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TXT下载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全文阅读

作者:不吃小南瓜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txt下载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十一章 人生的哲学思考

    王浩用了一个半小时左右讲解有关‘傅里叶变换构建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中途休息了十分钟,其他时间都在讲着。

    台下多数人都在认真听。

    底层逻辑数学难度相对并不高,不牵扯什么高深的数学概念,只要有一定的基础,跟上还是没有问题的。

    即便如此,最多有五分之一能跟上。

    阿巴云研发中心的技术员工们,能力水平肯定是没问题的,但他们多数都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再加上长时间接触的都是计算机相关内容,一些数学的基础早就被抛在脑后。

    哪怕不牵扯高深概念的数学逻辑,要求最少也是专业数学本科以上水平,有五分之一能听懂就已经很多了。

    好在,王浩最初就说了,“这一部分内容错过也没什么,不知道底层逻辑,并不影响后续应用。”

    接下来才进入正式的数据构造内容。

    这一部分是直接的应用,差不多可以理解为,给个公式、按照公式去照搬硬套。

    当然,实际情况要复杂很多。

    对于长期和程序打交道的阿巴云研发中心的员工们来说,有了“给定的公式”为基础,要理解应用层面的东西,就实在容易太多了。

    绝大部分人都能跟上。

    哪怕前面没有好好听,后面再跟上也能听明白。

    后面的一部分花费的时间就比较短了,只有不到一个小时时间就全部讲解完毕。

    王浩站在讲台上,半转身对着荧幕,伸手做了个展示动作,“这些就是傅里叶变换辅助建立数学模型的整体构架的。”

    “从构架上,我们能看到,每一个部分都设立了开放输入端口,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采用这个模式,进行海量数据的分析,就可以灵活的进行调整,可以运用于数据采集分析、归类、识别,等等,应用层面上,你们都是专家,我就不再多说了。”

    王浩最后进行了总结,“以上,就到这里吧,感觉今天已经讲的差不多了吧?”

    “我不知道,我的报告、讲解,是否二十万,但所有都在这里了,谢谢大家!”

    他说了句感谢就停下了了。

    台下顿时想起了热议,好多人也放松起来,跟着大喊,“值了!绝对值了!”

    “别说是二十万,五十万都值了!”

    还有人不嫌事大,喊了一声,“唐院长,应该多给钱啊,二十万太少了,再补三十万!”

    “哈哈哈……”

    一群人大笑。

    唐剑锋脸色一黑,回头扫了眼说道,“行,就扣你三十万,补给王浩老师。”

    台下笑的更热烈了。

    报告结束。

    王浩休息了片刻,还是继续站在台上。

    冯友来过来和他交流了几句,说是让他回答几个问题,他自然是无可无不可。

    下面马上有人提问。

    每一个提问都是针对难点,多数问题都围绕后面的应用,前面难度高一点的数学基础,却没有人做出问题。

    这也正常。

    只有最顶尖的技术人员,才会关心底层的数学逻辑,多数技术人员知道逻辑也没意义,他们更注重应用层面。

    王浩一一做出了回答。

    有意思的是,中间还有个技术人员,问了个和内容完全无关的问题,王浩仔细想了一下也给出了答案。

    这个绝对是超纲了。

    如果是之前王浩肯定回答不出来,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几个小时的报告让他有了巨大的收获,大量程序算法的知识、想法充斥脑海,他感觉自己一跃成为‘顶级程序员’。

    当然,多数知识、想法,都还是和报告内容相关,做一次演讲并不能让他真正拥有大量的知识、经验。

    但是也感觉提升很大了。

    王浩连续回答了八个问题,朝着冯友来看了一眼,冯友来也不好意思让继续了,台下的员工们也一样,都已经快到了九点,好多人也该正常下班回家了。

    冯友来上台说了一句,“今天,我们感谢王浩老师带来的报告,我个人认为,很精彩!”

    “我的收获也很大啊!”

    “相信你们中很多人也一样。在这里,我代表额阿巴云研发中心,感谢王浩老师!”

    “谢谢!”

    冯友来说着握住王浩的手。

    在一番客套以后,就宣布报告会结束,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离开了。

    这时候,已经过了九点钟,还是有一些员工回去加班,到十点、十一点才会去休息,不是他们喜欢加班,而是必须抓紧时间完成工作,很多工作根本是做不完的。

    互联网大公司都是如此,早九晚九、早十晚十是工作常态。

    王浩也没有离开。

    唐剑锋和冯友来热情的拉着他参观研发中心,从一楼到二楼,从二楼到三楼,去了办公室、会议室,还有员工的休息室,也包括中心机房、资料库等。

    研发中心的环境确实很不错。

    王浩跟着转了一大圈,最后到了中心办公室,也是研发中心最大的一间办公室,里面有三分之一座位都有人,他们都正常在工作,也有几个闲着的围了上来。

    他们一起转了一圈,随后就坐在了门口沙发上。

    唐剑锋的表情凝重起来,开口说道,“王浩老师,我今天听了您的报告,确实非常优秀的。像是您这么优秀的人才,只是在大学里当讲师,我个人认为,是有些可惜了。”

    “刚才我和冯总监讨论了一下,都认为您是阿巴云最需要的人才。”

    “如果您肯来阿里云,我可以做主,直接签订P8级合同。”

    王浩正要开口拒绝。

    冯友来紧跟着解释了一下‘P8’的意思,就相当于集团内部的‘高级技术专家’,相当于管理岗的‘资深经理’,年薪是一百五十万起步,最高可以拿到两百四十万,每一年还有一定的内部股分成,都是可以直接售卖的。

    这也是唐剑锋的最大权限。

    如果是往上再高一级,就不是唐剑锋能够决定的了,需要集团专业委员会进行评审。

    年薪两百万,一步登天!

    唐剑锋等待着王浩的回答,他相信‘两百万薪资’起步,王浩根本不可能拒绝。

    ‘高级专家’的岗位,已经是技术员工的顶峰,普通员工工作好几年,也能到P6,也就是高级工程师级别。

    P8,可以说是技术员工的最高级别。

    再往上就不是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了,只有极为稀少的员工能够继续晋升。

    如果进入阿巴云直接P8级别起步,后续就还能提升到P9、P10,真正成为阿巴云的‘头面’程序员,每一个P9、P10的技术员工,拿到的不仅仅是薪资、股份,他们个人也会变得非常有名气。

    通过冯友来的详细讲解,王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的表情都没有变化,直接说道,“唐院长,谢谢你,谢谢你们。这是对我的肯定,对我的信任。”

    “但是,很抱歉。”

    好多人都看过来。

    远处能听到的员工都觉得不可思议,他们很难想象有人拒绝超过百万年薪起步的工作。

    王浩认真说道,“我当老师,并不是为了钱。这是我的追求、我的梦想、是我喜欢的工作。我深爱老师这个职业,希望把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过百万年薪的工作,确实很诱人,但是相比梦想、相比爱好、相比追求,也算得了什么呢?”

    王浩说完站了起来。

    他看了下时间,说了声抱歉就回酒店了。

    唐剑锋和冯友来都还在回忆着刚才的话,有点发蒙着找了个人送王浩回去。

    王浩坐在了车上的时候,不由得轻呼一口气。

    好在,走了!

    绝大部分人都会被金钱打败,没有打败只是因为钱不够而已,两百万年薪起步的工作,实在是太过于诱人了,刚才就连他都有那么点心动了。

    前世996干了十年,很累、很后悔。

    但是,996和996能一样吗?打工和打工能一样吗?两百万年薪起步的工作,就是打工的最上层人物。

    天差地别,好吧!

    研发中心。

    唐剑锋坐在原地久久不动,他仔细思考着王浩拒绝的神态、坚定的口气。

    他相信了。

    不然还能有什么原因呢?

    王浩肯定没有说谎,真是因为热爱教师工作,希望把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才会拒绝阿巴云百万年薪起步的工作。

    然后,唐剑锋长叹了口气。

    他发现自己在人生追求、信仰、梦想等方面,都远远赶不上只有二十出头的王浩。

    儿时的梦想……

    曾经的追求……

    过往的坚定……

    一切的一切,全都败给了金钱!

    “我是不是也应该辞职,离开阿巴云,摆脱金钱的拖累,完成带着妻子、孩子周游世界的梦想?”

    “或许,去做一份自己的工作?”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好像是……参加自行车比赛,还是什么~~”

    唐剑锋开始了有关人生的哲学思考。

第三十二章 这个声音有点耳熟啊!

    王浩回到酒店房间里,躺在床上就睡了过去。

    他太累了。

    在阿巴云研发中心的台上站了三个小时,也连续讲了三个小时,身体疲惫、精神更加疲惫,参观研发中心内部的时候,就已经感觉浑身有些不舒服了。

    本来回来还打算清点一下收获,结果一沾到床就再爬不起来,闭上眼快速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状态恢复过来。

    王浩带着懒散爬起来,冲了个澡到楼下吃了早餐,就见到了过来到来的张斌。

    张斌是过来送机的。

    王浩回房间收拾下东西,就和张斌一起去了机场,路上张斌不断说着昨天的事情,“王浩老师,您讲的实在太好了!”

    “我昨天全都认真听了,感觉收获非常大,不止是你的研究,对于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也理解的更加通透。”

    “听说您拒绝来阿巴云,真了不起!”

    张斌开着车都忍不住朝着王浩竖起了大拇指,“好多人都说,您只做喜欢的工作,是有梦想的人。”

    他的口气都带上了尊敬。

    王浩感觉受之有愧,抛开系统需求的原因,两百万年薪起步的工作,他九成以上都会直接答应下来,当然喜欢教师工作,喜欢教书育人也确实是真的。

    只是,当金钱和喜欢的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谁也不确定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

    半小时后。

    王浩坐在候机室里,认真的盯着两条短信看,是两条银行提醒收钱的短信。

    一条是七万九千,学校发放的当月工资、福利以及三篇论文的科研补助。

    另一条是收到的讲课费二十万。

    “二十八万!”

    “终于不再用版费发愁了……”

    贫穷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做了研究都有点不敢投稿,担心没有钱支付发表费用,实在感觉太郁闷了。

    现在好了。

    “将近二十八万,其中二十七万是科研补贴和讲课费,应该算是劳务所得,纳税五万四……”

    “报税以后,还能剩下二十一万六千。”

    学校发的科研补助,实际上就是科研奖金,省、国家级或是国际奖项的奖金,是被法律规定免税的,但学校层面还远远够不上免税级别,也会归属到个人所得或劳务所得中。

    讲课费,不用多说,百分百就是劳务所得。

    劳务所得,缴税百分之二十。

    王浩简单的计算了一下,一口气收入二十几万,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对于拒绝‘百万年薪起步工作’,也就不那么在意了,“以后还有很多讲课吧?一直做研究,成果肯定能保证,出去一趟,讲课费二十万,一个月去一次,一年也超过两百万了!”

    这么一想,心情顿时平复了。

    等上了飞机以后,他就开始清点起昨天讲课的收获,大量的知识、想法充斥脑海,收获肯定是非常大的。

    打开任务系统--

    【任务一】

    【研发项目名称:特定偏微分方程的共性解法(难度:B)。】

    【灵感值:99。】

    【任务二】

    【研发项目名称:傅里叶变换改进乘法运算(难度:B)。】

    【灵感值:132。】

    ‘任务一’只增加了一点灵感值,实在是有点太可怜了,还是没过百有点遗憾;‘任务二’则是有了巨大的提升,一跃轻松超过了一百点,还多出了三十多点。

    灵感值,不止是灵感值,也是对于脑中获取知识、灵感的评估数据指标。

    王浩也感觉对于‘傅里叶变换改进乘法运算’,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研究方向,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凭借脑中的内容,能够把研究真正的做出来。

    这个研究,肯定没问题了。

    相比二十万的讲课费来说,‘傅里叶变换改进乘法运算’灵感值的才是最大的收获。

    许多数学计算领域的难题,从圆周率的计算到寻找最新、更大的素数等,其云散复杂性都将会由基本的乘法运算来决定,有很多其他类型问题可以达到最快被解决的速度极限,也最终将会由乘法的运算速度所决定。

    计算机对于乘法的运算速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决定了解决数学问题的速度。

    而‘大数相乘算法’,已经五十年没有跨越式进步。

    “这一项研究,肯定会是数学计算机领域,最为顶级的吧?”王浩他发现自己对于研发,目的已经不仅仅是做总结、写论文,而是产生一种期待,一种热爱。

    有了相应的想法以后,恨不得马上就闷头开始做研究,他是真心喜欢上了做研究的过程,迷恋上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

    与此同时,综合楼办公室,比平日显得安静一些。

    中午时间,几个老师都在。

    罗大勇正看着窗外,似乎在思考问题,又好像是在发呆;张志强依旧非常的忙碌,正在认真看电脑上的资料,还不断的做着记录;颜静手里拿着一本书,小嘴不时裹上了吸管,嘬上一口饮料。

    朱萍……

    正在刷短视频!

    朱萍也感觉气氛有些安静,想找人说话发现大家都很认真,就干脆继续投入到刷频大业。

    突然。

    一则短视频映入眼帘,标题为,“震惊!年轻学者拒绝阿巴云百万年薪,决心专注投入教育事业!”

    短视频画面被模糊处理,只能看到模模糊糊的人影。

    中间的一个人影,满是诚恳的说道,“唐院长,谢谢你,谢谢你们。这是对我的肯定,对我的信任。”

    “但是,很抱歉。”

    “我当老师,并不是为了钱。这是我的追求、我的梦想、是我喜欢的工作。我深爱老师这个职业,希望把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

    “过百万年薪的工作,确实很诱人,但是相比梦想、相比爱好、相比追求,也算得了什么呢?”

    视频背景还配了个‘追逐梦想’的音乐,让观看的人感官都非常振奋。

    追逐梦想!

    拒绝百万年薪!

    在金钱当道、物欲横流为主题的世界,视频的主角独树一帜言辞拒绝百万年薪。

    看一遍都让人感动了!

    “还有这样的人,真的假的?”

    朱萍都有些被感动了,连续听了两遍以后,脸上忽然带上了疑惑,“这个声音……好像有点耳熟啊!”

第三十三章 优秀的人总会成为焦点

    朱萍连续听了好几遍,后来干脆拔出了耳机,朝其他人喊了一声,“你们听听,这个是不是王浩?”

    办公室的人都看过来。

    手机播放起视频内容,“谢谢你,谢谢你们。这是对我的肯定,对我的信任。”

    “但是,很抱歉。”

    “我当老师,并不是为了钱……”

    其他人跟着听了一遍,顿时都反应过来,“这个……好像是王浩的声音啊!”

    “很像!”

    “声音类似,也不奇怪吧?他那个完全没有方言的口音,和读语文课文一样,说普通话都差不多。”

    “但是,也太像了,我感觉就是他!”

    罗大勇干脆走到了朱萍旁边,接过手机仔细看了一遍,随后一锤定音,“就是王浩!”

    “为什么?”

    朱萍也不敢百分百肯定。

    “你仔细看啊!”罗大勇道,“视频人物被模糊处理,但是衣服还是看个大概,这个人穿的衣服,和王浩昨天穿的很像。仔细观察他整个人的姿势,王浩坐着的时候,也是这样……”

    “再加上声音,基本就可以判断了。”

    罗大勇逻辑清晰的做出说明。

    朱萍恍然大悟,朝罗大勇竖起大拇指,“有道理啊!还真是王浩,我就说,还有谁能拒绝百万年薪!”

    “上次王浩就拒绝了!这次去阿巴云,估计又被招揽,他肯定不会同意啊!”

    办公室其他人也反应过来。

    上次朱萍、罗大勇、颜静亲眼所见,王浩拒绝了阿巴云高级HR的招揽,拒绝了百万年薪的诱惑。

    现在看到网上的视频,倒也不奇怪了。

    张志强倒是惊讶了下,他们只是听朱萍提起过,还以为是在开玩笑,没想到是真的。

    视频,就是明证。

    办公室的人反应并不激烈,知道是王浩就觉得很正常,但是还是有人忍不住给王浩发了信息。

    是颜静。

    颜静找到了视频的链接,转发给了王浩,附带说了一句,“你上视频了!”

    “又拒绝一次,你真行!”

    还附带个‘大拇指’的图标。

    王浩下了飞机就看到了颜静发过来的信息,点开视频一看顿时有些惊讶,再听一遍自己‘义正严词’拒绝的话语,他心里产生了一种名为羞耻的感觉。

    毕竟,不是真正的义正严词,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

    当人表达出和心情不符的话语时,心情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波动,王浩看了一遍视频只觉得尴尬。

    等上了出租车的时候,他就打电话给了冯友来,说明了一下视频的事情。

    冯友来也知道了消息,他诚恳的说道,“王浩老师,您放心,这个事情我们正在调查,而且已经有眉目了,一定会给出交代!”

    冯友来的办事效率确实很高。

    王浩才刚进了家门的时候,就接到了打回的电话,冯友来详细的说明了情况,“是一个员工。他本来想拍一下,您同意加入研发中心的时刻作留念,结果您拒绝了……”

    “他把视频发到了一个群里,说了这件事,是群里的一个人,发到网上的,放心吧,我们已经在处理了。”

    “那个视频已经下架了!”

    “好。”

    王浩听罢算是认可了结果。

    实际上,事情也不是很大。只是一个模糊处理的视频,发到往上播放几万个,评论也只有几十条而已。

    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在阿巴云研究中心的时候,他就和唐剑锋等人谈好说,和自己有关的一切声音、影像不能传出去,演讲录像可以内部看,以供后续的学习、巩固所用,用于其他就不可以了。

    现在有影像传出来,就是阿巴云研究中心的管理问题了。

    ……

    下午。

    王浩先是吃了点东西睡了一觉,醒来以后就开始耐心的坐下来,思考着认真做起了记录。

    他早忍不住开始‘大数相乘算法’的研究了。

    当头脑里有足够的知识和灵感,拥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做研究的进展还是非常快的,他没有使用消耗‘灵感值’,而是打算自己研究出来,就能省下一百个教学币。

    现在对于‘研究是否需要使用灵感值’,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像是‘大数相乘算法’,是属于‘一个单独问题的研究’,只要有了解决方向,再加上足够的知识、灵感,耐心下来很快就可以完成研究。

    即便是使用灵感值,理顺脑中知识和灵感的思路,速度也根本快不了多少。

    像是‘特定偏微分方程共性求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不是固定的‘一个问题’,而是‘一类问题’,研究方向可以有很多种,灵感、思考代表很多的方向,最好就是消耗‘灵感值’来理顺思路,才能找准方向研究下去。

    王浩闷在房间里,使用教学币进入专注模式,真正投入到研究中时,时间仿佛一晃就过去了。

    天色暗下来。

    他回过神感到一阵阵饥饿,再看向桌上的一叠写满内容的稿纸,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思路,理顺了。

    方向把控住了,主要内容总结完了。

    研究,可以说已经完成,接下来就是写论文,再找个顶级期刊发表出来了。

    现在……

    还是先解决一下温饱问题。

    穿鞋、出门。

    王浩走出房门的时候,对门两个女孩也正走出来,他们已经算是熟悉了,就随手打了个招呼,“你们也出去?”

    “出去吃饭,顺便逛一圈。”顾悠悠回了一句,随后问道,“王老师,你去干什么?”

    “吃饭。”

    “一起吧!”顾悠悠笑道,“我们去商业街,买点小吃,逛一下。”

    “嗯……好吧。”

    王浩犹豫了一下,也就顺路和她们一起去了,到了商业街感到肚中的饥饿,他当即决定去吃……

    肉!

    大盘鸡,这个不错!

    王浩眼前一亮,马上转到了店里,又觉得不太好跟着,还是朝身后招呼了一句,“来吃这个吧,我请你们。”

    顾悠悠似乎是有点顾虑,腼腆的说道,“……AA吧!”

    “AA!”

    李娟坚定的说道。

    王浩满是不在意的说道,“我请你们,今天正好发了工资,还有奖金。”和两个学生一起吃饭,还AA实在是很怪异。

    三人商量了几句,就一起进去了。

    大盘鸡的味道倒是很一般,但是用来填饱肚子再适合不过,一大盆炒鸡肉端上来,喷香扑鼻很是下饭。

    王浩就一直在吃啊吃。

    李娟紧随其后也一直吃啊吃。

    顾悠悠的胃口就小很多,她吃了几口就不动筷子,开始不断的刷着手机,三人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

    突然。

    顾悠悠瞪直了眼,指着手机喊了一声,“王老师,你看,这个应该是你吧!”

    她把手机屏幕展示了一下。

    王浩还以为是今天的视频,抬头看一眼发现不是,手机上显示的是他在研究中心舞台上,正对镜头讲课的画面。

    他把手机拿了过来,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内容是一篇自媒体广告文--

    “闫国强,受邀到阿巴云研发中心讲座,发表出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受到了阿巴云研发中心员工的广泛好评。

    为什么仅仅22岁的闫国强,会这么优秀呢?

    我们说,教育就是要从娃娃抓起的。首都大学教授、儿童教育专家朱永浩老师,出版的一本育儿书籍,能帮助……”

    最后,卖书!

    王浩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倒不是因为配图上自己的照片,而是类似的自媒体广告文太多了。

    真是……

    开局一张图,内容随便编啊!

    “这个是你吗?”顾悠悠追问着,还对照图片仔细看王浩的脸。

    “可能是吧。”

    王浩应付着回了一句,干脆打开网页仔细的找,就发现自己演讲的图片,有好几张都被放到了网络上,还有几个讲课过程的动图,明显是台下听讲的员工拍摄的。

    具体是谁放的并不清楚,因为只是动图、图片也很难溯源。

    这种事问冯友来估计也没结果。

    王浩都有些好笑,但仔细一想也没什么,网络的时代只要出现在某个公众场合,并且成为其中的焦点,想要完全捂住消息,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

    拍摄的视频已经被下架。

    有几张图片出现在网络上,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有点想明白了,“这种事情,以后是不可避免的,也不用太在意了。”

    “没办法!”

    “世界规则就是如此。优秀的人,总是会成为焦点……”

第三十四章 这个可以有啊!

    “还真是你啊!”

    “我最开始还以为看错了,你去阿巴云演讲了?这也太神奇了吧?”

    “真的啊?”

    “王浩老师!我现在很诚恳的叫你一声老师……去阿巴云演讲,太厉害了!”

    “……”

    一路返回,一路说着。

    王浩本来就没心情去逛街,只是想溜达着运动一下,耳边多了两个唠叨鬼,就更没有心情了。

    他干脆回去了。

    顾悠悠和李倩一路追着回来了,她们对王浩去阿巴云演讲,实在感到太惊讶了。

    想想……

    大家都是同龄人。

    王浩有个东港数学博士学历,到西海大学担任讲师,就已经够厉害了,竟然还能去阿巴云演讲?

    顾悠悠甚至露出了崇拜的眼神。

    李倩也不差多少。

    王浩进了房间赶紧关上门,才终于感觉清净了一点,但才安静了两分钟,房门就又被敲响了。

    “王老师,我来问题!”

    “——!!”

    王浩站在门后好半天,有心以‘正在洗澡’为由拒绝,想想似乎应该继续实验,还是开门让她们进来了。

    现在,轮到他说了吧?

    客厅里。

    王浩很耐心的讲着题,他做着‘引导式’教学,三句话就有一句是提问。

    顾悠悠、李倩则是跟着引导进行相应的思考。

    这种方法用来讲解基础知识还好一些,基础知识就只是讲解后进行引导性提问,用来讲题就感觉速度很慢了,她们本来就是想了好半天做不出来,一直引导者提问,好多时候还是要王浩自己来回答,然后继续做讲解。

    引导式讲题,很累。

    如果是放在高中乃至于本科级别,引导性讲题还是非常可行的,可以引导让学生思考出答案。

    放在研一级别的题目上,学生或许是有收获的,但老师就要多浪费很多口水了。

    但是,王浩依旧是精神奕奕。

    哪怕针对一个问题,引导了好半天,说了一大堆的话,对面两个女生还是没有能说出准确答案,他依旧非常的有耐心,因为他的目的本来就不是讲答案。

    而是……

    【任务一,灵感值+1】

    “有了!”

    王浩马上看了下时间,只过了十三分钟,“再试试!”他简单做了个记录,顿时变得更精神了。

    “你们看,从这两个式子,能推到出什么呢?如果我们给它进行变换……”

    “想想……”

    “再想想……”

    “你们很棒……继续想……思路是对的……”

    “很接近了啊!”

    一个题讲了半个多小时,王浩倒是非常的精神,两个女生都快被‘引导’哭了,有一半儿的引导提问,她们都没有能想出来,最后还是要王浩说答案。

    【任务一,灵感值+1】

    “三十一分钟!”

    当系统再次提醒增加灵感值,王浩的心情就变得更好了,他马上继续引导着进行最后的解答,又过了五分钟左右,题目才终于全部讲解完毕。

    “好了。”

    “没有别的问题了吧?”

    王浩收获了两个‘任务一’灵感值,一跃把‘任务一’灵感值推进超过一百点,心情就变得非常的好。

    顾悠悠明显十分沮丧,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

    李倩则是沉默的收拾书本。

    “谢谢王老师。”

    顾悠悠说了个谢,就和李倩一起离开了,回到房间里,两人一起沉默了好久。

    顾悠悠抽啼了一下,揉了揉鼻子,悲伤的问道,“倩倩,你说,我是不是很笨啊?怎么就听不明白呢?王老师讲的那么好,我怎么就跟不上、想不出来呢!”

    她说着气的直抓头发。

    李倩继续保持沉默,面无表情的看着地板,过了好半天叹了口气,冷静的问道,“悠悠,如果我说,到现在,我还没弄明白,你会不会心情好一点?”

    “Σ(⊙▽⊙“a……?”

    顾悠悠愣了一下,满是疑惑的抬起头,悲伤快速转化为惊讶,“真的假的?王老师讲的那么清楚,我看你刚才听得也很认真啊?”

    “不过你么一说。”

    她用手指点着下巴,“似乎是心情好一点了。”

    “啊啊啊啊啊啊!”

    李倩抓狂的冲过来,一把拽住顾悠悠的衣服,发狠道,“你这个阴阳怪气的心机婊,我今天要替天行道,为民除害!”

    “不要啊!”

    “不要、不行——”

    对门两个女生的打闹,没有影响到王浩的好心情,他喜滋滋的做着记录--

    教学实验:引导教学,给研一差生讲解极限环题目,用时三十六分钟。

    任务一:收获两点灵感值。

    (拓展思考:收获丰厚,是因为教学对象的是特例?还是普遍情况?)

    ……

    王浩恢复了正常生活节奏,早起去锻炼吃早餐,然后去办公室开始工作。

    新的一天,从写论文开始。

    办公室里的人见到王浩,都会热情的招呼一句,“王浩,回来了啊,我看视频了,你又拒绝阿巴云了?”

    “真行,百万年薪啊!”

    “你还真喜欢当老师,反正我不太理解,要是有企业愿意百万年薪挖我就好了……”

    最后一句来自朱萍,她似乎是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感叹。

    罗大勇马上释放出‘就你,想P吃’的口型,被朱萍抄起的课本吓得赶紧坐了回去。

    王浩也跟着笑说了几句,就继续埋头写论文。

    其他人也没打扰。

    九点多的时候,科技处副主任李明找了过来,和王浩说起了学校帮忙申奖的事情。

    “你的两篇傅里叶应用论文,已经达标了,都可以申请省级自然科学奖,学校已经给报上去了。”

    “还有,你这个傅里叶应用,是算在‘偏微分方程’课题里的吧?如果是,就可以提交完结了。”

    李明重点是说的后面,“等课题完结,做个优评,后续就能申请项目了,有傅里叶应用两篇论文打底,申请个数学计算机相关的省青年项目,应该没问题,也可以试试申请省自然基金项目。”

    他说完补充了一句,“你就是年限太低。我们研究过,凭借这两篇论文,都有希望申请到一类项目。”

    国家级、省级的科研基金项目,和自筹课题肯定不是一个档次,前者是有经费的。

    国家、省的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每一年都会发布资助研发的领域,针对每一个领域都会有详细的介绍,包括领域相关的研发方向、总资助经费,资助的项目数量,以及对申请人级别、资历的要求等等。

    一般的纯数学研究项目,可以申请到五万到二十万的经费,申请到相应的课题项目,还可以获得下一级的项目补贴。

    比如,申请了省级科研项目经费十万,学校也会出资补贴两万,总经费就是十二万。

    李明大致的介绍了一下。

    王浩想了一下,说道,“我那个课题先不完结,傅里叶变换应用和偏微分方程求解研究,没什么关系。”

    “真正有关的研究,我还没做完呢。”

    这个回答出乎意料。

    李明听罢顿时有些惊讶,“你还真想做那个研究啊?数学基础的研究,难度太高了吧?我还是建议你,先完结,也可以重新申请课题。”

    王浩摇头道,“不管是国家级项目,还是省级项目,申请到审批、公示,最少也要七月份结束吧?”

    “还有两个月呢,我估计到时候,研究也差不多了。”

    李明盯着王浩看了好半天,最终苦笑着点头,“好吧,你想好了就行”,他是不太相信王浩能在两个月,就完成‘偏微分方程’相关的研究。

    数学基础的研究,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这类研究一般是有名气的数学教授来做,归属国家级科研基金的数学项目,经费支持也能超过二十万,项目资助时长超过三年,已经属于最顶尖的纯数学科研项目了。

    王浩和李明谈了一会儿,重新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

    ‘大数相乘算法’的研究难度很高,但完成研究以后的核心内容并不多。

    一个上午的时间,论文的核心内容就已经完成了。

    王浩看着十几页的内容,长长的伸了个懒腰,就见张志强带着欣喜冲进来。

    “王浩!王浩!通过了!通过了!”

    “什么通过了?”

    “Cauchy非负矩阵分解表达啊!”张志强兴奋的道,“我收到《医学图像分析》的邮件了,说会在下一期会发表。”

    王浩点头问道,“版费多少?”

    “一千七?”张志强有点发蒙,好在说完补充了单位,“美元。”

    “好贵!”

    王浩不由得咧咧嘴,说道,“我出一半儿吧?《医学图像分析》是核心期刊吧?能拿到学校补贴?”

    “最少两万!”

    张志强很有信心的做出断言,随后摆手道,“不用,补贴是你应得的,我都说了,版费我出。”

    “好吧。”

    王浩还是点头认可了,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要不这样,改一下,你当通讯作者好了?二作,没什么意思。”

    “真的吗?”

    张志强顿时满脸惊喜。

    一片论文最重要的就是一作和通讯作者,二作被认为是‘贡献小的附带研究者’,‘三作、四作’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挂名’,根本不会有人在意。

    王浩并不在意一篇核心论文,他在意的刚完成的研究,错开话题问了起来,“如果有一篇最顶尖的数学计算机成果,论文投稿到哪里比较好?”

    “最顶尖的数学计算机成果?”

    话题转折实在是太快,张志强稍稍有些迷惑,随后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你又有成果了?还是数学计算机最顶尖的成果?”

    “啊……”

    “不是。”王浩摆手道,“没有,就是问问。”

    “我就说不可能!”

    张志强轻呼了一口气,说了起来,“如果是最顶尖的成果,不管是数学、计算机,还是什么其他的,最好投稿给对口的国际学术会议。”

    “如果是投稿给期刊,不一定能发表出来。”

    “就比如那些数学猜想,你完成了证明,学术期刊也不敢收啊?他们看到这种论文,直接就放进垃圾箱了。”

    “就算有期刊敢收,诱惑太大了,就不怕审稿人把你的证明归为己有?这个不好说……”

    王浩听罢认真的点头,“有道理。”

    顶尖的学术成果诱惑确实太大了,确实应该去专业的学术会议上发表。

    不过……学术会议?岂不是可以当众做报告?做讲解?台下还都是专业的顶尖人士?

第三十五章 没有人比我更懂方程求解

    在决定把论文投稿给专业会议后,王浩马上开始查阅国际学术会议相关内容。

    很快。

    他就锁定了一个会议--STACS。

    STACS,全称为Symp-on-Theoretical-Aspects-of-Computer-Science,是每年会在徳國和琺國轮流举行的计算机科学理论研讨会,也是世界计算机算法与理论领域的一流会议。

    ‘大数相乘算法’,属于计算机算法领域内容,专业上是直接对口的。

    STACS会议下个月就要举行,而下周就是STACS收取学术论文的截稿日期。

    王浩可不想投稿被拖个半年,STACS恰好符合他的要求。

    如果论文不能通过STACS的初审,也可以考虑再投其他会议。他研究了一下STACS规则,再仔细编辑了一下论文就投稿了。

    投稿完成,剩下的就是等待。

    王浩有很多事情要做,‘任务一’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他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完成了‘大数相乘算法’的论文、投稿,闲下来马上就准备开启新的内容。

    周六上午。

    出去早锻炼,吃了早饭逛了一圈,再回到家里就打开了系统,查看了一下任务情况。

    【任务一】

    【研发项目名称:特定偏微分方程的共性求解(难度:C。)】

    【灵感值:102。】

    (提示:可使用100点灵感值,辅助获取研发相关灵感、知识的相互关联。)

    “是不是要用灵感值呢?”

    王浩还是犹豫了一下,B级难度的研发任务,没一点灵感值就等于是一个教学币。

    他扫了一眼教学币数值--

    【教学币:228。】

    “还是很少啊!”

    系统说明获得下一能力,需要教学币一万点,以目前的积攒速度来看,一个月时间‘省吃俭用’,有的研究完全靠脑子,也只是省下了两百多个教学币。

    一万个,要多久?

    五十个月?

    “好像也还可以。”王浩仔细计算着,一狠心还是决定使用灵感值。

    反正距离一万教学币遥遥无期。

    他已经试过靠自己去思考,就发现脑中的灵感、知识有很多,梳理成特定的研发路线不容易。

    “使用!”

    在发布指令的瞬间,脑海里有关偏微分方程的知识和灵感,快速形成了清晰的脉络。

    方向,有了。

    王浩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甚至脸色有点发黑的倾向,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个研究,灵感获取速度一直都很低,而且灵感值达到一百点后,依旧找不到确定的方向了。

    脑子里的知识、灵感,形成的清晰脉络,可以简单总结为两条,一条是,十三类偏微分方程的求解研究。

    另一条,特定条件下,证明蒙日-安培方程的正则性。

    后者,是个很不错的方向,只要完成了证明,论文肯定能投个核心期刊。

    前者则是导致一直以来研究没有方向的根本原因。

    十三类偏微分方程的求解研究?

    十三类?

    每一类都可以说是一个小研究,十三类归在一起也怪不得一片混乱了!

    王浩都感觉有些头疼了。

    虽然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而且是很多的研究方向是好消息,但十三个和偏微分方程求解有关的研究,数量也实在是太多了,只是记录下来都是个间距的任务。

    这可不是解一道高中数学题,每一个方向都代表‘一类偏微分方程求解问题’,而偏微分方程都是十分复杂的。

    “十三类……”

    “有的是近似解法,有的是精确解,有的是快速求解方法,还有的是研究半无穷区域上的空间渐近性质。”

    “有点麻烦啊!”

    王浩一直都觉得自己爱上了研究,而现在面对如此多的方向,他也忍不住用力的抓头发。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努力才会有回报!

    只要每天都努力,老板就能开上更好的车……咳咳。

    最后一句略过。

    “等完成了这个估计,也可以对外说……没有人比我更懂偏微分方程求解?”

    王浩苦中作乐着重新坚定起来,整理了下东西就直奔学校而去,他想到了一个做研究的好地方--

    理学院实验楼的校图书馆。

    那里的环境非常不错,有学习、做研究的氛围,有一大堆专业书籍做参考,还能省电费免费蹭空调。

    ……

    上午,王浩就一直呆在小图书馆里。

    中午去食堂吃了个午餐,回来就继续努力奋战,不断的把脑子里的内容输出记录下来。

    下午二点。

    王浩感到一阵阵的疲惫,就干脆趴在桌上睡了一小会儿,他是听到旁边有动静才醒过来的。

    郑尧军找了一本书放在对面桌上。

    王浩被动静吵醒了,他拿起手机看了下时间,睡了大概有半个小时,胳膊被压得有点发麻,赶紧用力甩了几下。

    “不好意思,没注意。”

    郑尧军摸着后脑勺道了个歉,随后问道,“王浩,你怎么睡这里了?”

    王浩揉着手腕道,“刚才有点困。”他抬起头才发现周清源就坐在对面,还朝着这边点了下头。

    三人也不说话,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过了有十几分钟,郑尧军忽然喊了一声周清源,也叫上了王浩说道,“我正在研究黎曼几何和复几何中典则度量的正则性问题,但前提是证明其存在性。”

    “有些特定的几何已经被证明,我想要寻求一种快捷的方法,以存在性联系正则性问题,你们觉得,类似的问题,从哪里一类方程和函数入手比较好?”

    郑尧军说着挠挠头道,“是我研究项目的问题,这几天一直都在想,拓展倒是有想法,就是找不到切入点。”

    “这个问题……”

    周清源想了一下犹豫着,“或许可以考虑从黎曼几何分析入手?这方面的分析有很多,可以找一些参考。”

    郑尧军举起手里的书展示一下,是一本英文著作,标题就带着单词‘Riemannian’,“和我想的一样。”

    王浩也仔细想了一下,顺着思路找相关性,给出了个建议,“你有没有考虑过,从Yau-Tian-Donaldson猜想入手?”

    “Yau-Tian-Donaldson猜想?”郑尧军顿时有些惊讶,他没有朝这个方向想过。

    “对!”

    王浩顺着思路说道,“Yau-Tian-Donaldson猜想,紧致复流形上极值度量的存在性等价于流形在几何不变量意义下的稳定性,下一步可以进行环流形上K-稳定性的研究,然后就可以联系复几何中典则度存在性问题……”

    他说了一条思考方向。

    这种研究方向的思考,谁也不知道是否正确。

    他只是觉得从Yau-Tian-Donaldson猜想入手,有希望能够切入到特定几何的存在性的、正则性问题,后续是否对研究有帮助,就完全不知道了。

    毕竟,是郑尧军的研究内容。

    郑尧军耐心的听着,随后马上做了记录,又仔细思考了好一阵儿,才抬起头说道,“王浩,谢谢了,我觉得这个想法,可以试试。”他感兴趣的问道,“你是怎么想到的?”

    还没等王浩说什么,就继续道,“我一直以为大学里,也就是周教授,能在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上给我意见,没想到……”

    他说着摇了摇头。

    “我他么……”王浩气的差点直接骂娘,他早知道不该和郑尧军说话。

    这家伙,有病!

    郑尧军得到了灵感,兴奋的收拾东西走了,临走前也不忘再对王浩道了声谢,算是挽回了一点点可怜的形象。

    等郑尧军走出了房门,周清源再忍不住喷笑出来,捂着嘴对王浩摇摇头,“你也别和他计较了。他就是这样,不会说话。应该也不是故意的。”

    “我知道他,上次就是这样,一直显摆他的项目,十几万经费。”王浩也跟着笑道。

    他清楚郑尧军的为人,也就当个笑话好了。

    “是啊,办公室也说过好几次。”周清源笑着踱步走过来,想看看王浩具体在研究什么。

    王浩很相信周清源的为人,不在意的把稿子给他看,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就是周清源过来阻止他跳楼……

    那个回忆不是很美好。

    周清源拿起几页仔细看了好半天,点评了一句,“方程快速求解?这个方法有意思啊!”

    他又拿起了几页继续看,站累了就坐在了旁边,又点评了一句,“研究方程在半无穷区域上的空间渐近性质……”

    “很不错啊!”

    他看的速度加快,扫上几眼就换一页,终于忍不住瞪直了眼睛,“不会吧?王浩?全都是方程求解?”

    “三个、四个?”

    “你这是……”

    王浩不在意的说道,“就是研究一下,各个类型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

    “可是,也太多了吧!”

    “还有几种,在脑子里,我正想着把它们汇总在一起,写个有关偏微分方程求解的大论文。”

    “……”

    周清源听得目瞪口呆,好半天才憋出一句,“我敢说,你这篇论文一出,以后没人敢说比你更懂偏微分方程求解。”

    王浩认可的点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第三十六章 我们必须留下王浩!

    小图书馆。

    王浩给周清源说起了自己的研究,简单介绍了一下‘十三种’偏微分方向求解研究的想法。

    说了一种、又说了一种……

    周清源听得直扯嘴角,他感觉再继续听下去,脸部肌肉都要僵硬了。

    某一类偏微分方程的求解,一般都是很小的研究课题,好多博士生、研究生也会做,有些大学讲师也会用类似的研究‘凑论文’。

    这听起来就和高中生,去研究一个题目的‘其他解法’,意思是差不多的。

    当然了。

    偏微分方程要复杂的多,只要是前人没有发现的方法,都属于前沿、开拓性的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特类方程增加新的解法,对于数学发展的意义不大。

    不是所有偏微分方程都是能求解的。

    往往有重大研究价值的偏微分方程,一般并不能够求出解析解。

    这些才是重点研究对象。

    郑尧军申请的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偏微分方程课题,是围绕研究黎曼几何和复几何中典则度量的存在性、正则性及流形分类展开的。

    国家基金支持的偏微分方程项目,是围绕‘发展几何偏微分方程理论’展开,换句话说,偏微分方程和几何图形联系在一起,研究重要偏微分方程的性质,才是研发的核心方向和难点。

    其中包含的领域就太多、太多了。

    典则度量的研究、数学广义相对论、各类完成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存在性、唯一性、正则性及渐近性态……

    等等。

    王浩研究的也是偏微分方程求解,他的水平比普通研究生、博士生肯定高的多,各类求解的研究成果,也明显要高上一个档次。

    但是,依旧可以归属要‘小研究’中,每一个研究单独投稿,大概也就是‘擦着SCI’的边。

    十三个类型……

    想到研究的数量,周清源心里只有敬佩,每一个研究确实都是小研究,但数量叠加也是可以引起质变的,十几个小成果放在一起……

    别的不敢说!

    因为偏微分方程求解相比其他研究,往往更贴近底层、会更加的实用一些,综合十三类偏微分方程求解的研究,论文发表出来以后,后续肯定会有超高的引用率。

    “王浩啊……”

    周清源心里只有敬佩了。

    如果只是一个小研究,平时积累总结一下,也能很容易做出来,十三个小研究放在一起,其难度和复杂性,不亚于郑尧军的课题了吧?

    事实上。

    王浩还有个更大的内容没开始写,是特定条件下,证明蒙日-安培方程的正则性。

    有关蒙日-安培方程性质的研究,已经二十几年没有突破进展,只是证明特定条件下,蒙日-安培方程的一种性质,也同样是最顶尖的成果。

    “核心期刊没问题,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试着投稿顶级数学期刊?”

    王浩思考着。

    新的一周、新的内容。

    《偏微分方程》课程进入到‘解的性质’部分,研究解的唯一性、稳定性以及解的渐进性质。

    这一部分内容是展开偏微分方程研究的基础,但对于本科生来说,知识掌握的要求并不高。

    王浩还是建立了一个研发任务,和‘特定偏微分方程解的性质研究’有关,研发任务难度是C级,他没有去想做出什么研究,只是想通过任务积攒‘灵感值’,结算时兑换积累一些学习币而已。

    现在他已经发现了问题。

    如果只是做难度低的研发,很容易通过教学获得足够的灵感值,他的生活就变成一直不断的写论文。

    问题是,研究内容难度不高、影响一般不大。

    发表论文还需要审稿费、版费,学校的补贴根本不够发表所用。

    从金钱角度上,是亏损的。

    另外,难度低的研究,灵感值积攒速度快,结算任务兑换教学币比率也很低。

    所以小的研究可以做,只是偶尔来上几篇就可以了,只能凑一下SCI的数量,但他的SCI论文数量远远超标,再去‘亏损’做小研究发表,感觉就有些得不偿失。

    一个月发表十篇,和一个月发表二十篇,有什么区别?

    都是‘无法想象’的数字!

    王浩仔细思考了以后,就决定专心扑在大研究上,至少把当前的论文写完再说。

    十三类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单单是做总结就是个庞大的工作。

    每一种写上六、七页,十几种就是上百页,庞大的工作量很让人头疼。

    “慢慢来,肯定能完成!”

    王浩给自己加油打气,到了周一上课时,又变得精神奕奕,讲课是收获最大的,能收获大量的知识、想法,还能收获大量的灵感值。

    想要收获更多的灵感值,就需要学生更认真的听课,那么课程的高要求就要继续保持。

    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周四的习题课是郑尧军代讲的,喜欢亲近学生的郑尧军,获得了九成以上学生的好感。

    哪怕平时爱学生的学生,也会希望老师是一个总是爱笑、脾气好,有亲和力的人。

    现在,换回了王浩。

    王浩上课的时候,偶尔也会露出笑容,但绝对不是亲近学生的笑容,当发现有学生睡觉、开小差的时候,他马上就会展示威严。

    “你叫什么名字?记下了!”

    这就是王浩经常说的话,随着课程不断的进展,前面的一句也渐渐消失了。

    那些总是‘出问题’的学生,多数都被王浩记下来名字,根本不用问就直接记下了。

    有些不喜欢学习的,干脆已经放弃了课程。

    现在应用数学专业来上课的,还只剩下九十七人,有两个因为旷课一次,上课被点名了好几次,已经提前决定放弃了。

    看着讲台上认真讲课的年轻俊朗身影,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无比想念上周习题课的郑老师。

    郑尧军……

    多好的老师啊!

    第二天研一的学生,和应用数学专业大二学生,发出了很类似的感叹,只不过他们想念的是王浩。

    郑尧军的讲课水平相对差一些,当然也没有‘理解百分之二十加成’,他周末被王浩建议有了灵感,最近一阵子精力都放在研发上。

    讲课质量,自然再次下滑。

    《微分方程》课上,郑尧军的讲解速度非常快,一些没有预习的学生,很快就跟不上进度了,后来都干脆放弃了,根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这其实也是正常的,和学生的能力存在直接关系。

    西海大学只是一所普通高校,勉强贴上了‘重点’的边,理学院的实力并不强,招收的研究生好多都是‘调剂’过来的,学生的能力和顶尖高校,自然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关键是,课程难度没有差距。

    多数学生想要跟上课程进度,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若是老师的教学水平再差一些,想要跟上进度,自然就变得更难了。

    不管怎么说……

    这个时候,好多数学专业研一的学生,都开始无比的想念王浩。

    有的甚至想着去教务提一下建议,让郑尧军老师休息一阵子,后面的课程都要让王浩来代。

    ……

    教学、做总结、写论文。

    王浩的生活只充斥三件事,时间也在忙碌中划过,转眼间过去了两个星期。

    两个星期,完成了三篇论文,并分别进行了投稿。

    有一篇和‘解性质’有关的小论文,投了个普通的SCI数学期刊。

    十三类偏微分方程求解论文,压缩再压缩总结达到六十二页,直接投稿给了《理论数学周刊》,《理论数学周刊》每周发行一次的,每一次都会发表五到十篇不等的论文,重要的是,它不会限制论文的页数,审核相对也就宽松一些,不会因为格式之类的小问题打回。

    之所以投稿给《理论数学周刊》,还是因为论文页数太多了。

    六十二页。

    《理论数学周刊》的收费是每一页四十二美元,六十二页的版费就达到两千六百美元。

    “亏大了!”

    王浩支付版费的时候,都觉得是亏大了,《理论数学周刊》不是核心期刊,论文所能申请的学校补贴,最多也不超过八千块。

    净亏,一万多。

    另一篇论文,‘证明蒙日-安培方程的正则性’的论文,他仔细思考了一下,决定要‘赌个大一点的’,争取把亏损翻倍赚回来,投稿给了《数学学报》。

    《数学学报》、《数学年刊》、《数学新进展》、《阿迈瑞肯数学会杂志》,是国际公认数学领域的‘四大天王’,是数学类最顶尖的期刊。

    因为每一年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比较少,影响因子远称不上高,但依旧被认为是比核心期刊高一个档次的‘顶级学术期刊’。

    如果能把论文发表在《数学学报》上,学校补贴最低档次也达到二十万。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STACS会议有个审稿委员,和他进行了通话,后来互发了几封邮件交流,谈了一下‘大数相乘算法’研究问题,随后就通过了他提交的论文。

    六月份,他就要去STACS做报告了。

    所以王浩去了教务楼。

    他去了学校科技处,找到了朱建荣主任,说起了论文补贴的事情。

    “Cauchy问题论文,《医学图像分析》,应该是核心期刊吧?”王浩简单说了一下,“我已经做了申请,都过来两天了,还没有审核。”

    朱建荣查了一下,就看到了王浩的申请,把内容小声读了出来,“Cauchy非负矩阵分解表达?《医学图像分析》,IF,17.89。”

    他抬起头说道,“补贴,肯定没问题,学校的补贴是按照科学院检索里学术期刊归类、排名划分档次,这篇论文,应该能拿到三万左右。”

    旁边的李明听着,扯着嘴角问道,“王浩啊,如果没记错的话,已经是第七篇论文了吧?七篇普通SCI,四篇核心,你这……”

    他说着开了个小玩笑,“你是准备靠学校补贴发财吗?”

    “是啊。”

    王浩带着微笑点头承认。

    李明和朱建荣对视一眼,他们仔细想想,以王浩发表论文的速度,确实能够靠补贴发财。

    这才多久?

    一个半月?

    七篇SCI,其中四篇发表在核心学术期刊,拿走的论文补贴就超过十万块。

    工资一万、补贴十万!

    如果每个月都是如此,只是靠发表论文,一年收入轻松过百万。

    真是……

    羡慕啊!

    朱建荣忽然开口问道,“你就是来问一下补贴吗?就算拖两天没审核,也不值得特别跑一趟吧?”

    “当然不是。”

    王浩道,“我主要是来问一下,参加国际一类学术会议报销的事情。”

    “一类学术会议?什么会议?”

    “STACS。”

    朱建荣半张着嘴呆愣了好半天,才憋出了一句,“你确定吗?”

    他知道STACS。

    STACS是计算机类最顶级的学术会议。

    这类专业的顶级学术会议,参加的人数不是太多,但想要获得邀请函是非常困难的,要么就是计算机领域的顶级学术大佬,要么就是和评审、组织、管理工作有关,最直接的就是论文通过审核。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自费去参加,购买门票也是可以旁听的。

    王浩不可能是前面两种,最后一种可能性极小,很少有学者会自费参加学术会议。

    那么只能是有论文通过审核了。

    什么论文,能通过STACS会议的申请?STACS会议上做的报告,都肯定是国际最顶级的研究,每一个研究成果论文,可以说,都有资格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上。

    “我很确定。”

    王浩说着拿出手机,给朱建荣展示了一下收到的邀请函照片,上面还标注了做学术报告的具体时间。

    朱建荣仔细看了好半天,愣愣的说道,“一类会议作报告,学校肯定是全部资助的,按照规定,护照、签证、机票、酒店住宿、伙食费,等等,所有花销都可以资助,还可以带个人一起参加。”

    他补充的说了一句,“你去就可以了,记住要留着所有的票据。”

    王浩得到满意的答案。

    走了。

    李明并不知道STACS,他带着疑惑问道,“什么是STACS?还是一类会议?哪个国家举行的?”

    朱建荣没有回答,而是深吸一口气,认真说道,“看来,不能等到暑假了!现在,我们就要商量,拿出方案,怎么留下王浩!”

    “万一,他去了其他学校,我们后悔都来不及啊!”

    “现在!马上!”

    “赶紧联系栾院长、蔡书记,还有吴莉芳教授、周清源教授……”

第三十七章 计算机学院的争夺

    教务楼二楼会议室。

    理学院院长栾海平,教务书记蔡国强,科技处主任副主任李明,还有包括周清源在内的理学院三位资历深的教授,他们都看向了朱建荣。

    朱建荣很是郑重的说道,“大家知道王浩吧?周教授推荐的,和学校只签了一年合同,当时考虑的是,他身上有科研问题。”

    “周教授很有眼光。”

    “王浩确实是非常的出色啊!”他很认真的说道,“之前有三篇核心论文,数学计算机类,我仔细研究了,内容是傅里叶变换辅助构架数学模型,国内外互联网大公司,都非常重视这个成果。”

    “我听人说,阿巴云给王浩开出百万年薪,邀请他做个讲座,就花了二十万。”

    “这个事,我知道。”

    周清源开口道,“我也是听别人说,后来问了下王浩,那个成果确实很有价值。”

    朱建荣点头继续道,“之前我们是商量着,下学期前给王浩提升为副教授,也就是副高七级,只要做个申请,重新签合约就没问题。”

    其他人都跟着点头。

    副教授已经属于‘体-制内聘任’,受限于教学年限、资历等,他们也没有权利直接提升,而是要向省教育厅提交申请,一般省教育厅不会插手高校聘任问题,只要有几个教授签字推荐,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他们有些疑惑的看向朱建荣,事情不是都已经说定了吗?

    二十四岁,特别提升副教授,速度已经相当快了。

    如果是放在十年前,根本也不算什么,因为当时人才没有这么多,二十四岁的东港博士,可以归为‘天才’级别,来学校就会被聘任为副教授。

    现在人才太多了、博士太多了。

    哪怕是顶尖高校毕业的博士,来到大学也要先签七年合同,有一定的科研成果,积攒两年、三年的教学资历,才能留任聘为副教授。

    二十四岁就升为副教授,已经相当惊人了。

    看着其他人疑惑的眼神,朱建荣说道,“你们知道,今天王浩来科技处干什么了吗?”没等其他人说话,就直接说出答案,“他要去STACS上作报告,来问参加国际一类会议,学校资助的问题。”

    一句话,顿时引起一片惊讶。

    “STACS?你确定?不是开玩笑吧?”

    “王浩?STACS?”

    “那个德國和法國轮流举行的计算机会议?我听说过,好像门槛很高啊!”

    “什么研究能通过?”

    “咱们学校,这些年好像没听有人参加吧?不过也正常,计算机学院……哎,没几个人!”

    “所以——”

    朱建荣提高了音量,很认真的说道,“我觉得,必须要采取行动,学校一定要留下王浩。等他参加了STACS,估计其他大学都会知道了,到时候……”

    后面不用多说了。

    其他人也马上反应过来,顿时议论起来,“还能怎么留啊?再过两个月就升副教授了。”

    “你觉得其他大学,会不愿意给一个月七篇SCI,其中四篇核心期刊,还能申请到STACS门票的天才,一个副教授的教职?”

    “我们学校,好像没有竞争力啊……”

    “现在首先确定,他有没有考虑离开,周清源教授,你说说。”

    “这个……”

    周清源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个人情感上来说,他当然希望王浩能留下,但考虑到王浩的事业,去更好的高校、去高端的科研机构,甚至去外面的大公司拿高薪,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栾海平忽然道,“升教授不实际,以他目前的成果和资历,肯定是申请不到,但是有个岗位很适合。”

    “什么岗位?”

    “理学院教研室研究员!”

    栾海平道,“这个职位是技术岗位,等同于实验室的研究员,是学校单独聘任的,给个正教授级待遇,也没有问题,还不用通过教育厅。”

    “只是……”

    朱建荣顿时反应过来,“栾院长,您是说,教研员需要肩负更多的教学任务。”

    “对。”

    栾海平点头,“学校基本要求,各学院教研室的教研员,最少也要担任一门本科必修课讲师,最好还需要兼任一门研一辅修课的讲师。”

    “这个……也是啊!”

    周清源点头道,“教研员一般都是教授担任的,王浩这种做研究的人才,最好还是专心做研究,不担任任何教学工作……”

    朱建荣道,“但也可以试试吧,也许王浩就同意了呢?教研员最高能有正高(正教授)的薪资待遇,也算是很大提升了吧?”

    “我反对!”

    会议室的大门忽然被推开,一个戴眼镜的老教授推门而入,正是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陈庆华。

    陈庆华气势汹汹的冲进来,大喊着说道,“我反对。根本不需要当什么教研员,我们计算机学院就有实验室,王浩这种计算机天才,完全可以到计算机实验室,担任副研究员。这可要比教研员正规多了。”

    同样是研究员,教研室的研究员是‘教学系研究员’,工作职责是研究教学问题。

    计算机实验室研究员,自然就是正统的科研人员。

    另外,副研究员的待遇达不到正高,但要考虑一点,正规的实验室是能申请项目的,而且是有很高经费的项目,而以教研员的职位,就只能申请‘教学研究项目’,后者显然很难有什么资金。

    陈庆华喊了几声表达不满,随后就说了起来,“王浩的三篇傅里叶变换相关研究,都是计算机类,像是这种计算机天才,当然要来我们计算机实验室……”

    “哇啦哇啦~~”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让栾海平都无法反驳,因为陈庆华还不知道一件事--

    王浩即将参加顶级计算机会议STACS。

    如果知道,陈庆华肯定更有气势,也更有决心了。

    ……

    当教学楼会议室争吵不休的时候,王浩正安心的坐在办公室里,研究着国家科学基金、省科学基金发布的研发资助支持领域清单。

    他准备申请个基金项目。

    如果‘证明蒙日-安培方程的正则性’的论文,能成功发表在《数学学报》,凭借这篇顶刊论文,毫无疑问能申请到一个国家科学基金项目。

    就像是郑尧军的偏微分方程项目,就是凭借两篇核心期刊论文申请到的。

    另外,“大数相乘算法”在STACS作报告,也能凭此申请一个数学计算机相关的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能申请就申请一下。

    一般基金项目持续时间是三到五年,如此长的时间做一个研究,还是很容易完成的。

    更重要的是,项目有基金资助支持,有些花销就直接能报销了。

    比如,参加学术会议。

    比如,购买、订购学术期刊。

    等等。

    张志强走进来的时候,扫了一眼王浩的电脑屏幕,顿时感兴趣的说道,“王浩,你准备申请课题啊?”

    “研究一下。”

    王浩点头应了一句。

    张志强颇有经验的指导道,“基金课题,一般能申请两个,一个青年,一个面上。”

    “面上就是普通课题、一般项目,我觉得你的偏微分方程研究,申请到一个省级的课题,青年项目就要考虑一下了,如果是省级的,经费比较低。”

    朱萍听罢忽然来了一句,“还说课题呢?说这个我就发愁,根本申请不到,我好几年了,就做过一个基金课题,还找了两位教授一起推荐。”

    “有成果吗?”王浩感兴趣的问道,他一直都以为朱萍没有做研究。

    “当然了。”

    朱萍道,“发过两篇论文,后来过期就停了”,她郁闷道,“后来就申请不到了。”

    “你学历不够、级别不够。”罗大勇直接说出了重点。

    朱萍瞪了他一眼,怒斥道,“就你学历够!资历够!别看不起人,我也一直在学习,好不好!”

    罗大勇弱弱的问道,“你要读博?”

    “当然了。”

    朱萍撩了下头发,说道,“我一直都在学,想读个信息学博士出来,不然以后啊!”

    “唉~~”

    她叹了口气,“也许哪一天,就要被裁了。”

    朱萍只有研究生学历,确实是要差一点,连申请基金项目的资格都没有,一般基金项目要求申请人,要么就有博士学历,要么就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两者都不具备,则需要两名相同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推荐。

    青年基金项目的要求也一样,区别只是去掉了后面一条,有人推荐也不行。

    所以朱萍根本申请不到基金项目。

    “如果我读了博士,毕业出来就申请个青年基金项目,也试试做青年基金课题的感觉。”朱萍畅想着说道。

    罗大勇马上来了一句,“你博士毕业?估计年龄超纲了吧?”

    “……”

    “……”

    办公室突然一片寂静,随后发出轰然大笑声。

    朱萍气的抄起了凳子,单手拎着直奔罗大勇而去,“罗!大!勇!今天我非教训你不可!”

    “吱呀~~~”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周清源站在门口,表情明显有些惊讶,他看着提着凳子的朱萍,愣愣的问道,“这是……在办活动?”

    朱萍尴尬的放下了凳子。

    王浩站起来打了掩护,转移话题问道,“周教授,是找我吗?”

    “对、对!你出来一下,有事。”

    王浩出了门才发现,前来的不止是周清源,还有个不认识的老教授。

    “陈庆华院士,计算机学院院长。”周清源简单做了个介绍。

    陈庆华见到王浩满脸热情,还主动伸出了手,握手以后抓住他的手不放,还拍着他的肩膀道,“你就是王浩啊,真是年轻,果然英雄出少年,天才就是天才!”

    “——?”

    周清源脸色一黑,拉着王浩的袖子道,“我们边走边说。”

    陈庆华正向跟上,想了想到办公室门口扒了个头,就看到朱萍单手提起了凳子,顿时惊讶的问道,“朱萍,你这是……?”

    朱萍顿时僵在了原地,再次放下凳子,“陈院长,你怎么来了?我就是练一下力气,你知道,女人么,总要学会保护自己……”

    “……我不知道。”

    陈庆华弱弱的嘀咕一句,也没管朱萍的事情,而是喊上了张志强,“志强,你出来一下。”

    “有事吗?陈院长?”

    “我们一起跟上去。”陈庆华边走边说,”现在的工作很重要,你和王浩一个办公室,很熟悉对吧?我们必须要说服王浩来计算机实验室,明白了吗?”

    “明白!”

    张志强坚定的点头。

第三十八章 教师,就是要教学啊!

    一行人朝着理学院实验楼走了过去。

    路上。

    周清源似乎憋了很多的话,好半天都不说一句,走到操场边的树荫下,还是停了下来,表情变得很是郑重,“王浩,我想了想,还是直接问好了。”

    王浩听着。

    陈庆华和张志强也跟了上来,每个人都很认真的看着王浩,气氛忽然变得十分严肃。

    “你是否有心留在西海大学?”周清源直接问出口,随后道,“我不是出于西海大学教授的身份,而是出于一个关心你的朋友、长辈,我希望你能说真话,仔细想好了再说,不管你说什么,我都支持!”

    陈清华和张志强,都知道周清源的意思,他们也不说话,就站在旁边等着答案。

    王浩愣了一下,一琢磨就明白过来。

    现在和一个多月以前不一样了。

    当时他只是刚进学校的临时讲师,说走还是离开根本不实际,而现在他有了好多成果,包括四篇核心期刊成果,影响力也很大,其他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投稿了《数学学报》,还有三篇论文没真正发表。

    学校肯定是希望能留下他的,而他身上只有一年合约,因为只是临时合同,学期结束直接走人,都不会有太大的后续影响。

    他可以离开。

    学校里不少人都知道,阿巴云开出百万年薪,邀请他到研发中心工作。

    去其他高校也是有机会的,国内几所顶尖高校不敢说,但是去差一级的高校,想直接拿个副教授职位,也是能够做到的。

    相比来说,西海大学处在西部,地理位置、高校水平、学术环境都不占优势。

    所以学校方面肯定很担心他会离开。

    王浩不由得回忆起来。

    前身是在周围赞叹声中长大的,自尊心非常的强,东港的实验事故出现后,不希望让人看到自己的失败,大概也是决定远赴西海的原因之一。

    他,不是前身,但背负了前身的责任,也会希望能够‘衣锦还乡’。

    西海大学的环境很一般,但要说差也绝对不差,也够上了‘重点高校’的档次,和顶尖高校肯定无法相比,但顶尖高校也不可能直接给他副教授职位。

    哪怕是拿着一大堆的研发成果、学术论文,国内顶尖高校也就是给他个‘非升即走’的合同,毕竟那些成果、论文,是属于西海大学的,而不是为新大学做的成果贡献。

    次一级的大学,又能比西海大学强多少呢?

    另外,西海大学确实给了他机会,才能够达到现在的地步,若是没有西海大学……

    我是否能穿越过来?

    王浩忽然对自己发出了灵魂质问,他摇了摇头做出了决定,“周教授,我很确定,要留下来!”

    “去别的大学也没意思,还不如留在这里,而且,就算签了新合同,又不是参-军,想走,也可以离职啊!”

    “……额。”

    周清源、陈海平、张志强,全都愣在了当场,他们仔细想了一下,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教授、副教授,也包括研究员,都只是学校聘任的岗位,说是进了‘体-制在编’,也是可以选择离职的。

    每一年,大学都会有一些在编教师离职,有的是去企业工作,有的是去实验室工作,有的是带着团队去创业,也少不了有教师跳槽去其他高校。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周清源仔细琢磨一下,就感觉一点都不纠结了。

    哪怕是签订了新合约,想走也是可以走的啊,只不过会牵扯到一些课题、研究的所属权问题,但以王浩展出的天才程度,以他做研究、发论文的速度,若是决定要离开大学,会在乎几篇论文、几个成果吗?

    顿时。

    一切仿佛拨开云雾见月明。

    陈清华和张志强,马上开始叽叽喳喳的说起来,他们走在王浩的两侧,一左一右的介绍着计算机实验室,重点说的是,“王浩啊,你是计算机天才,来计算机学院,直接可以担任副研究员。”

    “放心吧,实验室就只有两个研究员,其中还包括我,志强也只是助理研究员。”

    “我们计算机学院很缺乏像是你这样的人才啊……”

    “乌拉乌拉~~”

    王浩装成耐心听的样子,心里也做了个小总结--去计算机实验室工作,过不了几年就能升研究员,其他研究员都已经老了,他会成为计算机实验室的‘大当家’。

    然后,还可以成为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头面人物’。

    一行人来到理学院实验室,走进了二楼的教研室,栾海平、朱建荣正等在里面。

    王浩还是第一次进教研室。

    这间办公室里的面积很大,进去就是一个大沙发,还有饮水机、咖啡机之类,里面放置着四个对着的办公桌,还有书架以及一些教学器具。

    奇怪的是……

    办公桌上什么东西都没有,饮水机、咖啡机也好像没有用过,看起来都是全新的,上面落了一小层灰尘。

    “这个办公室,几乎没人用。”周清源解释了一句。

    “哦。”

    栾海平主动迎了过来,他的热情不比陈庆华差,拍着王浩的肩膀,连续赞叹了好几声,总结都是‘青年才俊’、‘年少有为’、‘正是理学院需要的人才’之类。

    哪怕是刚被陈庆华赞叹了一通,王浩再听到理学院院长的赞叹,心情还是感觉很舒爽。

    大家到沙发上坐下来。

    朱建荣走过来解释道,“王浩,是这样的,不知道周教授说了没有,我就再说一次。”

    “学校呢,考虑给你提升职位,但教学职称只能在学期后评估提升,所以学校打算给你一个科研职位,希望你能肩负更重的担子。”

    虽说是‘肩负更重的担子’,实际就是提升职位送好处。

    王浩听罢点头。

    朱建荣继续道,“现在呢,有两个职位,你都可以考虑一下,一个是理学院教研室的研究员,另一个是计算机实验室的副研究员。”

    “计算机实验室的副研究员,陈院长应该已经介绍了吧?”他问了一句。

    王浩点头,“陈院长已经说了。”

    当发现王浩似乎不知道‘教研员’的事情,栾海平马上解释道,“是这样。理学院教研室的研究员,一般都是教授担任的,现在教研室有四个研究员,郑勇教授是研究员,王焕新教授是副研究员,还有其他两个助理研究员。”

    “如果你来,可以直接担任研究员,享受正高级薪资待遇。”

    最后一句才是重点。

    理学院的教研员最高可以享受正高级,也就是教授级待遇,实际上,其他时候就只是鸡肋而已,因为担任‘正研究员’的肯定是正教授,本来就享受‘正高’待遇,教研员的岗位也只是挂职而已,高校教师也不能同享科研和教学岗位的薪资待遇,只有在其中选择一个。

    陈庆华马上道,“王浩啊,你可要考虑清楚了,计算机实验室的研究员,才是正规的研究员,教研员说白了,就是挂职,是研究教学的。研究教学,可申请不到项目,而且还必须担任必修课讲师,教学工作会变得繁重。”

    “像是你这样的人才,我认为,根本不必担负教学工作,专心做科研才是正经事。”

    理学院的几个人,都有些担心的看着王浩,他们也没有出声反驳,因为陈庆华说的是事实,教研员一般确实是挂职,也不是‘正经’的科研人员,否则教研室办公室也不会冷清了。

    王浩耐心的听着,考虑了一下问道,“教研员,要肩负更多的教学工作?具体是什么?”

    陈庆华快速回答道,“本科必修一门,最好研一也教一门。因为教研员是研究教学的,怎么也要以身作则,所以就对教学任务有要求。”

    “哦~~~”

    王浩理解的点头,“我知道了,既然是你这样,好吧!”

    陈庆华脸上一喜。

    栾海平则是满脸无奈。

    这时候,就听王浩继续道,“那我就担任这个教研员好了!”

    “啊?”

    办公室的人都愣住了。

    陈庆华瞪大了眼睛,重复问道,“王浩……王老师,你不是说错了吧?”

    “不是。”

    王浩认真的说道,“我认为,高校教师,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我很希望能肩负更多的教学工作,把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比闷在实验室里做科研重要的多!”

    其他人愣愣的对视一眼。

    陈庆华完全想不到王浩会这么说,栾海平则露出了非常意外的表情,他完全没有想到,自认为最拉分的地方,竟然会成为争夺王浩成功的关键因素。

    然后,就是开心了!

    栾海平都忍不住兴奋的笑出了声,有些得意的看了眼陈庆华,马上热情的抓住王浩的手,“王浩啊,觉悟高啊!”

    “说的好,教师,就是要教学啊。不教学当什么教师?”

    “欢迎你加入教研室!”

    “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办公室……”

第三十九章 王老师,你又上新闻了!

    正事谈完,其他人都离开了。

    王浩一个人站在空旷的教研室,回想着一个多月来的经历,内心不由得感慨万千。

    从‘抑郁跳楼’的临时工讲师,到享受正高待遇的教研员,教师方向也确定会在学期后提升为副教授,只间隔一个多月时间,境遇已经有了天差地别。

    教研室研究员,四级正教授同等待遇,也算是混出点东西了吧?

    如果从教师方向提升职称,想要评上四级教授难度是非常高的,学校也没有权利直接把一个普通讲师,直接提升为正教授级别,受到限制的主要是资历和成果。

    资历,主要指工作年限。

    成果也不够。

    按照西海大学的规定来说,评四级正教授需要拥有五级副教授职称,担任副教授期间,发表过至少30篇的SCI文章,并做过实际的实验和研究,同时,需要在行业中具有引导作用,并为行业作出过贡献。

    后面就没有确定标准了。

    五级副教授职称,担任副教授期间发表过超过30篇SCI,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绝大部分教授都在副教授职位上熬了十几年,期间要不断的做研究、发论文、带学生,具备本学科领域一定的话语权,才有机会评上四级的正教授。

    四级正教授,就是绝大部分高校教师职称提升的天花板了。

    绝大部分大学教授,终身也只能是四级的正教授,再往上就都不是‘一般人’了,四级正教授到一级正教授,人数就是个金字塔模式,越是往上难度就越高、越稀有,想要提升到一级的正教授,前提是要有个院士头衔。

    现在担任了教研室的研究员,享受到‘普通高校教师奋斗巅峰’的待遇,走到哪里都可以说上一句‘年轻有为’,甚至谈上一句‘事业有成’,所以……

    给家里打个电话?

    王浩思考着做出决定,拿起手机就拨通了老妈的电话。他之前和家里也有两次通话,都是听了一大堆关心的话,说了几句报个平安就挂断了。

    家里人还是非常关心他的。

    记忆里,老妈知道他去了西海,就一直非常担心,还说准备抽时间过来看看,儿行千里母担忧,可不只是说说的。

    “嘟~嘟~”

    电话只响了两下就接通了,对面传来一个温柔的声音,“浩子啊!在那边怎么样?”

    “——妈!”

    王浩犹豫了一下,还是喊出了一句‘妈’,随后说话就顺畅多了,他知道该怎么说,能让老妈变得开心、高兴。

    “今天学校领导说了,过几天,我就会被聘任为学院教研室的研究员,享受正高级待遇,基本工资加五险一金,差不多……年薪二十万吧!”

    “对了,学校还说,暑假给我提副教授,七级待遇……”

    “因为我前一段时间,发表了几篇论文,算法应用,那些互联网公司很重视,上个月我去阿巴云做了个演讲,拿了二十万。”

    “等明天,我就打给您十万。我从小到大都没给过家里钱,放心吧,我暂时不缺钱,如果有需要,一定和您说……”

    “对了,我下个月要去法國参加个学术会议,放心吧,学校全程给报销的,很安全,不用担心,到时候,我给您买点化妆品,免税的,要便宜很多……”

    王浩啰嗦的说完一大堆,明显能听到对面传来的抽啼声。

    老妈开心的哭了出来。

    等老妈再调整好情绪以后,就开始关心起个人生活问题。

    男人么,成家立业。

    现在年纪也差不多了,就开始关心起‘有没有找女朋友’之类的问题,然后就说起‘他二姑有个亲戚的女儿也在西海’,可以介绍认识一下……

    乌拉乌拉。

    王浩有点后悔说那么多了,他才刚二十四岁啊,正处在男人的黄金年龄,是小姑娘眼里的大哥哥,是美妇人眼中的小鲜……

    咳咳。

    女人,都是成功的绊脚石!

    ……

    针对王浩工作的事情,学校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两天后。

    王浩签下了研究员的工作合同,正式担任了理学院的教研员,学校还为此发布了公告,宣布聘任王浩为教研室教研员,享受正高级薪资待遇。

    为了减少校内有关的舆论争议,王浩的履历、研发成果被公布出来,包括博士期间的SCI论文、毕业论文,以及来到西海大学后,所发表的七篇SCI论文。

    其中的三篇数学论文为履历增添了色彩,但最核心的依旧四篇顶级期刊论文--

    《傅里叶变换的应用拓展》。

    《傅里叶变换辅助构建数学模型数据分析算法(1)》。

    《傅里叶变换辅助构建数学模型数据分析算法(2)》。

    《Cauchy非负矩阵分解的全新表达》。

    校内的讲师、教授们,看一下王浩的履历和成果,就知道他被聘任教研员,并享受正高待遇的原因了。

    这是学校留住王浩的手段,而不是说王浩有什么背景,靠关系拿到的职位。

    ‘傅里叶变换辅助构建数据模型’的研究,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互联网行业好多公司都在研究,放在计算机行业内不是秘密,有些高校的教授们也知道消息。

    ‘Cauchy非负矩阵分解的全新表达’,则是代表了基础数学对于计算机算法的推动,‘Cauchy非负矩阵分解’是个算法领域的难题,能够研究出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本身就代表了数学计算机水平达到极高水准。

    这个级别的成果就是个人学术水平的诠释,是不可能‘靠关系’刷出来的,也不会有人会把如此重大的成果,因为‘关系’就送给别人。

    二十四岁的数学博士,来到西海一个多月发表七篇SCI论文、其中四篇核心期刊,担任教研员享受正高待遇。

    西海大学教职工群体中,王浩快速成为了一个话题人物。

    大家都知道学校签了个‘天才’。

    好多人都知道了王浩,也重新认识了王浩。

    综合楼的办公室里。

    朱萍、张志强、罗大勇以及颜静等人,也在对王浩说着恭喜。

    “一个多月啊,就直接正高了,你也太神了吧!我想提个‘副’,都等了半年了。”

    “王浩刚来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行,看吧?才多久?正高了?教研室、研究员,那个据说只有教授才能当。”

    “王浩啊,以后我的物理课,你不会也来教研指导一下吧?”

    “哈哈哈~~”

    “我觉得咱们办公室要庆祝一下!建议王浩请客!”

    “支持!”

    “我要吃死他,把嫉妒全部化为食欲!”

    等大家平静下来以后,张志强有些遗憾的说道,“王浩啊,你不来计算机实验室太可惜了,当教研员,真赶不上实验室副研究员,实验室里才是正经的科研岗位。”

    王浩摇头道,“我肯定不会放弃教学工作。”

    朱萍忽然问道,“那以后也肯定带博士生吧?下学期升‘副’,明年应该就有资格了。”

    “应该是吧?”

    按照西海大学的规定,研究生、博士生导师,需要拥有副高级职称,也就是副教授以上,最低要求教学工作时间满一年。

    后面那条基本被忽略。

    如果能有副高级的职称,教学工作年限肯定超过一年。

    王浩打破了常规。

    朱萍忽然说道,“我觉得吧,读信息学博士没什么意思,研究一下,是不是报一下数学,跟着王浩,博士论文肯定好写……王浩啊,我要是读数学博士,你可要接收啊?”

    她说着自己都笑了出来。

    王浩默然无语,想想都很可怕,手下博士年龄大就不说了,天天刷剧聊八卦,不是要把导师气死?

    这时,手机忽然响了。

    王浩拿起手机扫了一眼,发现来电竟然是顾悠悠?

    她给我打电话?

    他带着疑惑按下接听键,就听到顾悠悠急切的声音,“王老师、王老师,你又上新闻了!快看看!”

    “说你一个月发表七篇论文,不是灌水就是抄袭,还说西海大学校风不端,现在网上好多人都在说你呢……”

第四十章 数学、算法论文,是能水的吗?

    因为被聘任为理学院教研室的研究员,直接跨过‘副研究员’级别,直接享受正高级薪资待遇,王浩成为了西海大学教职工群体的焦点人物。

    同时,也有很多学生知道了王浩。

    学校里的老师‘跨级别’晋升,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但‘跨级别’晋升的老师,是自己认识的老师就不一样了。

    本科大二应用数学、物理系等好几个专业,还包括研一数学专业的学生,都知道王浩被学校破格聘任的事情,私下里也少不了讨论几句。

    结果就有学生到往上发微薄、发帖说,“我们大学签了个神仙,来大学一个多月,发表了七篇SCI论文,公告上说,直接从讲师跨级别享受正高待遇……”

    “关键是,他正是我的《偏微分方程》课老师,而且超严厉的!”

    “真的是超超超超……严厉!”

    后面当然不重要。

    其他人不会在意大学老师严厉不严厉,他们关注的是前面的‘一个多月七篇SCI’,就有好多人回复说,“一个半月,七篇SCI?不是开玩笑吧?”

    “我找到西海大学的公告了,还真是,七篇SCI!”

    “一个月七篇SCI,都是发表在他家开的学术期刊上吗?”

    “一个月七篇,肯定灌水!”

    “现在高校职称晋升只看论文,一个半月发表七篇SCI,竟然能直接享受正高待遇,听起来也有点魔幻了……”

    “我敢肯定,这个老师不简单啊!”

    本来学生发帖、发博,就只有说一下事情,有人回复也引起不了热议,后来就有个网络大V,专注于社会新闻评论的博主,写了一片‘抨击唯论文主义学术风’的文章,怒斥以论文数量评职称害人。

    前面倒还是很正常的,说了一下教育部最新的政策,不能单独以论文做职称晋升的评价条件。

    然后话题一转,说有的高校已经开始转变,举例了首都大学、东港大学、郑阳大学等等等,后来就说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

    有的高校不仅没有出台政策,甚至还‘顶风作案’,把‘唯论文主义’推到了一个历史高峰。

    点名,西海大学。

    西海大学聘任了一名博士讲师,一个半月发表了七篇SCI,直接被破格聘任为教研室研究员,而且是享受正高待遇的‘正研究员’,比副教授级别还高。

    一个刚进学校的讲师,级别再高也只是八级,因为一个半月发表七篇SCI,破格享受四级正教授待遇……

    这也太魔幻了!

    另外,一个月发表七篇SCI?可能吗?这个道理,西海大学不清楚吗?

    “他们心里清楚,他们只是装作看不见、不知道!”

    “有学界大佬曾经说过,一年发表十篇论文,都是灌水,都是无效的科研。一个月发表七篇,会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一个月发表七篇SCI,就能被破格提升享受正高待遇了?”

    “这会让多少闷在实验室里,日如一日、年复一年的科研人员寒心啊!”

    文章已经把事件上升到了‘让国内科研工作者寒心’的程度,而最后的补充更是火上浇油--

    “这名被破格聘任的西海大学讲师,正是前一段事件,因为出现低级错误,给东港材料实验室带来千万损失的‘人才’……”

    好多人看了文章,脑子里顿时浮现出,一个实验出现低级错误,带来重大损失的‘无能博士’,被学校严肃处理以后,马上被西海大学聘任,造假了七篇SCI论文,通过一系列手段,快速被学校破格聘任的故事。

    这篇文章的内容令人愤怒,自然能带来极高的阅读量,甚至还登上了网络热搜榜单,一跃排名到三十多位。

    好多大V博主也跟着发表看法,基本都是不相信一个半月,能发表七篇SCI,并建议继续挖掘内部,一定要找出‘破格聘任’背后的故事。

    顾悠悠刷新闻的时候看到了消息,马上就和李倩一起,到网上为王浩澄清,说她们认识王浩,知道他非常有水平。

    显然。

    两个女孩儿的澄清,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发出去的消息,即便没有被快速淹没,也收到了各种的抨击。

    “多少钱一条?”

    “姐们,有赚钱的路,大家一起赚啊?”

    “一个月七篇SCI,一看你就没做过科研,甚至智商都有待怀疑。你还是数学系研究生?就这个智商……”

    “……”

    顾悠悠都快被骂哭了。

    李倩倒是有颗大心脏,不急不慢的和网友展开骂战。

    然后,顾悠悠想起应该赶紧告诉王浩,马上就打电话过去了。

    另一边。

    王浩放下了电话,马上放下了手机查看,办公室其他人也都知道了,也赶紧上网看了一下。

    “这些人说什么?”

    “论文造假,水论文?Cauchy问题表达是能水的吗?这是算法,又不是实验!”

    “他们懂不懂啊,就乱说。”

    “真是太可气了!不行,我看的要骂人了!”

    王浩也仔细看往上的评论,还通篇看了最初的文章,心里也憋了一股气,后来仔细想想就平和了许多。

    “没关系,大家也别着急。”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他们说要查,就查呗!”

    “那些论文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果,警察来了也不怕。”

    ……

    东港大学,合金实验室。

    四十出头的周晓龙穿着一身工作服,正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电脑屏幕,屏幕上显示的不是实验相关内容,而是微薄热搜的评论区热议,一条条消息被刷了出来。

    “一个半月,发表七篇SCI,这是神仙吗?妈呀,今天见到神仙了!”

    “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七篇SCI,别说一个半月,一年半都很难很难!”

    “打击论文刷子,打击学术毒瘤!西海大学竟然还破格聘任这种人?享受正高待遇,二十多岁?笑话!”

    “这次西海大学真成笑话了,聘任一个东港做研发出问题的博士,一个半月就破格聘任为研究员,搞笑啊!”

    “悲哀啊,这就是我们的大学!人情、落后、愚昧,出问题假装看不见。”

    “教研室研究员?不就是教研员吗?以前,总觉得这个职位没什么用,现在知道了,原来用处就是给有背景的人钻空子!”

    “哪怕只有二十多岁,哪怕只是个刚进学校的小讲师,只要有后台,一样能享受到正高待遇!”

    “……”

    一条条的消息刷出来,周晓龙都看得笑了出来,忍不住也发了一条,“东港实验出问题,被学校放弃的人,能有什么水平?想想就知道了。”

    消息发出去,几分钟就收到十几个点赞,还有两条赞同的回复。

    周晓龙暗暗得意。

    办公室的门忽然被推开了,五十多岁的陈建林满脸严肃的走了进来。

    “陈老师。”

    周晓龙打了个招呼,也不在意陈建林的表情,因为平时陈建林就很严肃,他很随意的招呼着,“陈老师,过来看这条热搜,还记得王浩吧?看看,他上热搜了。”

    “真是没想到,这小子还真有本事,去了西海大学,才多久?也就两个月吧?刷了七篇SCI出来。”

    “不知道怎么做到的,还成功让西海大学聘任他为教研员,正高的教研员啊,只有教授才能担任!”

    “说起来,这小子长得还行,不会是被哪个级别超高的女领导……”

    后面可不是什么好话。

    陈建林依旧是一脸严肃,他走过去扫了一眼屏幕,语气很重的说道,“删掉你发的东西。”

    “啊?”

    “我说!删掉!”

    “陈老师……”

    周晓龙才意识到不对,有些慌乱的删了消息,再也坐不住赶紧站了起来。

    陈建林盯着周晓龙的眼睛,好半天开口道,“周晓龙啊,你是我带出来的博士,之前读的应用数学硕士,对不对?”

    “是啊?”周晓龙有些不理解。

    陈建林语气骤然加重,厉声厉色怒道,“你是博士,是研究员,就这个水平?和大街上的泼妇一样,遇到事情,先八卦,就不知道动脑筋想一想!”

    “想想吧!”

    “我都想撬开你的脑壳,仔细的看看,你这个大博士,脑子究竟是怎么运转的?你看了新闻,对吧!”

    “难道你就没看看,人家发的是什么SCI,什么内容吗!”

    “四篇算法论文、三篇数学方程求解论文,明白吗?”

    “四篇算法论文,都是顶刊。”

    “周晓龙!你!现在!给你一个月,不,一年时间,你给我水一篇核心期刊算法论文出来,你做的到吗!”

    “做的到吗!说!你说啊!你到是说啊!”

    陈建林越多就越气愤,甚至有些歇斯底里,他紧紧拽住周晓龙的脖领子,愤怒到眼睛瞪的浑圆。

    周晓龙吓得浑身冷汗直冒,他连一个字都不敢反驳。

    他也意识到问题。

    数学论文,能水吗?算法论文,能水吗?核心SCI期刊论文,能编吗?能抄吗?

    不可能的!

    那些能‘水’出来的论文,大部分可以归类为‘社科’、‘自然科学’,而能‘编’出来的论文,他自己就有过几篇,就是拿着实验数据编过程,甚至连实验数据都可以编,反正真的假的也无从查证。

    但是,数学、算法,完全不一样。

    那可没有实验数据支持,不能够用‘字数’水出来的。

    陈建林发泄了一通也冷静下来,他迅速回到了办公室开始打电话。

    半个多小时以后,网络爆火的那篇抨击论文主义的文章,就被小小的修改了一下,前面的内容都没有变动。

    只是最后‘火山浇油’,谈到东港实验损失的一句话……

    被删掉了。

第四十一章 七篇?不,是十篇!

    西海大学,政务楼。

    宣传办公室。

    好几个人都在查看着网上有关‘西海大学’、‘教研员’、‘正高级待遇讲师’等的舆情。

    年近五十的宣传主任杨海燕,已经感觉到了紧张张,有些大学因为某些事件上新闻、上热搜,被网上一通乱喷的时候,她还感觉很有意思,每次都看的津津有味。

    现在,轮到了西海大学,心态顿时就不一样了。

    近两年,宣传办公室也做过应对网络舆情相关的措施研究,还让底下好多人写过报告、论文,但因为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只是当做一种手段研究,根本没有得到重视。

    不仅仅是杨海燕,所有人都想不到,有一天,西海大学也会成为舆情主角。

    西海大学的地理位置太偏僻了,放在国内高校中只是贴着‘重点’的边,大学肯定称不上差,但也肯定称不上有多好。

    平庸,总是容易被忽略。

    现在杨海燕则是感觉到了危机,她甚至去搜索了一下,仔细看了一篇《互联网时代下高校舆情如何应对》的文章,心里才稍微安稳了些。

    平日里的果断也展现出来,迅速交代了一系列的工作,“赶紧,去教务查一下王浩的详细资料,以及和学校的工作协议。”

    “联系曲校长、理学院的栾院长、教务科技处的朱主任、蔡书记,把人事处的也找来……”

    杨海燕连续说了一大堆名字、办公室,随后说道,“我们要开个会,速度要快!赶紧的,都动动!”

    “电话没人接的,直接过去找!”

    半小时后。

    政务楼会议室召开了一场临时会议,由副校长曲树生主持。

    杨海燕说起了网上针对西海大学的舆情,总结道,“现在的舆情,主要就是两点,一个是王浩。”

    “王浩一个多月发表了七篇SCI,他的这些论文是否有问题,还是说,全都是正常的。”

    “这个很重要。”

    会议室里的人都看向了栾海平和朱建荣,栾海平是理学院的院长,朱建荣是科技处的主任,就是他们两人力主签下王浩,特聘他为理学院教研室研究员的。

    朱建荣很认真的开口道,“曲副校长,杨主任,我很确定,王浩的论文没有任何问题,都是实打实的成果。”

    “数学、算法的SCI论文,作假、灌水的可能性非常小,更何况,是核心期刊的SCI,根本不可能。”

    “更何况,王浩有两篇算法论文,还得到了国内外互联网大公司的重视,据说,阿巴云开出高薪,有意挖王浩过去工作。”

    “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

    其他人也纷纷发表看法,“我也看过王浩的论文,完全没有问题。”

    “数学计算机论文,都是是实打实的成果,网上说什么刷论文,根本不可能,都是胡编乱造。”

    “对,别的不敢说,王浩的论文,肯定没问题,这个可以保证。”

    杨海燕轻呼一口气,只要论文没有问题,其他就都不是大问题了。

    她看向了副校长曲树生。

    曲树生点头示意可以继续,她就继续说道,“王浩,只是其中之一,再有就是学校聘任王浩的过程,是否合规?这个也很重要。哪怕论文都是实打实的成果,学校也会被质疑聘任过程。”

    这次栾海平没等发问,就直接说道,“当然不合规。一个刚进学校的讲师,担任教研员享受正高待遇,一听就知道不合规,是特殊聘任。”

    “学校的公告都说了,特殊聘任、特殊聘任。虽然不合规,但是学校本来就有特殊聘任的权利,我们理学院也有这个权利,碰到人才,特殊聘任,有什么可说的?”

    其他人讨论了一下都觉得有道理。

    王浩的聘任肯定是不合规的,但学校也有针对人才‘特殊聘任’的权利,就像是高校招生一样,通过正规高考进来的当然没问题,但高校也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可以把竞赛生、特长生招进来,甚至针对极为特殊的人才,还有限定的直接特招名额。

    如果都是正常走熬资历、学术评级的路线,青年学者永远也无法出头。

    其他人讨论一下,也觉得栾海平说的有道理,研究员的职位是学校聘任的,就像是公司招聘一样,想聘任谁就聘任谁,教育厅也没权利插手。

    学校认为王浩是人才,特殊聘任给正高待遇也很合理。

    讨论后,会议做出两个决定。

    一个是学校正面回应网络舆情,说明王浩的论文价值,强调聘任教研员是学校拥有的权利。

    第二就是针对《破除唯论文主义大环境下,有高校顶峰作案》的文章,决定通过正规法律手段,来维护学校的声誉,并责令文章作者立刻删除文章并道歉。

    会后。

    栾海平和几个教授聊了几句,都开始有些担心王浩了。

    西海大学承受了舆论压力,但大学并不是一个人,他们也只是其中的个体而已,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王浩,则是个人承受。

    他能承受住吗?

    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干脆就过去找王浩了。

    王浩正在办公室里研究微薄,他登录了自己的账号,才想起他的账号也是有认证的,也是个‘大V’,但只有可怜的几百个粉丝,一些是曾经的同事、同学,还有是上次东港实验事件关注的黑粉。

    微薄认证还停留在东港大学:东港大学讲师、数学博士、合金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看着网络上的一大堆无脑喷子,王浩也感觉心里很憋屈,他想发点什么,又没有想好具体说什么。

    为自己澄清?

    有用吗?

    而且,澄清不就等于是认怂吗?其他人胡乱的说了几句,低头澄清说自己的论文有价值……

    凭什么啊!

    这时候,王浩接到了周清源的电话,让他到楼下去一趟。

    栾海平和几个教授等在那里,谈上了几句舆情的事情,就开始劝王浩不要太在意,尤其是周清源,就更是担心了。

    他上次可是亲眼看到王浩要跳楼,又来上一次,还真怕王浩承受不住。

    王浩表现的很淡定,“谢谢了,我没事。网上说的我看的。我一直坚信,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网上好多人不是说,要查一下,我为什么能担任研究员吗?”

    “查啊!”

    “我的论文都是正常的成果,能查到什么呢?查到我的论文,影响力有多大?查到我去阿巴云集团做演讲了?查到我即将参加STACS?”

    他说着自己都笑了。

    其他人看到王浩表现很正常,也都安下心来,就像是王浩说的,能查到什么呢?

    如果真的要查,只能查到王浩有多出色吧?

    那可真有意思!

    王浩回了办公室,也干脆不继续待了,他收拾了一下回了家,路上却是越想越憋屈,网络上那么多人,无脑跟风对他进行谩骂、诋毁。

    发表微薄澄清?

    为什么要澄清呢?就不澄清!

    回家,打开电脑。

    王浩迅速的打开了邮箱,找到了两封投稿期刊的稿件通过确认回执,还有一封‘论文状态’的邮件。

    截图,保存。

    然后他登录了自己的微薄账户,转发了《破除唯论文主义大环境下,有高校顶峰作案》的文章,再添加上三张截图。

    附注简短的一句话——

    “七篇?错,是十篇!”

第四十二章 《数学学报》?不会吧?

    王浩的微薄粉丝数量很少,但发表出来还是有人看到的。

    好多人仔细看了以后,马上就进行了点赞、转发、评论。

    网站的算法决定,超高的点赞率、转发率、评论率的微薄,就会带来更多的流量,而且是呈现指数型爆发增长的。

    五分钟,几十个阅读,十几个点赞,几个转发,两条评论。

    后来迅速增加。

    十分钟,几千阅读,几十个点赞,十几个转发,十几条评论。

    二十分钟,几万阅读,几百点赞,上百个转发,过百条评论。

    仅仅一个小时后,微博的阅读数量就超过了五十万,转发数量超过了一千,评论也超过了一千。

    好多看到消息的人,关注到发微博的账号信息,联系转发的文章内容,顿时都感到不可思议。

    当网络上出现类似曝光事件的时候,高校一般都是藏着掖着,就算是对外舆论公关,也只是说会进行调查,往往再拖上很长时间,才会发布调查、处理结果的信息。

    当事人,是很少能看到的,只能等记者后续做采访。

    现在倒好。

    西海大学特聘事件,发表七篇论文的当事人,直接站出来了,不是做什么澄清,或者对论文、聘任进行解释,而是说‘不是七篇,是十篇?’

    当事人站出来火上浇油啊!

    七篇,还不够?

    十篇?

    好多关注事件的网友都惊住了,他们想象中的后续是,西海大学对事件进行调查,然后对‘刷论文’的当事人,进行快速解聘处理,并到媒体上回应,学校聘任过程存在问题、监管不力之类。

    总之,当事人肯定不敢出面,也一定会被大学解聘。

    现在当事人不止是出面了,还火上浇油的说,‘不是七篇,是十篇?’

    一些跟风评论的网络大V,都有种被直接恁脸上的感觉,一时间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

    这个,怎么说?

    怎么评论?

    疑似当事人站出来说话了,不仅仅是说话了,还满不在乎、有恃无恐、火上浇油,“你们说少了,是十篇!”

    “来啊?继续啊?”

    哪有这么嚣张的学术刷子?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

    有人也当即回喷,“背景硬是吧?不怕查是吧?还十篇?更有问题了!”

    “这件事一定要严查到底!”

    一些媒体新闻号就没那么多想法了,他们当即进行了转发,并加上了一句,“#西海论文事件疑似当事人回应#不是七篇,是十篇!”

    有些刚看到新闻的网友,关注了一下全部过程后,都怀疑是看到了假新闻,也怀疑‘所谓当事人’,根本就不是当事人。

    当事人,哪有这样回应的?

    假的吧!

    这不是在做回应,完全就是有恃无恐、火上浇油,也太嚣张了吧?

    ……

    有些阴暗的书房,只有电脑屏幕闪着光。

    廖振宇坐在电脑桌前,眼中带着兴奋的光,他就是《破除唯论文主义大环境下,有高校顶峰作案》的作者。

    作为发起新闻的作者,他当然会随时关注进展情况。

    其他人看到‘疑似当事人火上浇油’的回复,要么就是无脑的骂回去,要么怀疑当事人是假的,要么就是仔细想一下,是不是弄错了什么?

    对方为什么这么有恃无恐?

    廖振宇不一样。

    他首先想到的是流量,当事人‘回恁’式的回应,肯定会带来更大的流量。

    廖振宇顿时变得精神振奋,仔细思考了一下,马上发了一个微博,“#西海论文事件疑似当事人回应#面对群情激奋的舆情,当事人竟然有恃无恐,还火上浇油。

    ‘七篇?不,是十篇!’

    一个半月,写出十篇论文,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或许他自己都信了,自己还为之感到得意。

    我们无法了解这种人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但我们必须站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立场,坚决抵制这种‘学术刷子’,这种依靠‘刷论文’上位的学术毒瘤。

    如果这种人能够青云直上,是对广大科研工作者们最大的侮辱!”

    下面还有个配图,是一个古代官员站在衣衫褴褛的贫民面前,满脸高傲的喊了一句,“你们这些贱民还敢反抗?”

    配图,才是火上浇油。

    廖振宇顿时又感觉自己伟大了,他是站在广大科研工作者的一方,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发声。

    然后,他就关注起了数据。

    新发的微薄,数据短时间爱呈现指数级的暴涨,大量的点赞、评论、转发,带来了更加巨大的流量。

    他喜滋滋的做着计算,“这个流量,也许能冲上热搜前十吧?”

    “这一波,收入能过两百万!最低两百万,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收入!”

    “发财了!”

    廖振宇眼中都闪着金光,实际上,他最开始只是借着由头,发表了一篇文章而已,当时还真有点带感情的,感觉自己是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没想到的是,文章会火到那种程度,话题还登上了热搜。

    然后,他接到了老上级的电话,说当事人的论文可能是实打实的,并建议他把文章删掉。

    他毫不犹豫的直接拒绝了。

    删掉?

    怎么可能!

    当时廖振宇确实感到很意外,但是当文章火了以后,对与错就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流量,是广告收入。

    流量为王!

    流量就是钱啊!

    在坚决不删文章以后,老上级就退而求其次,建议他把东港大学的内容删掉。

    廖振宇恍然大悟。

    原来是东港大学发力了,不想跟着挤进舆论漩涡!

    廖振宇也担心东港大学势大,再加上老上级的人情,还是删掉了最后一句话,只剩下当事的西海大学,还怕什么?

    ……

    #西海论文事件疑似当事人回应#,话题热搜迅速飙升,到凌晨的时候,甚至冲到了前三位。

    大量的关注、大量的讨论,有人十二点不睡觉都在继续刷着。

    廖振宇认为自己是站在科研工作者的一方?

    实际上,不是的。

    黄凯就是一名标准的科研工作者,是长期待在实验室的化工男,凌晨的时候才完成了实验,就干脆睡在实验室里。

    然后,他能享受一下,睡前独属于自己的悠闲,习惯性的打开手机,刷起了网络热搜新闻。

    他马上就看到了#西海论文事件疑似当事人回应#。

    黄凯仔细看了文章《破除唯论文主义大环境下,有高校顶峰作案》,心里也好笑竟然有人能一个月刷七篇论文。

    七篇?

    不可能的!

    然后继续扒下去就发现,七篇还真是说少了,‘疑似当事人’火山浇油说是‘十篇’,他才终于知道为什么会这么火了。

    当事人站出来不是澄清、解释,而是火山浇油的说是‘十篇’?

    有恃无恐?

    为什么?

    黄凯不会无故到网络上发泄情绪式的跟风谩骂,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他会仔细的思考、追究原因。

    他马上研究起了‘当事人回应’的三张图。

    网络上多数人都不去研究,是因为他们根本就看不懂,三张图都是英文的邮件,里面有很多的专业名词,靠软件翻译根本不可能,多数人对应发的文字,只是知道图片和论文有关。

    黄凯是化学博士,也写过几篇SCI,还是能看懂大部分的。

    三篇,都是数学论文。

    其中两个邮件是不熟悉的国外杂志审稿通过的回执确认信。

    另外一个邮件,似乎是来自《数学学报》?

    不会吧?

    黄凯惊讶的张大了嘴,他顿时变得非常精神,索性不再继续躺着,打开电脑仔细查了一下,才确定邮件方确实是《数学学报》,不是国内的《数学学报》,而是《Acta-Mathematicas》。

    《Acta-Mathematicas》,什么概念?

    全世界有1500多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数学期刊,《Acta-Mathematica》是公认发表难度最大的数学期刊之一,是由瑞碘皇家科学院Mittag-Leffler研究所出版,是四大顶级数学综合性期刊之一。

    重点是,《Acta-Mathematica》发表论文的数量非常稀少。

    一年发表两卷、四期,总计就只有十几篇论文。

    从1882年成立到现在,《Acta-Mathematica》发表论文2097篇,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7篇左右,发表难度远超三大被人熟知的顶刊《自然》、《科学》以及《细胞》。

    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国内学者只在《Acta-Mathematica》发表过八篇论文,同时也公认,能在《Acta-Mathematica》发表一篇论文,其能力就已经达到甚至远超杰出青年水平。

    当事人截图的邮件,并不是审稿通过的确认回执,而是审稿状态变更的通知,但仅仅是审稿状态变更也很了不起。

    这表明论文通过了‘期刊一审’,已经超过了九成五以上的投稿,并被送到了审稿专家组手里。

    黄凯很清楚国外顶刊的审稿规则,往往一审是最难通过的,一审通过就说明论文内容达到发表标准。

    《Acta-Mathematica》的专家组,都是顶级的数学家,有几个菲尔兹、沃尔夫获得者,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专家组,都是针对论文过程的评审。

    只要能通过一审的论文,通过二审的概率最低也超过三成。

    当研究到这里,黄凯已经有了结论,“这个所谓的当事人,绝对是个大牛!”

    然后他也忍不住发了条微薄--

    “我研究了好半天,不太明白。是谁给你们的勇气,质疑一个论文通过《Acta-Mathematica》一审的数学大佬?

    梁净茹吗!

    这种大佬,别说是挂职的教研员了,来我们学校,直接给副教授,还要再给百万安家费!”

第四十三章 不行!我们也要给安家费!

    “兄弟,什么叫《Acta-Mathematica》?解释一下?”

    “过了一审,什么意思?”

    “你能看懂那些东西?帮忙翻译一下呗?我就觉得不太对劲,人家被曝光,一点都不带怕的!”

    黄凯才发了消息不久,就收到了好几条评论,都是想知道详细内容,绝大部分人只是知道,王浩发的图片和论文有关,但具体是什么论文就不清楚了。

    好多人也想知道具体情况,来对事情有个更深入的了解。

    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堵住耳朵、不听不听’的黑子,他们可不管论文是什么,就是觉得一个月发太多SCI不正常,认为二十出头的年纪,因为发论文被特殊聘任不公平。

    这个大前提下,研究是什么论文有意义吗?

    当看到黄凯发的消息,他们发现还真不知道什么《Acta-Mathematica》,心里马上产生一种‘智商被侮辱’的感觉,直接反手就是一通喷,“哥们,多少钱一条,有钱大家一起赚呗?”

    “五十万啊?”

    “就你,上过学吗?凌晨玩手机不睡觉,就别来侮辱科研工作者了,好不好!”

    “当事小号,口气都一样,坚定完毕!”

    黄凯看到一些喷子的回复,心里也感觉非常的气愤,他一边耐心给询问的人回复,也一边和喷子们展开骂战。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

    黄凯又发了一大堆消息,来说明论文很有含金量后,再注意一下手机,才发现已经三点钟了。

    糟糕!

    明天还要早起!

    他有些不舍的放下了手机,带着疲惫躺到了床上。

    ……

    实际上,黄凯只是众多看到消息,知道王浩的论文有水平的学者之一。

    好多有点水平的科研工作者,或者是学术圈人士、相关领域的人员,仔细查看一下王浩的论文,就知道九成九以上,都不可能是所谓‘刷出来’的。

    数学论文怎么刷?

    核心期刊算法论文怎么刷?

    一些互联网大公司的员工,都研究过王浩的两篇傅里叶变换算法论文,王浩还去阿巴云研究中心做过演讲。

    这在行业内部并不是秘密。

    但是,多数科研工作者、互联网公司员工等,即便是有微薄账号,也都只是个普通账号,微薄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个看新闻、消磨时间的手机软件。

    他们不会去特意申请大V,账号自然也没有几个粉丝,发言说起王浩论文问题,也很快会石沉大海,能溅起几滴浪花就不错了。

    学术领域有成果就是有成果,数学、算法等领域就更是如此了。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即便是国内不承认,国外也会认可,他们中多数人,最初看到消息,都认为王浩是‘论文刷子’,后来发现王浩的论文是数学、算法论文,马上就改变了看法。

    他们也对于王浩发表论文的速度感到惊讶。

    但是,论文摆在那里。

    另外,发表论文的速度是可以有解释的,比如,论文是以前积攒的成果?

    有一些东港大学的人就是这么想的,王浩的名字放在东港教职工里并不陌生,一则是因为爆出的实验问题,另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王浩是留校博士。

    东港的在读博士很多,其中能留校任职的凤毛麟角,都可以说是博士群体拔尖中的拔尖。

    这种博士毫无疑问是天才,有一些成果、想法积累也很正常。

    现在去了西海大学工作,肯定是想在新大学站稳脚感,把以前积累的论文,一口气发表出来,有什么奇怪的?

    ……

    第二天上午,十几个媒体记者到西海大学来做采访,他们有些担心采访被拒绝,早早的就堵在了教务的门口,还有的干脆扮学生进了校门。

    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教务的工作人员接待了记者,把他们带到政务一楼的会议室,随后他们见到了副校长曲树生,宣传主任杨海燕,理学院院长栾海平以及科技处主任朱建荣等人。

    大学的几个相关人员,决定正面接受采访,并召开简单的发布会。

    杨海燕起身宣读了大学针对舆论的几个回应,“首先强调一下,王浩老师发表的是数学、计算机论文,每一篇的质量都非常高,有几篇论文,则是发表在核心期刊,得到了互联网行业的认可,不存在任何网上所说灌水、抄袭、编造等问题。”

    “第二,针对网络上说的学校特聘问题,各学院学科教研室的研究员,都是独立进行聘任的,学校,乃至于各学院,有权利聘任任何符合要求的青年学者。”

    她说着抬起头,很直接的说道,“说白了,教研员,就只是学院内部的一个工作职位,只是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和教学职称评定没有关系,王浩老师被聘任后,教学职称仍然只是中级教员。”

    “不过,学校方面正考虑在学期结束后,申请给他提升为七级副教授。”

    会议室几个记者听罢都惊了一下。

    不解聘?

    还提升?

    杨海燕继续道,“有关网络舆论,以及那篇引起舆论的文章,我们已经做报警处理,后续会继续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西海大学以及王浩老师本人的名声。”

    “就是这样。”

    等杨海燕全部说完,在场记者都被惊住了,他们算是明白过来,西海大学根本没有捂住消息的意思,完全就是要硬刚舆论。

    舆论主流是说王浩‘靠刷论文’,被学校特聘为研究员,直接享受正高级待遇。

    结果西海大学说明了王浩的论文没问题,根本没有和王浩解聘的意思,甚至还要在教学职称上继续提升,然后针对舆论直接报警处理,后续还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这……”

    几个记者互相看看,一时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做提问了。

    这和他们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终于还是有个中年记者,率先开口问道,“能说一下,大学为什么坚持聘任王浩,并坚持给他提升职称吗?”

    朱建荣站了出来,回答道,“当然是为了留住人才,王浩的论文成果的……”

    “乌拉乌拉~~”

    他连续说了一大堆论文问题,把记者们绕的都快晕了过去,也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知道王浩的成果很显著。

    记者们提了几个问题后,就有记者希望能采访到王浩。

    栾海平、周清源等人都感觉有些为难,他们是不准备让王浩接受采访的,但昨天商议的就是正面回应,不让当事人接受采访也说不过去。

    几人商议一番,还是带着记者过去了。

    王浩正在综合楼办公室,他早上来到办公室,看了看微薄消息,发现有好几个支持他的说法,顿时就感到很欣慰。

    同时,他还收到了好几条大学、公司发的私信,差不多都是一个意思,就是想邀请他去大学(公司)。

    其中湖州大学最有诚意,连续发了好几条消息,还详细的说明湖州大学对待人才的政策。

    高校里都是专业的学者,他们扫一眼王浩的论文标题、期刊名称,就知道不可能是所谓‘刷出来’的,再仔细研究就知道王浩非常有水平,再加上高效的研发速度,自然就会非常的心动。

    湖州大学官薄的私信说的非常详细,“王浩老师,我们看了你的论文,认为你非常有水平,希望能邀请你到湖州大学工作。

    湖州大学诚心对待优秀人才,政策标准是签订工作合同,发放一百三十万安家费,已婚、工作满五年分配住房,进入大学直接享受七级副教授待遇,每年年底按成果影响分配奖金,奖金数额在五万到三十万不等。

    同时,大学还会帮助推荐申请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王浩仔细看了一遍,都感觉有些心动了,但他才刚和西海大学签约,而且也不想远行几千公里,去重新适应新的环境。

    他正想着怎么回复,屏幕上只打了三个字,“我考虑……”

    然后,他犹豫了一下,就去了躺卫生间,处理一下个人生理问题。

    栾海平带着好几个记者到了办公室门口,他推门进去扫了一眼,问道,“王浩呢?”

    朱萍看着外面的阵势,知道是记者来采访,就答了一句,“刚出去了,等等吧,可能去厕所了。”

    “那就等等吧。”

    有个中年记者站到门口,问了一句,“哪个是王浩的办公桌?能拍一下吗?”

    “门口!”

    栾海平扫了一眼办公桌,发现也没什么不能拍的,就直接指了过去。

    门口好几个记者做拍摄,然后注意力放在电脑屏幕上,屏幕显示的是微薄私信消息,上面是湖州大学和王浩的私信对话。

    “咔嚓!咔嚓……”

    好几个记者迅速拿起相机,对准了屏幕进行拍摄,他们并没有看清具体内容,但不妨碍先拍个照片慢慢的看。

    拍完、查看。

    一群人顿时惊讶的议论起来--

    “湖州大学邀请王浩?一百三十万安家费?分配住房,直接提升副教授,每年还给这么多奖金?”

    “我刚才以为看错了,还真是啊!湖州大学官微,绝对没错!”

    “你们仔细看,把照片放大,屏幕右侧,发私信的好像不止湖州大学啊,还有其他两个大学……”

    “这个是……阿巴云研究中心院长唐剑锋?绝对是他!”

    “我懂了!”

    有个年轻记者福灵心至,开口说道,“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西海大学坚持维护王浩,他就是个人才啊,西海大学不要,其他大学抢着要!”

    “原来是这样!”

    “对啊!”

    “早这么说不就都懂了,刚才那个什么主任,解释了好半天论文,都不知道说的是什么……”

    栾海平听着记者们的讨论,也终于意识到不对,马上凑到王浩的电脑旁,看着上面湖州大学‘挖角’的消息,再看看王浩才刚打上去的三个字--

    “我考虑……?”

    他心里马上进行了补充,“我考虑一下?”

    “我考虑一下,看看能不能和学校解聘?然后过去?”

    “不行!”

    栾海平顿时有一种浓烈的危机感,“必须再和其他人商议一下,光是一个研究员,肯定不行。”

    “王浩不是本地人,想让他留在西海,我们也要给安家费、给奖金、给补助!”

    “不然他就要走了!”

第四十四章 高智商和低智商

    王浩回来就看到一群人挤在楼道里,有的还拿着手机、相机仔细研究着,他有点疑惑的走了过去,喊了一声‘栾院长’。

    “王浩啊!”

    栾海平热情的迎过来,解释道,“是这些记者,想采访你。我想着,咱们都是问心无愧,他们想采访就带过来了?不打扰吧?”

    “没关系。”

    王浩不在意的摇头,左右看看顿时注意到,刚才研究手机、相机的记者,都迅速放下设备围过来。

    栾海平看着被堵得严严实实的楼道,干脆说道,“还是去办公室吧。”

    一群人呼啦啦去了主任办公室。

    六楼的主任办公室,就只是个小办公室,因为只有两个办公桌,还是显得有些宽敞的,十几个人挤进去,宽敞也就变成了拥挤。

    王浩坐在了办公桌前,正对着十几个记者,也方便记者能拍摄、提问。

    有个中年记者率先发问,“昨天晚上,你发文说,论文不是七篇,是十篇,引起舆论新一轮热潮。如果论文都是没问题的,为什么不做澄清呢?”

    王浩的心态已经调整过来,本来就是没有的事情,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他带着微笑说道,“昨天刷了很久的微薄,还真是很有意思。好多人,只是看看文章,看看评论,就被带动着质疑我的论文,质疑大学的决定。”

    “后来我就在想一个问题,舆论是能够引导的,那么,更加科学的引导方式,就能够让舆论转向新的风向。”

    他思考着继续道,“或许应该对此进行科研的研究,来阐述事件、舆论风向与引导之间的关系。”

    “可以就此写一篇社科论文?不过,要专业的社科学者来做。”他说着摇了摇头,似乎是遗憾自己不能做类似的研究。

    然后才补充了一句,“哦,对了,你的提问,我不想澄清。”

    “这就是指鹿为马啊,荒谬至极。那是古代的故事,如果是现在,有人指着你家养的马,非要说他是一只鹿,你会站出来,耐心的给他解释一下马和鹿的区别吗?”

    在场记者都被问懵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会听到这种回答。

    对方先是站在旁观者、专业学者的角度,去思考是否能就舆论引导进行科学研究,然后举个了指鹿为马的例子。

    确实。

    如果有人指着自家的马,说它是一只鹿,还会耐心解释马和鹿的区别?

    那肯定当面怒骂一句,“你是傻、逼吗?有病!”

    “额~~~”

    这么一想好像不太对,是把自己骂进去了?

    但是,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一篇专业的论文究竟是有含金量,还是灌水、抄袭、编造的产物。

    有个戴眼镜的女记者,眼神犀利的开口道,“能说说,为什么能发表那么多论文吗?据我所知,多数科研工作者,每年发表三、四篇SCI,就已经很优秀了。”

    “科研工作者?谈不上吧。”

    王浩摇头道,“我没有特别去做科研,那些论文只是教学感悟的总结而已。”

    他说完顺着思路解释道,“可以说,就是感悟。我给你们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所有人都认真听着。

    “比如,我之前的傅里叶变换辅助构建数学模型,就是从教学过程中得到的启发,我在教傅里叶变换内容,讲解从其他函数变换成正弦表达的过程时,想到是否能继续变换……”

    “后来在解析变换的时候,就想到了离散傅里叶变换,大家都知道,离散傅里叶变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算法,如果把它继续拓展……”

    “有学生课后问了一个问题,说函数变换过程中,在图像表达上不太懂,我就给他讲解着,然后就想到,应用在构造图上会怎么样?”

    “大家都知道……”

    我们!

    不知道!

    自从王浩谈到专业数学内容,在场记者就已经听不懂了。

    门口的栾海平、周清源,还有其他过来的教授、老师,倒是都听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几个数学教授、信息学博士,跟着讲解一步步去思考。

    他们发现说的很有道理啊!

    一步步的……

    整个研究思考的过程,就全部都出来了,他们顿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想出来的啊!”

    “这肯定不是编的,是真的,联系课本内部,一步步的,逻辑清晰、因果合理。”

    “如果是这样的,我教课的过程中,多想想,也能想的出来啊!”

    “看来,以后一定要重视教学了!”

    “埋头搞研究不一定有成果,教学过程中,教授基础的内容,只有认真、多思考,对研究的帮助也很大啊!”

    ……

    王浩连续回答了几个问题后,看了下时间说了声抱歉,“该去上课了,抱歉。”

    他推开一众表情木讷的记者,去办公室拿了东西,就下楼去教室了。

    身后。

    一群记者只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而一众教授、博士讲师们,则感觉是收获良多。

    教师门口。

    点名。

    那些才刚来到教室的物理专业学生,看到门口面带笑容的熟悉身影,都有一种要吐血的冲动。

    昨天开始,他们就一直在刷着和王浩有关的新闻,都八卦的津津有味,他们不清楚王浩的论文质量怎么样,却知道王浩担任教研员……很适合!

    课程要求严格啊!

    看到没有?

    作为舆论新闻的主角,王浩老师依旧兴致勃勃的来上课,而不是找人代课,他脸上还带着笑容,一副来上课心情很好的样子,仿佛陷入舆论漩涡的是其他人,他只是和他们一样的八卦看客。

    “这也太尽职尽责了!”

    “我觉得王浩老师,这个教研员当的没有任何问题,我举双手,百分百支持。估计,整个大学里,也没有比他更尽职的了!”

    “是啊,不过他能教几天也说不好,每次发生这种舆论事件,当事人很快就会被解聘~~”

    学生们也是很八卦的,有的学生上课还用手机拍摄,甚至是拍摄视频,想着发到网上吸引点击、评论之类。

    前提是不被抓到。

    王浩对课程的要求依旧严格,甚至可以说是更加严格了。

    玩手机?

    被抓到直接计平时分,甚至可能会暂时没收。

    学生们只能感受着痛苦认真听课,都已经坚持到了学期末,他们可不想因为不认真,被记太多平时分而挂科。

    学期快过去了。

    有的学生已经开始用手数着,后面还有几节课了。

    与此同时。

    一些采访记者已经把报道发了出去,网络上相关的舆论,焦点迅速围绕在三篇报道和分析上。

    一篇是王浩接受采访的全程录像,发布出来以后就吸引了众多围观。

    然后,大家都有种智商被侮辱的感觉。

    听不懂啊!

    第二篇则是‘湖州大学挖角王浩’的内容,‘疑似还有其他大学,以及阿巴云在挖角’,吸引了众多流量关注。

    还有一篇则是一个百万粉丝大V的内容分析,标题是,“当网络针对‘月发十篇论文’群情激奋的时候,高智商的人在干什么?”

    配图,三张。

    一张是把几个微薄信息凑在一起,每一个信息都是对于论文的解释,并说明论文是非常有含金量的。

    附带一句,“高智商的人,在做科普,解释论文的含金量。”

    一张是第二篇新闻的图片内容,显示湖州大学官微邀请王浩的私信对话,上面就是说明各种福利,十分诚恳的邀请王浩来湖州大学工作。

    附带一句,“高智商的群体,在试图挖角事件当事人。”

    最后一张是对话图片,传言是企鹅技术部员工群,有几个员工正在讨论,王浩的傅里叶变换辅助构造数学模型的内容。

    附带一句,“高智商的人,在研究、学习、探讨当事人的论文。”

    这篇分析性内容才刚一发布,顿时反超其他内容,荣登热搜话题的榜首。

    第一条回复,短时间获得了超过一万点赞,“所以说,看待事件的反应,成为了智商的分水岭?”

    第二条,“所以说,高智商的人都知道当事人是个人才?我们……低智商?”

    第三条,“已举报!(•́へ•́╬)”

    “……”

第四十五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

    三篇报道和分析出台,舆论风向瞬时被逆转。

    百万粉丝大V发布的分析内容,吸引了海量的关注和评论,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就达到了几十万的点赞。

    然后,被网站屏蔽、删除了。

    众多网友看了内容以后,心里都产生一种‘智商被侮辱’的感觉,带着愤怒、郁闷的情绪直接举报。

    大量的举报,自然是非常有效果的,网站就以‘涉及侮辱’为由,直接把分析内容删除了。

    众多的网友发现内容被删除,算是小小的出了一口气,但依旧没有能平息心中的郁闷和愤怒,因为还存在许多相关内容截图、转发的消息。

    因为几乎不存在直接违规内容,网站不可能去一一的审核、删除。

    只要点开话题就能看到类似的内容,甚至到话题广场也能看到。

    这条内容涉及到‘可能的侮辱’倒是其次,关键是,就连他们自己都认为说的很有道理。

    当被舆论引导怒骂西海大学、批评特聘流程不合规、质疑论文含金量的时候,大群所谓‘高智商人才’在干什么?

    在挖角当事人!

    在研究当事人的论文!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一大群所谓‘高智商人士’,从舆论出现的时候,就知道对方是有真才实学,特聘也就不存在任何问题,而他们则是被舆论引导着,一直在做错误的事情。

    众多的网友都被骗了、被愚弄了,智商被彻彻底底的侮辱,并用力按在地上摩擦了,只是删掉一个分析内容,怎么可能平息愤怒情绪呢?

    当然要找其他对象,首先就是那一篇引导舆论的文章,《破除唯论文主义大环境下,有高校顶峰作案》。

    举报!

    疯狂的举报!

    舆论的反噬,来了!

    很快。

    《破除唯论文主义大环境下,有高校顶峰作案》也被删除了,不止是微薄一个网站,其他网站的转发、报道也一样都被屏蔽、删除。

    然后,作为文章的作者、撰写发布者,廖振宇的账号就成为了发泄目标。

    ……

    此时,廖振宇正坐在电脑前,兴致勃勃的看着粉丝数据,一大堆的怒骂信息,根本妨碍不到他的好心情。

    舆论风向的转变,早就在预料之中。

    昨天晚上的时候,网络上就出现很多消息,是对王浩论文内容的说明,意思差不多都是,“论文不是刷的,很有含金量。”

    “有的论文有行业影响力!”

    “数学计算机论文,不可能是刷的,而且,当事人可能是个大佬,他有一篇数学论文过了顶刊的一审。”

    上午的时候,西海大学公开接受媒体采访,并发布公告,表明力挺王浩的态度,还表示说要使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以及王浩本人的声誉。

    再想到老上级最初的提醒,任谁都可以肯定,王浩的论文是没问题的,甚至可以说非常的优秀,他本人很可能是个科研人才,甚至是很优秀的科研人才。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哪怕是到了网络舆论上,假的也不可能变成真的,早晚有一天、早晚有一刻会被拆穿,学术的东西就更是如此,论文就摆在那里,内容确实脱离普通群体,还是有很多人能看懂的,也知道是有含金量的。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达到了目的--

    流量!

    廖振宇趁着热度设置了‘关注发言’,只要关注他的粉丝才能评论,才能够‘去谩骂他、攻击他’,因为有很多网友都跑了过来,粉丝量就有了大量上涨。

    这些粉丝都可以说是‘黑粉’。

    那又怎么样?

    廖振宇根本就不在乎,反倒是兴致勃勃的看着粉丝数据,他已经达到了‘吸流量’的目的,马上准备撰写一篇‘诚恳的道歉信’,内容就是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向受影响的西海大学和王浩道歉,同时也向广大粉丝道歉。

    然后,他就能重新立一个‘知错能改’、‘勇于为不公平发声’的人设。

    到时候,肯定有很多粉丝重新信任他,作为一个普通薄主,又不是专业的学者,对学术领域的事情,判断错误也是很正常的吧?

    大家肯定会共情。

    因为不止是他‘判断错了’,好多人也一样判断错了。

    谁不会犯错呢?

    古人都曾经曰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太明白大部分网友的心里了。

    当然,肯定有一部分网友不会原谅他,甚至会成为他的黑粉。

    但是,作为一名网络薄主,黑粉越多,不就证明越火吗?只要粉丝量上涨、流量上涨,黑粉多也就多了。

    小事、小事而已。

    廖振宇正准备动笔写道歉信的时候,就听到了手机的响声,他拿起手机接听电话,对面实现西海市的警察局。

    来电的警员语气很严厉,“廖振宇,我们接到了西海大学的报案,你发布的文章,有煽动舆论的倾向,请立刻予以删除。”

    “西海大学要求你向大学以及事件当事人道歉……”

    来电警员的言辞很犀利,下意识觉得对方不太会配合,因为发布文章本身并不是煽动舆论,对方并没有涉及到确定的违法行为。

    是否违法,还是要诉讼到法院,等待法院做出相关判决。

    一些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络大V,肯定都是有相关经验的,他们有的甚至比警员还懂相关法律,知道发布什么消息涉及违法、违规,发布什么消息无法被追究。

    廖振宇的态度倒是很好,他满是诚恳的表达了歉意,说自己是不懂专业学术,才会造成网络上的误会,并说明文章已经被网站删除,他也正在写道歉信。

    来电警员放下了电话。

    这件事,报警方面就算是解决了,文章被删掉、对方准备道歉,案件可以说是结束了,后续再纠缠就进入法院诉讼环节。

    廖振宇放下了电话也安了心,他知道西海大学报警,肯定会接到相应的电话。

    现在事情圆满解决。

    他从中收获了大量的粉丝,大量的流量,赚了个盆满钵满。

    那位王浩老师也没吃亏,赚到了大量的名气,也算是学术名人了吧?

    双赢啊!

    “对方应该会感谢我吧?”廖振宇忍不住笑了。

    与此同时。

    理学院实验楼,一楼教研室。

    王浩正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仔细的记录着脑海中的灵感和知识。

    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下,确实适合做记录、做研发,同时,他也发现教研室并不是适合做日常的办公室。

    一个是因为,办公室距离楼梯口太近,偶尔就有大群学生经过,有的就会朝着办公室里看。

    然后,一楼的楼道总是免不了脏、乱。

    再然后,楼梯口上去就是院长办公室,谁会希望自己的办公室,栾院长、系主任、老教授,出来进去总是路过教研室。

    谁会希望领导们总在门口路过呢?

    别扭!

    很别扭!

    “怪不得教研室空置,根本没人会在这里办公。”王浩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手机响了。

    他看到是个未知号码,犹豫了一下才按下接听键,就听对面说道,“您好,是不是王浩老师?”

    “我是。”

    “这里是网络安全中心技术部。我们正在研究您的傅里叶相关算法论文,以便完善我们的安全构架。”

    “但是,中途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我们知道您在阿巴云的研发中心做过演讲,就和那边联系了一下,希望他们能提供您的演讲视频,但是阿巴云那边,回复说需要您本人同意,我打电话来是想问一下您的意思……”

    “网络安全中心,技术部?”

    王浩犹豫了一下,还是点头道,“如果不是商用就没问题,我同意,可以走正式授权吧?”

    “当然可以,那就谢谢了。”

    对面技术部人员很客气,又说了几句有关演讲视频的事情,就挂掉了电话。

    等了有几分钟,手机又响了起来。

    这次是研发中心技术总监冯友来打来的,说起网络安全中心想要王浩的演讲视频,因为谈好视频不对外公开,他们就正规走授权的方式。

    很快。

    邮件里收到了一封阿巴云发过来的授权协议,个人认证再签上名字后,授权也就等于是完成了。

    王浩也没放在心上。

    他整理了下记录的内容,就回了综合楼的办公室。

    ……

    廖振宇终于写完了道歉信。

    在斟酌着修改了有一个多小时后,看着上面的文字能读出的诚恳,表达出内心痛苦的情感,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

    “就这样了!”

    廖振宇决定下来就打开的微薄,才发现收到了一条官方信息提醒--

    “你发布的文章,《破除唯论文主义大环境下,有高校顶峰作案》,信息内容涉及蓄意引导舆论,无辜诋毁科研工作者,并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鉴于文章所造成的影响力,你的账号已经被永久封禁处理。”

    “封号?”

    廖振宇猛地瞪大眼睛,满脸不可置信,他对于微薄的规则有了解,知道类似的情况直接封号的可能性很小。

    他马上要打客服电话,才注意到手机上,也收有一条同样的信息,只不过是多了个发布方后缀--

    国家网络安全中心。

    “网络安全中心?”廖振宇的表情都停住了。

    这六个字的后缀,让他知道账号永远不可能回来了,去法院申诉都没有任何意义。

    ‘国’字打头的网络安全中心,处理的是网络大案、要案,处理的是网络安全紧急事件。

    他一个小小的薄主,发了个小小的文章,引起的那么一小簇浪花,甚至都不会让对方多看上一眼。

    结果对方直接伸过来一个指头……

    然而,厄运还没有结束。

    房门响了。

    门口有人喊了一声,“有人吗?您的快递!”

    廖振宇满脸颓废的走到门口,从快递员手里接过一份文件,打开一看是一份来自法院的传票。

    “唉,聪明反被聪明误啊!”他长叹了一句,把文件放在一边,坐倒在沙发上,点燃了一根香烟。

    用力,吸了一口。

    烟火缭绕下,那张脸仿佛在一瞬间,苍老了十几岁……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3991/ 第一时间欣赏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作者:不吃小南瓜所写的《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为转载作品,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介绍:
穿越年轻博士,开局科研背锅被全网抨击,反手一个月狂刷十篇论文。
有学界大佬站出来表示:“别说是一个月,一年写十篇论文,都是灌水,都是论文刷子,是无效的科研。”
后被扒出,每一篇都是硬实力,影响巨大。
震撼全网。
当记者采访时,王浩淡然的表示,“我没有去专门做科研,那些只是给学生讲课过程中的感悟而已。”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