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三国志廖化新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

作者:烽岳键客     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185、宋万将军

    过了很久,关平部将士,才来到北部浮桥东岸。

    为了维持阻击魏军的最低兵力,廖化已经下令将士们停止渡河了。

    这支汉军到达现场之后,廖化很快从人群中找到了关平,但是,他并没有看到宋万。

    不管怎样,关平一到,原本停止的渡河行动,又重新开始了。

    廖化拉住关平,“宋万呢,我怎么没看到他?”

    关平表情很疲惫,“宋万告诉我,他得到你的命令,接管南部浮桥的防务,所以,让我们先撤。”

    廖化一脸吃惊,“我给他的命令,是接应你们撤离,并没有让他带兵接管防务。”

    关平听完之后,也是一愣,“我也曾质疑过,以他的兵力根本无法阻挡江东军的北上。”

    “但是,”关平狐疑的看向廖化,“宋万告诉我,他得到了你的命令,如果形势不妙,他也会带兵撤上浮桥,等待西岸的接应。”

    廖化大致能猜到事情的经过,必然是宋万带人找到了关平,关平不愿意后撤。

    宋万临时想了个理由,用自己的人替代下了关平。

    但是,关平的人已经到达了北部浮桥,宋万的兵却踪迹全无。

    很显然,这名部将和关平有着相似想法。

    宋万部人少,将士们虽是精锐,却也难以抵挡江东军的全面进攻。

    关平部经历了长时间的战斗,再加上长途行军,将士们早已经疲惫不堪。

    别说回去战斗了,就连接管北部浮桥的战场,恐怕也有心无力。

    浮桥处布防的汉军战力,同样不算强,在和魏军的厮杀中,将士们的战斗力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根本没有余力南下救援宋万。

    继续拖下去,汉军可能提前崩溃,这种时候,廖化顾不上那名擅作主张的部将。

    廖化不再犹豫,看向身边的卫兵们,“立即命令将士们,加快渡河速度。”

    廖化和关平两人一番谦让,最终,关平组织部队先撤。

    等到关平部全部过河,廖化下令将士们有秩序脱离防线,部队全面撤退。

    汉军的部署,自然在第一时间被魏军发现。

    大概意识到了战机,魏军鼓声变得急促,敌人增强了攻击兵力。

    魏军不仅压上了全部兵力,前线兵力也开始不记伤亡,努力迟滞汉军撤军速度。

    不得已,廖化调整了撤军命令,部分将士按照原定计划撤退,另一部分,则停下来阻击。

    为了保证阻击效果,汉军不得不收复了一部分防御工事。

    就这样,廖化亲自留守在断后队伍中,组织部队有秩序撤离。

    汉军虽然出现了伤亡,但终究没有崩溃。

    等到汉军全员撤回防线,魏军停止了追击。

    敌人兵分两路,一路南下,夺取汉军弃守的防线,另一路留在东岸,打扫战场。

    到了浮桥的中部,廖化组织麾下将士截断了浮桥,随后,开始带兵撤回。

    过河之后,廖化见到了早已等候在西岸的汉军将士们。

    把将士们交给关平,让对方组织部队休整,廖化借了一匹马,沿着河道南下,到达临时防线西侧。

    视野开阔,廖化又得到其他汉军士卒的告知,很快便了解了战况。

    东岸的攻防战还没有结束,在浮桥东岸,汉军依托河道,组成一个半圆阵,对抗江东军。

    不时有汉军士卒倒下,也不断有汉兵走上浮桥,乘上快艇。

    半圆军阵的规模在缩小,汉军处于绝对劣势。

    西岸的汉军自发完成集结。

    但是,将士们却没有办法帮到东岸友军,只能隔岸观战。

    原本部署在北部浮桥西岸的投石车,此时也移到了临时防线的西岸,反击河道上的江东军船队,石弹不停在空中划过

    守候的汉军中,不少人取出了弓箭,甚至有些士兵登上了浮桥,不时射出几支箭,对汉军进行援助。

    局势很糟,但并非完全不可收拾。

    汉军的两艘快艇,仍旧在河道上往返,不时转运一些士兵。

    江东军的船队,依旧没有突破汉军的铁链封锁,此时仍被挡在浮桥以南。

    既然汉军主力已经通过北部浮桥撤离了,那么,汉军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接应宋万等人撤离。

    ……

    廖化的第一个命令,要求将士们在西岸位置举起自己的将旗。

    廖化从来不会放弃自家将士,他的旗帜出现在西岸,可以向东岸的汉军传递一个信号,汉军主力已经撤走了。

    确认汉军主力已经安全了,宋万才能毫无顾虑的撤退。

    另一个命令,就是命令将士们集合所有能寻找到的木板和绳索。

    东岸的汉军人数很少,但是,当汉军兵力下降到临界位置的时候,留守兵力很可能被江东军击败。

    所以,汉军必须加快转运将士的速度。

    尤其是最后时刻,争取一波将汉军带回西岸。

    快艇的承载量就那么大,而且,浮桥不是专业停船的码头,汉军登船难免浪费不少时间。

    有了木板和绳索,一切就完全不同了。

    利用水的浮力,这两艘快艇可以增强一次性运送的兵力。

    而且,将士们只需要直接跳入河道抓住木板,节省了快艇停船的时间。

    当然,这个季节下水,对将士们的体力是种考验。

    稍有不慎,落水者便会身死。

    然而,这种时候没有更好的选择,保住性命更重要。

    西岸将士们迅速准备好了木板和绳索。

    将士们把绳索的两头系在木板和船只上。

    完成部署后,两艘快艇立即朝着东岸驶去,接应汉军士卒登船。

    廖化的这个临时应急手段,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宋万部将士知道了廖化的计划后,士兵们纷纷跳下水,拽住木板。

    等到士兵们准备就绪后,快艇立即朝着西岸浮桥驶去。

    江东军的船队总算意识到了汉军的目的与决心,不顾汉军的投石和火箭,朝着浮桥位置突进。

    江东军水军攻势太强烈,不时有汉军将士落水,一旦敌船截断了汉军退路,将士们就完了。

    就在这时,一艘汉军快艇突然改变了方向,朝着江东军船队撞了过去。

    在行驶过程中,船上燃起大火,这艘船变成了火船。

    火船朝着船队义无反顾的撞了过去。

    尽管江东军躲开了汉军火船的攻击,但是,船队的阵型却大乱了。

    汉军的另一艘快艇,利用这个机会渡河救人,往返了整整三次,救下了不少将士。

    火船的牺牲鼓舞了两岸汉军的斗志,战场上矢箭乱飞,投石车的石弹在战场上咆哮。

    汉军斗志高昂,却依旧无法弥补实力上的差距。

    汉军退上了浮桥,江东军的陆军也同样追上浮桥,准备围杀最后的汉军。

    原本汉军防线的位置,出现了一股烟尘,魏军的兵力似乎正在南下。

    值得庆幸的,江东军的水军已经被汉军扰乱了,暂时无法对汉军造成麻烦。

    宋万的队伍只需多坚持一轮,就可以上船离开。

    看着对岸不断倒下的汉军士兵,不少汉军将士向廖化请战,要求乘坐快艇赶到东岸,把厮杀中的战友们替换下来。

    西岸的汉军将士中,持有着这种想法的,只怕不在少数。

    廖化自己就有这个想法,但是,理智告诉他,能够帮助汉军撤离的,只有宋万部将士自己。

    快艇迅速在河道上往返,浮桥上的汉军将士已经越来越少,少到不需要再用木板牵引,将士们可以直接上船。

    快艇最后一次靠近浮桥,接应仅剩的几名,就快被赶下海的将士。

    其实,宋万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优先上船,但是,他放弃了这个机会,把机会给了身边的战友们。

    一个又一个汉兵将士登上快艇。

    正当宋万准备登船的时候,一只飞来的流箭射中了他的头部。

    这位在汉军夺取浮桥的战斗中,用肩膀扛起部队进攻通道的勇士,牺牲在了同一处战场上。

    他以另一种方式,逃过了违反廖化军令的责罚。

    快艇没有在原处逗留,驶离浮桥,朝着西岸折返。

    ……

    陈邵营地中那些牺牲的将士们,都得到了妥善安葬。

    在撤军路上战死的汉军将士们,遗体却无法得到妥善安置。

    回营之前,廖化在河道西岸边遥祭了死难将士。

    宋万是战死的汉军将士中身份最高的一忍。

    牺牲在这场战斗中的勇士,却不仅仅是宋万一人。

    不仅仅是操纵火船,冲乱江东军船队的那些无名英雄。

    那名误将沙袋当成粮袋的军需官,也牺牲在了熊山粮草大营上。

    廖化的命令,是要求守营将士们在遭遇偷袭之后,焚烧粮食,护送木牛下山。

    但是,这位军需官把带兵押送木牛的任务交给了副将。

    军需官亲手点燃了粮草大营,并且,放弃了逃出火海的机会,与营地共存亡。

    回想起战场上的这一幕幕,廖化有一瞬间的动摇。

    尽管汉军的诱饵计划执行的非常成功,汉军主力得到保存,甚至还抓捕了大量江东军降兵。

    但是,这些死难在这场战斗中的兵将,原本可能会是兴复汉室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牺牲实在可惜。

    迟疑与不忍只发生在一瞬间,廖化要做的,是为将士们报仇。

    只有任何曹魏突袭上庸郡的部队全军覆没,才能真正祭奠死者。

    在西岸短暂休整之后,汉军焚烧了大营,开始进山。

    陈东带领着包括陈邵在内的伤兵们,返回熊山大营,寻求詹晏的帮助与安排。

    廖化和关平两人补充好粮食,带着可战兵力,汇合了丁奉部将士,开始在熊山内线行军,一路向北。

    上庸郡战事,汉军不仅要胜,还得大胜。

    三国志廖化新传

187、征南将军

    两军毕竟是盟友,孙桓接受了魏军的求助。

    水军将军谢旌亲自指挥船队,帮助魏军运送伤兵和装备北上。

    河道中的浮桥,并不是船队北上的障碍。

    在蜀汉军西撤的时候,北部浮桥的中部已经被拆毁了一段,简单清理之后,船只就可以通行。

    南部浮桥更是未能完成建设,留下了充足的航行通道。

    尽管如此,孙桓派出协助魏军的,还是小型快艇。

    按照那位江东军主将的说法,他担心河道狭窄,船只难以通行。

    但是,孟达却觉得,孙桓这是担心魏军察觉江东军水兵虚实。

    在江东军船队的帮助下,走水路的将士,甚至比轻装北上的骑兵更快到达房陵城外。

    孟达等人果然晚了一步,夏侯尚统帅的魏军主力,正在搭建营地。

    徐晃感谢过江东军将士的运输情义后,谢旌指挥船队南下。

    徐晃带着一众将士,进入营地,寻找夏侯尚。

    在营地中最大的一座帐篷里,孟达见到了那位身着戎装的年轻主帅。

    在襄阳城的时候,夏侯尚为了不延误战机,提前派人通知徐晃带领骑兵出击。

    这一次的见面,也是孟达和夏侯尚的第一次会面。

    夏侯尚正在营地中读书,他读的,是一本《春秋》

    其实,曹魏宗室,能人辈出。

    不论是在汉中战场被黄忠斩杀的夏侯渊,还是坚守樊城,抵抗关羽军北伐的曹仁。

    曹魏宗室大都忠勇能干。

    孟达有些羡慕,自己就没有靠得住的亲戚,什么都得自己干。

    年轻一代的曹魏宗室同样非常可靠,镇西将军曹真,已在雍凉地区屡立战功。

    面前的夏侯尚似乎同样富有朝气。

    曹氏宗亲人才辈出,也难怪能够篡汉成功了。

    当然,也正因为宗室出身,夏侯尚才能成为一方大员,迅速升任征南将军,摘取上庸战事的胜利果实。

    看到徐晃众人,夏侯尚立即放下手中的书籍,快步走到徐晃身边。

    夏侯尚动情的说道:“徐将军,你这一来,我可就有了主心骨。”

    徐晃同样看上去到很高兴,拱手行礼,“将军这么说,折煞老夫了。”

    “从我以下,全体将士一定听从将军的命令,替魏王分忧。”

    夏侯尚回了一礼,“那就拜托将军了。”

    两人的对话结束,夏侯尚转头看向孟达,“这位将军是?”

    徐晃连忙进行引荐,“这就是夏侯将军询问过的孟将军,在兴山战场上,孟将军又立下了战功。”

    夏侯尚的脸色很凝重,“魏王对将军很看重,将军弃暗投明,功在社稷,希望将军再接再厉,建立新功。”

    “我听说,上庸的百姓对我大魏有很多看法,不知这种传闻是真是假?”

    孟达重重点头,“没错,上庸百姓发自内心的愤恨啊,恨我军将士为什么来的这么迟。”

    “这里的百姓,苦蜀贼的统治太久了,刘封不过是伪王的义子,却敢嚣张跋扈,民众早就想箪食壶浆,迎候王师了。”

    夏侯尚点点头,“我军来到上庸,恰恰是为了解救黎民于水火,这一次,我军彻底要让蜀军片甲回不去西川。”

    孟达抱拳表态,“我决心请战,希望将军批准,末将不才,但也颇懂忠义二字,愿为魏王,为将军分忧。”

    夏侯尚拍了拍孟达的肩膀,“我总算知道,魏王为什么会看重将军了。”

    说完,夏侯尚趴在孟达耳边,小声说道:“主公曾经跟我提起,王师收复上庸郡之后,房陵、上庸、西城三地将会合并为新城郡,目前,新城太守的人选主公还没定好。”

    夏侯尚离开孟达的耳朵,大声说道:“孟将军可要好好表现,不要辜负魏王的器重。”

    夏侯尚给孟达画了一个美丽的大饼,孟达非常激动,“属下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和孟达聊过之后,徐晃又帮助夏侯尚引见了其他几名将领。

    夏侯尚一一进行鼓励,将士们的士气倒是很高昂。

    一套流程走完,夏侯尚和徐晃两人单独留下,继续议事,其余众将纷纷离开。

    不少部将仍旧感念夏侯尚的重视,议论纷纷。

    孟达却没有逗留,快速回到自己的部属中去。

    新城太守这个位置,对孟达来说,实在太具有诱惑力了。

    申氏兄弟在上庸经营没多少年,却已经建立起威势。

    孟达自问比申家兄弟更强,如果曹丕真的给自己一个机会,那么,他孟达确实可以飞黄腾达。

    孟达铁了心准备把命卖给曹魏。

    回到自己的部队中,孟达居然见到了邓贤。

    见到自己外甥的时候,其实孟达很吃惊。

    孟达带兵偷袭蜀汉粮草大营,虽是被逼无奈,却也是既成事实。

    孟达原以为廖化、詹晏两人会迁怒邓贤。

    没想到,邓贤不仅活着,还一路北上,几乎和轻骑北上的孟达,同一时间到达房陵城外。

    除了吃惊,孟达的内心还有一丝愧疚。

    决定倒向曹魏的时候,孟达从心里就已经把自己的外甥放弃了。

    带着邓贤,孟达找了一个安静无人的地方。

    邓贤没有立即责怪孟达,“詹将军让我跟舅舅带句话。”

    迟疑了片刻,邓贤继续说道:“熊山汉军损失了大量粮草,舅舅做的事确实让詹将军感到遗憾,但是,詹将军理解舅舅,知道舅舅身在曹营,身不由己。”

    “詹将军还说了,熊山将士没有余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协助舅舅立功了,如果舅舅愿意,可以寻找房陵城的王甫。”

    “詹将军还让我向舅舅道个歉,他确实帮不了你了。”

    其实,蜀汉军并没有对不起孟达,孟达尴尬的笑笑,“詹将军太客气了,你回去跟伏波将军说一声,以后合作的机会多着呢。”

    邓贤连忙摆摆手,语气急躁,“舅舅,我好不容易离开熊山,为了逃命,一路快马加鞭,你还要我回去啊?”

    孟达眼睛一亮,“你是说,熊山蜀军损失惨重?”

    邓贤连连点头,“没错啊,这一次战斗,除去粮食物资的损失,兵员的损失更大。”

    “那名江东军降将陈邵居然断了一条胳膊,啧啧啧,只怕这辈子都没有办法骑马上阵了。”

    说到这里,邓贤的表情一下严肃了不少,“舅舅,你这一次一定给我个准信儿,你究竟想要归汉,还是铁了心要给魏王建功立业。”

    “你是不是想过放弃我?”

    邓贤终究还是把这个疑问问出来了,其实,这样对孟达也好,至少孟达可以有一个解释。

    孟达假惺惺的说道:“我可是你的舅舅,如果放弃了你,我又怎么能向姐姐交代呢。”

    “不论是蜀汉,还是曹魏,对咱们爷俩有利的就是好政权,你这无端怀疑,让舅舅很伤心。”

    孟达努力回忆自己去世的父亲孟佗,但是,却没能流下一滴眼泪。

    孟达突然想起刘封抢走自己乐队的屈辱往事,终于,挤出了几滴泪水。

    邓贤当然不知道孟达想了什么,连忙道歉,“舅舅别哭,我错了,外甥也是着急了。”

    “詹将军知道舅舅你的心意,但是,那些底层汉军兵将却什么都不知道。”

    “不少人觉得你罪大恶极,甚至于,你在熊山上的仇恨程度,远远超过了徐晃。”

    “我根本不敢暴露身份,得到詹将军的命令,我就赶紧下山了。”

    大概是想到了伤心往事,邓贤同样哭了出来,“这种日子,我过不下去了,舅舅,你就让我留在你身边吧,咱俩不要分开了。”

    看到外甥的情绪激动,孟达连忙进行安抚,“你放心,我是你舅舅,谁不管你,我都得管你。”

    安抚了很久,孟达终于稳定了邓贤的情绪,“魏军这一次对上庸郡势在必得,蜀军已经没有机会了,这一次你就留在我身边。”

    听到孟达愿意收留自己,邓贤这才笑出声。

    孟达也觉得很累,想哄骗这个外甥,实在太辛苦了

    魏军在房陵城下安营扎寨,进行休整的同时,等待着江东军的援兵。

    由于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攻城,魏军自然也没有兴趣为江东军做嫁衣。

    除了整修营地之外,魏军还在营地中休整,将士们根本没有打造攻城武器。

    休整的这几天,孟达收到了刘封给自己的回音。

    这名脾气暴躁的年轻将领怒斥孟达的不忠不义行径,不仅撕掉了书信,还斩掉了使者的一只右耳。

    通过使者的口,刘封转告孟达,坚决不投降,上庸郡会抵抗到底。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杀使者不仅断绝了沟通渠道,还辱没了孟达的颜面。

    刘封毁书辱使的消息很快就在魏营里传开了。

    别说是孟达,就连徐晃和夏侯尚也同样义愤填膺。

    两位主将同时向孟达承诺,一定要让蜀汉军付出代价。

    孟达却表现出一副一大局为重的姿态,再次修书一封,这一次,书信是用来劝降房陵守军的。

    在这里,孟达使用了离间计,修书劝降的对象,不是詹晏提名的房陵实际统帅王甫,而是房陵太守邓辅。

    孟达希望通过这种手段,引起房陵蜀军的猜疑。

    以便魏军集中兵力,消灭刘封。

188、城外对决

    毫无悬念,房陵的蜀汉军同样拒绝了孟达的劝降。

    尽管守军没有做出毁书斩使的过激行为,但是,房陵守军的态度却很明确。

    回信由王甫和邓辅二人共同署名,二将表示,誓与城池共存亡。

    守将的反应,倒也尽在孟达预料中。

    蜀军不投降,魏军虽然觉得可惜,却也没有实际利益损失。

    魏军没有进攻,将士们继续在城外进行修整。

    魏军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目的,朝着上庸郡方向,派出大量斥候。

    因此,当刘封集结大军,带兵南下的第一时间,夏侯尚和徐晃二人就得到了消息,并且,做出了回应

    夏侯尚是名誉统帅,实际指挥将士行军打仗的,是徐晃。

    这倒未必是夏侯尚为人谦逊,全军将士,大多是徐晃旧部,夏侯尚的亲信不过只有寥寥数人。

    江东军在刘封到达房陵之前,赶到了城下。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这支江东军友军,同样采用了水路运兵方式。

    统帅江东军的主将,是孙桓。

    江东军一到,魏军立即让出了营地。

    按照徐晃的说法,在出兵之前,他曾经找到了孙桓,希望这名江东军将领能够带兵跟随魏军一起,北上迎敌。

    但是,孙桓也不傻,对江东军没有好处的事直接拒绝了。

    在对抗刘封的这件事上,魏军只能自己出头。

    ……

    北上迎敌的魏军先锋部队,依旧由孟达和吕建统帅。

    两人各自统帅两千本部兵马出发,在蜀汉军的南下必经之路上,魏军排兵布阵。

    为了发挥魏军的骑兵优势,布阵的位置,选在了一处平原上。

    几乎在魏军刚刚完成列阵的时候,汉军就抵达了战场。

    刘封同样集中了重兵,从人数规模上看,敌人至少在四千人以上,兵力规模远远超过了魏军先锋。

    除了大量步兵,刘封这一次南下,随行了大量骑兵。

    刘封虽然打仗鲁莽,但毕竟久经沙场,魏军的军阵明显让他产生了顾虑,蜀汉军并没有南下作战。

    战场气氛不断升温,双方斥候在阵前交战。

    但是,主力部队却始终没有交手。

    刘封不进攻,对孟达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战事拖延到魏军主力赶到战场,蜀汉军放弃决战,那么,魏军就很难通过一场战斗消灭蜀汉军的有生力量。

    孟达新城太守的任命,也就遥遥无期了。

    仗可以打输,官不能没有,孟达决定推波助澜,专程派人,给刘封送了封书信。

    书信的措辞非常温和,谈事实摆道理,劝刘封投降,就仿佛孟达真心为了刘封好一样。

    孟达也明白,只有这样的书信,才能引诱刘封出战。

    当然,孟达也不会每送一封信,就得牺牲自己一名将士的耳朵。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孟达命令士兵把书信绑在箭头上。

    使用骑射的方式,把信射进敌军军阵中。

    送信的士兵离开之后,孟达找到了吕建,信誓旦旦的要求对方通知将士们进行战斗准备。

    吕建有些迟疑,但还是去下命令了。

    果不其然,孟达太了解刘封了,书信送达之后没多久,蜀汉部队的军中响起了隆隆战鼓声。

    伴随着鼓声,蜀汉军重新调整阵型。

    骑兵向中部集合,步兵分布在两翼,整支汉军摆成了锥形阵。

    突然,鼓点声变得急促了起来,蜀汉军的骑兵朝着魏军冲了过来。

    突破效果极强的锥形阵,强大的上庸骑兵,再加上平原地形。

    蜀汉军的突击力度很大,敌将刘封亲临一线,带队冲锋。

    孟达看不起刘封,和这位汉中王义子有很多矛盾,但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名勇将。

    孟达已经来到了吕建身边,他的语气轻蔑,“这刘封,不过是一员莽将,身为一军主将,却总是带兵亲临一线,他就没想过,一旦兵败身亡,结果会怎样?”

    吕建认可孟达的判断,“吕将军,咱们这一战必然会成功,刘封这个莽将死定了。”

    ……

    汉军和魏军的战法相似,一轮骑射之后,汉军骑兵开始下马步战,率先发动突击。

    孟达和吕建分别指挥自己的兵马,吕建的部队在前,孟达的军队在后。

    最先承受着汉军突击压力的,正是吕建部魏军。

    蜀汉军的战斗力极强,很快就在魏军的军阵上形成了突破。

    吕建不得不提前派出部分预备兵力,试图迂回到蜀汉军的侧后,从而引起敌人的注意。

    吕建的兵力调动虽然迟滞了蜀汉军的攻击速度,却无法阻拦敌军的进攻势头。

    很快,孟达的部队也进入战场,开始和汉军交战。

    孟达开始紧张了,按照刘封的这个莽劲,或许真的可以在魏军主力赶到之前,击破魏军先锋。

    不论是得到曹丕等人的赏识,还是在军中多次参与统兵作战行动。

    孟达凭借的资本是麾下的数千将士,如果兵员伤亡惨重,实力受损,那么他在魏军的话语权,必然会受到影响。

    孟达完全没有想到,刘封的上庸兵会有这种强大的突击能力。

    更没有料到,将近两千人吕建部魏军居然无法挡住蜀汉军的进攻。

    太早投入兵力,必然会让孟达的士兵损失惨重。

    孟达喊过来了自己的卫兵,“你给我通知前线指挥作战的邓贤。”

    孟达压低了声音,“叫他打仗的时候,给我悠着点,别把咱们的人打没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魏军还有一些预备兵没用呢。”

    说完,孟达对着传令兵眨了眨眼睛。

    传令兵点点头,同样眨了眨眼睛,表示理会了孟达的意思。

    后方突然响起隆隆战鼓声,孟达回头望去,远处尘土飞扬,魏军的主力似乎到了。

    孟达连忙喊住了那个即将离开的传令兵,“你给我回来!”

    传令兵倒是没走远,听到孟达的喊声一愣,“啊,我还没走。”

    孟达的语气变得异常坚决,声音洪亮,“你去通知邓贤,为魏王报恩的时机到了,所有人都给我守好了,绝对不能让蜀军突破咱们的防线,明白吗?”

    朝令夕改,明显让传令兵无所适从。

    孟达也不再跟传令兵废话了,拔出佩刀,向着前方一指,“将士们,给我冲啊。”

    孟达不仅这么喊了,也这么做了,他牵动着战马,开始前进。

    当然,在乱军之中,一个不想参战的人,有太多办法迟滞赶赴前线的速度了。

    面前的蜀汉军攻势已经衰竭,两翼方向,越来越多的魏军骑兵赶到现场,正展开迂回。

    一旦两翼魏军在敌军后方顺利会师,那么,联合正面作战的魏军,蜀汉军将会遭受包围。

    在这场战斗,蜀汉军没有留下预备队,莽将刘封投入了全部兵力。

    集中兵力于一点,虽然给魏军的防御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然而,此时的汉军根本没有余力进行应对,面对魏军的突袭,更没有余力接应进攻部队的撤退。

    蜀汉军的攻势瞬间瓦解了,部队仓皇北撤。

    孟达虽然不太懂军事,但他也能看出来,胜利即将到手,连忙大声嘶吼,“通知将士们,给我死死顶住,不能让蜀汉军逃了,明白吗?”

    孟达的话没有得到回应,当然,他也没想要回应,只是表现一种姿态。

    远处,少量蜀汉军骑兵上马逃亡。

    没过多久,刘封将旗就倒下了,蜀汉军开始溃败。

    但是,这些蜀汉将士没能成功逃跑,他们遭受了魏军的合围。

    战后清点,除了刘封和少量亲信逃出战场。

    汉军主力都被魏军击垮,魏军取得了毋庸置疑的大胜。

    除了俘虏,魏军还得到了大量战马。

    简单询问过俘虏的口供,孟达这才明白,刘封给自己送了一份大礼。

    尽管很久之前就收到了孟达的劝降书信,但是,刘封却迟迟没有行动,这并不是谨慎,而是为了集结兵力。

    在这一场汉军的败仗中,敌人几乎集合了西城和上庸两地蜀汉军所有可以集合起来的野战部队,其中的不少将士,都是申耽的私兵。

    以孟达对上庸汉军实力的了解,魏军这一战,几乎已经瓦解了上庸兵的全部抵抗能力。

    找到夏侯尚,孟达报告了自己掌握的情报,并且,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夏侯尚也算一个有魄力的主将,他立即带着孟达找到徐晃。

    沟通之后,徐晃进行了追击部署,“吕建和孟达两支部队伤亡较大,让他们押解俘虏和物资,命令徐商带领主力赶到上庸。”

    徐商也是徐晃的部将,在之前的行动中,跟随着夏侯尚行军,属于魏军的老将,用兵比较稳健。

    这种时候,可是立功的好机会,孟达不愿意把机会让出去,他摇了摇头,“看管俘虏,用不了太多将士,现在去找徐商将军,会浪费不少时间。”

    “末将愿意辅佐夏侯将军,亲自替大军开道,劝降上庸。”

    夏侯尚也明白了孟达的意思,说道:“孟将军说的很对,战事紧急,咱们不能继续浪费时间了,请徐将军收拾军马随后跟进。”

    三人达成约定之后,孟达组织部队,准备出战。

    三国志廖化新传

189、申耽出降

    上庸战事的进展,和孟达想象中一样顺利。

    击败刘封统帅的上庸兵主力后,孟达和夏侯尚迅速统兵北上,利用俘获的汉军战马,将士们轻装疾行,一路杀到上庸城下,险些突袭夺城。

    一击不成,魏军只能在上庸城东门集合,孟达再次射入书信,对守城汉军进行耐心劝降。

    刚开始,防守上庸城的申耽并没有开城投降,由于刘封没有进城,汉军又全军覆没,守城将士完全不知道兵败的消息。

    申耽还托人写了一封回信,表示会依托城池,进行抵抗。

    随着时间推移,到达上庸城下的魏军兵力越来越多,随军同行者中,也有不少刚刚投降的蜀汉军俘虏。

    在俘虏的现身说法与魏军的兵力集结共同影响下,申耽开始屈服了。

    申耽主动派人找到孟达,希望这名和自己共事过的降将,可以为他争取一个好的投降待遇。

    孟达居中担保,夏侯尚给了申耽很多承诺,保障申氏的性命、财产以及地位。

    申耽这才捆绑了自己,亲自来到孟达军营投降。

    但是,申耽刚刚见到夏侯尚,连绳子都没有松开,就立即被魏军将士控制住了。

    夏侯尚食言了,他根本没有给申耽机会,直接派人“保护”着申耽,前往洛阳。

    在这期间,孟达没有替申耽说一句话。

    比起申耽,孟达更惋惜的,是没能抓住刘封。

    弃城逃亡,让孟达对刘封更加不屑。

    孟达觉得,蜀汉在上庸郡的实力其实并不差,刘封却把一手的好牌打烂了。

    只不过,刘封不过是一名莽将,单枪匹马,对魏军不会有丝毫麻烦。

    比起追击这位孤身逃亡的敌将,收复失地的意义更重大。

    魏军进入城内,徐晃立即组织兵力,控制了上庸城的重地。

    申耽一投降,蜀军彻底放弃抵抗,纷纷献出武器投降。

    上庸的蜀汉军群龙无首,为了避免蜀汉军合流之后引发混乱,魏军对降兵们分化处置,

    城中降兵分散在上庸各个城区看押,徐商亲自指挥。

    房陵城外投降的部队,在上庸城外修建的营地内临时羁押,吕建负责监管俘虏。

    夺下城池,魏军再次分兵,朱盖统帅千余人,往西北行军,进攻上庸西部的最后重镇西城。

    上庸城是整个上庸郡的核心,孟达认为,魏军拿下了这座城池,已经基本宣告了上庸攻略战的胜利。

    当天夜里,夏侯尚单独召见孟达。

    见到夏侯尚的时候,孟达面色平静,内心却非常激动。

    在上庸之战中,孟达的表现很突出。

    孟达的第一个功劳,是与吕建充分联手,突袭了熊山,破坏了汉军储粮。

    孟达的第二件功劳,是与吕建挡住了刘封的反击,并且坚持到魏军主力到达战场。

    孟达的第三件功劳,就是迅速带兵到达上庸城,促成了申耽的投降。

    这三场胜仗,打的畅快淋漓,根据对伤亡兵力的初步统计,魏军的伤亡数量远远低于预期,汉军的降兵数量却大大超出了估计。

    论及战功,夏侯尚和徐晃肯定会获得首功,但是,那两人位高权重,不会留在上庸。

    真正会跟孟达抢功劳的,只有吕建。

    苦劳是苦劳,功劳是功劳,苦劳多并不等于评功的时候,功劳也多。

    孟达想要更进一步,就需要得到主将的赏识,在曹丕面前说话,夏侯尚恰恰是最好的人选。

    孟达相信,夏侯尚同样希望拉拢自己,毕竟,整个上庸的魏军,除了孟达和那些蜀汉降军,都是徐晃的兵。

    夏侯尚要想有点野心,就该拉拢孟达。

    孟达立即抱拳行礼,“恭喜将军,立下不世战功,我军全据上庸,指日可待。”

    夏侯尚的心情似乎也不错,“孟将军夸的有些过了,我军虽然取得了小胜,但是,还没能夺下上庸。”

    “西城和房陵两座城,还在蜀汉军手中,将士们可不能大意啊。”

    孟达拍了拍自己的脑袋,“夏侯将军说的是,我大意了。”

    孟达神色突然变得严肃了起来,“将军放心,朱盖将军骁勇非常,麾下将士又都是百战老兵,有他带兵突袭西城,西方战事必然一切顺利。”

    “唯一的麻烦,就是那房陵城……”

    夏侯尚连连点头,“孟将军说的没错,我之前曾经跟徐晃将军谈论过这件事,攻打房陵,我军最大的障碍,并不是蜀军,而是江东军。”

    “我军已经夺取了上庸,不论西城有没有攻克,房陵的蜀军已经成为了一支孤军,我很担心,敌军压根就不会守城,而是趁着咱们还没有稳固上庸城,趁机突围。”

    “一旦房陵落在江东军的手里,那咱们的战功,就不完美了。”

    孟达笑了笑,“将军不要担忧,咱们抓捕了蜀军大量降兵,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

    夏侯尚摇了摇头,“你的想法,徐将军早就跟我说过了,你想驱使蜀军降兵冲击江东军军阵,为咱们夺取房陵制造机会,但是,这风险太高了。”

    孟达说道:“夏侯将军是个仁义君子,很多考量反倒不如我这样的人完善。”

    “咱们只需要让降兵们在营地内引发叛乱,那么,这些叛军是不是就要投靠房陵守军,会不会跟江东军打上一仗。”

    夏侯尚依旧有些迟疑,“咱们这一次的行动比想象中顺利,敌兵已经成建制的投降了,好不容易解除了敌人武装,如果重新发放兵器,未来战局不可估计。”

    孟达笑了起来,“将军,咱们需要驱使蜀军降军进攻江东军,但是,这些蜀军降军却并非真的是降兵,让咱们的人成建制伪装成作乱降兵,那样,对咱们也好。”

    “而且,”孟达阴惨惨的一笑,“咱们的主力部队还可以假装成追赶逃兵的模样,跟在逃兵身后赶到房陵,趁乱攻下房陵,也不是没有可能。”

    “等到江东军反应过来,咱们已经控制了城池,一切都晚了。”

    夏侯尚皱起眉头,“这样做,似乎并不好,江东军跟我们联手作战,如果咱们突袭友军,只怕这事传出去不好。”

    孟达叹了口气,摇摇头,“夏侯将军,你这人哪都好,就是太重情重义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孙权有什么资格,能跟魏王平起平坐,咱们两军的联合仅仅是为了针对蜀军,魏王迟早会带兵南下,全据荆州的。”

    孟达继续在一旁蛊惑夏侯尚,“只要咱们不跟江东军撕破脸,我相信,江东军也只能把这个亏咽下去。”

    “等到刘备东征开始,局势再会出现什么变化,那还有谁能说得准,或许孙权还得派人求助咱们呢。”

    在这里,孟达没提到刘备北伐的可能性,而是着重强调了东征的假设,就是为了鼓励夏侯尚。

    夏侯尚是一个聪明人,听完孟达的这一番话,他立即表示出认可。

    “没错,我这就找徐晃将军安排人”

    孟达抱拳行礼,“报告将军,我部将士愿意为将军分忧,末将申请出战。”

    夏侯尚看了看孟达,“将军已经为了国家立下了太多战功,好不容易进入上庸,就让将士们好好休息休息吧。”

    孟达摇了摇头,“战事没有结束,我军将士就不能卸甲,陛下需要我们,将军,也需要我们。”

    夏侯尚赞赏的点点头,“得到孟将军,简直天佑我曹魏。”

    营帐中的气氛很不错,但是,还是有人突然煞风景。

    一名年轻的军士未经通报,慌慌张张的撞进营帐里,“不好啦,江东军派人前往城外的营地,试图要走一批汉军俘虏。”

    “吕建将军不同意,上前阻拦,两军将士发生了口角,江东兵还把吕建将军捅伤了。”

    夏侯尚终究是一个年轻人,听到江东军上门挑衅的消息,当场勃然大怒。

    孟达却多了一重考虑,“夏侯将军,不要中了敌人的诡计,来人虽然身穿着江东军衣服,却不一定真的是江东军士兵,据我所知,蜀地的兵将很喜欢进行身份伪装,可别是将士们看错了。”

    士兵同样很年轻,似乎受不得委屈,听到质疑之后,信誓旦旦的表态,“我没有撒谎!刺伤吕建将军的江东军,不仅自称是一名鲜于将军的家将,还携带了一面旗帜,我虽然不识字,旗帜上却有两个字,肯定错不了。”

    “再说了,”魏兵的情绪依旧没有平息,“如果不是听到敌人江东的口音,吕将军也不会毫无防备的去接近敌人。”

    孟达还想再劝,夏侯尚却一抬手,止住了孟达,“够了,在咱们的营地里,杀了咱们的人,这个仇恨不共戴天,我这就带人去找江东军讨要说法,孟将军如果有心,可以同去。”

    说完,夏侯尚抓起了营帐里的佩刀和马鞭,走出营帐。

    孟达苦笑了一声,最终,他看向了装扮成自己卫兵的邓贤,“快去,把这件事情通报给徐晃将军。”

    跺了跺脚,孟达跟在夏侯尚的身后,离开营帐。

    三国志廖化新传

190、互相猜疑

    整个行动太过匆忙,别说是着甲,夏侯尚甚至没来得及叫上太多随从。

    带着几名骑兵,几人轻装南下,朝着房陵方向行进。

    期间,有不少魏军和江东军的斥候出现,试图阻拦。

    遇到这种情况,夏侯尚都会命令随从报上自己的名号。

    魏军斥候一般会立即离开,江东军斥候虽然不再阻拦,却也远远跟在一行人身后。

    很快,众人到达房陵城下,来到那座魏军搭建起的大营前。

    大营原本是魏军建造之后,用来自住的营地。

    江东军到达房陵后,魏军拆除了营地中一些涉及军机的布置,剩下的营区,原封不动移交给了江东军。

    从现状看,营地的规模扩大了不少,江东军确实对房陵势在必得。

    夏侯尚一行到达营地外的时候,现场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立即有江东军斥候围了上来,阻止夏侯尚入营,同时,有人马上回营,似乎向主将请示报告了。

    现场一名看上去军官模样的男子主动来到夏侯尚身边,脸上堆着笑容,“夏侯将军吗,在下是……”

    没等男子说完,夏侯尚直接扬起马鞭,重重的抽在了男子的脸上,“我是征南将军夏侯尚,你的身份跟我不对等,叫你们的主将孙桓出来,劝你们放老实点,尽快交出伤害我们吕建将军的凶手。”

    江东军的军官捂着火辣辣的脸颊,一声不敢吭,一副敢怒不敢言的神色。

    有了夏侯尚这一出,现场的其他江东军将士,不自觉后退了一段距离,跟这名凶残的主将保持距离。

    夏侯尚毫不退缩,与现场的江东军兵士对峙,孟达也不得不跟在夏侯尚身边,进行保护。

    过了没多久,一名戎装将领从营地中现身。

    江东军将领冷着脸,来到了军前,看着夏侯尚,表情不太好,“夏侯将军,你这是何意?”

    夏侯尚冷笑了一声,“姓孙的,你别给我在这装糊涂,你们的人伤了我的部将,立即交出凶手,只有这样做,贵我两军的联合才能继续下去。”

    “你们现在就祈祷吧,如果吕建将军能够顺利得救,那么,一切都好说,咱们两军依然是朋友。”

    “如果吕建将军救不过来,我跟你说,这事没完,你就做好准备,迎接我数万虎狼之师的愤怒吧。”

    夏侯尚咄咄逼人,孙桓明显也在压制自己的怒气。

    愤怒之余,夏侯尚的眼神里,似乎透露着不理解。

    孙桓眉头微微皱起:“夏侯将军,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们为什么要刺杀你们的人,希望将军可以先调查清楚事情真相,再派人来兴师问罪。”

    夏侯尚冷哼一声,“事实都摆在面前了,你们还有什么可解释的,我们的人看到了刺杀全过程,是贵军一位复姓鲜于的将军主使的,而且,那伙江东军还携带了将旗。”

    听到这个,孙桓似乎松了一口气,他看向那些围着夏侯尚的江东军士卒,“都散了吧,我和夏侯将军出了点误会,把话说开就好了。”

    附近的江东军斥候和士兵们渐渐离开,孙桓这才说道:“夏侯将军你中计了,你所说的鲜于将军,应该是指鲜于丹将军,我可以用人格担保,鲜于将军并没有派人去贵军营地。”

    “在之前的兴山战事中,鲜于将军的军旗被蜀军偷走了,这伙伤到吕将军的人,很可能是蜀军冒充的。”

    孙桓斩钉截铁的说道:“你可以放心,突袭贵军,杀伤吕将军的,一定不是我们的人。”

    似乎担心夏侯尚不相信,孙桓继续说道:“我这次亲自统军北上,兴山城的防务却不能空缺,鲜于丹将军正替我守城,从兴山城到上庸,鲜于丹就算飞,也飞不过来啊。”

    孙桓的这番解释,也确实让夏侯尚冷静了下来。

    夏侯尚的语气和缓了不少,“也许,伤害吕建将军的不是鲜于丹,但是,出手伤人的,依旧有可能是贵军其他部将。”

    “鲜于这个姓,虽然不常见,但是,也绝非只有一两人。”

    孙桓摇摇头,“我虽然记不住麾下将领的全部名姓,但是,离开营地的部将我都知情,根本就没有姓鲜于的人。”

    “这种时候,欺骗将军,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贵我两军反目成仇,那不是亲痛仇快。”

    听完这一席话,夏侯尚彻底冷静了下来,他抱拳行礼,“既然孙将军担保,不是你的人,我决定相信将军一次,但是,我们将会持续抓捕凶手,绝不能让伤人者逍遥法外,希望将军能够帮助我一起捉拿凶手。”

    孙桓重重的点头,“将军放心,即使你不提,我也会组织搜捕,贼人冒充我的人,我们也不可能置之不理,一旦有了消息,我会在第一时间内通知将军。”

    夏侯尚行礼之后,选择离开,带领魏兵们重新北上。

    一行人保持沉默,离开江东军营地很远之后,夏侯尚才开口“子度,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孟达迟疑了一下,“孙桓的话未必可以轻信,但是,也可以用来参考,汉军伪装成江东军做恶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对廖化这人太了解了,他经常会组织麾下兵力更换服装,进行突袭,吕建将军受伤一事,确实像他的作战风格。”

    夏侯尚没有回答,点了点头,他同样认可这个结论,“没错,咱们气势汹汹的兴师问罪,孙桓却明显没有准备,他似乎根本不知情。”

    孟达感觉时机成熟,便开口劝道:“夏侯将军今天的这场行动,实在有些草率,咱就这几个人,一旦遭遇敌人的伏击,后果不堪设想,天下可以没有我孟达,但不能没有将军啊。”

    夏侯尚点点头,“是我考虑不周,等咱们回到军中,一定要提醒徐晃将军进行提防,我怀疑,蜀军已经走下了熊山,统帅蜀军的很可能就是廖化。”

    “廖化也算蜀军名将,可惜不能为我所用啊。”

    孟达点点头,“将军明鉴。”

    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孟达连忙把头转过去。

    侧后方向,一队江东军骑兵,正朝着夏侯尚的方向追了过来。

    夏侯尚看向身边的众人,小声说道:“来者不善,做好战斗准备。”

    骑兵的领头者,是一名年轻小将,“夏侯将军慢走,在下是孙桓将军的部将孙奉,孙桓将军请将军回大营一坐。”

    夏侯尚一手抓着缰绳,另一支手按在刀柄上,小心戒备着,“我已经跟孙桓将军见过面,该说的事情,也都说完了,你们这次前来,还有什么事?”

    来人说道:“夏侯将军刚走,我家主公就想起来,他的麾下确实有一名将军在白天出过营帐,希望夏侯将军能够回营,认认人。”

    孟达很吃惊,看向了同样一脸吃惊的夏侯尚。

    对于孙奉的邀请,夏侯尚根本就没有接腔。

    夏侯尚看向孟达,“劳烦孟将军替我去一趟,既不能放过伤害吕将军的凶手,也不能冤枉孙将军的部将”

    孟达愣了一下,点点头。

    夏侯尚继续说道:“那我就先返回营,等候孟将军的消息,咱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伤害吕建将军的凶手,如果孟将军能确认对方的凶手身份,我会跟孙桓进行人员对接。”

    孟达再次点头,“将军放心,这事交给我。”

    江东军小将趁着夏侯尚和孟达说话的功夫,勒马前近,更加接近夏侯尚。

    孙奉的行为引起很多人都的不满,多名魏军骑兵出言阻止。

    孟达同样开口,“你这武夫,不懂礼节,冲撞了征南将军,你担当的起吗?”

    小将倒也知错改错,连忙向夏侯尚道歉。

    孙奉很坚决,态度同意坚定,“孙将军说了,一定要我见到夏侯将军,请将军随我一同回营。”

    孙奉如此执着,表现的非常没礼貌,夏侯尚立即出言呵斥。

    变故突然发生,那位江东军小将双腿一夹马腹,朝着夏侯尚冲了过去,从怀中取出一柄短刀。

    夏侯尚反应很快,立即弯腰躲避,短刀从他的面前划过,险些伤到他的脸。

    那名小将似乎战斗经验很丰富,迅速勒住战马,一个起跳,把夏侯尚撞下马。

    战斗进行的太快,夏侯尚甚至没能及时拔刀。

    其余的江东军骑兵也立即出手,朝着魏军杀了过来。

    魏军将士原本就慢了一步,夏侯尚又被人控制,投鼠忌器。

    夏侯尚倒在地上,生死不知,但是,面前的战局明显不利于魏军。

    孟达立即大喊,“夏侯将军,你等好了,我这就回去叫人,咱们跟姓孙的没完。”

    说完,孟达调转马头,第一个逃离了现场。

    向着西北方向跑出去没多远,又一阵马蹄声响起。

    一队魏军骑兵出现在孟达的视野中。

    孟达很急躁,朝着魏军骑兵招手,“你们快过来,夏侯将军出事了。”

    魏军骑兵也发现了孟达,很快赶到他的身边。

    带队骑将一声令下,魏军骑兵们把孟达控制住了。

    “孟达将军,好久不见。”

191、回到上庸

    带着骑兵堵住孟达的,正是再次带领部队翻越熊山的廖化。

    一回生,二回熟,对于翻越熊山这件事情,廖化一点儿也不陌生。

    早在很久之前,为了与上庸交流情报,熊山汉军就在原有山路的基础上,进行了道路修缮。

    尽管如此,熊山险要地势依旧给汉军制造了不少麻烦。

    为了避开一些险要的无人区,汉军多次调整规划,加大了通道长度。

    和东线不同,北线需要修缮的道路更长。

    而且,修路的目的,仅仅为了传令兵的同行,很多地方不适宜大军行动。

    为了集中力量建造东出通道,北线施工的兵力和物资调配数量更少。

    这些修缮的山路虽然可以方便汉军斥候和信使通行,却不适合大军行进。

    因此,北上过程中,大量木牛和鹿车遭到毁坏,汉军没有工匠,没有维修零件,毁坏的粮车只能顺手推入山谷,避免影响通行。

    一些地势复杂的山路中,将士们不得不将粮车中的物资取下,连同粮车一起,采用肩扛背挑的方式运过险地。

    非战斗减员,同样是汉军面临的大问题。

    尽管困难重重,出于复仇和对廖化的信任,将士们坚持了下去,士气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为了节省时间,廖化跟关平达成约定,关平统帅汉军主力在后方跟进,廖化带领先锋出击。

    汉军先头部队全部轻装行动,铁甲和重武器全部交给关平。

    尽管汉军先锋试图减少一切负担,除了背负粮食,将士们还是携带了大量缴获的魏军和江东军军服。

    为了避免行军路上服装损坏,将士们甚至没敢提前更换服装。

    找准方向之后,汉军一路向北,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进入上庸。

    离开熊山,廖化的第一条命令,就是要求身着曹军和江东军服装的汉兵赶到上庸郡各处重镇,打探情报。

    大量情报汇集到廖化面前,他这才知道,紧赶慢赶,将士们还是晚了一步。

    鲁莽的刘封没有采取更有把握的守城战,集中了全郡的有生力量出击。

    一场败战打光了汉军在上庸的筹码。

    放眼整个上庸郡,不算那些投诚魏军和江东军的上庸兵,敌军总兵力规模近两万,人数远超下山的熊山汉军。

    直接出兵作战,哪怕采用突袭方式作战,也很难改变战局。

    但是,江东军和魏军毕竟是两支队伍,这两支部队刚刚联手,相互之间有很深的不信任。

    他们两家的关系,并不会比孙刘联盟更稳固。

    这就给了汉军机会。

    利用下山之后弄到的马匹,汉兵们伪装成江东军和魏军的斥候,大摇大摆出现在上庸郡的乡野村庄中。

    为了避免身份暴露,伪装成江东军的汉军斥候,前往魏军的势力范围里执行侦察任务。

    假装魏军的斥候,则进入江东军的管控地区。

    廖化确实赌赢了,汉军的行踪完全没有被敌人发觉。

    最大胆的斥候,甚至来到上庸城外,打听清楚申耽投降,上庸失守,俘虏羁押在城外的消息。

    刘封败的很快,所以,那些上庸兵的伤亡并不大。

    如果能够得到这些降兵,熊山汉军将会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

    廖化集合了手中的全部骑马士兵。

    骑兵将士们分成两批。

    一批迅速北上,追赶并且营救申耽。

    另一批携带鲜于丹的旗帜,伪装成江东军的士兵,试图骗走汉军俘虏。

    廖化没有亲自冒险,伪装成鲜于丹部署的这支部队,由丁奉统帅。

    为了瞒过魏军,廖化亲自挑选了几名操着江东口音的士兵。

    丁奉立即出发,行动却没有廖化想象中那么顺利。

    到达关押汉军俘虏的营地后,丁奉见到了魏军主将吕建。

    费尽口舌却无法骗走汉军俘虏,两队人产生了口角。

    激愤之下,丁奉临时改变计划,刺伤吕建,匆匆撤离。

    就这样,丁奉不仅没有完成任务,还有可能暴露汉军的身份。

    回到汉军藏身之处,这位敢作敢当的将领,主动向廖化请罪。

    事情已经发生,继续追究也没有意义。

    廖化非但没有惩罚这名爱将,反而进行了鼓励。

    既然魏军有了准备,继续解救俘虏的难度很大,汉军需要重新搜集情报,以便调整计划。

    廖化再次派出斥候,赶赴上庸,趁着魏军没有意识到汉军的存在,斥候的伪装也没有暴露,获取更多情报。

    北上的过程中,汉军斥候们见到了南下的魏军骑兵。

    这些魏军骑兵毫无防备,并且暴露了夏侯尚的身份。

    斥候们立即打消了前往上庸的念头,选择跟踪夏侯尚。

    同时,有人返回汉军藏身地点,把这个发现告诉廖化。

    意识到机会,廖化命令丁奉带领骑兵出击,抓捕夏侯尚。

    为了尽快抓住夏侯尚,丁奉一行马上动身,身上的江东军军服都没有更换。

    廖化虽然不知道魏军和江东军谈论了什么,但他意识到,眼下的这场战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行动特别顺利,丁奉故意等到夏侯尚从孙桓大营离开,警惕心最弱的时候现身。

    丁奉谎称自己是孙奉,顺利接近了魏军骑兵,并且袭击了夏侯尚。

    唯一可惜的,是夏侯尚摔倒时,脑袋着地碰到石子。

    这名前途本无可限量的曹魏宗室,就这样,以一种非常屈辱的方式,战死沙场。

    尽管派出了丁奉,廖化还是不放心,他换上了魏军军装,带领着救回了申耽的骑兵南下。

    截住了孟达和其他试图北逃的魏军骑兵后,夏侯尚这一支找孙桓讨要说法的队伍,无人幸免。

    所有的俘虏都被解除武装,由汉军将士一对一监管着。

    魏军死者的尸体,包括夏侯尚本人在内,汉军都没有轻动,留在了原处。

    汉军非但没有从现场取走任何东西,还丢下了不少江东军武器,让打斗现场表现的更惨烈。

    为了装的像一些,廖化甚至要求将士们故意用刀子割下了一些江东军服装的布料,扔在现场。

    做完这一切,汉军将士带着俘虏们,退出战场。

    在战场不远处的一处树丛里,众人埋伏好,廖化警惕的观察起战场情况。

    孟达主动开口,“詹晏将军跟我说过,熊山汉军在兴山战场上遭遇了重创,我原本以为,只能在魏军中潜伏下去了,没想到,廖将军居然又回到了上庸。”

    孟达抱拳行礼,神色严肃,“将军一来,我们上庸将士就有了主心骨,我也找到组织了,请下命令吧,末将鞍前马后,听候将军的差遣。”

    廖化摇摇头,他明白,面前这个家伙,不讲忠义,没有底线,不管对方说什么,自己都不能轻信。

    廖化笑着说道:“我还真有一件事情,需要麻烦孟将军,就怕孟将军不愿意去做。”

    孟达额头上冒出冷汗,“将军说笑了,一切都为了大汉。”

    廖化面无表情,“将军不是说过,想要立功报国,现在,我把选择权交给你,就看你是否愿意接受了。”

    孟达面色尴尬,“末将愿意接受,请将军下命令。”

    廖化摇摇头,“孟将军刚刚跟随夏侯尚长途奔波过,不妨先休息一会儿。”

    “将军不如猜一猜,究竟是魏人先发现夏侯尚的尸体,还是江东军先听到魏将身死的噩耗。”

    孟达:“末将只想杀敌立功,无心猜测。”

    两人身后传来了一阵阴阳怪气声,“孟将军立功心切,倒也不用急于一时,之前在上庸城下,将军也不给我一个叙旧的机会,让我深感遗憾,这一次咱们重新见面,不妨好好聊聊。”

    不需要回头,廖化也知道,说出这番话的,正是那位亲自献出上庸城,却被夏侯尚爽约,押送洛阳的申耽。

    申耽这一开口,孟达沉默了。

    在对待这位老朋友上,孟达确实有些不厚道,他没有给申耽说过一句好话。

    孟达张张口,似乎想要进行解释,廖化却突然捂住了他的嘴。

    一阵密集的马蹄声,从北方响起,大批魏军骑兵从上庸方向出现,经过战场的时候,这些人停下马。

    廖化眯起眼睛,远远望去。

    几名魏兵下马检查过尸体,随后,这些人与骑兵将领进行了一番交谈。

    部分骑兵似乎抬走了夏侯尚的尸体,返回北方的上庸。

    其余骑兵下马掩埋魏兵死者的尸体。

    在魏军下马的时候,廖化并没有下令要求将士出击,静静的等候敌人做完一切,重新上马。

    魏军骑兵离开后,廖化再度开口,“孟将军久在曹营,一定知道这些骑兵的身份吧。”

    孟达倒也没有撒谎,“末将看不清敌人的真实面目,但是,带队的那名老贼,很有可能是魏军后将军徐晃。”

    孟达拱拱手,“此人带病上阵,眼下正是击杀他的最好机会。”

    廖化笑了笑,“孟将军不用猜测了,我曾在战场上与徐晃将军有过一面之缘,带队的魏将,必然是徐晃。”

    “孟将军跟我想一块去了,这徐晃为了曹氏戎马半生,也该休息了。”

    看向丁奉,廖化沉声道:“丁奉将军,你不要觉得辛苦,我还得再麻烦你一次。”

192、曹魏老将

    接到孟达的报告,得知吕建受伤,夏侯尚准备找江东军讨要说法的时候,徐晃立即放下了手边的军务,动身劝阻年轻的主将。

    尽管没有证据,以一个老将的直觉来看,整个事件充斥着阴谋。

    为了得到一伙蜀汉军的俘虏,不惜刺杀魏军大将的行动,更像出自蜀军的谋划

    魏军和江东军在战前就已经约定好进攻范围,双方眼下的目的,是合力对抗蜀军。

    魏军实现了大半战略目标,江东军却没有夺下房陵。

    这时候,孙桓应该避免与魏军发生摩擦,而不是主动挑衅。

    徐晃动作很快,却依旧晚了一步,到达夏侯尚营帐的时候,里面已经空无一人了。

    夏侯尚出生牛犊,可以不怕虎,可以有锐气,更可以带上几名骑兵,就敢去找孙桓兴师问罪。

    徐晃却过了冲动的年龄,即使不考虑战场外的政治影响,仅仅从军事角度上看,主将没有做好防护,仓促前往敌军营地讨要说法的行为,也不理智。

    当务之急,徐晃需要尽快追回夏侯尚。

    徐晃不会像夏侯尚一样鲁莽,他不仅下令集合更多骑兵,还要求部分骑兵着甲行军。

    作为一军主将,徐晃得多做考虑。

    如果江东军真的对魏军动手了,徐晃也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魏军刚刚攻克上庸,兵力散布在全城,急切之间,徐晃只寻找到三百骑兵。

    仅仅集结这些兵力,就耗费了徐晃不少时间。

    城内防务移交给徐商,徐晃亲自领兵追赶。

    沿着马蹄印追击,徐晃见到了已经成为尸体的夏侯尚。

    夏侯尚的战死,让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徐晃的最坏估计。

    即使徐晃久经沙场,此时也乱了分寸。

    命令将士们收敛夏侯尚的尸体,送回上庸城安置。

    随后,徐晃要求全体骑兵下马,仔细翻动尸体,寻找线索。

    徐晃很快做出判断,并非所有魏人都战死沙场,至少,现场没有出现孟达的尸体。

    徐晃下达了一条条命令,部分将士掩埋尸体,他亲自带领另一批人,搜索现场的证据。

    徐晃一度对孟达怀有期待,认为那名机灵的降将会在被抓之前,给自己留下提示信息。

    但是,徐晃明显高估了孟达的能力,将士们除了残破的布料以及毁损的兵器之外,再也没有其他发现。

    随手抓起几块布料,徐晃将它们塞进怀里。

    打扫完战场,徐晃下令将士们上马,为了查明真相,更是为了给年轻魏王一个说法,骑兵们气势汹汹的赶赴房陵。

    行军路上,不少江东军斥候现身,远远跟随着,但是,这些人根本不敢出面阻拦魏军铁骑。

    到达江东军营地之外,徐晃下令骑兵摆出攻击阵型,随后派人入营,请孙桓出营对话。

    没等太久,孙桓带领大批江东军将士出营了。

    孙桓的性格本就急躁,作为一军主将,先后遭到夏侯尚和徐晃的质问,脸上明显带着不满,“夏侯将军刚走,徐将军就统帅重兵上门,曹魏将士这么对待盟友?”

    徐晃剧烈咳嗽了起来,“孙桓,你们江东人好大的胆子,先袭击了吕建将军,现在又杀害了夏侯将军。”

    “上庸不是南郡,我徐晃同样不是关羽,我要求你立即交出凶手。”

    孙桓眉头皱了起来,“徐将军,话可不能乱说,想进入我军营地搜查,请换一个更合理的借口。”

    “夏侯将军确实找过我,但是,他早就已经离开,想要借题发挥,你们不能把我当傻子。”

    孙桓还是不够成熟,主将身死这种事,没有任何人会拿来开玩笑。

    徐晃冷笑了起来,从怀中掏出一块残布,高高举起,“没错,你们放夏侯将军离开,却在半路上进行截杀,这是我在现场发现的布料。”

    面对江东军军服的残布,孙桓沉默了,他这才意识到,徐晃没有开玩笑。

    孙桓的沉默,在徐晃眼中,却有不同的意思。

    随手将布料丢弃在马下,徐晃眯起眼睛,仔细打量起孙桓,右手悄悄按在枪柄上。

    孙桓先打破了沉默,“杀死夏侯将军,对我军来说,没有任何收益,徐将军是个聪明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偷袭关羽,是因为关羽看不起我主,伤害到了孙刘联盟,但是,贵我两军在襄樊之战中联合击败了关羽军,在之前的兴山战事中,再度击败了蜀军,我跟夏侯将军没有私仇。”

    孙桓的态度很诚恳,“我军要背盟偷袭上庸,仅仅杀死夏侯将军有什么用,将士们都驻扎在房陵城,平白得罪了魏军,对我们毫无意义。”

    “说句不客气的话,即使打算行刺魏军主将,那也得刺杀将军您。”

    徐晃对孙桓的表态半信半疑。

    徐晃也确实起过疑心,认为蜀汉部队在夏侯尚死亡一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疑心毕竟无法代表事实,徐晃首先要做的,是排除江东军的嫌疑。

    态度依然强硬,徐晃的语气却缓和了不少,“我也希望相信孙将军,然而,夏侯将军终究死在返回上庸的路上。”

    “为了消除我军将士的疑虑,还贵军将士一个清白,维持两军关系,希望将军允许我军将士入营搜索。”

    孙桓很不满,语气中夹带了不少火气,“即使我真的命令魏兵入营,你们能搜出什么,还能找到第二个夏侯尚不成?”

    徐晃再次咳嗽两声,“夏侯将军确实已经身死,不过,跟他同行的人中,却有人失踪了。”

    徐晃仔细打量起孙桓的表情,“熟悉上庸郡情报的孟达,此时必然还活着,确认了孟达不在贵军控制中,我会亲自向将军道歉。”

    提到孟达的时候,孙桓的表情并没有发生变化,当徐晃再次提出入营搜索的请求时,孙桓的敌意加重了。

    这位江东军统帅,连战船的秘密都不愿轻易泄露给魏军,更何况军营重地。

    孙桓怒声道:“徐将军,你可别欺人太甚了,尽管我们什么都没做,我还是顾及到贵军的情绪,说了不少好话,你们有些欺人太甚了。”

    “我们江东勇士一向很有血性,被人欺负到头上,我们可不会退缩。”

    两位主将态度坚定,寸步不如,双方部将也纷纷向着主将靠拢,为己方壮声势。

    放任战场气氛持续升温,两军或许真会交战。

    徐晃决定让步,“一军主帅无故死于非命,如果没能从将军这里解除疑惑,我不可能带兵离去。”

    “但是,贵我两军确实是友军,我愿意做出一些让步,只派少量将士,放下武器,入营侦察,贵军将士可以在旁监督。”

    徐晃叹了口气,“如果孙将军连这个要求都无法满足,那么,我只能对将军说声抱歉了。”

    孙桓的表情一度非常狰狞,最终,他的脸色还是放松了下来。

    孙桓点了点头,“为了两军的情谊,我愿意让步,丑话说在前面了,如果贵军将士在营地中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不要怪我不讲情面。”

    说完,孙桓喊过自己的副将,让副将亲自组织了一批江东军士兵,负责监视魏军士兵入营。

    徐晃同样履行了承诺,安排了少量机灵的将士。

    魏军将士们解除了武装,知道搜索任务之后,便和江东军将士一起入营了。

    搜索行动顺利开始,营外对峙的两军却保持着沉默,没有任何人开口讲话。

    孙桓面无表情的看着徐晃,徐晃同样盯着孙桓。

    徐晃明白,不论搜索结果是什么,他都已经得罪了孙桓。

    为了上庸局势尽快稳定,徐晃别无选择,眼下他能做的,只有尽快查明真相。

    徐晃甚至也想过借题发挥,组织魏军主力南下,堂堂正正击败江东军,顺势攻克房陵。

    这个念头很快被打消,徐晃需要想办法让江东军撤离房陵,却不是让自己和孙桓两败俱伤方式。

    两军火并,只会给蜀军从中渔利的机会。

    入营执行搜索任务的将士们,很快就完成任务出营。

    两军主将有同等的知情权,完成任务的将士们就近先赶到孙桓身边,试图汇报情况。

    孙桓却不关心结果,打断了士兵们,要求将士们直接找徐晃。

    两名士兵来到徐晃身边,“报告将军,西部营区没有发现孟将军。”

    又有两名士兵完成任务,“东营一切正常。”

    一名魏军步兵快步走向徐晃,“启禀将军……”

    正当徐晃认为一切正常,准备招呼士兵退下的时候,面前的步兵原地起跳,冲向徐晃。

    徐晃抬枪反击,戳伤了刺客。

    刺客的偷袭,却同样得手,刀刃没入徐晃的胸部,只剩下刀柄留在体外。

    徐晃松开握枪的手,意识渐渐模糊。

    徐晃身边的魏兵反应很快,连忙上前救助主将,把徐晃拽下马,拖到魏军骑阵中间保护起来。

    下马的时候,徐晃明显感觉到生命的流逝,在他的眼中,大胆的刺客正遭受魏军骑兵的围攻。

    有士兵高声呼喊,“江东军行刺了将军,兄弟们动手,为将军报仇啊。”

    远处的江东军营地,同样响起了呐喊声。

    徐晃很想出声劝阻,却已经有气无力了,他眼中最后看到的一幕,是魏军骑兵们发起冲锋,冲向孙桓的背影。

193、趁乱攻营

    廖化带兵赶到江东军营之地附近的时候,曹魏的骑兵已经突破了江东军在营外的阻击,杀进了营地中。

    丁奉似乎顺利完成了廖化的任务。

    廖化给丁奉的任务一共有两个,组织将士刺杀徐晃的同时,想办法把刺杀行动栽赃给江东军。

    当前的魏军和江东军明显对汉军的警惕心不够。

    无论是刺杀徐晃,还是刺杀孙桓,对汉军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

    徐晃身边有大量骑兵护卫,仅仅从刺杀行动的成功率上考虑,行刺孙桓似乎更可靠。

    然而,刺杀徐晃的收益却更高,正因如此,廖化才下了决定。

    廖化并不担心丁奉的能力,却担忧爱将的安危。

    在行刺夏侯尚的行动中,廖化并没有要求丁奉亲自动手,但是,这名骁将却选择以身犯险。

    所以,在刺杀徐晃之前,廖化反复叮嘱,作为大将,丁奉不许冒险。

    毕竟,廖化重用丁奉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一名斗将。

    关平统帅的汉军主力此时大概还在熊山山道上,没办法参与战斗。

    廖化可以利用的兵力,只有自己统帅下山的那支汉军先锋。

    汉军将士的服饰很乱,同一支军队,至少有三种装扮。

    不少军服在行军和战斗中毁损了,廖化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让将士们统一着装。

    为了区分敌我,按照事先和丁奉做好的约定,汉军将士一律坦露左臂。

    在出击之前,廖化下达了唯一命令,将士们的任务就是跟随廖化,不断突击。

    汉军兵力不足,无力追捕逃兵,所以,将士们的敌人,只在眼前。

    不投降不躲避的敌军将士,一律就地斩杀。

    首当其冲的,是魏军留守营地外的骑兵。

    汉军趁虚而入,迅速杀败了这支留守部队,并且,夺到了徐晃的尸体。

    徐晃治军多年,在军中还是有一些恩信,一些魏军骑兵试图夺回尸体,但是,失败了。

    留下将士看管尸体之后,廖化统帅汉军主力入营。

    营地内的情况,比廖化想象中更复杂,营内处处都有厮杀。

    魏军骑兵在营地中左右冲撞,就连江东军自己,也有不少将士自相残杀。

    不用问,现场的混乱肯定与丁奉有关。

    廖化不知道营地内的结构,但他明白,营地一定分为东南西北四个营区,以及,四个正门。

    放眼整个营地,廖化无法在乱军中找到到江东军和魏军的有名姓的将领。

    江东军人数远远超过汉军,想要把这些侵略者全部留下,倒也非常困难。

    廖化也不贪心,夺下徐晃的尸体,发现江东军和魏军展开厮杀之后,廖化的目的已经实现了。

    汉军接下来取得的全部战果,都将是意外之喜。

    通过军官们,廖化下达了突击命令,他跟随将士们,从南门,杀到了北门。

    汉军发动突击的时候,江东军和魏军骑兵也并非毫无反抗。

    发现汉军从身后出现后,不少敌军勇士发起反击。

    单打独斗的敌兵,根本挡不住有组织的汉军,纷纷被杀败。

    廖化平举长枪,跟随将士们冲杀。

    汉军的突击特别顺利,拦路的敌军溃不成军。

    敌人败得太快了,以至于,一直杀到北门,廖化手里的长枪都没有杀过任何一名敌兵。

    到达北门,汉军与少量留守的江东军将士进行交战。

    敌兵稍作抵抗,便开始溃退。

    廖化没有安排兵将留守北门,重新集结起身边所有能够集结起的汉兵。

    在这一轮冲杀中,汉军损失、掉队了不少人马,却依旧保持很强的战斗力。

    廖化一声令下,指挥将士再度从北往南攻杀,重新回到南门。

    这一次,汉军遭遇的反抗小了很多。

    在南门草草整队,汉军再次从南往北攻杀。

    三轮突击之后,在这条汉军进攻的营地通道上,敌人的所有反抗都被摧毁了。

    敌兵要么逃出营外,要么被分隔在东西两个营区内。

    此时,汉军已经拥有了内线调兵作战的优势。

    汉军先控制了西部营区,最后,瓦解了东部营区的反抗。

    江东军和魏军双输,汉军取得了大胜。

    魏军虽然失去了主将徐晃,江东军的情况却更惨,孙氏彻底失去了逐鹿上庸的资格。

    大批江东军的士兵放弃抵抗,主动投降。

    控制住营中战局后,廖化派人进行搜捕。

    尽管徐晃死在了这一战中,但是,江东军主将孙桓却逃生了。

    这位多次从廖化手下顺利逃跑的长腿将军,又一次抛下了军队,从战场上溜走。

    没能俘虏孙桓,廖化有些遗憾,但是,对于这场战斗的战果他却很满意。

    利用江东军和魏军的不信任,汉军以极小的代价取胜。

    汉军成功解除了江东军对房陵城的威胁。

    获得了大批降兵,装备,甚至是马匹。

    为了避免降兵重新引发暴乱,廖化派出大量将士,收缴降兵的武器,同时安置俘虏。

    营地外侧,突然响起了隆隆战鼓声。

    为了避免魏军主力杀到,廖化立即集结部队,出营作战。

    出营之后,廖化才知道自己虚惊一场了,新赶到战场的队伍,是王甫统帅的房陵兵。

    房陵城的汉军实力可比廖化手头的兵力强了太多。

    王甫来迟了一步,错过了合围江东军的最佳时机。

    王甫似乎也意识到了汉军的身份,房陵兵非但没有对廖化部汉军出手,反而停止行军了。

    王甫亲自带着几名卫兵,来到阵前,找到廖化。

    两人迅速对接了军务,王甫派出士兵进入营地,接管俘虏的管控事务,廖化的将士重新在营外集合。

    久别重逢,两个人都挺激动。

    王甫轻轻摇头,“你搞这么大的军事行动,也不提前通知我一声,简直就没把我当朋友。”

    廖化苦笑了起来,不跟王甫提前打招呼,并非他想独占军功。

    得知夏侯尚找孙桓兴师问罪,且这名魏军主将身边防御力量薄弱的消息之后,廖化本意希望丁奉生擒夏侯尚。

    没想到,丁奉居然杀死了夏侯尚。

    廖化也不是神,直到看到徐晃的身影,他这才意识到,魏军的二号人物同样远离曹魏的主力来到了房陵。

    根据掌握的情报和得出的判断,廖化当即制定了突袭徐晃,引发江东军和魏军自相残杀的行动计划。

    整个计划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惊动徐晃和孙桓两人。

    如果廖化提前派人给王甫送信,必然会暴露汉军的行踪和身份。

    尽管如此,王甫的反应速度还是太慢了,汉军把江东军的大营打穿了三次,彻底稳定住局势后,王甫的房陵兵才姗姗来迟。

    廖化指了指远处的徐晃尸体,“如果我提前通知你,咱们就无法杀死这名曹魏名将了。”

    “反倒是你,长时间不上阵杀敌,反应迟缓了吧,我们孤军深入,和敌人进行长时间搏杀,你倒好,稳坐城中。”

    “等到关将军回到荆州,你这样的反应,可跟不上咱们的复仇节奏啊。”

    王甫叹了口气,“你这站着说话不腰疼,要不是城里出现了叛乱,我早就带兵援助你了。”

    廖化有些吃惊,“叛乱?”

    王甫点点头,“没错,你还不知道吧,敌人围困房陵之后,江东军降将马忠说服了房陵太守邓辅,两人在城里掀起叛乱。”

    “叛乱牵扯到了很多人,不少江东军和上庸兵,甚至,本地的豪强,都参与其中。”

    王甫叹了口气,“要不是有关羽军的老弟兄们支持,房陵恐怕已经失守了。”

    “直到现在,叛乱还没有平定,江东军营地出现混乱后,我猜到与你有关,连忙组织人手支援你,你倒好,在这里说风凉话。”

    王甫的话,勾起了廖化不少陈旧的记忆。

    马忠投降汉军之后,曾被安排管理江东军降兵,后来,一直留在了房陵。

    廖化完全没想到,这名江东军降将会惹出这么多麻烦。

    廖化同样有些惋惜,“邓辅也是咱们的老人了,真没想到,他居然在大节上没挺过来。”

    王甫轻轻捣了廖化一拳,“你也别在这里感慨了,立即集结部队,跟我一起进入房陵平乱。”

    “马忠已经被杀了,邓辅的残兵依托南门处的城墙防御,你的人跟我一起,咱们两路夹攻,就赢了。”

    廖化连忙摇头,“我带兵入城,确实可以迅速平定邓辅的叛乱,但是,却也失去了迅速改变上庸郡局势的有利机会。”

    “我需要立即带兵前往上庸,我的人要征用这里的全部马匹,你还得给我调拨一些骑兵。”

    王甫倒也没有追问,“我的城里有二百骑兵,全都交给你指挥。”

    廖化重重的点头,“来不及解释了,等到上庸事了,我请你喝酒。”

    说完,廖化立即派出传令兵,汉军将士们上马、集结、北上。

    汉军先头部队出发之后,王甫试图阻拦,“我的人还没出城呢,你再等等。”

    廖化摆了摆手,“叫你的人去上庸和我集合。”

    “对了,我不仅需要骑兵,还需要步兵,平定叛乱之后,记得给我增兵。”

    说完,廖化扬起马鞭,朝着北上的汉军追赶了过去。

194、实力逆转

    房陵战局还没有完全稳定,汉军便仓促北上,这并不是冲动。

    廖化的目的,就是想利用魏军指挥官双双战死,群龙无首的有利时机,攻下上庸城外的魏军营地,解救关押着的上庸降兵。

    救回这些俘虏,汉军的可用兵力会大幅提升。

    如果再得到房陵汉军和关平部将士的支援,汉军在上庸郡的兵员数量必然会与魏军不相上下。

    综合考虑部队士气与指挥官的能力,汉军将会在战力上完胜魏军。

    上庸郡的实力对比将会出现逆转。

    将士们不恤马力,一路上快马加鞭,很快就到达了上庸城。

    然而,汉军的动作再快,也比不上那些逃命的魏军败兵。

    上庸似乎已经知道了房陵战场上的意外。

    城门大开着,不少魏军将士出入城门。

    城外的魏军大营同样一片喧闹,已经有成建制的队伍开始进城了。

    汉军骑兵现身后,城外的魏军变得非常慌张,他们开始加快速度,往城里跑。

    上庸的城门守兵试图关闭城门。

    只不过,入城的魏军将士人数太多,严重影响到了关门速度,这就给汉军偷袭城门制造了机会。

    借助马速,汉军骑兵可以迅速到达城门,那时候,城门未必来得及关闭。

    即使侥幸关闭了,汉军也可以趁着魏人准备不足而强攻城门。

    那时候,汉军大概率可以一鼓作气夺下城门。

    夺取上庸的想法充斥着诱惑,廖化却放弃了。

    以汉军现有兵力,最多攻下城门,根本无力驱逐魏军守兵,更谈不上夺取城池了。

    想要扩大战果,甚至巩固战果,汉军必须得到更多兵力支援。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廖化几乎征用了房陵的所有马匹,这也意味着,即使王甫可以平定邓辅的叛乱,也没有能力迅速派兵支援上庸。

    关平手上的兵力,同样无法进入廖化的计划中。

    袭击房陵江东军营地之前,廖化还能和关平获得联系。

    战事开始之后,汉军多次转战,廖化早已失去了和关平的联系。

    没有援军,汉军即使突袭得手,也难以守住城门。

    等到城内城外的魏军稳定好情绪,察觉到汉军的虚实,必然会发起反击。

    那时候,汉军不仅可能失去战果,还有可能错过解救俘虏的最佳时机。

    进攻营地的难度,远低于突袭城门。

    哪怕是魏军已经组织了部分降兵入城,此时的营地里,依旧会有数千汉军俘虏。

    解救行动成功之后,这些俘虏可以迅速完成武装,转化为汉军的战斗力。

    廖化麾下的这些骑兵虽已疲惫不堪,却都是百战精锐,完全有能力杀败守营的魏军。

    利用缴获的魏军武器装备,再配合魏军大营的营防设施,廖化有信心挡住魏军的反击,坚持到援军到达。

    除了军事上的考量,廖化还有人道主义的顾虑。

    进攻上庸城门,势必需要集结汉军全部兵力,那时候,廖化将无力顾及到营外的汉军俘虏们。

    这些俘虏不仅可能成为魏军的人质,还有可能遭受魏人的迫害。

    错过夺取城门的机会,廖化还可以等下一次,一旦人没了,那就真没了。

    廖化迅速下达作战命令,汉军兵分两路,立即出击。

    丁奉带领少量精锐,佯攻上庸城门。

    这支部队的目的,在于混肴上庸守军视听,进一步扩大城门处的混乱,为汉军主力作战争取时间。

    廖化亲自统帅主力偷袭魏军大营,力争在一次突击内控制营内战局,解救战俘。

    骑兵撞开营门,杀了进去,魏军的反抗瞬间瓦解。

    除了极少数提前进入上庸城,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活到当下的俘虏。

    数千上庸兵俘虏,得到汉军的解救。

    公布自己的真实身份之后,廖化立即从军中抽调老兵担任军官,把俘虏武装并组织起来。

    有了这一批兵力的补充,汉军实力大增。

    缴获的武器装备无法武装所有汉军俘虏,因此,那些支撑帐篷的木料都被汉军利用了起来。

    为了增强杀伤力,不少将士采用在木料一端固定石块的方式,增强杀伤力。

    受到丁奉的牵制,上庸魏军迟迟没能出城接应。

    攻营顺利,廖化并没有贪心攻城,他以营地为中心,进行了充分的战斗准备。

    等到上庸守兵击退丁奉,魏军对汉军发起试探性进攻的时候,汉军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

    对来犯的敌兵,汉军给与了坚决打击。

    魏军的进攻意志并不坚决,匆匆而来,又草草离开。

    期间,魏军派出不少斥候,既有人南下侦查房陵,又有人北上前往西城。

    但却再也没有一支魏军与汉军作战。

    等到王甫带领援兵,抵达上庸城外大营的时候,魏军斥候彻底被赶回城去。

    汉军从三面包围了上庸城,着重封锁了斥候前往西城的通道。

    来自房陵的人力、物力正源源不断北上,上庸城下的汉军,开始打造攻城武器。

    备战期间,廖化派出骑兵,往上庸城射去了劝降书信。

    魏军并没有回信,敌人摆出了一副据城对抗的姿态,然而,他们的士气,却必然产生动摇。

    确认时机成熟,廖化派人召集申耽和孟达二将。

    在廖化的计划中,这两人的任务很重要。

    得到廖化的接见,两人很快来到了廖化面前,脸上堆满笑容。

    廖化自然不会被面前的两人蒙蔽。

    孟达自然不用说,虽然遭到刘封的欺负,但他本质是一名投机者,不值得信任。

    申耽一度决心守城,却最终放弃抵抗,投降了魏军。

    即使让这两个人去牺牲,廖化也没有心里负担。

    当然,如果二人真的按照廖化的计划行动,用实际行动立功赎罪,廖化同样愿意重新接纳这两人。

    申耽和孟达两人没有先开口,等待廖化说话。

    廖化:“我曾经跟二位将军提前过,有事需要麻烦二位将军。”

    孟达欠身点头,“廖将军不必客气,尽管下命令。”

    申耽迟疑了片刻,“我也一样。”

    廖化不再犹豫,“希望二位将军离开军营,进入上庸城。”

    听完廖化的命令,两个人都沉默了。

    申耽最先沉不住气,“廖将军,我确实曾经投降魏军,但那也是为了保命的无奈之举,副军中郎将把兵打光了,其中有不少我的部属。”

    申耽的表情有些绝望,“将军要想杀我,请立即动手,我姓申的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

    廖化摇摇头,“申将军误会我了,我对将军没有杀心,你们的进城任务,是绝对安全的。”

    申耽面露迟疑,“我是将军派人救回来的,你也应该知道,投降夏侯尚之后,我直接被魏人押送着前往洛阳。”

    “魏军掌握绝对优势的时候,都没把我放在心上,现在魏军人心惶惶,敌人还不得杀我泄愤。”

    廖化摇摇头,“夏侯尚不希望申将军留在上庸,是因为忌惮将军在上庸的权势。”

    “现在形势不一样了,我军重兵压境,魏军不敢冒险对将军出手。”

    申耽语气缓和了很多,“我即使进入上庸,也帮不了将军,留在营中却截然不同。”

    “大营中有很多曾被刘封将军带走的旧部,我如果留在廖将军身边,同样可以为将军作战出一份力。”

    廖化摇摇头,态度坚定,“申将军部属的事情,我自有安排,上庸城的任务更重要,必须将军亲自出马。”

    申耽垂下头,轻声说道:“我明白了,请将军下指示吧,如果我真的有个三长两短,希望廖将军能够照顾我的家人。”

    廖化点点头,“申将军可以放心,无论将军是成是败,我都会在主公面前为将军说话。”

    话说到了这一步,申耽倒也不再挣扎了。

    廖化将目光移向孟达。

    孟达倒是表现的很爽快,“廖将军有命令,我必然会遵从,我和申将军二人进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廖化:“二位将军既不需要煽动叛乱,又不要你们诱降敌将,你们的任务就是进城,然后,帮助魏军守城。”

    孟达和申耽两人对视了一眼,双方一脸茫然。

    孟达的脑筋总归比申耽更灵活,“你的意思是,让我很申耽两人蛊惑魏军守城?”

    廖化再次摇了摇头,“并不是蛊惑,而是,真心实意的帮助魏军守城。”

    申耽拍了拍手,大声喊道:“我明白了,将军希望我们两个人从魏军手里骗到兵权,在将士们发动攻城战的时候倒戈一击,接应我军将士。”

    廖化摇了摇头,不论申耽和孟达两人怎样表现,魏军都不可能重用他俩。

    即使魏军想要守城,也只会借助二人的名声,不可能把兵权还给他们。

    申耽的设想,从一开始就不切实际。

    为了打消两个人的顾虑,廖化继续补充道:“不论你们在城里做了什么,只要不是太出格,都可以被原谅。”

    确认廖化没有开玩笑,两人先后接受了廖化的命令。

    孟达小心翼翼的询问,“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入城?”

    廖化:“择日不如撞日,请二位将军立即动身。”

197、撤军决定

    魏军做出坚守决定之后,形势并没有变好。

    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上庸城下,参与到围城中。

    蜀军不仅调集了大量增援兵力,还派遣了大量民夫以及江东军俘虏。

    人力上出现优势,蜀军开始三面围困。

    南面依旧集结了重兵,大肆建造攻城器械。

    西方和北方同样分散了人力,建造营地,布置防御工事。

    蜀军的主力设置在南方,一开始,魏军并没有对西边和北边的蜀军动向产生警惕。

    蜀军虽然把大批木石物料运到城下,魏军也没有想到,物料没有用于建设营地,而是利用营地的营墙做掩护,建筑了一道石墙。

    汉军连夜施工,等到天明的时候,石墙已经形成了气候。

    敌人似乎想用石墙把上庸城围困起来,放任蜀军继续行动,魏军只能困守孤城。

    为了破坏蜀军的计划,徐商亲自统帅魏军将士出城突击,强攻北面的蜀军石墙。

    孟达同样派出部将李辅,参与这次突击,表明立场。

    魏军的攻势很猛烈,将士们携带了大量拆除石墙的工具。

    蜀军依托少量简易工事,对魏军进行阻击。

    魏军的攻势毫无进展,蜀军城西大营的驻军却很快增援城北。

    魏军面临着后路被断,遭遇夹击的风险。

    还没有做好决战准备的徐商下令撤军,部队退回城中。

    尽管未能摧毁北部石墙,魏军倒也不是一无所获。

    通过抓捕的蜀军俘虏,魏军打听清楚了蜀军的大致兵力。

    不算各处营地的民夫与俘虏,蜀军兵力在六千人左右,分成三路。

    南门的蜀兵数量最多,至少有三千人,西门和北门的营地,分别驻军千余人。

    分散开的蜀军挡不住魏军倾力一击,但是,他们却可以在遇袭之后,快速完成支援。

    魏军进攻的城北大营,是蜀军守备力量最薄弱的区域。

    蜀军没有在城东布置兵力,城北的部队只能得到城西大营的支援。

    然而,这种恶劣条件下,蜀军都能守住防线,

    魏军对西、南两个方向发起突击,只会遇到更强的反击。

    蜀军有意留下城东通道,没有调兵,并非廖化有好心。

    敌人明显制定了围三缺一的计划。

    直接从东门突围,魏军会遭遇南、北两个方向的蜀军夹击,部队容易遭受重创。

    面对合围的威胁,突围的呼声,突然增多了。

    魏军再次召开军事会议,手握重兵的孟达,同样得到了徐商和吕建的召见。

    兵将们集合之后,徐商第一个开口,“上庸出现敌情,我在第一时间派出传令兵,通知攻击西城得手的朱盖将军,希望对方做好防范。”

    “反击蜀军城北石墙的行动失败后,我曾再次派出骑兵,通知朱盖南下援助。”

    “已经派出了三波士兵,却迟迟没有收到回信,我猜测,蜀军很可能已经封锁了北部通道。”

    说完之后,徐商把目光转向吕建。

    吕建说道:“为了我军的生死存亡,也为了魏王的大业,咱们必须突围求援,不能留守上庸了。”

    吕建的提议非常清晰明确,现场却没有一人出声响应。

    众将士窃窃私语的议论了起来。

    孟达同样陷入沉思,只有突围,才能救下魏军。

    如果上庸魏军选择突围,有很多退路可以选择。

    最快返回襄阳的方式,就是朝着东南撤走,经过房陵,沿着水路退回襄阳。

    但是,房陵城处于蜀军的实际控制下,魏军想要撤退,必然会遭遇到守军阻击。

    即使兵员不会出现太大伤亡,部队也会损失大量物资,尤其是孟达获取的那些战利品。

    东撤的道路行不通,魏军可以北撤,北撤之路一共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选择,是往西北撤退,大军先退到西城,会合朱盖的部队,再退向雍州。

    这条路线,凭空给大军增加了不少行军时间,物资的消耗将会大幅提升。

    而且,没有收到西城的回信,可不是一个好消息,朱盖的部队很可能遭遇了危机。

    第二个选择,是孟达最认可的方案,就是往东北行军,转道司州撤回魏境。

    年轻又尖锐的质问声,把孟达的思绪重新拉回现实。

    “咱们耗费了国家大量物资,伤亡了不少兄弟,这才击败了刘封,攻下上庸,你们就甘心放弃一切,灰溜溜的撤军?”

    “咱们无令撤军,你们是否考虑过家人的安危,七军叛将成何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啊。”

    开口的魏将是一名年轻小将,难免有些冲动。

    孟达理解他的不满与顾虑,但是,这人一开口,就更没有魏将出声响应吕建了。

    吕建也不能违背众将的意愿,他把目光看向了孟达,“我们都是外人,孟将军才是上庸的老将,对上庸的情况,比咱们更了解,你来说说,如果将士们守城,都有什么机会,又需要克服哪些挑战。”

    孟达心中暗骂了吕建一句,为了避免和部将出现矛盾,对方竟然拿自己当挡箭牌。

    徐商的态度明显倾向撤军的,如果孟达提议暂时守城,不仅会得罪徐商和吕建,还会给人留下两面三刀的坏印象。

    如果孟达表示城池不可守,将来魏将们因为这件事遭受罪责,同样有可能会迁怒于他。

    机灵的孟达,当然不会做蠢事,“我确实在上庸城呆过一段时间,但是,我对城池的了解,却远远比不上申耽。”

    申耽的身份特殊,没有资格参与到会议中。

    经过孟达的提醒,魏将们这才想到了申耽,徐商派出士兵邀请。

    从进城开始,申耽一直保持着低调,因为孟达的提议,这份低调被打破了。

    一走进营帐,众将就把目光看向了申耽。

    这名上庸豪族似乎很紧张,求助的眼光看向孟达。

    孟达回给对方一个鼓励的眼神。

    申耽直接开口,“我侥幸参与过两次上庸城的防守,不论是蜀军攻入上庸,还是我军将士兵临城下,我都选择了开城投降,上庸城的城防设施完好无损,将士们如果据城防守,难度并不大。”

    徐商直接提出质疑,“既然上庸城防设施完好,你为什么没有选择据城防守,而是主动投降?”

    申耽露出讪讪神色,“上庸的粮食大多靠水路运输,困守孤城,外面的粮食运不进来……”

    说完,申耽便沉默了,直到徐商示意他继续开口。

    申耽说道:“除了防御工事完好,上庸城的地势也非常好,西接西城,东靠房陵,只要咱们能得到朱盖将军的配合,就能形成犄角之势。”

    申耽的本意,明显是想坚定魏军众将士的守城决心。

    但是,经过他的这一番劝说,即使是那名最坚持守城的青年人,也出现动摇了。

    魏军解决不了粮草难题,朱盖的支援又无法依赖,上庸已经成为了一处死地。

    徐商连连点头,“麻烦申将军了,退下吧。”

    申耽似乎认为自己表现的很好,离开之前,还给孟达使了不少眼色。

    孟达不得不把头低下,假装没有看到。

    徐商的表情严肃了起来,“咱们困守孤城,即使魏王想要派兵救援,也得先攻克房陵。”

    “咱们不能继续等下去了,趁着蜀军的包围圈没有成型,准备突围吧。”

    徐商变得咬牙切齿了起来,“咱们并不是仓皇退走,撤离之前,会给廖化一个教训。”

    一名魏兵突然冲进府衙,举止慌张,“报告将军,敌人又增兵了,新来了一千多将士,全是战兵,敌军打着一面“关”字旗,统帅这支蜀军的,很可能是关羽。”

    这名魏兵,明显已经乱了分寸,这才会做出擅闯府衙的行动。

    徐商皱起眉头,却没有当场处置这名冒失的魏兵。

    吕建连忙开口询问,“你确定来人是关羽?”

    魏兵连忙点头,“没错,那支新军刚刚进入蜀军营地,就立即接管了城南大营的防务,廖化亲自带兵前往城北大营了。”

    得到这个情报之后,府衙里的魏军们开始出现激烈争论。

    不少人以为,能够让廖化让出指挥位置的部队,很可能就是关羽军。

    廖化给魏将带来了压力,关羽这个名字给众人造成的,那就是恐惧了。

    上庸的魏军大多在襄樊战事后期与关羽军出现接触。

    作战的时候,将士们并不了解关羽的可怕。

    驻守襄阳的时候,魏军兵将才知道友军部队面临过什么。

    襄樊两城的断壁残垣,幸存者口中的关羽军传闻。

    不少兵将受到了影响,对关羽怀着敬畏之心。

    唯一跟关羽有一战之力的徐晃,已经战死了,现场难免人心惶惶。

    孟达当然不会相信魏兵的报告,他换了一种问法,“你亲眼见到关羽?”

    魏兵摇了摇头。

    “那你见过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还是赤兔马?”

    魏兵再次摇头。

    孟达开始发声,“根据我的了解,关羽的大儿子关平在廖化军中作战,这支新军,很可能是关平的部队。”

    “至于廖化的兵力调动,应该只是正常换防。”

    听完孟达的意见,徐商恼羞成怒,把魏兵骂出府衙。

    徐商不再犹豫,“今夜立即突围,谁还有意见?”

    “对了,”徐商补充了一句,“有意见的兄弟,留守上庸,等待支援。”

196、形势改变

    吕建虽然提议将士们做好撤军准备,然而,他的建议终究还是以守城为主。

    曹魏将领们没有任何一人提议突围,相反,不少人都在表态,愿意坚守城池,击退蜀军。

    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成为那个提出放弃上庸城的人。

    魏将们的犹豫,让孟达有些惋惜。

    孟达认为,将领们做出了一个错误选择。

    别看孟达军事能力平平无奇,但是,他的眼光却格外毒辣,不仅仅是看人,对局势的走向判断,也很精准。

    被廖化抓捕之后,汉军对孟达百般提防。

    尽管如此,机灵的孟达还是通过闲聊的方式,获取了不少信息,估算到了蜀汉军的大致实力。

    从账面兵力上看,蜀汉军未必会比魏军更强。

    但是,孟达从直觉上认定了蜀军必然获胜,希望魏军将够早做准备。

    尽管魏军的难关还没有度过,申耽和孟达总归通过了魏将们的考验。

    孟达麾下有兵有将,在魏军中的实力较强。

    由于兵力数量较多,孟达回城的时间又太快,魏军将领们并没有得到侵吞孟达部队的机会。

    孟达依旧统帅旧部,参与上庸防务。

    但是,信任孟达的两位魏军统帅先后战死,魏军将领终究还是对孟达有所防范。

    以互相照顾为名,徐商安排吕建与孟达合兵一处,共同行动。

    这一份安排更多还是为了防范孟达。

    如果说,魏军不敢逼孟达太过,给孟达充足的尊重。

    对于申耽的安排,那就相当随意。

    徐商当场下命令,给申耽安排了一个负责参赞军机的临时职务。

    但是,这个职务不仅没有任何实质权力,就连说出的建议,也不一定能得到魏将们的采纳,是个名副其实的虚职。

    军议告一段落,许多资历浅的魏军将领纷纷离开,前往军中处理军务。

    现场只留下一些曹魏资历较老的将领,这些人并没有开口,而是保持沉默。

    孟达读懂了将领们送客的意图,主动拉上申耽,告辞离开。

    一出营帐,申耽就夸赞起孟达,“以前我对孟将军有些偏见,现在却不得不服,你的手段确实太高了。”

    “这一招以退为进,做得非常好,名义上提议魏军突围,实际上,却促成了魏人守城的决心,在对人心的掌握上,我不如将军。”

    孟达笑了笑,点头致意。

    其实,孟达这一次还真的没有耍心眼,他是真心实意希望魏军撤退。

    孟达的翻身本钱基本都在这上庸城里,一旦城破,他将会丢失一切。

    不论是为了魏军发展,还是为了自己考虑,孟达都想立即离开眼下的上庸险地。

    只不过,人微言轻,孟达说了不算,只能接受徐商和吕建的决定。

    申耽的心眼,远远没有孟达更多,这位上庸郡的豪族没有吸取教训,仅仅因为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任务,就把自己看成了和孟达同一类人。

    孟达和申耽两人,不论是实力,还是选择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申耽可以投降,或许会得到原谅,孟达却已经把自己的路走死了。

    背叛刘备,投奔曹魏的时候,孟达可以声称自己遭受了刘封的欺负,做出了冲动行为。

    统兵偷袭汉军粮草大营的行为,同样可以圆回来,孟达毕竟在事前跟詹晏通过气,可以伪装成一种诱饵行动。

    从房陵城战事开始,一切都无可挽回了。

    孟达和吕建一同阻击刘封,那是实打实的和蜀汉军对抗并且取胜。

    在那场战斗中,孟达表现的很突出。

    在劝降申耽的行动中,孟达更是写了亲笔信,甚至用自己待遇,以及,和申耽的交情,进行了欺诈。

    事已至此,无论孟达怎么解释,都很难再得到蜀汉统治阶层的谅解。

    当廖化把孟达派回城里的时候,孟达心中更多的,还是逃出生天后的惊喜。

    廖化是一个聪明人,但他的行为等于在放虎归山,孟达实在猜不透这位年轻将领的心。

    和申耽笑呵呵的对答,孟达的心中却格外顾虑。

    孟达更在乎自己的未来,甚至于,必要的时候,不介意再次出卖申耽。

    两个人闲聊了几句,达成互相照应的约定后,孟达回到了自己的营地。

    孟达没有在第一时间召见部属,而是静静地等待。

    过了很久,吕建回到营地,并且在第一时间来到了孟达的房间。

    吕建的伤情还没有恢复,走路都需要有人搀扶。

    “孟将军,咱俩也算交情不浅了,你这一次见到廖化,必然对蜀军的实力和目的有了自己的判断,跟我说句老实话,上庸城还能不能继续守下去了。”

    孟达仔细思索了一番,坚定的摇摇头,“咱们必须撤离,而且,越快越好,我相信,过上几天,徐将军就会转变态度。”

    吕建的眼睛中,透露着怀疑。

    为了争取吕建的支持,孟达的谈话倒也非常真诚,“我和吕将军共同参战,你应该明白,我对蜀汉都做了什么,可以说,包括吕将军在内,所有人都可以降蜀,唯独我孟达不可以投降。”

    “魏王对我非常重视,无论如何,我都要为国效力,希望你明察。”

    吕建叹了口气,“局势已经恶化到这种程度了吗?”

    孟达重重的点头。

    吕建:“行,那我再去劝一劝徐商将军,就不打扰将军了。”

    ……

    吕建离开后,孟达进入营地,寻找自己的旧部。

    孟的兵力在整个上庸城里的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一。

    叛出上庸的时候,孟达统帅了近两千兵将。

    归顺曹魏之后,又有很多旧部远来襄阳投奔。

    孟达认为,兵力就是实力,他不惜倾尽家财募兵。

    除了给曹丕等人送上的礼物之外,大部分得来的钱,都用在招募和维持部队上了。

    孟达把一切都堵在了上庸之战上,兵力也增加到了两千以上。

    进入上庸郡,孟达部一直作为魏军的作战主力,尤其是房陵城战事,几乎直面魏军兵锋。

    连番作战之后,孟达虽然获得了不少战利品,但他的可用兵力也重新降到不足两千人。

    通过自己的名望,孟达招募了一批汉军降兵,但是,真正可以信任的,只有那一千多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老兵。

    新归降的部队,由部将李辅统帅,孟达的老兵,却全部交给外甥邓贤指挥。

    邓贤并不是孟达麾下最有能力的将领,他甚至比不上李辅。

    但毫无疑问,在危机关头,外甥比部将更值得信任。

    再次见面,邓贤表现的有些急躁,“舅舅,我听说,廖将军统帅了上万熊山汉军北上,现在已经包围了上庸城。”

    “城中传言四起,据说,夏侯将军和徐晃将军都战死沙场了。”

    孟达连忙进行安抚,“二位将军确实已经身死了,却是死于偷袭。”

    “你慌什么,难道不相信舅舅,别说蜀军兵力不足,就算廖化真的决定攻城,我也有能力带你逃出城外。”

    邓贤皱起眉头,“舅舅也觉得,咱们不能继续守城了?”

    孟达笑了笑,“你也别胡思乱想,咱们完全能够依托上庸城墙据守,这里兵强马壮,哪怕他廖化再能打,难道还能翻越城墙不成?”

    孟达的玩笑话,并没有让邓贤的紧张情绪有所缓解。

    孟达这位年轻的外甥反而更忧虑了,“舅舅,你可千万不能大意,寻常将领做不到的事情,廖化却有能力做到,他可是曾经带领部队翻越兴山,突袭过兴山城。”

    “廖化麾下的那些熊山汉军,同样是虎狼之师,根据我对汉兵的了解,这些将士对廖化抱有绝对的信心。”

    “我可以这么说,即使廖化命令汉兵们去死,将士们也会认为死路的背后通向胜利。”

    孟达明显不满,做了一个噤声手势,“你给我记住了,汉祚已经亡了,山阳公禅位给了魏王,咱们身份特殊,可不要说错话。”

    孟达摇摇头,自己的外甥确实不成大器。

    越是到这种时候,越不应该长别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孟达:“你去通知将士们做好准备,这几天,可能就会撤退了。”

    “等我下命令的时候,千万不要手忙脚乱,撤军的时候,一定要比其他魏军跑的快。”

    听到撤军的消息,邓贤的表情明显轻松了不少。

    孟达感慨万分,外甥的情绪变化全都表现在了脸上,他甚至有些怀疑,之前通过外甥和詹晏进行联络的决定,是不是做错了。

    仔细打量起面前的外甥,孟达眼前一亮。

    如果不看脸,仅仅观察身材与身高,外甥似乎跟自己非常像。

    孟达笑了笑,“之前上战场的时候,我看过你的甲衣,有些破旧了……”

    邓贤一脸茫然,“没有啊,我的甲衣是房陵战事开始之前,从军需官那里领到的新甲。”

    孟达摇摇头,“军需官的东西,很多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或者,后方统一标准制成的,甲衣未必能合身。”

    没有给邓贤反驳的机会,孟达继续开口:“我有两件相同款式的玄甲,重金定做的,这几次上战场,我都是穿着那套甲,质量你完全可以放心。”

    “跟我来一趟,我给你一套,穿着上战场,也可以保护自己。”

200、上庸尾声

    这场十面埋伏之计,其实是重重偶然影响下的必然结果。

    把孟达和申耽二人放回上庸城的时候,廖化就已经打消了强行攻城的念头。

    申耽和孟达两人是汉军降将,和魏军将领之间有很深隔阂。

    从人性上看,两位降将越是劝说,并且支持魏军守城,魏军对于守城一事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大。

    汉军通过展现攻城的决心,逼迫魏军作出突围决定。

    城外三座大营的布置,是一个虚招。

    无论是城西、城北未完工的石墙,还是城南那些闲置的攻城器械。

    这些东西存在的意义,就是诱惑守军攻击。

    廖化可不愿意拿自己宝贝将士的性命去和曹魏拼消耗。

    为了这个目的,廖化不仅大肆抽调民兵战俘,就连房陵储粮也面临着巨额消耗。

    这一切,都为了展示汉军势在必得的决心。

    廖化知道自己的想法,但是魏将不知道啊。

    因此,敌人进攻了城北石墙,试图瓦解汉军的包围。

    在这场进攻中,守卫北墙的王甫成功完成了防守任务,在城西丁奉的支援下,拼着巨大伤亡,守住了石墙。

    这也给敌将传递了一个错误信号:石墙对汉军来说,很重要。

    事实却并非这样。

    汉军在三座大营里安排了大量执行特殊任务的汉兵。

    这些士兵们的目的,是成为魏军俘虏,混进城里的战俘营地,煽动俘虏们,准备配合汉军夺城。

    为了避免个别汉兵身份暴露,致使所有人被一网打尽,每一名汉兵都以为自己是唯一的任务执行者。

    利用魏军的突袭,汉军成功通过俘虏的身份,进入城中。

    事情远比廖化想象中更顺利。

    大部分汉兵进入了战俘营,另外却有一名入城的汉兵,获得了自由。

    原因很简单,这名汉兵,是孟达部将李辅的朋友。

    孟达投降曹魏的时候,近两千家将士跟随他一起叛逃。

    但是,还有不少孟达旧部跟随邓贤进入了熊山。

    并不是每一名孟达旧部都对孟达忠心耿耿。

    随着时间推移,感情会淡化,即使忠诚孟达的将士,也有许多人被廖化的人格魅力吸引,立场发生转变。

    这名利用李辅交情混入城中的汉兵,就是这样一个人。

    汉兵在战场上正好遇到了李辅,被顺便带回了城里。

    战事发生前的每一件小概率事件,都是最后那场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获得自由的汉兵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一直潜伏在城里,试图与俘虏联系。

    然而,魏兵对俘虏的防范意识很强,汉兵的多次尝试都失败了。

    通过李辅,汉兵偶然知道了魏军的突围计划。

    汉兵以斥候的身份离开城池,把情报告诉了廖化。

    斥候提供的情报缺乏细节,但已经足够了。

    得知魏军可能有大行动,廖化紧急下达了备战命令。

    上庸城下的所有汉军都被调动了起来。

    在汉军的计划中,魏军会从东门突围,所以,备战的重点从一开始就放在了城东。

    廖化和王甫重兵驻扎城北大营,关平统帅生力部队在城南大营外守候。

    除了伏兵,汉军还布置了大量侦查部队。

    西门和北门的士兵并没有轻举妄动。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城西大营由丁奉统兵,只要魏军发起突围,丁奉就会迅速突袭上庸城。

    原定计划中,魏军必然会在突围过程中受重创,汉军衔尾追杀,足以大破魏军。

    然而,魏军主将比廖化想象中更大胆,敌人不仅要突围,还想偷袭汉军。

    敌军的进攻方向,是城南大营。

    斥候先魏军一步,把情报告知了廖化和关平。

    廖化对关平有信心,汉军有了准备,必然可以顺利击败魏军。

    计划有变,将领们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丁奉的任务变得更复杂,廖化命令爱将出其不意攻克上庸城之后,立即带兵东进,封锁南门,切断敌人的后路。

    为了达成战术目的,丁奉可以暂时放弃对俘虏的救援,以及重点要害部位的控制。

    廖化和王甫两人,并没有参加夜间的合围。

    魏军的野心不小,廖化同样产生了全歼敌兵的雄心壮志。

    根据廖化对上庸地势的了解,他立即和王甫两人在北撤的官道上设置了伏兵。

    甚至于,为了让魏兵得不到休整,徒劳消耗体力,汉军在沿途留下了多支部队,专程负责阻击。

    就连廖化也没有料到,汉军在魏兵北撤的路上,设置了整整十重伏击。

    ……

    “将军,邓闲说要求见你。”

    廖化看向报信的这名卫兵,“孟达的下落,邓贤招供了吗?”

    卫兵连忙摇头,“没有,邓闲只知道孟达北上求助去了。”

    “要不,咱们上点措施?”

    廖化摇了摇头,“不必了,邓贤说的,应该是真话,见面的事情,就不要提了,该谈的,很久之前已经聊过了,我跟他没有什么好谈的。”

    邓贤虽然是孟达的外甥,但他不是一个孩子了,作为一个成年人,邓贤需要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廖化感慨万分,“把邓贤押送回成都,听候汉中王发落,徐商、李辅等人的首级一并送回去。”

    “可惜了吕建,这人倒是汉子,被丁奉击败后,敢组织部队争夺上庸城,直到魏兵崩溃,才回到自己的营房自焚,死之前还杀死了申耽,啧啧啧。”

    卫兵再度开口:“丁奉将军派人请求指示,据说申耽的那些部属正在鼓噪闹事,城中有种传言,说是咱们杀害了申耽。”

    廖化叹了口气,“你告诉丁奉,现在是战时状态,许多曹魏溃兵逃入城中,战俘营是敌人的一个重要容身场所,给我一查到底。”

    “非常时期,一律遵循军法,任何人在城中造谣生事,或者煽动叛乱,当即处死。”

    廖化的语气柔和了很多,“不论申耽以前做过什么,他终究是为了大汉而死,让丁奉将军厚葬申耽,看看申耽有没有后人,我会向主公替申耽请功,让他的家属得到抚恤。”

    卫兵记住廖化的命令,匆匆离开,下去传令。

    过了一会儿,又一名卫兵急匆匆赶回。

    廖化有些不悦,“你也是跟我很久的老人了,这么慌张,成何体统,孟达总不会被你急死吧。”

    卫兵一愣,“啊,廖将军,你都知道啦?”

    廖化一愣,盯着面前的卫兵仔细打量了起来。

    卫兵却没有察觉到廖化的异常,自顾自的说了起来,“一伙儿民兵找到了咱们搜捕孟达的将士,据说是关羽将军的部将孙狼。”

    孙狼的事情,廖化倒也有所了解,对方本是司州陆浑县的百姓,因为不满官府的徭役,投靠了关羽。

    襄樊之战的时候,关羽给了孙狼将军印,还给他提供了士兵,让他在曹魏的后方闹事。

    廖化比较惊奇,一个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暴民,是如何在关羽军崩溃之后,活到现在的。

    卫兵继续说道:“除了这位叫孙狼的将军,还有一个人,自称叫成何,是廖将军的朋友,他们携带了魏将的首级来投诚,降兵们辨认过,死者正是孟达。”

    廖化点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了,命令卫兵召见成何。

    成何与一名壮汉一同赶到廖化身边。

    两人分别提了一个包裹,成何手上的包裹带着血迹。

    壮汉手里的包裹虽然干净,却鼓鼓囊囊。

    成何主动开口,“我手里的,是孟达首级,请廖将军检查。”

    廖化没有检查,命令卫兵收下包裹,表示感谢。

    成何又指了指壮汉手上的包裹,“这是孟达死之前携带的金银珠宝,我和孙狼兄弟两人,没有贪墨一丝一毫,都给廖将军带回来了。”

    廖化根本没有看包裹,直接扭头看向了面露不舍的孙狼,“我在关将军麾下担任主簿的时候,已经听过孙将军的名字。”

    “如果天下百姓都像孙将军这样,何愁汉室不可复兴。”

    “这是孟达的赃物,既然是孙将军和成何兄弟凭实力获取的。”

    “这些东西便不需要上交,你们在司州坚守了这么长时间,辛苦了,分给弟兄们,让大家买点东西。”

    听完廖化的这席话,孙狼喜笑颜开,连连向廖化道谢。

    孙狼离开后,现场只剩下成何。

    “成兄弟不是回到北方,照顾家人去了么,为什么又跟孙狼将军聚到了一起,莫非书信丢了,需要我再写一封?”

    成何的眼光有些暗淡,“从将军处离开,我留了个心眼儿,提前和将士们分别,隐姓埋名投奔徐晃,打探家人的消息。”

    “就因为一个传言,曹氏认为我叛变了,诛杀了我的家人。”

    “可笑极了,曹魏的那些高官,恐怕连我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他们不关心,更不在乎我是否真的反叛。”

    “徐晃带兵进攻孙狼的时候,我提前离开,通风报信,救下了孙狼,孙狼把我当大哥,我们两个带着队伍东躲西藏。”

    “听说上庸有战事,我们兄弟决定南下参战,没成想,来晚了一步,魏军已经败了。”

    廖化沉默了,成何的家人虽然不是被他杀死的,实际上却因他而死。

    心中有歉意,廖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补救,“成何兄弟有什么打算,只要我能帮忙,一定义不容辞。”

    成何抱拳行礼,单膝跪地,咬牙切齿,“希望廖将军给我一个机会,哪怕让我当一名普通士兵,我也要兴复汉室,覆灭曹魏。”

    男儿膝下有黄金,成何的复仇态度很坚决。

    廖化扶起成何,答应了,“成何兄弟助我,求之不得。”

    刚刚离去的那名卫兵,再次行迹匆忙的返回。

    “将军,关将军夺回了西城。”

    廖化同样很高兴,“关平做的漂亮。”

    卫兵连连摇头,兴奋劲儿依然没有散去,“我说的关将军,是关羽将军。”

    廖化更激动了,双手颤抖个不停。

202、南攻兴山

    攻入上庸郡,汉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连续击败江东军和魏军,前后杀伤、俘虏了一万多敌兵。

    徐晃麾下的十二营兵将,大都是训练有素,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

    为了消灭这些人,汉军同样付出了代价,伤亡近千。

    魏军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汉军的战损却可以得到补救。

    回到上庸城之后,利用关羽给出的承诺,廖化开始征兵。

    挑选兵员时,廖化优先选择孟达的降兵和申耽的部属。

    孟达参与反叛,他的部属同样是戴罪之身,孟达一死,这些人撤底失去了主心骨,为个人安危担惊受怕。

    接受廖化的招揽,几乎成为了孟达部将士的最优选择。

    对廖化来说,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兵,的确是优秀的兵源。

    吸纳申耽的部属,廖化却多了一重考虑。

    比起增强部队战斗力,廖化更在意的,是稳定上庸局势。

    申仪申耽两兄弟先后死去,但是,他们的族人还在,申氏兄弟的势力也没有消亡。

    吕建的嫁祸行为,确实欺骗了许多人,申耽之死的真相,也在上庸城里出现了多种版本。

    口口相传中,谣言不断发酵。

    丁奉执行了廖化的军令,杀死了几个造谣生事的申耽部属,从明面上平息了谣言。

    但是,不满会积累,恐惧会强化。

    放任这些负面情绪发酵,甚至爆发,很有可能对上庸的治安秩序造成破坏。

    所以,申耽部属中的身强力壮者,也被廖化统统挑走,补充进汉军一线作战序列。

    只有让将士们忙起来,才能减缓谣言的传播速度。

    时间会让谣言不攻自破,或者,不再重要。

    这些被廖化选中的士兵,身体素质普遍较强,完全可以当做精锐培养。

    廖化却坚持把这些人补充到普通汉军队列中。

    丁奉部的新兵,都是由经过考验的汉军老兵补充。

    从成军开始,廖化便给丁奉部将士提供了优厚的待遇。

    权利的背后,是同样重大的责任。

    廖化的队伍战斗力强,接受关羽的安排,担任南下前锋,丁奉部将士出于相同的原因,成为前锋的先锋。

    在上庸城里休整了两天,将士们进行了磨合与训练。

    直到廖化接到了关羽的出击命令,把上庸城防任务移交给闻讯赶到的王甫,他才开始带兵南下。

    ……

    江东军对汉军的进攻早就有所防范。

    汉军南下途中,遇到了大量江东军的斥候。

    敌军斥候的任务,可不仅仅是警戒。

    汉军刚刚出城,官道上就燃起了示警狼烟。

    而且,江东军的斥候采用了各种方法破袭汉军,迟滞大军南下速度,为了达成目的,敌人不择手段,不记伤亡。

    甚至于,敌军提前在一些必经位置设置了陷阱。

    为了减少伤亡,保持部队战斗力,廖化不得不调整兵力部署,撤下了丁奉部,改派其他部队担任开路先锋。

    江东军的小手段,终究无法拦住汉军的南征。

    费了一番功夫后,将士们重新看到了兴山城外的第一道防线。

    廖化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故地重游。

    从刘封南征开始,这条防线便多次易手。

    守备部队明显进行了防线修补,但是,很多防区已经永久性损坏,给进攻方提供了机会。

    江东军确实做足了准备。

    木栅栏、拒鹿角、绊马索。

    江东军在汉军面前连续碰壁,但他们并非毫无成长,防御手段变得丰富。

    就在两军对峙的期间,江东军士卒依旧在抓紧时间整修防线。

    除了陆地上的防御部队,河道上,同样有不少江东军快艇游弋着。

    水军弓手站在船头,不时朝着汉军驻军方向射箭。

    矢箭远远的飞过来,到达射程的尽头,从空中落下。

    江东军似乎想通过这种手段,对汉军进行挑衅,提升士气。

    表面上的耀武扬威,却难以掩盖房陵战事失败导致的兵力空虚。

    一番休整,廖化直接下达了出击命令,他希望将士们可以在江东军的防线上过夜。

    丁奉部将士担任先锋,率先发起突击。

    这一次的冲阵,也是丁奉担任汉军都督之后的第一场表演。

    丁奉亲手挽着刀盾,跟随将士们冲锋。

    廖化相信,如果不是自己出言制止,这名骁将必然还会冲杀在第一线。

    将士们顶着箭雨和防御设施,冲到了防线上,与江东军短兵相接。

    汉军动用了精锐,攻势却不顺。

    汉军无法发挥兵力优势,江东军却能够成功借助防御工事。

    一鼓作气,再而衰。

    廖化只能选择追加兵力,或者撤军。

    廖化选择了前者,为了鼓舞士气,廖化亲自擂响战鼓,命令预备兵将士们进攻。

    鼓点声渐渐急促,廖化的额头沁出了汗珠。

    刚开始,他还能分心观察战局。

    随着敲鼓动作的持续,廖化体力消耗的越来越多,手上鼓槌似乎越来越重。

    有卫兵看到了廖化的不适,试图上前帮助,廖化却固执的拒绝了这份好意。

    手上的鼓槌重重的敲打着,保持着急促的节奏。

    廖化明白,自己和将士们一样,同样在战斗。

    战斗的对象,并不是面前的这面鼓,而是自己的意志。

    手上的速度越来越快,“咚咚”两声巨响,鼓面破了。

    在此同时,远处战场上响起了欢呼声。

    廖化转过头,看见了汉军攻上防线的一幕。

    河道上的江东军快艇已经开始南撤了。

    廖化没有犹豫,命令将士们重新找了一面战鼓,把新战鼓拖到了防线上。

    汉军将士稍作休息,廖化便命令将士们,向着下一道防线发起进攻。

    廖化没有继续逞强,把敲鼓的任务交给了自己的卫兵。

    丁奉部将士厮杀多时,体力消耗极大,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参与到进攻中。

    汉军的攻势依然不顺利。

    江东军第二道防线的防御力量并没有第一道防线完善。

    但是,汉军将士完成了一次突击,体力消耗巨大,进攻效果大幅下降。

    直到廖化替下了敲鼓的卫兵,丁奉部将士再度参战。

    局势才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汉军成功击溃了江东军守兵,收复了全部防线。

    江东军败兵直接退回了兴山城。

    获得胜利之后,廖化把战事经过简单进行概括,派兵通知关羽。

    顾及不到将士们的疲惫,立即下令重修浮桥。

    兴山战事需要詹晏的力量。

203、詹晏口信

    汉军夺取两道防线之后,休整了两天。

    期间,江东军并未发起反击,甚至于,敌人抛弃了兴山城外的所有营地,退守孤城。

    汉军将士们紧急施工,不仅加固了面朝兴山方向的防御工事,还在原有的浮桥基础上,对北部浮桥进行修缮和加固。

    前往熊山报信的汉军士兵,也顺利见过詹晏,带回了詹晏的口信。

    汉兵递给廖化一把虎皮弓,“詹将军告诉我,他已经知道了将军的计划,熊山汉军已经完成动员,做好准备,将会出山助战,这一把虎皮弓,就是信物,詹将军让我代为转交。”

    接过虎皮弓,廖化简单看了一眼,弓身的虎皮,残破不堪,似曾相识。

    廖化从没有见过詹晏使用弓箭,也不了解对方为何会对赠弓这事情有独钟。

    不过,有了赠弓往事做基础,廖化倒也痛快的收下了弓箭。

    汉兵继续开口:“詹将军让我转告将军,这把弓跟了他很久,是他最喜欢的一把,希望珍惜使用。”

    传递口信,转交一件信物,本是件正常的事情。

    詹晏的口信内容,却让廖化起了疑心。

    仔细抚摸起面前的虎皮弓,廖化感受不到丝毫裂纹。

    弓体虽然有些年头了,却非常平整,这不是一把新弓,也没有修复过的痕迹。

    唯一可以与断弓产生关联的,就是弓身表面的虎皮。

    廖化再次检查了一遍弓体,依旧没能从弓身找到任何标记和暗号。

    詹晏没说实话,口信却并不像出现了口误,廖化不得不多想一些。

    非常时期,任何一个错误判断,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廖化的表情变得严肃,“除了给我回复,詹晏还说了什么?”

    斥候:“詹将军还说了,山里一切正常,希望将军不必多虑。”

    疑心一旦产生,所有不合理情报,都会被放大。

    廖化从来没有问过熊山状况,詹晏却强调了一句“正常”。

    这种回答并非不合情理,只不过,非常时期,廖化总得小心为上。

    廖化继续追问:“还有呢?”

    汉兵摇摇头。

    内容越少,往往事情越大。

    从最坏的角度上去思考,熊山大营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变故。

    熊山汉军有数千人兵民,詹晏搞不定的麻烦,一定不是小问题。

    廖化希望回山看一看,而且,他必须亲眼去见证,去处理。

    这种任务,廖化不放心交给部将。

    一但廖化带兵进入熊山,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那失而复得的两道防线。

    廖化带领将士们攻克了兴山防线整整两天,却没能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

    关羽统帅的主力部队依旧在路上,大军押送各类物资,行军速度较慢。

    这种时候,防线上的汉军只能依靠自己。

    廖化立即派出骑兵,通知汉军加速南下,但是,他也明白,短时间内,将士们不可能得到援军。

    北方指望不上,南边的危机同样没有解除。

    江东军虽然撤回了兴山,却不代表敌人放弃了反击。

    为了夺取这两道防线,汉军花费了不少代价。

    一旦江东军发起反击,防线再度易手,那时候,汉军不仅兵力受损,还需要面临着敌人破坏浮桥的风险。

    比起挡住敌兵的进攻,更重要的,是吓唬敌人不敢进攻。

    不战,才是最好的防守。

    调集兵力进山之前,廖化有意营造出一种兴山防线兵力充足的假象。

    汉军不仅需要在面朝兴山一侧集中兵力,还要组织敌人发现汉军的后方空虚。

    在河道边,汉军部署了一些弓箭兵,江东军船队一到,就会使用火箭射击。

    在河道中部,使用了拦江绳索。

    只要压制住敌人水军,避免江东船队北上侦察,江东军的斥候便很难打探汉军情报。

    汉军骑兵集合北上,马尾上绑上树枝,在第一道防线以北进进出出,营造出一种烟尘飞舞,汉军援兵声势浩大的假象。

    汉军还在第一道防线上多竖旌旗,扎下很多草人。

    草人的姿态各不相同,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还有躺着的。

    通过给草人披甲的方式,迷惑敌人。

    这些布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骗过敌人。

    虚的部分结束了,实的地方需要增强。

    第一道防线上的守兵全部被抽调,集中到第二道防线上布防。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汉军的很多布置毫无用处。

    第二道防线上的汉军兵将或许有能力抵挡江东军北上。

    然而,一旦江东军船队下定决心北上,进攻第一道防线。

    汉军虚实可能会瞬间暴露。

    廖化的计划有赌的成分,他也管不了那么多。

    完成布置后,进山汉军在廖化丁奉二人统帅下,沿着浮桥渡河,直接进入熊山。

    上山没多久,汉军来到了废弃的粮草大营。

    营地一片肃杀气氛,现场遗留了大量没有烧尽的寨墙,烧焦碳化的粮食和兵将尸体。

    仅仅看了一眼,廖化便下令将士们继续行军。

    牺牲在营地中的军需官的长相,早已经在廖化的脑海中模糊了,他的尸体更是无从辨别。

    粮草大营的损失换来了魏军的轻敌,换来了敌人的孤军深入。

    然而,军需官的牺牲却毫无意义。

    为了一座原本就准备放弃的营地,牺牲一位忠勇战士,这个代价太大了。

    翻越熊山的时候,廖化顾不上收敛英烈的遗骸,这一次,汉军同样急着进山。

    廖化暗暗许下承诺,希望英烈们再等待一段时间,只等战事结束,必将帮助将士们收敛尸骨。

    队伍连夜西进,赶赴熊山大营。

    主力行军的同时,廖化派出少量斥候先行回营。

    斥候们以汉军回营搬运物资为借口,伺机打探营中虚实。

    同时,通知营内守将做好迎接准备。

    如果詹晏真的被人控制了,廖化的出现,将会是保住这名朋友的最好办法。

    为了防止敌兵在山路设伏,汉军把兵力分成三组。

    派出一名部将,统帅少量部队作为先锋。

    这样做,既可以避免敌人利用地势伏击汉军主力,又可以在汉军主力中埋伏的时候,回身支援。

    廖化统帅主力,成为第二支行军部队。

    丁奉统帅军中精锐,成为第三支部队。

    三支部队间保持距离,任何一支部队遇到麻烦,都会得到友军援助。

    行军路上有惊无险,廖化见到了许多执行警戒和值守任务的汉军将士。

    在火光的帮助下,廖化看到了不少熟面孔,他们甚至向廖化点头致意。

    大军快速行军,安全接近熊山大营。

    在营门处,廖化得到了斥候的汇报,确认营内一切正常。

    同时,与先行的汉军队伍汇合。

    跟守卫营门的汉军通报身份之后,大军有组织开始入营。

    不论是营地外围,还是大营内部,一切都显现的非常正常,并没有战斗过的痕迹。

    大概是因为时间太晚,营地中巡逻的汉兵少了很多。

    廖化统帅汉军入营之后,并没有引起太多将士注意。

    尽管营内一切如常,廖化还是非常小心,约束好自己的部属,朝着詹晏的营帐行军。

    到达营帐外,汉兵李二把廖化拦住了。

    从位置上看,李二似乎成为了詹晏的卫兵,守卫着营帐门口。

    李二的行为,引起了廖化的不满,“我要见伏波将军,快去通报。”

    廖化说完后,李二却并没有动身。

    李二欠身说道:“报告将军,一支江东军正在进山,展开围剿,詹晏将军刚刚带兵出营下山,这时候,恐怕已经抵达了前线,正布置埋伏。”

    廖化刚刚上山,詹晏就下山,时间上也太巧了。

    廖化开口询问,“我和詹晏取得了联络,准备共同进攻兴山城,带兵下山这么大的事,他为什么没有通知我?”

    李二连忙解释,“敌军的攻势太急促,詹将军恐怕没来得及。”

    廖化:“詹晏答应过我带兵支援兴山,为什么食言?”

    李二继续帮助詹晏辩解,“将军误会了,我军将士已经完成集结,确实打算支援兴山,可计划赶不上变化。”

    不论李二说出了几成真相,总之,对方确实试图阻止自己进入詹晏营帐。

    廖化不再犹豫,命令身边的将士动手,控制住试图拔刀反抗的李二与另一名汉兵。

    接下来,廖化命令汉兵强行进入营帐,寻找情报。

    汉兵们匆匆跑进营帐内,又迅速返回。

    士兵们没有找到詹晏,却带出了几具尸体,其中就有詹晏的亲信李苟。

    意外果然发生了,而且危险就在身边。

    廖化没有立即组织将士们退出营地,而是要求众人提高警惕,准备战斗。

    廖化面色不善的盯着李二。

    遇到胆小怕死者,廖化可以拔出刀子,用性命威胁。

    面前的李二是个亡命之徒,明显不吃这一套。

    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办法是引诱对方开口。

    还没等廖化展开行动,营地内外响起了喊杀声,大量“汉军将士”从营帐中冲出,朝着廖化等人冲杀了过来。

    从现场状况上看,并不是少数人反叛,可以说,现场绝大多数都是敌人。

    廖化命令将士们结阵迎敌。

    一样的服装,相同的武器,分成敌我两方。

    这一次,汉军将士却成为了被突袭的目标。

    不论是阵型,还是战斗力,都远远强于来犯的敌兵。

    所以,敌人的进攻轻松被汉军挡住了,廖化甚至有种感觉,他可以轻松完成反击,击败这些敌兵。

    廖化没有惊慌失措,把战场交给将士们,他信任这些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老兵们。

    廖化开始询问,“李二,上次见面的时候,我就曾经跟你说过,你跟随我翻越熊山,南征北战,出了不少力。”

    “大伙把你的功劳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

    李二受到了触动,皱起眉头,“你嘴上这么说,却根本没有满足我的实际要求,仅仅因为过去的小事,就抹杀了我的一切。”

    话匣子一打开,李二便忍不住继续抱怨,“廖将军,实话告诉你,这熊山生活太苦了,我早已经呆够了,不单单是我,很多人都不想跟着你们继续打下去了,将士们要回家。”

    廖化适当提问,“将士们的饮食和休息都得到了保障,而且,已经坚持了这么久,胜利就在眼前,等到汉中王东征,将士们不仅可以回家,还能够衣锦还乡。”

    李二冷哼了一声,“没错,你们确实保障了我们的饮食,但是,我们过的日子,却根本看不到希望。”

    “汉中王东征?将士们在熊山征战的这一年间,是否得到了蜀军一兵一卒的支援。”

    “你是汉军新星命令,多次立下战功,我们呢,不仅没有立功受赏的机会,就连晚上睡觉,都会被噩梦惊醒。”

    李二的不满似乎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怨气冲天,对汉军有不少误解。

    廖化完全可以一一进行驳斥,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说。

    对方的抱怨,是件好事,发泄完了,就会坦白。

    说了一会儿,李二总算说累了,“两天前,江东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围剿,当时,詹晏将军采用了诱敌深入的办法,在战斗中歼灭了这伙江东军。”

    “除了俘虏,我军还得到了不少酒肉。”

    “当天晚上,詹晏将军就把酒肉分给了部将们,但是,酒肉中下了药,凡是饮酒的将士们都中招了。”

    “俘虏们连夜行动,迅速控制了几名将军。”

    按照李二的说法,汉军等于是遭到了斩首行动。

    所有汉军主将都被江东军控制了,别说是无法下令作战了,哪怕外围斥候带回了战情,汉军也无法做出反应。

    如果江东军再大胆一些,完全可以伪造詹晏的命令,削弱汉军的防御,给江东军制造长驱直入的机会。

    没有打斗痕迹倒也正常,汉军恐怕根本无力反击,便被控制了。

    廖化:“詹晏和其他将士现在在哪?”

    李二:“将士们刚刚下山,正在押往巴东城,你现在带兵救援,恐怕晚点了。”

    廖化摇了摇头,“不管什么时候,立即行动就不算晚。”

    李二明显对廖化的豪言壮志不以为然,“你可是自身难保,江东军在大营留了重兵,专程用来应变,就算你杀散了这些敌兵,也就耽误了下山时间。”

    廖化摇了摇头,“时间还不晚,或者说刚刚好。

    话音刚落,营门外再次响起震天喊杀声。

    廖化立即下命令,要求将士们全线反击。

204、叛将陈凤

    江东军伏兵数量并不多。

    很显然,敌将根本没有料到会遭遇汉军主力。

    敌人们更没有想到,汉军进入营地却依旧保持着战斗阵型。

    因此,江东军的突袭虽然来势汹汹,却毫无效果。

    等到汉军开始反攻,廖化与丁奉展同时动手,汉军轻松击败了江东军。

    取胜之后,汉军没有进行追捕,放任溃兵逃遁到夜色中。

    廖化与丁奉合军,将士们立即下山,快速行军,试图救回被抓走的汉军战俘。

    行军过程中,廖化审问了多名俘虏,其中一人是江东军校尉,通过这名俘虏,廖化知道了不少江东军偷袭熊山的细节。

    敌人的确在酒中下了药,故意让汉军劫走这批酒肉。

    药酒麻翻了大部分汉将,给江东军的突袭得手,提供了条件。

    除了酒肉上的问题,押送酒肉的兵将,同样是江东军精兵。

    夜间,俘虏们使用贴身藏好的刀片切开绳索,逃出监禁场所,控制了喝下药酒的汉军众将。

    汉军指挥系统出现问题,整个熊山的汉军防御都出现了大麻烦,因此,江东军顺利攻进山里。

    其实,江东军这一次轻松得手,取得辉煌战果,同样有运气成份。

    药酒的数量太少,没有办法让所有汉军将士都中招。

    江东军原本做足了强攻准备。

    在江东军发起偷袭之前,恰好有一批汉军士兵接受了詹晏指派,进入山中检查屯田,防治山火。

    守营汉军兵力大幅削减,江东军顺利攻下了汉军大营。

    得知汉军攻打兴山之后,江东军放弃了继续进山围剿的想法,留下少量将士在营中设伏。

    伏兵的目的,是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押送汉军战俘返回巴东。

    江东军下山的时间,比廖化部将士更早。

    但是,廖化等人在熊山生活了更长时间,多次下山袭扰,让将士大多熟悉山道。

    没有点火把,仅仅依靠记忆,将士们成功找到了下山道路。

    汉军的下山过程很顺利,没有遇到江东军的一兵一卒。

    在熊山边缘的一座小山的山腰,汉军看到了一条火光组成的长龙。

    廖化得出判断,敌人就在眼前,他要求汉军将士加快行军速度。

    到达山脚,汉军没有丝毫迟疑,直接发起进攻,从后往前,朝着火龙攻了过去。

    在队列的最后,江东军其实留下了警戒的断后部队。

    但是,这些江东军士兵完全不堪一击。

    汉军只发动了一波攻击,敌军就败退了。

    那条扭曲的火龙,也在汉军进攻下,一节节的崩溃。

    遭遇袭击,江东军并非直接放弃抵抗,队列中不断响起呵斥声。

    敌将试图集合部队反击,但是,敌将根本无力将命令有效传达到军中。

    原本沦为俘虏的汉军将士,也开始策应廖化。

    江东军的陆战能力原本就差,劣势不断扩大,很快,江东军溃败了。

    汉军彻底拿下胜利之后没多久,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大地上。

    解救成功,汉军俘虏们依旧表现的很混乱,有人试图逃跑,有人抢夺武器复仇。

    报出自己的身份,廖化这才稳定住俘虏们的情绪。

    队伍的秩序恢复之后,廖化派出多支队伍,前往汉军俘虏中寻找詹晏。

    就连廖化自己,也同样没有闲着,带上几名卫兵,参与到搜索行动中。

    连续询问过多支队伍,都没有得到詹晏的消息。

    直到廖化撞上了一群汉兵。

    汉兵们围成一圈,廖化很感兴趣,分开人群,挤进圈子里。

    其中一人大声喊:“陈凤狗贼,纳命来。”

    话音刚落,廖化眼前寒光一闪。

    听到陈凤的名字,廖化立即发声,“住手!”

    这一喊,并没有阻止住动手的汉兵。

    但是,这一瞬间的犹豫,以及陈凤的躲避,陈凤避开了致命伤。

    陈凤不仅是江东军大将,还是接替陈邵负责巴东城军政的第一负责人。

    对廖化来说,让这个人活着,远比死去更有价值。

    江东军在巴东地区执行了不少过分的政策。

    这些政策,都是以陈凤的名义下达的。

    熊山汉兵很大一部分兵员,都是西荆州地区的百姓,其中当然也有不少巴东的人,他们对陈凤怀着仇恨,想要把这名叛将置之于死地,倒也在情理之中。

    廖化的出声制止,让现场的汉兵很不满。

    那一名攻击落空的汉兵,再次举起了手中的刀子。

    陈凤仿佛发现了救命稻草,“将军,救我。”

    汉兵们纷纷看向廖化,终于有人喊出了廖化的名字。

    打算砍杀陈凤的那名汉兵,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他有些不满,“廖将军,你还不知道吧,这人就是荆州的叛徒,江东军的走狗。”

    廖化点点头,“我知道。”

    “詹将军下落不明,陈凤死不足惜,可是,此人一死,江东军如果采取报复行动,伤到詹将军,那该怎么办。”

    “诸位给我个面子,把这人交给我处置,可以吗?”

    廖化虽然用的询问字句,态度却不容质疑。

    持刀士兵抱拳行礼,朝着陈凤啐了一口,转身离开了。

    陈凤明显不记得自己与廖化在大牢里的一面之缘。

    这名叛军顾不上抹掉汉兵口水,用左手捂住右肩伤口,紧张的盯着廖化。

    廖化神情严肃,直接切入正题,“你把我们的伏波将军带到哪去了?”

    陈凤咽了下口水,“詹将军是大都督点名要见的人,我运送贵军俘虏下山之前,詹晏被骑兵带走,加急送回巴东城。”

    “恐怕,”陈凤有些迟疑,“此时已经关进了巴东大牢。”

    廖化曾经进入过巴东大牢,而且不止一次。

    他有很多办法可以救人,前题是,混入城里。

    看了看身边的将士,与刚刚获得解救的俘虏们。

    依靠这些人攻城略地,成功概率太低了。

    目光重新转回陈凤,面前这位汉军叛将,是廖化入城的最好选则。

    救人一事,不容有失,廖化打算亲自行动。

    廖化压低声音,“我可以饶你不死,放你回城,但是,需要你协助我,救回詹晏将军。”

    陈凤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同意。

    廖化把陈凤和普通江东军战俘关押在了一起。

    实施营救行动之前,廖化把军务安排妥当。

    丁奉统帅全军回山。

    为了避免江东军发起反击,廖化要求丁奉在熊山险要位置布防。

    廖化亲自带领几名精壮士兵,换上江东军服装,伪装成刚刚被抓的江东军败兵,由汉军士兵“扭送”到陈凤身边。

    在返回熊山的路上,廖化主动煽动江东军士卒们逃亡。

    在一个合适时机里,众人“偶然”发现了一个汉军将士的监管破绽,成功打晕了汉兵,廖化抢到武器,一伙江东军俘虏顺利逃脱。

    这一批顺利逃亡的江东军将士,一共有十余人。

    众人遵从陈凤的命令,朝着巴东城逃了回去。

    廖化一直跟在陈凤的身边,监视着这名叛将。

    到达巴东城下,廖化摸了摸腰间的短刀,用肩膀撞了陈凤一下。

    陈凤理解廖化的意思,直接来到城门口,高声呼喊,“我是陈凤,城头上的守兵们听好了,速速打开城门。”

    一阵嘲笑声响起,“哎哟喂,我还以为是谁,原来是败军之将陈凤啊,你怎么好意思回来?”

    陈凤的脸色出现急剧变化。

    陈凤有些不满,“刘阿,你可别站着说话不腰疼,别说是我,就连大都督也没有猜到廖化来的这么快,如果押送俘虏的人是你,说不定你败得比我更惨,快开门。”

    刘阿的声音再度响起,“想进门可以,喊三声‘刘大人,我错了。’”

    陈凤勃然大怒,“你这斯,实在无礼,就不怕我向大都督报告吗?”

    刘阿冷笑道:“你也知道无礼?我奉大都督的命令,统兵支援巴东,问你这个巴东太守要点酒,你告诉我没有,结果呢,你宁可把酒运进熊山,让蜀兵劫走,信不信我告你资敌。”

    陈凤张张口,似乎想要开口责骂,廖化轻轻咳嗽了一声。

    陈凤浑身颤抖,最终屈服了。

    按照刘阿的要求,陈凤轻轻喊了第一声。

    刘阿开始刁难,“你说什么,我听不到。”

    陈凤不得不提高音量,刘阿却依旧不满意。

    直到满足了刘阿的虚荣心,城头传来一阵哄笑,城门才打开了。

    刘阿的声音再度响起,“滚进来吧。”

    幸好,刘阿并没有要求众人真的翻滚进城。

    从一个旁观者的眼中来看,刘阿的刁难简直不可理喻。

    陈凤是一名降将,夹起尾巴做人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敢主动得罪江东军的战将。

    物资调配,原本就处处学问,给多给少,先给谁,后给谁,都是大问题。

    并不是所有物资,都可以一碗水端平,将士们的很多要求,都无法满足。

    刘阿提到的酒水,原本就不是行军作战的必须品,陈凤不给,倒也说的过去。

    至于刘阿提到的那批酒水,很可能是送上熊山的药酒。

    因为酒水的事情,陈凤遭受了刘阿记恨,这位叛将确实很冤,然而,廖化无意替叛徒申冤。

    在守兵的哄笑中,众人顺利进城。

    陈凤的身份为廖化提供了便利,他和卫兵们顺利穿过城门,并没有遭到盘查。

    在城中兜兜转转,众人与随行入城的江东军士卒分别。

    紧接着,廖化胁迫陈凤,一行人直接前往巴东大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92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作者:烽岳键客所写的《三国志廖化新传》为转载作品,三国志廖化新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志廖化新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志廖化新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志廖化新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志廖化新传介绍:
老迈的灵魂回归青年的躯体,冷却的理想之火重新被点燃。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一世,我廖化将不留遗憾。三国志廖化新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志廖化新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