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三国志廖化新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

作者:烽岳键客     三国志廖化新传txt下载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64、堤下之战

    丁奉没有拒绝百姓们的好意,把这些自愿参战的平民集中起来,由王宪管理,登上河堤,参与防御。

    得到民兵的支援,丁奉从河堤上抽调更多兵力,到堤下布防。

    百姓的自发参战行为,虽然让廖化很感动,但他更清楚这些人的真正实力,知道不能把这些民兵贸然投入战斗。

    民兵士气高昂,但是,他们缺乏战场经验,更适合站在安全的地方,射出几支箭,或者,扔下一些石块。

    只要战况没有出现绝对的危急,丁奉就不会让民兵们参战。

    除了战斗力有待商榷,这些民兵中,未必不会混进别有用心之徒,甚至,有可能混入了打算浑水摸鱼的魏军士卒。

    丁奉没有时间和兵力针对所有民兵进行筛查,把这些人安排到堤坝上,尽量远离战场,是最利于战情的决定。

    进入战场,就是汉军的民兵。

    丁奉集合了军中的全部弩箭,交给民兵们使用,为了防止由于操作失误导致武器的损伤,他还给王宪等人配备了教官进行指导。

    弩箭使用的技术含量很低,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民兵的人力。

    妥善安置好民兵,丁奉命令将士们停止备战,节省力气,部署防御。

    王宪的消息很准确,汉军展开行动之后没过多久,一支魏军赶到河堤战场,全是骑兵。

    魏军没有仓促进攻,他们的主力在阵前列阵,少量骑射手脱离队伍,来到阵前,对汉军进行点射。

    遭遇攻击,部分汉军弓弩手同样携带武器出列,与魏军骑兵对射,双方互有伤亡。

    丁奉派出侦察魏军动向的斥候无一返回,恐怕凶多吉少了。

    尽管得不到准确情报,从火把数量上判断,魏军人数不会超过五千人。

    丁奉再度下令,针对魏军的骑阵特点,汉军阵型进行轻微调整。

    把堤下的指挥交给部将负责,丁奉亲自赶到堤坝上,竖起将旗,居高临下,俯瞰战场。

    魏军的集结没有坚持太久,很快,一支五百人的轻装骑兵出列,排成楔形阵之后,朝着汉军发起冲击。

    和魏军骑射手对箭的弓弩手迅速转身,退回了己方的军阵中。

    汉军一线部队,尤其是直面魏军骑阵的汉兵们,丢下挡箭的盾牌,举起长枪防御。

    双方以强对强,拼的就是一口气。

    丁奉握紧拳头,他并不清楚,汉军能否顺利挡住魏军的冲锋。

    一线的拒鹿角和木栅栏确实对魏军骑兵造成了阻碍,不少骑兵因此摔倒,整个骑阵的速度放缓。

    然而,魏军的攻势,却并没有减弱太少。

    汉军第一个50人小队,很快与魏军骑阵迎面相撞。

    魏军不断有骑兵落马,战马受伤发出悲鸣,但是,魏军凭借着一往无前的气势,冲开了汉军的防御。

    哪怕这五十人都是钢铁战士,也抵挡不住十倍的骑兵,这伙汉军很快消失在了魏军骑阵中间。

    将士们虽然没有挡住魏军骑阵,他们的表现,却没有给汉军丢脸。

    从队率到汉兵,没有一人逃跑,直到最后,所有人都守在自己的位置上。

    魏军骑阵变得混乱,速度也明显下降,他们继续冲击汉军的第二支小部队。

    第二队汉军依旧坚如磐石,义无反顾的挡在魏军面前,并且,把失去速度的敌人挡住了。

    两翼的汉军将士开始向战场核心区域移动,魏军有被包围全歼的趋势。

    攻势受阻之后,魏军放弃进攻,开始撤退。

    汉军趁机发起小规模反击,击杀了不少掉队的魏军,夺取了一些马匹。

    等到魏军撤离之后,汉军迅速打扫战场,把缴获的马匹和装备运送到了后方。

    汉军伤亡并不大,首当其冲遭受魏军冲击的汉军小队损失最重,但是,还是有不少士兵运气好,幸存了下来。

    汉兵把幸存者带回后方休整,伤员和俘虏也纷纷转移,进行合理安置。

    后方的几支汉军小队迅速向前,补全了缺口。

    在刚才的作战中,汉军保留了实力,魏军同样没有用出全力。

    汉军的表现,基本符合丁奉的预期。

    丁奉将目光望向魏军军阵,等待敌军发起进攻。

    魏军骑兵退回之后,同样撤到后方休整。

    魏军随后敲响战鼓,大批魏军骑兵开始下马。

    第二波魏军士卒迅速朝着汉军发起冲锋。

    魏军动用了主力,敌军斗志高昂,士兵们一边冲锋,一边高声呐喊。

    汉军的鼓声同样响了起来,堤下汉军的阵型再度出现变化。

    原本五十人一组的汉军小队迅速变阵,汉军队列变得更密集,两个小队合兵成一个百人大队,排列成方阵。

    部分小方阵人数不足,所以,方阵的大小各不相同。

    从高处望下去,六个不规则的小方阵,又组合成了一个更大的方阵。

    汉军变阵的时候,两军的距离正在缩短。

    两军弓箭手,先一步展开对射。

    将士们的动作非常迅速,在两军交战之前,汉军完成了变阵。

    步兵的厮杀,比骑兵战更残酷,双方将士们的身法也更灵活。

    顺着汉军小方阵之间留出的通道,魏军杀进了阵中。

    不论魏军怎么行动,汉军兵将都坚守自己的防区,没有擅自行动。

    丁奉知道廖化的命令,将士们只需要守够六个时辰,但是,他并没有把具体期限告诉将士们。

    只有这样,将士们才不会把精力用在计算时间上,而是专注于战斗。

    丁奉倒也给足了将士们信心,所有将士都知道,汉军这次突袭河堤的行动,是廖化亲自制定的计划。

    廖化统兵以来,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支部队,又没有遭遇过大败,将士们对自己的主帅有信心。

    发生接触后,两军将士开始厮杀。

    魏军围攻汉军小方阵的同时,也陷入了汉军大阵的合围。

    魏军不敢在击败汉军大阵之前进攻堤坝,所以,两军在堤下,展开殊死对战。

    短兵相接,双方同样精锐,厮杀了一段时间,魏军没能击败汉军。

    甚至于,魏军主力攻击后的战果,并没有比少量骑兵冲阵的效果更强。

    魏军后方响起撤军的金声,入阵的魏军将士,采用比冲锋时候更快的速度,撤出战场。

    等到敌军主力退走之后,汉军的各个小方阵开始解散,将士们开始围歼残存在阵中的敌军将士。

    魏军的全力进攻,并非毫无价值,由于敌人投入了主力,原本汉军部署在前线的木栅和鹿角大多被破坏了。

    剩余的防御工事,很难限制魏军骑阵的冲锋了。

    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汉军将士体力消耗较大,仅仅救治了己方伤员。

    魏军俘虏和伤员中所有还能动的,统统赶往前线,修复防御工事。

    伤势严重,明显救不回来的敌兵,在解除武装之后,就留在战场上,任由他们自己照顾自己。

    战场进行过简单清理,一线防御工事得到修复之后,丁奉再次鸣鼓示意。

    汉军将士又一次变阵,方阵再次转化成天女散花阵。

    汉军备战的时候,魏军同样在重整队伍。

    魏军主力全部撤回之后,敌人停止鸣金,重新敲响战鼓。

    所有下马骑兵,重新跳上战马,骑兵开始整队。

    为了第三波进攻,魏军进行了充足的准备,浪费了很长时间。

    没有等到彻底恢复骑阵,简单集结之后,魏军便朝着汉军军阵发起冲锋。

    数千骑兵冲锋,让大地震动了起来,河堤上的丁奉同样出现了震感。

    时机成熟,汉军不再留后手。

    伴随着鼓声,天女散花阵再度分解。

    所有的汉军将士都按照“伍”和“什”为单位散开了。

    汉军军阵减小了纵深,强化了横面,抵御魏军骑阵。

    魏军却没有变阵,他们的骑兵已经开始加速,这种时候,已经没有办法重新调整方向了。

    魏军骑阵的速度不减反增。

    在魏军骑阵的压力下,那些原本留在两军阵前,被少量汉军监管着维修防御工事的魏军败兵,纷纷朝着军阵两边撤离。

    一些来不及躲闪者,直接被魏军铁蹄碾压过去。

    魏军骑兵不断突进,很快杀进了汉军军阵。

    不少直面骑兵冲阵的汉军士兵,也消失在了战场上。

    汉军兵力分散之后,虽然降低了对魏军骑兵的阻击能力,却也减少了汉军将士面临魏军骑阵时的损失。

    魏军骑兵虽然迅速击穿了汉军的大阵,汉军的伤亡却不算高。

    而且,避开魏军进攻势头的汉军步兵,重新向战场集合,朝着魏军骑阵发起进攻。

    那些失去方向,脱离魏军骑阵的落单骑兵,迅速被汉军使用短刀和长枪杀死。

    打穿汉军军阵的魏军骑兵,开始在汉军军阵后方和堤坝之间的位置集结。

    重新集结的骑兵调转方向,背朝河堤,开始整队,准备下一波袭击。

    河堤上的汉军将士,当然不会放任着堤下战友和敌人死斗,却只做壁上观。

    随着丁奉一声令下,早已经装填完成的弩箭,纷纷朝着魏军骑兵的后背射过去。

    锋利的箭头轻易破开了敌兵的外衣,重创了魏军骑兵们。

    一些运气不好的魏兵,连人带马,被钉死在了河岸边。

    遭遇变故,还在恢复中的魏军骑兵迅速变乱。

    一些骑兵为了躲避弩箭,甚至跳下了战马。

    汉军将士们开始装填弩箭,弓箭手则使用火箭,持续对魏军骑兵方向进行袭扰性射击。

    战场不断响起战马嘶鸣声。

    魏军骑兵虽然同样举弓还击,但是,他们所处的地势较低,不论射击的精度,还是伤害程度,都要比汉军更差。

    魏军别说是整队了,自保都变得非常困难。

    战机已经出现,丁奉下令发起总攻。

    一阵急促的鼓声响起,堤下的汉军部队,在各自的伍长和什长带领下,朝着魏军骑阵杀了过来。

    在训练有素的汉军步兵面前,魏军骑兵失去了速度,只不过是一个个的活靶子。

    很多骑兵被战友挡住出路,动弹不得,反应慢的骑兵直接被杀死在马上。

    一些反应快的魏兵虽然跳下战马,但却无法逃离混乱的战场,现场的混乱仍在加剧。

    丁奉要求王宪约束住民兵,守好堤坝,阻止魏军败兵上堤。

    同时,丁奉召集了包括卫兵在内的汉军战兵。

    将士们丢弃弓弩,拔出短刀,居高临下,朝着魏军的骑阵杀了过去。

    汉军主力都在堤下,堤上的兵力不多,但是,居高临下的汉军势不可挡,在夜色掩护下,汉军如同虎入羊群。

    挡路魏军骑兵纷纷被杀,终于,遭受汉军两路袭击的魏军骑兵彻底崩溃了。

    敌军失去战意,舍弃马匹,丢掉武器甚至是防具,想尽一切办法,躲避正在逼近的汉军。

    部分士兵慌不择路,甚至跳进了汉水河道。

    汉军不仅赢下了这场战斗,而且,大获全胜。

    在一场攻击中,魏军损失惨重,至少,这数千人马已经彻底失去了战意。

    快速打扫战场,为了节省体力和时间,汉军甚至指派了一些魏军降兵参与战后清理。

    丁奉重新回到河堤上,俯瞰战场,汉军厮杀了一整夜,天边已经出现了微弱亮光。

    汉军主力开始休整,俘虏的魏军马匹也被集中看管,根据汇报,汉军夺取的马匹,似乎超过一千匹。

    过了一段时间,魏军少量败兵重新回到战场,开始在汉军防线外集合。

    排除战死、被俘和逃亡的魏军,这些回到战场的魏军将士远不到千人,很多魏兵都失去了马匹和武器,不堪一战。

    汉军将士重新在战场布阵。

    将士们已经不再需要鹿角和木栅栏了,散落在地的废弃武器,已经成为破解骑兵冲阵的最好武器。

    魏军的兵力缓慢增加,那些走失的队伍重新回到战场。

    然而,直到魏军增援赶到之前,敌人都没有进行第四波攻击。

    天亮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魏军一支步骑援兵才赶到河堤战场。

    一马当先的魏军指挥官,就是拿着一把铁锤。全身披甲,看上去骁勇非常的王双。

    王双带兵到达现场之后,并没有与损兵折将的诸葛虔进行沟通,他直接指挥部队,对汉军发起进攻。

    丁奉叹了口气,简直就没完没了。

    六个时辰,汉军还不知道会打多少硬仗。

265、丁奉王双

    丢失河堤,弃军逃跑,王双犯下了重罪。

    为了将功补过,王双集结了近两千步骑,赶赴河堤战场。

    和诸葛虔不同,王双的部队,可不是全员骑兵。

    尽管王双努力加快行军速度,但是,他的部队还是比诸葛虔动作慢了很多。

    王双没能吸取诸葛虔的教训,执行更稳健的进攻策略,到达战场之后,直接压上了主力。

    急行军消耗了魏军兵将们的体力,部队战斗力进一步下降。

    魏军这一轮进攻的表现很差,战果比不上诸葛虔发起的任何一次进攻。

    因此,魏军很快鸣金撤退,部队重新集结。

    俯瞰着带队的王双,丁奉认出,此人正是和自己有过接触的醉酒魏将。

    丁奉找来一名魏军俘虏,询问道:“那名魏将,究竟是谁?”

    俘虏不敢撒谎,“他是我们的主将王双,专门负责河堤军务。”

    丁奉眯起眼睛,“你们的主将,是否擅用一对铁锤?”

    俘虏点点头,“没错,王将军勇力过人,特别擅长使用铁锤。”

    丁奉继续追问,“王双的性格,是否比较急躁?”

    得到俘虏肯定回答之后,丁奉喊来了暂时统帅民兵的王宪,“我有一个任务,希望你能帮我走一趟。”

    王宪倒是跃跃欲试,“将军吩咐吧。”

    “我需要你帮我给魏将王双带个口信,邀请对方和我进行阵前比斗。”

    丁奉没有从自己的士兵中物色传话人选,而是选择王宪,并非拿对方的性命冒险。

    通过随意指派使者的方式,丁奉可以表现出对王双蔑视和挑衅。

    魏军俘虏并不可信,贸然放走,很有可能一去不回,因此丁奉只能派自己人。

    王宪为人厚道,逻辑思维连贯,适宜传话。

    王双是一名急躁性格的将领,这种人更容易受到激将法刺激。

    只要敌将无法忍受丁奉的态度,就会答应比斗。

    王宪有些迟疑,“将军要求我带话,我肯定会完成任务,但是,战前比斗,是不是应该更谨慎一些,一旦丁将军有个闪失,我军就危险了,希望你能够慎重考虑。”

    丁奉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你放心,魏将王双是我的手下败将,我能打败他一次,就能击败他第二次。”

    “你尽量让魏营更多人知道我的比斗邀请,这样一来,如果王双不愿参战,那么,魏军的士气必然会受到影响,和王双单挑,可以为咱们争取更多备战时间。”

    话说到这份上,王宪便不再多嘴。

    丁奉说道:“除了提出决战请求之外,你再给王双带一句话,你告诉他,他在战场上遗弃的那一柄铁锤,已经被我们捡走了。”

    “如果王双能够胜过我一招半式,那么我会把铁锤还给他,如果他能够击败我,那么,我军就会立即撤出战场,拱手让出河堤。”

    王宪再度迟疑,并且,复述了一遍丁奉的口信。

    丁奉坚定的点点头,王宪迅速来到河堤下方,挑选了一匹马,准备离开。

    丁奉敢这么说,不单单是因为自信,即使他真的有个三长两短,副将也会指挥战斗,把战争继续进行下去。

    而且,大堤下方有大量缴获的战马,战事不利,汉军将士可以骑马逃亡。

    将士们甚至不必担心逃亡期间的粮食问题,关键时刻,可以杀马取肉。

    得到战马,将士们便有了退路,在战斗中很难倾尽全力。

    这些马匹很重要,但是,现在却不能提前分配,只能集中管理。

    王宪的动作很快,他迅速到达魏军营地,逗留了一会儿,带回了魏军派来回话的士兵。

    王双的使者同样是名普通士兵,看上去五大三粗。

    在河堤上,丁奉会见了魏军使者。

    魏兵语气很嚣张,“王双将军让我通知你,他之所以会败在你的手上,纯粹是因为醉酒之后的疏忽大意,真刀真枪的对决,你根本不是对手。”

    丁奉笑了笑,“你家将军同意和我在阵前比斗了?”

    魏兵没有正面回答,“王双将军确实想要取回自己遗失的铁锤,但是,他没有必要接受你的要求。”

    “我军兵力充足,只要击破贵军,夺下堤坝,就可以拿回丢失的铁锤。”

    丁奉冷哼了一声,斜着眼睛,看着眼前的魏兵“王双的这个设想,他得先确保夺取河堤的时候,铁锤依然留在堤坝上。”

    丁奉指了指已经被河堤拦截起来的汉水河道,开口说道,“区区一柄铁锤,只要我找个地方埋藏起来,你家将军就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兵器了。”

    丁奉继续说道:“只要我愿意,随时可以派人把铁锤扔进河水里。”

    “河道这么宽,铁锤被冲到什么地方,那就不好说。”

    丁奉继续采用激将法,说道:“王将军找遍了借口避战,恐怕是害怕了吧。”

    丁奉的答复更加强势,出乎了魏兵的预料,魏兵迟迟没有开口。

    丁奉的语气缓和了不少,“麻烦使者回去告诉你家将军,如果他同意我的要求,愿意对决,那么,我将会把比斗之后物归原主,而且,统兵撤出河堤。”

    魏兵放下几句狠话,“丁将军未免太小瞧我们了,我军兵力充足,贵军兵疲力竭,兵马损失惨重,王双将军说了,如果你送还铁锤,限时离开,将军还能放你们一马。”

    丁奉笑着说道:“败在我军面前的精兵猛将不计其数,贵军似乎还差了一点,我也不难为你,你就是一个传话的,请回吧。”

    魏兵指着丁奉,一句话都没有说出来。

    丁奉面不改色,“告诉王双,他想要拿回自己的铁锤,只有阵前比武并且取胜这一种方式。”

    “至于强攻一事,我希望贵军还是死了这条心吧,以你们现有兵力,是无法消灭我们的。”

    魏兵怒目直视丁奉,“我军兵将有数万人,贵军却只有数百……”

    丁奉打断了魏兵发言,“别说区区数万兵马,即使魏军几十万大军进攻,我姓丁的也不会畏惧。”

    “假如贵军主力赶到战场,击败了我军,事后奖功罚过,丢失河堤的责任,王双将军负担的起吗?”

    魏兵态度强硬,但是,丁奉的表现更嚣张强势。

    魏人不仅没有立威,使者反而铩羽而归。

    担心王双得知丁奉态度之后,在震怒中做出冲动举,丁奉并没有再次派出王宪。

    魏兵面露震惊神色,离开之后没多久,他再次返回,王双同意了丁奉的要求,愿意在阵前比斗。

    ……

    两军使者又在军中进行了两轮传话,双方才达成共识。

    二将各自骑马出阵,使用近战兵器对战。

    由于是马上作战,丁奉换上了一把汉军制式长枪。

    身着甲衣,虽然防不住铁锤的全力进攻,但是,做好防护就比没有防护要强。

    渡河的时候,为了减少船只的承重,运送更多的士兵,所有汉军都是轻装过河。

    但是,汉军的几次胜利,让将士们获得了大量魏军甲衣。

    丁奉选择了一件基本完好,身材和自己很像的甲衣,胡乱披在身上。

    在马匹的选择上,丁奉的态度就随意了很多,随便挑起一匹,骑上就走。

    几名卫兵同样跟随丁奉上马,众人快速来到两军阵前。

    过了一会儿,魏军同样冲出几名骑兵,最前方的一名骑将,正是王双。

    王双一手握紧缰绳,另一只手拽着两柄铁锤。

    两柄铁锤的大小和长度各不相同,明显不是配套的兵器。

    既然不是趁手兵器,那么,魏将在使用铁锤的时候,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重心偏移。

    丁奉驱赶战马向前,王双也离开了自己的卫兵。

    王双的酒意已经醒了,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别看我夜战的时候输给了你,但是,你那是趁我不备,才取得了胜利。”

    “我是魏军的勇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你现在投降,我可以饶你不死。”

    丁奉举起手中的长枪,“有没有本事,打过之后才知道,王将军应该不会只是想要跟我打嘴仗吧。”

    王双怒了,两手抓紧铁锤,腿上一用力,朝着丁奉冲了过来。

    丁奉同样驱马向前,朝着王双冲了过去。

    王双的铁锤朝着丁奉砸了过来,丁奉并没有躲闪,长枪向着王双的坐下马戳了过去。

    长枪比铁锤更长,所以,王双战马率先中招摔倒。

    倒地之前,王双右手的铁锤正好砸在了丁奉的马脖子上。

    两个人刚刚交手就纷纷落马,骑战变成了步战。

    丁奉身上有铁甲防护,马匹倒地的时候,又有战马做缓冲,他的身上倒是没有受伤。

    王双摔得更厉害,但他同样很快爬起,似乎也没有受伤。

    起身之后,王双直接抓起铁锤,大踏步的朝着丁奉冲了过来。

    丁奉摆出了一个防御的姿势,目光紧紧盯着王双手中的双锤。

    铁锤不仅是一体式的武器,而且,由镔铁打造,质量没有问题。

    长枪的顶端虽然是铁枪头,枪杆却是木材质,因此,丁奉不敢轻易拿自己手中的武器和王双硬碰。

    王双挥舞手中的铁锤,朝着丁奉打了过来。

    王双不断的逼近,丁奉不停的后退。

    为了防止和对手硬碰硬,丁奉没有轻易刺出手中的长枪,他必须使用尽可能少的攻击,制服住王双。

    王双力气很大,不断挥舞铁锤,却消耗了他大量力气。

    很快,这名鲁莽的魏将就露出了破绽。

    王双明显有些急躁,用力过猛,攻击落空,身体明显向着右前方倾斜。

    趁着王双旧力耗尽,新力未生,丁奉朝着王双胸口刺了过去。

    王双的脸上浮现出狰狞的表情,他直接用身体去阻挡丁奉长枪。

    最终,丁奉仅仅戳中了对方的左臂。

    王双左手的铁锤脱手了,但他重新挥舞起右手的铁锤,朝着丁奉砸了过去。

    枪尖卡在了王双手臂的甲缝里,急切中,丁奉没有办法将武器拔出来。

    为了躲避王双的反击,丁奉不得不撤枪松手,同时,后跳了一步,躲开王双的攻击。

    王双顺势挥舞右手仅存的铁锤,朝着丁奉砸了过去。

    丁奉早有准备,横向起跳,避开了王双的进攻。

    丁奉迅速抽出了腰间的短刀,王双却取下了丁奉卡在铁甲里的长枪,右手持枪。

    两个人的兵器,同时出现了变化。

    丁奉使用的武器更趁手,王双却放弃了力量型兵器使用了灵巧型武器。

    而且,王双左臂上的枪伤,必然会影响到用枪效果。

    战斗形式出现变化,丁奉全力蹬向地面,朝着王双弹射了过去。

    丁奉没有王双那么多花架子,仅仅一刀,就将长枪隔开,同时,把魏将踹倒在地。

    王双落地的时候,长枪已经从手中掉落,他的身体距离两把铁锤,有一定的距离。

    丁奉缓缓朝着王双走了过去,“投降吧,你现在投降,我还可以饶你不死。”

    如果能够在阵前劝降王双,不仅会对魏军士气造成重大打击,还可以通过王双,掌握敌军的虚实。

    王双的语气出现了松动,他的右手摸向腰间,说道:“我投降,丁将军饶命啊……”

    话音没落,王双迅速坐起身,右手摸出一个流星锤,朝着丁奉掷了过来。

    丁奉在王双做动作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了对方的异样。

    在王双动手的时候,丁奉就挥动了手中的长刀。

    刀尖碰撞在流星锤的一端,将锤体反弹了回去。

    王双没有来的及躲避,头部被流星锤当场砸中,仰倒在地,不动了。

    流星锤的表面,布满了铁钉,面部中锤,王双即使不死,也得重伤。

    丁奉并不在乎王双的死活,决斗胜利之后,捡起长枪,朝着自己的战马跑了回去。

    如果可以,丁奉更希望王双身负重伤,这样,魏军会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去照顾王双。

    直到丁奉起上马,王双身边的那些士兵,才赶到王双身边。

    通过战前比斗的方式,丁奉再次为部队争取到了不少时间。

    从时间上判断,廖化的计划应该已经开始实施了,不知道汉军主力的突袭,是否会和汉军偷袭河堤一样顺利。

267、曹泰现身

    这支新出现的魏军,正是由曹泰统帅,主动撤出浮桥战场,放任汉军渡河的那支魏军。

    从敌军现身的时间判断,敌军的北撤,并非放弃了阻击,而是预判到了汉军的目的,趁着汉军破坏攻城器械,兵力分散的宝贵时机,顺势发起突袭。

    到达战场之后,魏军没有休整,立即敲响战鼓,魏军骑兵朝着汉军冲杀了过来。

    遭遇变故,廖化没有慌张。

    仔细打量魏军的兵力配置,认真分析了敌我实力,廖化认为,汉军有能力击退魏兵。

    派出传令兵,集合汉军将士,依托现场的各式攻城器械,将士们开始布防。

    为了加快将士们的布阵速度,廖化派出成何与卫兵,面朝魏军骑兵,开始布防。

    接到命令的汉军兵将迅速放下手中事务,来到成何等人身边集合。

    魏军骑兵前进道路上的攻城器械,也很快被推倒,形成临时障碍。

    远离一线,靠近河道的攻城器械,则纷纷调转方向。

    瞄准了南下的魏兵,将士们做好了战斗准备。

    魏军的这场进攻,明显是有备而来,利用攻城器械当作诱饵,让汉军麻痹大意,暴露出破绽。

    如果是普通部队,仓促遭遇袭击,很可能忙中出错,被魏军抓住战机击溃。

    廖化的冷静沉着和汉军的令行禁止,迅速让将士们恢复冷静,备战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廖化并不担心面前的战情,他更担忧浮桥战场的状况。

    如果魏军准备更充分,他们完全可以部署另一支兵马,突袭浮桥,截断汉军退路。

    退路一旦丢失,魏军又控制住河道,那么,过河汉军的处境就危险了。

    备战的同时,廖化派出马大目,探查浮桥处的情况。

    只有确保退路安全,将士们才能毫无顾忌的与来犯魏军厮杀。

    退路遭到威胁,汉军随时可能全军覆没,那时候,将士们只能立即对现场的攻城器械实施破坏,同时,撤回浮桥。

    如果魏军重兵攻打浮桥,那么,马大目需要通知守桥汉军,燃起烽火示警,提醒廖化撤军。

    假如浮桥处没有出现战事,汉军需要抽调兵力支援廖化,协助廖化击退来袭魏军,毁坏现场的攻城器械。

    魏军骑兵不断接近,河道上也响起了锣鼓声,一些魏军船只,出现在河面上。

    曹魏水军主力,此刻正处于靠近河堤战场的水面上。

    这支新到场的水军数量不多,必然是魏军的留守部队。

    虽然数量不多,但是,这支魏军水军却对的防御造成了威胁,一旦他们从侧后出现,一旦敌军强行登陆,会让汉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廖化不得不分散兵力,警戒河道。

    汉军甚至再度调整了部分攻城器械的方向,一些投石车再度对准了汉水,警戒魏军的船队,并且投掷出少量石弹,激起水花,对魏军进行恐吓。

    汉军摆出的姿态,似乎吓住了魏军水军,他们停止行船。

    魏军骑兵却没有受到影响,开始冲锋,即将抵达汉军阵前。

    步兵和骑兵的激烈碰撞并没有出现。

    两军即将接触的时候,魏军兵分两路,从汉军阵前掠过,朝着汉军两翼迂回。

    除了少数魏军骑兵被汉军弓箭手射中,敌军大多顺利到达了汉军两翼。

    骑兵没有直接发起冲击,魏军兵将下马之后,在军官的带领下,排列好阵型,朝着汉军侧翼杀了过来。

    两翼的汉军迅速调整方向,与魏军厮杀在了一起。

    魏军下马骑兵的数量充足,战斗力同样不弱,但是,他们的突袭仅仅实现了牵制汉军部分兵力的目的,汉军并没有因此露出破绽。

    汉军并没有出现劣势,因此,廖化没有盲目调整兵力部署,眼睛盯着正面战场已经开始冲锋的魏军步兵,把两翼战场交给将士们。

    敌军步兵的进攻意图就更加清晰明了,没有丝毫迟疑,直接杀了过来。

    两军迅速碰撞在了一起,双方短兵相接。

    魏军的这一波攻击,充分发挥了兵力优势,从正面和两翼同时展开进攻,既有佯攻又有主攻,不但有人负责牵制,而且,还有将士执行突破任务。

    魏将的想法很好,魏军的战斗力却差了点火候。

    两翼的下马骑兵并没有打开局面,魏军正面突破的效果也很差。

    战事迅速陷入胶着,魏军的全力一击,非但没有冲乱汉军的军阵,而且,还露出了破绽,让汉军打了一波反击战。

    敌军的攻势太仓促,很快,魏军便鸣金收兵,步兵和骑兵迅速后撤,与汉军脱离接触,汉军倒也没有追击。

    敌人并没有退走,而是在汉军军阵前方不远处,重新集结。

    休整的时候,曹泰派出使者,试图以劝降的名义,打探汉军的兵力部署。

    从使者现身的那一刻开始,廖化就明白了曹泰的意图,但他没有会见使者,直接派出卫兵,把来人驱离。

    针对魏军的劝降,廖化做出了清楚的回应,他下令将士们使用投石车和连弩车,朝着魏军驻军休整的地点打了过去。

    石弹和弩箭都是现成的,散落在攻城器械附近,汉军将士捡起就能用。

    两军短兵相接的时候,汉军便已经完成了装弹,因此,得到命令,投石车和连弩车迅速发出了咆哮。

    这一轮的攻击,声势浩大,效果却很差。

    因为雨水的关系,部分攻城器械无法正常使用。

    即使少部分可以使用的器械,效果同样受到了影响。

    石弹落在两军阵前,弩箭飞到半途便无力落下,没能伤害到魏军丝毫。

    为了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发挥作用,廖化不得不从一线抽调部分伤兵,对攻城器械进行维护。

    攻击虽然没有得手,却明白无误地表现出廖化的想法。

    这一轮进攻,伤害性为零,侮辱性却很大。

    魏军停止休整,再度擂鼓进攻。

    这一次,敌军放弃了复杂的全线进攻战术,步骑兵力集中在一点,展开正面突破。

    汉军将士继续装填弩箭和石弹,对魏军实施反击。

    有了之前的失败经验,汉军第二轮的打击,命中率提高了很多,尤其是那些精准度更高的弩箭,大多顺利命中目标。

    弩箭发射的时候,带着巨大动能,威力惊人,它们不仅击穿了魏军士卒的甲衣,甚至把少数敌兵打飞了。

    对人多势众的魏军来说,这点损失并不算什么,但是,魏军的进攻阵型却出现了很多破绽。

    魏军士卒踏过战友的尸体,迅速与依托现场各类杂物进行阻击的汉军,厮杀在了一起。

    魏军压上了主力,强攻汉军一点,确实在局部战场上,给汉军造成了压力。

    而且,魏军似乎集中了全军弓弩手,将士们的头顶不断飞起箭雨,朝着汉军正面防线射下。

    部分魏军弓手为了增强威力,采用了火箭射击的方式。

    魏军弩兵的射击效果较差,敌军弓箭手的数量又太少,并没能给汉军造成太大威胁。

    战场刚刚下过雨,地面正潮湿,这又进一步削弱了魏军的火箭效果。

    除非矢箭直接命中汉军兵将,否则,箭支落地之后过不了多久,箭头上的火苗就熄灭了。

    无论是汉军的攻城器械,还是魏军使用的弓弩手,都不足以影响战斗大势。

    真正决定胜败的,还是两军近战部队。

    在这一轮进攻中,双方进行了更加激烈的攻防战。

    魏军兵力比汉军更多,进攻更有组织。

    汉军同样进行了更充足的备战,趁着魏军休整的时候,汉军撤下了伤员,划分好了责任区,组成防御阵型。

    在魏军的猛烈进攻中,汉军前线将士不断后退。

    将士们保持了超高水平的战术素养,撤军的时候,阵型基本保持平齐,没有给敌人太多机会。

    与其说魏军把汉军打的节节败退,不如说,汉军主动让出了一些不利于防守的区域,诱敌深入。

    魏军毫无防备的冲了进来,原本就受损的阵型,变得更加残破。

    魏军明显没有意识到汉军的用意,魏军持续追加兵力,士兵的状态很亢奋。

    与魏军陆军的冒进相对的,是水军的过于谨慎。

    两军第一次攻防的时候,水军选择隔岸观火。

    第二轮的进攻打响之后,两军主力迅速纠缠在一起,杀的难分彼此。

    魏军河道上的水军,却依旧没有靠岸的迹象。

    廖化不再迟疑,派出传令兵,将警戒魏军水军的部队投入地面战斗。

    同时,要求鼓手敲响反攻号。

    魏军不断突进,攻势开始衰弱,汉军发起反击,迅速挡住了魏军的进攻。

    两翼的汉军开始朝着敌军侧翼迂回了过去。

    部分心理素质差的魏军士卒,脱离战斗,成为溃兵。

    发起反击之后没多久,廖化派出去打探浮桥虚实的马大目,气喘吁吁的回到了战场。

    马大目大声报告:“浮桥处一切正常,魏军没有任何兵力调动的迹象,苏将军统帅的后军也已经完成渡河。”

    “苏将军让我转告廖将军,援军已经动身,很快就会赶到战场。”

    为了避免声音被战场的厮杀声掩盖,马大目有意提高了自己的音量。

    不仅仅是廖化,他身边的许多汉军将士,也听到了这条好消息,汉军士气受到鼓舞。

    为了迅速提高汉军士气,动摇魏军斗志,廖化派出大量士兵,宣传汉军援兵即将到达战场的消息。

    溃兵数量不断增多,魏军响起了撤军的金声。

    敌军的撤军决定,出乎了廖化的预料。

    魏军虽然出现了败象,但终究还有一战之力,没有真的战败。

    汉水河道上,魏军船队开始行动,朝着岸边驶了过来。

    如果魏军主力能够坚持到水军登陆而不崩溃,这场战斗的胜负,依旧存在变数。

    不论魏将的撤军目的究竟是为了撤回部队,重整旗鼓,再次出击。

    还是说,魏将已经确认了没有胜算,准备撤回营地。

    总之,从魏军鸣金的那一刻起,他们的败局已定。

    和上一次的攻防战不一样,这一次,汉军没有坐视魏军与己方脱离接触。

    廖化同样不会给曹泰留下转败为胜的可能,他丝毫不理会魏军水兵,下令汉军发起全面追击,力争把魏军彻底杀败杀散。

    刚刚开始败退的时候,魏军的主力并没有走散,整支部队还保持着基本建制。

    发现汉军紧追不舍,魏军也曾分出小股兵力,转身阻击汉军,为主力撤军争取时间。

    但是,两军的士气却如同天壤之别,魏军的阻击军队兵力数量太少,很快就被击溃。

    魏军断后部队非但没能帮助主力争取到反应时间,他们反而导致魏军士气进一步下降。

    连续小败之后,魏军停止后撤,转身迎战。

    一番厮杀,战斗迅速分出结果,汉军轻易击败了魏军。

    魏军继续朝着北方的营地退走,汉军丝毫不停息,继续追杀。

    廖化亲自带兵身处追击一线,看到大量精疲力竭的魏军掉队士卒放弃抵抗,丢弃武器投降。

    战事打到这种程度,魏军依旧保持着一定实力。

    廖化却存了不将魏军击溃不收兵的决心,没有变更命令,汉军继续对魏军衔尾追杀。

    接下来,汉军和魏军进行了两场战斗。

    每一次魏军都觉得自己又可以了,但是,战斗的结果却都以汉军取得胜利告终。

    等到汉军第四次追上魏军的时候,敌人的斗志彻底瓦解。

    刚刚完成集结,还没有和汉军交手,魏军便崩溃了,溃兵失去战意,朝着四面八方逃窜。

    瓦解敌军反抗意志之后,廖化突然发现,汉军已经接近了魏军大营。

    在汉军击败曹泰的整个过程中,魏军没有派出任何一支部队,出兵支援。

    魏军很有可能兵力不足,但是,廖化没有机会验证自己的猜测,他只能根据自己的推理,作出判断。

    击溃了曹泰部魏军,汉军不论是渡河返回南岸,还是破坏攻城器械,短时间内,都不会遭到魏军的阻拦。

    魏军大营摆在廖化的面前,如果汉军不做任何试探,便收兵回撤,很有可能会错失更大战果。

    如果廖化的判断错误,他同样会失去得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脸庞,廖化的决断,将影响很多人的生死。

268、统帅曹仁

    前线所有情报,包括那些战败消息,都会传回中军。

    因此,当司马懿得知蜀军抢攻浮桥的消息,硬着头皮来到曹仁身边的时候,对方正在营帐里大发雷霆,胡乱的摔东西。

    普通将领可以真性情,曹仁身为一军主帅,必须保持冷静,他可没有随意宣泄情绪的自由和时间。

    捡起扔在地面上的大宝剑,司马懿开口劝道:“胜败是兵家常事,将军可别因为前线的小败气坏身体,收复襄阳城的重任,可都落在将军你的肩膀上呢。。”

    曹仁停止宣泄不满,“牛金、常雕、王双和诸葛虔,都跟随我南征北战很久了,他们性格特点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能力水平也并不相同,可是,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让我省心。”

    曹仁摇了摇头,“数万大军,人手看起来很多,人才却几乎没有一个,五千兵马已经派出去了,非但没能夺回河堤,反而损兵折将,我不得不再次追加了五千援军。”

    “我的部下里,但凡有一名像廖化这样,哪怕只有对方一半才能的将领,我也不至于事事都要自己拿主意,就就连怎么打仗,我还得手把手的教给他们。”

    司马懿并不认同曹仁的结论,将领和统帅应当各司其职,统帅就应该做好统筹全军的工作。

    所有事务不论大小、紧迫性和重要程度,都亲自过问,曹仁将会变得很累。

    而且,曹仁得到的消息都是过时情报。

    即使曹仁经验再丰富,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战场上出现变数的时候,还得一线将领自己拿主意。

    在司马懿看来,曹仁的最大问题,并不是麾下缺乏将才,而是不够果断。

    如果在河堤战情传回来的第一时间,曹仁亲自统帅重兵,集中兵力反攻河堤,蜀汉军可能早就已经败退,根本不会出现后面的损失。

    现在倒好,魏军的几次进攻均告失败,不仅诸葛虔的三千骑兵损失惨重,悍将王双也战死沙场。

    一个小小的河堤战场,竟然牵制了魏军上万兵力,不论胜负,这场战斗都会成为曹仁的耻辱。

    司马懿认为,此时的战略中心已经转移了,河堤迟早会收复,当务之急是阻拦汉军渡河。

    司马懿开口道:“蜀军虽然偷袭河堤得手,但是,咱们的水军已经截断了汉水河道,敌军失去支援,而且,退无可退,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夺取河堤的蜀军除了破坏河堤,做不了任何事情,蜀军将士每死一人,战斗力就会弱一分,我军只要稳住阵脚,少犯错误,胜利一定属于咱们。”

    司马懿拱拱手,“我听说,蜀军正在夺取浮桥,希望将军派兵增援,一定想办法阻止敌人在北岸建立起立足点。”

    曹仁大概也已经得到了浮桥守军的战报,表情很平静,“你放心,我早就做好了安排,蜀军要是敢主力渡河,那将会自寻死路。”

    曹仁没有详细解释自己的安排,他说道:“当前的战况还在可控范畴之内,我很担心蜀军表现出的斗志。”

    摇了摇头,曹仁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同样是偏师渡河,常雕麾下整整两千精锐,却在一天之内被蜀军全歼。”

    “这支渡河的蜀军数量更少,却表现的异常顽强,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偏师渡河后全军覆没的风险,他们不仅来了,还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我军反攻襄阳难度很大。”

    看到曹仁成竹在胸,司马懿没有追问对方的部署,而是顺着话题询问道,“曹将军既然已经得到了敌军北上的消息,为什么没有在蜀军渡河后的第一时间集合全军,围歼来犯敌兵呢?”

    “攻堤前锋损失惨重,我军士气受到影响,追加兵力,那也不过是添油战术罢了,不如要求攻堤将士按军不动,撤回支援的五千精兵,我军集中兵力赶到浮桥,帮助守军击退来犯敌军,那时候再集合重兵,围歼敌军偏师,整个战局都会变得顺水推舟。”

    曹仁摇了摇头,“不着急,战事持续了这么久,蜀军杀我一千同样会自损八百,敌军攻堤部队已经是强弩之末,我军很快就能取得胜利。”

    “我军当下的任务,是需要用攻城器械当做诱饵,彻底围歼蜀军利用浮桥渡河的兵马。”

    司马懿大致记得曹仁的计划,语气中带着怀疑,“曹将军,这种时候咱们依旧采用诱饵战法,似乎有些不够稳妥。”

    曹仁正准备解释,一名魏军士兵风风火火闯进营地。

    “不好了,曹泰将军攻势不利,希望将军增派援兵。”

    曹仁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质问道:“我还没要求他行动,曹泰怎么敢擅自出兵,诸葛虔呢,他是否夺下了浮桥?”

    士兵茫然的看着曹仁,司马懿提出疑问,“曹将军,诸葛虔不是被你派到河堤战场,与蜀军偏师作战去了么。”

    曹仁一拍脑袋,懊恼道:“坏了,我把这件事忘了。”

    曹仁很快恢复了冷静,面色严肃,他对斥候说道:“立即通知曹泰,放弃对攻城器械战场的进攻,立即撤兵回营。”

    士兵得到命令,转身就准备离开,司马懿一挥手,制止了对方。

    司马懿说道:“既然曹泰将军已经发起进攻,牵制住了敌军,我军不如将错就错,战机已经出现了,我军主力在营里休整。”

    “我军不妨按照原本的计划行动,拿曹泰将军当做诱饵,主力急行军,夺回浮桥。”

    曹仁对着魏兵挥了挥手,示意对方立即动身,随后才对司马懿解释道:“来不及了,蜀军此时一定已经在浮桥处完成排兵布阵,这是我的疏忽,此时突袭浮桥,晚了一步,很难封锁敌军退路。”

    “不仅仅是浮桥战场,恐怕,攻城器械也难以挽救。”

    曹仁语重心长的解释道:“既然战场形势发生了变化,这种时候,咱们不能继续执行已不切实际的计划,而是应该先控制住局面,搜集更多情报之后,再根据得到的信息下判断。”

    随后,曹仁派出了大量传令兵。

    同时,要求所有魏营将士紧守营盘,整装备战。

    曹仁派出了大量斥候,打探过河蜀军的动向以及实力。

    完成这些部署之后,曹仁没有继续在营地中逗留,他带着司马懿离开营帐,两人进入军营,曹仁不断接见部将,责令主营将士备战。

    斥候们纷纷带回情报,战况不容乐观,蜀军重兵过河,已经彻底控制住浮桥,而且,曹泰集合了全部兵力,对蜀军展开进攻。

    听到蜀军在浮桥处建立起立足点的消息时,曹仁没有惊慌。

    知道曹泰违背了自己的撤军将令,投入全部兵力,与蜀军交战的时候,他愤怒了。

    曹仁拍了拍大腿,叹息道:“全完了。”

    司马懿有些疑惑,“曹将军多次带兵参战,经验丰富,战场地形开阔,即使我军无法取胜,也应该可以全身而退,将军是否多虑了。”

    曹仁摇了摇头,“知子莫若父,曹泰性格太急躁,投入全部兵力之后,他已经没有能力应对蜀军的变招,一旦蜀将经验更丰富,再使用点计策,后果不容乐观。”

    曹仁的语气有所缓和,他解释道:“按照我原本的部署,曹泰带兵牵制住破坏攻城器械的蜀军,诸葛虔夺回浮桥,截断敌军的退路,这样一来,蜀军军心大乱,来犯蜀将必然可以一战成擒。”

    “但是,我却忘记自己把诸葛虔派去河堤参战的事情,这就意味着,蜀军可以源源不断的过河,兵力或许超过咱们的想象。”

    “而且,过河的蜀军没有顾虑,可以集中兵力反击曹泰,以泰儿的性格弱点和那点战场阅历,未必能应付得了。”

    司马懿拱了拱手,“请将军下命令吧,我愿意带人接应少将军撤军。”

    曹仁仔细打量了司马懿几眼,摇了摇头,“不必了,我不是不信任先生,但是,在接应泰儿这件事上,我必须亲自走一趟。”

    一名神色慌张的魏兵来到曹仁身边,来人气喘吁吁,“曹将军,我总算找到你了,大事不妙,曹泰将军遭到蜀军反击,战败了,败兵正朝着营地撤退,蜀军紧跟其后,进行掩杀,曹泰将军招架不住,希望将军能够派兵接应。”

    听到魏兵的消息,曹仁停住了脚步,语气严厉,“你回去告诉曹泰,务必约束住败兵,控制住撤军速度,不能给蜀军可乘之机,尤其是不能让小败转化成溃败,明白吗?”

    魏兵连忙点头,转身离去。

    曹仁没有立即组织兵马救援,反而喊过身边的几名卫兵,开始下命令。

    “传我的命令,所有将士给我守好各自的营盘,不论营外发生什么事,没有得到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准轻易出营,擅自行动,违反军令者,杀无赦。”

    “通知樊城守将赵俨,迅速调集兵马来到主营集结,听候调遣。”

    “责令……”

    传令的卫兵们离开之后,曹仁却并没有急于召集兵马。

    司马懿很不解,提出自己的疑问,“曹泰将军的情况很危急,咱们是不是应该立即派人接应?”

    曹仁叹了口气,“泰儿会派人求援,说明情况不容乐观,咱们更加不弄搞乱了自己的节奏。”

    “仓促出军,行动顺利的情况下,咱们可能会救回败兵,但是,咱们很有可能被败兵冲乱,给了蜀军更大的可乘之机。”

    “前线战场咱们可以放弃,后方营地,绝对不能有失,营地有个闪失,威胁到的,可是樊城的安全。”

    又过了一会儿,传令士兵纷纷返回,曹仁这才再次派出传令兵,集合主营将士,要求部队在营地南门集合。

    曹仁和司马懿两个人巡视了营内的几处要害部位,确认防务没有问题之后,两人才在卫兵的护卫下,来到了南门。

    南门已经集合起了不少魏军将士,士兵们神情慌张,议论纷纷,交换自己掌握的情报。

    司马懿经过的时候,有意咳嗽了几声,士兵们才停止交谈。

    曹仁却一脸严肃的从士兵身边经过,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两人来到营门,和部队保持了一段距离,曹仁反问起司马懿,“襄樊战事之前,你可曾见过我军将士这么紧张,畏敌如虎?”

    司马懿摇了摇头,他以前跟在曹操身边的时候,魏军也经常打败仗,然而,战事再怎么不顺,也不至于让魏军对任何一支敌军谈虎色变。

    大战在即,士兵们的表现,必然会影响到军队的战斗力。

    曹仁似乎看穿了司马懿的内心想法,“不论再怎么败,咱们永远都是百战精锐。”

    曹仁一脸的傲气,“所以,赤壁惨败之后,我才能凭借败兵和江东军在南郡周旋一年,我甚至有胆量亲自带兵,救援遭到江东军重重围困的牛金。”

    “但是,”曹仁话锋一转,“时代不同了,我军留守北岸的兵力远强于蜀军,将士们却没有办法从廖化手里赢得半分便宜。”

    曹仁叹了口气,轻声说道:“刘备打出了兴复汉室的口号,又有关羽和廖化这样的名将,说句心里话,我并不看好这一次的南征。”

    司马懿同样心生感慨,曹仁这名宗室老将,曾经在他面前情绪失控过,也曾因体力不支差点晕眩,但是,这还是他第一次出现动摇。

    曹仁终究是名将,没有被情绪动摇意志,他的神色恢复正常。

    看向正在集结的魏军将士们,曹仁开始训话:“蜀军渡河北上,死路一条,众将士需要奋勇杀敌,报答君恩,建功立业。”

    一名行动冒失的骑兵闯进了营门,由于没能控制好战马,马蹄险些从曹仁身上践踏而过。

    曹仁的卫兵迅速拉走了曹仁,把主帅保护了起来。

    另外一些卫兵冲到骑兵身边,把骑兵拽落马下。

    司马懿正准备责骂两句,骑兵大声嚷嚷了起来,“曹泰将军败了,全军已经溃退,蜀军就在营外,我要见曹仁将军。”

    司马懿看向曹仁,对方的脸色非常难看。

269、意外之战

    汉军已经实现了渡河作战的全部目的,廖化并不准备继续冒险。

    为了击溃曹泰,将士们从岸边追击到了魏军大营。

    一路跑下来,将士们的体力损耗极大,继续攻坚,后果难料。

    汉军停止追击,廖化集结起队伍。

    廖化正准备下令撤军的时候,魏军一座营门打开了,大批魏军士卒冲了出来。

    这支新出现的魏军看上去兵强马壮,似乎有不少轻装骑兵。

    出营之后,魏军没有对汉军发起攻势,而是派出少量骑兵,收拢溃兵,其余步骑兵马排列好战争,监视着汉军。

    敌前撤军,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溃败。

    廖化同样警戒着面前的魏军,他没有立即下令撤军,更没有利用曹泰的溃兵,对敌军发起进攻。

    汉军迅速集结,排成可进可退的方阵。

    在汉军布阵的这段时间内,魏军并没有发动进攻,依旧与汉军对峙,完成整编的溃兵也加入到了魏军队伍中。

    汉军没有援兵,魏军的实力却在壮大,那些营门紧闭的魏军营地里,还不知道有多少敌人正在整装备战。

    廖化不打算继续在现场逗留,确认敌军没有进攻意图,他下达了撤军命令,汉军后队转前队。

    汉军这一变阵,魏军开始行动了,少量魏军骑兵立即朝着汉军冲了过来。

    廖化立即下令停止撤退,将士们再次面向魏军布防,军中的弓弩手也做好了射击准备。

    魏军骑兵没有杀过来,汉军停止行动之后,魏军同样勒住了战马,再度折返回自己的队伍里。

    很显然,魏军并不打算跟汉军立即交战,他们却也不愿意放汉军离开。

    廖化身边的成何,恨的咬牙切齿:“曹仁匹夫。”

    顺着成何的手指,廖化看到了一名身穿常服的老将。

    廖化微微皱眉,“他就是曹仁?”

    成何点点头,“没错,即使这老贼化成了灰烬,我也依旧认识他。”

    成何抱拳行礼,面色庄重,“请允许我斩杀老贼,为将军立功。”

    廖化摇了摇头,“老贼作孽太多,必然会遭受处罚,你放心,只要有机会,我就一定会让你参战。”

    成何没有继续坚持,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成何的请战非常不理智,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不仅仅需要有胆量,还得需要有运气。

    廖化并不相信成何有本事顺利杀到曹仁身边,并且,把对方斩杀。

    成何与曹仁没有私怨,但是,曹仁却是成何一切苦难的来源。

    如果不是曹仁下了命令,阻止成何等魏军兵将进入樊城,也许,成何就不会被汉军俘虏,更不会发生后面的事情。

    下令杀害成何家人的,是魏帝曹丕。

    但是,和远在天边的魏帝相比,击杀近在咫尺的曹仁,更能满足成何的部分复仇心。

    仇恨是把双刃剑,既可以让复仇者强大,也会让复仇者走向死亡。

    成何明显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失去了理智,阻止成何,可以让部将保住性命。

    曹仁的行为,同样并不理智,他作为一军统帅,魏军数万大军的安危全部系于他一人身上,这种时候,他完全没有必要冒险。

    尤其不应该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带领骑兵,亲临一线。

    尽管曹仁的做法并不理智,廖化却很理解对方的行为。

    身为曹仁的敌人,廖化其实比曹仁的部属和朋友,更懂得这名曹魏车骑将军的想法。

    魏军连续战败,斗志动摇,必须得到一场胜利,来挽回士气。

    牵制住汉军,收拢曹泰的败军,等到汉军沉不住气的时候,魏军再突然袭击,必然可以取得胜利。

    廖化并不打算继续在现场逗留,他命令将士们南撤。

    果不其然,魏军不打算轻易放汉军离开。

    魏军骑兵再次展开追击,朝着汉军追杀了过来。

    为了保证不给敌军可乘之机,廖化亲自统兵断后,而且,集结了一些使用弓弩的部队。

    敌军骑兵不断逼近,汉军停下脚步,原地布防,廖化亲自拿起一把上了弩箭的弩。

    朝着魏军骑兵,廖化射出警告的一箭。

    弩箭钉在了魏军冲锋路前不远处的地面,魏军骑兵停止冲锋。

    汉军再度开始撤退,魏军又开始行动了。

    这一次,骑兵开始分兵,步兵也朝着汉军追击了过来。

    敌军骑兵在两翼完成集结,很快便朝着汉军断后部队冲杀了过来。

    汉军没有继续进行警告,而是进行射击。

    弓弩齐射,魏军骑兵纷纷落马。

    遭受到阻击,魏军骑兵却速度不减,朝着汉军冲了过来。

    两支军队立即开始近战,在这场战斗中,汉军略占上风,但是,将士们同样付出了伤亡。

    魏军骑兵先行北撤,脱离战场。

    成何再度请战,“曹仁匹夫视我军如同无物,是可忍孰不可忍,属下再度请求出战。”

    廖化依旧没有同意成何的请战要求,用时机未到这个借口来搪塞。

    尽管拒绝了成何的请战,廖化却没有逃避与曹军的战斗。

    既然魏军不想放过汉军,被动挨打也不是廖化的性格。

    魏军主攻,汉军防守,主动权在敌人的手里。

    汉军无法决定进攻的时间,但是,战事越早开始,汉军的胜算就越大。

    为了引诱魏军立即进攻,廖化命令正在撤军的前军加速撤离。

    后军原地警戒,故意让前后两军拉开距离,造成一种便于魏军各个击破的假象。

    廖化开始进行战斗准备,他亲自巡视整个后军,把弓弩手分成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弓弩手,做好反击准备,敌人进入射程之后,便自由射击。

    另一部分弓弩手则听候廖化的命令,没有命令不能擅自射击。

    完成相关部署之后,廖化再次组织后军撤退。

    魏军再度行动,这一次,敌军步兵和骑兵同时行动。

    曹仁带领着骑兵,率先赶到战场。

    发起突击之前,魏军和汉军进行了一轮对射。

    放完箭之后,骑兵撤出战场,面对魏军的袭扰,汉军并没有停下列阵,反而一边防御,一边后撤。

    汉军的行动,成功让曹仁产生了误判,大概是认为廖化失去了战意,他再次集合骑兵,朝着汉军发起冲锋,这一次,魏军并没有进行骑射,直接采用了突击战术。

    廖化不准备再放魏军离开,他下令后军停止撤军,同时,派出传令兵,要求已经远离战场的前军迅速回撤。

    魏军骑兵进入射程之后,汉军进行了第一波射击。

    但是,廖化却迟迟没有要求待命的弓弩手行动。

    魏军骑兵不断逼近,察觉到时机成熟,廖化要求前排将士下蹲,露出后方待命的弓弩手。

    一声令下,将士们开始齐射,魏军冲在最前方的几名骑兵,纷纷中箭落马。

    廖化立即下令将士们发起反冲锋。

    汉军步兵朝着魏军骑兵包围了过去。

    魏军骑兵进行过三轮冲击,阵型已经很混乱了。

    汉军的阵型同样混乱,但是,将士们早就已经习惯了以五人,或者十人为作战单位的乱战。

    因此,汉军在这场战斗中的优势更大。

    廖化在显眼位置竖起将旗,指挥作战,再度提高了将士们的士气。

    汉军的动作很迅速,彻底把魏军骑兵给包围了起来。

    那些骑在马上的魏军兵将,成为了汉军弓弩手的活靶子。

    汉军将士完成装填之后,便会在第一时间,朝着魏军射过去,不时有魏军将士中箭落马。

    战场上不断响起呵斥和惨叫声,魏军遭受合围,将士们的斗志受到了影响。

    曹仁的身份特殊,他遭到了重点攻击。

    曹仁终究是魏军主将,身边有大量卫兵护卫着。

    这些卫兵大多是军中精锐,战斗力很强,而且,对曹仁有很高的忠诚,愿意用性命保护统帅。

    一番厮杀之下,魏军的卫兵顺利帮助曹仁清理出一条生路,曹仁险些逃出了战场。

    但是,这名年迈的魏将却没有抛弃被包围的将士逃亡,意识到部属遭到汉军围困之后,曹仁再度带领身边的士兵杀回了包围圈,接应更多遭受包围的魏军骑兵逃离。

    尽管年事已大,曹仁却依旧非常骁勇。

    看着身边跃跃欲试的成何,廖化说道:“时机到了,你去吧。”

    廖化不仅给了成何复仇的机会,还安排了其他汉兵,协助成何行动。

    成何也没有错过这个机会,抓起长枪,立即朝着曹仁冲了过去。

    成何几人在战场上并不显眼,刚开始,别说接近曹仁了,甚至没能杀进魏军的军阵内部。

    但是,成何却斗志高昂,不断向着曹仁的位置发起突袭。

    廖化又集合了少量弓弩手,掩护成何突击。

    阻挡在曹仁和成何之间的魏军骑兵,纷纷被杀死杀败,魏军的阵型出现破绽,破绽很快扩大成缺口,成何几人顺势杀了进去。

    魏军的骑兵终究没有支撑到步兵赶到,便崩溃了。

    廖化抓住机会,接过一把安装好箭支的弩,瞄准曹仁,射出弩箭。

    弩箭射中了曹仁的膝盖,这位曹魏主将跌落马下,被卫兵救走。

    曹仁负伤,魏军骑兵战败,此时,魏军没有余力继续追击汉军,更没有能力干扰汉军撤退。

    廖化却没有要求将士们脱离战斗,命令将士们顺势反攻。

270、追击曹仁

    汉军紧紧跟在曹仁身后追击,特别是复仇心切的成何,他简直就用尽了全力。

    成何与几名汉兵快速奔跑,他们的速度并没有比骑马的曹仁慢太多。

    汉军击败魏军骑兵的时候,敌人的步兵即将赶到战场。

    因此,魏军步兵迅速接应曹仁撤退,他们停止冲锋,原地布防。

    魏军步兵朝着两翼分散,给主将让开一条回归的通道。

    曹仁和他的卫兵们顺着通道,进入步兵军阵里。

    魏军步兵迅速行动,开始向中央聚集。

    然而,没等魏军堵住缺口,成何等行动较快的汉军追兵,便已经杀了过来,成功扰乱了魏军变阵行为。

    汉军主力也趁机驱赶魏军那些败退的骑兵,冲击魏军步兵大阵。

    两军将士迅速厮杀在一起,从一开始,魏军步兵就处于劣势地位。

    战场上的胜负输赢,取决于各种因素。

    优势不一定能转化为胜势,逆风翻盘的战例比比皆是。

    但是,很多魏军士兵明显没有耐心等到翻盘的那一刻。

    为了增强实力,追击汉军之前,曹仁吸纳了大量刚刚被汉军击败的曹泰部溃兵。

    这些溃兵已经被汉军打的丧失了斗志,他们打仗不行,捣乱却第一。

    看到局势不妙,这些斗志瓦解的魏兵再次崩溃,他们开始冲击自己人的军阵。

    曹仁此时还没有脱离危险,魏军又迅速陷入危机。

    曹仁不断出声呵斥,魏军将士却无动于衷。

    魏军没有办法在溃兵的骚扰下和汉军厮杀。

    魏军非但没能重新封锁住缺口,缺口反而在扩大。

    汉军自然不会错失这个好机会。

    更多汉军顺着缺口杀了进去,廖化还把成何等兵将撤下,进行休整。

    廖化举起手中的弓弩,瞄准曹仁,进行射击。

    这一次,曹仁倒是躲过了廖化的冷箭。

    曹仁的卫兵也发现到了危险,立即来到曹仁身边,把他拉下马,抗在背上。

    带着曹仁,魏兵挤进人群。

    只要杀死曹仁,汉军便会立即拿下胜利,即使斩首行动失败了,只要让曹仁无暇指挥魏兵,汉军也可以扩大优势。

    骑在马上,廖化倒也视野开阔。

    指着曹仁,廖化大声喊道:“杀死曹仁者,不论身份,均有封赏。”

    廖化的这条命令,不仅针对自己麾下的将士,还希望诱惑魏军兵将,反戈一击。

    并不是所有汉军兵将都认识曹仁,于是,廖化补上了一句,“曹仁就是那名头发花白的老将。”

    廖化的卫兵,迅速复述廖化的命令,以便让更多人听到。

    士兵们对悬赏的命令非常感兴趣,越来越多的士兵替廖化宣传命令。

    曹仁也听到了廖化的悬赏令,他连忙取过一名身边兵将的头盔,戴在头上,遮住白发。

    廖化却不打算就这么放过曹仁,他再次大喊,“穿红色常服的是曹仁,将士们给我冲。”

    曹仁不得不接过一名卫兵的翠绿色战袍,披在身上。

    廖化再次大喊,“穿绿袍的,是曹仁。”

    这一次,曹仁没有再次丢弃战袍,廖化的悬赏令,似乎终于把这名曹魏老将惹毛了。

    曹仁从卫兵后背跳下,原地组织附近兵将集结。

    魏军以曹仁为中心,维持一个简单圆阵,将士们边战边退。

    汉军在战场上对魏军形成压制,溃兵们又动摇了敌军的士气,魏军的处境很难。

    但是,汉军的情况同样不好过。

    将士们即使再勇猛,也终究是一支厮杀了很久的疲兵。

    部队战斗力大减,没能迅速把握住机会,彻底击溃魏兵。

    魏军且战且退,把战场重新带回魏军大营之外。

    直到那些在撤退过程中担任前阵先行的汉军将士杀回之后,汉军才把魏军重新合围在魏军营地之外。

    魏军停止撤军,原地布防,同时,敲响了随军携带的锣鼓,试图呼喊附近营地的魏军支援。

    留守在营地的那些魏军兵将,却对主帅的危机与信号置若罔闻。

    曹仁没能得到一兵一卒的支援,甚至没有一支魏军进行声援。

    廖化当然不会知道,魏军的按兵不动,是因为将士们得到了曹仁的命令。

    在廖化看来,魏军各营兵将正在进行最后战斗准备,随时可能加入战斗,汉军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这种时候,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即使不能杀死曹仁,也可以通过围攻曹仁,让其他魏军投鼠忌器。

    魏军步兵已经厮杀了很久,汉军新参战将士的体力却有所恢复。

    随着汉军新兵马赶到战场,魏军的压力瞬间提高。

    魏军不得不抽调部队,抵御新到场汉军部队的压力。

    魏军的兵力调动,又导致正面方向的防御力量大幅下降。

    从战局上分析,没有外力介入,汉军必然会取胜。

    想要快速夺取胜利,那就需要找对方法。

    魏军步兵出现溃败,现在依旧留在战场,和汉军交战的魏军将士,都是曹魏的精锐。

    百烦卫勇士向籍的面前,同样是一名身材魁梧的魏军勇士。

    汉军几名训练有素的盾牌手试图对魏军缺口实施突破,他们却立即被敌人的几名长枪兵给挡了回来。

    廖化手上的预备兵力并不多,他并没有急于下决定。

    汉军的优势开始一点点积累,终于,盾牌手撞开了魏军的枪阵,敌军阵型再次松动,缺口开始扩大。

    廖化很快找到成何,来到对方身边,使用了激将法,“曹仁我已经帮你围住了,你也休息过了,敢不敢去把对方的脑袋砍下来?”

    成何面色通红,连忙吼道:“请将军下命令,我愿意为将军破阵。”

    廖化点点头,留下两名卫兵保护自己,其他的将卫全部交给成何指挥。

    廖化的神情很严肃,“在战场之外,魏军还有大量兵力没有参战,我军的危险没有解除,我只给你一轮突击的机会,如果你不能得手,我会亲自动手。”

    成何有些迟疑,廖化摆了摆手,示意对方立刻动身,“记住我的话,你只有一次复仇机会。”

    成何倒也没有废话,点头示意之后,立即行动。

    虽然在之前的战斗中,成何的体力有很大的消耗,但他带领的卫兵们,却都是精锐,而且,体力保持的很完好。

    这支队伍加入战局,立即撕开了魏军的防御。

    面对这支汉军精锐的突袭,虽然有少量魏兵试图反击,但是,更多的魏军士卒却迟疑了。

    这一迟疑,就导致汉军迅速突击到魏军军阵内部。

    成何杀到曹仁身边,汉兵拦住曹仁的卫兵,把击杀魏军主将的机会,交给了他。

    曹仁倒也不怂,他从身边的卫兵手里找到一杆长枪,朝着成何杀了过来。

    两个人都是步战,而且,同样使用长枪。

    从体力上看,成何占据优势,他比曹仁更年轻。

    所以,在与曹仁的交战中,成何处于进攻地位。

    第一枪,成何使出一招泰山压顶,自上而下,长枪劈了下来。

    曹仁立即双手握枪,平举在头顶,挡住了成何的攻击。

    曹仁的力量差了一点,两枪相撞,他受到冲击影响,连续后退了几步,才稳住身形。

    成何迅速收枪,使出一招横扫千军,朝着曹仁左腹扫了过去

    曹仁及时抽枪,再次隔开了成何的攻击。

    成何很快又使出第三枪,再次朝着曹仁左腹横扫过去。

    曹仁试图收枪,却慢了一步,不仅武器被弹开,左腹也受到枪伤。

    曹仁挡住成何这三招之后,他的卫兵已经反应过来,截住了成何。

    曹仁却并没有远离危险。

    廖化目击了整个战斗过程,他原本希望成何手刃曹仁复仇,但是,成何的行动并不顺利,廖化只能亲自动手。

    举起手中完成装填的弩箭,廖化瞄准了曹仁,扣动扳机,弩箭射了出去。

    这已经是廖化射向曹仁的第四箭,攻击落空了,曹仁身边的一名卫兵用身体挡下了攻击。

    那名勇敢的魏兵当场倒地,不知死活。

    攻击失手,廖化的位置和目的,都已经暴露了。

    曹仁警惕的转过头,看向廖化,他身边的魏兵也连忙举盾防护。

    把弩和箭交给身边的一名卫兵,廖化责令对方装填。

    同时,廖化取过另一名卫兵装填完毕的弩箭。

    举起弩,廖化屏气凝神,眯起眼睛,盯着曹仁。

    感受着从脸颊吹拂过的微风,瞄准,等待,击发。

    弩箭准确穿过了两名魏兵的缝隙,射中了曹仁的胸口。

    和之前那名中箭倒地的魏兵情况相同,曹仁也迅速倒地,不知死活。

    把击发之后的弩箭物归原主,廖化接过了完成装填的弩。

    再次瞄准曹仁,廖化扣动扳机。

    弩箭顺利射中曹仁的面部,对敌将造成二次伤害。

    这两箭下去,曹仁即使不死,也得重伤。

    廖化立即下令将士们发起总攻,试图彻底击败面前的魏军。

    主将遇袭,魏军丧失战意,开始溃退。

    直到魏军战败,魏营的敌兵依旧按兵不动,没有一兵一卒出营协助。

    汉军还没有获得喘息之机,樊城方向出现了一支曹魏新军。

    富贵险中求,廖化决定冒一次险,他派出大量传令兵。

    传令兵快马加鞭,负责通知部将们带兵赶到樊城参战,同时,廖化要求防守襄阳的关平立即带兵过河支援。

    廖化的野心很大,他准备突袭樊城。

271、收复樊城

    魏军这支新军刚刚出现在战场,就看到了汉军击败了曹仁部魏军的这一幕。

    敌军立即停止行军,原地结阵,警惕着汉军。

    廖化却毫不迟疑,发现这支新军数量不多之后,他马上命令将士们发起冲锋。

    汉军兵将已经杀红了眼,这种时候,不给将士们思考的余地,才能让大伙奋勇杀敌,最大程度忘记疲惫,爆发战斗力。

    汉军冲锋的时候,魏军败兵也被裹挟着朝着魏军发起冲击。

    魏军新军将领经验不足,面对魏军的溃兵,没有第一时间下令将士进行反击。

    犹豫就会败北,这支魏军迅速在汉军和魏军溃兵的双重冲击下,溃败了。

    魏将死在了乱军之中,魏兵加入逃亡溃兵的队伍。

    在汉军的有意驱使下,溃兵朝着樊城逃了过去。

    击败这支魏军新军之后,挡在汉军面前的最后障碍,已经被拆除了。

    廖化下令将士们集合,朝着樊城发起冲锋。

    廖化的命令很明确,全军将士,哪怕是爬,也得爬进樊城。

    不需要理会身边的敌兵,也不必拾取魏军掉落的战利品,将士们的任务只有奔跑。

    在汉军的威胁下,魏军溃兵同样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

    两军快速朝着樊城奔跑,魏军营地迅速被大军甩在身后,汉军不断接近城门。

    下令突袭樊城的时候,廖化还很担心,害怕魏军营地中的兵将会对汉军发起袭击,因此,追击过程中,廖化的眼睛一直盯着魏军的几座营地。

    廖化多虑了,那些坐视主将在阵前被杀,却一直做壁上观的兵马,始终紧守营盘,选择按兵不动。

    冲到樊城城下,守军终于意识到汉军接近,试图封闭城门,但是,他们晚了一步,魏军败兵成为了汉军破门的先锋。

    这些魏军溃兵不仅重新撞开城门,还把城门内的守兵阵型撞得一塌糊涂。

    入城之后,魏军溃兵继续向着城内逃亡,汉军却在廖化的指挥下,占领并且封锁城门。

    守兵大多开始逃亡,少量反击的勇士,也被汉军杀死杀退。

    夺取城门之后,汉军开始陆续入城,廖化迅速对麾下兵将进行分组。

    一些将士负责看管并且守护城门,接应后续入城的汉军。

    部分兵马倚靠在城门附近休息,为抵挡魏军的反扑,恢复体力。

    廖化统帅大部分汉军将士,携带弓弩,顺着城梯登上城头。

    击败守军,占领城头之后,汉军迅速占据了重要制高点,俯瞰城池内外,做好防御准备。

    汉军穿越魏军城外营区突袭城门得手的行为,似乎出乎了樊城守军的意料。

    想象中的反攻并没有很快出现。

    汉军实际控制城门,进行了简单的布防行动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魏军这才派出斥候,打探汉军兵力虚实。

    廖化要求将士们不必理会魏军斥候,全力休息。

    汉军的纵容让魏军斥候得寸进尺,不少魏军斥候进入了汉军射程,并且,进行公然挑衅。

    汉军将士服从命令,并没有进行反击。

    就这样,一段时间过后,魏军夺门部队终于现身。

    魏军步骑兵马军容严整,朝着城门走了过来。

    守门的汉军将士迅速起身,摆成枪阵,进行防御。

    在廖化的命令下,城头的汉军将士纷纷起身,拿起弓弩,进行装填。

    这支魏军先行部队似乎小看了汉军的实力,魏军骑兵纷纷下马,一名军官模样的魏将甚至摘掉了碍事的头盔,手持短刀,带领兵将对城门发起进攻。

    魏将身先士卒,看上去非常骁勇。

    廖化不讲武德,轻车熟路的举弩瞄准,准确射中了魏将的面部。

    魏将倒地,魏军的斗志大幅下降。

    敌军虽然依旧冲到城门处,与汉军厮杀了一番,但是,在汉军城门和城头部队的联合反击下,这支魏军很快就败退了。

    攻击城门的魏军部队迅速撤退,在城内集合、休整。

    进攻失利之后,魏军并没有立即组织第二轮进攻,城里出现了大量的兵员调动,大量部队开始向城门集结,还有一些魏军,分头进入樊城各个角落。

    魏军分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汉军发起进攻。

    因此,敌人很可能登上城墙,从两翼对城头汉军展开袭击,廖化不得不派出侦察兵力,警戒着两翼的安危。

    当然,廖化同样没有忽视城外,他安排多名士兵,倚靠在城垛旁边,观察城外的魏军动向。

    廖化的顾虑并非多余,除了城内的兵马调动,为了夺回樊城城门,魏军守将确实派出骑兵,从其他三座城门出城,前往魏军营地。

    魏将似乎打算联合城外魏军,共同行动,夹击汉军,夺回城门。

    所以,将士们争分夺秒休息的时候,廖化的目光一直防范着魏军的动向。

    斥候回报,魏军的侧翼奇袭部队已经登上城墙,部分魏军弓弩手和盾牌手也爬上了城门附近的民房屋顶。

    魏军的下一轮进攻,必然很猛烈。

    城外的魏军最先有了动向,魏营兵将依旧选择按兵不动。

    从樊城离开,试图联合友军的骑兵无功而返。

    得知城外友军不会参与反攻城门的行动之后,城内魏军只能擂响战鼓,发起进攻。

    隐藏在各个位置的魏军兵马,纷纷现身,总攻开始。

    和狭窄的城门相比,城头战场视野更开阔,也是整个攻防战的重点。

    登上城墙的魏军兵将,从两翼迅速接近城头,与汉军阻击部队厮杀在了一起。

    那些登上房顶的魏军弓弩手,也不断射出冷箭,不断有兵将中箭倒地。

    战事正酣,一名警戒城外的汉兵突然大喊:“将军不好了,魏军从下方迂回了过来。”

    廖化迅速来到城垛边。

    魏军营地中的兵马依旧选择了按兵不动,但是,有一支魏军步兵正沿着城墙墙根,展开迂回。

    这支魏军偏师似乎打算趁汉军不备,迂回到城门,配合城内魏军,夹击守门的汉军。

    这种时候,尽快通知城门汉军封锁城门,就是当务之急了。

    廖化高声喊道:“成何,你立即下去,通知守兵封锁城门。”

    成何就在廖化身边,听到命令,马上离开。

    很快,成何又跑了回来,“来不及了将军,城梯附近有大量魏军,我们想要冲下城门,必然会经过一番厮杀,咱们没有时间了。”

    看着成何,廖化立即说道,“你身上有没有绳索,快给我。”

    成何身上没有,一名卫兵却拿出一根长绳,递给了廖化。

    廖化没有丝毫迟疑,把绳索的一端卷在手里,另一端交给成何,喊道:“拽好了。”

    随后,廖化快速助跑,瞬间起跳,翻越出城垛。

    绳索在手心摩擦,有一种钻心的疼痛,期间,廖化的后背还撞在城墙的外墙上。

    廖化顾不得其他,没等绳索彻底平稳,他松开了握住绳索的手,跳到了地面上。

    廖化迅速进入城门,下令守兵关闭城门。

    几乎是汉军刚刚关闭城门的瞬间,魏军攻门士兵来到了城外。

    但是,他们没有携带撞城武器,只能徒劳的咒骂,用身体撞击城门,他们的攻击失败了,甚至没有对城门造成破坏。

    失去这一支从城外迂回的魏军,敌人的攻势开始衰减。

    进攻持续了一段时间,魏军依旧没能接近城门,只能选择退走。

    部署好城门的防御工作,廖化抓起一面盾牌,防御住要害,顺着魏军撤离后的城梯登城,再次回到城头。

    城头的汉军仍在打扫战场,成何站在城垛旁,脸上露出激动神色。

    廖化走到他身边,正准备拍成何的肩膀。

    成何突然说道:“援兵到了。”

    廖化立即将目光转移到了城外,果然,一支汉军正杀了过来。

    部将们得到的命令是来到樊城参战,所以,到达城下,兵将们没有迟疑,朝着魏军营地杀了过去。

    依托营房设施,魏军兵将试图进行阻拦,但是,他们只负责自己的防区,被集结重兵的汉军各个击破。

    有一营魏军无法容忍汉军的进攻,他们离开营地,主动与汉军作战。

    汉军士气高昂,魏军却斗志涣散,失去了地利,这支出营魏军迅速被击败。

    汉军攻陷魏军第四处营地之后,魏军终于有部队丧失了战意,兵将弃营逃窜。

    汉军没有理会撤退的魏军,继续进攻第五座魏军营地。

    在汉军的威胁下,魏军开始全面撤军,迅速脱离了战场。

    援兵赶到的消息,迅速稳定了汉军军心,魏军仓促发起进攻。

    魏军的几次进攻,都无功而返,等到城外汉军彻底击走魏军,顺着城门进入樊城之后,魏军彻底放弃了收复城门的企图。

    廖化汇合了带兵增援的苏由和沙摩柯等兵将,凭借这支生力军,汉军开始对樊城实行全面占领。

    魏军只能收缩兵力,在城内险要位置,依托房屋和街道,布置阻击。

    魏军在城里大肆焚烧,魏将甚至把一些兵马就地解散,敌兵化整为零,携带武器,对汉军展开骚扰。

    在魏军的阻挠和破坏下,廖化不得不分出大量人手,维持并且恢复城里的秩序。

    将敌军赶出樊城之后,汉军迅速接管四面城门。

    廖化派出沙摩柯,统帅兵马对魏军进行追击。

    汉军先后攻克襄阳和樊城,廖化完全可以凭借这两座坚城,打造出一个坚不可摧的防线。

    廖化也明白,魏军的报复行动必然会非常强烈。

272、曹丕亲征

    樊城兵败,城池失守,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因此,刚刚到达襄樊战区,还没有休整的刘晔,立即调转方向,返回魏都,向曹仁汇报襄樊战情。

    襄阳丢失,曹丕还能忍受;樊城失守,这名年轻的魏帝失态了。

    魏国的战争机器迅速开动起来,传令的骑兵在乡野之间昼夜驰骋。

    仅仅用了七天时间,曹丕便统帅曹魏中央军团,赶到南阳。

    在南阳城里,曹丕下诏,抓捕了许多作战不利的将领,并且在南阳府衙里,和司马懿重逢。

    司马懿认真讲解了樊城失守的全过程,曹丕怒骂了起来,“曹仁老匹夫,我给他下过诏书,命令他赶赴襄樊,整修城防,他倒好,非得留在南阳按兵不动,隔岸观火。”

    “现在倒好,荆州战火非但没有把蜀吴两军烧光,反倒烧到了咱们自己身上,襄阳丢了,现在樊城也失守了,如果老匹夫没有死在战场上,我必然会对他进行责罚。”

    客观来讲,曹仁确实摆脱不了战败责任,他的决定,给蜀军制造了可乘之机。

    如果曹仁在汉军北上之前,统帅数万大军南下襄樊驻守。

    以廖化部汉军的实力,根本没有机会连克襄樊两城。

    曹仁的确抗命了,他在南阳停驻不前,但是,曹丕同样需要承担责任。

    曹丕对曹仁的做法和用意非常了解,他没有责令对方立即出兵,而是认可了曹仁的判断,还下达诏书帮助曹仁打掩护。

    曹丕可以把战败的责任丢给曹仁,却不能谴责曹仁按兵不动,魏军更需要做的事情,应该是收拾败局,而不是追究战败的责任。

    司马懿和刘晔二人,都曾经为曹仁说过话,所以,这个关头,两个人不约而同,保持了沉默。

    曹丕倒也没有真的追究曹仁的责任,口头发泄了一通,他看向现场的两位宠臣。

    “你们二人刚从襄樊战场回来,都说一说吧,丢失襄樊之后,我军还能做什么?”

    刘晔沉默不语,司马懿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襄阳和樊城,可以说是我军进入荆州的大门,只要蜀军守住了襄樊,咱们就不敢贸然南下,想要夺取荆州,必须全力以赴,攻克襄樊。”

    曹丕面露不悦的神情,“朕只想知道,我军怎样夺回城池。”

    “诸葛瑾已经听说了我军襄樊战场的败绩,他跟我说过,吴军将会暂缓对江陵的攻势,养精蓄锐,静候我军南下。”

    刘晔皱起眉头,“陛下,江东军这是妄图保存实力,不愿在我军进入荆州之前,与蜀军拼消耗,这种行为违反了咱们的约定。”

    曹丕的脸色有些阴郁,“诸葛瑾和孙权的小心思,我还能看不出来?”

    “诸葛瑾还给我提出过一个建议,我军不需要理会襄樊的蜀军,围城之后,主力南下江陵,吴军愿意给我军提供粮饷。”

    刘晔和司马懿同时开口劝阻,司马懿给了刘晔一个眼神,示意对方把话说完。

    刘晔:“如果我军派出兵马围攻襄樊两城,那么,我军需要留下多少兵力围城?留的兵力多了,前线的兵力会造成浪费,分的部队少了,很容易被蜀军各个击破。”

    “至于孙吴的物资援助,恕我直言,那根本不可靠,如果咱们的后勤完全依赖于魏军,我军随时面临断粮的危险,孙权这人最不守承诺,咱们不能轻信啊。”

    曹丕点点头:“孙权狼子野心,朕已经回绝了诸葛瑾的建议,我军当务之急,是尽快夺回襄阳和樊城,至少,夺回樊城,重新控制汉水以北。”

    看向司马懿,曹丕说道:“你对蜀军的实力最了解,你给我们讲解一下蜀军虚实。”

    司马懿拱拱手,“敌人在襄樊地区集结万余兵马,廖化防守樊城,关平守卫襄阳,这二将都在襄樊战事中表现突出。”

    “尤其是蜀军统帅廖化,此人战阵经验丰富,有勇有谋,会成为我军攻克樊城的大麻烦。”

    曹丕有些不满,他连忙说道:“廖化这人多次坏咱们的大事,如果没有他,我军早已收复上庸郡,而且,也不会丢失襄阳和樊城。”

    “咱们是否可以劝降他,我愿意饶恕他杀死夏侯尚和曹仁的死罪,只要他能投诚过来,我封他做襄阳太守,征南将军。”

    司马懿摇了摇头,“廖化这人意志坚定,恐怕不能被陛下所用。”

    曹丕咬牙切齿,“既然得不到,那就毁掉他,我会重金悬赏,要求混入樊城的细作,找机会刺杀廖化。”

    司马懿拱拱手,“咱们不能把取胜的希望放在刺客身上,不如派兵穿越国境,散播消息,就说廖化立下惊世大功,态度非常傲慢,与部属之间相处的不融洽……”

    曹丕脸上的表情很不以为然,刘晔直接提出了质疑,“廖化为蜀军连续立下大功,即使廖化和刘备离心离德,也未必能让刘备下狠心,决意杀死廖化。”

    “咱们不如直接散播假情报,宣称廖化准备反叛,打算割据称王……”

    司马懿摇了摇头:“刘备一向仁厚,而且,走南闯北,见识过的事情太多了,他未必会中计。”

    “但是,不论刘备多么相信廖化,他也不敢冒着将相不和的风险,把襄樊事务全权委托给廖化处置。”

    司马懿笑了笑,“关羽因为骄傲,得罪了糜芳、士仁和潘濬,大意失荆州,让蜀军陷入被动,咱们如果散播蜀军将相不和的消息,刘备很可能会对廖化的能力产生怀疑,勾起不好的回忆。”

    “即使廖化再能打,取得过无数次胜利,他终究只是一名后起之秀,和刘备之间缺乏信任,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刘备很有可能派出一名资历更重的将领,取代廖化的指挥位置。”

    刘晔点点头,“没错,即使刘备不把廖化调离荆襄前线,只要能够安排一名蜀将掣肘廖化,我军攻城的难度,就会下降很多。”

    司马懿继续说道:“只不过,与陛下的刺杀计策一样,这个计策,同样不能当作咱们的决胜招数。”

    “根据我的调查,廖化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国士,不仅多次身先士卒,以身犯险,还有过带兵偷渡兴山的壮举,丝毫不惧怕粉身碎骨的风险。”

    司马懿继续说道:“关羽大意失荆州,蜀军损兵折将,主力撤到上庸,廖化却留守在熊山,这种不在乎个人得失,又有大局观的将领,很有可能会让出指挥权,配合蜀将防守。”

    “因此,咱们的计策或许会成功,却未必会削弱敌军太多实力。”

    曹丕安慰道,“你也不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廖化再厉害,襄樊地区也找不出第二名蜀军能将。”

    “为了这场亲征,我不仅会重整襄樊败兵,还集结了中央军团和凉州军团,而且,我还抽调了合肥的张辽,统帅五百逍遥津死士参战。”

    曹丕的脸上浮起笑容,“快要九月了,现在正是秋高马肥的时候,如果那廖化龟缩在襄樊城里,我军或许还需要费点功夫才能消灭他,只要蜀军敢出城,他们便必败无疑。”

    看到曹丕心情不错,司马懿连忙开口求情,“臣有一个不情之请。”

    曹丕似乎想到了什么,他收起笑容,“如果你要为那些败军之将求情,那确实大可不必。”

    司马懿连忙解释道:“我军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希望陛下能够给他们戴罪立功的机会。”

    曹丕摇了摇头,“诸葛虔没能夺回河堤,反而损兵折将;赵俨身为樊城守将,却失地逃亡。”

    “这两人如果不为战败承担责任,那么,以后所有兵将都不会死战,此风不可长也。”

    曹丕摆出一副严肃军法的模样,但是,他丝毫没有提及曹仁长子曹泰的罪责。

    司马懿略一思索,还是说道:“大军出征,连斩两员大将,恐怕对战事不利,张辽将军既然带兵参加陛下的亲征,合肥那边缺人,赵俨将军有过屯田经验……”

    说出这段话,就意味着司马懿舍弃了诸葛虔,全力保护赵俨。

    在司马懿看来,诸葛虔只是一名战将,虽然经验丰富,但是,并非不可或缺。

    曹魏良将众多,有很多优秀将领可以补上诸葛虔的位置。

    赵俨却不一样,早在官渡之战前,他就辅佐曹魏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能文能武,因为一场败仗被杀,确实让人惋惜。

    司马懿给了曹丕面子,曹丕自然也不会盲目的坚持:“你说的对,免去赵俨樊城太守的职务,改任典农中郎将,前往合肥,去征东将军曹休麾下戴罪立功。”

    司马懿见好就收,代替赵俨,向曹丕表示感谢。

    正事说完,君臣开始闲聊,曹丕感慨万分,“这一次樊城败仗的善后,真的多亏了你。”

    “如果不是你约束住败兵,阻挡住蜀军追击,也许,襄樊军团就剩不下多少人了。”

    曹丕对司马懿的才能高度认可,司马懿却对自己的实力有清醒认知。

    司马懿的军事能力或许差点火候,他的眼力却丝毫不差。

    蜀军放弃追击,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想深入追击,如果不是想把魏军驱离樊城战场,恐怕汉军压根就不会进行追赶。

    司马懿拱拱手:“属下只是做了份内的事情,陛下一来,将士们就有了主心骨,蜀军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273、樊城政事

    攻下樊城之后,廖化顺势留在城内,再也没有退回汉水以南。

    汉军虽然偷袭樊城得手,但是,魏军撤退之前的化整为零,却给汉军带来了大麻烦。

    大量汉军将士死在魏军士兵的冷箭冷枪之下,有不少魏兵混在了逃难的百姓中,潜伏在了城中。

    樊城迅速进入紧急备战的状态中,汉军全力进行清剿下。

    几天的厮杀后,城里的乱兵大多被俘杀。

    偶尔会有幸存的乱兵在夜里搞破坏,他们却已经不敢明目张胆的去反抗汉军统治。

    为了减少城中的不稳定因素,汉军试图把樊城打造成一座军事要塞。

    战俘们陆续被送回襄阳城集中看管,逃难进入樊城的百姓,也在汉军的引导下,有秩序渡河。

    汉水以北,都被廖化划为战场区域,为了迎接魏军的反扑,汉军在整个战区实施了坚壁清野政策。

    看上去这个策略似乎劳民伤财,实际上,难度并不是很大。

    连番战乱,襄樊地区人口密度大幅下降。

    为了逃避乱兵,大多数百姓早已逃离村庄和城镇,到没有战乱的地方求生。

    少部分精壮青年也逃进了樊城,依旧留在战区的,大多是老弱病残百姓。

    尽管人数很少,这些留守的百姓反而是思维更固执,最不愿意离开故土的那些人。

    汉军是仁义之师,不希望采用强制手段。

    因此,廖化派出沙摩柯,出动了大批兵马,宣传魏军即将南征的消息,协助百姓们迁徙,帮助百姓们打消顾虑,提供必要的生存物资。

    清空樊城乡野,制造出大片无人区,同时,汉军还在樊城的北侧,建造了大量警戒哨所和烽火台。

    只要烽火台的守兵能够坚守岗位,即使魏军的骑兵速度再快,也没有能力偷袭樊城。

    樊城是汉水北岸战区的重要支点,因此,廖化将大把精力用在了战后处置和城池重建上。

    为了增强汉军的实力,廖化不得不从襄阳和麦城两地抽调兵马,充实樊城的防御。

    廖化从襄樊地区招募了大量民兵,对汉军进行兵力补充,协助战兵进行日常的秩序维护。

    由于襄樊地区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廖化大胆启用了一些降兵,分散到各个城区,交给部将们管理。

    除了每天的后勤保障例行检查,廖化还以身作则,带领卫兵巡视城里的仓库和四座城门。

    廖化几乎没有个人休息时间,处置军务的间隙,他还会抽空召见一些民兵或者百姓代表,听取对方的意见,并做出答复。

    整个樊城的军政事务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廖化能从繁琐的杂物中解放出来,只是因为,他已经把麾下的具体工作交给了部将们处置。

    沙摩柯负责执行坚壁清野策略,协助百姓渡河,争取不遗漏一人,保障所有平民的生活。

    丁奉负责军务,清剿城中的乱军;苏由管理樊城政事,完成廖化交办的各项任务。

    苏由和丁奉都是人才,两位部将也会准时来到廖化身边,汇报军政事务的处置进度。

    这天下午,苏由来到府衙。

    苏由:“魏军在汉水岸边建造的攻城器械,已经全部拆除,运到了樊城内,请将军下命令。”

    汉军渡河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摧毁这些攻城器械,然而,偷袭樊城,杀败魏军之后,汉军已经没有必要继续执行原计划。

    攻城器械也成为了汉军战利品的一部分,不必立即毁掉。

    只不过,各项杂务牵制了汉军太多精力,因此,直到今天,苏由才腾出精力,安排将士拆卸了攻城器械,把物料送到了城里。

    廖化点点头,“将连弩车运送到城墙上进行组装,尤其是直面魏军的北侧城墙,是我军攻城器械的重点部署区域。”

    “至于那些投石车的部件,暂时保持原样,运送到仓库里,集中管理。”

    如果将攻城器械彻底拆毁,当作木料和石料,必然在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二次加工。

    那时候,将会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把这些攻城器械重新组装,可以省掉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

    只具备平射功能的连弩车,用法单一,只能架设在城头上,所以,先行完成部署。

    投石车却不一样,这种抛射攻击的攻城器械,可以随时随地完成部署,进行反击战。

    如果投石车安装位置设置的合理,不仅可以对敌军攻城部队造成杀伤,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自身的损失。

    苏由没有在攻城器械的问题上过多的汇报,得到廖化指示之后,他继续开口道:“魏军细作的事情有了眉目,我和丁奉将军联合,设下了几次埋,咱们虽然捕杀了几人,却依旧没能全歼这些贼人,城里还有许多漏网之鱼。”

    “而且,”苏由的面色凝重,“根据抓捕的俘虏供述,曹丕似乎下了悬赏令,杀死廖将军的人,会有封赏,城里似乎混入了职业刺客,希望将军近期可以减少出行。”

    廖化不以为然,摆了摆手,“我这并不是第一次被人刺杀,你和将士们倒也不必大惊小怪,就按照正常抓捕细作的方式处置即可。”

    苏由连连点头,“我已经根据俘虏们的口供,命令将士们绘制了细作和刺客的肖像,即将张贴在四座城门附近,而且,守兵实行了严格的宵禁策略,城中不论军民,只许出,不能进,百姓试图进城躲避战乱者,一律劝阻,告知对方前往襄阳避难。”

    苏由的这些做法都是常规操作,部署上没有大问题。

    廖化询问道:“樊城之战后,缴获的那些战马,是否已经妥善安置好?”

    整个樊城战事,魏军出动了数千骑兵。

    魏军惨败之后,大量战马成为了汉军的战利品。

    重伤或者死亡的战马直接做成军粮,供给襄樊军民食用。

    轻伤的马匹当作驮马,完好的马匹用作军马,对汉军的后勤和战事,也算是一项有力补充。

    苏由说道:“咱们正转运攻城器械,需要驮马,所以,属下擅自调用了一些马匹。”

    “只等部署好攻城器械,我就会派出将士,把驮马送过汉水,交给关将军使用。”

    驮马在前线的用处,远不如放在后方更大,从一开始,汉军便准备把驮马送回襄阳。

    廖化摇了摇头,“不必把宝贵的人力用在运送马匹上,马匹用完之后,你直接通知沙摩柯派人来取,沙摩柯协助百姓搬家,同样需要用马,由他们运送马匹,更是一举两得。”

    苏由点点头,继续说道:“那些战马,我建议同样运回后方,樊城战事之后,我军获得了上千匹战马,这些马匹都放置在马厩中,每天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资。”

    “属下建议,送一批战马返回汉水南岸,可以降低我军的后勤压力。”

    廖化摇了摇头,“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会考虑,你现在的任务,是保证马匹的安全,当心魏军细作铤而走险,对我军的马厩进行破袭。”

    苏由有他的考虑,廖化同样有自己的想法。

    一支军队拥有战马,不仅意味着增强了突击能力,还加强了整支队伍的机动性。

    有了这些战马,汉军的部队作战半径和投放距离都大幅提高,将士们也可以采取更丰富多样的战法。

    如果减少后勤压力的代价,是削弱部队的战斗力,那么,廖化宁可增大物资的消耗。

    不论如何,这些军马必须尽快的完成分配,让它们发挥出价值。

    苏由继续汇报:“襄阳的关平将军愿意给我军全力支持,他不仅承诺会优先给咱们补给粮食,还派人私下告诉我,他从民间购买的牛羊都会全力提供给咱们,将士们或许可以改善伙食。”

    牛不仅可以用来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摆出火牛阵,发挥破阵作用。

    廖化说道:“你在樊城的西南城区清理出一块区域,专门用来安置牛羊,襄阳的牛羊入城之后,先不要急着宰杀,安排专人照看起来。”

    “传我的命令,以防止乱兵作乱的名义,收缴民间的刀枪,尤其是那种便于绑在牛身上的短刀。”

    苏由也是个聪明人,立即明白了廖化的用意,他立即点头,“末将一定尽快完成任务。”

    樊城最重要的几项政务,已经交代完毕了,但是,苏由却没有立即离开。

    苏由的脸上露出迟疑的神色,“将军交给我的那个任务,似乎没有什么意义。”

    廖化笑了笑,“你放心,我不可能让将士们白费精力做无用功,这件任务不仅重要,而且,很可能关系到樊城攻防战的胜负。”

    “任务都布置下去吗?这件事情一定不能让太多的人知情。”

    苏由点点头,“将军放心,所有执行任务的工匠,都在接受任务之前做出了承诺,他们自愿离开家人,接受咱们的集中监管。”

    “这些工匠既获得了丰厚的酬劳,任务也不重,他们并没有任何不满。”

    廖化点点头,“再有其他新情况,随时向我报告。”

    苏由拱拱手,离开了。

274、樊城战备

    樊城内外,除了重点要害部位的值守和警戒,上到围剿樊城内的曹魏乱兵,下到安排斥候打探前线军报,这些大小军事任务,廖化统统交给了丁奉处理。

    得到廖化的召集,丁奉迅速放下手中的军务,进入府衙。

    丁奉性格刚毅,打仗勇猛,这名被廖化连哄带骗劝降过来的东吴骁将,已经显露出名将的潜力和实力了。

    汉军能够顺利夺下樊城,丁奉和他麾下的兵将,功不可没。

    通过阵前比斗,丁奉顺利击杀王双,魏军暂时停止了进攻,但是,敌军的增援很快赶到,魏人迅速发起了两轮进攻。

    指挥战斗的,依旧是魏将诸葛虔。

    诸葛虔原本就是一名谨慎型将领,连续在丁奉面前吃亏,他变得更加谨慎,进攻也开始稳扎稳打。

    汉军没有机会和能力使用更复杂的战术手段,在魏军的进攻中,汉军的阵线不断收缩,兵力越来越少。

    打到后期,堤下将士退无可退,只能背靠着河堤,进行绝地反击,就连轻伤员和民兵,都派上了一线。

    如果不是廖化带兵夺取樊城的消息传到了河堤战场,魏军放弃了进攻,开始北撤,丁奉即使守满六个时辰,汉军恐怕也会损失惨重。

    尽管如此,丁奉还是无力追击,带兵进入樊城。

    看到丁奉,廖化放下手里的公文,“根据我的了解,昨天夜里,一支魏军小股部队试图对仓库纵火,在城里造成了恶劣影响。”

    丁奉双手抱拳,“属下失察,请将军治罪。”

    廖化摆了摆手,“我叫你过来,并不是为了惩罚你。”

    丁奉松了口气,“关平将军给樊城增派了不少援兵,我部将士损失惨重,兵力不足,希望将军能够允许我在从援兵中补充兵力。”

    廖化摇了摇头,“你统帅的将士,都是我军精锐,一直承担着战场攻坚的重要任务,这一次作战,将士们确实尽力了,你人手不足,希望能够补充战力,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能为了追求部队的数量,就忽略了将士们的质量。”

    “你不要从援兵中挑选兵员了,百烦卫是我一手组建的精锐,这支兵马战斗力极强,将士们士气高昂,这支部队,以后就交给你统帅了。”

    丁奉欣然接受了廖化的安排。

    廖化继续开口:“这么多天过去了,樊城里的敌兵竟然还没有清理干净,这一次敌军突袭仓库失败了,下一次呢,谁能保证魏军的突袭不会得手?”

    丁奉连忙进行解释:“魏军最后几处据点的消息,我这里多少有点眉目了……”

    廖化打断了丁奉的解释,“大战在即,樊城必须尽快恢复秩序,咱们不能继续等了,你需要在两天之内给我解决乱军的问题,至少,我不希望再看到城中活跃着有组织的魏军行伍。”

    丁奉有些迟疑,“其实,我故意留下了这几处魏军据点,没有仓促进攻,目的就是为了让敌人放松警惕,充分暴露,而且,我正配合苏由将军,一同抓捕魏军刺客……”

    廖化摆摆手,“当务之急,并不是抓刺客,而是尽快让樊城的局势恢复稳定。”

    其实,廖化还有一种考虑,他不方便直接说出来。

    只有对樊城的乱兵进行一次更充分的清剿,才会让那些魏军兵卒产生危机感,敌军才会鲁莽的行动。

    只要廖化小心一些,他就不怕魏军仓促发起刺杀,可以更快解决问题。

    但是,廖化的这些想法,可不能随意说出来。

    廖化话锋一转,“我听说,魏军放出风声,他们准确倾全国之兵南下,夺回襄樊,这个消息准确吗?”

    丁奉点点头,“是真的,魏军故意泄露这份情报,展示军力,这一次南征,魏军大兵云集,西凉铁骑、虎豹骑、逍遥津死士等,魏军号称动用了八十三大军。”

    “除了这些精兵,魏军还有大量悍将,上军大将军曹真,在平定羌胡叛乱的时候表现突出,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张辽,都是可以和徐晃、于禁齐名的曹魏名将。”

    丁奉虽然在为曹魏说话,他的脸上却丝毫没有流露出烦恼神色。

    廖化笑了起来,“魏军虽然号称八十三万,总兵力恐怕不会超过十万,曹丕篡汉称帝,似乎忘记赤壁之败了。”

    丁奉点点头,“没错,魏军大军集结,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那时候,我军早已经准备好了。”

    “魏军骑兵力量的确强大,但是,骑兵没有办法携带攻城器械,真正的城池攻坚,敌军还是得倚靠步兵登城作战,在步兵作战和城池攻防上,咱们根本不惧怕曹魏。”

    丁奉继续说道:“魏军盲目集中兵力,却忽略了兵马对粮草的需求,敌军主力南下,会造成极大的后勤压力,即使魏国国力雄厚,他们也不足以支撑倾国之兵长时间作战。”

    虽然汉军和魏军的实力差距悬殊,但是,双方的目的不同。

    汉军的目的,仅仅是守住城池;魏军的任务,却需要击败汉军守城部队。

    丁奉的这番话,倒是引起了廖化的兴趣,面前的年轻骁将确实动过脑筋。

    廖化半开玩笑道:“我军不怕魏军步兵,那么,魏军骑兵呢,按照你的说法,我军难道要把樊城以外的大片土地拱手让给魏军?”

    丁奉摆摆手,“将军误会了我的意思,我只是说,襄樊战事的最终结局,必然是两军围绕着樊城和襄阳,进行步兵攻防。”

    “从魏军南征,到敌军重兵集结在樊城下,我军有充分的时间和距离,对魏军进行纵深防御,机动防御,甚至是,主动进攻。”

    廖化示意丁奉继续说下去。

    丁奉:“我已经从沙摩柯那里了解了樊城以北的地形,北方多平原,适合骑兵冲击,哪怕我军建造了大量预警的哨所和烽火台,敌军骑兵也可以迅速避开,直接南下。”

    “只有骑兵,才能对抗骑兵,末将斗胆,希望将军把城里的战马全部集中起来,交给我使用,只等樊城平乱结束,我就会立即组织兵马北上。”

    廖化正为那上千战马的处置问题发愁,没想到,丁奉竟然主动帮他分忧。

    廖化紧紧盯着丁奉,缓缓的开口,“魏军骑兵经过长期训练,兵将不论是突击能力,还是骑射水平,都远远强于我军将士。”

    “别说是蛮兵出身的百烦卫,咱们军中的大部分人手,都是荆州新招募的兵马,大都不擅长骑马,你临时组织起来,带出城的骑兵,恐怕不超过五百人。”

    想到那些传闻中如狼似虎的虎豹骑精锐,廖化补充道:“你面临的对手中,有整个天下最精锐的骑兵,你可得考虑后果。”

    廖化说出这番话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动摇丁奉斗志,而是试探对方的决心。

    丁奉摸了摸腰间的短刀,他爽朗的笑了起来:“再精锐的骑兵,那也不是钢铁战士,是人就会死。”

    “如果两军同时布好阵型,展开骑战,我军的确不是魏军的对手,但是,我不可能和敌军精骑硬碰硬,敌军的骑兵也不可能永远保持警惕,只要战机合适,我军完全可以偷袭得手。”

    “而且,我军是进攻的一方,那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在进攻之前,我可以在一些重要地点挖掘壕沟,设置鹿角,引诱魏军的骑兵,展开伏击。”

    廖化右手托起下巴,陷入沉思,从战术角度分析,丁奉的计划没有问题。

    丁奉统帅骑兵北上的目的,原本就是为了对魏军进行骚扰和阻击。

    战况顺利,魏军士气会受影响,战机不合适,汉军大不了回撤樊城。

    汉军在广袤的平原与魏军机动作战,依托各类烽火台和哨所,又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自身的安全。

    进攻的时候,汉军可以利用战马的机动性,突击魏军的薄弱点。

    防守的时候,丁奉可以复制关羽绝北道,廖化断东道的经验。

    整个军事行动的风险很低,但是,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曹魏有太多名将,和这些资深大佬比起来,丁奉还是年轻了。

    敌前作战,稍有不就会被魏军的名将们抓住破绽,那时候可就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军中有上千匹战马,如果廖化把这一千匹战马全部交给丁奉,出击的汉军确实可以一人双马甚至三马,增加机动力。

    可是,一旦丁奉遭遇意外,汉军在急切中可没有余力救援。

    廖化又不能为了避免汉军战败,主动削弱丁奉的实力。

    只有兵力充足,汉军的袭扰才有意义,调动起更多敌兵。

    廖化的神情变得严肃,“咱们军中有一些骑兵,但是,这些骑兵不能借给你使用。”

    “樊城战后,缴获了上千匹战马,我同样不能全数给你。”

    略一沉思,廖化说道:“等你消灭城里的乱兵,去找苏由,给我留下一百匹备用,其余的战马,你全部带走。”

    “现在说这些还早,北上之后,你尽管放手一搏,不用担心粮草问题,我承诺,将士们的后勤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你是军中老将,战场经验丰富,我不给你定指标,也不给你下任务,是战是走,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但是,你给我记好了,仗可以打输,人一定活着回来。”

    廖化的神情轻松了很多:“你只需要尽力而为,时机不成熟,随时可以撤回来,我和樊城的将士们为你们兜底。”

    “樊城丢了,咱们可以退守襄阳,如果魏军真的来势汹汹,陛下和关羽将军还在我们的身后。”

    丁奉双手抱拳,郑重的承诺,“将军放心,我这就回去组织将士,连夜把樊城的魏军乱兵都抓回来。”

    廖化点点头,“那就等待将军得胜归来的好消息了。”

275、智斗刺客

    丁奉确实说到做到了,整个夜间清剿行动非常顺利。

    下午,廖化协助丁奉,顺利对接好百烦卫的指挥与管理工作。

    丁奉接管部队之后,迅速部署作战计划,夜晚,各路人马划分好责任区,同时出手,对樊城几处魏兵容身地点展开攻击。

    整个行动很顺利,魏军几乎没能做出有效抵抗。

    在第一场搜捕行动中,汉军抓捕了多名正在集会的魏军伍长和什长。

    俘虏们被迅速带离,分开安置与监管。

    询问口供的将士立即接管人犯,对俘虏突击审讯。

    俘虏们的嘴巴很硬,大多数人不愿意配合汉军接受调查。

    但是,人总会有失误,言多也必有失。

    以部分俘虏的供词和口误作为突破点,汉军问话士兵深入询问,获取新线索。

    根据这些新线索,汉军连夜组织第二场和第三场抓捕。

    这一夜的清剿行动非常顺利,魏军为数不多的乱兵也全数落网。

    汉军收网的速度还是快了一些,没能收获全功。

    那名从北方南下,进入樊城的职业刺客,并没有落网。

    刺客不仅在城里潜伏了下来,并且和城里的魏军残兵建立起联系。

    汉军的三场抓捕,都没有针对刺客。

    等到汉军得到关于刺客的消息,重新部署兵力,实施抓捕行动的时候,这名嗅觉灵敏的刺客却早已转移,现场没有留下任何有效信心。

    实施这场清剿行动之后,樊城的秩序,基本恢复正常。

    丁奉的动作非常快,把俘虏移交给苏由管理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出城。

    廖化给了丁奉绝对的支持,除了百烦卫,丁奉还选拔了不少懂得马术的汉兵。

    和廖化一起,丁奉在校场集合将士,进行训话。

    随后,丁奉前往马厩,从已经得到命令的守将那里,要来了大部分闲置的军马。

    廖化没有跟丁奉同行,更没有目视将士们离城北上,他带领部属,对樊城展开例行巡视。

    汉军早已对樊城的百姓和俘虏进行分流,将士们又对魏军乱兵进行了定点清缴。

    樊城受到的影响很小,城里军民的生活也一切正常。

    如果不是清剿行动的知情者,或许都不知道城里发生过大战。

    廖化神色如常,行踪也没有出现变化,他沿着固定线路,对樊城进行巡视。

    当然,廖化也做好了个人防护,不仅头戴铁盔,还贴身穿了一套防身软甲。

    汉军抓捕了大批魏军乱兵,捣毁了敌军多处藏身点,这种时候,正是乱兵们铤而走险的时刻。

    卫兵们同样尽职尽责,哪怕苏由组织将士,对民间兵器进行了集中收缴,将士们依旧对沿途的一些重点要害位置展开搜索。

    汉军的警惕并不是多余举动,汉军即将到达仓库的时候,一名负责搜查任务的卫兵,突然大喊了起来,“什么人,站住,不许动。”

    受到呵斥的可疑人员并没有束手待毙,脚步声响起,并且渐渐远离,追逃双方从廖化身边离开。

    卫兵们的反应很快,得到示警,成何与其他卫兵立即把廖化围了起来,用盾牌和身体,护卫主将。

    等了片刻,没有出现异常,廖化这才带领将士们,进入仓库。

    找到守将,廖化进行询问:“魏军乱兵虽然遭受了我军的清剿,但是,难免还有少量漏网之鱼,粮草物资是我军的根本,防范措施一定得跟上。”

    守将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样,“将军放心,我们对仓库实行了严格的军事管制,任何人,任何身份,没有将军的命令,都不能进入仓库重地。”

    “大门和一些要害部位,我都安排了兵将驻守,每一地都至少安排了三名士兵,将士们实行严格的轮班制度,有人胆敢袭击仓库,将士们可以立即下手击杀。”

    廖化点点头,“你们的任务很重,粮食如果出现损耗,前线将士就会饿肚子,粮草问题一定不能有丝毫疏忽。”

    廖化不仅要听,他还得看,在守将的带领下,对仓库展开例行巡视。

    和前一天相比,仓库的防护准备更充分。

    守将听从了廖化的建议,在围墙上,设置了一些铁制枪头,防止外人攀爬。

    墙根处有不少水桶,桶里面装满清水,一旦出现火情,守兵可以进行第一波处置与应对。

    除了这些物防措施,现场的兵力配置,也的确符合仓库守将的说法,进行了合理充足的安排。

    廖化对仓库里的防务很满意,离开之前,他最后叮嘱守将,“不论仓库外面发生了什么,哪怕我遭遇到刺杀,只要不危及到仓库的安全,将士们便不得轻举妄动,给我死守仓库,明白吗?”

    得到守将庄重承诺后,廖化离开了仓库。

    廖化的一番话,只不过想表现出一种态度,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预言成真了。

    刚刚踏出仓库的大门,破空声便响起,廖化左胸口受到了冲击。

    廖化顺势仰躺在地,身边的卫兵们迅速做出反应。

    一些汉兵朝着冷箭射出的位置追了过去;一些卫兵挡在廖化身前,进行护卫;剩下的士兵,连忙把廖化拖回仓库内部。

    弩箭命中了左胸,刺穿了软甲,却仅仅对廖化造成皮外伤。

    没有对身边将士的问候做出回应,廖化取下卡在甲衣里的弩箭,仔细打量了起来。

    千防万防,魏人还是公然使用弓弩行刺。

    廖化感觉最庆幸的,是刺客没有在箭头上涂抹毒药。

    从箭矢的长度和杀伤效果判断,魏军刺杀行动使用的,并非是军用弩,而是小型特制手弩。

    守将迅速找来一套新的汉军军服,递给廖化。

    廖化开始脱下身上的衣物,同时,他小声下命令,“都给我哭,你们就当我死了。”

    不少兵将没能明白廖化的用意,愣住了。

    成何的反应最快,他第一个嚎啕大哭了起来。

    有了成何的带头,将士们纷纷嚎叫起来。

    只不过,现场这些兵将根本挤不出一滴眼泪,整个仓库的上空,不停回响着兵将们干嚎的声音。

    廖化知道众人尽力了,也没有进行指责。

    伤口的血量减少,廖化脱下带血的外衣。

    那些追查刺客的卫兵们纷纷折返,将士们虽然没有抓到人,却果然拿回了一把小型手弩,这种武器明显不是战阵兵器,便于随随身携带。

    对手是职业刺客,廖化不敢大意,假如对方知道刺杀行动没有得手,或许会进行更充分,或者说,更疯狂的刺杀行动。

    为将者自然不惧生死,廖化也不怕刺客,但是,他不愿意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牵扯太多人力与物力,去跟职业刺客做周旋。

    看着面前的外衣,廖化计上心来,他决定通过假死,误导刺客。

    弩箭虽然刺伤了廖化,但是,有软甲的遮挡,他的伤情又微乎其微,溅射到衣服上的血迹非常少。

    廖化挤压伤口,往衣服上滴血,发现见效太慢,他又抽出身上的短刀,在手背上划了一下。

    伤口的血迹很快流出,沾湿了衣物,营造出大量失血的状态。

    取下自己的软甲,小心翼翼的擦去原本伤口处的血迹,他装填好手弩,瞄准甲衣上的左胸口位置,射了出去。

    廖化随即使用随身短刀,把甲衣的伤口扩大,制造成一个致命伤。

    经过廖化的加工处理后,真实的伤口和人造的致命伤口相比,反而更像一处旧伤和小伤。

    兵将们不懂廖化的用意,一度停止干嚎,廖化却挥挥手,示意将士们继续。

    将士们的嚎哭,带血的外衣,受到致命伤的软甲,这些信息组合在一起,很容易让刺客对廖化的生死产生误判。

    除了营造出死亡的假象,廖化还会准备其他后手。

    曹丕对廖化进行了悬赏,但是,领取赏金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廖化并不清楚。

    一旦刺客选择留在城里,核实廖化的生死消息,甚至于,尝试寻找一件能够证明杀死廖化的信物。

    那时候,廖化的麻烦就来了,他总不能一直装死。

    公布自己死讯的同时,廖化对刺客展开抓捕。

    首先,廖化对在场所有兵将下达了禁口令,绝大部分人留在仓库中,不能谈论自己的生死。

    其次,派出成何联系苏由,把自己的“死讯”,传达到全城。

    廖化一死,樊城的秩序出现了大混乱,不少平民因此逃离出城,汉军城门守兵倒也没有阻拦,一律放行。

    这份假消息,不仅欺骗了敌人,也误导了自己人,得知消息后,部将们纷纷来到仓库,试图见廖化最后一面。

    为了瞒过刺客,廖化不得不先骗过自己人,廖化没有接见任何一人。

    就连闻讯赶来的丁奉和苏由,也同样被成何挡了回去。

    丁奉明明已经带兵出城,得知噩耗之后,又快马回城,为了这事,他险些跟成何拔刀。

    不管怎样,一切都按照廖化的计划进行。

    “葬礼”在当天快速举行,按照所谓的廖化遗愿,尸体进行火葬,骨灰撒向汉水。

    廖化生前的最后一套外衣、软甲以及佩剑,则跟随棺椁一起,下葬在樊城外,汉水边。

    ……

    棺椁安置在了土坑里,当天并没有填土掩埋。

    大批襄樊百姓和汉军将士来到棺椁边祭拜,有些壮年男子失态了,在现场嚎啕大哭。

    廖化是荆州战场的一个风云人物,不论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都听过他的事迹,对这名年轻汉将的死,表现出了悲伤。

    兵民集结在廖化衣冠冢前,迟迟不愿意退去。

    汉军举行完仪式,观礼人员逐渐散去,只留下了少量维持秩序的汉兵和一些观礼百姓。

    樊城宵禁时间开始之前没多久,看管棺椁的汉兵才回城,现场只留下一些百姓。

    没有汉兵在场,百姓们的聊天更加自由,有人感慨道:“廖将军统兵北上,不扰民,不害民,真正做到了爱民如子,这种好人不得善终,真是老天不开眼呀。”

    立即有一名中年男子进行反驳,“你懂什么,廖化对咱们再好,那还不是为了夺取咱们的土地,收取咱们的田赋,我听说,为了抵抗魏军,汉军在整个襄樊地区实行了坚壁清野政策,百姓们惨呐。”

    这番话并没有得到其他人的响应,反而迎来了指责,一名老者骂道:“你是城外的百姓吗,你见过汉军的坚壁清野政策吗,你不了解事实,请不要乱说话。”

    “我家就住在汉水上游的村子里,村民以打渔为生,连番战乱,年轻人都出去逃难了,只剩下我们这些老骨头,留在村子里自生自灭。”

    老者继续说道:“魏军南下的时候,带走了村里的渔船,还拿走了我们很多鸡鸭和粮食。”

    “汉军虽然也命令我们南下,但是,他们不仅没有抢走我们的东西,反而还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物资,襄阳城里预留出房屋,给我们安排好了生活。”

    老者怒斥那名说话中年,“即使汉军想要占领襄樊,我也愿意支持汉军。”

    老者的这番话,让中年人灰溜溜的离开,现场再度响起议论声。

    有人提问道:“廖将军为什么要选择火葬,而不是土葬?”

    立即就有懂的人出面解释,“你们这就不懂了吧,我听说,魏帝对廖将军深恶痛绝,重金悬赏廖将军的首级。”

    “廖将军大概是担心自己土葬之后,棺椁会被人挖开,尸体无法保存完好,主动火葬,谁也无法偷走他身体的任何一部分。”

    百姓们又议论了很久,这才纷纷离开,刺客也混在人群中离开。

    等到午夜,行刺廖化的刺客,重新返回到汉水边的衣冠冢。

    棺椁的状态完好,并没有开启的痕迹。

    小心翼翼的打量起四周,确认没有外人存在,刺客的嘴角浮起一丝冷笑。

    来到衣冠冢,刺客丢掉手里的短剑,两只手抓住棺材板儿,轻轻挪动。

    刺客喃喃自语道:“发财了,干完这一单,我就金盆洗手,回家逍遥快活去了。”

    “这些愚民,真的蠢,廖化虽然火葬了,他的衣服和配刀就在这棺椁里,这都是廖化已死的重要证据。”

    刺客连连摇头,感慨道:“有些人呐,注定没有发财的命啊。”

    将棺材板儿彻底移开,刺客迫不及待的探出头,望向棺材内。

    一把刀子迅速架在他的脖子上,棺材里传出年轻男子的怒骂声:“你来的太晚了!”

    刺客脸上的笑容,突然凝滞住了。

276、张辽之策

    “三国志廖化新传”!

    曹丕摆着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他盯着司马懿,“咱们的将士太无能了,汉军在咱们眼皮子底下搞偷袭,却没有人能想出应对办法。”

    司马懿苦笑了起来,没有说话。

    汉军的突袭,并非无迹可寻,十天之前,前线斥候便带回情报,提醒南阳一带有蜀汉军的骑兵出没。

    曹丕并没有想到,汉军会这么大胆,轻骑偷袭南阳。

    因此,得到情报后,曹丕把汉军骑兵当成了寻常的斥候骑兵。

    曹丕命令魏军斥候就近集结,对敌骑进行驱赶。

    执行驱赶任务的魏军斥候们,一头撞到了汉军骑阵中。

    不出意外,汉军全歼了这支魏军斥候骑兵,重创了魏军的侦察力量。

    行踪暴露,汉军并没有立即退走,利用起前期侦查到的情报,趁着魏军斥候力量遭遇重创,汉军对魏军的几处外围据点进行了偷袭与破坏。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蜀汉骑兵始终跟魏军保持着若即若离。

    魏军重兵集结,蜀汉军便会迅速撤走,魏军主力刚刚撤兵,蜀汉军便又会再度北上,偷袭魏军哨所。

    蜀汉军的进攻位置始终控制在南阳外围,倒也没有给魏军造成重创。

    但是,这些来去如风的汉军骑兵却让魏军哨兵和斥候谈虎色变。

    汉军不时发起偷袭,今天捣毁一个哨所,明天斩杀两名魏兵。

    蜀汉军的行动,严重打击了将士们的士气,也让刚刚稳定住军心的襄樊败兵,重新变得军心浮动。

    曹丕有些不满,抱怨道:“曹泰这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曹仁一世英雄,怎么生了这么个废物。”

    “以前那些败仗,不提也罢,我军重兵云集南阳,蜀军兵力有限,即使这样,他竟然也没能夺回战场的主动权。”

    不满很快转变成了愤怒,“难道曹泰非得逼我解除他的统兵权,派出虎豹骑参战?”

    司马懿只能再度苦笑,襄樊战事不利,魏军损失的,可不单单是两座重镇和若干军马物资。

    包括车骑将军曹仁在内,魏军许多资深将领都死在了这场战争中。

    中央军团的兵将虽然装备完整,将士体魄强健,但是,他们长期守卫魏都,缺乏作战经验,曹丕即使对曹泰再不满,也不敢随意点将。

    在凉州军团与合肥援兵赶到之前,魏军还是得依靠襄樊军团的兵将。

    魏军正处在用人之际,曹仁却不听司马懿的劝阻,降下雷霆之怒。

    把赵俨打发到了合肥战场,将最适合统兵的诸葛虔杀死,严明军法。

    这也就导致,魏军兵将数量不少,曹丕却找不到真正有资历,有能力带兵的将领。

    和其他将领相比,曹泰的军事能力并不突出,但是,他始终是曹魏宗室,与蜀军有杀父之仇,忠诚经得起考验。

    曹泰也就成为了曹丕点将时的最优人选,代管襄樊军团。

    司马懿开口劝道:“陛下息怒,曹泰将军确实已经尽力了,敌人集结了大量骑兵,蜀将又非常狡猾,确实难以抓捕。”

    “从咱们掌握的情报判断,一切还在掌握中,陛下不必多虑。”

    司马懿可不希望曹丕因为一时震怒,再把曹泰给处置了。

    即使要责罚曹泰,那也得等到魏军援兵抵达南阳之后。

    曹丕也不是真的想要惩罚曹泰,“曹泰的过错,我都记下了,如果战后他没有立功,我必然惩罚他。”

    发泄完情绪,曹丕开始恢复理智,叹了口气,“你们也别怪我发火,咱们的兵力明明比蜀军更强,却拿敌军毫无办法。”

    “如果这件事情传出去了,不仅会对我军的声望造成重大打击,还会加大我军收复荆州的难度与成本。”

    曹丕耐心的说道:“你们两人是我们的亲信,有什么建议,尽管说出来。”

    “咱们君臣之间,不要出现顾虑。”

    司马懿和刘晔两人对视了一番。

    刘晔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无话可说,司马懿只能硬着头皮开口。

    司马懿:“依微臣看来,蜀军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骚扰我军,打击咱们的士气。”

    “蜀军的夜袭有两个特点,他们不会深入我军重兵布防的腹地,而且,敌军全是骑兵,不利于抓捕。”

    曹丕点点头,“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我只想知道,应该怎样才能把蜀军消灭。”

    司马懿:“曹泰将军曾经布置过几次埋伏,蜀军虽然非常警惕,有几次依旧险些中计,最后完全仰仗着马匹的机动性,这才成功逃脱。”

    曹丕点点头,“没错,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如果什么都不做,蜀军会对咱们造成骚扰,可是,我军又没有办法设置严密的埋伏,将蜀军歼灭。”

    曹丕补充道:“曹泰伏击失败之后,将士们也曾经调整战术,主动出击。”

    “然而,几次出击都收效甚微,往往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才能发现蜀军的踪迹。”

    曹丕的脸上露出愤恨神色,“这些蜀军骑兵格外机警,意识到将会遭遇袭击,便会迅速转移。”

    “蜀军骑兵少,但是战马多,咱们很难在平原追上他们。”

    曹丕眉头皱了起来,“统帅这支骑兵的蜀将是什么人,为什么蜀军会有这么多人才,我大魏却缺乏将帅之才?”

    司马懿正准备补充两句,营房门打开了,一名侍从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侍从说道:“陛下,张辽将军来了。”

    听到张辽的名字,曹丕脸上的阴郁一扫而空,他情绪激动:“快宣张将军进来。”

    侍从离开没多久,把张辽带进了屋子。

    张辽抱拳行礼,“陛下,微臣统帅的五百勇士已经进入了南阳,请陛下下命令。”

    看到张辽,曹丕情绪很激动,连声称好。

    过了很久,曹丕才开口说道:“父王在世的时候,多次跟我夸赞过将军。”

    “白狼山斩蹋顿,逍遥津战孙权的事迹,至今仍在大江南北流传。”

    我军在襄樊惨败,军中人心惶惶,合肥战神来了,将士们就可以安心了,我的烦恼也就消除了。

    张辽有些不解,提出询问:“陛下有什么烦恼,尽管告诉末将,我一定为陛下分忧。”

    曹丕给司马懿一个眼神,司马懿会意,开口解释:“张将军刚刚到达南阳,很多事情还不清楚。”

    “蜀将廖化在荆州连战连胜,攻克了襄阳和樊城,杀死我军多名大将,这家伙有些膨胀了。”

    “廖化竟然敢把蜀军骑兵派到南阳城外,敌军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耀武扬威,完全没有把咱们放在眼里。”

    听到这里,张辽主动向曹丕请战,“我这就带领部属去斩杀蜀将,消灭这伙蜀军,为陛下分忧。”

    司马懿劝阻张辽道:“将军有所不知,这伙蜀军格外狡猾,他们的兵力数量并不多,我军将士稍稍接近,敌军便会逃亡,之前几次追捕,我军都无功而返。”

    “敌人不敢进入我军核心防区,将士们无法设置埋伏。”

    “敌军一名骑兵往往携带多匹战马,在驻军地点附近设置了大量警戒斥候,这又导致我军很难对敌人展开奇袭。”

    听完司马懿的这些话,张辽笑了出来。

    看向曹丕,张辽的双眼炯炯有神,“请陛下在南安城中休息,我带领麾下兵将出战,三天之内,必定消灭这伙敌骑。”

    面对张辽的请战,曹丕反而冷静了,“将军的忠心让我感动,这名蜀将是廖化麾下的骁将,虽然年轻,战场经验却很丰富,作战事宜,恐怕还得从长计议。”

    张辽的脸上流露出不悦,“如果陛下不相信我,臣愿立下军令状。”

    曹丕连忙解释道,“张将军的能力,朕是绝对信任,将军不必多疑。”

    司马懿同样解释道:“没错,张将军带领将士长途跋涉,非常辛苦,不如休息几天,等到我军斥候打探到更详细的情报,再从长计议。”

    看了看曹丕和司马懿两人的表现,张辽笑出声来,“陛下放心,我并不是一时冲动。”

    “来到南阳之前,我就已经了解过这里的地形。”

    张辽的神态很严肃,“南阳和樊城之间,虽然都是平原,但也有很多村庄城镇,最关键的要害位置,是新野。”

    “微臣将会带兵直取新野,只要我军突袭得手,便可以依托新野,部置防线,截断敌军的粮道与后撤通道。”

    张辽胸有成竹,“那时候,我军安排精骑,从侧面迂回合围敌军,蜀军必然会崩溃败退。”

    曹丕有些迟疑,“这么简单就能胜利?”

    张辽摇了摇头,“战争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具体作战期间,会出现很多细节,也会发生很多意外,合围蜀军的时候,需要协调各支友军同时行动。”

    “如果陛下愿意相信我,恕老臣斗胆,请陛下允许我指挥将士们行动。”

    张辽似乎很轻松,“蜀军杀死了咱们太多名将,也该有人教训他们,让他们明白,这片土地上,谁才是最强的部队。”

    曹丕露出笑脸,“我这就下旨,襄樊军团全部听你调遣。”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手机阅读:

277、魏军草料

    “三国志廖化新传”!

    “马大目,你的情报准确吗?”

    马大目郑重的点头,“将军放心,得到下属汇报的消息之后,我亲自走了一趟,魏军的确在那处哨所安放了大量草料。”

    丁奉陷入沉思,思索这份情报对汉军的价值。

    汉军现身南阳之后,一直对魏军进行袭扰,此时的敌人已经进行了大量防范部署,甚至,设置了多场埋伏。

    丁奉却一直很谨慎,抵制了多场诱惑,选取了更稳重的进攻目标。

    而且,为了防范魏军集合兵力发起突袭,汉军以驻军的村庄为中心,对外部署大量斥候,即使是南方的退路,丁奉同样没有放弃侦察。

    一贯表现很突出的斥候马大目,也成为了一名斥候什长,带领士兵们负责侦察任务。

    马大目是一名非常有心的斥候,他的队伍不仅发觉了一些魏军的巡逻与侦察规律,还在一处哨所内,发现了魏军囤放草料物资的情况。

    汉军骑兵或许会缺少草料,但是,魏军多骑兵,军中并不缺草料。

    丁奉更重视的是斥候带回的情报,一个比较靠近前线的魏军哨所,突然多出一批草料,说明敌人很可能会采取军事行动,骑兵袭击的可能性很大。

    连番作战,汉军骑兵数量不到五百,与数万魏军对峙,不能有丝毫马虎。

    如果能够打掉魏军这个哨所,魏军或许会重新调集草料,这就给汉军侦察更多情报争取了时间。

    只不过,魏军的这处哨所虽然距离汉军的驻地较近,却毕竟不是位于一线。

    汉军发起突袭的时候,甚至会穿越一些敌军的其他哨所河烽火台,那时候,沿途的魏军驻兵必然会发出示警。

    想毁掉魏军的草料,将士们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偷袭的时间也不能太长。

    在此之前,汉军取得了许多小胜,但是,丁奉也不得不承认,汉军的胜利,很多时候都非常侥幸。

    魏军并不会永远被动挨打,也不会对汉军的骑兵不做任何防范。

    一线斥候力量受损之后,魏军迅速从后方征调了更多斥候,加强了巡逻与侦查力量,其中有不少马术能力较强的魏军老兵。

    一些哨所里的魏兵,也开始强化防御。

    丁奉很担心,魏军会利用这批草料,设置埋伏,魏军以前确实也这么做过。

    在突袭一支魏军粮队的时候,魏军竟然在粮车上埋伏了弓弩手,用黑布遮盖。

    如果不是眼力好的斥候察觉到了黑布下的人型轮廓,汉军很可能会遭受重创。

    只有先保住自己,才能去思考扩大战果的事情,丁奉提出疑问:“敌军会不会把这处哨所当成了诱饵,提前在里面布置好埋伏?”

    马大目连忙解释:“将军放心,我也有过担忧,得到消息之后,我连夜摸进哨所,偷听了守兵的一些谈话。”

    “那两名谈话的魏军士兵,根本不知道埋伏的事情,他们同样害怕我军的突袭,这些草料,确实是魏军用来供给骑兵的,据说,使用这些草料的曹魏部队,是逍遥津死士。”

    丁奉眉毛上挑,“你再说一遍,这支部队叫什么名字?”

    马大目有些疑惑,“逍遥津死士,由曹魏的前将军张辽统帅,从合肥战场调到南阳,似乎是魏军精锐骑兵。”

    丁奉的眉毛,紧紧皱在了一起,张辽的威名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张辽的一大成名战,就是统帅逍遥津死士,以少胜多,击败了孙权的十万大军。

    面对那场进攻,江东军不仅损失惨重,还逼着一军之主的孙权靠着马跃小师桥,弃军逃亡的方式,保住性命。

    那时候,丁奉在江东军将领甘宁的麾下参与了战斗,他亲眼见识过张辽的突击能力。

    毫不夸张的说,正因为张辽与逍遥津死士的表现,才动摇了江东军的战意,后来孙权多次统帅十万大军攻打合肥,能力只是一方面,心态出现了问题,也是江东军无功而返的重要原因。

    丁奉是一名理智的将领,他打仗虽然骁勇,但他并不会高估自己的实力,尤其是在张辽面前。

    逍遥津死士的调动,很可能就是针对汉军骑兵。

    与那支成名很久的魏军精锐相比,汉军骑兵不论是成军日期还是战斗经验都要差很多。

    汉军的袭扰行动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果不是魏军凉州军团还在路上,丁奉真想直接下令撤军。

    “将军?”马大目的声音,将丁奉从思绪中喊回,“请你再给我半天时间,我一定保证摸清楚魏军哨所的真正形势。”

    马大目并不是信口开河,他确实有这种能力。

    丁奉这一次北上,兵员进行过挑选,他可以在兵将们的战斗力上有让步,但是,所有人都一定要会马术,至少也得跟得上骑兵行军。

    马大目的表现不算好,但也还可以,他虽然不是最好的骑兵,却一定是马术最好的斥候。

    马大目这一次也立下了很多战功,给丁奉带来了不少情报。

    丁奉思考了一下,觉得应该信任面前的斥候,更应当相信部队的战斗力,他说道:“请你尽快摸清楚魏军的哨所防御情况,摸清楚附近的敌军兵力,最好想办法掌握那支逍遥军死士的位置。”

    马大目接令离开,丁奉立即着手准备。

    丁奉这次北上,前前后后出动了将近千兵马,其中一多半儿都是步兵。

    只不过,那些步兵没有随军北上,而是留守在了樊城以北的乡野,依托着城外的大批哨所和烽火台,构建起防御工事。

    最远的一支步兵,由河堤战场时候表现优异的王宪管理,驻守在新野。

    步兵由于行军速度较慢,没有跟随骑兵行动,但是,他们同样是汉军骑兵的一个重要补充。

    有了将士们的布防,保证了将士们的退路,骑兵才可以无所顾忌。

    即使后路遭遇袭击,前线汉军也可以得到示警,利用马快的优势一路南撤,回到樊城。

    骑兵是作战的主力,在丁奉的指挥下,将士们的实力保存的很完好,基本没有出现损失。

    汉军的骑兵还有四百多,只不过,排除那些侦察和警戒的斥候们,可以参与突袭的人就更少了。

    一旦马大目带回可靠情报,汉军势必会朝着魏军腹地进攻,为了增强进攻力度,减少进攻中消耗的时间,丁奉迅速集合部队,甚至召回了不少斥候骑兵。

    进攻之前,丁奉便已经安排好了进攻计划。

    汉军兵力将分成三部分:小部分斥候骑兵分散在目标哨所外围,负责侦察与警戒;主力骑兵强行攻坚,抢夺草料;最后一小部分兵力,则保留实力,准备应对魏军的反扑。

    在约定的时间内,马大目带回了更准确的情报。

    在保证退路的基础上,丁奉亲自统帅兵马,执行偷袭行动。

    ……

    整个奇袭行动比较顺利。

    汉军的奇袭队伍虽然避开了魏军的斥候,却还是在发动攻击前暴露了行踪。

    然而,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在这场战斗中展现了出来。

    汉军赶到目标哨所的时候,魏军守兵依旧在仓促进行战备,敌军虽然做了一些防范,却远远不够。

    哨所前方,敌军仅仅设置了一些简易鹿角工事,防备骑兵冲击,在拒鹿角之间,魏军暴露出大量空隙,守兵兵力不足,没有来得及布防。

    汉军将士冲到哨所近处,主攻部队下马,发起冲锋。

    兵力相差悬殊,汉军防线很快被撕裂了,推开挡路的鹿角后,丁奉投入了部分预备力量,骑兵迅速杀进哨所,将汉军的优势扩大。

    魏军斗志薄弱,守将被俘之后,败兵一哄而散,哨所连同草料,都留给了汉军将士。

    马大目的情报很准,哨所里装满了牧草,而且,敌军确实没有设置埋伏与陷阱。

    汉军迅速行动,将士们和俘虏一起,快速搬运草料。

    为了避免耽误太多时间,引起魏军合围,汉军的动作很快。

    一刻钟之后,将士们放弃掠夺,所有带不走的牧草,就地烧毁。

    等到火势熊熊烧起,趁着魏军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将士们纷纷上马,快速离开。

    撤退过程中,汉军并没有遭到魏军的阻击。

    统帅将士们返回驻军村庄之后,丁奉命令部队卸下草料,准备立功行赏。

    刚刚喊来马大目,村口传来了马蹄声,几名骑兵现身村口。

    最前方的一人,正是留守新野,管理物资的王宪。

    丁奉并没有召集王宪,对方却主动来到了前线,他已经有了不详预感,“新野出现了什么状况?”

    王宪尴尬的笑了笑,“廖将军派人通知你,撤军回樊城。”

    丁奉的脸色大变,这是他和王宪约定好的信号。

    一旦后方战情出现变化,王宪就会派人赶到军中,给丁奉传递撤军的口信。

    丁奉仍不死心,继续询问道:“新野的粮草物资和部队呢,他们已经先撤回樊城了吗?”

    王宪摇了摇头:“将士们和物资还在新野,廖将军让你先撤。”

    王宪补充了一句:“廖将军的命令很急。”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手机阅读:

今天单更了……五一快乐哈

    参加朋友的婚礼……今天单更了,欠一章,劳动节块乐哈~

278、发兵新野

    “三国志廖化新传”!

    收到新野被攻陷消息的时候,廖化已经与丁奉断绝了一整天的联系。

    即使魏军夺取了新野,以城池为支点,敌人也不应该有能力封闭汉军骑兵退路。

    樊城的军粮没有办法运到丁奉的军中,前线将士们必然已经得知了后方的变故。

    在这种情况下,廖化却没有得到丁奉的任何汇报。

    不管怎样,后路被断,都是一件重要情报。

    不论截断汉军后路的魏兵有多少,是否给丁奉造成了压力。

    形势出现变化,丁奉都应该派兵通知廖化。

    廖化竟然通过运粮部队的报告,才知道了新野的变故。

    前线将士即使没有遇到危险,也必然被敌兵牵制住了。

    廖化没有犹豫,派出更多斥候,加大了侦查力度。

    廖化做好了最坏的准备,紧急征召城里全部骑兵。

    樊城兵力负责守城,加固城防。

    廖化没有从樊城抽调兵力,向执行坚壁清野策略的沙摩柯要兵。

    得到命令的第一时间,沙摩柯派出樊高,统率五百五溪蛮精锐回到樊城。

    在没有得到斥候更准确战报的情况下,廖化匆匆整队,带领步骑将士开始北上。

    夺取樊城之后,汉军以樊城为支点,修建了大量的烽火台和哨所。

    廖化虽然没有详细检查哨所守兵的布防情况,但也看了个大概。

    如果魏军发起偷袭,烽火台的守兵将会立即燃放狼烟,向樊城示警。

    汉军还在一些沟通南北的重要官道上,设置了一些简易关卡,布置了防御工事。

    每一处工事都很简单,守兵数量也很少,不足以抵挡魏军主力南下。

    但是,把这些兵马加在一起,汉军倒也可以迅速集结起一支步兵。

    由于曹军夺取了新野,汉军往前线运输粮草的计划中止了。

    但是,这些粮车却没有返回樊城,而是在沿途的哨所停靠。

    汉军北上的时候,并没有为后勤问题犯愁过。

    行军途中,廖化在马上会见了许多沿途值守的军官。

    督促将士们做好防范的同时,廖化还抽调了一些步兵,跟随自己北上。

    靠近新野的时候,汉军已经集合起一千多步兵和一百多骑兵。

    距离新野还有三十里的时候,廖化停止行军,听取斥候们的报告。

    斥候报告道:“魏军已经封锁了新野,城门紧闭,城头上有魏军值守。”

    “除了新野城,魏军在还城外部署了一些斥候,与咱们发生过战斗,互有伤亡。”

    魏军的做法并不稀奇,既然敌人夺取新野的重要目的,是封锁汉军骑兵的退路,那么敌人确实会全力阻挠汉军斥候的行动。

    廖化询问道:“有骑兵部队的消息吗?”

    另一名斥候摇了摇头,回答起廖化的问题,“我们还没有收到丁将军的消息。”

    “将军可以放心,我军多名斥候已经绕过了新野城池,去打探北方的情报,尝试和丁奉将军联系。”

    斥候的眉头微微皱起,“目前还没有得到任何报告,不过我相信,这几天之内,一定会得到最新情报。”

    即使廖化能等,丁奉和前线将士却不一定能等下去。

    斥候提供的情报太少,廖化只能命令众人加大侦查力度,尽快摸清魏军目的。

    既然斥候带不回可靠的消息,廖化便准备以身犯险,亲自赶到新野城下,打探守军虚实。

    汉军大摇大摆的赶到新野城下,就近安营扎寨。

    廖化挑选出一名汉兵当使者,派往新野城。

    廖化要求使者谎称己方部队有上万人,劝说守城魏军投降。

    一支千人的队伍,并没有办法在光天化日之下,营造出上万人的声势。

    所以,使者将谎称廖化部将士仅仅是汉军先锋。

    骑马入城之后没过多久,城门再次打开,使者朝着汉军营地逃了回来。

    与使者同时出城的,还有大量魏军骑兵。

    廖化虽然命令将士们搭建营地,但他的注意力,一直放在了新野方向。

    城门开启的时候,廖化立即集合传令兵,以便于快速下命令。

    同时,他命令骑兵开始集结,以备不时之需。

    发现魏军骑兵出城,廖化命令将士们停止建造营地,原地布防。

    早在搭建营地的时候,廖化便对魏军有所防备,命令将士们优先修建北方的营墙。

    汉军营地虽然没有彻底完成,却有了一定的防御能力。

    魏军出城的骑兵数量越来越多。

    廖化没有集合部队结阵抵抗,而是要求麾下兵将各自为战,寻找防护,准备面对魏军的冲击。

    廖化则统率骑兵退到了步兵的身后。

    一方面,骑兵可以借助步兵的掩护,保留实力。

    另一方面,汉军骑兵从容整队之后,也可以在魏军发起侧翼袭击的时候,进行反击。

    汉军的准备很仓促,魏军的进攻同样有些急躁。

    百余骑兵出城之后,敌将没有等待更多的兵马集合,便立即组织将士发起冲锋。

    魏军没有攻击薄弱的两翼,他们的战术简单直接,朝着汉军撞了过来。

    未完工的营地不堪一击,没能挡住魏军的冲击,却也降低了敌军的攻击效果。

    挡住敌军攻势之后,汉军以“什”、“伍”为单位,发起防守反击。

    魏军骑兵没能在一波进攻中击垮汉军,攻势开始衰竭。

    廖化命令骑兵反击,朝着两翼迂回过去,试图从背后夹击魏军。

    魏军将领倒也拿得起放得下,汉军骑兵动身之后没多久,魏军响起了金声。

    敌军骑兵迅速后撤,与汉军将士脱离接触。

    汉军将士简单追击之后便撤离了,目送敌军回城。

    这一次交手,两军将士互有伤亡,难分胜负。

    魏军回城之后,汉军同样舍弃了还没有完成的营地,拆除并搬走了大量木料,将残留的营地焚毁。

    随后,汉军退后十里,重新安营扎寨。

    建造好营地,廖化命令将士们休整,他召见了回到军中的使者:“新野城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如果魏将不愿意跟汉军发生接触,那么,敌人从一开始,就应该阻止使者入城。

    至少也应该将使者扣留起来。

    放回使者的同时,魏军骑兵却发起进攻,这一行动,不符合常理,让廖化费解。

    使者同样一脸茫然,“我奉了将军的命令,赶到新野城下,表明意图后,守兵立即打开了城门,放我进城。”

    “在城门位置,我遇到了整装待发的魏军骑兵……”

    廖化打断了使者的发言,询问道:“也就是说,当你入城的时候,魏军就已经做好了出战准备?”

    使者点点头,“没错,敌军骑兵已经做好战斗准备,正好遇到了我。”

    廖化继续提问,“你是在新野南城,还是北城的城门,遇到了这支骑兵?”

    如果魏军集结部队的位置在北城,对廖化来说,这反而是一个好现象。

    至少说明,敌军的军事行动,针对了汉军的骑兵,丁奉和将士们还是安全的。

    使者老老实实地回答道:“魏军在南门集结。”

    这么看来,魏军的目标只可能是廖化的部队。

    这一支出城的魏军骑兵数量并不多,和汉军交战的总人数不到百人。

    百余骑兵冲击汉军上千人的队伍,尤其是汉军自身也有上百人骑兵的时候,这个决定,其实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魏军统帅似乎非常信任麾下兵将的战斗力。

    从撤军时机上看,统兵魏将对战机的把握很准确,也不是一个庸才。

    魏将没有拘泥于集合全军,兵力数量足够之,便发起袭击。

    魏军的攻势虽然仓促,但也不给汉军布阵反击的机会。

    廖化询问道:“既然你与魏将交谈过,那你一定知道统兵将领的真实身份了?”

    斥候摇了摇头,“敌将不肯说,他只是询问了我几个问题,便打发我出城了。”

    廖化:“问题?”

    斥候点点头,“魏将想知道咱们出动了多少兵马北上?”

    “按照廖将军事前的提醒,我告诉敌人,咱们这一次出动了上万大军,先锋就一千余人。”

    廖化点点头,“你说的很对,魏将还问过你什么其他问题?”

    使者有些迟疑:“对方询问我军先锋的统兵将领身份?”

    廖化有些疑惑,“你该不会把我的身份泄露出去了吧?”

    使者连忙摇头,他解释道:“将军放心,我不仅斥责了魏将,还试图诈出魏将的真实身份。”

    使者摊开双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魏将不为所动,还瞧不起咱们的将士。”

    “后面的事情,将军你也看见了,敌人赶我出城,朝着咱们杀了过来。”

    廖化没有继续在魏将的问题上纠缠下去,他询问道:“新野城中目前是什么情况,敌军有多少兵力,又有什么破绽?”

    使者回答道:“我进城之后没多久,立即被人拦住了,魏军阻止我在城里走动,所以,我知道的信息并不多。”

    “不过,”使者犹豫了一会儿,“魏军似乎兵力不足,看管城门的卫兵数量不多呀。”

    使者本就是一名机灵的汉军老兵,跟随廖化参加过几场战斗,有一定的眼力。

    使者的猜测不一定正确,却可以给廖化提供参考。

    无论魏军新野守兵数量是否充足,汉军的攻城准备,却一定是不够的。

    看向面前的使者,廖化说道:“你不要嫌麻烦,我需要你再走一趟,和魏军守将约好时间,进行决战。”

    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全文阅读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地址:

    三国志廖化新传手机阅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34927/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 作者:烽岳键客所写的《三国志廖化新传》为转载作品,三国志廖化新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志廖化新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志廖化新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志廖化新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志廖化新传介绍:
老迈的灵魂回归青年的躯体,冷却的理想之火重新被点燃。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一世,我廖化将不留遗憾。三国志廖化新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志廖化新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志廖化新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