下面我们把以上几个函数固定……”

    “这一步就能看到,k3和K4的交线,就在复平面上,再转换一下,来表达……”

    “复平面就是这样产生的,我们根据上午的结论继续分析,下一步,是D……”

    “大家来看……”

    在王浩滔滔不绝做讲解的时候,台下的观众听的都非常认真,他们也跟着一个个步骤,慢慢的理解了过程。

    时间,在认真中流过。

    当讲解完一个大难点后,会场里的一些学者已经能够确定,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后续内容他们已经明白了。

    詹姆斯-梅纳斯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解析数论领域的顶尖学者,依靠在理解素数的结构和丢番图近似方面的成果,获得了菲尔兹奖。

    此时,梅纳斯已经抱着手臂躺在了椅子上,嘴角也带上了轻松的笑。

    邱成文就坐在旁边,他拿起面前的水喝了一口,随后用力揉了下额头,扭过头注意到梅纳斯,说道,“应该能确定了吧?”

    “能确定了。”

    梅纳斯很肯定的点头,叹道,“黎曼猜想也被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再加上阿廷常数、冰雹猜想等成果,在数论问题的解析上,王浩可以当之无愧的称为第一人了。”

    邱成文心里也有颇多感叹,最终只能化作一句,“比不了啊……”

    梅纳斯道,“在今天以前,我一直认为最聪明的中国人是特里(陶哲轩)。”

    “为什么?”邱成文有些不理解。

    “特里不一样,他真是那种超级天才,我和他见过几次,每一次都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王浩的成果更多,但天才不一定是看成果,我认识特里,所以我这么认为。”

    “但是现在,我改变了看法。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整个报告的过程中,王浩甚至没有出现一点小错误,针对一些复杂问题的论证,他甚至想都不想一下就给出了结果。”

    邱成文思考着点头。

    “这是一项很复杂的研究,三篇论文一百页,牵扯到论证高维图形,复杂函数。”

    “即便是已经做好的研究,想要整体理清都非常复杂……”

    “王浩……我相信他能现场再把论文重新写一遍,而且不出现任何错误。”

    “这种记忆力,这种对于研究的理解,这种智慧……难以理解!”

    梅纳斯用“难以理解”来做形容,足以说明内心的震撼了。

    两人一起感叹着。

    台上。

    王浩终于完成了最后一步的论证,也说到了最后一句话,“根据式7、8和9、定理3和6,论述5,可以证明两点,第一,最小质数对节点函数的所有质数点位都处在β平面上,另外,代入取值a的质数,必定能得到另一个质数。”

    “以上,就是全部的证明。”

    他说着放下了笔,走到讲台的中心,随后面对台下所有人说了两个字,“谢谢!”

    话音一落,全场沸腾!

    掌声持久不息,欢呼声到处充斥,讲台中心灯光闪耀,记录着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在场所有人,也一起见证了黎曼猜想被证明的时刻。

第三百六十三章 人生总会身不由己……

    报告会结束,影响力则是不断的发酵。

    好多顶尖学者接受采访,当即表示确定黎曼猜想已经被证明。

    “我已经全部理解了。”

    “我从头到尾听了整个过程,没有找到任何问题,一切逻辑都是完美的闭环。”

    “我认为不需要再进行评判,黎曼猜想已经被证明,这是事实。但我认为,黎曼猜想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高次质点函数

    “王浩是非常优秀的报告人,他的讲解很清晰,来之前,我对有些内容不理解,现在全都弄明白了。

    “现在,我可以非常确定的说,黎曼猜想已经成为了黎曼定理

    那些接受记者采访的顶级学者,说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他们非常认可报告内容,也非常确定黎曼猜想已经被证明。

    这听起来似乎很正常,但实际上是很惊人的。

    世界顶级数学问题的报告,获得这么多顶级学者的认可是不容易的。

    举个例子来说,安德鲁—怀尔斯在牛顿研究院做了费马猜想的报告,报告结束以后也开启了香槟庆祝,但并没有一个顶级数学家,站出来确定报告内容是完全正确的。

    后来安德鲁—怀尔斯把论文进行投稿,也被审稿人指出了几个问题。

    现在不一样。

    好多听取报告的学者,都很确定黎曼猜想已经被证明,其中还包括几个菲尔兹得主,以及其他非常有影响力的学者。

    其实区别就在于,王浩是先发表的论文,再进行的报告。

    另外,他发表的论文很吸引人,因为不是单独黎曼猜想的证明,黎曼猜想反倒只是附带成果,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的研究才是核心。

    高次质点函数是最新出来的研究方向,自然会非常吸引学者们注意。

    这样就有很多学者,会自发的研究起论文内容,而不只是单纯想要检验证明的正确性。

    他们有了一定的研究,再去听证明的报告会,只需要弄懂不理解的地方就可以了,相对自然就容易了许多。

    事实也证明,学者们的判断是正确的。

    仅仅过了三天,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就宣布认可王浩有关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以及黎曼猜想的证明。

    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新闻的同时,还有发言人接受了采访,“我们成立的研究小组一致认为,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黎曼猜想已经是过去式,它会成为数学界新的定理。”

    “这是一个值得激动的时刻!”

    “同时,我们认为最有价值的是王氏函数第一提问的证明,它也给数论的研究,指引了一条

    之后德国艾尔福特科学院,也发布消息认可了证明过程。

    再之后,牛顿研究院,汾兰国家科学院、瑞典皇家科学院

    等等。

    直到一周以后,克莱数学研究所也发布消息,确定了证明的正确性。

    克莱数学研究所确定的速度要慢上一些,但数学界也是能够理解的,因为他们不止是确定证明,还需要拿出一百万美元颁发给王浩,作为解决千禧七大数学问题的奖金。

    克莱数学研究所的发言人的说法倒是很大气,他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再次看到,有人获得了为千禧年数学问题准备的百万美元奖金。”

    “有意思的是,我们已经颁发过一次,同时是给他,为了NS问题。”

    “现在则是为了黎曼猜想。”

    “那很了不起,很了不起,很了不起......但愿我们能颁发的次数更多一些,这样就能推动数学有更多的发展...“

    ......

    当黎曼猜想的证明被确定以后,舆论着实火热了一把。

    王浩自然是舆论核心。

    他个人在数学领域的成果实在太多了,最最顶尖的成果就包括哥德巴赫猜想、NS方程问题以及黎曼猜想,次一些的还包括冰雹猜想、梅森素数的研究以及阿廷常数的论证,等等。

    黎曼猜想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属于希尔伯特第八问题,同时也是千禧年七大数学问题之一。

    王浩个人就完成了两个千禧年七大数学问题,同时也完成了两个希尔伯特第八问题——哥德巴赫猜想以及黎曼猜想。

    所以舆论上就有不少人憧憬道,“全世界来说,想解决剩余的数学难题,还是要依靠王浩大神!”

    “千禧问题还剩余四个,不知道王浩下一个解决的是哪一个?”

    “也许是孪生素数猜想!希尔伯特第八问题主要包含三个问题,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以及孪生素数猜想,如果再解决孪生素数猜想,王浩大神就完成了全部的素数问题。”

    “现在完成了黎曼猜想,王浩大神可以说是“数论第一人“了吧!“

    古人说,文无第一。

    即便是在数学领域也有很多的分支,不同领域的学者很难进行比较。

    但是在数论领域来说,王浩的成果包括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冰雹猜想、论证阿廷常数、计算法寻找梅森素数,等等。

    以上成果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绝对是世界最顶级的,全部加在一起

    不可想象!

    所以舆论上都可以明确的说,王浩是数论方向的第一人。

    同时,也有顶尖的数学家站出来表示,黎曼猜想的证明只是“附带成果,“它(黎曼猜想)只是受关注程度高。”

    “但实际上,最大的成果是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的证明,其交线复平面的研究,比黎曼猜想要重要的多,也对未来数论方向的研究,有着很大的意义。”

    “可以说,高次质点函数,指引了一个数字、素数研究的大方向、非常有前景的大方向!”

    除了王浩不断被赞叹、追捧外,丁志强、邱会安也受益于成果的影响力,一跃变成了非常知名的学者,他们也成为了热议焦点。

    虽然丁志强、邱会安只是研究的参与者,贡献肯定赶不上王浩,但王浩的名气已经很大,讨论来讨论去也没什么意义。

    丁志强、邱会安不同,他们是新的焦点,也还是在读博士,有很多舆论潜力可挖。

    有关丁志强的讨论是最多的,他身上有个很有意思的“舆论反转'。

    之前有关高次质点函数的报告会,丁志强站出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可即便是在国际数学界,在意的学者也是很少的,舆论更是一边倒的,认为只是王浩在培养学生,才让学生当众说出自己的观点。

    仅此而已。

    现在则是'反转'证明,丁志强的想法非常重要,重要到帮助证明了黎曼猜想。

    这种反转是舆论津津乐道的。

    邱会安相比就要差一些了,他身上没有什么舆论的爆点,也只是完成了勒让德猜想,个人履历相对要好一些,也被认为是“前景可期”。

    梅森数实验室的工作间。

    丁志强和邱会安正坐在一起,带着兴奋和激动谈起舆论,谈着一些和自己有关的新闻报告。

    顺便,也谈起了未来。

    丁志强满脸笑容的说道,“肯定有很多高校邀请你,对不对?我也收到了很多邮件。

    后面一句是关键,他随后显摆的说道,“水木大学数学科学中心,邱成文院士邀请我了,说过去签订正式工作协议,工作两年,积累够教学时长,就能升为教授。”

    “还有首都大学、津开大学,大概他们知道我想回家?”

    “还有两个国外高校的邀请,看到没?普林斯顿大学!说邀请我过去访问,工作面谈,去了应该能被聘任为教授吧?”

    “还有宾州州立大学

    丁志强不断的说着,他收到了一大堆的邀请,包括国内外的高效,也包括一些专业的学术机构,甚至还包括科学院数学所。

    邱会安则是很淡定的说了四个字,“我也一样。他们收到的邀请都差不多。

    刚刚完成的报告太重大了,不止是解决了黎曼猜想问题,高次质点函数的成果更加重大,也被认为是数论的重要方向。

    国内外高校自然会希望能邀请到研究的参与者,哪怕只是挂个名的参与者,能力水平也都是值得肯定的。

    丁志强、邱会安都是在读博士,年纪轻轻就如此优秀,可以说是前途无量、未来可期'。

    邱会安早就看过了邮件,他没有选择困难症,直白的说道,“我已经想好了,去山济大学,就在家乡。”他说完解释道,“我爸妈年纪都大了,我爸有心脏病、高血压,我妈身体也不好,回山济离家近,而且待遇也不错。”

    “真是挺遗憾的......”

    邱会安郁闷道,“其实我想留下来,但我是独生子,爸妈习惯了老家的环境,即便要他们过来......他们也不习惯。”

    “我不能这么自私.他说着摇摇头。

    丁志强理解的点点头,他倒是没有考虑这么多问题,因为父母的年纪都不到五十,根本感受不到任何压力。

    但是...

    这个借口很好!

    “我的情况和你一样!”丁志强长长叹了口气,“我也是独生子,父母也都老了,身体......咳咳,反正肯定要就近照顾父母。

    "真遗憾啊......”

    “真的,我特别想留校,而且你看舆论上,都说王浩老师重视我,我也知道......可惜。

    “没办法,人生总会身不由己。”“唉~~~”

    丁志强说罢长叹了口气。于此同时。

    王浩已经身在距离西海市两百公里的实验基地了。

    这次要进行的是强湮灭力极压实验,实验倒是没什么技术难度可言,就是开启装置以后持续运行,就能持续的给内部场力充能。

    强湮灭力场在螺旋磁场环境下,就完全附着在内部反重力场的表面,同时'挤压反重力场',也就是给内部反重力场带来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会增加反重力的强度。

    “我们已经做过几十次实验,确定在一分钟时间左右,70的场力强度,会增加到81左右。”何毅说着实验结论,“最多一次,场力充能持续了71秒,场力强度增加了83。

    “后来就没有再继续了

    “王院士,你觉得持续充能能维持多久?场力会不会一直增加下去?“何毅对这个问题很好奇,他们之所以不敢让设备持续运行,担心的就是'场力充能会带来危险。

    现在要进行的“极压测试',就是不断给内部场力充能,让设备处在一直开启的状态,来看看具体会发生什么。

    内部反重力场的强度会不会一直增加?怎么时候是极限?

    F射线呢?

    如果达到了所谓的“极限”,制造出的F射线强度会不会大大提升?

    等等。

    这些都可能会在实验中得到答案,但实验也有很多不确定性,比如,不断充能可能会让内部场力达到极值,从而出现爆炸等情况。

    王浩仔细想了一下,“我觉得,内部场力还会继续增加,但同样也有极值。”

    “这可能和螺旋磁场的强度有关。”

    “当然,这是我的看法,等到了实验时就知道了。”

    现在的实验有很多不确定性,最重要的工作是防止意外、保证安全。

    除了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外,他们还决定在设备外围,再制造一个相对弱化的磁场,以防止螺旋磁场运行出现缝隙,可能会导致的爆发F射线问题。

    这个弱化的磁场会让F射线发生偏转,就不会对外围人员造成安全威胁。

    实验准备,就是一系列的安全布置,还包括应对发生剧烈爆炸的情况,就在基地外围挖了个地下防爆设施,深度在二十米左右,再加上一大堆钢筋水泥的防护,地面上发生爆炸也可以保证安全了。

    王浩去查看了下地下防爆设施,再走出来正和何毅说着话,陈蒙檬拿着电话找了过来,“是邱会安。”

    “邱会安?“王浩有些不解。

    陈蒙檬道,“他说有非常重要的事情。”

    “非常重要?难道是研究有什么发现?”王浩带着不解还是接了电话,随后就听到邱会安说起了丁志强的问题。

    “丁志强非常想留校?他父母都在老家,没办法只能回去工作?”

    “哦,我知道了。”

    王浩放下了电话,心里不由有些感动,果然是自己最优秀的弟子,毕业后就希望能留校,一直跟着自己做研究。

    但确实,人生总是身不由己。他能理解丁志强。

    所以他决定帮丁志强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样丁志强就能够达成梦想,安心的留校工作,全新投入到科研事业中了。

第三百六十四章 极压实验,高强度反重力场,丁志强:我真没想留下来啊!

    丁志强的事情很容易解决了,不外乎就是两个问题。

    一个是父母;一个是待遇。

    丁志强本身就是众多高校争抢的人材,西海大学也会希望留住他,王浩要做的只是和学校打个招呼,给自己的学生争取更好的待遇。

    以丁志强的履历来说,毕业后直签副教授,工作两年积累教学时长,就马上升四级正教授,是肯定没有问题的。

    即便是王浩不开口,学校为了留住丁志强,这也是最基本的待遇,其他还包括给过百万的'安家费”,以及未来可能的分配住房,等等。

    或许学校的领导为了留住人才,还可能会关心一下丁志强的私生活。

    比如,给他介绍个本地女朋友之类。

    若是能够成功在西海安家,自然就能够稳定的留在学校了。

    这些都不是问题。

    最近几年时间,西海大学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他们拿到了大量的财政拨款、科研经费,校内也申请了很多大项目,获得了省里和国家的重点支持,都已经开始修建第二个校区。

    去年西海大学还被评上了985工程高校,单单是理学院就有好几个专业被评为'A+',综合实力排名已经进入国内前十。

    这个背景下,花钱留住人才自然不是问题。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说通丁志强的父母了。

    老人么

    绝大部分都不想离开家乡,老人都会希望在熟悉的环境生活。

    “让丁志强回去,肯定不行。”

    “这样吧,还是要让他父母过来......“王浩马上给学校的人事部门打了个电话,想想又打给了理学院的栾海平。

    王浩关心了一下学生的问题后,就继续投入到手头的实验中。

    他们要进行的是强湮灭力场极压实验,就是制造出强湮灭力场,利用完全包裹力场的螺旋磁场,持续给强湮灭力场进行场力充能。

    针对这个实验,螺旋磁场的检测就进行了十几次,保证磁场没有任何的漏洞,他们又在外面叠加了一圈磁场,用来保证发生危险的安全问题。

    实际上,对于人员最大的威胁不是爆炸,爆炸也是损坏设备,因为没有牵扯到核反应之类,并不会产生什么重大的爆炸问题。

    对人员最有威胁的是谢线。

    如果螺旋磁场的某个方向出现漏洞,就可能在实验过程中激发出不确定方向的射线。

    F射线的特点是无视阻挡,即便设定了重重障碍也没有丝毫意义,唯一有效的应对方式只有以磁场对抗,让F射线发生偏转。

    但问题是,F射线传播距离很长。

    之前他们的实验中,制造出来的F射线已经能传播超过十公里。

    现在进行极压实验,传播距离都变成了不确定。所以王浩干脆被一群安保人员,半劝阻半强制送回了西海市,只能在距离超过两百公里的地方,听一下时间进行过程。

    因为距离实在太远了,信号可能会产生延迟,哪怕是零点几秒都可能会致命,他连远程指挥都做不到,就只能听听了。

    不过,实验也不用去指挥。

    实验过程就只是一直开启设备,让设备持续不断的运行,甚至连数据都没有报告。

    实验重点检测的有两点,一点就是内部反重力场的强度变化,内部反重力场外围包裹着强湮灭力场,强湮灭力场会隔绝能量传输。

    也就是说,看不见、信号传不出来,他们只能把检测设备放在反重力场内部,等实验结束以后,再调取记录的数据。

    另外,就是F射线强度了。

    如果极压实验通过,没有出现爆炸或者其他意外现象,最后还是会控制制造出F射线,他们会利用F射线对于物质的磁化作用,对于F射线的强度进行检测。

    西海大学,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王浩和肖新宇坐在一起,听着耳麦里传来的报告,及时作报告的是待在安全层的颜静,“设备已经启动。

    “充能有一分钟了。”“两分钟。”“三分钟......”

    颜静能得到的也只有'充能时间数据',设备外面也根本看不出什么。

    所以她就一直说着时间。

    等说到"十分钟”的时候,说的内容才变成了,“一切稳定,设备运转准备......”

    这是准备激发F射线了。

    其方法就是人为制造一个螺旋磁场的“缺口”,让强湮灭力从小缺口中“挤出来'。

    颜静的下一句话就变成了,“F射线制造结束....“关闭设备!”

    王浩听到了最后一句话,立刻走出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乘车就去了实验基地。

    两百公里,要开三个多小时。

    他心里都感觉很郁闷,本来是想在地下防护层待着,结果被劝回了西海,否则也不用来回跑七个小时。

    当然王浩也知道其他人是关心,不希望他出现任何的危险,但本来就没什么危险

    郁闷!

    等王浩到了实验基地的时候,都已经是四小时以后了。

    这时天色都已经蒙蒙亮。

    一大群人还在实验基地里,根本没有人想去休息。

    他们都已经知道了结果。

    何毅已经做好了报告,把文件直接交给了王浩,带着兴奋说道,“实验一切顺利。我们调取了内部检测仪的数据,上面记录,充能第531秒的时候,内部反重力场强度达到了最高值,为96.3。”

    “之后数值都很平稳,一直保持在96.3。”

    “说明这个设备,极压情况下,内部反重力场的最大值就是96.3。”

    “另外,F射线击中的三组材料已经送检,三天以后就能拿到准备数据...

    何毅说着都有些激动。

    反重力场强度达到96.3%,绝对是一个惊人的数据,正常情况下,他们所制造出的反重力场强度最高也只能达到75%。

    那已经是使用特殊材料、特殊设备的极限值。

    现在利用强湮灭力场的挤压传递效应,一跃把内部反重力场强度提升到96.3%,想想都感觉非常激动,只不过仔细想想....

    似乎没什么用?

    虽然是制造出了超高强度的反重力场,但因为外层被强湮灭力场以及封闭的螺旋磁场,他们想做即时检测都做不到。

    向乾生则是打断说道,“何教授,这你就说错了。”

    “哦?”

    王浩和何毅一起看向向乾生。

    向乾生道,“上次实验的时候,我和核物理研究所的几个教授交流过,说起了核聚变控制的问题。我认为,现在我们所使用的设备,简直就是个完美的核聚变容器。”

    “你们想想......”

    向乾生说着有些激动,他还点起了手指,“第一,高强度的内部反重力场,反重力场可以增加粒子的惰性,按照王院士先前的研究,百分百反重力场内,光子都会被降低一倍速度。”

    “虽然没有确定的做实验,但其他粒子受到的影响大概率会更大,也就是说,高强反重力场内部发生的核反应速度会受到限制。”

    “第二点,我们在外围所用的螺旋磁场,本来就是从托特马克环形装置中拆下来的,那就是用来束缚核聚变的。”

    “最后,强湮灭力,可以湮灭能量,光子出不去,能量出不去,温度传导受到限制,不就能大大降低外围容器所需要承受的温度?”

    向乾生连续说完以后,何毅都听着眼睛发亮,他跟着点头,“对啊,简直就是核聚变的完美容器。

    王浩则是摇头笑道,“向教授,你的想法没有错,说的也没有错,但是你想过一点没有,容错率的太低了。”

    “你所说的方法是可行的,即便有一些技术难题,比如说,怎么让内部的能量传导到外面,我们可以设计磁场装置,设法给封闭的强湮灭力场开个洞.......但不管怎么设计,你仔细想一想,现在我们所用最简单,只是制造F射线的设备,都生怕启动中途发生爆炸。”

    “F射线是完全穿透特性,如果里面再有个核反应,到时候

    王浩摇了摇头,“总之,技术还不成熟。”向乾生和何毅一头。

    王浩稍微停了一下,话音一转,继续道,“不过我们下一步,就要针对你说的第三点做研究。“

    向乾生立刻反应过来,“强湮灭力场湮灭能量的特性?”

    “对!”

    王浩很有用力的点头,“其实这个实验早就该做了,但因为之前的条件还不完善,现在设备通过了极压测试,条件已经成熟了。”

    “我们要对强湮灭力场湮灭能量的特性做研究,看它是否符合能量守恒。

    向乾生和何毅对视一眼,顿时都感觉研究非常有意义。

    他们在实验中早就发现,强湮灭力可以湮灭能量,比如,光都无法穿透强湮灭力场,一些信号,也就是无线电波,也同样无法穿透。

    那么光波被湮灭的过程中,是否符合能量守恒呢?

    话句话说,光波被湮灭以后,周围空气的温度是否会增加?还是说,温度没有任何增加。

    前者,自然是符合能量守恒的。后者

    “这种实验会不符合能量守恒吗?那么被湮灭的能量去了哪里?”

    何毅和向乾生仔细一想,都觉得可研究性非常强,他们希望得到的结果是后者,也就是'不符合能量守恒。

    如果是前者,也就没有多大价值,只是正常的能量传导而已。

    但是可能吗?

    现在有高强度的强湮灭力,再加上能够控制,肯定就不一样了。

    王浩确定了下一步的实验方向,他们的做法就是利用封闭空间内,用激光照射强湮灭力场。

    激光,是高温的集中光线,正常来说,长时间的发射,肯定会让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那么就只需要看封闭空间内,温度是否会上升了。

    这是最基础的原理。

    实验设计还是非常复杂,螺旋磁场设备本来就是封闭的,他们就需要在不影响磁场的情况下,在设备内部放置一台恒定功率的激光发生设备。

    同时,里面还需要安装各种检测设备。

    这就需要对于螺旋磁场设备进行改装了,正常的激光发生设备肯定不符合要求,王浩干脆找到了西疆大学的光学实验室,让他们帮忙派人来,安装一个特殊制造的激光设备。

    实验准备进行了半个月左右。

    因为实验可能存在很大的风险,王浩就再次被迫回到了西海大学,但上一次实验是安全的,这一次正常也不太可能出现危险,实验过程都设计好了,他只需要耐心等结果就可以。

    所以王浩就想到了丁志强,但他没有去梅森数实验室,而是找出栾海平给自己的一个电话,直接拨号打了过去。

    “是叔叔阿姨吗?”

    “你们好,我是王浩,丁志强的老师,事情是这样的......你们知道了?”

    “那没问题,我很看好丁志强,他未来会成为那种真正对国家有帮助的人才

    “放心吧,一切都能安排!

    梅森数科学实验室,工作间里。

    丁志强正在收拾自己的东西,他已经完成了博士论文,就等着学校组织审核组,走一遍博士答辩的流程,就能够拿到毕业证了。

    然后,他就可以回家乡工作。

    丁志强已经想好了,不去什么水木大学、首都大学,又或者其他顶尖高校。

    那些高校给的待遇,最多就是保证两年内能晋升四级正教授,也就是个人待遇比较好,但他去了以后还要租房。

    大城市,生活大不易啊!

    哪怕年薪达到三十万,想在首都有一套房子也是非常困难的,努力个十年、二十年,大概率就是买个小平米。

    他的方向是理论研究,申请一些项目容易,但申请高经费项目、赚更多的钱却很难。

    生活,还是要靠薪资待遇。

    即便是水木大学的教授,年薪、奖金加在一起,有个五十万就很不少了。

    所以丁志强决定回家乡,他的选择是处在河唐市的华北大学,华北大学给的待遇非常好,职位上的待遇就不说了,还有两百万的安家费,以及工作五年分配住房的承诺。

    这多好啊!

    等回到了家乡,他就是年薪三十万加,工作稳定有地位,还有房有车的精英人士,他还有一定的名气,放在相亲市场上,都能称作是“钻石王老五。

    重要的是,工作还很轻松,没什么压力可言。

    他已经和王浩老师以及同门师兄邱会安,一起完成了高次质点函数的解析,顺带完成了黎曼猜想证明,谁还能继续苛求什么呢?

    哪怕几年没成果

    不要紧啊!

    数学理论的研究就是这样的,几年不出成果很正常,谁还没有个年轻的天才经历?

    总之,潇洒生活马上要来了!

    丁志强带着激动收拾着书本,整理了一大包以后,就搬着东西走下楼,他是准备积攒上几包,然后一起邮寄回家。

    等走到了楼下的时候,丁志强左右看一眼,正想叫个人过来帮忙,就注意到实验室楼门口,出现两个非常熟悉的身影。

    那真是非常熟悉!

    丁志强惊的放下了手里的东西,夸张的喊了一声,“爸?妈!”

    两人立刻快步走过来。

    丁志强的父亲是个膀大腰圆的中年人,名字叫丁振,他一伸手提起了行李,高兴的说道,“强子,前天你王老师给我们打电话了,都知道学校给你分了房,还是挺不错的小区。我和你妈商量了一下,就干脆过来了。”

    丁志强的母亲田桂芳紧跟着说道,“听你老师说了,你是担心我们养老,我和你爸都知道你孝顺,但是你吧,就是愚孝!“

    “就说咱们那片地方,谁不知道我们丁家有你这么个天才,你不能为了我们就离开,那算什么?是我和你爸拖累了你呗?”

    “所以我们就来了,也干脆啊,就住下来,你安心在这边工作,跟着你王老师、王院士才有前途,我呢,就在家里给你做做饭,照顾你。”

    “你别看你爸五十了,不说找个什么好工作,给人开开车没问题,而且学校也安排了,说让你爸去接手个小卖铺,就在学校里面,不说发大财,肯定陪不了

    “别在这里说了,走吧!”

    “我们刚从你分的房过来,一起提着东西过去吧,三室一厅,挺大的,离学校还近

    丁志强就感觉脑子嗡嗡响。

    他都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自己不是准备离开去华北大学吗?怎么就学校给分房子了?爸妈怎么还都来西海了,甚至比他知道的都早

    可是....

    我真没想留下来啊!

第三百六十五章 唯心主义物理,宇宙论研究小组

    学校给丁志强分的房子就在旁边的花园小区,是学校财政出钱买下来的,目的就是给教职工作为福利待遇。

    丁志强成为了最先享受福利的教职工之一,只不过他还需要等正式毕业,和学校正式签订工作协议,才能够拿到个人的房产证明。

    这一间房子是三室一厅,总计有130平米,中档装修看起来也不错。

    丁振和田桂芳来了一次,就对房子非常满意了,他们家里住的房子也只有一百平米,130平米看起来就要宽敞多了。

    吸引丁振和田桂芳的,可不只是一间房子,还有丁振的工作安排。

    丁振在河唐就是做点小生意,出小摊卖卖东西,曾经也开过一家水果店,后来一直不赚钱就关门了,到大学里开小卖铺、小超市,对于丁振来说,能算的上是“经商生涯更进一步'。

    他的年纪还不到五十岁,也算是焕发事业的第二春了。

    学校给儿子分了房子、给的待遇很高,还能和王浩一起工作,再加上还给他们规划了新的工作,丁振和田桂芳对丁志强留校实在太满意了。

    他们搬着东西到新房的时候,还在不断的说着,“志强,你以后可要好好的工作。我在电话里都听的出来,王老师对你的期望很高。

    “你要好好谢谢王老师,听说你担心我们的养老问题,放心吧,以后我们一家人都能在西海,你也不用担心了。”

    “对,你就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好好努力,多做研究......”

    “努力,才是对王老师最好的报答!”

    丁志强刚进了房子左看右看的时候,心情感觉稍微好了一些,毕竟是自己拿到的新房,还是有一些新鲜感和成就感的,但听到老爸老妈这么一说,他的脸都跟着黑了下来。

    好好努力?

    投入所有精力到工作上?

    “既然博士毕业后还要这么辛苦,过去二十年的努力又是为了什么!”

    他憋闷的有点想哭,感觉人生都被欺骗了。于此同时。

    王浩正和一个花白头发的老教授坐在一起,是材料检测中心的汪辉教授。

    汪辉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说道,“这次检测有了一个新发现,很惊人的发现。在送检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含量极低的变异元素。”

    “变异元素?”王浩有些不理解。

    汪辉解释道,“虽然含量非常的微弱,但我们做了几次检测,还是发现了异常,这种异常没有前例,所以我们称之为“变异。

    其中有一些是变异的铁元素,我们利用各种方法把元素收集在一起,并发现这些变异的元素,物理特性有了很大的变化。

    王浩立刻抓住了关键点,“化学特性呢?有变化吗?”

    “我们做了基础实验,没有发现变化。”汪辉说完补充了一句,“因为提取的变异元素非常少,没办法做太多的实验,暂时也不能确定。”

    “如果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检测,就需要更多的材料。”

    这下王浩明白了,他点头道,“我们后续会继续提供类似的材料,到时候就麻烦汪教授了。”

    “什么麻烦不麻烦,是我们的荣幸。”

    汪辉满脸期待的说道,“王院士,这很可能是新发现啊,我们内部讨论过,很可能磁化反应,制造出来某种同位素,又或是其他东西,不管怎么说,都很有研究价值。”

    等汪辉离开以后,王浩和何毅、向乾生几人也讨论起来。

    汪辉是用'变异元素'来做形容,并确定物理特性有所改变,足以证明他们确实是有了新发现。

    一种单质元素的新发现

    “新的元素,不太可能,或者就是同位素?“何毅思考着说道,“制造同位素,听起来很有意思。

    “应该不是同位素。

    王浩摇头道,“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F射线可没有消融中子的效果,理论上来说,再强的湮灭作用下,也不会让原子核的构成发生变化。”

    “那是什么呢?”

    “也可能是一种强挤压后的特殊效果?“王浩思考着摇摇头,有关信息实在太少了,根本无法做进一步的思考,他干脆交待道,“下一次实验,多准备一些材料,实验结束就给汪教授送过去。

    “我们还是专心做新实验吧。”

    何毅和向乾生一头,他们对于新实验还是非常期待的。

    新实验,就是检验“湮灭'效果,利用激光对强湮灭力场进行照射,强湮灭力场的特殊性态下,激光会被直接湮灭。

    那么激光所包含的能量,会不会被周围吸收,还是说会直接湮灭消失?

    实验,会给出结论。

    这次实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就只是对于装置进行改造,添加了激光发生设备以后,实验过程中启动设备就可以了。

    王浩并没有直接参与实验,他是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对实验进行遥控指挥。

    实验结束,也直接有了结果。“内部温度并没有显著提升。”

    “排除了电路热量干扰以后,内部能量几乎没有变化。

    “这说明激光是被完全湮灭,而不是转化为了热量。”

    这个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同时又让人眼前一亮,物理实验最怕的就是“符合常规',符合常规也就代表没有任何发现。

    一些不符合常规的结果,则可能蕴含着全新的规律。

    现在的结论就是如此。

    强湮灭力场对于照射到场力的激光,起到了完全湮灭'的作用,湮灭的过程中,甚至没有热量传递出来。

    能量守恒,是物理的基本特性,任何物理现象都会遵循能量守恒。

    现在进行的实验去让能量不再守恒,高功率的激光直接被湮灭,大量的能量都凭空消失了。

    问题来了--

    能量去了哪里?

    在实验结束以后,王浩一直在思考'能量的去向问题。

    能量守恒,是最基本的规律,任何能量都不可能凭空消失,肯定会起到某种作用。

    但是,深入去想一下,'能量被湮灭消失',也是可以理解的情况。

    比如,粒子存在寿命。

    光子相对于自身而言,也是存在寿命的,到寿命中止的那一刻,光子就会被湮灭消失,那么光子原本带有的能量呢?

    凭空消失了?

    如果周围没有其他粒子,肯定不会存在热量传导,原本的能量去了哪里呢?

    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王浩回到了梅森数实验室,找到了保罗菲尔—琼斯,说明要组建一个临时物理研究组。

    “我们发现了新的物理现象,要研究底层的逻辑

    一句话就说服了保罗菲尔—琼斯。

    之后王浩还有一些工作,他关心了一下两个学生的博士论文答辩,学校为此专门成立了答辩组,分别给丁志强和邱会安进行答辩。

    其实就只是走个流程而已。

    丁志强和邱会安的博士论文,都是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以及黎曼猜想证明相关的内容。

    这种发表并有着重大影响力的成果,已经有无数顶尖学者进行检验,根本就不需要再进行答辩了。

    丁志强和邱会安的博士论文答辩,很轻松的就通过了

    ,还拿到了最优的评价。

    博士论文通过,自然就可以毕业了。

    邱会安已经准备回山济,就准备过来和王浩说一下。

    丁志强一听也跟了过来。

    王浩在办公室见到了两个学生,听到邱会安说起要回山济,并联系好了山济大学,他沉默了一下,叹了口气,说道,“既然你考虑好了,就回去吧。

    小邱啊,你是那种很勤奋、很努力的人,也很聪明,这几年我都看在眼里,从最开始的勒让德猜想,到你自己的研究.....

    你的论文,倒是个遗憾。”

    王浩说着摇了摇头,“我本来是期待你能自己研究一点东西,数学方***的方向,我也帮不到什么,不过这也是好事情。”

    “等去了山济大学,你可以以这个方向申请项目,以你们的履历,申请优青不是问题,杰青也是有机会的。”

    邱会安听着点点头,他心里还是有些不舍,但生活总是会有取舍,不是什么都能如意。

    他的家在山济市,父母的年纪也都大了,身上还有慢性病,让他们都来西海也能同意,但他觉得自己不应该那样做。

    王浩倒是有心里准备,都说“桃李满天下”,学生学成出师,绝大部分都会离开自谋出路,这样才能到处都是学生。

    他带的几个博士,海伦、陈蒙檬以及丁志强都留下了,有一个离开也正常。

    几年前带的信息学硕士,李鑫留在了西海大学信息学院工作,张益信硕士毕业后去了一线城市工作。

    许杰跟着张志强读博,倒是准备留在大学里工作,但能否留下还不确定,即便作为优秀毕业生留下来,也远远赶不上陈蒙檬、丁志强。这些都是正常情况。

    邱会安和王浩又说了几句,带着离别的哀愁出了办公室。

    王浩和邱会安说完以后,就继续思考起能量不守恒问题。

    他也注意到了丁志强,但丁志强坐在之前一起做研究的位置,王浩还以为对方是过来学习的,也就没有特别在意。

    丁志强完全没有想到,邱会安直白的说要离开,王浩就直接同意了。

    “这就同意了?”

    “王浩老师也没为难邱会安......也对啊,每个人都有选择工作的权利,邱会安想回家乡工作,也很正常啊,可是

    “为什么我不行?

    丁志强越想就越郁闷,他觉得可能是自己没有直白的说,就导致大家都觉得自己想留下。

    “要不,和王浩老师说说,我其实也准备回河唐的,也许他就同意了?”

    “只要王浩老师开口,爸妈那边肯定不是问题!”丁志强纠结了好半天,终于鼓起勇气站了起来。

    这时,就听王浩面带思索着问道,“志强,问你个问题,你觉得空间存在吗?”

    空间存在吗?

    丁志强听了以后,都感觉脑子卡壳了,完全搞不懂为什么会被问这么个问题。

    “王浩老师是考验我?”

    “如果正常去回答,大概会被认为知识基础牢固,然后赞叹一声你真是天才'吧?”

    “但是,不正常回答,也可能会被说是天才以往就是这样

    丁志强一下子就想明白了,脑子里转了好几个弯,忽然想到了前一阵子,看到的一个报道,他回答道,“我觉得不存在。”

    “哦?”王浩顿时来了兴趣。

    丁志强点头认真说道,“不止是空间,就连物质都不存在。哲学里,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进入科学时代后,唯物主义被高度认可,唯心主义成了被批判的对象。”

    “在我看来,物理学

    里,也存在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以事实、实验出发,就是唯物主义,通过虚构假象来构建物理,就是唯心主义。”

    王浩顿时琢磨过来,“你说的是理论物理?”

    丁志强狠狠的点头,“在唯物主义物理中,空间当然是存在的,我们的存在、地球的存在,宇宙的存在,自然就说明空间存在。

    “但我更倾向于唯心主义宇宙观。我认为存在就存在,我认为不存在就不存在。

    “比如,有一种观点是,宇宙可能是一台精密的计算机,程序是设计好的,所以我们自身都可能是一段程序、符号而已。”

    “物质不存在,空间也不存在,人类的认知、感官,也都只是虚幻的存在而已。”

    王浩听罢沉默了一下,疑惑问道,“你是倾向于所谓'唯心主义物理?所以,你也喜欢理论物理?”“啊?”

    丁志强愣了一下,小声嘟囔一句,“还能这么理解?”

    他满心忐忑和期待。

    忐忑的是,他担心自己的说***惹恼王浩,因为他把理论物理归在了“唯心主义物理'行列中,还说出了一个让绝大部分科学家嗤之以鼻的论调,期待的是

    他都已经这样说了,大概王浩老师不会再认为他是天才了吧?

    王浩带着思索点点头,面色凝重的站了起来,随后很正式的走过来,朝着丁志强伸手。

    握手?

    丁志强伸手和王浩碰了一下,满脸都是不知所措。

    这时,就听王浩认真道,“丁志强教授,我正式邀请你加入我的宇宙论研究小组。”

    “我们的研究正需要你这样,充满想象力、不被传统理论束缚的人才!”

    月

    一?”

    丁志强半张着嘴,好半天都没有合上。

    等王浩回到了位置上,他呆呆的坐下来,伸手用力的拍着头顶,仔细琢磨着,“怎么就加入什么研究小组了?”

    “不对啊!”

    “我刚才好像是要说什么....来着...?”

第三百六十六章 这会给天文物理、理论物理带来重大影响!

    宇宙论研发小组,可不是临时起意。

    王浩不止邀请了保罗菲尔—琼斯和丁志强,还邀请了黄震、海伦,再加上作为实验代表的颜静,最后考虑了一下,又临时把张志强加了进去。

    这样小组就正式成立了。

    王浩是研究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包括:保罗菲尔—琼斯、黄震、海伦、陈蒙檬、丁志强、颜静以及张志强。

    其中黄震是第一次加入王浩的研究小组,他是去年来西海大学工作的,也一名非常优秀的天文物理学家。

    黄震的履历也非常丰厚,他毕业于水木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出国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访问学者,并在宇宙学研究中心工作了五年,回国以后,被聘任到水木大学工作,但只工作了一年时间,就决定来西海大学工作。

    原因很简单,水木大学的竞争太激励了,黄震很难短时间拥有更好的待遇,再加上首都高昂的生活成本,带来的压力是很大的。

    黄震到了西海大学以后,直接被聘任为副教授,拿到了超过两百万的安置费,并在一年的时间内就提升为教授。

    虽然黄震来西海大学,确实是基于生活待遇问题,但他本人确实是非常优秀的。

    王浩认识黄震以后,也做过一些学术讨论,发现黄震的数学水平非常高,而天文物理方向确实是西海大学的稀缺人材。

    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西海大学才会决定给这么高的待遇。

    这次的研究也缺少一个天文物理专家,就索性邀请黄震加入了。

    虽然黄震是第一次加入王浩的研究小组,但他直接就是小组的核心人物之一,因为就只有他一个天文物理专家,他们研究则需要一些天文领域的专业内容。

    周三上午,小组成员到会议室集合。

    这也是宇宙论研究小组的成立会议,就是让各成员集合一起见个面,并说一下大致的研究方向,交代一下初期的工作。

    每个人都对研究有期待,有的甚至早来了一个多小时,大家见面都相互交谈着。

    黄震默默一个人坐着,他和其他人都不熟悉,有的甚至叫不出名字,即便知道名字的人的,也根本没有说过话。

    他正想着加入研究小组的事情,毕竟没有和王浩合作过,想到要和王浩一起进行研究,心里都感觉有些忐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行。

    黄振不主动和其他人说话,其他人自然不会主动攀谈。

    会议室里。

    保罗菲尔—琼斯、海伦,都不善主动言辞;丁志强则是在捣鼓着手机,根本连头都不抬一下;颜静则是在和张志强说着话,聊起来就非常欢畅了。

    张志强的声音盖过了一切,会议室完成成了他的主场。

    因为

    他被王浩邀请加入研究小组了!听听!

    “王浩主动要求我加入研究小组啊,我当时还考虑了一下,你知道......实验室这边还有两个项目要管,实在太忙了。”

    张志强一副无奈摇头的样子,继续道,“但是,王浩邀请,我能怎么办?肯定同意啊!”

    颜静用力扯着嘴角,勉强附和着点了下头。

    她倒也奇怪为什么王浩会让张志强加入,但她自己肯定没办法反驳,因为她能加入小组,是因为她是“实验代表。

    研究是以实验结论为基础来做的。

    研究过程中,需要很多实验相关的资料,包括过程、内容、结论等,都需要特别调取的,因为牵扯到一些保密内容,她就需要把控一下。

    这就是作为实验代表的工作。

    张志强加入小组就有点想不通了,她只能带着郁闷继续听

    张志强吹嘘。

    当然也算是消磨时间,毕竟会议室里,她就是和张志强熟悉,其他最多只能算认识。

    张志强和颜静吹嘘了一番,注意到对方那种明显不信任的眼神,也就没什么心情了,就干脆转到下一位

    黄震。

    “黄教授,你应该是第一次加入王院士的研究小组吧?“张志强问道。

    黄震轻轻点头。

    “我是经常的,经验丰富。”张志强笑道,“这几年确实很少了,但想当初,我可是一直和王院士一起工作。”

    “你也别紧张,听外面人说王院士怎么怎么样,有多厉害、多厉害,那确实,没的说,但是和王院士一起做研究最轻松了。”

    “为什么?”

    这下黄震感到不解了。

    他之所以紧张就是因为王浩太优秀了,他对自己不够自信,感觉和王浩一起工作压力很大。

    张志强道,“等研究证式开始以后,其实很简单,我们要做的就是听王院士的,他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到时候发挥专长,比如我擅长数学、也擅长计算机,就发挥专长啊,你是物理教授,天文物理,对吧?就发挥这方面的专长,一切都听王院士的,这样就行了。”

    “这么简单?”“对啊。”

    “不是、不是。”黄震仔细想了想,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张教授,你这样一说,我怎么感觉像是过来做知识库的,我的专长......我知道什么就说什么、做什么,一切都听王院士的。”

    张志强仔细想想,说道,“你这个形容也没错,反正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他说着用力抿了抿嘴。

    黄震一开始有点不能接受,因为研究肯定是要创新、要有想法,才能解决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但他仔细琢磨着,就觉得张志强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这和能力有关。

    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说是天才。比如,海伦。

    这个年轻的国外女孩,就是王浩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大学里公认的超级天才,据传闻智商超过两百,直追爱因斯坦。

    比如,丁志强。

    同上,也是王浩的天才学生,还是最受重视的一个,还和王浩一起完成了黎曼猜想的证明,智商可能进入非人类范畴。

    比如,保罗菲尔—琼斯。

    年老的天才,曾经的弦理论顶尖学者,后来转到湮灭理论,完成了大量的基础理论成果,尤其是和量子物理相关的内容,每一篇发表的内容都备受关注。其他

    那个矮个子女生好像是实验代表,天才不天才的倒是不清楚。

    最后剩下……....

    张志强教授?

    黄震顿时疑惑的看向了张志强,心里不由琢磨起来,“难道张教授也是天才?”

    “不可能吧....”

    张志强注意到黄震的眼神,顿时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黄震立刻摆手,“我就是紧张,对,是紧张,张教授,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

    “当然了。”

    张志强发现自己被认同,带着笑容拍了拍黄震的肩膀,等回过头微微一皱眉,他总感觉刚才黄震看自己的眼神有点不对劲…...

    这时,王浩带着陈蒙檬一起走了进来。其他人也都看了过去。

    王浩走在会议室里的长桌前坐下,随后说了起来,“大家都知道了,我是准备成立一个宇宙论研究小组。”

    “这个研究小组,主要是基于实验发现进行物理基础方面的研究,可以理解为理论物理的方向,但是研究是基于新的实

    验发现。“

    “之所以叫宇宙论,是因为我们要结合一些天文物理的内容去做研究,会以实验发现以及湮灭理论为基础,去对解析天文物理现象。“

    “包括宏观的宇宙、射线、黑洞等等,我们并非都要做解释,而是选取一部分,并以实验为基础做论证,主要目的就是拓展湮灭理论。”

    王浩仔细的说了一下研发方向,也让所有人好奇起来。

    因为他所说的一切都是基于所谓的实验发现,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实验发现,会让王浩特别组建个研究小组,来做这么大方向的理论研究?

    其他人都看向了颜静。

    王浩简单介绍了一下,也就让颜静出场了。

    颜静站起来朝大家一点头,开口道,“我们在强湮灭力相关的实验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也有了一个确定的结论一”

    “强湮灭力场会让光波湮灭,同时也不会有能量扩散。”

    “换句话说,强湮灭力场破坏了物质世界的能量守恒。”

    “下面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实验

    “我们用激光照射强湮灭力场,却发现周围的温度

    颜静只是以平淡的语气进行介绍,去让会议室的其他人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自然清楚这个发现就有多么重大,能量守恒是物理的基本规律,任何的实验、任何的现象都会遵循能量守恒的原则。

    强湮灭力场的特性再奇特,也只是个“场力'而已。

    多数人对于强湮灭力场的理解,都把它看做类似于磁场,只不过是一种全新的场力。

    场力,自然不能破坏能量守恒。

    现在的实验则是让能量变得不守恒,已经超出了场的特性。

    如此重大的实验发现,很有可能成为湮灭物理学研究取得重大的一个,甚至说,可能会颠覆很多现有的物理认知。

    等颜静说完以后,黄震惊讶中下意识问了句,“这种发现......不公开发表吗?”

    他说完就意识到问了个傻问题。

    换做是其他的研究机构,能有这么样一个新的物理发现,恨不得马上公开打上自己的标签。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需要吗?当然不需要。

    强湮灭力的研究,他们是全世界独一份的,每一个发现都可以说是全新的发现,根本没有必要快速公布出去。

    王浩的反应也是如此,他满不在意的道,“暂时不公开。”他带着笑解释了一句,“我们也要为研究争取时间。”

    其他人都跟着点点头,同时也对于研究更加的期待。

    既然研究不公开,其他人就不会知道,他们的研究就是独一无二的。

    王浩继续道,“你们都知道这个发现有多么重大,所以我才成立了研究小组。”

    “强湮灭力,可以湮灭能量,而不是转化能量,这已经是确定的事情了,那么就牵扯到一个问题——空间,到底是什么?”

    “能量去了哪里?是被空间吸收了?”

    “既然空间可以吸收能量,空间是不是和物质等

    同,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我们的实验发现不只是这一个,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我们确定了反重力场下的光速,接近百分百反重力场,光速降低接近百分之五十。”

    “再有,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发现,比如,强湮灭力会使得某些材料发生物理性质变化,这些你们有需要,可以咨询颜静,她负责和研究有关实验资料和数据工作。”

    王浩简单做了介绍以后,给大家留下消化、讨论的时间。

    他不担心泄露

    出去。

    理论研究牵扯的都是实验基础内容,最多就是实验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结论,而不是实验是怎么进行的,具体数据是什么。

    前者透露出去只是震撼人心,但后者才是关键内容。

    另外,最关键的技术,其实是F射线,而不是强湮灭力。

    所谓的“国际湮灭力研究组织“,进行了海量资金的投入以后,已经快要制造出了强湮灭力场,即便是弱化的强湮灭力场,一些强湮灭力场的基本特性也肯定能研究出来。

    这些基础的研究发现,至多延迟一下时间,最终也会公开发布出去。

    宇宙论研究小组成立。

    每个人都很惊讶,每个人都很振奋,一项全新的物理发现,可以推动湮灭物理学取得极大的发展,同时可能颠覆很多的理论认知。

    “这可能会给天文物理、理论物理带来重大影响。”

    这是黄震的判断。

    他们要参与的是‘暂时独有的研究“,还是如此重大的研究,自然心情都非常激动。

    同时,他们也都干劲十足。

    会议不止是说一下实验发现,也进行了研究方面的工作分配,简单来说,就是各自发挥专长,去做自己领域的工作。

    保罗、海伦组成湮灭物理组,他们会从基础理论方向上,联系量子物理的内容,用数学的方式对于能量湮灭现象进行解析。

    以此,来完善湮灭物理学的基础理论。

    黄震是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他会从宇宙的角度触发,结合一些实际的研究做分析,包括天体运行规律,宇宙微波背景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等等。

    丁志强则被分配了纯数学工作,负责各领域研究的运算,也可以辅助进行一些数学推导。

    陈蒙檬是王浩的助理,也对于湮灭物理学有研究,她负责各部分研究的记录、对接,也负责研究小组的内部协调工作。

    当王浩说出这项工作的时候,好几个人都看向了保罗菲尔—琼斯和海伦。

    之前好多的理论研究,是保罗菲尔—琼斯、海伦和陈蒙檬一组,他们的很多次研究几乎都会发生争吵,争吵的双方就是保罗菲尔—琼斯和海伦。

    两人的性格有些相似,而且看待问题都很强势,异常的“坚持己见”,直白来说就是固执,两个固执的人产生分歧,很容易就能吵起来。

    陈蒙檬所谓的“内部协调”,大部分都要放在调节保罗菲尔—琼斯和海伦的争吵问题上。

    等研究工作分配完毕后,第一次会议也就结束了。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实验结果,从自己的知识领域角度去思考,再汇总在一起进行讨论。

    其他人都离开了会议室。

    张志强也正准备离开,忽然停住脚步感觉到有些不对劲。

    刚才的会议室,每个人都分配了工作。每个人......

    “可是,我呢?”他懵懵的思考着,“为什么没有给我分配工作......我要干什么?”

第三百六十七章 实验结果否定大爆炸理论

    会议结束。濜

    王浩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坐在沙发上打开了系统任务界面,界面已经刷新的几条新消息--

    【任务四,灵感值+1。】

    【任务四,灵感值+1。】

    【任务四,灵感值+1。】

    【……】

    他仔细查看了一下任务进度。

    【任务四】濜

    【研究项目名称:基于激光照射强湮灭场实验研究湮灭物理学(难度:S)。】

    【灵感值:8。】

    “之前是2点,都是做研究的收获,刚才开会做了个说明,有6点灵感收获……看来大家都很有想法啊!”

    王浩轻轻一笑。

    这是新建立的研发任务,任务之所以有‘激光照射强湮灭场实验’的前提,是因为‘湮灭物理学’的研究,百分百会是S+级难度。

    要完成S+级难度任务,需要的时间上就会不确定,可能会延续几年时间。

    一直到现在为止,他只完成了‘NS方程’一个S+级任务,其他都卡在固定的点数没有上涨。濜

    现在的研究任务是‘基于实验发现’完善湮灭物理学,也就是从实验的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范围立刻就大大缩小,研发方向也变得很明确。以实验结论为基础,也把研究限制在理论上,而不需要进行其他的实验来做支持。

    当王浩正在思考的时候,房门忽然被敲响了,他抬头喊了一声,“请进!”

    只见张志强快步走进来,有点着急的开口问道,“王浩啊,刚才的会议上,你给其他人交代工作……我呢?”

    王浩愣了一下,“你?”

    “对啊!”

    张志强脸色都发黑了,他觉得自己是被忘记了。

    王浩犹豫着说道,“张哥……这个……要不这样,你看小丁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尤其是那种需要计算机分析的工作,就帮一下。”濜

    他说着拍了下张志强的肩膀,说道,“放心吧,肯定有你的工作,现在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

    张志强的脸更黑了。

    如果说王浩只是忘记说他的工作,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那么多工作分配,疏忽大意少分配一个人也正常。

    但现在是什么意义?

    让他去配合丁志强的工作?

    “所以说……没我的事情,那还让我进来干什么?”张志强满脸写着‘不能接受’。濜

    “你误会了!”

    王浩轻‘咳’一声,站起来冲了杯咖啡,然后慢悠悠的走回来,随后到书架上又找了个新杯,又给张志强冲了一杯。

    实际上,他邀请张志强进入研究小组,是吸取了以前的经验。

    小组内不能全部都是‘工作精英’,每个成员都是保罗菲尔-琼斯当然好,可问题是其他工作就没人做了。

    比如,有研究需要找资料,就需要自己去找耽搁时间。

    比如,有研究需要编写个小程序,同样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比如,有研究需要……濜

    总是,肯定需要一个能力全面的人,负责这些‘耽误时间’的事务,才能让其他‘精英们’能一心把工作放在研究上。

    王浩把冲好的咖啡递给张志强,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张哥啊,我为什么邀请你加入研究小组?当然是有原因的。”

    “因为……”

    “你比其他人都重要。”

    张志强满是怀疑的看过去,他对自己是有了解的?比其他人都重要?

    肯定不是!

    单单是保罗菲尔-琼斯,就是他远远比不了的。濜

    王浩继续道,“你也不用妄自菲薄,你想想,一个研究小组里,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你呢?就不一样了。”

    “你都擅长,无论是数学、软件、硬件、信息处理……你都懂一些,而且实验室里,你还负责项目,对不对?”

    张志强仔细一想,还真就是这个样子。

    虽然其他人确实很优秀,比如,保罗菲尔-琼斯就是公认的天才,但也只是理论物理、量子物理方向,比起软件处理、信息处理,水平就赶不上他了。

    比如,颜静,实验代表当然是实验物理专家,但数学水平也和他无法相比。

    张志强思考着顿时翘起嘴角。

    王浩点头道,“所以,张哥,你根本不用着急,现在研究才刚开始。”濜

    “也对。”

    张志强用力点点头,强忍住笑容出了办公室,等走出去以后再也绷不住,裂开的大嘴差点占满了整张脸。

    罗大勇正走过来疑惑问道,“什么事情,这么高兴?”

    “嘿嘿。”

    张志强道,“你不知道吧,我加入王浩的研究小组了,研究一个很重大的物理问题,而且你知道,王浩怎么评价我吗?”

    “怎么评价的?”

    “他说我是那种数学、物理、计算机,各个知识领域样样精通的人才!”濜

    “我感觉他说的……”

    张志强叹了口气,连连摆手,“太过了、太过了,还是要低调、低调……”

    罗大勇扯了扯嘴角,用力扶助额头道,“样样精通,不就是样样稀松吗?”

    张志强的笑容顿时僵在脸上,他深吸了一口气,立刻挥手道,“大罗!你就毒舌吧!不管你怎么说,反正我就认为,我是那种样样精通的人才!”

    “你就是嫉妒我!”

    罗大勇淡定的走回办公室,留下一句感叹,“中间旱冰场、两边铁丝网,我真是嫉妒啊!”

    “……?”濜

    张志强一脸莫名其妙,下意识摸了下光秃秃的头顶,紧跟着脸色一黑,顿时有种想揍人的冲动。

    吗的!

    大罗?大黑嘴!

    ……

    研究小组的每个人都很努力的工作。

    小组里分工不一样,研究上还没有明确的方向,他们并不是一起做研究,而是分别做研究。

    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还是在一楼的办公室里。濜

    丁志强有了自己的新办公室,因为是和其他人共用,他还是喜欢去原来的工作间,邱会安离开以后,工作间就只有他一个人。

    张志强也经常去工作间。

    虽然他自认为是全面的人才,但还是希望找点事情做,也只能找丁志强完成一些计算工作。

    张志强的想法也很简单,若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万一有了成果,连挂名都没机会了!

    只要能帮忙完成一些工作,不求能在成果作者里留名,能放进‘致谢’里也好。

    另外,只要能够有成果,尤其是那种影响力巨大的成果,即便是一个名字也没有,以后出去也能说,“我可是参与了XX研究……”

    想想,脸上都有光!濜

    有人帮忙分担工作,丁志强当然很高兴了,不过他的工作压力还是很大,因为要拿出一些研究进展,就必须要深入进行研究。

    他是做数学推导和分析,牵扯的内容还是很复杂的,还要找很多的湮灭理论资料。

    这方面,他只能算是外行,就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补充知识。

    黄震是很特殊的一个,他在梅森数实验室没有办公室,过来就和丁志强一起工作,后来就发现丁志强确实能帮到自己不少。

    好多数学问题上,丁志强能帮忙解决繁杂的计算部分。

    很快。

    两周时间过去了。濜

    这天上午是研究小组集合讨论的时间,一群人早早的聚集到了会议室里。

    王浩并没有提前去会议室,他正在办公室听何毅说起昨天晚上的新实验。

    何毅说道,“昨天晚上的实验,有个数据需要特别注意。”

    “实验用了两组激光照射强湮灭力场,并在照射过程中释放了F射线,释放完毕以后,强湮灭力场外部出现了延伸……”

    他所说的‘外部形状延伸’,说的是失去完善螺旋磁场环境下,强湮灭力场在磁场外部的形状,因为磁场的方向控制因素,场力外部形状是一个不规则圆柱结构,会向外延伸半米左右。

    这主要是因为,磁场的‘单点释放’控制只有一瞬间。

    这就像是用针扎气球,气球外壁存在小洞的时间就只有一瞬。濜

    之后气球就会发生爆炸。

    F射线就是‘爆炸前瞬间’的产物,‘爆炸后’就回归强湮灭力场本来的样子。

    何毅说完就把资料递了过去,“这是数据,我觉得需要注意一下。”

    王浩认真看起了资料。

    新实验是让两组激光照射强湮灭力场,并释放F射线,实验针对的是F射线,没有想到的是,会在强湮灭力场性态上有收获。

    “0.5172、0.5178……”

    王浩对比了一下延伸距离的差异,微微皱了一下眉头,问道,“差异很小,但也确实值得注意,如果记得不错,之前的几次实验,差异都在百分之零点一范围内。”濜

    “没错。”

    何毅道,“不过,也有可能是实验误差,也许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才能确定。”他的语气很平淡,因为类似的实验发现也有一些,最后都证明是实验误差。

    他只是出于‘研究不漏过任何新发现的可能’,才过来特别做一下报告。

    “这次可能不一样。”王浩仔细思考了一下,问道,“你觉得,F射线会受影响吗?”

    “应该不会吧?”

    何毅摇头道,“F射线击中的材料还没有送检,但从磁化强度测定来看,和之前是一致的。”

    王浩思索着点了点头,站起来说道,“你先把报告放这里去休息吧,忙了一个晚上了吧?”濜

    何毅笑道,“六点赶回来的。到现在都没睡觉,我就先走了。”

    “好,我正要去开会。”

    两人说完就一起走出了办公室。

    ……

    会议室的人倒是也不着急,他们讨论着过去两周的研究进展。

    当王浩进来的时候,就听到张志强的大嗓门,“黄教授,我相信你,但大爆炸理论,可是湮灭物理学基础理论……”

    王浩用力扯了扯嘴角,不管说的内容是什么,在这个会议室里,张志强说的都‘对’,其他人不会和张志强争论。濜

    保罗、海伦的性格都非常的高傲,说的难听一点,他们眼里,张志强就是个‘麻瓜’。

    即便已经称的上是朋友,可是,巫师也可以有个麻瓜朋友……

    丁志强一般沉默不语。

    颜静偶尔会和张志强说几句,但她没有一个大嗓门。

    黄震,还不熟悉。

    陈蒙檬则是跟着王浩一起进来,也根本没在会议室里。

    等王浩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会议室也重新安静下来,他笑问道,“看你们说的挺热闹,在说什么,我听到了大爆炸理论?”濜

    张志强马上解释道,“不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是莱德利-帕森斯以湮灭理论为基础,对大爆炸所做出的的解析。”

    这下王浩明白了,他笑道,“应该是黄教授提出来的吧?那就由黄教授起个头,说一下研究进展。”

    黄震有点不好意思,他抬了一下眼睛,开口道,“是这样的,王院士,我对湮灭物理学了解的不够多,最近都在看资料,联系实验结果,发现莱德利-帕森斯的大爆炸解析,很可能是错误的。”

    “强湮灭力能够湮灭能量,不管是吸收还是传导,又或者是其他方式,就足以说明湮灭力不是所谓的‘高维’产物。”

    “按照莱德利-帕森斯的理论,湮灭力是高维作用力,一旦存在湮灭能量的作用,那么大爆炸发生后,就不可能存在微波辐射……”

    “这方面的数学问题,我咨询了琼斯教授和欣顿教授,他们通过一系列计算分析,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其实根本不用计算分析,只是看保罗菲尔-琼斯满脸振奋的样子,就知道他内心里百分百同意黄震的想法。濜

    因为……

    莱德利-帕森斯早已从他的朋友,变成了‘只知道追求金钱享乐、根本一无是处’的叛徒、仇敌。

    湮灭理论解析大爆炸,就是莱德利-帕森斯的研究,还一直被认为是‘湮灭基础理论’的一部分。

    这让保罗菲尔-琼斯非常的郁闷。

    在得知黄震的想法以后,他马上和海伦一起做研究,以实验为基础、数学为手段,做了详细的分析计算,甚至利用了一部分帕森斯研究论文中的数学内容,否定了大爆炸解析论文的前提--湮灭力是高维作用力。

    这绝对算得上是一项成果了。

    保罗菲尔-琼斯想想都很振奋,恨不得马上把成果发表出去,再给帕森斯打个国际长途,亲口告诉对方这个‘好消息’。濜

第三百六十八章 能量传导和大爆炸,明确研究方向!

    等黄震说完了以后,会议室里的人都看见了王浩,想知道他对于帕森斯的'大爆炸分析理论被否定'的看法。

    王浩根本就不在意,他很淡然的点头说道,“这是个很不错的研究,可以公开到网络上,或者在一些快讯上发表。”

    “不过暂时还是先保密,因为牵扯到实验,我们完成一个阶段的研究,再考虑公开问题。”

    黄震顿时很高兴,因为他的工作被认可了。

    保罗菲尔—琼斯则有那么点失落,他都迫不及待的公开研究,然后给帕森斯打个电话,告诉对方这个好消息,可惜还要等一段时间。

    快乐.-还是要押后啊!

    王浩说完,想了想特别解释了一句,“实际上,帕森斯的大爆炸理论,并不是湮灭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只是他基于湮灭理论,结合弦理论数学内容做出的解析。”

    “我仔细看过那篇论文,其中有很多数学表达是弦理论的内容,还有一些描述并不严谨,不过围绕描述理论也确实足够了。”

    “因为其内容牵扯到高维,高维,很难说,就像是膜理论、M理论的十一维度空间,是根本无法证实的。”

    “现在以实验结论为基础,从数学上证否,也等于是为湮灭物理学去除糟粕了。”

    张志强顿时有点尴尬,刚才他说帕森斯的大爆炸解析是湮灭理论的一部分,现在等于是被湮灭理论创始人打脸了。

    黄震坐下来以后,就轮到了海伦做报告。

    海伦是代表她和保罗的小组发言的,他们的研究集中在空间解析上,也就是描述空间具体是什么,并解析空间吸收或湮灭能量的过程。

    他们从数学角度上去分析,得出了几个怪异的结论。“在空间的存在形式上,我和保罗有不同的观点。”

    海伦认真说道,“我倾向于把空间看做是由大量特殊微小粒子组成。这些微小粒子的运动不受限制,可以一直静止不动,也就是可以从宇宙的一端,瞬间跳转到另一端.....”

    “这样就能解释很多问题,比如,湮灭力的产生,湮灭能量的转化、传递,还有强湮灭力、弱湮灭力的表现,等等。”

    “保罗更倾向于把空间理解为无穷多的小段波,真是很好笑,简直就是弦理论的翻板,我当时听了还以为他准备重新研究弦理论。”

    “他认为以短波的形式进行传递,可以解释光速.....我认为这很荒谬!”

    “感觉就是想象存在无所不能的神灵,所有的现象就能用神灵无所不能来解释....”

    海伦说着露出讽刺的笑。

    保罗菲尔—琼斯顿时被挑起了怒火,他站起来大声说道,“你的空间粒子论才荒谬可笑,空间怎么可能是一大堆不带能量的粒子组成?”

    “只要是粒子、可以运动,就肯定会带有能量。”

    “实在太可笑了,竟然还认为粒子可以随意在宇宙中跳转?那么,一大堆粒子是不是可以组成一个雷神?”

    海伦反驳道,“我当然不否认,粒子论存在缺陷,只是还可以继续研究,而你的波论问题更多.....”

    “你错了,波论有很多数学支持,包括弦理论,也可以兼容.....”

    “你才是错的.....”

    会议室顿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吵得面红耳赤,你一句、我一句都快要掀桌子了。

    其他人都想过去劝一下。比如,张志强。

    他马上大声说了一句,“不要吵了,你们两个都对,我们做研究...”

    话都还没有说过,就见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一起转过头,怒瞪着他整齐的吼了一声,“闭嘴!”

    然后,争吵继续。

    有了张志强的前例,其他人也都干脆不劝了。

    王浩一直乐呵呵的听着,因为两人的争吵确实很有意思,而且类似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他都可以当生活喜剧看了。

    甚至,他都知道过程。

    第一阶段,互相找对方观点中的问题进行攻击;第二阶段,转到其他领域,攻击对方的其他观点;第三阶段,文明人对骂....

    保罗菲尔—琼斯:“你现在能有这个想法,肯定是因为你祖母的考拉基因!”(著名的欣顿家族中,海伦的爷爷杰弗里—欣顿娶了个长得漂亮的普通人,而不是学者。)

    海伦:“你妻子的肥肉已经陷进了你的脑子!”(保罗的妻子婚后又胖了一圈。)

    当发现争吵进入第三阶段,王浩马上用眼神示意陈蒙蒙。陈蒙檬立刻站了出来,她过去一把把海伦按在座位上,随后又很暴力的把保罗菲尔—琼斯按在座位上,然后大吼一声,“不要吵了!”

    顿时,会议室安静下来,只听到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喘粗气的声音。

    所有人都看向陈蒙蒙。

    陈蒙蒙有些羞涩的笑了下,重新坐回位置上安静下来。淑女!

    一定要淑女!

    王浩轻咳一声,示意大家都看过来,并开口道,“下面继续,小丁,你来说说.....”

    ......

    会议就是每个人分别说一下自己的观点,针对实验结论进行的思考。

    王浩需要根据一系列的想法,来确定主要研究方向,但想找到正确的研究方向,也是不容易的。

    等会议结束以后,他发现灵感值只增加了两点,说明方向还是没有找到。

    他回到了办公室以后,也开始认真思考起来,会议还是有一些出彩的地方。

    黄震对帕森斯的大爆炸分析理论的看法,保罗以及海伦一起的数学否定,总结在一起都可以发表一篇小论文了。

    海伦和保罗菲尔—琼斯的争论也很有意思,他们在空间表现形式上有不同意见。

    海伦倾向于空间粒子论。

    保罗菲尔—琼斯倾向于空间波论。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进行历史的回顾,早在17世纪的时候,就有粒子和波的争论,只不过针对的是光子特性,争论持续了几百年,直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光波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特性。

    后来,也就是几年前,他利用'二点五维拓扑结构',架构出了光子的特殊结构,对波粒二象性、神秘的双缝干涉实验进行了解释。

    现在竟然又出现了粒子和波争论,只不过针对的是空间表现形式。

    空间的表现形式,具体是粒子还是短波?

    王浩觉得两人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比如海伦的空间粒子论,就可以很好的解释能量被湮灭以及传导的问题。

    保罗菲尔—琼斯的短波论,也确实有出彩之处,比如可以解析微观粒子的速度,甚至可以联系天文学的一些现象,比如,宇宙微波辐射。

    但不管是空间粒子论还是短波论,都存在其无法解决的缺陷。

    王浩也非常肯定,两者都不是正确的,他没有得到正确的回馈',就连任务也没有获得灵感值。

    那么,空间具体是什么呢?空间。

    强湮灭力。能量。大爆炸....

    “空间不是粒子,也不是波。”

    “帕

    森斯的大爆炸解析被否定,湮灭力不是高维作用4

    “那么大爆炸理论?”“大爆炸.....”

    “是不是存在一种可能,比如说,大爆炸不是发生在一瞬间,而是一直在进行着?”

    “或许,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是一瞬间的爆发。一直在进行、一直在发生.....””

    王浩忽然眼睛一亮,马上抓住了那一丝灵感,系统顿时也刷新了信息-

    【任务四,灵感值+16。】有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确定已经找到了研究方向,“原来如此!”

    “湮灭能量、能量传导、大爆炸、宇宙膨胀.....”.“这些是能联系在一起的。”

    在了明确的研究思路以后,王浩马上去了反动力性态研究中心,他需要了解一个很重要的实验结果——挤压实验结合激光照射,同时,释放出的F射线是否有提升。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一直在做相关的实验,释放F射线的研究上,他们已经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F射线的强度有些许提升。

    些许,也就是提升非常小,没有达到'质'的程度。

    “提升的强度甚至可以忽略。”何毅说道,“我们现在是以一种镍铁钢材的磁化反应,来作为F射线强度的评估标准。”

    “镍铁钢材的磁化反应非常强烈,有一点提升都能检测出来。”

    王善庆教授负责磁化反应的检测,他则是补充了一句,“实际上,最好的材料是单质金属,但其他单质金属在空气中都不稳定,金,其实是最好的。”

    “金?”王浩有点疑惑。

    王善庆用力点头道,“金,不止是化学性质稳定,金的磁化反应也最稳定。”

    “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有研究的,像是其他的材料,包括镍铁合金,磁化反应都谈不上稳定,同样的射线,不同的材料,磁化反应效果存在偏差,而金.....我们进行了一次实验,发现两份材料的数据几乎一致。”

    王浩仔细想了一下,疑惑问道,“我们用金做过实验?送检资料里怎么没看到过?”

    “哈哈~~”

    何毅有些尴尬的说道,“其实,是我和肖新宇出的材料。”ー2。

    “我们每人出了二十克,让王教授在实验室帮忙提炼一下,然后融成了金块放在F射线的路径上作为材料,等实验结束以后,又拿回去了.....”

    王善庆笑道,“已经检测完了,没有出现检测所说的什么新物质成分,金的磁化反应效果比不上铁。”

    何毅尴尬一笑,“其实我就想着过一遍F射线,这点金子就变成了'射线金',以后价值是不是就翻倍了?”

    王浩听着感觉有点好笑,他不在意的说道,“这样吧,打报告申请几千克黄金,实验室继续提纯作为材料使用。”

    黄金,说起来似乎价值连城,但放在实验室不是什么太贵重的材料,有很多金属材料要比黄金更加贵重的多。

    针对现在所做的实验来说,电力耗费都是百万来计算的,些许黄金做材料自然不是问题。

    王浩边说着边查看最近的实验资料,忽然拧着眉头开口问道,“最近都没有F射线的释放距离的准确数据吗?”

    何毅很直接给了个答案,“无法测定。”“无法测定?”

    “暂时无法测定。”何毅解释道,“即便是原来的f射线传递距离也过万米,现在的F射线距离是否有提升不能确定。”

    “因为传递距离太远,方向把控也不精准,技术上还有偏差。”

    他简单的做了解释。

    其实王浩也明白何毅的意思,就像是上一次引爆核反应堆的实验,他们是先进行了发射,确定了准确位置以后,让装置一直静置,各部分都不再做调整,再掩埋的核反应堆。

    简单来说,就是方向把控不精准,同样一个地方做释放,F射线释放的角度可能会存在些微偏差,些微的偏差放大到万米外,偏差自然就会很大,根本无法准确击中目标。

    更不用说,极压状态下F射线的传递距离肯定有所增加,可能会达到三万米、四万米,如此远的距离,方向把控不精准,就很难进行测定。

    毕竟,F射线和常规炮弹、导弹不一样,炮弹、导弹打出去,就能在落点找到残骸,而F射线发射以后什么都不会用。

    王浩想了想,很认真的交代了一个工作,“接下来,实验要注意对F射线传递距离的检测。”他补充道,“我不需要详细的数据,比如,具体传递多少米,但我需要知道,极压状态结合强激光照射下释放的F射线,对比单纯的极压状态,传递距离上是否有提升。”

    “这关系到我正在进行的研究,而且对于我们的研究意义也很大。“何毅很认真的点了点头,同时也有些苦恼,单单是极压状态的F射线就很难检测了。

    现在他们只能确定一个数值,极压状态的F射线传递距离在3万米到8万米之间。

    这个范围实在太广泛了。

    加上一个激光照射”的状态,是否有提升很难说,即便是有明显的提升,怎么进行具体的检测呢?

第三百六十九章 突发事件,卫星被射线武器击中!

    实验方式,就不用王浩操心了。

    现在的实验参与者,可不止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还包括科技部门的代表、军方科技代表以及配合研究的其他机构,他们都可以提供意见,并全力配合完成实验目标。

    F射线的研究本来就是重中之重,传递距离也是很重要的数据。

    研究组很快就召开会议,拟定了几个可行的方法,比如说,发射几万米高的气球,作为F射线打击的目标。

    比如说,通过详细的计算,朝着地面倾角方向发射,穿透并打击几十公里外的目标。

    控问题。

    不管以什么为目标,都必须要提升方向把

    研究组想出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在螺旋磁场外,设计个均衡螺旋磁场通道,用来修正F射线发射的方向。

    F射线释放后会受到磁场影响,通过螺旋磁场通道就能进行定向的修正,一定程度上就解决了F射线的偏移问题。

    “理论上来说,会让准确度增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何毅找到王浩说明了解决方案。

    王浩对于解决方案还是很满意的,他在方案上签字让实验快速进行。

    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实验基地就开始不断的制造释放F射线,来得到数据完善螺旋磁场通道布局设计方案。

    王浩一边等待消息,一边继续投入到研究中,他还没有和其他人说起主要方向,一则是因为实验还没有具体的结论,二则,也是希望其他人能发散思维,能想一些新的东西。

    一旦说明了主要方向,研究可以说就固定下来,再想有什么新颖的想法,就基本上不太可能了。

    一周后。

    地球的另一边,阿迈瑞肯国家卫星中心大

    楼。

    在一间卫星控制室里,一大群人正盯着大屏幕上的图片,相互小声交流着意见。

    图片上是一台出现损坏的卫星,只见卫星边侧以及上方太阳能电池板,都出现了一块很明显的黑漆漆的圆斑。

    有个身穿绿装的官员坐在中间,他的名字叫艾德里安—戴维斯,一名技术人员正在讲解着,“昨天下午两点二十一分,这台代号为SY—331的卫星,突然和地面失去了联接,自动检测装置启动后,返回信息主线路面板烧毁。”

    “当时SY—331距离地面131公里,位置处在西塔里克无人区的上方,坐标…………”

    “我们最开始只以为只是信号传输问题,但通讯一直中断了半个小时,后来控制CPS—935环绕接近,直到一个小时前,才拍摄到这张照片。”

    “从照片来看,SY—331像是被某种能够穿透金属设备的射线击中并损坏。“

    “当然,也有可能是内部出现问题,但太阳能电池板无法解释,我们建议把卫星进行安全回收,才能得出具体的结论……..…….”

    “回收?”

    坐在主位上的官员沉默了一下,摇头道,“和太空探索公司合作?使用航天飞机?投入太大,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任谁都知道,要检测卫星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回收检测。

    但是,卫星回收可不是个小工程,像是这种不值钱的卫星,一般都是寿命到了就自然坠毁。

    现在的SY—331主板烧毁,用来应急修复的电池,最多只能支持五天左右,卫星轨道高度只有130多公里左右,再低一些就会进入大气层,然后就会快速坠毁,想安全回收都根本来不及。

    艾德里安—戴维斯思考着说道,“你们说,有没有可能,SY—331是被地面某种的武器击中?“

    有

    人下意识的说了句,“如果是导弹,不就直接爆炸了?“

    一百多公里的高度,被反卫星导弹,击中并不奇怪。

    虽然没有公开出来,但有些大国很可能掌握着类似的技术,只不过类似的技术有些鸡肋,因为好多军用卫星的轨道,都是在500公里外高空,有的甚至超过一千公里。

    这种高度只能用洲际导弹,才可能真正打下来,但是洲际导弹...

    那不就是大炮打蚊子吗?

    即便是一击命中也感觉是亏大了!

    “可能是某种高科技武器,不是说某种能穿透金属的射线吗?”

    “具体是什么射线呢,根本不存在这种射线…………“

    “也许是全新的,没有发现的?”

    “技术会这么成熟?能直接命中高空卫星?研发速度也太快了吧!”

    “我觉得,最有可能是某种卫星武器,不是来自地面,而是来自上方?SY—331的高度只有131公里,如果上方的某个卫星,可以发射一种射线武器….…..”

    “这个倒是有可能啊...”

    一大群人顿时讨论起来。

    当然,讨论不会有任何的结果,他们联系上级部门,却决定把消息发布出去,但发布的却不是真实内容,而是稍微“修正,了一下。

    比如,轨道高度修正为260公里。

    比如,SY—331的代号,换成了SN3—R3(商用)。

    最终发布的信息是,“SN3—R3卫星行驶到塔里克无人区上空时突发故障,主线路面板烧坏,将会在四天后开始失控并坠入大气层。”

    “从返回照片上分析,SN3—R3是被某种反卫星的射线武器击中,经过专业分析认为,有可能是某国秘密研制的反卫星武器。“

    “我们会随时检测SN3—R3的位置,并及时公开具体坠毁地点.....“

    论关注。

    卫星中心的信息发布出去,顿时引起了舆

    一台商用卫星突发严重故障,倒不是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事情,太空上的卫星实在太多了,总会有卫星出现故障坠毁。

    但其中的分析可是说,“被反卫星的射线武器击中”、“可能是某国秘密研制的武器”。

    虽然没有具体提及国家名字,但是谁都知道,塔里克无人区是在哪里,而反卫星的射线武器更是非常吸引人。

    很快就有大量的媒体转发了消息,也有很多人参与了讨论—

    “确定卫星是被武器击中吗?听起来有点太科幻了!”

    “什么某国?不就是种花家吗?”

    “感觉消息有点怪怪的,种花家有这么高的科技水平?还是射线武器?”

    “按照这种说法,我们的卫星都不安全了,如果出现战争,直接举白旗就好了.……....”

    “这种武器的威胁也太大了吧!”

    “我怎么感觉这个消息很不靠谱?只是说射线武器,什么射线武器?根本没说啊!什么原理?看起来又像是泼脏水的新闻。”

    “同意楼上,总是有类似的新闻,但大多都是假消息。”

    国际舆论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讨论,多数人并不相信消息的真实性,主要因为反卫星射线武器,听起来有点太假了。

    如果消息是真实的,‘某国,也是故意针对卫星进行打击,绝对是重大的摩擦事件。

    可实际上,其他领域一点消息都没有,就只有卫星中心发布一篇公告而已。

    即便如此,国际舆论热度依旧只增不减,因为卫星被武器击中,本身就非常有话题性。

    现在国际很多机构都在研究太空武器,太空武器的主要打击目标就是卫星。

    卫星,对人类科技太重要了。

    科技意义上来说,卫星是通讯、信号传输必不可少的,普通人出门都需要用到导航,也是卫星带来的功能。

    军事意义上来说,各种高科技武器都需要依靠卫星指引定位,没有卫星技术支持的一方,直接会变成战场上的瞎子。

    如果出现某种能够击毁卫星的武器,甚至能决定战争的结果。

    在研究反卫星武器领域,很多机构最开始都是制造从地面发射能直接击毁卫星的导弹,因为导弹技术是成熟的,已经有了几十、上百年的历史。

    但是,早在二十年前,多数机构就都放弃了这一条路的。

    其实想想就知道原因了。

    别说是用地面导弹打击几百公里外的卫星,即便是打击二十公里高度的飞行器,都是极为困难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空舰系列飞行高度超过四万米,才会被认为是‘不可击落,。

    即便卫星有着固定的轨道,想要打下来也非常不容易,从地面发射的导弹,若是想打击百公里外高空目标,就必须使用洲际级别的导弹。

    洲际导弹,每一枚最低成本过亿美元。

    卫星就相对便宜太多了,比如,著名的太空探索公司发射的星链卫星,每一颗卫星的造价只需要五十到一百万美元,要远远低于发射本身。

    即便每次都是单独发射,一枚卫星的成本也不超过五千万美元。

    用过亿造价的洲际导弹,打击几千万或更低成本的卫星,还有极大概率无法击中……

    这显然是赔本买卖。

    所以,很多机构研究反卫星武器,都是希望能研制出太空武器,也就是把武器发射到太空中,作为一种特殊的卫星,并采用类似于‘离子炮,的打击方式,来对目标卫星进行打击。

    现在卫星中心提到说‘反卫星射线武器,,就让人有些摸不到头脑了。

    舆论上什么看法都有,大多认为是‘日常泼脏水,,并没有什么讨论的意义。

    但是,真正了解情况的内部人员,还是针对召开了会议进行讨论,因为卫星图形上的两个直线出现的黑点,看起来实在太奇怪了。

    不过多数人还是倾向于自身损坏,或者是太空垃圾的碰撞。

    “射线武器,只是一种想法,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可能性很低、非常低。”

    “我们没有这种技术,种花家大概率也不会有,其他国家同样也没有。”

    “那需要非常高端的技术,从地面释放基本不可能,唯一的可能是从太空,但我们拥有完善的空间检测体系,并没有发现过具有武器功能的卫星…………“

    “在太空上,无论是从检测手段还是卫星数量上,我们有着绝对优势………………“

    这是主流观点。

    有个学者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观点,“是不是可能和强湮灭力的研究有关?“

    “强湮灭力?”

    “是的,那是我们无法把控的领域,强湮灭力的研究,目前是种花家独有的技术,他们一直在做这项研究,具体进展如何,谁也不清楚。”

    “虽然概率极其微小,我也想不出来具体怎么样,但总是一种可能…………”

    既然是可能,就需要探究一下。

    所以会议结束以后,就有调查员去找了身在瑞碘的前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新科技研究部门主管,现在的国际湮灭理论研究组织负责人—

    恩波利—库博。

    瑞碘。

    国际湮灭理论研究组织实验

    基地。

    恩波利—库博等到了调查官,他以为对方是来关心实验进度,也就不断的进行介绍,“各部分设备已经运到,我们正分别进行调试。”

    “通过了这一轮调试,就可以把各部分设备组合在一起,理论上来说,就能制造出强湮灭力场。“

    “如果一切正常,大概只需要一个月了....”

    恩波利—库博说着都有些兴奋,他来瑞碘以后就一直在做这个工作。

    现在工作目标即将完成,实验基地的所有人都非常期待能看到“灰暗空间,。

    那实在太吸引人了。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进行很多的研究,包括强湮灭力的特性,包括其他的一些…….…….”

    恩波利—库博说的越来越专业,也让调查官感到有些头疼,忍不住打断了他的话,并说道,“我并不是来问这个。”

    “啊?”

    恩波利—库博愣住了。

    调查官道,“库博先生,你有关注最近的新闻吗?卫星损坏、射线武器?“

    “你说那个?”

    恩波利—库博顿时反应过来,前两天听到有人说过,当时他还讽刺的说,‘真是滑稽可笑。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相信王浩的团队研制出反重力登月飞船,。

    现在听到调查官询问,恩波利—库博满是不解的问道,“为什么说起这个?”

    关。”

    “有人认为,可能是强湮灭力的研究有

    恩波利—库博惊讶的微张着嘴,好半天都没有说一句话,最后干脆捂住了肚子大笑,“你说什么?射线武器和强湮灭力研究有关?你的意思是,强湮灭力能具有穿透空间的功能,直接打击几百公里高空上的卫星?“

    “哈哈,真是太可笑了….”

    调查官的脸都黑了下来,他马上强调一句,“库博先生,这并不是我说的,我只是负责来问话。”

    “好吧,好吧,我当然不是在笑你。”

    “哈哈哈~~~”

    “抱歉,我实在憋不住,如果把这件事说出去,相信基地的所有人,今天都会很开心……...

    “哈哈哈…....”

    “好吧,我现在很正式的回答你,不可能!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性,这件事和强湮灭力研究,不具有任何关联性!”

    “哈哈哈~~~”

    最后调查官黑着脸离开了,他也不觉得卫星的事情,和强湮灭力有什么关系。

    他就只是过来问话而已!

    这是他的工作!

    笑?

    有什么好笑的!

    “这个讨厌、恶心、没有礼貌、长相丑陋的恩波利—库博..“

    “真希望和强湮灭力有关,最好直接相关,到时候,笑?该哭的就是他了吧?”

    “唉~~~”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991/ 第一时间欣赏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作者:不吃小南瓜所写的《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为转载作品,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介绍:
穿越年轻博士,开局科研背锅被全网抨击,反手一个月狂刷十篇论文。
有学界大佬站出来表示:“别说是一个月,一年写十篇论文,都是灌水,都是论文刷子,是无效的科研。”
后被扒出,每一篇都是硬实力,影响巨大。
震撼全网。
当记者采访时,王浩淡然的表示,“我没有去专门做科研,那些只是给学生讲课过程中的感悟而已。”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